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66 关系: 劉玢,劉繼元,劉繼恩,劉言,劉龑,劉鈞,劉鋹,劉旻,劉晟,华夫人 (马殷),南唐,南汉,卓儼明,卓惟休,史夫人 (南吳太祖),司空薰,后唐,吳任臣,吴越,吴越国,增城公主,大周后,孟仁裕,孟仁操,孟知祥,孟玄喆,孟玄珏,孟昶,孫光憲,孙汉韶,宋光嗣,宋福金,宋齊丘,小周后,崔皇后 (王延翰),崔道融,庾传素,仰仁诠,仰元妃,伊審徵,张业 (后蜀),张颢,張太華,張延翰,張佶 (馬楚),張皇后 (王延政),張遇賢,張造,張洎 (南唐),彭彦章,... 扩展索引 (316 更多) »
- 17世纪史书
- 中国各朝代历史著作
- 五代十国史书
- 清朝文學
劉玢
漢殤帝劉玢(),原名劉弘度,五代時期南漢君主,是南漢建立者劉龑之第三子,原封賓王,後改封秦王。 南漢大有十五年(942年),南漢高祖劉龑病重,原以劉弘度及晉王劉弘熙驕傲放縱,因此欲立幼子越王劉弘昌,為臣下所力諫,乃打消此意。不久,劉龑病逝,劉弘度遂繼位,改名劉玢,並改年號光天。 同年,循州(今廣東龍川)變民共推縣吏張遇賢為主,稱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一時間南漢的東方州縣多被張遇賢所攻陷。 劉玢驕傲奢侈,荒淫無度。劉龑還在停靈的時條,就肆無忌憚地奏樂飲酒;夜晚則穿著黑色的喪服外出與娼妓混在一起;又命男女赤身裸體供其觀賞;政事廢弛,因此民變愈演愈烈。而左右有忤逆其意者動輒被處死,以致於除了劉弘昌及內常侍吳懷恩外,沒有人敢勸諫,而受勸諫後又不聽。劉玢亦猜忌諸弟及官員,所以叫宦官把守宮門,進宮時要將衣服脫掉檢查,才可以入內,劉弘熙遂生政變之意。 因為知道劉玢喜歡角力,所以南漢光天二年(943年),劉弘熙命陳道庠找來力士數人並告知劉玢,劉玢聽到後大為高興,即與諸王於長春宮聚會飲宴,並觀賞角力。當晚宴會結束,劉玢大醉,劉弘熙於是命力士抓住劉玢,摧擊其前胸斃命。劉玢死後,被諡殤帝。 Category:南汉君主 F 3 Category:五代十國被殺害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玢
劉繼元
漢英武帝劉繼元(),本姓何,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繼元
劉繼恩
劉繼恩(),本姓薛,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史稱「少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繼恩
劉言
劉言(),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吉州刺史彭玕的屬下,909年,南吳佔領江西一帶後,隨彭玕投奔南楚。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楚馬氏內鬥,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湖南大亂,王逵、周行逢等將領因此叛變,割據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度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而時為辰州刺史的劉言驍勇善戰,素得當地原住民的人心,遂被王逵、周行逢等人推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不久,南唐將領邊鎬率軍入南楚潭州(今湖南長沙),馬氏舉族投降,南楚滅亡。南唐召劉言等人入朝,然而劉言等人拒絕。廣順二年(952年),劉言遣王逵、周行逢等人攻潭州,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收復。廣順三年(953年),劉言被後周任命為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充武平節度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 本來,潭州是武安節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的都城所在地,這時劉言以潭州毀於戰亂,請求後周將湖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遷往朗州,因此引起被任命為武安節度使的王逵不滿;而劉言為王逵擁立,王逵不願居其下,劉言亦認為王逵是潛在的威脅,總總的原因,二人因此對立。 同年(953年)稍後,劉言身邊將領被王逵與周行逢聯手翦除,王、周二將隨即攻朗州,劉言被擒,不久被王逵派將領潘叔嗣殺害。 L劉 Y L劉.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言
劉龑
漢高祖劉龑(粵音:jim5 ,),原稱劉巖,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國皇帝,蔡州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郡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父亲是南汉追赠圣武皇帝刘知谦,母亲是妾段氏。.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龑
劉鈞
#重定向 刘钧 (北汉).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鈞
劉鋹
劉鋹()原名劉繼興,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末代君主,是南漢中宗劉晟之長子,原封衛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鋹
劉旻
漢世祖劉旻(),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原名劉崇,五代十國時期北漢開國皇帝,為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父劉琠。.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旻
劉晟
漢中宗劉晟(),原名劉弘熙,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君主,是南漢建立者劉龑之子,劉玢之弟。.
查看 十国春秋和劉晟
华夫人 (马殷)
华夫人(),五代十国楚国开国之君马殷妾,有子马希杲。 马希杲为静江节度使,镇桂州,有善政。其兄文昭王马希范继位后,疑忌之,在天福元年(936年)四月南汉入侵蒙州、桂州时,亲自到桂州。马希杲和母亲华夫人亲自到全益岭迎接马希范。华夫人害怕,请罪称“马希杲为治无状,致冦戎入境辱,殿下亲涉险阻,皆妾罪也,愿削封邑,洒扫掖庭,以赎希杲罪。”马希范故作慰藉:“我久不见希杲,闻其治行尤异,故来省之,无它。”但并没有存善心,改以马希杲知朗州。不久华夫人卒,马希杲也被马希范害死。 Category:马楚君主配偶 Category:华姓.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南唐
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后失)。971年为北宋所灭。今日廣州頗多南漢開國傳說,北京路有南漢遺跡。.
查看 十国春秋和南汉
卓儼明
卓儼明(),五代十國閩國人,本為雪峰寺的僧人。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三月,李仁達殺死王延政的兒子王繼昌後,想獨自控制福州,又怕人心不服。而儼明一向被眾人所敬重,於是借口卓氏為“重瞳子(有兩個瞳孔),手垂過膝,真天子也。”擁立他於福州為帝。 王延政聽聞卓儼明稱帝,派張漢真領水軍五千,會同漳、泉兩州討伐卓氏。 當福州被王延政軍圍攻時,卓巖明並無應對方法,只會在殿上噀水散豆,作法事而已。又派人迎接他父親於莆田,尊父親為太上皇。李仁達立儼明後,軍權大握,漸有稱帝野心。開運二年五月,李仁達借卓儼明檢閱兵士之機會,派部下刺殺儼明,李仁達自立為威武留後。.
查看 十国春秋和卓儼明
卓惟休
卓惟休,南汉大臣。大宝年间(958-971)为中书舍人。宋灭南汉后,跟随南汉后主刘鋹入宋,改授太仆寺丞。.
查看 十国春秋和卓惟休
史夫人 (南吳太祖)
史夫人(),名不详,齐鲁人。五代十国南吳太祖杨行密妾,生南吴烈祖杨渥与南吴高祖杨渭。 初封武昌郡君,杨渥嗣位,尊为太夫人。杨渥被废杀后杨渭继位,武义元年(919年)尊為太妃,同年卒。.
司空薰
司空薰(),臨淮人,五代十国时荆南政治人物。 司空薰是唐朝知制誥司空圖的族子,武信王高季興時和梁震、王保義為其幕府謀士,遇事時經常匡正高季興。後梁滅亡,唐莊宗李存勗入洛陽,下詔慰諭藩鎮;司空薰勸高季興入朝拜會籠絡李存勗,但梁震上諌不可。高季興聽從司空薰,最後幾乎不能回來。 然而後唐不攻打江陵,先滅前蜀也是因為司空薰之言導致,之後司空薰於史書失去記載。.
查看 十国春秋和司空薰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查看 十国春秋和后唐
吳任臣
吳任臣(),字志伊,一字爾器,初字徵鳴,號託園,福建興化府平海衛(今莆田秀嶼區平海鎮)人。 祖籍福建莆田,早年隨父至仁和(今浙江杭州),幼好学,十岁诵古文,好读奇书,为诸生时,考试均名列第一。张治爱其才。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內閣中書王榖振薦舉,举博学鸿词科,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承修《明史·曆志》。《清史稿》载:“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朱彝尊、汪琬、吴任臣及耒(潘耒)为最著。”二十八年(1689年),分修《律历志》,因工作過勤,連續四十天不眠不休,以舊疾復發,僵仆卒於車中。著述有《周禮大義補》、《禮通》、《春秋正朔考辨》、《山海經廣注》、《字彙補》、《南北史合注》、《託園詩文集》和《十國春秋》114卷。.
查看 十国春秋和吳任臣
吴越
吴越可能指:;地域、民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吴越
吴越国
吳越(907-978)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公元907年所建。都城為錢塘(杭州)。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共有五位君主,傳國七十一年,末主錢弘俶於公元978年獻土入宋。.
查看 十国春秋和吴越国
增城公主
增城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汉创基人烈宗刘隐之女。 乾亨九年(925年),大长和骠信郑仁旻遣使赠送朱鬃白马向南汉求婚,使者自称是郑仁旻的母弟清容布燮、归仁庆侯郑昭淳。郑昭淳赋诗,南汉群臣不能及。高祖刘岩把侄女嫁到云南,第二年(926年),郑仁旻服丹药而死,公主最后在云南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增城公主
大周后
周娥皇,即大周--,乃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南唐後主李煜第一任皇后,與妹妹小周后都是钱塘美女。她十九歲時,與李煜成婚,生育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懷獻王李仲宣與高陽公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大周后
孟仁裕
孟仁裕(),字鸣谦,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后蜀高祖孟知祥的儿子,孟昶的弟弟。 开始担任左威卫将军同正。广政十三年(950年),封为彭王、检校太傅,二十年(957年),领武泰军节度使。二十四年(961年),检校太尉。北宋灭后蜀,宋太祖命他为检校太傅、右监门卫上将军。后转任右羽林卫。开宝三年(970年)去世,年四十四岁,赠太子太傅。.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孟仁裕
孟仁操
孟仁操(),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后蜀高祖孟知祥的儿子,孟昶的弟弟。 开始担任右领军将军同正。广政十三年(950年),封为嘉王、检校太傅,二十年(957年),领永宁军节度使。与后主孟昶在栀子园射箭,孟仁操连中靶心三次。二十四年(961年),加检校太尉。他研究佛教禅理。北宋灭后蜀,宋太祖命他为右监卫上将军。后转任右龙武统军。雍熙三年(986年)孟仁操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孟仁操
孟知祥
後蜀高祖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市西南)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開國皇帝(934年在位),在位不到1年,享壽61岁。.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孟知祥
孟玄喆
孟玄喆(),字遵圣,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后蜀后主孟昶的长子、太子。 广政十三年(950年),十四岁的孟玄喆封为秦王,广政二十五年(962年),被立为太子,广政二十八年(965年),为元帅抗宋,不久后蜀灭亡,他随父亲到宋朝的开封府,被封为太尉,泰宁军节度使,改镇贝州、定州。他跟随宋太宗灭北汉,攻打辽朝,参加高梁河之战。后来再任滑州、滁州知州。去世时,享年五十五岁。.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孟玄喆
孟玄珏
孟玄珏(),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后蜀后主孟昶的第二子,孟玄喆的弟弟。 广政十三年(950年),被父亲封为褒王、检校太保,孟玄珏少年端敏,与后主孟昶在栀子园射箭,孟玄珏连中靶心,孟昶赐前三十万。当时孟玄珏跟随起居舍人陈鄂读书,他请把钱赐给陈鄂,孟昶更加赞赏了他。陈鄂作《四库韵对》四十卷进献,孟玄珏又重新赏赐陈鄂。二十三年(960年),孟玄珏领保宁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北宋灭后蜀,宋太祖命他为千牛卫上将军。乾德五年(967年),转任右神武统军,代替孟玄喆判金吾卫仗。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为宋曹兖郓都巡检,改为右屯卫上将军。淳化元年(990年)四月,再任右神武统军,六月知滑州。淳化三年(992年)孟玄珏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孟玄珏
孟昶
孟昶(chǎng,音同“敞”)(),初名仁赞,表字保元。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据孟知祥夫妇墓誌铭则为第五子,疑两位兄长因早夭未序齿)。後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64年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岁,史書作「後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孟昶
孫光憲
孫光憲(),字孟文,自號葆光子。陵州貴平(今屬四川仁壽縣東北)人。五代詞人。 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出生。出生農家,好讀書,喜抄書,至老不廢。五代後唐時,曾任陵州判官,後得梁震之薦,荊南高季興聘為掌書記。歷事高季興、高從誨、高保融、高保勗、高繼沖諸王,累官至檢校秘書監兼御史大夫賜金紫。後勸高繼沖獻地納降,宋太祖聞之甚悅,授黃州刺史。孫光憲立志于撰修史书,在荊南期間,作有《续通历》與《北夢瑣言》。能填詞,作有《浣溪沙》、《菩薩蠻》、《虞美人》等,陳廷焯说他“詞氣甚遒,措辭亦多警練,然不及溫韋處亦在此,坐少閒逸之致”。太祖乾德六年(968年)卒。另有《荆台集》、《橘斋集》等作品。《花間集》收其詞61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孫光憲
孙汉韶
孙汉韶(),字享天,五代十国时晋国将领李存进(本名孙重进)长子。最初效力晋国后身后唐,后效力后蜀。.
查看 十国春秋和孙汉韶
宋光嗣
宋光嗣(《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当权宦官,效力全部两代皇帝王建和王衍。.
查看 十国春秋和宋光嗣
宋福金
宋福金(),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 福金是她的小名。她是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宋韫的女儿。自幼在乱军中流离,被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王戎收留。徐知诰娶王戎之女为妻,宋福金为陪嫁的媵妾,在916年为徐知诰生下兒子徐景通。后又生子徐景迁、徐景遂、徐景达。王氏早故,宋福金扶正为继室夫人。受封广平郡君,晋国君。 升元元年(937年)十月初五,徐知诰取代南吴称帝,建立南唐,十月廿六,立宋福金为皇后。徐知诰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李昪晚年服丹药,常常发怒,多亏宋福金劝解使很多人幸于一死。升元七年(943年)二月廿二,李昪去世,李璟即位,尊宋福金为皇太后,大臣劝宋福金临朝听政,宋福金不同意。保大三年(945年)十月,宋福金去世,祔葬李昪的永陵,谥号元敬皇后。.
查看 十国春秋和宋福金
宋齊丘
宋齊丘,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現南昌)人。 早年随父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起初,他通过骑将姚克瞻會见执掌吴国实权的徐知诰,擔任徐知诰的谋士,主张田税不收现钱改为缴纳谷帛,“虚抬时价,折纳绸绵绢本色”,并废除丁口税。这些建议遭朝臣反对。徐知诰以此为劝农上策,大力实施,不到十年,江淮“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吴国富强。徐温死后,徐知诰拥杨溥称帝,自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和三年(931),徐知诰出镇金陵,执掌吴国大权,使子徐景通留扬州管国政,任宋齐丘为吴宰相。 李昪建立南唐(935年)称帝后,升元元年(937年)以齐丘为丞相、同平章事,適逢石敬瑭滅後唐,於是宋齊丘建議李昪的族譜要與已滅亡的唐王朝結合在一起,從此以李姓皇族的後裔自居,以期完成中興大業。不久出为镇南军节度。元宗李璟即位后,保大元年(943年),召为中书令。宋齐丘与李征古、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李文徽等人“结为朋党”,时人谓之五鬼,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则为另一党,兩黨勢如水火,危及新主李璟的地位。保大十年(952年)三月,冯延巳与孙晟同为平章事,互不相能。徐铉、韩熙载控告宋齐丘、冯延巳结党营私,帝李璟罢冯延巳为太子少傅。宋齐丘怀恨在心,诬蔑韩熙载嗜酒无度,李璟贬韩熙载为和州司士参军。 南唐保大末年(957年),南唐为后周所败,盡失淮南、江北之地。南唐将領馮延魯兵敗被俘,孫晟出使後周被殺。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向后周称臣。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十月,李璟先杀陈觉,是年十一月将宋齐丘押送青阳县九华山安置,次年賜死,谥醜繆。 齊丘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集六卷,现存诗三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宋齊丘
小周后
小周后()南唐末主李煜第二任皇后,大周后的妹妹,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懷獻王李仲宣姨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棋艺精湛,精于情趣享乐,為当时著名美女。.
查看 十国春秋和小周后
崔皇后 (王延翰)
#重定向 崔夫人 (王延翰).
崔道融
崔道融,荆州(今湖北江陵)人。唐末詩人。 早年避居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曾任縣官。後依閩王王審知,天佑四年(907年)徵為右補闕,未赴任而卒。與司空圖、柳韬及黄滔等爲詩友。有《东浮集》十卷、《申唐集》三卷,皆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查看 十国春秋和崔道融
庾传素
庾传素(),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官员,两度官拜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庾传素
仰仁诠
仰仁诠(),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吴越将领和政治人物,最终官至宰相。其女为吴越第三任国王钱弘佐的第二任妻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仰仁诠
仰元妃
仰元妃,仰氏,名不详,湖州人,五代十国吴越国主钱弘佐妾。父仰仁诠官至宁国军节度使。天福八年(943年),被纳为妃,有宠,即封元妃,后病死,葬于杭州城外。.
查看 十国春秋和仰元妃
伊審徵
伊審徵(),表字申图,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蜀官员。山西太原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伊審徵
张业 (后蜀)
张业,本名知业,五代十国后唐、后蜀大臣。 张知业为孟知祥避讳,改名张业。他骁勇善战,跟随孟知祥入蜀,有战功,孟知祥称帝,官至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领宁将江军节度使。孟昶即位,加检校太尉。明德元年(934年),他的舅父李仁罕获罪被杀,张业掌握兵权,孟昶为了安抚他,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广政元年(938年),进为左仆射,兼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广政三年(940年)和赵季良、毋昭裔分判三司,张业判度支。张业奢侈,强买人田宅,藏匿亡命之徒,在私宅设立监狱囚禁负债者,很多人在他家中的监狱死去。广政十一年(948年)有人密告皇帝张业、張繼昭父子谋反,孟昶查访他专权不法的行径,等他上朝时,将他杀死,下诏历数罪恶,籍没其家。.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张业 (后蜀)
张颢
张颢(《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唐朝末年军阀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及五代十国初期其子弘农威王杨渥麾下指挥使。他和同僚徐温通过实际人身控制杨渥夺取了弘农(后为吴)的统治权。天祐五年(908年),他们因害怕杨渥夺回权力杀死他们,先将其杀害。但随后他们彼此反目,张颢被徐温所杀,徐温独自掌控弘农。.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张颢
張太華
張太華,是中国五代十国后蜀后主皇帝孟昶之宠妃。 張太華深得后主宠爱,与后主孟昶同游与青城山时被霹雷震死。王文才、王炎《蜀檮杌校箋》認為此說不確,張太華為明人小說家言。.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張太華
張延翰
#重定向 张延翰.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張延翰
張佶 (馬楚)
張佶(),長安人,五代十国时马楚政治人物。 張佶最初是宣州幕僚,因不喜歡觀察使秦彥為人而棄官;到蔡州時秦宗權留下他擔任行軍司馬。他向忠武軍將領劉建鋒說:「秦宗權兇猛但猜忌,很快就會滅亡,部下也不能避免。」劉建鋒害怕,和張佶結交。之後張佶於孫儒軍中擔任指揮使,孫儒敗亡後士兵推舉劉建鋒出任節度使;不久陳贍誅殺劉建鋒,群眾推舉張佶為帥,但入府前他乘馬,被馬咬傷大腿受傷卧床。他在床上對諸將領表示他不是眾人領袖,推立英勇的馬殷為帥,於是各將領殺陳贍,在邵州迎立馬殷。 馬殷到常州,張佶乘轎子入府,馬殷在庭中参拜他;張佶則召隨馬殷,率將吏在北面再拜馬殷,表示馬殷取代了他擔任領袖。其後馬殷上奏升朗州為永順軍,奏表他擔任永順軍節度使,他在任內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張佶 (馬楚)
張皇后 (王延政)
#重定向 天德皇后 (閩).
張遇賢
張遇賢(),五代十国时岭南农民起义首领。循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 原是博罗县胥吏,因南汉殇帝刘玢暴虐,民众起义,光天元年(942年)七月,义军以張遇賢为首领。張遇賢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由黄伯雄为副,以曾景全为谋主。攻破循州,众至十余万,起义军都穿红衣,人称“赤军子”。次年越南岭,在南唐境内虔州(今江西赣州),连克数县,在白云洞建造宫室营署。刚刚即位的南唐中主李璟派边镐、严恩镇压。943年十月,為其部將李台所執降南唐。張遇賢被送到金陵后被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張遇賢
張造
張造(),龍州人,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前蜀政治人物。 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逃亡入四川,張造和蜀高祖王建、韓建、晉暉、李師泰均率領部眾到皇帝行在,唐僖宗大喜,稱他們為「隨駕五都」,命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養他們為養子,並在回歸長安後封他們為神策軍宿衛。 光啟二年(886年),僖宗逃亡到興元府,王建屯兵三泉,命令他和晉暉領四都士兵屯黑衣,修建棧道往來。其後觀軍容使楊復恭驅逐田令孜的黨羽,張造因此被貶為萬州刺史。當時秦宗權的別將常厚駐守白帝,被成汭部下許存攻破;常厚打算出奔萬州,但張造百般抵抗,令其逃到綿州,萬州得以保全。 后来万州为许存所夺,張造官至茂州刺史。大顺元年(890年),王建讨伐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六月,张造攻打笮桥,被陈敬瑄败杀。后来王建建立前蜀,武成元年(908年)追錄舊功,下令追贈加恩。.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張造
張洎 (南唐)
张洎,字師黯,一字皆仁,安徽滁州全椒人。張璪之祖父。.
查看 十国春秋和張洎 (南唐)
彭彦章
彭彦章(),庐陵人,唐朝天祐初年袁州刺史,吉州刺史彭玕是他的叔父(一作兄、弟)。唐朝灭亡后,二彭效力于割据抚州的刺史危全讽。 天祐六年(909年)六月,危全讽自称镇南军节度使,得弟信州刺史危仔倡与彭氏叔侄起兵响应,率抚、信、袁、吉四州兵,号称十万,攻弘农国镇南节度使治所洪州。镇南节度使刘威的守军只有一千人,刘威秘密向弘农郡王杨隆演告急,假装无所谓,每日饮宴。危全讽闻讯犹豫了,停留于象牙潭,求助于楚王马殷。马殷派指挥使苑玫会合彭彦章,围攻弘农治下的高安,以助危全讽。弘农任周本为西南面行营招讨应援使,七月,周本于象牙潭大败并生擒危全讽,乘胜攻克袁州,擒彭彦章而回。彭玕奔楚,危仔倡奔吴越。危全讽势力被弘农所并。彭彦章被杨隆演署为百胜军使。 后来杨隆演称吴王,故弘农国又称吴国。 十六年(919年)三月,后梁诏吴越王钱镠大举讨吴。钱镠以儿子节度副大使钱传瓘为诸军都指挥使,率大小龙形战舰五百艘,从东洲攻吴。吴遣时任百胜军使、舒州刺史的彭彦章及裨将陈汾拒之。四月,钱传瓘与彭彦章相遇,命每船都载灰、豆及沙,战于狼山江。吴船乘风而进,钱传瓘的船避开他们,等吴船过去后,从后相随,吴军回船与之交战,钱传瓘令顺风扬灰,吴军无法睁眼;等船舷双方接触,钱传瓘命在自己的船散沙,而在吴船散豆,战血浸湿了豆,吴军踩到豆都摔倒在地。钱传瓘于是纵火焚烧吴船,吴军大败。彭彦章奋力作战,兵器用完了就用木头继续作战,身上受伤数十处,陈汾却按兵不救。彭彦章知道自己难以幸免,就自杀了。钱传瓘俘获吴裨将七十人,斩首千余级,生擒士卒千余人,焚战舰四百艘。从江到岸数千里都被血染成殷红色。杨隆演诛杀陈汾,籍没其家产,将一半赐给彭彦章家,奉养彭彦章妻儿终身。 吴国因遭遇此败,通好吴越,钱传瓘也以功被奏授镇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 Y Category:吉安人 Category:唐朝袁州刺史 Category:五代十国战争身亡者 Category:五代十国自杀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彭彦章
彭玕
彭玕(),字叔宝,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吉州庐陵(今江西吉水)人,《资治通鉴》说他是赤石洞蛮,彭倜之孙,彭玕与钟传、危全讽、卢光稠、谭全播是唐末江西的藩镇。.
查看 十国春秋和彭玕
何瓒
何瓒(),福建人,唐末进士。 李存勖为河东节度使时,为判官。天祐十九年(922年),代张承业为太原留守。 次年(923年),李存勖建后唐,任谏议大夫、太原留守、进秩仆射。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出任西川节度副使。因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谋自立,改任行军司马。 长兴元年(930年),孟知祥举兵,何瓒被软禁而死。 Z Category:福建人 Category:唐朝进士.
查看 十国春秋和何瓒
何重建
何重建(),五代十国时期军事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何重建
何敬洙
何敬洙(),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是五代十國的南唐中书令。 何敬洙躯貌短陋而矫捷有力。少习武艺,早年投军,开始在吴国楚州(治今江苏省淮安市)刺史李简帐下任军校。李简死后,转投金陵徐知诰,为裨将。进天威军都虞候。保大三年(945年),南唐灭闽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之役,为行营招讨步军都指挥使,会同查文徽攻闽,何敬洙功居诸将之首,拜楚州团练使。他谨守职责,关心属境民众疾苦,常化装儒生或商贾,到乡村了解百姓生活情况。保大八年(950年),马楚马希萼附南唐,受命入援,迁武昌军节度使。拜镇国将军,加中书令、参知国事。李煜即位后,他以脚病辞官,转任右卫上将军、封芮国公。乾德二年(964年)二月,何敬洙去世,时年七十七岁,李煜废朝三日,赠鄂州大都督、左卫上将军,谥号威烈。.
