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博物館列表

指数 香港博物館列表

下列是香港各博物館的列表。截至CURRENTYEAR年CURRENTMONTHNAME為止,香港共有約60所博物館。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博物館是「一所永久性和開放給公眾的非牟利機構,目的在於服務社會和促進社會發展,負責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及其環境有關的實証,供研究、教育及觀賞之用」。香港國際博物館日2002博物館博覽,第8頁 故此,所有符合以上博物館定義的香港文博機構,皆會收錄在此列表內。 此列表包括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香港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轄下的博物館、教育機構及非牟利團體轄下的博物館、私營及其他組織轄下的博物館,以及已關閉的博物館。此列表並不包括籌建或規劃中的新博物館。此列表會列出博物館的名稱、相片(如有)、啟用日期、關閉日期(如有)、管理機構(不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一節)、所在位置以及入場收費。其中「相片」一欄所列出的是博物館建築物的外貌,如果博物館沒有自有建築物,會以博物館所在的建築物外貌相片代替。另外,此列表中會以淺灰色背景代表設有入場收費的博物館,其所有入場門票價格均以港元計算。.

251 关系: 域多利軍營半山區博物馆區域市政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董電扇博物館史前故事館堅尼地道堅巷堅巷舊病理學院大埔 (香港)大埔墟大埔滘大纪元时报大澳大澳文化工作室太古坊太平山 (香港)威菲路軍營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宏天廣場尖沙咀將軍澳屏山屏山鄧族文物館屯門山頂廣場山頂纜車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山頂道展城館展覽館上窰村上窰民俗文物館上環上海街中區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環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中電集團市區重建局市區更新探知館市政局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三棟屋博物館三棟屋村九龍九龍塘九龍公園...九龍灣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交易廣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樂廣場人類民俗館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廣華醫院伯大尼修院何文田佛光街德輔道律政司保良局保良局歷史博物館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博物館嘉里建設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優質教育基金入境事務處入境處博物館兩依藏六四紀念館元朗国际博物馆日图书皇后大道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展覽館火炭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禁毒處禮頓道科學館道稻香集團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窩打老道童軍文物廊筲箕灣紅棉路綠色力量美利道美利道停車場大廈羅屋民俗館翠屏道翔天廊環境保護署 (香港)百萬大道花園道花園道站銅鑼灣聖士提反書院聖公宗聖約翰大廈荃灣非營利組織青山公路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青衣島青衣西北交匯處衛城道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食物環境衞生署西灣河西貢西貢公路西貢文物館饒宗頤文化館規劃署馬灣香港香港大學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香港天文台香港天文台總部香港太空館香港島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展覽館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公園香港公園體育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科學館香港童軍中心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立法會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香港鐵路博物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警務處香港賽馬博物館香港賽馬會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香港郵政香港郵政總局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館香港醫學博物館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電訊香港電車文化館香港歷史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歷史檔案大樓香港法定古蹟列表香港法例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香港海事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海關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香港文化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文物探知館香港旅遊業香港懲教博物館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學院觀塘調景嶺體育路警隊博物館鯉魚門鰂魚涌鰂魚涌公園賽馬會德華公園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跑馬地跑馬地馬場茶具文物館舊香港大會堂航空探知館般咸道阿公岩村道蘇杭街赤鱲角赤柱薄扶林薄扶林道開館有益藝術推廣辦事處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金管局資訊中心金融街金鐘金鐘道金鐘道政府合署蕉坑英屬香港英皇道電訊堡電訊盈科中心F11攝影博物館HKDI GalleryK11購物藝術館柯士甸道柴灣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東京街東華三院東華三院文物館東方日報梳士巴利道標本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機電工程署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民政事務總署汀九油麻地沙田沙田 (香港)洲立影藝深水埗漁農自然護理署漆咸道星期六明報海防道新紀元廣場新界政府檔案處愛丁堡廣場懲教署 扩展索引 (201 更多) »

域多利軍營

域多利軍營(Victoria Barracks),又稱域多利兵房,是香港昔日駐港英軍一個主要軍營,位於香港島金鐘,約於紅棉路、堅尼地道及金鐘道交界一帶,鄰接當時的威靈頓軍營及美利軍營。現址為香港公園的一部分,軍營內的部份建築物得以保留,舊三軍司令官邸被列為法定古蹟(今茶具文物館),另外數座建築物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域多利軍營 · 查看更多 »

半山區

半山區(英文:Mid-levels)是香港島一個形容住宅區的統稱,當中有廣義及狹義兩個意思。當中狹義半山區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由於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是多個世界最昂貴的高尚住宅所在地。 廣義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西四部分:中環、上環、西環的為「西半山」(當中鄰近中環、上環為狹義的半山區);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近灣仔的為「中半山」;而銅鑼灣一帶(包括渣甸山及畢拉山)稱作「東半山」,而北角的即寶馬山稱之為「北半山」,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西半山居民以較高收入的中產爲主,當中前三者收入相若,後者(中環半山)則只有前三者的60-70%,但仍略高於部份的中產區如太古城西的62,370。.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半山區 · 查看更多 »

博物馆

博物館(拉丁语、德语、英语、荷兰语: Museum)又稱博物院,是安置一套文物典藏的建築物或機構。 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常設展或特展),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大多數的大型博物館位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更具地方性質的博物館位於較小城市、城鎮甚至鄉村。一般人歸納出博物館所富有之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 在古代的博物館,例如亞歷山卓的繆斯,其地位相當於現代的研究所。近代早期的博物館始於富裕的個人、家庭或藝術的私人蒐藏,而且是珍罕或奇特的自然物件與文物展示給中上階級。現在博物館遍佈世界各地,類型也非常多,對大眾有償或無償開放。.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區域市政局

區域市政局(英文:Regional Council,縮寫:RegCo)是香港政府於1986年4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間為香港新界九個地區提供食物衞生、清潔街道、文娛康樂設施、管理食肆等市政服務的法定機構,亦是香港三級議會的一部份(第一級為全港性的立法會、第二級為區域性的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第三級為地區性的區議會),執行部門為區域市政總署。區域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區域市政局行政總裁。.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區域市政局 · 查看更多 »

古物古蹟辦事處

古物古蹟辦事處(英語: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部門,按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於1976年成立,其目標是確保香港最具價值的古蹟及建築物、文物得到保護。 古物古蹟辦事處與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有密切關係。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再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6號,即前九龍英童學校之建築之內。.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古物古蹟辦事處 · 查看更多 »

古董電扇博物館

古董電扇博物館是一所私人的小型博物館,位於香港東區筲箕灣阿公岩村道168號。該博物館由經營汽油生意的商人鐘漢平於2005年10月1日設立,面積150平方呎(約15平方米),原址本來是一所士多地鋪。館內展示了250台古董電風扇,其中以上海1900年至1954年生產的電風扇為主。 開放時間為逢星期日,必須預約,免費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古董電扇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史前故事館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史前故事館位於香港中環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內,於2011年8月開幕,免費對外開放,是香港首個以地球生命為主題的博物館。史前故事館已於2013年9月21日正式關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史前故事館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道

堅尼地道(Kennedy Road),位於香港灣仔及金鐘,是香港島半山區一條主要道路,是為紀念第七任香港總督堅尼地而命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堅尼地道 · 查看更多 »

堅巷

堅巷(Caine Lane)是香港島太平山一條掘頭巷,由普慶坊車路上堅道樓梯街鄰近,步路可通,不過車路是掘頭路。沿途有堅巷花園及歷史建築香港醫學博物館。 堅巷建設於高地之下,是一條U形斜路,晨早不少居民晨運、跑步,日間遊客觀光,晚上開派對,鄰近中環SOHO,不少西人認識。.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堅巷 · 查看更多 »

堅巷舊病理學院

堅巷舊病理學院前身為香港病理學院,是香港首間細菌檢驗所,位於香港島上環半山區堅巷,於1905年興建,並於翌年啟用。該建築現被用作香港醫學博物館之用,並於1990年6月29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堅巷舊病理學院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埔墟

大埔墟(英文:Tai Po Market)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墟市;大埔舊墟(英文:Tai Po Old Market),則是香港現已消失的墟市,兩者都是位於新界大埔。現時大埔舊墟(位於林村河以北,汀角路以西,大埔舊墟天后宮附近一帶地方)已完全成為住宅區,墟市已經消失。大埔墟(位於林村河以南,廣福道兩旁)則仍然有墟市富善街(前太和市,以文武二帝廟為中心),但隨大埔墟火車站遷移,大埔市中心位置已遷到大埔墟四里一帶。由於大埔舊墟墟市消失,卻仍留其名,因此一般人會將大埔舊墟與大埔墟混為一談,實際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大埔墟 · 查看更多 »

大埔滘

大埔滘(Tai Po Kau),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南部,在元洲仔以南一帶。.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大埔滘 · 查看更多 »

大纪元时报

《大紀元時報》是一份發行多语種及多国域性平面報刊的國際新闻機構。編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該報由法輪功學員於2005年在紐約創辦,該報稱獨立於黨派及商業集團之外,宗旨為「維護人權普世價值、揭露中國共產黨政權極力隱瞞的新聞真相」。該報網路版有21種語言,紙本有中、英、法、德、韓、俄等10多種語言版本,於全球約35國家發行免費、收費版共150萬份,例如在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多處旅遊景點、學校及公共場所免費發放,或在通路販售,2006年週發行量達130萬份,主要刊登內容包括主流新聞與評論,亦有文化、體育、娛樂及旅遊等方面的副刊,以及社區廣告等等。2016年3月起,香港大紀元宣佈從免費報章改為收費報章,每份定價港幣8元,在全港250多個報攤正式出售,但同時亦以「非賣品」形式在部分地點有限度免費派發。.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大纪元时报 · 查看更多 »

大澳

大澳(Tai O)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 大澳一條水道向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分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大澳 · 查看更多 »

大澳文化工作室

大澳文化工作室,位於香港大嶼山大澳大澳永安街54號地下,於2001年6月開幕,是一所介紹大澳歷史和文化的展覽館,亦是未受政府資助的非牟利團體。該文物館自稱為香港首所民營博物館,由黃惠-琼-推動民間自資籌辦,黃惠--本人自行管理。 文物館的宗旨就是推動社區文化研究及交流,促進社區更新及發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大澳文化工作室 · 查看更多 »

太古坊

太古坊(Taikoo Place)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是香港島其中一個商業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太古坊 · 查看更多 »

太平山 (香港)

太平山(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爐峰和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坊間通稱山頂(The Peak)或香港山頂,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古名硬頭山,位于香港島西部,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廣義上的太平山是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和奇力山在內的山嶺地形。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 從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為開埠之初獲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標之一,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經禁止華人於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即貴。 自二戰結束後,香港逐漸發展成爲亞洲主要旅遊城市,太平山爐峰峽一帶因景觀開揚,能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絕佳景色,結合山頂纜車成爲香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太平山夜景更享譽全球,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幾乎所有涉及香港的宣傳和創作都會採用太平山景觀的元素。對於香港人來說,九龍獅子山代表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則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太平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威菲路軍營

威菲路軍營(Whitfield Barracks,俗稱摩囉兵房),是香港九龍尖沙咀昔日的一個英軍軍營,現時原址已成為九龍公園。其中數座營房保留至今,均被評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至2009年12月再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威菲路軍營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

孫中山紀念館(Dr.)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紀念館於2006年12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後1個月)正式開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宏天廣場

--(英語:)是香港的一座甲級寫字樓,位處香港九龍灣-宏光道-39號;由信和置業發展,於2003年落成。.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宏天廣場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

將軍澳(Junk Bay或Tseung Kwan O,Junk Bay又譯為「帆船灣」)是香港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沿岸土地亦稱為「將軍澳」,位於九龍半島以東。南部為調景嶺、西南部為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本來為陆上人煙稀少,以水上人为主的小渔村,但現已發展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將軍澳 · 查看更多 »

屏山

#重定向 屏山 (消歧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屏山 · 查看更多 »

屏山鄧族文物館

族歷史及屏山文物徑沿途古蹟,於2007年4月15日正式開放。.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屏山鄧族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屯門 · 查看更多 »

