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8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劉國軒,劉銘傳,埔鹽鄉,埔里鎮,县令,南彰化車站,南瑤宮,南郭庄,南投縣,台14線,台19線,台1線,台74線,台灣糖業公司,台灣輕便鐵道,台灣海峽,台灣日治時期,參山國家風景區,坭竹,大坌坑文化,大度橋,大佛風景區,大竹區,大竹庄,大甲車站,大甲溪,大肚區,大里區,大村鄉 (臺灣),大日本帝國,天興縣,太平區 (台灣),宋澤萊,密歇根州,屯田制,山崩,巡撫,巴布薩族,中央山脈,中山高速公路,中華電信,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道,中華民國縣道,中臺灣,丹轆省,市,市 (中華民國),市區改正,... 扩展索引 (168 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查看 彰化市和加利福尼亚州
劉國軒
劉國軒(),字觀光,福建汀州長汀人,另一說為武平人,為鄭氏王朝重要的軍事領袖,活躍於對抗清朝的戰爭。劉國軒善於利用間諜,掌握敵軍的詳細動向,因此經常戰勝,才有「劉怪子」這綽號的產生彭孫貽,《靖海志》,頁89。在澎湖海戰擔任統帥,卻被施琅擊敗。戰後不但反對出兵攻佔呂宋延續東寧國祚,甚至力主舉國投降於滿清,幼主鄭克塽最終從之,鄭氏王朝從此滅亡。後來,台灣日治時期的連橫撰寫《台灣通史》時,將其立於《列傳一》中。.
查看 彰化市和劉國軒
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諡號壯肅,是一位出身安徽合肥的淮軍將領和臺湾巡撫。 他是淮軍的領導者之一,並在中法戰爭中於臺灣地區率軍擊退法軍,又在隨後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復積極於當地推行各種現代化建設並為其奠定相關基礎。.
查看 彰化市和劉銘傳
埔鹽鄉
埔鹽鄉位於台灣彰化縣中部。 埔鹽鄉還未開發之前是一片滿目荒野的草原地,為平埔族「巴布薩族」馬芝遴社的居住地區,約在三百多年前,先民由福建泉州來到本鄉拓墾,只見當時地面被耐鹽分植物「蒲鹽菁」所覆蓋,冬天時寒冷且乾燥,鹽分隨著水分上升至地面,呈現遍野白茫茫的獨特景象,因此將地名取為「埔鹽」。.
查看 彰化市和埔鹽鄉
埔里鎮
埔里鎮(舊稱埔--,邵語:Qariawan、巴宰語、噶哈巫語:Puri/Purisia、台羅:Poo-lí-tìn),坐落於埔里盆地之內,由於位居中台灣內陸風景點的中心位置,今日已逐漸發展為中台灣的旅遊重鎮。也是南投縣東北部的區域中心,在經濟、文化、醫療等機能的服務範圍有埔里、國姓、魚池、仁愛等四鄉鎮,其市中心海拔高度約440公尺。.
查看 彰化市和埔里鎮
县令
縣令,尊稱縣太爺、縣大老爺,雅稱為百里侯、邑侯、邑宰。是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劃的最高官員名稱,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县令下设县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查看 彰化市和县令
南彰化車站
#重定向 中央車站 (彰化市).
查看 彰化市和南彰化車站
南瑤宮
#重定向 彰化南瑤宮.
查看 彰化市和南瑤宮
南郭庄
南郭--,為1920年~1933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彰化郡。今彰化縣彰化市西部及南部。.
查看 彰化市和南郭庄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查看 彰化市和南投縣
台14線
台14線,是位於臺灣的一條省道,起自彰化縣彰化市,訖於南投縣仁愛鄉屯原,全長99.021公里,是進入埔里、日月潭、霧社的重要公路。 台3線的臺中市至草屯,接台14線草屯至埔里段與台21線的埔里至日月潭,這3段合稱「中潭公路」;而埔里至霧社段稱為「埔霧公路」。 此線原本計畫開闢霧社至花蓮縣秀林鄉銅門路段,稱為「新中橫公路霧社銅門線」,但已於2014年解編。未開闢的屯原至龍澗路段不再開闢,已開闢的龍澗至銅門路段從省道解編。 台14線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全線大多與水沙連高速公路(國道6號)的交流道連接。.
查看 彰化市和台14線
台19線
台19線 彰化-台南,別稱中央公路,是連絡台灣中南部次要城鎮的縱貫省道,全線貫通彰化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縣彰化市,南至台南市永康區,起終點皆位於台1線,總長140.195公里。路廊相對位置在台1線與台17線(西部濱海公路)中間。.
查看 彰化市和台19線
台1線
臺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是臺灣西部一條南北向的省道,自清領時期就是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大門前,臺灣公路原點和與臺3線共線起點,臺1甲線、臺5線、臺9線交岔處,該路口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南至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臺26線交接處),全長共計461.081公里。蘇花改竣工後,台9線縮短約20公里長,台1線也成為臺灣公路系統里程最長的省道。沿途經過臺灣西部14個縣市,堪稱臺灣最重要的省道,與東部的臺9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 臺1線另有6條支線,編為臺1甲、乙、丙、丁、戊、己線。 另外,於屏鵝公路佳冬段設有戰備跑道,也是唯一設在省道的戰備跑道(俗稱佳冬戰備道)。.
查看 彰化市和台1線
台74線
台74線,又稱快官霧峰線或臺中環線,為臺灣唯一的環狀快速公路,全長37.835公里,並有一平面支線。起點與終點道路皆為國道3號,是全台唯二起點與終點皆為同一公路的快速公路。 其中,快官—中清段是早期通車的路段,連接彰化、臺中二地,為台74線之雛型,在當時有著「中彰快速道路」之稱,隨著中清—霧峰段的完成,全線已於2013年12月31日通車,更名為「快官霧峰線」。為雙向六車道規格的快速公路(大里連絡道除外)。 快官—中清路段與中山高速公路臺中路段平行,此設計的目的是為紓解臺中、彰化間中山高的通勤車流,廣泛來看是中山高中彰段的分流道路。本體線段以ㄇ字型環繞臺中市市中心,和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以及平面的環中路、環中東路組成實質性的大型外環道路,為臺中市政府計畫中「臺中環線」路網之一,這與日本福岡市的福岡高速環狀線規劃類似。是全球少見的「先上再下」的封閉式道路設計,故每逢交通尖峰時刻,出入口必塞車。.
查看 彰化市和台74線
台灣糖業公司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是臺灣農產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於1946年5月1日在中華民國上海市成立,當時名為臺灣糖業有限公司,在接收日本所屬在臺各糖業相關機構後,於1947年1月19日將總部搬遷至臺灣臺北市,等舊會社民股處理完畢,才於1948年9月3日正式召開股東大會並報工商部(今經濟部)核准登記,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而由於台糖各事業部多位於南部,為活化資產及便於調配資源,2005年10月7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將總管理處(總公司)由臺北市遷至臺南市臺糖研究所用地,並於同年12月19日起開始辦公。 該公司成立時的最主要業務是砂糖生產與銷售業務,而台糖的種蔗面積最高達12萬公頃(1948-1949年),產糖量最高達100萬噸(1964-1965年),糖外銷外匯收入最高為1億3500萬美元(1964年),曾佔中華民國總出口外匯79%,繳庫盈餘達到28億元(1976年),後來由於國際糖價波動及下跌等因素,臺灣製糖業從1990年代開始式微,過去可供外銷的砂糖產量減少,而後台糖轉型,約在2004年初完成底下八大事業部的建置,除了原本主要的砂糖事業外還有量販、油品、畜殖、生物科技、商品行銷、精緻農業、休閒遊憩等事業。而在過去台糖還曾經營過鐵路運輸與教育等等事業。.
查看 彰化市和台灣糖業公司
台灣輕便鐵道
輕便鐵道是台灣在日本時代的重要交通工具,依據1912年(明治45年)公布的《台灣私設軌道規則》之定義為:「鋪設軌條以供一般交通運輸之用的設備」。輕便鐵道多由地方望族或富商經營,最盛期是1920年代中期至1930年代中期,路線總長超過1,300公里,但在公路運輸發達之後沒落,路線也陸續廢止。廣義上,台灣糖業鐵路和台灣林業鐵路等產業鐵路也屬於台灣的輕便鐵道的範疇,但不在本文介紹範圍內。.
查看 彰化市和台灣輕便鐵道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查看 彰化市和台灣海峽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彰化市和台灣日治時期
參山國家風景區
參山國家風景區是中華民國(臺灣)一個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範圍涵蓋北台灣的新竹縣,及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4個台灣中部縣市。名稱由來係其前身為獅頭山、梨山及八卦山等3處原省級風景特定區。以上三處分散不同縣市且不接壤。但配合「完善優質的旅遊服務網」之計畫,遂合併成立同一國家級風景區至今。.
查看 彰化市和參山國家風景區
坭竹
坭竹(学名:Bambusa gibba)为禾本科簕竹属下的一个种。產地為香港太平山、新界、大嶼山等地。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三個省份。.
查看 彰化市和坭竹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是台灣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層,名稱來自大坌坑遺址。該文化的分佈地區,包括台灣本島與澎湖。從各遺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測年代不一,大致上約於7,000年前-5000年前左右。.
查看 彰化市和大坌坑文化
大度橋
大度橋,又稱大度溪橋,位於台1線185公里處,為橫跨大肚溪聯絡臺中市烏日區榮泉里至彰化縣彰化市國聖里的大橋。.
