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晋书

指数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457 关系: 嚴憲劉弘劉胤劉淵华表十八家晉史卢循卢承基南北朝南凉南燕南齐书单道开史通司馬師司馬兆司馬瑋司馬炎司馬遹司馬榦司马伦司马彪司马冏司马勋司马纮司马翼司马衡司马顺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司马辅司马邕司马权司马楙司马昭司马懿后凉后秦后赵后汉书吐谷浑吴猛吴隐之吴逵向秀向雄吉挹夏 (十六国)夏侯徽...夏侯光姬夏侯湛大宛天文學姚弋仲姚兴姚襄姚苌姚泓孫楚 (西晉)孔衍孔愉孙登 (隐士)宋书尚书仆射尹太后山涛崔行功崔洪左棻左思上官仪丁潭中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晋三國志三国乞伏乾歸乞伏國仁乞伏熾磐干宝幽明录义熙康居庾峻庾亮庾会庾冰庾纯庾翼庾道憐庾龢庾条庾楷庾文君二十四史五行五胡十六国令狐德棻任恺张华张熷张昌張翰 (晉朝)張闓張春華作者何充何法倪何攀何曾佛图澄徐宁徐邈徐苗侯史光後燕匈奴北凉北燕北齐书刘宋刘伶刘知几刘琨刘牢之刘聪刘颂刘裕刘胤之刘沉刘曜嵇含嵇康周处周书周访周貴人周浚呂光呂纂呂隆傅咸傅玄傅祗唐太宗唐彬唐朝冯紞元熙 (东晋)光逸前凉前秦前燕前趙前赵武宣皇后皇甫真皇甫谧皇甫重石垣石勒石鑒石苞石虎王协 (东晋)王含王堕王如王媛姬王尼王廙王元姬王珣王神愛王祥王穆之王簡姬王羲之王献之王猛王裒王舒王育王雅 (晋朝)王接 (晋朝)王恬王恭王恂王法慧王濬王惠風王戎王應麟王敦王承祖約祖逖禿髮利鹿孤禿髮傉檀禿髮烏孤秦秀窦允笔记索靖索袭纪传体纪瞻缪播羊徽瑜羊玄之羊獻容羊琇羊祜羊曼羅憲習鑿齒甘卓焉耆熊远隋书鍾琰荀崧荀勗荀灌荀顗顧和顧榮顾恺之衛瓘袁宏袁瑰袁甫裨离裴秀褚翜褚遂良褚靈媛褚裒褚蒜子西秦西燕西涼西晋馬韓馮跋解系許敬宗諸葛長民高崧高光謝玖謝道韞謝萬謝沈謝朗魏舒魯芝譙縱鮑靚诸葛婉谢安谢尚谢玄谢琰谢鲲谢邈谢混豫章郡君鲁胜鲜卑賈南風賈充賀循趙翼鸠摩罗什车胤龚壮龟兹龍憐辰韓辛勉辛憲英范宣范平 (西晉)范弘之范粲范隆 (前趙)范汪范晷胡威胡芳郭彰郭琦郭瑀郭璞郭象郭黁郭舒 (晋朝)郭文郗鉴阎缵阮籍阳骛蘇峻赫连勃勃起居注赵至薛兼薛元超葛洪钱大昕邹湛肃慎蔡豹鄧嶽鄭阿春鄭沖臧荣绪苟晞苏蕙苻健苻坚苻丕苻生苻登苻融苻雄苻洪苻朗虞孟母虞喜虞预虞潭陳騫陳邵陳歸女陳敏陶侃陶璜陶淡陈寿陈书陆机林邑搜神记束皙李势李安期李寿李密 (西晋)李世民李义府李延寿李充 (東晉)李班李絡秀李特李胤李重李雄李陵容李暠李歆李期李流李憙杨佺期杨皇后 (吕纂)杨骏杨方杨文宗杜夷杜乂杜弢杜预杜軫杜陵陽杜曾桓宣桓彝桓嗣桓石康桓石秀桓石生桓石虔桓石民桓玄桓秘桓谦桓豁桓胤桓脩桓雄桓沖桓温桓溫北伐桓振梁书楊芷楊艷武陔殷仲堪殷仲文殷顗段匹磾段元妃段灼毛皇后 (苻登)江逌沮渠蒙遜泰始温峤溫羨滕修潘岳朱序朱伺朱沖成汉戴逵戴淵房玄龄新唐书文立旧唐书敬播慕容垂慕容宝慕容云慕容廆慕容德慕容儁慕容皝慕容熙慕容盛慕容超慕容暐慕容恪扶南扶餘國曹志 (三国)晉簡文帝晉惠帝晉書人物列表晋孝武帝晋安帝晋废帝晋恭帝晋朝晋愍帝晋怀帝 扩展索引 (407 更多) »

嚴憲

嚴氏,字憲,京兆人,有見識和度量,十三歲時,嫁給杜有道,十八歲就喪夫守寡。.

新!!: 晋书和嚴憲 · 查看更多 »

劉弘

劉弘(),原名山,亦曾經為义,西漢第四任皇帝,前184年8月-前180年9月在位,汉惠帝之子。漢朝大臣誅滅諸呂之后,劉弘被稱是其他人的私生子,被罷黜後旋即處死,史稱「後少帝」。.

新!!: 晋书和劉弘 · 查看更多 »

劉胤

劉胤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晋书和劉胤 · 查看更多 »

劉淵

漢光文帝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匈奴屠各部。為五胡十六國時代中,汉赵的開國君王。.

新!!: 晋书和劉淵 · 查看更多 »

华表

华表亦称桓表、表木或诽谤之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 同时也为中华的图腾柱。 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相傳堯時立木牌於交通要道,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樑、陵墓等前的大柱。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

新!!: 晋书和华表 · 查看更多 »

十八家晉史

十八家晉史是唐代官修《晉書》之前流行的十八種晉代斷代史書的總稱。包括九家晉書與九家晉紀。除此之外,兩晉南北朝的三百餘年間,還出現了不少記載晉代及十六國歷史的雜史、霸史、雜傳、起居注。唐貞觀年间房玄齡監修的《晉書》行世後,諸家晉史逐漸亡佚,至南宋失傳。明清時人從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裴松之注《三國志》、李善注《文選》以及《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了十八家晉史的殘篇和片斷。現存篇幅比較多的是臧榮緒《晉書》和王隱《晉書》。較少的如陸機《晉紀》,僅存三條。 十八家晉史中大部分只涉及晉代幾朝的歷史,或僅有西晉部分,還有未完成的底稿。唯有臧榮緒《晉書》記事起于司馬懿創業,終于劉裕代晉,有紀、錄、志、傳,共110卷,體例完備,成為唐官修《晉書》的基礎。 清人湯球、黃奭輯有唐代以前的諸家晉史。1937年,商務印書館根據《史學叢書》本將湯球的《九家舊晉書輯本》、《晉紀輯本》、《漢晉春秋輯本》、《晉陽秋輯本》、《十六國春秋輯補》、《三十國春秋輯本》等排印出版,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新!!: 晋书和十八家晉史 · 查看更多 »

卢循

盧循(),字--先 ,小名元龍,范阳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西晋司空從事中郎盧諶的曾孫。東晉末年孫恩以五斗米道起事,敗死。盧循統孫恩餘眾繼續反抗晉廷,世稱「孫恩卢循之亂」。終為交州刺史杜慧度所破,自殺死。.

新!!: 晋书和卢循 · 查看更多 »

卢承基

卢承基(),字子构,幽州范阳人,唐朝官员,唐高宗宰相卢承庆之弟。.

新!!: 晋书和卢承基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晋书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凉

没有描述。

新!!: 晋书和南凉 · 查看更多 »

南燕

南燕可以指:.

新!!: 晋书和南燕 · 查看更多 »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新!!: 晋书和南齐书 · 查看更多 »

单道开

單道開(),敦煌人,俗姓孟,中国东晋时期佛教高僧。.

新!!: 晋书和单道开 · 查看更多 »

史通

《史通》,唐劉知幾撰,為中國及全球首部有系統地之史學理論專著,全書內容主要評論史書體例與編撰方法,以及論述史籍源流與前人修史之得失。由於《史通》總結唐以前史學的全部問題,因而擁有極高史學地位,對後世影響深遠。此書的編著時間始於唐代武后長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龍四年成書,花了九年時間。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史評類。.

新!!: 晋书和史通 · 查看更多 »

司馬師

司馬師(),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繼承父權后,先肅清內亂,又打敗東吳的諸葛恪,成功削弱他國國力並控制魏國政權。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長平鄉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陽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不久病逝,魏朝谥舞阳忠武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後,追尊谥为晉景王;司馬炎登位後,追尊为世宗景皇帝。.

新!!: 晋书和司馬師 · 查看更多 »

司馬兆

司馬兆(),字千秋,西晋宗室,河內溫縣人。 司馬昭第三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年十岁而夭。晋武帝即位,下诏:“亡弟千秋,少聪慧,有夙成之质,不幸早亡,先帝先后特所哀愍。先后欲绍立其后,而竟未遂,每追遗意,情怀感伤。其以皇子景度为千秋后,虽非典礼,亦近世之所行,且以述先后本旨也。”于是追加司马兆封谥城阳哀王。司马景度以泰始六年(270年)薨,晋武帝再以第五子司马宪继哀王后。司马宪薨,晋武帝再以第六子司马祗为东海王继哀王后。司马祗去世后,咸宁初年,晋武帝又封第十三子司马遐为清河王,以继司马兆后嗣。.

新!!: 晋书和司馬兆 · 查看更多 »

司馬瑋

司馬瑋(),字彥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之弟,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

新!!: 晋书和司馬瑋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晋书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司馬遹

司馬遹(),字熙祖,小字沙门。河内郡溫縣人。晉惠帝司馬衷的庶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母謝玖。290年,晉惠帝即位後冊立其為皇太子。後來在300年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數月後更被殺害,後獲追頒諡號為愍懷太子。.

新!!: 晋书和司馬遹 · 查看更多 »

司馬榦

司馬榦,字子良,西晋宗室,河內溫縣人。司馬懿嫡三子,张春华所生(胞兄為司馬师、司馬昭)。妻为满宠之女,满伟之妹。 曹魏末以公子(司马懿追封公爵)赐爵安阳亭侯。后来魏帝曹髦攻打司马昭时,司马榦闻讯欲入阊阖掖门,但守门的司马昭掾属满长武、孙佑等不纳,只让他走东掖门,导致他未能及时与司马昭会合。司马昭为此要灭孙佑族,在从事中郎荀勖劝谏下免孙佑为庶人,而满长武则受刑而死,其父即司马榦的内兄卫尉满伟也被免为庶人。 迁抚军中郎将,进爵平阳乡侯。建五等爵位,改封定陶伯。晋武帝登基,封平原王,封邑一万一千三百户,给鼓吹、驸马二匹,加侍中之服。咸宁初年,遣诸王之国就藩,司马榦有疾病,所以清虚静退,简于情欲,晋武帝特诏留他在洛阳。太康末年,拜光禄大夫,加侍中,特假金章紫绶,班次三司。晋惠帝即位,进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司馬榦为王,不事王国之务,有所调补,必以才能。虽有爵禄,若不在己,秩奉布帛,都累积腐烂。阴雨天则出犊车而内露车,或问其故,对曰:“露者宜内也。”朝士造之,虽通姓名,必令立车马于门外,或终夕不见。时有得观,与人物酬接,亦恂恂恭逊,初无阙失。司馬榦的姬妾死后,入敛不钉棺,置于后空室之中,几天去看一次,有时居然对尸体行淫秽,等到尸体腐烂才安葬。 赵王司马伦辅政,以司马榦为卫将军。惠帝反正复位,又以司马榦为侍中,加太保。齐王司马冏平赵王司马伦,宗室朝士都用牛酒劳赏司马冏,只有司马榦怀揣百钱,见司马冏说:“赵王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司马冏辅政,司马榦到访,司马冏出迎拜。司马榦入室,踞坐床上,不让司马冏坐,对他说:“汝勿效白女兒,”意指司马伦。司马冏被杀后,司马榦恸哭,对左右说:“宗室日衰,唯此兒最可,而复害之,从今殆矣!” 东海王司马越至洛阳,去探望司马榦,司马榦闭门不纳。司马越驻车等候良久,司马榦才派人道歉送客,他自己在门后偷看。当时没人知道他的意思,有人认为他有疾病,有人认为他晦迹。永嘉五年正月庚辰日(311年2月26日)去世,时年八十。当时刘聪攻洛阳,朝廷没有来得及赠谥号。有二子,世子司马广早卒,次子司马永太熙年间封安德县公,散骑常侍,皆为善士。永嘉之乱遇难,合门被杀。.

新!!: 晋书和司馬榦 · 查看更多 »

司马伦

司馬倫(),字子彝,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司馬懿第九子,母柏夫人。.

新!!: 晋书和司马伦 · 查看更多 »

司马彪

司马彪(),字绍统,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懿六弟司马进之孙,高阳王司马睦长子,出嗣司马懿八弟司马敏。.

新!!: 晋书和司马彪 · 查看更多 »

司马冏

齊王司馬冏(),字景治,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文帝司馬昭次子齊獻王司馬攸之子,生母賈荃是惠帝皇后賈南風的異母姊姊(賈充元配李婉所生二女之長者)(參《晉書》司馬冏見賈后情狀)。.

新!!: 晋书和司马冏 · 查看更多 »

司马勋

#重定向 司馬勳.

新!!: 晋书和司马勋 · 查看更多 »

司马纮

司马纮(),字伟德,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彭城穆王司马权曾孙,彭城康王司马释之子。司马纮初封堂邑县公,建兴末年(318年),琅邪王司马睿承制,以司马纮袭封高密王司马略的王位,到晋元帝继位,就拜司马纮为散骑侍郎,并迁翊军校尉、前将军。后因为司马纮的长兄彭城王司马雄被诛,司马纮入继本宗,并拜国子祭酒,还加散骑常侍。司马纮有风疾,因此性理不恆。後在咸康八年(342年)八月去世,其子司馬玄繼任彭城王。.

新!!: 晋书和司马纮 · 查看更多 »

司马翼

司马翼(),字子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四子,司马邕、司马望、司马辅、司马晃、-司马瓌-、-司马珪-、司马衡、司马景的兄弟。 司马翼年轻时就担任过高官,官至武贲中郎将,在西晋建立前去世,以大哥司马邕的儿子司马承为后嗣,司马承被封为南宫县王,司马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祐出嗣安平王司马敦,司马承于是没有后嗣。.

新!!: 晋书和司马翼 · 查看更多 »

司马衡

司马衡(),字子平,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西晋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八子,晋朝宗室、官员。.

新!!: 晋书和司马衡 · 查看更多 »

司马顺

司马顺,字子思。司马通之子,司马陵之弟,司马斌之兄。 曹魏年间,封习阳亭侯。后司马顺堂侄司马炎迫使曹魏皇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司马顺叹道:“这不是唐尧、虞舜的做派,却假借禅让的名声!”还为此悲伤哭泣。因此虽然他的兄弟都被封王,他却不得封王,被废黜,流放武威姑臧县,但至死不改其志。.

新!!: 晋书和司马顺 · 查看更多 »

司马颖

司馬穎(),字章度,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武帝第十六子、晉惠帝及楚王司馬瑋之弟、晉懷帝之兄、晉愍帝之叔父。民間相傳其善用兵器為雷火震天戟。.

新!!: 晋书和司马颖 · 查看更多 »

司马颙

司馬顒(),字文載,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晋河間王,是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孫,太原烈王司馬瓌之長子。.

新!!: 晋书和司马颙 · 查看更多 »

司马越

司馬越(),字元超,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东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献王司馬泰的長子,司马越被封為東海王,是八王之亂中的最後一王,也是最後勝利者。他的死意味著八王之亂的終結。.

新!!: 晋书和司马越 · 查看更多 »

司马辅

司马辅(),曹魏大臣太傅司马孚第三子。魏末年,为野王太守。晋武帝受禅建立西晋,封堂叔司马辅为渤海王,邑五千三百七十九户,泰始二年(266年)就国。后为卫尉,出为东中郎将,转南中郎将,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为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太康四年(283年)入朝,五年(284年)十一月薨,追赠镇北将军。谥号成。永平元年(291年),改赠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子司马泓(一作司马弘)嗣(《册府元龟》误作子司马铄嗣。司马铄实为司马泓子)。 司马辅的五弟下邳王司马晃有二子司马裒、司马绰,前者早死,后者身染重病,被另封为良城县王,而司马辅第三子司马韡被立为司马晃的嗣子。 司马辅的六弟高阳王司马珪死后无子,武帝诏命司马辅的儿子司马缉嗣爵。 F Category:谥成.

新!!: 晋书和司马辅 · 查看更多 »

司马邕

司马邕(),字子魁,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安平献王司马孚的长子,司马望、司马辅、司马翼、司马晃、-司-马瓌、-司-马珪、司马衡、司马景的长兄。 司马邕起先为安平王世子,拜官步兵校尉、侍中,在司马孚之前去世,被追赠为辅国将军、谥号贞。司马邕的儿子司马崇为安平王世孙,也是早夭,泰始九年(273年),司马崇的弟弟平阳亭侯司马隆被册立为安平王。.

新!!: 晋书和司马邕 · 查看更多 »

司马权

司馬權(),字子輿,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是晉宣帝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兒子。曾入仕於曹魏和西晉。.

新!!: 晋书和司马权 · 查看更多 »

司马楙

司马楙(),字孔伟,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西晋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西晋大司马、义阳成王司马望第四子,西晋宗室,官员。.

新!!: 晋书和司马楙 · 查看更多 »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新!!: 晋书和司马昭 · 查看更多 »

司马懿

司馬懿(),字仲達,后世称赞其为冢虎,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权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堅守疆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的政權。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追尊谥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晋书·卷一 帝紀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九月庚申,葬于河陰,諡曰文,後改諡宣文。……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中华书局点校注:“諡曰文後改諡宣文”各本皆作“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考異:“按禮志,魏朝初諡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表不宜與二祖同,於是改諡宣文、忠武。然則初諡文,無‘貞’字也。禮志及文帝紀並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寫之誤。”今據改。),故也称晉高祖、晋宣帝。.

新!!: 晋书和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后凉

後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人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后世袭用之。 東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将军吕光受命率7万餘众讨平西域。苻坚淝水兵败後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後改称天王,史称後凉。 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後凉以氐人军事力量为基础,势力孤弱,刑法峻重,社会局势不稳,叛者连城。 後凉龙飞四年(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後凉咸宁三年(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太元十二年(403年),穀价昂贵,人相食。 神鼎三年(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後秦,後凉亡。.

新!!: 晋书和后凉 · 查看更多 »

后秦

后秦(,或稱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 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秦,史称后秦。 其国号以所统治地区为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秦”,以别于前秦和西秦,后世袭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别称姚秦。 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後涼,得鳩摩羅什。是年,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丧发兵。东晋劉裕派檀道濟等北伐,陷洛阳。后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永和二年(417年)东晋圍攻长安,姚泓舉家投降,竟被劉裕滅族,后秦亡。后秦共存在32年(384-417)。.

新!!: 晋书和后秦 · 查看更多 »

后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因石勒统治地区为战国时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立国即以此为号。为别于先建国的前赵,故史称“后赵”,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称“石赵”。 在西晋末年反晋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贵族刘渊为部将,屡立战功,势力强盛。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刘曜后改为赵),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年号为永凤。318年,国丈靳准杀死隐帝刘粲夺权,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粲叔父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迁都到长安。与此同时,石勒亦参与讨伐靳准,后来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促其投降的计划失败,导致靳明掌权并倒向刘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阳城。319年,刘曜在长安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单于、赵王,与前赵决裂,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帝。 石勒开拓疆土,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族,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社会呈现丰裕景象。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荆州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335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境内)。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太宁元年(349年)后赵爆发梁犊领导的雍凉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长安,有众40余万。同年石虎卒,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大杀石氏子孙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石虎子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与冉魏对抗。后石祗为得前燕相助,降称赵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刘显所杀,后赵亡。次年,其他幸存的石氏子孙投降东晋,也被杀。.

新!!: 晋书和后赵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晋书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吐谷浑

吐谷浑(--,中古漢語擬音:),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今青海)的一个古代国家。因其统治地区位于黄河以南,统治者又被封为“河南王”,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后不复见。公元663年被吐蕃征服,但其世袭王室汗族仍保留,与唐朝作战中成为吐蕃军队的重要来源,一部分东迁到唐朝,原部或者一直到公元9世纪才在今青海省境内消失。.

新!!: 晋书和吐谷浑 · 查看更多 »

吴猛

吳猛(生卒年不詳),字世云,豫章分宁(今江西南昌)人,晉朝著名道士、神仙,為《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主角,世稱大洞真君,為淨明道西山十二真君之一。臺灣地區盛行的閭山派,將許遜、徐甲、吳猛、董奉四真人共稱,即為四法主信仰。.

新!!: 晋书和吴猛 · 查看更多 »

吴隐之

吴隐之(),字处默,小字附子,濮陽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曹魏侍中吳質的六世孫。東晉官員,以清儉而聞名,並曾在廣州刺史任內一革當地風俗。盧循之亂時因不敵盧循軍而被俘,後獲釋回京,在晉官至光祿大夫。.

新!!: 晋书和吴隐之 · 查看更多 »

吴逵

吴逵,新淦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八年,登進士。嘉靖十五年接替许琯任兴化府知府一职,嘉靖二十二由周大礼接任。.

新!!: 晋书和吴逵 · 查看更多 »

向秀

向秀字子期,中國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新!!: 晋书和向秀 · 查看更多 »

向雄

向雄,字茂伯,河內山陽人,魏晉時期人物,彭城太守向韶之子。.

新!!: 晋书和向雄 · 查看更多 »

吉挹

吉挹(),字祖沖,馮翊蓮芍(今陝西蒲城)人。東晉時期官員,祖父吉朗亦是晉臣,官至御史中丞,在前趙攻陷長安,晉愍帝出降時憤而自殺。吉挹自己亦與祖父一樣為國自殺,在被俘後不言不食而死。.

新!!: 晋书和吉挹 · 查看更多 »

夏 (十六国)

夏(407年-431年)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為別於三代的夏朝,故史称「大夏」,又其建國者為匈奴人,又稱「胡夏」。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及苻坚灭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督摄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 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并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自以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不断侵扰后秦北边,前后俘获、坑杀数万。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发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刑杀工匠数千人。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降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涼自称夏皇帝。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夏国共存在24年(407年-431年)。.

新!!: 晋书和夏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夏侯徽

夏侯徽(),字媛容,司馬師的元配妻子。父親是曹魏的征南大將軍夏侯尚,母親曹氏是曹魏的重臣曹真之妹德陽鄉主。年幼時候,她父親即因為傷痛愛妾被殺而憂死。她婚後與司馬師生有五個女兒。.

