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指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191 关系: 功能組別功能界別劉健儀劉皇發劉秀成劉江華劉慧卿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區議會功能界別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司徒華吳靄儀吳明林夏佳理大埔 (香港)天主教香港教區天主教會孔教專業會議尖沙咀上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區政府合署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九龍西選區九龍東選區人民大会堂五區總辭五區苦行五散人 (香港立法會)建制派廖成利伊斯兰教張學明張宇人張國柱 (立法會議員)張達明張文光何俊仁何秀蘭何鍾泰佛教余若薇地區直選北京大学喬曉陽唐英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八十後反特權青年公民黨 (香港)公民起動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四季酒店「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石禮謙王國興 (香港)社會民主連線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經濟動力真普選終極普選聯盟甘乃威銅鑼灣莫嘉嫻遮打道道教荃灣荃灣區頭條日報街坊工友服務處饒戈平馮偉華馮檢基香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區議會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孔教學院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島香港工會聯合會香港中国通讯社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香港禮賓府香港立法會香港總商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選舉委員會香港道教聯合會香港青年香港高鐵爭議香港電台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香港政治制度改革詹培忠謝偉俊譚偉豪譚國僑譚耀宗黃大仙黃定光黃容根黃宜弘黃國健黃碧雲黃毓民黃成智霍震霆范徐麗泰郝鐵川胡定旭胡紅玉起錨 (口號)葉劉淑儀葉偉明葉國謙蔡耀昌鄭家富自由黨 (香港)英语雙普選陳健民 (社會學者)陳健波陳偉業陳克勤陳茂波陳鑑林陳淑莊陳日君Facebook林健鋒林大輝林子健林瑞麟林輝李卓人李國寶李國麟李國麟 (議員)李剛 (政治家)李華明李鳳英李柱銘李永達李慧琼梁劉柔芬梁君彥梁家傑梁家騮梁國雄梁美芬梁耀忠梁振英梁愛詩梁智鴻楊甦棣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主党民主黨 (香港)民建聯汉语法学泛民主派洪博培涂謹申港鐵湯家驊潘佩璆明報新华社新九組新界西選區新界東選區新教方剛旺角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政制向前走大聯盟曾鈺成曾蔭權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2年雙普選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扩展索引 (141 更多) »

功能組別

#重定向 功能界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功能組別 · 查看更多 »

功能界別

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內採行的一種非地理選舉制度:.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劉健儀

劉健儀,OBE(Miriam Lau Kin-yee,),祖籍台山,出生於廣州,後來遷居香港,現為自由黨榮譽主席,曾任該黨主席及香港立法會議員(航運交通界)。本身亦是一位執業律師,她信奉天主教。.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劉健儀 · 查看更多 »

劉皇發

劉皇發,OBE(Lau Wong-fat;),人稱發叔、劉皇叔、新界王,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鄉議局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屯門區議會主席及龍鼓灘村村代表,另為仁愛堂創辦人及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成員。劉皇發生於香港新界屯門龍鼓灘村,為新界原居民。 自1980年起他出任新界鄉議局主席,個人擁有至少680幅新界土地,故有「新界土皇帝」或「新界王」之稱,然而,在2010年9月,《明報》揭發他在行政會議上,漏報多項物業買賣,違反申報指引,及後劉皇發公開道歉。 劉皇發在政治上是建制派一員,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2010年亦有支持特區政府之高鐵撥款以及政改方案。他雖為立法會議員,但自1998年擔任以來,從未提出任何動議。他亦甚少出席會議,但會參與重要表決。直至2013年12月4日,立法會大會上討論劉皇發首個動議,內容是反對將西貢大浪西灣村落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最終被否決。在2014至15年的監察報告中,指劉是表現最差的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劉皇發 · 查看更多 »

劉秀成

劉秀成(),出生於澳門,籍貫廣東東莞,香港建築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劉秀成 · 查看更多 »

劉江華

劉江華(Lau Kong-wah,),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前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他曾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及沙田區區議員,並於1998年至2012年擔任立法會議員,2012年12月起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2015年7月接替曾德成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劉江華 · 查看更多 »

劉慧卿

劉慧卿(Emily Lau Wai-hing;),香港政治人物,曾任記者及傳媒人,1991年成為首位經地區直選的女性立法會議員,民主黨首位女性主席,前綫政黨前召集人,1989-1991年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南加州大學電視新聞學士,1976-1991年在香港與倫敦的英語傳媒任記者,包括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部助理編導等。 2016年,劉慧卿宣布不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告別25年的議會生涯。 政治手腕素來強硬,被認為是香港民主派中的「強硬派」,亦堅守立場及原則。自2008年推動前綫與民主黨合併,立場轉向中間靠攏,尤其是在2010年領導民主黨與香港中聯辦達成協議通過政改方案後。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的「十大立法會議員排名榜」長期入榜。與現時的激進民主派相比,雖然政治作風強硬,但她長年堅持「和理非非」的抗爭路線(和平理性,非暴力及非粗口),並對攻擊她的人甚少出惡言(惡意人身攻擊除外)。.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劉慧卿 · 查看更多 »

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

#重定向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區議會功能界別

#重定向 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區議會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俗稱超級區議會界別,是指於香港立法會選舉自2012年起,五個新增的功能界別議席。由民選區議員擁有參選權、提名權,並由全港未有其他功能界別投票權的香港登記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五個議席。選舉形式是名單比例代表制,以全港作為單一選區。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不包括因所屬界別候選人自動當選而失去投票機會的選民,而若本身是其他功能界別的選民若登記了此界別,將會失去其原功能界別的選民資格。區議員必須獲不少於15個民選區議員有效提名,才能夠參選。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的選舉是全港單一選區,得票率及議席因此具有關鍵意義。.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司徒華

司徒華(Szeto Wah;),暱稱「華叔」,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已故前香港民主黨黨鞭及支聯會主席,被喻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及精神領袖。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自1970年代參加社會運動,於1973年出任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首任會長。1978年於九龍城發起反校長貪污的金禧事件而奠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地位。1985年晉身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同年,獲北京政府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9年中国大陆学生运动(六四事件)爆發,司徒華成立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后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司徒華與李柱銘一起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并參與成立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前身),領導推動香港民主政制改革。不少香港人普遍認同他是最早為香港爭取民主的人。 2011年1月2日,推動民主運動多年的司徒華去世,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發表的悼詞中,讚揚他一生熱愛中國及香港,致力推動民主發展。.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司徒華 · 查看更多 »

吳靄儀

吳靄儀博士(Dr Margaret Ng Ngoi-yee.,),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香港執業大律師,曾是立法會法律界功能組別的多屆代表。她亦是香港公民黨、四十五條關注組的成員,也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 根據香港沙田區議會出版的《沙田文物志》,吳靄儀的父親因為長期在香港新界生活,通過入圍酒儀式,被新界沙田大圍村民當成大圍村民。她在加入法律界前,曾經任職香港大學與美國大通銀行,亦在傳播界擔任高職,曾於1986年升任明報副總編輯,1988年任明報督印人。 她除了是一名資深傳媒人以及大律師,也是哲學和文學上的專家,曾撰寫多部金庸小說的評論,她也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哲學博士。.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吳靄儀 · 查看更多 »

