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

指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是香港一條來往元朗(西)及中環(港澳碼頭)的通宵路線。本線是九龍巴士唯一一條獨營的過海通宵巴士路線及唯一一條來往新界西北的紅隧通宵過海隧道路線,同時亦是九巴以至全港專利巴士路線當中,收費最高的常規通宵路線,全程收費$34.2。 本線亦是現時香港境內最晚開出尾班車的通宵巴士路線,港島開出的尾班車為06:08。.

67 关系: 加士居道博愛交匯處史釗域道大棠路大欖隧道太古廣場富豪B9TL巴士屯門公路中環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九龍巴士干諾道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康莊道廣生行大廈形點 II德輔道信德中心告士打道八達通公共交通分段收費元朗元朗市中心元朗公路元朗(西)巴士總站皇后像廣場灣仔維多利亞公園維園道美孚美孚站熙信大廈盧押道百德新街Enviro 500 MMC銅鑼灣過海隧道巴士968線荃灣路荔枝角道菲林明道青山公路-元朗段青朗公路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走廊香港香港區議會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通宵巴士路線香港滙豐總行大廈高士威道...軒尼詩道興發街葵涌道金鐘金鐘站金鐘道長沙灣道英皇道林士街恒生銀行總行大廈永吉街永和街渡船街 (香港)港澳客輪碼頭漆咸道海底隧道 (香港)怡和街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加士居道

加士居道(Gascoigne Road),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九龍京士柏及油麻地以南。以港督卜力爵士任內英軍司令加士居爵士(Major-General Sir William Gascoigne)而命名。道路地底為港鐵觀塘綫的管道。.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加士居道 · 查看更多 »

博愛交匯處

#重定向 香港新界區道路交匯處列表.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博愛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史釗域道

史釗域道(Stewart Road)是香港島灣仔區的一條街,南北走向,北至灣仔北告士打道、灣景中心大廈與新鴻基中心處,南至灣仔軒尼詩道、莊士敦道德士古大廈油站處。 根據《南華早報》1929年6月17日的報道,當時新命名的史釗域道是紀念1843年至1844年間擔任庫務司(Colonial Treasurer)的史釗域(Charles Edward Stewart)。.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史釗域道 · 查看更多 »

大棠路

大棠路(Tai Tong Road)是香港元朗區最長的交通道路之一,起點位於元朗市中心,元朗大馬路、大棠路站與谷亭街交界處,向南延伸至大棠村,往南接大棠山路。 整條大棠路人流和車流最多的位置是北段元朗市中心近元朗千色匯一帶,元朗千色匯處與教育路交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大棠路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是香港新界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與青朗公路同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條例》。 大欖隧道的興建主要是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同樣亦大大緩和大老山隧道在1994至96年間的交通壓力,並將元朗與港九市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荃灣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市民可以直接由荃灣、九龍西和香港島經大欖隧道進入元朗區各市郊區域,不需再經大老山隧道、青山公路或屯門公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大欖隧道 · 查看更多 »

太古廣場

太古廣場(英文:Pacific Place,簡稱太廣或PP),位於香港香港島金鐘金鐘道85至87號,是香港一個綜合性商業物業。太古廣場共分3期,有3座辦公大樓、3間五星級酒店、一間精緻豪華酒店、服務式住宅、商場及停車場等。第1期於1985年動工興建,1988年落成,包括1座辦公大樓及1座酒店,第2期於1988年動工,1991年落成,包括兩座酒店,部份樓層則為辦公室。第3期於2004年落成,包括1座辦公大樓。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1號的第3期,與第1、2期有地下通道連接。.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太古廣場 · 查看更多 »

富豪B9TL巴士

富豪B9TL(Volvo B9TL),曾一度被稱為富豪奧林比安的低地台版本(Volvo Olympian SLF),是富豪車廠(Volvo)生產的一款超低地台雙層巴士,於2002年首次生產。.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富豪B9TL巴士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路