查看 十国春秋和何敬洙
余延业
余延业(),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宦官,大宝年间为内常侍。身材瘦小,生性笨拙,口不择言。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九月,宋太祖命潭州防御使潘美及引进使丁德裕等发兵攻克南汉治下郴州,俘获城内的南汉宦官十余人,其中就有余延业。余延业被押送汴京,太祖问:“你在岭南做什么官?”答:“做扈驾弓箭手官(皇帝的弓弩卫兵)。”太祖命给他弓箭让他射箭,余延业极力也拉不开弓。太祖于是笑问汉帝刘鋹为治之迹,余延业备言其奢酷: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为刑罚,令有罪者搏象击虎,以为笑乐,又置媚川都入海采珠,所居宫殿动辄以明珠玳瑁装饰,琼州米每斗定税五钱,邕州民入城者交一钱,内官陈延寿作奇技淫巧,日费金钱巨万,宫城左右离宫数十,游幸无度,每天向豪民课税以供宴犒之费。太祖惊骇道:“吾当救此一方之民。”当时太祖还在用兵后蜀,不及用兵南汉,但余延业的话坚定了他用兵灭南汉之心。 宋太祖灭南汉后,废除媚川都,禁止百姓采珠,废除刘鋹的大量(加大的不合标准的量具),令百姓每石只交耗损二升。岭南百姓感到受益,都说余延业的话是首功。 Y Category:南汉宦官.
查看 十国春秋和余延业
徐寅
#重定向 徐夤.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寅
徐光溥
徐光溥,五代十国时后蜀大臣、诗人。或作徐光浦,蜀人。 徐光溥初仕孟知祥为观察判官。长兴初年,曾上疏请孟知祥行墨制。孟知祥称帝为后蜀高祖,徐光溥为翰林学士。刘羲叟因徐光溥本为蜀士,借题以讽。徐光溥诗云:“进出班墀数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壶。出来似有凌云势,用作丹梯得也无。”刘羲叟诗云:“徐徐出土非人种,枝叶难投日月壶。为是因缘生此地,从他长养譬如无。”徐光溥记恨,终身与他不和,世人多不满其狭隘。 后蜀后主孟昶时,徐光溥兼任兵部侍郎。广政十一年(948年)七月,改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徐光溥博学善于诗歌,有辨才,被李昊等人厌恶。后来朝廷有所议论,徐光溥熟睡,当时号称睡相。其年十二月,因为以艳词挑逗前蜀安康长公主,罢相守本官。广政十四年(951年)三月,孟昶于后苑宴会,允许士庶人入内观看。俳优有唱《康老子》曲,孟昶问李昊曲子名字的出处,李昊不能回答。徐光溥说“康老老而无子,故制此曲。”孟昶大加赞赏,之后去世。徐光溥今存诗二首,见《全唐诗》卷七六一,《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二。.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光溥
徐知训
徐知训()是五代十國人物,杨吴执政徐温之长子。他曾被称为“三郎”,故可能还有两个因早夭而未序齿的哥哥,或曾被徐温对诸子称为“你们的二哥”的养子徐知诰亦被列入排行。 徐知训不视徐知诰为兄弟,还曾想在宴席上杀他,因徐温亲子徐知谏及刁彦能等救护而未果。 徐知训骄横恣肆,常侮弄杨吴君主杨隆演,在看戏时一时兴起,要杨隆演和他一起参军戏,徐自己演参军,让杨隆演扮作他的僮奴,扎着小辫子,穿着破衣服拿着帽子跟在他后面。一次他和杨隆演一起泛舟,杨隆演比他先登岸,他就用弹子打杨隆演,被杨隆演随卒挡下才未中。一次喝酒时,他的悖慢把杨隆演吓哭了。他还因追赶杨隆演不及,就打死杨隆演的亲吏。种种所为,其父徐温都不知道。 宿卫将李球、马谦劫持杨隆演,发库兵讨伐徐知训。徐知训打算逃走,被严可求勸止曰:“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果然率兵來救。 天祐十三年(916年),徐知训为淮北行营都招讨使,围后梁颍州。梁帝朱瑱命宣武军节度使袁象先率军救援,次年正月,袁象先援军到颍州,吴军实际主管军事的朱瑾早起看到西北昏黑,知道梁军将至,召行营都虞候刘权商议,刘权着幅巾锦袍前来,朱瑾认为他大敌当前还如此服饰,无军礼,叱斩之,徐知训徒步赤脚前去相救才得免。吴军与袁象先军交战,小有不利,撤退。 徐知训向朱瑾学习兵法,朱瑾悉心教授。但知訓不太看重朱瑾,朱派家妓去问候徐知训,徐知训卻打算强行占为己有,朱瑾對此很愤愤不平。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训忌朱瑾的地位太高,遂在泗州(今安徽宣城)设置了静淮军(镇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岸),外放朱瑾出任静淮军。朱瑾暗恨徐知训,徐知训为朱瑾饯行,朱瑾以好馬美妓贈之。朱瑾领着徐知训进了中堂,让勇士们埋伏在户内,然后叫妻子陶氏出来拜见徐知训,朱瑾用笏板从后面把徐知训打倒在地,“呼壮士出斩之”。.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知训
徐知询
徐知询(),东海康王,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次子。他在徐温生前试图取代养兄徐知诰的少摄政地位,却无能为力。徐温死后,他因继承了徐温的军权,试图和徐知诰争夺杨吴控制权,却被徐知诰拘禁並且被剥夺军权。后来他仍然为杨吴将领,但是不再有足够的权力对徐知诰构成挑战。.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知询
徐知诲
徐知诲,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第三子。 他二哥徐知询和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不合,徐知诲把徐知询的事情都告诉了徐知诰。最终徐知诰得胜,感谢徐知诲,任命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徐知诲娶吕师造的庶女,徐知诲趁酒醉之机刺杀妻子。常常梦见妻子的鬼魂。后来镇守江西,不见吕氏。有家人从淮南来,在长江上,遇见吕氏送来自己的鞋。徐知诲看着那只鞋,发现妻子在身旁说,你以为我真的不来吗?不久,徐知诲暴卒。 其子徐游、徐景辽。.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知诲
徐知谏
徐知谏(),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第四子。 徐知谏幼时爽悟,喜好文墨。徐温的儿子里,他最为雅循。他大哥徐知训和他二哥徐知询都对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没有礼貌,唯独徐知谏对徐知诰以兄礼相待。徐知训和徐知诰一起喝酒,埋伏了甲兵,准备杀死徐知诰,徐知谏暗踩徐知诰的脚以示意,徐知诰假装起来上厕所而逃走。朱瑾杀死徐知训,徐温于918年七月廿七日,任命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团练使。徐知谏暂管润州团练。929年,徐知诰利用权柄召调徐知询入吴国朝廷,徐知谏参与了策划。在太和年间,徐知谏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931年九月,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谏在任上过世。杨溥命徐知询代之,封东海郡王。赴任途中,他遇到徐知谏的丧車,抚摸着棺材,哭着说:“弟弟你用心如此,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但你有何面目见先王于地下!”《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吴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谏卒;以诸道副都统、镇海节度使、守中書令徐知询代之,赐爵东海郡王。徐知诰之召知询入朝也,知谏豫其谋。知询遇其丧于涂,抚棺泣曰:“弟用心如此,我亦无憾,然何面见先王于地下乎!”.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知谏
徐融
徐融(),不知何地人。杨吴权臣齐王徐知诰秉国政,徐融与宋齐丘、曾禹、张洽、孙饬等同为徐知诰宾客,刚方率直,很少曲意徇私,身处齐国幕府,其实心向杨氏。徐知诰有篡位之心,想说服僚属。一日大雪,酒酣,徐知诰说行酒无以为乐,取雪之意,与古人名巧合者为口令。于是他先举酒杯说:“雪下纷纷,便是白起。”宋齐丘接着说:“着屐登阶(一作“著屐过街”),必须雍齿。”徐融意欲折徐知诰面子,赶紧说:“诘朝日出(一作“明朝日出”),争奈萧何!”徐知诰大怒,又因听信宋齐丘谗言,当夜抓捕徐融用竹笼投于江中,从此与他谋划的只剩宋齐丘了。 徐融著有《帝王指要》三卷,《徐融集》一卷。 徐融诗作《夜宿金山》残句:“淮船分蚁队,江市聚蝇声。” R Category:五代十国被杀害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融
徐鍇
徐鍇(920年—974年),字楚金。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徐鉉弟。南唐文字學家。 先世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後遷居廣陵(今江蘇揚州)。生於後梁末帝貞明六年(吴惠帝武义二年,920年),四歲而孤,自學成才,十岁即能作诗。,李穆喻徐氏兄弟文采“二陆不能及”,時稱“南唐徐氏二龙”。南唐元宗李璟見其文,以為祕書省正字。保大元年(943年)以秘书郎,齐王景奏授记室。徐氏個性耿介,言论率直,常遭贬抑。以军中书檄援引不当贬为乌江尉。不久复旧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宗保大十一年(953年)十二月,又因評論少府监冯延鲁巡抚诸州事触怒唐主,再贬为秘书郎。是正月二十日作〈先圣庙记〉。分司东都。保大十二年(954年)又召为虞部员外郎。十四年,任屯田郎中、知制诰。乾德元年(963年)曾與兄铉共论猫事,徐铉寫二十事,徐锴得七十余事,其學問與記憶力皆倍於常人。开宝三年(970年)韩熙载卒,徐锴收集其遗文。开宝五年(972年)为右內史舍人,并受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号为“二徐”。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因兄徐鉉奉使入宋,憂懼而卒。著有《說文解字繫傳》40卷、《通釋五音》、《方輿記》、《古今國典》等,南唐灭,其著作多散佚。.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鍇
徐游
徐游(),本名徐景游,徐知诲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员。.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游
徐溫
徐溫(),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唐末軍事人物。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廟號義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徐溫
侯弘實
侯弘實(清朝史書避乾隆帝弘曆諱改寫成侯宏實;),千乘人《十国春秋·後蜀·卷51》:侯宏實,千乘人 侯弘實年幼家中貧窮,十三歲时曾在屋簷下打瞌睡,夢到自己在暑月大雨變成彩虹在黃河喝水,良久才散去。他的母親看到後感奇怪,問他有否感覺不適;侯弘實回答他夢到留在河中,取水填飽肚子就回家。幾個月後,有蜀僧臨門拜訪,對侯弘實母親說:「女弟子有後福,契合兒子氣力。」她叫侯弘實出來讓僧人看看,僧人看後道:「是蜺龍啊,但不是真龍。做官一定聲名顯赫,唯需要離開故鄉至江海地方做官,而信佛才會善終。」《太平廣記》引用《鑑戒錄》亦有類似記載。 其後侯弘實在後唐擔任河中都指揮使,同光三年(925年)隨魏王李繼岌遠征前蜀,他屬保义军节度使康延孝部下。之後康延孝叛變,並在漢州敗亡,蜀高祖孟知祥俘虜他和李肇,任命侯弘實為牙內馬步指揮副使。不久统兵对抗东川节度使董璋,侯弘實先行攻下閬州,一馬當先;到彌牟鎮之戰他也參與其中,董璋的敗亡他亦有功。 孟知祥即帝位,改封侯弘實為奉鑾肅衛指揮副使,同年受遺詔和趙季良等人共同輔政,進封侍中。他後來任職眉州刺史、寧江武泰節度使,晚年信佛,興建禪院和藏經閣,獲得善終;而他的母親年八十一,累封太夫人,就如當年僧人所說一樣。.
查看 十国春秋和侯弘實
侯益
侯益(),唐末汾州平遥人。一生經歷了唐末至宋初之間的整個五代十國時代。.
查看 十国春秋和侯益
後蜀
後蜀(934年-965年,又稱孟蜀)是中國歷史上的十國之一,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查看 十国春秋和後蜀
俞公帛
俞公帛(),杭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官员,官至户部尚书、董营田使者,颇有政绩。行经婺州,爱义乌土风,于是安家,后代有闻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俞公帛
北汉
北漢(951年-979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時在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河北省局部的政權,為十国之一。 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史称后周。随后,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鎮守晉陽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如欧阳修《新五代史》)。 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为与后周抗衡,曾向辽朝请封,援后晋故事,自称侄皇帝。 北漢国兵役繁重,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人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北漢最後在979年宋太宗年間被包围,杨业归宋后,太原城内军心动摇,最终投降,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查看 十国春秋和北汉
刘威 (十国)
刘威(),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初年吴国武将,效力军阀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势力。.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威 (十国)
刘守素
刘守素,十国南漢宗室,后主劉鋹的第三子。 南漢后主劉鋹有4子,刘守素为第三子。生母不詳。史书没有记载刘守素在南汉的封爵,971年,南汉灭亡,刘守素和劉鋹一起投降宋朝。刘守素在宋朝咸平年间被封为侍禁。他家贫,宋真宗下诏赐给他白金百两。对宰相说这些伪王子生活窘迫,是他们原来奢侈的缘故。刘守素后来官至内殿崇班,天禧年间,录为閤门祗候。.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守素
刘守节
刘守节,十国南漢宗室,后主劉鋹的长子。 南漢后主劉鋹有4子,刘守节为长子。生母不詳。史书没有记载刘守节在南汉的封爵,971年,南汉灭亡,刘守节和劉鋹一起投降宋朝。刘守节在宋朝被封为崇仪副使。其后事迹不详,不知何时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守节
刘守通
刘守通,十国南漢宗室,后主劉鋹的第四子。 南漢后主劉鋹有4子,刘守通为第四子。生母不詳。史书没有记载刘守通在南汉的封爵,971年,南汉灭亡,刘守通和劉鋹一起投降宋朝。刘守通在宋朝被封为供奉官。其后事迹不详,不知何时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守通
刘守正
刘守正,十国南漢宗室,后主劉鋹的第二子。 南漢后主劉鋹有4子,刘守正为第二子。生母不詳。史书没有记载刘守正在南汉的封爵,971年,南汉灭亡,刘守节和劉鋹一起投降宋朝。刘守节在宋朝被封为崇仪副使。宋太宗听说他家贫,下诏每月给万钱。死后,其子刘克昌为三班奉职,刘国昌为借职。.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守正
刘崇兴
劉崇兴,十国南漢宗室,中宗刘晟的第五子,后主刘鋹之弟。 南漢中宗刘晟有5子,劉崇兴为第五子。生母不詳。原为定王。乾和十一年(953年),被父亲封为梅王。史书没有记载他的下场。他的大哥刘鋹即位为皇帝,二哥刘璇兴被刘鋹杀死,四哥刘保兴和刘鋹一起投降宋朝。.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崇兴
刘庆兴
劉庆兴,十国南漢宗室,中宗刘晟的第三子,后主刘鋹之弟。 南漢中宗刘晟有5子,劉庆兴为第三子。生母不詳。原为庆王,乾和十一年(953年),被父亲封为荆王。史书没有记载他的下场。他的大哥刘鋹即位为皇帝,二哥刘璇兴被刘鋹杀死,四弟刘保兴和刘鋹一起投降宋朝。.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庆兴
刘弘建
劉弘建(),他是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四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建为第十四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刘弘建被封为益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乾和五年(947年),与哥哥刘弘弼、劉弘暐、刘弘简、弟弟刘弘济、刘弘道、刘弘照、刘弘益同日被中宗所杀。他们的女儿被中宗纳入后宫,儿子全被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建
刘弘弼
劉弘弼(),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六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弼为第六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弼被封为齐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劉弘弼出为建武军节度使(治邕州)。后来刘弘杲得罪被杀,劉弘弼害怕,自请入朝。中宗同意。回到兴王府(广州)后被中宗幽禁在私宅。乾和五年(947年),与弟弟劉弘暐、刘弘简、刘弘建、刘弘济、刘弘道、刘弘照、刘弘益同日被杀。他们的女儿被中宗纳入后宫,儿子全被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弼
刘弘简
劉弘简(),他是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三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简为第十三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刘弘简被封为同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乾和五年(947年),刘弘简与哥哥刘弘弼、劉弘暐、弟弟刘弘建、刘弘济、刘弘道、刘弘照、刘弘益同日被中宗所杀。他们的女儿被中宗纳入后宫,儿子全被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简
刘弘照
劉弘照(),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七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照为第十七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刘弘照被封为宣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乾和五年(947年),刘弘照与哥哥刘弘弼、劉弘暐、刘弘简、刘弘建、刘弘济、刘弘道、弟弟刘弘益同日被中宗所杀。他们的女儿被中宗纳入后宫,儿子全被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照
刘弘益
劉弘益(),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九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益为第十九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刘弘益被封为定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乾和五年(947年),刘弘益与哥哥刘弘弼、劉弘暐、刘弘简、刘弘建、刘弘济、刘弘道、刘弘照同日被中宗所杀。他们的女儿被中宗纳入后宫,儿子全被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益
刘弘道
刘弘道可以指:.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道
刘弘邈
劉弘邈(),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二子。 南漢高祖劉邈有19子,劉弘邈为第十二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邈被封为高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应-乾-年间,劉弘邈为雄武节度使,镇守邕州。因为齐王刘弘弼、镇王刘弘泽被劉晟杀死在邕州。他不想去,刘晟不许。劉弘邈懦弱无能,事务都交给僚属,自己天天饮酒求神,有人上书说高王作乱,劉晟在乾和十二年(954年)四月十五,派遣甘泉宫使林延遇赐毒杀死劉弘邈。.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邈
刘弘雅
劉弘雅(),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七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雅为第七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雅被封为韶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应-乾-年间,勒令劉弘雅致仕。乾和三年(945年),劉弘雅被中宗所杀。是中宗劉晟即位后杀死的第四位兄弟。.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雅
刘弘杲
劉弘杲(),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杲为第十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杲被封为循王。劉弘杲和五哥刘弘昌拥立四哥劉晟有功。为副元帅、参预政事。劉弘杲多次要求杀死谋害殇帝劉玢的凶手刘思潮,刘思潮于是诬蔑劉弘杲谋反。一天,刘弘杲正在宴客,刘思潮与谭令带领卫兵,突击而入,杀了刘弘杲。一说,刘弘杲被赐死,临死之前在佛前求来世生在百姓家。.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杲
刘弘泽
劉弘泽(),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八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泽为第八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泽被封为镇王。劉弘泽为雄武节度使,镇守邕州,有善政。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非常猜忌他。乾和二年(944年)据报凤凰出现在邕州,劉晟大怒,十月初七,派人赐毒杀死劉弘泽,对外宣称劉弘泽暴卒。.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泽
刘弘昌
劉弘昌(),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五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昌为第五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昌被封为越王。劉龑临终想传位给劉弘昌,被萧益阻止。劉龑的第三子南汉殇帝劉玢即位,劉弘昌多次劝谏,殇帝不听。刘思潮杀死殇帝,劉弘昌拥立四哥劉晟。劉弘昌为太尉、中书令,诸道兵马都元帅,知政事。劉晟猜忌弟弟,乾和二年(944年),劉晟派劉弘昌到海曲祭祀襄帝祠,派人杀死劉弘昌,对外宣称劉弘昌被盗贼所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昌
刘弘济
劉弘济(),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一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济为第十五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济被封为辨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乾和五年(947年),刘弘济与哥哥刘弘弼、劉弘暐、刘弘简、刘弘建、弟弟刘弘道、刘弘照、刘弘益同日被中宗所杀。他们的女儿被中宗纳入后宫,儿子全被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济
刘弘操
劉弘操(),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九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操为第九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操被封为万王。大有十一年(938年)杨廷艺的旧将吴权从爱州起兵攻打在交州的皎公羡,皎公羡求救于南汉,劉龑以万王刘弘操为静海军节度使,并徙封为交王,统兵去救皎公羡,劉龑自己统兵屯驻海门声援。刘弘操率战舰从白藤江进军交州。当时吴权杀了皎公羡,占据了交州,率兵迎战。白藤江之战,刘弘操战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操
刘弘政
劉弘政(),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第十八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弘政为第十八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弘政被封为通王。劉龑的第四子南汉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即位。乾和十三年(955年),劉弘政担任祯州刺史。同年夏天六月廿一被中宗所杀。高祖的19个儿子,除了早死的刘耀枢、刘龟图还有阵亡的刘弘操,其他的15人从此全被中宗劉晟杀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弘政
刘保兴
刘保兴,南汉宗室。中宗刘晟第四子,后主刘鋹之弟,乾和年间获封祯王。自幼与刘鋹友爱。宋师南征,至城下,后主派遣保兴率百官前往奉迎宋将潘美,为南汉将领郭崇岳所阻止,未能成行。后领兵与潘美交战,逃亡中被宋军在民居中俘虏。宋太祖赵匡胤任命刘保兴为右监门率府率。后在任上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保兴
刘知俊
刘知俊(《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字希贤,外号刘开道,在后梁太祖朱全忠为晚唐大军阀乃至后梁皇帝时为其部将。后来他担心太祖对他不利,叛变,先投岐国,再投前蜀。前蜀高祖皇帝王建却忌其才能,后将其诛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知俊
刘继颙
刘继颙(901年 — 973年),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刘守光的儿子。 914年刘守光被李存勖杀死后,他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为人有智数,善于获取财利。北汉世祖刘旻开始依靠他,睿宗刘承钧命他为宗室,担任鸿胪卿。他在寺中讲华严经,四方争向布施,所获充为国用。在五台山开银矿,十分之四充为国用,建宝兴军。购买契丹辽国的马匹。刘继元继位,他为后宫内宠献大量银饰数百副,刘继元加封他都统,进太师、中书令,天会十七年(973年)卒,追封定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继颙
刘璇兴
#重定向 劉璿興.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璇兴
刘隐
刘隐(),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官员、割据军阀,南汉政权的奠基者,南漢追尊襄皇帝。父親南漢追尊圣武皇帝刘谦,母親是南漢追尊武皇后韋氏。.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隐
刘龟图
劉龟图,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次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龟图为第二子。生母不詳。大有五年(932年),劉龟图被封为康王(《南漢書》,《十国春秋》作雍王),与兄长雍王刘耀枢都是早逝。 清代史书《十国春秋》卷61・南漢4・列传、《南漢書》卷8・諸王公主列传・高祖諸子部为他立传。后来南漢第二代皇帝殤帝劉玢为劉龑的第三子,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为劉龑的第四子。 2.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龟图
刘耀枢
劉耀枢,十国南漢初代高祖皇帝劉龑的長子。 南漢高祖劉龑有19子,劉耀枢为長子。生母不詳。大有5年(932年),劉耀枢被封为邕王(《南漢書》,《十国春秋》作雍王),不久去世。 清代史书《十国春秋》卷61・南漢4・列传、《南漢書》卷8・諸王公主列传・高祖諸子部为他立传。后来南漢第二代皇帝殤帝劉玢为劉龑的第三子,第三代皇帝中宗劉晟为劉龑的第四子。 1.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耀枢
刘濬 (南汉)
刘濬(),字伯深,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一度担任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刘濬 (南汉)
周宗 (南唐)
周宗(),字君太,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南唐官员。他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徐知诰/李昪)的近臣,因而为烈祖及其继承人元宗皇帝(徐景通/李璟)所敬。他的两个女儿相继为元宗继承人南唐末代皇帝李后主李煜的皇后,史称大周后和小周后。.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宗 (南唐)
周庠
周庠(《九国志》作周详)(),字博雅,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开国之君王建作为晚唐军阀为求自立连年作战时的谋主。前蜀立国后,拜为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庠
周彦章
周彦章(),本姓王,唐朝末年成都人。效力前蜀,以军功官至金吾卫使。后主王衍采掠宫伎,周彦章女有殊色,也被选中。周彦章按剑对使者说:“彦章是先皇帝命令给周氏做义儿的,本姓是王,众所周知,哪有王氏女侍奉王氏的!”于是召一个没有娶妻的左右小军,就把女儿和他的衣襟打结,让他们为夫妇。后来咸康元年(925年)后唐灭蜀,蜀太师兼中书令齐王王宗弼投降并勒兵诛杀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等,周彦章也参与,其刚正鲠直如此。.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彦章
周德權
周德權(),許州人(一作汝南人),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前蜀政治人物,也是順德皇后周氏的弟弟。 周德權跟隨蜀高祖王建到西川,累積戰功擔任蜀州刺史。乾寧四年(897年),王建和顧彥暉爭奪東川,交戰五十多次也沒有勝負;他對王建說:「我軍討伐東川三年,使得西川軍民俱困,顧彥暉懦而無謀,想偷安,對割據東川州縣的農民軍頭領誘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堅守不下,建議對這些頭領諭以禍福,恩威並施,顧彥暉越發陷入絕境。」於是顧彥暉最後戰敗。 之後他轉任眉州刺史,到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他向王建呈上《勸進表》勸他稱帝,王建十分高興,指出叔舅成就他的大事。王建即位,封太保、中書令,在永平元年(911年)逝世,贈官太師。.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德權
周保權
周保權(),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十國末期曾任武平節度使,為周行逢之子,周行逢任武平節度使時,以其為節度副使。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周行逢病重,遺命親信僚屬輔佐年僅11歲的周保權統領軍務,並告以衡州(今湖南長沙)刺史張文表將來必反,應遣楊師璠討伐之。周行逢去世後,張文表果然叛變,周保權遂命楊師璠出軍討伐,並同時向荊南及宋乞援。 這段期間,周保權先被宋任命為武平節度使。而在建隆四年(963年)正月,楊師璠亦迅速平定亂事,殺張文表;然而宋太祖此時已派慕容延釗、李處耘率軍南下,藉口平亂,實則欲取荊南及周保權所據湖南之地,史稱荊湖之戰。荊南不久獻地投降,而湖南在有限的抵抗後亦降,周保權被俘。 不久,周保權被帶往宋朝京城開封(今河南開封),趙匡胤釋其罪,任命其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居住京師。乾德五年(967年)遷右羽林統軍。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出知并州(今山西榆次)。雍熙二年(985年)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保權
周皇后 (王建)
周皇后(),前蜀高祖王建的结发妻,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有弟弟周德權。.
周行逢
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靜江軍士卒,於南楚馬希萼在位時任靜江指揮副使。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當時的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周行逢、王逵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周行逢因此率部逃回朗州(今湖南常德),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再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廣順二年(952年),周行逢與王逵等諸將為劉言所命攻擊先前被南唐所佔據的南楚故都潭州(今湖南長沙),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恢復。 廣順三年(953年),周行逢與王逵聯手,擒殺劉言,後周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則被王逵任命為知潭州事。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周行逢再被後周任命為武清節度使(鄂州節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當年,湖南饑荒,百姓只能吃草和樹木的根,周行逢開倉賑濟,救活很多人。 顯德三年(956年),王逵為岳州(今湖南岳陽)團練使潘叔嗣所殺。潘叔嗣迎周行逢入朗州,而周行逢反將潘叔嗣殺害。不久,周行逢即被後周任命為武平節度使,並完全控有今湖南一帶。 周行逢年輕時曾因犯罪臉上被刺字,但不以為恥,反而因出身貧賤,深知民間疾苦,因此能用心於百姓之事,革除馬氏家族加諸在人民沈重的稅賦,法規簡單,官民皆稱便。選擇的部屬都是清廉之士,而本人也很是節儉。然而自劉言、王逵以來的將兵多驕橫,周行逢對他們則是用法嚴厲,果斷誅殺。周行逢性情猜忌,亦多計略,常派人出去刺探諸州秘密,將兵有謀反或叛逃者,一定先知道而誅殺。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病重,遺命親信僚屬輔佐其子,年僅11歲的周保權統領軍務,並告訴周保權:「我出身貧賤,一同闖蕩的十個好友中,除了張文表外都已被殺,我死之後他必會作亂,可命楊師璠討伐他。」周行逢去世後,被追封為汝南郡王。 Category:五代十国人物 Category:武平節度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行逢
周本
周本(《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西平恭烈王,在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又称弘农)为将,短期於取代杨吴的南唐为将。.
