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葵興

指数 葵興

葵興(Kwai Hing)於香港新界西部,為中葵涌的一部分,範圍包括葵芳以北、上葵涌以南、石梨貝以西、葵涌邨以東,並且是1960年代醉酒灣填海地帶一部分,而這處亦是毗連城門隧道的工商業重鎮,前往新界東交通十分便捷。葵興在地區行政上屬葵青區。 「葵興」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興邨,亦因此它不算是一個正式地名,香港的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興」這地名,只有「葵興邨」,較相近地名為「上葵涌」或「中葵涌」。.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53 关系: 城門隧道城門谷南葵涌公共圖書館坪石邨填海大窩口上葵涌中葵涌九龍九龍城九龍貿易中心佐敦道何文田土瓜灣光輝圍石籬邨石蔭邨石梨貝灣仔紅磡紅色小巴界限街荃灣荃灣綫西環香港香港公共小巴觀塘鰂魚涌黃大仙興芳路藍田葵康苑葵盛圍葵盛邨葵芳葵青區葵興 (選區)葵興站葵興邨葵興政府合署葵涌道葵涌邨醉酒灣林士德體育館梨木樹油塘深水埗港鐵新界... 扩展索引 (3 更多) »

  2. 葵青區

城門隧道

城門隧道(Shing Mun Tunnels),簡稱城隧,於1990年4月20日通車,是連接香港新界西荃灣與新界東沙田的唯一隧道,也是9號幹線里程計算起始的路段,亦是'''新界的士'''指定可行駛的兩條收費行車隧道之一(另一條是大欖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查看 葵興和城門隧道

城門谷

城門谷(Shing Mun Valley),簡稱城門(Shing Mun),是香港一個谷地,位於新界荃灣區大窩口東北部,上葵涌之西北,大帽山與針山之間,其大部份地區現時屬於城門郊野公園的範圍。 城門谷是城門水塘的所在地,也是沙田城門河的源頭。城門谷南部的針山,被連接荃灣和沙田的城門隧道貫穿。 城門谷也是一個具有軍事價值的地點。早於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將劉深襲淺灣(今荃灣),當時鄉民已於城門谷興建石城抵抗。至南明年間,將領李萬榮亦於城門谷建城抗清。到近代的香港保衛戰,其主要防線醉酒灣防線的主要防守據點暨總指揮部,便是位於城門谷的城門碉堡。 至於城門谷南部,則已成為荃灣新市鎮的範圍,包括和宜合、梨木樹及石圍角等地。.

查看 葵興和城門谷

南葵涌公共圖書館

南葵涌公共圖書館(英語:South Kwai Chung Public Library)是香港一間公共圖書館,現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之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管理,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興芳路166至174號葵興政府合署4樓,屬分區圖書館規模,是葵青區目前3間圖書館之一(其餘兩所為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和青衣公共圖書館)。.

查看 葵興和南葵涌公共圖書館

坪石邨

坪石邨(Ping She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平山,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於1970年代落成。坪石邨所屬位置剛剛在黃大仙區區界外,所以屬於觀塘區,本邨鄰近牛池灣村及彩虹邨。有鑑於坪石邨的位置與啟德機場非常接近,所以屋邨的高度在興建時受到限制。 2010年1月22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通過斥資1.3億港元活化坪石邨,該邨的活化工程由利安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也是房委會首個對舊式屋邨引入活化概念,而該邨居民與商戶對此持不同意見。.

查看 葵興和坪石邨

填海

填海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新加坡、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有些機場,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更是整座百分之百填海而成,包括與陸地連接的連絡道路。.

查看 葵興和填海

大窩口

大窩口(Tai Wo Hau)是香港新界上葵涌西面的一個谷地。現時一般泛指以葵青區的大窩口邨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包括德士古道以東的一帶私人樓宇、葵賢苑、葵蓉苑,這個地區主要由公共屋邨組成;另外包括國瑞路、城門谷、象山邨、石圍角。 根據區議會劃分,青山公路—葵涌段及德士古道是有兩個區議會管轄區內的分叉位置(德士古道以東的一帶私人樓宇、大窩口邨、葵賢苑、葵蓉苑、大窩口體育館、荃灣帝盛酒店、嘉民葵涌物流中心)一帶屬於葵青區,其餘的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查看 葵興和大窩口

上葵涌

上葵涌(Sheung Kwai Chung,亦作Upper Kwai Chung)為香港新界的一部份,位處葵涌北部,城門郊野公園以南及金山郊野公園以西。值得留意的是,和宜合道以西部分歸荃灣區,而非葵青區。 上葵涌是一個集合舊式工廠大廈、唐樓和公共屋邨的社區,還有幾個平房區,包括上葵涌村、打磚坪村和大白田村,均位於西面;梨木樹邨則位於西北面,屬荃灣區;東面為石蔭邨及安蔭邨,屬葵青區。.

