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历史学家列表

指数 历史学家列表

下面依生卒年份次序列出較知名的历史学家,華人史家的研究範圍只是依其大概或傑出領域做分類,並無絕對性。而斷代的划分是依照日本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的分法。.

470 关系: A·J·P·泰勒加藤繁嚴可均嚴耕望劉廣京劉咸炘劉珍 (東漢)劉義慶历史历史 (塔西佗)历史学家华阳国志十七史商榷十国春秋南史南齐书南洋史南明史 (顧誠)卓新平古希腊史記索隱史記正義史记史通史景迁司馬遷司马光司马谈后汉书吳密察吳越春秋吳書 (韋昭)吴晗君士坦丁塔西佗夏曾佑大唐创业起居注大唐新语大国的兴衰大日本史太平廣記太平御览太田牛一孟子字義疏證孟森季羡林孫盛孔子家永三郎安土桃山时代...安龙县宋史宋史紀事本末宋史翼宋书宋会要辑稿宋元戏曲考宋祁宋濂尚钺小亞瑟·史列辛格尤利烏斯·凱撒屠寄屈大均岑仲勉崔鴻左丘明左传左傳紀事本末上田正昭中國大歷史中國人史綱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通史中國文化史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常璩希羅多德希腊罗马名人传东方专制主义七略世说新语万绳楠三國志三国志注三国食货志三朝北盟會編干宝平安时代年代记年鑑學派亚历山大远征记二十二史劄記五百旗头真井上清令狐德棻廿二史考異仇國論张国刚张星烺张晋藩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張岱 (明朝)張光直張玉法張瑩張璠 (魏晉)弗朗什孔泰何兹全何炳棣余英時征服王朝徐夢莘徐中約徐中舒徐乾學徐松依田憙家侯外庐德川光圀德国後漢紀保罗·肯尼迪 (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北史北齐书圆仁國史大綱國家語言利奧波德·馮·蘭克刘向刘安刘知几刘歆喀提林周婉窈周一良周书周谷城呂西安·費夫爾呂振羽呂思勉傅衣凌傅樂成傅斯年唐君毅唐会要唐德剛唐翼明唐長孺唐文拾遺冯友兰冯承钧内战记商传內藤湖南全球通史全祖望全漢昇八家後漢書关原日记元史勞榦国榷石匱書瞿同祖王夫之王先謙王国维王绳祖王韬 (思想家)王鳴盛王汎森王沈 (西晉政治人物)王溥 (宋朝)王曾才班彪班固班昭章太炎章學誠章开沅童书业竺沙雅章管锥编簡又文紀昀續資治通鑑長編缪钺罗尔纲罗香林罗马罗马十二帝王传罗马史 (李维)罗马帝国衰亡史罗振玉美國羽田亨羅馬史 (阿庇安)翁廣平翁独健翦伯赞習鑿齒爱德华·吉本田餘慶甘阳熊十力牟宗三盐铁论盧建榮盧弼隋书韋昭遠流出版公司荀勗荀悦華嶠菅原道真萧子显萬斯同萬曆十五年萬曆野獲編顏師古顧祖禹顾准顾炎武顾颉刚顾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袁宏袁崧袁伟时袁行霈袁枢 (南宋)裴子野裴骃裴松之褚少孙褚遂良西嶋定生饒宗頤馬堅馬克·布洛克解縉許倬雲許達然許雪姬計六奇马克垚马端临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高华高士奇高盧戰記高阳 (作家)高敏謝沈謝承魚豢魏书魏徵魏略魏特夫魏斐德魏收魏晋史丛考许云樵许嘉璐许纪霖读史方舆纪要谭其骧谯周谷應泰谈迁鲁迅鲁桂珍鲍鹏山費正清鳥居龍藏資治通鑒贞观政要费孝通趙翼趙爾巽黄宗羲黄仁宇黄永年辽史錢大昭錢穆錢鍾書范祖禹范文澜范晔 (刘宋)茅海建胡三省胡平生胡绳胡適郦道元郭廷以郭沫若阎步克阿古利可拉傳阿庇安阿諾爾得·約瑟·湯恩比阿部忠秋阿里安赵莹赵晔资治通鉴音注薛居正薛瑩 (三國)藤原良房董作賓葛兆光葛剑雄葛洪钱基博钱大昕钱乘旦钱海岳蒂托·李维蒙文通邓小南邓广铭邓之诚蔣廷黻鄭天挺鄭樵鄰交徵書脱脱金史金冲及金克木金毓黻蕭一山蕭啟慶长孙无忌长征记色诺芬艾因哈德艾瑞克·霍布斯邦苏埃托尼乌斯英吉利教会史英国苗力田雅克·勒高夫通志通典通鉴外纪通鉴纪事本末老加图連橫 (歷史學家)逯耀東陳邦瞻陳永發陶希圣陶元珍陸心源陸游陈垣陈寿陈寅恪陈梦家陈梧桐陈旭麓L·S·斯塔夫里阿诺斯柏楊查理大帝传柯劭忞柳诒徵林瑞明搜神记束皙李宗侗李延寿李筱峰李约瑟李焘 (宋)李百药李民李昉李文海杨天石杨奎松東觀漢記杜佑杜維運杜正勝桑原隲蔵桓寬梁启超梁方仲梁思成楊向奎楊照 (台灣作家)楊聯陞橘瑞超欧阳修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歷史研究 (湯恩比)比德毕沅水经注永乐大典江户时代汪榮祖汲冢书汉书沃勒斯坦沈家本沈德符沈志华沈约波利比奥斯法兰克人史法兰西岛法国津田左右吉洪钧淮南子温斯顿·丘吉尔清史稿清代學術概論清式營造則例溝口雄三漢紀漢斯·戴布流克漢晉春秋漆侠朱古达战争朱维铮戰國策戴震戴逸房玄龄戈洛·曼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春秋 (史书)斐迪南一世斯波義信新城新藏新五代史新唐書新元史方志远文史通義文献通考文苑英華日知錄日耳曼尼亚志日本旧五代史旧唐书撒路斯提乌斯意大利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拜占庭曹树基曹永和普罗科匹厄斯普魯塔克晋书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扩展索引 (420 更多) »

A·J·P·泰勒

艾倫·約翰·珀西瓦爾·泰勒(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 ),20世紀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之一。他在1961年發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至今仍引起不少爭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A·J·P·泰勒 · 查看更多 »

加藤繁

加藤繁(1880年9月3日 - 1946年3月7日)日本历史学家、东洋史家、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中国经济史著名学者,文学博士,东京文献学派第二代领袖之一,被誉为日本研究中国经济史的第一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加藤繁 · 查看更多 »

嚴可均

嚴可均(1762年—1843年)字景文,號鐵橋。清代学者。浙江烏程(現浙江湖州)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嚴可均 · 查看更多 »

嚴耕望

嚴耕望(),字歸田,安徽省桐城縣人。歷史學家,專治中國中古政治制度和歷史地理,以治學方法嚴謹聞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嚴耕望 · 查看更多 »

劉廣京

劉廣京(Kwang-Ching Liu,),中央研究院院士,經濟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劉廣京 · 查看更多 »

劉咸炘

劉咸炘(),字鑒泉,別號宥齋,中国四川雙流人。史學家、文獻學家和書法家。 出生於儒學世家,曾祖父劉汝欽,祖劉沅,父劉梖文。劉咸炘初受從兄劉咸滎學,改由其父教讀,父死,又改從兄劉咸焌。1916年開始於尚友書塾講學十餘年,又曾任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1932年8月9日病逝,年仅36岁。一生著甚豐,成書四百餘卷,總名為《推十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劉咸炘 · 查看更多 »

劉珍 (東漢)

刘珍(),一名刘宝,字秋孙,一作秘孙,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东汉史学家。 少年好学,永初年间(107年—113年),担任谒者仆射。邓太后下诏派他与校书马融及五经博士在东观校书,正文字。永宁元年(120年),邓太后又命刘珍与劉騊駼作《建武以来名臣传》,轉任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125年),官居宗正。第二年,转任卫尉,在官位上去世。 刘珍著作颇多,除《建武以来名臣传》外,又撰《东观汉记》二十二篇,《释名》三十篇,以辩万物之称号,为训诂学专著。另著有诔、颂、连珠凡七篇,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东观汉记光武叙》、《章帝叙》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劉珍 (東漢) · 查看更多 »

劉義慶

刘义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劉宋宗室,武帝劉裕之侄,襲臨川王。任官各地清正有績,後因疾病還京師,卒年四十一。曾集士人門客作《世說新語》、《幽明錄》等書,文筆簡潔,為世人所推重。 義慶本長沙王劉道憐之子,過繼給劉裕另一弟弟劉道規,世襲臨川王,劉義慶為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先後任尚書省左僕射,出為荊州刺史,再轉任南兗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 義慶為人恬淡寡欲,愛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匯集門客,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多散佚,存《世說新語》一書,大傳於世。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並行。 《世說新語》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期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始於德行,終於仇隙。每門皆收名人遺聞軼事,全書共一千多則故事。每則故事文字多寡不同,大抵以簡短雋永為主,長篇數行而盡,短言僅有三二十字,但均甚有可觀之處,皆可吟詠。.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劉義慶 · 查看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历史 (塔西佗)

#重定向 歷史 (塔西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历史 (塔西佗) · 查看更多 »

历史学家

#重定向 史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历史学家 · 查看更多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共约11万字。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不像之前的地方志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华阳国志 · 查看更多 »

十七史商榷

《十七史商榷》,共一百卷,清代王鳴盛(1722年-1797年)著。在清代與錢大昕《廿二史考異》、趙翼《廿二史劄記》齊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十七史商榷 · 查看更多 »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十国春秋 · 查看更多 »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南齐书 · 查看更多 »

南洋史

《南洋史》是60年代新加坡学者许云樵在新加坡南洋大学讲授南洋史课程时的讲稿,1961年交新加坡世界书局出版,名为《南洋史》上卷。此书是许云樵的代表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南洋史 · 查看更多 »

南明史 (顧誠)

《南明史》是中国历史学家顧誠的代表作之一,1997年付梓。.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南明史 (顧誠) · 查看更多 »

卓新平

卓新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基督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卓新平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史記索隱

《史記索隱》共30卷,由唐代司馬貞撰寫,運用了大量的文獻作為校勘材料,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獻,使到一些書目得以流傳下來,便於后人輯佚,有功於目錄學。另外,《史記索隱》在文獻考證上也取得豐碩成果,考證人名、史實及司馬遷生平等等。現時存放於各大學術機構的版本皆為明朝末期毛氏汲古閣刻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史記索隱 · 查看更多 »

史記正義

《史記正義》是張守節的作品,共三十卷。 張守節潜心研究《史记》,著有《史记正义》三十卷。钱大昕稱张守节的《正义》,成于开元二十四年,杀青斯竟。北宋元丰年间三家注始附于《史记》正文。與另外兩書《史記索隱》和《史记集解》,合称“《史记》三家注”。 《正义》单行本失传已久。《史記正義》中有《謚法解》。另外日本一詞也首見於《史記正義》。日本学者泷川资言自日本舊藏《史记》钞本辑佚文1300余条,成書《史记正义佚存》二卷。1995年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日本学者水泽利忠主编《史记正义的研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史記正義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史通

《史通》,唐劉知幾撰,為中國及全球首部有系統地之史學理論專著,全書內容主要評論史書體例與編撰方法,以及論述史籍源流與前人修史之得失。由於《史通》總結唐以前史學的全部問題,因而擁有極高史學地位,對後世影響深遠。此書的編著時間始於唐代武后長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龍四年成書,花了九年時間。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史評類。.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史通 · 查看更多 »

史景迁

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是一位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中国历史專業研究者,於1993年起担任耶鲁大学历史学斯特林教席,其妻為歷史學者金安平。 史景遷一名為房兆楹所命,其原義為“景仰司馬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史景迁 · 查看更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司馬遷 · 查看更多 »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司马谈

司马谈(),中国西汉皮氏县人,西汉建元至元封年间(前140年一前110年),司马谈被封为太史,掌管天文、历法。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首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當時漢武帝禁止儒師進註公祭而是以術士進註公祭,故此談因此積怨而終。 其父司马喜为五大夫,其子为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據《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司馬談一直想效法孔子寫作《春秋》的精神,寫一部體系完整的史書,可惜他只作了一些準備的工作,便病逝於洛陽,臨死之前,把他的理想事業,交給了兒子,經過司馬遷的十年努力,終於有了《史記》的誕生。 有論六家要旨,包括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司马谈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吳密察

吳密察(),台灣歷史學家,台南市北門區(前台南縣北門鄉)人,現任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2008年8月1日轉任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教授,仍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2009年2月1日到2010年7月底以專任教授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2010年8月1日退休生效,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和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的兼任教授和台灣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直至2016年5月19日。.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吳密察 · 查看更多 »

吳越春秋

《吳越春秋》是東漢時期的著作,為稗官雜記體之別史。東漢趙曄撰,共有十卷。敘述春秋時期吳、越二國之間的戰事。文辭豐蔚富饒,頗似小說家言。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記載類。 現今較佳的點校本有今人周生春撰《吳越春秋輯校匯考》,並附有異文及佚文。注釋本較佳有張覺校注《吳越春秋》(簡體字版有貴州人民出版社、嶽麓書社。繁體字版有臺灣古籍出版社)、黃仁生注譯《新譯吳越春秋》(三民書局出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吳越春秋 · 查看更多 »

吳書 (韋昭)

《吳書》,共55卷,紀傳體史書,是三國東吳官修的一部國史。自孫權末年開始编修,孫權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項峻撰寫,因兩人未有撰史才能,孫亮派韋昭、周昭、薛瑩、梁廣、華覈同撰,後由韋昭撰成《吳書》稿55卷,敘贊完成前被孫皓殺害,最後由薛瑩「終其書」。《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及《新唐書·藝文志》均有著錄,後來亡佚。 現今有清代學人王仁俊輯《吳書鈔》,見《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吳書 (韋昭) · 查看更多 »

吴晗

吴晗(),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金华义乌人,是中國近代的历史学家。吳晗先加入民盟,再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海瑞罷官》這部剧而被當權者批鬥,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惨遭摧残。1968年3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在狱中被迫害致死,死因不明,死前头发被拔光;10月11日早晨、在獄中連流帶吐1000多CC的血液而亡。其骨灰至今下落不明。.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吴晗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

Constantine(君士坦丁或康斯坦丁),是常见的拉丁姓名,其变形“科斯塔”(Costa)或“狄诺斯”(Dinos)今日仍可见于许多南欧人的姓名中。.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君士坦丁 · 查看更多 »

塔西佗

#重定向 塔西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塔西佗 · 查看更多 »

夏曾佑

夏曾佑(),字穗卿,號碎佛,笔名別士,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学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夏曾佑 · 查看更多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創業起居注》,又稱《創業起居注》,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唐溫大雅撰,凡三卷,是現存最早的起居注作品。 本書記載了唐高祖李淵父子建國故事,自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至唐武德元年(618年),三百五十七天之間的史事。 作者溫大雅為李淵的參軍,專掌文翰,所記之事皆是親身見聞,故史料價值甚高,部份情節甚至與《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有出入,可以互相參照。 本書少見單行本,《秘冊匯函》、《津逮秘書》、《學津討原》、《藕香零拾》、《叢書集成》等叢書皆有收錄。.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大唐创业起居注 · 查看更多 »

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又名大唐世说新语等,是中国唐朝刘肃编撰的十三卷笔记小说集,大约著作于元和初年,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门,另有总论一篇。记载唐初至大历末年士大夫的政治生活、著作活动等。体裁仿效《世说新语》。.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大唐新语 · 查看更多 »

大国的兴衰

《大国的兴衰:1500年到2000年的经济变迁和军事冲突》(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是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1987年首次出版的书,探讨了1500年到1980年间大国兴衰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预测了中国、日本、欧洲经济共同体、苏联和美国在20世纪末的发展。 本书是保罗·肯尼迪最为著名的著作,1987年兰登书屋第一版677页,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被认为是对大国史最为综合的论述。该书于1989年再版,704页。.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大国的兴衰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史

《大日本史》是日本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成書於江戶時代,作者是水戶藩的藩主德川光圀。這部史書用漢文撰寫,在1715年德川光圀死後由水戶藩藩主主持繼續編纂,於明治時代完成。1715年,水戶藩藩主德川綱條將這部史書命名為大日本史。由於其形式與史記相同亦為紀傳體,被日本人稱作「本朝史記」或「國史(倭史)」。 《大日本史》記載所涵蓋的內容,起至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終於南北朝結束的1392年。其中包含七十三篇本紀,敍述帝王之事;七十篇列傳,記載后妃、皇子、皇女、群臣、幕府將軍、將軍家臣、文學、歌人、孝子、義烈、隱逸、方技、叛逆之臣的事蹟以及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情況;二十六篇志,收納關於神祇、氏族、職官、國郡、食貨、禮樂、兵、刑法、陰陽、佛事的文章;二十八篇表,收入了關於臣、連、伴、造、公卿、國郡司、檢非違使、將軍僚屬的列表。 《大日本史》頗受中國儒家與史家思想,尤其是明朝遺老朱舜水、林羅山等名士影響。體例與中國「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差不多,因此《大日本史》也是儒家書籍,是日本儒家的代表作品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大日本史 · 查看更多 »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凡五百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太平廣記 · 查看更多 »

太平御览

《太平御覽》初名《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是北宋时期编写的一部类书,是保存了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太平御覽》与《太平廣記》、《 文苑英華》以及《冊府元龜》合稱為“宋匯部四大書”。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類書類。.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太平御览 · 查看更多 »

太田牛一

太田牛一(1527年-1613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通稱又助、和泉守。名稱的日文讀音有多種說法。以貴重史料『信長公記』的作者聞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太田牛一 · 查看更多 »

