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颱風納莉 (2001年)

指数 颱風納莉 (2001年)

颱風納莉(--,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奇科,--)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9月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月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約8.66億)。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华南地区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萬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約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月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儘管納莉當年在臺灣造成僅次於桃芝的極大破壞及傷亡,但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中華民國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無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zh-cn:飞燕; zh-tw:燕子; zh-hk:飛燕; zh-mo:飛燕-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將部份音譯名稱改為意譯,「納--莉」亦因而被改為「百--合」,不過並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颱風。.

227 关系: 加速度基隆市基隆河厦门市垂直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南半球南安市南港區南港線南澳县南海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台北市立棒球場台北車站台北捷運板南線台北捷運淡水線台灣電力公司台灣海峽名護市壓強梯度力大韩民国大老山天氣圖太平洋崇光百貨太平洋颱風季奎明效應宮古島宜蘭縣安平區尺度 (天氣)山东半岛島尻郡中央山脈中國時報中国大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慶煙火中華民國經濟部中頭郡中臺灣东山县东亚东海世界气象组织市政府站 (臺北市)...帕斯卡三貂角三號強風信號三號風球 (澳門)一號風球 (澳門)一號戒備信號九一一袭击事件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久米島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人民币人民网五堵強烈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玉兔 (2001年)強烈熱帶風暴飛燕 (2013年)低壓區低壓槽低氣壓忠孝東路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北半球北中城村北緯23度線北臺灣嘉義市內湖區內溝溪八月初一副熱帶高壓国内生产总值石垣島石門水庫 (臺灣)災難片球莖琉球群岛福建省科里奥利力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米每秒粤东糸滿市紅火蟻維多利亞港經濟部水利署纬度经度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美元烏來區热带风暴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菲特 (2001年)熱帶風暴黃蜂 (2002年)熱帶風暴黑格比 (2002年)熱帶風暴潭美 (2001年)熱帶氣旋熱帶氣旋形成警報熱帶氣旋信號熱帶擾動登陸 (氣象學)百合属花蓮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宾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頭城鎮風眼風速颱風颱風南瑪都 (2011年)颱風天秤 (2012年)颱風委員會颱風丹恩 (1999年)颱風百合颱風韋恩 (1986年)颱風莫拉克 (2009年)颱風飛燕 (2001年)颱風象神 (2000年)颱風耐特 (1991年)颱風桃芝 (2001年)风切变西表島西風帶西風槽西門站馬英九香港天文台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骨痛熱症高氣壓貢寮區质量麝香百合輕度颱風都卜勒雷達蘭陽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藤原效應關東地方蒲福風級那霸市自由時報臺南市臺南市 (省轄市)臺中線臺北小巨蛋臺北市臺北市政府臺北都會區臺北都會區交通臺北捷運臺灣臺灣地區臺灣問題臺灣鐵路管理局臺灣證券交易所臺東線臺東縣英寸汞柱苗栗縣鋒 (氣象)離心力雪山山脈雲林縣陳水扁政府陸上颱風警報陆丰市PDF揭阳市杭州湾東北季風東臺灣桃園市植物毫米氣象廳 (日本)氣象衛星雲圖气压汐止區汕头市汕尾市沖繩島沖繩市沖繩縣泥石流泉州市涡量深圳市渡名喜村渡嘉敷島港澳地區溫帶氣旋漳州市澎湖群島澳門熱帶氣旋信號昆陽站流浮山海岸線 (臺鐵)海上颱風警報浙江省新北市新竹都會區新臺幣新浪斗六市日本摩擦力慶良間群島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2001年臺灣2002年北臺灣旱災缺水危機 扩展索引 (177 更多) »

加速度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mathb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athrm)。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對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和加速度成正比,這定律又稱為「加速度定律」。假設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為零,則加速度為零,速度為常數,由於動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所以動量守恆。在電動力學裏,呈加速度運動的帶電粒子會發射电磁辐射。.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加速度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基隆河

基隆河是位於臺灣北部的河川,也是淡水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為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全長86.4公里,橫跨新北市、基隆市與臺北市。該河川雖以「基隆」為名,但實際上主流及其支流主要分布於新北市與臺北市,實際流經基隆市之河段僅約15公里(佔15%)。.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基隆河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垂直

垂直是一个几何术语。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且它们构成的任意相邻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术语“垂直”(垂直符號:⊥)衍生一个形容词(垂直)或者名词(垂线)。因此,根据圖一,直线AB通过B点与直线CD相互垂直。像图一这样,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们构成的两个角称为直角,或者90°角。 垂足指两条互相垂直的线相交的点。 垂直的概念对线段和射线也通用,只需看一者所在的直线是否与另一者所在的直线垂直就可以了。如图一中,线段AB和线段CD相互垂直。甚至线段AB的一端不一定要在线段CD上(即可定向伸缩),它们仍被认为是垂直的。 空间几何中,有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垂直关系。垂直可以看做是欧几里得空间(或内积空间)中的正交关系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特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垂直 · 查看更多 »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华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华东地区

华东或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与经济上东部地区并不等同),中国地理大区之一。现行意义上的华东地区即为“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上海。台灣在地理区域上被中国官方視為華東地區(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为台湾省),但由於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實際管轄控制過臺澎金馬。.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华东地区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南半球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 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區有亚洲印度尼西亞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絕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極洲全部。 在南半球,夏季为12月至2月,冬季为6月至8月,与北半球四季相反。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南半球 · 查看更多 »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南安市 · 查看更多 »

南港區

南港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南側,為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近年來投入許多重點建設如高鐵南港站、南港金融園區、南港軟體園區與南港展覽館,中央研究院也設於此區,近年人口呈逐漸增加狀態。 本區的舊--為臺北市極東點,為臺北市重要農業地帶之一;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南港區為桂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南港區 · 查看更多 »

南港線

南港線為台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屬於高運量系統,全線皆為地下路線。南港線屬於板南線,與板橋線、土城線直通營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南港線 · 查看更多 »

南澳县

南澳县(传统外文:Namoa)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粤、闽二省交界海面,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县城为后宅镇。南澳县由南澳岛及周边22个小岛屿组成,北回归线横穿海岛。.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南澳县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re、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或 Regional Specialised Meteorological Centre,縮寫作 RSMC),負責分佈信息諮詢,並警告有關具體方案的分配,如熱帶氣旋等,他們已同意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子,共同參與「世界天氣監視網」(World Weather Watch)。.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 查看更多 »

台北市立棒球場

台北市立棒球場,為臺灣臺北市的一座棒球場,早期曾為臺灣最重要的棒球場之一。中華職棒元年開幕戰(兄弟象3:4統一獅)亦在此舉行。台北市立棒球場現址已經改建為臺北小巨蛋,且並不具有棒球場的功能。.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台北市立棒球場 · 查看更多 »

台北車站

#重定向 臺北車站.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台北車站 · 查看更多 »

台北捷運板南線

#重定向 板南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台北捷運板南線 · 查看更多 »

台北捷運淡水線

#重定向 淡水線 (台北捷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台北捷運淡水線 · 查看更多 »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是臺灣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負責臺澎金馬的電力供應。截至2017年,為全臺灣實收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在1995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電力自由化」之前,台電負責所有的發電和輸電、配電;開放民間興建發電廠之後,民間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均由台電購入。至2016年為止,台電共有11座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發電裝置總容量為4213.25萬瓩,發電量2257.92億度。 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9.9%,其中燃煤36.9%、燃油4.4%、燃氣36%、汽電共生2.6% (不含垃圾及沼氣),再生能源占比為5.1%(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5%,核能為13.5%。.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台灣電力公司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台灣海峽 · 查看更多 »

名護市

名護市(,)位於琉球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唯一的城市,同時擁有東側和西側的海岸,市中心靠近名護灣。產業包括花卉、果樹、蔬菜的栽培,漁業、蝦養殖業。市區東方有的名護城的舊址在寒紅櫻花的名勝。2000年G8高峰會曾經在此舉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名護市 · 查看更多 »

壓強梯度力

壓強梯度力事實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它其實是由于氣壓不同而產生的空氣加速度(即單位質量所受的力)。它是产生從高氣壓區向低氣壓區的空氣加速度的原因,產生風。在氣象學中, 分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是向量,其大小决定于气压梯度和空气的密度。方向垂直于等压面并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方向。葛朝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程》, 第83页.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壓強梯度力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老山

大老山(Tate's Cairn)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九龍黃大仙區與新界沙田區之間,牛池灣以北、慈雲山東面,為九龍群山之一。大老山高海拔577米。.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大老山 · 查看更多 »

天氣圖

天氣圖(weather chart)是將特定地區某段時間的氣象要素表現在地圖上,能夠幫助閱讀者掌握天氣狀況。天氣圖的創始者包括威廉·瑞德菲爾(William Redfield)、威廉·瑞德(William Reid)、艾力亞斯·盧米斯(Elias Loomis)、以及法蘭西斯·高頓(Francis Galton),他們為了研究出一套關於暴風系統的理論,而製作出了第一張天氣圖。天氣圖是測量或追蹤各種相關數值,例如氣壓、溫度、雲量等,再將之描繪在地圖上。天氣圖上通常會標注各種記號,以代表雲量、降水,或其他重要資訊。舉例來說,一個「H」符號代表高氣壓,將能夠判定當地應該會有穩定的天氣。而一個「L」記號則代表了低氣壓,通常會帶來降水與不穩定的天氣。此外,航空所用的天氣圖經常會包含湍流和大氣結冰的記號。.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天氣圖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崇光百貨

SOGO百貨,又稱遠東SOGO百貨,是臺灣一家連鎖百貨公司,與廣三崇光百貨同為日本崇光百貨(SOGO)在臺灣的兩家特許經營業者。最初在1986年由太建集團與SOGO合資創立,2002年太建集團發生財務危機後轉由遠東集團承接。目前在臺灣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高雄市設有8家分店,在中國大陸設有6家分店(使用太平洋百貨名稱),主要經營銷售各項百貨商品買賣、餐飲娛樂及生鮮超級市場等。現今日本SOGO方面已經無經營權,僅保有「SOGO」品牌授權權利。自2017年9月1日全面LOGO更名為「遠東SOGO」。.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太平洋崇光百貨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颱風季

