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之间的区别
加速度 vs. 颱風納莉 (2001年)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mathb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athrm)。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對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和加速度成正比,這定律又稱為「加速度定律」。假設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為零,則加速度為零,速度為常數,由於動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所以動量守恆。在電動力學裏,呈加速度運動的帶電粒子會發射电磁辐射。. 颱風納莉(--,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奇科,--)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9月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月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約8.66億)。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华南地区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萬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約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月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儘管納莉當年在臺灣造成僅次於桃芝的極大破壞及傷亡,但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中華民國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無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zh-cn:飞燕; zh-tw:燕子; zh-hk:飛燕; zh-mo:飛燕-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將部份音譯名稱改為意譯,「納--莉」亦因而被改為「百--合」,不過並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颱風。.
之间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相似
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熱帶氣旋,離心力。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加速度和熱帶氣旋 · 熱帶氣旋和颱風納莉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是一种虚拟力或称惯性力,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在牛顿力学里,离心力曾被用于表述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个非惯性参考系下观测到的一个惯性力,和向心力的反作用力。在拉格朗日力学下,离心力有时被用来描述在某个广义坐标下的广义力。 在通常语境下,離心力並非真實的存在。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在旋转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下,牛顿运动定律依然能够使用。在惯性参考系下是没有惯性力的,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如旋转参考系)才需要有惯性力,否则牛顿运动定律不能使用。.
加速度和離心力 · 離心力和颱風納莉 (2001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的共同点。
- 什么是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之间的相似性
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之间的比较
加速度有71个关系,而颱風納莉 (2001年)有2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67% = 2 / (71 + 227)。
参考
本文介绍加速度和颱風納莉 (2001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