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話

指数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365 关系: 劉家謀劉克明 (台灣)基隆市厦门大学厦门市偕叡廉半閉央不圓唇元音半閉後圓唇元音半閉元音半閉前不圓唇元音半開後圓唇元音半開元音半開前不圓唇元音华北地区南管南蠻南臺灣南港區反切口音口湖鄉台北盆地台灣話文論戰台灣戰後時期台灣海峽台灣文化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政府台灣教會公報台語電視台台閩漢字台文小說双唇音參軍同位異音向阳塞音塞擦音士林區大甲藺天下郡國利病書央元音外来语客家客家話家牛宜蘭平原宜蘭縣官话...安平區宋澤萊寶島聯播網小川尚義崇祯巡撫工業中原中央元音中介語中國國民黨中和區中元音中国大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語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文化部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臺灣东南亚东南亚福建话东亚布袋戲万里三立台灣台三立電視九孔平埔族平原乾隆帝乌贼义务教育交通康熙二二八事件五口通商廁所廣播廈門話伍人報伯劳科張春凰开拓者彙音妙悟便當後元音後龍鎮 (台灣)徵兵制來母北京市北北基北臺灣北投北港鎮 (台灣)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國共內戰國語家庭國民政府嘉義市周定邦味之素味噌唐山市出租車商业內湖區全國語文競賽八點檔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六堆前元音倭寇皇民化運動石門區王育德現代標準漢語琉球鄉福建福建省福佬福佬客移民筆談籼稻粤东粤语紙幣瑞芳區瑶族瓦斯生魚片甲 (單位)甲午战争电视熊文燦畲族煤气牡丹社事件相互理解性瀕危語言白話字白水湖春夢白沙白沙屯百越花田少年史花蓮市音位音韻學莊柏林聲調聲調語言聲門塞音聲門音荷兰荷蘭語華視順天府顏思齊顾炎武行政院新聞局颜色西班牙西班牙语香蕉白話香油錢解嚴詞彙詔安客語語音語言變體調值高等教育高雄市變調语法貢寮區賴仁聲賴和路寒袖鹿港鎮軟顎鼻音黃叔璥黃勁連黃石輝黑板鼻化元音鼻音软腭音齿龈音齒齦鼻音齒齦閃音齒齦邊音龟山边音龈腭音胡民祥郭秋生蘆竹赣州市閩南閩南裔台灣人閩南裔臺灣人閩南語十五音閩南語拼音對照表閩南語拉丁化閩南方言拼音方案閩東語閉央不圓唇元音閉後圓唇元音閉元音閉前不圓唇元音開山撫番開元音開前不圓唇元音藍淑貞闽南语闽南民系闽语银锭蔡培火蔡秋桐蔣為文鄭芝龍鄭成功自立晚報臺南臺南市臺灣臺灣原住民臺灣人臺灣割讓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臺灣省籍情結臺灣語假名臺灣語言列表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臺灣閩南語髒話臺灣閩南語能力認證臺灣民報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戰後時期臺西鄉臺語諺文臺語方音符號臺東縣臺海使槎錄金山區 (新北市)蕭麗紅英語苹果雍正帝雲林縣雙唇鼻音雙溪送氣連橫 (歷史學家)陳元光陳金順陳永華 (明朝將領)陈雷陈明仁柯文哲探險時光林央敏林宗源林茂生李勤岸板橋區 (新北市)歌仔戲段玉裁母語母語教學永靖鄉民視民視無線台民視新聞台民族語汉字汉语族汉藏语系汀州河洛沿海沿海閩語沈葆楨泉州市泉州府泉漳泉漳片泉漳械鬥泉漳濫洪惟仁渡臺禁令清喉擦音清軟顎塞音清齦顎塞擦音清齦顎擦音清齒齦塞音清齒齦塞擦音清齒齦擦音清雙唇塞音清濁音清朝清文漢羅台文漢語漢文漢族漳州市漳州府漳泉濫潮州市潮州人潮州话澎湖澎湖群島濁軟顎塞音濁齦顎擦音濁齒齦塞音濁齒齦塞擦音濁齒齦擦音濁雙唇塞音朝鮮語戲說台灣戒严明鄭王朝明鄭時期明清明朝明思宗新北市方言方耀乾施琅文山區文白异读日语日治時期日本日本人日本汉字摩托車擦音擬態詞政府政策政治正確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教會羅馬字招安1852年 扩展索引 (315 更多) »

劉家謀

劉家謀(),字仲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劉家謀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讀書的語音可較與台灣話相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發音為主,官話為輔。.

新!!: 臺灣話和劉家謀 · 查看更多 »

劉克明 (台灣)

劉克明(),字篁村,臺灣新竹人,為日治時期的一名臺籍教師、臺語及客家語之教材作家、翻譯。.

新!!: 臺灣話和劉克明 (台灣)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臺灣話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新!!: 臺灣話和厦门大学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臺灣話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偕叡廉

偕叡廉,是加拿大傳教士偕叡理之子,有馬偕二世,小馬偕之稱。是台灣少數擁有四個國家國籍的傳教士。.

新!!: 臺灣話和偕叡廉 · 查看更多 »

半閉央不圓唇元音

半閉央不圓唇元音(close-mid central unrounded vowel、high-mid central unrounded vowel)是元音的一種,存在于一些語言當中,國際音標是,形如左右翻转的“e”。此符号于1993年添加进IPA中,在此之前,此元音的音标记作。X-SAMPA符号是。.

新!!: 臺灣話和半閉央不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半閉後圓唇元音

半閉後圓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種。用於部份口說語言當中。國際音標用以表示此音的符號為;而X-SAMPA則以代表此音。漢語普通話有此音,即注音符號中「ㄛ」及漢語拼音中「o」的音。.

新!!: 臺灣話和半閉後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半閉元音

半閉元音(close-mid vowel、mid-close vowel、high-mid vowel、mid-high vowel、half-close vowel)是一種用於口語中的元音。半閉元音的特徵是舌头的位於閉元音至中元音三分之二的位置。.

新!!: 臺灣話和半閉元音 · 查看更多 »

半閉前不圓唇元音

半閉前不圓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種,用於一些語言當中,國際音標以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標也以代表此音。 另外,在許多語言當中,如日語、朝鮮語、西班牙語等,則有中前不圓唇元音的出現,而對有這些音的語言的使用者而言,事實上這個音和半閉前不圓唇元音與半開前不圓唇元音是有區別的,但就目前所知,這世界不存在自然語言明顯區分中前不圓唇元音、半閉前不圓唇元音與半開前不圓唇元音,頂多區分其中兩種,因此被用以代表中前不圓唇元音。.

新!!: 臺灣話和半閉前不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半開後圓唇元音

半開後圓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種,用於部份口說語言中。代表此音的國際音標符號為;而其X-SAMPA音標則寫作。 此音的IPA符號是個倒轉的c。另外,除了發音時嘴巴比較張開外,此符號所代表的音與半閉後圓唇元音相似,因此此符號和其所代表的發音在英語中被稱為「開O」(open-o)。此名稱亦可代表此符號,因為此符號的形狀,就像是藉由移除「o」這個字母部份的圈圈來使其「張開」一般。.

新!!: 臺灣話和半開後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半開元音

半開元音( open-mid vowel、mid-open vowel、low-mid vowel、mid-low vowel、half-open vowel)是一類舌頭位置介於開元音至中元音閒,相對更靠近中元音的元音。.

新!!: 臺灣話和半開元音 · 查看更多 »

半開前不圓唇元音

半開前不圓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種,用於一些語言當中,國際音標以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標則以代表此音。.

新!!: 臺灣話和半開前不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臺灣話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南管

--,原稱絃管,於各地又有--、南乐、五音、郎君樂、御前清曲、御前清音、泉州南音、福建南音等別稱,是歷史悠久的絲竹音樂,以泉州一帶為發源地,流傳於現今的閩南語系地區,傳承了漢魏以來的古樂遺風。與智化寺京音樂等,為現存最古老的幾個合奏樂種。在臺灣,與具有北方特色的北管相對。 --以五人之間的合奏為主,五樣樂器各有專屬的定位,演奏時可聽見各樂器的細緻樂音,相輔相成、不相雜沓,包括拍板、琵琶、三絃、洞簫、二絃。有純器樂演奏曲,也有執拍者歌唱的曲目。曲調高雅,素有千載清音的美譽。因作為閩南地區的核心樂種,被諸多閩南劇種吸收運用,如-zh-cn:梨園戲;zh-hk:七子戲;zh-mo:七子戲;zh-sg:梨園戲;zh-tw:七子戲;zh-hans:梨園戲;zh-hant:七子戲;-、泉州木偶戲等等。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流傳於福建、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地。.

新!!: 臺灣話和南管 · 查看更多 »

南蠻

南蠻,原是上古三代王朝或中原一帶的人對南部一些部落的称呼。 由九州境內各部落演變而來的漢族,繼承這種稱呼,用來代指南方非漢的外族,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 原南宋國的領土範圍被蒙古族稱之為“蠻子國”,滿族稱漢族為“蠻子”,清軍亦曾稱南方漢人為「蠻子」。.

新!!: 臺灣話和南蠻 · 查看更多 »

南臺灣

南臺灣,為臺灣南部簡稱。關於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南部地區。臺灣話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中常稱的「下港」亦意指南部或南臺灣地區。以高雄市與臺南市兩大都會區組成雙核心結構的區域核心,並形成臺灣第三大的高雄都會區及第五大的臺南都會區,並擁有以嘉義市為核心的嘉義都會區等,共計三個都會區。.

新!!: 臺灣話和南臺灣 · 查看更多 »

南港區

南港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南側,為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近年來投入許多重點建設如高鐵南港站、南港金融園區、南港軟體園區與南港展覽館,中央研究院也設於此區,近年人口呈逐漸增加狀態。 本區的舊--為臺北市極東點,為臺北市重要農業地帶之一;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南港區為桂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臺灣話和南港區 · 查看更多 »

反切

反切(又稱反語、音反)是古來的一種漢字注音(廣義的)方法。反切法一般取兩個常用字,前者稱反切上字,取其雙聲之聲母,後者稱反切下字,取其疊韻之韻母和聲調。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之一。 至於反切法之發明有說啟發自西域梵文字,因此狹義上講,規律整齊的反切注音系統是一種拼音字母系統。.

新!!: 臺灣話和反切 · 查看更多 »

口音

口音(英語:accent)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口音 · 查看更多 »

口湖鄉

口湖鄉位於台灣雲林縣西南沿海,西濱台灣海峽,養殖漁產豐富,地方特產米粉、巧味芽、鰻魚、烏魚子。古稱尖山堡,本名象鼻湖。.

新!!: 臺灣話和口湖鄉 · 查看更多 »

台北盆地

臺北盆地是臺灣北部的一個地理區域,是臺灣第二大盆地,海拔20公尺以下的平地面積約243平方公里。臺北盆地北側為大屯火山群,西鄰林口臺地,南接雪山山脈,東南邊則是松山丘陵。臺北盆地的形狀接近三角形。三個端點分別是:.

新!!: 臺灣話和台北盆地 · 查看更多 »

台灣話文論戰

台灣話文論戰又稱台灣話文運動、鄉土文學論戰(爭),受言文一致運動影響,肇始自1930年,新文協外事媒體《伍人報》刊登的《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作者為思想左傾的黃石輝。黃石輝以基層弱勢族群角度,強調台灣話與文字合一後,會讓農工等基層族群閱讀及使用起來更方便。之後,引發正反兩方的文學論戰。至1934年才稍稍平息的該論戰,與日治時期的台灣新舊文學論戰息息相關。除此之外,該論戰亦有日治時期台灣話文運動的稱呼。.

新!!: 臺灣話和台灣話文論戰 · 查看更多 »

台灣戰後時期

#重定向 臺灣戰後時期.

新!!: 臺灣話和台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新!!: 臺灣話和台灣海峽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化

#重定向 臺灣文化.

新!!: 臺灣話和台灣文化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臺灣話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府

台灣政府是指擁有台灣管轄權之政府,當前為中華民國政府治理。.

新!!: 臺灣話和台灣政府 · 查看更多 »

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教會公報》,最初的名稱為《台灣府城教會報》(白話字:,台羅拼音:,閩南拼音:),是1885年7月12日就開始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報紙,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這份報紙最初的創辦人是長老教會英國籍牧師巴克禮,發行單位則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原稱「聚珍堂」)。《台灣教會公報》以台語羅馬字出版印刷著称。.

新!!: 臺灣話和台灣教會公報 · 查看更多 »

台語電視台

台語電視台是指全程以臺灣話發音的電視台,時至今日,臺灣並沒有任何一個此類型的電視台,但已有多個臺灣的民間團體連署請願文化部成立公共的臺語電視台。 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期間,陸續成立原住民族電視台與客家電視台;再次政黨輪替後,蔡英文政府也在2017年6月成立講客廣播電台。然而,擁有超過台灣70%人口使用的臺灣話卻沒有相對應的官方電視台與廣播頻道。公共電視方面指出,公視對「台語電視台」的設立早在2007年就已規劃,惟政黨輪替後馬英九政府文化部不編列相關預算預算。相關人士指出,目前原住民語與客家語皆已受〈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客家基本法〉等之保障,也都有相當高的預算補助;相較之下,使用廣泛的台語不僅沒有相關法規保障,主管機關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也僅有每年5000萬的預算。事隔10年,對於民間社團的呼籲,文化部表示,文化部2016年設立「國家語言發展科」之後,正積極研議〈國家語言發展法〉之修法;文化部亦支持透過公廣集團提供台語專屬頻道或其他台語相關服務,近期將納入〈公共電視法〉之修法議題中。由34個團體聯合發起,目前已取得國內跨黨派超過40位立法委員的支持。.

新!!: 臺灣話和台語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台閩漢字

台閩漢字(閩南語:漢字,白話字:Hàn-jī)是指書寫台語白話文(閩南語白話文)所使用的漢字,亦被稱做臺灣字、台語漢字、閩南語漢字、台閩字、閩台字、閩南字、漢台字等。台閩漢字主要流通於廣義閩南語的通行區,臺灣、福建、廣東、海南以及東南亞諸國的漢族閩南人分布區。然而,於閩南語的分布地區,相較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可以自由發展粵語白話文,閩南語的母語教育並不普及或尚處萌芽期,因此使用者經常以現代標準漢語的借音字來代替書寫,造成一般大眾誤認為「閩南語沒有文字」。 台閩漢字結合了傳統漢字以及當地的方言字。古代閩南完全使用漢字書寫漢文,後來隨著閩南人移民而向海外發展。近代以來,台灣成為台閩漢字發展的重鎮,除了由中華民國政府發布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之外,也出現了不少專為臺灣閩南語設計的「台製漢字」。雖然各界致力於台閩漢字之發展,也有了初步的正式規範,並提高了書寫的效率,但其正字與本字之爭仍然存在。.

新!!: 臺灣話和台閩漢字 · 查看更多 »

台文小說

台文小說指的是以台語白話文為創作語言的小說文學,盛行於台灣。自日治時期開始,便有多位台灣作家以台語文創作小說。然而,遭受外來政權的接連壓迫,台文創作無論體裁都蒙受長期的忽視。台灣解嚴後,台灣本土意識再度高漲,台語文學重登歷史舞台,台文小說也隨之再次萌芽。 文字,一直都是台語文學界不休的爭論,早從日治時期就已分為兩大派;一是主張以台閩漢字作為書寫載體,而另外一派則是提倡拼音文字化的白話字路線。而這樣的相互爭鳴造就了後來的融合,進而帶動漢羅文的興起。台文小說也在這樣的環境下,走向兩種文字、三種書寫的創作載體,可說是十分活潑且奔放。 然而,長期的語言打壓下,使得多數台灣作家因為母語教育的缺乏,即便抱持母語創作之心,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純台語文的創作;因此,今日的台文小說作品多存在著華語、台語「相濫」的情形,雖然許多華語字詞可以台語發音,仍或多或少造成台語文受到華語文的侵蝕。 由於台灣母語教育並不成熟,多數的閩南裔台灣人對於台文漢字或羅馬字並不熟悉,進而導致無法順暢地閱讀此種文學作品,因此台文小說在目前的商業市場上並無法與中文小說相抗衡。.

新!!: 臺灣話和台文小說 · 查看更多 »

双唇音

雙唇音在語音學裡指以雙唇發音的輔音。.

