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輔道

指数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94 关系: 南豐集團堅彌地城海旁太子大廈寶寧寶靈填海計劃尖沙咀屈地街巴士站上環上環站上環街市電車總站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保集團大廈中國銀行大廈中環中心中環灣仔繞道中環站中環街市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中西區 (香港)三角碼頭干諾道亞洲電視德輔德輔道西207號公共汽車創業商場皇后大道皇后大道中九號皇后像廣場皇后街石塘咀租庇利街第二次世界大战維壹維港峰置地廣場終審法院大樓環球大廈無限極廣場畢打街遮打花園遮打道道路荃灣綫華大盛品酒店萬宜大廈西區警署西環西營盤...西營盤站西港城西港城電車總站香港香港島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香港商業中心香港總督香港電車香港日佔時期解密百年香港高陞街跨境巴士藍色金鐘金鐘道金龍中心英语英文姓氏英文字母林士街恒生銀行總行大廈東亞銀行東邊街正街歷山大廈水街永安中心永安百貨永安集團大廈永樂街渣打銀行大廈港島太平洋酒店港島綫港鐵會德豐大廈海外信託銀行海味街海旁填海計劃文咸街文華里摩利臣街急庇利街普頓臺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南豐集團

南豐集團(英語:Nan Fung Group),是香港的一個財團,其子公司南豐發展是一家活躍的地產發展商,著名業務或活動是香港地皮拍賣競投、地產開發、投資及建築。南豐集團不是香港上市公司,由陳廷驊家族持有。南豐紡織聯合有限公司曾經於香港交易所上市,其後在1989年私有化。 南豐1965年涉足地產至今已投資逾130個地產項目,截至2011年3月,一年盈利接近六十二億元,連同股票投資以及海外的物業,南豐的資產市值超過810億元。 南豐集團的總部位於香港中環干諾道中88號南豐大廈22樓至頂層26樓。.

新!!: 德輔道和南豐集團 · 查看更多 »

堅彌地城海旁

堅彌地城海旁(Praya, Kennedy Town或Kennedy Town Praya)是一條香港的街道。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東接德輔道西,西接吉席街和山市街交界,是一條多線雙向的行車道路,有香港電車來往。.

新!!: 德輔道和堅彌地城海旁 · 查看更多 »

太子大廈

太子大廈(英文:Prince's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10號,是置地公司發展的物業之一。.

新!!: 德輔道和太子大廈 · 查看更多 »

寶寧

寶寧爵士(Sir John Bowring,),又譯寶靈、包令,曾是英國的國會下議院議員,也是英國政府派駐香港的第4任總督。他同時也是一名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家、旅遊家、多才多藝的作家和語言學家。.

新!!: 德輔道和寶寧 · 查看更多 »

寶靈填海計劃

《寶靈填海計劃》為香港於1850年代的填海計劃。目標為擬於中環政府山以北,一直向東伸延至東角,興建長約4哩闊50呎的海旁大道及於填海區興建公眾碼頭,因為在第4任香港總督寶靈爵士任內進行而得名。.

新!!: 德輔道和寶靈填海計劃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德輔道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屈地街

屈地街(英文:Whitty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位於香港島石塘咀的街道。街道為南北走向,單程行車,由皇后大道西開始,穿過德輔道西,直達干諾道西。.

新!!: 德輔道和屈地街 · 查看更多 »

巴士站

巴士站是巴士在行駛路線起訖點、或行駛途中停頓上下乘客的地點。 巴士站通常豎有一站牌,顯示途經路線,亦有路線資料表和有蓋候車亭。一些設施齊全的巴士站可能有蓋、車站建築物、售票處、公廁、電子顯示版顯示下一班車到達時間、甚至雜貨店、商場、旅館、停車場等。小型的巴士站也可能只有一個車站牌。而一個較完善的巴士站的必需設施一般是顯示巴士路線號數的站牌、行車時間表和路線圖。 巴士站可以分為多種:.

新!!: 德輔道和巴士站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新!!: 德輔道和上環 · 查看更多 »

上環站

上環站(Sheung Wa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其中一個車站,車站月台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德輔道中地底,而該站的兩個車站大堂及緊急出口則位於上環區內多幢樓宇之地底,其結構亦與這些樓宇結合;林士街大堂位於無限極廣場及金龍中心地底;德輔道中大堂則位於東--協商業大廈、錦甡大廈、豫泰商業大廈及信德中心地底;並於西港城前方的通風井、粵海投資大廈及易通商業大廈地底設置連接月台的緊急通道及機房;超越線隧道則位於港鐵物業康威花園地底。上環站以淺啡色為主要色調。該站於1983年3月動工,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1986年5月23日由時任財政司彭勵治爵士揭幕啟用。在西港島綫通車前為港島綫終點站。.

