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大學

指数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236 关系: 劍橋加權平均數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域多利道半山區區大典夏慤大學大公报大英帝國大英國協大學協會太古太古堂太平山 (香港)太平洋战争太陽報 (香港)外判學苑实验室宿舍工程学左派和右派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環丹麦东亚世界卫生组织建筑物廉政公署会计学張人駿張建宗張愛玲佐敦 (醫生)何立仁何東夫人紀念堂徐立之德臣西報徒步保安保安局医学國際大學協會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利希慎利希慎堂利希慎家族利瑪竇宿舍列堤頓道哥德...儀禮 (香港大學校長)兩廣總督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六四事件元朗克頓道图书馆四五行動倫敦傳道會皇仁書院石塘咀石崗石澳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玻璃之城王俊杰王赓武王歐陽 (香港)研究型大學福利別墅科举立法會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化字紅色小巴紋章縮寫美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羅伯·穆加貝羅致光翰林院爱好者病原體瑪麗醫院環境保護署 (香港)生命科學牛津牙醫學盧吉花崗岩聶德權聖保羅書院联合国草书菲臘牙科醫院非典型肺炎行山行政會議袋棍球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西環西環濾水廠西營盤西營盤站西高山馬禮遜堂馬斐森香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大學大學堂香港大學學生會香港大學孔慶熒樓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大學出版社香港大學站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大學牙醫學院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香港大學馮平山樓香港大學鄧志昂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香港大學本部大樓香港大學文學院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香港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人權監察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仔香港保衛戰香港匯豐銀行大廈香港立法會香港總督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盾徽香港聖公會香港重光香港歷史建築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法定古蹟列表香港日佔時期觀塘高志活高科技高等教育譚廣亨警力警務處處長貝璐賴廉士賽馬會第三學生村鶴咀鸦片麼地黃偉綸黃麗松黃錦星軒尼詩 (香港總督)龍虎山 (香港)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辛巴威郭家麒般咸道鈕魯詩蘇格蘭薄扶林薄扶林道董建華蒲飛路巴士總站邱騰華鄧志昂鄧肇堅鄭耀宗自閉症英國紋章院英国英皇書院英语英格兰雕塑雕塑家耶稣会陳帆陳肇始陳文敏QS世界大学排名Universitas 21林兆鑫林鄭月娥李少光李國寶李國章李嘉誠李嘉誠基金會李克强校監梁振英梅堂及儀禮堂楊潤雄楷书樂品淳橙色欧洲联盟歐洲質量改善系統水務署沙宣道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島綫港島綫西延港鐵清朝政府滙豐澳洲戴義安星島日報明原堂明報明德學院文汇报旭龢道旺角摩星嶺道政治学教育学曾偉雄怡和洋行晨運 扩展索引 (186 更多) »

劍橋

劍橋(Cambridge,舊譯康橋),英國英格蘭東區域劍橋郡的城市、自治市鎮-非都市區,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在這裡,除了劍橋大學建築之外,還有商店、公園、茶藝館,以及代表劍橋現代化一面的百貨公司,商店及運動設施。康河上可以泛舟,在劍橋可以參加音樂會或步行到郊外欣賞幽美景色,也可以和劍橋居民一樣,享受騎腳踏車的樂趣。.

新!!: 香港大學和劍橋 · 查看更多 »

加權平均數

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类似,不同點在于,数据中的每个点对于平均数的贡献并不是相等的,有些点要比其他的点更加重要。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描述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其他数学领域产生了更一般的形式。 如果所有的权重相同且等于一,那么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相同。加权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更广义的表现形式,加权平均数具有一些看起来违反常理的性质,例如辛普森悖论。 术语加权平均数通常指的是加权算术平均数,但是其他平均数的加权版本也可以计算出来,例如加权几何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

新!!: 香港大學和加權平均數 · 查看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新!!: 香港大學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域多利道

域多利道(Victoria Road)是香港主要道路之一,位於香港島區,是除了薄扶林道之外唯一連接香港島堅尼地城及薄扶林的道路。道路大多為雙線雙程行車,東北端連接堅尼地城的卑路乍街,其後經摩星嶺、沙灣、及鋼綫灣,最後於瀑布灣(華富邨)北部連接薄扶林道,全長約5.9公里。.

新!!: 香港大學和域多利道 · 查看更多 »

半山區

半山區(英文:Mid-levels)是香港島一個形容住宅區的統稱,當中有廣義及狹義兩個意思。當中狹義半山區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由於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是多個世界最昂貴的高尚住宅所在地。 廣義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西四部分:中環、上環、西環的為「西半山」(當中鄰近中環、上環為狹義的半山區);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近灣仔的為「中半山」;而銅鑼灣一帶(包括渣甸山及畢拉山)稱作「東半山」,而北角的即寶馬山稱之為「北半山」,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西半山居民以較高收入的中產爲主,當中前三者收入相若,後者(中環半山)則只有前三者的60-70%,但仍略高於部份的中產區如太古城西的62,370。.

新!!: 香港大學和半山區 · 查看更多 »

區大典

區大典(),字慎輝,號徽五,廣東南海縣人。清末翰林、学者。因曾任翰林院編修,亦被尊稱為區太史。.

新!!: 香港大學和區大典 · 查看更多 »

夏慤

海軍上將夏慤爵士,GBE,KCB(Admiral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曾譯哈科特,英國皇家海軍將領,曾自1945年9月至1946年4月出任香港軍政府首長,期間除了接受日治政府的正式投降外,又著力恢復社會秩序與法紀,於香港重光擔當關鍵角色。.

新!!: 香港大學和夏慤 · 查看更多 »

大學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新!!: 香港大學和大學 · 查看更多 »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新!!: 香港大學和大公报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國

#重定向 大英帝国.

新!!: 香港大學和大英帝國 · 查看更多 »

大英國協大學協會

大英國協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Commonwealth Universities,縮寫:ACU)是一個大英國協體系的國家之下,有480餘所成員大學的教育相關組織,其宗旨是「我們為我們的成員機構服務,以提昇國際在高等教育上的合作與共識,並居中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和所需要的設施」。.

新!!: 香港大學和大英國協大學協會 · 查看更多 »

太古

太古一詞解作上古、遠古的意思,但亦可以指:.

新!!: 香港大學和太古 · 查看更多 »

太古堂

太古堂是香港大學十三間住宿舍堂之一,始建於1980年11月11日,以出資興建的太古集團命名。太古堂位於香港大學本部校園最東部,太古樓之內,方樹泉文娛中心之上,並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為鄰。太古堂共11層,提供302個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宿位。.

新!!: 香港大學和太古堂 · 查看更多 »

太平山 (香港)

太平山(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爐峰和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坊間通稱山頂(The Peak)或香港山頂,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古名硬頭山,位于香港島西部,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廣義上的太平山是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和奇力山在內的山嶺地形。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 從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為開埠之初獲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標之一,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經禁止華人於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即貴。 自二戰結束後,香港逐漸發展成爲亞洲主要旅遊城市,太平山爐峰峽一帶因景觀開揚,能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絕佳景色,結合山頂纜車成爲香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太平山夜景更享譽全球,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幾乎所有涉及香港的宣傳和創作都會採用太平山景觀的元素。對於香港人來說,九龍獅子山代表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則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新!!: 香港大學和太平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香港大學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太陽報 (香港)

《太陽報》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中文報章,由東方報業集團創辦。 《太陽報》於1998年3月開展籌備工作,1999年3月18日創刊,當天頭版新聞為「打擊盜版大遊行」。創刊前已在電視播出廣告,以「太陽一--、黑白分明」大肆宣傳,並於當天開設「太陽網」每天清晨更新新聞網頁。.

新!!: 香港大學和太陽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外判

委外或稱外包(outsourcing,政府的委外經營Operate-Transfer)為於1980年代流行起来的商業用语,是商業活動決策之一,指將承包合約之一部或甚至全部,委託或發交給承包合約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節省成本、或集中精力於核心業務、或善用資源、或為獲得獨立及專業人士的專業服務等。外包和離岸委外经常被混用,委外的承包合約當事人主要是借用第三方的時間、人力資源、及核心業務能力或資源,以完成特定的製程、或商業流程;選用的第三方以國境內,易於掌握及監督其工作方式及工作進度為主。而離岸外包是指國土以外,能自行治理,完成特定的企業主要活動;換言之,其承包之第三方為國外公司,能獨力完成製造加工、行銷、銷售、客戶服務,或主要之支援服務例如產品開發為主。.

新!!: 香港大學和外判 · 查看更多 »

學苑

學苑(Undergrad),為香港大學學生會內唯一文字媒體,出版同名中文期刊《學苑》,探討各項校園及社會議題,主要版面包括新聞、專題、文藝及專欄。學苑成立於1952年,初期以報章形式出版英文刊物《Undergrad》,主要報道學生活動。自1959年起,改用中文為出版語言,更名為《學苑》。1971年,學苑註冊外銷,其後直至1990年代才恢復免費派發。現時學苑會在Facebook上發佈即時新聞,其內容涵及校園新聞、社會新聞,不時為本地傳媒所引用。.

新!!: 香港大學和學苑 · 查看更多 »

实验室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场所。一般有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设备等。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实验室的设备和布置等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學術機構或研究單位也會冠以「實驗室」之名,例如美國能源部所轄的國家實驗室。.

新!!: 香港大學和实验室 · 查看更多 »

宿舍

宿舍,是一种供学生、职工或组织成员居住的房屋,居住人數從單人多至十几人不等。宿舍的設備從只有基本的床舖及共用的衛浴設備,到有廚房可供住宿者自行煮食、有電視機及運動器材不等。不過,高級職員的宿舍又與豪宅無異。前者是寄宿學生或職員的福利,宿生間是同輩職工,非親屬父母等關係,宿舍主持或管理人員稱為「舍監」。 而高級職員的宿舍,容許企業管理層及其家庭成員同住,甚至有私家游泳池等設施,生活及消費全包,視乎僱傭合約條款、勞動法等而定。 平常的宿舍有守則,傳統宿舍受到男女授受不親等保守觀念影響,通常男生、女生,大多數宿舍為男女分棟或同棟不同樓層,有些宿舍為男女同宿,舍員要参與自治。甚至如大學生,以自己居住的宿舍名稱為榮,不時舉行各種舍際競賽。 相對於建築宿舍供宿生居住,大學或者組織可以提供津貼,協助有居住需求的成員,在私人房地產市場租屋住。在資本投資及快速反應上,住宿津貼比較宿舍供應更加靈活。另外也有與校外建商或屋主合作,承租或價購房屋再供給宿生居住,以降低自行興建所需費用及土地空間。.

新!!: 香港大學和宿舍 · 查看更多 »

工程学

工程学、工程科学或工学,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达到改良各行业中现有建筑、机械、仪器、系统、材料、化學和加工步骤的设计和应用方式一门学科。实践与研究工程学的人叫做工程师。 在高等学府中,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至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生产部门所形成的诸多工程学科也称为工科和工学。.

新!!: 香港大學和工程学 · 查看更多 »

左派和右派

左派和右派兩詞通常被用來對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和政黨進行分類。左派和右派通常用來表達完全對立的看法,儘管某個團體或個人可能對某些事物采取左派的立場、卻對另一些事物采取右派的立場。 傳統來說,左派通常主张積極改革,主张把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革除,从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反對派一般自认为左派;右派一般较为保守,主张稳妥、秩序、渐进、緩慢的改革方式,强调維護舊有傳統,保皇黨一般自认为右派。左派与右派都是相对而言,在不同背景下两者主张的具体内容不会相同,不能以静态的“主义”或“阶级”划分。兩詞是相當廣泛的形容用詞,用以作為一種廣泛的辩证法解釋方式,可以用作形容或區分一種政治立場、一種政治意識形態、或是一個政治黨派。除非是將其套用至多維的政治光譜上,否則這兩詞通常是用以描述兩種完全相對的立場。 在西方國家的歷史印象中,會認為左派指支持社會平等、反對階級統治;而右派認為社會分層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J.

新!!: 香港大學和左派和右派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由中央委员会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其成員(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領導层。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由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七位常委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中习近平和李克强在2007年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另外五人在2017年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常委。.

