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荃灣路

指数 荃灣路

荃灣路(英文:Tsuen Wan Road),舊稱荃灣支路(英文:Tsuen Wan Bypass),是香港一條快速公路,位於新界葵涌醉酒灣及荃灣海濱的填海地上,為香港5號幹線的末段,把葵涌道及屯門公路連接起來。道路設計方面,由南向北漸漸收窄,近葵涌道一段有八條雙向分隔行車線,而近屯門公路一段則只有四條雙向分隔行車線,即使如此,整條荃灣路均屬於快速公路,時速限速每小時70公里。 荃灣路近荃灣公園一段過往是像東區走廊般的海旁高架道路(橋墩於海上),後來1990年代荃灣沿岸進行填海工程,該段道路才變成內陸高架道路。.

目录

  1. 32 关系: 大涌道屯門公路下葵涌九龍巴士44M線德士古道土木工程拓展署紅色小巴荃灣荃灣區荃灣公園荃灣西約荃青交匯處荔景邨青山公路青荃橋青衣青葵公路香港香港5號幹線香港巴士高速公路興芳路葵青區葵青交匯處葵青貨櫃碼頭葵青路葵涌葵涌道醉酒灣柴灣角東區走廊新界

  2. 新界街道
  3. 荃灣區
  4. 葵青區
  5. 香港5號幹線

大涌道

大涌道為香港新界荃灣主要道路,北至青山公路荃灣段;南至與荃灣路以及海興路交匯的海興交滙處,全長600米,與大河道平行,貫通荃灣南北,亦是分隔荃灣市中心與柴灣角的道路。 大涌道至少於1963年已有,位置在現時道路的西側;旁邊是曹公潭流出藍巴勒海峽的明渠,當時附近的工廠都將污水排至此渠;後來政府在此渠上覆蓋並用來擴闊大涌道,並增設行人天橋方便行人橫過。.

查看 荃灣路和大涌道

屯門公路

屯門公路(英文:Tuen Mun Road)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組成路段最長部分,既是香港第一條快速公路,亦以全長19.3公里位列香港第三長的道路(以幹線路標計),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柴灣角。大部份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工。.

查看 荃灣路和屯門公路

下葵涌

下葵涌(Ha Kwai Chung,亦作Lower Kwai Chung),為於香港新界葵涌南部,與中葵涌的葵芳一部分合稱「南葵涌」,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位置包括醉酒灣及荔景一帶,西面為葵青貨櫃碼頭東翼(西翼則位於青衣島西南面),東北面及西北面為工業區,而東面及正北面則為住宅區。 下葵涌的北面界線比較模糊,有指葵芳邨及其西面一帶住宅屬下葵涌,但毗鄰葵芳邨的大連排及中葵涌公園卻被個別政府機構認為位於中葵涌,然而根據政府官方地圖,中葵涌公園明顯位於下葵涌。 下葵涌東南面以呈祥道作為九龍及新界的分界,但地區行政上清麗苑並不屬於葵青區,而是屬於深水埗區。.

查看 荃灣路和下葵涌

九龍巴士44M線

九龍巴士44M線,是香港新界區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提供空調巴士服務,行走長安及葵涌邨之間,途經葵興站及葵芳站。.

查看 荃灣路和九龍巴士44M線

德士古道

德士古道(Texaco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新界荃灣東南(近荃灣公園),連接荃錦交匯處(象鼻山路、荃錦公路、大河道北、大河道)及荃青交匯處(荃灣路、青荃路)。德士古道馬頭壩道至荃青交匯处段因位於填海前的德士古灣(名稱取自海濱花園的前身德士古油庫)之東南而得名。青山公路葵涌段及荃灣段以北的一段德士古道屬後期興建,被稱為德士古道北(Texaco Road North)。 德士古道有兩線單程行車天橋避開荃灣市中心交通,一端連接荃灣路及青荃橋,另一端是通往荃錦交匯處。該天橋交通流量甚高,更是交通黑點,因德士古道連接象鼻山路、荃灣路與青荃橋,四通八達。由新界西北、機場、青衣出發車輛,取道德士古道往錦田或經城門隧道往沙田是最快捷的路線。然而自象鼻山路(柴灣角至石圍角段)通車後,屯門公路的車輛可經此段直通城門隧道,縮減行車時間,令德士古道的交通流量略為減少。而以上各道路亦是'''新界的士'''可指定的途經路線。 德士古道被認為是荃灣與葵涌大窩口的分界線。在青山公路以南的德士古道為荃灣區及葵青區的行政分界。.

查看 荃灣路和德士古道

土木工程拓展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英文:Civil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縮寫CED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負責土地(包括岩土)及基礎建設、港口、海事工程(包括填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各項事務。.

查看 荃灣路和土木工程拓展署

紅色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紅色公共小巴.