新!!: 德輔道和上環站 · 查看更多 »

上環街市電車總站

#重定向 上環街市總站.

新!!: 德輔道和上環街市電車總站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香港中聯辦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機構,与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聯辦大樓正式名稱為西港中心,位於西營盤干諾道西160號,與西區警署相隔一街。因為此機構位處西環,故部分香港媒體以「西環」借代之,而被中聯辦扶植的香港非傳統親北京陣營人士則被稱為「西環契仔契女」。另外,中聯辦在上環信德中心、九龍觀塘宏基資本大廈22樓及沙田小瀝源都會廣場分別設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工作部。 中聯辦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的三個機構之一,2000年成立,前身為「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另外分別是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負責香港对外事務)和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負責香港防務)。中聯辦在國內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是廣東聯絡部(地點位於廣州)、深圳辦事處及北京辦事處。.

新!!: 德輔道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中保集團大廈

中保集團大廈(China Insurance Group Building),前稱國際大廈(International Building),是香港的一座商業大廈,南面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141號(機利文街交界),北面正門位於干諾道中73號。國際大廈建於1967年,樓高32層,現為中國保險集團的總部大樓。 大廈由會德豐屬下的聯邦地產興建,曾經是香港最高建築物,並於2001年至2002年間進行全面翻新。 1992年8月25日,該大廈的19樓曾發生嚴重火災,火警持續9小時,事件中有6個市民及3個消防員須送入醫院。 2017年1月19日陳智文以1.75億港元購入中環中保集團大廈4樓全層,上址面積約14,505方呎,呎價約1.2萬元.

新!!: 德輔道和中保集團大廈 · 查看更多 »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可以指:.

新!!: 德輔道和中國銀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中環中心

中環中心(The Center),是香港第五高樓,世界第31高樓,樓高346米,樓高73層,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中環廣場和中銀大廈,在1998年落成,佔地達十萬平方呎,提供商用樓面面積逾140萬平方呎。它位於中西區的皇后大道,大約於港鐵港島綫的上環站與中環站之間,是土地發展公司上環重建項目,由長江實業發展,目前最大業主為世茂房地產主席許榮茂及金利豐主席朱李月華;而早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曾通過中國國儲能源佔本大樓22.5%業權。建築師為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

新!!: 德輔道和中環中心 · 查看更多 »

中環灣仔繞道

中環灣仔繞道(Central-Wan Chai Bypass),官方又稱中環及灣仔繞道,是於香港香港島興建中的一道快速公路(繞行道路),位於中環及灣仔填海區上,於2010年1月29日動工,耗資360億港元,預計於2018年底至2019年初通車。繞道將會長約4公里,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高速公路。中環灣仔繞道繞過中環,在交匯處連接灣仔、銅鑼灣、天后和北角。中環灣仔繞道將會成為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取代干諾道中、夏慤道、維園道及告士打道,連接林士街天橋及東區走廊。 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後,將會可以紓緩香港島區之主要幹道如金鐘道、告士打道、高士威道、德輔道、夏慤道、維園道和軒尼詩道多年來的交通擠塞情況;中環灣仔繞道接通中西區及東區的交通網絡,可以減少從西區海底隧道往來香港島的使用者前往灣仔、銅鑼灣、北角及鰂魚涌等地區的時間,有望吸引更多司機使用西隧過海,減低紅磡海底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的負擔。而日後從中環、上環前往北角及鰂魚涌,僅需5至10分鐘,比較以往節省35至40分鐘。另外,中環灣仔繞道不單對紓緩香港島的交通具有重要作用,香港政府研究逾10年的三隧分流方案會否落實,亦取決於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後的利用情況。.

新!!: 德輔道和中環灣仔繞道 · 查看更多 »

中環站

中環站(Central Station)是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和德輔道中的港鐵列車站,並設有4個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個側式月台),是荃灣綫香港島的終點站與港島綫的中途站。中環站設有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和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

新!!: 德輔道和中環站 · 查看更多 »

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英文:Central Market)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的街市及三級歷史建築物,位於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及德輔道中80號。 在香港,實用簡單的包浩斯風格建築物已幾乎絕迹,現時僅餘下本街市、舊灣仔街市(已改建)及旺角街市。.

