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6 关系: 垂仁天皇,停車場,半藏門,千代田區,千鳥淵,南朝 (日本),反正天皇,向日市,吉野町,吉野郡,墨江,大堂,大和高田市,大阪市,大阪府,大津市,天平,天平宝字,天皇誕生日,天理市,天授 (長慶天皇),天武天皇,天智天皇,奈良县,奈良市,孝安天皇,孝德天皇,孝元天皇,孝靈天皇,孝谦天皇,孝昭天皇,宣化天皇,宫内厅,宮殿,安寧天皇,安康天皇,安德天皇,安闲天皇,履中天皇,山口县,崇峻天皇,崇神天皇,上京區,中央區 (大阪市),东京,平安京,平氏政權,平清盛,平成,京,... 扩展索引 (116 更多) »
- 日本重建建筑物
垂仁天皇
垂仁天皇(;崇神天皇29年1月1日(前69年1月26日)- 垂仁天皇99年7月14日(70年8月8日))是日本自神武天皇後的第11代天皇(在位:垂仁天皇元年(前29年)1月2日 - 垂仁天皇99年(70年))。垂仁天皇崩於纏向宮,時年140歲。雖然《日本書紀》和《古事記》中記載了他的事跡,但其真實性尚有疑問。.
查看 皇居和垂仁天皇
停車場
停車場是供車輛停放之場所。停車場有僅畫停車格而無人管理及收費的簡易停車場,亦有配有出入欄口、泊車管理員及計時收款員的收費停車場。現代化的停車場常有自動化計時收費系統、閉路電視及錄影機系統。停車場主及管理員的法律責任,通常只是提供場地給駕車人士停泊車輛,不保障車輛受損及失車責任,一般會貼合約免責條款於停車場大門之外供車主參閱。.
查看 皇居和停車場
半藏門
半藏門()是日本江戶城(現皇居)的城門之一。半藏門位於江戶城西端,和甲州街道(現國道20號)相通,和大手門位置相反。現在半藏門也可以指半藏門線半藏門站附近地區。門的名稱有兩種說法,一是取自於德川家家來服部正成、正就父子的統稱「半藏」;二是因山王祭的山車太大,只有一半面積可以放入城門。東京都會電視台位於半藏門附近。 Category:日本城門 Category:東京都區部地區 Category:服部氏 Category:皇居.
查看 皇居和半藏門
千代田區
千代田區()是日本東京都的特別區之一,位於東京都區部的中心位置,在1947年(昭和22年)3月15日由麴町區與合併而來,名稱來自於江戶城的別名「千代田城」。日本國會、首相官邸、最高法院、大部分中央行政機關,以及天皇住所皆座落於此,而區內的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等商圈,是許多日本大型企業總部的聚集地,因而使該區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政治與經濟中樞。東京站、秋葉原、靖國神社、神保町古書街、日本武道館等著名景點亦位於區內。.
查看 皇居和千代田區
千鳥淵
千鳥淵()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是皇居西北側的護城河。.
查看 皇居和千鳥淵
南朝 (日本)
南朝()也被称作吉野朝廷(),是日本南北朝時代京都以南的大和国的吉野(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同县五條市西吉野町)、攝津國的(大阪府大阪市住吉区)为根据地的属于後醍醐天皇的大觉寺统的朝廷。从1336年到1392年止共存在56年,拥有并制定元号等职能的政权。.
查看 皇居和南朝 (日本)
反正天皇
反正天皇(;351年? - 410年1月23日)是日本第18代天皇(在位406年1月2日 - 410年1月23日),名瑞齒別尊()、多遲比瑞歯別尊(たじひのみずはわけのみこと),是古墳時代的天皇。.
查看 皇居和反正天皇
向日市
向日市()是位於日本京都府的行政區劃,地處京都盆地西南側,緊鄰京都市。面積僅7.72平方公里,為全日本的市級行政區劃中,面積第三小的,僅大於琦玉縣蕨市及東京都狛江市。「向日」之名稱源自境內的。.
查看 皇居和向日市
吉野町
吉野町()是奈良縣中部的一町,在南北朝時代時為南朝政府駐地。.
查看 皇居和吉野町
吉野郡
吉野郡()為奈良縣轄下的郡。人口59,020人、面積2257.79 km²。(2003年) 吉野郡郡包含以下三個町及八村。.
查看 皇居和吉野郡
墨江
墨江可以指:.
查看 皇居和墨江
大堂
大堂,即高大的殿堂,是指一座建筑物最大或最好的空间。例如中世纪皇家宫殿、贵族城堡或大型庄园以及16世纪至17世纪初乡村住宅(country houses)的主要房间。不过那时“great”一词仅仅意为big(大),而无其现代含义“excellence”(卓越)。 Category:建筑设计.
查看 皇居和大堂
大和高田市
大和高田市()是奈良縣中西部的市。為葛城地域的中核都市。 是奈良縣人口密度最高的市。.
查看 皇居和大和高田市
大阪市
大阪市()是日本大阪府的府治,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亦是大阪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乃至於近畿地方的中心城市。全市面積223平方公里,夜間人口(居住人口)約有269.5萬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日間人口則超過353萬人,位居日本第二。 大阪自奈良時代開始,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並曾在此建立「難波京」。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做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旺盛的都市,被譽為「天下的廚房」。明治時代之後,大阪仍是日本最重要的產業都市,人口數曾一度超過東京,有「」之稱。在戰後由於東京一極集中的進展,大阪雖然在人口數和經濟發展上被東京拉開距離,但仍然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除了經濟之外,大阪也以其獨特的文化而著稱。今日的大阪和東京並列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也是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國際性都市。2014年,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大阪市位居世界第55位。.
查看 皇居和大阪市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查看 皇居和大阪府
大津市
大津市()是日本滋賀縣的縣廳所在地 (首府),位於琵琶湖西南岸。.