太平洋颱風季,是指在一年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中國海http://severe.worldweather.org/tc/wnp/index.html 惡劣天氣信息中心,太平洋颱風季範圍,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的一段時間,可說是風季的一種。雖然現時各氣象台並沒有定下任何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一月期間形成。.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奎明效應

奎明效應(Cuming Effect)是指秋冬期間熱帶氣旋橫過南中國海時,熱帶氣旋的東南氣流與冬季季候風的東北氣流在華南沿岸輻合而使香港天氣轉差的現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奎明效應 · 查看更多 »

宮古島

宮古島(,)位於琉球列島宮古群島,為宮古群島內最大島嶼,距離沖繩島約300公里。行政區劃屬於沖繩縣宮古島市。全島面積158.87平方公里,周長117.5公里,最高點海拔114.8公尺。 宮古島的名稱Miyako,根據琉球語宮古方言把各自音節拆開,分別是「mi(自己)」、「ya(住)」、「ku(地方)」,所謂miyako就是「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意思。.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宮古島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安平區

安平區是臺灣臺南市三十七個行政區之一,北以鹽水溪和安南區為界,東以民權路、中華西路與中西區相鄰,南則隔運河與南區毗鄰,西為臺灣海峽。臺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原省轄臺南市政府)即座落此處,區內北端為老安平聚落,為漢人最早開發地之一,在荷蘭時期時這裡建有大員市鎮,是臺灣最古老的市鎮,而「臺灣」之名也起源於「大員」(荷語:Tayouan),因此此區可說是臺灣歷史的起源地。.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安平區 · 查看更多 »

尺度 (天氣)

尺度指天氣系統的大小及持續時間,尺度有4種分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尺度 (天氣) · 查看更多 »

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广义上,以寿光羊口的小清河口为北界,向南跨越泰沂山脉和齐长城,至苏鲁交界的日照绣针河为南界,该线以东区域为山东半岛。而狭义上,则以胶莱河为界以东,该范围又称胶东半岛。半岛三面临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望,东部与韩国隔黄海相望。重要的城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山东半岛 · 查看更多 »

島尻郡

島尻郡()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之沖繩島南部及附近島嶼,為日本沖繩縣轄下的一個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島尻郡 · 查看更多 »

巴(符号bar)、毫巴(符号mbar)都是表示壓强的单位。它们不属于國際單位制或厘米-克-秒制,但接受與國際單位並用。因为巴與大氣壓力相似,所以被廣泛用於描述壓力。它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律法上被承認。英國標準 BS 350:2004 Conversion Factors for Units.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巴 · 查看更多 »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與東澳之間的烏岩角,南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為全島最長的山脈,它將台灣全島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東部地勢較險峻,而西部則較寬緩。同時中央山脈也成為全島各水系的主要分水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央山脈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慶煙火

國慶煙火是中華民國慶祝雙十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華民國國軍主導設計。該活動起自1953年,本來施放地點為總統府附近。1960年代後,因煙火砲彈數量從數十發增至數千甚至數萬發,為了安全顧慮,因此改至台北市淡水河河畔水門施放。2000年民進黨政府執政後,活動地點改由台灣各縣市輪流舉行。於每年10月10日雙十節晚上施放的該煙火施放,多年來均為中華民國政府慶祝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深受台灣民眾歡迎。2000年後,除了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主辦的煙火施放外,台灣各縣市也有地方主辦的相關煙火慶祝活動,通常此類活動會以「花火節」等名稱舉行,惟舉辦施放時間仍定於雙十國慶當夜。雖然規模遠不如中央政府舉辦的國慶煙火,但是參訪民眾仍有一定數量,有時候人數甚至超過國慶煙火主秀參觀人數。以2007年為例,於臺北市與屏東縣分別施放的雙十國慶煙火,各地實際觀賞者就達60萬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華民國國慶煙火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頭郡

中頭郡()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之沖繩島中部,為日本沖繩縣轄下的一個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頭郡 · 查看更多 »

中臺灣

中臺灣是臺灣中部的簡稱。其為臺灣西部平原的起始地帶,是臺灣的農業重鎮,同時也是臺灣中小企業與精密機械最重要的聚集地,巨大機械(捷安特)、臺中精機、寶成集團、漢翔航空工業等知名企業均以臺中市為根據地,並形成全國第二大的臺中彰化都會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中臺灣 · 查看更多 »

东山县

东山县(Tang-soaⁿ-koān)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东山岛上,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广东省。.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东山县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东海 · 查看更多 »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WMO;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縮寫:OMM;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縮寫:MOM)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IMO)。.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世界气象组织 · 查看更多 »

市政府站 (臺北市)

市政府站,有時被簡稱為「市府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為臺北捷運板南線(南港線)的捷運車站。本站和臺北101/世貿站為信義計畫區的重要聯外捷運站。.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市政府站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

帕斯卡(符號Pa或Pascal)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強單位。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也可簡稱為「帕」。它等於每平方米一牛頓。以法國學者(同時身兼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宗教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哲學家)布莱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百帕(hPa)和千帕(kPa)也是自Pa衍生出來的氣象常用單位,正常海平面約101kPa、或1013百帕。.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三貂角

三貂角(Ki-vanow-an;San Diego)為位於台灣最東境的岬角,即今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與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之間的海岬。海岸遍布岩石。 1626年,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船艦航抵台灣東北角海域,準備進佔北台灣,將此地稱為“San Diego”(聖地牙哥),並相傳於此建立聖地牙哥城堡,後台灣人以台語將“San Diego”轉音成「三貂角」因而得名,與今日富貴角同為源於歐洲語言之地名。.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三貂角 · 查看更多 »

三號強風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Strong Wind Signal No.3),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其中一級,一般市民俗稱為三號風球。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低一級為一號戒備信號。.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三號強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三號風球 (澳門)

三號風球(pages),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風球,低一級為一號風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三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風球 (澳門)

一號風球(Sinal n.º 1),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是三號風球。 受熱帶風暴艾雲尼影響,最近一次一號風球於2018年6月8日下午6時30分發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一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一一袭击事件

九一一袭击事件(亦稱“9·11”恐怖袭击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简称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承認發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zh-hans:阿灵顿县;zh-tw:阿靈頓郡;zh-hk: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楼,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4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zh-hans:索美塞特县;zh-tw:桑莫塞郡;zh-hk:索美塞特縣;-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或失踪。绝大多数的伤亡者为平民,其中有87个不同国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验尸官确认,至少有1人因暴露于世贸中心倒塌时的烟尘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美国爱国者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反恐立法,并扩大执法权。美国一些证券交易所在袭击发生後的當週內都处于关闭状态,股市在重新开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相關類別的股票。价值數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在这次袭击中被摧毁,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顿下城经济乃至於美國经济帶來严重破坏。 而五角大楼的损毁部分在1年内清理并修复完毕,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楼罹难者纪念园。2006年一幢新办公楼于世界贸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楼原名为“自由塔”,高1,776-zh-hans:英尺;zh-hant:英呎-(541-zh-hans:米;zh-hant:公尺-),2009年改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2014年完工,成为美国第一高楼,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还将建造另外3座大楼,但最终因故延期。 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大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和“气球炸弹”空袭美国後,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袭击,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国势力首次对美国领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袭击。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踪的总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九一一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久米島

久米島(、),古称姑米山、古米山,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島嶼,位於那霸市西方約100公里處,島上人口約8410人。面積59.11平方公里,島周長53.31公里。全島皆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的轄區,為沖繩縣內次於沖繩本島、西表島、石垣島、宮古島的第五大島。是著名的浮潛旅遊地點,EEF海灘分佈著許多民宿。日本職業棒球東北樂天金鷹球團在此設有訓練地。.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久米島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人民币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五堵

五堵,是台灣基隆市七堵區和新北市汐止區的一個地名,基隆河貫穿其中,分隔為東北岸的「五堵北」及西南岸的「五堵南」。行政區包括位於五堵北的長安里、百福里、實踐里、堵北里,及位於五堵南的堵南里。五堵地區普日以盛產茶葉聞名。.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五堵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88至117公里,即暴風風力。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稱之為「強熱帶風暴」。雖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氣旋分級之一,但是並非所有官方部門都會採用,例如美國的氣象部門(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不設此級,所有中心風力達暴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也只會視為熱帶風暴。.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強烈熱帶風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玉兔 (2001年)

強烈熱帶風暴玉兔(Severe Tropical Storm Yutu,國際編號:01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uaning)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七個被命名的風暴。「玉兔」一名由中國提供,居於月亮上的玉兔。嫦娥是傳說中族長后羿的妻子,她偷取了丈夫的長生不老藥,攜同玉兔逃到月亮去。傳說她們現仍住在月宮裏。.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強烈熱帶風暴玉兔 (2001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飛燕 (2013年)

強烈熱帶風暴飛燕(Severe Tropical Storm Jebi,國際編號:13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olina)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飛燕」(제비)一名由韓國提供,常於韓國的春天出現,是一種體積細小、翼長和尾部呈叉形的燕子,它的主要食糧是昆蟲。 此名稱上一次使用為2006年颱風飛燕,當時的英文名稱為Chebi而非Jebi。另外,台灣譯名自當年7月19日開始,將38個音譯名稱改為意譯,此颱風即為第一個被使用之新式名稱(由「奇--比」改為「燕--子」)。.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強烈熱帶風暴飛燕 (2013年) · 查看更多 »

低壓區

#重定向 低气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低壓區 · 查看更多 »

