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科学史

指数 科学史

科學史,利用了思想史和社會史兩個面向的歷史研究方法。科學起源於對自然其功能性的實用考量以及纯粹的哲學探究。 雖然科學方法自古便不斷發展,但現代科學方法卻是始自伊斯蘭科學家,海什木(Alhazen)在大約西元1000年左右,運用實驗的經驗法則寫出了一本關於光學的著作《》。然而,現代科學方法在13世紀的歐洲由大學經院哲學的學者所發起科學革命時,方才算發展完全Thomas Wood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uilt Western Civilization, (Washington, DC: Regenery, 2005), ISBN 978-0-89526-038-3,到了16世紀及17世紀早期的發展高峰,現代科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更引領了知識的全面重估。科學方法的發展被某些人(尤其是科學哲學家及實證科學家)認為是太過於基礎而重要的,認為早先對於自然的探索只不過是前科學(pre-scientific),現代科學方法才被他們認為是真正的科學。習慣上,科學史學家仍舊認定早先的科學探索也包含於廣大而充足的科學範疇之中。 數學史、科技史及哲學史則在其各自的條目中描述。數學跟科學很接近但有所區别(至少在現代的觀念上是這樣認為)。科技涉及設計有用的物件和系統的創造過程,跟尋求传统意义上的真理(empirical truth)又有所不同。哲學跟科學的不同在哲學還尋求其他的知識領域,如倫理學,即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都是以既定的事實作爲理論基礎。實際上這些領域都作爲外在的重要工具為其他領域所用。.

331 关系: 加加林动物动物学力学力矩基因工程基因組基督教原子弹历史历法十字軍東征占星术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印度河流域文明口头传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史前時代名家吠陀同文算指君士坦丁堡均變論墨家大學大馬士革鋼天文學奧地利經濟學派婆羅摩笈多实验宏观经济学宇宙宇航员安東尼·范·列文虎克實驗物理學尤利烏斯·凱撒尼古拉·哥白尼尼尔·阿姆斯特朗屠本畯巢元方巴基斯坦巴黎巴斯德消毒法上帝之城不鏽鋼中东中世紀大學中世纪...中体西用中國希腊三角学一神論一行幼发拉底河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当·斯密亚里士多德亞歷山大·布隆尼亞爾人工智能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学人造衛星二十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代数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伊本·赫勒敦伊斯兰教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拉克伦理学伦敦伯特兰·罗素伽利略·伽利莱張仲景弗朗西斯·克里克开封市微积分学微生物学微观经济学德国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德谟克利特供给和需求信息论修道院修昔底德俄罗斯土壤科學圣奥古斯丁地心说地球引力地磁偏角地貌学医学匈牙利化學圓周率國富論分子生物学分工喬治·居維葉哲学哲學史冶金学几何学凱恩斯主義公共关系典範轉移元素元素周期表光学前苏格拉底哲学勞動價值理論勾股定理回归年固体四元玉鉴矿物学火箭理论语言学社会学社会科学神火飛鴉神經外科祖冲之离散数学科学科学哲学科学革命科学方法科學研究科技穆斯林穆斯林世界穆斯林征服埃及穀神星第二次世界大战第谷·布拉赫筹算算学宝鉴算法米爾頓·佛利民精子约翰·道尔顿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翰内斯·开普勒经典力学经线经验主义经院哲学经济学细菌缀术罗吉尔·培根罗伯特·赫尔曼美國羅莎琳·富蘭克林羅馬帝國羅馬教廷真北爆炸疫苗炼金术生物生物地理學生物地質化學循環生态学电子电子工程电信燃素说留基伯物理学牛顿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牛津大學出版社狂犬病直角三角形相对论花拉子密莎草纸遺傳物質遗传学荷马預防醫學行星血细胞血液餘弦西域圖記西塞罗西蒙與舒斯特西方文化馮桂芬观察計算複雜性理論马可·波罗詹姆斯·杜威·沃森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计算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语义学货币主义质量守恒定律路易·巴斯德麥可·法拉第软件工程茅元仪航天飞机阿基米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阿育吠陀阿耶波多阿拉伯帝国阿拉伯语阿拉伯数字蘇聯赫西俄德资本主义葛洪蒂托·李维肌肉蓋亞假說脊髓脱氧核糖核酸重商主义量化自然 (期刊)自然历史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科学自然选择腦脊液色诺芬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艾萨克·牛顿苏颂英国雷达雅典學院 (畫作)老普林尼耿寿昌MarxMcGraw-Hill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Thomas WoodsUmar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技术史柏拉图柏拉图学院查尔斯·达尔文查爾斯·萊爾李善兰李时珍材料科学杠杆板块构造论植物植物学欧里庇得斯歐姆正弦正矢武備志歷史學比魯尼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主义沈括波兰波斯泰奧弗拉斯托斯泰勒斯法国法拉比洋务运动深層生態學演化演化論演繹演绎推理朝觐 (伊斯兰教)朝鲜本草纲目月球指南针戚继光星系海岛算经海什木海王星浑象测圆海镜新凱恩斯經濟學新石器革命新石器时代新柏拉图主义方法論方济各会文字文化史文艺复兴日心说日本日晷旱塢摩亨佐-达罗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意大利愛爾蘭数学数学分析数据库托马斯·库恩拜占庭帝国怛罗斯战役普魯塔克晶体学0 扩展索引 (281 更多) »

加加林

#重定向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新!!: 科学史和加加林 · 查看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科学史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动物学

动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大分支,研究范围涉及动物的形态、生理构造、生活习性、发展及进化史、遗传及行为特征、分布、以及与环境间相互关系。您也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找到动物的分类。專門研究動物學的學者,稱為動物學家。.

新!!: 科学史和动物学 · 查看更多 »

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们与物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新!!: 科学史和力学 · 查看更多 »

力矩

在物理学裏,作用力促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稱為力矩(torque),也就是扭转的力。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力矩能够使物体改变其旋转运动。推擠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 ,而扭转則涉及到力矩。如图右,力矩\boldsymbol\,\!等於径向向量\mathbf\,\!与作用力\mathbf\,\!的叉积。 簡略地说,力矩是一種施加於好像螺栓或飛輪一類的物體的扭轉力。例如,用扳手的開口箝緊螺栓或螺帽,然後轉動扳手,這動作會產生力矩來轉動螺栓或螺帽。 根據国际单位制,力矩的单位是牛顿\cdot米。本物理量非能量,因此不能以焦耳(J)作單位;根據英制单位,力矩的单位则是英尺\cdot磅。力矩的表示符号是希腊字母\boldsymbol\,\!,或\mathbf\,\!。 力矩與三個物理量有關:施加的作用力\mathbf\,\!、從轉軸到施力點的位移向量\mathbf\,\!、兩個向量之間的夾角\theta\,\!。力矩\boldsymbol\,\!以向量方程式表示為 力矩的大小.

新!!: 科学史和力矩 · 查看更多 »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遺傳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组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以产生改良的或新的生物体。可以通过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和复制需要的遗传物质以产生DNA序列,或通过合成DNA,然后插入宿主生物体,以此将新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可以使用核酸酶除去或“敲除”基因。基因靶向是使用同源重组来改变内源基因的不同技术,并且可以用于缺失基因,去除外显子,添加基因或引入点突变。 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体被认为是转基因生物体(GMO)。第一种转基因生物是1973年产生的细菌和1974年的转基因小鼠。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在1982年商业化,转基因食品自1994年以来一直销售。作为宠物设计的第一种转基因生物GloFish于2003年12月首先在美国销售。 遗传工程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研究、农业、工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用于洗衣洗涤剂和药物如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的酶现在在转基因(GM)细胞中制造,实验性转基因细胞系和转基因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正用于研究目的,并且转基因作物已经商业化。.

新!!: 科学史和基因工程 · 查看更多 »

基因組

在生物学中,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包含在该生物的DNA(部分病毒是R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稱基因體(genome)。基因组包括基因和非編碼DNA。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Winkler)首次使用基因组这一名词。 更精确地讲,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DNA序列。例如,生物个体体细胞中的二倍体由两套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套DNA序列就是一个基因组。基因组一词可以特指整套核DNA(例如,核基因组),也可以用于包含自己DNA序列的细胞器基因组,如粒线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当人们说一个有性生殖物种的基因组正在测序时,通常是指测定一套常染色体和两种性染色体的序列,这样来代表可能的两种性别。即使在只有一种性别的物种中,“一套基因组序列”可能也综合了来自不同个体的染色体。通常使用中,“遗传组成”一词有时在交流中即指某特定个体或物种的基因组。对相关物种全部基因组性质的研究通常被称为基因组学,该学科与遗传学不同,后者一般研究单个或一组基因的性质。.

新!!: 科学史和基因組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科学史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原子弹

原子弹又称裂变弹(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组织。第一个裂变(原子弹)试爆释放出的能量为约20,000吨TNT(见三位一体核试爆)的相同的当量。第一个热核(氢弹)试爆释放相同的能量为10,000,000吨TNT的当量。.

新!!: 科学史和原子弹 · 查看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科学史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历法

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曆,或称太阴历,其曆月是一个朔望月,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曆年为一个回归年,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

新!!: 科学史和历法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新!!: 科学史和十字軍東征 · 查看更多 »

占星术

医学占星用的人体解剖-占星关系图. 占星術(Astrology),亦稱占星学、星象學,是用天体的运动和相对位置来占卜人事及地表事件的一种理論。占星术可至少上溯至公元前2000年,植根于系统预测季节性变化和将天体周期解释为神圣传意迹象的传统。许多文明都曾有将重要事件附会于天文事件的传统,而像印度、中国和玛雅等古文明甚至还发展出了复杂的系统,通过天文观测来预测地表事件。可追溯至公元前19-17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并由此传播至古希腊、罗马、阿拉伯世界,并最终传至中西欧地区。当代西方占星术通常与天宫图系统相联系,标榜其能基于天体位置来解释不同人格并预测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多数专业的占星家均依赖于这一系统。 纵观其历史,占星术长期被视为学术传统并普遍存在于学术界中,与天文学、炼金术、气象学和医学关系密切。占星术亦曾流行于政治界;从但丁与乔叟到莎士比亚、洛佩·德·维加和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他们的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曾提到过占星术。 然而,科学革命开始后,占星术已受到广泛质疑;它在理论.

新!!: 科学史和占星术 · 查看更多 »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或稱印度數字系統,是一系列的十进制进位制的记数系统,起源于9世纪的印度。此系统像一种语系,当代的很多文字系统裡的不同记数符号都是起源于此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起源於印度的婆罗米数字,在中世纪时传入中东和西方。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字系统改造了其数字字符。现在还在使用的三大分支是:.

新!!: 科学史和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 查看更多 »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時期,也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时期,是指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約公元前2300年至前1300年之時期。.

新!!: 科学史和印度河流域文明 · 查看更多 »

口头传统

口头传统是一种由口头来一代代传播的文化资料及传统。Vansina, Jan: Oral Tradition as History, 1985, James Currey Publishers, ISBN 0-85255-007-3, 9780852550076; at page 27 and 28, where Vasina defines oral tradition as "verbal messages which are reported statements from the past beyond the present generation" which "specifies that the message must be oral statements spoken, sung or called out on musical instruments only"; "There must be transmission by word of mouth over at least a generation".

新!!: 科学史和口头传统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科学史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科学史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科学史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史前時代

史前時代一般是指人類產生到文字出現之前的時代,意即歷史記載(信史)前的時代。由于各地人類發明文字的時間都有不同,所以史前時代沒有一個適用於各地的特定時間。不過,作為一個泛稱,史前時代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時期。舉例,尚未发现文字记载的石器時代(前250萬年-前4000年)是史前時代,青銅器時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時期完結)以後有文字记载之起就可称为信史時期。中國夏朝就是史前時代。商朝人使用甲骨文,故商朝是信史。 广泛地说,史前时代可以追溯到自宇宙诞生以来至信史時期之前的整个时期,但实用上通常只用来描述自地球上有生命开始后的时期,甚至只描述类人生物出现后的时期Fagan, Brian.

新!!: 科学史和史前時代 · 查看更多 »

名家

名家,是中国先秦時期诸子百家之一, 也是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六家之一。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名家思想包括诠释“实”与“名”来阐述观点,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重要人物有鄧析、公孫龍、宋钘、尹文、惠施等人,其提出的命题包括白马非马、堅白石、合同异等。.

新!!: 科学史和名家 · 查看更多 »

吠陀

吠陀(梵語:वेद;拉丁转译为Veda,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 广义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新!!: 科学史和吠陀 · 查看更多 »

同文算指

《同文算指》是明朝末年李之藻和利玛窦合作翻譯的西方算术译著,有《前編》二卷、《通編》八卷、《别编》一卷,內容包括四則運算與分數。.

新!!: 科学史和同文算指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新!!: 科学史和君士坦丁堡 · 查看更多 »

均變論

均變論(英語:Uniformitarianism,又稱齊一論)是由查理斯·萊爾(Charles Lyell)的《地質學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一書所提出,其理論是以英國人詹姆斯·哈顿(James Hutton)在1785年和1789年所提出的漸變論(Gradualism)所衍伸而來。其思想和漸變論大致相同,且提出了地質時間的概念,也否定了達爾文的天擇說。其中精髓的一句話就是:「現在是通往過去的一把鑰匙」(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表示一切過去所發生的地質作用都和現在正在進行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研究現在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就可以明瞭過去的地球歷史。這樣的思想後來已經有所修正。與其相反的學說是由亞伯拉罕·韋納所提出的災變論(Catastrophism)。.

新!!: 科学史和均變論 · 查看更多 »

墨家

墨家,是中国春秋戰國时期的哲学流派,诸子百家之一。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墨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右派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戰國後期,墨學的影響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 至汉初,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全球三大古典逻辑体系之一,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墨辩》是墨家逻辑的主要著作。.

新!!: 科学史和墨家 · 查看更多 »

大學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新!!: 科学史和大學 · 查看更多 »

大馬士革鋼

大馬士革鋼(Damascus steel),古稱鑌鐵,是一種高碳鋼,現代稱為烏茲鋼,中東大馬士革地區鑄造刀劍所使用的傳統鋼材。 從3世紀到17世紀間,中東地區自印度、斯里蘭卡進口這種鋼材,配合特定鍛造技術打造出刀具,這些刀劍鋒利無比,品質不遜於日本武士刀,其刀身會有一種類似於木紋特殊的紋路,被稱為穆罕默德紋。 大馬士革鋼從冶煉到鍛造對溫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冶煉時溫度不得高於一千度,鍛造時必須低溫(即「冷鍛」)。由於鍛造技術失傳,這種鋼材在18世紀之後消失。 現代冶金學者曾多次試圖重新冶煉出這種鋼材,不過多半失敗。雖然現代工藝已經可以仿造出類似花紋的刀劍,但未能完整重現這種古代的鍛造技術。.

新!!: 科学史和大馬士革鋼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科学史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一種經濟學派,源自19世紀末的奧地利,延續至20世紀的美國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爾·門格爾、歐根·博姆-巴維克、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穆瑞·羅斯巴德和漢斯-赫爾曼·霍普等人。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視為是延續了15世紀以來的經濟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這種理論的正式名稱是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長期以來便提倡一種從這種理論所衍生的解釋方式。人類行為學的方法使得經濟學家們能以此探索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經濟規律,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解釋方式則可以用於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與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認為奧地利學派在研究方法上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是他們的特點。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往往極具爭議性,而且也與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不同,同時奧地利經濟學派也徹底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和政策。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相當廣泛,他們強調經濟的生產階段,並且質疑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 由於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都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因此,主張自由放任的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和客觀主義團體都經常引用奧地利學派思想家的作品,但是要注意上述團體的主張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並不完全相同,如:艾茵·蘭德便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處於競爭關係,客觀主義也對於奧地利學派中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相當警戒。.

新!!: 科学史和奧地利經濟學派 · 查看更多 »

婆羅摩笈多

婆羅摩笈多(ब्रह्मगुप्त,IAST: ,),是一位印度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印度拉贾斯坦邦宾马尔,一生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在生地度过。当时上述地区属于哈尔沙帝国。婆羅摩笈多為乌贾因天文台台长,在他任职期间,書写了两部关于数学和天文学的书籍,當中包括於628年寫成的《》。 婆羅摩笈多是第一個提出有關0的計算規則的數學家。婆羅摩笈多和當時許多的印度數學家一樣,會將文字編排成橢圓形的句子,而且最後會有一個環狀排列的詩。由於沒有提出證明,不知其中的數學推導過程。.

新!!: 科学史和婆羅摩笈多 · 查看更多 »

实验

实验(德语、英语、瑞典语、荷兰语: Experiment),区别于试验,实验是在科学研究中,在設定的條件下,用来检验某种假设,或者驗證或質疑某种已经存在的理论而进行的操作。科學實驗是可以重複的,不同的實驗者在前提一致,操作步驟一致的情況下,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通常实验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发表。(而试验指的是在已知某种事物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用操作。) 「实验」一词,在教育学/教学法文献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因此在这里对实验的定义进行解释和讨论。.

新!!: 科学史和实验 · 查看更多 »

宏观经济学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指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新!!: 科学史和宏观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宇宙

宇宙(Universe)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了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其距離大約為;而整個宇宙的大小可能為無限大,但未有定論。物理理論的發展與對宇宙的觀察,引領著人類進行宇宙構成與演化的推論。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曾經提出宇宙學、天體演化學與,解釋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察。最早的理論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哲學家與印度哲學家所提出。數世紀以來,逐漸精確的天文觀察,引領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以太陽系為主的日心說,以及經約翰內斯·克卜勒改良的橢圓軌道模型;最終艾薩克·牛頓的重力定律解釋了前述的理論。後來觀察方法逐漸改良,引領人類意識到太陽系位於數十億恆星所形成的星系,稱為銀河系;隨後更發現,銀河系只是眾多星系之一。在最大尺度範圍上,人們假定星系的分布,且各星系在各個方向之間的距離皆相同,這代表著宇宙既沒有邊緣,也沒有所謂的中心。透過星系分布與譜線的觀察,產生了許多現代物理宇宙學的理論。20世紀前期,人們發現到星系具有系統性的紅移現象,表明宇宙正在;藉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察,表明宇宙具有起源。最後,1990年代後期的觀察,發現宇宙的膨脹速率正在加快,顯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稱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數質量則以一種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稱做暗物質。 大爆炸理論是當前描述宇宙發展的宇宙學模型。目前主流模型,推測宇宙年齡為。大爆炸產生了空間與時間,充滿了定量的物質與能量;當宇宙開始膨脹時,物質與能量的密度也開始降低。在初期膨脹過後,宇宙開始大幅冷卻,引發第一波次原子粒子的組成,稍後則合成為簡單的原子。這些原始元素所組成的巨大星雲,藉由重力結合起來形成恆星。 目前有各種假說正競相描述著宇宙的終極命運。物理學家與哲學家仍不確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許多人拒絕推測與懷疑大爆炸之前的狀態是否可偵測。目前也存在各種多重宇宙的說法,其中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著與現今宇宙相似的眾多宇宙,而現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新!!: 科学史和宇宙 · 查看更多 »

宇航员

1984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执行第一次无线舱外活动。图片来源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宇航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

新!!: 科学史和宇航员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安東尼‧菲利普斯·范‧雷文霍克(--)是一位荷蘭貿易商與科學家,有光學顯微鏡與微生物學之父的稱號。最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進了顯微鏡以及微生物學的建立。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雷文霍克排名第四。.

新!!: 科学史和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 查看更多 »

實驗物理學

物理學領域中,實驗物理學或實驗物理是直接觀察物理現象,以獲取關於宇宙中從大到小各種資料的學科分類,包含許多類型的子學科。其中各個子學科皆有一相似目標,即是收集並解釋所得到的數據資料。方法上則各異,從很簡單的實驗與觀察,到如同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這樣的複雜實驗都屬於此一分類。.

