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昪

指数 李昪

唐烈祖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海州人(今属江苏连云港),一说徐州人(今属江苏),另一说湖州安吉人(今属浙江),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

101 关系: 十国春秋南京市南唐南唐二陵南唐永陵南唐書司马光后梁吳越國士大夫天祚天祐太和公主 (南唐)宗室宋福金宋齊丘小字严可求严续七月初二五代十国庙号建昌公主 (南唐)徐州市徐知证徐知询徐知谔徐铉徐溫保大 (南唐)團練使刺史唐宪宗唐僖宗唐玄宗唐睿宗唐朝唐文宗全唐文皇太弟王顺妃 (南唐烈祖)种时光烈祖絞死盛唐公主 (南唐)表字顺妃顺义 (南吴)馬仁裕谥号...豐城公主資治通鑑考異資治通鑒龙衮连云港市蜡烛錢元瓘郡君郑文宝興國公主钱俨长孙无忌长江镇江市陳霆陸游揚州李从谦李元懿李知柔李祎 (信安郡王)李神福李璟李璟 (南唐)李璘李恪李恪 (吴王)李恪 (建王)李昊李景遂李景达李景逷杨吴杨溥楊隆演楊行密楊溥 (吳)永兴公主 (南唐)江苏省沈韬文湖州市朱瑾 (唐朝)朱温昇元海州浙江省新五代史方士文德旧五代史收養 扩展索引 (51 更多) »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新!!: 李昪和十国春秋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李昪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新!!: 李昪和南唐 · 查看更多 »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前兩位帝王的陵墓,包括南唐烈祖李昪的钦陵和中主李璟的顺陵,后主李煜死于洛陽,葬北邙山,因此在故都没有自己的陵墓。.

新!!: 李昪和南唐二陵 · 查看更多 »

南唐永陵

#重定向 南唐二陵#钦陵.

新!!: 李昪和南唐永陵 · 查看更多 »

南唐書

南唐書可以是下例書籍:.

新!!: 李昪和南唐書 · 查看更多 »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李昪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新!!: 李昪和后梁 · 查看更多 »

吳越國

#重定向 吴越国.

新!!: 李昪和吳越國 · 查看更多 »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新!!: 李昪和士大夫 · 查看更多 »

天祚

天祚(935年九月-937年十月)是南吴睿帝杨溥的年號,共计3年。.

新!!: 李昪和天祚 · 查看更多 »

天祐

天祐是多个年号的名称:.

新!!: 李昪和天祐 · 查看更多 »

太和公主 (南唐)

#重定向 豐城公主#姐妹.

新!!: 李昪和太和公主 (南唐)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李昪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宋福金

宋福金(),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 福金是她的小名。她是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宋韫的女儿。自幼在乱军中流离,被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王戎收留。徐知诰娶王戎之女为妻,宋福金为陪嫁的媵妾,在916年为徐知诰生下兒子徐景通。后又生子徐景迁、徐景遂、徐景达。王氏早故,宋福金扶正为继室夫人。受封广平郡君,晋国君。 升元元年(937年)十月初五,徐知诰取代南吴称帝,建立南唐,十月廿六,立宋福金为皇后。徐知诰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李昪晚年服丹药,常常发怒,多亏宋福金劝解使很多人幸于一死。升元七年(943年)二月廿二,李昪去世,李璟即位,尊宋福金为皇太后,大臣劝宋福金临朝听政,宋福金不同意。保大三年(945年)十月,宋福金去世,祔葬李昪的永陵,谥号元敬皇后。.