吳明林

吳明林(Michael Ng,),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1969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畢業,同年加入《星島日報》。1975年,吳明林獲得香港記者協會「最佳記者獎」,翌年考取獎學金,負笈威爾斯卡迪夫湯普遜基金會修讀財經新聞。 吳明林亦曾到英國BBC電台及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等機構進修。吳明林曾任香港電台新聞部總編輯及總監,1983年擔任香港電台新聞主管,亦是該電台時事節目《城市論壇》、《議事論事》、《頭條新聞》的始創人及第一代節目主持。 1992年,吳明林移民加拿大,吳明林於《溫哥華中文電台》任台長及總經理。1995年回港,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傳媒工作,包括香港電台《九十年代》節目主持人。1998年3月向香港電台辭職,後於新城電台與蕭若元主持節目《平息你的風波》。其後主持的節目有《中環104》、《財雄勢大》及《明茶館》等,現時多以「自由人」身分工作。 2010年6月17日,吳明林主持曾蔭權行政長官與余若薇議員的政改方案電視辯論,當中公眾提問的問題,由主持人吳明林、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及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達明組成的3人小組預先審閱。 2012年3月19日,吳明林主持2012年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時,將其中一位候選人梁振英介紹成梁英年,與同場對手唐英年的名搞亂。同場候選人亦包括民主黨何俊仁。.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吳明林 · 查看更多 »

夏佳理

夏佳理,CVO,OBE(Ronald Arculli,),人稱「夏叔」,中印混血兒,律師,前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行政會議召集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前任香港交易所董事會主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夏佳理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是天主教會在香港設立的教區,現今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由羅馬教廷直接牧養。現任教區主教為楊鳴章主教,為教區第6位華人主教。 現有298位神父和23位執事,64名修士和481名修女,共有34個修會在教區內服務。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40所教堂,31所小教堂和27所禮堂。教區中樞座落於中環堅道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並於座堂毗鄰設有教區中心處理教務、以及香港明愛總部和明愛轄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天主教香港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孔教

#重定向 儒教 (宗教)#.E5.85.B3.E4.BA.8E.E5.AD.94.E6.95.99.EF.BC.88.E5.84.92.E5.AE.B6.E5.AE.97.E6.95.99.E5.8C.96.EF.BC.89.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孔教 · 查看更多 »

專業會議

專業會議是过去香港立法會中的一个由无党派議員组成的建制派功能組別松散政治联盟,成立於英屬香港立法局時期,當時稱為早餐派(因該聯盟的議員都通常在吃早餐時討論政事而得名),2004年第三屆特區立法會改稱泛聯盟,2008年第四屆立法會改稱專業會議。2012年與經濟動力合併,成立新政黨香港經濟民生聯盟。.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專業會議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上水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名称,指:.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區政府合署

#重定向 律政中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中區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香港中聯辦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機構,与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聯辦大樓正式名稱為西港中心,位於西營盤干諾道西160號,與西區警署相隔一街。因為此機構位處西環,故部分香港媒體以「西環」借代之,而被中聯辦扶植的香港非傳統親北京陣營人士則被稱為「西環契仔契女」。另外,中聯辦在上環信德中心、九龍觀塘宏基資本大廈22樓及沙田小瀝源都會廣場分別設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工作部。 中聯辦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的三個機構之一,2000年成立,前身為「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另外分別是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負責香港对外事務)和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負責香港防務)。中聯辦在國內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是廣東聯絡部(地點位於廣州)、深圳辦事處及北京辦事處。.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九龍西選區

九龍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整個九龍半島和新九龍西部以及地理上處於九龍東的啟德,即包括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九龍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九龍東選區

九龍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九龍半島東半部地域,包括黃大仙區及觀塘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九龍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會堂位於中國首都北京市西城区天安門廣場西側,建成於1959年。不僅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地點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和辦公地點,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还对外承接会议与宴请及文艺活动。人民大會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管理。.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人民大会堂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五區總辭 · 查看更多 »

五區苦行

五區苦行是香港部分反對現行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方案之反對陣營示威成員以模仿苦行的方式,向香港市民宣傳反对高铁方案观点之行動,他们認為要「對土地、社區網絡和生命的尊重」,希望通過苦行的方式讓其他市民理解其反對高鐵之理據。.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五區苦行 · 查看更多 »

五散人 (香港立法會)

五散人是2008至2012年間,五名建制派無黨籍香港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員的合稱,分別是譚偉豪、陳茂波、陳健波、梁家騮和林大輝,最初出現於游清源於信報中的專欄「頭文字Y」。他們均是於2008年首次當選,並無正式組織,但會經常會面就不同議題交換意見,並於開會前於立法會附近的中國會共進早餐。.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五散人 (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廖成利

廖成利(Bruce Liu Sing-lee,),綽號老虎仔,香港律師,九龍城(啟德)前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主席 ,1985年起在居住的黃大仙橫頭磡新區當選區議員,直至1999年被民建聯對手擊敗;2002年參選九龍城區議會啟德選區補選並當選,其後於2003年和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於同區連任。1995年立法局選舉擊敗民建聯主席曾鈺成當選成為議員,1997年擔任臨時立法會議員,及後曾多次出選立法會選舉但均敗北,例如.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廖成利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張學明

張學明(Cheung Hok-ming,),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現任大埔區議會當然議員兼主席、新界鄉議局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榮譽會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成員。張學明生於香港新界大埔林村鄉大菴村,為新界原居民,是大埔王肇枝中學及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的畢業生。.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張學明 · 查看更多 »

張宇人

張宇人(Tommy Cheung Yu-yan,),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父張志安,母輩祖籍韓國仁川。畢業於美國佩珀代因大學 (Pepperdine University)。前東區區議會區議員、前香港自由黨副主席、前民政事務委員會主席,前任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及(第五屆)香港立法會(飲食界)議員。 張宇人曾經因為於最低工資立法爭議持有反對意見,建議將最低工資水平訂為20港元以下,被批評為「廿蚊張」。.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張宇人 · 查看更多 »

張國柱 (立法會議員)

#重定向 張國柱 (香港).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張國柱 (立法會議員) · 查看更多 »

張達明

張達明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人:.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張達明 · 查看更多 »

張文光

張文光(Cheung Man-kwong,),暱稱「張文」,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教育界)(1991-2012)、民主黨成員、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成員、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監事會副主席。 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台山,中學畢業於在深水埗大坑東的路德會協同中學及培聖中學,197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社會科學系,主修經濟,副修中文。 2009年5月18日,張文光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以表彰他對大學及社會的卓越貢獻。 2017年,張文光獲中央政府發出回鄉證,是他29年來首次獲發該證,6月以個人身份到訪內地和亡父家鄉廣東台山。於內地期間未覺被人跟蹤。.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張文光 · 查看更多 »