屯門公路(英文:Tuen Mun Road)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組成路段最長部分,既是香港第一條快速公路,亦以全長19.3公里位列香港第三長的道路(以幹線路標計),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柴灣角。大部份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工。.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屯門公路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

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英文:Central (Macau Ferry)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中西區上環(不是中環)的巴士總站,稱為「中環」是因為早年經營港島區專利巴士的中華汽車公司所命名。港澳碼頭總站位處於香港港澳碼頭側,方便乘搭渡輪往返澳門及廣東省各航點的乘客,亦因多條前往九龍及新界各地的香港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之總站設於此而成為了中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簡稱九巴;The Kowloon Motor Bus Co.,縮寫:KMB)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首間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於1933年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及新界的專利巴士服務,截至2016年年底現經營384條巴士路線及共有3,920部巴士,當中3,756部雙層及164部單層巴士,是香港最大的專營巴士公司。2014年會計年度日平均載客量為261.7萬人次。.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九龍巴士 · 查看更多 »

干諾道

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當中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是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干諾道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是一款由英國亞歷山大丹尼士生產的兩軸雙層巴士,它也是亞歷山大丹尼士製造的其中一款Enviro系列巴士。於2005年面世的Enviro 400,主要取代兩車軸的丹尼士三叉戟二型及ALX400車身。.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 · 查看更多 »

康莊道

康莊道是香港九龍紅磡灣的一條主幹道,大部份路段屬1號幹線的一部份,全長約1公里。幹線部份即紅磡交匯處至紅磡海底隧道九龍入口一段,主要作為紅磡海底隧道的引道,連接隧道入口與公主道、漆咸道北及漆咸道南,為4線雙程分隔道路,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而非幹線部份則為2線單程北行(南行屬於梳士巴利道),與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平行,連接梳士巴利道與科學館道交界,車速限制為每小時50公里。.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康莊道 · 查看更多 »

廣生行大廈

廣生行大廈(Kwong Sang Hong Building),是香港島灣仔區的一個私人屋苑,於1976年1月至1980年10月期間落成入伙,單位總數為367個,發展商為現已被華人置業收購的廣生行。廣生行大廈位於灣仔道、克街、軒尼詩道,即英皇集團中心、集成中心之間。 廣生行大廈共分為A、B、C、D四座:.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廣生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形點 II

形點 II(YOHO MALL II),2015年9月前稱新元朗中心商場,簡稱新元中或SYLC,是由香港新鴻基地產發展的一項地產項目,位於香港新界元朗朗日路8號,於1994年2月落成。YOHO MALL 形點 之上建有住宅新元朗中心,此地產項目現時也是YOHO MALL 形點項目之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形點 II · 查看更多 »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德輔道 · 查看更多 »

信德中心

信德中心(Shun Tak Centre)位於香港上環干諾道中200號。東座於1985年落成,西座於1986年落成,共設有兩座辦公大廈,底層設有商場、另外有停車場及毗連港澳碼頭及香港政府海關。兩座辦公大廈樓高41層,商場樓高9層,屬雙塔型設計。信德中心有限公司為信德中心的業主之一,由何鴻燊、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及新世界發展實益擁有10%、45%及45%之權益。信德中心是由信德集團管理。由馬海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信德中心南面地下設有行人通道,連接港鐵上環站。信德中心基層為的士站、停車場、澳門賽馬會會所、美心皇宮和商場。商場內部設多間商店、食肆、設有多家澳門娛樂場所、酒店諮詢處及中國旅行社等。兩座辦公大廈中,東面的一座曾經是酒店,名為「海港酒店」,但其後改裝成商業大廈,名為「招商局大廈」,現主要租戶包括中國星集團有限公司、申訴專員公署、香港興業集團、激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百田石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 信德中心亦設有直昇機停機坪,提供來回香港與澳門的直昇機服務。該停機坪名為港聯香港直昇機場,位於港澳碼頭的3樓。 信德集團間接全資附屬公司--Sonata Kingdom Limited,已投得信德中心商場4樓402室,作價7.7億元,建築面積為3.3387萬平方呎,賣方將以月租160萬元向公司租回該物業,年期至2014年3月16日。 2015年2月5日香港中聯辦旗下新民置業有限公司以1.48億元交吉易手,折合呎價2.8萬元,出售信德中心西翼25樓10室至12室,3個相連單位可望全海景,樓面合共5,282方呎.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信德中心 · 查看更多 »

