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指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零時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但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 為了確保順利過渡,特區剛成立時,政府結構及主要官員並無即時作重大改變,仍沿用英治時期的架構及班子。但其後出現多項改革,如高官問責制及三司十三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方式及制度則維持不變。 主權移交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但在短短三個月後,香港貨幣受外來衝擊,股市、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加上早前生產線開始北移,和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下跌,失業、通縮和負資產等經濟民生問題隨之而來。港府連串政策失誤如「八萬五政策」、教育改革、公務員改革、禽流感疫情處理失誤,使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終爆發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直至2004年底,衰退得以緩和。其後,經濟開始復甦,金融、旅遊、零售業等恢復興旺,但並非所有行業皆能受惠。2007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曾舉行多項慶祝活動。在2010年後,樓價和租金升幅過急,令市民置業十分困難。2014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全国人大关于香港特区普选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文件,引起市民不滿,令2014年爆發俗稱雨傘革命的佔中運動。2016年在旺角也爆發一場大型騷亂。.

211 关系: Am730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城市城市规划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南韓南昌站 (香港)區域市政局大律師失業夜總會奥林匹克运动会學民思潮家長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尖東站將軍澳綫个人电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中國共產黨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中国内地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中環天星碼頭中產階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中英聯合聲明七一大遊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市政局三司十三局一國兩制白皮書一国两制一簽多行九一一袭击事件九廣鐵路九龍塘站 (香港)广东省亞洲國際博覽館亞洲金融危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泰旅行社互聯網泡沫互联网五區總辭五區苦行...廣深港高速鐵路建制派付费电视何俊仁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保留皇后碼頭事件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信息技术医生國際金融中心唐英年啟德機場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八萬五建屋計劃公共空間副局長皇后碼頭王維基灣仔禽流感移动电话立法會签证維港巨星匯美孚美孚站絕食病毒環球貿易廣場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銀行遊行菲律宾落馬洲站行政長官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颱風約克食物環境衞生署西鐵綫馬尼拉人質事件馬鞍山綫香港香港1990年代香港2004年香港2011年香港2012年香港2013年香港2014年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香港天文台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居民香港交易所香港人香港人口香港地鐵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傳媒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香港公務員香港立法會香港立法會遞補機制爭議香港經濟香港終審法院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選舉制度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香港高鐵爭議香港警察樂隊香港警務處香港英治時期香港電視網絡香港歷史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施政報告香港政府總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马尼拉高官問責制高禮澤警察機動部隊警民衝突護理人員負資產超級區議員黃仁龍轉口港龍騰燈耀慶千禧農民蘋果日報蘋果日報 (香港)赤鱲角董建華葉劉淑儀邓小平醫療支援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自由行自殺金融海嘯英国广播公司鋼綫灣雨傘運動雨傘革命電訊盈科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陳方安生抵押恒生指數李嘉誠李静李澤楷東涌綫梁錦松梁振英楊永強業主機場快綫民主黨 (香港)泛民主派洗腦深港西部通道淘大花園港元港珠澳大橋港鐵港澳個人遊月台幕門最低工資明報昂船洲大橋海洋列車施永青无线网络政務主任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數碼港教师曾蔭權2007年12月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08年9月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種票風波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4年 扩展索引 (161 更多) »

Am730

《am730》是香港發行的一份免費報紙,由香港地產經紀界人士施永青投資創辦、「730媒體有限公司」(AM730 Media Limited)發行,2005年7月30日開始發行。《am730》是繼《都市日報》和《頭條日報》後,香港第三份免費報刊,派發首月每天平均印刷量約四十萬份。 该报經濟觀點方面偏向新自由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但在政治觀點方面偏向中間派,不偏向建制派或泛民主派,並嚴格限制政治廣告在報章刊登。 由于人力資源有限和定位於青少年和白領階層的讀者,《am730》创办初期的派發點不多,集中在白領上班的中區、灣仔和尖沙咀街頭。 自2005年8月29日起,《am730》在多個原九廣鐵路東鐵(上水站除外)、西鐵(朗屏站除外)及馬鞍山鐵路(第一城站、石門站、馬鞍山站)車站免費派發,報刊形成較為穩定的讀者群。現時在不少港鐵站外和屋苑皆有派發。同時,该报还在香港各大專院校均設立了派發點。.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Am730 · 查看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經濟、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專門學問或学科。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和分類管制、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及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及管理的依據,位於城市管理之規劃、建設、運作三個階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龍頭。 歷史上除了少部分都市外,大部分的都市發展大多雜亂無章自由發展,到了十九世紀,都市計畫藉著建築與工程學的進步成為了能以理性以及型態分析的方法透過物理設計來解決都市問題。1960年代之後都市設計模型理論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幫助拓展了都市發展的論域,如經濟發展計畫、社群社會計畫以及環境計畫。20世紀,部分都市計畫的課題演變為都市再生,或是透過都市計畫的方法將某些歷史悠久的城市進行都市再生。 由於城市的地價相對較高,所以建築物容积率要妥善利用。但在另一方面,若過份提高容积率,可能會對周遭環境構成影響,也會對附近的交通造成衝擊壓力。而對於都市再生,歷史因素及古蹟的保留亦是一個考慮因素。 城市规划有许多形式,它与城市设计有着许多共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活动。 城市规划控制引导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虽然城市规划主要关注于城乡居民点和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但也涉及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乡村和农业用地,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关注研究与分析、战略思考、建筑与城市设计、公众咨询、政策建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 城市规划师与建筑,景观,土木工程和公共行政等交叉领域合作,实现战略、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早期的城市规划师通常是这些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今天,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划和交通规划等不同子领域的更广泛的范畴。.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城市规划 · 查看更多 »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可以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 查看更多 »

南韓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南韓 · 查看更多 »

南昌站 (香港)

南昌站(Nam Cheong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西鐵綫在兩鐵合併前,西鐵綫的前稱為西鐵或九廣西鐵,並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和東涌綫的轉車站,位於香港深水埗區長沙灣西九龍公路架空路段的下方,鄰近深旺道、欽州街和東京街西。車站由Aedas設計,2003年12月16日啟用。因鄰近公共屋邨南昌邨而得名,但最接近此站的公共屋邨卻是富昌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南昌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區域市政局

區域市政局(英文:Regional Council,縮寫:RegCo)是香港政府於1986年4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間為香港新界九個地區提供食物衞生、清潔街道、文娛康樂設施、管理食肆等市政服務的法定機構,亦是香港三級議會的一部份(第一級為全港性的立法會、第二級為區域性的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第三級為地區性的區議會),執行部門為區域市政總署。區域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區域市政局行政總裁。.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區域市政局 · 查看更多 »

大律師

大律師(Barrister)又称诉讼律师,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兩種律師的其中一種(另一種是事務律師,Solicitor),大多在使用源自英格蘭的普通法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包括澳大利亚、香港等)使用。按照英国及部分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法律规定,兩種律師的資格考核、專業組織和行業規範都是分別的,一般只有訟務律師能在上诉法庭上替當事人進行辯護或訴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雖然事務律師也可出庭發言,或者兩种律師沒有制度上的區分,但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一部分律師作爲專職訟務律師執業,其他律師作爲事務律師雖然擁有出庭發言權但一般會委任專職訟務律師在法庭上發言。訟務律師在香港俗稱為大狀(沿自古代中國的狀師)。在英国苏格兰地区,对应的讼务律师称为Advocate(直譯「代言人」)。.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大律師 · 查看更多 »

失業

意指未獲得任何有薪工作的狀態。在經濟學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且有獲取工作的行動,但卻沒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認爲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 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現代化的历史。在古代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藏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特别是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如今依然普遍存在于类似中国大陆地区这样的城乡二元经济体之中,如果将该国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也计算在内,那么失业总数约为2亿人,真实失业率超过了30%,远远高于17%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失业趋势”报告说,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已接近2亿1千2百万,创下该组织1991年开始统计该项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失業 · 查看更多 »

夜總會

夜總會(Nightclub),或稱夜店、夜場,泛指各類夜生活娛樂場所。世界各地的夜總會,性質及定義皆不盡相同;於夜總會內進行的主要活動也有相異之處,但大致上都與舞蹈有關,而客人大都屬成年人並會喝酒。一些地區的夜總會,設有舞池、樂隊或DJ,提供歌舞表演。參與夜總會的活動稱為夜蒲。 華語地區通常把Nightclub稱為夜店、夜總會,較多動態性活動;Pub稱為酒吧。只有在台灣,夜店指的是Public Bar(簡稱Pub),種類區分為Disco Pub、Live Pub、Talking Pub等等;,特指會員制的夜生活休閒場所,或有女公關陪伴飲酒的場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夜總會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學民思潮

學民思潮(Scholarism),前稱學民思潮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聯盟,是一個香港學生政治社會運動組織,於2011年5月29日成立,主張透過社會運動改變政治體制。 此組織召集人為黃之鋒,發言人為黃子悅。由於大部份成員早已非中学生,分別成立不同組織及參政,學民思潮決定於2016年3月20日停止運作。2016年4月10日建立追求民主自決之政黨香港眾志 。.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學民思潮 · 查看更多 »

家長

家長是一種稱呼,可以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家長 · 查看更多 »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尖山隧道(英文:Eagle's Nest Tunnel)及沙田嶺隧道(英文:Sha Tin Heights Tunnel),是香港的一組行車隧道,均為三線雙程分隔雙管隧道,車速限制分別為每小時80公里和70公里,於2008年3月21日早上7時正通車。此組隧道是連接市區與新界東的主要5條道路之一,同樣也是第二組連接九龍西和新界東之行車隧道,另外4條為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城門隧道及大埔公路。這兩條隧道是8號幹線青沙公路的主要部份,屬青沙管制區範圍,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 查看更多 »

