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平安时代

指数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86 关系: 假名坂上田村麻呂堀河天皇大和繪天台宗天皇太政大臣奧州藤原氏奈良時代宇多天皇安德天皇密宗崇德天皇三條天皇一條天皇平城天皇平安京平安時代人物列表平將門平等院平氏政權平治之乱平清盛幕府 (日本)京都二條天皇仁明天皇伊勢平氏佛教征夷大將軍後三條天皇後一條天皇後冷泉天皇後白河天皇後鳥羽天皇後朱雀天皇律令制度保元之亂嵯峨天皇冷泉天皇六條天皇光孝天皇光源氏神道空海真言宗無量壽經白河天皇花山天皇鎌倉幕府...鎌倉時代遣唐使蝦夷高倉天皇鳥羽天皇近衛天皇阿弥陀经藤原北家藤原道長醍醐天皇镰仓幕府長岡京院政陽成天皇村上天皇桓武天皇武士武家政權汉字淳和天皇清和天皇清和源氏源平合戰源赖朝源氏物語朱雀天皇最澄文德天皇日本攝關政治承平天慶之亂1192年794年804年838年894年 扩展索引 (36 更多) »

假名

假名可以指:.

新!!: 平安时代和假名 · 查看更多 »

坂上田村麻呂

坂上田村麻呂(),是日本奈良時代的武官。名字亦有田村麿的寫法。官位至正三位、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兵部卿。勳二等。死後追贈從二位。因討平東北陸奧蝦夷的功勳,被封為第二任征夷大將軍(但被認為是首任實質上的征夷大將軍)。他是傳統日本文化中的武神(相對地文神、學問之神則是菅原道真)。有人说他祖先是阿知使主,也有人说是王仁。.

新!!: 平安时代和坂上田村麻呂 · 查看更多 »

堀河天皇

堀河天皇(;)是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第73代天皇,1086年 - 1107年在位。諱善仁()。.

新!!: 平安时代和堀河天皇 · 查看更多 »

大和繪

大和繪(やまとえ)是日本繪畫的樣式概念之一。平安時代,國風文化時期發達的日本風的繪畫,以日本的故事、人物、事物、風景為主題的繪畫。也寫作「倭繪」「和繪」等。以源氏物語繪卷等繪卷物為典型。被土佐派等流派繼承,影響近代、現代的日本畫。.

新!!: 平安时代和大和繪 · 查看更多 »

天台宗

天台宗,漢傳佛教十宗之一,始於南北朝末期,是漢傳佛教中,最早一個完全由中國佛教論師所創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實際開創者智顗大师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其根本經典,又被稱為法華宗。因为该宗注重於修行止观,又称止观宗。因為它重視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時結合了止觀的實際修行,以「教觀雙美」而聞名。 天台宗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盛極一時。但在宋朝之後,天台宗在中國衰弱,多數門徒歸於禪門。但是在日本佛教反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宗派。中國天台宗祖庭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湖北玉泉寺和寧波延慶寺 (觀宗寺)亦為傳播天台教法的重要道場。日本天台宗總本山則為比叡山延曆寺。.

新!!: 平安时代和天台宗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新!!: 平安时代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是律令制度下最高官位,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階相當於正一位或從一位。由亲王一品或诸王、诸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如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历史上实任者甚少。天智天皇时,大友皇子首任。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复旧称。 理論上為律令制度下的的最高長官,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職。而織田信長在逝世後也被追贈此職。江戶時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兩位征夷大將軍生前出任此職;其他將軍除了德川慶喜以外死後都追贈此職。 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君主立憲制實施後被總理大臣(首相)取代。 倭訓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其中「まつりごと」雖然可以解釋為「祭事」,但因為日本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所以又通「政」。「まえつぎみ」則是繼承自古墳時期「大夫」一詞而來。.

新!!: 平安时代和太政大臣 · 查看更多 »

奧州藤原氏

奧州藤原氏(),又稱平泉藤原氏,是日本寬治元年(1087年)-文治5年(1189年)期間在東北地方以平泉為中心的豪族,始祖藤原賴遠是藤原秀鄉的子孫。 他們在後三年之役後開始發展,在當地經營莊園擴張勢力,並以沙金與北宋進行貿易,經藤原清衡、藤原基衡、藤原秀衡、藤原泰衡4代人近100年發展出獨特的平泉文化,平泉成為僅次於平安京的日本第二都市。 後三年之役中,源義家幫助的養子(的兒子)清原清衡對抗其異父弟,最後撃敗家衡與叔父,將他們擒下並斬首。此戰後,源氏在關東獲得極大名聲,清衡則成為陸奧地方的統治者,改回本姓,成為奧州藤原氏之祖。 藤原清衡其後利用奧州一帶的特產黃金和名馬賄賂關白藤原師實,建立奧羽地區的統治者地位。嘉保年間(1094至1095年),藤原清衡遷居至岩井郡平泉,開始了中心城市的政治文化建設。 1108年,在平泉興建宏偉的中尊寺,為奧州藤原四代100年的輝煌奠下基礎。 大治三年(1128年),藤原清衡逝世。其後長子與次子藤原基衡爭位,最後在腥風血雨下,藤原基衡取得家督之位。藤原基衡為兒子藤原秀衡娶了陸奧守的的女兒為妻,把攝關家在奧羽地方的莊園收歸己有。保元二年(1157年),藤原秀衡接替藤原基衡家督之位,當時奧州的已經成為號稱「帶甲十七萬」的龐大勢力,平泉也成為僅次於平安京的繁華大都市。 但在1189年,源賴朝以藤原泰衡匿藏源義經為由進攻東北地方,後泰衡因家臣謀反被殺,奥州藤原氏一族被滅。.