新!!: 李昪和宋福金 · 查看更多 »

宋齊丘

宋齊丘,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現南昌)人。 早年随父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起初,他通过骑将姚克瞻會见执掌吴国实权的徐知诰,擔任徐知诰的谋士,主张田税不收现钱改为缴纳谷帛,“虚抬时价,折纳绸绵绢本色”,并废除丁口税。这些建议遭朝臣反对。徐知诰以此为劝农上策,大力实施,不到十年,江淮“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吴国富强。徐温死后,徐知诰拥杨溥称帝,自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和三年(931),徐知诰出镇金陵,执掌吴国大权,使子徐景通留扬州管国政,任宋齐丘为吴宰相。 李昪建立南唐(935年)称帝后,升元元年(937年)以齐丘为丞相、同平章事,適逢石敬瑭滅後唐,於是宋齊丘建議李昪的族譜要與已滅亡的唐王朝結合在一起,從此以李姓皇族的後裔自居,以期完成中興大業。不久出为镇南军节度。元宗李璟即位后,保大元年(943年),召为中书令。宋齐丘与李征古、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李文徽等人“结为朋党”,时人谓之五鬼,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则为另一党,兩黨勢如水火,危及新主李璟的地位。保大十年(952年)三月,冯延巳与孙晟同为平章事,互不相能。徐铉、韩熙载控告宋齐丘、冯延巳结党营私,帝李璟罢冯延巳为太子少傅。宋齐丘怀恨在心,诬蔑韩熙载嗜酒无度,李璟贬韩熙载为和州司士参军。 南唐保大末年(957年),南唐为后周所败,盡失淮南、江北之地。南唐将領馮延魯兵敗被俘,孫晟出使後周被殺。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向后周称臣。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十月,李璟先杀陈觉,是年十一月将宋齐丘押送青阳县九华山安置,次年賜死,谥醜繆。 齊丘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集六卷,现存诗三首。.

新!!: 李昪和宋齊丘 · 查看更多 »

小字

小字(平假名:こあざ)為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使用的市區町村內區劃單位之一,其上層的區劃為大字,但目前已很少使用藤岡謙二郎・山崎謹哉・足利健亮《日本歴史地名辞典 新装版》、柏書房、P8。。台灣日治時期也曾使用過大字和小字(或直接稱為「字」)的區劃。 例如:台北州台北市大安字十二甲、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桃園字公館頭、台中州大屯郡西屯--上石碑字湳子中的「十二甲」、「公館頭」、「湳子」就是小字。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進行市町村合併時,將許多原本的村級行政區合併為新制的市町村行政區,許多村合併組成一個轄區更大的村,而原本的舊村名,就改稱為大字。例如:○○村與其他村合併共同組成新的△△村時,新的地址變成為「△△村大字○○」。而原本在舊有的村級行政區下的更小的區劃單位,便改稱為小字。.

新!!: 李昪和小字 · 查看更多 »

严可求

严可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或作严求,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温及吴国三位统治者杨渥、杨隆演和杨溥的谋主,是吴国的重臣。.

新!!: 李昪和严可求 · 查看更多 »

严续

嚴續(),表字興宗,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南唐的官员,他在南唐最后两个君主李璟、李煜时官至宰相。.

新!!: 李昪和严续 · 查看更多 »

七月初二

七月初二,农历七月第二天。.

新!!: 李昪和七月初二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李昪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李昪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建昌公主 (南唐)

#重定向 豐城公主#姐妹.

新!!: 李昪和建昌公主 (南唐)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李昪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徐知证

徐知证,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第五子。母亲白夫人。歿後,與其弟徐知谔一同被奉為神靈,合稱二徐真君。.

新!!: 李昪和徐知证 · 查看更多 »

徐知询

徐知询(),东海康王,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次子。他在徐温生前试图取代养兄徐知诰的少摄政地位,却无能为力。徐温死后,他因继承了徐温的军权,试图和徐知诰争夺杨吴控制权,却被徐知诰拘禁並且被剥夺军权。后来他仍然为杨吴将领,但是不再有足够的权力对徐知诰构成挑战。.

新!!: 李昪和徐知询 · 查看更多 »

徐知谔

徐知谔(),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第六子。母亲白夫人。知谔歿後,與其兄長徐知証一同被奉為神靈,合稱二徐真君。.

新!!: 李昪和徐知谔 · 查看更多 »

徐铉

徐鉉(),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末宋初文學家、書法家。.