新!!: 香港大學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香港大學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香港大學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香港大學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香港大學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建筑物

建筑物一般指人们或为了其可观赏之形象、或为了其可使用之空间的,相对于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人造物。它是建筑学或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汉语中,建筑物和建筑学都有时会被简称为“建筑”,从而引起某种程度的混淆。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建造出来的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建筑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强调这点)或/和建筑物外部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市民广场);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如纪念碑)或/和建筑物的内部形象(如教堂)。这其中,重在获得可使用的内部空间和/或可观赏的外部形象的建筑物往往是多数。那些并不重在获取内部空间也不重在获得外部形象,而是重在行使除前所述外的其它特定作用的人造物,则可能被称作“构筑物”或“构造物”,比如水坝、电线铁塔等。而有些则可能介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比如电视塔,一方面它重在电视信号的发射、一方面它也比较被人们重视于展示其外部形象。 人類藉著興建各種建築群,提供社會運作的空間或機能需求。它们往往都具备人能居住、宗教、商业、生产等活动的稳定空间,是人造自然的主体。.

新!!: 香港大學和建筑物 · 查看更多 »

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可能是指下列的專責反貪機構:.

新!!: 香港大學和廉政公署 · 查看更多 »

会计学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关于会计的定义,有信息系统说、管理活动说,还有其他学说。各個學說都是对会计的不同角度的考察。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会计信息系统说,解释如下。 会计学由阐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赖以建立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工作如何组织和进行的会计方法组成。可分为盈利会计和非盈利会计,在盈利会计中,又可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在東亞,审计学是从会计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现代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研究的任务和会计学不完全相同,狭义会计学不包括审计学。 会计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对于经理、监管者、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是有用的。现代会计的核心是复式记帐,这种复式记帐法要求每一项业务至少要有两个经济实体,在一个帐户计借方,在另一个帐户相应的计贷方,所有的借方发生额应该等于所有贷方的发生额,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如果計算到最後借贷不相等,那么一定有错误,这样复式记帐自身就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检验错误的方法。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所制定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相比美國的《公認會計原則》(GAAP),較重視合乎相關規定的精神,在適用上可能形成困難;後者的規定則較為細密,但未規定的部分則可能成為漏洞。.

新!!: 香港大學和会计学 · 查看更多 »

張人駿

張人駿(),字千里,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遵化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大齐坨村人,中國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新!!: 香港大學和張人駿 · 查看更多 »

張建宗

張建宗(Matthew Cheung Kin-chung,),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並曾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他擔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十年,之前亦曾任勞工處處長,是香港回歸以來處理勞工權益事務最久的政府官員及局長。.

新!!: 香港大學和張建宗 · 查看更多 »

張愛玲

張愛玲,小說家。祖籍河北丰润,生於中華民國上海公共租界。本名张煐,後因入學需要,母親黃逸梵(又名黃素瓊)以英文名Eileen譯音,易名愛玲。 張愛玲的祖父母分别为清朝末年著名大臣张佩纶和李鸿章的長女李菊藕。父亲張志沂,生母黃逸梵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之孫女,即前桂平梧鬱道黄宗炎的女儿,繼母孫用蕃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张爱玲出生名门,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特別是當代處於中西合併價值觀的形成。上海淪陷时期,陸續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锁记》等中、短篇小说,震動上海文壇。1952年张爱玲以完成未完成的学业为名离开中国大陆,其后赴美。在美国期间翻译了清代吳語小说《海上花列傳》(韓邦慶所著),又寫了文學評論《紅樓夢魘》。張愛玲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漂泊于上海、香港、天津、美国各地,最后在美国定居,并於1960年取得美国国籍。早在之前,1956年时,张爱玲就已经和大自己36岁的德裔美国人赖雅结婚,赖雅逝世后,张爱玲在美国终老,1995年9月8日,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去世于美国加州洛杉磯市西木區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享壽74岁。 張愛玲一生游走中國各地,自謂「我的上海話本來是半途出家,不是從小會的。我的母語,是被北邊話與安徽話的影響沖淡了的南京話」。,上海《天天新報》轉引張愛玲寫的一篇探討《金瓶梅》的文章《「嗄?」?》,2014年1月12日。.

新!!: 香港大學和張愛玲 · 查看更多 »

佐敦 (醫生)

佐敦(G.

新!!: 香港大學和佐敦 (醫生) · 查看更多 »

何立仁

何立仁(Ian Holliday,),,現任香港大學副校長(教學)。早年就讀劍橋大學,並於牛津大學取得政治學碩士和博士。其後,先後任教於肯特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紐約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2006年起加入香港大學,先後擔任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和社會科學院院長,2014年被委任為副校長(教學)。.

新!!: 香港大學和何立仁 · 查看更多 »

何東夫人紀念堂

何東夫人紀念堂(Lady Ho Tung Hall),於1951年創建,是香港大學十三間提供宿位的舍堂之一,亦是香港大學現存唯一的女生宿舍及四間傳統舍堂之一。舍堂位於香港島薄扶林道91A號,以Justitia Et Veritas(英文:Belief in both justice and truth)為格言,守護獸是獨角獸,代表顏色為黃色。.

新!!: 香港大學和何東夫人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徐立之

徐立之,OC(Tsui Lap-chee,),加拿大華裔分子遺傳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及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生物學),於2002年9月至2014年3月間擔任香港大學校長。現任港科院院長、香港科技園董事、珠海學院校董、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同時為上市公司培力控股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新!!: 香港大學和徐立之 · 查看更多 »

德臣西報

《德臣西報》(The China Mail),又名《中國郵報》、《德臣報》等,是香港的第二份報紙,也是香港發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該報於1845年2月20日由英國資深出版商蕭德銳(Andrew Shortrede)創辦,並得到當時最大的鴉片商渣甸·勿地臣的支持;後於1974年停刊,前後發行了129年。該報的中文名稱乃得名於報紙的第二任主編德臣(Andrew Dixson),德臣富有辦報經驗。1905年,德臣西報有社評提出建立香港大學的建議。.

新!!: 香港大學和德臣西報 · 查看更多 »

徒步

#重定向 遠足.

新!!: 香港大學和徒步 · 查看更多 »

保安

保安(英文:Security),或稱保全,是指保護事物遠離危險或招受損失的一種概念。一般來說,保安的概念跟安全相似,不過保安的著眼點是保護事物免受外來的傷害。保安亦指預防危險或突發情況的一種手段或措施,或進行保安工作的工作人員或職員。.

新!!: 香港大學和保安 · 查看更多 »

保安局

保安局(Security Bureau,縮寫为S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主要任務是維持香港公共秩序,內容包括治安、出入境、海關、監獄、消防及救護等等。現任局長為李家超。.

新!!: 香港大學和保安局 · 查看更多 »

医学

醫學是以診斷、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應用科學。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复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医学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体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随着醫學模式的转变,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 在人類社會中,醫學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现代医学起源於17世紀科學革命後的歐洲,以科學的过程及办法來進行醫學治療、研究與驗證。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在現代醫學興起前發展的醫學,稱為傳統醫學;現代則以替代醫學的形式在科学医学尚未普及的地区繼續存在。.

新!!: 香港大學和医学 · 查看更多 »

國際大學協會

國際大學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法語: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universités)是一個基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而成立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協會。其成員包括來自約150個國家的組織和機構,其目的是“令各種活躍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國際性、地區性和國家團體合作并思考、實踐共同關注的目標”。 國際大學協會成立於1950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

新!!: 香港大學和國際大學協會 · 查看更多 »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

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縮寫作 AACSB 或称为 AACSB International),是一個於1916年在美國創建、針對世界各管理學學院認證的非政府组織,核心任務是推動全球管理教育品質的認證。其院校學分可通行全球。此認證為商管學院認證之一,其他認證如EQUIS、AMBA 。 2016年9月,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取消該對AACSB協會的認可。.

新!!: 香港大學和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 · 查看更多 »

利希慎

利希慎,原名利應,名辑世,字遷羨,鴉片商人,香港著名利氏家族的創始人,廣東新會人。父親利良奕,是最早從中國到美國的華工之一。生於夏威夷,年青時在美國受教育。17歲時方隨父回香港,入讀皇仁書院,畢業後曾留校任教,不久进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当职员。亦曾在马来亚当过报馆翻译、开过锯木厂;在仰光开办双德丰船务公司,被派往香港任经理。後來其父經營鴉片生意致富,利希慎繼承父業,販售鴉片,牟得暴利,再投資房地產,是港澳的「公烟(鴉片)大王」。 1923年他向英资怡和洋行以380萬買得東角山一帶土地,原本打算興建鴉片提煉廠,但因香港政府宣佈禁售鴉片煙,便改為發展利園。即今日香港利園山道、利舞台、波斯富街、恩平道一帶,并注册希慎置业公司,为利氏家族奠下了“地产王国”的基础。此後更涉足金融、貿易等多方面投資。 1928年初,他聽聞澳門鴉片管理專員羅保(Pedro Lobo)將鴉片專賣權轉給另一間公司佑生行。他為了保住其公司裕盛行在澳門的鴉片專賣權,向澳督呈交請願書。羅保感到被辱,因而告利希慎誹謗。4月16日審結,法官判利希慎勝訴。澳葡政府亦稱無意將裕盛行的專賣權轉予其他公司。但是利希慎因而與人結怨,招來殺身之禍。就在兩星期後,1928年4月30日中午,利希慎在中環九如坊至威靈頓街之間的路段被暗殺,身中三槍,呼救幾聲後倒地,當場喪命,而殺手逃去無蹤。槍殺案发生后,香港警方全力以赴缉拿疑兇,连利氏家族也悬赏两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却一直未能破案。但據其孫女、現任加拿大參議院議員利德蕙所言,其父利銘澤因此事禁止所有家族成員前往澳門。 雖說當年販賣鴉片是合法,畢竟是损人利己的偏門生意,故靠賣鴉片积累巨额财富的利希慎,自然招致大眾憎惡。當時有一首順口溜在香港廣為流傳: 首三句的開頭三字,就是利希慎的廣東話( 廣州話)諧音。 位於香港東角繁華鬧市的希慎道是以其名字命名的。此外,不少大學建築物也被冠上他的名字,包括香港大學的學生舍堂利希慎堂,及利希慎醫科圖書館(該館1965年啟用,1986年冠名,2002年搬遷後改名余振強醫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的利希慎音樂廳和香港公開大學的利希慎實驗室。.

新!!: 香港大學和利希慎 · 查看更多 »

利希慎堂

#重定向 香港大學#舍堂村.

新!!: 香港大學和利希慎堂 · 查看更多 »

利希慎家族

利希慎家族,始興於20世紀20年代,以鴉片販賣起家,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其餘為周永泰家族、何啟東家族、李佩材家族(亦有一說為何啟東家族、羅文錦家族、高可寧家族。.

新!!: 香港大學和利希慎家族 · 查看更多 »

利瑪竇宿舍

利瑪竇宿舍(英語:Ricci Hall),是香港大學十三間提供宿位的宿舍之一,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男生宿舍,得名自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舍堂顏色是栗色和白色,宿舍地址為香港島薄扶林道93號。格言是 Quantum potes tantum aude (英文: As much as you are able, that you should dare to do;中文:汝為君子儒 無為小人儒(《論語》: 雍也編))。.

新!!: 香港大學和利瑪竇宿舍 · 查看更多 »

列堤頓道

列堤頓道(英文名:Lyttelton Road),香港港島半山區的一條街道,位於中西區半山柏道的南方,羅便臣道80號的西方,巴丙頓道的東方。列堤頓道是一條上下山的行車路,鄰近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城西公園、俊傑花園、俊賢花園、嘉和苑、文華大廈、嘉華大廈、福華大廈、慶雲大廈、碧翠園、恆柏園等。.

新!!: 香港大學和列堤頓道 · 查看更多 »

哥德

--(Goth、Gothic),也译作--,可能指:ACE.

新!!: 香港大學和哥德 · 查看更多 »

儀禮 (香港大學校長)

儀禮爵士,PC(Sir Charles Norton Edgecumbe Eliot,),又译为爱理鹗爵士,英國外交官、殖民地行政官和學者,香港大學第一任校長。.

新!!: 香港大學和儀禮 (香港大學校長) · 查看更多 »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v),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兩廣(即後世廣東,包括今海南省,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新!!: 香港大學和兩廣總督 · 查看更多 »

公職人員行為失當

公職人員行為失當(英文:Misfeasance in public office或Misconduct in public office)是一項在普通法上的罪行,指公職人員在執行公職的過程中或在與其公職有關的情況下,故意作出失當或不恰當的行為(例如故意疏忽職守、濫用公職權力或不履行職務),而未能提供合理解釋或理由,並且鑑於該項公職和擔任公職者的職責範圍、有關公職和任職者的服務宗旨的重要性,以及偏離職責的性質和程度,有關的失當行為屬於嚴重而非微不足道。即使未有確切證據證明有關公職人員因受賄而故意作出有關的失當行為,而且未有令政府有任何損失,依然可被控這項罪名。.