新!!: 平安时代和奧州藤原氏 · 查看更多 »

奈良時代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天平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新!!: 平安时代和奈良時代 · 查看更多 »

宇多天皇

宇多天皇(;,名定省(),日本第59代天皇,887年12月5日-897年8月4日在位。.

新!!: 平安时代和宇多天皇 · 查看更多 »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新!!: 平安时代和安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新!!: 平安时代和密宗 · 查看更多 »

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日本第75代天皇(1123年至1142年在位)。諱顯仁()。退位後稱新院、讚岐院。他是鳥羽天皇第一皇子、母為藤原公實女中宮璋子(待賢門院)。.

新!!: 平安时代和崇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三條天皇

三條天皇(;),日本第67代天皇,1011年7月16日-1016年3月10日在位。諱居貞()。.

新!!: 平安时代和三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一條天皇

一條天皇(;),是日本第66代天皇,986年7月31日-1011年7月16日在位。名懷仁()。.

新!!: 平安时代和一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平城天皇

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806年4月9日 - 809年5月18日在位。 他是桓武天皇第一皇子,母親是藤原良繼之女藤原乙牟漏。諱小殿(),783年改名安殿(),又稱奈良帝。785年被立為太子,806年時因桓武天皇駕崩而繼位。在他任內廢除了冗官,改善行政與經濟問題,設置觀察使來監督地方官,使律令全面重建。但是在809年時,平城天皇因為身體病弱,長期治療都無法改善,最後讓位於胞弟神野親王(嵯峨天皇),自己則隱居在平城京。.

新!!: 平安时代和平城天皇 · 查看更多 »

平安京

平安京復元模型圖 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間的首都,位於現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區。.

新!!: 平安时代和平安京 · 查看更多 »

平安時代人物列表

本列表是活躍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人物:.

新!!: 平安时代和平安時代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平將門

平將門(),日本桓武天皇的五世孫,于朱雀天皇天庆二年(939年),在下总国舉兵謀反,自稱新皇。2月13日,在幸嶋郡北山一战時身中藤原秀鄉的鏑矢而战死,其後遭到斬首。 將門乃桓武天皇後裔,高望王之孫。鎮守府将軍平良将之子,授平氏。 因挑起下總國、常陸国平氏一族之抗争、襲擊關東諸国的国衙、奪去国司金印等事,自稱“新皇”,被朝廷視為「朝敵」,而被藤原秀鄉、平貞盛等討伐、肅清(承平天慶之亂)。 死後,江戶人尊稱其為「將門公」,被視為武神、鄉土神,祀於神田明神(神田神社)、築土神社、国王神社等地。亦有武士的發端之評價。 『太平記』提到,其首級經三月而嚴色不變,且雙目睜開。其後,首級為求胴體而大發怒聲,更憤而飛向東空。途中,力竭墜落。是為後首級塚所在之地。.

新!!: 平安时代和平將門 · 查看更多 »

平等院

平等院()是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的佛寺,沿著宇治川邊興建,是日本早期木構建築,據信是古代日本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極致具體實現。 該院興建於西元1053年,由平安時代權傾一時的藤原賴通改建其父別院,規模相當今日1/2宇治面積的平等院乃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徵今世的拜殿,打造『淨土庭園』之喻的代表建築,其規格更為後來日式庭園的參考指標。 《觀無量壽經》:「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鳳凰堂和其周圍的,根據《觀無量壽經》,為了觀想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阿彌陀佛所造,有這樣的定說。 古老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面對「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彌陀如來」與52尊「雲中供養菩薩像」得名的「阿彌陀堂」,後因「阿彌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在中堂脊沿更有兩隻尊貴象徵的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期,更名為「鳳凰堂」。 「鳳凰堂」可說是集繪畫、建築、工藝與雕刻等藝術國寶於一堂之作,在『木造天蓋、雲中菩薩供奉像、鳳凰金銅像、梵鐘與壁畫』等稀有國寶級文物與「平等院」自身的歷史價值條件下,在西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在現今流通的10日圓硬幣與10000日圓紙鈔背後,更可見「鳳凰堂」圖案,代表著此處對大和民族的重要意涵。 在平成24年(2012)9月3日開始的「國寶平等院鳳凰堂平成修繕」,已於平成26年(2014)9月30日竣工。上次修復已是1950年,此次修復改以鋪設沒有光澤的古風屋瓦,並將金堂上的一對鳳凰鋪上金箔,門扇與柱子也都漆上赤棕色的「丹土」。.

新!!: 平安时代和平等院 · 查看更多 »