新!!: 李昪和徐铉 · 查看更多 »

徐溫

徐溫(),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唐末軍事人物。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廟號義祖。.

新!!: 李昪和徐溫 · 查看更多 »

保大 (南唐)

保大(943年三月-957年)是南唐元宗李璟的年號,共计15年。楚恭孝王馬希萼在保大八年至九年用此年号(950年十二月-951年十一月)。.

新!!: 李昪和保大 (南唐) · 查看更多 »

團練使

團練使,全名团练守捉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團練(自衛隊)的軍事官职。.

新!!: 李昪和團練使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李昪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新!!: 李昪和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新!!: 李昪和唐僖宗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李昪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新!!: 李昪和唐睿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李昪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新!!: 李昪和唐文宗 · 查看更多 »

全唐文

《欽定全唐文》,簡稱《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總集。全書一千卷,並卷首四卷,輯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一說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說3,035人)。.

新!!: 李昪和全唐文 · 查看更多 »

皇太弟

皇太弟,储君的一種,簡稱太弟,與皇太子、皇太孫、皇太叔等,都是皇帝正式繼承人的封號,而此一繼承人通常是皇帝的親弟。不少國家歷史上都曾出現皇太弟的封號,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國家元首是國王者,那麼理論上只能稱之為王太弟,不過亦可簡稱為太弟。 就中國歷史而言,如果沒有經過正式冊封的程序,並不能算是皇太弟,如明熹宗朱由校因無子而直接傳位予明思宗朱由檢,就沒有經過冊封的程序。 通常太弟的居住的處所和太子一樣也稱東宮,不過東宮官屬會隨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稱太弟太傅,太子洗馬改稱太弟洗馬。 皇帝不立子而立弟,本來不外乎是因為無子或其子尚年幼,部分是皇帝一開始就有傳弟之意,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其原因往往不單純,多半牽涉著兵變。而隨著皇子的出生或長大,太弟與皇子間競逐帝位的情勢往往會愈演愈烈,因此太弟的地位通常是不穩固的。.

新!!: 李昪和皇太弟 · 查看更多 »

王顺妃 (南唐烈祖)

王顺妃,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烈祖李昪的元配夫人。 父亲是昇州刺史王戎,李昪的义父徐溫为李昪主持娶妻。王夫人性至孝。徐溫卧病期间,李昪(徐知誥)夫妻一直在床前伺候。徐温问谁来了,李昪说:“知誥在斯”。问还有谁,李昪说“知誥之妇”。王夫人被封为魏国君。去世后,徐温常常叹息。为王氏陪嫁的宋福金被扶正,即李璟的生母。昇元元年(937年),李昪即皇帝位,追封王夫人为顺妃。.

新!!: 李昪和王顺妃 (南唐烈祖) · 查看更多 »

种时光

种时光,种姓,名时光,(921-971)中國五代十国之南唐烈祖李昪的后宫,江西人。 种时光性情警悟,通书计。十六岁入宫,属于乐部的宫伎。被皇后宋福金推荐,得幸生李景逷。李景逷因为是李昪当皇帝後生的儿子,非常宠爱,种时光被封为夫人。李昪常常发怒,种氏侍候从容,缓解李昪的怒火。李昪因为儿子齐王李景通玩弄乐器,斥责他。种时光于是说李景逷才过於李景通,李昪大怒,将她幽禁在别宫。数月后,命她剃度为尼。李景逷在李昪在位时没有封爵。李景通即位为元宗,封李景逷为保宁王,种时光到李景逷王府赡养,封为王太妃。宋福金想要惩治种时光,被元宗劝阻,种时光以五十寿终。.

新!!: 李昪和种时光 · 查看更多 »

烈祖

,中国皇帝的廟号。.

新!!: 李昪和烈祖 · 查看更多 »

絞死

#重定向 绞刑.

新!!: 李昪和絞死 · 查看更多 »

盛唐公主 (南唐)

#重定向 豐城公主#姐妹.

