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藝術發展局

指数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簡稱藝發局)(英文: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DC)),成立於1995年6月,是香港專責策劃、推廣及支持藝術發展的法定機構,其角色包括資助、政策及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等。.

28 关系: 城市當代舞蹈團中英劇團常任秘書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何志平何鴻卿王英偉音乐馬逢國首席执行官視覺藝術香港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芭蕾舞團舞蹈藝術教育英皇道英语進念二十面體PIP文化產業民政事務局法定機構戏剧戲曲文學文康廣播局教育局 (香港)

城市當代舞蹈團

城市當代舞蹈團(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簡稱CCDC)於1979年成立,首個作品為於香港藝術中心上演的《尺足》,觀眾只有50人。經二十多年的經營,舞團已發展成香港最大型的專業現代舞團,被譽為「當代香港的藝術靈魂」,與香港芭蕾舞團及香港舞蹈團合為香港三大舞團,在各自的領域上獨當一面,並多次代表香港作國際性的巡迴演出,被譽為「香港最好的文化大使」。舞團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之九大藝團之一,每年觀眾及學員達十萬人次。 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創作主力包括藝術總監曹誠淵、駐團編舞黎海寧,桑吉加、駐團藝術家邢亮及客席編舞梅卓燕等,亦經常與香港及國際的編舞家及其他範疇的藝術家合作。同時設有CCDC舞蹈中心提供舞蹈課程及外展節目,並支援香港的舞蹈發展。.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城市當代舞蹈團 · 查看更多 »

中英劇團

中英劇團(英文:Chung Ying Theatre Company)是香港歷史最長的職業劇團之一,曾經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資助,2007年起改由民政事務局資助。 劇團於1979年成立,現任藝術總監古天農,自2008年起為葵青劇院的場地伙伴 中英劇團網頁。.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中英劇團 · 查看更多 »

常任秘書長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常任秘書長.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常任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查看更多 »

何志平

何志平(Ho Chi Ping Patrick,)前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特首運轉強 三司一不穩〉。《文匯報》。2004年1月21日。,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現因涉嫌行賄而被美國政府起訴。.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何志平 · 查看更多 »

何鴻卿

何鴻卿爵士(Sir Joseph Edward Hotung,),香港富商、慈善家及古玩收藏家,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及院士。何東爵士之孫,何世儉第三子。 何鴻卿生於上海,中學就讀於天津聖類斯書院。1948年,曾短期入讀香港大學年餘。先後獲得美國天主教大學經濟學學士及倫敦大學法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曾供職於米德蘭銀行數年。1956年,何東及何世儉相繼去世,何鴻卿辭職返港處理後事。1960年代起,從事金融投資及房地產業務,並任匯豐銀行董事。此外,何氏亦兼任不少公職,如香港藝術發展局首任主席、稅務上訴委員會委員、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委員等。1993年,何鴻卿受封為爵士勳銜。其後又獲港大榮譽院士及博士名銜。 何鴻卿暇時好收藏古玩,其古玉、青銅器、瓷器及明清家具之藏品尤為著稱。因其收藏經驗及知識,.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何鴻卿 · 查看更多 »

王英偉

王英偉(Wilfred Wong Ying-wai,),第九至十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新昌營造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浸會大學基金主席、香港公務員薪酬水平調查委員會主席。 現任為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總裁、首席營運總裁。 王英偉英治時期生於香港。 王英偉 1975 年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畢業後加入政府任職政務主任,當了17年公務員。期間在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亦分別在英國牛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教育。 17 年之間歷任首席助理經濟司、副公務員事務司、及在1992年任工業署副署長。嘉華國際集團副行政總裁、恒基中國集團董事總經理、瑞安集團副主席兼常務總裁。他於2011年1月1日接替馬逢國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200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15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王英偉 · 查看更多 »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音乐 · 查看更多 »

馬逢國

逢國(Ma Fung-kwok,1955年7月2日-),香港電影業界人士及政治人物,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現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現任第五屆立法會(2012-2016)「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組別議員、電影發展局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新世紀論壇召集人,前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前香港臨時立法會(1997-1998)、第一屆(1998-2000)及第二屆(2000-2004)立法會議員,第十届(2003-2008)、第十一届(2008-2013)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曾經監製及出品多部香港電影,包括《最後的貴族》及《秋菊打官司》等。.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馬逢國 · 查看更多 »

首席执行官

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為CEO;香港稱行政--總裁;臺灣稱執--行長;中國大陸稱首席--執行官),是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頭銜,是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董事長、財務長),是在一个企業集團、財閥或行政單位中的最高行政負責人。.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首席执行官 · 查看更多 »