何俊仁

何俊仁(Albert Ho Chun-Ya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中山市,現任支聯會主席,前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議員、民主黨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而他也是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何俊仁 · 查看更多 »

何秀蘭

何秀蘭(Cyd Ho Sau-lan,)。綽號何姨姨、阿Cyd、雞仔蘭,香港政治人物,2004年-2007年度香港島中西區區議員(觀龍選區),香港立法會議員(1998-2004、2008-2016),在任議員期間,擔任泛民會議召集人多年。.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何秀蘭 · 查看更多 »

何鍾泰

何鍾泰,SBStJ(),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第十屆及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前香港立法會議員(1996 - 2012)、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1987 - 1988)。.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何鍾泰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余若薇

余若薇(Audrey Eu Yuet-mee,),香港資深大律師,前公民黨黨魁及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 1993年當上英國御用大律師;1997年中國接收香港主權不久香港居留權的法理基礎引起爭論,在任期間堅持在香港法律制度內解決而不尋求全國人大釋法,自此為人悉知。 2000-2006年建築物上訴審裁處主席,1999-2003年消費品安全上訴委員會主席,2000-2012年三屆立法會議員。,余若薇官方網站。2010年香港政制改革爭議不絕,特首曾蔭權邀請她上電視直播一對一辯論,引起一時風話。2006-2010年是公民黨創黨黨魁,2011年改任黨主席,屬泛民主派。.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余若薇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地區直選是指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地區作為選區分界,選出的議員議席部分。相對於功能界別,地區直選的議員由該區的登記選民投票產生,並由比例代表制 / 最大餘額方法選出議員。於2010年政改投票當中,政府提出地區直選增加5席並獲得通過,2012年起,地區直選議席將增至35席。 由1998年至今,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為五大選區: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一般而言,選區的議席數量將按當區人口決定。而2012年之地區直選分區,仍需要經過本地立法解決。 2012年增加的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雖由三百多萬選民投票選出,但提名權及參選權均限制於現任區議員,原功能組別選民亦不能投選超級區議員,選出的議員法律上是功能界別的議員,而非地區直選。.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地區直選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喬曉陽

乔晓阳,前中國全國人大法律委员會主任委员、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西班牙語專業的喬曉陽與日語專業的李飞同為全國人大法律委员會裡少數外語專業出身的正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喬信明之子。.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喬曉陽 · 查看更多 »

唐英年

唐英年(Henry Tang Ying-yen,),生於香港,籍貫江蘇無錫,香港商人,政治人物,前政務司司長(2007-2011)、財政司司長(2003-2007)。現時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唐英年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八十後反特權青年

八十後反特權青年,是2010年6月出現的組織,目的反對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在香港立法會門外多次舉行撤回政改爛方案集會,其班底源自組織及參予八十後反廣深港高鐵的示威者,及以行動積極參與五區公投運動之義工,和追擊香港特區政府起錨宣傳的示威者。 與八十後反特權青年合作之友好團體還有香港專上學生聯會、AFC、大專2012、大專撐公投聯盟、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公民社會網絡、公民起動、香港公民黨、公共專業聯盟、民主自治實驗、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宗教霸權關注組、社會民主連線、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等。而其友好媒體伙伴包括:FM101、香港獨立媒體、青台、網台聯盟、HKCitizen等。 八十後反特權青年的資金來源自友好團體贊助。.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八十後反特權青年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民起動

公民起動(Civic Act-Up)是香港的政治組織,由香港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成立兼為召集人,主要活躍於灣仔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起動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与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務。中央纪委驻港澳办纪检组同時兼管港澳两个中央政府聯絡辦的紀律檢查工作。.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四季酒店

四季酒店(英文:Four Seasons Hotels)是一家世界性的豪華連鎖酒店集團,在世界各地管理酒店及度假區。四季酒店被《旅遊休閒》雜誌及Zagat指南評為世界最佳酒店集團之一,並獲得AAA 5顆鑽石的評級。 四季酒店集團總部設於加拿大多倫多,1960年由Isadore Sharp創辦,首間酒店設於多倫多市 Jarvis街。微軟公司前CEO比爾·蓋茨、沙特阿拉伯王子阿爾瓦利德是大股東之一。 四季酒店亦設有住宅計劃Residence Club,讓客戶購買旗下度假屋分時使用權。四季酒店旗下度假屋售價甚為高昂。.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四季酒店 · 查看更多 »

「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

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是香港一場於2010年1月1日舉行的遊行,由民主動力和泛民主派聯合主辦。遊行的目的,主要是爭取香港市民的普選權、取消功能組別,也有不少示成者要求釋放劉曉波,要求政府解決雷曼事件,和反對興建廣深港高鐵等。主辦者表示,有三萬人參加遊行,比原先估計的一萬人多三倍。警方則指有9000人「抵達中聯辦」。.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石禮謙

石禮謙(Abraham Shek Lai-him,)是天主教徒,出生於澳門,籍貫廣東順德,在中學時曾修讀六年法語,澳洲悉尼大學文學士及教育文憑。 前土地發展公司總裁,大舜政策研究中心顧問,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為建制派政黨經民聯成員之一,2000年循地產及建造界功能界別‎進入立法會,2004年、2008年、2012年及2016年均以無競爭對手自動當選獲得連任。.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石禮謙 · 查看更多 »

王國興 (香港)

#重定向 王國興 (工聯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王國興 (香港)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

#重定向 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立法會內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

#重定向 香港立法會#事務委員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經濟動力

經濟動力是香港的一个已停止運作的政治組織。.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經濟動力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公民提名)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產生,以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令市民有「真正選擇」。其衍生緣由是因為所提倡的普選與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的普選之理念及選舉程序不同。而稱作「真普選」是為了區別後者之普選。它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問責的政府,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真普選 · 查看更多 »

終極普選聯盟

終極普選聯盟 (Allianc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於2010年1月成立,由13個爭取「終極普選」的香港泛民主派組織組成,召集人為馮偉華,副召集人為蔡耀昌和黃碧雲,現時主要為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爭取最大限度的民主,在香港立法會持有13票。.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終極普選聯盟 · 查看更多 »

甘乃威

乃威(Kam Nai-wai,),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新會,現任香港中西區區議會上環選區議員及註冊社會工作者,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甘乃威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莫嘉嫻

莫嘉嫻(英文: Mok Ka Han,Rosanda,),香港政治人物,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的前主席,曾任香港九龍城區議會馬頭圍選區區議員。其辦事處現設於馬頭圍邨芙蓉樓地下。.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莫嘉嫻 · 查看更多 »

遮打道

遮打道(Chater Road),位於香港中環,現時是一條三線單程行車的道路,是東行方向。遮打道西接德輔道中及畢打街交界,東接美利道止。地底則是港鐵中環站的荃灣綫月台(荃灣綫通車前為修正早期系統使用)。通車初期,車站的英文名稱以遮打道命名為Chater Station,直至港島綫通車後才統一稱為Central Station。道路以香港亞美尼亞裔商人保羅遮打命名。.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遮打道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頭條日報