告士打道

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是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香港島灣仔沿岸,連接維園道及中環金鐘一帶。全線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告士打道 · 查看更多 »

八達通

八達通(-)是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於1997年9月1日啟用,實體八達通透過內置晶片在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為卡片充值後放置在接收器上即能夠完成付款過程。八達通最初只應用在巴士、鐵路及渡輪等公共交通工具,後來陸續擴展至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以至零售業務,後來更普及至在學校、醫院、辦公室及住所等的通行卡。增值方法亦由最初的--擴展至商店付款處、任何港鐵站客務中心、以信用卡或者銀行賬户自動轉賬。如已申請「好易畀」帳戶,亦可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增值。 八達通為世界上最早發展以及最成功的電子貨幣,普及程度亦為世界最高,為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發展電子貨幣系統的典範及參考對象。截至2017年,市面流通逾3,450萬張八達通卡,相當於每位香港人平均持有4張八達通卡,每日交易宗數超過1,300萬,金額超過1.5億港元。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憑藉此經驗取得在荷蘭、中國大陸長沙、新西蘭奧克蘭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發展電子收費系統的合約,並於2012年先後與嶺南通與深圳通聯合發行二合一卡。 八達通產品的口號是「令生活更輕鬆」,亦是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的使命宣言的其中一部份。.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八達通 · 查看更多 »

公共交通分段收費

公共交通分段收費是交通的基本單位之一,英文一般譯為「section」。.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公共交通分段收費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元朗市中心

元朗市中心簡稱元朗市(Yuen Long Town),又稱元朗墟(Yuen Long San Hui,即元朗新墟),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中心,建於花崗岩之上。山貝河將其分為東西兩邊,青山公路元朗段(一般慣稱「元朗大馬路」)又將其分成南北兩半,是元朗新市鎮的心臟地帶。.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元朗市中心 · 查看更多 »

元朗公路

元朗公路(英文:Yuen Long Highway),前稱元朗繞道,是香港9號幹線(前稱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份,亦是9號幹線全長42公里的快速路段的末段。它連接元朗區的凹頭至屯門區的藍地,建成初時全線均為雙線雙程分隔公路,現已擴建成最少三線雙程,部分更是四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大部分路段的車速限制都是每小時80公里,但連接博愛交匯處及十八鄉交匯處、不屬於9號幹線並被剔出快速公路範圍的支路,車速限制是每小時50公里。 元朗公路分兩階段建造,分別是元朗南繞道和屯門東走廊。元朗南繞道始於博愛交匯處以北,與青朗公路交匯(可北行往新田公路,或南行進入3號幹線,前往大欖隧道)。之後橫跨博愛交匯處,然後繞道經十八鄉交匯處,直至唐人新村交匯處。接著就是屯門東走廊,經天水圍西交匯處,沿著青山公路的東南面到達藍地交匯處,接駁屯門公路。 1998年三號幹線通車,大部分由元朗往市區的公共交通改行大欖隧道,而大欖隧道明顯比使用屯門公路再上元朗公路入元朗快,令元朗公路大部份路段使用量減少。惟獨介乎青朗公路至博愛交匯處的一小段,車流量持續增加,大量車輛經過博愛交匯處來往元朗公路(以連接青朗公路)及青山公路-元朗段,導致博愛交匯處在繁忙時間車多擠塞;近年情況更日益嚴重,下班繁忙時間車龍由博愛交匯處倒塞至元朗公路,甚至與青朗公路交匯的位置,直至2015年2月中,往屯門方向、直達十八鄉交匯處的新支路通車,疏導前往元朗南的車輛,擠塞情況才稍為改善。而由於深圳灣大橋(即香港10號幹線)通車,加上大欖隧道多次加價,導致除巴士外,頗多車輛復行屯門公路,因應大欖隧道通車而減少的使用量已大致被抵銷。 元朗公路曾進行多次擴闊工程。最近一次擴闊工程於2006年2月完成,主要為應付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將帶來的額外車流。因為深港西部通道連接的港深西部公路,不論經屯門公路還是青朗公路往九龍,都必須途經元朗公路,預計屆時元朗公路將不勝負荷,所以需要擴建。該次工程把十八鄉交匯處至藍地交匯處的一段元朗公路擴充至三線雙程,使全條元朗公路都可作最少三線雙程行車(十八鄉交匯處至博愛交匯處一段,每邊有四條行車線,但其中兩條不屬快速公路範圍,可算是惟一的例外)。.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元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元朗(西)巴士總站