新!!: 晋书和夏侯徽 · 查看更多 »

夏侯光姬

夏侯光姬(),小字銅環。祖父夏侯威,父夏侯莊,母親羊姬出身西晉望族。年幼時便頗為聰慧,因而被聘娶為西晉琅邪王司馬覲的王妃,276年生晉元帝司馬睿。司馬睿繼承琅邪王之時,尊母親為王太妃。曾經有讖語曰:「銅馬入海建鄴期」,而夏侯氏字銅環,被認為是司馬睿得以繼承帝位的讖語。 相傳《玄石圖》記載了「牛繼馬後」的讖語,司馬懿認為是會有姓牛的人取代司馬氏,而手下只有將軍牛金姓牛,便毒殺牛金。而後竟是夏侯光姬與姓牛的小吏私通,生司馬睿繼承晉朝,應了牛繼馬後的讖語。《魏書》更是對此誇大描述,直指夏侯光姬與牛金私通。.

新!!: 晋书和夏侯光姬 · 查看更多 »

夏侯湛

夏侯湛(),字孝若,譙國譙郡人。西晉初期著名文學家。.

新!!: 晋书和夏侯湛 · 查看更多 »

大宛

大宛,是西汉时,泛指在中亚費爾干納區域居住的國家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日費爾干納盆地。 前130年左右,漢朝大使張騫出使西域時曾來過此地,並於中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中國史書中記載,大宛擁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文明,當地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種的特徵,並居住在城牆環繞的都市中,風俗與南方大夏相同。 有學者認為大宛名稱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來到費爾干纳邊境後,因殖民於此地的希臘人後裔關係所取的,名稱上“宛”(yuān)很可能是從巴利語的耶婆那(Yavana)轉譯而來。耶婆那在當時中亞泛稱希臘人,從愛奧尼亞人轉譯而來,故此,“大宛”在字義上很可能是“大愛奧尼亞”。大宛在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統治下逐漸興盛繁榮,直到前160年遭到大月氏遷徙的影響,與希臘世界隔離。 在歷史上,大宛與中國之間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歐民族文明首次大規模與中國文明接觸。此後,從前2世紀末直到13世紀初年,東方與西方世界靠者絲綢之路持續交流接觸。.

新!!: 晋书和大宛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晋书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姚弋仲

姚弋仲(),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人。西晉末期至五胡十六國前期人物,南安羌族酋長,先後降於前趙、後趙及東晉。姚弋仲亦是後秦開國君主姚萇之父。.

新!!: 晋书和姚弋仲 · 查看更多 »

姚兴

文桓帝姚兴(),字子略,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族人。十六国时期后秦皇帝,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姚興即位之初就俘殺了父親在位時面對的最強對手苻登,基本覆滅了前秦。後又出兵後涼,令其投降之餘亦令盤據秦涼一帶的政權如北涼、南涼及西秦等政權臣服,還率兵進攻東晉,一舉攻取洛陽等地,使統治疆域迅速擴大。不過隨後與北魏在柴壁之戰中卻大敗,面對新興的夏國亦不能有效對付,反屢遭侵擾;且國內出現兒子姚弼與太子姚泓爭位的事件,令後秦國勢漸弱。弘始十八年(416年),姚興病逝,諡文桓皇帝,庙号高祖,下葬偶陵。.

新!!: 晋书和姚兴 · 查看更多 »

姚襄

姚襄(),字景國,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人,五胡十六國時期將領、軍閥,是姚弋仲的第五子,也是後秦開國君主姚萇之兄。.

新!!: 晋书和姚襄 · 查看更多 »

姚苌

武昭帝姚苌()《晉書》及《資治通鑑》皆載姚萇死於太元十八年,通鑑更寫姚萇死於十二月庚子日,但據中央研究院之,十二月丁巳朔,無庚子日,或誤。,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族人。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後趙末年南安羌酋長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萇在姚襄死後率其部眾入秦,成為前秦的將領。淝水之戰後姚萇在關中羌人的推舉下自稱萬年秦王,建立後秦,並與苻堅領導下的前秦作戰。姚萇後來殺害了苻堅,並乘西燕東退而進駐長安,不久稱帝。前秦宗室苻登在關中氐族殘餘力量支持下繼續與姚萇作戰,姚萇一度處於不利形勢,但終大敗苻登,漸處優勢,但在消滅前秦勢力前去世,直至兒子姚興即位後才完全消滅前秦勢力。.

新!!: 晋书和姚苌 · 查看更多 »

姚泓

姚泓(),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末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

新!!: 晋书和姚泓 · 查看更多 »

孫楚 (西晉)

孫楚(),字子荊。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西晉官员、詩人。 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孫資,曹魏时任驃騎將軍,父亲孫宏,官南陽太守。史稱其“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少時想要隱居,对王济说:“当枕石漱流”,不小心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反问:“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身為中正的王濟“狀”孫楚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為鎮東將軍石苞的參軍,為石苞寫一封勸降信給孫皓(《s: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晉惠帝初為馮翊郡太守。元康三年(293年)卒於任上。著有文集六卷。.

新!!: 晋书和孫楚 (西晉) · 查看更多 »

孔衍

孔衍可以指:.

新!!: 晋书和孔衍 · 查看更多 »

孔愉

孔愉(),字敬康,会稽郡山阴人。晉朝官員,為人守正,官至尚書僕射。.

新!!: 晋书和孔愉 · 查看更多 »

孙登 (隐士)

孫登,字公和,中國三國時代之隱士,道教又稱蘇門孫真人或孫真人先師。孫登本籍魏國汲郡(今中國河南輝縣),長年隱居河南北山士窟並鑽研老庄、易經與撫彈一弦琴。得道後又先後移居宜陽山與蘇門山。傳說孫登能預知未來,三國名士阮籍與嵇康都曾求教於他,曾經勸嵇康韜光養晦,避免世俗之害。 西晋永平元年(291年),太傅杨骏征召孙登,孫登去了,卻一言不發。楊駿送他一條布袍,或說被子,但孙登收下後,走到門口,拿了匕首,大呼:“斫斫刺刺!”立刻割成碎片。杨骏大怒,命士兵將孫登拘捕,孫登十天內就急病而死,杨骏買了棺木,把孫登埋葬在振桥。不久,杨骏在八王之变中被楚王司馬瑋所杀,滅族。不久之後,有人看到孫登在董马坡出現,大家都懷疑孫登是詐死。 另,道教定其農曆正月初三為孫登聖誕,稱為蘇門真人,今台灣部分道教廟宇仍會於當天祭祀該神祇,謂之「蘇門孫真人先師千秋」。.

新!!: 晋书和孙登 (隐士)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晋书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晋书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尹太后

尹太后,中国十六国时代西凉的太后,她是武昭王李暠的第二任妻子,李歆的母亲。李暠没有封她为王后(因李暠當時只稱涼公),李歆即位后,尊她为太后。 尹太后是天水人,她有品德、有能力。开始先嫁给了扶風人馬元正。后来迁居河西走廊,馬元正死后,她嫁给李暠做续妻。她曾三年不言,她抚养辛夫人之子,视如己出。 她在李暠建立西凉的过程中立有功勋。417年,李歆即位后,尊她为王太后。李歆想攻北凉的都城张掖,尹太后想劝说他,李歆不听。420年,李歆后来被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击败,李歆被杀,西凉灭亡。 沮渠蒙逊攻陷西凉都城酒泉,俘获了尹太后,但對她表示尊重,命儿子沮渠牧犍娶尹太后的女儿李敬受为妻。 433年,沮渠牧犍即位为河西王,立李敬受为王后。 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逼迫沮渠牧犍废黜王后李敬受,以他妹妹武威公主为王后。沮渠牧犍只好命尹太后带女儿从姑臧(今甘肃武威)迁回到酒泉,李敬受去世。尹太后到伊吾投奔她的孫子,在那里去世。.

新!!: 晋书和尹太后 · 查看更多 »

山涛

山涛()字巨源,中國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河內山氏。「竹林七贤」之一。.

新!!: 晋书和山涛 · 查看更多 »

崔行功

崔行功(),唐代恆州井陘(今屬河北)人。 崔行功属博陵崔氏的博陵大房,是北齊鉅鹿太守崔伯让的曾孫。自幼聰穎好學,中書侍郎唐儉愛其才,以女妻之。高宗時,累轉吏部郎中。歷任通事舍人、司文郎中、秘書少監。魏徵編寫《四部群書》、《文思博要》,均邀請崔行功參與編修。房玄龄、褚遂良等修撰《晋书》,崔行功也参与其事。唐高宗時,負責起草詔書,知醫術。著作有《崔行功集》六十卷,醫學著作《崔氏纂要方》十卷、《千金秘要備極方》一卷。.

新!!: 晋书和崔行功 · 查看更多 »

崔洪

崔洪(),字良伯,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洪出身博陵崔氏,高祖父是東漢尚書崔寔,父親崔贊亦是曹魏尚書左僕射。崔洪在晉官至大司農。.

新!!: 晋书和崔洪 · 查看更多 »

左棻

左棻(),也作左芬,字兰芝,西晋文学家左思之妹。相貌醜陋,才學出眾,年少即有才名。 泰始八年,武帝司马炎纳入後宫為脩儀。後來升為贵嫔(按墓志记载,应为贵人),即妃嬪之中位號最尊貴的三妃之一。她很有文才,武帝另眼相待,每有重大事件,辄令作赋,恩赐甚多,并常与其谈论文学,對她十分尊重,但并不寵愛,因此她沒有子女。她擅长赋颂一类文体,为文宏丽,有司马相如之才。 左棻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赋,据传,有文集四卷,惜已散失。今存赋五篇,诔、颂各二篇,赞十三篇,古诗二首,大都是应诏颂人咏物的作品。.

新!!: 晋书和左棻 · 查看更多 »

左思

左思(约250年﹣305年),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屬山東)人。西晋文学家。是太康时期最傑出的作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

新!!: 晋书和左思 · 查看更多 »

上官仪

上官仪(),字游韶,唐朝陝州陝縣(今河南陕县)人,移居江都。西汉上官桀后裔。.

新!!: 晋书和上官仪 · 查看更多 »

丁潭

丁潭,字世康,会稽郡山陰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東晋政治人物,吴司徒丁固之孙,梁州刺史丁弥之子。 初仕为郡功曹。举孝廉,任郎中。转任丞相西閤祭酒。琅邪王司馬睿称制,丁潭上書陈説時事利害,官吏不宜频加转迁,兵士不宜加役。317年(建武元年)三月,司馬睿即位为晋王,丁潭担任駙馬都尉、奉朝請、尚書祠部郎。司馬睿之子司馬裒封琅邪王,司馬睿想要任用丁潭琅邪国上卿,问中書令賀循。賀循推荐他担任郎中令,丁潭出任琅邪王郎中令。十月,司馬裒去世,丁潭上疏求行终丧礼。于是下诏使除服,心丧三年。320年(大興三年),转任王导骠骑司马。转任中書郎,出任广武将军、东阳郡太守。以清廉见称。召還为太子左衛率,不受。325年(太寧三年)晋成帝即位,丁潭担任散騎常侍、侍中。327年(咸和二年)蘇峻之乱爆发,翌年,成帝避難石頭城,丁潭和侍中鍾雅、劉超侍卫成帝左右。蘇峻敗死,丁潭以功封永安伯之爵,担任大尚書。转任廷尉、兼左光禄大夫、領国子祭酒、会稽国大中正,加散騎常侍。342年(咸康八年),晋康帝即位,丁潭上表請願退休。朝廷不听,以光禄大夫归邸。後八十岁去世。追贈侍中,諡簡。其子丁話,位至散騎侍郎。.

新!!: 晋书和丁潭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晋书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晋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晋书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晋书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晋书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乞伏乾歸

武元王乞伏乾歸(),陇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秦開國君王,苑川王乞伏國仁弟。乾歸在位初期曾受前秦官爵,並曾響應前秦號召領兵協助,但皇帝苻登敗死後就逼逐繼承的苻崇,後苻崇討伐乾歸時更敗死,令前秦亡國,並乘機併吞其隴西土地,後稱「秦王」,西秦故此得名。後乾歸敗給後秦,被逼投降南涼,最終向後秦歸降,暫時亡國。但因後秦王姚興將其放回原地,並將部眾還給他,令其有機會復興,最終趁後秦漸漸衰弱時復國,並進攻鄰近的南涼、後秦、吐谷渾及其他胡人部落。乞伏乾歸於412年被侄兒乞伏公府所殺,其太子乞伏熾磐討平後繼位。.

新!!: 晋书和乞伏乾歸 · 查看更多 »

乞伏國仁

乞伏國仁(),陇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權奠定者。在前秦官至前將軍,淝水之戰後乘機自立,但仍與前秦保持一定關係。雖然一般認為乞伏國仁是西秦建立者,惟其在位期間,只受前秦封為苑川王,尚未正式稱秦王。一直至394年,國仁繼承人乞伏-乾-歸才稱秦王。.

新!!: 晋书和乞伏國仁 · 查看更多 »

乞伏熾磐

文昭王乞伏熾磐(),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乞伏-乾-歸長子。 熾磐個性勇略過人,400年,西秦第一次亡國後,被送往南涼為人質。後秦弘始四年(402年)熾磐自南涼奔後秦與--歸會合。熾磐於後秦期間,召集軍隊據地自立。弘始十一年(409年)--歸逃回西秦舊地,再稱秦王,西秦復國,熾磐又被立為太子。西秦更始四年(412年)--歸為侄乞伏公府所弒,熾磐擒殺公府,繼位,稱河南王,改元永康。永康三年(414年)滅南涼,復稱秦王,其後主要與北涼爭戰。建弘九年(428年)病死,諡文昭王,廟號太祖。其子乞伏暮末继位。.

新!!: 晋书和乞伏熾磐 · 查看更多 »

干宝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為祖籍)人。东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祖父干統,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瑩,曾仕吳,任立節都尉,遷居海鹽,博覽群書,晉元帝時召為佐著作郎,“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曾參與鎮壓荊湘流民起義(杜弢之亂),賜爵關內侯。後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咸康二年(336年)卒。.

新!!: 晋书和干宝 · 查看更多 »

幽明录

《幽明录》,亦作《幽冥录》、《幽冥记》,南朝宋宗室刘义庆集門客所撰志怪小说集,30卷,原书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六十五则。 《周易·系辞》“是故知幽明之故。”注称“幽明,有形无形之象 。”书中所记鬼神灵怪之事,变幻无常,合于此意,故取此名。书中有不少故事与《列异传》﹑《搜神记》﹑《搜神后记》相同。.

新!!: 晋书和幽明录 · 查看更多 »

义熙

义熙是几个年号的名称:.

新!!: 晋书和义熙 · 查看更多 »

康居

康居或康居国,东汉以后亦简称康国,时常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昭武九姓宗主国康国的代称,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半游牧民族的国家或部落联盟,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及锡尔河中下游。汉朝时期,居住于大宛、乌孙之西北,大月氏之北,奄蔡之东,呼揭以及贝加尔湖的丁零以西等地带。公元前2世纪,控弦者八九万人;公元前1世纪末年,人口达六十万,拥有军队十二万,以卑阗城作为国都和中心(今中亚泽拉夫尚河附近或锡尔河北岸郝树声,简论敦煌悬泉汉简《康居王使者册》及西汉与康居的关系,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据《汉书·西域传》所载,康居国的錫爾河中下游有五个小王,即苏筹王(治苏筹城)、附墨王(治附墨城)、窳匿王(治窳匿城),罽王(治罽城)和奥鞬王(治奥鞬城),这五个王以及其五座城池在康居王统治之下,一说这五座城即粟特商人城池的前身,后世中国史籍上称为昭武九姓,通称索格底亚那,关于这五座城的居民与以卑阗城为统治中心的康居王族是否属于同一族存在不同意见。葛承雍,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西域研究2017年第2期。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康居人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冬季他们南下于锡尔河一带,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之遥。他們可能是伊朗人種。 张骞从西域返回汉都后,带来了很多关于康居国的信息。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李廣利第二次伐大宛时,康居王曾答应援助大宛,但见围困贵山城的汉兵处于优势未进攻。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发生内乱,五单于纷争。直至五凤二年(前56年),匈奴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与其弟呼韩邪单于对敌。呼韩邪部降汉南迁。郅支部则向西北迁徙,于初元五年(前44年)以3000残兵移至康居领土,据记载郅支单于“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并以武力强迫康居人在都赖水(怛逻斯河)河畔兴建了郅支城(今塔拉斯)。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以40,000部队穿越帕米尔围困以土木兴建的郅支城,破城杀郅支单于(郅支之战),近3000匈奴人被杀和被俘虏,但西域的康居王对汉仍报有敌对态度。公元前后,康居国开始强盛,曾一度威胁其邻大月氏。1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统一大月氏,其国势转盛,康居国则逐渐衰败。至3世纪时似依旧游牧于锡尔河中游,但势力远不如两汉时期。 据唐代《通典·康国传》记载晋武帝泰始年间康居王那鼻遣使朝贡;北魏太武帝太延中,国名为者舌,遣使朝贡;隋朝时国名康国,隋炀帝大业中期迁使朝贡。(唐)杜佑 《通典》卷193 《康居》后被突厥打击,被突厥化为康里。.

新!!: 晋书和康居 · 查看更多 »

庾峻

庾峻(),字山甫,颍川郡鄢陵縣人(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魏晋之际学者、散文家。西晋官員。太中大夫庾道的儿子、侍中庾純之兄。 庾峻年轻时勤学好思,颇有才气。曾从苏林问学,曹魏时为郡功曹,举计掾,州辟从事。太常郑袤举为博士。转任秘书丞。当时重“老庄”之学,轻视儒学经史,他恐怕孔学颓衰,于是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为魏帝曹髦解《尚书》疑文,庾峻解释难点,深加论述,对答悉详。长安有大案,久而不决,以庾峻为侍御史,去裁断,被朝野称道。当时风气败坏,庾峻上疏陈辞。不满时俗放荡浮华,不修名实,著论指责,主张“设官分职”,“量能授爵”,“名实双修”,反对浮华趋竞之风。西晋时,赐爵关内侯,转任司空长史、秘书监、御史中丞,拜侍中,升任谏议大夫。泰始九年(273年)卒。常侍晋武帝讲《诗经》。原有文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二篇。.

新!!: 晋书和庾峻 · 查看更多 »

庾亮

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時期權臣和外戚,妹妹是皇后庾文君。晉成帝即位初期在朝輔政,蘇峻之亂後官至征西將軍,出鎮外地,並有北伐的志向,但因石虎派軍擊敗其部處的軍隊而失敗。.

新!!: 晋书和庾亮 · 查看更多 »

庾会

庾会(),一名彬,字会宗,小字阿恭,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东晋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假节、永昌文康公庾亮长子,东晋官员。.

新!!: 晋书和庾会 · 查看更多 »

庾冰

庾冰,字季堅,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官員,中書令庾亮之弟。王導死後以中書監身份在內朝掌權,亦促成晉成帝傳位給弟弟晉康帝,以鞏固庾氏勢力。及後出鎮江州。.

新!!: 晋书和庾冰 · 查看更多 »

庾纯

庾纯,字谋甫,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人,中国西晋政治人物,庾峻的弟弟。庾道是他的父亲,曹魏太中大夫。 庾纯博学有才,为当世儒宗。初仕为郡主簿,参征南将军府,庾纯与荀眅一起被大将军所征召,荀眅平日总车乘齐整,服饰华丽,而庾纯则车服朴素随便,世人称道庾纯,荀眅于是恨他。庾纯官至黄门侍郎,封关内侯,晋武帝泰始六年(270年),任中书令兼河南尹。司空贾充推举庾纯镇关中,不想让他居中枢,没有成功。泰始八年(272年),庾纯对司空贾充的奸佞十分忿疾,而贾充也对他同样不满。 一次贾充大宴朝士,庾纯最后才到。时人传说庾纯的祖上有人当过伍伯,常为达官导引,贾充就讥讽道:“君行常居人前,今天何以在后?”庾纯也不示弱,因时人传说贾充的祖先有当过市魁的人,于是说:“早上有些市井小事,所以来晚。”庾纯喝醉了酒,与贾充争论起来。贾充说:“你的父亲年老,不回家去奉养,你是无天无地之人。”庾纯说:“天下汹汹,由尔一人。”贾充说:“贾充我辅佐二代君王(司马昭、司马炎),荡平巴蜀,有什么罪让天下汹汹?”庾纯反问:“高贵乡公何在?”贾充又羞又怒,上表请求辞官,庾纯也上表弹劾自己。齐王司马攸等以为庾纯于礼律未违,司马炎下诏,免去庾纯官职,按制度让庾纯担任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荀眅则上奏庾纯以前曾因不孝受免,不宜升进。有司认为荀眅之奏是以私议贬夺公论,诬罔朝廷。荀眅反而被免官。庾纯官至侍中,父亲死后服丧,丧期满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魏郡太守、少府。六十四岁时于任上去世。.

新!!: 晋书和庾纯 · 查看更多 »

庾翼

庾翼(),字稚恭,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东晋將領和书法家,权臣庾亮和庾文君之弟,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

新!!: 晋书和庾翼 · 查看更多 »

庾道憐

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的皇后,颍川焉陵人,父即晋成帝时辅政大臣庾冰,伯父庾亮,姑母明帝皇后庾文君。 庾道怜初为东海王司马奕妃。365年,司马奕即位(废帝),立为皇后。次年即太和元年(366年)病逝,葬于敬平陵。司马奕被桓温废为海西公,追贬--曰海西公夫人。.

新!!: 晋书和庾道憐 · 查看更多 »

庾龢

庾龢,字道季,颍川郡鄢陵县人。 权臣庾亮之子。少時好学,有文才。王献之问谢安:“嘉宾(郄超)何如道季?”谢安答:“道季诚抄撮清悟,嘉宾故自胜。”晋穆帝升任平中,代孔严擔任丹阳尹。晋废帝太和年間,代王恪擔任中领军。卒於任上。.

新!!: 晋书和庾龢 · 查看更多 »

庾条

#重定向 庾條.

新!!: 晋书和庾条 · 查看更多 »

庾楷

庾楷(),表字不詳,潁川鄢陵人。東晉征西將軍庾亮孫,會稽內史庾羲子。東晉末年官員、將領,官至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庾楷曾靠附輔政的司馬道子,後卻轉而支持王恭討伐朝廷。事後依靠桓玄,後在桓玄軍中暗中為朝廷當內應,但遭揭發,不久被殺。.

新!!: 晋书和庾楷 · 查看更多 »

庾文君

庾文君(),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左将军庾琛第三女,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長兄即东晋权臣庾亮,還有另外的兩位哥哥庾懌和庾冰及兩個弟弟庾條和庾翼,妹婿為何充。 庾文君少年时以珪璋特异,令仪淑美,所以晋元帝为太子司马绍纳为世子妃。太兴四年(321年)庾妃生司马衍,即后来的晋成帝,次年生司馬岳,即後來的晉康帝。322年,晋元帝去世,司马绍即位,于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立庾妃为皇后。赠庾琛为车骑将军,其夫人毌丘氏封安阳县君,从母荀氏永宁县君,何氏为建安县君。 325年,晋明帝去世,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尊庾皇后为皇太后,大臣因为成帝年幼请她临朝,庾太后以东汉和熹皇后邓绥的故事多次辞让,不得已才临朝摄政。咸和三年(328年),苏峻、祖约叛乱(蘇峻之亂),占领宫城。咸和三年(328年)三月,庾太后因忧而亡,时年三十二岁,谥号明穆皇后。.