孟子字義疏證

《孟子字義疏證》,是清初學者戴震晚年的作品,共三卷,初稿原稱《緒言》,《孟子私淑錄》,戴震通過解釋《孟子》中的“理”、“性”之說,闡發自己的哲學思想,是其一生哲學思考的總結晶。段玉裁《東原先生年譜》載戴東原作劄記:“樸生平著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人心之要。今人無論正邪,盡以意見誤名之曰理,而禍斯民,故《疏證》不得不作。” 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著重於批駁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他指出“舉凡民之饑寒愁怨、飲食男女、常情隱曲之感,咸視為人欲之甚輕者矣,輕其所輕,乃‘吾重天理也、公義也’,言雖美,而用之治人,則禍其人。”“今虽至愚之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则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因以心之意见当之也。于是负其气,挟其势位,加以口给者,理伸;力弱气慑,口不能道辞者,理屈。呜呼!其孰谓以此制事,以此制人之非理哉?”“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虽怜之。”程朱的“理欲之辨,適成忍而殘殺之具”,“誠見夫詖辭邪說之深入人心,必害於事,害於政,天下披其禍而莫之能覺也。”戴震並指責程朱“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書中也批判宋儒的理學其實已雜以老莊哲學以及佛學,“程朱以理為如有物焉,實雜乎老莊釋氏之言”,“程子朱子之學,借階于老莊釋氏,故僅以理之一字易其所謂真宰、真空者,而餘無所易”。 此書約於乾隆四十一年冬之後完成,在此之前戴震僅與彭際清以書信討論過書中內容,也就是〈與彭進士允初書〉,此一信函長達五千言,實際是用來答覆彭際清的〈與戴東原書〉。《孟子字义疏证》一書在戴震生前並沒有得到認同,他的朋友不再與他聯絡,為躲避翁方纲、方东树等人責難,戴震甚至搬到范氏颖园去住。戴震曾以《孟子字义疏证》给彭绍升看,彭不满意戴震批判程朱“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的說法。戴震回信表示“程朱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启天下后世人人凭在己之意见而执之曰理,以祸斯民。更淆以无欲之说”。章學誠在戴震逝世后指责戴震“心术不纯”和“丑詈程、朱,诋侮董、韩”。唯獨洪榜对此著倍加推崇:“夫戴氏论性道,莫备于其论《孟子》之书,而所以名其书者,曰《孟子字义疏证》焉耳。然则非言性命之旨也,训故而已矣。要之,戴氏之学,有功于《六经》孔孟之言甚大,使后之学者,无驰心于高妙,而明察于人伦庶物之间,必自戴氏始也。”。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洪榜應戴震之子戴中立之请撰写《戴震行状》中认为戴震功“不在禹下”,又將《答彭进士允初书》一文載入其中,朱筠卻表示说:“可不必载,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何图更于程朱之外,复有论说乎?戴氏所可传者不在此。”洪榜再次寫信与之辨论:“阁下谓程朱大贤,立身制行卓绝;岂独程朱大贤,立身制行卓绝,陆王亦大贤,立身制行卓绝;即老释亦大贤,立身制行卓绝也。惟其如是,使后儒小生闭口不敢道。宁疑周孔,不敢疑程朱。而其才智少过人者,则又附援程朱以入老释。”。张舜徽认为:“戴氏一生知已,要必以榜为最密矣。考论戴学得失者,必取资于是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孟子字義疏證 · 查看更多 »

孟森

孟森(),字莼孙,号心史,别署纯生,江苏武进人。中國歷史學家,對明清史研究影响深遠。.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孟森 · 查看更多 »

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学系,研习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等西洋文學名家。翌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任教授。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參與反右運動,批判右派份子。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参加周培源主導的造反派组织井冈山兵团,反對聶元梓派,在政治鬥爭中失利,被列為反革命,下放牛棚,遭受迫害。1973年開始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譯本。 1989年六四事件期間,根據季羨林門生張曼菱在《季羨林——追念與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羨林曾兩度坐在三輪車上,高揚「一級教授季羨林」白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季羡林 · 查看更多 »

孫盛

孫盛(),字安國。晉代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史學家。 祖父孫楚為馮翊郡太守,父孫恂曾任颍川郡太守,在郡遇賊被殺。孫盛十歲時隨族人避亂於江左。官至秘書監,加給事中。博學多聞,與殷浩擅名一時,《晉書》本傳稱:「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撰有《魏氏春秋》、《晉陽秋》等。 Category:晉朝歷史學家 Category:东晋中央官员 S S盛.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孫盛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家永三郎

家永三郎(いえなが さぶろう Ienaga Saburo) (),日本歷史學家及教育家,曾任東京教育大學(後來的筑波大学)教授及為日本皇太子講授日本史,因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而被廣為人知。家永三郎於個人立場上反對軍國主義,因此他就日本歷史教科書的內容編寫上,多次在法庭與立場上否認日軍二戰暴行的文部省對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家永三郎 · 查看更多 »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安土桃山时代 · 查看更多 »

安龙县

安龙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223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2万。邮政编码552400,县政府驻栖凤街道。.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安龙县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史紀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陈邦瞻用纪事本末体编撰的记载宋朝历史(960年-1279年)的史书,共109卷。 在陈邦瞻之前,冯琦、沈越都用纪事本末体编写过宋代史事,但皆未成而殁。馮琦之書稿歸其弟子御史劉曰梧,沈越之書稿則爲應天府府丞徐申所得。萬曆三十二年劉曰梧與徐申約二人請陳邦瞻增訂馮、沈舊稿,合爲一編。陈邦瞻将二书合为一编,于万历二十二年(1604年)着手编撰,历时约一年完成。 《宋史纪事本末》按时间编排,全书历史演变的脉络清晰,从《太祖代周》到《文谢之死》,对从赵匡胤开创帝业到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每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等都讲得有条不紊。宋代历史本来就头绪繁杂,《宋史》编撰史事更是支离破碎,首尾分离,《宋史纪事本末》对史事的叙述却给人井然有序、清晰明了的感觉。比如《契丹和战》、《西夏叛服》等篇,把历经几代的战事及和议等在一个篇目就交代得很完整清晰,一目了然,在后面的篇目再读到相关内容时,可以回查。 另外又如《天书封祀》、《王安石变法》等,均用了几十页的篇目进行完整叙述,尤其是《王安石变法》一卷,收录大量朝臣奏折,对政府内部和民众对变法的态度,以及王安石本人对变法的坚决程度的交代都很具体,对后世研究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宋史纪事本末》作为《宋史》的缩本,在写作过程中,虽然也参考薛应旂的《宋元通鑑》、商辂等人的《續資治通鑑綱目》,但基本上仍以《宋史》为蓝本,许多观点明显还是沿袭《宋史》而来。.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史紀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宋史翼

《宋史翼》40卷,清代陸心源編著,補《宋史》列傳之不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史翼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是清人徐松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全书八百万言,近五百卷。 《宋會要》原本亡佚於明代,然此书大部分倖存於《永樂大典》。清代嘉慶年間,學者徐松命人自《永樂大典》中輯錄而成,全书近五百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書中保留了大量詔令、法令、奏議等宋代典章制度的內容,十之七八为《宋史》各志所无,是研究宋朝法律典制的重要资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会要辑稿 · 查看更多 »

宋元戏曲考

《宋元戲曲考》於1913年成書,由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1915年,商務印書館初版時候更名《宋元戲曲史》。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關於戲曲歷史的書籍。全書共有十六章,探討中國戲曲形成過程、戲劇的淵源及戲劇文學,並且以宋元兩朝為重點,還兼及曲調的專著,材料豐富,態度謹嚴,對雜劇的斷代更為研究界長期沿用。 Category:中国各专业历史著作 Category:戏剧著作 Category:1913年书籍 Category:1910年代中国书籍 Category:宋朝戏曲 Category:元朝戏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元戏曲考 · 查看更多 »

宋祁

宋祁(),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中國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其兄宋庠诗文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合稱“二宋”。著有《宋景文公集》。.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祁 · 查看更多 »

宋濂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又號玄真子,諡文憲,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學家。方孝孺之師,曾任翰林,修《元史》。後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明太祖謫死蜀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宋濂 · 查看更多 »

尚钺

尚钺(),原名宗武,字健庵。曾化名谢仲五(仲武)、丁祥生、聂树先(老聂)、谢潘。笔名依克、子丹。河南罗山县人。中国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尚钺 · 查看更多 »

小亞瑟·史列辛格

小亞瑟·梅爾·史列辛格(Arthur Meier Schlesinger Jr.,)是一位美國的歷史學家及社會評論家,致力於探討美國政治人物諸如小羅斯福、約翰·甘迺迪與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的自由主義政策。因為獲得了普立茲獎,史列辛格於1961至1963年間擔任甘迺迪總統的特別助理及御用歷史學者。他詳細地記錄了甘迺迪任職期間所發生的事,並名之為《一千個日子》。 1968年,史列辛格幫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參議員助選,直至羅伯特·甘迺迪於洛杉磯遭人暗殺為止。幾年後,他為羅伯特·甘迺迪立傳。 尼克森總統任職期間,他出版《帝王總統》一書,使這個詞廣為流傳。他也是哈里·S·杜鲁门的死忠支持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小亞瑟·史列辛格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屠寄

屠寄(),字敬山,一字景山,号结一宦主人,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官员、学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屠寄 · 查看更多 »

屈大均

屈大均(),字翁山、介子,號莱圃。廣東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詩人,是“岭南三大家”之第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屈大均 · 查看更多 »

岑仲勉

岑仲勉(),名铭恕,字仲勉,原名汝懋,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人里村,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岑仲勉 · 查看更多 »

崔鴻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北魏官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崔鴻 · 查看更多 »

左丘明

--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相传为中國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左传》为解释另一历史著作《春秋》的作品。战国时期,《左传》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著名儒家学者荀子就继承了《左传》之学。 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对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观点。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还有观点认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据说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盲人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在其前。司马迁《史记》称其为“鲁君子”,又说他失明或无目,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瞽矇。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据说山东省肥城是左丘明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阴县令范讽重修左传精舍记》载:“二年春,余承命来莅兹邑。知县之东古肥子国地即左子故里,古庙犹存。”左丘明死后葬于肥城。《魏书·地形志》载: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带。 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故左丘明之后改丘氏为邱氏,今肥城市石横东衡鱼村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左丘明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左傳紀事本末

《左傳紀事本末》,清代高士奇著,凡五十三卷。 《左傳紀事本末》一書是基於南宋章沖《左傳事類始末》一書而擴展。高士奇取《左傳》原文,記事以國別,按周、魯、齊、晉、宋、衛、鄭、楚、吳、秦等列國順序排列,取《左傳》之文以類相從,只寫大事,不寫細碎。全书分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一卷及列国一卷,共五十三卷,有“补逸”、“考异”、“辨误”、“考证”、“发明”等,篇末附有議論,強調尊王室、重宗國,“為續春秋者法”。韓菼為序。四库馆臣称其“眉目朗晰,后来居上。”.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左傳紀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上田正昭

上田正昭(上田 正昭、),日本歷史學家、小幡神社宮司、歌人。出身兵庫縣城崎郡城崎町(現 豐岡市)出身,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大阪女子大學名譽教授、西北大学名譽教授。勲二等瑞宝章。.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上田正昭 · 查看更多 »

中國大歷史

《中國大歷史》是歷史學家黄仁宇體現其「大歷史觀」的一部專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內容,分析中國歷朝發展的問題,從歐洲的歷史,以至經濟學都有利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國大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綠島監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從盤古開天寫到八國聯軍,是柏楊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书较之其他中国史书,有明显的区别:该书以一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并在每节末尾加敘東西方世界。 柏楊說他把《中國人史綱》獻給孫觀漢先生,他形容獄中寫書的艱難過程:「叢書是我在火爐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膝蓋上放著用紙糊成的紙版,和著汗珠,一字一字的寫成。參考書的貧乏使我自慚,但我別無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想像這些艱難寫出的書稿,會遭受到什麼命運。所以不可避免的會錯誤百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國人史綱 · 查看更多 »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适著。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本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全书共12篇,10余万字。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不过两月就再版。 本书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蔡元培给此书以很高评价,指出它有四种特长: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方法。胡適本人自信的說:“我自信,治中國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幸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後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人都躲不了這一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 梁啟超在一場演講中評此書:“这书自有他的立脚点,他的立脚点很站得住。这书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總說一句,凡關於知識論方面,到處發見石破天驚的偉論,凡關於宇宙觀人生觀方面,什有九很淺薄或謬誤。”冯友兰回忆:“胡适的这部书,把自己的话作为正文,用大字顶格写下来,而把引用古人的话,用小字低一格写下来。这表明,封建时代的著作,是以古人为主。而五四时期的著作是以自己为主。”“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馮友蘭後來也寫了一本《中國哲學史》,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作為比較時,一般都認為後者勝於前者。 中國哲學史大綱只完成上半卷,雖然胡適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諾要將下半卷付梓,但這本書始終是一本「上卷書」。胡適的名作《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都只有上卷,人稱“善作半卷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國哲學史大綱 · 查看更多 »

中國通史

《中国通史》是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寫作的一種題材,著名史家幾乎都嘗試(或計畫)撰寫通史,據估計百年間有六七十種版本。 顾颉刚曾指出:“所有的通史,多屬千篇一律,彼此抄襲。其中较近理想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 、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其中除吕思勉、钱宾四先生的书外,其余均属未完之作。钱先生的书最后出而创见最多。” 錢穆所著《國史大綱》倡議以“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對中國歷史的讚美遠多於批評,並長期成為台灣各大專院校歷史教科書。但此書侷限亦大,如李敖所言,“他似乎对‘本国已往历史’太‘满意’了,结果做了太多太多的曲解与巧辩。”又如該書第六編提到宋朝“積貧積弱”的特點,並不符合事實。《國史大綱》隨後為傅樂成所撰之《中國通史》取代,目前台灣各大學多以傅書為教科書。隨著史學走入專精,“中國通史”的寫作已趨式微。.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國通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導,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型,商周之变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礼节,周秦之变确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和“儒表法里”的政治文化体系,宋元之变使得传统的专制模式日趋僵化并开始严重禁锢思想和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至21世纪则是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曲折的过渡阶段(尚未完成)。.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國文化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歷史地图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学院、国家测绘局、南京大学、云南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地图出版社等单位共同绘制的一套歷史地图集,主编是谭其骧教授,出版单位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的地图是目前许多中国历史地图书籍和中国教科书上地图的蓝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国历史地图集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任课外演讲;学期终整理稿件,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凡十万言。1922年(民国十一年)出版。 梁启超在自序中开宗明义,说明中国历史,浩如烟海,不下数万卷,不可不读,又不可能全读,因此提出他多年研究历史的方法作为引导。 《中国历史研究法》再版多次,并有日文翻译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啟超著于民国十三年,原是梁啟超在清華學校等校关于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中国学术史讲义。該書部分章節出版單行本前,曾在報刊發表。民國十五年(1926年)7月首次以單行本出版。1936年收入《饮冰室合集》第75卷。2011年12月商務印書館出版根據講義本、報刊本、初版本、合集本進行校訂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啟超的学术代表作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常璩

常璩(约291年-約361年),字道將,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成都崇州三江镇)人,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常璩 · 查看更多 »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Ἡρόδοτος),前5世纪()的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希羅多德 · 查看更多 »

希腊罗马名人传

《希腊罗马名人传》(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拉丁语:Vitae parallelae)又稱《希臘羅馬英豪列傳》《對傳》《對照記》(Parallel lives)。是一本由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所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约50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名军事、政治人物。此书既是架构松散的古代史又是人物传记,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及文学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希腊罗马名人传 · 查看更多 »

东方专制主义

東方專制主義(oriental despotism),指在西方傳統中,對於亞洲的專制主義的一種觀點。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正式形成名詞來探討則是德裔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1957年發表的著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东方专制主义 · 查看更多 »

七略

《七略》,中國第一部國家藏書的目錄,7卷,漢朝宗室劉向、劉歆父子編纂近20年,成書於公元前5年。《七略》成書後,劉歆又編成《別錄》20卷。二書對中國後世史學與目錄學皆有重大影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七略 · 查看更多 »

世说新语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內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等等,共三十六類(門),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世说新语 · 查看更多 »

万绳楠

万绳楠(1923年-1997年),江西南昌人。中国著名魏晋南北朝史学专家。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42年国立十三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6年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清华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1948年毕业,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1949年後先後任教於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為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文天祥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冼夫人》(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有论文发表於《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安徽史学》等报刊,据1940年代末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课程笔记,整理成《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安徽省第一个遭受批判斗争的高教界学术界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全家被迫下放至安徽省利辛县李集人民公社(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大李集镇)劳动改造。.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万绳楠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国志注

《三国志注》,是南朝宋的历史学家裴松之為西晋陳壽所编著的史书《三國志》作的注,也称裴注,或与原文并称寿志裴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三国志注 · 查看更多 »

三国食货志

《三国食货志》由陶元珍著。陈寿之《三國志》有传无志,陶元珍在国立武汉大学就学时,遂以补三国食货志为毕业论文,得李剑农指导完成,上海商务印书馆在1934年出第一版,1989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再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三国食货志 · 查看更多 »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南宋徐夢莘編,採編年體例,《四庫全書》入史部紀事本末類。 徐夢莘(1126年-1207年),江西清江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大部份時間在家著述,《三朝北盟會編》成書於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上帙政宣25卷、中帙靖康75卷、下帙炎興150卷。記載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迄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完顏亮伐宋,共計四十六年宋金關係的史料。三朝是指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該書成書於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史料收羅廣泛,凡詔敕、制誥、書疏、奏議、記傳、行實、碑誌、文集、雜著等,悉取盡收,按年、月、日標示事目,加以編排,徵引的文獻達二百多種。 全書的重點在於靖康之難,有七十多卷的篇幅只寫一年又四月個的史事。又編《北盟集補》50卷,中、下二帙各25卷,惜已失傳。《三朝北盟會編》對於記述的異同、存疑者,不加論斷,以備史家去取,雖然“所記金人事跡,往往傳聞失實,不盡可憑;又當時臣僚削奏,亦多誇張無據之詞。梦莘概录全文,均未能持择。”,但保存當時南北文獻風聞之詞,首尾完備,南宋編年史中惟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足以勝之。 另外,“蒙古”一詞,據屠寄《蒙兀兒史記》稱,始于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但失考。目前最早記載“蒙古”一詞的是《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四十三引無名氏《煬王江上錄》:“正隆三年二月下詔,小龍虎大王兵五萬,守鎮蒙古。”.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三朝北盟會編 · 查看更多 »

干宝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為祖籍)人。东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祖父干統,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瑩,曾仕吳,任立節都尉,遷居海鹽,博覽群書,晉元帝時召為佐著作郎,“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曾參與鎮壓荊湘流民起義(杜弢之亂),賜爵關內侯。後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咸康二年(336年)卒。.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干宝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年代记

年代记(Chronicle)是一种用年代来排序的来记录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文献记载方法。通常同时考虑历史上重要事件和本地事件的权重,此用来记录发生的和年代记编纂者的观点。对比故事或历史,可以对作者认为并非重要的事件进行有意义的阐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年代记 · 查看更多 »

年鑑學派

年鑑學派(École des Annales)是一個史學流派,得名自法國學術刊《經濟社會史年鑑》(Annales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這份刊物在1946年改名《經濟、社會與文化年鑑》(Annales.),1994年又改為《歷史與社會科學年鑑》(Annales.)。年鑑學派以採取社會科學的歷史觀著稱。 年鑑學派為1929年由當時任教於斯特拉斯堡大學的馬克·布洛赫與費夫爾創始。他們結合了地理學、歷史學與社會學。他們依循社會科學的歷史觀,但又不像大多同時期的史家般過度強調。這樣的態度使得年鑑學派較強調一段長時期的歷史架構,看重地理、物質等因素對歷史的影響,也衍伸出心態史的研究。此種態度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即為布勞岱爾──此學派最出名的學者──之《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年鑑學派的繼承學者,如具有代表性的埃瑪紐埃爾·勒華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與勒高夫,轉而強調以文化史、經濟史的觀點研究歷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年鑑學派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远征记

《亚历山大远征记》,作者是罗马时期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是描写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过程,其主要参考史料来自亚历山大的亚历山大身边史官阿里斯托布鲁斯所作的记录,和重要将领亦是继业者的托勒密一世回忆录,被认为有较高的可信度。作品的末卷是关于印度大陆的介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亚历山大远征记 · 查看更多 »