元朗(西)巴士總站(英文:Yuen Long (West)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安達坊的巴士總站,旁邊為元朗廣場,現時有9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亦有11條小巴路線途經此站。 雖然港鐵巴士K73綫以「元朗西」為循環點,但實際上並非停靠此站,而是在附近的輕鐵豐年路站和元朗安寧路停站(2015年12月13日前)。於2016年10月30日,此路線取消循環運作,並以此站為終點站。.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元朗(西)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皇后像廣場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公園

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Victoria Park)是香港面積第二大及香港島面積最大的公園,位於灣仔區天后興發街1號;鄰近港鐵天后站,佔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綫。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中秋節晚會和年宵市場和花市等;同時亦為每年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地點、2003年至今每年七一大遊行的起點,以及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的主要場地。.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維多利亞公園 · 查看更多 »

維園道

維園道(英文:Victoria Park Road),是香港灣仔區銅鑼灣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銅鑼灣避風塘旁,全長約0.75公里。定線由告士打道近怡東酒店向東伸展,途中車輛可進出銅鑼灣行車天橋及東區走廊,最後東接興發街及清風街天橋(西行)和歌頓道及永興街(東行)完結。由東區走廊入口至興發街及清風街的一段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由告士打道至東區走廊一段則為四至五線雙程。道路是以其旁邊的維多利亞公園來命名(因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於1972年伴隨香港海底隧道通車。由告士打道至東區走廊的一段維園道,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展望未來數年,中環灣仔繞道將替代本街道成為4號幹線一部分。 Category:香港主要幹道 Category:香港4號幹線 Category:銅鑼灣街道 Category:東角街道 Category:天后街道 Category:紅色公共小巴可行駛的幹線街道.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維園道 · 查看更多 »

美孚

美孚可以指:.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美孚 · 查看更多 »

美孚站

美孚站(Mei Foo Station)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是港鐵荃灣綫及西鐵綫其中一個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美孚站 · 查看更多 »

熙信大廈

熙信大廈(英文:Asian House,又稱熙信樓)是香港一幢商業大廈,位於香港島灣仔西部的大佛口,地址為軒尼詩道1號,被軍器廠街、駱克道圍繞。大廈於1969年落成,樓高22層,總樓面面積約30萬平方呎。.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熙信大廈 · 查看更多 »

