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7 关系: 劉德凱,劉璈,基础设施,基隆市,基隆廳,基隆郡,县,台灣電視公司,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台灣海峽,台鐵對號特快,吳長慶,同治,合肥,士林區,大同區,大稻埕,太平天国,太仓市,孤拔,孫開華,室名,室號,官话,安平县,安庆市,安徽省,导演,巡撫,左宗棠,上海市,中山高速公路,中國共產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華民國海軍,中法战争,常州市,丘逢甲,乱世用重典,广德,仁愛區,任化邦,张国立,張樹珊,張樹聲,彰化縣 (清朝),侍從官,國民政府,僧格林沁,... 扩展索引 (117 更多) »
- 中法戰爭人物
- 合肥政治人物
- 太平天國人物
- 捻军人物
- 淮军人物
- 清朝福建臺灣巡撫
劉德凱
劉德凱(),出生于台灣,祖籍山東諸城,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精通國語、台語、英語,曾經當過攝影記者、場記、副導演、演員、編劇、製作人、導演。2017年9月30日以《這些年那些事》獲得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
查看 劉銘傳和劉德凱
劉璈
劉璈(),字蘭洲,清朝湖南臨湘人,清朝地方官員。 劉璈為湘軍左宗棠人馬,因頗有戰功,任臺灣道道員。任內以「興建台北城」與「西仔反(中法戰爭戰役之一)之勝」最為著名。其後受政敵劉銘傳參劾,謫死黑龍江。 劉璈為台北府城實際建造者,也為中法戰爭(清法戰爭)中,少數獲勝的官員,著有《巡台退思錄》。.
查看 劉銘傳和劉璈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亦称公共设施或公共建設,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通(道路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通讯(電話、網路)、供水、電網等公共设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及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查看 劉銘傳和基础设施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查看 劉銘傳和基隆市
基隆廳
基隆廳,原淡水廳雞籠所屬,為台灣清治時期暨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設立時將淡水廳分割成淡水縣、基隆廳與新竹縣而來《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隸屬於臺北府之下;1893年人口約88,000人。此行政區劃名稱持續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定,清朝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總督府將「臺北府基隆廳」改設「台北縣基隆支廳」為止,所轄範圍約為今基隆市及基隆北海岸以及新北市的汐止區等區域。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臺灣總督府再設基隆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則再併入臺北廳內。.
查看 劉銘傳和基隆廳
基隆郡
基隆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臺北州。管轄範圍等同於今日的大基隆地區。其版圖外貌像是反轉後的大不列顛島。 基隆郡役所設於基隆市。基隆郡管轄基隆街、瑞芳街、--、--、--、--、--、--。轄域即今新北市瑞芳區、萬里區、金山區、貢寮區、雙溪區、平溪區、基隆市全域等地。其中基隆街於1924年升格臺北州轄基隆市。平溪--原屬七星郡,1932年改隸基隆郡。.
查看 劉銘傳和基隆郡
县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查看 劉銘傳和县
台灣電視公司
#重定向 臺灣電視公司.
查看 劉銘傳和台灣電視公司
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
#重定向 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查看 劉銘傳和台灣海峽
台鐵對號特快
台鐵對號特快是台灣鐵路管理局所轄客車車種之一,為對號入座之無空調列車,目前已取消。.
查看 劉銘傳和台鐵對號特快
吳長慶
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清朝淮军将领。.
查看 劉銘傳和吳長慶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查看 劉銘傳和同治
合肥
#重定向 合肥市.
查看 劉銘傳和合肥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劉銘傳和士林區
大同區
#重定向 大同区.
查看 劉銘傳和大同區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查看 劉銘傳和大稻埕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囯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權,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查看 劉銘傳和太平天国
太仓市
太仓市,位于中国江苏省最南部,是苏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太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工业发展迅速,是距离上海最近的一座城市,太仓市区与上海市嘉定区相邻。太仓市区到上海地铁11号线(嘉定北站)有公交相连,用时20分钟。太仓市经济增速指标近年常位居苏州市域首位,太仓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2012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四位。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为94.7万,户籍人口为47.26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超过30万。预计2013年GDP将超过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查看 劉銘傳和太仓市
孤拔
孤拔(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直譯阿納托爾-阿梅代-龐斯柏·库尔贝,),越南史料称之姑陂,是一名法國的海軍將領。他曾任法國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亞行政長官;後率領遠征軍出兵越南阮朝、促成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建立;又出任遠東艦隊司令,於中法戰爭期間擊敗清帝國南洋水師、一度攻佔台灣基隆,並封鎖台灣海峽及中國東南沿岸,最後攻佔並將所部由台灣方面轉移至澎湖。1885年6月,在《中法新約》簽訂的两天後,病逝於澎湖媽宮(現澎湖縣馬公市)。.
查看 劉銘傳和孤拔
孫開華
孫開華(),字賡堂,中國湖南慈利人。湘軍將領,曾官福建提督,幫辦臺灣軍務。.
查看 劉銘傳和孫開華
室名
#重定向 齋號.
查看 劉銘傳和室名
室號
#重定向 齋號.
查看 劉銘傳和室號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查看 劉銘傳和官话
安平县
安平县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劉銘傳和安平县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查看 劉銘傳和安庆市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劉銘傳和安徽省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查看 劉銘傳和导演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查看 劉銘傳和巡撫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劉銘傳和左宗棠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查看 劉銘傳和上海市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一號(英語譯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簡稱中山高、國道一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一高速公路(簡稱一高),連接臺灣西部各大都市、城鎮,以及臺灣南北兩大港口高雄港與基隆港,為臺灣西部走廊、乃至臺灣陸上交通最重要的大動脈。全長,是臺灣第二長的高速公路,僅次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但與前者相比,串聯區域以都會區為主,因此交通上也較繁忙。該公路是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名。.
查看 劉銘傳和中山高速公路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查看 劉銘傳和中國共產黨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查看 劉銘傳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观众接待量高达537万人次,2016年达到755万人次。.
查看 劉銘傳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Navy,縮寫為ROCN)是中華民國國軍的海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轄下有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郁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校等單位,共有3萬8千餘人,包含海軍陸戰隊9,000人。主要武器裝備是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隊等核心戰力為主,以建立現代化海軍,並且以「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之海軍戰力作為目標,包括反封鎖能力、保存戰力等等。 《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海軍的任務是:「平時臺灣海峽偵巡,確保海域安全,主動協助地方災害防救;戰時聯合友軍遂行反制與阻敵對我之海上封鎖或武力進犯,並擊滅進犯敵軍,以維護臺海對外航運暢通,確保國家安全。」 海軍艦艇兵的新兵訓練中心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海軍左營基地,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位於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的龍泉營區。.