新!!: 香港大學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狹義上指六四清場,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國共產黨派遣解放軍至北京天安門廣場对学生集会清场的行动;廣義上指八九民運,即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2個月的全國示威運動。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脏病猝逝,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便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在部分大學生主導下,原本单纯悼念的活動轉向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员貪腐、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结社自由等。期间,最多有一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示威。以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希望與示威群眾展開談判达成和解。 在5月中旬,學生發起激進絕食行動,促使中國各地四百多個城市陸續集結抗議,表態支持。一連串遊行後,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及國務院總理李鵬為首的强硬派決定以武力解決示威,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前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等多位中共元老亦支持出兵。5月20日,李鵬代表國務院宣布北京市實施戒嚴,並調動解放军三十萬兵力前往首都北京。最终解放军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并实施清场。 之後,中國共产党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和支持者,並鎮壓其他地区進行的抗議活動;還嚴格控制國內新聞媒體對事件之報導,並禁止外國記者將相關照片和採訪影像發送至國外。國際社會则譴責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武力驅離示威群眾,許多西方國家亦一度實施經濟制裁,並至今實行武器禁運。 六四事件導致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被免去所有職務,包括政治局常委胡啟立在內,許多同情抗議活动的中共官員也被降級或免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被提拔為新任黨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許多參與八九民運的人士則流亡海外,並被政府禁止返回中國大陸。這次風波後,中共党内强硬派抬头,改革開放政策停滞,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才重新恢復;原先在1980年代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等政治改革也暫止進行。中共中央机关报在运动中期譴責其為「反革命暴亂」,而今日六四事件在中國大陸仍為敏感話題被禁止討論或悼念,不過仍有許多人主張平反六四。由於中共拒絕提供更多事件資料,导致六四事件数据模糊,出现多种版本,單是死亡人數的估計便從百余人至上万人都有。.

新!!: 香港大學和六四事件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香港大學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克頓道

克頓道(Hatton Road)是香港一條行人道路,位於香港島西部,連接西半山至太平山。克頓道始自香港大學本部以南大學堂,大學道與旭龢道、干德道交匯點。該處是新巴13號線的旭龢道終站,並且有小巴站於此。 克頓道全程是斜坡路,有特色街燈、沿途路標及郊遊地圖,中段途經龍虎山和-松-林炮台。克頓道為龍虎山郊野公園及薄扶林郊野公園的分界線之一(本身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克頓道的東南端位於扯旗山和西高山之間的山坳,建有西高郊遊區(臨時)。該處與盧吉道及夏力道相會,經這兩條環山道,都可以通往爐峰峽的山頂廣場及凌霄閣。 克頓道上有其中一塊維多利亞城界碑,位於克頓道距旭龢道400米左右附近。 Category:太平山街道 Category:半山區街道 Category:冠以人名的香港道路.

新!!: 香港大學和克頓道 · 查看更多 »

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圖書館在人類文明發展及歷史存留具顯著作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資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們漸漸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資源,作為館藏提供大眾使用或查閱。.

新!!: 香港大學和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四五行動

四五行動(April Fifth Action)是香港的一个社會主義政治組織及民間壓力團體。.

新!!: 香港大學和四五行動 · 查看更多 »

倫敦傳道會

伦敦会全名倫敦傳道會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属于基督教新教宗派公理宗。建立於1795年,1977年與--傳道會(Commonwealth Missionary Society)及英國長老會差傳委員會(Foreign Missions Committee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合併為世界傳道會(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总部位於英國伦敦。.

新!!: 香港大學和倫敦傳道會 · 查看更多 »

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是位於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的著名官立男子中學,為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前身是創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1889年的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皇仁書院一名則於1894年開始沿用。.

新!!: 香港大學和皇仁書院 · 查看更多 »

石塘咀

石塘咀(Shek Tong Tsui),亦作卑路乍(Belcher) 或石塘嘴,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地區,位置為堅尼地城以東,香港大學以北,西營盤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至水街/興漢道。.

新!!: 香港大學和石塘咀 · 查看更多 »

石崗

#重定向 石崗 (香港).

新!!: 香港大學和石崗 · 查看更多 »

石澳

石澳(英文:Shek O)是香港南區的一個地方,位於香港島赤柱以東,景色優美,環境清靜,除了石澳山仔的豪宅區之外,全區幾近沒有樓宇,甚比大澳和梅窩更近似郊野。不少粵語流行曲的音樂錄影帶也到此取景。有不少愛情小說文學作品也是以「石澳海邊」為背景。而香港導演周星馳的著名電影作品「喜劇之王」亦是在石澳取景拍攝。 2013年7月,《明報》報導了石澳原來有相當於6個標準泳池大的大片官地,被霸佔起屋近30年,不法之徒變相賺取到的樓面市值可能高達30億元。其中由大陸移民葉華明居住的700呎寮屋破壞石澳保護區後變成6000呎大宅,受訪時他向記者假冒是石澳原住民籍此逃避責任。 2016年6月,石澳東丫背村村民霸佔官地,將寮屋擴建成豪宅,官地被霸佔近30年。霸佔官地的村民包括探險家黃效文、富豪曾文進及退休的勞工處前助理處長麥世耀。部分霸佔官地的寮屋加建渡頭、涼亭及石牆。同年7月,有關建築在地政總署要求糾正後開漿清拆。.

新!!: 香港大學和石澳 · 查看更多 »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环太平洋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或称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创立于1997年,是由环太平洋地区各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所组成的联盟。联盟的宗旨是“发展(会员学校间的)教育、研究和创新的合作,为亞太地區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作贡献”。.

新!!: 香港大學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 查看更多 »

玻璃之城

《玻璃之城》(City of Glass)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張婉婷導演,羅啟銳編劇。故事借1997年為時代背景,兩個分別來自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和何東夫人紀念堂的校友有婚外情,在倫敦橋遇上車禍死亡為引子。.

新!!: 香港大學和玻璃之城 · 查看更多 »

王俊杰

王俊杰(Keyvin Wong Chun Kit,香港時事評論員,前學苑副總編輯,《香港民族論》編者及作者之一,曾經被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及青年新政成員。早年就讀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和恆生商學書院,現就讀香港大學經濟系,副修政治及中國文學。在2015年1月18日的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中,王俊杰和游清源和親建制派的青年民建聯主席周浩鼎和馮煒光就《香港民族論》內容激辯,其中王更質問周,中港關係有如盲婚啞嫁,若要他跟蔣麗芸結婚他會否忠誠。.

新!!: 香港大學和王俊杰 · 查看更多 »

王赓武

王赓武(),中国历史学家及教育家,研究現代中國史、國族主義、海外華人、華人移民的權威。 做為海外华人研究的主要奠基开拓者,王赓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具有影响力。 在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中,王赓武認為中國天下观念更有包容性,中国版图的问题、主权的问题非常复杂,為避免狭隘民族的概念及政策的問題,主張古代中国向来有的天下观,與民族国家的概念是矛盾的,但可以和理想的国家之间互相照顾、互相支持秩序結合。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费思棻曾半开玩笑地说,王赓武可以当好中国总理。.

新!!: 香港大學和王赓武 · 查看更多 »

王歐陽 (香港)

王歐陽(香港)公司(Wong and Ouyang),是香港一间建築師事務所集團,前身為王伍建筑工程师事务所(Wong, Ng and Associates),成立於1957年,已故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王泽生是創辦人之一。而歐陽昭(任職建築師及結構工程師;2010年去世)在1964年加入。1972年伍振民退出後,正名為王歐陽。 王歐陽集團現有250位建築界的從業員。香港地址位於太古坊多盛大廈27樓,於上海及廣州設有辦事處。王歐陽集團的客戶眾多,包括太古地產、長江實業、華潤集團、恆基兆業、香港賽馬會、上海商業銀行等。.

新!!: 香港大學和王歐陽 (香港) · 查看更多 »

研究型大學

型大學是以學術研究为主要办学目的的大學,相對的是教學型大學。.

新!!: 香港大學和研究型大學 · 查看更多 »

福利別墅

#重定向 緋荔榭.

新!!: 香港大學和福利別墅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香港大學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香港大學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香港大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新!!: 香港大學和简化字 · 查看更多 »

紅色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紅色公共小巴.

新!!: 香港大學和紅色小巴 · 查看更多 »

紋章

紋章(coat of arms)又稱盾形紋章、袍徽,是一種特有的紋章設計,通常出现在、外套或战袍上。中世纪的骑士使用它来辨认其身份。盾徽是由一个盾牌、支撑物、饰章及铭言组成。至今,它仍用來作為識別個人、軍隊、教會、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而紋章學則是研究其使用、展示和規則的學術。 有时盾徽也被指称整个纹章,在纹章学的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盾徽是在12世纪,由封建领主和骑士在战场上开始广泛使用的。从13世纪开始,这种盾徽开始不局限于在战场上使用,而是成为一种欧洲上层社会家族所使用的旗帜或标志,一代传一代。尤其是那些有权使用盾徽的人,在法律或社会习惯上,开始逐渐演变为国家权力。在德语区,贵族和平民都会使用盾徽,而在欧洲其他地区,仅有贵族才能使用盾徽。之后教堂的神职人员也开始使用盾徽,接着是小镇用于镇民识别,以及像是大学及商贸公司这类皇家特许的机构。旗帜是由盾徽发展而来的,旗帜学和纹章学的艺术是非常相近的。盾徽是商业公司现代标志的主要资源。 在21世纪,大量机构及个人仍旧在使用盾徽;比如很多欧洲城市和大学都有关于如何使用盾徽的指引,并且将其作为商标保护。很多社团也帮助设计并注册个人盾徽。在某些国家,比如英格兰和苏格兰,持续数个世纪仍旧保持与当时所授予的盾徽相同的纹章格局并持续管理至今。.

新!!: 香港大學和紋章 · 查看更多 »

縮寫

縮寫(abbreviation),在语言学裡嚴格地说是一種詞語的簡易格式,又称缩略语或簡稱。但實際上,它是從詞中提取關鍵字來簡要地代表原來的意思。例如,「欧洲联盟」被省略作為「欧盟」。.

新!!: 香港大學和縮寫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香港大學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是一本与《時代》和《新闻周刊》齐名的新闻杂志,以每年对美国大学的调查报告及排名而广为人知。其编辑部位于华盛顿特区,但其总部设在纽约市。1933年创立时名为《美国新闻》,1948年和《世界报道》合并。 其发行频率2008年6月自周刊变为双周刊,2008年11月下降至每月发行一次。2010年11月宣佈改為純網路運營,12月刊後除去特刊外不再出版。雜誌宣稱將只關注於研究和為學生提供高等教育資訊。此外在美國各大書店仍然可以買到其出版的大學排名。.

新!!: 香港大學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 查看更多 »

羅伯·穆加貝

羅伯·加布里埃爾·穆加貝(Robert Gabriel Mugabe;),津巴布韋政治人物。第2任辛巴威總統和執政黨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的第一書記,自1980年出任辛巴威總理起長期執政至93歲高齡,辭職時(2017年11月21日)是當時世界上最年邁的總統及國家元首。.

新!!: 香港大學和羅伯·穆加貝 · 查看更多 »

羅致光

羅致光博士(Dr.,),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現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社會學學者。他曾代表社會福利界在香港立法會擔任議員9年,並為前民主黨黨員。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是民主派人士中,獲得最高級別星章的授勳人士。.

新!!: 香港大學和羅致光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香港大學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爱好者

愛好者,又叫粉絲、擁躉,是指對於某些体育俱乐部、人物、團體、公司、产品、藝術品、信念或流行趨勢抱有极度、无法抑制的喜愛與支持的人。独特事物的爱好者一般会设立自己的爱好者区域。他们会开办爱好者俱乐部、举办粉丝会、创办爱好者杂志、写粉丝信或参与类似的活动。而粉絲所喜愛的人物通常稱為愛豆(idol)或'''偶像'''(icon)。 有个别的爱好者会着迷于他们醉心的事物让他们产生妄想,使这些爱好者產生极端或反常的行为。过度崇信或其它形式的崇拜的例子有:在其家中为偶像建立神龛;有时成为跟踪者。極端爱好者也有可能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甚至與家人反目;而這類激進爱好者在韓國俗稱為私生饭,並在當地逐漸成為社會問題。.