新!!: 科学史和實驗物理學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科学史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Mikołaj Kopernik,)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哥白尼出生于皇家普魯士,该地区自1466年隶属于波兰王国。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一名医生,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后续几项都没有学历学位)。1517年,哥白尼总结了货币量化理论,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马斯·格雷沙姆之前总结出了劣幣驅逐良幣理论的前身。.

新!!: 科学史和尼古拉·哥白尼 · 查看更多 »

尼尔·阿姆斯特朗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港另有譯作--、岩士唐,美国太空人、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务是双子星座8号,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执行了历史上第一次轨道对接。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在执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阿波罗11号时,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在別的星球上留下脚印的第一人,並和其搭档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个半小时。 成为宇航员之前,阿姆斯特朗曾是美国海军的,參與過朝鲜战争。他后来在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担任试飞员,飞行时间超过九百小时。作为试飞员,阿姆斯特朗飞过F-100“超级佩刀”A型和C型、F-101“巫毒”以及F-104“星”式战斗机,他飞过的其他机型包括X-1B型、X-5、X-15、F-105“雷公”、F-106“三角标枪”、B-47“同温层喷气”、以及KC-135“同温层油船”。 距离阿波罗11号登月点五十公里的阿姆斯特朗环形山就是以阿姆斯特朗的名字命名的。.

新!!: 科学史和尼尔·阿姆斯特朗 · 查看更多 »

屠本畯

屠本畯,字田叔、豳叔,号由叟,浙江鄞縣(今宁波)人,官至福建鹽運司同知。好读书,至老不辍,自稱“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身以当枕席,愁及以当鼓吹”。.

新!!: 科学史和屠本畯 · 查看更多 »

巢元方

巢元方,隋代醫學家。生卒年不詳。曾任太醫博士,後升太醫令。.

新!!: 科学史和巢元方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科学史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科学史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斯德消毒法

巴士德消毒法(Pasteurisation),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於1864年發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暫加熱,來殺死液體中的微生物,以達到保質的效果;確切溫度和時間依照液體的種類和它所含的微生物的性質而不同。现在主要用於牛奶、葡萄酒、啤酒和果汁消毒。.

新!!: 科学史和巴斯德消毒法 · 查看更多 »

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书名或譯作「天主之城」,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當時羅馬城已被哥德蠻族攻破。人們把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咎於基督徒之離棄傳統多神宗教。奧古斯丁覺得有必要著書回應此攻擊,於是提筆寫作此書,時當公元413年。 奧古斯丁在書中說明,羅馬的衰退是肇因於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羅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於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結合於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 本書標題取自《詩篇》第八十七篇第三節:「上帝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是指著祢說的(Gloriosa dicta sunt de te, civitas Dei!)。」本書內容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駁斥對基督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則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

新!!: 科学史和上帝之城 · 查看更多 »

不鏽鋼

不锈钢,閩南語唸作「白鐵」,在冶金學中,是通常含有10%-30%鉻的一類合金鋼的總稱。以重量計算,鉻含量超過10.5%的「鐵合金」。這個名稱源於這種鋼不像普通鋼那樣容易腐蝕生锈。如果含鉻或其他元素比例很低,則只可以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而非不會氧化,具有像銅或鋁的防蝕特色,這種鋼材就並非不鏽鋼而是耐候鋼。鉻與低碳含量相配合,可顯示出明顯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還可以加入镍、钼、鈦、鋁、銅、氮、硫、磷和硒,使其表面會產生防锈的氧化膜,以提高對特殊環境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並賦予特殊性能,從而保護鋼材本身受到外界環境中的空氣(尤指氧氣)、水、某些酸、碱的氧化腐蝕。大多數不锈鋼先在電爐或()中熔化,然後在另一煉鋼爐中精煉,主要為了降低碳含量。在中,將氧和氫的氣體混合物噴入鋼水中。改變氧和氩的比例,通過將碳氧化為一氧化碳而不使昂貴的鉻氧化和損失,來將碳含量降低到控制的水平。因此,在初始的熔化操作中可使用較便宜的原料,如高碳的鉻鐵。.

新!!: 科学史和不鏽鋼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科学史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大學

中世紀大學指的是歐洲中世紀形成的一系列高等教育組織。這些教育組織主要提供神學、法學、醫學和博雅教育。de Ridder-Symoens 1992, pp.

新!!: 科学史和中世紀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科学史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指在清朝末年间的洋务运动所主张的基本思想。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这一思想也陈述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新!!: 科学史和中体西用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科学史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科学史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三角学

三角学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学定義了三角函數,可以描述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而且都是周期函数,可以用來描述周期性的現象。三角学在西元前三世紀時開始發展,最早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廣泛的用在天文量測中,三角学也是測量學的基礎。 三角学的基礎是平面三角学,研究平面上的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分为角的度量、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与差的公式、倍角、半角公式、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解三角形等内容,可能會是單獨的一個科目或是在预科微积分教授,三角函數在純數學及應用數學中的許多領域中出現,例如傅立葉分析及波函數等,是許多科技領域的基礎。 三角学也包括球面三角學,研究球面上,由大圓的弧所包圍成的球面三角形,位在曲率為正值常數的曲面上,是橢圓幾何的一部份,球面三角學是天文學及航海的基礎,也在测量学、制图学、结晶学、仪器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負曲率曲面上的三角学則是雙曲幾何中的一部份。.

新!!: 科学史和三角学 · 查看更多 »

一神論

一神論或一神教(翻譯自monotheism;μόνος),意指認為只存在一個囊括一切的神的宗教和思想,《大英百科全书》的定義為「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但并不否认其他天使、伊斯兰教的精灵等精神体之存在,仅承认唯一精神体的纯粹一神教是不存在的。 從宗教源流和的「創造論」基本教義觀之,埃及法老阿肯那頓所創宗教可能是最早的一神論。 目前存在的一神教主要是亞伯拉罕諸教,又称闪米特諸教,主要的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此外印度的錫克教也是一神教。与一神教相对的是多神教与泛神教,其特點可以分别概括為“相信世界上有不只一个的神”、或“世界上一切皆是神”。 然而二十世紀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亂數等科學發現已證明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唯一真神存在。 婆羅門教認為創造神「婆羅門」(又稱梵天)已完成祂的創造任務,印度境內只有一座梵天廟宇。婆羅門教發展出印度教後,泛神論成為主流傾向。.

新!!: 科学史和一神論 · 查看更多 »

一行

一行禪師(),俗名张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稱為沙門一行、一行阿闍梨,唐人還呼爲「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風水學家,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 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一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

新!!: 科学史和一行 · 查看更多 »

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Euphrates.,الفرات / al-Frat,Fırat)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 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的山区,依赖雨雪补给;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下游在库尔纳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新!!: 科学史和幼发拉底河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图书馆

亞歷山大圖書館,又稱古亞歷山大圖書館,位於埃及亞歷山卓,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由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國王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世紀所建造,後來慘遭火災,因而被摧毀。它實際是什麼模樣無人知曉,因為它連一個石塊實物都沒有留下,今人只能從歷史文獻的零星記載中了解,而大量考古發掘似乎也無確鑿線索。在公元2002年於原址附近重新建立的新亞歷山大圖書館,則是地中海沿岸主要的圖書館及文化中心之一。它同時代表著對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紀念及振興學術文化的嘗試。.

新!!: 科学史和亚历山大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英語:Adam Smith),),又譯亞當·史密斯、亞當·史密夫,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

新!!: 科学史和亚当·斯密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科学史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布隆尼亞爾

亞歷山大·布隆尼亞爾(Alexandre Brongniart,1770年2月5日- 1847年10月7日)是一位法國化學家、礦物學家及動物學家,曾和喬治·居維葉合作。是建築學家亞歷山大-西奧多·布隆尼亞爾之子,植物學家阿道夫-西奧多·布隆尼亞爾之父。 他生長於巴黎,曾是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教員,1800年被任命為重建的廠長。 并創立了塞佛陶瓷博物馆,他在此位置上一直待了47年。 布隆尼亞爾引入了爬行動物的新分類法,寫過數篇關於礦物學及陶瓷藝術的論文,曾研究過三葉蟲並對地層學標記化石做出的一定的貢獻。 1823年被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新!!: 科学史和亞歷山大·布隆尼亞爾 · 查看更多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亦稱機器智能,是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過普通電腦程式的手段實現的人類智能技術。該詞也指出研究這樣的智能系統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如何實現科學領域。同時如此,人類的數量開始收斂及功能逐漸被其取代。 一般教材中的定义领域是“智能主体(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与设计”,智能主体是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的定义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 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範圍極廣。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技术问题。其分支领域主要集中在解决具体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完成特定的应用程序。 AI的核心问题包括建構能夠跟人類似甚至超越的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动和操作物体的能力等。強人工智能目前仍然是该领域的长远目标。目前強人工智慧已經有初步成果,甚至在一些影像辨識、語言分析、棋類遊戲等等單方面的能力達到了超越人類的水平,而且人工智慧的通用性代表著,能解決上述的問題的是一樣的AI程式,無須重新開發算法就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AI完成任務,與人類的處理能力相同,但達到具備思考能力的統合強人工智慧還需要時間研究,比较流行的方法包括统计方法,计算智能和传统意义的AI。目前有大量的工具应用了人工智能,其中包括搜索和数学优化、逻辑推演。而基於仿生學、認知心理學,以及基于概率论和经济学的演算法等等也在逐步探索當中。.

新!!: 科学史和人工智能 · 查看更多 »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巨型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六十亿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的奥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截止到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基本完成(92%)。其中,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大多数政府资助的测序是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的20所大学和研究中心进行。.

新!!: 科学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 查看更多 »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新!!: 科学史和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人造衛星

美國DSP紅外線间谍卫星 ESTCube-1 人造衛星,在不產生歧义的情況下亦稱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通訊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信媒介。雖然通訊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由於能傳輸大量的資訊,而且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因為一個通訊衛星所傳播的地域相當的大;只要三個通訊衛星就能涵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域。.

新!!: 科学史和人造衛星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

#重定向 二十世紀科學演變年表.

新!!: 科学史和二十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20世纪是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各学科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和发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类80%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是20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的。 下面列出了在本世纪的新发现和新发明,以及对20世纪的科学成就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新!!: 科学史和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 查看更多 »

代数

代数是一个较为基础的数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有许多。诸如数、数量、代数式、關係、方程理论、代数结构等等都是代数学的研究对象。 初等代数一般在中學時讲授,介紹代数的基本思想:研究当我们对数字作加法或乘法时会发生什么,以及了解變數的概念和如何建立多项式并找出它们的根。 代数的研究對象不僅是數字,还有各種抽象化的結構。例如整數集作為一個帶有加法、乘法和序關係的集合就是一個代數結構。在其中我們只關心各種關係及其性質,而對於「數本身是甚麼」這樣的問題並不關心。常見的代數結構類型有群、环、域、模、線性空間等。并且,代数是几何的总称,代数是还可以用任何字母代替的。 e.g.2-4+6-8+10-12+…-96+98-100+102.

新!!: 科学史和代数 · 查看更多 »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

伊格納茲·菲利普·塞麦尔维斯(Ignatius Philipp Semmelweis,),匈牙利产科医师,现代产科消毒法倡导者之一。 他在维也纳(1847-1849年)和布达佩斯(1850年)医院产科工作时,经过细致观察,证实了产褥热是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器械受到污染传染产妇引起的败血症;于是他提倡使用漂白粉溶液消毒接生人员的手和器械;后来采用这种方法的医院产褥热死亡率显著减少。 Category:1818年出生 Category:1865年逝世 Category:產科學家 Category:匈牙利德國人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校友 Category:羅蘭大學校友 Category:羅蘭大學教授.

新!!: 科学史和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 · 查看更多 »

伊本·赫勒敦

伊本·赫勒敦(阿拉伯语:ابن خلدون,),全名为阿布·扎伊德·阿卜杜勒拉赫曼·本·穆罕默德·本·赫勒敦·哈德拉米(أبو زيد عبد الرحمن بن محمد بن خلدون الحضرمي.,),出生于今天的突尼斯,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被认为为人口统计学之父。1332年出生于突尼斯,是塞维利亚的阿拉伯贵族的后裔 (8世纪时跟随阿拉伯军队出征到安达卢西亚,后迁到北非)。自幼跟从父亲学习《古兰经》和阿拉伯文,又到宰图那大学学习深造,受到系统的伊斯兰教育。1352年开始从政。1378年写成作《历史绪论》。1406年3月19日在开罗逝世。.

新!!: 科学史和伊本·赫勒敦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科学史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新!!: 科学史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科学史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s)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对应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於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甚麼是正確或錯誤?甚麼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在哲學裏,探討價值的學問稱為價值論,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學的價值與美學的價值。 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

新!!: 科学史和伦理学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科学史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第三代羅素伯爵(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OM,FRS,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在數學哲學上採取弗雷格的邏輯主義立場,認為數學可以化約到邏輯,哲學可以像邏輯一樣形式系統化,主張逻辑原子論。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歐思想,言論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氣,智慧與感受性,代表了諾貝爾獎的原意和精神”。 1921年罗素曾於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新!!: 科学史和伯特兰·罗素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伽利莱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 ;)Drake(1978, p.1).伽利略出生日期用的是儒略曆,當時所有基督教國家都使用這個曆法。義大利及幾個天主教國家於1582年改用公曆。除非特別註明,條目中的日期皆為公曆。,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等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又發表惯性原理阐明,未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不变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Finocchiaro (2007).

新!!: 科学史和伽利略·伽利莱 · 查看更多 »

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历代神仙通鉴》作玑),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與董奉、華佗被并稱為「建安三神醫」。.

新!!: 科学史和張仲景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立克,OM,FRS(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獲獎原因是「發現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對生物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克里克在2004年因大腸癌病逝於美國加州。他的同事克里斯多福·科赫,曾感叹道:“他临死前还在修改一篇论文;他至死仍是一名科学家”。.

新!!: 科学史和弗朗西斯·克里克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科学史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微积分学

微積分學(Calculus,拉丁语意为计数用的小石頭) 是研究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和無窮級數等的一個數學分支,並成為了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歷史上,微積分曾經指無窮小的計算。更本質的講,微積分學是一門研究變化的科學,正如:幾何學是研究形狀的科學、代數學是研究代數運算和解方程的科學一樣。微積分學又稱為“初等數學分析”。 微積分學在科學、經濟學、商業管理學和工業工程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用來解决那些僅依靠代數學和幾何學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微積分學在代數學和解析幾何學的基礎上建立起来,主要包括微分學、積分學。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演绎。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長度、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微積分學基本定理指出,微分和積分互為逆運算,這也是兩種理論被統一成微積分學的原因。我們能以兩者中任意一者為起點來討論微積分學,但是在教學中一般會先引入微分學。在更深的數學領域中,高等微積分學通常被稱為分析學,並被定義為研究函數的科學,是現代數學的主要分支之一。.

新!!: 科学史和微积分学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門學科。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簡單的真核生物。目前,微生物學的最主要工作是用生物化學和遺傳學方法完成的。由於很多病原(像是造成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病毒、真菌、線蟲、細菌)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微生物,微生物學也和病理學、免疫學和流行病學密切相關。微生物學家對生物學和醫學做出過基礎性貢獻,尤其在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

新!!: 科学史和微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有時被稱為價格理論,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經濟體系中最基本單元(個體、企業)的經濟行爲。微觀經濟學重視需求與供給,如何影響個人,達成交易,並形成市場中的均衡價格。另外,自從愛德華·張伯倫和瓊·羅賓遜發展的市場結構理論、一般廠商的生產決策、進行消費決策的消費者行爲等亦跟傳統的供給需求理論,綜合成微觀經濟學的核心課題。微觀經濟學關注人們的決定和行爲影響物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誰負責決定價格、或者反過來,價格怎樣決定物品和服務的供給量和需求量。 微觀經濟學可說是相對于宏觀經濟學,後者關注經濟活動的總體,研究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微觀經濟學也探討政府政策造成對整體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例如稅收水平)。特別是盧卡斯批判的興起之下,大部分宏觀經濟理論建立起本身的“微觀基礎”——即是一些根據微觀經濟理論而作出的基本假設。 微觀經濟學的目的在於透過分析形成衆多物品和服務相對價格的市場機制以及這些有限資源如何配置在不同的用途上,在這裡效率問題並非首要。微觀經濟學並不太重視經濟效率問題,因爲那可從規範經濟學獲得答案。不僅如此,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市場失靈,究竟市場那處無法產生有效率的結果及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描述市場的理論上應當的狀況。這學科的重要範圍包括一般均衡理論、信息不對稱下的市場、博弈論的經濟活動應用和市場系統内的經濟物品彈性問題。.

新!!: 科学史和微观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科学史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ˈdmʲitrʲɪj ɪˈvanəvʲɪtɕ mʲɪndʲɪˈlʲejɪf ,),19世纪俄国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週期性,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新!!: 科学史和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 查看更多 »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希腊语:Δημόκριτος,前460年——前370年或前356年)(Democritus)来自古希腊爱琴海北部海岸的自然派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论”的创始者,由原子论入手,他建立了认识论。 他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世界的本质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不可分割,并不完全一样。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一个自然的原因,这个原因原本即存在于事物的本身。并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理学、论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树。可惜大多数著作都散失了,至今只能看到若干残篇断简,这对理解他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科学虽然也有类似实验解剖这样的科学结论,但是他在哲学上的大部分见解都与经验直接相关,他的原子论是受着水气蒸发以及香味传递等感性直观而依赖哲学思维推测出来的,通过感官的参与,即经验,直接推测了原子论的可能,并由原子论进一步影响认识论等,说他是自然科学家,主要是缘于他对于自然科学起到的奠基作用,但是在哲学领域,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经验论者,在他那个年代的哲学家鲜有严谨依赖科学思维进行哲学结论的人,这是可想而知的。.

新!!: 科学史和德谟克利特 · 查看更多 »

供给和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一個經濟學模型,它被應用作決定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這個模型適用於競爭性市場,而不適用於市場存在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的情況,需求或者供給價格分別跟消費者的需求量和生產者的供給量挂鈎,形成市場兩種力量決定價格和產量的均衡。模型的需求与供应都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需求指大众因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购买要求;而供应就指企業响应大众的购买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供给。 它显示了随着价格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有一則古老的經濟學笑話曾經諷刺道:只要教懂一隻鸚鵡說“供給”和“需求”,牠也能成爲經濟學家。從中可見供給和需求是當代經濟學一個核心課題,而這個課題亦常見於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

新!!: 科学史和供给和需求 · 查看更多 »

信息论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应用数学、電機工程學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涉及信息的量化、存储和通信等。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发展,用来找出信号处理与通信操作的基本限制,如数据压缩、可靠的存储和数据传输等。自创立以来,它已拓展应用到许多其他领域,包括统计推断、自然语言处理、密码学、神经生物学、进化论和分子编码的功能、生态学的模式选择、热物理、量子计算、语言学、剽窃检测、模式识别、异常检测和其他形式的数据分析。 熵是信息的一个关键度量,通常用一条消息中需要存储或传输一个的平均比特数来表示。熵衡量了预测随机变量的值时涉及到的不确定度的量。例如,指定擲硬幣的结果(两个等可能的结果)比指定掷骰子的结果(六个等可能的结果)所提供的信息量更少(熵更少)。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道编码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信息论的基本内容的应用包括无损数据压缩(如ZIP文件)、有损数据压缩(如MP3和JPEG)、信道编码(如DSL))。这个领域处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神经科学和電機工程學的交叉点上。信息论对航海家深空探测任务的成败、光盘的发明、手机的可行性、互联网的发展、语言学和人类感知的研究、对黑洞的了解,以及许多其他领域都影响深远。信息论的重要子领域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算法复杂性理论、算法信息论、資訊理論安全性和信息度量等。.