查看 劉銘傳和中華民國海軍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查看 劉銘傳和中法战争
常州市
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经此地。长三角中心地带、衔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良好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及常州奔牛机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劉銘傳和常州市
丘逢甲
丘逢甲(),譜名秉渊,字仙根,一字吉甫,号蛰仙、仲阏、华严子、痛哭生、海东遗民、南武山人,齋號蛰庵、柏莊、自強不息齋、嶺雲海日樓。晚號倉海君,又作滄海君。出生於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籍屬彰化縣。清朝官員、诗人和教育家。.
查看 劉銘傳和丘逢甲
乱世用重典
亂世用重典,或治亂世用重典,是中國歷史上關於治理犯罪的一種觀點,對應現代西方刑事政策理論中的嚇阻理論(或譯:威嚇理論:deterrence)。其背後思維是兩個相關的觀點:(1)人通常出於功利主義,理性計算行為之利弊得失,依此決定要不要犯罪;(2)人都怕痛苦、怕死,之所以會犯罪猖獗,必是因為懲罰不夠嚴厲,也就是犯罪的成本不夠高。所以在犯罪率升高、或者人民感覺治安惡化時,便容易出現“只要提高處罰,便能直接減少犯罪”的這類呼聲。 著名的、屬於「治亂世用重典」思想的刑事政策例如:三振法案(第三次犯罪是暴力罪或重罪者,處25年以上到無期徒刑,而且至少25年不得假釋)、潔西卡法案(兒童性侵初犯即重罰25年以上)。.
查看 劉銘傳和乱世用重典
广德
广德可以指:.
查看 劉銘傳和广德
仁愛區
仁愛區位於台灣基隆市的中央位置,北臨基隆港,位處基隆市中心的精華地帶。本區大部分為市區所在,廟口夜市便座落於本區。.
查看 劉銘傳和仁愛區
任化邦
任柱(),字化邦,安徽蒙城人,太平天国与東捻軍将领,賴文光封任為魯王。 1864年天京失陷後,賴文光把本部太平軍北上與捻军合併;日後捻军一分為二,與賴文光成為東捻军首领。.
查看 劉銘傳和任化邦
张国立
張國立(),出生於中國天津,在陝西長大。中国大陆著名男演員兼男導演,一級演員。多次獲國內影視獎項。熱心於公益事業。他的妻子鄧婕和兒子張默也是演員。全国政协委员(政協委員)、制片人、主持人。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張國立是台北法鼓山安和分院的聖嚴法師門下弟子,法名“常升”。 張國立以中國政協委員的身分在政協會議上發言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分裂祖國思想、搞台獨的人到我們這來掙錢,我覺得我們演藝界的人也應該要有這樣的自己自覺政治高度和政治立場。.
查看 劉銘傳和张国立
張樹珊
張樹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是平定太平天国捻軍之淮軍的清軍名將,兄為張树声。.
查看 劉銘傳和張樹珊
張樹聲
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为中国清末淮军将领。.
查看 劉銘傳和張樹聲
彰化縣 (清朝)
彰化縣為臺灣清治時期自1723年(雍正元年)至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之間存在的一個行政區劃,1893年時人口約262,000人。臺灣日治時期原計畫設置「臺灣縣彰化支廳」接管此行政區,但後來一度改為「臺灣民政支部鹿港出張所」,後改「臺中縣鹿港支廳」。.
查看 劉銘傳和彰化縣 (清朝)
侍從官
侍從官(Aide-de-camp)或譯侍衛官、副官,通常是由一名軍官、高級官員或者國家元首的私人特別助理兼任秘書。“第一副官”,通常則通常是最重要的私人助理。在一些國家,副官則被認為是一個榮譽稱號,並且負責出席及參加重要慶典儀式等。 由軍官擔任的副官的象徵標志通常是飾繩,通常由金色或者銀色編織而成,穿在軍裝或者制服上的左(或有時右)肩。.
查看 劉銘傳和侍從官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查看 劉銘傳和國民政府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亲王(,v,),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弟弟拙赤合撒儿直系后代,嘉庆帝嗣外孙,清朝名将。活躍於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參與過太平天国北伐、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戰役,軍功卓著,与捻军作战時戰死,諡號忠。.
查看 劉銘傳和僧格林沁
利士比
塞巴斯蒂安·尼古拉-若阿尚·利士比(Sébastien-Nicolas-Joachim Lespès,),法国海军将领。中文文獻多作「李士卑斯」,如林豪《澎湖廳志》、連橫《臺灣通史》,Julie Couderc(季茱莉)譯註的《北圻回憶錄:清法戰爭與福爾摩沙 1884-1885》亦然。 出生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的巴约讷,后毕业于法国海军学院,1846年成为法国海军的一位见习生。曾参加过对塞内加尔的战役,以及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1857年被派往远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南圻远征中十分活跃。在1884年的中法战争期间,他是法国远东舰队的副司令。马江海战中,利士比率军舰自基隆开来,试图闯入闽江口,但被清军击退,被迫撤离。此后,他进攻台湾的淡水,在淡水之役中被清军击退。.
查看 劉銘傳和利士比
凤山县
凤山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74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9万。.
查看 劉銘傳和凤山县
出草
出草(布農語:kanasan,魯凱語:waulri,太魯閣語:mtkrang,賽夏語:malakem,阿美語:militafad)是臺灣原住民獵人頭習俗(獵首)的別稱,就是將該人之頭顱割下的行為,與祭祖的人牲有關泰雅語稱「姆嘎亞」(mgaya)。 這種行為也存在於世界上各大洲的原住民族,而與臺灣原住民關係密切的南島民族中也有多個民族有這樣的習俗。而由於臺灣原住民長期與其他族群,如漢人與日本人接觸,其獵人頭的習俗常常被漢人與日本人視為野蠻而瞧不起。如清代蔣毓英《臺灣府志》:「好殺人取頭而去,漆頂骨,貯於家,多者稱雄;此則番之惡習也。」認為出草是原住民惡習。清末李秉瑞等著的《蓬萊小語》:「時人入山,常遇靈怪悲號迴野,俗謂『討路費,散冥鏹,可免。』遇怪悲號猶可,遇番悲號,則以首級為路費矣。」這段話則認為在山中遇到鬼魂,也比遇到獵首的臺灣原住民好多了。但其實臺灣原住民並不是各族都有這樣的習俗,世居於離島蘭嶼的達悟族即無此習俗。.