新!!: 李昪和盛唐公主 (南唐)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李昪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顺妃

顺妃,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妃嫔封号。.

新!!: 李昪和顺妃 · 查看更多 »

顺义 (南吴)

顺义(921年二月-927年十月)是南吴睿帝杨溥的年號,共计7年。.

新!!: 李昪和顺义 (南吴) · 查看更多 »

馬仁裕

仁裕,中国五代十国时徐州人,字德宽。自称是唐朝马燧的裔孙。.

新!!: 李昪和馬仁裕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李昪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豐城公主

豐城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唐烈祖皇帝李昪的长女,元宗皇帝李璟的妹妹。 豐城公主在南唐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升元元年(937年)十月甲申,徐知诰(李昪)建立齐国。十一月丁巳,追封儿子徐景迁为高平郡王,长女为丰城公主。.

新!!: 李昪和豐城公主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考異

《資治通鑑考異》,簡稱《通鑑考異》,是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的「副產品」,共三十卷。此書利用書證、物證、校勘等方式訂正真偽,結論常以“今從之”、“今從某某”、“今不取”、“故去之”等。 高似孙《纬略》载:“光编集《通鉴》,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通鑑考異》用以說明史料取捨的原則和考證過程,遇年月、事跡有不同之處,均詳加考訂,並註明取捨的原因,“其中事同文异者,则请择一明白详备者录之,彼此互有详略,则请左右采获,错综铨次,自用文辞修正之,一如《左传》叙事之体也。此并作大字写。若彼此年月者,修入正文,余者注于其下,仍为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先注所舍者--某书云云,今按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今两存之。其《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意在“辨正謬誤,以祛將來之惑”。又如陳壽《三國志》記周瑜之死,未記明確年代,《通鑑》卷六六載,獻帝建安十五年,周瑜卒於巴丘。《通鑑考異》曰:「按,《江表傳》,瑜與策同年,策以建安五年死,年二十六,瑜死時年三十六,故知在今年也。」 《通鑑考異》為了考證薛仁果抑或薛仁杲之名,依据校正新、旧《唐书》等中人名的讹误,又兼以昭陵六骏的铭文: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評《通鉴考异》: 张煦侯《通鉴学》一书将司马光的考异方法归纳为六类:参取众书而从长者、两存者、两弃者(即皆不取)、两疑而节取其要者、存疑者、兼存或说于《考异》中者。 近代史家陳寅恪認為司马光的“长编考异法”源自魏晋的佛经“合本子注”,所謂“裴世期之注《三国志》,深受当时内典合本子注之薰习,此盖吾国学术史之一大事。而后代评史者,局于所见,不知古今学术系统之有别流,著述体裁之有变例,以喜聚异同,坐长烦芜为言,其实非也。”.

新!!: 李昪和資治通鑑考異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李昪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龙衮

龙衮字君章,吉州永新(今属江西)人。 父龙玙,北宋崇宁壬午(1102年)举人。龙衮約生於宋哲宗绍圣初年,娶妻罗氏,生子龙赞。七赴乡试未中。绍兴初年,避乱於龙川(禾河)东里(今永新县禾川镇),筑“龙川读书台”。,善绘画,作有《百马图跋》。卒年不详。著有《江南野史》二十卷,此書是第一部纪传体南唐史,记录南唐至北宋初的軼事,偶有疏略讹舛,故評價不高,四庫館臣評此書“流傳既久,固亦未可廢焉”,今存十卷,約三十四传。.

新!!: 李昪和龙衮 · 查看更多 »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北接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接山东省临沂市,西接江苏省徐州市,西南接江苏省宿迁市和淮安市,南接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新!!: 李昪和连云港市 · 查看更多 »

蜡烛

蠟燭,是由蠟或其他燃料所製成,中有燭芯,點火之後可以持續燃燒的用品。 蜡烛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取代,现在蜡烛多是停电时的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和宗教場所等也会用到蜡烛。各地的集会或集体悼念活动,常会燃烧蜡烛。中国的传统婚礼会燃烧红烛,以示喜庆;丧礼则会燃烧白烛,以示哀悼。另外蜡烛也用于增温等。.