查看 皇居和大津市
天平
天平,亦稱天秤,在物理學上,是一種利用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以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或确定作为质量函数的其他量值、参数或特性的仪器。.
查看 皇居和天平
天平宝字
天平宝字(757年八月十八—765年正月初七)是奈良時代孝谦天皇、淳仁天皇、稱德天皇之年號。 天平宝字--年复“岁”为“年”(参见天平胜宝)。.
查看 皇居和天平宝字
天皇誕生日
天皇誕生日是日本節日之一,是慶祝日本今上天皇(在位中的天皇)生日的節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又稱為天長節。日期會隨著天皇的更迭而有所變動,目前(天皇明仁)的日期為12月23日。現在該日於皇居會有一般祝壽儀式。.
查看 皇居和天皇誕生日
天理市
天理市()為奈良縣中北部的市。市名源自於天理教,是日本唯一以宗教團體名稱命名的市,市中心部集中了天理教相關的設施,以宗教都市聞名。.
查看 皇居和天理市
天授 (長慶天皇)
天授(1375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381年二月十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長慶天皇。.
查看 皇居和天授 (長慶天皇)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名大海人皇子()。 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胞弟,参加大化革新,天智天皇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弟,但兄弟之间因皇位继嗣问题似不圆满。天智天皇死后,天武遂避难于吉野,但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之间发生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在内乱中取得胜利,翌年继位于飞鸟净御原宫。在位期间,制定了《》,修纂国史,规定八色姓(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形成律令体制,加强了天皇皇室权力的制度化。并实施了以诸皇子为中心的皇亲政治。这一方针为「鸕野讚良皇女」(即持统天皇)所继承。 他崇奉日本神道教,谥号「天渟中原瀛真人」(即是鋪满天上珠玉的瀛洲)。.
查看 皇居和天武天皇
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正月初三至671年十二月初三在位)。父舒明天皇,母皇极天皇(重祚为齐明天皇)。諱葛城皇子(),又稱中大兄皇子()。.
查看 皇居和天智天皇
奈良县
奈良县()位处日本近畿地方,紀伊半島內陸,首府为奈良市,為八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县域是旧时令制国中大和国。古代日本国家起源于此地。.
查看 皇居和奈良县
奈良市
奈良市()是日本历史名城和国际观光城市,也是奈良县政府所在地和奈良县最大的城市。日本政府指定其為中核市。.
查看 皇居和奈良市
孝安天皇
孝安天皇(;孝昭天皇49年(前427年?)-孝安天皇102年1月9日(前291年2月27日?))為日本第六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日本足彦國押人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大倭帶日子國押人命。身為欠史八代中第五位天皇,其生平幾乎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孝安天皇
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596年至654年11月24日),日本第36代天皇(在位:645年7月12日至654年11月24日)。敏达天皇曾孙(寶皇女之弟)。曾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与中臣鎌足(藤原鎌足)过往甚密。中大兄、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变,诛灭苏我入鹿一族后,孝德天皇即位。在位期间推行政治、经济改革。645年定年号为大化,创日本年号之始;同年迁都难波(今大阪)长柄丰碕宫。646年頒布改新诏书,宣布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史称大化革新。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新冠位制,设八省百官等。653年与葛城皇子发生政见对立,皇太子移居。654年天皇在难波病亡。.
查看 皇居和孝德天皇
孝元天皇
孝元天皇(;孝靈天皇18年(前273年?)-孝元天皇57年9月2日(前158年10月14日?))為日本第八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大日本根子彥國牽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大倭根子日子國玖流。身為欠史八代中第七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孝元天皇
孝靈天皇
孝靈天皇(;孝安天皇51年(前342年?)-孝靈天皇76年2月8日(前215年3月27日?))為日本第七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大倭根子日子賦斗邇。身為欠史八代中第六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孝靈天皇
孝谦天皇
孝谦天皇(;),日本第46代和第48代天皇,也是一位女天皇,諱阿倍內親王。 孝谦天皇是其第一次即位時(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的稱呼。第二次即位時(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改称称德天皇()。 她曾学汉学于吉备真备。749年即位,是为孝谦天皇。在位期间,为父帝发愿,为东大寺大佛天光。重用从兄藤原仲麻吕,废皇太子道祖王,让位大炊王(淳仁天皇)。嗣宠爱道镜,藤原仲麻吕一派起事反对,仲麻呂兵敗,迫令淳仁天皇退位(藤原仲麻呂之亂)。764年重祚,为称德天皇。后道镜称法王,行僧纲政治,欲袭皇位,贵族均表示反对,乃派和气清麻吕赴宇佐八幡宫请托神意,造成重大事件(宇佐八幡宮神託事件)。770年薨於天花。因沉迷佛教、猜忌群臣、寵信僧人道镜,評價多趨負面。史料《公卿補任》--:「左大辨正四位下橘奈良麻呂,以天平寶字元年七月二日,謀反伏誅。至是雪冤。當時吞冤入地,死而不暝者,非獨公也。」可知孝谦帝治下,冤死人眾。.
查看 皇居和孝谦天皇
孝昭天皇
孝昭天皇(;懿德天皇5年(前506年?)-孝昭天皇83年8月5日(前393年9月5日?))為日本五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觀松彥香殖稻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御真津日子詞惠志泥。身為欠史八代中第四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孝昭天皇
宣化天皇
宣化天皇(),日本第28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小廣國押頓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小廣國押楯命。.
查看 皇居和宣化天皇
宫内厅
宮內廳(、Imperial Household Agency)是日本政府中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的機構,其前身為「宮內省」與「宮內府」。 宮內廳除了負責與皇室有關的國家事務外,還有協助天皇接見外國使節與舉行儀式相關事務;保管御璽、國璽也是宮內廳的職責。 宮內廳過去是舊總理府的外局,但現在非內閣府的外局(內閣府設置法第49條),而是內閣府下的獨立機關(內閣府設置法48條)。官報上會列在內閣府的「外局」第一位。.