山頂廣場

山頂廣場(The Peak Galleria)是香港一所商場,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山頂道118號,佔地13萬平方呎,為山頂區內最大型的購物中心,發展商為恒隆地產。 山頂廣場建於1992年,1993年2月5日正式開幕。商場樓高3層,原址為1873年至1938年的山頂酒店,其後改為露天巴士總站。現時山頂廣場的地面層仍設有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以及停車場設施。一樓則設有兒童遊樂場,廣場頂層設有一個佔地萬多呎的花園平台,於2008年曾進行翻新。平台內設有收費望遠鏡(現已改為免費),遊人可以在此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及薄扶林一帶的景色。此廣場由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Aedas負責設計。 2015年8月,城規會通過批准在山頂廣場天台興建全港首條空中飛索,全長約120米。 空中飛索設施,局限在商場範圍內完成飛索。每次飛索時速預計可到24公里(約1秒可滑至約6米),即20秒左右就飛完,預計一小時最多可讓120人次參與。不過發展商到2016年9月表示終止計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山頂廣場 · 查看更多 »

山頂纜車

山頂纜車是香港開埠唯一運作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及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於1888年5月30日起運作至今,來往香港島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爐峰峽。.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山頂纜車 · 查看更多 »

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

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是香港的一個私營博物館,位於中环花園道纜車總站,介紹山頂纜車的歷史,並展出超過200件相關珍貴文物。該博物館於2007年9月27日正式開放。.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 · 查看更多 »

山頂道

山頂道(Peak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為來往香港島爐峰峽至灣仔峽的必經之路。山頂道雙線雙向行車,可以行走巴士、小巴及其他車輛。 山頂道始於山頂凌霄閣及山頂廣場以西、太平山餐廳(山頂餐廳)以東一帶,即夏力道、柯士甸山道、盧吉道、舊山頂道及芬梨道交界,沿途經過賓吉道、加列山道、貝璐道、山頂警署、忌利文道、白加道及馬己仙峽道香港仔郊野公園,止於灣仔峽的警隊博物館一帶,即灣仔峽道、司徒拔道、甘道、金馬麟山道、布力徑和香港仔水塘道交界。 山頂道沿途有住宅九雲居、東蘆、豐盛軒、摘星閣、寶雲山及太古大廈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山頂道 · 查看更多 »

展城館

展城館(City Gallery),是以香港未來的城市規劃與大型基礎設施為主題的展覽館,是由香港規劃署負責籌辦與管理。其前身於2002年7月3日啟用的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臨時館址一直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直至2009年4月開始暫停開放,並且遷往美利道停車場大廈的臨時館址,以騰出空間為原址進行擴建,成為永久展館。擴建工程於2012年6月完成,於8月20日開幕,並且更改名稱為展城館,於8月20日起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展城館 · 查看更多 »

展覽館

展覽館,又名展覽中心、展覽廳、展館、展覽場地、展場等,是以舉辦展覽活動為目的的地方或建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展覽館 · 查看更多 »

上窰村

上窰村是香港昔日一條客家村落,位於新界東西貢區北潭涌,荒廢後成為香港法定古蹟,更改作為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村(客家話拼音:)是19世紀中葉(約一八三零年)由黃姓的客家人所建。該村建在一個高出地面的平台上,並於入口築有塔樓作防禦工事(海盜)之用。村內建有一排八所並列的房舍,村旁之海邊設有小碼頭。村民以燒石灰為生,方法是將蠔殼放在窰內燒成灰,可作灰泥及肥料之用。該行業曾經昌盛,帶旺黃氏家族之經濟發展;可是隨著其後英泥及造磚行業的競爭,窰燒工業遂於20世紀初沒落,上窰村亦告荒廢。 上窰村於1981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在1983年經修葺後,於翌年闢作上窰民俗文物館,開放給市民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上窰村 · 查看更多 »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分館。博物館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北潭涌風景區內的自然教育徑,佔地500平方米,原址是一條建於19世紀末原籍廣東寶安縣黃草嶺黃姓族人之村落──上窰村。1981年,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被列為法定古蹟。1984年復修後改為民俗文物館,開放予市民參觀。全館以房舍、更樓、豬舍、牛欄、敞闊的曬坪和其他附設的建築結構為主題,陳列各種農具和家庭用品,並附有相片及圖片說明,重現上窰昔日的鄉村風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上窰民俗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上環 · 查看更多 »

上海街

上海街(Shanghai Street)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街道,貫穿佐敦、油麻地及旺角。街道從北至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與彌敦道、廟街、砵蘭街及新填地街、廣東道大致平行。 上海街於1887年建成時,因為位於眾坊街和當時的差館街交界有第一代的油麻地警署,因此定名為差館街(Station Street),並於1898年11月12日以差館為中心分成南北兩段。直至1909年3月19日,因香港島有差館上街,為免引起混亂,把全段易名為上海街。 1970年代以前,當彌敦道還沒發展時,上海街是當時主要的營商地點,但現在只剩下一些售賣與中國傳統有關的商店,如裙褂店及風水相關的店舖。 上海街原本為3線南行,1970年代由於興建地鐵關係,上海街由荔枝角道至眾坊街一段的右邊行車線改為北行,並只供4條過海隧道巴士線使用(分別為102、104、105以及112),直到1994年該路段恢復為南行。 File:Shanghaistreet1930s.jpg|1930年代上海街上居下舖的唐樓 File:Shang Hai Street in 1960s.jpg|1960年代上海街 File:Shanghai Street night clubs and sexual agencies.jpg|1990年代上海街佈滿廣告招.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上海街 · 查看更多 »

中區 (香港)

香港中區的日落 中區是香港昔日的一個行政區劃,範圍包括現時香港島中西區的東部,即中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中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可以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中國銀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

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於1999年7月2日開幕。位於屯門龍鼓灘村村公所內,鄰近龍鼓灘天后廟,由綠色力量、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和龍鼓灘村合辦,也是香港第一所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宗旨是提高公眾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尤其對於像龍鼓灘那樣具特別科學、歷史及文化特色的地方。 中心經營了數年後關閉。 Category:香港已不存在的建築物 Category:动物保护 Category:龍鼓灘 Category:香港博物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 · 查看更多 »

中電集團

中電集團(簡稱:中電)於1901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China Light & Power Company Syndicate),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中電集團是亞太區具領導地位的能源行業投資者及營運商。集團建基香港逾百載,並成功將業務發展至中國內地、台灣、澳洲、印度、東南亞,參與超過60項投資。中電採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氣及核能等8種不同燃料,提供超過20,000兆瓦發電容量。 中電控股公司(、,CLP Holdings Limited、CLP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是中電集團的控股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中電集團 · 查看更多 »

市區重建局

市區重建局(簡稱:市建局;Urban Renewal Authority)是香港專門負責處理樓宇重建及復修的法定機構,前身為於1988年成立的土地發展公司,鑑於香港政府希望加快市區重建,於2001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成立市區重建局,職責包括加速舊區重建、促進復修樓齡較高樓宇、修葺保育具有歷史或者建築價值的樓宇,並且透過改善舊區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市區重建局 · 查看更多 »

市區更新探知館

市區更新探知館是香港一所以市區重建為主題的展覽館,由市區重建局負責管理,於2009年8月21日開幕。市區更新探知館於2017年遷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9號中環中心地下H6 CONET。展覽館主要介紹香港市區更新的發展,以及市區重建局的理念和工作。館內設有舊區探索、展覽及互動遊戲等,並採用多媒體設施提供有用資料。.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市區更新探知館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

市政局,是一些城市的行政機構或政府部門,可以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市政局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

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位於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1997年12月-1999年12月31日期間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觀,介紹市政局的發展歷程。但是2000年1月1日起,市政局解散後,展覽中心改建為食物環境衞生署辦公室。其後被更改興建為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臨時館址。 Category:香港博物館 Category:中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 · 查看更多 »

三棟屋博物館

三棟屋博物館(Sam Tung Uk Museum)是在香港荃灣的一座法定古蹟和博物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三棟屋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三棟屋村

三棟屋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重置舊客家圍村,本來位於荃灣近現時荃灣站一帶(土名牛牯墩),後來因地鐵工程遷至象山邨以北,大帽山南面山腰。舊有村落因保存良好,被政府闢作三棟屋博物館,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三棟屋村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當中大部份地域都座落在十八區中的九龍城區,位置為筆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硤尾及又一村以東,九龍仔及樂富以西。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環境清幽。而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之主要名校區。此外,此區亦以時鐘酒店和安老院而聞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九龍塘 · 查看更多 »

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Kowloon Park)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前身是威菲路軍營,軍營於1967年正式關閉,並且移交予市政局發展為文娛康樂用途,遂於1970年開闢原來地址為公園,是九龍區第二大的公園(僅次於摩士公園),佔地13.47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九龍公園 · 查看更多 »

九龍灣

九龍灣(Kowloon Bay)原指香港九龍半島東面的海灣,泛指紅磡至觀塘之間一帶海域,屬維多利亞港的一部份。在大幅填海來興建啟德機場後,該海灣面積大幅縮小,現時「九龍灣」之名通常是指原海灣東面一帶,位置為牛池灣以南,牛頭角以西。自政府填海造地起,建成的陸地命名為「九龍灣」,現在主要為住宅、工商業用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九龍灣 · 查看更多 »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位於香港島金鐘正義道9號,為亞洲協會香港分會活化保護的建築群,用作舉辦不同的展覽及學術活動,推動亞洲藝術文化和引進新進藝術家、文化界人士的作品。中心於2012年2月9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中心內設古蹟域多利軍營軍火庫 (Explosives Magazine of the Victoria Barracks;現稱:香港賽馬會復修軍火庫,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Former Explosives Magazine《中心指南》,亞洲協會香港分會,2012年4月),位於香港島金鐘正義道9號。軍火庫庫附屬於域多利軍營,四座建築物在1843年至1930年代落成,作為研製與儲存炸藥之用。駐港英軍於1979年遷出軍營後,舊軍火庫遂成為政府工作間及倉庫,其後被亞洲協會香港分會活化保護,於2012年改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新會址。 軍火庫上層平台的三個爆炸品貯存庫,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下層平台的GG樓則列為二級歷史建築,香港古物古蹟辨事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 查看更多 »

交易廣場

交易廣場(英文:Exchange Square)是香港的一組辦公室大樓,位於香港島中環康樂廣場8號,鄰接港鐵香港站。交易廣場共有3座辦公大樓,底層設有商場,地下設有巴士總站。並有多條行人天橋連接國際金融中心,怡和大廈及環球大廈。在第二座正門噴水池擺放有台灣雕塑大師朱銘鑄造的太極雕塑,及一對水牛雕塑。在第一座的正門水池中央,裝放有一個8字形的雕塑。 交易廣場由香港島中環著名大業主置地公司1982年2月以47.55億元的高價向港府投得。該地盤佔地14.4萬方呎,投資總額高達80億元於同年4月22日興建。第一及第二座於1985年落成,樓高52層(188米),於同年6月28日開幕。第三座則於1988年落成。 交易廣場地位十分重要,香港交易所的交易大堂設於交易廣場,其名字得名於此。交易廣場亦是日本總領事館、加拿大總領事館等外國駐港機構的所在地。美國會的會所位於第二期最頂兩層。 交易廣場第一及第二座均為幻彩詠香江參與匯演的建築物。交易廣場第一座大堂設有展覽廳,時常有藝術作品展覽。展覽廳旁並放有一柱古炮,名牌說明是建築地基時發現,背景不詳。.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交易廣場 · 查看更多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查看更多 »

康樂廣場

康樂廣場(英文:Connaught Place)是香港一個容許車輛進入的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圍繞著怡和大廈(舊稱康樂大廈),呈U字形,兩端連接干諾道中。而香港郵政總局和交易廣場也是座落於康樂廣場附近。 康樂廣場從前是中環填海所得的地皮。 在2007年中之前,是海岸線之一,現在已因中環及灣仔第3期填海工程成為內陸。 康樂廣場有一個24小時開放式公園,設有水池,放置有亨利·摩爾大型铸铜雕塑,名「對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康樂廣場 · 查看更多 »

人類民俗館

人類民俗館(Museum of Ethnology)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滘紅林路2號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內,於2000年開幕,是香港首個以世界民族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只限團體參觀,並不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人類民俗館 · 查看更多 »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Yan Chai Hospital Wong Wha San Secondary School,YCHWWSSS)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政府津貼全日制文法中學,由王華湘出資資助仁濟醫院於1999年創辦,是仁濟醫院創辦的第五所中學。.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 查看更多 »

