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齐书

指数 北齐书

《北齐书》,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原名《齊書》,因與南齊歷史區別而更名,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國,前後约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同时期成书还有《梁书》、《陈书》、《周书》、《隋书》。这五部书。 唐太宗頗器重李百藥的才學,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後來《北齐书》遭受嚴重散佚。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齐书》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由於《北史》當時並没有遭到散佚,故後人根据《北史》以補寫《北齐书》,在文字上非尽属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則不失真實(因《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多採自《北齐书》)。《北齐书》原名《齐书》,在宋朝时,为了区别于萧子显《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北齊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有〈北齊諸王世表〉、〈北齊異姓諸王世表〉、〈北齊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施和金《北齊地理志》5卷,蒙傳銘《補北齊書藝文志》不分卷,佚名《補北齊書疆域志》不分卷。.

122 关系: 劉貴卢文伟南宋南齐南齐书司馬子如婁叡孫騰孫搴安德王宋朝封隆之尉瑾尉長命尉景崔劼崔季舒崔暹崔昂崔悛东魏万俟普庫狄干任祥 (北朝)張宴之張保洛張纂 (代郡)張耀徐之才侯莫陳相北史北魏北齐刘丰周书和士開傅伏唐太宗唐邕唐朝元坦元孝友元弼元韶元蛮元暉業皮景和王劭 (隋朝)王峻王則...王琳 (会稽)王紘王松年 (北朝)王昕破六韓常祖珽穆提婆竇泰綦連猛纪传体白建隋书韓鳳萧子显萬斯同顔之推袁聿修高孝琬高孝瑜高岳高乾 (北魏)高归彦高德政高保寧高凝高紹信高盛高隆之高阿那肱高長恭高欢高殷高永乐高洽高洋高淹高澄高显国高浚高济高思宗高普魏收貞觀 (唐朝)齊幼主薛孤延薛修義薛琡邢邵金祚蕭祗蕭退蕭淵明蕭放陸卬陈书陈元康李延寿李元忠李祖昇李義深李百药杜弼梁书楊愔樊遜步大汗薩源彪断代史斛律羌举斛律金慕容儼 扩展索引 (72 更多) »

劉貴

劉貴(),秀容郡陽曲县(今山西阳曲南)人,南北朝北魏、東魏政治人物,劉--之子。 劉貴是高欢旧交。初为尔朱荣府骑兵参军。528年,参与河陰之变计划,封敷城县伯。官至左将軍、太中大夫,有战功封公爵。受到尔朱荣信任,加撫軍将軍。530年,担任涼州刺史。 長广王元曄即位,爾朱世隆掌握政权,劉貴担任征南将軍、金紫光禄大夫、尚書左僕射、西道行台,与行台元显恭在正平对峙。劉貴击败元显恭,元显恭被裴儁擒获。劉貴任晋州刺史。531年,转任行汾州事。高欢起兵,劉貴棄城到鄴城归顺高欢。532年,以本官任肆州刺史,转任行建州事。534年,担任陝州刺史。 东魏建立,537年,担任御史中尉、肆州大中正。同年,加行台僕射,和侯景、高昂在洛陽攻打独孤信。劉貴深受高欢器重。但酷杀成性,视汉人为“一钱汉”。539年十一月,劉貴去世。追贈冀定并殷瀛五州軍事、太保、太尉公、録尚書事、冀州刺史,谥忠武。 其子劉元孫、劉洪徽。劉元孫官至員外郎、肆州中正,早逝。劉洪徽嗣爵,假儀同三司、奏門下事。.

新!!: 北齐书和劉貴 · 查看更多 »

卢文伟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南祖,后燕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卢溥的玄孙,北魏议郎卢敞的儿子,北魏、东魏时期的官员。.

新!!: 北齐书和卢文伟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北齐书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南齐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新!!: 北齐书和南齐 · 查看更多 »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新!!: 北齐书和南齐书 · 查看更多 »

司馬子如

司馬子如(),字遵業,河內溫(今河南温县)人,自称自己的八世祖是西晋司空、南阳王司马模,司马模的世子司马保在战乱中逃奔凉州,北魏平定姑臧后,家族被迁徙到云中,司马子如的父亲是北魏的鲁阳太守司马兴龙。 司马子如小时有口才,喜欢交游豪杰。早年為懷朔鎮省事,北州淪陷後,子如南奔肆州(今山西忻縣),為爾朱榮所禮遇,封平遙子,後來又投靠高歡。高欢的世子高澄与高欢的小妾通奸,高欢大怒,要废掉高澄的世子之位,司马子如在中间斡旋,告知其子司馬消難亦淫亂其妾,以為家醜不宜外揚。 後來高澄理政,司馬子如、高岳、高隆之、孫騰等四人權傾朝野,時人號為“四貴”,非法專恣,權傾朝野。高澄知其弊,起用漢族士人崔季舒為中書侍郎,崔暹為御史中尉,授意以贪污的名义弹劾司马子如,子如被囚禁,一夜白髮,獄中陳詞說:“司馬子如從夏州策杖投相王,王給露車一乘,豢牸牛犢,犢在道死,唯豢角存,此外皆取之於人。”高欢见他面容憔悴,亲自给他头上的虱子,赐酒百瓶,羊五百只。起用为冀州刺史。文宣帝高洋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即皇帝位。子如以功封须昌县公,後真除司空。司马子如因崔暹曾纠劾他,劝高洋诛杀他们,高洋拒絕。很久以後文宣帝以其為先帝的旧臣故交,再起用為太尉。不久病卒,贈怀州刺史,谥曰文明。.

新!!: 北齐书和司馬子如 · 查看更多 »

婁叡

娄叡(),东魏、北齐官员。鲜卑娄氏(匹娄氏,原为吐谷浑属部),字佛仁,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人。北魏南部尚书娄拔(一作娄壮)子,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之侄。.

新!!: 北齐书和婁叡 · 查看更多 »

孫騰

孫騰(),字龍雀,咸陽石安人。祖父孫通曾在沮渠氏出仕為中書舍人。 當時身為僕射的孫騰與侍中封隆之,爭相迎娶平原公主元明月,公主表示願意下嫁封隆之,孫騰既妒且忿,因此與封隆之結怨。封隆之曾暗中對高歡說斛斯椿專權,孫騰正欲加害封隆之,所以向斛斯椿告發此事,封隆之只得逃歸鄉里。孫騰其後與高岳、高隆之、司馬子如號稱四貴,非法专恣。 武定六年(548年)四月逝世,當時得年六十八。朝廷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等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太師、開府、錄尚書事,諡號為「文」。其子孫鳳珍嗣位。.

新!!: 北齐书和孫騰 · 查看更多 »

孫搴

孫搴字彥舉,是樂安人(今山東省濱州市東部、淄博市西北部、東營市南部及壽光市一帶)。出生寒賤,少年时勵志勤學。自檢校御史再遷國子助教。太保崔光引修國史。歷行臺郎。後預崔祖螭反,逃於王元景家,遇赦乃出。孫騰以宗情,薦之齊神武,未被知道。.

新!!: 北齐书和孫搴 · 查看更多 »

安德王

安德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北齐书和安德王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北齐书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封隆之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北魏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 父封回,任北魏司空。封隆之性寬和,有才華,初為奉朝請,歷官司徒主簿、河南尹丞。永安中期,擔任撫軍長史、龍驤將軍、河內太守。天平初年,为侍中。韓陵之戰中,高歡令隆之留守鄴城。 封隆之曾私下對高歡說:“斛斯椿等今在京师,必构祸乱。”後來封隆之跟仆射孫騰一起去向寡婦元明月(皇帝元修的堂姊)求婚,元明月挑中了英俊的封隆之,孫騰嫉妒,就去對斛斯椿洩露了封隆之進諫一事。斛斯椿大怒去向元修構陷封隆之,封隆之害怕,只得逃跑回鄉。高歡得知後,將他召往晉陽。不久孫腾带仗入省,擅杀御史,惧罪,也逃去晉陽投奔高欢。元明月則成了元修的情婦,後來被帶去投奔宇文泰,雙雙被殺。 興和初年,又為侍中。武定三年卒。贈司徒,加贈太保,諡曰宣懿。有子封子绘、封子绣。.

新!!: 北齐书和封隆之 · 查看更多 »

尉瑾

尉瑾,東魏、北齐官僚,齐武成帝时右仆射。表字安仁。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

新!!: 北齐书和尉瑾 · 查看更多 »

尉長命

尉長命(),太安郡狄那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人《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尉長命,太安狄那人也。父顯,魏鎮遠將軍、代郡太守。長命性和厚,有器識。扶陽之亂,寄居太原。及高祖將建大義,長命參計策,從高祖破四胡於韓陵,拜安南將軍。《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尉長命條:尉長命,太安狄那人也。父顯,魏代郡太守。長命性和厚,有器識。參預齊神武起兵,破爾朱氏于韓陵,拜安南將軍。,北魏與東魏官员。 尉長命父親尉顯曾為北魏的鎮遠將軍、代郡太守。尉長命個性温和敦厚,有見識器局,他參與高歡的起事,在韓陵打敗爾朱氏,拜授安南將軍。永熙三年(534年),樊子鵠在兗州反抗高歡,高歡任命他為東南道大都督,和各軍隊平定樊子鵠。之後轉為鎮守范陽城,拜幽州剌史,监督安、平二州事。由於兩州位處北部,土地荒廢、流民四散,尉長命雖然搜刮财货,但都用來恩撫民眾,令當地安寧,不久他因病辭職。《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樊子鵠據兗州反,除東南道大都督,與諸軍討平之。徙幽州刺史,督安、平二州。雖多聚斂,然以恩撫人,少得安集。卒,贈司空,諡曰武壯。其後朝廷征拜尉長命為車騎大將軍、都督西燕州、幽州、滄州、瀛州諸軍事、幽州刺史。他在幽州去世,贈本官,加司空,諡曰武壯。.

