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房玄龄

指数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53 关系: 博物馆司空安州尚书仆射尉迟恭山东省中书令临淄区七月廿四二十四史侯君集唐朝唐昭陵凌烟阁玄武门之变王珪 (唐朝)礼泉县籍贯癸卯隋唐嘉話表字褚遂良西安市高阳公主魏徵貞觀 (唐朝)賜自盡趙明誠齊郡齐州 (北魏)进士郡望蕭瑀长孙无忌长安柳芳李世勣李世民李元嘉李恪 (吴王)杨恭仁杜如晦武德永徽汉朝淄博市濟南郡房彦謙房谋杜断新唐书...旧唐书曹魏晋书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博物馆

博物館(拉丁语、德语、英语、荷兰语: Museum)又稱博物院,是安置一套文物典藏的建築物或機構。 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常設展或特展),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大多數的大型博物館位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更具地方性質的博物館位於較小城市、城鎮甚至鄉村。一般人歸納出博物館所富有之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 在古代的博物館,例如亞歷山卓的繆斯,其地位相當於現代的研究所。近代早期的博物館始於富裕的個人、家庭或藝術的私人蒐藏,而且是珍罕或奇特的自然物件與文物展示給中上階級。現在博物館遍佈世界各地,類型也非常多,對大眾有償或無償開放。.

新!!: 房玄龄和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房玄龄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安州

安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房玄龄和安州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房玄龄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尉迟恭

尉迟敬德(,尉音yù),隋末唐初名将,名融(后世谬载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并州都督,諡忠武,賜陪葬昭陵。.

新!!: 房玄龄和尉迟恭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房玄龄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新!!: 房玄龄和中书令 · 查看更多 »

临淄区

临淄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市,是淄博市的一个市辖区。在古代曾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齐国国都,1994年被國務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房玄龄和临淄区 · 查看更多 »

七月廿四

七月廿四,农历七月第廿四天。.

新!!: 房玄龄和七月廿四 · 查看更多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记载逾四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约4000万字,且统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纪传体编写。“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新!!: 房玄龄和二十四史 · 查看更多 »

侯君集

侯君集(),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zh-hans:承乾; zh-hant: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没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时,被发现家里有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缘故,答:“我们吃人乳,不吃饭。”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問『何以謀反』,承--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新!!: 房玄龄和侯君集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房玄龄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房玄龄和唐昭陵 · 查看更多 »

凌烟阁

凌烟阁是位於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樓。.

新!!: 房玄龄和凌烟阁 · 查看更多 »

玄武门之变

武門之變是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太極宫的北宫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皇太子並掌握京師兵權,不久之後李渊即為時勢所迫而禪讓,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陽曆9月4日)世民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新!!: 房玄龄和玄武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王珪 (唐朝)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王顗,祖父王僧辩。 王珪少孤,叔父王頍因参与汉王杨谅谋反,被诛杀,王珪受到牵连,隱居於終南山,直到隋朝灭亡。李纲以其“贞谅有器识”,荐为世子府咨议参军,為太子舍人,成為李建成的心腹。后来由于李建成阴谋作乱之事所牵连,王珪被流放到云南嶲州。玄武门之变後,王珪被太宗召回,拜諫議大夫,遷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貞觀二年(628年),任侍中。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在丹霞殿設宴,叫王珪評品諸大臣。王珪說:「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祥明,出納唯允,臣不如彥博。處繁治劇,眾務必舉,臣不如戴冑。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臣不如魏徵。至於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與房玄齡、魏徵、杜如晦等齊名,《旧唐书》评价他:“性雅淡,少嗜欲,志量沇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人稱唐初四大名相。逝世后,追赠吏部尚書。.

新!!: 房玄龄和王珪 (唐朝) · 查看更多 »

礼泉县

泉县在中國陝西省中部、泾河下游,是咸陽市所屬的一個縣。.

新!!: 房玄龄和礼泉县 · 查看更多 »

籍贯

籍贯主要指自己家族開始發生繁衍的主要地域。中國古代所謂籍贯通常指父親與祖父的長居地,大至國或省,小至縣市或村、里等聚落均可以成为籍贯。在現代社會中則有比較寬廣的涵義,除以上定義外也可以指本人出生或長居地。.

新!!: 房玄龄和籍贯 · 查看更多 »

癸卯

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0个。前一位是壬寅,后一位是甲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水生木相生。.

新!!: 房玄龄和癸卯 · 查看更多 »

隋唐嘉話

《隋唐嘉話》,又名《國朝傳記》、《國史異纂》,凡三卷,唐代劉餗著。.