新!!: 臺灣話和双唇音 · 查看更多 »

參軍

參軍,即參軍事,《隋書》、兩《唐書》多做參軍事,本參謀軍務之稱,古代武官名,常是的幕僚。常做參某某軍事,如荀彧參丞相曹操軍事。.

新!!: 臺灣話和參軍 · 查看更多 »

同位異音

同位異音(allophone)是語言學術語,指的是一個音位可以表示多於一個音。又稱為同位音、音位變體。.

新!!: 臺灣話和同位異音 · 查看更多 »

向阳

向阳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向阳 · 查看更多 »

坪(píng、坪/tsubo、평/pyeong),源于日本传统计量系统尺貫法的面積單位,主要用於計算房屋、建築用地之面積,主要应用于日本、臺灣和朝鮮半島。在明治时期的中,1坪被定义为400/121平方米。1坪为边长为6日尺(1)的正方形的面积,约为3.305 785 124平方米。.

新!!: 臺灣話和坪 · 查看更多 »

塞音

塞音(sè yīn)(爆破音、闭塞音、塞爆音;英文:Plosive Consonant)。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气流通路闭塞,然后突然打开发出聲音。一般的鼻音也可以归入塞音,因为发音时气流通过鼻腔,但是口腔中的气流通道被阻碍。.

新!!: 臺灣話和塞音 · 查看更多 »

塞擦音

塞擦音(affricate consonant),或破裂摩擦音,輔音發音方法的一種。由塞音及同一器官產生的摩擦音(經常是同一器官發出的輔音)構成。.

新!!: 臺灣話和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臺灣話和士林區 · 查看更多 »

大甲藺

#重定向 茳芏.

新!!: 臺灣話和大甲藺 · 查看更多 »

天下郡國利病書

《天下郡國利病書》,明朝地方誌書輯錄,共120卷,是明末清初顧炎武撰。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類。 明亡後,顧炎武游苏杭、两淮,十谒明十三陵,足跡遍及全中國,旅途中以一骡二马载着应用书籍随行,一路“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几阅志书一千余部。” 寫成《别录》,是一部地理志长编,晚年将此书一分为二:“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第一部書名《肇域志》,第二部是《天下郡國利病書》。 天下郡國利病書重點在於政事,概分兵防、赋税、水利三部份,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 梁啟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乾隆五十四年(1789),黄丕烈從张秋塘手中購得《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十五日,叶昌炽在苏州看到吴讷士收藏的《利病书》初稿。 宣统元年(1909),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利病书》原稿,吴讷士後人將原稿贈昆山圖書館收藏。.

新!!: 臺灣話和天下郡國利病書 · 查看更多 »

央元音

央元音(central vowel)是使用於一些口語語言中的一種元音類型。央元音的決定性特徵為舌頭的位置大約在前元音及後元音兩者位置的中間。國際音標承認的央元音有:.

新!!: 臺灣話和央元音 · 查看更多 »

外来语

外來語,又稱爲外來詞或借詞(loanword),是一種語言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

新!!: 臺灣話和外来语 · 查看更多 »

客家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臺灣話和客家 · 查看更多 »

客家話

#重定向 客家语.

新!!: 臺灣話和客家話 · 查看更多 »

家牛

家牛或称黄牛、歐洲牛(学名:Bos taurus)是哺乳類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牛属中一群已經驯化的動物。这种群居动物的祖先为原牛,大约8千年前被人类驯化成家养的牲畜。如今地球上生存着13亿只家牛,遍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一块大陆。家牛同人类的生活极为密切,一般将它们用来作为肉、奶或皮革的来源,在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之前家牛也是主要的畜力来源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家牛所提供的资源,人类長期進行配種,按其特征可以分为供食用的肉牛及产奶的奶牛,用于耕作的家牛则日渐减少。在人类的文化中,家牛一般占有很高的地位,台灣早期的農家子弟禁吃牛肉,1949年的《印度宪法》与《尼泊尔宪法》甚至禁止宰牛。人们大多将其同力量、财富等联系起来,许多地区将家牛视作忠诚、勤劳的象征。不过因为其外形和从事的工作,有时也会被当做卑贱、粗暴的象征。.

新!!: 臺灣話和家牛 · 查看更多 »

宜蘭平原

宜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噶瑪蘭平原,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宜蘭縣境內,是一個面積約有32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也是台灣第三大的平原(僅次於嘉南平原及屏東平原);主要由蘭陽溪沖積和地型升高造成,屬沖積扇平原。平原南北端各有烏石漁港及蘇澳港兩處港口,在早期為平原對外的重要口岸,今日已開發成為觀光漁港與商港。 蘭陽平原是台灣東部最早開發的地區。在漢人尚未進入前,蘭陽平原為平埔族噶瑪蘭人活躍的區域,故早期宜蘭被稱為「噶瑪蘭」,另有原住民語譯名「蛤仔難」。蘭陽平原的開發歷史,可追溯到1776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墾淇武蘭(今礁溪鄉),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 1796年時,以吳沙為首的福建漳州府移民兩百多人的共同墾殖,當時為侵略噶瑪蘭人,故從今日的頭城為起始點,漸次建立了以「圍」、「結」為單位的聚落群,顯現出聚落的防衛功能,頭城之名由此而來。宜蘭縣志記載:『惟當時吳(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終於不敵潰走,撤至西勢之哆囉美遠、珍仔滿力、辛仔罕三社為後圖,吳乘勢侵入,沿途無敵,遂入頭圍。』。 以地理學的區域觀點而言,宜蘭因水利資源(降雨、湧泉、溝渠)豐沛,故具有明顯的散村聚落,與臺灣常見臨近水源的集村有相當不同。另外蘭陽平原也具有良好中地理論的架構-平原以宜蘭市、羅東鎮為中地,四周各有規模較小的鄉鎮聚落。.

新!!: 臺灣話和宜蘭平原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臺灣話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新!!: 臺灣話和官话 · 查看更多 »

安平區

安平區是臺灣臺南市三十七個行政區之一,北以鹽水溪和安南區為界,東以民權路、中華西路與中西區相鄰,南則隔運河與南區毗鄰,西為臺灣海峽。臺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原省轄臺南市政府)即座落此處,區內北端為老安平聚落,為漢人最早開發地之一,在荷蘭時期時這裡建有大員市鎮,是臺灣最古老的市鎮,而「臺灣」之名也起源於「大員」(荷語:Tayouan),因此此區可說是臺灣歷史的起源地。.

新!!: 臺灣話和安平區 · 查看更多 »

宋澤萊

宋澤萊,本名廖偉竣,台灣作家,雲林縣二崙鄉大義村的詔安客家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生。曾任教於彰化縣福興國中,也曾獲吳三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聯合報小說獎(今改稱聯合報文學大獎)等獎項。.

新!!: 臺灣話和宋澤萊 · 查看更多 »

寶島聯播網

寶島新聲廣播電台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uper FM98.5 Broadcasting Corp.,簡稱:寶島聯播網)是台灣唯一的台語流行音樂頻道(主持為臺語、國語混合)全天候提供專業、優質的臺語歌曲,堪稱全台唯一規模最大之台語流行音樂電台,擁有全球最大的台語流行音樂資料庫。.

新!!: 臺灣話和寶島聯播網 · 查看更多 »

小川尚義

小川尚義()是日本明治至昭和前期的語言學者、台語和台灣南島語言研究者、辭書編纂者。台北帝國大學名譽教授。有「台灣語言學先驅」、「台灣語言學之父」之稱。.

新!!: 臺灣話和小川尚義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臺灣話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臺灣話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工業

#重定向 第二產業.

新!!: 臺灣話和工業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新!!: 臺灣話和中原 · 查看更多 »

中央元音

中央元音是一個元音,常出現於口語。國際音標裡以表示,相當於X-SAMPA音標的。此音的國際音標符號是倒轉了的小寫拉丁字母e。圓唇中央元音和不圓唇中央元音都是以此符號表示。.

新!!: 臺灣話和中央元音 · 查看更多 »

中介語

中介語(Interlanguage)是指从母语(L1)始至习得第二语言(L2)止,其间经历的一系列的语言过渡「阶段」裡,所產生之「語言」。換言之,中介語認為學習者犯的錯不但有可預測性,更能依能力高低劃出犯錯的不同階段,這些「錯誤(偏誤)」的語言似乎也有自己獨立的體系。研究這套邏輯,累積犯錯的模式,便能幫助第二語言習得的教師預測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並加以強調、防範。另外,即使是高程度的學習者、居住在第二語言國家的非母語使用者(Non-native speaker,NNS),甚至是非母語之外語教師(NNSEFL teacher)都會面對中介語的問題。.

新!!: 臺灣話和中介語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臺灣話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和區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21.26度至12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中和區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3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四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5萬人,為新北市人口密度第六高的市轄區。.

新!!: 臺灣話和中和區 · 查看更多 »

中元音

中元音(mid vowel、true-mid vowel)是一類將舌頭置乎開元音和閉元音之間的元音,用於口語。國際音標裏唯一的中元音是中央元音,標誌是。.

新!!: 臺灣話和中元音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臺灣話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臺灣話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臺灣話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臺灣話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新!!: 臺灣話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臺灣話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臺灣話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臺灣

中臺灣是臺灣中部的簡稱。其為臺灣西部平原的起始地帶,是臺灣的農業重鎮,同時也是臺灣中小企業與精密機械最重要的聚集地,巨大機械(捷安特)、臺中精機、寶成集團、漢翔航空工業等知名企業均以臺中市為根據地,並形成全國第二大的臺中彰化都會區。.

新!!: 臺灣話和中臺灣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臺灣話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福建话

东南亚闽南语,又称东南亚福建话,是闽南语泉漳片的一种域外分支。这种闽南语是在17世紀到20世纪初叶由泉州、漳州等地移民因过番到南洋(东南亚的旧称)而带过去的语言。广义上东南亚闽南语一词也包括若干个潮汕片在东南亚的域外变体。.

新!!: 臺灣話和东南亚福建话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臺灣話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戏,是一種起源于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宁德福鼎市亦有流传,当地人称之为大拇指戏。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布袋戲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布袋戲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時令、文化價值的傳承與維繫既定社會階層的穩定性有相當緊密的關聯性。.

新!!: 臺灣話和布袋戲 · 查看更多 »

万里

万里(),幼名秀峰,训名万明礼,山東东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万里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支持者,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支持和鼓励包产到户政策,与担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赵紫阳齐名,有「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说法。.

新!!: 臺灣話和万里 · 查看更多 »

三立台灣台

三立台灣台,是臺灣三立電視旗下的電視頻道之一,主要播放節目類型為臺灣話連續劇、歌唱節目、美食節目,2014年11月1日起,啟用高畫質版「三立台灣台HD」。.

新!!: 臺灣話和三立台灣台 · 查看更多 »

三立電視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anlih E-Television Inc.,簡稱:三立電視、三立、SET),是臺灣最大型的有線電視媒體。三立電視主要經營七個電視頻道,包括三立台灣台、三立都會台、三立iNEWS、MTV Taiwan(三立音樂台),其中三立綜合台、三立戲劇台在中華電信MOD頻道播放,另外還有三立國際台。.

新!!: 臺灣話和三立電視 · 查看更多 »

九孔

九孔可能指:.

新!!: 臺灣話和九孔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新!!: 臺灣話和平埔族 · 查看更多 »

平原

平原(plain)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新!!: 臺灣話和平原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臺灣話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乌贼

#重定向 十腕總目.

新!!: 臺灣話和乌贼 · 查看更多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新!!: 臺灣話和义务教育 · 查看更多 »

交通

交通指所有透過器具(火車、汽車、摩托車、船、飛機等)、或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廣義解釋也包含郵遞、電信等人際資訊方面的交流。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日文释义。.

新!!: 臺灣話和交通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話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臺灣話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五口通商

五口通商指清朝政府將五個沿海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根據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闢为通商口岸。後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進一步規定通商相關事宜。在英國之後美國、法國等也訂立條約取得同樣的權利,即《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五口通商以前,清朝政府只有廣州一地允许有限的一口通商,廣州亦比一口有限通商後繁榮而且貿易量大增,五大商埠則成為中國由清末到中共建政初期中國和西方主要貿易而且是中國最繁榮的城市。大量的商貿往來使五大商埠非常繁盛,與內陸以農立國重視農業的城市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各國的學術、科技、政治制度思想、經濟、文化開始由五口通商城市漫漫傳入中國。而五口通商亦帶動了廣東廣州一帶、福建沿海以及江南的發展,而且接觸現代化科技,部分清史學家認為五口通商為中國滿清屈辱史的開端,但很多近代史學家認為五口通商是近代中國真正起點。 五口通商城市和香港是中國和西方主要貿易的城市,這些城市之間的人口往來越來越多,而且有了不少歐美商人,由1842年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維持了107年相對內陸城市的繁盛時期,特別是清末時期,這些港口相對內陸城市繁盛很多。.

新!!: 臺灣話和五口通商 · 查看更多 »

廁所

廁所是人們排泄和排遗的場所,另外通常兼具整理、簡單梳洗的功能。公共廁所有分為男用和女用、或不分性別的無性別廁所,另有提供身心障礙人士使用的無障礙廁所、親子共用的親子廁所等各種不同的類型。.

新!!: 臺灣話和廁所 · 查看更多 »

廣播

#重定向 广播.

新!!: 臺灣話和廣播 · 查看更多 »

廈門話

厦门话(bp),舊稱廈語,又稱廈門閩南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閩南語的一种方言,屬於閩南語的泉漳片。通行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带。 厦门话是今日厦门、臺灣及新加坡最通用的一种闽南语方言,尤其在新加坡也颇具影响力。中國大陆以及新加坡的廣播或電視節目的闽南语播音皆采用厦门话进行放送。 大体來說,閩南地區,香港,臺灣及整個東南亞的福建話(同為一個分片)皆可互通无碍。.

新!!: 臺灣話和廈門話 · 查看更多 »

伍人報

《伍人報》是於1930年6月開始由臺灣共產黨黨員王萬得主倡,陳兩家、周合源、江森鈺與張朝基合組「伍人報社」的出版刊物。最初《伍人報》是為左翼聯合陣線刊物型態,不久後便成為了濃厚共產主義色彩的刊物。《伍人報》創刊後多次被禁刊,但仍持續發行至15號(並改名為《工農先鋒》)。此份刊物存在日期雖不長,但受左派青年支持,並與日本多間雜誌社關係密切。.

新!!: 臺灣話和伍人報 · 查看更多 »

伯劳科

伯劳科(學名:Lani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这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生性凶猛。 伯劳古称“鵙”。《尔雅》记载,“鵙,伯劳也。”《曹子建集》卷十記載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聽後妻讒言殺了孝子伯奇,後見一鳥認為是伯奇所化,就說道:「伯奇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結果該鳥真的跟著馬車回家;尹吉甫於是故意叫後妻準備弓弩要射此鳥,卻將箭射向後妻為子報仇,此後該鳥便有伯勞之名。但《曹子建集》和《文选》均稱伯勞為賊害之鳥。.

新!!: 臺灣話和伯劳科 · 查看更多 »

張春凰

張春凰 (1953年-2014年),高雄縣大社鄉人。美國F.S.U圖書資訊研究碩士。曾參與《茄苳》、《台語世界》、《時行台灣文月刊》等刊物的編輯。曾任台灣新本土社社長、清華及靜宜大學中文系的兼任講師。其寫作以記錄生活、關照社會、環境保育、女性書寫見長。著有台語散文集《青春e路途》、《雞啼》、《夜空流星雨》;台語詩集《愛di土地發酵》;評論集《台語文學概論》。.

新!!: 臺灣話和張春凰 · 查看更多 »

开拓者

开拓者(Settler)在以前专用来称呼那些发现未知土地或是在未知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如在十九世纪時欧洲移民穿越美国去寻找可以耕种的土地,他们被成为开拓者。他们中间有些人乘坐着大篷车旅行,大篷车往往是以车队的形式出现的,车队非常的长看不到头和尾。里面装满了各种必备品如食物、衣服、日常用品当然也有许多重要的工具。被各种用品占了空间后的大篷车内的空间非常的小,小孩、病人、妇女才可以坐在大篷车内其余的人都要跟着大篷车步行。 那时的开拓者们受尽了酷暑严寒的折磨和风霜雨露的洗礼,艰难步行穿过草原,越过高山。他们生活在户外,经常缺少食物和水。同时也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袭击,因为印第安人怨恨欧洲人抢走了他们的土地。當時歐洲人以為美洲是 大陸,但是,美洲有原住民,新來者就是殖民者.