查看 皇居和宫内厅
宮殿
宮殿通常指君主居住、使用的房屋,可由一座或多座房屋構成。在中文中最初是君主(皇帝、王)所用的建筑物的专称,一般称举行礼仪和办公用的主体建筑物为“殿”,而称生活起居的部分为“宫”。西方国家中,Palace泛指君主、贵族、主教或重要公衆人物所居住的房屋。 在國家首都的主要宮殿是全國的權力中心與象徵,如故宮。宮殿的象徵意義引申為政治或宗教的代號,如克里姆林宮和白宮。宮殿根據各國的環境情況而不同,如歐洲的宮殿不少被設計成城堡、堡壘形式,亞洲的宮殿有些設計成寺廟、塔狀的形式。 中國的宮殿則比較豐富,包括主要行政中心-皇宮,還有、行宮、花園等讓皇帝、皇族、貴族、官員休息或行樂的地方,都是大形的園林建築群。宫殿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就是由诸多宫殿组成的宫城。更一步扩展为皇城。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物依照所有者身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宫殿的级别是最高的。.
查看 皇居和宮殿
安寧天皇
安寧天皇()傳說為日本第3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磯城津彥玉手看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師木津日子玉手見命。他是欠史八代中第二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安寧天皇
安康天皇
安康天皇(;401年?—456年8月9日)是日本的第20代天皇。本名穴穗()。他是允恭天皇的第二位皇子,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中国《宋书》和《梁书》中的倭王興。根據《日本書紀》紀錄,在他父親允恭天皇駕崩後,木梨輕皇子行為暴虐,姦淫婦女。國人群臣皆不從,擁立穴穗皇子。木梨輕皇子欲襲穴穗皇子而密謀起兵,穴穗皇子復興兵將戰。當時太子知群臣不從、百姓乖違,所以便匿藏在物部大前宿禰的家。穴穗皇子知道後包圍其家,大前宿禰出門而迎接,木梨輕皇子即自殺。即位後,又立即殺掉威脅自己皇位的叔叔大草香皇子,並將他的妻子搶來做自己的皇后。結果,三年後他被大草香皇子7歲兒子眉輪王刺殺。.
查看 皇居和安康天皇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查看 皇居和安德天皇
安闲天皇
,日本第27代天皇(531年2月7日至535年12月17日)。 本名:或。 在位期间,着力扩大皇室经济实力,不断增设屯仓、名代等。 死後被奉為廣國押武金日命祭祀,因神佛習合,又稱藏王權現。.
查看 皇居和安闲天皇
履中天皇
履中天皇(),日本第17代天皇(400年2月1日至405年3月15日)。.
查看 皇居和履中天皇
山口县
山口縣()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部的縣,為中國地方五縣之一,縣治為山口市,最大城市為下關市。現今縣境為德川幕府時代的長州藩(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受幕府排斥的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山口縣為中國地方最西的一縣,也是本州最西端的都道府縣,隔關門海峽與九州地方相望。.
查看 皇居和山口县
崇峻天皇
崇峻天皇(,),日本第32代天皇(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在位)。在位期间,以苏我马子为大臣。内外政策均受大臣制约,彼此渐生间隙。崇峻欲除马子,却反被马子派遣的东汉直驹所杀。.
查看 皇居和崇峻天皇
崇神天皇
崇神天皇(),為日本第十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作御真木入日子印惠命。目前考古上最早可考的天皇,也有人認為他才是大和王權的創建者。.
查看 皇居和崇神天皇
上京區
上京区()是京都市11区之一,位於京都市中心的北部。鴨川從其東側通過,京都府廳也設於此區之內。.
查看 皇居和上京區
中央區 (大阪市)
中央區()是日本大阪市24區的其中之一,也是大阪府府廳的所在地。.
查看 皇居和中央區 (大阪市)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查看 皇居和东京
平安京
平安京復元模型圖 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間的首都,位於現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區。.
查看 皇居和平安京
平氏政權
平氏政權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60年代-1185年)期間登場的,以平清盛為中心的伊勢平氏政權。由於平清盛的居館是位於京都的六波羅館,又被稱為六波羅政權。平氏政權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武家政權。 平氏政權的建立時期史學界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從仁安2年(1167年)5月的賦予平重盛東山、東海、山陽、南海諸道治安警察權的宣旨開始,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從(1179年)、平清盛廢止後白河法皇的院政開始。 平清盛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中與源義朝聯合支持後白河天皇並獲得最終的勝利,因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於是升任播磨守及大宰大貳。然而此後清盛與藤原通憲聯手擴張其權力的企圖使藤原信賴與源義朝大為不滿,兩人於是舉兵反抗之,是為平治之亂。最後平清盛取得勝利,源義朝被誅殺,其餘以義朝長子源義平為首的許多源氏族人均被處死,被逮捕的義朝三男源賴朝則被處以流放伊豆之刑。自此,平清盛打下了建立政權的基礎。 