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明史

指数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1721 关系: 劍橋中國史加異勒嚴訥嚴震直嚴起恒嚴清劉吉劉天和劉奮庸劉季箎劉孜劉定之劉宗周劉實劉寧劉崧劉中敷劉世龍劉世揚劉三吾劉一燝劉丙劉之勃劉之鳳劉仕貆劉儁劉元珍劉珝劉球劉理順劉策劉綎劉綱劉瑞劉瑾劉聚劉顯劉觀劉訒劉體乾劉魁劉鴻訓劉辰劉茝劉肇基劉臺劉鉉劉東星劉榮劉湘客...劉春 (成化進士)劉應秋劉應節基隆市原傑厲汝進占城危素南居益南疆逸史南渤利南浡里卓敬叢蘭古麻剌朗古里班卒古朴史可法史孟麟史记史昭叶向高吐鲁番汗国吳寬吳嶽 (尚書)吳中行吳世忠吳一鵬吳廷舉吳復吳儼吳允誠吳禎吳炳吳道南吳達可吳麟徵吳良吳桂芳吳沉吳成吳景吳時來吴中吴云吴贤妃吴杰合貓里吕复吕本吉孔嘉吉兰丹坎巴坤城夏原吉夏壎夏寅夏嘉遇夏儒夏剌比夏燮夏言夏良勝夏昶夏時夏時正大乘法王大葛蘭大慈法王失剌比失剌思奇剌泥姚夔姚希孟姚廣孝姚善姜埰姜士昌姜宸英姜志禮姜綰姜洪姜漢姜昂姜應麟姜曰廣娄坚娄谅婆罗洲孟善孟兆祥孟養浩孝定李太后孝和王太后孝元貞皇后孝穆纪太后孝端顯皇后孝烈皇后孝靖王太后孝恪皇后孝惠皇后 (明朝)孝懿莊皇后孫原貞孫居相孫巖孫中山孫交孫磐孫維城孫繼魯孫瑋孫鏜孫興祖孫應奎 (正德進士)孫慎行孔公恂孔克仁孔鏞孙忠孙玺孙炎孙燧孙蕡孙承宗官秉忠安希范安德胡伊安国 (明朝将领)安磐安然 (消歧義)宋史宋師襄宋一鶴宋以方宋忠宋僖宋儀望宋克宋禮宋端儀宋纁宋訥宋濂宋思顏宋晟寧完我寧正寇天敘尚书小腆紀年尤世威尤侗尹伸尹直尹昌隆屠隆山雲屈伸岳正崔亮崔呈秀崔儒秀崔恭崔文升崔景榮崇祯崇祯帝左光斗左鼎左良玉左懋第巫凱巴喇西巽他王國丁德興丁啟睿丁元薦丁玉丁瑄丁鹤年丁錦孥丁汝夔丁月娥不剌哇严嵩師逵中华书局席上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席書常遇春布哈拉丘弘丘祖德丘福丘橓丘民仰丘濬三佛齐三藩三藩之乱乞力麻儿平安 (明朝)年富乾隆帝乌沙剌踢乔世臣亚丁 (也门)于孔兼于谦于阗于敏中于慎行亦思弗罕康熙康熙帝康茂才康海二十四史底里仁孝文皇后廷杖任禮任瀚任昂廖莊廖永安廖永忠廖昇仇鉞仇成伊图伍驥伍洪伍文定张七姐张三丰张以宁张廷玉张彝宪张信张克俭张国纪张罗俊张献忠张瑶张瑛张璁张鲸 (明朝)张鹏翼张麒张钧张永 (明朝)张汝舟张淳張原張可大張士隆張士誠張孟男張家玉張居正張岱 (明朝)張任學張弘至張位張佳胤張德勝張俊張國維張問達 (涇陽)張元勳張元禎張元濟張光前張四維張倫張玉張祐 (明朝将领)張紞張經 (尚書)張翀張翀 (潼川)張烈張瑄張銓張蟬雲張衡 (洪武進士)張養蒙張驥張貞觀張鳳張鳳翼張鶴鳴張輔張龍張震張興張赫張鵬張肯堂張至發張逵張武 (明朝)張本張昭張昺張悅張敷華張慎言張曰韜弋謙彭加那彭亨彭二彭勖彭倫彭程彭韶彭誼彭汝寔彭清彭時归子慕归有光体仁阁何卿何可綱何天衢何如寵何孟春何宗彥何廷魁何喬新何福何維柏何真何瑭何燮何選何遵何騰蛟何麟何鼎何鑑何楷何洪何文輝何景明佀鍾余子俊余珊余繼登余爵余煌余應桂余懋學余懋衡徐大化徐學詩徐一夔徐九思徐從治徐忠徐嘉炎徐問徐元夢徐元文徐光启徐石麒徐祥徐爱徐階徐達徐貞明徐鼒徐恪徐汧徐泽徐渭徐溥徐有貞徐文溥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侯峒曾侯仁之侯震暘俞大猷俞允文俞諫俞通海俺的幹包世臣包節國朝獻徵錄刚林刘宪刘宇 (明朝)刘安刘伯温刘志选刘准刘炳刘溥喬宇喬允升單宇單安仁周士樸周奎周宗建周尚文周乾周延儒周弘祖周佳榮周忱周嘉謨周冕周琬周禎周經周縉周瑄周瑛周用周遇吉周順昌周賢周鳳翔周述周述学周起元周金周蕙周洪謨周期雍周朝瑞周是修周新周敬心周敘周怡呂原呂升呂大器呂宋呂獻呂經呂翀呂震呂毅呂文燧和勇傅友德傅好禮傅宗龍傅珪傅维鳞傅瀚傅檝傅朝佑傅應禎哈实哈儿哈三哈佛燕京学社哈梅里唐寅唐一岑唐代宗唐伯元唐侃唐冑唐勝宗唐鐸唐順之唐龍唐文獻唐时升儀智冯铨冯杰农历七月凌云凌雲翼商大節商輅全祖望八可意八答黑商公鼐六部兴安 (明朝)元史剌泥剌撒四庫全書倪岳倪元璐倪敬噶玛巴皇甫冲皇甫汸皇甫涍皇甫濂石天柱石三畏石亨石匱書石珤石璞石邦憲瞿式耜瞿能瞿昌文瞿景淳王原王原 (永乐进士)王叔英王友王士杰王如堅王妙鳳王孙兰王家屏王家桢王守仁王宗顯王宗茂王宗沐王宇王安 (明朝)王履王崇古 (明朝)王世贞王三善王九思王之寀王之誥王度王以旂王廷王廷瞻王廷相王廷陈王弼 (明)王佐王彰王復王德王德完王徽 (明朝)王徵王得仁王俊王信王忬王志王圻王圖王國王冕王允成王元翰王祐王祯王穉登王章王竑王縝王纲王绍徽王维新王翱王真王省王爌王瑞 (望江)王瑞栴王璟 (明朝)王用汲王焘王畿王直 (明朝官员)王銘王遴王道純王鏊王頊齡王行王颂蔚王養正王觀王體乾 (明朝)王鴻儒王越 (明朝)王軏王鈍王鈇王與齡王蒙王邦瑞王锡爵王镇王艮王艮 (建文进士)王良王英王通王抃王恕 (明朝)王杲王樵 (明朝)王汝訓王治王洽王源王源 (清朝)王澄王振王朴王惟俭王昇王文 (明朝)王應熊王應鵬王效王慎中王承恩王思 (明朝)王時中王時柯琴彭琉球碟里神英祁彪佳祁充格祝允明祖寬福余卫秦紘秦裕伯秦金秦良玉科泽科德科摩林角程信程國祥程嘉燧程啟充程紹程通程本立程文德程敏政窟察泥章僑章正宸章溢章潢章敞童仲揆竹步竇妙善答儿密管良相米萬鍾米昔儿納失者罕練子寧繆大亨纪传体维基文库缪希雍缪昌期罪惟錄罗万藻罗钦顺罗通羅大紘羅一貫羅亨信羅復仁羅僑羅喻義羅玘羅秉忠羅綺羅汝敬羅洪先翟鵬翟鑾翟溥福翁正春翁憲祥真腊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爪哇岛瑣里瓦剌田大益田一儁田爾耕田鐸田汝成申佳胤申時行焦禮焦竑焦芳焦源溥熊尚初熊廷弼熊繡熊賜履熊鼎熊过熊汝霖熊明遇熊浹熊文燦畢鏘畢自嚴畢懋康牟俸牛景先盧熙盧象昇盧洪春盛寅盛庸盛端明盛應期登嘉楼白圭 (明朝)白瑜白葛達白松虎儿百花花茂隆科多韩福韩林儿韓宜可韓爌韓觀韓邦奇韓政韋商臣莊廷鑨明史案莊昶莫如忠鞑靼 (蒙古)聊讓聶大年聶豹道同荷兰鍾同鍾化民鍾羽正鍾惺華高華雲龍萧如薰萬士和萬國欽萬元吉萬義顓萬燝萬象春萬貞兒萬恭萬斯同鐵鉉青文勝須文達那項忠顏伯瑋顏繼祖顏鯨顧大章顧佐顧允成顧秉謙顧璘顧鼎臣顧錫疇顧濟顧成顧憲成顧時顺治袁宏道袁宗儒袁崇焕袁彬袁忠彻袁化中袁珙袁洪愈袁應泰西天尼八剌国西洋瑣里馬士英馬宣馬皇后 (明惠帝)馬芳馬謹馬辰馬錄馬自強馬林迪馬森馬永馬昊馬文升馮堅馮從吾馮保馮嘉施蘭馮勝馮琦馮禎馮恩覃吉解一貴解縉览邦討来思許士柔許天錫許孚遠許相卿許顯純許譽卿許貴計六奇马中锡马云马皇后 (明太祖)马思聪詹同詹仰庇詹兆恒詹榮誠孝昭皇后諸娥諺文高名衡高巍高弘图高傑高儀 (明朝)高啟高光高倬高穀高爾儼高瑤高賢寧高起潛高邦佐高淮 (明朝宦官)高明 (明朝官员)高昌高斗南高攀龙高拱謝瑜謝遷謝鐸謝貴謝肇淛謝榛謝成譚廣譚元春譚綸譚淵魏大中魏學曾魏廣微魏彬魏忠贤魏呈潤魏允貞魏元魏觀魏驥魏藻德魏良弼魏良政魏校魏源魏源 (清)魏時亮魯穆魯鐸魯迷魯鑑護教王鮚埼亭集许仙许国许绅许泰谢应芳谷大用谷應泰谈迁豐熙費宏費瓛費聚賽藍賈俊賈銓賈應春資治通鑒綱目賀逢聖贊善王越南趙南星趙參魯趙安趙世卿趙彝趙彥趙德勝趙俶趙繼鼎 (清朝)趙羾趙翼趙璜趙炳然趙用賢趙煥趙貞吉趙輔趙汸趙時春路振飛鹿善繼蹇義麻僖麻貴麻葉甕黎伐黎貫黎民表黃子澄黃孔昭黃宗載黃宗明黃尊素黃希範黃仲昭黃佐黃彬黃克纘黃珂黃福黃紱黃綰 (禮部尚書)黃鞏黃鎬黃觀黃鳳翔黃虞稷黃淳耀黃澤默德那黑婁黑葛達軒輗黄宏黄宗羲黄世清黄得功黄道周黄辉黄龙黄钺黄河黄润玉輔教王齊泰龍文光龐尚鵬龐泮辽史辛自修霍維華霍恩錢一本錢習禮錢龍錫錢薇茹太素茹瑺范常范廣范弘范鏓范衷范輅范濟范文程范景文茅坤茅大芳茅维茅成郁新郝杰郝敬胡友信胡大海胡宗宪胡富胡尔纯胡居仁胡世安胡世寧胡廣胡善祥胡獻胡美胡翰胡爟胡閏胡槩胡深胡濙胡惟庸胡海胡應麟胡拱辰郭子興郭亮郭弘化郭緒郭璡郭登郭興郭英郭雲郭楠郭正域郭惟賢郭應聘郭敦郭景祥都察院都任都御史郑定郑善夫郑继之郑贵妃郑江郑濂舍剌齐舒化舒芬阮大鋮阮弘道阮葵生阿富汗阿哇阿速阿拉伯蘇觀生赫拉特赵率教赵豫赵捴谦赵文华閔珪開濟薛侃薛國觀薛祥薛祿薛瑄薛顯薛蕙薛斌薛敷教藍玉闡教王闻渊葡萄牙董卜韓胡宣慰司董一元董傳策董其昌董倫董興董漢儒董應舉葉伯巨葉兌葉琛葉禎葉紳葉盛葉茂才葉釗葉昇葉旺葉應驄钱大昕钱宁钱德洪钱唐钱瑛钱贵钱能钱肃乐蒋钦 (明朝)邊貢邢侗邢讓那孤儿邵喜邵元节邵經邦邵捷春邵懿辰邓原邓子龙邓以赞邓元锡蔡天祐蔡復一蔡國珍蔡羽蔡遷蔡毅中蔡汝楠蔡清蔡懋德蔣德璟蔣冕蔣瑤蔣貴蔣赫德蔣臣锦衣卫鄧廷瓚鄧繼曾鄧愈鄭士利鄭崇儉鄭三俊鄭一鵬鄭亨鄭和鄭經鄭遇春鄭辰鄭自璧鄭洛鄭本公鄭成功鄭曉鄺埜鄒守益鄒元標鄒維璉鄒緝鄒濟鄒文盛鄒應龍鄒智鄂尔泰金史金士衡金声金幼孜金忠金獻民金純金興旺金鉉金英 (明朝)金濂金朝興蕭岐蕭彥蕭鳴鳳蕭授長河西魚通甯遠宣慰司艾南英艾穆苏吉丹英廉雍泰雒于仁連楹 (官員)逯中立耿如杞耿定向耿九畴耿再成耿炳文耿裕耿通虞謙陳友定陳吾德陳士奇陳士啓陳壯陳奇瑜陳子壯陳察陳于王陳于陛陳亨陳以勤陳彥回陳循陳德陳志陳獻章陳祚陳繼儒陳瑄陳瑛陳璸陳鎰陳選陳遇陳萬化陳賢陳鑑陳邦彥陳邦瞻陳脩陳良謨陳束陳泰來陳洽陳演陳本深陳旭陳懷陳敬宗陳思賢陳性善陶垕仲陶宗儀陶安陶仲文陶凱陶琰陶諧陶成陸容陸完陸崑陸以湉陸炳陸隴其陸聚陸震陸樹德陸樹聲陈友谅陈奉陈子龙陈寿陈俊陈公陈珪 (明朝)陈琛陈美陈璘陈迪陈钢陈金陈际泰陈沂陈泰 (明朝)陈有年陈济陈新甲陆居仁陆仲亨陆光祖陆深把匝剌瓦爾密暴昭查繼佐柯枝柯潛柳城柳升柳河之役柴國柱柴車柔佛林希元林俊 (明朝)林碩林瀚林聰林鶚林錦林材林汝翥林潤揭重熙李原名李叔正李夢辰李孜省李崇德李中李中 (明朝)李中正李东阳李世達李三才李乘云李康妃李应期李廣 (明朝)李建泰李仕魯李介李伟李彬李德成李侃李忠臣李善長李儀李充嗣李因篤李玉李獻可李睿李秉李繼貞李维桢李芳 (明朝宦官)李莊妃李遂李頤李騰芳李贤 (大学士)李默 (正德進士)李錫 (明朝將領)李茂李開先李邦華李自成李至剛李長庚李鉞李若琳李若星李英李材李棠李植 (明朝)李標李橒李永贞李淑妃 (明太祖)李濬 (襄城伯)李濂李成梁李戴李春芳李昌祺李流芳李新李新 (军事人物)李文忠 (明朝)李文祥李时珍李應祥李應昇李懋檜李慶李承勛 (明朝)李承箕李時勉李𥙿来知德杨循吉杨忠杨荣杨锐 (明朝)杨暄杨溥杨慎杭雄杜鸞杜桐校對桑世傑桑喬桂彥良桂萼梁夢龍梁寅梁廷栋梁儲梁璟梁芳梁銘梁震梁材梁梦环梁永梵蒂冈梅瑴成梅思祖楊名楊士奇楊守禮楊守謙楊寧 (明朝)楊巍楊一清楊廷和楊廷麟楊信民楊善楊嗣昌楊允繩楊元杲楊砥楊繼宗楊繼盛楊爵楊瑄楊璟楊瓚楊鎬楊選楊靖楊鶴楊鼎楊恂楊椿 (康熙進士)楊榮楊文岳楊思忠楊思義楊時喬榜葛剌樊一蘅樊玉衡樊瑩樂韶鳳欧阳修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歐磐歐陽一敬歐陽重殷正茂段展段豸段民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比剌毛吉毛奇龄毛伯溫毛弘 (明朝)毛忠毛勝毛紀毛羽健毛澄江彬 (明朝)江秉謙江東之江淵汤和汪偉汪奎汪一中汪廣洋汪俊汪喬年汪元錫汪由敦汪直 (宦官)汪道昆汪若霖汪泉汪文輝汪應軫汪應蛟汉书沐英沼納朴儿沈宸荃沈㴶沈希儀沈度沈周沈猶龍沈鍊沈鯉沈束沈有容沈思孝沙鹿海牙沙赫里薩布茲沙里湾泥況鍾泰寧泰尔梅兹泰国洪垣洪鍾洪武洪承疇淡巴渤泥国清朝湯宗湯禮敬湯鼐湛若水溫睿臨溫純溫體仁溜山满剌加滿桂滿朝薦潘塤潘府潘珍潘蕃潘耒潘榮濮英朝鲜王朝朱升朱吾弼朱大典朱天麟朱希周朱之馮朱亮祖朱彝尊朱國祚朱允炆朱元璋朱祐杬朱維京朱繼祚朱燮元朱衡朱裳朱謙朱鴻謨朱軾朱能朱鑒朱标朱榮朱欽朱淛朵甘思朵颜卫戚继光戚賢成基命成德 (崇禎進士)成勇戴士衡戴冠戴珊戴綸戴銑戴良戴思恭明史人物列表明史紀事本末明史館明孝宗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明实录明宣宗明宪宗明世宗明仁宗明光宗明玉珍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明鄭明英宗明通鑑明武宗明朝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明成祖明思宗海瑞斯里蘭卡新五代史方孝孺方岳貢方克勤方獻夫方瑛方豪方賓方良永方苞方逢時方正化施邦曜文安之文徵明文震孟日羅夏治日本摩加迪休摩鹿加群岛愍周皇后意大利應履華敏真故宫博物院打回拜占庭帝国曹吉祥曹学佺曹學程曹于汴曹凱曹元曹珖曹端曹璘曹甫曹鼐曹邦輔曹良臣曹雄曹文詔曾同亨曾亨應曾銑曾魯曾鼎曾鈞曾鑑曾櫻曾泉怀恩景泰帝景清晋书 扩展索引 (1671 更多) »

劍橋中國史

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是一部世界上极具影响的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费正清、崔瑞德任全书主编。全书共15卷,分成17册(第5卷及第9卷分上下册),目前已经出版15册(缺第2卷和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经翻译出版了其中11册。 此外,剑桥还出版有一本《剑桥中国上古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从商朝叙述到春秋战国。.

新!!: 明史和劍橋中國史 · 查看更多 »

加異勒

加异勒,印度古港口名,在今印度南部东岸的卡异尔(Cail)镇,位北纬八度三十九分。科摩林角东北之卡亚帕塔纳姆(Kayalpatanam),塔姆纳帕尔尼河畔土提科林以南的丹勃拉帕尼河口附近。 加一见于中国元朝史籍,明朝又译为加异城、加益。《郑和航海图》作翼城。为东西方商人来往必经之地。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于1288和1299年先后二次访问该城。公元13世纪时,是往来波斯湾、红海和中国间的船只靠泊之处,又为采珠业中心之一。.

新!!: 明史和加異勒 · 查看更多 »

嚴訥

嚴訥(),字敏卿,號養齋,直隸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年間,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新!!: 明史和嚴訥 · 查看更多 »

嚴震直

嚴震直(),初名子敏,字震直,号西塞山翁。乌程(今浙江吴兴织里镇骥村人)人。 洪武年間擔任糧長,從無誤期。二十三年特授通政司參議,再遷為工部侍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累官工部尚书。二十八年修复广西兴安县灵渠,三十年建議將廣東食盐运往江西。同年四月,升为右都御史,不久又任工部尚书。建文年间督饷山东,不久退休。明成祖曾直呼其字,遂以字行。以原官工部尚书巡视山西,至澤州(今山西晋城、高平)病亡。著有《遣兴集》,《大观录》。今西塞山有严震直墓。.

新!!: 明史和嚴震直 · 查看更多 »

嚴起恒

嚴起恒(?-1651年),字震生,一字秋冶,浙江山阴人。 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授刑部侍郎,在廣東任職。明亡後,罢居南宁。永曆帝時,擢拔為太仆卿,不久晉千為户侍郎,又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永历四年(1650年)二月,孙可望在贵州自称秦王,严起恒與吴贞毓皆竭力反对,可望怀恨在心。是年十一月,孙可望派贺九义带兵五千人,刺杀嚴起恒和杨鼎和、兵科给事中刘尧珍、吴霖、张载述等五人,投其尸于水,當天吴贞毓出差在外得免。.

新!!: 明史和嚴起恒 · 查看更多 »

嚴清

嚴清(),字公直、直甫,號寅所,諡恭肅,雲南都指揮使司雲南後衞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嚴清 · 查看更多 »

劉吉

劉吉,字祐之,明朝京師保定府博野縣(今河北省博野縣)人。政治人物,憲宗成化年間著名的“紙糊三閣老”之一。明孝宗初期還為明朝首輔。贈太師,諡文穆。.

新!!: 明史和劉吉 · 查看更多 »

劉天和

劉天和(),字養和,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黃州府麻城縣(今湖北省麻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登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因劉瑾罷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補充,其遂改為監察御史,出按陝西。鎮守中官廖堂奉詔辦食御物於蘭州,劉天和謂其非所部,辭而不往。廖堂遂奏其拒命,明武宗下詔逮捕,其下部民哭送者上萬人。后詔獄久不釋,吏部尚書楊一清上疏論救,法司奏當贖杖還職,中旨謫為金壇縣丞。刑部主事孫繼芳亦抗章救,沒有批准。此後他屢遷至湖州府知府,多有惠政。 嘉靖初年,升爲山西提學副使,后累遷南京太常寺少卿。以右僉都御史總督甘肅屯政,后請以肅州丁壯及山、陝流民於近邊耕牧,且推行於各邊疆等。之後改為陝西巡撫,任內請求撤鎮守中官及罷為民患者三十餘事,明世宗均聽從。之後他亦平定洮、岷番等民變,進右副都御史。母喪丁憂,除服后總理河道。后加工部右侍郎,仍然負責河南等地河道治理。嘉靖十五年,改為兵部左侍郎,總督三邊軍務,此後晋升右都御史,抵禦塞外吉囊入侵。之後論功,加為太子太保,廕一子錦衣千戶,前後賚銀幣十數。遷南京戶部尚書,不久召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因言官彈劾其年老衰,劉天和遂乞休歸。家居三年后去世,贈少保,諡莊襄。.

新!!: 明史和劉天和 · 查看更多 »

劉奮庸

劉奮庸,號書川,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劉濟民之子、劉登庸之弟。.

新!!: 明史和劉奮庸 · 查看更多 »

劉季箎

#重定向 刘季篪.

新!!: 明史和劉季箎 · 查看更多 »

劉孜

劉孜,中國演員,电视主持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士、表演學碩士(2006年9月入學,2009年取得碩士學位)。.

新!!: 明史和劉孜 · 查看更多 »

劉定之

劉定之(),字主靜,江西承宣佈政使司永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左侍郎。以文學名重一時。.

新!!: 明史和劉定之 · 查看更多 »

劉宗周

劉宗周(),初名憲章,字起東,號念臺,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後人稱其為蕺山先生。浙江山陰(今屬紹興市)人。明末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政治人物。“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

新!!: 明史和劉宗周 · 查看更多 »

劉實

劉實可以指:.

新!!: 明史和劉實 · 查看更多 »

劉寧

劉寧,字世安,山陽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劉寧 · 查看更多 »

劉崧

刘崧(),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江西泰和珠林(今属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

新!!: 明史和劉崧 · 查看更多 »

劉中敷

劉中敷,初名中孚,深县石槽魏村人。 在靖難之役有功,擢工部员外郎。迁升為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迁升為山东右参政,進階為左布政使。歷官戶部尚書。正統六年(1441年),被言官彈劾“變亂”宗祖之法,下狱十六天,后释放。 有子劉璉、劉機,分別為正統十年、成化十四年進士。.

新!!: 明史和劉中敷 · 查看更多 »

劉世龍

劉世龍,字元卿、允卿,浙江慈谿(今寧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劉世龍 · 查看更多 »

劉世揚

劉世揚,字實甫,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十二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刑科給事中。大禮議中,反對加興獻帝皇號。后歷任吏科左給事中,進都給事中。后因彈劾張璁,而謫江西布政司照磨,屢遷河南提學僉事。.

新!!: 明史和劉世揚 · 查看更多 »

劉三吾

劉三吾(),初名如孫,字坦甫,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劉三吾 · 查看更多 »

劉一燝

劉一燝(),字季晦,江西南昌人。晚明東林黨政治人物,與葉向高、左光斗同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歷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劉一燝 · 查看更多 »

劉丙

劉丙(),字文煥,江西安福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劉丙 · 查看更多 »

劉之勃

劉之勃(),一作之渤,字安侯,陝西凤翔县北乡刘家沟人,明代四川巡按御史。 崇祯七年(1634年)進士,由行人升御史。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十五年,出按四川。流賊张献忠將入蜀。秦良玉向刘之勃請兵,之勃同意其计策,但无兵可发,向蜀王朱至澍借錢,蜀王又不理會。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陷成都,之勃与巡撫龍文光、建昌兵備副使劉士斗等分陴拒守,初九日黎明,張獻忠命人用炸藥炸樓,北樓陷,賊人入城。蜀王至澍及妃、夫人以下皆遇害。张献忠生擒刘之勃,由於刘是陕西人,贼军劝他投降。刘之勃大骂,张献忠将其凌遲,劉之勃臨死前道:“寧多剮我一刀,而少殺一百姓。”南明弘光帝授之為四川巡撫,可是劉之勃已死,《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劉之勃 · 查看更多 »

劉之鳳

劉之鳳(),字雝鳴,河南中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歷南京監察御史。天啟時,因忤魏忠賢奪職。崇禎間,起故官,累遷刑部尚書,會范景文劾南京給事中荊可棟貪墨,下部訊,劉之鳳擬罪較輕,思宗疑其受賄,下獄,滿朝無人敢言,瘐死獄中。.

新!!: 明史和劉之鳳 · 查看更多 »

劉仕貆

劉仕貆(),字伯貞,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安福州(今江西安福縣)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父劉闬,元末隐居不任。劉仕貆早年从学于父。后紅巾军骚扰乡间,其母去世,劉仕貆被抓,后被放。洪武初年,被安福县丞張禧所辱,发奋勤学。洪武十五年,因贤良被举荐,后被授为廣東按察司僉事,分管瓊州。其治理有佳,轻赋税,得到百姓爱戴。后降为東莞河泊使,因渡河遇险而亡。.

新!!: 明史和劉仕貆 · 查看更多 »

劉儁

劉儁(),又稱劉雋、劉俊,字子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中興路江陵縣(今湖北江陵)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 洪武十八年,劉儁中進士三甲第十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兵部右侍郎。建文年間為侍中。明成祖即位后,晋升為兵部尚書。在征戰安南期間,參贊軍務有功被召喚。此後再次參贊沐晟軍務,后襲寇亂至大安海口時遭遇颶風,因後繼無援而被活捉,不屈投降而被殺。洪熙初年,諡號“節愍”。.

新!!: 明史和劉儁 · 查看更多 »

劉元珍

劉元珍(),字伯先,號本孺。南直隸無錫縣(今江蘇無錫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光祿寺少卿。“東林八君子”之一。.

新!!: 明史和劉元珍 · 查看更多 »

劉珝

劉珝(),字叔溫,號古直,山東青州府壽光縣人。憲宗成化年間官至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萬安、劉吉並稱紙糊三閣老。.

新!!: 明史和劉珝 · 查看更多 »

劉球

劉球(),字廷振。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人。明朝官員。.

新!!: 明史和劉球 · 查看更多 »

劉理順

劉理順(),字復禮,號湛六,明末狀元,官至左中允。河南杞县人。 生於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二十岁中举,會試十次不第,思宗崇禎七年(1634年)中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思宗還宮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碩矣。」官至中允。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劉理順題於壁曰:「成仁取義,孔孟所傳。文信踐之,吾何不然。」酌酒自盡。其妻萬氏、妾李氏及其子劉孝廉加上婢僕十八人,闔門縊死。弘光帝赐谥文正。《明季北略》有《刘理顺传》。.

新!!: 明史和劉理順 · 查看更多 »

劉策

劉策(),字尚謨,順天府大興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廣西鄉試第十六名。成化二年(1466年),參加丙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六十六名。曾祖父劉慶。祖父劉端。父亲劉俊。.

新!!: 明史和劉策 · 查看更多 »

劉綎

劉綎(),字省吾,江西南昌人。明朝后期大將,遼陽總兵。軍紀嚴明,據說其使用重達120斤的鑌鐵大刀,且舞動如風,故綽號“劉大刀”。.

新!!: 明史和劉綎 · 查看更多 »

劉綱

劉綱可以指:.

新!!: 明史和劉綱 · 查看更多 »

劉瑞

劉瑞,字德夫(德符),四川成都府內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劉瑞 · 查看更多 »

劉瑾

劉瑾(),陝西興平人。中國明代中期,明武宗时期的重要宦官。.

新!!: 明史和劉瑾 · 查看更多 »

劉聚

劉聚(),京師大名府清豐縣(今河南省清豐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寧晉伯。 劉聚為太監劉永誠從子,后為金吾指揮同知。奪門之變中有功,升任都指揮僉事,復超擢都督同知。后與征討曹欽,進右都督。成化六年,以右副總兵從朱永赴延綏,追賊黃草梁。中伏擊,鏖戰傷頦,麾下力捍以免。頃復與都督范瑾等擊寇青草溝,后擊敗寇軍出境。論功進左都督,以內援特封寧晉伯。成化八年,代替趙輔為將軍,總陝西諸鎮兵,接連擊敗數次入寇,給予世券。此後去世,贈侯,謚威勇。.

新!!: 明史和劉聚 · 查看更多 »

劉顯

劉顯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劉顯 · 查看更多 »

劉觀

劉觀可能指如下人物:.

新!!: 明史和劉觀 · 查看更多 »

劉訒

劉訒(),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鄢陵縣(今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刑部尚書劉璟之子。 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進士,授寧國府推官,兼蕪湖縣事。明武宗南巡時,朝中權貴索賄不成,於是逮捕其下詔獄。明世宗即位后,恢復原職,此後升爲監察御史,遷南京通政參議。嘉靖十八年,擔任大理寺左少卿。嘉靖二十年,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后改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嘉靖二十三年,任大理寺卿。嘉靖二十五年,任刑部右侍郎;同年改左侍郎。嘉靖二十六年,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嘉靖二十七年,任南京工部尚書。嘉靖二十八年,改南京刑部尚書明實錄:世宗實錄,353卷;同年改北京刑部尚書。當時河南巡撫胡纘宗嘗以事笞陽陽武縣知縣王聯,王聯亦被按御史陶欽夔劾罷。王聯為人歹毒,曾經毆打其生父王良,當論死,后王良請出獄,此後又因殺人事連坐,求解不得。其知世宗喜歡密告,於是誣陷胡纘宗有迎駕詩「穆王八駿」等詞,并命子詐為常朝官,入闕門訟冤。其所不喜歡的人,包括副都御史劉隅,給事中鮑道明,御史胡植、馮章、張洽,參議朱鴻漸,知府項喬、賈應春等一百一十人,悉數誣陷。世宗大怒,逮捕胡纘宗等人下獄,并命劉訒會同法司嚴加訊問。劉訒得到王聯之子的誣告,坐王聯死罪,其子詐冒朝官律斬,而為胡纘宗等乞求寬恕。世宗雖然奏準王聯父子死罪,但心里仍然討厭胡纘宗,下禮部都察院參議。嚴嵩為之和解,革令胡纘宗撤職,杖刑四十下。劉訒亦因此除名,法司正貳官員均停半年俸祿,郎官承問者下詔獄。.

新!!: 明史和劉訒 · 查看更多 »

劉體乾

劉體乾(),字子元,順天東安縣(今屬河北廊坊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劉體乾 · 查看更多 »

劉魁

劉魁,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高唐州(今山東省高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成化二年,登進士,授贛榆縣知縣。成化十一年,試監察御史,次年實授為陝西道監察御史。成化二十二年,授湖廣黃梅縣縣丞。.

新!!: 明史和劉魁 · 查看更多 »

劉鴻訓

劉鴻訓(),字默承,号青岳,山東長山(今淄博市周村区)太和庄人。明代東林黨政治人物。 劉一相之子。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授庶吉士,改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国史。泰昌元年(1620年),出使朝鲜,回国时辽阳被清军占领,朝鲜为其建造二舶舰,繞境而返。途中收容多位难民。后任右中允,又改左谕德。 天启六年(1626年),任少詹事,因忤魏忠贤,被削籍为民。明思宗時,官礼部尚书兼東閣大學士,後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崇祯二年(1629年),因改太傅惠安伯張慶臻敕書事,謫戍代州,按例總督京營者不轄京師巡補,劉鴻訓及中書舍人田佳璧在敕書上多加「兼轄捕營」四字,遭御史吳玉彈劾,給事中張鼎延、御史王道直亦參劉鴻訓,此時正值「寧遠鬧餉」之時,且在羅織株連所謂閹黨之後,加上他曾說:主上畢竟是沖主。崇禎帝無意維護,而眾臣大作文章,御史田时震、给事中阎可陛接連劾其貪污收賄案。最終劉鴻訓謫戍代州、兵部尚書王在晋、職方郎中苗思顺遭削籍,田佳璧斬於市,張慶臻停祿三年。 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卒於戍所。著有《四素山房集》、《皇华集》等。.

新!!: 明史和劉鴻訓 · 查看更多 »

劉辰

劉辰(),字伯靜,江浙行省婺州路金華縣(今浙江省金華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劉辰最初以署典簽使方國珍;之後李文忠駐師嚴州時,其為幕下。當時元帥葛俊守廣信,在盛冬發動百姓浚水城濠,李文忠阻止,但不聽。李文忠大怒,欲兵臨城下。劉辰自請告諭,葛俊悔恨道歉,事情平息。后劉辰以侍親辭歸。建文年間,因推薦出任監察御史,之後出任鎮江知府,有政績。永樂年間,經李景隆推薦,劉辰被召入,參與修撰《明太祖實錄》。之後外任江西布政司參政,后被罷免。永樂十四年,任行部左侍郎,之後留守南京為刑部侍郎。后致仕歸鄉,死於路中。著有《国初事迹》一卷。.

新!!: 明史和劉辰 · 查看更多 »

劉茝

劉茝,又称劉蒨,字惟馨,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市)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 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曾經彈劾戶部尚書掞鐘縱容其子受賄、并論外戚慶雲侯、壽寧侯家人侵牟商利等罪,有正直的聲名。正德元年,吏部尚書馬文升致仕,朝廷推舉候選人。御史王時中反對舉薦閔珪、劉大夏,劉茝則上疏抵抗,當時劉瑾攝政,盡召孝宗老臣歸還,并以其黨羽替代。劉茝反對,因忤逆旨意被奪俸三月。當時,劉健、謝遷致仕,劉茝與刑科給事中呂翀抗章乞留,言語傷及劉瑾,被下詔獄鞫治、廷杖削籍。劉瑾被誅后,劉茝起用為金華府知府,有治行。嘉靖初年,改長沙府知府,后升至江西按察使司副使,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劉茝 · 查看更多 »

劉肇基

劉肇基(),字鼎维,辽东人。 原籍赣榆县,祖辈世袭指挥佥事。歷任都司僉書、游擊、副將、遼東副總兵,崇禎12年都督僉事署遼東總兵,分練寧遠諸營卒,署陽標十營總練事,後任湖廣總兵,崇禎17年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教場,終右軍都督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清諡忠烈 肇基随父入军籍。崇祯七年農民軍多入陝西,随总兵尤世威防禦豫陝交界北朱陽關、永寧諸關。蓟辽总督洪承畴调肇基至辽东,负责训练士兵。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清將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入城守北门,防守見絀。扬州城破被殺。.

新!!: 明史和劉肇基 · 查看更多 »

劉臺

劉臺(),字子畏、國基,諡毅思,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劉臺 · 查看更多 »

劉鉉

*劉鉉 (永樂舉人),永樂年間舉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劉鉉 · 查看更多 »

劉東星

劉東星(),字子明,號晉川,謚莊靖,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澤州直隸州沁水縣(今山西省沁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劉東星 · 查看更多 »

劉榮

刘荣可以指:.

新!!: 明史和劉榮 · 查看更多 »

劉湘客

劉湘客,陝西富平人。 明末諸生,何剛以薦舉為職方主事,未及行而北京陷。隆武時任御史,永曆時改授翰林院編修。永曆二年(1648年)依附李元胤,與金堡、袁彭年、丁時魁、蒙正發號稱南明五虎,是為「虎皮」。著有《行在陽秋》,專記永曆朝事。.

新!!: 明史和劉湘客 · 查看更多 »

劉春 (成化進士)

劉春(),字仁仲,四川省重慶府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劉春 (成化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應秋

劉應秋(),字士和,又字兑阳,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探花。.

新!!: 明史和劉應秋 · 查看更多 »

劉應節

劉應節(),字子和,號白川,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萊州府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劉潤之子、劉元勛之父。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鄉試中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授戶部主事。嘉靖四十三年,以山西右參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隆庆元年,担任河南巡撫,抵禦俺答汗進攻。隆慶四年,進右副都御史,后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譚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 萬曆元年(1573年),擔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仍然擔任薊遼總督。后改為南京工部尚書,萬曆三年,召為南京兵部尚書。萬曆五年,擔任刑部尚書;之後被馮保等閹黨誣陷彈劾歸鄉。死後贈太子少保。.

新!!: 明史和劉應節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明史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原傑

原傑(),字子英,山西澤州陽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年,中進士,授南京監察御史,后改為北京,巡按江西、順天府等地,期間治理盜亂、水災、賑災饑荒。隨後升爲江西按察使、山東左布政使。成化二年,升右副都御史、戶部左侍郎。懲罰豪強藩王斂財,隨後改左副都御史。成化十二年,出任巡撫荊、襄等地,解除流民饑荒盜亂等事,政績卓然。后因功升爲右都御史。之後任其為南京兵部尚書,其疏辭。不許。之後死於南陽。鄖、襄民為立祠,詔贈太子太保。 曾祖父原世吉。祖父原仲和。父亲原彥明。.

新!!: 明史和原傑 · 查看更多 »

厲汝進

厲汝進,字子修,滦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授池州推官,拜吏科给事中。歷官工部侍郎,再遷為户科部给事中。嘉靖二十六年(1547)九月二十日,户部尚书王杲與艾朴被下镇抚司狱追问。厉汝进與查秉彝、徐养正、刘起宗、刘禄等则上言力救。結果世宗下命锦衣卫逮系厉汝进等至阙下,杖責八十,谪官云南。隔年嚴嵩再以考察為由,將汝進去職。隆庆初年,起故官。未至北京而卒。.

新!!: 明史和厲汝進 · 查看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明史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危素

危素(),字太樸,一字雲林。江西金溪縣黃通高橋人,一作臨川(今江西撫州)人。 唐代撫州刺史危全諷之後。少通五經,博學多才,師從吳澄、范槨。元至正年間,以薦授經筵檢討,參與修宋、遼、金三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洪武二年(1369年)授侍讲学士知制诰。與宋濂等同修《元史》,王著說危素是亡國之臣,謫居和州。工書法,擅楷、行、草,尤精楷书,《書史會要》稱:“危素善楷書,有釋智永、虞永興典則。”作品有《陳氏方寸樓記楷書卷》。有弟子宋璲、杜环、詹希元等。洪武五年(1372年)卒。著有《說學齋稿》四卷,《雲林集》二卷,又有《草廬年譜》。 W S.

新!!: 明史和危素 · 查看更多 »

南居益

南居益(),字思受,號二太,陕西渭南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南居益 · 查看更多 »

南疆逸史

《南疆逸史》,原名《南疆佚史》,纪传体南明史,溫睿臨撰,專記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朝遗事。有20卷本、30卷本、44卷本和抄本56卷本。 溫睿臨匯集《綏寇紀略》、《明末忠烈記實》等「野史數十種」,最後「薈蕞諸書」成《南疆逸史》。有《 纪略》4卷、《列传 》计52卷。《南疆逸史》書序總結明代衰亡原因有三:「一曰務虛名不採實用」,「二曰別流品不求真才」,「三曰爭浮文不念切效」。他再三強調「積此三弊,敗亡不悟,則誤國之罪,豈得諉諸小人哉!余所以每不禁掩卷而三嘆也!」楊鳳苞稱《南疆逸史》:「然微嫌其失之太簡,要必為之注以補其闕遺,若裴松之注《三國志》之例,而後文獻足征焉。」 道光九年(1829年),吴郡李瑶整理《南疆绎史勘本》30卷,包括《纪略》6卷,《列传》24卷,由沈云龙收人《明清史料汇编》。1915年由上海国光书局出版40卷本。195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南疆逸史》56卷本,有《纪略》4卷、《列传》52卷。 Category:南明史书 Category:纪传体.

新!!: 明史和南疆逸史 · 查看更多 »

南渤利

#重定向 南浡里.

新!!: 明史和南渤利 · 查看更多 »

南浡里

南浡里(Lambri),13世纪至15世纪苏门答腊岛西的一小国,《爪哇史颂》作Lamuri,《马可波罗游记》作Lambri,宋代《诸蕃志》作兰无里、《岛夷志略》作喃诬哩、《瀛涯胜览》作南浡里、《西洋番国志》作南巫里。 南浡里国,东接黎代,西与北临大海,海中有帽山(今韦岛),山之西是南浡--海;国南边是山,山之南又临海。15世纪初,南浡里全国仅千余户,信奉伊斯兰教,国王也信奉伊斯兰教。国王居所用大木架高三四丈,楼下放牛羊等牲口。明永乐七年(1409年)南浡里王曾率领臣下数十人,随郑和宝船到京师,进贡降真香等物品。 16世纪中叶,南浡里改名为亚齐,在今印尼亚齐区,亚齐河口哥打拉贾(Kutaraja)。.

新!!: 明史和南浡里 · 查看更多 »

卓敬

卓敬(),字惟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溫州府瑞安縣卓嶴(今屬瑞安市仙降鎮)人。靖難之役後被殺。.

新!!: 明史和卓敬 · 查看更多 »

叢蘭

叢蘭(),字廷秀,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登州府文登縣(今山東省文登市)人,明朝南京工部尚書。.

新!!: 明史和叢蘭 · 查看更多 »

古麻剌朗

古麻剌朗,菲律宾古国名。亦称麻剌、古麻剌、古麻里,或误为古剌麻。故地在今菲律宾,或谓在棉兰老岛南部的杜曼基拉斯湾及库马拉朗河一带。又作民多朗。一说为吕宋岛博利瑙(Bolinao)角旁的Cabarruyan岛。 明初古麻剌朗与中国一度有密切政治关系。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配合郑和第五次出洋。国王哇来顿本率他的大臣来朝贡,至福州卒。赐谥康靖,明成祖敕葬在闽县,有司每年祭祀。.

新!!: 明史和古麻剌朗 · 查看更多 »

古里班卒

#重定向 班卒.

新!!: 明史和古里班卒 · 查看更多 »

古朴

#重定向 古樸.

新!!: 明史和古朴 · 查看更多 »

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又字道鄰,南明諡忠烈,一諡忠靖。乾隆時改諡忠正。明末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市),祖籍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林黨人,師承左光斗,義子史德威。明末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史可法进士出身,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担任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變、清兵入關,史可法一直輔佐南明,弘光帝登基后,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史可法镇守扬州,江南重镇三天就失守,史可法下落不明。明朝遗老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嶺記》則說史可法屍骨不知去向,故相傳史可法未死,還提到清朝一方的将领洪承畴也對被俘明將詢問史可法是否活著,可見清朝官方也不清楚史可法之生死。康熙年間,清政府出於安穩江南民心的需要,在揚州建立史可法祠,並在官方史書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揚州殉難的說法。 现江苏省扬州市設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於文革中被發掘,只有玉帶一條而已。其祠有揚州太守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揚州諸將牌位。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史可法家書披露自己的心情,亦得知其城破前因朝中黨爭,方寸已亂。.

新!!: 明史和史可法 · 查看更多 »

史孟麟

史孟麟(),字際明,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史孟麟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明史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史昭

史昭,合肥人,明朝軍事將領。 永樂初年,因積功至都指揮僉事。永樂八年,充任總兵官,鎮守涼州,并與都指揮滿都等平定老的罕叛亂,后移鎮西寧。明仁宗繼位后,進都督僉事。宣德五年,率領參將趙安偕中官王安、王瑾討伐散即思,擒其黨答答不花等人,并獲駝牛羊三十余萬,威震塞外。宣德七年,佩征西將軍印,鎮守寧夏,至闊臺察罕,擊潰進犯的孛的達裏麻。進都督同知。正統初年,請設烽堠,與哈剌兀速邊界接壤,增加邊防,尋進右都督。當時阿臺、朵兒只伯屢次在邊界寇亂,后下詔命其與甘肅守將蔣貴、趙安進剿,因無功,被貶都督僉事。三年復右都督,八年以老召還。次年去世。.

新!!: 明史和史昭 · 查看更多 »

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十一年進士。崇禎年間官至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叶向高 · 查看更多 »

吐鲁番汗国

吐鲁番汗国(1365年-1570年),察合台汗国于1365年再次分裂,不久后,西部汗国被帖木儿帝国取代。东部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大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

新!!: 明史和吐鲁番汗国 · 查看更多 »

吳寬

吳寬(),字原博,号匏庵。直隸長洲縣(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散文家、書法家。成化八年狀元,孝宗、武宗兩代帝師。弘治年間官至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吳寬 · 查看更多 »

吳嶽 (尚書)

吳嶽(),字汝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汶上縣(今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吳嶽 (尚書) · 查看更多 »

吳中行

吳中行(),字子道,號復菴,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民籍,祖籍宜興縣,明朝政治人物。隆慶間進士,入翰林。萬曆初年,因與趙用賢反對首輔張居正奪情而遭廷杖聞名。.

新!!: 明史和吳中行 · 查看更多 »

吳世忠

吳世忠(),字懋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撫州府金谿縣(今江西省金溪縣)人,明朝僉都御史。.

新!!: 明史和吳世忠 · 查看更多 »

吳一鵬

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直隸长洲人。明朝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吳一鵬 · 查看更多 »

吳廷舉

吳廷舉(),字獻臣,祖籍嘉魚,出身于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蒼梧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吳廷舉 · 查看更多 »

吳復

吳復(),字伯起,安徽合肥肥东人,明朝军事将领。 其年少富有勇谋,在元末召集乡众保护家乡。后在濠州归顺朱元璋,跟从攻下泗县、滁州、和州、採石、太平,后攻破海牙水寨,平定集慶。跟从徐达攻占镇江,并斩杀元将定定。此后进攻丹陽、金壇,攻克常州,升任統軍元帥。此后守卫常州,与张士诚进行交战,并取得胜利。后援助安豐、平定武昌。此后跟随徐达攻下庐州等地,授鎮武衛指揮同知,守卫沔陽。此后跟随常遇春攻下襄阳、擒拿任亮,并攻下汝州、魯山。 洪武元年,授懷遠將軍、安陸衛指揮使。后跟随徐达征战陕西、战胜擴廓。此后出兵征讨吐蕃、攻克河州。援助汉中,攻下南鄭。第二年跟随傅友德平定四川。次年跟从鄧愈平定九溪、辰州等地,后守卫安陆。洪武七年升任世襲指揮使。十一年跟随沐英征战西番,后封安陸侯。三年后再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广西。洪武十六年,生瘡病,在普定逝世,追认黔國公,諡威毅。.

新!!: 明史和吳復 · 查看更多 »

吳儼

吳儼(),字克溫,南京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省宜興縣人)人,明朝南京禮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吳儼 · 查看更多 »

吳允誠

吳允誠(,原名把都帖木兒,蒙古語:Бат Төмөр / Batu Temür),蒙古明朝军事将领。 永乐三年(1405年),把都帖木兒与其黨倫都兒灰帅妻眾部落五千餘人,向宋晟而歸依明朝。明成祖因蒙古多重名,於是賜其名吳允誠,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封恭順伯。永乐七年(1409年),捉捕哈剌等二十余人,進都督同知。次年跟隨明成祖北征,擊敗本雅失裏,進右都督、隨後升左都督。其與中官王安追闊脫赤,直至把力河捕獲。后封恭順伯,食祿千二百石,予世券。其多次跟從北征,鎮守涼州邊界。死後贈國公,謚忠壯。 長子答蘭,次子吳管者,三子吳克勤,四子吳克忠。長女適右軍都督柴別里革,次女適都指揮楊完者禿,三女為明成祖康穆懿恭惠妃吴氏。孫女為明宣宗贞顺惠妃吳氏。.

新!!: 明史和吳允誠 · 查看更多 »

吳禎

吴禎(),初名國寶,朱元璋赐名禎,安徽定远人,江國襄烈公吴良弟,明朝初年军事将领,靖海侯。.

新!!: 明史和吳禎 · 查看更多 »

吳炳

吳炳可以指:.

新!!: 明史和吳炳 · 查看更多 »

吳道南

吳道南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吳道南 · 查看更多 »

吳達可

吳達可(),字安節、叔行,號安節,南京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省宜興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吳達可 · 查看更多 »

吳麟徵

吳麟徵(),字聖生,浙江海鹽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北京城破後自殺殉國。 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授福建建昌府推官,父喪丁憂歸里。守喪期滿,補興化府推官。 崇禎五年(1632年),擢吏科給事中,有直言之名。不久,上疏乞假葬父,數年方還朝。彈劾吏部尚書田唯嘉貪贓,唯嘉罷官。再遷刑科給事中,又因繼母喪事去職。服闋,起為吏科都給事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推太常寺少卿。不久,李自成大軍逼近京師,麟徵奉命守西直門。敵人猛攻,麟徵緊急入朝稟報,至午門被魏藻德阻攔,返回西直門。次日,城陷。邸宅已被敵兵佔據,於是道旁祠,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解帶自縊,被家人救醒,央求其先與好友祝淵訣別。第二天,麟徵對祝淵慷慨陳詞:「憶登第時夢隱士劉宗周吟文信國《零丁洋》詩,今山河碎矣,不死何為!」再度自縊。贈兵部右侍郎,諡忠節。清朝賜諡貞肅。《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吳麟徵 · 查看更多 »

吳良

吳良(),初名國興,赐名良,安徽定远人,明初军事将领。.

新!!: 明史和吳良 · 查看更多 »

吳桂芳

吳桂芳(),字子实,号自湖、石潭,江西新建縣人。中國明朝官員。.

新!!: 明史和吳桂芳 · 查看更多 »

吳沉

吳沈(),字浚仲,浙江蘭溪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有学问。朱元璋攻下婺州时,召为講經史。后命为郡學訓導。后任翰林院待制,因事降为編修。后再降为翰林院典籍。之后升任東閣大學士。当初制《精誠錄》,命沈撰序。一年后为翰林侍書,改國子博士。之后因老辞官还乡。.

新!!: 明史和吳沉 · 查看更多 »

吳成

吳成(),初名買驢,遼東都指揮使司(今名遼寧省遼陽市)人,明朝軍事將領、清平侯。 吳成父通伯時任元朝遼陽行省右丞,后歸降明朝。買驢改名為吳成,充任總旗,屢次跟從大軍出塞。建文元年,授永平衛百戶。靖難之役時,投降燕王朱棣,后征戰屢次有功,升都指揮僉事,參加淝河之戰、小河之戰、合戰齊眉山,攻敗靈璧軍,均為殊死搏鬥之戰。明成祖即位后,授都指揮使。從征大戰本雅失裏,隨後與朱榮同當前鋒,追阿魯臺與闊灣海,班師后晋升都督僉事。洪熙元年,升左都督。與陽武侯薛祿征大松嶺有功。宣宗初,因舊功而封清平伯,祿千一百石,予世券。并跟從征討樂安朱高煦叛亂,與薛祿為前鋒。平定后,出任興和守備。因為其愛好狩獵而不顧防備,致使蒙古軍偷襲入城,并掠奪其妻子。明宣宗得知后,不予追問。當時阿魯臺入貢,於是還其家口。宣德三年,跟從宣宗北征獲勝,進封清平侯。宣德八年后去世,贈渠國公,謚壯勇。.

新!!: 明史和吳成 · 查看更多 »

吳景

吳景(),東吳孫堅的妻弟,其姊吳夫人是孫策、孫權的母親。.

新!!: 明史和吳景 · 查看更多 »

吳時來

吳時來(),字惟修、維修,號悟齋,諡忠恪,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仙居縣(今浙江省仙居縣),明朝政治人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新!!: 明史和吳時來 · 查看更多 »

吴中

吴中可以指:.

新!!: 明史和吴中 · 查看更多 »

吴云

吴云可以指:.

新!!: 明史和吴云 · 查看更多 »

吴贤妃

#重定向 孝翼皇太后.

新!!: 明史和吴贤妃 · 查看更多 »

吴杰

吴杰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吴杰 · 查看更多 »

合貓里

#重定向 南甘馬粦省.

新!!: 明史和合貓里 · 查看更多 »

吕复

吕复,明朝医学家。字元膺,浙江鄞县(今宁波)人。.

新!!: 明史和吕复 · 查看更多 »

吕本

#重定向 吕本 (余姚).

新!!: 明史和吕本 · 查看更多 »

吉孔嘉

吉孔嘉(),字高陵,明朝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漢中府洋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少有膽識,曾訴父冤於巡按御史,使父獲釋。崇禎三年(1630年)鄉試中舉人。授直隸寧津縣(今河北省寧津縣)知縣,免除苛捐雜役,受到當地人民稱頌。調任順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知府。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入關,攻順德,吉孔嘉悉力拒守,力屈城破,孔嘉與妻張氏、長子惠迪、次子媳王氏皆死。贈太僕寺少卿。.

新!!: 明史和吉孔嘉 · 查看更多 »

吉兰丹

吉兰丹州(马来语:Kelantan)是馬來西亞在西马北部的一個州,首府為哥打峇鲁(Kota Bharu)。該州北接泰国,东北为南中国海,西接霹雳州,南临彭亨州,东南为登嘉樓州。吉兰丹国号为Darul Naim,意为「幸福之邦」。 吉兰丹州是马来西亚农业重镇,同时也是马来文化的摇篮,有马来西亚最多的史前遗迹。.

新!!: 明史和吉兰丹 · 查看更多 »

坎巴

#重定向 哥印拜陀.

新!!: 明史和坎巴 · 查看更多 »

坤城

#重定向 昆都士.

新!!: 明史和坤城 · 查看更多 »

夏原吉

夏原吉(),字維喆。祖籍江西德興,居於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明朝初期官員,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年间,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靖难之役后,为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明宣宗,政绩卓越。宣德五年(1430年)逝世,赠太师,谥忠靖。.

新!!: 明史和夏原吉 · 查看更多 »

夏壎

夏壎(),字宗成,浙江台州府天台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景泰二年,其中進士,授監察御史。巡按福建、江西,舉發鎮守中官葉達恣橫狀,隨後超擢廣東按察使。成化初年進言整理軍務、撫綏遺民,隨後升為廣東布政使,后調任江西布政使。成化八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平定當地民變。隨後他請求辭職,回鄉后閉門不見客。五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夏壎 · 查看更多 »

夏寅

夏寅(),字正夫,松江華亭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正統十三年,中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郎中。成化元年,升江西按察使司副使,提督學校。后進浙江右參政,解除苛政。之後,升山東右布政使。弘治年間,致仕歸鄉。 曾祖父夏庸。祖父夏文勉。父亲夏璇。.

新!!: 明史和夏寅 · 查看更多 »

夏嘉遇

夏嘉遇(),字正甫,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夏嘉遇 · 查看更多 »

夏儒

夏儒(),字汝醇,直隸鎮江府丹徒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夏儒 · 查看更多 »

夏剌比

#重定向 伐拉彼.

新!!: 明史和夏剌比 · 查看更多 »

夏燮

夏燮(),字謙甫(一作嗛父)、季理,別號謝山居士、江上蹇叟,安徽省太平府當塗縣人。 夏燮出身於書香門第。道光元年(1821年)恩科鄉試中舉,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任青陽縣縣學訓導。後曾任吉水、高安、永寧(寧岡)、宜黃等縣知縣。光緒元年(1875年)七月三十去世,终年76岁。 夏燮因不滿意《明史》,於是另起爐灶,仿司馬光《資治通鑑》编年史體例編修《明通鑑》一百卷,成書於永寧知縣任上,刻印於宜黃知縣任上。道光三十年《中西紀事》初稿成書,詳細記載了中西通商的經過與文化衝突;又實際與英國領事交涉,並支持總理衙門用「夷」稱呼英國官民。晚年注重诸经研究,在《礼經》研究上造诣尤深,亦善于弹琴。.

新!!: 明史和夏燮 · 查看更多 »

夏言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貴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夏言 · 查看更多 »

夏良勝

夏良勝,字于中,江西南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寺少卿。.

新!!: 明史和夏良勝 · 查看更多 »

夏昶

夏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南直隸崑山(今屬江蘇省)人。明朝画家,官員。.

新!!: 明史和夏昶 · 查看更多 »

夏時

夏時可以指:.

新!!: 明史和夏時 · 查看更多 »

夏時正

夏時正(),字季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慈溪汶溪(今属镇海区)人,少随父居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正統十年(1445年),夏時正舉進士、除刑部主事。天順初年,升任大理寺丞,后再任南京大理寺少卿。成化五年(1469年),任南京大理寺卿。次年春巡視江西。.

新!!: 明史和夏時正 · 查看更多 »

大乘法王

大乘法王,明朝授予乌思藏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人物的封号,三大法王之一,地位次于大宝法王。 明朝在西藏地方除了封授四个政教首领为王外,还分封藏传佛教三大教派领袖人物为 “法王”,“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的统治。贡噶扎西坚赞(1349—1425),《明史》称为昆泽思巴。出身于萨迦派的细脱拉章,为囊卡来巴之曾孙。一说出身于萨迦派的拉康拉章,为元朝帝师贡噶坚赞之孙。少年时随大元细脱巴贡噶仁钦和萨桑弥底两人出家为僧,学习萨迦教法,后曾为萨迦寺制定修习仪轨,并为萨迦法座作出长远计划和精心安排,从而使萨迦教法得以弘扬光大。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派遣中官入藏召贡噶扎西。他应诏于永乐十年(1412年)从萨迦动身入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贡噶扎西至南京,明成祖召见,赐藏经、银钞等物,五月永乐帝封他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赐印诰。礼遇在大宝法王下,大慈法王上。后萨迦派僧多袭有此号。成化四年(1468年),有大乘法王完卜,弘治元年(1488年),有大乘法王桑加瓦。正德五年(1510年)派遣其徒绰吉我些儿入贡。明武宗封绰吉我些儿为大德法王。正德十年(1515年),完卜锁南坚参巴尔藏卜袭大乘法王。.

新!!: 明史和大乘法王 · 查看更多 »

大葛蘭

#重定向 奎隆.

新!!: 明史和大葛蘭 · 查看更多 »

大慈法王

大慈法王,明朝授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释迦也失的封号,三大法王之一。地位低于大宝法王、大乘法王。 明朝在西藏地方除了封授四个政教首领为王外,还分封藏传佛教三大教派领袖人物为 “法王”,“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释迦益西”,《明史》作“释迦也失”。据藏文《大慈法王传》,为拉萨河下游蔡贡塘地方人。自幼出家,后拜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为根本上师,学习佛法。因勤奋好学,才华过人,被宗喀巴大师称为“辩才无碍”的八大弟子之一。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遣使到拉萨召请宗喀巴进京,使臣通过阐化王扎巴坚赞和内邬宗宗本南喀桑布在色拉却顶见到宗喀巴,宗喀巴上书辞谢。永乐十二年(1414年)永乐帝再次遣使召请,宗喀巴患病,遣释迦也失代表自己至南京朝见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抵南京,举行大法会,为明成祖祝寿祈福,授长寿灌顶, 受封“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印诰。永乐十四年(1416年)辞归,受内地刻印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一百零八函。宣德九年(1434年)明宣宗封释迦也失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授其徒为大国师、国师、禅师、僧官等。大慈法王每年须对明朝入贡。.

新!!: 明史和大慈法王 · 查看更多 »

失剌比

失剌比(斯勒巴尔,Selebar)是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南海岸的港口小镇。位于明古鲁市之南数公里,以大型港口著称。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属于明古鲁省。 《明史》作失剌比。失剌比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遣使向明朝朝贡。明成祖赐给使者冠带、金织文绮、袭衣、彩币、白金,其王也有优赐。.

新!!: 明史和失剌比 · 查看更多 »

失剌思

#重定向 設拉子.

新!!: 明史和失剌思 · 查看更多 »

奇剌泥

#重定向 坎贝.

新!!: 明史和奇剌泥 · 查看更多 »

姚夔

姚夔(),字大章,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嚴州府桐廬縣(浙江省桐廬縣)人,明朝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姚夔 · 查看更多 »

姚希孟

姚希孟(),字孟長,吳縣人(今屬江蘇)。 出生十月,父早逝,由母文氏勵志鞠之。從舅父文震孟,時有盛名。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舉進士,为庶吉士。天启時,授檢討,纂修《神宗實錄》。被崔呈秀的《天鉴录》列为東林黨人。作《開讀始末》記吳民反閹黨事。崇禎時,遭溫體仁忌,贬至南京少詹事,崇禎二年(1636年)卒。 母文氏卒後,蔬食三年,昼夜诵佛经不止。著成《佛法金汤徵文录》十卷。黄道周《漳浦集》中写道:“:万历初年,阁臣鸷起,文章之道,复归词林,李大泌,姚吴门为之归墟……予不及事大泌,雅交于吴门。下所为,霞蒸岳举,文行宗表,无有先于吴门者矣。先生安步指辞,宏声亮实,韩蒲州见之而有王佐之称,刘南昌因之而有人龙之叹。”还著有《公槐集》、《响玉集》、《棘门集》、《沆瀣集》、《循沦集》、《丹黄、松瘿集》、《伽陵集》、《风唫集》等。.

新!!: 明史和姚希孟 · 查看更多 »

姚廣孝

姚廣孝(),幼名天僖,賜名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庵號獨庵(獨菴),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通稱姚道衍。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長洲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禪宗僧人、詩人,明成祖靖难之役的謀臣之一。.

新!!: 明史和姚廣孝 · 查看更多 »

姚善

姚善(),字克一,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德安府安陸縣(今湖北省安陸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中,由鄉舉任祁門縣丞,后任廬州、重慶知府。洪武三十年,担任蘇州知府。明太祖以吳俗奢僭,要求施以重法。姚善则以政持大體,吳中大治。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姚善密結鎮、常、嘉、松四郡守,练民兵。并举荐錢芹。建文四年,詔兼督蘇、松、常、鎮、嘉興五府兵勤王。当时兵未集合完毕,燕王已入京師。当时黄子澄藏匿在姚善家里,相约航海起兵。姚善答谢道:“公,朝臣,當行收兵圖興復。善守土,與城存亡耳。”黄子澄逃去后,姚善被属下許千戶者逮捕,不屈而死。.

新!!: 明史和姚善 · 查看更多 »

姜埰

姜埰,字如农,同人私谥贞毅。山东莱阳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姜埰 · 查看更多 »

姜士昌

姜士昌(),字仲文,直隸鎮江府丹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姜士昌 · 查看更多 »

姜宸英

姜宸英(),字西溟,號淇園,又號韋間,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学家。浙江慈谿縣(今慈溪市)人。.

新!!: 明史和姜宸英 · 查看更多 »

姜志禮

姜志禮,字立之,号同节,直隸丹陽(今江蘇)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萬曆十七年(1589年)登進士,授建昌府、衢州府推官,入為大理寺評事;升任刑部員外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擔任泉州府知府,升廣東副使。后進為山東右參政,分守登、萊;因反對福王封田,后降職為廣西僉事。久之,遷江西參議。天啟三年(1623年)由浙江副使,升任尚寶少卿,后再升為尚寶卿,拒絕迎合魏忠賢。后辭職,仍被削奪為民,追奪誥命。崇禎初年(1628年)閹黨被除,恢復官職。.

新!!: 明史和姜志禮 · 查看更多 »

姜綰

姜綰,字玉卿。弋陽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進士,因景陵知縣舉薦為南京監察御史。弘治二年,因與南京守備太監蔣琮因蘆場事對抗,下南京三法司。后恢復官職,同官孫纮、劉遜、金章、紀傑、曹玉、譚肅、徐禮、余濬,給事中繆樗等人均牽連,貶為州判官。姜綰先貶為桂陽判官,后改寧國同知,之後再升慶遠府知府,期間平定叛亂有功,被總督劉大夏舉薦為右江兵備副使。之後起用為河南按察使,因病辭職回鄉。.

新!!: 明史和姜綰 · 查看更多 »

姜洪

姜洪,字希範,廣德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早年出身國子生,后进應天府鄉試第二十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參加戊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六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七名,授盧氏知縣,升監察御史。明孝宗繼位后,多次陳言遠離中官。弘治元年,出按湖廣,與漕運都御史秦纮相爭被彈劾,之後調查無罪,劉吉從中為梗,貶為夏縣知縣。后升為桂林府知府,期間平定叛亂,升爲雲南參政。歷任山東左參政。武宗正德二年,升爲山西布政使,因劉瑾索賄不成,被令致仕。劉瑾被誅后,起用為山東左布政使。正德七年(1512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在任不到一年就去世。姜洪生性廉直,死後甚至無錢辦喪事。熹宗天啟初年,追謚莊介。 曾祖父姜充銘,曾任訓導。祖父姜處謙。父亲姜□。.

新!!: 明史和姜洪 · 查看更多 »

姜漢

姜漢(?-1511年),榆林衛人。明朝軍事將領。 弘治年間,嗣世職,為榆林衛指揮使。因御史胡希顏舉薦,進都指揮僉事,充延綏遊擊將軍。弘治十八年,率眾擊退蒙古入侵寧夏。明武宗繼位后,蒙古大舉進犯宣府、大同,姜漢與副總兵曹雄、參將王戟分道馳援并有功。之後替代曹雄擔任副總兵,協守延綏。正德三年,移守涼州。次年,擢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寧夏。姜漢馭軍嚴整,得將士心,數月后,明安化王朱寘鐇謀逆,置酒召姜漢及巡撫安惟學等入宴,其中派其黨羽何錦率眾入。姜漢不屈而亡。其子姜奭逃免。平定叛亂后,詔賜祭葬。.

新!!: 明史和姜漢 · 查看更多 »

姜昂

姜昂(),字恒頫,直隸蘇州府崐山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枣强知县。擔任御史。因彈劾方士李孜省,被廷杖於午门外。不久出京擔任河南知府。改知宁波,“中官以市舶至,怙势张甚,公与之抗,其人反愧服焉。”,擢福建参政。居官清廉,“家居室不蔽风雨”,喝麦粥,时号“姜麦粥”。有子姜龍,正德三年進士。 曾祖父姜子源。祖父姜箎。父亲姜敏。.

新!!: 明史和姜昂 · 查看更多 »

姜應麟

姜應麟(),字子文,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姜應麟 · 查看更多 »

姜曰廣

--曰廣(),字居之,一字燕及,晚號浠湖老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政治人物。 東林黨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進士。選庶吉士,改編修。天启六年(1626年),出使朝鲜。天启七年(1627年)夏,以东林罪削其籍。崇祯初,起擢左春坊左谕德。崇祯十五年(1642年),起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李自成陷北京,明思宗自縊死,南京議論立帝,--曰廣等主張立潞王,結果福王為帝,仍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並稱“南中三贤相”。 馬士英等攻擊--曰廣五大罪狀。--曰廣怒斥之,棄官回南昌,顺治五年(1648年)金聲桓邀--曰广起義,清军围攻南昌,次年城破,金声桓投水死,--曰廣亦投水自尽,清軍屠南昌。著有《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石井山房语录》、《過江七事》等。.

新!!: 明史和姜曰廣 · 查看更多 »

娄坚

婁堅(),字子柔。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人。 父娄巽之是嘉定神童。祖籍長洲,幼好學,娄巽之將他送至安亭,師從歸有光,融會師說,成一家言。鄉里推為大師。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岁贡,不仕。工行楷,書法妙天下,人争購之。錢謙益稱其“书法妙天下,风日晴美,笔墨精良,方欣然染翰,不受促迫”。又能詩,時人合唐時升、程嘉燧、李流芳及婁堅詩刻,謂之《嘉定四先生集》。.

新!!: 明史和娄坚 · 查看更多 »

娄谅

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明代上饶(今属江西)人。 娄师德二十四代裔孙。少年时代有志于圣学,到处求师。景泰四年(1453年)中举,选为成都训导。不久即辭官。前往抚州崇仁從吴与弼求學。娄谅不屑细务,一日与门人共耕,吴与弼一边挥锄,一边对娄谅说:“学者,须亲细务。”娄谅立即醒悟,日後虽洒扫之事,必亲自操持。王阳明在回餘姚途中于广信(今江西上饶)拜谒娄谅。黄宗羲说“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有子娄忱。娄忱長女娄素珍選方寧王朱宸濠妃,宁王兵败,娄妃投水死,王陽明禮葬之。娄忱株连入狱,婁氏著作幾盡散佚無餘。.

新!!: 明史和娄谅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明史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孟善

孟善(),中書省濟南路無棣縣(今山東省無棣縣)人,明朝軍事將領。保定侯。 孟善早期仕于元朝,任山東樞密院同僉。之後歸順明朝,并跟從大軍北征,授定遠衛百戶。后平定雲南,晋升燕山中護衛千戶。靖難之役時,跟隨朱棣起兵,攻佔松亭關、白溝河均有功。之後守衛保定,以數千兵力抵擋中央軍的萬人圍攻,后保存城池。此後累升至右軍都督同知,封保定侯,祿千二百石。永樂元年,鎮守遼東。七年召還北京,須眉皓白。明成祖憐憫其,命致仕。十年去世,贈滕國公,謚忠勇。有子孟瑛、孟賢,其中孟瑛继承爵位。.

新!!: 明史和孟善 · 查看更多 »

孟兆祥

孟兆祥(),字允吉,山西泽州人。明末政治人物,官刑部右侍郎。李自成破京师,自杀殉国。.

新!!: 明史和孟兆祥 · 查看更多 »

孟養浩

孟養浩(),字義甫,湖廣武昌府咸寧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萬曆進士,官給事中,因疏救李獻可去職。光宗即位,起為太常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新!!: 明史和孟養浩 · 查看更多 »

孝定李太后

#重定向 孝定皇太后.

新!!: 明史和孝定李太后 · 查看更多 »

孝和王太后

孝和太后。王姓,名失考(),中國明朝皇族女性,出身順天府,為明光宗朱常洛的才人,生有二子明熹宗朱由校、簡懷王朱由㰒。哥哥為王昇照。.

新!!: 明史和孝和王太后 · 查看更多 »

孝元貞皇后

孝元貞皇后(1580年-1613年),郭氏,明光宗朱常洛嫡妃,顺天人。父郭维城以女之貴而封博平伯,後晋博平侯。郭维城逝世後,由郭氏之兄長郭振明承襲爵位。侄子都指挥佥事授郭从龙、锦衣卫指挥佥事郭起龙。 郭氏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选秀成為太子朱常洛之妃。生长女怀淑公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薨逝,谥號恭靖太子妃。 後來,太子朱常洛即位,是為明光宗,但光宗在位29日後便駕崩,來不及追封郭氏。一直到明熹宗即位后,才上嫡母郭氏諡號為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后,迁葬庆陵,祔廟。 G郭 G郭 G郭 Category:郭姓 Category:諡恭靖.

新!!: 明史和孝元貞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穆纪太后

孝穆皇后(),紀姓,名不詳。中國明朝時期皇族女性,出身賀縣。為明憲宗朱見深妃,明孝宗朱祐樘生母。在瑶族民间传说中,因瑶话纪李不分,又称李唐妹。.

新!!: 明史和孝穆纪太后 · 查看更多 »

孝端顯皇后

孝端顯皇后(),王姓,名喜姐,籍貫余姚(今浙江余姚),生於京師,父永年伯王偉。王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間唯一一位親自冊立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在皇后位最长的一位皇后,正位中宫共四十二年。.

新!!: 明史和孝端顯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烈皇后

孝烈皇后(1516?-1547),方氏,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任皇后,直隶江宁人。.

新!!: 明史和孝烈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靖王太后

#重定向 孝靖皇太后.

新!!: 明史和孝靖王太后 · 查看更多 »

孝恪皇后

孝恪皇后(),杜氏,明世宗朱厚熜妃,明穆宗朱载坖生母,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

新!!: 明史和孝恪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惠皇后 (明朝)

孝惠皇后(),邵氏,浙江昌化县人,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

新!!: 明史和孝惠皇后 (明朝) · 查看更多 »

孝懿莊皇后

孝懿莊皇后李氏(),明穆宗朱载坖的原配妻子。昌平县人,父李铭。 嘉靖三十二年二月(1553年),李氏嫁给朱载坖,封为裕王妃。生长子朱翊釴(5岁夭折)、次子朱翊鈴(1岁夭折)和长女(名不详,夭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王妃李氏逝世,年仅20多岁。朱载坖即位后,亲定谥号,追谥李氏为孝懿皇后,朱翊釴为宪怀太子,朱翊鈴為靖悼王,长女为蓬莱公主,将李氏的父亲李铭封为德平伯。明神宗即位后,追尊这位从未见面的嫡母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莊皇后。 Category:明朝王妃 Category:明朝追封皇后 Category:昌平人 ~ Category:谥孝懿.

新!!: 明史和孝懿莊皇后 · 查看更多 »

孫原貞

孫原貞,名禹,字原貞,以字行。 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授司部主事,历郎中。正统初年,以荐擢河南右参政,再迁浙江布政使。後來擔任兵部左侍郎,镇守浙江,景泰三年六月進兵部尚书,是年十二月調福建。有《岁寒集》,不久又回到浙江。英宗復位後罷歸。.

新!!: 明史和孫原貞 · 查看更多 »

孫居相

孫居相(),字洪陽,,沁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孫居相 · 查看更多 »

孫巖

孫巖(),明朝将领,南直隶凤阳府凤阳县人。初为金吾左卫百户,“靖难之役”时追随明成祖,立有战功,封应城伯,去世后追赠翼城侯,谥威武。.

新!!: 明史和孫巖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明史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交

孫交(),字志同,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承天府鍾祥縣(今湖北省鍾祥市)人,明朝戶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孫交 · 查看更多 »

孫磐

孫磐(),字伯堅,山東掖縣人人,遼東定遼中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孫磐 · 查看更多 »

孫維城

孫維城(),字宗甫,號衛宇,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丘縣(今河北省邱縣邱城鎮)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孫維城 · 查看更多 »

孫繼魯

孫繼魯(),字道甫、號松山,諡清愍,雲南都指揮使司雲南右衞(今雲南省昆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二年(1523年),登進士,授澧州知州,因事連坐而改國子助教。此後歷任戶部郎中,監通州倉、外任衞輝府、淮安府知府。此後因與織造中官對抗,而被誣陷逮捕入京,之後大學士夏言救免。然而孫繼魯不謝,后夏言不悅。改為補黎平府知府。此後升任湖廣提學副使,進山西參政。嘉靖二十三年,任山西按察使。后改任陝西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六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其與當時總督都御史翁萬達發生衝突,兩人相互上疏。當時恰逢嘉靖帝依賴翁萬達,於是大怒孫繼魯私自上疏引往事議君上。而夏言亦厭惡孫繼魯,遂逮捕其下詔獄。久之疽發於項部病死。明穆宗即位后,贈兵部左侍郎,賜祭葬,廕一子,諡清愍。.

新!!: 明史和孫繼魯 · 查看更多 »

孫瑋

孫瑋(),字純玉,陝西西安府渭南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孫瑋 · 查看更多 »

孫鏜

孫鏜,字振遠,東勝州人。明朝軍事將領。懷寧侯。 孫鏜襲父親的濟陽衛指揮同知,因朱勇舉薦,進署指揮使。正統末年,升爲指揮僉事,充左參將,跟從總兵官徐恭討葉宗留,擊敗金華,復破烏龍嶺。土木之變后,明景帝召還,后升爲都督僉事,總管三千營,也先入犯時,進右都督,擔任總兵官,統京軍一萬部隊抵達紫荊關。當出兵時,也先部隊已經抵達應天府,於是其率部隊到城外結營。京師保衛戰中,瓦剌先進攻德勝門,被于謙等人阻擋,后轉攻西直門。起初不胜,但恰逢援兵赶到,共战守将右都督孙镗,镗斩其先锋数人,深入敌阵,然力战不支,欲入城,监军程信不允,镗又率军力战,恰逢高禮、毛福壽來援,两军混战,高禮甚至中流矢。又逢石亨、石彪率大军赶到,夹击瓦刺军,敌军不支,仓皇撤走。明景帝命其與楊洪追討,在涿州深溝作戰,并有斬獲。大軍歸還后,仍反負責總管三千營。景泰初年,楊洪彈劾孫鏜,石亨請赦免,而江淵亦言城下之役,惟孫鏜戰最力,於是釋放。景泰三年,擔任副總兵,協助郭登鎮守大同,后召還,總督三千營。明英宗復辟時,孫鏜因奪門之變功,封懷寧伯,尋予世券。 天順初年,甘肅告警,明英宗召孫鏜為總兵官,率領京軍往討。將離時,當晚曹吉祥、曹欽謀反,其部下都指揮馬亮告變於恭順侯吳瑾,吳瑾趕快告訴孫鏜。孫鏜草奏,叩東長安門,自門隙投入內廷,逮捕曹吉祥,并鎮守皇城諸門。孫鏜到太平侯張瑾,邀請一同平反,張瑾不敢。孫鏜之後到宣武街,派遣其兩子孫輔、孫軏募兵,率兩千兵,擊退曹欽。曹欽攻東長安門,不得后轉為攻東安門,曹欽重傷,孫軏亦戰死。之後遂平定叛亂。論功第一,進爵世侯,仍典三千營。贈孫軏百戶,世襲。 天順末年,因受賄被彈劾,后請求退職,明英宗下詔解營務及府軍前衛事,仍然擔任左軍都督府事。明憲宗繼位后,太監牛玉得罪,孫鏜因連坐,停祿閑住。后因連續陳勤功勞,最後給俸祿如故。成化七年去世,贈淶國公,謚武敏。.

新!!: 明史和孫鏜 · 查看更多 »

孫興祖

孫興祖(),安徽濠州人,明朝初年军事将领。 其早年跟随朱元璋渡江,累功至都先鋒,后升任統軍元帥。攻破瑞昌八陣營,升任天策衛指揮使。其做事有谋且沉着冷静,深受徐达器重。后攻破泰州,守卫海陵。海陵是张士诚部队进入安徽的必经之地,其整训军队,提高防御。后击败张部队的袭击,并攻下通州,升任大都督府副使。后随徐达北伐,攻破元大都,后带领三万部队镇守燕山。当时擴廓占领居庸关窥视北平,徐达则对部下说“北平有孫興祖,不用担忧。”于是率领大部队进攻太原。洪武三年,后跟随徐达北征,激战身亡。朱元璋悼念他,封其燕山侯,諡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 此后,中书省因汪興祖俸禄事入奏,朱元璋听到興祖,感事伤情,于是命令给孫興祖家以月俸禄。其长子孫恪继承武德衛指揮使,后升任都督僉事。洪武二十一年,跟随蓝玉北征至捕魚兒海。后论功封全寧侯,后平乱四川和荆楚叛乱,驻兵沔陽。二十五年,晋升太子太保。后因为蓝玉案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孫興祖 · 查看更多 »

孫應奎 (正德進士)

孫應奎(),字文宿,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孫應奎 (正德進士) · 查看更多 »

孫慎行

孫慎行(),字聞斯,號淇澳,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人,祖籍安徽濠州,开国功臣燕山忠愍侯孙兴祖之后,明代東林黨人,外祖父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才子唐順之。著有《中庸慎獨義》、《史左編》、《玄宴齋集》等14種320多卷。.

新!!: 明史和孫慎行 · 查看更多 »

孔公恂

孔公恂(),字宗文,一字韶文,山東曲阜人,孔子五十八代孫,属宫端户,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孔公恂 · 查看更多 »

孔克仁

孔克仁(),江苏镇江句容人,祖籍山東曲阜,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从行省都事晋升为郎中,与宋濂侍朱元璋,朱元璋经常与其讨论天下形势和以往朝代兴亡故事。洪武二年,其授諸子經,向功臣子弟讲学。后出任江州知州,后因事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孔克仁 · 查看更多 »

孔鏞

孔鏞,字韶文,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儒籍,治《易經》,年二十八歲時,中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三十二名進士。曾任都昌縣知縣、高州府知府、廣西布政使,貴州巡撫,積勞成疾,召回北京為工部侍郎,中途而死。.