新!!: 香港大學和爱好者 · 查看更多 »

病原體

#重定向 病原体.

新!!: 香港大學和病原體 · 查看更多 »

瑪麗醫院

麗醫院(Queen Mary Hospital)是一所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薄扶林的公立地區綜合醫院,並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也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該院於於1937年4月13日啟用,是當時香港以至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之一。 瑪麗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隸屬港島西聯網,為聯網中的龍頭醫院及專科轉介中心。全醫院共有約1,440張床位及逾3,800名職員。該院設有24小時急症室服務、外科、器官移植、兒科、各類專科及復康護理服務。.

新!!: 香港大學和瑪麗醫院 · 查看更多 »

環境保護署 (香港)

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英語: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縮寫:EP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轄下的部門,專責主管環境保護政策。現任署長為兼任環境局常任秘書長的唐智強。.

新!!: 香港大學和環境保護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包括所有對生物(微生物、動物、植物等)進行研究的科學領域,也包括對相關領域的考量,比如生物倫理學。儘管目前生物學仍然是生命科學的中心,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上的進展,使得生命科學正成爲一個專精化、多學科交叉的領域。 生命科學的某些子學科對特定類型的生物進行研究。比如動物學研究動物,植物學研究植物。也有一些生命科學的子學科研究生物體在某些方面的共性,比如解剖學和遺傳學。另外,像生物工程這樣的學科則更專注於利用生物體研究出尖端技術。而生命科學的另一分支,神經科學則想要探明意識、思想、情感、记忆、语言等人类大脑的生化、基因以至演化上的本質。 生命科學對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有很大助益。目前,生命科學已在醫療、農業、保健、食品工業、製藥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生命科學的不同研究領域之間有很大的重疊。.

新!!: 香港大學和生命科學 · 查看更多 »

牛津

牛津(Oxford,,),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牛津郡的行政總部、非都市郡區和城市地位,為牛津大學-英語國家中歷史最久的大學的發源地,人口大约在165,000左右,其中153,900住在中央城区。中央城区位于伦敦西南方向80公里处。著名的查威尔河与泰晤士河贯穿牛津,于城市南部中央交匯。.

新!!: 香港大學和牛津 · 查看更多 »

牙醫學

牙医学(Dentisterie; Dentistry)是一门关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口腔疾病、不适及状况的医学研究分支,一般处理牙列疾病,但也可包括口腔黏膜以及相邻相关结构和组织,特别是颌面部(下巴和面部)区域疾病。尽管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牙医学主要处理与牙齿相关的问题,但牙科领域并不限于齿科学(toodontology,来自古希腊文,ὀδούς,odoús,“牙齿”)——关于研究牙齿结构,发育和畸形的学科。因为在概念上有很多重叠的领域,牙科学也经常被理解为包含现已基本上不存在的口腔科学(关于研究口腔相关的不适和疾病学科),因此这两个术语在某些地区可以互用。 人们普遍认为牙科学对整体健康很重要。牙科治疗由牙科团队来实施,通常包括一名牙医,数名牙医助手(牙医助理,潔牙師,牙體技術師和牙科治疗师)。大部分牙医在私人诊所工作(初级医疗),也有些在医院(二级医疗)和机构(监狱,军队基地等等)工作。 牙科学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在古埃及时期就已能见到原始的牙外科技术。公元前约2650年的一块下颌骨在第一颗臼齿根部下有两个孔眼,这显示曾对该牙实施过脓液引流。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300年)的早期哈拉帕时代遗迹中存在9000年前被钻过孔的牙齿。牙外科被认为是医学的首个专门学科。.

新!!: 香港大學和牙醫學 · 查看更多 »

盧吉

一代盧吉男爵,GCMG,CB,DSO,PC(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 1st Baron Lugard,),又譯盧嘉、盧迦或盧吉士,有時誤譯為「盧押」,原任英軍的旅長,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十四任總督(1907年7月-1912年3月)。.

新!!: 香港大學和盧吉 · 查看更多 »

花崗岩

花崗岩(香港又名麻石,Granite),英文名稱是從拉丁文granum來的,意指顆粒。而「花崗岩」一詞是指「花」紋美麗又質地「崗」強的「岩」石。 花岗岩经常用作建筑材料。它是芬兰岩石地表层中最常见的石头种类。当1989年为每个芬兰行政区推选代表性的石头时,制订候选名单的评委会一致认定花岗岩凭其独特的地位无愧为代表整个芬兰的国石。.

新!!: 香港大學和花崗岩 · 查看更多 »

聶德權

聶德權(Patrick Nip Tak-kuen,),香港政務官,現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新!!: 香港大學和聶德權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書院

聖保羅書院(St.)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創辦的一間著名傳統名校,屬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俱只收男生。該校中學部校舍位於中西區半山般咸道69號,小學部則已遷離西區,於2013年落戶於港島南區薄扶林域多利道777號的全新校舍。 據正式記載,該校於1851年正式成立;但文獻顯示,早於1841年,創辦人史丹頓牧師已開始在英國籌集款項,並於1851年創立聖保羅書院。起始之時,該校只有一位導師及九位學生。聖保羅書院創校規模雖小,由於秉持辦學理念,不怕與殖民政府意見相左而堅持其治學風格,該校得以於1840至1880年間成為現代中國思想的搖籃,眾多著名中外知識分子曾任教、就讀及寓居於書院,包括王韜、、傅蘭雅、伍廷芳。現時,這間全日制學校大約有1,200名學生就讀,學生成績優異。現任校長是源迪恩先生。.

新!!: 香港大學和聖保羅書院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香港大學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草书

草书(別稱:藁書)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新!!: 香港大學和草书 · 查看更多 »

菲臘牙科醫院

菲臘牙科醫院(The Prince Philip Dental Hospital)是香港一家牙科醫院,根據香港法例第1081章《菲臘牙科醫院條例》成立,並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夫婿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命名。牙科醫院位於香港島西營盤醫院道與東邊街交界,毗鄰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香港政府於1979年4月批出9700萬港元的建造合約動工興建11層高的醫院大樓,整個牙科醫院項目涉資2億港元。1981年3月24日,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出席牙科醫院的開幕禮,並主持揭幕儀式,而牙科醫院也以他的稱號名為「菲臘牙科醫院」。.

新!!: 香港大學和菲臘牙科醫院 · 查看更多 »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一个总称,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這些病原體,有可能是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退伍軍人菌引起的肺炎症状,也可泛指不是由细菌所引起的肺炎症状。 2003年4月起在中国广东省及香港地区和首都北京所爆发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也正是由某种冠状病毒引起的,属于非典之一。该病在全球各地广泛扩散,有超过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在中国大陆,“非典”成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代名词。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最早在1938年提出,当时有7名患有肺炎的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细菌性肺炎并不相同,因此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症与流感病人相似,病症会发烧、肌肉疼痛等,但肺部有发炎迹象。与典型细菌性肺炎最大的不同在于患者不会有毒性病容,例如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等状况。非典型肺炎病人也不会有浓痰。 支原体肺炎是这类肺炎最重要的致病原因,除此之外其他病原还包括了嗜肺军团菌、鹦鹉热、甲型流感并发肺炎等。 非典型肺炎病症的潜伏期大约在4-11天左右,病人表现为发热,同时伴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和乏力,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干咳等: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多数病人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肺部可闻少许干湿罗音。多数病人白细胞不升高,少数白细胞降低或/和血小板降低。该病症可能通过飞沫、分泌物和接触呼吸道而感染。.

新!!: 香港大學和非典型肺炎 · 查看更多 »

行山

#重定向 遠足.

新!!: 香港大學和行山 · 查看更多 »

行政會議

#重定向 行政局.

新!!: 香港大學和行政會議 · 查看更多 »

袋棍球

袋棍球(Lacrosse),又譯長曲棍球、曲棍網球、棍網球、兜網球、袋球或網棒球,是一種使用頂端具有網狀袋子的長棍作為持球工具的團隊球類運動。起源於北美原住民部落,原本不限人數,最多可達雙方各一千餘人。移民至此的法國人發現後,加以改良並制訂規則,因而形成今日的狀態。 得分的形式是把圓球射進對手的龍門內,勝利歸於入球較多一方,而比賽時,球員要求用棍子來傳、接和運球。防守以阻止對手射門及讓對手所持的球從棍的網子內跌出來為主,守衛容許用手持的棍來擊打對方,身體的碰撞,或者站在恰當的位置,來進行合法的防禦。 袋棍球有四種主流玩法:室外男子、室外女子、室內男子以及軟式袋棍球的比賽。主要流行於北美地區,加拿大將本運動比為冰球,是該國的夏季國球。.

新!!: 香港大學和袋棍球 · 查看更多 »

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

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Elliot Pumping Station & Filters),又稱西區濾水廠房,是香港一個已停用的水務設施,位於香港島西區薄扶林道近香港大學以西及寶翠園以南。其建築分別被列為香港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

新!!: 香港大學和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 · 查看更多 »

西環

西環(Sai Wan),又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另有一英文名稱West Point,是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島西部,即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包括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嶺。西環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源自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西環爲其中一環,而九約中第一、二和三約則分別為堅尼地城、石塘咀和西營盤;另一說源於堅尼地城之舊稱「西灣」的諧音,在當地未進行填海工程前,華人又稱該地爲「擸𢶍灣」。西環人口以祖籍潮州為主。 雖然西環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與西營盤,但是在區內居住的街坊通常都將三個地區仔細劃分,而不會統稱為「西環」,部分居民更認為「西環」只是指堅尼地城一帶,並不包括石塘咀和西營盤。至於居於西環以外其他地區的香港市民則多對「西環」之地名感到混淆不清,僅能大概指出其爲西營盤附近一帶的地區。 由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在2001年遷入西環區內毗鄰西區警署的西港中心,故自2001年後不少香港媒體和市民會使用「西環」一詞作爲中聯辦的代名詞,而香港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在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聯辦違反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規定干預香港事務時則經常使用「西環治港」的說法,作爲對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的「港人治港」說法的諷刺,而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則認爲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聯辦一直在符合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給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人民有益的幫助和支持,由始至終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並認爲「西環治港」的說法只是反對派抹黑中央人民政府和攻擊香港建制派的手段。.

新!!: 香港大學和西環 · 查看更多 »

西環濾水廠

#重定向 旭龢道食水配水庫.

新!!: 香港大學和西環濾水廠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

西營盤(Sai Ying Pun)是一座山城,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與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為香港最早期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西營盤可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香港開埠的百多年前,英軍在佔領角以西的西角(West Point)一帶築起軍營,故此地有「西營盤」之名。西營盤是融匯香港歷史、展現華洋雜處樣貌的大眾生活區。在地區行政上,西營盤屬於中西區,位置為上環以西,石塘咀以東,般咸道以北,維多利亞港以南,即大約由嘉安街至威利麻街位置。.

新!!: 香港大學和西營盤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站

西營盤站(Sai Ying Pu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鐵路站,位於香港島中西區西營盤第二街與正街交界的一段第三街和高街之間的地底,主要服務西營盤及西半山居民。該站亦是最接近西區海底隧道(港島端)的鐵路車站。此站作為港島綫的西延段——西港島綫的組成部分,於2015年3月29日啟用,為該綫最後一個啟用的鐵路站。本站已隨2016年3月27日B3出口的啟用正式完成建築工程,而該出口的升降機亦在同年6月25日啟用。 西營盤站興建在地下洞穴內,車站C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80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二深的洞穴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

新!!: 香港大學和西營盤站 · 查看更多 »

西高山

西高山(High West)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香港島西部介乎中西區與南區之間,龍虎山以南(以薄扶林道遊樂場及克頓道、盧吉道及夏力道交界處為界),扯旗山之西南(以盧吉道為界),海拔,為香港島上第四高的山峰。 西高山大部分屬於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範圍,為茂密的樹林所覆蓋。不過南面近山頂一帶為懸崖峭壁,幾乎寸草不生,亦因此成為一個良好的攀岩地點。 瑪麗醫院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座落於其西南山腰。 西高山曾用的土名有砲台山和摩天嶺。.

新!!: 香港大學和西高山 · 查看更多 »

馬禮遜堂

遜堂(Morrison Hall)是香港大學中十三間提供宿位的舍堂之一。 1913年,馬禮遜堂成立,座落於克頓道,當年九月只有1名學生入住。到了元旦,已有二十一人加入。馬禮遜博士(Dr.

新!!: 香港大學和馬禮遜堂 · 查看更多 »

馬斐森

斐森教授(Professor Peter William Mathieson,)是英國醫學學者、臨床醫學專家、英國愛丁堡大學校長﹐曾任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及香港大學校長。.