新!!: 晋书和庾文君 · 查看更多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记载逾四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约4000万字,且统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纪传体编写。“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新!!: 晋书和二十四史 · 查看更多 »

五行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來道学的一种系統观,廣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最早見於戰國陰陽家。五行的意義包涵藉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從革)、木(代表曲直)、土(代表稼穡)。 如果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学说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的現象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种气的变化所總括,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中国自古至今的時序符号「十個天干」,其意義與五行搭配阴阳有密切相關。而陰陽五行生剋學說之完成最早見於劉向。.

新!!: 晋书和五行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新!!: 晋书和五胡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朝史学家。.

新!!: 晋书和令狐德棻 · 查看更多 »

任恺

任恺()任愷既因魏舒任司徒而憂死,自當離魏舒上任之期不遠,而魏舒於太康四年冬十一月獲任領司徒,已近明年,故推算任愷當於次年死,字元褒,三国時曹魏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人。曹魏太常任昊的兒子,尚魏明帝之女齊長公主,歷事魏晉兩朝。任愷在處理公務上勤勞恪慎,獲得朝野的讚譽,但與賈充有朋黨之爭,仕途受阻。.

新!!: 晋书和任恺 · 查看更多 »

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新!!: 晋书和张华 · 查看更多 »

张熷

张熷(),字曦亮,号南漪,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 乾隆十二年举人。好史學,张熷在《读史举正》举出《晋书》谬误达四百五十余条。葬于湖上。全祖望为他寫墓志铭。私谥醉侯。著有《南漪遗集》、《南漪遗集补》、《读史举正》八卷。.

新!!: 晋书和张熷 · 查看更多 »

张昌

张昌(),西晋义阳郡(治今河南新野)少數民族。他是西晉時張昌之亂的發起者。.

新!!: 晋书和张昌 · 查看更多 »

張翰 (晉朝)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 張翰父親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張翰性格放縱不拘,被當時的人看作阮籍一樣,所以給他一個稱號叫做「江東步兵」。會稽人士賀循受徵召要去洛陽任官,經過吳郡時與張翰熟識,張翰知道他要進京,就跟他說:「我也有事要進京」,就在沒有告知家人的狀況下,直接與賀循一同進京。 永寧元年(301年),齊王司馬冏執政時期,徵召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告訴同郡的好朋友顧榮說:「現今天下紛紛擾擾,災禍戰亂都沒有停止。您名聲遠播四海,想要退出政壇很難。我本來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對現實社會沒有抱持期望。您要明智地來思慮前進或是後退的規劃。」顧榮握住他的手愴然說:「我也想跟你一起採南山的蕨草,飲用三江的清水。」 永寧二年(302年),張翰一日見秋風起,想到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因此作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於是棄官還鄉,這是成語「鱸膾蓴羹」的典故。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張翰得免於難,世人都認為他的棄官是看準時機。有人問他說,「您可以一時生活很快樂,難道你沒想過過世之後的名聲怎樣嗎?」張翰回答說:「給我死後的名聲還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所以世人才了解他的曠達。他活到57歲過世。 他曾經有一本著作《首丘賦》,大多都失傳了。他部分的詩文被收錄於《昭明文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和《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書中。唐朝李白的詩作中常常提到張翰,如《送張舍人之江東》、《行路難》、《金陵送張十一再遊東吳》等等。 張翰與顧榮的私交非常好。永嘉六年(312年),顧榮過世之時,張翰非常難過,先是用琴演奏了數曲,然後手撫著琴說:「不知道顧彥先還能不能聽的到?」之後就痛哭不止。.

新!!: 晋书和張翰 (晉朝) · 查看更多 »

張闓

在歷史上,有兩個人的名字為張闓:.

新!!: 晋书和張闓 · 查看更多 »

張春華

張春華(),河内郡平皋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追尊晋宣帝司馬懿夫人。.

新!!: 晋书和張春華 · 查看更多 »

作者

作者指创作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人。 从根本上说,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然而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特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作者。例如作品的创作人受雇于某组织,为该组织创作作品,而相应责任也由法人或组织承担,这时该法人或组织在著作权法中会被视为作者。.

新!!: 晋书和作者 · 查看更多 »

何充

何充(),字次道,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要官員,在東晉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曾與庾氏分別在讓晉康帝和晉穆帝繼位時有分歧,何充堅持父死子繼,而庾氏則名託立年長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權,實際是想保持庾氏與皇室的血緣親近。何充亦提出讓桓溫代替庾氏家族鎮守荊州,是譙國桓氏在東晉堀起的重要起點。.

新!!: 晋书和何充 · 查看更多 »

何法倪

何法倪(),廬江灊縣人。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父何准,是当时的名士。哥哥何惔。伯父是晉穆帝初年當政的骠骑将军何充。由於晉穆帝早逝,何皇后年輕守寡,並一直活到東晉末年桓玄篡位之時,並曾隨晉安帝等在桓玄逼迫下西遷。劉裕率領討伐軍擊敗桓玄,何皇后亦得以回京,不久去世。.

新!!: 晋书和何法倪 · 查看更多 »

何攀

何攀 ,字惠興,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漢司空汜鄉侯何武弟潁川太守何顯後裔。.

新!!: 晋书和何攀 · 查看更多 »

何曾

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三國時曹魏及西晉官員,曹魏太僕何夔之子,東漢車騎將軍何熙的玄孫。為人好學博聞,與袁侃齊名。在晉歷任太保、太傅、太宰。.

新!!: 晋书和何曾 · 查看更多 »

佛图澄

佛图澄(),又称竺佛图澄、佛圖橙、佛圖磴、浮圖澄,本姓帛,西域人,南北朝高僧。.

新!!: 晋书和佛图澄 · 查看更多 »

徐宁

徐宁,小说《水浒传》中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外號"金槍手"。钩镰枪法天下独步,原为京师金枪班教头。 宋江被呼延灼连环马打败后,愁眉不展,后因金钱豹子汤隆举荐表兄徐宁可破连环马,與徐寧有舊交的林沖也大表贊同,得吴用用计让时迁盗取家傳寶甲「賽唐猊」赚得徐宁上了梁山。随后徐宁教梁山好汉使用钩镰枪大败呼延灼,立下大功。為山寨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八員之一。 征讨方腊时在杭州北關門为救郝思文被毒箭射中,後因毒箭發作而在半個月後病死。.

新!!: 晋书和徐宁 · 查看更多 »

徐邈

徐邈可以指:.

新!!: 晋书和徐邈 · 查看更多 »

徐苗

徐苗,西晋学者。字叔胄。高密郡淳于县(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人。 徐苗年轻时家贫好学。白天耕作,夜则吟诵。弱冠时向博士济南宋钧学习,遂为一代儒宗。作《五经同异评》,又依道家著《玄微论》,儒、道兼综。前后所造数万言,皆有义味。徐苗有孝行,性抗烈,有知人之鉴。轻财仗义,兄弟早亡,抚养孤遗,乡邻有丧事,辍耕助营棺椁。门生在家中去世,即在讲堂敛葬。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驾,推举他的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多次征辟,他并不就任,终生未仕。永宁二年去世。死时遗命薄葬自己。.

新!!: 晋书和徐苗 · 查看更多 »

侯史光

侯史光(),字孝明,东莱掖县人。西晋官员。 幼年有才且聪明,跟随同县人刘夏学习,被举为孝廉,被本州辟为别驾。 咸熙初年,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封关中侯。泰始初年,拜散骑常侍,不久,兼侍中。二年(266年)正月,与皇甫陶、荀暠持节去各地巡查风俗,《晋书》卷三回京后奏事合乎皇帝旨意,转城门校尉,进爵临海侯。当年晋武帝下诏赞侯史光“忠诚朴素,有正义之心,历任内外官职,恭敬勤劳,克己奉公,任为御史中丞,虽是屈居列卿、校尉之列,也是为了施展他司直的才干”。侯史光在任上,宽松而不放纵。三年(267年),太保王祥因久病不上朝,侯史光奏请免其官,并与司隶校尉李憙以太傅郑冲、太保何曾、太尉荀顗有疾病为由,奏请罢免郑冲、何曾、荀顗。晋武帝下诏优待王祥,搁置了侯史光的奏折,也没有答应罢免其余三人。 四年(268年)七月,侯史光又作为使者巡行全国。 侯史光后改任少府,泰始年间卒于任上,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下葬时,诏书说:“侯史光有志向而守约,有清廉忠诚的节操。家里极其贫穷俭朴,赐钱五十万。” 侯史光学习并精通先代儒学,历任官职都有很好的政绩,其文笔奏议都有条理。长子侯史玄嗣侯,官至玄菟太守,死后子侯史施嗣侯,官至东莞太守。.

新!!: 晋书和侯史光 · 查看更多 »

後燕

後燕(384年-407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時慕容氏諸燕之一,由鮮卑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權。全盛時統治範圍「南至琅琊,東訖遼海,西屆河汾,北暨燕代」(《讀史方輿紀要》),即今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遼寧的一部分。自384年慕容垂稱燕王到407年慕容熙被殺,立國凡24年。 《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燕,以别于慕容氏諸燕,后世袭用之。.

新!!: 晋书和後燕 · 查看更多 »

志是東亞紀傳體史書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部分,與本紀、列傳、表不同,重點是擺在社會制度與學術演變上。不過在《史記》裡不用「志」這個名稱,取而代之的是「書」這個名稱,《東觀漢記》則因避漢桓帝劉志名諱,以「意」這個名稱取而代之,《新五代史》則以「考」這個名稱取而代之,華嶠《漢後書》則用「典」這個名稱,郝經《續後漢書》則用「錄」這個名稱。.

新!!: 晋书和志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晋书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凉

北凉(397年或401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新!!: 晋书和北凉 · 查看更多 »

北燕

北燕()是十六國时期汉人馮跋建立的政权。407年,馮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建都龙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仍旧沿用后燕国号。409年,高云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杀,馮跋平定政变後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據有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故南朝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又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新!!: 晋书和北燕 · 查看更多 »

北齐书

《北齐书》,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原名《齊書》,因與南齊歷史區別而更名,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國,前後约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同时期成书还有《梁书》、《陈书》、《周书》、《隋书》。这五部书。 唐太宗頗器重李百藥的才學,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後來《北齐书》遭受嚴重散佚。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齐书》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由於《北史》當時並没有遭到散佚,故後人根据《北史》以補寫《北齐书》,在文字上非尽属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則不失真實(因《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多採自《北齐书》)。《北齐书》原名《齐书》,在宋朝时,为了区别于萧子显《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北齊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有〈北齊諸王世表〉、〈北齊異姓諸王世表〉、〈北齊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施和金《北齊地理志》5卷,蒙傳銘《補北齊書藝文志》不分卷,佚名《補北齊書疆域志》不分卷。.

新!!: 晋书和北齐书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晋书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伶

刘伶(約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新!!: 晋书和刘伶 · 查看更多 »

刘知几

劉知幾(),字子玄,唐代史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朝永隆年間(680年)以弱冠舉進士,官至左散騎常侍。他歷任著作佐郎、中書舍人、著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餘年。期間深感宰相大臣監修,多所干預,不能秉筆直書其言。 景龍二年(708年)辭去史職,從事私人修史工作。劉知幾一生從事史書編輯工作,著有《刘氏家乘》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史通》二十卷、《睿宗实录》十卷、《刘子玄集》三十卷;合著有《三教珠英》一千三百一十三卷、《姓族系录》二百卷、《唐书》八十卷、《高宗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三十卷。仅有《史通》传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家須有三長:史才、史学、史识;对著史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属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的态度。 開元九年(721年),六十歲的他時因營救長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貶為安州都督府別駕,不久便去世,享年六十一歲。有六子:劉貺、劉餗、劉匯、劉秩、劉迅、劉迥。有一女劉氏(714年—771年三月)嫁李神通玄孙洺州清漳县尉李衡。.

新!!: 晋书和刘知几 · 查看更多 »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新!!: 晋书和刘琨 · 查看更多 »

刘牢之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東晉北府軍將領。參加了多場戰爭,並在淝水之戰大敗並斬殺前秦將領梁成,助東晉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亦參與接著的北伐行動,後又參與壓制孫恩的叛亂。至晉安帝在位期間,東晉朝廷內亂頻生,劉牢之因率領精銳的北府軍而先後受王恭和司馬元顯倚重,討伐其敵對勢力,但劉牢之先後背叛兩人,令兩人皆兵敗被殺。最終桓玄借助其倒戈消滅司馬元顯後削奪其軍權,令劉牢之再圖叛變,卻被僚屬指責他「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他在得不到僚屬支持之下打算帶家屬北走廣陵,卻因以為家屬被桓玄所殺而在路上自殺。.

新!!: 晋书和刘牢之 · 查看更多 »

刘聪

漢昭武帝刘聪(),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张夫人。劉聰學習漢人典籍,深受漢化。執政時期先後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並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於朝政,只顧情色享樂。其執政末期甚至出現「三--並立」的情況。.

新!!: 晋书和刘聪 · 查看更多 »

刘颂

刘颂,字子雅,广陵郡人,西汉广陵厉王刘胥的后裔。刘颂初任尚书三公郎,继任议郎守廷尉,升至三公尚书。刘颂强调刑名和法例用不上,就不能定罪。刘颂认为法律条文不完善,可以修改;如果法律条文完善,就必须严格执行。时人因此比刘颂为西汉张释之。由于能力限制,刘颂主张御史应放过贤人君子的小过,否则欲理而反乱。鉴于西晋地广人稀,刘颂建议恢复肉刑,加重刑罚,巩固统治。.

新!!: 晋书和刘颂 · 查看更多 »

刘裕

#重定向 宋武帝.

新!!: 晋书和刘裕 · 查看更多 »

刘胤之

劉胤之,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劉禕之之孙。與孫萬壽、李百药等人友好。武德年間,御史大夫杜淹薦他出仕,遷升為信都令,有惠政。官至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永徽初年,與國子祭酒令狐德棻、長孫無忌、顧胤等同修《晉書》。書成,封阳城县男。晚年擔任楚州刺史,卒於任上。.

新!!: 晋书和刘胤之 · 查看更多 »

刘沉

#重定向 刘沈.

新!!: 晋书和刘沉 · 查看更多 »

刘曜

刘曜(),字永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又称前趙)国君。漢趙光文帝劉淵族子。劉曜由漢趙建國開始就經已為國--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後遷都長安。但登位後不久,將領石勒就自立,國家分裂。劉曜在其在位期間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據勢力如仇池和前涼等。在國內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及後與後趙交戰,一度大敗後趙軍並圍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但終被石勒擊敗並被俘。劉曜及後被殺,死後不久前趙亦被後趙所滅。.

新!!: 晋书和刘曜 · 查看更多 »

嵇含

嵇含,字君道,自號亳丘子,譙國銍縣人,為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及植物學家。 嵇含是嵇康的侄孫。曾任征西參軍、驃騎記室督、尚書郎等職位。在永興元年(304年)為范陽王邀請任職中郎,後來成了襄城太守。戰敗後投靠鎮南將軍劉弘。可是在永興三年(306年),嵇含在劉弘去世後即為所害。.

新!!: 晋书和嵇含 · 查看更多 »

嵇康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並稱嵇阮,同为魏末文学界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激烈抨击世俗规范,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保全人的天性,积极推广服食养生理论,在当时極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及号召力。后因卷入朋友吕安的诉讼而入狱,权臣司马昭忌惮他的言论影响力会威脅司马氏政權,在锺会的建议下将其处死。 在他死后,其思想主张在东晋及南朝受到了极大的推崇,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构成理论。随着神仙道教的兴起,嵇康本人则被神仙化,包括作为正史的《晋书》在内,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中参杂了相当多神怪、传奇的内容。而他坚持思想与人格的自由,不追逐世俗名利,为追求正义而牺牲的品质,被后世视作中国传统文人清廉正直、不畏强权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 晋书和嵇康 · 查看更多 »

周处

周處(),字子隱。東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鄱阳太守周魴之子。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慾,為禍鄉里,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 吳亡後,周處仕晉,剛正不阿,得罪權貴,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變,遇害於沙場。.

新!!: 晋书和周处 · 查看更多 »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新!!: 晋书和周书 · 查看更多 »

周访

周访(),字士达,晋朝名将,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輩於漢末避亂江南,於是在吳亡時改為廬江尋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人。東晉初年著名將領,曾討平江州刺史華軼及作亂荊州的杜曾叛亂,又協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亂,對東晉能於南方建立甚有功勞。周訪官至安南將軍、梁州刺史。.

新!!: 晋书和周访 · 查看更多 »

周貴人

周貴人(),名字已失考,為中國古代東晉時期皇族女性,晉成帝的妃子、晉哀帝與晉廢帝生母。 周氏起初選入成帝後宮時封號不明,直到341年和342年生下晉哀帝與晉廢帝後才被封為貴人。晉哀帝即位後,由於周貴人並非先朝皇后,因此周氏雖以帝母之尊並不能稱皇太后,只被尊為皇太妃,但在朝儀服飾方面得到和皇太后同等待遇。 東晉哀帝興寧元年(363年)周皇太妃逝世,諡號章太妃。 Category:中国皇帝亲母尊皇太妃者 Category:東晉妃嬪 ~ Category:諡章 Category:魏晉南北朝皇太妃.

新!!: 晋书和周貴人 · 查看更多 »

周浚

周浚(),字開林,汝南安城人。西晉將領,官至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曾參與晉滅吳之戰。.

新!!: 晋书和周浚 · 查看更多 »

呂光

涼懿武帝呂光(),字世明,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呂光初為前秦將領,屢立戰功,前秦天王苻堅就派了他出兵西域。呂光降服西域,但當時前秦因淝水之戰戰敗而國亂,回軍時為涼州刺史梁熙所阻,呂光消滅了梁熙而入主涼州,遂在當地建立政權。.

新!!: 晋书和呂光 · 查看更多 »

呂纂

涼靈帝呂纂(),字永緒,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國君主,後涼開國君主呂光庶長子,母親是趙淑媛,隱王呂紹兄。呂纂在呂光死後不久即以政變逼死呂紹登位,但在位一年多就在呂超等人的變亂被殺。.

新!!: 晋书和呂纂 · 查看更多 »

呂隆

呂隆(),字永基,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最後一位君主,後涼開國君主呂光之弟呂寶子。呂隆即位不久即遭後秦攻擊,被逼向後秦請降,其在位時間亦不斷遭南涼及北涼二國攻擊,國力大衰,最終呂隆向後秦請求迎其東遷,後涼遂為後秦所併。.

新!!: 晋书和呂隆 · 查看更多 »

傅咸

傅咸(239年-294年),字長虞。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人。西晉文學家。.

新!!: 晋书和傅咸 · 查看更多 »

傅玄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耀縣東南)人,晉初文學家。.

新!!: 晋书和傅玄 · 查看更多 »

傅祗

傅祗(),字子莊,北地郡泥陽縣人。曹魏太常傅嘏之子,西晉時重要官員,永嘉之亂後設行臺向各地募集義軍試圖營救被俘的晉懷帝。.

新!!: 晋书和傅祗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晋书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彬

唐彬(),字儒宗,西晉官员、武將。 父唐宣曾任泰山郡守。唐彬身长八尺,强力兼人,跑得比麋鹿快。年少有武力,爾後通曉《易經》等經史。早年为郡门下掾,转任主簿。討伐東吳後,攻破吴國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顺流而下,相继攻下西陵、夷道等地。以功升為雍州刺史。 早年晉武帝考慮益州监军人选,徵詢散騎常侍文立的意見,文立說:“唐彬貪財,楊宗好酒”。晉武帝認為“財欲可足,酒不可改。”遂用唐彬。帝又诏彬监巴东诸军事,加广武将军。元康四年(294年),卒於官,谥襄。有子唐熙、唐极。唐熙娶涼州(今屬甘肅)刺史張軌之女。.

新!!: 晋书和唐彬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晋书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冯紞

馮紞(),字少冑,安平(今河北省冀縣)人。西晉時期官員。.

新!!: 晋书和冯紞 · 查看更多 »

元熙 (东晋)

元熙(419年—420年六月)是東晋皇帝晉恭帝司馬德文的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东晋最后一个年号。 元熙二年六月晉恭帝被迫禅位给刘裕,东晋灭亡。刘裕建立刘宋政权,改元永初元年。.

新!!: 晋书和元熙 (东晋) · 查看更多 »

光逸

光逸(),字孟祖,乐安人。初为博昌小吏,县令命他送客,他冒着寒冷全身冻湿,回去时县令不在,他就脱下衣服烤火,睡在县令的被子里。县令回来后,大怒,将要加以严罚。光逸说:“家贫衣单,沾湿了没有可换的了。若不暂且温暖身体,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君子仁爱,必不会这样,所以睡了而不疑。”县令以为奇而饶了他。后为门亭长,迎新县令到京师。胡毋辅之与荀邃共同去新县令家拜访,望见光逸,胡毋辅之对荀邃说:“那人似奇才。”便呼上车,与他交谈良久,果然是卓异的人才。县令奇怪客人为何不入内,小吏说在和光逸说话。县令大怒,除光逸名,斥责他并打发他走。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靠胡毋辅之。胡毋辅之任乐安太守,与光逸昼夜酣饮,不视郡事。胡毋辅之后为太傅东海王司马越从事中郎,向司马越推荐光逸,司马越认为他是寒门而不召。司马越后来在闲宴上责怪胡毋辅之无所举荐。胡毋辅之说:“之前举荐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不是我不举荐。”于是光熙元年(306年)八月司马越就征辟光逸。文书到郡县,郡县都以为发错了,知道是征辟光逸,就备礼遣之。与雍州刺史王澄亲善。不久因天下大乱,避乱渡江,又依附胡毋辅之。初到时,正逢胡毋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门酣饮已多日。光逸将要推门而入,守门者不让,光逸就从户外脱衣露头从狗洞中窥探而大叫。胡毋辅之惊道:“他人决不能如此,必是孟祖。”急忙呼入,遂与他一起喝酒,不分昼夜。时人谓之八达。 琅琊王司马睿以光逸补军谘祭酒。司马睿建立东晋后,光逸为给事中,卒于任上。 唐末杨夔作《溺赋》有“光逸则独窦求入”语;罗隐在《谢崔舍人启》中称自己“门寒于光逸”,在《投盐铁裴郎中启》中称自己“荐光逸之材,以地寒为累”,在《辞宣武郑尚书启》中称自己“光逸门寒,无因自进”。 Y Category:淄博人.

新!!: 晋书和光逸 · 查看更多 »

前凉

前凉(320年-376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寔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新!!: 晋书和前凉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晋书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國时代由鮮卑人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至慕容儁正式稱帝建國,其國號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新!!: 晋书和前燕 · 查看更多 »

前趙

#重定向 汉赵.

新!!: 晋书和前趙 · 查看更多 »

前赵武宣皇后

#重定向 劉娥 (前趙).

新!!: 晋书和前赵武宣皇后 · 查看更多 »

倭,《说文解字》释为:顺貌。从人委声,另外可解作遙遠的意思。汉语用法中有“矮”,“小”的意思,如倭河马,倭黑猩猩等。倭是古代中国对日本列岛以及其近邻的的通称,居民称为倭人,国家則称为倭国。 有說法認為倭是源自日語中,第一人稱「われ」(Ware)。綜合而言,「倭」的來歷無通說,被認為「不明」。 日文汉字中,「倭」音讀為「わ」(Wa),與「和」字同。訓讀為「やまと」(Yamato)亦與「和」同。但中国有学者认为邪马台才是「やまと」的音译,倭是中国古代对倭奴的简称,但倭奴的汉语古音為wana、并不对应旧时日语词汇中「女人」的音讀「wonna」。.