低壓槽

低壓槽是从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經常与锋伴随出现。 与锋面不同,槽在天气图上没有通用的符号。在美国,槽是用虚线表示,如果槽线没有标明,也可以通过从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等压线或等高线来判断。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槽在天气图上用虚线表示。在香港和斐济,槽线是从低压中心延伸出来或是画在两个低压中心之间的粗线。在澳门及澳大利亚,槽线则是用点线表示。 有时,处于两个高压中心之间的区域,若地表有风向切变,可以判定有槽存在。如果没有风向切变,该区域称为鞍形气压场。 在中纬度地区槽的两侧具有温度差,以锋的形式存在。锋的对流往往不如槽强烈,消亡的锋面系统有时会转为槽。 槽线附近的对流单体会演化成热带气旋。在一些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如菲律宾或华南地区,均受低压槽及其伴随对流单体的强烈影响。在中纬西风带,槽和脊往往交替出现。中纬西风带槽后有辐合,空气下沉运动,从而产生高压;槽前有辐散,空气上升运动,从而产生低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低壓槽 · 查看更多 »

低氣壓

#重定向 低气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低氣壓 · 查看更多 »

忠孝東路

忠孝東路是位於台灣台北市的一條市區道路,為貫穿臺北市重要商圈的交通大動脈,屬於省道台5線之一部分,大致呈東西向,西於中山南北路口接忠孝西路,東抵研究院路,共有七段。板南線的南港站-善導寺站段即位於忠孝東路底下,並沿著忠孝東西路共設置10座捷運車站。過去本路今八德路以西路段,原名中正路聯合報 1970年6月27日 6版。 由於忠孝東路是台北市東西區交通往來最重要且最長的軸線,再加上其路線大多位於台北鬧區,途經之處大多為台北市的精華地帶(如信義計畫區、東區商圈及敦南商圈等),故車流量十分龐大,為台北市常態性易塞車的道路之一;尤其1980年代來台北東區快速的發展,更增加了忠孝東路的交通壓力。但1999年捷運南港線完工之後,已大幅改善了忠孝東路的交通阻塞問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忠孝東路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北半球

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 地球上大部份的陸地(亞洲大部份、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月至3月,夏季通常是7月至9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在北半球,朝南向陽。.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北半球 · 查看更多 »

北中城村

北中城村(,)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東側,面向中城灣,為沖繩縣內人口密度最高的村級行政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北中城村 · 查看更多 »

北緯23度線

北緯2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3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33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43分鐘。.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北緯23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臺灣

北臺灣,為臺灣北部簡稱。關於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北部地區。臺灣話中的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中常稱的頂港(Téng-káng)意指北部或北臺灣地區。以首都臺北市為區域核心,並有目前臺灣第一大的都市新北市,形成臺灣最大的臺北都會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北臺灣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內湖區

內湖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北地區,為其十二個行政區之一。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閩南語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語「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則有許多新建商辦大樓,三軍總醫院及臺灣多數媒體皆將總部設於此。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內湖區 · 查看更多 »

內溝溪

內溝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基隆河的支流,河長7公里,流域分佈於新北市汐止區與臺北市內湖區交界一帶。其源頭位於兩地交界的坑頭山南側,向東南流入內湖境內,經水尾潭、內溝後,成為兩地界河,續轉南南西流,於內湖區東湖地區注入基隆河。 內溝溪流域因雨量豐富,河道狹窄且泥沙量大,下游淤積使得河道升高,使得內溝、東湖地區易得水患。整治後的內溝溪河道放寬,並使用生態工法,環境景觀美化,成為東湖地區新的景觀,建有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內溝溪與基隆河交會處,2015年2月成為復興航空235號班機墜落處。.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內溝溪 · 查看更多 »

八月初一

八月初一朔,农历八月第一天。.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八月初一 · 查看更多 »

副熱帶高壓

亞熱帶高壓(Subtropical high,又稱亞熱帶高氣壓),其脊線稱為副熱帶高壓脊,氣象學名詞,是指活躍於亞熱帶地區的高壓脊,分佈於南北緯30°左右,是一股經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溫暖氣團。它的位置以及內裡氣流的流向可以影響到熱帶氣旋的生成和走向。 亞熱帶高壓所控制的地區往往會有乾燥、少雨的炎熱天氣,是各地夏季高溫熱浪的其中一個主要導因。 2013年夏季,中國的上海、武漢等城市和南方地區(除了華南)普遍出現了罕見、持久的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這是因為中國大陸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受到了西北太平洋亞熱帶高壓的控制。 亞熱帶高壓所籠罩的地帶稱為「副亞熱帶無風帶」、「回歸線無風帶」、「馬緯度無風帶」(Horse latitudes)。.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副熱帶高壓 · 查看更多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国内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石垣島

石垣島(,)位於日本琉球列島的八重山群島的南方,為八重山群島的政治、經濟、教育和交通中心,面積222.6平方公里是沖繩縣內僅次於沖繩島和西表島的第三大島,也是日本面積第21大島。岛上人口约4万5千人。行政上屬於沖繩縣石垣市,也是沖繩縣八重山支廳所在地。知名人物夏川里美出身于此岛。 雖然石垣島屬於沖繩縣,但距離沖繩縣廳所在地的那霸市有410公里的距離,離東京更是有近2,000公里的距離。在地理上,比起日本多數地區,反離台灣比較近,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 島中央為於茂登岳,海拔526公尺,是沖繩縣內的最高峰。石垣島南部多為珊瑚礁隆起的平地,人口多集中於此。.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石垣島 · 查看更多 »

石門水庫 (臺灣)

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的主要水庫之一,位於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的石門峽谷。石門水庫曾經是遠東最大的水庫,採土石堤岸型壩體,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石門水庫 (臺灣) · 查看更多 »

災難片

災難片(英文:Disaster film)是關於各種災難的電影類型,不論是緊急的或者是即將面臨的災難,此類電影常以空難、船難、天然災害或隕石撞擊為母題,至近代的外星人入侵或怪物突變的電影,由於全球暖化,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也加入災難類型行列中。典型的災難電影角色常找大牌的知名演員,故事呈現多條支線,而內容主要著重在角色因信稱義、企圖勇於去扭轉情勢,逃脫或者是對抗災難主體和災難所遺留的後續發展。 災難類型電影開始成功贏得大量亮眼票房收入,始於1970年代。1970年上映的《國際機場》(Airport)是一個里程碑,緊接著1972年的《海神號》、1974年的《大地震》(Earthquake)和《火燒摩天樓》尾隨這股災難潮流獲得成功的票房,打下穩固基礎。直到現今,由於特效工業的進步,呈現的災難場面更加真實,使得災難片類型電影成為票房的保證。.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災難片 · 查看更多 »

球莖

球茎(Corm)是某些品种植物地下茎末端肥大变成球狀的部分,是一种变态茎,为了适应儲藏養料越冬。一般球茎植物的芽都是集生在球茎顶端,有明显的节,节上生有膜质的鳞叶,以及少数腋芽。球茎可供繁殖之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球莖 · 查看更多 »

琉球群岛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琉球群岛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簡稱:科氏力)是一種慣性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此現象由法國著名數學家兼物理學家古斯塔夫・科里奧利發現,因而得名。 地转偏向力使北半球的風向右偏轉,偏南風逐步轉為西至西南風,偏北風則漸轉東至東北風;南半球则相反,風會向左偏轉,偏北風漸轉為西至西北風,而偏南風則逐步轉為東至東南風。而在赤道上,地轉偏向力則失效。此現象主導地球的高壓區和低壓區的空氣流向,北半球高壓區以順時針方向旋轉、低壓區(及熱帶氣旋)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是反方向,高壓區逆時針旋轉,低壓區則是順時針。 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的數值是很小的,因此其效應只有在較大的時空尺度上才比較明顯,對於馬桶或水槽漩渦旋轉方向之類的小尺度、短時間過程的影響很不明顯。.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科里奥利力 · 查看更多 »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制订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发布的气象预警。中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等级分为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预警信号五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中国气象局所发布的最高级别气象预报。中国气象局指,设置预警信号体系的目的是为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现行的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十四类。并按照灾害预警重要性程度标注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级别越高表明灾害越严重。此外,各地方气象局也会自行制定不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体系。.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 查看更多 »

米每秒

米每秒是速度(矢量)和速率(标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可写作㎧(U+33A7 (13223)),m/s、m·s−1或mps。天文学上常以单位更大的千米每秒为单位,1 km/s.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米每秒 · 查看更多 »

粤东

粤东,指广东東部,其涵义较固定,包括以下地级市: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汕尾,但客家地区的梅州、惠州、河源(有时计入粤北)。廣東可劃分為四片區域: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粤东 · 查看更多 »

糸滿市

#重定向 絲滿市.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糸滿市 · 查看更多 »

紅火蟻

#重定向 入侵红火蚁.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紅火蟻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水利署

經濟部水利署(簡稱水利署)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主管全國河川、水利、水資源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經濟部水利署 · 查看更多 »

纬度

纬度(φ)是一个地理坐标,用以确定一点在地球表面上的南北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纬度相同的连线或其平行线,是一个与赤道平行的大圆。纬度通常与经度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在定义经纬度的时候,做了两个抽象假设。第一,以大地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由地球上静止平衡的海平面延伸到陆地内部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第二,用一个数学上简单的参考表面来作为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最简单的参考表面为球面,但是用旋转椭球面来模拟大地水准面要更为准确些。经纬度在这个参考表面上的定义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共同构成了这个参考表面上的经纬网。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的纬度和其在参考表面上的对应点一致,过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作参考表面的法线,该法线与参考表面的交点即为真实表面上那一点的对应点。纬度,经度和遵循某种规范的高度共同组成了 ISO 19111 标准中所定义的地理坐标系统。 由于有不同的参考椭球面,地表上一点的纬度特征也就并不唯一。ISO标准中关于这一点的描述为:如果坐标参考系统没有完全定义,那么坐标(主要指经度和纬度)顶多是模糊不清的,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对于精确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GPS,但是,在一般的使用中,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通常也就不提及参考椭球面。 在英文文本中,纬度通常使用小写希腊字母phi (φ)来表示。它以度、分、秒或者小数形式的度来计量,再附上N或S来表示北纬或南纬。 无论是为了使用经纬仪还是为了确定GPS卫星的轨道,纬度的测量都要求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地球的轮廓及其重力场的学科是大地测量学,这些内容将不会在此文中讨论。通过简单的名称变换,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地球坐标系统也可以扩展运用到月球,行星和其它天体上。 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纬度 · 查看更多 »