新!!: 科学史和信息论 · 查看更多 »

修道院

修道院是一类基督教修道場所,由修道院長(abbot)管理的隐修院教堂或以大教堂为中心的寺院建筑群。大修道院一般包括一整套建筑,以适应自给自足的教会组织的需要。 修道院长「abbot」這個詞來自亚拉姆语,其意義是“父親”。他在團體是耶穌基督的代表,由團體中發永願的會士所推選出來的。基本上,他有責任照顧整個團體和其成員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他必須要明智的安排每一個人在團體中特別的職責。除了日常事務的安排,院長也是整個團體神修上的指導者和父親。 這就是隱修的起源:埃及的聖安多尼為首,他們拋棄世上的榮華富貴,離開自己的家庭,到沙漠中專務祈禱。教會史上不少聖人都是來自隱修傳統,像聖額我略那齊盎、聖巴西略、聖金口若望、大馬士革聖若望、聖伯爾納、聖十字架若望、聖大德蘭、聖小德蘭等等。簡單的說,隱修的目的,就是捨棄世界的種種享受,而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專務祈禱,並靠著體力勞動養活自己。可以看作是不流血的殉道。 隱修院的核心:感恩祭典—彌撒聖祭,彌撒聖祭是任何一種天主教隱修院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隱修院自然不例外。天主為人奉獻自己,並臨在於聖言、聖體及聖血中。而修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並藉著分享教會的神聖祭獻,達到默觀與補贖的成果。彌撒時間則每座修院稍有不同。 隱修院的修士們在禮儀、默觀頌讀,個人祈禱和勞動中求得平衡。修士全心尋找天主,度簡樸澹泊、勤勞克苦、靜默的隱修生活,以恆常祈禱,為世界和教會轉求天主。隱修士不出外從事使徒工作,但在隱修院外圍,視修院的人手多寡而定,備有客房提供給靜修的男女使用。隱修院的使命簡單來說就是成為隱修士,完成在基督奧體內的職責,在隱修院內專心致意尋找天主,實行福音的勸諭,並為教會內所有的兄弟姊妹祈禱。基本上,度隱修生活是天主聖神的召叫,全心侍主、愛主,萬事以基督為圭臬,正如聖本篤在其會規上所說:「愛基督在萬有之上」(七十二章)。 勞動也是隱修士們重要的職責,聖本篤會規提及「每座修院要自食其力……幾時他們靠雙手操作度日,才算是真正的隱修士。」因此,每座修院視所處地區的情況及資源,發展出修院特有的事業。例如美國中部的革責瑪尼(Gethsemani)隱修院生產水果蛋糕及乳酪,加州新明谷(New Clairvaux)修院種植核桃及加州李,比利時的隱修院則大多出產啤酒等。 天主教的隱修概念源自於中古世紀,希望透過更專注的隱修,為世人祈禱。一般修士可以在外傳教、行善,但隱修士除了祈禱、默觀、勞動外,不得外出;即使家人見面,也必須事先申請會客時間,看病時才能由他人陪同外出。但大多數隱修院的修士們歡迎來訪的客人一起至聖堂,參與彌撒、祈禱及經課。 不過各隱修院的規範仍有差異,某些隱修院,發過願的修士,幾乎終身不外出。.

新!!: 科学史和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前460年至前455年间—约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傳世,該書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因为修昔底德对史料搜集和对因果分析方面严谨的态度,故被称为“科学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亦是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派的创始人,认为个体的政治行为与其所引起的国际政治关系均建构于恐惧与自我利益之上,并受二者调整。修昔底德希望通过认知人性,从而解释诸如瘟疫、屠杀等灾难中人的行为。 今日,修昔底德的著作仍在被世界各地的高校和军事学院研究。其《米洛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伯利克里葬礼致辞》(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亦在政治理论、历史和古典研究领域被广泛参阅。.

新!!: 科学史和修昔底德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科学史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壤科學

土壤科學是土壤作為自然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研究,包括土壤形成,分類和映射;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和肥力性質;以及與使用和土壤管理有關的這些性質。 有時,涉及土壤科學分支的術語,如土壤學(土壤的形成、化學、形態和分類)和土壤生態學(土壤對生物體,特別是植物的影響)用作土壤科學的同義詞。與這個學科相關的名稱的多樣性與各種相關的關聯有關。工程師、農業學家、化學家、地質學家、地理學家、生態學家、生物學家、微生物學家、林業、公共衛生、考古學家,都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土壤和土壤科學的進步。 土壤科學家對如何在人口不斷增長,可能的未來水危機增加人均和土地退化的世界中如何保護土壤和可耕地感到關切。.

新!!: 科学史和土壤科學 · 查看更多 »

圣奥古斯丁

#重定向 希波的奥古斯丁.

新!!: 科学史和圣奥古斯丁 · 查看更多 »

地心说

地心说(或稱天动说),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環繞著它而運行的學說。 由於古代人缺乏足夠的宇宙觀測數據,以及懷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因此他們誤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體都是繞著它而運行的。古希臘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將地心說的模型發展完善,且為了解釋某些行星的逆行現象(即在某些時候,從地球上看那些星體的運動軌跡,有時這些星體會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論,即這些星體除了繞地軌道外,還會沿著一些小軌道運轉。後來,天主教教會接納此為世界觀的「正統理論」。 托勒密的理論能初步的解釋從地球上所看到的現象,但是在文藝復興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支持日心說的證據逐漸出現,且有些證據無法以地心說解釋,地心說逐漸占了下風。在現代世界,支持地心說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新!!: 科学史和地心说 · 查看更多 »

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是因地球本身質量而具有的引力。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示符号為g,近似地等于每平方秒9.8米或每平方秒32英尺。這表示,當忽略空氣阻力時,物件在地球表面上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為 9.8 m/s2。 換言之,靜止物件下落一秒後的速度為9.8m/s,兩秒後為19.6 m/s,如此類推。地球本身也受到下落物體等值的吸引力加速,也就是說地球會朝著下落物體的方向加速移動,但是地球質量遠大於下落物的質量,所以下落物對地球的加速度非常小。 地球引力又稱地心引--力或地心吸力,但這是不正確的,物理學上沒有此說法。.

新!!: 科学史和地球引力 · 查看更多 »

地磁偏角

地磁偏角是指地球上任一处的磁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当地磁北向实际偏东时,地磁偏角为正,反之为负。.

新!!: 科学史和地磁偏角 · 查看更多 »

地貌学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新!!: 科学史和地貌学 · 查看更多 »

医学

醫學是以診斷、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應用科學。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复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医学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体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随着醫學模式的转变,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 在人類社會中,醫學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现代医学起源於17世紀科學革命後的歐洲,以科學的过程及办法來進行醫學治療、研究與驗證。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在現代醫學興起前發展的醫學,稱為傳統醫學;現代則以替代醫學的形式在科学医学尚未普及的地区繼續存在。.

新!!: 科学史和医学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科学史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研究的對象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聯。傳統的化學常常都是關於兩種物質接觸、變化,即化學反應,又或者是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這些變化有時會需要使用電磁波,當中電磁波負責激發化學作用。不過有時化學都不一定要關於物質之間的反應。光譜學研究物質與光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並不涉及化學反應。准确的说,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原子团在内的核-电子体系。 「化學」一詞,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之意。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化學如同物理皆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科學。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門的核心,連接物理概念及其他科學,如材料科學、纳米技术、生物化學等。 研究化學的學者稱為化學家。在化學家的概念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或比原子更細小的物質組成,如電子、中子和質子。但化学反应都是以原子或原子团为最小结构进行的。若干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构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分子、離子或者晶體。 當代的化學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學門,通常每一位化學家只專精於其中一、兩門。在中學課程中的化學,化學家稱為普通化學(Allgemeine Chemie,General Chemistry,Chimie Générale)。普通化學是化學的導論。普通化學課程提供初學者入門簡單的概念,相較於專業學門領域而言,並不甚深入和精確,但普通化學提供化學家直觀、圖像化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專業化學家,仍用這些簡單概念來解釋和思考一些複雜的知識。.

新!!: 科学史和化學 · 查看更多 »

圓周率

圓周率是一个数学常数,为一个圆的周长和其直径的比率,约等於3.14159。它在18世纪中期之后一般用希腊字母π指代,有时也拼写为“pi”()。 因为π是一个无理数,所以它不能用分数完全表示出来(即它的小数部分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然,它可以用像\frac般的有理数的近似值表示。π的数字序列被認為是随机分布的,有一种统计上特别的随机性,但至今未能证明。此外,π还是一个超越数——它不是任何有理数系数多项式的根。由於π的超越性质,因此不可能用尺规作图解化圆为方的问题。 几个文明古国在很早就需要计算出π的较精确的值以便于生产中的计算。公元5世纪时,南朝宋数学家祖冲之用几何方法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大约同一时间,印度的数学家也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5位。历史上首个π的精确无穷级数公式(即π的莱布尼茨公式)直到约1000年后才由印度数学家发现。在20和21世纪,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计算机的计算使得π的精度急速提高。截至2015年,π的十进制精度已高达1013位。当前人类计算π的值的主要原因为打破记录、测试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高精度乘法算法,因为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对π的精度要求都不会超过几百位。 因为π的定义中涉及圆,所以π在三角学和几何学的许多公式,特别是在圆形、椭球形或球形相關公式中广泛应用。由于用於特征值这一特殊作用,它也在一些数学和科学领域(例如数论和统计中计算数据的几何形状)中出现,也在宇宙学,热力学,力学和电磁学中有所出现。π的广泛应用使它成为科学界内外最广为人知的常数之一。人们已经出版了几本专门介绍π的书籍,圆周率日(3月14日)和π值计算突破记录也往往会成为报纸的新闻头条。此外,背诵π值的世界记录已经达到70,000位的精度。.

新!!: 科学史和圓周率 · 查看更多 »

國富論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全名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苏格兰经济学家暨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其首份中文译本是來自翻译家嚴復的《原富》。.

新!!: 科学史和國富論 · 查看更多 »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对生物在分子層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

新!!: 科学史和分子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分工

分工指個人、公司、國家或地區都負責自己所擅長的工作。由於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產量及產品質素也相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因而得以改善,分工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里程碑。孟子所講的「一日之所需 ,百工斯為備 」,一天的所需,都是別人辛苦,靠百種職業去完成。人與人互相依賴、學習,達到成長學習的效果。.

新!!: 科学史和分工 · 查看更多 »

喬治·居維葉

喬治·利奧波德·克雷蒂安·弗列德里克·達戈貝爾·居維葉男爵(Baron Georges Léopold Chrétien Frédéric Dagobert Cuvier;),簡稱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法國博物學家、比较解剖学家 與動物學家,也被称为“古生物学之父”。為博物學家弗列德利克·居維葉(Frédéric Cuvier)之兄,为19世紀早期的巴黎科學界名人之一。他在动物和化石方面的研究开启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领域。 居维叶的研究被认为是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的基础,他扩展了卡尔·林奈分类法,将门分入不同的纲,并将化石和动物纳入分类系统。 居维叶是最早确认了生物灭绝的生物学家。在他1813年的《对地球理论的论文》()中,提出新的物种在周期性的灾难性的洪水后产生。他是19世纪初灾变论学说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者。 他与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对巴黎盆地地层的研究确立了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其他成就包括,确认了在美国发现的类似大象的骨头属于一种灭绝的动物,并将其命名为乳齿象;在巴拉圭挖掘的大骨骼是大地懒,一种巨大的史前地面树懒;命名了翼龙;描述了水生爬行动物沧龙。并且他第一个提出史前地球由爬行动物(而非哺乳动物)占据主导地位。 居维叶也因为强烈反对进化理论而闻名。在达尔文的理论提出之前,进化论的主要支持者为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居维叶支持进化的证据不足,当时的证据只能证明周期性的创造和因洪水等自然灾害破坏生命形式的生物集群灭绝。在1830年,居维叶和若弗鲁瓦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体现了当时生物学界的主要分歧——动物结构究竟是由于功能还是(进化)形态学决定的。居维叶支持动物结构由功能决定,因此反对拉马克等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819年,他被授予終身貴族以纪念他的科学贡献。此后,他被称为居维叶男爵。1832年因霍乱在巴黎死亡。 居维叶一些最有影响力的追随者包括美国的路易士·阿格西和英国的理查德·欧文。居维叶的名字被刻在是埃菲尔铁塔上,为埃菲尔铁塔上的72个名字之一。.

新!!: 科学史和喬治·居維葉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科学史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哲學史

哲學史是哲學思想和觀念的研究歷史。具體涉及到哲學史的問題可能包括(但不限於):哲學在歷史上如何變化?推動思想發展的歷史背景?可以從以前的歷史哲學文本理解到什麼? 所有的文化(無論是史前,中世紀,或現代,東方的,西方的,宗教的或世俗的) 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理念,並通過繼承或獨立發現來建立理論。這種理論包含不同的思想,例如(但不限於)理性主義(通過邏輯建立理論),經驗主義(通過觀察建立理論),甚至可以通過信仰跳躍,希望和繼承(如超自然哲學和宗教)。.

新!!: 科学史和哲學史 · 查看更多 »

冶金学

冶金学(metallurgy)屬於材料科學,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并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学科。冶金学也研究金属、金屬互化物或其混合物(稱為合金)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冶金學也是一門金屬的技術,有關金屬製造的科學,也和金屬零件的工程特性有關。金屬的製造包括從礦石中提煉金屬,以及金屬混合物(或金屬和其他元素的混合物)以製造合金。冶金學和金屬加工的工藝不同,不過金屬加工和冶金學有關,正如隨著技術的發展,醫學和醫學科學有關一樣。 冶金学可以分為鋼鐵冶金學(有時也稱為黑色冶金學)及非鐵金屬冶金學(有時也稱為有色金屬冶金學)。鋼鐵冶金學是有關鐵的合金及其製造,而非鐵金屬冶金學是以不含鐵的合金及其製造為主,世界上的金屬生產中,鐵、鈷、鎳及其有關合金的黑色金屬佔了95%.

新!!: 科学史和冶金学 · 查看更多 »

几何学

笛沙格定理的描述,笛沙格定理是欧几里得几何及射影几何的重要結果 幾何學(英语:Geometry,γεωμετρία)簡稱幾何。几何学是數學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形狀、大小、圖形的相對位置等空間区域關係以及空间形式的度量。 許多文化中都有幾何學的發展,包括許多有關長度、面積及體積的知識,在西元前六世紀泰勒斯的時代,西方世界開始將幾何學視為數學的一部份。西元前三世紀,幾何學中加入歐幾里德的公理,產生的欧几里得几何是往後幾個世紀的幾何學標準。阿基米德發展了計算面積及體積的方法,許多都用到積分的概念。天文學中有關恆星和行星在天球上的相對位置,以及其相對運動的關係,都是後續一千五百年中探討的主題。幾何和天文都列在西方博雅教育中的四術中,是中古世紀西方大學教授的內容之一。 勒內·笛卡兒發明的坐標系以及當時代數的發展讓幾何學進入新的階段,像平面曲線等幾何圖形可以由函數或是方程等解析的方式表示。這對於十七世紀微積分的引入有重要的影響。透视投影的理論讓人們知道,幾何學不只是物體的度量屬性而已,透视投影後來衍生出射影几何。歐拉及高斯開始有關幾何物件本體性質的研究,使幾何的主題繼續擴充,最後產生了拓扑学及微分幾何。 在歐幾里德的時代,實際空間和幾何空間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但自從十九世紀發現非歐幾何後,空間的概念有了大幅的調整,也開始出現哪一種幾何空間最符合實際空間的問題。在二十世紀形式數學興起以後,空間(包括點、線、面)已沒有其直觀的概念在內。今日需要區分實體空間、幾何空間(點、線、面仍沒有其直觀的概念在內)以及抽象空間。當代的幾何學考慮流形,空間的概念比歐幾里德中的更加抽象,兩者只在極小尺寸下才彼此近似。這些空間可以加入額外的結構,因此可以考慮其長度。近代的幾何學和物理關係密切,就像偽黎曼流形和廣義相對論的關係一樣。物理理論中最年輕的弦理論也和幾何學有密切關係。 几何学可見的特性讓它比代數、數論等數學領域更容易讓人接觸,不過一些几何語言已經和原來傳統的、欧几里得几何下的定義越差越遠,例如碎形幾何及解析幾何等。 現代概念上的幾何其抽象程度和一般化程度大幅提高,並與分析、抽象代數和拓撲學緊密結合。 幾何學應用於許多領域,包括藝術,建築,物理和其他數學領域。.

新!!: 科学史和几何学 · 查看更多 »

凱恩斯主義

#重定向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 科学史和凱恩斯主義 · 查看更多 »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或称公众关系、機構傳訊,通常簡稱PR或公关,是指有关著名人物、商业机构、政府、非牟利机构等各种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其认识,以树立良好形象、取得公众的理解及支持。 在职业上,公共关系部门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 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公关关系是企业机构唯一一项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 由於社會上的分工越來越細,公關人員的重要性愈顯增加,許多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公共關係學系,為社會培養不同領域的公關人才。公关行业的性质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大众媒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隨著多媒體應用的普及,無論是企業或公營機構都開始利用多個社交平台作傳訊用途,正因訊息在網絡上的傳遞快,大大增加公關危機的機會。在香港,網民戲稱公關災難為「關公災難」。.

新!!: 科学史和公共关系 · 查看更多 »

典範轉移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或思角转向,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国科学史及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的代表作之一《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這個名詞用來描述在科學範疇裡,一種在基本理論上從根本假設的改變。這種改變,後來亦應用於各種其他學科方面的巨大轉變。 範式轉移可理解为,铸造原始範模或DNA模板的性質的轉移,paradigm不是被動為人模仿的example(例子、子範),是主動的母範。.

新!!: 科学史和典範轉移 · 查看更多 »

元素

#重定向 化學元素.

新!!: 科学史和元素 · 查看更多 »

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週期表是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週期中留有空格,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处在同一族中,如鹵素及惰性氣體。這使週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由於週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現代的週期表由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於1869年創造,用以展現當時已知元素特性的週期性。自此,隨--新元素的發現和理論模型的發展,週期表的外觀曾經過改變及擴張。通過這種列表方式,門捷列夫也預測一些當時未知元素的特性以填補週期表中的空格。其後發現的新元素的確有相似的特性,使他的預測得到証實。 化學元素週期表将各个化学元素依据原子序编号,并依此排列。原子序從1(氫)至118(Og)的所有元素都已被发现或成功合成,其中第113、115、117、118号元素在2015年12月30日獲得IUPAC的确认。 而其中直到鉲的元素都在自然界中存在,其--的(亦包括眾多放射性同位素)都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目前Og之後的元素的合成正在進行中,帶出如何擴展元素週期表的問題。.

新!!: 科学史和元素周期表 · 查看更多 »

光学

光學(Optics),是物理學的分支,主要是研究光的現象、性質與應用,包括光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光學儀器的製作。光學通常研究紅外線、紫外線及可見光的物理行為。因為光是電磁波,其它形式的電磁輻射,例如X射線、微波、電磁輻射及無線電波等等也具有類似光的特性。英文術語「optics」源自古希臘字「ὀπτική」,意為名詞「看見」、「視見」。 大多數常見的光學現象都可以用古典電动力學理論來說明。但是,通常這全套理論很難實際應用,必需先假定簡單模型。幾何光學的模型最為容易使用。它試圖將光當作射線(光線),能夠直線移動,並且在遇到不同介質時會改變方向;它能夠解釋像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等等很多光線現象。物理光學的模型比較精密,它把光當作是傳播於介質的波動(光波)。除了反射、折射以外,它還能夠以波性質來解釋向前傳播、干涉、偏振等等光學現象。幾何光學不能解釋這些比較複雜的光學現象。在歷史上,光的射線模形首先被發展完善,然後才是光的波動模形.