新!!: 明史和孔鏞 · 查看更多 »

孙忠

孙忠,字主敬,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邹平县人,孝恭章皇后孙氏的父亲,明英宗的外祖父。 本名孙愚,以永城主簿督役营建天寿山皇陵,升为鸿胪寺序班,选他的四女入皇太孙朱瞻基的内宫。朱瞻基即位为明宣宗,册封其女为贵妃。孙愚改名为孙忠,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宣德三年(1428年)皇后胡善祥被废,孙氏封为皇后,孙忠封会昌伯。孙忠请求回乡,明宣宗赐御制诗,命太监同行。回京后,皇帝皇后亲自慰劳。他的妻子董元貞数次被召入宫,赏赐不绝。明英宗正统年间,皇后为皇太后。每逢生日,太后遣使犒赏他全家。宦官王振专权,祭酒李时勉犯法服役,孙忠附奏,太后对英宗说,李时勉获释。他的家奴贷钱给百姓,利息是本金的数倍,百姓不堪,向朝廷投诉,言官纷纷弹劾。朝廷让家奴戍边,不问孙忠之过。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孙忠卒,赠会昌侯,谥康靖。英宗复位,加赠太傅,安国公,改谥恭宪。成化中再赠太师、左柱国。.

新!!: 明史和孙忠 · 查看更多 »

孙玺

孫璽(),字國信,山東濟南府青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孙玺 · 查看更多 »

孙炎

孙炎,字叔然,三国魏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人称东州大儒。曾反驳经学家王肃,维护郑玄学说。其著作《尔雅音义》一书较早使用反切音。被征辟为秘书监不去就任,为《尔雅》、《周易》、《春秋例》、《毛诗》、《春秋三传》、《国语》作注。.

新!!: 明史和孙炎 · 查看更多 »

孙燧

#重定向 孫燧.

新!!: 明史和孙燧 · 查看更多 »

孙蕡

孙蕡(),字仲衍,元末明初广东顺德人。 元惠宗元统二年出生,於書無所不讀,與趙介、王佐、黃哲、李德合稱“南園五先生”。洪武三年(1370)授工部織染局使。六年,出京為虹縣主簿。洪武十年(1377)补平原主簿。洪武十三年(1380)罢归乡里。洪武十五年复起为苏州经历,洪武二十二年谪戍辽东,是年以黨禍被殺,年五十六岁,有絕命詩:“鼍鼔三聲畢,西山日又斜。黄泉無旅店,今夜宿誰家。”另說於洪武二十六年之藍玉案被殺。.

新!!: 明史和孙蕡 · 查看更多 »

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繩,號愷陽,直隸高阳县南街村(今属河北省)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致仕後與清军戰鬥殉國。諡文忠,清朝改諡忠定。.

新!!: 明史和孙承宗 · 查看更多 »

官秉忠

官秉忠(),陕西榆林人。明朝將領,曾任固原参将、宁夏、甘肃、副总兵,延绥總兵,任內多獲首功,屢立戰功,加署都督同知。 万历四十年(1612年),擢总兵官,镇守延绥,后受劾罢归。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与杜松、刘綎、柴国柱等同被召受诏赴援辽东討伐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官秉忠被命防守遼陽,不久以疾辞归,卒于家中。子官抚民,亦为宁夏总兵官。.

新!!: 明史和官秉忠 · 查看更多 »

安希范

安希范(),字小范,號我素,南直隶常州府無錫縣(今屬江蘇省無錫市)人。明朝官員。曾在東林書院講學,與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東林八君子”。.

新!!: 明史和安希范 · 查看更多 »

安德胡伊

安德胡伊(اندخوی,اندخوی ولسوالۍ)是阿富汗北部法利亚布省的一个市镇,北邻土库曼斯坦,海拔316米,人口37,100(2004年)。 13世纪初,叙利亚地理学家雅谷特·阿尔·哈马维(Yaqut al-Hamawi)在所著的《地理词典》提到安德胡伊地名,称为Endekhud,位于巴尔赫和木鹿之间。 明史中称为俺都淮。永乐十一年(1413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苑马寺清河监副李暹出使西域,前往帖木儿帝国首都哈烈时,曾经过俺都淮。“俺都淮在哈烈之东北,西南去哈烈约一千三百九十里,东北去撒马儿罕约一千三百六十里。城居大村中,村广百里,田土膏腴,人民繁庶。”.

新!!: 明史和安德胡伊 · 查看更多 »

安国 (明朝将领)

安國,字良臣,綏德衛人。明朝軍事將領。 早年襲世職,為指揮僉事。正德三年,武舉會試第一,進署指揮使,赴陝西三邊。當時劉瑾索賄,安國同舉六十人均無資產,於是被劉瑾編之行伍,禁其擅歸,此六十人均受困,幾乎等同於戍卒,無法謀生。而當時邊疆大臣均忌憚劉瑾,竟沒有敢收恤的人。恰逢朱寘鐇謀反,才被放還。通政叢蘭請求收用他們,劉瑾大怒,驅使給事中張瓚彈劾這些人為庸才,悉停其加官。劉瑾被誅后,才以故官分守寧夏西路。尋進署都指揮僉事,充右參將,擢右副總兵,協守大同,后移守延綏。正德十一年,其與遊擊杭雄擊退蒙古兩萬騎兵進攻,以署都督僉事為寧夏總兵官,僅予實授。之後再敘功,始進都督同知。在鎮四年后去世。特謚武敏。.

新!!: 明史和安国 (明朝将领) · 查看更多 »

安磐

安磐 ,字公石,又字松溪,四川省嘉定州(今乐山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安磐 · 查看更多 »

安然 (消歧義)

安然:.

新!!: 明史和安然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明史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師襄

宋师襄(),字一衷,陕西耀州城内人,明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任南乐县知县。天启年间官监察御史。屡次上疏,被革职。崇祯帝继位,复起为太仆寺少卿,以太常寺卿致仕。崇祯十二年(1639年)招复原职,次年升顺天府府尹。因事下狱,两年后释放归里。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入耀州,师襄拒降,被押送至山西闻喜县处决。.

新!!: 明史和宋師襄 · 查看更多 »

宋一鶴

宋一鹤(?-1643年),號鶴峰,順天宛平人。 明末诸生,见天下大乱,開始研究兵法。崇禎三年庚午鄉試中舉,授教諭。曾任丘縣知縣,承天知縣,有政声。巡按御史禹好善薦任兵部員外郎,不久拔擢為天津兵備僉事,改飭汝南兵備,駐守信陽,屢破流賊黃三耀、劉喜才。調守鄖陽。後代替方孔炤巡撫湖廣。宋一鹤参见总督杨嗣昌時,因为杨父名鹤,为避讳,在名帖上写“宋一鳥”,見者大笑。因功高為人所忌,御史卫周胤上疏醜詆一鶴。 左良玉前往漢口,路過承天府,因兵饑向宋一鹤请饷,巡按李振聲稱“左兵太多,何以给之?”。宋一鹤遂闭门不纳,左良玉縱兵劫掠而去。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攻承天府,“知府開門迎賊”,宋一鹤“下城巷戰,揮刃擊殺數賊死”,後自刎死,李振声被俘,总兵钱中选战死。.

新!!: 明史和宋一鶴 · 查看更多 »

宋以方

宋以方(),字义卿,號西溪,湖广靖州(今湖南靖州县)人,明朝官員,官至江西瑞州府知府。寧王之亂時遇難。.

新!!: 明史和宋以方 · 查看更多 »

宋忠

宋忠可以指:.

新!!: 明史和宋忠 · 查看更多 »

宋僖

宋僖,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学者,初名元禧,字元逸,号庸庵,浙江余姚人。.

新!!: 明史和宋僖 · 查看更多 »

宋儀望

宋儀望(),字望之,號陽山、暘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永豐縣(今江西省永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宋儀望 · 查看更多 »

宋克

宋克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宋克 · 查看更多 »

宋禮

宋禮可以指:.

新!!: 明史和宋禮 · 查看更多 »

宋端儀

宋端儀(),字孔時,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宋端儀 · 查看更多 »

宋纁

宋纁(),字伯敬,號栗菴、栗亭,諡莊敬(一说莊敏),明朝政治人物。河南商丘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宋纁 · 查看更多 »

宋訥

宋訥(),字仲敏,号西隱,河南滑县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至正年间进士,明洪武年間官至國子監祭酒。.

新!!: 明史和宋訥 · 查看更多 »

宋濂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又號玄真子,諡文憲,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學家。方孝孺之師,曾任翰林,修《元史》。後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明太祖謫死蜀地。.

新!!: 明史和宋濂 · 查看更多 »

宋思顏

宋思顏,籍貫不詳,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當時朱元璋在太平府時,宋思顏投奔并任職於幕府。后跟隨大軍攻金陵集慶路,設置江南行中書省,宋思顏與李善長同為參議。后設大都督府,思顏兼任參軍事務。后任河南道按察僉事,因事連坐而死。 2012年中國重慶市高等中學招生考試題 語文科古文閱讀: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新!!: 明史和宋思顏 · 查看更多 »

宋晟

宋晟(),字景陽,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西寧侯。.

新!!: 明史和宋晟 · 查看更多 »

寧完我

寧完我(),字公甫,谥文毅。遼陽(今属遼寧)人。清代漢軍正紅旗人,历官弘文院大學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敢言,好酒嗜賭、精通文史。.

新!!: 明史和寧完我 · 查看更多 »

寧正

寧正(),字正卿,壽州(今安徽寿县)人。 其早年为韋德成养子,后跟随韋德成归顺朱元璋。此后韋德成战死,寧正代替率领其部队。后累功任鳳翔衛指揮副使,后跟随攻下中原、元大都,招降元朝部队八千多人。后傅友德从真定攻下定州,并命宁正镇守定州。此后跟随大军攻取陕西。冯胜攻下臨洮时候命其守卫。后大军围慶陽时候,宁正驻守邠州并断绝对方援助。后攻下慶陽后,其再守卫臨洮。此后跟随鄧愈破定西、河州。 洪武三年,授河州衛指揮使。其上言应当军民互市,以解决军饷运输问题。其对和州建设也卓有成效,后兼任寧夏衛事。重新修筑汉朝、唐朝的旧水渠,进行开垦屯田。此后,其跟随沐英北伐,活捉元平章脫火赤、知院愛足。十五年,升任四川都指揮使,讨伐平松等地。云南平定后,命其与馮誠共同守卫,并大败思倫等当地叛乱。此后升任平羌將軍,总管四川、陕西军队,并讨伐叛乱。二十八年,從秦王討平洮州,之后还京。次年去世。   .

新!!: 明史和寧正 · 查看更多 »

寇天敘

寇天敘(),又名寇天敍、寇天叙,字子惇,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榆次縣(今山西省榆次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南京大理寺評事,進大理寺寺副,后累升至應天府丞。明武宗南巡抵達南京時,從官衞士十餘萬,日費金萬計,近幸官員紛紛索賠。當時應天府府尹齊宗在途中憂慮而亡,寇天敘總攝其事,每日穿青衣皁帽坐堂上。期間遏制江彬等專權,并與兵部尚書喬宇選拳勇者與掠奪民財的禁軍抵抗。嘉靖三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未擔任就改鄖陽巡撫。兩個月后改甘肅巡撫,抵禦蒙古入侵并逮捕其首領脫脫木兒。此後晋升右副都御史,陝西巡撫,抵禦蒙古入侵固原。后升任兵部右侍郎。死後家貧不能葬。.

新!!: 明史和寇天敘 · 查看更多 »

尚书

尚書可以指:.

新!!: 明史和尚书 · 查看更多 »

小腆紀年

《小腆紀年》,本名「小腆紀年附考」,編年體南明史書,凡二十卷,約六十萬字。書前有自序。清人徐鼒(1810—1862)著。徐鼒,字彝舟,江蘇六合人,於道光三十年(1850)以翰林入史館,得以借閱皇家秘藏,寫成「小腆紀年」。咸豐十一年(1861)始刊,現有中華書局1957年刊本。.

新!!: 明史和小腆紀年 · 查看更多 »

尤世威

尤世威(),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明末将领。 有兄弟尤世功、尤世禄皆以勇敢著稱。天启年間,累官建昌营参将,守墙子路。崇祯二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初十,袁崇焕入蓟州,以关宁兵布防蓟州西部各地,并令昌镇总兵尤世威回昌平、保定总督刘策回密云协防。崇祯八年(1635年),世威统兵防守潼关、朱阳关等隘口,“露宿凡十旬,皆患疫疠不能军”,李自成大軍來犯,遂溃敗。十五年,与弟世禄共赴北京。累官至左都督。十六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总兵官王定惧弃城走。众推世威为主帅。世威與李自成決戰七昼夜,榆林城破,被俘杀。.

新!!: 明史和尤世威 · 查看更多 »

尤侗

尤侗(),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艮斋,晚自號西堂老人,江南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剧作家。.

新!!: 明史和尤侗 · 查看更多 »

尹伸

尹伸(),字子求,諡忠節,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敘州府宜賓縣(四川省宜賓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尹伸 · 查看更多 »

尹直

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尹直 · 查看更多 »

尹昌隆

尹昌隆(),字彦谦,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新!!: 明史和尹昌隆 · 查看更多 »

屠隆

屠隆(),原名儱,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別號由拳山人、鴻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浙江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戏曲家,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屠隆 · 查看更多 »

山雲

山雲,徐縣人,明朝軍事將領。 山雲父親為山青,早年跟從燕王朱棣起兵,積功至都督僉事。山雲最初襲父功,授金吾左衛指揮使,屢次跟從明成祖北征,有功。之後掌管隸府軍前衛,后升爲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宣德元年,改為北京行都督府,命其與都御史王彰自山海關至居庸關,巡視關隘。明宣宗親征樂安時,召其輔佐鄭王、襄王。次年,柳州、慶州被叛軍掠襲,鎮遠侯顧興祖因不救邱溫被逮,朝廷遂舉薦山雲出任。宣德三年,命佩征蠻將軍印,充總兵官往鎮。山雲抵達后攻破南安、廣源等地,次年再次討伐,并攻破。當時廣西自韓觀去世后,各地叛亂遂勝,山雲主張廣西兵少,請留用貴州部隊,并先後討平潯州、柳州、平樂、桂林、宜山、思恩等地。在鎮期間,他先後組織十餘次大戰,斬首一萬兩千餘人,隨後論功,晋升都督同知。 明英宗繼位后,山雲墜馬傷股。明英宗派太醫馳視,他因病請求他人替代,明英宗沒有批准,后晋升其為右都督。正統三年去世。贈懷遠伯,謚忠毅。.

新!!: 明史和山雲 · 查看更多 »

屈伸

屈伸(),字引之,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屈伸 · 查看更多 »

岳正

岳正(),字季方,號蒙泉,直隸漷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探花。 正統十三年(1448年)會試第一,登庚戌科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進左贊善。天順初年(1457年)改為翰林院修撰,教內侍書。當時,內閣大臣徐有貞、李賢下獄,帝既用呂原預政,頃之,薛瑄又致仕,英宗謀代者。此時,王翺舉薦,遂召見文華殿,后進入內閣。岳正為人一向豪邁,彈劾掌欽天監侍郎湯序,并進言離間石亨、曹吉祥。天順年間,岳正進言預見了曹石之變,但被石亨、曹吉祥構罪陷害,謫欽州同知。陳汝言誣陷其嘗奪公主田,遂逮繫詔獄,杖百,戍肅州。曹石之變后,釋放為民。明憲宗繼位后,御史呂洪等請復岳正與楊瑄官職,后以原官直經筵,纂修《英宗實錄》。成化元年(1465年)因事連坐,出任興化府知府,在任期間有建樹。成化五年(1470年)入覲,遂致仕。五年後去世,無子,大學士李東陽、御史李經為其女婿。嘉靖年間,追贈太常寺卿,謚文肅。.

新!!: 明史和岳正 · 查看更多 »

崔亮

崔亮,可以是指:.

新!!: 明史和崔亮 · 查看更多 »

崔呈秀

崔呈秀(),字尚书,直隶蓟州(今天津)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崔呈秀 · 查看更多 »

崔儒秀

崔儒秀(),字儆初,河南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峽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崔儒秀 · 查看更多 »

崔恭

崔恭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崔恭 · 查看更多 »

崔文升

崔文升,明朝宦官。 崔文升初为明神宗郑贵妃宫中内侍太监。明光宗即位,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御药房。光宗得病,他进大黄药,于是病情加剧,不能视朝。外廷都说崔文升受贵妃指派,有异谋。给事中杨涟以为是崔文升误用伐药。明光宗后来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驾崩。于是廷议论罪,将他贬谪南京。明熹宗天启年间,魏忠贤起用崔文升为总督漕运兼管河道。明思宗即位,召还北京,不久被御史吴焕弹劾,他和同党在宫门外号哭,明思宗大怒,将他和这些同党杖责一百,斥充南京孝陵净军。.

新!!: 明史和崔文升 · 查看更多 »

崔景榮

崔景榮(),字自強,直隸大名府長垣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崔景榮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明史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崇祯帝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明史和崇祯帝 · 查看更多 »

左光斗

左光斗(),字遺直、拱之,號浮丘,貫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籍寧國府涇縣人。明末東林黨六君子之一,是史可法之師。因東林黨爭,遭到閹黨魏忠賢下獄拷打而死,崇禎帝為之平反,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南明弘光時諡忠毅,世稱左忠毅公。.

新!!: 明史和左光斗 · 查看更多 »

左鼎

左鼎(),字周器,号立齐,江西吉安府永新縣怀忠镇岭上自然村人,民籍。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左鼎 · 查看更多 »

左良玉

左良玉(),字崑山。明末山東臨清人。明朝末年将领。.

新!!: 明史和左良玉 · 查看更多 »

左懋第

左懋第(),字仲及,號蘿石,乾隆时追谥忠贞,山東萊陽縣(今萊陽市)人。官至兵部右侍郎。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与清朝谈和,被扣押,不肯投降,被斬首。後人稱“明末文天祥”。.

新!!: 明史和左懋第 · 查看更多 »

巫凱

巫凱(),應天府句容(江苏句容)人。明朝軍事將領。 自幼好学,六歲能赋牡丹诗。十八歲,代父職擔任盧州衛百戶,刚毅通猛,娴于智谋,升至都指揮同知。永樂六年,跟從從英國公張輔平交阯立功,升遼東都指揮使。永樂十一年,召回北京,次年跟隨明成祖北征。宣德年間,以都督僉事佩征虜前將軍印,代朱榮鎮遼東。明英宗登基后,晉升爲都督同知。正統元年(1436年),被兵部尚書王驥彈劾,未獲罪。正統三年(1438年)十二月,病重去世,歸葬遼陽。.

新!!: 明史和巫凱 · 查看更多 »

巴喇西

#重定向 萨非王朝.

新!!: 明史和巴喇西 · 查看更多 »

巽他王國

巽他王國(巽他語:Karajaan Sunda),又譯巡達王國,是一個位於西爪哇地區的印度教王國,其存在時間約為669年至1579年,轄今萬丹省、雅加達、西爪哇省以及中爪哇省的部分地區。根據布姜加·馬尼克手抄本記載,其轄境最東部達Pamali河(今中爪哇省Brebes河)和Serayu河。 SK SK S.

新!!: 明史和巽他王國 · 查看更多 »

丁德興

丁德興(),安徽定远人,明朝军事将领。 在濠州归顺朱元璋。其攻占太平、溧水、溧陽,后攻破海牙水寨、活捉陳兆先,攻下集慶、鎮江、金壇、廣德、寧國等地,升任左翼元帥。分兵进攻江陰,并攻下徽州、石埭、池州、樅陽等地。在攻打宜興时,负责堵住太湖口,阻断张士诚粮道,协助徐達、邵榮攻下宜興,授鳳翔衛指揮使。朱元璋称赞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之虎將也”。 后陳友諒进攻龍江,丁德興率军力战并击败。后攻下安慶、九江、武昌,廬州等地,在围攻平江的时候,死于军中。贈都指揮使。洪武元年追封濟國公,列祀功臣廟。.

新!!: 明史和丁德興 · 查看更多 »

丁啟睿

丁啟睿(),字性如,號聖臨。明末河南永城人。.

新!!: 明史和丁啟睿 · 查看更多 »

丁元薦

丁元薦(),字長孺,號慎所。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湖州府長興縣(今浙江省長興縣)人,曾在廣東等地任職,歷仕禮部、刑部,官至刑部檢校、尚寶司少卿。事迹具《明史》本傳。.

新!!: 明史和丁元薦 · 查看更多 »

丁玉

丁玉(),初名國珍,河中(今山西)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早年跟从韓林兒,担任御史。呂珍攻破安丰后,丁玉归降朱元璋。此后跟随征战彭蠡,担任九江知府。并率众平定彭澤叛乱。朱元璋赞赏其武略,命其兼任指揮,并改名为玉。之后跟从傅友德攻克衡州,并担任指揮同知镇守衡州,后移防永州。 洪武元年,晋升都指揮使,兼任行省參政,镇守廣西。洪武十年,为右御史大夫。后以平羌將軍身份平定四川威茂土酋董貼里叛乱。两年后,平定松州。当时朱元璋认为松州多山少田,不宜坚守。丁玉则认为其为西羌要地,不可放弃军事设施。于是朱元璋听从其主张。当时四川人彭普貴造乱,指揮普亮不能平定,之后丁玉讨伐。明太祖写书赞赏丁玉,并授其左御史大夫。后大军返回,升任大都督府左都督。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丁玉因与胡惟庸有姻亲,之后连坐被杀。.

新!!: 明史和丁玉 · 查看更多 »

丁瑄

丁瑄,祖籍不詳,明朝官吏。 正統年間,擔任監察御史。當初福建鄧茂七叛亂,并接連攻下二十余座縣城,都指揮範真、指揮彭璽等先後被殺,東南騷亂。正統十三年,鄧茂七圍延平,明英宗命丁瑄招討,以都督劉聚、僉都御史張楷率大軍後繼。丁瑄先令人往撫,鄧茂七拒絕投降,丁瑄於是率眾進攻。次年丁瑄再次誘鄧茂七進攻延平,并設兵分道進攻,指揮劉福斬殺鄧茂七,其餘人均招撫複業。隨後丁瑄與都指揮雍埜擊敗餘黨。之後朝廷再次派陳懋大軍清剿,丁瑄於是還朝。景泰年間,擔任廣東按察使副使,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丁瑄 · 查看更多 »

丁鹤年

丁鹤年(),一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回人,元朝末年明朝初年人。父亲马禄丁为武昌府达鲁花赤。 丁鶴年的姐姐丁月娥熟讀詩書,年輕時教丁鶴年經史,丁鹤年通《诗经》、《书经》、《礼记》。元朝灭亡,流亡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以教书、卖药为生,不出仕明朝,研究天方之法。善于诗歌,特别是唐朝律诗。虽然始终忠于元朝,但对明朝的盛世也有赞颂:“生逢舜日当尧天,经营内外皆英贤。八十衰翁百无外,茅檐击壤歌丰年。”晚年在杭州去世。葬在曾祖父阿老丁墓旁。著有《海棠集》,后人汇编为《丁鹤年集》《丁孝子集》。表兄赛景初。.

新!!: 明史和丁鹤年 · 查看更多 »

丁錦孥

丁錦孥,新昌縣(今浙江省紹興地區)人。唐方的妻子。.

新!!: 明史和丁錦孥 · 查看更多 »

丁汝夔

丁汝夔(),字大章,號淪源,山東霑化縣(今古城鎮管家莊)人。明朝嘉靖年间政治人物。 正德十六年(1521年)進士,選庶吉士。嘉靖帝繼位後,丁汝夔為禮部主事,曾因大禮議被廷杖。歷任山西左布政使,甘肅、保定、應天巡撫,湖廣參政,河南巡撫,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書兼督團營。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韃靼長驅直逼京城,嚴嵩建議汝夔傳令諸將不許輕易出戰,靴靶得以肆掠京城周邊八日,民間皆歸罪于汝夔,嚴嵩更將罪名推到丁汝夔身上,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将汝夔斩首,臨刑大呼“嚴嵩誤我”。 隆慶初年,追復原官。.

新!!: 明史和丁汝夔 · 查看更多 »

丁月娥

丁月娥,回回人,當塗縣人(今安徽省東部)人,元朝末年人,父親馬祿丁為武昌府達魯花赤。.

新!!: 明史和丁月娥 · 查看更多 »

不剌哇

#重定向 巴拉韦.

新!!: 明史和不剌哇 · 查看更多 »

严嵩

嚴嵩(),字惟中,號介溪,别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钤山堂集》40卷。.

新!!: 明史和严嵩 · 查看更多 »

師逵

師逵(),字九達,中書省東平路東阿縣(今山東省東阿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師逵早年丧父,侍母至孝。十三岁时,母亲得病,思藤花菜。師逵出城南二十余里才找到,回来时已二更,遇上老虎。師逵大惊呼天,老虎离去。之后母親的病就痊愈了。明朝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监生跟从御史出巡,被御史弹劾逮捕。明太祖朱元璋见他貌伟,释放他。后來升为监察御史,又改任陕西按察使。后因母丁忧去任。明成祖即位后,召为兵部侍郎,后改吏部侍郎。永乐年间,他出巡湖南湖北筹买木料运到北京修建北京城。后因行事苛刻,被周幹弹劾。当时太子监国,因為師逵是成祖特遣,沒有追究他的罪。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命其总督饋餉。師逵在吏部辅佐蹇義长达二十年。明仁宗即位后,其与趙羾、古樸改在南京授官,師逵晋升南京户部尚书,兼管吏部。宣德二年,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師逵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明史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席上珍

席上珍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明史和席上珍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中央军委直属单位。.

新!!: 明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席書

席書(),字文同,號元山,四川遂寧縣(今四川省遂寧市)人,祖籍山西臨汾。明朝政治人物。席書因上疏支持明世宗立生父為皇考,而成為大禮議事件重要核心人物。。.

新!!: 明史和席書 · 查看更多 »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祖籍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和阳(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汉族,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諡忠武。.

新!!: 明史和常遇春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

布哈拉(乌兹别克语:Buxoro)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国第五大城市和布哈拉州的首府,人口237,900(1999年)。 布哈拉在唐代称为捕喝、安国,王姓昭武,为昭武九姓之一。布哈拉在梵文是指修道院與學術中心。 與乌兹别克斯坦的另一座大城市撒馬爾罕一样,布哈拉的塔吉克人佔多數人口,伊朗文化佔優勢。在蘇聯把布哈拉劃給烏茲別克後,塔吉克斯坦有收回布哈拉的企图。.

新!!: 明史和布哈拉 · 查看更多 »

丘弘

丘弘,字寬叔,福建上杭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科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屢次陳述進言。成化六年,請求賑災山東、河南,得到批准。當時,萬貴妃受寵,中官梁芳、陳喜爭進淫巧,并貪污財物,一時朝廷風氣侈靡。邱弘與同官疏論中官罪,并請停禁侈俗,憲宗不批准,僅命令僭侈者罪無赦,甚至此道命令也沒有什麼大的成效。次年出使琉球,卒於途中。.

新!!: 明史和丘弘 · 查看更多 »

丘祖德

丘祖德(),字念修,四川成都人。明朝政治人物。 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宁国府推官,因有才能,调任济南,被推荐,越级提拔为佥事,分巡东昌。山东土寇猖獗,崇祯帝听给事中张元始之言,令丘祖德及东兖道李恪专任招抚,土寇多解散。十五年(1642年),调官沂州。冬季,因兵部尚书张国维所荐,被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十六年(1643年)在官吏考核中被解职待查,查明后,以原官代王永吉抚山东。北京沦陷,李自成遣使招降丘祖德,丘祖德斩使者,图谋发兵拒守,但中军梅应元叛变,率部卒索取印绶,丘祖德于是南奔。 弘光年间,御史沈宸荃弹劾丘祖德和河南总督黄希宪轻弃封疆,诏将二人削籍提讯,久后获释。时成都亦沦陷,丘祖德无家可归,流寓于宁国。金声起兵绩溪反清,丘祖德与宁国举人钱文龙、诸生麻三衡、沈寿荛等各自举兵响应。时郡城已失,丘祖德驻华阳,麻三衡驻稽亭,其他蜂起者还有十余部,相约一同攻郡城,不克,沈寿荛阵亡,丘祖德退还山中。清军攻破其寨,丘祖德被俘,被磔死,其子也被杀。不久其余各部也都败亡。紹武帝追贈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諡忠烈。.

新!!: 明史和丘祖德 · 查看更多 »

丘福

丘福(1343年-1409年),清朝因為避孔丘的諱,而改為邱姓,明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永樂時將領。 丘福为行伍出身,初年在燕王府工作,被授予燕山中護衛千戶。后参与靖难之役,居功臣之首,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永乐七年(1409年),率部北伐蒙古,因轻敌导致全军覆没,被杀。.

新!!: 明史和丘福 · 查看更多 »

丘橓

丘橓(),字茂實,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諸城縣(今山東省諸城縣),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為人剛正而喜歡挑戰權貴,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追贈太子太保,諡簡肅。.

新!!: 明史和丘橓 · 查看更多 »

丘民仰

丘民仰(?-1642年),字长白,明渭南(今陕西渭南)人,明朝官员,松锦大战时身死国难。.

新!!: 明史和丘民仰 · 查看更多 »

丘濬

丘濬(),字仲深,號深庵、玉峰、瓊山,別號海山老人,瓊山府城鎮下田村(今金花村)人,祖籍福建泉州,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新!!: 明史和丘濬 · 查看更多 »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新!!: 明史和三佛齐 · 查看更多 »

三藩

三藩可以指:.

新!!: 明史和三藩 · 查看更多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年12月28日-1681年12月8日)是清朝康熙初年,吳三桂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議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的战争。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吴三桂举兵始,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缢而终,共历时八年。 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甚猛,数月之间便攻占江南六省。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之子尚之信、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延平王郑经等先后举兵响应,一度动摇清廷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吴三桂之声势至此达到顶点。不过,吴军此后未能有所进取,清廷在相持阶段逐渐获得转机。1676年(康熙十五年),清大将军图海凭借平定察哈尔之余威,一战而收复关中地区。与此同时,康亲王杰书等各路清军也击破耿精忠三路北伐大军于浙江和江西一带,耿精忠于此战后向清廷投降。次年(1677年),尚之信亦降清,孙延龄势力则于广西覆灭,吴军之东西两翼皆被清军翦除,清军在全局上对吴军呈合围之势。1678年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试图重振民心士气,然而却于数月后病死于衡州,太孙吴世璠继位。此后,战局对于吴周而言更是每况愈下,先失重镇岳州,湖南因而不保;清军又击败吴周将领王屏藩于四川,试图阻断吴军补给线,吴世璠只得退守贵阳。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军顺势分道入黔直指云南,于次年(1681年)攻克昆明,吴世璠兵败自缢,三藩之乱至此平定。.

新!!: 明史和三藩之乱 · 查看更多 »

乞力麻儿

#重定向 克尔曼.

新!!: 明史和乞力麻儿 · 查看更多 »

平安 (明朝)

平安(),小字保兒,南直隸鳳陽府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人,明朝建文帝的大將,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擊朱棣,朱棣即位後赦免了平安,還任命为「都督僉事」,但是在數年後想起了平安,將他逼死。.

新!!: 明史和平安 (明朝) · 查看更多 »

年富

年富,或嚴富,字大有,直隸懷遠縣人。明朝戶部尚書。 年富早年以會試副榜授德平訓導。宣德三年,升吏科給事中。明宣宗選拔給事中,命其與賈銓並掌刑科,彈劾都御史顧佐等人。明英宗繼位后,遷陝西左參政,尋命總理糧儲。其遇事,果敢有為,權勢莫能撓,聲震關中。九年任期滿,升河南右布政使,與當地豪強對抗,后由少師楊溥調解。其在任期間,救濟災荒,后進左布政使。景泰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提督軍務,并罷免諸州縣稅課局,停太原民轉餉大同。并治理武清侯石亨、武安侯鄭宏、武進伯朱瑛等私囊糴米,后并彈劾石亨專擅,因得罪權貴被削職。 景泰六年,母喪丁憂,除服后起用。次年彈劾英國公張懋及鄭宏各置田莊於邊境,歲役軍耕種,后被制止。天順元年,巡撫官職被撤,年富亦在其中。隨後,石彪立即彈劾并逮捕下詔獄。明英宗問李賢,并稱此必為誣陷。李賢請宜早雪冤。之後命錦衣衛門達問事,果然無驗,乃令致仕。次年,因廷臣舉薦,起用南京兵部右侍郎,未上,改戶部,巡撫山東。之後改左副都御史。天順四年,因李賢舉薦,擔任戶部尚書。在任期間統籌治理,躬親會計,戶部大治。后父喪丁憂。 明憲宗即位后,其請求陝西重新整理治餉,并罷免左布政孫毓,改用右布政楊璿、參政婁良、西安知府余子俊。吏部尚書王翺則抗議其侵官,年富則稱「薦賢為國,非有所私也。」隨後請辭職,憲宗慰留,不久因病去世。賜謚恭定。.

新!!: 明史和年富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明史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乌沙剌踢

#重定向 古吉拉特邦.

新!!: 明史和乌沙剌踢 · 查看更多 »

乔世臣

喬世臣,字丹葵,滋阳(今兖州)人。 喬發之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山东乡试第一,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參修《明史》,雍正二年(1724年),授编修,出知嘉兴府,歷官江苏按察使。雍正九年(1731年)升右通政,升江苏巡撫,雍正十二年(1734年)官至刑部侍郎兼工部。十三年(1735年)卒於任上。.

新!!: 明史和乔世臣 · 查看更多 »

亚丁 (也门)

#重定向 亞丁.

新!!: 明史和亚丁 (也门) · 查看更多 »

于孔兼

于孔兼(),字元時,號泰景,直隸金壇(今屬江蘇)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于孔兼 · 查看更多 »

于谦

--謙(),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 --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挥明军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并成功复辟后,--謙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間获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謙的祠堂、故居。.

新!!: 明史和于谦 · 查看更多 »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新!!: 明史和于阗 · 查看更多 »

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清朝政治人物。江南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坛区)人。狀元及第,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襄。《清史稿》有傳。.

新!!: 明史和于敏中 · 查看更多 »

于慎行

于慎行(),字可遠,又字無垢。山東兗州平陰縣東阿鎮洪范村(今山東省濟南市東阿縣楊柳鄉)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于慎行 · 查看更多 »

亦思弗罕

#重定向 伊斯法罕.

新!!: 明史和亦思弗罕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明史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明史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康茂才

康茂才(),字壽卿,元末蕲县(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朝開國功臣。 元末群雄並起之際,康茂才號召鄉民保衛家園,因功授都元帥。在朱元璋攻克集慶時,率所部投降,授秦淮翼水軍元帥之職,奉命鎮守龍灣,後任都水營田使,督修水利,率士兵行屯田之策,兼帳前副總親兵左副指揮使。在陳友諒來攻應天時,奉朱元璋之命詐降,臥底在陳友諒身邊誘使他躁進急行,在龍灣大敗。 後随朱元璋破江州,攻占蕲、黄,戰鄱陽湖,因功右遷大都督府副使,又從滅張士誠,同知大都督府事。1368年隨徐達北伐,攻取汴梁,後留守陕州二年,才西進關中取下興元,病死回師途中,追封蘄國公。.

新!!: 明史和康茂才 · 查看更多 »

康海

康海(),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中國陝西武功县人,明朝狀元、文学家。.

新!!: 明史和康海 · 查看更多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记载逾四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约4000万字,且统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纪传体编写。“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新!!: 明史和二十四史 · 查看更多 »

底里

#重定向 德里蘇丹國.

新!!: 明史和底里 · 查看更多 »

仁孝文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姓,本名无记载,明成祖朱棣嫡--,濠州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嫡长女。.

新!!: 明史和仁孝文皇后 · 查看更多 »

廷杖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以荊條或竹板打人,是對朝中的官吏實行的一種懲罰,最早有廷杖紀錄的是隋朝,一說最早始於唐代,明代以前各代的廷杖只是皇帝偶而動怒,即興所為,到了明代便逐漸形成制度,成為皇帝常用的懲罰朝臣的手段。 據《隋書·刑法志》記載,隋文帝“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明代的廷杖始於朱元璋,但有紀錄者僅茹太素,明代前期建文、永樂、洪熙、宣德皆無廷杖紀錄,明英宗廷杖數位捲入明景帝間政治鬥爭的大臣,爾後憲宗、正德、嘉靖,因大禮議及出巡被阻等君臣爭執,曾大規模施行廷杖,天啟朝魏忠賢把持朝政,則動用過三次廷杖。 負責行刑的是錦衣衛的校尉,監刑的是司禮監太監。「洪武六年,工部尚書王肅坐法當笞,太祖曰:『六卿貴重,不宜以細故辱,命以俸贖罪。』後羣臣罣誤許以俸償始此。」正德元年(1506年),劉瑾逐劉健、謝遷,激起士人共憤,給事中艾洪、南京給事中戴銑、御史薄彥徽等二十一人,或獨自具名,或幾人聯名,上疏請求保留劉、謝二人。最後皇帝將這二十一人全部逮捕,各廷杖三十。戴銑死於杖下,蔣欽三次被杖,三天後死在獄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以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天啟時,太監王體-乾-奉赦大審,重笞戚畹李承恩,以悅魏忠賢。於是萬燝、吳裕中斃於杖下,台省力爭不得。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劉業、楊玉珂、工部郎中萬燝等七十多人,輪番猛批魏忠賢。其中萬燝曰:“忠賢盡竊大權,生殺予奪,在其掌握。致內廷外朝,止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豈可一日尚留左右。”魏忠賢大怒,廷杖萬燝一百,四天后,萬燝死去,御史吳裕也被活活打死。天啟二年,文震孟上疏指明熹宗是傀儡,魏忠賢見疏大怒,欲杖八十,後以流放了事。 清朝廷杖較明朝少見,多半以奏疏不當或犯聖違逆者,加以「殊屬喪心病狂」、「妄議朝政」之罪以大逆條例論。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珍妃遭到了「褫衣廷杖」,在清朝歷史上,皇妃遭受廷杖是第一次。.

新!!: 明史和廷杖 · 查看更多 »

任禮

任禮(),字尚義,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彰德府臨漳縣(今河南省臨漳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寧遠伯。 靖難之役中,其以燕山衛卒從朱棣起兵,積功至山東都指揮使。永樂二十年,擢都督僉事。之後跟隨明成祖北伐。明仁宗即位后,命掌廣西都司事。后改為遼東。明宣宗即位后,晉升爲都指揮同知,跟隨平定朱高煦叛亂,后跟隨征兀良哈。明英宗即位后,晋升為左都督。 正統元年,佩平羌將軍印,充左副總兵鎮甘肅,抵禦阿臺、朵兒只伯進犯。正統十四年,也先分道入寇,抵肅州,兩軍相戰。景泰年初,提督三千營,后以老致仕。不久,復起守備南京,入掌中軍都督府。成化初年去世,贈侯,謚僖武。.

新!!: 明史和任禮 · 查看更多 »

任瀚

任瀚(,字少海,號忠齋,自稱五嶽山人。四川南充縣縣城北郊(今南充市順慶區舞鳳鎮)人,祖籍西充縣,明代官員、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新!!: 明史和任瀚 · 查看更多 »

任昂

任昂,字伯顒,河陰(今河南鄭州)人。元朝進士,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元朝至元年間中進士,后任知寧晉縣,沒有赴任。明洪武年間,任命為襄垣訓導,升任御史。洪武十五年,升任禮部尚書。與曹國公李文忠、大學士宋訥等負責國子監十五。制定祭祀禮儀等,后辭職回鄉。.

新!!: 明史和任昂 · 查看更多 »

廖莊

廖莊,字安止,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廖莊 · 查看更多 »

廖永安

廖永安(),字彦敬,安徽巢縣人,元朝末年军事人物。 與弟廖永忠及俞通海等上山落草自保。在朱元璋起兵後,率領手下歸附。攻元中丞蠻子海牙於馬場河,擊破元兵,後攻牛渚、取采石、收太平,積功升任管軍總管一職。後又破海牙水栅,擒陳兆先,會合朱元璋主軍一同攻打集慶(今南京),因功升擢建康翼统軍元帅。後領水軍取鎮江、常州,和常遇春一同拿下池州,和俞通海攻打江陰,勸降張士誠守將欒瑞,升同知樞密院事。破士誠兵於常熟福山港,又取通州狼山,廖永安遂乘勝深入,但在太湖被張士誠部將呂珍所敗,廖永安被擒後堅持不降,被囚八年後身死獄中。 朱元璋感廖永安忠誠,遥授其行省平章政事,封為楚國公。打敗張士誠後,朱元璋於南京山上祭廖永安之靈。洪武六年追諡武閔。洪武九年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而後改封為鄖國公,妻子苏氏亦改封郧国公夫人。無子,授其從子升為指揮僉事。.

新!!: 明史和廖永安 · 查看更多 »

廖永忠

廖永忠(),巢州(今安徽巢湖)人。廖永安弟。明代开国名將。 廖永忠早年隨兄廖永安歸附朱元璋,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平定两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后因逾制被明太祖赐死。.

新!!: 明史和廖永忠 · 查看更多 »

廖昇

廖昇(),湖廣行省襄陽府襄陽縣(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廖昇早年为方孝孺、王紳相友善。洪武末年,由左府斷事擢太常寺少卿。建文初期,参与修订《明太祖實錄》,董倫、王景為總裁官,廖昇为副總裁官,李貫、王紳、胡子昭、楊士奇、羅恢、程本立為纂修官。燕兵朱棣渡江后,朝廷遣使請割地,不许。廖昇听闻后大哭,与家人告别,后自尽身亡。靖難之變殉難的諸臣中,廖昇死的最早。陳瑛在奏諸臣逆天命,請命诛杀建文旧臣,亦首推廖昇。.

新!!: 明史和廖昇 · 查看更多 »

仇鉞

仇鉞,字廷威,鎮原人。明朝軍事將領。咸寧伯。 仇鉞以士卒出身,恰逢都指揮僉事仇理去世,無嗣,遂令鉞襲其世職,為寧夏前衛指揮同知。正德二年,因楊一清舉薦,擢寧夏遊擊將軍。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及都指揮何錦、周昂,指揮丁廣謀反,仇鉞引兵入城假意歸降,后借兵暗殺周昂,后擒拿朱寘鐇,之後在賀蘭山逮捕何錦、周昂,叛變前後十八日后即被平定。當時,朝中聞變,朝商議仇鉞為副總兵,當時傳言其已經投降,欲追回敕令。大學士楊廷和稱不可,於是不予追改,事情果然如楊所預料。然而,劉瑾命令陝西總兵官曹雄藏去仇鉞上奏,仇鉞竟無殊擢。巡按御史閻睿訟其功,詔奪俸三月。劉瑾被誅殺后,始進署都督僉事,充寧夏總兵官。尋論功,封咸寧伯,歲祿千石,予世券。次年冬,召掌三千營。 正德七年,拜平賊將軍,偕都御史彭澤討河南盜亂,未至,而參將馮禎戰死洛南。當時,叛軍聞官軍將至,遂奔汝州。又聞官軍扼要害,乃走寶豐,復由舞陽、遂平轉掠汝州東南,敗奔固始,抵潁州,屯朱臯鎮。永順宣慰彭明輔等突擊獲勝,其餘逃亡光山,均被仇鉞緝拿。之後官兵數路進攻,四個月內平定叛亂。班師后論功,進世侯,增祿百石,仍督三千營。次年,擔任大同總兵官,統領京軍戰備。明武宗常詔諸位邊將入侍豹房,仇鉞曾一去,此後均力辭。正德十年,稱疾解營務。明世宗繼位后,再起督三千營,掌前軍都督府事,未上即卒,年五十七。謚武襄。 子仇昌有病残疾,孙仇鸾袭爵。.

新!!: 明史和仇鉞 · 查看更多 »

仇成

仇成,和州含山县铜城乡(现称铜闸镇)人,1355年投奔驻军和州的朱元璋,曾參與攻克--、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戰都勇冠三軍,1359年,随常遇春攻克衢州,朱元璋提升他为统军大元帅。 1361年,仇成隨軍攻打安慶,廖永忠、张志雄破其水寨,仇成由陆發兵聯手克安庆,仇成因此被封為安慶守將。仇在任上成功抚集军民,守禦严密,令陳友諒無可趁之機。日後仇成从征陳友諒,歼敌泾江口,被朱元璋提升为留守中卫指挥佥事。1366年四月,仇成打下原屬張士誠的淮泗、寿颍诸州,當年十月又攻下湖州,參與朱元璋對蘇州的包圍。在張士誠戰敗後,被升為留守左卫指挥使,仍命驻守安庆。 1369年,又升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出鎮遼東,但這段時間卻無甚戰功。直到1378年,論藍玉西征之功時,朱元璋念其舊勳,封为安庆侯,岁禄二千石。1381年六月,四川少数民族叛亂。當年九月仇成充征南副将军统兵平定讨平容美诸峒。十月,又跟随大将傅友德征服云南,戰後予世券,加禄五百石。洪武二十一年七月初八日(1388年8月10日)病故,年六十四,追封为皖国公,谥“莊襄”,赐葬鍾山之阴。 夫人吴氏,封安庆侯夫人,子男一人,名仇正,袭安庆侯爵,女一人。.

新!!: 明史和仇成 · 查看更多 »

伊图

伊图(葡萄牙语:Itu)是巴西圣保罗州的一个城市。总面积639.981平方公里,总人口15 7384人,人口密度243.9人/平方公里(2009年) 。伊图建立于1610年;1657年,升格为镇;1843年,升格为市。“伊图”一词来源于图皮语,意为“大瀑布”。.

新!!: 明史和伊图 · 查看更多 »

伍驥

伍驥,字德良,安福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天順七年,巡按福建,與都指揮僉事丁泉抵抗上杭民變,當時丁泉單騎抵達賊壘示詣,從容立馬,諭之以禍福。義軍間其至誠,紛紛感悟泣下,歸附之眾達一千七百余戶。伍驥給以牛種,恢復其生產。只有賊首李宗政不服,伍驥與丁泉率眾進攻,丁泉力戰而亡,伍驥吊死恤傷,并繼續帶兵戰鬥,接連攻破其十八寨,斬獲八百余人,從此戰平。伍驥因此得病,大軍班師至上杭后去世。軍民悲痛如喪父母,紛紛爭相出錢立祠。成化年間,知縣蕭宏請求,明憲宗下詔伍驥與丁泉共同祭祀,賜祠堂名「褒忠」。.

新!!: 明史和伍驥 · 查看更多 »

伍洪

伍洪,字伯宏,江西安福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伍洪 · 查看更多 »

伍文定

伍文定(),字時泰,號松月,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松滋縣(今湖北省松滋市西北老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伍文定 · 查看更多 »

张七姐

张七姐(),明世宗朱厚熜第二任皇后,后被废。.

新!!: 明史和张七姐 · 查看更多 »

张三丰

張三--(生卒年不详),本名全一,字君宝,号三--,元末明初道士,辽西懿州人(或為福建省邵武人)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據武當山道教中人相傳,張三--於湖北均县武当山修道,供奉玄天上帝为主神。另據現存武當派武術各分支派傳人及弟子相傳,亦是武當派武術的開山祖師。.

新!!: 明史和张三丰 · 查看更多 »

张以宁

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人,元末明初官员。 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任黄岩判官、六合尹,因犯事免官。元顺帝时,任国子助教、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 明朝时,任侍讲学士。洪武二年(1369年)秋,出使安南,在返回途中逝世。 张以宁著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因其家在古田翠屏山下,称翠屏先生。.

新!!: 明史和张以宁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明史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张彝宪

张彝宪,明朝宦官。崇祯帝时司礼太监。 张彝宪有心计,崇祯帝令他钩校户部、工部二部出入,建公署名为户工总理,权力好像外任的总督、京城的团营提督一样。给事中宋可久、冯元飙等十余人劝谏,崇祯帝不纳。吏部尚书闵洪学率朝臣上疏力争,崇祯帝说:“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大臣不敢再言。南京侍郎吕维祺上疏谴责辅臣不能匡救,礼部侍郎李孙宸也以召对力谏,崇祯帝都不听。张彝宪按行两部,踞尚书之上,命郎中以下谒见他。工部侍郎高弘图上疏请求归乡,被削籍罢去。张彝宪更加骄纵,扣押边镇军器不发。管盔甲主事孙肇兴弹劾其误国。崇祯帝反加罪于孙肇兴,将其逮捕入狱,后发配军中戍边。主事金铉、周镳都上谏请斥去张彝宪。工部尚书周士樸和张彝宪不和,被诘问罢去。崇祯八年(1634年)八月,撤监视总理。崇祯九年(1635年),命张彝宪守备南京,不久死去。.

新!!: 明史和张彝宪 · 查看更多 »

张信

张信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张信 · 查看更多 »

张克俭

张克俭(),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张克俭 · 查看更多 »

张国纪

* 张国纪 (明朝外戚),明熹宗懿安皇后张氏之父。.

新!!: 明史和张国纪 · 查看更多 »

张罗俊

張羅俊(),字元美,北直隸清苑縣人。明末進士。 父張純臣是武進士出身,歷官署參將、神機營左副將。羅俊為長子,有五弟張罗彦、張罗士、張罗善、張罗喆、張罗辅,其弟張羅彥舉崇禎二年進士。罗俊於崇祯十六年(1643年)举进士,弟罗辅亦举同科武进士。羅俊娶一失明女子為妻,而且終身不置妾。李自成攻破北京後,罗俊守城,力戰之,後大呼“我进士张罗俊也”,戰死。.

新!!: 明史和张罗俊 · 查看更多 »

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變首领之一。榆林府(今陕西省定边县)人,主要割据于四川,曾建立大西政权,後兵败被清军所杀。.

新!!: 明史和张献忠 · 查看更多 »

张瑶

张瑶(),中國北京女歌手。於2001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新视听》节目出道。2012年3月18日,张瑶和保利演艺公司高层的陈科(学芭蕾舞出身)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了婚礼。.

新!!: 明史和张瑶 · 查看更多 »

张瑛

#重定向 張瑛.

新!!: 明史和张瑛 · 查看更多 »

张璁

张璁(),字秉用,後避諱嘉靖帝,改名孚敬,更字茂恭,号罗峰,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官至內閣首輔。在“大禮議”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张璁是明朝大改革的开启者,为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之后、张居正之前的一位改革家。.

新!!: 明史和张璁 · 查看更多 »

张鲸 (明朝)

張鯨(),杭州人,明神宗時的司禮監權閹,他扳倒了权势熏天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冯保,並且阻止了张居正的改革。在協助明神宗清算張居正與馮保之後取代冯保掌握司礼监及东厂。張鲸性刚果,帝倚任之。最后充军而死。.

新!!: 明史和张鲸 (明朝) · 查看更多 »

张鹏翼

张鹏翼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张鹏翼 · 查看更多 »

张麒

张麒,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永城县人,诚孝昭皇后张氏的父亲,明宣宗的外祖父。 洪武二十年(1387年)张麒的女儿嫁给为燕王朱棣的世子朱高炽为世子妃,张麒授兵马副指挥。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永乐帝,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张麒进京卫指挥使,不久去世。太子即位明仁宗,追封彭城伯,谥号恭靖,后进彭城侯。三子张昶、張旭及张昇,并就是诚孝昭皇后之兄。.

新!!: 明史和张麒 · 查看更多 »

张钧

#重定向 張鈞.

新!!: 明史和张钧 · 查看更多 »

张永 (明朝)

張永(),保定人。明武宗時的宦官。 八虎之一,與劉瑾有怨懟,劉瑾打算將之黜發南京,於是兩人在皇帝面前對質。張永動手痛毆劉瑾,武宗令谷大用等置酒勸和。安化王朱寘鐇反叛,明武宗派楊一清總督寧夏、延綏,由張永任楊一清監軍。不久朱寘鐇被楊一清俘獲,張永趁獻俘時向武宗告發劉瑾罪狀,明武宗命令張永帶領禁軍捉拿劉瑾。最後劉瑾被殺。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謀反,明武宗親征,命張永率邊兵兩千人為前鋒。王守仁將朱宸濠俘虜,交付張永。江彬欲誣王守仁謀反,被張永救解得免。明世宗即位後,八虎受到打擊,御史萧淮彈劾谷大用、丘聚等人蛊惑先帝,並牽連張永。世宗下诏命张永闲住。萧淮又弹劾张永在江西有违法事,贬为奉御,前往孝陵主持香光。嘉靖八年(1529年),大学士杨一清等說張永實有功,遂起用掌管御用监,提督团营。不久死去。.

新!!: 明史和张永 (明朝) · 查看更多 »

张汝舟

张汝舟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张汝舟 · 查看更多 »

张淳

#重定向 張淳.

新!!: 明史和张淳 · 查看更多 »

張原

張原(),字士元,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三原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九年(1514年),登進士,授吏科給事中,多次進言,后因得罪權貴而被貶新添县驛丞。嘉靖初年,召為兵科給事中,此後多次彈劾定國公徐光祚、外戚玉田伯蔣輪、昌化伯邵蕙等人,后晋升為戶科右給事中。大禮議事件中,因在左順門抗議,而被施杖行,因病創傷去世。死後貧不能葬。隆慶元年,贈光祿寺少卿。.

新!!: 明史和張原 · 查看更多 »

張可大

張可大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張可大 · 查看更多 »

張士隆

張士隆,字仲修,河南安阳人。明朝政治人物。 弘治八年(1495年)鄉試中舉,入太學讀書,與同縣崔銑、寇天敘、馬卿、呂柟輩相砥礪。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進士。。正德六年(1511年)擔任御史,出任河东巡盐使,修築通路可通鹽車。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宮大火,因得罪宦官,担任凤阳织造,錢寧借“薛鳳鳴獄”,誣告士隆“治狱偏枉”。明世宗時,出任陕西副使。卒於任上。 曾祖父張本;祖父張通,曾任監生;父親張魯。母朱氏。.

新!!: 明史和張士隆 · 查看更多 »

張士誠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泰州白駒場(今江蘇大豐)人,元朝末年的起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友諒最桀(殘暴),士誠最富」明代史,傅樂成教授著,長橋出版社,1980年之說。.

新!!: 明史和張士誠 · 查看更多 »

張孟男

張孟男(),字元嗣,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中牟縣(今河南省中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張孟男 · 查看更多 »

張家玉

张家玉(),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曆時任兵部尚書,兵敗自盡殉國。.

新!!: 明史和張家玉 · 查看更多 »

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又称张江陵,湖广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人,祖籍直隶鳳陽縣,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初年,官至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任內推行一條鞭法與考成法,改革賦稅與官吏升遷制度。.

新!!: 明史和張居正 · 查看更多 »

張岱 (明朝)

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作家和史學家。張岱出身書香世家,三代進士,家境富裕,前半生生活奢華,養尊處優,精通各種玩樂之道,屢試不第。張岱48歲時明朝覆亡,他一度在南明魯王朱以海的小朝廷中供職,後來逃避戰亂遁入深山,寄居佛寺,潛心著作,生活困頓,其後返回紹興定居,一度到杭州協助谷應泰編纂史書。文學方面,張岱是小品文名家,著有《陶庵夢憶》及《西湖夢尋》等書,追憶昔日繁華生活,細述明末社會風情,文章平易近人,典雅精練,趣味盎然,膾炙人口,清初風行一時。史學方面,張岱撰有《石匱書》與《石匱書後集》,記述有明一代史事,剖析明亡原因,注重秉筆直書,推崇忠貞節義,以求垂鑑後世;但其書襲抄痕跡過於明顯,難以稱得上一家之言。.

新!!: 明史和張岱 (明朝) · 查看更多 »

張任學

張任學(),字留孺,四川安岳縣人。明末將領。 天啟五年進士,授太原縣知縣,調榆次縣。崇禎年間擧卓異,擢監察御史,巡按河南,監軍討伐農民起事軍隊。當時諸將畏戰,任學主動申請轉為武階,任河南總兵官,後與張献忠戰敗,褫職。崇禎十五年(1642年)復起,未及上任而卒。.

新!!: 明史和張任學 · 查看更多 »

張弘至

張弘至,字時行,號龍山,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南安府知府張弼之子。弘治九年(1496年),登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弘治十二年,屢次彈劾淘汰兵務。明武宗繼位后,擔任戶部給事中出使安南,返回后任都給事中,因母喪丁憂回鄉。.

新!!: 明史和張弘至 · 查看更多 »

張位

张位(),字明成,号洪阳,江西南昌新建县人。明朝重臣,官至礼部尚书。.

新!!: 明史和張位 · 查看更多 »

張佳胤

張佳胤,字肖甫,號崌崍山人,四川省重慶府合州銅梁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進士。授滑县知縣,有強盜假裝錦衣衛,企圖勒索张佳胤,反被張所制服。升任户部郎中。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隆庆五年(1571年)升右僉都御史。万历七年(1579年)升兵部右侍郎。累官浙江巡撫,定馬文英、劉廷用之亂,官至薊遼總督。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卒。有《崌崍山房集》。.

新!!: 明史和張佳胤 · 查看更多 »

張德勝

張德勝(),字仁輔,安徽合肥人。明朝初期军事人物。 其早期在巢县和俞通海归顺朱元璋,后渡江跟随大军攻破採石、太平,并和汤和一同活捉陳埜先,任太平興國翼總管。后在攻破海牙水寨,擒陳兆先。后攻下集慶、鎮江、常州、寧國、太湖、宜興,升任僉樞密院事。后收复池州。与陈友谅大军作战,并攻破。后在採石大战中战亡。追封蔡國公,諡忠毅,肖像居功臣廟,侑享太廟。其养子張興祖继承爵位。.

新!!: 明史和張德勝 · 查看更多 »

張俊

張俊,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人。五世祖徙秦州,子孙遂为秦州三阳寨人。.

新!!: 明史和張俊 · 查看更多 »

張國維

張國維(),字九一,號玉笥,浙江金華府東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明亡後,自盡殉國。.

新!!: 明史和張國維 · 查看更多 »

張問達 (涇陽)

張問達,字德允,陝西省西安府涇陽縣人,軍籍,治《詩經》,年三十歲中式萬曆十一年癸未科第三甲第四十一名進士。九月二十六日生,行四,曾祖張璟,壽官;祖張鎬,封徵仕郎衛經歷;父張汝騋,州判官;母韓氏(贈孺人);繼母熊氏。嚴侍下,妻何氏,繼妻吳氏;劉氏(聘);兄問仁;問明;問政。由國子生中式陝西鄉試第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三十四名。 歷任高平县及濰縣知县,有惠政。授刑科給事中。遷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張問達曾上疏彈劾李贄,說李贄刻《藏書》、《焚書》等作品,“流行海內,惑亂人心。”张问达指责李贽“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天启元年(1621年)冬为吏部尚书,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皆经其手。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二十六日加少保致仕。魏忠贤同黨劾其赃私,命追款十萬,遂破產。天启五年(1625年)卒。崇祯元年(1628年)赠太保。.

新!!: 明史和張問達 (涇陽) · 查看更多 »

張元勳

張元勳(),字世臣,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太平縣(今浙江省溫嶺縣)人, 世職担任海門衞新河所百戶,跟随戚繼光抵禦倭寇進犯,后攻破橫嶼等地,晉升署都指揮僉事,任福建游擊將軍。隆慶初年,攻破福安,改任南路參將。之後跟隨李錫攻破曾一本,進副總兵。隆慶五年,升任署都督僉事,代替郭成擔任廣東總兵官,平定惠州、廣州等地民變。晉升署都督同知,世廕百戶。最後陸續平定廣東各地倭寇,后晉升中軍都督府右都督,改廕錦衣,因病辭職歸鄉,死於家中。.

新!!: 明史和張元勳 · 查看更多 »

張元禎

張元禎(),初名元徵,字廷祥,江西南昌人,明代学者、官僚。 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赐名元徵。巡抚韩雍为改今名。天顺四年(1460年)中进士,授编修。明宪宗时,参与编撰英宗实录。后来因为政见不合,以病辞官归乡。居家讲求学问二十年多年。后复用,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天启初,追谥文恪。元禎诗文,朴素无华。著有《东白集》二十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新!!: 明史和張元禎 · 查看更多 »

張元濟

張元濟(),中国出版家,字筱斋,號菊生,浙江嘉兴海鹽人,為宋朝張九成的裔孫。.

新!!: 明史和張元濟 · 查看更多 »

張光前

張光前,字爾荷,號㟊西,山西澤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張光前 · 查看更多 »

張四維

張四維,字子维,號鳳磐,或作鳳盤。明朝蒲州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明中後期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張四維 · 查看更多 »

張倫

張倫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倫 · 查看更多 »

張玉

張玉(),字世美,諡號忠武,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明朝軍事人物,靖難之役著名將領。 張玉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中多立有戰功,後於東昌之戰中戰死。朱棣稱帝後,以為靖難第一功臣,追贈為榮國公,謚忠顯。明仁宗加封為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朱能、王真、姚廣孝等靖難功臣同享成祖廟廷。.

新!!: 明史和張玉 · 查看更多 »

張祐 (明朝将领)

張祐(),字天祐,廣州人。明朝軍事將領。 弘治年間,襲世職為廣州右衛指揮使。十年歲時,跟從總督潘蕃征南海寇禢元祖,率先登城。正德二年,升任都指揮僉事,守備德慶、瀧水。總督林廷選引為中軍,事無大小均諮詢他的意見。其守備惠州、潮州時,平定劉文安、李通寶等叛變。之後升爲廣西右參將,分守柳州、慶州,后進伐府江叛軍。升爲副總兵,鎮守廣西,之後再升都督僉事。隨後攻破古田叛軍,斬殺四千七百餘人,進都督同知。不久又攻破洛容、肇慶、平樂等民變部隊。嘉靖初年,因母喪乞休。 當初上思州土目黃镠作亂,張祐用離間計賄賂其黨黃廷寶逮捕。總督張嵿彈劾張祐下獄,后命閑住。恰逢田州有盧蘇、王受民變,總督姚鏌召至軍中,待以賓禮。之後王守仁代替姚鏌,諮詢張祐撫剿計謀,張祐稱:「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王守仁遂採納,盧蘇、王受等人果然歸順。之後王守仁進言請設置副總兵鎮守,并舉薦張祐,得到批准。張祐后攻破四川、廣東等叛亂。嘉靖十一年,在鎮壓趙林花民變時,張祐在軍中得病去世。.

新!!: 明史和張祐 (明朝将领) · 查看更多 »

張紞

張紞(),字昭季,陝西行省奉平路富平縣(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明朝吏部尚書。 洪武年間,其舉明經,任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洪武十五年,平定雲南后,出任左參政、歷任左布政使。洪武二十年入覲,因治行列天下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特命吏部免試,并賜璽書,命其在雲南鎮守。明惠帝即位后,召為吏部尚書,詔征名士選才,包括楊士奇等人均由張紞舉薦。 朱棣攻入南京后,記錄朝廷中二十九名奸臣,中有張紞。而茹常進言后,朱棣寬恕其罪并恢復原職。之後朱棣仍命張紞、戶部尚書王鈍解職,給半祿。張紞大懼,與吏部後堂自盡,妻子相繼投河自殺。.

新!!: 明史和張紞 · 查看更多 »

張經 (尚書)

張經(),字廷彝,號半洲,侯官縣(今福建福州市)洪塘鄉人,是明朝抗倭將領,為人剛正,得罪嚴嵩、趙文華、胡宗憲等,因而被明世宗處死,著有《半洲詩集》傳世。明穆宗諡其襄愍。.

新!!: 明史和張經 (尚書) · 查看更多 »

張翀

張翀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翀 · 查看更多 »

張翀 (潼川)

張翀 ,字習之,四川省潼川州(今四川省三臺縣)人,民籍,治《易經》,年三十四歲中式正德六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一名進士。三月二十一日生,行四,曾祖張忠;祖張文繡;父張伯璣,訓導;母吳氏;繼母龔氏。□,妻杜氏,兄羾;𦐥,弟翴;𦐣(同科進士)。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八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四十九名。大禮議事件人物。.

新!!: 明史和張翀 (潼川) · 查看更多 »

張烈

張烈可指:.

新!!: 明史和張烈 · 查看更多 »

張瑄

張瑄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瑄 · 查看更多 »

張銓

張銓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銓 · 查看更多 »

張蟬雲

張蟬雲,蒲城(今陜西省渭南市)人。和俞檜定有婚約。.

新!!: 明史和張蟬雲 · 查看更多 »

張衡 (洪武進士)

張衡,万安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洪武十八年(1385年),張衡中式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升任礼部侍郎。以清廉被表彰,事迹载于《明大诰》。后因言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張衡 (洪武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養蒙

張養蒙(),字叔亨,山西澤州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張養蒙 · 查看更多 »

張驥

張驥,字仲德,安化人。明朝官吏。 永樂年間,鄉試中舉,入學國子監。宣德年間,授監察御史,出按江西、福建等地。正統八年,吏部尚書王直舉薦,升任大理寺右丞,巡撫山東,撫恤流民。后晉升爲大理寺少卿,巡視濟寧、淮河揚州等飢民,并組織清剿蝗災。正統十三年,擔任浙江巡撫。當時葉宗留、陳鑒胡等在福建、浙江、江西一帶叛亂,張驥到任后,招撫叛軍。同年秋,明景帝登基,召還途中去世。.

新!!: 明史和張驥 · 查看更多 »

張貞觀

張貞觀(),字維誠,直隸徐州沛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張貞觀 · 查看更多 »

張鳳

張鳳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鳳 · 查看更多 »

張鳳翼

張鳳翼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張鳳翼 · 查看更多 »

張鶴鳴

張鶴鳴(),字元平,潁州(今安徽阜陽)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告老還鄉後,於農民軍兵亂中殉難。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新!!: 明史和張鶴鳴 · 查看更多 »

張輔

張輔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張輔 · 查看更多 »

張龍

張龍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龍 · 查看更多 »

張震

张震可能指以下人物:.

新!!: 明史和張震 · 查看更多 »

張興

張興(),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今安徽省壽縣)人,明朝軍事人物、靖難之役人物。安鄉伯。 靖難之役時,張興任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之後因功任都指揮同知。其與侄張勇作戰勇敢,后重傷不能戰。永樂年間,封安鄉伯。永樂五年去世。.

新!!: 明史和張興 · 查看更多 »

張赫

張赫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赫 · 查看更多 »

張鵬

張鵬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鵬 · 查看更多 »

張肯堂

張肯堂(),字載寧,號鯤淵、鯢淵。明朝官員。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於崇禎年間上任福建巡撫。清兵入關後追隨南明隆武帝,隆武被清兵俘虜後,肯堂遁入舟山,隨宗室魯王朱以海,曾為大学士,永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軍破舟山,張肯堂自殺殉國。.

新!!: 明史和張肯堂 · 查看更多 »

張至發

#重定向 张至发.

新!!: 明史和張至發 · 查看更多 »

張逵

張逵(),字懋登,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張逵 · 查看更多 »

張武 (明朝)

張武(),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浏阳县人,明朝初期軍事將領、靖難之役人物。 張武早期擔任燕山右護衛百戶,靖難之役時,跟隨朱棣起兵并攻克薊州、雄縣、鄚州。與諸位將領在真定擊敗耿炳文。夾河之戰獲得大勝,小河之戰時,斬首兩萬余人。之後累任都督同知。明成祖即位后,論功封成陽侯,祿千五百石,位次朱能之後。之後回守北平。同年去世,贈潞國公,謚忠毅。.

新!!: 明史和張武 (明朝) · 查看更多 »

張本

張本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本 · 查看更多 »

張昭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东汉末年東吳名臣;卒年八十一,死後諡曰文侯。.

新!!: 明史和張昭 · 查看更多 »

張昺

張昺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昺 · 查看更多 »

張悅

張悅(),字時敏,京師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天順四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成化年間,出任江西僉事,改督浙江學校。后升四川副使,進按察使。后遭喪服闋,任湖廣按察使。當時太監尚銘負責東廠,張悅不依附,而招致忌恨。尚銘事敗后,召拜為左僉都御史。明孝宗繼位后,升任工部右侍郎,轉為吏部左侍郎。后轉為南京右都御史、改南京吏部尚書。弘治九年,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之後累疏乞休。詔加太子少保,馳傳歸。卒贈太子太保,謚莊簡。.

新!!: 明史和張悅 · 查看更多 »

張敷華

張敷華(),字公實,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左都御史。.

新!!: 明史和張敷華 · 查看更多 »

張慎言

張慎言可以指:.

新!!: 明史和張慎言 · 查看更多 »

張曰韜

張曰韜(),字席珍,生卒年不详,福建莆田縣黄石人。 幼年好學,長大後聞名鄉里,曾與同學游九鲤湖,题《九鲤湖》诗:“不识湖中景,今朝得胜游”。正德十二年(1517年)成進士。授常州府推官。當時江彬縱容其黨羽橫行州縣。曰韜立刻向巡按御史告狀。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通知禮部,十六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十五日,與毛玉、楊淮等二百二十九人相率伏哭左順門,被杖打,不久傷重而死。隆慶初年,追贈光祿少卿。.

新!!: 明史和張曰韜 · 查看更多 »

弋謙

弋謙(),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代州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永樂元年,鄉試中舉。永樂九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在出按江西時,因進言忤旨,貶為峽山知縣,后再因事連坐罷免歸鄉。明仁宗繼位后,召為大理寺少卿。任上直言進諫,因言語過激,招致禮部尚書呂震、吳中,侍郎吳廷用,大理卿虞謙等人彈劾。而在內閣首輔楊士奇的解釋下,明仁宗寬恕弋謙,并下詔己罪。之後升副都御史,去四川監督采木事務。宣德年間,派任交趾右布政使,后因王通退出交趾,弋謙被一併判死。正統初年,釋放為民。土木之變后,仍然舉薦寧懋、阮遷等人。景泰二年去世。.

新!!: 明史和弋謙 · 查看更多 »

彭加那

#重定向 孟加拉 (地區).

新!!: 明史和彭加那 · 查看更多 »

彭亨

彭亨(马来语:Pahang)是西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属,州首府为关丹(Kuantan),皇城位于北根(Pekan)。马来西亚半岛最高山峰大汉山(Gunung Tahan)位于彭亨州北部,面积35,964平方公里,人口1,448,000。州最高统治者为苏丹阿末沙(Sultan Haji Ahmad Shah Al-Mustain Billah ibni Almarhum Sultan Sir Abu Bakar Riayatuddin Al-Muadzam Shah)。也被称为“达鲁马克穆尔维”(Pahang Darul Makmur)。.

新!!: 明史和彭亨 · 查看更多 »

彭二

彭二(),明朝武官。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谋反。燕將張玉、朱能等帥勇士攻北京城九門,攻克其中八个,而唯剩西直门无法攻破。时任都指揮的彭二在市中大呼:“燕王朱棣谋反,跟从我的人杀贼有赏”。后集兵千人,进攻燕府。后彭二被杀,部队遂散,燕军攻占全部北京城池。.

新!!: 明史和彭二 · 查看更多 »

彭勖

彭勖,字祖期,永豐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成祖永樂十三年,中舉進士,除南雄府教授。后改建寧教授。英宗正統元年,因楊士奇舉薦,授監察御史。初設提學官,命督南畿學校。之後請設南京諸衛武學。之後母丁憂而歸,隨後改為吏部考功郎中,出任山東按察使副使。土木之變后,以直言不容,致仕歸鄉。.

新!!: 明史和彭勖 · 查看更多 »

彭倫

彭倫,明朝軍事將領。 最初擔任湖廣永定衛指揮使,累功至都指揮同知。成化初年,跟從趙輔平定大藤峽民變,后晉升爲都指揮使,守備貴州等地,平定當地苗族民變。次年改右參將,仍然鎮守清浪,并繼續平息當地苗族民變。隨後進為都督僉事。弘治四年,以老致仕。.

新!!: 明史和彭倫 · 查看更多 »

彭程

彭程,字萬里,鄱陽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彭程 · 查看更多 »

彭韶

彭韶(),字鳳儀,福建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新!!: 明史和彭韶 · 查看更多 »

彭誼

彭誼,字景宜,東莞人。明朝官吏。 正統年間,中舉除工部司務。明景帝繼位后,舉薦任監察御史。跟從工部尚書石璞塞沙灣決河。景泰五年(1454年),跟從大學士王文巡視江、淮,隨後升爲大理寺丞。同年擢右僉都御史,提督紫荊、倒馬諸關,并彈劾都指揮胡璽納賄縱軍。隨後因得罪內臣,下紹興府知府,期間賑災民飢。之後升山東左布政使、入朝為工部左侍郎。成化四年(1468年),以右副都御史任遼東巡撫,隨後告老歸鄉,居家四十余年卒。.

新!!: 明史和彭誼 · 查看更多 »

彭汝寔

彭汝寔,字子兗,四川省嘉定州(今樂山市)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進士。授给事中。与启充、徐文华、安磐同為嘉定人,时称“嘉定四谏”。不久辭官,居鄉授業。著有《南中奏议》、《六诏记闻》等。.

新!!: 明史和彭汝寔 · 查看更多 »

彭清

彭清,字源潔,陝西榆林人。明朝軍事將領。 其初襲綏德衛指揮使,以功擢都指揮僉事。弘治初年,擔任右參將,分守肅州,并抵禦蒙古入犯。之後與巡撫王繼收復哈密立功,為兵部尚書馬文升所器重。當時因病乞休,馬文升力薦留下。弘治八年,擔任左副總兵,鎮守甘肅。不久,移涼州,并攻佔哈密,稍遷都指揮使。弘治十年,授都督僉事,擔任總兵官,平定西域。后屢次辭疾,請解兵柄,不被批准。弘治十五年去世。死後貧不能歸葬,明孝宗聽聞后,命撫臣發帑錢,資送歸裏。.

新!!: 明史和彭清 · 查看更多 »

彭時

彭時(),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彭時 · 查看更多 »

归子慕

歸子慕(),字季思,号陶庵,後世又稱清遠先生,直隸崑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文學家,為著名文學家歸有光五十八歲所生,為第五子。卒后,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新!!: 明史和归子慕 · 查看更多 »

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一字开甫,南直隸崑山縣(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朝著名文學家,早年因老家在崑山项脊泾(今属太仓),自號項脊生,晚年居于震澤(太湖的雅稱)附近,人稱震川先生。因曾任南京太僕寺丞,又稱歸太僕。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詩文唱和,合称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與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為“唐宋派”。归有光又与当时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并列《明史·列传·文苑》。.

新!!: 明史和归有光 · 查看更多 »

体仁阁

仁閣,位於紫禁城太和殿前廣場东庑,與西庑弘義閣遥遥相對。.

新!!: 明史和体仁阁 · 查看更多 »

何卿

何卿(),四川都指揮使司成都衞(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何卿 · 查看更多 »

何可綱

何可綱(),又作何可剛,明朝遼東人。是袁崇煥的部屬,任職寧遠道中軍,為人廉潔勇敢,具有良好的領導統御才幹,擅長安撫士兵。何可綱先後於寧遠大捷、寧錦之戰成功守備寧遠城,備受袁崇煥推崇,與趙率教、祖大壽共為抗清三將《明史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何可綱》:「臣妄謂五年奏凱者,仗此三人之力,用而不效,請治臣罪。」。於1628年清軍經蒙古入關侵犯明朝首都北京時,先大戰古冶鄉及雙望,接著營雙望諸山,之後收復永平。何可綱於大凌河之役時,與祖大壽被清軍團團困死大凌河要塞,彈盡糧絕之際,仍然不願投降,最後於滿清諸將面前被祖大壽殺死。.

新!!: 明史和何可綱 · 查看更多 »

何天衢

何天衢(),字道亨,湖廣永州府道州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何天衢 · 查看更多 »

何如寵

何如宠(),字康侯,號芝岳,直隸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何如寵 · 查看更多 »

何孟春

何孟春(),字子元,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人。明朝政治家,官至吏部左侍郎。大禮議事件人物。.

新!!: 明史和何孟春 · 查看更多 »

何宗彥

何宗彦,字君美,一字若善,號昆柱,湖广随州人,籍貫江西金溪,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豋乙未科进士,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升礼部右侍郎,摄尚书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齐党排挤致仕。次年,明光宗即位,八月晋何宗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何宗彦正式入阁。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七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月晋太子太师。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卒於官,赠太傅,谥文毅。.

新!!: 明史和何宗彥 · 查看更多 »

何廷魁

何廷魁(),字汝谦,山西大同人,明朝万历辛丑(1601年)进士。 其于万历辛丑年中進士,后授泾县知縣,后改任宁晋。之後升任西宁副使,后降黎平知府,此後在遼陽準備軍隊,與袁应泰多有不合,就是否要接納因飢荒前來遼陽投靠之蒙古人一事爭執不下。后瀋陽淪陷,清朝大軍過河,其請半夜偷襲,袁應泰不聽。后遼陽城池淪陷,何廷魁回到公署,懷抱公印投井自殺。其妾高氏、金氏從其一同自殺,婢仆六人同死。后贈大理寺卿,謚忠愍。 何廷魁与張銓、高邦佐都是山西人,后诏书在宣武门外建造祠堂,命名“三忠”。.

新!!: 明史和何廷魁 · 查看更多 »

何喬新

何喬新(),字廷秀,江西廣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諡文肅。.

新!!: 明史和何喬新 · 查看更多 »

何福

何福可以指:.

新!!: 明史和何福 · 查看更多 »

何維柏

#重定向 何維栢.

新!!: 明史和何維柏 · 查看更多 »

何真

何真(),字邦佐,元末廣東人,八歲喪父由母親葉氏扶養長大,身為元朝官員割據嶺南,後投降朱元璋,封東莞伯。.

新!!: 明史和何真 · 查看更多 »

何瑭

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河南怀庆(一作武陟)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何瑭 · 查看更多 »

何燮

何燮,字中理,明代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初知灵州。崇禎十五年(1642年),知亳州。亳州自崇禎八年後,寇賊交橫,遍地饑饉,人民死徙過半,十仅一存。何燮想盡辦法收容饑民,又能统兵,杀流賊李忠、常显吾等人,刳其肠以示敵。敵稍退怯。 是时李自成陷河南州县十余处。四月十五日,力戰李自成军,兵不满五百,至中午被俘,賊人断其足、割去耳鼻,最後被凌遲死。十餘日後由何春、王隆斗殓埋於东关。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赐太仆寺少卿,谥忠壮,贈其一子入國子監读书。.

新!!: 明史和何燮 · 查看更多 »

何選

何選(),字靖卿,直隸蘇州府嘉定縣人,太醫院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何選 · 查看更多 »

何遵

何遵(),字孟循,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何遵 · 查看更多 »

何騰蛟

何騰蛟(),字雲從,貴州黎平人。明末軍事人物。天啟元年舉人。崇禎年間,被授與南陽知縣,吏治精敏。後被拔擢為大興知縣,精敏如治南陽,遷郎署,擢鞏昌兵備副使。以善撫兵將,為秦督洪承疇所推薦。 著有《明中湘王何騰蛟集》一卷,諡文烈。.

新!!: 明史和何騰蛟 · 查看更多 »

何麟

何麟,男性,回族,河南商丘人。 曾经是一名海员,1967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演员,出演过许多部电影和电视剧。1995年,何麟出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又创作和出演了多部电影、电视剧。现任上海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

新!!: 明史和何麟 · 查看更多 »

何鼎

何鼎,贵州贵阳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咸豐十年(1860年)清文宗三旬庚申科進士,二甲七十六名,官葉縣知縣,著有《游嵩日記》。.

新!!: 明史和何鼎 · 查看更多 »

何鑑

何鑑(),字世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新昌縣(今浙江省新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累官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新!!: 明史和何鑑 · 查看更多 »

何楷

何楷(),字玄子,一作元子,號黃如,漳州鎮海衛所(今龍海市隆教畲族鄉鎮海村)人,祖籍福建晉江,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何楷 · 查看更多 »

何洪

何洪,全椒人。明朝軍事將領。 何洪嗣世職,為成都前衛指揮使。正統中,跟從征戰麓川。景泰默念,跟從征討天柱、銅鼓。皆有功。屢遷都指揮使,掌四川都司事,平定東苗叛亂。明憲宗繼位后,論功擢都督僉事。四川巡撫汪浩乞留何洪在四川,后經批准。恰逢四川德陽人趙鐸謀反,自稱趙王。何洪率兵與趙鐸在成都附近大戰,獲勝,后因後繼無力,被圍困力戰而亡。死後贈都督同知,予祭葬。.

新!!: 明史和何洪 · 查看更多 »

何文輝

何文輝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新!!: 明史和何文輝 · 查看更多 »

何景明

何景明(),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河南信陽人。明朝作家。明朝文學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陝西提學副使。.