经度

经度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点东西位置的地理坐标。经度是一种角度量,通常用度来表示,并被记作希腊字母λ(lande)。子午线穿过南极和北极并把相同经度的点连起来。按照惯例,本初子午线是经过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子午线,是0度经线所在地。其他位置的经度是通过测量其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经过的角度得到的,经度的範圍为从本初子午线0° 向东至180°E 和向西至180° W。具体来说,某位置的经度是一个通过本初子午线的平面和一个通过南极、北极和该位置的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这就组成了一个右手坐标系,其z轴(右手拇指)从地球中心指向北极方向,其x轴(右手食指)从地球中心指向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 如果地球是一个均质球体,那么一点的经度就等于过该点的南北铅垂面和格林尼治子午面之间夹角的角度。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南北铅垂面都会包含地球的自转轴。但是地球并不是均质的,而是有很多山脉,在山脉的重力影响下,铅垂面就会偏离地球的自转轴。即便如此,南北铅垂面仍然会和格林尼治子午面相交于某个角度,该角度被称为天文经度,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地图和GPS设备上显示的经度是格林尼治子午面与过该点的一个非严格铅垂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该非严格铅垂面垂直于一个近似于大地水准面的椭球体表面,而不是直接垂直于大地水准面本身。 作为起点,过去其它国家或人也使用过其它的子午线做起点,比如罗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圣彼德堡、比萨、巴黎和费城等。在1884年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格林维治的子午线被正式定为经度的起点。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 27′ 30"或西经23° 27′ 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比如:东经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偶尔也有人把东经写为负数,但这相当不常规。 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一起确定地球上一个地点的精确位置。纬度的每个度的距離大约相当于111km,但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沿同一緯度約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不过这个距离还不是相隔一经度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最短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弧的距离,它比上面所计算出来的距离要小一些。 一个地点的经度一般与它于协调世界时之间的时差相应:每天有24小时,而一个圆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因此假如一个人的地方时比协调世界时早3小时的话,那么他在东经45度左右。不过由于时区的分划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因此一个人所在的时区不一定与上面的计算相符。但通过对地方时的测量一个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点的经度。为了计算这个数据,他需要一个指示协调世界时的钟和需要观察对太阳经过子午圈的时间。由于地球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太阳旋转,这个计算和观察比上面叙述的还要复杂些。.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经度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縮寫:NRL)是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財團法人研究實驗室,進行範圍廣泛的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發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是因為愛迪生的鼓励而在1923年成立,在1915年5月的《》社論,愛迪生寫道:“政府應維持一間巨大的研究實驗室……可在無需龐大開支下發展所有軍事和海軍技術。”1946年美國設立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被置於其院長指揮下,如今則直屬。.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烏來區

烏來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境內多山,是新北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也是新北市最南境的行政區。依照《地方制度法》,烏來區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與新北市其他市轄區的性質並不相同,享有相當於鄉鎮市的地方自治權,烏來區公所為其自治事項之行政機關,而非新北市政府的派出機關,並設置烏來區民代表會作為其自治事項之立法機關。 烏來區觀光旅遊以溫泉及山櫻花著稱。烏來鄉公所,2010,烏來鄉志, p.103烏來也是台灣分佈最北的原住民山地區,居民以泰雅族為主,「烏來」此一地名即源自於原住民泰雅族語中的「Ulay」,意為水很燙要小心「Kiluh-ulay」烏來鄉公所,2010,烏來鄉志, p.254。烏來區泰雅族原住民在清治及日治時期,曾被稱做「屈尺番」。.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烏來區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Tropical Depression,縮寫T.D.)指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只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或者22至30節的熱帶氣旋,即強風級的級别,對下一級為低壓區或熱帶擾動,而對上一級為熱帶風暴。最廣泛使用的稱呼是「--」,但臺灣中央氣象局把此級別稱為「熱帶性--低氣壓」,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則把這級稱為「熱帶--低壓」。此級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可視為熱帶氣旋。在印度洋, 被稱為「低氣壓」 (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0km/h或以下,但需要達到41km/h才達到熱帶低氣壓的強度)或「深低氣壓」(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1-62km/h)它有著組織鬆散的雲團及雷雨帶,其表面循環系統頗為顯現;但通常沒有風眼,亦缺乏更高級別的熱帶氣旋所呈現的緊密組織及形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低氣壓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菲特 (2001年)

熱帶風暴菲特(Tropical Storm Fitow,國際編號:01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8W)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四個被命名的風暴。「菲特」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是一種美麗芬芳的花朵。.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風暴菲特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黃蜂 (2002年)

熱帶風暴黃蜂(Tropical Storm Vongfong,國際編號:02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ilenyo)為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四個被命名的風暴。「黃蜂」一名由澳門提供,是指黃蜂這種昆蟲。.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風暴黃蜂 (2002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黑格比 (2002年)

熱帶風暴黑格比(Severe Tropical Storm Hagupit,國際編號:02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3W)為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八個被命名的風暴。「黑格比」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意思為「鞭撻」。黑格比使香港天文台發出2002年唯一一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熱帶氣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風暴黑格比 (2002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潭美 (2001年)

熱帶風暴潭美(Tropical Storm Trami,國際編號:01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orio)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五個被命名的風暴。「潭美」()一名由越南提供,是一種屬玫--瑰科的樹木(中文稱為「荼蘼」),花朵呈紅色或粉紅色,無香味,可作裝飾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風暴潭美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簡稱:TCFA)是當一個熱帶擾動即將增強成熱帶氣旋時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英文發出的警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在達到一定要求時發出熱帶氣旋生成警報,而發出時多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將該擾動的發展機率評定為HIGH(2011年5月31日或之前為GOOD)。.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信號

#重定向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熱帶擾動

熱帶擾動(Tropical disturbance)是低壓區的一種,有機會可發展成熱帶氣旋,但並不視為熱帶氣旋的其中一個分級。熱帶擾動只是一個熱帶氣旋的雛形,當環境適合時,熱帶擾動有可能發展為一個熱帶低氣壓。.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熱帶擾動 · 查看更多 »

登陸 (氣象學)

登陸,為氣象學術語,意思為在海上形成的風眼越過海岸線。 北半球的颱風或颶風形成后,會在大氣環流和科里奧利力的影響下逆時針旋轉,從熱帶海面向西方或西北方運動。南半球的颶風則順時針旋轉,向東方或東南方運動。 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國南海形成的颱風向西北方運動時,可能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或在台灣登陸,或轉向日本登陸,或在南亞次大陸、東南亞登陸;少數颱風徑直向北在中國遼寧、山東登陸。在北印度洋形成的颱風可能在南亞或西亞登陸。 在大西洋、加勒比海、東北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可能在太平洋諸島、美國、墨西哥等處登陸。在南印度洋與南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可能在澳大利亞或東南亞登陸。 風暴靠近陸地或登陸時,風暴附近風力強大,會給地面房屋、設施帶來破壞。.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登陸 (氣象學) · 查看更多 »

百合属

合属(学名:Lilium)通称百合花,是百合目百合科的一属,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屬內物種繁多,经常作为观赏植物,被赋予各种雅稱,如:強瞿、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密灸百合、白花百合等等。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台灣。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台灣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百合屬對貓來說有劇毒。.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百合属 · 查看更多 »

花蓮市

花蓮市(撒奇萊雅語:Nabakuwan;阿美語:Kalinko)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北段,北接新城鄉,南連吉安鄉,西鄰秀林鄉,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全國人口第二密集的縣轄市(次於新竹縣竹北市)。與其雙子城吉安鄉相加總後亦為東臺灣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約18.8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花蓮市和新城鄉面積經四捨五入取小數點後四位後仍完全一樣(29.4095km2),而與宜蘭市之面積四捨五入取第2位亦同,兩者同列為全花蓮縣最小的鄉鎮。 同時亦為花蓮縣政府之所在地,也是本縣及東台灣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管理花蓮、臺東的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在本市。.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花蓮市 · 查看更多 »

鞍,是人類騎馬匹、駱駝及驢的用具,是馬具的其中之一,其目的是為了方便騎馬人的舒適,所以形狀尤其特別如一張圓形紙向兩邊彎曲所形成的,剛好置入馬的背上,兩腿分插。 早期的马鞍是没有脚蹬的,直到汉朝以后才有的脚蹬。所以早期的骑兵以弓骑为主。 馬鞍最早在西方被發明是大約公元前800年,由於其行事並非特定而且無考古可定,所以詳細的發明家和過程並不為人所知。 分类:马具 it:Finimenti#Selle.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鞍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WS),前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SSHS)用於分類颶風(位於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大於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SSHS根據颶風的強度,把颶風分為一至五級。級數越高代表颶風的最高持續風速越高。 此SSHS系統只用於西半球如美國,其它地區如澳洲、日本、印度則使用各自的等級系統。另外,美國是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當作持續風速來區分颶風等級,澳洲則是使用「陣風」的風速及自己的系統區分等級,中国使用「2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而日本則使用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並用各自的系統區分颱風等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 查看更多 »

頭城鎮

頭城鎮是台灣宜蘭縣的一個鎮,位於宜蘭縣最北端,是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方,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鐵路車站的鄉鎮,共有七個。轄有龜山島(隸龜山--)。釣魚臺列嶼在行政上劃歸頭城鎮大溪里管轄,但目前由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實際控制。.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頭城鎮 · 查看更多 »