新!!: 北齐书和尉長命 · 查看更多 »

尉景

尉景(),字士真,鮮卑名副羽,善無(今山西右玉東南)人,東魏時期軍事家、政治家,北齊高祖高歡的姐夫,官至大司馬,爵封長樂郡公。.

新!!: 北齐书和尉景 · 查看更多 »

崔劼

崔劼,字彦玄,出自清河崔氏,中国南北朝北魏、北齐政治人物,北魏太保崔光之子。 崔劼少好学,有家风。北魏末年,以開府行参軍,历任尚書儀曹郎、秘書丞,修撰起居注,官至中書侍郎。541年,兼通直散騎常侍,作为东魏的使者出使南梁。550年,北齐建立,以提议禅让之功,任給事黄門侍郎,加国子祭酒,宿直内省、参典机密。因为清正勤慎,受齐文宣帝赏识。任南青州刺史,有政绩。皇建年間,回朝历任秘書監、齐州大中正,转任鴻臚卿。并省度支尚書,转任京省度支尚書。转任五兵尚書,監国史。565年,齐武成帝将禅位于太子高纬,崔劼以为不可,因此忤旨,出为南兖州刺史。後主高纬即位召還再任度支尚書、儀同三司,食邑文登县。官至中书令,加開府儀同三司,待詔文林館,監修新書。六十六岁病卒。追贈齐州刺史、尚書右僕射,諡文貞。 其子崔拱、崔撝。和士開掌权,二子均外任。崔劼拒绝为儿子求京官。崔拱在天統年間在任城王高湝属下担任丞相諮議参軍、管記室,崔撝担任揚州録事参軍。 弟弟崔廓之,担任臨水令、琅邪王高儼属下大司馬西閤祭酒,转任領軍功曹参軍,武平年間去世。.

新!!: 北齐书和崔劼 · 查看更多 »

崔季舒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北齊官吏。 父崔瑜之,北魏時官鴻臚卿。生性明敏,“涉獵經史,長於尺牘”,歷官參軍、黃門侍郎,監視孝靜帝元善見的行動,孝靜帝與高澄飲酒時,自稱為朕,高澄就怒罵道:“朕,朕,狗腳朕!”並令季舒打孝靜帝三拳。崔季舒向高澄報告薛寘书之妻元氏甚美,高澄將元氏騙入府內予以奸淫,元氏斥責高澄人面兽心。崔季舒将她移送廷尉府治罪,廷尉陆操以無罪釋之。武定七年(549年)八月初八这天,高澄至邺城,邀请崔季舒、陈元康、杨愔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位。官至總監內作。好医术。北齊後主武平四年(573年)与張雕、刘逖、封孝琰、裴澤、郭遵等谏止后主前往晉陽,被誅以謀反。.

新!!: 北齐书和崔季舒 · 查看更多 »

崔暹

#重定向 崔暹 (博陵).

新!!: 北齐书和崔暹 · 查看更多 »

崔昂

崔昂(),字怀远,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博陵第二房,北魏征虏将军、赵郡太守崔孝暐之子,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新!!: 北齐书和崔昂 · 查看更多 »

崔悛

#重定向 崔㥄.

新!!: 北齐书和崔悛 · 查看更多 »

东魏

東魏(534年-55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新!!: 北齐书和东魏 · 查看更多 »

万俟普

万俟普(),字普撥,太平人,祖先是匈奴別種。正光年間,隨破六韓拔陵作亂,授太尉。後歸北魏,授後將軍,第二領民酋長。北魏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隨同入關,拜司空。高歡平夏州後,從覆靺城率部來投,封河西郡公,累遷太尉、朔州刺史。死後追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子万俟洛。.

新!!: 北齐书和万俟普 · 查看更多 »

庫狄干

#重定向 厙狄干.

新!!: 北齐书和庫狄干 · 查看更多 »

任祥 (北朝)

任祥(),表字延慶、延敬,广宁郡(今河北涿鹿)人,北魏、東魏官员。.

新!!: 北齐书和任祥 (北朝) · 查看更多 »

張宴之

張宴之(一名張晏之,),字熙德,清河郡东武城县(山东省武城县西)人《北齊書·卷三五·補列傳第二七》:張宴之,字熙德。幼孤有至性,為母鄭氏教誨,動依禮典。從爾朱榮平元顥,賜爵武成子,累遷尚書二千石郎中。《北史·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張彝,字慶賓,清河東武城人也。曾祖幸,慕容超東牟太守。歸魏,賜爵平陸侯,位青州刺史。祖准之襲,又為東青州刺史。父靈真,早卒。……神龜二年二月,羽林武賁將幾千人,相率至尚書省詬罵,求其長子尚書郎始均不獲,以瓦石擊打公門。……子皓之,襲祖爵。……皓之弟晏之。晏之字熙德幼孤,有至性,為母鄭氏教誨,動依禮典。從爾朱榮平元顥,賜爵武城子。累遷尚書二千石郎中。,北魏、東魏和北齊官员。 張宴之是平陸伯張彝的孫子、張始均的兒子,平陸伯張皓之的弟弟。他幼年喪父而有品德,得母親鄭氏教導,言行依足禮典;長大後跟隨爾朱榮平定元顥,賜爵武成子,遷任尚書二千石郎中。高岳出征潁川,張宴之出任都督中兵參軍兼記室;他懂得文書也有武才,經常和高岳籌劃,又在戰事中親自作戰,獲得敵人首級,深得高岳讚賞。天保初年,齊文宣帝為高陽康穆王高湜納娶張宴之的女兒為王妃,令他到晉陽成禮。在後園宴會期間,客人都賦詩,他說:「天下有道,主明臣直,雖休勿休,永貽世則。」齊文宣帝笑說:「得卿家箴刺諷諫,我深感安慰。」其後張宴之代行北徐州事,不久除授,得當地人喜歡。御史崔子武督察各州郡,至北徐州卻沒有彈劾張宴之的案件,只得到百姓所作的《清德頌》數篇,崔子武感嘆的說:「本來是查罪狀,卻得到讚頌之聲。」轉任兗州刺史,但未就任就去世了,贈齊州刺史、太常卿,有子張乾威。.

新!!: 北齐书和張宴之 · 查看更多 »

張保洛

張保洛(),南陽西鄂人,南北朝北魏、東魏及北齊官員。 張保洛的家族喜歡依附世家豪族,尊崇义气豪侠,在北方薄有名氣。他年少敏捷壮健,擅長弓箭馬術。孝昌年間的六鎮之亂中,他隨眾人南下,跟隨葛榮,成為旗下官員。葛榮敗亡,爾朱榮任用他為統軍,遷任揚烈將軍、奉車都尉。後來成為高歡麾下都督,討伐紇豆陵步蕃;高歡討伐爾朱家族,張保洛擔任軍幕將佐,在廣阿協助打敗爾朱兆,隨即遷官右將軍、中散大夫,以軍幕將佐身份跟從高歡圍攻鄴城。事成後,張保洛除授平南將軍、光祿大夫。參與於韓陵打敗爾朱兆的戰事後,他隨高歡進入洛陽,加官安東將軍。後來高歡決定削減自己國邑分授將士,他獲封昌平縣薄家城鄉男,食邑一百戶。魏孝武帝和高歡不和,下令儀同賈顯智率令豫州刺史斛斯元壽東取濟州,高歡遣派大都督竇泰自滑臺防衛賈顯智,他身為竇泰下屬而一同前往,事定後轉任都督。 張保洛隨同高歡突襲西魏的夏州,战胜;万俟洛投降東魏,高歡遣派他和各將領在路途接援。東魏元象初年,擔任西夏州刺史兼大都督,並以以往功績封爵安武縣伯,食邑四百戶,轉任蔚州刺史,跟從高歡在邙山攻打宇文泰,又參與玉壁之戰、攻打龍門。戰後,他留鎮晉州。高澄繼任大丞相,以張保洛為左廂大都督,出鎮晉州,加征西將軍。王思政攻打潁州,東魏軍隊圍攻一年而不克。高澄仍令他守住楊誌塢,與陽州的東魏軍隊夹击敌人。攻陷潁川後,他除授梁州刺史,到高洋受禪建立北齊,張保洛仍任命為刺史,他在當地聚斂財富,被民吏憎恨,其後他在乾明年間兼任侍中,出為滄州刺史,進封敷城郡王。他在滄州也聚斂財富,之後被免官,削去王爵。死後贈回以前官爵,追復本封敷城王,子張默言嗣爵,在武平末年擔任衛將軍。.