查看 彰化市和大度橋
大佛風景區
大佛風景區,查閱日期:2009-08-20中文,台灣旅遊景點之一,位於彰化縣東北方八卦山半山腰,為國家級風景區-八卦山風景區內風景據點之一,故亦稱「八卦山大佛風景區」。大佛風景區中大佛周邊(大佛、大佛殿等)現在為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經管,周邊景點(銀橋飛瀑、天空步道等等)為彰化縣政府經營管理,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大佛風景區設有全國第一座以「灰面鵟鷹」為主題的八卦山脈生態遊客中心-「灰面鵟鷹主題館」,館內除介紹八卦山脈生態及參山處(獅頭山、梨山、八卦山)景點外,更以春分的過客-「灰面鵟鷹」為主角,做一系列詳盡的介紹。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八卦山大佛、國軍忠靈塔、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健康步道、八卦山脈生態遊客中心及天空步道。「卦山春曉」為「彰化八景」彰化八景:「卦山春曉」、「王功漁火」、「虹橋夕照」、「定寨望洋」、「鹿港飛帆」、「虎巖聽竹」、「清水春光」、「柳橋晚眺」等。八卦山為彰化八景之首。之一。.
查看 彰化市和大佛風景區
大竹區
大竹區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的舊省轄市彰化市行政區之一。.
查看 彰化市和大竹區
大竹庄
大竹--,為1920年至1933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臺中州彰化郡。今彰化縣彰化市中部、北部及東部。.
查看 彰化市和大竹庄
大甲車站
大甲車站位於台灣臺中市大甲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海岸線的鐵路車站。.
查看 彰化市和大甲車站
大甲溪
大甲溪是台灣中部重要的河川,屬於中央管河川,主流上游為南湖溪,其源流中央尖溪發源於南湖大山東峰 (標高3,632公尺),流域主要分佈於台中市,並包括南投縣、宜蘭縣之一小部分。南湖溪流至730林道環山檢查哨附近與發源自南投縣仁愛鄉的大支流合歡溪匯合後,續流至台七甲線65.5公里處(清泉橋與太保久間)與另一大支流伊卡丸溪匯流後,始稱大甲溪。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白冷、馬鞍等聚落,流入東勢區、新社區後,逐漸進入平地,後流經石岡區、豐原區、后里區、神岡區、外埔區、清水區、大甲區及大安區,最後注入台灣海峽。.
查看 彰化市和大甲溪
大肚區
大肚區(大肚,白話字:Tōa-tō͘)是臺中市西南方的市轄區。位於大肚臺地山麓西南面,氣候屬亞熱帶。.
查看 彰化市和大肚區
大里區
大里區是台灣中部城市台中市下屬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全市西南端,為平原盆地區和山麓帶坡地之接壤地區,與南區、東區、太平區、霧峰區、烏日區相鄰,因大里溪而造就此區繁華。郵遞區號為412,目前轄區人口約21萬,是台中市人口第三高的市轄區;人口數次於北屯區及西屯區,為台中公司行號登記第二多的行政區。.
查看 彰化市和大里區
大村鄉 (臺灣)
#重定向 大村鄉 (台灣).
查看 彰化市和大村鄉 (臺灣)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查看 彰化市和大日本帝國
天興縣
天興縣,臺灣明鄭時期時的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後,原天興縣疆域被分成了臺灣府底下的諸羅縣與臺灣縣。另外臺南縣政府於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鎮佳里興(今佳里區佳里興)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
查看 彰化市和天興縣
太平區 (台灣)
太平區是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偏東南的市轄區。人口為臺中市第四高,擁有19萬人口,次於北屯區、西屯區和大里區;面積為該市第二大轄區(最大的為和平區),約120.7平方公里。 該區大部分為丘陵地,人口集中於西部的臺中盆地邊緣,又以西北方中山路沿線最為密集。主要農作物有枇杷、龍眼、荔枝、香蕉等,其中以枇杷最為有名,並於每年三、四月舉辦太平枇杷節。.
查看 彰化市和太平區 (台灣)
宋澤萊
宋澤萊,本名廖偉竣,台灣作家,雲林縣二崙鄉大義村的詔安客家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生。曾任教於彰化縣福興國中,也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聯合報小說獎(今改稱聯合報文學大獎)等獎項。.
查看 彰化市和宋澤萊
密歇根州
密歇根州(State of Michigan),又译作--、密执安州、--。是美国的一个州,位於五大湖地區。其邮政缩写是MI。 这个州作为汽车工业的诞生地而闻名。但其实密西根州也有庞大的旅游业。旅游胜地例如特拉佛斯城(Traverse City)、麦基诺岛(Mackinac Island)以及整个吸引着来自全美和加拿大运动员和自然爱好者的上半島。密西根州拥有仅次于阿拉斯加州的全美第二长的水岸线,以及全美最多的休闲船只。.
查看 彰化市和密歇根州
屯田制
屯田制,是中國東漢末年三国时期曹操采纳部下枣祗和韩浩等的建议而施行的土地制度,对三国以及之后很长时间的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军队戍边屯田,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但是直到东汉末年,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 而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麾下的枣祗,此外还有韩浩 ,而实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早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餘部时,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
查看 彰化市和屯田制
山崩
山崩又稱山体滑坡、山泥傾瀉、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響下塊體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現象,又稱作坍方。若是土體坍方時,混和雨水或河水則演變成土石流。 地滑又稱走山,是融合岩屑和土壤的岩體沿層面滑動或移動,與山崩不同。.
查看 彰化市和山崩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查看 彰化市和巡撫
巴布薩族
巴布薩族(巴布薩語:Babuza)又稱為貓霧捒族,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即荷蘭人所稱的虎尾壟(Favorlang),主要分布在大肚溪以南至濁水溪之間的海岸區域,包括彰化平原地帶。還存有屬於彰化地區的虎尾壟語詞典,於1650年由荷蘭傳教吉爾伯特斯·哈帕特以荷蘭文編寫。.
查看 彰化市和巴布薩族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與東澳之間的烏岩角,南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為全島最長的山脈,它將台灣全島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東部地勢較險峻,而西部則較寬緩。同時中央山脈也成為全島各水系的主要分水嶺。.
查看 彰化市和中央山脈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一號(英語譯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簡稱中山高、國道一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一高速公路(簡稱一高),連接臺灣西部各大都市、城鎮,以及臺灣南北兩大港口高雄港與基隆港,為臺灣西部走廊、乃至臺灣陸上交通最重要的大動脈。全長,是臺灣第二長的高速公路,僅次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但與前者相比,串聯區域以都會區為主,因此交通上也較繁忙。該公路是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名。.
查看 彰化市和中山高速公路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英語譯名:Chunghwa Telecom),簡稱中華電、CHT,是臺灣三大電信業者之一,於1996年由交通部電信總局的營運部門及而來,業務範圍涵蓋固網電信、行動通信及數據通信等。.
查看 彰化市和中華電信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彰化市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道
中華民國國道是指由中央政府出資興建與管理的最高等級幹線公路。目前有9條路線,均位於臺灣本島,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為貫穿臺灣西部南北的兩大主線,支線除國道三號甲線全線及國道八號部分路段為快速公路外,其餘均為高速公路,總長度共計988.56公里。另國道一號有2個高架拓寬路段,共計58.2公里。所有國道的興建、管理、維護工作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負責。識別標誌以中華民國國花:梅花為造型。.
查看 彰化市和中華民國國道
中華民國縣道
中華民國縣道乃依據中華民國公路法第二條第五款規定,縣道:指聯絡縣、市間交通及縣與重要鄉、鎮、市間之道路。而設置,全臺縣、市道合計152條(含支線),總長度共有3638.137公里。由各縣市政府負責管轄與養護,基隆市1條、新竹市3條、嘉義市3條;新竹縣5條、苗栗縣10條、彰化縣17條、南投縣15條、雲林縣19條、嘉義縣20條、屏東縣14條、宜蘭縣8條、花連縣2條、台東縣1條,而澎湖縣5條縣道則交由公路總局代理養護。.
查看 彰化市和中華民國縣道
中臺灣
中臺灣是臺灣中部的簡稱。其為臺灣西部平原的起始地帶,是臺灣的農業重鎮,同時也是臺灣中小企業與精密機械最重要的聚集地,巨大機械(捷安特)、臺中精機、寶成集團、漢翔航空工業等知名企業均以臺中市為根據地,並形成全國第二大的臺中彰化都會區。.
查看 彰化市和中臺灣
丹轆省
丹轆省(Tarlac或Tarlak),又譯太歷省、達拉省、德拉克省,是一個位於菲律賓的內陸省份,位於呂宋本島。丹轆省的首府位於丹轆市,東接新怡诗夏省,南鄰邦板牙省,西接三描礼士省,北鄰第一區的邦阿西楠省。丹轆省與奥罗拉、巴丹、布拉干、新怡诗夏、邦板牙省及三描礼士各省合組成為中央呂宋大區。.
查看 彰化市和丹轆省
市
市是一個國家之行政区划单位,通常運用於城市,有時會另稱「建制市」以便與地理學或文化(約定俗成)上的都市區別。市建制基本反应其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化发展趋势。一個市通常會劃分為數個行政區,以方便政府之治理。 以下主要敘述漢字文化圈內之地區所定義的「市」。日本自1888年起在具有城市規模的地方實施市制,中國在民國建立後亦跟進採用,目前已廣泛使用於漢語環境之中。.
查看 彰化市和市
市 (中華民國)
市是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单位之一,主要設置於城市地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行政層級及自治權限。今日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中所指稱的「市」為設置於省之下,與縣同級之第二級行政區。過去法規中稱為「省轄市」;省虛級化後由中央政府在實務上直轄。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中,市制分為以下層級,均為地方自治團體。.
