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米志诚

指数 米志诚

米志诚(),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武将。以骁勇闻名。.

目录

  1. 43 关系: 十国春秋危全讽后梁天复 (唐朝)天祐 (唐朝)太傅宁国军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安仁义上高县严可求常州市乾寧五代十国徐知训徐溫刺史王祺王景仁田頵袁州 (古代)颍州区马楚龐師古葛從周钱传瑛抚州市柴再用李德诚李克用杨吴楊隆演楊行密楊渥河东节度使沙陀泰宁军节度使润州区淮南节度使淮河朱瑾 (唐朝)朱温扬州市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查看 米志诚和十国春秋

危全讽

危全讽(),字上谏,晚唐军阀,从中和五年(885年)至天祐六年(909年)控制抚州二十余年,顶峰时期还控制了邻近三个州。唐亡后,他还控制了这些地区一段时间,但在天祐六年被新建的弘农郡国的军队所败,领地也被弘农所併。.

查看 米志诚和危全讽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查看 米志诚和后梁

天复 (唐朝)

天復(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907年九月)是唐昭宗的年號,共计4年。 902年三月开始,楊行密被封为吴王,南吴太祖楊行密作为唐朝的藩臣,用天復年号到904年闰四月唐昭宗改元时。 蜀王王建不承认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改元的天祐年号,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在907年九月王建即位为前蜀高祖皇帝,依然用此年号(天復七年),908年才改元。 晋王李克用认为天祐是朱温所改,不承认其为唐朝年号,继续奉天复年号。907年,朱温篡唐,改元开平。李克用奉唐正朔,复称天祐四年。 岐王李茂贞亦用天复年号,直至天复二十二年(922年)才改称天祐十九年。.

查看 米志诚和天复 (唐朝)

天祐 (唐朝)

天祐(904年-924年)是唐昭宗李晔开始使用的年號,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沿用。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共计4年。之后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 孙光宪《续通历》记载哀帝之后朱温又拥立濮王,改元天寿,然后禅位。这种说法与正史不合,李崇智认为这是传闻谬误。 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錢鏐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南吴太祖楊行密从904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天祐二年十一月南吳烈宗楊渥即位继续沿用,天祐五年五月(908年)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继续沿用到919年。 吴越太祖錢鏐907年五月用该年号一个月。.

查看 米志诚和天祐 (唐朝)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查看 米志诚和太傅

宁国军节度使

宁国军节度使,中国古代方镇名。 758年,设立宣歙饶团练使,下辖宣州、歙州、饶州,治所在宣州。759年废入浙西观察使。760年恢复。766年,设立宣歙池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兼采石军使,下辖宣州、歙州、池州,治所在宣州。779年改为宣歙团练使。811年罢采石军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升宣歙团练使置宁国军节度使,治所宣州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天复三年(903年)废为观察使。905年,歙州归歙婺衢睦四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五代时,吴(906年)复置宁国军节度使,北宋初废。.

查看 米志诚和宁国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东部设立的节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为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後來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雏形。.

查看 米志诚和宣武军节度使

安仁义

安仁义(),唐朝末年武将。.

查看 米志诚和安仁义

上高县

上高县位于中国江西省西北部,是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米志诚和上高县

严可求

严可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或作严求,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温及吴国三位统治者杨渥、杨隆演和杨溥的谋主,是吴国的重臣。.

查看 米志诚和严可求

常州市

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经此地。长三角中心地带、衔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良好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及常州奔牛机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米志诚和常州市

乾寧

乾寧(894年正月至898年八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查看 米志诚和乾寧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米志诚和五代十国