平治之亂後,平清盛原先支持年少的二條天皇親政,不過在其正室平時子的異母妹妹平滋子與後白河上皇生下憲仁親王後,平氏便開始期望憲仁親王能夠繼承天皇之位,造成了二條天皇的不滿,因此天皇將平時子及平滋子之兄平時忠處以流刑。反之平清盛則逐漸向後白河上皇靠攏。二條天皇急病,臨死前傳位給年幼的六條天皇,平清盛抓住機會與後白河上皇聯合冊立憲仁親王為皇太子。 之後平清盛和後白河上皇之間的關係還延續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同時他的官位也節節高升,1160年升任正三位參議,隔年升任檢非違使別當,1165年升任兵部卿兼權大納言,次年1166年從正二位春宮大夫升任內大臣。1167年打破慣例,未經升任左大臣及右大臣的程序便直接升任為正一位太政大臣,這是律令官制中最高的官職,相當於宰相,平清盛也因此成為從一介武士位極人臣的第一人。 然而不久後平清盛卻突患重病,甚至一度病危,因而平清盛只擔任了三個月左右的太政大臣便辭職歸隱並且出家,之後人稱「入道相國」。但他並未因此釋出實權,仍然掌控大局。與此同時平氏一族也盛極一時,獨占朝中的重要官職;在全國各地擁有多達五百多座莊園,甚至因為推動日本與中國宋朝之間的海上貿易而賺取暴利。因此才有了平時忠口中的「沒有平家一族,其他人就沒法生存。」(另有一譯法為「非平氏者非人也」)的說法。 平清盛的勢力擴張達到永無止盡,將自己和正室所生的女兒平德子嫁給高倉天皇作為皇后,使自己成為天皇的外戚。平德子產下的皇子成為日後的安德天皇。另一個女兒平盛子則嫁給攝關家藤原忠通的兒子藤原基實,並且以此為始,讓許多子女和有權有勢的公家貴族階級聯姻,巧妙地透過政治婚姻的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 然而,平清盛的擴張,使以後白河法皇為首的院政勢力感到不滿,也逐漸加深雙方之間的對立。1177年6月發生了企圖推翻平家勢力的鹿谷陰謀事件,結果因為被告密而遭揭發並胎死腹中。平清盛利用這個事件開始剷除參與院政的院近臣。於是將藤原師光處死、與平家相識的藤原成親被流放到備中,並且在當地墜下懸崖離奇地死亡。僧侶俊寬則被流放到鬼界之島。不過平清盛最終還是沒有直接向法皇興師問罪。 1179年時許多不幸之事連連降臨在平氏一族。先是在六月時其女平盛子去世。之後法皇未與平清盛商議就逕自沒收平盛子生前過世的丈夫藤原基實作為藤原氏長者時所遺下的所有莊園。接著在七月,被平清盛視為繼承人並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平重盛英年早逝,就在平清盛為之哀慟不已的時刻,法皇卻又一次未與平清盛商量即沒收了平重盛原有的領國越前國。 震怒的平清盛終於無法忍受法皇無視自己的作法。同年11月14日,他親率大軍自福原上京,隔天發動所謂的,將以藤原基房為首的反平氏親貴共約三十九人全數罷官,並任命親平氏的親貴取而代之。為平清盛此舉感到畏懼的法皇也向其請求饒恕,這回平清盛沒有放過法皇,將後白河法皇幽禁於鳥羽殿。自此院政宣告中止,由平清盛獨攬大權的平氏政權掌控天下。 1180年平清盛迫使女婿高倉天皇退位,擁立自己的外孫即位為安德天皇。這是平氏一族的全盛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平氏領地已達到日本全國一半以上。 然而也就在此時,三股無法坐視平氏專政的勢力已然成形,除了必然對之不滿的皇族及貴族外,武士族群也因為平氏的貴族化,利害關係已經與其漸行漸遠而大感不滿。於是1180年激起了反抗平氏的第一波浪潮:投靠平氏的源賴政擁護後白河法皇次子以仁王對抗平清盛。然而迅速反應的平清盛立即派四男平知盛領軍征討,最後敗逃的以仁王和源賴政兩人都被誅殺。之後平清盛更進一步地將目標指向幫助以仁王對抗平氏的園城寺,派五男平重衡率領大軍準備剷除園城寺。同時平清盛也將各寺院組成的宗教勢力,尤其是與園城寺同屬天台宗的比叡山延曆寺視為潛在的危險,加以擁護法皇的親貴也在蠢蠢欲動,為了維持平氏政權的長治久安,平清盛於1180年6月強行將國都遷往平氏的據點福原京,將居館政廳設於。 然而以仁王討伐平氏的令旨仍然在全國各地廣為傳播。同年8月,被清盛流放到伊豆國的源賴朝與岳父北條時政聯手舉兵。9月,信濃國的源義仲也舉兵反平氏。為了防止源賴朝的勢力坐大,平清盛派遣由嫡孫平維盛率領的大軍進入關東。然而,在與源賴朝交手的富士川之戰一役中,傳出平氏大軍被水鳥的振翅聲所驚嚇而敗走的醜事,顯現出平家軍已經積弱不振,於是反抗平氏的聲浪也越來越大。 富士川敗戰平氏的戰敗讓宗教勢力,尤其是之前協助以仁王舉兵的興福寺開始蠢蠢欲動。而在親貴堅決反對遷都的壓力下,同年11月平清盛又將國都遷回京都。12月,由平重衡率領的大軍開往南都奈良並縱火焚城(南都燒討),隨之又命平知盛率兵至近江國和美濃國鎮壓源氏一族的反抗勢力。平氏的一連串行動確實壓制了國都週邊的反平家勢力,然而火燒南都也使平清盛蒙上佛教之敵的污名。 翌年,來自平家勢力大本營——西日本伊予國的河野通清、河野通信父子及豐後國的緒方惟能、臼杵惟隆、佐賀惟憲等地方勢力也舉兵反抗平氏。在東日本,支持平氏的佐竹氏也被源賴朝討滅,反抗平氏的聲浪在各地方興未艾。身處此一困境的平清盛則在此時開始建立以京都為中心的新平家體制,設立了惣官、總下司等官職。隨之又命越後國的城資永、城助職(長茂)率兵攻打木曾義仲。然而,平清盛卻在同年二月底因為染上熱病而倒下,於九條河原口的平盛國屋敷逝世。 平清盛死後,由於其嫡子平重盛已先病死,次子平基盛也早死,領導平氏一族的大位就由三男平宗盛來接班。然而,平宗盛缺乏其父的才幹,也不具其父的強悍個性,因而完全無法應付全國各地接連不斷發生的反抗變亂。再者以法皇為中心的院政勢力再次復甦,也逐漸侵蝕平家的基礎。再加上恰於此時發生飢荒(養和大飢荒)亦為不利條件,在此種種因素交織下,平氏一族先是在壽永二年(1183年)的俱利伽羅峠之戰大敗於源義仲,平家大軍因而崩潰,無計可施之下平宗盛不得不挾持安德天皇撤離京都逃往西日本。 之後平家又在一之谷之戰中敗給由源賴朝之弟源義經,於是退據讚岐國的屋島。此時後白河法皇向平家提出願以被源氏軍所捕的平重衡作為人質,交換平家及安德天皇所持有的三神器,但為平宗盛所拒絕。隨後平家軍又在屋島之戰敗給源義經。 元曆2年(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敗亡,平氏政權覆滅。平宗盛在鎌倉與源賴朝會面後被送返京都,在半途中的近江國篠原宿被源義經的部將橘公長斬首,他的四個子嗣也被一一處死。平氏家族滅亡。 隨後不久,新的武家政權鐮倉幕府於消滅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後正式建立。.