尖東站

尖東站(East Tsim Sha Tsui Station)是港鐵西鐵綫的一個中途站,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中間道兒童遊樂場地底,鄰近尖沙咀東部,2004年10月24日啟用,由金門建築及西松建設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尖東站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沙咀站,供乘客轉乘荃灣綫;但由於該系統為非收費區,乘客不能以一張單程車票在此站轉乘;若以八達通轉乘需要先出閘、後入閘。位於半島中心的港鐵特惠站於2008年12月起,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初時只適用於尖沙咀站)。.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尖東站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綫

將軍澳綫(Tseung Kwan O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的寶琳站和康城站之間,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線大部份車站位處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將軍澳綫 · 查看更多 »

个人电脑

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簡稱:PC),普遍稱為電腦,中国又稱為个人計--機,是在大小、性能以及價位等多個方面適合于個人使用,并由最终用户直接操控的計算機的統稱。它与批处理计算机或分时系统等一般同时由多人操控的大型计算机相对。从桌上型電腦(或稱台式電腦、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到小型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以及-zh-hans:超级本;zh-tw:超極致筆記型電腦-等都属于个人電腦的范畴。.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个人电脑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始於公元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可分為以社會主義轉型及階級鬥爭為主題的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時代至今(1978年至今)。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唯一的執政黨,並堅持對全国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與歷史影響巨大。 中國社會經歷一次由中央至地方、有其特色的巨大變革,從貧窮、落後轉變為一個日益現代化的國家。現在的中國貧民階層大幅度下降至12%,而大多數人民享有食品、住房、醫療等生活必需品,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1949年以前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至今下降至約3.58%。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僅為35歲,至今達到73歲,比較第三世界國家平均為高約10歲,部分沿海都市人均壽命更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城鄉醫療保健系統主要集中在疾病的預防上。中國於1950年代末基本消滅血吸蟲病,但是近年又有死灰復燃趨勢。於1994年基本杜絕絲蟲病,於1995年杜絕脊髓灰質炎。中國政府正在計劃在短期內根治麻風病,在來年杜絕碘缺乏症。雖然人口的壽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1970年代以來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人口增長率正在穩步下降。因此,中國很大程度的解決了人口過剩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在外交上,1949年後的中國變得更為獨立自主,雖然在長達22年的時間裡遭受到美國及蘇聯兩大國的封鎖,被聯合國排除之外,卻依然被視為冷戰中少數幾個獨立於兩陣營外的國家中最重要的一個;隨著經濟實力的發展中國也日漸成為全球受矚目的大國之一,區域與全球影響力不斷上升。軍事上中國也取得長足發展,國防安全不再是重大威脅。 西藏和新疆的獨立運動已经大大受到控制。台灣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分治已久,台灣有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觀與制度,新一代台灣人经过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的教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感極低,更不覺得有「內戰遺留問題」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必要。台灣民調顯示多數不願與中國「統一」。西方主流媒體與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利用對媒體、學術、教育、資訊的控制,掩蓋歷史事實。中共官方則將「還原歷史」、「重寫歷史」、否定黨史、國史的主張稱為「歷史虛無主義」。.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名称,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重定向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

《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是由香港教育局資助,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編製,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出版的一本國民教育參考書,部分內容節錄自中國大陸學者的研究及論文,並且已經向全香港的小學及中學分派。 手冊中講解中國政治體制;形容中國執政集團「進步、無私與團結」,其官員任用制度「是社會科學所言的理想型」。而美國的政黨制則被描述為「惡鬥」,影響民生。該《國情教學手冊》被香港許多人指責為是政治洗腦的教材。它的出現激化了香港國民教育的爭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 · 查看更多 »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中國的政治及地理術語,最早源於清朝的「內地十八省」,現代則主要用來指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統治領土(港澳地区除外),與「中國大陸」的意思近似但不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国内地 · 查看更多 »

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

《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英文:Central and Wan Chai Reclamation)是一份在香港香港島區進行的大型填海計劃,旨在為中環灣仔繞道(即4號幹線重組工程)及多條擬建的鐵路支線提供土地,並且建造一條世界級的海濱長廊,為區內提供額外休憩及綠化用地,以提升維多利亞港海旁的吸引力。《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為5期進行,於1993年起啟動第一期,至今其中首4期已經完成,餘下《灣仔發展計劃》第2期進行中,預計於2017年後完成。.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 · 查看更多 »

中環天星碼頭

中環天星碼頭是指由天星小輪經營,位於香港中環的渡輪碼頭。碼頭提供來往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渡輪服務,是中環碼頭的一部份。中環天星碼頭是約定俗成的叫法,現時提供該服務的碼頭為中環7號碼頭(由天星小輪尖沙咀航線使用),而中環8號碼頭則一度供紅磡至中環航線與天星維港遊航線使用,但目前已經停用,改為香港海事博物館。而原本提供該服務的碼頭則為已拆卸的愛丁堡廣場碼頭。.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環天星碼頭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一种。持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有效,并载明持照人有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权利。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中國公民有资格申领本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法律签发。此外,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代表机关和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也可以办理签发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事宜,但有严格的规定和周密的安排。.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 查看更多 »

中英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zh-hans:撒切尔;zh-hk:戴卓爾;-夫人作為兩國政府首腦在中國北京簽訂,當時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英國外交大臣賀維等也有在場見證。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并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也象徵歷時14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 這份聲明指出: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聲明也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這些基本政策,後來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加以規定。.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中英聯合聲明 · 查看更多 »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七一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簡稱世贸组织或世贸;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为 WTO;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縮寫为 OMC;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縮寫为 OMC)是负责监督成员經濟體之间的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的日内瓦,現任总干事是羅伯托·阿澤維多。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世界贸易组织的職能是調解紛爭,而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边貿易協議,但其設置的入會門檻可以做為願意降低關稅、法政上配合、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該機構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世界贸易组织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

市政局,是一些城市的行政機構或政府部門,可以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市政局 · 查看更多 »

三司十三局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三司十三局 · 查看更多 »

一國兩制白皮書

#重定向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一國兩制白皮書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一国两制 · 查看更多 »

一簽多行

#重定向 多次簽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一簽多行 · 查看更多 »

九一一袭击事件

九一一袭击事件(亦稱“9·11”恐怖袭击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简称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承認發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zh-hans:阿灵顿县;zh-tw:阿靈頓郡;zh-hk: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楼,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4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zh-hans:索美塞特县;zh-tw:桑莫塞郡;zh-hk:索美塞特縣;-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或失踪。绝大多数的伤亡者为平民,其中有87个不同国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验尸官确认,至少有1人因暴露于世贸中心倒塌时的烟尘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美国爱国者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反恐立法,并扩大执法权。美国一些证券交易所在袭击发生後的當週內都处于关闭状态,股市在重新开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相關類別的股票。价值數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在这次袭击中被摧毁,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顿下城经济乃至於美國经济帶來严重破坏。 而五角大楼的损毁部分在1年内清理并修复完毕,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楼罹难者纪念园。2006年一幢新办公楼于世界贸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楼原名为“自由塔”,高1,776-zh-hans:英尺;zh-hant:英呎-(541-zh-hans:米;zh-hant:公尺-),2009年改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2014年完工,成为美国第一高楼,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还将建造另外3座大楼,但最终因故延期。 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大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和“气球炸弹”空袭美国後,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袭击,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国势力首次对美国领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袭击。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踪的总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九一一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九廣鐵路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站 (香港)

九龍塘站(Kowloon Tong Station)位於香港九龍城區九龍塘多福道、添福道及沙福道之間交界、深水埗區又一村及又一城東面,為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東鐵綫在兩鐵合併前,東鐵綫的前稱為九廣東鐵或簡稱東鐵,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及觀塘綫重要的鐵路轉車站之一。 在兩鐵合併前,車站分別由九廣鐵路公司(九鐵公司)及地鐵公司管理;而在2007年12月2日即兩鐵合併後,九廣鐵路公司把九龍塘站的九廣東鐵(現稱東鐵綫)部份租予港鐵公司作鐵路營運之用,因此港鐵公司把兩站合併成為同一個車站管理。.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九龍塘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亞洲國際博覽館

亞洲國際博覽館(AsiaWorld-Expo,簡稱亞博館)位於香港新界離島區東涌香港國際機場的北面,是香港最重要的展覽及會議場地之一。亞洲國際博覽館是一項公營及私營合作聯辦的發展項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寶嘉建築有限公司及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發展,用地則由香港機場管理局提供,於2005年12月21日由行政長官曾蔭權主持開幕儀式。 亞洲國際博覽館耗資23.5億港元興建,可以租用面積達70,000平方米,設有10個位於地面的單層無柱式展館,包括一個可以容納14,000名(拆除地下座位後可以容納20,000名)觀眾的香港最大室內多用途表演場館——AsiaWorld-Arena、與及一個可以容納700至5,000人的香港最大及最新室內峰會組合及宴會設施的世界級展覽及會議場館——AsiaWorld-Summit、與及一個可以容納500至3,800人的會議及活動場地——Runway 11、另其中8個展館的間隔為可開合式,需要時可以打通成一巨形展館。博覽館坐擁完善的海陸空運輸網絡,交通四通八達,與珠江三角洲一帶城市及全球商業都會連接一起。博覽館適合舉辦大型世界級展覽、會議、演唱會和各類文娛及體壇盛事,如美國樂壇天后Lady Gaga在2012年於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其世界巡迴演唱會「The Born This Way Ball Tour」香港站的四場演出。 同时博览馆还是香港其中一個舉辦SAT考试的固定考試中心。 展館設有超過20個提供中西式快餐的「搵食點」、酒吧及海景餐廳(於舉行展覽/演唱會時營業)及位於一樓大堂,每日均營業的Arena Kitchen。 亞洲國際博覽館於2012年於《CEI Asia magazine》榮膺亞洲三甲,為香港首次有兩座場館(另一座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同躋身三甲之列,成績超越其他城市。.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亞洲國際博覽館 · 查看更多 »