新!!: 李昪和蜡烛 · 查看更多 »

錢元瓘

吳越世宗錢元瓘(),字明寶,原名錢傳瓘,五代時期吳越國君主,是吳越國建立者錢鏐之子。.

新!!: 李昪和錢元瓘 · 查看更多 »

郡君

郡君,是中國、朝鮮古代命婦的封號。是指以郡名為封號的君。 郡君一號始於西漢,時漢武帝封外祖母為平原郡君,簡稱平原君。.

新!!: 李昪和郡君 · 查看更多 »

郑文宝

鄭文寶(),字仲賢,汀州寧化水茜乡郑家坊(今屬福建)人。 生於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深得徐鉉真傳,初事李煜,累官校書郎。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淳化二年(991年),调任殿中丞,出使四川、陕西。历官大理评事、颖洲通判、陕西转运使。祥符元年(1008年),官至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 鄭文寶善小篆,留世作品有《峄山碑》,徐铉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又工詩,有“水暖凫翳行哺之,溪深桃李卧开花。”之句(《题绿野堂》),欧阳修赞叹说“不减王摩诘、杜少陵。”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逝世于襄城。著有《南唐近事》二卷、《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

新!!: 李昪和郑文宝 · 查看更多 »

興國公主

#重定向 豐城公主#姐妹.

新!!: 李昪和興國公主 · 查看更多 »

钱俨

錢儼,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本名弘信,字誠允,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國王的孙子,钱元瓘的第十四子,母崔夫人。曾擔任镇东军安抚副使、署衢州刺史、知婺州武勝軍事、晉光祿大夫、封開國伯、知湖州。.

新!!: 李昪和钱俨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李昪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李昪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新!!: 李昪和镇江市 · 查看更多 »

陳霆

陳霆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李昪和陳霆 · 查看更多 »

陸游

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兩宋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请除凌迟刑》--:“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新!!: 李昪和陸游 · 查看更多 »

揚州

揚州,可以指:.

新!!: 李昪和揚州 · 查看更多 »

李从谦

李从谦,字可大,祖籍隴西郡成紀县(今甘肅省天水市),五代十国时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李煜的母弟。 李从谦下围棋作诗都有巧思,李煜常常称赞。性格倜傥,善于书法,曾经戏作夏清侯传。历任鄂国公、宜春王、吉王。出镇江州。后李煜降称江南国主,他为鄂国公。归附北宋,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神武统军,右龙武大将。历任随州、复州、成州知州。改名李从浦。淳化五年,以家贫求外任,为武胜军行军司马,月俸三万钱。其子李仲偃,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新!!: 李昪和李从谦 · 查看更多 »

李元懿

李元懿(),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宝林张宠则。.

新!!: 李昪和李元懿 · 查看更多 »

李知柔

李知柔(),唐朝宗室,唐睿宗的玄孙,薛王李隆业的曾孙。祖父嗣薛王李邃,父亲嗣薛王李宓。 李知柔嗣王,两次为宗正卿。擢升为京兆尹。当时郑国渠、白渠梗塞,人民不得丰年。李知柔调任三辅京兆尹,治复旧道,灌浸如约,遂无旱虞,人民见皇帝请立石纪功,李知柔坚持辞让而止。加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营缉太庙,判度支,充诸道盐铁转运使。895年,唐昭宗出走莎城,只有李知柔跟从,车舆器用庖厨膳食都有他主管,大小事情都很周到。李知柔生性俭约,虽官位显赫,但没有私人宅第。896年,出任清海军节度使,在广州任上廉洁,按时上贡朝廷,升任检校太傅,兼侍中。做官四十年,为宗室中的佼佼者。900年,在节镇去世。.