二十二史劄記

《二十二史劄記》,清代趙翼(1727年─1814年)著,三十六卷,補遺一卷。每卷以類相從,並各立標題,總計條目約六百零九題,於乾隆六十年三月出版。內容以研究歷代正史為主,其中涉及当时尚未明确为正史的《舊唐書》及《舊五代史》,雖名为二十二史,但實涉及全部二十四史。與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並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二十二史劄記 · 查看更多 »

五百旗头真

五百旗头真(五百籏頭真,)毕业于京都大学,日本政治学者、历史学者、熊本县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日本政治外交史、日美关系。.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五百旗头真 · 查看更多 »

井上清

井上清(),日本历史学家。1936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后任日本文部省维新史料编辑顾问,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作为日本著名的马克思史观历史研究者,战后曾多次参加日中友好活动,对日本侵华政策持批判立场,并积极支持日本原著民族解放运动,1954年至1964年任部落问题研究所评议员。曾多次到中国访问,在中国讲学。1987年为纪念芦沟桥事变50周年,曾撰文谴责日本军阀。主要著作有《天皇制》、《日本近代史》、《日本现代史》、《日本妇女史》、《日本的军国主义》等。其中《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论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是日本历史学界少数持该论点的著作之一。持完全相反观点的日本学者奥原敏雄等人反对他的观点和论证,日本歴史学者原田禹雄2006年声称井上清在《冊封琉球使録》的史料使用上存在杜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井上清 · 查看更多 »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朝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令狐德棻 · 查看更多 »

廿二史考異

《二十二史考異》又名《廿二史考異》,清代錢大昕撰,100卷,附三史拾遺五卷、諸史拾遺五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廿二史考異 · 查看更多 »

仇國論

仇國論由三國時代蜀漢中散大夫譙周於257年所作,是一篇反對姜維窮兵黷武、發動連年北伐的文章。這篇文章也被視為益州本土人士對蜀漢外來統治集團的反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仇國論 · 查看更多 »

张国刚

张国刚(),安徽安庆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学理论的研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张国刚 · 查看更多 »

张星烺

张星烺(),字亮尘,江苏泗阳人,历史学家,对中西交通史有深入研究,著有《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他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之子、经学家王舟瑶之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张星烺 · 查看更多 »

张晋藩

张晋藩()。男,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 著有《旧中国反动政府制宪丑史》,《中国法制史》第一卷,《中国法律史论》、《法史鉴略》、《法律制度》,《中国民法通史》。 在《中国民法通史》一开篇,张晋藩教授就指出:“中国是法制文明发达很早的古国,中国法文化积淀之深厚,法律系统之完整,法律规范之详密,都是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所少有的,而且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深广的影响,而被公认为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在《旧中国反动政府制宪丑史》一书中,张晋藩教授大骂中华民国宪法是“独裁宪法”,国民大会堂是“下等剧院”,国民大会代表是“大小喽啰”“死期将至”,并在书末讴歌热爱中国共产党,赞颂中共制定五四宪法的丰功伟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张晋藩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Ἱστορία τοῦ 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οῦ Πολέμου)是关于古希腊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记述,作者为曾在战争中服役的雅典将军修昔提底斯。常简称为《“歷史”》。该书被广泛认为是一部经典作品和最早的学者式历史作品。该书由后来的编辑者分为八卷。 對於《“歷史”》的分析一般分為兩個派別,其一認為這個作品是客觀且科學的歷史紀錄;另外從其他學者的判斷反映出對它的傳統解釋:「《“歷史”》的解析是很嚴苛的,它以純粹理性的觀點寫作,不受冗詞與道德判斷影響,既冷酷又具批判性。」更近代的解釋,與讀者反映批評結合,認為《“歷史”》比起客觀事件的紀錄,比較好以文學作品來理解。這個觀點表現在一名學者W.R. Connor描述修昔底德:「一位藝術家,他選擇且有技巧地安排他的材料,並創造具象徵又感性的潛能。」從前者的觀點視修昔底德為有開創性、有思想、又具有哲學性,超越他所處的時代;後者認為他作為史家與他的歷史、文化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兩者的解釋都被學者所接受,有時候也有學者似乎要抓住兩者《“歷史”》中矛盾的衝擊與張力。.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查看更多 »

張岱 (明朝)

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作家和史學家。張岱出身書香世家,三代進士,家境富裕,前半生生活奢華,養尊處優,精通各種玩樂之道,屢試不第。張岱48歲時明朝覆亡,他一度在南明魯王朱以海的小朝廷中供職,後來逃避戰亂遁入深山,寄居佛寺,潛心著作,生活困頓,其後返回紹興定居,一度到杭州協助谷應泰編纂史書。文學方面,張岱是小品文名家,著有《陶庵夢憶》及《西湖夢尋》等書,追憶昔日繁華生活,細述明末社會風情,文章平易近人,典雅精練,趣味盎然,膾炙人口,清初風行一時。史學方面,張岱撰有《石匱書》與《石匱書後集》,記述有明一代史事,剖析明亡原因,注重秉筆直書,推崇忠貞節義,以求垂鑑後世;但其書襲抄痕跡過於明顯,難以稱得上一家之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張岱 (明朝) · 查看更多 »

張光直

張光直(),生於中華民國北平市,原籍新北市板橋。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亦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張光直 · 查看更多 »

張玉法

張玉法(),中華民國的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張玉法 · 查看更多 »

張瑩

張瑩可以指:.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張瑩 · 查看更多 »

張璠 (魏晉)

張璠,三國魏安定郡人。入晉後,張璠與虞溥、郭颁皆為晉朝之令史。撰《後漢紀》三十卷,為未完成之作。此書流傳不廣,散亡亦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張璠 (魏晉) · 查看更多 »

弗朗什孔泰

#重定向 弗朗什-孔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弗朗什孔泰 · 查看更多 »

何兹全

何兹全(),原名何思九,字子全,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周朝至汉唐的中国社会史、汉唐佛教寺院经济、汉唐兵制等,同时他还是魏晋封建说的最早提出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何兹全 · 查看更多 »

何炳棣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出生于天津,旅美華裔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何炳棣 · 查看更多 »

余英時

--英時(),天津人,祖籍安徽潛山,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引領中華民國思想史研究數十年,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 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余英時 · 查看更多 »

征服王朝

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漢學家德裔美国人魏復古所提出的歷史學名詞,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學說」,首次出現于他與馮家昇合著的《中國社會史:遼》。征服王朝相對於汉族王朝,意指草原民族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國家與朝代,該民族吸收漢文化但刻意保持自身文化,這與吸收漢文化並徹底被漢化的滲透王朝是不一樣的魏復古與馮家昇.《中國遼代社會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1949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征服王朝 · 查看更多 »

徐夢莘

徐夢莘(),字商老,江西清江人。 父亲徐世亨,累赠通议大夫。生於靖康之難,四歲時隨其母逃難。幼年聪颖,“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授左迪功郎、洪州新建县尉,因父丧未赴任。调广西郁林州司户参军,又以因母喪歸里。乾道四年(1168年)歷任南安軍教授,由参政龚茂良之荐,改知湘陰縣令,主管廣南西路轉運司文字,因鹽法與广西安抚司幹官胡廷直不合,改知賓州,後两广行“客钞法”,“民苦无盐,复从官般法矣”。绍熙元年(1190年)以杨万里之荐出任荆湖北路安抚参议官。一生大部份時間在家著述,绍熙五年(1194年)六十九歲著成《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朝廷擢直秘閣,再續作《北盟集補》五十卷。開禧三年(1207年)去世。有弟徐得之,徐天麟為其從子。.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徐夢莘 · 查看更多 »

徐中約

徐中約(Immanuel Chung-Yueh Hsü,),歷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徐中約 · 查看更多 »

徐中舒

徐中舒(),安徽省懷寧縣(今安慶市)人,中國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徐中舒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在王国维、梁启超指导下学习古文字学和先秦史,1926年毕业。曾先后在上海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任教授、研究员,从1937年起在四川大学任教,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34年与容庚等共同发起成立考古学社。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顾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及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历史学主任。代表作有《古诗十九首考》、《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耒耜考》、《再论小屯与仰韶》、《豳风说》、《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论《战国策》的编写及其有关苏秦诸问题》、《先秦史论稿》等,他的主要著作收录在《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出版)。他晚年所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曾是收錄最多文字的中文字典;他所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是至今最重要的甲骨文字典。 X X X徐 X Z.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徐中舒 · 查看更多 »

徐乾學

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江南崑山縣人。清初政治人物、学者,官至刑部尚書。著名學者顧炎武的外甥。.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徐乾學 · 查看更多 »

徐松

徐松(),字星伯、孟品,原籍浙江上虞,寄籍顺天府大兴县。清代翰林,著名地理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徐松 · 查看更多 »

依田憙家

依田憙家是一名日本東洋史學者,目前擔任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依田憙家 · 查看更多 »

侯外庐

侯外庐(),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平遥人,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史家,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并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五老”。 侯外庐1923年至1926年期间同时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法律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1927年赴法国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期间,在成仿吾、章伯韬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回国后,任教于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任《中苏文化》主编。1947年赴香港达德学院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他还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87年逝世。 他曾与王思华一同翻译《资本论》第一卷,著有《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思想史纲》等。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的负责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侯外庐 · 查看更多 »

德川光圀

德川光圀(),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水户藩第2代藩主,父親是水户藩第一代藩主德川赖房,祖父是江戶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德川光圀名字中的「圀」字是「國」的異體字,為則天文字之一。由於曾任黃門官,人稱水户黄门。日本民間故事《水户黄门》以德川光圀作为主人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德川光圀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後漢紀

《後漢紀》,作者為袁宏,是一部出色的編年體斷代史,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 採《左傳》之史法,仿荀悅《漢紀》而寫。袁宏不滿意他所見到的諸種後漢書,於是發憤披閱資料,重加釐訂,歷時八年之久,終於撰成。其書共30卷,約21萬多字。所載起自王莽末年的農民起事,迄於曹丕篡漢、劉備稱帝,記述了東漢二百餘年的歷史。《後漢紀》的成書要早於范曄《後漢書》50餘年,是現存有關東漢史史籍二大部中的一部。 清代王鳴盛於《十七史商榷》中言:「宏所採亦云博矣,乃竟少有出范書外者,然則諸書精實之語,范氏摭拾已盡。」言范曄《後漢書》是諸家後漢書的總結性之作,袁宏《後漢紀》在內的其他諸家後漢書,已經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是「其中多有范氏所刪取而不盡錄者」,可以訂正《後漢書》的謬誤和補充之不足。 袁宏《後漢紀》早在宋代,刻本已「衍文助語,亂布錯置,往往不可句讀」。現今最早的刻本是明代嘉靖黃姬水刊本(簡稱黃本),及萬曆年間南京國子監本(簡稱南監本)。校本有清代康熙年間襄平蔣國祚、蔣國祥兄弟《兩漢紀字句異同攷》(簡稱蔣本),陳璞《兩漢紀校記》(簡稱學海堂本),鈕永建《兩漢紀校釋》(簡稱龍溪本)及四部叢刊本。近代有張烈與《前漢紀》合輯標點的《兩漢記》及周天游的《後漢紀校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後漢紀 · 查看更多 »

保罗·肯尼迪 (历史学家)

保罗·邁克爾·肯尼迪(Paul Michael Kennedy, ),是英国出諾森伯蘭郡沃爾森德生的历史学家,专长于国际关系。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0年到1983年期间在东英吉利亚大学担任历史学教授,后任耶鲁大学教授。他出版了很多关于英国皇家海军、大国争霸、太平洋战争等主题的书籍,其代表作《大国的兴衰》探讨了1500年至今国际舞台上大国兴替的历史。 Category:英國歷史學家 Category:耶鲁大学教师 Category: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校友 Category:紐卡索大學校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保罗·肯尼迪 (历史学家) · 查看更多 »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前460年至前455年间—约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傳世,該書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因为修昔底德对史料搜集和对因果分析方面严谨的态度,故被称为“科学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亦是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派的创始人,认为个体的政治行为与其所引起的国际政治关系均建构于恐惧与自我利益之上,并受二者调整。修昔底德希望通过认知人性,从而解释诸如瘟疫、屠杀等灾难中人的行为。 今日,修昔底德的著作仍在被世界各地的高校和军事学院研究。其《米洛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伯利克里葬礼致辞》(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亦在政治理论、历史和古典研究领域被广泛参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修昔底德 · 查看更多 »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北齐书

《北齐书》,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原名《齊書》,因與南齊歷史區別而更名,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國,前後约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同时期成书还有《梁书》、《陈书》、《周书》、《隋书》。这五部书。 唐太宗頗器重李百藥的才學,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後來《北齐书》遭受嚴重散佚。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齐书》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由於《北史》當時並没有遭到散佚,故後人根据《北史》以補寫《北齐书》,在文字上非尽属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則不失真實(因《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多採自《北齐书》)。《北齐书》原名《齐书》,在宋朝时,为了区别于萧子显《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北齊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有〈北齊諸王世表〉、〈北齊異姓諸王世表〉、〈北齊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施和金《北齊地理志》5卷,蒙傳銘《補北齊書藝文志》不分卷,佚名《補北齊書疆域志》不分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北齐书 · 查看更多 »

圆仁

圆仁(794年-864年2月24日),日本高僧,日本天台宗三祖,谥号慈觉大师,入唐八家(最澄、空海、常曉、圆行、圆仁、惠運、圆珍、宗叡)中的一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圆仁 · 查看更多 »

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乃近代歷史學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主要闡述中國從上古到現代的發展歷程。全書主要是貫徹了錢穆的思想觀點:強調傳統的價值。他反對近代中國學術界以科学或馬克思主義否定中国古代社会的特質。他在書中說:「今求創建新的古史觀,則對近人極端之懷疑論,也應稍加修正。.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國史大綱 · 查看更多 »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一般簡稱國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的語言,或是作為官方語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國家語言 · 查看更多 »

利奧波德·馮·蘭克

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十九世紀德國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也是西方近代史學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被譽為「近代史學之父」。他主張研究歷史必須基於客觀地搜集研讀檔案資料之後,如實地呈現歷史的原貌,他的這種史學主張,被稱作蘭克史學,對後來東西方史學都有重大的影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利奧波德·馮·蘭克 · 查看更多 »

刘向

劉向(),字子政,原名更生,漢朝宗室。著有《別錄》、《新序》、《说苑》、《列女传》、《洪範五行傳》、《五紀論》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劉向曾官中壘校尉,故世称劉中壘。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歎》一篇。經學家劉歆為其子。.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刘向 · 查看更多 »

刘安

刘安(),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招門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但是人民相信,劉安是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裏的雞跟狗喫了,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到民間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還奉祀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刘安 · 查看更多 »

刘知几

劉知幾(),字子玄,唐代史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朝永隆年間(680年)以弱冠舉進士,官至左散騎常侍。他歷任著作佐郎、中書舍人、著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餘年。期間深感宰相大臣監修,多所干預,不能秉筆直書其言。 景龍二年(708年)辭去史職,從事私人修史工作。劉知幾一生從事史書編輯工作,著有《刘氏家乘》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史通》二十卷、《睿宗实录》十卷、《刘子玄集》三十卷;合著有《三教珠英》一千三百一十三卷、《姓族系录》二百卷、《唐书》八十卷、《高宗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三十卷。仅有《史通》传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家須有三長:史才、史学、史识;对著史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属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的态度。 開元九年(721年),六十歲的他時因營救長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貶為安州都督府別駕,不久便去世,享年六十一歲。有六子:劉貺、劉餗、劉匯、劉秩、劉迅、劉迥。有一女劉氏(714年—771年三月)嫁李神通玄孙洺州清漳县尉李衡。.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刘知几 · 查看更多 »

刘歆

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改名劉秀,漢朝宗室,西漢末年及新朝官員及重要學者,協助王莽篡位,出任新朝高職「羲和官」,號稱國師,晚年卻因兒子被殺與誤信預言,謀叛事敗自殺。劉歆博覽圖書,精通經學,提倡古文經學,推動把《左傳》及《古文尚書》等古文經列於學官,引起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他曾與父親劉向一同校閱宮庭藏書,編成目錄學的重要著作《七略》及《別錄》,反映當時的學術思想流派。.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刘歆 · 查看更多 »

喀提林

喀提林(Lucius Sergius Catilina,約前108年-前62年)是羅馬的陰謀叛變者。 他虽出生於貧窮之家,但其家族是羅馬最古老的貴族家族之一,gens Sergia。Sergia的祖先与Aneas一同来到意大利,但是有好几个世纪并没有成为显赫的家族。这个家族上一次有成员成为执政官是在公元前380年的Gnaeus Sergius Fidenas Coxo。而这些因素也成为日后Catiline的政治抱负和重建家族辉煌的野心的起因。 事業的初期依附於蘇拉,於公元前68年被選為裁判官(praetor),次年被選為阿非利加省(Africa)的总督(governor),但在公元前66年因為行政不當之控告而未能當選執政官。此時他既有沉重債務,又在政途上失意,遂與一些羅馬貴族陰謀叛變。 公元前63年他計劃刺殺執政官西塞羅和其他對他有敵意的元老,並作了徹底政治革命的細部安排。這陰謀卻被西塞羅發現了。當刺客來到執政官家時,行跡敗露,結果落荒而逃。兩天後在元老院的會議上,喀提林仍然照常出席。西塞羅當眾究責他,發表了他那在歷史上著名的演說。喀提林提出答辯,但眾人的責駡蓋過了他的聲音。之後他成功逃脫,與他在義大利西北的同謀者及軍隊會合,但他在羅馬的黨羽則遭捕殺。 之後他在義大利多次和共和軍衝突,但都遭到鎮壓。在公元前62年1月,他和共和軍發生比斯多利之戰(Battle of Pistoria),敗陣被殺。撒路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阴谋》记录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喀提林 · 查看更多 »

周婉窈

周婉窈(),臺灣歷史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周婉窈 · 查看更多 »

周一良

周一良(),字太初,安徽建德(今東至)人,生于青島,中国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周一良 · 查看更多 »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周书 · 查看更多 »

周谷城

周谷城(),男,汉族,湖南省益阳县长湖口人,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周谷城 · 查看更多 »

呂西安·費夫爾

費夫賀(Lucien Febvre,),法國歷史學家,與布洛克皆為年鑑學派的創始人。費夫賀生於書香世家,父親是教師,叔父是史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呂西安·費夫爾 · 查看更多 »

呂振羽

呂振羽,原名柳崗,湖南武岡(今邵陽縣)人。中國马克思主义歷史學家。 1922年入湖南高等工業學校。1926年參加北伐軍,1928年在北平主編《村治月刊》、《新東方》月刊。国共二次合作前共产党方面地下联系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期間任湖南塘田戰時講學院副院長。1942年底,吕振羽夫妇随刘少奇从华中根据地前往延安,后进入中央党校一部,后来卷入“托派”案件中,在延安审干和“抢救”运动中被指控为托派,受到审查,吕断然否认了对他的指控,并完成自己的自传,但此次事件也影响了他完成《简明中国通史》的计划。1948年9月任東北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前身)副校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年7月17日,因心臟病病逝於北京。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歷史論集》、《殷周時代的中國社會》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呂振羽 · 查看更多 »