《頭條日報》創刊於2005年7月,屬星島新聞集團旗下,是繼《都市日報》後第二份在香港出版的免費報紙,亦是星島報業集團出版的第一份免費報紙。《頭條日報》為連續八年全港第一的免費報章。《頭條日報》除了逢週一至六的印刷版本外,並通過不同的網上及移動平台提供電子版本,逢週日及公眾假期亦備有電子報。.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頭條日報 · 查看更多 »

街坊工友服務處

街坊工友服務處(Neighbourhood and Worker's Service Centre),簡稱街工,為一個香港民主派的政黨和新界西地區的社區與勞工綜合服務組織,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 作為一個政黨,街工現時佔1席香港立法會議席及2席葵青區議會議席,為葵青區議會內最大的泛民政黨。現任主席為胡偉忠,副主席則為梁耀忠。其總部設於新界葵涌葵芳邨葵仁樓地下,是少數將核心設在公共屋邨的政治團體。 作為一個地區服務組織,街工旗下設有再培訓教育中心、荃灣教育中心、荃灣豪輝綜合服務中心、勞工(工會)事務組及社區事務組。.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街坊工友服務處 · 查看更多 »

饒戈平

饒戈平,先後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和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他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言論經常引起爭議。.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饒戈平 · 查看更多 »

馮偉華

馮偉華,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馮亦為香港政治人物,終極普選聯盟召集人,現任教協會長,於2010年5月起接任會長。.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馮偉華 · 查看更多 »

馮檢基

馮檢基(Frederick Fung Kin-kee,,自稱政壇李克勤),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政治人物,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1970年代開始活躍於學運,社運及居民運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創會會員,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和泛民飯盒會召集人,他亦從1983年至1995年期間擔任市政局議員。他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馮檢基在1988年首度成為深水埗區議員,1991年首度成為立法局議員。香港回歸後,歷任臨時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2016年落選後,拒絕回應新旧交替的潮流,堅持參加2018年補選,备受批評。.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馮檢基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是香港基督教教會聯合組織,創立於1954年。目標為基督教教會的宣教及見證事務,成員主要是香港人,植根香港。友好組織包括普世教會合一組織,大家分享教會資源,致力發揚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基督教協進會屬於香港選舉委員會宗教界中代表基督教的十個選委,在選舉委員會選舉中經抽籤選出十個選委,但並非只有成員機構的教會會員才可參與選委抽籤。.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簡稱港大民研,是隸屬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研究計劃,於1991年6月成立,研究主任為鍾庭耀。研究隊負責有關研究的設計,包括抽樣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設計、督導、數據分析及報告撰寫。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從2000年開始不再獲得大學資助,以自負盈虧經營,其營運資金主要來自收取委託機構的款項,及未能交代資金來源的款項。.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孔教學院

香港孔教學院(Confucian Academy),為香港一所非牟利的宗教機構,致力宣揚儒家文化。院址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大成街十號,與孔教學院大成小學位處同一地點。.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孔教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簡稱學聯(HKFS),是香港的學生組織,現時由香港其中四所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所組成。學聯的宗旨是本著友好合作精神,團結及代表香港專上學生,在同學間推廣文娛學術活動、增進福利與相互瞭解,提高社會意識,並與外地學生建立關係。學聯曾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創會會員和民間人權陣線的會員,但在退聯風波後已退出。 學聯代表會由各大學學生會選派的代表所構成。常務委員會則由各會員學生會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由其會長或副會長出任)、常務委員會主席及秘書處職員組成。秘書處是學聯的行政機關,由秘書長、副秘書長及其他委任職員組成。.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工會聯合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缩写为HKFTU),簡稱工聯會,成立於1948年,前稱「港九工會聯合會」,是香港的傳統亲共工會,也是一個政治組織,在香港立法會佔有席位。.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工會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国通讯社

香港中国通讯社(Hong Kong China News Agency),簡稱中通社、CNA,于1956年11月13日在香港注册成立,以註冊日起計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通讯社,1986年4月1日起向华文傳媒同时提供文字和图片,2005年8月起發報圖片新聞稿,以報道中國內地新聞為主。該社屬於國僑辦。.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中国通讯社 · 查看更多 »

香港佛教聯合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1945年成立,是香港佛教的一個重要組織。主要目的包括傳揚佛教以及從事慈善事業。其成員有近萬人,包括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和女居士。香港佛教聯合會實際上是一個聯誼會,無權監管非佛聯會寺廟。 現任會長釋智慧。.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佛教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簡稱社總;英文:Hong Kong Social Workers' General Union,縮寫:HKSWGU)成立於1980年2月,首任會長為前區議員麥海華,現任會長為倫智偉。.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商會

香港總商會(簡稱總商會或西商會;The Hong Kong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始創於186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非牟利機構。於創會時,成員有62家,現在會員機構達4,000家,包括跨國企業、香港本地公司及中資機構。 香港總商會亦經常就經濟和工商政策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意見,包括每年提交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意見書。香港總商會是最早提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概念的商界組織,於2000年1月發表報告,提出陆港自由貿易協議的構思。香港總商會在於2005年推出《清新空氣約章》,鼓勵商界企業為清新空氣出一分力。.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總商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

#重定向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委員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香港).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選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道教聯合會

香港道教聯合會於1961年6月成立,為香港六大宗教團體之一。1967年,政府批准本會註冊為有限責任法團,並特准免用「有限」字樣。當時,臨時會址曾設在圓玄學院。.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道教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青年

八十後(80後)在香港,廣義上是指1980年代出生的一代香港人,狹義則是特指那一代人中活躍於社會運動的年青人士。 此詞與中國大陸有關一孩政策的「八零後」相似,但有人認為關係並不密切,並指出此詞首先出現於2009年5月的「80後六四文化祭」的一批文化人,回應陳一諤有關1989年後出生的人士並不關心六四鎮壓的言論,以「八十後」與「自發人士」身分顯示並不忘記六四的意思。同類的名字在陸續出現在其他自主自發的社會活動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青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鐵爭議

香港高鐵爭議是指於2009年下旬香港政府在推動整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計劃時,在財政支出、回收土地,以及是車站選址、設計等問題上,引起了香港社會人士關注與彼此之間的衝突。最終高鐵香港段撥款獲香港立法會通過,但此後項目興建多次延期和超支,以及内地口岸区轄權爭議,使高鐵至今仍是爭議性議題。.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高鐵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簡稱民協(ADPL),是香港一個泛民主派政黨。 民協成立於1986年10月26日,是香港民主派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民協的使命是「促進民主、改善民生」,致力為基層市民爭取權益。民協現有過百名會員,最初活躍地區頗為廣泛,甚至包括港島區,其後香港回歸政權更變、各新黨派創立,漸漸流失支持。現主要集中九龍西一帶,特別是深水埗區,故有「深水埗黨」之稱。.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簡稱政制改革或政改,以1997年为界分为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制度改革。現通常指后者,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落實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上的改動。至今已討論超過二十年。.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詹培忠

詹培忠(,),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廣東潮州市潮安县人,有「潮州怒漢」之稱。.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詹培忠 · 查看更多 »