新!!: 德輔道和中環街市 · 查看更多 »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重定向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

新!!: 德輔道和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德輔道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三角碼頭

三角碼頭是香港歷史上的一個碼頭,位於現在上環消防局和皇后街之間。在香港18世紀尾至19世紀中,香港已經是一個商貿運輸繁忙的轉口港,連接珠三角、廣州、福建、潮州、東南亞等港口,尤以香港島北岸為首,附近有南北行等,沿岸有不少散貨碼頭。聘任碼頭工人(俗稱碼頭苦力,又稱「咕喱」)搬運貨物,更不少是潮州人 。 三角碼頭,又名永樂街碼頭,永樂街以西,該處有塊三角位的地皮,現在建築物名為德輔道西9號,以北就是永樂街碼頭,所以人稱「三角碼頭」 。 在香港淪陷之時,日軍在三角碼頭殺死不少香港人,引起香港見證歷史的居民有心理陰影,所以有不少於五個盂蘭勝會的社會團體出現,包括有三角碼頭盂蘭勝會,發展至今。.

新!!: 德輔道和三角碼頭 · 查看更多 »

干諾道

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當中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是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新!!: 德輔道和干諾道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ATV),前身為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麗的;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RTV)是香港一家免費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頻道,正式結束58年309天的電視廣播歷史。 亞洲電視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布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2018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新!!: 德輔道和亞洲電視 · 查看更多 »

德輔

德輔爵士,GCMG(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10任港督;在任職港督前曾任第三任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880年-1885年)及紐芬蘭第八任殖民地總督(1886年-1887年)。.

新!!: 德輔道和德輔 · 查看更多 »

德輔道西207號

德輔道西207號是香港一座古老唐樓建築,位於香港島西營盤德輔道西207號,處於正街交界,港島太平洋酒店對面。該建築於1921年興建,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德輔道西207號樓高四層,外觀是20世紀初的唐樓建築風格,並設有洋台。該建築昔日臨海興建,但經過歷年填海,原址已看不到海旁景色。該建築用作商業及住宅用途,1934年時地舖為「廣利蓆庄」,1985年則改為「勵豐釀酒」,後來再改為「厚生酒莊」。.

新!!: 德輔道和德輔道西207號 · 查看更多 »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新!!: 德輔道和公共汽車 · 查看更多 »

創業商場

創業商場是香港西環有名的地標之一,是區內人流較多的一個商場之一,由廖創興企業所管理;位於德輔道西與屈地街交界,在地圖稱之為創業中心,因為同一物業分為商場和住宅兩部分。創業商場在其地面的兩層,而住宅就是其以上的建築單位。.

新!!: 德輔道和創業商場 · 查看更多 »

皇后大道

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建築的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分为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東(可簡稱為大道西、大道中及大道東),由中西區的石塘咀,一直延伸至灣仔區的跑馬地,全長約5公里。.

新!!: 德輔道和皇后大道 · 查看更多 »

皇后大道中九號

皇后大道中九號(英文:No 9 Queen's Road Central,簡稱皇九)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座商業大廈,位於中環雪廠街與德輔道中交界,是香港摩天大廈之一,寫字樓升降機大堂在南邊,皇后大道中9號。而商場名為嘉軒廣場(The Galleria),南方、北方各設一出入口。皇后大道中九號是香港置地發展的地產項目,於1992年以38億港元出售給一中資背景財團。現時由中區行人天橋系統步行可達其大廈商場。 香港甲廈呎價新高紀錄,為皇后大道中九號27樓全層,由河北鋼鐵(香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於2012年10月15日以3.8629888億港元購入,面積13718平方呎,每平方呎達28,160港元。 2002年愛馬仕先後以近1.9億元購入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嘉軒廣場地下6至9號舖位及地庫等,面積共約7500方呎 2013年11月25日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14樓03室,以約9541萬元交吉易手,面積約3290方呎,呎價約2.9萬元,創該廈呎價新高,為繼金鐘美國銀行中心及灣仔會展廣場後,全港甲廈呎價的第3高。土地註冊處資料,原業主為馬主楊國琦等,1999年斥2060萬元購入,轉手帳面賺約7481萬元或3.6倍。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愛馬仕持有的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嘉軒廣場地下G6至9號舖、地庫及閣樓,2018年2月以6.7億港元易手,以總面積約7500方呎計,呎價約8.93萬元。新買家透過4間不同公司購入,4間公司的董事均為勞滿濤(LO MUN TO WILLIAM),市場消息指,新買家為外資房地產投資基金Chelsfield.