新!!: 晋书和倭 · 查看更多 »

皇甫真

皇甫真,十六国时期前燕大臣。字楚季,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 皇甫真西晋末投奔慕容廆。皇甫真年方弱冠,慕容廆以高才任命他为辽东国侍郎。333年,慕容皝嗣位,迁平州别驾。当时百姓劳悴,他上疏劝谏宽减岁赋,不合旨意而免官。337年,前燕建立,皇甫真任冗骑常侍。后以破后赵将领麻秋有功,授奉车都尉,先后任辽东郡、营丘郡二郡太守。348年,慕容儁继位,入为典书令。后从慕容评攻取邺城,352年十一月十二日,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360年,慕容儁临终,皇甫真与慕容恪共受顾命辅佐慕容暐,慕容暐即位,慕舆根谋乱,皇甫真受命收慕舆根等斩杀。365年四月初九,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中书监。367年十二月,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去世,以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真性清俭寡欲,不营产业,饮酒至石余不乱。”前燕末年,政治腐败,前秦苻坚派人观察,归报:“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前秦苻坚灭前燕,迁入关中,深得王猛赏识,为前秦奉车都尉。数年后卒。.

新!!: 晋书和皇甫真 · 查看更多 »

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靜,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人,西晋学者、医学家。 出于安定皇甫氏,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出后叔父,徒居新安。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屡下诏敦促,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综合編著成《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經》,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到了南北朝,才被改為12卷本。 晚年患风痹疾。 太康三年(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

新!!: 晋书和皇甫谧 · 查看更多 »

皇甫重

皇甫重(),字伦叔,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西晋地方官员。 性情沉静果断,有才幹,司空张华很賞識他,迁新平郡太守。元康中,张华授以秦州(治所在甘肃省天水市)刺史。太安二年(304年)初,晉惠帝感到受到司馬顒的威脅越來越大,因此下密詔給劉沈和皇甫重進攻司馬顒,雙方在长安交战。张辅带兵援救司马颙,刘沈等被打败。太安二年,金城郡太守游楷、陇西郡太守韩稚等人糾合秦州涼州四個郡的郡兵攻打皇甫重,多年不能克。皇甫重遣其养子皇甫昌求救于外。东海王司馬越不肯出兵相救。城内的士兵知无外救,遂殺了皇甫重,向外求和。皇甫昌亦死。.

新!!: 晋书和皇甫重 · 查看更多 »

石垣

#重定向 石牆.

新!!: 晋书和石垣 · 查看更多 »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新!!: 晋书和石勒 · 查看更多 »

石鑒

石鑒(),字大郎,一作大朗,十六國時期後趙國君主,為石虎第三子,石遵、石世之兄。後趙建平三年(333年),後趙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控大權,石鑒當時被封為代王。建武三年(337年),石虎改稱天王後,被降封為義陽公。太寧元年(349年),石虎稱帝後,再被進封為義陽王。 石鑒在鎮守關中的時候,賦役繁重,文武官員只要頭髮長得比較長,就會被拔下來做帽帶,有剩下的會給宮女,曾因為這種荒唐的行徑,被石虎召回都城鄴城(今河北臨漳縣)。 太寧元年(349年),石遵廢皇帝石世,自登帝位,石鑒被命為侍中、太傅。石遵因石閔有叛變之意,召两位兄弟石鑒、乐平王石苞與太后鄭櫻桃等人商議,不料會後石鑒出賣其他人,將此事告知石閔。不久,石閔即率軍入宮,殺石遵,石鑒因此被擁立為帝。石遵被杀时说:“我尚且如此,石鉴能长久吗?” 然而石鑒登位後,處處受制於大將軍石閔,於是派石苞和将军李松、张才暗殺之,然而卻事敗,他装作自己不知情,杀死石苞三人;后又鼓励将军孙伏都攻打石闵,不果,又对石闵说孙伏都谋反,命石闵讨灭。石閔知道石鑒有殺己之意,遂頒殺胡令,被殺的人共有20餘萬;并软禁石鉴于御龙观,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数千人看守,用绳子把食物吊给他。 次年(350年),完全控制國政的石閔將後趙國號改為魏(衛),石閔也将包括自己在内的后赵皇族改姓为李,並改年號為青龍。不久,石鑒為求擺脫控制,遂趁李閔外出作戰,秘密派宦官告知在外的將軍抚军将军张沈等,命他们趁虛攻都城鄴城,但宦官告知李閔此事,李閔因而回軍,石鑒遂被誅殺,在位僅103日。.

新!!: 晋书和石鑒 · 查看更多 »

石苞

石苞()《晉書》石苞本傳寫石苞於泰始八年(272年)死,但《晉書武帝紀》及《資治通鑑》皆稱他泰始九年二月死,現從武帝紀。,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漢末晉初官員,三國時曹魏和西晉重要將領,官至西晉司徒。.

新!!: 晋书和石苞 · 查看更多 »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新!!: 晋书和石虎 · 查看更多 »

王协 (东晋)

王协(),字敬祖,琅邪临沂人,王导第四子,王悦、王恬、王洽的弟弟,王劭、王荟的哥哥。王协任晋元帝抚军参军,承袭父亲的爵位武冈侯,早年去世,没有儿子,以弟弟王劭的儿子王謐为嗣子。.

新!!: 晋书和王协 (东晋) · 查看更多 »

王含

王含(),字處弘,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官員,曾參與王敦之亂,最終失敗被殺。王含是權臣王敦的兄長。.

新!!: 晋书和王含 · 查看更多 »

王堕

王堕(),字安生,京兆霸城人。 有雄才,好直言,精於天文图纬。苻洪曾以王堕为司马。苻健時,任右仆射,苻健讚美他說:“天下群官皆如王令君者,阴阳曷不和乎!”。苻生即位後,重用董荣,朝见皇帝时,王堕从不跟董荣说一句话。有人勸他現在董荣贵幸无比,要奉承董荣,王堕很不以為然說:“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董榮知道這件事很生氣,恰逢日食,遂劝苻生殺他:說“日堕则是王堕,司空王堕之名与陛下相克”。行刑時,董荣問王堕說:“君今复敢数董龙作鸡狗?”王堕對他大罵而死。王堕的外甥洛州刺史杜郁亦株連死。.

新!!: 晋书和王堕 · 查看更多 »

王如

王如(),西晋时期流浪民众起义领袖。京兆新丰(今陕西渭南西南)人。年轻时是州府武吏,后遇流浪民众骚乱,至宛(今河南南阳)。西晋末,朝廷下令逼遣流民返回关中,他率众袭击遣送官兵,攻下襄城(今河南襄城),关中流民纷起响应,一时拥众四、五万,自封大将军,领司、雍二州牧,与晋军转战于汉水。永嘉六年(312年),因严重缺粮,内部分裂,降于晋将王敦,后被杀害。 R Category:西晋人.

新!!: 晋书和王如 · 查看更多 »

王媛姬

王媛姬,為西晉晉武帝後宮,晉懷帝生母。王媛姬入宮後封為中才人,,一直到晉懷帝即位後才為生母追上尊號,稱懷皇太后,祔葬文明皇后王元姬于崇陽陵。.

新!!: 晋书和王媛姬 · 查看更多 »

王尼

王尼,字孝孙,西晋城阳(今山东省鄄城縣南)人。 王尼本兵家子,寓居洛阳,初为护军府军士,后来免去兵籍,投靠依附东海王司马越。经常讽谏司马越,得到司马越的尊敬。后来,西晋北方大乱,他避乱到江夏,投靠荆州刺史王澄。王澄死后,荆州饥荒,王尼和他的儿子都饿死。.

新!!: 晋书和王尼 · 查看更多 »

王廙

王廙(),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晉朝官員,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東晉丞相王導的堂弟,「書聖」王羲之的叔父,王廙在東晉官至荊州刺史。.

新!!: 晋书和王廙 · 查看更多 »

王元姬

王元姬(),王朗之孙女,王肃之女,司马昭之妻,晋武帝之母。.

新!!: 晋书和王元姬 · 查看更多 »

王珣

王珣()或作(350年-401年)。《晉書·安帝記》載:「(隆安四年)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衞將軍、東亭侯王珣卒。」《晉書·王珣傳》則寫:「(隆安)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時年五十二。」《資治通鑑》則依《安帝紀》。今從《安帝紀》。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臨沂)人。晋代官員、书法家。父亲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导。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新!!: 晋书和王珣 · 查看更多 »

王神愛

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琅琊临沂人。祖父王羲之、父王献之都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母为晋简文帝女新安愍公主司馬道福。王皇后本人也工于书法。太元二十一年(396年)纳为太子妃。及397年安帝即位,立为皇后。无子。义熙八年(412年),王皇后崩于徽音殿,时年二十九,葬休平陵,谥号安僖皇后。 |- style.

新!!: 晋书和王神愛 · 查看更多 »

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临沂)人,历東漢、魏、西晋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晉官至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他亦是“书圣”王羲之四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新!!: 晋书和王祥 · 查看更多 »

王穆之

王穆之(),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司徒左長史王濛之女,晋哀帝的皇后。 王穆之起初是琅琊王司马丕的王妃,晋哀帝司马丕即位为皇帝后,王穆之于升平五年九月戊申(361年10月29日)被册立为皇后,追贈王穆之父亲王濛为金紫光禄大夫,追封晋安县侯,母亲爰氏为安国乡君。王穆之成为皇后三年,没有儿子,兴宁三年春正月庚申(365年2月22日)去世,谥号靖。兴宁三年三月壬申(365年5月5日),晋哀帝和王穆之合葬于安平陵。.

新!!: 晋书和王穆之 · 查看更多 »

王簡姬

王简姬(),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光禄勋王遐之女。.

新!!: 晋书和王簡姬 · 查看更多 »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会稽,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稱,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取得的成就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盡善盡美。但其真跡皆已失傳,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

新!!: 晋书和王羲之 · 查看更多 »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逸事多見於「世說新語」中。.

新!!: 晋书和王献之 · 查看更多 »

王猛

王猛(),字景略,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樂縣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於前秦官至丞相,對前秦富國強兵,統一北方有重要影響。.

新!!: 晋书和王猛 · 查看更多 »

王裒

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今山東昌樂東南)。《二十四孝》中聞雷泣墓的主角。本身是魏晉年間名士,但因父仇而堅決不肯為晉室效命。.

新!!: 晋书和王裒 · 查看更多 »

王舒

王舒,字處明,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掌權士族琅琊王氏的一員,丞相王導及權臣王敦的堂弟。西晉光祿大夫王覽之孫,父親為西晉侍御史王會。王舒在為東晉平定初年發生的兩場動亂都有助力。.

新!!: 晋书和王舒 · 查看更多 »

王育

王育(),字養民,山東濟南府泰安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山東鄉試第十一名。正統十三年(1448年),參加戊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四十五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五十三名。曾祖父王友諒。祖父王忠。父亲王珪,曾任山西夏縣教諭。.

新!!: 晋书和王育 · 查看更多 »

王雅 (晋朝)

王雅(),字茂達,東海郯縣人。三國時儒學家王肅的曾孫。東晉官員。.

新!!: 晋书和王雅 (晋朝) · 查看更多 »

王接 (晋朝)

王接(),字祖游,中国晋朝政治人物。河东郡猗氏人,晋惠帝时举秀才,为中郎、征虏将军司马。八王之乱时,在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属下做事,才学通博,研究礼传,注释《春秋公羊传》。.

新!!: 晋书和王接 (晋朝) · 查看更多 »

王恬

王洽《辱告帖》,选自《淳化閣帖》 王恬(),字敬豫,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丞相王導次子。官至後將軍。.

新!!: 晋书和王恬 · 查看更多 »

王恭

王恭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晋书和王恭 · 查看更多 »

王恂

王恂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晋书和王恂 · 查看更多 »

王法慧

王法慧(),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陵郡太守王蕴之女,哀靖皇后王穆之的侄女,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新!!: 晋书和王法慧 · 查看更多 »

王濬

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县(今河南靈寶西)人。.

新!!: 晋书和王濬 · 查看更多 »

王惠風

王惠風 (),名晉賢,字惠風,以字行,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晉太尉王衍女,早年聘為司馬遹的太子妃。.

新!!: 晋书和王惠風 · 查看更多 »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新!!: 晋书和王戎 · 查看更多 »

王應麟

王應麟(),字伯厚,號深寧,慶元府鄞縣县城(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經史學者以及文字學家。.

新!!: 晋书和王應麟 · 查看更多 »

王敦

王敦(),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为東晋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新!!: 晋书和王敦 · 查看更多 »

王承

王承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晋书和王承 · 查看更多 »

祖約

約,字士少,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兄長為東晉名將,鎮西將軍祖逖。祖約亦是東晉官員和將領,在祖逖死後接掌其部眾和豫州刺史職位,但不僅不能延續兄長北伐事業,更無法抵抗後趙君主石勒的進攻,失去早前祖逖北伐所收復的失地。祖約後來亦與蘇峻聯手發動蘇峻之亂,但期間先被後趙軍擊敗,後又被起義勤王的東晉討伐軍所攻,被逼投奔後趙。最終被殺。.

新!!: 晋书和祖約 · 查看更多 »

祖逖

逖(),字士稚,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

新!!: 晋书和祖逖 · 查看更多 »

禿髮利鹿孤

河西康王禿髮利鹿孤(),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河西王)。禿髮烏孤之弟。.

新!!: 晋书和禿髮利鹿孤 · 查看更多 »

禿髮傉檀

涼景王禿髮傉檀(),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他也是第一位正式稱「涼王」的君主。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思復鞬之子,南涼君主禿髮烏孤、利鹿孤之弟。.

新!!: 晋书和禿髮傉檀 · 查看更多 »

禿髮烏孤

武威武王禿髮烏孤(),河西鮮卑人,十六国时期南涼政權建立者(武威王)。禿髮鮮卑首領,稱武威王,其父禿髮思復鞬亦為禿髮鮮卑族首領。.

新!!: 晋书和禿髮烏孤 · 查看更多 »

秦秀

(),字玄良,新興雲中人。西晉官員,任博士,亦是三國時曹魏驍騎將軍秦朗之子。.

新!!: 晋书和秦秀 · 查看更多 »

窦允

允,字雅,始平人。出自寒门,清尚自修。年轻时在本县出仕,稍迁郡主簿。举孝廉,除授浩亹长。勤于为政,劝课田蚕,平均调役,百姓赖之。迁谒者。泰始年间,朝廷下诏褒扬窦允政绩,说此等人应当提拔以为立行者的榜样,命详细察访及旌表。拜窦允为临水令。窦允克己厉俗,改修政事,士庶悦服,都歌咏他。迁钜鹿太守,甚有政绩。卒于官。.

新!!: 晋书和窦允 · 查看更多 »

笔记

记是写作体裁,一卷书没有固定主题,一段写天文,下一段可以是写狐狸故事,是一種作者個人的「隨筆」或「雜記」性質之文學作品。笔记体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

新!!: 晋书和笔记 · 查看更多 »

索靖

索靖(),字幼安,晉朝敦煌人。家族世代為官。晉朝官員及書法家。.

新!!: 晋书和索靖 · 查看更多 »

索袭

索袭,字伟祖,敦煌人,十六国时期河西名儒。 好读书,州郡举孝廉贤良方正,以疾辞。精通阴阳之术,前涼張茂主政期間,敦煌太守阴澹拜訪他,称道“味无味于恍惚之际,兼重玄于众妙之内。”,著有大量天文、地理著作。.

新!!: 晋书和索袭 · 查看更多 »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新!!: 晋书和纪传体 · 查看更多 »

纪瞻

紀瞻(),字思遠,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晉朝時官員,出身江南,父親紀陟是東吳的光祿大夫。紀瞻曾協助晉元帝於江東建立東晉,亦受晉元帝和晉明帝倚重。紀瞻與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和丹揚薛兼齊名,號為「五俊」。.

新!!: 晋书和纪瞻 · 查看更多 »

缪播

缪播(),字宣则,東海郡蘭陵縣人(今山东省兰陵县)。西晋官員。繆襲之孙,光禄大夫缪悦之子。 晋惠帝时,缪播为司空高密王司马泰祭酒,转任皇太弟司马炽中庶子。依附东海王司马越,得到司马越的信任。河间王司马颙挟持惠帝到长安,东海王司马越将起兵奉迎,派他劝说司马颙,送惠帝还都洛阳,再劝司马颙斩张方以谢天下。缪播随惠帝返回洛阳。晋怀帝司马炽即位,转任给事黄门侍郎,升侍中。永嘉元年(307年)擢中书令。因之前他和司马炽交厚,故受特殊宠信,专管诏诰草拟。永嘉三年(309年)东海王司马越诬陷他将为乱,将他杀害。.

新!!: 晋书和缪播 · 查看更多 »

羊徽瑜

羊徽瑜(),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晉景帝司馬師第三任妻子。祖父羊續曾做過東漢王朝的南陽太守。父親為上党太守羊衜,母親為汉名士左中郎將蔡邕女陳留蔡氏,羊祜的姊姊,羊承的同母妹。.

新!!: 晋书和羊徽瑜 · 查看更多 »

羊玄之

羊玄之(),字宏献。西晉時代外戚及官員,晉惠皇后羊獻容之父,尚書右僕射羊瑾之子。.

新!!: 晋书和羊玄之 · 查看更多 »

羊獻容

羊獻容(),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祖父羊瑾(曹魏時代羊耽子),父羊玄之。她不但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趙末帝劉曜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朝代皆為皇后的女性。.

新!!: 晋书和羊獻容 · 查看更多 »

羊琇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曹魏太常羊耽及辛憲英之子,尚書右僕射羊瑾之弟,景獻皇后羊徽瑜及名將羊祜之堂弟。《魏書·酷吏傳》載羊祉為其六世孫。.

新!!: 晋书和羊琇 · 查看更多 »

羊祜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曹魏晚期與西晋早期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一代名將。羊祜出身泰山名门望族羊氏家族,家族人才辈出,東漢名臣蔡邕為其外祖父,世代皆有人在朝为官。他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曾任上党太守;其胞姊羊徽瑜為晉景帝司馬師的皇后。.

新!!: 晋书和羊祜 · 查看更多 »

羊曼

羊曼(),字祖延,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东晋官員、名士。東漢南阳郡太守羊續玄孙,曹魏上党郡太守羊衜曾孙,太傅羊祜之兄羊发孙,阳平郡太守羊暨之子。 西晋末年避难渡江,镇东大将军司马睿用他为镇东参军,转任为丞相主簿,委以机密。历任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不久,任晋陵郡太守,被晋元帝任为丹徒太守府执事。他任达放纵无羁,好饮酒。与温峤、庾亮、阮放、桓彝、刘绥等志同道合,并为中兴名士。又与阮孚、阮放、胡毋辅之、谢鲲、毕卓、桓彝、光逸等八人相表里,号“兖州八伯”,又称“兖州八达”。王敦录为右长史,羊曼知王敦怀有野心,与谢鲲等散发裸体,终日酣醉,讽议而已。王敦以其名士,厚加礼遇,不委以重事。王敦失败后,羊曼故得免祸。晋成帝时,苏峻叛乱,327年苏峻举兵向建康(今江苏南京),羊曼时代阮孚为丹阳尹,加前将军。羊曼率文武守云龙门,率军拒战,兵败被杀。咸和三年(328年),官军败,众人劝羊曼躲避苏峻,羊曼说:“朝廷破败,吾安求所生?”遂为苏峻所杀。弟弟羊聃。.

新!!: 晋书和羊曼 · 查看更多 »

羯()又称羯胡,4世紀初時居住在中國北方山西一帶的少數民族,後趙石勒出身於此部族,原隸屬於南匈奴部落联盟的高加索人種或伊朗人種部落,他们可能和粟特人一样属于东伊朗系民族,中國史書將他們歸類於雜胡。冉魏政權時代,號召漢人對羯胡進行種族滅絕,山西羯人被屠杀殆尽後,仍有部分殘部,但此後歷史不詳。學者對他們的起源有數種猜測,有源自中亞大月氏、康居部落联盟、呼揭等等假說,但因文獻資料太少,這些假說都無法獲得證實。.

新!!: 晋书和羯 · 查看更多 »

没有描述。

新!!: 晋书和羌 · 查看更多 »

羅憲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三國後期蜀漢將領,巴東郡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於蜀漢滅亡後投降曹魏,成功抵禦孫吳的入侵,守住入蜀的要衝永安。.

新!!: 晋书和羅憲 · 查看更多 »

習鑿齒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晉史學家。.

新!!: 晋书和習鑿齒 · 查看更多 »

甘卓

卓(),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戰國時秦國丞相甘茂的後代,孫吳將領甘寧的曾孫。東晉重要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

新!!: 晋书和甘卓 · 查看更多 »

焉耆

焉耆(维吾尔文:Qarasheher)又称乌夷、乌耆、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北部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新!!: 晋书和焉耆 · 查看更多 »

熊远

远(),字孝文,东晋大臣。《晋书》卷九十一.

新!!: 晋书和熊远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晋书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鍾琰

鍾氏 ,字琰 ,潁川人,鍾繇曾孫女、王渾之妻。《晉書·列女傳》:王渾妻鐘氏,字琰,潁川人,魏太傅繇曾孫也。父徽,黃門郎。琰數歲能屬文,及長,聰慧弘雅,博覽記籍。美容止,善嘯詠,禮儀法度為中表所則。既適渾,生濟。.

新!!: 晋书和鍾琰 · 查看更多 »

荀崧

荀崧()《晉書·荀崧傳》寫荀崧卒於咸和三年,然而本傳中亦寫到荀崧於咸和四年成帝被迎至溫嶠船上時仍在世,可見此卒年有誤。而本傳亦稱當時荀崧「年老病篤」,故荀崧可能在不久便死去字景猷,潁川潁陰人。東漢末著名謀士荀彧的玄孫。晉朝官員,在東晉時官至右光祿大夫。.

新!!: 晋书和荀崧 · 查看更多 »

荀勗

荀勗(),亦作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魏晉年間政治家,也是音樂家、目錄學家、画家。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

新!!: 晋书和荀勗 · 查看更多 »

荀灌

荀灌(),西晋人物,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颍川郡临颍(今河南省临颍)人。建兴三年(315年),反晋的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城中几乎粮尽,荀崧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当时12岁的荀灌,主动请缨出城求援。荀崧开始不同意,后来经过荀灌多次恳求,他终于答应了。荀灌带领十几个勇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围,到达襄阳。南中郎将周访派遣其子周抚,会同襄城郡太守石览,援救宛城,击退了杜曾的军队。.

新!!: 晋书和荀灌 · 查看更多 »

荀顗

荀顗(),字景倩,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代魏、晉的政治家。是荀彧的第六子,荀惲之弟,荀粲的兄長。.

新!!: 晋书和荀顗 · 查看更多 »

顧和

顧和,字君孝,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晉朝政治人物,東晉侍中顧眾族子,顧和在東晉官至尚書令。.

