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南洋史

指数 南洋史

《南洋史》是60年代新加坡学者许云樵在新加坡南洋大学讲授南洋史课程时的讲稿,1961年交新加坡世界书局出版,名为《南洋史》上卷。此书是许云樵的代表作。.

目录

  1. 26 关系: 堕罗钵底婆利屈都昆三佛齐交趾环王真腊狼牙脩盘盘頓遜骠国许云樵诸薄国诃罗单诃陵蘇門答臘赤土蒲罗中国金邻国林阳国林邑恒河斯调国新加坡扶南拘利

堕罗钵底

堕罗钵底,又译杜和钵底、他叻瓦滴、投和和堕和罗,是古代孟族人于公元六世纪在今泰国佛统府一代建立的国家。 “堕罗钵底”取自梵语,意为“多门之城”。此名首见于《大唐西域记》卷十“三摩呾托国”。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该国南与盘盘国(今泰国南部万伦湾沿岸一带)接壤,北与迦罗舍佛国交界,东与真腊国毗邻,西部临海。国王和官吏居城中,一般平民居城外,约有万余户。国王的卫士只有100多人。国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出产稻、麻、豆、麦,畜养象、牛、羊、猪,并以堕和罗犀闻名于当时。国中居民以农商为业,以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商业比较发达,全国有六个贸易集市,买卖皆用银钱,其大小有如榆叶。堕罗钵底国的使者曾于638和649年两次访问中国唐都长安,送来象牙、火珠、白鹦鹉等礼品。 堕罗钵底故地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地区。都拉哇普拉(在今泰国华富里,一说在今佛统)。7世纪时强盛,领土西至今缅甸的直通和丹那沙林,南达克拉地峡。也有学者认为,此国的前身是顿逊国。 堕罗犀是产于古代堕和罗国的犀牛。其角特大,是犀角之最大者,可重三、四公斤,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器具。.

查看 南洋史和堕罗钵底

婆利

#重定向 汶莱.

查看 南洋史和婆利

屈都昆

#重定向 瓜拉龙运.

查看 南洋史和屈都昆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查看 南洋史和三佛齐

交趾

交趾(又作交阯或交址)可以指:.

查看 南洋史和交趾

环王

#重定向 第五王朝 (占婆).

查看 南洋史和环王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查看 南洋史和真腊

狼牙脩

牙脩(Langkasuka)是古代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之一,其领土包括今马来半岛东岸北大年以东和东北地区,约位于東經101°18',北緯6°48',及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 狼牙脩在宋代称为“凌牙斯加”、元代称为“龍牙犀角”、明代称为“狼西加”。“Langkasuka”一词首见于,印度尼西亞11世纪泰米尔文碑銘作 Ilangasongam,14世纪《爪哇史颂》(Nagarakrtagama),作Langkasuka,16世纪出版的阿拉伯文《吉打纪年》(Kitab al-Minhaj al-fakhir fi-ilm al-bahr al-zakhir)作Langashuka。“Langkasuka” 的得名或来自印度文化,依照印度的佛經《枵伽經》里的記載,Lanka是傳說中一個在马来亚峰(英文:Mount Malaya)上面的山城;而在梵文中Sukha乃是“快樂世界─Sukhavati”一詞中的前半截。因此Langkasuka或取義於“快樂的马来半岛山城”。 狼牙脩建國年代约于公元1世紀末至2世紀。 狼牙脩的居民以吉蔑人為主,而統治階級是印度人。狼牙脩开始是盛行佛教,使用南印度的文字。但至元代称“龍牙犀角”时期,已不见佛教盛况,那时期伊斯兰教已传入东南亚多时。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狼牙脩是當時世界的重要航站。.

查看 南洋史和狼牙脩

盘盘

国是3世纪-7世纪时马来半岛的一个古代国家,其地理位置在马来半岛东岸,暹罗湾附近,與狼牙脩国接壤,北接占城国、堕和罗国,东南接哥罗国。自交州海行四十日可以到达。 盘盘国王名叫杨粟圬,也称崑崙(kurung),大王之意。大臣称为勃郎索滥。国中有佛寺、有印度教庙,人皆学婆罗门书。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12月、四年(533年)4月、五年(534年)秋,六年(535年)8月,盘盘国四度遣使献方物。 南朝陈太建三年(571年)5月,盘盘国遣使献方物。 隋朝大业十二年(616年),丹丹、盘盘二国,来贡方物。 唐朝贞观九年(637年),遣使来朝,贡方物。.

查看 南洋史和盘盘

頓遜

頓遜又名典遜,是东南亚古国,现已不存在。其地在今缅甸丹那沙林。 丹那沙林在《梁書》中称为頓遜國,在6世紀初为扶南屬国。 《梁書·諸夷》:“頓遜國,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羈屬扶南。頓遜之東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諸國,往還交市。所以然者,頓遜回入海中千余里,漲海無崖岸,船舶未曾得徑過也。其市,東西交會,日有万余人。珍物寶貨,無所不有。又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甕中,數日成酒。” 后来丹那沙林长时期为缅甸属国,但也曾臣属于暹罗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 頓遜的住民為孟族,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歷史悠久民族。.

查看 南洋史和頓遜

骠国

国(သရေခေတ္တရာ ပြည်,; 1967: 8 - 1996: 77 - )是7至9世纪缅甸骠人(pyū)所建立的国家。.