新!!: 德輔道和皇后大道中九號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新!!: 德輔道和皇后像廣場 · 查看更多 »

皇后街

皇后街(英文:Queen Street)是香港香港島上環的一條街道,連接皇后大道西、高陞街、德輔道西及干諾道西,大致是南北走向,單向行車:德輔道西以北一段為北行;以南一段為南行。.

新!!: 德輔道和皇后街 · 查看更多 »

石塘咀

石塘咀(Shek Tong Tsui),亦作卑路乍(Belcher) 或石塘嘴,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地區,位置為堅尼地城以東,香港大學以北,西營盤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至水街/興漢道。.

新!!: 德輔道和石塘咀 · 查看更多 »

租庇利街

租庇利街是香港島中環的一條街道,全長190米,是雙線單向由北至南行車,它不是巴士專線,所有車輛經此街道,可以由干諾道中上行到德輔道中,甚至上行到皇后大道中。 租庇利街的英文「Jubilee」是「金禧」的意思,其命名是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五十周年。.

新!!: 德輔道和租庇利街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德輔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維壹

維壹(Harbour One),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石塘咀德輔道西的單幢住宅,樓高共43層,由英皇地產發展,於2012年第三季入伙。.

新!!: 德輔道和維壹 · 查看更多 »

維港峰

維港峰(Upton),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石塘咀干諾道西的單幢住宅,樓高共41層,由英皇集團(國際)發展,英皇物業管理(香港)管理,於2015年第3季入伙。.

新!!: 德輔道和維港峰 · 查看更多 »

置地廣場

置地廣場可以指:.

新!!: 德輔道和置地廣場 · 查看更多 »

終審法院大樓

終審法院大樓(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於1912年建成,建築風格呈現新古典主義,揉合了遠東的建築特色,大樓上蒙上雙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代表大公無私;大樓外部於1984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大樓曾經先後用作最高法院及立法機關,在香港日佔時期曾被日本軍徵用為憲兵總部。隨著香港立法會在2011年10月遷往位於添馬的立法會綜合大樓,大樓移交予司法機構改為香港終審法院,已於2015年9月7日投入服務,香港政府新聞網,2015年8月20日。.

新!!: 德輔道和終審法院大樓 · 查看更多 »

環球大廈

球大廈(World-Wide House)位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19號,樓高27層,是一棟辦公大廈,內有律師樓、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總部(如美聯物業)、專業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等等。而最低3層則為零售商場,店鋪多以於香港工作的菲律賓女傭為對象。.

新!!: 德輔道和環球大廈 · 查看更多 »

無限極廣場

無限極廣場(Infinitus Plaza),原稱維德廣場(Vicwood Plaza),是香港港島中西區的一個甲級寫字樓及商場,位於上環德輔道中、干諾道中和林士街交界。無限極廣場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設計,原由地鐵公司及恆隆集團持有,乃1980年代恆隆與港鐵公司合作發展的港島綫沿線上蓋物業之一,至1987年入伙前出售予莊啟程創辦的維德集團,招租期間批給仲量行作獨家租務代理。 大廈原址前身為恆星戲院(舊稱新世界戲院)及船政署大樓,因興建上環站而拆卸,於1988年初重建完成。.

新!!: 德輔道和無限極廣場 · 查看更多 »

畢打街

打街(Pedder Street),原稱必打街,是香港中環一條重要街道,接雲咸街北端,南起皇后大道中,經德輔道中至干諾道中止,位處香港心臟地帶。目前畢打街是單程向北行。.

新!!: 德輔道和畢打街 · 查看更多 »

遮打花園

遮打花園(Chater Garden)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

新!!: 德輔道和遮打花園 · 查看更多 »

遮打道

遮打道(Chater Road),位於香港中環,現時是一條三線單程行車的道路,是東行方向。遮打道西接德輔道中及畢打街交界,東接美利道止。地底則是港鐵中環站的荃灣綫月台(荃灣綫通車前為修正早期系統使用)。通車初期,車站的英文名稱以遮打道命名為Chater Station,直至港島綫通車後才統一稱為Central Station。道路以香港亞美尼亞裔商人保羅遮打命名。.

新!!: 德輔道和遮打道 · 查看更多 »

道路

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得不考虑到道路的路径、道路网等级、以及实际地势地貌,城市原有布局的影响。此外,道路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场地、路线、最大交通量和行驶速度以及适当的转弯半径。道路还要把交通引导到隧道和桥梁(在交通工程设计时,隧道和桥梁等构造物的位置优于道路局部路线位置,所以要使道路路线迁就桥涵隧道位置)。在宽度和深度(此处指道路基础的高度或者深度)同样要符合预计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的重量的要求。.