呂思勉

呂思勉(),字誠之,筆名駑牛。中国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常州市)人。出生於書香世家,15歲入縣學。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国学大师。身为錢穆弟子的严耕望认为吕思勉、錢穆、陳垣、陳寅恪为「现代四大史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为纪念史学家吕思勉而创立了“思勉原创奖”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呂思勉 · 查看更多 »

傅衣凌

傅衣凌(),原名傅家麟,笔名休休生,中国福建福州人,著名经济史学家。 傅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35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1937年夏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其间连续写出《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等研究著作,由于其注重田野调查,又能结合日本史学和西方社会学、经济学和民族学的长处,遂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开创人物,对战后日本和美国的汉学研究颇有影响。1947年,傅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0年,傅任职于厦门大学,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病逝于厦门。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厦门大学校友 Category:法政大學校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傅衣凌 · 查看更多 »

傅樂成

傅樂成,山東聊城人,字秀實 ,傅斯年之侄子。傅樂成是隋唐史專家,與蕭璠、鄒紀萬、王明蓀、姜公韜、段昌國共編之《中國通史》,廣為史學界知悉之著名著作。日本史学界评价他“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傅樂成 · 查看更多 »

傅斯年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先祖傅以渐生于山东聊城,是清兵入關以後的首任状元。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運動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者。曾任國立北京大學代理校长、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提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之原則影响深远。 傅斯年為人性格耿直,嫉惡如仇,而且文章見解深入,眼光銳利獨到,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踏入政壇,成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仍不改其志,甚至在任內搜集證據,在1944年以「美金公债案」公開炮轟當時的「皇親國戚」孔祥熙,將孔趕下台;後於1947年的「搶購黃金風潮」中,炮轟時任行政院長,有發國難財之嫌的宋子文,再將宋趕下台,時人稱其為「傅大炮」。 縱觀傅斯年一生,儘管對國民黨時有批評,但他並沒有像聞一多等文人般,受到國民黨的政治逼害,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仍然懷有「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思想。即使傅斯年曾將孔宋兩位「皇親國戚」趕下台,但他的文章很少以推翻國民政府的統治為目標。另一方面,傅斯年崇高的學術地位,深厚的愛國熱情,以及旗幟鮮明的反共反俄色彩,亦令他贏得蔣介石的信任。因此將傅斯年其人比喻為民國時期的魏徵,亦相當符合他的形象。.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傅斯年 · 查看更多 »

唐君毅

唐君毅(),四川宜賓人。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師從熊十力、方東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唐君毅 · 查看更多 »

唐会要

《唐会要》,北宋王溥撰,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要。 《唐會要》乃續蘇冕《唐九朝會要》與崔鉉、楊紹復等撰《續會要》而作,专门记录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政制沿革,自「帝號」始,以「四夷」終,共分514事目;细琐史事不能定目者,则錄於杂录,附于各条之后。此書与《通典》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于唐代制度记载更为详备。文中又载苏冕驳议,义例该备,足资考证,“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核”。 《舊唐書》有大量的史料,如〈音樂志〉、〈天文志〉,皆來自《唐九朝會要》與《續會要》;有時《唐會要》記載有誤,《舊唐書》也跟著照搬照抄。而且《唐会要》保存了《新唐书》、《旧唐书》未载的史实,由於《大唐起居注》、《大唐實錄》、《唐九朝會要》與《續會要》均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書保存。 《唐會要》原本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今本根据清代乾隆時期整理本重印,全书100卷、514目,在不少條目下有“雜錄”;由于不分门,查阅不便,另有张忱石《唐会要人名索引》可供查考。.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唐会要 · 查看更多 »

唐德剛

唐德剛(Te-Kong Tong,),生於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唐德剛在口述歷史方面有重大貢獻,著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等。另外還有一大貢獻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等“歷史三峽”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唐德剛 · 查看更多 »

唐翼明

唐翼明,湖南衡阳市人,在1978年高考中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古典文学硕士学位,与后来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易中天为同班同学。後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夏志清教授,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現任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院長。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是其胞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唐翼明 · 查看更多 »

唐長孺

唐長孺(),江蘇省吳江縣平望镇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1940年任上海光華大學講師,1942年任湖南師範學院副教授。1944年後,任武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歷史系主任,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曾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唐史學會顧問、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等。 學術研究深受陳寅恪、呂思勉和李劍農的影響,其中以陳寅恪影響最深。長於中國魏晉隋唐史,和王仲荦並稱「南唐北王」。主要學術成就是將「唯物史學術化」。80年代曾身赴日本講學,在日本是中國歷史學界的知名學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唐長孺 · 查看更多 »

唐文拾遺

《唐文拾遺》,共72卷,陸心源编。 清朝古文獻學家陸心源於同治年間编集成《唐文拾遺》,收錄文章約2500餘篇,唐朝作者約310人,光緒年間刊印。俞樾《唐文拾遗序》--“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又有《唐文續拾》16卷。 Category:集部總集類 Category:輯本 Category:清朝典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唐文拾遺 · 查看更多 »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还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冯友兰 · 查看更多 »

冯承钧

冯承钧(),字子衡,湖北汉口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尤精于历史地理学。 冯承钧早年留学比利时,后入法国巴黎大学,1911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深造。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弗拉芒文、拉丁文、梵文、蒙古文,毕生从事中外交通史的研究,著译丰富,是中华民国早期重要的历史地理学家。著有《西域地名》、《中国南洋交通史》、《西域史地释名》等,校注作品有《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譯著有《馬可孛羅行記》、《多桑蒙古史》、《西突厥史料》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冯承钧 · 查看更多 »

内战记

#重定向 凱撒戰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内战记 · 查看更多 »

商传

商传()是一位中国明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商传 · 查看更多 »

內藤湖南

內藤 湖南(),本名虎次郎,字炳卿,號湖南,別號憶人居主、湖南鷗侶、彫蟲生悶悶先生。生於日本秋田縣鹿角郡毛馬內(現為鹿角市),歷史學家及漢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內藤湖南 · 查看更多 »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是加拿大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世界历史著作,初版发行于1970年,1998年12月推出最后一版,即第7版,是很多学校的历史教材。本书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全球通史 · 查看更多 »

全祖望

全祖望()字紹衣,號謝山,學者稱謝山先生。清朝史學家、文學家。浙江鄞縣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全祖望 · 查看更多 »

全漢昇

全漢昇教授(Han-Sheng Chuan,),廣東順德人。中國歷史學家,專長研究中國經濟史。2001年11月29日於台北逝世,享年九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全漢昇 · 查看更多 »

八家後漢書

《八家後漢書》,是指《東觀漢記》、范曄《後漢書》以外,記載東漢歷史的八部紀傳體及編年體史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八家後漢書 · 查看更多 »

关原日记

关原日记(せきがはらにっき)是由江户时代初期老中阿部忠秋执笔所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关原之战为中心,叙述了德川家康取得政权的过程。别名关原记。全5卷。成书时间不详。现在有手抄本在内阁文库中收藏。 从丰臣秀吉死后慶長3年(1598年)初杨镝攻防战(庆长之役)开始,直到关原之战战后处理结束的慶長6年8月(1601年),记载了以德川氏为中心的诸大名的动向。当时,留下了许多有关关原之战的记录,这本把多种史料记载在一起的书被认为有很高的价值。 Category:江戶時代典籍 Category:编年体.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关原日记 · 查看更多 »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元史 · 查看更多 »

勞榦

勞榦(Kan Lao,),字贞一,生於陕西省商县,籍貫湖南省长沙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勞榦 · 查看更多 »

国榷

《國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谈迁(1594年—1658年)撰。全書正文104卷,卷首4卷。約428萬餘字。由於《國榷》當時未曾刊行,沒有經過四庫館臣刪改,史料價值很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国榷 · 查看更多 »

石匱書

《石匱書》,是一部紀傳體明史,明清張岱撰,起自洪武,迄於天啟,凡二百二十卷。有〈本紀〉、〈志〉、〈世家〉、〈列傳〉。 《石匱書》始撰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自序道:“經十七年,明亡後,攜副本屏跡深山,又十年而成書,五易其稿,九正其訛。”,脫稿後猶時加刪改,“事必求真、語必務確,五易其稿,九正其訛,稍有未核,寧缺勿書”,前後歷五十年。〈志〉和〈列傳〉有總論和附論,有“石匱書曰”為評論。《石匱書》因崇禎朝無〈實錄〉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於天啟。內容分:〈本紀〉、〈志〉、〈世家〉、〈列傳〉;〈志〉有天文、地理、禮樂、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馬政、鹽法、漕運、藝文諸目。〈列傳〉下有循吏、獨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藝、方技、隱逸、名宦、宦者、勝國遺臣、盜賊、兀良哈、朵顏三衛、朝貢各國。 順治年間浙江谷應泰提督浙江學政,編《明史紀事本末》,以五百金購買《石匱書》,宗子因家貧慨然予之。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多取材自此書。康熙初年,谷應泰編修《明史紀事本末》時,張岱參與其中,得以望見崇禎朝的大量史料,如崇禎朝《邸報》,於是開始強化《石匱書》細節的鋪陳,並著手撰寫關於崇禎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匱書後集》,分本紀、世家、列傳,體例一如《石匱書》,共六十三卷,附錄一卷。康熙三年(1664年)《石匱書》竣工,張岱仍繼續潛心撰寫《石匱書後集》。 邵廷-采-將《石匱書》與談遷《國榷》並稱:“明季稗史雖多,而心思漏脫,體裁未備,不過偶記聞見,罕有全書。惟談遷編年,張岱列傳,兩家俱有本末。”邵廷采又說:“沉淫於有明一代紀傳,名曰《石匱書》。以擬鄭思肖之鐵函心史也。至於興廢存亡之際,孤臣貞士之操,未嘗不感慨流連隕涕,三致意也。”溫睿臨《南疆逸史》亦稱“兩家體裁較他稗史獨完具,而岱、遷于君臣朋友之間,天性篤至,其著書也征實覆核,不矜奇門,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石匱書 · 查看更多 »

瞿同祖

瞿同祖(),字天贶,后改天况,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以法律史和社会史研究而著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瞿同祖 · 查看更多 »

王夫之

王夫之(,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夫之 · 查看更多 »

王先謙

王先謙(),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著名經學家。同治进士,官至國子監祭酒。.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先謙 · 查看更多 »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 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国维 · 查看更多 »

王绳祖

王绳祖(),著名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史学家。中国国际关系史学的奠基人。江苏高邮人。 1905年12月8日生,1918年入南京金陵大学附中,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历史系,1929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入牛津大学布拉斯诺斯学院,专攻世界外交史。所著硕士论文《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1940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39年回国,在已迁至成都的金陵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翌年起任系主任;1949年兼任文学院院长。1952年,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合并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曾主编中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教科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关系史卷》。1980年参与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被推选为理事长。 W王 W王 W王 W王 W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绳祖 · 查看更多 »

王韬 (思想家)

王韬(),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初名王利賓,字蘭瀛;十八歲縣考第一,改名為王瀚,字懶今,字紫詮、蘭卿,號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歐西富公、弢園老民、蘅華館主、玉鮑生、尊聞閣王,外號「長毛狀元」。.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韬 (思想家) · 查看更多 »

王鳴盛

王鳴盛(),字鳳喈,號禮堂、西庄,晚號西沚居士。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清代官員。 早年求學詩於長洲沈德潛,後又從於惠棟問經義。精研經學、史學、小學、目錄學等,乾隆十九年(1754年)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在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途中纳一小妾,被御史罗典彈劾,左遷光祿寺卿,後辭官不仕。鳴盛堅持反對孔子的“春秋筆法”,對他所認為的前人對於歷史的扭曲之處,如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朱熹的通鉴纲目》,皆以史實予以駁斥。他主張:「經以明道,以求道者不必空執義理求之也。但當正文字,辨音讀,釋訓詁,通傳注,則義理自見,而道在其中矣」。李慈铭赞其“议论淹通,多足决古之疑”,著有《十七史商榷》。 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與錢大昕的《二十二史考異》,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合稱“清代史學三大名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鳴盛 · 查看更多 »

王汎森

王汎森(),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人。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因時任院長翁啟惠辭職而短暫代理院長職務至任期結束。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从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以及史學史、東亞文化交流史的相關研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汎森 · 查看更多 »

王沈 (西晉政治人物)

#重定向 王沈 (太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沈 (西晉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王溥 (宋朝)

王溥(),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歷任後周太祖、世宗、恭帝、北宋太祖——兩代四朝宰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溥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曾才

王曾才(),台灣歷史學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畢業,後又取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教授、歷史系系主任、歷史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及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後又被聘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任教。并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知名作家王鼎鈞為其哥哥。.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王曾才 · 查看更多 »

班彪

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班稚,汉哀帝时为广平太守。姑母班婕妤是汉成帝嫔妃。班彪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父亲。 班彪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的一个儒学家庭。西汉末逃避兵乱投窦融麾下。班彪劝窦融服侍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有功,被封徐县令。但此后不久因病退职。班彪补充《史记》,作《史记后传》65篇,为班固《前汉书》打定了基础。 《后汉书》中有《班彪列传》。 B班 B班 B班 B.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班彪 · 查看更多 »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班固 · 查看更多 »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另名姬,東漢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漢代,班氏一族在朝廷中地位顯赫,班昭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漢書》的撰寫工作就是由她的父親開始,之後她的大哥班固繼續《漢書》的撰寫,可惜班固含冤死去,班昭便接替亡兄續寫,這便是中國的第一部斷代史。班昭也是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班昭的另一位二哥班超是有名的武將,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然而,皇帝卻一直沒讓班超回國,班昭上書漢和帝,她的文筆絲絲入扣,情真意切,終於打動了和帝,令班超得以回國。 班昭的卓越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夫妇之道《女誡》七篇中。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從各個方面闡述了作為一個女子的行為準則,她認為「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彊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女誡》原是為了管理家中女眷所著,後被班昭制訂為法律,直到宋朝因程朱理學興起才又開始大力提倡女子守貞、守寡,等等。至清朝時期開始大量出現貞節牌坊,將婦女的貞節操守與家族榮耀視為一體,為了提倡這樣政策,甚至規定家族中的婦女守寡可免除男子苦役,為了鞏固傳統帝制把過往有關於人倫道德加以改編所立定的眾多法條,旨在於僵化人民的思想,避免人民造反進而推翻政權。 據聞班昭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嫁予曹世叔為妻。曹世叔早逝,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宮,屢屢為皇后、貴人的老師,人稱曹大家(家通姑,古用同义)。兄長班固編纂《漢書》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 金星上的班昭隕石坑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班昭 · 查看更多 »

章太炎

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顧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章太炎 · 查看更多 »

章學誠

學誠(),清代史學家、思想家。字實齋,號少巖,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章學誠 · 查看更多 »

章开沅

开沅()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主要研究辛亥革命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章开沅 · 查看更多 »

童书业

童书业(),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章卷益、卷益、童疑,安徽芜湖人。祖籍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清朝道光年间,其祖父出任安徽道員,故徙居安徽。中国历史学家,著名先秦史专家和文物史专家。擅长绘画和文物鉴定,童书业是顾颉刚的得意门生,并是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童书业 · 查看更多 »

竺沙雅章

沙雅章(,)日本的中国史专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出生于京都府。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1968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助理教授,1981年同教授,1993年定年退官,同年四月轉任大谷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竺沙雅章 · 查看更多 »

管锥编

《管锥编》是钱锺书在 1960 和 70 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采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其中以《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种耗力最巨,占全书近半篇幅。1978 年 1 月又记,尚有论《全唐文》等书五种,因“多病意倦”尚未成编,“聊为异日之券。”書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兼及大量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管錐編》正式出版於 1979 年 9 月,由北京的中華書局印行。.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管锥编 · 查看更多 »

簡又文

又文(),字永真,號驭繁,笔名大华烈士,斋名猛进书屋,祖籍廣東省新會县双水镇木江维新里。中国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基督徒。.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簡又文 · 查看更多 »

紀昀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字晓岚,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晓岚。清代直隸獻縣(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纪昀文采超群,與同時代江南的袁枚齊名,時稱「北紀南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紀昀 · 查看更多 »

續資治通鑑長編

《續資治通鑑長編》,共九百八十卷,南宋李焘編撰,費時約40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起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960年),迄於宋欽宗趙桓靖康二年(1127年),記北宋九朝168年史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續資治通鑑長編 · 查看更多 »

缪钺

缪钺(),字彦威,江苏溧阳人,1904年12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生于直隶(今河北省)迁安县,北京大学文科肄业。曾任河南大学、广州学海书院、浙江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1995年1月6日逝世于成都。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学与文学、唐宋文学、诗学、词学、古籍整理、中国古代思想史等领域均有建树,书法亦堪称大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缪钺 · 查看更多 »

罗尔纲

罗尔纲(),广西贵县人,著名历史学家。生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在太平天国史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 罗尔纲为胡适的学生,其著有《师门五年记》和《胡适琐记》等书,回忆了受教于胡适的情况。 1997年病逝於北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尔纲 · 查看更多 »

罗香林

罗香林(),香港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族譜學肇基人、「客家學」倡導人。香港大學永遠名譽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香林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罗马十二帝王传

罗马十二帝王传,是一本记述罗马帝国前12位帝王的书籍,由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所著,共12章,分别是第一章尤利乌斯·凱撒(后来被奉为神)、第二章奥古斯都也就是屋大維(后来被奉为神)、第三章提比略传、第四章盖乌斯·卡利古拉传、第五章克劳迪(后来被奉为神)、第六章尼禄、第七章加尔巴、第八章奥托、第九章维特里乌斯 、第十章韦帕芗(后来被奉为神)、第十一章提图斯(后来被奉为神)、第十二章图密善又譯為多米田。记述了罗马共和国末年、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四帝之年和弗拉维王朝的诸位统治者。 Category:君主传记 Category:羅馬皇帝.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马十二帝王传 · 查看更多 »

罗马史 (李维)

《罗马史》(Ab Urbe Condita Libri),或称为《建城以来史》是一部由李维自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25年之间开始创作的不朽史书。 本书自罗马建成前的传奇人物埃涅阿斯(公元前753年)写到李维所生活的凯撒帝制时期,最终止于大德鲁苏斯之死(公元前9年)。现今有大约25%的文献留存下来。 Category:古羅馬 Category:历史学书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马史 (李维) · 查看更多 »

罗马帝国衰亡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一部巨著,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歷史著作,共有六--,分期出版。第一--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出版於1788年。包括羅馬帝國的全部歷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马帝国衰亡史 · 查看更多 »

罗振玉

罗振玉(),字叔蕴,号雪堂,江苏省淮安府人,金石学家。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甲骨四堂之一。他的四个儿子罗福成、罗福苌、罗福葆和罗福颐都是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卒諡恭敏。.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罗振玉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羽田亨

羽田亨(假名:はねだ とおる、),生于京都府京丹后市,日本东方学家、日本近代东方史学开创人之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文学博士(京都帝国大学、1922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羽田亨 · 查看更多 »