查看 劉銘傳和出草
八點檔
八點檔即八點檔次的簡稱,為台灣電視術語,一般特指電視台於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晚間八點播出的連續劇節目時段。在台灣,此名詞更被廣泛運用。雖然台灣老三台曾有在星期六或星期日晚間20:00播出電視單元劇或連續劇的紀錄,但台灣電視業界通例是不將這些時段視為八點檔。 由八點檔衍生而來的,還有「六點半檔」、「七點檔」、「九點檔」、「十點檔」等名詞;但由於其他時段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不若八點如此統一(八點檔播出的節目幾乎都是連續劇),故不如八點檔多見。 新加坡新傳媒8頻道雖然開台以來星期一至星期五晚間九點都播出連續劇,但是2015年才開始使用「九點檔」稱呼這個時段的連續劇,則七點半播出的連續劇,並沒有這類稱呼。.
查看 劉銘傳和八點檔
八斗子
八斗子,是臺灣基隆市中正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東部,範圍包括八斗里、長潭--、碧砂里、砂子里、新豐里、新富里等6里。 八斗子東北部七斗山所在地原本為一座島嶼,日治時代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所在此填土造陸,將該島嶼與台灣本島銜接起來而成為一座半島。半島西側的八斗子灣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港,現今已開闢為八斗子漁港與碧砂漁港。 八斗子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望幽谷(忘憂谷)、潮境公園、等景點。.
查看 劉銘傳和八斗子
六安市
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东临合肥市,南邻安庆市,西南接湖北省黄冈市,西毗河南省信阳市,北界阜阳市,东北与淮南市接壤。地处皖西山地,大别山北麓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境中部为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有淠河、史河、沣河、东淝河等河流,主要呈南北走向,上游建有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龙河口五大水库。全市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474.1万。六安为全省主要产粮及产茶基地,盛产茶叶,尤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最为著名。.
查看 劉銘傳和六安市
兵工廠
兵工廠(Arsenal)是對武器、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進行儲存、開發、製造、測試、修理的後勤軍事設施。“Arsenal”一词源自arzenale和arsenal,初始词源为دار الصناعة(dār aṣ-ṣināʕa),意为工场。.
查看 劉銘傳和兵工廠
团练
团练是中國古代的地方民兵制度(在鄉間的民兵亦稱「鄉兵」)。孙鼎臣据《周禮》:“今之团练乡兵,其遗意也”,“无比闾族党则伍两卒旅为乌合之兵;无保甲则乡兵为乌合之民”。.
查看 劉銘傳和团练
知州
知州指的是中国宋朝以及之后、越南后黎朝和阮朝州的行政长官,雅稱為太守或刺史。.
查看 劉銘傳和知州
獅球嶺
獅球嶺是臺灣基隆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仁愛區西部偏北一帶,範圍大致包括獅球里不含西南端、書院里東大半部、朝棟里東南大半部、光華里、明德里不含北端、同風里最西端、文安里、兆連里、德厚里西北端、曲水里北端凸出部分、崇文里不含南端、誠仁里西北端、福仁里西部、博愛里南部。.
查看 劉銘傳和獅球嶺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查看 劉銘傳和福州市
福建巡抚
福建巡抚,明清時代地方軍政官員。.
查看 劉銘傳和福建巡抚
福建臺灣巡撫
福建臺灣巡撫,光緒帝1885年敕設臺灣為行省,1887年正式建省,巡撫為臺灣省的臺灣西部最高地方統治者。.
查看 劉銘傳和福建臺灣巡撫
福建臺灣省
福建臺灣省(v)為大清帝國在1885年至1895年間存在的一個行省,管轄原福建省的臺灣府和臺北府,一般以「臺灣省」俗稱,史稱「臺灣建省」。這是第一個專為臺灣設置的省級行政區。.
查看 劉銘傳和福建臺灣省
稅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查看 劉銘傳和稅
算术
算術(arithmetic)是数学最古老且最簡單的一個分支,幾乎被每個人使用著,從日常生活上簡單的算數到高深的科学及工商业計算都會用到。一般而言,算術這一詞指的是記錄數字某些運算基本性質的数学分支。常用的运算有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有时候,更复杂的运算如指数和平方根,也包括在算术运算的范畴内。算术运算要按照特定规则来进行。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以分數的形式)和实数(以十进制指数的形式)的运算主要是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学习。用百分比形式进行运算也主要是在这个时候学习。然而,在成人中,很多人使用计算器,计算机或者算盘来进行数学计算。 專業数学家有時會使用高等算術來指数论,但這不應該和初等算術相搞混。另外,算術也是初等代數的重要部份之一。.
查看 劉銘傳和算术
編劇
编劇又稱編劇家、腳本家,是通過文字創作出劇本的作者,其往往是電影、電視劇集的故事源頭。 以舞台演出之編劇可稱為劇作家,乃因舞台劇台詞字句必須精心雕琢,不能像電視電影台詞那般白話,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亞、唐滌生、曹禺等。.
查看 劉銘傳和編劇
縱貫線 (鐵路)
縱貫線,又稱縱貫鐵路,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是台灣第一條,也是台鐵西部幹線的核心路線,自1908年4月20日完工通車起,營運時間已逾百年。.
查看 劉銘傳和縱貫線 (鐵路)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劉銘傳和美國
省委
省委員會是中国共产党或越南共产党在一個省(或其他一級行政區)的常设领导机构的名称。省委員會在中国大陸简称省委,如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简称「中共山西省委」或「山西省委」。中共的省委員會一般會設書記、副書記、秘書長及常務委員,省委對於一個省的政治有不小的影響力,省委的組成人員大多為該省的重要機構負責人,絕大部分省委書記會兼任同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有國情,省委書記是地方一把手,省長是二把手,通常省長會兼任省委排名第一的副書記。.
查看 劉銘傳和省委
炮台
台,又作砲台,是指裝備火炮的軍事建設。作為永久形式的炮台,通常作為防禦性工事,且較為堅固,並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其中沿岸建設,發揮岸防作用的炮台,又被稱為沿岸炮台。然而,亦有為數不少的炮台形式與此相反,例如17世紀的歐洲曾出現用作進攻要塞,軍隊只用土堆、堡籃建設而成的炮兵陣地。.