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Kwong Wah Hospital)是香港一间公立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中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張復熾醫生。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耗資1億6,000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廣華醫院 · 查看更多 »

伯大尼修院

伯大尼教堂(Béthanie),位於香港香港島薄扶林近薄扶林村一帶,於1873年到1875年年間陳卓倫,(2007年),〈Heritage The Last Horizon:最後的地平線〉,《am730》2007年11月14日號,P.28 特寫。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建成,為傳教會士的休養之所。「伯大尼」是聖經中耶穌救活死去多天的拉撒路所在村落的名字,有救活病人的含義。伯大尼修院的箴言「主啊!你所愛的病了!」(Domine, ecce quem amas infirmatur.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伯大尼修院 · 查看更多 »

何文田

何文田(Ho Man Tin,舊作Ho Mun Tin)為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西部的谷地,位於旺角之東南,京士柏之北,是一個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包括窩打老道山、何文田山道,區內主要幹道包括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公主道、窩打老道等,1號幹線穿越何文田。 何文田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私人和居屋屋苑林立,但也有公共屋邨。香港公開大學總校舍位於何文田。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擁有多座西式別墅。何文田山道是九龍半島一個高尚住宅區域之一,附近的樓價亦一直居高不下,住戶包括多位各界名人以及演藝界名人。.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何文田 · 查看更多 »

佛光街

佛光街(Fat Kwong Street)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何文田的一條主要街道,西北起何文田常盛街,接連培正道。東南至紅磡馬頭圍道,與民裕街接連。另外近和衷街有行車天橋跨越馬頭圍道,以紅磡道/大環道東為終點。 Fat Kwong Street at night.jpg|佛光街近冠暉苑 Fat Kwong Street near Ultima at night.jpg|佛光街近天鑄 HK Hung Hum Ma Tau Wai Road view Loong King Mansion facade Yue Man Street Bridge Jan-2013.JPG|佛光街天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佛光街 · 查看更多 »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德輔道 · 查看更多 »

律政司

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縮寫DO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的司法部門,由律政司司長主管,專門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絕大部分刑事檢控、草擬香港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律政司 · 查看更多 »

保良局

保良局(Po Leung Kuk)是香港慈善團體,歷來以「保赤安良」為宗旨,初期主要是遏止誘拐婦孺,為受害者提供庇護及教養。隨著香港社會的轉變,現已成為龐大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優質多元服務。.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保良局 · 查看更多 »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Po Leung Kuk Museum)位於香港銅鑼灣禮頓道66號,是介紹保良局發展歷程的博物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位於新界東西貢區西貢東郊野公園之內,起點為北潭涌,途經海灘,並以西貢東郊野公園的上窰民俗文物館為終點。 在泥灘上,可以看見紅樹林直立的氣根從泥面伸出,吸取空氣。更遠處可見到一種葉長而帶刺的高大灌木,果實狀似菠蘿,稱為露兜樹。另一種則是可製傢具而樹皮纖維可製繩的黃槿。兩種植物都生長於海邊和灘旁。沿途還有含羞草、錫葉藤、牙香樹、薛荔、菠蘿麻、量天尺(霸天鞭)、稻田、番石榴、竹、龍眼。在散石灘,更可見到各類動物如彈塗魚及蟹等。 上窰民俗文物館前身是上窰村。館內展示19世紀黃氏客家族人在當地居住情況,當中包括所用過的物品及照片,如農具、傢俬等,使遊人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狀況。.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 查看更多 »

國際金融中心

#重定向 国际金融中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國際金融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

國際金融中心(簡稱國金;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縮寫:IFC)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地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香港屬下的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由美國建築師西薩·佩里擔任設計建築師及由著名香港建築師嚴迅奇擔任項目建築師,其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恒基兆業地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部的所在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2003年落成時,成為當時全球第五高、大中華地區第二高及香港第一高的建築物,直至被環球貿易廣場取代香港第一高的地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 · 查看更多 »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KFBG(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KFBG)前稱,是香港一個環境保育教育中心及植物園,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帽山北坡和山麓,林錦公路近林村白牛石以及元朗觀音山一帶,佔地148公頃,範圍橫跨了大埔區和元朗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查看更多 »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博物館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博物館(英文: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Museum),園內簡稱農場博物館,於2006年落成,位於香港新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內,專門介紹和展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文物、資料和歷史。現今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嘉里建設

嘉里建設有限公司()為香港最大的物業投資及發展公司之一,專注於豪宅市場;憑藉優良的管理服務,令嘉里建設成為享負盛名的卓越地產商。此外,嘉里建設不但是香港最龐大的貨倉業主及營運商,亦正至力擴展旗下的物流業務。嘉里建設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地產公司,由郭鶴年家族持有,成立於1978年。主要業務是物業發展及投資、經營及擁有物流及貨倉業務、進行與基建有關之投資、及擁有及經營酒店業務。 公司在百慕達註冊,主席為黃小抗。2004年資產淨值為HKD 23,025,315,000 ,純利為HKD 1,955,560,000 。.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嘉里建設 · 查看更多 »

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

#重定向 白鷺湖互動中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 · 查看更多 »

優質教育基金

優質教育基金(Quality Education Fund,),是香港一個為推動教育改革而成立的基金,由前特首董建華在1997年10月於他的首份施政報告中倡議成立,用以資助各項有助香港優質教育的計劃。 基金成立之時,獲得政府撥款50億港元,以基金的投資收入支持長期運作。資助對象主要是對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及一般中、小學的教育)具成效的計劃,但亦有大專院校申請,用以資助有助推動基礎教育發展的研究計劃。計劃最初開展時,會全數撥給成功申請者,但現時已改為配對基金,根據申請者所籌得的款項來批出等額的撥款。 另外,所有成功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的申請,都要在計劃完成後提交檢討報告。報告會放在基金的網上資源中心供人瀏覽,一方面有助公眾人士監察基金的運用,亦有助其他申請人作參考之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優質教育基金 · 查看更多 »

入境事務處

入境事務處(簡稱入境處;Immigration Department,縮寫作 IMM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轄下的紀律部隊之一,負責出入境事務、打擊非法勞工、執行入境條例等。現任入境事務處處長為曾國衞,領導5,819名軍裝人員及1,564名文職人員。.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入境事務處 · 查看更多 »

入境處博物館

入境處博物館(英文:Immigration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屯門青山灣入境事務學院內(鄰近新咖啡灣泳灘),於2006年落成啟用,由入境事務處負責管理,是以該部門發展及日常職務為主題的博物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入境處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兩依藏

兩依藏博物館是香港一家私人博物館,由香港明式傢俬收藏家、財經界人士馮耀輝創辦,館長爲馮耀輝先生的千金馮依凌。 兩依藏前址位於中環都爹利街,正式搬遷至上環荷李活道華冠大廈,其名字以馮耀輝兩名女兒馮依凌及馮依琪命名 明報 2011年5月11日。馮耀輝是全中國擁有最多明式家具的收藏家,全球則排名第二。兩依藏的藏品主要屬三大類,包括明清古董家具、西洋粉盒及沉香木,而明式家具則多爲黃花梨木及紫檀木製成。 馮耀輝已購入上環荷李活道181號至199號華冠大廈2至3樓,並準備作爲兩依藏長期館址 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2月3日。 2007年,兩依藏曾於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展覽。2008年,兩依藏則於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上展出估值約600萬元的「棋楠」沉香 太陽報,2011年5月11日。.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兩依藏 · 查看更多 »

六四紀念館

六四紀念館(June 4th Museum)最後館址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路3號富好中心5樓,是以六四事件为主题的纪念馆,由支聯會籌辦,耗資976萬港元。门票票价标准票港币20元;优惠票10元。紀念館被批評是支联会的籌款工具,以解決长年入不敷支的狀況。 紀念館與大廈法團一直有法律和行政方面的爭議,2016年7月11日正式閉館,現正物色新地方。.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六四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设在每年的5月18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于1977年5月18日制定,并从当年起开始举办。设立该主题日旨在号召世界各国关注博物馆和文化事业,促进世界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1992年起,每年國際博物館日都會設定主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国际博物馆日 · 查看更多 »

图书

图书,通常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书通常由墨水、纸张、羊皮紙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在书脊上组成。组成书的一张纸称为一张,一张的一面称为一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狭义图书的概念也在扩展,制作书的材料也在改变,如电子格式的电子书。 从广义理解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訊息的媒介。书也指文学作品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信息学中,书被称为,以区别于杂志、学术期刊、报纸等连载期刊。所有的书面作品(包括图书)的主体是文学。在小说和一些类型(如传记)中,书可能还要分成卷。对书特别喜爱的人被称为爱书者或藏书家,更随意的称呼是书虫或者书呆子。 买书的地方叫书店,图书馆則是可以借閱書籍的地方。2010年,谷歌公司估计,从印刷术发明至今,大概出版了一亿三千万本不同書名的书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图书 · 查看更多 »

皇后大道

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建築的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分为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東(可簡稱為大道西、大道中及大道東),由中西區的石塘咀,一直延伸至灣仔區的跑馬地,全長約5公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皇后大道 · 查看更多 »

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展覽館

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展覽館是香港一所以知識產權執法工作為主題的展覽館,於2007年10月30日開幕,由香港海關負責管理。展覽館原位於九龍九龍灣宏光道39號宏天廣場10樓,2010年遷往北角渣華道222號海關總部大樓25樓2514室現址,主要推廣尊重知識產權的文化,並加強區內的合作交流。 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展覽館佔地235平方米,興建費用約200萬元。館內主要展示超過300件海關人員歷年來搜獲具代表性的侵權物品和冒牌貨品。還展出知識產權執法歷年來的演變,令市民深入了解海關的執法工作。館內亦設有不同主題的模擬侵權罪案現場,供予海關前線執法人員內部訓練之用。 展覽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參觀前需要向海關申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展覽館 · 查看更多 »

火炭

火炭(Fo Tan)位於香港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工業區。然而,於港鐵東鐵綫上的何東樓車廠上蓋也有大型私人住宅,而香港體育學院、沙田馬場以及彭福公園則位於火炭東面的新填海區。石門是繼火炭後,沙田區的第二個工商貿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火炭 · 查看更多 »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Lions Nature Education Centre,簡稱LNEC)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半島對面海蕉坑,是香港首個自然教育中心,佔地約34公頃。 教育中心前身是建於1950年代的「政府實驗農場」,在1986年關閉,於1987年香港政府把附近一帶共24公頃土地劃為蕉坑特別地區,再得國際獅子會基金(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簡稱L.C.I.F.)撥捐20萬美元建設經費,於1991年2月27日由國際獅子總會會長畢嘉士(William L. "BILL" Biggs)及漁農處處長李熙瑜博士主持奠基,同年6月8日由當時的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主持揭幕。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為學校、公私營機構和市民大眾舉辦各類自然教育、實地研究和康樂活動,協助保護香港的自然環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 查看更多 »

禁毒處

禁毒處(英語:Narcotics Division,ND),是香港政府保安局轄下的部門,成立於1972年,制定禁毒政策和統籌一切有關禁毒的執法行動、禁毒教育、研究、國際合作禁毒和對付洗黑錢活動事宜,以及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禁毒處 · 查看更多 »

禮頓道

頓道(Leighton Road)是香港銅鑼灣區一條主要道路,由三條直路曲尺形連成,東面連接高士威道、怡和街及伊榮街交界,西面連接摩理臣山道及堅拿道交界,全長850米。 禮頓道途經利園山一帶,早年由怡和洋行擁有,其後由利希慎家族購入,易名利園山。現在是商業及住宅區,相較銅鑼灣其他地區較為幽靜。禮頓道較為狹窄,來回只有3至4條行車線,由波斯富街至黃泥涌道一段西行線為電車往跑馬地路線一部份。每逢快活谷馬場或香港大球場舉行賽事,禮頓道都會實行特別交通措施,並會出現擠塞。.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禮頓道 · 查看更多 »