新!!: 明史和何景明 · 查看更多 »

佀鍾

佀鍾(),又名佀鐘,字大器,山東鄆城縣(今山東省鄆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佀鍾 · 查看更多 »

余子俊

余子俊,字士英,四川省眉州青神縣人,軍籍,治《詩經》,年二十三歲中式景泰二年辛未科第二甲第二十八名進士。三月十四日生,行一,曾祖余德成;祖余永泰,贈戶部主事;父余祥,戶部郎中;嫡母朱氏(贈安人);張氏。慈侍下,妻魏氏,弟子偉。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六十七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六十二名。.

新!!: 明史和余子俊 · 查看更多 »

余珊

余珊,字德輝,南京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正德三年,登进士,授行人。正德七年,升任监察御史,期间批判明武宗执政,后在巡鹽長蘆中发现贪污事件,后被诬陷,降为安陸判官。移澧州知州。嘉靖年间,升任江西僉事,討平梅花峒賊。遷四川副使。后官至四川按察使。.

新!!: 明史和余珊 · 查看更多 »

余繼登

余繼登(),字世用,號雲衢,直隸河間府交河縣(今河北省泊頭市西交河)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余繼登 · 查看更多 »

余爵

余爵,字天有,河南禹州梁北镇余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 祖籍江西省高安县,万历中迁许昌。天启四年(1624年)乡试中举,崇祯元年(1628年)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進士。崇祯四年(1631年),授撫寧县令。政绩卓著,清查通县绝地一百一十余顷,变价六千五百余两,山海巡抚楊嗣昌很欣賞他。以母去世归里,服丧期满,补章邱知县。崇祯十年,迁升為兵部职方司主事,调任员外郎,不久因病罢归。杨嗣昌出督师,以余爵為参谋军事。嗣昌入四川,余爵与张克俭共同守襄阳。後來襄阳城陷,余爵脱走,追隨督师丁启睿,破贼邓州。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许州,开封危急。余爵监軍左良玉军,战败被俘殺,其侄敦华同死。赠太仆少卿。.

新!!: 明史和余爵 · 查看更多 »

余煌

余煌(),字武贞,號公遜,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狀元。 余煌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天启五年(1625年)成一甲第一名进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參修《三朝要典》。崇祯四年(1631年),以母丧归。守喪結束,起用為左中允,历任左谕德、右庶子,充经筵讲官。後父亡守喪,久不復用。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鲁王於绍兴监国,起為礼部右侍郎,再起户部尚书,皆不就任。次年,因武将骄横,拜為兵部尚书,方才受命。當時江南诸臣貪婪奢侈,余煌上言:“今国势愈危,朝政愈纷,尺土未复,战守无资。诸臣请祭,则当思先帝烝尝未备;请葬,则当思先帝山陵未营;请封,则当思先帝宗庙未享;请廕,则当思先帝子孙未保;请谥,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成為一時名言。清兵过江,魯王航海逃遁。六月二日,余煌投水殉國,被舟人救起。二日之後,再投水深处而死。.

新!!: 明史和余煌 · 查看更多 »

余應桂

余應桂(),字孟玉,號二磯,江西都昌人。 生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萬曆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進士,天啟六年(1626年)授福建龍巖縣令,崇禎元年(1628年)授海澄縣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 崇禎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後继续纠劾。崇禎七年,出任湖廣巡按,後為巡撫,鎮壓農民軍,熊文燦上疏彈劾應桂“破壞撫局”,受楊嗣昌詆誣,被逮下獄。 崇禎十六年,潼關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發帑金五萬,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陝西巡撫李化熙升任,後家居都昌。 崇禎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龍舊部練為水軍,敗於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新!!: 明史和余應桂 · 查看更多 »

余懋學

余懋學(),字行之,南直隸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余懋學 · 查看更多 »

余懋衡

余懋恆(),字少原,,婺源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余懋衡 · 查看更多 »

徐大化

徐大化(),字文明,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羽林右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徐大化 · 查看更多 »

徐學詩

徐學詩(),字以言,號龍川,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徐應豐族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甲辰科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历职刑部江西司郎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逼近京师。在蒙古軍退去后,明世宗下诏邀廷臣陈述退敌之策。诸臣大多捡拾琐细小事以应付;然而徐学诗愤然表示:“大奸人掌管国家政权,是祸乱的根本。乱本不除,能攘外患吗?”于是他上疏称: 明世宗在看过奏章后很感动;但方士陶仲文则向皇上密言称,严嵩是孤立尽忠,而徐学诗是以己恨打击报复。明世宗于是发怒,将徐学诗投入诏狱。严嵩感到不自安,以退为进,得到世宗慰留。徐学诗竟然被削籍归乡。與葉經、謝瑜、陳紹合稱“上虞四諫”。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司右參議。未上任先去世,后赠大理寺少卿。著有《石龍菴集》、《石龍庵詩草》。.

新!!: 明史和徐學詩 · 查看更多 »

徐一夔

徐一夔(),字大章,浙江天台人。.

新!!: 明史和徐一夔 · 查看更多 »

徐九思

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县人。 嘉靖四年(1525年)江西乡试中举。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任直隸句容知县(今属江苏)期间,为官清廉。成化二十年(1484年)擔任右通政,掌司事。.

新!!: 明史和徐九思 · 查看更多 »

徐從治

徐從治(),字仲華、肩虞,諡烈愍,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海鹽縣(今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徐從治 · 查看更多 »

徐忠

徐忠可以指:.

新!!: 明史和徐忠 · 查看更多 »

徐嘉炎

徐嘉炎(),字勝力,號華隱,浙江秀水人。 生於明思宗崇禎四年(1631年),記憶絕人,讀書過目不忘。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列一等,授翰林院檢討,撰寫《明史·恭閔帝本紀》,徐嘉炎認為建文帝未死於大火,而是出國外逃。朱彝尊則認為建文帝已死於火,誰都不能服誰,最後稱“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年七十三歲。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歷史學家 Category:嘉兴人 J嘉.

新!!: 明史和徐嘉炎 · 查看更多 »

徐問

徐問(),字用中,號養齋,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徐問 · 查看更多 »

徐元夢

徐元夢(),字善長,號蝶園。舒穆祿氏。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学者、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徐元夢 · 查看更多 »

徐元文

徐元文(),字公肅,號立齋,江南崑山縣人。清初學者、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徐-乾-學之弟。.

新!!: 明史和徐元文 · 查看更多 »

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Paulus),谥文定。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天主教教友领袖,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任上病逝于北京。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徐光启病逝后,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馮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发展路线。 坚持无神论立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且曾与梵蒂冈长期交恶的中共当局侧重于宣传其为“爱国科学家”。但近年来,中国内地学界和舆论已开始公开强调徐光启近乎“中国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和虔诚天主教徒的敏感身份。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徐保禄阁老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热忱而忠贞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誉為中国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启被天主教上海教区宣告为“天主之-zh-hans:仆;zh-hant:僕;-”,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新!!: 明史和徐光启 · 查看更多 »

徐石麒

徐石麒(),原名文治,字寶摩,號虞求,浙江嘉興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徐石麒 · 查看更多 »

徐祥

徐祥(),湖廣行省興國路大冶縣(今湖北省大冶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靖難之役人物。 元朝末期,徐祥最初跟從陳友諒,之後朱元璋攻佔江州后歸順,后累任至燕山右護衛副千戶。靖難之役時,朱棣起兵,徐祥跟從轉戰四年,有功累任至都指揮使。明成祖即位后,論功封興安伯,祿千石,為十四位封伯爵之首。永樂二年去世。.

新!!: 明史和徐祥 · 查看更多 »

徐爱

徐爱(),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马堰人。明朝哲学家、官员,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

新!!: 明史和徐爱 · 查看更多 »

徐階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政治家,实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徐阶自幼善于读书,少时结识心学传人聂豹,十八岁时在乡试中举,于弱冠之年又在殿试中高中探花,受到杨廷和极高的赞赏。嘉靖早年张璁执掌朝廷时,徐阶悍然直言反对张璁的提议,被贬出京城,甚至被嘉靖帝刻石说徐阶小人永不录用。但是他在地方督学十数年,后在夏言的帮助下又回到京城。徐阶回京后先主事国子监数年,在内结识杨继盛等谏臣,随后辗转六部之间。他先后主事礼部、吏部、翰林院等重要机构,在翰林院结识了后来的重臣张居正、高拱等学生。 徐阶随后依靠其出众的青词入直无逸殿,冷静处理了危在旦夕的庚戌之变,期间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北京城防,拖延敌军,成功保护京城不被攻入。他又改革了吏部、礼部、太医院所存在的旧弊,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于嘉靖三十一年入阁后徐阶因严嵩独断朝政,隐忍多年,最終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尽反严嵩之政,试图以“三语”政纲改良内阁的运作现状。嘉靖末,徐阶成功劝阻皇帝南幸承天,叫停当地大兴土木;帝弥留之际,徐阶又劝其停服丹药,并将左右方士和相勾结的太监一体斩决。嘉靖驾崩后徐阶拟写了《嘉靖遗诏》和《隆庆登极诏》,在两张诏书下达后,朝野大臣都举手相贺,将此举和杨廷和所拟《嘉靖登极诏》被统称为正始正终第一政。但是,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说他只是依靠玄奇的文章(青词)入直,在任期间献媚讨好他人,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只有到了隆庆时期才有所改善。 嘉靖死后,由于早年护佑穆宗有功,隆庆年间徐阶依旧担任首辅,他多次调和隆庆和外廷的矛盾,在两年中多次上疏阻止中官获得更多的权力,于隆庆二年成功引退致仕。徐阶共任相十七年,首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他不但足智多谋,本身度量、器识都是上品,受到冯梦龙等人的推崇;现代学者对其则多有争议,少数人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如谭平先生认为徐阶对比与其学生张居正,更加沉稳也更少贪恋权位。 徐阶在任内培养了张居正等后来居上的政治家,在任期间试图改变内阁在朝廷中的位置,对后期内阁制度做出很大影响;同时又试用新晋官员用他的方法教导宦官,试图依靠义理让他们不成为刘瑾等人的后继者,也可以藉此改变宦官在朝廷的面貌和作用。另一方面,抗倭寇名將张经被冤殺,以及胡宗宪瘐死獄中也都是徐阶所一手造就。在徐阶致仕后,由于家中子弟作恶多端,徐阶被牵扯其中,多次与牢狱只有毫厘之差,甚至不得不致书好友求救,高拱等人同时又以旧案诘难徐阶。直到万历十一年,徐阶于华亭家中逝世,赠太师、谥文贞。.

新!!: 明史和徐階 · 查看更多 »

徐達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军队,追随其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任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北伐中原,攻佔元大都。此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北元势力。官至中書省右丞相,封魏国公。同時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死后,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新!!: 明史和徐達 · 查看更多 »

徐貞明

徐贞明(),明朝江西贵溪人,字孺东,隆庆进士。.

新!!: 明史和徐貞明 · 查看更多 »

徐鼒

徐鼒(、鼒/zī/ㄗˉ),字彝舟,號亦才。江蘇六合(今南京市)人,清朝官員、歷史學家。.

新!!: 明史和徐鼒 · 查看更多 »

徐恪

徐恪(),字公肅,南直隶蘇州府常熟縣 (今江蘇省常熟市)人,明朝南京工部侍郎。 成化二年,登進士,授工科給事中。后出任湖廣左參議,升河南右參政。請求賑災陝西饑荒。弘治初年,歷任河南左右布政使。弘治四年,升爲右副都御史,巡撫許州等地。其為人執法嚴明,糾正各地弊病,為當地豪強王族所不悅。明孝宗知其賢,責怪平樂王、義寧王,后命徐與湖廣巡撫韓文互調職位。當時百姓罷市,哭泣相送者數十里不絕。其在湖廣與岐王相爭,被彈劾改為南京工部右侍郎。任滿后因病致仕。.

新!!: 明史和徐恪 · 查看更多 »

徐汧

徐汧(漢語拼音:qiān,),字九一,號勿齋。明朝長洲人。.

新!!: 明史和徐汧 · 查看更多 »

徐泽

徐泽(),山东招远人,生于广东汕头。男,汉族。1969年参加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 196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后为工人,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副主任。2004年7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2013年6月,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15年4月,不再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代表特邀澳门人士,分入第五十四组。.

新!!: 明史和徐泽 · 查看更多 »

徐渭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軍事家,浙江山阴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

新!!: 明史和徐渭 · 查看更多 »

徐溥

徐溥(),字時用,宜興(今江蘇省宜興市)人。明朝内阁首辅、榜眼。.

新!!: 明史和徐溥 · 查看更多 »

徐有貞

徐有貞(),初名珵,字元玉,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宣德年间進士出身。景泰末年,在英宗復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徐有貞 · 查看更多 »

徐文溥

徐文溥(),字可大,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衢州府開化縣(今浙江省開化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正德六年,登进士,授南京禮科給事中,弹劾劉瑾餘黨尚書劉櫻、都御史李士實、侍郎呂獻、大理卿茆欽,而請回致仕尚書孫交、傅珪等,一時政論稱之為妥當。寧王朱宸濠請求恢復護衞,徐文溥則上疏反對。此後接連上疏請求明武宗治理誣罔吏治等,此後引疾而去。明世宗即位后,廷臣紛紛舉薦,起用為河南參議,不久,因念母歸鄉,之後改為就近的福建參議,隨後升廣東副使。此後因母憂而再次引疾歸。行至玉山去世。.

新!!: 明史和徐文溥 · 查看更多 »

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初名《明纪纲目》或《明鑑纲目》,是清朝乾隆年间官方编成的编年体明朝史书。.

新!!: 明史和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 查看更多 »

侯峒曾

侯峒曾(),字豫瞻,號廣成,直隸嘉定縣諸翟鎮紫堤村(今屬上海市閔行區)人。明末政治人物。清軍破南京後,與黃淳耀等守衛嘉定,城破殉國。.

新!!: 明史和侯峒曾 · 查看更多 »

侯仁之

侯仁之(),祖籍山东省東昌府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生于直隶冀州枣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新!!: 明史和侯仁之 · 查看更多 »

侯震暘

侯震暘(),字得一,號在觀、啟東,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蘇州府嘉定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侯震暘 · 查看更多 »

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泉州府北郊濠市河格头村(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鎮河市村)人,祖籍南直隸凤阳府霍邱县(今安徽霍邱)。是明代嘉靖年間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亦是武術名家。.

新!!: 明史和俞大猷 · 查看更多 »

俞允文

俞允文(1513年-1579年),字仲蔚,世为昆山人。 俞璋之子。生于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六月十七日,早年為诸生,十五歲時作《马鞍山赋》,十七歲時,吴郡别驾李浙见其文,誉为“神龙天马”,推薦給督学章衮,补为郡庠弟子员。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学归昆山,闭户读书,自号“古初子”。顾章志评其:“和不徇人,贞不绝俗。”王世贞尝言:“吾所与布衣游者三人,俞允文仲蔚、谢榛茂秦、卢柟次楩。”。工書法,尤善於小隸,重学黄庭坚和米芾,王世贞稱其字“稍大则仿黄、米,而伤佻纵。”,自称“余嗜松雪书,不减叔野”,不嗜酒,好甜食,雅好奇石。卒于万历七年己卯(1579年)八月四日。有《俞仲蔚集》。.

新!!: 明史和俞允文 · 查看更多 »

俞諫

俞諫(),字良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嚴州府桐廬縣(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人,明朝右都御史。俞藎之子。.

新!!: 明史和俞諫 · 查看更多 »

俞通海

俞通海(),字碧泉,巢县人(今安徽巢湖市人)。元末水师名将。.

新!!: 明史和俞通海 · 查看更多 »

俺的幹

#重定向 安集延.

新!!: 明史和俺的幹 · 查看更多 »

包世臣

包世臣(),清朝文学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泾县人。.

新!!: 明史和包世臣 · 查看更多 »

包節

包節(),字元达,号蒙泉,浙江省嘉興縣人,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包節 · 查看更多 »

國朝獻徵錄

《國朝獻徵錄》,明朝焦竑著,共一百二十卷。 《國朝獻徵錄》紀事上始於洪武,下至嘉靖,凡十二朝,收錄各種神道碑、墓志铭、行状、方志等,並以宗室戚畹、勛爵、内阁、六卿等官職分類,於民間則以孝子、义人分類。《國朝獻徵錄》受到万斯同的高度评价:“搜采最广,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传。……可备国史之采择者,惟此而已。”黄宗羲回忆其父入狱前,一再嘱咐:“学者最要紧是通知史事,可读《献徵录》。” 乾隆年間,于敏中、錢汝誠等主編《明史考证》,多依據《獻徵錄》參校《明史》。光绪年間,户部侍郎王颂蔚入值军机處,得见《明史考证》残本,並将其整理成《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1916年收入《嘉业堂丛书》。.

新!!: 明史和國朝獻徵錄 · 查看更多 »

刚林

剛林(),字公茂,瓜爾佳氏,满洲正黄旗人。清初官员。 世居蘇完(今吉林雙陽河流域),本隶正蓝旗,属郡王阿达礼。擔任笔帖式,精通漢文、滿語,並能翻译。 天聪八年,中举。崇德元年(1636年),授國史院大學士,与范文程、希福等参議政事。依附多爾袞。順治五年,“以赞理机务忠勤懋著”,又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漢語「男爵」),赐号巴克什(「文通」)。 陳洪範《北使紀略》記載:南明左懋第晉見剛林,要求哭祭、改葬崇禎皇帝,剛林怒答:“我朝已替你們哭過了、祭過了、葬過了,你們哭甚麼?祭甚麼?葬甚麼?先帝活時,賊來不發兵;先帝死後,擁兵不討賊;先帝不受你們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順治六年(1649年),曾任《太宗实录》总裁。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多爾袞被掘墓鞭尸。剛林被誣與大学士祁充格擅改太祖实录,遭斬殺,被抄家。.

新!!: 明史和刚林 · 查看更多 »

刘宪

下列人的名字为刘宪:.

新!!: 明史和刘宪 · 查看更多 »

刘宇 (明朝)

劉宇,字至大,河南鈞州人,明朝政治人物,依附閹黨。.

新!!: 明史和刘宇 (明朝) · 查看更多 »

刘安

刘安(),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招門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但是人民相信,劉安是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裏的雞跟狗喫了,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到民間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還奉祀他。.

新!!: 明史和刘安 · 查看更多 »

刘伯温

劉基(),字伯温,浙江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後人比作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啓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新!!: 明史和刘伯温 · 查看更多 »

刘志选

刘志选(),明朝阉党政治人物。东林党争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 明史和刘志选 · 查看更多 »

刘准

#重定向 宋顺帝.

新!!: 明史和刘准 · 查看更多 »

刘炳

刘炳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刘炳 · 查看更多 »

刘溥

刘溥可以指:.

新!!: 明史和刘溥 · 查看更多 »

喬宇

喬宇(),字希大,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樂平縣(今山西省昔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喬宇 · 查看更多 »

喬允升

喬允升(),字鶴臯,河南孟津籍,洛陽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進士。天啟、崇禎間兩任刑部尚書。.

新!!: 明史和喬允升 · 查看更多 »

單宇

單宇(),字時泰,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江西鄉試第三十一名。正統四年(1439年),參加己未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一名,授嵊縣知縣。土木之變后,其請求罷免中官督軍,而重用將權,明景帝不予採納。隨後他調任諸暨知縣、侯官知縣。為政以慈惠聞名。 曾祖父單以忠。祖父單仕能。父亲單友德。.

新!!: 明史和單宇 · 查看更多 »

單安仁

單安仁(),字德夫,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为元朝府吏,后在乡间招募民兵保鄉,当选樞密判官。之后跟从鎮南王孛羅普化镇守扬州。之后鎮南王被逐,單安仁跟从朱元璋。朱元璋命其镇守镇江,后移师常州。后其子跟从张士诚,而朱元璋知其忠诚而不怀疑。之后,升任浙江副使、按察使、中書左司郎中,辅佐李善长。之后调任瑞州守禦千戶。 洪武元年,升为工部尚书,负责各类营造建筑。次年改为兵部尚書,后因老请辞。洪武六年,任命山東參政,请辞不任。.

新!!: 明史和單安仁 · 查看更多 »

周士樸

周士樸(),字丹其,河南商丘縣人。明末官員。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二甲進士。授官曲沃縣知县。泰昌元年(1620年),征授礼科给事中。因不谄附太监,为魏忠贤不满。谢病归。 崇祯元年(1628年),起太常寺少卿,历户部左、右侍郎,拜工部尚书。思宗命中官张彝宪为监户、工二部出纳,士樸以為恥,數次與其爭執。彝宪于是在思宗面前挑拨,士朴疏对辞直,思宗并未加罪。不久,因驸马都尉齐赞元事牵连,遂籍。 崇祯十五年(1642年),廷臣交相推荐,不召。同年八月,李自成攻陷商丘,与妻曹氏、妾张氏、子举人业熙、儿媳沈氏同日自缢而死。《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周士樸 · 查看更多 »

周奎

周奎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周奎 · 查看更多 »

周宗建

周宗建(),字季侯,號來玉。蘇州吳江(今屬江蘇)人,明末東林七賢(東林黨七君子)之一。 尚書周用之曾孫。少時聽楊繼盛故事,曾嘆道:“忠愍(楊繼盛)不死!”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技武康縣知縣,升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天启元年,為顧存仁、王世貞、陶望齡、顧憲成請諡。天啟二年(1622年),彈劾魏忠賢與客氏亂政,激怒明熹宗,因諸大臣力救免死。次年再上疏指斥魏忠賢擅權。天启中御史倪文焕等诋周宗建等讲学为伪学,疏曰:“聚不三不四之人,说不痛不痒之话,作不浅不深之揖,啖不冷不热之饼。” 後死於獄中。.

新!!: 明史和周宗建 · 查看更多 »

周尚文

周尚文可以指:.

新!!: 明史和周尚文 · 查看更多 »

周乾

#重定向 桃花女鬥周公.

新!!: 明史和周乾 · 查看更多 »

周延儒

周延儒(),字玉繩,號挹齋,直隶宜興縣宜城鎮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进士,東閣大學士,因貽誤軍機,被賜死。.

新!!: 明史和周延儒 · 查看更多 »

周弘祖

周弘祖(),字元孝,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周弘祖 · 查看更多 »

周佳榮

*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當代中國研究所署理所長。.

新!!: 明史和周佳榮 · 查看更多 »

周忱

周忱(),字恂如,諡文襄。江西吉水縣(今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 周忱为永樂二年進士出身,授庶吉士,進學文淵閣,升刑部主事、員外郎。洪熙元年,遷越府長史,以善理財知名。宣德五年,江南田賦問題嚴重,楊榮薦舉出任工部侍郎,巡撫江南,創立平米法,總督稅糧、漕运、营造等,官至工部尚書。.

新!!: 明史和周忱 · 查看更多 »

周嘉謨

周嘉謨(),字明卿,庠籍湖广汉川,世居天門(今湖北省天門市)。.

新!!: 明史和周嘉謨 · 查看更多 »

周冕

周冕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周冕 · 查看更多 »

周琬

周琬(),河南省彰德府安陽縣人,康熙61年廕生。.

新!!: 明史和周琬 · 查看更多 »

周禎

周禎,字文典,江寧人,明朝政治人物。 元朝末期,其在湖南居住。朱元璋攻佔武昌時,其歸順并擔任江西行省僉事,曆大理卿。朱元璋命令其與李善長、劉基、陶安、滕毅等制定律令,之後製成,得朱元璋賞識。洪武元年,其擔任明朝首任刑部尚書,之後改任御史。次年,出任廣東行省參政。洪武三年,擔任御史中丞,后因病請歸。.

新!!: 明史和周禎 · 查看更多 »

周經

周经(),字伯常,山西陽曲縣(山西省太原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周經 · 查看更多 »

周縉

周縉,字伯紳,湖廣行省武昌府武昌縣(今湖北省鄂城区)人,明朝政治人物。 周縉早年為太學貢生,后授任永清典史。燕王朱棣起兵時,周縉進行堅守。后知其不可,懷官印南去。途中聽聞母喪后奔喪。之後聽聞朱棣攻佔京師后,逃走后被捕。后子替代而還鄉。.

新!!: 明史和周縉 · 查看更多 »

周瑄

周瑄(),字廷玉,山西省太原府陽曲縣(山西省太原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周瑄出生國學,正統年間,授刑部主事。正統十三年,升爲刑部員外郎。次年,在土木之變中受傷,后回朝,授刑部郎中。景泰元年,因吏部尚書王直舉薦,升爲刑部右侍郎。之後出賑災順天、河間等地。之後升爲左侍郎。天順七年,掌管工部事。成化年間,升爲右都御史,后督理南京糧儲。之後升南京刑部尚書。死後,贈太子少保,諡莊懿。 有子周經、周紘。周瑄墓今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明史和周瑄 · 查看更多 »

周瑛

周瑛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周瑛 · 查看更多 »

周用

周用(),字行之,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周用 · 查看更多 »

周遇吉

周遇吉(),字萃蓭,明朝將領,辽东锦州卫人。寧武關之戰,力抗闖軍,戰死。追贈太保,諡忠武。.

新!!: 明史和周遇吉 · 查看更多 »

周順昌

周順昌(),字景文,號蓼洲,諡忠介。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林七賢之一,被宦官魏忠賢所害,引爆了蘇州抗議事件,最後被酷刑虐死於獄中。善畫墨蘭,著有《燼餘集》。.

新!!: 明史和周順昌 · 查看更多 »

周賢

周賢,滁州人,明朝軍事將領。 周賢襲宣府前衛千戶。景泰初年,累功至都指揮僉事,守備西貓兒峪,助副總兵孫安守石八城。后升爲右參將,代孫安鎮守。兀良哈入侵時,總兵官過興命令宣府副將楊信与其相互合擊,周賢不等楊信,直接出擊,以至於戰敗。楊信被人彈劾,都御史李秉說楊信進兵遲緩,周賢不守約定,明景帝均寬恕。天順初年,總兵官楊能舉薦,擢都督僉事。后因會期失,被征下獄。不久,恢復官職,趕赴寧夏協助定遠伯石彪,石彪率其連戰皆捷,追入寇至野馬澗、半坡墩。周賢后因中流矢陣亡,詔贈都督同知。有一子周玉。.

新!!: 明史和周賢 · 查看更多 »

周鳳翔

周鳳翔可以指:.

新!!: 明史和周鳳翔 · 查看更多 »

周述

周述(),字崇述,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 永樂二年(1404年),周述高中甲申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兄周孟简同列鼎甲(探花)。周述被授翰林院编修,与解缙等人入文渊阁。其性情温厚,累任左庶子。存有《东墅诗集》。.

新!!: 明史和周述 · 查看更多 »

周述学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先世汝南人。周述学好讀書,好深思,深邃曆算,撰有《中经》。用中国之算學,推测西域之占卜。又又推究五緯細行,著有《星道五图》。曾與唐顺之反覆討論曆法。又撰《大统万年二历通议》,以補歷代之失。嘉靖中期,经历沈鍊举述学至京師,推薦給兵部尚书赵锦。仇鸾打算聘用他,述学知其必败,乃告歸。常入胡宗宪幕,助平倭有功,終身布衣。.

新!!: 明史和周述学 · 查看更多 »

周起元

周起元(),字仲先,號綿貞,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今漳州龍海)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東林七賢之一,遭閹黨錦衣衛許顯純拷打致死。.

新!!: 明史和周起元 · 查看更多 »

周金

周金(),字子庚,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工科給事中。后累遷戶科都給事中,上疏反對中官迎佛及監織造者濫乞引鹽。朝廷商議出兵土魯番,收復哈密。周金上疏反對因邊疆虛憊,不宜出兵,隨後聽從其議。嘉靖元年,因太僕寺少卿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此後改宣府巡撫、晋升右副都御史。大同兵變時,士兵殺張文錦,當時邊疆士兵均受其影響。當時宣府總督侍郎馮清苛刻,動輒鞭打諸軍請糧,士兵遂圍清府署。周金則出面召集軍官,聲明是馮清之錯,并欲痛鞭打,隨後給士兵諭以利害,眾人離去,所以沒有發生兵變。此後改為保定巡撫,巡按御史李新芳懷疑廣平知縣害自己,於是欲逮捕。知府出面調停,李新芳并欲逮捕知府,并發兵兩千追捕。知府及佐貳皆走,一城盡空。周金揭發其罪,而都御史王廷相卻庇護李新芳,相爭不息。明世宗遂逮捕李新芳下刑部,罷免官職。周金晋升兵部右侍郎。不久,晋升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并巡撫鳳陽諸府。久之,升任南京刑部尚書、后轉為南京戶部尚書。嘉靖二十四年,致仕歸鄉,同年去世。贈太子太保,諡襄敏。.

新!!: 明史和周金 · 查看更多 »

周蕙

周蕙(),臺灣女歌手。出生於臺灣高雄市,畢業於高雄市私立中華藝術學校影劇科。最初為福茂唱片旗下歌手,目前為華研國際音樂旗下歌手。.

新!!: 明史和周蕙 · 查看更多 »

周洪謨

周洪謨,字堯佐,四川省敘州府長寧縣在城乡(今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周洪謨 · 查看更多 »

周期雍

周期雍(),字汝和,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寧縣(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明朝刑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南京監察御史。劉瑾伏誅后,當年劉瑾罷黜的官員均恢復職位,然而給事中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趙士賢,御史貢安甫、史良佐、曹閔、王弘、葛浩、姚學禮、張鳴鳳、王良臣、徐鈺、趙佑、楊璋、朱廷聲、劉玉,部郎李夢陽、王綸、孫磐等當年彈劾閹黨的官員卻沒有錄用。周期雍於是與同官王佩上疏請求,遂眾人得以召用。兵部尚書王敞因依附劉瑾而晋升,周期雍上疏請罷黜。期間焦芳、劉宇等人尤在位,而劉大夏、韓文、楊守隨、林瀚、張敷華卻沒有昭雪,周期雍均上疏討論。此後陳金討江西民變,縱容苗兵殺掠,周期雍均檢舉揭發。此後清軍廣東,彈劾鎮守武定侯郭勛,陳金與郭勛皆被斥責。此後,周期雍出任福建僉事,朱宸濠謀反時,周期雍率軍趕赴征討,平定后歸還。嘉靖初年,升任浙江參議,討平溫、處礦盜。此後再升湖廣按察使。嘉靖九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期間修復邊疆防備。后入朝擔任大理寺卿,歷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嘉靖十八年,拜為刑部尚書。言官彈劾其收受賄賂,吏部調查后證明此為誣陷。嘉靖十九年,郭勛借風霾之事勸明世宗罷免大臣,周期雍遂辭職歸鄉。家居十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周期雍 · 查看更多 »

周朝瑞

周朝瑞(),字思永,號衡臺,山东臨清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周朝瑞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明光宗時,擢吏科給事中。天啟元年(1621年)遷禮科左給事中。因王化貞事得罪魏忠賢的心腹徐大化。天啟五年(1625年)魏黨興大獄,逮太僕少卿周朝瑞、左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給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陝西副使顧大章。同年六月,下詔獄,錦衣衛都督田爾耕進行拷打,不久皆死于獄中,時謂“東林六君子”。崇禎初年(1628年)贈大理卿。南明弘光朝時,追諡忠毅。.

新!!: 明史和周朝瑞 · 查看更多 »

周是修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行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周是修因明經被举荐,担任霍邱訓導,朱元璋问其家居何為,其答曰:“教人子弟,教弟力田。”明太祖大喜,升任其为周府奉祀正。次年,跟从周王北征至黑山,退还后升任紀善。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告周王不法,周是修则上书请奏周王得免,后改为衡府紀善,留京师,为翰林纂修,喜好结交文士,谈论国家大事。后燕军渡过淮河,周是修与蕭用道上疏指责用事者。后京城失守,其留书与江仲隆、解縉、胡靖、蕭用道、楊士奇等。系衣帶間,入应天府府學,礼毕后于尊經閣上吊自杀。燕王朱棣即位后,为明成祖。陳瑛上书请继续追究周是修,朱棣答道:“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

新!!: 明史和周是修 · 查看更多 »

周新

周新,字志新,一字日新,南海(今廣東南海縣)人,明朝司法官,善於決獄,判案廉直義正,後得罪權貴,被明成祖處死,後成祖封之為杭州城隍。.

新!!: 明史和周新 · 查看更多 »

周敬心

周敬心,山東人,明朝政治人物。 周爸爸之子,其為太學生出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詔求通曉歷數者,其上言陳述“方今力役過煩,賦斂過厚。教化溥而民不悅;法度嚴而民不從”,并歷數胡惟庸案、空印案、藍玉案等,指責朱元璋“薄德而任刑”。.

新!!: 明史和周敬心 · 查看更多 »

周敘

周敘可以指:.

新!!: 明史和周敘 · 查看更多 »

周怡

周怡(),字順之、號訥谿,諡恭節,南直隶寧國府太平縣(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明朝官员、进士出身。周全之孫、周本秀之子、周忭、周恪之兄。.

新!!: 明史和周怡 · 查看更多 »

呂原

呂原(),字逢原,浙江秀水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呂原 · 查看更多 »

呂升

呂升(),浙江行省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明朝政治人物。 永樂年間為溧陽教諭,歷任江西、福建按察僉事。之後升爲大理寺少卿。宣德八年,致仕。.

新!!: 明史和呂升 · 查看更多 »

呂大器

呂大器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呂大器 · 查看更多 »

呂宋

呂宋島(塔加洛語:Luzon)是菲律賓最大的島,也是世界第15大島,面積109,965平方公里。呂宋島位於菲律賓北部,是首都馬尼拉的所在地。呂宋島在台灣南方,維薩亞斯群島北方,中國南海東方,菲律賓海西方。《劍橋百科》介紹:「多海灣和近岸島嶼。西北部中科迪勒拉山的普洛格山[為最高點]。馬德雷山在島東北。島上最大的湖稱內湖…產穀物、甘蔗、木材、大麻、鉻鐵礦。旅遊業發達。」 呂宋同時也是菲律賓三大政區之一,包括呂宋島,北部的巴坦群島(Batanes)和巴布延群島(Babuyan),南部的馬林杜克島(Marinduque)、馬斯巴特島(Masbate)、卡坦端奈斯島(Catanduanes)、民都洛島(Mindoro)和巴拉望島(Palawan)。吕宋政區面積138309平方公里。 呂宋也是中國史書對西班牙的古稱,而菲律賓的古稱则是小吕宋。.

新!!: 明史和呂宋 · 查看更多 »

呂獻

呂獻,浙江新昌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因事連坐受廷杖。弘治年間,詔選駙馬,李廣受富人金操作,呂獻檢舉。正德年間,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新!!: 明史和呂獻 · 查看更多 »

呂經

呂經(),字道夫,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寧州(今甘肅省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登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此後升至吏科都給事中,反對馬昂將懷孕的女子呈入宮事。后被貶為蒲州同知。又以事忤中官黃玉,被誣陷彈劾下獄。明世宗繼位后,升爲山東參政。嘉靖三年,升任四川按察司按察使,后改右布政使。雲南布政司左布政使。嘉靖十三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遼東巡撫。后因與邊疆都指揮劉尚德、袁璘發生矛盾,發生兵變,后被逮捕下詔獄,謫戍茂州。數年釋還。.

新!!: 明史和呂經 · 查看更多 »

呂翀

呂翀(),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廣信府永豐縣(今江西省廣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因上疏請求留用劉健、謝遷兩人,得罪劉瑾,被削籍致仕。劉瑾被誅后,起用為雲南僉事。此後升任四川副使,修築成都都江堰,便捷灌溉水利。嘉靖初年去世。.

新!!: 明史和呂翀 · 查看更多 »

呂震

呂震(),字克聲,陕西行省奉元路臨潼縣(今陝西省臨潼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呂震 · 查看更多 »

呂毅

呂毅(),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陳州項城縣(今河南省項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呂毅以濟南衛百戶跟从朱棣起兵,累功任都督僉事。与同官黃中充左右副將軍,佐征南將軍韓觀镇守廣西。之后跟随中將兵送故安南王孫陳天平歸國,在抵达芹站时,陳天平被劫走,呂毅因事连坐被夺官。朱棣后免其罪,起用担任鷹揚將軍,從張輔征討安南胡季犛有功,掌管交阯都司事。永乐六年,其与叛军交兵时阵亡。.

新!!: 明史和呂毅 · 查看更多 »

呂文燧

呂文燧(),字用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婺州路永康縣(今浙江省永康市)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 元末期间,曾经招募三千义士,抵挡盗患。朱元璋平定婺州时,召為營田司經歷,升为廬州知府,后改为嘉興知府。守卫松江民乱,坚持到李文忠援兵到。后将领欲屠城,呂文燧力劝,百姓免难。三年后,奉旨出使阇婆國,后因病而亡。.

新!!: 明史和呂文燧 · 查看更多 »

和勇

和勇(),初名脫脫孛羅,江西省南昌府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和寧王阿魯臺孫,明朝军事将领,靖安伯。 当时阿魯臺為瓦剌脫歡所殺,其子阿蔔只俺归附明朝。明宣宗授其为左都督,其死后,和勇襲指揮使,積功至都督僉事。天顺元年,加升同知。之后率部平定两广叛乱,后冒功進右都督。被御史发现后弹劾,詔停和勇俸,充為事官。成化年间,跟从趙輔、韓雍征讨大藤峽叛乱,平定后升为左都督。三年进行勇營訓練。升靖安伯,謚武敏,世襲指揮使。.

新!!: 明史和和勇 · 查看更多 »

傅友德

傅友德(),元末宿州人,生于砀山,明朝開國功臣,封颍国公。 傅友德早年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徐达北伐。明太祖第二次北伐期间,七战七胜平定甘肃。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遭朱元璋猜忌,在杀死其儿子后,当着朱元璋的面自杀身亡。.

新!!: 明史和傅友德 · 查看更多 »

傅好禮

傅好禮(),字伯恭,順天府固安縣(今屬河北省)馬慶里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傅好禮 · 查看更多 »

傅宗龍

傅宗龍(),字仲綸、元憲,號括蒼,雲南昆明官渡傅家營人,曾官陝西三邊總督,討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追贈太子少保,諡忠壯。.

新!!: 明史和傅宗龍 · 查看更多 »

傅珪

傅珪(),字邦瑞,號北潭,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傅珪 · 查看更多 »

傅维鳞

傅維鱗(),原名維禎,字掌雷,號歉齋。靈壽(今屬河北)人。清初歷史學家。 傅維鱗祖父為岐山縣令傅鋌,父親吏部尚書傅永淳。崇禎十五年舉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歷任東昌兵備道、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書。顺治四年(1647年)參修《明史》,因“所纂不过二十余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於是参照明朝实录,考订异同,獨立撰修《明書》一百七十三卷。康熙六年(1667年)卒。著有《四思堂集》。有子傅燮。.

新!!: 明史和傅维鳞 · 查看更多 »

傅瀚

傅瀚(),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江府新喻縣(今江西省新余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尚書。 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之后升为左諭德,直講東宮。明孝宗继位后,升任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历任禮部左、右侍郎。之后兼任翰林院学士,进入东阁,兼掌詹事府。弘治十三年,代徐瓊為禮部尚書。后多次劝阻孝宗赏赐各地献礼,并请躬行節儉。弘治十五年去世,贈太子太保,謚文穆。.

新!!: 明史和傅瀚 · 查看更多 »

傅檝

傅檝(),字廷濟,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傅檝 · 查看更多 »

傅朝佑

傅朝佑(),字右君,明朝末年官员,江西臨川人。 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鄉試解元,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授中書,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選兵科給事中,陞刑科。崇禎十年(1637年)因諫言革職下獄,賜杖卒。.

新!!: 明史和傅朝佑 · 查看更多 »

傅應禎

傅應禎(),字公善,號慎所,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傅應禎 · 查看更多 »

哈实哈儿

#重定向 喀什市.

新!!: 明史和哈实哈儿 · 查看更多 »

哈三

哈三,明代航海家。 哈三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大学习巷清真寺掌教。哈三熟悉伊斯兰教经籍,通晓阿拉伯语。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跟随郑和出使西洋,任翻译,备顾问,兼船队中宰牲,联谊途中回教国诸事。归国后他的再传弟子在嘉靖二年(1523年)重修西安本清真寺。西域途中也有哈三城(哈山),根据《蒙古山水地图》在伊朗设拉子之南。.

新!!: 明史和哈三 · 查看更多 »

哈佛燕京学社

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于1928年春由美国铝业公司创始人查爾斯·馬丁·霍爾(1863-1914)的遺產基金资助创办。當時,北京的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瞭解到霍爾在遺囑中聲明,遺產中一部分要用於研究中國文化,由一所美國大學和一所中國大學聯合組成一個機構來執行該項計划。於是,司徒雷登成功說服哈佛大學與燕京大學合作,在1929年成立哈佛燕京學社,並設立燕京學社北平辦事處。 哈佛燕京学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致力于在东亚和东南亚推进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虽然哈佛燕京学社同哈佛大学关系密切,但是在法律和财政上独立。 哈佛燕京学社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贡献来支持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現任社長為裴宜理,提高了燕大学术地位,也扩充燕大的经济来源。 由于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燕京大学教授的待遇大大提高,不必再如前兼课,有余暇开展学术研究,在《燕京学报》发表论文。哈佛大学图书馆又委托燕京大学图书馆大规模收购中文书籍,燕京大学图书馆由此获得一笔手续费,以此笔经费收集各种方志和文集。哈佛燕京学社每年招收约10名研究生,并为每名研究生提供500元奖学金。.

新!!: 明史和哈佛燕京学社 · 查看更多 »

哈梅里

#重定向 哈密國.

新!!: 明史和哈梅里 · 查看更多 »

唐寅

唐寅(),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直隸吴县人,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編成戲劇,以及拍成電視劇及電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新!!: 明史和唐寅 · 查看更多 »

唐一岑

唐一岑(),字維高,一字維嵩,广西临桂人,明朝官员。.

新!!: 明史和唐一岑 · 查看更多 »

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李亨的嫡长子。初名俶,小名大收,原封广平郡王,後改封廣平王、楚王、成王,天可汗,唐朝第11代皇帝(不计武则天),在位17年(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

新!!: 明史和唐代宗 · 查看更多 »

唐伯元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广东澄海县(今属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人)。.

新!!: 明史和唐伯元 · 查看更多 »

唐侃

唐侃,字廷直,丹徒人。明朝官吏。 正德八年,中舉,授永豐知縣。在任期間不帶家眷,獨與童僕飯蔬豆羹居住。深受百姓信任,他禁止刁訟尚鬼。不久升任武定知州。當時恰逢清查軍籍,應發配者上萬人,唐侃則稱無民須走,并據理力爭。之後抵抗官員索賄,為百姓所愛戴。之後升爲刑部主事,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唐侃 · 查看更多 »

唐冑

唐冑(),字平侯,號西州,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瓊州府瓊山縣東廂(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進士,授戶部主事,后因劉瑾排擠奪職,劉瑾被誅后召用不任。嘉靖初年,恢復官官職,此後晉升爲戶部員外郎,遷廣西提學僉事,后升廣西左布政使,平撫古田民亂。此後再升右副都御史、南贛巡撫,此後改任山東巡撫、南京戶部右侍郎。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戶部侍郎。后因反對明世宗祀獻皇帝明堂,下獄削籍歸鄉。隆慶初年,贈右都御史,有子唐穆。 曾祖父唐誼芳,曾任訓導;祖父唐乾畀,曾任監生;父親唐正。母陳氏。.

新!!: 明史和唐冑 · 查看更多 »

唐勝宗

唐勝宗(),濠州(今安徽定远)人,明代开国军事将领。 其十八岁跟从朱元璋起兵,后跟随渡江,官至中翼元帥。跟随徐达攻破常州、寧國、婺州、池州、安慶、南昌、廬州等地,升至驃騎衛指揮同知。后在武昌,攻下長沙、沅陵、澧陽,随徐达攻下江陵、安豐,活捉元朝将领忻都,担任安豐衛指揮使。后跟徐达攻破汴梁、歸德、許州、延安,升任都督府同知。洪武三年,封延安侯。后因擅自使用驿骑,被夺爵位,降为指挥。后因追捕代縣逆反,再次恢复爵位。 洪武十四年,平定浙江東山寇乱,斩首三千余人。后到临安,招降元右丞兀卜台等人。次年巡视陕西、监督屯田。再次年镇守辽东,奉敕不要与高丽交往。高丽使者来时,唐观察其奸猾,上表陈述。朱元璋表扬其堪比三国时期曹魏田豫拒绝烏桓贿赂。其镇守七年,威信甚大。后召还,平定贵州叛乱。后因胡惟庸案连坐,被诛杀。.

新!!: 明史和唐勝宗 · 查看更多 »

唐鐸

*唐鐸 (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唐鐸 · 查看更多 »

唐順之

唐順之(),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谥襄文。明朝南直隸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官右僉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新!!: 明史和唐順之 · 查看更多 »

唐龍

唐龍(),字虞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蘭溪縣(今浙江省蘭溪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明朝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唐龍早年受業於同縣章懋。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郯城縣知縣,數次抵禦大盜劉六的進攻。父喪丁憂,服除后授監察御史,出按雲南。錢寧義父參將盧和坐罪當死,錢寧為奏辯,下鎮撫覆勘。恰會遣官錄囚,錢寧下屬欲出面和解,為唐龍所逮捕,此後正其罪。此後再出按江西。此後擢陝西提學副使,遷山西按察使,召為太僕寺卿。嘉靖七年,改為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府。后召拜為左副都御史,歷任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嘉靖十一年,陝西發生大饑荒。吉囊擁眾臨邊,延綏告警。明世宗命唐龍擔任兵部尚書、三邊總督并兼理振濟,發內帑金三十萬前往。此後唐龍用總兵官王效、梁震,屢次擊退敵軍。后召為刑部時候。九廟修成后,唐龍上充軍應赦者一百四十人,除豐熙、楊慎、王元正、馬錄、呂經、馮恩、劉濟、邵經邦外,其餘人全部釋放。尚書六年考滿后,加太子少保。唐龍遂以母老乞歸侍養。久之,起用為南京刑部尚書,就改南京吏部尚書。當時因兵部尚書戴金罷免,世宗召還唐龍替任。太廟修成后,加太子太保。此後代替熊浹為吏部尚書,其為官勞績,凡事均諮詢僚佐。后年老,多為人所欺。御史陳九德劾前選郎高簡罔上行私,連及稱唐龍衰暮,於是高簡下獄。唐龍遂引疾辭退沒有批准,此後吏科給事中楊上林、徐良輔再次談論高簡之事,高簡被杖刑六十遣戍。隨後楊上林、徐良輔再次上疏稱唐龍老,唐龍被罷免為民。唐龍很快去世。數年后,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楫上疏辯解,后下詔恢復原職,贈少保,諡文襄。唐龍曾與嚴嵩為善,其所罷,實際為夏言所為。.

新!!: 明史和唐龍 · 查看更多 »

唐文獻

唐文獻(),字道徵,更字元徵,號抑所。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屬上海市)人 ,祖籍湖廣荊南。.

新!!: 明史和唐文獻 · 查看更多 »

唐时升

唐時升()字叔達,嘉定人。 父唐欽訓,與歸有光友善。早年拜師歸有光,有詩名,善畫墨梅。家境貧寒,然好助人,人稱“好施與”。與婁堅、李流芳、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又與里人婁堅、程嘉燧並稱“練川三老”。崇禎九年(1636年),卒。著有《三易集》。.

新!!: 明史和唐时升 · 查看更多 »

儀智

儀智(),字居真,中書省益都路膠州(今山東省高密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其舉耆儒,授高密訓導、莘縣教諭,后升任高郵知州,在任上勤學治理農業有惠政,為官民所愛戴。永樂元年,升任寶慶知府。后召為右通政兼右中允,未幾,升湖廣右布政使,后因事連坐謫役通州。永樂六年,湖廣都指揮使龔忠入見,朱棣問湘間老儒時,龔忠提及儀智。同日召入,后拜為禮部左侍郎。永樂十一年元旦,當日日食,依朝禮當罷免朝賀,禮部尚書呂震堅持朝賀如常,而儀智反對。當時內閣首輔、左諭德楊士奇亦贊同儀智意見,明成祖於是罷免朝賀。 永樂十四年,朱棣下詔命吏部、翰林院選擇耆儒侍奉皇太孫朱瞻基。楊士奇、蹇義均舉薦儀智。太子朱高熾則稱:“我曾推舉過李繼鼎,但是大誤,追悔莫及。儀智的確是有正德的人,但是已經老了。”楊士奇則稱:“儀智出身學官,明理守正。雖耄,精神未衰。廷臣中老成正大的人中沒有能超過他的。”當日午朝時,朱棣問太子:“侍太孫講讀得人未?”太子回答道:“舉禮部侍郎儀智,議未決。”明成祖稱:“智雖老,能直言,可用也。”於是命其輔導皇太孫。儀智每次進講均為書史,反復啟迪朱瞻基,使其以正心術為本。永樂十九年,致仕。洪熙元年,贈太子少保,謚文簡。 其子儀銘亦為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新!!: 明史和儀智 · 查看更多 »

冯铨

馮銓(),字伯衡,號鹿菴。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冯铨 · 查看更多 »

冯杰

冯杰(),上海人。汉族。天津大学化工系中间体及染料专业毕业。 毕业后分配到酒泉钢铁公司,历任安环处技术员、副科长、科长,焦化厂科长、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生产处副处长,焦化厂厂长,总经理助理兼总经理办主任等职。2000年3月,任酒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董事、山西翼城钢厂建设总指挥。2004年3月,任甘肃省国资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同年11月,任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7年9月,任甘肃省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2009年6月,任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2011年7月,任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甘肃地区代表。2015年5月7日,甘肃省纪委发布消息:酒泉钢铁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冯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因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2015年7月31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罢免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2015年10月,甘肃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冯杰(正厅级)以涉嫌受贿罪决定逮捕。.

新!!: 明史和冯杰 · 查看更多 »

农历七月

農曆七月為农历一年的第七個月份(如果該年並無閏月),在中國是秋季最炎热的時候,孟秋,兰月,建申之月(猴月),律中夷则。 在日本稱呼農曆七月為「文月」,有「寫文披掛」、「稻子含穗」等意思。.

新!!: 明史和农历七月 · 查看更多 »

凌云

凌云可以指:;地名.

新!!: 明史和凌云 · 查看更多 »

凌雲翼

凌雲翼(),字汝成,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凌雲翼 · 查看更多 »

商大節

商大節(),字孟堅、號少峰,諡端愍,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承天府鍾祥縣(今湖北省鍾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正德八年中舉。嘉靖二年(1523年)登進士,授豐城縣知縣,升任兵科給事中,因科道之間互相彈劾,被貶為鹽城縣丞。升刑部郎中。嘉靖十九年,升任廣東按察司僉事。嘉靖二十二年,升任山東布政司右參議。嘉靖二十四年,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后改山東參政、山東按察使,嘉靖二十八年,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保定巡撫,期間募兵抵禦北方入侵。嘉靖二十九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為當時其在外獨領一軍,不受仇鸞節制,而被誣陷下詔獄。恰逢當時嘉靖帝寵信仇鸞,雖然嚴嵩勸阻,嘉靖帝仍然堅持斬殺商大節。隆慶元年,贈兵部尚書。.

新!!: 明史和商大節 · 查看更多 »

商輅

商輅(),字弘載,號素庵,一作素菴,谥文毅,浙江淳安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爲內閣首輔,是明朝一代重臣。.

新!!: 明史和商輅 · 查看更多 »

全祖望

全祖望()字紹衣,號謝山,學者稱謝山先生。清朝史學家、文學家。浙江鄞縣人。.

新!!: 明史和全祖望 · 查看更多 »

八可意

#重定向 巴鲁奇县.

新!!: 明史和八可意 · 查看更多 »

八答黑商

#重定向 巴达克山.

新!!: 明史和八答黑商 · 查看更多 »

公鼐

公鼐(),字孝与,号周庭,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蒙陰縣(今山東省蒙阴县)人。明朝東林黨官员、文学家、诗人,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新!!: 明史和公鼐 · 查看更多 »

六部

六部(地方及藩属国的称六曹),中国、朝鮮、越南古代數個官署的統稱。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以上六部,最高領導長官稱為尚書,所以分別有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礼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各部首長。六部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東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明成祖永樂遷都,國都雖在北京,但依舊設置南京六部,清末,新設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新!!: 明史和六部 · 查看更多 »

兴安 (明朝)

兴安,安南人,明朝宦官。 明英宗即位,他和司礼监太监金英都受宠信。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天,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瓦剌俘虏,郕王朱祁钰请他和兴安召集朝臣商议国事。侍读徐珵倡议南迁,遭到兴安斥责:“敢言迁者斩”。他入告孙太后,劝郕王任命于谦准备战守之事。瓦剌首领也先围困京师,至德胜门,即位为皇帝的明代宗朱祁钰命兴安和李永昌会同于谦、石亨总理军务。也先遣使议和,想要送回明英宗。廷議出使的使臣。明代宗讓他出來對群臣說:“公等欲報使,孰可者?孰為文天祥、富弼。”王直說他斥呼群臣不當,興安語塞。派都給事中李寔為報使,敕書沒有提到迎回太上皇。李寔大驚,到內閣詢問,路上遇到興安。興安說:“你奉詔行事即可,不要管其他事。”後來代宗要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眾人懷疑他參與密謀。興安有品德節操,知道于謙之賢,力加保護。明英宗復辟,殺死代宗信用的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人,說他們更易太子,和于謙、王文謀立外藩。給事中、御史說興安和王誠、舒良同黨,應該同罪,明英宗加以寬免,只是奪職。.

新!!: 明史和兴安 (明朝) · 查看更多 »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新!!: 明史和元史 · 查看更多 »

剌泥

#重定向 古吉拉特苏丹国.

新!!: 明史和剌泥 · 查看更多 »

剌撒

剌撒,古国名。故地在今阿拉伯半岛南岸木卡拉(Mukalla)附近Lasa村,位东经四十九度四分。 1403年(永乐元年),剌泥国中回回哈只马哈没奇剌泥等至明朝献当地物产,于是携带胡椒和百姓交易。有关部门请求徵税,明成祖说:“徵税是为了抑制经商的百姓,岂是为了获利。现在远方的人慕义到来,却攫取他们的财货,能得多少,却很大损害国家的体面。就算了吧。”.

新!!: 明史和剌撒 · 查看更多 »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萬頁,约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为禁书,称之四库禁书,另一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説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歐洲人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新!!: 明史和四庫全書 · 查看更多 »

倪岳

#重定向 倪嶽.

新!!: 明史和倪岳 · 查看更多 »

倪元璐

倪元璐(),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書法家,進士出身。與黃道周、王鐸並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合稱「晚明五大家」。.

新!!: 明史和倪元璐 · 查看更多 »

倪敬

倪敬(),字汝敬,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三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景泰初年,巡視京畿地區饑荒,之後請減免田租,與戶部相持不下。之後再疏請,竟然批准。之後巡按山西,罷免當地一些粟補官令,并懲治豪強。隨後再出按福建等地,罷免當地官員。后因返鄉時在家居四個月,因此被逮捕,后恢復官職。景泰六年,恰逢當時多災難,倪敬與同為監察御史的吳江盛昶、江陰杜宥、蕪湖黃讓、羅俊、汪清六人一同上書請求皇帝廉政并減免營造浪費。明景帝不悅,下書至禮部。而禮部官員稱讚六人忠愛。景帝聽後仍然不寬恕。不久,詔令都御史蕭維禎考察其屬,命罷免這些人。十六位御史均被貶為典史,倪敬被派往廣西宜山。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詔命此等人均為知縣。安遠侯柳溥器重倪敬,在西征時請其跟隨,於是倪敬改為都督府都事。又一年后,班師回朝,倪敬去世。 曾祖父倪文斯。祖父倪峻,曾任兵科都給事中。父亲倪仲淵。.

新!!: 明史和倪敬 · 查看更多 »

噶玛巴

噶玛巴(),全稱為嘉華噶玛巴(Gyalwa Karmapa),又稱大宝法王(为明成祖赐号),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噶玛噶举派之最高持教法王,并且也是最早开启乘愿转世传统的藏传佛教領袖。藏傳佛教視他為金剛總持的化身。.

新!!: 明史和噶玛巴 · 查看更多 »

皇甫冲

皇甫沖(),字子浚,號華陽山人,又號因是子、不菴叟,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詩人,舉人出身。.

新!!: 明史和皇甫冲 · 查看更多 »

皇甫汸

皇甫汸(),字子循,號百泉,百泉子。南直隸長洲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官員,詩人。.

新!!: 明史和皇甫汸 · 查看更多 »

皇甫涍

皇甫涍,字子安,號少玄,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明代詩人、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皇甫涍 · 查看更多 »

皇甫濂

皇甫濂(),字子約,一字道隆,號理山。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皇甫濂 · 查看更多 »

石天柱

石天柱(),字季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順慶府岳池縣(今四川省岳池縣),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石天柱 · 查看更多 »

石三畏

石三畏(),字子知,號欽承,直隸交河(今河北泊頭)人,回族,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歷任山東曹縣、文登縣知縣,為人徇私納賄,以貪財著稱。御史陳九疇薦入京城遞補,吏部尚書趙南星卑視其人,僅授王府長史職。 後依附魏忠賢,成為“十孩儿”之一。官至御史,立即上疏攻擊趙南星及李三才、顾宪成、孙丕扬、曹于汴、汤兆京、王宗贤、張問達、王圖、胡忻、王元翰、王淑抃、王允成、涂一榛、王象春等十五人,“锻成杨、左之狱,咆哮特甚”。後因醉酒時下令伶人演出《刘瑾酗酒》一剧,魏良卿將此事回報,忠賢大怒,削其職。忠賢死後,石三畏反以此为功,官復原職,又被揭發真相,再被削职。.

新!!: 明史和石三畏 · 查看更多 »

石亨

石亨(),明代渭南(今屬陝西)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石亨 · 查看更多 »

石匱書

《石匱書》,是一部紀傳體明史,明清張岱撰,起自洪武,迄於天啟,凡二百二十卷。有〈本紀〉、〈志〉、〈世家〉、〈列傳〉。 《石匱書》始撰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自序道:“經十七年,明亡後,攜副本屏跡深山,又十年而成書,五易其稿,九正其訛。”,脫稿後猶時加刪改,“事必求真、語必務確,五易其稿,九正其訛,稍有未核,寧缺勿書”,前後歷五十年。〈志〉和〈列傳〉有總論和附論,有“石匱書曰”為評論。《石匱書》因崇禎朝無〈實錄〉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於天啟。內容分:〈本紀〉、〈志〉、〈世家〉、〈列傳〉;〈志〉有天文、地理、禮樂、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馬政、鹽法、漕運、藝文諸目。〈列傳〉下有循吏、獨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藝、方技、隱逸、名宦、宦者、勝國遺臣、盜賊、兀良哈、朵顏三衛、朝貢各國。 順治年間浙江谷應泰提督浙江學政,編《明史紀事本末》,以五百金購買《石匱書》,宗子因家貧慨然予之。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多取材自此書。康熙初年,谷應泰編修《明史紀事本末》時,張岱參與其中,得以望見崇禎朝的大量史料,如崇禎朝《邸報》,於是開始強化《石匱書》細節的鋪陳,並著手撰寫關於崇禎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匱書後集》,分本紀、世家、列傳,體例一如《石匱書》,共六十三卷,附錄一卷。康熙三年(1664年)《石匱書》竣工,張岱仍繼續潛心撰寫《石匱書後集》。 邵廷-采-將《石匱書》與談遷《國榷》並稱:“明季稗史雖多,而心思漏脫,體裁未備,不過偶記聞見,罕有全書。惟談遷編年,張岱列傳,兩家俱有本末。”邵廷采又說:“沉淫於有明一代紀傳,名曰《石匱書》。以擬鄭思肖之鐵函心史也。至於興廢存亡之際,孤臣貞士之操,未嘗不感慨流連隕涕,三致意也。”溫睿臨《南疆逸史》亦稱“兩家體裁較他稗史獨完具,而岱、遷于君臣朋友之間,天性篤至,其著書也征實覆核,不矜奇門,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

新!!: 明史和石匱書 · 查看更多 »

石珤

石珤(),字邦彦,號熊峰,直隶藁城人。明朝政治人物、文淵閣大學士。.

新!!: 明史和石珤 · 查看更多 »

石璞

石璞,字仲玉,臨漳人。明朝兵部尚書。 永樂九年,中舉,入國學,選為監察御史。 正統年間,歷任江西按察使,有政績。正統七年,升任山西布政使。正統十三年,召為工部尚書,后被御史張洪彈劾。 景帝繼位后,召還,兼任大理寺卿,后出理大同軍餉。加太子太保。景泰六年,改為兵部尚書,次年平定湖廣叛亂。天順元年獲勝,召還,命致仕。天順四年,因李賢舉薦,召為南京左都御史。天順七年,為錦衣衛指揮僉事門達所劾罷。.

新!!: 明史和石璞 · 查看更多 »

石邦憲

石邦憲(),字希尹,貴州都指揮使司清平衞(今貴州省凱里縣清平鎮)人,明朝軍事將領。 石宗曾孫、石瑛之孫、石堅之子。嘉靖七年,世職為指揮使,因戰功升為都指揮僉事,充銅仁參將,因苗龍許保、吳黑苗族叛亂,被逮捕連坐。總督張岳請求留用,之後跟隨征戰,卓有成就。后進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代沈希儀鎮守貴州。之後平定播州宣慰楊烈叛亂、湖廣漵浦瑤沈亞當叛亂,大小征戰數十百次,均為勝利。與四川何卿、廣西沈希儀並稱一時名將,嘉靖四十一年,授右都督,死後贈左都督。.

新!!: 明史和石邦憲 · 查看更多 »

瞿式耜

瞿式耜(耜,音sì/ㄙˋ,),字起田,又字伯略,号稼轩,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市)人。.

新!!: 明史和瞿式耜 · 查看更多 »

瞿能

瞿能(),南京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軍事人物。 其父親瞿通,洪武年間累官任都督僉事。瞿能世襲其官,并以四川都指揮使身份跟從藍玉出大渡河擊西番,立功。後來又以副總兵征討建昌叛酋月魯帖木兒,破其軍於雙狼寨。 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變後,瞿能跟從李景隆的朝廷大軍北征朱棣。進攻北平時,與兒子率精兵千餘攻擊彰義門,旋即攻克。李景隆妒忌其才能,命其等候大軍同時進攻。於是燕兵夜間用水澆在城郭之上,大寒把城牆凝結了冰,不可攀登,終於引致李景隆大敗。 此後,瞿能跟從李景隆進駐白溝河,與燕軍交戰。瞿能父子奮勇進擊,所向披靡,至日落收兵。次日再戰,幾乎攻至燕王身畔。朱棣急忙假裝招喚後軍,令其生疑,成功逃脫。薄暮,瞿能再率軍搏戰,大呼「滅燕」,殺敵數百。諸將俞通淵、滕聚又率眾會師。適逢旋風颳起,朱棣突然率騎進擊,瞿能父子死於戰陣之中,俞通淵、滕聚、及精兵萬人皆戰死,從此朝廷軍隊不振。.

新!!: 明史和瞿能 · 查看更多 »

瞿昌文

瞿昌文(),字壽明,明末清初常熟人。 永曆大學士瞿式耜之孫,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順治五年隨式耜入粵。永曆時為翰林院檢討。被清將陳策抓住,押赴梧州,被縶得脫。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扶祖柩歸里。著有《粵行紀事》。.

新!!: 明史和瞿昌文 · 查看更多 »

瞿景淳

瞿景淳(),字師道,號昆湖。南直隸常熟縣(今常熟市)五渠人。明朝學者、政治人物。嘉靖二十三年榜眼及第。官至禮部左侍郎。.

新!!: 明史和瞿景淳 · 查看更多 »

王原

王原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原 · 查看更多 »

王原 (永乐进士)

王原,字启泽,一名作原,福建龙岩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永樂二年,其中进士三甲第一百八十六名,后任深泽知县、松江同知、潮州知府等。离任时,潮州民众立祠堂纪念。其存有《书传补遗》等。.

新!!: 明史和王原 (永乐进士) · 查看更多 »

王叔英

王叔英(),字原採,號靜學,黃岩亭嶺(今太平小河頭村)人。 洪武年間與楊大中、葉見泰、方孝孺一同被徵召,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推薦為仙居訓導,改德安教授。遷漢陽知縣,有德政。學醇行正,與方孝孺為至交。建文時,召為翰林修撰,並薦楊士奇入翰林。 靖難之役時,叔英奉旨到安徽廣德募兵。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兵陷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叔英自縊於廣德祠山玄妙觀銀杏樹下,由道士盛希年葬於祠山之麓。兩個女兒投井自盡,“二女井”為紀念王叔英的女兒而建。成化十年(1474年)進士周瑛重修王公墓,“墳墓陵夷,鞠為邱莽,所可識別者,僅有楊公之碑而已。”又作《修撰王公墓記》。.

新!!: 明史和王叔英 · 查看更多 »

王友

王友(),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中興路(今湖北省江陵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靖難之役人物。清遠侯。 其繼承父親燕山護衛百戶職位。靖難之役時,與朱棣起兵后攻佔南京。論功因為侯爵,但卻驕縱而改授都指揮僉事。丘福等人上議后,改封清遠伯。次年,擔任總兵率領海軍清剿倭寇。永樂四年,征討交阯,并與指揮柳琮合兵攻破籌江柵等地,斬首三萬七千人。永樂六年,晉升爲侯爵,世代鐵券。次年,再進交阯。永樂八年,與明成祖北征,督軍中軍。后因避戰而被朱棣指責,其兵權交給張輔。后回師議罪,得赦免。永樂十二年,因誹謗罪被奪爵,未幾去世。.

新!!: 明史和王友 · 查看更多 »

王士杰

王士杰(),民国大陆时期及台湾政治经济要人,外交家。浙江奉化人。.

新!!: 明史和王士杰 · 查看更多 »

王如堅

王如堅(),字石夫,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萬曆間官刑科给事中,因國本之爭革職。.

新!!: 明史和王如堅 · 查看更多 »

王妙鳳

王妙鳳,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吳奎之妻。.

新!!: 明史和王妙鳳 · 查看更多 »

王孙兰

王孙兰,甘肃洮州(甘肃临潭)人,清朝政治人物。拔贡出身。 王孙兰曾于1661年接替陆宗贽任上海县知县一职,1662年由陈以恪接任。.

新!!: 明史和王孙兰 · 查看更多 »

王家屏

王家屏 (),字忠伯,號對南,諡文端,山西省大同府應州山陰縣古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年間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新!!: 明史和王家屏 · 查看更多 »

王家桢

王家楨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家桢 · 查看更多 »

王守仁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号阳明子,諡文成。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赠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後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 明史和王守仁 · 查看更多 »

王宗顯

王宗顯,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路和州烏江縣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王宗顯 · 查看更多 »

王宗茂

王宗茂(),又名王宗懋,字時育,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安陸直隸州京山縣(今湖北省京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王橋之子。.

新!!: 明史和王宗茂 · 查看更多 »

王宗沐

王宗沐(),字新甫,號敬所,臨海城關人。明代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王宗沐 · 查看更多 »

王宇

王宇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宇 · 查看更多 »

王安 (明朝)

王安,明朝時期宦官,為人剛直,與東林黨人士友善,勸天啟帝行善政,但多病,故逐漸失勢。後遭天啟帝的乳母客氏與魏忠賢所害。曾提拔許多宦官如魏忠賢、曹化淳、王体-乾-、王裕民、惠進皋、楊公春等。.

新!!: 明史和王安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履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奇翁、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 能詩文,擅長山水畫,作品有《华山图》。精於醫術,学医于朱丹溪,曾任西安秦王府醫正,明代洪武年間尚在。着有《医经溯洄集》一卷、《百病钩元》二十卷、《医韵统》一百卷等,今僅存《医经溯洄集》。.

新!!: 明史和王履 · 查看更多 »

王崇古 (明朝)

王崇古(),字學甫,號鑑川,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人。.

新!!: 明史和王崇古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隸太仓州(今江苏太倉)人,明朝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之一。.

新!!: 明史和王世贞 · 查看更多 »

王三善

王三善(),字彭伯,河南省永城人,明朝政治人物,在貴州巡撫任內,殉難於奢安之亂,崇禎時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據考中國傳奇故事《蘇三起解》,蘇三的夫婿王景隆原型即是王三善。.

新!!: 明史和王三善 · 查看更多 »

王九思

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陕西户县人,明朝官員、文學家、戏曲家,是明朝文壇前七子之一。.

新!!: 明史和王九思 · 查看更多 »

王之寀

王之寀(),字心一,陝西朝邑縣(今大荔)人。晚明政治人物,属東林黨。.

新!!: 明史和王之寀 · 查看更多 »

王之誥

王之誥,字告若,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省石首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之誥 · 查看更多 »

王度

王度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度 · 查看更多 »

王以旂

王以旂(),字士招,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以旂 · 查看更多 »

王廷

王廷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廷 · 查看更多 »

王廷瞻

王廷瞻(),字稚表,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黃州府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王濟之子、王廷陳之弟。.

新!!: 明史和王廷瞻 · 查看更多 »

王廷相

王廷相(),字子衡,號浚川,諡肅敏。河南儀封縣人(今蘭考縣)。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文學家。前七子之一。.

新!!: 明史和王廷相 · 查看更多 »

王廷陈

王廷陈,明代诗人。字稚钦,号梦泽。湖广黄冈县人。生于弘治六年(1493年)八月廿二日,卒于嘉靖廿九年(1550年)腊月十六日。官至裕州知州,著有《梦泽集》23卷。.

新!!: 明史和王廷陈 · 查看更多 »

王弼 (明)

#重定向 王弼 (明朝將領).

新!!: 明史和王弼 (明) · 查看更多 »

王佐

王佐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佐 · 查看更多 »

王彰

王彰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彰 · 查看更多 »

王復

王復(),字初陽。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沙垡屯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年間官至工部尚書。.

新!!: 明史和王復 · 查看更多 »

王德

王德,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德 · 查看更多 »

王德完

王德完,字子醇,號希泉,四川省順慶府廣安州(今華鎣雙河)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十四年丙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又迁户科都给事中。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因立太子事触怒神宗,被廷杖一百,革職還鄉。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病故,被封贈大司徒,加封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大師。.

新!!: 明史和王德完 · 查看更多 »

王徽 (明朝)

王徽(),字尚文,應天府上元縣(江蘇省南京市)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英宗天順四年,登進士,除南京刑科給事中。明憲宗繼位后,與同官王淵、朱寬、李翔、李鈞疏陳四事。同年冬,憲宗廢吳皇后,宦官牛玉被指--預先前立--的事而被謫南京,王徽等人認為對牛玉的處罰太輕,又指責重臣李賢等「坐視成敗,不出一言」、「黨惡欺君,莫此為甚」,請求降罪李賢等。憲宗批評王徽等「妄言邀譽」,欲加罪。諸位給事中、御史論救,王徽改貶貴州普安州判官。七年后棄官歸,雖然屢有言官舉薦,但因宦官厭惡而不再錄用。孝宗弘治初年,吏部尚書王恕舉薦,起用為陝西左參議。又一年因病辭職歸鄉。有一子王韋。.

新!!: 明史和王徽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徵

王徵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徵 · 查看更多 »

王得仁

王得仁(?-1649年),绰号王杂毛,陕西米脂人。 出生於明朝末年,是闯王李自成旧部。李自成遇難後,隨白旺降清军英亲王阿济格,移师南昌。永历二年,大学士姜曰广誘其反清,遂與金声桓叛清。王得仁在七里街被清军击败,退回南昌,清軍將領谭泰乘胜追擊,七月初十日包围南昌,“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王得仁派人向何腾蛟求救未果。南昌被围八月,“附郭东西周回数十里间,田禾、山木、庐舍、邱墓一望殆尽矣”,城中缺糧,一石米價高达六百两,有士兵投降,俱被殺。清軍方面觉罗顾纳岱戰死。清军登墙入城。王得仁力戰不敵,後被俘殺,史載“突围至德胜门,兵塞不能前,三出三入,击杀数百人,被执,支解”。臨刑前,谭泰问得仁为何叛清,得仁回答:“一念之差。”南明永曆朝谥忠壮。.

新!!: 明史和王得仁 · 查看更多 »

王俊

王俊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俊 · 查看更多 »

王信

王信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信 · 查看更多 »

王忬

王忬(),字民应,号思质,明苏州太仓(今属江蘇)人。父王倬,官兵都右侍郎。.

新!!: 明史和王忬 · 查看更多 »

王志

王志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志 · 查看更多 »

王圻

王圻(),字元翰,號普始,明朝嘉定縣江桥人(今屬上海市)。政治人物、學者、藏書家。.

新!!: 明史和王圻 · 查看更多 »

王圖

王圖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圖 · 查看更多 »

王國

王國,是一种實行君主制的主權國家,通常指统治者称号为“国王”或“女王”的国家。现代实行君主制的国家多称为王國或君主國,汉语多对应到英语的Kingdom,按照中文的概念,多指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实体,或国家元首为国王或女王的现代主权国家。其它种类的君主制国家包括帝国、汗国和公國等。.

新!!: 明史和王國 · 查看更多 »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绍兴)人。元朝著名画家、学者、诗人和篆刻家。.

新!!: 明史和王冕 · 查看更多 »

王允成

王允成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允成 · 查看更多 »

王元翰

王元翰(),字伯舉,寧州(今雲南華寧縣)人。明代東林黨政治人物。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九月九午时出生,十四歲补诸生,二十四歲,中萬曆戊子鄉試。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選庶吉士。萬曆三十四年,任吏科给事中,以敢言聞名,極言時政敗壞,他的奏疏写道:“云南大害,莫甚于贡金、榷(征)税二事。民不堪命,至杀税使而征榷如故。贡金请减,反增益之。众心愤怒……”“举朝咸畏其口。”贬为刑部检校,湖廣按察知事。後因皇帝不理政務,遂罷去。天启初年(1621年),升任刑部主事。时奸宦魏忠贤专权,又遭罢免。《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王元翰 · 查看更多 »

王祐

王祐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祐 · 查看更多 »

王祯

王禎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祯 · 查看更多 »

王穉登

王穉登,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晚明文人。南直隸蘇州人。 十歲即能寫詩。嘉靖末年入太学,萬曆時曾召修国史。广交朋友,人稱侠士,又設計以性贿赂官员,曾結交名妓如马湘兰、薛素素等。万历十四年與屠隆、汪道昆、王世贞等組織“南屏社”,与邢侗交往甚密。邢侗谓:“吾友王百榖先生含贞蹈和,苞素扬采。”钱谦益稱:“穉登妙于书及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蹐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王世贞评其书法“出入淳父(黄姬水)、公瑕(周天球),而加尖峭”。著有《吴郡丹青志》、《处实堂集》等。.

新!!: 明史和王穉登 · 查看更多 »

王章

王章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章 · 查看更多 »

王竑

王竑(),字公度,陝西河州(今屬甘肅省)人,中國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

新!!: 明史和王竑 · 查看更多 »

王縝

王縝(),字文哲,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今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縝 · 查看更多 »

王纲

#重定向 王綱.

新!!: 明史和王纲 · 查看更多 »

王绍徽

王绍徽,陕西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明末閹黨政治人物。 王绍徽為王用賓從孫。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中進士,授邹平知县,擢拔為户科给事中,再迁升為太常寺少卿。泰昌年間“被劾引疾,寻以拾遗罢”。天启四年(1624年)冬十一月,左光斗罷去,魏忠贤召绍徽为左佥都御史,次年六月升任左副都御史,十二月,拜为吏部尚书。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方式,编东林一百八人为《东林点将录》,“益为忠贤所喜”。.

新!!: 明史和王绍徽 · 查看更多 »

王维新

王维新,嘉兴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王维新曾于崇祯年间接替范汝梓任延平府知府一职,崇祯年间由唐景亮接任。.

新!!: 明史和王维新 · 查看更多 »

王翱

王翱(),字九臯,直隸鹽山縣(今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王翱 · 查看更多 »

王真

王真,可以是指:.

新!!: 明史和王真 · 查看更多 »

王省

王省(),字子職,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五年,王省中乡试举人。抵达京师后,诏书免其会试,并命吏部授官。王省则以养親老,乞歸養。后再次因文学而被征用,朱元璋亲自考试,称赞其对策。而其自称“才薄親老”再次请求归养。后授浮梁教諭,此后到濟陽任职。靖难之役时,燕兵抵达,王省被游击部队捉捕。王從容引譬,詞義慷慨。众人释放其归乡,王省回后坐明倫堂,伐鼓聚諸生,说:“若等知此堂何名,今日君臣之義何如?”于是大哭,学生听后亦大哭。王省后以头击柱而亡。.

新!!: 明史和王省 · 查看更多 »

王爌

王爌(),字存納,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黃巖縣(今浙江省黃岩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爌 · 查看更多 »

王瑞 (望江)

王瑞,字良璧,南直隸安慶府望江縣人,醫籍,治《詩經》,年三十二歲中式成化五年己丑科第二甲第十六名進士。正月十九日生,行五,曾祖王華卿;祖王偉;父王景;母束氏;繼母李氏;繼母劉氏。具慶下,妻吳氏,繼妻蕭氏;兄理;瓊;璽,弟璉;琳;琦;瑛;珪;玉憲;琅。由國子生中式應天府鄉試第七十一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十九名。 成化五年(1469年),授吏科給事中,曾在文華殿抗言稱內官亂政,憲宗大怒。成化十五年(1479年),因疏請天下進表官各陳地方利病,憲宗施以廷杖。成化十九年(1484年)亦彈劾官員,得到批准。後升爲湖廣右參議,因病辭職回鄉。.

新!!: 明史和王瑞 (望江) · 查看更多 »

王瑞栴

王瑞栴(),字聖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進士,授蘇州府推官,累官湖廣兵備僉事。安宗時,任太僕寺少卿。清兵陷溫州,貝勒下擢用之令。王瑞栴集先世遺像,題寫志文,且拜且哭道:「死見先帝,即歸膝下耳!」與姻友飲酒悲歌,入戶自縊殉國。.

新!!: 明史和王瑞栴 · 查看更多 »

王璟 (明朝)

王璟(),字廷采,山東兖州府沂州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成化八年(1472年)中进士,曾任登封知县、南京監察御史等。弘治十四年(1501年),以南京鴻臚卿拜右僉都御史,處理兩浙鹽運。弘治十七年(1504年),巡撫保定等地。正德元年(1506年),因病致仕。正德三年(1508年),因事連坐被奪官閑住。正德六年(1511年),起用任山西巡撫,后累遷右都御史。不久改左都御史。之後進太子太保。明世宗立后,致仕歸鄉去世。贈少保,謚恭靖。王璟一生为官清廉。 曾祖父王海。祖父王昇。父亲王綱,曾任倉大使。.

新!!: 明史和王璟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用汲

王用汲(),字明受,號麟泉,福建晋江人。.

新!!: 明史和王用汲 · 查看更多 »

王焘

王焘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焘 · 查看更多 »

王畿

王畿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畿 · 查看更多 »

王直 (明朝官员)

王直(),字行俭,别号抑菴,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江西承宣佈政使司泰和縣人。永樂初進士,在翰林院二十餘年,官至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王直 (明朝官员) · 查看更多 »

王銘

王銘(), 字子敬,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早年跟随元帅俞通海攻下蠻子海牙水寨。当时率领敢死队进入敌军,屡次建功。后与张士诚部队大战,右臂中箭,其用佩刀把箭挑出后继续大战。此后攻陷通州等山寨,朱元璋赐白金文綺。当时在龙湾大战时,王銘独自突破敌阵,后脸部受伤。王銘三进三出,杀伤数众。后赐文綺銀碗。之后跟从大军攻破江州及其他山寨,后升任管軍百戶。后跟随常遇春攻占湖州、舊館、烏鎮,前后大战数十次,功劳甚多,后守卫松江、太仓。 洪武四年,当时比试百户中善于使枪的,没有能与王銘作对的。此后王銘升任長淮衛指揮僉事,移守溫州,并加强防御措施。后告老还乡,当时温州百姓夹道欢送。其历任右軍都督僉事,洪武二十六年,因为蓝玉案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王銘 · 查看更多 »

王遴

王遴(),字繼津,號繼津,諡恭肅,京師順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明朝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遴 · 查看更多 »

王道純

王道純(),字希文,陝西西安府右護衛人,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道純 · 查看更多 »

王鏊

王鏊(),字濟之,號守溪,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间重臣。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諡文恪。.

新!!: 明史和王鏊 · 查看更多 »

王頊齡

王頊齡(),字顓士,號瑁湖,晚號松喬老人,江南華亭人。 父王廣心,為巡倉御史,弟王鴻緒、王九齡。頊齡有文名。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進士,授太常寺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獲一等第六名,授翰林院编修,參纂《明史》,充任日講起居注官。歷遷侍講,出督四川學政,升侍講學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少詹事高士奇與王鴻緒植黨營私,波及頊齡,三人皆休致。不久,頊齡又得留任。轉侍讀學士,因父喪歸里。 守喪結束後,頊齡復官,累升禮部侍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南巡,至頊齡所居“秀甲園”,賜御書榜。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次南巡時,再度前往其住所。不久,調吏部侍郎,充任經筵講官,升工部尚書,主持會試。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拜武英殿大學士。雍正元年(1723年)王鴻緒病逝,清廷重開史局,以隆科多、王頊齡為監修。雍正三年(1725年)患痰疾,雍正帝命御醫治疾,又賜人參、藥餌。不久卒,贈太傅,諡文恭。著有《世恩堂詩集》。《清史稿》有傳。.