新!!: 臺灣話和开拓者 · 查看更多 »

彙音妙悟

《彙音妙悟》(poj)為清朝嘉慶5年(1800年)泉州府晉江人黃謙(字思遜,號柏山主人,南安水頭文半村人),據《閩音必辨》(清朝晉江富允諧(字信和,號知園先生)著,二卷)一書所編寫的一部以泉州音南安腔為主的閩南語音韻學書籍。在台灣使用類似腔調的地區為新北市汐止區、三峽區、林口區等地。.

新!!: 臺灣話和彙音妙悟 · 查看更多 »

便當

便当(弁当(べんとう))即是盒装餐食,在中國大陸被称为盒--饭,在香港被稱为飯--盒,在台湾被称为便--当或飯--包(台灣話:Pn̄g-pau),主要使用盒子盛裝飯菜或面条等各種食物以便於攜帶。主要通行於亞洲以稻米作為主食的地區。.

新!!: 臺灣話和便當 · 查看更多 »

後元音

後元音(back vowel)是使用於一些口語語言中的一種元音類型。後元音的決定性特徵為舌頭的位置盡可能地朝向嘴巴後面,且沒有會被歸類為子音的壓縮。國際音標承認的後元音有:.

新!!: 臺灣話和後元音 · 查看更多 »

後龍鎮 (台灣)

後龍鎮,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發展重鎮,位於苗栗縣西部,南鄰苗栗市、西湖鄉及通霄鎮,西鄰台灣海峽北隔中港溪與竹南鎮為界,東接造橋鄉。本鎮名源自於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後壠社。 境內人口組成以閩南人和客家人參半。.

新!!: 臺灣話和後龍鎮 (台灣) · 查看更多 »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新!!: 臺灣話和徵兵制 · 查看更多 »

來母

來母(l)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次濁音,在三十六字母中稱作半舌音。該聲母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但二等字很少,三等沒有重紐。 其例字如下:.

新!!: 臺灣話和來母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臺灣話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北基

北北基或簡稱基北,是臺灣北部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三縣市的合稱,即所謂的大臺北地區。其範圍等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州的轄區範圍再扣除今日宜蘭縣。也包含北海岸所稱的西北灣(鼻頭灣)地區、基隆北海岸、所謂的東北角(鼻頭角)地區,臺灣本島北端均位於此,地形以山地、盆地、平原为主。 到2017年7月止,北北基的人口數為7,043,533人,總面積2457.1253平方公里。.

新!!: 臺灣話和北北基 · 查看更多 »

北臺灣

北臺灣,為臺灣北部簡稱。關於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北部地區。臺灣話中的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中常稱的頂港(Téng-káng)意指北部或北臺灣地區。以首都臺北市為區域核心,並有目前臺灣第一大的都市新北市,形成臺灣最大的臺北都會區。.

新!!: 臺灣話和北臺灣 · 查看更多 »

北投

#重定向 北投區.

新!!: 臺灣話和北投 · 查看更多 »

北港鎮 (台灣)

北港鎮位於臺灣雲林縣西南方,隔北港溪與嘉義縣相鄰,是雲林三大區域中心之一,海線的政經、區域中心,也是交通、信仰、觀光、文化、醫療、教育重要的鄉鎮之一,因地理位置及歷史文化背景等因素,生活與嘉義都會區關係密切。.

新!!: 臺灣話和北港鎮 (台灣) · 查看更多 »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是中華民國(台灣)為保障及推動各族群語言發展的法律草案,2007年2月2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首次提出,全文共12條,2017年7月3日由文化部再次提出,全文共16條。該法案待立法院通過後,將成為中華民國語言政策的法源依據。.

新!!: 臺灣話和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 · 查看更多 »

國共內戰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臺灣話和國共內戰 · 查看更多 »

國語家庭

國語家庭(国語の家)為台灣日治時期一家所有成員在家都講日語的家庭。認定方法採申請制,通過申請者即成為國語家庭,可獲得證書、獎章及刻有「國語家庭」字樣的門牌。「國語家庭」在當時不僅只是口頭讚賞,也會給予一些實質的優惠。同樣出於統治考量,不少派駐臺灣各地教師警察公務員有能力使用當地語言溝通(如「蕃地」(臺灣原住民地區)日警能通「蕃語」(該區原住民語言);其他地區的日警通台語或客語)。當時出版了一些關於台灣各族群語言的書籍字典供在台日本人使用,許多灣生都可以用台語等本土語言溝通。.

新!!: 臺灣話和國語家庭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臺灣話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臺灣話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周定邦

周定邦(),鹽分地帶台南縣將軍鄉青鯤鯓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任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團長、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台文筆會理事。Bat做菅芒花台語文學會理事長、台文筆會秘書長等。 Kin國寶級唸歌大師吳天羅kap國寶級恆春民謠大師朱丁順,學台灣唸歌kap恆春民謠,創立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chhui-sak台灣唸歌藝術,創作台灣歌á冊史詩,是一位堅心傳承唸歌藝術ê歌仔先。 Bat tio̍h台南文學獎台語小說第一名,南瀛文學獎,鹽分地帶文藝獎,A-Khioh賞台語文學獎,海翁台語文學獎,高雄縣傳統戲劇優良劇本優等獎,〈南瀛之歌〉歌詞甄選第一名,A-khioh賞台語文學研究獎,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類入圍,國藝會補助《桂花怨—台語七字仔白話史詩》文學創作計畫、台語劇本《孤線月琴》出版計畫,教育部母語文學創作獎劇本小說類第一名,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台灣研究」最佳碩士論文獎,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恆春民謠比賽個人組第一名、詩詞徵選第一名、月琴創意組第一名等。 著作有:台語詩集《起厝兮工儂》、《斑芝花開》、《Ilha Formosa》、《義戰噍吧哖—台語七字仔白話史詩》、《桂花怨—台語七字仔白話史詩》、台語七字仔《台灣風雲榜》、《高雄縣傳統戲劇優良劇本徵選集》(合著)台語劇本集《孤線月琴》、有聲光碟《土地的聲嗽—周定邦台語唸歌集》、布袋戲劇本集《英雄淚》、《台灣英雄傳—決戰噍吧哖》。2001年開始,台南人劇團邀請參與「西方經典劇作台語翻譯演出計劃」,翻譯做台語ê劇本有:《神姊奏鳴曲—Macbeth詩篇》(原著William Shakespeare ê Macbeth)、《Soah局》(原著Samuel Beckett ê Endgame)、《虛幻ê遊戲》(原著Rabindranath Tagore ê Mayar Khela)、《Lysistrata:cha-po͘人kap cha-bó͘人ê戰爭》(原著Aristophanes ê Lysistrata)、《跤步聲》(原著Samuel Beckett ê Foot falls)、《椅á》(原著Eugène Ionesco ê Les Chaises)、《閹雞》(原著張文環ê《閹雞》)。.

新!!: 臺灣話和周定邦 · 查看更多 »

味之素

味之素株式會社是日本一家食品製造商,在日本多稱為「味之素KK」,以發明味精及製造各式增味剂著稱。「味之素」(味の素)也是其出產之味精的註冊商標。.

新!!: 臺灣話和味之素 · 查看更多 »

味噌

味噌(;噌,汉语拼音:cēng)、味増或麵豉,是一种有咸味的日本调味品,日本料理的主要配料之一。味噌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是原料的成分和比例的不同。用作制造味噌的原料有豆、米、麦等。其制作方法是将这些原料蒸熟后,再通过霉菌、酵母菌发酵而制成,是醱酵豆醬的日本文化。.

新!!: 臺灣話和味噌 · 查看更多 »

唐山市

唐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天津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42万平方公里,人口780.12万。现辖7市辖区、5县,代管2县级市,市政府驻路北区。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死伤最惨重的地震。.

新!!: 臺灣話和唐山市 · 查看更多 »

出租車

出租車(Taxi),港澳粵通稱「--」,上海習慣叫做「差頭」,是一種基于即时租賃的陸地公共交通服务,按里程表收費。 出租車載客量不多,一般只有3至5個座位。搭乘出租车除了揚手招呼外,還可以透過電話、網絡、手機應用程式預約。.

新!!: 臺灣話和出租車 · 查看更多 »

商业

商业(Commerce),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中文之“商业”含义指社会分工出现的有组织的贸易行为,现代概念指流通领域的所有产业,多与贸易合称“商业贸易”。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營利,如微软、索尼、IBM、联想、通用都是營利性的商业组织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提供运营商业所需的基本资金,一般称这种商业行为为非營利性的,如各种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 一般認為商業行為成立的條件有以下幾點:.

新!!: 臺灣話和商业 · 查看更多 »

內湖區

內湖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北地區,為其十二個行政區之一。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閩南語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語「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則有許多新建商辦大樓,三軍總醫院及臺灣多數媒體皆將總部設於此。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臺灣話和內湖區 · 查看更多 »

全國語文競賽

全國語文競賽,原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展國語於台灣所舉行之競賽,前身為「臺灣區國語文競賽」,隨台灣本土化運動風潮,競賽類別逐漸加入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族語演講比賽,而改稱為「語文競賽」。 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推展國語教育,「國語文競賽」即屬國語運動一環,備受重視。近年來,國語早已成為社會共同語言,而母語、英語教育逐漸興起,語文競賽遂逐漸失去以往推展國語的功能;但在大學推薦甄試的加分意義,以及國語文教育精緻化的背景下,國語文競賽的重要性仍然存在。有部分教育人士認為本國語文不僅是學習外語(特別在翻譯教學)的基礎,資訊化時代的手動寫作能力欠佳(例如火星文現象、作文欠通順、錯別字泛濫),外有大陸簡化字混淆傳統漢字的正確使用,皆使一度式微的國語文競賽有重受重視的跡象。此外,少子化的教職難保,中小學以競賽成績爭取家長認同以求生存,也是間接使國語文競賽競爭再度激烈化的原因。.

新!!: 臺灣話和全國語文競賽 · 查看更多 »

八點檔

八點檔即八點檔次的簡稱,為台灣電視術語,一般特指電視台於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晚間八點播出的連續劇節目時段。在台灣,此名詞更被廣泛運用。雖然台灣老三台曾有在星期六或星期日晚間20:00播出電視單元劇或連續劇的紀錄,但台灣電視業界通例是不將這些時段視為八點檔。 由八點檔衍生而來的,還有「六點半檔」、「七點檔」、「九點檔」、「十點檔」等名詞;但由於其他時段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不若八點如此統一(八點檔播出的節目幾乎都是連續劇),故不如八點檔多見。 新加坡新傳媒8頻道雖然開台以來星期一至星期五晚間九點都播出連續劇,但是2015年才開始使用「九點檔」稱呼這個時段的連續劇,則七點半播出的連續劇,並沒有這類稱呼。.

新!!: 臺灣話和八點檔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臺灣話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六堆

六堆(客語南四縣腔:liugˋ duiˊ)始自臺灣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原籍潮州府之鎮平縣(今蕉嶺)、程鄉縣(今梅縣)、平遠縣、大埔縣,和汀州府之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各縣的客家墾民,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流域以東聯合客家十三大庄與六十四小庄組成之自衛組織。.

新!!: 臺灣話和六堆 · 查看更多 »

前元音

前元音(front vowel)是使用於一些口語語言中的一種元音類型。前元音的決定性特徵為舌頭的位置盡可能地朝向嘴巴前面,且沒有會被歸類為子音的壓縮。國際音標承認的前元音有:.

新!!: 臺灣話和前元音 · 查看更多 »

倭寇

倭寇(倭寇)是东亚地區对东亚海盗的贬称,一般是指13至16世紀期間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沿岸的海盜,这些海盗被抓拿后一般報稱自己為日本人,故此又说是為日本海盗,惟歷史上倭寇来源众多,成分复杂,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 倭寇不一定都是來自日本的海盜。前期的倭寇,以日本人为主体,被称为「真倭」;戚繼光《紀效新書》倭寇的盔甲、武器、劍術戰法描述的非常清楚,和官府對決的戰鬥確實以精湛的日本劍術,甚至能做到一攻五。後期的倭寇,出現了以中国人为主体、其他東亞族裔為輔,被称为「假倭」,《明史日本傳》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朝鮮正史《世宗實錄》(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

新!!: 臺灣話和倭寇 · 查看更多 »

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日本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台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

新!!: 臺灣話和皇民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石門區

石門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為一個濱海的小漁里,也是台灣最北端的行政區,區內除漁獲外另有出產桶柑、花生、茶葉等農產品,「石門粽」也相當有名。地名的由來,是因為在區內有個被稱為「石門山」的海蝕門,本區的富貴角燈塔亦是臺灣本島最北的點。 值得留意的是,負責供應新北市與桃園市用水的石門水庫雖然名字中也有「石門」兩字,但卻與石門區無關,該水庫實際位置是在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的交界處。.

新!!: 臺灣話和石門區 · 查看更多 »

王育德

王育德(),國際台灣語研究權威、台灣獨立運動重要領導人之一,亦為日本「台灣青年社」及其機關刊物《台灣青年》之創辦者。.

新!!: 臺灣話和王育德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臺灣話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琉球鄉

琉球鄉是隸屬於臺灣屏東縣的一個鄉,全境坐落於臺灣本島西南外海,管轄範圍為琉球嶼(俗稱「小琉球」)全島,面積約6.8平方公里,為該縣內面積最小的鄉鎮市;人口密度則為全縣第二,僅次於全縣唯一的縣轄市屏東市。.

新!!: 臺灣話和琉球鄉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臺灣話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臺灣話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福佬

福佬(即福建人,亦作學佬、鶴佬、河老、河洛)原為广东居民對福建居民的稱呼,對福建人而言,這屬於一個外來名稱。.

新!!: 臺灣話和福佬 · 查看更多 »

福佬客

福佬客(白話字、台羅:hok(hô/ho̍h)-ló-kheh,四縣腔台灣客拼:hog loˋ hagˋ),俗稱「客底」,由林衡道首次提出,指改用閩南語,被閩南化的台灣客家人後裔。在臺灣人口的統計中,可能多達200萬人,而調查中,多數會依其本人的意願,列為臺灣閩南人。年輕一輩的福佬客,以國語為主要使用語言,可能亦以閩南人自居。也有原本是閩南人,因定居桃竹苗客家庄,後代講客家話的客福佬。.

新!!: 臺灣話和福佬客 · 查看更多 »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新!!: 臺灣話和移民 · 查看更多 »

筆談

谈,是指人們在面对面的情况下不使用口頭語言(對話、交談)而是通過互相書面書寫或鍵盤輸入文字(書面語言)的方式,來傳達彼此意思的溝通行為,相對於對話交談而言,其傳達訊息的速度及效率相對較慢,但精確度則較高。 筆談通常在如下場合進行:與聽覺障礙者不采用手語的交流時、無法進行對話時(如水中等)、不通曉對方的語言而對話者皆知曉共同的書面語(漢字、文言文、英語等)、不能發出聲音時,等等。特別是,在東亞(或漢字文化圈)地區,漢字、文言文則發揮了共同書面語的作用,當翻譯員不在的情況下,多可以進行筆談。現代,很多國家都教授英語,因此当与英語讀寫能力較強而聽說能力欠缺的人用英语交流时,可以用筆談進行意思的溝通。另外,為了防止交談被竊聽,人們有時也會采取筆談的手段。.

新!!: 臺灣話和筆談 · 查看更多 »

籼稻

稻()(学名:Oryza sativa subsp.)或秈米,亦有稱絲苗米(港澳)或在來米(台灣),是稻米的一個亞種。秈稻,又稱旱稻,生長適合長日照,比粳稻耐熱耐旱,米粒長但粘性差,与粳稻相比,米粒中蛋白質和直链澱粉含量均较高。生長期短,可以輪作,產量高。傳統上,華中、華南、台灣、印度及中南半島出產的米為秈米,而中國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區及日本、朝鮮等地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粳米。在長江流域可進行稻麥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 早期台灣原住民栽種的稻米是以小米為主,直到明鄭鄭成功來到台灣、發現台灣很適合栽種水稻,才開始由中國大陸引進台灣大量栽種,因此開啟台灣稻米王國的開始。但是台灣稻米的基礎工程奠定在日治時代,當時日本政府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策略投入經營台灣的蔗糖與稻米產業,大力建設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並將所生產的蔗糖及稻米運回日本,但是當時台灣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日本人稱之為「在來米」意指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口感比日本人習慣的粳米差,因此日本人育種出了適合台灣耕種的粳米品種蓬萊米。 近來台灣育種出台中10號,其為秈稻品種,口感卻接近粳米。.