查看 皇居和平氏政權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查看 皇居和平清盛
平成
平成()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号,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 今年是西元+8hours年,也就是平成年。.
查看 皇居和平成
京
京可以指:.
查看 皇居和京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查看 皇居和京都市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查看 皇居和京都府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又名京都皇宮(),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區的宮殿建築,也曾是日本天皇的居所(皇居),自北朝存在期間、到1869年遷都東京前的歷代天皇皆居住於此。名稱中的「御所」在日語是指天皇或皇室主要成員之住所,現亦被京都市民做為該宮殿的簡稱。.
查看 皇居和京都御所
应神天皇
應神天皇(),是傳說中日本第15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譽田別尊(),《古事記》裡則名為品陀和氣命()。神道教尊為戰神八幡神。配合考古學發掘與書面資料研究,自應神起天皇在位時間和事跡的可信度大增。.
查看 皇居和应神天皇
五條市
五條市()是奈良縣西南部的市、地域的中心都市。.
查看 皇居和五條市
今上天皇
今上天皇是日本对在位的天皇之稱呼,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对在位的中国皇帝的称呼「今上」,即“當今聖上”之意。目前是指1989年即位的明仁,年號為平成。 自十九世紀睦仁(明治)起,包括繼位的嘉仁(大正)和裕仁(昭和)駕崩後,皆以其年號為諡號。虽然法律上並無明文規定,但已成為慣例。.
查看 皇居和今上天皇
仁徳天皇
#重定向 仁德天皇.
查看 皇居和仁徳天皇
仁賢天皇
仁賢天皇(),日本第24代天皇,《古事記》中作意祁王;《日本書紀》作億計尊。是顯宗天皇之兄。諱大腳(一作大為),字嶋郎。.
查看 皇居和仁賢天皇
仲哀天皇
仲哀天皇()是傳說中日本第十四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足仲彦尊,《古事記》裡則名為帶中日子命。日本武尊第2子、母為垂仁天皇之皇女,兩道入姬命(ふたじいりひめのみこと)。神功皇后的丈夫。.
查看 皇居和仲哀天皇
延元
延元(1336年二月二十九日至1340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後村上天皇。.
查看 皇居和延元
弘文天皇
弘文天皇(;),日本第39代天皇(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天智天皇长子,名大友()或伊贺(),母原为伊贺国出身的采女。博学多识,有文武才干,深得天智天皇宠爱。671年任太政大臣,总揽朝政。同年12月天皇病亡后,皇子控制近江京,掌握皇权。672年与叔父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争夺皇位,发生壬申之乱。7月在濑田川之战中失败,自缢而死,葬于长等山(今滋贺县)前陵。由於大海人皇子是受過天智天皇正式下詔欽定的皇太弟,同時大友皇子之母的出身地位不夠高,因此大友皇子的天皇身分一直不被正式承認,直到1870年明治天皇才追谥其为弘文天皇。.
查看 皇居和弘文天皇
侍從
侍從可指:.
查看 皇居和侍從
御所市
御所市()是近畿奈良縣中部的市,市名的由来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其面積60.65平方公里,總人口32,187人。是縣內人口最少的城市。.
查看 皇居和御所市
後龜山天皇
後龜山天皇(;,即正平2年/貞和3年? — 應永31年4月12日)是日本第99代天皇,1383年至1392年11月19日(即弘和3年/永德3年10月至元中9年/明德3年10月5日)在位。他也是南朝最後一代天皇。名熙成()。.
查看 皇居和後龜山天皇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查看 皇居和後醍醐天皇
後村上天皇
後村上天皇(;嘉曆3年(1328年)-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為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1368年3月29日在位),也是南朝第2任天皇(在位: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 - 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初名義良(のりよし / のりなが),後改憲良。 他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為阿野廉子所生。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政府確認南朝朝廷這一系的天皇為正統,後村上天皇被當作日本歷史上的第97代天皇。.
查看 皇居和後村上天皇
圣武天皇
聖武天皇(;),日本第45代天皇(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原名首皇子()。 元明天皇之孫,714年被立為皇太子,以年紀尚幼為由,715年由冰高皇女即天皇位,為元正天皇。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首皇子的年紀並不算真的十分年幼,因此也有說法認為元正天皇的即位是為了削弱藤原不比等一族的勢力。 聖武天皇的嬪妃不多,子嗣也較少,僅與光明子生有安倍內親王(孝謙天皇)、基皇子,與縣犬養廣刀自夫人生有井上內親王、不破內親王、安積皇子。727年閏九月二十九日基皇子出生,十一月二日立為皇太子,728年九月十三日未及周歲而薨。729年二月十日,長屋王遭密告,以咒殺基皇太子罪嫌,定長屋王與其正妃吉備內親王及所有已成年的兒子死罪。長屋王在妻兒自縊後切腹自殺,史稱長屋王之變。其後,因.