查看 劉銘傳和炮台
男爵
男爵,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查看 劉銘傳和男爵
牛宏升
牛宏升(),又名牛洛紅,安徽亳州曹市集(今涡阳)人,捻軍将领,祖先是南宋岳家軍抗金名將牛皐;初時與曾為捻、後為清軍團練苗沛霖周旋作戰,1864年11月被賴文光封為太平天國荊王,為東捻領袖之一;1866年戰鬥傷重,數日後不治身亡。.
查看 劉銘傳和牛宏升
直隶
隶,中国明、清兩朝的行政区划名词,原意指直屬中央之地。明代直隶地区的府州由中央直接管理,为直辖区,不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终明一代,直隶地区共有南北两片,稱為南直隸、北直隸,簡稱南直、北直,俗稱南京、北京(南京亦可特指應天府,北京亦可特指順天府),雅稱南畿、北畿。與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合稱為「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兩京十三省」或「十五省」。.
查看 劉銘傳和直隶
直隶提督
隶提督是清朝统领直隶军务的最高军事长官,为从一品官。.
查看 劉銘傳和直隶提督
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landing operation),是指一場將登陸部隊運抵岸邊或陸地的軍事行動,目的是進行力量投射。登陸作戰的載具,在過去通常是凭借登陸艇;但在現代,也能使用其他船舰與航空器達到同樣效果以進行戰鬥。 現代的登陸作戰部隊,依照載具的不同,可概分為兩棲作戰部隊,與空降部隊。.
查看 劉銘傳和登陸作戰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Ming Chuan University, MCU),是中華民國一所由家族興辦的私立大學,校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桃園市龜山區及金門縣金沙鎮等地,1957年由包德明與李應兆共同創辦,現任校長李銓為創辦人之子。 「銘傳」校址,因為得知先賢劉銘傳的嫡孫女劉德齡在臺北市圓山開設一所「銘傳育幼院」,迫於種種原因導致該校無法繼續維持,寄望有人能伸出援手協助解決困境。創辦人包德明乃接手「銘傳育幼院」,將校舍加以改建,仍沿用銘傳作為校名。除紀念清朝先賢劉銘傳巡撫於清末治理臺灣,奠定現代化基礎,以表達對先賢崇敬之意外;更期望以其為典範,激發師生的壯志雄心、見賢思齊。106學年度註冊率93.13%。.
查看 劉銘傳和銘傳大學
銀圓
銀圓的現代意義是以銀鑄造的钱幣的統稱,各國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義成為當時當地流通的銀本位制貨幣,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銀圓最為流行,在中國俗称圓銀、銀元、銀錢、銀餅、銀洋、洋銀、大洋錢、大洋、洋錢、洋鈿、光洋。銀圓的廣泛流通直到19世紀中期各國開始盛行金本位制,而逐漸被取代。中華民國曾在1933年停止民國初期銀兩跟銀圓再度合法混用的狀況,也就是「廢兩改圓」,短暫的確立銀本位幣制,直到1935年改為發行「法幣」(法定貨幣)。銀圓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名義上的法定貨幣。.
查看 劉銘傳和銀圓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劉銘傳和道光
青铜
青铜是纯銅(紫銅)加入鋅與鎳以外的金屬所產生的合金,如加入錫、鉛或鋁的銅合金,古时青铜器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故命名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的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查看 劉銘傳和青铜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查看 劉銘傳和青铜器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查看 劉銘傳和表字
西仔反
西仔反戰役,又稱基隆戰役、淡水戰役、澎湖戰役,是指1884年8月5日至1885年6月13日中法戰爭期間,法國與清軍在臺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 「西仔」指法蘭西;「反」通「叛」是戰爭動亂的總稱。.
查看 劉銘傳和西仔反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查看 劉銘傳和西周
馬江
江()是越南和老撾的一條河流,全長512公里,其中越南段410公里、老撾段102公里。.
查看 劉銘傳和馬江
马尾造船厂
尾造船厂是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一家造船厂。始建于1866年,由福州船政局管理,为清朝政府制造多艘战舰,所造船只多服役于福建水师,在19世紀末期一度為全中國最大的造船工業重鎮,後因人因不贓的因素造船總量與品質不斷下降,最後中國造船業務的重心轉移至江南造船廠,馬尾造船廠的造船業務於1907年停辦。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建筑因轰炸而毁损,现留有轮机车间。后改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劉銘傳和马尾造船厂
誣告罪 (中華民國)
誣告罪,《中華民國刑法》上的一個罪名,是妨礙國家審判權正常執行的犯罪。當原告做出不實的控訴,致使公務員進行調查或偵查,使得被告有可能面臨刑罰或行政罰時,這個罪名就可能成立。根據《中華民國刑法》,這可以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929年中華民國最高法院「18年上字第33號判例」認為,誣告罪為妨害國家審判權之罪,故就其性質而論,其直接受害者是國家,意即國家因誣告而進行不當審判事務;至於個人受害,則是國家進行不當審判事務所發生之結果,與誣告行為不生直接之關係;所以此判例認為,原告以一訴狀誣告數人,僅能成立一個誣告罪。但2006年5月11日,該院發布「台資字第0950000413號公告」,以此判例「不合時宜」為由宣布不再援用此判例。 1929年中華民國最高法院「18年上字第1228號判例」要旨:「誣告罪之成立,固以向該管公務員誣告為要件;惟所謂『該管公務員』者,實包括有偵查犯罪權之一切公務員在內。.
諧音
諧音可以指:.
查看 劉銘傳和諧音
談判
談判是兩人或多于两人進行對話,雙方企圖達成正向的結果。此正向結果可有利於所有談判參與者,或僅對個別或一些談判參與者有利。 談判的目標是解決歧見,以獲得個別或集體利益,或形塑結果以滿足不同利益。談判通常藉由提出一邊提出立場,一邊小幅讓步,以達成共識。談判參與者對彼此的信任程度是談判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談判並非零和賽局;倘沒有合作空間,談判將破局。 所有人每天均參與談判,但常常並未將其視為談判。談判在商業、銷售、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法律程序、國際間、甚至是個人層次如婚姻、離婚、孩童教養等均可視為談判。談判的學科稱為談判理論。專業談判者通常專精特定領域,例如工會談判、槓桿收購談判、和平談判、人質談判。專業談判者亦可能以不同頭銜談判,例如外交官、立法者、經紀人等。.