平氏政權

平氏政權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60年代-1185年)期間登場的,以平清盛為中心的伊勢平氏政權。由於平清盛的居館是位於京都的六波羅館,又被稱為六波羅政權。平氏政權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武家政權。 平氏政權的建立時期史學界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從仁安2年(1167年)5月的賦予平重盛東山、東海、山陽、南海諸道治安警察權的宣旨開始,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從(1179年)、平清盛廢止後白河法皇的院政開始。 平清盛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中與源義朝聯合支持後白河天皇並獲得最終的勝利,因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於是升任播磨守及大宰大貳。然而此後清盛與藤原通憲聯手擴張其權力的企圖使藤原信賴與源義朝大為不滿,兩人於是舉兵反抗之,是為平治之亂。最後平清盛取得勝利,源義朝被誅殺,其餘以義朝長子源義平為首的許多源氏族人均被處死,被逮捕的義朝三男源賴朝則被處以流放伊豆之刑。自此,平清盛打下了建立政權的基礎。 平治之亂後,平清盛原先支持年少的二條天皇親政,不過在其正室平時子的異母妹妹平滋子與後白河上皇生下憲仁親王後,平氏便開始期望憲仁親王能夠繼承天皇之位,造成了二條天皇的不滿,因此天皇將平時子及平滋子之兄平時忠處以流刑。反之平清盛則逐漸向後白河上皇靠攏。二條天皇急病,臨死前傳位給年幼的六條天皇,平清盛抓住機會與後白河上皇聯合冊立憲仁親王為皇太子。 之後平清盛和後白河上皇之間的關係還延續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同時他的官位也節節高升,1160年升任正三位參議,隔年升任檢非違使別當,1165年升任兵部卿兼權大納言,次年1166年從正二位春宮大夫升任內大臣。1167年打破慣例,未經升任左大臣及右大臣的程序便直接升任為正一位太政大臣,這是律令官制中最高的官職,相當於宰相,平清盛也因此成為從一介武士位極人臣的第一人。 然而不久後平清盛卻突患重病,甚至一度病危,因而平清盛只擔任了三個月左右的太政大臣便辭職歸隱並且出家,之後人稱「入道相國」。但他並未因此釋出實權,仍然掌控大局。與此同時平氏一族也盛極一時,獨占朝中的重要官職;在全國各地擁有多達五百多座莊園,甚至因為推動日本與中國宋朝之間的海上貿易而賺取暴利。因此才有了平時忠口中的「沒有平家一族,其他人就沒法生存。」(另有一譯法為「非平氏者非人也」)的說法。 平清盛的勢力擴張達到永無止盡,將自己和正室所生的女兒平德子嫁給高倉天皇作為皇后,使自己成為天皇的外戚。平德子產下的皇子成為日後的安德天皇。另一個女兒平盛子則嫁給攝關家藤原忠通的兒子藤原基實,並且以此為始,讓許多子女和有權有勢的公家貴族階級聯姻,巧妙地透過政治婚姻的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 然而,平清盛的擴張,使以後白河法皇為首的院政勢力感到不滿,也逐漸加深雙方之間的對立。1177年6月發生了企圖推翻平家勢力的鹿谷陰謀事件,結果因為被告密而遭揭發並胎死腹中。平清盛利用這個事件開始剷除參與院政的院近臣。於是將藤原師光處死、與平家相識的藤原成親被流放到備中,並且在當地墜下懸崖離奇地死亡。僧侶俊寬則被流放到鬼界之島。不過平清盛最終還是沒有直接向法皇興師問罪。 1179年時許多不幸之事連連降臨在平氏一族。先是在六月時其女平盛子去世。之後法皇未與平清盛商議就逕自沒收平盛子生前過世的丈夫藤原基實作為藤原氏長者時所遺下的所有莊園。接著在七月,被平清盛視為繼承人並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平重盛英年早逝,就在平清盛為之哀慟不已的時刻,法皇卻又一次未與平清盛商量即沒收了平重盛原有的領國越前國。 震怒的平清盛終於無法忍受法皇無視自己的作法。同年11月14日,他親率大軍自福原上京,隔天發動所謂的,將以藤原基房為首的反平氏親貴共約三十九人全數罷官,並任命親平氏的親貴取而代之。為平清盛此舉感到畏懼的法皇也向其請求饒恕,這回平清盛沒有放過法皇,將後白河法皇幽禁於鳥羽殿。自此院政宣告中止,由平清盛獨攬大權的平氏政權掌控天下。 1180年平清盛迫使女婿高倉天皇退位,擁立自己的外孫即位為安德天皇。這是平氏一族的全盛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平氏領地已達到日本全國一半以上。 然而也就在此時,三股無法坐視平氏專政的勢力已然成形,除了必然對之不滿的皇族及貴族外,武士族群也因為平氏的貴族化,利害關係已經與其漸行漸遠而大感不滿。於是1180年激起了反抗平氏的第一波浪潮:投靠平氏的源賴政擁護後白河法皇次子以仁王對抗平清盛。然而迅速反應的平清盛立即派四男平知盛領軍征討,最後敗逃的以仁王和源賴政兩人都被誅殺。之後平清盛更進一步地將目標指向幫助以仁王對抗平氏的園城寺,派五男平重衡率領大軍準備剷除園城寺。同時平清盛也將各寺院組成的宗教勢力,尤其是與園城寺同屬天台宗的比叡山延曆寺視為潛在的危險,加以擁護法皇的親貴也在蠢蠢欲動,為了維持平氏政權的長治久安,平清盛於1180年6月強行將國都遷往平氏的據點福原京,將居館政廳設於。 然而以仁王討伐平氏的令旨仍然在全國各地廣為傳播。同年8月,被清盛流放到伊豆國的源賴朝與岳父北條時政聯手舉兵。9月,信濃國的源義仲也舉兵反平氏。為了防止源賴朝的勢力坐大,平清盛派遣由嫡孫平維盛率領的大軍進入關東。然而,在與源賴朝交手的富士川之戰一役中,傳出平氏大軍被水鳥的振翅聲所驚嚇而敗走的醜事,顯現出平家軍已經積弱不振,於是反抗平氏的聲浪也越來越大。 富士川敗戰平氏的戰敗讓宗教勢力,尤其是之前協助以仁王舉兵的興福寺開始蠢蠢欲動。而在親貴堅決反對遷都的壓力下,同年11月平清盛又將國都遷回京都。12月,由平重衡率領的大軍開往南都奈良並縱火焚城(南都燒討),隨之又命平知盛率兵至近江國和美濃國鎮壓源氏一族的反抗勢力。平氏的一連串行動確實壓制了國都週邊的反平家勢力,然而火燒南都也使平清盛蒙上佛教之敵的污名。 翌年,來自平家勢力大本營——西日本伊予國的河野通清、河野通信父子及豐後國的緒方惟能、臼杵惟隆、佐賀惟憲等地方勢力也舉兵反抗平氏。在東日本,支持平氏的佐竹氏也被源賴朝討滅,反抗平氏的聲浪在各地方興未艾。身處此一困境的平清盛則在此時開始建立以京都為中心的新平家體制,設立了惣官、總下司等官職。隨之又命越後國的城資永、城助職(長茂)率兵攻打木曾義仲。然而,平清盛卻在同年二月底因為染上熱病而倒下,於九條河原口的平盛國屋敷逝世。 平清盛死後,由於其嫡子平重盛已先病死,次子平基盛也早死,領導平氏一族的大位就由三男平宗盛來接班。然而,平宗盛缺乏其父的才幹,也不具其父的強悍個性,因而完全無法應付全國各地接連不斷發生的反抗變亂。再者以法皇為中心的院政勢力再次復甦,也逐漸侵蝕平家的基礎。再加上恰於此時發生飢荒(養和大飢荒)亦為不利條件,在此種種因素交織下,平氏一族先是在壽永二年(1183年)的俱利伽羅峠之戰大敗於源義仲,平家大軍因而崩潰,無計可施之下平宗盛不得不挾持安德天皇撤離京都逃往西日本。 之後平家又在一之谷之戰中敗給由源賴朝之弟源義經,於是退據讚岐國的屋島。此時後白河法皇向平家提出願以被源氏軍所捕的平重衡作為人質,交換平家及安德天皇所持有的三神器,但為平宗盛所拒絕。隨後平家軍又在屋島之戰敗給源義經。 元曆2年(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敗亡,平氏政權覆滅。平宗盛在鎌倉與源賴朝會面後被送返京都,在半途中的近江國篠原宿被源義經的部將橘公長斬首,他的四個子嗣也被一一處死。平氏家族滅亡。 隨後不久,新的武家政權鐮倉幕府於消滅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後正式建立。.