新!!: 房玄龄和隋唐嘉話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房玄龄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因其家族在永嘉南渡后定居建康后又迁徙至钱塘,遂在南朝陈覆亡后落籍钱塘。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後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显庆五年,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仲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新!!: 房玄龄和褚遂良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房玄龄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高阳公主

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新唐書 卷八十三 諸帝公主傳》排第十七位),本名不詳。因捲入謀反案,被唐高宗賜自盡。.

新!!: 房玄龄和高阳公主 · 查看更多 »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新!!: 房玄龄和魏徵 · 查看更多 »

貞觀 (唐朝)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新!!: 房玄龄和貞觀 (唐朝) · 查看更多 »

賜自盡

#重定向 賜死.

新!!: 房玄龄和賜自盡 · 查看更多 »

趙明誠

趙明誠(),字德甫,又作德父。宋朝密州(今諸城)人。宋徽宗時期宰相趙挺之的第三子。.

新!!: 房玄龄和趙明誠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房玄龄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齐州 (北魏)

#重定向 齊州 (濟南).

新!!: 房玄龄和齐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房玄龄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显示贵族身份,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如陈郡有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等。同一姓氏,不同地区的家族,则使用各自的郡望,如崔氏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朝时期,门阀制度衰落,而社会上仍多称郡望。同时,唐代流行以本姓氏最著名士族使用的郡望标榜个人或家族。至明代,籍贯方才彻底替代郡望。 毛汉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郡望与士族相始终。.

新!!: 房玄龄和郡望 · 查看更多 »

蕭瑀

蕭瑀,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和皇后张氏之子。.

新!!: 房玄龄和蕭瑀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房玄龄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柳芳

柳芳(生卒年不詳),字仲敷,唐朝蒲州河東(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史官。.

新!!: 房玄龄和柳芳 · 查看更多 »

李世勣

李世勣(,“勣”是“绩”的异体字),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朝廷倚之為長城。.

新!!: 房玄龄和李世勣 · 查看更多 »

李世民

#重定向 唐太宗.

新!!: 房玄龄和李世民 · 查看更多 »

李元嘉

李元嘉(),字元嘉,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一子。立为韓王。武则天主政时期被赐死。.

新!!: 房玄龄和李元嘉 · 查看更多 »

李恪 (吴王)

李恪(),字厶,中国唐朝太宗第三子,隋炀帝的女兒杨妃所生。同母弟蜀王李愔。.

新!!: 房玄龄和李恪 (吴王) · 查看更多 »

杨恭仁

楊恭仁(),名綸(墓志上名为温),以字行,爵位觀孝公,中国隋唐时期政治人物、唐高祖的宰相。.

新!!: 房玄龄和杨恭仁 · 查看更多 »

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与房玄龄人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时的宰相:贞观二年(628年)正月至三年(629年)二月为侍中,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为尚书右仆射。.

新!!: 房玄龄和杜如晦 · 查看更多 »

武德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十二月)是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8年餘。武德是唐朝建国的年代,在武德初期,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有14个之多,而武德年结束时,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稳定了其统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新!!: 房玄龄和武德 · 查看更多 »

永徽

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使用最長的年號。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六年。.

新!!: 房玄龄和永徽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房玄龄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淄博市

淄博市,简称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西临济南市,西南与莱芜市、泰安市相邻,南部与临沂市,东部与潍坊市接壤;北部与滨州市、东营市相接。 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之一、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齐国故都”、“陶瓷之都”、石油化工基地、全国文明城市、足球起源地。.

新!!: 房玄龄和淄博市 · 查看更多 »

濟南郡

濟南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初年置。高帝時稱博陽郡,為齊國支郡,後改名濟南郡。呂后時分齊國之濟南郡置呂國、濟川國。文帝時置濟南郡。治東平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北)。武帝時析濟南郡置泰山郡,屬青州刺史部。東漢置濟南國,屢除為郡。魏置濟南國。晉置濟南郡,移治歷城。北魏于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遂為州治。隋時罷濟南郡,此後至唐,或為齊郡,或為齊州。.

新!!: 房玄龄和濟南郡 · 查看更多 »

房彦謙

#重定向 房彦谦.

新!!: 房玄龄和房彦謙 · 查看更多 »

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这个典故出自唐朝。相传李世民有两个门客,一个叫作房玄龄,一个叫作杜如晦。两人均非等闲之辈,房玄龄善于谋划,而杜如晦则善于判断、拍板拿主意,两上均深得李世民信任。房、杜两人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后来两人在李世民称帝后分别出任左、右僕射,是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

新!!: 房玄龄和房谋杜断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房玄龄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房玄龄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房玄龄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房玄龄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房乔房玄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