风是大规模的气体流动现象。在地球上,风是由空气的大范围运动形成的。在外层空间,太阳风是气体或带电粒子从太阳到太空的流动,而行星风则是星球大气层的轻分子经释气作用飘散至太空。风通常可按、速度、力度、肇因、产生区域及其影响来划分。在太阳系的海王星和木星上,曾观测到迄今为止于星球上产生的最为强烈的风。 在气象学中,经常用风的強度和风的方向来描述风。短期的高速的风的爆发被成为阵风。极短时间内(大约1分钟)的强风被称为。长时间的风可根据它们得平均强度被称呼不同的名字,比如微风、烈風、风暴、飓风、台风等。风发生的时间范围很大,有--持续几十分钟的雷暴气流,有可持续几小时的因地表加热而产生的局地微风,也有因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内吸收太阳能量不同而产生的全球性的风。大尺度大氣環流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所受不同的加热,以及行星的旋转(科里奥利效应)。在热带,热低压和高原可以驱动季风环流。在海岸地区,海陆风循环在局地的风中占主要。在有起伏地形的地区,山谷风在局地风中占主要。 在人类文明历史中,风引发了神话,影响过历史,扩展了运输和战争的范围,为机械功,电和娱乐提供了能源。风推动着帆船在地球的大海中航行。热气球利用风可作短途旅行,动力飞行可以利用风来增加升力和减少燃料消耗。一些天气现象引发的风切变区域可以导致航空器处于危险的境况。当风变强时,会毁坏树木和人造建筑。 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成过程(比如沃土的形成,黄土的形成)和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盛行风可以将大沙漠的黄沙从源头带到很远的地方;粗糙的地形可以将风加速,因为对当地的影响很大,世界上一些区域的和沙尘暴相关的风都有自己的名字。风可以影响野火的蔓延。 很多种植物的种子是依靠风来散布,这些物种的生存和分布受风影响很大。一些飞行类昆虫的种群大小也受风影响。当风和低温同时发生时,对家畜会有不利影响。风还可以影响动物的食物的储存,以及它们的捕猎和自保的策略。.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風 · 查看更多 »

風眼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一片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通常呈圆形,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其周围由眼壁环绕,后者是一片环状的强烈雷暴区域,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风眼中通常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风轻,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均匀的风眼墙。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为模糊,并且有可能会被中心密集雲團——一种高厚云层区域,在卫星图像上显示成亮区——掩盖。强度更弱或是组织结构紊乱的风暴中也可能存在风眼墙,但不足以完全闭合将风眼环绕起来,或是风眼区域内会出现暴雨。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暴,风眼都是气压最低的区域,并且又以接近海平面处气压最低。.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風眼 · 查看更多 »

風速

速(wind speed)是指空氣相對於地球某一固定地點的運動速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空氣的移動稱之為「風」。 風速通常都用於量度室外空氣流動的速度。亦有情況需要量度室內空氣流動的速率,但比較少見。風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天氣預報、航空及航海的作業、建造及土木工程都需要參考風速。高風速會引起不良的後果,而對於特定程度的高風速,我們都會給予專有的名詞去辨別,例如:強風、烈風、暴風、颶風等。 風速的量度有兩種:.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風速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颱風南瑪都 (2011年)

颱風南瑪都(Typhoon Nanmadol,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42011,國際編號:111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ina)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風暴。 「南瑪都」一名乃由米克羅尼西亞提供,為米克羅尼西亞澎貝島(Pohnpei)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南瑪都 (201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天秤 (2012年)

颱風天秤(Typhoon Tembin,國際編號:12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gm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天秤」(テンビン)一名由日本提供,意為天秤星座。.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天秤 (2012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委員會

颱風委員會(葡萄牙語:Comité dos tufões,英語:Typhoon Committee,簡稱TC),是亞太經社委員會(ESCA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主持的一個政府間組織,其宗旨是改善和協調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防災規劃和措施,減輕自然災害(特別是颱風)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 颱風委員會設有諮詢、氣象、水文、防災減災、培訓與研究、經費籌措等工作組,並於每年召開一次綜合研討會和一次年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颱風丹恩 (1999年)

颱風丹恩(Typhoon Dan,國際編號:9920,中國大陸編號:99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epang)是199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於1999年10月2日在菲律賓東方的海面上生成,於10月5日登陸呂宋島以後繼續向西前進,進入南海后折向北,於10月9日在福建漳州漳浦縣前亭鎮登陸后逐漸減弱,最終於10月11日進入黃海並消散。.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丹恩 (199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百合

颱風百合可以指:.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百合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恩 (1986年)

颱風韋恩西太平洋自1979年至1989年間共有4個名為韋恩(Wayne)的熱帶氣旋,本文僅指於1986年生成者。(Typhoon Wayne,國際編號:8614,臺灣編號:8612,中國大陸編號:861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iding)為198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恩到目前為止是西北太平洋第二長壽的熱帶氣旋,僅次於1972年超強颱風麗妲的25天紀錄。 韋恩活躍於南海北部及菲律賓海西部,生命期長達23天。在此期間,韋恩登陸臺灣二次,臺灣中央氣象局一共發布3次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多達42次的警報單(每六小時一報);其路徑錯綜複雜,甚至可拆開看成3個圓圈和1個數字「8」;更奇特的是,韋恩甚至曾一度在熱帶洋--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其後起死回生,再度發展成為颱風 。綜合而言,韋恩是一個在各方面都相當與眾不同的熱帶氣旋。 在臺灣氣象史上,韋恩是中臺灣歷年來颱風,首例創下直接侵襲彰雲一帶的紀錄,因此造成當地繼1959年的八七水災之後最為慘重的災情。 由於其路徑詭譎,因此台灣中央氣象局也將之與1991年颱風耐特、2001年颱風納莉、2012年颱風天秤並列為台灣「侵台四大怪颱」之一。《台灣的氣候》「--建翊、余嘉裕、周佳」合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1版4刷.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韋恩 (198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莫拉克 (2009年)

颱風莫拉克(英語:Typhoon Morakot,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Kiko,國際編號: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莫拉克」(มรกต)一名是由泰國提供,即綠寶石。 莫拉克在臺灣造成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又稱「八八水災」,損失規模超過1959年的「八七水災」。莫拉克在離開台灣後繼續前往中國,重創中國華南、華東地區,總計罹難人數近700多人(台灣至少681人死亡,中國大陸8人),故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及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决議把「莫拉克」在熱帶氣旋名單中永久除名,以“艾莎尼”取代,新名字按规定依旧由泰国提供,含义为闪电。.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莫拉克 (200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飛燕 (2001年)

颱風飛燕(Typhoon Chebi,國際編號:010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mong)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個被命名的風暴。「飛燕」一名由韓國提供,常於韓國的春天出現,是一種體積細小、翼長和尾部呈叉形的燕子,它的主要食糧是昆蟲。.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飛燕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象神 (2000年)

颱風象神(Typhoon Xangsane,國際編號:00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3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eming)為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十個被命名的風暴。「象神」一名由老撾提供,其意思為「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象神 (2000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耐特 (1991年)

颱風耐特(Typhoon Nat,國際編號:9120,中國大陸編號:911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epang)是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耐特的路徑飄忽不定,包括了4次大轉彎、2次增強,並在17天內兩次登陸,它的生命歷程是1991年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中最長的;JTWC對其發布了61次的警報,僅比1972年颱風莉泰少了18次;其行徑及變化令人想到1986年颱風韋恩 。 由於其路徑詭譎,因此也被台灣中央氣象局與1986年颱風韋恩、2001年颱風納莉、2012年颱風天秤並列為台灣「侵台四大怪颱」之一。《台灣的氣候》「--建翊、余嘉裕、周佳」合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1版4刷.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耐特 (199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桃芝 (2001年)

颱風桃芝(Typhoon Toraji,國際編號:01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sang)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八個被命名的風暴,先後造成臺灣與中國大陸沿海嚴重經濟損失與傷亡。「桃芝」(도라지,亦稱道拉基)一名由北朝鮮提供,即桔--梗花,一種生於朝鮮深山中的花,常在人不察覺時盛開,可食用及藥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颱風桃芝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风切变

风切变(wind shear),又稱风切或風剪,是指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风切变 · 查看更多 »

西表島

西表島(,)是日本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也是日本沖繩縣內僅次於沖繩島的第二大島。西表島的面積有289平方公里,島上人口約有2300人。行政區劃屬於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竹富町。西表島位於台灣東北部外海,距離台灣宜蘭蘇澳港僅約200公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西表島 · 查看更多 »

西風帶

西風帶是位處於南北緯30至60度中緯度地區由西向東的盛行風。由於副熱帶高壓把空氣吹向南北兩極,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科里奥利力,致使在北半球出現西南風而在南半球出現西北風。溫帶氣旋在此區經常出現;而如果熱帶氣旋越過移入此區,會因為受西風影響出現溫帶變性並轉為溫帶氣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西風帶 · 查看更多 »

西風槽

高空西風帶的高空冷心低氣壓出現槽線時,就是西風槽。西風槽是冷性和斜壓,槽中有強正渦,槽前地面常有隨溫帶氣旋的發展,槽後地面則形成反氣旋。西風槽在經過青藏高原會分開北支槽和南支槽,南支槽如果東移至離開高原,便會在雲南附近形成低壓區,這就是西南渦,西南渦通常會伸出低壓槽為華南帶來有雨的天氣。西風槽東移時也令副熱帶高氣壓東退,令熱帶氣旋轉向東北移動。 category:气象学.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西風槽 · 查看更多 »

西門站

| 西門站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板南線(南港線、板橋線)、松山新店線台北捷運(新店線此時稱作小南門線區間、松山線)交會的捷運車站。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過去亦曾於此處「名義上」設有西門車站;現在設有「西門緊急停靠站」地下設施,提供列車發生事故時方便停靠疏散旅客,臺北捷運黃線可以攜帶自行車,它營運前,有攜帶自行車的旅客從板南線轉或要轉板南線的旅客,得這站轉乘,未來可以從板橋站轉乘臺北捷運環狀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西門站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骨痛熱症