查看 彰化市和市 (中華民國)
市區改正
市區改正在臺灣,是指1895年-1925年臺灣總督府對臺灣大型都市與中型市鎮都市所研擬的都市計畫,主要是效仿奧斯曼計畫,開闢興建下水道、開闢道路、圓環並形塑街道立面。1936年起,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都市計劃令》,加入「地域制」的觀念,臺灣的都市規劃正式進入為都市計畫時代。.
查看 彰化市和市區改正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Three People's Principles),又被稱為“孫學”(Sunology)、“國父思想”、“總理遺教”,是由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的创始人孫中山所提出,為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以「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稱呼,並被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孫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基本原理來自中國文化傳統、西方政治學與民主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再加上孫中山個人的理解與想像。孫中山表示:「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此綱領在歷年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多次對三民主義所作的表述,皆有所改變和發展。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與黨員、學者,對三民主義也有不同的解讀。.
查看 彰化市和三民主義
一等站 (台鐵)
#重定向 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
查看 彰化市和一等站 (台鐵)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查看 彰化市和平埔族
二水鄉
二水鄉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南隅,東北枕八卦台地,南臨濁水溪,為濁水溪沖積扇的最東端,其扇頂鼻仔頭便位居鄉內東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 鄉治所在地的二水車站是臺鐵縱貫線與集集線的交會點。 灌溉彰化平原大半部地區的八堡圳傳統取水口位於本鄉,為紀念該項水利工程而設的跑水節為地方上最具特色的年度節慶活動。.
查看 彰化市和二水鄉
建國科技大學
建國科技大學(英語:Chienkuo Technology University,CTU),創立於1965年,位於臺灣省彰化縣彰化市,前身為私立建國商業專科學校,2004年奉教育部核准改名為建國科技大學;目前現有工程、管理、設計、生活科技4個學院以及18個系、9個研究所碩士班。.
查看 彰化市和建國科技大學
伸港鄉
伸港鄉位於臺灣彰化縣西北端,西臨臺灣海峽、北臨大肚溪、東與和美鎮為界、南面則與線西鄉相鄰。古名塗葛堀港。是彰化縣最年輕的一個鄉。.
查看 彰化市和伸港鄉
彰南區
彰南區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的舊省轄市彰化市行政區之一。是當時彰化市的市政中心。.
查看 彰化市和彰南區
彰南線
彰南線,為一條由彰南鐵道株式會社在1910年代經營之輕便鐵路,營運區間為臺灣的台中廳與南投廳之間,今已廢止。.
查看 彰化市和彰南線
彰化基督教醫院
#重定向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基督教醫院
彰化孔子廟
彰化孔子廟,又稱彰化孔廟,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永福里的孔廟,雍正四年(1726年)由彰化縣知縣張縞倡建,建築為漳州風格,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蹟(國定古蹟),在臺灣的孔廟地位中被建築學者漢寶德譽為僅次於臺南孔子廟。.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孔子廟
彰化市 (州轄市)
彰化市(),為1933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今彰化縣彰化市。由彰化街、南郭-庄-、大竹-庄-合併設立。.
彰化市 (省轄市)
彰化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1945年至1950年間的省轄市。1945年二戰終結後,日治時期臺中州彰化市改制為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臺灣戰後初期的彰化市是臺灣省九個省轄市之一,轄屬臺灣省政府。1945年11月22日成立省轄市,並將市區劃分為彰北、彰西、彰南、大竹等四個行政區,彰化市政府設於彰南區。 1950年臺灣省政府調整行政區域,10月21日,臺中縣彰化區、北斗區兩縣轄區所轄鄉鎮以及臺中縣轄屬的員林鎮、溪湖鎮、田中鎮、大村鄉、埔鹽鄉、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二水鄉等鄉鎮劃出臺中縣,成立彰化縣。隔年11月30日,將彰北、彰西、彰南與大竹四區合併裁撤為縣轄市,並成為彰化縣縣治。.
彰化市著名人物列表
以下列出彰化縣彰化市的著名人物。.
彰化交流道
彰化交流道為台灣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指標為198.4公里,為彰化縣北部的主要聯外交流道。.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交流道
彰化糖廠
彰化糖廠一座曾存在於彰化縣和美鎮的製糖工廠。.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糖廠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縣
彰化縣城
彰化縣城是清朝時管理彰化縣的縣治所在,位於今天的彰化市,緊鄰八卦山,是全臺灣第一座磚城,共有四座城門。今已完全不存。.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縣城
彰化縣彰化市公所
彰化縣彰化市公所(簡稱:彰化市公所;英文:Changhua City Office, Changhua County)是彰化縣彰化市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市公所位階,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彰化縣政府。.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縣彰化市公所
彰化縣彰化市民代表會
彰化縣彰化市民代表會是中華民國彰化縣彰化市的最高民意機關,位於彰化縣彰化市民生路255號3樓。.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Ching Cheng High School)--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是一所私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彰化縣私立正德高級中學
正德學校財團法人彰化縣正德高級中學(Zen Del Senior High School,ZDVS),簡稱正德高中,位於彰化市莿桐里的私立完全中學。擁有國中、高中、高職等三種學制。.
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
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簡稱彰化藝術高中、彰化藝高、彰藝,是臺灣一所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位於彰化縣彰化市八卦山。 彰化藝術高中的前身為「彰化縣立彰化國民中學」,創立於1962年。經彰化縣政府將該校改制,由國中升格為高中,轉型成為藝術高中後,於2007年更名至今,成為繼新港藝高之後,臺灣第二所創立的藝術高中,也是彰化縣繼二林高中之後、第二所由國中直接升格為完全中學的縣立高中。.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彰化縣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彰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本為臺灣省政府,但臺灣省虛級化後,臺灣省政府的業務與功能被大幅縮減,彰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亦改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是中華民國內政部)。彰化縣政府也是轄下各鄉、鎮、市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縣政府
彰化街
彰化街,為1920年~1933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彰化郡。今彰化縣彰化市市區部分。.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街
彰化車站
彰化車站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位於成功至花壇間(臺中線、縱貫線)、追分至花壇間(海岸線、縱貫線),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臺中線、海岸線的鐵路車站。本站為配合臺鐵捷運化政策,2011年9月26日跨站人行天橋正式啟用。高架化改建規劃中。.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車站
彰化郡
彰化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該郡隸屬台中州。 彰化郡役所設於彰化市,所址為今彰化縣政府。彰化郡管轄彰化街、大竹-庄-、南郭-庄-、鹿港街、和美街、線西-庄-、福興-庄-、秀水-庄-、花壇-庄-、芬園-庄-。轄域即今彰化縣鹿港鎮、和美鎮、線西鄉、伸港鄉、福興鄉、秀水鄉、花壇鄉、芬園鄉、彰化市等地。其中彰化街、大竹-庄-、南郭-庄-於1933年合併為彰化市,直屬台中州管轄。.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郡
彰化溫泉
彰化溫泉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八卦山麓,在日治時代名聞一時,唯現已不存,原址現為大佛風景區後方停車場。.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溫泉
彰化斷層
彰化斷層(Changhua Fault)是台灣一條逆斷層,位於彰化縣東境,緊鄰八卦台地的山腳而行。因彰化斷層受到現代沖積層或山麓堆積物所掩覆,崖狀特徵未能釐清,地表亦無斷層露頭之發現,僅由地球物理探勘來推測斷層,因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將其由原本存疑性活動斷層改成暫時列為第一類活動斷層。.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斷層
彰化扇形車庫
彰化扇形車庫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彰化車站北方,隸屬彰化機務段,建於1922年(大正11年),現今開放予民眾參觀。庫房建物以調車轉盤為中心,呈十二股道放射狀形成一座半圓弧狀車庫。屬於台灣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之一。 目前為台灣唯一保存的扇形車庫,是彰化縣的縣定古蹟。.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化扇形車庫
彰北區
彰北區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的舊省轄市彰化市行政區之一。.
查看 彰化市和彰北區
彰西區
彰西區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的舊省轄市彰化市行政區之一。.
查看 彰化市和彰西區
快官交流道
快官交流道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為國道三號與台74線之交流道;亦是台74線與台74甲線之起點,在國道三號上的指標為202公里,快官交流道於2003年1月17日通車。.
查看 彰化市和快官交流道
北斗郡
北斗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該郡隸屬台中州。 北斗郡役所設於北斗街,所址為今。北斗郡管轄北斗街、二林街、田尾-庄-、埤頭-庄-、沙山-庄-、大城-庄-、竹塘-庄-、溪州-庄-。轄域即今彰化縣北斗鎮、二林鎮、田尾鄉、埤頭鄉、芳苑鄉、大城鄉、竹塘鄉、溪州鄉等地。.
查看 彰化市和北斗郡
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CHGSH),簡稱彰化女中、彰女,舊稱省彰女。該校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學校創立於1919年4月。校徽為鳳凰,上面繡有彰女字樣,白衣黑裙制服為其象徵。.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簡稱彰化師大、彰師大、彰師或師大,為彰化地區的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最早轉型的師範院校,前身為1971年創立的臺灣省立教育學院,共有進德校區和寶山校區兩個校區。現設有8個學院(含進修學院)、23個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中心與數百個實驗室,以及附屬幼兒園、彰師大附工等附屬機構。以教育、語言科系立校,輔導、心理諮商、特殊教育與機電工程等領域則為全臺灣的發源地。該校以教育學、語言學、電機工程、運動競技等領域見長。 近年來彰師大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中興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跨足醫學研究,在分子免疫、自由基生物學以及癌症生物學等領域取得前瞻性研究成果,同時亦與臺北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在學術上有緊密的合作關係。未來也期待能夠與教育部爭取成立醫學相關科系。 彰師大在2008年設立語文中心,提供外籍人士進修華語以及本國人民修習外國語文,更辦理多益等多項語文檢定,同時也是臺灣推廣華語文的重要機構。.