謝偉俊

謝偉俊(Paul Tse Wai-chun,), 新界原居民,生於香港新界元朗十八鄉瓦窰頭村(由水蕉老圍分支),後搬到九龍。現任香港立法會九龍東議員及香港灣仔區議會樂活選區區議員。他是香港一位家事訴訟律師,多處理家庭離婚案,也是前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旅遊界)議員,新城電台Phone-In節目前主持人、前香港大律師,曾被停牌一年。.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謝偉俊 · 查看更多 »

譚偉豪

譚偉豪(Samson Tam Wai-ho,),香港天使投資脈絡有限公司主席,紫荊厚德商學院聯席院長,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資訊科技界)議員。 他是香港上市公司「快譯通」的創辦人,也曾是傑志體育會會長、香港慈善復康服務機構再生會前總理及本地民間組織社區18(C18)的顧問。他曾擔任其他政府公職,包括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資訊科技)、香港工業總會理事會理事及珠三角工業協會副主席、香港貿易發展局推廣香港創意及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委員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譚偉豪原為廣東省羅定市政協委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譚偉豪 · 查看更多 »

譚國僑

譚國僑(Tam Kwok Kiu,),香港政治人物。現為香港深水埗區議會南山、大坑東及大坑西選區區議員,其辦事處現設於大坑東邨東成樓地下。 曾任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副主席,深水埗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譚國僑 · 查看更多 »

譚耀宗

譚耀宗(Tam Yiu-chung,),香港出生,祖籍廣東惠州市惠陽。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曾任民建聯主席及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譚耀宗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

#重定向 黄初平.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大仙 · 查看更多 »

黃定光

黃定光(Wong Ting-kwong,),綽號「象哥」,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民建聯成員,2004年9月在無競爭對手競逐下,循功能界別自動當選為香港立法會議員(進出口界),並於同年獲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004年、2008年、2012年及2016年,自動當選功能組別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定光 · 查看更多 »

黃容根

黃容根(),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前成員,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漁農界)及大埔區議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容根 · 查看更多 »

黃宜弘

黃宜弘(Philip Wong Yu-hong,)生於福建泉州,前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建制派議員、商人,父親黃克立在二二八事件時任台中市長棄職潛逃被捕入獄「棄職潛逃」語出:,國務院臺灣辦公室轄下中國台灣網,2008年2月19日。後連任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家族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2003年離開立法會時當著5萬示威者面前豎中指粗口手勢,引來學生在學校模仿豎中指,立法會收到560宗投訴「560宗投訴、家長投訴」語出:,香港蘋果日報,2003年7月12日。,此風波令黃宜弘聲名大噪。 黃宜弘學歷屢遭打假,被指誤導立法會「誤導立法會」語出:,東方日報,2009年4月7日。,其取得「博士」學位的加利福尼亞海岸大學及修蘭大學都被揭發是文憑工廠。「皇仁書院、自選監考員、FBI控告詐騙」等語出:,壹周刊第768期,2004年11月25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宜弘 · 查看更多 »

黃國健

黃國健(Wong Kwok-kin;),生於香港,籍貫廣西上林縣,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副會長,前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成員,香港海員工會副主席,香港立法會地方直選(九龍東選區)議員,曾於選舉宣傳活動上扮成火影忍者及黑衣武松、呂奇及財神,因而成為香港著名cosplayer。.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國健 · 查看更多 »

黃碧雲

黃碧雲可以指:.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碧雲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

黃毓民(Raymond Wong Yuk-man,),字誼道,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陸豐,其支持者稱他為教主,又有癲狗、芒果佬等綽號,香港政治人物、資深傳媒人及時事評論員,前立法會議員,前珠海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專科教授兼系主任;亦曾在亞洲電視和商業電台擔任時事評論節目主持,現為普羅政治學苑主席及網上電台MyRadio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 黄曾為激進民主派要員,先後於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創立社會民主連線、普羅政治學苑及人民力量。2008年,時為社民連主席的黃毓民當選為九龍西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後於2010年與公民黨聯合發動「五區總辭」並在補選當中成功重返立法會。2011年1月,黃毓民與社民連決裂,並與陳偉業等另組人民力量;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黃連任立法會議員。 2013年,黃退出人民力量,與泛民主派決裂,轉而支持本土派政團。黃在2014年雨傘革命中支持示威者一方,又曾在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為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助選。黃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作為熱普城聯盟一員參選,最終敗選,結束八年立法會議員生涯。 黃強烈反對中国共产党及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統治,因此主張「全民制憲,重新立約,實現真正『港人治港』」。黃在議員任期內對官僚權貴多有批評,並曾多次於議會與建制派議員、政府官員針鋒相對。他又引入多種議會抗爭模式,例如藉辭職補選發動「變相公投」,以「拉布」阻止「五司十四局」議案通過。 2018年,黃毓民將停刊多年的《癲狗日報》復刊,正式重回傳媒人崗位。.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毓民 · 查看更多 »

黃成智

没有描述。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黃成智 · 查看更多 »

霍震霆

霍震霆(Timothy Fok Tsun-ting,), 生于英属香港, 籍贯广东省番禺市, 已故香港著名爱国商人、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东長子。現任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及多項體育界的公職,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霍震霆 · 查看更多 »

范徐麗泰

范徐麗泰(Rita Fan Hsu Lai-tai,),本名徐麗泰,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早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工作,1983年起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得悉英國將撤離香港後低頭落淚,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議員,任內曾關注香港教育和越南船民問題等事務。范徐麗泰在1992年與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在當年10月辭任所有公職,到1993年,范徐麗泰轉投親共陣營,先後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職,由親「英」變成親「中」。 范徐麗泰於1997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自2005年至2008年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連續為支持度最高的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范徐麗泰 · 查看更多 »

郝鐵川

郝鐵川,祖籍河南省邓州市,衛輝市人,前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現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郝鐵川 · 查看更多 »

胡定旭

胡定旭(),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1976年加入倫敦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00年晉升至安永中國及香港區主席,2004年至2013年擔任醫管局主席,2005年退任安永中國及香港區主席並出任新成立的智經研究中心主席,2008年獲頒金紫荊星章,2010年至今出任香港總商會主席。亦是全國政協常委。.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胡定旭 · 查看更多 »

胡紅玉

胡紅玉(Anna Wu Hung-yuk,),現任競爭事務委員會主席,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和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她是一名天主教徒。 胡紅玉的政治立場比較傾向民主派。2014年,她在14位行會非官守議員中,是僅有拒絕參與反佔中大聯盟簽名運動的兩位議員,另一位是行會召集人林煥光。.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胡紅玉 · 查看更多 »

起錨 (口號)