科學館道

科學館道(Science Museum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東北部的一條街道,鄰近紅磡灣、尖東碼頭、Hotel ICON、香港理工大學、暢運道、康莊道、華懋廣場、麼地道、加連威老道、康宏廣場、尖沙咀公共圖書館、香港消防處總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新東海商業中心、港晶中心、新文華中心、科學館徑、科學館廣場、香港日航酒店、梳士巴利道、香港海底隧道九龍入口等。科學館道雖然是以附近的香港科學館命名,但科學館卻比該道路遲了數年,於1991年才落成。 Science Museum Road near Cheong Wan Road (Hong Kong).jpg|科學館道近暢運道 Science Museum Road (Hong Kong).jpg|從香港歷史博物館向東南眺望科學館道,左方為康宏廣場 Science Museum Road at night (Street Light rays improved).jpg|科學館道夜景.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科學館道 · 查看更多 »

稻香集團

稻香集團(稻香控股有限公司,Tao Heung Holdings Limited(Tao Heung Group),)是香港一個中式酒樓飲食集團。集團成立於1991年,主席及創辦人為鍾偉平,至今擁有多個品牌,包括稻香、稻香超級漁港、迎囍大酒樓、客家好棧、潮樓、潮館、鍾菜、領鮮、HIPOT、稻坊、HITEA巧味、燒一流。各品牌自有不同的飲食風格,集團於香港擁有逾60間分店。稻香集團以「選擇豐富、品質優良、信譽昭著、大膽創新」及「好食、抵食」作為宗旨。 稻香控股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全年業績營業額上升6.5%至約43.2億元,以地區劃分,香港業務收益達30.06億元,按年增長0.6%,佔公司總營業額69.6%。內地方面,期內收益增長23.2%至13.14億元,純利下滑8.4%至2.74億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稻香集團 · 查看更多 »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是香港的一所私人博物館,由稻香集團營運,館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火炭坳背灣街13號1樓。 該館原稱人類飲食博物館,由羅金成及其友人合資創辦,原址位於粉嶺安樂邨樂天街1號,在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間營運。博物館樓分兩層,面積約7,900平方呎,展示各國的飲食文化,包括世界各地的食具、器皿、香料等。該館曾舉辦各種飲食活動,如法式田園燒烤、圍村盆菜、花茶、水餃等試食活動,並有專人導賞。當時人類飲食博物館只於星期日及假期開放。 2005年10月該館得到稻香集團注資接辦,更名為稻鄉人類飲食博物館重新裝修開放,展覽包括容器及煮食用具展品、中西調味料、茶與咖啡種類及用具介紹,另有中西式婚宴區、模擬舊式酒樓實景場地的港式酒樓文化區,稻香集團的歷史及演變,展示1950至60年代的香港茶樓文化,並將1977年舉辦滿漢全席的菜餚重演。重新開放後,該館改為不收入場費,只接受團體預約參觀。 2008年7月,博物館遷往火炭新址重新開幕,並更名為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新館址佔地約5,000平方呎,分為稻米區、匙筷區、香料區、大自然區及世界奇趣區等五個展區。館內掛有昔日油麻地國賓大酒樓的龍鳯木雕,於1970年代以原木雕刻而成。公眾人士參觀時間為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9:30-10:45、11:00-12:15、14:30-15:45及16:00-17:15,參觀者必须提前通过电话或網上預約,获得預約成功确认后方可按预约时段前往参观。.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窩打老道 · 查看更多 »

童軍文物廊

童軍文物廊(英文:Scout Gallery)位於香港九龍柯士甸道香港童軍中心11樓,由香港童軍總會公共關係署負責管理,是以香港童軍發展歷史為主題的展覽館。 童軍文物廊於1996年設立(原設於香港童軍中心11樓的走廊),以蒐集及保存童軍文物,利用研究及陳列展品,作為宣傳及教育用途,並提升童軍成員的歸屬感。2003年,童軍文物廊搬到更具規模的現址,並與童軍物品供應社充分結合。.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童軍文物廊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

箕灣(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筲箕灣 · 查看更多 »

紅棉路

紅棉道(英文:Cotton Tree Drive),是由香港港島金鐘上半山區的一條交通幹線。它起始自山下東行線車道的金鐘道交匯處,及金鐘道西行線車道,而山上尾段分叉接駁到堅尼地道西段,及花園道的南段(近香港動植物公園東面出口)。 紅棉道舊稱木棉徑(英文:Kapok Drive),其名字是因為該處的木棉樹而得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紅棉路 · 查看更多 »

綠色力量

綠色力量是一個香港的志願團體,成立於1988年,關注香港的環境事務及相關問題。 該組織經費來源是市民捐獻、會費、贊助及籌款活動的收入。.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綠色力量 · 查看更多 »

美利道

美利道(Murray Road)是香港中西區的一條道路,可以作為香港島金鐘和中環的分界。道路北接愛丁堡廣場與干諾道中交界,南接半山區的花園道與金鐘道交界。 美利道在遮打道及美國國際集團大廈(前富麗華酒店)、遮打花園以東,和記大廈以西,鄰近美利道的東邊有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它是多層式大廈。.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美利道 · 查看更多 »

美利道停車場大廈

美利道停車場大廈(英文:Murray Road Muiti-storey Carpark,1973年-2017年4月30日,2017年7月至12月暫時重開)為香港一座清拆中的停車場,位於香港中環美利道2號,東面是接紅棉路至金鐘行人天橋系統,即是中區行人天橋系統金鐘系統。美利道停車場大廈是多層式大廈,佔地近3萬平方呎,共設有324個泊位,在1973年7月30日落成啟用,天台設有多間流動電話基站。.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美利道停車場大廈 · 查看更多 »

羅屋民俗館

羅屋民俗館(Law Uk Folk Museum)位於香港柴灣,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中的其中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而其建築已成為了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羅屋民俗館 · 查看更多 »

翠屏道

翠屏道(Tsui Ping Road)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的雙程道路。.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翠屏道 · 查看更多 »

翔天廊

翔天廊(SkyPlaza)是位於香港新界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6樓的綜合消閒娛樂中心,是航天城內的兩座大型商場之一,於2007年初啟用。翔天廊設有多道行人天橋及行人通道相連,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之間設有港鐵機場快綫機場站。翔天廊的商舖面積達35,000平方米,其中逾90%面積為非禁區,包括110間商舖及23間食肆,更設有IMAX戲院、日清展覽館及航空探知館等娛樂設施。.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翔天廊 · 查看更多 »

環境保護署 (香港)

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英語: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縮寫:EP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轄下的部門,專責主管環境保護政策。現任署長為兼任環境局常任秘書長的唐智強。.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環境保護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百萬大道

萬大道是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本部中央的一个长条形空地,官方名稱是「林蔭大道」,和周邊的建築物組成了「大學廣場」。百萬大道实际上一个大型广场,允许车辆通行。百萬大道首尾兩端分别為大學圖書館和科學館(理學院所在地;而大樓上的校徽是1978年由時任副校長兼著名考古學家鄭德坤(1907-2001)捐建)。百萬大道靠近大學圖書館一側有一個高台,被稱為「烽火台」,台上有雕塑家朱銘製作,名為「仲門」的雕塑。百萬大道两侧分布有大學行政樓、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館、邵逸夫夫人樓、碧秋楼、兆龙楼等建筑。学生和校方經常在此舉辦活动,例如畢業典禮、討論會、藝墟、燒烤等。 順帶一提,百萬大道上空為香港國際機場之飛機著陸航道(尤其是在北跑道抵港之航班)。因此,在晴朗的時候,經常可見有飛機跨越百萬大道上空至崇基學院一帶,從東北向西南方下降,準備著陸機場;而前往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班,則會在更高高度,由東向西通過百萬大道上空(而由機上可清晰俯瞰整個沙田)。 關於「百萬大道」一名的來源,許多中大的學生傳聞是因為需要在山腰剷平興建大廣場,費用達百萬港元的緣故,甚至有說用上一百萬塊地磚。校方解釋為由於大道區域之基礎工程及地磚鋪設工程造價,在建造時合共為一百萬港元(1971年動工時物價),故名為「百萬大道」。 新亞書院校園也有一個小型廣場,因為形態類似本部的「百萬大道」,所以被稱為「小百萬大道」。「小百萬」四周分別被人文館、錢穆圖書館、誠明館及新亞書院校巴站包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百萬大道 · 查看更多 »

花園道

花園道是香港中環至半山區一條主要道路,連接半山區及太平山一帶。 花園道連接多條主要道路,在花園道北面建有天橋連接金鐘道。而花園道南面一段與紅棉路匯合,並為雙程行車,其餘部分則為單程北行,主要為下斜坡路。由於安全問題,所有途經花園道的巴士,即使沒有乘客需要上落,必須在花園道與上亞厘畢道之間的巴士站停車。.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花園道 · 查看更多 »

花園道站

花園道站(Garden Road Station)是香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之一,位於香港島中環花園道,聖約翰大廈之內,海拔高度28米。 花園道站的大堂設有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於2007年9月27日啟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花園道站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聖士提反書院

聖士提反書院(St.)是香港一所基督教直資男女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東頭灣道22號,佔地面積約,為香港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亦是香港少數寄宿學校之一,多座校舍被列為歷史建築。學校於1903年創校,當時只有6名宿生和1名走讀生就讀,曾享有東方伊頓公學的美譽。2014至2015年度,學校有914名學生就讀。現任校長為楊清女士。聖士提反書院使用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除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普通話科、家政科、視覺藝術科及體育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在2014年文憑試中,一名學生奪取7科5**的佳績,成為當屆全港12位狀元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聖士提反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聖約翰大廈

聖約翰大廈(St.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聖約翰大廈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機構(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組織或團體,其核心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其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公共政策、宗教、學術、環保等,分別擔任起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 实际上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与企业一样是需要產生利益,但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是为组织倡导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而产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專家認為將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區分開來的最主要差異是:非營利組織受到法律或道德約束,不能將盈餘分配給擁有者或股東,因而具有獨立、公共、民間等特性。 因此,今日社會中,非營利組織有時亦稱為「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與政府部門(第一部門)和企業界的私部門(第二部門),形成第三種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 然而非營利組織還是必須產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動的資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營利組織因此藉由公開籌款,或由公、私部門捐贈來獲得經費,而且經常是免稅的狀態。私人對非營利組織的捐款有時還可以扣稅。 慈善團體是非營利組織的一種,而非政府組織也可能同時是非營利組織。.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非營利組織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青山公路 · 查看更多 »

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

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Lantau Link View Point and Visitors Centre)位於香港新界青衣島鑊底灣西北一角,是香港一所介紹青嶼幹線的展覽館,佔地面積19,000平方米,1997年5月隨青嶼幹線通車正式對外開放。觀景台設有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汀九橋組件戶外展覽及訪客中心。訪客中心設有介紹大橋資料模型、相片和互動遊戲;從螺旋式的小路繞著圓柱形的觀景台而上,遊人便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可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訪客中心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停車場,公廁設在停車場內。 訪客中心最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此外,訪客中心種植大量洋紫荊、羊蹄甲屬、杜鵑花等植物,是香港單一地點種植最多杜鵑花的地方。每年二、三月間,萬朵杜鵑花盛開的時候,可謂奇觀。另外亦種有一棵逾百年的細葉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青衣島 · 查看更多 »

青衣西北交匯處

青衣西北交匯處(North West Tsing Yi Interchange)位於香港的青衣島西北角,是一個道路及公路的交匯處,也是香港的3號幹線及8號幹線的一部分。該交匯處包括8座總長6.5公里而互通相連的天橋及一段快速公路,接駁青嶼幹線青馬大橋(屬8號幹線)、青朗公路汀九橋(屬3號幹線)、長青公路(屬3、8號幹線)及青衣北岸公路,屬青馬管制區範圍,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青衣西北交匯處的規劃是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市區的快速公路(即現時的3、8號幹線部份)的一部份。除連接青衣北岸公路外,工程於1994年9月動工,於1997年4月完成。.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青衣西北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衛城道

衛城道(Castle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區的住宅區。衛城道是下坡單線單向行車道,由西南向東北走向,西南接羅便臣道,東北接堅道,中段途經西摩道交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衛城道 · 查看更多 »

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

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英文:Health Education Exhibition & Resource Centre)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九龍公園S4座,向市民推廣衛生教育資訊。 該中心於1997年5月17日啟用,由市政總署負責管理及運作,2000年交予由該署重組成立的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 · 查看更多 »

食物環境衞生署

食物環境衞生署(簡稱食環署,英文: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縮寫:FEH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確保香港的食物安全,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及衛生的環境。現任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為劉利群。.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食物環境衞生署 · 查看更多 »