查看 皇居和圣武天皇
地下室
地下室,又名地庫,是建築物、大廈等的低於地面的一層或多層。樓層郵寄地址英文書寫為B1、B2等,越深層數愈多。.
查看 皇居和地下室
北葛城郡
北葛城郡()為奈良縣轄下的郡。人口99,500人、面積37.75 km²。(2003年) 包含以下四町。.
查看 皇居和北葛城郡
和銅
和銅(708年正月十一—715年九月初二)是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元明天皇、元正天皇的年號。.
查看 皇居和和銅
允恭天皇
允恭天皇(;?-453年1月14日)是日本第19代天皇(在位412年12月 - 453年1月14日),名為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尊(),屬古墳時代的天皇。.
查看 皇居和允恭天皇
八尾市
八尾市()位於日本大阪府東部的城市,目前是中核市。 轄區位於近畿平原的東部,其東側為屬於的山區,並以此區域與奈良縣相隔。 轄區南部的八尾機場則是陸上自衛隊、大阪府警察航空隊、大阪市消防局航空隊的基地。.
查看 皇居和八尾市
公路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中文使用上也可以指供公眾使用的道路。公路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隔离栅、路面标线、护栏、绿化带、通讯、照明以及交通标志等设备及其它沿线设施组成,屬於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查看 皇居和公路
元中
元中(1384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92年九年十月五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龜山天皇。.
查看 皇居和元中
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即齊明天皇7年-養老5年12月7日)是日本第43代天皇〔慶雲4年7月17日(707年8月18日)-和銅8年9月2日(715年10月3日)在位〕。她是一位女天皇,也是奈良时代的第一位天皇。原名阿閇皇女()。 元明天皇本是草壁皇子的妃子,姿色美豔,甚為美貌,生下一子二女,文武天皇、元正天皇、吉備皇女。草壁皇子早逝,儿子文武天皇即位後尊阿閇皇女為皇太妃,但文武天皇早亡,於是她便继承了皇位。在位7年,政绩颇多。708年(和铜元年),仿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铜开宝”铜钱,推行“蓄钱叙位法”;模仿唐都长安,建平城京(今奈良市)。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奈良时代。712年,公布国郡司政绩考核三条,獎贤罚贪。禁止地方豪强、寺院多占田野。713年,宣布废除高利贷债务,限制农民逃亡,奖励和推广养蚕业、丝织手工业,命太安萬侣完成《古事记》三卷。715年,让位于其女元正天皇。.
查看 皇居和元明天皇
兵库县
兵库县()是日本近畿地方的一个县,面積8396.39km²,縣治為神户市。总人口約550萬,縣內城市大部分集中在濑户内海沿岸。其轄區在古代曾分屬播磨、但馬等多個令制國,因此是極具多樣性、也是一體性程度較低的縣。.
查看 皇居和兵库县
国书
国书是当某国向别国派遣大使、公使时,由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的正式文件。即派遣国元首给接受国元首的大使、公使介绍信或委任状。中文当中,把召回大使、公使时,大使母国的元首致召回国元首的信件也称为国书。代办使用的相同性质的文件一般称为介绍书。.
查看 皇居和国书
皇宮警察本部
皇宮警察本部(、Imperial Guard Headquarters)是警察廳設置的附屬機關警察法 第29条。負責天皇、皇后、皇太子等皇族的護衛、皇居及御所的警衛、和其他皇宮警察相關事務。本部所在地為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1番3號。英文直譯雖是皇族的近衛或親衛隊,但實際上是警察的內部組織。 階級為,慣例上身兼宮內廳職員,為內閣府的事務官。本部紋章為五三桐。桐紋與菊花紋章是自古以來皇室的象徴。.
查看 皇居和皇宮警察本部
皇极天皇
皇極天皇(;),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天皇。為日本第二位女性天皇。諱寶女王(),後世又尊稱為寶皇女。皇極天皇是她第一次在位期間的稱號(642年1月15日至645年6月14日)。第二次在位期間(655年1月3日至661年7月24日)稱齊明天皇()。.
查看 皇居和皇极天皇
玄關
,又稱門廳,是指建築物入門處到正廳之間的一段轉折空間,東亞傳統建築中具有「藏」的概念,玄關是屋外和屋內的緩衝,使屋外與屋內有一定的隔開.
查看 皇居和玄關
火災
火灾(英语:conflagration/fire as a disaster),指由于火苗缺乏应有的控制而引发乃至扩大并造成损失及伤害的过度燃烧。 火灾分为天灾和人灾:物体自然燃燒造成的火災稱為天災,人为疏忽过错所引发和蓄意縱火則屬人為人災。.
查看 皇居和火災
磯城郡
磯城郡()為奈良縣轄下的郡。人口50,009人、面積31.11 km²。(2003年) 磯城郡包含以下四個町。.
查看 皇居和磯城郡
神功皇后
功皇后(,170年—269年6月3日)為日本古坟时代的皇族,日本历史上第14代天皇仲哀天皇的皇后、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的生母,原名不可考,其谥号在《日本书纪》中被称作气长足姬尊(),《古事记》裡则记为息长带姬命()。她是彦坐王的四世孙女,父亲息长宿祢王是开化天皇的玄孙,母亲葛城高额媛则是新罗王子天日槍的后裔。传说她在仲哀天皇去世後曾长期摄理朝政,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君主,在明治时代之前大多把她作为第15代天皇或準天皇。她三度出征朝鲜半岛也开日本海外拓土之先例,但事多不确。太安萬侣(《古事记》的作者)将她与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相聯繫,有穿鑿附会之嫌疑。日本在二战后掀起疑古浪潮,神功皇后是否确有其人在史学界存在很大争议,现今多倾向于否定她的存在。她是一位介于神话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人物。.