查看 十国春秋和周本
唐道袭
唐道袭(《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新五代史》作唐袭,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将官,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近臣,在王建统治期间有大权,使得他与王建子皇太子王元膺陷入冲突。永平三年(913年),他和王元膺都怀疑对方要兵变,彼此的军队在前蜀都城成都交战,他被王元膺击败阵亡。.
查看 十国春秋和唐道袭
冯延巳
冯延巳(),原名馮延嗣,是五代时词人,广陵人。字正中,一说名延己,但支持延巳的较多。南唐时官至宰相,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老师。他是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額的兒子,弟弟馮延魯亦是著名文人。死後谥号忠肅,有《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词风清丽,善写离情别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李煜影响很大。冯延巳、李煜被认为直接影响了北宋以来的词风。有“吹皱一池春水”名句。.
查看 十国春秋和冯延巳
冯弘铎
冯弘铎(《九国志》),中国唐朝末年军阀,893年—902年间控制-昇-州地区(在今江苏南京)。.
查看 十国春秋和冯弘铎
全師雄
全師雄(),成都人。後蜀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全師雄
元德昭
元德昭(),字明遠,撫州南城人,吳越國政治人物。 元德昭本姓危,伯父是唐末割据江西东部的抚州刺史危全讽。父親危仔倡官至信州刺史,受淮南兵驅趕到杭州。武肅王錢鏐收留他,以賓禮相待,署為淮南節度副使;危仔倡後來不喜歡自己原本的危姓,故改姓元氏。元德昭最初擔任鎮東節度巡官、錢塘縣縣令,之後累授睦州軍事判官、知台州新亭監。 父親在信州時曾帶同他和兄弟給日者占卜命運,日者指著元德昭,說只有他受文武官避席,是宰相的材料,並鼓勵他自愛。到文穆王錢元瓘時期,元德昭擔任教令;當時朝政缺人,林鼎向錢元瓘推薦他;二人談話後錢元瓘對林鼎感嘆:「元德昭有輔弼才幹,我的子孫無憂了。」,於是元德昭掌管文翰機密事宜。忠遜王錢弘倧出師閩國,兵務都交給元德昭,其後拜為丞相。 忠懿王錢俶繼位,他的待遇越來越好。顯德二年(955年),吳越派吳程攻打南唐常州,活捉趙仁澤到西府,元德昭向錢俶陳情,顧念趙仁澤的忠義,不要殺死趙仁澤。顯德六年(959年),他和吳延福一同向後周入貢,獲得禮待。元德昭持重多謀略,做事果㫁,每當國政有爭議時,他一到議論就能停止;軍中有士兵不遵守法紀,他就用理論說服。 乾德六年(968年),元德昭去世,虛歲78歲,贈封太保,諡貞正。.
查看 十国春秋和元德昭
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贵州全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 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开始统辖全川。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刘备在成都称汉故事,改国号为汉,次年又恢复国号蜀。 王氏父子共统治两川35年。前蜀初年,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强国。可是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后唐趁机伐蜀,蜀军溃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今日成都前蜀永陵(王建墓)規模頗可觀。.
查看 十国春秋和前蜀
倪可福
倪可福(),《江陵志余》误作倪福可。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军事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倪可福
倪曙
倪曙,字孟曦。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唐中和(881年~885年)进士,为太学博士。黄巢起义时返乡,后为刘隐幕宾。 南汉高祖刘䶮即位后,任工部侍郎、尚书左丞。后梁龙德元年(921年),任同平章事。 S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唐朝进士 Category:五代十国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倪曙
皮光业
光业(),字文通,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吴越国官员,在第二位国王钱元瓘年间为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皮光业
皇甫暉
皇甫暉(),五代時期軍事人物,魏州興唐府(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曾以一介小卒之姿發動鄴都之變,引發了後唐莊宗之死,與後唐明宗的即位,後晉時繼續擔任將領,因契丹的攻擊,投奔南唐,官拜奉化節度使,後與後周作戰,被後周將領趙匡胤擊傷,傷重而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皇甫暉
王太后 (南吳太祖)
王太后(),王氏,名字,籍贯均不详。五代十国南吳太祖杨行密妻。南吴睿帝杨溥生母。 900年,王氏生杨溥。920年,杨溥嗣王位,尊王氏为太妃。杨溥称帝後尊为皇太后。乾贞二年(928年)王太后病逝。.
王处回
王处回(),字亚贤,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和后蜀官员,为后蜀的全部两位皇帝孟知祥和孟昶担任枢密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处回
王宗平
王宗平(),又名王宗贤,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九子,褚姬所生。王宗澤母弟。 光天三年(918年),王宗平被父亲封为忠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平改封为薛王,罢军使。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平、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鼎、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平
王宗仁
王宗仁,出生地為台灣彰化縣,台灣作家,目前從事文化工作,授課與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學。.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仁
王宗弁
王宗弁(),原名鹿弁,五代十国时前蜀軍事人物。 鹿弁獲高祖王建賜名王宗弁,為他的養子。他和王建、王宗瑤、王宗弼、王宗侃一同進入西川,累積軍功至蜀州刺史。之後他稱患病辭官,請求回到成都,王建以為他驕傲不滿而加封他檢校太保;但王宗弁拒絕,並表示他十分知足,不求再晉升。王建聽後嘉許他,並准許王宗弁辭官回成都,並獲善終。.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弁
王宗弼
王宗弼(《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王宗弼至成都,登大玄门,严兵自卫。蜀主及太后自往劳之,宗弼骄慢无复臣礼。乙巳,劫迁蜀主及太后後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玺绶,使亲吏于义兴门邀取内库金帛,悉归其家。其子承涓杖剑入宫,取蜀主宠姬数人以归。丙午,宗弼自称权西川兵马留后。 ……王宗弼遣使以币马牛酒劳军,且以蜀主书遗李严曰:‘公来吾即降。’……宗弼犹乘城为守备,严悉命撤去楼橹。 ……王宗弼称蜀君臣久欲归命,而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荧惑蜀主;皆斩之,函首送继岌。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谀,枭于金马坊门。内外马步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徐延琼、果州团练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顾在珣及诸贵戚皆惶恐,倾其家金帛妓妾以赂宗弼,仅得免死。凡素所不快者,宗弼皆杀之。 辛亥,继岌至德阳。宗弼遣使奉笺;称已迁蜀主于西第,安抚军城,以俟王师。又使其子承班以蜀主后宫及珍玩赂继岌及郭崇韬,求西川节度使,继岌曰:“此皆我家物,奚以献为!”留其物而遣之。 李绍琛留汉州八日以俟都统,甲寅,继岌至汉州,王宗弼迎谒;…… 王宗弼之自为西川留后也,赂崇韬求为节度使,崇韬阳许之。既而久未得,乃帅蜀人列状见继岌,请留崇韬镇蜀。从袭等因谓继岌曰:“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己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备。”继岌谓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山岳,不可离庙堂,岂肯弃元臣于蛮夷之域乎!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会宋光葆自梓州来,诉王宗弼诬杀宋光嗣等。又,崇韬征犒军钱数万缗于宗弼,宗弼靳之,士卒怨怒,夜,纵火喧噪。崇韬欲诛宗弼以自明,己巳,白继岌收宗弼及王宗勋、王宗渥,皆数其不忠之罪,族诛之,籍没其家。蜀人争食宗弼之肉。”),五代十国前蜀大将。 他本名魏弘夫,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军事统帅和养子,封巨鹿王。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为顾彦晖效力时又作顾琛。王建子王衍年间,王宗弼的权力继续上升,封齐王。咸康元年(925年),前蜀军在数次关键战役中败于来伐的后唐军,王宗弼迫使王衍投降,希望可以维持自己在西川的势力。但后唐军的招讨副使郭崇韬认为王宗弼不可靠,处决了他。.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弼
王宗佶
王宗佶(《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本姓甘,五代十国政权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养子,在王建的120个养子中最长,自认为王建的潜在继承人。武成元年(908年),王建怒其悖慢,将他处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佶
王宗侃
王宗侃(《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本姓田,名师侃,《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养子和大将。《九国志·王宗侃传》.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侃
王宗翰
王宗翰,五代十国时前蜀軍事人物。 王宗翰本姓孟,是高祖王建姊姊之子,後被王建當作的養子,改名王宗翰。武成三年(910年),他受封集王,不久加同平章事;到永平五年(915年)擔任東北面招討副使,攻打岐國的鳯州。之後他引兵出青泥嶺攻陷固鎮,和秦州岐國將領郭守謙於泥陽川交戰,不過他在戰役敗陣,退守鹿臺山。次年(916年),他擔任第一招討使,準備攻伐岐國,但他不久就逝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翰
王宗瑶
王宗瑶(),字宝臣,燕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义子,本名姜郅《九国志》,一作姜志。许田人《十国春秋》卷四十二。.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瑶
王宗特
王宗特(),又名王宗时、王宗霸,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十子,陈妃所生。王宗智母弟。 光天三年(918年),王宗特被父亲封为资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特改封为莒王。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特、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鼎、王宗平、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特
王宗黯
王宗黯(),原名吉谏,五代十国时前蜀軍事人物。 王宗黯本姓吉,最初擔任高祖王建麾下牙將;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因打敗楊守厚而獲賜名王宗黯。天復年間,杜從法在昌州、普州、合州三地造反,王建命令王宗黯擔任行營兵馬使,會合東川、武信士兵平亂,之後進官侍中。太子王元膺兵變,他從大安門入宫,與徐瑤在會同殿交戰,並殺死他,後主王衍即位後以此軍功封為琅邪郡王。 《太平廣記》引用《北夢瑣言》記載,他在任寧江節度使期間(909年—913年)曾要求在他生日時凑钱送賀禮;而巫山令裴垣因貧窮沒有送禮到。王宗黯十分憤怒,藉詞在滟滪堆浸死他,其屍體三日滯留該處。他吩咐人移走屍體,但隔夜後屍體逆流而上,浮起水面,眼睛直視衙門,令王宗黯心神不安,之後病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黯
王宗鼎
王宗鼎(),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七子(一说第八子),褚姬所生。一说其母为花蕊夫人(翊圣太妃)徐氏。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鼎被父亲封为彭王。当时前蜀后主即位后,各位兄长都兼任军使,王宗鼎对兄弟说不可主少臣强,辞去军使,经营书舍,以种松竹自娱。乾德六年(924年),王宗鼎改封为鲁王。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鼎、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智、王宗澤、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鼎
王宗阮
王宗阮(),本名文武坚,唐朝末年僰道土豪,善舞简器,时人号为文大剑。《十国春秋》 自称阆州防御使的王建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大顺元年(890年)四月,文武坚擒戎州刺史谢承恩,归附王建。王建攻克西川后,于二年(891年)八月改文武坚姓名为王宗阮,王宗阮于是领决胜都知兵马使。后来王建攻东川军,乾宁四年(897年)二月,以王宗阮充开江防送进奉使,率兵七千出三峡,攻泸州,不久破之,杀刺史马敬儒。峡路是以前的东川门户,从此开通,是王宗阮的功劳。王建就命王宗阮知渝州。天复四年(904年)五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派水军上三峡攻王建治下的夔州,王宗阮率师还击,赵匡凝败走。六年(906年)初,王宗阮攻归州,获其将韩从实。王宗阮后来病卒。 王宗阮曾路过泸州,方山庙正在赛神,夜半时分,祭祀用的牲畜肠被狗吃了。不久听闻雷震声,有白衣白帽的人升堂处理公务,十几个獠鬼在台阶下跑,抓住一个黄衫者,指责他说:“你不是偷窃祭牲的人吗!”命打他十五下。次早,人们看到狗屁股溃烂血肉模糊,无不为此惊异。.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阮
王宗本
王宗本(),原名謝從本,唐朝末年軍事人物。 王宗本本姓謝,最初擔任陳敬瑄的資簡都制置應援使。大顺二年(891年),高祖王建攻成都,他殺死雅州刺史張承簡投降;陳敬瑄被平定,王建顧及其功,就收作養子,改名王宗本。之後他曾出任渝州刺史,惟不久就罷官,回到成都。天復三年(903年),王宗本向王建提出攻打荆南,因此被任命為開道都指揮使;出兵時,䕫州刺史侯矩投降,取得䕫州、忠州、萬州、施州四地。其後他遷任武泰軍留後,治黔州,而他因當地瘴癘而上表徙軍治到涪州,王建嘉許了他,之後王宗本在史書中失去記載。.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本
王宗播
王宗播,原名许存,中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前蜀将领,汝阳人。前蜀高祖王建养子。 888年,秦宗权的别将常厚占据夔州,郭禹(成汭)与他的手下将领许存攻打夺占了夔州。朝廷任命郭禹为荆南节度使。 898年,荆南节度使成汭与属下许存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攻占地盘,把长江沿岸的州县全都夺取。许存带领军队向西攻取渝州、涪州,成汭委任许存为万州刺史。成汭知道许存不得志,派人刺探许存的行动,回来的人说:“许存不处理州政,每天出去踢球取乐。”成汭认为许存想要逃跑,所以现在先锻炼脚的力量。便派军队袭击许存,许存放弃万州城逃跑,向王建投降。王建以为许存有勇有谋,想杀掉许存,掌书记高烛说:“明公招揽天下豪杰以求称霸,许存穷途投我,怎能杀害。”王建令许存驻守蜀州,暗中让王宗绾监视许存。王宗绾对王建说,许存忠勇谦谨,具有良将的才能,王建于是把许存的姓名改为王宗播,认做养子,王宗绾没有让王宗播知道此事。王宗播的孔目官柳修业,常劝王宗播要谨慎镇静。王宗播凡遇强敌,其他将领有所畏惧,他冲锋陷阵,有了功劳,就称病不自夸,因此王宗播得以终身保全功名。 897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派李继昭救援梓州,被王宗播袭击擒获。黎州、雅州之间汉化的蛮人,西川节度使每年向其中刘王、郝王、杨王赠送绢帛三千匹,让他们监视南诏的举动,这三个王也受南诏的馈送,侦探成都的虚实。王建派遣王宗播攻打南诏,三王泄漏了军事消息,王建便把他们召来斩杀。 902年,王宗播攻打三泉,没有攻下,退保山上营寨。亲吏柳修业对他说:“公举族归顺王建,不为王建死战,何以自保?”王宗播命令部众:“我率领你们决战,取得功名;不然,死在这里!”于是,攻克金牛、黑水、西县、褒城西寨。王宗播攻打马盘寨,李继密战败,逃回汉中。西川军队乘胜追到汉中城下,王宗涤攻克了汉中。前蜀建立后,步军都指挥使王宗绾修筑西县城,号称安远军。911年,岐王李茂贞派刘知俊、李继崇率兵攻前蜀,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率兵救援安远军,在廉水、让水之间扎营,与唐道袭一起攻击岐兵,在明珠曲大败岐兵。第二天,又在凫口交战,斩杀岐王的成州刺史李彦琛。王宗播在黄牛川打败岐兵,擒获岐将苏厚等。 914年十一月十三日,南诏大长和国侵犯黎州,王建派遣夔王王宗范、兼中书令王宗播、嘉王王宗寿为三招讨,阻击大长和军。十一月廿四日,在潘仓嶂打败了南诏军,斩杀南诏酋长赵嵯政等。十一月三十日,又在山口城击败了南诏军队。十二月十三日,攻下南诏武侯岭等十三个村寨。十二月十九日,在大渡河击败了南诏军队,俘获和斩杀数万南诏士卒,南诏人抢着过河逃跑,桥被压断,又有数万人被水淹死。王宗范、王宗播等将要制成浮桥,渡过大渡河继续攻打南诏,王建通知王宗范等,命令他们撤回。 915年八月初七,王建任命兼中书令王宗绾为北路行营都制置使,兼中书令王宗播为招讨使,一起攻打秦州。916年八月廿四日,王建任命王宗播为西北面招讨,武信军节度使刘知俊、天雄节度使王宗俦、匡国军使唐文裔为第一、第二、第三招讨,率领十二万大军从秦州出发,前往讨伐岐王。十月初七,王宗播等率兵开出旧关,到达陇州。岐国保胜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岌害怕岐王对他有所猜忌,于是率领二万多士卒放弃陇州,投奔前蜀,李继岌恢复原名桑弘志。919年三月十八日,前蜀北路行营都招讨、武德军节度使王宗播等从散关进攻岐国,渡过渭水,打败岐将孟铁山。后来赶上大雨才撤回部队,分兵驻扎在兴元府、凤州和威武城三地。 黔使阙君实是王宗播的连襟,阙君实之子被王宗播养为子,取名王承杰。.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播
王宗智
王宗智(),又名王宗献,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第五子,陈妃所生。 武成三年(910年),王宗智被父亲封为荣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改封为韩王。次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应翦除王衍,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三月十八甲戌(926年5月2日),王宗智、王宗輅、王宗紀、王宗澤、王宗鼎、王宗平、王宗特、王衍兄弟八人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宗智
王審知
閩太祖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Bân Thài-chó͘;),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國王,909年至925年在位。 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與王審邽之弟。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他也獲封觀察副使,後福建觀察使升格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繼承兄位。後梁篡唐後,後梁太祖於909年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正式建立閩國。 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統治福建期間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納中原逃離戰亂的人才,又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審知在福州逝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得知後賜諡忠懿。王延翰稱大閩國王之後,諡他為昭武王。王延鈞稱大閩皇帝後,再改諡號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為宣陵。 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審知
王亚澄
王亚澄(),五代十国時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閩國景宗王曦和李皇后的儿子。 941年四月,王曦任用王亚澄为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王曦任用琅邪王王亚澄为威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改封号为长乐王。942年三月,闽主王曦立长乐王王亚澄为闽王。944年,李皇后妒忌尚贤妃受到王曦的宠爱,想要谋杀王曦而立她的儿子王亚澄为帝,三月十三,朱文进、连重遇指使拱宸马步使钱达杀了王曦,朱文进背叛了李皇后,没有拥立王亚澄,朱文进自立为帝。王氏家族在福州的全部杀光。.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亚澄
王令谋
王令谋(《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知诰(后名李昪)的近臣,吴末宰相,劝徐知诰夺取帝位,但在徐知诰夺位建立南唐前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令谋
王延稟
王延稟(?-931年),原名周彥琛,五代十國時期閩太祖王審知的養子。王审知墓志铭称其为次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延稟
王延羲
闽景宗王延羲(福州話平话字:Uòng Iòng-hĭ;),继位後改名王曦,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子,王延翰、王延鈞之弟,王繼鵬之叔。.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延羲
王延翰
閩嗣王延翰(闽东语平話字:Uòng Iòng-hâng;),字子逸,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之長子。妻博陵郡夫人崔氏。 王審知在位時任威武軍節度副使。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王延翰奉遺命繼立,權知軍府事,自稱威武留後,向後唐朝貢。汀州人陳本起兵,聚集三萬人圍攻汀州。王延翰派右軍都監柳邕等人,以二萬人前往討伐,將其斬殺。翌年春二月,後唐莊宗得知王延翰繼任之後,任命他為威武軍節度使。不久莊宗被弑,明宗繼位,改元天成,於夏五月,加其為同平章事。王延翰得知中原大亂,便有割據福建稱王之心。十月,王延翰取出《史記》,將其中的「東越列傳」的無諸一節翻出來給諸將吏看,並說:「閩,自古王國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將吏們紛紛勸他割據自立,於是王延翰自稱大閩國王,立宮殿,置百官,威儀、文物皆擬天子制,羣下稱之曰殿下。又追諡王審知為昭武王,但仍奉後唐的正朔。 根據《十國春秋》的記載,王延翰「為人長大,美皙如玉,而好讀書、通經史」。但他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兇暴。《新五代史》中也記載了王延翰的荒淫,他在王審知喪服未除的時候便開始飲酒作樂。他於福州的西湖「築室十餘里,號曰水晶宮;每攜後庭游宴,從子城複道以出」。王延翰命人四處尋找民女,投入後宮作為自己的妾。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這些被選入宮中的民女命運悲慘,被崔氏關押起來,「繫以大械,刻木為人手以擊頰,又以鐵錐刺之,一歲中死者八十四人」。後來崔氏大病一場,見者認為是被其害死者作祟,不久崔氏便死了。 王延翰看不起自己的兄弟,繼位才一個月,便將弟弟王延鈞貶為泉州刺史。建州刺史王延稟是王審知的養子,與王延翰一向不睦。當二人得知王延翰四處尋找民女之後,都上書勸阻,王延翰更加大怒。十二月,王延鈞與王延稟便聯手反叛,進軍福州。王延稟自建州順流而下,先至福州。福州指揮使陳陶率軍抵抗,兵敗自殺。天成元年十二月初八(陽曆927年1月14日)夜,王延稟率壯士百餘人,從西門架梯登城而入,攻取武庫,奪取兵器,直趨寢門。王延翰聞變,匿於別室,第二天早晨被王延稟擒獲。王延稟歷數其暴虐之罪,並聲稱他和崔氏一起害死了王審知,告諭百姓,斬於紫宸門之外。 王延鈞將王延翰葬於城北太平山,建太平地藏院,派丁守墓,稱為「王墓」。其地位於今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今日被福州人稱為「黃墓」。閩東語「黃」與「王」同音,因此被訛作「黃墓」。.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延翰
王延鈞
閩惠宗王延鈞(Uòng Iòng-gĭng,Ông Iân-kun),(),繼位後更名王鏻(又作王璘),五代時期閩國第一代稱皇帝的君主,926年至935年在位。.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延鈞
王延政
閩天德帝王延政(閩東語:Uòng Iòng-céng;), 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的第十三子,人稱十三郎。王延翰、王延鈞、王延羲之弟,王延羲在位時任建州刺史。.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延政
王建 (前蜀)
前蜀高祖王建(),字光圖,五代十國时期前蜀開國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建 (前蜀)
王得中
王得中(),上黨人,北漢政治人物。 世祖劉旻在位時擔任樞密直學士,曾奉詔賀遼穆宗即位,之後回到太原。乾祐七年(954年),劉旻和後周軍隊對戰,副樞密使王延嗣叫司天監李義向劉旻禀告可以下令進攻。王得中此時拉住馬匹,諫言:「現在吹急南風,對我軍絕對不利!」劉旻怒斥:「老年寒士不要阻止我軍!」於是發兵,結果北漢軍隊果然失利;劉旻派他送還遼將耶律敌禄,並求遼穆宗發兵,遼穆宗命王得中歸報遼國將出師救晉陽。 代州將領桑珪、解文遇殺死防禦使鄭處謙,時王得中經過該處,被桑珪擒獲送到周世宗柴榮處。柴榮釋放他,賜帶馬,問他契丹軍隊何時到達,他表示自己只是送耶律敌禄回國,其他一律不知道,又說遼國軍隊快到來,周國會有危險;之後叹息:「自己享受劉氏禄米,母親又被圍困,如果如實回答,周國一定出兵據險防守,到時家國兩亡,生存也無用。假使我的死亡可以保存國家,收获就多了!」幾天後,符彥卿在忻口擊敗契丹軍隊,柴榮斥責王得中欺騙他,下令殺之。.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得中
王保晦
王保晦(),閬州人,前蜀政治人物。 王保晦「擅文才酷,無體式而辭致曉暢」,亦善解人意。高祖王建設立幕府,以他和馮涓為掌書記;當時岐王李茂貞任用王超上奏虚假言论,但王建仍喜歡王保晦,稱王保晦及王超二人為「二王」。武成年間擔任翰林學士承旨,到光天受宦官唐文扆謀亂事件連坐,奪官流放瀘州,後主王衍即位後被殺。.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保晦
王元膺
王元膺(),字昌美,初名王宗懿,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次子,张贵妃所生。初为秘书少监。因兄长王宗仁残废,他被王建视为继承人。天复七年(907年),被封为遂王,武成元年(908年),十七岁的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后来改名王元坦、王元膺,王建让杜光庭做他的老师,但是王元膺骄横跋扈。永平三年(913年),他和王建宠臣内枢密使唐道袭有仇,七月初七乞巧节,唐道袭对王建说太子谋反。第二天七月初八,王元膺属下兵变,杀死唐道袭。王建派兵镇压,王元膺逃到民间,藏匿起来,第二天(七月初九,8月13日),出来要饭,被人认出,被卫士杀害,王建把他废为庶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元膺
王环 (马楚)
王环,五代十国马楚人。 王环为人勇悍,善兵法。唐末,随刘建锋、马殷入据湖南武安军,刘建锋死后,马殷继任,他事奉马殷,数次从马殷征伐有功,乾化年间,授岳州都指挥使。曾经乘南风,指挥水军夜袭黄州(今湖北黄冈),杨吴驻扎鄂州的军队不敢逼近。天成三年(928年),改任六军副使,出兵攻荆南,在刘郎洑大败敌军。约和而还。马殷责他不能攻取荆南。王环说荆南在四战之地,是马楚阻挡前蜀、杨吴、后唐的屏障。马殷于是大悦。王环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为伤者治伤。几年后去世,其子王赟。.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环 (马楚)
王繼鵬
闽康宗王繼鵬(閩東語:Uòng Gié-bèng;閩南語:Ông Kè-phêng;),後改名王昶,五代時期閩國君主,王延鈞的嫡出次子,母親是南漢清遠公主劉德秀。.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繼鵬
王衍 (前蜀)
王衍(),本名王宗衍,字化源,前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18年—925年在位),在位7年,史稱「後主」。前蜀灭亡后,入后唐。在押送途中全族被殺。.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衍 (前蜀)
王舆 (南唐)
王舆(),合肥(今属安徽)人。 早年和兄長王绾追隨杨行密。歷官光州刺史,後官左宣威副统军,壬戌,擔任镇海节度留后。南唐時,移镇鄂州,与甄廷坚不和,甄廷坚因事被诬告,王輿替他脫罪。轉任浙西节度使。保大二年卒。.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舆 (南唐)
王逵
王逵(),一作王進逵,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靜江軍士卒,於南楚馬希萼在位時任靜江指揮使。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當時的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王逵、周行逢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周行逢因此率部逃回朗州(今湖南常德),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再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廣順二年(952年),王逵與周行逢等諸將為劉言所命攻擊已為南唐所佔據的南楚故都潭州,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恢復。 本來,潭州是武安军節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的都城所在地,這時劉言以潭州毀於戰亂,請求後周將湖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遷往朗州。廣順三年(953年),王逵被後周任命為武安節度使(府治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位在被任命為朗州大都督、武平節度使(府治在朗州)的劉言之下,王逵因此心生不滿;而劉言為王逵擁立,王逵不願久居其下,劉言亦認為王逵是潛在的威脅,總總的原因,二人因此對立。 同年(953年)稍後,王逵與周行逢聯手翦除劉言身邊將領,並攻擊朗州,朗州城陷,劉言被擒,不久王逵派將領潘叔嗣殺害劉言,後周隨即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王逵受後周世宗柴榮所命進攻南唐,軍過岳州(今湖南岳陽),王逵的手下對岳州團練使潘叔嗣勒索賞賜,貪得無厭,而仍不滿足,遂向王逵誣指潘叔嗣有叛變之意,王逵怒形於詞色,潘叔嗣大為恐懼,因此先發制人,偷襲朗州。王逵回師反擊,在武陵城外與潘叔嗣會戰,戰敗被殺。 K W Category:武平節度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逵
王潮
王潮(閩東語平話字:Uòng Dièu;閩南語白話字:Ông Tiâu;),譜名审潮,表字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任固始縣長史。後南下征戰,為福建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與弟王审邽、王審知率兵自中原南下入閩,是五代閩國的濫觴。.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潮
王惠範
王惠範(),江陵人《十国春秋·荊南·卷103》:王惠範,亦保義子也。,五代十国时荆南政治人物。 王惠範是平江軍節度使王保義的兒子,在荆南出生,他善於修飾、又喜歡讀書,蔭襲文學,轉觀察推官。文獻王高從誨讓他的女兒嫁給王惠範;又因為王惠範是將家之子,就讓他管理幕府内外軍政。 王惠範性格豪邁不羈,認為文書公文都是俗務,於是向高從誨請辭。自此以後他認為高從誨不瞭解自己,絕不參與軍府事務;只用金錢購買古書畫作,以玩赏它們為志向,之後史書就失去他的蹤影。.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惠範
王昭遠
王昭遠,益州成都人。 幼孤貧,本是無賴,少時為孟昶侍從,好說大話、善於逢迎,為孟昶所重,官夔州宁江军节度。孟昶母常告訴他,昭远不可用,昶不聽,不久又兼领山南西道节度、同平章事。 乾德二年(964年),宋廷派忠武節度使王全斌、武信節度使崔彥進、樞密副使王仁贍、寧江節度使劉光義、樞密承旨曹彬等六萬人伐蜀。孟昶命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率兵拒战。昭远三战三败,逃至利州(四川省广元市),焚毀桔柏津的橋樑,又逃至漢原坡(四川省劍閣縣東北),留下部將鎮守剑门(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劍門自古為天險之地,王全斌等以銳兵奮擊,攻克。趙崇韜对宋军进行攻击,而王昭远却坐在胡床上无法起身。再投奔东川(四川省三台县)時,躲入民舍,為宋軍所俘。宋太祖授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王昭遠好讀兵書,手執鐵如意,常以诸葛亮自喻,法曹彭灋(法)戲稱之“帶汁諸葛亮”(汁是指眼淚)。.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昭遠
王承休
王承休,五代前蜀主王建時期的宦官。 容貌俊秀,善於戲謔、狎玩,“多以邪僻姦穢之事媚其主,主愈寵之”,成為王建之子王衍的專房,王衍又和王承休之妻嚴氏私通。官至天雄軍節度使。唐庄宗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伐蜀。王承休“握銳兵於天水,兵刃不舉”。前蜀滅亡後,王承休、王宗汭回到成都,李继岌問他:“居大鎮,擁強兵,何以不拒戰?”王承休回答道:“害怕大王的神明威武。”後為李继岌所殺。.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承休
王承祧
王承祧(),中國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子,后主王衍的长子,王承祀的哥哥。 史书没有记载王承祧的生年和爵位。祖父前蜀高祖王建在918年去世,父亲王衍即位,年仅十八岁。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说王衍应当翦除,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王承祧与父亲后主王衍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承祧
王承祀
王承祀(),中國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子,后主王衍的次子,王承祧的弟弟。 史书没有记载王承祀的生年和爵位。祖父前蜀高祖王建在918年去世,父亲王衍即位,年仅十八岁。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继岌、郭崇韬率军灭前蜀。伶人景进向庄宗进言说王衍应当翦除,庄宗便杀害了王衍及其亲族,王承祀与父亲后主王衍一起死在秦川驿。葬于长安县三赵村。.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承祀
王景仁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改名于90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初为唐朝末年吴王杨行密将,后与杨行密之子和继承人杨渥有争执,被迫逃奔钱镠,后梁太祖皇帝朱全忠欣赏他的能力,作为后梁封臣的钱镠又将他送到后梁,太祖用他为将。但在随后对吴国和梁北面敌国晋国的战事中,他并不成功。.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景仁
王景絕
王景絕(),太原人,北漢人。 王景絕旅居燕地,感覺時勢「儒者不當用材武進」,於是向南洛陽遊歷,與譚用之成為文友。天會年間他想歸家,見睿宗劉鈞佔據太原,感嘆天下將定,北漢割據一方、拒天下兵,這國家有危險,就打消回家事宜。上黨潞州武將招致王景絕進入幕府,之後他不再當官;他經常蒐購書鈔,晩年藏書數千卷。北宋滅北漢後,他在端拱年間於汴京逝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王景絕
秦彦晖
彦晖(),五代十国时期楚国武将。.