新!!: 臺灣話和籼稻 · 查看更多 »

粤东

粤东,指广东東部,其涵义较固定,包括以下地级市: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汕尾,但客家地区的梅州、惠州、河源(有时计入粤北)。廣東可劃分為四片區域: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

新!!: 臺灣話和粤东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臺灣話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紙幣

紙幣,又稱為鈔票,粵語稱為銀紙,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特殊的紙張)印制成的特殊貨幣凭证,通常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一种货币符号。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一种货币符号,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而是由国家对其面值进行定义。相比起硬幣,紙幣的面值通常較高。.

新!!: 臺灣話和紙幣 · 查看更多 »

瑞芳區

芳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全市東北方,左側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昔日以礦業繁一時,1990年代以來發展出以礦業文化為中心的觀光業。.

新!!: 臺灣話和瑞芳區 · 查看更多 »

瑶族

族或徭族、傜族,是亚洲的一个民族,其历史比较悠久。有研究认为:瑶族起源于古代东夷部落,与九黎族关系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盘瓠。 中国的瑶族人口為285.3萬(2010年),62.1%在廣西(147萬),21.5%在湖南(70萬),8%在廣東(20萬),8%在雲南(19萬),1.5%在貴州 。此外,江西、湘西等地亦有分布。 瑶族跨境而居,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分布一些。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越南瑶族人口超过62万,是越南第9大民族。东南亚国家排华年代--,部分瑶族人还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等地。 瑶族民风比较淳朴而强悍。由于常受历代统治者的驱除和歧视,一般在山区居住,因此有“无山不成瑶”之说。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80年代创制了瑶文,用拉丁字母拼写勉语优勉土语。通用汉语。很多人能同时操壮语、苗语等语言。.

新!!: 臺灣話和瑶族 · 查看更多 »

瓦斯

斯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瓦斯 · 查看更多 »

生魚片

生魚片,又称“鱼生”,古稱魚膾、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在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甚至歐洲等地都有類似的吃法,可說是相當國際化的一種料理。 -- 吃生魚片有低機率感染廣節裂頭絛蟲,所以一般只能吃海水魚的生魚片、且一定要經過低溫冷凍或其他殺菌處理。.

新!!: 臺灣話和生魚片 · 查看更多 »

甲 (單位)

(源自akker的發音)是臺灣農民計算田地面積之單位,換算成公制1甲為0.9699公頃,合2933.99904坪。 甲這個單位,源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臺灣時期。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臺灣省通志稿 卷三》,引用《赤崁樓筆談》:自紅夷至台,十飲之地,名為一甲。 根據張光裕編《臺語音外來語辭典》,甲應源於「阿甲」,荷蘭語「akker(田園之意)」,臺灣閩南人以臺灣話取其尾音。1甲为625平方戈(即边长25戈的正方形面积),1戈約为2.5弓,1弓为5营造尺(1营造尺约合32公分)。 在臺灣荷西殖民時期,甲就是土地的面积单位。 鄭氏王朝和清治时期也沿用了这一制度,但開墾者多使用犁為單位,一犁約等於五甲。 臺湾日本殖民时期之后,逐渐采用甲和日制单位坪通用。 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後,公家文書,如土地所有權狀(地契)等,全面採用公制之度量衡,面积单位改为「平方公尺」和「公顷」。但民間在习惯上,一般都使用「坪」和「甲」来表示面积,其中「坪」多用于城市、房屋面积,「甲」多用于农地和山坡地。.

新!!: 臺灣話和甲 (單位) · 查看更多 »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新!!: 臺灣話和甲午战争 · 查看更多 »

电视

电视(Television,簡稱TV)这个词语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如:连续动态的影像和聲音转换为电子訊號,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电子訊号,后再将电子訊號还原为影像和聲音的技术,即电视;指接收这种电子訊號的设备,即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訊號为连续动态的影像和声音的装置,即电视机;一种特别的社会文化现象,特指人群之间、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訊息交流、訊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訊號的传输、电视訊號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到見今仍十分普遍。.

新!!: 臺灣話和电视 · 查看更多 »

熊文燦

文燦(),貴州永寧衛(今四川敘永)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書,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因圍剿張獻忠不力,被崇禎帝下獄處死。.

新!!: 臺灣話和熊文燦 · 查看更多 »

畲族

族(,注音:ㄕㄜ),或稱為畲客、山客,唐代稱蠻獠。中國東南少數民族,中國大陸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數民族。畲族漢化取漢姓後很多以四大姓氏鍾姓、藍姓、盤姓以及雷姓作為畲族漢姓。多數以广东潮州凤凰山為发源地,畲族在古代時遷入华南各地,唐宋明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以及浙江山區等。.

新!!: 臺灣話和畲族 · 查看更多 »

煤气

气从字面意思上讲是与煤有关的气体,但是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煤气具有不同的解释:.

新!!: 臺灣話和煤气 · 查看更多 »

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是發生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琉球王國船難者因擅闖台灣原住民領地而遭到出草,日本因而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以及隨後清日兩國的外交折衝。在日本,这次事件被稱為「--」或是「--台之役」。這起事件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用兵,也是清日两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外交事件之一。.

新!!: 臺灣話和牡丹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相互理解性

互理解性指语言学上的互通程度(亦称互懂程度),為某种语言的使用者在从未接触另一种语言(包括听或学习)的情況下,能通过听力或阅读理解另一种语言的程度。这一数据常被用作区分语言与方言的重要根据。另外,社会语言学亦會用作区分的根据。 语言互通有时是不对等的,即语言A与语言B的使用者在交谈时,语言A可能更易被语言B的使用者理解,反之则不成立。互通常发生在地理上毗邻的语言或方言之间,特别是方言连续体中。.

新!!: 臺灣話和相互理解性 · 查看更多 »

瀕危語言

瀕危語言(endangered language)指的是使用人數越來越少的、行將滅絕的語言。.

新!!: 臺灣話和瀕危語言 · 查看更多 »

白話字

白話字(、POJ,台羅拼音:,閩南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廈門話或臺灣話正寫法。白話字原本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所創造並推行的,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但是白話字經過發展,包括了廈門地區和台灣都有教會以外的人使用,也有人用之來書寫客家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因此,白話字已經不限於教會。由於是歷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臺灣話拼音書寫系統。2001年成立的台灣羅馬字協會是以推動白話字為正式文字的重要民間團體之一。台灣羅馬字協會及台文筆會等諸多本土社團亦將白話字稱為台灣字。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國民黨查禁白話字之前,白話字在台灣使用年代久遠,並用白話字出版數種刊物,由於台語是聲調語言(現今台語共有七個本調),音調提供區分字義的重要資訊,用白話字作為書面語應用是可行的也不會引起混淆,台灣羅馬字協會規定當漢字與羅馬字出現爭議時以羅馬字為準。 在中國大陸,這套方案主要在學界用於與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對照。此時,白話字常被稱作「甘為霖方案」或「廈門音新字典方案」。 在台灣,1970年代國民政府全面禁止使用白話字,並沒收教會的白話字聖經,而同時代,閩南民間的白話字也因為國語運動而漸漸式微。,蔣為文著,發表於2013《台語研究》期刊,5(1),pp.74-97。但在此之前,白話字就已經有百年以上的實際使用歷史,亦曾經在閩南和台灣的教會中相當普遍地被使用過。例如台灣第一份大眾媒體——創刊於1885年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正是使用白話字當作文字媒介的。 白話字本身不僅是標音系統,經過發展,更應被視為一套文字系統,在拼寫上不宜妥協於各地腔調及語音的變動。如欲反映語音,應以IPA國際音標為記音符號。如「蚵」台北腔、台南腔,但在白話字都以「o」表記。又例如「電」寫作「tiān」,但現代許多人都受懶音影響而讀近似「tēn」。 作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拼音文字,白話字被廣泛的閩南語使用者作為書寫表記的工具之一。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協作的閩南語維基百科便是以白話字做為知識傳遞的文字媒介,為閩南語的語彙保存、正寫表記以及知識推廣都做出了些許貢獻。.

新!!: 臺灣話和白話字 · 查看更多 »

白水湖春夢

《白水湖春夢》是台灣小說家蕭麗紅的一本長篇小說,全書以華語、台語互相混雜寫成。.

新!!: 臺灣話和白水湖春夢 · 查看更多 »

白沙

白沙可能指:.

新!!: 臺灣話和白沙 · 查看更多 »

白沙屯

白沙屯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白沙屯 · 查看更多 »

百越

越部落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由于内部“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百越”。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75页。.

新!!: 臺灣話和百越 · 查看更多 »

花田少年史

《花田少年史》是以1960年代到1970年代間的日本鄉間為背景,故事以主人翁小學三年級學生花田一路為中心的作品。 漫畫最初在1993年發表於《Mr.

新!!: 臺灣話和花田少年史 · 查看更多 »

花蓮市

花蓮市(撒奇萊雅語:Nabakuwan;阿美語:Kalinko)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北段,北接新城鄉,南連吉安鄉,西鄰秀林鄉,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全國人口第二密集的縣轄市(次於新竹縣竹北市)。與其雙子城吉安鄉相加總後亦為東臺灣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約18.8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花蓮市和新城鄉面積經四捨五入取小數點後四位後仍完全一樣(29.4095km2),而與宜蘭市之面積四捨五入取第2位亦同,兩者同列為全花蓮縣最小的鄉鎮。 同時亦為花蓮縣政府之所在地,也是本縣及東台灣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管理花蓮、臺東的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在本市。.

新!!: 臺灣話和花蓮市 · 查看更多 »

音位

音位(Phoneme),又譯音素,是人類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聲音单位,是音位學分析的基礎概念。一個字或詞可由一至數個音節組成,一個音節可由一至數個「音段」(元音、輔音等)組成。音位與音段很類似,然而音位的基本定義是要能區分語義,如果兩個聲音所代表是同一個詞彙、同樣的意義,則異音可被視為同一個音位;反過來說,一個詞的任何一個音位若被換成別的,那麼它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詞,意義也會隨之改變。有意義的詞都可由音位組成,然而代換其中任何音位卻不能保證產生有意義的詞,也有可能變成無意義的一串音。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一組音位,這也就是這個語言的語音系統,音位可用來研究某個特定語言中如何將音組合成詞。音位有時被譯為「音素」,然而音素一詞在中文裡的用法較為混亂,不一定都是指音位。.

新!!: 臺灣話和音位 · 查看更多 »

音韻學

音韻學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音韻學 · 查看更多 »

莊柏林

莊柏林(),臺南市學甲區人,現居台北市。父親為國小校長。台南一中、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民事訴訟法研究。曾任台灣高等法院簡任法官、律師、淡江和文化大學教授、考試院典試委員、司法院審議委員、台灣國辦公室(908台灣國運動)監察長;2000年陳水扁總統聘為國策顧問。.

新!!: 臺灣話和莊柏林 · 查看更多 »

聲調

聲調(Tone)的完整意義是指音节在發音過程中的高低抑揚性(音調,或稱音高)及頓挫性(韻尾或閉塞音)。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音調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數字的調值表示,模仿音阶1-5。調值55表示音節的調高相當於5(so),時長兩拍。要準確地確定一個聲調的調值,需要借助靈敏的電子儀器來記錄和分析。聲調不同會導致相同輔音和元音的音節和詞語含義不同,此即所謂的變調時所造成之語意歧異性,例如現代標準漢語的「買」與「賣」。 現代標準漢語不具備入聲韻尾,不具頓挫性,其聲調僅僅指音調的抑揚升降性。現代標準漢語包含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一般不當作是聲調。 粵語、閩南語、客家語、越南語、吴语、晋语等帶入聲韻尾,其聲調含義包括抑揚性和頓挫性。調值相同的兩個音節是否帶入聲韻尾會導致其頓挫性不同而決定其是否爲兩個不同的聲調,最典型的例子粵語,是“九聲六調”的粵語中:有九個不同的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但只有六個不同的調值。.

新!!: 臺灣話和聲調 · 查看更多 »

聲調語言

聲調語言(英語稱為 tonal language 或 tone language)即依聲調之相異而表達出不同之語義,而「非聲調語言」依聲調之相異只是表達出不同之語氣。人類所用的語言,可以分為「聲調語言」、與「非聲調語言」。CHARLES Q. CHOI,"Speaking in Tones",LINGUISTICS,2007 SCIENTIFIC AMERICAN.

新!!: 臺灣話和聲調語言 · 查看更多 »

聲門塞音

聲門塞音(Glottal stop)為声门闭塞形成的辅音,亦稱「清喉塞音」。它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在X-SAMPA中的符号是 ?。.

新!!: 臺灣話和聲門塞音 · 查看更多 »

聲門音

聲門音(glottal consonant、聲門輔音,古漢語:喉音),現代亦稱「喉音」,是用声门發出的辅音。許多語音學家認為它們,或則至少是所謂的摩擦音,或是一種「過渡狀態的喉音」且沒有一絲如其它輔音該有的語音;事實上,有些人認為他們一點也不像是輔音。然而,在語言學上聲門塞音至少表現出像是典型的輔音、比如在南島語系的鄒語裡。.

新!!: 臺灣話和聲門音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臺灣話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荷蘭語

荷兰語(Nederlands),又稱尼德蘭語,属於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主要通行於荷蘭,在比利時與蘇利南有六成人口使用它,這三個國家共同組成荷蘭語聯盟。是荷蘭、比利時、苏里南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官方語言。在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的佛兰德斯地区通用。欧洲约有2300万人以荷兰语为第一语言,還有曾經被荷蘭統治了四個世紀的印度尼西亞也有日常的使用。 "1% of the EU population claims to speak Dutch well enough in order to have a conversation." (page 153) 荷兰语字母表由26或27個拉丁字母组成,除A至Z外,在Y后面有一个 IJ 。荷兰语有时用 IJ 代替Y。 荷兰语与英语和德语接近,同属西日耳曼语支。荷兰语是由古代低地德语诸方言演变而来,最早的荷兰语文献可追溯到12世纪的佛兰德斯。当代荷兰语是五种方言群体的集合:中西部方言(包括南、北荷兰省,乌德勒支,海尔德兰的大部和西兰的岛屿等地区使用的方言),东北方言(格罗宁根、德伦特、上埃塞尔和海尔德兰东部使用的方言),中南部方言(北博拉班特及其周边的林堡地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博拉班特和东弗兰德斯),西南部方言(西弗兰德斯)和东南部方言(荷兰的林堡地区大部和比利时的同名地区)。东北方言通常被称为萨克森方言,东南方言被称为东部低地法兰科方言,其他的三个群体则被称为西部低地法兰科方言。荷兰的弗里斯兰省的语言通常单独列为一种语言:弗里斯兰语。南非荷兰语是17世紀殖民者所說的荷蘭語的變種,有相當數量的馬來、班圖諸語言的借詞和語法散佈其中,南非白人的祖先名為布爾人,其名稱的由來是來自荷蘭語中boer(農夫)這個單詞。 荷蘭語的舌後音較德語、俄語等多,除了ch發舌後音外,連g也是發舌後音的。.

新!!: 臺灣話和荷蘭語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臺灣話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順天府

順天府,中国明清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市区,但管辖面积不同。“順天府”也指该地区地方政府衙門,相当于现今北京市政府。.

新!!: 臺灣話和順天府 · 查看更多 »

顏思齊

顏思齊(),字振泉,一字樞泉,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精通武術,為人豪爽,廣受敬重。17世紀東亞知名的武裝海商,曾為方便經商於馬尼拉受洗為天主教信徒,教名為Pedro,故當時以Pedro Chino而知名。曾以臺灣作為基地,是早期登陸臺灣的漢人。可能是倭寇海商甲必丹李旦的副手。.

新!!: 臺灣話和顏思齊 · 查看更多 »

顾炎武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曾化名蒋山傭。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朝直隸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知識淵博,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清初三先生”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新!!: 臺灣話和顾炎武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臺灣話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颜色

色或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還包含心理等許多因素,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新!!: 臺灣話和颜色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臺灣話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臺灣話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香蕉白話

香蕉白話,又稱香蕉白仔話、蕃薯白仔話、溫州白話,或簡稱香蕉白,是從日治時期至當代流傳於南台灣的平埔族群秘密語,主要以閩南語混雜,高雄甲仙一帶大武壠族部落亦會混雜當地大武壠語。.