查看 彰化市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The Affiliated Industr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附屬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簡稱師大附工、彰師附工、彰工、附工,與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並列為台灣高工前三志願,國立校院升學率亦為全國前三,同時也是早期知名的八大省工之一。該校創立於1938年4月1日,是全國工科技藝競賽的常勝軍,2016年更拿到全國第一的冠軍數,亦代表國家出國比賽,成果輝煌。 其校內紅雲童軍團也有優秀歷史,數年前蛇舞堪稱制霸全臺各高中職社團,現今以燈棍燈球等特殊才藝表演活躍於社團,獲得全國大露營總錦標次數更不計其數,是數一數二的社團之一。.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原國立彰化社會教育館)是一座位於彰化市的文化展覽場所。.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CHSH),簡稱彰化高中、彰中,舊稱省彰中、彰化中學,別稱華陽崗,前身為1942年成立的日治時期台中州立彰化中學校,最後改制為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校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華陽崗上,鄰近國立彰化高商。 校訓注重誠實榮譽,以自由學風聞名,1990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研究社為全國高中第一所台灣文學社團。學校籃球隊,由於球衣為紅色之故,別號紅色閃電,曾於2007年、2016年獲得HBL乙組全國冠軍,並多次入圍八強。 彰化高中傑出校友眾多,涵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海軍總司令陳邦治、司法院大法官葉百修、臺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長庚醫學院創院院長吳德朗、國際藝術名家陳景容、歌手任賢齊、鄉土作家吳晟、作家王盛弘、漫畫家蔡志忠、知名主持人謝炘昊、王介安等各領域人士。.
查看 彰化市和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CHSC),簡稱彰化高商、彰商,創立於1939年4月1日,是一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校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雲雀崗上,鄰近國立彰化高中,擁有得天獨厚的美景。.
國道四號 (中華民國)
國道四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之一,編號為4,也是臺中環線計畫之一。其路線西起臺中市清水區,大略沿大甲溪往東而行,經而迄於至豐原區東北,當前通車長度為17.8公里。.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查看 彰化市和國民政府
分類械鬥
分類械鬥是指自我認知不同族群間的武裝衝突。「分類」的意思除了意指這種以武力為主的衝突有着自我與敵人「分門別類」的特殊性,往往是當地各族群分佈狀況的原因。.
查看 彰化市和分類械鬥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查看 彰化市和嘉義市
和美交流道
和美交流道為台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的交流道,位於台灣彰化縣和美鎮,主要連結台61乙線(美港公路)和縣道135號,指標為191k。.
查看 彰化市和和美交流道
和美鎮
和美鎮(臺羅:Hô-Bí-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西北方,人口9.1萬多人,為彰化市的衛星城市。和美鎮北臨大肚溪,西北與伸港鄉、線西鄉相鄰,西南與鹿港鎮、秀水鄉相鄰,東與彰化市相鄰。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全年雨量大多分布在2月至9月,多寡比率依序為梅雨、颱風雨或西南氣流降雨,最後是春雨,冬季時東北季風風力強勁。本鎮古稱「卡里善」,係巴布薩族語,意為熱與冷交界地,氣候溫和,環境優美之意。在員林鎭改制為員林市後,和美鎮成為彰化縣第一大鄉鎮。同時成為臺灣第三大鄉鎮(僅次於南投縣草屯鎮、新竹縣竹東鎮)。.
查看 彰化市和和美鎮
員林市
員林市位於臺灣彰化縣中部偏東位置,建城於1728年(清雍正六年),2015年8月8日改制為縣轄市「員林市」,彰化縣政府民政局自治行政科,2015-08-09查閱。在改制成縣轄市前,其前身是「員林鎮」,因曾經多次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鎮,故有「全臺第一大鎮」名號。 員林市人口目前接近12.5萬人,就人口數而言,是彰化縣第二大行政區(僅次於縣治彰化市)、南彰化地區經濟及文化中心、全國第四大縣轄市(次於彰化縣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新竹縣竹北市)。.
查看 彰化市和員林市
員林郡
員林郡(いんりんぐん)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該郡隸屬臺中州。 員林郡役所設於員林街。員林郡管轄員林街、溪湖街、田中街、大村-庄-、埔鹽-庄-、坡心-庄-、永靖-庄-、社頭-庄-、二水-庄-。轄域即今彰化縣員林市、溪湖鎮、田中鎮、大村鄉、埔鹽鄉、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二水鄉等地。.
查看 彰化市和員林郡
內政部
內政部是部分國家政府管理國內重要政務的政府機關所使用的名稱,一般包括警察和內部保安、災害管理、管理地方自治事務、選舉、公共行政、入境及移民歸化事務等。但部分國家並沒有內政部的設置,包括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將國家的內部政務,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警察通常歸内政部指挥。.
查看 彰化市和內政部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一直持续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後應該另分為人類世。其名称源自希腊语“ὅλος”(holos,完全的)和“καινός”(kainos,新的),意即“完全新近的”。 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详细研究全新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纬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积物纪录,树轮,石笋及其他洞穴沉积物,高沉积速率的深海沉积物等。 格陵兰岛的冰芯记录提供了年纪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它显示了自新仙女木事件以后全新世气温很稳定。但这种稳定的气温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很多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同样很明显,并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目前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原因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查看 彰化市和全新世
八卦台地
八卦臺地,又稱八卦丘陵、八卦山山脈或八卦山脈,是臺灣中部一座臺地,位於彰化縣東境,南投縣西境,是夾於彰化平原、臺中盆地之間;北起大肚溪南岸,與大肚臺地相望,南至濁水溪北岸,與斗六丘陵遙望。.
查看 彰化市和八卦台地
八卦山 (彰化縣)
八卦山位於台灣彰化市東方之卦山--轄內,屬八卦台地(八卦山脈)西北丘陵,海拔97公尺,古有「定寨望洋」的美名,為「彰化八景」之首。八卦山是彰化地區名勝景點,以卦山路為軸,沿著公路直上有八卦山大佛、無底廟、紅毛井、銀橋水景公園與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等著名景點,登山向西可遠眺彰化平原,向北可望台中盆地與大肚山,視野佳境也吸引夜間賞景旅客在此留連,成為台中彰化都會區一處旅遊勝地。.
八卦山之役
八卦山之役,又稱彰化之役是乙未戰爭中發生在現今臺灣彰化縣八卦山的一場抗日戰役,為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正面會戰,最終造成臺灣客家民軍領袖吳湯興和浙江人黑旗軍吳彭年等人陣亡,而彰化地區也因而成為日軍控制區。.
查看 彰化市和八卦山之役
八卦山風景區
八卦山風景區,位於台灣中部,為參山國家風景區所屬三大風景區之一,北起大肚溪南岸,南抵濁水溪北岸,東接台中盆地,西臨彰化平原,全區面積約22,000公頃,涵括彰化、南投二縣,共10個鄉鎮市。本風景區依空間分佈、資源特性及交通聯絡等因素,劃分為八卦山、百果山、松柏嶺三大遊憩系統。.
查看 彰化市和八卦山風景區
八七水災
八七水災,是1959年8月7日至8月9日發生於臺灣中南部的嚴重水災,為臺灣戰後至今影響區域及受災人數僅次於1999年921大地震及2009年八八水災的重大災難。.
查看 彰化市和八七水災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长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将后继田村怡与造为陆军参谋次长(参谋总长为大山巖),日俄战争中兒玉源太郎升为大将调为满州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将为战场总指挥。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查看 彰化市和兒玉源太郎
CK101
CK101是臺灣鐵路管理局停用報廢的蒸汽火車裡,首輛修復並動態保存的蒸汽火車。在臺灣鐵路管理局員工幫助下,該輛火車從1997年10月開始動工修復,經過約略一年的整建後,終於在翌年的台灣鐵路節(6月9日) 完工,並以動態行駛方式公開陳列展覽。.
查看 彰化市和CK101
CK124
#重定向 台鐵CK124號蒸汽機車.
查看 彰化市和CK124
王珍
王珍(),字雄樵,中國清朝官員,山西長治人。王珍臺灣知府任內因縱容兒子橫徵暴斂,引爆了朱一貴事件,後卒於任內。.
查看 彰化市和王珍
王紹蘭
王紹蘭(),字畹馨,號興陔,晚號晚聞居士,浙江蕭山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少年好學,家貧,以教書所得奉養母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贡,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甲進士,任福建南屏縣知县、闽县知县、泉州府知府、福建按察使,累遷福建布政使。嘉慶十九年(1814年)任福建巡撫,主要從事福建之軍政事務。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因审案有誤,與汪志伊誣陷福建布政使李賡芸,致賡芸自縊死,朝廷追究此案,後罢官歸里,居鄉十九年,闭门著述。道光十五年(1835年)逝世。著有《周人说经》8卷、《周人礼堂集义》、《汉书地理志校注》2卷、《管子地员篇注》4卷、《说文段注订补》6卷、《董仲舒说笺》、《古文尚书逸文考》、《思维居士存稿》等。.
查看 彰化市和王紹蘭
王田交流道
王田交流道為台灣國道一號的交流道,位於台中市大肚區王田-里-東側與烏日區交界,國道一號指標189.4公里處。緊鄰於鐵路成追線,為縱貫鐵路山線及海線的分歧處,東邊有成功車站、成功嶺,西邊有追分車站;北邊為王田斷崖,南邊為大肚溪及彰化縣彰化市。連接台1線往大肚區及彰化市、台1乙線往烏日區。交流道型式設計為喇叭型與Y型,匝道出口是銜接沙田路以及王田陸橋,於1977年7月1日啟用。.