新!!: 科学史和光学 · 查看更多 »

前苏格拉底哲学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西方哲学中,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或者是和苏格拉底同时期的并未受苏格拉底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有时候很难找到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用来支持他们各自论点的原话,尽管他们写出了十分重要的文本,但却都没有保留下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思想都是摘录自后来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或者一些偶然发现的残本中。 从那个时代开始,哲学家们反对过去对世界的神秘主义解释,他们试图通过理性进行重新诠释。他们追问诸如此类的问题:.

新!!: 科学史和前苏格拉底哲学 · 查看更多 »

勞動價值理論

劳动价值理论属于经济学中的商品经济理论范围,它起源于英国的亞當·斯密,中经英国的李嘉图及威廉·湯普遜的發展,终于德国的马克思。亞當·斯密之前的學者威廉·配第、約翰·洛克以及法國重農主義學者都提出過類似論點,建立初步的輪廓,但他們始終沒有深入構建整個勞動價值理論,而只滯留于肯定勞動有所貢獻的層面。這理論可以一句説話概括它的基本論點:人類勞動創造商品價值,商品價值由勞動所創造。勞動價值理論可説是經濟學其中一個最早出現的理論,早期的經濟學家認爲這理論不但能夠解釋“如何生產?”的生产問題,而且還可推導出“為誰生產?”等消費問題的答案。但是,隨著19世紀70年代邊際效用理論的興起,主流的經濟學家更加傾向于使用較爲注重人類心理變化的邊際效用去解釋商品價格的形成,而非抽象的勞動價值;他們還提出生產需依靠不同的生产要素,而非單一勞動,於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错误的,而马克思主义經濟學家则堅持勞動價值理論為正確的。 对它的基本理论构成,通常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理解:.

新!!: 科学史和勞動價值理論 · 查看更多 »

勾股定理

氏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希腊语:Πυθαγόρειο θεώρημα)又称商高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定理。勾股定理说明,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古称勾长、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古称弦长)的平方。反之,若平面上三角形中两边长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边长的平方,则它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是第三边)。 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 据《周髀算經》中记述,公元前一千多年周公与商高论数的对话中,商高就以三四五3个特定数为例详细解释了勾股定理要素,其一,“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其二,“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首先肯定一个底宽为三,高为四的直角三角形,弦长必定是五。最重要的是紧接着论证了弦长平方必定是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确立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的判定原则。其判定方法后世不明其法而被忽略。 此外,《周髀算经》中明确记载了周公后人陈子叙述的勾股定理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赵爽在《周髀算經注》中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 古埃及在公元前2600年的纸莎草就有(3,4,5)这一组勾股数,而古巴比伦泥板涉及的最大的一个勾股数组是(12709,13500,18541)。 有些參考資料提到法国和比利時將勾股定理称为驴桥定理,但驴桥定理就是等邊對等角,是指等腰三角形的二底角相等,非勾股定理。.

新!!: 科学史和勾股定理 · 查看更多 »

回归年

回歸年(),也稱為太陽年(),是由地球上觀察,太阳平黄经变化360°,即太陽再回到黃道(在天球上太陽行進的軌道)上相同的點所經歷的時間。相對於分點和至點,精確的時間取決於你在黃道上所選擇的點:從北半球的春分點,四個基礎點之一,開始的稱為春分點年;對在黃道上所有的點取平均值的年稱為平回歸年。歲實是中國用的回歸年,是從冬至再回到冬至所經歷的時間。 在地球上,人類注意到回歸年的進展,從太陽緩慢的由南向北和再回頭的運動,希臘人由帶有「轉動」意義的tropos引申出「tropical」這個字,中文的意思就是「回歸」。太陽運行到最北邊和最南邊的回歸分別由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標示,也是仍能看見「日正當中」的緯度。太陽位置可以由每天正午時指時針(一根垂直的柱子或棍子:圭)影子的長短來測量,這是測量每年長度最自然的方法:以日照來確認季節。 因為春分點受到進動的影響在黃道上退行,因此回歸年比恆星年短一點,在2000年兩者相差20.409分,在1900年是20.400分。 回归年是制定各种阳历(含现行公历)和阴阳历的基础,中国传统历法中將冬至點測量的一回歸年稱做一“歲”。 1回归年.

新!!: 科学史和回归年 · 查看更多 »

固体

固體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狀態,是四種基本物质状态之一。與液體和氣體相比,固體有固定的體積及形狀,形狀也不會隨著容器形狀而改變。固體的質地較液體及氣體堅硬,固體的原子之間有緊密的結合。固體可能是晶体,其空間排列是有規則的晶格排列(例如金屬及冰),也可能是無定形體,在空間上是不規則的排列(例如玻璃)。一般而言,固体是宏观物体,一个物体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才能夠被称为固体,但是对其大小無明确的规定。 物理學中研究固體的分支稱為固体物理学,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材料科学探討各種常見固體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固體化學研究固體結構、性質、合成、表徵等的一門化學分支,也和一些固體材料的化學合成有關。.

新!!: 科学史和固体 · 查看更多 »

四元玉鉴

《四元玉鉴》是中国元朝数学家朱世-杰-的代表作,成书于大德七年(1303年)。书中主要讲述了多元(一元至四元)高次方程组的建立和化为一元高次方程(最高达14次)的消元法。建立四元高次方程及根据逐次消元法将多元高次方程化为一元高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四元术。 四元术中根据题目设立四个未知数(天元,地元,人元,物元),和一组四个多元高次非线性方程组。然后从这些方程组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三个未知数的高次多项式方程组;接着从这三个三元高次方程组中消去第二个未知数,得到两个含两个未知数的高元多项式方程组;下一步从两个二元高次方程组中再消去一个未知数,最后得到只含一个未知数的的高次方程式。 建立方程以及求解方程的机械化方法,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核心。张苍《九章算术》阐明了解多元线性方程的消元法(即后来高斯重新发现的高斯消元法)。宋朝秦九韶《数学九章》的玲珑开发法解决了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求根问题。朱世--将张苍消元法推广到多元非线性多项式方程组,将其化为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正可以秦九韶的玲珑开方法求解。在建立方程方面,朱世--将天元术,推广到多元变数。《四元玉鉴》融汇了张苍消元法,秦九韶玲珑开方法和天元术成就,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集大成者,将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算法推进到一个高峰。 《四元玉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多元多项式方程组的消元法,成为吴文俊院士的特征列数学机械化的基础之一的吴消元法。 此外,《四元玉鉴》还讲述了关于垛积术(三角垛、三角撒星垛、四角垛、圆锥垛、刍童垛、刍甍垛等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和反问题)与招差术。 《四元玉鉴》分卷首、上卷、中卷、下卷,24门,收录288问,包括天元术232问,二元术36问,三元术13问,四元术7问。卷首四问是例题,有草(解题步骤),其他284问只有术而没有草。1837年,清代数学家罗士琳补草,刊行《四元玉鉴细草》三卷。.

新!!: 科学史和四元玉鉴 · 查看更多 »

矿物学

物學是運用物理學(如X光繞射)、化學方法(化學計量)等不同領域來研究礦物的物理性質(包括光學性質)、化學性質、晶體結構、自然分布和狀態的一門科學。在礦物學中,具體研究包括礦物的起源和形成的過程,礦物質的分類,它們的地理分佈,以及它們的利用率。.

新!!: 科学史和矿物学 · 查看更多 »

火箭

火箭或稱噴進器,是一種利用排出物質以製造反作用力而前進的載具,因火箭機構最早用於發射箭矢上,因此在中文稱為火箭。另外古代将箭頭附上可燃物質並點火的箭矢也叫火箭,但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內。.

新!!: 科学史和火箭 · 查看更多 »

理论语言学

论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分支,用于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理论语言学探索語言的本質,設法回答一些有關語言的根本問題,像是:什麼是語言?語言是如何運作的?為何人類語言會有普遍文法(UG)?語言和其他認知過程的關係什麼。理论语言学主要著重在建構的語言相關知識,目標是建立有關語言的理論。.

新!!: 科学史和理论语言学 · 查看更多 »

磁是一种物理现象,磁学是研究磁现象的一个物理学分支,磁性是物質響應磁場作用的性质。磁性表现在順磁性物質或铁磁性物質(如铁钉)會趨向於朝著磁場較強的區域移動,即被磁場吸引;反磁性物質則會趨向於朝著磁場較弱的區域移動,即被磁場排斥;還有一些物質(如自旋玻璃、反鐵磁性等)會與磁場有更複雜的關係。 依照溫度、壓強等參數的不同,物質會顯示出不同的磁性。表现出磁性的物质通称为磁体,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反之称为退磁。磁鐵本身會產生磁場,但本质上磁场是由电荷运动產生,如磁铁内部未配對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场,当这些磁场的方向一致时,宏观上就表现为磁性。.

新!!: 科学史和磁 · 查看更多 »

社会学

會學(sociology)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研究社會的學科。社會學使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實證調查和批判分析,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會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社會學的本體有社會中的個人、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問題、和社會控制,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護理、軍事或刑事制度、網際網路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紀末起的科技浪潮,也為社會學帶來了嶄新的數學化計算分析技術,例如個體為本模型和社交網路。 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性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新!!: 科学史和社会学 · 查看更多 »

社会科学

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種種现象。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會科學起源於西元1930年出版的《社會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其內容包含了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犯罪學、生物學、地理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倫理學、藝術、社會工作學及法律學等與社會科學概論相關的一門學科。.

新!!: 科学史和社会科学 · 查看更多 »

神火飛鴉

火飛鴉是於明代出現的熱兵器,一種以火箭為運具的爆炸裝置,紀錄於《武備志·軍资乘》。是先以細竹條或蘆葦編成造型如飛鳥的簍子,內裝火藥,再取棉紙封固,簍子兩側各綁兩管火箭筒,並且用藥線從火箭連至內部的火藥。點燃火箭後,便會發射出去,等至火箭筒燒盡隨即爆炸。 比較小型的神靈飛鴉則是簍子兩側各綑一管火箭。.

新!!: 科学史和神火飛鴉 · 查看更多 »

神經外科

經外科,也常稱作腦外科,是外科的一個支系,以外科的方法來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 神經外科被公认为医学上地位最高的领域,其原因是要完成这样的手术对医生所需要的极其复杂的知识基础,以及获得进行这样的手术的允许所需要经过的严格的篩選。在允许进行神經外科手术前一个医生至少需要经过六至七年的训练,这也是所有医学专业中最长和要求最高的。.

新!!: 科学史和神經外科 · 查看更多 »

祖冲之

沖之(公元),字文远,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新!!: 科学史和祖冲之 · 查看更多 »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是数学的几个分支的总称,研究基于离散空间而不是连续的数学结构。与連續变化的实数不同,离散数学的研究对象——例如整数、图和数学逻辑中的命题——不是連續变化的,而是拥有不等、分立的值。因此离散数学不包含微积分和分析等「连续数学」的内容。离散对象经常可以用整数来枚举。更一般地,离散数学被视为处理可数集合(与整数子集基数相同的集合,包括有理数集但不包括实数集)的数学分支。 。但是,“离散数学”不存在准确且普遍认可的定义。实际上,离散数学经常被定义为不包含连续变化量及相关概念的数学,甚少被定义为包含什么内容的数学。 离散数学中的对象集合可以是有限或者是无限的。有限数学一词通常指代离散数学处理有限集合的那些部分,特别是在与商业相关的领域。 隨著電腦科學的飛速發展,離散數學的重要性則日益彰顯。它為許多資訊科學課程提供了數學基礎,包括資料結構、演算法、資料庫理論、形式語言與作業系統等。如果沒有離散數學的相關數學基礎,學生在學習上述課程中,便會遇到較多的困難。此外,離散數學也包含了解決作業研究、化學、工程學、生物學等眾多領域的數學背景。由於運算對象是離散的,所以電腦科學的數學基礎基本上也是離散的。我們可以說電腦科學的數學語言就是離散數學。人們會使用離散數學裡面的槪念和表示方法,來研究和描述電腦科學下所有分支的對象和問題,如電腦運算、程式語言、密碼學、自動定理証明和軟件開發等。相反地,计算机的應用使離散數學的概念得以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如運籌學)。 虽然离散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离散对象,但是连续数学的分析方法往往也可以采用。数论就是离散和连续数学的交叉学科。同样的,有限拓扑(对有限拓扑空间的研究)从字面上可看作离散化和拓扑的交集。.

新!!: 科学史和离散数学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科学史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该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资格作为科学,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科学的终极目的。此学科有时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重叠,例如当它探索科学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时。 有许多关于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科学是否能揭示不可观察之事物的真相,甚至科学推理是否可以被证明为合理的,哲学家们没有达成共识。除了这些关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一般性问题,科学哲学家也思考适用于特定学科例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问题。一些科学哲学家还使用当代的科学结果来达到哲学本身的结论。 哲学的相关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亚里士多德时代,但科学哲学只有在20世纪中期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兴起之后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学科;该运动的目的是制定标准,确保所有哲学陈述有意义,并客观地评估它们。托马斯·库恩在他1962年的里程碑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质疑了“科学进步之过程是基于固定的系统性实验方法的一个稳定的、累积的知识采集”的既定看法,并声称任何进步都是相对于一个“范式”(paradigm,意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定义一门学科的一套问题、概念和实践方式)发生的。卡尔·波普尔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则从实证主义出发,为科学方法建立了一套现代标准。 在此之后,由于W.V.蒯因等的影响,真理融贯论成为了主流,其观点为:如果一个理论使观测有意义、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则这个理论是验证了的。一些哲学家(例如古尔德)寻求将科学建立在公理假设(如自然的均匀性)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人,尤其保罗·费耶阿本德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科学方法”,因此所有的处理科学的方法都应该被允许,包括明确超自然的——不过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是科学哲学家中的一个例外。另一种思考科学的方式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是如何创建的,代表学者有大卫·布鲁尔和。最后,大陆哲学的处理科学的传统,是从人类经验的角度进行严格分析。 具体学科的哲学包括了各种学科的课题: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发的时间的本质之难题,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等。一个重要主题是,某一科学学科是否可以“还原”(化简)为另一个学科,也即:化学可以还原为物理学,或者社会学可以还原为个体心理学吗?科学哲学的一般问题也在具体的科学中更加具体地出现。例如,科学推理的有效性的问题就在统计学基础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什么才算科学、什么应该被排除在外,这在医学哲学裡是关乎生死的事情。此外,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中,以下问题常常被探讨:人性的科学的研究是否能达到客观性,还是不可避免地被价值观和社会关系所塑造。.

新!!: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 查看更多 »

科学革命

科學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歷史上,現代科學在歐洲萌芽的這段時期。在那段時期中,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包括人體解剖學)與化學等學科皆出現突破性的進步,這些知識改變了人類對於自然的眼界及心態Galileo Galilei, Two New Sciences, trans.

新!!: 科学史和科学革命 · 查看更多 »

科学方法

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指的是檢查自然現象、獲取新知識或修正與整合先前已得的知識,所使用的一整套技術。為了合乎科學精神,這方法必須建立於收集可觀察、可經驗(empirical)、可量度的證據,並且合乎明確的推理原則。梅里亞姆-韋伯斯特辭典如此定義: 科學方法是一種持續不停的過程,通常其最初步驟是仔細觀察大自然,人們天生就有一種摘三問四的習性,他們時常會對於周遭現象想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進而發展出一些假說來解釋這些問題。最好的假說會導致能被多樣檢試的預言。基於檢試的結果,被檢查的假說可能需要加以改善或遭到毅然駁回。這整個循環,從預測、檢試到改善,可能會重複多次,甚至會無限期地重複,直到假說被改善到能夠給出預測符合檢試的數據,這時,就可宣布一個科學理論出爐了。 科學方法即是適切的驗證方法,所以在完整科學研究,以科學態度由動機發起,目的求其「真」、「實」、「存」、「在」之結果,於科學精神透過科學的過程方法,最後結果證實或證明。也就是說科學性強調的,係為過程與結果互為的真實程度。.

新!!: 科学史和科学方法 · 查看更多 »

科學研究

#重定向 科学研究.

新!!: 科学史和科學研究 · 查看更多 »

科技

科技可以表示:.

新!!: 科学史和科技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科学史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世界

斯林世界有幾種含義。在宗教意義上說,它是指那些堅持伊斯蘭教法的國家。在文化意義上說,它指的是伊斯蘭文明,不包括生活在該文明的非穆斯林(齊米)。在現代的地緣政治意義上,該術語通常指以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地區或城鎮。穆斯林的人數超过16億人,大約佔人類的四分之一,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群體。 伊斯蘭教強調穆斯林同胞的團結,雖然存在著許多派別(例如什葉派和遜尼派)。在過去的泛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潮流已經影響了穆斯林世界的地位。 目前從各種來源的報告估計,世界人口中的穆斯林約16億,約佔2009年估計的世界人口68億的23%;62%在亞太地區,20%在中東和北非,1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在歐洲及美洲。其中,在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土耳其、埃及的穆斯林人口占了8亿多,超过了穆斯林总人口的50℅。 除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外,亚欧大陆的干旱地区均属穆斯林世界。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穆斯林生活在干旱程度不等的气候干旱地方。 君主制的伊斯蘭國家可以分成哈里發國(Caliphate / Khilāfat)、蘇丹國(Sultanate / Sultānat)與埃米爾國(Emirate / Imārat)。哈里發(Caliph)是伊斯蘭世界宗教與世俗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相當於皇帝或天子。蘇丹指的是擁有獨立主權的伊斯蘭統治者,但並不主張宗教領導權,相當於國王。埃米爾(Emir)則是指統治一個省份或地區的貴族、總督或軍事統帥,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但仍從屬於宗主國,相當於親王或大公。不管是何種國體,在現代世界都是國際法保障主權獨立的國家。另外非君主制的伊斯蘭國家則通常稱作伊斯蘭共和國。.

新!!: 科学史和穆斯林世界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征服埃及

穆斯林征服埃及發生於西元7世紀左右,當時崛起於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帝國快速擴張,奪取了東羅馬帝國位於埃及的領土,使得埃及逐漸地伊斯蘭化,古埃及及希臘文明的影響亦逐漸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Category:7世纪政治 Category:7世纪非洲 Category:7世纪战争 Category:埃及歷史 Category:拜占庭帝國.

新!!: 科学史和穆斯林征服埃及 · 查看更多 »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新!!: 科学史和穀神星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科学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谷·布拉赫

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丹麥貴族,天文學家兼占星術士和煉金術士。他最著名的助手是克卜勒。.

新!!: 科学史和第谷·布拉赫 · 查看更多 »

筹算

筹算(rod calculus)是漢字文化圈古代使用算筹进行十进位制计算的程序。.

新!!: 科学史和筹算 · 查看更多 »

算学宝鉴

《算学宝鉴》,全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是明代数学家王文素於嘉靖三年(1524年)完成的算学著作。全書現存十二本四十二卷,分按地支編排。該書是明代水平最高的數學著作。傳世僅有一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近來陸續出現影印本、校本。.

新!!: 科学史和算学宝鉴 · 查看更多 »

算法

-- 算法(algorithm),在數學(算學)和電腦科學之中,為任何良定义的具體計算步驟的一个序列,常用於計算、和自動推理。精確而言,算法是一個表示爲有限長列表的。算法應包含清晰定義的指令用於計算函數。 算法中的指令描述的是一個計算,當其時能從一個初始狀態和初始輸入(可能爲空)開始,經過一系列有限而清晰定義的狀態最終產生輸出並停止於一個終態。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轉移不一定是確定的。隨機化算法在内的一些算法,包含了一些隨機輸入。 形式化算法的概念部分源自尝试解决希尔伯特提出的判定问题,並在其后尝试定义或者中成形。这些尝试包括库尔特·哥德尔、雅克·埃尔布朗和斯蒂芬·科尔·克莱尼分别于1930年、1934年和1935年提出的遞歸函數,阿隆佐·邱奇於1936年提出的λ演算,1936年的Formulation 1和艾倫·圖靈1937年提出的圖靈機。即使在當前,依然常有直覺想法難以定義爲形式化算法的情況。.