新!!: 平安时代和平氏政權 · 查看更多 »

平治之乱

平治之亂是指1159年,在保元之乱中,为后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领源义朝,因为不满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机,联合藤原信赖拘禁后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甚至杀死了天皇的亲信。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赶回京城击败源义朝,最後源义朝在逃至尾张时被手下杀死。源氏一族只余下义朝的儿子赖朝流放伊豆,以及少数几名幼子寄放佛寺。经此一事,平氏彻底专揽了朝政。 因为此变发生于二條天皇平治元年,故史称平治之乱。.

新!!: 平安时代和平治之乱 · 查看更多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新!!: 平安时代和平清盛 · 查看更多 »

幕府 (日本)

幕府()是指日本歷史上由征夷大將軍(俗稱幕府將軍,簡稱將軍)領導與統治的武家政權,為日本特有國情下所產生的的政治體制,從1185年源平合戰結束時開始,至1867年明治維新時結束,歷經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三個幕府時期,時間總長682年。 日本有著長期軍人(武家)执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統治天下為志向,開設最高指揮機構「幕府」,類似於現代所稱的軍政府。征夷大將軍必須由天皇任命,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大部分均為世襲,且從凌駕正規的朝廷體系後來慢慢變成正規的朝廷體系之內的一部份(公家);由於當時日本實施封建統治,征夷大將軍並不會直接掌控全國,而是會分封采邑給諸有力的武士,征夷大將軍的地位則等同為天下之共主,事實上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治国。另一方面,由於天皇在當時的地位神聖,即使擔任征夷大將軍的氏族有所更迭,也沒有外人敢直接篡奪天皇大位。日本這種特殊的政治體制,迥异於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国歷史时代将軍出征在外,辦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而称為「幕府」。該詞傳入日本後,成為了近卫大将的汉名。之后右近卫大将源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因为是“大将军”,所以征夷大将军远征蝦夷时的本营也被称作「幕府」。战时的司令部,和平时期的政策发出地,实质上是武家政权的政府机关。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随着朱子理学的普及,研究漢學與儒学者的推廣,人們把征夷大將軍治事之處稱做「幕府」,意義變成了政府機構。有人認為「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實上是現代用詞而由後世使用;當時人們並未稱呼過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將軍府署機構為「幕府」。.

新!!: 平安时代和幕府 (日本)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新!!: 平安时代和京都 · 查看更多 »

二條天皇

二條天皇(;,康治二年六月十八日-永萬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日本第78代天皇(1158年9月5日-1165年8月3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永萬元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位)。名守仁()。後白河天皇第一皇子,母為藤原經實之女源懿子。.

新!!: 平安时代和二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仁明天皇

仁明天皇(;),日本第54代天皇。(833年2月28日至850年3月21日)。諱正良(),太上天皇嵯峨天皇第二子,上一任淳和天皇之侄,其母為内舎人橘清友之女、皇后橘嘉智子(檀林皇后)。 833年時,淳和天皇讓位給皇太子正良親王,是為仁明天皇。當初,仁明天皇立淳和天皇次子恆貞親王為皇太子。承和九年(842年)發生承和之變,恆貞親王被廢除,改立仁明天皇長子道康親王為皇太子。此事傳言為仁明天皇及其妻舅藤原良房之計謀使其子進位為皇太子(道康親王之母乃藤原良房之妹)。 嘉祥三年(850年)3月19日仁明天皇病重,遂讓位於皇太子是為文德天皇。同年3月21日仁明天皇駕崩。.