新!!: 德輔道和道路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新!!: 德輔道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華大盛品酒店

華大盛品酒店(Best Western Plus Hotel Hong Kong,前稱香港華美達酒店 Ramada Hong Kong Hotel)為香港的一間四星級酒店,位於香港島西營盤,德輔道西和水街交界。 酒店的原本用途為商業大廈。但因建成後遇上地產低潮,所以一直被丟空。在多年後終於標售,改為酒店用途。在進行過內部裝修之後,酒店於2005年3月開幕,命名為香港華美達酒店,由華美達國際酒店集團管理。2015年9月1日起,酒店更名為華大盛品酒店,並交由美國貝斯特韋斯特酒店集團管理,是以其高級品牌 PLUS 在香港營運之首間酒店。 酒店共提供307間豪華客房,包括185間寬敞舒適的客房,以及122間豪華套房。.

新!!: 德輔道和華大盛品酒店 · 查看更多 »

萬宜大廈

萬宜大廈(Man Yee Building)是香港中環核心商業區的一座甲級商廈及商場,由萬興行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大廈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61-69號,比鄰中環街市及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由於地勢的落差,萬宜大廈在兩層分別設有出口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而萬宜大廈所在的位置正是1890年香港進行的海旁填海計劃前中環原有的海岸綫。 現今的萬宜大廈屬於第二代的建築,項目原址是第一代的萬宜大廈。第二代的萬宜大廈於1999年重建完成入伙,樓高31層,其中4層為商場,而地庫則為停車場。第二代的萬宜大廈由嚴迅奇設計,所以建築風格與同出自同一手筆的國際廣場近似,而第一代的萬宜大廈則由朱彬所設計,設有全港首部扶手電梯。.

新!!: 德輔道和萬宜大廈 · 查看更多 »

西區警署

西區警署(官方名稱:西區分區警署)是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西營盤分區的分區警署,位於香港西營盤德輔道西280號。.

新!!: 德輔道和西區警署 · 查看更多 »

西環

西環(Sai Wan),又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另有一英文名稱West Point,是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島西部,即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包括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嶺。西環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源自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西環爲其中一環,而九約中第一、二和三約則分別為堅尼地城、石塘咀和西營盤;另一說源於堅尼地城之舊稱「西灣」的諧音,在當地未進行填海工程前,華人又稱該地爲「擸𢶍灣」。西環人口以祖籍潮州為主。 雖然西環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與西營盤,但是在區內居住的街坊通常都將三個地區仔細劃分,而不會統稱為「西環」,部分居民更認為「西環」只是指堅尼地城一帶,並不包括石塘咀和西營盤。至於居於西環以外其他地區的香港市民則多對「西環」之地名感到混淆不清,僅能大概指出其爲西營盤附近一帶的地區。 由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在2001年遷入西環區內毗鄰西區警署的西港中心,故自2001年後不少香港媒體和市民會使用「西環」一詞作爲中聯辦的代名詞,而香港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在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聯辦違反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規定干預香港事務時則經常使用「西環治港」的說法,作爲對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的「港人治港」說法的諷刺,而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則認爲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聯辦一直在符合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給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人民有益的幫助和支持,由始至終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並認爲「西環治港」的說法只是反對派抹黑中央人民政府和攻擊香港建制派的手段。.

新!!: 德輔道和西環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

西營盤(Sai Ying Pun)是一座山城,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與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為香港最早期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西營盤可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香港開埠的百多年前,英軍在佔領角以西的西角(West Point)一帶築起軍營,故此地有「西營盤」之名。西營盤是融匯香港歷史、展現華洋雜處樣貌的大眾生活區。在地區行政上,西營盤屬於中西區,位置為上環以西,石塘咀以東,般咸道以北,維多利亞港以南,即大約由嘉安街至威利麻街位置。.

新!!: 德輔道和西營盤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站

西營盤站(Sai Ying Pu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鐵路站,位於香港島中西區西營盤第二街與正街交界的一段第三街和高街之間的地底,主要服務西營盤及西半山居民。該站亦是最接近西區海底隧道(港島端)的鐵路車站。此站作為港島綫的西延段——西港島綫的組成部分,於2015年3月29日啟用,為該綫最後一個啟用的鐵路站。本站已隨2016年3月27日B3出口的啟用正式完成建築工程,而該出口的升降機亦在同年6月25日啟用。 西營盤站興建在地下洞穴內,車站C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80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二深的洞穴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

新!!: 德輔道和西營盤站 · 查看更多 »

西港城

西港城(Western Market)是一座商場,前身是舊上環街市北座大樓,位於香港上環德輔道中323號。大樓建於1906年,於1990至1991年間進行全面修葺。.