新!!: 晋书和顧和 · 查看更多 »

顧榮

顧榮(),字彥先,吳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大姓,東吳丞相顧雍之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顧榮先後入仕東吳和西晉,在西晉末年支持渡江移鎮江東的晉元帝司馬睿,又推薦江南一眾名士給司馬睿任用,協助建立東晉。.

新!!: 晋书和顧榮 · 查看更多 »

顾恺之

顧愷之(),字長康,东晋人,是一位出身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的畫家與官員,以其人物畫作品著稱。.

新!!: 晋书和顾恺之 · 查看更多 »

衛瓘

衞瓘(),「瓘」音ㄍㄨㄢˋ,字伯玉,司隸河東安邑人,三國時期魏國、西晉的大臣,魏國侍中衛覬之子,出身於書法世家。年輕時在魏國仕官,擔任廷尉、鎮西將軍。參加討伐蜀漢的戰事,為持節監軍。蜀漢亡後,瓦解了鍾會的叛亂。入晉後衞瓘曾出鎮幽州,削弱了北方鮮卑的勢力,後任朝任尚書令,官至太保,八王之亂期間為賈后誣陷,被楚王司馬瑋殺害。.

新!!: 晋书和衛瓘 · 查看更多 »

袁宏

袁宏(),字彥伯,小字虎,所以当时的人一般称他为袁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曹魏名臣袁渙的六世孫,东晋的文学家、史学家。.

新!!: 晋书和袁宏 · 查看更多 »

袁瑰

#重定向 袁瓌.

新!!: 晋书和袁瑰 · 查看更多 »

袁甫

袁甫,南宋政治人物,生卒年不详,字广微,号蒙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新!!: 晋书和袁甫 · 查看更多 »

裨离

裨离国,3世纪时部落名。《晋书·四夷传》记载是裨离十国之一。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部落,其具体方位无考。一说即扶余古国橐离、索离。 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裨离国向西晋贡献方物。裨离国在肃慎西北,马行可走二百日,领户二万。养云国距离裨离马行再走五十日,领户二万。寇莫汗国距离养云国马行再走百日,领户五万余。一群国距离寇莫汗国马行再走百五十日,距离肃慎五万余里。他的风俗土壤未详。 太熙初年,复有牟奴国首领逸芝惟离、模卢国首领沙支臣芝、于离末利国首领加牟臣芝、蒲都国首领因末、绳全国首领马路、沙楼国首领钐加,都派遣正副使面见东夷校尉何龛表示归附。.

新!!: 晋书和裨离 · 查看更多 »

裴秀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西晋政治家,地图学家。青年起从政,一直颇受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信任,曾主持魏末晋初官职和爵位的制定工作,官至司空。他著有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并在其序中提出了对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影响很大的“制图六体”。后因服寒食散误饮冷酒去世。.

新!!: 晋书和裴秀 · 查看更多 »

褚翜

褚翜(),字谋远,河南郡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晋朝官員。太傅褚裒堂兄弟。祖父关内侯褚䂮,父褚頠,少知名,早卒。 褚翜以才艺桢干著称。袭爵关内侯,初仕为冠军参军,永嘉之乱,褚翜避乱渡江,和荥阳郡太守郭秀等人共保万氏台,保全了数万百姓性命。晋王司马睿以他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出为淮南国内史。永昌初年,王敦之乱,他参与平定。晋成帝初,褚翜为左卫将军。328年,褚翜为侍中,平讨苏峻之乱,保卫皇帝,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阳尹。褚翜代庾亮为中护军,镇石头城。历任领军、五兵尚书,加奉车都尉,监新宫事。后褚翜任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加散骑常侍。褚翜代何充为护军将军,常侍如故。咸康七年(341年)褚翜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穆。子褚希嗣,官至豫章太守。.

新!!: 晋书和褚翜 · 查看更多 »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因其家族在永嘉南渡后定居建康后又迁徙至钱塘,遂在南朝陈覆亡后落籍钱塘。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後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显庆五年,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仲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新!!: 晋书和褚遂良 · 查看更多 »

褚靈媛

褚靈媛(),晉恭帝司馬德文的皇后。父褚爽,曾祖父為褚裒,晉康帝皇后褚蒜子為其祖姑母,哥哥為褚秀之、褚裕之。.

新!!: 晋书和褚靈媛 · 查看更多 »

褚裒

褚裒(),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東晉外戚,官至征北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曾經領導北伐,但失敗而回,不久憂憤得病而死。.

新!!: 晋书和褚裒 · 查看更多 »

褚蒜子

褚蒜子,河南陽翟人,父褚裒,母谢真石(谢鲲的女儿,褚裒继室)。前母荀氏、卞氏。為東晉晉康帝皇后。.

新!!: 晋书和褚蒜子 · 查看更多 »

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鲜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為後秦所滅。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归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复国,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熾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431年被夏國所灭。;君主头衔:.

新!!: 晋书和西秦 · 查看更多 »

西燕

西燕()是中國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諸燕之一,由鲜卑慕容泓建立的政权。共存在10年。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在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东南)自称济北王。因其地处于后燕、南燕、北燕之西,史称「西燕」。 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 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于阿房(今陕西西安市西),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後有數位前燕贵族和將領被擁立為君主,最後慕容廆族孫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称帝。西燕強盛時,統治南抵軹關,北至新興,東依太行,西臨黃河。 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將三十多人,西燕亡。.

新!!: 晋书和西燕 · 查看更多 »

西涼

西涼(400年—421年)是十六國之一。 400年-李暠-在敦煌称“凉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李--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戰敗,乞降不成後自殺。西涼因此亡於北涼。二十余年之后,李恂的侄子李宝趁北魏攻灭北凉之际,一度恢复先人的基业,同年向北魏投诚,该政权被称为后西凉。 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新!!: 晋书和西涼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晋书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馬韓

韓,是公元前100年至300年間位於古代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忠清、全羅兩道)的部落联盟, 与“辰韩”和“弁韓”(弁辰)合称“三韩”。 据《后汉书·卷85》记载,马韩位于三韩西部,有五十四国。马韩北与乐浪郡,南与倭相邻。 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 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马韩与高句丽、濊貊一样都有在十月祭天的风俗。 《后汉书·安帝纪》载:公元121 年,马韩曾帮助高句丽围攻玄菟城。 4世纪,馬韓後來被扶余别种百濟所滅。.

新!!: 晋书和馬韓 · 查看更多 »

馮跋

北燕文成帝冯跋(),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字文起,小名乞直伐,是胡化的漢人,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

新!!: 晋书和馮跋 · 查看更多 »

解系

解系,(),字少連,濟南著縣人。西晉時期官員,為人清身潔己,亦不奉承當時極得寵的權貴荀勖等,於是當時很有聲譽。但最終在八王之亂期間被趙王司馬倫殺害。.

新!!: 晋书和解系 · 查看更多 »

許敬宗

許敬宗(),字延族。祖籍高阳郡新城县。唐朝官员,官至中书令(宰相)。.

新!!: 晋书和許敬宗 · 查看更多 »

諸葛長民

诸葛长民(),字長之,琅琊阳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東晉末年重要將領,曾與劉裕舉兵討伐篡位的桓玄,後來又在盧循之亂中參與防衞京師建康。諸葛長民先後遷任青州和豫州刺史,但後來卻意圖謀反,被劉裕命人殺害。.

新!!: 晋书和諸葛長民 · 查看更多 »

高崧

崧(),字鍾秀,河南開封府許州襄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河南鄉試第三十二名。成化二年(1466年),參加丙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三十名。曾祖父高才。祖父高整。父亲高諒。.

新!!: 晋书和高崧 · 查看更多 »

高光

光(Bloom、light bloom或glow),是用于视频游戏、和高动态光照渲染(HDR)中的一种计算机图形效果,用于仿造真实摄像机的物体成像。该效果会在高亮度物体周围产生条纹或羽毛状的光芒,以模糊图像细节。简单而言,如果物体背光,从第三人称观察,光线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并在某种程度上与遮挡物体产生交叠。.

新!!: 晋书和高光 · 查看更多 »

謝玖

謝玖(),晉惠帝司馬衷姬妾,愍懷太子司馬遹之母。她出身屠夫之家,父親以宰羊為生,出身貧賤。但是謝玖卻貌美賢惠,儀容端莊,於是被選入宮中,封為才人。 起初,司馬衷於泰始三年(267年,八歲)被封為太子,還沒立妃。晉武帝顧慮到太子年紀還小,尚不知男女閨房之事,就派謝玖去為太子侍寢。太子妃賈南風(冊立於272年,妃15歲太子13歲)严妒,謝玖怀孕后只得請求回到西宮,生下一個兒子。小孩都養到三四歲大了,太子還不知道自己有兒子的事。直到後來司馬衷入宮和其他皇子們一起遊玩,偶然握起司馬遹(生於278年)的手,武帝才告訴他:「這是你兒子啊。」 惠帝即位後,立司馬遹為太子。元康五年(295年),谢玖由才人进位淑妃。但是賈--不准太子與親生母親相會,將謝玖另外安置。299年,賈--設計要廢太子,讓太子寫下叛逆文字(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共要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陷他入罪,並連帶將其母謝玖、其妾蔣俊陷為同謀造反,十二月三十(300年2月6日),逮捕杖殺。 永康初,晋惠帝下詔改葬太子,謝玖便與太子合葬在顯平陵,並且追贈她夫人印綬。.

新!!: 晋书和謝玖 · 查看更多 »

謝道韞

谢道韫(又作謝道蘊),字令姜(生卒年不詳),東晉時人,是宰相謝安的姪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新!!: 晋书和謝道韞 · 查看更多 »

謝萬

謝萬(),字萬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名士,謝裒之子,謝奕及謝安弟。曾接替謝奕為豫州刺史,並領導北伐,但終失敗而還,被廢為庶人。.

新!!: 晋书和謝萬 · 查看更多 »

謝沈

謝沈,字行思,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曾祖謝斐,三國時期吳豫章太守。父謝秀,吳翼正都尉。謝沈少孤,事母至孝,晉成帝時,本郡命為主簿,功曹,察孝廉,太尉郗鑒召用,皆辭不就。會稽內史何充引為參軍,以母老去職。晉康帝時徵為太學博士,遷著作郎,有《尚書注》十五卷、《毛詩注》二十卷,另有《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今不傳,清代有輯本。《晉書》有《謝沈傳》。 S.

新!!: 晋书和謝沈 · 查看更多 »

謝朗

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陳郡陽夏(今河南周口太康)人,謝安之兄謝據的長子,官至東陽太守。「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封:謝韶。胡:謝朗。羯:謝玄。末:謝淵。皆小名)。.

新!!: 晋书和謝朗 · 查看更多 »

魏舒

魏舒(),中国春秋時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五代领袖。姬姓,魏氏,名舒(《世本》名荼)、谥号献。魏昭子魏絳之子(称魏献子是魏絳之孙,魏嬴之子)。历仕晋平公、晋昭公、晋頃公。史称魏献子。 魏絳在平公即位後引退,魏舒担任魏氏领袖。当時晋国大夫士匄、欒盈争权,魏絳和欒盈的父亲欒黶为下軍佐,関係親密,魏舒处于两難立場。 前550年四月,欒盈政治斗争失败,投奔齐庄公。齐庄公派他攻击晋国。欒盈联络魏舒为内应,在欒盈的武士督戎被士匄的武士斐豹击败后,士匄子士鞅劫持了魏舒,魏舒知道欒盈大势已去,投靠了士匄阵营,結果欒盈敗死。 魏舒担任上軍佐,与趙武、韓起掌握晋国军事。前541年,对北狄的太原之战,魏舒向上军将中行吴建议将战车兵改为步兵,中行吴采纳了他的建议,大败狄軍,这是中国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 前514年,正卿、中軍将韓起病死,次卿魏舒继任。魏舒和趙鞅等六卿,灭掉了公族的羊舌氏(叔向家族)、祁氏(祁奚、祁午家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魏氏势力更加巩固。 正卿、中軍将魏舒处在人生巅峰,前509年,魏舒召集列国大夫于狄泉(在今河南洛阳)为成周筑修城墙。他把筑修城墙的事交给韩简子和原寿过,自己到大陵泽(今河南获嘉县西北)打猎,放火烧荒,回来死在宁(今河南获嘉县西),儿子魏取继任魏氏领袖。.

新!!: 晋书和魏舒 · 查看更多 »

魯芝

魯芝(),字世英,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眉縣)人,魏晉時期官員。.

新!!: 晋书和魯芝 · 查看更多 »

譙縱

譙縱(),字不詳,巴西南充(今四川南充)人。十六國時期西蜀國建立者。其祖父譙獻之就是成漢司空,於蜀地甚有名望,成漢亡後亦獲招攬入仕東晉。.

新!!: 晋书和譙縱 · 查看更多 »

鮑靚

鮑靚,字太玄,一說其為東海(今江蘇常熟縣)人,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也有其為上黨人說法,西漢司隸鮑宣後人,鮑姑之父。.

新!!: 晋书和鮑靚 · 查看更多 »

诸葛婉

#重定向 諸葛婉.

新!!: 晋书和诸葛婉 · 查看更多 »

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新!!: 晋书和谢安 · 查看更多 »

谢尚

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东晋人,豫章太守谢鲲子,东晋太傅谢安从兄。 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书法,尚清谈。历任江州刺史、尚书仆射,后进号镇西将军,累宦至散骑常侍,卫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世称谢镇西。 曾于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又于牛渚采石制为石磬,为江表钟石之始。.

新!!: 晋书和谢尚 · 查看更多 »

谢玄

谢玄(),字幼度,小名羯儿,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谢羯”或“谢遏”雅好清谈,与张玄之并称为“南北二玄”,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官員、文學家、军事家。封康樂縣公,谥献武,人稱謝献武、康乐献武公。追封车骑将军,是以又被称为“谢车骑”。.

新!!: 晋书和谢玄 · 查看更多 »

谢琰

謝琰(),字瑗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次子。東晉重要將領,為淝水之戰的功臣,後參與抵抗了王恭起兵和孫恩之亂,在對抗孫恩的戰事中兵敗,因部下叛變而遇害。.

新!!: 晋书和谢琰 · 查看更多 »

谢鲲

谢鲲(),字幼舆,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陳郡謝氏士族,東晉鎮西將軍謝尚之父,太保谢安的伯父,两晋名士。官至豫章太守,故有稱謝豫章。.

新!!: 晋书和谢鲲 · 查看更多 »

谢邈

謝邈(),字茂度,陳郡陽夏人。東晉太保謝安弟謝鐵之子。官至吳興太守,死於孫恩之亂.

新!!: 晋书和谢邈 · 查看更多 »

谢混

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琰幼子,谢安之孙。东晋官員、文学家。在晉官至尚書僕射,但因依附劉毅而被劉裕誅殺。.

新!!: 晋书和谢混 · 查看更多 »

豫章郡君

豫章郡君,荀姓,名失傳,燕国人,晋明帝司马绍的母亲。.

新!!: 晋书和豫章郡君 · 查看更多 »

鲁胜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 生卒年不詳。少有才操,曾任佐著作郎,晋惠帝元康初年,升遷为建康令。不久因時局不穩,“尝岁日望气,知将来事故”,而歸隐家中。中书令张华派兒子去请鲁胜做官,朝廷聘用鲁胜为博士,都被拒絕。鲁勝是第一位替墨家作注的學者,並定名为《墨辩》,今仅存《墨辩注》序文。.

新!!: 晋书和鲁胜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晋书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賈南風

贾南风(),小名峕,字南风。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襄汾县)人。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的三女(亦是其后妻郭槐生的長女),西晋晋惠帝的皇后,又称惠贾皇后、贾--。賈南風在皇后位置十年,其間因惠帝懦弱无能而得以專權,直至在政变中被废黜、杀害。其专权与失势是引发八王之亂并最终导致战乱升级的导火索之一,对西晋和之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晋书和賈南風 · 查看更多 »

賈充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襄汾县)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是三国時代仕於魏國和西晋兩個朝代的大臣。西晉建國功臣,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心腹,其女兒賈褒及賈南風分別嫁予司馬炎弟司馬攸及兒子司馬衷,與皇室結為姻親,地位顯赫,諡號武公。.

新!!: 晋书和賈充 · 查看更多 »

賀循

賀循(),字彥先,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先人慶普,有所謂慶氏學,族高祖慶純改賀氏,孙吴名臣賀邵之後。生於魏景元元年(260年),精禮傳,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号为“五俊”。舉秀才,出為陽羨令。任武康令,政教大行,鄰城宗之,“无援于朝,久不进序”,於會稽內史期間,开凿西興運河,自會稽郡城至錢塘江。轉為軍諮祭酒,陸機薦入洛,補太子舍人。多病,患有羸瘵(肺結核)。趙王倫篡位後,轉侍御史,不久以疾去職。琅玡王司馬睿鎮守建鄴時,任太常、太子太傅、左光祿大夫等職。官至太史、太常卿。卒於晉太興二年(319年),贈司空。著有《丧服要记》、《会稽记》及《文集》等。.

新!!: 晋书和賀循 · 查看更多 »

趙翼

趙翼(),字雲崧,號甌北,江蘇常州府陽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文學家、史學家。.

新!!: 晋书和趙翼 · 查看更多 »

鸠摩罗什

鳩摩羅什(कुमारजीव,IAST:;344年-413年灵山海会),東晉十六国时期西域龜茲人,佛教比丘,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譯師。譯著包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論》、《大智度論》、《妙法蓮華經》等等。.

新!!: 晋书和鸠摩罗什 · 查看更多 »

车胤

车胤,字武子。东晋南平郡(今湖南省、湖北省边界)人。 车胤曾祖车浚曾任吴国会稽太守,父親車育曾任郡主簿。相传车胤小时候家庭贫穷,夏天夜裡只能用萤火虫的光亮照明勤读,“车胤囊萤”的典故源自于此。 初为桓温从事,后为主簿、征西长史。晋孝武帝时期(373~396年),历任中书侍郎、侍中、护军将军。晋安帝隆安初年 (397~401年),为吴兴太守,加辅国将军。迁吏部尚书。 因不满司马元显擅权,被令自杀。.

新!!: 晋书和车胤 · 查看更多 »

龚壮

龚壮,东晋十六国时成汉巴西郡(治今四川阆中)人,字子玮。 龚壮的父亲、叔父都被李特所杀,龚壮想要报仇,因力弱不能复仇隐居山中,多年不脱丧服。李特的侄子李寿多次以礼征召,龚壮不应召。成玉恒四年(338年)龚壮前往拜见李寿,利用李寿与李特之孙、成国皇帝李期之间的矛盾,使李寿杀李期报私仇。李寿因李期滥杀无辜,向龚壮询问自我保全的方法。龚壮说:“巴蜀之民本是晋朝的臣民,节下若能发兵西取成都,向晋朝称藩,谁不争着做您的前驱!如此福延子孙,名垂不朽。”李寿听从龚壮之言,取成都,废李期自立为汉皇帝。李寿用安车、束帛征召龚壮任太师,龚壮誓死不肯出仕,对李寿所馈赠的礼物,一概不接受。八月,蜀地阴雨连绵,百姓饥荒,疫病流行。龚壮上封事还是劝说李寿向晋朝称臣,李寿不采纳。 汉兴三年(340年),后赵天王石虎写信给汉皇帝李寿,想和他联军南犯东晋,约定平分江南之地。李寿大为高兴,派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出使后赵。龚壮规谏:“陛下与胡虏结盟,怎比得上与晋朝结盟?胡虏是豺狼,灭晋之后,我们不得不北面称臣侍奉他,若和他们争天下,我们和他强弱不敌,处于危亡的境地。虞国、虢国的往事,就是教训,希望陛下深思熟虑。”李寿于是停止攻伐东晋的举动。龚壮认为人的品行最重要的是忠孝,已经为父亲、叔父报仇,又想让李寿侍奉晋室,李寿不听。龚壮便假称耳聋,手不能拿东西,辞职归乡,以读书写作自娱,终身不再去成都。一心考究经典,构画文章,著有《近德论》等。.

新!!: 晋书和龚壮 · 查看更多 »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新!!: 晋书和龟兹 · 查看更多 »

龍憐

龍氏,字憐,晉朝時期人物,西道縣人。.

新!!: 晋书和龍憐 · 查看更多 »

辰韓

辰韓(진한,しんかん),是古代(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部落之一,在洛東江以东庆尚道,與馬韓及弁韓合稱三韓。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新!!: 晋书和辰韓 · 查看更多 »

辛勉

辛勉,字伯力,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左卫将军辛洪之子。 辛勉博学,忠义刚强果敢。晋怀帝时,官至侍中。永嘉五年(311年)洛阳被刘曜所破,辛勉随怀帝被俘虏至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刘聪想要任命辛勉为光禄大夫,宁死不仕刘聪。刘聪赞许辛勉的气节,为在平阳西山筑室,每月给他酒米,也不接受。八十岁时,辛勉卒。.

新!!: 晋书和辛勉 · 查看更多 »

辛憲英

辛氏(),字憲英,潁川陽翟人,三國時代女性,曹魏衛尉辛毗之女,河內太守辛敞之姊。辛憲英是漢晉間望族泰山羊氏的家族成員,丈夫是泰山郡太守羊耽,她亦是東漢「懸魚太守」羊續的儿媳婦,西晋太傅羊祜的叔母。生平見載於《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羊耽妻辛氏傳》。其外孫夏侯湛亦為其撰寫傳記《羊太常辛夫人傳》,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曾於《辛毗傳》中加以引用。.

新!!: 晋书和辛憲英 · 查看更多 »

范宣

范宣字宣子,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北)人。 十歲,能誦詩書。曾在後園挑菜,誤傷手指,大哭。有人問他很痛嗎?答曰:“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長大後博览群书,尤精於《三礼》。东晋時徙家豫章,设馆授徒,“常以讲诵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著名畫家戴達追隨他學習書法,范宣读书他就读书,范宣抄书他也跟著抄书。後來范宣也學繪畫,《历代名画记》说范宣之画为“荀卫之后,范宣第一”。.

新!!: 晋书和范宣 · 查看更多 »

范平 (西晉)

范平(),字子安,吳郡錢塘(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任東漢孫吳臨海太守。藏書家。六十九歲去世。.

新!!: 晋书和范平 (西晉) · 查看更多 »

范弘之

范弘之(),字長文,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東晉安北將軍范汪孫。東晉儒家學者。.

新!!: 晋书和范弘之 · 查看更多 »

范粲

范粲(),字承明,陳留外黃(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三國曹魏忠臣。官至武威太守。太康六年,死時八十四歲,而且三十六年不說話及死在車上。祖父為萊蕪長范丹。其長子名叫范喬。.

新!!: 晋书和范粲 · 查看更多 »

范隆 (前趙)

范隆(),字玄嵩,雁門(今山西省右玉縣)人。曾任前趙尚書僕射、太尉、尚書令、中書令、司空。.

新!!: 晋书和范隆 (前趙) · 查看更多 »

范汪

范汪(),字玄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東晉官員,官至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但不久被桓溫所廢。.

新!!: 晋书和范汪 · 查看更多 »

范晷

范晷()字彦长,西晋初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為《後漢書》作者范曄之高祖。 范晷歷任馮翊(今陕西省大荔县)太守、涼州(今甘肃省武威县)刺史、雍州(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刺史。在雍州期间,雍州曾受氏羌侵扰,土地荒芜,百姓困敝,范晷劝民農桑,政績突出。晉惠帝元康(291年—299年)中,被加封为左將軍。.