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是一場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的事件。事源於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制,隨後危機進一步波及至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及其它的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这一事件在泰國又被稱作“冬陰功危機”(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風暴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大蕭條。危机还导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为危机陷入長期混亂。除此之外,危機中更是影响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經濟。.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亞洲金融危機 · 查看更多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查看更多 »

康泰旅行社

康泰旅行社(Hong Thai Travel;香港旅行社牌照號碼:350070),是香港其中一家最大的旅行社,於1966年創辦,現有1,100名員工及30多間分社,除了在香港之外,也在澳門、廣東省、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泰國及台灣都設有分社。.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康泰旅行社 · 查看更多 »

互聯網泡沫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或dot-com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間與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在歐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互聯網及資訊科技相關企業的股價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0的最高點時達到頂峰,且以5,048.62收盤。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投機者看到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的快速增长,紛紛向此一方面投机。然而互联网板块的发展是一个繁荣和萧条的周期,互联网热潮有时指持续在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的稳定商业增长,以及1993年Mosaic浏览器首发为证的全球資訊網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不斷成立。公司可以简单地通过在他们名字上添加“e-”前缀或是“.com”的后缀来使其股票价格增长,某作者称其为“前缀投资”。 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广泛利用,為这些企业摒弃标准的商业模式创造温床。它們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但大部分最终都投资失败收場。 虽然科技股泡沫破裂,但仍然有不少优秀的IT企业生存下来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亚马逊公司、谷歌、netflix,paypal、雅虎。.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互聯網泡沫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协议族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络。,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络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絡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這基础上发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网络。互聯網並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互聯網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还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絡,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互联网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五區總辭 · 查看更多 »

五區苦行

五區苦行是香港部分反對現行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方案之反對陣營示威成員以模仿苦行的方式,向香港市民宣傳反对高铁方案观点之行動,他们認為要「對土地、社區網絡和生命的尊重」,希望通過苦行的方式讓其他市民理解其反對高鐵之理據。.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五區苦行 · 查看更多 »

廣深港高速鐵路

廣深港高速鐵路(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 Express Rail Link,简称XRL),簡稱廣深港高鐵,是一條連接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速鐵路。線路始於廣州南站,終到香港西九龍站,全長142公里,共設7個車站。路線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現時最高運營時速300公里。 鐵路主要為广州市、東莞市、深圳市及香港連接全中國的高速鐵路網絡,提供長途高速鐵路客運業務,並兼任數地之間的城際客運服務。 線路北端與京廣高速鐵路相連,形成“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及「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的「一縱」。 鐵路分為三段建設,其中最早的廣州南至深圳北段由2005年12月起建設,並於2011年12月26日率先通車運營;深圳北至福田段於2015年12月30日通車運營;而福田至香港西九龍段於2010年起建設,預計於2018年9月通車。.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廣深港高速鐵路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付费电视

付费电视指的是基于订购的电视服务,经常由模拟、数字电缆和卫星提供,也逐渐由数字地面广播方式提供。在世界一些地方,特别是法国和美国,也有加密的模拟地面信号用于付费电视。一些运营商会将同一频道商下的若干频道以打包的方式出售。 区别于其他有线网络,付费电视是一种点菜方式的服务,例如用户可以只订阅A頻道而不必订阅B頻道。 但有时因为推广需要,部分地方的付费电视供应商会固定给出一两个付费频道供免费收看,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指南频道。.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付费电视 · 查看更多 »

何俊仁

何俊仁(Albert Ho Chun-Ya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中山市,現任支聯會主席,前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議員、民主黨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而他也是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何俊仁 · 查看更多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簡稱“国教科”,現時為非强制性开展的小學一年級至中學六年級的新独立学科。 香港政府聲稱透过持续学习,使学生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快速的发展引以自豪感及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并以价值观和态度为导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德和「国民素质」,从而丰富生命内涵,确立个人于家庭、社群、国家及世界范畴的身份认同。 2012年9月8日前,教育局曾经计划将此學科列为必修科於2012年9月新学年开展课程,称为三年开展期,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學校可以決定於同年、下年(2013年)或者後年(2014年)推行,此举被反对人士指责为「先推行后检讨」。同年9月8日,梁振英宣布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三年开展期的規定,改變為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开办国民教育科及其教學方式,而开展科目的53万元津贴维持不变。 此學科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支持的親建制派称此举为「国际惯例」,香港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加强对中国的认识;而反对的泛民主派则指《香港基本法》以永久性居民定義香港人而非「國民」,批評《课程指引》内容偏颇、注重「情感」觸動、剝奪學校自主強制推行,為「洗脑」教育;因而發起了多次的活動,例如街站、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要求香港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对于教材及课程开展,行政長官梁振英曾經重申:教材由学校订制,无强制官方教材。梁指香港市民有点担心的是当代国情课程,大概占整个课程的1/20,香港现有的小学课程也包括世界、香港社会,如果略掉国家部分似乎會造成斷裂。教育局於2012年9月10日抽起当代国情部分,并称会尽速检讨论课程指引中引起争议的「情感层面」评估等。2012年10月8日,政府宣佈擱置課程指引。.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 查看更多 »

保留皇后碼頭事件

2007年保留皇后碼頭事件,源自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將愛丁堡廣場建築群之一的皇后碼頭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雖然政府聲明把皇后碼頭拆卸後會另覓地方重建,但此舉引發香港部份民間團體不滿,認為是摧毀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並認為把皇后碼頭遷他處,本身的重要性大減,公共空間亦遭消滅。本土保育組織本土行動策劃一連串論壇、靜坐和絕食阻止皇后碼頭拆卸,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這次事件可視為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的延伸。.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保留皇后碼頭事件 · 查看更多 »

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

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源於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把有48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此舉引發香港部分民間團體和市民不滿,認為這摧毀了香港人的歷史文化和集體回憶。部分香港市民透過互聯網策劃靜坐和示威,阻止拆卸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示威人士也幾度佔領舊中環天星碼頭。 這次事件提高了香港市民保育文物的意識,反省以往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物保育的做法。.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 · 查看更多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也称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依照儲存及處理信息的不同,可以將信息技术的發展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前機械時期(3000 BC – 1450 AD)、機械時期(1450–1840)、機電時期(1840–1940)及電子時期(1940–現時)。本文主要介紹1940年起電子時期的信息技术。 在商業領域中,(ITAA)定義信息技术為「對於以電腦為基礎之資訊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維護或應用。」。此領域相關的任務包括網路管理、軟體開發及安裝、針對組織內信息技術生命週期的計劃及管理,包括軟體及硬體的維護、升級及汰換。 信息技术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5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一篇由Harold J. Leavitt及Thomas L. Whisler所著的文章,其中提到「這種新技術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名稱,我們應該將其稱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信息技术 · 查看更多 »

医生

醫生又稱醫師,在中國古代称大夫或郎中。「医生」其本意是指专精医学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会对师长的敬称)。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现在「大夫」一词在中國大陸北方人中也常用。 据称,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用来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生。.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医生 · 查看更多 »

國際金融中心

#重定向 国际金融中心.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國際金融中心 · 查看更多 »

唐英年

唐英年(Henry Tang Ying-yen,),生於香港,籍貫江蘇無錫,香港商人,政治人物,前政務司司長(2007-2011)、財政司司長(2003-2007)。現時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唐英年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官方英文名稱: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縮寫CEPA)及《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澳門官方英文名稱:Mainland and Macao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縮寫CEPA;官方葡文名稱:Acordo de Estreitamento das Relações Económicas e Comerciais entre o Continente Chinês e Maca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與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簽訂的特別政策,先後於2003年6月29日及10月18日簽訂。 兩份《安排》通过减少市场壁垒及政府管制等措施,加强港澳地區与中國大陸的經濟贸易联系,為求幫助兩地走出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和沙士事件而引起的经济景气低迷,同时通过港澳地區成熟的市场经济,为中國大陸企业在金融業及服务業等注入活力,同時提高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 《安排》合約文本以中文版本為標準,五項原則為:.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八萬五建屋計劃

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是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一項政策。董建華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這項政策的推出,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使香港樓價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業在5年多的時間內貶值70%,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香港經濟一片蕭條,直到2003年SARS爆發過後才逐漸復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八萬五建屋計劃 · 查看更多 »

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又譯公眾場所、公眾地方、公共場所;英文:public space或public place)是一個不限於經濟或社會條件(縱然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任何人都有權進入的地方;譬如,人們不用繳費或購票進入,或進入者不會因背景受到歧視。共享空間是公共空間最早的例子。而類似「公共空間」的私營購物中心,就是「私人空間」(私人場所)的例子。 另外,從哲學、(城市)地理、視覺藝術、文化研究及社會研究等範疇來看,公共空間是關鍵性理論的某些標準。公共空間的定位似乎漸見迫切,因為資產涉及愈來愈多所謂「共享空間」。「公共空間」一詞往往被人們誤解,譬如與「集會場所」(gathering place)混淆,但這是一個較大概念的組成部分。.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公共空間 · 查看更多 »