新!!: 德輔道和西港城 · 查看更多 »

西港城電車總站

#重定向 上環街市總站.

新!!: 德輔道和西港城電車總站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德輔道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德輔道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

#重定向 滙豐總行大廈.

新!!: 德輔道和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中心

香港商業中心(Hong Kong Plaza)為香港中西區西環干諾道西188號的小型商場及商廈。大廈樓高42層,佔地25,977平方呎,於1984年落成,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利興置業有限公司、怡華置業有限公司和益新置業有限公司,曾經是西環最高的建築物,前身是香港人造花廠。 大廈正門位於德輔道西,為石塘咀繼創業中心後代表建築物之一。.

新!!: 德輔道和香港商業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德輔道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僅次香港纜車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與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一起合資的公司威立雅交通-巴黎大眾運輸亞洲有限公司(RATP Dev Transdev Asia )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新!!: 德輔道和香港電車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新!!: 德輔道和香港日佔時期 · 查看更多 »

解密百年香港

《解密百年香港》(Hong Kong History Decode)是香港亞洲電視為配合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而拍攝製作的歷史資訊節目,全節目共40集,由香港不同著名學者擔任嘉賓主持,以及由梁家榮和陳佩琳擔任旁述。 因收視高達10點以上,節目由原本20集加至40集,令《第一手真相》延遲至8月13日才復播。 為求此紀錄片的資料權威性,所以邀請有丁新豹、蕭國健、劉蜀永、鄭寶鴻、高添強、冼玉儀等香港著名學者當顧問,並且任受訪嘉賓。 2007年7月9日起,節目由亨達集團特約贊助,故稱《亨達集團特約:解密百年香港》。 本節目繼本港台首播之後,曾於數碼地面電視頻道開播後在文化資訊頻道、亞洲高清台重播。.

新!!: 德輔道和解密百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高陞街

陞街,以售賣中藥材聞名,故又稱「藥材街」,位於香港上環和西營盤,是弧形街道,東連皇后街,西接德輔道西。 大約在1890年,高陞街是由香港富商李陞先生在上環皇后大道西投資建屋之時開闢而成的;並因為這條街位於李氏自己所建的高陞戲院後面,所以定名為高陞街。 高陞街開闢之後,由於地點近上環南北行,藥材商於南北行地段飽和後,就紛紛把商行移至高陞街發展。因此,高陞街也稱為「藥材街」。時至今日,高陞街仍然保留著發行中藥和京果的店鋪。.

新!!: 德輔道和高陞街 · 查看更多 »

跨境巴士

跨境巴士,是指往來兩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巴士服務,它們運輸乘客跨越邊境出入兩地,是站對站客流服務,所以又名過境巴士、直通巴、跨境快線、跨境公交车等。而在香港及澳門的跨境巴士,由於港澳和大陸的車行方向不同,故跨境巴士需適應兩邊不同的行車方向,且須考取特許駕照方可營運。.

新!!: 德輔道和跨境巴士 · 查看更多 »

藍色

蓝色是一种颜色,它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中的其中一元,在这三种原色中它的波长最短(约470-440纳米)。 由于空气中灰尘对日光的瑞利散射,晴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由于水分子中的氢-氧键对约750纳米的光的吸收,大量的水集中在一起呈蓝色,由于氘-氧键吸收波长比较长的光(约950纳米),因此重水是无色的。 蓝色的互补色是橘色。.

新!!: 德輔道和藍色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德輔道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

金鐘道(英語:Queensway)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金鐘,長約750米。金鐘道的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西面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電車路線沿金鐘道而行。1950年代為皇后大道東的一部份,緊接皇后大道中,1968年才改稱金鐘道。.

新!!: 德輔道和金鐘道 · 查看更多 »

金龍中心

金龍中心是位於香港上環德輔道中188號的寫字樓項目,樓高27層,前身是金龍酒樓。 金龍中心於1991年落成,由恒基地產興建。金龍中心建築面積共有15.6萬平方呎,其中商場佔約2.18萬平方呎,而寫字樓佔約13.4萬平方呎。2016年9月,恒基地產以43.68億港元出售金龍中心。.