盧押道

盧押道(Luard Road)是在香港港島灣仔的一條行車街道,全長280米。 盧押道在灣仔政府大樓及告士打道以南,皇后大道東及莊士敦道以北,修頓球場,循道衛理香港堂及分域街以東。盧押道沿途經過謝斐道、駱克道及軒尼詩道,它們都是早期填海區,所以不是山坡路。盧押道行車只有南向北單程雙線。 盧押道以香港殖民地時期軍隊指揮官盧押命名。而有些人會將此道路和位於香港島太平山頂的盧吉道混淆,後者才是紀念香港總督盧吉的道路。 盧押道内有名的食店是在盧押道3號,於1966年開業的老牌西餐廳,名為波士頓餐廳。 最近的港鐵站是在港鐵港島綫灣仔站B1出入口,在修頓球場以西,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附近。 Category:冠以人名的香港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盧押道 · 查看更多 »

百德新街

德新街(Paterson Street)是位於香港島的一條人流車流頗多的街道,它在香港東角商業購物區。北部起自維園道,中途經京士頓街、記利佐治街,南至怡和街止。.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百德新街 · 查看更多 »

Enviro 500 MMC

#重定向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Enviro 500 MMC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過海隧道巴士968線

過海隧道巴士968線是香港的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及大欖隧道巴士路線,同樣亦是第3條以港鐵站作終點站的元朗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獨自營運,來往元朗(西)至銅鑼灣(天后),駛經上環、中環、金鐘、灣仔和銅鑼灣到達天后站。 過海隧道巴士968A線是968線的特別班次;上午繁忙時間由元朗(西)單--往銅鑼灣(天后),走線除了途經朗屏邨,不駛經元朗大馬路外,與968線大致相同。 過海隧道巴士968X線是968線的特別班次;上午繁忙時間由元朗(西)單--往鰂魚涌(英皇道),下午繁忙時間由鰂魚涌(英皇道)單--往元朗(西)。.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過海隧道巴士968線 · 查看更多 »

荃灣路

荃灣路(英文:Tsuen Wan Road),舊稱荃灣支路(英文:Tsuen Wan Bypass),是香港一條快速公路,位於新界葵涌醉酒灣及荃灣海濱的填海地上,為香港5號幹線的末段,把葵涌道及屯門公路連接起來。道路設計方面,由南向北漸漸收窄,近葵涌道一段有八條雙向分隔行車線,而近屯門公路一段則只有四條雙向分隔行車線,即使如此,整條荃灣路均屬於快速公路,時速限速每小時70公里。 荃灣路近荃灣公園一段過往是像東區走廊般的海旁高架道路(橋墩於海上),後來1990年代荃灣沿岸進行填海工程,該段道路才變成內陸高架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荃灣路 · 查看更多 »

荔枝角道

荔枝角道(英文:Lai Chi Kok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其定線與長沙灣道平行,都是連接深水埗、長沙灣及荔枝角一帶。道路南端連接旺角彌敦道,北端連接葵涌道,全長約3.6公里,由西九龍走廊至荔枝角大橋的一小段屬於5號幹線的一部份。.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荔枝角道 · 查看更多 »

菲林明道

菲林明道位於香港灣仔,是灣仔區一條主要道路。 菲林明道南面連接莊士敦道及灣仔道,經過譚臣道、軒尼詩道、駱克道及謝斐道,並設有天橋橫跨告士打道,經港灣道至北面灣仔海旁的會議道,連接博覽道東。在灣仔區多條南北向街道中,只有菲林明道及馬師道可通往灣仔北。.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菲林明道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元朗段

青山公路-元朗段(英文:Castle Peak Road - Yuen Long )是青山公路的其中一段,貫穿元朗市中心,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青山公路-元朗段 · 查看更多 »