副局長

#重定向 次长.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副局長 · 查看更多 »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英文:Queen's Pier,)是香港一座可以供予小型船隻泊岸上落客的公眾碼頭,現時存有的建築物興建於1953年面對維多利亞港,香港海事結構編號為HP092。碼頭的運作於2007年4月26日起被中環9號碼頭取代;皇后碼頭本身亦於2008年2月從原址上被拆卸(連其底部樁柱也一併計算在內,則為2008年3月)。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評估報告中指出,皇后碼頭為香港唯一用於舉行儀式的公眾碼頭,於英國殖民地時期一直見證著維多利亞港海岸的變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急速發展,從現代建築主義形式興建而成的皇后碼頭,連同與香港大會堂以及愛丁堡廣場所組成的建築群,至今仍然保留著香港1950年代的實用主義型建築特色 。皇后碼頭後來因為中環填海計劃而需要被拆卸,保育人士以拆卸皇后碼頭會破壞香港文化的承傳、集體回憶和公共空間等理由反對。雖然香港政府其後讓步,答允拆卸後會將其重置,但是部份人士始終要求政府不要拆卸,並且必須於原來地址保留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的組件現時被香港政府安全儲存,有待《中環填海計劃》竣工後,再決定是否於原址重新設置,抑或在中環碼頭之內重新興建。 大部分組件存放於大嶼山狗蝨灣 政府爆炸倉庫 內。.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皇后碼頭 · 查看更多 »

王維基

王維基(Ricky Wong,),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香港寬--頻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曾經出任第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员。 王維基畢生事業与电讯有关。1990年代,王維基白手興家創辦城市電訊,打破當時香港電訊長途電話壟斷香港市場的局面,其後成立香港寬頻,挑戰當時香港規模最大的網絡服務供應商電訊盈科旗下品牌網上行的地位。2009年,王維基離開電訊業,將城市電訊改組為香港電視網絡,參與香港電視市場。在市場營銷策略及市場推廣手法上,他以破格、擦邊球和善於逆境戰著稱。 2016年,王維基參選立法會選舉港島區,最終得票較公民黨的陳淑莊低2081票,無緣晉身立法會。.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王維基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禽流感

禽流感(Bird Flu),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Avian influenza strains are those well adapted to birds".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禽流感 · 查看更多 »

移动电话

行動電話,又稱「手提式電話機」或「手提電話」,簡稱「手--機」,是可以在較廣範圍内使用的可攜式電話,與固定電話(座機)相對。1990年代中期以前價格昂貴,只有極少部分經濟實力較佳的人才買得起,而且體積龐大,因此又有大哥大的俗稱。1990年代後期大幅降價,如今已成為現代人日常不可或缺的電子用品之一。 目前在全球範圍内使用最廣是的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在台湾和中國大陸以GSM和LTE最為普及。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以GSM為主,它是數位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短信、MMS、無線應用協議等。目前整個行業正在向第三代和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遷移。 手機外觀上一般都應該包括至少一個液晶顯示器和一套按鍵,現時採用觸控式螢幕的手機減少了按鍵。現代的手機除了典型的電話功能外,還包含了個人數位助理、遊戲機、MP3、照相機、錄音機、GPS和連接網際網路等更多功能,它們都概括性地統稱作智慧型手機。.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移动电话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签证

簽證(Visa,源自charta visa,意為必須看到的文件)是一个國家或地区的行政机关在非本国或地区的公民所持的護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附文(如另纸簽証),以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其国境前往第三国)的手续。有时一国政府会对另一国家的公民推出簽証优惠政策,有時是單方面的,以便於進行人員交流。.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签证 · 查看更多 »

維港巨星匯

維港巨星匯(Harbour Fest)是香港於2003年經歷SARS疫症後,由香港美國商會建議主辦,香港特區政府撥款1億港元舉辦的大型表演活動,包括香港及外地多位歌手及樂隊演出多場演唱會。巨星匯於2003年10月中至11月初,在香港島金鐘添馬艦露天場地舉行,唯因入場人次未如理想及政府經費的使用問題,引來輿論批評。政府其後需成立獨立小組調查事件,香港立法會亦曾為此進行聆訊。.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維港巨星匯 · 查看更多 »

美孚

美孚可以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美孚 · 查看更多 »

美孚站

美孚站(Mei Foo Station)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是港鐵荃灣綫及西鐵綫其中一個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美孚站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絕食 · 查看更多 »

病毒

病毒(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体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这些简单的有機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體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Collier pp.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病毒 · 查看更多 »

環球貿易廣場

球貿易廣場(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縮寫:ICC)位於香港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是九龍站Union Square第七期發展計劃,亦是最後一期發展項目。環球貿易廣場是一座樓高118層的綜合式大樓,可用樓層水平高度達490米,總樓面面積為2,822,039平方呎;分別有250萬平方呎甲級寫字樓,每層面積約35,000平方呎;於第100層設有天際100觀景台,頂層為六星級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環球貿易廣場由建築師事務所KPF建築事務所擔任設計建築師,並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擔任項目建築師;由新鴻基地產發展及興建,大樓於2010年竣工,2011年落成。目前為全球第11高、全香港最高及唯一樓層超過100層的香港建築物。.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環球貿易廣場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

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N1),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 所謂「H1N1」是病毒名稱的縮寫,其「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而「N」指的是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1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2N2」、「H5N1」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6型,神經氨酸酶共有1~9型。 一些H1N1的種類可以在人類間傳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另一些可在雀鳥和豬之間傳播。 这种病毒的遗传组成存在争议。根据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科学家同意这是一种H1N1病毒。它是由人、猪和禽流感的遗传物质组成,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主要是由猪流感的基因组成的。 H1N1新型流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日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的流行病学了解很少。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發H1N1疫潮,導致過百人感染。疫情其後傳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第6级。.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 · 查看更多 »

銀行

銀行是以支付、存款、储蓄 、貸款、电汇等業務,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銀行 · 查看更多 »

遊行

遊行或巡遊可能意指下列事物:.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遊行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落馬洲站

落馬洲站(Lok Ma Chau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北端的兩個終點車站之一(另一個為羅湖站),位於新界元朗區落馬洲及新田一帶,屬邊境禁區範圍內;其附屬的出入境管制站(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以橫跨深圳河的行人天橋連接中國大陸深圳市的福田口岸大樓。.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落馬洲站 · 查看更多 »

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是一個常見的高階行政人員職稱,通常見於公家單位之中,但有些私人機構也設有名稱類似的職稱。.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簡稱衞福局;英文:Health, Welfare and Food Bureau,縮寫:HWF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的環境衛生、醫療、社會福利及食物安全。該部門成立於2002年7月1日,首長為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英語:Secretary for Health, Welfare and Food)。2007年7月1日決策局改組後,食物衛生及社會福利事務分別改由食物及衞生局與勞工及福利局負責。.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衛生福利及食物局 · 查看更多 »

颱風約克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約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颱風約克 · 查看更多 »

食物環境衞生署

食物環境衞生署(簡稱食環署,英文: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縮寫:FEH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確保香港的食物安全,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及衛生的環境。現任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為劉利群。.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馬尼拉人質事件

尼拉人質事件,菲律賓政府稱為黎剎公園人質事件(Rizal Park Hostage-taking Incident)IIRC(2010),香港特區政府稱為馬尼拉人質事件(Manila Hostage Crisis)或菲律賓人質事件,菲港兩地政府在達成解決方案的聯合公報,英文統稱為基尼諾大看台事件(Quirino Grandstand Incident)。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為8·23香港人質事件。 事件發生於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時間上午約9時半,被革除的菲律賓國家警察前高級督察羅蘭多·門多薩強行登上一輛屬於香港康泰旅行社旅行團的旅遊巴士,挾持車上包括遊客、司機、導遊、領隊和攝影師,共25名人質,要求菲律賓政府恢復他的職務。綁匪先後釋放了9名人質,另外1名菲律賓籍司機人質成功逃脫。事件持續近10小時後,匪徒與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爆發槍戰,救援行動多次暫停,後者進攻逾1小時後,最終由狙擊手擊斃綁匪。事件持續12小時後,以15名人質中7名受傷、8名死亡,及匪徒死亡告終。 事件造成菲律賓共和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緊張。香港先後向菲律賓發出黑色外遊警示,暫停菲律賓外交或公務護照持有人14天免簽訪港安排作為制裁措施,直到港菲兩地政府在2014年4月23日達成最終方案,始降低警告級別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2014年4月23日。 事件發生後逾七年半,在2018年4月12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第二度訪問香港期間,首次以總統身份正式向香港及中國人道歉。事件中的康泰旅行社表示希望傷者及家人釋懷、重新生活,又指考慮到其他的因素,暫無計劃重開新團。.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馬尼拉人質事件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綫

鞍山綫(Ma On Shan Line,前稱馬鞍山鐵路,Ma On Shan Rail),簡稱馬鐵,是港鐵營運的香港鐵路綫之一,連接新界沙田區的大圍站和烏溪沙站,主要服務沙田城門河東和馬鞍山。其中大圍站是與東鐵綫交匯的轉車站;在港鐵路綫圖中以啡色代表。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馬鞍山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1990年代

#重定向 1990年代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1990年代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4年

#重定向 2004年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2004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2011年

#重定向 2011年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2011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2012年

#重定向 2012年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2012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2013年

#重定向 2013年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2013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2014年

#重定向 2014年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2014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發生於2010年1月16日至17日,約1,700名反高鐵運動示威者包圍前立法會大樓,要求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對話,最終演變成為警民衝突,造成5名警務人員受傷。是次為警務處逾4年來首次出動防暴警察驅散示威者,並且進行多輪清場,不過並無採取拘捕。.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