新!!: 北齐书和張保洛 · 查看更多 »

張纂 (代郡)

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北齊書·卷二五·列傳第十七》: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父烈,桑幹太守。纂初事尒朱榮,又為尒朱兆都督長史。為兆使於高祖,遂被顧識。高祖舉義山東,劉誕據相州拒守,時纂亦在其中。高祖攻而拔之,以纂參丞相軍事。《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初事尒朱榮,又為尒朱兆長史,使於神武,遂被顧識。及相州城拔,參丞相軍事。,北魏、東魏及北齊官员。 張纂的父親張烈曾任桑幹太守。他最初於爾朱榮麾下當官,又擔任爾朱兆的都督長史,出使高歡被賞識。高歡在山東舉事義,劉誕據相州抵抗,其時張纂亦在相州。高歡攻破相州,提拔他擔任參丞相軍事。張纂擅長諂媚逢迎,對高歡近臣親近優待,補任行臺郎中;高歡決定削減自己國邑分授將士,他獲封壽張伯。魏孝武帝末年,高歡到洛陽,任命趙郡公高琛為行臺留守晉陽,他就擔任行臺右丞;之後轉任大丞相府功曹參軍事,除授右光祿大夫。 張纂出使茹茹,以遵奉命令符合上意,歷官中外、丞相二府從事中郎;邙山之戰中俘獲很多俘虜,高歡下令他押送鄴城,魏孝靜帝賜五百疋絹布給他,進封武安縣伯。不久他再次擔任高歡的行臺右丞,跟從征討玉壁;當時東魏軍隊回到山東,行經晉州事忽然下起寒雨,士兵饥饿寒冷,有人因此凍死,但晉州城士兵以邊境禁令不肯開城。張纂為別使遇見此事,立刻命令士兵開城,分寄東魏軍隊到各民家供應伙食,於是原來在城外的事兵都保全了,高歡聽聞此事表示赞许。 他侍奉高歡二十多年,通傳教令獲得親信賞識;到高澄繼任大丞相,侯景在潁川作亂,招引西魏軍隊,高澄就下令張纂出任南道行臺,和各將領討伐。回歸後,他除授瀛州刺史,高澄任命為太子少傅。後來他和平原王段韶、行臺尚書辛術等人圍攻東楚,攻下廣陵、涇州數城,斬殺叛軍將帥東方白額,授官儀同三司;出任監築長城大使,領數千步騎鎮守北方。回來後,遷任護軍將軍,在北齊天保年間去世。.

新!!: 北齐书和張纂 (代郡) · 查看更多 »

張耀

張耀可以指:.

新!!: 北齐书和張耀 · 查看更多 »

徐之才

徐之才(),字士茂,南北朝醫生。 先祖徐熙是南朝丹阳(治今安徽当涂)人,人称“东海徐氏”。徐之才是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称徐六,五歲诵孝经,十三歲被召为太学生,後为北朝所俘,官至尚书令,爵至西阳王。史載“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徐之才替他治療說:“此色欲多,大虚所致。”马上开了汤药处方,“即处汤方,服一剂,便觉稍远,又服,还变成五色物,数剂汤,疾竟愈”。武平三年(572年)卒,撰有《雷公药对》、《徐王八世家傳效驗方》、《徐氏家秘方》等。.

新!!: 北齐书和徐之才 · 查看更多 »

侯莫陳相

侯莫陳相(),代郡人,中国東魏、北齐軍人。.

新!!: 北齐书和侯莫陳相 · 查看更多 »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新!!: 北齐书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北齐书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北齐书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刘丰

刘丰(),生于河南省渑池县英豪镇吴窑头村,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4月-1971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战争年代,负伤3次,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北齐书和刘丰 · 查看更多 »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新!!: 北齐书和周书 · 查看更多 »

和士開

和士開(),字彥通,清都郡临漳县人,鮮卑族,北齊權臣。.

新!!: 北齐书和和士開 · 查看更多 »

傅伏

傅伏,北齐、北周大臣。 北齐末年,傅伏为行台尚书右仆射、东雍州刺史。周武帝多次派北齐投降的人士招降傅伏,傅伏据城坚守。后来知道齐后主高纬被俘,大哭后投降北周。北周任命他为上仪同、岷州刺史。不久,傅伏去世。.

新!!: 北齐书和傅伏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北齐书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邕

唐邕(),字道和,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南北朝時代北魏至隋朝的官僚、政治人物。卒於隋開皇年間。.

新!!: 北齐书和唐邕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北齐书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元坦

元坦(),一名穆,字延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太保、领太尉、咸阳王元禧第七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北齐书和元坦 · 查看更多 »

元孝友

元孝友(),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玄孙,濟南康王元昌之子、臨淮文穆王元彧弟弟。 元孝友年少為人稱譽,後來因兄長元彧無子襲封臨淮王,任滄州刺史。在任期間他為政溫和,經常施行小惠;雖然不太廉潔,但卻不侵犯百姓。魏孝靜帝在華林設宴款待高澄,他喝醉後自己稱讚自己,又對孝靜帝說:「請陛下賜給臣子才能。」孝靜帝回應:「朕經常聽聞王自道清。」高澄又道:「臨淮王在奉旨舍罪。」於是三人大笑,不以元孝友大逆不道。 元孝友明於政理,曾上奏正視官員濫娶妾侍和葬儀奢華的情況,但他為人怯懦,又逢迎權貴,為正直人士譏諷。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元孝友依例降封临淮县公,拜光祿大夫。次年(551年),他被詔入晉陽宮,和元暉業一同遇害。.

新!!: 北齐书和元孝友 · 查看更多 »

元弼

元弼可以指:.

新!!: 北齐书和元弼 · 查看更多 »

元韶

元韶(),字世胄,河南洛阳人,彭城王元劭子,北魏孝莊帝元子攸侄。.

新!!: 北齐书和元韶 · 查看更多 »

元蛮

元蛮(),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北齐书和元蛮 · 查看更多 »

元暉業

元晖业(),字绍远,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玄孙,北魏宗室、官员。.

新!!: 北齐书和元暉業 · 查看更多 »

皮景和

景和(),北齐琅琊郡下邳(今江苏省睢宁)人。 北魏淮南王開府中兵参軍事皮慶賓之子,皮慶賓正光年間赴怀朔镇,六镇之乱时,居於广宁郡石门(今河北省涿鹿县)。皮景和善于骑射,为高欢亲信副都督。北齐建立,因功为通州刺史。武艺高超,长於政事。奉诏复审案狱,执法公正。官至领军将军,封开封郡公。高俨杀死和士开,帮助后主高纬安定局势。任尚书右仆射,领军大将军,封文城郡王。南陈军攻打淮南,他率军抵拒南陈大将吴明彻。他惧战,使寿阳陷落,全军而回。官至尚书令。驻守西兖州防御南陈。武平六年(575年),皮景和卒。.

新!!: 北齐书和皮景和 · 查看更多 »

王劭 (隋朝)

王劭,字君懋,生卒年不详。隋代历史学家。 父王松年,北齐任御史中丞。王劭被魏收聘为参开府军事,北齐官至中书舍人,北周時,仍为中书舍人。入隋授著作佐郎,在家编《齐书》。内史侍郎李之操告发王劭私撰国史。隋文帝派人没收其著作,览後大为高兴。任员外散骑侍郎,负责撰修起居注。撰成《皇隋灵感志》30卷,另著有《隋書》80卷、《齐志》20卷、《齐书》纪传100卷、《平贼记》3卷。 王劭好采集迂誕不经的故事及传闻轶事,故《隋书》对他评价不高:“好诡怪之说,尚委巷之谈,文词鄙秽,体统繁杂;直愧南、董,才无迁、固,徒烦翰墨,不足观采”。 W S.

新!!: 北齐书和王劭 (隋朝) · 查看更多 »

王峻

王峻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北齐书和王峻 · 查看更多 »

王則

王則(),北宋仁宗時河北起義軍領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新!!: 北齐书和王則 · 查看更多 »

王琳 (会稽)

王琳(),字子珩,會稽郡山阴县人。.

新!!: 北齐书和王琳 (会稽) · 查看更多 »

王紘

王紘可以指:.

新!!: 北齐书和王紘 · 查看更多 »

王松年 (北朝)

王松年,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出自太原王氏大房,王琼之孙,王遵业之子。 早年担任高澄主簿,后迁通直散骑常侍,跟随李緯出使南梁,返回后,任尚书郎中。北齐立国后,迁司马、别驾、本州大中正、给事黄门侍郎。武成帝时,兼侍中,加散騎常侍,后兼任禦史中丞。之后因病去世。贈吏部尚書、并州刺史,諡曰平。.

新!!: 北齐书和王松年 (北朝) · 查看更多 »

王昕

王昕可以指:.