起錨(Act now)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10年5月29日所提出的口號,寓意「是時候行動」,為2012年政改方案宣傳的主題。「起錨」標誌中:「藍色是代表海洋,『起』字的一撇儼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寓意揚帆起航」。該口號旨在呼籲香港市民支持香港政府所倡議的2012年政改方案,但有部分反對者將「起錨」改為「超錯」以示不滿。經歷為期約一個月的「起錨」宣傳後,2012政改方案最終在6月24日、25日獲得通過。.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起錨 (口號) · 查看更多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GBS,JP(Regina Ip Lau Suk-yee;),本名劉淑儀,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長,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入境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策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具爭議性的《基本法23條》(簡稱《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蔑視議員提問,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執意立法23條讓她的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辭職後,葉劉淑儀在2003年赴美國留學,2006年回港,並以政治人物身份加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就社會事務發表意見。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獲建制派支持爭奪馬力逝世後出缺的議席,不過最後被獲泛民主派支持的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在港島區參選,最終成功當選。 2011年8月,葉劉淑儀稱會「犧牲」自己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她認為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均出現嚴重誠信問題,希望參選能給選委和市民多一個選擇。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放棄參選。同年連任立法會議員,其後加入行政會議。 2016年12月14日,新民黨會員大會通過黨主席葉劉淑儀參選行政長官,所以葉劉淑儀在12月15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去行政會議職務,並獲得梁振英批准。12月15日下午,葉劉淑儀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宣布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是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于2017年3月1日宣布退出選舉。.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葉劉淑儀 · 查看更多 »

葉偉明

葉偉明()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勞工界議員(2008年-2012年),香港工會聯合會權益委員會主任。.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葉偉明 · 查看更多 »

葉國謙

葉國謙(Ip Kwok-him,),前任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區議會(第一))議員。現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董事會非執行董事。葉曾擔任民建聯前副主席(1998年12月至2009年4月)、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禁毒常務委員會委員及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葉國謙 · 查看更多 »

蔡耀昌

蔡耀昌(Tsoi Yiu Cheong Richard,),香港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支聯會副主席、真普選聯盟成員團體代表、民主動力執委、民主黨中委,曾任沙田區區議員。祖籍廣東深圳,中學時期開始參與社運,大學時期支援八九民運並參與「六四」鎮壓後的營救工作。1993年8月被沒收回鄉證,不能踏足內地直至2016年。政界暱稱「阿狗」或「狗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蔡耀昌 · 查看更多 »

鄭家富

鄭家富(Andrew Cheng Kar-foo,),香港出生,籍貫廣東潮州,執業律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前香港數碼電台節目主持。曾任1999年 - 2011年大埔中選區民選區議員。在香港數碼廣播停播風波後轉投網路電台D100,並曾主持節目十級自由Phone及風波裡的茶杯。.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鄭家富 · 查看更多 »

自由黨 (香港)

自由黨(Liberal Party),香港建制派政黨,創立於1993年,前身為啟聯資源中心。前黨主席、立法會議員田北俊一直是自由黨的代表性政治人物。.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自由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雙普選

雙普選可以指:.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雙普選 · 查看更多 »

陳健民 (社會學者)

陳健民博士,(Chan Kin Man,),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報章專欄作家,基督徒。.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健民 (社會學者) · 查看更多 »

陳健波

陳健波(Chan Kin-por,),生於中國大陸,籍貫廣東潮州,香港立法會(保險界)議員,現任慕尼黑再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 Advisory Board Member、曾任慕尼黑再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行政總裁,恒生銀行助理總經理兼保險業務主管,華商保險公會主席及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 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陳智思選擇不角逐連任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結果以60票對52票戰勝另一候選人蔡中虎,成功當選為第四屆香港立法會議員。 在2010年5月19日立法會就檢討職業安全健康及僱員保償制度議案的投票中,有意見認為,陳健波以唯一的一張功能組別反對票,在分組點票制度之下,成功反對總共有33票贊成的議案。令保障打工仔職業安全健康及保償的民生議案不能通過。但其實當日的議案是在功能組別12票棄權、1票反對及9票支持下,由於支持票不過半數,議案才不獲通過,而並非單一張反對票而令議案不通過,然而這一票卻起了指標效果。 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於保險界功能界別自動當選。.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健波 · 查看更多 »

陳偉業

陳偉業(Albert Chan Wai-yip,)綽號「大舊」(在粵語是體型魁梧之意),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曾經留學加拿大。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地方選區),所屬政黨為人民力量。 曾任荃灣區議會(麗興選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同盟及社會民主連線前成員。2012年,他代表人民力量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新界西地區直選,成功當選。.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偉業 · 查看更多 »

陳克勤

陳克勤(Gary Chan Hak-kan,),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出生地及籍貫為中國福建,民建聯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及法律與公共行政學碩士。.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克勤 · 查看更多 »

陳茂波

陳茂波(Paul Chan Mo-po,),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潮州,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香港執業會計師,曾任發展局局長、法律援助服務局主席、華德匡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於2008年至2012年出任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會計界議員,其後於2012年7月29日辭職,於翌日起擔任發展局局長。 2017年1月16日,因應曾俊華辭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獲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委任為財政司司長。.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茂波 · 查看更多 »

陳鑑林

陳鑑林(Chan Kam-lam,),生於廣東潮阳,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九龍東(地方選區),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中央及常務委員。他同時也是前觀塘區議會坪石區區議員。 2015-2016年立法會審議高鐵的超支撥款,雖然有關工程引起不少爭議,但由於泛民主派阻礙表決失敗,有關高鐵超支撥款的議案在民建聯的財委會副主席陳鑑林護航下,獲強行表決通過。.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鑑林 · 查看更多 »

陳淑莊

陳淑莊(Tanya Chan,),香港執業大律師,香港立法會議員,前中西區區議會(山頂選區)民選議員。 陳淑莊是公民黨創黨黨員、外務副主席及前藝人。現時為執業大律師及D100節目主持。政治立場偏向自由主義,要求爭取普選、立法保障市民獲取資訊自由、推動政黨政治、贊成各行各業全面設立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以及推動累進稅制以確保社會資源公平分配,以法治、人權為核心價值。.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淑莊 · 查看更多 »

陳日君

陳日君樞機(His Eminence Cardinal Joseph Zen Ze-kiun, S.D.B.;)為天主教會樞機,慈幼會會士。出生於上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為躲避戰火移居香港,1961年晉鐸,天主教香港教區第六任正權主教;2006年被擢陞為樞機,是香港教區第二位獲此榮銜者。.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日君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林健鋒

林健鋒(Jeffrey Lam Kin-fung,),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南海,香港立法會議員,循功能界別商界(第一),代表香港總商會自動當選進入立法會,亦為行政會議成員及全國政協委員。 林健鋒本身是永和實業董事長,亦是香港總商會理事,香港工業總會理事及珠三角工業協會名譽會長。2011年他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金紫荊星章。 林健鋒之現時擔任之公職還包括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機場管理局成員及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林健鋒 · 查看更多 »

林大輝

林大輝(Lam Tai-fai,),香港出生,祖籍廣東潮州。第四屆及第五屆香港立法會議員(工業界(第二))、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常委、香港體育學院主席及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副主席。2000年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2000年及2004年分別獲香港理工大學頒發大學院士及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2005年獲港府委為太平紳士(JP)、2006年及2012年分別獲授銅紫荊星章(BBS)及銀紫荊星章(SBS)。.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林大輝 · 查看更多 »