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一般是指大量攜帶水貨過境的旅客,俗稱「水貨客」,從香港利用各種途徑運送貨物到中國大陸(尤其指通往深圳邊境),引致對香港各區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各種滋擾及社會問題。於2012年至2013年,水貨客問題更引發了民間組織光復上水站抗議活動,促成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相關一系列的打擊水貨客的措施,包括統籌多個執法部門組織特遣隊及進行聯合執法行動等等。至2015年,水貨客問題從貼近邊境的上水延伸至屯門新市鎮,激發起光復屯門、捍衛沙田、光復元朗及遊覽完上水去屯門抗議活動。.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簡稱學聯(HKFS),是香港的學生組織,現時由香港其中四所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所組成。學聯的宗旨是本著友好合作精神,團結及代表香港專上學生,在同學間推廣文娛學術活動、增進福利與相互瞭解,提高社會意識,並與外地學生建立關係。學聯曾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創會會員和民間人權陣線的會員,但在退聯風波後已退出。 學聯代表會由各大學學生會選派的代表所構成。常務委員會則由各會員學生會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由其會長或副會長出任)、常務委員會主席及秘書處職員組成。秘書處是學聯的行政機關,由秘書長、副秘書長及其他委任職員組成。.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居民

香港居民(英語:Hong Kong residents),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亦稱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分為「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兩類。前者具有香港居留權,後者則沒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居民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查史美倫,行政总裁为李小加。.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人口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現稱港鐵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7條路線,全長91.0公里香港年報2006 - ,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地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傳媒

香港傳媒根據《香港基本法》享有充分言論自由。隨着資訊發達和良好的新聞自由環境,加上傳統印刷及電子傳媒均對外開放,香港中、英文及其他語言傳媒事業均發展蓬勃。截至2010年7月31日,香港傳播媒介除有47份日報和652份期刊(當中包括多份電子報章),還有兩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三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17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家政府電台以及兩家商營電台。 香港電訊業科技發達,加上國際社會對香港事務十分關注,因此吸引了不少國際通訊社、行銷全球的報章和海外廣播公司,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辦事處;多份區域刊物亦在香港印刷和發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傳媒 · 查看更多 »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源於2009年香港政府計劃增加免費電視牌照,至2013年10月香港政府公佈結果後觸發的一場爭議。 2009年年底,香港3間電訊商向廣播事務管理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其中一位申請者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表現相對積極,於2012年成立香港電視網絡,大肆招兵買馬,又拍攝好十數齣電視劇,幾近萬事俱備,引起不少觀眾的關注及期待。至2013年10月15日,行政會議完成審批程序,原則上同意批發免費電視牌照予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而大致完成準備的香港電視網絡則不獲接納。由於香港政府事前沒有聲明會有三選二的情況,又無拒絕批發免費電視照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的原因,種種事件令人難以明白而惹起爭議性。在公眾及輿論壓力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和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先後表示,基於行政會議的保密原則,不能夠公開交代原因,僅指出涉及「一籃子」因素。惟公眾對此解釋不接納,事件激發香港社會強烈迴響,引發12萬人遊行及包圍香港政府總部的事件。.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務員

香港公務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常規僱傭關係僱員,至於外判下僱用的僱員,則不算是香港的公務員。按《基本法》保證一國兩制,香港的公務員與中國政府公務員並無官僚架構的從屬關係。 香港的公務員體制承自英國公務員制度,問責局以下的公務員須遵守政治中立的原則,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時亦不受政治委任官員變動影響,這個制度的好處是可以保障政府施政穩定性和公務員士氣。由英治時期至2002年,香港公務員體系中最高職位為政務司司長,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後降至常任秘書長。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是羅智光。另外,香港公務員工會華員會是全香港最大的工會組織。.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公務員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遞補機制爭議

香港立法會遞補機制爭議是香港政府於2011年5月17日提出的條例草案,建議以後香港立法會再有民選議員出缺,無需再進行補選,而是以新設的替補制度代替。政府原先計劃在2011年7月13日於立法會進行二讀草案,但是由於七一遊行後支持政府的議員票數不穩,政府宣布押後二讀,並於7月22日至9月24日期間進行公眾諮詢。 政府於2012年1月20日公佈諮詢結果,改為建議限制所有辭職議員於半年內參選,並於2012年6月1日通過。.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立法會遞補機制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

没有描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經濟 · 查看更多 »

香港終審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終審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是一條就香港境內有關國家安全,即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條文作出立法指引的憲法條文。 2002年至2003年期間,這項條文的立法過程在香港引起巨大爭議,甚至引發50萬人參與七一大遊行反對立法。法案表決前夕,代表工商界及自由黨的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辭職,之後不少工商界功能組別議員跟隨自由黨改變立場,特區政府無望在立法會取得足夠票數支持,最終終止立法程序。.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又稱洋紫荆旗、紫荊花旗),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官方代表旗,中央有一个五瓣花蕊的白色洋紫荆图案,底色为红色。199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采用了这种设计。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又通过正确使用该旗帜的法律规范。旗帜的设计体现了香港基本法,宪法文件以及相关法规,《区旗及区徽条例》中规定了旗帜的使用、禁止使用、禁止亵渎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内容。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交接仪式中第一次正式升起,标志着香港的回歸。.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律政司司長(Secretary of Justice,缩写作 S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三位司長級官員之一,主管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專門負責香港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所有刑事檢控,並負有對香港所有罪案進行檢控的最終責任、草擬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等;亦負責擔任法律改革委員會主席。 香港律政司之職能,如外國之檢察機關,司長亦等同檢察總長一樣。 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律政司司長是三位能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任的政府官員之一,在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之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英文:1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或者香港特區成立十週年,是在香港回歸10週年(即2007年)期間由政府官方、民間所舉辦的活動總稱。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籌的一連串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紀念活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選舉制度 · 查看更多 »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重定向 港鐵公司.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鐵爭議

香港高鐵爭議是指於2009年下旬香港政府在推動整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計劃時,在財政支出、回收土地,以及是車站選址、設計等問題上,引起了香港社會人士關注與彼此之間的衝突。最終高鐵香港段撥款獲香港立法會通過,但此後項目興建多次延期和超支,以及内地口岸区轄權爭議,使高鐵至今仍是爭議性議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高鐵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樂隊

香港警察樂隊(英文:Hong Kong Police Band,縮寫:HKPB)於香港主權移交前為皇家香港警察樂隊,隸屬於香港警務處人事及訓練處香港警察學院基礎訓練學校,負責提供各類音樂服務,在警察與公眾及社區關係活動中擔當重要角色,包括參與警務處的會操、警察之夜、會所活動及音樂會等等,年度官方儀式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升旗儀式等等,以至在香港禮賓府舉辦的授勳典禮及官方宴會等等。此外,亦在由其他紀律部隊、政府部門、香港旅遊發展局及香港貿易發展局所舉辦的節目,以至為到慈善團體演出;每年參予活動逾500次。成立以來,香港警察樂隊在香港本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世界各地演出,為東南亞最優秀的警察樂隊之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警察樂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英治時期

#重定向 英屬香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英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視網絡

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香港電視、香港電視網絡或港視;Hong Kong Television Network Limited,英文縮寫:HKTV;、),是香港一間經營網上購物的公司。 2009年,當時名為城市電訊的香港電視網絡向通訊事務管理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至2013年10月15日獲宣佈其申請不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香港電視網絡在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後,於2013年12月20日公布推出流動電視服務及OTT服務,以約1.5億港元收購中國移動香港旗下的擁有流動電視服務牌照的子公司及成立香港流動--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原定計劃於2014年7月1日啟播旗下的首條頻道,惟此後來因為流動電視廣播技術制式法律爭議而未能夠如期推行。2014年4月11日,香港電視網絡再次向通訊事務管理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 2014年11月,香港電視網絡推出網上電視及購物平台,亦會繼續製作節目,並且在網上購物平台上播放。香港電視網絡於2014年11月19日中午12點半在金鐘萬豪酒店舉行網絡電視的開台禮,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應邀出席。香港電視於當日晚上8時啟播,首个播映节目为开台礼半小时节选,緊接播放開台劇《警界線》及《選戰》首集。隨著最後一套首播的自製劇集《開腦儆探》於2015年9月24日播映完畢、2015年12月港視最後的自製節目《Shopping Hero》亦因一眾幕後員工離職停止製作,電視節目製作全面暫停。 2017年2月20日,香港電視網絡宣佈以67.1萬美元收購團購網站Groupon在香港的業務,在3月3日完成交易,其後該網站在6月重新定名為「HoKoBuy」。 2018年3月27日,香港電視網絡宣布撤回免費電視牌照申請,並將當年購得的廣播類流動電視牌照交回予通訊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電視網絡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簡稱會展;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縮寫:HKCEC)是香港的主要大型會議及展覽場地,位於香港島灣仔北岸,是香港地標之一;由香港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擁有,由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每年舉辦7項亞洲最大規模及4項世界最大規模展覽。 2012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CEI Asia magazine》,第10度榮膺亞洲最佳會議展覽中心殊榮。同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第23屆TTG旅遊業大獎中,第4度獲選為最佳會議及展覽中心殊榮。.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Policy address),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所發表的報告,每年發表一次。 在英治時代,香港總督定期向香港立法局宣讀施政報告。由於立法局的年度會期在每年10月開始,所以港督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會在10月立法局復會的第一日。 最初的港督施政報告源自英女王的「」。六七暴動後,港督麥理浩首次於1972年10月18日在立法局解釋施政,直至1976年定名為「Address by the Governor」。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64條要求香港政府「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所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香港行政長官依照舊例,在每年10月立法會復會時宣讀施政報告。但在2002年董建華連任後,以高官問責制需要試行期為由,把原於200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03年1月宣讀,這種做法直至他辭職為止,使200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當曾蔭權當選行政長官後,回復以往慣例,在每年的10月宣讀施政報告,並以立法年度作為施政報告的有效期(例: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施政報告)。,使2005年出現兩份施政報告。當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後,以讓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有充足時間發表意見為由,把原於201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13年1月宣讀,使201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2017年7月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又把施政報告的宣讀時間提前至10月,使2017年再度出現兩份施政報告。.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府總部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 (建築物).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政府總部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主要是指香港主權移交之後,就教育政策及制度上之改革。 近年以來,香港教育改革的討論重點,主要集中在香港中學的教學語言政策、中小學結龍計劃、殺校政策、引進副學士制度、大學學士課程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中學改為六年制、通識教育成為必修科目,以及將香港中學會考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合併成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马尼拉 · 查看更多 »