新!!: 香港大學和馬斐森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一所公立應用型大學,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九龍塘。前身為於1984年創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在開校時的校舍設於旺角的工業貿易署大樓之內,到1990年遷入九龍塘的永久校舍,於1994年升格為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是八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大學之一,注重多元化、跨文化學習與全球視野。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水平近年不斷顯著提升,更連續多年獲國際評為香港四所最佳高等學府之一。城大由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創意媒體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及法律學院7個學院、25個學系、37個科研中心組成 ,提供逾100項學士學位及研究生課程。 周亦卿研究生院負責所有研究生課程的運作及發展,及提升研究生的學習環境。 城大在QS綜合排名位處前列。根據QS 2019年大學排名榜,城大位居全球第55位,及於「建校未滿50年全球最佳學府」排名中,位列第5位;而根據QS 2018年排名榜,則位列亞洲第8位、香港第3。 在2018年公佈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在全球校齡50年以下的年輕大學當中,香港城市大學名列全球第7位。.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大學堂

香港大學大學堂(University Hall)為香港大學傳統住宿舍堂之一,舍堂顏色為綠色、黑色及銀色。建築物外部本身亦是香港法定古蹟。大學堂位於薄扶林道144號,毗鄰薄扶林水塘。 該建築物本來是蘇格蘭商人德格拉斯.立畢(Douglas Lapraik)於1861年建成,並將之命名為杜格拉斯堡(Douglas Castle),以作為其公司總部及其寓所之用。1894年,巴黎外方傳教會(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購入該建築物,並易名為拿撒勒樓(The Nazareth House)。拿撒勒樓遭到大規模修葺及重建,更加建了一所印刷工場,印刷工場在其後期間內印刷了六萬多本由二十八種文字編成的天主教書目流傳亞洲各地,全東南亞第一本中文聖經亦出於此。香港日佔時期,拿撒勒樓及伯達尼療養院分別成為香港仔船塢工人宿舍及日本憲兵總部。教士被逐,相傳底層休息室以及對出庭園更是當日拷打中國人、行刑及停屍的地方。1953年,巴黎外方傳教會撤離拿撒勒樓。香港大學於1954年將之購入,並於1956年正式用作男生宿舍及命名為大學堂。.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大學堂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學生會

香港大學學生會(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簡稱HKUSU)是香港大學內官方認可的兩個學生會組織之一。會員包括所有正在香港大學修讀全日制課程的本科生及部分申請入會的全日制研究生及碩士生。 香港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12年。於1949年向香港警務處註冊成為獨立組織社團,脫離大學管治成為完全獨立的學生組織。 學生會不但在學生福利及康樂方面發展,在大學學制改革、學生資助政策等校務議題亦貢獻良多,更在本港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港大學生會的宗旨是「團結一致、獨立自主」。會務層面指各屬會有獨立自主的空間,亦有團結一致的平台;校務層面指學生會團結學生力量各校方爭取權益,是獨立自主的學生組織,不從屬於學校;外務層面則指學生會內各人有獨立自主的思維,而有團結一致的力量去改變社會。 學生會辦公室位於薄扶林道香港大學學生會大樓內,正門向東,面對平台上有國殤之柱。2009年,學生會大樓為配合大學百周年校園工程進行改建,至2012年9月完成工程。.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學生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英文:Hung Hing Ying Buildi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大學的一座古老建築物,位於香港港島薄扶林道般含道本部校園,本部大樓正門對面。大樓樓高兩層,於1919年落成啟用。其外部自199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孔慶熒樓由遮打爵士、佐敦教授以及其他人士捐款興建,於1919年2月由時任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主持揭幕儀式。該建築物原用作學生會之辦公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則改作行政用途,再於1974年改為高級職員休息室。1986年,香港大學為感謝孔慶熒的捐獻,將建築物命名作孔慶熒樓。建築物於1996年起由音樂系使用,設有音樂圖書館。 2013年音樂系遷出,孔慶熒樓下層翌年改由發展及校友事務部使用,上層則成為香港大學基金會議廳。.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孔慶熒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是香港大學之外展課程教學部門。.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School of Chines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27年,迄今已有九十年歷史,為香港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中文學系。1927年成立時名為「中文學院(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1933年文學院改組為「中文系(Department of Chinese)」,2006年又改稱為「中文學院(School of Chinese)」。.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成立於1967年。成立目的是為了促進香港大學之內在亞洲題目作學術研究和在世界上為亞洲研究學者擔當重要的焦點。在研究中心議定興趣領域之內,主任和十名研究人員成員進行獨立研究。幾位獲得研究中心名譽任命香港和國外學者會自行開展研究。研究中心會偶爾出版的專題論文。研究中心曾經對《香港股票市場歷史》、《中國的快速變動及她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及《香港口述歷史》作研究。 2009年,該機構被納入香港大學內的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出版社

香港大學出版社,是香港大学的校办大学出版社。位于香港大学薄扶林的百周年校園逸夫苑。.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站

香港大學站(HKU Station),簡稱港大站,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座鐵路車站,設於香港島中西區石塘咀薄扶林道地底,鄰近香港大學,主要服務石塘咀及龍虎山一帶。此車站由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凱達環球負責設計,由金門西松聯營負責興建。車站於2014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 香港大學站興建在地底洞穴內,車站A2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70米,成為全港最深及最大的洞穴車站。.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站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English: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港大博物館) 座落於般含道90號香港大學東閘入口旁,由馮平山樓(現屬法定古蹟)及徐展堂樓底下三層組成,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Faculty of Dentistr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82年,是香港大學本部轄下學院之一,港大牙醫學院是香港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在香港提供本地牙醫學士課程及深造課程的學院,牙科學生完成牙科學位課程及通過實習後,可註冊成為香港執業牙醫。香港大學於1976年為因應香港需求日增的牙科服務開始籌辦牙醫學院,於1982年起每年培訓60名牙科醫生。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於2016年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登上全球排名第一,2017,2018年再次蟬聯世界第一。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所屬的教學醫院為菲臘牙科醫院。.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牙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

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是香港大學為慶祝創校一百週年的一連串活動。2011年1月9日百周年啟動禮之後,多個講座及展覽亦陸續舉行。.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馮平山樓

香港大學馮平山樓(Fung Ping Shan Buildi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一座法定古蹟,位於香港島西營盤般咸道94號,香港大學校園之內,現時用作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之用。 馮平山樓於1932年興建,並於同年12月14日正式啟用。馮平山樓由當時香港富商馮平山捐款興建,用作中文圖書館之用,該圖書館亦被命名為馮平山圖書館。 1953年,馮平山樓增設中國藝術及考古學陳列所,作教學、研究及展覽之用。至1961年,香港大學圖書館大樓建成,馮平山圖書館的全部藏書於翌年搬到圖書館大樓四樓。而馮平山樓則改為馮平山博物館,成為展覽場地,並於1964年1月3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由於馮平山樓部份地方也是藝術學系及香港大學出版社的辦事處,因此校方於1969年底在大樓的東翼加建一道木梯,方便他們出入。 1994年,徐展堂樓落成,其最底三層成為馮平山博物館新翼,博物館改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2018年6月20日,古物諮詢委員會宣布將其列為法定古蹟。.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馮平山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鄧志昂樓

鄧志昂樓是香港大學的一座古老建築物,位於香港島薄扶林道本部校園,鄰近薄扶林道,由鄧肇堅爵士父親鄧志昂於1929年捐助建成,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之用。該建築於1995年9月15日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鄧志昂樓為1座樓高3層之平頂建築,外牆鋪以洗水批盪,裝飾花紋簡樸。2樓外牆有5個小陽台。大樓於1931年9月28日由時任香港總督貝璐爵士揭幕。現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鄧志昂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原稱香港大學醫學院,為一所坐落於香港港島薄扶林的醫學院。其校址離香港大學本部有數公里之遠,鄰近作為其教學及研究基地的瑪麗醫院。港大醫學院現提供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學及生物醫學的教育與研究項目。除中醫課程採用中英雙語教學外,所有課程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主要的教學醫院為位於附近的瑪麗醫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醫學院,已有逾百年歷史,時至今日香港也僅有兩所同時提供醫學及藥學專業培訓的醫學院,另一所為1981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Faculty of Law,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69年,是香港第一所大學法學院,現任院長為何耀明。.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Main Build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大學最古老建築物,位於香港港島薄扶林道般含道本部校園。大樓外部自198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文學院

香港大學文學院(The Faculty of Art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大學本部轄下的一所學院,於1912年隨香港大學的創建而成立,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大學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文學院主要就語文、文學、人文及文化等範疇提供高等教育,並就以上範疇進行研究。.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文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英語: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大學轄下的師資培訓學院,系所創設於1917年,香港大學,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師資培訓高等教育機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作為香港認可的師資培訓院校,學院除了為中學、小學培訓教師外,也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提升香港的師範教育水平,並通過與學校及家長的合作,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在2017年10月公佈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首度打入全球前5名,在全球排名第四,同時為亞洲首位。.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HKDSE),慣稱「文憑試」及「DSE」,是因應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2012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作為完成中學階段(中六)的公開試,文憑試的考生組成跟過往中學會考(中五)的考生組成是相同的。但文憑試的課程內容比中學會考多了一年,但較過往香港中學預科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短一年。.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451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另有33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484幢。.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Grade 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一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政府於2008年確立制度,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162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另有8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170幢。 此列表不包括已列為法定古蹟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權監察

香港人權監察(英文:Hong Kong Human Rights Monitor)成立於1995年4月,是立根於香港的民間團體,宗旨是在香港法律和日常生活上捍衛和促進人權,並且推動人權教育。.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人權監察 · 查看更多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

香港仔(Aberdeen)是香港南區的中心部份。而香港仔與鴨脷洲之間的香港仔海港被劃為香港仔避風塘。香港仔以住宅區為主,亦有少量工廠大廈。而香港仔以其漁村風味及海鮮,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 狹義來說,香港仔的範圍為田灣以東、石排灣以南、黃竹坑以西、鴨脷洲以北的地方,有時會被稱為「香港仔市中心」以區分廣義上的香港仔。廣義來說,「香港仔市中心」以東的壽臣山、黃竹坑;以西的置富花園、華富邨、華貴邨、數碼港、田灣;以南的整個鴨脷洲;以北的石排灣、香港仔水塘、香港仔郊野公園,都是香港仔的範圍。2011年香港仔市中心、石排灣邨及漁光邨的人口合計39,377人。.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仔 · 查看更多 »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保衛戰 · 查看更多 »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

#重定向 滙豐總行大廈.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匯豐銀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是林鄭月娥出任第五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後,其領導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故又稱林鄭月娥政府,簡稱林鄭政府。 2017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任命林鄭月娥為香港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于同年4月11日在北京中南海拜會李克強,并在其手上接過任命狀。林鄭月娥於2017年7月1日就任,開始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以正常時間為根據,該任期會至2022年6月30日為止。.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盾徽

#重定向 香港徽號.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盾徽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

香港聖公會(Hong Kong Sheng Kung Hui)是普世聖公宗的第38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 聖公會於香港擁有悠久的歷史,於香港基督教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除了作為一個宗教團體,香港聖公會還積極參與香港社會各大小事務,也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香港聖公會也是基督新教在香港的一個主要宗派。 現任主教長是鄺保羅大主教,教省秘書長是管浩鳴法政牧師,設有教省辦事處處理教務。.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聖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重光

香港重光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英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統治。日佔時期正式宣告結束。.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重光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建築

香港歷史建築,可泛指香港具有一定歷史的建築物,多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興建,除了富悠久歷史的寺廟、教堂及祠堂外,還有一些政府建築,如:水塘建築、軍營、官員官邸等。這些建築保留了不少早年香港居民的生活情況及信仰等,而由於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不少建築亦因而保留了殖民地時代的西方建築風格,一些更是中西合璧,成為香港獨有的特色建築。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亦有一套香港歷史建築的評級標準,以方便對最具價值的古蹟、建築物及文物進行保護。歷史建築一般先由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然後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早期的香港歷史建築名單並不向外公開,一直只供政府內部參考,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稱是由於內容敏感,當中涉及私人物業,評級會對物業造成影響。至2007年1月9日,名單已開始逐步公開。 政府又考慮不斷開放一些香港歷史建築讓市民參觀,如有意將一級歷史建築西環濾水廠宿舍改作環境保護中心及將鰂魚涌林邊屋改作郊野公園中心,日後將對外開放。.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歷史建築 · 查看更多 »

香港殖民地時期

#重定向 英屬香港.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殖民地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新!!: 香港大學和香港日佔時期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新!!: 香港大學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高志活

志活(Jens Galschiøt,),丹麥雕塑家,居於哥本哈根,著名作品包括國殤之柱。他是中國大陸人權的關注者,國際人權組織橙色運動發起人之一。高志活已婚,有兩個兒子,曾經旅遊香港多次。.