新!!: 李昪和李知柔 · 查看更多 »

李祎 (信安郡王)

李祎,唐朝宗室,唐太宗之曾孙,吴王李恪的孙子,父亲李琨。 少有志尚,事奉继母严谨,抚异母弟李祗,以友称。他将爵位让给异母弟李祗。唐中宗因此特封李祎嗣江王,以继李嚣之后。开元年间,李祎降为信安郡王,历官州刺史、礼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吐蕃据石堡城,多次入侵,唐玄宗诏李祎与河西、陇右议攻取石堡城。到达前线,有人认为城险,吐蕃必然固守。大军深入,不宜强攻。李祎却说:“人臣之节,岂惮险不进乎?必众寡不敌者,吾以死继之。”于是分兵进击,攻克石堡城,拓地至千里。玄宗大喜,改石堡城为振武军。 契丹牙官可突于叛乱,唐玄宗拜忠王李玙为河北道行军元帅,李祎为副元帅。李玙没有随军,李祎率裴耀卿等诸将分道出范阳北,攻打奚、契丹二蕃,大胜,擒其酋长,余部逃窜。加李祎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 李祎历任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天宝二年(743年),为太子太师,未拜,即病逝。李祎教子有法,三子李峘、李峄、李岘都是名臣。.

新!!: 李昪和李祎 (信安郡王) · 查看更多 »

李神福

李神福(),河北洺州人。.

新!!: 李昪和李神福 · 查看更多 »

李璟

#重定向 李璟 (南唐).

新!!: 李昪和李璟 · 查看更多 »

李璟 (南唐)

唐元宗李璟(),字伯玉,原稱徐景通,南唐建立後,復本姓李,改名璟。對後周稱臣後,又為避後周信祖諱,而改名景。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君主,因此也被称为中主、嗣主。李璟的书法頗佳,词亦有名,與其子李煜並稱「南唐二主」。其詞“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作品被收入《南唐二主词》中。.

新!!: 李昪和李璟 (南唐) · 查看更多 »

李璘

李璘(),本名李泽,唐玄宗第十六子,母郭顺仪,封永王。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起事,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铣所擒,正法。.

新!!: 李昪和李璘 · 查看更多 »

李恪

李恪可以指:.

新!!: 李昪和李恪 · 查看更多 »

李恪 (吴王)

李恪(),字厶,中国唐朝太宗第三子,隋炀帝的女兒杨妃所生。同母弟蜀王李愔。.

新!!: 李昪和李恪 (吴王) · 查看更多 »

李恪 (建王)

李恪(),唐宪宗第八子,元和元年(806年)始封建王。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死后,唐宪宗诏李恪为郓州大都督、平卢军淄青等州节度大使,以李师古之弟李师道为留后,但李恪不出阁。长庆元年(821年)五月廿一薨,无嗣。南唐皇室自称为其后代,追封其为“定宗孝静皇帝”。虽然《旧五代史》认为南唐皇室自称为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后代,《资治通鉴》认为南唐皇室自称为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后代。南唐后主李煜胞弟李从溥的墓志铭则认为自己是建王李恪的后裔。.

新!!: 李昪和李恪 (建王) · 查看更多 »

李昊

李昊(约893年-约965年),字穹佐,自称唐相李绅之后,生于关中(今陕西一带),五代时期后蜀大臣。.

新!!: 李昪和李昊 · 查看更多 »

李景遂

李景遂(),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母宋福金。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其兄李璟立他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终于退出储位,被改封晋王、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他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打球口渴,喝了袁从范下毒的水就死了,李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

新!!: 李昪和李景遂 · 查看更多 »