新!!: 北齐书和王昕 · 查看更多 »

破六韓常

六韓常,姓破六韓,字保年,北魏附化人,匈奴單-于-後裔。.

新!!: 北齐书和破六韓常 · 查看更多 »

祖珽

珽,字孝征,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 祖莹之子。开始为秘书郎、尚书仪曹郎中,主管仪注。聚敛贪财,骄纵淫逸,后为秘书丞。北齐初年,任直中书省,掌管知制诰。北齐后主高纬继位,以他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燕郡公。党附陆令萱,官居领军将军,主管机要,执掌朝政。 北齊大將斛律光厭惡祖珽,曾遙見大罵:“多事乞索小人,欲作何計數!”祖珽买通其家奴,知道斛律光常說“盲人用权,国必破矣”。祖珽添油加醋稱:“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并製成童歌。参与陷害大将斛律光。后来获罪,降为北徐州刺史,不久去世。子祖君彦。.

新!!: 北齐书和祖珽 · 查看更多 »

穆提婆

提婆(),本姓駱,漢陽人,北齊後主高緯寵臣,與高阿那肱、韓鳳合稱北齊「三貴」,父親駱超,母親陸令萱。在北齊時,仗著陸令萱的關係,母子倆權傾朝野。.

新!!: 北齐书和穆提婆 · 查看更多 »

竇泰

竇泰(),字世寧,大安捍殊人。婁昭君乃其妻妹。永熙二年(533年)一月,高歡派竇泰出擊,一日一夜行三百里,高歡以大軍隨後,爾朱兆正在庭中宴會,突聞歡軍馳至,倉皇驚走,高歡軍襲破爾朱兆於秀榮城,爾朱兆僅率張亮等數騎逃至赤谼嶺,命張亮及侍衛陳山提斬己首投降,左右不忍。遂殺所乘白馬,自縊於樹,張亮伏屍痛哭,余部降高歡。 東魏天平三年十二月,高歡伐宇文泰,兵分三路,大都督竇泰攻潼關,以司徒高敖曹領兵攻上洛(今商州),高歡親領兵自晉陽趨蒲坂(今山西永濟西南)。天平四年(537年)正月,高歡率領的東魏軍在黃河造浮橋。正月十七日宇文泰以輕銳潛出小關(今陝西潼關南禁谷),竇泰得知西魏軍突然逼近,急忙領兵自風陵渡(今陝西潼關對岸渡口)渡過黃河,此時西魏軍已進至馬牧澤(今陝西潼關北),未及停息,即向竇泰軍發起猛攻,大敗之,竇泰自殺。史稱「東西魏潼關之戰」。.

新!!: 北齐书和竇泰 · 查看更多 »

綦連猛

綦連猛(),字武兒,鮮卑綦連氏(綦氏),東魏、北齊將領,代人。 一說他的祖先是姬姓,十六國時,居祁連山,因山為姓。北魏燕郡太守元成的兒子。 開始修習弓馬,有志氣。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被爾朱榮引為親信。爾朱榮死後,他隨爾朱世隆投奔建州,後來隨爾朱兆入洛陽。普泰元年(531年),任征虜將軍、中散大夫。爾朱兆失敗之後,歸順高歡。東魏元象元年(538年),隨高歡在邙山和西魏作戰。次年,因功封為廣興縣君。任撫軍將軍,封石城縣子。北齊天保元年(550年),任都督、東秦州刺史。隨征契丹、柔然、庫莫奚、突厥。官至領軍將軍,封義寧縣公。天統五年(569年),任领军大将军,封山阳王。武平年间,被后主高纬削去王爵,为西兖州刺史,在任宽惠。后来担任胶州刺史。武平七年(576年),任大将军。北齐灭亡入北周,不久去世。.

新!!: 北齐书和綦連猛 · 查看更多 »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新!!: 北齐书和纪传体 · 查看更多 »

白建

白建(),字彥舉,太原陽邑人,南北朝東魏及北齊官員。 白建最初是高歡的大丞相府騎兵曹,負責處理公文案卷,熟悉書計,獲同僚推薦。北齊天保十年(559年),他兼任中書舍人,之後高演輔政,除授白建為大丞相騎兵參軍。河清三年(564年),突厥入侵北齊,代忻二牧都是小馬,數萬匹都在五臺山北栢谷中躲避突厥軍隊。突厥兵退後後,齊武成帝高湛敕令白建就任檢校,並使人到白建處領馬,送到定州交付人民養飼。白建以馬兒長期未進食而瘦弱,恐怕送到遠處會釀成多匹馬死亡,就違反敕令斟酌处理,交付隨行軍人。朝廷得知後,下詔允許;沒有損失馬匹是他的功勞。到武平末年時,白建歷任特進、侍中、中書令。 白建雖然無其他才幹,但勤於公事。他與唐邕都以典執兵馬位至卿相,兒子都獲任命為州郡主簿,婚嫁也能嫁娶貴族。到武平七年(576年),白建去世。.

新!!: 北齐书和白建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北齐书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韓鳳

韓鳳(),字長鸞,昌黎郡人,北齊後主高緯的權臣,與高阿那肱、穆提婆控制朝政,合稱北齊「三貴」。.

新!!: 北齐书和韓鳳 · 查看更多 »

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齐宗室,齐高帝萧道成孙,豫章文献王蕭嶷第八子。南朝史学家及文学家。 萧子显幼时聪慧,深受蕭嶷的宠爱。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封宁都县侯。天监元年(502年),梁朝建立,降封宁都县子。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后迁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即卒,时年五十一岁。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己,谥曰“骄”。 撰有《後漢書》、《晉史草》、《齊書》、《普通北伐記》、《貴儉傳》等歷史著作。但除《南齊書》外,均佚。.

新!!: 北齐书和萧子显 · 查看更多 »

萬斯同

萬斯同(),字季野,學者稱石園先生,明末清初历史学家,浙江鄞縣(今宁波市)人。生於明崇禎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1638年3月9日),卒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八日(1702年5月4日)。黃宗羲是他的老師。.

新!!: 北齐书和萬斯同 · 查看更多 »

顔之推

#重定向 顏之推.

新!!: 北齐书和顔之推 · 查看更多 »

袁聿修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新!!: 北齐书和袁聿修 · 查看更多 »

高孝琬

孝琬,北齐追尊文襄皇帝高澄的嫡子,母文襄敬皇后元氏。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出生。当时,他的祖父高欢是掌控东魏的权臣,父亲高澄为王世子,母亲元氏则是当朝皇帝元善见的姐姐。在父亲诸子中,高孝琬排行第三。出生时,舅舅元善见亲自到高澄府上祝贺,朝贵一齐前来道喜,十间仓库统统被贺礼塞满。 父亲高澄在祖父高欢死后,继续掌控东魏朝政,但在549年被意外刺杀。次年(550年),二叔高洋建立北齐,高孝琬受封为河间王。高孝琬因自恃是北齐皇族的长房嫡系,平素傲慢自负。及至其九叔高湛即位,才勇皆不出色,高孝琬十分不满。突厥与北周联军攻打太原,高湛想避之东行,高孝琬叩马力谏,且推荐高叡率兵。高湛从其言。高孝琬犹恨其怯懦,免胄而出,骂曰:“岂是老妪,须着此?”高湛派人把他追回。周军退,高孝琬升为并州刺史。 及至其庶长兄高孝瑜遭高湛暗杀,诸王明知其故皆不敢多说,只有高孝琬在葬礼上仰天大哭而出。回到王府,做了一个草人当成箭靶,时时对射,又时常对着父亲高澄的画像哭泣。和士开与祖珽对高湛进谗说高孝琬即将谋反,高湛颇觉疑惑。 高湛为太上皇时,高孝琬得到神物佛牙,置于王府,夜有神光。照玄都法顺请高孝琬奏明高湛,高孝琬不听。高湛得知此事,派人进高孝琬王府强行搜取,不料从王府搜出大量旗帜、武器。高湛见了,认定是真的谋反。又召高孝琬的家属审讯。有个姓陈的小妾最不得宠。就趁机诬陷说:“王爷私下画了太上皇的像挂在密室,夜夜对之哭泣,就是在诅咒您”。高湛当时有严重气疾,闻之大怒,令将高孝琬逮捕入宫拷打。高孝琬愤慨,径直呼叫叔叔不可动刑。高湛怒叱高孝琬不用君臣尊称。高孝琬也怒道:“我乃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嫡亲外甥,称你叔叔还辱没了你么?”高湛恼羞成怒,遂将高孝琬打折双腿致死。儿子高正礼袭爵。.