新!!: 香港大學和高志活 · 查看更多 »

高科技

科技,或称高技术、高新,指的是最先进的尖端科技。 对于高科技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分类法,到了1960年代,商家为了促销,把只要不是的产品都说成高科技。因此到了现在,很多新商品都被冠以高科技之名。 ,或称后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于1970年代,在设计中融入了许多高科技元素。 Category:科學與技術.

新!!: 香港大學和高科技 · 查看更多 »

高等教育

等教育(études supérieures;Höhere Bildung;higher education;educación superior),又称专上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是一个教育层级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一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这个层级涵盖了学园、大学、學院、神学院、理工学院、技術學院以及其他颁授学位或专业证书的学院级机构(例如專科學校)。.

新!!: 香港大學和高等教育 · 查看更多 »

譚廣亨

譚廣亨教授,兒科手術專家,現任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正署任校長一職。1976年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任教於利物浦大學以及牛津大學,2003年至2015年出任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2015年獲委任為首席副校長。.

新!!: 香港大學和譚廣亨 · 查看更多 »

警力

#重定向 浪費警力.

新!!: 香港大學和警力 · 查看更多 »

警務處處長

警務處處長(英文: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CP) 俗稱「一哥」,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憲委級職級,現任處長為盧偉聰;位於警務處副處長之上,為香港警務處最高級人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問責。於香港主權移交後,警務處處長為香港政府主要官員,須由行政長官提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

新!!: 香港大學和警務處處長 · 查看更多 »

貝璐

貝璐爵士,KCMG,KBE(Sir William Peel,),英國殖民地官員,曾長年在馬來亞任公職,後自1930年至1935年出任香港總督一職。.

新!!: 香港大學和貝璐 · 查看更多 »

賴廉士

賴廉士爵士,CBE,ED,JP(Sir Lindsay Tasman Ride,),來自澳洲的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和大學行政人員。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指揮英軍服務團,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五任香港大學校長。 賴廉士早年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於1919年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他在1922年以羅德學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自1928年起,賴廉士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他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今韶關市一帶)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賴廉士返回香港大學任教,並在1949年至1964年間出任校長一職,是港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在任內,他協助把港大從戰後百廢待舉的局面恢復過來,使大學的規模得以急速擴展。到1961年的時候,港大學生人數增至2,000人,是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的四倍。在工作以外,賴廉士興趣廣泛,且熱衷體育活動和音樂,他生前也十分關注澳門的基督教墳場,曾對場內的先人資料加以整理,他身後的骨灰也是灑落於墳場之內。 賴廉士生前曾在1942年、1944年和1962年先後獲英廷頒授OBE勳銜、CBE勳銜和爵士勳銜。在1965年,他又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和委任為終身校董,以表揚他在二戰期間和在港大校長任內的工作。.

新!!: 香港大學和賴廉士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第三學生村

賽馬會第三學生村(英語: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II,縮寫JCSV III),是香港大學其中一個為迎接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及雙班年而興建的全新宿舍,位於堅尼地城龍華街9號,2012年落成及啟用,由周余石(香港)有限公司設計。.

新!!: 香港大學和賽馬會第三學生村 · 查看更多 »

鶴咀

咀(曾根據英文Cape D'Aguilar而譯名為德忌笠角)是香港的一個海角,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及石澳地區的鶴咀半島南端。 鶴咀最著名的地點為於1875年落成的鶴咀燈塔和於1996年劃定鶴咀海岸保護區。因前往鶴咀海岸保護區的部分道路屬於發射站的禁區範圍,因此一般公眾不能隨意前往。 由於鶴咀使用的地震儀對週期一秒左右的震動最敏感,適合監測近距離的地震。所以香港天文台在該區設立了地震測量站,為香港天文台短週期地震台網九站之一。.

新!!: 香港大學和鶴咀 · 查看更多 »

鸦片

鸦片(阿片,opium),俗称大烟、阿芙蓉(阿拉伯语:Afyūm)或福寿膏,属天然麻醉抑制剂,医学上作麻醉性镇痛药;非科学研究或非医用,则归类于毒品。 作为毒品,传统用于鸦片的吸毒工具有烟签、烟灯、烟枪等,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软后,塞进烟枪的烟锅裏,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10~20次,重者每天百餘次;现在吸毒者常直接吞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注射。.

新!!: 香港大學和鸦片 · 查看更多 »

麼地

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印度巴斯人,出生於孟買,香港與印度貿易的富商名人,合夥人是遮打爵士。 麼地爵士是古波斯的拜火教祆教徒,當年是香港有名的教派,與J.H.律敦治(Jehangir Hormusjee Ruttonjee)、天星小輪之前身九龍小輪創辦人米泰華拉等是同一宗教。 麼地爵士跟當時的港督盧吉勳爵及家人是朋友,他曾經贊助巨資HK$150,000成立香港大學。.

新!!: 香港大學和麼地 · 查看更多 »

黃偉綸

黃偉綸(Michael Wong Wai-lun,),香港政務官,現任發展局局長。.

新!!: 香港大學和黃偉綸 · 查看更多 »

黃麗松

黃麗松(英文名:Rayson Huang,),祖籍廣東揭阳,華人化學家,專長為自由基化學。1972年至1986年間任香港大學校長。.

新!!: 香港大學和黃麗松 · 查看更多 »

黃錦星

黃錦星(Wong Kam-sing,),籍貫廣東順德.

新!!: 香港大學和黃錦星 · 查看更多 »

軒尼詩 (香港總督)

軒尼詩爵士,KCMG(Sir John Pope Hennessy,),英國政治家、殖民地官員,第8任香港總督。.

新!!: 香港大學和軒尼詩 (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龍虎山 (香港)

龍虎山(Lung Fu Shan,亦作Hill Above Belcher's)是一個位於香港中西區薄扶林的一個小山峰,高253米,是龍虎山郊野公園的所在地。龍虎山東南接扯旗山,南接西高山(以薄扶林道遊樂場及克頓道、盧吉道及夏力道交界處為界),西南接摩星嶺,北接石塘咀。香港大學的本部建築群座落於龍虎山東北部的山腳位置,而維多利亞城的南面界線定於主水平基準之上700呎(約213公尺),經過龍虎山西面及北面山腰。.

新!!: 香港大學和龍虎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是一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合作成立的環境教育中心,於2008年4月16日正式開幕,供公眾參觀使用,日常營運則由香港大學可持續發展事務處負責。設立中心之目的為藉著互動學習感受自然及建築環境,以了解氣候變化與社會之關係,並認識龍虎山及西半山的生態物種及文物建築。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位於香港大學後山旁,旭龢道50號,毗鄰龍虎山郊野公園。它是由三座歷史建築所組成,包括建於1914年至1919年的一級歷史建築主樓及兩座三級歷史建築。中心原址為建於1914年至1919年間的西環濾水廠職員宿舍。西環濾水廠於1996年改造為儲水庫,並改名為旭龢道淡水配水庫。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的室外設有生態池,養殖不同種類的淡水魚和植物。室內方面設有展覽廳(匯展堂)、資訊天地、活動室、專題圖書館等。圖書館到2010年7月為止,共有458本相關中英文書籍,每本書籍的目次皆可於中心的網站上查閱。公眾可於開放時間自由參觀,亦可報名參加歷時約45分鐘的導賞團。此外,中心亦有舉辦不同類型的環保教育活動,如生態導賞團及創意工作坊等。導賞團於每星期日上午9時30分舉辦,而路線將會根據季節而定。目前主題分為:植物篇(全年)、蝴蝶篇(5月至9月)、夜遊龍虎山(6月至9月)及雀鳥篇(10月至3月)。 除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外,環境保護署共設有5個環境資源中心及一個流動環境資源中心。該5個環境資源中心分別位於粉嶺、荃灣、灣仔、半山及堅尼地城,而改裝自貨車的流動環境資源中心則會到訪各區學校、屋邨和商場,宣揚環保訊息。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出席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開幕禮後會見傳媒時指出:「現時政府方面,例如漁農自然護理署有不同的教育中心,但這個中心特別的地方是政府和大學之間的合作,同時用了保育的概念將舊建築物翻新成為一個教育中心。其實在生態保育方面,政府和私人機構或大學合作,是一個很新、很好的模式,這概念有助我們將現時的保育工作擴大。」。 展覽館開放時間為:.

新!!: 香港大學和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香港大學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郭家麒

郭家麒(Kwok Ka-ki,),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揭陽,香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現任香港香港立法會新界西地區直選議員及公民黨健康及生活質素支部主席。與妻子許舜莉有一子兩女。.

新!!: 香港大學和郭家麒 · 查看更多 »

般咸道

般咸道(又稱般含道,Bonham Road)是香港西半山的主要道路,大致為東西走向,西端連接薄扶林道及山道交界,東端則連接堅道、醫院道及西摩道交界。大部份路段為雙線雙程行車。道路以第三任香港總督文咸(又稱般咸)命名,香港日治時期曾改名為西大正通。.

新!!: 香港大學和般咸道 · 查看更多 »

鈕魯詩

鈕魯詩(William Charles Goddard Knowles,),英國商人,前香港行政局和立法局非官守議員。生於英屬印度孟買。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畢業。早年加入太古洋行。二戰時投軍,戰後回到太古工作。1947年奉派來港。1957年升任經理,至1964年退休。鈕魯詩曾擔任多間公司主席和董事。1961年至1962年任香港總商會主席。1963年至1964年任匯豐銀行主席。1962年至1964年任香港大學司庫。1964年至1965年任香港大學校長,鈕魯詩樓以他命名。.

新!!: 香港大學和鈕魯詩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香港大學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

薄扶林(英文:Pok Fu Lam或Pokfulam)位於香港島南區,是香港島的市郊部份之一,通常指北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摩星嶺以南、南至瀑布灣的南區區域,其中薄扶林近南區部分的大部分私人屋苑(如置富花園)及別墅為香港中產階級至上層階級人士的集中地。.

新!!: 香港大學和薄扶林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道

薄扶林道(Pok Fu Lam Road)是香港連接中西區及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同樣也是香港仔、鴨脷洲和薄扶林前往中環、上環及西區海底隧道之主要道路。道路由香港島西營盤開始,經石塘咀及龍虎山,並沿西高山及薄扶林直至瀑布灣,連接石排灣道,全長約4.9公里。根據早期香港幹線編號系統,薄扶林道屬於「71號幹線」。 薄扶林道大致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為薄扶林道的主要部份,起自香港島南區瀑布灣華富道與石排灣道交界,環繞香港島西半山至山道(聖安多尼堂)分界,四線來回行車。第二段則由山道一帶下坡至西邊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前西區裁判法院)止,兩線來回行車,較為彎多路窄。.

新!!: 香港大學和薄扶林道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香港大學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蒲飛路巴士總站

蒲飛路巴士總站(英文:Pokfield Road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中西區薄扶林道的巴士總站。.

新!!: 香港大學和蒲飛路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邱騰華

邱騰華(Edward Yau Tang-wah,),香港政務官,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前任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及環境局局長。.

新!!: 香港大學和邱騰華 · 查看更多 »

鄧志昂

鄧志昂(),香港名人,祖籍廣東南海,以經商致富,獨資創辦鄧天福銀號。鄧志昂是鄧肇堅的父親,鄧志昂家族之首。 鄧志昂於1905年任東華醫院主席,成為慈善家,所以獲港府授予太平紳士之名譽。 鄧志昂支持中文教育。並協助香港大學開設中文本科課程及創辦中文學院,校方將中文學院的大樓命名為「鄧志昂樓」以作紀念。.

新!!: 香港大學和鄧志昂 · 查看更多 »

鄧肇堅

---- 鄧肇堅爵士,CBE,KStJ,JP(Sir Shiu-kin Tang,),香港企業家及慈善家,曾於1933年參與創立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並長年擔任董事局主席及總監督之職。 鄧爵士以生活儉樸、熱心公益及慷慨捐款著稱,先後任東華醫院及保良局主席,曾經多次獲勳,現時不少建築物都以他命名。鄧爵士穿長衫,剃光頭的形象,亦在民間留下深刻印象。.