羅馬史 (阿庇安)

阿庇安所撰的《羅馬史》(希臘語:Ρωμαϊκά),古羅馬史書,於公元2世紀以希臘語寫成。原書二十四卷,內容為從羅馬王政時代起,歷經羅馬共和國,至公元2世紀阿庇安身處的時期,當中涉及古羅馬的對外戰爭(包括對伊比利亞半島、迦太基、馬其頓、本都等地的征伐),和羅馬共和時期的內爭(包括革拉古兄弟改革、馬略與蘇拉的內戰、同盟戰爭、斯巴達克起義、前三頭同盟、後三頭同盟等等),對於研究古羅馬國家的發展及地中海沿岸各地的歷史,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原書當中有十一卷完整保存至今,其餘部份或全佚,或有殘篇遺留下來。.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羅馬史 (阿庇安) · 查看更多 »

翁廣平

翁廣平() 字海琛,號海村,又號鶯漁翁,平望鎮人。 幼通四聲,童子試屢不中,47歲始補府學生,清道光元年(1821年)舉孝廉方正。工詩畫古文。喜外國讀物,得“海外奇書”《吾妻鏡》,後參考日本國史數十種,嘉慶十九年(1814年)補述成《吾妻鏡補》三十卷,“凡七閱歲,五易稿而成《吾妻鏡補》”,增補世系表十卷,地理、風土、食貨、職官、藝文、兵事等二十卷。另著有《書湖州莊氏史獄》、《聽鶯居文鈔》、《平望志》等。 W.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翁廣平 · 查看更多 »

翁独健

翁独健(),原名翁贤华,福建省福清县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在蒙元史研究领域成就尤为突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翁独健 · 查看更多 »

翦伯赞

翦伯赞(),名象时,字伯赞,以字行,维吾尔族,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人,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2年至1968年)、历史系主任。中国著名馬克思主義历史学家,与范文澜一起系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重新解释了中国历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参与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五四运动以后被称为史学界的“马列五老”之一,与郭沫若、吕振羽、侯外庐、范文澜并称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翦伯赞 · 查看更多 »

習鑿齒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晉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習鑿齒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吉本

爱德华·吉朋(Edward Gibbon,),英国历史学家,《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 吉本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普特尼,父亲是国会议员,他是家中独子,10岁时丧母,由姑母抚养,年少时多病,喜欢读书,在《我的作品和生活回忆录》中提到自己早就发现历史是自己“特有的粮食”。1752年,14岁时被父亲送往牛津,不到15岁就考取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但他父亲后来发现他对天主教感兴趣,当时在英国一个天主教徒会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挤,他父亲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交给一位基督教新教导师。在洛桑期间,他参加过伏尔泰的聚会,学会了法语,开始用法语写作其第一部作品《论文学研究》(1761年正式出版)。 1758年回国,作了两年军官,同时博览群书,由于受伏尔泰的影响,因而改变了宗教觀,不信仰特定宗教。1763年,他前往欧洲大陆旅游,在巴黎结识了狄德罗,也去了罗马,1764年他在罗马废墟上,开始有写作罗马帝国史的念头。 1770年吉本的父亲去世,他开始经商,定居伦敦。两年后,他开始写作《罗马帝国衰亡史》,并出入上流社会的俱乐部。1774年进入国会。1776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出版,立即取得成功,但他对早期基督教历史的如实写法,受到有些人猛烈的攻击,但却认为他即使不过于高明,但也不逊色。 吉本继续搜集材料编写,1781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三卷出版。1782年他定居洛桑,继续书写后三卷,1787年写完最后一章,回到英国,1788年所有手稿全部出版。受到各个方面的赞扬。他又回到洛桑,主要在书写他的《回忆录》,直到1793年才回国,回国不久即在伦敦家中去世。 《罗马帝国衰亡史》包含许多详尽的考证,后来许多历史学家都引用这部书的材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爱德华·吉本 · 查看更多 »

田餘慶

#重定向 田余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田餘慶 · 查看更多 »

甘阳

阳,中国当代学者,被认为是中國大陸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其妻為潘潔。.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甘阳 · 查看更多 »

熊十力

十力,湖北黄冈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家、学者。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后改名十力,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1968年5月23日,因反对文化大革命绝食患病,逝于上海虹口第一医院。.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熊十力 · 查看更多 »

牟宗三

牟宗三()(Prof.),字離中,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牟宗三 · 查看更多 »

盐铁论

《鹽鐵論》,中國西漢「鹽鐵會議」的記錄,以對話體撰寫,10卷60篇,作者桓寬。其中記載的是賢良文學(由地方推舉的官員)與丞相、御史大夫(多數為名門子弟)之間的辯論。 《鹽鐵論》是了解西漢後期政治、經濟、社會、思想、中央與地方對立情況的重要文獻。王先謙認為,桓寬的文筆,可與西漢的禇少孫、嚴遵相比。.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盐铁论 · 查看更多 »

盧建榮

盧建榮(),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博士。曾服務於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所教授、佛光大學歷史系所兼任教授。主要學術研究領域是中國古代/台灣當代文化史。著有專書多本,以及論文、文章百餘篇。二○○九年起,受委託主編時英文化《社會/文化史集刊》。.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盧建榮 · 查看更多 »

盧弼

盧弼()字慎之,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清末民初官员、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盧弼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韋昭

韋昭(),字弘嗣。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東吳史學家、經學家。因避司马昭之讳,《三国志》称其为韦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韋昭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荀勗

荀勗(),亦作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魏晉年間政治家,也是音樂家、目錄學家、画家。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荀勗 · 查看更多 »

荀悦

荀悦(),字仲豫,潁川潁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史学家,儒学思想家,政治家。 士族出身,荀子的13世孙,荀儉之子,荀爽之侄。少丧父,家贫,聪慧好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汉灵帝时,宦官专权,托病隐居。后曹操荐举供职于其府,迁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汉献帝以班固《汉书》难读,命悦仿《左传》之體,對《漢書》刪繁存要,編撰《汉纪》。建安五年(200年),《汉纪》30卷成书,體例嚴整,文字簡潔。另著有《申鉴》5篇,《崇德》、《正论》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荀悦 · 查看更多 »

華嶠

華嶠(),字叔駿,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魏晉史學家。 高唐縣望族,華歆之孫、華表第三子。初為司馬昭屬吏,補尚書郎,轉車騎從事中郎。晉武帝時,“賜爵關內侯。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安平太守。辭親老不行,更拜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史稱華嶠「博聞多識」,有「良史之志」,官至秘書監內台中書,專管朝廷的圖書典籍,他「遍觀秘籍」,撰成《漢後書》九十七卷,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书“准当”。元康三年(293年)卒。峤生前計畫改〈志〉为〈典〉,預撰十篇,未竟而卒,《漢後書》的《十典》尚未完稿,後由子華徹續作,亦未竟而卒,華徹之弟華暢,繼父兄未竟之作,《十典》終成。西晉末年《後漢書》書稿流失,殘存五十餘卷,南朝宋范曄寫《後漢書》以華嶠書為藍本,直接引用華嶠「論贊」者達十處之多,但范曄對華嶠書法不全照搬,如華嶠記楊震死作「薨」,范書中稱「卒」。.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華嶠 · 查看更多 »

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出生於承和12年陰曆6月25日(845年8月1日),卒於延喜3年陰曆2月25日(903年3月26日)。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詩人、政治家。長於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相對地,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神則是坂上田村麻呂)。33歳時被任為文章博士。醍醐天皇時晉升為右大臣、但受到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到九州太宰府擔任權帥(太宰府副統帥),後抑鬱以終,被後人尊稱為「火雷天神」。.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菅原道真 · 查看更多 »

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齐宗室,齐高帝萧道成孙,豫章文献王蕭嶷第八子。南朝史学家及文学家。 萧子显幼时聪慧,深受蕭嶷的宠爱。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封宁都县侯。天监元年(502年),梁朝建立,降封宁都县子。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后迁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即卒,时年五十一岁。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己,谥曰“骄”。 撰有《後漢書》、《晉史草》、《齊書》、《普通北伐記》、《貴儉傳》等歷史著作。但除《南齊書》外,均佚。.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萧子显 · 查看更多 »

萬斯同

萬斯同(),字季野,學者稱石園先生,明末清初历史学家,浙江鄞縣(今宁波市)人。生於明崇禎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1638年3月9日),卒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八日(1702年5月4日)。黃宗羲是他的老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萬斯同 · 查看更多 »

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歷史學家黃仁宇最负盛名、也是體現其「大歷史觀」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其著作主旨在書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萬曆十五年 · 查看更多 »

萬曆野獲編

《萬曆野獲編》,明人筆記,三十卷,補遺四卷。明代沈德符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萬曆野獲編 · 查看更多 »

顏師古

顏師古(),字籀,雍州京兆郡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齊黃門侍郎顏之推之孫,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此外亦通音律,可能曾是《梅花三弄》的改編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顏師古 · 查看更多 »

顧祖禹

顧祖禹(),字端五,又字復初,號景範,又稱宛溪。江蘇無錫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顧祖禹 · 查看更多 »

顾准

#重定向 顧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顾准 · 查看更多 »

顾炎武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曾化名蒋山傭。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朝直隸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知識淵博,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清初三先生”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顾炎武 · 查看更多 »

顾颉刚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顾颉刚 · 查看更多 »

顾诚

顾诚(),江西南昌人,当代历史学家,明代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包括《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及论文多篇,其中《南明史》一書“凡例”中指出,全书不仅要做到“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且“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有些问题难以下结论,只好暂时存疑,同时在正文或注解中指出疑点所在。”直接引用的地方志达237部,从东北、西北到东南、西南,县志、府志、州志、省志应有尽有,喜歡夜里工作、白天睡觉,並與浓茶、抽烟、失眠、安眠药相伴,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南明史》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其妻是何龙素,育有一女顾珊。2003年6月25日11时10分因肺癌在北京去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顾诚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袁宏

袁宏(),字彥伯,小字虎,所以当时的人一般称他为袁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曹魏名臣袁渙的六世孫,东晋的文学家、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袁宏 · 查看更多 »

袁崧

袁山松,又名袁崧(清人丁国钧認為是書寫筆誤),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音樂家。 袁山松是袁涣的六世孙,袁宏的堂侄。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善音樂,喜歡讓手下的人唱挽歌,有如送葬的隊伍,人謂「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又與羊曇、桓伊號稱三絕。袁山松表示:“书之为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官至祕書監。孫恩作亂時,山松為吳郡太守,守滬瀆,城陷被殺。著有《後漢書》百卷,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多引之,今不傳,清代錢塘姚之駰輯其佚文一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袁崧 · 查看更多 »

袁伟时

袁伟时( ),广东兴宁人,中国历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國近代史。 袁伟时1947年考進廣州南海中學念高中,1950年考進中山大學經濟系,至1957年在復旦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班畢業後回中山大學工作。1970年代起年在該校哲學系教中國哲學史至退休。曾任中山大学中山学院院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袁伟时 · 查看更多 »

袁行霈

袁行霈(),字春澍,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中文系教授。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主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袁行霈 · 查看更多 »

袁枢 (南宋)

袁樞(),字機仲,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世稱西山先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袁枢 (南宋) · 查看更多 »

裴子野

裴子野(),字幾原,河东郡聞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裴松之的曾孫,裴骃的孙子,裴昭明之子,与曾祖、祖父合称“史學三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裴子野 · 查看更多 »

裴骃

裴骃,字龙驹,南朝刘宋时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之子。著有《史记集解》八十卷,为旧注史记三大家之一。與其父裴松之及其孙裴子野合稱“史學三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裴骃 · 查看更多 »

裴松之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东晋、劉宋時期的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與裴駰、裴子野祖孫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稱。.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裴松之 · 查看更多 »

褚少孙

褚少孙,西汉元、成間博士,潁川(今河南禹县)人。唐朝政治家、書法家褚遂良為其後代。 梁相褚大侄孫,早年寓居沛县,求学於漢儒王式。宣帝元康初年入仕爲郎,後遷侍郎。甘露年間為博士。《史记》自司马迁殁有十篇散失,元成之間,由褚少孙补缺。《史记》中有称“褚先生曰”者,皆少孙所补述,以有别於“太史公曰”。但一般認為所补文章文学性和艺术性远不如司马迁原作,“言辭鄙陋,非遷本意也”,不过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亦有部分內容其實相當生動,如《史記.滑稽列傳》中的西門豹、郭舍人。 其所補述,據裴駰引三國張晏:“遷沒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蒯成列傳〉。”但具歷來學者研究,褚少孫所補恐怕不只十篇,且其中多有文辭典麗者,不得逕以鄙陋視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褚少孙 · 查看更多 »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因其家族在永嘉南渡后定居建康后又迁徙至钱塘,遂在南朝陈覆亡后落籍钱塘。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後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显庆五年,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仲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褚遂良 · 查看更多 »

西嶋定生

西嶋定生(),是日本的中国史學者。西島提出了包括兩岸四地,日本,琉球羣島,朝鮮半島和越南在内的漢字文化圈概念。如今汉字在朝鮮半島和越南已不太通行,但歷史上,曾是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官方文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西嶋定生 · 查看更多 »

饒宗頤

饒宗頤(),字選堂、,號固庵,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潮循道潮安縣,是国学家,在中國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有成就。他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为“南饶北季”。.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饒宗頤 · 查看更多 »

馬堅

堅原名马玉书、马万清,字子實,號自適,經名穆罕默德·麥肯,回族,云南个旧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穆斯林學者與翻譯家,阿拉伯语语言学家,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家,通晓汉语、阿拉伯语,兼通波斯语、英语马开能,学富五车皓首译经——记马坚教授,中国宗教2004(10):20-22。.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馬堅 · 查看更多 »

馬克·布洛克

克·布洛克(Marc Léopold Benjamin Bloch,),法國歷史學家,專治中世紀法國史,年鑑學派創始人之一。二次大戰法國遭納粹德國佔領期間,布洛克因投身法國抵抗運動及其猶太人血統,遭到特務組織蓋世太保逮捕及處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馬克·布洛克 · 查看更多 »

解縉

解縉(),字大紳,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綸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解縉 · 查看更多 »

許倬雲

許倬雲(Cho-yun Hsu,),生於中國福建廈門,祖籍江蘇無錫,歷史學家,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國籍,現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曾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的多所大学,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其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此外,他还积极介入公共政治, 对台湾社会的民主政治转型颇有贡献。他將中國歷史上的文官制度,以管理學的觀念,分析解釋,開了中國管理學研究的另一途徑。.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許倬雲 · 查看更多 »

許達然

許達然(原名許文雄,),臺灣史學家、作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許達然 · 查看更多 »

許雪姬

許雪姬(),澎湖人。臺灣歷史學家,研究專長為臺灣史。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第二任與第四任所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畢,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以研究二二八事件與口述歷史而聞名,1991年即參與由賴澤涵教授所主持的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其他研究主題包括清代臺灣制度史、臺灣家族史、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及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許雪姬 · 查看更多 »

計六奇

計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南無錫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人。明末清初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計六奇 · 查看更多 »

马克垚

克垚(),亦作马克尧,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学家。 1952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6年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1985年起任历史系教授。1986-1992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后担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马克垚 · 查看更多 »

马端临

端临(),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马端临 · 查看更多 »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Εύσέβιος,Eusebius Caesariensis 生於約260年或275年—可能卒在339年5月30日)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凱撒利亞的教會監督或主教。由於他對早期基督教歷史、教義、護教等貢獻,他被一部分後人認爲是基督教歷史之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 查看更多 »

高华

华(),江蘇南京人,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因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而知名。《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书揭示了中共式思想改造的缘起与模式,尤为学界所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高华 · 查看更多 »

高士奇

士奇(),字澹人,號江村,諡文恪,清初钱塘(今属杭州)人。 祖居余姚(今浙江省余姚)。以诸生供奉内廷,为清圣祖赏识,任“南书房行走”大臣,官詹事府詹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士奇“欺君灭法,背公行私,其罪之可诛者四也。”副都御史許三禮又疏劾徐-乾-學與高士奇“植黨營私,表里為姦,招搖納賄”,解职归里。 康熙三十三年,复召入宫修书,仍直南书房,官礼部侍郎。能诗,善书法,精鉴赏,通医道,为人诙谐幽默,所藏书画甚富。士奇一直是康熙的寵臣,康熙自言“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著有《春秋地名考》、《左传纪事本末》、《江村销夏录》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高士奇 · 查看更多 »

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凱撒描述自己从前58年到前50年擔任高盧行省省長時遭遇到種種事件的隨記。 全書共分成8卷,每章各描述整年凱撒遭遇的種種大事,其中包括戰事、舉辦祭典、巡迴裁判等行省大事。前七卷(即前58年至前52年這七年)為凱撒本人親筆著作,最後一卷(即前51年與前50年這兩年)則由凱撒的幕僚兼好友奧盧斯·伊爾久斯(Aulus Hirtius)補充。 公元前52年—前51年,凱撒壓制住高盧領袖——維欽托利所發起的聯合作戰,高卢基本平定。而同時他在羅馬的政治地位也開始動搖,前三頭同盟之一的克拉蘇於安息戰死,龐培表面雖沒跟凱撒決裂,卻在共和派元老貴族指摘凱撒時不為其辯護而袖手旁觀。《高盧戰記》即是凱撒為了反駁共和派元老的政治攻擊,並作为自己在羅馬的擁護者的宣傳守則。书中对于每次战事不得不爆发的原因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用以辩护凯撒多次违反了他自己在担任罗马执政官时通过的《尤理亚反贿赂法》的问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高盧戰記 · 查看更多 »

高阳 (作家)

陽(),一說生於1926年。浙江杭州人。為中華民國當代作家,以歷史小說著稱,精通清代歷史掌故。善於以細膩的描敘烘托氛圍,使人如親臨其境,近古歷史小說創作者未有第二人。本名許晏駢,譜名儒鴻,表字雁冰。笔名高陽、郡望、史鱼、孺洪等。河北高陽原為許姓郡望。家族聚居于錢塘橫河橋,至清末有四世尚書。性嗜酒,有一說其筆名「高陽」是出自「高陽酒徒」的歷史典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高阳 (作家) · 查看更多 »

高敏

敏(),四川自貢人,中國前跳水運動員。為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游泳錦標賽冠軍,第一個奧運跳板跳水冠軍。是中國第一個跳水世界游泳錦標賽、世界杯及奧運會的「大滿貫」得主。7年職業生涯中,在所有世界大賽上保持全勝,包括於1988年及1992年奧運會贏得3米跳板跳水金牌,有「跳水女皇」 ,中國奧委會官方網頁。和「不敗神話」的稱譽。.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高敏 · 查看更多 »

謝沈

謝沈,字行思,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曾祖謝斐,三國時期吳豫章太守。父謝秀,吳翼正都尉。謝沈少孤,事母至孝,晉成帝時,本郡命為主簿,功曹,察孝廉,太尉郗鑒召用,皆辭不就。會稽內史何充引為參軍,以母老去職。晉康帝時徵為太學博士,遷著作郎,有《尚書注》十五卷、《毛詩注》二十卷,另有《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今不傳,清代有輯本。《晉書》有《謝沈傳》。 S.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謝沈 · 查看更多 »