查看 十国春秋和秦彦晖
章仔鈞
仔鈞(),字仲舉,一字惟重,號彰良,避諱閩王王延鈞,又稱章勻,五代閩國浦城(今福建省浦城縣)人。 仔鈞出身官宦世家,早年不屑藩鎮,故隱居不仕,後聞閩王王審知甚賢,沈思之間,向上天祈禱,地忽湧泉,故決意投奔。謁審知,一見如故,審知曰:「識卿遲矣」,表仔鈞為高州刺史、充西北行營招討制置使,領馬步卒五千人,駐西岩山。 仔鈞治民寬和,以禮樂化民,平息訴訟,時常與民眾同歡共飲,軍事上治軍謹嚴,防備南唐、吳越有功,封檢校太傅,金紫光祿大夫、武寧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追贈為瑯琊王。 其妻練雋封渤海郡君、越國夫人,因曾制止南唐的王建封、邊鎬二將在建甌屠城,被鄉民建廟祀奉。.
查看 十国春秋和章仔鈞
米志诚
米志诚(),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武将。以骁勇闻名。.
查看 十国春秋和米志诚
羅隱
罗隱(),唐朝文学家。字昭諫,號江東生。馀杭(今浙江馀杭)人,一作新登(即新城,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橫,20歲應進士舉,十次不中,遂改名羅隱。.
查看 十国春秋和羅隱
翁承贊
翁承贊,字文堯,一字文饒,號狎鷗翁。福清人。 乾寧三年進士第三名,又中博學宏詞科。早年任京兆府參軍。天祐元年以右拾遺身份,前往閩中冊封王審知為瑯琊王。后拜諫議大夫。后梁時,再度成為閩王冊禮副使。不久,拔擢為福建鹽鐵使,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后依王審知,用為宰相,晚年以病卒於家。工於詩,有《昼锦》、《弘词》等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詩續拾》補六首。.
查看 十国春秋和翁承贊
田頵
頵(),字德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唐朝末年的宁国军(今安徽省宣城)节度使(892年-903年)。 田頵為淮南节度使楊行密的部将,任寧國(今安徽宣城)節度使。楊行密圍宣州,赵锽打算逃往廣陵投靠孙儒,当时暴雨如注,河水上涨,田頵乘轻舟追趕,赵锽在东溪被俘获。田頵因功被封宣州刺史。吴越王钱镠的武勇指挥使徐绾叛乱,徐绾和许再思久攻杭州钱镠不下,勾结宣州田頵攻打杭州,最後钱镠打败许再思,与田頵讲和,並遣兒子钱传瓘前去宣州做田頵的人质,吴越国将领胡进思、戴恽等亲随田頵回宣州。 田頵表面上仍聽命於前任節度使杨行密,但田頵不斷招覽文士賢才,在扩张地盘中与杨行密结仇。 天复三年(903年),派杜荀鹤前去汴梁爭取與朱温結盟,和潤州團練使安仁義一起反叛杨行密,被杨行密部下臺濛阵斩。.
查看 十国春秋和田頵
留從效
留从效(),字元--,五代時泉州南安桃林场(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曾任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留從效
白從暉
白從暉(),吐谷渾人,後唐、後晉、后汉及北漢政治人物。 白從暉和後周大同節度使白承福、遼朝雲州觀察使白可久同宗,他年少就以勇敢、多謀略見稱。最初他曾在後唐天成元年(926年)擔任懷遠指揮使,後在後晉擔任冀州刺史,在衡水擊敗契丹而知名。乾祐四年(951年),世祖劉旻稱帝,命劉鈞(後來的睿宗)攻後周晉州,白從暉和李存瓌則擔任副招討使,最後無功而還。 之後白從暉獲授義成節度使,潞州之役中擔任行軍都部署,和前鋒都指揮張元徽自團柏濟師。高平之戰,張元徽陣亡,他也病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白從暉
花蕊夫人 (后蜀)
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宠妃,姿色美豔,封慧妃,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东南)人,徐氏吳任臣《十國春秋》。。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时著名的女诗人,著有《花蕊夫人宫词》。《全唐诗》中将其诗归为孟昶妃所著。.
花蕊夫人 (前蜀)
花蕊夫人(约)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姓,封淑妃,又称小徐妃,成都人,王衍姨母。王建死后,因其姐徐賢妃為嗣皇帝王衍生母,王衍尊姨母为翊聖圣皇太妃。交结佞臣,专权受贿,为后唐莊宗所杀。所作宫词,写前蜀宣华宫游乐故事,世称《花蕊夫人宫词》,其中为她所作的约九十余首。 H花 H花 H花 H花 H花 Category:五代十國太妃 Category:五代十國作家 Category:中國女詩人.
韩熙载
韓熙載(),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宰相,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後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时,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交泰元年(958年)货币贬值,提议铸铁钱,提高币值。一枚新大钱,当十枚旧钱;一枚新小钱,当二枚旧钱。仿“开元通宝”规格,徐铉为书篆文。新钱铸成,广为流通。韩熙载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后升任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 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工书法,与徐铉齐名,常替人做銘志碑記。熙载性放荡不羈,蓄有爱妓王屋山,經常在姬妾前,以手摸賓客的下體,議論生殖器的大小,以為笑樂。皇帝李璟賞賜他的金銀財帛,他全分給歌姬妾侍四十餘人,自己不留一錢。他自己經常飲食斷絕,三餐不繼時,便扮成乞丐,背起竹筐,走到各姬妾住處乞食。南唐後主李煜聽說韓熙載生活“荒縱”,派顧閎中夜入韓宅,窺看其縱情聲色的場面,目識心記,後畫成《韓熙載夜宴圖》。卒后追贈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有《定居集》、《拟议集》(已佚)、《格言》50余篇。.
查看 十国春秋和韩熙载
韓偓
韓偓(),字致堯,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詩人。 父韓瞻,進士出身。兄韓儀,官到翰林學士。韓偓幼聰敏,十歲能詩,得姨父李商隱作诗两首,稱其“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遺,歷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軍入長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隨唐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902年拒绝草诏起复在任时受贿卖官后因母丧去职的前宰相韦贻范。後因不附朱全忠,貶濮州(今河南濮阳)司馬,再貶榮懿(今四川中部)县尉、鄧州(今河南、湖北交界)司馬。 昭宗被杀後,南依閩王王審知,住南安潘山招贤院,又曾寓居九日山延福寺,與弘一大師友好。擅寫宮詞,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幽窗》)之句,人稱「香奩體」,一說著有《香奁集》。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韩偓病逝于南安丰州龙兴寺并葬于杏田葵山。 夫人裴氏,封郡君,先卒於己;子韓寅亮。.
查看 十国春秋和韓偓
韋夫人 (劉謙)
武皇后韦氏(),南汉追尊襄皇帝刘隐的母亲,南汉高祖劉巖的嫡母。南海軍節度使韦宙的侄女。 刘谦年轻时候在韦宙军中为牙校,身份低微,但容貌非常出众。韦宙做主允许这个侄女和刘谦结了婚。婚后刘谦社会地位上升迅速。873年生子刘隐,另有一子刘台。 韦氏性悍,御夫很严,刘谦私纳侍妾段氏,不敢令韦氏知道,藏在别处,在889年生下一子劉巖。韦氏得知后,勃然大怒,亲自提刀刺死了段氏,卻因不忍,而抱回了段氏生的婴儿劉巖,和她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养大。917年,劉巖建立南汉,追尊已经去世的嫡母韦氏为武皇后。 Category:唐朝女性人物 Category:五代十國追封皇后 ~.
鍾皇后
鍾皇后(),南唐元宗李璟皇后、南唐後主李煜生母。 在南吴的时候,鍾皇后的父亲鍾泰章曾帮徐温杀死张颢,夺得权力。之後,鍾泰章将次女鍾氏许配给徐温义子徐知诰的儿子徐景通。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南唐,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封齐王,鍾氏为齐王妃。升元七年(943年)三月初一,李璟即位,立鍾氏为皇后。鍾氏为人节俭淡然,生皇子李弘冀、李从嘉(即李煜)、李从善(存疑)、李从谦。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即位,尊生母鍾皇后为聖尊--(因避諱鍾氏父親鍾泰章的泰(太)字,不稱皇太后),乾德三年(965年)鍾太后得病,李煜亲侍汤药,十月,鍾太后病逝。祔葬李璟的顺陵,谥号光穆皇后。.
查看 十国春秋和鍾皇后
鍾謨
#重定向 锺谟.
查看 十国春秋和鍾謨
荆南
荆南(924年-963年),又称南平、北楚,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荊南雖曰「十國」之一,但自始自終並未真正稱帝,事實上僅能算是一割據政權。高季兴所建。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带。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荆南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封为南平王,,史称「南平」。又以方镇名为「荆南」,后世以此称之。 荆南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一概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或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929年,高季兴死后,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明宗始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武信(楚武信王),故南平又被称为北楚。后经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荊湖之戰(963年)戰敗,纳地归降。 由高季兴公元907年担任节度使至荆南963年亡国,前后历五十七年。.
查看 十国春秋和荆南
萧㴶
萧㴶,南汉大臣,官至左仆射。大宝十四年(971年),宋军南下抵达马迳,南汉后主刘鋹派萧㴶前往宋将潘美处奉表请降。潘美并不对刘鋹作出回应,而是径直将萧㴶送往汴京。后在宋朝被授予太子中允一职。.
查看 十国春秋和萧㴶
順賢夫人
彭夫人(),中國五代十国之南楚文昭王馬希範的夫人,唐朝吉州刺史彭玕的女兒。 馬希範即位后,彭夫人被封為秦國順賢夫人。彭夫人长得不漂亮,但治理宮禁得當,治家有法,得到馬希範的尊重。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彭夫人去世,馬希範開始縱情聲色,南楚國勢也開始衰落了。.
查看 十国春秋和順賢夫人
顾全武
顾全武(), 唐末五代时期的名将。 越州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早年因战乱出家做过和尚,故有诨名“顾和尚”。后得武肃王钱鏐的赏识,成为钱鏐的裨将,经常侍于钱鏐左右。因武功战功得到升迁,授武勇都兵马使。 乾宁三年(896年)4月,董昌在越州称帝,并屯兵马粮草于石侯。顾全武奉诏出兵讨伐,5月即包围越州,逼迫董昌驯服,董昌除去帝号,复称节度使。顾全武马上挥师攻破越州,将董昌俘虏。因此战功,顾全武擢升为检校太保、明州刺史。 乾宁四年(897年),顾全武再次率师,并从海路登陆,于嘉禾(今浙江嘉兴)歼灭董昌的余部。此后挥师北上,相继攻下苏州、无锡等郡县。顾全武终官指挥使。 后,顾全武屡次率兵与杨行密建立的吴国作战,除败于淮南名将李神福一次外,基本无败绩。 G顾全武 G顾全武 Q.
查看 十国春秋和顾全武
袁德妃
袁德妃,中國五代十国之南楚开国國王武穆王馬殷的德妃,衡陽王馬希聲的母亲,美貌出眾,史称有殊色,在馬殷的宫中很得宠。进位德妃。文昭王馬希範继位,怨恨衡陽王与他同日出生却在他之前即位,督責衡陽王的母弟馬希旺,對德妃也不以禮相待。德妃在馬希旺死之前,憂鬱而終。.
查看 十国春秋和袁德妃
馬峯
峯(),太原人,北漢政治人物。 馬峯在睿宗劉鈞、少主劉繼恩和英武帝劉繼元時任職宣徽使。廣運初年,遼國下令北漢和北宋通好,不要挑起戰爭;英武帝聽後大哭,計劃攻打遼國。馬峯進言勸英武帝不要這樣,之後遷任樞密副使、左僕射致仕。 廣運六年(979年),北宋圍攻太原,城內國人打算堅守;馬峯得病在家,叫人抬自己朝見英武帝,哭泣地對他陳述興亡,於是英武帝向北宋投降。宋太宗任命他為將作監,轉職太府卿分司西京。馬峯善於服餌養生,身體健康;為人吝啬,喜歡立论;在雍熙元年去世,年八十多歲。.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峯
馬希崇
希崇(),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王馬殷之子,馬希萼同母弟。馬希廣在位時於天策上將府任天策左司馬之職。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因而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並且經常將馬希廣的一舉一動告訴馬希萼,以為內應。 後漢隱帝乾祐(950年),叛變的馬希萼攻占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自立為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任命馬希崇為節度副使,將政事都交給馬希崇,然而馬希崇也只是交給下屬而已,政事因而混亂,而馬希萼又對士卒不加賞賜,因此軍心思變。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在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況下,徐威等將領兵變,馬希崇被推為武安留後,馬希萼則被移往衡山縣囚禁。馬希崇繼立後,亦縱酒荒淫,人心不附。當時南楚情勢,內有數股勢力割據,外有強鄰南唐虎視眈眈,徐威等欲殺馬希崇自救,馬希崇察覺其中變故,遂密迎南唐大軍保護。不久,南唐將領邊鎬率軍進入南楚,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 南楚亡後,馬氏家族一度被遷往南唐,馬希崇被封為永泰節度使,居住揚州(今江蘇揚州)。後周世宗顯德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攻南唐,佔領包括揚州在內的淮南地區,馬氏家族遂又被遷往後周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馬希崇被任命為羽林統軍。其後事蹟史書未載,不知所終。.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希崇
馬希廣
希廣(),字德丕,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王馬殷第三十五子,馬希範一母同胞之弟,個性謹慎溫順,馬希範對他疼愛有加。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後漢封馬希廣天策上將軍、楚王,因而馬希廣、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949年),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的馬希萼叛,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馬希廣夫妇被擒。马希萼为了避免后患,处死马希广。马希广临死还在背诵佛经。马希广夫人被杖杀于闹市。马希广有子藏在慈堂,后不知所终。马军指挥使李彦温与战棹指挥使刘彦瑫奉马希广其余诸子去袁州奔南唐,马希广诸子后在南唐都城金陵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希廣
馬希知
希知(),马楚武穆王马殷庶子,排行不详。 马希知在楚国没有官职,楚国灭亡随哥哥马希崇十九人住在南唐的扬州。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攻克扬州,周世宗下诏安抚马氏兄弟。后来南唐收复扬州,马希知随周世宗到达开封,马希知被周世宗任命为节度行军司马,卒年不详。.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希知
馬希範
楚文昭王馬希範(),字寶規,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是楚王馬殷的四子,馬希聲之弟,與馬希聲同年同月同日生。.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希範
馬希聲
馬希聲(),字若訥,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是楚王馬殷的次子,馬殷在位時任武安節度副使,为其内定的接班人。妻杨氏。 929年,马希声听信后唐和荆南离间,排挤谋主高郁,高郁因而口出怨言,马希声恼怒,没有告知马殷,就以谋反为由诛杀高郁亲党。马殷虽然为高郁之死大恸,却没有处罚马希声。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馬殷去世,馬希聲繼立,不稱王,只稱藩鎮。後唐則任命馬希聲武安、靜江節度使,兼中書令。馬希聲聽說朱全忠喜歡吃雞,很是羨慕,因此繼位後,每天都殺五十隻雞做菜;服喪期間也沒有哀傷的表情,馬殷要下葬時,還吃了好幾盤雞肉。 長興三年(932年)馬希聲去世,弟馬希範繼立。馬希聲在位時並未稱王,只在死後被追封為衡陽王。 妻杨夫人。 Category:馬楚君主 Category:马殷儿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希聲
馬希萼
楚恭孝王馬希萼(),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武穆王馬殷之子,馬希聲、馬希範之弟,馬希廣之兄。馬希範在位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鎮守朗州(今湖南常德)。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因而馬希廣、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949年),馬希萼叛變,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自稱順天王,並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佔領潭州,擒馬希廣。不久,將馬希廣賜死。 馬希萼當初因認為後漢偏袒馬希廣而轉向南唐稱臣,故一改馬殷以來臣服中原的態度,未待冊封即自稱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登位後,志得意滿,殺戮報復,縱酒荒淫,將事務都交給馬希崇,然而馬希崇也只是交給下屬而已,因此政事混亂,又對士卒不加賞賜,遂軍心思變。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佔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為武安留後,馬希萼被囚禁於衡山縣。馬希萼抵衡山後,復被廖偃、廖匡凝、彭師暠等擁護稱衡山王。不久,南楚為南唐所滅,馬希萼被南唐任命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仍封楚王。其後在入朝的時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三年後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去世寿五十四岁,諡恭孝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希萼
馬仁裕
仁裕,中国五代十国时徐州人,字德宽。自称是唐朝马燧的裔孙。.
查看 十国春秋和馬仁裕
馬皇后 (劉巖)
#重定向 馬皇后 (南漢).
許可瓊
許可瓊,五代時南楚大將。许德勋之子。 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萼遂與蠻族軍兵圍潭州,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希萼本與許可瓊密約,分治湖南,楚王希萼既克長沙,竟不賞許可瓊,又懷疑可瓊怨望,出為蒙州刺史。馬殷少子桂州節度副使馬希隱,檄蒙州刺史許可瓊,共同對付彭彥暉。可瓊引兵趨桂州(今廣西),與馬希隱陣前合兵,殺退彥暉。彥暉奔回衡山。可瓊留屯桂州。 后来南汉将吴怀恩来犯,马希崇又已举国投降南唐,马希隐、许可琼无计可施,只能饮酒哭泣。南汉皇帝刘晟仗着自己是马希隐的姐夫之子,趁机写信说要帮助马希隐,马希隐想投降南汉却又下不了决心。吴怀恩到桂州,马希隐、许可琼弃城奔全州,静江军为南汉所得。许可琼在全州去世。 X K.
查看 十国春秋和許可瓊
马存
存(),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弟,马元第三子。 马存跟随马殷征讨,官至永州刺史。开平年间,静江军节度使李琼死后,马殷命马存知桂州事,后来马殷开天策府,以马存为右相。领永顺军节度使,送马殷之女马氏到岭南南汉。后来攻打南吴上高俘获有功,天福五年(940年)三月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马存
马光惠
光惠,马楚武穆王马殷嫡长子马希振之子。 恭孝王马希萼投降南唐,留马光赞守朗州。王逵推举马光惠知州事、权武平节度使,王逵和朗州牙内都指挥使何敬真、诸军指挥使张倣參決軍府事。马希萼對南唐皇帝李璟具奏,李璟遣使詔諭,王逵納賞而不答詔書,南唐也沒有詰問。馬光惠性情懦弱,嗜酒誤事,不能服眾,不久被廢,送往南唐金陵。.