新!!: 晋书和范晷 · 查看更多 »

胡威

胡威(),字伯虎,一名胡貔,淮南壽春人。曹魏末年及西晉官吏,三國時曹魏官員胡質之子,父子皆以清廉著名。.

新!!: 晋书和胡威 · 查看更多 »

胡芳

胡芳,生卒不詳,父親為大將軍胡奮,晉武帝寵妃,武安公主生母。.

新!!: 晋书和胡芳 · 查看更多 »

郭彰

郭彰,字叔武,太原郡晉陽縣人。賈南風從舅。西晉冠軍縣侯。諡烈。《晉書·郭彰傳》:郭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后從舅也。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曆散騎常侍、尚書、衛將軍,封冠軍縣侯。及賈后專朝,彰豫參權勢,物情歸附,賓客盈門。世人稱為「賈郭」,謂謐及彰也。卒,諡曰烈。.

新!!: 晋书和郭彰 · 查看更多 »

郭琦

郭琦(),江苏兴化人,中国女子国际象棋棋手,拥有国际大师与女子特级大师称号。 2011年,16岁的郭琦被国际棋联授予女子特级大师称号。2012年,她夺得了世界青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女子冠军 ,也是中国第四位世界青年女子冠军。2013年,被清华大学录取。2014年,又获国际棋联授予的国际大师称号。2016年,获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女子冠军。此外,郭琦还作为中国队的成员参加过多项国际赛事,夺得过2013年世界女子团体亚军,2014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女团银牌(并获个人台次银牌)、2016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女团金牌(并获个人台次金牌)。.

新!!: 晋书和郭琦 · 查看更多 »

郭瑀

郭瑀(),字佩之,直隸灤州人,和陽衛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晋书和郭瑀 · 查看更多 »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今属山西省)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方术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新!!: 晋书和郭璞 · 查看更多 »

郭象

郭象(),字子玄,西晋时期哲学家,玄学(理性新道家学派)人士。 生年不详,早年擔任司徒椽,歷官黃門侍郎、豫州牧長史、太傅主簿。太尉王衍與郭象有交遊,常說:“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郭象曾註釋《庄子》一書。他把《庄子》的比喻、隐喻变成推理和论证。郭象本人雖為玄學清談大師,但熱心追求權勢,本傳稱其“任職當權,熏灼內外”。錢穆批評郭象“曲說媚勢”。永嘉末年病卒。 在郭象以前,早有向秀作《庄子注》,一說郭象剽竊向秀,但向秀的作品早佚,今日已無法確切查證。郭象雖為《莊子》作注,但思維與莊子不同。例如《逍遙遊》篇“堯讓天下於許由”原文是稱美許由隱居不仕,郭象則以為“若謂拱默乎山林之中,而後得稱無為者,此莊老之談所以見棄於當涂者。”《莊子》推崇許由,但郭象卻是稱許堯而貶抑許由。今日學界大都以為郭象是在向秀的基础上“述而广之”,加以发展。例如湯一介認為:“郭象的《莊子注》確實在向秀的《莊子注》基礎上有重要發展,以此說郭注是向注的‘述而廣之’。”也有人說注《莊子》者,郭象以下有數十家,但郭象在某些義理上超越了莊子的範疇。北宋宗杲即稱:“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新!!: 晋书和郭象 · 查看更多 »

郭黁

郭黁(),西平郡人。十六國時期的方士,史載他曾多次準確預測國家衰敗和滅亡,但他亦因為這些預測而起兵作亂,甚至因而逃亡,最終被殺。.

新!!: 晋书和郭黁 · 查看更多 »

郭舒 (晋朝)

郭舒(),字稚行,顺阳人。东晋官员。《晋书》卷四十三.

新!!: 晋书和郭舒 (晋朝) · 查看更多 »

郭文

郭文(),字尚質,陝西鳳翔府麟遊縣人,陝西秦州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晋书和郭文 · 查看更多 »

郗鉴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重要將領,軍事家。東漢御史大夫郗慮的玄孫。郗鑒歷仕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三朝,曾協助討平晉初的王敦之亂和蘇峻之亂。.

新!!: 晋书和郗鉴 · 查看更多 »

阎缵

阎缵,字续伯,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祖阎圃,为张鲁功曹,劝鲁降魏,封平乐乡侯。 父阎璞,嗣爵,仕吴至牂柯太守。.

新!!: 晋书和阎缵 · 查看更多 »

阮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中国三国时期魏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與嵇康並稱嵇阮。.

新!!: 晋书和阮籍 · 查看更多 »

阳骛

阳骛(),一作阳鹜,十六国时期前燕大臣。字士秋,右北平郡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州区)人。 西晋末年,其父阳耽率家投奔辽西慕容部,仕慕容廆为东夷校尉。阳骛清素好学,睿智有才识。慕容廆时阳骛任平州别驾。慕容皝时位至司隶校尉、左长史,随军东西征伐,出谋划策。慕容皝临终对慕容儁说:“阳士秋士行高洁,忠干贞固,可托大事,汝善待之!”慕容儁继承燕王王位,任命左长史阳骛为郎中令。349年,慕容儁任命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骛为辅义将军,称之为“三辅”。阳骛辅佐慕容儁进图中原,其功仅次于主将慕容恪。352年八月,慕容儁派慕容恪、封奕、阳骛攻打王午。十一月十二日,任命国相封奕为太尉,左长史阳骛为尚书令,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典书令张悕为右仆射。354年,阳骛为司空,仍旧职守尚书令。355年十一月,太原王慕容恪为大都督、抚军将军,以阳骛作为副手,攻打段龛。358年,司空阳骛在东燕讨伐高昌,在黎阳攻打高昌别将的军队,没有攻破。十月,东晋泰山郡太守诸葛攸攻打前燕的东郡,进入武阳后,慕容儁派大司马慕容恪统领阳骛及乐安王慕容臧率军迎击,诸葛攸被打败逃回泰山。慕容恪渡过黄河,占据河南。360年,慕容儁临终召来慕容恪、阳骛以及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接受遗诏辅佐朝政。慕容暐即位,二月,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总揽朝政;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与辅佐朝政。365年四月初九,太尉武平匡公封奕去世。司空阳骛为太尉,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中书监。阳骛历事四朝,年高望重,从太宰慕容恪以下都叩拜他。阳骛小心恭顺、谦恭仁厚,胜过年轻的时候,对子孙们严加管教,所以他们虽身为高官,却无人敢违犯他的法度。367年十二月,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去世。慕容暐待以师傅之礼。阳骛性节俭,无殓葬之财。.

新!!: 晋书和阳骛 · 查看更多 »

蘇峻

蘇峻,字子高。东晋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人。晉朝官員,活躍於東晉初年,曾參與討平王敦之亂,但卻是數年後蘇峻之亂的叛軍領袖。.

新!!: 晋书和蘇峻 · 查看更多 »

赫连勃勃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劉勃勃,中國十六国时期夏國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單于的後裔,其父劉衞辰死於北魏進攻後,勃勃依靠後秦高平公沒弈干,又得後秦君主姚興賞識。及後就以後秦與魏通好而叛秦,殺害沒奕干並自立,建北夏國,屢度進攻後秦。隨後更乘東晉滅後秦後班師的機會佔領關中。.

新!!: 晋书和赫连勃勃 · 查看更多 »

起居注

起居注是東亞地區史書的一種形式,為編年體,也就是一種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為順序,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起居注的特色在於,它是由專門的史官起居舍人對於皇帝每日的行為和言論按時記錄的史書。這和日本在平安時期,由天皇親自撰寫的寬平御記、醍醐天皇御記、宇多天皇御記有所不同,是一種特殊的史書形式。.

新!!: 晋书和起居注 · 查看更多 »

赵至

赵至,字景真,西晋代郡人。又名赵浚,字允元。.

新!!: 晋书和赵至 · 查看更多 »

薛兼

薛兼,字令長,丹陽人。 薛綜之孫,薛瑩之子。王隱稱薛兼「清素有器宇」。與丹陽紀瞻、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齊名,號為「五俊」。歷官丹楊尹(市長)、尚書、太子少傅。祖孫三代都做太子的老師,談及此事的人都深表讚美。晉明帝時代,加散騎常侍。官至太常。臨終將後事託付給紀瞻。.

新!!: 晋书和薛兼 · 查看更多 »

薛元超

薛元超(),名振,以字行,唐蒲州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人。 祖父为隋朝薛道衡。父薛收,唐初为秦王记室参军,不幸早逝。薛元超生于武德六年(623年),九歲襲爵汾陰男。善于文辞,太宗甚重之,娶李元吉之女和静县主为妻,累授太子舍人,参修《晋书》。唐高宗即位,迁绐事中,時年二十六歲。不久轉任中書舍人,加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麟德元年(664年)在简州刺史任上曾因与获罪宰相上官仪私下书信来往被长流巂州。薛元超晚年自称一生中有三大遗憾:“不以進士擢第”,没能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卒于光宅元年(684年)。.

新!!: 晋书和薛元超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晋书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新!!: 晋书和钱大昕 · 查看更多 »

邹湛

鄒湛,字潤甫,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 曹魏左将军鄒轨之子。早年鄒湛以才學聞名於當時。曹魏時歷通事郎太學博士。泰始初年,轉任尚书郎,很被羊祜器重。入京擔任太子中庶子。累迁散骑常侍。出京擔任渤海太守。转太傅杨骏长史。晚年任國子祭酒。約卒於晉武帝元康末年。有文集四卷。有子鄒捷。.

新!!: 晋书和邹湛 · 查看更多 »

肃慎

肃慎,亦称息慎、稷慎,是夏代及商代生活在黑水(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的一个部族。與漢族、濊貊、东胡同被称为古代东北地區及外满洲的四大民族,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民族之ㄧ。.

新!!: 晋书和肃慎 · 查看更多 »

蔡豹

蔡豹(),字士宣,陳留圉城人。東漢衞尉蔡質的玄孫,晉朝將領,官至徐州刺史,曾參與討伐叛變的徐龕和抵禦後趙,後因畏懦而被處死。.

新!!: 晋书和蔡豹 · 查看更多 »

鄧嶽

鄧嶽,原名岳,為了避諱晉康帝名諱,改为嶽,一作岱;字子山,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陽太守,於蘇峻之亂時領兵平亂有功,任中郎將,封為宜城縣伯。 子鄧遐亦為名將。.

新!!: 晋书和鄧嶽 · 查看更多 »

鄭阿春

郑阿春,河南郡荥阳县(今河南省荥阳市)人,为世族。祖临济令郑合,父郑恺,字祖元,安丰太守。郑阿春少年丧父,无兄弟,只有姊妹四人,郑阿春最长。先嫁给渤海田氏,生一男就守寡了,依靠舅父濮阳吴氏。晋元帝司马睿为丞相,元敬皇后虞孟母已经崩逝,将纳吴氏之女为夫人。郑阿春和吴氏女一起游后园,有人见到,对司马睿说:“郑氏女虽嫠,贤于吴氏远矣。”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为晉王,纳郑阿春为琅邪王夫人。深得宠爱。郑阿春虽得贵幸,但常常有忧色。司马睿问原因,回答:“妾有妹,中者已适长沙王褒,余二妹未有所适,恐姊为人妾,无复求者。”晋元帝因此从容地对刘隗说:“郑氏二妹,卿可为求佳对,使不失旧。”刘隗推荐他侄子刘佣娶老三,老小嫁给汉中李氏。晋元帝召王褒为尚书郎,来取悦郑阿春。郑阿春生琅邪悼王司马焕、简文帝司马昱、寻阳公主。318年,司马睿称皇帝尊号,郑阿春虽为夫人,元帝下诏太子司马绍及东海王司马冲、武陵王司马晞都以母亲对待她。晋元帝驾崩,郑阿春称建平国夫人。咸和元年(326年)郑阿春去世,司马昱时由琅邪王改为会稽王,追号为会稽太妃。及简文帝即位,未及追尊母亲。孝武帝上祖母尊号为简文太后,陵墓为嘉平陵。.

新!!: 晋书和鄭阿春 · 查看更多 »

鄭沖

鄭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漢末晉初人物。在曹魏官至太保,西晉官至太傅。.

新!!: 晋书和鄭沖 · 查看更多 »

臧荣绪

臧榮緒(),東莞郡莒(山東縣)人。 生於晉安帝義熙十一年(415年),祖臧奉先,為建陵(江蘇沭陽西北)令。父臧庸民,為國子助教。幼年喪父,侍母至孝。遭逢亂世,與友人關康之俱隱於京口(江蘇鎮江),世稱二隱,经常身穿黑色长袍,自號“披褐先生”。 荣绪純篤好學,嗜讀《五經》,著有《釋五經序論》;又精於史學,據王隱、何法盛等晉書,另撰晉朝史書,起于宣帝創業,終于劉裕代晉,有紀、錄、誌、傳共一百一十卷。是十八家晉史中最完備的一種,初唐重修《晉書》即以此為本。齊武帝永明六年(488年)卒於京口之郊的江中金山。.

新!!: 晋书和臧荣绪 · 查看更多 »

苟晞

苟晞(),字道將,河內山陽人。西晉中期至末年重要將領,曾多次與外族作戰。官至大將軍,後被石勒擊敗被俘,不久被殺。.

新!!: 晋书和苟晞 · 查看更多 »

苏蕙

苏蕙,字若兰。前秦苻坚时女诗人,以创作的回文诗《璇玑图》闻名。 苏蕙为陕西扶风美阳镇人,苏道质第三女,出身诗书世家。十六岁时嫁于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刺史窦滔。.

新!!: 晋书和苏蕙 · 查看更多 »

苻健

景明帝苻健(),字建業,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洪第三子,十六国前秦開國皇帝。苻健繼父親統領部眾並成功入關,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前秦。後屢次作戰征服其他反抗前秦的關內勢力,更擊敗北伐的晉軍。.

新!!: 晋书和苻健 · 查看更多 »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新!!: 晋书和苻坚 · 查看更多 »

苻丕

哀平帝苻丕(),字永叔(或作永敘),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前秦皇帝,宣昭帝苻堅的庶長子,淝水之戰後與後燕君主慕容垂一度相持於鄴城。並在苻堅死後繼承帝位,繼續與後秦、西燕及後燕勢力對抗。最終在進攻洛陽時遭晉軍所殺,死後獲諡為哀平皇帝。.

新!!: 晋书和苻丕 · 查看更多 »

苻生

苻生(),字長生,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開國君主苻健的第三子。史載苻生「荒耽淫虐,殺戮無道,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錘鉗鋸鑿備置左右」在位三年期間殺害了多位大臣,以及做了多項殘忍變態的事。最終苻生被苻堅發動政變推翻,降封越王,不久被殺。不過後世亦有人認為苻生的暴政其實是史家誣捏渲染的結果。.

新!!: 晋书和苻生 · 查看更多 »

苻登

帝苻登(),字文高,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国前秦皇帝,苻堅族孫,建節將軍苻敞之子。在苻堅遭後秦君主姚萇殺害後,苻登曾領率氐族殘餘力量於關隴地區對抗後秦,後更被擁立為前秦皇帝。苻登起初屢次獲勝,但終敗給後秦,更遭俘殺。死後獲上廟號太宗,諡高皇帝。.

新!!: 晋书和苻登 · 查看更多 »

苻融

苻融(),字博休,十六国前秦将领,洛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北)人,氐族。苻堅的弟弟,谥号阳平哀公。.

新!!: 晋书和苻融 · 查看更多 »

苻雄

苻雄(),字元才,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国時前秦的开国元勋、宗室。苻洪之幼子,景明帝苻健之弟,屡建军功,官至丞相,曾參與抵抗東晉將領桓溫發動的北伐戰爭。.

新!!: 晋书和苻雄 · 查看更多 »

苻洪

苻洪(),字廣世,略陽臨渭氐人,是前秦政權奠基者。苻洪原名蒲洪,後以讖文有「艸付應王」,遂改苻姓。氐族部落小帥蒲怀归之子,亦是前秦開國君主苻健之父。苻洪先後歸附前趙和後趙兩個政權,後在後趙內大亂時試圖謀取中原。最終雖然遭毒殺,但他所累積的力量令其子苻健在關中成功建立前秦。.

新!!: 晋书和苻洪 · 查看更多 »

苻朗

苻朗,字元达,十六国前秦将领,氐族。 符朗是前秦天王苻堅的侄子,苻洛的儿子。喜經籍,手不釋卷。苻堅稱之“千里駒”,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鎮東將軍、青州刺史,封乐安男,在任有政绩。喜欢经籍,谈论虚玄,登山涉水。384年,遣使到彭城请求投降晋後,加封员外散骑侍郎。到扬州后,他和东晋豪门斗富争奇,侮辱骠骑长史王忱兄弟。几年后,被王氏兄弟王国宝进谗言杀害。著有苻子数十篇。 谢安设宴请苻朗,苻朗吐痰不用唾壶,由他的侍奴跪地,以口接唾。苻朗善識味,食鹽能吃出生鹽與熟鹽之別,食鵝能知其毛色,世稱「苻朗皁白」。王忱慕名登门拜访,朗称疾不见。僧法汰想引荐他見王國寶兄弟,苻朗說:“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後為王國寶所杀,临刑,神色自若,有詩:“旷此百年期,远同稽叔子。命也归自天,委化任冥纪。”清人嚴可均輯苻朗佚文。.

新!!: 晋书和苻朗 · 查看更多 »

虞孟母

虞孟母(),濟陽郡外黃縣人,父虞豫,弟虞胤。晉元帝為琅邪王時,納虞氏為妃,兩人結縭六年後,在永嘉六年(312年)虞氏逝世,未留下子女。 晉元帝即位後,追尊虞孟母為皇后,諡號元敬皇后,有司奏議應為虞氏別立廟祠,但被元帝婉拒。於是虞孟母的神位昇祔太廟,葬於平陵。 太寧初年(323年),元帝子晉明帝感懷虞氏當年的撫育之恩,於是追封虞氏的生母王氏為雲陽縣君,從母為平陽鄉君。 Category:虞姓 Category:晉朝追封皇后.

新!!: 晋书和虞孟母 · 查看更多 »

虞喜

虞喜(公元),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虞翻後代,經學家虞預胞兄,东晋经学家、天文学家,是中國最早发现者岁差的人,也是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新!!: 晋书和虞喜 · 查看更多 »

虞预

虞预,字叔宁,東晋经学家,史学家。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出生门阀世族,虞翻后人,虞喜的胞弟。在东晋时曾历任著作郎、散骑常待等官职,进爵平康县侯。 虞预本名虞茂,犯明穆皇后母讳,故改名作预。 虞预私撰《晋书》四十余卷。 唐朝刘知几《史通·杂述》以为虞预《会稽典录》等“郡书”:“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

新!!: 晋书和虞预 · 查看更多 »

虞潭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東吳騎都尉虞翻之孙。晉朝時重要官員,多次出任朝內和地方官職,在東晉官至衛將軍。虞潭曾在屢次起兵平定多場叛亂,在協助東晉立國於南方並在其建立後維持其安穩都有極大的功勞。.

新!!: 晋书和虞潭 · 查看更多 »

陳騫

陳騫(),字休淵,臨淮東陽(今安徽天长)人。三國時代曹魏司徒陳矯之子,是晉朝開國功臣,官至車騎將軍,於《晉書》中有傳,但因表字重犯唐高祖李渊名讳而被隐去不表。陳騫之父陳矯本姓劉氏,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

新!!: 晋书和陳騫 · 查看更多 »

陳邵

陳邵,字節良,東海郡襄賁縣(今山東省蘭陵縣)人。一作下邳人。郡裡舉薦陳邵為孝廉,陳邵沒有前往就任。以儒學徵任為陳留內史,累遷任燕王師。撰有《周禮評》,甚有條貫,知名於世。泰始年間有詔書褒獎陳邵,司馬炎下詔曰:「燕王師陳邵清貞潔靜,行著邦族,篤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悅典誥,老而不倦,宜在左右以篤儒教。可為給事中。」後來在任內逝世。曾任司空長史。.

新!!: 晋书和陳邵 · 查看更多 »

陳歸女

陳歸女(),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宠妃,晋安帝和晋恭帝的母亲。松滋潯陽(今江西九江)人,陳廣的女兒。 陳歸女原為教坊歌女,有美色,善彈唱,後應召入宮,得孝武帝寵幸,封淑媛,以美色歌舞艷冠後宮,其父親亦因此做了平昌太守。382年生皇子司馬德宗,386年又生司馬德文。 390年陳淑媛死,時年29歲,孝武帝追贈她為夫人。 後來司馬德宗即位為安帝,追尊皇太后,諡號安德太后。 C陈 C陈.

新!!: 晋书和陳歸女 · 查看更多 »

陳敏

陳敏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晋书和陳敏 · 查看更多 »

陶侃

陶侃(),字士行。江州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晋朝名将。出身寒門的陶侃自討平張昌叛亂開始以其戰功一直升遷,最終當上太尉之位,並掌握重兵,都督八州軍事並任荊江兩州刺史;在世族壟斷高位的東晉是一個例外。陶侃不單對東晉的建立與維持在軍事上作出貢獻,本身亦甚有治績,治下荊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遺,亦深受人民愛戴。曾建杉庵讀書於嶽麓山。.

新!!: 晋书和陶侃 · 查看更多 »

陶璜

陶璜(),字世英,中國三國時代東吳及西晉時人。陶璜生於東吳官宦家庭,歷任顯位。3世紀60年代,東吳所轄的交州(州境包括現時越南北部)地區一度被西晉侵佔,雙方遂在當地爆發爭奪戰,陶璜受東吳孫晧委派率兵,成功擊敗晉軍,璜任交州刺史。其後,西晉於280年滅吳,陶璜投降,晉武帝繼續授任他為交州刺史。陶璜在交州任職三十年,深得當地民眾愛戴,後世越南史書甚至盛讚他「威惠素著」。.

新!!: 晋书和陶璜 · 查看更多 »

陶淡

陶淡(,或作陶澹 ),字处静,鄱阳人 ,笃信道教。祖父是晋朝太尉陶侃,父亲是陶夏,是陶潜(陶渊明)的堂叔。.

新!!: 晋书和陶淡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新!!: 晋书和陈寿 · 查看更多 »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新!!: 晋书和陈书 · 查看更多 »

陆机

陆机(),字士衡,吴郡(含江苏省苏州市及上海市松江区等地,故居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新!!: 晋书和陆机 · 查看更多 »

林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国号。.

新!!: 晋书和林邑 · 查看更多 »

搜神记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寫的记录神仙鬼怪的著作,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

新!!: 晋书和搜神记 · 查看更多 »

束皙

束皙(),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西晉文學家。 漢太子太傅疏廣之後。祖束混,隴西太守。少有德行,太康初年,官佐著作郎、尚書郎。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出土魏襄王墓中竹书数十车,曾與荀勖、衛恆等整理《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著成《汲冢书》七十五篇。趙王倫為相國,請為記室。永康元年(300年)辭官歸里,教授門徒。卒於晉永康元年(300年)。著有《發蒙記》一卷,有《束廣微集》,今存輯本。四言詩有《補亡詩》六首,補作《詩經·小雅》的《南陔》、《白華》等篇,又有《勸農賦》、《餅賦》等。.