新!!: 北齐书和高孝琬 · 查看更多 »

高孝瑜

孝瑜,字正德,北齐文襄帝高澄庶出长子,宋氏所生,河南康献王。初封河南郡公,北齐文宣帝受禅,进爵为河南郡王。历任中书令、司州牧。 开始,高孝瑜养在祖父神武帝高欢宫中,与武成帝高湛同岁,叔侄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将诛杨愔等,高孝瑜参预其谋。及武成帝即位,礼遇特隆。武成帝在晋阳手敕给他:“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鄴酌两杯。” 高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一目十行,覆棋不失一道。初,北齐文襄帝在鄴东起山池游观,时俗眩之,高孝瑜遂于府第建造水堂龙舟,在舟上植幡槊,多次召集诸弟,宴射为乐。齐武成帝幸其府第,见到很高兴,后园玩乐开始盛兴。于是无论贵贱都仿效,处处营造。 北齐武成帝常常使和士开与胡皇后对坐握槊,孝瑜劝谏:“皇后天下之母,不可与臣下接手。”武成帝很同意。武成帝器重赵郡王高叡,高孝瑜又说赵郡王之父死于非命,不可以亲近。于是高叡与和士开都恨上高孝瑜。和士开密告他奢侈僭越。高叡又言:“山东只闻有河南王,不闻有陛下。”武成帝由是猜忌他。武成帝有个御女(低级妃嫔)尔朱摩女,本来是娄昭君的宮婢,高孝瑜先与她通奸,后在河清二年(563年)六月廿八庚申,太子婚夜,高孝瑜偷偷跟她说话。武成帝见状大怒,一顿灌给他饮了三十七杯酒。高孝瑜体形肥大,腰带十围,派娄子彦驾车载出高孝瑜,在车中下毒。至西华门,高孝瑜烦热躁闷,投水而死。谥号康献,追赠太尉、录尚书事。儿子高弘节嗣位。.

新!!: 北齐书和高孝瑜 · 查看更多 »

高岳

岳(),字洪略,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赠太尉、谥孝宣公高翻之子。屢次出征,功勳卓越,封清河王。與孫騰、高隆之、司馬子如,號四貴。.

新!!: 北齐书和高岳 · 查看更多 »

高乾 (北魏)

--(),字--邕,渤海蓚县人。北魏官员,官拜司空,封长乐郡公,后因受到北魏孝武帝和权臣高欢的猜忌而被赐死。.

新!!: 北齐书和高乾 (北魏) · 查看更多 »

高归彦

#重定向 高歸彥.

新!!: 北齐书和高归彦 · 查看更多 »

高德政

德政(),字士贞,渤海蓨人,北齊政治人物。.

新!!: 北齐书和高德政 · 查看更多 »

高保寧

保寧(),中国北齐将领,又作高宝宁,代人。 高保寧狡黠有谋。齐后主武平末年,任北齐营州刺史,镇守黄龙(今辽宁省朝阳市),夷夏重其威信。北周大軍攻至北齐国都鄴城,幽州行台潘子晃召集黄龍兵,高保寧率契丹、靺鞨一万騎兵救援北齐。到达北平郡(今河北省卢龙县),潘子晃已经从薊城(今北京市)出发,听说鄴都陷落,归还营州。周武帝派遣使者招諭,他不受勅書。范陽王高紹義当时在突厥保護下,高保寧上表劝进,高紹義称北齐皇帝,高保寧任丞相。卢昌期据范阳城起兵反周,高保寧率高紹義部将数万騎救援。至潞河,知道北周将軍宇文神举攻下范陽郡(今河北省涿州市),高保寧再次回到黄龍,不降北周。开皇三年(583年)被部下所殺。.

新!!: 北齐书和高保寧 · 查看更多 »

高凝

凝(),北齊神武帝高歡第十三子,母為大爾朱氏, 封華山王。 天保元年(550年),封新平郡王;天保九年(558年),改封為安定王;天保十年(559年),再被改封為華山王。歷任中書令、齊州刺史。武平元年(570年)七月,再加太傅銜。在齊州逝世,贈左丞相、太師、錄尚書。 高凝為北齊諸王中最為孱弱。其王妃王氏為太子洗馬王洽之女。王氏與倉頭通姦,但高凝知道而不能禁制。其後事發,王氏被賜死,下詔杖打高凝一百,高凝的愚蠢就是这样。.

新!!: 北齐书和高凝 · 查看更多 »

高紹信

绍信,北齐文襄帝高澄六子,燕氏所生,渔阳王。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

新!!: 北齐书和高紹信 · 查看更多 »

高盛

盛(Goldman Sachs)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為《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排名第74名,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高盛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少数投资者。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包括紐約、芝加哥、法蘭克福、倫敦、東京、台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亞太地區總部設於香港。在中国大陆设有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并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

新!!: 北齐书和高盛 · 查看更多 »

高隆之

隆之,本姓徐,字延興。北齊洛陽(今屬河南)人。 父徐幹為姑婿高氏所養,因從其姓。高欢认他为弟(《北史》作弟,《北齐书》作从弟)。天平元年(534年)領營構大將軍。累迁并州刺史。东魏初年,为尚书右仆射,主持邺都营建工程。與孫騰、司馬子如、高岳合稱「四貴」,非法專恣。官至太保。高洋小時,高隆之曾对他無禮,高洋取代东魏时,隆之反對。高洋下令把高隆之殴死。赠冀定瀛沧幽五州诸军事、大将军、太尉、太保、冀州刺史、阳夏王,但没有上谥号。后高洋更杀其诸子(《北史》称高隆之被杀诸子为司徒中兵高慧登等二十人,《北齐书》则作高德枢等十余人),高隆之绝嗣。乾明年间,高隆之兄子高子远被立为高隆之的子嗣,袭爵阳夏王。 552年,高隆之受皇帝高洋意旨在全国择地冶炼,在相州牵口冶(今河南安阳水冶镇)监造冶铁炉,开始引水鼓风炼铁制造兵器,被后人尊称为“冶炼老祖”。.

新!!: 北齐书和高隆之 · 查看更多 »

高阿那肱

阿那肱(),善無郡人,北齊後主高緯寵臣、軍事家,與穆提婆、韓鳳合稱北齊「三貴」,父親高市貴。在北齊時,靠著巴結和士開、陸令萱等權貴而平步青雲。.

新!!: 北齐书和高阿那肱 · 查看更多 »

高長恭

長恭(),名肃,一名孝瓘,字長恭,以字行,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歡之孫,追尊齊文襄帝高澄第三子,生母不详,因曾受封兰陵郡王,世稱蘭陵王,北齐宗室、官员。.

新!!: 北齐书和高長恭 · 查看更多 »

高欢

歡,勃海郡蓨县人(今河北衡水市景县),鲜卑化汉族,鲜卑名賀六渾,为北魏、東魏權臣,也是北齐政权的奠基者。追尊為「神武帝」。.

新!!: 北齐书和高欢 · 查看更多 »

高殷

殷(;在位559年—560年),字正道,齊文宣帝嫡長子,母亲是昭信皇后李祖娥。.

新!!: 北齐书和高殷 · 查看更多 »

高永乐

永乐(),一作永洛,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北魏、东魏官员。.

新!!: 北齐书和高永乐 · 查看更多 »

高洽

洽(),字敬延,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五子,封汉阳王。.

新!!: 北齐书和高洽 · 查看更多 »

高洋

#重定向 齐文宣帝.

新!!: 北齐书和高洋 · 查看更多 »

高淹

淹(),字子邃,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第四子,生母穆娘。.

新!!: 北齐书和高淹 · 查看更多 »

高澄

澄(),字子惠,北魏、东魏权臣高欢之子,父亲死后,任大丞相。北齐追尊为文襄帝。.

新!!: 北齐书和高澄 · 查看更多 »

高显国

顯國(),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東魏官員及北齊宗室。 高顯國是高歡祖父高謐兄長高各拔的孫子、高猛虎的兒子,所以他是高歡的族兄弟。他個性謹慎篤厚,並無特別才幹,在東魏武定年間任撫軍將軍,爵位汶陽男。到北齊建立,他在天保元年六月辛巳(550年7月2日)以宗室受封襄樂郡王,任右衛將軍,其後去世。 高顯國娶妻敬氏,有《高顯國妃敬氏墓誌》出土。.

新!!: 北齐书和高显国 · 查看更多 »

高浚

浚(),字定樂。北齐神武帝高歡的第三子、文襄帝高澄及文宣帝高洋之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之兄。庶出。.

新!!: 北齐书和高浚 · 查看更多 »

高济

博陵文简王高济(),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二子,母娄昭君,封博陵王。 天保元年(550年),封博陵郡王。娄太后为他娶崔㥄之妹为妃。高济从文宣帝高洋巡幸,在路忽忆太后娄昭君,遂逃归。高洋大怒,拿白刃要杀他,因此惊恍。历位太尉。河清初年,出为定州刺史。天统五年(569年),在州对人说:“计次第亦应到我。”齐后主高纬听说,秘密派人杀死他。赠假黄铖、太尉、录尚书事。子高智袭爵。.

新!!: 北齐书和高济 · 查看更多 »

高思宗

思宗,南北朝東魏、北齐人物。高欢祖父之弟高稚的曾孫。 高思宗是高雍之子,高陀之孙,颇有武功与才干。高思宗养浩氏之子高思好为己弟。东魏武定末年,担任中軍将軍、儀同三司,官至兗州刺史,封上洛郡開国男。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六月,高洋封他为封上洛郡王。官至清都尹。武平元年(570年)十月,高纬任命他为司空。官至太傅,在官任上去世。其子高元海、高孝緒。.