視覺藝術

視覺藝術(Visual Arts),簡稱視藝,是一種藝術形式,是指本質上是以視覺目的為創作重點的作品,例如素描、繪畫、攝影、版畫、燈光和電影。而牽涉到三維立體空間物件的作品,例如雕塑、建築及陶艺則稱為造型藝術(plastic arts),但有時也視為是視覺藝術的一部份。許多其他的藝術形式也會包含視覺藝術的成份,因此在定義上並不是非常嚴格。許多的藝術形式(像表演藝術、概念藝術及)包括視覺藝術的概念在內,但也包括其他的藝術概念。許多应用艺术也列在視覺藝術中,例如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及裝飾藝術等形式。 現今「視覺藝術」一詞的含义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摄影,和各种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於英國等地興起之前,「視覺藝術家」僅指從事繪畫和雕塑創作的藝術家,而不包括從事手工藝(handicraft)的工藝美術藝術家。 在西方藝術中認為繪畫的藝術價值是視覺藝術中最高的,在東方藝術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在兩種文化中繪畫都是極高度依靠畫家的想像力,而且畫家最不需參與日常的勞動。在中國畫中評價最高的是「文人畫」,理論上是不太參與勞作的文人所畫。西方的藝術分類也有類似的情形。.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視覺藝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交響樂團

香港小交響樂團 (Hong Kong Sinfonietta)於1990年由一群音樂系畢業生成立,一直致力拉近古典音樂與普羅大眾間之距離。樂團現有56位合約樂師,並由全職行政人員管理樂團運作。 樂團於1999年改組,並由美籍華人指揮家葉聰先生擔任音樂總監。2002年4月,著名指揮家葉詠詩接任為新音樂總監,並積極在不同形式之演出,加入不少新元素,務求擴闊聽眾的層面;除延續推廣音樂之使命外,樂團亦銳意培育文化新一代。 自1999年以來,香港小交響樂團經常跟國際知名音樂家合作,包括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奧古斯汀·杜美、傅聰、克利斯朵夫·霍格伍德、盧奇亞諾·帕瓦羅蒂及賓嘉士·蘇克曼等。樂團亦經常應邀參與本地不同音樂節之演出,如香港藝術節、法國五月及多個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之藝術節,更多次成為「音樂新文化—國際現代藝術節」之指定樂團。 除本地演出外,樂團常作客海外,及在2001年成為首個獲邀往法國聖里奇音樂節演出之亞洲樂團。2004年,樂團響應「中國在法國」文化年,再次到訪法國,參與聖里奇音樂節及漢斯夏季音樂會之演出。2005年8月,樂團再度應邀參與法國及立陶宛的三個音樂節,及成為首個在波蘭著名的華沙愛樂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的中國樂團。2006年5月初,樂團前往東京,在《熱狂之日》音樂祭中演出音樂會,廣獲好評,並獲邀於2007年重訪音樂祭,再演六場。另外樂團亦首度參與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獻演一場。 在香港,樂團終年無休,以香港大會堂為其主要演出場地。樂團每年演出逾80場次,當中包括不少與本地及國際著名獨奏家、藝團之合作,如香港芭蕾舞團及香港歌劇院等。在常規音樂會以外,樂團著意與不同界別之藝術家製作嶄新之跨界節目。樂團演奏之曲目豐富而廣泛,除傳統之管弦樂章外,樂團每年均委約作曲家為樂團譜新曲。樂團所灌錄之多套鐳射唱片,收錄了不少華人作曲家之優秀作品。 樂團深明培育下一代之重要性,並針對各年齡之觀眾,舉辦別樹一格之教育音樂會。「我的音樂日記」、「校園交響曲」及由葉詠詩主持之「古典音樂速成」及「古典音樂知多少」等節目,自2000年舉辦至今深受歡迎,大大拓闊古典音樂觀眾之層面。.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小交響樂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芭蕾舞團