林子健

林子健,(Howard Lam Tsz Kin,)香港政治人物,民主党成員,基督路小教會教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政治神學博士研究生。.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林子健 · 查看更多 »

林瑞麟

林瑞麟(Stephen Lam Sui-lung,),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於1978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政務主任,之後曾任職於多個政府部門。2002年起擔任政制事務局局長期間,代表政府推行過不少棘手政策,如政改方案、遞補機制等,由於在政制議題上,林瑞麟跟隨中央政府意志,又常以官腔風格應對,泛民主派指他唯命是從、陳腔濫調,凡事聽命於中央意旨,部分人稱其為「人肉錄音機」、「林公公」。2011年9月,民望處於低位的林瑞麟,在一片爭議聲中代替唐英年出任政務司司長。.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林瑞麟 · 查看更多 »

林輝

林輝(LAM Fai Fred,),旅行家、專欄作家、智庫組織Roundtable Community前總幹事、香港社會運動人士、註冊社工。林於嶺南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後於中文大學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及註冊社工資格。.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林輝 · 查看更多 »

李卓人

李卓人(Lee Cheuk-yan,),上海出生,香港立法會議員(1995年-2016年)、香港第二大工會職工盟秘書長、工黨主席,曾任支聯會主席。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卓人 · 查看更多 »

李國寶

李國寶爵士(Sir David Li Kwok-po,)出生於英國倫敦,祖籍中國廣東鶴山,李佩材家族成員,是大律師李志喜的堂兄,乃天主教徒。現任東亞銀行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股東,香港大學副校監,曾任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會金融界代表議員。他的太太是商人潘迪生胞姊李潘金翠。.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國寶 · 查看更多 »

李國麟

李國麟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國麟 · 查看更多 »

李國麟 (議員)

李國麟教授(Professor Joseph Lee Kok-long,),出生於澳門,籍貫廣東中山,曾就讀筲箕灣官立中學。現任香港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醫院管理局成員,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是立法會泛民主派的成員。 李國麟畢業於澳洲拉托貝大學護理學系,為社會科學哲學博士及註冊護士,在1980年入行當護士。他從事衛生政策研究多年,積極爭取改善護理行業福利,提升醫療水平,現於香港公開大學出任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一職。 政府於2009年7月1日公佈李國麟獲頒授銀紫荊星章。.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國麟 (議員) · 查看更多 »

李剛 (政治家)

#重定向 李刚 (政治人物).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剛 (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李華明

李華明(Fred Li Wah-ming,),香港出生,祖籍上海,註冊社會工作者;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民主黨成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華明 · 查看更多 »

李鳳英

李鳳英 (),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來自勞工界。李鳳英為新界沙頭角原居民,2004年獲邀為鄉議局顧問。.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鳳英 · 查看更多 »

李柱銘

李柱銘,QC(Martin Lee Chu-mi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李柱銘是香港首位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也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港同盟及民主黨主席。 由於他過去長期積極關注及領導香港民主運動,所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他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激進民主派冒起前,他是被針對的目標之一。 李柱銘自1985年已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7年前稱立法局)職務,直至2008年李柱銘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結束其23年議會生涯。.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柱銘 · 查看更多 »

李永達

李永達(Lee Wing-tat,),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惠陽,現任土地監察主席,民主黨中常委,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永達 · 查看更多 »

李慧琼

李慧琼(Starry Lee Wai-king,)香港政治人物,祖籍佛山市南海區西部丹灶鎮,現為民建聯主席、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九龍城區區議員、民建聯中央及常務委員。在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曾擔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李慧琼畢業於五邑司徒浩中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是香港註冊會計師。她是民建聯首位女性主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李慧琼 · 查看更多 »

梁劉柔芬

梁劉柔芬(),生於澳門,籍貫廣東潮陽,前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經濟動力政黨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香港紡織界企業家、政治人物。她歷任青山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香港浸會大學諮議會及校董會會董。.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劉柔芬 · 查看更多 »

梁君彥

梁君彥(Andrew Leung Kwan-yuen,1951年2月24日-),香港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代表工業界(第一),曾擔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職業訓練局主席和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籍貫廣東順德。.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君彥 · 查看更多 »

梁家傑

梁家傑(Alan Leong Kah-kit,),香港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前任黨魁及副主席(內務)、香港立法會議員、泛民會議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代表東九龍。 2014年度香港立法會工務委員會主席(負責批核政府建築工程收支)。在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與官員對質著稱,任內參與調查廉政專員湯顯明隱瞞應酬帳目案、旅遊事務署盛事基金亂花公款案等。 梁家傑任公民黨副主席時,曾參加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稱「要顯示小圈子選舉的不公義」。在該次選舉與爭取連任的曾蔭權一對一競選,兩人在電視直播辯論上針鋒相對,成為一時佳話。是次選舉亦令梁家傑名望大增,後來在2014-2015年,雨傘革命期間成為泛民會議召集人。.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家傑 · 查看更多 »

梁家騮

梁家騮(Leung Ka-lau,),出生於英屬香港,籍貫廣東肇慶,前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醫學界),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醫生,他是首名從香港公立醫院醫生出身的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家騮 · 查看更多 »

梁國雄

梁國雄(Leung Kwok-hung;),綽號“長毛”(Longhair),祖籍廣東增城,香港社會主義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四五行动总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属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民主派,还被认为是香港托派的代表人物。他在2004年首次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迄今已五度當選。但於第五次當選時因宣誓風波被法庭裁定取消議員資格,但其與姚松炎和其他被取消資格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同,並非因主張自決及香港獨立而被取消資格,現正上訴中。 梁國雄曾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成員,信奉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等托洛茨基主义理論。他常穿著印有阿根廷共产主义革命家-zh-cn:切·格瓦拉;zh-hk:捷古華拉-头像的襯衫,配合一頭披肩長发,成了他的招牌形象,故得到「長毛」這個綽號,英國傳媒稱之“Longhair”。他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诗句「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 2017年2月8日,梁國雄宣布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但不久就宣布退选。任職議員期間極力爭取並關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回購公共事業(港鐵,領展,東西隧道等),標準工時,香港最低工資等民生議題。.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國雄 · 查看更多 »

梁美芬

梁美芬博士(Dr.,),祖籍廣東肇慶,職業為香港執業大律師,香港城市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曾任該校法律學院副院長,持有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學士學位,香港大學法律專業證書,英國曼徹斯特(理工)/都會大學英國法律專業共同試課程文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博士學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她現為香港立法會議員,九龍城區議員,西九新動力召集人,專業會議成員。2000年,她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2年,她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九龍西地區直選,成功連任。.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美芬 · 查看更多 »

梁耀忠

梁耀忠(Leung Yiu-chung;),生於香港,籍貫廣東中山,香港立法會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議員,現任葵青區葵芳選區議員,基層團體街坊工友服務處執行監督,香港泛民主派成員,他曾五次當選新界西選區地區直選立法會議員,曾任香港仔工業學校教師。 2016年,他代表街工及泛民主派,參加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最終成功當選。.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耀忠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振英 · 查看更多 »