高官問責制

#重定向 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高官問責制 · 查看更多 »

高禮澤

澤(英文名:Ko Lai Chak,),廣東省南海市南莊鎮(今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人,香港男子退役--選手。高禮澤使用左手直拍反膠打法,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曾與李靜拍檔雙打,被譽為「乒乓孖寶」。現為香港青年隊男隊教練。.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高禮澤 · 查看更多 »

警察機動部隊

警察機動部隊(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英文:Police Tactical Unit,縮寫:PTU,俗稱:Blue Bere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防暴以外,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於大型活動中人群管理、維持內部保安、搜索及拯救及災難支援等等。世界多國防暴警察經常派員到訪香港取經,以警察機動部隊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警察機動部隊 · 查看更多 »

警民衝突

警民衝突,是警察在執法時與民眾之間發生衝突的事件。因應嚴重程度及觀點與角度的不同,警民衝突有時評定為造反、暴動、起義、公民抗命等。在部份國家發生嚴重衝突時,政府可能會調派軍隊配合或取代警方以平息甚至鎮壓衝突事件。.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警民衝突 · 查看更多 »

護理人員

護理人員、護理師,中文常稱作護士,是指經過護理培訓機構的訓練,通過考試,並且領有執照的人士。 在醫療院所執行照護的護理師,他們並不侷限於醫院工作,其工作範圍很大包括診所、衛生所、學校、工廠、甚至居家、社區等等。 理论上,無論男性女性皆可擔任護理人員工作,不過实践活动中明显以女性居绝大多数。護理師們負責照顧生病、受傷的病人的安全與復康、及衛生教育的工作。歷史上最有名的護理人員,包括南丁格爾。.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護理人員 · 查看更多 »

負資產

負資產一詞指當一項被用在抵押保證而取得貸款、惟市值比尚未清還的本金現值還低的資產。這些資產大多數為物業或者土地,亦可能為汽車,或者大型電腦等等物品。 在物業市場內,這種由於物業的市值低於原先用來購買物業的借款(樓宇按揭)的現象,通常在物業價格普遍下跌後發生。這也表示,如果借款人無法還清購買物業所用的款項,貸款人即使把物業沒收或者是轉賣,都不能夠填補差價。借款人最終失去物業的同時,依然負債。 英國(1991年到1996年)和香港(1998年到2003年)在經濟衰退期間都出現負資產的情況。期間失業率上升,樓價下跌,導致銀行或房屋協會在物業價值低於欠款下,紛紛沒收這些按揭中的物業。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資料顯示,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為2003年6月,當時共有約105,697宗負資產按揭,佔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額1,650億港元,按揭金額與抵押的比例為128%,估計這些貸款的無抵押部分約值360億港元,意味著香港銀行單在按揭市場便需承擔360億港元的壞帳風險。.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負資產 · 查看更多 »

超級區議員

#重定向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超級區議員 · 查看更多 »

雞(学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是原鸡属原鸡中被人類驯化而成的亚种,是家畜及家禽中數量最多,分佈也最廣的,2003年的總數超過二百四十億隻,世界上雞的數量比所有其他的鳥都多。家雞最初的馴化作為家禽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肉、蛋等食品,為人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質。.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鸡 · 查看更多 »

鸭,俗称鸭子,是對鸭科部分属鸟类的通用名称,其餘同屬鴨科但不稱作鴨的有天鵝、鵝、雁及鴛鴦等。鴨均为游禽,通常体形比天鹅和鹅小,人们在淡水和咸水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鸭 · 查看更多 »

鹅是經人类驯化的雁類動物,属于家禽。中國家鵝來自於鸿雁,歐洲家鵝則來自灰雁。.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鹅 · 查看更多 »

黃仁龍

黃仁龍(Wong Yan-lung,),祖籍廣東潮州,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資深大律師。他是香港歷來擔任同類職位最年輕者。由於曾就讀於皇仁書院,故又有「皇仁之龍」的美譽(「皇仁」與「黃仁」粵音相同)。.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黃仁龍 · 查看更多 »

轉口港

轉口港是指以從事轉口貿易為主的港口,很多時候專門指東方國家與西方國家轉口貿易。.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轉口港 · 查看更多 »

龍騰燈耀慶千禧

龍騰燈耀慶千禧是香港政府於1999年12月31日跨年夜晚上至2000年1月1日凌晨舉辦,慶祝香港進入2000年(千禧年)的大型跨年慶典活動,於跑馬地馬場中央草坪舉行。節目由香港電台製作,香港賽馬會協辦。無綫翡翠台當晚在跨世紀錄香港同心齊共創, 怡和午炮 荃灣沙咀道運動場及 龍發製藥香港輝黃2000演唱會現場直播。 節目參與人數超過一萬人,由當時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主禮,活動收入用作慈善用途。節目於香港時間晚上7時開始,在場內有多項活動進行,包括花燈展覽、舞龍表演、藝人演出、賽馬及煙花匯演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龍騰燈耀慶千禧 · 查看更多 »

農民

農民指以农业为职业的人,其中包括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自然经济产业为职业的人,又有称牧民、渔民等。 農民则是指世代定居於鄉村地區的居民。農民未必以農業為職業,不過大都以家庭(戶)為單位,具有生產糧食與滿足自我食用需求的能力,但在其他生活方面卻須仰賴外在的大環境,特別是在安全保障的需要上。由於如此,農民們的生活圈往往自成一體,但屬於外在大社會的一個部份,一般稱此獨立卻又依賴的生活群體為農民社會。 在12000年前农业开始发展,而漫长的古代社会史,民众大都从事农业。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近代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的人口从土地上脱离出来。.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農民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集團旗下的繁體中文報紙,有以下兩個版本:.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蘋果日報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赤鱲角

赤鱲角(鱲,粵音讀蠟,laap6;漢語拼音為liè;Chek Lap Kok)是香港西部海域的島嶼,位於大嶼山東涌以北,面積達13.81平方公里,是香港境內第三大島嶼,是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同樣更是民航處及香港機場管理局總部所在地(因兩者總部曾設於金鐘及灣仔區)。 赤鱲角島原是位於大嶼山北岸的多山小島,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於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並於十六世紀初命名為赤鱲洲。該島名由來,相傳是由於該島黃土處處,植物稀疏,似人體赤露上身,廣州話俗稱「打赤肋」。「赤肋」與「赤鱲」粵音相近,因而得名。另一說則認為其島的漁民能捕捉到許多赤鱲(魚類),或形似赤鱲而得名。赤鱲角原有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在興建新機場前送往南丫島棲息;而赤鱲角從前有赤鱲角村,現在已經遷移至東涌,名為赤鱲角新村。 赤鱲角歷史悠久,文物十分豐富,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先民在島上活動;歷經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器時代、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清代,以至九十年代初,一直有人在島上聚居。 島上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先民遺物,也曾出土過唐代灰窰。元朝時期,赤鱲角一帶亦可能有冶'''鐵'''工業。於赤鱲角蝦螺灣,曾被發現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早在七十年代末期,考古人員已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到一九九零年,由於要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於是便進行全面性的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的考古遺物,為研究該島的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 興建新機場時,赤鱲角大部分土地被夷平,剩下東南面過路灣旁的觀景山和白沙咀;經過填海壙充後,成為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另外,赤鱲角西南方的欖洲於填海時,與赤鱲角連體。.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赤鱲角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GBS,JP(Regina Ip Lau Suk-yee;),本名劉淑儀,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長,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入境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策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具爭議性的《基本法23條》(簡稱《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蔑視議員提問,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執意立法23條讓她的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辭職後,葉劉淑儀在2003年赴美國留學,2006年回港,並以政治人物身份加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就社會事務發表意見。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獲建制派支持爭奪馬力逝世後出缺的議席,不過最後被獲泛民主派支持的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在港島區參選,最終成功當選。 2011年8月,葉劉淑儀稱會「犧牲」自己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她認為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均出現嚴重誠信問題,希望參選能給選委和市民多一個選擇。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放棄參選。同年連任立法會議員,其後加入行政會議。 2016年12月14日,新民黨會員大會通過黨主席葉劉淑儀參選行政長官,所以葉劉淑儀在12月15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去行政會議職務,並獲得梁振英批准。12月15日下午,葉劉淑儀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宣布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是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于2017年3月1日宣布退出選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葉劉淑儀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醫療支援隊

#重定向 特別任務連#組織.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醫療支援隊 · 查看更多 »