查看 彰化市和王田交流道
社頭鄉
頭鄉位於臺灣省彰化縣東南部。據耆老相傳,在明末清初,漢人自大陸入墾臺灣,稱番人聚落為「社」,「社頭」地名蓋因洪雅族大武郡社之頭首或頭人居住於此,以之得名。 目前以蕭姓為鄉內最大宗,古時候,常以同血緣關係而形成部落,故彰化地區流傳著「社頭蕭一半,鹿港施了了」。 在產業方面,社頭在織襪及芭樂產業之中,已獨佔鰲頭多年,在「家庭即工廠」的歷史背景之下,讓社頭有個順口溜,「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多。」,同時奠定了襪子的故鄉,芭樂的寶地之美名。.
查看 彰化市和社頭鄉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查看 彰化市和福康安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查看 彰化市和福建
福建臺灣巡撫
福建臺灣巡撫,光緒帝1885年敕設臺灣為行省,1887年正式建省,巡撫為臺灣省的臺灣西部最高地方統治者。.
查看 彰化市和福建臺灣巡撫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三號,簡稱福高(英文譯名:Formosa Freeway/Freeway No.),是臺灣第二條南北向的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二高速公路(簡稱二高),由於分為不同區段興建,因此民間常稱北二高、中二高、南二高等三大路段,但實際上都是同一條高速公路。全長431.5公里,為臺灣最長的高速公路,另有一條支線:國道三甲臺北聯絡線。 二高的主要功能為分擔中山高速公路趨近飽和的車流量,並且具有平衡城鄉發展的功能,因此全線穿越的地區以臺灣西部中小型城鎮與鄉村地帶為主,以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尤其於中部轉彎進入南投縣,使該縣得以與西部其他縣市以高速公路連接,但影響是國道三號僅繞過彰化東北邊,不若其他西部縣市有兩條高速公路互相分擔車潮,使用路人常使用彰化系統交流道轉換路線,因此彰化段每逢過節時份常是嚴重塞車路段。 國道三號於1987年由北二高路段開始動工,1993年開始分段通車,2004年1月11日完成全線通車。.
查看 彰化市和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秦士望
士望,中國清朝官員,安徽宿州人。 秦士望為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拔貢。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政和縣知縣調任台灣府彰化縣知縣,任內曾捐俸興建彰邑城隍廟。次年以知縣署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查看 彰化市和秦士望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查看 彰化市和移民
秀水鄉 (台灣)
水鄉位於台灣彰化縣中部,地理環境東西狹南北長,屬狹長型態,地勢平坦,有濁水溪流域灌溉,水質清澈,醞釀了酪農故鄉的環境。地處於彰化市之南,東鄰花壇鄉,西接鹿港鎮、福興鄉,南連大村鄉及埔鹽鄉,北接和美鎮與彰化市,為典型的純樸農村。.
查看 彰化市和秀水鄉 (台灣)
秀水鄉 (彰化縣)
#重定向 秀水鄉 (台灣).
竹
竹,又称竹子,是竹亞科(學名:)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目禾本科,可分為3族、约123属,是禾本科中唯一具有乔木形态的类群,如热带型的簕竹族与温带型的青篱竹族,但也包括低矮的草本竹类黍竺族()。.
查看 彰化市和竹
竹南車站
竹南車站位於臺灣苗栗縣竹南鎮,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臺中線、海岸線的鐵路車站,為苗栗縣內重要交通轉運車站之一,也是進入中部後第一個大站,更是竹南鎮、頭份市、三灣鄉和造橋鄉對外的重要門戶。 本站為山海線北端交會點,亦有「台鐵山海關」之稱,西站前為竹南鎮中心,東站緊鄰頭份市,每年國定假日有大量返鄉人口回來。.
查看 彰化市和竹南車站
竹北市
竹北市(臺灣客家語海陸腔:zhug bed shi+;饒平腔:zhugˋ bedˋ shiˊ)位於台灣西北部,北屏湖口台地,南倚竹東丘陵,屬新竹平原北半部,是新竹縣西側沿海的行政區,是縣治所在地,也是新竹市的衛星城市。北有鳳山溪、南有頭前溪,居兩河下游之沖積扇,土壤肥沃適宜農業栽培,是新竹縣的米倉。後來新竹市升格改制,縣市因而分治,縣政府北遷竹北頂斗崙(現今為竹北市北崙里);原屬農業鄉鎮的“竹北鄉”,因而改制為政治中心的“竹北市”。作為新竹市的衛星城市,且地近新竹科學園區,加上各項交通建設陸續完成(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台灣高鐵新竹車站、台鐵六家車站),以及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進駐計畫,近年來房地產交易熱絡,人口成長極為迅速。亦是全臺人口第3多的縣轄市,僅次於彰化縣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人口密度則居全國所有縣轄市第1,在所有鄉、鎮、縣轄市中,則僅次於宜蘭縣羅東鎮。.
查看 彰化市和竹北市
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又稱立法部門或立法機關,是現代社會中負責議定法律的機構,屬於一種合議性團體,通常由所在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除了制定、修改與廢除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各式法案(如審批政府的公共預算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如聽取施政報告與質詢、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等功能。如為國家層級的立法機構,還會負責執行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批准緊急狀態、选举與罷黜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立廢国家元首等國家權力。而部分政府間國際組織也設有立法機構。立法機構通常稱為「議會」或「議院」,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 在議會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而在總統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立法機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單位組成(中文多稱呼為「院」,英文則稱為「chamber」或「house」),主流形式則為一院制與兩院制。多院形式的立法機構,各單位往往有著不同的職責、權力、以及產生成員的方法。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架構和议事程序。.
查看 彰化市和立法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查看 彰化市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縣道134號
縣道134號 伸港-彰化,西起彰化縣伸港鄉,東至彰化縣彰化市,全長共計10.862公里(公路總局資料)。.
查看 彰化市和縣道134號
縣道135號
縣道135號 和美-彰化,北起彰化縣和美鎮,南至彰化縣彰化市,全長共計8.195公里。.
查看 彰化市和縣道135號
縣道137號
縣道137號 彰化-源泉,北起彰化縣彰化市,南至彰化縣二水鄉源泉,全長共計36.624公里(公路總局資料),整條道路主要在八卦台地山麓之下,故除彰化市為中興路、大埔路、花壇鄉為彰員路之外,全線皆命名為「山腳路」。本路線由於在山麓之下,地形起伏大、彎道多又路面狹窄,常因車輛橫越至對向車道時不被察覺而造成死亡車禍,2013年12月17日公告延伸至縣道152新線。.
查看 彰化市和縣道137號
縣道139號
縣道139號 彰化-初鄉,北起彰化縣彰化市,南至南投縣鹿谷鄉初鄉,全長共計62.131公里(公路總局資料),有一條支線。本線為目前台灣第四長的縣道。.
查看 彰化市和縣道139號
縣道142號
縣道142號 鹿港-莿桐腳,西起彰化縣鹿港鎮,東至彰化縣彰化市,全長共計9.948公里(公路總局資料)。為日治時期指定道路「彰化鹿港道」拓成,路名彰鹿路。.
查看 彰化市和縣道142號
縣轄市
縣轄市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地位與鄉及鎮並列。縣轄市設市公所及市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縣轄市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查看 彰化市和縣轄市
縱貫線 (南段)
縱貫線(南段)是指縱貫線從彰化車站至高雄車站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沿途大多為平原及少部分丘陵地形。.
查看 彰化市和縱貫線 (南段)
縱貫線 (鐵路)
縱貫線,又稱縱貫鐵路,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是台灣第一條,也是台鐵西部幹線的核心路線,自1908年4月20日完工通車起,營運時間已逾百年。.
查看 彰化市和縱貫線 (鐵路)
省轄市
省轄市为地方行政单位,即省管轄的建制市,可以指:.
查看 彰化市和省轄市
烏溪
烏溪位於臺灣中部,為中央管河川,下--河段因流經臺中市大肚區,俗稱大肚溪。河長119.13公里,居全台第六,流域面積2,025.60平方公里,居全台第四。 主流上游名為北港溪,發源於標高2,532公尺之更孟山南側,向南南西流至經翠巒、紅香、溪門,於馬家附近匯集瑞岩溪,續流至瑞岩後轉西偏南,經萱野、新生社(眉原)、互助、清流、梅子林、北港、國姓,於柑子林與南港溪會合,改稱烏溪。經過河階、沖積扇及彰化人口聚集地之後,烏溪於臺中市龍井區麗水-里-與彰化縣伸港鄉全興村之間注入台灣海峽,5-9月是豐水期,約占全年70%的流量,其中流量最高在6月,枯水期為每年的1、2月台灣的河川 林孟龍/著ISBN 978-957-30493-8-8 2002年4月出版。 烏溪為臺中市與彰化縣之界河。流域包含南投縣埔里鎮、國姓鄉、草屯鎮,臺中市霧峰區、烏日區、大肚區、龍井區,與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彰化市、芬園鄉等鄉鎮。 烏溪主流和支流交匯處,多形成沖積扇,在台中盆地中的辮狀流路在北邊形成豐原沖積扇,東邊有山麓聯合沖積扇,南有烏溪沖積扇和貓羅溪沖積扇。.
查看 彰化市和烏溪
烏日區
烏日區是臺灣臺中市的市轄區,居--市南端,控制臺中盆地出口,北倚大肚山,南鄰八卦山。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因為位居背風坡,雨量較少。臺中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的臺灣高鐵-臺中-車站亦位於此區,未來將成為臺中唯一擁有高鐵、臺鐵、捷運「三鐵共站」的行政區。.
