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南京市,天津道,太平天国,太仆寺,巡撫,上書房,中允,庶吉士,仪凤门 (南京),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咸丰,咸丰 (年号),兩江總督,知府,祥厚,編修,直隶省,道光,进士,江宁,江宁满城,江阴市,清史稿,清朝,方俊,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 1776年出生
- 1853年逝世
- 云南政府官员
- 太平天國人物
- 清军战争身亡者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陸建瀛和南京市
天津道
天津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直隶省。 顺治元年(1644年)设分巡天津道,驻天津卫。属于保定巡抚、天津巡抚。顺治七年(1650年),河间府辖区并入,全称整饬天津河间等处兵备道。康熙八年(1669年)不称兵备。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天津河道,驻天津府,总管南运河、子牙河和淀河。不管州县钱粮刑名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为天津道,下辖天津府、河间府,兼管河务。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副使衔。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次年(1768年)称分巡直隶天津河间等处地方兼管河务兵备道。民国改为渤海道、津海道。.
查看 陸建瀛和天津道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囯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權,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查看 陸建瀛和太平天国
太仆寺
太僕寺,亦作冏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周穆王任命伯冏擔任周的太僕正,史官寫了冊書,名爲〈冏命〉。.
查看 陸建瀛和太仆寺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查看 陸建瀛和巡撫
上書房
上书房是清代皇子读书的场所。位于紫禁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清道光三年之前多称“尚书房”,道光三年及以後改称为“上书房”。 清朝规定,皇子年满六岁,便要入学拜师就读。上书房总师傅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总师傅保荐若干翰林官面见皇帝,皇帝挑选其中博学谨慎者,钦点为教授某皇子的师傅,并派一二人协助工作,称为上书房行走。.
查看 陸建瀛和上書房
中允
中允,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朝廷之輔助部門,品等為正六品。該官職主要從事皇子或皇帝的內務服務以及文學侍從。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查看 陸建瀛和中允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查看 陸建瀛和庶吉士
仪凤门 (南京)
兴中门又名仪凤门,为中国明朝南京城墙内城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依狮子山而建,南为定淮门,东为钟阜门。 仪凤门原为南京城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要道。成化年间,由于南京守备兵力不足,遂将仪凤门等城北城门堵塞。清朝顺治16年,梁化凤开仪凤、神策二门,出兵奇袭围城的郑成功军队得胜,此后仪凤门得以重建。清朝仪凤门为单孔城门,上设两层箭楼。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以地道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克南京。 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其后,由于挹江门的开通,仪凤门的地位显著下降。 1928年,仪凤门改名兴中门。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6年,南京市政府复建仪凤门,为一三孔拱门。.
查看 陸建瀛和仪凤门 (南京)
侍講學士
侍講學士,中國在明、清二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轄下有典簿,侍詔等。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查看 陸建瀛和侍講學士
侍讀學士
侍讀學士,中國在明、清二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明朝为从五品,清朝為從四品。.
查看 陸建瀛和侍讀學士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查看 陸建瀛和咸丰
咸丰 (年号)
咸丰(a;;公元1851年至1861年七月)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前后共使用11年。咸豐與道光兩個年號常合稱為道咸。.
查看 陸建瀛和咸丰 (年号)
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为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兩江總督厘治軍民,查舉官吏,修飭封疆,在當時全國所設總督中,唯一掌管三省,是管轄省份最多的總督,政治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
查看 陸建瀛和兩江總督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查看 陸建瀛和知府
祥厚
祥厚(,嘉慶六年-咸豐三年), 字寬甫,清朝宗室,隸鑲紅旗,襲騎都尉世職,授鑾儀衛整儀尉。累擢鑲紅旗蒙古副都統,歷山海關、熊岳、金州副都統。道光二十八年,擢江寧將軍。咸豐三年正月,太平軍陷武昌,兩江總督陸建瀛赴上游督師,祥厚偕江蘇巡撫楊文定留守江寧。太平軍沿江而下,壽春鎮總兵恩長戰死,陸建瀛遽退,楊文定亦不候旨逕赴鎮江。清廷逮陸建瀛治罪,命祥厚兼署兩江總督。太平軍陷江寧,祥厚戰死。贈太子太保,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諡忠勇。入祀京師昭忠祠,並於江寧建專祠。.
查看 陸建瀛和祥厚
編修
編修,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品等為正七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儲備人才功能的翰林院,所屬工作為典簿記載,其上有學士、侍讀等官職,另有典簿從官。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中仍設有「編修」一職,分別在考試院、國史館、國家圖書館及各部會單位。其職等因部會而不同,約在公務人員薦任第八等到第九等間。類似的文官職稱有簡任「編纂」、「修纂」等,級別較編修稍高。.
查看 陸建瀛和編修
直隶省
隶省(v),为清朝的内地的一个省,改明朝北直隶设,地在今河北省。初称为直隶地方。康熙八年设守道、巡道各一员。雍正二年,设立布政使、按察使二司,乾隆《清会典则例》正式记载为直隶省。.