重奪「公民廣場」行動

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是指2014年9月26日晚上,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發起衝入政府總部東翼迴旋處(坊間稱之為「公民廣場」)的公民不服從行動。在這之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已經發動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進而要求實施真普選。其中罷課學生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的政治改革報告,爭取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廢除香港立法會功能組別,並且要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撤回8月31日就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在罷課集會結束後不久,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突然號召學生衝入「公民廣場」,與此同時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事先部署的成員亦展開突襲行動。 集會人士隨即兵分兩路分別推開香港立法會停車場出入口大門,或者經由立法會綜合大樓旁的通道,攀越3公尺高的圍欄進入已經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封鎖的「公民廣場」。與此同時,抗議學生除了重申先前的罷課訴求外,亦宣布對於行政署突然興建鐵欄以圍封政府總部「公民廣場」的不滿,要求重新開放「公民廣場」予以公眾集會。儘管有約百名學生和市民越過政府總部圍欄再次佔領「公民廣場」,不過在這過程中黃之鋒等13名參與行動人士則遭到警方逮捕。儘管警方多次使用胡椒噴霧嘗試驅離現場示威人士,大量原先參與罷課集會的市民保護廣場內的學生,試圖反包圍現場警方並且阻絕增援警力進入。 同時大量聲援民眾也陸陸續續聚集在「公民廣場」以支援學生,最終警方決定部署防暴警察進駐政府總部。9月27日下午1時20分,警方實施清場行動而總共拘捕74人,年齡則介在16歲至58歲之間。不過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與學民思潮仍號召民眾在當天晚上8時至11時發起集會,要求釋放遭到逮捕的學生。對此警方則在政府總部附近封鎖海富中心和中信大廈行人天橋與多條道路以阻攔市民聲援,並以妨礙公務為由使用胡椒噴霧驅散行人天橋上的市民。不過仍然有大批市民留守在添美道、龍匯道、立法會停車場和中信大廈附近與警方對峙,許多參與集會的民眾市民亦自行準備保護措施,避免受到警方胡椒噴霧的攻擊。 當天晚上,大台表示不包含反包圍警方的群眾,總共有超過50,000人參與集會;後來因為場外反包圍警察人數眾多,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宣佈修正參與人數至80,000人。在集會結束後仍然有許多示威群眾留守而未散去,爾後同樣爭取普遍選舉的大型政治抗爭運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提早在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稍後9·28催淚彈驅散行動引發大量民眾不滿,導致佔領規模擴大至銅鑼灣、旺角等其他地區,進而演變成雨傘革命。不過由於公民不服從行動在重奪「公民廣場」行動中已經展開,因此也有傳播媒體把這行動歸入雨傘革命內。.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重奪「公民廣場」行動 · 查看更多 »

自由行

自由行可以指:.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自由行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金融海嘯

#重定向 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金融海嘯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鋼綫灣

鋼綫灣(英文:Telegraph Bay)位於香港南區沙灣之東南方及瀑布灣之西北方。現時該處已填海成為數--碼港。 鋼綫灣的舊稱為大河灣或大口灣,至少到1940年代仍然如此,但現時大口灣(大口環)指的是沙灣一帶。.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鋼綫灣 · 查看更多 »

雨傘運動

#重定向 雨傘革命.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雨傘運動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電訊盈科

電訊盈科有限公司(簡稱電盈;英語:PCCW Limited(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成立於2000年,是香港最大的電訊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代號是0008,故又俗稱「八號仔」。因它的前身香港電訊曾經是香港唯一的電訊商,故被稱為「老電」。 1994年10月18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以美國預託證券形式上市,但現時已取消上市。 電訊盈科於2000年8月是由盈科數碼動力公司(簡稱盈動)和香港電訊公司合併而成;而當時的「香港電訊」前身為於1925年成立的香港電話公司。 電訊盈科是HKT集團控股公司(HKT)的控股公司。電訊盈科亦持有盈科大衍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以及包括全資附屬公司UK Broadband Limited的海外投資。 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團共聘用來自50個國籍約23,800名員工。 其總部設在香港,業務據點遍及中國、東南亞、歐洲、中東、非洲和美洲國家和地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電訊盈科 · 查看更多 »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简称通缩,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減少,但也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續下降的現象,是一個與通貨膨脹相反的概念。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低于0(负的通货膨胀率)时会发生通货紧缩。请注意通货紧缩与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下降)不同。通货膨胀会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会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上升。通货紧缩時,相同数量的货币可以使人们购买更多的商品。 20世紀前期的美國經濟學家艾文·費雪(Irving Fisher)首次提出「债务沉积-通货紧缩链」,成功地指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了企业债务沉积,进而造成全社会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通貨緊縮是指當市場上的貨幣減少,货币購買能力上升,于是人们向于储存货币而非投资或消费,这导致物价下跌。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导致失業率升高與經濟衰退。 量化宽松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以缓和通货紧缩。.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通货紧缩 · 查看更多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通货膨胀 · 查看更多 »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陳方安生 · 查看更多 »

抵押

抵押(mortgage),亦稱按揭(注意:部分地區或國家之「按揭」制度與「抵押」意義並非全然相同),是指提供私人資產(不論是否為不動產)作為債務擔保的動作,多發生於購買房地產時銀行借出的抵押貸款或在典當商折現非不動產的物品。抵押常在銀行或地產界中使用。 一般,借款可以分為「有抵押借貸」和「無抵押借貸」兩種,而抵押就是屬前者。.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抵押 · 查看更多 »

恒生指數

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是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標,指數由五十隻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計算出來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恒生指數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藍籌股。恒生指數由恒生銀行屬下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及按季檢討,公佈成份股調整。恒生指數是由時任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所創製,關士光因此被譽為「恒指之父」。在關士光的自傳《龍與皇冠:香港回憶錄》(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亞洲皇家學會香港分會的主席羅伯特·尼爾德將恒生指數譽為香港「資本主義的終極衡量標準」。 恒生指數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發報。多年來,恒生指數一直獲引用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指數包括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公司。在推出早期,恒指僅每日報價一次,惟在電腦化洗禮之下,指數早已每十數秒變動接近實時報價,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兩秒報價。.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恒生指數 · 查看更多 »

李嘉誠

李嘉誠爵士(Sir Ka-shing Li,), 出生於中國廣東潮州, 二次大戰後眾多成功企業家之一,俗称“李超人”, 香港著名商人, 曾为亚洲首富及连续多年均蝉联香港首富宝座。他創立的長江集團已成為香港最大企業之一。2017年,胡潤富豪榜公佈李嘉誠的香港首富地位首次被順豐速運創辦人王衛超越,位居第二。 李嘉诚于2018年3月16日,90歲前宣布於2018年5月10日退休。集團董事局主席由其长子李泽钜接任,其次子李泽楷则将获得巨额资金及接任汕头大学校董會榮譽主席一職。.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李嘉誠 · 查看更多 »

李静

李静是一个常见的中文姓名,冠此名的知名人物至少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李静 · 查看更多 »

李澤楷

李澤楷(英文:Richard Li Tzar Kai ,),生于香港,香港富商李嘉誠幼子,李澤鉅之弟,現任電訊盈科主席兼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兼任東亞銀行非執行董事和汕頭大學校董會主席。他是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据2017年3月《富比士》雜誌公佈的全球富豪排名,李澤楷的身家約43億美元,全球排行第385名。2012年5月25日,父親李嘉誠表示他會全力支持李澤楷發展其事業,説明的資金規模會為目前李澤楷現有資產的數倍。.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李澤楷 · 查看更多 »

東涌綫

東涌綫(Tung Chung Line)是香港港鐵營運的一條連接離島區大嶼山東涌站與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的通勤鐵路線,是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東涌綫於1998年6月22日全綫通車,通車時只有6個站,後來南昌站和欣澳站分別在2003年12月16日和2005年6月1日啟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東涌綫 · 查看更多 »

梁錦松

梁錦松(Antony Leung Kam-chung,)祖籍中國廣東順德陳村,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財政司司長,黑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前主席,现任南丰集团主席,兼集团主席兼联合创始人。,新华网。兼 集团主席兼联合创始人身兼香港分會主席。.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梁錦松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梁振英 · 查看更多 »

楊永強

楊永強,OBE(Yeoh Eng-kiong,),前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楊永強 · 查看更多 »

業主

業主,是房地產業權的持有人,他們有些目的是自住如住宅用家,有些是作為投資如炒家,或者生產如工廠的業主,又或者第一手地皮業主如政府,或第一手建築物業主如地產發展商。 業主地位的法律證據,就是合法地持有屋契、地契或田契等,他們分別又稱為屋主、地主或田主。由於按揭借款原因,屋契可能交銀行等作為抵押,所以該銀行在期間也稱為是項物業的「業主」Equitable owner,依據衡平法。.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業主 · 查看更多 »

機場快綫

機場快綫(Airport Express,兩鐵合併前簡稱機鐵,通車前計劃名稱為飛翔快綫)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屬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於1998年7月6日隨著興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正式啟用同時通車,模式上屬機場聯絡軌道系統,連接位於新界離島區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及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共設有5個站。由於這路綫連接了香港國際機場,並以特快形式運行,故得此名。.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機場快綫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洗腦

洗脑或思想控制(brainwashing 或 mind control),透過系統性方法,有意圖地向別人灌輸思想,來符合操縱者的意願,一連串的手法與過程,稱為洗脑。英文「brainwash」意指洗脑,由中文洗脑一詞翻譯而來;沿於上世紀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美國士兵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虜之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改造,獲救之後回到美國,支持中国共產黨政府,於是美國記者Edward Hunter就用「brainwash」一詞來描述此事。 洗脑經常被應用到政治、宗教、商业活動上。洗腦與宣傳大體方法相同,均是讚揚、推廣某事,不同之處在於,洗腦具有強制持續性、與外隔絕性、批判性等特點。 常見如政治洗脑:當權者或獨裁者強制向人民灌輸單一的思想,推崇某政治人物或某執政集團,及指出某些思想是錯誤的,加以批判。在重覆和密集灌輸下,群眾往住不自覺相信了某事或信任某個政治組織;宗教組織透過刊物、活動推廣,造成觀眾思想容易受到影響;商業公司等電視媒體傳達,不斷重複播放推廣其商品或意念,以「謊言多說幾次,就會成為真理」方式,此等宣傳方法都被認為是洗脑,儘管推廣者本身可能沒有非法惡意情事。不過通常惡質的思想,都加予洗腦的貶稱。思想改造能導致群眾有跟從團體、不可質疑、思想推廣、護航言論的一致行為逐步出現。.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洗腦 · 查看更多 »