查看 十国春秋和马光惠
马賨
賨,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弟,马元第二子。 马賨跟随马殷随秦宗权、孙儒为将,性格沉勇,知书史。孙儒失败,马賨被杨行密俘虏。号黑云都,为指挥使。马賨立功,杨行密问他家世,他说自己是马殷的弟弟。杨行密于是让他到长沙投奔兄长,为吴楚和平通商尽力。马殷表奏弟弟为武安军节度副使。开平年间,马賨劝马殷和杨吴交好,马殷依附后梁,杨吴和后梁为敌,所以马殷没有同意。后来马殷开天策府,以马賨为左相,朗州留后,领永顺军节度使,后唐时马殷为楚国王,马賨为静江军节度观察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马賨
马楚
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以其为马氏所建,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都长沙。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 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省全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部和广东省北部。楚自896年马殷受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于南唐,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 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查看 十国春秋和马楚
马殷
楚武穆王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马殷
高季興
楚武信王高季兴(),原名高季昌,因避后唐庄宗李存勗祖父李国昌的名讳,改为季兴,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國时期荆南建立者(楚王),以江陵一城周旋于中原、诸侯之间,长于纵横之术。自称东魏司徒高昂之后。 高季兴幼年为汴州商人李七郎(李七郎后为朱全忠义子,改名朱友让)家奴,后为朱友让收为义子,改姓为朱,由此得入军门,为朱全忠亲随牙将,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唐昭宗授“迎銮毅勇功臣”之号,迁宋州刺史。又随朱全忠扫荡青州,累功升颍州防御使,并復姓高氏。907年朱全忠称帝,建立后梁,授其为荆南节度使。但由于战乱,本来荆南所辖八州只有江陵一城为季昌所领。开平二年,与雷彦恭、马殷、杨行密鏖战,互有胜负。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平四年,大败马楚于油口。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三年(913年),被册封为渤海王。是年九月,季昌私造战舰五百艘,招募亡命之徒,与杨吴、前蜀交好,后梁对其失去控制。乾化四年(914年)春正月,季昌試圖攻取前蜀的夔、万、忠、涪四州,結果大敗而還。贞明三年,季昌修筑堤坝以防长江水患,荆南人称高氏堤。龙德元年,季昌命都指挥使倪可福修江陵外城。 至后唐灭梁,高季兴向后唐称臣,携300骑入朝觐见,升中书令。在唐时建议李存勗攻取前蜀,李存勗认为十分有道理。但险些为后唐所留,季兴丢弃辎重和随从,连夜赶路才侥幸逃脱。回到江陵后,季兴认为李存勗耽于声色,定不能长久,于是修缮城池,招纳梁军旧部,以备万全之策。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帝李存勗为笼络其心,册封其为南平王。随即与后唐一同攻蜀,不克而还。而蜀国仍被灭亡。消息传至荆南,季兴为之前给后唐出计而感到十分懊悔。高季兴在荆南,常截留各国供品,或也为讨得赐物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时称「高赖子」。 其后后唐灭前蜀,未几,又逢后唐的鄴都之變,李存勗被杀,天成元年,季兴趁机向李嗣源要回了夔、忠、万、归、峡五州。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厚颜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李嗣源怒其无耻,罢其官爵,发湖南和蜀地两地兵马来--,荆南不敌,辖地日蹙,求兵于南吴。后因江南雨季,粮草不济,后唐罢兵,方才逃此一劫,此后归顺南吴,得封秦王。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马楚兴师进攻江陵,季兴不敌。九月,在白田击败楚军。然而后唐又兴兵来攻。十二月十五日(阳历为929年1月28日)高季兴病死,时年七十一。葬于江陵城西的龙山乡。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始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武信(楚武信王),故南平又被称为北楚。.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季興
高審思
審思(),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及南唐的重要軍事將領。 高審思年少時便事奉楊行密,他以驍勇聞名於軍中。劉信平定虔州,高審思當時爲裨將,屢立戰功。高審思爲人厚重寡言,齊王徐知誥非常驚奇,常使高審思綜領親兵。其後在睿帝楊溥禪讓徐知誥時,高審思拜為壽州節度使,加任中書令。高審思將壽州增修城隍,守備甚為嚴密。有人向高審思說:「以公威畧,守此堅城,何懼而過爲畏儒也?」高審思回答說:「兵機多變,不可不懼,有備無患,策之上也。」。 其後後周軍隊南侵壽州,未能卒破,當時的人多認為是高審思留下的功績。其後高審思以七十八高齡於鎮中逝世,諡號為「忠」。 當初有術士曾言高審思位居不到刺史之職,高審思時常受命刺史常州,但是他固辭不行,而其後位兼將相,由始至終都富貴顯赫,可見術士之言不足信。.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審思
高从嗣
從嗣(),陝州峽石人,五代十国时荆南政治人物。 高從嗣是武信王高季興的族子,個性驍勇,喜歡往來深入敵軍,累積功勳至雲猛指揮使。天成三年(928年),楚武穆王馬殷派遣許德勳攻打荆南,以其子馬希範為監軍師次沙頭。高從嗣恃勇,單人匹馬衝入楚軍,要求何馬希範挑戰決定勝負,唯楚將廖匡齊怒罵:「這只不過是呆痴的人罷了!請為公擒之。」他和廖匡齊決戰,結果被廖匡齊偽裝墮馬所騙,奪取撾攻擊時被擒。高季興看見,立刻命騎兵搶人,但廖匡齊已殺死他;於是高季興害怕,請求講和。.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从嗣
高从让
从让,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儿子。文献王高从诲的弟弟。 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继位,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率领荆南归附宋朝后,宋太祖以高从让为北宋的左清道率府率。.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从让
高从诩
从诩,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儿子。文献王高从诲的弟弟。 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继位,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从诩官至合州刺史。荆南归附宋朝后,高从诩为北宋的右卫将军。.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从诩
高从诜
从诜,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儿子。文献王高从诲的弟弟。 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继位,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从诜官为牙将。荆南归附宋朝后,宋太祖以高从诜为北宋的右衙率府率。.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从诜
高从谦
从谦,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儿子。文献王高从诲的弟弟。 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继位,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率领荆南归附宋朝后,宋太祖以高从谦为北宋的左司御率府率。.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从谦
高從誨
從誨(),字遵聖,五代時期荊南君主(南平王)。為高季興之長子。曾仕於後梁中央政府,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時,告歸其父,被高季興任命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 後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後唐冊封為南平王的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嗣位。由於高季興在位末期曾與後唐決裂,並向南吳稱臣,而唐強吳弱、唐近吳遠,因此高從誨嗣位後,回歸向後唐稱臣,為後唐任命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 長興三年(932年),被封為渤海王。後唐閔帝李從厚應順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 高從誨與部屬聊天,談到鄰國楚王馬希範非常奢侈。高從誨說:「像馬王那樣,可以說是大丈夫了」。孫光憲對答說:「天子諸侯,禮有等差。馬希範那種乳臭兒驕奢僭越,圖一時之樂,不謀遠慮,沒多久就要滅亡了,又有什麼好羨慕的!」高從誨久而悟,說:「你說的是」。之後,高從誨對梁震說:「我自己反省平生花費,實在太多了」。於是捨棄各種玩樂,以讀書作為消遣,省刑薄賦,南平國於是十分安寧。 荊南(南平)地狹兵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向中原政權的進貢,只要經過荊南,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會款待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款待或讚賞,就把財物歸還,而且還會覺得這種行為很丟臉。後來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先後據有中原,南漢、閩國、南吳、南唐、後蜀皆稱帝,高從誨為求賞賜向他們都稱臣,所以各國都叫他們為「高賴子」或是「高無賴」。 後漢隱帝劉承祐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贈尚書令,諡文獻王。其子高保融繼位。.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從誨
高保寅
保寅,字齐巽。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的哥哥。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以荫授太子舍人,赐绯,累加检校司空。兄高保融袭封南平王,奏署高保寅节院使,赐金紫。宋朝建立,高保勖袭封,遣高保寅入觐开封府,宋太祖召对便殿,授他为掌书记遣还。高保寅对高保勖说:“真主出世,天将混一区宇,兄宜首率诸国奉土归朝,无为他人取富贵资。”高保勖不听。宋军讨武陵的武平节度使,道出荆南,高保寅奉牛酒犒军。宋太祖嘉赏,驿召赴阙,授他为将作监,充内作坊使,赐第一区。荆南献土之后高保寅知宿州。乾德四年(966年),高保寅丁外艰,起复,转少府监。开宝五年(972年),高保寅知怀州,历司农卿、卫尉卿。怀州隶属于河阳军,当时赵普为河阳节度使,与高保寅有矛盾,事情多抑制,高保寅内心不平,手疏请罢支郡之制,宋太宗下诏同意。高保寅为西川诸州都巡检使,改光禄卿,历知同州、汝州,改光化军。卒年六十八岁。宋太宗废朝,赙钱十万。高保寅在怀州,苏易简、王钦若童年入学;在同州,钱若水为从事;在光化军,张士逊是当地人。高保寅一见都加奖拔,许以远大,议者说他知人。其子高辅政、高辅之、高辅尧、高辅国,并进士及第。高辅政至秘书丞,高辅之至太常丞。.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寅
高保勗
高保勗(),字省躬,五代時期荊南君主(荊南節度使)。為高從誨之第十子,高保融之弟。高保勗幼時為高從誨所喜愛,高從誨因事盛怒,見到高保勗必釋然而笑,是故百姓稱之為「萬事休」。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繼沖年紀尚小,因此遺命高保勗繼位,總判內外軍馬事。不久,即為宋任命為荊南節度使。 高保勗少時多病,體態瘦弱,但頗有治事之才。然而繼位後,放縱荒淫而沒有節制,白天召娼妓至官府,而挑選強壯的士兵,命其隨便調戲淫謔,然後自己再和姬妾一同觀賞做為娛樂。又喜歡營造亭台樓閣,花費人力物力無數,而不理國政,人民都很不滿。 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勗因病去世,被宋朝贈侍中。遺命其姪即高保融之子高繼沖嗣位。 高保勗去世後數月,南平即為宋所滅,有附會者即以其綽號「萬事休」為預兆。 Category:荆南君主 Category:荆南君主儿子 Category:北宋追赠官员 B.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勗
高保勋
保勋,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大儿子。贞懿王高保融和高保勖的哥哥。 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他的三弟高保融袭封南平王,因为高保融还有高保勋、高保正两个哥哥,欧阳修《新五代史》,关于第三的高保融即位,称“不知其得立之因”。.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勋
高保绪
保绪,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的哥哥。 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保绪的哥哥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绪的弟弟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保绪官至左衙都将。荆南归附宋朝后,高保绪为鸿胪少卿。.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绪
高保绅
保绅,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的弟弟,高保勖的哥哥。 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年间,贞懿王为了表示忠心,派高保绅到开封府朝见周世宗,周世宗于是把泰州产的盐赐给了江陵的衙兵。高保绅官至江陵少尹。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归附宋朝后,高保绅为卫尉卿。.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绅
高保节
保节,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高保勖的弟弟。 高保节生而聪颖异常。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保节的哥哥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节的弟弟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保节官至右衙都将,娶功臣王保义之女。荆南归附宋朝后,高保节为北宋的司农少卿。.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节
高保融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字德長,五代時期荊南君主(南平王)。為高從誨之第三子。 後漢隱帝劉承祐乾祐元年(948年),南平王高從誨去世,高保融繼位。不久,即被後漢任命為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後周太祖郭威廣順元年(951年),被封為渤海郡王。顯德元年(954年),再被進封為南平王。 高保融個性遲鈍緩慢,沒有什麼才能,無論事情大小,皆委由其弟高保勗決定。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960年),宋朝建立後,高保融愈發感到恐懼,因此一年之間三次進貢。同年,因病去世,贈太尉,諡貞懿王。其子高繼沖年紀尚小,因此遺命高保勗繼位。.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融
高保衡
保衡,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高保勖的弟弟。 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保衡的哥哥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衡的哥哥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保衡官至巴州刺史。荆南归附宋朝后,高保衡为北宋的归州刺史。.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衡
高保膺
保膺,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高保勖的弟弟。 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保膺的哥哥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膺的哥哥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保膺官至知峡州事。荆南归附宋朝后,高保膺为北宋的峡州刺史。.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膺
高保逊
保逊,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高保勖的弟弟。 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保逊的哥哥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保逊的哥哥高保勖继任。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在位时,高保逊为牙将。荆南归附宋朝后,高保逊为北宋的左监门卫将军。.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逊
高保正
保正,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二儿子。贞懿王高保融和高保勖的哥哥。 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他的三弟高保融袭封南平王,因为高保融还有高保勋、高保正两个哥哥,所以欧阳修《新五代史》,关于排行第三的高保融即位,称“不知其得立之因”。.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保正
高皇后 (王衍)
皇后,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一任皇后。.
高繼沖
高繼沖(),字成和(一作字贊平),五代十國荊南政權末期君主(荊南節度使)。為高保融之長子,高保勗之姪。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勗因病去世,遺命高繼沖權判內外軍馬事以繼其位。後來高繼沖亦被宋任命為荊南節度使。 同年,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亦去世,年僅11歲的周保權嗣位,而境內大將張文表叛變,周保權向宋朝求援。建隆四年(963年),宋軍討伐張文表,假道荊南,發生荊湖之戰,趁機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繼沖只得納地以歸,南平亡。 南平亡後,宋一度仍任命高繼沖為荊南節度使。不久,高繼沖舉族歸朝,被改命為武寧節度使(約在今江蘇、安徽一帶)。 開寶六年(973年)高繼沖於武寧節度使任內去世,贈侍中。高繼沖鎮守彭門(今江蘇徐州),政事委諸僚佐,然有德政,因此被百姓請求留葬當地,但不被宋太祖允許。 Category:荆南君主 Category:荆南君主儿子 Category:北宋官员 Category:末代帝王 J.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繼沖
高继充
继充,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次子,高继冲的弟弟。 高保融去世时,两个儿子高继冲、高继充都年幼,由弟弟高保勖即位,高保勖死后,高继冲继任荆南节度使,高继充官至归州刺史。宋朝讨伐湖南武平节度使,假道荆南,荆南归附北宋,是为荆湖之战。.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继充
高越 (南唐)
越(),字冲远,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员。.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越 (南唐)
高郁
郁(),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马楚的谋主,幫助马楚开国之君马殷巩固权力建立楚国。马殷晚年,为马殷之子和最终继承人马希声所恨,后者不经马殷首肯就于天成四年(929年)下令处死了他。.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郁
高澧
澧()是五代時吳國的將領。 高澧兇殘,史載“嗜殺人而飲血,日暮,必於宅前,後掠行人而食之”。曾官湖州刺史,問底下的人說“吾欲尽杀百姓,可乎?” 天祐十五年(918年),吴国权臣摄政徐温的儿子少摄政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温迁怒高澧,一并诛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高澧
许寂
许寂(《旧五代史》卷四十八),字闲闲,《旧五代史》卷七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官员,在末代皇帝王衍年间拜为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许寂
鲍修让
鲍修让,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官员,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吴越忠懿王钱俶时同参丞相府事。鲍君福之子。 鲍修让年轻时少言寡语,治军严整,有法度。官至上直指挥使、衢州刺史。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鲍修让为戍将,在福州护李孺赟。李孺赟背叛吴越,鲍修让杀了他,把首级传到杭州。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他随从吴程攻打南唐常州,来响应周世宗的大军。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担任知福州彰武军事,改上直诸军都钤辖使,同参丞相府事。在任上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鲍修让
越縵堂日記
《越縵堂日記》,是清代著名的日記。作者李慈銘(號蓴客),文字達數百萬言,積四十年心力,銖積寸累而寫成,如當日“无暇写日记,皆草草札记之邸抄面纸”,日後仍“补录前月日记讫。”中間亦有短暫闕失或輟記。日记共包括《甲寅日记》、《越缦堂日记乙集-壬集》、《孟学斋日记》、《受礼庐日记》、《祥琴室日记》、《息荼庵日记》、《桃花圣解庵日记》、《荀学斋日记》、《苟学斋日记后集》九部分。內容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有大量的治學札記、朝野见闻、朋踪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文學價值很高。 另一方面史學價值亦高,如記載胡雪巖之“阜康號擠兌事件”,《翁同龢日記》僅--:光緒九年十一月初六日,“京都阜康銀號,大賈也,昨夜閉門矣,其票存不可勝計,而圓通觀粥捐公項六千兩亦在內,奈何奈何!”僅寥寥數十字,但《越缦堂日记》的記載達數百字,“光緒九年十一月初七:昨日杭人胡光墉所設阜康錢鋪忽閉。……湘陰西征軍饷皆倚光墉以辦。凡江浙諸行省有大役,有大赈事,非囑光墉,若弗克舉者。故以小販賤豎,官至布政使,階至頭品頂戴,服至黃馬褂,……所畜良賤婦女以數百,多出劫奪。亦頗爲小惠,置藥肆,設善局,施棺衣,爲饘粥。時出微利以餌士大夫……忽天津電報言南中有虧折,都人聞之,競往取所寄者,一時無以應,夜半遂潰,劫攘一空。聞恭邸、文協揆等皆折閱百余萬。亦有寒士得數百金托權子母爲生命者同歸于盡。……”。 1959年,由云龙整理编辑其日记并撷成《越缦堂读书记》,专取日记中的读书心得、札记部分。.
查看 十国春秋和越縵堂日記
趙崇韜
趙崇韜,開封人。後蜀軍事人物。 後蜀中書令趙廷隱之子,乾德二年(964年),至汴京。宋軍兵逼成都,孟昶命王昭遠為行營都統,趙崇韜為都監。趙崇韜率軍屯駐利州(今四川廣元)。劍門之戰後隨孟昶降宋。.
查看 十国春秋和趙崇韜
趙廷隱
趙廷隱(),五代時開封(今屬河南)人,生于甘肃天水。后蜀政治人物。 早年是後梁裨將,後隨孟知祥入西川,因功封左廂馬步軍都指揮使。長興元年(930年)底,率軍守劍州(今四川劍閣),於石橋擊破石敬瑭軍,為昭武軍留後。 長興三年,率軍三萬人擊殺東川節度使董璋,王暉、潘稠等投降,將璋首函送孟知祥,以功為保寧軍留後,鎮領閬、果、蓬、渠、開五州。赵廷隐性烈,與李仁罕素不和。孟昶時,加兼侍中,為六軍副使。後官至中書令、宋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趙廷隱
趙昭儀 (劉龑)
赵昭仪,中國五代十国之南汉开国皇帝劉龑的昭仪,殇帝刘弘度生母。 赵氏美貌出眾,史称有殊色,在高祖劉龑的宫中非常得宠。乾亨四年(920年)趙氏生下兒子刘弘度。大有年间(928年-942年),趙氏被封為昭仪。943年,殇帝继位,尊母亲为皇太妃。其后事迹不详,殇帝在位一年,就被弟弟刘晟篡位。.
黃滔
黃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晚唐五代詩人。 黃岸六世孙,黃倜之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進士。光化中期,任四門博士,天復元年(901年),受王審知聘用,任內減賦稅、輕徭役,時逢唐末軍閥割據,又建议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著名文士如李绚、韓偓、王涤等,皆来投靠。官至監察御史里行,充任威武軍節度推官。黃滔能詩,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當時闽中所为碑碣,多出自其手。编集有《泉山秀句》30卷。清初《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
查看 十国春秋和黃滔
錢弘佐
吳越成宗錢弘佐(),字元祐,五代時期吳越國君主。.
查看 十国春秋和錢弘佐
錢弘俶
#重定向 钱俶.
查看 十国春秋和錢弘俶
錢弘倧
吳越忠遜王錢弘倧(),字隆道,五代時期吳越國君主。.
查看 十国春秋和錢弘倧
錢傳璛
錢傳璛(),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又名钱传琇,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十四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弟弟,母亲莊穆夫人吴氏。同母兄弟钱传瑛、钱元璙、钱元㻑、錢傳璟、钱元琳。 钱传璛开始担任镇海軍节度使右押牙、充上直都知兵马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出任湖州刺史,进太傅,封新安侯。龙德元年(921年)娶湖南楚武穆王马殷之女。他死后,其妻马氏痛不欲生。天福年间,南汉侍郎卢膺和楚国欧阳练来请马氏作南汉皇帝劉岩的继室,因为马氏是南汉已故马皇后的姐姐。楚文昭王马希范想促成此事。马氏誓不再嫁,终身在吴越。.
查看 十国春秋和錢傳璛
錢元瓘
吳越世宗錢元瓘(),字明寶,原名錢傳瓘,五代時期吳越國君主,是吳越國建立者錢鏐之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錢元瓘
錢易
錢易(),字希白、寶月,號慧照大師,臨安(今屬浙江)人。吳越王錢鏐之后,吳越王錢倧之子,錢昆之弟,錢惟渲之從弟。 生於开宝元年(968年),淳化三年(992年)舉進士,因繳卷過早,被主考官以為輕率,不被承認。卻因此名躁一時,蘇易簡認為他有李白之才。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以榜眼及第,历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授濠州團練推官、光祿寺丞、左司郎中,天圣三年(1025年)官至翰林學士,天圣四年(1026年)正月,“儤直未满而卒”。 錢易字畫均佳,“自畫十六羅漢,極古怪。 ”尤其擅長書寫丈余大型行草條幅。著有《金閨瀛洲西垣制集》60卷、《瀛洲集》50卷、《西垣集》20卷、《内制集》20卷、《寿云总录》100卷、《洞微志》3卷等,今僅存《南部新書》、《洞微志》1卷。.
查看 十国春秋和錢易
范仁恕
范仁恕(),字超光。五代十國後蜀宰相。北宋宋真宗咸平年間任振武軍節度使之范雍為其後裔。終年八十七歲。 范仁恕原為河東節度判官盧質屬下,同州錄事參軍,及後不斷升遷。在廣政十四年(即公元951年)九月,本已為吏部尚書、御史中丞的范仁恕被增加職務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到廣政十五年(公元952年)三月已被委任為宰相及參拜青羊觀。 五代十國末期,後周末帝柴宗訓禪讓帝位給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軍隊開始征伐後蜀,范仁恕及李昊曾勸後蜀後主孟昶投降,但孟昶不聽。 到趙匡胤一統天下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五月,趙匡胤開始為前朝官員任命之時,范仁恕年時已高,他和毋昭裔一同退休,不久後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范仁恕
范禹偁
范禹偁(),九隴(大既今四川省)人,曾跟隨母姓名叫張諤。後蜀翰林學士、簡州刺史。其父范虔為衙門史官,范雎、范增之後裔。 范禹偁少年時放蕩不羈,好鬥雞走狗賭博玩樂,直至有一次有一道士對范禹偁稱,范禹偁骨法異常乃國家名器為何不讀書,若讀書,他日必中狀元及大富大貴,另外還有另一條件是需要改名。自此之後范禹偁跟隨母姓名叫張諤及入丹景山(當時丹景山為讀書修學之地,三國蜀漢蜀後主劉禪亦在丹景山讀書修學)跟從老師苦學。 當時,范禹偁所在的後蜀並不設科場,所以他唯有前往後唐首都洛陽考試,並在長興二年(即公元931年)(另有一說為天成年間(即公元926年四月至930年二月))於考功司盧華下考錄功名。成為及第之後范禹偁恢復舊名,及被後蜀皇帝後蜀高祖孟知祥委派為蒙陽縣令、監察御史,及後更成為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簡州刺史。.
查看 十国春秋和范禹偁
范贊時
范贊時(),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吳越秘書監,後被北宋追封為唐國公。 范贊時九歲中神童科舉。祖先原為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為其先祖,但因戰亂不能回鄉,他的父亲吳越節度判官范夢齡後跟隨祖父唐朝咸通其間任處州麗水縣丞的范隋移居蘇州吳縣。其子范墉後跟隨吳越忠懿王錢俶歸入北宋,官至武寧軍節度使。其孫為范仲溫、范仲鎡及范仲淹。 现在蘇州天平山上有一见「三太師祠」,為范仲淹祖先的歸葬之地,豎立有范夢齡、范贊時及范墉之的雕像。.
查看 十国春秋和范贊時
范超
范超(),北漢英武帝劉繼元愛將,曾任侍衛親軍都虞候及宣徽使。 天會十二年(即公元968年)十一月,劉繼元因其同母異父之兄劉繼恩被刺殺後登基,劉繼元嫡母、劉承鈞之妻郭皇后經常以小事而責怪劉繼元之妻段氏,之後段氏病死,劉繼元認為是郭皇后所為,所以劉繼元派遣其愛將范超將郭皇后捕捉及用繩將其勒死。 開寶三年(即公元970年)二月,北漢同時躍升禮部侍郎李惲為司空、同平章事,鴻臚卿劉繼顒為太師、兼中書令、領成德節度使,三司使高仲曦為樞密使,閹人衛德貴為皇城都點檢,嬖人范超為侍衛親軍都虞候,但衛德貴及范超實質掌握機務,而李惲等則屬後備而已。 經歷天會十三年(即公元969年)久攻不下而退兵的宋太祖趙匡胤再次親征北漢,到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五月,宋軍攻破羊馬城,一心打算出城投降時任宣徽使之范超,卻被宋軍當作出城作戰,被宋軍擒獲而且獻給趙匡胤,最後被宋軍在軍旗下斬首,而范超之家屬則被城內北漢君主所殺,頭顱被丟出城外。.
查看 十国春秋和范超
范文通
范文通()。范文通父親後蜀西水縣令范義在廣政十年(即公元947年)八月過世,范文通在范義過世後居喪以孝聞名。及後有盜賊劫取范義之墳墓,一群老虎將其驅逐,范文通就在服喪期間守護墳墓,在墓旁搭蓋的小屋居住,老虎見到之後就馴服地離開,之後范文通被賜羊酒束帛以表揚他的行為。.
查看 十国春秋和范文通
胡进思
胡进思(),一作胡思进,字克开,龚茂良《湖州灵昌庙记》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吴越国将领,在第三任国王忠献王钱弘佐年间当权。钱弘佐死后,胡进思与钱弘佐之弟和继承者忠逊王钱弘倧频繁冲突,乃至他害怕被钱弘倧所杀,在一场政变中废黜钱弘倧,代以王弟忠懿王钱弘俶(后名钱俶)。.
查看 十国春秋和胡进思
郭崇岳
郭崇岳(),南汉将领。本是宫媪梁鸾真养子,宋师南征破韶州时,后主刘鋹听从梁鸾真的推荐,以郭崇岳为招讨使,与大将植廷晓一同率部前往马迳防御宋军。崇岳秉性懦弱,无勇无谋,每天只向鬼神祈祷击退宋兵。植廷晓向郭崇岳进言不可坐以待毙,尔后自率部队前往水边营地,令郭崇岳殿后。宋兵兵临城下,后主欲向潘美请降时,郭崇岳又力阻不肯。稍后廷晓战死,崇岳退避栅中,潘美令民夫手持火把,乘夜间风大,纵火烧寨。南汉军遂大败,崇岳死于乱军之中。.
查看 十国春秋和郭崇岳
郭忠恕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生年不詳,北宋著名畫家。 七岁能属文,後周時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曾任職國子主簿。《宣和画谱》称其“画屋木超越前人”;《宋朝名画评》称其“神品”。由於喜歡放言高論,977年流放而死。 忠恕最大的成就在於「界畫」。雖然顧愷之評「界畫」僅是「台榭一定器耳」,認為僅是工匠之事。由於忠恕卓越的才能,「界畫」從「無生動之可擬,無氣韶之可侔」而發展為繪畫中的一科。「雪霽江行」即為一例,主要描繪兩艘帆船。在郭忠恕的筆下,整艘船的細部,如船艙、船舵等,皆描繪的非常仔細。郭忠恕之後的宋代畫家,如燕文貴、趙伯駒、王晉卿、李公麟等,都會畫亭台樓閣。著有《汗简》、《佩觿》等书。.
查看 十国春秋和郭忠恕
郭皇后 (劉鈞)
郭皇后(),北汉睿宗刘钧的皇后。 刘钧没有儿子,收养外甥刘继恩(刘钧妹夫薛钊之子,后来的北汉少主)和刘继元(继恩之弟)为养子,以郭皇后作为养母。郭皇后和刘继元的妻子段氏有矛盾,段氏病死后,刘继元怀疑妻子是被郭皇后所杀。天会十二年(968年),刘继元即位,为北汉英武帝。刘继元派范超缢杀郭皇后,并屠杀刘氏宗室,世祖刘旻之子皆被其所杀。.
郭無為
郭無為(),号抱腹山人,五代末年棣州(今山东惠民)人。 早年为道士,曾于武当山出家。后汉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出兵征讨李守贞,郭自荐于军前。郭威惊异于他对国事的见识,但是为免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未接受郭的投奔。 其后,北汉刘承钧即位,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968年刘承钧死后,刘继恩继位,怨恨郭無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欲逐之,未果。同年刘继恩为侍从所杀,郭立即迎立其弟刘继元,时人多有怀疑他是幕后主使。 979年,宋太宗征北汉,郭欲降,被刘继元绞死。 G郭 W無.