新!!: 科学史和算法 · 查看更多 »

米爾頓·佛利民

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是美國經濟學家,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 佛利民是《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罗纳德·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及貨幣政策有極大影響。.

新!!: 科学史和米爾頓·佛利民 · 查看更多 »

精子

精蟲或精子(spermatozoon、spermatozoön、複數 spermatozoa)是男性或其他雄性生物的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结合从而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为胚胎。精子最初由雷文霍克于1677年观察到。 对后代(二倍体)而言,精子细胞提供大约一半的遗传物质。在哺乳动物中,后代的性别由精子决定: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后发育为男性/雄性后代(XY型),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后发育为女性/雌性后代(XX型),卵子只提供X染色体。.

新!!: 科学史和精子 · 查看更多 »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对色盲亦有研究。.

新!!: 科学史和约翰·道尔顿 · 查看更多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一代凯恩斯男爵(John Maynard Keynes, 1st Baron Keynes,),一般稱作凱恩斯(或譯為--),英国经济学家。 一反自18世紀亞當·斯密以來尊重市場機制、反對人為干預的經濟學思想,凱因斯主張政府應積極扮演經濟舵手的角色,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衰退乃至於經濟蕭條 。 凱因斯的思想不僅是書本裡的學說,也成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蕭條時的有效對策,以及構築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繁榮期的政策思維,因而被誇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或譯救世主)」 、「戰後繁榮之父」等。一度主宰資本主義的凱因斯思想也成為經濟學諸學派之一,稱為「凱因斯學派」,並衍生數個支系,其影響力持續至今。 在事業上,凱因斯擔任公職,出任英格蘭銀行董事,並且是數個慈善信託的顧問;他自己也做投資,而且是個成功的投資家,因此凱因斯可謂是理論與應用兼具的經濟學家典範。在生活上,凱因斯是風雅人士,他贊助藝術也做收藏,並且嗜品美酒,尤其是香檳。凱因斯十分善於言辭,雄辯滔滔;其文筆也很出色,由後世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曾被《財星》雜誌譽為「自凱因斯以來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一事可見一斑。1999年《時代》雜誌曾如此追憶凱因斯:「高大、迷人、充滿自信」。.

新!!: 科学史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开普勒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德国天文學家、數學家。开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开普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学》、《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学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开普勒曾在奥地利格拉茨的一家神学院担任数学教师,成为汉斯·乌尔里奇·艾根伯格亲王(Hans Ulrich von Eggenberg)的同事。后来,他成了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助手,并最终成为皇帝鲁道夫二世(Rudolf II)及其两任继任者马蒂亚斯(Matthias)和费迪南二世的皇家数学家。他还曾经在奥地利林茨担任过数学教师及华伦斯坦(Wallenstein)将军的顾问。此外,他在光学领域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发明了一种改进型的折光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并提及了同时期的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得到的发现。 开普勒生活的年代,天文学与占星学没有清楚的区分,但是天文学(文科中数学的分支)与物理学(自然哲学的分支)却有着明显的区分。因為宗教信仰,克卜勒將宗教論點和理由寫進他的作品。因為相信上帝用智慧創造世界,人只要透過自然理性之光,也可理解上帝創造的計畫。。开普勒将他的新天文学描述为“天体物理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旅行”、“亚里士多德宇宙论的补充”、通过将天文学作为通用数学物理学的一部分改变古代传统的物理宇宙学。.

新!!: 科学史和约翰内斯·开普勒 · 查看更多 »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学科。在物理學裏,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學的一个基本綱領。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16世纪,伽利略·伽利莱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他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豁然开朗的启示。艾萨克·牛顿则是最早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力学定律的科学家。.

新!!: 科学史和经典力学 · 查看更多 »

经线

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緯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子午线命名的由来:「某一天体视运动轨迹中,同一子午线上的各点该天体在上中天(午)与下中天(子)出现的时刻相同。」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比较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

新!!: 科学史和经线 · 查看更多 »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empiricism)又作經驗論,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相信证据,着重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归纳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它最重要的科学方法包括:所有理论和假设都必须被实验来检验,而不是单纯且唯一地依赖于先验推理,直觉和启示。所有經驗主義最早的發源地是在歐陸(歐洲大陸),主要是發源於歐洲大陸的古希臘時代的城邦國家的醫學專業知識及專業的醫療技術,經驗主義是當時古希臘城邦國家的醫生看診治療病人的方法。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希波克拉底、托马斯·阿奎纳、弗兰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 经验主义,经常被自然科学家提及说:「知识是建立在实验之上的。」认知论原理之一就是感官体验创造了知识。经验主义的研究,包括实验和经过验证的测量工具。正是这些领导着科学方法 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理性主义,认为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

新!!: 科学史和经验主义 · 查看更多 »

经院哲学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字源為拉丁语的schola與scholasticus),又稱士林哲學,意指學院(academy)的學問。起初受到神秘、講究直觀的教父哲學影響,尤以奧古斯丁主義為最,後來又受到亞里斯多德哲學啟發。.

新!!: 科学史和经院哲学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新!!: 科学史和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细菌

細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細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的來說,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細菌還在營養素循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循環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新!!: 科学史和细菌 · 查看更多 »

缀术

《缀术》是中国南北朝时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缀术》五卷,为李淳风注释。这本书被認為内容深奥,以至“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隋書》)。《缀术》在唐代被收入《算经十书》,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当时学习《缀术》需要四年的时间,可见《缀术》的艰深。《缀术》曾经传至朝鲜、日本,但到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秘書省重新刊刻《算經十書》时,这部书就已亡佚。 古代天文学的一种测算法。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前世修历,多只增损旧历而已,未曾实考天度。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録之。满五年,其间剔去云阴及昼见日数外,可得三年实行,然后以算术缀之,古所谓‘缀术’者此也。”.

新!!: 科学史和缀术 · 查看更多 »

罗吉尔·培根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英国方济各会修士、哲学家、炼金术士。他学识渊博,著作涉及当时所知的各门类知识,并对阿拉伯世界的科学进展十分熟悉。提倡经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新!!: 科学史和罗吉尔·培根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赫尔曼

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美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新!!: 科学史和罗伯特·赫尔曼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科学史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羅莎琳·富蘭克林

羅莎琳·愛爾西·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是一位英國物理化學家與晶體學家。她所做的研究,專注於DNA、病毒、煤炭與石墨等物質的結構。其中她所拍攝的DNA晶體繞射圖片「照片51號」,以及關於此物質的相關數據,是詹姆斯·華生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解出DNA結構的關鍵線索。此後她也領導了關於菸草鑲嵌病毒與小兒麻痺病毒的研究。 1958年,富蘭克林因支氣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2003年,倫敦國王學院將一棟新大樓命名為「富蘭克林—威爾金斯館」以紀念她與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的貢獻。.

新!!: 科学史和羅莎琳·富蘭克林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科学史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新!!: 科学史和羅馬教廷 · 查看更多 »

真北

真北是導航上提到北極與領航員相對的位置的名詞。 真北是與磁北(磁場的北極)和方格北(地圖投影上座標線指示的北方)比較之後得到的。 在天空中,真北由天球的北極來標示。在多數實用目的場合中,北極星就是真北的位置。可是,由於地球自轉軸的進動,真北以大約25,800年的週期在天球上劃出一個完整的圓弧。2002年是北極星最靠近北極的一年,而在2,000年前,最靠近北極的恆星是右樞(天龍座α星)。 美國地質調查局和美國陸軍編輯的地圖上使用一個星號標示真北的位置,英國地形測量局製作的地圖會以圖示標示出真北、磁北和方格北的偏差值。.

新!!: 科学史和真北 · 查看更多 »

爆炸

是某一物质系统在发生迅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應时,系统本身的能量借助于气体的急剧膨胀而转化为对周围介质做机械功,通常同时伴随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的效应。 爆炸的定義主要是指在爆炸發生當時產生的穩定爆轟波,也就是有一定體積的氣體在短時間內以恆定的速率輻射性高速脹大(壓力變化),沒有指明一定要有熱量或光的產生。 由於急劇的化學反應在一定被限制的環境內導致氣體劇烈膨脹,這能使密閉環境的外壁損壞甚至破裂、粉碎造成爆炸的效果。爆炸還會破壞附近之物體與生物個體。另外天體撞擊或雷擊時引發之物理變化(包括伴隨著之物體碎裂飛散與閃光等)亦可稱為爆炸。 爆炸可分為爆轟和爆燃,只是強度差別。 在一般中學課程中,會有檢測物質這一課程,其中檢測氫的方法就是在空氣中燃燒氫氣,並會發出爆鳴聲,當中的爆鳴聲是來自氫與氧的結合時所瞬間釋出的能量,此情況亦為爆炸,只是規模較小。.

新!!: 科学史和爆炸 · 查看更多 »

疫苗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英语中,疫苗一詞“vaccine”源自於愛德華·金納所使用的牛痘。“vacca”為拉丁文,意即牛。當人類接種牛痘後,能對天花產生抗體。牛痘為巴斯德及其他人繼續研究。而派發及接受疫苗的過程稱為接種。.

新!!: 科学史和疫苗 · 查看更多 »

炼金术

鍊金術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通過化學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黃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纪之前,鍊金術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鍊金術尝试。現代化学的出现才使人们对鍊金術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鍊金術在一个复杂网络之下跨越至少2500年,曾存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国、日本、朝鮮、古希腊和罗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后在欧洲存在直至19世纪。.

新!!: 科学史和炼金术 · 查看更多 »

生物

生物(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又称有機體)是指稱類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这是類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古早的生命分類已經過時,近代古典生物學的分類又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为兩大域: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这两个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比他们和真核生物的关系更为接近。在演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一直缺乏联系。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隨著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出現了有如物理學中存在量子現象一般,在特定微觀世界下許多傳統認知出現錯誤,導致以往常理被顛覆的情況。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製造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细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来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 of 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 。多细胞生物(又稱至於生物實在30班一年且出來則指包含多于一个细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新!!: 科学史和生物 · 查看更多 »

生物地理學

#重定向 生物地理学.

新!!: 科学史和生物地理學 · 查看更多 »

生物地質化學循環

#重定向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新!!: 科学史和生物地質化學循環 · 查看更多 »

生态学

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左)和丹麦植物学家尤金纽斯·瓦尔明(右),两位生態学的建立者 生态学(Ökologie),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德语Ökologie(最初:Oecologie)是由希腊语词汇Οικοθ(家)和Λογοθ(学科)组成的,意思是“研究居住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的动物(Lebewesen)的学科”,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体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土壤、岩石、水、空气、温度、湿度等。 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就是同一條食物鏈上各營養級之間能量的轉化效率平均大約為百分之十左右。由此,生态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近年来,生态学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立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生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到生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生了多个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方面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生态学是向研究宏观方向发展的分支,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整个生物圈作为它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利用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化学、物理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是将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互相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整体来进行研究。.

新!!: 科学史和生态学 · 查看更多 »

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次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電子屬於轻子类,以重力、電磁力和弱核力與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因此,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兩個電子都不能處於同樣的狀態。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又称正子),其质量、自旋、帶电量大小都与电子相同,但是电量正負性与电子相反。電子與正子會因碰撞而互相湮滅,在這過程中,生成一對以上的光子。 由电子與中子、质子所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相对于中子和质子所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显得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当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不等时,原子会带电;称該帶電原子为离子。当原子得到额外的电子时,它带有负电,叫阴离子,失去电子时,它带有正电,叫阳离子。若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时,称该物体带静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称物体的电性为电中性。靜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例如,靜電油漆系統能夠將或聚氨酯漆,均勻地噴灑於物品表面。 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吸引性庫侖力,使得電子被束縛於原子,稱此電子為束縛電子。兩個以上的原子,會交換或分享它們的束縛電子,這是化學鍵的主要成因。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能够自由移动时,則改稱此電子为自由电子。许多自由电子一起移动所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在許多物理現象裏,像電傳導、磁性或熱傳導,電子都扮演了機要的角色。移動的電子會產生磁場,也會被外磁場偏轉。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發射電磁輻射。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現存的電子大部份都是生成於大爆炸事件。但也有一小部份是因為放射性物質的β衰變或高能量碰撞而生成的。例如,當宇宙線進入大氣層時遇到的碰撞。在另一方面,許多電子會因為與正子相碰撞而互相湮滅,或者,會在恆星內部製造新原子核的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被吸收。 在實驗室裏,精密的尖端儀器,像四極離子阱,可以長時間局限電子,以供觀察和測量。大型托卡馬克設施,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藉著局限電子和離子電漿,來實現受控核融合。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用來偵測外太空的電子電漿。 電子被广泛應用于電子束焊接、陰極射線管、電子顯微鏡、放射線治療、激光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新!!: 科学史和电子 · 查看更多 »

电子工程

电子工程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是利用电子活动和效应的科学知识来设计、开发以及测试设备、系统或装备的一门工程学科。电子工程表示一个广泛的工程领域,覆盖了很多子领域,包括仪器工程、通信、半导体电路设计等等。 电子工程的应用形式涵盖了电动设备以及运用了控制技术、测量技术、调整技术、计算机技术,直至信息技术的各种电动开关。.

新!!: 科学史和电子工程 · 查看更多 »

电信

电--信或称电--讯(Telecommunication),是用电磁设备实现的利用有线电、无线电或光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电信起源于19世纪发明的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20世纪无线电的发明以及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把电信带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无线电报、广播、电视、卫星通信、数据通信、光纤通信、因特网等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新!!: 科学史和电信 · 查看更多 »

燃素说

燃素说(Phlogiston theory),一個已被取代的化學理論,起源於17世紀。這個理論假設,任何物質在燃燒時,都會釋放出一種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 這個學說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節推翻。.

新!!: 科学史和燃素说 · 查看更多 »

留基伯

留奇伯(希臘文:),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率先了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为德谟克利特的老师。.

新!!: 科学史和留基伯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科学史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牛顿

牛顿(Newton)是一个欧洲人的姓氏,字源于地名。地名在古英语裡的意思是“新镇”。牛顿或Newton可以指:.

新!!: 科学史和牛顿 · 查看更多 »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指出,兩個質點彼此之間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平方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稱之為歸納推理的經驗觀察得出的一般物理規律。它是經典力學的一部分,是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發表的,并於1687年7月5日首次出版。當牛頓的書在1686年被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時,羅伯特·胡克宣稱牛頓從他那裡得到了距離平方反比律。 此定律若按照現代語文,明示了:每一點質量都是通過指向沿著兩點相交線的力量來吸引每一個其它點的質量。力與兩個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關於牛頓所明示質量之間萬有引力理論的第一個實驗,是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於1798年進行的卡文迪許實驗。這個實驗發生在牛頓原理出版111年之後,也是在他去世大約71年之後。 牛頓的引力定律類似於庫侖電力定律,用來計算兩個帶電體之間產生的電力的大小。兩者都是逆平方律,其中作用力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庫侖定律是用兩個電荷來代替質量的乘積,用靜電常數代替引力常數。 牛頓定律的理論基礎,在現代的學術界已經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取代。但它在大多數應用中仍然被用作重力效應的經典近似。只有在需要極端精確的時候,或者在處理非常強大的引力場的時候,比如那些在極其密集的物體上,或者在非常近的距離(比如水星繞太陽的軌道)時,才需要相對論。.

新!!: 科学史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 查看更多 »

牛顿运动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物體與力之間的關係,被譽為是經典力學的基礎。這定律是英國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所提出的三條運動定律的總稱,其現代版本通常這樣表述:.

新!!: 科学史和牛顿运动定律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簡稱OUP)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排行第二的是劍橋大學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書刊逾4000種。該社是牛津大學其中一個部門 ,掌管該社的監督委員會的成員,均是由校長委任的牛津大學教職員。 該大學涉足印刷行業可追溯至1480年,初時為印刷聖經、祈禱書和學術著作的主要印刷商。在19世紀時承印了牛津英文字典的項目,而其業務亦不斷擴充,涉獵兒童讀物、教科書、音樂、雜誌、世界經典系列,以及英語語言文字教學書籍等。隨着開拓國際市場,該社開始在英國以外的地方開設辦公室,首間位於紐約(1896年)。又隨着電腦的普及和經營環境改變,該社位於牛津的印刷廠於1989年關閉。其印刷和訂裝工作早已外包。.

新!!: 科学史和牛津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狂犬病

病(俗稱:瘋狗症;字根來自rabies,意為“瘋狂”)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於恆溫動物身上造成嚴重腦炎。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絕大部份通过咬伤傳播,很多時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別活躍,在沒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擊,展現其他不尋常的行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痺方式出現,令患者顯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經飛沫由黏膜或呼吸道傳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飛沫感染。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器官衰竭、呼吸衰竭。但是只要及時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的早期症狀包括發燒與傷口的刺痛感,稍後則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不可自制的興奮感、恐水症、部分肢體癱瘓、意識混亂或。自染病到病發的時間為一至三個月,但因人而異的程度相當大:長可長至一年,短可短到一週內,一旦症狀出現,狂犬病的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症狀出現所花的時間主要受病毒侵犯至中樞神經系統的時間所影響。 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動物傳染給人類,被染病動物或患病者抓傷或咬傷都可能感染,染病動物的唾液在與其他動物或人類的黏膜接觸時也具有傳染力。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貓、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馬。大多數的人類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隻咬傷(>99%),尤其在非洲國家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等發達的國家,因為犬隻普遍接受疫苗及流浪動物控管,因此蝙蝠則是最常見的狂犬病原因(狗造成的案例但是此時已經百分百致死率並幾乎不可治癒。 動物管制與疫苗施打計畫使得許多地區的犬隻感染狂犬病風險下降。對於感染狂犬病高風險者,一般建議在暴露於危險前施打疫苗。高風險者包括工作需要與蝙蝠接觸者與長期在狂犬病盛行的國家工作者。針對已經暴露狂犬病的患者,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抗體都能在症狀出現前阻止疾病的繼續惡化。被動物咬傷後以清水、肥皂、優碘、或人體用清潔劑清洗傷處十五分鐘或許可殺死病毒,並在某種程度上有效防止病毒傳播。狂犬病患者發病後存活率不高,僅有少數狂犬病發病者能在接受密集的密爾沃基療法後存活。 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於95%發生在亞洲與非洲,死亡病例絕大多數(97%)由狗引起。除了南極洲外,狂犬病遍佈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餘個國家。有三十億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國家中。狂犬病的人传人個案极为少见,曾出現於器官移植,极少出於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一起罕見的人類感染浣熊狂犬病病例,造成美國一名腎臟捐贈者在2011年死亡,他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也在18個月後病發身亡。在歐洲與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見到,許多島國則根本沒有狂犬病。.

新!!: 科学史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相邻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也叫作「弦」。若兩條直角邊不一樣長,短的那條邊叫作「勾」,長的那條邊叫作「股」。 直角三角形满足畢氏定理(勾股定理),即两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直角三角形各邊和角之間的關係也是三角學的基礎。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其垂心是直角顶点。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均為整數,稱為畢氏三角形,其邊長稱為勾股數。 埃及將邊長比例為3:4:5的直角三角形称为埃及三角形。.

新!!: 科学史和直角三角形 · 查看更多 »

相对论

对论(Theory of relativity)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愛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物理理论的分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的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即“非古典的=量子的”。在这个意义下,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

新!!: 科学史和相对论 · 查看更多 »

花拉子密

#重定向 花拉子米.

新!!: 科学史和花拉子密 · 查看更多 »

莎草纸

莎草纸(Papyrus)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傳統技術也因缺乏記載而失傳。 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20世紀工程師哈桑拉贾(Hassan Ragab)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經過無數測試,於1962年重新發明了新的莎草紙製法。成為現在大眾所知的莎草紙製程。.