香港芭蕾舞團,成立於1979年,乃香港著名舞蹈團,及亞洲表演古典芭蕾舞的主要團體之一。 舞團自1979年以來不斷演變,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藝術團體,以藝術與難度並重的豐富劇目,展現舞蹈員出類拔萃的優秀才華。前華盛頓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衛承天先生於2017年7月起擔任舞團的藝術總監。 舞團擁有接近50位分別來自香港、中國、亞洲地區、歐洲和美國等地的精英。2017年,舞團舞蹈員陳稚瑶榮獲第19屆香港舞蹈年獎「傑出女舞蹈員演出」,而舞團亦憑《茶花女》及《天鵝湖》分別贏得「傑出大型場地舞蹈製作」及「傑出群舞演出」獎。放眼海外,舞團於2014年榮獲每年於莫斯科大劇院舉行的貝諾瓦芭蕾舞大獎的兩項提名。 舞團劇目涵蓋長篇芭蕾舞、古典瑰寶、19至21世紀的新古典作品、備受推崇的當代芭蕾舞,以及專為兒童編舞的濃縮版經典製作。舞團亦不時演出現今舞壇星級編舞家如杜亞陶、羅曼斯基、季利安和施普克的作品,並委約伊羅、哈維、伍宇烈、王新鵬、科勒、奎安斯及陳建生編創新作。 香港芭蕾舞團曾舉辦逾40次巡迴演出,踏足10個不同國家,近期演出包括於美國雅各之枕舞蹈節亮相、參與享負盛名的美國紐約秋季舞蹈藝術節、以及到訪日本及澳門演出。舞團2016年3月為期三周、橫跨加拿大安大略省至美國紐約的北美之旅,贏得觀眾愛戴和各方讚賞。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舞團於2017年6月巡迴中國內地四大城市,包括北京、杭州、上海及濟南,合共演出七場。今年3月,舞團再度出訪歐洲,為西班牙、德國及塞爾維亞的觀眾呈獻創意豐盈、文化交匯的芭蕾精品節目。 除此之外,舞團的教育及外展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定期合作,攜手與廣大學生及社群分享芭蕾藝術。他們的努力備受肯定,於2014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青年及社區舞蹈計劃」榮譽。 芭蕾舞團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香港民政事務局的撥款、商業贊助、大型籌款活動及票房收入等。.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芭蕾舞團 · 查看更多 »

舞蹈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舞蹈 · 查看更多 »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現代教育概念中重要的一環。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中,藝術教育比較接近「美育」,但亦有涉及其他四項。藝術教育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意、想像力及表達能力,同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藝術亦可作為一個媒介,讓學生學習傳統學科的內容,例如透過戲劇形式學習語文。 藝術教育包括舞蹈、戲劇、音樂、視覺藝術、文學、電影、動畫、攝影及數碼媒體。除了教授藝術創作的技能(如樂器、舞步、演技)外,更應注重學生的思考、審美、創作及溝通能力。.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藝術教育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進念二十面體

進念.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是香港九個主要專業演藝團體之一,屬於實驗藝術團體。一直以其對媒體科技發展的敏銳觸覺,詮釋多媒體創作與劇場演出的互動關係,實驗與探索「舞台空間」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可能性。 由早期非敘事、形體,與舞台空間的互動實驗,到近十年光、影、聲、空間的多媒體設計,由跨媒體舞台表演空間,到跨界別政治民生空間,到跨地域國際文化交流空間,由流行普及到社會禁忌,由傳統到當代等,進念期望實驗性和顛覆性,能夠不斷啟發著華人社會的舞台美學發展。 由創辦至今,進念培育出不少出色創作人才。近年,亦開始鼓勵不同學校欣賞演出及參與座談,所以進念在香港創作培育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進念.二十面體成立於1982年,是香港非牟利慈善團體。1999年起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2007年起改由香港民政事務局直接資助。從2009年開始成為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場地伙伴,開展系列創作及外展教育計劃。 進念二十面體的聯合藝術總監是榮念曾及胡恩威。.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進念二十面體 · 查看更多 »

PIP文化產業

PIP文化產業(簡稱PIP)是香港一個發展表演藝術的文化團體,藝術總監為詹瑞文及甄詠蓓。 PIP文化產業是香港首家以表演藝術為起點發展而成的文化產業機構,以PIP文化理念(Pleasure·Imagination·Play——喜悦.想像.遊戲)為核心,率先拓展香港開發未為完善的文化產業潛力,為未來發展出一種連結「藝術」與「生活」的文化產業模式,締結商業及藝術伙伴,創造藝術的新價值、就業機會及經濟生產力,並培育藝術行業專才。.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PIP文化產業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局

民政事務局(簡稱民政局;Home Affairs Bureau,縮寫:HA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門負責康樂、文化、博彩、公民教育、青年政策以及地區行政等事務。該部門於1997年7月1日繼承主權移交前的布政司署政務科(政務司為該科的首長),現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為劉江華,副局長為陳積志。.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民政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法定機構

法定机构是通常是政府设置的特殊机构,可指:.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法定機構 · 查看更多 »

戏剧

戏剧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所表演出來的藝術。戏剧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他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戏剧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巫”、“舞”、“武”三字可能同源(上古汉语拟音分别为:/*ma/,/*maʔ/,/*maʔ/)。其有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綜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妆,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係(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稱之為剧本。.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戏剧 · 查看更多 »

戲曲

#重定向 中國戲曲.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戲曲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文康廣播局

文康廣播局(簡稱文廣局;英文:Broadcasting, Culture and Sport Bureau,縮寫:BCSB),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決策局之一,於1998年4月解散。.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文康廣播局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新!!: 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教育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藝術發展局香港艺术发展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