查看 陸建瀛和直隶省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陸建瀛和道光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查看 陸建瀛和进士
江宁
江寧,可以指:.
查看 陸建瀛和江宁
江宁满城
江宁满城是清代江宁府城内的八旗驻防城。 1645年,清军征服南京城,随即圈占了城东明代皇城(即明故宫),驱逐当地居民,改为八旗营房。江宁驻防大致保持4000多兵,2、3万人口的规模,由江宁将军节制,负责弹压东南一带的重要使命。 满城城墙周长11公里,约占南京城总面积的20%,是清代各驻防城中面积最大者。满城位于南京城内的东部,呈方形,东、南两面利用明代南京城的城垣,西、北两面利用明皇城的城墙,西南角紧邻通济门,西北角在竺桥附近。满城与汉人居住区之间开辟有3座城门,西侧开西华门、小门,北侧开北安门。惟因正阳门、朝阳门封闭,造成交通不便。.
查看 陸建瀛和江宁满城
江阴市
江阴市,别称“澄”,在中国江苏省南部,是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江阴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梯队。.
查看 陸建瀛和江阴市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陸建瀛和清史稿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陸建瀛和清朝
方俊
方俊(Fong June),籍貫:廣東省番禺,身高5'10"英呎(1.77公分),在臺灣省的大專攻讀文科,做過社會工作和數本影視雜誌雜誌編輯。方俊跟秦燕學習唱歌,1974年開始在香港當職業歌手,擅長作曲填詞,亦經常在電視演唱及客串演出電視劇。方俊在1969年與艷星周玲寶以「情侶形象」組成歌唱組合,在九龍「豪華夜總會」及「愛群歌劇院」演唱。方俊與周玲寶在1979年9月為「國際夜總會」登臺後,在9月中旬到美國及加拿大演出兩個月,表演英語、粵語及國語時代曲,時裝及古裝歌劇。方俊是「星島全音」的基本歌星,1978年組成4男4女的「飛躍歌舞團」,1978年7月13日(星期四)開始在香港島華富邨「翡翠宮夜總會」演出1978年7月13日(星期四),香港《華僑日報》,第五張;第四頁:娛樂圈。。1981年星馬演出並演出星加坡電視台,同年當地推出"森林之歌"個人専輯,1986年為吳鶯音女士三藩市演唱會擔任大會司儀和演出嘉賓。方俊2003年仍在香港九龍經營『音樂人』 cafe Musical 』餐廳,2006年『音樂人家MusicaL Studio』餐廳。2012年退居中國廣州.
查看 陸建瀛和方俊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另见
1776年出生
- E·T·A·霍夫曼
- 乔治·M·比布
- 何塞·德·拉马尔
- 夏尔-弗朗索瓦·布里索·德米尔贝尔
- 孝和睿皇后
- 平田笃胤
- 愛奧尼斯·卡波季斯第亞斯
- 戈特利布·席克
- 昭槤
- 湯姆·勒弗羅伊
-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戈洛夫宁
- 索菲·熱爾曼
- 约翰·康斯特勃
-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 西門·菲沙
- 調所廣鄉
- 让-皮埃尔·布瓦耶
- 趙萬永
- 鄧廷楨
- 阮文寶
- 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
- 阿赫马杜·洛博
- 陈化成
- 陸建瀛
1853年逝世
- 乔治·翁斯洛
- 克里斯蒂安·多普勒
- 兰斯禄·颠地
- 卡尔·腓特烈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
- 奕經
- 奥古斯丁·圣-希莱尔
- 奥古斯特 (奥尔登堡)
- 奥古斯特·罗朗
- 威廉·鲁福斯·金
- 安东尼·葛若弗斯
- 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
- 巴西公主玛丽亚·阿梅利亚
- 弗朗索瓦·阿拉戈
- 德川家慶
- 托马索·格罗西
- 揚·科克·布洛霍夫
- 李察·威廉·哈沃德·威瑟
- 湯貽汾
- 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
- 第七世班禪額爾德尼
- 路德維希·蒂克
- 陈长兴
- 陸建瀛
- 马伦·迪克森
- 高伯适
- 黄爵滋
云南政府官员
- 仇和
- 伊里布
- 勞崇光
- 呂凱 (蜀漢)
- 周保中
- 宋任穷
- 岑春煊
- 張裔
- 李喜
- 李恢 (三國)
- 李江 (1958年)
- 杨崇勇
- 杨崇汇
- 林则徐
- 王君正
- 王文涛
- 白恩培
- 福康安
- 程连元
- 褚中志
- 谢富治
- 赵德光 (1962年)
- 鄂尔泰
- 金人庆
- 錫良
- 锺勉
- 长龄
- 阎红彦
- 陸建瀛
- 霍弋
- 高劲松
- 齐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