西灣河

西灣河(粵語讀「可」,Sai Wan Ho)位於香港東區,位於鰂魚涌之東,筲箕灣之西。.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西灣河 · 查看更多 »

西貢

西貢可以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西貢 · 查看更多 »

西貢公路

西貢公路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的主要道路,由介乎清水灣半島北部的科技大學道與清水灣道的迴旋處起,直達西貢市中心的道路,是市民往返西貢、九龍和西貢南的西貢區重要道路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西貢公路 · 查看更多 »

西貢文物館

西貢文物館位於香港西貢區將軍澳唐俊街8號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內,於2009年1月8日正式開幕,由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及西貢區議會管理,是一所介紹西貢歷史和文化的博物館。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早於2006年向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申請款項,並開始於籌辦文物館。經過各方人士的支持及協助.加上西貢區內人士捐贈及借出展品,使文物館的籌辦工作進展順利,最後順利成立。 文物館分為兩個部份:「西貢文物館」及「校史館」。「西貢文物館」部份共分3個展區域,除了提供文物館的簡介,還介紹西貢區鄉村傳統風貌和西貢的今昔。而「校史館」部份主要簡述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的發展,並展出該校相關文物,以增加公眾對該校的認識。 現時文物館免費對外開放,但由於文物館設於學校校園內,故參觀之前需要預約。文物館在星期一至星期六開放,於星期日、部份學校假期及公眾假期皆會休息。.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西貢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饒宗頤文化館

饒宗頤文化館(英文:Jao Tsung-I Academy)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青山道800號,前身為荔枝角醫院,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是香港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中的首批活化項目,於2009年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重新規劃及展開活化工作。第一期的下區設施於2012年6月開放,公眾可以參觀藝術館、保育館、天光雲影、禮品閣、舊更亭和古石牆等歷史景點。第二期工程預計於2013年完成。整個復修計劃估計需要2億港元,由香港政府負擔,日後則為自負盈虧,因此,營運的開支需要以旅舍和餐廳等項目的收入支持。.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饒宗頤文化館 · 查看更多 »

規劃署

規劃署(Planing Department,簡稱:Plan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轄下的政府部門,專門負責香港的城市規劃事務,規劃署是城市規劃委員會的執行機構。按照城市規劃規例的規定,城市規劃委員會可以規定規劃署署長擬備圖則或者簡圖,以方便執行條例所訂明的職能,包括擬備各類規劃圖則、為香港各片土地的恰當用途和發展提供指引及擬定香港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策略。.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規劃署 · 查看更多 »

馬灣

灣(Ma Wan)是香港島嶼,位於新界大嶼山及青衣之間。行政上屬於荃灣區。馬灣面積為0.96平方公里。 馬灣的東西兩面分別由兩道海峽隔開。東為馬灣海峽,西為汲水門。馬灣的北面的對岸為新界的深井。 馬灣原名媽灣,得名於媽祖,即天后娘娘。海灘北面有一所兩進式設計的天后古廟,相傳由海盜張保仔所建,用作庇佑當地人。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200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年代及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隨著1997年青馬大橋落成,該處大興土木。2002年,位於東灣附近的私人住宅區珀麗灣入伙。2007年7月1日,馬灣公園第一期正式開幕。2009年5月25日挪亞方舟博覽館及挪亞方舟酒店落成啓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馬灣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English: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港大博物館) 座落於般含道90號香港大學東閘入口旁,由馮平山樓(現屬法定古蹟)及徐展堂樓底下三層組成,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Stephen Hui Geological Museum),是香港博物館之一,位於香港島西環半山區薄扶林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內,由該大學地球科學系營運,而石頭實物展品主要由許士芬博士捐贈,而展覽資料是該學系師生及地質學專家提供。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位於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創立於2009年1月。展館內有「動感地球」、「地球的演變」、「地球物質」及「香港地質歷史」四個主題展覽,並有多組模仿戶外環境的大型仿石模型,展示化石的自然產狀及不同的岩石種類。.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總部

香港天文台總部(又稱尖沙咀天文台),是香港天文台的主要建築物,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坐落在天文台山上(舊稱伊利近山)。天文台總部建於1883年,其中主要建築物為樓高兩層的1883大樓(於1984年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其他包括於1983年落成的百周年紀念大樓。 天文台1883年建成時是尖沙咀位置最高的建築物,在32米高的伊利近山,東南西北視野無擋,維港、香港島、九龍一帶高山、大嶼山亦可見到,是觀測氣象的良好位置。樓高兩層的1883大樓為一長方形的磚砌建築物,成立初年設有台長辦公室、測風機、修正時鐘機及風雨針等儀器,室外設有量雨機、寒暑表、觀星儀及日光測驗機等儀器。於1910年代,在對出草坪地底加建地震監測室,由樓梯連接1883大樓的地下外廊。到今時今日,1883大樓設有台長級辦事處、行政部門辦公室、台長會議室和歷史展覽室。而今日大樓外的草地則設有空氣溫度濕度計、地面和地底溫度計、雨量計、微氣候監測站、暑熱壓力計、風速計等儀器。草坪旁邊亦掛有許多當年在鐵塔上懸掛的風球,以警告市民大眾和維港船隻颱風的來臨,但到60-70年代,隨着電台電視普及化,掛風球制度陸續取消,而天文台亦開始被重重大廈徹底包圍,外面難以窺探。 大樓旁的別墅為天文台台長住所,再向西走進入樹林亦有多一棟獨立屋,供助理台長和高級科學主任入住。7層高的百周年紀念大樓内則設有天文台各主要技術部組辦公室及天氣預測總部。東面的天文台道及天文台圍亦因為天文台總部而得名。 天文台於1990年代開始租用於美麗華大廈內的一個達1.1萬平方呎的單位,供70多名職員使用、另外京士柏氣象站和機場氣象所亦有同事駐守。 天文台總部於每年3月均會舉辦開放日來慶祝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天文台總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太空館

香港太空館 (英文:Hong Kong Space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毗鄰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和尖沙咀鐘樓,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於1977年動工興建,並於1980年10月開幕。太空館定期舉行各類型的天文展覽及講座,亦開放予學校,團體及公眾參觀。太空館擁有一個蛋形外殼建築,在啟用初期,因為該蛋型建築(天象廳),是一格格正方形組成,所以很多市民都稱它為「菠蘿包」。.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太空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英文: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林蔭大道,成立於1971年,隸屬於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是香港公眾博物館之一。 文物館以館藏及惠借文物精品為基礎,致力於弘揚中國文化,為大學其他院系的中國藝術在社會、文化、技術及歷史的跨學科研究提供史料,促進中外學術交流,貢獻社會。文物館曾經出版了很多刊物,內容包括了出土文物、書畫、陶瓷、玉器、漆器、璽印等等。 除此之外,文物館附設參考圖書室,收藏了很多圖冊、捐贈的參考書籍,還有文物圖片資料庫。文物館在1977年設置文物修護工作室、書畫裝裱室、攝影室及木工室,為文物館的展覽提供技術協助,亦進行書畫和文物的保存和修復研究。 為了加強與社會聯繫,館方在1981年成立了文物館館友會。其成員都是熱愛中國藝術和支持文物館工作的社會人士,他們積極舉辦講座或研習班、導賞員培訓班、組織文物參觀團等等。另外,文物館本身也積極與其他博物館合作,譬如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2018年,適逢戊戌狗年,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戊戌說狗」賀歲展覽。早在農業社會出現前,狗已經被人類馴化,成為人類第一位朋友。狗隻在古代中國社會,為人類守家、狩獵,甚至帶來歡樂,其蹤跡亦被人類紀錄在各式各樣的文物中,向後世講述與這位朋友相處的點滴。.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Hong Kong Alliance in Support of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f China),簡稱支聯會或港支聯, 是香港的泛民主派政治組織,於1989年5月21日在香港支持當時中國民主運動的「百萬人愛國民主大遊行」中成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451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另有33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484幢。.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查史美倫,行政总裁为李小加。.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Exchange Exhibition Hall),位於香港中環交易廣場1座及2座1樓,於2006年4月26日與新交易大堂同時開幕,同年5月15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唯2013年2月底展覽館進行翻新後,已不再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目前只限團體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交易所展覽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園

香港公園(Hong Kong Park)是香港的一個大型公園,耗資3億9,800萬港元興建,佔地8公頃,位於香港島金鐘,是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園體育館

香港公園體育館(英文:Hong Kong Park Sports Centre)又名香港公園室內運動場,是香港的一座室內多功能體育中心,為2009年東亞運動會賽場之一。香港公園體育館位於香港島金鐘紅棉路29號,香港公園之西北角,聖若瑟書院之東,聖約翰大廈之南,香港壁球中心之西,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之北。.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公園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縮寫:HKDI)成立於2007年,位於新界將軍澳調景嶺景嶺路3號(港鐵調景嶺站A出口),是香港職業訓練局為培育訓練設計人材而成立的專上院校。提供不同設計範疇的高級文憑、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及持續進修課程。學院透過多元化的設計課程,加強學生對文化及環保的觸覺,促進跨學科的融匯交流,以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考。學院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透過與設計業界合辦的項目及實習計劃,讓學生獲取工作經驗。 園境建築及建築設計的兩個學科專用工作室,設置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校園。相關設計學生可同時參與由此學院及該學院所舉辦的活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是香港一所以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毗鄰香港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漆咸軍營,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2005年全年,香港科學館參觀人數達92.7萬人次,是康文署轄下十多間博物館中,每年平均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 〈科學館15歲辦大型展覽慶祝 參觀人次逾千萬 擬擴建卻未獲撥款〉,《大公報》,2006年4月15日。 到2015/16財務年度則接待多達1,124,887人次。 香港科學館樓高3層,共16個展區,樓面總面積為13500平方米,擁有約500件展品,覆蓋各不同種類之科學,其中約10%展品 可供參觀者親自操作。而整個科學館大樓,是一個靈活的網絡結構。在館外,灰色的柱梁便是這個網絡中的結構性建築,粉红色的磚牆部分可以按需要而改建,使科學館在日後擴建或修改展覽場地時,毋須大幅更改結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科學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童軍中心

香港童軍中心是香港童軍總會現時的總部,位於九龍尖沙咀童軍徑,鄰近柯士甸道、九龍公園及港景峰。 香港童軍中心於1994年7月開幕,取代位於覺士道9號的摩士大廈。香港童軍中心樓高25層,8至11樓作為香港童軍總會總部的辦公室,包括童軍物品供應社、會議室、總監俱樂部、童軍歷史展覽等。這座大樓的主要構成部份為龍堡國際賓館,這一間商業酒店的利潤會用作總部資金及作童軍運動發展用途。港景峰與大樓之間有一條名為童軍徑的道路相隔。.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童軍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童軍總會

香港童軍總會(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依據《香港法例》第1005章之《香港童軍總會條例》而設立,該法案賦予童軍總會權力經其會務委員會制定會章。該會章批准制訂各項規條以管理本會事務,即「香港童軍總會政策、組織及規條」。 經過1909年,最早出現的童軍活動後,聖若瑟書院在1914年從英國童軍總會登記成立香港首個童軍旅,香港童軍總會遂於1915年7月正式成立。從1977年起,香港分會正式從英國總會獨立,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的第111個成員。香港童軍總會從1978年起才正式接納女性成員。 截至2013年底,香港童軍總會有成員96,324人 分佈在1,339個旅團及其他單位之內,是全香港最大的制服青少年團體。其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香港童軍中心。會務由香港總監負責,轄下有5個地域及44個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童軍總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49章《》規定的每年17日(本條目所有公眾假期日數,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規定的每年12日。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日數不同外,適用對象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的規定放假,其僱員可享每年17日公眾假期。如非上述機構,則只須根據《僱傭條例》規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僅得每年12日法定假日,但亦有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17日假期,下文將有詳盡介紹。另有部份機構是全年運作,不論是根據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亦未必會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當日放假,或會以個別僱員輪流另日補假的方式放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 · 查看更多 »

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鐵路博物館(英語:Hong Kong Railway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墟市中心,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轄下分館,有着風格獨特金字頂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專門介紹香港鐵路運輸歷史。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鐵路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英文: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藝術推廣辦事處轄下的藝術發展中心,位於香港島金鐘香港公園內的西面,為一所讓視覺藝術家互相觀摩學習交流創作發展的地方。.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賽馬博物館