查看 皇居和神功皇后
神護景雲
護景雲(767年八月十六—770年十月初一)是奈良時代稱德天皇、光仁天皇之年號。.
查看 皇居和神護景雲
神武天皇
武天皇(),是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後裔,最早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神倭伊波禮毘古命()。較晚成書的《日本書紀》中的漢字譯為神日本磐余彥尊(),傳說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權,為日本開國之祖與天皇之濫觴。.
查看 皇居和神武天皇
神殿
#重定向 神庙.
查看 皇居和神殿
神户市
户市()是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為兵庫縣縣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下轄有9個區。神戶市的面積為552.83平方公里。2016年6月,神戶市有人口1,538,053人,是日本人口第七多的都市。神戶市與大阪市、京都市並為京阪神都會區的核心都市,同時也和其附近的衛星都市組成神戶都市圈。 「神戶」這一地名是起源於現在神戶市中心的三宮、元町地區在古代曾是生田神社的領地,並居住有生田神社的。神戶地處大阪灣沿岸,風浪平緩且沿岸水深較深,地形極為適宜建設港口。在古代時期,神戶就是京都及大阪的外港之一。1868年,神戶成為日本最早開放對外國通商的五個港口之一,之後神戶迅速發展為日本最重要的港灣都市之一。也正因其是日本最早的通商港口,神戶以開放和國際化的氣氛而聞名。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雖然給神戶帶來巨大的打擊,然而經過多年的重建,神戶的都市建設和人口都已超過地震之前的水準。神戶也是一座宜居都市,並曾在2007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世界最清潔的25座城市」,其後也於2012年在瑞士的諮詢公司ECA國際評選出的世界宜居都市排名中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選前10位的日本都市。.
查看 皇居和神户市
福原京
福原京,位於今兵庫縣神戶市,平安時代末期的平清盛在治承4年(1180年)計劃所遷的日本新首都名稱,當時計劃稱作和田京。.
查看 皇居和福原京
福岡市
福冈市()是位於日本九州的北部、福岡縣西部的一個都市,是福岡縣的縣廳所在地,同時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福岡市拥有150万以上的人口,是九州最大都市與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也是大阪市以西人口最多的城市。以福岡市為中心的聚集了眾多政府機關和企業分公司,是日本人口第五多的都市圈,並和共同構成了北九州-福岡都市圈。 福岡市臨,古稱博多,是前往東亞大陸的玄關,自中世就形成了商人的自治城市。17世紀初期黑田氏興建福岡城之後,現福岡市區呈現以為界,西側是以武士為主的城下町「福岡」,東側是以商人為主的「博多」的格局。1876年,福岡和博多合併,改稱福博(ふくはく),並之後再改名為福岡。在福岡設市時,兩地亦因市名而展開激烈紛爭,在議會的市名投票中兩派亦得票相同,最終因議會議長認為應繼續使用舊名而維持現狀至今。但福岡市中心最大的車站名為博多站,博多這一地名仍相當常用。現在福岡市的天神、博多雙中心格局仍是江戶時代兩地並立格局的延續。 在明治維新時期,長崎市、鹿兒島市的人口均超過福岡市,且九州地方的大多數中央政府的分支機構設在位於九州中部的熊本市,因此福岡市在九州的地位並不像現在這樣高。然而隨著1899年博多港的開港和1911年九州帝國大學(現九州大學的前身)的設立,福岡市迅速發展,逐漸發展為九州的中心城市。1963年,由於北九州地區五市合併為北九州市,福岡市一度是福岡縣人口第二多城市;但之後隨著重工業的低迷和服務業發展,福岡市人口在1979年再次超過北九州市,成為九州人口最多城市。現在福岡市人口仍在增加。2015年人口普查時,福岡市人口超過神戶市,在政令指定都市中排名第五位。 福岡市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首爾的直線距離和與近畿地方的距離相當,距上海的距離和東京距離相當。福岡市自古就是日本和東亞大陸交流的窗口,在這裡發現了漢光武帝贈與奴國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現在福岡市也有眾多前往東亞主要都市的定期航線,和東亞各國的交流十分活躍。 福岡市的市徽是在1909年10月制定的,由九個片假名「フ」所組成,代表福岡的「福」字。福岡市的市樹是鐵冬青,廣場之樹是樟樹。夏季之花是木芙蓉,冬季之花是茶梅。市樹、市花在1979年設市90週年紀念時制定。福岡市的山之鳥是草鵐,海之鳥是紅嘴鷗,在1989年設市100週年紀念時制定。.
查看 皇居和福岡市
福冈县
福冈县()是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个县,縣廳所在地是福岡市,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縣內有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臨日本海(、玄界灘),東北部臨瀨戶內海(),西南臨佐賀縣和有明海,南部和熊本縣接壤,東部和大分縣接壤。福岡縣在明治時代之後曾因煤礦資源而成為日本一大重工業地區,現在經濟則以服務業為主。 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離福岡縣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韓國首爾而非日本國內城市,而福岡市距上海市的距離也與到東京的距離相當。也因此福岡縣自古代開始就是東亞文化流入日本的窗口,現在也有眾多前往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的直通航線。 福岡縣在令制國時代分屬豐前國、-筑前-國與-筑後-國三國。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因為戰功而被德川家康封給筑前國領地,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島城,黑田長政在翌年於當時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帶(位於現在的福岡市中央區)建築新的城堡並以「福岡城」為名;「福岡」之名稱由來自黑田氏家族發跡地備前國福岡庄(位於現在的岡山縣瀨戶內市)。原本備前國的「福岡」地名是取「有丘陵的土地」的祥瑞地名。.
查看 皇居和福冈县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查看 皇居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綏靖天皇
綏靖天皇(;前632年—前549年6月28日)日本傳說中的二代天皇,也是欠史八代中的第一位天皇。綏靖天皇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神渟名川耳尊,《古事記》裡則名為神沼河耳命。.