查看 彰化市和烏日區
爌肉飯
#重定向 炕肉飯.
查看 彰化市和爌肉飯
田中鎮
中鎮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南方,以前此地是一片水田,舊名田中央。 日治時期改名為田中。.
查看 彰化市和田中鎮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查看 彰化市和甲午战争
电话
电话(和製漢語:,舊譯:德律风,Telephone,Telefono,Telefon)出自τῆλε(,意為“遠”)和φωνή(,意為“聲音”),指一種可以傳送與接收聲音的遠程通信裝置。早在十八世紀欧洲已有「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電話的專利擁有權屬於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裡的複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透過電脈衝於導電金屬上傳遞,內含電磁鐵。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穆齐于1860年首次向公众展示他的发明,並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但是因為穆齐家中是貧困,1874年未能延長專利期限。1860年也發明一種基本的電話。貝爾於1876年3月申請電話的專利權。 電話的基本元件包括將聲音轉換為信號的麥克風(發射器)及可以將信號還原為聲音的耳機(接收器)。此外,大部份的電話都有鈴或蜂鳴器,可以發出聲音,提醒有人打電話來,也有撥號盤,若要打電話給其他人時可以輸入電話號碼。在1970年代以前的電話是用旋轉式的撥號,但AT&T在1963年發表雙音多頻的按鈕式撥號盤,後來撥號轉盤也都被按鈕所取代。。電話的麥克風和耳機大部份會整合成,在打電話時有手拿著,麥克風和耳機分別放在口及耳朵的旁邊。發射器可以將音波轉換為信號,藉由電話線路傳送到受話端,受話端將信號轉換為耳機(或是喇叭)中的聲音。 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網絡電話、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这一行业通常分为电话设备制造商和电话网络运营商。在历史上,网络运营商通常都拥有全国性的垄断。近年来,随着全球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整合以及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多家运营商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局面。例如,贝尔系统,即AT&T的下属公司曾拥有美国电话市场的80%。1984年,由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诉讼,贝尔系统被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地方贝尔公司。 电话的Unicode字符包括:(U+2121)、(U+260E)、(U+260F)、(U+2706)和(U+1F4DE)。 電話最早只是設計作為簡單的語音通訊使用,但許多現代的電話(特別是移動電話)增加許多額外的功能。例如答錄機、傳送接收、拍攝及顯示照片或影片、播放音樂及上網,現在移動電話的趨勢是整合移動電話通訊及大部份相關的運算功能,稱為智能手机。.
查看 彰化市和电话
电报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種,在19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20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撥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隨著傳真機的廣泛使用,電報機現已式微。.
查看 彰化市和电报
營埔文化
營埔文化是台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類型,其分布範圍大致分布在台灣中部濁水溪、大肚溪、大甲溪中下游地區的河邊階地和丘陵上。營埔文化第一次發現是1943年日本考古學家國分直一在台中市大肚區營埔里的營埔遺址,為便於學者作分類與比較,往後考古學家便將同類型文化特徵,以最早發現的遺址名稱定名為營埔文化。營埔文化是台灣中部地區分布範圍廣大,遺址眾多的文化類型,台灣史前文化史上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類型。.
查看 彰化市和營埔文化
牛埔交流道
#重定向 台74線#甲線.
查看 彰化市和牛埔交流道
牛罵頭遺址
牛罵頭遺址是位於台灣臺中市清水區鰲峰山的一個考古遺址,也是台灣中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牛罵頭文化的命名遺址。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已將原址規劃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並對外開放。.
查看 彰化市和牛罵頭遺址
芬園鄉
芬園鄉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北部,地處彰化縣、臺中市、南投縣三縣市之交界。因西側緊鄰八卦山山脈,使本鄉成為全縣26鄉鎮中唯一位居八卦山東麓的鄉治。受到地形的影響,本鄉與臺中市、南投縣的地緣及生活關係反而較為密切。芬園一名源於清代當地居民種植罌粟菸草,閩南語稱菸草為「芬」或「薰」,當時取其近音「芬」字,因而名為「芬園」。.
查看 彰化市和芬園鄉
花壇鄉
花壇鄉位於臺灣彰化縣北部,比鄰縣治彰化市,境內東側為八卦台地,與芬園鄉隔山相接。.
查看 彰化市和花壇鄉
銀行山
銀行山是台灣中部旅遊景點,位於彰化市東南方。銀行山周邊土地多數屬於彰化銀行而得名,因此涵蓋範圍彰化市石牌里東稜一帶。多數人泛指銀行山即是二崩崁山,二崩崁山又名壽樂山,海拔高度232公尺,是彰化市至高點,屬於八卦山脈北麓一座丘陵地。目前,銀行山周邊有五家乳牛牧場。因銀行山地勢之高,享有視野廣闊,賞景之趣,能看到彰化平原、大肚山、台中盆地、九九峰、草屯等地區。.
查看 彰化市和銀行山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歷史上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開而非特權股份)。 其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縮寫,代表該船隻或設備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為米德爾堡市派出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在其成立將近200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從荷蘭前往亞洲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0名員工、12,000名船員。.
查看 彰化市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草屯鎮
草屯鎮,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南投縣的西北方,與臺中市及彰化縣相鄰,主要公路台14線、台3線、台76線、中投公路、國道三號以及國道六號皆通過草屯鎮,居於中部交通樞紐的重鎮,為臺中市進入南投縣的門戶,也因為鄰近臺中、南投郊區的地利之便,在南投縣裡經濟狀態最為發達,也是全縣人口第二多的鄉鎮,僅次於南投市。自2015年10月苗栗縣頭份鎮升格為縣轄市後,成為全臺人口最多的鎮。.
查看 彰化市和草屯鎮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又稱治所,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會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亦或在同一行政区内处于不同的下级行政区内。.
查看 彰化市和行政中心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查看 彰化市和行政机构
衛星城市
衛星城市,又稱衛星都市,是城市規劃的一個概念,意指大城市邊緣的小型城市,為在大都市工作者主要的居住地。因为如卫星般与大城市相近,故称衛星城市。.
查看 彰化市和衛星城市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查看 彰化市和颱風
褶曲
褶曲作用是由橫壓力形成,使地層中的沉積岩產生褶曲隆起,形成褶曲山脈;同時如果沉積岩受擠斷裂,會形成逆斷層或逆掩斷層。定義:水平岩層受橫向壓力擠壓而造成起伏, 實例:臺灣太魯閣山壁紋路 Z.
查看 彰化市和褶曲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国於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称《中日講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下关条约》或《日清講和條約》。清廷代表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鸿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國政府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陆奥宗光。該條約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並導致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予大日本帝國,造成往後50年的台灣日治時期,遼東半島割讓後因三國干涉還遼未成。條約中文原本現典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文原本則藏於東京國立公文書館。.
查看 彰化市和马关条约
諸羅縣
諸羅縣(閩南語:Tsu-lô-Kuān)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1683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1684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三縣。而諸羅縣承繼了原天興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開化里等四里。 諸羅縣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rosen),諸羅知縣署設於開化里之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轄區與明鄭時期的天興縣(州)相同,東至大龜佛山,西至大海,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北至雞籠城。 1704年(康熙43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 1721年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地方遼闊,鞭長莫及,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嘉義。.
查看 彰化市和諸羅縣
諸羅縣志
諸羅縣志是清朝諸羅縣的方-志-,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完成,由諸羅縣知縣周鍾瑄負責主修,陳夢林、李欽文編纂。為臺灣第一本「縣志」。全書共有十二卷,附卷首一卷。.
查看 彰化市和諸羅縣志
高拱乾
拱乾(),字九臨,中國陝西人,清朝官員。 身為蔭生的高拱乾,於1682年(康熙21年)任戶部郎中,1690年任泉州府知府。翌年,再升任台廈道,掌管台灣全境。1695年任滿後,任浙江按察使。高拱乾所修編的《臺灣府志》(後世通稱「高志」)為台灣史重要文獻之一。.
查看 彰化市和高拱乾
貓羅溪
貓羅溪位於台灣中部,為烏溪支流,河長47公里 ,流域面積377平方公里,分佈於臺中市烏日區、彰化縣彰化市、芬園鄉,及南投縣草屯鎮、南投市、名間鄉、中寮鄉等行政區。主流上游為平林溪,發源於南投縣中寮鄉標高1,174公尺之九份二山西南側,先向西南流經大坑、田寮,於石城轉向西偏北流,經中寮、新厝、公埔,於包尾與另一支流坑內坑溪會合後,始稱貓羅溪。本流轉向西北流經南投、水尾子、後壁湖,隨後沿草屯鎮西側邊界流至下埔子,穿越芬園鄉境之土豆寮、溪底仔後,沿臺中、彰化縣界流,如圖所示,於彰化市番子田 (福田--) 附近注入烏溪。.
查看 彰化市和貓羅溪
貓鼠麵
貓鼠麵是臺灣中部彰化縣著名的小吃,與赤牛麵、臺南擔仔麵齊名。貓鼠麵也可以算是擔仔麵的一種,不過與臺南擔仔麵比較起來,擔仔麵聞名的是乾麵,而貓鼠麵則是以湯麵著名。.