查看 荃灣路和紅色小巴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查看 荃灣路和荃灣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查看 荃灣路和荃灣區

荃灣公園

荃灣公園(Tsuen Wan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荃灣新市鎮南部,鄰近西鐵綫荃灣西站及荃灣碼頭,佔地約6.9公頃,分兩期落成,第一期於1998年6月落成,建造費用約為1億7百萬元,第二期於2008年落成。 荃灣公園以海洋為主題,設有瞭望塔、水池、帆型的結構物、兒童單車徑、露天劇場及網球及門球等各類球場。.

查看 荃灣路和荃灣公園

荃灣西約

荃灣西約(Tsuen Wan West)是香港新界荃灣西部的地方名稱,介乎油柑頭至柴灣角的青山公路一帶。 荃灣西約的「約」是「區域」的意思。「約」原是明清時期的一種鄉級地方管理制度(即「鄉約」制度),清朝初年荃灣一帶已有「荃灣約」之名。英國接管新界後沿用「約」作爲新界地方分區單位,荃灣被先後歸入「九龍約」和「南約」一部分,不過此「約」與中國傳統鄉紳社會秩序中的「鄉約」相距甚遠,新界的「約」更多只是殖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單位。 1956年,荃灣從「南約」分拆出來獨立成「荃灣約」,內部再根據方位分成「中約」、「東約」和「西約」三部分,其中「中約」約爲眾安街、沙咀道等現荃灣市中心一帶,「東約」則大概爲大窩口、葵涌村一帶,然而不論是「荃灣約」還是「東約」和「中約」之名稱和區劃都隨着都市發展而被放棄,「西約」卻基於未知的原因一直被保留下來,不過目前的「荃灣西約」僅是作爲荃灣區內部諸多分區的其中一個而存在,其區劃跟原來荃灣三約時期的範圍基本一致,但現時已沒有相對應的「中約」或「東約」存在,荃灣西約也成爲香港目前僅存的仍然保留「約」字作爲分區名稱的地方。 現時荃灣西約以私人住宅屋苑為主,而接近柴灣角處有少量工廠大廈。住宅屋苑包括麗城花園、灣景花園、翠濤閣、蔚景花園、韻濤居,當中以麗城花園規模最大,所以這處常統稱為「麗城」。以前,該處還有「荃灣西約」巴士總站,位於現灣景花園以西青山公路拐彎處旁邊,但隨著灣景花園入伙,巴士總站便遷至灣景花園。目前該處仍有一幢建築物以「荃灣西約」命名,即位於海安路68號的荃灣西約體育館。.

查看 荃灣路和荃灣西約

荃青交匯處

荃青交匯處(Tsuen Tsing Interchange)是在香港新界荃灣區的一個交匯處。共有5個出口。.

查看 荃灣路和荃青交匯處

荔景邨

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建築時項目名稱為荔景政府廉租屋邨,隨著1973年房屋署成立,在入伙時則改稱為荔景邨,此邨共有7座前政府廉租屋設計大廈及1座工廠大廈,由前工務司署設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及則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邨旁。.

查看 荃灣路和荔景邨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查看 荃灣路和青山公路

青荃橋

青荃橋(Tsing Tsuen Bridge,俗稱青衣北橋)是第二條連接青衣島及新界的行車橋,道路名稱為青荃路(Tsing Tsuen Road),連接青衣島及'''荃'''灣,跨越藍巴勒海峽,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離海面18米,現時的時速限制為每小時70公里。 青荃橋在青衣的一面連接担杆山交匯處,通往青衣北岸公路,而荃灣一面則連接到荃青交匯處,通往荃灣路及德士古道等道路。此橋亦是新界的士可途經往返青衣站及青嶼幹線的指定道路,(另一條是新汀九橋)。.

查看 荃灣路和青荃橋

青衣

青衣可以指:.

查看 荃灣路和青衣

青葵公路

青葵公路(英文:Tsing Kwai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一部份,由葵涌高架道路及長青橋(即藍巴勒海峽橋)組成,連接長青隧道青衣東出入口以及荔枝角西九龍公路的快速公路,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葵公路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葵涌高架道路是一條離地面達20米的高架道路,繞經葵涌貨櫃碼頭,接駁長青橋及西九龍公路,全長3公里。此段道路為4線雙程分隔公路,是香港3條多達8線的高架道路之一(另外兩條分別位於東區走廊及吐露港公路)。長青橋長500米,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由葵涌高架道路連接長青隧道。.

查看 荃灣路和青葵公路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荃灣路和香港

香港5號幹線

5號幹線是香港九龍西區的一條主要幹線。連接九龍東牛頭角和新界西荃灣。當中包括一條免費隧道:啟德隧道。它是連接九龍東和新界西的主要幹道。 這條幹線途經的路段有:(荃灣方向顯示)啟福道、啟德隧道、東九龍走廊、漆咸道北、漆咸道南、加士居道天橋、渡船街天橋、西九龍走廊、荔枝角道、荔枝角大橋、葵涌道以及荃灣路(快速公路路段)。同時分別與1號幹線、2號幹線、3號幹線、7號幹線和9號幹線連接。於西行方向漆咸道北與蕪湖街交界是全條幹線唯一設有交通燈的路段,由於受紅磡海底隧道及加士居道天橋塞車的影響,因此在日間長期擠塞。.