查看 劉銘傳和談判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查看 劉銘傳和谥号
軍官
軍官,本義為國家授權至軍中管理軍隊的官員,軍官往往象徵著國家軍隊的威權性,是軍隊最高的管理幹部,一般由尉級至將級的人員擔任,在軍中擔任領導軍隊,指揮領導或技術幕僚(或稱參謀)的職務,前者擔任的職務名稱有排長、連長、營長或旅長等,後者幕僚職則有人事官、訓練官或情報官等等,一般在現代國家的軍隊體制,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士兵三大體系,各有其任務執掌,而軍官在位階上高於士官及士兵,擔任領導及幕僚的職務。 在古中國各個朝代,對軍官的稱呼不一,有武將、武官、武吏等稱呼,軍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騪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元朝, 官員分為民官、軍官。 在皇帝的詔、敕和公事行文中,對軍官的升、降、襲職、退休等已有規定。如,在邊界地區「鎮守三載無虞者,……軍官升一階”(《元史》卷二十四);“軍官有功而升职者,舊以其子弟襲職,陣亡者許令承襲,若罷去者,以有功者代之。.
查看 劉銘傳和軍官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查看 劉銘傳和軍事
軍機處
辦理軍機事務處(a),簡稱軍機處,前稱軍需房、軍機房。是清朝中後期的中央機關,專責參與機務,以皇帝為中心,討論國家大事。.
查看 劉銘傳和軍機處
黃馬褂
黃馬褂是滿清的一種官方服飾。馬褂是滿清官員制服的一種,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馬褂的顏色和用料皆與穿著者的階級有關,當中黃色是皇帝的專用產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衛武士,或者獲皇帝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著。能獲得賜穿黃馬褂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寵信,是一種個人的榮耀。.
查看 劉銘傳和黃馬褂
黃文金
黃文金(),中国廣西博白人,太平天国將領,封堵王。 他是早期老兄弟,參與1850年金田起義。從1853年開始守江西湖口,清軍屢攻不克,到1857年才失守,文金全軍撤退。其後隸屬右軍主將韋俊,1859年韋俊在安徽池州降清,黄文金等人不願跟隨,於是帶兵反擊韋俊,奪回池州。1860年參與二破江南大營之役。此后轉战江苏、江西、安徽等地。1862年封「堵王」。1863年從安徽南部進攻江西,欲奪取湖口,無功而還,其後進入浙江,守湖州。1864年天京失陷後,文金護衛幼天王洪天貴福從湖州出走,中途在寧國傷重死,堂弟「昭王」黃文英予以埋葬,續護送洪天貴福逃亡。.
查看 劉銘傳和黃文金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查看 劉銘傳和黄河
龍飛鳳舞 (電視劇)
《龍飛鳳舞》為台灣民視2014年播出的八點檔古裝連續劇,由導演孫樹培掌鏡。該劇是台灣第一部以1868年至1893年清治時期的台北大稻埕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其中重大事件包含1874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其他主要地點包括唐山福建泉州、台灣打狗以及安平。民視投入新台幣6千萬元搭建影城提供劇組拍攝使用,也獲得文化部2012年「高畫質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3千萬元的補助,但因劇情變化不符規定,民視已把補助款退回,於2012年12月19日開鏡,2013年6月17日開拍,2014年3月5日在《風水世家》播出大結局後首播。.
迪化街
迪化街(Díhuà Jiē,Ti̍k-huà Kue)初建於清朝咸豐年間(18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一名,是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投射當時新疆省省會迪化市(今烏魯木齊)所制定的街道名。該街實際包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南街、中街、中北街(北段、北街)、普願街以及杜厝街,而現今當地民眾通常把民生西路以北的迪化街稱北街、以南稱南街。 經過1980年代的廢存爭議之後,1996年開始,保存原狀的迪化街除了成為台北市最古老街道外,也於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擴展成規模盛大的「台北年貨大街」。不僅如此,迪化街也同樣維持相同的批發商業功能。據統計,2005年的迪化街附近共有100多家的紡織公司、300多家布行、200多家中藥材鋪,年產值則超過30億美金。.
查看 劉銘傳和迪化街
霍山
霍山可以指:.
查看 劉銘傳和霍山
錫口
錫口為今台灣臺北市松山區之舊名,其名源自平埔族Malysyakkaw社,此社的閩南語音譯社名為麻里折口社,閩人取其後者充作該地名稱,錫口於平埔族語的意思中為「河流彎曲處」,其中「河流」指的就是現今的基隆河,1920年日本人推行地方改制,認為「錫口」景色和與日本的松山相似,就用「松山」代替「錫口」,而松山地名就沿用至今,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便正式更名為「松山區」。 錫口於1709年的陳賴章墾號中,成為漢人移民地。後成為泉州同安人聚落,稱作錫口--。該--居於基隆河畔,有船利,因此在松山慈祐宮附近(今 饒河街)形成「錫口街」,屬大佳臘堡,形成市街,在當時沒有大規模的市場時,慈祐宮前的廣場就變成了臨時的攤販集中地,直到1909年才有松山市場的設立,慈祐宮到松山市場的部分稱為「頂街」,松山市場到塔悠路口則叫作「下街」。.
查看 劉銘傳和錫口
胡傳
胡傳(),原名守珊,字鐵花,號鈍夫,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上庄村人,清朝官員,曾任臺灣臺南鹽務提調、臺東直隸州知州,為知名文史學者胡適之父,台東現有「清臺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及鐵花路紀念。.
查看 劉銘傳和胡傳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查看 劉銘傳和胡適
赖文光
赖文光(),清广西人,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1864年天京失陷後,賴文光把本部太平軍與捻军合併,成為捻军首领之一,後來捻军一分為二,賴文光成為東捻军首领,1868年兵敗被清軍俘殺,佩劍仍保存在今天南京太平天國史料館。.
查看 劉銘傳和赖文光
開山撫番
開山撫番,或作開山撫蕃,意指開發後山(臺灣東部),招撫及武力征服高山族(清稱生番),是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禎所提倡的政策,後由臺灣巡撫劉銘傳延續。.