香港賽馬博物館(The Hong Kong Racing Museum),位於香港跑馬地馬場快活看台2樓。 香港賽馬博物館於1996年10月18日開幕,佔地超過6000平方呎。博物館設有8個展覽廳、一個可容納84人的電影院和禮品廊。各展館的主題包括香港的賽馬歷史、快活谷及沙田馬場的發展史,以及幾匹一代名駒的資料,包括三屆馬王祿怡的骨架與翠河的標本,電影院定期放映有關賽馬的短片,讓參觀者對香港賽馬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 賽馬博物館免費入場,自開幕以來,共吸引超過36萬香港市民及海外遊客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賽馬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英語: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簡稱:賽馬會、馬會或HKJC,於1960年至1996年年間稱為: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英語:The Royal Hong Kong Jockey Club),於1884年成立,是香港一家非牟利保證有限公司,負責提供賽馬運動、體育運動及博彩娛樂,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香港賽馬會由香港政府批准,獨家經營香港賽馬、六合彩及海外體育運動賽事(現今祇有賽馬及足球兩項)博彩。 香港賽馬會是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於2015/16年度盈餘合共2,027億港元,繳交260.9億港元稅款,約佔稅務局總稅收的6.6%。賽馬會也是香港最大的僱主之一,聘用約4,400名全職及20,000名兼職員工。此外,賽馬會為香港最大的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於2014/15年度,其慈善捐款為38.7億港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賽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

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簡稱藥物資訊天地,是香港第一個以藥物教育為主題的永久展覽館,位於香港島金鐘的金鐘道政府合署低座頂層,2004年6月開幕。展覽館由禁毒常務委員會倡議興建,得到香港賽馬會資助5,058萬港元興建,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禁毒處負責管理。 雖然該館名為「藥物資訊天地」,實際上提供的是反濫用藥物及物質的資訊,而不是一般醫藥資訊。.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 · 查看更多 »

香港郵政

香港郵政(Hongkong Post)成立於1841年,现在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郵政部門,原本隸屬於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於2007年7月1日決策局重組後,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郵政署於1995年開始轉型為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財政自主,以比較商業的手法經營郵政業務,郵政署的收入來自售賣特殊郵票、傳統郵遞、特快專遞及繳費服務(如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等。郵政署亦為香港人提供辦理電子證書服務。.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郵政 · 查看更多 »

香港郵政總局

香港郵政總局(英文:General Post Office,縮寫:GPO)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康樂廣場2號,是郵政署總部,所有署長及總監均在此辦公。郵政總局設有郵政局櫃位、郵政信箱、郵筒、郵趣廊及郵展廊等設施,而該局亦是使用率最高的郵政局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郵政總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簡稱藝發局)(英文: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DC)),成立於1995年6月,是香港專責策劃、推廣及支持藝術發展的法定機構,其角色包括資助、政策及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藝術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英文:Hong Kong Museum of Art)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原址位於中區香港大會堂頂樓,1991年遷入,是香港展覽本地、中國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品的主要場地,館藏逾15,700件、涵蓋中國書畫及古玩、古代文物、畫作及香港藝術家的創作成果等。香港藝術館不時舉行各類型的藝術展覽。藝術館於2015年8月3日起閉館3年進行翻新和擴建,預計2019年重新開放。.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藝術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醫學博物館(英文:Hong Kong Museum of Medical Sciences,縮寫:HKMMS)是香港一所以醫學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及半山區之間一帶的堅巷2號,成立於1996年,收集並保存與香港醫學發展有關的文物,用文獻及實物展品介紹香港開埠以來的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醫學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簡稱金管局;英文: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縮寫:HKMA)是獨立於香港政府運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於1993年4月1日成立,由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負責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銀行、貨幣管理,直接向財政司司長負責。其關連機構包括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研究中心、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及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現任金融管理專員(通稱總裁))陳德霖。.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金融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資料館

香港電影資料館(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電影資料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訊

香港電訊有限公司與直接控股法人香港電訊信託(股票編號:)是一間香港主要電訊公司。在被電訊盈科收購前,曾使用股票編號:。 香港電訊於2000年併入電訊盈科前,為香港上市公司,大股東為英國大東電報局。香港電訊成立於1987年,由香港電話與香港大東電報局合組而成,並同時取代香港電話上市。2000年盈科數碼動力 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 Limited (PCCW) 與香港電訊合併,曾保留「香港電訊」為其品牌,其後品牌易名為電訊盈科,直至2011年底香港電訊信託上市後,重新使用「香港電訊」為其品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電訊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文化館

香港電車文化館(英語:Hong Kong Trams Station),位於香港山頂道118號,山頂廣場2樓5-7號店,是首間以香港電車為主題的展覽館,有着老香港風格的傳統招牌,專門介紹香港電車歷史及售賣紀念品。現以私人方式管理及營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電車文化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興建及管理,共耗資3億9千萬港元興建,於1998年9月28日開放。 香港歷史博物館為香港居民及遊客介紹香港的歷史,展覽內容包括香港及南中國一帶的考古發現、珍貴文物及資料等;涵蓋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向參觀者呈現香港四億年來的自然生態環境及歷史故事。博物館總樓面面積18,500平方米,常設展廳佔地7000平方米,並經常舉辦包括香港掌故等主題展覽。.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檔案大樓

香港歷史檔案大樓(Hong Kong Public Records Building)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用作集中貯存具永久價值的檔案及文件的地方,收藏了約80萬份檔案及28,000本圖書,於1997年6月19日由當時的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揭幕啟用,現由香港政府檔案處主理。 這座共十層高的大樓位於九龍觀塘翠屏道13號,除了作貯存檔案、案卷、報紙、影片、照片、政府刊物、報告、印刷品、專論著作和報紙之用外,還有在館內舉辦展覽會、研討會、工作坊以及讓各團體申請參觀。此外,香港歷史檔案大樓亦為市民提供檔案借閱服務、影印服務、核證服務及縮微服務,並會為海外查詢者進行簡單的研究工作。.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歷史檔案大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例

《香港法例》是香港現存的成文法法例編彙。由於香港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為依歸,對於有爭議的案例或有必要遵守的規定,都會以成文法形式頒佈並實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法例 · 查看更多 »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演藝學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於1984年按《香港演藝學院條例》成立,是香港唯一專門培養表演藝術人才的公立院校,亦是香港藝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演藝學院提供學士課程與實踐為本的碩士課程,學習範疇包括中國戲曲、舞蹈、戲劇、電影與電視、音樂與舞台及製作藝術。 演藝學院的教育方針著重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中西兼容,更提倡跨學科學習。演藝學院於1992年起獲頒授獲香港學術評審局批准頒授學士學位,於2006年起頒授碩士學位。亦在中國戲曲、舞蹈、音樂範疇開辦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 校本部的教學大樓在1985年9月18日落成,座落香港島灣仔告士打道1號,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而此大樓亦為關善明的成名之作),鄰近香港藝術中心。薄扶林伯大尼古蹟校園於2007年起起立,作為電影電視學院的培訓設施的所在地。除正規課程外,香港演藝學院亦設有演藝進修學院,開設夜間兼讀課程。現任校長是華道賢(Professor Adrian Walter)教授。.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演藝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房屋委員會

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英文: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根據《房屋條例》成立獨立的法定組織,負責執行其決策的則為屬於政府部門的房屋署。香港房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策劃、興建及管理香港的出租公共房屋,亦負責興建出售房屋(居者有其屋計劃)。房屋署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並為運輸及房屋局提供支援,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 房委會現任主席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兼任,其餘決策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房委會單位現時容納超過200萬人,目前有 179 個公共屋邨、逾 76 萬個租住單位。 截止2011年3月底,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初步現金和投資結餘達逾696.87億港元,而截至2011年底則擁有330.13億港元存款。.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

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Exhibition Centre),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佛光街80號房屋委員會總部第三座4樓,是介紹香港公共房屋發展的博物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海事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館(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8號碼頭,展示南中國沿岸的航運歷史及香港從中所扮演的角色,由香港國際航運團體經營,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擔任榮譽贊助人,總監為韋持力。香港海事博物館於2005年9月8日於赤柱赤柱廣場美利樓開放,於2013年2月26日遷移至中環8號碼頭的工程完成後,再度開放。.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海事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號,全館面積約34,200平方米,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由具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修建而成。.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海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海關

香港海關(Customs and Excise Department,縮寫作 C&E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轄下的紀律部隊之一,負責海關、緝毒、保障知識產權及稅收、保障消費者權益及貿易管制等。現任海關關長為鄧以海,領導近6000名人員,其中包括9名首長級人員、4843名海關部隊紀律人員、476名貿易管制主任職系人員,以及639名一般及共通職系人員。.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海關 · 查看更多 »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縮寫HKBU),是一間有基督教浸信會背景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學,浸大作為研究型博雅大學,重視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校內設有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科學研究發展。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浸大於2018年位列亞洲第55名,成為亞洲最佳前100所高等學府之一。至於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299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的分科排名中,浸大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宗哲系亦位列全球151-200名。而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學系位列全球151-200名,而計算機科學系更位列全球101-150名。傳理學院最負盛名,轄下新聞系在2011年經Asian Correspondent新聞網評定為「亞洲學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聞學府」,和榜內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齊名,乃校內招生志願的前三名。於九龍仔、畢架山、平山與石門均有校園,簡稱浸大。.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浸會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

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Dr.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文化

香港文化饒有特色,屬遠東文化版圖之內,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而在過去百多年間香港曾經成為英國殖民地,故此同時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釀造成華洋融合的獨特文化。從19世紀的轉口港,到21世紀的國際都會,世界各地的文化也持續影響香港文化。.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文化 · 查看更多 »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博物館耗資超過8億港元興建,2000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2009/10年度總參觀人數達到479,000人次。 博物館透過常設展覽館及專題展覽館的多元化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博物館亦出版季度博物館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相關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鼓勵不同社群學校參與博物館活動。 香港鐵路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及上窰民俗文物館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分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文物探知館

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物的認識。館內有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設施。其中專題展覽廳入口的銅門,是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1983年拆卸重建)的大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文物探知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旅遊業

香港為世界的其中一座經濟、文化、航空及貨運的樞紐城市,位置具策略性,加上其東方傳統與西方文化共冶一爐,新舊事物相互交融,締造出香港獨特的都會文化,風貌多樣的名勝景點、郊野景致、購物及美食,吸引到每年有約5,000萬人次到訪香港。香港旅遊業長期興旺,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旅遊業為香港經濟4大支柱產業之一,世界旅行及旅遊理事會估計,旅遊業於2011年對香港經濟的直接及間接貢獻,達同國民生產總值約15.2%。根據世界旅行及旅遊理事會的統計數字,於香港從事旅遊業或者相關工作的人口逾463,000人,佔了香港勞動人口的12.8%。根據香港政府統計,旅遊業佔2012年本地生產總值4.7%;旅遊業就業人數(僅包括直接相關的行業)約250,900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6.9%。 於2012年,國際旅遊網站TripAdvisor根據數以百萬計用戶的投票,香港獲選為亞洲第1位及全球第10位好去處。同年,由萬事達卡公布的2012年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中,香港在全球132座城市中排名第6。 踏進2000年代,隨著啟德郵輪碼頭於2013年6月建成,為香港旅遊業增加發展機會。於2018年第三季,通往中華人民共和國28座主要城市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將會啟用;同年,融匯珠江三角洲的港珠澳大橋亦會啟用,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旅遊業 · 查看更多 »

香港懲教博物館

香港懲教博物館(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Museum)是香港懲教署的博物館,位於香港島南區的赤柱,鄰近懲教署職員訓練院,於2002年底正式開放。香港懲教博物館由2009年9月21日起關閉進行翻新工程,於2010年1月29日重新開放。 香港懲教博物館樓高兩層,佔地約480平方米,設有10間展覽室、2間模擬囚室及1座模擬絞刑台,博物館內有逾600多件展覽品,頂部有一座模擬監獄瞭望塔。此外,博物館設有副展覽館,介紹懲教及更生計劃,展示在囚人士的手工藝品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懲教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簡稱:教大;,縮寫 EdUHK)是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亦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法定公立大學之一。 教大前身香港教育學院為1994年合併五間師訓學院而成,他們分別為:.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教育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學院