查看 荃灣路和香港5號幹線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查看 荃灣路和香港巴士

高速公路

速公路一般是指双向2條车道以上、雙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地下隧道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較高的行駛道路。特点是车速快、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查看 荃灣路和高速公路

興芳路

興芳路(英文:Hing Fong Road),是香港葵青区的一条主要道路,始於葵青路與荃灣路交界,終於葵涌道近葵興站,全長約1.35公里。道路因連接葵興及葵芳而得名。.

查看 荃灣路和興芳路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查看 荃灣路和葵青區

葵青交匯處

葵青交匯處是香港一個道路交匯處,位於新界葵青區的葵芳,鄰近葵涌公園。該交匯處接駁香港5號幹線的荃灣路,以及葵青路。 葵青交匯處原為迴旋處,後改為現時使用的單點城市交匯處。.

查看 荃灣路和葵青交匯處

葵青貨櫃碼頭

葵青貨櫃碼頭(Kwai Tsing Container Terminals),早期稱為葵涌貨櫃港(Kwai Chung Container Port)、葵涌貨櫃碼頭(Kwai Chung Container Terminals),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藍巴勒海峽兩岸(葵涌-青衣港池),是香港及珠三角的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對華南極為重要,目前是全球第六大貨櫃港。於1992年至2004年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香港社會曾就是否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引起討論,而綜合包括人力、交通和土地成本等多方因素,部份貨櫃碼頭公司也將業務搬往人工、交通和地租都相對便宜的中國大陆。葵青貨櫃碼頭先後於2005年和2007年由全球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中心跌至第二、三位。2013年,貨櫃碼頭工人曾發生工潮,以抗議李嘉誠旗下公司的待遇刻薄。.

查看 荃灣路和葵青貨櫃碼頭

葵青路

葵青路(英文:Kwai Tsing Road)是香港新界葵青區的一條道路,連接葵涌的葵青交匯處及青衣島的青衣交匯處,是該區的主幹道。大部份路段以高架橋形式跨過青洲和藍巴勒海峽,該段跨海大橋原為雙向行車的青衣大橋(或稱作青衣南橋),但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建於青衣大橋旁的葵青橋(當時稱作青衣複製南橋)於2000年左右落成。自此,青衣大橋改為單向行車,並連同葵青橋一起成為葵青路的一部份。.

查看 荃灣路和葵青路

葵涌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查看 荃灣路和葵涌

葵涌道

葵涌道(英文:Kwai Chung Road),是香港葵青區及深水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荔景站以南路段為5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連接荔枝角大橋及青山公路荃灣段。由荔枝角大橋至荃灣路一段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葵芳至青山公路葵涌段及昌榮路為三線雙程,部份路段為高架道路。.

查看 荃灣路和葵涌道

醉酒灣

醉酒灣(Gin Drinkers Bay,亦作Gin Drinker's Bay),又稱醉翁灣、垃圾灣(Lap Sap Wan),是香港新界葵青區昔日海灣,位於現時葵涌西部,即下葵涌葵芳以西的位置,因1970年代填海工程消失。.

查看 荃灣路和醉酒灣

柴灣角

柴灣角(Chai Wan Kok)是香港的一個地方,位於新界荃灣西部,荃灣市中心與荃灣西約之間的地區。在1960年代荃灣填海之前,柴灣角為荃灣海灣北部的海角,填海後則成為荃灣工業區(又稱柴灣角工業區)的一部份,即大涌道與青山公路之間的地區,而該處鄰近屯門公路,而柴灣角這個地名很多時亦包括又被稱為「西柴灣角」的荃景圍一帶。 Chai wan kok street.JPG|柴灣角街 Chai wan kok rest garden.JPG|柴灣角休憩花園.

查看 荃灣路和柴灣角

東區走廊

東區走廊(Island Eastern Corridor;簡稱東廊),是香港4號幹線至今唯一的快速公路路段(永泰道以北,佔約7.9公里),同時亦為香港島至今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以及4號幹線的起始路段,沿香港島銅鑼灣至杏花邨海岸興建,並繞過柴灣公園西面,連接銅鑼灣及柴灣。全線為2至4線雙程分隔公路,主要為高架道路,當中由東區海底隧道至銅鑼灣天后的一段4線雙程高架道路是香港首條設有8線的高架車路(另外兩條分別位於青葵公路及吐露港公路)。雖然是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但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70公里,比同屬於4號幹線、但並非快速公路的干諾道西天橋(每小時80公里)嚴格。.

查看 荃灣路和東區走廊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查看 荃灣路和新界

另见

新界街道

荃灣區

葵青區

香港5號幹線

亦称为 荃灣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