新!!: 平安时代和仁明天皇 · 查看更多 »

伊勢平氏

伊勢平氏(),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家氏族,其中平正盛流又稱平家()。該氏族發跡於伊勢國,最初由於平亂有功,受到白河上皇賞識,逐漸打下根基。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後,支持後白河上皇,並且與其聯姻,誕下帶有伊勢平氏血統的皇子,又拉攏公家藤原氏,從而加強在朝廷的影響力。高倉天皇繼位後,作為外戚的平家,勢力大幅上升,與此同時鹿谷陰謀被揭發後,後白河上皇的影響力大減。其後,平清盛發動政變,逼使松殿基房退任關白,由女婿近衛基通接任,並且中止後白河上皇的院政,隨著外孫安德天皇繼位,清盛成為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以仁王舉兵後,各地的源氏相繼舉兵反抗平家,最初雙方雖然各有勝負,可是隨著清盛和高倉上皇死去,加上爆發天災,平家的形勢漸趨不利,在俱利伽羅峠之戰等戰事接連敗於源義仲後撤離京都。其後,平家到處流竄,先後逃至九州、四國和中國地方,並且不斷遭到源氏軍追擊,及後在一之谷之戰中大敗於源義經,平忠度和平教盛等眾多平家一門戰死後,最終在壇之浦之戰中被消滅。.

新!!: 平安时代和伊勢平氏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平安时代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平安时代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後三條天皇

後三條天皇(),日本第71代天皇,1068年5月22日 - 1073年1月18日在位。諱尊仁(たかひと)。 後朱雀天皇的第二皇子,母親為皇后禎子内親王(陽明門院)。禎子內親王是三条天皇的第三皇女,是中宮藤原妍子(藤原道長次女)唯一的子女。 後冷泉天皇為其同父異母的長兄。後三條天皇是自宇多天皇以後,170多年以來首位不是藤原氏所生的的天皇。.

新!!: 平安时代和後三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一條天皇

後一條天皇(;),諱敦成(),日本第68代天皇。1016年3月24日 - 1036年5月15日在位。 他是一條天皇的第二皇子,母親是藤原道長之女──中宮藤原彰子。藤原道長在期待多年後,總算盼得外孫皇子出生,而敦成皇子的出生也象徵著藤原一族榮華富貴的開花結果。 長和五年二月七日(1016年3月24日),年僅八歲的敦成皇子即位,道長則擔任攝政工作。天皇娶了道長之女,同時也是自己姨母的藤原威子為中宮,不曾納其他女性為妃。他與威子之間僅生有兩名內親王,沒有皇子。年輕的天皇於二十九歲那年便駕崩,並依據其遺詔,秘不發喪,舉行讓位給敦良親王的儀式。.

新!!: 平安时代和後一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冷泉天皇

後冷泉天皇(;萬壽2年八月初三(1025年8月28日) - 治曆4年四月十九日(1068年5月22日)),為日本第70代天皇(在位:1045年 - 1068年)。諱親仁()。 父後朱雀天皇。母藤原道長之女──藤原嬉子。乳母為紫式部之女大貳三位。.

新!!: 平安时代和後冷泉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新!!: 平安时代和後白河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鳥羽天皇

後鳥羽天皇(;),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新!!: 平安时代和後鳥羽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朱雀天皇

後朱雀天皇(;),日本第69代天皇。諱敦良()。 他是一條天皇的第三皇子,母為藤原道長女──中宮藤原彰子。後一條天皇剛即位時,原本以敦明親王為皇太子,但敦明親王卻在寬仁元年(1017年)辭退皇太子之位,其後便以敦良親王為皇太子。寬仁五年(1021年),娶藤原道長六女,即姨母藤原嬉子為東宮妃。萬壽二年(1025年),兩人之間生下期待已久的第一王子親仁(後來的後冷泉天皇),然而嬉子卻因產後失調,兩天後便過世了。之後,他又娶道長孫女,即堂妹禎子內親王為妃,生第二王子尊仁(後來的後三條天皇)等一男二女。他的兄長後一條天皇沒有生育皇子便駕崩,此後便由他繼承皇位。 即位後,首先迎娶關白藤原賴通的養女藤原嫄子入宮,立為中宮。其後又陸續將藤原教通之女藤原生子、藤原賴宗之女藤原延子等等迎入後宮,但這些女性都沒有生下皇子。後朱雀天皇在病危之際,決心讓位給親仁親王,並以尊仁親王做下一任的皇太子。寬德二年一月十六日(1045年2月5日)讓位,兩天後出家,同日駕崩,享年三十七歲。.

新!!: 平安时代和後朱雀天皇 · 查看更多 »

律令制度

#重定向 律令制.

新!!: 平安时代和律令制度 · 查看更多 »

保元之亂

保元之乱(),是一场1156年7月发生于日本的内战,对阵双方为后白河天皇和其支持者平清盛、源义朝等,以及崇德上皇和其支持者平忠正、源为义等。战斗的结果,后白河天皇一方胜利。 保元之乱的双方均借助武士的力量作战,标志着武士阶层走上日本政治舞台,成为日本武家政治的开端。.

新!!: 平安时代和保元之亂 · 查看更多 »

嵯峨天皇

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在位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諱神野()。擅長書法、詩文,被列為平安時代三筆之一。.

新!!: 平安时代和嵯峨天皇 · 查看更多 »

冷泉天皇

冷泉天皇(;),日本第63代天皇。967年11月15日 - 969年9月27日在位。諱憲平()。 “安和之变”后不久,冷泉天皇退位,由其弟守平亲王登上宝座,是为圆融天皇。.

新!!: 平安时代和冷泉天皇 · 查看更多 »

六條天皇

六條天皇(;,長寬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安元二年七月十七日),日本第79代天皇(1165年8月3日-1168年3月30日,永萬元年六月二十五日-仁安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在位)。名順仁()。后禅位成为上皇。是目前为止日本历史上最年幼的天皇和上皇。.

新!!: 平安时代和六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光孝天皇

光孝天皇(;),日本第58代天皇,884年3月23日-887年9月17日在位。諱時康()。.

新!!: 平安时代和光孝天皇 · 查看更多 »

光源氏

光源氏(),是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的男主角。.