查看 十国春秋和郭無為
赵季良
赵季良(),字德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晋、后唐、后蜀官员,后蜀年间为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赵季良
赵损
赵损(),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南汉官员,拜宰相大约一年。.
查看 十国春秋和赵损
薛居正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学家。.
查看 十国春秋和薛居正
闽 (十国)
闽(閩東語:Mìng;閩南語:Bân;),五代十国的十國之一,由閩太祖王審知於909年時所建立。933年,閩惠宗王廷鈞稱帝,定國號大閩。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自立反抗景宗王延羲,並一度將國號改為大殷。閩國內亂造成最後被南唐所滅。閩國前後共歷經6位君王的統治,享國37年;而若從王潮攻佔福州當上福建節度使開始算起,王閩皇族統治福建共長達55年。.
查看 十国春秋和闽 (十国)
钟匡时
钟匡时(),钟传长子。中国唐朝末年军阀,在统治镇南军20年的其父钟传死后短暂控制镇南军。他接手不久,敌对军阀淮南节度使杨渥就败俘了他,控制了镇南军。.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钟匡时
钱传瑛
钱传瑛(),杭州錢塘(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三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母亲莊穆夫人吴氏。同母兄弟钱传璟、钱元璙、钱元㻑、錢傳璛、钱元琳。 钱传瑛善于骑射,工草书隶书。本名钱传锴,改名钱传瑛。武勇都之乱,他守卫杭州有功,将城中润州籍贯的锦工停止工作,放出城外,受到钱镠嘉奖,开始担任两浙副大使。后梁皇帝朱友貞下诏,选钱传瑛为寿昌公主的驸马都尉,为大同军节度使,封霅国公。913年九月率领钱传璙、钱传瓘攻打常州失败,十月去世。追赠太尉。.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传瑛
钱传璟
钱传璟(),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十五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弟弟,母亲莊穆夫人吴氏。同母兄弟钱传瑛、钱元璙、钱元㻑、錢傳璛、钱元琳。 钱传璟开始担任湖州刺史,914年,后梁皇帝朱友貞下诏,选钱传璟为驸马都尉,检校尚书右仆射,守司农卿,后封霅国公。錢镠諸子十一人在917年后梁的詔書排序如下:钱传璟、钱传璙、钱传瓘、钱传璲、钱传懿、钱传(王瞿)、钱传球、钱传㻑、钱传珦、钱传琰、錢傳璛。919年,钱传璟拜寧國軍節度使。在钱元瓘即位前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传璟
钱弘偡
钱弘偡(),字惠达,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第八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母亲陈氏。同母弟钱弘偓。 钱弘偡初为内牙都知兵马使,检校司空。十八岁出为湖州刺史,有巫师爬上衙门口的大树,诳骗州民。他说妖由人兴,命人用弩箭对准巫师,巫师求饶,被放逐州外。他明为官之道,会作诗。忠懿王錢俶敬重,官至特进、检校太尉、宣武军节度使、吴兴郡王,建隆初年,宋太祖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饮酒过度而死,年三十八岁,谥号恭义。.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弘偡
钱弘偓
钱弘偓(),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赞尧,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第十二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同母兄钱弘偡。 钱弘偓性仁孝,事奉母亲陈氏恭谨。担任衢州刺史,宽恕厚重,百姓爱戴。饥荒之年,百姓到其他州讨饭,来向他道别,他为之哭泣。忠懿王钱弘俶对他友爱倍至。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去世,终年仅二十五岁。.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弘偓
钱弘仰
钱弘仰(),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第十三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 钱弘仰母为周氏,善骑射,通儒术,精通书法。官至台州刺史。性情严急但是政事宽简,官民畏服。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二月去世,时年二十四岁,谥号成显。儿子钱昭序。.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弘仰
钱弘僎
钱弘僎(),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长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但他并非钱元瓘亲生,而是养子。 钱弘僎生父不详,钱元瓘被选为钱镠的继承人之后,长期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他的义子算在排行,有钱弘僎、钱弘儇、钱弘侑、钱弘侒。直到927年亲生子钱弘僔出生。历任静海军节度使(遥领,当时真正的静海军节度使是吴权)。温州刺史,被封为琼山侯,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二月初八,钱弘僎去世,死在钱元瓘之前。.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弘僎
钱弘僔
钱弘僔(),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第五子,因为前四个儿子都是义子,所以是实际的长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母亲鄜夫人。 钱弘僔和忠逊王钱弘倧都是鲁国夫人鄜氏所生。有谶语说“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左右边,子子孙孙万万年”(应指赵弘殷)。于是南唐李璟给儿子起名李弘冀。文穆王的儿子以弘字排行。文穆王四十岁才生下儿子,非常钟爱,授钱弘僔两浙副大使,果州团练使,检校太尉。得封吴越国王,封世子。天福五年四月廿九日得病去世,年十六岁。谥号孝献,安葬在钱塘天竺前山,改世子府为瑶台院。.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弘僔
钱弘儇
钱弘儇(),字智仁,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第二子,武肃王钱镠的孙子。但他并非钱元瓘亲生,而是养子,本名钱弘偁。 钱弘儇性情简检,善于骑射撰文,为上直副兵马使,检校尚书右仆射。二十岁出为东府安抚使,洞察政务,官吏不能欺骗他。钱元瓘命他兼领睦州,他镇守温州时很得民心,调任彰武军节度使,出镇福州时,百姓哭泣挽留。官至太尉、丞相,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在福州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节惠。.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弘儇
钱俨
錢儼,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本名弘信,字誠允,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的孙子,钱元瓘的第十四子,母崔夫人。曾擔任镇东军安抚副使、署衢州刺史、知婺州武勝軍事、晉光祿大夫、封開國伯、知湖州。.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俨
钱元弼
钱元弼(),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文穆王钱元瓘的弟弟,武肃王钱镠的第十八子,母亲昭懿夫人陈氏。 文穆王钱元瓘开始设立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以钱元弼为秀州刺史。钱元弼治理有方,用最课名一时。.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弼
钱元瞿
钱元(王瞿)(),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八子,本名钱传(王瞿),母亲济南夫人童氏。 他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十二月十八,性情仁厚,明敏好学,镇守越州亲民得体,任镇东军亲巡都指挥、土客诸军安抚使、光禄大夫、窦州刺史,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司空,改明州刺史。封余姚侯,在东府越州,喜欢种植牡丹,人称花精。宝大元年去世,年三十岁(与《钱氏家乘》不符,疑误)。娶杜建徽女,生子钱仁俊。.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瞿
钱元玑
钱元玑(),原名钱传玑,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武肃王钱镠的第二子,母亲胡氏。 钱元玑母亲庆安夫人胡氏。他性情宽厚,沉默寡言,尚儒家佛教,不喜欢奢侈。官至宁国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傅,封宛陵侯,追封宁国公。后梁開平四年(910年)五月初一卒。早丧妻,没有续娶,所以无嗣。.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玑
钱元珦
钱元珦(),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十二子。母亲胡氏,同母兄弟钱元玑、钱元璲、钱元琢、钱元禧,原名钱传珦。 钱元珦生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十二月初七,封淮阴侯,官至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明州事。娶王审知女琅琊郡君。史称钱元珦骄横不法,每当有求于国王却得不到满足时,就上书侮慢发泄不满。他因为恼怒一个属吏,便把他放在铁床上烤炙,焦臭之味弥漫全城。933年,钱元瓘派牙将湖州人仰仁诠到明州召他,仰仁诠的左右担心钱元珦难以制服,劝他做好应急准备。仰仁诠穿着常服径直到钱元珦官署听政。钱元珦见仰仁诠来了,非常害怕,随他就回到杭州,被钱元瓘废黜为庶民,幽禁在别设的府第。937年,有人告发钱元球制作蜡丸从水洞流进流出,与钱元珦密谋策划反对钱元瓘。三月初五,钱元瓘杀了钱元球和钱元珦。.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珦
钱元琳
钱元琳(),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文穆王钱元瓘的弟弟,武肃王钱镠的第二十三子,母亲莊穆夫人吴氏。 钱元琳官至右千牛卫大将军,封吴兴侯,慈溪钱氏是他的后裔。.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琳
钱元球
钱元球(),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九子。母亲金氏,同母兄弟钱元懿、钱元玧、钱元珰、钱元珣,原名钱传球(钱传銶、钱元㺷)。 钱传球生于唐僖宗光启四年四月十八,武勇都之变时,他年纪尚幼,宁国军节度使田頵让钱鏐以儿子做人质,他被钱鏐选中,但自己不同意。钱鏐大怒,差点杀了他。事情平息后,钱鏐夺他的内牙兵印,后封大彭县侯。后来改封扶南侯。 918年,虔州割据者谭全播被杨吴攻打,求援于钱鏐,钱鏐以身为统军使的钱元球为西南面行营应援使,率军二万攻打杨吴治下只有数百人戍守的信州,因人数占优,最初得胜并包围信州,但信州刺史周本在城中设空帐篷,和僚佐在城楼饮宴,吴越军向他们射箭,他们也不动。吴越军以为有伏兵,于半夜遁去。其他援救虔州的军队也相继退兵,导致虔州最终于同年被杨吴攻克。 后来多次建立军功,钱鏐赐给他护从用的兵仗。钱元瓘继立后,钱元球被任命为土客马步都指挥使,静江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他恃宠骄横,增设兵仗达数千人,国中的人大多依附他。钱元瓘猜忌他,让人劝钱元球自请献出兵仗,出判温州,钱元球不干。铜官庙官员告发钱元球派亲信去祷神,让他做吴越之主;说他用蜡丸从水洞流进流出,与幽禁的兄弟钱元珦密谋策划。937年三月初五,钱元瓘派人召钱元球入宫赴宴,钱元球到达后,宫中的人声称钱元球有刀坠挂在怀袖里边,就把他捉住杀死;同时杀了钱元珦。钱元瓘还要查究与钱元球、钱元珦有交往的人。他的儿子钱仁俊劝他效法汉光武帝和曹操,把部下与敌人往来的书信烧了。钱元瓘同意了。.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球
钱元璙
錢元璙(),字德辉,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原名钱传璙,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六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母亲莊穆夫人吴氏。同母兄弟钱传瑛、钱元㻑、錢傳璛、錢傳璟、钱元琳。 钱元璙历任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軍节度使判官,散骑常侍,马军厅事指挥使。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军入侵两浙。在顾全武的建议下,钱镠派钱传璙到淮南杨行密处通婚。途中,逃脱了润州团练使安仁义的扣留。到扬州,杨行密把女儿嫁给他,说生子当如钱郎,召田頵回军。钱传璙夫妻回到杭州钱塘,征缙云、睦州有功,为邵州刺史。克东洲,为睦州刺史。后镇苏州,为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州、常州、润州等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穆王钱元瓘即位,改传璙为元璙。其人性简约,习弓马。钱元瓘和他喝酒时对他说这是六哥的位置,小弟坐上是兄长所赐。钱元璙俯伏感泣。为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作金谷园烟雨楼养老。在苏州三十年,天福七年三月去世,灵柩前被后晋封为广陵郡王。年五十六岁,以王礼安葬,谥号宣义。七子:钱文英,后出家。钱文奉嗣父爵。钱文傑、钱文恽、钱文宗、钱文伟、钱文炳。 杨氏,杨行密的女儿。天复二年(902)钱元璙求婚于杨行密,兼为人质。隔了两年,杨行密允婚,遣己女及钱元璙回杭成婚。 继夫人江氏.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璙
钱元懿
钱元懿(),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秉徽,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五子。母亲金氏,同母兄弟钱元球、钱元玧、钱元珰、钱元珣,原名钱传璹。 钱传懿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十一月初三,初任镇海军右直都知兵马使,安国军衣锦军防遏指挥使,检校兵部尚书,从睦州判东阳,常常大醉,历任清海、武胜军节度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金华郡王,广顺元年,在婺州金华去世,年六十六岁,谥号宣惠。其子钱仁仿。.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元懿
钱郁
钱郁,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钱元瓘的孙子,忠献王钱弘佐第二子。 钱郁曾擔任镇东军节度副使、秀州刺史。随叔父钱俶入北宋,为全州知州,官至太保。死后追封西平侯。.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郁
钱镠
吴越太祖钱镠(),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開國國王。 唐末跟从石镜镇将军董昌镇压農民反抗軍,任镇海节度使,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初年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后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長興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庙号太祖,諡號武肃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镠
钱惟治
钱惟治,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吴越忠逊王钱弘倧的长子。 钱弘倧被迁到东府越州时,钱惟治出生,钱惟治被过继给了钱俶。钱惟治好读书,八岁为两浙衙内诸军指挥使,判军粮营田事,德化军使,检校太保,台州团练使。乾德四年宋朝授他为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和世子钱惟濬一日授节。宋朝伐江南南唐,他随钱俶克常州,因功改为奉國軍節度使。钱惟治入宋朝貢,宋太祖賜衣。宋太宗即位,進檢校太尉。 钱俶纳土归宋,钱惟治留守杭州,改鎮國軍節度使。雍熙年间从征遼國,鎮真定府。钱俶的兒子钱惟濬荒唐,钱俶死時,王妃把符鑰都給了钱惟治。钱俶死后,起复加檢校太師。後來因為家奴犯罪,被貶為右監門衛上將軍。去世時六十六歲。葬在洛陽邙山。擅長草書、隸書,被宋太宗、宋真宗父子稱道。妻子祁國夫人元氏,瑯琊郡夫人水丘氏。其子钱丕。.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惟治
钱惟演
钱惟演(),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中国北宋政治家、诗人,西崑体领袖,吴越末代国王钱俶第十四子,劉娥之義兄劉美的妻舅。有三子钱暧、钱晦、钱暄。另外,盛度為其女婿。.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惟演
钱惟濬
钱惟濬,字禹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錢俶嫡子,錢惟演、錢惟濟的大哥。 显德二年(955年)出生就被封为世子。表授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副大使,检校太保,辖两浙管内土客诸军事。显德七年(960年),加检校太傅。建隆三年(962年),领建武军节度使。乾德初为检校太尉。六年(968年),开宝二年(969年),四年(971年),多次朝宋。开宝二年(969年)为镇东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处置使,两浙制置营田发运使。宋朝伐江南南唐,他随父克常州,因功为同平章事。宋太宗即位,加兼侍中。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母忧,起复为镇东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钱俶献土之前派他进贡,宋太宗派侯涉在泗州迎接。钱俶献土,钱惟濬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师,从征北汉、幽蓟,巡大名府。雍熙年间镇安州,端拱年间封萧国公。钱俶死后,起复加中书令。多次进献绫罗珍宝,还献女乐十人,被宋太宗赐物遣散。淳化年间,杭州进献历朝给吴越国的玉册铁券,宋太宗都给了钱惟濬。后来钱惟濬暴卒,年三十七岁,追封邠王(祁王),谥号安僖,葬在开封府南。他轻财酗酒,所以不得长寿。其子钱守吉,钱守让。.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惟濬
钱昆 (宋朝)
錢昆,字裕之。餘杭人。五代吴越王钱倧之子,北宋官员。 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進士,为楚州宝应县主簿。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致仕。喜吃螃蟹,曰:“但得有蟹,无通判处,足慰素愿也。”有《谏议诗文集》十卷,已佚。.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昆 (宋朝)
钱文奉
钱文奉(),字廉卿,号知常子。杭州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第六子錢元璙的第二子。 钱文奉少时聪明过人,习书史,爱弓马,精骑射,能上马运槊,以武艺高超闻名。涉猎经史、律令、舆地、医药、音律甚至经纬图谶等书籍。初任苏州牙内都指挥使,转任节度副使。先后任职达三十多年,他治军有方,礼贤才士,有儒将之风。钱文奉于苏州所筑南园、东墅,为吴中名胜,奇卉异木,及其身见,皆成合抱。所收藏书画珍玩古器无数,雅有鉴裁。天福七年(942年)广陵王钱元璙病死,钱文奉继为中吳軍節度使,官至检校太尉、中书令。开宝二年(969年)钱文奉卒,谥威。著有《贤语》二十篇。.
查看 十国春秋和钱文奉
邵廷琄
邵廷琄(),南汉大臣,任内常侍。大宝(958年-971年)初年,宋代周时,邵廷琄即向后主刘鋹指出,北方战乱多年,南汉赖以偏安,但分裂战乱的局面不会久存,应当为即将发生的统一战争做好准备,且应与宋通好。刘鋹并未采纳,并对邵廷琄产生厌恨。不久,宋将潘美攻陷郴州,刘鋹以邵廷琄为招讨使,率军屯于洸口。邵廷琄在洸口整饬兵备,一时稳住局面。然而朝中有人匿名告发邵廷琄此举係图谋不轨,刘鋹遂遣使将其赐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邵廷琄
蔣勛 (馬楚)
蔣勛(),五代十国时马楚政治人物。 蔣勛最初是唐朝的邵州指揮使,後為武岡指揮使。乾寧二年(895年),楚武穆王馬殷和忠武軍將領劉建鋒率兵到澧陵,他和鄧繼崇以三千歩騎守回龍關。馬殷到達關門前,派遣使節下詣訪問蔣勛;他則以牛酒招待。馬殷的使節勸說蔣勛:「劉建鋒智勇雙全,按術士言當興左右。他現在有十萬士兵、精鋭無敵;你就以數千鄉兵對抗,很難啊。不如你退出,獲得富貴回到鄉里不是更好嗎?」蔣勛同意,向下屬說:「東君讓你們回家了。」士兵欢呼,掉下旗幟鎧仗逃走。 後來蔣勛求馬殷讓他出任邵州刺史,但馬殷不許,於是據州作亂。很快馬殷平定亂事,惩治了他。.
查看 十国春秋和蔣勛 (馬楚)
鄭良士
鄭良士(),初名昌士,字君夢。仙溪(今福建仙游)人。 郑淑之後裔。生性沉默寡言,博學,酷爱诗文。广明、龙纪年間,策试屢不中。景福二年(893年)向朝廷獻詩五百篇,得到昭宗賞識,授國子四門博士,升遷為康州(今广东德庆县)刺史、恩州(今广东省阳江、恩平)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復元年(901年)棄官歸隱於白岩故墅。 貞明元年(915年)王審知賞識其才華,授八闽署、馆、驿巡官,不久升任建州判官。再任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官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长兴元年(930年)卒,享年七十五。有《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皆失传。《全唐诗》卷七二六存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四补诗二首。.
查看 十国春秋和鄭良士
金飞山
金飞山()前蜀后主王衍第二任皇后,四川成都人。父亲务农,家境富有,传说她出生时有山飞至其家,因而取名飞山。十六岁时,姿色嬌美,擅长绘画。乾德初年,选美入宮,被封為貴妃,不久,高皇后被废,王衍封她为皇后。可是不久就被废(因為王衍一直是想立韋元妃為皇后),钱贵妃为其力辩,复立为皇后。咸康元年(925年),随王衍降后唐,次年被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金飞山
苏章 (南汉)
苏章(),唐朝末年封州人。年轻时事封州刺史刘隐为牙将。性忠厚果敢,以勇力闻名。《九国志·苏章传》《南汉书·苏章传》 乾宁三年(896年)十二月,薛王李知柔出任清海军节度使,广州牙将卢琚派谭弘玘据端州拒之。苏章随刘隐进讨之,伏甲船中,诱杀谭弘玘,又袭杀卢琚,迎接李知柔。因苏章有功,李知柔奏署他为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 天复二年(902年),割据虔州的卢光稠克韶州,以子卢延昌为刺史守之。卢光稠派弟弟卢光睦攻潮州被时任清海军留后的刘隐击退后,刘隐欲攻韶州,其弟刘岩认为虔州必来救,韶州不可速取,刘隐不听,从双石出舟船,正逢大雾,白昼如夜,卢延昌军四出,以铁缆系大钩投入刘隐的船,清海军惊慌失措,但苏章引弓射杀数人并用巨斧击钩,铁缆无用,卢延昌退走。清海军兵临城下,韶州守军在楼上指着刘隐骂污言秽语,刘隐羞惭不敢看左右,苏章将骂人者一一射死,清海军水军乘胜鼓噪想要登城,但这时峡北江水暴涨,运粮道路断绝,卢光稠亲自率众来援,清海军被卢光稠部将谭全播伏击所败,屡战屡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卢延昌开城袭清海军之后,苏章劝刘隐弃船走陆路,清海军不成列,刘隐的马死了,苏章就把自己的马给他,自己徒步殿后,韶州军看见了,不敢进逼。《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刘隐几乎仅以身免。苏章以功得刘隐表迁封州刺史。 刘隐死后,刘岩袭位,苏章又事刘岩为牙校,积功充左右街使。刘岩命苏章典禁卫诸军,号龙中军。刘岩后来建立南汉。大有元年(928年)三月,楚国人兴水军侵封州,在贺江打败守军,守军有一千人溺死。刘岩命苏章率神弩军三千、战舰百艘往救,到贺江,沉铁索于水中,在两岸造巨轮挽住铁索,其上筑堤以隐蔽之,在堤中埋伏壮士,轻舟迎战,诈败而奔,楚军以为怯,追杀入堤中,苏章举巨轮挽铁索锁楚军船,楚军船不能进退,再用强弩夹江射之,楚军大败,解围遁去,苏章全歼楚军,缴获其战船百艘而归。以功迁封州团练使。苏章骁勇善战,行军多合古法,遂为一时名将。《十国春秋》卷六十三 苏章的儿子五人,都是中郎将,豪侠任气,行为不轨,当时广州人号为“五郎将”。苏章年老,不能教训。后来有人告发苏章五子谋叛,苏章五子都被逮捕下狱处斩。苏章因功免于牵连,羞愧不自安,抑郁成病,大有十年卒。 梁克贞与苏章同时用兵,勇略颇亚之。.
查看 十国春秋和苏章 (南汉)
苗璘
苗璘(),或作苗潾、苗伦,不知世系。唐朝末年效力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裨将,随鄂岳招讨使刘存攻武昌军节度使杜洪于武昌军部鄂州。天祐二年(905年)二月,杜洪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部将曹延祚等率兵援杜洪,会合朱全忠别将吴章,共一万三千人,兵势很盛,杜洪以精兵合宣武军从小道袭永兴县,行三十里,被刘存派方诏、苗璘抵挡。有降卒说宣武军虚实,说天平军容易对付,开道军不易抵挡。苗璘说:“杀强者,那么弱者就屈服了。”于是率敢死之士亲自攻击开道军,击破之,擒其将士三百人,斩杀于鄂州城外,杜洪于是士气受损,最终败亡。 吴国乾贞初年,累官至右雄武军使。二年(928年)四月,与静江军使王彦章攻楚国岳州。吴国镇北大将军陈璋对宰相门下侍郎严可求说:“朝廷攻打湖湘,为什么不用我陈璋和周本(时任德胜军节度使)?王彦章和苗璘只能当偏裨罢了。”吴军屯君山侧,楚将右丞相许德勋率一千艘战舰迎战苗璘、王彦章于君山。许德勋对诸将说:“淮人远道而来是趁我们不备,如果我们全军迎战,他们肯定害怕而逃了。”秘密将军队藏在角子湖驻扎,偃旗息鼓,夜间秘密派都指挥使王环率二百战舰断杨林浦吴军归路。吴军察觉,转移到荆江口,想会合荆南军合攻岳阳。许德勋派王环、裨将詹信以三百战舰(《十国春秋》作二千)袭吴水军之后,首尾夹击吴水军于道人矶,且走且战,许德勋亲自拥艨艟从后而至,大战于荆江中,楚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吴军溺死很多,苗璘和王彦章都被擒。五月,吴向楚求和(《九国志·许德勋传》误作杨行密求和,当时杨行密已死多年),楚国王马殷将二人遣回吴国。为二人饯行时,许德勋注意到马殷诸子争权,预言道:“楚国虽小,旧臣宿将还在,我希望吴朝不要再想夺取它。如果你们想来攻,得等到众驹(双关语,指马殷诸子)争栈。”苗璘回国后病卒。.
查看 十国春秋和苗璘
苑夫人
苑夫人(),中國五代十国之南楚恭孝王馬希萼的夫人,桃源人,相傳是齊國大夫苑何忌的後代。苑夫人素有賢行。馬希萼想要篡奪兄弟馬希廣的王位,苑夫人說:“兄弟相爭,勝負都會被天下恥笑”,馬希萼不聽。後來,馬希萼被指王赟在僕射河打敗,輕舟逃遁,苑夫人哭著說:“禍之將至,我不忍心看到。”投井而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苑夫人
陳璋
陳璋(),字鏞庭。江蘇長洲人。 生年不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會試任同考官,康熙四十八年以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同年充《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纂選官,康熙四十九年《淵鑒類函》校錄官,康熙五十一年提督順天學政。著有《東冶集》,已佚。 Category:清朝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順天學政 Category:蘇州人 Z璋 Category: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舉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陳璋
陳金鳳
淑妃陳氏,本名陈金凤(閩東語:Dìng Gĭng-hông;閩南語:Tân Kim-Hōng;),闽惠宗王延钧第一任生前正式得立的皇后(第三任嫡妻)。福建福清人。陈金凤名义上的父亲是福建观察使陈岩,陈岩有断袖之癖,宠爱男色侯伦,母親陆氏是個美人,陆氏便與侯伦通姦,陸氏生下女兒陈金凤,陈金凤即为侯伦与陈岩妾陆氏所生的私生女。陈金凤原是闽王王审知的侍女,因陈金凤姿色豔美,玉肌滑肤,能歌善舞,風騷狐媚,并有诗才,擅玩乐,所以被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纳为妃子。陈金凤生下兒子王继镛,王延鈞窮奢極慾,荒淫好色,而陳金鳳也是個不知羞恥,輕佻放蕩的女人,每当更深夜间的时候,王延钧就和陈金凤喝得半醉半醒,裸程相拥,在偌大的床笫之间翻来滚去,表演各种各样的交媾姿态,引為笑樂,叫做“水晶秘戏”。 王延钧即位,封陈金凤为淑妃,龙启元年(公元933年)端午节,王延钧下令造彩舫(龍舟),每艘由二三十名穿短衣的宮女划龍舟競渡,王延鈞就和妃嬪一同乘坐大龍船觀賽,此時陳金鳳有感而發,作兩首《漁歌子·乐游曲》,命宫女同声歌唱。 永和元年(935年)二月,立陈金凤为皇后,陈金凤生性淫蕩,欲火太炽。在王延钧中风瘫痪,不能上朝,陈金凤遂独揽朝政,並包養情夫,與歸守明、李可殷通姦,淫亂後宮。陈金凤的亲戚陈匡胜、情夫李可殷,得罪了王延钧的嫡次子福王王继鹏、皇城使李仿(王继鹏宠妾李春鷰的义兄)。李仿打死了李可殷。陈金凤在王延钧面前状告王继鹏和李仿。王延钧大怒要处置他们,十月十九,王继鹏纠合李仿抢先发动兵变,将继母陈金凤、胞弟王继韬和父亲王延钧一齐杀死。 福建民间称陈金凤为“万安娘娘”。.