新!!: 明史和王頊齡 · 查看更多 »

王行

王行,字止仲,号半轩,更号楮园,自称淡如居士,是位有影响的苏州市文学家,他跟高启等人一起被称为“北郭十友”,又称“明初十才子”。與明朝開國功臣藍玉為莫逆之交,大将军礼遇甚厚。洪武年间,被沈万三聘为教师,每写成一篇文章,沈万三就用一镒(20两,一说24两)银子进行酬谢。之后王行在石湖隐居。后来,王行的两个儿子去了南京,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王行被殺,二子亦被杀。.

新!!: 明史和王行 · 查看更多 »

王颂蔚

王颂蔚(1849?年-1895年),初名叔炳,字芾卿,号蒿隐。晚清進士,政治人物。江蘇長洲縣(今蘇州市)人。 王鏊第十三世孙。早年師從冯桂芬,二十歲時由冯桂芬聘請修撰《郡志》,同叶昌炽、袁寶璜合称“苏州三才子”。其妻為謝長達。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九年四月,散館,著以部属用,任户部主事,补军机章京。官至户部郎中。與李慈铭、袁昶、沈曾植等友善,長於史學。甲午战争後悲愤莫名,翌年染疾卒。著有《写礼庼遗著》、《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育有一子王季烈,一女子王季常。其子王季烈是著名科普翻译家和戏曲学家。蔡元培是王颂蔚的學生。 苏州王颂蔚和夫人王谢长达(1848年—1934年)九名子女(另一名早逝):.

新!!: 明史和王颂蔚 · 查看更多 »

王養正

王養正(),字聖功,南直隸泗州人。明末政治人物。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浙江海鹽縣知縣。因父喪去職。守喪期滿,起官秀水縣知縣,補河南按察司照磨,累遷江西南康府知府。用計殲滅巨寇鄧毛溪、熊高。弘光帝時,進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建昌。清軍攻破南京之後,南下江西。巡撫曠昭逃離南昌,養正與布政使夏萬亨、知府王域、推官劉允浩、南昌推官史夏隆起兵拒守建昌,僅僅經過三日,有內應配合清軍破城。養正等被俘,押解至南昌,與萬亨等一同殉國。其妻張氏聞訊,絕食九日而死。《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王養正 · 查看更多 »

王觀

王观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觀 · 查看更多 »

王體乾 (明朝)

王體--,明朝宦官。 北直天府昌平(今北京)人,天啟年間為王安部下,後投入魏忠賢、客氏集團,合謀害死王安。魏忠賢酬庸,用王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位在秉筆太監忠賢之上,但忠賢視其如傀儡。東林六君子彈劾魏忠賢,王體--乘機維護之,保護了魏忠賢之命。崇禎即位後,體--因阿附魏忠賢,被罷黜並且抄家。.

新!!: 明史和王體乾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鴻儒

王鴻儒(),字懋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陽府南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戶部尚書。王鴻漸之兄。.

新!!: 明史和王鴻儒 · 查看更多 »

王越 (明朝)

王越(),字世昌,大名府濬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威寧伯,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越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軏

王,萬全都指揮使司開平衞(今河北省赤城縣北獨石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軏 · 查看更多 »

王鈍

王鈍,字士魯,河南行省汴梁路太康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元朝進士,明朝戶部尚書。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中進士,任猗氏縣尹。洪武年間,征任禮部主事,歷任福建參政。洪武二十三年,升任浙江左布政使,以勤勉著稱。建文年間,拜為戶部尚書。朱棣攻入南京后,逃城北被逮捕,朱棣下詔仍恢復其職。之後與張紞同時被罷免。后命與工部尚書嚴震直分別巡視山西、河南、陝西、山東等地。永樂二年,賜敕以布政使致仕。 其子王瀹为永樂四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

新!!: 明史和王鈍 · 查看更多 »

王鈇

王鈇(),字德威,順天府(今北京市)人。明朝官员。.

新!!: 明史和王鈇 · 查看更多 »

王與齡

王與齡,(),字受甫,號湛泉,別稱壽夫,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吉州寧鄉縣(今山西省中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八年,登進士,授蘇州府推官,后擔任戶部主事,調任吏部,晉升爲吏部員外郎。嘉靖二十一年,升任吏部文選司郎中。當時大學士翟鑾為禮部主事張惟一求吏部,嚴嵩為監生錢可教求東陽知縣,俱書抵到王與齡處。王與齡與員外郎吳伯亨,主事李大魁、周鈇,一同告訴尚書許讚,並呈奏疏。當時嘉靖帝器重嚴嵩,於是指責許讚,并除名王與齡,吳伯亨等人外調。當時給事中周怡論救,被廷杖繫獄。御史徐宗魯等進言,皆被奪俸祿。自此,各司官員以王與齡為戒,不再敢與嚴嵩對抗。王與齡罷免后,歸鄉自得,當地人稱讚他與韓文、陶琰、張潤為“平陽四賢”。家居二十餘年后去世。 祖父王文、父親王爵、兄王培齡。.

新!!: 明史和王與齡 · 查看更多 »

王蒙

王蒙可以指:.

新!!: 明史和王蒙 · 查看更多 »

王邦瑞

王邦瑞(),字惟賢,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宜陽縣(今河南省宜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王邦瑞 · 查看更多 »

王锡爵

王錫爵(),字元馭,號荊石。直隸太倉州人,祖籍山東莘縣,中國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新!!: 明史和王锡爵 · 查看更多 »

王镇

王镇(),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田径运动员,在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中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铜牌。2014年9月28日,仁川亚运会上王镇以1小时19分45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了于国辉在98年曼谷亚运会上创造的1小时20分25秒的亚运会纪录。2016年8月12日,王镇在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中以1小时19分14秒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金牌。.

新!!: 明史和王镇 · 查看更多 »

王艮

王艮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艮 · 查看更多 »

王艮 (建文进士)

#重定向 王艮 (建文進士).

新!!: 明史和王艮 (建文进士) · 查看更多 »

王良

王良可以指:;人名.

新!!: 明史和王良 · 查看更多 »

王英

王英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英 · 查看更多 »

王通

王通是常见的中国人名,历史上有名的王通有:.

新!!: 明史和王通 · 查看更多 »

王抃

王抃(),字怿民,一字鹤尹,别号巢松。清代太仓人。 王时敏之子,王撰之弟。早年師從陳瑚。吴梅村甚賞識王抃。工於詩,“清新隽雅”,善乐府体。为娄东十子之一。王抃的剧作为当时“词家所推重”,自幼喜爱昆曲,能寫劇本,康熙十四年(1667),作《筹边楼》传奇,叙演唐代李德裕故事,“所著乐府,不让元人。”今有《筹边楼》和《浩气吟》见于《曲录》。另有《王巢松年谱》。.

新!!: 明史和王抃 · 查看更多 »

王恕 (明朝)

王恕,字宗贯,号介,又号石渠。明三原(今属陕西)人。中国明朝官员。.

新!!: 明史和王恕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杲

王杲(),富察氏,系出建州女真。明嘉靖年间起任建州右卫都指挥使。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外曾祖父(一說外祖父)。另有一说王杲和努尔哈赤无血缘关系。.

新!!: 明史和王杲 · 查看更多 »

王樵 (明朝)

王樵(),字明逸,直隸鎮江府金壇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樵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汝訓

王汝訓(),字師古,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汝訓 · 查看更多 »

王治

王治,可以是指:.

新!!: 明史和王治 · 查看更多 »

王洽

王洽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洽 · 查看更多 »

王源

王源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源 · 查看更多 »

王源 (清朝)

王源,字崑绳。中国清朝直隶省大兴县(今北京市)人。.

新!!: 明史和王源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澄

王澄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澄 · 查看更多 »

王振

王振()是明英宗時期的著名宦官,山西蔚州(現今河北蔚縣)人。.

新!!: 明史和王振 · 查看更多 »

王朴

王樸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王朴 · 查看更多 »

王惟俭

王惟儉,一作維儉,字損仲,河南祥符(今屬開封市)人。生卒年均不詳,明朝萬曆年間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王惟俭 · 查看更多 »

王昇

王昇(),字化行,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江西龍南人,曾任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國防部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政工幹部學校校長。.

新!!: 明史和王昇 · 查看更多 »

王文 (明朝)

王文(),明朝大臣。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隸束鹿縣人(今河北辛集)。.

新!!: 明史和王文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應熊

王應熊(),字非熊,號春石。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四川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 王應熊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入翰林。天启元年(1621年),出使四川。天啟中歷官詹事。因丁憂歸里。崇祯三年(1630年),拜礼部右侍郎,敢於任事,為人剛狠,屢被彈劾。崇祯五年,进左侍郎。南明弘光帝時,任王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隆武二年(1646年),病逝于贵州仁怀县土城。著有《春石集》。.

新!!: 明史和王應熊 · 查看更多 »

王應鵬

王應鵬(),字天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登進士,1510年接替陈渊任嘉定县知县一职,1514年由陈克宅接任。正德十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巡按福建、清戎八閩兼理鹺政、出按山東。嘉靖元年,調提北直隸學校,后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嘉靖三年,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嘉靖六年,擔任山東按察使,后授大理寺少卿。嘉靖七年,擔任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荊關,后改廵撫山西兼提督鴈門等関。嘉靖十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協理都察院事。.

新!!: 明史和王應鵬 · 查看更多 »

王效

王效(),諡武襄,延綏人,明朝军事将领。.

新!!: 明史和王效 · 查看更多 »

王慎中

王慎中(),字道思,初號南江,更號遵岩居士。因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泉安(又稱安平,今安海镇)人,歷官山東學政、河南參政等。慎中為唐宋派宗師,崇尚內容豐富、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反對前、後七子復古文風。.

新!!: 明史和王慎中 · 查看更多 »

王承恩

王承恩(),明末宦官,屬太監曹化淳名下,累官司禮監秉筆太監,甲申之變李闖攻入帝都,崇禎帝自縊,他也殉主自盡。南明弘光帝闻之,赐谥忠愍。 清朝顺治帝题碑“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康熙帝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新!!: 明史和王承恩 · 查看更多 »

王思 (明朝)

王思(),字宜学,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明朝吏部尚書王直曾孙。.

新!!: 明史和王思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時中

王時中(),字道夫,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登州府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明朝兵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王時中 · 查看更多 »

王時柯

王時柯,字敷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萬安縣(今江西省萬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三年(1524年),升爲監察御史。大禮議中,曾經上疏反對。不久在左順門事件中歸伏請求世宗收回成命,获杖刑,除名。.

新!!: 明史和王時柯 · 查看更多 »

琴彭

彭,明代交阯人。永樂年間,以乂安府知府署茶籠州知州。宣德元年,黎利反,率眾圍茶籠州城。琴彭堅守城池七月,糧盡兵疲,其他將領不來就援,巡按御史上書請救,明宣宗馳敕責榮昌伯陳智等:「茶籠守彭被困孤城,矢死無貳,若等不援,將何以逃責!急發兵解圍,無干國憲。」,敕尚未送到而城池被攻破,琴彭戰死。明宣宗詔贈交阯左布政使,送其一子到京師為官。.

新!!: 明史和琴彭 · 查看更多 »

琉球

琉球(rm|kukuzi.

新!!: 明史和琉球 · 查看更多 »

碟里

#重定向 日里雪冷县.

新!!: 明史和碟里 · 查看更多 »

神英

英,字景賢,壽州人。明朝軍事將領。涇陽伯。 天順初年,襲父職,為延安衛指揮使,守備寧塞營。曾跟從都督張欽等征討有功。成化元年,尚書王復視察邊疆,舉薦神英有謀勇,進都指揮僉事。之後屢次從征四次立功,遷都指揮使,充延綏右參將。此後又屢敗癿加思蘭兵,進署都督僉事。巡撫-余-子俊築邊墻,命其負責勞役,工成受賚。久之,充總兵官,鎮守寧夏,移延綏,復移宣府。弘治元年,再改鎮守大同。弘治十一年,馬市開放,神英違禁貿易,加之寇亂襲擊蔚州又不救,言官交相彈劾,命召還閑住。之後啟用督果勇營,曾經嘗充右參將,從朱暉在延綏禦寇。明武宗繼位后,寇犯宣府,其與李俊並充左參將,帥京軍以援。隨後,以都督同知僉事左府,進右都督。正德五年,給事中段豸彈劾其年老,命致仕。當時,劉瑾專權,總兵官曹雄等依附,遂得勸。神英賄賂劉瑾后,特詔予伯爵,遂封涇陽伯,祿八百石。未幾,朱寘鐇謀反,命其充總兵官討伐,大軍未抵,已經被平定。劉瑾事敗后,其被言官彈劾,詔奪爵,以右都督致仕。兩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神英 · 查看更多 »

祁彪佳

祁彪佳(),字虎子,一字幼文,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明代政治家、戏曲作家和理论家。.

新!!: 明史和祁彪佳 · 查看更多 »

祁充格

祁充格(),烏蘇氏,滿洲鑲白旗人。 世居瓦爾喀,從吉思哈等歸大清。習文史,努爾哈赤時號稱“四貝勒”,令掌書記。天聰五年,初設六部,授禮部啟心郎。順治二年,授弘文院大學士,充《明史》總裁官。順治八年(1651年)因附多爾袞,與剛林同時處死。 C Category:滿洲鑲白旗人 Category:清朝大学士.

新!!: 明史和祁充格 · 查看更多 »

祝允明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因生而右手有六指,是一名多指畸形病患者,因此自號为“枝指生”。明代文學家、書法家,長洲(今屬江蘇蘇州市)人。當時與徐禎卿、唐寅、文徵明號稱「吳中四才子」。.

新!!: 明史和祝允明 · 查看更多 »

祖寬

祖寬(?—1639年)明末遼東(今遼寧遼陽)人。 早年是祖大壽家僕,少有勇力,升至寧遠參將、副總兵。崇禎八年(1635年),以三千關寧軍鎮壓農民軍,盧象昇說:“援剿之兵,惟祖大樂、祖寬所統遼丁為最勁,殺賊亦最多。”祖宽骄横,兵馬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奸淫妇女,“象升激劝再三,始听命”。盧象昇戰死後歸洪承疇。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清兵南下,师援山东。次年济南失守,褫職被逮,以“失陷籓封罪”處死。 Z.

新!!: 明史和祖寬 · 查看更多 »

福余卫

福余卫,明朝兀良哈三卫之一。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因地在古夫余国得名。辖境初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下游一带,其首领是元太祖弟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宣德、正统后南迁至今辽宁省辽阳、沈阳、铁岭、开原等市县一带。1424年,科尔沁部为瓦剌脱欢击败,投奔福余卫。福余卫首领由斡赤斤系转入哈萨尔系。16世纪中叶后为科尔沁部所吞并。 Category:黑龙江卫所 Category:辽宁卫所 Category:明朝蒙古族 Category:13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明史和福余卫 · 查看更多 »

秦紘

紘(),字世纓,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單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秦紘 · 查看更多 »

秦裕伯

裕伯(),字惟鏡、一字景容,號葵齋、蓉卿,元末淮揚府(今江蘇揚州)人,後遷上海,宋代詩人秦觀八世孫。元朝、明朝文人,後被奉為上海城隍神。.

新!!: 明史和秦裕伯 · 查看更多 »

秦金

金(),字國聲,號鳳山,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明朝工部尚書、明朝戶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秦金 · 查看更多 »

秦良玉

良玉,字貞素。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忠州直隸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末著名女将。.

新!!: 明史和秦良玉 · 查看更多 »

科泽科德

科泽科德(馬拉亞拉姆語:,),又称卡利卡特、卡利庫特(Calicut),在中国古籍称为古里,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1991年之人口為801,190人),為昔日的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 这座城市为中国明代的郑和与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马两位东西方航海家共同的登陆地点及去世地点而著名。英文单词“印花布”(calico)的字源出于此城市的名称。.

新!!: 明史和科泽科德 · 查看更多 »

科摩林角

科摩林角,Cape Comarin ,印度半岛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以三面环海,海水三色而著称。 明永乐六年(1408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曾三次奉使访问这里,其王曾派遣使回访,建立友好;《明史·外国列传》这里译作“甘巴里”,是航海路线上的重要站点。 Category:中外交通史地名 Category:泰米爾納德邦 Category:印度地理 da:Kap Komori.

新!!: 明史和科摩林角 · 查看更多 »

程信

程信(),字彥實,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今安徽省休寧縣)。明朝進士、南京兵部尚書、大理寺卿。.

新!!: 明史和程信 · 查看更多 »

程國祥

程國祥,字仲若,號我旋。古關(今屬安徽歙縣)人。 移居上元(今江蘇南京),自幼家貧,“父死,无以为葬”,一位姓李的邻居捐地给他葬父,程国祥将家中惟一的老鹅送给了邻居。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成進士。歷任確山和光山知縣、大理寺右丞、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官至東閣大學士,仍布衣蔬食。崇禎十一年六月在召對奏事時,只能回答“好”,“好”,餘皆一言不發。溫體仁、王應熊、吳宗達三人被譏爲:“內閣翻成妓館,烏歸、王巴、篾片,總是遭瘟。”辭官歸里时,两袖清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现在有条巷子,名为程阁老巷,就是以程国祥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巷子历经沧桑,始终没有易名。 Category:明朝確山縣知縣 Category:明朝光山縣知縣 Category:明朝太常寺卿 Category:明朝通政使 Category:明朝東閣大學士 Category:歙縣人 G.

新!!: 明史和程國祥 · 查看更多 »

程嘉燧

程嘉燧(),字孟陽,號松圓老人、偈庵。休寧(今属安徽)人。 初寓武陵(今杭州),善繪事,擅畫山水,師法黃公望、倪瓚,是新安畫派的先驅,吳梅村評定為“畫中九友”之一。後上海嘉定(今屬上海市),晚年皈依佛門,釋名海能。晚居虞山(今江蘇常熟)之拂水莊。与唐时升、娄坚、李流芳合称“嘉定四先生”。 C C J.

新!!: 明史和程嘉燧 · 查看更多 »

程啟充

程啟充,字以道,四川嘉定直隸州(今四川省樂山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登進士,授三原知縣,入為監察御史。正德十一年,反對都督馬昂進上有懷孕的妹妹,并彈劾邊疆開支。后因丁憂回鄉。明世宗即位后,恢復官職,隨即爭興獻帝皇號。伺候擔任巡按江西,得到朱宸濠通蕭敬、張銳、陸完等私書,其中欲趕走孫燧,云:“代者湯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於是彈劾蕭敬、張銳,并稱王守仁黨逆,宜追奪爵位。給事中汪應軫審查此案后認為:“逆濠私書,有詔焚毀。啟充輕信被黜知縣章立梅捃摭之辭,復有此奏,非所以勸有功。”主事陸澄亦為王守仁奏辨。明世宗確定此事不再更議。當時張璁、桂萼都厭惡他。恰逢郭勛庇李福達獄,為程啟充所劾,張璁、桂萼於是主張他挾私,謫戍邊瀋陽。正德十六年赦還。言者交薦,不復任用。隆慶初年,贈光祿少卿。.

新!!: 明史和程啟充 · 查看更多 »

程紹

程紹(),字公業,明德州左衛(今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人。 程紹祖籍掖县(今山东省招远),祖父程瑶是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程紹為人耿直,沉靜穩重,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授河南司阳、汝宁府推官,有“神鬼破胆”之稱。擢拔為户科给事中,再迁吏部左给事中。後因事被削职为民。泰昌元年(1620年),起用為太常寺少卿。天启四年(1624年),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時魏忠贤專權,移疾归里。崇祯六年(1633年),起用工部右待郎,二年後以疾致仕,卒于家。葬于韩庄村(今德城区抬头寺乡大韩村)以南。著有《西河奏议》、《出山三事疏草》、《澹息居遗稿》等。.

新!!: 明史和程紹 · 查看更多 »

程通

程通(),江南行省徽州路績溪縣(今安徽省績溪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程通曾上書明太祖,請求免除其祖戍籍,后獲批准。之後授任遼府紀善。朱棣起兵時,其跟從遼王道京師,上書防禦事宜,后升任長史。永樂初年,跟從王徙荊州。之後有人指責其早先上書封王事宜,后被逮捕,死于獄中,家屬戍邊。其友人徽州知府黃希範亦論罪而死。.

新!!: 明史和程通 · 查看更多 »

程本立

程本立(),字原道,江浙行省嘉興路崇德州(今浙江省桐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程本立為程頤之后人。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表彰其孝以及才能,后舉明經,任秦府引禮舍人。后省母丁憂,服除后,任周府禮官,跟從周王抵達開封。洪武二十年,任周府長史,卻因連坐被貶為雲南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當時土酋施可伐煽動百夷作亂,其單騎入內,勸導道理,使各路土酋歸順。之後不久再次動亂。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張紞知道程本立的才能,命其行縣典兵事,一邊撫順一邊防禦。他從楚雄、姚安抵大理、永昌鶴慶、麗江等地,使得民眾安居樂業。洪武三十一年,上奏京師。大學士董倫、府尹向寶舉薦后,程本立進入翰林,參與修纂《明太祖實錄》,之後升任右僉都御史。 建文三年(1401年),因坐失陪祀,被貶官、仍然保留翰林纂修身份。《明太祖實錄》製成后,出為江西按察使副使,未赴任,燕兵已經進入。程本立自縊而亡。.

新!!: 明史和程本立 · 查看更多 »

程文德

程文德(),字舜敷,初號益齋、後號質庵、復號松溪,学称“松溪先生”,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永康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翰林院學士、南京國子監祭酒。.

新!!: 明史和程文德 · 查看更多 »

程敏政

程敏政(),字克勤,直隸休寧人,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六歲,大學士李賢愛之,出對曰:“因荷而得藕”。敏政見席上有杏,取而食之曰:“有杏不需梅”。李賢以女妻之。.

新!!: 明史和程敏政 · 查看更多 »

窟察泥

#重定向 喀奇县.

新!!: 明史和窟察泥 · 查看更多 »

章僑

僑,字處仁,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蘭谿縣(今浙江省蘭溪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正德十二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元年,升任禮科給事中。后改任禮科左給事中。出任衡州府知府。嘉庆十九年,担任山东按察使;嘉庆二十年,升任山西右布政使,后官至福建布政使。.

新!!: 明史和章僑 · 查看更多 »

章正宸

正宸(),字羽侯,號格庵,晚號禹東餓夫。浙江會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師從劉宗周,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王应熊,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無效。崇祯九年(1636年)召为户科给事中。相繼彈劾首輔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谪戍均州。 福王时,官至大理丞,見國事日非,棄官歸里;鲁王時,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紹興失陷,出家为僧。.

新!!: 明史和章正宸 · 查看更多 »

章溢

溢(1314年-1369年),字三益,别号损斋,龙泉八都横溪村人。 早年與胡深一起師從王毅。至正十八年(1358年),組織地方武裝,消滅土匪有功,朝廷打算授以龍泉主簿、浙東都元帥府僉事,皆不受。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與劉基、宋濂、葉琛同往應天見朱元璋。朱元璋问:“先生您认为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章溢回答道:“天道无常,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够做到。” 章溢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不久母丧,亲自挑土运石,修建坟茔,因過度哀戚勞累,不久病死。有子章存道。.

新!!: 明史和章溢 · 查看更多 »

章潢

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易学家。与吴与弼、邓元锡、刘元卿并号江右四君子。曾于东湖之滨建此洗堂聚徒讲学,主白鹿洞书院讲席,立《为学次第》示学者,参予江西诸多讲会之会讲活动,为其时南昌一带王门学者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结交,并请利氏登白鹿洞书院讲堂,宣讲西学,以荐授顺天训导。万历乙巳(1605年)以荐授顺天府学训导,时年已七十九,不能赴官,八十二岁卒于家。著有彰显西学的《图书编》,并助范涞总撰《南昌府志》叙澹台祠书院事,易学著作有《周易象义》十卷(清修《四库全书》列入存目)。.

新!!: 明史和章潢 · 查看更多 »

章敞

敞(),字尚文,号质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會稽縣(今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永樂二年,其中甲申科进士三甲第三十二名,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授刑部主事。宣德年间,升任礼部右侍郎。正统初年,转为礼部左侍郎。曾两次出使安南,并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等书。存有《质庵文集》。.

新!!: 明史和章敞 · 查看更多 »

童仲揆

童仲揆(),南京人。 武舉人出身,历官都指挥,掌控四川都司。萬曆末年,擢拔為副总兵。熹宗時,駐守辽、沈二城。後驻防沈旦堡(今沈阳西南)。天启元年(1621年)爆發浑河之役,三月,努爾哈赤水陸俱進,攻下瀋陽,再戰又下遼陽,辽东经略袁应泰命总兵陈策、童仲揆等率领川、浙两军赴援,明军“营中发火器,多杀伤,已而火药尽,短兵相接”,后金兵“万矢环集,策、仲揆等犹挥刃冲突,各杀十余人乃死”,最後战死。.

新!!: 明史和童仲揆 · 查看更多 »

竹步

竹步,古国名,伊斯兰城邦国。故地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南部朱巴河河口一带。 竹步国原为黑人地。同古代木骨都束国接界。公元前后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移居,11世纪末、12世纪为伊斯兰城邦国。明朝初年与中国有交通、贸易往来。永乐年间,曾遣使明朝献方物,郑和下西洋时到过该地,其随员费信所著《星槎胜览》有记叙。当地户口不多,风俗淳朴。地无草木,垒石以居,年年干旱,都和木骨都束相同。所产有狮子、金钱豹、驼蹄鸡、龙涎香、乳香、金珀、胡椒。.

新!!: 明史和竹步 · 查看更多 »

竇妙善

竇妙善,京師崇文坊(今北京市)人。十五歲時就嫁給工部主事餘姚姜榮當妾。.

新!!: 明史和竇妙善 · 查看更多 »

答儿密

儿密可以指:.

新!!: 明史和答儿密 · 查看更多 »

管良相

管良相(),明朝贵州乌撒卫(今威甯縣)人。 早年為武举乡试第一名,继袭乌撒卫指挥。明朝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蔺州奢崇明與其子奢寅叛亂,围攻乌撒卫。雙方僵持九個月後城陷,举火自焚,李应期、朱运泰、蒋邦俊同時遇害,被称为四忠门。.

新!!: 明史和管良相 · 查看更多 »

米萬鍾

米萬鍾(),字仲詔,號友石,明朝政治人物、書畫家。順天宛平(今北京市)人。官至太僕寺少卿。.

新!!: 明史和米萬鍾 · 查看更多 »

米昔儿

#重定向 埃及.

新!!: 明史和米昔儿 · 查看更多 »

納失者罕

纳失者罕,明朝时记载的西域城名,又作纳苏察罕、纳实罕。《蒙古山水地图》称其在马儿黑纳(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马尔吉兰)以西,纳失者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边。 纳失者罕东距失剌思数日路程,都是水路。城东是平原,水草丰足,适宜畜牧。马有多种,最小的高不过三尺。习俗敬重僧人,所到的地方必供应饮食。但是好逞血气之勇,打不赢的人,大家都嘲笑他。明成祖永乐年间到中国进贡。使臣回国,历经河北,转道关中,抵达甘肃,有关部门都置宴招待。.

新!!: 明史和納失者罕 · 查看更多 »

練子寧

練子寧(),名安,字子寧,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江西新淦縣(今江西新淦縣金川镇东山村)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 父練伯尚,工詩,洪武初年,當過起居注的史官,因直言外放,官終鎮安通判。練子寧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式乙丑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时年27(状元丁显28岁,进士花纶26岁)。授翰林院修撰,建文帝时官御史大夫。当时李景隆北败而还,练子宁上朝大呼请求诛杀李,明惠帝不听。燕王朱棣攻破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子寧不肯屈服,在朝中出言不遜,被割下舌頭。朱棣說,我是要傚法周公輔成王的故事。練子寧以手蘸舌血在地上書寫:“成王安在?”最後凌遲致死。全族被殺死一百五十多人,姻亲戍边。侄子嘉定知县练大亨闻讯,和妻子沉刘家河自杀。弘治年間,王佐刻其遗文為《金川玉屑集》。.

新!!: 明史和練子寧 · 查看更多 »

繆大亨

繆大亨(),安徽定遠人,元末明初军事将领。 其最初纠集义军,率两万部队与張知院屯守橫澗山,后朱元璋夜袭成功,繆大亨父子败走。后次年,再次收复散兵,朱元璋派其叔繆貞劝其投降,后归降朱元璋,之后因功升任元帅,并率众攻下扬州。此后击败明鑒,遣送其将领及家属到应天。后升任同僉樞密院事,统领揚州、鎮江。繆大亨有才能,为人宽厚,治军严厉,禁止屠杀和伤民。后早年去世,朱元璋过镇江时,谈:“繆將軍生平端直,未嘗有過,惜不見矣。”并派使者去其墓祭奠。.

新!!: 明史和繆大亨 · 查看更多 »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新!!: 明史和纪传体 · 查看更多 »

维基文库

维基文库(Wikisource)是维基媒体基金会下的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目的是创建一个自由的、基于Wiki的文献仓库,包括每一个语言版本的完整原始文献,并且把這些文献翻译成多种語言。刚开始叫做「Sourceberg」,在2003年12月6日经过投票确定为现在的名称。 现在维基文库上主要存放各种遵循GNU自由文档协议证书的文档以及兼容这个协议的原始文档,还有公有领域、无版权或者版权已经过期的原始文献,例如古代的诗歌、文章、法律文本等等。 这个项目在2003年11月4日开始启动。它的图标是一座寫實的冰山。但由於圖像版權問題,後又經投票,決定今日的圖像。 由于,部分内容无法放入维基文库。此时Wikilivres可作为一个替代站点。详见Wikilivres。.

新!!: 明史和维基文库 · 查看更多 »

缪希雍

缪希雍字仲醇,自称泌园叟,常熟人。 父缪尚志為閹黨所害,幼年孤苦。与东林诸君友善。十七岁患疟疾,自阅医书,得方治愈。精医术,师事司马大复,能治怪病,行医以“生死人,攘臂自决,不索谢”。曾关心过汤显祖的病。晚年移家金坛,享年八十多歲而卒。缪希雍墓在虞山北麓。著有《先醒斋广笔记》四卷、《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书箧图解》一卷等。後人輯有《先醒斋广笔记》行世。.

新!!: 明史和缪希雍 · 查看更多 »

缪昌期

缪昌期(),字当时,又字又元,号西溪,諡文贞,直隸江阴人(今江阴市,一说张家港市),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东林党早期人物,東林七賢之一。 其与徐霞客关系密切,其孙女嫁与徐霞客长子。因为东林党首领杨涟代草弹劾魏忠贤的上疏,遭魏忠賢忌恨,后因汪文言案而被捕入狱惨死在狱中。著有《从野堂存稿》8卷、《周易九鼎》16卷、《四书九鼎》14卷、《缪氏家训》等。.

新!!: 明史和缪昌期 · 查看更多 »

罪惟錄

《罪惟錄》,原名《明書》,作者查繼佐,為明朝—南明史事的紀傳體史書。傳世唯有一部,齊魯書社對其進行點校。.

新!!: 明史和罪惟錄 · 查看更多 »

罗万藻

羅萬藻(),字文正。明代江西临川腾桥人。 早年師從湯顯祖,博览群书。天启七年(1627年),乡试中举。祭酒倪元璐極賞識他,薦其入朝,堅辭不就。南明時,官上伉知縣禮部主事。與艾南英、章世純、陳際泰等倡導唐宋文風,结“豫章社”,世稱艾、章、羅、陳。顺治四年,艾南英死,万藻痛哭,为他料理丧事,數月後亦卒。有《此观堂集》12卷、《十三经类语》14卷。.

新!!: 明史和罗万藻 · 查看更多 »

罗钦顺

罗钦顺(),字允昇,号整菴,諡文莊。江西泰和人。明朝探花,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知名哲学家、儒家学者,“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時称为“江右大儒”。在明中期,罗钦顺是和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

新!!: 明史和罗钦顺 · 查看更多 »

罗通

罗通可以指:.

新!!: 明史和罗通 · 查看更多 »

羅大紘

羅大紘(),字公廓,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羅大紘 · 查看更多 »

羅一貫

羅一貫(?—1622年),甘州衛人。明朝軍事人物。 由寡母撫養,剛烈耿直,以參將守西平堡(今古城子鄉古城子村)。遼陽陷落時,西平地戰事最激烈,一貫悉力捍禦。巡撫王化貞言於朝廷,加副總兵。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後金軍西渡遼河,進攻西平堡,羅一貫飛報王化貞,化貞遣游擊孫得功、參將祖大壽、總兵祁秉忠前往救援,雙方戰於平陽橋(今遼寧大虎山南八家子附近)。孫得功和參將鮑承甫一交鋒即行逃亡,劉渠、祁秉忠戰死,祖大壽敗走覺華島(今菊花島)。羅一貫以三千人守西平堡,與後金軍主力血戰競日,明軍叛將李永芳勸降,羅一貫凜然拒絕,說:“豈不知一貫是義士!”一矢飞来,射傷罗一贯一眼,使之不能指揮。最後火藥用盡,乃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横剑自刎,都司陳尚仁、王崇信亦戰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下诏赐封忠烈。.

新!!: 明史和羅一貫 · 查看更多 »

羅亨信

羅亨信(),字用实,号乐素,广东东莞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羅亨信 · 查看更多 »

羅復仁

羅復仁(),江西吉水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 罗年少时好学,被陈友谅任命为编修。此后罗复仁意识到陈友谅无成后离去。后在九江拜谒朱元璋,被留下。此后跟随朱在鄱阳作战,之后劝降江西数个郡县。罗复仁跟随围攻武昌时,朱元璋想要招降守将陈理,于是派遣罗复仁进入城中劝降,并且对罗复仁说:“陈理如果能够归降,他不会失去富贵。”罗复仁跪首道:“如果您能保全他全家性命,使我在今后不会被人认为是食言者,即使死了亦无后悔。”太祖回答:“你放心前往,我不会失信于你。”罗复仁见到陈理,大哭道:“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城破之时,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何罪过?”陈理听从劝谕,于是就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 之后升任國子助教,因为年迈而特赐小车进入国子监。每次宴请接见,朱元璋都赐坐饮食。之后,罗复仁又奉命出使扩廓。此前出使的使者往往被羁押,而罗则因言论慷慨,唯独得返。洪武元年,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与张福出使安南,促使安南归还侵占占城国土地,而安南赠送的礼物,都被罗推辞不受。朱元璋听说后,认为其很有贤德。洪武三年,设置弘文館,罗任命为大学士,与刘基地位相同。因为罗经常向朱元璋坦言对朝政得失看法, 且偶然带有南方口音。朱元璋赞赏其为人正直,称呼其为“老实罗”。一次,明太祖偷偷去罗复仁住处,发现其住在外城墙小巷深处,当时罗复仁正在用白灰刷墙。见到太祖后,罗复仁急忙吩咐妻子抱出小凳给皇帝坐。朱元璋说:“贤士怎么能够住在这种地方?”于是赐给其一座城中住宅。后天寿年,罗复仁创作了一阕《水龙吟》献给朱元璋。不久后辞官,后授赐大布衣,衣襟上有题诗褒奖。不久又被召回京城,罗上书请奏减免江西秋粮赋税,后得批准。朱元璋又留罗驻京三月,赏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返,后罗以高寿而终。 其孫為羅汝敬,永樂二年進士。.

新!!: 明史和羅復仁 · 查看更多 »

羅僑

羅僑(),字維升,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羅僑 · 查看更多 »

羅喻義

羅喻義,字湘中,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長沙府益陽縣(今湖南省益陽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因病归乡。天启初年,返回朝廷,历任谕德,负责经筵讲席。天启六年(1626年),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想替魏忠贤建造祠堂,罗喻义惩罚倡议者,平息了此事。魏忠贤的党羽收集东林党人的籍贯,湖广有二十多人,以罗喻义为首。 崇禎皇帝继位,召见并委任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负责詹事府。不久充当日讲官,教导庶吉士。之后他与温体仁有冲突,陷入党争,后归乡闲居。在家十余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羅喻義 · 查看更多 »

羅玘

羅玘(),字景鳴,江西南城睦安鄉磁圭人,是明朝中葉政治人物和學者,成化丁未進士。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學者稱他為圭峰先生。.

新!!: 明史和羅玘 · 查看更多 »

羅秉忠

羅秉忠(),初名克羅俄領占,阿鲁台之孙,沙州衛都督僉事困即來之子,明朝军事将领。順義伯。 羅秉忠兄喃哥襲父職,明英宗改命羅秉忠为指揮使,協理衛事。喃哥死后,羅秉忠担任都指挥使,继续率领该部。土木之变后,当时朝議恐降人乘機為變,准备徙该众到南方。当时恰逢贵州苗族民变,都督毛福壽南征,升羅秉忠为都督僉事,率部援助。后因功升至左都督。天顺初年,赐姓名。曹欽之变时,羅秉忠不下多有跟从,之后羅秉忠下狱。久之上诉自辩得释。成化年间,尚書程信讨伐山都掌,羅秉忠跟从,并获胜。論功,封順義伯。十六年卒。謚榮壯,子孫世指揮使。.

新!!: 明史和羅秉忠 · 查看更多 »

羅綺

羅綺,磁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宣德進士。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三甲進士。英宗即位,授監察御史,巡按直隸、福建。正統九年,參贊寧夏軍務,不久升大理寺右丞,彈劾王振黨羽任信、陳斌。正統十一年四月,遭到二人報復,后下錦衣獄,戍邊遼東。景德年間,經尚書-于-謙、金濂舉薦,恢復官職,進右少卿,出使瓦剌。隨後升為刑部左侍郎。之後出督雲南、四川軍儲,鎮壓當地叛亂,有政績。天順年間,召為左副都御史,后因石亨誣陷下獄,降廣東參政。后因批評朝廷失政,連坐而死。籍其家,家屬戍邊,婦女沒入浣衣局。明憲宗繼位后,赦為民,還其資產。.

新!!: 明史和羅綺 · 查看更多 »

羅汝敬

羅汝敬(),又名羅簡,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羅復仁之孫。.

新!!: 明史和羅汝敬 · 查看更多 »

羅洪先

羅洪先(),字達夫,號念菴。江西吉安府吉水黃橙溪(今吉水縣谷村)人。明代狀元、学者,江右學派代表人物,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

新!!: 明史和羅洪先 · 查看更多 »

翟鵬

翟鵬(),字志南,號聯峰,別稱翟青天,中書省永平府撫寧衛(今河北省撫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新!!: 明史和翟鵬 · 查看更多 »

翟鑾

翟鑾(),字仲鳴,號石門,直隸京師人,錦衣衛籍,祖籍山東諸城,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翟鑾 · 查看更多 »

翟溥福

翟溥福,字本德,廣東東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永樂二年(1404年),其中進士三甲第二百二十九名,授青陽知縣。英宗時升爲南康知府。任上重修白鹿書院,并講明道義,百姓紛紛慕名前來,稱其為“江西第一郡守”。后致仕歸鄉,家貧清舊。.

新!!: 明史和翟溥福 · 查看更多 »

翁正春

翁正春(),字兆震,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郊區建新鎮洪塘村)人,明朝状元,著名官员。.

新!!: 明史和翁正春 · 查看更多 »

翁憲祥

翁憲祥(),字完虛,一字兆隆,直隸常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翁憲祥 · 查看更多 »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新!!: 明史和真腊 · 查看更多 »

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

#重定向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新!!: 明史和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 · 查看更多 »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新!!: 明史和爪哇岛 · 查看更多 »

瑣里

#重定向 朱罗王朝.

新!!: 明史和瑣里 · 查看更多 »

瓦剌

剌(;卫拉特语:Өөрд;英语: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稱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厄鲁特()本是瓦剌的一部,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

新!!: 明史和瓦剌 · 查看更多 »

田大益

大益,字或損,號博真,四川省重慶府定遠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历任钟祥知县、升兵科给事中,太常少卿。.

新!!: 明史和田大益 · 查看更多 »

田一儁

一儁(),字賓陽,福建延平府大田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田一儁 · 查看更多 »

田爾耕

耕(),明任丘(今屬河北)人。 兵部尚書田樂之孫,以祖蔭累官至左都督。為人狡黠陰毒,與魏良卿交深,依附閹黨魏忠賢。天啟四年(1624年), 代替駱思恭掌錦衣衛。與許顯純、崔應元、楊寰、孫雲鶴同為魏忠賢爪牙,號稱「五彪」。屢興大獄,將東林黨人一網打盡,時人稱「大兒田爾耕」。 田爾耕誣夏之令貪贓,烹殺之。對楊漣、左光斗等東林黨六君子,每五日一次拷打逼供。 崇禎元年(1629年),閹黨被整肅,田尔耕與許顯純一同伏誅,抄家。.

新!!: 明史和田爾耕 · 查看更多 »

田鐸

鐸,字振之,山西澤州陽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早年出身國子生,后进山西鄉試第二十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參加戊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三百四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四十八名,授戶部主事,升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弘治二年,奉命賑災四川,因事連坐,謫蓬州知州。在任期間懲治豪強地主,并建立橋樑交通,方便民用。監察御史抵達蓬州時,發現當地無訟,為此驚訝,隨後方知州無冤民,於是回朝后舉薦,升任廣東僉事,隨後改為四川參議,不赴,以老疾告歸。正德年間,劉瑾矯詔,命其處理廣東鹽法。未抵達時,劉瑾被誅,旁邊有人勸其不去,田鐸不聽,死於路上,年八十二歲。 曾祖父田仕招。祖父田輔,曾任左參政。父亲田琮,曾任驛丞。.

新!!: 明史和田鐸 · 查看更多 »

田汝成

汝成(),字叔禾,浙江钱塘縣(今杭州)人。 早年有詩名,與蒋灼友好,遂移家餘杭。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官禮部主事,出京為廣東提學僉事,貶滁州知州。嘉靖十九年(1540年),終官福建提学副使。嘉靖二十年,告病歸里。有《西湖游览志》、《炎徼纪闻》 , 《龙凭记略》及《熙朝樂事》等。.

新!!: 明史和田汝成 · 查看更多 »

申佳胤

申佳胤(),字孔嘉,又字濬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詩人、經學家,甲申之變時自殺殉國,年四十二。南明追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清順治賜諡端愍。清雍正年間避諱清世宗改稱佳允、佳蔭、佳印。.

新!!: 明史和申佳胤 · 查看更多 »

申時行

申時行,字汝默,号瑶泉,晚號休休居士,是一位生於直隸长洲县(今屬蘇州市)的明朝政治人物,曾任首輔,後追贈太師官銜、諡號文定。.

新!!: 明史和申時行 · 查看更多 »

焦禮

(),字尚節,蒙古人,遼東都指揮使司廣寧衛(今遼寧省北鎮縣)人,明朝军事将领。東寧伯。 焦禮父亲把思臺于洪武年间归附明朝,为通州衛指揮僉事。子焦勝嗣职,后无子,以焦勝弟焦謙嗣,累升至都指揮同知。正统年间,升至右都督。土木之变后,明景帝命其担任左副都督,镇守宁远。随后率军会师参与京师保卫战,战后返回镇守宁远。景泰四年,抵御两千部队进攻,后升左都督。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因其守邊有功,召入覲。封東寧伯,世襲,賜賚甚厚。遣還鎮。天順七年去世,死于任上。贈侯,謚襄毅。.

新!!: 明史和焦禮 · 查看更多 »

焦竑

竑(),字弱侯,號澹園,又號漪園,世稱澹園或漪園先生、焦太史。明代南京人。 生於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自幼刻苦向學,博极群书。十六岁选为京兆学生员,二十五岁,中举。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二年(1594),擔任太子讲官。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鄉试主考官,将落榜之徐光启提拔第一。由於個性梗介疏直,得罪不少政要。後來被曹大咸、楊廷蘭等彈劾,貶為福寧州同知。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赴福建福寧州任,一年後移官太僕寺丞,辭官,歸家不出。 焦竑与李贽過從甚密,“笃信卓吾之学”。他与李贽“相率而为狂禅,贽至于诋孔子,而竑亦至崇扬墨,与孟子为难”。焦竑善寫古文,家中藏書豐富,又喜著書。著有《國朝獻徵錄》、《焦氏藏書目》二卷、《澹園集》、《老子翼》、《莊子翼》、《楞嚴經精解評林》、《楞伽經精解評林》、《圓覺經精解評林》及《法華經精解評林》等。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

新!!: 明史和焦竑 · 查看更多 »

焦芳

芳(),字孟陽,河南泌陽人。明朝政治人物,《明史》將其生平列為《閹黨傳》之首篇。.

新!!: 明史和焦芳 · 查看更多 »

焦源溥

源溥(),字涵一,陝西三原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三甲進士。歷任沙河、浚縣知縣。考最,召授御史。熹宗即位,朝議移宮案,焦源溥上疏,要求嚴懲崔文升等,慷慨陳詞,滿朝皆驚。天启二年(1622年),因丁憂歸里。守喪結束,巡按真定府等府,按例應轉鳳陽兵備副使。當時崔文升出鎮兩淮,於是引疾歸里。 崇禎二年(1629年),重新啟用,分巡河東道,遷任寧武參政,因軍功升任山西按察使。崇禎七年(1644年),擢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邊境兵事日緊,軍民缺餉,焦源溥請求賑濟不成,自劾求去,於是被罷歸。 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陷關中,焦源溥與從兄焦源清同被扣押勒索,焦源溥怒目大罵,被李自成軍拔舌後支解。《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焦源溥 · 查看更多 »

熊尚初

尚初,明朝江西南昌人,明朝政治人物。 初為輔吏,以任職清正,授都察院都事,又改经历。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7年),都御史陈镒舉薦,升泉州府知府。正统十四年(1448年)汀州邓茂七作亂,由安溪攻晉江。熊尚初等待援兵不至,於是感慨地說:「我身為太守,守衛本郡是我的責任,怎麼可以讓匪徒殘害郡中的百姓呢?」於是與晋江县主簿史孟常、陰陽學術正楊仕洪等親率團練,于晋江三都古陵坡(今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镇)接戰,兵败被俘,不降,大罵而被殺,與史孟常、楊仕洪同遇害。後鄉民在古陵橋西建廟祭祀,並立碑紀念之。.

新!!: 明史和熊尚初 · 查看更多 »

熊廷弼

廷弼(),字飛百,號芝岡,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江夏縣(今屬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新!!: 明史和熊廷弼 · 查看更多 »

熊繡

繡(),字汝明,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道州(今湖南省道縣)人,明朝兵部侍郎、兩廣總督。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奉旨出使楚府,巡四川茶业。升监察御史,巡按陕西等地。陕西左布政使-于-璠贿赂苑馬寺卿邵進,熊繡举发。于璠赴京攻击熊繡,两人一并被下吏部,知事本末,邵進、--璠被除名,熊繡担任鳳翔府知府。弘治初年,升山東左參政、進右布政使。弘治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升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為尚書劉大夏所倚信。正德元年,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其地。正德二年,與總兵官伏羌伯毛銳平定賀縣僮民叛變。後來掌管南京都察院事。因得罪劉瑾被罷免。正德十年去世,贈刑部尚書,謚莊簡。.

新!!: 明史和熊繡 · 查看更多 »

熊賜履

賜履(),字敬修,一字青岳,號素九,別號愚齋,湖北孝感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理學名家、政治人物,官至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以康熙皇帝老師的名義,曾經拉攏過顧炎武,有書簡往來。.

新!!: 明史和熊賜履 · 查看更多 »

熊鼎

熊鼎(?—1375年),字伯潁,臨川人。 元末舉於鄉,任職於龍溪書院。江西寇亂,熊鼎結合鄉兵自守。陳友諒屢次威脅他,不應。鄧愈鎮守江西,好幾次召見他,奇其才,推薦給朝廷。授德清縣丞、浙江按察司僉事,官至刑部主事。洪武八年(1375年),任鼎岐寧衛經歷,西部朵兒只班率部落內附,既降复叛。與知事杜寅俱被殺。朱元璋知道後,深覺惋惜,命葬於黃羊川(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黄羊川鎮),立祠紀念之。 C.

新!!: 明史和熊鼎 · 查看更多 »

熊过

過,字叔仁,號南沙,四川省敘州府富順縣人。明代文學家、政治人物。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新!!: 明史和熊过 · 查看更多 »

熊汝霖

汝霖(),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字雨殷,余姚(今浙江慈溪)人。 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同安知县。崇祯十四年,升任户部给事中。后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与孙嘉绩举兵浙江抗清,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1645年,因军功擢升兵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1648年,为拥有重兵的郑彩所杀。 福建同安知县任内曾率兵渡海,在厦门击败荷兰殖民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赐谥忠节,入奉忠义祠。.

新!!: 明史和熊汝霖 · 查看更多 »

熊明遇

明遇(),字良孺(一字子良),号坛石山主人,南昌进贤北山人(今属江西南昌县泾口乡东湖村)。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长兴知县。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擢兵科给事中,多所论劾,疏陈时弊,言极危切。后历任福建佥事、宁夏参议。天启元年(1621年)以尚宝少卿进太仆少卿,寻擢升南京右佥都御史,天启五年(1625年)被魏忠贤革职,并牵连汪文言案,被贬到贵州平溪卫。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任兵部右侍郎,次年进为左侍郎,迁南京刑部尚书,崇祯四年(1631年)任兵部尚书,次年清军入关劫掠,巡抚沈棨与中官王坤私自与清军议和,被给事中孙三杰弹劾,明思宗将其解职,不久以兵部尚书衔致仕。致仕多年后又被人推荐起复为南京兵部尚书,改工部尚书,崇祯末年因病归家,明朝灭亡后成为遗民。他是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也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格致草》和《则草》,是两部介绍西学的重要著作。他又工诗善文,当时颇享盛名。著有《南枢集》、《青玉集》、《格致草》、《绿云楼集》等。.

新!!: 明史和熊明遇 · 查看更多 »

熊浹

浹(),字悅之,號北源,江西南昌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熊浹 · 查看更多 »

熊文燦

文燦(),貴州永寧衛(今四川敘永)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書,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因圍剿張獻忠不力,被崇禎帝下獄處死。.

新!!: 明史和熊文燦 · 查看更多 »

畢鏘

鏘(),字廷鳴,諡恭介,南京池州府石埭縣(今安徽省石台縣廣陽鎮)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畢鏘 · 查看更多 »

畢自嚴

自嚴(),字景曾,号白阳,山東淄川縣(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畢自嚴 · 查看更多 »

畢懋康

懋康(),字孟侯,号东郊,直隸歙县(今安徽)人,同進士出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以中書舍人授御史。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巡按陕西,是岁旱灾尤甚,“公孟夏入境,即具疏言三秦异灾,请蠲免额外之賦。”,又疏陈边政十事, 劾罢副总兵王学书等七人。天启年間累官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擅繪事,尤長於山水畫。歸里後曾自制武刚车、神飞炮等军械。著有《西清集》、《管涔集》、《疏草》等。.

新!!: 明史和畢懋康 · 查看更多 »

牟俸

牟俸,字公爵,四川省重慶府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牟俸 · 查看更多 »

牛景先

牛景先,湖廣行省辰州府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牛景先任監察御史,后朱棣攻佔南京后,牛景先換裝于次日逃跑,死於杭州寺廟。朱棣即位后,下令籍牛景先家。.

新!!: 明史和牛景先 · 查看更多 »

盧熙

盧熙,字公暨,江浙行省平江路崑山州(今江蘇崑山)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盧熊之弟。 盧熙因舉薦授睢州同知,后升任知府。當時御史奉命搜舊軍,睢民濫入伍者千人,盧熙命百姓自實,并與御史發生爭議,并稱其境內民間百姓再加逼迫就会逃亡殆尽,如今只有我一人可以,如果要人就把我充役。御史大怒,知道無法奪其志而離去。盧熙后死於任上,因貧不能喪葬,后官員代為入殮。喪葬日時,官員百姓苦人眾竟堵住道路,適逢大雨卻無人離去。.

新!!: 明史和盧熙 · 查看更多 »

盧象昇

盧象昇(),字建斗,號九臺,直隸宜興縣(今江蘇宜興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天啟進士,練“天雄军”,圍剿農民軍有方,官至宣大總督,在對清戰爭中戰歿。谥忠烈,清乾隆时改谥忠肃。.

新!!: 明史和盧象昇 · 查看更多 »

盧洪春

盧洪春(),字思仁,浙江金華府東陽縣民籍,祖籍順天府涿州。明朝政治人物。萬曆中官禮部主事,因上疏諫神宗不上早朝被廷杖。.

新!!: 明史和盧洪春 · 查看更多 »

盛寅

盛寅(1375年-1441年),字啟東,南直隶苏州府吳江縣(今江蘇苏州吴江)人。 早年習科舉,後棄儒學醫於王賓,是戴元禮的再傳弟子。永樂初年,為醫學正科,曾為明成祖治癒风湿,名揚朝野,授太醫院御醫。太子妃经期不至,眾說是懷孕,盛寅卻說是血疾,用破血剂,“已而血大下,病旋愈。”。正统六年卒。著有《醫經秘旨》二卷。.

新!!: 明史和盛寅 · 查看更多 »

盛庸

盛庸(),籍贯不详,是靖難之役的中央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击朱棣,朱棣即位后归降。但在之后,遭千户王钦、都御史陈瑛弹劾而自杀。.

新!!: 明史和盛庸 · 查看更多 »

盛端明

盛端明,字希道,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盛端明 · 查看更多 »

盛應期

盛應期(),字思徵,南直隶苏州府吳江縣(今江苏苏州吴江)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六年進士,歷仕三朝,幾經起落。官至右副都御史。.

新!!: 明史和盛應期 · 查看更多 »

登嘉楼

#重定向 登嘉樓.

新!!: 明史和登嘉楼 · 查看更多 »

白圭 (明朝)

白圭(),字宗玉,北直隸南宮人,明朝兵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正統七年(1442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朱勇部隊監軍,討伐兀良哈有功。后巡按山西。正統十四年(1449年),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時脫險返回,被明景帝派往澤州募兵。不久,升任陝西按察副使,又擢浙江右布政使,協同眾將平定福建鄭懷冒叛亂。 天順二年(1458年),升右副都御史,征討貴州苗族,平定叛亂,參贊南和侯方瑛部,討伐谷種等地,并逮捕幹把豬。后擔任湖廣巡撫,賑災。天順四年,召為兵部右侍郎,次年與都御史王竑參贊都督馮宗軍務,分兵巡邊,并獲勝。天順七年,晉升爲工部尚書。成化元年,提督軍務,平定判定荊、襄刘通叛亂。獲勝后加太子少保,因父喪丁憂回鄉。成化三年(1467年),改為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平定陝西叛變。成化十年(1474年)卒官,年五十六。贈少傅,謚恭敏。.

新!!: 明史和白圭 (明朝) · 查看更多 »

白瑜

白瑜(),字楚英,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第三甲第十名同進士出身。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授給事中。出為湖廣均州判官。清廉勤政有為,任期秩滿而民眾不希望其離任,拜訪官府請求留任。最終任福建市舶司正提舉。曾經購買捐出若干畝田地於縣學,幫助諸生用以耕種廩給。.

新!!: 明史和白瑜 · 查看更多 »

白葛達

#重定向 巴格达.

新!!: 明史和白葛達 · 查看更多 »

白松虎儿

#重定向 索马里历史.

新!!: 明史和白松虎儿 · 查看更多 »

百花

花可以指:.

新!!: 明史和百花 · 查看更多 »

花茂

花茂(),安徽巢縣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早年跟从陳埜先,后归顺朱元璋。之后跟从平定江西,击败陈友谅部队。之后平定中原、山西、陕西,升任武昌衛副千戶。后征讨四川,攻破瞿唐關、重庆,然后攻下左江、右江、田州等地,晋升神策衛指揮僉事。調廣州左衛。后平定陽春、清遠、英德、翁源、博羅等山寨叛乱,晋升指揮同知。平定電白、歸善叛乱,升任都指揮同知。后在广东海边屯兵,晋升都指揮使。之后去世,賜葬安德門。 其有两子,长子花荣沿袭职位。次子花英有其父果敢坚毅之风,亦因军功升任廣東都指揮使。.

新!!: 明史和花茂 · 查看更多 »

隆科多

隆科多(z;),清朝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重臣。.

新!!: 明史和隆科多 · 查看更多 »

韩福

韩福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虚构人物,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无此人。 根据《三国演义》第27回记载,韩福为曹操部下官员,任洛阳太守。关羽护送甘、糜二嫂投奔刘备,经过第二关的洛阳。为阻挡关羽行程,他与牙将孟坦定计,由孟坦与关羽交战,然后诈败引诱其追赶,他用暗箭射中其左臂,但关羽不顾伤痛,飞马冲前将他斩杀。韩福是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中被斩的第三名将领。.

新!!: 明史和韩福 · 查看更多 »

韩林儿

韓林兒(),河北栾城人,元末民变领袖之一,白莲教教主,教眾奉立為帝,國號「宋」,後因船難没,死因有意外說、謀殺說。.

新!!: 明史和韩林儿 · 查看更多 »

韓宜可

韓宜可,字伯時,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明朝政治人物。 元至正年间,御史台职务不赴。洪武初年,被举荐为山陰教諭,后转为楚府錄事。之后升为监察御史,曾因弹劾胡惟庸、陳寧、塗節而被下锦衣狱,后被释放。洪武九年,担任陝西按察司僉事;之后入朝,随即罢免。之后再次启用,祭祀鐘山、大江文等,后出諭日本、征诏烏蠻,后出任山西右布政使。明惠帝即位后,任命其为雲南參政,后入朝为左副都御史,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韓宜可 · 查看更多 »

韓爌

韓爌(),字虞臣,號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吏部给事中韩楫之子。萬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進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東宮講官。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賢妄興汪文言獄,杨涟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韓爌不應。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楊漣與左光斗同日死於獄中。同年,遭魏黨李魯生彈劾,韓爌去职,後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傾家蕩產。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後,十二月,再召为首辅,為熊廷弼平反。韩爌與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啟、湯若望有往來,家族中有領洗入天主教者。反對兵科給事中劉懋的裁驛之議。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挾持韩爌之孫强迫見面,韩爌不得不出面。不久憂愤卒,年八十岁。.

新!!: 明史和韓爌 · 查看更多 »

韓觀

韓觀,字彥賓,虹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高陽忠壯侯韓成之子。.

新!!: 明史和韓觀 · 查看更多 »

韓邦奇

韓邦奇(),字汝節,號苑洛,陝西大荔縣人。明朝官員。.

新!!: 明史和韓邦奇 · 查看更多 »

韓政

韓政(),河南睢县人,明朝初年军事将领。 其最初为起义将领,后归顺朱元璋,任江淮行省平章政事。当初李濟占领濠州,虽然名为张士诚守卫,实际则为观望。朱元璋派李善长修书招降,但是没有回信。朱元璋叹道,“濠州是我家乡,李濟这样做岂不是让我有国无家?”于是派遣韓政指挥顧時建云梯巨石从四面围攻濠州。李濟当时无法支撑,只能投降,韓政把李濟送到应天,朱元璋大喜,并让顧時守卫濠州。 韓政后来跟从徐达攻占安豐,并狂追四十余里活捉元朝将领忻都,与俄而貞的援兵进行交战并击败。此后攻下淮東、西悉。之后北伐,招降梁城守將盧斌。分兵攻击山东,在益都、濟寧、濟南战役中都有功劳。后攻克東平,升任山東行省平章政事。后会师臨清,攻下東昌,守卫廣平、彰德。后调任陕西。洪武三年封東平侯。此后更从李文忠攻下應昌。洪武十一年去世,朱元璋亲自参加葬礼,追封其鄆國公。.

新!!: 明史和韓政 · 查看更多 »

韋商臣

韋商臣,字希尹,浙江长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韋厚之子。.

新!!: 明史和韋商臣 · 查看更多 »

莊廷鑨明史案

莊廷鑨明史案是清初開國以來的第一宗文字獄。誅連甚廣。.

新!!: 明史和莊廷鑨明史案 · 查看更多 »

莊昶

莊昶,字孔抃,江浦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成化二年(1466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與編修章懋、黃仲昭疏諫內廷張燈,后忤旨廷杖二十,謫桂陽州判官。后改南京行人司副,三年后母喪丁憂,之後父喪,哀毀,喪除不復出。學者稱「定山先生」。弘治七年,因舉薦奉詔起用,擔任行人司副,后升南京吏部郎中。次年因病乞身歸。天啟年初,追謚文節。.

新!!: 明史和莊昶 · 查看更多 »

莫如忠

莫如忠(), 字子良,號中江,直隶华亭縣(今上海松江)人,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莫如忠 · 查看更多 »

鞑靼 (蒙古)

鞑靼是明朝时也速迭儿开始,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鄂尔多斯、阿速等部。韃靼是明朝所稱,實際上是蒙古部落。.

新!!: 明史和鞑靼 (蒙古) · 查看更多 »

聊讓

聊讓,蘭州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景泰年間,明景帝懲罰王振餘黨后,大開言路,吏民均可上書言事。景泰元年,其上書請求罷免宦官宮妾,得到明景帝嘉獎。景泰五年,登進士,后官至知縣。.

新!!: 明史和聊讓 · 查看更多 »

聶大年

聶大年,字壽卿、號東軒,生於洪武壬午十二月初三,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明史·聶大年傳》《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五》明朝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著有《冷齋集》、《東軒集》。《堯山堂外紀》.

新!!: 明史和聶大年 · 查看更多 »

聶豹

聶豹(),字文蔚,號雙江,學者稱雙江先生,江西永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聶豹 · 查看更多 »

道同

道同(),中書省河間路河間縣(今属河北河间)人。蒙古族。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道同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明史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鍾同

鍾同(),字世京,江西永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探花鍾復之子。官至監察御史,景泰年間因上疏立儲之事下獄身死。.

新!!: 明史和鍾同 · 查看更多 »

鍾化民

鍾化民(),字維新,號文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鍾化民 · 查看更多 »

鍾羽正

鍾羽正(),字叔濂。山東青州府益都县鍾家莊人。晚明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鍾羽正 · 查看更多 »

鍾惺

鍾惺,字伯敬,號退公、退谷、退庵,別號晚知居士。江西永豐縣人,湖廣承天府景陵縣民籍,治《詩經》,年二十九歲中式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第三甲第八名進士。辛巳七月二十七日生,行一,曾祖鍾弘仲;祖鍾山;父鍾一貫,嗣父鍾一理,貢士;母馮氏;嗣母陳氏。嚴侍下,妻黃氏,弟愫;恬;悌;快,子肆夏(庠生);陔夏;納夏。由□生中式癸卯鄉試十一名舉人,會試中式十七名。授吏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乙卯貴州主考,丙辰□□□□□□戊午實補工部都水司主事。明代竟陵派文學家。著有名篇《浣花溪記》、《遊武夷山記》及《夏梅說》等。.

新!!: 明史和鍾惺 · 查看更多 »

華高

華高(),南直隶和州直隶州含山县人,明朝军事将领。 其早年与俞通海等人率领巢湖水師归顺朱元璋,后随军攻破太平,后攻破採石、方山、集慶、鎮江,升任秦淮翼元帥。与鄧愈进攻广德,并攻破。后攻破常州,任僉行樞密院事。后击败陳友諒,援助長興、攻破武昌、淮东等地,升任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廣德侯。后由于生病,死于瓊州。贈巢國公,諡武庄。.

新!!: 明史和華高 · 查看更多 »

華雲龍

華雲龍(),安徽定远人,明朝军事将领。 世代为农家,父华子中,母陈氏。其早年居眾于韭山,朱元璋在临濠起兵后归顺。跟从攻克滁州、和州等地,后攻下集慶路,生擒元朝将领,得兵万人,随后攻下鎮江、廣德,升任右副元帥。后龍江战役,華雲龍突击攻破陈友諒部队。随后攻下九江、南昌、瑞州、臨江、吉安等地,官至豹韜衛指揮使。后跟从徐达直取高郵、淮安,改为淮安衛指揮使。攻击嘉興,招降宋興。 后跟从徐達会师通州,攻克元大都,升任大都督府僉事,统领六衛兵,留守北平。次年,攻下雲州,活捉火兒忽答、哈海。洪武三年,封淮安侯。后袭击元将僧家奴营,活捉其众。后攻破攻劉學士等元寨。此后增强北平城防事。后洪武七年,有传言说其占据元相脫脫旧宅,并擅自使用元朝宫内物品。于是召还,未抵达南京,在路上去世。 有子華中襲爵。李文忠病重時,朱元璋命華中照料他;後來李文忠懷疑被下毒致死,華中因此事被連坐,貶謫而死。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論罪,爵除。《明史·華雲龍傳》.

新!!: 明史和華雲龍 · 查看更多 »

萧如薰

萧如薰(),字季馨,明朝延安卫人,明朝名将,為將持重見稱。祖父萧汉,凉州副总兵、都督佥事。父萧文奎,京营副将、都督同知。兄萧如兰,陕西副总兵、都督佥事,前府佥书;萧如蕙,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萧如芷,提督南京教场、都督佥事。《明史》卷二百三十九 万历年间,由所荫百户历任宁夏参将,守平虏城。二十年(1592年)二月,副总兵致仕哱拜唆使军锋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叛乱,分别自称谋主和总兵,派党羽四出略地,河西很多城池都被攻下,叛将伪左参将土文秀攻打平虏城,只有萧如薰坚守不下。萧妻杨氏是故尚书杨兆之女,贤惠有智,帮助丈夫死守,每天准备牛酒犒军。哱拜养子伪右参将哱云最骁勇,引河套部落首领著力兔一同急攻。萧如薰在南关设伏,佯装战败,诱叛军入内,射死哱云,其余众败逃。萧如薰又袭击著力兔的营寨,收获很多人畜。著力兔愤恨,又来攻,被副总兵麻贵所退,平虏城得以保全。起初万历帝听闻萧如薰以孤城抵抗叛军,大喜,厚赐银币,升副总兵。六月,萧如薰以都督佥事受任代董一奎为宁夏总兵官,尽统延绥、甘肃、固原诸援军。秋季,与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李如松等共击叛军,佯装攻北关,实为诱敌,秘密以精兵袭南关,攀云梯而上。哱拜及其子伪左副总兵哱承恩自斩刘东旸、伪右副总兵许朝,乞求以此免死。于是李如松先登,萧如薰及麻贵、原总兵刘承嗣等随后,尽灭哱拜之族。《明史》卷二百三十八萧如薰等因功得加恩,再进署都督同知,世荫锦衣世指挥佥事;其妻杨氏也被旌表。 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卜失兔入侵定边,杀入固原塞,副将姜直不能御敌,卜失兔从沙梁破墙而入直抵下马关,纵横内地几乎一个月。时任宁夏总兵的萧如薰因此被免官下狱。不久又以总兵官之职镇守固原,击退河套入寇。二十七年(1599年),青海寇纠合番族入侵洮、岷,萧如薰与临洮总兵孙仁御敌,擒斩番族二百五十余人,青海寇八十二人,抚纳招降作乱番族五千人,得到驼马、甲仗不可胜数。再镇宁夏。银定、歹成数次有人进犯,都被其打败。如三十一年(1603年),海部鞑靼数次进入陕西塞,就被萧如薰与兵备副使李自实和同僚达云等击退。改镇蓟州。久后,罢官。后又起复,仍镇延绥。 天启初年,廷议京师军队不足用,召边将分营训练,以萧如薰典神机营。面圣时,天启帝赐食嘉奖慰劳。次年,出镇徐州。不久召还北京,又以总兵官之职镇守保定。五年(1625年)夏,宦官魏忠贤之党弹劾萧如薰与已故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联姻,萧如薰于是被夺职。崇祯初年卒,得按制度赏赐、抚恤。 萧如薰为将持重。历次镇守七镇,都被称颂。他能做诗,士人趋之若鹜,家里宾客常满座。妻杨氏和继妻南氏都是贵家女,脱簪珥待客仍然不足。军中以为苦,但萧如薰不能推却宾客。因一时风尚,诸边军物力被消耗,有识者为此感叹。.

新!!: 明史和萧如薰 · 查看更多 »

萬士和

萬士和(),字思節,號履菴、履庵,諡文恭,南京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省宜興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父亲萬吉。.

新!!: 明史和萬士和 · 查看更多 »

萬國欽

萬國欽(),字二愚,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新建縣(今江西省南昌市),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萬國欽 · 查看更多 »

萬元吉

萬元吉(),字吉人,江西南昌人。 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任潮州推官,捕得盜賊李守志,解散其黨,後任南京職方主事。崇禎末年,曾隨楊嗣昌出征,與石柱秦良玉合兵擊賊,招降關索、惠登相、王光思等。南明時,擢太僕寺少卿,隆武帝朱聿鍵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江西、湖廣諸軍。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入赣州,是年四月十四日,清軍將領高進庫由萬安皂口進攻贛州,偕同楊廷麟據城堅守。赣州被攻陷,楊延麟殉清水塘,元吉投章江死,“自五月至于十月,战中自尽,斗米至八钱,饿死载道,人无叛志。”。著有《墨山草堂诗文集》、《燕游记》、《寓永集》等。.

新!!: 明史和萬元吉 · 查看更多 »

萬義顓

萬義顓,字祖心,浙江鄞(今浙江省寧波市)人。明朝寧波衛指揮僉事萬鍾的女兒。.

新!!: 明史和萬義顓 · 查看更多 »

萬燝

萬燝(),字暗夫,南昌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燝為兵部侍郎萬恭之孫。少好學,砥礪名行。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入工部,營繕主事,勤於其職。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劉業、楊玉珂、工部郎中萬燝等七十多人,輪番猛批魏忠賢。其中萬燝曰:「忠賢盡竊大權,生殺予奪,在其掌握。致內廷外朝,止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豈可一日尚留左右。」魏忠賢大怒,廷杖萬燝一百下,四天後,即天啟四年(1624年)七月七日,萬燝死去。忠賢犹憤怒,又誣以贓賄三百萬兩,萬燝家貧,破產乃竣。崇禎初年,贈光祿卿。福王時,諡忠貞。 Category:明朝刑部主事 Category:明朝工部主事 Category:南昌人 J.

新!!: 明史和萬燝 · 查看更多 »

萬象春

萬象春(),字仁甫,號涵台,南京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萬象春 · 查看更多 »

萬貞兒

恭肃贵妃萬氏(),本名萬貞兒,后世多称为“万贵妃”,青州諸城人,四歲時就被選入明朝宮廷,一開始是孫太后的宮女。長大後,被派遣至東宮去服侍當時還是皇子的朱見深,作為朱見深幼年時期的保姆。當明憲宗十六歲即位時,萬貞兒的年紀有三十五歲了,個性機警,善於迎合明憲宗的意思,不久進讒言使明憲宗廢了皇后吳氏,得以進掌六宮。每次明憲宗來看看後宮時,萬氏都隨侍在側。 成化二年正月,懷胎生下明憲宗的皇第一子,明憲宗大喜,遣中使祭祀諸山川,遂封為皇貴妃。同年十一月,皇長子薨,萬皇貴妃則沒有再受孕。 成化二十三年春天,因暴疾過世,帝明憲宗為此輟朝七日,下令上諡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 弘治初年,御史曹璘請削妃諡號;魚台縣丞徐頊請逮治診視紀太后諸醫,捕萬氏家屬,究問當時薨狀。孝宗以重違先帝意,已之。.

新!!: 明史和萬貞兒 · 查看更多 »

萬恭

萬恭(),字肅卿,號兩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萬恭 · 查看更多 »

萬斯同

萬斯同(),字季野,學者稱石園先生,明末清初历史学家,浙江鄞縣(今宁波市)人。生於明崇禎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1638年3月9日),卒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八日(1702年5月4日)。黃宗羲是他的老師。.

新!!: 明史和萬斯同 · 查看更多 »

鐵鉉

鐵鉉(),字鼎石,河南鄧州(今鄧州市)人,元代色目人後裔。他是明惠帝時著名忠臣,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油炸而死。後人尊其忠義不屈,在各地有鐵公祠以祀之。南明時,追赠太保、諡忠襄,清朝乾隆時諡忠定。.

新!!: 明史和鐵鉉 · 查看更多 »

青文勝

青文勝,字質夫,四川省夔州府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在龍陽典史任上,因龍陽經常有水患,百姓拖欠賦稅有數十萬人,被強求捶打死者接踵不止。青文勝為此慨然上疏為民請命。后再次上疏,都不被批准。他感歎道,“我有什麽臉面見父老鄉親!”於是再次上疏,后擊鼓并在鼓下自盡身亡。朱元璋聽聞后大驚,憐憫其為民自殺,下詔減免龍陽租二萬四千余石。邑人紛紛建祠祭祀他。萬曆十四年,下詔致春秋祭,命名其祠堂為惠烈。.

新!!: 明史和青文勝 · 查看更多 »

須文達那

#重定向 苏木都剌国.

新!!: 明史和須文達那 · 查看更多 »

項忠

項忠(),字藎臣,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嘉興縣(浙江省嘉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

新!!: 明史和項忠 · 查看更多 »

顏伯瑋

顏伯瑋(),名瑰,以字行,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顏伯瑋为唐魯國公颜真卿后人。建文元年,以賢良征,授沛縣知縣。其善于规划,使得縣郡不困。当时恰逢豐、沛軍民指揮司,顏伯瑋集民兵五千人,构筑城堡作为防御。燕王朱棣进攻沛县时,顏伯瑋派遣縣丞胡先到徐州告急,援兵不至,于是派遣弟顏玨、子顏有為還家侍父,自己在公署壁题诗誓死。燕军攻占东门后,指揮王顯迎降。顏伯瑋冠帶升堂,向南拜,上吊自杀。其子顏有為不忍离去,再次返回,看到父亲尸体后,亦拔剑自杀。 沛縣被燕军占领后,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均被逮捕。燕將欲釋子清。子清说:「願隨顏公地下。」,遂被杀。燕將派遣黃謙去徐州招降,黃謙不从,亦被杀。.

新!!: 明史和顏伯瑋 · 查看更多 »

顏繼祖

顏繼祖(),字繩其,號同蘭,福建龍溪縣(今福建省龙海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曆末進士,官至山東巡撫。崇禎十一年冬,清軍入關,攻破濟南,顏繼祖因此論斬。.

新!!: 明史和顏繼祖 · 查看更多 »

顏鯨

顏鯨(),字應雷、號冲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慈谿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城鎮)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顏鯨 · 查看更多 »

顧大章

顧大章(),一名佖,字伯欽,號塵客,直隸常熟(今屬江蘇)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東林六君子之一,被魏忠賢閹黨害死。.

新!!: 明史和顧大章 · 查看更多 »

顧佐

顧佐可以指:.

新!!: 明史和顧佐 · 查看更多 »

顧允成

顧允成(),字季時,號涇凡,南直隸無錫縣人,晚明政治人物。顧憲成弟。萬曆丙戌進士,官至禮部主事,致仕歸里,協助其兄建立東林書院。.

新!!: 明史和顧允成 · 查看更多 »

顧秉謙

顧秉謙(),字益庵,直隸崑山人,明朝首輔,進士出身。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天啟元年(1621年)升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天啟三年(1623年)正月,與魏廣微同時入閣。史稱為人“庸塵無恥”,“曲奉忠賢,若奴役然”,竟拜魏忠賢為父,說:“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須兒,故令稚子認孫。”凡傾害忠直,皆秉謙票擬,天启六年(1626年)又編《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天启七年(1627年)退休回到昆山。崇禎二年(1629年)七月二十四日,昆山百姓積怨秉謙益深,衝入其豪宅,洗劫資財,縱火焚燒,秉謙倉皇逃入漁船倖免,為朝廷獻銀四萬,寄居他縣以死。.

新!!: 明史和顧秉謙 · 查看更多 »

顧璘

顧璘(),字華玉,號東橋,直隸应天府上元县(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尚書。南京刑部尚書。.

新!!: 明史和顧璘 · 查看更多 »

顧鼎臣

顾鼎臣(),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谥文康,直隶崑山縣(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朝狀元、官员、書法家。.

新!!: 明史和顧鼎臣 · 查看更多 »

顧錫疇

顧錫疇,字九疇,南京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顧天敘之子。.

新!!: 明史和顧錫疇 · 查看更多 »

顧濟

顧濟,字舟卿,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顧鑑之子、顧溱之弟。 正德十二年,登进士,授刑科給事中。曾经上书反对明武宗宠幸江彬等,后因涉及大礼议而被罢免归乡。有子顧章志。.

新!!: 明史和顧濟 · 查看更多 »

顧成

顧成(),字景韶,河南行省揚州路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祖籍湘潭。明朝政治人物,鎮遠侯。.

新!!: 明史和顧成 · 查看更多 »

顧憲成

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直隸無錫縣(今无锡锡山区张泾镇)人,明朝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重建東林書院,在野評議時政,廣受支持,人稱東林先生,為東林黨的創始人。天啟初年,贈太常寺卿。後來東林黨爭爆發,被魏忠賢閹黨削官。崇禎初年獲得平反,贈吏部右侍郎,諡端文。.

新!!: 明史和顧憲成 · 查看更多 »

顧時

顧時(),字時舉,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初年军事人物。.

新!!: 明史和顧時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明史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縣長安里人,知名文學家。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人稱“三袁”,世以為宏道是三袁中,文學成就最傑出者。三袁發揚李卓吾「童心」思想,反對「前、後七子」等人之擬古、復古,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所作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新!!: 明史和袁宏道 · 查看更多 »

袁宗儒

袁宗儒(),字醇夫、號靜菴、靜庵,京師保定府雄縣(今河北省雄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祖父袁亨,父親袁安。 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試中舉。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江西道監察御史。正德十二年,反對明武宗外巡。正德十三年,進諫反對明武宗南巡。后升任大理寺丞。嘉靖三年,大禮議事件中反對明世宗,被廷杖,后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吏部尚書桂萼降職,遂解職歸鄉。不久,起用為鄖陽巡撫,后改任山東巡撫,因下屬賑災饑荒無力,而被牽連免職。之後因舉薦,擔任左副都御史。嘉靖十七年,擔任戶部右侍郎、后改任戶部左侍郎。.

新!!: 明史和袁宗儒 · 查看更多 »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新!!: 明史和袁崇焕 · 查看更多 »

袁彬

袁彬(),字文质,江西新昌县义钧乡(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朝軍事人物。.

新!!: 明史和袁彬 · 查看更多 »

袁忠彻

袁忠徹(),字公达,又字静思,明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 父袁廷玉精通相術,曾预言燕王朱棣稱帝,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即位後,拜为太常寺丞。 袁忠徹幼传父术,博學多闻,被封为尚宝司少卿,後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好藏书,築有瞻衮堂藏书樓。忠徹曾为于谦看相,说他“目常上视,法曰望刀眼”(日后恐遭斬首之灾),後來果然應驗。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唫稿》、《符台外集》五卷等。.

新!!: 明史和袁忠彻 · 查看更多 »

袁化中

袁化中(),字民諧,號熙宇,山東武定(今惠民)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袁化中 · 查看更多 »

袁珙

#重定向 袁廷玉.

新!!: 明史和袁珙 · 查看更多 »

袁洪愈

袁洪愈(),字抑之,號裕春,諡安節,南京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袁洪愈 · 查看更多 »

袁應泰

袁應泰(),字大來,號位宇,陝西鳳翔人。晚明政治人物。 袁應泰於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中進士,授臨漳知縣,築長堤四十餘里,捍禦漳水。遷工部主事,起河南右參政,官至兵部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擢右僉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撫遼東,一個月後,代熊廷弼經略遼東。袁應泰在遼東擴大邊防,收編叛將、叛卒,來投即納,大將童仲揆、尤世功等以為不可,袁應泰不聽。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袁應泰下令打開閘門,把太河水放入護城河,壕溝的內側排列火炮,嚴陣以待。努爾哈赤水陸俱進,攻下瀋陽,再戰又下遼陽,賀世賢、尤世功為亂箭射死,童仲揆等赴援,亦戰死。袁應泰在遼陽城東北的鎮遠樓督戰,城破之後,舉火自焚死。所部巡按張銓被俘,不屈死。.

新!!: 明史和袁應泰 · 查看更多 »

西天尼八剌国

#重定向 尼泊尔历史.

新!!: 明史和西天尼八剌国 · 查看更多 »

西洋瑣里

#重定向 朱罗王朝.

新!!: 明史和西洋瑣里 · 查看更多 »

馬士英

士英(),字瑤草,貴州貴陽人,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祖籍廣西梧州。.

新!!: 明史和馬士英 · 查看更多 »

馬宣

宣(),祖籍不详,明朝政治人物。 其官至北京都指揮使。宋忠在进攻居庸关时,馬宣亦从薊州帥部队进攻北京。后问兵变,撤退。朱棣攻破懷來后,准备带兵南下。张玉进谏到:“薊州外接大寧,多騎士,不取恐為後患。”当时恰逢馬宣发兵进攻北平,兵败后与鎮撫曾濬一同退守蓟州。张玉进攻蓟州时,馬宣出战后被捉,骂不绝口,与曾濬一同被杀。.

新!!: 明史和馬宣 · 查看更多 »

馬皇后 (明惠帝)

#重定向 孝愍讓皇后.