查看 彰化市和貓鼠麵
賴和
賴和(),台灣彰化人。原名賴河。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查看 彰化市和賴和
鹿港鎮
鹿港鎮(臺羅:Lo̍k-káng-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平原西北邊鹿港溪口北岸,全境高度均在海拔十公尺以下,西靠臺灣海峽,東以洋仔厝溪支流及安東二排水與秀水鄉相鄰、南以鹿港溪與福興鄉相鄰、北以番雅溝與線西鄉及和美鎮相鄰,面積達71.802平方公里,全區可分為沖積平原、海濱低地、及潮埔地﹝海埔新生地﹞三個部份。人口8.6萬多人,於彰化縣各行政區名列第四。 鹿港是荷蘭及清治時期中臺灣最重要對外經商港口,過往曾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蝦猴、地方傳統小吃、傳統糕點、傳統工藝最為人所知。 因縱貫鐵路與港口淤積,讓鹿港發展停滯,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文物、古蹟,而在地鹿港人也深以此為榮,盡量保持古文物、習俗並與之和睦相處,因此廟會活動頻率與規模為臺灣最重要。 1978年起每年舉辦「鹿港慶端陽」活動,其中龍舟賽為活動高潮,龍舟賽事於福鹿河濱公園(福鹿溪)舉行,於老三台時期每年無法親臨現場者皆可透過無線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賽事並介紹相關活動與介紹鹿港文化,2015年由華視轉播,2016年由年代MUCH轉播;至2017年止已連續舉辦40年。 2013年起每年大多於農曆7月至中秋節前擇日舉辦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時至2017年已連續舉辦5年,2016年更是首次在夜晚舉行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
查看 彰化市和鹿港鎮
霧峰系統交流道
霧峰系統交流道(原稱中橫系統交流道)位於台灣台中市霧峰區,是國道三號及國道六號交會的系統交流道,位於國道6號0公里、國道3號214公里,霧峰系統交流道於2008年12月27日通車。 霧峰系統交流道因與霧峰交流道非常接近,常常有駕駛人因此搞混。.
查看 彰化市和霧峰系統交流道
郡县制
郡縣制,指對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類似於現在的行政區劃)。起源于周朝,起初是封建制的补充,后经过秦汉发展,取代封建制成为主要体制。亚洲其他国家也从中国学习了该体制,如日本、朝鲜。.
查看 彰化市和郡县制
胡應魁
胡應魁(),中國清朝官員,字鶴清,江蘇丹陽人。 胡應魁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科二甲進士。嘉慶元年十二月(1797年1月)由德化縣知縣調任臺灣府彰化縣知縣。嘉慶八年(1803年)署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嘉慶十一年(1806年)四月以卸事同知攝嘉義縣事。同年回任淡水同知。嘉慶十三年(1808年)因疾卒於任內。.
查看 彰化市和胡應魁
背斜
背斜(Anticline)是褶皱的基本形态——褶曲的一种,指岩層發生波状弯曲時,其形狀向上凸起者,其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背斜发育的结果通常为山岭进而成长为褶皱山,但有许多背斜顶部会因受到张力而被侵蚀成谷地.
查看 彰化市和背斜
阿夷里
阿夷里為台灣彰化市的一個行政區。.
查看 彰化市和阿夷里
钦差大臣
欽差,意為舊時官場由天子任命的一種臨時性「差遣」,奉派出外辦理要事的官員。如《西遊記》:「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存在於北周至明清時代,代天子「巡行天下,撫軍按民」或查察弊端,明代地方以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三司治理地方,三司偶有互相掣肘遇事難決之時,朝廷即派官員調解處理,如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在永樂十九年,成祖命侍郎郭敦,給事中陶珩巡撫順天府。欽差多以憲臣職事官巡撫地方,或以兵部堂官總督地方軍務,或以公侯勳臣總其官兵,偶有以刑部職官為主鎮撫地方者。以上為明代之欽命差遣。 至清代巡撫則變為定--,不過仍偶有臨時性的專事差遣官員。 明、清時,欽差多稱欽差大臣。如《清史稿》·那彥成傳:「回疆四城既復,命為欽差大臣,往治善後事。」《官場現形記》:「這位欽差大臣,姓溫名國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來的。」 19世紀,俄國諷刺作家果戈理著有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在本剧中,果戈理呐喊的“你们在笑什么,你们在笑你们自己”一句,至今仍警醒这世人。 欽差大臣的職能類似于近現代的“專案調查小組”。.
查看 彰化市和钦差大臣
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又稱蒸汽火車,是以蒸汽机做為動力來源的鐵路機車,也是鐵路機車最早的發展類別。.
查看 彰化市和蒸汽機車
邱建富
邱建富(),台灣政治人物,台灣彰化縣彰化市人。曾任彰化縣議會第十五、十六屆議員。 2009年12月5日彰化市長選舉中,邱建富擊敗前市長溫國銘之妻溫吳麗卿 ,當選為彰化市市長,並在2010年3月1日就職。成為首位民主進步黨籍的市長。 2013年7月3日宣佈投入2014年彰化縣長選舉,但在同年11月28日的初選民調中敗給立法委員魏明谷。2014年11月29日,高票當選連任彰化市長。.
查看 彰化市和邱建富
肉圓 (台灣)
肉圓(白話字:Bah-oân)是一種臺灣的特色小吃,名稱得自於外觀,一般為直徑6~8公分左右的半透明扁圓形,是一種以地瓜粉、太白粉、或在來米粉、樹薯粉等材料作成的半透明肉圓皮包裹豬肉與其他配料的食品。除了最常見的圓形之外,亦有三角形的北斗肉圓,是相傳發源最早的肉圓,但目前不若圓形肉圓普及。.
查看 彰化市和肉圓 (台灣)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查看 彰化市和鄭成功
鄰
#重定向 村里#鄰.
查看 彰化市和鄰
臺南
#重定向 臺南市.
查看 彰化市和臺南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查看 彰化市和臺南市
臺中州
臺中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合併原臺中廳與南投廳而成,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1945年,改制為臺中縣,原下轄之臺中、彰化兩市獨立為省轄市。.
查看 彰化市和臺中州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查看 彰化市和臺中市
臺中市私立常春藤高級中學
常春藤學校財團法人臺中市常春藤高級中學(簡稱常春藤高中)是一所位於臺中市潭子區的私立完全中學。.
臺中彰化都會區
臺中都會區,或稱大臺中地區、臺中大都會區、大臺中都會區,範圍包括臺中市以及彰化縣與南投縣的部分地區,在世界人口組織裡為世界排名第132大都會區,為臺灣第二大都會區,僅次於臺北都會區。 臺中都會區為過去中華民國之行政院主計處所定義的五個「大都會區」之一。不過,依據主計處在2010年5月18日發布的新聞稿,此定義範圍連同全台灣各種統計地區的分類定義,已在當年12月25日停止適用。 另由於彰化市為一中心城市,另可將彰化通勤圈獨立為一都會區。.
查看 彰化市和臺中彰化都會區
臺中線
臺中線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竹南至彰化間的鐵路幹線。由於臺中線的路線位置是相對於海線,較為靠近臺灣中央的內陸山區地帶。為便於區別,因此在口語中常將臺中線習慣稱為山線,這種稱法也被臺灣鐵路管理局在時刻表上使用。.
查看 彰化市和臺中線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
臺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原住民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府城
臺灣府志
《臺灣府志》為自1685年起、1764年迄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分別為:蔣志、高志、周志、劉志、范志、余志等六志。.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府志
臺灣府知府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清領區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徵。.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府知府
臺灣總督
臺灣總督是指台灣受大日本帝國統治時,由日本天皇所指派的總督。大清帝國因為甲午戰爭戰敗,在1895年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日本放棄對台統治,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在1895年到1945年之間的半個世紀當中,日本政府共派任了19個總督,可以依其對台統治原則來劃分為以下三個時代:前期武官總督、文官總督時代以及後期武官總督。 實際上,無論是前期以軍人為主的武官總督,或是大正及昭和年代初期來台的文官總督,還是後期軍人當政的日本內閣所派任的總督,一般來說,當時在台灣,台灣總督就是擁有行政權、軍事力量和立法權的絕對權力者。透過台灣總督府官署系統,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幾乎掌控所有行政資源。此外,總督尚可隨意任命和左右法官、檢察官並鎮壓島內反對力量。雖說是以殖民心態經營台灣,但歷任總督或總督府官署系統中,仍出現不少稱職的技術官僚;因此,大日本帝國統治台灣的五十年之間,對於台灣整體環境,有著十分重大的改善。 19位總督中,第2至5任的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與第11任的上山滿之進皆出身原為長州藩的山口縣(出身該縣的日本首相數亦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共統治臺灣將近21年。 雖然在台日軍(第十方面軍)於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向盟軍投降,但臺灣總督府官制至1946年5月31日才正式廢止。.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總督
臺灣省道
臺灣省道(英語譯名:Provincial Highway)是臺灣主要的普通公路系統,目前共有98條路線(含支線),其中16條為快速公路,其餘82條為一般公路。新建與養護機關為交通部公路總局。.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省道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省政府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查看 彰化市和臺灣清治時期
臺鐵捷運化
臺鐵捷運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改善其西部幹線路段中短途運輸之計畫總稱,乃中華民國政府於2005年起推動的新十大建設之一環。目前計有12案施工或規劃中。.
查看 彰化市和臺鐵捷運化
里
里是東亞傳統的长度单位,起源於中國周代,當時一里為1800尺,後世實際長度歷代不同,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後也有變化;至近代於華語圈也稱作華里以和英里和公里區別。 现在一般1里等于500米,2里等于1公里。 日本大寶律令規定「里=5町=300歩」1里.
查看 彰化市和里
陳夢林
陳夢林(1664年-1739年),字少林,福建縣漳州人,漳浦縣監生,與周鍾瑄、阮蔡文被稱為「諸羅三賢」,並與藍鼎元、莊亨陽齊名的漳州學者。人稱其「漳之奇男子」。時人稱為「他齋先生」,他的居處經常換,且在住宅門額土書寫「他齋」的原故。他年少發憤讀書,留心經事濟世,習有兵法策事。.