查看 十国春秋和陳金鳳
陳洪進
陳洪進(),字濟川,清源郡仙遊(今福建莆田仙遊縣)人,一說臨淮(今安徽省凤阳县人),五代十國末期、宋朝初年曾任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年少時喜歡讀書,又學習兵法,以其才能勇略聞名鄉里。長大從軍後,在一次攻汀州(今福建長汀縣)的戰役中,因功被任命為副兵馬使。 閩國永隆六年(944年),朱文進、連重遇殺閩帝王延羲,朱文進並自立為閩主。陳洪進追隨留從效、董思安、張漢思等人反抗朱、連一黨,並被殷帝王延政任命為都指揮使。在朱文進被殺、殷帝王延政投降南唐後,陳洪進亦隨之歸南唐,留從效被任命為清源節度使時,陳洪進被任命為統軍使。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留從效去世,繼立的留紹鎡年紀尚小,無法掌控軍政,陳洪進遂誣指其欲歸附吳越,將留紹鎡送往南唐,反推年邁的統軍副使張漢思為清源留後,陳洪進則任節度副使。 張漢思此時已經年老而不能處理軍政,因此事情都由陳洪進決定。張漢思害怕陳洪進專權,因此在酒宴上埋伏士兵準備殺死他。酒過三巡,忽然地震,和張漢思同謀的人恐懼,就告訴陳洪進,陳洪進趕緊離開酒宴,自此事以後,陳洪進就被張漢思以重兵嚴防。 建隆四年(963年)四月,陳洪進袖藏大鎖,穿著平常服裝進入軍府,喝退值勤衛兵,張漢思在裡面,陳洪進將其反鎖,脅迫交出印信後將其軟禁。不久,南唐帝李煜順勢任命陳洪進為清源軍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自此割據泉、漳二州。乾德二年(964年),宋將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再任命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為「推誠順化功臣」。 陳洪進為求繼續割據,每年都向宋朝大量進貢,因此常向百姓徵收重稅,又命富人捐錢以免除徭役。而自己的子弟和親戚,反而交相賄賂,二州的百姓很是痛苦。 宋滅南漢、南唐後,陳洪進所轄泉、漳二州直接與宋朝接壤。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吳越王錢俶主動入宋朝覲見,因此宋太祖亦下詔命陳洪進入朝,行至中途,宋太祖剛好去世,陳洪進回泉州發喪。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陳洪進被加封為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入朝覲見,並奉表獻出泉、漳二州,結束割據,成為自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兩百年間,遍地藩鎮以來的最後幾個軍閥之一。宋太宗則改命他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陳洪進跟隨宋太宗的軍隊攻克太原(今山西太原),滅北漢。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被封杞國公。雍熙元年(984年),再被進封為岐國公。陳洪進此時已年過七旬,請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請。雍熙二年(985年),陳洪進因病在开封去世,宋太宗為此罷朝二日,並贈中書令,諡忠順(岐忠順公)。.
查看 十国春秋和陳洪進
陈偓
偓,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在南汉第三位皇帝南汉中宗刘晟年间为宰相。 陈偓家世不详。拜相前,他任户部侍郎。乾和二年(944年),他被授知政事。三月,刘晟杀当时为主要宰相的弟弟中书令、都元帅越王刘弘昌,在朝臣中选择新宰相,廷臣都推举陈偓,遂被加同平章事为宰相。作为宰相的陈偓没有短处和长处,庸懦无能,极少有所建言,只是充宰相之位而已。其离职或去世的时间都没有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进士陈瑸著《雷祖志》载后主刘鋹大宝十二年(969年)曾派同平章事陈偓单骑试验雷神是否灵验,似当时陈偓仍在相位。.
查看 十国春秋和陈偓
柴再用
柴再用(),汝陽人,本名柴存。五代十國吳國的大將,先後在太祖楊行密、烈祖楊渥、高祖楊隆演及睿帝楊溥四朝中擔當重要軍事將領。.
查看 十国春秋和柴再用
柴克宏
柴克宏(),五代十國南唐大將,父親柴再用,在南吳軍中有功,官至德勝軍節度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柴克宏
林仁肇
林仁肇(),福州人。本为闽国将领,后为南唐大將。 李後主時任南都留守兼侍中,在南昌訓練十萬水師,上言:“淮南諸州,戍兵各不過千人,宋朝前年滅蜀,今又取岭表,往返數千里,師旅罷敝。愿假臣兵數万,自壽春北渡,徑据正陽,因思舊之民,可复江北舊境。”李煜不同意。 宋太祖忌林仁肇,開寶五年(972年)遣人繪仁肇畫像,掛之別室,告訴南唐使者李從善:“仁肇願歸順我朝,先寄畫像為信物。”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從善遣使回報後主。後主將信就疑,以毒藥鸩殺仁肇。不久,宋军攻下南唐。.
查看 十国春秋和林仁肇
林延遇
林延遇(《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的权势宦官。.
查看 十国春秋和林延遇
林鼎
林鼎(),字涣文。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明州(今浙江宁波)。 林鼎曾仕吴越武肃王钱镠,为观察押牙,后进入文穆王钱元瓘幕府。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钱元瓘继位后,林鼎署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高祖石敬瑭進封錢元瓘為吳越國國王,林鼎为掌教令。天福三年(938年),任丞相。 林鼎著有《吴江应用集》。 D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五代十国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林鼎
李太后 (後蜀高祖)
李太后(),太原人,五代十国後蜀高祖孟知祥貴妃,後主孟昶之母。.
李存礼
李存礼,山西应县人,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弟,生母不详。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廿三日辛亥,后唐庄宗李存勖诏封三弟薛王。926年四月,郭从谦兵变,杀害后唐庄宗,李克用的养子明宗李嗣源即位。李存礼与因为中风得病、半身不遂居住在晋阳的李存美不知所终。《十国春秋·李崇礼传》称庄宗弟薛王李崇礼在郭从谦之乱后隐姓埋名避难,因欣赏闽国延平镇的山水而住下,结庐坑口,尽出私财赈济贫乏。后来病危,将封诰给人看,人们才知道他的来历。李崇礼或即李存礼。.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存礼
李存瓌
李存瓌,五代十国沙陀族。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堂弟,李克宁之子。孟知祥的外甥。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授供奉官,侍随左右。后晋建立,李存瓌为赵州(治所在河北赵县)刺史。后汉刘知远称帝时,拜他为北京副留守,旋改北京(治所在太原)留守、河东节度副使。刘旻建北汉,任为代州防御使,进都监。天会二年(958年)刘钧任命他为忠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与契丹兵攻后周上党(今山西长治)无所得而还。.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存瓌
李平 (南唐)
李平,南唐政治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平 (南唐)
李仁罕
李仁罕(《九国志》),字德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大将,在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为控制政权而进行的征伐中立有大功,惟在仕途晚期变得骄傲而且贪婪,使得孟知祥之子和继承人孟昶与其他高官视他为孟昶统治的威胁,于是遭到捕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仁罕
李仁達
李仁達(),光州人,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將領,曾割據福州地區。 李仁達後又改名李弘義、李弘達、李達、李孺贇等四名,以下皆統一為原名李仁達。.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仁達
李廷珪 (后蜀)
李廷珪(),中国五代后期后蜀将领,太原人。 李幼年起开始侍奉后唐太原留守孟知祥。同光三年(925年),孟知祥奉命出兵灭亡前蜀,李随军。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自立为帝,建立后蜀,李被授予军职。后主孟昶继位后,对李信任有加,以其为主要军事将领。 965年,李随孟昶投降北宋,被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宋太祖乾德元年(967年)去世。.
李弘冀
李弘冀(),南唐元宗李璟嫡長子,母鍾皇后,李煜之兄。 当时有谶语:「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李璟为了应验谶语,故起名「弘冀」,初封东平公,改封南昌王,留守东都。又徒镇润州,后改封燕王。李弘冀虽然有军政才能,曾领兵击败吴越国军队,但為人猜忌嚴刻。當時李璟將政務交由皇太弟齊王李景遂全權處理,李弘冀遂與李景遂爆發皇儲之爭,蕭儼、孫晟等人堅持立李弘冀為太子。李弘冀被立为太子後,毒殺叔父李景遂,李煜為避祸,自號「鍾峰隱者」。 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取得淮南之战的胜利。南唐向后周称臣,李璟想传位于李弘冀,被后周拒绝。显德六年(959年)九月,李弘冀逝世。有司以浙西之功,谥曰武宣。张洎上言,乃更謚文獻。.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弘冀
李弘茂
李弘茂(),字子松,祖籍隴西郡成紀县(今甘肅省天水市),五代十国时南唐元宗李璟第二子。 李弘茂幼年聪明,善于写诗,格调清古。十四岁,为侍卫诸军都虞候,封乐安公。骑射击刺都学过,但是不喜欢兵事,喜欢和士人一起作诗。文献太子李弘冀刚果急躁,人望归于李弘茂。保大九年七月去世,追封庆王,葬在金陵城南五里,韩熙载受命书写碑文。李弘茂幼时,李璟问木平和尚儿子的寿数。木平写下九十一,最后李弘茂只活了一十九。.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弘茂
李從善
李從善(),字子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李璟第七子,是李後主之弟,南唐時,封鄭王,累遷太尉、中書令。開寶四年(971年),前去朝貢宋太祖,趙匡胤特意帶著他來到掛畫的殿中,見到林仁肇畫像。宋太祖说:“仁肇愿归顺我朝,先寄画像为信物。”李从善把这件事告诉李煜,李煜疑林仁肇有二心,用毒酒杀之。南唐亡,歸宋,封南楚國公。.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從善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德诚
李俨 (吴)
李俨(),本名张休,一名张播,天复二年(902年)被唐昭宗派往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处的使者,从此作为唐帝的代表留在淮南甚至在907年唐朝灭亡后。在杨氏家族统治的吴国政权(又叫弘农)初年,他成为代表唐帝正式授予杨行密的儿子和继承人杨渥和杨隆演正式爵位之人。天祐十五年(918年),将领朱瑾杀摄政徐温子徐知训,徐温认为李俨串通朱瑾,杀之。.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俨 (吴)
李唐 (馬楚)
李唐(),唐朝及五代十国时马楚軍事人物。 李唐是武穆王馬殷牙將,光化元年(898年)秦彥暉平嶺北時他和張圖英為其副手;不久永州攻陷,李唐遷任永州刺史。次年(899年)秦彥暉進攻道州,蔡結佔據當地,在箐隘伏蠻兵等待李唐軍隊。李唐首先敗陣,捶拍胸口說:「蠻夷恃著山林險阻,若果在平地,他們怎能打勝我們?」於是派兵縱火,火光燒得像白天一樣,蠻兵鳥獸散;李唐亦攻克當地,斬殺蔡結。之後他的事蹟在史書再無記載。 《十国春秋》稱马楚霸業的名將為首是李唐,其次是許德勳和李瓊。.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唐 (馬楚)
李光美
李光美(945年之前—978年之后),是北宋初年党项族将领,本姓拓跋,是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的儿子,李光睿的六弟。 李光美的母亲是秦国太夫人渎氏,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秋,李彝兴(李彝殷为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避讳)去世。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克睿去世,次年,李克睿之子李继筠去世。这时,李光美担任定难节度使下辖衙内都虞候。.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光美
李皇后 (後蜀高祖)
李皇后()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皇后,后唐太祖李克用和貞簡皇后曹氏女。 初封琼华长公主,后改封福庆长公主,於孟知祥称帝前逝世。後孟知祥稱帝,追封李氏為皇后,葬和陵。据墓志铭,公主所生的兒子孟贻范、孟贻邕,皆早夭。.
李皇后 (王延羲)
李皇后(),闽景宗王延羲的皇后,坚牢塔石刻称为“大閩國--李氏十九娘”,司空李真之女。 永隆四年(942年)正月,被册立为皇后。李皇后嗜酒貪杯,刚愎自用,王延羲对她又宠又怕。之後王延羲宠爱尚贤妃,並生下兒子,李皇后非常妒忌。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阁门使连重遇帮助王延羲杀先帝王继鹏夺得皇位,因王延羲杀戮大臣而想弑君自保。李皇后欲弑王延羲而立自己的兒子王亚澄为皇帝,联络朱文进、连重遇。永隆六年(944年)三月十三日,李真得病,王延羲探病,在路上被朱文进所杀,朱文进背叛了李皇后,没有拥立王亚澄,而是自立为帝,并屠杀王氏宗族。.
李神福
李神福(),河北洺州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神福
李紓
李纾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紓
李继密
李继密(),唐朝末年军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养子,本名王万弘,一作王万洪。 唐昭宗大顺年间(890年—891年),李继密为陇州刺史。郑璘《授李继密山南西道节度使制》景福元年(892年),李茂贞自任山南西道节度使,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以李继密守山南西道军部兴元。李茂贞被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不肯受任,八月,表请李继密权知兴元府事,十一月,昭宗任命之。 二年(893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留后顾彦晖有隙,李茂贞意欲拉拢顾彦晖依附自己,上奏朝廷任顾彦晖为节度使,又派李继密救顾彦晖,但王建在利州打败东川、凤翔联军,顾彦晖为了求和而与李茂贞绝交,王建撤军。同年,李继密改武定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再派李继密引军救顾彦晖,但最终顾彦晖仍被王建所败而自杀。 光化元年(898年),李继密再被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权知河阳节度使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司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随郡开国子,食五百户。 后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翔,天复二年(902年)八月,王建以勤王为名派王宗涤出兵五万借道于兴元,实为攻打,李继密派兵戍三泉以拒之。西川前锋将王宗播攻之不克,退保山寨,在亲吏柳修业激励下率众奋战破金牛、黑水、西县、褒城四寨,又攻马盘寨,李继密战败奔回汉中,西川军乘胜追杀至城下,王宗涤率众先登,遂克汉中,李继密被俘请降,被迁于西川军部成都,所部兵三万、骑五千都被王宗涤所得。王建说:“李继密助李茂贞作乱三辅,是唐朝的罪人,但因为他投降了,不忍杀。”复其原本姓名王万弘,不时召见。诸将侮辱他。王万弘终日纵酒,俳优艺人之流也嘲笑他。王万弘忧愤难忍,喝醉后投池水而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继密
李璟
#重定向 李璟 (南唐).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璟
李煜
李煜(),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鍾山隱士、鍾峰隠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史書描述其政治上毫无建树,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詞聖,作品千古流传。.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煜
李遇 (十国)
李遇(),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初年吴国武将。合肥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遇 (十国)
李驤 (後漢)
李驤(),真定人,后汉及北漢政治人物。 李驤最初是世祖劉旻的幕僚,為人慷慨善談,「兵饒技略」。天福十二年(947年),髙祖劉知遠任命劉旻為太原尹,他擔任太原少尹;後來隱帝劉承祐遇害,侍中郭威遣馮道在徐州迎立湘陰公劉贇,當時人民都知道郭威並非真心擁立劉贇,唯獨劉旻暗喜兒子將即帝位。李驤暗地勸告劉旻,指出郭威不會甘於為大漢臣子,一定不會為劉氏立後。又建議他舉兵攻入越过太行,佔據孟津;等待劉贇即位後才還鎮,相信郭威一定不會輕舉妄動。劉旻聽後大罵李驤腐儒,懷疑他離間自己和劉贇父子,命人處斬李驤。他大呼:「我有經濟之才,為平凡人籌劃,就預計會死。我妻子患病,不能獨自生活,願與她同死!」即時殺死妻子,隨後自殺。 後來郭威果然自立為帝,派人在宋州殺害劉贇。劉旻得知大哭,悔恨自己不用忠臣,才令自己的兒子被殺,並為他在太原立祠。.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驤 (後漢)
李載仁
李載仁(),五代十国时荆南政治人物。 李載仁是唐朝皇室後裔,開平年間為避戰亂來到江陵,被武信王高季興任命為觀察推官;而《北夢瑣言》則有逸文提到他是後唐宰相韋說的外甥,曾任秘書郎。他為自己的才學而自負,獲高季興嘉賞和禮遇接待;但他行動遲緩,並不能服眾。 文獻王高從誨時,他轉任郎中。某一天李載仁赴召,剛剛上馬,就得知部曲互相毆鬥;他十分生氣,命廚子拿來飯和豬肉,叫毆鬥者一同進食,說:「下次再犯,就給你們吃加了酥油的豬肉!」聽到的人都為此事取笑他。史書又記載他和妻子閻氏二人異室而處,某天閻氏叩見,他拿《百忌曆》來看,大驚說:「今晚河魁在房間,不可以就宿!」 之後孫光憲掌書記,牋奏書檄都比李載仁出色,於是李載仁無所建樹,並怨恨孫光憲;不過孫光憲稍微避忌他,時人也以孫光憲為長者,之後史書就失去他的蹤影。.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載仁
李肇 (後蜀)
李肇(),汝陰人《十国春秋·後蜀·卷51》:李肇,汝隂人,初仕後唐為陜虢都指揮使。,五代十国时後唐及後蜀政治人物。 李肇的父親李璋是唐朝神策兵馬使;他自少有智勇,跟隨父親征討,曾為宣武軍補左建牙都頭,後在後唐擔任陜虢馬步軍都指揮使。 唐莊宗李存勗平定後梁,當時宣武军隸屬李存勗的河東;蜀高祖孟知祥為北京留守,對李肇待遇不錯。同光三年(925年),李肇跟隨魏王李繼岌遠征前蜀;班師回朝時隨康延孝於廣漢叛變。康延孝在漢州敗亡,孟知祥親自釋放被俘虜的李肇,給他署任牙内馬步都指揮使,不久奏授嘉州刺史 長興元年(930年),孟知祥派李仁罕在遂州困住夏魯奇;而後唐攻破劍門,孟知祥命李肇領兵據守劍州普安,並告誡他連夜趕路,不須害怕唐軍。到達劍州,他屯兵河橋,其時後唐騎兵沖擊戰陣;李肇埋伏的弩机手立刻發射,令唐騎軍隊不敢前進,引兵退去。他亦因功改封漢州刺史,駐守緜谷。 不久,李肇回到成都,昭武留後趙廷隱再三讓位給他,於是孟知祥命令他代守昭武留後。長興三年(932年),當董璋與孟知祥反目,董璋趁攻打成都時寫信派使送給李肇陳述利害。李肇不識字,擲在地下說:「不過叫我反叛而已!」於是囚禁使節自保,到董璋敗亡,就殺死使節獻給孟知祥。 長興四年(933年),孟知祥墨敕李肇擔任昭武軍節度使,唐明宗李嗣源得知後批准;不久兼任奉鑾肅衛都指揮使和檢校太保、利州節度使。蜀後主孟昶繼位,李肇加兼侍中,但他恃著自己是先朝功臣不入朝,留在漢州十幾天和親戚一起吃酒饭,之後以腳病不拜見後主。孟昶誅殺李仁罕後開始對他不滿,臣下則以李肇傲慢要求懲罰他;於是孟昶一氣之下罷去他的軍權,改封太子少傅。之後李肇致仕,被安置卭州,鬱不得志,到廣政八年(945年)去世,虛歲七十。.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肇 (後蜀)
李殷衡
李殷衡(),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拜为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殷衡
李昊
李昊(约893年-约965年),字穹佐,自称唐相李绅之后,生于关中(今陕西一带),五代时期后蜀大臣。.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昊
李春鷰
李春鷰(閩東語:Lī Chŭng-iéng;閩南語:Lí Chhun-iàn;)為闽康宗王继鹏(王昶)的皇后,福建福州人。李春鷰本为王继鹏的父亲惠宗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通姦,因此永和元年(935年)六月,王继鹏向皇后陳金鳳求助,说服王延钧将李春鷰赐给王继鹏。十月十九,王继鹏与李倣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改名王昶,封李春鷰为贤妃。次年(936年)三月,改元通文,再封李春鷰为皇后。 当时原王审知(王昶祖父)的亲军“拱宸都”、“控鹤都”因赏赐不如王昶自己的亲军“宸卫都”而屡有怨言。通文四年(939年)闰七月十二,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因被王昶怀疑他们对皇宫纵火,恐惧之余遂先发难,迎皇叔王延羲进宫,并攻击王昶,王昶逃亡后为追兵所获,与李春鷰及诸子一同被其堂弟王继业所杀。.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春鷰
李昪
唐烈祖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海州人(今属江苏连云港),一说徐州人(今属江苏),另一说湖州安吉人(今属浙江),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昪
李慈銘
李慈銘(),字㤅伯(㤅,音ㄞˋ,愛之古字),號蓴客(蓴,音ㄔㄨㄣˊ),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人,五十二歲始中進士(二甲賜進士出身第八十五名),又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於御史。因讀書於越縵堂,稱越縵先生。自號越縵老人。清末著名詩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慈銘
李承嗣
李承嗣(),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初年将领,先后效力于军阀李克用、杨行密势力。.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承嗣
李承渥
李承渥,南汉将领。大宝年间,积功升为大将。后宋师南征,连破昭州、桂州、连州、贺州,后主刘鋹任命李承渥为都统,带兵十余万,屯于韶州莲花峰下。当时岭南兵常以大象布阵,每只大象装载数十名士兵,均手执兵器乘象前进,以壮士气。李承渥亦以象兵出战宋将潘美,潘美集中劲弩射象,大象痛而奔走,不仅使乘员坠地也踩踏了己方士兵,李承渥军遂溃散大败,承渥仅以身免。.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承渥
李景威
李景威(),荆州長陽人,五代十国时荆南政治人物。 李景威在文獻王高從誨時尚未知名,到貞懿王高保融即位後擢升為水手都指揮使;高繼沖代高保勗節鎮,他為高繼沖的帳下親校。建隆三年(962年),張文表作亂,周保權向北宋求救,宋太祖趙匡胤就下令慕容延釗討伐張文表,又下詔江陵發水軍到潭州;高繼沖則遣派李景威率領三千人等待。 乾德元年(963年),宋軍借道荆南,聲稱士兵只經過城外,李景威說:「用兵崇尚權謀詭詐,城外之約不可信。在下所見,宋軍打算趁張文表作亂攻打我們。荆南幾萬士兵久經訓練,假如宋軍真的來到,在下不才但願意盡力一戰。」少監孫光憲堅持不可,他嘆氣:「不採納我的建議,大事去矣。」於是自縊而死。趙匡胤感嘆他的忠義,滅荆南後命王仁贍恩恤其家人。 李景威在生前曾對高繼沖說:「據傳江陵有九十九洲,滿一百洲就能造就王者興盛。武信王高季興初年,江心中突然出現一洲,但現在該洲突然沖沒,令人擔心我國興亡。」高繼沖並未在意,於是荆南滅亡。.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景威
李景遂
李景遂(),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母宋福金。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其兄李璟立他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终于退出储位,被改封晋王、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他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打球口渴,喝了袁从范下毒的水就死了,李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景遂
李景达
李景达(),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四子,母宋福金。娶李德诚女。 937年十一月初九,李昪立他的儿子徐景达为寿阳公。南唐建立后,李景达与妻同姓,有内婚之嫌,李昪下诏以李德诚有大功,维持李景达夫妇的婚姻,赐李景达妻姓南平。939年五月初十,南唐册立寿阳公李景达为宣城王。李景达为人刚毅开朗,李昪很喜爱他,几次想让他继承皇位,宋齐丘极力称赞他的才干,李昪因为齐王李璟年纪居长而没有实行。李璟因此怨恨宋齐丘。徙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 945年,李景达的府僚谢仲宣向进言李景达劝说皇帝李璟召回宋齐丘,李璟于是让李景达亲自到青阳召宋齐丘。947年,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又改封李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改封南昌王李弘冀为燕王,为副元帅。李景达生性刚直。李璟常和宗室近臣饮酒,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等人在此时竭力谄媚,有时借酒喧哗大笑。李景达多次大声斥责他们。冯延巳在东宫饮宴时,他装醉,抚着李景达的后背说:“你不能忘了我!”李景达大怒,甩袖进宫,禀报李璟,请求杀掉冯延巳;李璟百般劝解,李景达只好罢休。李景达之后借口身体不适,不参加游乐宴会。 956年,李璟命令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领兵抵抗后周军队,任命陈觉为监军使,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李景达领兵二万从瓜步渡过长江,距离六合二十余里。南唐出兵赶赴六合,后周将领赵匡胤奋勇出击,大败敌军,杀死抓获近五千人。李景达军队到达濠州,远远为寿州声援,军命都出于陈觉之手,李景达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拥有五万军队,却没有决战之意。957年,后周军队围攻寿春,李景达从濠州派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和都军使边镐沿淮水而上救援寿春,军队驻扎在紫金山,李重进拦截出击,大败南唐军。刘仁赡请求让边镐守城,自己率部决一死战;齐王李景达不准许。最终李景达和陈觉都从濠州逃回金陵,只有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全军而还。 958年,李璟以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李景达因浙西正在用兵,坚决推辞,改任抚州大都督。后主李煜即位,李景达为太师、尚书令。971年,李景达在抚州去世,年四十八岁,赠太弟,谥号昭孝。.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景达
李景迁
李景迁(),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二子,母宋福金。生前随义祖父徐温姓,为徐景迁。 934年十一月,徐知诰召唤他的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徐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在南吴东都江都辅佐政务。935年加封徐景迁为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徐知诰命令尚书郎陈觉辅助他,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对徐知诰的长子徐景通是个威胁。936年六月初四,太保、同平章事徐景迁因患病罢官,任用他的弟弟徐景遂代替他做门下侍郎、参政事。937年六月,吴国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去世。之前有术士说徐景迁在兄弟里寿命最长,徐知诰也因此很喜爱他,但他享年仅十九岁。谥号定。不久其妻王妃原吴国上饶公主亦去世。徐知诰即位后追封次子为高平郡王,李璟(徐景通)即位,追封李景迁楚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李景迁
杨玢
杨玢,五代時期南吳高祖楊隆演次子。本名杨继明。 楊隆演即吳國國王位後,於天祐十六年(919年)封楊潯為庐陵郡公,改名杨玢。楊溥即吳國皇帝位後,於乾贞元年(927年)封杨玢為南阳王,和南阳王杨璘、宜春王杨璆一起受封。吴禅位于齐,杨玢降封郡公。.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玢
杨珙
楊珙,五代十国庐州合肥县人,杨吴宗室,杨溥的兄子,杨行密的孙子。 楊珙开始封为南昌郡公。乾贞元年(927年),杨珙被杨溥封为建安王。南唐受禅,楊珙等十二个吴国宗室降封为公。楊珙领康化军节度使(驻池州),兼中书令,939年,楊珙称病罢官,回到永宁宫去世。 杨溥的三个哥哥中,二哥杨隆演仅有一子见于《十国春秋》,三哥杨濛尚在人世且和楊珙一并被封为常山王。故杨珙很可能是杨溥大哥杨渥之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珙
杨琏
杨琏(),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吴睿帝杨溥的长子。开始封为江都王,930年,被立为太子,937年,娶徐知诰的女儿(後來的永興公主)为太子妃。同年,南唐建立,徐知诰成为皇帝,改名李昪,改封前朝太子杨琏为弘农郡公、平卢军、康化军节度使、中书令。940年,杨琏从睿帝墳墓平陵回京的时候,在船裡大醉暴亡。时人認為是李昪谋杀,李昪追谥他为弘农靖王。.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琏
杨璘
江夏王杨璘,五代十国時期南吳睿帝楊溥次子。 楊溥即吳國皇帝位後,於乾贞元年(927年)封次子楊璘為江夏王,和南阳王杨玢、宜春王杨璆一起受封,加太尉。吴禅位于齐,杨璘奉玺绶给徐知诰。徐知诰把杨璘迁官增邑,降封郡公。.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璘
杨璆
宜春王杨璆,五代十国時期南吳睿帝楊溥第三子。 楊溥即吳國皇帝位後,於乾贞元年(927年)封三子杨璆為宜春王,和南阳王杨玢、江夏王杨璘一起受封。他的大哥是太子杨琏。吴禅位于齐,徐知诰把杨璆降封郡公。杨璆不知所终。.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璆
杨洞潜
杨洞潜(),字昭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官居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洞潜
杨溥 (吴)
#重定向 楊溥 (十國).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溥 (吴)
杨澈
杨澈,字晏如。建州浦城县人,徙青州。宋朝政治人物。 建隆二年,登进士,初授河内县主簿。后累迁祠部员外郎、淄州知州,终官祠部郎中。.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澈
杨思恭
杨思恭(),绰号杨剥皮,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闽国及其分支政权殷国官员。他是殷国唯一的皇帝、后来成为闽国皇帝的王延政的宠臣,以对百姓严苛抽税闻名,导致百姓背弃王延政而欢迎入侵的南唐军队,导致了闽国的灭亡。.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杨思恭
杜光庭
杜光庭(),字宾至,一说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雲(今中国浙江)人。唐朝上清派著名道士。.