青朗公路

青朗公路(英文:Tsing Long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末段和9號幹線的中段,由汀九橋、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組成,連接青衣及元朗凹頭。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是新界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及青荃橋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後往青衣的指定路線。青朗公路的興建減輕了新界西前往市區的主要幹道屯門公路的車流量負擔。 青朗公路全長12.98公里,由青馬管制區青衣西北岸的青衣西北交匯處開始,經過長約1.18公里的汀九橋,再經約700米長的高架道,便到達大欖隧道。大欖隧道全長3.80公里,為香港現時第二長的三線雙程行車隧道(最長為大老山隧道,3.95公里)。距離隧道北端出入口約1公里外是收費廣場。收費廣場以北為元朗引道,長4.4公里(以幹線路標計),直達凹頭;於凹頭交匯處與9號幹線的元朗公路匯合,連接新田公路和青山公路。凹頭交匯處後600米的青朗公路屬9號幹線的一部分。 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由私人公司出資興建,通車時稱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因為部分路段屬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此段的青朗公路屬收費道路,收費廣場在大欖隧道北端出口外約1公里。此段青朗公路設有香港第一條野生動物地下通道,讓野生動物在不影響公路交通下通過。通道橫跨公路底部,直徑達1.8米,就像一條大水管一樣。 青朗公路在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南路段限速每小時80公里,收費廣場以北的路段則為100公里。 File:Tal Lam Tunnel 2007.jpg|大欖隧道汀九入口 File:Tal Lam Tunnel_Interior.jpg|大欖隧道內部 File:HK Ting Kau Bridge Tsing Long Highway 2.JPG|青朗公路在汀九橋橋上 工,全段的車速限制均達每小時100公里。 新田公路的北端連接粉嶺公路,可通往上水、粉嶺等地。兩條公路都可連接交界的新田交匯處,可通往新深路至落馬洲,是香港和深圳的第3個車輛過境通道。有些時候,因為大批貨車前往落馬洲而造成擠塞,延伸至新田公路甚至影響只是經過的車輛,路政署興建了兩條繞道。其中一條讓新田公路往新深路的貨車使用,讓它們不必經過新田交匯處的迴旋處,同時提供更多緩衝,避免擠塞延長至新田公路。兩條繞道於2007年5月27日開通。 青朗公路建成之前,新田公路的南端直通青山公路至凹頭迴旋處。1998年上半年青朗公路通車時,新田公路改為接駁青朗公路,可通往大欖隧道(往葵涌、青衣、荃灣、九龍及港島)或元朗公路(往元朗、天水圍及屯門)。 本公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100公里,是香港車速限制次高的公路之一(最高為限速110公里的北大嶼山公路)。 近錦綉花園的交匯處是全港最多出入口的迴旋處,共有7個出口及7個入口,分別通往:.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青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西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走廊

西九龍走廊(West Kowloon Corridor)及西九龍走廊西(West Kowloon Corridor West),簡稱西橋,是連接油麻地至荔枝角的主幹道,亦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西九龍走廊長約3750米,連接旺角渡船街及長沙灣荔枝角道。西九龍走廊西則長約1280米,連接渡船街北行線及西九龍走廊北行線。「西九龍走廊」一名一直為香港人所用,但直至2007年4月27日及9月21日,香港政府才把這道路的名稱刊憲。 多條來往新界西(元朗、屯門、荃灣、葵涌)至九龍南(旺角、佐敦)或港島的紅色公共小巴線,均途經西九龍走廊,不經長沙灣和深水埗,以節省行經荔枝角道和長沙灣道所造成的擠塞時間,使車程大大少於大部份專利巴士線。此外,為減輕西九龍走廊往海底隧道及土瓜灣噪音,政府已在油麻地部分架設隔音板,而大角咀道上方架空天橋的最左線因靠近民居亦劃為路肩。.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西九龍走廊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的中樞,成立於2001年,隸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是香港公共圖書館體系中面積最大、服務範疇最廣和館藏數量最多的公共圖書館。.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香港中央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通宵巴士路線

香港的通宵巴士路線由午夜12時至早上6時行駛。城巴、九巴、新巴、龍運、嶼巴總有開辦通宵線。.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香港通宵巴士路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重定向 滙豐總行大廈.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高士威道

士威道(Causeway Road,意思為「海堤道」),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天后,西接怡和街,東接英皇道,長約530米。.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高士威道 · 查看更多 »