新!!: 科学史和莎草纸 · 查看更多 »

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是生物用來儲存遺傳訊息的物質。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中,幾乎全部都以DNA為遺傳物質分子,少數如部份病毒,則以RNA作為遺傳物質。除此之外,過去科學家曾經以為生物的遺傳物質為蛋白質。確認DNA為遺傳物質的實驗為赫希-蔡斯實驗。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蛋白质也可以充当遗传物质,如仅由蛋白质构成的朊病毒。.

新!!: 科学史和遺傳物質 · 查看更多 »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Hartl D, Jones E (2005)。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则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 基因位于DNA上,而DNA是由四类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链状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天然DNA以双链形式存在,两条链上的核苷酸互补,而每一条链都能够作为模板来合成新的互补链。这就是生成可以被遗传的基因的复制方式。 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细胞翻译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就对应着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这种对应性被称为遗传密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它如何折叠成为一个三维结构,而蛋白质结构则与它所发挥的功能密不可分。蛋白质执行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进程来维持细胞的生存。DNA上的一个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并可能改变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细胞甚至整个生物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虽然遗传学在决定生物体外形和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此过程是遗传学和生物体所经历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虽然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体重,人在孩童时期的所经历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对他的体重有重大影响。.

新!!: 科学史和遗传学 · 查看更多 »

荷马

荷马(Ὅμηρος,约),相传為古希腊的遊吟诗人,生于小亚细亚,失明,創作了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统称《荷马史诗》。目前沒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的结晶。.

新!!: 科学史和荷马 · 查看更多 »

預防醫學

防醫學是指以預防疾病的發生,來代替對疾病的治療,這與華人「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相符,又與中醫「上醫治未病」的境界相呼應,《黃帝內經》曾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是一種預防醫學概念。預防醫學著重在保持、促進與維護普羅大眾、特定群體或一般個人的健康,並包括預防傳染病、疾病、殘疾、癌症、其他身體組織變異、與過早死亡的發生,因此涉及多個科學、醫學與公共衛生領域,包括有:.

新!!: 科学史和預防醫學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科学史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血细胞

--又稱“--”,是存在於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以哺乳動物來說,血球主要含下列三個部分:.

新!!: 科学史和血细胞 · 查看更多 »

血液

血液(英語:blood)是在動物的循環系統、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可以將氧氣及營養素送到各器官,並將細胞的代謝廢棄物帶離細胞。血液組織是結締組織的一種,由血浆和血球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體和细胞代謝產物等。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哺乳類的血液具有凝血機制,血管破裂時,血小板會結集,堵塞血管破口,此時血漿中原本可水溶的血纖維蛋白等凝固成為血塊,剩餘的透明液體就叫做血清。 生物體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人類的血液為例,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摩每升。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另外還有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 另外,人類還有淋巴循環系統,跟血液和組織液有關係的。蚯蚓、昆虫等的循環系統液體稱為血淋巴,作用不是免疫而是类似血液运输营养和废物。.

新!!: 科学史和血液 · 查看更多 »

餘弦

余弦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它的定义域是整个实数集,值域是。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在自变量为2nπ(n为整数)时,该函数有极大值1;在自变量为(2n+1)π时,该函数有极小值-1。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

新!!: 科学史和餘弦 · 查看更多 »

西域圖記

《西域圖記》由裴矩在隋朝編寫,是一本以記錄西域各國地理資料為主的地方志。原書共有三卷,合四十四國,今已散佚,只有《隋書·裴矩傳》收錄了它的序言。隋朝統一南北後,準備經營西域,裴矩眼見朝廷對西域諸國了解不足,於是編寫《西域圖記》,,., 16-24頁.

新!!: 科学史和西域圖記 · 查看更多 »

西塞罗

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其名在拉丁语中读为(音译为基凯罗),西塞罗为英文音译,),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騎士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投身法律和政治,其后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马克·安东尼的政敌。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后被马克·安东尼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西塞罗因其作品的文学成就,为拉丁语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在当时是罗马著名的文学人物,其演说风格雄伟、论文机智、散文流畅,设定了古典拉丁语的文学风格。西塞罗也是一位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他通过翻译,为罗马人介绍了很多希腊哲学的作品,使得希腊哲学的研究得以在希腊被罗马征服之后得以延续。 西塞罗在古罗马时代的影响在中世纪时代渐渐衰落,但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振兴。彼特拉克在14世纪重新发现了西塞罗的书信,由此开始了文艺复兴学者对西塞罗的重新研究。因此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西塞罗的复兴。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受其政治哲学影响者包括洛克、休谟、孟德斯鸠等哲学家。亚当斯、汉密尔顿等人也常在其作品中引用西塞罗的作品。 西塞罗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并且至今仍是罗马历史的研究对象。.

新!!: 科学史和西塞罗 · 查看更多 »

西蒙與舒斯特

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是CBS集團旗下的公司,於1924年由理查德·西蒙和麥斯·林肯·舒斯特在紐約創立,是美國的六大出版商之一,與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等齊名。.

新!!: 科学史和西蒙與舒斯特 · 查看更多 »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於南欧、北歐;盛行於西歐、北歐、北美,澳洲,纽西蘭等國家的文化,包括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在欧美,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伊斯兰、亚洲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新!!: 科学史和西方文化 · 查看更多 »

馮桂芬

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清朝江苏省苏州府吴县木渎镇(今属苏州市吴中区)人,著名思想家、散文家。.

新!!: 科学史和馮桂芬 · 查看更多 »

观察

观察(Observation)是从一次来源主动获取信息的活动。生物使用感官(例如人類的五官)来观察。在科学中,观察也可以是使用仪器来记录数据。该术语还可以指在科学活动期间收集的任何数据。观察可以是定性的,即只关心属性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可以是定量的,通过計數或测量将数值附加给观察到的現象上。.

新!!: 科学史和观察 · 查看更多 »

計算複雜性理論

计算复杂性理论(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ory)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致力于将可计算问题根据它们本身的复杂性分类,以及将这些类别联系起来。一个可计算问题被认为是一个原则上可以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亦即这个问题可以用一系列机械的数学步骤解决,例如算法。 如果一个问题的求解需要相当多的资源(无论用什么算法),则被认为是难解的。计算复杂性理论通过引入数学计算模型来研究这些问题以及定量计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时间和空间),从而将资源的确定方法正式化了。其他复杂性测度同样被运用,比如通信量(应用于通信复杂性),电路中门的数量(应用于电路复杂性)以及中央处理器的数量(应用于并行计算)。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一个作用就是确定一个能或不能被计算机求解的问题的所具有的实际限制。 在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有算法分析和可计算性理论。两者之间一个关键的区别是前者致力于分析用一个确定的算法来求解一个问题所需的资源量,而后者则是在更广泛意义上研究用所有可能的算法来解决相同问题。更精确地说,它尝试将问题分成能或不能在现有的适当受限的资源条件下解决这两类。相应地,在现有资源条件下的限制正是区分计算复杂性理论和可计算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指标:后者关心的是何种问题原则上可以用算法解决。.

新!!: 科学史和計算複雜性理論 · 查看更多 »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新!!: 科学史和马可·波罗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杜威·沃森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牽頭人之一。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與莫里斯·威爾金斯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科学史和詹姆斯·杜威·沃森 · 查看更多 »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諾貝爾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獲得大約10,000,000瑞典克朗。每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死忌,物理学、化学、生理及医学、文学和经济学獎項會在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奖则会在奥斯陆颁发。 截至2014年10月6日,已有881人士和56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包括74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諾貝爾獎得主中,有5名得主所屬的政府拒絕讓他們前往領獎,阿道夫·希特拉禁止其中3位德國得主,分別是里夏德·庫恩(1938年化學獎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化學獎得主)和格哈德·多馬克(1939年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另二位則是因為受到蘇聯政府施壓而拒絕領獎的鮑里斯·巴斯特納克(1958年文學獎得主)以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禁而無法領獎的劉曉波(2010年和平獎得主)。1964年文學獎得主尚-保羅·薩特和1973年和平獎得主黎德壽是目前仅有的兩名拒絕領獎的得主;尚-保羅·薩特拒絕獎項的原因是他拒絕所有官方獎項,黎德壽拒絕的原因則是當時越南仍陷入戰亂之中。有6名得主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奪諾貝爾和平獎,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在881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6位是女性,而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是瑪麗·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某些由於外圍因素或缺乏提名而沒有頒發諾貝爾獎的年份中原本的獎金會回撥到基金用作其他相關獎項。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諾貝爾獎停止頒發。.

新!!: 科学史和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计算理论

计算理论(Theory of computation)是數學的一個領域,和计算机有密切关系。其中的理论是现代密码协议、计算机设计和许多应用领域的基础。该领域主要关心三个方面的问题:.

新!!: 科学史和计算理论 · 查看更多 »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用于解决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和应用它们的实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有时缩写为CS)是系统性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与应用的实用技术的学科。 它通常被形容为对那些创造、描述以及转换信息的算法处理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包含很多分支领域;有些强调特定结果的计算,比如计算机图形学;而有些是探討计算问题的性质,比如计算复杂性理论;还有一些领域專注于怎样实现计算,比如程式語言理論是研究描述计算的方法,而程式设计是应用特定的程式語言解决特定的计算问题,人机交互则是專注于怎样使计算机和计算变得有用、好用,以及随时随地为人所用。 有时公众会误以为计算机科学就是解决计算机问题的事业(比如信息技术),或者只是与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关,如玩游戏、上网或者文字处理。其实计算机科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去理解实现类似游戏、浏览器这些软件的程序的性质,更要通过现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程序或者改进已有的程序。 尽管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的名字里包含计算机这几个字,但实际上计算机科学相当数量的领域都不涉及计算机本身的研究。因此,一些新的名字被提议出来。某些重点大学的院系倾向于术语计算科学(computing science),以精确强调两者之间的不同。丹麦科学家Peter Naur建议使用术语"datalogy",以反映这一事实,即科学学科是围绕着数据和数据处理,而不一定要涉及计算机。第一个使用这个术语的科学机构是哥本哈根大学Datalogy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69年,Peter Naur便是第一任教授。这个术语主要被用于北欧国家。同时,在计算技术发展初期,《ACM通讯》建议了一些针对计算领域从业人员的术语:turingineer,turologist,flow-charts-man,applied meta-mathematician及applied epistemologist。 三个月后在同样的期刊上,comptologist被提出,第二年又变成了hypologist。 术语computics也曾经被提议过。在欧洲大陆,起源于信息(information)和数学或者自动(automatic)的名字比起源于计算机或者计算(computation)更常见,如informatique(法语),Informatik(德语),informatika(斯拉夫语族)。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曾经指出:“计算机科学并不只是关于计算机,就像天文学并不只是关于望远镜一样。”("Computer science is no more about computers than astronomy is about telescopes.")设计、部署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通常被认为是非计算机科学学科的领域。例如,研究计算机硬件被看作是计算机工程的一部分,而对于商业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部署被称为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系统。然而,现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各类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思想。计算机科学研究也经常与其它学科交叉,比如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和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被认为比其它科学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切,一些观察者说计算就是一门数学科学。 早期计算机科学受数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很大,如Kurt Gödel和Alan Turing,这两个领域在某些学科,例如数理逻辑、范畴论、域理论和代数,也不断有有益的思想交流。.

新!!: 科学史和计算机科学 · 查看更多 »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通常也简称網路,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軟件及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简单的说即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系统。.

新!!: 科学史和计算机网络 · 查看更多 »

语义学

语义学(Semantics,La sémantique),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但是各个领域里对语言的意义的研究目的不同:.

新!!: 科学史和语义学 · 查看更多 »

货币主义

貨幣主義(Monetarism),又稱重貨幣學派、貨幣學派,是1960年代形成的經濟學流派,以挑战凱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領袖人物為米爾頓·傅利曼,他在1976年10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的供應量在短期内对国家的产出、在较长期上的物價水準有巨大的影响。这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透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实行。 貨幣主義的核心命题是:在經濟活動中,貨幣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發行過多货币。政府的角色是透過中央銀行,調控在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數量,除此之外,不需要干預經濟活動。.

新!!: 科学史和货币主义 · 查看更多 »

质量守恒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此定律指出,對於任何物質和能量全部轉移的系統來說,系統的質量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不變,因為系統質量不能改變,不能增加或消除。因此,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保持不變。這定律意味著質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破壞,儘管它可能在空間中重新排列,或者與之相關的實體可能在形式上發生變化,例如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化學成分的質量是等於反應後組分的質量。 因此,在孤立系統中的任何化學反應和低能量熱力學過程期間,反應物或起始材料的總質量必須等於產物的質量。質量守恆的概念在化學,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歷史上,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Mikhail Lomonosov)獨立發現了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恆,後來在18世紀晚期被安托萬·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重新發現。從煉金到化學的現代自然科學,這一規律的製定至關重要。 質量的守恆只是近似的,被認為是來自經典力學的一系列假設的一部分。在質量 - 能量等價的原則下,必須對該定律進行修改,使其符合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的規律,即能量和質量形成一個守恆量。對於非常有能量的系統來說,質量守恆是不成立的,核反應和粒子物理學中的粒子 - 反粒子湮滅就是這種情況。 質量在開放系統中通常也不被保存。當各種形式的能源和物質被允許進出系統時就是這種情況。然而,除非涉及放射性或核反應,否則從熱量,機械功或電磁輻射等系統逸出的能量通常太小而不能被測量為系統質量的下降。 對於涉及大引力場的系統,必須考慮廣義相對論,其中質能守恆成為一個更為複雜的概念,受到不同定義的限制,質量和能量也不如嚴格守恆狹義相對論。.

新!!: 科学史和质量守恒定律 · 查看更多 »

路易·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借生源说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倡导疾病细菌学说(--)以及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和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稱为“微生物學之父”。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夏尔·戴高乐。.

新!!: 科学史和路易·巴斯德 · 查看更多 »

麥可·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國物理学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雖然法拉第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式教育,卻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實際而言,他時常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優秀的實驗家。他詳細地研究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想出了磁場線的點子,因此建立了電磁場的概念。法拉第觀察到磁場會影響光線的傳播,他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entry at the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osted by LovetoKnow Retrieved January 2007.

新!!: 科学史和麥可·法拉第 · 查看更多 »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quote) 1968年秋季,NATO(北約)的科技委員會召集了近50名一流的編程人員、計算機科學家和工業界巨頭,討論和制定擺脫“軟體危機”的對策。在那次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這個概念,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其后的几十年里,各种有关软件工程的技术、思想、方法和概念不断被提出,软件工程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93年,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给出了一个更加综合的定义:"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开发中"。此后,IEEE多次给出软件工程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生活质量。 软件工程师是对应用软件创造软件的人们的统称,软件工程师按照所处的领域不同可以分为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师、软件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工程师、界面与交互设计师等等。各种软件工程师人们俗称程序员。.

新!!: 科学史和软件工程 · 查看更多 »

茅元仪

茅元儀(),字止生,號石民,又署東海波臣、夢閣主人、半石址山公,浙江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明代军事家,文學家茅坤的之孫。.

新!!: 科学史和茅元仪 · 查看更多 »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英語:Space Shuttle),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航天飞机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船。 迄今只有美國與前蘇聯曾經製造能進入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並曾實際成功發射並回收,而美國是唯一曾以太空梭成功進行載人任務的國家。其他國家發展的類似計畫則尚未有實際發射並進入軌道的紀錄。.

新!!: 科学史和航天飞机 · 查看更多 »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Αρχιμήδης;),希腊化时代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库扎,据说他在亞歷山卓求学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今天的埃及仍在使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罗马大军围攻锡拉库扎,阿基米德死于罗马士兵之手。 阿基米德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被视为古希臘最杰出的科学家。他與牛頓和高斯被西方世界評價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

新!!: 科学史和阿基米德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或譯亞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發覺經典力學與電磁場無法相互共存,因而發展出狹義相對論。他又發現,相對論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場的建模。從研究出來的一些重力理論,他於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持續研究統計力學與量子理論,導致他給出粒子論與對於分子運動的解釋。在1917年,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來建立大尺度結構宇宙的模型。 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開始掌權成為德國總理之時,愛因斯坦正在走訪美國。由於愛因斯坦是猶太裔人,所以儘管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亦沒有返回德國。1940年,他定居美國,隨後成為美國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在一封寫給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裏署名,信內提到德國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彈,因此建議美國也盡早進行相關研究,美國因此開啟了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支持增強同盟國的武力,但譴責將當時新發現的核裂变用於武器用途的想法,後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共同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 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愛因斯坦被誉为是“現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新!!: 科学史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學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创立者,該學說認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該大陸後來開始破裂,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魯夫雷多·魏格納”、“艾尔弗雷德·韋格納”,简称“魏格纳”。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並曾經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軍並兩度負傷。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2年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地質研討會首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1915年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他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改进并拓展了大陆漂移学说,但始终没有引起业界注意,因此颇为沮丧。为寻找更多证据支持,他曾4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2個冬天。1930年11月,他在第4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遇难,享年50歲。科学家在找到巨大陆块移动的原因之后才接受了他的理论。魏格納的岳父是提出柯本氣候分類法的氣象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

新!!: 科学史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 查看更多 »

阿育吠陀

阿育吠陀(梵語:आयुर्वेद,拼音:,意为“长生之术”)為印度教及佛教的傳統醫學,也譯為壽命吠陀或阿蘇吠陀,是印度的傳統醫學。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人体的各项机能便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生病。在阿輸吠陀医疗方法中,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藥草療法、推拿療法及瑜珈療法。 寿命吠陀主要包括三位古印度医学家的著作,即《遮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和《语帅本集》。 阿育吠陀醫學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而且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Ayur指生命,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 阿育吠陀的神話是源自於印歐神話中的名為奈撒特耶(Nasatya)及阿須雲(Aswin)的雙胞胎醫生,是諸神殿的神。四千年前的奈撒特耶的故事已經在土耳其的胡里安語及西泰語以及印度的梵語中失傳了。阿育吠陀與阿達婆吠陀相比較,算是個次要的智慧。這四種吠陀(智慧)是世界上所知用印歐語言所留下來最古老的文件。 經典的阿育吠陀文件,是古代印度醫典《揭羅迦本集》,與《阿達婆吠陀約莫》同時期。是在公元前一千年用梵語寫成的,是全面性的醫典。且大多數學者認為,阿育吠陀在西元一百年以前在印歐地區就非常的盛行了。 阿育吠陀在公元六世紀時,隨著佛教的傳布,影響的區域也越來越廣。和尚將阿育吠陀帶到中國、西藏、韓國、蒙古跟斯里蘭卡,在這些國家的醫學系統裡留下傳奇。 更近一點的是,德國將公元前一千年阿育吠陀的《妙聞集》翻譯成德文,並運用在整型手術中。《妙聞集》中提到了阿育吠陀的八個分支:.

新!!: 科学史和阿育吠陀 · 查看更多 »

阿耶波多

阿耶波多(आर्यभट、IAST: ,或譯阿里亚哈塔,阿耶波多一世,公元476年-550年)是5世纪末印度的著名数学家及天文学家。他的作品包括《阿里亚哈塔历书》,分四部分。書中提供了精確度達5個有效数字的圓周率近似值。此外,他還根據天文觀測,提出日心說,並發現日月食的成因。另外,印度在1975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科学史和阿耶波多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科学史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新!!: 科学史和阿拉伯语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西方语言或欧洲形式的印度-阿拉伯数字。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是由古代印度的婆罗米人发明,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很多语言都引用了此系统,但是都根据自己语言的字体要求而改造,所以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数字字符。此条目是关于汉语里通称的“阿拉伯数字”,也是当代世界最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欧洲文字所改造的印度-阿拉伯数字。.