查看 葵興和上葵涌

中葵涌

中葵涌(Chung Kwai Chung或Central Kwai Chung)位於香港新界葵涌中部,地區行政上屬葵青區,西至大窩口邨及葵盛西邨,南至葵興站,東至石籬邨及大連排工業區。 區內的東面及西面以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為主,葵涌道以及青山公路葵涌段一帶為工業區。.

查看 葵興和中葵涌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查看 葵興和九龍

九龍城

九龍城(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早年英國人曾稱當地爲Chinese Town(意爲「中國城」),城牆後於二戰期間被日軍拆毀),當時九龍寨城爲九龍半島上唯一的城鎮,後來「九龍城」演變成城寨所在地一帶的地名。現時九龍城以住宅樓宇為主,由於相當鄰近前啟德機場,故該區樓宇一直設有相常嚴格的高度限制,儼如鄉郊,直至機場在1998年7月6日搬遷後,逐漸有高樓大廈落成。.

查看 葵興和九龍城

九龍貿易中心

九龍貿易中心(英文:Kowloon Commerce Centre,簡稱KCC)是香港甲級商廈項目,位於新界西葵涌葵昌路51號,樓高35層,第1座於2008年7月落成。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由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作物業管理。第2座於2012年11月落成,並引入更多零售及飲食商舖。.

查看 葵興和九龍貿易中心

佐敦道

佐敦道(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此道路於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區內街道名稱重整時改為現時的名稱,同年5月再將加士居道南一併列入佐敦道。根據《南華早報》於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讀者來函指出,與區內其他以英國外交官命名的街道一樣,佐敦道是以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所處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從此以後,該區亦被慣稱為佐敦。 佐敦道食店林立,是吃飯的好地方。而在附近的寶靈街、上海街等街道,是步行往尖沙咀的途徑之一。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佐敦道以南,除西區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進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查看 葵興和佐敦道

何文田

何文田(Ho Man Tin,舊作Ho Mun Tin)為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西部的谷地,位於旺角之東南,京士柏之北,是一個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包括窩打老道山、何文田山道,區內主要幹道包括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公主道、窩打老道等,1號幹線穿越何文田。 何文田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私人和居屋屋苑林立,但也有公共屋邨。香港公開大學總校舍位於何文田。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擁有多座西式別墅。何文田山道是九龍半島一個高尚住宅區域之一,附近的樓價亦一直居高不下,住戶包括多位各界名人以及演藝界名人。.

查看 葵興和何文田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查看 葵興和土瓜灣

光輝圍

光輝圍(Kwong Fai Circuit,),位於香港新界中葵涌禾塘咀,即現時葵涌道北面盡頭附近,處葵青區,是一條繞着光輝圍遊樂場而建的單程路,路邊設有多個停車位,附近一帶有很多住宅、酒樓和汽車修理店。汽車雖然不能由光輝圍通往葵涌道,但行人則可以徒步經過。多條途經葵涌道的巴士線於光輝圍、葵涌道交界處均有設站,供乘客上落。.

查看 葵興和光輝圍

石籬邨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梨貝一個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原為籃球場,近石籬擴展區,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查看 葵興和石籬邨

石蔭邨

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北葵涌,是區內第四個公共屋邨,也是區內第一條政府廉租屋邨。落成於1968年,原居住大廈共有八座,至2005年重建完成,共有四座租住大廈,居民約為8500人。石蔭邨智、仁、勇三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主要接收原石蔭邨第4、5座及石籬邨第1、2、3、8及9座重建戶;而禮石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梁黃顧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設計原為居屋,後因政府停售居屋而改為公屋用途,並設有地庫停車場。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北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怡峰苑),位於葵涌市地段477號,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樓宇,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查看 葵興和石蔭邨

石梨貝

石梨貝,又稱石梨背、石梨,原為香港新界葵涌東南面村落,1924年因興建水塘拆卸,但名稱保存下來,就是石梨貝水塘。後來香港政府在原石梨貝村與梨木樹村間之地方開山闢地,取其諧音建成石籬徙置區(今石籬邨)。葵涌至今仍有石梨頭地名。.

查看 葵興和石梨貝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查看 葵興和灣仔

紅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查看 葵興和紅磡

紅色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紅色公共小巴.

查看 葵興和紅色小巴

界限街

街(Boundary Street),是香港九龍半島一條東西向街道,連接深水埗區與九龍城區。道路始於深水埗南,中間穿越九龍塘南部和九龍仔,最後到達九龍城並連接太子道西。而界限街本身亦與太子道西大致平行。 殖民地時代,清廷割讓予英國的土地以此線為界,此線以南為割讓地(九龍),以北為租借地(新界)。.