新!!: 臺灣話和香蕉白話 · 查看更多 »

香油錢

日本的賽銭箱 香油錢,又稱「香火錢」、「香紙錢」、「添油香」、「添香油」等,在台灣,俗稱「添油香」、「功德金」、「寄付」、「寄付金」(來自日語,捐款之意),在日本稱「賽錢」。有時被引申為奉獻給各種宗教的金錢。 古時信徒常以線香、蠟燭、燈油、金紙等物品,捐獻廟宇、寺院,以供祭祀之用。但後來逐漸不以實物捐贈,而以金錢替代,故稱香油錢、香火錢、香紙錢。.

新!!: 臺灣話和香油錢 · 查看更多 »

解嚴

#重定向 臺灣省戒嚴令#戒嚴令的解除.

新!!: 臺灣話和解嚴 · 查看更多 »

詞彙

#重定向 词汇.

新!!: 臺灣話和詞彙 · 查看更多 »

詔安客語

詔安客語(客語白話字:Cheu-ôn Hak-ngî),或稱漳州客家語、閩南客家語,該腔調稱為詔安客事(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Zhio^ Onˇ Kaˊ Su,IPA:),是指福建漳州的客家居民所使用的語言。明末清初移民台灣者,主要分布地位於雲林縣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其次是桃園市八德區、大溪區、龍潭區等小村落一帶。.

新!!: 臺灣話和詔安客語 · 查看更多 »

語音

在语言学中,语音(phone)可以被认为是用来表示语言的声音符号(即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在語音學與音韻學好中,語音一詞所指的是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音。語音是具體存在的物理現象。最小的實際語音单位為單音,而在建構成單音時,可能需要幾個音素合併成的「切音」。.

新!!: 臺灣話和語音 · 查看更多 »

語言變體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是指语言在系统和在条理上相互区分的各种形式。而方言是散文风格、语言风格更广泛的概念。.

新!!: 臺灣話和語言變體 · 查看更多 »

調值

調值(tone number)是聲調的實際讀音,指聲音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形式。調值只表示相對音高,而不表示絕對音高。 表示調值時,經常會使用五度標記法。.

新!!: 臺灣話和調值 · 查看更多 »

高等教育

等教育(études supérieures;Höhere Bildung;higher education;educación superior),又称专上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是一个教育层级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一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这个层级涵盖了学园、大学、學院、神学院、理工学院、技術學院以及其他颁授学位或专业证书的学院级机构(例如專科學校)。.

新!!: 臺灣話和高等教育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臺灣話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變調

變調(tone sandhi)又稱為連續變調、連接變調,即是將聲調變化之方法使用於字詞音節併合上的處理。 變調在梵文裡意思為「合併在一起」。在所有的聲調性語言裡改變聲調的程序是一種主動形態的作為,不過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是一種語言上比較普遍性的聲調併合運作形態。 變調亦存在於許多漢語族语言,如現代標準漢語、粵語、客家语、閩南語、莆仙語、閩東語、吴语與晋语中皆有此現象。現代標準漢語的變調規則比较简单,而莆仙語、閩東語的變調規則最為複雜。.

新!!: 臺灣話和變調 · 查看更多 »

语法

语言学中语法(Grammar)是指任意自然语言中控制子句、词组以及单词等结构的规则,这一概念也被用来指对于这些规则进行研究的学科,例如词法学、语法学或音韵学等,并和其他学科如语音学、语义学或语用学互相补充。在很多文献中,语言学家通常不用“语法”来指正寫法。.

新!!: 臺灣話和语法 · 查看更多 »

貢寮區

貢寮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區內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端,東臨太平洋。 貢寮人口稀少、開發度低,因此境內的龍門被選為飽受爭議的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之設置地點。.

新!!: 臺灣話和貢寮區 · 查看更多 »

賴仁聲

賴仁聲(白話字:Loā Jîn-seng;),台灣台中人,牧師、台語文作家。本名賴鐵羊。賴仁聲為柳原長老教會賴臨長老的長子,曾就讀於台南神學院,受教於巴克禮牧師等人。1921年畢業後,先後在楠梓、清水、二林、萬豐等教會擔任牧師。其一生著有《俺娘的目屎》、《刺仔內的百合花》、《可愛的仇人》等台語白話字小說,亦為出版最多白話字小說的作家,作品具有濃厚的宗教性與社會性,描寫的多為一般的庶民生活,或因信基督後得救的故事。.

新!!: 臺灣話和賴仁聲 · 查看更多 »

賴和

賴和(),台灣彰化人。原名賴河。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新!!: 臺灣話和賴和 · 查看更多 »

路寒袖

路寒袖(),本名王志誠,生於苗栗苑裡鎮,後遷居台中大甲鎮。就讀台中一中時,接觸王尚義的作品,因而進入寫作殿堂。高三下,開始新詩創作,並在臺中《民聲日報》發表作品。高中畢業,與楊逵同在東海花園生活四個月,該經驗對其創作與生活觀有深遠影響。後入東吳大學中文系就讀。於1991年發表第一首台語詩作〈春雨〉,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早,寒》;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1995年出版第一本台語詩集《春天的花蕊》;2003年出版第一本繪本書《像母親一樣的河》;曾以〈畫眉〉、〈思念的歌〉分別拿下第六屆與第七屆金曲獎。於2005年至2008年期間,擔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並於2014年起任職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迄今。.

新!!: 臺灣話和路寒袖 · 查看更多 »

鹿港鎮

鹿港鎮(臺羅:Lo̍k-káng-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平原西北邊鹿港溪口北岸,全境高度均在海拔十公尺以下,西靠臺灣海峽,東以洋仔厝溪支流及安東二排水與秀水鄉相鄰、南以鹿港溪與福興鄉相鄰、北以番雅溝與線西鄉及和美鎮相鄰,面積達71.802平方公里,全區可分為沖積平原、海濱低地、及潮埔地﹝海埔新生地﹞三個部份。人口8.6萬多人,於彰化縣各行政區名列第四。 鹿港是荷蘭及清治時期中臺灣最重要對外經商港口,過往曾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蝦猴、地方傳統小吃、傳統糕點、傳統工藝最為人所知。 因縱貫鐵路與港口淤積,讓鹿港發展停滯,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文物、古蹟,而在地鹿港人也深以此為榮,盡量保持古文物、習俗並與之和睦相處,因此廟會活動頻率與規模為臺灣最重要。 1978年起每年舉辦「鹿港慶端陽」活動,其中龍舟賽為活動高潮,龍舟賽事於福鹿河濱公園(福鹿溪)舉行,於老三台時期每年無法親臨現場者皆可透過無線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賽事並介紹相關活動與介紹鹿港文化,2015年由華視轉播,2016年由年代MUCH轉播;至2017年止已連續舉辦40年。 2013年起每年大多於農曆7月至中秋節前擇日舉辦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時至2017年已連續舉辦5年,2016年更是首次在夜晚舉行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

新!!: 臺灣話和鹿港鎮 · 查看更多 »

軟顎鼻音

軟顎鼻音是輔音的一種,中文俗稱後鼻音,在國際音標中以表示,在X-SAMPA中以表示。普通話的 /ang/、/eng/、/ing/、/ong/ 的韻尾就是此音。.

新!!: 臺灣話和軟顎鼻音 · 查看更多 »

黃叔璥

黃叔璥(),字玉圃,號篤齋,清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屬北京),首任巡臺御史。其所著之《臺海使槎錄》、《南征紀程》等書對於閩南、臺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兄黃叔琳為康熙年間探花。.

新!!: 臺灣話和黃叔璥 · 查看更多 »

黃勁連

黃勁連(),本名黃進蓮,台灣作家,1946年農曆10月28日生,因為父親較晚去鎮公所登記,所以身分證上的出生日期是1947年3月20日。台南縣佳里鎮(今臺南市佳里區)潭仔墘儂。嘉義師專、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畢業。多年來致力於台語文學的創作與推展,是南台灣在台語文學運動的火車頭人物。.

新!!: 臺灣話和黃勁連 · 查看更多 »

黃石輝

黃石輝 ,本籍台灣高雄鳥松(今高雄市鳥松區),作家,左派運動支持者。,"黃石輝",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2011-06-01.

新!!: 臺灣話和黃石輝 · 查看更多 »

黑板

黑板是能讓粉筆於上面標記的平面,通常用作書寫。 黑板可以是一塊漆了深色顏料(通常是深綠色或黑色)的板。黑板下方通常會有一個窄長的架,能放置粉筆和黑板擦。 黑板常用於教學。用沾了水的布或黑板擦(一塊帶氈的木,或一個用布捲成的物體)便可輕易去除粉筆跡。在濕的黑板上書寫,那些粉筆跡難以抹除。.

新!!: 臺灣話和黑板 · 查看更多 »

鼻化元音

鼻化元音(nasal vowel、半鼻音、鼻腔元音)是发音时气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的元音。 国际音标及葡萄牙语都採用“~”標示鼻化。.

新!!: 臺灣話和鼻化元音 · 查看更多 »

鼻音

鼻音是按發音方法分類的一類輔音。發音時,口腔中的氣流通路被阻塞,軟顎下垂,氣流通過鼻腔,與氣流從口腔流出的口腔輔音相對。 (少數的擠喉音可能同時具有口腔輔音與鼻音的性質。)一般的鼻音也可以視為塞音的一種,因為發音的時候,氣流通路被阻礙。有些發音方法會與鼻音混淆,例如半母音。 中古漢語的明、泥、日、疑等聲母,普通話的m、n都是鼻音。 唇齒鼻音通常見於同位異音,幾乎沒有作為獨立音素出現。 從聲譜圖上觀之,鼻音的第一共振峰所處的頻率會移至較低頻的位置(約在250Hz),而零點的產生會造成鼻音在第一共振峰頻率以上的能量,有大幅衰減的現象發生,此能量衰減的現象若與鼻音相鄰的元音相互對照,會更形明顯,因此這種能量衰減的現像是辨別鼻音的方法之一。.

新!!: 臺灣話和鼻音 · 查看更多 »

软腭音

软腭音的舌位ㄣ偶 软腭音(Velar consonant、又稱軟腭輔音,古汉语稱为:牙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舌面后部接近软颚。一些软腭化的辅音在国际音标中还可以用表示(就是上标的浊软颚擦音符号)。 “软腭音”是按被动发音部位分类的说法,按主动发音部位分类则称为“舌面后音”。参见舌根音 中古汉语中的软腭音(古称牙音)包括见/k/,溪//,群//,疑//等声类。.

新!!: 臺灣話和软腭音 · 查看更多 »

齿龈音

齿龈音(舌尖中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牙齦。如现代标准汉语的 d、t、n、l。 英语的/t/,/d/塞音是齿龈塞音,但法语、俄语等语言的舌尖塞音会是齿音。.

新!!: 臺灣話和齿龈音 · 查看更多 »

齒齦鼻音

齒齦鼻音(alveolar nasal、dental, alveolar and postalveolar nasals)是輔音的一種,中文俗稱前鼻音,用於一些口語中。齒齦鼻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漢語拼音中以n表示。.

新!!: 臺灣話和齒齦鼻音 · 查看更多 »

齒齦閃音

齒齦閃音(alveolar tap/flap)為子音的一種。在IPA裡,表示齒、齒齦及齒齦後閃音的符號為,其相對的X-SAMPA符號為。.

新!!: 臺灣話和齒齦閃音 · 查看更多 »

齒齦邊音

#重定向 齿龈边近音.

新!!: 臺灣話和齒齦邊音 · 查看更多 »

龟山

山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龟山 · 查看更多 »

边音

边音(英語:lateral consonant,古汉语:半舌音)是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口腔的气流通路的中间被阻塞,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中古汉语的来母,普通话的l都是边音。.

新!!: 臺灣話和边音 · 查看更多 »

龈腭音

腭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按被动发音部位分类的说法,也叫前硬腭音;按主动发音部位分类,则称为舌面前音之一類。 龈腭音發音部位大概在舌葉之前,发音时舌面前部上升,趨向硬齶的位置上,接近硬腭前部。在国际音标中的位置大體相當於列在“Palatal”這一欄下的發音或者舌面更靠近上顎的位置上的發音,在漢語普通話中,表現為j-,q-,x-這樣的發音部位。.

新!!: 臺灣話和龈腭音 · 查看更多 »

胡民祥

胡民祥,臺南市善化區胡厝寮人。目前定居美國匹茲堡郊區茉里鄉,任職西屋公司工程師。 鼓吹「用台語寫出台語文學的典範」,是海外台語文學運動的重要推手和作家。.

新!!: 臺灣話和胡民祥 · 查看更多 »

郭秋生

郭秋生(),本籍台灣台北新莊,台灣知名作家,筆名秋生、芥舟、街頭寫真師、TP生、KS等。他是台灣話文運動的支持者。.

新!!: 臺灣話和郭秋生 · 查看更多 »

蘆竹

#重定向 芦苇.

新!!: 臺灣話和蘆竹 · 查看更多 »

赣州市

赣州市,简称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常称为赣南地区,是中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之一、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也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西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赣州历史悠久,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浓厚。同时,赣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等美誉。 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新!!: 臺灣話和赣州市 · 查看更多 »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新!!: 臺灣話和閩南 · 查看更多 »

閩南裔台灣人

#重定向 閩南裔臺灣人.

新!!: 臺灣話和閩南裔台灣人 · 查看更多 »

閩南裔臺灣人

閩南裔臺灣人(Hoklo Taiwanese)是臺灣最大的族群,泛指擁有漢族閩南人血統並承襲且認同閩南文化的漢族臺灣人,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及臺灣閩南語。在臺灣人的組成中,祖籍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以及漳州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三,其餘為廣東省海陸豐的海陸豐人以及潮汕移民後裔。 由於閩南語讀寫方法、文化認同與意識形態的不同,對於自我族群和使用語言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臺灣閩南人若以中華民國國語自稱,多慣用「臺灣人」、「閩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園市政府使用閩南人一詞,並舉辦桃園閩南文化節。若以臺灣話自稱時,多以臺灣儂(Tâi-uân-lâng)、河老儂(Hô-ló-lâng)或本省儂(Pún-síng-lâng)自稱。儘管如此,隨著族群對立的消弭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無論國語或閩南語,走向自我認同為「臺灣人」的趨勢愈漸主流。至於語言方面,多數臺灣人多以臺語(Tâi-gí/Tâi-gú)或臺灣話(Tâi-uân-uē)自稱,在國語意境裡也會以閩南語稱呼之。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閩南人或閩南裔等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閩南移民後裔,通常歸類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學家林語堂等;不過,廣義而言,後者也是閩南裔的臺灣人。.

新!!: 臺灣話和閩南裔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閩南語十五音

閩南語十五音(poj)是一種用於拼寫閩南語音系的方法,起源於泉州《彙音妙悟》及漳州《彙集雅俗通十五音》等閩南語韻書。十五音的拼寫方式起源於由泉州人黃謙於《彙音妙悟》中提出的〈三推成字法〉,成為閩南語發展最早的拼字法。十五音的說法是一種代稱,「十五音」是閩南語的「聲母十五音」,此外還須搭配「韻母字母」以及「聲調八音」,才能完整拼寫出一個漢字讀音。爾後,廖綸璣的《拍掌知音》將每一音節個摘取一個常用漢字,製成36張圖表,是閩南語單音字表創作之始。閩南語十五音起源於三推成字法,是閩南語走向拼音化之路的先鋒。.

新!!: 臺灣話和閩南語十五音 · 查看更多 »

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 Some of the most popular are compared here.

新!!: 臺灣話和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 查看更多 »

閩南語拉丁化

於書寫閩南語泉漳片的拉丁化方案有許多種,目前以白話字及臺羅拼音較為流行。白話字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拉丁化方案,因此廣泛流通於全球各地的閩南語流通地區。至於臺羅則是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採用為官方辭典用拼音,並主要流通於台灣。兩者的相容性良好,臺羅可被視為白話字的增補或發展上的分支。此外,廈門大學所編的辭典則採用相容於漢語拼音的閩南方言拼音方案,與上述兩者歧異較大,並不相容。.