登革热--也称为--、断骨热、天狗熱,是一種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蚊媒。患者大約會在感染後3到14天後發作,症状包括发热、頭痛、肌肉和关节痛,还有典型性的皮疹。一般會於2至7天痊癒。少部分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出现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热,患者有出血、和血浆蛋白渗出,或者进展为登革休克综合征,此时会出现致命性的低血压休克。 登革病毒由黑斑蚊属的几种蚊子传播,主要是埃及斑蚊(A.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骨痛熱症 · 查看更多 »

高氣壓

氣壓是指一个气压高于周边地区的区域,是為反氣旋。在北半球高氣壓區域內的空氣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逆时针方向。高气压区一般风力比较小,空气下沉。通过绝热过程下沉气流一般使得500米以下的造成云或者雾的水滴蒸发,因此高气压区通常天气晴朗。在白天,由于没有云来反射阳光或者地面的热量,在夏季高气压区比较热,而在冬季则比较冷。在夜间由于没有云阻挡热量的散失,气温一般不论在哪个季节都比较低。 高气压区由副熱帶高壓造成,它是由于赤道的空气上升形成的,上升的热空气冷却,失去湿度,同时被向高纬度的方向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它下降,导致高气压区。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哈德里環流圈。世界上许多沙漠地区与高气压区的形成有直接的关联。 与低气压区相比表面高气压区一般面积比较大,风速比较低,其原因是因为表面摩擦力对导致循环的压力梯度和科里奥利力造成的阻碍。 有些高气压区持续的时间很长,重复出现,因此获得了特定的名称。比如在冬季出现的西伯利亚高压可以在同一地点持续一个多月。另一个著名的高气压区是亚速尔高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高氣壓 · 查看更多 »

貢寮區

貢寮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區內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端,東臨太平洋。 貢寮人口稀少、開發度低,因此境內的龍門被選為飽受爭議的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之設置地點。.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貢寮區 · 查看更多 »

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量”常常被用來表示“質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在以下的三个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质量 · 查看更多 »

麝香百合

麝香百合(学名:Lilium longiflorum),又名鐵炮百合、复活节百合、龙牙百合、喇叭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分布於臺灣以及琉球群島,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麝香百合 · 查看更多 »

輕度颱風

輕度颱風(Tropical storm)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對於熱帶氣旋的一種分級,即中心風速每秒17.2公尺(每小時65公里)至每秒32.6公尺之間,低於每秒17.2公尺的熱帶氣旋則稱為熱帶性低氣壓。此級別相當於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風暴及強烈熱帶風暴。再進一級為中度颱風,亦即其他部門使用的颱風。 要注意的是,雖然此分級有官方英文譯名,但是中央氣象局在英文版本颱風發佈上卻未有使用,而是直接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英文分級名稱。此級可對應世界氣象組織建議之「熱帶風暴」或「強烈熱帶風暴」,因此英文發佈上會因應熱帶氣旋的實測強度,顯示為「Tropical Storm」或「Severe Tropical Storm」。.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輕度颱風 · 查看更多 »

都卜勒雷達

都卜勒雷達(Doppler radar)是利用都卜勒效應测量物体在雷达波束方向上的径向运动速度的一種雷達。常用於氣象觀測。警方取締超速行車所使用的雷達槍也是都卜勒雷達的一種。.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都卜勒雷達 · 查看更多 »

蘭陽溪

蘭陽溪,又名宜蘭濁水溪,位於台灣東北部蘭陽平原,屬於中央管河川,是宜蘭縣最主要的河川。主流全長73公里,主--河段名為耶克糾溪,發源於宜蘭縣、台中市交界處的南湖北山。向西北流至米磨登附近,匯集馬當溪、米磨登溪後,始稱蘭陽溪。此後河道大致沿東北方向,在貫穿大同鄉全境並從牛鬥附近進入蘭陽平原後,依序流經三星鄉、員山鄉、五結鄉、宜蘭市及壯圍鄉,並在入海口不遠處的噶瑪蘭大橋附近,與最重要的兩大支流-宜蘭河及冬山河會合後注入太平洋。 除了宜蘭河和冬山河外,蘭陽溪的支流還有羅東溪、清水溪、粗坑溪、芃芃溪等,其中主流以北的支流發源於雪山山脈;以南則發源於中央山脈。包括支流在內的蘭陽溪流域,幾乎涵蓋宜蘭所有鄉鎮市,面積達9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有652平方公里,平地面積則占了326平方公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蘭陽溪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位於臺灣嘉義縣東部,是由交通部觀光局規劃與管理的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設立於2001年。其範圍涵蓋了位於阿里山鄉、仍由林務局經營管理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並且擴大至附近的梅山鄉、竹崎鄉和番路鄉一帶的知名風景區臺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阿里山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的名稱,只是特定範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地理上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某些資料指稱阿里山又名塔山,標高2,484公尺,實則不然:塔山為「阿里山區」之最高峰,標高2,663公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 查看更多 »

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是指兩個距離不遠的水旋渦或大氣旋渦(例如熱帶氣旋),因為渦度、質量及相對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響的狀態。藤原效應最早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在1921至31年間所進行的一系列水工實驗及研究發表,主要解釋當兩個颱風同時形成並互相靠近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因而得名。其發現兩個接近的水旋渦的運動軌跡,會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繞著圓心互相旋轉。而大氣旋渦亦出現類似情況。 由於藤原咲平在太平洋戰爭時任日本中央氣象台(今日本氣象廳)台長,任內和參與研發气球炸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裁定為戰犯,故有些機構會以政治正確因素而改稱雙--颱風效應(binary interaction)。.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藤原效應 · 查看更多 »

關東地方

東地方()是指日本本州中部偏東瀕太平洋的地區,由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所構成。其以首都東京為中心,居住人口超過4千3百萬,聚集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以關東地方1都3縣為核心的東京都會區(首都圈),人口逾3千7百萬人,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關東地方 · 查看更多 »

蒲福風級

#重定向 蒲福氏風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蒲福風級 · 查看更多 »

那霸市

那霸市(,)位于冲绳本岛南部西海岸,是沖繩縣縣廳所在地和琉球列島人口最多城市。那霸市是沖繩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且擁有國際機場那霸機場和連接沖繩縣外及附近離島的那霸港,是沖繩縣的玄關。那霸市是日本都道府縣廳所在地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城市,也是日本首都圈和近畿圈之外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那霸機場佔那霸市轄區面積的8%以上,再加上駐日美軍和那霸港的民用設施的話,實際可用於都市活動的面積更小。加上那霸機場的存在使得那霸部分地區對建築限高,無法修建摩天大樓。但最近那霸市開始在不受航空管制的那霸新都心等北部地區和再開發中的牧志、安里地區等舊市區興建摩天大樓。隨著城市化的進展,那霸附近自治體正成為那霸的睡城。2010年,以那霸市為中心的人口約有83萬人。同樣以那霸市為中心的沖繩本島中南部都市圈的人口則有超過112萬人,佔沖繩縣人口的八成以上,是日本屈指的人口集中地區。那霸市中心是由國場川、安里川包圍的平地地區。1987年美軍將牧港住宅地區交還之後,該地區成為並得到開發,正成為那霸新的中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那霸市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省轄市)

本文介紹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1945年二戰終結後,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改制為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五都改制,與臺南縣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是臺灣五個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濱臺灣海峽,地處嘉南平原;升格為直轄市前,以人口而言是臺灣第四大城市,計約78萬人,亦為百萬人口的臺南都會區之中心都市,又稱為台南市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南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線

臺中線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竹南至彰化間的鐵路幹線。由於臺中線的路線位置是相對於海線,較為靠近臺灣中央的內陸山區地帶。為便於區別,因此在口語中常將臺中線習慣稱為山線,這種稱法也被臺灣鐵路管理局在時刻表上使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中線 · 查看更多 »

臺北小巨蛋

臺北小巨蛋(英語:Taipei Arena,注音:ㄊㄞˊ ㄅㄟˇ ㄒ一ㄠˇ ㄐㄩˋ ㄉㄢˋ ,台羅:Tâi pak sío kù tān ,日文假名:台北アリーナ ),為臺灣臺北市政府的一座多功能體育館,館址位於臺北市南京東路及敦化北路口。面對南京東路的正門有巨型LED電子看板「臺北天幕」(或稱小巨蛋天幕),平時播送廣告與活動訊息,有時亦為藝文活動舞台,例如2008年的台北雙年展。巨蛋裡還有一座冰上樂園。為2017台北世大運的籃球項目決賽場館。臺北小巨蛋主場館以及冰上樂園由臺北捷運公司營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北小巨蛋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北市政府設有32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臺北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和市營事業機構,共有編制員工約七萬餘人。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北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都會區

臺北都會區,或稱大臺北地區,為臺灣第一大都會區,以中華民國首都臺北市、新北市(原臺北縣)與基隆市為主的北北基首都圈。人口聚集區域以臺北盆地為主,並擴及周邊山區及臺地。總面積為2,457.1253平方公里,人口7,040,386人,為世界第41大都會區,全島約30%的人口都聚集在此。 更廣義的範圍,則在大臺北之外再加上桃園市所組成的北北基桃臺北生活圈,人口達9,231,420人,面積達3,678.0793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依照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發佈的2016國際大都會綜合排名,臺北在亞洲城市次於東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杜拜(以上屬Alpha+;國際二級)、吉隆坡、孟買、首爾、雅加達、(Alpha;國際三級),而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墨爾本、广州市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大都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北都會區 · 查看更多 »