查看 葵興和界限街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查看 葵興和荃灣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查看 葵興和荃灣綫

西環

西環(Sai Wan),又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另有一英文名稱West Point,是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島西部,即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包括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嶺。西環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源自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西環爲其中一環,而九約中第一、二和三約則分別為堅尼地城、石塘咀和西營盤;另一說源於堅尼地城之舊稱「西灣」的諧音,在當地未進行填海工程前,華人又稱該地爲「擸𢶍灣」。西環人口以祖籍潮州為主。 雖然西環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與西營盤,但是在區內居住的街坊通常都將三個地區仔細劃分,而不會統稱為「西環」,部分居民更認為「西環」只是指堅尼地城一帶,並不包括石塘咀和西營盤。至於居於西環以外其他地區的香港市民則多對「西環」之地名感到混淆不清,僅能大概指出其爲西營盤附近一帶的地區。 由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在2001年遷入西環區內毗鄰西區警署的西港中心,故自2001年後不少香港媒體和市民會使用「西環」一詞作爲中聯辦的代名詞,而香港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在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聯辦違反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規定干預香港事務時則經常使用「西環治港」的說法,作爲對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的「港人治港」說法的諷刺,而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則認爲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聯辦一直在符合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給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人民有益的幫助和支持,由始至終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並認爲「西環治港」的說法只是反對派抹黑中央人民政府和攻擊香港建制派的手段。.

查看 葵興和西環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葵興和香港

香港公共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查看 葵興和香港公共小巴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查看 葵興和觀塘

鰂魚涌

鰂魚涌(Quarry Bay)位於香港東區。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但現在根據政府規劃署已獨立發展,現在大部分人說北角是舊稱呼。鰂魚涌的西部前稱麗池夜總會麗池。.

查看 葵興和鰂魚涌

黃大仙

#重定向 黄初平.

查看 葵興和黃大仙

興芳路

興芳路(英文:Hing Fong Road),是香港葵青区的一条主要道路,始於葵青路與荃灣路交界,終於葵涌道近葵興站,全長約1.35公里。道路因連接葵興及葵芳而得名。.

查看 葵興和興芳路

藍田

藍田可以指:.

查看 葵興和藍田

葵康苑

葵康苑(Kwai Hong Court)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香港新界葵涌市地段420號葵盛圍及大窩口道交匯處,前方是新葵興花園及港鐵葵興站。屋苑於1992年12月第14期丙居屋計劃發售,在1993年落成。 屋苑由關永康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由鴻運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由於地盤細小而且位於崎嶇山坡之上,不適合採用標準設計,故此要採用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及遷就地形。.

查看 葵興和葵康苑

葵盛圍

葵盛圍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是圍繞葵盛的環形道路。門牌編號由32號至399號(聖公會仁立小學) 。為了方便劃界,區內居民多視葵盛圍為環城。葵盛圍呈「C」形走向,兩端交接點都在大窩口道,故一般會以葵聯路西面交界處(葵盛西邨一方)為分界,交界處以北的路段稱為「葵盛圍(上段)」,以南路段則稱為「葵盛圍(下段)」。 由於葵盛圍彎多路窄,又多斜路,加上葵盛圍近葵盛東邨盛安樓曾設有運輸署駕駛考試中心(現已停用),因此此道路是多家駕駛學校的熱門學車路段之一。.

查看 葵興和葵盛圍

葵盛邨

是香港政府廉租屋邨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葵盛圍,分開及兩部分。葵盛東邨於1973年落成。而葵盛西邨則於1977年落成。葵盛邨一共有19座(1至20座)不設第11座。由前工務司署建築設計處設計,總建築師為Mr.Colin Bramwell, ARIBA, 項目建築師為Mr.Thomas Ku,ARIBA;第一期由Wan Hin & Co.Ltd.

查看 葵興和葵盛邨

葵芳

葵芳(Kwai Fong)在填海前稱為醉酒灣,位於香港新界南部,葵興以南、荔景以北、青衣橋以東、大連排工業區以西,屬葵涌的中心地帶,範圍包括中葵涌南部及下葵涌北部,是1960年代醉酒灣填海地帶一部分,屬於葵青區區議會範圍內。 「葵芳」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芳邨,亦因此「葵芳」不算是一個正式地名,現時香港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芳」這地名,大多只有「葵芳邨」,較準確地名為「醉酒灣」或「下葵涌」。 葵芳鄰近葵涌貨櫃碼頭,附近建有若干工業大廈。在鄰近港鐵葵芳站一帶有商場和公共房屋,也有運動場、文娛藝術設施和私人住宅。.

查看 葵興和葵芳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查看 葵興和葵青區

葵興 (選區)

葵興是香港葵青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S01,區議員為街坊工友服務處成員、港鐵車長梁志成。.