深港西部通道

深港西部通道(Hong Kong-Shenzhen Western Corridor;拼音:Shēngǎng Xībù Tōngdào),或稱深圳灣公路大橋(Shenzhen Bay Bridge),是來往香港與廣東深圳的第4條跨境行車通道,亦是香港10號幹線、及亞洲公路374號線的一部份,該通道已於2007年7月1日中午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啟用儀式,並於傍晚6時正式通車,以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 深港西部通道和深圳灣公路大橋兩詞同義,但報章常以深港西部通道作總稱,而深圳灣公路大橋一詞則通常在介紹該橋建築時使用,更有人誤以為深港西部通道包括深圳灣口岸在內。.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深港西部通道 · 查看更多 »

淘大花園

淘大花園(英文:Amoy Gardens)是香港一個大型私人住宅項目,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佐敦谷,位置也是牛頭角市中心,是牛頭角區最大型的私人屋苑,而淘大商場也是區內重要商場之一;屋苑前身是淘化大同食品(英文:Amoy Food)的醬油食品工場,Amoy則是廈門的英文舊稱。屋苑建於1980年至1987年,1981年開始入伙,發展商兼大業主為恒隆地產。在過去三十多年內,經多次商業併購出售,除了中文和英文名稱獲得保留之外,今日的淘大花園和淘大商場,不再與淘大食品存有任何關係,只是恒隆地產旗下的地產項目。 它與附近的德福花園及得寶花園,是牛頭角及九龍灣兩區置業熱門樓盤,故被合稱「九龍灣三寶」。.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淘大花園 · 查看更多 »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港元 · 查看更多 »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2018年2月竣工(但未啟用);設計壽命為120年。現為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公里,主桥全长约29.6公里。為桥隧結合結構,包括一条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及四個人工岛。其中,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资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由香港方面建设,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大桥主体部分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港珠澳大橋啟用後,穿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將銳減,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左右,而且不需要繞道深圳和虎門;而港珠澳也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港珠澳大橋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港澳個人遊

港澳個人遊又稱自由行,是一個准許中國大陸居民以個人的方式前往港澳地區旅遊的計劃,自2003年7月28日起推行。一般情況下,只要在計劃範圍內的城市,就可以透過簡單的簽注(特別簽證)手續前往香港及澳門,期間最多可以逗留一週。現時,49座中國大陸城市的居民可以以個人身份到訪香港旅遊。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及農曆新年等中國主要長假期——黃金週,更是港澳個人遊的高峰期。2009年,中央政府准許合資格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年多次訪港「個人遊」簽注(一簽多行)。随着自由行政策的出台,中國大陸旅遊來访香港人次由2002年的638万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的4,075万,佔每年訪港旅客總數的比例由41.2%急升至75%。 自由行被喻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惠及香港经济,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卻製造了不少社會問題。2012年,中國大陸旅客的消費為香港直接帶來261億元的增加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3%。隨著中國大陸旅客逐年增加,社會問題逐步衍生,包括「雙非」、水貨客(造成香港居民的日用品供应短缺、公共服务及交通系统等負荷過重)、通貨膨脹(商铺租金攀升引致物价上涨、零售业为迎合中國大陸旅遊而貨源愈趋单一化)及文化衝突(中港矛盾)等,對香港社會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亦让社会开始反思香港旅游业的接待和承受能力。.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港澳個人遊 · 查看更多 »

月台幕門

月台幕門(platform screen doors, PSDs 或 platform edge doors, PEDs),是指安装在车站月台边缘将行车的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并可多级控制开關的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月台幕门高度均大于2米,低于2米的称为月台閘門。.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月台幕門 · 查看更多 »

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又稱基本工资,是不少國家的勞工政策,為雇主與勞工間可以合法約定的最低薪資金額。雖然最低薪資在許多地方實行,最低工資的利弊仍有許多爭議。 支持者說最低工資會提昇生活水平、減少貧窮、減少貧富差距、提昇社會風氣、以及強迫企業變得更有效率。相對的,反對者說它會提昇貧窮、提昇失業率(特別是低技術或缺乏經驗的勞工)、並且對企業有害。.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最低工資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昂船洲大橋

昂船洲大橋(Stonecutters' Bridge)是香港一座雙塔斜拉橋,原計劃中建成時為世界上跨度最長(1018米)的斜拉橋已被蘇通長江公路大橋超越,而其橋塔是全球首次採用「不銹鋼 + 混凝土」的混合式結構。大橋主跨長1018米,連引道全長為1596米。大橋屬於8號幹線的一部份,並位於青沙管制區內,跨越藍巴勒海峽,將昂船洲和青衣島東南角的9號貨櫃碼頭連接起來,也為往返新界西至港島區的車輛提供另一途徑,從而緩和目前青葵公路擠迫情況。它對香港的港口物流業發展非常重要,也是香港新的建築地標之一,當船隻通過汲水門大橋後可看到整座橋。昂船洲大橋屬青沙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 昂船洲大橋離海面高度有73.5米,而橋塔高度則為298米,兩者都比青馬大橋為高,橋面為三線雙程分隔(含路肩)的快速公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在強風管制措施實施時,車速限制會改為每小時50公里,並封閉中線;隧道交通督導員會禁止高度超過1.6米車輛、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使用昂船洲大橋,駕駛者須改行青馬管制區的青葵公路。.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昂船洲大橋 · 查看更多 »

海洋列車

海洋列車(Ocean Express),是一個位於香港海洋公園園內的雙向登山纜索鐵路系統,列車透過隧道連接海濱樂園(山下——黃竹坑)與高峰樂園(山上——南朗山)兩個區域,往返高峰站與海濱站。列車以探索潛水艇為設計藍本,透過車廂內的多媒體設施,令遊客經歷一次彷彿穿越深海的旅程。全長1,300米,列車可載400人,車程5分鐘,軌距1435mm(標準軌),每小時最高單向載客量為5,000人。海洋列車同時亦令海洋公園成為全球首個擁有三組索道系統之主題公園,即兩條登山纜車及海洋列車。.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海洋列車 · 查看更多 »

施永青

施永青(Shih Wing Ching;),祖籍浙江寧波,上海出生,两歲到香港,是香港的地產代理知名商人,中原地產和中原集团的兩位創辦人之一兼董事局主席,统领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分公司一千余间,员工两万多名。他亦是免費報紙《am730》創辦人、主要投資者、專欄作者。施永青曾任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员、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地产代理监管局成员等公职,並創立施永青基金會關於am730,,AM730'。.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施永青 · 查看更多 »

无线网络

無線網路(Wireless network)指的是任何型式的無線電電腦網路,普遍和電信網路結合在一起,不需電纜即可在節點之間相互連結。無線電信網路一般被應用在使用電磁波的搖控資訊傳輸系統,像是無線電波作為載波和實體層的網路。如:.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无线网络 · 查看更多 »

政務主任

政務主任(英文:Administrative Officer,簡稱AO)是專業的管理通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擔當重要角色。他們會定期被派往各決策局和部門擔任不同職位,制定政府政策,被視為是晉身高級公務員的踏腳石。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許仕仁、林瑞麟及多名前任與現任局長都曾任職政務主任。而大部分現任高層首長級公務員(常任秘書長、署長等)都是來自政務職系。.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政務主任 · 查看更多 »

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

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簡稱愛丁堡廣場碼頭,俗稱舊中環天星碼頭或舊天星碼頭是指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一個已拆卸的渡輪碼頭。它所提供的服務已被中環碼頭(七號和八號)所取代。香港特區政府和部分香港人曾於2006年底爭議碼頭的去留。碼頭香港海事結構編號HP126。.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 · 查看更多 »

數碼港

數碼港()為一個雲集科技與數碼內容業務租戶的創意數碼社區,由香港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所管理。 數碼港的願景是成為亞太區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界的領先樞紐,一直致力專注培育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界的新成立企業及企業家、推動協作以集中資源及締造商機,以及推行策略性發展計劃及合作以促進資訊及通訊科技普及化,藉此推動本地經濟發展。數碼港社區內設有頂尖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設施及先進的寬頻網絡,四座甲級智慧型寫字樓、一間五星級設計酒店及一個商場。.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數碼港 · 查看更多 »

教师

教師(Teacher,中文口語也常稱作老師),又稱作教育工作者、教職員,是大眾對教育從業者的一個稱呼,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專業人員。 普遍來說,教師多任職於教育機構;因應社會需要,亦有家庭教師的私人從業者。在教育上,其職責是傳授學生知識、學習方法和實踐技巧(傳道、授業、解惑)。在不同的時代、地方和文化,對要擔任教師的學歷要求和分類亦隨之不同。在不少國家地區,教師除須具備相應學歷外,並需由有關的教育機關審核及(或)考試才得確認其專業資格。.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教师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2007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07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已於2007年3月25日順利舉行。選舉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進行投票,從一位或多位候選人中選出下一任行政長官。由於立法會修訂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了信任投票制度,即使这次只有一人得到足夠提名,仍然需要投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08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回歸後的第四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1年11月6日舉行。是次選舉重選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12個民選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種票風波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種票風波是指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束後,有傳媒及政黨人合作揭發多宗涉嫌「種票」個案,揭露現行選民登記制度只方便選民登記,不防範虛報住址的漏洞。廉政公署調查後並成功檢控45人,唯事件起源「1屋7姓13票」的8名疑犯獲釋。.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種票風波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超級區議會)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界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在地方選區及功能界別各有一票,即「一人兩票」。.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於2012年3月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政府的首長,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再由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任命,任期5年。 2012年3月25日中午,梁振英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獲得689票,得票率約57%,為歷屆當選行政長官中得票比例最低。.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4年

没有描述。

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和2014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香港特區史香港特別行政區史香港特别行政区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