新!!: 北齐书和高思宗 · 查看更多 »

高普

普,北齐皇族,表字德广,高欢族侄,平秦王高归彦侄,高归義之子。北朝齐武成帝、齐后主时尚书左仆射、尚书令。渤海郡蓨县(治今河北景县)人。.

新!!: 北齐书和高普 · 查看更多 »

魏收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北齐史学家、文学家。.

新!!: 北齐书和魏收 · 查看更多 »

貞觀 (唐朝)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新!!: 北齐书和貞觀 (唐朝) · 查看更多 »

齊幼主

恒()北齐最后一位皇帝,高纬兒子,母親穆黃花,後母馮小憐,史稱「幼主」。.

新!!: 北齐书和齊幼主 · 查看更多 »

薛孤延

薛孤延,代人,中国南北朝北魏、北齐軍人。 薛孤延骁果武勇。韓楼之乱,薛孤延在他麾下。後与王怀密计討伐韓楼,韓楼部将乙弗醜得知,于是薛孤延奮战击败乙弗醜,归顺北魏。行台劉貴推薦他为都督,加征虜将軍,封永固县侯。後来在高欢属下为都督,从高欢起兵。在高欢属下于广阿破爾朱兆,平定鄴城,薛孤延以功進爵为公,转任大都督。532年,韓陵之战大破爾朱氏,加位金紫光禄大夫。533年,在赤谼岭追击爾朱兆,担任第一領民酋長。 534年,東魏建国,薛孤延任显州刺史,加車騎将軍。537年,在高欢属下攻打西魏。竇泰在蒲津失利,高欢決定撤退。薛孤延殿后,且战且退,一天砍折十五口刀。回师后,转任梁州刺史。542年,参加玉壁之战,转任恒州刺史。543年,参加邙山之战,击破宇文泰,進爵为县公。544年,在高欢属下击破山胡。546年,在玉壁攻打西魏。入朝为左卫将军,改封平秦郡公。 薛孤延为左厢大都督,与東魏諸軍攻打潁州。监督建造土山,因为酒醉,被西魏軍所袭据。平定潁州,諸将回到鄴城,宴会華林園。高澄在薛孤延階下坐着,羞辱皇帝魏孝静帝。後兼領軍将軍,出任滄州刺史,別封温县男。550年,北齐建国,別封都昌县公。薛孤延好酒,多昏醉。大軍出兵,常为先鋒,与韓軌、潘乐同列。551年,担任太子太保,转任太子太傅。557年,担任肆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食邑洛陽郡,后来改食邑河間郡。.

新!!: 北齐书和薛孤延 · 查看更多 »

薛修義

薛修義(),字修义,一字公让,河東郡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東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北魏、東魏、北齐官员。.

新!!: 北齐书和薛修義 · 查看更多 »

薛琡

薛琡,字昙珍,北魏末年孝明帝到東魏時河南郡人。其先人是代郡人,本姓叱干氏。父河東公薛彪子之子、薛野䐗之孫、聊城侯薛達頭的曾孫。.

新!!: 北齐书和薛琡 · 查看更多 »

邢邵

邢子才(),名邵,或作邢卲、邢劭,字子才,小字吉少。北魏、北齐辞赋家、散文家。河间郡鄚县(治今河北任丘)人。.

新!!: 北齐书和邢邵 · 查看更多 »

金祚

金祚(),字神敬,安定郡人《北齊書·卷二七·補列傳第十九》: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任俠。魏正光中,隴右賊起,詔雍州刺史元猛討之,召募狼家,以為軍導,祚應選。《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俠。,北魏、西魏、東魏與北齊官员。 金祚個性勇猛威武,崇尚俠義氣慨。北魏正光年間六鎮之亂,朝廷下詔雍州刺史元猛討伐,元猛招募軍導,他獲選。之後他以軍功累遷太中大夫,屬元天穆麾下平定邢杲,再升任龍驤將軍、靈州刺史和涇州、岐州刺史《北齊書·卷二七·補列傳第十九》:以軍功累遷龍驤將軍、靈州刺史。高祖舉義,爾朱天光率關右之眾與仲遠等北抗義師。天光留祚東秦,總督三州,鎮靜二州。天光敗,歸高祖,除車騎大將軍。《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魏末,以軍功至太中大夫,隨元天穆討平邢杲。曆涇、岐二州刺史。後大行台賀拔岳表授東雍州刺史,令討仇池氏楊紹先於百頃。未還,岳為侯莫陳悅所殺。祚克仇池還,莫知所歸。俄而神武遣行台侯景慰諭,祚遂解甲而還,封安定縣公。。高歡舉事抵抗爾朱天光,爾朱天光帶領爾朱仲遠關右部眾抵抗,而金祚留在東秦,爾朱天光失敗後曾一度歸附高歡,授官車騎大將軍。大行台賀拔岳推薦他擔任東雍州刺史,命令他在百頃攻打仇池楊紹先,惟賀拔岳在他未回來時就被所殺。金祚打敗仇池後曾不知去向,高歡派侯景慰諭他才回來,封爵安定縣公。 其後他隨魏孝武帝到鄴城,宇文泰授他官為兗州刺史,歷任太僕卿、衛尉卿,不久除授東北道大都督、晉州刺史,入據東雍州,遭尉景打敗,金祚投降東魏。邙山之戰,他擔任大都督擊敗西魏,除授華州刺史,到北齊建立後加開府儀同三司,封爵臨濟縣子,逝世後贈官司空公。.

新!!: 北齐书和金祚 · 查看更多 »

蕭祗

蕭祗(),字敬式《北齐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五》:萧祗,字敬式,梁武弟南平王伟之子也。少聪敏,美容仪。在梁封定襄侯,位东扬州刺史。於时江左承平,政宽人慢,祗独莅以严切,梁武悦之。迁北兖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围建邺。祗闻台城失守,遂来奔。以武定七年至邺,文襄令魏收、邢邵与相接对。历位太子少傅,领平阳王师,封清河郡公。齐天保初,授右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时梁元帝平侯景,复与齐通好,文宣欲放祗等还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邺都,卒。赠中书监、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萧祗,字敬式,梁武帝弟南平王伟之子也。少聪敏,美容仪。在梁封定襄县侯,位东扬州刺史。于时江左承平,政宽人慢。祗独莅以严切,梁武悦之,迁北兖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围建业,祗闻台城失守,遂来奔,以武定七年至邺。齐文襄令魏收、邢邵与相接对。历位太子少傅,领平阳王师,封清河郡公。齐天保初,授右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时梁元帝平侯景,复与齐通好,文宣欲放祗等还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邺。卒,赠中书监、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一字敬谟《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二》:恭弟祗,字敬谟,美风仪,幼有令誉。天监中,封定襄县侯。后历位北兖州刺史。侯景乱,与从弟湘潭侯退谋起兵内援,会州人反城应景,祗遂奔东魏。,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侍中、中书令、大司马、南平王元襄王萧伟第四子,南梁宗室、官员。.

新!!: 北齐书和蕭祗 · 查看更多 »

蕭退

蕭退(),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鄱阳王忠烈王萧恢之子。.

新!!: 北齐书和蕭退 · 查看更多 »

蕭淵明

梁閔帝蕭淵明(),字靖通,蕭懿之子,梁武帝蕭衍之姪。.

新!!: 北齐书和蕭淵明 · 查看更多 »

蕭放

蕭放(),字希逸,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曾孙,北齐右光禄大夫、兼领国子祭酒、清河郡公蕭祗之子。 太清3年(549年)侯景攻陷建康,蕭祗逃亡東魏,后来在鄴城去世。蕭放服丧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每临时,舒翅悲鸣,全似哀泣。蕭放以孝行知名。服喪结束,继承父亲的爵位。北齐后主武平年間,待詔文林館。蕭放好文学绘画、在宫中披览书史及近世诗赋,監修絵屏。屡次升任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

新!!: 北齐书和蕭放 · 查看更多 »

陸卬

卬(),字雲駒,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南北朝東魏及北齊官員。 陸卬是平原简王陆丽玄孙,钜鹿郡公陆叡的曾孙,淮阳男陆希道孫子,父母是濮陽王陸子彰和北魏上庸公主元氏。陸卬年少機智聰穎,好學不倦,博覽群書,通曉五經,文材為河間人邢邵欣賞。邢邵和陸卬的父親陸子彰交遊時對他說:「你老年得子,想別人記載你的事嗎?」證明陸卬的名譽為當時儒人推崇。陸卬由員外散騎侍郎起家,歷任高澄大將軍主簿、中書舍人、兼中書侍郎,以本官兼任太子洗馬。自南梁和東魏通和,時有交聘,陸卬都會兼任官員迎接。皇帝在場的宴會,他都會先行賦詩,雖然未必完美,但以快速創作為譽。之後他除授中書侍郎,負責修國史,到父親去世時辭職服喪,喪事完成後復任本官。當時高澄鎮守鄴城,就嘉許他的孝行,親自到臨勉慰。 天保初年,常山王高演推薦陸卬才幹,文宣帝高洋親自授任給事黃門侍郎,遷官吏部郎中。上洛王高思宗擔任清都尹,授予邑中正,食貝丘縣幹。到母親去世,他因哀傷而憔悴,幾乎不能治喪,病重時,昏迷卧床,又感染風疾。五弟陸摶患病臨終前,對兄弟說:「大哥(陸卬)衰病至此,個性慈愛,我死的那天要是讓大哥知道,他一定哭不成聲。」陸摶下葬時,其家人才告訴陸卬弟弟的死訊。陸卬的知後十分悲痛,一大哭而逝世,虛歲四十八。陸卬在朝廷謹慎嚴謹,不說是非,不誇耀自己長處,言論清晰有遠見,懂得辨識人無優劣,朝野對其逝世甚感可惜。贈官衛將軍、青州刺史,諡曰文。他編寫文章十四卷通行於世,北齊郊廟歌曲,多由他制定。子陸乂嗣爵始平侯。.