新!!: 香港大學和鄧肇堅 · 查看更多 »

鄭耀宗

鄭耀宗教授(Professor Cheng Yiu-chung)(),香港出生,祖籍廣東中山,微电子学专家。 他在1999年当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第9屆及第10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港事顧問,也是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成員之一。 曾任香港大學校長。2000年9月,因“港大民調風波”,在多方壓力下黯然辭去香港大學校長職務。.

新!!: 香港大學和鄭耀宗 · 查看更多 »

自閉症

自閉症(autism)為一種腦部因发育障碍所導致的疾病,其特徵是情緒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有問題,以及日常上常見的,表現出限制的行為與重複的動作,明顯的特定興趣。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常做一些刻板和守舊性的动作和行为。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雖然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研究人員發現7個經常出現在自閉症病人的基因組。另有研究指出胚胎發育初期經由孕婦攝取的環境毒性亦可能是成因之一。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學院保守估計美國自閉症的發病率為每千人中有5至6人。總計只有男性才會患上自閉症。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診斷是建基於一系列的精神病學原則,而有一些臨床測試可以協助斷症。 自閉症是生理上不明顯,故此斷症需要完整的身體和神經評估。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自閉症必需要三歲前出現社會互動、言語及社交溝通遲緩發展。ICD-10也要求病徵需要在3歲前出現。 部分自閉症患者可經過診療、實習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可參與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動。但以現時醫療科技水平來說,並不可能完整根治自閉症,僅是提升自閉兒的功能。.

新!!: 香港大學和自閉症 · 查看更多 »

英國紋章院

#重定向 纹章院.

新!!: 香港大學和英國紋章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香港大學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皇書院

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Hong Kong)是一家位於香港西半山般咸道的著名男校。書院是香港的傳統名校之一,位於般咸道的校舍以紅磚建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目前除新翼外的整座英皇書院般咸道校舍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校舍建築屬於愛德華時代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英式學校建築。英皇書院為香港英文中學之一,教學語言為英語。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3位。 該校是戰後香港首家全日制中學。前身為政府於1857年興辦的西角官學堂(West Point School)及後來於1879年興辦的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西營盤官學堂後來於1926年升格為今天的英皇書院,承傳了中央書院的學制,涵煦近百年。成立之初,民間以「新書院」逕稱之,以將其與當時位於上環的皇仁書院作區別。西營盤官學堂於1925年停辦。雖然西角官學堂及西營盤官學堂可説是英皇書院的前身,但英皇書院並非繼承自該校。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分别是,西角官學堂是一所政府免費學校,而英皇書院有別於美式的公立學校,在當時則要求缴付相對高昂的學費。另外,西營盤官學堂只開辦第八班至第四班,而英皇書院則有第三班至第一班。當時香港政府是特意選擇將西營盤官學堂升格為英皇書院。 現時該校般咸道校舍始建於1923年,於1926年竣工。書院學生於理學見長,畢業生及其後代多有社會名流。.

新!!: 香港大學和英皇書院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香港大學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香港大學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雕塑

雕塑是一種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形象的视觉艺术。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过减除材料来造型)及塑(通过叠加材料来造型)的方式,在石、金属、木、陶瓷等材料來創作,不過現代主義的雕塑,在材料及創造手法上都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利用雕、焊接、模塑或鑄造的方式,在各種不同的材質上進行創作。 比其他材質易腐壞的雕塑更可以在長時間後保存下來,古文化所留下的雕塑也多半以石雕及陶藝為主。同時期也有很多傳統的木雕,但很多都已經腐朽無法保存。古文化的雕塑許多曾都有亮麗的顏色,但現在多半已經褪色。 在很多文化中,雕塑是宗教崇拜的中心,一直到最近幾世紀之前,大型雕塑都還非常昂貴,非一般個人有能力可能負擔,因此大型雕塑多半是宗教或政治的產物。像古地中海、印度、中國、南美及非洲的古文化都留下許多的雕塑。 西方文化中的雕塑起源於古希臘,許多希臘的雕塑家在古典希臘時期創作了許多傑出的雕塑品。在中古世紀,哥特式雕塑表現了基督教中的痛苦及激情,文藝復興時期崇尚古典作品,像米开朗基罗的大衛像就是當時著名的作品。現代主義雕塑較不著重傳統的工藝及人體的描繪,改用和作為其作品的呈現。.

新!!: 香港大學和雕塑 · 查看更多 »

雕塑家

雕塑家,意指專以雕塑為主要創作手法的藝術家,如古希臘羅馬時代,就有相當多製作人像、建築外部浮雕的雕塑家。而在中國,青銅器的製造者,也可算一種雕塑家,並不僅限於泥塑,木雕等題材,當代藝術家中的雕塑家,使用的媒材更為豐富。也因此往往與裝置藝術有重疊的題材。.

新!!: 香港大學和雕塑家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香港大學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陳帆

陳帆(Frank Chan Fa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湛江,香港工程師,現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前機電工程署署長。.

新!!: 香港大學和陳帆 · 查看更多 »

陳肇始

陳肇始教授(Professor Sophia Chan Siu-chee, JP,),祖籍廣東潮州,香港大學護理學教授,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加入政府前為香港大學護理學院院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

新!!: 香港大學和陳肇始 · 查看更多 »

陳文敏

陳文敏教授(Prof.

新!!: 香港大學和陳文敏 · 查看更多 »

QS世界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英文: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為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發表的年度大學排行榜。QS公司最初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合作,兩者於2004-2009年期間聯合發表《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其後,QS以固有的方式繼續公佈自己的排行榜,泰晤士則采用新的方法,並推出自己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目前,QS與愛思唯爾合作發布排名,榜單涵蓋世界綜合與學科,另有亞洲、新興歐洲與中亞地區、拉丁美洲、阿拉伯地區、金磚五國共五個持不同準則的地區排名。其獲評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學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較多主觀指標而存在批評意見。.

新!!: 香港大學和QS世界大学排名 · 查看更多 »

Universitas 21

Universitas 21,簡稱U21,是一个由全球21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所组成的大學联盟。这一联盟團體没有中文译名,仅以Universitas 21称呼之。这个联盟的宗旨是促進这些学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学术水平;加强成员大學的世界交際能力;并且在成员之間建立国际性的共同标准和共识。 Universitias 21創立于1997年,至今成員分布於12个不同的国家暨地區,由21所大學所共同组成。最新加入的大學是印度德里大學,該校於2007年正式加入。这21所成员大學约有500,000名在校学生,40,000研究人员,并有约2百万名畢業校友。.

新!!: 香港大學和Universitas 21 · 查看更多 »

林兆鑫

林兆鑫教授(Lam Shiu-kum,),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前院長,曾任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的家庭醫生。.

新!!: 香港大學和林兆鑫 · 查看更多 »

林鄭月娥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本名:鄭月娥,),香港特別行政区現任行政長官,在36年間曾於20個政府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其後加入問責官員團隊,先後擔任發展局局長及政务司司长。 在2016年7月1日,時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政府表揚她盡心竭力為香港服務35年,表現卓越,尤其於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成績斐然。政府又稱,林鄭月娥協助行政長官施政,在協調政策上擔任重要角色,帶領政府克服各種挑戰。 在梁振英宣布不尋求連任後,2017年1月16日林鄭月娥正式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表示希望能延續梁振英政府「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施政理念。宣佈參選後獲大部分建制派選委支持,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則強調與候選人林鄭月娥沒有互信基礎。2017年3月26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林郑月娥获得由1194人組成選舉委員會中的777票,成功當選第五屆香港行政長官。於2017年7月1日就任後,她成為歷史上首位香港女性行政長官,以及香港開埠以來首位女性最高級行政官員。 她與丈夫林兆波於英國劍橋結識,1984年結婚,育有兩子,父子三人均持有英國國籍,而林郑月娥則於2007年因擔任發展局局長放棄英國國籍。.

新!!: 香港大學和林鄭月娥 · 查看更多 »

李少光

李少光,GBS,IDSM(The Hon.

新!!: 香港大學和李少光 · 查看更多 »

李國寶

李國寶爵士(Sir David Li Kwok-po,)出生於英國倫敦,祖籍中國廣東鶴山,李佩材家族成員,是大律師李志喜的堂兄,乃天主教徒。現任東亞銀行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股東,香港大學副校監,曾任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會金融界代表議員。他的太太是商人潘迪生胞姊李潘金翠。.

新!!: 香港大學和李國寶 · 查看更多 »

李國章

李國章教授(Professor Arthur Li Kwok-cheung,),祖籍廣東鶴山,香港出生,現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東亞銀行董事局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及全國政協委員。教育統籌局(現稱教育局)前局長,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曾任中大外科學系講座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他是東亞銀行董事局主席李國寶的胞弟。他出任教育統籌局局長、中大校長時,因為其強悍作風,而被稱為「教育局沙皇」、「亚瑟王」。.

新!!: 香港大學和李國章 · 查看更多 »

李嘉誠

李嘉誠爵士(Sir Ka-shing Li,), 出生於中國廣東潮州, 二次大戰後眾多成功企業家之一,俗称“李超人”, 香港著名商人, 曾为亚洲首富及连续多年均蝉联香港首富宝座。他創立的長江集團已成為香港最大企業之一。2017年,胡潤富豪榜公佈李嘉誠的香港首富地位首次被順豐速運創辦人王衛超越,位居第二。 李嘉诚于2018年3月16日,90歲前宣布於2018年5月10日退休。集團董事局主席由其长子李泽钜接任,其次子李泽楷则将获得巨额资金及接任汕头大学校董會榮譽主席一職。.

新!!: 香港大學和李嘉誠 · 查看更多 »

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基金會有限公司是香港認可的慈善機構,於1980年由香港富商李嘉誠創辦,以更有系統地資助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務。其使命為推動社會建立「奉獻文化」本質的力量,基金會主要捐款予教育、醫療、文化及其他公益事業。李嘉誠希望透過教育強化人力資源和文化資源,透過醫療項目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 2005年1月,李嘉誠以12億加元(約78億港元)出售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17008928股份,约占该银行4.9%股本,每股作价70加元(约455港元),並且成立以加拿大多倫多為基地的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 2005年8月,李嘉誠基金會透過RBS CHINA以7.5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並在2009年減持了其中的20億股。 2010年,李嘉誠基金會聯同長江基建及香港電燈合作以總代價700億元收購 EDF英國電網。.

新!!: 香港大學和李嘉誠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李克强

李克强(),安徽定远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在职研究生学历。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是中共第十五届至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8年至2013年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記。在地方上他曾任河南省省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李克强负责分管经济、外交、国家安全、深化改革、军民发展、网络信息和审计等工作。此外,他还担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李克强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与总书记习近平一起以全票当选第十九届中央委员,并于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始其第三届政治局常委任期,排名继续维持在党内第二位。.

新!!: 香港大學和李克强 · 查看更多 »

校監

校監(Chancellor)有时也译为名誉校长,是學校校務會議主席,相當於企業董事長(Chairman)的角色。負責主持校董會(校務會議)和畢業大典,以及決定學校長遠發展願景。.

新!!: 香港大學和校監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新!!: 香港大學和梁振英 · 查看更多 »

梅堂及儀禮堂

梅堂及儀禮堂 位於香港大學內,是香港的歷史建築物,屬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本來有三幢,作為宿舍。於1969年,此三幢樓,盧迦翼、梅翼及儀禮翼宿舍,合併名為「明原堂」。現存只餘兩幢建築物,改稱「梅堂」及「儀禮堂」,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寫字樓等。此宿舍門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為紀念其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 小說家張愛玲寄宿港大時,曾生活於此。日治時期被日軍佔用。台灣作家龍應台也曾居於此。.

新!!: 香港大學和梅堂及儀禮堂 · 查看更多 »

楊潤雄

楊潤雄(Kevin Yeung Yun-hung,),香港政務官,自2017年7月起任教育局局長。.