新!!: 臺灣話和閩南語拉丁化 · 查看更多 »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又稱:閩南拼音/;簡稱:閩拼方案/、閩拼/)是一套將中國閩南地區之闽南语口语拉丁化标音系統。该系统基於廈門话口音制定,同时制定了泉州话版本和漳州话版本。而另稱「普閩典方案」來自於1982年10月廈門大學主編的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一書。閩南方言拼音方案偶尔也被叫做「闽南话注音方案」。林寶卿《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2007年10月.

新!!: 臺灣話和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 查看更多 »

閩東語

闽东语(buc)是漢語族閩語支的一種語言,通行於中國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東)以及浙江東南部部分縣域。在中國大陸,閩東語被當做漢語的一種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东方言。 福州和寧德的使用者將該語言稱爲平話(buc),意思是“平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浙江泰順、蒼南一帶的使用者,則將其稱之為「蠻講」、「蠻話」或「蠻講話」。.

新!!: 臺灣話和閩東語 · 查看更多 »

閉央不圓唇元音

閉央不圓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種,使用於許多口語語言之中,其國際音標的符號為 ,另一种符号为 ,相對應的X-SAMPA符號則為 。.

新!!: 臺灣話和閉央不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閉後圓唇元音

閉後圓唇元音是元音的一種。用於部份口說語言當中。國際音標用以表示此音的符號為;而X-SAMPA則以 u代表此音。 普通话的韵母u就是此音。 在多數有此音的語言中,此音以唇內('endolabial')的方式發音;然而在少部份的狀況下,此音以唇外('exolabial')的方式發音。.

新!!: 臺灣話和閉後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閉元音

閉元音(close vowel、high vowel(美國使用))是元音的一種,特徵是舌頭的位置盡可能接近上顎,而不产生屬於輔音的過狹收缩。 這個限定是由國際語言協會(IPA)協定的。因為舌頭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閉元音通常也被稱為高元音。.

新!!: 臺灣話和閉元音 · 查看更多 »

閉前不圓唇元音

閉前不圓唇母音是母音的一種,使用於許多口語語言之中,其國際音標的符號為 ,相對應的X-SAMPA符號則為 。 此母音非常普遍,幾乎在所有超過三個母音的語言中都存在著。.

新!!: 臺灣話和閉前不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開山撫番

開山撫番,或作開山撫蕃,意指開發後山(臺灣東部),招撫及武力征服高山族(清稱生番),是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禎所提倡的政策,後由臺灣巡撫劉銘傳延續。.

新!!: 臺灣話和開山撫番 · 查看更多 »

開元音

開元音是一類將舌頭盡可能放低、遠離上顎的元音,故亦稱低元音。世界上98%的語言都有開元音,除了少數語言如。.

新!!: 臺灣話和開元音 · 查看更多 »

開前不圓唇元音

。 |- | 愛爾蘭 |- | 牙買加 |- | 北英格蘭 |- | 約翰尼斯堡北郊 |- | 標準英音 |- | |- | 威爾斯 |- | 考克尼 || st'''u'''ck || rowspan.

新!!: 臺灣話和開前不圓唇元音 · 查看更多 »

藍淑貞

藍淑貞(),屏東縣里港鄉人。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畢業。曾任台南高商教師。現任紅樹林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菅芒花台語文學會常務理事。著有台語詩集《思念》、《台灣圓仔花》。台語文學評論者方耀乾認為:「其詩具女性溫柔婉約的風格,尤以對親情和社會關懷的詩作最能呈現深情款款的一面。」其詩篇〈思念阿母〉、〈劫數〉,收錄在林央敏主編的前衛版台語詩選集《台語詩一世紀》裡。.

新!!: 臺灣話和藍淑貞 · 查看更多 »

*古闽人,夏朝至战国时期生活于今日中国福建一带的古人,闽越人的来源之一。.

新!!: 臺灣話和闽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臺灣話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新!!: 臺灣話和闽南民系 · 查看更多 »

闽语

閩語(Mìng-ngṳ̄;Bân-gú;Máng-gṳ̂;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Hók-gióng-uâ;Hok-kiàn-ō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支,為傳統的「漢語族七大语言」架構中的語言(漢語方言)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大陆的福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東南部和南部,以及臺湾、新加坡、馬來西亞、海外閩台裔人群。閩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再加上閩語內部分歧無法互通,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其下再分為沿山閩語與沿海閩語兩語群,兩語群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 閩語在閩南人口最多的台灣有相當大數量的使用者,影響力僅次於官話(現代標準漢語)。閩語在其他国家華人居住地区也有相當規模的影响力。在海外華人社群中,闽南语影響力僅次於粵語。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閩語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與北美地區也有相當多華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东南亚国家的華人就屬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新!!: 臺灣話和闽语 · 查看更多 »

银锭

銀錠指鑄成錠狀的银两(「錠」亦通「鋌」,量詞,本指未經冶煉鑄造的金屬塊)。元朝以「元」為國號,庫銀逐稱為元寶(取其元朝之寶之意。元初的“中统元宝”也有發行交鈔及錢幣),此後「元寶」一詞也泛指銀錠以至一切金銀貨幣。 此外,「銀錠」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兩之別,而「元寶」一詞也可以專指重五十兩的銀錠。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滅南宋後,返揚州,丞相伯顏以士卒掠奪無度,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將所得撒花銀子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經辦此事的銷錢官依金代銀鋌成例,製成每重五十兩的銀錠,取名“揚州元寶”,呈獻給可汗忽必烈。當時所鑄元寶形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在形制上與南宋和金的銀鋌十分相近。 “揚州元寶”在後世多有出土,一般長約14.5釐米,厚3釐米。背部鐫有“元寶”陰文大字。 中國明清兩代以銀錠用為通貨。今天僅存的五件明代銀作局銀錠當中,其中一件就刻有「銀作局永樂陸年十一月內銷鑄花銀五十兩重作頭顧阿福匠人仇士平陸字一千陸百七十號」字樣。清律也規定,各行省轉交至戶部中央的稅款,必須以五十兩銀元寶為一單位,因此行省衙門會把從百姓處收集來的散銀,鎔鑄成五十兩銀錠才上繳。.

新!!: 臺灣話和银锭 · 查看更多 »

蔡培火

蔡培火(),號峰山,臺灣雲林北港人,日治時期教師及社會運動人士、戰後時期政治人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曾任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等。.

新!!: 臺灣話和蔡培火 · 查看更多 »

蔡秋桐

蔡秋桐(),台灣雲林人,著名的台語文學作家、詩人、政治人物,筆名愁洞、匡人也、愁童、秋闊、蔡落葉等。日治時期曾任地方保正,故有「保正作家」之稱。戰後亦曾擔任第一任元長鄉鄉長,並當選台南縣第一屆參議員。其創作以小說為主,另旁及新詩、漢詩、歌謠等體裁。其創作文字語言以漢文、台灣話文夾雜書寫,手法方面則慣用反諷、寫實,被喻為「反面寫實」。.

新!!: 臺灣話和蔡秋桐 · 查看更多 »

蔣為文

蔣為文(),臺灣語言學家、作家、台語文運動的推行者及越南研究專家。英文名「Taiffalo」,為「Taiwan Buffalo」(臺灣水牛)的簡稱。出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住於台南市。具備台語、客語、越語、華語、英語、日語能力。目前任教於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也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台灣南社副社長、台灣教授協會南區召集人、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董事、台文筆會秘書長、台越文化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台南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台越文化協會第一、二及第五屆理事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第一屆副祕書長及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

新!!: 臺灣話和蔣為文 · 查看更多 »

鄭芝龍

鄭芝龍,字飛黃,小名一官(閩南語:It-kuan;荷蘭書寫Iquan),喀爾文教教名尼可拉斯(Nicholas)(),福建省南安縣人,在17世紀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與明朝封閉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海盜),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且在台灣海峽抗擊及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的第一人。 鄭芝龍為中國明朝末年以華南、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軍人、官員兼且倭寇,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Iquon」、「Iquam」、「Equan」所指均為其人。 1628年,身為海盜的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於1646年投降清朝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被殺。 鄭芝龍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開發福爾摩沙(臺灣),他在臺灣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礎,為漢人移台的主要據點。雖然明朝政府從未管轄過臺灣的土地,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後來於攻臺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臺灣社會。.

新!!: 臺灣話和鄭芝龍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臺灣話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新!!: 臺灣話和自立晚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

#重定向 臺南市.

新!!: 臺灣話和臺南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臺灣話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臺灣話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新!!: 臺灣話和臺灣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

臺灣人是由多數族群所構成,包含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族群,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新!!: 臺灣話和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割讓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馬關條約.

新!!: 臺灣話和臺灣割讓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是台灣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文化、教育機關,專責推廣國語和「我手寫我口」的官話白話文這些語言文字工作。.

新!!: 臺灣話和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籍情結

所謂的省籍情結,是指在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後,在台灣出現的族群間爭議。中華民國政府在身份證記錄上,會記錄每個人所屬的籍貫。被登記為台灣省人的,稱本省人。而外省人指其籍貫登記為中国大陆各省、非台灣省的人,通常這個族群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的中國大陆人及其後代。 由於生活習慣、歷史記憶、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同,常導致兩種族群發生排斥。 不過在1980年後出生的台灣年輕世代,由於身受西化和民主化的影響,省籍情結已經沒有老一輩那麼濃厚,即使是在台出身的外省第二或第三代現在也都以本省或台灣人自居。.

新!!: 臺灣話和臺灣省籍情結 · 查看更多 »

臺灣語假名

臺灣語假名(タイヲァヌギイカナ,,白話字:,臺羅拼音:,閩南拼音:,Taiwanese Kana),是臺灣日治時期時,日本官方單位以日語假名拼讀臺灣話的假名系統,功用類似日文之振假名或中文之注音符號。 臺灣語假名主要以三部分構成,即假名、符號假名、符號。由於當時日語書面文都是使用片假名,臺灣語假名之書寫印刷亦皆以片假名為主。臺灣語假名設計及編纂時,考量臺灣各地腔調之不同,故採廈門話為標準,所以出現泉州腔特有的母音,但臺灣大部分地區腔事實上不使用。.

新!!: 臺灣話和臺灣語假名 · 查看更多 »

臺灣語言列表

臺灣語言列表列出臺灣曾經出現或現在使用的有聲語言、無聲語言,或語言替代之符號工具、如手語和凸字等。 附有†記號者為已消亡語言。另外,台灣對於母語運動相關活動為台灣語言保護。.

新!!: 臺灣話和臺灣語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Tâi-uân Bân-lâm-gí Lô-má-jī Phing-im Hong-àn),簡稱為台羅拼音或台羅(TL),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臺灣閩南語拼音方案。此套拼音並非完全新創,而是整合原有的白話字(POJ,以傳統羅馬字寫成)以及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的閩南語音標部份而來。台羅拼音方案與白話字的相容性良好,可以視為白話字的增補或發展上的分支。在臺灣,使用白話字的社群有較高的意願使用台羅拼音,同時,在官方地位方面台羅拼音方案取代了TLPA。然而,在台灣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台羅拼音未必能夠全面取代白話字。台灣亦仍有基於堅持傳統,繼續使用白話字的人。.

新!!: 臺灣話和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查看更多 »

臺灣閩南語髒話

臺灣閩南語髒話,或臺灣髒話、台語髒話,臺灣話稱之為垃圾話(lah-sap-uē),指的是以臺灣閩南語為媒介所說出的辱人之語。1921年出版的《台灣風俗誌》,是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派出大量的學者研究、訪查的髒話記錄。.

新!!: 臺灣話和臺灣閩南語髒話 · 查看更多 »

臺灣閩南語能力認證

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tl)是中華民國教育部設計並負責規劃的閩南語能力認證考試。.

新!!: 臺灣話和臺灣閩南語能力認證 · 查看更多 »

臺灣民報

《臺灣民報》,是臺灣日治時期中臺灣人所創辦影響力最大的報紙。前身為《臺灣青年》月刊(1920年創辦)、《臺灣》月刊。.

新!!: 臺灣話和臺灣民報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臺灣話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臺灣話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西鄉

臺西鄉(Tâi-se-hiong)是中華民國雲林縣下屬的一個鄉,東距縣治斗六市約三十四公里。以西瀕臺灣海峽而得名,為臺灣方位地名(臺北、臺中、臺南、臺東、臺西)中,唯一止於鄉級的。 臺西北以新虎尾溪與麥寮鄉相隔,南與四湖鄉以舊虎尾溪相鄰,東接東勢鄉,1920年臺灣行政劃分五州三廳,設--,隸屬臺南州虎尾郡,戰後分設本鄉和東勢鄉。臺西鄉同時也是臺灣丁氏的本貫之一。.

新!!: 臺灣話和臺西鄉 · 查看更多 »

臺語諺文

臺語諺文是一套利用諺文來表記臺語語音的拼音文字系統,最早由許曹德所創,並曾於1987年在台灣文化促進會中推行,後來洪惟仁也表示贊同。《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

新!!: 臺灣話和臺語諺文 · 查看更多 »

臺語方音符號

#重定向 臺灣方音符號.

新!!: 臺灣話和臺語方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新!!: 臺灣話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臺海使槎錄

《臺海使槎錄》,簡稱《使臺錄》,為清巡臺御史黃叔璥所著,書始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6月,北京黃叔璥抵臺後經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信。全書凡8卷分三部份:《赤嵌筆談》(第一卷至第四卷)、《番俗六考》(第五卷至第七卷)、《番俗雜記》(第八卷)。其中番俗六考,詳細記錄台灣山川地理、風土民俗。尤其對臺灣原住民的樣貌,更是觀察入微,因此,該書為近現代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基。.

新!!: 臺灣話和臺海使槎錄 · 查看更多 »

金山區 (新北市)

#重定向 金山區 (台灣).

新!!: 臺灣話和金山區 (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蕭麗紅

蕭麗紅(),台灣嘉義市人,作家。她的小說文筆,字裡行間流露著濃厚的古典情懷,在台灣女性文學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民國69年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小說獎長篇小說優等獎。其另一長篇小說《桂花巷》曾拍成電影。.

新!!: 臺灣話和蕭麗紅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臺灣話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苹果

苹果(学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樹為落叶乔木。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新!!: 臺灣話和苹果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新!!: 臺灣話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臺灣話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雙唇鼻音

雙唇鼻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雙唇鼻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m。世界上大部分語言均有使用雙唇鼻音。漢語中“摸”、“麼”等字均是以雙唇鼻音開首,漢語拼音中以m表示。.

新!!: 臺灣話和雙唇鼻音 · 查看更多 »

雙溪

雙溪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雙溪 · 查看更多 »

送氣

送氣(Aspiration),語音學概念,指某些阻礙音在除阻時所伴隨的強烈的空氣噴吐。爲感知送氣與不送氣音之間的差別,試將一只手或點燃的蠟燭置於口前,朗聲說「灘」(//)、「單」(//)兩個字,念「灘」字時可以感覺到掌心受到氣流的衝擊或者看到燭焰搖動,念「單」字時就沒有這些現象。那麼「灘」字的聲母t/tʰ/(透母-ㄊ)就是送氣音,「單」字的聲母d/t/(端母-ㄉ)則是不送氣音。.

新!!: 臺灣話和送氣 · 查看更多 »

連橫 (歷史學家)

連橫(),幼名允斌,譜名重送,小字神送,表字天縱、一字雅堂,號武公、慕陶、劍花。福建省台灣府台灣縣(今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台灣日治時期的詩人、台語文學者、台灣歷史學家。1920年,著作《臺灣通史》完成並出版,是台灣人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版本。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1930年,收了日本人的伍佰元稿費,發表〈鴉片有益論〉,大力誇揚臺灣總督府重新開放的鴉片政策,使他受盡林獻堂等臺灣仕紳的鄙夷,被迫移居中國大陸。 1936年6月28日,連橫因肝癌病逝於上海,後遷葬臺北縣泰山鄉(今日新北市泰山區)。其獨子連震東(1960年曾任內政部長)及其兩代單傳後代連戰(1996年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 其外孫女為文學家林文月。.

新!!: 臺灣話和連橫 (歷史學家) · 查看更多 »

陳元光

陳元光(Tân Goân-kong;),字廷炬,號龍湖,唐朝將領,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父親陳政,母親吐萬氏。墓呈圓丘形,墓前碑文為:「唐開漳陳將軍墓」。 漳州、潮汕与畲族史上的關鍵人物。福建漳州人與臺灣和新加坡的漢族閩南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閩南語:Khai-tsiang Sìng-ông)。.