謝承

謝承 (),字偉平,东漢會稽山陰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謝承 · 查看更多 »

魚豢

魚豢,中国三國時期曹魏京兆(今河南洛阳)人,任郎中,入晉後不仕。 生平嗜史學,私撰《魏略》,為記載曹魏事的紀傳體史書。因屬私修,體例多有創新,“鉅細畢載,蕪累甚多”,此書於唐代失傳。後出現兩種輯本,但內容皆不到原書的二十分之一。 Y Y Category:中国旅游作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魚豢 · 查看更多 »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书 · 查看更多 »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徵 · 查看更多 »

魏略

《魏略》,共50卷,魏郎中魚豢私撰,為中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一般認為《典略》也是此書中的一部分所構成的,《三國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內容來注釋。 本書原卷數,各史記載相異,如《隋書·經籍志二》載「《典略》(疑《魏略》之誤)八十九卷」,《舊唐書·經籍志上》載「《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二》載「《魏略》五十卷」。有的學者認為《典略》及《魏略》為同一書,有則認為是二書。 此書久佚,現今僅存佚文。其內容分別由《後漢書》、《翰苑》、《北戶錄》、《三國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所引用。清代時史家王仁俊、張鵬一分別為此書作了輯佚工作,其中以張鵬一輯本為佳,輯有25卷並附遺文6條。.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略 · 查看更多 »

魏特夫

#重定向 魏復古.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特夫 · 查看更多 »

魏斐德

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斐德 · 查看更多 »

魏收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北齐史学家、文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收 · 查看更多 »

魏晋史丛考

《魏晋史丛考》是陶元珍的著作。原书由南京独立出版社出版,内有九篇魏晋史文章。后经陶世龙、陶世鸿重编成合辑。其中原书有东汉末北部汉族南迁考一篇已佚,重编时补充入陶元珍所著的同一类型文章两汉之际北部汉族南迁考(不属魏晋史)。《刘备无鬚》原文已佚,由陶元甘补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魏晋史丛考 · 查看更多 »

许云樵

许云樵(),新加坡著名南洋学家,原名许钰,江苏吴县人。1931年飘洋过海到南洋。1938能后任泰国北大年国立商科学院讲师,1938-1940年《星洲日报》编辑,1940年-1957年创办《南洋学报》并任主编。1941年因《丹丹考》一文荣获南京中央研究院南洋史一等奖。1946-1948年任马来亚少年报主编及南洋杂志主编。1957-1961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南洋学副教授。1961年创办东南亚研究所并任所长。1970年南洋大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其代表作为《南洋史》、《北大年史》。許雲樵死後的藏書曾交由收藏者許木榮保管,後轉移到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收藏,2014年9月30日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與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簽署諒解備忘錄,將藏書交給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收藏。.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许云樵 · 查看更多 »

许嘉璐

許嘉璐(),中国当代训诂学家、语言学家,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淮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教授。198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即被增补为第七届中央常委;随后,连任第八至十一届民进中央常委。曾任第九届民进中央副主席,第十、十一届民进中央主席;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院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监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联合国际学院校监。.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许嘉璐 · 查看更多 »

许纪霖

许纪霖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历史学会成员、公共知识分子。.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许纪霖 · 查看更多 »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于顺治、康熙年间,历时二十年。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附《舆地要览》4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读史方舆纪要 · 查看更多 »

谭其骧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谭其骧 · 查看更多 »

谯周

谯周(),字允南,巴蜀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蜀汉学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谯周 · 查看更多 »

谷應泰

谷應泰(),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谷應泰 · 查看更多 »

谈迁

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明朝诸生,浙江杭州府海宁枣林(浙江海寧西南)人。《國榷》作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谈迁 · 查看更多 »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鲁迅 · 查看更多 »

鲁桂珍

鲁桂珍(英文名:Lu Gwei-Djen,()),湖北蕲春人,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营养学博士。是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古代科技史权威李约瑟(Joseph Needham)主持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国科学技术史》)项目的重要研究员和作者。在中国经常以李约瑟的长期助手、合作者、汉语教师和第二任妻子为人所知。.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鲁桂珍 · 查看更多 »

鲍鹏山

鲍鹏山(),安徽六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嘉宾。.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鲍鹏山 · 查看更多 »

費正清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費正清 · 查看更多 »

鳥居龍藏

鳥居龍藏(とりい りゅうぞう,1870年5月4日-1953年1月14日),是一位生於日本德島縣的人類學家、民族学家、考古學家及民俗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鳥居龍藏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贞观政要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為唐代史學家吳兢所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 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 《貞觀政要》一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方便後人參考前人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 可能因为与作者吳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吳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中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贞观政要 · 查看更多 »

费孝通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费孝通 · 查看更多 »

趙翼

趙翼(),字雲崧,號甌北,江蘇常州府陽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文學家、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趙翼 · 查看更多 »

趙爾巽

趙爾巽(),字次珊,号無補。中国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省鐵嶺。清末政治、軍事人物,曾任四川總督、湖广总督、東三省總督、清史馆馆长。《清史稿》的主修者,奉天講武堂的創辦人。遺著有《刑案新編》、《趙留守攻略》等。现有赵尔巽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神山村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趙爾巽 · 查看更多 »

黄宗羲

宗羲(),字太冲,號梨洲,世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黄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與弟黄宗炎、黄宗會號稱浙東三黄;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師”。黄宗羲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黄宗羲 · 查看更多 »

黄仁宇

仁宇(Ray Huang,),是一位籍貫湖南长沙的美國籍歷史學家。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國共內戰期间擔任国军軍官,後赴美求學並获取密西根大學歷史博士学位。以身為中国歷史明史专家及倡导“大歷史观”而为世人所知。著有《萬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暢銷作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黄仁宇 · 查看更多 »

黄永年

永年(),江苏江阴人,中國知名文史學家,生前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社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著作有《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以及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的《古文献学四讲》等。与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先生为翁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黄永年 · 查看更多 »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辽史 · 查看更多 »

錢大昭

钱大昭(),清朝学者,字晦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钱大昕之弟。 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从游于其兄,时有“两苏”之比。曾参加校录四库全书。 钱大昭学问渊博,于经、史皆有造诣。主张由训诂入手研究经学,从明事入手研究史学。对两汉正史尤其精通。.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錢大昭 · 查看更多 »

錢穆

錢穆(),原名恩鑅,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中學創校人。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錢穆 · 查看更多 »

錢鍾書

钱锺书()中国作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鍾書,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曉暢多種外文,包括英、法、德語,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兼講座教授余光中分析當代中文時,常稱道錢西學列於中國人之第一流,兩岸三地之作家如陶傑、宋淇,行文之時,亦多交許讚之。 其妻杨绛为翻譯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堂弟钱锺韩为工程热物理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錢鍾書 · 查看更多 »

范祖禹

范祖禹(),字淳夫(一作淳父、純父、純甫),一字夢得,成都府華陽縣(辖区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境)人,宰相呂公著女婿,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北宋史学家、文學家、官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范祖禹 · 查看更多 »

范文澜

范文瀾(),字仲澐,中国历史学家。浙江绍兴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范文澜 · 查看更多 »

范晔 (刘宋)

范曄(),字蔚宗,南朝劉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後漢書》作者。順陽(現河南省淅川南部人),范晔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老县城(今老城镇)南35千米埠口街的东侧(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共有9座墓冢,世称为“范氏九冢”。.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范晔 (刘宋) · 查看更多 »

茅海建

茅海建出生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先生。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茅海建 · 查看更多 »

胡三省

胡三省(),原名滿孫,字身之,又字景參,號梅澗,寧海中胡村人,中国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历史学家,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竹素園集》一百卷及《江東十鑑》、《四城賦》,然已散迭不可得見,今存《资治通鉴音注》294卷,《通鉴释文辩误》12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胡三省 · 查看更多 »

胡平生

胡平生(),貴州省黎平縣人,為中華民國歷史學家,前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現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胡平生 · 查看更多 »

胡绳

胡绳(),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浙江钱塘县,出生于江苏苏州。.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胡绳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郦道元

郦道元(466年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生於獻文帝天安元年(西元四六六年),另一說為孝文帝延興二年(西元四七二年),卒於明帝孝昌三年(西元五二七年)。其父親為郦范,在北魏太武帝時就已為官,做過平東將軍、青州刺史,進爵為永寧侯。酈道元十多歲時,就遊青洲江河,喜愛大自然。曾襲封永寧侯,後降為伯。曾任東荊州刺史,因得罪權貴,被免去官職。十年後,朝廷復起用為著河南尹。明帝孝昌元年,率軍去彭城討平元法僧叛亂,因功陞為御史中尉。因他彈劾過汝南王元悅,在雍州刺史萧寶夤想反叛北魏時,元悅乘機叫朝廷派酈道元去宣撫,酈道元入關時被萧寶夤殺害。著有《水经注》,是著名的文學與地理學大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郦道元 · 查看更多 »

郭廷以

郭廷以(),字量宇,出生於河南舞陽,中国歷史學家,1949年前往台湾。他是中國近代史學及中國口述史學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共同創建者,並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郭廷以 · 查看更多 »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郭沫若 · 查看更多 »

阎步克

阎步克(),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领域的研究。 阎步克于1971年中学毕业,此后曾下乡劳动。1973年入伍。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8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1年升任副教授。1993年起任教授。2005年受聘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获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阎步克 · 查看更多 »

阿古利可拉傳

《阿古利可拉傳》(拉丁文:De vita et moribus Iulii Agricolae),古羅馬史家塔西佗大約於公元98年左右寫成的傳記。原書為拉丁文,記載羅馬帝國統治不列顛行省,以及頌揚派駐當地的總督阿古利可拉(塔西佗岳父)的品行、政績及軍功。書中對於研究羅馬人在不列顛經略的情形,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阿古利可拉傳 · 查看更多 »

阿庇安

阿庇安(Appianus,95年-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代表作为《羅马史》(Πωμαικα),该书原24卷,约有一半的文字存世。他的风格简洁生动,是后世研究罗马史的主要依据,比如其中有古代历史著作仅有的对斯巴达克个人的详细记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阿庇安 · 查看更多 »

阿諾爾得·約瑟·湯恩比

#重定向 阿诺尔德·J·汤因比.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阿諾爾得·約瑟·湯恩比 · 查看更多 »

阿部忠秋

阿部 忠秋(あべ ただあき、慶長7年7月19日(1602年9月4日)—延宝3年5月3日(1675年6月25日))阿部忠吉次子。江戶時代前期的下野國壬生藩藩主(1635年)、武藏国忍藩藩主。德川家光時期擔任老中的職務。 家光去世後,發生浪人暴亂未遂事件(慶安事件),社會動盪不安。在此事件后,阿部忠秋反对采取驱逐浪人的做法,而是以促进就业为主导来稳定社会。此等见识和手腕被明治時代的歷史家竹越与三郎给予了“(酒井忠勝、松平信纲)等人皆非政治家之才,政治家之风、唯忠秋所独有”(《二千五百年史》)极高的评价。 忠秋编写了记述关原之战的史书、《关原日记》(全5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阿部忠秋 · 查看更多 »

阿里安

阿里安(Lucius Flavius Arrianus 'Xenophon',)是一位希臘歷史學家和羅馬時期的哲學家,著有一部描述亞歷山大大帝功勳的《遠征記》(Anabasis Alexandri)與描述軍官尼阿卡斯跟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的著作《Indica》。.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阿里安 · 查看更多 »

赵莹

赵莹(《旧五代史》卷八十九《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辽史》卷五),字玄辉,《新五代史》卷五十六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后晋官员,在后晋为宰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赵莹 · 查看更多 »

赵晔

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生卒不詳,從他曾在杜撫處學詩經歷推測,大約是東漢建武年間(25年—56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少为县吏,后以职为耻,遂辞别而去。至犍为郡资中县,从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过二十年乃归,家人以为死而发丧。州吏召补为从事,不就,专心著述。后举有道,卒于家。著有《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历神渊》而感慨,以为长于《论衡》。 Z赵 Z赵 Z赵 Category:赵姓 Category:生年不详 Category:卒年不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赵晔 · 查看更多 »

资治通鉴音注

《资治通鉴音注》,為校注《資治通鑑》之書,凡294卷,元初胡三省著。另有《释文辩误》12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资治通鉴音注 · 查看更多 »

薛居正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薛居正 · 查看更多 »

薛瑩 (三國)

薛瑩(),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人,薛綜次子,三國时期孫吳後期重要官員,吳亡後仕晉。薛瑩也是一位詞賦家和史學家,曾與韋昭等人合著《吳書》五十五卷,另著有《東漢記》一百卷,今存輯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薛瑩 (三國) · 查看更多 »

藤原良房

--(ふじわら の よしふさ,),日本平安時代公卿,藤原氏北家藤原冬嗣次男,母藤原美都子,妻嵯峨天皇皇女源潔姬。官至從一位攝政太政大臣,准三宮。去世後贈正一位,封美濃公,謚忠仁。世稱染殿大臣,或稱白河殿 大日本史、、。 女明子,潔姬所生,入宮為文德天皇女御,生惟仁親王(清和天皇)。文德天皇去世後,良房攝政輔佐年幼的外孫清和天皇。清和天皇自幼長於良房宅邸,對良房之信賴終其身不變,時常尋幸染殿花亭 。 良房任攝政是日本史上,初次由非皇族的臣子擔任攝政;其後藤原北家子孫相繼擔任攝政、關白,可說是良房奠定的基礎 日本史(鄭學稼著,黎明文化,臺北,民66) 。無子,以兄長良子基經為後。 良房監修續日本後紀,記述仁明天皇一代的歷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藤原良房 · 查看更多 »

董作賓

董作賓(),原名作仁(入學後名),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知名文史學者,在考古學、殷商史、文字學、書法及篆刻藝術等方面頗有貢獻。曾任福建私立協和大學、國立中州大學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和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51年1至1955年8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董作賓 · 查看更多 »

葛兆光

葛兆光是一位當代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葛兆光 · 查看更多 »

葛剑雄

葛剑雄,浙江湖州人,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葛剑雄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钱基博

钱基博(),原名基來,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國江苏无锡人,经学家、教育家,与无锡士紳、巨賈钱基厚是孪生兄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钱基博 · 查看更多 »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钱大昕 · 查看更多 »

钱乘旦

钱乘旦,中国江苏金坛人,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现代化进程和英國史。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钱乘旦 · 查看更多 »

钱海岳

钱海岳()字腾英,江苏无锡人,南明史研究家,文革受难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钱海岳 · 查看更多 »

蒂托·李维

蒂托·李维(Titus Livius,)是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Patavium),即现在的帕多瓦(Padua,临近威尼斯)。他写过多部哲学和诗歌著作,但最出名的是他的巨著《羅馬史》(原名为Ab urbe condita libri,意为“从罗马建城开始”)。.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蒂托·李维 · 查看更多 »

蒙文通

蒙文通(),名尔达,四川鹽亭人,是中國現代的歷史學家和經學家。在先秦史、民族史、思想史等领域有较大成就。.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蒙文通 · 查看更多 »

邓小南

邓小南(),中国历史学家,山东临邑人,出生于北京,主要从事宋史、唐宋妇女史等领域的研究。她是历史学家邓广铭之女。 邓小南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2年、1985年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此后长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与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教。1998年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此外,她还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历史学科宋辽西夏金史分支主编等职。.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邓小南 · 查看更多 »

邓广铭

鄧廣銘(),字恭三。生于山東臨邑,中國著名历史學家,專門研究宋代歷史,對兩宋和遼、金鑽研極深。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宋辽金史纲要》、《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陈龙川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邓广铭 · 查看更多 »

邓之诚

邓之诚(),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江苏江宁(南京)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邓之诚 · 查看更多 »

蔣廷黻

蒋廷黻(威妥瑪拼音:Tsiang Ting-fu;拼音:Jiǎng Tíngfú;),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蔣廷黻 · 查看更多 »

鄭天挺

鄭天挺(),原名慶甡,字毅生,原籍福建省長樂縣,1899年8月9日生於北京。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一生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和南開大學等校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清史探微》、《探微集》、《列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志要》、《及時學人談叢》等。鄭天挺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之一。 1938年後,鄭天挺轉治清史。 在那時,中國东北已經被日軍攻佔,而且建立了以溥儀為首的滿洲國。 為了針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东北而制造的“滿洲獨立論”,鄭天挺集中精力,先後發表了《滿洲入關前後幾種禮俗之變遷》、《清代皇室之氏族與血系》等重要論文。 利用大量歷史事實,証明清代皇室包含滿蒙漢三族的血統。 在入關前就和内地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他指出,“近世強以滿洲為地名,以統關外三省,更以之名國,于史無據,最為謬妄。” 有力地批駁了日本侵略者的謬論。 成功地維護中國國土完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鄭天挺 · 查看更多 »

鄭樵

鄭樵(),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世稱夾漈先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鄭樵 · 查看更多 »

鄰交徵書

《鄰交徵書》,日本江戶時代學者伊藤松(字貞一,號威山)所編,採用漢語文言文體,收錄了古代中日兩國上起漢魏,下迄明清的邦交文獻及詩文,對中日關係史的研究,整理並提供了大量的珍貴史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鄰交徵書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金史

《金史》為元朝脱脱等撰之纪传体金代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後附〈金國語解〉一卷。清朝施国祁有《金史詳校》10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金史 · 查看更多 »

金冲及

金冲及()上海青浦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党史学家,辛亥革命史及中国现代史研究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金冲及 · 查看更多 »

金克木

金克木(),生於中國江西,祖籍安徽寿县。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学者。九三学社前中央常务委员、宣传部长,全国政协第三至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金克木 · 查看更多 »

金毓黻

金毓黻(),又名毓紱,號靜庵,满族,遼宁遼陽灯塔市八家子村汉军正红旗人,中国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金毓黻 · 查看更多 »

蕭一山

蕭一山(),原名桂森,字一山,號非宇。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先世系出蘭陵(山東嶧縣東)。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稱,與簡又文、郭廷以並稱當代著名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部分文章及新闻报道称“肖一山”。 ).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蕭一山 · 查看更多 »

蕭啟慶

蕭啟慶(),江蘇泰興人,台灣著名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其專長為遼、金,元史、蒙古史、中國近世社會史、中國軍事制度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蕭啟慶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长征记