新!!: 明史和馬皇后 (明惠帝) · 查看更多 »

馬芳

馬芳(1518年~1581年),字德馨,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明朝名將。 嘉靖四年(1525年),年僅十歲被蒙古韃靼部落掠走,為人放牧。後乘狩獵之機,逃回中原。時周尚文鎮守大同,收留他為隊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蒙古兵犯遵化、玉田,馬芳因抗擊不力,被貶為都督金事。嘉靖四十年(1561年),與俺答部七戰皆捷,升總兵。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俺答以十萬騎兵犯萬全右衛,馬芳在馬蓮堡迎敵,令大開堡門,俺答部疑有伏兵,不敢輕入。入夜,馬芳下令出擊,於拂曉大破敵兵。《明史·馬芳傳》稱「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詩人尹耕有詩:“威名萬里馬將軍,白髮丹心天下聞”。有子馬林。 M.

新!!: 明史和馬芳 · 查看更多 »

馬謹

謹,字守禮,新樂人。明朝進士、官吏。 宣德二年,登進士,事父母甚孝,后遭喪,親自負土埋葬。楊士奇嘗稱為「冰霜鐵石」。正統年間,擔任監察御史,巡按浙江,并修建船隻,抵禦倭寇。平賑災台州、處州、寧州、紹興等地饑荒。吏部尚書郭琎舉薦,升任吏部郎中。正統十年,推薦為湖廣右布政使。正統末年,與張善平定湖南苗族叛變,景泰初年,與張善再次出擊進攻。之後,升爲湖廣左布政使。景泰六年,升爲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撫恤流民。天順初年,巡撫官職撤銷,其亦被罷免。.

新!!: 明史和馬謹 · 查看更多 »

馬辰

辰(印尼語:Banjarmasin,又译班贾尔马辛)為印度尼西亞南加里曼丹的首府,座落於加里曼丹島巴里托河及馬塔普拉河交匯的三角洲之上,而這城市的人口約為60萬人,為婆羅洲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馬來西亞的古晉。 作為一個深水港,馬辰的貿易相對其他城市發達。這個城市出口外地的貨物有橡膠、木材、胡椒、石油、煤炭、黃金及鑽石等,而當地更有煉油廠等設施,鄰近地區更有伐木場及煤礦等。此外,馬辰也是鄰近地區的造船業中心,尤其是用於沿岸航行的縱帆船就是當地造船業的產物。 城市內的水道交錯,而很多房屋就是在浮在水面的木筏上加建而成。而城市西邊有一個水上市集,人們划船到這個市集進行買賣。 城內的薩比拉木它丁清真寺(Sabilal Muhtadin Mosque)更是當地的地標。而城內亦有大學等設施。.

新!!: 明史和馬辰 · 查看更多 »

馬錄

錄(),明朝官員。河南信陽人。同進士出身。官至監察御史。.

新!!: 明史和馬錄 · 查看更多 »

馬自強

自強(),字體--,號乾菴,陝西西安府同州(今大荔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新!!: 明史和馬自強 · 查看更多 »

馬林迪

林迪(Malindi),古稱麻林地,為一個座落於非洲東岸肯尼亞加拉納河河口,濱臨印度洋的港灣都市,距肯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約一百二十公里。馬林迪的人口至今約有二十萬人,而它亦是馬林迪大區的首府。 馬林迪的旅遊業為市內的主要行業,每年皆有不少歐洲遊客到訪此地。此城內有國內航班及高速公路到達蒙巴薩及拉穆等其他國內城市。而當地亦有為數不少的旅遊名勝如馬林迪海洋國家公園及海邊的度假屋等。.

新!!: 明史和馬林迪 · 查看更多 »

馬森

森,可以是指:.

新!!: 明史和馬森 · 查看更多 »

馬永

永(),字天錫,京師永平府遷安縣(今河北省遷安縣)人,明朝军事将领。.

新!!: 明史和馬永 · 查看更多 »

馬昊

昊(),本名鄒昊,字宗大,陝西都指揮使司寧夏衛(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人,明朝右都御史。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行人,后改监察御史。正德初年,升任山东僉事,因事连坐謫真定推官,之后在因事连坐贬開州通判,因真定百姓伏闕請留,遂被免謫。之后,升为四川僉事,任期内训练部队,并跟从巡撫林俊击退贼乱。升四川副使,與總兵官楊宏擊敗曹甫义军。此后代替巡抚高崇熙,升僉都御史、四川巡抚,平定民变,因功進副都御史。 正德十年,馬昊督參將張傑等修築墻柵抵抗亦不剌进犯。正德十二年,其督指揮曹昱等平定烏蒙、芒部府等番民暴乱,因功升右都御史。正德十四年,因民变势力扩大,南京給事中孫懋与巡按御史盧雍、黎龍先後弹劾馬昊。正德十四年,明武宗遣官逮捕,行至河南时,其上疏稱疾篤,留於家中。明世宗即位后,方才逮捕,尋削籍歸还。楊一清、胡世寧等均举荐,但為桂萼所駁回。其在家久之去世。.

新!!: 明史和馬昊 · 查看更多 »

馬文升

文升(),字負圖,號約齋,又號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馬文升於景泰二年(1451年)以进士入仕,历任福建按察使、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漕运总督等职。弘治初年,官兵部尚书,后改吏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退休,正德四年被刘瑾削秩除名,次年卒。数月后,刘瑾被诛,追复马文升官职,谥端肃。.

新!!: 明史和馬文升 · 查看更多 »

馮堅

馮堅(),祖籍不详,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为江西建昌府南豊縣典史。洪武二十四年,上书九事:養聖躬、擇老成、攘要荒、勵有司、褒祀典、省宦寺、易邊將、訪吏治、增關防。后得到朱元璋嘉赏,只对九点中的易邊將则表示不赞同。于是命令吏部升任其为左僉都御史。次年,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馮堅 · 查看更多 »

馮從吾

馮從吾,字仲好,号少墟。西安府長安縣(今西安市)人。 馮從吾早年受業於許孚遠。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任監察御史。馮從吾生性耿直,多次指陳時弊,以敢直諫聞名,曾上書告戒神宗:“勿以天變為不足畏,勿以人言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為可恃”。 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罢官歸里,曾在寶慶寺(今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北部,即西安市书院门小学)講學。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陜西布政使汪可受令咸寧、長安兩縣(明朝屬西安府,西安城由兩縣分治)將寶慶寺東小悉園改建為關中書院(今西安城南門內東側書院門街,1982年定名为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2009年併入西安文理學院),由罷官歸裡的工部尚書、理學名儒馮從吾主持講學。當時,川、甘、豫、晉等地青年紛紛前來拜師就學,馮從吾被誉为“关西夫子”。又與鄒元標共建首善書院,時人稱“南鄒北馮”。著有《關學編》、《馮恭定金集》、《陝西通志》等。.

新!!: 明史和馮從吾 · 查看更多 »

馮保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明代太監。.

新!!: 明史和馮保 · 查看更多 »

馮嘉施蘭

#重定向 邦阿西楠省.

新!!: 明史和馮嘉施蘭 · 查看更多 »

馮勝

馮勝(約1330年-1395年),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文質次子,馮國用之弟,定遠(安徽定遠)人,汉族。明朝開國功臣,封宋国公。 馮勝早年结寨自保,后随兄长投奔朱元璋,追随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后随徐达北伐,平定甘肃,又率军进攻辽东,降服纳哈出。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在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惧罪自尽。.

新!!: 明史和馮勝 · 查看更多 »

馮琦

没有描述。

新!!: 明史和馮琦 · 查看更多 »

馮禎

馮禎,綏德衛人,明朝軍事將領。 馮禎起家卒伍,累功為本衛指揮僉事。孝宗弘治末年,擢署都指揮僉事,守備偏頭關。后擔任參將,分守寧夏西路,以勇敢聞名。安化王朱寘鐇謀反時,馮禎馳奏報告。事后進署都指揮同知。不久,擢為副總兵,協守延綏。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中原發生盜亂,他率領所部前往討伐,在阜城破敵并解曹州之圍,因功進升為都督僉事。次年,再次率領副總兵時源,參將神周、金輔擊敗劉惠、趙鐩叛亂。之後因官軍內部不協,馮禎力戰而亡。贈洛南伯,賜祭葬,授其子馮大金為都督僉事。.

新!!: 明史和馮禎 · 查看更多 »

馮恩

冯恩(),字子仁,號南江,南直隸松江府华亭县莘溪(今上海莘庄乡)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馮恩 · 查看更多 »

覃吉

覃吉,明朝宦官,明孝宗的师傅。 明代宗景泰年间覃吉任内官监太监,掌内库。明宪宗成化年间,以东宫典玺局郎侍东宫太子,当时太子九岁。他通书史,教授太子朱祐樘《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而且引读《孝经》。屡进规劝,被太子所敬畏。明宪宗赐给太子庄田,他劝太子不接受,说:“天下皆太子有也”。他发现太子从内侍那里读佛经。太子发觉後,惊道:“老伴来矣。”于是换了《孝经》。他下跪问道:“太子诵佛书乎?”太子回答:“无有,《孝经》耳”。他顿首说:“好,佛书荒诞,不可信也”。明孝宗即位後,政治比较清明,史称有覃吉之力。.

新!!: 明史和覃吉 · 查看更多 »

解一貴

#重定向 解一貫.

新!!: 明史和解一貴 · 查看更多 »

解縉

解縉(),字大紳,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綸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新!!: 明史和解縉 · 查看更多 »

览邦

#重定向 楠榜省.

新!!: 明史和览邦 · 查看更多 »

討来思

#重定向 黑羊王朝.

新!!: 明史和討来思 · 查看更多 »

許士柔

許士柔(),字仲嘉,南京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縣)人,明朝官员,同進士出身。許汾之孙、許嶲之子。.

新!!: 明史和許士柔 · 查看更多 »

許天錫

許天錫(),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與並負時望,人稱「臺省三天」。.

新!!: 明史和許天錫 · 查看更多 »

許孚遠

許孚遠(),字孟中,号敬庵,德清人。是中國明朝官員。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萬曆年間任福建巡撫。萬曆二十年(1592年)前后,许孚远同罗汝芳门人杨起元、王畿门人周海门在南京讲学,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劉宗周即為其學生。撰作《九諦》。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建有共学书院。卒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新!!: 明史和許孚遠 · 查看更多 »

許相卿

許相卿(),字伯台、伯臺、台仲,號雲村老人、雲邨、九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海寧縣(今浙江省海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許紃之孙、許滋之子。.

新!!: 明史和許相卿 · 查看更多 »

許顯純

許顯純(),明代北直定興人,閹黨政治人物,天启年间錦衣衛都指挥佥事,主持詔獄,枉法拷打東林黨,人稱酷吏,崇禎元年被斬殺正法。.

新!!: 明史和許顯純 · 查看更多 »

許譽卿

许誉卿(生卒年不詳),字公实,南直隶华亭县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曆進士,官至工科都給事中。明亡後出家為僧。.

新!!: 明史和許譽卿 · 查看更多 »

許貴

許貴,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許成之子。 許貴襲職為羽林左衛指揮使。因安鄉伯張安舉薦其有將才,試騎射及策皆第一,后擢署都指揮同知。又因武進伯朱冕舉薦,升山西行都司,督操大同諸衛兵馬。正統十四年,鎮守大同西路,也先進犯時,跟從石亨在陽和後口大戰,敗績,許貴力戰得還。土木之變后,明英宗被俘,邊疆城池接連被攻破,大同首當其衝,許貴以忠義激戰士,并屢次擊退進犯,后晉升爲都指揮使。景泰元年,擔任充右參將,在威遠等地獲勝,遷都督同知。當時分守太監韋力淫虐,眾莫敢言,許貴彈劾并奏報。景泰三年,因病還京師。明英宗復辟后,命其負責左軍都督府,后調任南京。天順五年,邊疆告急,朝廷商議在松潘設立副總兵,以貴鎮守。為抵達時候恰逢山都地區民變,詔令一併平定。后其連破四十余寨,獲勝,但因此得病,未抵達松潘而去世。明英宗得知后,輟朝一日,賜賻及祭葬。有一子許寧。.

新!!: 明史和許貴 · 查看更多 »

計六奇

計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南無錫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人。明末清初史學家。.

新!!: 明史和計六奇 · 查看更多 »

马中锡

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明朝直隸故城(今属河北省)人。明朝官员。 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进士,任邢科给事中。官至右都御史、兵部侍郎。曾统兵镇压刘六、刘七叛亂,以诱降手段试图瓦解叛军;所计失败为朝廷论罪,下狱死。 能诗文,有《东田集》。小说《中山狼传》一说为他所作。.

新!!: 明史和马中锡 · 查看更多 »

马云

云(英文名:Jack Ma,),祖籍浙江省绍兴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后父母移居杭州,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企业家,曾为亚洲首富,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淘宝网、支付宝的创始人和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

新!!: 明史和马云 · 查看更多 »

马皇后 (明太祖)

#重定向 孝慈高皇后 (明朝).

新!!: 明史和马皇后 (明太祖) · 查看更多 »

马思聪

思聪(),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马思聪早年曾赴法国巴黎求学,并在后来考入了法国的巴黎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1932年初,马思聪由法国回到中国,并在同一年与王慕理结婚。此后陆续创作了《摇篮曲》《绥远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多部著名音乐作品。1949年12月,马思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马思聪遭到了造反派的批斗。1967年1月15日晚,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次女马瑞雪和儿子马如龙出走香港,后由美国驻香港领事陪同飞抵美国。同年5月,在康生和谢富治的示意下成立的“马思聪专案组”(又名“002号专案组”)开始对马思聪出走的经过进行调查,株连马家亲属数十人。1968年,马思聪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这一罪名直至1985年才得以平反。 1987年5月,马思聪在美国接受心脏手术时手术失败,于5月20日逝世于美国费城,享年75岁。.

新!!: 明史和马思聪 · 查看更多 »

詹同

詹同,字同文,初名詹書,婺源(今属江西)人。 其幼年聰慧,至中年間,任郴州學正。后因兵亂,從仕于陳友諒,擔任翰林學士承旨。后朱元璋攻下武昌,召其為國子博士,賜名同。后升任考功郎中。洪武元年,其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觀等到地方考察尋求賢才,歸還后升任翰林直學士,再升侍讀學士。 洪武四年,升任吏部尚書。兩年后兼任學士承旨,編寫《皇明寶訓》,后去世。.

新!!: 明史和詹同 · 查看更多 »

詹仰庇

詹仰庇(),字汝钦,号咫亭,福建晉江人,籍貫福建安溪,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詹仰庇 · 查看更多 »

詹兆恒

詹兆恆(),字月如,廣信府永豐縣卅八都(今江西省廣豐縣排山镇卅八都村)人。 父詹士龍,官顺天府尹。兆恆是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授甌寧知縣。崇禎時,官至南京御史,有政績,曾先后两次上疏参劾总督高斗光。福王時,擢大理寺丞、少卿。彈劾阮大鋮未果,後请辞还乡。唐王時,拜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防守廣信。顺治三年(1646年),廣信被清軍攻破,道周兵败被俘,兆恆聚兵于懷玉山,強攻衢州常山、開化,在開化灵头山陷入重围,戰敗而死。.

新!!: 明史和詹兆恒 · 查看更多 »

詹榮

詹榮(),字仁甫,山海衞(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五年,登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任郎中。其在大同督餉時候,正值大同兵變,總兵官李瑾被殺。此後總督劉源清率師圍城,久攻不下。詹榮素有智略,善有應變,叛卒掠城中,沒有侵犯他的人。外圍益急,他密約都指揮紀振、遊擊戴濂、鎮撫王寧同盟討賊,此後成功。之後升光祿寺少卿,再遷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后改大同巡撫,與總兵官周尚文及總督翁萬達嚴兵戰備陽和,抵禦蒙古小王子俺答汗進攻。此後晋升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后兵部尚書趙廷瑞罷,其署部務,奏行秋防十事。因翁萬達入為尚書,其辭疾乞休。世宗大怒,奪職閒住。兩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詹榮 · 查看更多 »

誠孝昭皇后

誠孝昭皇后(),张氏,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同時也是明朝第二位皇太后與第一位太皇太后。.

新!!: 明史和誠孝昭皇后 · 查看更多 »

諸娥

諸娥,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地區)人。諸士吉的女兒,洪武初年諸士吉擔任糧長。.

新!!: 明史和諸娥 · 查看更多 »

諺文

諺文,现在的韓國称其为韓字(한글),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以区别於历史上的名称「朝鲜文」()。其俗称「朝--鮮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鮮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頒布使用。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韓國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諺文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能组成许多音节。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是世上最为系統化的文字。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고사」。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文義辭彙。.

新!!: 明史和諺文 · 查看更多 »

高名衡

名衡(),字平仲,山東兗州府沂州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高名衡 · 查看更多 »

高巍

巍(),山西行省遼州直隸州(今山西省左權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明太祖表彰孝行,高巍由太學士擔任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開墾河南、山東、北平荒田。建文年間,到吏部上書論時政。燕王朱棣起兵后,其跟從李景隆出師任參贊軍務,并上書願出使燕王,得到嘉許。然而朱棣未回書,李景隆兵敗后,高巍到臨邑,與鐵鉉守衛濟南,屢次挫敗燕兵進攻。后京城被破,高巍自盡而亡。.

新!!: 明史和高巍 · 查看更多 »

高弘图

弘圖(),字研文,一字子猶,號硜齋,山東膠州(今膠縣)人。 高弘圖生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因忤熹宗,停俸兩年,後擢御史。天啟初年巡按陝西,又忤魏忠賢罷職。崇祯十六年(1643年)拜南京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次年,李自成破北京,威宗自縊殉國。安宗監國時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马士英、阮大铖所排斥,是年十月,弘圖四疏乞休獲准。流寓会稽(今浙江绍兴)。 弘圖在內閣時,馬士英尚畏之,不敢放肆,一旦去職,遂無忌憚。清軍攻陷山東,弘圖流寓吳門,渡江入浙東。顺治二年(1645年),清軍破杭州,携一幼孙逃入一野寺中,絕食九日,卒於會稽之竹園。有《太古堂集》。有子高朗。.

新!!: 明史和高弘图 · 查看更多 »

高傑

#重定向 高杰.

新!!: 明史和高傑 · 查看更多 »

高儀 (明朝)

儀(),字子象,號南宇。浙江钱塘人。明朝禮部尚書、進士出身。 高儀為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歷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召為太常卿,掌國子監事。擢禮部右侍郎,改吏部,教習庶吉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官禮部尚書,家中失火,苦無經費重建,遂借住友人家中。後引疾歸。隆慶六年(1572年)高拱推薦,起以故官侍東宮講讀。同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病危,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六月十六日,張居正聯合馮保將高拱趕出朝廷。高儀寢食不安,月餘嘔血死,追贈太子太保,諡文端。著有《高文端奏議》。.

新!!: 明史和高儀 (明朝) · 查看更多 »

高啟

啟(,37歲),字季迪,號青丘,元末明初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初十才子之一。和宋濂、劉基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因得罪明太祖,以魏觀案累文字獄,處腰斬。.

新!!: 明史和高啟 · 查看更多 »

高光

光(Bloom、light bloom或glow),是用于视频游戏、和高动态光照渲染(HDR)中的一种计算机图形效果,用于仿造真实摄像机的物体成像。该效果会在高亮度物体周围产生条纹或羽毛状的光芒,以模糊图像细节。简单而言,如果物体背光,从第三人称观察,光线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并在某种程度上与遮挡物体产生交叠。.

新!!: 明史和高光 · 查看更多 »

高倬

倬(),字汉卿,清朝政治人物,河南河内县(今沁阳市)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会试,二十五年(1845年)补殿试,成进士。初授兵部主事,升武选司掌印郎中。咸丰八年(1858年),京察一等,外放以府道用。次年十月授江苏松江府知府。咸丰十年(1810年)太平军破城,高倬身死。.

新!!: 明史和高倬 · 查看更多 »

高穀

(),字世用,直隸興化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五朝。.

新!!: 明史和高穀 · 查看更多 »

高爾儼

尔俨(),字中孚。北直隶静海县(今屬天津市)王二庄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高爾儼 · 查看更多 »

高瑤

,字庭堅,閩縣人。明朝官員。 高瑤又鄉試中舉,任荊門州學訓導。成化三年,抗疏陳十事,其中包括追加明景帝廟號等。廷議久不決,當時左庶子黎淳力爭,但明憲宗仍然恢復郕王帝號。高瑤后擔任番禺知縣,舉發太監韋眷私通番事,并沒收其貪污資產入公,因此招致誣陷。高瑤與布政使陳選一併被逮捕,士民泣送者堵塞道路。高瑤后謫戍永州。.

新!!: 明史和高瑤 · 查看更多 »

高賢寧

賢寧,山東濟南府濟陽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人,明朝人物。 高賢寧早年從學于教諭王省,以節義相砥礪。建文年間,入太學,但因燕軍圍困濟南,高賢寧被困不得出。當參政鐵鉉請求計謀,高賢寧作《周公輔成王論》,射于城外,燕王為其言辭而悅,緩為進攻。之後相持兩月,燕兵撤退。朱棣即位后,高賢寧被逮捕。明成祖授其官職,而其堅持不赴任。錦衣衛指揮紀綱與高賢寧關係不錯,勸其就任。高賢寧則說其不能違背師父的教導,后被放回,九十七歲去世。.

新!!: 明史和高賢寧 · 查看更多 »

高起潛

起潛,明朝宦官。 崇禎時,監視寧、錦軍。崇禎八年(1635年),盡撤監軍內臣;唯有起潛因知兵,獨不撤。崇禎九年(1636年),命總監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梁廷棟所領兩軍。因功給金三萬。但起潛根本未赴戰場,只是割死人首冒功而已。又眼睜睜看著盧象昇孤軍戰歿,人多惡之。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軍逼北京,復令監寧前軍。途中已聞京師陷,遂棄關逃走。弘光時,召為京營提督;不久奉命督江北軍餉。清軍南下後,史可法戰死,起潛投降。.

新!!: 明史和高起潛 · 查看更多 »

高邦佐

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高邦佐 · 查看更多 »

高淮 (明朝宦官)

淮,明朝宦官。 早年是市井無赖,有妻有子,後入宮包揽崇文门税课,萬曆年間,官尚膳監監丞。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廣徵天下礦稅,矿监税使最为骄横的要数陈增、陈奉、高淮等数人。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高淮徵稅遼東,其黨廖國泰虐民,二十八年(1600年),激起民變,高淮遂誣逮諸生數十人,山东巡按杨宏科上疏申救,请求释放诸生。二十九年(1601)八月,又誣劾遼東總兵馬林,致前屯衛(今遼寧開原東北)、金州(今遼寧錦州)、松山等地戍軍嘩噪。他奔逃回京,諉過給同知王邦才、參將李獲陽,不久李獲陽死獄中。後由薊遼總督蹇達上疏揭發,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被召回京師。.

新!!: 明史和高淮 (明朝宦官) · 查看更多 »

高明 (明朝官员)

明(),字上達,江西廣信府貴溪人,是中國明朝官員。 江西鄉試第六十五名。他年少時因事母以孝而聞名。景泰二年(1451年)登進士,授御史。他在擔任河南巡撫時,曾黜屬吏60人。天順年間擢為大理寺丞。憲宗登基後,拜高明為南京右僉都御史,成化三年(1467年)詔他討伐揚州鹽寇,十四年(1478年)起用他為福建巡撫去鎮壓上杭的叛亂。.

新!!: 明史和高明 (明朝官员) · 查看更多 »

高昌

昌(Gaochang; 维吾尔语:قۇچۇ,Qocho),位于今日的新疆吐鲁番市,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這些都是漢人在西域建立的國家。唐贞观二年(628年),著名高僧玄奘曾途经高昌。贞观十三年(640年),设高昌县。到840年漠北回鶻國崩,一部份回鶻人佔據漢人的高昌國,後為高昌回鶻。 元代文献根据维吾尔语Qara-hoja (قاراهوجئا) 称高昌为火州、合拉火者、哈拉霍州、合拉和州、哈拉火州,。明代文献称高昌为“哈拉和卓”、霍州。 高昌历史文献有二十四史南北朝各書的高昌傳,但記述疏略,如出一轍。《新唐书·高昌傳》、《元史·地理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另外羅振玉于1933年在遼東出版的《遼居雜著乙编》中有《增訂高昌--氏年表》及《高昌專錄》各一卷,以考古實物補訂史書頗詳。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亦有關高昌論著《高昌陶集》(1934)、《高昌專集》(1951增订)、《羅布淖尔考古記》(1948)、《吐鲁番考古記》(1954、1958)、《塔里木盆地考古記》(1958)、《新疆考古發掘报告》(1983)、《西北史地論叢》(1981)等。.

新!!: 明史和高昌 · 查看更多 »

高斗南

斗南,字拱極,陝西徽州人。明朝官吏。 洪武年間,由薦舉授四川定遠知縣。二十九年,因連坐被徵。百姓奔走呼喊,明太祖得知后,賜襲衣寶鈔遣還。其政績寫入《彰善榜》、《聖政記》,九年后,升雲南新興知州,後來告老還鄉,70歲時去世。有子高恂。.

新!!: 明史和高斗南 · 查看更多 »

高攀龙

攀龙(),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直隸无锡縣(今屬江苏省無錫市)人,明朝政治人物,东林党领袖,東林七賢(東林七君子)之一。天啟末,遭宦官魏忠賢迫害,投水自盡。崇禎初平反,追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

新!!: 明史和高攀龙 · 查看更多 »

高拱

拱(),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縣人,祖籍山西洪洞縣,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為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高拱 · 查看更多 »

謝瑜

謝瑜(),字如卿,號狷齋,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嘉靖十一年(1532年)登壬辰科進士,授浦城縣知縣。嘉靖十六年(1537年)改南京廣東道試監察御史。次年,實授南京廣東道監察御史,后改雲南道監察御史。嘉靖十九年(1540年)兩次上書彈劾嚴嵩,后被貶歸鄉。隆慶初年(1567年)復官,贈太僕寺少卿。與徐學詩、葉經、陳紹合稱“上虞四諫”。.

新!!: 明史和謝瑜 · 查看更多 »

謝遷

谢迁(),字于喬,號木齋,諡文正。明朝阁老,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一代贤相,三朝元老。浙江余姚泗门(今泗门镇)人。.

新!!: 明史和謝遷 · 查看更多 »

謝鐸

謝鐸(),字鳴治,號方山,浙江台州府太平县桃夏(今温岭市大溪桃夏)人。明朝官员、文學家、理學家,是成化、弘治年间「茶陵詩派」的重要成員。.

新!!: 明史和謝鐸 · 查看更多 »

謝貴

謝貴(),字青萍,烏程(今湖州)織裡鎮謝漊人。明初開國功臣。 元末隨朱元璋起義,因軍功授河南衛指揮僉事,加廣威將軍。 建文元年(1399年),惠帝以謝貴為都指揮使,同北平布政使張昺監視燕王動靜,建文元年,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燕王假裝將官校們綁在王府大廳,誘騙張昺、謝貴進端禮門查驗,燕王卻設置伏兵,將張、謝等人捉獲,張昺、葛誠、盧振等人皆不屈而死。燕王府長史葛诚被族滅。朱棣稱帝後,全家遭滅族,唯三子謝公權,避居得免。崇禎時,贈爵英山伯,賜諡勇愍。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諡忠烈。.

新!!: 明史和謝貴 · 查看更多 »

謝肇淛

謝肇--(),字在杭,號武林、小草齋主人,晚號山水勞人,福建長樂人。明朝政治人物、作家,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謝肇淛 · 查看更多 »

謝榛

謝榛(),字茂秦,號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明朝作家。 嘉靖二十一年卢楠因得罪縣令而下狱,被嚴刑拷打。谢榛至京师为其称冤,卢楠在狱中度过了十多年,幸好县令已罢官,平湖陆光祖代之,冤案始得昭雪。嘉靖三十年卢楠出狱后,到彰德拜谢谢榛。 身為明朝後七子之一的謝榛是著名作家,也是明朝研究詩體詩格的重要學者,所著的《四溟詩話》為明朝論述詩歌的本質特徵有相當深入的見解。其論點對詩歌構思,創作方式與鑑賞角度對於後世文壇十分重要。.

新!!: 明史和謝榛 · 查看更多 »

謝成

謝成(),濠州(安徽凤阳)人,明朝初年军事将领,永平侯。 其早年跟随朱元璋攻陷滁州、和州、集慶、寧國、婺州、武昌,晋升指揮僉事。后跟随大军征讨中原,并攻陷元大都、慶陽、定西,为都督僉事、晉王府丞相。后跟随沐英征讨朵甘,并招降乞失迦。洪武十二年,封永平侯。后洪武二十年,同張溫追討納哈出余部。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连坐而死。 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娶谢成女。.

新!!: 明史和謝成 · 查看更多 »

譚廣

譚廣(),字仲宏,江浙等處行中書省鎮江路丹徒縣(今江蘇省鎮江市)人,明朝軍事將領。永寧伯。.

新!!: 明史和譚廣 · 查看更多 »

譚元春

譚元春(),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代文學家。 早年結識鍾惺,鍾氏於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譚元春比钟惺小十二岁,與鍾惺共選《詩歸》,“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谓之钟谭体”,一時名聲甚赫,世稱“鍾譚”;兩人疾於公安派的文字淺薄,“自出手眼,别开门户”,故改以“幽深孤峭”,時稱竟陵派,專務奇字險韻,反而失卻清新本色。《抱真堂诗话》--:“友夏诗虽不称,而为人跌宕,不愧名士。”譚元春一生久困諸生,屢試不中,钟惺去世后两年,天啟七年(1627年),譚元春終為李明睿提拔,考中第一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赴京会试,時已“颠毛荡然,车牙豁去”,行至长店,离京三十里,不幸病死在旅店。卒葬天门县西白竹台(今天门市黄潭镇)。著有《嶽歸堂集》十卷。.

新!!: 明史和譚元春 · 查看更多 »

譚綸

譚綸(),字子理,一字以詔,号二华,江西宜黃縣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譚綸 · 查看更多 »

譚淵

譚淵(),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揚州路滁州清流縣(今安徽省滁縣)人,明朝军事将领、靖难之役人物。 譚淵继承其父职燕山右護衛副千戶。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起兵,譚淵跟从攻占北京城,此后攻破雄縣。潘忠、楊松从鄚州进攻时,譚淵率领千余壮士潜水藏于月漾橋水中,等中央军经过后,再出战夺桥,并活捉潘忠等人。此后升任都指揮同知。 譚淵英勇善战,并善于射箭,但是其性情嗜殺。在燕兵攻破沧州时,朱棣命其給牒散降卒,其中还有三千士兵未被遣,准备明日再发通牒。而譚淵一夜内全部杀尽,朱棣听后大怒。譚淵说:“这些都是壮士,如果释放了都是后患。”朱棣说:“如果都按照你说的,應該全杀了,敵人可以被殺得盡嗎?”譚淵听后惭愧而退。夾河之戰中,譚淵进攻时马蹶,被盛庸杀去。朱棣听后大惜,即位后,赠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謚壯節。其子譚忠繼承伯爵爵位。.

新!!: 明史和譚淵 · 查看更多 »

魏大中

魏大中(),字孔時,號廓園,浙江嘉善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東林六君子之一。.

新!!: 明史和魏大中 · 查看更多 »

魏學曾

魏學曾(),字惟貫,陝西涇陽縣西关魏家壕人,陝西漢中府金州紫陽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書、三邊總督。.

新!!: 明史和魏學曾 · 查看更多 »

魏廣微

魏廣微(),字顯伯,直隸大名府南樂人,明朝政治人物。 東林黨魏見泉(魏允貞)之子,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成進士,與魏忠賢同鄉,自稱「宗弟」,後與魏忠賢結誼,稱侄兒。忠賢提拔他,召拜禮部尙書,參與機務,時人稱之「外魏公」。天启三年(1623年)入閣任大學士,其父魏見泉好友趙南星惡之,閉門不納,對人說“見泉無子”。历任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崇祯初年(1628年)閹黨敗,被遣戌邊疆。.

新!!: 明史和魏廣微 · 查看更多 »

魏彬

魏彬,明朝宦官。 明孝宗时,他侍奉太子朱厚照在东宫。朱厚照即位为明武宗,魏彬和同在东宫的宦官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丘聚、谷大用、张永,一起被明武宗重用,号称八虎。魏彬总管三千营。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魏彬代掌司礼监。其年,叙宁夏平定朱寘鐇之功,魏彬封弟魏英为镇安伯,马永成兄马山封平凉伯。明世宗即位后,魏彬不自安,为弟弟魏英辞伯爵。明世宗下诏改魏英为都督同知,世袭锦衣指挥使。给事中杨秉义、徐景嵩、吴严都说魏彬附和刘瑾,结姻江彬,宜处以极刑。明世宗宽宥不问。之后御史再论,世宗于是令魏彬闲住。.

新!!: 明史和魏彬 · 查看更多 »

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魏四,入宮後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復姓魏,改名忠賢,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在天啟年間與東林黨人爆發激烈的東林黨爭,拉攏齊楚浙黨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為閹黨。崇禎帝即位後遭整肅、流放,畏罪自殺,崇禎帝依然憤怒,將其屍體凌遲。.

新!!: 明史和魏忠贤 · 查看更多 »

魏呈潤

魏呈润,字倩石,福建龙溪(今漳州市)人。 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由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因王坤弹劾巡按御史胡良机,魏呈润疏言不可,被贬三级。 逝世时为光禄署丞。《明史》有传。.

新!!: 明史和魏呈潤 · 查看更多 »

魏允貞

魏允貞(),字懋忠,號見泉,北直隸大名府南樂縣(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明朝萬曆年間東林黨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右侍郎。.

新!!: 明史和魏允貞 · 查看更多 »

魏元

魏元,字景善,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朝城縣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登丁丑科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憲宗成化年間,彈劾萬貴妃兄弟驕橫。成化四年,慈懿太后崩,憲宗打算另擇葬地(英宗遺願是與慈懿太后同葬),魏元與同官三十九人上疏抗章極諫,御史康永韶亦與同官多人爭取,眾官伏哭文華門,最後憲宗同意他們的主張。之後累升為都給事中,出任福建右參政,巡視海道有政績。母喪丁憂,除服后啟用江西參政,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魏元 · 查看更多 »

魏觀

魏观(),字杞山,明代湖北省蒲圻县(今赤壁市)人。苏州知府任內,將衙門修建在張士誠宮殿的遺址上,被朱元璋指責為不忠,斬首,史称「魏观案」。.

新!!: 明史和魏觀 · 查看更多 »

魏驥

魏驥(),字仲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蕭山縣(今浙江省蕭山市)。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永樂四年(1406年)舉進士,授松江訓導。后召修《永樂大典》。以師逵舉薦,還太常博士。宣德初年,授吏部考功員外郎,歷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統三年(1438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實授,后巡撫蝗災所處。正統八年(1443年),改為禮部,后以老請致仕。吏部尚書王直認為其未老,改為南京吏部侍郎。正統十四年,晋升南京吏部尚書。景泰元年(1450年)致仕。死後謚文靖。.

新!!: 明史和魏驥 · 查看更多 »

魏藻德

魏藻德(),字師令,號清躬。順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魏藻德 · 查看更多 »

魏良弼

魏良弼(),字师说,一作师悦,号水洲。明朝政治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西新建縣(今属江西南昌)人。.

新!!: 明史和魏良弼 · 查看更多 »

魏良政

魏良政,字師伊。明朝解元、學者。江西新建縣人。 王守仁在江西任職時,魏良政與弟良弼、良器、良貴皆從其學。提學副使邵銳、巡按御史唐龍與王守仁不和,告誡諸生不要拜謁其門,只有良政兄弟不以為然,得到守仁嘉許。良政用功尤專,孝友敦樸。嘉靖四年(1525年),舉乙酉科江西鄉試第一,隨後卒。.

新!!: 明史和魏良政 · 查看更多 »

魏校

魏校(),本姓李,字字才,號莊渠,江蘇昆山人。明朝官員。歸有光之師。.

新!!: 明史和魏校 · 查看更多 »

魏源

历史上有数个名为魏源的人:.

新!!: 明史和魏源 · 查看更多 »

魏源 (清)

#重定向 魏源 (清朝).

新!!: 明史和魏源 (清) · 查看更多 »

魏時亮

魏時亮(),字工甫,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南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魏時亮 · 查看更多 »

魯穆

魯穆(),字希文,浙江天台縣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魯穆為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九名進士,除監察御史,后升任福建佥事。正統年間,升任右僉都御史。為官清廉,家無余產,有子魯崇志。.

新!!: 明史和魯穆 · 查看更多 »

魯鐸

魯鐸,字振之,湖廣沔陽州景陵縣(今湖北天门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魯鐸 · 查看更多 »

魯迷

#重定向 奥斯曼帝国.

新!!: 明史和魯迷 · 查看更多 »

魯鑑

魯鑑,大同府大同縣人,祖籍甘肅永登(河橋驛、西大通堡),明朝軍事將領。 其先祖阿失都鞏蔔失加,明朝初年率部歸附,朱元璋授其為百夫長,俾統所部居莊浪。傳子失加,累官莊浪衛指揮同知。正統末年,魯鑒嗣父職。久之,擢署都指揮僉事。成化四年,固原滿四謀反,魯鑑率領千人土兵跟從征討,并為先驅,平定后,進署都督同知。尋充左參將,分守莊浪。成化十七年,因寇入境而連坐,罰戴罪立功。之後充左副總兵,協守甘肅。蒙古寇犯永昌,被彈劾,其上書辯解,改命充總兵官,鎮守延綏。弘治年間,因舊創疾發去世,贈右都督。有子魯麟、魯福。.

新!!: 明史和魯鑑 · 查看更多 »

護教王

护教王,明朝授予乌思藏馆觉地方(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及其以东地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领袖人物的封号。 永乐初年,明廷遣使僧人智光至乌思藏,了解政教及民情。永乐四年(1406年)西藏馆觉(今贡觉县)地方僧人(《明史》称馆觉僧)南哥巴藏卜遣使到南京朝贡,明朝封为灌顶国师,并赐诰命。永乐五年(1407年)再次遣使至京师申谢并贡方物,明廷封其为“护教王”,赐金印诰命。永乐十二年(1414年)南哥巴藏卜卒,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又封其侄子斡些儿吉刺思巴藏卜承袭王爵,遵惯例遣使入贡,卒后无嗣,封爵遂绝。.

新!!: 明史和護教王 · 查看更多 »

鮚埼亭集

《鮚埼亭集》是清朝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的文集。該書得名自浙江奉化的古地名鮚埼。現存刻本分為內外編,其中內編38卷,清嘉慶九年(1804年)餘姚史夢蛟校刻本;外編50卷,董秉純釐定,蔣學鏞審定,蕭山汪繼培刊刻本。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給予《鮚埼亭集》高度評價:“若問我對古今人文集最喜愛讀某家?我必舉《鮚埼亭》為第一部了。謝山性情極肫厚,而品格極方峻,所作文字,隨處能表現他的全人格,讀起來令人興奮。”.

新!!: 明史和鮚埼亭集 · 查看更多 »

许仙

许仙,字汉文,小名小乙,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叫许宣。中国传说故事《白蛇传》中的男主角,许仙曾經因故幫助了一条白蛇。后来白蛇为了报答许仙,化身为一名美女,名叫白娘子,并嫁给了他,引發一連串故事。 Xu Category:白蛇传.

新!!: 明史和许仙 · 查看更多 »

许国

許國,中國歷史上西周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男爵爵位,國君為姜姓,建國君主是許文叔,许男结為最後一位已知君主。.

新!!: 明史和许国 · 查看更多 »

许绅

许绅,明朝医生,字大章,又字大绅。京师(北京)人。世医出身,为明代以医术任官职最高之人。 祖父许忠、父许观,都以行医知名。许绅性资聪慧,承袭家业。早年任太医院医士,嘉靖时升御医,供事御医房。因治疗有功,得明世宗赏识,升任通政司右通政。又因治愈皇太子病之功,升通政司使。嘉靖十七年(1538年)皇太子朱载壡册立,升礼部右侍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升工部尚书,仍主管太医院事。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宫廷婢女杨金英等用丝帛勒缢嘉靖帝,世宗皇帝已然气绝,但经许绅以峻药急救,辰时下药,未时皇帝忽然作声,吐出紫血数升,于是能说话,又数剂竟痊愈。世宗皇帝因褒奖许绅救命有功,又加封他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并予以丰厚的赏赐。但是,由于他在急救世宗皇帝时,承受着“不效必杀身”的巨大压力,不多久,许绅得了病,卧床不起,嘉靖帝来看望他。他说:“吾不起矣,曩者宫变,吾自度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病卒,赐谥恭僖。.

新!!: 明史和许绅 · 查看更多 »

许泰

許泰,明朝江都人,許寧之子,襲職羽林前衛指揮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狀元,以副總兵協守宣府,封為安邊伯。帝封義子,賜國姓(朱)。曾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亂時,許泰為奪功勞,在南昌大肆濫捕、誣陷、刑虐士民為寧王逆黨,禍害更甚於宸濠之亂。又因為嫉妒王守仁對其萬般排擠,並逮捉窘辱伍文定。明世宗即位後,朝廷大臣對許泰交相彈劾,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許泰嫉妒王守仁功勞,及在南昌誣陷刑虐士民的罪狀,世宗遂將許泰下獄,論死,後減罪改判流放充軍戍邊,死於戍所。.

新!!: 明史和许泰 · 查看更多 »

谢应芳

謝應芳(1295年-1392年),字子蘭,號龜巢。武進(今江蘇常州)人。 自幼篤志好學,潛心性理,致力破除迷信,以道義名節自勵。至正初年,隱居於白鶴溪(今鄒區鶴溪河),築室名“龜巢”,以教書為業,為人耿介,德望重于江南。江浙行省舉為三衢清獻書院山長,辭不就。元末戰亂時,避地吳中。明朝初年回鄉里,約卒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著有《龟巢集》十七卷,《思贤录》六卷,《辩惑编》五卷。.

新!!: 明史和谢应芳 · 查看更多 »

谷大用

谷大用,明代宦官,武宗朝内侍“八虎”之一。 提督西廠,與其他宦官劉瑾、馬永成、丘聚爭寵,勢傾中外。正德六年(1511年),爆發劉六、劉七起義,帝以谷大用總督軍務,與伏羌伯毛銳、兵部侍郎陸完率京營鎮壓。這時义军被迫兵分两路,刘六、刘七、齐彦为一路,杨虎、赵鐩、刘三、邢老虎为一路。官军怯不能战。除加派京營精銳部隊以外,不久又起用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邊軍入衛北京,號稱「外四家」,開啟調操邊軍之先河。正德七年八月劉六、劉七起義失败。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欲北狩長城,遭朝臣反對,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武宗令張欽出巡白羊口,以谷大用代守居庸關,星夜趕至居庸關,得以出關巡視宣化、大同、偏關、延綏,榆林五鎮長城。明世宗即位後,八虎受到打擊,谷大用、丘聚等被御史蕭淮彈劾“蠱惑先帝”,並牽連張永,但因迎接新帝登基有功,僅降為奉御,居南京,又召守康陵。嘉靖十年(1531年)籍其家。 G D.

新!!: 明史和谷大用 · 查看更多 »

谷應泰

谷應泰(),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人。.

新!!: 明史和谷應泰 · 查看更多 »

谈迁

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明朝诸生,浙江杭州府海宁枣林(浙江海寧西南)人。《國榷》作者。.

新!!: 明史和谈迁 · 查看更多 »

豐熙

豐熙(),字原學,号五溪、白庵。明朝榜眼、政治人物。浙江鄞县城西隅马园(今屬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

新!!: 明史和豐熙 · 查看更多 »

費宏

費宏(),字子充,號健齋,又號鵝湖,晚號湖東野老,江西鉛山横林(今河口鎮柴家村)人,祖籍湖廣永興(今湖北陽新),明朝政治人物、狀元。.

新!!: 明史和費宏 · 查看更多 »

費瓛

費瓛(),京師鳳陽府定遠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崇信伯。.

新!!: 明史和費瓛 · 查看更多 »

費聚

費聚(),字子英,五河(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军事将领。.

新!!: 明史和費聚 · 查看更多 »

賽藍

#重定向 塞兰.

新!!: 明史和賽藍 · 查看更多 »

賈俊

贾俊(),字廷杰,保定府祁州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明朝工部尚書。 景泰元年(1450年)舉人,以乡举入国子监读书。天順三年十二月以國子監生提拔“試職”用之監察御史。次年為山西道監察御史。巡撫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南畿,有政聲。累官山东副使。成化十三年(1477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撫寧夏凡七年,有治绩,召为工部右侍郎。數月後拜工部尚书,明朝以舉人拜尚書的第一人。弘治七年(1494年)二月十七日退休。弘治八年六月十八日卒。.

新!!: 明史和賈俊 · 查看更多 »

賈銓

賈銓,字秉鈞,直隸邯鄲縣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中進士。宣德四年(1429年),授禮科給事中。正統年間,出任大理府知府,王驥征麓川,饋運有勞,后推薦任雲南左參政,隨後十餘年整治有價,為民愛戴。天順四年(1460年),王翺舉薦進入戶部。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河南。后負責都察院事務,卒於任上,謚恭靖。.

新!!: 明史和賈銓 · 查看更多 »

賈應春

賈應春(),字東陽,北直隸真定府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正定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賈應春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綱目

《資治通鑒綱目》是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學巨著,其門人趙師淵於樊川書院續編完成,共59卷。內容注重嚴分正閏之際、明辨倫理綱常,並注意褒貶春秋筆法。本書不能算是偉大的歷史著作,因為朱熹不過是修訂了司馬光過於主觀的正統觀,加入了濃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釋,例如: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漢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綱仿《春秋》,目仿《左傳》,朱熹完成綱的部份,他的弟子趙師淵續成目的部份。 《資治通鑒綱目》創造了一種新的“綱目體”史書體裁,實為編年體的變種,明代南軒、商輅又各別為《資治通鑑綱目》撰寫了「前編」和「續編」。但是《通鑒綱目》並沒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與裁定,所以連一般歷史家所作的初步工作也沒有,史學價值不高。南宋人王应麟即表示“《纲目》删‘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二句,则围棋为张玄乎?谢玄乎?”章太炎曰:宋、明以來,有許多人為《資治通鑒綱目》附加價值,如尹起莘寫了《發明》,劉友益寫了《綱目書法》,汪克寬寫了《綱目凡例考異》,明人瞿佑为其书考订正误,永乐八年刻行瞿佑的《资治通鉴纲目集览镌误》,把《資治通鑒綱目》更加神秘化。崇禎三年陳仁錫將三書合印出版時,已有朱熹、王柏、文天祐、李方子、尹起莘、劉有益、揭傒斯、賀善榘、倪士毅、汪克寬、王幼學、徐昭文、陳濟、楊文貞、馮智舒、黄仲昭、余以能等多人舊序。另外,陈济撰《纲目集览正误》,冯智舒撰《纲目质实》,元人王幼学編有《资治通鉴纲目集览》五十九卷。還有陈桱修成 《通鉴续编》 二十四卷,陈均的《皇朝编年纲目被要》三十卷和《中兴两朝纲目备要》十八卷,不著撰人的《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 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為《資治通鑒綱目》加上御批,由宋犖等重新汇编,校刻出版,命名《御批通鉴纲目全书》,凡一百九十--,加強了這本書的政治性,乾隆十一年閏三月修成《御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共二十--,此書乃賡續明嘉靖翰林院庶吉士南轩编写的「前編」,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正編」與商輅的《續資治通鑒綱目》而作。邵廷采就说:“《尚书》、《春秋》经而史矣”,《通鉴》、《纲目》“史而经矣”。.

新!!: 明史和資治通鑒綱目 · 查看更多 »

賀逢聖

*賀逢聖 (萬曆丁丑進士),萬曆五年進士,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賀逢聖 · 查看更多 »

贊善王

赞善王,明朝授予灵藏地方(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的封号。 灵藏又译为林仓,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附近。永乐四年(1406年)河州卫(今甘肃省临夏市)所辖朵甘灵藏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朝进贡,受封“灌顶国师”。永乐五年(1407年)三月,又加封“赞善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其地位低于法王,高于大国师。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朝中官杨三保奉命使乌思藏过其境。洪熙元年(1425年)著思巴儿监藏卒,其从子喃葛监藏袭职为赞善王。正统十年(1445年)喃葛监藏长子班丹监剉袭职为赞善王。子孙承袭封爵。终明世,奉贡不绝。所属教派不详,一说属萨迦派,一说属噶玛噶举派。.

新!!: 明史和贊善王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明史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趙南星

趙南星(),字夢白,號鶴儕,別號清都散客,直隸高邑(今河北)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趙南星 · 查看更多 »

趙參魯

趙參魯(),字宗傳,號心堂,浙江鄞縣(今宁波)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趙參魯 · 查看更多 »

趙安

趙安(),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洮府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縣)人,明朝軍事將領、會川伯。 永樂元年,趙安進馬,除臨洮百戶,出使西域。后跟隨明成祖北伐有功,累進都指揮同知。宣德二年,松潘番叛,其擔任左參將,從總兵陳懷討平,進都督僉事。正統元年進都督同知,充右副總兵官,協任禮鎮甘肅。三年,與王驥、任禮、蔣貴分道進師,至刁力溝執右丞、達魯花赤等三十人。以功封會川伯,祿千石。明年移鎮涼州。正統九年十二月去世。.

新!!: 明史和趙安 · 查看更多 »

趙世卿

趙世卿(),字象賢,號南渚,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趙世卿 · 查看更多 »

趙彝

趙彝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趙彝 · 查看更多 »

趙彥

* 趙彥 (東漢),東漢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趙彥 · 查看更多 »

趙德勝

趙德勝(),濠州人,明朝初年军事将领。 其早年为元朝义兵将领,后其归顺朱元璋,为帳前先鋒。后参与六合、和州、含山战役,后升任總管府先鋒。此后参与攻下太平、蕪湖、句容、溧水、溧陽等战役,跟随常遇春进攻採石。后跟从徐達取鎮江、广德。后屡经胜战,升任翼統軍元帥。后跟从朱元璋西征,攻破安庆水寨、九江、黃梅、廣濟、瑞昌、臨江、吉安、安慶、撫州、新淦、南昌等,升任江南行樞密院事。后攻破陈友谅围攻。后在指挥进攻时候,腰部中弩箭身亡。追封梁國公,諡武桓,列祀位居功臣廟,配享太廟。.

新!!: 明史和趙德勝 · 查看更多 »

趙俶

趙俶,字本初,山陰(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元朝鄉試中式。明洪武六年,趙俶被授为國子博士。当初朱元璋曾对趙俶、錢宰、貝瓊等人说,“你等人要用孔子儒家等经书为教,千万不要采用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言论。”诸位大臣顿首受命。此后趙俶请求颁布《十三經》而排除《战国策》等书籍于国子监外。之后趙俶在国子监教学,后升任翰林院待制,获赐內帑錢治裝。享年81岁。 其子趙圭玉,任兵部侍郎,出任萊州知州。.

新!!: 明史和趙俶 · 查看更多 »

趙繼鼎 (清朝)

趙繼鼎,明末清初御史。 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曾與呂黃鐘、陳贊化彈劾兵部尚書熊明遇誤國。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七日,與程先貞共推香河知縣朱帥為盟主,稱濟王。清取德州,殺大順州牧吳徵文,趙繼鼎與謝升迎降,封官復原職。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十一日(癸亥),趙繼鼎上疏「奏請纂修《明史》,並博選文行鴻儒充總裁、纂修等官。」 Category:明朝監察御史 Category:清朝監察御史 J Category:武進人 J.

新!!: 明史和趙繼鼎 (清朝) · 查看更多 »

趙羾

趙羾(),字雲翰,中書省晉寧路解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 洪武年间,其因鄉舉进入太学,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后上疏圖天下要害厄塞,並屯戍所宜。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其有才能,升任兵部員外郎。建文初年,外迁任浙江參政,逮捕海盗有功。永乐二年,出使交阯,后升任刑部侍郎之后改为工部侍郎、礼部侍郎。永乐五年,升任礼部尚书,賜宴華蓋殿。永乐九年,朝鲜派使者朝贡,例有賜賚,趙羾不奏。朱棣大怒,命其下狱,后得釋,出使督建隆慶、保安、永寧等州縣,使百姓安家乐业。永乐十五年,丁母艱。之后再起用,改为兵部尚书,专门处理塞外兵事。明仁宗即位后,改为南京刑部尚书。宣德五年,御史張楷弹劾其与侍郎俞士吉怠縱,之后召至,命致仕还乡。.

新!!: 明史和趙羾 · 查看更多 »

趙翼

趙翼(),字雲崧,號甌北,江蘇常州府陽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文學家、史學家。.

新!!: 明史和趙翼 · 查看更多 »

趙璜

趙璜(),字廷實,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工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趙璜 · 查看更多 »

趙炳然

趙炳然,字子晦,四川省保寧府劔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趙炳然 · 查看更多 »

趙用賢

趙用賢(),字汝師,號定宇,直隸常熟(今江蘇)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趙用賢 · 查看更多 »

趙煥

趙煥,或作宦(),字文光,號吉亭,山東掖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年間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趙煥 · 查看更多 »

趙貞吉

趙貞吉,字孟靜,號大洲,四川成都府內江縣桐梓壩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新!!: 明史和趙貞吉 · 查看更多 »

趙輔

趙輔(),字良佐,南京鳳陽府鳳陽縣(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軍事將領、武靖侯。 其因父襲職為濟寧衛指揮使,明景帝即位后,因王直舉薦,升任都指揮僉事,充左參將,守懷來。天順年初,征入右府蒞事。成化元年,以中府都督同知拜征夷將軍,與韓雍討兩廣蠻叛,克大藤峽,還封武靖伯。成化三年,以總兵征迤東,與都御史李秉從撫順深入,有功后封侯。成化八年,征討蒙古入侵河套,后請求罷兵被撤職。贈容國公,謚恭肅。.

新!!: 明史和趙輔 · 查看更多 »

趙汸

趙汸(1319年-1369年),字子常。安徽休寧人。 生於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讀朱子《四書》,多所疑難,乃盡取朱子書讀之。師事黃澤,專攻《春秋》《易》象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思想可見於《对江右六君子策略》,主張“澄心默坐,涵養本源,以為致思之地”,而後“凡所得於師之指及文字奧義有未通者,必用向上功夫以求之”。 趙汸生於亂世,淡泊名利,隱居著述,作“東山精舍”以奉母,學者稱東山先生,邑人建商山書院,聘趙汸、朱升為書院山長。洪武二年(1369年)召修《元史》,完成初稿159卷。半年後乞還東山。未幾,以病卒。著有《葬書問對》、《東山存槁》、《周易文詮》、《春秋集傳》等。《明史·儒林傳》有傳。.

新!!: 明史和趙汸 · 查看更多 »

趙時春

趙時春(),字景仁,號浚谷,甘肃平涼人。明朝官員、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其父曾对亲友说:“此儿有异”。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中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移刑部河南司主事,调兵部武库司。寫《上崇治本疏》以進,被罷黜为民。三十歲時再起用為翰林院编修,歷官司經局校書,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同罗洪先、唐顺之联名上疏,请太子于翌年正旦临文华殿受群臣朝贺,被嘉靖帝黜为庶民。後鞑靼犯京师,再次起用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升按察使司副使,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鞑靼进犯神池(今山西省西北部),明军在大虫岭中伏,总兵李涞战死,全军覆没,时春仅以身免。晚年编纂《平凉府志》13卷。.

新!!: 明史和趙時春 · 查看更多 »

路振飛

路振飞(),字皓月,又字见白,山西曲周县东关人。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初任泾阳知县,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崇禎六年(1633年),巡按福建,海盗刘香勾结荷兰人入侵者犯边,振飛重用鄭芝龍,平定劉香,驅逐荷兰艦隊。崇祯十六年(1644年)秋,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明亡後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南明隆武帝即位,於振飞有舊恩,下詔封振飛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終官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陷仙霞关,唐王走汀州,振飛亡走海岛。永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前往奔隨永明王,是年四月二十二日病死於广州顺德陈村途中,谥文贞。著作有《路文贞公集》、《路见白诗》等。有子路澤溥、路澤濃。.

新!!: 明史和路振飛 · 查看更多 »

鹿善繼

鹿善繼(),字伯順,號乾岳,晚號江村漁隱,直隸定興(今河北)人,蒙古族寶格氏,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鹿善繼 · 查看更多 »

蹇義

蹇義(),原名蹇瑢,字宜之,四川行省重慶路巴縣(今重慶市)人。明朝永樂、洪熙、宣德年间重臣、进士出身。 蹇瑢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进士,为朱元璋赐名“义”。建文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永樂年间,晋升吏部尚书,并负责辅导皇太子朱高炽。洪熙年间,晋升少师,此后受明仁宗、明宣宗所倚重。明英宗即位后逝世。.

新!!: 明史和蹇義 · 查看更多 »

麻僖

麻僖(),字立軒,號淳甫,陝西慶陽(今甘肅)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麻僖 · 查看更多 »

麻貴

麻贵(生卒年不详)字溟回,号而泉,明朝的武将。回族人。 麻貴的军人生涯主要是在中国西部今天宁夏、山西等地度过的。明世宗时他随父亲赴西域进攻瓦剌,首建战功。明穆宗时他被迁往大同,明神宗登基之初他任大同总兵。1582年迁往宁夏任总兵。1591年受到指责被贬,赴边疆戍守。1592年被重新使用,抵抗蒙古入侵有功,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参加萬曆援朝戰爭救援朝鮮,抵挡日本入侵。他与杨镐一起参加了蔚山城之战,因作战有功升为右都督。从1610年开始镇守辽东。后因病退职。因抗蒙有功被称東李(李成梁)西麻。《明史.麻贵傳》稱其「果毅驍捷,善用兵,東西並著功伐......稱一時良將焉。」 M M Category:麻姓.

新!!: 明史和麻貴 · 查看更多 »

麻葉甕

#重定向 勿里洞岛 Category:中外交通史地名.

新!!: 明史和麻葉甕 · 查看更多 »

黎伐

#重定向 黎代.

新!!: 明史和黎伐 · 查看更多 »

黎貫

黎貫,字一卿,廣東省廣州府從化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黎貫 · 查看更多 »

黎民表

黎民表(),字惟敬,號瑤石山人。廣東從化縣(今廣州市從化區)人。明朝詩人、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黎民表 · 查看更多 »

黃子澄

黃子澄(),江西分宜县(今大冈山乡大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初官員,官至翰林学士。 黃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历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讀東宮。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後,將黃子澄逮捕并处死。.

新!!: 明史和黃子澄 · 查看更多 »

黃孔昭

黃孔昭(),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号定轩,晚号洞山迁叟。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黃巖縣(今浙江省黃岩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天順四年(1460年)中進士,授戶部屯田主事,之後進都水員外郎。成化五年,調任戶部文選郎中。之後升爲右通政,久之,再升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子黃俌、孫黃綰。.

新!!: 明史和黃孔昭 · 查看更多 »

黃宗載

黃宗載(),一名垕,字原夫,江西行省南昌府富州(今江西丰城)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洪武三十年,其中春榜三甲第三名进士。永樂初年,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后连坐任杨青驿丞。后起官担任御史,弹劾权贵。后巡按交趾,之后升任南京吏部尚书,后乞归乡。.

新!!: 明史和黃宗載 · 查看更多 »

黃宗明

黃宗明(),字誠甫,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黃宗明 · 查看更多 »

黃尊素

黃尊素(),字真長,號白安,明末官員,浙江餘姚縣(今余姚市)人。黃尊素官至御史,屬東林黨人,天啟年間因反對魏忠賢而死於詔獄,是“東林七賢”之一。又與汪文言並稱「黃汪」,又稱「東林黨二智囊」。 黃尊素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宗羲之父。.

新!!: 明史和黃尊素 · 查看更多 »

黃希範

黃希范,湖廣行省黃州府麻城縣(今湖北省麻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其任徽州府知府。建文年間,擔任工部侍郎。燕王朱棣即位后,命逮捕黃希范與程通,并一併處死。.

新!!: 明史和黃希範 · 查看更多 »

黃仲昭

黃仲昭(),名潛,號未軒先生。福建莆田東里(今荔城區英龍街東里巷)人。明朝官員。 祖父黃壽生是黃滔十五世孫,世代宦紳。明宣宗宣德九年(1435年)出生,“性端谨”,“年十五、六即有志正学”。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與编修章懋等上《谏诗》疏,讽朝廷耽于逸乐,谪为湘潭知县。弘治元年(1488年),由吏部尚书推荐,弘治三年(1490)任江西提学佥事。弘治八年,辞官返鄉。 弘治二年(1489年)黃仲昭編纂《八閩通志》是福建省第一部通史,又和周瑛同修《兴化府志》五十四卷。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一日,病逝,葬於华亭云峰。有《未軒集》。.

新!!: 明史和黃仲昭 · 查看更多 »

黃佐

黃佐(),字才伯,號泰泉。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石岐仁厚里人。明代儒學學者、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黃佐 · 查看更多 »

黃彬

黃彬可能是指:.

新!!: 明史和黃彬 · 查看更多 »

黃克纘

黃克纘(),字紹夫,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黃克纘 · 查看更多 »

黃珂

黃珂(),字鳴玉,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潼川州遂寧縣(今四川省遂寧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新!!: 明史和黃珂 · 查看更多 »

黃福

黃福(),字如錫,号後樂,諡忠宣,中書省益都路濰州昌邑縣(今山東省昌邑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黃福為工部尚书。安南屬明時期,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贈太保。.

新!!: 明史和黃福 · 查看更多 »

黃紱

黃紱(),字用章,貴州都司平越衛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三年,登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歷任南京刑部郎中,性格剛正廉潔,人稱「硬黃」。成化九年,升四川左參議、左參贊、四川、湖廣布政使。成化二十二年,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等地,彈劾參將郭鏞,都指揮鄭印、李鐸、王琮等抵罪。弘治三年,拜南京戶部尚書,之後改左都御史。弘治六年乞求退休,未行去世。 曾祖父黃豫。祖父黃秀。父亲黃中。.

新!!: 明史和黃紱 · 查看更多 »

黃綰 (禮部尚書)

黃綰(),字宗賢,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黃岩縣(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侍郎黃孔昭之孫,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新!!: 明史和黃綰 (禮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黃鞏

黃鞏(),字仲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黃鞏 · 查看更多 »

黃鎬

黃鎬(),字叔高,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正統十年(1445年),黃鎬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正統十四年(1449年),按察貴州,當時靖遠伯王驥等自麓川還,軍無紀律,被苗族民軍圍困,險些陣亡。其后密奏朝廷,明景帝命保定伯梁珤率眾解圍。之後改為廣東按察司僉事、浙江按察使僉事。成化初年,因舉薦升廣東布政司左參政,平定廣州民變,后升爲廣西左布政使。之後以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歷任吏部左侍郎、右侍郎。成化十六年,升爲南京戶部尚書。十九年,致仕,死於路中。贈太子少保,諡襄敏。.

新!!: 明史和黃鎬 · 查看更多 »

黃觀

黃觀(),原姓許,字伯瀾,尚賓,明神宗时追谥文贞。江浙行省池州府貴池縣(今安徽貴池)人。明初狀元、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黃觀 · 查看更多 »

黃鳳翔

#重定向 黄凤翔.

新!!: 明史和黃鳳翔 · 查看更多 »

黃虞稷

黃虞稷(),字俞邰,號楮園,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平(今晉江市安海鎮)人。明末清初藏書家。 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受父親黃居中影響,嗜書成癖,16岁进县学,與丁雄飛有往來。1667年撰寫〈賴古堂印譜序〉一文,康熙十八年(1684年)參與編修《明史》,康熙二十九年又随徐乾学往太湖包山书局编纂《大清一统志》。 黃虞稷及其父兩代共藏書八萬卷,書房名「千顷斋」,“常与江左诸名士约为经史会,以资浏览,借阅者无虚日”,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曾向黃氏借书。其書籍多用“黃虞稷印”、“俞邰”。康熙三十年(1691年)七月,归江宁,五日後卒,享壽六十三歲。著有《千頃堂書目》32卷,《我贵轩集》、《建初集》、《朝爽阁集》、《蝉巢集》、《史传纪年》等。 虞稷的故居在安海镇朝天境。.

新!!: 明史和黃虞稷 · 查看更多 »

黃淳耀

黃淳耀(),字蘊生,號陶菴,又號水鏡居士,直隸嘉定县人。明末進士,抗清義士。清軍破嘉定,黃淳耀自縊殉國。.

新!!: 明史和黃淳耀 · 查看更多 »

黃澤

黃澤(),閩縣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永樂十年(1412年),中進士。累官升至河南左參政,期間撫恤南陽流民。之後調湖廣。宣德年間,其上疏稱正心、恤民、敬天、納諫、練兵、重農、止貢獻、明賞罰、遠嬖幸、汰冗官等建議。并上言請求遠離宦官,以免其亂政。明宣宗雖然嘉嘆其詞,卻不採納。此後仍然設立內書堂,供宦官學習文藝。明朝中後期的宦官亂政,自宣宗始。宣德三年,升浙江布政使,并上言平陽、麗水等地應停止銀冶。黃澤為官有政績,但多暴怒,曾經撻打鹽運使丁鎡,后經舉報,下獄。正統六年,黜為民。.

新!!: 明史和黃澤 · 查看更多 »

默德那

#重定向 麦地那.

新!!: 明史和默德那 · 查看更多 »

黑婁

#重定向 赫拉特.

新!!: 明史和黑婁 · 查看更多 »

黑葛達

#重定向 黑羊王朝.

新!!: 明史和黑葛達 · 查看更多 »

軒輗

軒(),字惟行,號靜齋,河南鹿邑縣人,祖籍河南睢縣,明朝政治人物,著名廉官,永樂進士,歷官刑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與耿九疇齊名。.

新!!: 明史和軒輗 · 查看更多 »

黄宏

宏可能指以下人物:.

新!!: 明史和黄宏 · 查看更多 »

黄宗羲

宗羲(),字太冲,號梨洲,世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黄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與弟黄宗炎、黄宗會號稱浙東三黄;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師”。黄宗羲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新!!: 明史和黄宗羲 · 查看更多 »

黄世清

黄世清(),本名黄祖年,字澄海,滕县人。父黄中色,吏部员外郎。 黄祖年登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中二榜二甲,被赐名黄世清,除授户部主事,在浒墅关主管官卖事宜,有清白的节操。历任员外郎,屡迁为右参议,分守商、雒,驻商州。商州屡遭兵祸,四野萧然,百姓都入城以求自保。客兵所过淫掠,百姓受他们的苦胜于贼人的。黄世清下令兵不得夜间入城。不久,关中兵路过此地,有二卒敲门,黄世清榜责以徇。督抚发兵,告诫手下不要冒犯黄参议的命令。 李自成起兵,劫掠荆、襄,远近震动。黄世清一子还年幼,黄世清嘱托友人抚养,誓以身殉国。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败孙传庭军,长驱入关,遣右营十万人从南阳犯商州。黄世清凭城而守,有奸民投靠李自成,到城下说降,黄世清假装和他说话,发炮击毙他,悬其首于城上,说:“怀二心者视此!”士民都效死,炮、箭用完了,就用石头,石头用完了,妇人掘大街和台阶继续用。城陷时,黄世清坐在堂上,叫其仆人朱化凤离开,朱化凤愿意同死。李自成军牵黄世清下堂,朱化凤叱道:“奴才不得无礼!”李自成军打朱化凤脸颊,朱化凤愈发厉声。黄世清被擒到李自成手下将帅袁宗第大营,直立,袁宗第欲屈之,朱化凤说:“吾主堂堂宪司,肯拜贼耶!”袁宗第的士兵先杀了朱化凤,把防御札授给黄世清。黄世清骂而不受,与一家十三人皆遇害。赠光禄卿。 S Category:滕州人 Category: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 Category:明朝被杀害人物.

新!!: 明史和黄世清 · 查看更多 »

黄得功

黃得功(),字虎山,三萬衛(開原)人,明末、南明將領,出身行伍,《甲申朝事小紀》載其「每戰身自衝突,勁疾若飛,江、淮人呼曰『闖子』」。善使鐵鞭,在雜劇《桃花扇》中有登場,武器為雙鞭。 在太平府與清兵交戰,中流矢,傷重,自刎而死。.

新!!: 明史和黄得功 · 查看更多 »

黄道周

道周(),字幼玄(又作幼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十三》、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齋,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人称石齋先生,閩南、台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屬詔安,今東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学者、书法家、藝術家。明亡後抗清,被俘殉國。.

新!!: 明史和黄道周 · 查看更多 »

黄辉

黃輝(),字平倩,号慎轩,四川順慶府南充縣人,明朝文學家,知名作家,公安派成員之一。.

新!!: 明史和黄辉 · 查看更多 »

黄龙

龙可以指:;地名.

新!!: 明史和黄龙 · 查看更多 »

黄钺

钺可以指:.

新!!: 明史和黄钺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明史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黄润玉

润玉,1391年—1479年,明朝初年学者、政治人物,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順、成化七朝,逝世于成化十五年。字孟清,号南山,学者称其为南山先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

新!!: 明史和黄润玉 · 查看更多 »

輔教王

辅教王,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一带)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人物的封号。 元朝末年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后,萨迦派仍控制有后藏西部思达藏等地区,具有一定实力。明成祖初年,明朝命僧人智光持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萨迦地方僧人南喀雷必坚赞(1399—1444,《明史》作南渴烈思巴,又称答仓地面王子、思达藏僧)为元朝萨迦都却拉章一支之后,因帕木竹巴绛曲坚赞于元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年)攻取萨迦寺,其先人避居萨迦以南之达仓(即思达藏,今吉隆)。永乐十一年(1413年),一说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封南喀雷必坚赞为“辅教王”,赐印诰,彩币。辅教王由其子孙南葛坚参巴藏卜、南葛劄失坚参叭藏卜所承袭,由明廷赐诰往封。成为萨迦寺王。.

新!!: 明史和輔教王 · 查看更多 »

齊泰

齊泰(),本名德,獲明太祖賜名泰,字尚礼,号南塘,直隸溧水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人,明初官員。 齊泰为洪武进士,历任礼、兵二部主事、兵部郎中、左侍郎。明太祖临终时,齐泰被招去接受顾命。建文帝即位后,晋升兵部尚书,与黄子澄建議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夺得帝位后,将齊泰逮捕并处死。清乾隆年間,高宗為建文諸臣平反,齊泰追諡忠敬。.

新!!: 明史和齊泰 · 查看更多 »

龍文光

龍文光(),字中黄,又字焕斗,别号西野,廣西馬平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四川巡撫,被張獻忠兵所殺。“柳州八賢”之一。.

新!!: 明史和龍文光 · 查看更多 »

龐尚鵬

尚鵬(),字少南,號惺庵,廣東南海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進士。萬曆年間官至福建巡撫。.

新!!: 明史和龐尚鵬 · 查看更多 »

龐泮

泮(),字元化,號石壁,浙江天台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甲辰科進士,授工科給事中。弘治年間,升刑科都給事中,并救副使楊茂元等人。弘治九年(1496年)因岷簡王劾武岡州知州劉遜,被牽連下獄。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福建右參政,改河南右布政使,后遷廣西左布政使,致仕回鄉。.

新!!: 明史和龐泮 · 查看更多 »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新!!: 明史和辽史 · 查看更多 »

辛自修

辛自修(),字子吉,又字子言,號慎軒,河南襄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三国魏侍中辛毗之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河南乡试中舉,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授海宁知县。擢拔为吏科给事中。巡視京營時,發現典營務鎮遠侯顧寰沉缅声色,協理僉都御史李燧怠職,彈劾两人。擢拔為礼科都给事中。隆庆元年,担任太仆寺少卿。万历六年,担任光禄寺卿。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時任保定巡抚,奏参祁州知州李际观謊報税粮一千八百余石。万历十年,担任大理寺卿。万历十一年,担任兵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官左都御史,當時海瑞為右都御史。不久辭官。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新!!: 明史和辛自修 · 查看更多 »

霍維華

霍維華,一作惟華(),字應庚,號鍾西,直隸東光(今河北)人,祖籍山西高平,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霍維華 · 查看更多 »

霍恩

霍恩(),字天錫,直隶易州(今河北易縣)人。明朝官员。.

新!!: 明史和霍恩 · 查看更多 »

錢一本

錢一本(),字國瑞,號啟新。南直隸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錢一本 · 查看更多 »

錢習禮

錢習禮(),名干,以字行,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 永樂六年(1408年)戊子科江西鄉試第一名舉人,永樂九年(1411年)辛卯科二甲第二十八名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后參與編纂《明宣宗實錄》,累升至禮部侍郎。之後王振亂朝綱,錢恥于與之合作,乞求歸養。家居十五年,卒年八十九歲,諡文肅 與練子寧爲姻親。.

新!!: 明史和錢習禮 · 查看更多 »

錢龍錫

錢龍錫(),字稚文,號機山,直隶华亭县人,明末東林黨大臣。.

新!!: 明史和錢龍錫 · 查看更多 »

錢薇

錢薇(),字懋垣,號海石,浙江省嘉興府海鹽縣人,祖籍直隸宜興,明朝政治人物。。 吳越王錢鏐第二十二世孫。世居海鹽縣沈盪半邏村(今屬齊家鄉中錢村),嘉靖四年(1525年)鄉試中舉。嘉靖十一年(1532年)登進士,受業于湛若水,擔任行人。嘉靖十五年(1536年)升任禮科給事中,彈劾大學士李時、禮部尚書夏言、工部尚書溫仁和、外戚蔣輪等。嘉靖十八年(1539年)進禮科右給事中,彈劾郭勛,后反對明世宗南巡,被罷免為民。.

新!!: 明史和錢薇 · 查看更多 »

茹太素

茹太素(),中書省晉寧路澤州(今山西晋城)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三年,鄉試中舉,任監察御史。洪武六年,改任四川按察使,洪武七年五月成為刑部侍郎,後任刑部主事。每次上奏章動則七八千字,且語意艱澀,每次朱元璋看奏章時,就顯得很不耐煩。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朱元璋懶得看他的奏章,就叫中書郎王敏唸給他聽,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還沒聽出個所以然來,朱元璋大怒曰:“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后將茹太素痛打一頓。 洪武十年,出为浙江参政。洪武十八年,升為户部尚书。有一次朱元璋赐酒給太素,曰:“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太素对曰:“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未幾,貶為御史。後因詹徽事戴脚镣上班。不久因事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茹太素 · 查看更多 »

茹瑺

茹瑺(),湖廣行省潭州府衡山縣(今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忠誠伯。.

新!!: 明史和茹瑺 · 查看更多 »

范常

范常,字子權,安徽省滁縣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朱元璋攻陷滁縣時,范常到軍營獻計,后留幕下。經常與朱元璋交談解惑。當時部隊攻下和州時進行掃蕩擾民,范常對朱元璋說:“攻下一個城池就這樣,以後怎麼成大事?”朱於是指責部隊,并搜尋軍中掠奪的婦女,還給其家,百姓於是大悅。后朱元璋命其寫文禱告,后受任元帥府都事。攻下太平時,命為知府。范常以簡約樸素為治理之策,撫恤安民。當時官糧尚足,還分于百姓種植所用,至秋天收穫后再換公家,使得公私具足。其任職三年,深受百姓愛戴,后召入任侍儀。 洪武元年,其升任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后因病而辭職還鄉,賜以安車,朱元璋親賦詩歌送別。其子范祖,任雲南左參政,為官清廉有道。.

新!!: 明史和范常 · 查看更多 »

范廣

范廣(),遼東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范廣 · 查看更多 »

范弘

范弘(),初名安,明朝交趾人,明朝宦官。 永樂年間,被英國公張輔選中,送入朝廷,被明成祖所喜愛,令讀書涉獵歷史,后侍奉明仁宗東宮。宣德年間,升任司禮太監,授免死詔書。明英宗眷顧,后跟隨北伐,死於土木堡之變。.

新!!: 明史和范弘 · 查看更多 »

范鏓

范鏓,字平甫,瀋陽人(今遼寧省沈陽市)。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官至明朝兵部侍郎。.

新!!: 明史和范鏓 · 查看更多 »

范衷

范衷,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范衷 · 查看更多 »

范輅

范輅(),字以載,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衡州府桂陽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桂陽縣),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范輅 · 查看更多 »

范濟

范濟,元朝進士,明朝官吏。 明洪武年間,以文學舉為廣信知府,后因事連坐,謫戍興州。明宣宗繼位后,仍上書進言。宣宗得知后,仍命其為儒學訓導。.

新!!: 明史和范濟 · 查看更多 »

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斗,为清朝开国重臣。其先世于明初自江西贬往沈阳(清史稿,卷232,列傳十九),“居抚顺所”。他曾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新!!: 明史和范文程 · 查看更多 »

范景文

范景文(),字夢章,號思仁,直隸吳橋縣(今河北吳橋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人稱『二不尚書』:不受囑,不受饋。.

新!!: 明史和范景文 · 查看更多 »

茅坤

茅坤(),字順甫,號鹿門,浙江歸安縣(今屬湖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藏書家,同進士出身。所評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完成於萬厯已卯(1579年)仲春,對後世文學史有很大影響。.

新!!: 明史和茅坤 · 查看更多 »

茅大芳

茅大芳(),名誧,河南江北行省揚州路泰興縣(今江蘇省泰興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忠於建文帝,被明成祖所殺。著有《茅大芳集》五卷。.

新!!: 明史和茅大芳 · 查看更多 »

茅维

茅維(),字孝若,號僧曇。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明朝劇作家。 茅坤之子。生平不得志於科舉,与臧懋循、吳稼竳、吴梦旸號称“四子”。著有《凌霞新劇》共三十五本,今存六本雜劇《蘇園翁》、《秦廷筑》、《金門戟》、《醉新豐》、《鬧門神》、《雙合歡》 等。另編有《苏文忠公全集》。.

新!!: 明史和茅维 · 查看更多 »

茅成

茅成(),安徽定远人,元末明初军事将领。 其在和州跟随朱元璋部队,为常遇春麾下。攻破太平时候,授万户。后跟随大军平定常州、寧國、衢州、金華,升任太平興國翼元帥。后攻破安庆、援助安丰、攻占武昌,升任指揮副使。此后攻占贛州、安陸、襄陽、泰州,皆有功。后跟随徐达进攻平江,焚烧張士誠船。在攻打苏州婁門时候,与张士诚部队短兵相接,后战死。贈東海郡公,祀功臣廟。.

新!!: 明史和茅成 · 查看更多 »

郁新

郁新(),字敦本,河南行省臨濠府臨淮縣(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户部尚书。 洪武年间,其以人才被征,授戶部度支主事,后升任郎中。再过一年,升户部右侍郎。太祖曾问天下戶口田賦,地理險易,其应答無遺,之后升任户部尚书。当时親王歲祿米五萬石,郁新定議減五之四,并定郡王以下祿有差别。之后有因邊餉不繼,定召商開中法,令商輸粟塞下,征收盐税,因此邊餉儲足。此外并重用戶部主事夏原吉。建文二年,因病回乡。 明成祖即位后,召掌戶部事,并以侍郎古樸辅佐。永樂元年,河南发生蝗灾,有关部门隐瞒实情,郁新弹劾并治理。次年,議公、侯、伯、駙馬、儀賓祿,二百石以上者,請如文武官例,米鈔兼給。永乐三年,以士卒勞困,議減屯田歲收不如額者十之四五,又議改納米北京贖罪者於南京倉。次年八月死于任上。朱棣感叹道:“郁新管理国家财政十三年,量計出入,现在又有谁能替代呢?”于是輟朝一日,賜葬祭,召夏原吉還禮部事。而郁新长于管理,密而不繁。其所規畫,后人不再改变。.

新!!: 明史和郁新 · 查看更多 »

郝杰

郝--(),字彦辅,号少泉,山西蔚州(今蔚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郝杰 · 查看更多 »

郝敬

郝敬(),字仲輿,號楚望,又號書痴,直隸京山(今湖北)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郝敬 · 查看更多 »

胡友信

胡友信(),字成之,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胡友信 · 查看更多 »

胡大海

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縣(今安徽泗县)人。朱元璋起义军将领。立功頗多,死於部將兵變。.

新!!: 明史和胡大海 · 查看更多 »

胡宗宪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直隶績溪縣(今安徽)人,祖籍河南濮陽。明朝政治、軍事人物,凭借設計除倭寇聞名。明世宗時,胡宗憲因嚴嵩事牽連下獄,並在獄中自盡。明神宗追謚襄懋。.

新!!: 明史和胡宗宪 · 查看更多 »

胡富

胡富(),字永年,南京徽州府績溪縣(今安徽省績溪縣),祖籍河南濮陽,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胡富 · 查看更多 »

胡尔纯

胡尔纯(),山东人,二支祖胡禧的曾孙。明朝政治人物。 胡尔纯自幼聪明好学,曾入“宅后王”家塾读书。明历年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举人,为经魁。在县里有了政治地位,后在京任礼部侍郎的进士(费县南关人)张四知结为儿女亲家。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得力与张四知推举,被朝廷选授为陕西省风翔府陇州知州。 胡尔纯上任伊始,政清廉洁,多有作为。但当时陕西灾荒,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训练农民武装守城,修建城墙,小股匪盗不能进入。未及二载,流贼“过天星”带领数十万农民武装,响应李自成起义,杀官劫库,攻城略池,势夺陇州城。胡尔纯督兵守城,坚持数月,外援不至,内绝弓矢,人心思逃。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闰八月初八日。县城被攻破,胡尔纯被俘。一说自杀,一说被杀。崇祯九年(1636年)十二月,皇帝追赠胡尔纯为太仆寺少卿。.