查看 葵興和葵興 (選區)

葵興站

葵興站(Kwai Hing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位於新界葵青區中葵涌的一個架空車站,本站亦都非常接近上葵涌,並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葵星中心及葵盛東商場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查看 葵興和葵興站

葵興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於1970年至1973年間落成入住,為葵青區第2個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之政府廉租屋邨,有5座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於1988年元旦分期拆卸重建,改建成4座相連長型第1型公屋大廈,以及居屋葵俊苑。 葵俊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葵興邨旁邊,共有三座樓宇,在1995年落成。.

查看 葵興和葵興邨

葵興政府合署

葵興政府合署(英文:Kwai Hing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其中一座政府合署,位處於葵興興芳路166-174號,鄰近葵興港鐵站,是葵青區的政府大樓,樓高10層。合署下為購物商場新葵興廣場及葵興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查看 葵興和葵興政府合署

葵涌道

葵涌道(英文:Kwai Chung Road),是香港葵青區及深水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荔景站以南路段為5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連接荔枝角大橋及青山公路荃灣段。由荔枝角大橋至荃灣路一段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葵芳至青山公路葵涌段及昌榮路為三線雙程,部份路段為高架道路。.

查看 葵興和葵涌道

葵涌邨

葵涌邨(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大窩口以東及葵興以西,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荃灣新市鎮及葵青區最大公共屋邨。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4個階段重建,重建工程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採購)作總體設計,而其中部分期數更外判給幾間不同的大型私人建築師事務所作詳細設計,第3期由ARCA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4期由馬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5期及第7期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和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外牆顏色以米黃色作主調,搭配白色及墨綠色,與近年的私人住宅發展選色相近。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後,共18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據立法會文件披露,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 葵馥苑(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原設計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2年改為紀律部隊宿舍。.

查看 葵興和葵涌邨

醉酒灣

醉酒灣(Gin Drinkers Bay,亦作Gin Drinker's Bay),又稱醉翁灣、垃圾灣(Lap Sap Wan),是香港新界葵青區昔日海灣,位於現時葵涌西部,即下葵涌葵芳以西的位置,因1970年代填海工程消失。.

查看 葵興和醉酒灣

林士德體育館

林士德體育館(Osman Ramju Sadick Memorial Sports Centre),位於香港新界葵涌興芳路176號,葵芳邨对面;於1980年10月27日啟用。2010年3月3日至6月25日期间,體育館进行過翻新工程。 體育館以香港前伊斯蘭教領袖林士德(Osman Ramju Sadick)命名。.

查看 葵興和林士德體育館

梨木樹

梨木樹(Lei Muk Shue)是香港新界一個地方,位於上葵涌北部,現時的範圍是指和宜合山坡之下、梨木樹邨一帶。十八區區域行政上和宜合道(昌榮路至城門道)的西面屬於荃灣區,東面屬於葵青區。 梨木樹相傳是得名於該處有梨樹,而梨木可用作製造傢俬之用。然而,「梨木樹」不是正式地名,正式地名應為「上葵涌」,但由於梨木樹邨屬於荃灣區而非葵青區,故一般不會被視為葵涌的一部分。 梨木樹原本有梨木樹村,位於現時葵青區的寧峰苑、梨木道一帶,可是隨著香港政府發展荃灣新市鎮,梨木樹村遭到拆卸,地名就只剩下梨木道及其北部的公共房屋梨木樹邨。 現時所指的梨木樹,通常就是指梨木樹邨,而梨木樹更因應城門隧道通車而成為葵涌與新界東之間的主要捷徑,附近設有城門郊野公園。.

查看 葵興和梨木樹

油塘

油塘(Yau Tong)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東南的地區,鯉魚門以西北。現在,油塘北部以公屋和居屋住宅為主,南部臨海位置現主要用作工業發展的地區已經被政府規劃成私人住宅區,但仍有零星的工業大廈存在。 油塘接鄰的三家村,已有150年歷史,油塘區內也設有觀塘魚類批發市場。.

查看 葵興和油塘

深水埗

深水埗(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為界,七八十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團。深水埗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而這些地區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地鐵荃灣綫時,深水埗區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每天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集中着傳統唐樓的印象。.

查看 葵興和深水埗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查看 葵興和港鐵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查看 葵興和新界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查看 葵興和新界東選區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查看 葵興和旺角

慈雲山

慈雲山(英語:Tsz Wan Shan)是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的一個以住宅區為主的發展區,位於黃大仙以北、竹園東北、龍翔道以北,中心為蒲崗村道。慈雲山在地區行政上屬於黃大仙區。.

查看 葵興和慈雲山

另见

葵青區

新界東選區旺角慈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