长征记,或稱遠征記(希腊语:Ἀνάβασις - 意为"远征") ,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色诺芬的一部历史作品,记录了约前400年,他随希腊雇佣军远征波斯帝国的故事。这部作品是色诺芬的七部作品中最出名的一部。 公元前401年夏季,一萬零七百名希臘重裝步兵被小居魯士王子雇傭,幫助他奪取波斯帝國的寶座。這些士兵裝備沉重護甲、長矛與大盾,大部分是經歷過伯羅奔尼薩戰爭的老兵。這支軍隊成功向東行一千五百多英里,粉碎沿路一切抵抗,在巴比倫以北的庫那科薩戰役(Battle of Cunaxa)中,希臘人以僅一名重步兵受到箭傷的代價衝破波斯皇家軍隊的陣列,但因小居魯士衝入敵陣找尋他的哥哥塔薛西斯時被波斯禁衛軍砍倒在地,使得原本同陣營的波斯人倒戈。希臘遠征軍通過投票拒絕向波斯大王投降,取道小亞細亞直抵黑海之濱一路殺回希臘世界。本書作者本人即為遠征軍撤退時的軍隊領袖之一。 在撤退過程中,這支希臘遠征軍同時也是移動的民主政府,士兵們會按期舉行集會,對當選將軍們的提議進行投票表決,通過爭辯和討論來決定新的戰術、打造新的武器、並改進現有的組織制度。當選的將軍們和士兵一起行軍、戰鬥,而且還要為自己的開銷提供詳細的帳目清單以贏得信任。 色諾芬在遠征記中明確指出,希臘人進行戰鬥的方式和敵人的不同: 他們擁有個人自由的感受,紀律更為嚴明,武器也更加致命,戰士之間關係平等,主動求戰意識突出,思維靈活並能適應新戰術,而且偏愛重裝步兵衝擊的作戰方式。這些特色源於他們的共識政府體制,源於中產階層內部的平等地位,源於對軍事事務的民眾監督,也源於政教分離、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理性至上的思想。在希臘遠征軍面臨絕境時,他們搬出城邦體制這一法寶,激發出每個希臘士兵內心的力量,使得這些希臘人以城邦公民的態度進行每一場戰鬥,故而所向披靡。 Category:欧洲历史著作 Category:亚洲历史著作 Category:古希腊.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长征记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

Willing obedience always beats forced obedience.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色诺芬 · 查看更多 »

艾因哈德

艾因哈德(Einhard),法兰克王国史学家,“卡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艾因哈德 · 查看更多 »

艾瑞克·霍布斯邦

艾瑞克·約翰·歐內斯特·霍布斯邦,CH,FBA(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英國歷史學家及作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艾瑞克·霍布斯邦 · 查看更多 »

苏埃托尼乌斯

苏埃托尼乌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約公元69或75年—公元130年之後),罗马帝国時期历史学家,屬於騎士階級。 他最重要的现存作品是从凯撒到图密善的12位皇帝的传记,即《羅馬十二帝王傳》(De Vita Caesarum)。其他作品內容包括罗马日常生活、政治、演讲,著名作家(包括诗人、历史学家、文法家)。这些作品中少部分保存了下来,大部分遗失了。 Category:傳記作家 Category:古羅馬歷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苏埃托尼乌斯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教会史

#重定向 英吉利教會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英吉利教会史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苗力田

苗力田(Miao litian,),生于黑龙江同江县,2000年5月28日在北京病逝,从事哲学研究50余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苗力田 · 查看更多 »

雅克·勒高夫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Le Nouvel Observateur.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雅克·勒高夫 · 查看更多 »

通志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通志 · 查看更多 »

通典

《通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唐杜佑撰。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編成,歷時三十餘年。本書記錄上起黃虞(黃帝與有虞氏)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于唐代敍述尤詳。本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志》、《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通典 · 查看更多 »

通鉴外纪

#重定向 資治通鑑外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通鉴外纪 · 查看更多 »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通鉴纪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老加图

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通称为老加图(Cato Maior)或监察官加图(Cato Censorius)以与其曾孙小加图区别,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演说家,前195年的执政官。他也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拉丁语散文作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老加图 · 查看更多 »

連橫 (歷史學家)

連橫(),幼名允斌,譜名重送,小字神送,表字天縱、一字雅堂,號武公、慕陶、劍花。福建省台灣府台灣縣(今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台灣日治時期的詩人、台語文學者、台灣歷史學家。1920年,著作《臺灣通史》完成並出版,是台灣人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版本。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1930年,收了日本人的伍佰元稿費,發表〈鴉片有益論〉,大力誇揚臺灣總督府重新開放的鴉片政策,使他受盡林獻堂等臺灣仕紳的鄙夷,被迫移居中國大陸。 1936年6月28日,連橫因肝癌病逝於上海,後遷葬臺北縣泰山鄉(今日新北市泰山區)。其獨子連震東(1960年曾任內政部長)及其兩代單傳後代連戰(1996年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 其外孫女為文學家林文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連橫 (歷史學家) · 查看更多 »

逯耀東

逯耀東(),江蘇豐縣人,歷史學者、散文家及美食評論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逯耀東 · 查看更多 »

陳邦瞻

陳邦瞻(),字德遠,高安(今江西高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授南京大理評事,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出為浙江參政。進福建按察使,遷右布政使。又建滏陽書院。光宗嗣位,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平田州岑茂仁之亂。功封兵部左侍郎。天啟二年(1622年)五月疏陳四事:「客氏既出復入,乃陛下過舉。輔臣不封還內降,引義固爭,致罪謫言者,再蹈拒諫之失,其何解於人言?」後兼戶、工二部侍郎,天啟三年(1623年)卒於官。詔贈尚書。有《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荷華山房集》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陳邦瞻 · 查看更多 »

陳永發

陳永發(),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崇德(今桐乡市崇福镇)。中華民國歷史學者,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長。2004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陳永發 · 查看更多 »

陶希圣

陶匯曾(),字希聖,以字行,筆名方峻峰,是一位出生於湖北黃岡的理論學者。他終生投入於中國國民黨相關事務,並曾為蔣中正執筆《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陶希圣 · 查看更多 »

陶元珍

陶元珍()字云孙,生于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祖籍四川省安岳县城南乡,中华民国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陶元珍 · 查看更多 »

陸心源

心源(),字剛甫、剛父,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著名的四大藏書家之一。 早年師從万青藜、吴式芳、张锡庚,读书过目不忘,精于郑、许之学。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随总督刘长佑赴直隶镇压太平军,同治四年(1865年),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同治六年调高廉道。官至福建鹽運使,多次勦平土匪。以盐务损耗罪名参奏,终被削去官职。 辭官後在歸安城東蓮花莊旁辟建「潛園」。園中有「四梅精舍」、「五石草堂」等16景。富收藏,築「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三樓藏書,藏書達15萬多卷,同治年間掇拾遺文成《唐文拾遺》72卷、《唐文續拾》16卷。常与同乡姚宗堪、戴望、施补华、俞劲叔、王竹侣、凌霞研习学问,有“苕上七才子”之称。 陸心源精於金石之學,著述等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著有《金石錄補》、光緒十八年(1892年)《穰梨館過眼錄》成書,另輯有《皕宋樓藏印》、《千甓亭古專圖釋》等書。光绪十九年(1893年),帝褒奖“著作甚多,学问甚好”。回鄉時经天津时染疾,次年卒于湖州。1906年陸心源之子陸樹藩經商失敗,將大量藏書賣給日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陸心源 · 查看更多 »

陸游

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兩宋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请除凌迟刑》--:“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陸游 · 查看更多 »

陈垣

垣(),字援庵,广东新会棠下石头人。中国宗教史研究巨匠,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與錢穆、呂思勉、陳寅恪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陈垣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陈寿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陈梦家

陳夢家(),筆名陳漫哉,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新月派詩人,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建政后被定为右派,饱受虐待,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陈梦家 · 查看更多 »

陈梧桐

梧桐(),汉族,福建安溪人,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陈梧桐 · 查看更多 »

陈旭麓

旭麓(),中国历史学家。毕业于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40年代曾任大夏大学、圣约翰大学教授,讲授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以及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1978年后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等议题。著作有《初本中国史》《陈天华传》、《近代史思辩录》、《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著名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硕士时,曾是陈旭麓的学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陈旭麓 · 查看更多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1913年2月5日-2004年3月23日),加拿大出生的希腊裔美国历史学家,早年专攻巴尔干史,后致力于全球史观的通史编纂,1971年出版《全球通史》一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L·S·斯塔夫里阿诺斯 · 查看更多 »

柏楊

柏楊()本姓郭,原名定生。後其父因方便替他轉校,而易學名為立邦,後又因升大學問題而自行改名為郭衣洞。出生於河南省開封,籍貫為河南省輝縣。筆名來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諧音「古柏楊」(今稱古白楊;Kubayang)。另一個筆名則是鄧克保,台灣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被稱為台灣的魯迅。 柏楊雖然有相當多的歷史著作,但是有些(在史學上)較為保守的人士認為柏楊並非歷史學家(因為他的歷史著作尚未達到傳統人文科學考據的學術研究標準),而是個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評論家。 經歷過政治牢獄近10年的柏楊相當關注自由、人權與尊嚴等議題,曾創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且擔任會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柏楊 · 查看更多 »

查理大帝传

查理大帝传(Vita Karoli Magni),是一部9世纪记录查理大帝生平的历史书籍,共有两篇,第一篇由艾因哈德所著,第二篇由圣高尔修道院僧侣(佚其名)所著。历史学家通常认为这部作品是第一部记录欧洲国王的作品。艾因·哈德被认为在这部作品中模仿了苏埃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 Category:君主传记 Category:9世纪书籍 Category:欧洲历史著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查理大帝传 · 查看更多 »

柯劭忞

柯劭忞(),字鳳孫,晚号蓼园,山东省萊州府膠州人。清末民初學者、著名史學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柯劭忞 · 查看更多 »

柳诒徵

柳詒徵(),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江蘇鎮江丹徒人。 柳詒徵,字翼謀,逢原子。光緒五年己卯十二月廿五日(西元1880年2月5日)卯時生,邑增生,宣統己酉科(1909年)優貢,候選教諭。歲貢生、候選訓導、例封修職郎姨丈子攸女。.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柳诒徵 · 查看更多 »

林瑞明

林瑞明(),筆名林梵、林退嬰,台南人,台灣詩人、作家、評論家、文學研究者、歷史學研究者、文學史研究者。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於2015年退休,現為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林瑞明 · 查看更多 »

搜神记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寫的记录神仙鬼怪的著作,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搜神记 · 查看更多 »

束皙

束皙(),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西晉文學家。 漢太子太傅疏廣之後。祖束混,隴西太守。少有德行,太康初年,官佐著作郎、尚書郎。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出土魏襄王墓中竹书数十车,曾與荀勖、衛恆等整理《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著成《汲冢书》七十五篇。趙王倫為相國,請為記室。永康元年(300年)辭官歸里,教授門徒。卒於晉永康元年(300年)。著有《發蒙記》一卷,有《束廣微集》,今存輯本。四言詩有《補亡詩》六首,補作《詩經·小雅》的《南陔》、《白華》等篇,又有《勸農賦》、《餅賦》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束皙 · 查看更多 »

李宗侗

李宗侗()字玄伯,直隶高阳人。中华民国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宗侗 · 查看更多 »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延寿 · 查看更多 »

李筱峰

李筱峰(),出生於臺灣臺南縣麻豆鎮(今臺南市麻豆區),是歷史學家與政治評論家,曾是蔣介石忠貞信徒的李筱峰後來轉變政治立場,專門研究臺灣史,中央廣播電台,提倡泛南島民族意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退休兼名譽教授。李筱峰是現近臺灣主體史观的创立者与推行者之一,影響了當今台灣歷史教育與價值觀,台灣日治時期著名革命僧證峰法師林秋梧為其舅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筱峰 · 查看更多 »

李约瑟

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生於英国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约瑟 · 查看更多 »

李焘 (宋)

#重定向 李焘 (宋朝).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焘 (宋) · 查看更多 »

李百药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史学家。 李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齐的史臣,参与撰“国史”;後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诏继续撰《齐史》。隋文帝时李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唐朝以後,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李百药先後於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繼續完成父撰遺稿,並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齊書》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齊書》在宋朝後为了区别萧子显的《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B百药 Category:唐朝历史学家 Category:隋朝官员 Category:唐朝官员 Category:諡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百药 · 查看更多 »

李民

李民()是一位中国当代历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民 · 查看更多 »

李昉

李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今屬河北)。五代後漢乾祐年進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昉 · 查看更多 »

李文海

李文海(1932年2月28日——2013年6月7日)是中国历史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李文海 · 查看更多 »

杨天石

杨天石 (1936年2月15日—)笔名苏人、江东阳、吴之民、梁之彦等,江苏东台人,大陆著名现代史史学家,中國大陆研究蒋介石第一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杨天石 · 查看更多 »

杨奎松

杨奎松(),生于北京,籍貫重庆,中共党史研究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杨奎松 · 查看更多 »

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漢代人稱之為《東觀記》,一百四十三--,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歷史的史書,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記事起於光武帝,終於靈帝,由漢代劉珍、延篤等撰,因修史館設於東觀而得名。 在三國時代以後,將之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记》。.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東觀漢記 · 查看更多 »

杜佑

杜佑(),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學家,京兆万年县(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官至宰相,著有通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杜佑 · 查看更多 »

杜維運

杜維運(),山東嘉祥纸坊镇人,臺灣歷史學家。1950年來臺,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及歷史研究所。1962年和1974年兩度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發展。歷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長年從事中國史學史及中西史學比較研究。著有《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清代史學與史家》、《史學方法論》、《中西古代史學比較》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杜維運 · 查看更多 »

杜正勝

杜正勝(),臺灣高雄永安人,歷史學者,專長在中國上古史、中國古代社會史學者,專研古代社會史、文化史、醫療史等。1992年7月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小學教師,臺灣東吳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陳水扁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等職。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84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暨通信研究員(2000年5月20日-)、《大陸雜誌》主編(1988年7月-)、《新史學》主編(1990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杜正勝 · 查看更多 »

桑原隲蔵

桑原隲蔵(くわばら じつぞう、明治3年12月7日(1871年1月27日) - 1931年(昭和6年)5月24日)、日本東洋史学者・京都帝国大学教授、1871年1月27日於越前國(現・福井縣敦賀市)出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桑原隲蔵 · 查看更多 »

桓寬

桓寬(),字次公,河南上蔡人。曾任廬江太守丞。.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桓寬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方仲

梁方仲(),原名嘉官,笔名方翁、方仲、畏人,廣東省番禺縣黄埔村(今属廣州市)人。中國經濟史學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和研究院。中山大學歷史系“八大教授”之一,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的奠基者之一。梁方仲生平简介,梁方仲纪念馆。 广州华侨人文景观 广州出版社 ISBN 7-80731-074-X/D·13。.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梁方仲 · 查看更多 »

梁思成

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梁思成 · 查看更多 »

楊向奎

楊向奎(),中国河北豐潤人,歷史學家。原在山東大學工作,後調往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楊向奎 · 查看更多 »

楊照 (台灣作家)

李明駿(),筆名楊照,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和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研究專長為社會人類學;台湾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外祖父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許錫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楊照 (台灣作家) · 查看更多 »

楊聯陞

楊聯陞(),字蓮生,原籍浙江紹興,河北清苑(保定)人,國際知名的漢學大師,哈佛大學榮譽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楊聯陞 · 查看更多 »

橘瑞超

橘瑞超(),日本探险家、僧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橘瑞超 · 查看更多 »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欧阳修 · 查看更多 »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四庫全書總目、四庫總目、四庫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国清代紀昀等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是中國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查看更多 »

歷史研究 (湯恩比)

历史研究 (A Study of History) 是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Arnold J. Toynbee) 撰写的12卷本的历史著作,出版于1934年至1961年。湯恩比一反過去國家至上與西方中心的觀念,主張文明才是歷史的單位,並以人的生老病死解釋文明的興衰。 汤因比在书中尝试跟踪世界的发展和衰变文明的历史纪录,对每个文明发展的阶段进行类型化分析,包括文明的起源、发展、挫折、一般状态和解体。 汤因比叙述的19个主要文明,分别是:第一代的埃及、安第斯 (印加)、苏美尔、米诺斯、玛雅、印度、墨西哥 (阿茲特克)、尤卡坦;第二代的希腊、中國、赫梯、巴比倫;與第三代的西方、东正教(俄罗斯)、远东(日韓)、东正教(拜占庭)、波斯、阿拉伯、印度教。有四个「流产的文明」:流产的遠西基督教(愛爾蘭)、流产的遠东基督教(景教)、流产的斯堪的纳维亚(維京)、流产的叙利亚(腓尼基)和五个「被揭抑的文明」:波利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 (中亞)、奥斯曼、斯巴达,共28个。 Category:英國書籍 Category:丛书 Category:1934年書籍 Category:历史学书籍 Category:哲学书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歷史研究 (湯恩比) · 查看更多 »

比德

聖比德(聖公會譯聖貝德,Bede,古英语中为 Bǣda 或 Bēda 。),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編年史家及神學家,亦為诺森布里亚本篤會的修士。拉丁文著作《英吉利教會史》,獲尊称为“英国历史之父”。 其一生似乎都是在英格蘭北部度過。 据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献所记载,比德精通语言学,对天文学、地理学、神学甚至哲学都深有研究。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幼性格孤僻。传闻就是他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事实,此事记载于他的作品《De temporum ratione》(On the Reckoning of Time)。 由于比德所居住的修道院比邻一个庞大的图书馆Cramp, "Monkwearmouth (or Wearmouth) and Jarrow", pp. 325–326.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比德 · 查看更多 »

毕沅

沅(),字纕蘅,號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洋縣(今太倉市)人。清朝狀元、學者、政治人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毕沅 · 查看更多 »

水经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餘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水经注 · 查看更多 »

永乐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全書22,937--,11,095冊,約3.7億字。《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約為原書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永乐大典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汪榮祖

汪榮祖(),原籍安徽旌德,生於上海,長於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蕭公權之學生。2003年2月任國立中正大學講座教授。2008年任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汪榮祖 · 查看更多 »

汲冢书

#重定向 汲塚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汲冢书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沃勒斯坦

#重定向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沃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沈家本

沈家本(),字子惇,別号寄簃,浙江歸安縣(今湖州吴兴)人。清末法学家、政治人物。.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沈家本 · 查看更多 »

沈德符

沈德符(),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布政司嘉兴府秀水县人,明朝文學家,舉人出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沈德符 · 查看更多 »

沈志华

沈志华(),北京人,祖籍河南罗山县,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沈志华当过兵,做过工,上过最高学府,下过国家监狱,还曾是商人。.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沈志华 · 查看更多 »

沈约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沈约 · 查看更多 »

波利比奥斯

#重定向 波利比烏斯.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波利比奥斯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人史

《法兰克人史》是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都尔教会主教都爾的額我略所著,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法蘭克人史》(拉丁語:Historia Francorum )這個名稱是後世所給予的。全書共有十卷,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卷到第二卷為第一部分,從創世紀寫到511年墨洛溫王朝;第三卷到第六卷為第二部分記載了他所處時代的歷史,從512年到584年,其中也包含他的前輩都爾的瑪爾定的傳記;第七卷到第十卷構成了第三部分,這部分他則記述時事,從584年記載到591年。也就是寫到他的晚年為止。 《法蘭克人史》与《萨利克法典》通常被视为墨洛温王朝早期最重要的两部史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法兰克人史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岛

#重定向 法蘭西島大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法兰西岛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津田左右吉