新!!: 臺灣話和陳元光 · 查看更多 »

陳金順

陳金順(1966年-)台灣藝專廣電科畢業。台語作家。以詩作見長,作品內涵主要觀照台灣本土。設有個人網路新聞台「春天e霧」。台語文學評論者方耀乾認為其「作品以歌詠台灣以及批判政治、關懷社會為主,是戰後台語文學第二代的重要推手。」其詩作〈霧〉、〈烏跤天使〉收錄在林央敏主編的前衛版台語詩選集《台語詩一世紀》裡。.

新!!: 臺灣話和陳金順 · 查看更多 »

陳永華 (明朝將領)

#重定向 陳永華 (明鄭).

新!!: 臺灣話和陳永華 (明朝將領) · 查看更多 »

陈雷

陳雷可以指下列人物:.

新!!: 臺灣話和陈雷 · 查看更多 »

陈明仁

明仁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陈明仁 · 查看更多 »

柯文哲

柯文哲(),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新!!: 臺灣話和柯文哲 · 查看更多 »

探險時光

《探險時光》(Adventure Time,原始標題為探險活寶)是一部美國电视動畫,原創為潘得頓·沃德 ,在美國的分級為TV-PG。由卡通頻道委託製播。故事追隨芬(Finn Mertens the Human,臺譯阿--寶)和一隻擁有能夠任意伸縮自己身體的魔力,是他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養父親生大兒子的狗兒傑克(Jake the dog,臺譯老--皮)展開的探險旅程,他們生活在蘑菇戰爭1000年後的哇賽秘境(Land of Ooo),沿著旅途陸續遇上劇中其他的主要角色:泡泡糖公主(Princess Bubblegum)、冰霸王(The Ice King)以及吸血鬼女王艾薇爾(Marceline the Vampire Queen)。 這部系列基於為和的動畫培養計劃所製作的短片,後贏得了2014年安妮獎的最佳動畫短片。在網路掀起一陣爆紅熱之後,卡通頻道將其挑選並發展為完整動畫,於2010年3月11日試播並於2010年4月5日正式首播。這部深受奇幻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及電玩啟發的系列藉由手繪動畫製作,所有集數的工作都是同時進行的,但每集皆是經由分鏡程序創作,花大約八至九個月完成。探險活寶的卡司以團體錄音方式錄下音軌,而非分別錄製每名配音的對談,系列也經常雇用客座演員配音常回鍋的小角色。 探險活寶每集長約11分鐘,為了滿足半小時的電視時段集數通常成對播出。本系列共已播出8季。初次登台後探險活寶一直是卡通頻道的收視保證。到了2013年3月,每週大約有兩三百萬人收看節目。此系列贏得大眾的正面評價,也在成年觀眾間蔚為風潮,其中許多人是受到它的動畫、故 事吸引。探險活寶獲得提名十二項安妮獎並贏得兩項、五項黃金時段艾美獎並贏得一項、兩項及一次日舞影展獎等。系列亦於2013年贏得了、前述的艾美獎以及,其番外漫畫本獲得一次和兩項哈維獎。此外系列亦生產許多周邊商品如衣服、電玩、漫畫及DVD專輯等等,其本來的名稱「Adventure Time with Finn and Jake」雖被縮短並簡化為「Adventure Time」,但商品上仍繼續使用。.

新!!: 臺灣話和探險時光 · 查看更多 »

林央敏

林央敏,(1955年12月19日-),臺灣嘉義縣太保市人,知名詩人。畢業於省立嘉義師專、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任國小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等。現任靜宜大學中文系擔任台灣文學、中國文學講師。台灣台語文學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倡導台灣民族運動的推動者。.

新!!: 臺灣話和林央敏 · 查看更多 »

林宗源

林宗源(),台南市人,台南二中畢業。1970年代開始以台語寫詩,是戰後提倡以台語寫詩的先鋒之一。 曾任現代詩社社長、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1964年加入笠詩社,1987年為台灣筆會理事,1991年與黃勁連等人創立「蕃薯詩社」,發行《蕃薯詩刊》,強調「台語文學就是台灣文學」,1994年參與主辦第一屆南鯤鯓台語文學營。曾榮獲1976年吳濁流新詩獎,1994年榮後台灣詩獎,2004年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文學貢獻獎。 林宗源重詩的知性,詩作題材多元,從台灣社會、鄉土、人生哲學到政治運動皆有。著有詩集《力的建築》、《食品店》 、《補破網》、《力的舞蹈》、《濁水溪》、《林宗源台語詩選》、《無禁忌的激情》、《林宗源台語詩精選集》等等。.

新!!: 臺灣話和林宗源 · 查看更多 »

林茂生

林茂生(),字維屏,號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原籍臺灣屏東東港,生於大清帝國福建臺灣省臺南府,1916 年取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文學士(東洋哲學專攻),1929 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修習教育哲學),是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取得東京帝大文學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學博士(第一位為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劉明電)、第一位留美博士。曾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彩色玻璃窗題寫「上帝是愛」漢文。在臺擔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臺南師範學校兼職、臺北高等商業學校(今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教授、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戰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大學,自 1945 年 12 月,林茂生受聘為臺大教授,並以校務委員身分代理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處理院務。在擔任《臺灣民報》社長期間,民報社論多次批評陳儀所主持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1947 年 3 月 11 日,於二二八事變中,被中國國民黨武裝人員帶走秘密殺害。目前於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校內設有紀念館。.

新!!: 臺灣話和林茂生 · 查看更多 »

李勤岸

李勤岸(),臺南市新化區(大目降)人,原名李進發,也用過慕隱、牧尹和大目降等筆名發表華語散文及詩,1982年正式將筆名及本名改為李勤岸。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台語課程教授。是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及台灣語文拼音方式整合計畫的主持人,是台語改革進化史上的關鍵人物之一。.

新!!: 臺灣話和李勤岸 · 查看更多 »

板橋區 (新北市)

#重定向 板橋區 (台灣).

新!!: 臺灣話和板橋區 (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新!!: 臺灣話和歌仔戲 · 查看更多 »

段玉裁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朝語言學家,训诂家、经学家。.

新!!: 臺灣話和段玉裁 · 查看更多 »

母語

母語,或第一語言,為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一個人同時可以擁有多種母語,並且可以使用雙語或多種語言。相較之下,第二語言是任何一種語言,不是一個人的第一語言。.

新!!: 臺灣話和母語 · 查看更多 »

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是指使用學生的母語進行的教學活動(除非是學習外國語文相關學科),普遍為世界各國教育制度所採用。然而,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或历史原因,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育。.

新!!: 臺灣話和母語教學 · 查看更多 »

永靖鄉

永靖鄉(臺灣閩南語永靖腔拼音:Éng-tsēng-hiong, 國際音標:)位於台灣彰化縣中部偏東南,地勢平坦,無山岳、湖澤。北緣員林市、埔心鄉,東鄰社頭鄉,西濱溪湖鎮,南接田尾鄉。為台灣本島人口密度最高的鄉。.

新!!: 臺灣話和永靖鄉 · 查看更多 »

民視

#重定向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新!!: 臺灣話和民視 · 查看更多 »

民視無線台

民視無線台是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的主頻道兼綜合台,1997年6月11日開播。也是繼台視、中視、華視、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之後,在台灣開播的第五個無線電視頻道,定頻在有線電視為6頻道(中部、台東為第5頻道)。 民視無線台原收播時間為每週一03:48~05:00,2018年1月1日起改為24小時播出。.

新!!: 臺灣話和民視無線台 · 查看更多 »

民視新聞台

民視新聞台(FTV News Channel)是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旗下的新聞頻道。於1997年5月5日開播,開播時間比民視無線台還早。.

新!!: 臺灣話和民視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民族語

民族語:全世界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又譯為「民族語言網」是一個語言學的相關網站,是基督教以傳教為目的的少數語言研究服務機構「美國國際語言暑期學院」(简称SIL国际,先前稱為「暑期語言學院」)的旗艦網站。 民族語提供了使用人口的數量、分佈、方言、語言學的聯繫,以及聖經版本的有無等資料與數據,并通过“世代失调分级表”(Expanded Graded Intergenerational Disruption Scale,缩写EGIDS)来判断其生命力。美国语言学家认为民族语是“研究全球语言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新!!: 臺灣話和民族語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臺灣話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语族

漢語族(或漢語語族、漢白語族)為漢藏語系中之一支。關於其所包含的語言種類,在語言學界主要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漢語族只有漢語一種語言;另一種認為漢語族包含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等七大語言(或者是加上晋语、徽语、廣西平話),再加上閩語內部不能互通,所以閩語實際上是一類語言,而在語言學上的歸屬應該是閩語語群,其下的閩南語、閩東語、闽北语、闽中语和莆仙語則為單一語言。前一個觀點將贛語、閩語、粵語、吳語、官話、晉語、湘語、客語等列為漢語的方言;而後一種觀點認為漢語族包含了數個互相關聯的各自独立的親屬語言。此外,有說法主張白語(白族的語言)也屬於漢語族,因此亦稱漢白語族。.

新!!: 臺灣話和汉语族 · 查看更多 »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新!!: 臺灣話和汉藏语系 · 查看更多 »

汀州

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福州、抚州置,治所在长汀县(今属福建省)。属江南东道。天宝、至德间属临汀郡。《元和郡县志》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辖境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大历后辖境东北部缩小。 宋朝时,汀州属福建路。北宋時常每歲秋冬,田事既畢,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致劫人穀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鬪格,至殺傷卒吏,則起為盜。南宋时丘文通、晏彪等人於此造反(1949年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將此行為歸類為農民起義)。元朝属福建道,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

新!!: 臺灣話和汀州 · 查看更多 »

河洛

河洛可以是:.

新!!: 臺灣話和河洛 · 查看更多 »

沿海

#重定向 岸.

新!!: 臺灣話和沿海 · 查看更多 »

沿海閩語

沿海閩語是語言學界近年來提出的一個閩語分片,其下包括閩東語、莆仙語、閩南語和瓊雷話,全部分佈在沿海地區。 早期,語言學家們基於研究福州話和廈門話之間的差別,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片。然而,根據1957年中國大陸進行的漢語方言普查發現,閩語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東西(沿海和內陸)之別,而並非南北之別。因而「閩南、閩北分區法」被逐漸廢棄。語言學者們發現閩南(含現在已獨立劃出的瓊雷話)、莆仙、閩東三語間的一致性很大,因此把它們合稱為「閩語東三區」。近年來,隨著閩語更深入的研究,瓊雷話被從閩南語中分出,當作閩語的直系分支,並將這四種語言合稱沿海閩語。 沿海閩語屬於較典型的閩語,其內部的差異比沿山閩語小。沿海閩語中的文白異讀比沿山閩語更多,在多音字連讀的時候,廣泛存在連讀變調、連讀變聲乃至連讀變韻的現象。沿海閩語各話中,撮口呼字比較少甚至不存在。在入聲字中祂們大多保留有塞音韻尾。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16~217頁.

新!!: 臺灣話和沿海閩語 · 查看更多 »

沈葆楨

沈葆楨(),字翰宇或幼丹,諡文肅,是一位生於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的晚清重要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先後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對臺灣歷史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妻林普晴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次女,是為林女婿。.

新!!: 臺灣話和沈葆楨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臺灣話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新!!: 臺灣話和泉州府 · 查看更多 »

泉漳

#重定向 閩南.

新!!: 臺灣話和泉漳 · 查看更多 »

泉漳片

泉漳片 ,也稱為泉漳閩南語、泉漳話、漳泉話、闽台片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地区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廣東海陸豐、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新!!: 臺灣話和泉漳片 · 查看更多 »

泉漳械鬥

泉漳械鬥或稱漳泉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台灣(台湾清治時期),祖籍福建的两大閩南語族群(泉州人與漳州人)間的武裝衝突。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故漳州話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故泉州話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臺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 清代官員李逢時(生卒:1829-1876,字泰階,噶瑪蘭廳人)於1860年代,特作七言古詩〈漳泉械鬥歌〉,表達對台灣歷來許久漳泉火拼現象的感慨。 〈漳泉械鬥歌〉詩云:「漳人不服泉州驢,泉人不服漳州豬。終日紛紛列械鬥,田園廬舍相侵漁。臺灣自昔稱樂土,漳人泉人久安處。邇來強悍風氣殊,更望何人固吾圉。甯長敬,林國芳,挾富挾貴無王章。艋川搖動鯨鯢竄,蟲沙猿鶴罹奇殃。我聞干豆有古寺,土人於此驗災異。今年鐵樹又開花,械鬥從中有天意。天意冥冥不可解,紅羊換劫總堪駭。殺人如草死如眠,骷髏屯積血飄灑。君不見,漳人泉人鷸蚌持,粵人竟得漁人利,漳人是豬泉亦豬。又不見,長敬國芳號令行,漳泉各受二人制,泉人是驢漳亦驢。.

新!!: 臺灣話和泉漳械鬥 · 查看更多 »

泉漳濫

#重定向 臺灣話.

新!!: 臺灣話和泉漳濫 · 查看更多 »

洪惟仁

洪惟仁(,台羅拼音:Âng Ûi-jîn),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創系系主任。台灣語言音標(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簡稱TLPA)計劃的主持人。在台語的改革進化上為關鍵人物之一。.

新!!: 臺灣話和洪惟仁 · 查看更多 »

渡臺禁令

渡臺禁令,是指清朝於1684年派遣施琅擊敗鄭氏政權並將臺灣納入版圖後所公佈的移民政策,即「不許偷渡來臺、不許携眷來臺、不許粵民來臺」。.

新!!: 臺灣話和渡臺禁令 · 查看更多 »

清喉擦音

#重定向 清声门擦音.

新!!: 臺灣話和清喉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軟顎塞音

清軟顎塞音是輔音的一種,在一些口語中存在。國際音標中表示該音的符號是,X-SAMPA符號也是。 清軟顎塞音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語言都有原位音,有的甚至有多於一種的變種。許多印度的語言,尤其是印地語,都有區分原位(不送氣)和送氣。.

新!!: 臺灣話和清軟顎塞音 · 查看更多 »

清齦顎塞擦音

清齦顎塞擦音是輔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中以表示,有時也會寫成(非正式寫法),在X-SAMPA中以ts\表示。在漢語、日語、韓語、泰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中均有此發音。.

新!!: 臺灣話和清齦顎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齦顎擦音

清齦顎擦音為在語音學裡辅音之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齦顎擦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 發音時候舌面前部擡起,氣流通過舌面前部發出摩擦的聲音,聲帶不振動。 汉语普通话拼音和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中的辅音X、威妥瑪拼音之中的hs、以及日语假名し/シ就是此音。國際音標編號為182,X-SAMPA音標為,ASCII音標為。.

新!!: 臺灣話和清齦顎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齒齦塞音

清齒齦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齒齦塞音、齒音和齒齦後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都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t/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語言都有原位/t/音,有的甚至有多於一種/t/的變種。許多印度的語言,尤其是印地語,以及中國各地的方言,都有區分不送氣的/t/和送氣的/tʰ/。現時已知的語言中,只有在尼依夏島外的夏威夷語和口頭的薩摩亞語沒有/t/。薩摩亞語亦沒有/n/。.

新!!: 臺灣話和清齒齦塞音 · 查看更多 »

清齒齦塞擦音

清齒齦塞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affricate)是塞音t和擦音s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清塞擦音。汉语拼音的“c”是送气清齿龈塞擦音,“z”是不送气清齿龈塞擦音。 与英语的z对比:.

新!!: 臺灣話和清齒齦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齒齦擦音

清齒齦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fricative)是輔音的一種。和此音對應的國際音標符號會因為此音是否有噝音還是無噝音而有所改變:.

新!!: 臺灣話和清齒齦擦音 · 查看更多 »

清雙唇塞音

清雙唇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清雙唇塞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在有濁雙唇塞音/b/的語言中,百分之十缺少/p/。這種差異出現在撒哈拉沙漠附近,非洲赤道以北至阿拉伯半島一帶的語言。這個差異的原因尚未有解釋。有可能是阿拉伯語因為回教的傳播而成為北非地區的正統語言後出現的,因為阿拉伯語一早已失去/p/音素;亦有可能是阿拉伯語同樣受另一種更古老的語言影響,而失去了這個音素。另外,這種特性亦出現在其他地方的語言,如原始凱爾特語。另一個出現這個差異的輔音是濁軟顎塞音/g/,但原因並不相同。 清雙唇塞音在世界其他地方非常普遍。除上述地方外,大部分語言均起碼有一種/p/的變種,有的甚至有多於一種作為獨立音素。許多印度的語言,尤其是印地語,以及中國各地的方言,都有送氣的/pʰ/和不送氣的/p/。.