徐知训

徐知训()是五代十國人物,杨吴执政徐温之长子。他曾被称为“三郎”,故可能还有两个因早夭而未序齿的哥哥,或曾被徐温对诸子称为“你们的二哥”的养子徐知诰亦被列入排行。 徐知训不视徐知诰为兄弟,还曾想在宴席上杀他,因徐温亲子徐知谏及刁彦能等救护而未果。 徐知训骄横恣肆,常侮弄杨吴君主杨隆演,在看戏时一时兴起,要杨隆演和他一起参军戏,徐自己演参军,让杨隆演扮作他的僮奴,扎着小辫子,穿着破衣服拿着帽子跟在他后面。一次他和杨隆演一起泛舟,杨隆演比他先登岸,他就用弹子打杨隆演,被杨隆演随卒挡下才未中。一次喝酒时,他的悖慢把杨隆演吓哭了。他还因追赶杨隆演不及,就打死杨隆演的亲吏。种种所为,其父徐温都不知道。 宿卫将李球、马谦劫持杨隆演,发库兵讨伐徐知训。徐知训打算逃走,被严可求勸止曰:“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果然率兵來救。 天祐十三年(916年),徐知训为淮北行营都招讨使,围后梁颍州。梁帝朱瑱命宣武军节度使袁象先率军救援,次年正月,袁象先援军到颍州,吴军实际主管军事的朱瑾早起看到西北昏黑,知道梁军将至,召行营都虞候刘权商议,刘权着幅巾锦袍前来,朱瑾认为他大敌当前还如此服饰,无军礼,叱斩之,徐知训徒步赤脚前去相救才得免。吴军与袁象先军交战,小有不利,撤退。 徐知训向朱瑾学习兵法,朱瑾悉心教授。但知訓不太看重朱瑾,朱派家妓去问候徐知训,徐知训卻打算强行占为己有,朱瑾對此很愤愤不平。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训忌朱瑾的地位太高,遂在泗州(今安徽宣城)设置了静淮军(镇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岸),外放朱瑾出任静淮军。朱瑾暗恨徐知训,徐知训为朱瑾饯行,朱瑾以好馬美妓贈之。朱瑾领着徐知训进了中堂,让勇士们埋伏在户内,然后叫妻子陶氏出来拜见徐知训,朱瑾用笏板从后面把徐知训打倒在地,“呼壮士出斩之”。.

查看 米志诚和徐知训

徐溫

徐溫(),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唐末軍事人物。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廟號義祖。.

查看 米志诚和徐溫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查看 米志诚和刺史

王祺

王祺可以指.

查看 米志诚和王祺

王景仁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改名于90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初为唐朝末年吴王杨行密将,后与杨行密之子和继承人杨渥有争执,被迫逃奔钱镠,后梁太祖皇帝朱全忠欣赏他的能力,作为后梁封臣的钱镠又将他送到后梁,太祖用他为将。但在随后对吴国和梁北面敌国晋国的战事中,他并不成功。.

查看 米志诚和王景仁

田頵

頵(),字德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唐朝末年的宁国军(今安徽省宣城)节度使(892年-903年)。 田頵為淮南节度使楊行密的部将,任寧國(今安徽宣城)節度使。楊行密圍宣州,赵锽打算逃往廣陵投靠孙儒,当时暴雨如注,河水上涨,田頵乘轻舟追趕,赵锽在东溪被俘获。田頵因功被封宣州刺史。吴越王钱镠的武勇指挥使徐绾叛乱,徐绾和许再思久攻杭州钱镠不下,勾结宣州田頵攻打杭州,最後钱镠打败许再思,与田頵讲和,並遣兒子钱传瓘前去宣州做田頵的人质,吴越国将领胡进思、戴恽等亲随田頵回宣州。 田頵表面上仍聽命於前任節度使杨行密,但田頵不斷招覽文士賢才,在扩张地盘中与杨行密结仇。 天复三年(903年),派杜荀鹤前去汴梁爭取與朱温結盟,和潤州團練使安仁義一起反叛杨行密,被杨行密部下臺濛阵斩。.

查看 米志诚和田頵

袁州 (古代)

袁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废安成郡,设袁州,辖宜春县、萍乡县和新喻县,治所在宜春县(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万载县由筠州划入。雍熙元年(984年),析宜春县立分宜县,仍隶袁州。淳化三年(992年),划新喻入临江军。 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改袁州路,隶江西行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袁州路为袁州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萍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余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米志诚和袁州 (古代)

颍州区

颍州区是中國安徽省阜阳市下辖的一个区,于1996年成立。区人民政府驻颍南大道。.

查看 米志诚和颍州区

马楚

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以其为马氏所建,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都长沙。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 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省全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部和广东省北部。楚自896年马殷受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于南唐,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 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查看 米志诚和马楚

龐師古

師古(),初名從,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人。唐末朱溫將領。 早年從黃巢為盜,後事朱溫甚謹,未嘗離開。後為裨將,屢從朱溫征戰,先後破黃巢、秦宗權,累有戰功。又代朱溫之子朱友裕領軍,下徐州,時溥自焚死,又破朱瑾於清河。累官至徐州節度使、檢校司徒。乾寧四年(897年)九月,朱全忠派遣龐師古與葛從周分統大軍,渡淮伐杨行密,希圖一舉削平淮南。龐軍屯于清口(今江蘇淮陰),葛從周率步騎萬人從霍丘(今屬安徽)渡淮河為西路,楊行密親自領兵迎戰,師古駐軍寨地低下,或曰:“營地汙下,不可久處。”师古不听,说非太祖之命不妄动,“師古恃眾輕敵,居常弈棋”。楊行密乘夜掘開河堤,淹其军,十一月初二,楊行密令朱瑾与淮南将领侯瓒率骑兵五千人襲擊龐師古,師古兵败死于阵中。葛從周退兵,至渒河,朱瑾又敗之,返京者不足千人,史稱“淮南之战”。.