軒尼詩道

軒尼詩道(Hennessy Road,又譯軒尼斯道)是香港的主要道路之一,連接香港島西面的灣仔與東面的銅鑼灣。路線大致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西接金鐘道,由軍器廠街交界起;東至渣甸街交界為止,連接怡和街,並與駱克道、謝斐道和告士打道的方向大致平行。這條道路的名稱,是以前香港總督軒尼詩命名,長約1860米。 軒尼詩道東段位於銅鑼灣中心區,可算是全香港最高人流的道路之一。因此汽車、巴士、電車與行人爭路的情況時常發生。 軒尼詩道東段由英皇集團中心至崇光百貨、西段由電訊盈科駱克機樓至警察總部有來回雙向電車路。為改善香港仔隧道往銅鑼灣、北角和九龍(東)方向擠塞情況,政府從2000年到2003年4月推行軒尼詩道巴士線試驗計劃。 2009年由張學友,湯唯主演的香港電影《月滿軒尼詩》即是以軒尼詩道為主題的愛情電影。.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軒尼詩道 · 查看更多 »

興發街

興發街(Hing Fat Street)是一條位於灣仔區銅鑼灣東的街道,南起英皇道與高士威道之交界處,沿維多利亞公園東邊向北伸延,止於景明道並設支路連接東區走廊,全長約540米。清風街以南的路段只准北行單程行車,清風街以北則雙程行車。.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興發街 · 查看更多 »

葵涌道

葵涌道(英文:Kwai Chung Road),是香港葵青區及深水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荔景站以南路段為5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連接荔枝角大橋及青山公路荃灣段。由荔枝角大橋至荃灣路一段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葵芳至青山公路葵涌段及昌榮路為三線雙程,部份路段為高架道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葵涌道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

金鐘道(英語:Queensway)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金鐘,長約750米。金鐘道的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西面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電車路線沿金鐘道而行。1950年代為皇后大道東的一部份,緊接皇后大道中,1968年才改稱金鐘道。.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金鐘道 · 查看更多 »

長沙灣道

長沙灣道(Cheung Sha Wan Road)是香港九龍西的一條主要道路,連接深水埗、長沙灣及荔枝角一帶。道路南端連接彌敦道、界限街、南昌街及大埔道交界和成為美孚和長沙灣通往西區海底隧道之要塞,北端連接葵涌道,而行車天橋的分叉部份更進一步連接青沙公路直達新界東的沙田、大埔和粉嶺區,全長約 3.4 公里。道路地底為港鐵荃灣綫的管道。 長沙灣道沿路開設了不少批發及零售成衣及布疋的店鋪,以欽州街至黃竹街一段最密集,為香港同類店鋪的集中地,有時裝街及成衣街等別稱。.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長沙灣道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林士街

林士街(Rumsey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著名街道,位於香港島中上環的交界。街道為南北走向,由永樂街開始,穿過德輔道中及干諾道中,直達維多利亞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林士街 · 查看更多 »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英文:Hang Seng Bank Head Office),為恒生銀行總辦事處的所在地,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83號。大廈與匯豐銀行大廈一樣,採用鋼鐵外牆,全部樓面用作自用。大厦24樓是一個多用途宴會廳「博愛堂」,經常用作非牟利組織、青年團體、慈善團體等會議及私人宴會,落地玻璃幕牆可觀賞維多利亞港。每年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皆在此舉行。.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永吉街

永吉街(Wing Kut Street),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條行人通道,路上現存不少小販固定攤檔,與利源東街齊名,毗連以前的鴨蛋街,即是現時的中遠大廈新紀元廣場之東邊毗鄰。 永吉街是中環與上環的分界線。北起自德輔道中南豐大廈即是先施百貨,南至皇后大道中,接鴨巴甸街上半山區。 由港鐵“香港站”E2 出口,通過恒生銀行行人天橋,大慨5分鐘可步行至永吉街。 陸羽茶室舊址在中環永吉街。 永吉街小販路邊攤及鄰近地鋪售賣的商品包括時裝、飾物、日用品,兼有快餐食肆,它們是專業批發和零售飾物的商店。.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永吉街 · 查看更多 »