新!!: 科学史和阿拉伯数字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科学史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也譯作海希奧德、赫西奧德、希斯亞德,希腊语:Hesiod (/ˈhiːsiəd/ or /ˈhɛsiəd/; Ἡσίοδος)是古希腊诗人,他可能生活在前8世纪。从前5世纪开始文学史家就开始争论赫西俄德和荷马谁生活得更早,今天大多数史学家认为荷马更早。被稱為「希臘教訓詩之父」。.

新!!: 科学史和赫西俄德 · 查看更多 »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新!!: 科学史和资本主义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科学史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蒂托·李维

蒂托·李维(Titus Livius,)是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Patavium),即现在的帕多瓦(Padua,临近威尼斯)。他写过多部哲学和诗歌著作,但最出名的是他的巨著《羅馬史》(原名为Ab urbe condita libri,意为“从罗马建城开始”)。.

新!!: 科学史和蒂托·李维 · 查看更多 »

肌肉

肌肉(英語:muscle)是一種能收縮的動物組織,屬於,由胚胎的中胚層發育而來。肌肉細胞有收縮纖維,會在細胞間移動並改變細胞的大小。 肌肉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種,其功能皆為產生力並導致運動。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不由意識控制且為生存所必需,例如心臟的收縮或是腸胃道的蠕動等。骨胳肌的自主收縮用來移動身體且能夠被精細地控制,例如眼睛的運動或大腿股四頭肌的總體運動。自主肌肉纖維分成快慢兩種,慢肌纖維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但力量較小;快肌纖維收縮地較快,力量也較大,但也較快感到疲勞。.

新!!: 科学史和肌肉 · 查看更多 »

蓋亞假說

亚假说(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假说。 “地球整个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构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说的盖亚。”,by James Lovelock簡單地說,蓋亞假說是指在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適合生命持續的生存與發展。 約公元前400年,柏拉圖就曾提出地球是巨大的活生物體的類似觀點。詹姆斯·洛夫洛克是英國科學家,20世紀60年代受聘於美國太空總署探索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通過分析大氣情況在探尋遙遠行星上的生命的同時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他指出,我們的行星上的大氣由生命無法存活的混合氣體組成,通過地球化學過程(如岩石侵蝕)和大氣支持的有機物活動(如用光和植物去除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這些氣體得以維持平衡比例。他以古希臘大地母親女神盖亚命名了该假说,提出陸生生物過程和自然過程共同作用產生並調節有益於生命繼續生存的環境。 該觀點於1972年首次提出,主流科學家主要以其不夠嚴密為由堅決拒絕接受。1981年,這一觀點首次得到支持。當時,洛夫洛克創造出計算機模擬的反射或吸收太陽輻射的白色或黑色雛菊世界。由於雛菊的數量隨著普遍的表面溫度變化而相對改變,因此雛菊群維持全球氣溫均衡。此後,更多生物多樣性的複合模型提高了該系統的穩定性。 如今,洛夫洛克的蓋亞假說與人類引致的威脅我們氣候、生態系統、食物生產和健康穩定的地球大氣變化關係尤為密切。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表面溫度將是-19℃,但如果這些氣體在現有水平上不加任何控制地增長,地球的氣候就會類似金星。確保蓋亞的溫室氣體成份保持穩定已經成為21世紀最大的科學和政治挑戰之一。 盖亚假说起初认为,正是由于生命的出现,从过去到现在,地球表面、大气和海洋的理化环境才变得舒适宜人。这一假说和传统观点完全对立,传统观点认为生命在不断适应地球环境,同时生命和地球的演变是独立进行的。现在科学认识到:“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才让地球变得宜居。”这种调节“让地球更适合生存,是包括生命、空气、海洋和岩石在内的整个进化系统的特点”。这就是盖亚,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机体”。.

新!!: 科学史和蓋亞假說 · 查看更多 »

脊髓

脊髓(Spinal cord)是细细的管束状的神经结构,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護;是源自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送脑与外周之间的神经信息。.

新!!: 科学史和脊髓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新!!: 科学史和脱氧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重商主义

重商主義 (mercantilism)是在16世紀到18世紀之間盛行的經濟理論、經濟政策。重商主義是民族主義在經濟上的一種形式。它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使國家富足與強盛,藉由獲取並留下盡量多的境內經濟活動。製造和工業,特別是有軍事用途的商品,佔有優先地位。重商主義試圖確保國家能夠生產盡可能多的量與種類,藉此限制本國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封閉經濟是重商主義的重要元素。上述目標主要靠著以下方法達成:.

新!!: 科学史和重商主义 · 查看更多 »

量化

量化可以指:.

新!!: 科学史和量化 · 查看更多 »

自然 (期刊)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於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其它类似期刊有《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期刊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期刊内最重要的文章。期刊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及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期刊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期刊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紧密,非常具有技术性。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因此科学家之间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上的竞争非常强。但是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新!!: 科学史和自然 (期刊) · 查看更多 »

自然历史

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通用辞典》 自然历史()又译自然史、博物学,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对地球上各种生物(动物、植物、菌类、微生物)以及它们周边生存环境中各种事物的不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总结,和实验方法比起来,更倾向于观察方法,是现代科学萌芽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必经途径。它包含了科学研究但并不局限于此,目前各种自然历史类的文章主要发表在科学普及杂志上,少见于学术期刊 WordNet Search, princeton.edu.

新!!: 科学史和自然历史 · 查看更多 »

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現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主要是思考人对于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相互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这当中不少理论,都奠下了今時今日物理学的基石。法蘭西斯·培根稱自然哲學為「科學的偉大母親」。不少近代的名人,如英国科学家艾薩克·牛頓、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黑格尔都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 从发展脉络上来看,西方的现代科学是通过经历自然历史、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三个阶段发展而来。 牛顿的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1687).

新!!: 科学史和自然哲学 · 查看更多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是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的三卷本代表作,成书于1686年。1687年7月5日该书的拉丁文版首次出版发行。Among versions of the Principia online:.

新!!: 科学史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查看更多 »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學、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等。.

新!!: 科学史和自然科学 · 查看更多 »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傳統上也譯為天擇)指生物的遺傳特徵在生存競爭中,由於具有某種優勢或某種劣勢,因而在生存能力上產生差異,並進而導致繁殖能力的差異,使得這些特徵被保存或是淘汰。自然選擇則是演化的主要機制,經過自然選擇而能夠稱成功生存,稱為「適應」。自然選擇是唯一可以解釋生物適應環境的機制。 這個理論最早是由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提出,其於早年在加拉巴哥群島觀察了數種動物後發現,島上很少有與鄰近大陸相似的物種,並且還演化出許多獨有物種,如巨型的加拉巴哥象龜,達爾文於開始以為,島上的鷽鳥應與南美洲發現的為同種,經研究,十三種燕雀中只有一種是與其大陸近親類似的,其餘皆或多或少發生了演化現象,他們爲了適應島上的生存環境,改變了鳥喙的大小。.

新!!: 科学史和自然选择 · 查看更多 »

腦脊液

腦脊液或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是充滿在腦部內顱骨與大腦皮質之間的蛛網膜下腔的透明體液,準確的來說是位於腦膜的蛛網膜和軟腦膜之間。它是一種含有微神經膠細胞的純生理鹽水,主要用作對大腦皮質的機械性緩衝。在腦部的腦室及脊髓內亦有腦脊液存在。.

新!!: 科学史和腦脊液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

Willing obedience always beats forced obedience.

新!!: 科学史和色诺芬 · 查看更多 »

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

《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一般認為應該是後人根據埃及史上第一位留名的醫師印何闐所留下的資料,於西元前1600-1700完成的醫學論文集,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部醫學著作,由莎草紙寫成,長約5公尺(因為損毀只剩下4.68公尺),寬約33公分,17頁(377行)撰寫於正面,5頁(92行)背面,依筆跡看來,應為同一人於同一時期抄寫。這份手稿的長度僅次於西元前1550左右完成的埃伯斯紙草文稿。.

新!!: 科学史和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 · 查看更多 »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英語發音)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煉金術士。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在被调查的皇家学会院士和网民投票中,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新!!: 科学史和艾萨克·牛顿 · 查看更多 »

苏颂

苏颂(閩南語:So͘ Siōng;),字子容,福建泉州同安縣葫芦山(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閩南人。他是一名中國北宋十分傑出的博學家,身兼科學家、數學家、政治家、天文學家、地圖學家、鐘錶學家、藥理學家、礦物學家、地質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機械和建築工程師、詩人、古董家、外交大使等多重身份。 蘇頌是中世紀開封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工程師,為世界上早期採用擒縱器的機械設計。擒縱器是由佛教和尚一行與粱令瓚於公元725年所發明的,但被應用於環形球儀機械上,蘇頌是第一人。.

新!!: 科学史和苏颂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科学史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科学史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雅典學院 (畫作)

《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一译《雅典学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艺术家拉斐尔因受任装饰梵蒂冈使徒宫,而在1509年至1510年间创作的一幅濕壁畫,位于拉斐尔房间的签字厅, 目前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此作被廣泛認定為拉斐爾的代表作之一,象征著文藝復興全盛期的精神。 By Horst Woldemar Janson, Anthony F. Janson.

新!!: 科学史和雅典學院 (畫作) · 查看更多 »

老普林尼

蓋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常稱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古羅馬作家、博物学者、军人、政治家,以《自然史》(一译《博物志》)一書留名後世。其外甥为小普林尼。 老普林尼是罗马骑士与元老院议员加伊乌斯·凯奇利乌斯的外孫。他出生在科莫,而非訛傳的维罗纳。学过法律,任西班牙代理总督,后担任那不勒斯舰队司令。老普林尼在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不幸被火山噴出的毒氣毒死。 其一生著有7部著作,其中六本散失,僅剩片段。。.

新!!: 科学史和老普林尼 · 查看更多 »

耿寿昌

耿寿昌,字昌,西汉理财家,历算家。 生卒年不详。善於计算,宣帝時,任大司農中丞,五凤元年,设置“常平仓”,“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抑制糧價上漲,平常則可以供军用。赐关内侯。著有《日月帛图》232卷,《月行图》2卷,今皆不存。又曾與張蒼整理《九章算術》。曾制作观察日月运行的浑仪.

新!!: 科学史和耿寿昌 · 查看更多 »

Marx

Marx的中文音譯通常為馬克思或馬克斯,可以指:.

新!!: 科学史和Marx · 查看更多 »

McGraw-Hill

#重定向 标普全球.

新!!: 科学史和McGraw-Hill · 查看更多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重定向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新!!: 科学史和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查看更多 »

Thomas Woods

#重定向 托马斯·伍兹.

新!!: 科学史和Thomas Woods · 查看更多 »

Umar

#重定向 欧麦尔·本·赫塔卜.

新!!: 科学史和Umar · 查看更多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重定向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新!!: 科学史和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查看更多 »

技术史

技术史记录了人类各种技术革新和重大发明的历史。人类发明的各种新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和宇宙,使人类生活的更为方便和舒适,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会影响社会文化的传统,是军事力量发展的工具。.

新!!: 科学史和技术史 · 查看更多 »

柏拉图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新!!: 科学史和柏拉图 · 查看更多 »

柏拉图学院

學院(古希臘語:Ἀκαδήμεια),又稱柏拉圖學院,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約前387年創立於於雅典的學校,許多古希臘哲學名士曾受教於此。例如後來開創「逍遙學派」、建立自己學校的亞里斯多德便曾在此唸了20年書。學院在整個希臘化時期都堅持懷疑論主義(Academic skepticism),直到前83年,拉里薩的斐洛逝世為止。學院裡的哲學家教師在柏拉圖死後仍繼續教授他的哲學,410年時一度成為新柏拉圖主義的學術中心。學院最後在529年,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學院關閉,這才結束柏拉圖學院的教學史。.

新!!: 科学史和柏拉图学院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FRS(Charles Robert Darwin,)又譯達爾溫,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學家,達爾文早期因為地質學研究而著名,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

新!!: 科学史和查尔斯·达尔文 · 查看更多 »

查爾斯·萊爾

查爾斯·萊爾爵士,第一代從男爵(Sir Charles Lyell, 1st Baronet,FRS,),英國地質學家、律師,是均變說的重要論述者。.

新!!: 科学史和查爾斯·萊爾 · 查看更多 »

李善兰

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中國清朝數學家。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人。为清代数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

新!!: 科学史和李善兰 · 查看更多 »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號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李时珍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新!!: 科学史和李时珍 · 查看更多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又名為材料工程,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學领域的整合应用,是一个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宏观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跨领域學科。涉及的理论包括固体物理学,材料化学,应用物理和化学,以及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电机工程。与电子工程结合,则衍生出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则衍生出结构材料,与生物学结合则衍生出生物材料等等。随着近年来媒体将注意力大量集中在纳米科学上,材料科学在科學與工程學領域越來越廣為人知。它也是鑑識科學和破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後者為例,它是分析各種飛航意外的關鍵。今日許多科技上的問題受限於材料能夠容許的極限,也因此,在此領域的突破在未來科技具有指標性的影響。材料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 科学史和材料科学 · 查看更多 »

杠杆

在力學裏,典型的槓桿(lever)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古希臘人將槓桿歸類為簡單機械,並且嚴謹地研究出槓桿的操作原理。 某些槓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槓桿作用」。槓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新!!: 科学史和杠杆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新!!: 科学史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科学史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新!!: 科学史和植物学 · 查看更多 »

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Ἐυριπίδης,)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二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七部。对于欧里庇得斯的评价,古往今来一向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也有人说悲剧在他的手中衰亡,无论这些评价如何反复,无庸置疑的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新!!: 科学史和欧里庇得斯 · 查看更多 »

歐姆

欧姆是電阻值的計量單位(在中国大陆简称为「欧」);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由電流所推導出的一種單位,其記號是希臘字母Ω(唸作Ohm)。 为了纪念德國物理學家格奥尔格·欧姆而命名;他定義了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係,1A的電流通過1\Omega的電阻會產生1V的壓降,這個關係式也稱為歐姆定律。.

新!!: 科学史和歐姆 · 查看更多 »

正弦

在數學中,正弦(英語:sine、縮寫sin)是一種週期函數,是三角函数的一種。它的定义域是整个实数集,值域是。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在自变量为(4n+1)π/2(n为整数)时,该函数有极大值1;在自变量为(4n+3)π/2时,该函数有极小值-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其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新!!: 科学史和正弦 · 查看更多 »

正矢

正矢(英文:Versine、Versed sine),在三角函数之中被定義為\textrm \theta.

新!!: 科学史和正矢 · 查看更多 »

武備志

《武備志》,又稱《武備全書》,明代茅元儀輯,240--,10405页。於明天启元年(1621年)編成,集歷代有关军事书籍2000餘种,並多付插圖。明代兵書中以《武備志》篇幅最大,圖像、輯錄遠超過宋代的《武經總要》,然而有些火器繪圖並不確切,只能做為參考。.

新!!: 科学史和武備志 · 查看更多 »

歷史學

歷史學,簡稱史學,是以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雖然在廣義上歷史可以包含人類以外的事物,但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和人文學,歷史學主要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

新!!: 科学史和歷史學 · 查看更多 »

比魯尼

阿布·拉伊汗·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比鲁尼(波斯语:ابوریحان محمد بن احمد بیرونی,), 波斯学者,生于花剌子模(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卒于加兹纳(今阿富汗)。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历史学等方面均有贡献。著有《天文典》《密度》《药理学》《古代诸国年代学》等书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Category:伊朗科学家 Category:中世纪伊斯兰教炼金术士 Category:中世纪天文学家.

新!!: 科学史和比魯尼 · 查看更多 »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Πυθαγόρας,约)是一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立者。 他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對數字癡迷到幾近崇拜;同時認為一切真理都可以用比例、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和證實:譬如主張平方數"100"意味「公正」。.

新!!: 科学史和毕达哥拉斯 · 查看更多 »

毕达哥拉斯主义

毕达哥拉斯主义是一个用于描述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所持的秘教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学说的术语。他們都深受數學所影響。毕达哥拉斯主义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對柏拉图主义有重要影響。毕达哥拉斯学说在之后的复兴导致现在称为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哲学学派。.

新!!: 科学史和毕达哥拉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汞是化学元素,俗稱水銀,臺灣亦可寫作銾,化学符号Hg,原子序数80,是種密度大、銀白色、室温下為液態的過渡金属,為d区元素。常用來製作溫度計。在相同條件下,除了汞之外是液體的元素只有溴。銫、鎵和銣會在比室溫稍高的溫度下熔化。汞的凝固點是,沸點是,汞是所有金屬元素中液態溫度範圍最小的。 汞在全世界的矿产中都有产出,主要来自朱砂(硫化汞)。摄入或吸入的朱砂粉尘都是剧毒的。汞中毒还能由接触可溶解于水的汞(例如氯化汞和甲基汞)引起,或是,吸入汞蒸气或者食用被汞污染的海产品或吸食入汞化合物引起中毒。 汞可用于溫度計、氣壓計、壓力計、血壓計、浮閥、水銀開關和其他裝置,但是汞的毒性導致汞溫度計和血壓計在醫療上正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酒精填充,鎵、銦、錫的填充,-zh-cn:数码;zh-tw:數位;zh-hk:數碼;-的或者基於電熱調節器的溫度計和血壓計。汞仍被用于科學研究和補牙的汞合金材料。汞也被用于發光。荧光燈中的電流通过汞蒸氣產生波長很短的紫外線,紫外線使荧光體发出荧光,從而產生可見光。.

新!!: 科学史和汞 · 查看更多 »

沈括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是中国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随母寿昌县太君许氏入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科学史和沈括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科学史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科学史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泰奧弗拉斯托斯

泰奧弗拉斯托斯(Θεόφραστος,也称提奥弗拉斯特,约前371年-约前287年),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先後受敎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來接替亞里士多德,領導其「逍遙學派」。Θεόφραστος解作「神樣的說話者」,並非真名,據說是亞里士多德見他口才出眾而替他起的名。.

新!!: 科学史和泰奧弗拉斯托斯 · 查看更多 »

泰勒斯

米利都的泰勒斯(Θαλῆς ὁ Μιλήσιος,),常被稱為泰勒斯(Θαλῆς,Thalēs,Thales,),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亦是希腊最早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学派之一,米利都学派(亦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留下名字的思想家,被后人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他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等。.

新!!: 科学史和泰勒斯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科学史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拉比

阿布·纳斯尔·穆罕默德·法拉比(ابو نصر محمد الفارابي,,),西方称为阿尔法拉比乌斯(拉丁语:Alpharabius),是喀喇汗王朝(870—1213年)初期著名医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音乐学家。出生于中亚突厥斯坦附近的的讹答剌城(他说自己出自钦察),讹答剌被阿拉伯人称为法拉布,阿布·纳斯尔·阿乐·法拉比意思就是来自法拉比的“阿布纳斯尔”。 法拉比钻研学习哲学、医学、心理学、音乐等多种学科并成名,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伊斯兰哲学的“第二导师”(“第一导师”為亚里士多德)。他除编著有关多科学的160多种(一说200多种)著作外,还在整理研究西域回鹘医学的基础上编著了十几部有关医学的专著,推动和发展了回鹘(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为以后出生在布哈拉的塔吉克人医学家伊本·西那(阿维森纳)的《大医典》奠定了基础。阿维森纳很自豪地将法拉比称之为他的间接启蒙导师。.