新!!: 香港大學和楊潤雄 · 查看更多 »

楷书

楷书,亦称今隸、真書、正楷、楷體或正書,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傳由東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正方,去除隸書筆劃尾部的挑法及蠶頭燕尾的筆法,不写成扁形,結構不合「六書」原則。在現代,楷書仍是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

新!!: 香港大學和楷书 · 查看更多 »

樂品淳

樂品淳博士,CBE,JP(,),英國歷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專門研究殖民地與英聯邦管治。他在1957年至1965年任倫敦大學院長,1965年至1972年任香港大學第八任校長。 樂品淳畢業於牛津大學,1936年至1948年任職於殖民地部,是部門內的西非專家;他後來於1948年至1957年擔任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院士兼英聯邦政府學高級講師。在英聯邦研究學院院長任內,他加強學院與其他相關教學單位的聯繫,並擴充教學設施與人手以提升學院的學術研究水平。多年來他在多份學術期刊與雜誌發表以殖民地管治和非殖民地化為題材的學術文章,對二戰期間英政府的殖民地管治政策也有深入的分析。 在港大校長任內,他見證大學的急速擴張,除了學生人數顯著增加以外,社會科學院與法學系也相繼成立。他改革大學的行政架構,就大學校園佈局的長遠規劃進行研究,並繼續與草創不久的香港中文大學開展合作和交流。為肯定他在任港大校長期間的表現以及在學術界的工作,他曾分別獲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新!!: 香港大學和樂品淳 · 查看更多 »

橙色

橘色,為二次顏料色,是红色与黄色的混合,得名于--的颜色。在光譜上,橘色介於紅色和黃色之間,波長則在585奈米到620奈米之間。 橘色在空气中的穿透力仅次于红色,而色感较红色更暖,最鲜明的橙色应该是色彩中感受最暖的色,能给人有庄严、尊贵、神秘等感觉,所以基本上属于心理色性。历史上许多权贵和宗教界都用以装点自己,现代社会上往往作为标志色和宣传色。不过也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的色。 橘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为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作富贵色,如皇宫里的许多装饰。红、橘、黄三色,均称暖色,属于注目、芳香和引起食欲的色。.

新!!: 香港大學和橙色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香港大學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歐洲質量改善系統

歐洲質量發展系統(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EQUIS)是針對全球商學院進行認證的制度,由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EFMD)負責執行。 EQUIS認證是全球三大商管認證之一,其認證標準以歐洲管理教育基礎為準則,進而擴及全球化的規格。本認證沿襲了歐洲人嚴謹的態度,羅列認證標準共計10大類148項指標,由認證專家實地訪視申請學校,進行初步審核,再經由嚴謹與繁瑣的審核程序,並再度派遣涵蓋學界與業界專業人士組成的四人審核小組進行二度實地訪視,才決定是否授予認證。其嚴謹的過程與態度,使其與AACSB國際認證、AMBA國際認證齊名為全球三大商管學院認證。 EQUIS認證與AACSB認證最大的不同點為,EQUIS認證強調「國際化」與「企業合作」。凡獲得認證的學校,均能提供完整的英語學習環境、專業知識、並且與企業界有質量兼備的合作計畫。「企業合作」標準包含研究案、合開課程或講座、企業捐贈、企業實習等。 截至2011年6月13日為止,歐洲質量發展系統已對全世界38個國家中的130個商學院進行認證。.

新!!: 香港大學和歐洲質量改善系統 · 查看更多 »

水務署

水務署(Water Supplies Department,缩写作 WSD)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專門負責香港供水,包括供水及配水系統的規劃、建造、運作和維修保養。現任水務署署長為黃仲良。水務署轄下設有客户服務科、發展科、機械及電機科、設計及建設科、運作科和財務及資訊科技科等。各科亦分多組負責管理、維修和保養水務設施。.

新!!: 香港大學和水務署 · 查看更多 »

沙宣道

沙宣道(Sassoon Road)是一條位於香港島南區的道路,連接西高山薄扶林道瑪麗醫院一帶及域多利道近沙灣一帶。取名為紀念猶太籍商人、上海地產大亨維克多·沙宣(Sir Victor Sassoon)。沙宣道一帶是高尚住宅區。香港不少富豪都居住於此,包括前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此外,沙宣道是香港大學沙宣道校園的所在地。沙宣道近九成的物業都是屬於香港大學的。.

新!!: 香港大學和沙宣道 · 查看更多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文: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為《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此機構原本與QS公司合作,於2004-2009年期間聯合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但後各闢蹊徑。泰晤士改與路透社及近期的愛思唯爾合作,並建立了自己的排名系統。發展至今,此排行榜囊括了世界綜合、學科、聲譽,以及亞洲及金磚五國兩個地區性榜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獲評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其因採用了較為客觀的準則而獲得一些學者的讚賞,但也因部分調查方式不周延及具一定的商業性質而惹來批評。.

新!!: 香港大學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新!!: 香港大學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西延

港島綫西延(Extension of Island Line to Western District),工程名稱為「西港島綫」(West Island Line)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鐵路項目,為港島線第三期的發展項目,亦是在將軍澳線(工程編號為6XX)完工後,下一個採用前地鐵工程編號的港鐵工程(工程編號為7XX),同時為首個採用剛性懸掛電纜的港鐵項目。是次工程旨在於將原有港島綫向西伸延。延綫共設3個車站,分別為西營盤站、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為香港島西區提供鐵路服務,並且接駁香港島其他地區。 延綫於2009年8月10日動工,堅尼地城站及香港大學站如期2014年12月28日通車,西營盤站則於2015年3月29日啟用。項目造價約185億港元,每小時單向的最高運載乘客數量最高可以達到85,000人次。.

新!!: 香港大學和港島綫西延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香港大學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香港大學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滙豐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為滙豐集團(HSBC Group)的控股公司,總部設於英國倫敦,該公司於1991年才正式成立,但旗下附屬公司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滙豐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於2018年5月20日,市值達1980億美元。滙豐的業務根基深厚,國際網絡遍及全球六個地域,在歐洲、香港、亞太其他地區、中東、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71個國家和地區共設有約4000個辦事處,為近5,1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滙豐的產品及服務乃透過兩大客戶群(個人理財和工商業務),以及兩大環球業務(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和環球私人銀行)推廣。 滙豐集團截至2016年12月31日,總資產高達23749億美元,負債21924.08億美元,保留盈利1367.95億美元,股東權益總額1825.78億美元,客戶貸款8615.04億美元,客戶存款達12723.86億美元,第一級資本比率及總資本比率分別為16.1%及20.1%,屬於全球资产规模最大,以及全球第三大銀行機構,其名字源於1865年於香港創立的創始成員——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最初是為在遠東的英國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現在已經發展成跨國金融機構,7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英國以外地區。.

新!!: 香港大學和滙豐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香港大學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戴義安

戴義安教授(Professor William Ian Rees Davies;)是牙科教授,於2000年至2002年間擔任香港大學校長。於2003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

新!!: 香港大學和戴義安 · 查看更多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是由華僑富商胡文虎於1938年在香港創辦的中文報章,同年還出版《星島晚報》及《星島晨報》,於日治時期期間《星島日報》改為《香島日報》,1945年8月底,日方投降後再度變回《星島日報》,另外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地均設有分部。1999年,胡文虎女兒胡仙把《星島日報》及星島集團股權賣給私募基金Lazard Asia。有「煙草大王」之稱的何英傑長孫何柱國於2001年透過泛華集團控股,向該基金購入星島集團。 星島日報母公司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Sing Tao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港交所:1105),行業分類為服務業-傳媒印刷。前身是泛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間以出版與傳媒為業務的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媒體出版與服務,出版多份報章及雜誌,,主席及大股東是何柱國。.

新!!: 香港大學和星島日報 · 查看更多 »

明原堂

明原堂位於香港大學內,是香港的歷史建築物,屬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本來有三幢,作為宿舍。於1969年,此三幢樓,盧吉翼、梅翼及儀禮翼宿舍,合併名為「明原堂」。現存只餘兩幢建築物,改稱「梅堂」及「儀禮堂」,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寫字樓等。此宿舍門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為紀念其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 小說家張愛玲寄宿港大時,曾生活於此。日治時期被日軍佔用。台灣作家龍應台也曾居於此。.

新!!: 香港大學和明原堂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香港大學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明德學院

明德學院是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核准,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出資籌建的獨立學院。學院自負盈虧,自我授予學位,2015年設立商業個案研究業務,2016年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負責學院的人事管理、招生和財務事宜。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未同意學院在中國內地招生。.

新!!: 香港大學和明德學院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新!!: 香港大學和文汇报 · 查看更多 »

旭龢道

旭龢道(Kotewall Road)是香港港島西半山區的一條街道,全長400米,是上下山的雙行車路之一。旭龢道位於西營盤東邊街、般咸道、柏道、及列堤頓道以南的山坡上,它的北端與羅便臣道交界,西端與干德道交界。旭龢道的西北方可以望見香港大學本部的校院及宿舍。.

新!!: 香港大學和旭龢道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新!!: 香港大學和旺角 · 查看更多 »

摩星嶺道

摩星嶺道(Mount Davis Road)是香港島西面的一條道路,位於摩星嶺以南,連接域多利道與薄扶林道,總長約1.7公里。該路是摩星嶺最主要的道路之一,亦是香港中西區和南區區界的其中一部分,道路以北為中西區,南面則為南區。 整條道路大部分為斜路,西低東高,沿途都是低密度住宅區。西端近域多利道摩星嶺巴士總站及中段均連接摩星嶺徑,可通往摩星嶺山頂。 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是以第二位香港總督戴維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1795年7月16日-1890年11月13日)命名,而摩星嶺道亦成為摩星嶺徑和堅尼地城爹核士街(Davis Street)外,另一條紀念戴維斯的街道。 目前該路的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專線小巴,行經此路的巴士路線只有3A和A10兩條。其中3A線只於上課日繁忙時間提供,主要為位於該路中段的聖嘉勒女書院的學生服務。而摩星嶺巴士總站則設於該路西面盡頭,只有1號一條路線使用,該路兩端則有多條行走域多利道及薄扶林道的南區巴士路線。.

新!!: 香港大學和摩星嶺道 · 查看更多 »

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在西方,政治學在學術領域裡的研究也被稱為政治研究、政治科学、或只有政治兩字。政治學意味著在學術上的研究領域,政治研究則代表了更廣泛的研究領域。 對政治的研究由於政治學家們對政治過程的牽涉而變得更為複雜,他們提出的學說常成為其他評論家理想中的政治框架,例如記者、特殊利益集團、政治家(政客)、和選民們的議題分析以及選擇。政治學家可能成為某些特定政治家的顧問,甚至自身投入政壇擔任公職。政治學家們也常在政府部門裡工作,或替某些政黨工作。他們也有可能參與非政府组织或其他政治運動。受過政治學教育和訓練的人也可能具有商業企業和團體所需要的經驗及價值。智庫、研究組織、以及和民意測驗及公共關係有關的私人企業也可能雇用政治學家。以美國為例,政治學家被稱為「美國問題專家」(Americanists),專注於各種數據如選舉、輿論和公共政策(如社會福利的改革)、國外政策、美國國會權力、和最高法院在一些議題上的立場等等。.

新!!: 香港大學和政治学 · 查看更多 »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新!!: 香港大學和教育学 · 查看更多 »

曾偉雄

曾偉雄,PDSM,PMSM(Tsang Wai Hung Andy;),前香港警務處處長,任期由2011年1月11日至2015年5月4日,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任期最長的警務處處長。 曾偉雄在任期間對警務處進行了多方面改革,領導警務處期間香港治安連年改善,至2014年罪案數字創下1997年以來之新低、罪案率為1973年後首次跌至每十萬人口計而少於1,000宗。然而,其鷹派作風及言論致使其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爭議最大的警務處處長(大眾給了他一個禿鷹的綽號);特別是強硬處理示威活動,當中涉2014年下令向示威者87次施放催淚煙,香港市民對警隊的總體滿意程度於2014年12月創下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低紀錄。.

新!!: 香港大學和曾偉雄 · 查看更多 »

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远东最大英資财团,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貿易。渣甸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在百慕達註冊,發行6.34782億股份在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上市。2010年怡和洋行的總資產達到480.76億美元,淨資產137.1億美元,營業額300.53億美元,盈利30.84億美元。.

新!!: 香港大學和怡和洋行 · 查看更多 »

晨運

晨運,是早晨體育運動的簡稱,例如早上跑步、行山、太極、游泳等。晨運時間大約在清晨5時至7時之間,當時空氣較新鮮。一般相信帶氧運動呼吸能凈空肺部、有助心肺機能,提神醒腦,令大腦獲得充足氧氣和負離子,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得以平衡。兼具鍛鍊體力、減少生活壓力、平和情緒、有助新陳代謝、更加增強免疫功能。 Category:體育運動.

新!!: 香港大學和晨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HkuHong Kong U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Kong U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University of Hong Kong大學道 (香港大學)公務員培訓處港大西醫書院香港大学香港大學欖球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