查看 彰化市和陳夢林
陳周全
陳周全(),又名陳周,原籍清朝福建泉州府同安,於18世紀末於臺灣發動民變。.
查看 彰化市和陳周全
陳杰 (政治人物)
陳杰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彰化縣縣議員、彰化市市長、第五、六、七屆立法委員。2013年高票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第33名(共有名額210名)。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全國總工會理事長。.
林爽文
林爽文(),清代臺灣彰化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人,原籍福建漳州平和。臺灣清治時期重大民變林爽文事件的領導人。.
查看 彰化市和林爽文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查看 彰化市和林爽文事件
沈葆楨
沈葆楨(),字翰宇或幼丹,諡文肅,是一位生於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的晚清重要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先後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對臺灣歷史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妻林普晴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次女,是為林女婿。.
查看 彰化市和沈葆楨
沖積扇
沖積扇(alluvial fan)是山地河流出口处的堆积地貌。 山地河流流过山麓后,因为坡度变缓,流速降低,河道变宽,河水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使河床抬高,因此河流不断地变迁改道,或分成多股水流,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台地,外形如同折扇,故名为冲积扇。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地面缓慢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如果是發生在峽谷通往平原的出口,会形成冲积扇平原,冲积物经过风化,逐渐发育成冲积土,土壤較肥沃。.
查看 彰化市和沖積扇
沙鹿區
沙鹿區(臺羅:Sua-Lak-Khu;拍瀑拉語:Salach)是臺灣中部城市臺中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臺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臺中市區與臺中港之間、鄰近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國際機場所在地。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風強、雨量少。重要特產為甘藷、豬肉副食產品。.
查看 彰化市和沙鹿區
沙鹿車站
沙鹿車站位於台灣臺中市沙鹿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海岸線的鐵路車站。.
查看 彰化市和沙鹿車站
泉漳械鬥
泉漳械鬥或稱漳泉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台灣(台湾清治時期),祖籍福建的两大閩南語族群(泉州人與漳州人)間的武裝衝突。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故漳州話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故泉州話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臺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 清代官員李逢時(生卒:1829-1876,字泰階,噶瑪蘭廳人)於1860年代,特作七言古詩〈漳泉械鬥歌〉,表達對台灣歷來許久漳泉火拼現象的感慨。 〈漳泉械鬥歌〉詩云:「漳人不服泉州驢,泉人不服漳州豬。終日紛紛列械鬥,田園廬舍相侵漁。臺灣自昔稱樂土,漳人泉人久安處。邇來強悍風氣殊,更望何人固吾圉。甯長敬,林國芳,挾富挾貴無王章。艋川搖動鯨鯢竄,蟲沙猿鶴罹奇殃。我聞干豆有古寺,土人於此驗災異。今年鐵樹又開花,械鬥從中有天意。天意冥冥不可解,紅羊換劫總堪駭。殺人如草死如眠,骷髏屯積血飄灑。君不見,漳人泉人鷸蚌持,粵人竟得漁人利,漳人是豬泉亦豬。又不見,長敬國芳號令行,漳泉各受二人制,泉人是驢漳亦驢。.
查看 彰化市和泉漳械鬥
洋仔厝溪
洋仔厝溪,又稱洋子溪、洋子厝溪、洋仔厝溝或洋子厝溪排水,是臺灣中部的一條河川,位於彰化平原北部。目前主要功能用於灌溉及承受北彰化生活污水的排放,但由於彰化縣目前沒有公用污水下水道,多數污水都排進洋仔厝溪,因此污染嚴重。.
查看 彰化市和洋仔厝溪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彰化市和清朝
清朝鳳山縣知縣列表
本表按年代列出了清朝臺灣鳳山縣歷任知縣。清朝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將臺灣納入版圖,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割讓臺灣割讓給日本為止,共有一百三十七任鳳山縣知縣。.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彰化市和漳州市
澳底
澳底,是台灣新北市貢寮區的一個地名,位於三貂角與鼻頭角中間,境內有澳底漁港。日本在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後,接收人員與部隊即在此登陸,而後逐步攻佔全台灣,開啟往後長達50年的日治時代。.
查看 彰化市和澳底
濁水溪
濁水溪,古稱螺溪,下游段稱為西螺溪,是位於台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全長約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達3,156.90平方公里,計畫洪水量為每秒24,000立方公尺,流域面積與河口百年洪峰流量皆僅略次於高屏溪。 濁水溪名字是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上游之山地集水區年降水量達2000~3000毫米,且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板岩、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尤以萬大溪、丹大溪為最高。.
查看 彰化市和濁水溪
朱一貴
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台灣清治時期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治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
查看 彰化市和朱一貴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查看 彰化市和明鄭時期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彰化市和明朝
海岸線 (臺鐵)
海岸線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竹南至彰化間的鐵路幹線。由於海岸線的路線位置較為靠近臺灣西部的海岸,尤以苑裡至竹南間甚為靠近,而且路線走向也與臺中線相當,加上興建時間較晚,為了能與臺中線被稱為山線做為區別,相對於海岸線則被稱為「海線」。「海線」這種稱法也被臺灣鐵路管理局在時刻表上使用。.
查看 彰化市和海岸線 (臺鐵)
海拔
海拔(Altitude、height、depth)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查看 彰化市和海拔
施世榜
施世榜(),字文標,號澹亭,為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平(今日晉江市安海鎮)人,祖籍河南固始,後隨父親施啟秉來臺在臺灣鳳山縣落籍,為鳳山縣拔貢生。是清代臺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創建者。他是施琅的族侄,其父施啟秉與施琅同為潯海施氏十六世,乃第七世祖之後代,而施琅為三房之後,施啟秉為二房之後。 施世榜除開鑿八堡圳外,還在臺灣府城大南門外捐建敬聖樓、捐學田給海東書院、建恩赦橋,於晉江修文廟、安平橋,亦修建了鳳山縣文廟。此外施世榜也先後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與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泉安龍山寺與捐地擴建天上聖母宮(今鹿港天后宮),並捐獻銀元五十元以整修潯海施氏大宗祠。他在林先生廟與鹿港天后宮右廂供有其祿位。 《彰化縣志》載說他「性嗜古,善楷書」,其詩作有幾首收入方志之中。.
查看 彰化市和施世榜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查看 彰化市和施琅
斗六車站
斗六車站位於台灣雲林縣斗六市,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在台灣,所有與所在地縣市同名的車站,都是由臺鐵經營的縣市主車站,本站是唯一的例外,以雲林縣縣治斗六市作為雲林縣的主車站名稱,至於高鐵雲林站則是位於虎尾鎮的高鐵站,已於2015年12月1日完工啟用。.
查看 彰化市和斗六車站
文史工作
文史工作是指從事有關文化、歷史資料的蒐集、調查與研究的工作。從事文史工作的團體或個人,稱為文史工作者。.
查看 彰化市和文史工作
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温标,符号为°C,属于公制单位。 摄氏温标的规定是:在标准大气压,纯水的凝固点(即固液共存的温度)為0°C,水的沸點為100°C,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C。.
查看 彰化市和摄氏温标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查看 彰化市和政府
,三民主義,一等站 (台鐵),平埔族,二水鄉,建國科技大學,伸港鄉,彰南區,彰南線,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化孔子廟,彰化市 (州轄市),彰化市 (省轄市),彰化市著名人物列表,彰化交流道,彰化糖廠,彰化縣,彰化縣城,彰化縣彰化市公所,彰化縣彰化市民代表會,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彰化縣私立正德高級中學,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彰化縣政府,彰化街,彰化車站,彰化郡,彰化溫泉,彰化斷層,彰化扇形車庫,彰北區,彰西區,快官交流道,北斗郡,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道四號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類械鬥,嘉義市,和美交流道,和美鎮,員林市,員林郡,內政部,全新世,八卦台地,八卦山 (彰化縣),八卦山之役,八卦山風景區,八七水災,兒玉源太郎,CK101,CK124,王珍,王紹蘭,王田交流道,社頭鄉,福康安,福建,福建臺灣巡撫,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秦士望,移民,秀水鄉 (台灣),秀水鄉 (彰化縣),竹,竹南車站,竹北市,立法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縣道134號,縣道135號,縣道137號,縣道139號,縣道142號,縣轄市,縱貫線 (南段),縱貫線 (鐵路),省轄市,烏溪,烏日區,爌肉飯,田中鎮,甲午战争,电话,电报,營埔文化,牛埔交流道,牛罵頭遺址,芬園鄉,花壇鄉,銀行山,荷兰东印度公司,草屯鎮,行政中心,行政机构,衛星城市,颱風,褶曲,马关条约,諸羅縣,諸羅縣志,高拱乾,貓羅溪,貓鼠麵,賴和,鹿港鎮,霧峰系統交流道,郡县制,胡應魁,背斜,阿夷里,钦差大臣,蒸汽機車,邱建富,肉圓 (台灣),鄭成功,鄰,臺南,臺南市,臺中州,臺中市,臺中市私立常春藤高級中學,臺中彰化都會區,臺中線,臺灣,臺灣原住民,臺灣府城,臺灣府志,臺灣府知府,臺灣總督,臺灣省道,臺灣省政府,臺灣鐵路管理局,臺灣清治時期,臺鐵捷運化,里,陳夢林,陳周全,陳杰 (政治人物),林爽文,林爽文事件,沈葆楨,沖積扇,沙鹿區,沙鹿車站,泉漳械鬥,洋仔厝溪,清朝,清朝鳳山縣知縣列表,漳州市,澳底,濁水溪,朱一貴,明鄭時期,明朝,海岸線 (臺鐵),海拔,施世榜,施琅,斗六車站,文史工作,摄氏温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