臺北都會區交通

臺北都會區包含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圈也是臺灣最大都會區及首要發展核心,因此不論區內或對外之交通流量均十分龐大。每逢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有大量人潮、車潮流動於市區內,經常導致各重要幹道出現交通阻塞的情形。為求儘可能在短時間內疏散人潮、車潮,並減少塞車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興建多條快速道路與聯外橋樑。 此外,大臺北地區亦為臺灣大眾運輸最發達的地區,其路網主要由公共汽車和-zh-hans:捷运(即地铁);zh-hk:捷運(即地鐵);zh-tw:捷運;-所構成。至目前為止,整個大臺北地區營運中的公車路線共有421條,平均每日載客161萬人次。--方面,臺北捷運營運路線總長131.1公里,平均每日運量已超過200萬人次。此外,目前亦有可共通使用於捷運、市區聯營公車、短程客運與公營停車場的非接觸式IC智慧卡:一卡通、悠遊卡、愛金卡、HappyCash;並實施公車與捷運間的電子票證雙向轉乘優惠制度。 對外交通方面,除了有多條國道(高速公路)與省道通往全臺各地之外,臺鐵縱貫線與臺灣高速鐵路在大臺北地區設有數處車站,其中臺北車站是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及交通轉運樞紐。空運與海運分別以松山機場與基隆港、臺北港為主要據點。.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北都會區交通 · 查看更多 »

臺北捷運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解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和機能,促進臺北市區和其周邊衛星市鎮繁榮發展。營運單位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單位則是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新北市境內部分路線另由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規劃。自1996年3月28日開始營運以來,目前共有5條主要路線與2條單站支線,路線里程136.6公里、營運里程131.1公里,營運車站共117站,乃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其亦為國際地鐵聯盟的成員之一,捷運論資排序世界第124位。 臺北捷運於每日6時發出首班車,隔日0時由端點站對開末班車,所有列車全部收班時約為凌晨1時16分。.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北捷運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問題

台湾问题在台湾又称統獨議題,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國共內戰后,關於臺灣的政治体制及主權歸屬争议。台湾问题背景为兩個中國政權关于主權、領土以及政權合法性的争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对彼此的主权声索,彼此宣称拥有对方全境之主权,其中台澎金馬未來政治前途的争议最为尖锐。其通常被稱為“兩岸問題”,也有“台湾議题”、“台湾(政治)地位问题”等多种称呼。 台湾问题是兩岸關係的一部分,因双方皆认为海峡两岸关系的不同现状将造成不同之未来,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便曾提出「以民促官」的统战政策;而中华民国也在1990年代于李登辉总统治下提出國家統一綱領,以谋求中国的统一。 台湾问题主要幾種见解包括:维持两岸分治现状,一方将或被另外一方统一,和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推行九二共识及盼望以一国两制统一台湾;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则主张一國良制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以一中各表呼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民主進步黨執政時則因台灣主體性的主張而淡化統一論述,但仍強調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現實。.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灣問題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臺灣證券交易所

臺灣證券交易所(Taiwan Stock Exchange,縮寫:TWSE),簡稱臺證所或證交所,為臺灣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俗稱「集中市場」)的經營機構,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座落於臺北101大樓內。其加權股價指數為自行編製的加權指數,被視為是臺灣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之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灣證券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臺東線

臺東線是指花蓮至臺東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行經整座花東縱谷平原,常稱為花東線,目前「臺東線」名稱已是台鐵統一稱呼之名。 臺東線原先包含花蓮海岸線及臺東海岸線,在東拓後兩條海岸線廢止,臺東新站-臺東站間較晚廢止。 和西部車站不同,自花蓮車站起到台東車站,車廂內的站名廣播包含阿美語。站名廣播順序為:國語、閩南語、客家語、英語、阿美語。.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東線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英寸汞柱

英寸汞柱或英寸水銀柱(符號:inHg和"Hg)是壓強的量度單位。在美國,它仍然用於天氣報告、製冷和航空,作為氣壓單位。 它被定義為在32 °F(0 °C)和標準重力加速度下,1英寸高的水銀圓柱所造成的壓強。 在舊文獻中,一「英寸汞柱」是基於在60 °F(15.6 °C)的水銀柱的高度。Barry N. Taylor, Guide for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1995,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11, Appendix B 在英制單位:1 inHg.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英寸汞柱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鋒 (氣象)

鋒(frontal surface)是指冷暖氣流相遇所形成的一個面,是為冷暖氣團交介面,通常也會伴隨低壓槽。鋒面為中尺度系統。鋒面依照性質分為四種,為別為冷鋒、暖鋒、滯留鋒(或靜止鋒)、囚錮鋒,依照形成過程則可分為地面鋒、高空鋒。.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鋒 (氣象) · 查看更多 »

離心力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是一种虚拟力或称惯性力,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在牛顿力学里,离心力曾被用于表述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个非惯性参考系下观测到的一个惯性力,和向心力的反作用力。在拉格朗日力学下,离心力有时被用来描述在某个广义坐标下的广义力。 在通常语境下,離心力並非真實的存在。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在旋转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下,牛顿运动定律依然能够使用。在惯性参考系下是没有惯性力的,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如旋转参考系)才需要有惯性力,否则牛顿运动定律不能使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離心力 · 查看更多 »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是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方,東以蘭陽溪斷層谷與大甲溪上游縱谷(合稱匹亞南構造線)與中央山脈分界。雪山山脈為台灣最北方的山脈,呈現東北至西南走向,北起新北市貢寮區的三貂角,南迄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溪北岸的濁水山,若以此計算,整個山脈長約260公里,寬約28公里。日本時代稱為次高山脈。.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雪山山脈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政府

陳水扁政府是指在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扁政府。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除首任行政院院長唐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年(卑南族,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與後來的國防部歷任部長(不包括蔡明憲)之外,大部分為民主進步黨黨員。 由陳水扁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共歷任六任、五位。其中,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張俊雄分別於2000年及200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有一份2014年10月的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陳水扁政府 · 查看更多 »

陸上颱風警報

上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依據《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陸上區域所發布的一種警報。.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陸上颱風警報 · 查看更多 »

陆丰市

陆丰市是中國广东省汕尾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碣石湾畔,北接陆河县、普宁市,东接惠来县,西接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属海陆丰地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陆丰市 · 查看更多 »

PDF

#重定向 可移植文档格式.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PDF · 查看更多 »

揭阳市

揭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东接汕头市、潮州市,北连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南临南海。地处韩江三角洲西部,粤东沿海丘陵与榕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谷地与平原相间,分布不均,西北、西南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为榕江和滨海平原区。西北部为莲花山脉,中南部为大南山、小北山。榕江横贯市境中北部并流经市区,中部为练江,南部为龙江,均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全市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人口605.89万。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320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180万人,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揭阳市 · 查看更多 »

杭州湾

杭州湾位于北半球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和上海市之间。它西起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和慈溪之间的西三丰收闸断面,与钱塘江水域为界;东至上海扬子角-宁波镇海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南连宁波市,北接上海市和嘉兴市。.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杭州湾 · 查看更多 »

東北季風

東北季風是因為強大的冷高壓在北半球的秋冬季節盤據蒙古,順著高壓梯度的空氣流動以及科氏力的影響(加強了行星風系的作用)。在中國東岸,北緯30度以南地區,東北風盛行稱為東北季風。,內容在宣導教育>>氣象百科>>氣象常識>>氣候現象>>季風成因。。在中國華北地區風向是西北,華中地區轉為正北,華南以南轉為東北,故稱東北季風。此季風因為發源於陸地上,因此帶來的都是較為乾燥寒冷的氣候,但是若經過海洋攜帶水氣,則容易在迎風面地區降雨,如臺灣北部、海南東北部、越南東岸等地區。東北季風的氣候影響,可及於赤道地區的新加坡一帶。東北季風不等同冷鋒,西南季風不等同暖鋒,雖然兩者間有其相關性。.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東北季風 · 查看更多 »

東臺灣

東臺灣是一個常用的地區簡稱,又有「後山」之稱。因東臺灣多指臺灣中央山脈以東的花蓮縣和臺東縣,故亦稱「花東地區」。本地區東面朝太平洋,是全臺灣海岸線最長的地區。 地形多山,相較於西部地區而言經濟較不發達,人口密度也較低,是臺灣最晚開發的地區。原住民佔人口比例較高,尤其是阿美族。為改善東臺灣建設發展落後於西部的情況,於2011年6月29日制定花東地區發展條例規定政府將設特種基金支援花東地區建設。.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東臺灣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毫米

毫米( → 、),符號mm,是長度單位單位,台湾稱為「--」或「--」,大陸和港澳稱為--。1毫米相当于千分之一公尺(10-3,此即為「毫」的字義),或十分之一厘米。 在攝影範疇中,底片的制式以毫米為單位,有時會稱為「米厘」,例如「8--厘電影」即為「8毫米電影」。.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毫米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氣象廳 (日本) · 查看更多 »

氣象衛星雲圖

氣象衛星雲圖是以氣象衛星之儀器拍攝大氣中的雲層分布,來尋找天氣系統並驗證地面天氣圖繪製的正確性。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觀測海冰分布、確定海面溫度等與中長期天氣預報相關的海洋資料。此技術為可在單一影像上顯現各種尺度天氣現象,對天氣分析與預報提供非常有助益的遙測資料。大致而言,衛星雲圖可分為紅外線衛星雲圖、可見光衛星雲圖以及色調強化衛星雲圖。.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氣象衛星雲圖 · 查看更多 »

气压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為单位面积上的大氣壓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 bar.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气压 · 查看更多 »

汐止區

汐止區 (tl),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屬於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由鎮改制為縣轄市。2010年12月25日,因原來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為新北市,所以所屬的原來縣轄市汐止市,便改制為汐止區。現今人口19.9萬餘人。 汐止區位於新北市東北部,西以大坑溪、基隆河、內溝溪與台北市相鄰,東則以丘陵地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介於台北市和基隆市之間。全區地形多元,僅在基隆河沿岸有狹長平原,氣候常年多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汕头市