新!!: 明史和胡尔纯 · 查看更多 »

胡居仁

胡居仁(),字叔心,江西省餘干縣人。 吳與弼弟子,與陳獻章是同窗好友。絕意科舉,築室於梅溪山中,人稱敬齋先生。成化元年(1465年),受提學李齡、鐘成的邀請,入白鹿洞書院主事。曾攻擊陳白沙,指斥為流禪的異端。其學承襲程朱舊說,無所發明。“端莊凝重,對妻、子如嚴賓”“居喪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寢門。”嘗作《進學箴》:「誠敬既立,本心自存。力行既久,全體皆仁。舉而措之,家齊國治,聖人能事畢矣。」萬曆十二年(1584年)從祀孔廟,追諡文敬。弟子以余祐最著名。著有《居業錄》。.

新!!: 明史和胡居仁 · 查看更多 »

胡世安

胡世安(),字處靜、號菊潭、秀巖,四川省資州直隸州井研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初年同進士出身。 崇禎元年(1628年),登進士,累官詹事府少詹事。明亡后仕清,順治元年,仍授詹事府少詹事、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順治二年,任國史院學士。順治四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五年,任禮部左侍郎。順治九年,升任禮部尚書。順治十二年,任太子太保。順治十四年,任經筵講官;次年改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順治十六年,任少保,兼太子太保。順治十七年,任武殿試讀卷官。順治十八年,任秘書院大學士、少師、太子太師;同年致仕。.

新!!: 明史和胡世安 · 查看更多 »

胡世寧

胡世寧(),字永清,號靜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書。.

新!!: 明史和胡世寧 · 查看更多 »

胡廣

胡廣可以指:.

新!!: 明史和胡廣 · 查看更多 »

胡善祥

名喚胡善祥,()中國明朝時期皇族女性,出身濟寧,明宣宗朱瞻基第一任皇后,順德公主、永清公主生母。後因宣宗廢后事件被罷黜,在宮中修練道教。明英宗谥曰靜慈仙師,後改恭讓誠順康穆静慈章皇后。.

新!!: 明史和胡善祥 · 查看更多 »

胡獻

胡獻(),字時臣,江西新喻縣人,直隸揚州興化千戶所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胡獻 · 查看更多 »

胡美

胡美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明史和胡美 · 查看更多 »

胡翰

胡翰()别号立吴,湖南常德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法官。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1712页.

新!!: 明史和胡翰 · 查看更多 »

胡爟

胡爟(),字仲光,直隸太平府蕪湖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胡爟 · 查看更多 »

胡閏

胡閏,字松友,明朝江浙行省饒州路鄱陽縣(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文采與方孝孺相仿。建文帝時,任大理寺少卿。靖難之役後,朱棣召見他,胡閏身穿喪服,慟哭而至。朱棣命他更衣,胡閏不從,牙齒全被打掉,被勒死於殿上。吕毖的《明朝小史》记载胡闰全族男女二百一十七人被诛,“所居之地,在府城西隅硕铺坊,一路无人烟。雨夜闻哀号声,时见光怪。尝有一猿,独哀鸣彻夜。东西皆污池,黄茅白苇。稍夜,人不敢行”。.

新!!: 明史和胡閏 · 查看更多 »

胡槩

胡槩(),原名熊概,或稱熊槩,字元節,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豐城縣(今江西省豐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永樂九年(1411年)中式辛卯科二甲第六名進士。歷任廣東按察使、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官至刑部尚書,卒於任內。.

新!!: 明史和胡槩 · 查看更多 »

胡深

胡深可以指:.

新!!: 明史和胡深 · 查看更多 »

胡濙

胡濙(),字源潔,谥忠安,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胡濙 · 查看更多 »

胡惟庸

胡惟庸(),安徽定遠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遭明太祖處死。.

新!!: 明史和胡惟庸 · 查看更多 »

胡海

胡海(),字海洋,安徽濠州定遠人。.

新!!: 明史和胡海 · 查看更多 »

胡應麟

胡應麟(),字元瑞,一字明瑞,号「少室山人」,又號「石羊生」,浙江金华蘭溪人。.

新!!: 明史和胡應麟 · 查看更多 »

胡拱辰

胡拱辰(),字共之,浙江淳安縣(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人,明朝進士、官员。 正統四年(1439年),胡拱辰舉進士,為黟縣知縣,有惠政,擢御史。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以江西道监察御史出任為贵州布政司左參政,后母丁憂,之後調廣東布政司左參政、歷任廣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右布政使。成化八年(1472年),拜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成化十一年,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同年十二月,后改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后升南京工部尚書。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致仕。正德三年去世,贈太子少傅,諡莊懿。.

新!!: 明史和胡拱辰 · 查看更多 »

郭子興

郭子興(),定遠(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中國元末群雄之一,是使明太祖朱元璋在後來能崛起的關鍵人物。.

新!!: 明史和郭子興 · 查看更多 »

郭亮

郭亮可以指:.

新!!: 明史和郭亮 · 查看更多 »

郭弘化

郭弘化(),字子弼、號松厓,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今江西省安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進士,授江陵縣知縣;嘉靖八年(1529年),授監察御史。嘉靖十一年,冬天,有彗星,其上奏反對嘉靖帝在四川等地采木,南方多省有徭役過重,百姓被逼為盜賊。戶部尚書許讚等贊同其主張。嘉靖帝大怒,指責許讚等人,并罷免郭弘化為民。之後雖然多有言官舉薦,均沒有批准。明穆宗即位后,贈光祿寺少卿。.

新!!: 明史和郭弘化 · 查看更多 »

郭緒

郭緒(),字繼業,河南開封府太康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郭緒 · 查看更多 »

郭璡

郭璡(),字時用,初名進,北平新安縣(今河北省安新縣)人,明朝吏部尚書。 郭璡出身太學生,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山東布政司左參政,永樂年間升戶部主事,此後晉升爲吏部左侍郎。明仁宗即位后,兼詹事府少詹事。明宣宗時期,繼續掌管詹事府。后因吏部尚書蹇義年老,宣宗欲以郭璡代替,遭到明朝首輔楊士奇的阻勸而停止。次年,因蹇義去世而繼任。郭璡頗有識才之能,比如舉薦李贤為吏部主事。正統六年,御史曹恭以災異請罷大臣不稱職者,當時郭璡與尚書吳中、侍郎李庸等均被劾。郭璡自陳獲宥。后因郭璡子郭亮受賄,被察覺,御史孫毓等劾。明英宗命其致仕。.

新!!: 明史和郭璡 · 查看更多 »

郭登

郭登(),明朝靖边大将。字元登,武定侯郭英之孫。濠(今安徽凤阳)人。景泰初年,以破瓦剌之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成化初复爵,充任甘肃总兵官。卒赠侯,谥忠武。郭登诗才咨肆,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含义隽永,大都琅琅可诵。与其父郭玘、兄郭武合著《联珠集》22卷。.

新!!: 明史和郭登 · 查看更多 »

郭興

郭興(),一名子興,濠州(现安徽凤阳)人,其弟为武定侯郭英,妹为郭宁妃。.

新!!: 明史和郭興 · 查看更多 »

郭英

郭英(),明朝军事将领。濠州(今安徽鳳陽)人。鞏昌侯郭興亲弟,郭宁妃兄。 郭英早年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身经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因郭宁妃是他的同胞妹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靖难之役时,跟随朝廷大军征讨燕王朱棣无功。永乐元年(1403年)逝世,追赠营国公,谥威襄。.

新!!: 明史和郭英 · 查看更多 »

郭雲

郭雲(),河南南阳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郭雲身高八尺有余,相貌魁梧。元朝末期聚众设山寨,后升任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后元朝皇帝北逃,河南各郡县皆投降,唯独郭雲坚守。当时徐达派曹諒围困,郭雲出战被擒。徐达命其跪下,郭雲直立不跪且大骂求死。后用刀刃威胁仍然不动声色。徐达为之而动,于是捆绑其至应天。朱元璋以其相貌而感到奇异,于是释放他。当时明太祖正阅读《汉书》,于是问郭雲是否识字,郭雲对答道是。于是朱元璋把书给他,郭雲拿来即朗诵。朱元璋大喜,并厚加赏赐,命其为溧水知縣,有政绩。朱元璋认为其有贤能,于是升任其为南陽衛指揮僉事,并使其回乡屯田,数年后去世。 其子郭子洪,当时年仅十三岁。朱元璋下诏说:“郭云出自田间,做义军保卫乡众,数年来竭尽全力。我大明军队北伐,人神所应。但郭云仍屡次战斗不屈服,因为势穷无援而无法了却志向。我非常赞赏其节气,于是让其尝试任职,地方都歌颂其功德,军民也能安居乐业。他虽然没有汗马功勋、倒戈之事,其治理有功、忠義凜然。他儿子郭子洪仍可以入開國功臣列,授宣武將軍、飛熊衛親軍指揮使司僉事,世襲。”同时以降将而获世襲的有王溥。.

新!!: 明史和郭雲 · 查看更多 »

郭楠

郭楠,字世重,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九年,登進士,授浦江縣知縣。因政績卓出,而入朝擔任監察御史。明世宗繼位后,其請求召還大臣舒芬、王思、黃鞏、張衍瑞等,得到明世宗批准。嘉靖元年,檢查兩廣兵餉,其彈劾總兵官撫寧侯朱麒貪污懦弱,世宗下詔戒飭。此後因事被中官誣陷而被逮捕。大禮議事件中,其在外巡按雲南,仍然上疏反對明世宗,被逮捕下撫獄、廷杖、削籍。嘉靖六年,重新起用為吉水教諭,官至南寧府知府。.

新!!: 明史和郭楠 · 查看更多 »

郭正域

郭正域(),字美命,號明龍,湖广江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東林黨人。.

新!!: 明史和郭正域 · 查看更多 »

郭惟賢

郭惟贤(),字哲卿,号希宇,又名郭維賢,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郭惟賢 · 查看更多 »

郭應聘

郭應聘(),字君賓,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郭應聘 · 查看更多 »

郭敦

郭敦(),字仲厚,山東省東昌府堂邑縣(今山東省聊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二十六年中举人,后入太学,授戶部主事。之后升为衢州知府,有惠政。永乐初年,因连坐受累被征,当地百姓百余人伏闕乞留,不得。此后廷臣均称赞其廉正,于是召为监察御史。此后升为河南左參政,調陝西。永乐十六年,因胡濙举荐,擢禮部右侍郎兼太僕寺卿,巡抚顺天府。永乐二十年,督北征兵餉。明仁宗即位后,降太僕寺卿,后升为戶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宣德二年,晋为户部尚书。宣德六年,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郭敦 · 查看更多 »

郭景祥

郭景祥,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與同鄉李夢庚一同跟隨助朱元璋渡江,后任參謀,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后升任大都督府參軍。其性格直率、廣博史書,遇事敢言,朱元璋甚器重之。當時克滁州、太平、溧陽,由於城郭破損嚴重,受命完善和州城池。后授和州總制,其屯田練兵,威望甚重。最後官至浙江行省參政。.

新!!: 明史和郭景祥 · 查看更多 »

都察院

察院,明清兩代稱之為都察院,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機構之一,功能屬監察機關。相當於今日之中華民國監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

新!!: 明史和都察院 · 查看更多 »

都任

都任(),字弘若,河南祥符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升郎中,累遷四川布政使司右參政。天啟五年(1625年)大計官員,左遷江西僉事,又累升陝西左布政使。崇禎五年(1632年),謫山東右參政。再遷山西按察使。都任任性剛嚴,數次謫官,終不改變。有巡按御史張孫振誣陷提學僉事袁繼咸,都任卻對其屢次慰問,惹張孫振怒,在大計期間找藉口將其撤職。 崇禎末,都任又得起用,歷官陝西右布政使兼副使,整飭榆林兵備。崇禎十六年(1643年)九月,巡撫崔源之罷官,代者張鳳翼未至,總兵官王定從孫傳庭出關,大敗奔還,遠近震恐。李自成佔領西安,派將領李過率精兵數萬北上三邊,延安、綏德相繼陷羅。王定畏懼,以討河套之寇為名,率所部出逃。榆林益加空虛。都任緊急集合軍民,慷慨流涕,諭以大義,與督餉員外郎王家錄、副將惠顯等商議城守。都任以尤世威為主帥,率諸將王世欽等數十人,誓死守衛。李自成遣使招降,任斬以徇。賊大眾麕至,十一月望日,城池被圍。二十七日,城陷,都任巷戰不支被俘,大罵不屈被殺。《明史》有傳。.

新!!: 明史和都任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新!!: 明史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郑定

鄭定,字孟宣。閩縣(今福州市區)人。 善擊劍,曾為陳友定記室。陳友定兵敗後,浮海亡交、广間。久之,還居長樂。工古篆、隸書,與林鴻等稱“閩中十才子”。洪武時舉明經,授延平府訓導。洪武末,累官至國子助教。.

新!!: 明史和郑定 · 查看更多 »

郑善夫

鄭善夫(),字繼之,號少谷,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明代儒學家(陽明學)、詩人、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郑善夫 · 查看更多 »

郑继之

鄭繼之(),字伯孝,襄陽人。明朝政治人物。 鄭繼之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任餘幹知縣,遷戶部主事,屬於浙黨。歷任四川副使、太僕少卿、大理寺卿等職,官至吏部尚書。萬曆四十年(1616年)為《襄阳县志》作序,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主持丁巳京察,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去職。.

新!!: 明史和郑继之 · 查看更多 »

郑贵妃

#重定向 孝宁太皇太后.

新!!: 明史和郑贵妃 · 查看更多 »

郑江

鄭江(),字璣尺,號筠谷,浙江錢塘人。 生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自幼孤貧,眇一目,家鄉商人張靜遠助其讀書。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辰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累升侍读。曾參修《明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右赞善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同年任安徽學政。吴敬梓是其弟子。晚年以足疾告歸。卒於高宗乾隆十年(1745年)。著有《筠谷诗钞》七卷,《书带草堂诗文集》四十余卷,《春秋集义》二十卷,《诗经集诂》四卷,《礼记集注》四卷。.

新!!: 明史和郑江 · 查看更多 »

郑濂

郑濂,浙江遂安(浙江淳安)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乾隆五十五年,擔任金山縣知縣。次年,接替王桂怀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792年由曾应尼接任。.

新!!: 明史和郑濂 · 查看更多 »

舍剌齐

#重定向 苏拉特.

新!!: 明史和舍剌齐 · 查看更多 »

舒化

舒化,字汝德,諡莊僖,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撫州府臨川縣(今江西省撫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舒化 · 查看更多 »

舒芬

舒芬(),字國裳,號梓溪,學者稱梓溪先生,江西進賢(今江西省進賢縣塘南鎮梓溪村)人,明朝經學家,正德十二年(1517年)狀元。.

新!!: 明史和舒芬 · 查看更多 »

阮大鋮

阮大鋮(),字集之,號圓海,筆名百子山樵、石巢居士。明末政治人物、戲曲作家,安慶府懷寧縣人。女兒阮麗珍有“江南才女”之誉。.

新!!: 明史和阮大鋮 · 查看更多 »

阮弘道

阮弘道(),滁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与楊元杲跟随朱元璋渡江,分任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后以郎中身份跟从朱文正镇守南昌。后有功,升任福建、江西行省參政,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阮弘道 · 查看更多 »

阮葵生

阮葵生(),字寶成,號吾山,江蘇山陽縣(今淮安)人。.

新!!: 明史和阮葵生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明史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哇

#重定向 艾哈迈达巴德.

新!!: 明史和阿哇 · 查看更多 »

阿速

阿速可以指:.

新!!: 明史和阿速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

可以指现代国家:.

新!!: 明史和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蘇觀生

苏观生(),原名时泽,字宇霖,明朝东莞人。.

新!!: 明史和蘇觀生 · 查看更多 »

赫拉特

赫拉特(هرات),中亚古城,又称哈烈、黑鲁、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约35万,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为主。在11世纪—1220年之间,赫拉特发展成为中西亚的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亚与西南亚、南亚交流的重要枢纽。.

新!!: 明史和赫拉特 · 查看更多 »

赵率教

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陝西省靖虜衛(今白銀市靖遠縣)人。祖籍北直蓟州(今天津),明朝将领,历任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 高祖父趙昇,任指揮僉事,遷籍陝西靖虜衛。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進士,任甘州(今甘肅張掖)都司。宁远之战后,赵率教赴锦州经营关宁锦防线北段,并在宁锦之战中坚守锦州,击退后金的进攻,受到朝廷嘉奖。 崇禎二年(1629年)率兵增援大安口,到達三屯營時,總兵朱國彥竟緊閉城門,率教無奈,縱馬向西,十一月三日至遵化。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屬河北)与後金貝勒阿濟格的大軍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圍殲滅,率教中流矢墜馬,力戰而亡,全军覆滅,巡撫王元雅自殺。五日,遵化失陷。《明史·赵率教传》评价说:“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有《复遼私議》、《平遼奏稿》、《揮塵兵法》、《投戈隨筆》等著作。.

新!!: 明史和赵率教 · 查看更多 »

赵豫

赵豫,直隶安肃(今河北徐水)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 赵豫曾于1430年接替夏忠任松江府知府一职,由徐季接任。.

新!!: 明史和赵豫 · 查看更多 »

赵捴谦

赵捴谦,1351年—1395年,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教育家、古文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名古则,后来改作谦,浙江余姚人。.

新!!: 明史和赵捴谦 · 查看更多 »

赵文华

赵文华(),字元質,號梅村,浙江慈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初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新!!: 明史和赵文华 · 查看更多 »

閔珪

(),字朝瑛,浙江乌程织里镇晟舍人,祖籍山東濟寧,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新!!: 明史和閔珪 · 查看更多 »

開濟

開濟(),字來學,河南洛陽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開濟 · 查看更多 »

薛侃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广东揭阳县(现属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人。明朝學者。.

新!!: 明史和薛侃 · 查看更多 »

薛國觀

薛國觀(),字家相,又字賓延,陝西韓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末進士。崇禎間官至內閣首輔,建議皇親國戚捐款以救國難,因事論死。.

新!!: 明史和薛國觀 · 查看更多 »

薛祥

薛祥(),字彥祥,安徽無為人。明朝政治人物、工部尚书。 其早年跟从俞通海归降朱元璋,后為水寨管軍鎮撫,屡次立功。洪武元年,招降河南反叛。朱元璋任其为京畿都漕運使,分管淮安。其在任上大兴築堤,修建自扬州到济南数百里的运河。后山陽、海州民亂,驸马黃琛捕治,后薛祥会审释放了很多无辜民众。其治理淮河八年,得到百姓爱戴,当其考满回京述职,百姓纷纷烧香祝愿其回来,或立肖像祭祀。 洪武八年,授工部尚書,负责监造凤阳宫殿。次年,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佈政司,薛祥任北平布政司,治行稱第一。后为胡惟庸所厌恶,以其营造建筑扰民,而贬为知嘉興府。胡惟庸案爆发后,胡被诛杀,薛祥恢复工部尚書。朱元璋问其:“讒臣害汝,何不言?」”。對曰:「臣不知也。」次年,薛祥因连坐被杖死。其子四人被贬瓊州。.

新!!: 明史和薛祥 · 查看更多 »

薛祿

薛祿(),原名薛六,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膠州(今青岛市胶州市)人,明朝軍事將領,陽武侯。.

新!!: 明史和薛祿 · 查看更多 »

薛瑄

薛瑄(),字德溫,號敬軒,山西河津縣人(今河津市),明朝官員、理學家。.

新!!: 明史和薛瑄 · 查看更多 »

薛顯

薛顯(),徐州萧县人,明初军事将领。 最初趙均用占领徐州,让薛顯为元帅守卫泗州。趙均用死后,薛顯率领泗州投降,被授予親軍指揮,跟从朱元璋征战。南昌平定后,命薛顯跟从硃文正守卫。陳友諒进攻南昌时,薛顯守卫章江、新城,后派出精锐斩杀劉進昭、活捉副将趙祥,固守三个月得以解围。鄧仲謙占领新淦后无法被攻陷,薛顯征讨并斩杀,后升任江西行省參政。跟从徐达收复淮东、征讨张士诚。后跟从常遇春进攻湖州,后升任行省右丞。 之后跟从徐达进攻中原,攻克兗州、沂州、青州、濟州、東昌、棣州,樂安、衛輝、彰德、廣平、臨清、德州、长芦、通州、北平。后分守古北口,进攻大同,活捉喬右丞等人。进攻山西、保定,攻破七垛寨,追脫因貼木兒。后与陈友德率领三千人,攻下太原、追击擴廓。后与徐达会师平阳,招降杜旺等人。后抵达臨洮,追击元豫王等,取平涼。張良臣假装慶陽投降,薛顯纳降去,后張良臣晚上袭击薛顯营,后突击幸免。薛顯后围張良臣,此时韓扎兒进攻原州,以骚扰明朝军队。薛顯驻兵灵州,张良臣无援后战败。此后薛顯狂追賀宗哲到六盘山、追擴廓到塞外,从此陕西境内战事平息。 洪武三年,功臣赏罚,因为薛顯曾经擅杀胥吏、獸醫、火者、馬軍以及千戶吳富等人,封永城侯,被贬到海南。次年,朱元璋想念其,召其归还。此后跟随徐达征战漠北,屯田北平。洪武二十年东,召还,八月十六日(癸亥,1387年9月28日)到山海关的时候去世,年五十八。贈永國公,諡桓襄。.

新!!: 明史和薛顯 · 查看更多 »

薛蕙

薛蕙(),字君采,號西原,直隸亳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德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明武宗南巡之爭中,因進諫勸阻而受杖奪俸,隨後引疾歸鄉。此後起用恢復官職,改吏部,歷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大禮議事件中,廷臣數次進諫,薛蕙亦上疏勸阻。世宗讀後大怒,奪俸三月,此後因事誣陷而歸鄉。.

新!!: 明史和薛蕙 · 查看更多 »

薛斌

薛斌(),本名脫歡,中書省大都路昌平縣(今北京昌平)人,明朝軍事將領,永順伯。 薛斌父薛臺于洪武年間歸附明朝,累官燕山右護衛指揮僉事。薛斌嗣職,在靖難之役中跟隨朱棣起兵,累遷都督僉事。之後跟從明成祖北征有功,進都督同知。永樂十八年(1420年),封永順伯,祿九百石,世指揮使。有子薛綬、薛敬。.

新!!: 明史和薛斌 · 查看更多 »

薛敷教

薛敷教(),字以身,號玄臺。南直隸武進縣(今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薛敷教 · 查看更多 »

藍玉

藍玉(),南直隶定遠(今属安徽)人,与胡惟庸同乡,常遇春妻弟,明初名将,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征虜大將軍。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後遭疑謀反,被明太祖處決,株連一萬五千人,是為明初之「藍玉案」。.

新!!: 明史和藍玉 · 查看更多 »

闡教王

教王,明朝授予乌思藏必力工瓦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一带)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领袖人物的封号。 必力工瓦僧即指止贡噶举派僧人(必力工瓦即止贡,今墨竹工卡直孔区)。元代,止贡为万户府。元末止贡派被帕竹击败后,大部分领地和居民被帕竹政权没收,止贡派仅保留有止贡替寺附近的一片管辖区,而且管理止贡寺属庄园和属民的官吏要由帕竹选派。活动地区在拉萨、墨竹工卡一带。洪武十八年(1385年)赐止贡噶举派主寺止贡帖寺的座主王仁波切仁钦贝杰“必力工万户府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其地尚师辇卜阇搠思吉结卜遣使坚敦真等,以所获故元云南行省银印进献明廷。明成祖初年,必力工瓦国师端竹监藏遣使入贡。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封西藏必立工瓦僧人、止贡寺座主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并赐彩币印诰,印文为九叠篆体,两行,从右至左,原件10.1×10.1厘米,拓印,朱色,为金印。领地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境内。地位在法王之下,大国师之上。封爵由其子孙绰儿加监巴领占、领占叭儿结坚参等相继袭爵,传承百余年,并遵三年一贡例,定期向明廷进贡方物。.

新!!: 明史和闡教王 · 查看更多 »

闻渊

闻渊(),明朝大臣,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闻渊是明朝历官四十五载之元老之臣,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

新!!: 明史和闻渊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明史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董卜韓胡宣慰司

#重定向 董卜韓胡宣慰使司.

新!!: 明史和董卜韓胡宣慰司 · 查看更多 »

董一元

董一元,明代宣府前卫(今张家口宣化)人。将门之后,其父董旸在嘉靖年间为宣府游击将军。 军功卓著,与当时的麻贵、张臣、杜桐、达云并称边关虎将。《明史.董一元傳》稱「一元歷鎮沖邊,並著勞績。與麻貴、張臣、杜桐、達云為邊將選云.

新!!: 明史和董一元 · 查看更多 »

董傳策

董傳策(),字原漢、元漢,號幼海,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董傳策 · 查看更多 »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隶華亭县(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新!!: 明史和董其昌 · 查看更多 »

董倫

董倫(),字安常,明代山東恩縣董家堂村(現武城縣武城鎮蔣王莊)人。 世居燕之宛平,刻苦用功,遍讀經史子集。洪武十五年(1383年),因張以寧的推薦,被召至南京任右贊善大夫,成為懿文太子侍讀,受到朱元璋的嘉許,進左春坊大學士。太子病逝,出為河南左參議。曾推薦肇州諸葛伯衡。建文帝時期,拜禮部左侍郎,修《太祖高皇帝實錄》二百五十七卷。永樂元年(1403年),告老還鄉,不久病逝。.

新!!: 明史和董倫 · 查看更多 »

董興

始祖董兴,于明洪武初年(据传为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自海州荡龙村(或曰当芦、当路)适山东诸城东南乡海滨(时诸城包括现在的青岛市黄岛区大南半部,滨黄海),在瑯琊湾落腳。初居藏马山下,后与表亲丁推公易地而居于窑头,后更名为尧头,今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尧头村是也。 以上为黄岛董氏始祖董兴 不同人,请区隔。 以下为海宁伯董兴 董興,長垣人。明朝軍事將領。海寧伯。孫繼宗和孝恭章皇后之舅父、董太夫人之弟。 初任燕山右衛指揮使,累遷署都指揮同知。正統年間,因新建伯李玉等舉薦,進署都指揮使,京營管操,隨後再次舉薦,擢署都督僉事,充右參將,跟從寧陽侯陳懋討鄧茂七,并獲勝,進升為都督同知。當時南海賊黃蕭養圍困廣州,安鄉伯張安、都指揮王清均戰死,英宗詔拜其為左副總兵,調江西、兩廣軍往討,而以侍郎孟鑒贊理軍務。之後大軍獲勝,論功,進右都督,留鎮廣東。久之,召還,分督京營。因其與曹吉祥結親家,冒領奪門之變功,封海寧伯。未幾,充總兵官,鎮守遼東,予世券。后朝廷商議取消奪門之變功,因其為邊疆守將得免。曹石之變后,爵位被奪,發配廣西立功。之後因錦衣衛李貴舉薦,恢復原職,擔任總兵宣府,再予世券。明憲宗繼位后,罷免還鄉。.

新!!: 明史和董興 · 查看更多 »

董漢儒

董漢儒(),字學舒,直隸開州(今河南濮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進士。天啟年間官至兵部尚書。.

新!!: 明史和董漢儒 · 查看更多 »

董應舉

董應舉(),字崇相,號見龍,福建閩縣龍塘(今屬連江縣琯頭鎮)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侍郎。.

新!!: 明史和董應舉 · 查看更多 »

葉伯巨

葉伯巨,字居升,宋丞相叶梦鼎四世孙,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台州路寧海縣(今浙江省寧海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以国子监生,授平遙訓導。洪武九年,天变,朱元璋下诏求直言。葉伯巨上书说,其认为当今世上,有三者为过:分封太多,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其中主张应当削藩,以避免汉朝七国之乱等。朱元璋看过该书后大怒,说:“这小子离间我的骨肉,迅速逮来,我要亲手杀死他。”当其抵达后,下刑部狱,后死于狱中。 当时,葉伯巨上书的时候,对其朋友说:“当今世上只有这三个事情为患。其中用刑等事容易看到,而担忧其缓;而分封的弊端很难见到,而担忧其祸患会速生。”当时諸王只建有藩號,还未分封土地,不如葉伯巨所言。而到洪武末期,因为燕王朱棣经常奉命出塞进攻,其势力逐渐增强。后因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南下攻占南京,人们纷纷称葉伯巨有先见之明。.

新!!: 明史和葉伯巨 · 查看更多 »

葉兌

葉兌,生卒不詳,字良仲,浙江寧海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 當時朱元璋鎮守南京,四周為張士誠、方國珍、察罕各部隊。葉兌精通天文地理,元末時,以平民身份上書朱元璋談破敵、平天下大計,后朱元璋欲留用,仍然堅持辭去,授賜銀幣襲衣。.

新!!: 明史和葉兌 · 查看更多 »

葉琛

葉琛(),字景淵。浙江麗水人。 至正四年(1344年)任歙縣縣丞。至正十二年,升任處州(今浙江麗水)路總管府判官。元朝末年任行省元帥,隨元將石抹宜孫鎮守處州。至正十九年(1359年)冬,朱元璋攻下處州後,葉琛避走建寧,後與劉基、宋濂、章溢被聘授為營田司僉事。改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祝宗、康泰叛變,攻陷洪都。葉琛與行省都事萬思誠出兵迎戰,被俘殺。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南陽郡侯。.

新!!: 明史和葉琛 · 查看更多 »

葉禎

葉禎,字夢吉,高要人。明朝官員。 早年鄉試中舉,授潯州府同知。后補鳳翔知縣、慶遠知縣。當時兩廣瑤族民變,各地被賊寇攻破。葉禎則募兵訓練,并連續擊退峒酋進攻。隨後在雞刺村,與敵軍交戰后陣亡。朝廷贈朝列大夫、廣西參議。.

新!!: 明史和葉禎 · 查看更多 »

葉紳

葉紳(),字廷縉,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葉紳 · 查看更多 »

葉盛

葉盛(),字與中,南直隸崑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侍郎。.

新!!: 明史和葉盛 · 查看更多 »

葉茂才

葉茂才,字參之,浙江無錫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歷十七年(1589年)成進士。除刑部主事,以便養改南京工部。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與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等重修东林书院。.

新!!: 明史和葉茂才 · 查看更多 »

葉釗

葉釗,字時勉,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豐城縣(今江西省豐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葉釗 · 查看更多 »

葉昇

葉升(),安徽合肥人,明初军事将领,靖寧侯。 当初为庐州守将左君弼副将,后归顺朱元璋。并以右翼元帥身份攻取江州、明州,升任府軍衛指揮使。洪武三年,为大都督府事。次年跟从汤和进攻四川。此后担任指揮使,鎮守西安,平定叛乱。此后任大都督府事。后与王弼平定西番,招降乞失迦,后征讨延安伯顏帖木兒。后封为靖寧侯,镇守辽东,六年秋毫无犯,并揭发高丽行贿,朱元璋屡次表彰其与唐勝宗。 洪武二十年,与陳桓统领部队镇守云南。后跟从沐英平定叛乱,此后与胡海讨伐湖广叛乱,活捉夏德忠。之后屯兵襄阳,再次与胡海讨伐赣州叛乱。之后在甘肃、河南练兵。洪武二十五年,因为胡惟庸案连坐而被诛杀。此后又因其家与蓝玉联姻,蓝玉被诛后,其再次受到牵连。.

新!!: 明史和葉昇 · 查看更多 »

葉旺

葉旺(),安徽六安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早年为謝再興副将,后謝再興叛变,葉旺与馬雲一同归顺朱元璋。后参加数次战役,积功至指揮僉事。洪武四年,镇守辽东。当初辽阳行省參政劉益镇守蓋州,后归顺朱元璋,被命为指揮同知。不久,元朝平章洪保保、馬彥翬合谋杀害劉益,后洪保保逃跑至納哈出部队。葉旺则部署防备工作。 事后,納哈出果然出击,看到蓋州守备严固,不敢进攻,只好越过攻击金州。葉旺率众制冰墙和陷阱,后納哈出中计,并大败而去。葉旺升任都督僉事,留守辽东。洪武二十一年去世。   .

新!!: 明史和葉旺 · 查看更多 »

葉應驄

葉應驄,字肅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十二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明武宗南巡之爭中阻擋,受杖刑三十。嘉靖初年,歷任刑部郎中,大禮議中因反對明憲宗,而再次入獄廷杖。后彈劾給事中陳洸,歷任吉安府知府。嘉靖六年,陳洸反誣陷葉應驄,稱其濫殺無辜。刑部尚書許讚辯稱應驄無罪,明憲宗仍然特謫葉應驄戍遼東。嘉靖十六年赦歸。.

新!!: 明史和葉應驄 · 查看更多 »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新!!: 明史和钱大昕 · 查看更多 »

钱宁

錢寧,明朝雲南鎮安人,明武宗的义子。 本不姓錢,幼時寄鬻太監錢能而改姓錢。錢能死後,繼任錦衣百戶。後轉事劉瑾,其性狡詰猾巧,有“开左右弓”射箭之技,深為明武宗所喜。 正德二年(1507年)建豹房,钱宁为明武宗引荐伶人臧賢唱曲、回回人于永进春药、西藏密宗淫僧献“双修”秘戏, 恣进声伎为乐,又內藏孌童歌女,教坊優伶以及珍玩犬馬。武宗在豹房常醉枕錢寧而臥,與江彬相繼得寵於明武宗,正德八年底,下诏钱宁掌管锦衣卫,赐姓朱,自称“皇庶子”。 正德二年,寧王朱宸濠先後賄賂太監劉瑾及錢寧、兵部尚書陸完等人,恢復兵權,畜養亡命,伺機篡奪皇位。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是為寧王之亂,不久被贛南巡撫王守仁平定。後來江彬向武宗告發錢寧與朱宸濠勾結,錢寧被逮捕下獄。後為明世宗所殺。.

新!!: 明史和钱宁 · 查看更多 »

钱德洪

钱德洪(),初名寬,字洪甫,號緒山,因避先世諱,以字行。嘗讀《易》於靈緒山(今浙江餘姚龍泉山)中,故人稱緒山先生。浙江餘姚縣人。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德洪是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

新!!: 明史和钱德洪 · 查看更多 »

钱唐

钱唐(),明朝初年大臣,字惟明,号白石山人,象山丹城(今浙江宁波)人。.

新!!: 明史和钱唐 · 查看更多 »

钱瑛

钱瑛(),原名钱秀英,又名生桂,号海霞,曾用名彭友姑、陈萍等。出生于湖北咸宁,祖籍湖北省潜江县周家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部长。被中国共产党党内誉为“女包公”。.

新!!: 明史和钱瑛 · 查看更多 »

钱贵

钱贵(),黑龙江穆棱兴源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46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并入党,编入炮兵部队。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多次负伤、立功,获解放奖章。 1950年,随三十八军第一批入朝参加朝鲜战争,历经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获朝鲜人民英雄军功章。战后继续于三十八军任职,担任一一二师三九二团副团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 1960年,选送进入西安炮兵学校学习战略导弹技术,毕业后参与秘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先后任第二炮兵51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 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胜利功勋荣誉章。 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4年10月5日,在北京逝世。.

新!!: 明史和钱贵 · 查看更多 »

钱能

钱能,明朝宦官,明宪宗时梁芳党人。 成化年间镇守云南,骄横多行不法事。旧制度安南国贡道自广西出,当时地方官请改由云南出,明宪宗不允许。他谎称安南的捕盗兵马入境,请派指挥使郭景宣谕安南国王黎思诚,明宪宗听从。于是令郭景携带玉带、彩缯、犬马等赠给安南王,欺骗贡道改从云南入境。入境遭到边使拒绝,于是回去。之后,钱能和郭景、指挥卢安索取干崖、孟密土司金宝,又杖死守矿千户。三年后事发被劾。郭景投井自杀。钱能被从宽处理,召还安置南京,任南京守备。久之而卒。.

新!!: 明史和钱能 · 查看更多 »

钱肃乐

钱肃乐,字希声,号止亭,一号虞孙,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南明大臣,抗清人士。曾官太仓知州。明亡後,随鲁王朱以海在南方抗清。.

新!!: 明史和钱肃乐 · 查看更多 »

蒋钦 (明朝)

蔣欽(),字子修,南直隶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縣)人,明朝监察御史,同進士出身,因连续上疏弹劾刘瑾等宦官专权而被害。.

新!!: 明史和蒋钦 (明朝) · 查看更多 »

邊貢

邊貢(),字廷實,號華泉,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属濟南市)人。明朝官員、詩人、文學家。.

新!!: 明史和邊貢 · 查看更多 »

邢侗

邢侗(),字子愿,晚号来禽济源山主,山东临邑人。晚明政治人物、書畫家。.

新!!: 明史和邢侗 · 查看更多 »

邢讓

邢讓,字遜之。湖广襄陵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邢讓少年中鄉試,入國子監。為李時勉所器重。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明景帝景泰元年(1450年),李實自瓦剌歸來,請求再次派遣使者迎接英宗,景帝不許,邢讓上書懇請。英宗復辟後的天順末年,父喪丁憂歸去。之后啟用修《英宗實錄》,進翰林院修撰。憲宗成化二年,升國子監祭酒,在任期間以師道自任,修《辟雍通志》,督諸生誦小學及諸經文。成化五年,升禮部右侍郎。兩年后,因國子監用會饌錢之事,被追究為死罪,用錢贖罪減刑至降為平民。.

新!!: 明史和邢讓 · 查看更多 »

那孤儿

那孤儿是Nakur对音,那孤儿国是十五世纪蘇門答臘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国,“男女大小,皆以墨汁刺面,为花兽状”,因此费信《星槎胜览》称此国为花面国、《明史》中那孤儿国王又称“花面王”。 明永乐年间花面王曾入侵蘇門答臘国,其国王苏丹罕难阿必镇中毒箭死。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到那孤儿国,那孤儿国曾到中国朝贡。 《明史》记载:“那孤儿,以苏门答剌之西,壤相接。地狭,止千余家。男子皆以墨剌面为花兽之状,故又名花面国。猱头裸体,男女止单布围腰。然俗淳,田足稻禾,强不侵弱,富不骄贫,悉自耕而食,无寇盗。永乐中,郑和使其国。其酋长常入贡方物。”.

新!!: 明史和那孤儿 · 查看更多 »

邵喜

邵喜,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昌化县人(治今浙江临安西),明世宗祖母邵太后的弟弟。 世宗即位,封邵喜为昌化伯。他的父亲邵林早逝,弟弟邵宗。嘉靖二年(1523年)邵喜卒,谥号荣和。其子邵蕙嗣位,嘉靖六年(1527年),邵蕙去世。明世宗命邵蕙的弟弟邵萱嗣位,邵蕙的侄子锦衣卫指挥使邵辅认为邵萱非嫡,不当袭封。最后明世宗以邵喜哥哥邵安的孙子邵杰为昌化伯。邵杰后来和武定侯郭勋有矛盾,郭勋说邵杰不是邵氏的后代。给事中陆粲论大学士桂萼受到邵杰贿赂。明世宗最后逮捕陆粲下狱,邵杰夺取袭封。.

新!!: 明史和邵喜 · 查看更多 »

邵元节

邵元节(),字仲康、号雪崖。明代江西贵溪(一说安仁,即今江西余江)人。为著名正一道道士。深獲明世宗寵信,以之總領道教事,谥曰文康荣靖,贈少師。隆庆初年,削去其秩谥。著有《太和文集》,有嘉靖刻本存世。.

新!!: 明史和邵元节 · 查看更多 »

邵經邦

邵經邦(),字仲德,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邵經邦 · 查看更多 »

邵捷春

邵捷春(),字肇復,明朝政治、軍事人物,福建省福州府侯官人,曾官四川巡撫,因討伐流寇失利,下獄,獄中自鴆而死。著有《劒津集》。.

新!!: 明史和邵捷春 · 查看更多 »

邵懿辰

邵懿辰(),字蕙西,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為清代中晚期的經學家,曾任刑部員外郎。 邵懿辰在經學史上的重要性,在於在《禮經通論》這本經學著作中,認為當時所存的《儀禮》是完整的,不認為有《逸禮》三十九篇,這種認為秦焚書而經不曾亡的看法,促使了清代考據學想要以文獻考訂恢復古籍的工作失去意義。由於留下來的經是完整的著作,因此並非僅是文件集,而必須視為一整套哲學。此外,由於這種看法,他認為西漢劉歆後來提出的古文經完全是他所作的偽書,這種在經學上具顛覆性的主張,影響到下一代的晚清學者如廖平及康有為懷疑經書權威性的激烈想法。 此外,他又著有《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為中國古籍目錄學的重要參考書。.

新!!: 明史和邵懿辰 · 查看更多 »

邓原

邓原,明朝宦官。 邓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太监,弘治十年(1597年)正月廿七日,奉诏出镇福建。负责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福建有尤溪银屏山银场,当地山寇、海寇、倭寇经常为乱。邓原拜司礼监太监卢亮庵为义父,僧人云山和卢亮庵结识,并劝其皈依释家。卢亮庵殁後,云山负卢亮庵骨骸归,在漳浦县福寿院边建了一座舍利塔,安放其骨骸。邓原到福建后,感云山负骨之义,捐献银钱,广造殿宇,立皇帝敕谕碑于福寿院。邓原和出镇浙江的麦秀、出镇河南的蓝忠、出镇宣府的刘清,守法谦虚廉洁爱民。兵部上奏他们的事绩,明孝宗赐敕旌励。.

新!!: 明史和邓原 · 查看更多 »

邓子龙

鄧子龍(),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水師將領,生於江西省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

新!!: 明史和邓子龙 · 查看更多 »

邓以赞

邓以赞,字定宇,一字汝德,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少年时代与张元忭跟随王畿游学,传授良知之学,是江右王门学者。隆庆五年(1571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张居正专权,以赞时有谏言,不被采纳,引疾归。后来起用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吏部右侍郎。谥曰文洁。著有《文洁集》四卷。.

新!!: 明史和邓以赞 · 查看更多 »

邓元锡

鄧元錫(),字汝極,号潜谷。新城县城南津(今属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十七歲執行社倉法,为诸生,早年師從邹守益、劉邦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舉,不赴會舉,潜心治学三十年,学识渊博,人称“潜谷先生”。万历二十年卒。有《潜学编》十二卷,及《五经绎》、《函史》等。.

新!!: 明史和邓元锡 · 查看更多 »

蔡天祐

蔡天祐(),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明朝官员。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外任福建僉事。歷任山東副使,分巡遼陽。同年饑荒,其負責賑災救活百姓上萬人。其在闢濱海圩田數萬頃,民稱「蔡公田」。累遷至山西按察使。嘉靖三年(1524年),大同兵變,巡撫張文錦遇害。明世宗下詔寬恕作亂,改宣府巡撫、都御史李鐸擔任大同巡撫。李鐸因母憂不至,於是派遣蔡天祐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其在任期間平定民心,控制局面。后進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不久召回。因御史李宗樞彈劾,其因病辭職。兩年后召用,未任去世。.

新!!: 明史和蔡天祐 · 查看更多 »

蔡復一

蔡復一(),字敬夫,號元履,明福建省同安縣翔風里十七都蔡厝(今金門縣金沙鎮光前里蔡厝)人,從小便搬到同安縣城住,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總督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人稱「五省經略」。與蔡獻臣齊名,人稱「同安二蔡」。相傳蔡曾因為公務繁忙無暇喫飯,蔡的夫人於是以麵皮包著肉絲、青菜等,讓蔡一面辦公一面喫,即是後代的潤餅。.

新!!: 明史和蔡復一 · 查看更多 »

蔡國珍

蔡國珍(),字汝聘,號見麓,諡恭靖,江西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蔡國珍 · 查看更多 »

蔡羽

蔡羽(?—1541年),字九逵,號林屋山人,又稱左虛子。吳縣洞庭西山人。 自幼喪父,由母親教授讀書。十二歲能作文。家多藏書,乃盡讀之。嘉靖十三年(1534年)獲貢生,有部會首長知其名說:“此吾少日所聞蔡某,今猶滯選調耶?”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三年後退休回西山,卒於家。文章師法先秦、兩漢,有人以為其詩似李賀,自負甚高。書法與文徵明齊名,行、楷書遒勁,王寵曾從學書三年。有《林屋》、《南館》二集。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其作品“嘉靖癸未《呈蔡羽文徵明楷書四首》”。.

新!!: 明史和蔡羽 · 查看更多 »

蔡遷

蔡遷,(),祖籍不詳,明朝初期軍事將領,安遠侯。 其元末跟從芝麻李攻佔徐州,后歸順朱元璋渡江、攻下採石、太平、溧水等,后授千戶。跟從徐達攻取廣德、寧國,升萬戶侯。后進攻常州,活捉對方元帥。后跟從攻佔池州、樅陽、衢州、婺州,升任帳前左翼元帥。此後在龍江擊敗陳友諒,攻取安慶水寨、九江、南昌。后援助安豐,攻下合肥。后征討武昌,晋升指揮同知。之後跟從常遇春征戰贛州、南安、南雄等地,后升任龍驤衛同知。跟從徐達攻佔高郵、馬港,授武德衛指揮使,守衛淮安,后移防黃州。之後跟隨大軍攻下湘潭、辰州、全州、道州、永州等地,升任荊州衛指揮。后進攻廣西,升任廣西行省參政,兼靖江王相。后洪武三年去世,贈安遠侯,諡武襄。 蔡遷征戰十五年,沒有擔任過元帥,通常都是跟隨大將征討。其身經數十戰,作戰奮勇披靡。會師時,渾身遍體刀傷,慘烈無比,周圍人都無法定睛細看,而蔡遷不是很在乎。朱元璋十分器重他,當他死后,非常痛惜,并親自寫祭文悼念。.

新!!: 明史和蔡遷 · 查看更多 »

蔡毅中

蔡毅中(),字宏甫,谥文庄,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光山縣光州民籍(今河南省光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蔡毅中 · 查看更多 »

蔡汝楠

蔡汝楠,字子木,號白石,浙江省湖州府德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蔡汝楠 · 查看更多 »

蔡清

蔡清(),字介夫,號虛齋,諡文莊,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蔡清 · 查看更多 »

蔡懋德

蔡懋德(),字維立,又字公虞,號雲怡,南直隸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蔡懋德 · 查看更多 »

蔣德璟

蔣德璟(),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祖籍直隸歙县,明朝政治人物,曾任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蔣德璟 · 查看更多 »

蔣冕

蔣冕(),字敬之,一字敬所,號湘皋。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全州(今廣西全州鎮北門一帶)人。明朝弘治、正德兩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曾任内阁首辅。.

新!!: 明史和蔣冕 · 查看更多 »

蔣瑤

蔣瑤(),字粹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湖州府歸安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蔣瑤 · 查看更多 »

蔣貴

蔣貴(),字大富,京師揚州府江都人。明朝軍事將領、定西侯。.

新!!: 明史和蔣貴 · 查看更多 »

蔣赫德

蔣赫德(),初名蔣元恆,字九貞、諡文端,京師順天府遵化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天聰三年,清太宗攻克遵化,其入文館。崇德元年,授秘書院副理事官。次年,任內翰林國史院學士。順治二年,任明史副總裁官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5675號。次年,教習庶吉士。順治四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六年,任纂修太宗實錄副總裁官、教習庶吉士。順治十一年,任國史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順治十四年,任聖訓總裁官。順治十五年,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順治十五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十六年,加少保、往封朝鮮國王世子李棩為朝鮮國王。順治十八年,任內弘文院大學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8卷。康熙元年,起任弘文院大學士;次年調任內國史院大學士。.

新!!: 明史和蔣赫德 · 查看更多 »

蔣臣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蔣臣,字一介,又字一个。初名姬胤,字子卿。安徽桐城人。 明末秀才,与元来有交往,崇禎十六年六月举贤良至北京。戶部尚書倪元璐向他請教,蔣臣提出行鈔建議。荐为户部司务,又升为户部主事。著有《桐變日錄》。生平见《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七》,《江南通志》卷一三五。 J.

新!!: 明史和蔣臣 · 查看更多 »

锦衣卫

#重定向 錦衣衛指揮使司.

新!!: 明史和锦衣卫 · 查看更多 »

鄧廷瓚

鄧廷瓚,字宗器,巴陵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進士,授淳安縣知縣,有惠政。母喪丁憂,除服后升太僕寺丞。貴州新設程番府,因地處深山,吏部難選人赴任,后命其擔任知府。其到達后,悉心規畫,城郭、衢巷、學校、壇廟、廨舍等地,逐漸構建城池,政平令和。巡撫陳儼上奏其知行,明景帝命其久任。九年任滿后,才升為山東左參政,后進右布政使。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撫貴州。母喪丁憂,除服后恢復原職。期間平定當地苗族叛變,并與湖廣總兵官顧溥、貴州總兵官王通等討平。之後上言請設衛所,得到批准。至此,新建都勻府、獨山州、麻哈州、清平縣,至此控制當地苗族。后論功,升爲右都御史。 弘治八年,召掌管南京都察院事,幾個月后,提督兩廣軍務,并擔任巡撫。兩年后,晉升爲左都御史。弘治十三年,召回擔任掌管南京都察院事,未行而去世。贈太子少保,謚襄敏。.

新!!: 明史和鄧廷瓚 · 查看更多 »

鄧繼曾

鄧繼曾,字士魯,四川成都府資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進士。嘉靖初年,因諫言而被下獄罷黜。.

新!!: 明史和鄧繼曾 · 查看更多 »

鄧愈

鄧愈(),原名友德,字伯顏。明朝开国名将,淮安路虹縣龍宿--(今安徽泗縣大路口乡)人,封卫国公,宁河王。 邓愈早年投奔朱元璋,賜名愈,任管军总管,随朱元璋渡长江,克太平、金陵,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招降乌斯藏诸部。洪武十年,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新!!: 明史和鄧愈 · 查看更多 »

鄭士利

鄭士利,字好義,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台州路寧海縣(今浙江省寧海縣)人,明朝官員。 其兄鄭士元因空印案下獄,后星象有變朱元璋求直言,鄭士利在兄出獄后上書解釋空印的實情,并解釋明朝當時並無法律規定,不知罪者不應得誅。寫后,其稱:“吾有書欲上,觸天子怒,必受禍。然殺我,生數百人,我何所恨!”后上奏,得怒,與兄一同輸作江浦。永樂年間,為翰林院編修。.

新!!: 明史和鄭士利 · 查看更多 »

鄭崇儉

鄭崇儉(),字大章,湖南寧鄉人。明末政治人物。 鄭崇儉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河南府推官,歷官濟南兵備副使。崇禎初年,遷陝西右參政。屢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數次擊敗農民軍。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擢兵部右侍郎,代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崇儉率賀人龍、李國奇等大破張獻忠於太平縣之瑪瑙山,獻忠敗走歸州,竄柯家坪,崇儉遺人龍、國奇等窮追之,又連敗之於寒溪寺、鹽井,先後斬首千五百級,賊首順天王、一條龍、一隻龍皆降。五日三捷,威名甚振,後以年老請歸,不許,令還關中。 崇儉去後,賀人龍又自行西歸,蜀中大亂。楊嗣昌責怪崇儉撤兵太早,致賊猖獗,帝命削其籍,以丁啟睿赴軍前代理。隔年,張獻忠陷襄陽,嗣昌病死,帝更加氣憤崇儉不掎角平賊,逮鄭崇儉下獄,“責以縱兵擅還,失誤軍律”,五月棄市。福王時,給事中李清为之辩白:「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崇儉之冤始平反。 Category:明朝河南府推官 Category:明朝陝西布政使司參政 Category:明朝寧夏巡撫 Category:明朝兵部侍郎 Category:明朝陝甘總督 Category:明朝被處決者 Category:宁乡县人 C崇儉.

新!!: 明史和鄭崇儉 · 查看更多 »

鄭三俊

鄭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明朝政治人物。 鄭三俊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授元氏縣知縣,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天启初年,召为光禄寺少卿,後改太常寺卿。崇祯元年(1628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崇禎八年主持京察,澄汰至公。官至吏部尚書。 崇禎十年(1637年),因曲庇侯恂下獄,盧象昇等上疏救援,内阁先後拟旨“回话”、“为民”、“提问”,最後,崇祯帝批:“可将三俊罪状,一一讲明,不必更处奏事官。”。家門前懸掛有“天子三問”匾額。.

新!!: 明史和鄭三俊 · 查看更多 »

鄭一鵬

*鄭一鵬 (正德進士),正德十六年進士、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鄭一鵬 · 查看更多 »

鄭亨

鄭亨(),河南行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武安侯。 靖難之役時,鄭亨跟隨燕王朱棣起兵,參與白溝河、小河戰役等,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武安侯。永樂年間,鎮守大同、宣城等地,并参与全部五次明成祖北征。宣德年间,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鄭亨 · 查看更多 »

鄭和

鄭和(),原姓馬,回族人,其阿拉伯名為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 Hajji Mahmud Shamsuddin),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與正統哈里發-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後裔,小名三宝,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阳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中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宦官及武術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開始他的七次遠航,歷時28年,访问了30多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足繞地球三週有餘,其航程之遠及船隊規模之大,為歷史罕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近一個世紀。.

新!!: 明史和鄭和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明史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遇春

鄭遇春(),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初军事将领。滎陽侯。.

新!!: 明史和鄭遇春 · 查看更多 »

鄭辰

鄭辰(),字文樞,浙江衢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進士,授監察御史,屢次平反冤案。后升山西按察使,懲治貪官。明英宗時,升兵部右侍郎,后告老還鄉。.

新!!: 明史和鄭辰 · 查看更多 »

鄭自璧

鄭自璧,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進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后升任兵科都給事中。后因彈劾桂萼而被貶江陰縣丞。.

新!!: 明史和鄭自璧 · 查看更多 »

鄭洛

鄭洛(),字禹秀,號範溪,諡襄敏,京師保定府安肅縣(今河北省徐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鄭洛 · 查看更多 »

鄭本公

鄭本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朔州衞(今山西省朔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正德九年(1514年),登進士,歷任監察御史。明世宗即位,大禮議中鄭本公反對明世宗改皇考,下詔獄,獲杖刑罷免。之後調任通政使司參議,九年后因病改南京。之後授職大理寺丞,不久升南京太僕寺少卿,此後因病請辭。嘉靖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賈準舉薦,詔令起用不赴任。.

新!!: 明史和鄭本公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明史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鄭曉

鄭曉(),字窒甫,浙江海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新!!: 明史和鄭曉 · 查看更多 »

鄺埜

鄺埜(),字夢質,籍贯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自然村人,出自宜章广田洞邝氏,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鄺埜 · 查看更多 »

鄒守益

鄒守益(),字謙之,號東廓,江西安福人。陽明學江右學派代表人物。.

新!!: 明史和鄒守益 · 查看更多 »

鄒元標

鄒元標(),字爾瞻,號南皋。江西吉水縣縣城小東門鄒家人,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

新!!: 明史和鄒元標 · 查看更多 »

鄒維璉

鄒維璉(),字德輝,號匪石,江西新昌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在吏部任職時,因疏劾魏忠賢,被削籍為民,不久被判謫戍。崇禎五年(1632年)重新啟用,出任福建巡撫。任內命鄭芝龍抗擊進犯福建的“紅夷”,即荷蘭殖民者東印度公司。.

新!!: 明史和鄒維璉 · 查看更多 »

鄒緝

鄒緝,字仲熙,吉水人,明朝官吏。 洪武年間,中舉明經,授星子教諭。建文年間,擔任國子監助理。明成祖繼位后,升爲翰林院試講。東宮建立后,兼任左中允,屢次參與負責國子監事務。永樂十九,晉升爲右庶子兼侍講。次年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鄒緝 · 查看更多 »

鄒濟

鄒濟(),字汝舟,江浙行省杭州路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為余杭訓導,后累任國子學錄、助教,后舉薦任平度知州。永樂初年,參與預修《明太祖實錄》成,除禮部郎中。后跟從征討安南,之後改廣東右參政,再遷左春坊左庶子,授皇孫朱瞻基經書。其為人親近坦蕩,任滿后晋升為少詹事。當時漢王朱高熾經常詆毀內臣,徐善述、王汝玉、馬京、梁潛輩相繼得罪下獄。鄒濟憂慮得疾,皇太子朱高熾亦修書勸勉。洪熙元年贈太子少保,謚文敏。 其子鄒幹為正統四年進士、亦為明朝重臣,官至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鄒濟 · 查看更多 »

鄒文盛

鄒文盛(),字時鳴,号黄山,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公安縣(今湖北省公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鄒文盛 · 查看更多 »

鄒應龍

邹应龙(),又作应隆,字景初,南宋福建泰宁县人,由狀元出身曾高任礼部尚书一生剛正清廉。.

新!!: 明史和鄒應龍 · 查看更多 »

鄒智

鄒智,字汝愚,四川省重慶府合州人。.

新!!: 明史和鄒智 · 查看更多 »

鄂尔泰

鄂爾泰(v;),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太保。.

新!!: 明史和鄂尔泰 · 查看更多 »

金史

《金史》為元朝脱脱等撰之纪传体金代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後附〈金國語解〉一卷。清朝施国祁有《金史詳校》10卷。.

新!!: 明史和金史 · 查看更多 »

金士衡

金士衡(),字昆源,,長洲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金士衡 · 查看更多 »

金声

金声(),一名子骏,字正希,号赤壁,南直隸休宁人,明末政治人物、学者,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金声 · 查看更多 »

金幼孜

金幼孜(),名善,字幼孜,以字行,室號退庵,谥文靖,江西新淦徘山(今屬峡江县羅田鎮)人。明朝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新!!: 明史和金幼孜 · 查看更多 »

金忠

金忠可以指:.

新!!: 明史和金忠 · 查看更多 »

金獻民

金獻民,字舜舉,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人,明朝兵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金獻民 · 查看更多 »

金純

金純(),字德修,南京鳳陽府泗州(今江苏省泗洪縣龙集镇)人,明朝官员,官至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洪武年间,金純中国子监监生,因吏部尚书杜澤薦,授吏部文選司郎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明成祖即位后,因蹇義薦,召為刑部右侍郎。当时参与负责营造北京顺天府。永乐七年,跟从朱棣抵达北京,次年跟从明成祖北征,升刑部左侍郎。 永樂九年,朱棣命其与宋禮同治會通河,又会同徐亨、蔣廷瓚修黄河河道。从此京杭大运河再次联通。永樂十四年,改为礼部左侍郎。两月后,晋升为礼部尚书。永乐十五年,跟从巡北京。永乐十九年,会同給事中葛紹祖任四川巡撫。明仁宗即位后,改为工部尚书。几月后,改为刑部尚书。次年,兼任太子宾客。宣德三年(1428年),患病,明宣宗命太医治疗。不久,免除其入朝参加,而使医生照顾。当时,刑部囤积大量案件,而金纯却与朝廷官员喝酒,被御史弹劾。明宣宗怒,命下錦衣獄。后念金純為老臣,釋放,罷免太子賓客一職。八月予致仕离去。正统五年去世,追赠山陽伯。.

新!!: 明史和金純 · 查看更多 »

金興旺

金興旺(),祖籍不详,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早年为威武衛指揮僉事,進同知。洪武元年,跟随徐达进攻河南、陕西,并请增加部队守卫潼关,于是徐达派遣金興旺辅助郭興守卫,后晋升指揮使。次年,攻打臨洮,移防鳳翔。当时賀宗哲攻鳳翔,金興旺与知府周煥嬰守卫。当时对方用荆草编成舫状大箕,其中藏五人进攻,当时箭石无法穿过。之后采用火攻才有效。后敌军挖地道进入,之后在城中采用矛刺而退敌。金興旺上计道,“对方说我们援兵未至所以肯定不敢出击。我们可以趁其不意出击退敌。”当时百戶王輅从臨洮收复李思齊降兵东还,即使其部队一同入城守卫。当时敌军围困时,众人商议弃城,金興旺大怒说:“天子把城池给了我们,怎么可以逃去呢?”当时王輅的部队都是新投降的,恐怕生叛变,于是金興旺主张犒劳新兵。后新兵大喜,纷纷协力守城。相持十五日后,因为听闻慶陽被攻下后,敌军离去。朱元璋因此派使者送金綺犒劳将士。 次年,徐达进攻沔州,命金興旺、張龍进攻連雲棧,后一并进攻興元。守将投降后,金興旺守卫其,并升任大都督府僉事。后蜀将吳友仁帅三万人围困只有三千人的興元。金興旺面部中箭后,拔箭而继续斩杀百人。后吳友仁決濠填塹,决计攻破。徐达听闻后,命傅友德夜襲木槽關,后大败吳友仁部队,当时金興旺威震陇西、四川。.

新!!: 明史和金興旺 · 查看更多 »

金鉉

*金鉉 (嘉靖進士),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金鉉 · 查看更多 »

金英 (明朝)

金英,明朝宦官。 明宣宗时司礼监太监,亲信用事。宣德七年(1432年),他和范弘一起被赐免死诏书。明英宗即位,他和兴安都受宠信。王振专权,渐渐失势。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天有旱灾,明英宗命他掌管刑部,他坐在中间,尚书以下左右分列,定六年一次审录。秋天,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瓦剌俘虏,郕王朱祁钰请他和兴安召集朝臣商议国事。侍读徐珵倡议南迁,遭到金英和兴安斥责。景泰元年(1450年)十一月,因为贪赃之罪,下狱论死。明代宗下令改为囚管,永不叙用。.

新!!: 明史和金英 (明朝) · 查看更多 »

金濂

金濂(),字宗瀚,山陽人。明朝政治人物,历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尚書。 永樂十六年(1418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宣德初年,巡按廣東,后改按江西、浙江。因捕巨盜不獲而被免職,隨後盜就執,恢復官職。之後升爲陝西按察使副使。 正統元年(1436年),上書請補衛所缺官。正統三年,升爲僉都御史,參贊寧夏軍務。在他的治理下,西陲晏然,并有數條河渠修建成功。正統六年,召還,加右副都御史。正統八年,拜刑部尚書,后因安鄉伯張安事,刑部與戶部互相推諉,致使戶部與刑部官員連坐下獄,數日后釋放。隨後福建有賊亂,金濂參與軍務,與甯陽侯陳懋等討伐,之後大軍獲勝。恰逢土木之變后緊急召還,加太子賓客,改為戶部尚書,晋升太子太保。當時正逢京師保衛戰,急需餉急,金濂綜核無遺并上書請求節儉,使得國用無缺。景帝詔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金濂命減免米麥徵收,但折收銀布絲帛如故。景泰三年,翰林學士江淵上言。金濂慚愧,卻詆毀沒有。給事中李侃指責其違詔,金濂只能稱:“銀布絲帛,詔書未載,若概減免,國用何資?”於是六部給事中監察御史紛紛彈劾其失信于民,為國斂怨。明景帝欲寬恕他,卻因監察御史王允力爭,不得不下其入都察院獄。三天后釋放,改為工部尚書。此時,吏部尚書何文淵則稱“理財非濂不可”,於是恢復其戶部尚書職位。金濂上書請罪,景帝寬慰留用。景泰五年(1454年)死於任上,因軍功追封沭陽伯,諡榮襄。.

新!!: 明史和金濂 · 查看更多 »

金朝興

金朝興(),巢县人,今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金府坝村人,明朝军事将领。 其与俞通海等人一同归顺朱元璋,后渡江征战有功,攻破常州、宜興,官至左翼副元帥。后攻破武昌等地,为鎮武衛指揮使。攻破大同后,改大同衛指揮使。攻下東勝州,活捉劉麟等人。洪武三年,论功为都督僉事兼秦王左相,后改为都督府事,事奉傅王。后随大军进攻四川,三年后进攻黑城,活捉元太尉盧伯顏、平章帖兒不花等人。后跟从李文忠攻下和林。 洪武十一年,跟随沐英西征。次年论功为宣德侯。十五年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驻师临安,招降元右丞兀卜台、元帥完者都、土酋楊政等人。其抚恤有方,受到军民爱戴。在进攻會川的时候逝世,追封沂國公,諡武毅。 据《柘皋志》记载:直到上世纪中叶,柘皋镇西街仍有其衣冠冢,并有御赐石碑纪念金朝兴事迹。全志如下:   维洪武十七年,岁在甲子四月戊辰朔十一日戊寅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昔有圣君,定赏报功,维贤受之。朕观古制,汉封最多,然候之名,则同其食禄。世守者,各有等差焉。功有先后,业有巨微,所以食禄有等,以辨轻重也。咨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宣德候食禄二千石金朝兴,前以平羌戎之功,特加侯爵,以贵尔身。今平定云南,功勋昭著,是用使尔子子世世承袭食禄二千五百石。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圣王之典礼。以券誓:若谋逆不宥,其若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呜呼!安不忘危,慎修为始。思相知之惟旧,念成功之多艰。垂训后人,永延世禄,岂不伟欤!宜令金朝兴准此。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太师辅国公李善长奉诏方克逸先生所编《巢湖》“历代名人”中竟不存金朝兴其人,十分遗憾。其实更早的《安徽人物大辞典》就有其传略。.

新!!: 明史和金朝興 · 查看更多 »

蕭岐

蕭岐,字尚仁,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年幼父母早逝,侍奉祖父母、并以孝道而闻名。有部门屡次举荐,而不赴任。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诏征用贤良,强行起用他。其上书大意道:皇上采用刑罚过中,导致诬告盛行。请禁止杜绝诬告,并依照律法而进行刑狱。后朱元璋召见,并授潭王府長史;由于力辞后惹朱元璋怒,贬为雲南楚雄訓導,后朱又派遣骑兵追回。年末改为陝西平涼训导。后辞职离去。再被召,与錢宰等考证《尚书》。其曾经尝试编辑《五經要義》、《刑統八韻賦》,并对律令进行解释。学者称其为正固先生。.

新!!: 明史和蕭岐 · 查看更多 »

蕭彥

蕭彥(),字思學,號念渠,諡定肅、宣獻,南京寧國府涇縣(今安徽省涇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蕭彥 · 查看更多 »

蕭鳴鳳

蕭鳴鳳(),字子雝,別稱靜菴先生,明朝政治人物。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新!!: 明史和蕭鳴鳳 · 查看更多 »

蕭授

蕭授,華容人。明朝軍事將領。 靖難之役時,其由千戶跟從燕王朱棣起兵,官至都指揮同知。永樂十六年,升任右軍都督僉事,擔任總兵官,鎮守湖廣、貴州。宣德元年,鎮遠、邛水民亂,指揮祝貴往撫時被殺,於是他派遣都指揮張名討伐,次年他派都指揮蘇保會宣慰宋斌攻破昆阻比寨。隨後蕭授一邊討伐一邊巡撫,宣德七年諭降安隆酋岑俊,并移兵擊江華苗,討伐富川山,先後攻破。明英宗繼位后,命佩征蠻副將軍印,鎮守如故,后因念其年老,以都督僉事吳亮擔任副官。正統元年,普定阿遲自立為王,并四處攻掠。蕭授派遣顧勇等攻破,之後晉升爲右都督。正統四年,分兵攻下貴州計沙苗族民變。隨後論功,升左都督。同年以老致仕,之後起視管理右軍都督府。正統十年去世,贈臨武伯,謚靖襄。.

新!!: 明史和蕭授 · 查看更多 »

長河西魚通甯遠宣慰司

#重定向 明正土司.

新!!: 明史和長河西魚通甯遠宣慰司 · 查看更多 »

艾南英

艾南英(),字千子,號天傭子。臨川段溪艾家村(今東鄉縣崗上積鄉艾家村)人。明末散文家。 其父艾夏臣,官至兵部主事。少敏悟,七歲時作《竹林七賢論》,十七岁时受知于平湖李养白。十八岁选入县学,好學不倦,無書不觀,好歐陽修文。曾受教業於汤显祖。因不滿當時文風,後与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一起致力于八股文的改革,并称为“临川四才子”。天启四年(1624年),乡试中举,因座師检讨丁乾学、給事中郝土膏策文詆毀魏忠贤,南英对策亦有譏諷語,罚停三科會試。 崇祯元年(1627年),魏忠贤事敗自縊,南英得以参加会试,屡试不第。忿恨之餘,遂编成《历代诗文集》、《皇明古文定》,作为学文的楷模;又搜集一些“生吞活剥”、“钩章棘句”、“生硬套用”、“溢美饰非”及“游戏”的八股文,编成《文剿》、《文妖》、《文腐》、《文冤》、《文戏》等五書,從正、反兩面提供與人參考。 崇祯十七年(1644年),艾南英应罗川王之邀,起兵抗击清军,決戰於金溪山谷。江西失陷,艾南英赴福建见隆武帝朱聿鍵,呈《十可憂》疏,被授予兵部主事,尋改御史。翌年(1646年)八月,卒于延平,遺嘱悬棺於树上,不葬清朝土地上。曾撰《古今全史》一千餘卷,不久焚於兵火。今流傳有《天傭子集》。.

新!!: 明史和艾南英 · 查看更多 »

艾穆

艾穆(),字和父、和甫,號純卿、熙亭,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岳州府平江縣(今湖南省平江縣),明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新!!: 明史和艾穆 · 查看更多 »

苏吉丹

苏吉丹,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西海岸苏加丹那港。盛产米稻、波罗蜜、甘蔗、芭蕉、胡椒、丁香、朱砂等。居民以甘蔗造酒。据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为阇婆属国,境内有俊山,名保老岸,又称巴哪大山,是东西方过境船只的路标。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國家 category:印尼歷史 Category:中外交通史地名.

新!!: 明史和苏吉丹 · 查看更多 »

英廉

英廉(v,),字計六,號夢堂。遼東(今遼陽)人,馮氏。 其先世馮士勇本浙江嘉興人,後徙山東省,再徙遼東,內務府漢軍包衣籍,鑲黃旗旗鼓佐领出身。.

新!!: 明史和英廉 · 查看更多 »

雍泰

雍泰(),字世隆,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咸寧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明朝官员。.

新!!: 明史和雍泰 · 查看更多 »

雒于仁

雒于仁(),字依仲,祖籍陝西涇陽縣,陝西西安府三原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官大理寺評事,因諫言神宗不上朝而罷官。.

新!!: 明史和雒于仁 · 查看更多 »

連楹 (官員)

連楹(),諡剛烈,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襄垣縣(今山西省襄垣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連楹為太學士出生。洪武年間,其任左春坊太子贊善,后升任贊讀、監察御史。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金川門,其叩馬欲刺朱棣,后失敗被殺,屍體直立不倒。.

新!!: 明史和連楹 (官員) · 查看更多 »

逯中立

逯中立(),字與權,號確齋,山東聊城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逯中立 · 查看更多 »

耿如杞

耿如杞(),字楚材。山东聊城人。明代官員。 耿如杞幼時聰慧,博覽知書。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為戶部主事。天启初年(1621年),任职方郎中、陕西参议。因不肯向魏忠賢叩拜,被魏陷害,诬陷得赃款6300金,後定秋決。 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伏法。耿如杞获赦,升任太仆寺卿。崇祯二年(1629年),清軍自喜峰口入,北京大震。耿如杞会同总兵官張鴻功雄兵五千入衛北京,兵部令守通州,又調昌平,又明日調良鄉,久未得餉,三日不得食,以致嘩變大掠。崇禎聞知大怒,下詔逮捕如杞、鴻功。崇祯四年(1631年),斩於西市。其子耿章光上书鸣冤,後平反昭雪,加封左佥都御史。著有《与争录》、《抚晋疏稿》等。.

新!!: 明史和耿如杞 · 查看更多 »

耿定向

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耿定向 · 查看更多 »

耿九畴

耿九畴(),字禹范,河南盧氏縣人。明朝著名廉吏,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與轩𫐐齊名。.

新!!: 明史和耿九畴 · 查看更多 »

耿再成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今屬安徽省)人,元末紅巾軍人物,明朝開國功臣。 元末追隨朱元璋。治军严厉,士兵於蔬菜瓜果无所取。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丞相脫脫以元軍十萬人合圍六合(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区),朱元璋以為六合是滁州屏障,派遣耿再成等前往援救,對壘數戰,元軍引去。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枢密院判耿再成、参军胡大海率兵取处州。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处州苗帅李佑、賀仁德等叛變,再成當時正在吃飯,闻变上马迎战,兵卒未滿二十人,再成揮劍連斷數槊,受伤落马,不屈而死。追封高阳郡公,配享太廟。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壮。.

新!!: 明史和耿再成 · 查看更多 »

耿炳文

耿炳文(),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國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長興侯。.

新!!: 明史和耿炳文 · 查看更多 »

耿裕

耿裕,字好问,山西省平定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耿九畴之子。 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改工科。天順元年(1457年),改裕检讨。 后因父亲耿九畴被石亨陷害,耿裕也被贬为泗州判官。父亲死后,又补为定州知州。 成化元年(1465年),召复检讨,历任国子司业、祭酒。后又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 后又调至南京礼部,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元年(1488年),拜为礼部尚书。弘治九年(1496年)病故,葬于平定东关重兴坡。死后追赠太保,谥文恪。著有《耿裕集》。.

新!!: 明史和耿裕 · 查看更多 »

耿通

耿通,齊東縣人。明朝官吏。 洪武年間中舉,授襄陽教授。永樂初年,擔任刑科給事中,歷任左右給事。敢於直言,并彈劾都御史陳瑛、御史袁綱、覃珩。并彈劾工部侍郎陳壽、工部尚書宋禮勞民。隨後升大理寺右丞。明成祖北征時,太子朱高熾監國。當時漢王朱高煦謀奪嫡,勾結明成祖左右官員,導致東宮官僚多得罪。耿通則從容諫帝,導致明成祖不悅。永樂十年,當時有人通稱其有罪,朱棣大怒,命都察院會文武大臣到午門,說必殺耿通,最後磔死。.

新!!: 明史和耿通 · 查看更多 »

虞謙

虞謙,字伯益,號玉雪,一號玉雪齋,金壇(今江蘇金壇)人。明初大臣。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太學生擢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建文帝時,請限僧人、道士田地,每人土地十亩,其余田地平分给贫民。永乐初年,任大理寺少卿。仁宗即位,拜大理寺卿。工於詩,有《玉雪齋集》。.

新!!: 明史和虞謙 · 查看更多 »

陳友定

陳友定(),也有作陈有定,字國安,又说字安国、永卿,元末福建福州府福清县玉涧人,少年时流转至汀州府清流县务农务工,后加入元朝政府军,元末明初参与了镇压元末民变的战争,因战功而最终升为福建最高长官,作为忠于元朝政府的官员掌控福建,曾平定福建战乱,最后因败于朱元璋,自杀未遂而被押赴南京处决。.

新!!: 明史和陳友定 · 查看更多 »

陳吾德

陳吾德(),字懋修、有齋,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歸善縣(今廣東省惠州市東北西枝江東岸)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湖廣按察司僉事。.

新!!: 明史和陳吾德 · 查看更多 »

陳士奇

陳士奇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陳士奇 · 查看更多 »

陳士啓

陳士啓(),名雷,江西行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泰和)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进士。 永樂二年,中进士二甲第十一名,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升礼部郎中,累任山东右参政。后朱高煦叛变,陈士启密报朝廷,并清理山东军籍。宣德年间,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陳士啓 · 查看更多 »

陳壯

陳壯,字直夫,祖籍浙江山陰,調籍京衛。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陳壯 · 查看更多 »

陳奇瑜

陳奇瑜(),字玉鉉,中國明朝山西保德州人。明朝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 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擢禮科給事中。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重罪,奇瑜亦抗疏力詆。天啟六年(1626年),出為陝西副使。累擢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崇祯五年,討斬辖区内盜魁,略盡,威名著關、陝。崇祯七年,三月,南京右都御史唐世济言:“流寇有四:一乱民、一驿卒、一饥黎、一难氓;宜分别剿抚。”崇禎命陈奇瑜執行。崇祯七年(1634年)二月,陈奇瑜任五省总督,剿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境内流贼,四个月内陈奇瑜组织打了二十三仗,全部获胜。 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六月,陳奇瑜與盧象昇會兵於上津。當時農民軍各部多入漢南,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雲集,竟誤走興安(今陝西省石泉以東的漢江流域)車箱峽。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实为奇瑜所设圈套。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情勢危殆。 當時連下二十多天大雨,被困的農民軍馬疲食盡,李自成用顧君恩詭計詐降,奇瑜不从,復以重金計誘奇瑜左右及諸將。轉達降意。奇瑜見賊眾被困,漸有驕色,便命他面縛出降。李自成竟自縛雙手,大膽出降,叩首奇瑜馬前,哀乞免死。奇瑜檢閱諸賊,共得三萬六千餘人,悉數遣歸原籍。每賊百名,用一安撫官押送,並且命所過州縣,給發餱糧。賊眾出峽離開大軍,差不多有數十里之遠,李自成突起,刺殺安撫官,餘賊也一同下手,把所有安撫官五十多人,盡行殺斃。七月,起義軍從車箱峽脫圍者計三萬六千餘人。起義軍脫圍後,沿途殘戮,飽掠而西,關中大震。給事中顧國寶劾奇瑜輕敵誤國。陈奇瑜上疏委罪练国事。练国事上疏自解:“汉南贼尽入栈道,奇瑜檄止兵,臣未知所抚实数。及见奇瑜疏,八大王部万三千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臣不觉仰天长叹。夫一月之内,抚强寇四万余,尽从栈道入内地,食饮何自出,安得无剽掠?且一大帅将三千人,而一贼魁反拥万余众,安能受纪律?即--口回籍,延安州县骤增四万余人,安集何所?合诸征剿兵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岂内地兵力所能支,宜其连陷名城而不可救也。若咎臣不堵剿,则先有止兵檄也;若云贼已受抚,因误杀使人致然,则未误杀之先,何为破麟游、永寿。”陳奇瑜被逮捕下獄。奇瑜既罷,即命三邊總督洪承疇兼督河南、山西、湖廣軍務。 崇禎九年(1636年)六月谪戍边。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福王(弘光帝)立,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赴,弘光元年(1645年)病死。.

新!!: 明史和陳奇瑜 · 查看更多 »

陳子壯

陳子壯(),字集生,號秋濤。廣東南海縣沙貝村(今廣州白雲區金沙街沙貝社區)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曆時官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謀求收復廣州,兵敗殉國。.

新!!: 明史和陳子壯 · 查看更多 »

陳察

陳察(),字元習,南直隶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贛巡撫。.

新!!: 明史和陳察 · 查看更多 »

陳于王

陳于王(),字伯襄,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陳于王 · 查看更多 »

陳于陛

陳于陛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于陛 · 查看更多 »

陳亨

陳亨可能是指:.

新!!: 明史和陳亨 · 查看更多 »

陳以勤

陳以勤(),字逸父,號松谷,別號青居山人,四川省順慶府南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陳以勤 · 查看更多 »

陳彥回

陳彥回(),字士淵,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興化路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陳彥回的父親陳立誠曾經是歸安縣丞,后被诬陷论死。陳彥回被謫戍雲南,家人多死于途中。到达四川时,只有陳彥回与其祖母郭氏还在。恰逢大赦,陳彥回又无法回乡,監送者因同情而放走他。因为贫困无法返乡,于是投靠鄉人知縣黃積良,冒姓黄。久之,獲閬中教諭嚴德政举荐,授保寧訓導。之后任满赴京述职,明太祖召见后任平江知縣。之后,給事中楊維康举荐,升任徽州知府。建文元年,因循良受建文帝嘉賞。祖母郭氏去世,应当离去,而百姓却在京师奔走乞留。陳彥回亦上报陈述,乞求復姓,至此,詔除彥戍籍。后連乞終喪,不許。葬郭氏于徽州城北十里北山,当时在墓下哭甚哀,人们看到后都称此山为“太守山”。陳彥回对百姓说:“我身为罪人,当初逃亡的时候冒名他姓。当时因为祖母还在,唯恐我受罪后牵连,于是隐忍了二十年。现在祖母去世了,我自当请死罪。皇上特赦我,我此生终将以死报国。”燕兵逼近南京時,陳彥回在地方招募義軍增援中央軍。朱棣攻佔南京後,陳彥回被逮捕入京,不屈而死。 南明弘光帝追贈他為太僕卿。.

新!!: 明史和陳彥回 · 查看更多 »

陳循

陳循(),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年间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新!!: 明史和陳循 · 查看更多 »

陳德

陳德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德 · 查看更多 »

陳志

陳志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志 · 查看更多 »

陳獻章

陳獻章(),字公甫,号實齋,廣東新會縣會城都会乡(今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人,后迁居白沙乡,世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教育家、思想家,為嶺南學派創始人。是嶺南唯一詔准從祀孔廟的學者,有「嶺南第一人」、「廣東第一大儒」的稱譽。曾自製以新會圭峰山長成的硬朗的茅草為材料的茅龍筆,字體蒼勁有力,別具風格。.