查看 十国春秋和杜光庭
梁震 (五代)
梁震,邛州依政人。唐末五代荆南政权谋士。本名梁霭。 唐末,梁震进士及第,在后梁代唐后,梁震归乡,途经江陵被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留下,高季兴对其非常器重。高季兴死后,高从诲即位,梁震隐退归乡,自稱「荆臺隐士」,每次晉見从诲都騎乘黃牛到大廳。不過从诲時常去拜訪他家,四季都有厚重的賞賜。.
查看 十国春秋和梁震 (五代)
植廷晓
植廷晓,南汉将领。宋师南征时,南汉后主刘鋹以郭崇岳为招讨使,与植廷晓一同率部前往马迳防御宋军。崇岳懦弱,只知终日祈祷于鬼神,植廷晓对他说:“北军锋不可挡,我军虽众,却是疲惫之师。如不驱策向前,就要坐以待毙了。”于是带领自己的部队到水边列阵,命令郭崇岳殿后。宋军渡河逼近城下,后主欲投降而被郭崇岳阻止,廷晓遂与宋军力战,不胜而死。《十国春秋》的作者吴任臣评价植廷晓为“铁中之铮铮者”。.
查看 十国春秋和植廷晓
楊定真
楊定真(),五代十国时马楚軍事人物。 楊定真擔任楚武穆王馬殷的靜江軍使。開平初年,淮南將領劉存等人入侵马楚,陣容鼎盛;馬殷有點兒害怕,但楊定真卻恭賀馬殷:「我軍將勝出!」馬殷問他何解,他解釋:「打仗戒懼就會勝出,驕傲就會失敗。現在淮南軍隊奔向我國城池,就是驕傲輕敵的表現;而大王覺得恐懼,我就知道這次我軍將會勝利。」之後马楚軍隊果然俘虜劉存殺之,馬殷佩服他有先見之明。 不久楊定真遷任水軍都指揮使,乾化時吳越國將領陳璋侵犯岳州,捉拿當地刺史苑玫。馬殷下令楊定真率令軍隊救苑玫,唯沒有成果,其後不知所終。.
查看 十国春秋和楊定真
楊隆演
吳宣王楊隆演(),字鴻源,原名楊瀛,又名楊渭,中国五代時期南吳君主,孝武王次子,楊渥之弟。.
查看 十国春秋和楊隆演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查看 十国春秋和楊行密
楊渥
楊渥(),字奉天(《九国志》作承天),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君主,但從未稱「吳王」,南吳太祖楊行密長子。.
查看 十国春秋和楊渥
欧弘练
欧弘练,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人物,出仕楚国文昭王马希范为客将,稍迁天策府内都押牙。欧弘练有干才,颇忠于国家。天福八年(943年),节度判官拓拔恒知道欧弘练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惆怅着对他说:“王逞欲而愎谏(纵欲而不听劝谏),行见千口飘零矣(眼看王族千口人都要飘零了)。”马希范胞弟马希广继位后,马希广异母兄武平节度使马希萼不服,欧弘练效忠马希广,没有异心。乾祐元年(948年)八月,马希萼请求后汉朝廷让他与马希广分别上贡,请求后汉另外册封自己官爵,欧弘练与进奏官张仲荀合谋厚赂后汉宰相,拒绝其所请。九月,后汉降诏谕马希萼兄弟和睦,凡武平军所贡必须附在武安军(即楚国)得知。马楚政权得以多存活数年,欧弘练有功。 后来欧弘练入朝进贡,因楚国内乱,道路断绝,无法回国。楚国被南唐所灭后,后周太祖以环卫二尹授欧弘练、张仲荀,以欧弘练为左千牛卫将军。广顺二年(952年)十二月,已驱逐南唐军的武平军兵马留后刘言写信给欧弘练等,称自己已除寇盗,权主山河,奏请旧臣速归共议奉谁为主。于是周太祖任欧弘练为嘉州刺史,赴任。 H Category:五代十国军事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欧弘练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查看 十国春秋和欧阳修
歐陽彬
歐陽彬(),字齊美,衡州衡山人《十国春秋·後蜀·卷53》:歐陽彬,字齊美,衡州衡山人。,五代十国时前蜀和後蜀政治人物。 歐陽彬祖上都官至縣吏,而他特別好學、善於辭賦。楚武穆王马殷割據湖南,歐陽彬打算求見马殷時被一名樊姓掌客吏索賄,他不齒其所為,於是將其名紙擲在地上,說:「掌客吏怎可以干涉王侯!我十分痛恨這行為。」之後他潦倒失意在湖南市中,經常亲近歌姬和酒徒。有一位名字叫瑞卿的歌伎仰慕歐陽彬的才華,邀請他到家中;歐陽彬得知瑞卿去年曾在马殷前表演,因此寫下《九州歌》給瑞卿於筵席中當面對马殷演奏,但马殷不為所動。歐陽彬嘆息:「天下分裂時,徒众奴隶都各自奋勇,我怎會淪落如此!」 其後,有圖綱將送到西川,他運用瑞卿送的財物賄賂綱吏,要求擔任船夫,獲得許可,於是到達成都向前蜀後主王衍獻上《萬里朝天賦》;王衍很喜歡,擢升他為翰林學士。乾德年間,歐陽彬答聘回訪後唐,任檢校司空行尚書、兵部侍郎,獲得二國歡心。之後前蜀亡國,王衍命他撰寫《哀帝降表》向後唐投降,然後跟隨後蜀高祖孟知祥。 廣政初年,後蜀後主孟昶拜歐陽彬為嘉州刺史,歐陽彬高興地說:「青山綠水中為二千石俸祿飲酒作詩,可以叫「風月主人」,真好!」不久他進官尚書左丞,出任寧江軍節度使,到䕫州時寫信給楚文昭王馬希範,說明當年他入蜀的因由,並託付其宗族。馬希範收信後十分慚愧,免除歐陽彬親屬的賦役;不論歐陽氏族人有贤德與否,馬希範都以賓禮相待,這些都是歐陽彬的功勞。歐陽彬文雅有風度,寫文詞切入主題且有理據,到廣政十三年(950年)去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歐陽彬
歐陽迴
歐陽迴(),華陽人《十国春秋·後蜀·卷52》:歐陽迴,成都華陽人。,五代十国时前蜀、後唐、後蜀和北宋政治人物。 歐陽迴的父親歐陽珏曾任通泉縣令。歐陽迴年少時在前蜀後主王衍朝廷中擔任中書舍人,之後前蜀亡國,他跟隨後蜀高祖孟知祥鎮守西川接著他回到四川,孟知祥即帝位後亦任命他為中書舍人。廣政十二年(949年),歐陽迴除授翰林學士,次年(950年)負責主持科舉、判太常寺,遷任禮部侍郎、領陵州刺史,轉任吏部侍郎、加承旨。 廣政二十四年(961年),後蜀後主孟昶拜歐陽迴為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編寫國史。他模仿白居易創作五十篇諷諌詩獻給孟昶,孟昶就賜給他銀器和絲織品;到宋朝滅後蜀,他出任右散騎常侍,不久充任翰林學士,再轉任左散騎常侍。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南漢,商議派歐陽迴祭祀南海,但他聽到卻稱病不肯去,趙匡胤知道後很生氣,罷免了他的官職,以本官分司西京。他在開寶四年(971年)去世,虛歲七十六,贈官工部尚書。 歐陽迴個性坦率,末年時少操行,善於長笛,趙匡胤經常在偏殿叫他演奏幾首歌。御史中丞劉溫叟得知後叩門求見,說:「禁署官員不應該做優伶的事。」趙匡胤說:「朕聽說孟昶君臣沉溺聲樂,歐陽迴官至宰司都學習技長笛,便給朕擒到了。現在朕就他來就想驗證此事,原來是真的。」劉溫叟道歉:「臣愚蠢,不知道陛下引為教訓的微旨。」此後趙匡胤不再召見歐陽迴。他亦好詩歌,多產卻簡單;掌管誥命也不是他所長。在成都時各官員都喜歡挥霍,只有他儉省樸素,時人頗稱讚他。.
查看 十国春秋和歐陽迴
武漳
武漳(),五代时候太原府文水人。 唐庄宗时为太原衙前兵马使,随魏王李继岌入蜀,留在成都,因功官至绵州刺史。孟知祥建立后蜀,命他为山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他在褒中开凿大沟引导泉源,灌溉田地数千顷。.
查看 十国春秋和武漳
殷文圭
殷文圭,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早年在九華山刻苦勵学,所用墨砚,用到穿底。乾寧五年由朱全忠表薦登進士第。文圭後來與朱全忠劃清界限,全忠大怒,下令追捕不及,常對人說“措大率皆负心”,每援用文圭之事为证,也為日後白馬之禍種下禍根。後擔任田頵幕客,頗受重用。天复三年(903年),田頵後為楊行密所滅,改投靠楊行密,为掌书记,行密卒後墓志铭出自其手,武义元年(919年),官翰林學士。著有《登龙集》十卷、《从军稿》二十卷、《笔耕》二十卷、《冥搜集》二十卷等,皆佚。《全唐詩》存詩1卷。有子汤悦。.
查看 十国春秋和殷文圭
段氏 (劉謙)
段氏(),唐朝末封州刺史劉謙之妾,南汉高祖劉龑的母亲。名字、来历等皆无可考。劉謙为官时偷偷纳段氏为妾,安顿在外室。 889年,段氏生下男婴刘陟(后改名劉龑),消息走漏。刘谦的妻子韋氏大怒,亲自提剑奔至,但面对新生的婴儿又未能下手,结果只杀了段氏,把婴孩抱回,和她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养大。 刘龑建立南汉後,只承认教养自己成人的嫡母韦氏为母后,从未承认段氏为母后。 Category:唐朝女性人物 Category:唐朝被殺害人物 Category:南汉皇帝配偶 Category:中国皇帝亲母未得尊后位者 ~.
查看 十国春秋和段氏 (劉謙)
毋昭裔
毋昭裔(),因《十国春秋》有阙文导致表字阙载,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蜀官员,在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年间为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毋昭裔
毛文錫
毛文錫,字平珪,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國人。曾任翰林學士承旨、禮部尚書。曾經力諫前蜀帝王建不要決壩淹沒江陵,挽救無數百姓性命。.
查看 十国春秋和毛文錫
水丘昭券
水丘昭券(),五代安國人。為東漢時司隸校尉水丘岑的後人。為人厚道,知書達理。吳越國武肅王錢鏐婆、母兩代出自水丘氏家族,昭券因為是國戚的緣故,入朝為官。 在忠獻王錢弘佐在任時,水丘昭券出任內衙都監使。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李璟率軍攻打福州,閩國國中大亂,閩國大將李仁達來吳越求救。吳越諸將欲以路遠難相拒,水丘昭券則從長遠利益考慮,力勸錢佐發兵相救。其後由水丘昭券掌管用兵事宜。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三月,大敗南唐軍,鞏固吳越國東南邊境。忠獻王想誅殺程昭悅,下令昭券深夜率領甲士千人圍攻他的府第,水丘昭券勸說:「昭悅家臣也,有罪當顯戮,不宜夜興兵。」忠獻王認為水丘昭券深知大體。 同年六月,忠遜王錢弘倧繼位,內牙統軍使胡進思等專橫無理。忠遜王與何承訓、水丘昭券謀劃,擬將胡進思驅逐至外地。水丘昭券認為「進思黨盛,未可猝去,不如姑容之,以待日後解決」。忠遜王猶豫不決,但是何承訓卻將此事告訴胡進思。數日後,忠遜王夜宴將吏,胡進思懷疑錢弘倧有意圖捕殺他,遂穿著軍服帶領兵帥親兵一百人,入見王於天冊堂。胡進思對錢弘倧說:「老奴無罪何故見圖。」 胡進思遂廢黜錢弘倧,禁錮他在義和院,另立其弟錢弘俶為忠懿王。他又殺害忠遜王舅父進侍鄜光鉉及水丘昭券。胡進思的妻子聽聞昭券被害後痛泣曰:「它人猶可殺,昭券君子也,奈何殺之。.
查看 十国春秋和水丘昭券
沈崧
沈崧(),字吉甫,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宰相。.
查看 十国春秋和沈崧
洪亮吉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安徽歙县(今屬黃山市)人,生于江蘇陽湖(今常州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文学家,并因人口学说而著称。.
查看 十国春秋和洪亮吉
潘峭
潘峭(?),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官员,在开国皇帝王建年间任枢密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潘峭
潘佑
潘佑(),幽州(今北京)人。南唐政治人物。 南唐時,累官虞部員外郎、內史舍人。借《周禮》變法,失敗。佑博通經史,尤喜老莊之言,文思敏捷,詞采斐然。其所草勸南漢書,累數千言,情辭款洽,甚有時譽。復擅行書草帖。著有《滎陽集》十卷,已佚。 後主李煜生活奢侈,潘佑七次上疏,徐鉉、張洎排斥潘佑,開寶六年,後主繫之獄,潘佑自殺。 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生平散見馬令《南唐書》、陸游《南唐書》、《宋史》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
查看 十国春秋和潘佑
潘炕
潘炕(),字凝梦,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官员,任内枢密使。.
查看 十国春秋和潘炕
潘承祐
潘承祐,福建莆田人,后居建安(今建瓯市)。 初仕吴,为光州司法参军,后弃官归闽,官至大理少卿。富沙王王延政辟为度支判官。王延政称殷帝后,任吏部尚书,旋加同平章事。时杨思恭当权,潘承祐被削职为民。 南唐查文徽破建州后,署其为卫尉少卿,迁鸿胪卿。以礼部尚书致仕。 Category:潘姓 Category:莆田人 Category:五代十國政治人物.
查看 十国春秋和潘承祐
朱夫人 (南吳太祖)
朱夫人(),名不详,舒城人。五代十国南吳太祖杨行密妻。 唐奉国节度使朱延寿之姊,受唐封为燕国夫人。后杨、朱反目,杨行密杀朱延寿,她也被罢休,並被楊行密嫁給蕲州刺史石膳,后事不知。.
朱令赟
朱令赟(),有的史书作朱全赟,南唐武将。大将军朱匡业从子(一作子)。他椎额(额头突出如椎)鹰目,矫健敏捷又善射,军中称之为“朱深眼”;在宋灭南唐之战中发兵救援都城金陵,兵败殉国。《十国春秋》.
查看 十国春秋和朱令赟
朱匡業
朱匡業(),五代十國南唐軍事將領。楊吳奉國節度使朱延壽之子。朱延壽因謀叛罪而与兄弟们都被楊行密誅殺,當時朱匡業年紀尚幼,杨行密念及朱延寿有功而饶恕了他。稍為長大後,嗜酒使氣。徐知誥輔政時,提拔朱匡業爲軍校,累積軍功至諸軍都虞候。昇元年間,出任爲歙州刺史,有政績,改為建州留後;還朝後,授職神衛統軍。 後周入侵淮南時,中外震駭,盜賊乘此機會令盜竊時常發生,便以朱匡業爲內外巡檢使,朱匡業嚴正而無私,犯令者無所捨免,四郊皆肅然,夜晚門户可以不閉。正陽喪師後,朱元叛變,李璟提議親征,召朱匡業及統軍劉存中問二人方略,朱匡業輒然應對說:「運數之興,天地皆助;大事若去,雖英雄亦無如之何。」劉存中從旁贊揚他。因此杵逆李璟旨意,貶朱匡業為撫州團練使,流放劉存中至饒州。李煜襲位,召朱匡業拜為神武統軍,加中書令,其後逝世。 朱匡業有一子名為朱崇俊,為人矮小醜陋,身體瘦弱,然而長於以騎兵攻擊,馳突有若天神,早年逝世。.
查看 十国春秋和朱匡業
朱瑾 (唐朝)
朱瑾(),唐末軍事人物,天平節度使朱瑄從弟,善槊,壯武勇猛,兖州泰寧軍节度使齐克让頗愛之,瑾遂假意要娶齐氏之女,卻趁機突擊齐氏而驅逐之,自為泰寧節度使。後為朱溫所敗,奔楊行密。後因徐溫之子徐知訓辱瑾,瑾怒,殺知訓。徐溫發兵迫之,遂自刎死。.
查看 十国春秋和朱瑾 (唐朝)
朱行先
朱行先(),字蕴之,唐朝末年海盐人。 曾祖父朱凭、祖父朱真、父朱敬端,在唐朝都没有做官。母陈留阮氏。:s:佐正匡国功臣故节度左押衙亲卫第三都指挥使静海镇遏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上柱国朱府君墓志铭 朱行先年轻时学军法,长大了学武经,有将才,燕颔虎头,猿臂善射,时人称“小由基”。《十国春秋》卷八十五起家建宁都将,事湖州刺史高彦,屡立战功,被高彦委为心腹。邻境入寇,朱行先总握兵柄,仗剑前驱,敌军无不望风瓦解,很被朝廷所嘉奖。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擢为节度左押牙、亲卫第三都指挥使,高彦对他也愈发器重。唐朝灭亡后,钱镠称吴越国王。天祐三年(906年)高彦子高澧继任刺史后,残酷暴虐,人心不附,朱行先率众归钱镠,高澧后于七年(910年)十月逃奔吴国。朱行先以功被赐号协力勤王功臣,再加佐正匡国功臣,晋秩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不久为静海镇遏使。在镇,恩威并行,声誉甚著,共在任十五年。宝大元年(924年)四月,一病不起,钱镠遣中使三度赐汤药。七月,终因勤于王事,卒于官,年七十二,赠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钱镠命侍臣祭奠,厚加赙赠。内外亲戚,莫不感泣。祖坟在湖州乌程县,朱行先葬于海盐县南十五里徳政乡通福里澉墅村之原,未能归葬。谢鹗为他作墓志铭。墓志铭称吴越国为“义忠国”。 清朝史学家吴任臣据《吴越静海镇遏使朱行先碑》在《十国春秋》为朱行先作列传。.
查看 十国春秋和朱行先
朱文進
朱文進(閩東語:Ciŏ Ùng-Céng;閩南語:Tsu Bûn-Tsìn;),永泰(今福建永泰)人,五代時期閩國君主。閩帝王繼鵬在位時任拱宸軍使。 「拱宸都」與「控鶴都」原來都是閩太祖王審知的親軍,閩康宗王繼鵬即位後建立自己的親軍名喚「宸衛都」,而待之比拱宸、控鶴二都更厚,二都迭有怨言。朱文進並與控鶴軍使連重遇曾被王繼鵬三番四次的侮辱,二人因此十分不滿。 閩國通文四年(939年),北宮失火,連重遇奉派率軍清理火場殘餘的灰燼,工作勞苦,士卒怨懟。而連重遇又被王繼鵬懷疑參與縱火,因此率軍叛變,迎立王繼鵬之叔王延羲為帝,並殺害王繼鵬。朱文進在這次政變後,被任命為拱宸都指揮使。 朱文進與連重遇自從殺了王繼鵬後,就一直擔心為人所害,而王延羲個性一向暴虐,二人因此認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閩國永隆六年(944年),朱、連二人先發制人,刺殺王延羲,朱文進並被連重遇推舉,自稱閩主,殺害境內王姓皇族成員五十餘人,並放宮女出宮,停止興建中的工程,企圖與王延羲的暴政完全相反以拉攏人心。 不久,朱文進取消帝號自稱威武留後,向後晉稱臣,而後晉任命朱文進為威武節度使。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十二月十五日(陽曆為945年1月1日),朱文進正式被後晉出帝石重貴冊封為閩國王。 但在此時,朱、連二人的軍隊不斷被由將領留從效、陳洪進以及殷帝王延政所率領的討伐軍擊敗,情勢日漸窘迫,部下因此離心。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閏十二月二十九日(陽曆為945年2月14日)朱文進及連重遇被部屬林仁翰誅殺。 category:閩國人物 W Category:五代十國遇刺身亡者 Category:永泰人.
查看 十国春秋和朱文進
成及
成及,中国五代十国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弘济。.
查看 十国春秋和成及
曹仲达 (吴越)
曹仲达(),本名曹弘达,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官员,在第二任国王钱元瓘和第三任国王钱弘佐年间为宰相。.
普慈公主
普慈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前蜀开国皇帝高祖王建之女。 公主幼年敏慧,王建很喜欢她。唐昭宗天复年间,岐王李茂贞派人为自己的侄子(《大汉左雄霸军使琅琊王公夫人故陇西李氏内志铭》作儿子)李继崇求婚,王建答应把普慈公主嫁给他,送亲时,队伍相望千里。李继崇被封为陇西郡王。李继崇酗酒,对公主无礼,公主派宦官宋光嗣送信给父亲。王建對公主说她母亲死了,请公主回来奔丧。永平元年(911年),公主回成都,不再回还。李茂贞大怒,与王建交恶,最后爆发青泥岭之战。李继崇和公主所生的女兒,嫁給后汉左雄霸军使琅琊王某。.
查看 十国春秋和普慈公主
晉暉
晉暉(),字光遠,許州人,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前蜀政治人物。 晉暉年少膽大勇敢,沒有繼承家人祖業。最初他和蜀高祖王建一同當賊,潛入許昌民居;事發後連夜逃遁,躲藏在武陽古墓中。突然聽到有人問墓中鬼魂:「潁州有无遮大会,你一同去嗎?」鬼魂卻回應:「蜀王在這裡啊,我不能和你一起去了。」二人因此私下暗喜,說:「誰是蜀王?」不久,有人送飯到王建面前,道:「這是御飯。」王建十分高興,晉暉以王建小字稱道:「行哥相貌和常人不同,必有非常之舉!」於是晉暉一心事俸王建。 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逃亡入四川,晉暉和王建、韓建、張造、李師泰均率領部眾到皇帝行在,唐僖宗大喜,稱他們為「隨駕五都」,命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養他們為養子,並在回歸長安後封他們為神策軍宿衛。 光啟二年(886年),僖宗再次逃亡,到興元府時王建用長劍攻擊敵人,並攜帶玉璽同行;而晉暉也一同前往,共同擔任清道斬斫使。其後觀軍容使楊復恭驅逐田令孜的黨羽,晉暉因此被貶為集州刺史。 王建建立前蜀,兩人經常把酒言歡,談及舊事;晉暉說:「當年武陽墓中的事果然不假。」王建回應:「真的想不到啊!」。乾德元年(919年),晉暉進封弘農郡王。乾德五年六月四日(923年7月20日),在成都縣碧雞坊去世,壽七十九歲。王衍為之輟朝,命曹邽、王昱為冊贈正副使,賜諡獻武。.
查看 十国春秋和晉暉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查看 十国春秋和晋书
另见
17世纪史书
中国各朝代历史著作
- 三国志注
- 世本
- 世说新语
- 九國志
- 二十四史
- 五代會要
- 公羊传
- 十八家晉史
- 十六国春秋
- 十国春秋
- 南唐書 (陸游)
- 南唐書 (馬令)
- 史通
- 唐会要
- 國語 (書)
- 壮族通史
- 太平寰宇记
- 契丹國志
- 尚书 (书)
- 左传
- 後漢紀
- 戰國策
- 揮麈錄
- 文献通考
- 明实录
- 星槎胜览
- 春秋 (书)
- 曲洧舊聞
- 東都事略
- 涑水记闻
- 清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瀛涯胜览
- 百夷傳
- 禹貢
- 穀梁傳
- 竹書紀年
- 續資治通鑑
- 續資治通鑑長編
- 经行记
- 英雄記
- 資治通鑑
- 資治通鑑綱目
- 通典
- 逸周书
- 魏略
五代十国史书
清朝文學
- 京報
- 全唐詩
- 十国春秋
- 南社
- 古今图书集成
- 古文觀止
- 四庫全書
- 太乙金華宗旨
- 宋詩紀事
- 康熙字典
- 御定佩文韻府
- 时事画报
- 明史
-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浮生六記
- 海国图志
- 满洲源流考
- 滿文老檔
- 異域錄
- 神魔小说
- 聊齋志異
- 臺灣八景詩
- 芥子園畫譜
- 藍公案
- 读史方舆纪要
- 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