新!!: 臺灣話和清雙唇塞音 · 查看更多 »

清濁音

語音學中,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音稱爲濁音(又稱有聲音,voiced sound),聲帶不振動的音稱爲清音(又稱無聲音,voiceless sound)。輔音(子音)有清有濁,而多數語言中元音(母音)均爲濁音,鼻音、邊音、半元音等响音通常也是濁音。 有时清浊,也表示音系学概念,例如英语的浊塞音往往在语音学上已经清化,但在音系学上仍属于浊音。 普通話以及多數漢語方言沒有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漢語拼音p (ㄆ)和b (ㄅ)均爲清音,其分別在於送氣(aspirated)與不送氣(unaspirated),是兩個音位(phoneme)。法语、西班牙语等拉丁语族语言中,pin的p是不送氣清輔音,bin的b是不送氣浊輔音,以漢語爲母語的人通常聽不出有什麽區別,但是拉丁語族語言爲母語的人則分得很清楚。反之,他們也無法分辨漢語官話中“波、得、哥”和“坡、特、科”的差別。.

新!!: 臺灣話和清濁音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臺灣話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文

#重定向 满文.

新!!: 臺灣話和清文 · 查看更多 »

漢羅台文

漢羅台文,簡稱漢羅(閩南語:),亦稱漢羅混寫,為相對於「全漢」與「全羅」的一種折衷的台語書面文模式。漢羅混合使用了漢字和拉丁化拼音兩種文字系統來表記台灣閩南語的書面與口語,目前仍然是台語的主流書寫模式之一。相較「全漢」使用訓讀字,漢羅在閩南特有詞的表記上有其精準且明瞭的優勢;而相較「全羅」,漢羅則保留了基本的漢字根基。然而,在母語教育缺乏以及書寫的美觀等問題存在之下,除了這方面的學者及自學母語者之外,多數閩南裔台灣人或閩南人並不通曉這套文書系統。此外,究竟哪些詞採用漢字、哪些詞採用羅馬字,常因人而异。.

新!!: 臺灣話和漢羅台文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臺灣話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漢文

漢文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漢文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新!!: 臺灣話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臺灣話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漳州府

漳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府,属福建省。治所在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清辖境缩小,只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中、下游流域及其西南地区。1913年废。 清朝时,漳州府府治仍为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辖: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今福建省漳浦县)、南靖县(县治在今福建省南靖县靖城镇)、长泰县(今福建省长泰县)、平和县(今福建省平和县)、诏安县(今福建省诏安县)、海澄县(县治在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东北岛屿上)共7县;云霄厅(今福建省云霄县)1散厅。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臺灣話和漳州府 · 查看更多 »

漳泉濫

#重定向 臺灣話.

新!!: 臺灣話和漳泉濫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臺灣話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潮州人

#重定向 潮汕民系.

新!!: 臺灣話和潮州人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新!!: 臺灣話和潮州话 · 查看更多 »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新!!: 臺灣話和澎湖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臺灣話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濁軟顎塞音

濁軟顎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濁軟顎塞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嚴格來說,國際音標裡表示此音的符號是尾巴打開的,但是尾巴關閉的亦可以接受。Unicode中的字碼「Latin small letter G」(U+0067)會因應字型的不同而顯示出尾巴打開或者關閉的g。字碼「Latin small letter script G」(U+0261)則不論字體,一律為尾巴打開的ɡ,但此字碼只會出現在國際音標的延伸字型。 在六個最普遍的六個塞音中,清雙唇塞音和濁軟顎塞音在不少語言中都已經消失,數量是有這些輔音的語言的百分之十。消失的原因是地域性的影響,但消失卻並非集中於某一區,而是廣佈在世界各地。(有幾種語言兩個音都缺乏,例如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西伯利亞的凱特語(Ket))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比其餘五個塞音都難發音。發濁音時氣流從肺流出,而軟顎音軟顎關閉,喉嚨和軟顎間的空間較小,空氣很快就填滿該位置,令到清音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濁音。故此和兩者的分別沒有其餘兩對的那麼明顯。這限制令原本有、之分的語言因無法分辨兩個音,以致逐漸消失;或者令語言成形時就忽略了這個音(如侗台语族里大多数语言泰语、壮语、老挝语等)。留意像清小舌塞音和濁小舌塞音兩者中,因為喉門(即小舌所在的地方)更接近喉嚨,空間更小,兩者分別更不明顯,令比罕有得多。 漢語中北京語和粵語均無此音。吳語中有,文讀全濁日常口語時全濁時半濁音,或可被視為濁音清化之兆,受上海等地學者及社會青年影響,得以止清化,漸取成效。.

新!!: 臺灣話和濁軟顎塞音 · 查看更多 »

濁齦顎擦音

濁齦顎擦音又稱爲前舌面濁擦音。發音時候舌面前部擡起,氣流通過舌面前部發出摩擦的聲音,並且聲帶振動。加泰罗尼亚语的j和不分尖團的上海話的“徐”的聲母j就是這個音。 Category:噝音 Category:齦腭音 Category:擦音.

新!!: 臺灣話和濁齦顎擦音 · 查看更多 »

濁齒齦塞音

濁齒齦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濁齒齦塞音、齒音和齒齦後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都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北京官語和粵話均無此音,只有/t/。 吳語有此音,由宋朝廣韻及更早之舌頭音,定紐作/d/。.

新!!: 臺灣話和濁齒齦塞音 · 查看更多 »

濁齒齦塞擦音

濁齒齦塞擦音(voiced alveolar affricate)是塞音d和擦音z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濁塞擦音,國際音標為或。 意大利语的浊z是此音。.

新!!: 臺灣話和濁齒齦塞擦音 · 查看更多 »

濁齒齦擦音

濁齒齦擦音是輔音的一種。和此音對應的國際音標符號會因為此音是否有噝音還是無噝音而有所改變:.

新!!: 臺灣話和濁齒齦擦音 · 查看更多 »

濁雙唇塞音

濁雙唇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濁雙唇塞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 b。 世界上百分之十有此音的語言缺乏清音/p/,見清雙唇塞音。.

新!!: 臺灣話和濁雙唇塞音 · 查看更多 »

朝鮮語

--,是通行於-zh-hans:韩国、;zh-hant:南--zh-hans:朝鲜;zh-hant:北韓-及满洲、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等朝鲜族聚居地區的語言。 朝鲜语在全球约有7560万使用者,是世界第十三大语言。随着大韩民国在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韩语的人数也不断增长,目前许多国家的高中和大学都教授韩语。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語科目中可以選擇韩语應考。.

新!!: 臺灣話和朝鮮語 · 查看更多 »

戲說台灣

《戲說台灣》,是一部台灣電視劇,自2001年7月30日開始,每週一至週五的晚上七點半於三立台灣台播出三十分鐘,假日播出二小時。該劇搜羅臺灣各地鄉野故事,製作出趣味且富教化意義的系列故事劇集。為台灣最長壽的古裝電視劇系列。.

新!!: 臺灣話和戲說台灣 · 查看更多 »

戒严

戒严是指国家在处于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瘟疫或者财政经济危机的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戒嚴實施時司法及行政權會部分或全部由軍隊接管。在有的国家又称之为紧急状态。.

新!!: 臺灣話和戒严 · 查看更多 »

明鄭王朝

#重定向 明鄭時期.

新!!: 臺灣話和明鄭王朝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新!!: 臺灣話和明鄭時期 · 查看更多 »

明清

明清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的二字并称,由1368年至1912年中国实行共和制前最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

新!!: 臺灣話和明清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臺灣話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思宗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臺灣話和明思宗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臺灣話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方言

方言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但有時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語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所謂的「語言」和「方言」進行定義時,無論是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者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我們都無可避免會碰到準則上相當程度的任意和困難。因此,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标准化(特別是指書面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其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

新!!: 臺灣話和方言 · 查看更多 »

方耀乾

方耀乾(Wade-Giles:Fang Yaw-chien;POJ:Png Iāu-khiân;1958年12月18日-),出生於台灣台南,籍貫為臺南市安定區,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目前擔任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領域(閩南語)課程綱要研修小組召集人、教育部國民小學師資培用聯盟本土教育學習領域教學中心主任、國家語言發展法之研究與規劃主持人、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兼分組召集人、 教育部本國語言推動委員會委員等。 方耀乾集台灣文學創作者、研究者、教育者、編輯者於一身,是台語與台灣文學的權威學者和詩人、作家,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台語教育、台語課程綱要研修及台灣本土語言師資培育的主要領航人,國家語言發展法主要起草人。其主要研究領域涵蓋台語文學、台灣文學史、文學史書寫理論、戰後現代詩等,其創作語言為台語,以詩及戲劇為主。詩曾入選各國詩選,被翻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蒙古文、日文、孟加拉文出版。.

新!!: 臺灣話和方耀乾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臺灣話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文山區

文山區是中華民國臺北市轄下的市轄區,位於臺北市南方,與新北市深坑區、新店區接壤。國立政治大學與考試院皆設於此,而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中正區者。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為杏花,臺北市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臺灣話和文山區 · 查看更多 »

文白异读

文白異讀是汉语族的一种特有現象,一些汉字在漢語中有兩种發音:文讀和白讀,兩者代表不同的語音層次:.

新!!: 臺灣話和文白异读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臺灣話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日治時代、日本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可以指:.

新!!: 臺灣話和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臺灣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

日本人(にほんじん)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現在日本吸引了相當多的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當中大部分是華人與西方人,部份外國人歸化了日本國籍,也成為日本人的組成部份。.

新!!: 臺灣話和日本人 · 查看更多 »

日本汉字

日本漢字(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又稱日文汉字,是書寫現代日文時所使用的汉字。 日本漢字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中文使用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繁體字)大同小異。古代日本幾乎完全使用汉字书写文言文。自近代以來,出現一部分由日本人独创的汉字,称为日製漢字或和製漢字,日本官方定為國字,當中部分已被中文收錄。和製漢字主要指未被中文吸收的漢字。 《》是最大的日本漢字字典,共記載接近五萬個漢字,不過在戰後的現代日文中常用漢字大約--有兩千餘個。.

新!!: 臺灣話和日本汉字 · 查看更多 »

摩托車

摩--托車(來自英語的「Motorcycle」或「Motorbike」),在臺灣另稱為機--車、O͘-tó͘-bái(台灣話)、機器腳--踏車,在香港和澳門称为电--单车,東南亞華人圈則稱為摩--哆,是指兩輪或三輪的機動車輛,由摩托化自行車衍化而來,以兩輪為大宗。其種類相當繁多,主要以手排摩托車(俗稱檔車)、輕型摩托車、速克達、美式機車為主流。部分特殊用途的摩托車會加上外掛式的輔助輪,例如身心障礙用車;而在某些軍事或警政用車上,則會加掛一個側面車廂及輔助輪,成為特殊的三輪摩托車。 電單車具有操縱简单、行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因而在日常生活、运输、治安維護、军事中被广泛使用,在发展中国家也被普遍使用。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台摩托車,密度約為每1,000人中有33輛;大部分的摩托車集中於亞洲,佔世界摩托車數量的約58%(不包括日本)。摩托車也常在文学及影視作品中出現,例如日本知名特攝劇假面騎士W所使用的摩托車便以本田CBR1000RR作為藍本。.

新!!: 臺灣話和摩托車 · 查看更多 »

擦音

在语音学上,擦音 (或摩擦音、fricative consonant) 是辅音的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兩個發音器官彼此靠攏,形成狹窄的通道,气流通过时造成湍流发生摩擦,发出噪音。与塞音不同,擦音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擦音下另有一類有噝擦音,發音時除了氣流在窄道間摩擦外,舌頭拉長,將氣流帶到牙齒的尖處造成更高頻率的湍流。.

新!!: 臺灣話和擦音 · 查看更多 »

擬態詞

擬態詞是指用文字化的聲音模擬事物特徵的詞彙。在東亞的語言中有大量的擬態詞;非洲的語言裏也有很多擬態詞;在歐洲的幾種主要語言裏,這種詞很少,並視之為一種兒語化的修辭手法。 古漢語中,落落大方的“落落”,侃侃而談的“侃侃”,“洋洋大觀”的“洋洋”都是擬態詞;現代漢語裏“綠油油”、“黑乎乎”、“矮墩墩”的“油油”、“乎乎”、“墩墩”也是擬態詞。它们没有任何实意,只是发个音模擬事物的狀態特徵,字典只能解释成“形容……的样子”。 形容詞作爲有實意的成熟詞彙,可能源于兒語式的擬態詞。漢語有一個例子,“悄悄”本來是個擬態詞,形容安靜的樣子,可是在現代漢語裏的用法已經像一個獨立的有實意的形容詞。 日語和朝鲜语有大量的擬態詞,因此成爲語言學家的最重要的擬態詞研究對象。 西方語言也偶爾有些擬態詞。比如德語 zack,是一個短促響亮的音節,形容迅速的樣子或趕快的樣子。英語bling-bling,形容閃爍的樣子。.

新!!: 臺灣話和擬態詞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臺灣話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政策

政策(Policy)指政府、機構、組織或個人為實現目標而訂立的計劃。政策包含一連串經過規劃和有組織的行動或活動。推行政策的過程包括:了解及制定各種可行方案,訂立日程或開支優次,然後考慮它們的影響來選擇要採取的行動。政策可以在政治、管理、財經及行政架構上發揮作用以達到各種目標。.

新!!: 臺灣話和政策 · 查看更多 »

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缩写:PC),是指態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用詞,或施行歧視弱勢群體的政治措施。如不能冒犯少数族群、女性、不同性取向、宗教信仰或持不同政见者,及身障人士。少數族群包括以國籍、種族、宗教劃分的族群,與本國主流族群相比。「政治正確」不限於「用詞正確」,也包括觀點、立場、政策和行為的「正確性」,不能違背被認定為「正確」的立場。「政治正確」也被應用於非針對特定人群的範疇,例如氣候變化、動物權益。 事实上,其執行結果卻一直富有爭議。在一些美國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保守主義者及不少評論員的觀點中,政治正確一詞本身“政治不正確”,屬貶義詞,與假道學的意義相類,且會威脅社會的言論自由,對社會價值觀構成威脅,而相關「政治不正確」言論是否構成歧視存在爭議。支持者則認為,傾向採用較中立語言、文明用語來包裝政治正確的語句,本質上並沒有冒犯任何人,並批評部分反對者以「反對政治正確」為理由,藉此煽動仇恨及分化社會。 “政治正確”一中文詞在其他不同的社會中,其語義可能有不同。例如在臺灣可能被當作「符合公眾道德倫理觀、具備愛國情操的言論」。本條目只討論起源自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確現象。.

新!!: 臺灣話和政治正確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俗稱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會,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內的分支功能性委員會之一。在臺灣,2000年之前的國語推行委員會多針對正體漢字語文研究工作、國字字典編纂、國字文字與語言統整做實際統合工作;2000年後,則強調兩岸語文研究及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及臺灣原住民族語的整理與教學。名為推展國語,實際業務為總整全國語文資訊及審議語言文字之標準。 2013年隨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縮編為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閱讀及語文教育科)。.

新!!: 臺灣話和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教會羅馬字

教會羅馬字,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叫“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在这之后,陆续出现了福州话、宁波话、潮州话、海南话、辰州话、莆田话、客家话、上海话、台州话、建瓯话、温州话、官话(北京话)等方言罗马字。.

新!!: 臺灣話和教會羅馬字 · 查看更多 »

招安

招安,又稱招撫。是指一個國家的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通常不外乎給予聽任政府的條件,讓組織有機會重新成為合法組織。如水滸傳中宋朝廷對梁山好漢的招安。被招安有時也只是緩兵之計,如唐朝末年的黃巢、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多次請求招安。.

新!!: 臺灣話和招安 · 查看更多 »

1852年

没有描述。

新!!: 臺灣話和1852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湾话台湾闽南话台湾闽南语台湾通行腔台灣話台灣語台灣閩南語台語台语台閩語臺灣語臺灣閩南話臺灣閩南語臺語臺閩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