新!!: 科学史和法拉比 · 查看更多 »

洋务运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大清後期時,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之工業運動,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此運動自1861年至1894年,持續約34年,歷經同治光緒二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所主導推動,在專制皇權之背景下發生。 洋務自強運動是近代中國首次全國規模之西方工業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則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有助中國走上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然而最終洋務運動卻難逃失敗之命運;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之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新!!: 科学史和洋务运动 · 查看更多 »

深層生態學

深層生態學一詞由挪威哲學家阿恩·內斯(Arne Næss)在1973年於一場第三世界未來發展研討會中提出。後經德韋爾(BillDeval)、塞申斯(GeorgeSessions)、福克斯等人的努力而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環境哲學。深層生態學以非人類為中心的角度,重新看待世上所有生物的價值,打破長久以來人類對生命的價值觀。深層生態學認為要認識、處理和解決生態問題,必需從整個生態系的角度,把人與自然的關係當做一個整體來考量。 深層生態學是西方環境倫理學界提出的一個與淺層生態學相對應的非人類中心主義流派之一。深層生態學家堅持問更深層次的哲學問題,探究人類為什麼和如何干擾的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使環境變成長遠的改變,而不是只用狹隘看法的研究生態環境,避免僅僅以維護人類利益而推行環境保護 。深層生態學顯示了生態系統更全面的看法,並尋求適用於生活的理解,解釋生態系統的不同部分(包括人類)如何成為一個整體的系統。20世紀90年代以來,深層生態學提高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對環保運動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深層生態學的理論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現代工業化社會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種種失誤及其背後的深層根源,目的在於尋找人類生活的真正價值及現代社會的合理構建。深層生態學思想家們在1979—1980年間把內斯的思想學說完整地引入環境倫理學領域,從而使深層生態學成為環境倫理學領域中一個正式的或規範的思想流派。其次,努力使內斯的學說成為深層生態學正統理論,並擴展其在生態哲學中的學術影響力;最後,努力促成環境倫理學家們與深層生態主義者的相互認同。另外, 許多學者諸如約翰.錫德、大衛.羅德曼和比.麥科馬克等都在捍衛和發展深層生態學思想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 科学史和深層生態學 · 查看更多 »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新!!: 科学史和演化 · 查看更多 »

演化論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Evolution字義有演變和進化兩種概念,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使用演化概念,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發展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论,從原始簡單生物進化成爲複杂有智慧的物種。從古希臘時期直到19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思想為主軸,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新!!: 科学史和演化論 · 查看更多 »

演繹

演繹可以指:.

新!!: 科学史和演繹 · 查看更多 »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在传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是「结论,可从叫做‘前提’的已知事实,‘必然地’得出的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这区别于溯因推理和归纳推理:它们的前提可以预测出高概率的结论,但是不确保结论为真。 “演绎推理”还可以定义为结论在普遍性上不大于前提的推理,或「结论在确定性上,同前提一样」的推理。.

新!!: 科学史和演绎推理 · 查看更多 »

朝觐 (伊斯兰教)

朝覲(حج, Hajj),指的是伊斯蘭教徒到麥加的朝覲,這是每年全世界穆斯林最大規模的聚會,也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依據朝覲規範,每一個身體健康經濟良好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須朝覲一次。伊斯梯塔(istita'ah)指的是身體及經濟能力皆可進行朝覲的狀態,達到此狀態的穆斯林稱為穆斯塔梯(mustati)。朝覲是穆斯林團結及順服真主的一種展示。朝覲字面意義是“參與一個旅程”,這意味著外在行為的旅程及內部心靈的旅程。 每年朝覲的日期是伊斯蘭曆12月的第8日到第12日。由於伊斯蘭曆法是陰曆,每年比公曆少11天,朝覲日期在西曆中年年都不同。朝覲期間,朝覲者的衣著要求及身心狀態稱之為「伊蘭」(Ihram)。 朝覲與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息息相關,但穆斯林認為到麥加朝覲的儀式可上溯到數千年前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年代。朝覲那一週,上百萬朝覲者同時在麥加聚集,並進行一系列的儀式:每個人逆時針方向繞行卡巴天房七次,這個立方形的建築也是世上所有穆斯林祈禱時的方向;在薩法(Al-Safa)和麥爾瓦(Al-Marwah)兩個小丘間來回走動;飲用滲滲泉的井水;去阿拉法特平原守夜;在投石儀式中向魔鬼擲石塊。然後朝覲者剃髮,進行動物獻祭的儀式,並慶祝全球性的宰牲節。.

新!!: 科学史和朝觐 (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科学史和朝鲜 · 查看更多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中國歷史上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撰成于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為李時珍。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醫家類。 由於是時欠缺名家讚許與政府支持,《本草綱目》從完稿至刻印經歷了十幾年時間。李時珍到過蘄州、黃州和武昌,都沒有書商願意承印。1579年,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惟未獲成功。1590年,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幫助,出錢刻印。然而,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 category:中醫藥典-本草.

新!!: 科学史和本草纲目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科学史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指南针

指南针,又稱羅盤或司南,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领域。 指南針可分為依靠磁力與不依靠磁力兩類。依靠磁力的指南針又可再細分為兩類:一是根据地球磁场的有极性制作的地磁指南针,但这种指南针指示的南北方向与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磁偏角;二是电子指南针,采用磁场传感器的磁阻(MR)技术,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问题,现已大量用于衛星定位装置中。至於不依靠磁力的則純粹依靠器件內部的物理方法指示方向,如指南車或慣性導航系統。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因為當代指向針常在指向北方的一端漆上顏色標記,以便使用者尋找北方。.

新!!: 科学史和指南针 · 查看更多 »

戚继光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孟諸,山東登州人,中國明朝將領。戚繼光出身軍戶,奉命戍守浙江和福建十多年,招募士兵組成戚家軍,練兵嚴格,軍法嚴厲,創立新戰術,注重武藝訓練,多次擊敗倭寇,肅清閩浙的倭亂,戰蹟彪炳,從參將多番轉遷,升任福建總兵。後來戚繼光受命鎮守北方邊境防範蒙古,得到首輔張居正和兵部尚書譚綸的信任,擔任薊州總兵十四年,重修長城,建造塔樓加強防務,官拜左都督,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地位顯赫。張居正過世後,戚繼光屢次被參劾,退休回鄉,晚境淒涼。他著有《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詳細記述其行軍練兵的經驗與戰術。戚繼光受譽為抗倭功臣,一代名將,其兵書亦著稱於後世。.

新!!: 科学史和戚继光 · 查看更多 »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新!!: 科学史和星系 · 查看更多 »

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刘徽所著的测量学著作,原为《刘徽九章算术注》第九卷勾股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名为《九章重差图》,附于《刘徽九章算术注》之后作为第十章。唐代将《重差》从《九章》分离出来,单独成书,按第一题“今有望海岛”,取名为《海岛算经》,是《算经十书》之一。 刘徽《海岛算经》“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中国在數學测量学的成就,超越西方约一千年”(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斯委特兹语).

新!!: 科学史和海岛算经 · 查看更多 »

海什木

海什木(阿拉伯语:محمد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هيثم أبو على البصري,拉丁化:Abū ʿAlī al-Ḥasan ibn al-Ḥasan ibn al-Haytham)是阿拉伯学者、物理学家、数学家,全名穆哈默德·本·哈桑·本·海什木·巴士拉,西方人把它称作Al Hazen,中文译作“海桑”、“哈金”等。有大量著作和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科学发现,尤其在光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

新!!: 科学史和海什木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科学史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浑象

浑象,又称浑天仪,在天文学上,是古代根据浑天说用来演示天体在天球上的运动及测量黄赤道坐标差的仪器。 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最早制作浑象。 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大司农耿寿昌“铸铜为象,以测天文”。 東漢賈逵、傅安等在圓儀上加上黃道環,稱為“黃道銅儀”(公元103年詔書造“黃道銅儀”)。 117年東漢天文学家張衡创製浑象,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可以将天象准确的表示出来。 早期曾有木仪,《隋志》引吴太史令陈苗的话说:“先贤制木为仪,各曰浑天。”以后多为金属铸造。 十六国的前赵刘曜光初六年(323年),史官丞南阳孔挺曾铸造铜浑仪。北魏道武帝天兴初年(398年),太史令晁崇修浑仪,用以观测星象。1至明元帝永兴四年(412年),下诏造候部铁仪。 南北朝时,到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太史令钱乐之铸造了一座浑天铜仪,实际上是一座浑象,即天球仪。元嘉十七年(440年)时,钱乐之又制作了一座小浑天。它的形制,亦是“象天运,而地在其中。” 依旧是“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备足”。宋以后的梁代亦制作过浑天象。浑天象、浑象、浑天仪等,在名称上的区分并不严格,它们都是形象化的星图。它的功能与作用都比星图多,制作亦比星图困难。 南宋史學家李心傳於《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四有以下的記載:.

新!!: 科学史和浑象 · 查看更多 »

测圆海镜

《测圆海镜》是中国金代数学家李冶的代表作,于公元1248年写成。全书一共十二卷,由一百七十个问题组成。书中对勾股容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系统地建立了“天元术”(列一元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测圆海镜》被认为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天元术著作。 天元术是对具体问题列出方程而后求解的方法。天元术于宋金时期开始发展,到元朝达到一个高峰。在《测圆海镜》问世之前,中国虽有以天人代表未知数用以布列方程和多项式的工作,但早期著作已失,仅存被引用的一些片段。李冶在《测圆海镜》中系统而概括地总结了天元术,用“天元”代替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新!!: 科学史和测圆海镜 · 查看更多 »

新凱恩斯經濟學

#重定向 新凯恩斯经济学.

新!!: 科学史和新凱恩斯經濟學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革命

新石器革命泛指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在不同地区同时出现的社会模式改变现象。它的基本内容人类族群从狩獵採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型。这一转型导致到了人类族群的定居,和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 新石器革命代表著人類和自然界的關係從被動適應環境轉變為利用和改造環境。此革命對人類社会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根据考古学研究,这种现象始于公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近东地区黎凡特,并且在八个不同地区相继发生。它具体表现为动植物的驯化,土地的开垦,建筑技术的提高等现象,不过它的意义远遠不止于對农学(农耕技术)的影响,它更促进了人类其它社会现象的发生,它從根本上改变了人類对于自然的依赖,更提高了食物来源的稳定性与量化生产的可能。这些变化促进了人口聚集化,创造了复杂且完整的社会分工体系, 經濟贸易體系,政治系统,社会阶级以及增加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例如私人产业制度和文字 )。我们可以在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城邦中观察到此现象的影响;它宣告着史前时期的结束,历史时代的开端。.

新!!: 科学史和新石器革命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新!!: 科学史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是公元3世紀由亞歷山大城的普羅提諾(Plotinus)發展出的哲學派別,是古希臘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對基督教神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流派主要基於柏拉圖的學說,再加上斯多葛學派、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融合為一個體系。但在許多地方進行了新的詮釋。在《新約聖經》時代的哲學本身包含一種宗教態度,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學的緣故。這種宗教哲學就稱新柏拉圖主義,也就是以希臘思想為基礎而創建的宗教哲學。主義主張所有存在皆來自一源,藉此個別靈魂能神秘地重返為一;亦強調存在層級的多重性,只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體世界處於最低層級。.

新!!: 科学史和新柏拉图主义 · 查看更多 »

方法論

#重定向 方法学.

新!!: 科学史和方法論 · 查看更多 »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Ordine francescano)又稱方濟會或小兄弟会,或译法兰西斯会、佛蘭西斯會是一個跟隨聖方濟亞西西教導及靈修方式的修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拉丁语會名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簡寫為OFM),是「小兄弟会」的意思(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互称“小兄弟”)。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方濟會。.

新!!: 科学史和方济各会 · 查看更多 »

文字

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而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所以古代中國文字在不同的語系區域是擁有不同發音的,即方言的存在。漢朝已經被鄰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為書寫紀錄。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出現后产生的。 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其后歷經不同演變,部分發展成语言的符号系统,後亦可用來紀錄人生經驗與見聞。 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從古埃及文、羅馬文字、及拉丁文字則发展到后期都成为語音符號,即外文的字母,不同的外文字母合併成一個外國文字。由於不同字母分別付予一個音,不同的字母合併成切音(混音),形成音節,合併不合的音節,成為了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

新!!: 科学史和文字 · 查看更多 »

文化史

文化史是研究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科学。文化史不直接讨论政治或国家的历史,在文化史中,一个特定的年代或日期较于政治史不十分重要。在文化史中,重要的因素是语言、文學、藝術、宗教、制度和科技等。 文化史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启蒙运动(其代表人伏尔泰)相信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布克哈特也是代表人物之一。.

新!!: 科学史和文化史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通称为文艺复兴,简称为文复,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和承接,卻在绘画方面透過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中古時代教育变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巨大變革,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博学家做出的創新贡献。 一般认为,文复始于14世纪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但对此尚有质疑之声。就这场运动的起源和特点而言,多种理论已经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有当时佛罗伦萨的社会和公民的特点;当地的政治结构;当地统治阶级美第奇家族的赞助Strathern, Paul The Medici: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 (2003);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流入意大利的及书籍。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naissance,2008,O.Ed.Har, Michael H.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Scarecrow Press Incorporate,1999,ISBN 978-0-8108-3724-9.Norwich, John Julius,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1997,Knopf,ISBN 978-0-679-45088-7.史学上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很多且颇为复杂,而“文艺复兴”作为词汇的作用,及其作为历史过渡期的意义,都引发了史学家的诸多争论。Brotton, J., 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06.

新!!: 科学史和文艺复兴 · 查看更多 »

日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新!!: 科学史和日心说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科学史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晷

日晷是一種由視太陽位置告知每天時間的裝置。狹義而言,它包含一個平面(盤面)和將影子投影在平面上以指示時間的晷影器(gnomon)組成。當太陽移動著劃過天際,陰影邊緣會與不同的時間線對齊,顯示出當時的時刻。晷針(style)就是在晷影器上指示時間的邊緣線;經由晷針上的節點(如果有),還可以提示日期。晷影器可以產生明顯的陰影,以讓晷針可以顯示時間。晷影器可以是一根棍棒、金屬線、或精心裝飾的雕飾。晷針必須平行於地球的自轉軸,才能整年都提供正確的時間。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其所在位置的地理緯度。 廣義而言,日晷是使用太陽的高度或方位(或兩者一起)以顯示時間的任何設備。除了提供時間的功能外,日晷也常被當成裝置藝術的一部分、文學上的隱喻和數學上學習的物件。 一般常見廉價的裝飾日晷是大批量產的,所以晷針的角度與時角是不正確的,也就不能提供正確的時間。.

新!!: 科学史和日晷 · 查看更多 »

旱塢

--(或称乾塢)指在岸边以人工建设的船坞,作为建造、改装和修理船舶的地方。可以分为干旱船坞(岸上)或--等不同类别。 乾船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的北宋。据沈括记载:「国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官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出澳中水,船乃笐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Category:船塢 fa:حوضچه خشک nds:Dock.

新!!: 科学史和旱塢 · 查看更多 »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達羅(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稱「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摩亨佐-達羅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會」之稱,該段時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克里特文明。學者多认为它是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由古印度的达罗毗荼人所締造的都市文明。 摩亨佐-達羅的考古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 与哈拉帕文明并称为古印度文明的代表。.

新!!: 科学史和摩亨佐-达罗 · 查看更多 »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研究价值取向的一门学科。它提出了“应然”(ought to be),重點在于提供一种应然的构想,对现实的政治进行理性的指引。政治哲學研究的是關於政体、正义、自由、財產、法律、和執法等权威的合法性基本問題如:這些概念是什麼?为什么需要他们?什么使一個政府具有合法性?政府缘何保護何种自由和權利?政府缘何而生、採取何种形式?何謂法律?公民需要負起何種義務?何时可以合法地推翻一個政權? 政治哲學有兩個重要的方面: 定義了所有权和管制資本運作的政治經濟學,以及由真相和證據决定法律判决的制度。各种司法理论至少部分来源于上述观点。.

新!!: 科学史和政治哲学 · 查看更多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個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安托萬·德·蒙克萊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亚当·斯密认为是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目前国际普遍用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来代替。 古老的重农主义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根本来源; 相形之下,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是劳动价值论,即财富来源于劳动。这一理论最早由约翰·洛克提出,后来被亚当·斯密和马克思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学也使人注意到,技术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在19世纪末期,政治经济学常常用做经济学的代名词。这个领域的学者趋于用数学手段研究经济问题,而非生产和消费的结构关系。 现代政治经济学是指用多种不同而又相关的方法,研究经济行为,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用不同的基本假设挑战正统的经济学思想:.

新!!: 科学史和政治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科学史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

#重定向 爱尔兰.

新!!: 科学史和愛爾蘭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科学史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区别于其他非数学类学生的高等数学内容,是分析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分支,一般指以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解析函數等的一般理论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它们的理论基础(实数、函数、測度和极限的基本理论)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学科。它也是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出自《数学辞海(第一卷)》 数学分析研究的內容包括實數、複數、實函數及複變函數。数学分析是由微積分演進而來,在微积分发展至现代阶段中,从应用中的方法总结升华为一类综合性分析方法,且初等微積分中也包括許多數學分析的基礎概念及技巧,可以认为这些应用方法是高等微积分生成的前提。数学分析的方式和其幾何有關,不過只要任一數學空間有定義鄰域(拓扑空间)或是有針對兩物件距離的定義(度量空间),就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式進行分析。.

新!!: 科学史和数学分析 · 查看更多 »

数据库

--,簡而言之可視為電子化的檔案櫃——儲存电子檔案的處所,使用者可以對檔案中的資料執行新增、擷取、更新、刪除等操作。 所謂「資料庫」係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予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新!!: 科学史和数据库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库恩

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 Samuel Kuhn,),美国物理學家、科學史學家和科学哲学家,代表作为《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 其最有名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為當代的科學思想研究建立了一個廣為人知的討論基礎;不論是贊成或是批評,因此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其著作也被引用到科學史之外的其他廣泛領域中。紐約時報認為,因為库恩的這本著作,讓笵式(paradigm )這個詞彙變成當代最常出現的詞彙之一。.

新!!: 科学史和托马斯·库恩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科学史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战役(阿拉伯語:),又稱怛逻斯之役或但逻斯之役。是中国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现在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遜尼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内的中亚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McNeill, William H. McNeill (1998).

新!!: 科学史和怛罗斯战役 · 查看更多 »

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46年─125年),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留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新!!: 科学史和普魯塔克 · 查看更多 »

晶体学

晶体学,又称结晶学,是一门以确定固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方式为目的的实验科学。“晶体学”(crystallography)一词原先仅指对各种晶体性质的研究,但随着人们对物质在微观尺度上认识的加深,其词义已大大扩充。 在X射线衍射晶体学提出之前(介绍见下文),人们对晶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晶体的点阵几何上,包括测量各晶面相对于理论参考坐标系(晶体坐标轴)的夹角,以及建立晶体点阵的对称关系等等。夹角的测量用测角仪完成。每个晶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用它们在一个立体球面坐标“网”上的投影点(一般称为投影“极”)表示。坐标网的又根据不同取法分为Wolff网和Lambert网。将一个晶体的各个晶面对应的极点在坐标网上画出,并标出晶面相应的密勒指数,最终便可确定晶体的对称性关系。 现代晶体学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晶体对各种电磁波束或粒子束的衍射图像来进行。辐射源除了最常用的X射线外,还包括电子束和中子束(根据德布罗意理论,这些基本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参见条目波粒二象性),可以表现出和光波类似的性质)。晶体学家直接用辐射源的名字命名各种标定方法,如X射线衍射(常用英文缩写XRD),中子衍射和电子衍射。 以上三种辐射源与晶体学试样的作用方式有很大区别:X射线主要被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价电子所散射;电子由于带负电,会与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内的整个空间电荷分布场发生相互作用;中子不带电且质量较大,主要在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时(碰撞的概率非常低)受到来自原子核的作用力;与此同时,由于中子自身的自旋磁矩不为零,它还会与原子(或离子)磁场相互作用。这三种不同的作用方式适应晶体学中不同方面的研究。.

新!!: 科学史和晶体学 · 查看更多 »

0

0(〇/零)是-1与1之间的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偶数。在数论中,0不属于自然数;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0属于自然数。0在整数、实数和其他的代数結構中都有著單位元這個很重要的性質。.

新!!: 科学史和0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科学史学家科学史家科學史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