查看 劉銘傳和開山撫番
钦差大臣
欽差,意為舊時官場由天子任命的一種臨時性「差遣」,奉派出外辦理要事的官員。如《西遊記》:「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存在於北周至明清時代,代天子「巡行天下,撫軍按民」或查察弊端,明代地方以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三司治理地方,三司偶有互相掣肘遇事難決之時,朝廷即派官員調解處理,如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在永樂十九年,成祖命侍郎郭敦,給事中陶珩巡撫順天府。欽差多以憲臣職事官巡撫地方,或以兵部堂官總督地方軍務,或以公侯勳臣總其官兵,偶有以刑部職官為主鎮撫地方者。以上為明代之欽命差遣。 至清代巡撫則變為定--,不過仍偶有臨時性的專事差遣官員。 明、清時,欽差多稱欽差大臣。如《清史稿》·那彥成傳:「回疆四城既復,命為欽差大臣,往治善後事。」《官場現形記》:「這位欽差大臣,姓溫名國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來的。」 19世紀,俄國諷刺作家果戈理著有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在本剧中,果戈理呐喊的“你们在笑什么,你们在笑你们自己”一句,至今仍警醒这世人。 欽差大臣的職能類似于近現代的“專案調查小組”。.
查看 劉銘傳和钦差大臣
肥西县
肥西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区之西,由省会合肥地级市下辖。肥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市区西南。肥西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安徽省各县(市)的首位,在2010年中国百强县排名第94名。.
查看 劉銘傳和肥西县
邵友濂
邵友濂(),原名維埏,字筱春(一作小村),浙江餘姚人,為中國清朝的政治家與外交家,曾任台灣巡撫。父邵燦,兄邵曰濂,太常寺卿,与李鸿章為亲家,有孙邵洵美,著名作家、诗人。.
查看 劉銘傳和邵友濂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查看 劉銘傳和重庆市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劉銘傳和自由時報
臺南府
臺南府(Tâi-lâm-hú),是清代臺灣的一個府,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灣建省,清廷設福建台灣巡撫治理台灣。福建台灣巡撫受閩浙總督節制,治理轄下二府(臺灣府、臺北府)八縣五廳。 建省後調整行政區劃,自臺灣府勻撥地境,增設臺南府成為三府十一縣四廳一州,於官署方面,臺南府設置臺南府知府等官員,府治位於安平縣(今臺灣台南市),轄境大約為現今的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5月日本重訂台灣行政區劃為三縣一廳,臺南府遂告廢置。.
查看 劉銘傳和臺南府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劉銘傳和臺北市
臺北市大安區銘傳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銘傳國民小學(Taipei Municipal Mingchuan Elementary School)是臺北市大安區的市立國民小學,位於羅斯福路四段21號,緊鄰國立台灣大學,校名係紀念劉銘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址在臺灣臺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捷運北門站附近),創立於1905年,時為日本赤十字社所創。臺灣日治時代的初期,當時不僅為臺灣第一所教學醫院,更是臺灣開設公立醫院的濫觴。2005年合併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為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目前聯合醫院總院區亦設於此,與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城區分院(已於2014年2月歇業)相對。.
臺北府
臺北府為清廷於光緒元年12月20日(西元1876年1月16日),沈葆禎奏請在臺灣島北部設置之官署及行政區劃《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於官署方面,臺北府設置臺北府知府等官員,衙門地點則位於臺北城內,與臺灣巡撫衙門、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淡水縣知縣衙門比鄰。(今臺北中山堂附近)。另外,於行政區劃方面,則為臺灣道之下,與臺灣府並立之區劃。1885年,臺灣建省後,臺北府轉為隸屬「福建臺灣省」之下,也是清朝218個府建制之一。轄區涵蓋今日之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宜蘭縣、新竹縣及新竹市。.
查看 劉銘傳和臺北府
臺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查看 劉銘傳和臺灣原住民
臺灣縣 (1887年-1895年)
臺灣縣是台灣清治時期的行政區劃。1887年,台灣改制行省,省城預定擇於原彰化縣橋仔頭(今臺中市南區國光路到臺中路之間),並於省城所在地新設臺灣府及臺灣縣,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台灣縣管轄範圍是今臺中市、南投縣部分。1893年人口約215,000人。.
臺灣道
臺灣道為1727年-1885年清代臺灣212年間的最高官衙之一,另外還有臺灣府,而後者才是正式的清代行政區劃。「道」,本是清代的「省」(福建省)之派出機構,不算是正式地方行政區劃,所以清代臺灣前期,福建省管轄的臺灣府,才算是清代臺灣的正式行政區劃。但清中後期,「道」的權力漸增,全清朝內地各省轄區的各「道」皆然,「道」逐漸成為介於清代的「省」與「府州」之間的新一層「準行政區劃」,這不獨臺灣道為特例,然而臺灣道也因此逐漸凌駕於臺灣府之上,但同樣都還是受福建省節制管轄。 臺灣道前身為1684年—1727年的臺廈道。1885年臺灣建省,但因為福建與臺灣仍有相當密切的行政體系關係,因此臺灣省的正式名稱仍為「福建臺灣省」。然而臺灣建省後,臺灣道的編制仍在,所以也曾造成淮軍系的臺灣巡撫劉銘傳與湘軍系的臺灣道道員劉璈彼此不合,相互爭權。.
查看 劉銘傳和臺灣道
臺灣鐵路 (清朝)
臺灣鐵路,亦稱為劉銘傳鐵路,是臺灣清治時期在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籌建的鐵路,分為基隆至臺北、臺北至新竹兩線,為今日縱貫線北段之前身。構想是終點為臺南,但新竹以南僅築路堤至崎頂,餘段皆未動工,屬未成線。 由於此條鐵路路線標準較差、加以橋樑屢遭大水沖毀,在日治時期後改由一系列改良線取代。原本的部分路線(臺北至桃園間)改為公路運輸使用,名為「台北台南道路」,也是後來的省道台1線舊線(台一甲線)。.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查看 劉銘傳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查看 劉銘傳和臺灣話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查看 劉銘傳和臺灣清治時期
臺東直隸州
臺東直隸州是臺灣清治時期的行政區劃,為清朝才有的「直隸州制度」下的一個臺灣行政區劃,其管轄範圍相當於今日臺東縣與花蓮縣。雖然清政府將臺灣東部全劃入臺東直隸州的管轄範圍,但實際上能控制及開發的地區很少,至臺灣割讓予日本時,州內平地人口裡面只有9%人口為漢人。.
查看 劉銘傳和臺東直隸州
蕭大陸
蕭大陸(英文名:Louis Hsiao,),本名蕭昭發,出生於彰化縣社頭鄉,台灣男演員、導演、主持人、製作人、編劇、商人。藝名的由來是從小的綽號。台灣著名導演劉立立和林福地的徒弟,會演會編也會導,擅長鋼琴等樂器。.