查看 南洋史和骠国

许云樵

许云樵(),新加坡著名南洋学家,原名许钰,江苏吴县人。1931年飘洋过海到南洋。1938能后任泰国北大年国立商科学院讲师,1938-1940年《星洲日报》编辑,1940年-1957年创办《南洋学报》并任主编。1941年因《丹丹考》一文荣获南京中央研究院南洋史一等奖。1946-1948年任马来亚少年报主编及南洋杂志主编。1957-1961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南洋学副教授。1961年创办东南亚研究所并任所长。1970年南洋大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其代表作为《南洋史》、《北大年史》。許雲樵死後的藏書曾交由收藏者許木榮保管,後轉移到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收藏,2014年9月30日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與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簽署諒解備忘錄,將藏書交給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收藏。.

查看 南洋史和许云樵

诸薄国

#重定向 爪哇岛.

查看 南洋史和诸薄国

诃罗单

#重定向 爪哇岛.

查看 南洋史和诃罗单

诃陵

#重定向 爪哇岛.

查看 南洋史和诃陵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查看 南洋史和蘇門答臘

赤土

赤土是古代東南亞吉蔑人所建立的印度化國家。《隋书》与《通典》对赤土有详细记载:“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所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东波罗刺国,西婆罗娑国,南诃罗旦国,北拒大海,地方数千里。其王姓瞿昙氏,名利富多塞……炀帝即位,募能通绝域者。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请使赤土。帝大悦,赐骏等帛各百匹,时服一袭而遣。赍物五千段,以赐赤土王。其年十月,骏等自南海郡乘舟,昼夜二旬,每值便风。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伽钵拔多洲,西与林邑相对,上有神祠焉。又南行,至师子石,自是岛屿连接。又行二三日,西望见狼牙须国之山,于是南达鸡笼岛,至于赤土之界。其王遣婆罗门鸠摩罗以舶三十艘来迎,吹蠡击鼓,以乐隋使,进金锁以缆骏船。月余,至其都,王遣其子那邪迦请与骏等礼见。先遣人送金盘,贮香花并镜镊,金合二枚,贮香油,金瓶八枚,贮香水,白叠布四条,以拟供使者盥洗。其日未时,那邪迦又将象二头,持孔雀盖以迎使人,并致金花、金盘以藉诏函。男女百人奏蠡鼓,婆罗门二人导路,至王宫。骏等奉诏书上阁,王以下皆坐。宣诏讫,引骏等坐,奏天竺乐。”。 克伦(Kern)根据四世纪吉打梵文碑石,考据赤土为吉打许云樵 第161页。但新加坡南洋大学教授许云樵认为通典的“僧祇城亦曰狮子城”乃指赤土国的都城,即今現代克拉地峽東南部屬於泰國的宋卡(英文:Songkhla),宋卡梵文称为Singora,正是狮子之意许云樵:第二篇 丙 赤土与丹丹。 赤土由吉蔑族 (Mon Khmer) 所建立,信奉婆羅門教,國都叫僧祇城(英文:Singora),因國土多赤色,故稱赤土。據說赤土後來被另外一個東南亞印度化古國狼牙脩所併吞。 公元七世紀,中國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派常駿出使赤土。.

查看 南洋史和赤土

蒲罗中国

#重定向 新加坡岛.

查看 南洋史和蒲罗中国

金邻国

#重定向 大城府.

查看 南洋史和金邻国

林阳国

林阳国在扶南西南七千里,离金陈国二千里。土地平博,信奉佛教。 《康泰扶南传》记载.

查看 南洋史和林阳国

林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国号。.

查看 南洋史和林邑

恒河

恒河(गङ्गा,गंगा,گنگا(Ganga);கங்கை,গঙ্গা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恒河源头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另外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的博多河,博多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内,恒河长为2,51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恒河女神」的神祇。許多過去的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连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尔斯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爾各答等。 恆河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納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 The Economist, 27 July 2008.

查看 南洋史和恒河

斯调国

斯调国南海古国。东汉杨孚《异物志》: 《異物志》又记载 《南州异物志》: 《康泰吴时外国传》: 有学者认为斯调国是私呵调的简称,指斯里兰卡的古名。美籍德国汉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斯调国为叶调之误,就是爪哇国,因为“摩厨”是爪哇国出产的果实maja 的对于音,其中苦的一种maja称为 maja pahit,即满者伯夷, 費瑯、伯希和、许云樵从其说。.

查看 南洋史和斯调国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南洋史和新加坡

扶南

扶南國(នគរភ្នំ ;越南语:Phù Nam)也称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建国于公元1世紀,《汉书》中称为“究不事”,遗址在今柬埔寨境内,奉印度教為國教,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国都在公元五世纪在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猎人城),在今波羅勉省(Prey Veng)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国王叫“山帝”(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高棉語bnam(山)的对音。 《梁书》:“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广十里,西北流,东入于海。其国轮广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气候风俗大较与林邑同。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其南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羁属扶南。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毘骞国,去扶南八千里。……扶南王数遣使与书相报答,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扶南国俗本裸体,文身被髮,不制衣裳。”.

查看 南洋史和扶南

拘利

拘利国,马来半岛历史古国,《南州异物志》称为句稚,《通典》称为九离。 《梁书》记载 许云樵考证,拘利国在马来半岛东岸。 《南州异物志》记载.

查看 南洋史和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