新!!: 明史和陳獻章 · 查看更多 »

陳祚

陳祚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祚 · 查看更多 »

陳繼儒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也作麋公,又号白石山樵。松江府華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及畫家。.

新!!: 明史和陳繼儒 · 查看更多 »

陳瑄

陳瑄(),字彥純,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平江伯。 陳瑄早年跟隨徐達征戰,在靖難之役時率領水師投降燕王朱棣,封平江伯。之後長達三十余年組織修築、管理京杭大運河,使得明初漕運得以完備,并影響到明、清兩朝的漕運制度。.

新!!: 明史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陳瑛

陳瑛(),河南行省揚州路滁州(今安徽省滁县)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建文年间的大量文武大臣均因他的诬陷致死。《明史》載入奸臣傳。.

新!!: 明史和陳瑛 · 查看更多 »

陳璸

陳璸(),字文煥,號眉川,中國廣東海康(今属雷州)人,清朝官員,官至福建巡撫,兼攝閩浙總督,為知名的清官,曾被康熙帝親口讚賞,言曰:「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亦見有清官,如伊者朕實未見;既從古清官,亦未見有如伊者」。.

新!!: 明史和陳璸 · 查看更多 »

陳鎰

陳鎰(),字有戒,号柏轩,南直隸吳縣(今屬蘇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陳鎰 · 查看更多 »

陳選

陳選(),字士賢,號克菴,浙江臨海縣(今臨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廣東左布政使。.

新!!: 明史和陳選 · 查看更多 »

陳遇

陳遇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遇 · 查看更多 »

陳萬化

万化(),名矩,字万化,以字行,号麟岡,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人。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万化為人慈善,有度量,好談笑,能顾全大局,又清廉正直,體恤官民,是明代極少數在東廠廠公任內善終並享清譽的宦官,又篤信佛法。當時的官吏甚至稱他為「陳佛」。 弟陈萬策是萬曆元年(1572年)癸酉科举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

新!!: 明史和陳萬化 · 查看更多 »

陳賢

陳賢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賢 · 查看更多 »

陳鑑

陳鑑(),字緝熙,號方庵、芳庵、心遠樓,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正统十三年(1448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天順元年(1457年)與高閏出使朝鮮,與朝鮮大臣有唱和,集成《丁丑皇華集》。官至國子監祭酒。著有《介庵集》,今不傳。 曾祖父陳彥名。祖父陳子騏。父亲陳德潤。.

新!!: 明史和陳鑑 · 查看更多 »

陳邦彥

陳邦彥(),字世南,一作思南,號匏廬,匏廬道人,又號春暉,晚自稱春暉老人。浙江海寧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少失雙親,由伯父陳元龍撫養。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科舉人,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入直南書房,升侍講,康熙四十九年編《淵鑑類函》、《佩文韻府》,康熙五十二年《御選唐詩》校勘兼繕寫官。康熙五十三年四月以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五十五年修《御定月令輯要》,六十一年《分類錦字》之校勘官。雍正時因「錢名世名教罪人案」革職,乾隆九年以侍讀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禮部侍郎。工小楷,深得董其昌筆意,常奉命校讀御制碑版文,有《春暉堂書課》傳世。卒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

新!!: 明史和陳邦彥 · 查看更多 »

陳邦瞻

陳邦瞻(),字德遠,高安(今江西高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授南京大理評事,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出為浙江參政。進福建按察使,遷右布政使。又建滏陽書院。光宗嗣位,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平田州岑茂仁之亂。功封兵部左侍郎。天啟二年(1622年)五月疏陳四事:「客氏既出復入,乃陛下過舉。輔臣不封還內降,引義固爭,致罪謫言者,再蹈拒諫之失,其何解於人言?」後兼戶、工二部侍郎,天啟三年(1623年)卒於官。詔贈尚書。有《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荷華山房集》等。.

新!!: 明史和陳邦瞻 · 查看更多 »

陳脩

陳脩(),字奉先。三國時期東吳將領。.

新!!: 明史和陳脩 · 查看更多 »

陳良謨

良谟(),字士亮,一字宾日,室名娑蘿園,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末官员。.

新!!: 明史和陳良謨 · 查看更多 »

陳束

陳束,字約之,號後冈,浙江鄞縣人,明朝官員、作家、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新!!: 明史和陳束 · 查看更多 »

陳泰來

泰来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泰來 · 查看更多 »

陳洽

陳洽,字叔遠。南京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 陳濟之弟,幼年穎慧,明洪武年間,以善書法被引薦任兵科給事。朱元璋賜金織羅衣。建文時,茹瑺薦起文選郎中。累擢吏部左侍郎。永樂五年,赴廣西參謀軍務,代掌交趾布按司事。改任大理寺卿。成山侯王通與參將馬瑛合兵討黎利,陳洽參贊軍務。之後升爲兵部尚書。 宣德元年十一月,至應平之寧橋,王通不聽部將勸阻,下令冒雨渡河而陣,行泥濘中,遭黎利軍伏擊。陳洽多處負傷,左右欲扶還,陳洽怒目吼道:“吾為國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在今日,義不苟生。”遂自刎死,死者三萬餘人。追贈少保,賜諡節湣,民間稱節憫公。.

新!!: 明史和陳洽 · 查看更多 »

陳演

陳演(),字發聖,號讚皇,四川井研人,崇禎時期的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陳演 · 查看更多 »

陳本深

陳本深,字有源,浙江鄞縣(今属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官吏。 永樂初年,他由鄉舉入國子監,授刑部主事,隨後升為刑部員外郎。之後擔任吉安府知府,在任期間平定民變。使得吉安府上下政舉大綱,民無所白。他還整頓教育,建造學堂。英宗正統六年,他本應因為在當地任官滿九年而調任,被民眾乞留。之後因年老辭官,前後擔任吉安知府十八年。.

新!!: 明史和陳本深 · 查看更多 »

陳旭

旭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陳旭 · 查看更多 »

陳懷

陳懷(),南直隶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陳懷 · 查看更多 »

陳敬宗

陳敬宗(),字光世。浙江承宣佈政使司明州府慈谿縣(今浙江宁波慈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與北京國子監祭酒李時勉並以「賢祭酒」知名,稱「南陳北李」。.

新!!: 明史和陳敬宗 · 查看更多 »

陳思賢

陳思賢,廣東承宣佈政使司茂名縣(今廣東省茂名市高州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末,為漳州教授,經常以忠孝大義教授諸生。燕王朱棣即位后,其大哭道“明倫之義,正在今日。”并率領門人吳性原、陳應宗、林玨、鄒君默、曾廷瑞、呂賢六人,即明倫堂為舊君位。后七人被逮捕到京師處死。嘉靖年間,提學副使邵銳立祠祀思賢及其六門生。.

新!!: 明史和陳思賢 · 查看更多 »

陳性善

陳性善(),名复初,以字行。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属绍兴市)。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忠於建文帝,靖難之變後自殺殉國。.

新!!: 明史和陳性善 · 查看更多 »

陶垕仲

陶垕仲,名鑄,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慶元路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十六年,其以国子监生升任監察御史,因弹劾刑部尚書開濟至死而声名天下。不久,升任福建按察使,惩治贪官、支持教学、抚恤军民,受到朱元璋嘉奖。福建布政使薛大方貪暴,陶垕仲启奏弹劾,两人一同被逮入京。经讯问,治薛大方罪,而恢复陶垕仲职位。后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陶垕仲 · 查看更多 »

陶宗儀

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黃岩清陽人(今屬浙江台州路橋)人。元末明初文史學家。 父陶煜官至上虞縣尹,叔陶復初是書畫家。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三月,科举失利,舉進士不第,八月避兵出遊浙東、浙西。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后,定居雲間(今上海松江),開館授課。終身不仕。人稱“南村先生”。工書法,尤能小篆,勤於筆記,隨身攜帶筆墨,遇事即記。著有《書史會要》、《南村輟耕錄》、《說郛》、《南村詩集》等。 T T T Z.

新!!: 明史和陶宗儀 · 查看更多 »

陶安

陶安(),一说(),字主敬,安徽马鞍山當塗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少年聪慧,熟读历史,尤其擅长《易经》。元朝至正年间,中举江浙鄉試,授明道書院山長,后避难返乡。朱元璋攻破太平後,其与李習等人帅父老乡亲迎接。后留任为幕府,授左司員外郎。后跟随攻破集慶后,晋升郎中。当时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四人归顺时,朱元璋问陶安其四人如何。陶安回答道:“我的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治理才能不如章溢、葉琛。”朱元璋认为其十分谦让。后攻下黄州,命为黄州知州。其在黄州减免税役,百姓安居乐业。后因事贬任桐城知县,后移任饒州知州。陳友定当时攻伐饶州,其率兵固守,后援兵到退敌。当时几位大将要屠杀跟随逆贼的百姓,陶安制止,后得朱元璋赞赏,当地民众为陶安立生祠。 洪武元年,命修国史,朱元璋赐其对联:“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有御史弹劾其隐瞒过错。皇帝问道:“陶安怎么可能会这样呢,况且你从何得知?”对答:“从民间传言而知。”朱元璋大怒,立刻罢免该御史。后命江西行省參政,在任上政绩显著。后死于任上,在病危时仍上书谈时务。后朱元璋为其写祭文,并追封姑孰郡公。 陶安子陶晟任浙江按察使,后因涉嫌贪污被诛杀。.

新!!: 明史和陶安 · 查看更多 »

陶仲文

陶仲文(),原名典真。明代湖北黄冈人。著名道士,獲嘉靖帝寵信。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少师,兼少傅、少保。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

新!!: 明史和陶仲文 · 查看更多 »

陶凱

陶凱(),字中立,臨海(今臨海市)人。 至正年間中舉,授永豐教諭,推辭不就,同輩張仲舉、朱昌齡等人有往來,朱元璋曾慕名拜訪取策,陶凱曰:“群雄所據地,未可與爭,元雖有地,政衰民怨,是空地耳,取之易也”。洪武初年(1368年)至南京,與汪克宽、胡翰、宋僖、陈基、曾鲁、高启等同修《元史》。書成,授翰林應奉,又纂《大明集禮》,於大本堂教導楚王讀經。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與崔亮並為禮部尚書,各有敷奏。定“军礼及品官坟茔之制”,又“定科举式”。崔亮死後,陶凱獨任。洪武四年,任会试主考官。洪武五年(1372年),上奏:“汉、唐、宋时皆有会要,纪载时政。今起居注虽设,其诸司所领谕旨及奏事簿籍,宜依会要,编类为书,庶可以垂法后世。下台省府者,宜各置铜柜藏之,以备稽考,俾无遗阙”与张筹等编集《昭鉴录》。洪武六年(1373年)為湖廣參政,八年(1374年),起為國子祭酒。 洪武初期,陶凱隨侍於朱元璋左右,明太祖稱“一時詔令、封冊、歌頌、碑碣、多出其手”,又稱“措辭陳義,各當其體,沛然為一代之用。”,又修《洪武正韵》等。李贄說他“姿性過人,才高學博,識見卓遠,為文千言立就”。晚年自号“耐久道人”,朱元璋以為影射自己杀戮功臣,曰:“自去爵祿之名,怪稱曰‘耐久道人’,是其自賤也”,“坐在禮部時朝使往高麗主客曹誤用符驗”,被处死,生前朱元璋曾贈以“丹書鐵券”,仍不免一死。有《陶尚书集》,今不傳。.

新!!: 明史和陶凱 · 查看更多 »

陶琰

陶琰(),字廷信,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間鄉試解元,再中進士,累官戶部、工部尚書。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卒諡恭介。.

新!!: 明史和陶琰 · 查看更多 »

陶諧

陶諧(),字世和,號南川,浙江會稽(今紹興)陶堰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陶諧 · 查看更多 »

陶成

陶成,字孔思,郁林人。明朝軍事將領,陶魯之父。 永樂年間,中鄉試,授交阯鳳山典史。尚書黃福舉薦,命署諒江府教授。任期滿後,升山東按察司檢校,之後再經舉薦,擢大理寺評事。正統年間,因劉中敷舉薦,超擢浙江僉事,任期內卓有成就,平定倭寇騷亂,后任按察使副使。之後平定處州葉宗留、陳鑒胡、陶得二等賊亂,在與陶得二交戰中戰死。有一子陶魯。.

新!!: 明史和陶成 · 查看更多 »

陸容

容(),字文量,號式齋,南直隸太倉州(今属江苏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學者。.

新!!: 明史和陸容 · 查看更多 »

陸完

完(),字全卿,號水村。蘇州人。明朝兵部尚書、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陸完 · 查看更多 »

陸崑

崑有:.

新!!: 明史和陸崑 · 查看更多 »

陸以湉

以湉(),字薪安,一字定圃,號敬安,浙江桐鄉人。.

新!!: 明史和陸以湉 · 查看更多 »

陸炳

炳(1510年—1560年),字文明,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明朝錦衣衛都指揮使、忠誠伯,陸松之子,其母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陸炳幼小隨母出入宮。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進士,授錦衣衛副千戶,父卒襲指揮僉事,進指揮使,掌南鎮撫事。 嘉靖十八年(1539年),隨駕南巡至衛輝(今河南汲縣),夜裡行宮失火,陸炳冒烈焰背負世宗脫險,因而得世宗恩寵,升為都指揮同知。掌錦衣衛事。未幾,擢都督僉事,又以緝捕功,升任都督同知。陸炳為擴充權勢,明里巴結閣臣夏言、嚴嵩,暗中又設計除之。陸炳曾捶殺兵馬指揮,然帝寵而不問。後為御史所劾,夏言擬旨欲逮治,陸炳懷恨在心,遂勾結嚴嵩揭發夏言,致夏言被殺。其後大將軍仇鸞得寵,與嚴嵩爭權,陸炳在帝前揭仇鸞虛報戰功、陰謀不軌,帝即收仇鸞敕印,仇鸞憂懼而死。因揭發有功,官至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值內苑,與嚴嵩、朱希忠等共侍事。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彈劾司禮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盜工所物料營建墳墓如帝王規模,三人被論罪處斬。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錦衣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病死任上,諡武惠,贈忠誠伯,墓葬於今平湖市新埭鎮溪漾村。是明朝唯一一個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員。.

新!!: 明史和陸炳 · 查看更多 »

陸隴其

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學家。 陸隴其生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二甲進士。康熙十七年任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區)知县,被巡抚慕天颜疏劾去职,離任時,只帶了幾卷圖書和妻子的織布機,民众“扶老携幼,哭卷攀辕”,“嘉定士民数千泣留不得,因刻《公归集》为赠”。俞鶴湖詩讚曰:“有官貧過無官日,去任榮於到任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魏象樞以“天下第一清廉”為由,薦舉陸隴其補轉知靈壽(今屬河北),以清正廉潔而著稱。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 陸隴其終身佩服朱熹,以朱熹的是非為是非,認為「宗朱子者為正學,不宗朱子者即非正學。……今有不宗朱子之學者,亦當絕其道,勿使併進」,反對王守仁“致良知”的陽明學,被清廷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與陸世儀並稱“二陸”。谥清献,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新!!: 明史和陸隴其 · 查看更多 »

陸聚

聚(),明朝初年軍事將領。 其最初為元朝樞密院同知,后兵敗逃至濠州。徐達在經絡時候,陸聚以徐州、宿州兩地應降。朱元璋曾經說過:“這兩州是我的祖地,不忍用兵。”當其歸附時,朱元璋大悅,命其為江南行省參政,仍守徐州。后擴廓遣李左丞進攻徐州,陸聚派遣傅友德進攻,并俘獲李左丞。后又擊敗元朝部隊于宿州,活捉邢端等人。后跟從平定山東、汴梁。后改為山東行省參政。之後跟從攻陷元大都、經略大同、保定、真定,并平定山寨等。洪武三年,封為河南侯。洪武八年,在陝西屯田。后在臨清練兵。后召還。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連坐而死,其爵位廢除。.

新!!: 明史和陸聚 · 查看更多 »

陸震

震(),字汝亨,号鶴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蘭谿縣(今浙江省蘭溪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初年同進士出身。正德末,官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因諫武宗南巡遭廷杖身死。.

新!!: 明史和陸震 · 查看更多 »

陸樹德

樹德(),字與成、阜南,榜姓林,南京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進士,授嚴州府推官。隆慶二年,升任刑部湖廣司主事。隆慶四年,改禮科給事中。隆慶五年,升任禮科都給事中。曾經彈劾馮保。升尚寶司卿。萬曆三年,歷任南京太常少卿。萬曆九年,任南京太僕卿。萬曆十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不久辭職歸鄉。 陸鵠之子、陸樹聲之弟。有子陸彥禎、陸彥楨,女婿張仲文、范久謙、戴士毅、馮大順。有孫陸景星、陸景朋、陸景皐;曾孫陸慶紹、陸慶繩、陸慶綿。.

新!!: 明史和陸樹德 · 查看更多 »

陸樹聲

樹聲(),字與吉,別字維吉,號平泉,又號無諍居士,別號長水漁隱、適園主人、九山山人、大歇生等,直隶華亭县(今屬上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陸樹聲 · 查看更多 »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新!!: 明史和陈友谅 · 查看更多 »

陈奉

奉,明湖广承天(今湖北钟祥)人。 早年為御马监奉御太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前往湖广一带征收矿税,为皇帝敛财。《明史》稱其“剽劫行旅,恣行威虐”。馮應京彈劾陈奉十大罪,陈奉反诬冯应京阻挠皇命,萬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馮應京被押至北京,入鎮撫司獄。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揭露陈奉“威吓诈骗官民,犯上违制自称千岁”等罪行。皇帝置之不理。陈奉回京時,有“金宝财物巨万”,“舟车相卫,数里不绝”。.

新!!: 明史和陈奉 · 查看更多 »

陈子龙

陳子龍(),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新!!: 明史和陈子龙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新!!: 明史和陈寿 · 查看更多 »

陈俊

俊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陈俊 · 查看更多 »

陈公

公(),维扬人,名不详,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祖父。 宋朝末年参军投靠大将张世杰,随张世杰扈从宋帝赵昺。1279年春,崖山之战陆秀夫兵败,张世杰与元兵大战,军溃,士卒多溺死。陈公投海,有幸獲救脱死上岸,粮绝想吃死马,被投降元朝的统领官救上船,送到通州。 陈公回到维扬,不愿再参军,避居盱眙津里镇,从此靠巫术,卖卜和看风水为生。陈公无子,生二女,长女嫁给季氏,次女陈二娘嫁给朱世珍。陈公晚年以季氏长子为后,年九十九卒,墓在盱眙。朱世珍和他二女儿生下儿子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成为皇帝,朱元璋追封母亲陈二娘为淳皇后。洪武二年,追封外祖父为扬王,外祖母为扬王夫人,立祠太庙东。朱元璋命中书省即墓次立庙,设祠祭署,奉祀一人,守墓户二百一十家,朱元璋自制《扬王行实》,让翰林学士宋濂书写碑文。.

新!!: 明史和陈公 · 查看更多 »

陈珪 (明朝)

陳珪(),河南行省揚州路泰州(今江蘇省泰興縣)人。明朝軍事將領。 洪武年間,陳珪跟從大將軍徐達平定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之後跟從朱棣北征任前鋒,進副千戶。之後,靖難之役中,跟從朱棣起兵,積功至指揮同知。之後回北平輔助世子守衛。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寧侯,祿千二百石。永樂四年,開始修建北京宮殿。永樂八年,明成祖北征,其與駙馬都尉袁容輔助趙王留守北京。十五年命鑄繕工印給陳珪,兼掌行在後府。永樂十七年去世,贈靖國公,謚忠襄。.

新!!: 明史和陈珪 (明朝) · 查看更多 »

陈琛

琛(),字思献,号紫峰,福建晋江縣陈埭涵口人,明朝理学家和教育家。陈琛被闽南人称为“泉州第一通”,并与张岳、林希元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新!!: 明史和陈琛 · 查看更多 »

陈美

美(英文名: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华裔小提琴演奏家,兼善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亦為滑雪運動員。.

新!!: 明史和陈美 · 查看更多 »

陈璘

(),字朝爵,号龙崖,明朝军事家,生於韶州翁源县(今廣東韶关市翁源县),曾領兵鎮壓多起平民武裝起事,并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率軍援助朝鲜抵抗日本入侵。.

新!!: 明史和陈璘 · 查看更多 »

陈迪

迪可以指:.

新!!: 明史和陈迪 · 查看更多 »

陈钢

钢(),回族,中国上海人,钢琴家暨作曲家。 其父陈歌辛是中印混血的西洋音乐名家,陈歌辛自幼在上海受西式教育,师从欧洲音乐家,此后一直从事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周璇等上海歌女赖以成名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夜上海》,都是陈歌辛作曲。 陈歌辛对陈刚自幼进行严格的音乐教育,也为他聘请了欧洲名师匈牙利流亡音乐家瓦拉学习钢琴和作曲,对儿子的期望就是复制陈歌辛自己的音乐人生道路。1949年上海刚解放,陈歌辛立刻把14岁的陈刚送去参加解放军。陈刚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习,师从丁善德学习作曲,师从桑侗学习和声,师从苏联专家学习阿尔扎马洛夫学习作品分析理论,1959年毕业前与何占豪合作创作《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新!!: 明史和陈钢 · 查看更多 »

陈金

金()本名陳鵬飛。出生于河北邯郸,中国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曾獲得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於2013年退役;2014年1月起出任中國國家羽毛球隊女单主教练。.

新!!: 明史和陈金 · 查看更多 »

陈际泰

陳際泰(),字大士,號方城,臨川鵬田人。明末古文家。.

新!!: 明史和陈际泰 · 查看更多 »

陈沂

#重定向 陳沂.

新!!: 明史和陈沂 · 查看更多 »

陈泰 (明朝)

陳泰(),字吉亨,是中國明朝官員。福建光泽人。.

新!!: 明史和陈泰 (明朝) · 查看更多 »

陈有年

有年(),明朝大臣,字登之,号克庵,浙江余姚县(今余姚市)人。与余姚孙鑨,平湖陆光祖并称为“浙中三贤太宰”,闻名天下。.

新!!: 明史和陈有年 · 查看更多 »

陈济

陳濟(),字伯載,武進(今常州)人,明朝史學家。 陳洽之兄。自幼聰慧,讀書過目成誦,時稱“兩腳書櫥”。以布衣身份,任《永樂大典》正總裁,“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执笔者有所疑,辄就济质问,应口辨析无滞。”永乐五年(1407年)冬書成,授官右春坊左贊,於朝中讲学十五年,五皇孙皆从受经。终身危坐,手不释卷。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病逝。著有《书传补》、《元史举要》、《通鉴纲目集览正误》《思斋集》等。.

新!!: 明史和陈济 · 查看更多 »

陈新甲

陳新甲(),四川長壽人。明末崇禎帝的重臣。.

新!!: 明史和陈新甲 · 查看更多 »

陆居仁

居仁,字宅之,號巢松翁,松江華亭人。 生卒年皆不詳。元泰定三年(1326年)丙寅以《詩經》舉鄉試,隐居不仕,善草書,教授學徒以终。约卒於洪武十年(1377年)。居仁與楊維楨、錢惟善相唱和,被称为“元末三高士”,及歿,同葬山中,人稱“三高士墓”。有《松雲野褐集》传世。.

新!!: 明史和陆居仁 · 查看更多 »

陆仲亨

仲亨,(),元末明初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明開國大將。.

新!!: 明史和陆仲亨 · 查看更多 »

陆光祖

陆光祖(),字與繩,號五臺,浙江平湖縣(今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旧埭村)人,祖籍直隸蘇州,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陆光祖 · 查看更多 »

陆深

陆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直隸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陆深 · 查看更多 »

把匝剌瓦爾密

把匝剌瓦尔密(),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后裔。封梁王,镇守云南。元末明初政治和军事人物。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惠宗离开元大都,元朝退回草原后,把匝剌瓦尔密仍然坚守云南,并派遣使者去漠北觐见北元皇帝,继续忠于元朝。其间曾对抗明玉珍明夏政权的进攻。朱元璋平定四川后,因云南地险,不愿用兵,試圖劝降。后不得,於是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傅友德、藍玉、沐英进攻,并活捉司徒平章達裏麻。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壬申日(1382年1月6日),把匝剌瓦尔密知道无法获胜,于是焚烧龙衣、驱妻子到滇池死。自己则与左丞达德、右丞绿尔夜入草舍自尽。.

新!!: 明史和把匝剌瓦爾密 · 查看更多 »

暴昭

暴昭(),山西省平陽府潞州潞城縣(今山西省長治市潞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暴昭由国子监监生授大理寺司務。洪武三十年,升任刑部右侍郎,次年为刑部尚书。其以节俭著称。建文初年,担任北平採訪使,得知燕王朱棣欲求谋反,上书密报,请求早做准备。朱棣起兵后,中央在河北真定设平燕承宣布政使司,暴昭以尚书身份兼任其司使,并与鐵鉉备战。后平安部队被攻破,被召还。燕军攻入金川门后,暴昭逃亡被捕,不屈,被施以磔刑。.

新!!: 明史和暴昭 · 查看更多 »

查繼佐

查繼佐(),初名繼佑,初字三秀,更字友三,號伊璜,又號與齋,別號東山釣史、釣玉。浙江海寧人。.

新!!: 明史和查繼佐 · 查看更多 »

柯枝

#重定向 科契.

新!!: 明史和柯枝 · 查看更多 »

柯潛

柯潛(),字孟時,號竹岩,福建莆田城廂區靈川鎮柯朱村人,明朝政治人物、狀元。 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出生於農家,祖柯洪昌,父柯再興。生性遲鈍,但勤勉好學,三年不出書亭。景泰二年(1451年)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人稱壺公轉世,莆田諺語:“見了壺公山,聰明花開了”。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年)授國子監祭酒。玄孫柯維騏以史學見長。.

新!!: 明史和柯潛 · 查看更多 »

柳城

柳城可以指:.

新!!: 明史和柳城 · 查看更多 »

柳升

柳升(),一作柳--,字子漸,南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安慶市怀宁县)人,明朝军事将领,封爵為安遠侯。死後谥襄愍。.

新!!: 明史和柳升 · 查看更多 »

柳河之役

柳河之役發生於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是明朝與後金的一場小型戰鬥,以後金小勝收場。 天啟五年(1625年)孫承宗出鎮遼東時,推薦馬世龍擔任山海關(今河北山海關)總兵,統領關內外軍馬。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馬世龍誤信生员劉伯鏹之言,稱後金四貝勒皇太極進駐耀州,手上兵源不满三百人。世龍大喜,派兵自娘娘宮渡三岔河,打算襲擊耀州(今遼寧省營口縣岳州村),並先遺魯之甲與李承先二將率領前往,這時由於駐覺華島水師游擊金冠、姚与贤等遲未前來接應,至二十五日舟仍不至,李、魯二人率領八百人透過七隻漁船強渡三岔河,導致形跡外洩,造成柳河之役的潰敗,死傷四百多人,魯之甲與李承先均戰死,中軍錢應科落水死。事後言官交章劾奏,世龍被彈劾離職,孫承宗謊稱李、魯二人是「巡河哨敗」,仍與喻安性同時被罷免。由高第代為經略。.

新!!: 明史和柳河之役 · 查看更多 »

柴國柱

柴國柱(),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今遼寧大通县景阳乡)人。 周世宗柴荣后裔。祖上山东人,明初屯戍西宁,柴国柱出生于大通清水堡(今景阳镇),万历年間由父荫任百户,是西宁卫中军守备,骁勇善射,“击寇两川,勇冠三军”,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參與湟中之役,以功進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历任凉州副总兵、陕西总兵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擔任甘肃总兵官、都督府右都督,與杜松、劉綎等同被召,赴援遼東討伐努爾哈赤。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由於熊廷弼推荐,以辽东总兵官驻守沈阳,天启初年,功加左都督。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二十五日病逝。有弟柴國棟,於萨尔浒之戰戰歿。.

新!!: 明史和柴國柱 · 查看更多 »

柴車

柴車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明史和柴車 · 查看更多 »

柔佛

柔佛州(Johor;Johore)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之一,首府为新山(Johor Bahru)。 柔佛州位于马来西亚的南部,同時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东面臨南海,西面臨马六甲海峡與印尼苏门答腊相望,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 柔佛州现任苏丹为苏丹依布拉欣·依斯迈(已故苏丹马末·依斯干达之长子),于2010年1月23日上午10时21分,在柔佛大王宫依据1895年柔佛州宪法宣誓就任苏丹。因为柔佛最接近新加坡,所以有连接到新加坡的设施。 柔佛州採週休星期五和星期六兩天。.

新!!: 明史和柔佛 · 查看更多 »

林希元

林希元( ),字茂貞,號次崖,福建同安人。明朝官员、学者。与陈琛、張岳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新!!: 明史和林希元 · 查看更多 »

林俊 (明朝)

林俊(),字待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莆田)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书。.

新!!: 明史和林俊 (明朝) · 查看更多 »

林碩

林碩(),字懋弘。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閩縣(今屬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林碩 · 查看更多 »

林瀚

林瀚可以指:.

新!!: 明史和林瀚 · 查看更多 »

林聰

林聰(),字季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寧德縣(福建省寧德縣)人,明朝刑部尚書、左都御史、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林聰 · 查看更多 »

林鶚

林鶚(),字一鶚,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黃岩縣(今浙江省黃岩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林鶚 · 查看更多 »

林錦

林錦,字彥章,連江人。明朝官吏。 景泰初年,由鄉貢授合浦訓導,提供平定當地瑤寇方略,為巡撫葉盛所奇,命代理靈山縣事。之後設柵防守,抵禦寇亂。任期滿後離開,當地百姓稱:「公去,賊復至,誰禦者?」均悉數逃亡山中。之後下詔任期為靈山知縣,民復來歸。天順年間,率眾攻破敵軍羅禾水、黃姜嶺、新莊,平定賊亂,建立土城。成化元年,恰逢廉州被賊軍攻陷,命其試廉州知府,在任期間平定賊亂,保境安民。成化四年,上級官員交相舉薦,之後擔任按察使僉事、副使。.

新!!: 明史和林錦 · 查看更多 »

林材

林材(),字謹任,福建福州府閩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林材 · 查看更多 »

林汝翥

林汝翥,字大葳,福建福清人。 以乡举授沛县知县。天启二年,战胜徐鸿儒部并因捉拿王普光党有功,擢御史。天启四年六月,因杖打内侍曹进,魏忠贤矫旨廷杖汝翥,被削籍归。 崇祯初年,起官右参议,分守温处道,不赴。久之,起琼州道,坐奸民煽乱,贬秩归。福王时,起云南佥事,已而解职。鲁王次长垣,召为兵部右侍郎,与员外郎林惣攻打福宁,战败被捉后不降吞金屑而死。 Category:福清人 Category:林姓.

新!!: 明史和林汝翥 · 查看更多 »

林潤

林潤(),字若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進士,授臨川縣知縣,抵禦倭寇進犯。后升任南京監察御史,彈劾國子監祭酒沈坤殺人、彈劾副都御史鄢懋卿,為嚴嵩所庇護。后彈劾伊王朱典楧。當時嘉靖帝採用鄒應龍進言,貶戍嚴嵩子嚴世藩到雷州,其黨羽羅龍文到潯州,后兩人仍密謀招募部隊謀反。林潤在巡查時發現并上報,嘉靖帝大怒,命林潤率人逮捕兩人,均被處斬。林潤之後升任南京通政司參議,歷太常寺少卿。隆慶元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諸府。三年后死於任內。.

新!!: 明史和林潤 · 查看更多 »

揭重熙

揭重熙(),字祝萬,又字萬年,號蒿庵。臨川東門揭家坊(今湖南鄉大塘揭家)人。 自幼聰敏,好學不倦。崇禎十年丁丑科,以五經登進士第,授福寧(今福建霞浦)知州,好談兵、知調度。弘光时,任吏部主事。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官兵部右侍郎,总督江西义旅及刘一鹏之兵,前往南雄。官至兵部尚书。后兵败被俘,順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初二日不屈死。.

新!!: 明史和揭重熙 · 查看更多 »

李原名

李原名,字資善,安州(今河北安新)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洪武十五年,其被舉薦為御史。洪武二十年,出使平緬歸還,后升任禮部尚書。當時高麗聲稱遼東的文州、高州、和州、定州都是其舊地,乞求能夠在鐵嶺守衛。其曰:“這些地方都是以前元朝板圖,屬於遼東,高麗的國土應該以鴨綠江為邊界。現在鐵嶺已經設置衛所,不宜聽從高麗。”當時安南每年送貢品,朱元璋念及其勞民傷財,李原名即以太祖意,命其改為三年一貢。洪武二十三年,以老辭職。.

新!!: 明史和李原名 · 查看更多 »

李叔正

李叔正(),字克正,初名宗頤,江西靖安人。 其十二歲就善於寫詩,時稱江西十大才子之一。后因推薦授任國子監學正。洪武初年,辭職。后不久再次被推薦為學正,后升任渭南丞。當時同州、蒲城兩地爭地界,累年未得解決,而當時行省派遣李叔正去處理。李叔正單騎而至,解決糾紛。當時渭南每年交粮赋二万石,田无定额。他按新亩数重定赋税,由于立法精密,诸弊尽剔。此後升任興化知縣,后以礼部侍郎召回。后李叔正告老還鄉,后不被批准,改任國子助教。當時國子監中諸位學生多出自豪門,李在国子监严立教规,旦夕督导。朝廷紛紛贊許其賢才。后升任監察御史,奉命巡視岭南,當時琼州府吏誣告知府,后李叔正經過調查,發現與事實不符,於是將誣告事宜具奏朝廷,后使知府伸冤,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贊許。后升任禮部侍郎。洪武十四年,升任禮部尚書,在任上去世。 李叔正有妻夏氏,當時陳友諒攻陷南昌時,夏氏投井自殺。李叔正之後再未娶妻。.

新!!: 明史和李叔正 · 查看更多 »

李夢辰

李夢辰(),字元居,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戶部尚書李汝華之侄,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授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崇禎五年(1632年)上疏言:「中外交訌,秦、晉、齊、魯多亂,兩河居中尤要地。鉛硝久市直未償,漕米歲輸累無已,宗祿並征,南陽加派,河決歲歉,郵傳催科之患百出,民室如懸罄,生計日不支,急難誰肯用命?兩河標兵、磁兵,新舊不滿七千,一有警,防御何資?今日之務急防河,繕城,備器,練鄉兵,治甲冑,尤以收拾人心為本。」累遷至通政使。 崇禎十五年(1642年)春,李自成攻陷西華,屠殺陳州,近逼睢州。時州缺正官,夢辰歸,即乘城主守。賊人從他門進入,擁夢辰見羅汝才。汝才問所欲,夢辰說:「我大臣,但欲死爾。」汝才又遣人勸降,並送酒給他。夢辰覆杯於地,太息起,扼吭而卒。其妻王氏,正在病中,聞之,不食死。.

新!!: 明史和李夢辰 · 查看更多 »

李孜省

李孜省,南昌人,在布政司吏任上,由於貪贓事發而藏匿不歸。當時明憲宗好方術,李孜省學五雷法並巴結宦官梁芳、錢義,於是得以進用。.

新!!: 明史和李孜省 · 查看更多 »

李崇德

李崇德(),祖籍赵郡柏人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唐朝官员。.

新!!: 明史和李崇德 · 查看更多 »

李中

李中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李中 · 查看更多 »

李中 (明朝)

李中(),字子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九年(1514年),登進士,授工部主事,期間反對明武宗建寺于西華門內。后下罪,貶為廣東通衢驛丞。當時王守仁巡撫贛州,檄其參與軍事,平定朱宸濠之亂。明世宗即位后,升任廣東僉事。再遷廣西提學副使。嘉靖八年,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明實錄:世宗實錄,124卷。嘉靖十年,任廣東按察使。嘉靖十四年,改廣東右布政使、四川布政司右參政。嘉靖十八年,任浙江按察使、同年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明實錄:世宗實錄,251卷、山東巡撫,治理當地蝗災。嘉靖二十年,任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后因事彈劾去世,明光宗時,追諡莊介。.

新!!: 明史和李中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中正

李中正(),明朝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盧氏縣(今河南省盧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萬曆末年,鄉試中舉,天啟二年,登進士,授承天府推官,此後升爲兵部主事。崇禎初年,因病致仕歸鄉。崇禎六年,因河北盜亂涉及盧氏縣。李中正因率眾抵禦寇亂,寡不敵眾而身亡。.

新!!: 明史和李中正 · 查看更多 »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茶陵縣(今湖南茶陵)人,金吾左衛軍籍。.

新!!: 明史和李东阳 · 查看更多 »

李世達

李世達(),字子成,號漸菴,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涇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左都御史。.

新!!: 明史和李世達 · 查看更多 »

李三才

李三才(),字道甫,號修吾。陕西临潼人,寄籍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為人揮霍有大略,明史稱其「英遇豪俊,傾動士大夫,皆負重名」,明朝官員,東林黨領導人之一。與汪文言被稱為「漕汪二賢」。.

新!!: 明史和李三才 · 查看更多 »

李乘云

李乘云(),原名子雨,号荆阳,河南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李乘云 · 查看更多 »

李康妃

李康妃()明朝光宗宠妃,明熹宗、明思宗养母,皇四子朱由模、皇八女乐安公主、朱徽妱生母。初为选侍,後封康妃。史称西李。.

新!!: 明史和李康妃 · 查看更多 »

李应期

李应期(),字均饶,瑞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陕西巡按御史。.

新!!: 明史和李应期 · 查看更多 »

李廣 (明朝)

李广,明朝宦官,明孝宗朝内侍。 他以符箓祷祀迷惑明孝宗,由此作奸舞弊,假传圣旨授传奉官,四方争相贿赂。他擅自夺取京畿民田,专盐利巨万。建造宅第,引玉泉山的水绕宅而行。给事中叶绅、御史张缙弹劾他,明孝宗不理。弘治十一年,他向明孝宗建议在万岁山造毓秀亭,亭子修成,公主夭折。不久,清宁宫起火。有人说,建亭犯岁忌,太皇太后周氏因此怀恨他,李广害怕自杀。明孝宗派人到他家搜索,发现文武大臣贿赂他黄白米各千百石,黄米就是金子,白米就是银子。明孝宗大怒,下法司纠察。交结李广的官员,向孝宗的妻舅寿宁侯张鹤龄求告,于是搁置此案。.

新!!: 明史和李廣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建泰

李建泰(),字復余,山西曲沃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李建泰 · 查看更多 »

李仕魯

李仕魯(),字宗孔,中書省濮州(今河南省濮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从学朱熹儒家理论,后朱元璋任用其为黃州同知。洪武十四年,升任大理寺卿。当时朱元璋设立僧錄司,为佛教僧侣设立官职。李仕魯上书反对,朱元璋不听。后辞职并置笏于地上,引起朱元璋大怒。朱命武士斩杀其于殿下。.

新!!: 明史和李仕魯 · 查看更多 »

李介

李介(),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萊州府高密縣 (今山東省濰坊市高密縣)人,明朝兵部侍郎。 成化五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成化七年,授監察御史,巡撫兩浙鹽運,后任河南道御史。九年任期滿后升大理寺丞,進大理寺少卿。弘治元年,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歷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弘治十年,兼左僉都御史,經略大同。死後贈兵部尚書。有子李昆。.

新!!: 明史和李介 · 查看更多 »

李伟

李偉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李伟 · 查看更多 »

李彬

李彬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李彬 · 查看更多 »

李德成

李德成(),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广东省深圳市政协原主席。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特别邀请人士,分入第五十七组。并担任经济委员会专委。.

新!!: 明史和李德成 · 查看更多 »

李侃

李侃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李侃 · 查看更多 »

李忠臣

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薊县人。 少年从军,以材力奮,為節度使薛楚玉部下。安史之亂時,隨史思明攻打河陽,趁夜率五百人投降李光弼,唐肅宗召至京師,賜名李忠臣,賜良馬、甲第。時立有戰功,大敗奚族首領阿布離。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獨勝。李忠臣對下貪暴兇淫,曾為辛京杲死罪開脫。任淮西節度使,與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參與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南,攻破李靈曜部。 馬燧知李忠臣暴戾,不入汴城。忠臣入城後,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擊殺之;忠臣又打算殺害劉昌,劉昌因此逃亡。李忠臣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大歷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李希烈驅逐,783年,擁立朱泚稱帝,784年朱泚败后,被朝廷处死。.

新!!: 明史和李忠臣 · 查看更多 »

李善長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開國功臣,曾任中書省丞相。 李善长早年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曾担任掌书记、帅府都事、江南行中书省平章、参知政事、吴国左相国,被比肩萧何。明朝建立后,任中书省左丞相,受封韩国公,并位居开国功臣之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卷入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赐死。.

新!!: 明史和李善長 · 查看更多 »

李儀

李儀,涿縣人,明朝官員。 永樂年間,李儀以薦舉授戶部主事。宣德年間,明宣宗平定朱高煦叛亂后,李儀請求削去趙王護衛,尚書張本亦贊同,而明宣宗不予批准,而把此話轉給趙王,趙王隨後主動請求撤去護衛,使得叔侄關係仍相處無事。李儀之後擔任九江府知府,有惠政。 明英宗繼位后,他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其地。次年,與甘肅將蔣貴、史昭合擊朵兒只伯。隨後被石亨誣陷,被劾下吏瘐死。.

新!!: 明史和李儀 · 查看更多 »

李充嗣

李充嗣,字士脩,四川成都府內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李充嗣 · 查看更多 »

李因篤

李因篤(),字子德,一字孔德,號天生,陝西富平薛鎮韓家村人。 祖籍山西洪洞縣,生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博聞強記,遍讀經史,人稱神童。早年拒不出仕,自稱中南山人。曾參加抗淸活動。康熙二年顾炎武与李因笃在山西代州结識。深于《十三經註疏》,長律得杜甫家法,曹秋岳嘆曰:“數百年無此作矣。”著《诗说》,顾炎武称:“毛,郑有嗣音矣。”康熙七年(1668),顧炎武因萊州黃培詩案入獄,得李因篤等營救出獄。康熙九年(1670年),李因笃东出潼关,走河南、再下扬州,南游湘、鄂、楚等地,结交各地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年)薦博學鴻詞,列一等。授檢討,以母老辭退。地方官吏奉旨催促,因笃不从,以死抗拒,后在母亲的规劝下,秋季入京。與周至縣李二曲、眉縣李柏合稱“關中三李”,“生平與李二曲交最密,天生宗朱子,二曲講良知。”五十二年,抱病臥床修改《明史》。著有《受祺堂詩集》。.

新!!: 明史和李因篤 · 查看更多 »

李玉

李玉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李玉 · 查看更多 »

李獻可

李獻可(),字堯俞,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李獻可 · 查看更多 »

李睿

李睿,明朝政治人物。 天顺八年,接替俞鼐任福建永安县知县。 李睿,(1991-)中国公民,祖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本科求学于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求学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新!!: 明史和李睿 · 查看更多 »

李秉

李秉(),字執中,山東曹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

新!!: 明史和李秉 · 查看更多 »

李繼貞

#重定向 李继贞.

新!!: 明史和李繼貞 · 查看更多 »

李维桢

李维桢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李维桢 · 查看更多 »

李芳 (明朝宦官)

李芳,明朝宦官。 李芳在明穆宗時擔任內官監太監。明穆宗剛剛即位,他以能秉持正見獲得寵信。徐杲在明世宗嘉靖年間任工部尚書,修盧溝橋,貪污以萬計。下屬冒太僕少卿、苑馬卿以下職銜的以百計。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他彈劾徐杲,徐杲被削官下獄,他任用的冒官冗員都被淘汰。一些宦官就記恨他,後來他又彈劾司禮監滕祥、孟沖揮霍,穆宗不悅。滕祥又陷害李芳,明穆宗將李芳免職閑住。隆慶二年(1568年)十一月,李芳被杖八十,下刑部監禁待決。隆慶四年(1570年)李芳被寬釋,充南京凈軍。.

新!!: 明史和李芳 (明朝宦官) · 查看更多 »

李莊妃

李莊妃(),順天府寶坻縣人,为明光宗妃,史称东李。父李海,母刘氏,弟李国栋以姊贵授正三品锦衣卫指挥同知。 东李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岁的时候,入內廷为宫女。后侍候当时尚为皇子的光宗,为选侍。与另一名李氏选侍被分别称为“东李”“西李”。东李为人仁慈少语,得太监宫女们爱戴。虽然位居西李(即后来的李康妃)前,但宠信不及。东李没有生育过,崇祯帝朱由检幼小失母后先被西李抚养,后由于西李生女,照管不过来,改由东李照顾朱由检。 1620年9月26日,登基仅一个月的光宗逝世,未来得及册封妃嫔们。至天启三年(1623年),东李选侍被天启帝封为庄妃。但由于魏忠贤、客氏擾亂后宫,,庄妃宫中礼数遭裁汰,削减,天启四年十月李莊妃愤郁而亡。.

新!!: 明史和李莊妃 · 查看更多 »

李遂

李遂可以是:.

新!!: 明史和李遂 · 查看更多 »

李頤

李頤(),字惟貞、惟禎,號及泉,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饒州府餘干縣(今江西省餘干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新!!: 明史和李頤 · 查看更多 »

李騰芳

李騰芳(),字子實,號湘洲。湖廣長沙府湘潭縣今湖南湘潭市)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李騰芳 · 查看更多 »

李贤 (大学士)

李贤(),字原德,谥文达,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新!!: 明史和李贤 (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李默 (正德進士)

李默(),字時言,福建建寧府甌寧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李默 (正德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錫 (明朝將領)

李錫,是明朝末期的將軍,南直隶歙县人。 世为新安卫千户。抵御倭寇,有功,为通州守备。擢升为扬州参将,江北副总兵。隆庆元年(1567年)冬,以署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李錫駐守福建水師,並與水師於隆慶三年(1569年)殲滅盤据南澳,一度肆虐廣東、福建一帶的潮州海寇曾一本。万历六年(1578年)去世。.

新!!: 明史和李錫 (明朝將領) · 查看更多 »

李茂

李茂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李茂 · 查看更多 »

李開先

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又號中麓山人、中麓狂客。山東省濟南府章丘縣人。明朝官員,文學家、戏曲作家、评论家。.

新!!: 明史和李開先 · 查看更多 »

李邦華

李邦华(),字孟闇,江西吉水人。明末政治人物。 受业于同里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有政聲。當時朝士多詆毀顾宪成,邦华為之辯解,遂被指為东林黨人。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内书堂,曰六科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沒有得到回應。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鄉。 万历四十五年出为山东参议。天启元年恢復原官,整頓易州兵备,迁光禄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後被魏黨削官。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南京兵部尚书。崇禎十五年冬,代刘宗周为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抵九江。安撫宣稱要就食南京的左良玉,權宜發九江庫銀十五萬及糧食六個月,遂退其兵。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應。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國祠,十九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有詩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投缳而死。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清朝時赐谥忠肃。.

新!!: 明史和李邦華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新!!: 明史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李至剛

李至剛(),本名李钢,号敬斋,以字行。松江華亭竹口人。.

新!!: 明史和李至剛 · 查看更多 »

李長庚

李長庚(),字超人,號西巖,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清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李長庚 · 查看更多 »

李鉞

李鉞,字虔甫,河南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朝兵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李鉞 · 查看更多 »

李若琳

李若琳(),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李若琳 · 查看更多 »

李若星

李若星(),字紫垣,號粲山,河南信阳(今息县城关鎮)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李若星 · 查看更多 »

李英

李英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李英 · 查看更多 »

李材

| 姓名.

新!!: 明史和李材 · 查看更多 »

李棠

李棠,是清代官員,於1773年上任台灣府經歷,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清代台灣的地方官員,官職品等則為正七品以下,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府內典簿奏章的收發與校注,也分掌章奏文書。.

新!!: 明史和李棠 · 查看更多 »

李植 (明朝)

李植,字汝培,明朝政治人物,南直揚州江都人,籍貫山西省大同縣,在張居正死後,彈劾張居正與馮保而出名。.

新!!: 明史和李植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標

李标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李標 · 查看更多 »

李橒

李橒,字长孺,明朝鄞人。 曾祖李循义,官衡州知府。祖父李生威,官凤阳推官。李橒於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及第,授行人,拔擢為御史。按例轉任廣東鹽法僉事,歷官山東參議、陝西提學副使、山東參政、按察使。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擢升右都佥御史,巡抚贵州。當時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明,攻陷重庆。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七日,貴州水西(辖鸭池河以西地区)彝族土同知安邦彦知奢崇明起兵反明,亦乘機叛明,史称“奢安之乱”。李枟知貴州必有戰禍,多次上疏,请求增兵益饷。當時遼東事急,朝廷对此置之不理。接著李枟被朝臣攻击,於是六次上疏乞休。朝廷決定以王三善出任贵州巡抚,命李枟在王三善未到任前继续留任。此時奢崇明已陷遵義,貴陽大震。安邦彦率十万大军进围贵阳,李橒和巡按御史史永安等堅守,“时城中兵不满三千,橒募兵四千,储米二万石,至战守具。”貴陽以西數千里,盡為安邦彦所據。至天启二年十一月,貴陽被圍逾三百日,城中糧盡,人相食,朝廷嚴命王三善进兵以解贵阳之危。至十二月七日,王三善部抵貴陽城下,其圍遂解。最初貴陽城内有男女數萬人,餓死殆盡,至解危之日,仅余二百人。李橒得以辭兵事,解官而去。 熹宗同意都御史鄒元標之建言,升李橒為兵部右侍郎。御史蔣允儀稱土司安位襲職時,李橒曾索其金盆,以致開啟邊釁,經貴州巡按侯恂覈調查,證明無此事。但李橒未得重用,只好還鄉。崇祯元年,給事中許譽卿再以向土司安位“索取金盆”事质疑李橒,只有御史毛羽健为李橒辩护,給事中余昌祚認為羽健有意曲庇。崇禎帝下令川貴總督朱燮元等再調查,證明無此事。崇禎九年冬,又敘守城之功,李橒得到一些賞賜。久居鄉里,卒年不詳。.

新!!: 明史和李橒 · 查看更多 »

李永贞

李永貞(?-1628年),通州(今北京通縣)富河莊人。 五歲即自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入坤宁宫当近侍,伺候皇后。明神宗因罪被押十八年,能讀四书与《诗经》、《书经》、《左传》、《韩非子》等書,光宗即位後被釋放。天启元年(1621年),投在兵杖局掌印太监諸棟幕下,隔年,诸栋病死,刘荣介紹他转投魏忠贤的名下,依附魏忠賢,一月五遷,升為由文书房升司禮系筆太監。魏忠賢不識字,李永貞与王體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內閣票擬。李永貞盛气凌人,性貪好勝,劉若愚曾经為他起草文书,李永贞則常在劉若愚面前嘆氣。崇禎即位後,被斬殺。.

新!!: 明史和李永贞 · 查看更多 »

李淑妃 (明太祖)

淑妃李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寿州霍丘县人。父李傑。洪武初年,李杰身为广武卫指挥,随军北征,卒于战场。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入宫久之立为妃,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孝慈高皇后的喪期結束後,李氏被册封为淑妃,因明太祖誓不再立皇--,由李淑妃代替過世的孝慈皇后掌管後宮。不久,李淑妃逝世(一说被明太祖勒令自缢),後宮交由郭寧妃掌管。 有些資料認為李淑妃是明太祖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的生母。但李淑妃不可能是明太祖長子朱標的生母,因為朱標出生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而李傑至正十五年才投奔朱元璋,這時李傑二十六歲,李淑妃一十歲。.

新!!: 明史和李淑妃 (明太祖) · 查看更多 »

李濬 (襄城伯)

李濬(),河南行省廬州路和州(今安徽省和縣)人,明朝軍事人物、靖難之役人物。襄城伯。 李濬繼承其父的洪武中燕山左護衛副千戶,在靖難之役時,跟從燕王朱棣奪取北京城九門。后在薊州、永平招募數千勇士,在真定擊敗中央軍,并佔領大寧。在鄭村壩之戰事,率領精兵突入陣地,眾人隨後跟從大勝。之後轉戰山東,為前鋒。在小河時,與中央軍倉猝相遇,於是率領敢死隊先斷河橋,直至朱棣率領大軍趕到后大敗中央軍。之後,累升都指揮使,封襄城伯,祿千石。永樂元年,鎮守江西,并平定永新盜亂。永樂三年去世。.

新!!: 明史和李濬 (襄城伯) · 查看更多 »

李濂

李濂(),字川父,明朝官員、文学家。河南祥符縣(今屬开封市)人。.

新!!: 明史和李濂 · 查看更多 »

李成梁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铁岭(今辽宁铁岭)人, 明朝后期将领,朝鮮人李英後裔。 李颇有将才。镇守辽东30年期间組織遼東鐵騎,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李成梁前後兩次任遼東總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一共三十年時間。《明史》說李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才……”“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

新!!: 明史和李成梁 · 查看更多 »

李戴

李戴(),字仁夫,號對泉,河南延津縣(今河南省延津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因牽扯妖書案而被神宗強令辭職。.

新!!: 明史和李戴 · 查看更多 »

李春芳

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直隸兴化縣(今江苏兴化市)人,祖籍句容縣,人稱好好先生,句容相國。明朝狀元、政治人物,官至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李春芳 · 查看更多 »

李昌祺

李昌祺(),名禎,以字行。江西廬陵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永樂二年(1404年),李昌祺考中二甲第二十九名進士,改庶吉士,參與編撰《永樂大典》。擢禮部郎中,遷廣西左布政使。因事謫役,不久遇赦尋返回。洪熙元年(1425年)起故官,任河南左布政使,政績卓著。正统四年(1439年)致仕,家居十余年,景泰二年(1452年)卒。有《容膝軒草集》等著作。.

新!!: 明史和李昌祺 · 查看更多 »

李流芳

李流芳(),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泡庵,晚號慎娛居士、泡庵道人。歙縣(今屬安徽)人。 居嘉定(今屬上海市)。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舉孝廉,不肯拜魏忠賢的生祠,他說:“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擅画山水,黃宗羲稱:「長蘅無他大文,其題畫冊,蕭洒數言,便使讀之者如身出其間,真是文中有畫也。」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傳世作品有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作《溪山林屋图》轴。影響黃賓虹等近代山水畫家深遠。 L L L.

新!!: 明史和李流芳 · 查看更多 »

李新

李新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李新 · 查看更多 »

李新 (军事人物)

李新(),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初年军事人物,崇山侯。 其早年跟随朱元璋渡江,數立战功,参与龍灣、江陵、平江战役,升任中軍都督府僉事。洪武十五年,封崇山侯。后二十二年,在雞鳴山改建帝王廟。次年返乡。当时其揭发大量公侯奢侈逾越事情,后洪武二十八年,因蓝玉案而连坐受死。.

新!!: 明史和李新 (军事人物) · 查看更多 »

李文忠 (明朝)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盱眙(今屬江蘇)人,汉族,朱元璋外甥(母親曹國公主朱佛女),明朝開國功臣。 李文忠母早亡,後來隨父投奔朱元璋,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此后率军平定江南战事,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率军征讨北元,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国子监。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新!!: 明史和李文忠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文祥

李文祥,字天瑞,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黃州府麻城縣(今湖北省麻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李文祥 · 查看更多 »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號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李时珍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新!!: 明史和李时珍 · 查看更多 »

李應祥

李應祥(),字善徵,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李應祥 · 查看更多 »

李應昇

#重定向 李应升.

新!!: 明史和李應昇 · 查看更多 »

李懋檜

李懋檜(),字克苍,号心湖,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新!!: 明史和李懋檜 · 查看更多 »

李慶

李慶(),字德孚,北平行省順天府順義縣(今北京市顺义区)人,明朝兵部尚書。 洪武年间,其以国子监监生署右僉都御史,后授刑部員外郎,迁紹興知府。永樂元年,召回为刑部侍郎。其性格刚硬,之后改为左副都御史。并弹劾都督譚青、朱崇、費瓛、梁銘贪污等。永乐十八年,晋升为工部尚书。明仁宗即位后,改任兵部尚书,加升太子少保。宣德二年,安遠侯柳升讨伐黎利,明宣宗命李慶參贊軍務。在抵达鎮夷關时,柳升轻敌不设防备。时李慶已重病仍强起劝柳升。柳升不听以致中伏战败而死。李慶得知后病重,次日亦死去,明军被灭。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称他是因兵败自杀身亡。.

新!!: 明史和李慶 · 查看更多 »

李承勛 (明朝)

#重定向 李承勛 (嘉魚).

新!!: 明史和李承勛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承箕

李承箕(1452年-1505年),字世卿,號大崖居士,湖北嘉魚人。 生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十二月十四日,成化二十二年舉鄉試。師從陳獻章,師徒整天登涉山水,史載“白沙与之登临吊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凡天地间耳目所闻见,古今下载籍所存,无所不语。所未语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见闻承当也。”日久之後,終有所悟,隱居黃公山。与兄長李承芳,称嘉鱼二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二月二十日卒。著有《大崖李先生詩文集》。有子李虔,弘治五年(1492年)在大岩观和真静所读书。.

新!!: 明史和李承箕 · 查看更多 »

李時勉

李時勉(),名懋,字時勉,以字行,號古廉。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李時勉 · 查看更多 »

李𥙿

李𥙿()是唐昭宗的長子,母何皇后。本名李祐。 李祐生年不详,从其父生年推断(867年-904年),他可能生于880年代或892年之前。本被封為德王,-乾-寧四年(897年)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𥙿。在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被刘季述立為皇帝,改名李缜,昭宗退位。光化四年(901年)正月被宰相崔胤政变所廢,昭宗復辟,恢复李缜原名李𥙿,降为德王。曾改封濮王,天复三年(903年)二月,昭宗为褒赏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欲任命一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为副。因李𥙿年长,昭宗有意任他为诸道兵马元帅,但崔胤按朱全忠的意思,因李𥙿胞弟辉王李祚年幼易利用,坚请任李祚,最后李祚被任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因李𥙿俊秀且年长而厌恶他,常想除掉他,但昭宗一直予以保全,朱全忠因而怀恨。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弑昭宗,矫诏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继位为帝。二年(905年)二月,李𥙿及其弟八人被朱全忠命枢密使蒋玄晖借设宴之机缢杀于九曲池,尸体投入池中。.

新!!: 明史和李𥙿 · 查看更多 »

来知德

来知德(),字矣鲜,别号瞿塘,明朝哲学家。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人。 来知德早年中举人后,即“杜门谢客,穷研经史”。隆庆四年(1570年)起,主要研究《周易》。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写成《易经集注》。万历三十年(1602年),特授翰林院侍读。两年后卒。皇帝御赐“崛起真儒”匾额。.

新!!: 明史和来知德 · 查看更多 »

杨循吉

杨循吉(),字君卿,一作君謙。直隶吳縣(今屬江蘇苏州市)人。明朝官员。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授礼部郎中。不久以病辭歸,结庐於支硎山(今观音山)下,專事著述。自言:“君以我樂山林耶?我非忘世愛隴畝。衙門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嘆愀。”明世宗嘉靖年間,曾獻《九廟頌》和《華陽求嗣齋儀》。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八十九岁。.

新!!: 明史和杨循吉 · 查看更多 »

杨忠

楊忠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杨忠 · 查看更多 »

杨荣

#重定向 楊榮.

新!!: 明史和杨荣 · 查看更多 »

杨锐 (明朝)

楊銳(),字進之,蕭縣人。明朝軍事將領。 楊銳嗣世職,為南京羽林前衛指揮使。武宗正德年間,因才能被舉薦掌龍江右衛事,督造漕舟於淮安。當時寧王朱宸濠有異謀,王瓊以安慶居要害,宜置戍,於是進楊銳署都指揮僉事,守備其地。楊銳與知府張文錦治戰艦。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亂,叛軍先頭部隊進迫安慶,楊銳、張文錦、指揮崔文、同知林有祿、通判何景昜、懷寧知縣王誥堅守安慶,被圍困。同年七月,朱宸濠大軍到達,號稱十萬人,舳艫相銜六十餘里,大舉圍攻安慶。安慶守城十八日后,因朱宸濠後方不穩被迫撤軍而獲解圍。楊銳隨後被升用為參將,守衛安徽池州、太州、寧國及九江、饒州、黃州等地,而其舉薦的鄭嶽、胡世寧均得到重用。明世宗繼位后,論功為都督僉事,蔭子世千戶。后再遷僉書左府,改南京右府。充任遼東總兵官,后改任漕運總兵官。嘉靖十年,被巡按御史李循義彈劾罷職,逾年去世。 Category:明朝都督僉事.

新!!: 明史和杨锐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杨暄

杨暄,可以指:.

新!!: 明史和杨暄 · 查看更多 »

杨溥

杨溥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杨溥 · 查看更多 »

杨慎

杨慎(),字用修,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博南戍史,諡文憲,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区馬家鎮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正德年間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禮議事件中,因率領百官在左順門求世宗改變皇考,而遭貶雲南,終老於戍地。现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楊慎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

新!!: 明史和杨慎 · 查看更多 »

杭雄

杭雄,字世威,綏德衛總旗人。明朝军事將領。 杭雄自幼從軍,征戰屢次先登,積首功,六遷至指揮使。正統七年,進署都指揮僉事,平定四川民變,守備西寧。因尚書楊一清舉薦,擢延綏遊擊將軍。之後聽從都御史彭澤計,偕副將安國破岢嵐,進都督僉事,隨後拜大同總兵官。蒙古小王子達延汗率兵進攻沙河堡,杭雄率軍抵禦后失利,請求罷免,沒有批准。之後移延綏,召僉書後軍都督府。嘉靖三年,土魯番侵甘肅,佩平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提督陝西、延綏、寧夏、甘肅四鎮軍務,后進都督同知。之後因戰敗而被總督王瓊彈劾,奪官閑住。次年去世。.

新!!: 明史和杭雄 · 查看更多 »

杜鸞

杜鸞(),字文祥,咸寧縣人,陝西西安府商州山陽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杜鸞 · 查看更多 »

杜桐

杜桐(),字子陽,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許州臨穎(今)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杜桐 · 查看更多 »

校對

校對,古代稱為校勘、校讎或者校理,是出版編輯過程裡的一個必須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審查訂正排印或繕寫的錯誤。 校對也可以是從事這個工序的人員──校對員(Proof reader)的中文簡稱。《南宋馆阁录》載“卷三《储藏》门记载:“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圈之;少者,于字旁添入;或字侧不容注者,即用朱圈,仍于本行上下空纸上标写。倒置,于两字间书乙字。诸点语断处,以侧为正;其有人名、地点、物名等合细分者,即于中间细点。” 在分工不足的情況下,中文講校對有時包含著審稿的工作。.

新!!: 明史和校對 · 查看更多 »

桑世傑

桑世傑(),无为(今属安徽)人,元末明初军事将领。 其在巢湖归顺朱元璋,当时揭发趙普勝谋叛。后跟随渡江,攻破元朝水军,授秦淮翼元帥。后跟随大军攻下镇江、金壇、丹陽、寧國、水陽、常州、江陰、宜興,任行樞密院事。在攻打石牌的时候,力战而死。后赠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永義侯,侑享太廟。 其子桑敬继承父职,任都督府僉事。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后因藍玉案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桑世傑 · 查看更多 »

桑喬

桑喬,字子木,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嘉靖十一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嘉靖十四年,改任监察御史,出按山西。嘉靖十六年,进言反对明世宗大興土木,后因都御史王廷相彈劾,在嚴嵩授意下,逮捕入詔獄,廷杖,戍九江,其在戍所居住二十六年后去世。隆慶初年,恢復官職并賜恤。.

新!!: 明史和桑喬 · 查看更多 »

桂彥良

桂彥良(),名德偁,字彥良,慈溪县(后改名为慈谿县,治所在今浙江宁波慈城鎮)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为元朝鄉貢進士,后担任平江路學教授,经罢免归乡。洪武六年,为太子正字。经常负责朱元璋诗文,后为国子监中桂彥良与宋濂、孔克表担任教师。其善于文字,当时御史诬陷罪名,经桂彥良论述解释,有数十人得以幸免。此后升任晉王府右傅。朱元璋说:“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其对答:“臣不如宋濂、劉基。”朱元璋则说:“宋濂只是文人,刘基则为人峻隘,都不如您啊。”之后桂彥良改为左長史。洪武十八年,请辞。洪武二十年去世。.

新!!: 明史和桂彥良 · 查看更多 »

桂萼

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省餘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年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新!!: 明史和桂萼 · 查看更多 »

梁夢龍

梁夢龍(),字乾吉、乹吉,號鳴泉,諡貞敏,京師真定府真定縣(今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兵部尚書。.

新!!: 明史和梁夢龍 · 查看更多 »

梁寅

梁寅(1309年-1390年),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 自小聪明,好读书,“淹贯五经百氏”,元末多次赴試不中,后召为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市)儒学训导,兩年後,以親老辭歸。明初召修禮樂書。書成,朝廷欲授其官,以疾辭歸。晚年隱居於石门山,四方士子多从其学,學者稱之“梁五經”。著有《石门集》4卷、《周易参议》12卷、《尚书纂义》10卷、《春秋考义》10卷、《宋史略》《元史略》各4卷、《集礼》50卷。.

新!!: 明史和梁寅 · 查看更多 »

梁廷栋

梁廷棟(),河南鄢陵人。明末政治人物。 父梁克從,官至太常少卿。梁廷棟舉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禮部,歷官儀制司郎中。天啟五年(1625年),遷撫治西寧參議。官至兵部尚書。《明史》记载他“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颇挟数行私,不为朝论所重。”曾與袁崇煥共事於遼。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後,後金擁兵南下京城,梁廷棟上疏請斬袁崇煥,稱“則逆奴之謀既詘,遼人之心亦安”。崇禎三年(1630年)薦用孫元化為登萊巡撫。後被弹劾“纳贿营私”,“得闲住去”。 崇祯八年(1635年)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代杨嗣昌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禎九年(1636年)秋清兵入逼京師,“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战。于是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定兴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据清人所撰之《明史》称,宣大總督梁廷棟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怯不敢戰,但尾其後而已。清兵至雄縣而返,沿途在樹上寫下「各官免送」四字。廷棟與鳳翼“两人恇怯不敢战,近畿地多残破,言官交章论劾。两人益惧,”“言官劾疏五六上,凤翼忧甚”,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九月初一日張鳳翼卒,不數日廷棟亦死。.

新!!: 明史和梁廷栋 · 查看更多 »

梁儲

梁儲(),字叔厚,號厚齋,别號鬱洲居士。廣東順德縣(今廣東順德市石肯村巷口坊)人,祖籍福建泉州,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內閣首輔。.

新!!: 明史和梁儲 · 查看更多 »

梁璟

梁璟(),字廷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崞縣(今屬山西省原平縣北崞陽鎮)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梁璟 · 查看更多 »

梁芳

梁芳(),女,满族,中國解放軍海军大校军衔,毕业于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现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军事战略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洋学会军事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出生于军人家庭,在军营中长大,高中毕业后毅然报考了军校,一路攻讀至国防大学後留校任教,2006年開始“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课题專攻研究,先後獲得国防大学刘伯承奖二等奖、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獎,2007年開始擔任央視和北京衛視諸多軍事節目評論員,《今日关注》《海峡两岸》《防务新观察》等節目海洋議題基本班底。.

新!!: 明史和梁芳 · 查看更多 »

梁銘

梁銘(),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明朝军事人物。保定伯。 靖难之役时,梁銘以燕山前衛百戶,跟从朱棣起兵,后從朱高炽守北平。李景隆圍城时,戰甚力。后積功至後軍都督僉事,侍太子監國。永樂八年,因事连坐下狱。永乐十九年后恢复职位,担任副都督辅佐胡原在廣東逮捕倭寇。明仁宗即位后,晋升为都督同知。之后以參將佩征西將軍印,同都督同知陳懷镇守寧夏,后论功封保定伯,俸禄千石,予世券。宣德初年,御史石璞劾其貪黷,后下狱,本当奪爵,明宣宗宽宥。之后,辅佐柳升征讨交趾,柳升兵败后次日梁銘死去,其死因,中國方面的史料稱是病亡;越南方面的史料則稱是被黎利的軍隊擊斃。.

新!!: 明史和梁銘 · 查看更多 »

梁震

梁震可以指:.

新!!: 明史和梁震 · 查看更多 »

梁材

梁材(),字大用,南直隶金吾右衞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戶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梁材 · 查看更多 »

梁梦环

梁夢環(),廣東順德乾岡(今北窖鎮廣教村)人。晚明政治人物。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成進士,授監察御史。天启帝時,依附魏忠賢,以義子自居。上疏誣劾汪文言,奏言熊廷弼侵軍貲十七萬,參與殺害楊漣。官至太僕寺卿。思宗(崇禎帝)即位,魏忠賢垮台。崇禎二年三月,朝廷下诏处死魏党,梁梦环名列第十。是年秋天,押赴刑場斬首。.

新!!: 明史和梁梦环 · 查看更多 »

梁永

梁永,明朝宦官,明神宗时御马监监丞。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以税监名义赴陕西征收名马货物,税监原来不带兵,他畜养500匹马,招集一批亡命之徒,用千户乐纲出入边塞。每日吹鼓奏乐,奸淫妇女,劫掠百姓,私自阉割良家子弟数十人,增加税额,索要财物,草菅人命,在陕西各地巡行。他们掘发历代陵墓,并劫掠所过州县。诬陷地方官,所到之处,县令皆逃。陕西民众不堪忍受。富平知县王正志发其奸。梁永杀害廉吏渭南知县而遭到斥责,巡按御史余懋衡赴陕西后以捕盗杀伤其党徒,尽夺其赃物。但差点被他毒死。屡遭弹劾,受帝庇护得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遭到言官的交章弹劾,咸宁知县满朝荐又捕杀其不法爪牙,但在神宗的庇护下,满朝荐被逮下狱,梁永奉召还京回宫。.

新!!: 明史和梁永 · 查看更多 »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明史和梵蒂冈 · 查看更多 »

梅瑴成

梅瑴成(),字玉汝,號循齋。安徽宣州(今宣城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数学家。 梅文鼎之孫,自幼家學淵源,精通數學、曆法。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未散館,特授編修,入值南书房。歷官江南道御史、光祿寺少卿、通政司參議,與顧祖禹、萬斯同友好。官至左都御史。曾參修《明史·天文志》,又修《律歷淵源》。一說亦參修《明史·曆志》。著有《增刪演算法統宗》、《赤水遺珍》、《操縵卮言》等。.

新!!: 明史和梅瑴成 · 查看更多 »

梅思祖

梅思祖(),河南夏邑人,明朝軍事將領。.

新!!: 明史和梅思祖 · 查看更多 »

楊名

楊名(),字實卿、號方洲,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潼川直隸州遂寧縣(今四川省遂寧市)人。明朝翰林院編修、探花。因向明世宗直言進諫,而得罪下詔獄被罷黜。.

新!!: 明史和楊名 · 查看更多 »

楊士奇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與楊榮、杨溥合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明史和楊士奇 · 查看更多 »

楊守禮

楊守禮(),字秉節,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楊守禮 · 查看更多 »

楊守謙

楊守謙(),字允亨、號次村,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長沙府長沙縣(今湖南省長沙市)人,明朝兵部左侍郎、进士出身。楊志學之子。 嘉靖八年(1529年)登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历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出任陝西按察司副使,改陝西提調學校。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拜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同年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鴈門等關巡撫山西。此后改廵撫延綏。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撫。不久俺答汗入犯,其率领部队援助,嘉靖帝大喜,命其在崇文門外扎营。恰逢当时副總兵朱楫,參將祝福、馮登亦各自率兵抵达,人心稍微平定。之后俺答汗率兵游騎散掠枯柳諸村,距京城二十里。其率兵在東直門扎营,并同仇鸞調度京城及各路援兵。此后因防御有功,升兵部左侍郎。后因尚书丁汝夔采用坚壁之策而不愿出战,楊守謙亦不戰,流言傳入皇宮,兩人被逮捕并連坐斬殺。隆慶初年(1567年)贈兵部尚書,諡恪愍。.

新!!: 明史和楊守謙 · 查看更多 »

楊寧 (明朝)

楊寧(),字彥謐,直隸歙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出自浙江余姚泗门双桥杨氏,为十一世。父杨昇,考中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乡试,官徽州府学教授,故入籍徽州。永樂丁酉(1417年)舉人,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進士,授刑部主事,善交权贵。正統初年,隨尚書魏源宣撫大同等地。時王振把持朝政,正統四年(1439年)隨都督吳亮征討麓川(今云南省瑞丽市)土司思任發。正统六年(1441年)再随兵部尚书王驥征讨思任發,以功升刑部右侍郎。歷任江西巡撫、禮部尚書。後以足疾改南京刑部尚书,正统七年為御史莊升所劾,明英宗復辟,被迫致仕。一年後去世。卒祀乡贤祠。 同族同辈人有楊撫,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湖广提学副使。弟杨宜,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后人有杨光先,明末清初时代,曾任清钦天监监正。.

新!!: 明史和楊寧 (明朝) · 查看更多 »

楊巍

杨巍(),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山东海丰县尚义里(今无棣杨三里村)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楊巍 · 查看更多 »

楊一清

楊一清(),字應寧,號邃庵,直隸镇江府丹徒縣(今镇江)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一清早年進士出身,此後歷任山西、陝西官員,擔任首任陝甘總督,并平定安化王朱寘鐇謀反,與張永除掉宦官劉瑾干政,官至明朝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嘉靖初年,其在大禮議中支持明世宗立生父為皇考,擔任內閣首輔,晚年因與張璁、桂萼不合而致仕。卒谥文襄。.

新!!: 明史和楊一清 · 查看更多 »

楊廷和

楊廷和(),字介夫,號石齋, 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区馬家鎮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重臣、内阁首輔。 楊廷和早年登進士,入翰林,參與修撰《明憲宗實錄》、《大明會典》。正德年間,進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務。明武宗後期擔任內閣首輔,加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與劉瑾、江彬等宦官寵臣勢力對抗,并逐步清除武宗時期政弊。武宗駕崩後無嗣,楊廷和與內閣大臣依宗法《皇明祖訓》立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并出臺了一系列政弊改革方略。嘉靖初年,楊廷和與其子楊慎在大禮議事件中,因極力反對明世宗追尊生父,被迫致仕歸鄉。.

新!!: 明史和楊廷和 · 查看更多 »

楊廷麟

楊廷麟(),字伯祥。江西清江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其性勤學好古,聞名翰林,充講官兼直經筵,與黃道周、倪元璐並以文章節義名天下,稱為「三翰林」。 當時清兵之患正熾,廷麟力爭主戰,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楊嗣昌恨之,謊稱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職方主事。贊盧象昇軍。象昇得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往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負責運送軍糧。崇禎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盧象昇兵進駐巨鹿(今屬河北)的賈莊,僅剩五千殘卒,已斷糧數日。象昇派遣楊廷麟求助太監高起潛於雞澤。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昇軍中大哭。楊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聞象昇全軍覆沒,放聲大哭。而嗣昌本以為廷麟亦死,及聞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悵恨久之,再貶到江西。李自成陷北京,廷麟聞之慟哭,募兵勤王。復知福王被擁立乃止。 唐王時授以兵部尚書,協同守將萬元吉據贛州(忠誠府)。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贛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將張安在城東梅林與清軍激戰失敗,六月,廣東兵支援贛州。十月初三日,清軍副將高進庫、馮君瑞攻南門,副將劉伯祿、賈熊、白元裔、何鳴陛攻東門,副將徐啟仁、楊武烈、崔國祥攻西門,副將李士元等攻龜尾。至四日深夜,清軍登城拆垛,蜂擁入城,城陴和巷戰死者如麻,黎明,清軍佔領贛州城。萬元吉投貢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將賈熊歎道:「忠臣也!」以四扇門為棺,葬於南門外。.

新!!: 明史和楊廷麟 · 查看更多 »

楊信民

楊信民,名誠,以字行,浙江新昌人。明朝官吏。 早年鄉試中舉,入國子監。宣德年間,授工科給事中,母丁憂后除服,改刑科給事中。正統年間,在江西備軍,后因王直舉薦,升任廣東左參議,任期內“清操絕俗,嘗行田野,訪利弊為更置”,期間并彈劾按察使郭智、僉事韋廣,韋廣亦攻擊楊信民,兩人一併逮捕。當地軍民譁然,請求乞留楊信民,后明英宗下詔恢復官職,而郭智、韋廣兩人下獄除名。 明景帝監國時,因于謙舉薦,守備白羊口,抵禦廣東民變。當時廣東黃蕭養率眾圍攻廣州,嶺南民眾乞求,遂授楊信民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當時廣州被圍困已久,將士無法獲勝,只能緊閉城門,禁止逃難民眾進入。而民眾無法進城,均被賊軍加害。楊信民抵達廣州后,開城門,發倉廩,刻木鍥給民,使得民眾出入有所歸。義軍看到木鍥后稱:「此楊公所給也」,不敢傷。同時,楊信民訓練兵甲,多方招募,每日都有招降者。於是派遣使者抵達黃蕭養軍營,諭以恩信。黃蕭養稱:「得楊公一言,死不恨。」請近日相見。楊信民駕單車詣之,隔濠對話。義軍看到后紛紛歡稱:「果楊公也!」爭相拜進,并縣大魚給楊。楊受之不疑。黃蕭養投降后,此時都督董興率大軍趕來,義軍忽變。七日后楊信民暴病而亡。軍民聚哭,城中皆縞素。義軍稱:「楊公死,吾屬無歸路矣。」不久,董興平定民變,所過村落均多殺掠。百姓仰天號苦道:「楊公在,豈使吾曹至是!」訃聞,賜葬祭,錄其子楊玖為國子生。廣東百姓赴京請建祠,得到批准。成化年間,賜謚恭惠。.

新!!: 明史和楊信民 · 查看更多 »

楊善

杨善(),字思敬,北直隸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朝禮部尚書。善辩,曾不理明景帝敕命,以自己的口才說服了瓦剌太師也先,迎回了被俘虜的明英宗。明英宗回國後,又參與奪門之變,復辟了被軟禁的明英宗,贈興濟侯,謚忠敏。.

新!!: 明史和楊善 · 查看更多 »

楊嗣昌

楊嗣昌(),字文弱,號字微。明末政治、軍事人物,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身門閥,祖父楊時芳乃武陵名士,父親楊鶴以督軍著世,嗣昌為人雅好文藝,博聞強記、有辯才、文筆,與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鍾惺等來往。亦喜軍事,設「四正六隅」之策以滅流寇,一度頗有成效,後流寇復起,李自成烹殺福王朱常洵,張獻忠焚殺襄王朱翊銘,嗣昌憂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葬桃源金厂溪。.

新!!: 明史和楊嗣昌 · 查看更多 »

楊允繩

楊允繩(),字翼少,號抑齋,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人,明朝言官,嘉靖年間因直言入獄身死。隆慶年間平反,追諡忠恪。.

新!!: 明史和楊允繩 · 查看更多 »

楊元杲

楊元杲(),滁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家族为儒家世家,与阮弘道跟随朱元璋渡江,任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后在金华负责军中后勤工作,其做事儒雅,善于文学,表达特体。之后任應天府尹,后死于任上。其有一子楊賁,博闻强识,后授大名知縣,官至周府紀善。.

新!!: 明史和楊元杲 · 查看更多 »

楊砥

楊砥(),字大用,中書省晉寧路澤州(今山西晋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楊砥中三甲第四十六名進士。历任湖广布政司参议。永樂年间,担任礼部侍郎,后因事连坐贬为工部主事,之后升为太仆卿。其性情刚烈,特别遵守孝道,后母丧致仕。.

新!!: 明史和楊砥 · 查看更多 »

楊繼宗

楊繼宗(),字承芳,山西陽城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雲南巡撫。.

新!!: 明史和楊繼宗 · 查看更多 »

楊繼盛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北直隸容城縣人,明代政治人物,官刑部员外郎,因彈劾權臣嚴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新!!: 明史和楊繼盛 · 查看更多 »

楊爵

#重定向 杨爵.

新!!: 明史和楊爵 · 查看更多 »

楊瑄

楊瑄,字廷獻,豐城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其為人剛直。曾經因明景帝立儲問題相抗,恰逢奪門之變停止。天順年間,負責巡查京畿,查證曹吉祥、石亨侵佔民田,明英宗下令核查。曹吉祥大懼,請求明英宗治罪楊瑄,沒有批准。不久,石亨西征歸來,恰逢當時天有彗星,十三道掌道監察御史張鵬、盛颙、周斌、費廣、張寬、王鑒、趙文博、彭烈、張奎、李人儀、邵銅、鄭冕、陶復及御史劉泰、魏翰、康驥將彈劾石亨、曹吉祥違法之事。此前一天,給事中王鉉洩密于石亨,石亨遂在明英宗面簽哭泣,誣陷張鵬等人結黨。此日明英宗得疏后大怒,逮捕數位御史。都御史耿九疇、羅綺亦連坐,下獄。楊瑄、張鵬被論斬,其餘人戍邊。后因天變,明英宗改戍瑄、鵬鐵至嶺衛,其餘變為知縣或者恢復原職。明憲宗繼位后,恢復原職。楊瑄升為浙江按察使副使,期間修捍海塘,為民所愛戴。后晉升爲浙江按察使。死於任上。.