#重定向 香港教育大學.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香港教育學院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調景嶺

調景嶺(Tiu Keng Leng , 又稱:Rennie's Mill)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原是寮屋區域,經1990年代填海發展後現時為將軍澳新市鎮的其中一部份。調景嶺位於將軍澳市中心的西南部,五桂山的東南面和照鏡環山的東北面之間的低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調景嶺 · 查看更多 »

體育路

育路可以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體育路 · 查看更多 »

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英文:Police Museum)為由香港警務處管轄以香港警察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現時館址座落於1939年落成的前灣仔峽警署──位於香港香港島山頂甘道27號,於1988年11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總樓面面積約570平方米,展品數目約1200餘件。.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警隊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

鯉魚門(Lei Yue Mun),古稱鹽江口,是香港海峽之一,為香港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與西面的汲水門相對,分隔香港島筲箕灣和九龍東部油塘。 鯉魚門的名稱除用於海峽本身,但海峽兩岸亦有以「鯉魚門」為名的地方,分別為九龍的魔鬼山及酒灣一帶,以及香港島的阿公岩一帶。但是,儘管仍有人對阿公岩一帶稱為鯉魚門,但香港島的鯉魚門知名度遠遠不及位於九龍東、以海鮮聞名的鯉魚門。 鯉魚門也是整個維多利亞港當中唯一仍未有進行填海的地方。.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鯉魚門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

鰂魚涌(Quarry Bay)位於香港東區。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但現在根據政府規劃署已獨立發展,現在大部分人說北角是舊稱呼。鰂魚涌的西部前稱麗池夜總會麗池。.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鰂魚涌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公園

鰂魚涌公園(英文:Quarry Bay Park),是香港的一座大型公園,位於香港島鰂魚涌太古城,第一期於1994年6月17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鰂魚涌公園總面積近15公頃,目前僅開放第一期(9.79公頃),第二期則有待發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鰂魚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德華公園

賽馬會德華公園(英文:Jockey Club Tak Wah Park)簡稱德華公園,為香港一座中式園林公園,位於新界荃灣市中心海壩村舊址,佔地約1.63公頃,由香港賽馬會贊助興建,第一期於1989年竣工,第二期於1995年竣工。賽馬會德華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為香港政府推介的拍外景場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賽馬會德華公園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Jockey Club Lei Yu Mun Plus),位於香港九龍鯉魚門海傍道中45號,是一座由香港賽馬會捐助、由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營業舉辦的博物館,於2011年11月18日由香港賽馬會董事范徐麗泰、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和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主席高寶齡主持開幕禮。.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英文:Jockey Club Museum of Climate Change,縮寫:MoCC)是香港沙田馬料水的一所氣候博物馆,為全球首間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初期由香港中文大學轄下的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所籌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設立。博物館位於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8樓,於2013年12月16日開幕。 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李樂詩從世界各地收集珍藏,设有介紹極地氣候及環境保護科技等常设展览,並不定期設有專題展覽項目。博物館同時提供館外進行的生態導賞,向遊客實地介紹不同的環保設備及措施。.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

跑馬地(Happy Valley),舊稱快活谷、愉園,原地名黃泥涌谷(Wong Nai Chung Valley,亦作Wong Nai Chung Kuk)或黃泥涌(Wong Nai Chung),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中南部,是香港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因為毗鄰跑馬地馬場得名。跑馬地的交通不及銅鑼灣便利,但香港電車設有跑馬地支線,乘搭電車可直接抵達銅鑼灣及灣仔。跑馬地環境比較隱蔽,吸引不少名人入住。.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跑馬地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馬場

跑馬地馬場(俗稱快活谷馬場;Happy Valley Racecourse)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跑馬地,於1846年啟用,由英國人在此疏通清理一片沼澤開闢作馬場之用,自此營運至今,由香港賽馬會負責營運。 跑馬地馬場是現時主要的夜馬賽事場地,但每年亦有1-2個賽馬日會在此舉行日馬賽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跑馬地馬場 · 查看更多 »

茶具文物館

茶具文物館位於香港島中區紅棉路10號,香港公園內。該館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亦是香港藝術館的分館。展覽各種中國茶具文物。這座兩層高的建築,曾經是香港殖民地時期駐香港英軍三軍總司令的官邸,又稱旗杆屋,為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英國殖民地色彩建築物。建築物見證香港百年殖民歷史,歷史價值極高,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茶具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舊香港大會堂

舊香港大會堂(Old 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首座公共文娛中心,於1869年6月28日啟用,1933年拆卸。.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舊香港大會堂 · 查看更多 »

航空探知館

航空探知館(英文:Aviation Discovery Centre)位於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翔天廊6樓,是全球首間設於機場航空大廈內以航空為主題的多媒體中心,於2007年6月1日正式啟用,由洲立影藝負責營運。航空探知館設有多個展區,逾20多項多媒體互動設施,介紹世界民用航空事業、前啟德機場及新香港國際機場的發展,大部分設施均免費參觀,並且供予參觀者親自操作。.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航空探知館 · 查看更多 »

般咸道

般咸道(又稱般含道,Bonham Road)是香港西半山的主要道路,大致為東西走向,西端連接薄扶林道及山道交界,東端則連接堅道、醫院道及西摩道交界。大部份路段為雙線雙程行車。道路以第三任香港總督文咸(又稱般咸)命名,香港日治時期曾改名為西大正通。.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般咸道 · 查看更多 »

阿公岩村道

阿公岩村道(A Kung Ngam Village Road),是香港島東區的一條街道,在筲箕灣阿公岩西面山腳,港島東區走廊南面,以阿公岩村命名。阿公岩村道以前有條名為阿公岩村的村落,現在還有阿公岩村村民居住。阿公岩村道與阿公岩道成一個十字架交架,北部是工廠大廈區,用戶包括星島日報星島新聞集團大廈、成報、新報川匯集團大廈、讀者文摘、東都中心等。 阿公岩村道上的阿公岩村自20世紀後期已變成一處寮屋區,在1980年代政府記錄有百多伙。於2005年10月31日曾發生火災。 筲箕灣阿公岩村道毗鄰阿公岩村有一座中式廟宇,名為玉皇寶殿,又稱玉皇廟,只有一個大廳不過100平方呎,供奉玉皇大帝諸神,於1910年代已存在,現時此廟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阿公岩村道 · 查看更多 »

蘇杭街

蘇杭街(Jervois Street),舊稱 乍畏街,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條街道,由西向東單向單程行車,位於上環皇后大道中以北,德輔道中以南,摩利臣街上環市政大廈以東,中遠大廈及新紀元廣場以西。.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蘇杭街 · 查看更多 »

赤鱲角

赤鱲角(鱲,粵音讀蠟,laap6;漢語拼音為liè;Chek Lap Kok)是香港西部海域的島嶼,位於大嶼山東涌以北,面積達13.81平方公里,是香港境內第三大島嶼,是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同樣更是民航處及香港機場管理局總部所在地(因兩者總部曾設於金鐘及灣仔區)。 赤鱲角島原是位於大嶼山北岸的多山小島,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於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並於十六世紀初命名為赤鱲洲。該島名由來,相傳是由於該島黃土處處,植物稀疏,似人體赤露上身,廣州話俗稱「打赤肋」。「赤肋」與「赤鱲」粵音相近,因而得名。另一說則認為其島的漁民能捕捉到許多赤鱲(魚類),或形似赤鱲而得名。赤鱲角原有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在興建新機場前送往南丫島棲息;而赤鱲角從前有赤鱲角村,現在已經遷移至東涌,名為赤鱲角新村。 赤鱲角歷史悠久,文物十分豐富,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先民在島上活動;歷經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器時代、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清代,以至九十年代初,一直有人在島上聚居。 島上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先民遺物,也曾出土過唐代灰窰。元朝時期,赤鱲角一帶亦可能有冶'''鐵'''工業。於赤鱲角蝦螺灣,曾被發現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早在七十年代末期,考古人員已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到一九九零年,由於要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於是便進行全面性的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的考古遺物,為研究該島的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 興建新機場時,赤鱲角大部分土地被夷平,剩下東南面過路灣旁的觀景山和白沙咀;經過填海壙充後,成為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另外,赤鱲角西南方的欖洲於填海時,與赤鱲角連體。.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赤鱲角 · 查看更多 »

赤柱

赤柱(Stanley)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半島,淺水灣以東、石澳以西,是著名旅遊景點。 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树上有鮮紅色的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树木看起來像赤紅色的柱,因而称为「赤柱」。.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赤柱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

薄扶林(英文:Pok Fu Lam或Pokfulam)位於香港島南區,是香港島的市郊部份之一,通常指北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摩星嶺以南、南至瀑布灣的南區區域,其中薄扶林近南區部分的大部分私人屋苑(如置富花園)及別墅為香港中產階級至上層階級人士的集中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薄扶林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道

薄扶林道(Pok Fu Lam Road)是香港連接中西區及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同樣也是香港仔、鴨脷洲和薄扶林前往中環、上環及西區海底隧道之主要道路。道路由香港島西營盤開始,經石塘咀及龍虎山,並沿西高山及薄扶林直至瀑布灣,連接石排灣道,全長約4.9公里。根據早期香港幹線編號系統,薄扶林道屬於「71號幹線」。 薄扶林道大致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為薄扶林道的主要部份,起自香港島南區瀑布灣華富道與石排灣道交界,環繞香港島西半山至山道(聖安多尼堂)分界,四線來回行車。第二段則由山道一帶下坡至西邊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前西區裁判法院)止,兩線來回行車,較為彎多路窄。.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薄扶林道 · 查看更多 »

開館有益

《開館有益》(英語:Open Sesame)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資訊節目,由胡諾言、陳美詩主持。全節目共13集,由2012年1月4日至3月28日逢星期三19:00-19:30於翡翠台播放,及於tvb.com提供節目重溫。每集節目都會介紹香港不同的主題博物館、圖書館及文物館等。.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開館有益 · 查看更多 »

藝術推廣辦事處

藝術推廣辦事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辦事處,於2001年初成立的辦事處,設於北角油街實現,致力為公眾提供高質素、跨地域及多元化的社群藝術活動和公共藝術服務。辦事處透過豁下兩個藝術空間-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及油街實現,提供專業的藝術創作設施及實現創意的交流平台,讓藝術由此起動及實現。辦事處經常與藝術工作者及各有心推廣香港藝術發展的機構、團體及單位,結為策略性的合作夥伴,把不同領域的視覺藝術形式向大眾推介,從而提高公眾對視覺藝術的欣賞力及參與創作的興趣。.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藝術推廣辦事處 · 查看更多 »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Fireboat Alexander Grantham Exhibition Gallery)是香港一所以香港海上消防歷史為主題的展覽館,位於香港島東區的鰂魚涌公園。 展覽館實物展示1953年於香港製造,2002年退役的滅火輪葛量洪號,於2007年9月29日正式開放。葛量洪號滅火輪為香港第一艘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所管理的歷史文物船隻,亦為香港博物館收藏體積最大的展品。.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 查看更多 »

金管局資訊中心

金管局資訊中心(The HKMA Information Centre)位於香港中環金融街8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55樓,於2003年12月1日啟用,中心主要介紹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並收藏中央銀行和相關的書籍、期刊及其他文獻,是供金管局職員使用,亦免費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觀及使用。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強訪問香港,亦有參觀金管局資訊中心的展覽館,並聽取介紹有關維持貨幣及銀行體系穩定的工作。而較早前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光亚訪港行程亦有到金管局資訊中心展覽館參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金管局資訊中心 · 查看更多 »

金融街

金融街可以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金融街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

金鐘道(英語:Queensway)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金鐘,長約750米。金鐘道的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西面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電車路線沿金鐘道而行。1950年代為皇后大道東的一部份,緊接皇后大道中,1968年才改稱金鐘道。.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金鐘道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政府合署

金鐘道政府合署(Queensway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一座政府合署,位於香港島金鐘金鐘道66號,分為低座和高座,分別於1985年及1986年落成。高座樓高56層,為香港最高的政府合署大樓。.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金鐘道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蕉坑

蕉坑(Tsiu Hang)是香港新界的一個地方,位於西貢市中心南部。蕉坑處於白沙灣與西貢海之間,於對面海和打蠔墩一帶與西貢半島連接。 蕉坑大部分地區(主要在中南面地方)在1977年5月13日被列為蕉坑特別地區,為政府推廣之保育地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蕉坑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電訊堡