永和街

永和街,可以是.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永和街 · 查看更多 »

渡船街 (香港)

渡船街(Ferry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西近油麻地渡船角一帶,是連接旺角、尖沙咀及紅磡的主幹道。北接旺角奶路臣街、塘尾道及櫻桃街的街口,南接佐敦道及廣東道的街口。昔日的渡船街位於舊油麻地避風塘海邊。西九龍未填海前,這裡是九龍的海旁。.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渡船街 (香港) · 查看更多 »

港澳客輪碼頭

港澳客輪碼頭(Hong Kong - Macau Ferry Terminal),俗稱港澳碼頭,是香港跨境碼頭之一,位於香港島上環信德中心,為信德中心發展計劃的一部份,由馬海建築師樓設計,提供往來香港與澳門的高速客輪服務。碼頭設有入境事務處的上環出入境管制站及海關設施。碼頭設有通道通住港鐵上環站及巴士總站則設於碼頭旁邊。碼頭可應付每年1,500萬的旅客量,設有內、外兩座碼頭,中間有60公尺寬的水道供船隻行駛,並以行人天橋連接。 除了澳門航線外,港澳客輪碼頭亦提供珠海、深圳蛇口等地方航線服務。.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港澳客輪碼頭 · 查看更多 »

漆咸道

漆咸道(Chatham Road)是香港九龍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分為漆咸道南(Chatham Road South)及漆咸道北(Chatham Road North)兩段。漆咸道以前由訊號山一帶連接到紅磡及老龍坑一帶,現時已延長至土瓜灣。延長段由於其地理位置,所以命名為漆咸道北,而原來的一段則更名為漆咸道南。 漆咸道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加士居道、公主道及康莊道交界。漆咸道北則由康莊道橋底向北伸延,連接馬頭圍道及東九龍走廊往九龍灣與觀塘。介乎加士居道至康莊道之間的漆咸道南,和介乎康莊道至東九龍走廊之間的漆咸道北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由於可經康莊道連接紅磡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島,該段道路交通經常嚴重擠塞。.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漆咸道 · 查看更多 »

海底隧道 (香港)

海底隧道(Cross-Harbour Tunnel),簡稱紅隧、海隧,因隧道在九龍的出入口位于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銅鑼灣和九龍紅磡灣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海底隧道 (香港) · 查看更多 »

怡和街

怡和街(Yee Wo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的銅鑼灣,東西方面雙向行車,是灣仔區一條主要道路。 20世紀初,怡和洋行擁有東角,即今日銅鑼灣站一帶的土地,因此香港政府把此條街道命名為怡和街作為紀念。 怡和街不算很長,約300米,東面連接高士威道,西面連接軒尼詩道,電車路線沿怡和街而行。在怡和街最東段一小段是單程東行,該處亦是電車銅鑼灣總站所在地。該地點也有一家星級酒店名為富豪香港酒店,它附近的街道車流非常繁忙,所以為了行人過路安全,建設有顯眼的環型行人天橋,連接上禮頓道的聖保祿學校、怡和街以北的糖街及怡和街的西段等地點。該環型行人天橋的形象常見於藝術攝影展之中。 怡和街估計每天人流超過百萬。因此,怡和街一帶的鋪租一直很高。根據2006年10月Cushman & Wakefield Inc.的一個全球零售鋪位租金報告,怡和街的租金為全球第二貴,每月尺租735港元,次於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的878港元。。根據環境保護署在香港各處設立的空氣監測站(包括怡和街)的數據,怡和街是香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怡和街亦是香港不少大型遊行的必經之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怡和街曾是香港佔領區的銅鑼灣佔領區的核心地段。.

新!!: 過海隧道巴士N368線和怡和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