新!!: 明史和楊瑄 · 查看更多 »

楊璟

楊璟(),安徽合肥人,明朝军事将领。 其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慶,后攻下常州,任親軍副都指揮使。后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廣行省參政,镇守江陵。后进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与周德興、張彬等将领攻入广西。洪武元年进攻永州、靖江,平定广西。后随湯和、徐達攻入山西。封璟營陽侯。洪武十五年去世,追封芮國公,諡武信。.

新!!: 明史和楊璟 · 查看更多 »

楊瓚

楊瓚(),字恒生,一名慧。中國隋朝皇族,為隋文帝同母弟。 楊瓚在北周時因爲其父楊忠的軍功而得封竟陵郡公,並尚北周武帝妹順陽公主,後進封邵國公。隋書稱楊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史載楊瓚於隋文帝稱帝前害怕其篡位未成而株連同宗,因此曾數次陰謀圖害隋文帝。 隋文帝受禪後於開皇元年(581年)二月辛未封楊瓚為滕王。後拜為雍州牧。未幾緣事罷官,以滕王就第閒居。開皇十一年(591年),楊瓚在栗園伴隨隋文帝時暴薨,時年四十二。人们传言他是被鸩杀的。.

新!!: 明史和楊瓚 · 查看更多 »

楊鎬

楊鎬(),字京甫,號風筠,河南商丘縣(今商丘市)人。明末軍事人物。萬曆年间進士。官至遼東巡撫,率領明軍發起薩爾滸之戰,大敗而歸,關押數年後處決。.

新!!: 明史和楊鎬 · 查看更多 »

楊選

楊選(),字以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章丘縣(今山東省章丘市),明朝政治人物。官至薊遼總督。因防禦蒙古韃靼入關不力,下獄論罪棄市。.

新!!: 明史和楊選 · 查看更多 »

楊靖

杨靖(),字仲宁,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明初政治人物。 杨靖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成乙丑科三甲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次年,擢户部侍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晋升为尚书。次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者皆迁调,著为令。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兼太子宾客。不久,坐事免官。又因谕安南输粟饷师有功,拜为左都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七月,因帮助乡人代改诉冤状草,被御史所劾。太祖怒,将其赐死。.

新!!: 明史和楊靖 · 查看更多 »

楊鶴

楊鶴(),字修齡,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末政治、軍事人物。官至兵部侍郎、陝西總督。 子楊嗣昌,官至閣部督師。.

新!!: 明史和楊鶴 · 查看更多 »

楊鼎

楊鼎,可以指:.

新!!: 明史和楊鼎 · 查看更多 »

楊恂

楊恂(),字以純,山西振武衛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楊恂 · 查看更多 »

楊椿 (康熙進士)

楊椿(),字农先,江苏武进人,明末狀元楊廷鑒孫,中國清朝史學家。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曾任《明史》和《明纪纲目》等多部官修史书纂修官,并提出獨到的修史主张,重視考據,卻為張廷玉所不喜,意見當時不為采納。.

新!!: 明史和楊椿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楊榮

杨荣(),原名子荣,字勉仁,號東楊,谥文敏,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建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楊士奇、杨溥共稱“三楊”,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了凡四訓》言楊榮祖父有大恩于民,後世繁榮昌盛,連綿不絕。.

新!!: 明史和楊榮 · 查看更多 »

楊文岳

楊文岳(),字斗望,四川南充人。明末官员,死于李自成军下。.

新!!: 明史和楊文岳 · 查看更多 »

楊思忠

楊思忠(),字孝夫,號南泉,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楊思忠 · 查看更多 »

楊思義

楊思義,祖籍不详,生卒不详,明朝政治人物。 朱元璋起兵时,楊思義被授起居注。此后担任司農卿,后改为戶部尚書。因战乱初平,楊思義提议民间种植桑麻,并于两年后征收税费。此后朱元璋念及水旱问题,命楊思義在各地建造預備倉,以防水旱。楊思義經畫詳密,時稱其能。此后调任陝西行省參政,后死于任上。.

新!!: 明史和楊思義 · 查看更多 »

楊時喬

楊時喬(),字宜遷,江西廣信府上饒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楊時喬 · 查看更多 »

榜葛剌

#重定向 孟加拉 (地區).

新!!: 明史和榜葛剌 · 查看更多 »

樊一蘅

樊一蘅(),字君带,明末官员,多次对农民军作战,南明时总督川、陕军务,意图收复被大西政权占据的川蜀地区,但至死未能实现。.

新!!: 明史和樊一蘅 · 查看更多 »

樊玉衡

樊玉衡(),字欽之,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樊玉衡 · 查看更多 »

樊瑩

樊瑩(),字廷璧,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衢州府常山縣(今浙江省常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天順八年(1464年)登甲申科进士,因病歸養。久之,授行人,出使四川,不受馈赠。成化八年,升监察御史。负责山东盗乱平定,清軍江北、按察云南等地,都有功绩,出任松江府知府。丁忧去官,除服后,起用平阳府知府。弘治初年,因侍郎黃孔昭、尚书王恕举荐,升任河南按察使。四年后,升任应天府府尹。七年,升南京工部右侍郎,改南京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等地。歷遷南京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因得罪刘瑾,被削籍罰米。刘瑾事败后復官,贈太子少保,謚清簡。.

新!!: 明史和樊瑩 · 查看更多 »

樂韶鳳

樂韶鳳,字舜儀,全椒(今属安徽)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在和陽跟從朱元璋渡江。洪武三年,授起居注。洪武六年,升任兵部尚書,后與中書省、御史台、都督府定軍隊訓練規則。后改為侍講學士,制定大明歷。洪武七年,跟隨朱元璋參與祭祀,后制定《洪武正韻》,洪武十三年辭職。.

新!!: 明史和樂韶鳳 · 查看更多 »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新!!: 明史和欧阳修 · 查看更多 »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四庫全書總目、四庫總目、四庫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国清代紀昀等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是中國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

新!!: 明史和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查看更多 »

歐磐

歐磐,滁州人,明朝軍事將領。 歐磐襲世職指揮使。成化年間,升爲廣東都指揮僉事,屢次平定民變有功。后因總督朱英舉薦,充任廣西右參將,分守柳州、慶遠。與左參將馬義討融縣八寨瑤,并獲勝。但班師后,余賊復出掠奪,被彈劾。后督撫上疏請求其戴罪立功,明憲宗於是寬恕并恢復職務。成化二十三年,郁林陸川賊黃公定、胡公明叛變,歐磐與按察使陶魯分兵五路攻破,后晉升爲都指揮同知。 弘治年間,因病解職。總督秦纮稱其有戰功,有才有守,乞起用,明孝宗下令恢復。弘治八年,府江永安民變,總督閔珪調兵六萬平定,歐磐則從象州、修仁直搗陸峒,所向披靡,攻破一百八十個山寨,斬首六千餘人,晋升都指揮使,遷廣西副總兵。后因都御史鄧廷瓚等建言,晋升其为都督僉事。十五年命佩平蠻將軍印,鎮守湖廣。弘治十八年请辞,两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歐磐 · 查看更多 »

歐陽一敬

歐陽一敬(),字司直,彭泽人。明朝著名言官。.

新!!: 明史和歐陽一敬 · 查看更多 »

歐陽重

歐陽重(),字子重,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劉瑾之兄去世,百官前往問弔,唯獨歐陽重不去。張銳、錢寧掌廠衞,接連逮捕官員士紳入獄,歐陽重皆力爭反對。此後張銳藉其他事情逮捕其入獄,贖杖還職,仍停俸。此後歐陽沖歷任刑部郎中、四川、雲南提學副使。遷浙江按察使,但未赴任。嘉靖六年你,拜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恰逢雲南土酋安銓、鳳朝文謀反,朝廷商議歐陽重瞭解雲南,遂改為雲南巡撫。其在任期間,很快就平撫叛亂。之後他振貧乏,輕徭賦,規畫鹽鐵商稅、屯田諸務,百姓為之稱讚。此後他還反對中官採辦大理奇石,節省朝廷費用。后因雲南鎮守太監杜唐、黔國公沐紹勛勾結張璁,彈劾歐陽重,調外任。歐陽重聽聞御史王化劾其為桂萼黨,其非常生氣,上疏陳辨,請錄「大禮」大獄被逐諸臣,而自乞褫職。之後又稱張璁為奸佞,不宜在左右。明世宗則以歐陽重失職怨望,黜為民。此後二十多年中,言官交相舉薦,竟不召用。.

新!!: 明史和歐陽重 · 查看更多 »

殷正茂

殷正茂(),字養實,號石汀。直隸歙縣上里村(今安徽)人,祖籍直隸丹陽(今江蘇),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殷正茂 · 查看更多 »

段展

段展(;),原名段仲榮(),字尹誠(),號梅園(),越南阮朝官員、作家。.

新!!: 明史和段展 · 查看更多 »

段豸

段豸(),字世高,山西澤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段豸 · 查看更多 »

段民

段民(),字時舉,南直隶武进人。明朝官員,仕至南京刑部侍郎。.

新!!: 明史和段民 · 查看更多 »

毗奢耶那伽罗王朝

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 ವಿಜಯನಗರ“胜利城” )又譯為維查耶納伽爾,是印度历史上倒數第二个印度教帝国(馬拉地帝國是最後一個印度教帝国),建立于1336年,直至1565年被德干高原的伊斯兰教苏丹国所侵略。“毗奢耶那伽罗”这个名字来自于其首都毗奢耶那伽罗城,这座城的废墟依然耸立在卡纳塔克邦的现今亨比村。.

新!!: 明史和毗奢耶那伽罗王朝 · 查看更多 »

比剌

#重定向 阿卜杜勒庫里島.

新!!: 明史和比剌 · 查看更多 »

毛吉

毛吉(),字宗吉,浙江餘姚縣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毛吉 · 查看更多 »

毛奇龄

毛奇齡(),字大可,又字於一,號西河,又號河右、初晴、晚晴。浙江蕭山人。明末清初经学家、文学家。 他是毛萬齡之弟。少時聰穎過人,十三歲應明末童子試,主考官陈子龙见他年幼,玩笑说:“黄毛未退,亦来应试?”毛奇龄答道:“鹄飞有待,此振先声。”,對仗頗工,眾人皆惊。清兵南下,與沈禹錫、蔡仲光、包秉德避兵於深山,築土室讀書,曾謂:“元明以來無學人,學人之絕斯三百年矣。”。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儒二等,授翰林院檢討,充史館纂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會試同考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後因兩膝腫脹,關節僵硬,辭職歸隱,居杭州竹竿巷兄長萬齡家。專心著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病逝。葬于萧山北干后浦摊。 毛奇齡之文章,“纵横博辨,傲睨一世”,他反对朱子学,他的弟子收集其舊文編撰《四書改錯》以攻擊朱熹《四书集注》。他還寫了一部《仲氏易》,把宋人講的《易經》推倒了。毛奇齡認為周敦頤的《太極圖》是來自道教的文獻。全祖望平生最惡毛奇齡之書,攻擊最力。又著有《湘湖水利志》3卷、《萧山县县--刊误》3卷等。清初《四庫全書》收錄其著作二十八種,見於《存目》的三十五種,為《四庫全書》中個人著作被收錄最多的一位。 毛氏其先出自“注經世業”的《毛詩》註釋者。.

新!!: 明史和毛奇龄 · 查看更多 »

毛伯溫

毛伯温(),字汝厲,號東塘,江西吉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朝曾官兵部尚書,征討安南,得勝還朝。.

新!!: 明史和毛伯溫 · 查看更多 »

毛弘 (明朝)

毛弘,字士廣,南直隸鄞縣人。明朝官吏、同進士出身。 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登進士。天順六年,授刑科給事中。憲宗成化三年,進言勸停賞筵,得到批准。慈懿太后崩,憲宗下旨另擇葬地(英宗遺願是與慈懿太后同葬),毛弘上疏阻勸,未被接納。毛弘遂與眾官伏哭文華門,憲宗最終同意慈懿太后與英宗合葬。後三遷至都給事中,因病而終。.

新!!: 明史和毛弘 (明朝) · 查看更多 »

毛忠

毛忠(),字允誠,初名哈喇,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涼州衛(今甘肅省武威縣)人,明朝军事将领。伏羌伯。.

新!!: 明史和毛忠 · 查看更多 »

毛勝

毛勝(),字用欽,初名福壽,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順天府薊州(今天津薊縣)人,元朝右丞相伯蔔花之孫,明朝军事将领。南寧伯。.

新!!: 明史和毛勝 · 查看更多 »

毛紀

毛紀(),字維之,山東掖縣(今莱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

新!!: 明史和毛紀 · 查看更多 »

毛羽健

毛羽健,字芝田。明朝公安(今屬湖北)人。 天啟二年(1628年)成壬戌科進士,授四川萬縣知縣,轉調巴縣,後入京為雲南道御史,因彈劾杨维垣、阮大铖被除籍。崇禎時起復原官,官至监察御史。與劉懋建議裁驛。裁驛的結果使大量的驛卒無路可走,最後鋌而走險,李自成即在其中。 袁崇焕以“五年复辽”自许,對此,毛羽健表示:“督师袁祟焕对陛下曰五年灭敌。臣心壮之。然恐此语非平日成算。”後來袁崇焕因事下狱,主事陆澄源彈劾羽健是崇焕黨人,落职归里。不久卒。.

新!!: 明史和毛羽健 · 查看更多 »

毛澄

毛澄(),字憲清,號白齋,晚年更號三江,南直隶蘇州府崑山縣(今屬江蘇)人。明朝狀元,官至禮部尚書。.

新!!: 明史和毛澄 · 查看更多 »

江彬 (明朝)

江彬(),明朝邊將,北直隶宣府(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境)人,明武宗的义子。 初為正四品蔚州衛指揮僉事,曾隨軍與韃靼作戰,善察言觀色。後來成為明武宗的義子,賜姓朱,封為宣府、大同、遼東、延綏四鎮的統帥,返京後任錦衣衛指揮使。正德十三年(1518年)封平虜伯。 明武宗建立豹房,江彬百般奉承,為皇帝物色民間美女,充斥其中,供皇帝淫樂之用。又在武宗面前讚揚革职军官馬昂之妹马姬美若天仙,又嫻熟騎射,能歌善舞,会说外语。武宗不顧她已有身孕,命她進入豹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三日,明武宗死于豹房。皇太后降旨逮捕江彬,不久江彬被抄家,本人磔死于闹市,家有黄金七十柜,每柜一千五百兩;白銀二千二百柜,每柜二千兩(合計黃金十萬五千兩,白銀四百四十萬兩)。子江勳、江杰、江鰲、江熙等都处斩,绘制处决图,榜示天下,幼子江然及妻、女发功臣家为奴。当时,连久旱的京城都下了大雨。.

新!!: 明史和江彬 (明朝) · 查看更多 »

江秉謙

江秉謙,字兆霖,一字兆豫,號瞻城,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省歙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聯捷庚戌科第三甲第三十五名進士。工部觀政,授浙江寧波府鄞縣知縣,壬子本省同考,丙辰行取留部。戊午考選,授山西道監察御史。天启初,沈阳失陷,朝士多思熊廷弼,江秉謙力颂廷弼保疆之功,得罪兵部尚书张鹤鸣。后又与惠世扬、周朝瑞等上疏诋中官刘朝及客氏,免官家居。闻魏忠贤乱政,忧愤卒。崇祯初,追复原官。.

新!!: 明史和江秉謙 · 查看更多 »

江東之

江東之(),字長信,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江東之 · 查看更多 »

江淵

江淵,字時用,四川省重慶府江津縣人,民籍,治《春秋》,年三十歲中式宣德五年第二甲第三十名進士。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曾祖江文友;祖江必達;父江英,任雲南左參議;母周氏。慈侍下,妻董氏,兄漢;浩,弟淮;洪;濟;深。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九十九名。 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正統十二年,詔令與杜寧、裴綸、劉儼、商輅、陳文、楊鼎、呂原、劉俊、王玉共十人入學東閣,拜曹鼐等為師。明景帝監國時,徐有貞倡議南遷,太監金英叱出,徐有貞行至左掖門時遇到江淵。江淵問之,徐有貞稱其建議南遷被趕出。於是江淵進入后,極力陳述固守北京的計策。之後由翰林院侍講升爲刑部右侍郎,當時也先逼近應天府,江淵負責參贊都督孫鏜軍務,參與京師保衛戰。景泰元年,出任紫荊關、倒馬關、白羊關,與都指揮同知翁信督修雁門關。同年秋兼任翰林學士,進入內閣。之後改為戶部侍郎。次年改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學士。之後上言稱戶部尚書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後下獄。江淵則加太子少師,并因江言,罷免四川巡撫僉都御史李匡。之後母喪丁憂,除服后恢復原職。五年春,山東、河南、江北等地饑荒,命江淵與同平江侯陳預撫恤賑災,其進言構建常盈倉,以保護民用,均得以批准。當時在轉運糧草時,漕卒乘機侵耗,后被監察御史調查,江淵被彈劾,后被廷臣勸阻,明景帝寬恕。當時,明朝內閣成員互相不協助,其中陳循、王文尤其自私,江淵則喜好一輪,每次被同官指責,都表現不樂。恰逢兵部尚書于謙告病在家,明景帝下詔請一人協助處理兵部事務,江淵想擔任。陳循則佯裝推舉江淵,而密令商輅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淵在旁不知。之後下詔,調工部尚書石璞於兵部,而以江淵代替石璞原職。江淵大失所望。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位,江淵與陳循等俱謫戍遼東,不久去世。.

新!!: 明史和江淵 · 查看更多 »

汤和

汤和(),字鼎臣,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东瓯王。汤和早年参加郭子兴军,后写信建议朱元璋参加郭军。此后随朱元璋攻占集庆,升统军元帅,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南将军,击败方国珍、陈友定。后又随徐达率军攻占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封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逝世,是明代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者。.

新!!: 明史和汤和 · 查看更多 »

汪偉

汪偉可以指:.

新!!: 明史和汪偉 · 查看更多 »

汪奎

汪奎(),字文灿,婺源人。明朝政治人物。 汪奎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任秀水知县,擢為御史。之後擔任敘州同知、成都知府,官至廣西左布政使。弘治十四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後被彈劾失官。正德六年(1511年)卒。有子汪舜民。.

新!!: 明史和汪奎 · 查看更多 »

汪一中

汪一中(),字正叔,直隸徽州府歙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汪一中 · 查看更多 »

汪廣洋

汪廣洋(),字朝宗,南直隶高郵人,明朝洪武时期官僚,曾任中書省丞相。.

新!!: 明史和汪廣洋 · 查看更多 »

汪俊

汪俊,中国大陆电视剧导演。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学历。北京鑫宝源影视旗下艺人。.

新!!: 明史和汪俊 · 查看更多 »

汪喬年

汪喬年(),字歲星,浙江遂安縣(今屬淳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歷官刑部陝西司主事、刑部郎中、工部郎中。崇禎二年,擔任山東青州知府,崇禎十一年(1638年)崇禎下詔廷臣推薦邊關的人才,禮部侍郎方逢年推薦汪喬年,此後汪喬年累升至陝西按察使。崇禎十四年(1641年)任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當時陝西總督是傅宗龍,崇禎命宗龍向河南進兵。傅宗龍被圍,突圍時在項城被殺。汪喬年得知傅宗龍死訊,大哭說道:“傅公死,討賊無人矣。”傅宗龍死後,喬年被提升為陝西總督,掘李自成祖墳,會師出討。喬年召集散亡士卒三萬眾,命令賀人龍率領。李自成“盡銳攻之”,賀人龍等不戰而走,汪喬年乃收步卒二千,入城拒守。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七日,李自成、羅汝才軍攻襄城城五晝夜,城陷,汪喬年被俘不屈而死,死狀甚慘,舌头被割,最后被凌迟活剐。《明史》評價喬年「此殆有天焉,非其才之不任也」。.

新!!: 明史和汪喬年 · 查看更多 »

汪元錫

汪元錫(),又名玄錫,字天啟,直隸婺源(今江西)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六年(1511年)登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此後三次升遷,直至兵科都給事中。反對廖鎧冒功。此後反對明武宗北巡昌平、宣府、大同。明世宗即位后,反對世宗寬恕張銑、許泰罪,此後升任太僕寺卿。嘉靖六年(1527年)因李福達之獄連坐撤職,此後閒置。嘉靖十八年(1539年)恢復原職。嘉靖二十年(1541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升任戶部右侍郎。次年改左侍郎。死後贈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汪元錫 · 查看更多 »

汪由敦

汪由敦(),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安徽休寧人,清朝大臣。.

新!!: 明史和汪由敦 · 查看更多 »

汪直 (宦官)

汪直(),是明朝成化年間的知名宦官,首創西廠,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瑤族。.

新!!: 明史和汪直 (宦官) · 查看更多 »

汪道昆

汪道昆(),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直隸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明朝文學家、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汪道昆 · 查看更多 »

汪若霖

汪若霖,字時甫,河南光州(今光山縣)人。晚明官员。.

新!!: 明史和汪若霖 · 查看更多 »

汪泉

汪泉(),安徽黟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现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2013年2月出任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3月任代市长,次年1月正式当选无锡市人民政府市长。2018年2月,调常州市任市委书记。.

新!!: 明史和汪泉 · 查看更多 »

汪文輝

汪文輝,字德充,號都山,南直隸徽州府婺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汪文輝 · 查看更多 »

汪應軫

汪應軫,字子宿、號青湖、諡清憲,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十一年(1516年),鄉試中舉。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正德十四年,明武宗南巡之爭中,反對明武宗,而受杖刑,幾乎死去;之後擔任泗州知州。嘉靖元年,擔任戶科給事中。嘉靖三年,出任江西僉事。居二年,辭職歸鄉。后起用為故官,提督學政。父喪丁憂,回鄉病亡。.

新!!: 明史和汪應軫 · 查看更多 »

汪應蛟

汪應蛟(),字潛夫,南直隸婺源縣(今江西婺源縣)人。晚明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汪應蛟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明史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沐英

沐英(),字文英,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养子,封西平侯。 沐英十八岁时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后随大军入福建,以功迁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年(1377年),充征西副将军,讨吐蕃。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右副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攻讨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大兴屯田,劝课农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云南逝世。.

新!!: 明史和沐英 · 查看更多 »

沼納朴儿

#重定向 乔恩普尔.

新!!: 明史和沼納朴儿 · 查看更多 »

沈宸荃

沈宸荃(),字友荪,号彤庵,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浙江宁波慈溪观海卫镇师桥昭十三房人。清高宗感其忠義,谥之为忠节。.

新!!: 明史和沈宸荃 · 查看更多 »

沈㴶

沈㴶(),明朝浙江湖州乌程县人,字铭镇,万历进士,沈节甫之子,沈演之兄。 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在内书堂曾经做过魏忠贤的老师,在担任南京礼部侍郎的时候,反对利玛窦传播天主教。明光宗即位,以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正式入阁,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明熹宗即位后,他时较早与魏忠贤勾结的大臣,招募勇士充任锦衣卫。被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刑部尚书王纪交相弹劾。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无奈致仕回乡,1624年去世,谥号文定,有《沈文定公集》。.

新!!: 明史和沈㴶 · 查看更多 »

沈希儀

沈希儀(),字唐佐,号紫江,明朝廣西貴縣(今廣西貴港)人,軍事人物,具每戰必先登、身數被創的武勇,也能以智謀平定多次瑤族、壯族、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民變。.

新!!: 明史和沈希儀 · 查看更多 »

沈度

沈度(),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代著名书法家,被明成祖朱棣誉为“我朝王羲之”。 沈度為沈粲之兄,兄弟二人同樣善於書畫。《曝書亭集碑傳》載:“兄弟皆善畫;度以婉麗勝,粲以遒逸勝。各臻其妙。”.

新!!: 明史和沈度 · 查看更多 »

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屬江苏苏州市)人。.

新!!: 明史和沈周 · 查看更多 »

沈猶龍

沈猶龍(),字雲升,明末政治人物,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萬曆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弘光元年(1645年),守衛松江府城,抗擊清軍,兵敗殉國。.

新!!: 明史和沈猶龍 · 查看更多 »

沈鍊

沈鍊(),字純甫,號青霞。浙江會稽(今绍兴)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沈鍊 · 查看更多 »

沈鯉

沈鯉(),字仲化,號龍江,河南歸德州(今商丘)人。諡文端。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乙丑科進士,改庶吉士,进编修,升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張居正約沈鯉於家宅同寫奏摺,沈鯉說:「國政絕於私門,非體也!」萬曆十二年(1584年)冬拜禮部尚書。首輔申时行请旨于萬曆十六年(1588年)将其放归。 萬曆三十年(1602年)七月以故官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譽滿朝野,為首輔沈一貫妒。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由於支持禮部尚書郭正域查明偽楚王案的主張,引來沈一貫恨意。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罷歸。.

新!!: 明史和沈鯉 · 查看更多 »

沈束

沈束(),字宗安,號梅崗、梅岡,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會稽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沈琨之孫、沈儘之子。 嘉靖二十二年(1543),浙江鄉試中舉第一。嘉靖二十三年(1544),登進士,授徽州推官,擢禮科給事中。因大同總兵官周尚文去世卹典之事上,與大學士嚴嵩意見相左,而得罪下獄十八年。明穆宗即位后,起用召為刑科都給事中,后再擢南京右通政。復辭疾歸鄉。 曾祖父沈恪;祖父沈琨;父親沈藎,曾任知州。母張氏;繼母杜氏。.

新!!: 明史和沈束 · 查看更多 »

沈有容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是一位生於直隸宣城(今安徽)的明朝將領,為沈寵(曾任僉事)之孫。.

新!!: 明史和沈有容 · 查看更多 »

沈思孝

沈思孝,字純父、純甫,號繼山,浙江嘉興人。明代政治人物。明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進士。.

新!!: 明史和沈思孝 · 查看更多 »

沙鹿海牙

沙鹿海牙(Shahrokia,Shahrokhia),西域古地名,据陈诚《西域番国志》,沙鹿海牙在撒马儿罕东五百里的小山上,西北临“火站河”(Khojend)。“火站”即忽氈,火站河今为锡尔河,古时称为“忽氈河”。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开国苏丹巴卑尔,11岁继承父亲的王位,在锡尔河上游费尔干纳称王。在他所著的《苏丹巴卑尔回忆录》中,对锡尔河、沙鹿海牙有比较详细的描述:锡尔河又称忽氈河,从东北方向往西穿过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南有忽氈城,這兒是元世祖權臣阿合馬的故鄉。也是屈出律拓地最遠之地。 河的北岸有芬纳克特城,现称沙鹿海牙,由此向北没入流沙之中。由此可知沙鹿海牙离忽氈不远,与其隔河相望。 根据阿拉伯史家的记述,帖木儿为了抵御西辽,命人在西珲河(即锡尔河)边营建堡垒城,建成之日,适逢第四子沙哈鲁诞生,便将城名为“沙哈鲁城”(Shahrokia),因为城在对岸,所以又建造一座浮桥,连通两岸。 1404年,帖木儿准备进攻中国,令大军结集于塔什干、塞拉木和沙鹿海牙。帖木儿后病逝军中。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苑马寺清河监副李暹出使西域,前往帖木儿帝国首都哈烈时,曾取道阿力马力、哈拉乌只、赛兰城、达失干、沙鹿黑叶、撒马儿罕等帖木儿帝国属地陈诚经过沙鹿海牙时浮桥还在:“沙鹿海牙城,在撒马儿罕之东,相去五百余里,西北临山与河……水势冲急,架浮梁以过渡,亦有小舟。南边山近,三面平川,城广十余里,人烟繁庶,依崖谷而居”。陈诚还说,此地有一种高一二尺,遍身荆棘,叶细如兰的小草,朝露凝集叶子上,甘如饧密,可熬成糖。 陈诚过沙鹿海牙时正逢早秋,作诗一首,题为《沙鹿海牙城》:“山势南来水北流,水边城过倚山丘,野人撩乱迎天使,官渡纵横系客舟。万里严程沙塞远,千年遗事简编留,蒹葭两岸风萧瑟,又送寒声报早秋。”。 1416年沙哈鲁之子,兀魯伯(Ulugh Beg),在前往撒马儿罕途中,由沙鹿海牙渡西珲河(锡尔河)。 1447年沙哈鲁在前往波斯途中病故,由子兀魯伯继承王位。1461年兀魯伯之子阿伯都尔剌提夫(Abdullatif)反叛,兀魯伯逃往沙鹿海牙城堡避难。 1461年阿伯都尔剌提夫之子密尔扎·默罕默德·居基和呼罗珊苏丹发生战事,居基坚守在沙鹿海牙堡垒之中,堡垒三面环水,后有小山,固若金汤。直到1463年,呼罗珊苏丹大军围城长达一年之久,沙鹿海牙城堡方才投降。 1497年费尔干纳谷地王巴卑尔,攻占乌兹别克可汗昔班尼(Muhammad Shaybani)领地撒马儿罕。1501年昔班尼夺回撒马儿汗,渡锡尔河,毁灭了沙鹿海牙。 今日古城沙鹿海牙已不存在。.

新!!: 明史和沙鹿海牙 · 查看更多 »

沙赫里薩布茲

沙赫里薩布茲(Шаҳрисабз /Shahrisabz、شهر سبز,Шахрисабз)是烏茲別克的城鎮,旧称竭石,由卡什卡塔爾里亞州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南部,距離撒馬爾罕80公里,始建於2,700年前左右,海拔高度622米,1991年人口約53,000。.

新!!: 明史和沙赫里薩布茲 · 查看更多 »

沙里湾泥

沙里湾泥,古国名,在今也门东北沿海的沙尔伟恩角一带,或谓即沙里八丹的讹音。 永乐十四年(1416年),沙里湾泥遣使到南京上贡当地物品,明成祖命郑和带着币帛回访,赐给沙里湾泥国。.

新!!: 明史和沙里湾泥 · 查看更多 »

況鍾

#重定向 况钟.

新!!: 明史和況鍾 · 查看更多 »

泰寧

泰宁可以指:.

新!!: 明史和泰寧 · 查看更多 »

泰尔梅兹

泰尔梅兹又译铁尔梅兹(乌兹别克语:Termiz,英语:Termez,俄语:Термез)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州(Surxondaryo Viloyati)首府,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边境阿姆河口北岸,是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两国之间的交通要道。泰尔梅兹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新!!: 明史和泰尔梅兹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明史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洪垣

洪垣,字峻之,號覺山,南直隶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进士,授永康知縣,徵授山東道御史。嘉靖十八年,弹劾黃禎、楊育秀、王顯祖、何瑚等人,后巡按廣東,升任溫州府知府,遇饑荒,因飢民殺死倉庫管官,而連坐撤職。著有《覺山史說》、《覺山緒言》。.

新!!: 明史和洪垣 · 查看更多 »

洪鍾

洪鍾(),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浙江錢塘縣人。明朝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左都御史。 成化十一年(1475年),參加乙未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二十五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三名。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尚書,洪總督川、陝、湖廣、河南四省軍務,與四川巡撫林俊,鎮壓農民軍。正德元年(1506年),洪鍾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七年(1512年),告老还乡。嘉靖二年(1523年)洪鍾在家中逝世,嘉靖帝三次派使者谕祭,赐葬于钱塘西溪之东穆坞。墓碑王守仁撰写,吏部尚书董圮篆额。王守仁还撰有《祭洪襄惠公文》。曾祖父洪榮甫。祖父洪有恒。父亲洪薪,曾任大使。有子洪澄、洪涛。.

新!!: 明史和洪鍾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明史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政治上,洪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满清统治汉人的統治基礎。清兵入關以後,洪承疇的功勞極大,可以說除了多爾袞及范文程以外,再無他人。.

新!!: 明史和洪承疇 · 查看更多 »

淡巴

淡巴,古国名,或作淡邦、澹巴。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的丹帕(Dampar)湖一带。一说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甘巴(Kampar)河流域。 洪武十年(1377年),国王佛喝思罗遣使上表,上贡当地物品,明太祖赐给他金币。淡巴国,石城瓦屋。国王乘车,官员骑马。土地平坦水清澈,草木茂盛,畜产丰富。男女勤于耕织,市场有贸易,野外没有寇盗,称为乐土。贡品有,苾布、兜罗绵被、沉香、速香、檀香、胡椒。.

新!!: 明史和淡巴 · 查看更多 »

渤泥国

#重定向 汶萊帝國.

新!!: 明史和渤泥国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明史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湯宗

湯宗(),字正傳,江浙行省溫州路平陽州(今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末年,由太學生擢河南按察僉事,后改为北平。建文年间,其上书称燕王谋反,并说按察使陳瑛接受燕王朱棣金钱贿赂,有異謀。建文帝下诏逮捕陳瑛并安置于广西,而升任汤宗为山东按察使。后因事迁刑部郎中,出任苏州知府。 永樂年间,湯宗被逮捕下狱,后改为祿州判官。之后因黄淮举荐,召为大理寺丞。当时有人称其在建文年间事情,明成祖则称:“帝王惟才是使,何論舊嫌。”恰逢外國貢使病死,从者称医生杀人。被逮捕后,湯宗阅卷后称:“醫與使者何仇,而故殺之乎?”之后释放医生。后被任命赈济河南饥荒,之后回户部任职。解縉下獄时,湯宗被连坐入狱十年。明仁宗即位后,恢复官职,之后升南京大理寺卿。宣德二年去世。.

新!!: 明史和湯宗 · 查看更多 »

湯禮敬

湯禮敬(),字仁甫,南京鎮江府丹徒縣(今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湯禮敬 · 查看更多 »

湯鼐

湯鼐(),字用之,壽州羊石(今寿县正阳关)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幼时家境贫困,聰穎好學,江右侍御史刘梦蟾對其甚爲器重。成化十一年(1475年)成進士。授行人,拔擢為御史。孝宗繼位後,彈劾大學士萬安罔上誤國。弘治元年正月,又彈劾禮部尚書周洪謨,侍郎倪岳、張悅,南京兵部尚書馬文升。結怨甚多。後因中書舍人吉人之事被貶海州。 曾祖父湯順一。祖父湯應善。父亲湯彥和。.

新!!: 明史和湯鼐 · 查看更多 »

湛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學者称甘泉先生,廣東增城沙貝(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政治人物,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湛若水 · 查看更多 »

溫睿臨

溫睿臨,字鄰翼,一字哂園,浙江烏程人。 生卒年不詳。康熙四十四年舉人,官内阁中书。個性亢直,喜當面損人。與萬斯同有交情,萬斯同赴京編修《明史》時,常與之討論。《明史》對於南明歷史“紀載寥寥,遺缺者多”,斯同鼓勵他能從南明史下手,“已奉有各种野史悉行送部,不必以忌讳为嫌之令矣,采而辑之”,温睿临遂裒聚野史《绥寇纪略》等40余种,著有《南疆逸史》,另有《吾征录》、《均役全书》、《游西山吟稿》,皆佚。.

新!!: 明史和溫睿臨 · 查看更多 »

溫純

溫純(),字希文,号一斋,更号亦斋,陕西三原县人。明神宗万历时期名臣。官至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新!!: 明史和溫純 · 查看更多 »

溫體仁

溫體仁(),字長卿,號園嶠,浙江烏程縣(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崇禎年間擔任內閣首輔。崇禎朝閣員五十人,唯溫體仁最久。崇禎十年免職。卒謚文忠。.

新!!: 明史和溫體仁 · 查看更多 »

溜山

溜山国,为15世纪马尔代夫群岛古国。 14世纪初叶汪大渊曾到此地,在所著《岛夷志略》作北溜,当时尚无国王,只是一个渔港,出产椰子索、鱼干、贝壳等货物;与乌爹、朋加拉等地商人交易,一船贝壳交换大米一船有余。 《明史》作溜山国,永乐十年(1412年)三宝太监郑和出使溜山国,永乐十四年(1416年)溜山国王亦速福遣使朝贡,此后三次朝贡。明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再次出使溜山国。随郑和出使的马欢在所著《瀛涯胜览》有专章《溜山国》。溜山国的国王、头目、和国民都信奉伊斯兰教。气候炎热,土地贫瘠,无麦,少米,有牛、羊、鸡、鸭。民以渔业为生,兼种椰子树。椰子有多种用途:当地人将椰子壳镟成酒盅,配上花黎木足,酒盅口足都涂漆,标致实用。椰子壳皮,可以搓成粗绳,等候别处商船收购,运往别国卖作造船用。商船不用钉,只用椰子绳将船板捆系,再涂上土沥青防漏。此地还出产龙涎香,马交鱼干,丝嵌手巾,织金方帕等。渔民将捞获的海贝,堆积如山任贝肉腐烂,然后收集贝壳,贩卖他国作货币用。.

新!!: 明史和溜山 · 查看更多 »

满剌加

#重定向 马六甲.

新!!: 明史和满剌加 · 查看更多 »

滿桂

满桂,汉族,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出生于万全都司宣府前卫(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曾任辽东、大同等处总兵官。.

新!!: 明史和滿桂 · 查看更多 »

滿朝薦

滿朝薦(),字震东、震寰,号汝扬,湖广麻陽縣兰里人,明朝清官,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陕西西安府咸宁县知县。.

新!!: 明史和滿朝薦 · 查看更多 »

潘塤

潘塤(),字伯和,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此後三次升遷至兵科都給事中。右都督毛倫以附劉瑾而論死,削世廕,毛倫曾經有德於錢寧,后其子求復襲。潘塤等力爭反對,后錢寧從中為主,此奏方止。忽然明武宗命其與吏科給事中呂經各進一階,向外調用。給事中邵錫、御史王金等交章請留下,沒有批准,隨後改任開州同知。正德十五年,任南京太僕寺寺丞。正德十六年,改兵科都給事中,同年改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四年,任山東右布政使。嘉靖六年,改浙江左布政使。嘉靖七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期間平定潞州巨盜陳卿盜亂。后因河南饑荒,潘塤沒有即使賑災,而河南府知府范鏓未待上報就開倉發粟,百姓為之稱頌。而對潘塤的質疑則紛紛而起,明世宗嚴厲指責巡撫、按察使隱瞞災情,潘塤大恐,於是歸罪于范鏓,遂被給事中蔡經等彈劾。世宗下詔罷免潘塤,永不錄用。.

新!!: 明史和潘塤 · 查看更多 »

潘府

潘府(),字孔脩,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潘府 · 查看更多 »

潘珍

潘珍可以指:.

新!!: 明史和潘珍 · 查看更多 »

潘蕃

潘蕃(),字廷芳,又稱鍾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人,明朝兩廣總督、四川巡撫、左都御史。 潘蕃早年冒姓鍾,後改回。成化二年(1466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歷任郎中。雲南鎮守中官錢能被巡撫王恕彈劾,潘蕃奉命調查。之後出任安慶府知府,改鄖陽府知府。后累升至山東布政使、湖廣布政使。弘治九年(1496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并兼提督松潘軍務。后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再換為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四年(1501年),晋升右都御史,總督兩廣。后論功升左都御史,平定歸善劇賊古三仔、唐大鬢等。正德三年(1508年),因得罪劉瑾被謫戍肅州。六年后去世。.

新!!: 明史和潘蕃 · 查看更多 »

潘耒

潘耒(),字次耕,又字稼堂,晚自號止止居士,江南吳江縣(今江蘇吳江市)人。潘檉章之弟。.

新!!: 明史和潘耒 · 查看更多 »

潘榮

潘榮(),字尊用,号疏庵,明朝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龍溪縣(今福建省漳州市)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镇官田社)人。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新!!: 明史和潘榮 · 查看更多 »

濮英

英(),安徽凤阳人(一说合肥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最初为西安衛指揮,后因为治理无方,命葉升替换。葉升则称赞濮英贤能,于是令起继续守卫。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命耿炳文在陕西选部队戍边,唯独濮英部队为劲旅,于是升任都督僉事。次年命部队跟随冯胜北征,后抵达金山招降納哈出。当时納哈出虽投降,但是余众尚有数十万,并谋划伏击。濮英中伏后突击不得,被俘。当时元军欲挟持其为人质,濮英则绝食不言,趁空剖腹自尽。后赠金山侯,諡忠襄。明年進贈樂浪公。其子濮璵继承侯爵,后因蓝玉案连坐而死。.

新!!: 明史和濮英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新!!: 明史和朝鲜王朝 · 查看更多 »

朱升

朱升(),字允升,元末明初江浙行省徽州路休寧縣(今安徽黃山市休寧縣)人,学者称枫林先生。元朝进士。 至正四年(1344年)江浙行省乡试第二名(中举人),至正八年(1348年)赴京参加省试,中进士,被授予池州学正,十二年(1352年)任满后辞官隐居石门。因为他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 1367年被授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1368年进翰林学士,定宗庙时享斋戒等礼,预修《女诫》。1369年,辞官隐退。1370年卒,年七十二。朱升治学严谨,存世仅《前图》2卷、《枫林集》10卷,并为多部经典旁注。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于今天的盐城西区北龙港镇南龙港东首文曲沟北。.

新!!: 明史和朱升 · 查看更多 »

朱吾弼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今江西庐陵)。明朝政治人物。 朱吾弼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授寧國推官,歷官南京御史、浙江右布政使。當时礼部侍郎郭正域因妖書案被告罪,朱吾弼與兵部主事庞时雍上書批評沈一贯,不久稱疾離去。三年後,復起為南京光禄少卿,再改大理右丞。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新!!: 明史和朱吾弼 · 查看更多 »

朱大典

朱大典(),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明朝进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章丘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科给事中,歷官兵部右侍郎。崇祯八年二月,總督漕運,巡撫鳳陽。崇祯十四年,总督江北及河南湖广军务,因“不能持廉”被革职。以贪婪著称,张岱稱他“真如乳虎苍鹰”,在鳳陽時,“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隆武時,授东阁大学士。 清军进浙东府县,大学士张国维、督师兵部尚书余煌、礼部尚书陈函辉、大理寺少卿陈潜夫等皆自杀。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乡兵,据守金华不降。博洛从杭州调来红夷大炮,猛攻金華二十天,七月十六日金华城破。朱大典带领家属至火药局,點燃引线,壮烈成仁。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清廷赐谥烈愍。.

新!!: 明史和朱大典 · 查看更多 »

朱天麟

朱天麟(),字游初。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南直隶昆山县人。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朱天麟中进士,授饶州推官,后来入京,崇祯帝亲试,命他为翰林院编修。南明隆武时,他为少詹事署国子监事。他反感郑芝龙跋扈,乞假到广东,汀州失守,隆武帝被清军俘杀。走广西,到安平土州。永历帝在广东肇庆即位,召他为礼部侍郎。永历二年(1648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永历三年(1649年),他被楚党丁魁楚诬陷为吴党之首,鼓动言官十六人弹劾,因此辞官。永历四年(1650年),再次入值,晋太子太保兼建极殿大学士。永历五年(1651年),他奉命经略左右两江土司。永历六年(1652年),随永历帝到广南府,在西坂村病卒。著作有《易鼎三然》。.

新!!: 明史和朱天麟 · 查看更多 »

朱希周

朱希周(),字懋忠,号玉峰。直隸崑山縣(今江苏崑山)人。明朝狀元、南京吏部尚書。 民籍,治《易經》,年二十四歲中式弘治九年丙辰科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六月二十三日生,行一,曾祖朱士常;祖朱夏,贈監察御史;父朱文,監察御史;母王氏(封孺人)。具慶下,妻錢氏,弟希召;希韓;希范;希富;希陽。由縣學生中式應天府鄉試第九十五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七名。.

新!!: 明史和朱希周 · 查看更多 »

朱之馮

朱之馮(),字樂三,順天大興人。.

新!!: 明史和朱之馮 · 查看更多 »

朱亮祖

朱亮祖(),字從亮,庐州六安(今屬安徽)人,明朝初年開國功臣,封永嘉侯。鎮守廣東時,與當地豪強勾結,使朱元璋冤殺番禺縣令道同,朱元璋察覺後,將朱亮祖及其長子朱暹鞭撻至死,以侯禮葬。.

新!!: 明史和朱亮祖 · 查看更多 »

朱彝尊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祖籍江蘇吳江,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诗人、词人、经学家。.

新!!: 明史和朱彝尊 · 查看更多 »

朱國祚

朱國祚,字兆隆,號養淳,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人,明朝狀元。 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朱國祚生有六子,長子朱大競,為朱彝尊曾祖父。.

新!!: 明史和朱國祚 · 查看更多 »

朱允炆

#重定向 建文帝.

新!!: 明史和朱允炆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明史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祐杬

朱祐杬(),明憲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異母弟。母親是邵宸妃,妻為蔣氏。 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1476年7月22日)生,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興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賜諡「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松林山之原。作有《恩纪诗》。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以後,祐杬次子朱厚熜入繼大統,是為明世宗。世宗追祐杬為「皇考」,以孝宗為「皇伯考」,與群臣鬥爭,罷黜、拷打二百人,杖斃十數人,是為大禮議。.

新!!: 明史和朱祐杬 · 查看更多 »

朱維京

朱維京(),字可大,號訥齋,江西吉安府萬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朱維京 · 查看更多 »

朱繼祚

朱继祚(),福建莆田人。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中,历任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因人言罢官。 南明弘光帝时,重新启用。后隆武帝召为东阁大学士。隆武帝逝,朱继祚被清軍俘後釋放。鲁王監國時,朱继祚举兵响应,后被清军杀害。 Category:明朝庶吉士 Category:明朝翰林院编修 Category:明朝禮部侍郎 Category:明朝東閣大學士 Category:莆田人 J.

新!!: 明史和朱繼祚 · 查看更多 »

朱燮元

朱燮元(),字懋和,號衡嶽,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新!!: 明史和朱燮元 · 查看更多 »

朱衡

朱衡可以指:.

新!!: 明史和朱衡 · 查看更多 »

朱裳

朱裳(),字公垂,北直隸順德府沙河縣(今河北省沙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朱裳早年由顧潛舉薦、從學于崔銑,正德九年(1514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巡鹽河南。期間反對錢寧遣人牟鹽利。此後巡按山東,彈劾鎮守中官黎鑑。之後出任為鞏昌府知府。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遷浙江副使。嘉靖七年,升浙江右參政。次年改福建按察使。嘉靖九年,任浙江左布政使。嘉靖十二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后中暑病亡。隆慶三年,贈戶部右侍郎、諡端簡。.

新!!: 明史和朱裳 · 查看更多 »

朱謙

朱謙(),夏邑人,明朝將領。 永樂初,襲父職為中都留守左衛指揮僉事。洪熙年間(1425年),擔任陽武侯薛祿隸軍,征北有功,進指揮使。宣德元年(1426年),晉升爲都指揮僉事。正統六年,與參將王真巡哨至伯顏山,遇到瓦剌,并獲勝。之後在閔安山,遇兀良哈部,再次擊敗。升爲都指揮使。正統八年,升任右參將,守備萬全左衛。次年,與楊洪在克列蘇破兀良哈兵,進都督僉事,后再次升都督同知。土木堡之變時,也先挾持明英宗到宣府城下,令宣府開門。朱謙與參將紀廣、都御史羅亨信不應,也先遂去。之後升爲右都督。之後其與楊洪參加京師保衛戰,戰失利,兩人被彈劾,景帝均未批准。之後升任左都督,擔任總兵官,鎮守宣府。 景泰元年(1451年),在關子口抵禦也先的四次連續進犯,不得不退兵,都督江福援救亦失利。朱謙不得不力戰抵禦。之後接連作戰,抵禦成功,論功封撫寧伯。當時,瓦剌意圖攻佔宣府、大同,認為兩城可旦夕取下。然而朱謙守宣府、郭登守大同,均屢次挫敗瓦剌進攻。也先認為兩城無法攻下,只好一意歸還被俘的明英宗。同年八月,英宗歸還,經過宣府,朱謙率子朱永出見,厚犒使者。次年二月,死於宣府,贈侯。子朱永襲。成化年間,謚武襄。.

新!!: 明史和朱謙 · 查看更多 »

朱鴻謨

朱鴻謨(),字文甫,號鑑川、鑑塘,諡恭恪、恭介,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省益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朱鴻謨 · 查看更多 »

朱軾

朱軾(),字若瞻,號可亭,江西省瑞州府高安縣艮下村(今屬高安市村前鎮)人。.

新!!: 明史和朱軾 · 查看更多 »

朱能

朱能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史和朱能 · 查看更多 »

朱鑒

朱鑒,字用明,福建晉江(今泉州市)人。明朝官吏。 早年鄉試中舉,授蒲圻教諭。宣德二年,與廬陵知縣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顧佐薦,召於各道觀政,之後升為監察御史,巡按湖廣。正統五年,巡按廣東,奏設欽州守備都指揮。正統七年,因舉薦,升爲山西左參政。明景帝監國時,晉升爲山西布政使,后改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景泰元年,在雁門關,率眾與都指揮李端擊退瓦剌部隊進犯。次年,代替羅通,負責鎮守山西。京師保衛戰勝利后,召佐院事,之後致仕離去。.

新!!: 明史和朱鑒 · 查看更多 »

朱标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洪武年間皇太子,明惠宗之父。.

新!!: 明史和朱标 · 查看更多 »

朱榮

朱榮(),字仲華,中書省益都路沂州(今山東省臨沂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武進伯。.

新!!: 明史和朱榮 · 查看更多 »

朱欽

朱欽(),字懋恭,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邵武府邵武縣(今福建省邵武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山東巡撫。 朱欽從師于吳與弼,以學行著稱。成化八年(1472年)登進士,授寧波府推官。因政绩卓著,征為監察御史。出督漕運、巡按河南、清軍廣西,均有政績。弘治年間,升山東按察使司副使,歷任浙江按察使。弘治十五年入覲,吏部舉薦天下治行卓異者六人,其中就有朱欽。僉都御史林俊亦舉薦朱欽繼任其職。後升湖廣左布政使。明武宗繼位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后得罪劉瑾。當時,朱欽治理山東各地吏治,因事連坐致仕。劉瑾被誅后,恢復官職。正德十五年去世。 曾祖父朱子文。祖父朱孟齡。父亲朱道暉。.

新!!: 明史和朱欽 · 查看更多 »

朱淛

朱淛,字必東,號損巖、損岩,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朱淛 · 查看更多 »

朵甘思

朵甘思(),又名朵甘、朵康、多康等,为中国古代一地区名。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朵甘思的意思是汇合的区域。近代一般简称康()。.

新!!: 明史和朵甘思 · 查看更多 »

朵颜卫

朵颜卫,明朝兀良哈三卫之一。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牧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绰尔河流域。因朵颜山得名,其首领是元太祖部将者勒蔑的后裔。宣德、正统以后南迁至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以南及河北省北部长城外。16世纪中叶后依附于蒙古喀喇嗔(喀喇沁)部。 Category:内蒙古卫所 Category:河北卫所 Category:明朝蒙古族 Category:13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明史和朵颜卫 · 查看更多 »

戚继光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孟諸,山東登州人,中國明朝將領。戚繼光出身軍戶,奉命戍守浙江和福建十多年,招募士兵組成戚家軍,練兵嚴格,軍法嚴厲,創立新戰術,注重武藝訓練,多次擊敗倭寇,肅清閩浙的倭亂,戰蹟彪炳,從參將多番轉遷,升任福建總兵。後來戚繼光受命鎮守北方邊境防範蒙古,得到首輔張居正和兵部尚書譚綸的信任,擔任薊州總兵十四年,重修長城,建造塔樓加強防務,官拜左都督,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地位顯赫。張居正過世後,戚繼光屢次被參劾,退休回鄉,晚境淒涼。他著有《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詳細記述其行軍練兵的經驗與戰術。戚繼光受譽為抗倭功臣,一代名將,其兵書亦著稱於後世。.

新!!: 明史和戚继光 · 查看更多 »

戚賢

戚賢(),字秀夫,號南山、南玄,南京滁州直隸州全椒縣(今安徽省全椒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戚賢 · 查看更多 »

成基命

成基命(),字靖之,号毖予,北直隶大名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内阁首辅。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称。.

新!!: 明史和成基命 · 查看更多 »

成德 (崇禎進士)

成德(),原名张成德,字元升,霍州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崇祯四年(1631年),登进士,授滋阳县知县,個性剛介,清操絕俗,疾惡若仇,因和温体仁交恶,被诬陷逮捕入京,杖六十戍边,居戍所七年。之后监察御史詹兆恒举荐,担任如皋知县,后擢武库主事。后明朝灭亡,成德聞帝崩,痛哭,持雞酒奔東華門,叩拜皇帝遺體後,全家自縊殉國。。.

新!!: 明史和成德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成勇

成勇,字仁有,安乐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成勇 · 查看更多 »

戴士衡

戴士衡(),字章尹,莆田人。明朝進士、官吏。 萬曆十七年中進士,除新建知縣,擢吏科給事中。薊州總兵官王保濫殺南方士卒,士衡極論其罪;之後彈劾石星誤國大罪。伺候因仁聖太后梓宮事,彈劾鄭一麟、陳增等人。萬曆二十五年,因日本事彈劾沈惟敬、楊方亨、南京工部尚書葉夢熊、刑部侍郎呂坤、薊遼總督孫幰及通政參議李宜春等人,隨後因此被貶,乃授陝西鹽課副提舉。未抵,恰逢《憂危竑議》起,竟連坐遣戍。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死於戍所。天啟年間,贈太仆少卿。.

新!!: 明史和戴士衡 · 查看更多 »

戴冠

戴冠,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信陽州(今河南省信陽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進士,授戶部主事,因看到太監寵倖日多,耗費大量物資俸祿,則上疏極諫。明武宗閱后大怒,貶為廣東烏石驛丞。嘉靖初年,重新起用,歷任潛山知縣、戶部員外郎、延平知府、蘇州府知府、山東提學副使,以清廉聞名於時。.

新!!: 明史和戴冠 · 查看更多 »

戴珊

戴珊(),字廷珍,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戴珊 · 查看更多 »

戴綸

戴綸,山東高密人,明朝官吏。 永樂年間,自昌邑訓導擢升禮科給事中,與翰林院編修林長懋俱侍皇太孫朱瞻基說書。明仁宗繼位后,朱瞻基為太子,戴綸升爲洗馬,仍侍講讀。因經常進諫,招致朱瞻基怨恨。明宣宗繼位后,加為兵部侍郎。因諫獵忤旨,命參贊交阯軍務。后因事被逮捕,下錦衣衛獄。朱瞻基親自鞫獄,戴綸抗辯,被打死。.

新!!: 明史和戴綸 · 查看更多 »

戴銑

戴銑(),字寶之,婺源(今屬江西)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戴銑 · 查看更多 »

戴良

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

新!!: 明史和戴良 · 查看更多 »

戴思恭

戴思恭可以指:.

新!!: 明史和戴思恭 · 查看更多 »

明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新!!: 明史和明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1620年-1690年)著。.

新!!: 明史和明史紀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明史館

明史館是清朝初期設立的修史機構。 順治二年已有修《明史》之議,並創辦明史館,但僅議定修撰體例。康熙四年(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藩之亂已近尾聲,全國形勢相對穩定,又第三度開明史館,大學士徐元文任總裁,大力延覽人才;萬斯同不愿接受清朝的俸禄,以布衣入局,寓居徐元文家。康熙二十九年,徐元文被劾解職,當時纂修总裁升沉物故,星換星移,在馆者寥寥無幾,万斯同则为总裁张玉书、陈廷敬挽留,馆于京师江南会馆。三十三年由王鸿绪繼任总裁,万斯同又受聘於王鸿绪。康熙四十一年,万氏卒於王鸿绪家中,明史稿數百卷,落於王鴻緒之手,以公務之餘暇夙夜修訂。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鴻緒進呈明史稿310卷,體例均備,七月十八日內閣將之交明史館收藏。雍正朝张廷玉主纂《明史》,是在王鸿绪《史稿》的基础上繼續修改。自顺治二年(1645年)下诏修《明史》,到乾隆四年(1739年)刊行,前後历时95年之久。.

新!!: 明史和明史館 · 查看更多 »

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或稱弘治帝,年号弘治,是明宪宗皇三子。明朝第10代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于泰陵,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

新!!: 明史和明孝宗 · 查看更多 »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於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記述南明史略與鄭成功事蹟。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

新!!: 明史和明季南略 · 查看更多 »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共二十四卷,記錄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努爾哈赤崛起東北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於崇禎一朝之事記載甚詳,李自成入北京後之事,幾乎是按日編排。.

新!!: 明史和明季北略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新!!: 明史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宣宗章皇帝實錄》“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1435年1月31日),或稱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歲。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亂,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

新!!: 明史和明宣宗 · 查看更多 »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新!!: 明史和明宪宗 · 查看更多 »

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或稱嘉靖帝,明朝第12位皇帝,庙号世宗,年號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無嗣,內閣首輔楊廷和立朱厚熜入繼大統,即明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世宗前期进行改革,颇有作为,他说:“今天下诸司官员,比旧过多。我太祖初无许多,后来增添冗滥,以致百姓艰窘,日甚一日。”下令革除先朝蠹政,“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裁革錦衣衛三萬餘人,节用宽民。英明果斷,又寸斬前朝王綸、钱宁和江彬等奸臣,人稱嘉靖中興。 但世宗受人詬病處更多,如他為了追封生父興獻王的問題,與楊廷和等朝臣引發嚴重衝突,即大禮議事件,世宗為了此事,對大臣們進行了嚴重的大清洗。後期世宗迷信道教,無心朝政,通過內閣掌控朝局,嚴嵩專權逐漸形成,又因為濫用民力,導致民眾起義無數。在宮中,世宗也暴虐無道,因為虐待宮女,導致宮女發動壬寅宮變,險些喪命。.

新!!: 明史和明世宗 · 查看更多 »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或稱洪熙帝,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年間,被封為燕世子。靖難之役中,仁宗負責鎮守北平,并成功抵禦李景隆率領的中央軍圍攻。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仁宗與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称善,史稱“仁宣之治”。.

新!!: 明史和明仁宗 · 查看更多 »

明光宗

明光宗朱常洛(),或稱泰昌帝,明朝第15代皇帝,年号泰昌,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新!!: 明史和明光宗 · 查看更多 »

明玉珍

明玉珍(,元文宗天曆二年己巳九月九日至元惠宗至正廿六年丙午二月六日),父親明學文,母親趙氏,中国湖北隨州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明夏政权的创建者。.

新!!: 明史和明玉珍 · 查看更多 »

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鈞(),或稱萬曆帝,為明朝第14代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九岁的朱翊鈞登基,是为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谥号為「範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史稱萬曆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了万历三大征,保護藩屬,巩固疆土。張居正死後始親政,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徵礦稅亦被評一大病。萬曆年間也走向活潑和開放,利瑪竇覲見萬曆帝,開始西學東漸,但同時朝廷內東林黨爭開始萌芽、塞外又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在其晚年佔領明朝東北大部分地區,使明朝退守山海關,終走向滅亡的局面。.

新!!: 明史和明神宗 · 查看更多 »

明穆宗

明穆宗朱載坖(“坖”音“jì”)(),一說名朱載垕(“垕”音同“厚”),或稱隆慶帝,明朝第13位皇帝,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莊皇帝”。.

新!!: 明史和明穆宗 · 查看更多 »

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校,居效切,拼音「jiào」、注音「ㄐㄧㄠˋ」),或稱天啟帝,光宗長子,中國明朝第16代皇帝。在位時間為1620年-1627年,年號天啟。光宗即位僅一個月而亡,使朱由校匆匆登位為帝,朱由校當時僅14歲,未曾被立为太子,甚至未接受正規教育,政事皆賴宦官輔佐,後來造就了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干政,與閹黨、東林黨之黨爭。.

新!!: 明史和明熹宗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新!!: 明史和明鄭 · 查看更多 »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實錄》“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6代與第8代皇帝;最初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復位後使用天顺(1457年-1464年)年号,在位22年。.

新!!: 明史和明英宗 · 查看更多 »

明通鑑

《明通鑑》,全書共一百卷(分卷102卷),二百萬字,作者清代夏燮(1800年-1875年)。.

新!!: 明史和明通鑑 · 查看更多 »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或稱正德帝,明朝第11代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十六年(1521)崩,享年30歲,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追求解放,為人嬉乐胡鬧,荒淫无度,寵信宦官、建立豹房,強徵處女、娈童入宮,有時也搶奪有夫之婦,逸遊無度,還化名為朱壽,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領兵打仗,又信仰密宗、回教等,自稱忽必烈(蒙古名,元世祖之名);沙吉熬爛(波斯語,回教蘇菲派的蘇菲師)、大寶法王(藏密名,白教首領),施政荒誕不經,任內暴虐無道,宮中內璫亂政,宗室叛亂四起。另一方面,他為人刚毅果断,寸斬刘瑾,平定安化王之乱、寧王之亂,在应州大捷中打败達延汗,是個世間少見、多采多姿的皇帝。.

新!!: 明史和明武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明史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重定向明朝七卿年表.

新!!: 明史和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明史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明思宗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明史和明思宗 · 查看更多 »

海瑞

海瑞(),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廣東番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舉人出身。.

新!!: 明史和海瑞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明史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明史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浙江寧海縣(今属浙江宁波市)人。齋名遜志齋,蜀獻王朱椿改之為正學,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间重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宋濂、劉基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后因参与组织削藩,靖難之變後拒绝与朱棣合作,被朱棣诛十族。.

新!!: 明史和方孝孺 · 查看更多 »

方岳貢

方岳貢(),字四長,湖廣谷城人。明朝末年官員。.

新!!: 明史和方岳貢 · 查看更多 »

方克勤

方克勤(),字去矜,浙江寧海人,方孝孺之父。 據《明史》記載,方克勤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雙眼炯炯有神,每天讀書量超過一寸厚,被鄉人稱呼為「小韓子」(小韓愈)。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即使身為長輩的胡翰、蘇伯衡均自稱不如。方克勤亦常把闡明王道、追求天下太平為己任。一次方克勤臥病在床,家裡斷糧後家人相告,方克勤反笑道:「古人所說『三旬九食』,貧窮是常有的事。」後因空印案受牽連被誅殺,方孝孺為此扶喪歸葬、哀動行路。直到服喪結束後,再跟從宋濂完成學業。生有三子,長子方孝聞早死,次子方孝孺、三子方孝友在明成祖篡位時被殺。有弟方克家,生子方孝復。.

新!!: 明史和方克勤 · 查看更多 »

方獻夫

方獻夫(),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南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官至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方獻夫 · 查看更多 »

方瑛

方瑛,都督方政之子,明朝軍事將領。 正統年間,以中書舍人身份跟從父征戰麓川,父親陣亡后,其發奮報仇。最初襲指揮使,后升都指揮同知。正統六年,跟從王驥征麓川,率兵六千人突襲成功,晋升為都指揮使。再跟從王驥攻破貢章、沙壩、阿嶺等地,晉升爲都督僉事,充右參將,協守雲南。正統十三年,再次跟從王驥征麓川,攻破鬼山大寨后,留鎮雲南。景泰元年,召還晉升爲都督同知,恰逢貴州苗族叛變,王驥請求方瑛出兵征討,次年拜右副總兵,與保定伯梁缶、侍郎侯琎階替進攻擊破,晋升為右都督,攻入龍場。景泰三年,都御史王來彈劾方瑛違法事,明景帝置不問。同年冬,攻破白石崖,斬俘二千五百人,招撫四百六十寨,晉升爲左都督。景泰五年,四川草塘民變,方瑛與巡撫蔣琳會同川兵進剿獲勝,攻佔潮山及三百灘、乖西、谷種、乖立等地,斬首七千餘人。詔封南和伯。 次年,鎮守貴州,后乞歸還,沒有批准。之後湖廣苗族叛變,拜其為平蠻將軍,率京軍討伐,所到各處秋毫不犯。景泰七年,進沅州抵抗渠蒙能叛變,后攻破一百六十余寨。與尚書石璞移兵天柱,分兵攻取獲勝,之後留鎮貴州、湖廣。晋升為南和侯。天順二年,攻破東苗幹把豬等地,攻破六百余寨。前後攻破兩千余寨,俘虜斬殺敵軍四萬餘人。之後死於任上,賜謚忠襄。.

新!!: 明史和方瑛 · 查看更多 »

方豪

方豪(),字--人,後改--人,筆名芳廬,絕塵,聖老。浙江杭縣人,原籍浙江諸暨。中國現代天主教神父、歷史學家。.

新!!: 明史和方豪 · 查看更多 »

方賓

方賓(),江浙行省杭州路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其以太學生試兵部郎中。建文年间,在应天府从事,后连坐戍守广东。后因茹常举荐恢复官职。朱棣攻入南京后,方賓与侍郎劉俊迎附,后晋升为兵部侍郎。永乐四年(1406年),因劉俊出征黎利,方賓负责兵部事宜。永樂七年(1409年),升兵部尚书,后掌管行在吏部事。次年,跟从朱棣北征,与學士胡廣、金幼孜、楊榮,侍郎金純共参与机务。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朝议亲征事情。尚书夏原吉、吳中、呂震与方賓共同商议,建议休兵養民。未奏时,朱棣召见,方賓称糧餉不足,召夏原吉,亦以不給對。朱棣大怒,遣夏原吉视察开平粮仓,旋即下狱。方賓刚提調靈濟宮,从中官得知帝怒后,恐惧自縊。朱棣本无意杀方賓,听闻其死,反而更加愤怒,于是开棺戮尸。.

新!!: 明史和方賓 · 查看更多 »

方良永

方良永(),字壽卿,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方良永 · 查看更多 »

方苞

方苞(),字靈皋,一字鳳九,晚號望溪,安徽桐城縣人,清代文学家,首創文學流派桐城派。與劉大櫆、姚鼐合稱桐城三祖。.

新!!: 明史和方苞 · 查看更多 »

方逢時

方逢時(),字行之,號金湖,湖廣嘉魚(今湖北)人,明朝政治、军事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明史和方逢時 · 查看更多 »

方正化

方正化()明朝宦官。山东人。.

新!!: 明史和方正化 · 查看更多 »

施邦曜

施邦曜(),字尔韬,浙江余姚人。明末忠臣,李自成破北京後以死殉國。.

新!!: 明史和施邦曜 · 查看更多 »

文安之

文安之(),字铁庵,夷陵人,明末大臣。.

新!!: 明史和文安之 · 查看更多 »

文徵明

--(),字--,中年後以字行,更字--,号衡山居士、停云生,祖籍湖廣衡陽,直隸長洲縣(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家”或“吴门四杰”);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吳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等一些人。.

新!!: 明史和文徵明 · 查看更多 »

文震孟

文震孟(),字文起,號湛持,直隶長洲(今蘇州市)人,祖籍湖南衡陽,明末政治人物、書法家,狀元。.

新!!: 明史和文震孟 · 查看更多 »

日羅夏治

日罗夏治,古国名,或作日夏罗治。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或其附近,一说指锦石(Gresik)。 日罗夏治靠近爪哇。永乐三年遣其使臣文那打时镇等到南京朝见明成祖并贡方物。日罗夏治国小,人民会种植,没有盗贼。信仰佛教,产出有苏木、胡椒。.

新!!: 明史和日羅夏治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明史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摩加迪休

摩加迪休(مقديشو,羅馬轉寫:Maqadīshū;Muqdisho;Mogadishu,意指「国王的宝座」),當地人也常以舊名哈馬(Xamar,早期拼音為Hamar)稱呼之,中國古稱木骨都束,是一位於東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也是索馬利亞第一大城市。摩加迪休原本應是非洲東岸名列前幾名的大城與索馬利亞的首都,但因長年的內戰與軍閥割據而陷入無政府狀態,無法實際施行首都應有的行政中心功能,索馬利亞因此另以拜多亞作為臨時首都。.

新!!: 明史和摩加迪休 · 查看更多 »

摩鹿加群岛

摩鹿加群岛(Kepulauan Maluku),又译马鲁古群岛,有時也會被稱為「東印度群島」,位置处于苏拉威西岛东面、新几内亚西面以及帝汶北面,为印度尼西亚境內众多群岛板块之一,是马来群岛的组成部分。中国和欧洲传统上称为香料群岛者,多指这个群岛。.

新!!: 明史和摩鹿加群岛 · 查看更多 »

愍周皇后

#重定向 孝节烈皇后.

新!!: 明史和愍周皇后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明史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應履華

應履華,字锡祥,浙江奉化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應履華中式三甲第六名进士。历任泉州德化令、常德知府,有政绩。宣德初年,迁贵州按察使,升任云南左布政使。.

新!!: 明史和應履華 · 查看更多 »

敏真

敏真城,明朝时记载的西域城名,又作敏珠儿。.

新!!: 明史和敏真 · 查看更多 »

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羅浮宮、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

新!!: 明史和故宫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打回

#重定向 土瓦.

新!!: 明史和打回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明史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曹吉祥

曹吉祥(),永平灤州(河北灤縣)人,明朝宦官,曾任司禮監太監,官至總督京營太監。.

新!!: 明史和曹吉祥 · 查看更多 »

曹学佺

曹学佺(),字能始,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成员,著名的官员、学者、藏书家和殉国者。.

新!!: 明史和曹学佺 · 查看更多 »

曹學程

曹學程(),字希明,廣西桂林府全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曹學程 · 查看更多 »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號貞予,山西安邑縣,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曹于汴 · 查看更多 »

曹凱

曹凱(),字宗原,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年(1445年),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明英宗北征前,曹凱力諫勸阻,明英宗不聽,在土木堡被俘。曹凱痛哭数日,在朝殿上與王竑等共同擊斃錦衣衛指揮馬順。景泰年間,給事中林聰劾何文淵、周旋,曹凱與林聰力爭。之後參與調停福建巡按許仕達與侍郎薛希璉,后升爲浙江右參政。後來被石亨彈劾,謫凱衛經歷。 山東鄉試第十九名。正統十年(1445年),參加乙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六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三名。.

新!!: 明史和曹凱 · 查看更多 »

曹元

曹元(),字以貞,直隸含山縣人,太寧前衛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早年出身國子生,后中举順天府鄉試第九十六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參加乙未科會試,得貢士第十四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四十一名,授工部主事。正德二年,累遷右副都御史兼甘肅巡撫,改陝西巡撫,又過了一年,召為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隨後代替劉宇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加太子少保。其將校遷除,均聽從劉瑾命令。正德五年,拜為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劉瑾被誅后,其上疏請罪,詞極哀,詔許致仕,言官交劾,罷黜為民。曹元無子,病中自作墓誌銘,嘆道:“我死,誰銘我者!” 曾祖父曹贇,曾任贈都督僉事。祖父曹忠。父亲曹深,曾任前教授。.

新!!: 明史和曹元 · 查看更多 »

曹珖

曹珖(),字用韋,號葆素,別號季玉,山東益都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禎間官至工部尚書。明亡,拒絕仕清,寫絕命詞,絕食殉國。.

新!!: 明史和曹珖 · 查看更多 »

曹端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 祖籍山西曲沃縣閻村。五歲見《河圖》、《洛書》,能畫地詢問父親。長大後讀周敦颐《太极图说》,嘆道:“道字是矣!”18歲中秀才,永樂六年(1408年)河南鄉試,舉人第二名。任山西霍州、蒲州學正二十餘年,學者稱“月川先生”。曹端稱周敦頤為理學宗源,“周子《太極圖說》為宋理之宗”“手太極圖而口其說以示二程”;又認為陆九渊所谓“又加无极二字,是头上安头”说,是“不知周子理不离阴阳,不杂乎阴阳之旨”。著《太极图说述解》一卷、《通书述解》二卷、《西铭述解》一卷。《明史·儒林传》稱“論者推為明初理學之冠”。.

新!!: 明史和曹端 · 查看更多 »

曹璘

曹璘,字廷暉,襄陽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早年出身國子生,后进湖廣鄉試第六十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參加戊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二百二十六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六名,授行人,后改為監察御史。 明孝宗弘治初年,連續上奏,御史曹璘請削萬貴妃的諡號。後出按廣東,在廣東新會拜訪陳獻章,為其言論所服,隨後辭職回鄉,在山中讀書,三十年不入城市。 曾祖父曹益。祖父曹譽,曾任奉祠副。父亲曹京。.

新!!: 明史和曹璘 · 查看更多 »

曹甫

曹甫(),明朝正德年间,保宁府(今四川阆中)人。正德四年(1509年),曹甫跟随顺天王藍廷瑞、刮地王鄢本恕、扫地王廖惠,起兵反明。正德六年(1511年),自称顺天王,年号明正,攻打营山、蓬州(今蓬安)。正德七年,明朝洪钟、马昊招抚曹甫,廖麻子恨曹甫背叛,将他杀死。一說被明軍殺死。.

新!!: 明史和曹甫 · 查看更多 »

曹鼐

曹鼐(),字万锺,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寧晉縣)人。正統十年(1445年)官吏部左侍郎兼學士。正統十四年(1449年)隨英宗親征,死于土木堡之變。.

新!!: 明史和曹鼐 · 查看更多 »

曹邦輔

曹邦輔(),字子忠,號東村,山東兖州府曹州定陶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明史和曹邦輔 · 查看更多 »

曹良臣

曹良臣(),安丰人,明朝军事将领,宣寧侯。 其早年率领乡众筑城自保,后归顺朱元璋,任江淮行省參政。跟随大军攻下淮東、浙西,晋升行省左丞。后跟从徐达大軍取元大都。后晋升山西行省平章,守通州。当时元朝发兵万人进攻山西,当时通州守兵不足千人。曹良臣说,“我们部队少,不可与其对战。对方虽然多,但是亡国之徒,气势不振,应当用计谋逼走他们。”于是偷偷派部队在河中立红旗,远近三十余里,并敲鼓相应。当时元将也速看后大惊,于是逃跑。曹良臣又派精兵追赶其百余里,元兵此后不再敢窥视北平。后跟随徐达在定西大败擴廓帖木兒。洪武三年,封宣寧侯。 次年进攻四川,攻破歸州山寨,接连进攻各路叛乱,直取重慶。再一年,跟随李文忠北征,后与元将哈剌章大战而死。后赐安國公,諡忠壯,列祀居功臣廟。.

新!!: 明史和曹良臣 · 查看更多 »

曹雄

曹雄,西安左衛人,明朝军事将领。 弘治末年,歷官都指揮僉事,為延綏副總兵。明武宗继位后,因总督楊一清舉薦,擢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固原。后因是與劉瑾同鄉,自然依附于劉瑾。后進署都督同知,以延綏總兵官吳江所佩征西將軍印佩之,而別鑄靖虜將軍印予江。隨後總督才寬禦寇沙窩被殺,曹雄擁兵不救。佯作引罪,乞解兵柄。劉瑾保舉后,仍令居職如故。恰逢朱寘鐇謀反,曹雄統兵鎮壓,進左都督。劉瑾事敗后,言官交相彈劾,降指揮僉事,尋征下獄,以黨逆論死,籍其家。后下詔宥罪,但命其與家屬永戍海南,遇赦不原。.

新!!: 明史和曹雄 · 查看更多 »

曹文詔

曹文詔(),山西大同(今山西省怀仁县金沙滩镇南家堡村)人。中國明朝時代武將。清朝諡忠果。.

新!!: 明史和曹文詔 · 查看更多 »

曾同亨

曾同亨(),字--野,號見臺,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明史和曾同亨 · 查看更多 »

曾亨應

曾亨應(),字子喜,江西臨川人。明末政治人物。 曾亨應之父曾棟官至廣東布政使。曾亨應於崇禎七年(1634年)中進士。歷官吏部文選主事。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御史張懋爵彈劾他納賄行私,遂被謫去。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江西各城大多被清兵攻占,曾亨應讓其弟曾和應帶著父親到福建避難。曾亨應與艾南英等死守臨川城。亨應一日置酒宴客,忽清兵至。亨應避石室,被從弟出賣,曾亨應及兒子曾筠被捕。曾亨應對兒子說:“勉之!一日千秋,毋自負”。曾筠應承。父子先後不屈而死。其弟曾和應跳井自盡。清兵包围曾家村,抓获三百余人,全部处死。乾隆四十一年,追封曾亨應為賜諡烈愍,曾筠為禮部主事,曾和應為光祿寺正卿。.

新!!: 明史和曾亨應 · 查看更多 »

曾銑

曾铣(),字子重,浙江台州黄岩县(今黄岩区)人。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总督北方边陲抗击韃靼杰出名臣。祖居松门南城外,父亲是小商人。 曾铣自幼客居扬州,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始任福建长乐知县,升御史、副都御史。韃靼首领俺答汗时掠边境,曾铣受命巡抚山西,修边墙,制火器,于浮图谷获全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邊军务,以数千之兵拒俺答10万骑兵于塞门。次年出兵河套,迫俺答移营过河。权臣严嵩发动言官上疏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诬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嘉靖二十七年,曾铣遭斩刑,曾铣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忧。”,並托王环照顾其妻儿:“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妻子流放至陕西汉中的城固,“铣廉,既殁,家无余资。”。史称此案“天下闻而冤之”。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上疏为曾铣雪冤,归葬江都。明穆宗诏赠兵部尚书,谥襄愍。王环将曾铣的妻子送回扬州,“酬之金帛,不顾而去”。.

新!!: 明史和曾銑 · 查看更多 »

曾魯

曾魯(),字得之,江西新淦人。元末明初人。 自幼聰敏好學,博學古今,元末舉進士不第。善于文书,曾纂修《元史》,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授禮部主事,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修成《禮書》,明太祖賜名《大明集禮》。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升任禮部侍郎,八月奉旨主持京畿乡试,入院之后忽然吐血,不久以疾致仕,十二月十九日(1373年1月13日)歸舟至南昌石岐潭而卒,年五十四岁。著有《守約齋集》、《六一居士集考異》、《南豐類稿辨誤》等。.

新!!: 明史和曾魯 · 查看更多 »

曾鼎

曾鼎(),字復鉉,江西吉安府永豐縣遷鶯鄉十六都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永樂九年(1411年)江西鄉試第一名。永樂十年(1412年),參加壬辰科會試,得貢士會試二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十七名,官至廣東僉事。曾祖父曾良翰,曾任元□定教諭。祖父曾用先,曾任壬子科舉人。父亲曾公逵。.

新!!: 明史和曾鼎 · 查看更多 »

曾鈞

曾鈞(),字廷和,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進賢縣(今江西省進賢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十一年,登進士,授行人,后升南京禮科給事中。此後彈劾參贊尚書劉龍,相繼又彈劾劾翊國公郭勛、禮部尚書嚴嵩。不久又彈劾工部侍郎蔣淦、延綏巡撫趙錦。聲明威震一時。此後出任雲南副使,后升四川參政。因平撫黔地寇亂,而升至河南左布政使。嘉靖三十一年,以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工程后升工部右侍郎。此後入為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乞求歸鄉。死後贈刑部尚書,諡恭肅。.

新!!: 明史和曾鈞 · 查看更多 »

曾鑑

#重定向 曾鑑 (天順進士).

新!!: 明史和曾鑑 · 查看更多 »

曾櫻

曾櫻(),字仲含,江西省臨江府峽江縣(今江西省峽江縣)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進士,授工部主事。天啟年間,升任工部郎中;次年改常州府知府。天啟七年,升浙江右參政。崇禎元年,授福建按察副使。崇禎四年,升福建按察使、同年改福建參政。崇禎十年,改湖廣按察使、后再改山東右布政使。崇禎十四年,以右副都御史銜任登萊巡撫。次年,改南京工部右侍郎。之後歷任兵部侍郎、薊遼總督。明亡后,任南明隆武朝的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后改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永曆五年,大清國張學聖、馬得功乘虛襲廈門,“時曾櫻在城中,或邀之遁,櫻曰:此一塊清淨土,正吾死所,豈復泛海求活耶!遂自縊。時(農曆)二月三十日也。門人阮旻錫、陳泰等冒險出其尸,鄉紳王忠孝殮之,殯於金門。”(引自夏琳“閩海紀要”).

新!!: 明史和曾櫻 · 查看更多 »

曾泉

曾泉,江西泰和县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永樂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改監察御史。宣德年間,都御史邵玘甄別屬僚,曾泉被貶為汜水典史,卒於任内。正統四年,河南參政孫原貞上言稱讚其功績,請求朝廷恢復其名譽地位。明英宗應允。.

新!!: 明史和曾泉 · 查看更多 »

怀恩

怀恩(),明朝宦官,山东高密人。懷恩本為知府戴希文之後,明宣宗殺懷恩之族人諫官戴綸,連坐累及懷恩。 明憲宗成化年間掌管司禮監,被西廠頭目汪直忌憚。明憲宗末年想改立太子,懷恩据理力争,甚至以首承硯,被斥居鳳陽。明孝宗即位後把他召回,还是命他掌管司禮監,他勸孝宗貶斥奸邪,起用正直之士。某次諫官上書,稱宦官為“刑餘之人”,覃昌大怒,懷恩曲解之使釋。最後死在南京。.

新!!: 明史和怀恩 · 查看更多 »

景泰帝

明代宗朱祁鈺(),或稱景泰帝,年號景泰,明憲宗追諡其為「恭仁康定景皇帝」,弘光帝上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朝第7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皇次子,母親是賢妃吳氏。.

新!!: 明史和景泰帝 · 查看更多 »

景清

景清(),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真寧縣(今甘肅正寧)人,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忠臣,意图行刺明成祖未成,被滅族,甚至家鄉所有人均被成祖下令殺死,俗稱「瓜蔓抄」。.

新!!: 明史和景清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明史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欽定明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