新!!: 平安时代和光源氏 · 查看更多 »

神道

道是日本的原生傳統宗教,為日本人(大和民族)的,奠基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與自然崇拜,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其特色是將世間萬物中令人敬畏及崇拜的均視為神,從山、海之類的自然界物體或現象、祖靈、傳統神話中的的神祇與英雄、乃至各種幽靈等皆是,數量之多可以「八百萬神」來形容。與其他民間信仰相似,神道沒有統一的信仰組織,旗下分為數個流派。.

新!!: 平安时代和神道 · 查看更多 »

空海

海(;),俗名佐伯真魚,於唐朝為日本派遣僧,師學於今西安青龍寺,惠果阿闍黎門下,受獲傳承付法第一人,賜受法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日本佛教僧侶,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為唐密第八祖,日本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他被敬称为弘法大师与遍照金刚。也因其书法功底强,而被称为“五笔和尚”,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合稱平安時代三筆,著名作品為風信帖。.

新!!: 平安时代和空海 · 查看更多 »

真言宗

右 真言宗,中國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後傳到日本,是密宗的一種;为与最澄的台密(即天台宗)区别,又称東密。 密宗源自印度,四世纪流行于中国与朝鲜,后由空海于弘仁七年(816年)在高野山创设真言宗。其后逐渐分为小野、广泽二流,从此二流又分化出大量分派,大致可分为新义、古义二派。.

新!!: 平安时代和真言宗 · 查看更多 »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梵語:Sukhāvatī-vyūhaḥ-sūtra,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淨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為「淨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經中介紹法藏比丘(無量壽佛)所發諸大願(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有二十四願、三十六願,最多為四十八願,詳見漢譯版本),以及彌陀淨土的樣貌。 對於末法時代的凡俗眾生而言,此經最要緊的目的是促請眾生發往生大願,意即聞阿彌陀佛名號,至心信樂願生極樂世界,就算只有十念也能往生。十念只是比喻,意即容易之意,若時間不准許,就算只有一念也可,但若時間准許(離死期尚久),則多多益善。於《佛說阿彌陀經》有言,若有眾生能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心不亂直至臨終之時,阿彌陀佛必率眾菩薩現前,使該眾生能心不顛倒,而得受接引至極樂世界。 彭際清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經》。」以《華嚴經》末後有「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文,將本經與其他二經串聯在一起。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說:「《無量壽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華嚴經》被大乘諸宗奉為「諸經之王」、「諸經中寶」。古德判教,一切經判一乘圓教只有三部,一乘圓教在大乘之上,第一是《華嚴經》,第二是《法華經》,第三是《梵網經》,這稱為一乘圓教的大經。說《華嚴》,當然《法華》、《梵網》都包括。.

新!!: 平安时代和無量壽經 · 查看更多 »

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本名贞仁()在世,在位:延久四年十二月八日(1073年1月18日) - 应德三年十一月廿六日(1087年1月5日)。 他仿效父親後三條天皇實行院政,是第一位实行院政的法皇(退位後的天皇稱上皇,上皇出家稱法皇)。曾誇口道:「賀茂川之水、雙陸的賭局、山法師(比叡山僧兵),天下間唯有這三件事不如我意!.

新!!: 平安时代和白河天皇 · 查看更多 »

花山天皇

花山天皇(;),日本第65代天皇,984年 - 986年在位。諱師貞()。.

新!!: 平安时代和花山天皇 · 查看更多 »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新!!: 平安时代和鎌倉幕府 · 查看更多 »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新!!: 平安时代和鎌倉時代 · 查看更多 »

遣唐使

遣唐使為7至9世紀時日本派遣往唐朝之使節,为华夏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之濫觴。.

新!!: 平安时代和遣唐使 · 查看更多 »

蝦夷

蝦夷(又作愛瀰詩、毛人)是古代日本大和王权对其东北方族群的鄙称。根据其地理分布分为南蝦夷、西蝦夷、渡岛蝦夷、渡觉蝦夷等。主要分布日本東北。.

新!!: 平安时代和蝦夷 · 查看更多 »

高倉天皇

倉天皇(;,應保元年九月三日-治承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第80代天皇(1168年3月30日-1180年3月18日,仁安三年二月十九日-治承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位)。諱憲仁()。.

新!!: 平安时代和高倉天皇 · 查看更多 »

鳥羽天皇

鳥羽天皇(;),日本第74代天皇(嘉承2年7月19日(1107年8月9日) - 保安4年正月28日(1123年2月25日))。諱宗仁()。 出生後不久母親藤原苡子就逝世了,由祖父白河法皇養育。出生7個月後就被立為太子。父堀河天皇死後,5歲的鳥羽天皇即位,政務全部由白河法皇管理。永久5年(1117年)娶白河法皇的養女藤原璋子(待賢門院)并立為中宮,以後與中宮生下五男二女。保安4年(1123年)1月23日,在白河法皇的主持下,鳥羽天皇禪位給了與待賢門院所生的長子崇德天皇,實權仍由白河法皇掌握。 白河法皇死後,大治4年(1129年)開設院政。鳥羽上皇一反白河法皇的政策,將被白河法皇疏遠的藤原忠實的女兒泰子(高陽院)迎入宮中,以鞏固自己的院政。另一方面,失去白河法皇這一保護傘的待賢門院失寵,鳥羽上皇寵愛藤原得子(美福門院),迫使崇德天皇將皇位讓給了得子的兒子近衛天皇。他掌握著崇德、近衛、後白河三代天皇的實權共計28年。康治元年(1142年)在東大寺受戒,成為法皇。鳥羽法皇死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的衝突全面爆發,最後導致了保元之亂。.