新!!: 德輔道和金龍中心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德輔道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英文姓氏

#重定向 英语姓氏.

新!!: 德輔道和英文姓氏 · 查看更多 »

英文字母

英文字母,即現代英語所使用的二十六個字母。現在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也就是基本拉丁字母的二十六個字母。.

新!!: 德輔道和英文字母 · 查看更多 »

林士街

林士街(Rumsey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著名街道,位於香港島中上環的交界。街道為南北走向,由永樂街開始,穿過德輔道中及干諾道中,直達維多利亞港。.

新!!: 德輔道和林士街 · 查看更多 »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英文:Hang Seng Bank Head Office),為恒生銀行總辦事處的所在地,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83號。大廈與匯豐銀行大廈一樣,採用鋼鐵外牆,全部樓面用作自用。大厦24樓是一個多用途宴會廳「博愛堂」,經常用作非牟利組織、青年團體、慈善團體等會議及私人宴會,落地玻璃幕牆可觀賞維多利亞港。每年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皆在此舉行。.

新!!: 德輔道和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東亞銀行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簡稱BEA,),()(卓佳集團母公司),恒指成分股,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主要業務為提供銀行及相關金融服務,以及商務、企業及投資者服務。公司成立於1918年,在香港註冊,現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為李國寶。於2017年12月31日的綜合資產總額達港幣8,089億元,存款總額5,717億港元,股東權益總額1,012億港元,純利為105.15億港元。 東亞銀行是香港最大型港資銀行,以及最大獨立華資銀行。.

新!!: 德輔道和東亞銀行 · 查看更多 »

東邊街

東邊街(Eastern Street)是香港西營盤及半山區的一條單線行車的街道,可容小巴及私家車使用。它是一條山坡路,因長命斜而聞名,最高斜度為1:6。東邊街北為東邊街在西環填海區的北延部分,位於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入口旁。 東邊街原稱新東街,以別於上環太平山街和荷李活道之間的東街。.

新!!: 德輔道和東邊街 · 查看更多 »

正街

正街(Centre Street)是香港香港島西營盤的一條下山坡行車街道,可容小巴及私家車使用。.

新!!: 德輔道和正街 · 查看更多 »

歷山大廈

歷山大廈(Alexandra House)在香港港島中環遮打道16至20號,東面是雪廠街6號,南面是德輔道中5至17號,是香港置地物業。.

新!!: 德輔道和歷山大廈 · 查看更多 »

水街

水街(Water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街道,位於香港島西營盤。水街南至薄扶林道和高街交界,北至-干-諾道西,是一條南北走向的下斜街道。水街大部分路段是一條單程路,途經第三街、第二街、皇后大道西和德輔道西。不過因為薄扶林道至第三街的一段水街被一條樓梯分隔的關係,車輛並不能從薄扶林道直接通過水街前往山下,須繞道聖類斯中學外的一段第三街進入。在水街南端通過興漢道私家路的樓梯,可通往般咸道及香港大學東閘。.

新!!: 德輔道和水街 · 查看更多 »

永安中心

永安中心(Wing On Centre),是位處香港島上環德輔道中211至213號及-干-諾道中109至111號的多層大廈,1977年落成,樓高31層,為永安百貨總店及其總部(即永安國際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永安中心基層除了永安百貨之外,還有KETTLER(克特勒)健身器械專門店。上層辦公室租戶包括保險集團、地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診所等。.

新!!: 德輔道和永安中心 · 查看更多 »

永安百貨

永安百貨(Wing On Department Store),簡稱永安,創辦於1907年6月28日,是香港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店,既是香港第二大華資百貨公司,亦是早年上海南京路四大華資百貨公司之一(當年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合稱為後四大公司)。.

新!!: 德輔道和永安百貨 · 查看更多 »

永安集團大廈

永安集團大廈(Wing On House),原名聯邦大廈(Realty House),是位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71號的商業大廈,建於1964年,樓高31層(91米),於1964年至1966年期間曾是香港最高的商廈,至1966年7月被北角僑冠大廈(95.12米)取代。.

新!!: 德輔道和永安集團大廈 · 查看更多 »

永樂街

永樂街(Wing Lok Street),是位於香港香港島近上環電車總站南面的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近街店鋪都是販賣南北貨海味「鮑參翅肚」為主,所以是有名的海味街及參茸燕窩街。街道全長有950米,東西走向,沿途經德輔道中、林士街、文華里、禧利街的港鐵港島綫上環站A2入口、急庇利街、摩利臣街、德輔道西等。 永樂街地處低窪,所以下大雨的時候,此街的部分地段是會水浸的。2009年政府耗資2.2億港元,於皇后大道中建造雨水截流渠及於海旁附近興建抽水站。2012年完成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亦有助解決水浸問題。.