新!!: 北齐书和陸卬 · 查看更多 »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新!!: 北齐书和陈书 · 查看更多 »

陈元康

元康(),字长猷,广崇(河北威县)人。高欢家族的重要幕僚。.

新!!: 北齐书和陈元康 · 查看更多 »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新!!: 北齐书和李延寿 · 查看更多 »

李元忠

李元忠(),趙郡柏人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北魏、東魏官吏、軍人。北魏安州刺史李显甫之子。.

新!!: 北齐书和李元忠 · 查看更多 »

李祖昇

李祖昇(),字孝举《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尚書令儀同三司文靜李公墓誌銘」君諱憲,字仲軌,趙國柏仁人也。自姬水開原,商丘肇構,或以感夢垂範,或以非道無名。世復公侯,門兼將相。長瀾寫而不竭,」□葉布而彌芳。大父太尉宣公。位隆庶尹,功高列辟,故已流美笙鏞,圖烈尊鼎。考安南使君。陪遊博望,侍講金華,惠民辟國,」□存舊老。公稟川嶽之秀气,資辰昴之上靈。琬琰積而成德,珪璋達而為寶。儀製瑰華,音神秀徹,仁惠由已,孝友自天。言為」□的,行成規矩,業備齊韓,辭兼鄭衛。落落有千刃之姿,堂堂成萬夫之目。初在庚寅,遘家多難,事切趙孤,獲全魯保。有容汲」□,□義忘身,慕程嬰之高範,懷李善之忠節,恩斯鞠我,同群虎狼。雖事窮人跡,而年周天道。忠而為戮,卒逢寬政,遺薪復荷,」□□還興。年十有二,為秘書內小。投刺公卿,拊塵街巷,等偉器之傾坐,同璧人之迻市。高皇深加寵異,禮秩稍增,及爾同」□□而不逮。年十七,繼立為濮陽侯,尋除散騎侍郎。既德隨年上,亦位逐恩隆,入參帷席,出倍輿輦,綢繆樞禁,左右生光。屬」養禮云及,念切閭井,始露丹衿,終迴白日。乃除建威將軍趙郡內史。懷組下車,衣繡從政,化同春氣,澤侔時雨,枳棘靡遺,灌」蒲自息。非直廣陵興頌。襄陽作歌而已。及將巡五嶺,親御六師,慕府上寮,事歸僉屬。乃徵為大將軍長史,尋除吏部郎中。以」憂去任。復徵為太子中庶子。公孝思天至,羸頓過人,屢表求哀,久不獲命。既而一人在天,百官總己,司轄朝端,任殊往日。」徵為尚書左丞。復固辭不起。後除驍騎將軍尚書左丞,未拜,乃除吏部郎中。經綜流品,抑揚雅俗,草菜自盡,隱屈無遺。轉司」徒左長史,守河南尹。外家貴臣,舊難為治,而水火兼行,韋弦具舉,曾未期月,風化有成。獄犴蕭條,桴鼓虛置。邵公流稱於前,」音徽不遠;子華垂譽於後,芳塵在目。出為使持節都督兖州諸軍事左將軍兖州刺史。先之簡惠,重以廉平,縫掖相趨,絃歌」成韻,風動雲行,無思不偃。褰帷從事,遠未為匹;露袞酬庸,詎云能擬。既而萋斐內構,瘢疵外成,反顧三河,龍門日遠。未動終」窮之歎,故絕行樂之辭。酌醴焚枯,高□古昔。以詩賦為錦綺,用經典為膏腴。處常待終,不從流俗,闔門靖軌,十載於茲。既體」中庸,時來不逆。乃為光祿大夫,銀章青綬。屬西戎滑序,蝟起狼顧,玉石靡分,芝藋同盡,陸海神皋,化為巢窟。自非政同豹產,」謀協方邵,無以作鎮陵輔,式遏艱虞。加安西將軍,以本官作雍州事。未幾,徵為撫軍將軍,七兵尚書。龍淵礪而渝明,江海酌」而難竭。臺閣不理,於此有歸。轉鎮東將軍。于時長蛇荐食,憑陵南鄙,孤亭遠戍,所在到縣。徐州刺史元法僧竊邑與賄,策名」境外。朝廷乃眷東顧,日昊忘?,以公為征東將軍東討都督。清濟河如拾遺,舉彭沛於覆手。皆奇聞並立,聲實俱行。所以役」未踰時而功不世出。尋除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征東將軍揚州刺史淮南大都督。梁氏舉吳越之眾,堙桐柏之流。刀斗」沸於堞下,艕歌起於城上,負戶而汲,易子而炊,□□丸積,勢若棋累。國家經營內難,非遑外圖,故載離寒暑,而終於淪陷。吳」人雅挹風概,義而還之。乃盤水氂纓,自拘司敗。雖蘗異人生,而禍從地出。知與不知,莫不銜涕。時年五十八。惟公志識貞遠,」器扃淹峻。昭冥不改其節,風雨無異其音。耕道獵德,枕仁藉義。熹怒不形於色,得喪俱遣於懷。不諂不驕,無怨無悔,資仁成」勇,移孝為忠,周於御己,達於從政,故以德秀生民,聲動天下。而報善無徵,云亡奄及,道消遂往,逝水不歸,運開追復,幽泉已」閉。乃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尚書令儀同三司,謚曰文靜,禮也。雖復賜地城傍,」陪陵有託,思鄉動夢,歸本成禮。越以元象元年十二月廿四日合葬於舊墓。昔胡公有銘棺之義,熙伯著書版之辭,故敬述」徽範,貽諸長世。其銘曰:」巖巖秀嶺,浩浩豐原,既稱世祿,亦號儒門。揚風上緒,播美來昆,文武不墜,風俗猶存。此德山川,資明象緯,道雖日損,學乃□」費。非齒而尊,捨爵而貴,藝貫鄒魯,聲傳梁魏。摶風上運,驤首高馳,終年四轉,卒歲三移。高冠岌岌,駢組陸離,迴顧敵齒,傍望」肩隨。牧州典郡,化成期月,來儀少陽,實應僉曰。官方務本,動為功伐,東建旌麾,南專鈇鉞。方期難老,永作棟梁,逶迤袞職,邦」家之光。斯望既舛,如何彼倉,老少有慟,朝野悲涼。葬等反周,魂同思沛,風翼歸幰,雲承還蓋。鷩冕加榮,龍旗追會,泉門長掩,」芳塵永壒。」夫人河間邢氏。父肅,州主簿。」長子希遠,字景沖,州主簿,少喪。子長鈞,字孝友,開府參軍事。第二子希宗,字景玄,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出後(下殘)」第三子希仁,字景山,輔國將軍中書侍郎。第四子騫,字景讓,散騎常侍中軍將軍殷州大中正。」第五子希禮,字景節,征虜將軍司空諮議修起居注。」長女長輝,適龍驤將軍營州刺史安平男博陵崔仲哲。父秉,司徒靜穆公。第二女仲儀,適冀州司馬勃海高(下殘)」侍御史。第三女叔婉,適兖州刺史漁陽縣開國男博陵崔臣。父逸,廷尉卿。第四女季嬪,適司空公安樂王(下殘)」銓尚書左僕射武康王。第五女稚媛,適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熒陽鄭道邕。父瓊,青州刺史。」希遠妻廣平宋氏。父弁,吏部尚書。孫祖牧,字翁伯,太尉外兵參軍。長鈞妻河南元氏。父孟和,司空公。(下殘)」譚亮,開府參軍事。第二孫譚德。第三孫摩訶。第四孫毗羅。孫女迎男。」希宗妻博陵崔氏。父楷,儀同三司。孫祖昇,字孝舉,司徒參軍事。第二孫祖勳,字孝謀。孫女祖猗,適安(下殘)」希仁妻博陵崔氏。父孝芬,儀同三司。孫伽利。第二孫黃父。」騫妻范陽盧氏。父文翼,開府諮議。孫女寶信。」希禮妻范陽盧氏。父文符,正員郎。孫僧藏。」祖牧息白石,僧德。女阿範。,赵国平棘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东魏上党郡太守李希宗长子,北齐外戚、官员。.