津田左右吉(),日本歷史學家。生於日本岐阜縣美濃加茂市下米田町。1891年畢業於東京專門學校(日後之早稻田大學)。之後師事白鳥庫吉進行研究。1918年任早稻田大學講師,1920年任該校文學部教授。1939年兼任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講師。 他採用近代嚴格的文獻批評方法對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傳統史書進行梳理,區分神話與史實部分,但如此一來等於反對當時日本政府大肆宣傳的皇國史觀下的日本皇室歷史,甚至引發了津田事件。1939年日本的狂熱右派份子批判他犯了不敬罪,政府因而將其四本上古史著作列為禁書。1940年在文部省的要求下,他辭去早稻田大學教授職務。同年三月,他與出版商岩波書店的負責人岩波茂雄同時被以出版法26條“冒瀆皇室之尊嚴”而被起訴,1942年5月被判3個月徒刑,緩刑2年。 二次大戰後,他的“津田史觀”轉而成為日本史學界的主流思想。不過他本人其實並不反對天皇制度。1947年被選入日本學士院。1949年獲得文化勳章。1961年去世,享年88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津田左右吉 · 查看更多 »

洪钧

洪钧,字陶士,号文卿,中国清朝江苏苏州府吴县人,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传奇人物,又是知名学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洪钧 · 查看更多 »

淮南子

《淮南子》原名《鴻烈》,又稱作《淮南鴻烈》、《淮南內篇》、《淮南王書》、《劉安子》,作者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書於西元前139年以前,書名「鴻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對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養生、軍事都有所論述,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莊為主,採納儒家和陰陽家的觀點,修正先秦道家的無為政治理論,發揮天人感應之說,是漢初各派學術思想的總匯,被視為諸子百家中雜家的代表著作。此書運用辭賦的筆法,文字浪漫詭奇,站在諸侯王的立場,反對漢朝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政策;書中所述自然論和宇宙生成論理性清晰,為後人信服,對後世道教和理學都有所影響。《淮南子》在東漢,有許慎和高誘二家注釋,明代收錄於《正統道藏》,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淮南子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代學術概論

《清代學術概論》由梁啟超著於民国九年(1920年)。原题《前清一代思想界之蜕变》,本是梁啟超为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所作的序,写成之后,序的篇幅和蒋方震书相当,于是单独成书。《清代學術概論》共33章﹐1936年收入《饮冰室合集》作为《饮冰室专集之三十四》。書中以歐洲的文藝復興比附清代的學術發展,其他史家認為這種比附並不適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清代學術概論 · 查看更多 »

清式營造則例

《清式營造則例》是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三十年代初研究清代匠作则例中的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成果。此书脱稿于1932年,1934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自此书出版一来,此书已成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法课本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清式營造則例 · 查看更多 »

溝口雄三

溝口雄三是一名知名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專研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史。出身於愛知縣名古屋市,文学博士(九州大学、1981年(昭和56年))。.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溝口雄三 · 查看更多 »

漢紀

《漢紀》,共30卷,約18萬餘言,為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是中國第一部編年斷代體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 作者為東漢的荀悅,漢獻帝時常苦班固的《漢書》文繁難省,於建安三年(198年)命荀悅依編年體左傳體例,刪略《漢書》改編撰寫。經過三年悉心抄撰,於建安五年(200年)成書。時人稱美此書「辭約事詳,論辨多美」,「省約易習,有便於用」(《後漢書·荀悅傳》),後人袁宏稱「才智經綸,足為佳史」(《後漢紀》序)。近人梁啟超謂「善鈔書者可以成創作」(《中國歷史研究法》第二章)。本書成後,推動了往後編年體史著述的發展。張璠、袁宏等人都相繼撰寫出了編年體斷代史。唐代史論家劉知幾把《漢紀》編年體裁擺到與《漢書》紀傳體裁同等地位,並說「班荀二體,角力爭先。欲廢其一,固以難矣」(《史通》二體)。 《漢紀》的所用的史料,絕大多數來自《漢書》,但也稍有增補刪改,自有剪裁,非一味抄襲,可補正《漢書》之誤處。史事記載方面,如諫大夫王仁、侍中王閎的諫疏,為《漢書》所沒有的;內容訂正補充方面,《漢書·高帝紀》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亥,太上皇崩,葬萬年」,《漢紀》則作「夏五月,太上皇崩。秋七月癸亥,太上皇葬萬年」,兩者比較查考,顯然《漢書》有誤;關於壺關三老茂,《漢書》無姓,《漢紀》則--姓令狐;朱雲請尚方劍,《漢書》作「斬馬劍」,《漢紀》乃作「斷馬劍」,據唐代張謂詩「願得上方斷馬劍,斬取朱門公子頭」,証明《漢書》有誤字。 《漢紀》雖然史料價值不高,但《漢書》精華大體被吸收,且以年繫事條理清晰,頭尾連貫,重點突出,不失為一部前漢簡明大事記,可作研究前漢史的入門書來讀。此外,荀悅立意「勸善懲惡」,除有意通過後漢中興前一代的歷史的評述,探究其成敗得失之機,供漢獻帝及其後繼者們能「有監乎此」,獲得「撥亂反正」,振興漢室的啟示外,並在《漢紀》中撰寫大量論贊,約佔全書二十分之一篇幅,其中不乏佳作。 今日《漢紀》所能見到最早的版本,是明代黃姬水所刊的南宋王銍輯本。點校本方面,有北京中華書局將之與《後漢紀》合輯標點的《兩漢紀》。 Category:史部編年類 Category:編年體 Category:汉朝史书 Category:东汉典籍 Category:3世纪书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漢紀 · 查看更多 »

漢斯·戴布流克

漢斯‧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德国軍事史家,生於呂根島的贝尔根奥夫吕根(Bergen auf Rügen),曾求學於海德堡與波恩等大學,1929年7月14日在柏林逝世。 其子馬克斯·德爾布呂克是知名科學家,曾獲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漢斯·戴布流克 · 查看更多 »

漢晉春秋

《漢晉春秋》,由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撰著。全書共54卷,但《隋書》記載該史書只有47卷卷目。.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漢晉春秋 · 查看更多 »

漆侠

漆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中国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历史系,1948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读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自1953年,任教于天津师范学院(后改称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后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顾问(原理事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2001年逝世于河北保定。 著有《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北京大学校友 Category:河北大学教授 Category:漆姓.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漆侠 · 查看更多 »

朱古达战争

朱古达战争(公元前111年-前105年),名字来源于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是罗马共和国和努米底亚王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努米底亚并入罗马。这场战争导致了后来大大影响罗马历史的盖乌斯·马略和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两人的崛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朱古达战争 · 查看更多 »

朱维铮

朱维铮中国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朱维铮 · 查看更多 »

戰國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名著。由漢朝劉向編訂,但其原作者不詳。劉向因此書所记的多是東周後期时諸國混戰,纵横家为其君王擬定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定名为《战国策》,而該時期亦因此被史家稱為戰國時代。 《战国策》為國別體,全书按东周國、西周國、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韓国、燕国、宋国、衞國、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三十三卷,约十二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說客們言行,更包括了不少纵横家的政治策略與辯論技巧,也可說是合纵與連橫的实战演习手冊。本書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戰國策 · 查看更多 »

戴震

戴震(),中國清代語言學家、思想家。字慎修,號東原,安徽徽州休寧隆阜(今黃山市)人,曾六次會試未中。晚年因學術成就顯著,乾隆帝特招入館任《四庫全書》纂修官,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戴震 · 查看更多 »

戴逸

戴逸(),原名戴秉衡,江苏常熟人,中国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清史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戴逸 · 查看更多 »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房玄龄 · 查看更多 »

戈洛·曼

戈洛·曼(Golo Mann,),又译葛楼·曼,全名为安格路斯·哥特佛莱德·托马斯·曼(Angelus Gottfried Thomas Mann),生于慕尼黑,逝于勒沃库森。是德国历史学家、作家和哲学家。 戈洛·曼是著名德國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与卡提亚的第三个孩子。从日记中看来,戈洛·曼并不得父母宠爱。他上有姐姐埃里卡·曼和哥哥克劳斯·曼(Klaus Mann),下有妹妹莫尼卡、伊莉莎白和弟弟米歇尔。戈洛·曼是同性恋者。 1927年至1932年间,戈洛·曼在慕尼黑、柏林和海德堡修读哲学和历史,在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指导下取得博士学位。1933年,他移居瑞士,后到法国,先后在圣克鲁、雷恩任德国历史讲师,1937年到1940年间在苏黎世从事编辑工作。 1940年,他与叔父亨利希·曼(Heinrich Mann)一起逃难到西班牙,再转避美国。他在美国若干大学任教,1942年获历史学教授职位,1958年离任。同年,他著成《19世纪到20世纪的德国历史》(Deutsche Geschichte des 19.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戈洛·曼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1620年-1690年)著。.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明史紀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於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記述南明史略與鄭成功事蹟。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明季南略 · 查看更多 »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共二十四卷,記錄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努爾哈赤崛起東北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於崇禎一朝之事記載甚詳,李自成入北京後之事,幾乎是按日編排。.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明季北略 · 查看更多 »

春秋 (史书)

#重定向 春秋 (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春秋 (史书)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費爾南多一世或費迪南多一世,可能为以下欧洲君主:.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斐迪南一世 · 查看更多 »

斯波義信

斯波 義信(しば よしのぶ,),日本著名漢學家,中国史專家,特別是宋代商業史、華僑及華人的研究。2003年成為日本学士院会員。2006年榮獲文化功勞者名銜。2017年榮獲文化勳章。 東京出生。1953年東京大学文学部東洋史学科畢業,1955年東大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碩士課程完成,1962年取得文學博士。 知名弟子有青山學院大學教授青木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斯波義信 · 查看更多 »

新城新藏

新城新藏,日本福島县会津若松市出身,天文学者、東洋学者、理学博士。专攻宇宙物理学和中国古代历术。是二战前東洋天文学研究权威。 1895年在帝国大学理科大学物理学科毕业,1897年任陸軍砲工学校教授;1900年任京都帝国大学理工科助教授。1929年任京都大学校長。1935年任中国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第二任所長,1938年於南京病故。.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新城新藏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新唐書

#重定向 新唐书.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新唐書 · 查看更多 »

新元史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所作,包括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民国九年刊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二十四史中未包含此書。 由於明代《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歷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於1920年脫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內容比《元史》正確詳備。《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末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皆一一列傳。近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但《新元史》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此外,《新元史》循旧史观念,一味求简,删掉元史部分史料。还盲目迷信外国史料和野史,以讹传讹。.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新元史 · 查看更多 »

方志远

方志远(),江西吉安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江西地区代表。 毕业于扬州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加入民进。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方志远 · 查看更多 »

文史通義

《文史通義》是清朝史家章學誠的一本著作,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版,分〈內篇〉五卷,〈外篇〉三卷。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史評類。全書內容廣泛,包括易教、書教、詩教、經解、言公、史德、方志等。“六經皆史”之說是全書重要命题。 章學誠著《文史通義》是因為校雠《汉书·艺文志》,為了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認為六經是古代實際政治社會發展的記錄,並不是「載道之書」,這種見解,根本推翻了「守六經以言道」的傳統觀點,給九十年後的國故整理與疑古風氣,提供了理論基礎。「六經皆史」同時還指出,單純的編纂和考證不算是史學,史學得有個人見解才成,所以在史學上便提出編修通史。他以為通史具有「六便」(免重復、均類例、便銓配、平是非、去牴牾、詳鄰事)和「二長」(即具剪裁、主家法)的特點。 章學誠在書中還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張,即編修一地的歷史演變。章學誠主張方志要立三書:記載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記載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記載文獻詩文的「文徵」。為了便於搜集文獻資料,章學誠還提出了各州縣建立志科的主張。 “六经皆史”并非是章学诚之独创,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庄子》之《天道》、《天运》诸篇,但章學誠的可貴處在於提出完善的哲学体系,也就是“即器明道”的理論。“道”与“器”将六经与史學联系起来。章氏以為“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反覆強調六经皆先王之政典,“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章氏再次重申:“六经特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 嘉庆三年,章学诚以《文史通义》初刻稿呈送朱锡庚,當時章学诚被“盗卖毕公《史考》”流評所擾。嘉庆六年十一月,章学诚臨終前將全稿交給王宗炎校定,王宗炎編次三十卷,道光六年,宗炎未定稿而卒,稿本再歸沈曾植。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版。劉承幹據沈氏藏本重新增補,加入《和州志》三卷,《永清縣志》十卷,《乙卯劄記》、《丙辰劄記》、《知非劄記》、《閱書隨劄》和《信摭》各一卷,別為外編十八卷,定名《章氏遺書》,1920年出版。章学诚曾言:“尝谓百年而后,有能许《通义》文辞,与老杜歌诗同其沉郁,是仆身后之桓谭也。”.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文史通義 · 查看更多 »

文献通考

《文獻通考》,元朝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將《通典》上之八門增擴為二十四門,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書。後與《通典》、鄭樵《通志》,合稱「三通」。.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文献通考 · 查看更多 »

文苑英華

《文苑英華》是宋太宗時李昉、扈蒙、宋白、徐鉉等二十餘人共同編纂的文學總集。 《文苑英華》於太平興國七年(982)開始編輯,後來宋太宗又命蘇易簡、王祐、范杲、宋湜及宋白等人參修,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初稿,篇幅多達一千--,所選詩文共二萬三百余首。選材侷限與《文選》相銜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還收錄了詔誥、書判、表疏、碑誌……等,可用來考訂史實。其中唐人作品佔十分之九。 《文苑英華》成书草率,內容有不少缺失,“原修书时,历年颇多,非出一手。丛脞重复,首尾冲决。一诗或指为二,二诗或合为一,姓氏差互,先后颠倒,不可胜计”。景德四年(1007)又重新编选,並進行“删繁补阙”的工作。祥符二年(1009)又命石待问、张秉、薛映、戚纶、陈彭年等复校。終北宋一朝,《文苑英華》實未刊刻。南宋時,还在做补删工作,周必大退隱“老丘園”,邀集胡柯、彭叔夏等好友進行再校訂工作,書中多補有異文“一作……”或“集作……”,嘉泰元年(1201)才付印。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彭叔夏曾将部分校文写成《文苑英华辨证》十卷,將問題分“十類四十五子目”。清朝勞格又有《辯證拾遺》。一般以為清朝編《全唐文》其實是以《文苑英華》爲底本,如李商隐《樊南文集》即是從《文苑英华》中輯出。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指出“所收赋至一百五十卷,唐赋居十之七八,陈陈相因,最无足现”;又说“其杂文中不收柳柳州《乞巧文》、昌黎《送穷文》,而收沈下贤为邯郸妓李容子所作《乞巧文》,殊不可解。”。.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文苑英華 · 查看更多 »

日知錄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1613年—1682年)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錄》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雜家類。 《日知錄》始撰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顾炎武绝意仕途,並以書名取之於《論語·子張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日知录》的《目录题辞》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有改定”,一開始有三項設計,即经义(新义诠释古经)、治道(分析社会经济情况)、博闻(一般知识)。《日知錄》內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有條目1019條(不包括黃侃《校記》增加的2條),臨終前仍未完成,顧炎武生前,只有八卷本行世,稱為符山堂本,仅收录140条,顾氏對此表示“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其弟子潘耒從其家取出書稿,再三校勘,刪改了犯忌的字眼,把內容大體劃為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等八類,《四库全书总目》则分作十五类,即经义、政事(卷八至十二)、世风(卷十三)、礼制、科举(卷十六至十七)、艺文、名义、古事真妄、史法、注书、杂事、兵及外国事、天象术数、地理、杂考证。《日知錄》屬劄記性質,字數不定,如《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最長,全條分八個段,有5000餘字,《召杀》只有“巧召殺,忮召殺,吝召殺”9字。 潘耒在《日知錄》原序曰:「當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語學問者,必斂衽推顧先生」,並谓此书“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阎若璩《潜邱札记》有《日知录补正》,补正此书50余条,其他學者如李光地、惠栋、江永、顾栋高、戴震、莊存与、全祖望、钱大昕、王鸣盛、赵翼、邵晋涵、方苞、姚鼐等均曾為此書作注。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写道:“尝谓此三十二卷中,直括得一部《文献通考》,而俱能自出于《通考》之外”。 顧炎武曾把寫這部書比作「採銅於山」,他说:“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現在「採銅於山」一詞正說明歷史研究要重視第一手資料,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清代道光年間有黄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为底本撰成《日知录集释》,其叙曰:“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词尤切至明白”。梁启超说:“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日知錄》的思想也超越了當時大多數學者,其中尤以區分「保國」與「保天下」為最。所謂“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後世稱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日知录》也有明顯的失誤。例如《日知录》卷二十九稱回回教为回纥之摩尼教。.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日知錄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尼亚志

《日耳曼尼亚志》(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意为“关于日耳曼人的起源和分布”),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著,于公元98年完成。记述了公元1世纪左右的日耳曼部族的分布情况。篇幅不长,但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中世纪时,这部书基本在欧洲遗佚并且被忘记。1455年,唯一一份手稿在德国的Hersfeld大教堂被发现。这份手稿被带到了意大利。正是在那里,后来的教皇庇护二世第一次查看了这部书。这引发了德国人文主义学者Conrad Celtes、Johannes Aventinus以及Ulrich von Hutten的兴趣,在一系列的研究和辩论后,这部书被看成是有关日耳曼地区的可靠来源。 1956年意大利历史学家Arnaldo Momigliano将这部书描述成“历史上最危险的书之一”。.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日耳曼尼亚志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撒路斯提乌斯

盖乌斯·撒路斯提乌斯·克里斯普斯(Gaius Sallustius Crispus,常简称为撒路斯提乌斯,或据英文Sallust译为萨卢斯特,),古罗马著名歷史学家。主要作品有《喀提林陰謀》(Conspiracy of Catiline)、《朱古達戰爭》(Jugurthine War)等。 Category:古羅馬人物小作品.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撒路斯提乌斯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爱德华· 哈利特·“泰德”·卡尔 (Edward Hallett "Ted" Carr,一般簡稱為 E.H. Carr, 1892年6月28日—1982年11月5日),為英國歷史學家、國際關係學者。卡爾為國際關係中的古典現實主義理論的奠基者之一。卡尔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他于1916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36年。1917年卡尔开始处理与苏联有关的事务。1919年作为英国代表团的一员,卡尔参加了巴黎和会,此后开始负责与国联相关的工作。1929年开始,卡尔撰写了大量关于俄国、苏联以及国际关系的文章。.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曹树基

曹树基,江西省鄱阳县人。中国历史学学者,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曹树基 · 查看更多 »

曹永和

曹永和(),生於臺灣臺北市士林,臺灣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以研究臺灣荷西統治時期與提出「臺灣島史觀」著名。.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曹永和 · 查看更多 »

普罗科匹厄斯

普罗科匹厄斯(希腊语:Προκόπιος ο Καισαρεύς,拉丁语:Procopius,约500年出生,约565年逝世)是一位著名的东罗马帝国学者,他出生于一个相当有名声的家族。他一般被看作为最后一位重要的古代史学家。.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普罗科匹厄斯 · 查看更多 »

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46年─125年),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留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普魯塔克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法语:Civilisation materielle, économie et capitalisme: XVe-XVIIIe siècle)是法國著名史學家,年鑑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勞岱爾的一本重要歷史著作。.

新!!: 历史学家列表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