查看 劉銘傳和蕭大陸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劉銘傳和苏州市
電視劇
#重定向 电视剧.
查看 劉銘傳和電視劇
陳坤書
陳坤書(),清广西桂平人,參與金田起義,封「护王」,太平天国後期著名将领。眼有斜疾,绰号“陈斜眼”。.
查看 劉銘傳和陳坤書
陳亞蘭
陳亞蘭(),本名陳文翠,出生於台灣澎湖,為歌仔戲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視劇演員,是台灣知名歌仔戲巨星楊麗花的得意門生,其藝名亞蘭便是師傅楊麗花所取的名字,緣起於師傅所欣賞的法国演员亞蘭·德倫。.
查看 劉銘傳和陳亞蘭
林維源
林維源(),字時甫,號冏卿,臺灣臺北板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板橋林家的族長,生父林國華,養父林國芳。是一位富商、紳士、官吏。曾任太僕寺卿、幫辦台灣撫墾大臣等職。林維源與其兄林維讓屬板橋林家第四代,將林家聲勢推上最高峰,板橋林家花園也多在其手中完成。清朝馬關條約割台於日本後,遷居于閩南厦门至卒。.
查看 劉銘傳和林維源
恆春縣
恆春縣(1875年-1895年),臺灣清治時期縣名。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拆分鳳山縣率芒溪以南之地置恆春縣,治今臺灣屏東縣東南恆春鎮,屬臺灣府。光緒十三年(1887年)改屬臺南府,同年恆春知縣周有基將紅頭嶼(蘭嶼)併入清帝國版圖,隸屬恒春縣。1893年時人口約兩萬人。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隨馬關條約簽訂,清國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南府改稱臺南縣,恆春縣改稱恆春支廳。 恆春轄區主要範圍為今屏東縣枋寮鄉以南之恆春半島(枋山鄉、車城鄉、恆春鎮、滿州鄉、牡丹鄉、獅子鄉)及臺東縣蘭嶼鄉。.
查看 劉銘傳和恆春縣
捻军
捻军(1853年-1868年),清朝官方稱之為捻匪或捻賊,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安徽北部及江苏、山東、河南三省部分地区的反清農民軍,兴起后一度響應同时期的太平軍。捻军重要人物為沃王張洛行(又稱張樂行,張宗禹之叔)、奏王苗沛霖、梁王張宗禹、遵王賴文光、魯王任柱等人。捻军持續活動16年,全盛時曾經斬殺清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最後分為東西兩支,由清朝將領李鴻章和左宗棠平定。.
查看 劉銘傳和捻军
提督
提督,俗稱「軍門」。中國歷史上的武官差遣,為從一品官,就品级而言,受总督或巡抚节制。總督與巡撫掌軍政,總兵官與提督則掌軍令;一個是行政統治行為,一個則是統帥權力,沒有一定的上下階級規定,比如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 明代提督并非正式官职,而是委派的差遣使职,除了东厂提督以外,通常以文官担任,个别情况下,军人也曾担任过提督,如李如松。清代提督演变为正式的武官官职,从一品。清代在各地共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及江南水師提督)。 漢字文化圈古時常以「提督」或「水師提督」稱海軍將領,日本宰相伊藤博文曾經立碑紀念黑船來航的美國海軍將領伯理:「北美合眾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紀念碑」。20世紀時,仍以「提督」一詞來稱呼海軍將領的,有韓語詞「제독」和越南語詞「Đề đốc」。前者通常指「海軍將領」,但今日較少使用。後者在越戰時期的越南共和國海軍(南越海軍)中為「海軍少將」的正式軍階名稱。.
查看 劉銘傳和提督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劉銘傳和李鴻章
松山區
松山区可以指:.
查看 劉銘傳和松山區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英文:Formosa TV,FTV),簡稱民視,是臺灣的無線電視台,也是臺灣第4家開播的無線電視台,為臺灣第一家純民間資本的無線電視台。總部位於新北市林口,登記於高雄市三民區,是臺灣唯一將總部設於臺北市以外的無線電視台。.
查看 劉銘傳和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查看 劉銘傳和江西省
江阴市
江阴市,别称“澄”,在中国江苏省南部,是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江阴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梯队。.
查看 劉銘傳和江阴市
沈應奎
沈應奎,清朝官員,號吉田,浙江平湖縣人。.
查看 劉銘傳和沈應奎
洪天貴福
洪天貴福(),洪秀全长子,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生母賴蓮英、清代廣東省廣州府花縣官祿村人。.
查看 劉銘傳和洪天貴福
洪仁玕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人之一,廣東花县人,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早期创始成员。因金田起义前往香港逃避清朝抓捕,並跟隨傳教士學習英文,現被香港基督教界視為早期重要華人傳道人。1859年三月十三到天京(即南京),封干天福,继封干天义护京主将,1859年四月初一獲封為九门御林开朝精忠軍師顶天扶朝纲干王,赐福千岁同八千岁,“京城内不决问干王”。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查看 劉銘傳和洪仁玕
洪秀全
洪秀全(),又名洪日,是清末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民變领袖以及太平天国的建立者。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廣州市花都區)人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四十二。 洪秀全早年曾接触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1851年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兵反抗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1853年攻取江寧府(今南京),改名天京,以其作为首都。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富庶一帶,撼動清廷稅收來源。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於其死後旋即滅亡。.
查看 劉銘傳和洪秀全
派里級巡防艦
#重定向 奧利弗·哈澤德·派里級巡防艦.
查看 劉銘傳和派里級巡防艦
洋务运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大清後期時,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之工業運動,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此運動自1861年至1894年,持續約34年,歷經同治光緒二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所主導推動,在專制皇權之背景下發生。 洋務自強運動是近代中國首次全國規模之西方工業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則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有助中國走上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然而最終洋務運動卻難逃失敗之命運;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之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查看 劉銘傳和洋务运动
淡水區
淡水區(英文:Tamsui District),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查看 劉銘傳和淡水區
淡水縣
淡水縣為台灣清治時期之台灣行政區劃之一。另外, 在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淡水縣也是國民政府計劃在台灣設立的行政區之一。.
查看 劉銘傳和淡水縣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查看 劉銘傳和淡水河
淮軍
1862年5月2日,李鸿章在上海创建的私人武装淮軍,与湘军齐名。李鸿章“率旧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珊、吴长庆、曾军将程学启、湘军将郭松林、霆军将杨鼎勋以行,又奏调举人潘鼎新、编修刘秉璋、檄弟李鹤章总全军营务,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第一次参战是从上海配合英法联军向太平天国进攻。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名将有刘长佑與刘坤一兄弟、张树声與张树珊兄弟、周盛波與周盛传兄弟、聂士成、梅东义、卫汝贵、叶志超、丁汝昌、苏得胜等。.