電訊堡是由香港電訊在1994年發展的主要項目之一。展館位於鰂魚涌電訊盈科中心4樓至6樓,耗資一億港元興建,並且在1995年10月正式落成。展館樓高3層,總面積共4,000平方英尺,共分為七個不同主題的展廊,展示人類過去至現今的通訊科技發展。參觀者更可透過33台電腦、18種不同類型的互動遊戲及12項不同類型的視聽設備,讓參觀者可以透過操作及觸摸不同類型的展品。深切了解過去、現今及未來的通訊科技發展。為了增強視覺效果,整個展館設計大部分採用了三維立體效果,讓參觀者置身於未來世界。展館由MET Studio負責製作及設計。.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電訊堡 · 查看更多 »

電訊盈科中心

電訊盈科中心,位處於香港島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太古坊,樓高43層,由太古地產發展,於1994年落成。 1994年,太古地產把電訊盈科中心聯同大廈命名權售予當時的香港電訊,而電訊盈科中心著名租戶是國際商業機器、康納利和智威湯遜。2004年,盈大地產以28.08億元把電訊盈科中心售予美國寶信投資(Prudential Financial)旗下公司Pramerica Real Estate Investors(Asia) Pte.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電訊盈科中心 · 查看更多 »

F11攝影博物館

F11攝影博物館是香港一間私營博物館,以攝影為主題,於2014年9月起開放。F11攝影博物館位於跑馬地毓秀街11號,位置所屬的建築物為戰前建築,因充滿裝置藝術風味而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博物館創辦人蘇彰德原本是一名律師,以名人名義投入9,000萬港元購入整棟物業,額外再投入1,500萬港元改建及活化為博物館,博物館的地下及一樓將作舉辦展覽之用,而二樓則為Leica相機私人博物館。博物館首個展覽是著名攝影師埃利奧·特歐維特的作品。.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F11攝影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HKDI Gallery

HKDI Gallery是一所在香港的當代設計展覽館,位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地下,提供面積高達6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舉行眾多國際設計展覽,探討當代設計議題,致力推動香港的設計教育。.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HKDI Gallery · 查看更多 »

K11購物藝術館

#重定向 K11 (香港).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K11購物藝術館 · 查看更多 »

柯士甸道

柯士甸道(Austin Road)是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主要道路,通常被視為尖沙咀與佐敦的分界線。道路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道路由接駁暢運道與漆咸道南交界開始,中途與彌敦道等道路相交,至廣東道為止。道路於1870年代興建,並以當時香港輔政司柯士甸命名。柯士甸任內鼓勵在香港任職的英國公務員學習中文和華語,改善官員與市民溝通不便的問題。 1998年,隨著西九龍填海工程完成,柯士甸道以西興建了一條新道路,稱為柯士甸道西,它將原有柯士甸道向西伸延至雅翔道,即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一帶,並設有預留位可繼續西延。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西九龍站工程接近尾聲,柯士甸道西近連翔道一段成為地下行車路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柯士甸道 · 查看更多 »

柴灣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柴灣隔鯉魚門海峽與九龍東相望。.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柴灣 · 查看更多 »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英文: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東京街41號,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當中的建築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東京街

東京街(英文:Tonkin Street)乃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的街道,由東至西,東連接李鄭屋邨,以西興建了新段──東京街西,將道路西延至西連接西九龍填海區的連翔道,中間橫跨保安道、順寧道、青山道、元州街、福榮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通州街及深旺道。.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東京街 · 查看更多 »

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從一個在廟宇內的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服務。.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東華三院 · 查看更多 »

東華三院文物館

東華三院文物館(Tung Wah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東華三院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可以指:.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東方日報 · 查看更多 »

梳士巴利道

梳士巴利道(舊譯疏利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海旁,是香港著名道路之一。道路西端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連接名店林立的廣東道,然後沿著尖沙咀海濱花園,東面連接康莊道紅磡站及紅磡繞道。全長2公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梳士巴利道 · 查看更多 »

標本

標本,是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採取整個個體(甚至多個個體,如細菌、藻類等微生物,或像真菌等個體小且聚生一處者),或是一部份成為樣品,經過各種處理,如物理風乾、真空、化學防腐處理等,令之可以長久保存,並儘量保原貌,藉以提供作為展覽、示範、教育、鑑定、考證及其它各種研究之用。.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標本 · 查看更多 »

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

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英文:Airport Core Programme Exhibition Centre)位於香港新界汀九青山公路401號,是一座以《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為主題的展覽館,於1996年啟用,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管理及運作。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荃灣民政事務處管理。.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 · 查看更多 »

機電工程署

機電工程署(英語: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epartment,簡稱 EM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專為香港提供機械、電子及氣體工程裝備,在部分涉及機電裝置的意外及消費者案件上提供化驗及建議,部分亦需就氣體、電力、升降機及自動梯、纜車及機動遊戲等制定安全條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機電工程署 · 查看更多 »

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

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英文: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epartment Headquarter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機電工程署總部的所在地,位處於香港九龍九龍灣啟成街和啟祥道交界,樓高7層,由前啟德機場空運2號貨站大樓所改變裝置而成。在該大樓啟用之前,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位於香港島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大樓曾作為《刑警》香港警察總部《叛逃》反恐特勤隊取景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總署

民政事務總署(簡稱民政總署或民政署;英語:Home Affairs Department,HA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促進政府與市民間的溝通,並協助發展地方行政,包括新界村代表選舉。現任民政事務總署署長為謝小華女士。 民政事務總署在全港十八區均設置了民政事務處,由民政事務專員主管;民政事務總署並負責管理各區的社區會堂/社區中心。.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民政事務總署 · 查看更多 »

汀九

汀九 (Ting Kau),是香港新界西部的一個地方,位於油柑頭與深井之間,地區行政屬於荃灣區,亦是汀九村之所在。青山公路汀九段沿線有不少海灘,因此汀九曾經是游泳勝地,曾於九十年代這些海灘受到污水及機場核心發展計劃的污染封閉,但隨著水質改善計劃,已於2011-2014年陸續重開。值得一提,於都會區下荃灣海岸線以汀九橋以東為界線的維港範圍內不准游泳條款中,〔目前香港法例第313章附屬法例《船舶及港口管理規例》下,未經海事處處長批准,任何人均不得在維港游泳〕。雖然汀九對上的山頭有具規模的屯門公路及汀九橋,但並沒有支路連接汀九。早於四十五十年代曾與深井發展成豪宅區,當中包括紅樓。雖然發展不及都會區,但其位於香港範圍的中心點,及相對其他地區比較鄰近機場及青馬大橋,所以近年與深井及油柑頭一帶成為再度受注視的豪宅區。.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汀九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是位於香港九龍西部的地區,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而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油麻地 · 查看更多 »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沙田 · 查看更多 »

沙田 (香港)

沙田(Sha Tin,非正式亦作Shatin)是香港沙田區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界的東部,涵蓋火炭以南、大圍以北的城門河兩岸土地,原稱瀝源(Lek Yuen)。沙田在197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來的沙田海南部如今僅剩一條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現時,城門河以西前沙田墟一帶已建成「沙田市中心」。 2011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然而在沙田新市鎮數十年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大量以「沙田」爲名的建築物、屋苑和組織,如沙田第一城、沙田廣場、沙田體育會等都選擇使用“Shatin”作爲對應中文名稱中「沙田」二字的英文名詞。不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使用英文說出「沙田」之名時都不會區分“Sha Tin”和“Shatin”之發音差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沙田 (香港) · 查看更多 »

洲立影藝

洲立影藝有限公司(英文:Multiplex Cinema Ltd,簡稱 MCL),香港的主要戲院院線之一,是寰亞洲立集團旗下公司,於1982年成立,現有10間戲院,其院線在2017年香港的市場佔有率約為20%。.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洲立影藝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

深水埗(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為界,七八十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團。深水埗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而這些地區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地鐵荃灣綫時,深水埗區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每天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集中着傳統唐樓的印象。.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深水埗 · 查看更多 »

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英文: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縮寫:AFC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漁農自然護理署前原稱為漁農處,成立於1912年,在2000年1月1日更名。更名的原因是為了更能正確反映該部門的職責及其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即除了漁業、郊野公園及農業發展外,還包括自然物種的保護。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總部位於九龍西深水埗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5-8樓。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包括監察及指導漁業及農業,營運香港各新鮮副食品批發市場,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包括香港濕地公園)、海岸公園(包括地質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規管瀕臨絕種動物、植物的出入口。並監管動物的福利與控制動植物的傳染病,例如禽流感。.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查看更多 »

漆咸道

漆咸道(Chatham Road)是香港九龍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分為漆咸道南(Chatham Road South)及漆咸道北(Chatham Road North)兩段。漆咸道以前由訊號山一帶連接到紅磡及老龍坑一帶,現時已延長至土瓜灣。延長段由於其地理位置,所以命名為漆咸道北,而原來的一段則更名為漆咸道南。 漆咸道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加士居道、公主道及康莊道交界。漆咸道北則由康莊道橋底向北伸延,連接馬頭圍道及東九龍走廊往九龍灣與觀塘。介乎加士居道至康莊道之間的漆咸道南,和介乎康莊道至東九龍走廊之間的漆咸道北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由於可經康莊道連接紅磡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島,該段道路交通經常嚴重擠塞。.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漆咸道 · 查看更多 »

星期六

星期六,常稱禮拜六或週六。指的是一週中星期五之后、星期日之前的那一天。星期六的拉丁语名字是dies Saturni,意思是萨图尔努斯日或土星日;法语是Samedi,来源于拉丁语词,意思是“安息日”;英语是Saturday,可能来源于土星;俄语是суббота,意思是“安息日”。 在古代中國、台灣日治時期和現在的日本、韓國、朝鮮,一星期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星期六叫土--日(韓語:토요일)。在中国民间口語稱禮拜六,在臺灣話也簡稱拜六。由于是每个星期的最后一日,通常叫周末。 根据《圣经》的描述,星期六是上帝以六天时间创造万物后的第七天,上帝在这一天休息。按照《圣经》的《十誡》,是為安息日,犹太教和一些基督教派以这一天作为崇拜的日子。 在泰国,星期六的代表色是紫色。.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星期六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海防道

海防道(Haiphong Road)是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街道,街道呈東西走向,西起自廣東道,東止於彌敦道,街道全長約345米。而海防道亦是一條單程行車路,車輛只可由西面的廣東道駛往東面的彌敦道。.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海防道 · 查看更多 »

新紀元廣場

新紀元廣場(Grand Millennium Plaza),由新世界發展及土地發展公司發展,位處於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181及183號,佔地7,530平方米,1988年展開重建,1992至1993年間舊樓全數清拆,1997年11月6日由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主持揭幕。 新紀元廣場由兩座寫字樓多層大廈,及位於中間的紀念花園組成,多層大廈分別是樓高30層的「新紀元廣場低座」(市建局展覽館設於此廈14樓),及樓高56層的高座(又名為「新紀元廣場中遠大廈」,簡稱中遠大廈)所組成。其中,中遠大廈是市區重建局現時的總辦事處的所在地。.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新紀元廣場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政府檔案處

政府檔案處(英語: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縮寫GR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署轄下的部門,責處理及保存香港政府的資料及歷史檔案。該處管理的香港歷史檔案館於1972年成立,是指定的政府檔案館,蒐羅和鑑定具保留價值的檔案及資料,並開放予市民使用。政府檔案館於1989年9月1日設立.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政府檔案處 · 查看更多 »

愛丁堡廣場

愛丁堡廣場(英文:Edinburgh Place)是香港香港島市中心一處靠近維多利亞港的廣場。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是早期香港島中環不斷填海工程的成果,也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現代實用建築主義建築群的典範,甚至是香港市區沿海公共空間的典型範例。皇后碼頭拆卸後,露天的公共空間被擴大,龍和道和愛丁堡廣場之間的行人路可以進行公眾活動。.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愛丁堡廣場 · 查看更多 »

懲教署

香港懲教署(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HKCSD;副名: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C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安局轄下編制的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專門負責羈管及提供更生服務。現任懲教署署長為林國良,領導近7,000名懲教人員。.

新!!: 香港博物館列表和懲教署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香港博物館香港博物馆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