新!!: 晋书和束皙 · 查看更多 »

李势

李势(),字子仁,十六国成汉末主。李寿长子,母李氏。降晉後,封歸義侯,卒於建康,後世稱「後主」。無子。.

新!!: 晋书和李势 · 查看更多 »

李安期

李安期(),字不詳,定州安平人,李百藥之子。唐朝官员,乾封时,授同東西台三品(实质宰相)。 生卒年不詳。幼聰慧,七歲能屬文。隋代大業末年,父百藥貶桂州,行至太湖,遇盜匪,要殺害百藥。李安期跪泣請代,盜匪被感動,於是釋放之。唐代貞觀初年,累轉符璽郎。預修《晉書》成,除主客員外郎,歷任祠部郎中、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司列少常伯、參知國事。乾封二年(667年)任检校東臺侍郎、同東西台三品,同年,出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約卒於唐高宗咸亨初年。有《李安期集》傳世。.

新!!: 晋书和李安期 · 查看更多 »

李寿

汉昭文帝李寿(),字武考,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特之弟李骧少子。 338年即位后改国号为“汉”。343年病死。.

新!!: 晋书和李寿 · 查看更多 »

李密 (西晋)

李密(),又名虔,字令伯,三國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蜀汉、西晋官员。在晉官至汉中郡太守。.

新!!: 晋书和李密 (西晋) · 查看更多 »

李世民

#重定向 唐太宗.

新!!: 晋书和李世民 · 查看更多 »

李义府

李義府(),字不詳,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父李德盛,隋西城郡守,唐魏州刺史。 生於隋煬帝大業十年(614年),自小聰慧,劉洎、馬周等極力荐舉他,唐太宗予以召見,以“烏”題詩,李義府吟道:“日里颺朝彩,琴中聞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唐太宗說:“我當全林借汝,豈獨一枝耶?”預撰《晉書》。 高宗李治時兩度拜相,“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但表面溫和、笑裡藏刀,人號“李貓”。“有洛州婦人淳--氏,坐奸繫於大理,義府聞其姿色,囑大理丞畢正義求為別宅婦,特為雪其罪。”後來事機敗露,畢正義自殺,御史王義方上書彈劾,“原義府罪不問”反而把王義方貶逐出京。升任中書令,進封河間郡公。 晚年信陰陽師杜元紀,有人告發他“窺覘災眚,陰懷異圖”,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劉祥道等人負責審理,長流巂州(今四川西昌),有人寫《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大赦天下,李義府寫《在巂州遙敘封禪》獻上,但限於赦令規定:長流人不許還,未果。義府憂憤而死。 子女:.

新!!: 晋书和李义府 · 查看更多 »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新!!: 晋书和李延寿 · 查看更多 »

李充 (東晉)

李充,字弘度,江夏(湖北安陆)人。东晋学者、书法家、目录学家。父江州刺史李矩,母衛鑠,祖父李秉,曾祖父平虏中郎将李绪。曾祖父李绪为奉义中郎将李基之子,汝南太守李通之孙。 少孤,父亲坟墓前柏树被盗贼砍去,李充手刃该盗贼,因此而知名。晋成帝时王導征召其为掾,后征北将军褚裒引为记室参军,后因家贫苦求外出,于是褚裒任命其为剡县令,后遭母忧,服阙,为大著作郎,后又历任至中书侍郎,任内去世。为大著作郎时,曾经主持整理图书和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工作,开创了四部分类法: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四部分法之后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李充爱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批评当时“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他擅长楷书,为世人所重。著有《论语注》十卷、《論語釋》一卷、《翰林论》五十四卷、注《尚書》及《周易旨》六篇、《釋莊論》上下二篇、詩賦表頌等雜文二百四十首。现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存诗三首,且其中两首仅有类书中所引用的佚句;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保留有李充零星著作。有子李顒,亦有文采,郡举孝廉。.

新!!: 晋书和李充 (東晉) · 查看更多 »

李班

成哀帝李班(288年-334年),字世文。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雄之兄李荡之子。.

新!!: 晋书和李班 · 查看更多 »

李絡秀

李氏,字絡秀,汝南郡人,晉尚書僕射周顗母。.

新!!: 晋书和李絡秀 · 查看更多 »

李特

李特(),字玄休,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其父為李慕;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漢政權的奠基者。後來李特之子李雄稱王時,追諡李特為成都景王,等到稱帝時,再追諡為景皇帝,廟號為始祖。.

新!!: 晋书和李特 · 查看更多 »

李胤

李胤(),字宣伯,西晋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 李胤是汉朝河内郡太守李敏之孙。幼年孤儿以孝著称。仕郡上计掾,被州辟为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转任乐平侯相,政尚清简。入朝为尚书郎,历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选廉平。赐爵关中侯,任安丰郡太守。司马昭命他为自己的僚属大将军从事中郎,转任御史中丞,依法办事。曹魏伐蜀汉,李胤为西中郎将、都督关中诸军事。之后转任河南尹,封广陆伯。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李胤为尚书,晋爵为广陆侯。上奏:“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兼听狱讼,疑难之典,谋及卿士。”建议大政方针,应听取群公直言。晋武帝听从。泰始二年(266年),任吏部尚书仆射,转太子少傅、领司隶校尉。咸宁元年(275年)以侍中加特进,迁尚书令。晋武帝因司徒为西汉的丞相之职,以李胤为司徒。李胤为官“简亮持重,称为任职”。太康三年(282年)李胤卒,谥号成。李胤为官清廉,家中贫俭,儿子得病无钱买药。晋武帝得知,赐钱十万。身后家无余财,晋武帝赐李胤家二百万钱,一千斛谷。.

新!!: 晋书和李胤 · 查看更多 »

李重

李重(),字茂曾,江夏郡鍾武人。李重少年時期好学,文辭可觀;其父秦州刺史、都亭定侯李秉很早就死去。所以李重就成了孤兒,與弟弟們住在一起並照顧他們,以友愛著稱。.

新!!: 晋书和李重 · 查看更多 »

李雄

李雄可以指:.

新!!: 晋书和李雄 · 查看更多 »

李陵容

李陵容,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晋孝武帝的母亲。出身微贱,身体强壮,容貌丑陋,初在会稽王府里做低等婢女。 开始晋简文帝司马昱为会稽王,有三子,都夭折。自世子司马道生在永和四年(348年)被废黜,临川献王司马郁早逝,其后诸姬绝孕将近十年。司马昱令卜者扈谦占筮,回答:“后房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其一终盛晋室。”当时宠妾徐氏生新安公主,因美丽有德被宠爱。司马昱很希望她有身孕,但过了一年还是无子。道士许迈,当时朝臣都说他得道。帝从容而问,回答:“迈是好山水人,本无道术,斯事岂所能判!但殿下德厚庆深,宜隆奕世之绪,当从扈谦之言,以存广接之道。”司马昱同意,更加采纳。又数年还是无子,令善相面的人看他的爱妾,相面者说都不能给王爷生儿子,于是又派诸婢媵给他看。当时李陵容为宫人,在织坊中,个高皮肤黑,宫人都说她是昆仑人(黑人或棕色人种)。李陵容到了,相面者大惊:“就是这个人。”司马昱为了大局,召她侍寝。李陵容几次梦到两龙枕膝,日月入怀,以为这是吉祥,遂在362年生孝武帝司马曜、364年生司马道子(会稽文孝王)及鄱阳长公主。 司马昱在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仅八个月既去世,期間不曾給予李陵容任何封號。她的儿子孝武帝即位后,尊封李陵容为淑妃。太元三年(378年),进为贵人,九年,进为夫人。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相同。十九年,会稽王司马道子上奏:“母以子贵,庆厚礼崇。伏惟皇太妃纯德光大,休祐攸钟,启嘉祚于圣明,嗣徽音于上列。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八月辛巳,孝武帝临轩,遣兼太保刘耽尊李陵容为皇太后,称崇训宫。 晋安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隆安四年(400年),李陵容在含章殿驾崩,上尊谥文皇太后,葬于修平陵,神主祔于她婆婆宣太后鄭阿春庙。.

新!!: 晋书和李陵容 · 查看更多 »

李暠

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是李昶的遺腹子,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之十六世孫。李暠的后代形成了陇西李氏的镇远将军房、平凉房、武阳房、姑臧房、敦煌房、仆射房和绛郡房,唐朝皇室和诗人李白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天宝二年(743),唐玄宗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新!!: 晋书和李暠 · 查看更多 »

李歆

李歆(),字士業,小字桐椎,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十六國西涼公,為-李暠-世子。其第三子李重耳是李唐王朝皇室的直系祖先。 西涼建初十三年(417年),李暠過世,李歆被部下擁護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公、涼州牧,改元嘉興。李歆在位時,繼承其父稱臣於東晉的政策,因此東晉封其為酒泉公。 李歆用刑頗嚴,又喜歡建築宮殿,臣屬多有勸諫,然而李歆並不能接納。嘉興四年(420年),北涼佯攻西秦以誘西涼,李歆因此出兵攻擊,戰敗被殺。.

新!!: 晋书和李歆 · 查看更多 »

李期

李期(),字世運,是十六国時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雄第四子。.

新!!: 晋书和李期 · 查看更多 »

李流

李流(),字玄通,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漢政權奠基者李特之四弟。.

新!!: 晋书和李流 · 查看更多 »

李憙

*李憙 (晉朝),晉朝政治人物。.

新!!: 晋书和李憙 · 查看更多 »

杨佺期

楊佺期(),表字不詳,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晉末年重要將領。東汉太尉楊震八世孫。官至龍驤將軍、雍州刺史,曾參與王恭舉兵討伐朝臣的行動,亦與荊州刺史殷仲堪一同對抗桓玄,但因殷仲堪對其的畏懼而不信任,終被桓玄先發制人,楊佺期亦兵敗,被擒後遇害。.

新!!: 晋书和杨佺期 · 查看更多 »

杨皇后 (吕纂)

楊皇后(),后凉灵帝吕纂的天王皇后。她是后凉大臣楊桓的女儿,十分美貌。 龍飛四年(399年),吕纂即位為天王,改元咸寧,次年立妻子楊氏為皇后。三年(401年)二月,吕纂被他的堂弟呂超谋杀,杨后命禁兵讨伐吕超,大臣杜尚却阻止了禁兵,禁兵皆散。吕超的部下将军魏益多入宫,将吕纂的头砍了下来。楊皇后说:“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乎!”魏益多大骂皇后。呂超问杨皇后玉玺在哪里,杨皇后回答:“已经毁掉了。”之后,杨皇后离开宫廷,呂超认为她带走了宫廷里的珍宝,便向她索要。杨皇后回答:“你们兄弟不义,手刃相屠。我旦夕就死的人,用珍宝干什么呢!” 吕超的哥哥吕隆即位,吕超为宰相。吕超见杨氏貌美想娶她为妻,他警告右仆射楊桓:“楊皇后如若自杀,灾祸降及你的宗族!”楊桓告诉了她女儿,楊皇后说:“父亲大人将女儿卖给氐族以图富贵,一次就够了,还要卖第二次吗?”遂自杀,谥号穆皇后。楊桓投奔南凉河西王秃发利鹿孤,秃发利鹿孤以楊桓为左司马。.

新!!: 晋书和杨皇后 (吕纂) · 查看更多 »

杨骏

楊駿(),字文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楊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孙子,晉武帝武悼皇--楊芷之父。.

新!!: 晋书和杨骏 · 查看更多 »

杨方

杨方(),字子直,晚自号淡轩老叟。汀州长汀人。 隆兴元年(1163年)進士。授弋陽尉。乾道六年(1170年),調廣州清遠主簿。淳熙初年,改隆興府武寧丞;乾道八年(1181年),擔任靖安令。乾道十三年,被趙汝愚聘為四川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遷著作郎。绍熙五年(1194年),召为秘书省秘书郎;庆元元年(1195年),出知吉州,遷知建昌軍。嘉泰三年(1203年),知撫州,不久改惠州,辭歸。嘉定元年(1208年),召为侍右郎官,进考功郎中,不久罷歸。嘉定三年(1210年)加直宝谟阁除广西运判兼提刑。嘉定四年,提點廣西刑獄,病卒於象州途中。.

新!!: 晋书和杨方 · 查看更多 »

杨文宗

杨文宗,即杨炳,名炳,字文宗,唐朝《晋书》为唐世祖避讳称呼他的字。三国时曹魏官员,西晋外戚,晋武帝的岳父,晋惠帝的外祖父。 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玄孙,杨敷的曾孙,东莱太守杨众之孙。杨众建安二年(197年)受封蓩亭侯。杨文宗在曹魏担任通事郎,袭封蓩亭侯。杨众的孙子还有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杨文宗前妻赵氏、后妻段氏,生女杨艳。晋王司马昭为王世子司马炎聘娶杨艳为王世子妃。晋朝建立後,司马炎立杨艳为皇后。杨文宗已经去世,谥号穆。.

新!!: 晋书和杨文宗 · 查看更多 »

杜夷

杜夷,西晋学者。字行齐。庐江郡灊县(今安徽省霍山县)人。杜崧之弟。 杜夷家世以儒学著称,为地方显族。年轻时恬泊好学,操尚贞素,博览经籍及各家学说。对历算农医均有研究。中年时隐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四十岁后,始回故乡,闭门教授经学,门徒达千人之多。晋惠帝时,三次荐为孝廉,州郡辟为别驾;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征拜博士、太傅,他都不应命。丞相司马睿特立儒林祭酒委任他,仍以得病推辞。晋元帝时,任国子祭酒。皇太子司马绍三次至其宅第,执经问义;国有大政,常就第咨询。著有《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太宁元年病卒,谥贞子。.

新!!: 晋书和杜夷 · 查看更多 »

杜乂

杜乂,字弘治,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西晉名士,是著名的美男子。名將杜預之孫,尚書左丞杜錫之子,成恭皇后杜陵之父。.

新!!: 晋书和杜乂 · 查看更多 »

杜弢

杜弢()有關杜弢的下場,《晉書·杜弢傳》寫杜弢不知所終;《晉春秋》寫杜弢投水而死;《晉書·愍帝紀》寫杜弢死在道上,得《資治通鑑》採用,字景文,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祖父杜植是有名蜀土的人,因而杜弢在蜀地亦有名望。杜弢起初任地方官員,在西晉末年在湘州被當地流民推舉為變民首領叛亂。後來王敦派陶侃和周訪領兵討伐,頗見成效,令杜弢曾一度投降,但不久則因仍受晉軍進攻而再次起兵叛亂,但以失敗告終。.

新!!: 晋书和杜弢 · 查看更多 »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新!!: 晋书和杜预 · 查看更多 »

杜軫

杜軫 ,字超宗,蜀郡成都人。杜軫師事學者譙周,博涉經書。州闢不就,任郡功曹史。入晉後,官至犍為太守。.

新!!: 晋书和杜軫 · 查看更多 »

杜陵陽

#重定向 杜陵 (皇后).

新!!: 晋书和杜陵陽 · 查看更多 »

杜曾

杜曾(),中國西晉末期至五胡十六國前期人物,新野(今中國河南省新野縣)人。本是晉新野王司馬歆帳下的南蠻司馬。作戰勇冠三軍,身穿甲胄還能在水中游泳。 西晉永嘉六年(312年)胡亢在竟陵(在今湖北省一帶)聚眾起兵,自稱楚公,杜曾被任命為竟陵太守。由於胡亢個性猜忌,連殺手下驍將數人。次年(313年),杜曾怕大禍臨頭,暗中引變民王沖的軍隊攻擊胡亢。胡亢把全軍精銳派出城抵擋,城中空虛,杜曾遂乘機殺胡亢,併吞其部眾。 同年稍後,晉荊州刺史陶侃屬下王貢假傳陶侃命令,任命杜曾為前鋒大都督,擊殺王沖,再併其部眾。陶侃召见杜曾,但杜曾不至,王贡担心假传命令的事惹罪,就和杜曾举兵造反。接著,杜曾、王貢再大敗陶侃軍,在沔口又击败朱伺。其後數年,杜曾持續在荊州橫行,數次擊敗晉政府軍,威震長江中游一帶。 317年,晉將周訪擊敗杜曾軍。319年,再敗之。杜曾為屬下所擒,投降周訪,遂被殺。.

新!!: 晋书和杜曾 · 查看更多 »

桓宣

桓宣(),表字不詳,譙國銍縣人。東晉時期將領,長期駐守东晋与北方政权的邊境,與北方後趙政權發生過多場戰鬥。曾經領兵協助收復襄陽並鎮守和經營襄陽長達十多年,獲得當地人民稱許。但最終因北伐時戰事失利而遭貶職,自己更大受打擊,不久患病而死。.

新!!: 晋书和桓宣 · 查看更多 »

桓彝

桓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東漢五更桓榮的九世孫,可能是曹魏大司農桓範的後代。父桓顥,官至郎中。桓彝在東晉曾任散騎常侍、宣城內史等職,在蘇峻之亂中拒降戰死。兒子桓溫為東晉時著名的權臣,孫兒桓玄更曾篡奪皇位,幾乎覆滅東晉。.

新!!: 晋书和桓彝 · 查看更多 »

桓嗣

桓嗣,字恭祖,小字豹奴,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車騎將軍桓沖之長子。桓謙、桓脩等人之兄。.

新!!: 晋书和桓嗣 · 查看更多 »

桓石康

桓石康,表字不詳,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征西大將軍桓豁之子。桓石虔、桓石秀等人之弟。.

新!!: 晋书和桓石康 · 查看更多 »

桓石秀

桓石秀,表字不詳,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征西大將軍桓豁之子。桓石虔之弟。.

新!!: 晋书和桓石秀 · 查看更多 »

桓石生

桓石生,表字不詳,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征西大將軍桓豁之子。桓石虔、桓石秀之弟。.

新!!: 晋书和桓石生 · 查看更多 »

桓石虔

桓石虔(),表字不詳,小字鎮惡,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孙,桓豁之子,以勇猛矯捷聞名,官至豫州刺史。.

新!!: 晋书和桓石虔 · 查看更多 »

桓石民

桓石民(),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晉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孫,桓豁之子,桓石虔之弟。其妻為謝安兄長謝奕的女兒謝道輝(謝道韞之妹)。桓石民歷任顯職,甚具名望,多番擊敗敵國。.

新!!: 晋书和桓石民 · 查看更多 »

桓玄

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晉名將桓溫之子,東晉末期桓楚政權建立者。曾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佔據荊江廣大土地,後更消滅了掌握朝政的司馬道子父子,掌握朝權。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個月後劉裕就舉義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但後再遭西討的義軍擊敗。試圖入蜀途中遇上護送毛璠靈柩的費恬等人,遭益州督護馮遷殺害。因曾襲父親「南郡公」之爵,故世稱「桓南郡」。.

新!!: 晋书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秘

#重定向 桓祕.

新!!: 晋书和桓秘 · 查看更多 »

桓谦

桓謙(),字敬祖,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車騎將軍桓沖次子。在晉官至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桓楚時官至侍中、衞將軍。桓玄死後,桓謙仍然抵抗東晉,並於失敗後出奔後秦。後又因支持西蜀王譙縱對抗東晉而入蜀,終在西蜀的軍事行動下而再度與東晉作戰,被劉道規擊敗,被殺。.

新!!: 晋书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桓豁

桓豁(),字朗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温之弟。桓豁於桓溫內鎮姑孰後接替他任荊州刺史,任內努力助東晉抵抗前秦,在前秦多場對荊州、蜀地或前涼的戰事中都有出兵抵抗或支援。.

新!!: 晋书和桓豁 · 查看更多 »

桓胤

桓胤(),字茂遠,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官員,祖父是東晉車騎將軍桓沖。因為是桓氏子弟,亦為桓玄所愛,故此桓玄掌權和篡位時都獲授高官。桓玄敗後因祖父故而獲免死,但後來卻捲入殷仲文謀反的事件,被誅殺。.

新!!: 晋书和桓胤 · 查看更多 »

桓脩

桓脩,字承祖,小名崖,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車騎將軍桓沖之子。桓嗣、桓謙等人之弟。司馬元顯的姑丈。.

新!!: 晋书和桓脩 · 查看更多 »

桓雄

桓雄又名天帝子、天王、天王郎。桓因的儿子,也是檀君朝鲜的开国王檀君的父亲。 根据《三国遗事》和《帝王韵纪》的记载,天帝桓因的儿子桓雄想下凡与人类一起生活。得到桓因的同意后,桓雄率领3000人降临到太白山(一说是朝鲜平安道境内的妙香山),建立了“神市”。 除了带来风伯、雨师、云师外,桓雄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则并教给人类各种各样的艺术,医学和农业技术。 据说,当时山洞中的一个虎和一个熊,求桓雄把他们变成为人。桓雄给了他们20片蒜和一把艾草,并告诉它们吃完之后百日之内不能见阳光。虎没能照办,因此没能变成人。熊在第21日时变成了女人。熊女因没有丈夫,于是在一棵神檀树下再次向桓雄祈祷,希望能有一个孩子。桓雄被熊女的祈祷打动,娶了熊女为妻。后来熊女生了个孩子,就是檀君王俭。 韩国1979年出版的野史《桓檀古记》(환단고기,参看Hwandan Gogi)宣称,蚩尤即传说中朝鲜半岛的王朝倍达国第14代君主慈乌支桓雄(자오지 환웅)。此書也成為後來的偽歷史書大朝鮮帝國史的引證。.

新!!: 晋书和桓雄 · 查看更多 »

桓沖

桓沖(),字幼子,小字買德郎,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溫弟,東晉著名將領、軍事家。桓沖忠於晉室,雖桓氏與以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有所衝突,但仍以國家為首,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了給謝安,反倒自願出鎮外地。後又與謝氏於東西兩邊協力防禦前秦的進攻,助東晉於淝水之戰中獲勝,但於戰後翌年病逝。桓沖在東晉官至車騎將軍,故被稱為桓車騎。後桓玄稱帝,追贈太傅、宣城王。.

新!!: 晋书和桓沖 · 查看更多 »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新!!: 晋书和桓温 · 查看更多 »

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新!!: 晋书和桓溫北伐 · 查看更多 »

桓振

桓振(),字道全,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征西將軍桓豁孫,冠軍將軍桓石虔之子。桓玄敗死後繼續領導桓楚餘眾對抗東晉,終因兵敗被殺。.

新!!: 晋书和桓振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晋书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楊芷

楊芷(),字季蘭,小字男胤,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曾孙女,太傅楊駿与嫡妻龐氏之女。楊芷是西晋晉武帝的皇后,武元皇--楊艷堂妹。.

新!!: 晋书和楊芷 · 查看更多 »

楊艷

杨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曾孙女,曹魏通事郎杨炳(杨文宗)之女,母趙氏,為晋武帝司马炎元--,諡號武元皇后。.

新!!: 晋书和楊艷 · 查看更多 »

武陔

武陔(),字--夏,西晋沛国竹邑(今安徽宿州市北)人。魏卫尉武周长子,次妹武氏为刘芬之妻。三弟武韶字叔夏、四弟武茂字季夏。 武陔年轻时好品评人物。魏明帝时任下邳郡太守。司马师为大将军时,官至司隶校尉,太仆卿。初封亭侯,五等侯制度建立后,改封薛县侯。文司马昭很重视他,多次和他品评时人。西晋泰始元年,被晋武帝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于任上,谥定。子武辅嗣。.