李景达

李景达(),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四子,母宋福金。娶李德诚女。 937年十一月初九,李昪立他的儿子徐景达为寿阳公。南唐建立后,李景达与妻同姓,有内婚之嫌,李昪下诏以李德诚有大功,维持李景达夫妇的婚姻,赐李景达妻姓南平。939年五月初十,南唐册立寿阳公李景达为宣城王。李景达为人刚毅开朗,李昪很喜爱他,几次想让他继承皇位,宋齐丘极力称赞他的才干,李昪因为齐王李璟年纪居长而没有实行。李璟因此怨恨宋齐丘。徙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 945年,李景达的府僚谢仲宣向进言李景达劝说皇帝李璟召回宋齐丘,李璟于是让李景达亲自到青阳召宋齐丘。947年,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又改封李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改封南昌王李弘冀为燕王,为副元帅。李景达生性刚直。李璟常和宗室近臣饮酒,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等人在此时竭力谄媚,有时借酒喧哗大笑。李景达多次大声斥责他们。冯延巳在东宫饮宴时,他装醉,抚着李景达的后背说:“你不能忘了我!”李景达大怒,甩袖进宫,禀报李璟,请求杀掉冯延巳;李璟百般劝解,李景达只好罢休。李景达之后借口身体不适,不参加游乐宴会。 956年,李璟命令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领兵抵抗后周军队,任命陈觉为监军使,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李景达领兵二万从瓜步渡过长江,距离六合二十余里。南唐出兵赶赴六合,后周将领赵匡胤奋勇出击,大败敌军,杀死抓获近五千人。李景达军队到达濠州,远远为寿州声援,军命都出于陈觉之手,李景达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拥有五万军队,却没有决战之意。957年,后周军队围攻寿春,李景达从濠州派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和都军使边镐沿淮水而上救援寿春,军队驻扎在紫金山,李重进拦截出击,大败南唐军。刘仁赡请求让边镐守城,自己率部决一死战;齐王李景达不准许。最终李景达和陈觉都从濠州逃回金陵,只有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全军而还。 958年,李璟以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李景达因浙西正在用兵,坚决推辞,改任抚州大都督。后主李煜即位,李景达为太师、尚书令。971年,李景达在抚州去世,年四十八岁,赠太弟,谥号昭孝。.

新!!: 李昪和李景达 · 查看更多 »

李景逷

李景逷(),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第五子。 937年十二月初二出生,李景逷的母亲-种-氏受到李昪的宠爱,而齐王李璟的母亲宋皇后很少有机会能得到进见。李昪到李璟的宫中,碰上李璟亲自调弄乐器,大为恼怒,责备了李璟好几天。种氏便借此机会进言,说李景逖虽然年幼,但很聪明,可以继承皇位。李昪发怒说:“儿子有过失,父亲教训他,这是正常的事情。国家大略,女人怎能参预过问!”叱她下殿、去簮珥,幽禁于别宫,数月后命她剃度为尼,李景逷也失宠。943年八月初九,李璟即位后李立李景逷为保宁王。宋太后不满意李景逷的生母种夫人得宠,多次要害李景逷,李璟极力把他保全下来。李景逷改为信王,出为百胜军节度使,驻守虔州。后主李煜即位,李景达改为江王。968年,李景逷在虔州去世,年三十二岁,赠中书令,谥号昭顺。.

新!!: 李昪和李景逷 · 查看更多 »

杨吴

吴()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南吴、弘農、淮南。.

新!!: 李昪和杨吴 · 查看更多 »

杨溥

杨溥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李昪和杨溥 · 查看更多 »

楊隆演

吳宣王楊隆演(),字鴻源,原名楊瀛,又名楊渭,中国五代時期南吳君主,孝武王次子,楊渥之弟。.

新!!: 李昪和楊隆演 · 查看更多 »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新!!: 李昪和楊行密 · 查看更多 »

楊溥 (吳)

#重定向 楊溥 (十國).

新!!: 李昪和楊溥 (吳) · 查看更多 »

永兴公主 (南唐)

永兴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第四女。 她在吴国天祚三年(937年)正月成为吴帝杨溥的太子杨琏的太子妃。李昪取代吴国,建立齐国。册封永兴公主。宋齐丘请公主离婚,李昪不许。她听到别人称呼他为公主,非常悲伤。随杨琏到池州。940年,杨琏从平陵回京的时候,在船里大醉暴亡。公主回金陵,自称未亡人,在佛前祈祷:“愿儿生生世世莫作有情之物”。二十四岁,无疾而终。.