梁愛詩

梁愛詩(Elsie Leung Oi-sie,),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及香港行政會議成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愛詩 · 查看更多 »

梁智鴻

梁智鴻(Edward Leong Che-hung,),香港出生,外科醫生,曾經出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局議員和醫院管理局主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智鴻 · 查看更多 »

楊甦棣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美國外交官,生於華盛頓特區。就讀衛斯理安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接著進入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臺北處處長和美國駐港總領事。.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楊甦棣 · 查看更多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簡稱民建聯(DAB),前稱民主建港聯盟,是一個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場為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時爭取基層、中產和商界的支持,在此方面與另一建制派政黨工聯會有別。民建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大部分立場與中共中央一致。該黨被民主派人士稱為保皇黨。 前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創黨主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民主党

本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国称为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的政党。.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民建聯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法学

法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特殊的學科,研究法律此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規律。所有的秩序都可以說是一種「法律」,例如自然規律、倫常、邏輯法則或美學,而法學就是研究法律的法則。雖然許多法學家,例如、,認定法學沒有學術性質,然而法學演進至今仍包含有法律哲學、法律史學以及法律科學等三大部門。此外,又因為研究對象都是社會上的現象,因此法學與政治學、經濟學、財政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社會科學有相當程度的密切關連。 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東周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如管子主張:「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在歐美地區的傳統中,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對法學一詞的定義是:「人事和神事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認為法學是人類研究遵從正義而生活的學科。文藝復興時期,法學於大學中備受重視,為當時學術界最具地位的科系之一,與醫學及神學三足鼎立。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先有習俗,然後由倫理分離出法律,最後才有道德,但是相對於習俗與道德,法律具有固定以及強制的特性,也包含人民生活中現實可行的權力,企圖解釋理想世界的應然法則。.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法学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洪博培

洪博培(Jon Meade Huntsman, Jr.,),漢語直譯小乔恩·米德·亨茨曼,是一名美國政治家、商人和外交家,會講流利的中文,曾經在2005年到2009年期間擔任猶他州州長、1992年到1993年期間擔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2009年8月起担任第9任美国驻华大使至2011年4月30日離任。2011年,曾參與共和黨初選,以爭取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提名,但2012年1月即退出競選。 他在白宮的政治生涯從替列根總統擔任特別助理開始,在下一任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任期內則成為商務部副助理和美國駐新加坡大使。後來,以美國貿易代表處成員的身份開展2001年多哈貿易談判,有份促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他也曾經擔任家族經營的亨茨曼集團行政總裁和亨茨曼癌症基金的主席。 擔任州長期間,他兼任西部州長協會的主席,並成為了全美州長協會行政委員會的成員。猶他州在他的領導下,為皮尤慈善信託所稱之「全國管治素質最高的州分」。他在2008年以78%的比率贏得了重選,並以超過80%的滿意度離任州長一職。 2017年10月3日,洪博培向俄罗斯总统普京递交国书,正式出任一职。.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洪博培 · 查看更多 »

涂謹申

涂謹申(James To Kun-sun,),生於香港,香港執業律師,現任立法會議員及油尖旺區議會(奧運選區)區議員,民主黨及其前身香港民主同盟的創黨成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涂謹申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湯家驊

湯家驊(Ronny Tong Ka-wah,),資深大律師,現為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湯家驊在1999年至2001年曾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2004年至2015年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代表新界東選區。前公民黨和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2015年前是泛民主派的一員,曾任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副主席(2012-2015)。退出公民黨後組織民主思路,提出走中間路線,民主思路其後派人參與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但最終落敗。 早在2010年五区公投,他主張泛民應與中央政府溝通,建立互信才能達至普選,多次批評公民黨,引來不少泛民人士不滿,對其立場表示質疑,更獲得建制派人士羅范椒芬「點名」指是可接受的特首人選。在他跟隨公民黨投反對票及否決2015年政改方案後,宣布退出公民黨及辭任議員,湯从根本上是結束與泛民主派的合作關係。.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湯家驊 · 查看更多 »

潘佩璆

潘佩璆醫生(),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勞工界議員(2008年 - 2012年),前任香港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香港醫療人員總工會主席,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前成員,現職九龍觀塘聯合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潘佩璆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新九組

新九組是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時,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所設立的九個新功能界別。.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新九組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新界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新界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方剛

方剛 (Vincent Fang Kang,)祖籍安徽,生於上海,香港製衣商人,前自由黨黨魁。 方剛是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方鏗之弟,其家族於1973年在香港創辦Toppy國際集團,主要銷售女裝成衣服裝,旗下品牌有Toppy、Episode、Colour 18等。 2004年,方剛正式參與政治,代表自由黨在2004年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功能界別選舉中參選,並當選成為議員。2006年7月,香港政府為建議開徵商品及服務稅展開諮詢。方剛聯同20多個零售、飲食等行業組成反銷售稅大聯盟,並出任主席,希望反映香港商界及市民反對銷售稅的民意。2013年1月,他向港府倡議大量輸入外地勞工 。2016年不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方剛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旺角 · 查看更多 »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Constitutional and Mainland Affairs Bureau,缩写:CMAB),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於2007年7月1日成立,負責統籌及促進香港與中國內地更密切的聯繫和合作、不同的地區性合作項目。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香港駐廣東、駐上海和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的運作,及負責確保香港特區的對外事務是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處理,並符合特區的利益;統籌台港事務。政制事務方面,負責推動社會就有關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均由這個部門負責統籌。現任局長為聶德權。.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重定向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歷任首長.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 查看更多 »

政制向前走大聯盟

政制向前走大聯盟,是香港2010年的建制派組織,由支持香港政府《2012年政改方案》人士組成,約有154位發起人及44個發起社團參與,聯盟召集人是鄭耀棠。 政制向前走大聯盟主要組織兩項活動.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政制向前走大聯盟 · 查看更多 »

曾鈺成

曾鈺成教授(Jasper Tsang Yok-sing,),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 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民主建港聯盟創黨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此前曾經擔任香港培僑中學校長,現在為該校及培僑書院校監和培僑小學校董。其弟曾德成為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其與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分別稱為香港政壇的「雙曾」。.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曾鈺成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2年雙普選

2012年雙普選,是指不少香港人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以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同時於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真普選)。此建議由中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會議否決2007和2008年雙普選開始,由親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於2005年5月月中提出,在2005年獲得大部份立法會議員支持,但此建議最終並無被北京接納,而民建聯亦於2007年改為支持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及2020年立法會普選。.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12年雙普選 · 查看更多 »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项针对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产生方法的改革。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當中涉及「三落閘」,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1200人)、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參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數目限在2至3位,以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不實行變動。「8·31決定」是之後雨傘運動的直接導火線。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大批建制派議員在表決前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

新!!: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12年政制方案2012年政改方案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文件2012年香港政制改革2012年香港政改2012政改2012政改方案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文件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