新!!: 北齐书和李祖昇 · 查看更多 »

李義深

李義深(),趙郡高邑人《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李義深,趙郡高邑人也。祖真,魏中書侍郎。父紹宗,殷州別駕。義深學涉經史,有當世才用。解褐濟州征東府功曹參軍,累加龍驤將軍。《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李義深,趙郡高邑人也。祖真,字令才,位中書侍郎。父紹,字嗣宗,殷州別駕。義深有當世才用,而心胸險峭,時人語曰:「劍戟森森李義深。」,出自赵郡李氏南祖,北魏、東魏與北齊官员。 李義深學習經史,有做事的能力,但機心很多,當時的人說:「劍戟森森李義深。」他任官濟州征東府功曹參軍,加官龍驤將軍。高歡在信都舉兵,李義深在殷州別駕任內曾投靠,擔任大行臺郎中。中興年間除授平南將軍、鴻臚少卿,他見爾朱兆结集重兵,就背叛高歡歸附爾朱兆。爾朱兆被平定,高歡寬恕他,任命為大丞相府記室參軍。之後他遷官左光祿大夫、相府司馬,十分稱職;又改任并州長史,其時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不理琐碎小事,都委派李義深負責,做得又快又好,復任為大丞相司馬。東魏武定年間,他除授齊州刺史,好錢財,經常接受贿赂,到北齊天保初年代行鄭州和梁州刺史,除授散騎常侍和陽夏太守。段業告發他接受贿赂,於是被监禁,計劃送到梁州查辦,但尚未實行他就在天保三年(552年)因病在拘留中逝世,虛歲五十七。.

新!!: 北齐书和李義深 · 查看更多 »

李百药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史学家。 李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齐的史臣,参与撰“国史”;後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诏继续撰《齐史》。隋文帝时李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唐朝以後,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李百药先後於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繼續完成父撰遺稿,並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齊書》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齊書》在宋朝後为了区别萧子显的《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B百药 Category:唐朝历史学家 Category:隋朝官员 Category:唐朝官员 Category:諡康.

新!!: 北齐书和李百药 · 查看更多 »

杜弼

杜弼()字辅玄,东魏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 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杜弼自小聪敏好学,“讲授之祭,师每奇之”。以军功起家,官至胶州刺史,封长安县伯。北魏节闵帝时,由高歡执政。杜弼官行台郎中。一次杜弼力諫高歡,先殺貪將勳貴,才能對外用兵。高欢命令士兵张弓注矢,夹道罗列,又下令杜弼从其中走过。杜弼吓得浑身冒汗。這時高歡告訴他,“矢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槊虽按不刺,尔犹亡魄失胆。”這些軍事將領都是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即使贪污了點,也是情有可原,“岂可同之常人”。杜弼为官敢言直谏,遭奸佞嫉恨,高德政经常在高洋面前说杜的坏话。杜弼還告诉高洋,鲜卑人只会赶马拉车,治国還得用漢人。北齐天保十年(559年),被北齐皇帝高洋以收受贿赂為由所殺。北齐天统五年,受到平反,谥文肃。《北齐书》稱其:“卬卬辅玄,思极谈天,道亡时晦,身没名全。”有子杜台卿。.

新!!: 北齐书和杜弼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北齐书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楊愔

楊愔(),字遵彥,弘农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新!!: 北齐书和楊愔 · 查看更多 »

樊遜

樊遜(?-565年),字孝謙。北齊河东北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 早年好学不缀,有才名。二十二歲舉秀才,官颍州长史,天保五年(554年)正月,齐文宣帝欲封禅泰山,孝謙上疏批評道教、神仙皆為虚妄。天保七年(557年),与高乾和、马敬德等十一名秀才同校群书,共同勘定御府藏書。累遷至員外散騎侍郎。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卒。.

新!!: 北齐书和樊遜 · 查看更多 »

步大汗薩

步大汗薩(),太安郡狄那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人《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步大汗薩條:步大汗薩,太安狄那人也。曾祖榮,仕魏歷金門、化正二郡太守。父居,龍驤將軍、領民別將。正光末,六鎮反亂,薩乃將家避難南下,奔爾朱榮於秀容。《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步大汗薩條:步大汗薩,代郡西部人。祖榮,代郡太守。父居,龍驤將軍、領人別將。,北魏、東魏與北齊官员。 步大汗薩的祖父步大汗榮曾任金門、化正兩郡的太守,父親步大汗居則為龍驤將軍、領民別將。正光末年六镇之乱發生,他和家人南下避難,在秀容投奔爾朱榮。之後他跟隨爾朱榮到洛陽,以軍功除授揚武軍帳內統軍,賜爵江夏子;平定葛榮後累功加官鎮南將軍。爾朱榮死後,又跟從爾朱兆入洛陽,補任帳內大都督,在韓陵作戰。爾朱兆戰敗,步大汗薩率領部眾投降,高歡任命他為第三領民酋長,遷任秦州鎮城都督、北雍州刺史。東魏天平年間,步大汗薩遷任東壽陽三泉都督,到元象年間,出行燕州,遷任臨川領民大都督,賜爵長廣伯。當時柔然抢掠邊境,高歡派遣步大汗薩安撫招納,事成回來後拜儀同三司,出任五城大都督,鎮守河陽。朝廷又加授他車騎大將軍、開府,進封行唐縣公,減勃海三百戶作為他的食邑。其後他擔任授晉州刺史,別封安陵縣男,食邑二百戶,加官驃騎大將軍。北齊受禪,步大汗薩改封義陽郡公。 天保四年(553年),齊文宣帝高洋命令他和邢景遠率兵襲擊建康,陳霸先上告梁元帝,梁元帝下詔王僧辯防禦建康。次年(554年),步大汗薩領兵四萬奪取涇州,惟之後史書就失去他的蹤影。.

新!!: 北齐书和步大汗薩 · 查看更多 »

源彪

源彪(),字文宗,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官员,西平郡乐都(今青海乐都)人,源贺的后裔。 源彪少好学,才识敏捷,有名誉。魏孝庄帝永安年间,以父源子恭功赐爵临颍县伯,授员外散骑常侍。东魏天平四年(537年),为凉州大中正。武定初年,领司徒记室,加平东将军。改尚书祠部郎中,转太子洗马。北齐立国后,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授太子中舍人。官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等职。为秦州刺史,治绩传入陈境。齐后主高纬时,位至秘书监。北齐灭亡后入北周,授仪同大将军、司成下大夫。隋朝开皇初年,为莒州刺史,以病去职。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卒,年六十六岁。其子源師。.

新!!: 北齐书和源彪 · 查看更多 »

断代史

断代史是史書的一種體例,与通史相对,指只记载某一段時代历史的史书。 在中国古代大部分的史书都是断代史,斷代史史書被認為從班固的《漢書》開始,因漢書只記述西漢一朝約二百三十年的歷史,自漢太祖立國(漢高帝元年)起,至王莽篡漢統治中國(王莽地皇四年)為止。 斷代史是古時中國史家最常採用的體例,由於自秦漢以來,均為君主本位政體,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評本朝政治,忌諱甚多。而斷代史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評述前朝政治,危疑較少,較易發揮。唐朝史家劉知幾最為推崇斷代史,認為斷代史「言皆精練,語甚該密,學者尋討,易為其功」。.

新!!: 北齐书和断代史 · 查看更多 »

斛律羌举

斛律羌举,北魏太安人,鲜卑部落酋长。 原为尔朱兆帐下大将,后归降高欢。东魏天平年间任大都督。天平四年(537年)十月随高欢参与沙苑之战,他认为渭曲(在沙苑以东10里)土泞,无所用力。主张避开宇文泰主力,奔袭空虚的咸阳。高欢想纵火焚烧渭曲芦苇荡,一举击溃西魏军,又被侯景、彭乐所阻,于是在渭曲大战,高欢军败。 斛律羌举后封密县侯,为东夏州刺史。感染疫疾,医生以竹管插入他的胸口之中,吸出脓痰,逐渐病愈。后因事生怒,伤口迸裂而亡,时年三十六岁。高欢十分的惋惜,追赠他为并恒二州军事、恒州刺史。有子斛律孝卿。.

新!!: 北齐书和斛律羌举 · 查看更多 »

斛律金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今山西朔州城區、平魯區一帶)人,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和北齐的名將。其子斛律光、斛律羡亦是北齊名將。.

新!!: 北齐书和斛律金 · 查看更多 »

慕容儼

慕容俨,东魏、北齐将领,鲜卑慕容氏,清都成安人,字恃德,慕容廆的后裔,南顿郡太守慕容叱头的儿子。 慕容俨习兵法,工骑射。北魏孝昌年间,尔朱荣命他为京畿南面都督,以军功为强弩将军、积射将军、豫州防城大都督,尔朱氏败亡,归属高欢,任五城太守。北齐文宣帝时,为开府仪同三司。555年,镇守郢城,坚守六个月返回,为赵州刺史,进伯为公。559年,为扬州行台。皇建年间为成阳郡公,566年,为特进。568年,封寄氏县公。569年晋封义安王。570年为光州刺史,死后赠司徒、尚书令。.

新!!: 北齐书和慕容儼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北齊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