新!!: 李昪和永兴公主 (南唐)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李昪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沈韬文

沈韬文(),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湖州人。父沈攸,常州刺史。沈韬文性介洁好学,能属文。效力吴越国,为元帅府典谒,参画军务,时时有所禆益,累官左武卫上将军。 天福四年即齐国昇元三年(939年)二月,皇帝徐诰改名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四月,吴越国命沈韬文为使者出使南唐致贺。但其实吴越国王钱元瓘对李昪冒称唐朝后裔不以为然,沈韬文说:“这就好像乡校有姓孔的,人们称他为孔夫子,有何奇怪!”钱元瓘大笑,赏赐他卮酒。 天福五年(940年)十一月,沈韬文自检校太保授湖州刺史,甚有清名。.

新!!: 李昪和沈韬文 · 查看更多 »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李昪和湖州市 · 查看更多 »

朱瑾 (唐朝)

朱瑾(),唐末軍事人物,天平節度使朱瑄從弟,善槊,壯武勇猛,兖州泰寧軍节度使齐克让頗愛之,瑾遂假意要娶齐氏之女,卻趁機突擊齐氏而驅逐之,自為泰寧節度使。後為朱溫所敗,奔楊行密。後因徐溫之子徐知訓辱瑾,瑾怒,殺知訓。徐溫發兵迫之,遂自刎死。.

新!!: 李昪和朱瑾 (唐朝)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新!!: 李昪和朱温 · 查看更多 »

昇元

昇元(或作升元,937年十月-943年二月)是南唐烈祖李昪的年號,共计7年。.

新!!: 李昪和昇元 · 查看更多 »

海州

海州可以指:.

新!!: 李昪和海州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李昪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李昪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方士

方士,即術士,是操弄方術的人,以冥想、氣功、煉丹、靜坐等方式,達到長生不老與羽化飛昇等目標。 方士往往修異術,通鬼神,以求了悟死生的解脫之道。對於中國古代醫學、化學、天文、軍事與神怪小說取材上有卓越的貢獻,有的甚至交往遊俠,行俠仗義,關心社會,行醫救人,以解民生疾苦。部份方士推動迷信,爲一己之利蠱惑他人,詐騙金錢,造成社會動盪。黄宪、王充、扬雄等人都是反对方士的人。 東周時已有方士之稱,宋无忌、正伯侨、充尚都是當時的方士,《史记·秦始皇本纪》載:“吾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唐朝道士成玄英说「方」即「道」,但與道教無涉,《漢書‧王莽傳》:“先是衛將軍王涉,素養道士西門君惠。”《新唐书.

新!!: 李昪和方士 · 查看更多 »

文德

文德可以是:.

新!!: 李昪和文德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新!!: 李昪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收養

收養又稱抱養、領養,係指將他人子女收為自己子女,中國古代又稱為螟蛉子,這是由於古人誤以為蜾蠃把螟蛉的幼蟲收養作己子,實際上牠們是用作給自己幼蟲的食物。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是一个弃婴,被周文王收为螟蛉子,列为文王的百子之末。 法律上,收養賦予被收養者和婚生子女具有相同權利義務的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無真實親子血緣聯絡之人間,以規範而擬制具有親子關係,因此收養者與被收養者間又稱為法定血親或擬制血親。收養者為養父母,被收養者則為養子女,被收養者約可分為三種,一是繼子女(稱為「繼親收養」),二則是其他本有親屬的身分者(稱為「近親收養」),第三種則為本來即不具親屬或血緣關係之人,但都可因為有效的收養行為,而成立法律上之親子關係;被收養者之生父母稱為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而言,將子女被他人收養之情況稱為「出養」子女。一旦子女出養後,與其本生父母之親屬關係即處於暫時停止之狀態,互不負義務,也無法律上之權利,故也互無繼承之資格。.

新!!: 李昪和收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南唐前主李昪南唐烈祖徐知诰徐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