新!!: 德輔道和永樂街 · 查看更多 »

渣打銀行大廈

渣打銀行大廈可以指:.

新!!: 德輔道和渣打銀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港島太平洋酒店

港島太平洋酒店(Island Pacific Hotel),為香港的一間四星級酒店,位處香港島西環西營盤干諾道西151至153號,前身為綠晶酒店,大門向正街。 酒店於1999年開幕,樓高29層,共提供343間豪華客房,包括312間客房,以及30間行政客房及1間豪華套房,由信和集團管理。 港島太平洋酒店是2009年東亞運動會的運動員酒店。.

新!!: 德輔道和港島太平洋酒店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新!!: 德輔道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德輔道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會德豐大廈

會德豐大廈(英文:Wheelock House),位於香港畢打街20號,是香港島中環甲級寫字樓,地產發展商為長江實業。大廈建成於1984年,樓高24層,建築師為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它的建築物作品包括環球貿易廣場、沙田第一城、怡安華人行等。 會德豐大廈地下設有多間商店。包括連卡佛旗下的On Pedder鞋店、交通銀行分行及開業多年的花旗银行,其前身租戶曾經是美國大通銀行、星展銀行等。大廈23樓是當時上市公司會德豐地產的寫字樓總部。.

新!!: 德輔道和會德豐大廈 · 查看更多 »

海外信託銀行

海外信託銀行(Overseas Trust Bank,OTB)是香港一間已被收購的華資銀行。 海外信託銀行在1955年由祖籍福建廈門的張明添創立,於1972年10月在香港上市。.

新!!: 德輔道和海外信託銀行 · 查看更多 »

海味街

*海味街 (香港).

新!!: 德輔道和海味街 · 查看更多 »

海旁填海計劃

海旁填海計劃(Praya Reclamation Scheme),又稱西環至中環海旁填海計劃,是香港19世紀末的一項主要填海工程。該工程於1890年開始,並於1903年全面完成,使香港島的西環至中環得到大片填海土地。.

新!!: 德輔道和海旁填海計劃 · 查看更多 »

文咸街

文咸街是香港上環兩條街道的名稱,分別為文咸東街(Bonham Strand)及文咸西街(Bonham Strand West),兩街並非完全連接。文咸東街東端連接皇后大道中近蘇杭街及威靈頓街,西端則連接水坑口街及皇后大道中、西的交界。文咸西街則由文咸東街近水坑口街一段開始,西端連接德輔道西。道路以第三任香港總督文咸命名。 兩條文咸街是昔日南北行的其中一個集中地,文咸西街更有「南北行街」之稱。當中文咸西街還有不少參茸燕窩店,與永樂街組成參茸燕窩街的購物區。.

新!!: 德輔道和文咸街 · 查看更多 »

文華里

文華里,可以指:.

新!!: 德輔道和文華里 · 查看更多 »

摩利臣街

摩利臣街(Morrison Street)是香港中西區一條馬路,在新舊上環街市的東邊,上環(西港城)電車總站的西邊,皇后大道中的北面。.

新!!: 德輔道和摩利臣街 · 查看更多 »

急庇利街

急庇利街(Cleverly Street),是香港港島近上環電車總站的一條街道,全長只有400米,南北走向,途經皇后大道中、蘇杭街、畢街、文咸東街、永樂街、德輔道中、干諾道中。沿街可見6層高的唐樓為主,其中段向東轉入永樂街至禧利街可到達港鐵港島綫上環站入口。街道以香港第二任測量總監急庇利命名。 急庇利街最著名是貨幣找換,有七家店子。.

新!!: 德輔道和急庇利街 · 查看更多 »

普頓臺

普頓臺(英文:Princeton Tower)是香港一個住宅項目,座落於西營盤德輔道西88號,由一幢46層高的住宅大廈組成,不設4、13、14、24、34、44樓,基座面向德輔道西設有商舖。整幢大廈共提供156個住宅單位,中高層向北單位坐擁維多利亞港海景,間格可分為677、716和1,300平方呎三種。發展商長江實業於2002年5月中,以樓花形式發售首批8個單位,呎價3,113港元,低於市價約15%。另由於當時市道低迷,發展商推出多項優惠吸引買家。.

新!!: 德輔道和普頓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寶靈海旁寶靈海旁西德輔道中德輔道西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