查看 劉銘傳和淮軍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劉銘傳和清朝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查看 劉銘傳和清朝政府
湘军
湘军,或称湘勇,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由湖南(湘)长沙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曾国藩姻亲罗泽南家族、新宁江忠源家族等统领的乡勇合并而成的軍隊。 初创时募水勇五千人,分为十营,其中在湘潭募水军四营,以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为营官,衡州募六营,以成名标、褚殿元、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为营官;陆勇五千余人,以塔齐布、周凤山等为营官。水路以褚汝航为各营总统,陆军以塔齐布为诸将先锋,合计员弁兵勇夫役一万七千余人。后期名将包括李续宾、李续宾长子李光久、鲍超、吳大澂。曾国藩统领湘军与清廷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合作的关系。左宗棠原是骆秉章麾下,后自成一军,与曾国藩湘军、湖北胡林翼军队并列,被视为广义上的湘军。 湘军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1895年3月被日軍第一軍及第二軍於牛莊鎮、田庄台镇围歼,李光久只身逃出牛庄,湘军后逐渐解散。.
查看 劉銘傳和湘军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查看 劉銘傳和湖南省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劉銘傳和湖州市
漢人
#重定向 汉族.
查看 劉銘傳和漢人
漢文
漢文可以指:.
查看 劉銘傳和漢文
潘鼎新
潘鼎新(),字琴轩,安徽庐江广寒乡人,后迁居肥西三河。清朝政治、軍事人物。.
查看 劉銘傳和潘鼎新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查看 劉銘傳和澎湖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設置於1791年,前身為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是台灣道的主官正式官職,即台灣清朝統治區的實際統治者。此官職名稱又稱為台道或亦可稱為台灣道、分巡台灣道。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之官銜與前身「分巡台灣兵備道」最大不同在予新官職明確加授按察使銜,也就是將本來的正四品道員官銜提高到正三品按察使官銜,增加了可直接上奏清朝皇帝之職權。同時,也將福建省監察台灣清領區的職務劃分與台灣道。簡言之,就是新官銜增加了獨立監察權。另外,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與稍早相同,道署設於台南的台灣道仍為福建省所管轄,主官皆為外地輪調。 1885年,台灣道行政區劃升格為台灣省(正式名稱為福建台灣省)之後,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原則歸品等為從二品之台灣巡撫制約,實際行政權也為福建台灣布政使所承襲(布政使司為設省之建置,其職責必然與原道臺相重疊)。不過也造成了雙長官制(應非雙長官制,而較類似職權劃分不清之問題)的情形。劉璈任職期間還與台灣巡撫劉銘傳之間,還因為爭權造成許多紛爭。.
昆山
#重定向崑山.
查看 劉銘傳和昆山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劉銘傳和流亡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英語:Popular Culture或Pop Culture),又稱為通俗文化及大眾文化,指在現代社會中盛行的地區上文化,包括想法、觀點、態度、模因、图像及其他現象等。在中文裡沒有對應詞,只有像時尚般的相似詞。流行文化的內容主要由散播文化製品的工業(傳媒)來塑造並傳播,例如摄影電影、電視、出版社等媒體。實際上,流行文化並不只是大眾傳媒的生產物,而是由大眾與傳媒間互動所產生的,即:大眾影響傳媒,傳媒又反過來影響大眾。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雙向的、不斷更新成長的。.
查看 劉銘傳和流行文化
海岸巡防隊
海岸巡防隊或海岸防衛/警備/警卫隊(coast guard)、海洋與海岸巡防機關組織等,是一些國家或政權的海事安全機構。在不同的政府中,被賦予不同的權限,通常有管理海洋資源、護漁巡邏、海域安全、海岸執法的責任。大多負責海岸與近海各類海事執法事宜,如查緝走私、偷渡等,也兼搜索和救援,甚至是處理海洋污染事件。不過,每個國家的海岸巡防隊之職能各有不同,如改制自緝私艦隊的美国海岸警卫队任務偏重國防,日本的海上保安廳偏重治安、職權類似海上警察,而中華民國的海巡署則兩者兼具。.
查看 劉銘傳和海岸巡防隊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查看 劉銘傳和海军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查看 劉銘傳和新北市
施九緞
施九緞(),清治時期臺灣彰化人,綽號「公道大王」,因官吏「丈量土地」草率粗暴,在劉銘傳治臺時發動民變,率眾包圍彰化縣縣城,人稱施九緞事件,被加二品銜觀察使林朝棟平定。.
查看 劉銘傳和施九緞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查看 劉銘傳和文學
无锡市
无锡市,简称锡,古有梁溪、金匮等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位於江苏省南部,下辖江阴市与宜兴市。无锡东邻苏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依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及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无锡历史悠久,曾为吴国的首都。无锡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无锡不仅是江南地区传统的鱼米水乡,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及现代乡镇民营企业的摇篮。早在1981年,无锡市便被列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而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无锡也不乏文化软实力相伴,从无锡走出过诸如顾恺之、倪云林、钱穆、钱锺书等诸多名流,也有以寄畅园、蠡园、鼋头渚等为代表的古今著名园林传世。.
查看 劉銘傳和无锡市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婁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國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查看 劉銘傳和曾国藩
另见
中法戰爭人物
合肥政治人物
- 余心清
- 冯玉祥
- 刘秉璋
- 劉銘傳
- 包拯
- 卫立煌
- 吳光新
- 吴忠信
- 吴邦国
- 周瑜
- 孫立人
- 宁吉喆
- 张劲夫
- 張廣建
- 張樹聲
- 張治中
- 李克农
- 李克强
- 李家洋
- 李經羲
- 李经方
- 李鴻章
- 楊渥
- 楊行密
- 段祺瑞
- 段芝貴
- 潘鼎新
- 王建煊
- 王揖唐
- 王景仁
- 王蕃
- 田頵
- 章高元
- 賈德耀
- 车俊
- 陈树隆
- 靳雲鵬
- 韩先聪
- 鲁炜
- 龔心湛
- 龚鼎孳
太平天國人物
捻军人物
淮军人物
清朝福建臺灣巡撫
- 劉銘傳
- 唐景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