新!!: 平安时代和鳥羽天皇 · 查看更多 »

近衛天皇

近衛天皇(;保延5年5月18日(1139年6月16日) - 久寿2年7月23日(1155年8月22日)),日本第76代天皇(永治元年12月7日(1142年1月5日) - 久寿2年7月23日(1155年8月22日))。諱体仁()。 近衛天皇是鳥羽天皇的第七皇子,其生母是美福門院藤原得子。近衛天皇於1139年出生,當時鳥羽天皇已經退位。 鳥羽天皇在位期間,由白河法皇執掌朝政。鳥羽天皇的中宮待賢門院是白河法皇的養女,在1123年鳥羽天皇被迫遜位給了待賢門院所生的兒子崇德天皇。但鳥羽法皇寵愛的是美福門院,因此1129年白河法皇死後待賢門院就失勢了,1142年,鳥羽法皇脅迫崇德天皇退位,讓當時年僅2歲多的近衛天皇即位。 近衛天皇即位之後,由於年幼不懂事,所有政務都由鳥羽法皇管理。近衛天皇體弱多病,15歲的時候又一度失明,曾一度向藤原忠通提出退位的企圖。17歲的時候近衛天皇病逝,沒有子嗣。 近衛天皇死後,崇德上皇提出讓自己復位,或由自己的兒子重仁親王即位。但遭到了鳥羽法皇和藤原通憲的反對,最後崇德上皇的弟弟雅仁親王被擁上皇位,是為後白河天皇。這為後來的保元之亂埋下了伏筆。 近衛天皇的皇后藤原多子,在近衛天皇逝世後隱居。後來二條天皇不顧後白河上皇的反對,將藤原多子立為了自己的皇后,時人稱之為「二代之--」。.

新!!: 平安时代和近衛天皇 · 查看更多 »

阿弥陀经

#重定向 阿彌陀經.

新!!: 平安时代和阿弥陀经 · 查看更多 »

藤原北家

藤原北家是日本藤原氏的一支,以藤原不比等次子藤原房前為始祖的家族,以房前宅邸在兄長武智麻呂之北而得名。.

新!!: 平安时代和藤原北家 · 查看更多 »

藤原道長

藤原道長(道長去世於萬壽4年12月。萬壽4年是1027年,但月份則採舊曆,換算成西元則屬1028年。道長去世見)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藤原北家藤原兼家的第五子。官至從一位攝政太政大臣,准三宮。出家後法名行觀,後改名行覺。別名法成寺攝政、御堂殿大日本史 ,或稱御堂關白。 道長是攝關政治、外戚掌權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最為有名的事跡是「一家立三--」。藉著姻親關係,道長掌握了極大的權勢,其在權勢達到頂峰的時期,曾寫下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新!!: 平安时代和藤原道長 · 查看更多 »

醍醐天皇

醍醐天皇(;),日本第60代天皇,897年8月14日-930年10月16日在位。初諱維城(),後改敦仁()。 他是宇多天皇長子,生母為女御藤原胤子,養母藤原溫子。.

新!!: 平安时代和醍醐天皇 · 查看更多 »

镰仓幕府

鎌倉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政治中心在鎌倉,镰仓幕府存在的约150年也被称作镰仓时代。镰仓幕府建立者为河内源氏栋梁源赖朝,后演化为以北条時政、北条義時等为中心的坂东武士政权。初代“镰仓殿”源赖朝死后,由于御家人之间残酷的权力斗争,赖朝嫡流断絶,此后北条义时的嫡流、得宗家成为镰仓幕府的实际统治者。由于御家人与得宗家御内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镰仓政权的统治基石逐渐动摇,并最终被各路反镰仓的“恶党”势力攻灭,取而代之的是室町幕府。.

新!!: 平安时代和镰仓幕府 · 查看更多 »

長岡京

長岡京(ながおかきょう),784年(延历3年)到794年(延历13年)存在于山城国乙訓郡的日本首都。位于現在的京都府向日市、长冈京市、京都市西京区。.

新!!: 平安时代和長岡京 · 查看更多 »

院政

院政指日本政权由摄关政治转移到幕府的过渡时期的政治体制。天皇讓位而自稱上皇,在「院」中執政的政治形態。是皇權為了抵抗攝關政治而發展出來的政治制度。.

新!!: 平安时代和院政 · 查看更多 »

陽成天皇

陽成天皇(;),日本第57代天皇。876年12月18日至884年3月4日在位。諱貞明()。 陽成天皇生性荒誕。起初,陽成天皇在皇宮裡養馬,並建立「北邊院」;不久他不務正業,喜好捕蛙捉蛇、鬥犬鬥猿;乃至於以殺人取樂。為此皇舅藤原基經開始計畫廢立天皇。開始時基經心中的繼任人選是仁明天皇時被廢的廢太子恒貞親王,然而恒貞親王並未首肯;最後在884年,以謙虛寬大為由,決定改立天皇的叔祖時康親王。(時康親王之母藤原澤子與基經之母藤原乙春是姊妹的關係,因此兩人都是藤原總繼的外孫。此外,時康親王早先經濟狀況不佳;基經擁立時康親王,除了親王的「雅量」之外,亦可能是基於上述兩項理由) 在基經決定立時康親王之後,左大臣源融以自己亦有繼承之權為由,表示異議;基經則以源融已賜姓為人臣,不得登帝位,否定源融的繼承權。最後在基經的強勢主導下,決定擁立時康親王。之後以「賽馬」為由,誘騙天皇離宮到陽成院,事後陽成天皇不得不宣布因健康理由退位。基經則領百官迎時康親王,是為光孝天皇。.

新!!: 平安时代和陽成天皇 · 查看更多 »

村上天皇

村上天皇(;),日本第62代天皇,946年5月31日 - 967年7月5日在位。諱成明()。.

新!!: 平安时代和村上天皇 · 查看更多 »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在位:781年4月3日-806年4月9日)。.