查看 米志诚和龐師古

葛從周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

查看 米志诚和葛從周

钱传瑛

钱传瑛(),杭州錢塘(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三子,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母亲莊穆夫人吴氏。同母兄弟钱传璟、钱元璙、钱元㻑、錢傳璛、钱元琳。 钱传瑛善于骑射,工草书隶书。本名钱传锴,改名钱传瑛。武勇都之乱,他守卫杭州有功,将城中润州籍贯的锦工停止工作,放出城外,受到钱镠嘉奖,开始担任两浙副大使。后梁皇帝朱友貞下诏,选钱传瑛为寿昌公主的驸马都尉,为大同军节度使,封霅国公。913年九月率领钱传璙、钱传瓘攻打常州失败,十月去世。追赠太尉。.

查看 米志诚和钱传瑛

抚州市

抚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南平市、三明市,南接赣州市。总人口400万。基本上为江右民系,通用抚州赣语。.

查看 米志诚和抚州市

柴再用

柴再用(),汝陽人,本名柴存。五代十國吳國的大將,先後在太祖楊行密、烈祖楊渥、高祖楊隆演及睿帝楊溥四朝中擔當重要軍事將領。.

查看 米志诚和柴再用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查看 米志诚和李德诚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查看 米志诚和李克用

杨吴

吴()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南吴、弘農、淮南。.

查看 米志诚和杨吴

楊隆演

吳宣王楊隆演(),字鴻源,原名楊瀛,又名楊渭,中国五代時期南吳君主,孝武王次子,楊渥之弟。.

查看 米志诚和楊隆演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查看 米志诚和楊行密

楊渥

楊渥(),字奉天(《九国志》作承天),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君主,但從未稱「吳王」,南吳太祖楊行密長子。.

查看 米志诚和楊渥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自后节度使领大同军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领之,复领仪、石二州。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东节度使为其中之一,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衣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与朔方节度使互为掎角,以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

查看 米志诚和河东节度使

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朱邪、朱耶,原是唐朝时西突厥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查看 米志诚和沙陀

泰宁军节度使

泰宁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山东省南部设立的節度使。 819年二月,分割淄青节度使为三,分出天平军节度使和沂海兖密观察使,治沂州,下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 820年改为兖海节度使,治兖州。 832年改为兖海沂密观察使。 851年改为节度使。 862年八月,增加徐州,863年十一月徐州归徐泗节度使。 876年二月,建号泰宁军节度使。.

查看 米志诚和泰宁军节度使

润州区

润州区,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镇江西部,因镇江古称“润州”而得名。润州区東隔大运河與镇江市京口区相鄰,东南部分地段与镇江新区相接,北濱长江,有潤揚長江大橋可与扬州相連。面积132.68平方千米。2014年底,总人口33万人,从2009年,伴随“镇江南拓”战略实施,建成了南徐新城,在建官塘新城,其中南徐新城成为镇江新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

查看 米志诚和润州区

淮南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唐朝在淮南道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所在扬州。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光州、蕲州、安州、黄州、申州、沔州。十二月,安州、申州归淮西节度使。759年,沔州归鄂沔节度使,寿州、蕲州、黄州归淮西节度使。760年,设淮南东道节度使。781年,增泗州,783年,寿州设团练使,784年,寿庐濠设都团练使,788年,寿庐濠泗归徐泗濠节度使。799年,安州归安黄道。800年,泗濠道,滁州、和州、庐州、舒州设团练使。807年,罢寿州,818年增光州,申州归鄂沔节度使,821年,增宿州,833年,宿州归武宁节度使。862年,增加濠州,863年,濠州归徐泗节度使。870年,增泗州。 淮南节度使长期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相当于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景福二年(892年)杨行密割据,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为吴王,即五代十国的吴国。904年,滁州、庐州、和州、舒州设团练使,光州设防御使。.

查看 米志诚和淮南节度使

淮河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现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西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为1000公里。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南宋以來,黃河奪淮是困擾國家漕運的歷史性問題,明潘季馴、清靳輔治河皆由淮入手,取得成效。.

查看 米志诚和淮河

朱瑾 (唐朝)

朱瑾(),唐末軍事人物,天平節度使朱瑄從弟,善槊,壯武勇猛,兖州泰寧軍节度使齐克让頗愛之,瑾遂假意要娶齐氏之女,卻趁機突擊齐氏而驅逐之,自為泰寧節度使。後為朱溫所敗,奔楊行密。後因徐溫之子徐知訓辱瑾,瑾怒,殺知訓。徐溫發兵迫之,遂自刎死。.

查看 米志诚和朱瑾 (唐朝)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查看 米志诚和朱温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查看 米志诚和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