新!!: 晋书和武陔 · 查看更多 »

殷仲堪

殷仲堪(),表字不詳,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東晉末年重要官員,官至荊州刺史,曾兩度響應王恭討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後與桓玄及楊佺期結盟對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後來卻被桓玄襲擊,逼令自殺。.

新!!: 晋书和殷仲堪 · 查看更多 »

殷仲文

殷仲文(),字仲文,陈郡長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融孫,殷康子,南蠻校尉殷顗弟。東晉時期官員,曾為桓玄心腹並助其篡位,但桓玄敗走梁州時就投歸東晉。殷仲文回東晉後自感不得志,無意間開罪了何無忌,終被指謀反而被殺。.

新!!: 晋书和殷仲文 · 查看更多 »

殷顗

殷顗(),字伯通,小字阿巢,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殷仲堪堂兄。東晉南蠻校尉,曾大力反對殷仲堪討伐王國寶但失敗。.

新!!: 晋书和殷顗 · 查看更多 »

段匹磾

段匹磾,東部鮮卑人。晉朝時期段部鮮卑首領段務勿塵之子、段疾陸眷的弟弟。段匹磾雖然是鮮卑人,但他忠於晉朝,在西晉末年及東晉初年時仍然與劉琨、邵續等留在北方的晉朝殘餘勢力抵抗石勒。但最終匹磾還是被石勒所俘,後被殺。.

新!!: 晋书和段匹磾 · 查看更多 »

段元妃

段元妃(),姓段,--。后燕开国皇帝成武帝慕容垂的皇后,又稱後段--。她是段儀的大女儿,慕容垂元配,追尊成昭皇后的段王妃(太子慕容宝之母)跟第二位段王妃(成昭皇后之妹,兩位王妃都是段末波之女)的侄女,因此她和慕容宝是表兄妹的关系。 慕容垂纳段元妃为继室在慕容垂称燕王(384年)时,。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也娶段元妃的妹妹段季妃为继室。慕容垂称帝,封段元妃为夫人。建興三年(388年)四月丁亥,慕容垂册封段元妃为皇后,对她十分宠幸。段元妃给慕容垂生了两个儿子渤海王慕容朗和博陵王慕容鑒。 段元妃聪明有决断,她看到慕容垂的皇太子慕容宝缺乏能力,建议慕容垂另立有才能的皇子为皇太子,像辽西王慕容農和高阳王慕容隆,又建议慕容垂将他奸诈的儿子赵王慕容麟处死,但慕容垂拒绝,并怒骂段元妃心怀叵测。段元妃向妹妹段季妃诉苦,并表示将来后燕能指望的人是慕容德。消息走漏,从此段元妃与慕容宝、慕容麟结下深仇。 建興十一年(396年)四月初十,慕容垂去世,五月廿三,慕容宝派慕容麟逼段元妃自杀,扬言段皇后如果不死,慕容宝就将诛杀段氏家族。段元妃怒骂慕容宝逼杀继母,肯定也不能保守社稷,然后自杀。 开始,慕容宝拒绝以皇后之礼安葬段元妃,但在大臣眭邃的建议下,慕容宝让步,以皇后之礼安葬段元妃。谥号成哀皇后。.

新!!: 晋书和段元妃 · 查看更多 »

段灼

段灼,字休然,是晋朝将领。敦煌人。开始在曹魏时是邓艾的镇西司马,後改任议郎。 晋武帝即位后,上疏为邓艾辩冤,并上表历陈时政。晋武帝任命他为明威将军、魏兴郡太守,在官位上去世。.

新!!: 晋书和段灼 · 查看更多 »

毛皇后 (苻登)

#重定向 毛皇后 (前秦).

新!!: 晋书和毛皇后 (苻登) · 查看更多 »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新!!: 晋书和氐 · 查看更多 »

江逌

江逌,字道载,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中国东晋文学家、辞赋家,安东参军江济之子。 江逌约晋惠帝永宁年间至晋哀帝兴宁末年在世。江逌少孤,与从弟江灌一起居住,以孝悌闻名,时人称誉。避苏峻之乱,隐居临海郡,结茅屋居住,专心研读典籍,有终老于此之志。本州征辟为从事,任命为佐著作郎,并不就任。因家贫求试守,为太末县令。县里深山中,有数百家亡命之徒,恃险而居,前后太守县令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召其首领,以祸福晓谕,一月之间,平定祸乱。转任吴令。征北将军蔡谟命他为参军,何充引为骠骑功曹。中将军殷浩计划北伐,江逌为殷浩谘议参军,转任长史,有匡弼之益。江逌跟随北伐,主管军中书信檄文写作。353年,羌族首领姚襄率领羌及丁零兵公开反叛,率兵攻打殷浩于芍陂,在离殷浩十里的地方结营威胁他,殷浩的部队十分恐惧。殷浩派长史江逌率兵打击姚襄。江逌进兵到达姚襄营前,他取来数百只鸡,用长绳相连,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向姚襄营垒,因而起火。江逌乘其乱出击而获胜。殷浩北伐失败,江逌免官。升平年间,转任吏部郎,兼侍中。晋穆帝修园池、阁道,江逌上书进谏,朝廷采纳,升平末年官至太常,领本州大中正。卒年五十八岁。著有《阮籍序赞》、《逸民箴》等。哲学上,倾向道家,主张隐寂无为,不为外物所累:“盘幽隐寂,与物无治”、“无殉外物”、“无弃恬旷”。原有集,已佚。.

新!!: 晋书和江逌 · 查看更多 »

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臨松匈奴人,十六国时期北涼第二任君主。原係匈奴支系卢水胡族首領,曾反叛後涼並推段業建北涼,後攻殺段業自己登位。沮渠蒙遜有勇略,在位期間,北涼於強敵環伺之際擴張成為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

新!!: 晋书和沮渠蒙遜 · 查看更多 »

泰始

泰始是几个中國歷史上年号的名称:.

新!!: 晋书和泰始 · 查看更多 »

温峤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政治家,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溫嶠17歲出仕,初為司隸都官從事,後舉秀才、灼然,辟東閣祭酒祭酒,補上黨潞令。劉琨請為平北參軍,積功至右司馬。建武元年(317年),奉劉琨之命南下向晉元帝勸進。元帝即位,任長史、太子中庶子。晉明帝即位,任中書令,參與機要。王敦之亂中,加中壘將軍,及王敦平定,封建甯县開國公,進號前將軍。晉成帝即位,出為江州刺史。蘇峻之亂平定,拜骠骑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追贈侍中、大將軍,谥忠武。.

新!!: 晋书和温峤 · 查看更多 »

溫羨

溫羨(),字長卿,西晋太原祁人。祖父是三國時曹魏揚州刺史溫恢。在西晉官至左光祿大夫、領司徒。.

新!!: 晋书和溫羨 · 查看更多 »

滕修

滕修(),字顯先,南陽西鄂人,三国时期、晋朝政治人物。 其早先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任职,并封西鄂侯。孫皓时期,代替熊睦为广州刺史,治理有方。后广州地方郭馬等人叛乱,孙皓命其镇压,并任命为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廣州牧。尚未攻克时,晋朝对东吴发动进攻,滕修率领军队去救难。到巴丘时候,孙皓已经投降。滕修于是痛哭而还,后与廣州刺史閭豐、蒼梧太守王毅送印綬。后晋朝下诏命其为安南將軍,继续担任廣州牧、持節、都督,并封武當侯,负责南方事务。太康九年卒。.

新!!: 晋书和滕修 · 查看更多 »

潘岳

潘岳(),字安仁,后人多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西晋文学家。曾任河阳县令、怀县令、太傅府主簿等职。”八王之亂”時,獲罪於孫秀、夷三族。.

新!!: 晋书和潘岳 · 查看更多 »

朱序

朱序(),字次倫,義陽郡人,東晉重要將領,參加過多場戰事並屢建功勳,雖然曾被俘並仕於前秦,但在淝水之戰時卻協助東晉戰勝前秦,及後亦繼續在前線為東晉抵抗北方外族政權的侵襲。.

新!!: 晋书和朱序 · 查看更多 »

朱伺

朱伺,字仲文,晉朝安陆人。 早年为吴国牙门将陶丹给使。三國魏滅吳,遷江夏,历任骑部曲督、绥夷都尉。善于水战,陶侃率朱伺及各部军马平定陈敏、陈恢之乱,以功封亭侯。有胆识,但不善言谈,不知诗书。以谦恭著称。建兴元年(313)八月,隨陶侃討杜弢有功,用铁面具自卫。楊珉問朱伺為何常取勝?朱伺回答說:“兩敵相對,唯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累加广威将军。 建武元年,杜曾请降,并请求攻击第五猗所在的襄阳,用来赎罪。朱伺告訴王廙:“杜曾是奸猾之贼,表面上做出向西进兵的假态,以迷惑众心,想引诱官军专心西进。”王廙固执己见,以為朱伺老怯,遂去荊州,留長史劉浚守揚口壘(湖北省潜江市)。不久,杜曾果然引兵攻陷揚口壘,王廙得知中計,才命令朱伺返回,朱伺的部队刚抵营门,就被杜曾所包围。荆州旧将领马隽跟郑攀同叛,此次随杜曾作战。朱伺的部将主张把马隽的妻子脸皮剥下来,但朱伺拒絶。杜曾攻破北门,朱伺身负重伤,败退到船上,下到船舱,敌人大呼:“贼帅在此!”情勢危急,朱伺下令沉船,朱伺在水底潜行五十多步,勉强逃脱。杜曾派人招撫朱伺,朱伺以年老拒絕。不久朱伺傷重而死。葬于甑山(湖北省汉川县东南)。.

新!!: 晋书和朱伺 · 查看更多 »

朱沖

朱沖,字巨容,西晉南安郡人,生卒年不詳。.

新!!: 晋书和朱沖 · 查看更多 »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新!!: 晋书和成汉 · 查看更多 »

戴逵

戴逵(),字安道,中國東晉士人及藝術家,原籍豫州譙郡銍縣,長年隱居會稽剡縣,與名士高僧結交,朝廷多次徵召不起。在學術思想方面,他精研儒家禮學,信奉道家與佛教,認為隱居合乎人的純樸天性,儒、道二家可以融和,無為與名教並無衝突。信仰上他相信宿命論,否定善有善報的報應說,卻接納佛教的三世因果論。文學方面,他撰有多篇賦、贊與論,讚賞竹林七賢的為人,描寫閑遊的生活與寄託隱居的情懷。藝術方面,他擅長繪畫、雕塑和彈琴,是東晉後期畫壇一代領袖,所造佛像造形生動,首創以夾紵塑造大型佛像,並開創南方佛教雕塑的新時代,在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新!!: 晋书和戴逵 · 查看更多 »

戴淵

戴淵(),一名儼,字若思,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兩晉時期官員,在東晉官至征西將軍。王敦之亂時因王敦忌憚其名氣而遭殺害。.

新!!: 晋书和戴淵 · 查看更多 »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晋书和房玄龄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晋书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文立

文立 ,字廣休,巴郡臨江人(今重慶市忠縣人)。西晉散騎常侍。.

新!!: 晋书和文立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晋书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敬播

敬播,蒲州河东人。 貞觀初年進士。授太子校书。随唐太宗远征高丽,至一山下,许敬宗为文刻石纪功,敬播說:“圣人与天地合德,山名驻跸,此盖天意銮舆不复更东矣。”貞觀十五年(641年)與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等人同撰《五代史志》。历官谏议大夫、给事中。後因事貶為越州都督府长史。龙朔三年,卒於任上。有《文贞公传事》。.

新!!: 晋书和敬播 · 查看更多 »

慕容垂

燕成武帝慕容垂,字道明,原名霸,字道業,一說字叔仁,鮮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時屢有戰功,更加曾擊退東晉桓溫的北伐軍。然而因為受到當政的慕容評排擠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堅的寵信。淝水之戰後慕容垂乘時而起,復建燕國,建立後燕,後又滅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參合陂之戰戰敗後率軍再攻北魏,在期間發病病重,並在退軍時去世。.

新!!: 晋书和慕容垂 · 查看更多 »

慕容宝

燕惠愍帝慕容寶(),字道祐,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北)人,後燕第二任君主,慕容垂的第四子,母親是先段后。慕容垂建後燕後,立慕容寶為太子,曾領燕軍攻伐北魏,但在參合陂之戰慘敗。慕容垂死後慕容寶繼位為帝,但就面對北魏南侵,最終慕容寶沒能保住後燕在中原的土地,率眾北走龍城(今遼寧朝陽市),但先後遇上兒子慕容會及大臣段速骨的叛亂。慕容寶出走後為蘭汗所誘而歸龍城,最終被其殺害。.

新!!: 晋书和慕容宝 · 查看更多 »

慕容云

#重定向 高雲 (北燕).

新!!: 晋书和慕容云 · 查看更多 »

慕容廆

慕容廆(),字弈洛瓌,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晉朝時鮮卑人,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渾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是其庶兄。.

新!!: 晋书和慕容廆 · 查看更多 »

慕容德

燕献武帝慕容德(),後改名慕容備德,字玄明,十六國時期南燕皇帝,鮮卑人,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幼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晉書》載其「年未弱冠,身長八尺二寸,姿貌雄偉」。又「博觀群書,性清慎,多才藝」。.

新!!: 晋书和慕容德 · 查看更多 »

慕容儁

燕景昭帝慕容儁(),字宣英,鮮卑名賀賴跋,昌黎棘城鲜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次子。慕容儁即位時仍名義上為東晉的燕王,然而於永和八年(352年)正式稱帝獨立。慕容儁在位期間消滅了冉魏,入據原本由後趙所佔領的中原地區,勢力大增,並移都鄴城,終與南方的東晉和關中的前秦政權三足鼎立。.

新!!: 晋书和慕容儁 · 查看更多 »

慕容皝

燕文明帝慕容皝(),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鲜卑族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開國君主,不過當時仍名義上臣屬於東晉,直至其子慕容儁正式稱帝後,才追尊廟號太祖,諡號為文明皇帝。其父為慕容部落的首領、遼東公慕容廆,其母段夫人。其庶長兄為建威将军慕容翰。.

新!!: 晋书和慕容皝 · 查看更多 »

慕容熙

燕昭文帝慕容熙(),字道文,一字長生,十六國時期後燕國君主,鮮卑人,成武帝慕容垂的幼子,惠愍帝慕容寶之弟,母親是貴嬪段氏。原封河間王,蘭汗之亂時曾被封為遼東公,慕容盛即位後,封河間公。 後燕長樂三年(401年),慕容盛被變軍殺害。慕容盛有兒子慕容定,年紀幼小。群臣希望慕容盛之弟慕容元繼位。但慕容熙因与慕容盛之母--有私情,備受她寵愛,遂被密迎入宮即天王位,慕容元被賜死,不久慕容熙改元光始。次年(402年),慕容熙又害死了慕容定,且娶了苻秦中山尹苻謨的兩個女兒苻娀娥為貴人、苻訓英為貴嬪,苻訓英極其受寵。丁太后怨恨,遂謀廢慕容熙,事洩,丁太后被殺。 慕容熙立苻訓英為皇后,苻娀娥為貴人,非常寵愛苻氏姐妹,因此興築宮殿、遊玩打獵,導致軍民死亡的數以萬計。苻娀娥生病,有人自稱能醫,結果醫死了,慕容熙遂將醫生支解後焚燒,追封苻娀娥為愍皇后。慕容熙與苻訓英更是玩樂不知節制。元始五年(405年)攻高句麗遼東城,原本城將攻陷,慕容熙只為了要與--一同坐輦車進城,因而命軍暫緩登城,以致延誤戰機,不能攻下遼東。次年(406年),後燕攻契丹未果而回師,又為了--想要觀戰而臨時拋棄輜重轉而偷襲高句麗,致士卒馬匹,疲累寒冷,沿路死亡不可勝數。又如--夏天想要吃凍魚,冬天要吃生地黃,官員也因不能取得而被斬首。 建始元年(407年),--去世,慕容熙痛不欲生,喪禮上命檢查百官有無哭泣,規定未哭者給予處罰,群臣只好口含辣物以刺激流淚。又賜死高陽王慕容隆的王妃張氏以殉葬,右仆射韦璆等人都害怕自己去殉葬,每天都洗澡换衣等候命令。此外規定家家戶戶都要參與建造--陵墓的工程,更使得國家財政揮霍一空。臨葬,慕容熙竟打開棺材,与苻訓英已經變色變味的屍體親熱一番,才准下葬。 由於早先中衛將軍馮跋與其弟馮素弗曾因事獲罪於後燕帝慕容熙,因此慕容熙一直有殺馮跋兄弟之意。馮跋兄弟於是趁慕容熙送葬--時起事,推高雲(慕容雲)為燕王,慕容熙被生擒後斬首,和苻訓英合葬。後來被諡昭文皇帝。 Category:後燕皇帝 Category:后燕皇子 X M Category:天王 Category:十六國郡公.

新!!: 晋书和慕容熙 · 查看更多 »

慕容盛

燕昭武帝慕容盛,字道運,十六国后燕国主,慕容寶之庶長子。.

新!!: 晋书和慕容盛 · 查看更多 »

慕容超

燕末主慕容超(),字祖明,十六國南燕末代皇帝,鮮卑人。.

新!!: 晋书和慕容超 · 查看更多 »

慕容暐

燕幽帝慕容暐(),字景茂,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最後一位君主,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第三子。前期在慕容恪攝政之下仍能保持國家穩定,但後期在慕容評主政之下就漸漸衰落,最終被前秦所滅。慕容暐在前燕亡後成為前秦的臣下,獲封為新興侯。前秦於淝水之戰後崩潰,慕容垂、慕容泓先後舉兵建立「後燕」和「西燕」,慕容暐亦在西燕進攻前秦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時意圖殺死苻堅並令城內混亂,響應外軍,但失敗被殺。.

新!!: 晋书和慕容暐 · 查看更多 »

慕容恪

慕容恪(),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鮮卑人。十六国时期前燕的政治家、军事家、宗室。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子,景昭帝慕容儁弟。母亲高氏。慕容恪在前燕屢立軍功,終官至太宰,不僅安定國家,更攻佔東晉領有的洛陽。但慕容恪死後,前燕迅速衰落。.

新!!: 晋书和慕容恪 · 查看更多 »

扶南

扶南國(នគរភ្នំ ;越南语:Phù Nam)也称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建国于公元1世紀,《汉书》中称为“究不事”,遗址在今柬埔寨境内,奉印度教為國教,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国都在公元五世纪在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猎人城),在今波羅勉省(Prey Veng)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国王叫“山帝”(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高棉語bnam(山)的对音。 《梁书》:“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广十里,西北流,东入于海。其国轮广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气候风俗大较与林邑同。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其南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羁属扶南。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毘骞国,去扶南八千里。……扶南王数遣使与书相报答,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扶南国俗本裸体,文身被髮,不制衣裳。”.

新!!: 晋书和扶南 · 查看更多 »

扶餘國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鳧臾,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餘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国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前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是汉朝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隶属玄菟郡,獻帝時,其王求改屬辽东郡(後漢書/卷85)。正因如此,传说历代扶余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 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zh-hant:韓國;zh-hans:朝鲜-人的先民之一。部分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是日本人的起源。扶餘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

新!!: 晋书和扶餘國 · 查看更多 »

曹志 (三国)

曹志(),字允恭,沛國譙(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縣人,魏陳思王曹植之子也。少好學,以才行稱,夷簡有大度,兼善騎射。植曰:「此保家主也。」立以為嗣。曹植死後,曹志繼位,改封為濟北王。 司馬氏篡位後,曹志降為鄄城縣公,後任樂平太守,遷散騎常侍兼國子博士,後轉博士祭酒。及至晉武帝遣其弟司馬攸回封地,曹志有感于司馬攸與父親的遭遇相似,上表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親,而不得樹本助化,而遠出海隅者乎?」帝大怒,免志官。後復為散騎常侍。志遭母憂,居喪盡哀,因得疾病,喜怒失常,太康九年卒,諡曰定公。 Category:曹魏宗室国王 Category:西晋官员 Category:西晋县公 Category:諡定 Z.

新!!: 晋书和曹志 (三国) · 查看更多 »

晉簡文帝

晉簡文帝司馬昱(),字道萬。東晉第八代皇帝。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自 永和元年(345年)開始一直以會稽王輔政,掌握朝廷的實權,但其時權臣桓溫的勢力亦一直增強。52歲時於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372年1月6日)被桓溫擁立为帝,改年号为咸安。次年七月己未(372年9月12日)病逝。在位期間只有250日,期間朝政完全在桓溫控制之下。.

新!!: 晋书和晉簡文帝 · 查看更多 »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新!!: 晋书和晉惠帝 · 查看更多 »

晉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晋书和晉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晋孝武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他是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

新!!: 晋书和晋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晋安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字德宗,东晋的第十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晉安帝由於痴愚而無能力掌握國政,在位廿二年間朝權都旁落在臣下之中,國內內亂頻仍,期間甚至發生了桓玄篡位的事件。最後東晉國祚及國力在北府將領劉裕的主持下獲得恢復,但亦為劉裕奠下篡位的基礎,安帝自己亦因劉裕欲篡而遇害。.

新!!: 晋书和晋安帝 · 查看更多 »

晋废帝

司馬奕(),字延齡,東晉的第七代皇帝,晉成帝之子、晉哀帝之弟。晉哀帝死後於365年即帝位,史稱「廢帝」。.

新!!: 晋书和晋废帝 · 查看更多 »

晋恭帝

晉恭帝司馬德文(),字德文,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東晉的末代皇帝。為晉孝武帝之子,晉安帝之胞弟,母親是淑媛陳歸女。初封琅邪王,後在桓玄篡位後長期侍奉晉安帝左右。晉安帝死後被劉裕以遺詔立為皇帝,但其時劉裕已經完全掌握東晉朝政,司馬德文僅為傀儡而已。劉裕篡晉後為零陵王,次年遇害。.

新!!: 晋书和晋恭帝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晋书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晋愍帝

晉愍帝司馬鄴(),字彥旗,西晉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司馬鄴為吳王司馬晏之子,晉武帝之孫,外祖父是荀勖。 司馬鄴首先過繼於秦王司馬柬而被封為秦王。308年被封為散騎常侍與撫軍將軍。晉懷帝於洛陽被俘之後司馬鄴逃亡許昌,後在雍州刺史賈疋的護送下逃入長安,之後被封為皇太子。313年晉懷帝於平陽遇害之後,司馬鄴於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是为晉愍帝。 晉愍帝即位時,西晉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的能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與前趙作戰的物資。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並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之下於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316年12月11日)投降前趙,之後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並且承受為狩獵隊伍前導以及为宴會洗杯子等雜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殺。.

新!!: 晋书和晋愍帝 · 查看更多 »

晋怀帝

晉懷帝司馬熾(),字豐度,西晉的第三代皇帝,司馬炎的第二十五子,其正式諡號為「孝懷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晋怀帝」。.

新!!: 晋书和晋怀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晉書晋载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