新!!: 平安时代和桓武天皇 · 查看更多 »

武士

武士在不同歷史或語言背景中可以指:.

新!!: 平安时代和武士 · 查看更多 »

武家政權

武家政權指的是日本歷史上從平安時代後期至江戶時代,由()為首的、能夠實效支配地方社會的武士階級所掌握的中央政權。又稱武士政權。從前把12世紀後半葉由源賴朝建立的鐮倉幕府做為武家政權建立的開端,現在一般往前追溯二十年,將平清盛建立的平氏政權也視為武家政權。 武家政權並不等同於幕府,在幕府開設之外也存在著凌駕於天皇之上,架空公家政權統治天下的武家政權,例如平氏政權、織田政權和豐臣政權。.

新!!: 平安时代和武家政權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平安时代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淳和天皇

淳和天皇(;),日本第53代天皇(823年-833年在位),桓武天皇第三皇子,母親為藤原百川之女藤原旅子。諱大伴(),又被稱為西院帝。810年時因為藥子之變的關係,皇太子高岳親王遭到廢黜,大伴親王被改立為太子。823年嵯峨天皇退位,大伴親王以皇太子身分登基。 由於天皇名為大伴,為了避諱,便將「大伴」這個姓氏改為「伴」,以免造成該姓與天皇名字有衝突。 淳和天皇積極的錄用良吏,並且改善已經荒廢的地方政治,恢復調解國司間糾紛的官位「勘解由使」。另外在土地政策上有所改革成就,因此增加了財政收入。另外下令繼續編纂《日本後記》,記載桓武天皇到淳和天皇這段期間的治世。在他的治世時期,可以說是平穩的時代。 833年時,讓位給皇太子正良親王,並於840年過世。天皇過世後,眾人根據他的遺願,火葬後將骨灰灑於大原野西嶺上陵,日式諡號為「日本根子天高讓彌遠尊」。.

新!!: 平安时代和淳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清和天皇

清和天皇(;),日本第56代天皇,天安二年(858年12月15日)至贞观十八年(876年12月18日)在位。諱惟仁()。.

新!!: 平安时代和清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清和源氏

清和源氏,是日本古代皇族賜姓貴族源氏的一支,因其祖先可追溯到清和天皇而得名。清和天皇的皇子有4人、孫子有12位王後被臣籍降下、賜姓源氏;其中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源經基的後嗣最為繁盛。然而亦有源經基是陽成天皇之孫、元平親王之子的說法。 清和源氏以武士階級的領導者廣為人知。在平安時代,清和源氏出了許多著名的武將,而奠定了清和源氏在武家中的聲望。其後的鎌倉幕府創立者源賴朝、室町幕府的足利家,其來源也都可以上溯至清和源氏。由於名聲顯赫,後世出現許多自稱是清和源氏後裔者。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也自稱是清和源氏的一支。.

新!!: 平安时代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源平合戰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是指从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至元历2年(1185年)的6年间的大规模内乱,也被看作是衔接日本古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后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举兵反对以平清盛为中心的平氏政权,但迅速败亡之后,各地逐渐响应,并最终随着平氏政权的逐渐崩溃,以源赖朝为中心的坂东平氏所构成的关东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登上历史舞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律令制末期武士集团权势的崛起及公卿集团的逐渐衰败。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平安时期的院政制度开始崩溃,而在源平合战结束后,平氏政权瓦解,源赖朝1180年进驻镰仓逐渐完善幕府体制,并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武家政权开始正式主导王权,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形成。 一般来说,坛之浦水战标志着源平合战的结束,但也有人将此后镰仓的奥州征伐视作源平合战的一部分。.

新!!: 平安时代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新!!: 平安时代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源氏物語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代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成書在长保三年至宽弘五年(1001年至1008年)間。 “物语”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学体裁,较著名的有《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平家物语》等。《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眾所皆知。.

新!!: 平安时代和源氏物語 · 查看更多 »

朱雀天皇

朱雀天皇(;),日本第61代天皇,930年12月14日—946年5月16日在位。諱寬明()。.

新!!: 平安时代和朱雀天皇 · 查看更多 »

最澄

最澄(,),俗名三津首广野(),密教法號福聚金剛,出生于日本近江国(滋贺县)滋贺郡古市乡(今大津市),平安時代僧人、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 他也是著名書法家,作品中以久隔帖最為著名。.

新!!: 平安时代和最澄 · 查看更多 »

文德天皇

文德天皇(;),日本第55代天皇。嘉祥三年四月十七日(850年5月31日)-天安二年八月廿七日(858年10月7日)在位。諱道康()。.

新!!: 平安时代和文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平安时代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攝關政治

攝關政治是平安時代,以藤原北家(藤原良房支派),以攝政或關白的職位,作為天皇的代理人或輔佐者獨掌朝廷權力的一種政治制度。攝關政治類似於中國的外戚干政,而其所象徵的是日本中世以來的律令制度的瓦解。其後所接替的政治制度是院政。.

新!!: 平安时代和攝關政治 · 查看更多 »

承平天慶之亂

承平・天慶之亂(じょうへい・てんぎょうのらん)是平安時代中期,承平・天慶年間發生在關東的平將門之亂和瀨戶內海的藤原純友之亂的總稱。.

新!!: 平安时代和承平天慶之亂 · 查看更多 »

1192年

没有描述。

新!!: 平安时代和1192年 · 查看更多 »

794年

没有描述。

新!!: 平安时代和794年 · 查看更多 »

804年

没有描述。

新!!: 平安时代和804年 · 查看更多 »

838年

没有描述。

新!!: 平安时代和838年 · 查看更多 »

894年

没有描述。

新!!: 平安时代和894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平安朝平安時代藤原時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