汕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以《立法法》确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西邻揭阳市,北接潮州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南滨南海。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口,东部为广东省最大岛屿南澳岛。全市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人口555.21万,为著名侨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汕头市 · 查看更多 »

汕尾市

汕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頻南海。市境东邻揭阳市,北临梅州市、河源市,西界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與粤东沿海丘陵区的結合部,東距汕頭市160公里,西距深圳市12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莲花山脉,东南为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螺河、黄江等从北向南流入南海,海岸线约455公里,拥有沿海多个岛屿。总面积4,862平方公里,人口302.16万。.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汕尾市 · 查看更多 »

沖繩島

沖繩島(;)或沖繩本島,也稱為地下(voicelinkfemale)或大地()。位於琉球群島沖繩群島,是琉球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全島面積1206.49平方公里,除去與俄羅斯有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外,為日本面積第五大的島嶼,次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沖繩島 · 查看更多 »

沖繩市

沖繩市(,)位於琉球群島沖繩島中部東岸的城市,位於那霸市東北方約20公里,為沖繩縣第二大城市。市區的北部有駐日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和嘉手納彈藥庫,範圍從沖繩市延伸到嘉手納町及恩納村。東南部有沖繩縣綜合運動公園,西南部有沖繩市營運動公園及市營棒球場,同時為日本職棒廣島東洋鯉魚的春季集訓場地。以沖繩市為主場的職業球隊有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FC琉球。 由於周圍有包括嘉手納基地的大量美軍基地,市裡具有豐富的國際色彩,市區裡商店招牌常是日語英語一起使用,此外也有濃厚文藝氣息,誕生了許多的音樂家。.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沖繩市 · 查看更多 »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泥石流

--或泥流(Mud flow),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雪暴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為泥土、石頭等與大量的水混合後,受重力作用,沿著斜坡或山溝滑動的現象。.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泥石流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涡量

涡量,也称为涡度,是一个流體力學的概念,用以描述流體的旋轉情況。數學上,渦度\zeta是描述速度場 \vec的旋度,是一個向量場。 在氣象學之中所考慮的流體就是大氣,實際上通常就僅考慮渦度的鉛直分量;另外,由於大氣的速度場是以靜止地球為參考坐標,故亦稱為相對渦度。當氣團的相對渦度為正值時,表示該氣團出現逆時針轉動;反之,相對渦度負值則為順時針轉動。 如果把地球轉動都一併考慮的話,渦度就被稱為絕對渦度;而絕對渦度與大氣厚度的乘積一般而言為常數。.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涡量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渡名喜村

渡名喜村(,)為日本沖繩縣島尻郡的村。.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渡名喜村 · 查看更多 »

渡嘉敷島

渡嘉敷島(、)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渡嘉敷村。渡嘉敷島是慶良間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5.31平方公里,人口700人。.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渡嘉敷島 · 查看更多 »

港澳地區

港澳地區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與澳門的合稱,兩地相距63公里,隔珠江口相望,由於地理位置、歷史和文化相近而經常被相提並論。 兩地在近代曾分別成為大英帝國和葡萄牙帝國的殖民地;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中葡聯合聲明》,兩地主權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並採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同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由於香港與澳門關係及交流密切、而澳門文化受香港文化影響深遠,港澳兩地的文化差異不大,澳門粵語受香港粵語影響,接近香港口音(港式粵語),在澳門亦通用部份香港特色的詞彙,如建制派、泛民主派這些香港政治術語,亦影響澳門媒體跟隨使用。另因港澳兩地與台灣皆使用正體中文,中華文化、西方文化與民主化程度較接近,因此也有港澳台地區的用法。在地理位置上,港澳則與廣東省會廣州相近,因此也有粵港澳地區的用法。 香港的面積、人口、經濟規模比澳門均有比較性的差異,兩地制度和居民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在語文和法律上,「港澳」或「港澳地區」是無法分別指出香港與澳門之間意義和層面,而英文中更沒有「港澳」簡寫,亦不符合慣常用語。香港境內媒體一般書寫兩岸三地表示自己官方的代表性。此外,若簡稱「港澳」或「港澳地區」,這會讓人誤解兩地在地理上相連,香港與深圳市地理相接,澳門則和珠海市相接。.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港澳地區 · 查看更多 »

溫帶氣旋

溫帶氣旋,亦稱為鋒面氣旋或中緯度氣旋,是一種發生在地球中緯度地區的大尺度低壓系統。溫帶氣旋附帶鋒面,一段時間後將合併成為錮囚鋒。.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溫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Sinais de Tempestade Tropical de Macau),是當熱帶氣旋接近澳門時,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發出的警告。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提醒澳門市民及遊客知道熱帶氣旋將可能對當地造成的影響,以及警告澳門及其附近海域將可能出現的強烈風勢。.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昆陽站

昆陽站可以指以下的車站:.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昆陽站 · 查看更多 »

流浮山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流浮山日落,背後為深圳灣公路大橋 流浮山(Lau Fau Shan)位於香港元朗區西部,靠近后海灣。 流浮山原址位於天水圍以西,廈村以北的一座小山丘。但後來主要代表其西面數條鄉村較旺盛的地方。 流浮山以其出產的海鮮聞名,尤其是蠔。因為該處位於后海灣畔,臨近珠江口,有淡水流入,所以適合養蠔。只可惜70年代流浮山屢受共產党武裝炮艇侵擾及擄人,加上珠江三角洲水質污染日趨嚴重,鄉村人口遞減和天水圍市區不斷發展,流浮山的漁業,尤其是蠔產量已大不如前,及至80年代蠔業始起死回生。然而該處仍有不少海鮮酒家,每逢假日均有不少旅行團專程前往品嚐。 但近年不少開設了貨櫃場於流浮山路兩旁,使得交通不時擠塞,也喪失了其鄉村風味。 流浮山尚有一座已棄用的前流浮山警署。該建築物位於流浮山山東街1號,於1962年啟用,但於2002年流浮山警署與天水圍警署合併後停用。警署範圍內有停車位,建築物外牆以藍白色為主調,天台設有作反偷渡之用的瞭望台,署內設有報案室、會議室及羈留室等。元朗區區議會有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警署為旅遊點,以吸引遊客前往流浮山。現時更有不少攝影發燒友於黃昏前往拍日落,和有最美日落之稱的下白泥有另一番風味。.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流浮山 · 查看更多 »

海岸線 (臺鐵)

海岸線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竹南至彰化間的鐵路幹線。由於海岸線的路線位置較為靠近臺灣西部的海岸,尤以苑裡至竹南間甚為靠近,而且路線走向也與臺中線相當,加上興建時間較晚,為了能與臺中線被稱為山線做為區別,相對於海岸線則被稱為「海線」。「海線」這種稱法也被臺灣鐵路管理局在時刻表上使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海岸線 (臺鐵) · 查看更多 »

海上颱風警報

海上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依據《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海域所發布的一種警報。.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海上颱風警報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都會區

新竹都會區,依據官方定義歸類為「次都會區」,是臺灣兩個次都會區當中較大者。就總人口數而言,其規模次於臺北都會區、臺中彰化都會區、高雄都會區、桃園中壢都會區和臺南都會區,為臺灣排名第六的都會區(實居人口則已超過一百萬人,將成為大都會區),其規模僅大於嘉義次都會區。 依據主計處在2010年5月18日發布的新聞稿,上述定義範圍連同全臺灣各種統計地區的分類定義,將在當年12月25日停止適用。.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新竹都會區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新浪

新浪()是中国门户网站公司,一家服务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中文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新浪與腾讯、搜狐和网易並稱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6亿,日浏览量超过12亿次。新浪旗下的新浪微博更是著名的微博客服務網站。 新浪由原四通利方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于1998年11月30日合并而成。新浪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37楼。.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新浪 · 查看更多 »

斗六市

斗六市(Táu-la̍k-tshī)位於臺灣省雲林縣東部,為雲林縣政府所在地,也是雲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中心之一以及雲林主要交通中心之一。.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斗六市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摩擦力

摩擦力(英語:friction)指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对滑动时抵制它们的相对移动的力,是经典力学的一個名詞。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 摩擦力產生的成因:.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摩擦力 · 查看更多 »

慶良間群島

慶良間群島(、)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之子群島,包括20多個大小島嶼,位於那霸市西方約40公里處。行政區劃分別屬於日本沖繩縣渡嘉敷村和座間味村。有人居住的島嶼包括渡嘉敷島、座間味島、阿嘉島、慶留間島和前島,共五座。 2005年11月,渡嘉敷島西側約120公頃的海域區域以及座間味島、阿嘉島之間包含無人島的海域區域約233公頃,以「慶良間群島海域」之名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附近海洋的透明程度為世界上有名,適合做為浮潛及賞鯨的地點。.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慶良間群島 · 查看更多 »

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1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01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01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1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2001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2年北臺灣旱災缺水危機

2002年北臺灣旱災缺水危機發生於2002年1月迄至同年7月。該缺水危機近因為2001年北臺灣降雨量過於集中,臺北市政府在當時採取大量放水,卻未料當年末至隔年(2002年)上半年雨量匱乏,加上臺灣工業需水量驟增,致使該旱災為1980年、1995年以來最嚴重者。 該危機使大臺北地區採取嚴格的分區輪流停水之限設施,造成當地民眾生活不便與因水質不佳而產生的疾病。該危機也曝露仰賴翡翠水庫、石門水庫水位的臺北,無法面臨該水庫枯竭的狀況。另外,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水源不足、桃竹苗18000公頃農田休耕狀況也引發社會檢討聲浪。 危機發生後,臺北面對建水庫儲水也無法解決水愈來愈少的事實,自此,相關官方單位開始重視如何節水,並認為該節水措施,方是面臨缺水旱災的正當作法。.

新!!: 颱風納莉 (2001年)和2002年北臺灣旱災缺水危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颱風百合 (2001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