查看 皇居和綏靖天皇
继体天皇
继体天皇(,),是第二十六代日本天皇。 允恭天皇39年,出生于越前国(一说他來自伽耶)。日本第26代天皇(在位:継体天皇元年(507年)2月4日 - 同25年(531年)2月7日)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512年,大伴金村同意割让朝鲜半岛任那四县于百济(交换百济五经博士)。522年,梁朝人司马达等抵日传佛教。527年至528年間磐井之乱(由大連物部鎮壓)。 繼体天皇25年舊曆2月7日,過世,壽81歲。 《日本書紀》記載继体天皇父彦主人王為應神天皇5世孫。母為垂仁天皇7世孫,振媛(ふりひめ、布利比弥命)。由於史書記載继体天皇不是前任天皇的子嗣,且史書記錄中他和天皇世系的男性直系關係比較遙遠,因此史學界對继体天皇的世系身份有爭議。按照多數史料的記載,他繼任天皇時並非當然的王位繼承人。有史料記載他在繼承前是越國的王或部落領袖,在前任天皇去世後,由權臣大伴金村主導繼位。當代史學界甚至有説法認爲按照現代的朝代概念,继体天皇應該被視爲一個新朝代的創始人(“初代大王”)。 現代研究者認爲继体天皇的繼承權大概在當時也頗有爭議。根據史料記載,他在繼位20年之後才進入政治中心大和國,不久就暴發磐井之乱。继体天皇死後的繼承問題再度引發紛爭,他有三個兒子先後成爲天皇。 他設置了日祠部祭拜天照大御神。.
查看 皇居和继体天皇
美軍
#重定向 美军.
查看 皇居和美軍
美智子
#重定向 美智子皇后.
查看 皇居和美智子
羽曳野市
羽曳野市()是位於大阪府東南部的城市。轄區中間為羽曳野丘陵,東側為山區,由南往北自中間區域穿過,主要農產為葡萄。.
查看 皇居和羽曳野市
用明天皇
明天皇(;?—587年5月21日?)日本第31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橘豐日天皇,在《古事記》裡則名為橘豐日命。 用明天皇的皇后,是同父異母的妹妹穴穗部間人皇女(其母為欽明天皇妃-小姉君)。.
查看 皇居和用明天皇
田原本町
田原本町()是位於奈良縣北部的行政區劃,屬磯城郡,位處奈良盆地的中間區域,轄區內都是平原,大和川由東部往北通過轄區。 在戰國時代末期之後,成為賤岳七本槍之一的平野長泰的領地,直到江戶時代結束都是其子孫平野氏的領地。.
查看 皇居和田原本町
甲賀市
賀市()是滋賀縣南部的市。成立于2004年10月1日,由甲賀郡的水口町、土山町、甲賀町、甲南町、信樂町合併而成。.
查看 皇居和甲賀市
白雉 (孝德天皇)
白雉(650年二月十五—654年十一月二十四),亦作白鳳,是日本飞鸟时代孝德天皇年号,4年餘。.
查看 皇居和白雉 (孝德天皇)
音樂廳列表
下面是世界著名的音乐表演場所的列表。.
查看 皇居和音樂廳列表
顯宗天皇
顯宗天皇(;450年—487年6月2日),日本第23代天皇,他在《古事記》中以袁祁命的名字登場;《日本書紀》則以弘計天皇或來目稚子等等的名字出現。履中天皇之長子市邊押磐皇子之第三子,母為葛城蟻臣之女荑媛、仁賢天皇之弟。.
查看 皇居和顯宗天皇
行幸
行幸是指君主公開身份並亲自外出视察某地。历史上,中国历代皇帝出行九州,在全国留下了不少行幸纪念碑,尤其以明清时期居多。目前,行幸在日本还有使用,特指天皇离开皇居外出参加活动。在天皇连续去往数个目的地的場合下,还可以使用巡幸(じゅんこう)这种说法。另外,御幸(みゆき)在日本也有相同的意思。.
查看 皇居和行幸
飯豐青皇女
飯豐青皇女,又稱飯豐女王、青海皇女、忍海部皇女(約,即約生於允恭天皇29年,卒於清寧天皇5年),公元5世紀後期的日本皇族(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記載)。在清寧天皇崩御後,她曾短暫執政,但她並沒有被列為正式的天皇。 其身世有兩種說法:《古事記》、《日本書紀》〈履中紀〉記載她是履中天皇之女,母親是葦田宿禰(葛城襲津彥之子)的女兒黑媛。但是《日本書紀》另一篇〈顯宗紀〉的世系圖卻記載她是市邊押磐皇子之女,母親是葦田宿禰孫女、葛城蟻臣之女荑媛。 據《日本書紀》記載,在清寧天皇死後,弘計王(後來的顯宗天皇)與億計王(後來的仁賢天皇)兄弟互讓皇位,於是他們的同母姊飯豐青皇女在忍海角刺宮(傳說是位於後來的奈良縣葛城市忍海之角刺神社)執政,被稱為忍海飯豐青尊。《日本書紀》將她描述為一位巾幗英雄,並收錄了一首當時的詞人讚頌她的詩歌。然而《古事記》有記載少許不同:清寧天皇無子,死後飯豐青皇女代治天下,由身為姨母的她在播磨國迎--流落民間的弘計、億計兄弟。 但是上述的記載都沒有承認飯豐青皇女的天皇身份。後世記載則有承認飯豐青皇女為天皇者,包括《扶桑略記》稱她為「飯豐女皇廿四代女帝」,《本朝皇胤紹運錄》記載「飯豐天皇 忍海部女王是也」,《先代舊事本紀大成經》稱她為「清貞天皇」。 飯豐青皇女執政的時期很短,在位約10個月左右便去世了。《水鏡》記載她終年45歲。她葬於葛城埴口丘陵,規格與奈良縣葛城市北花內的北花內大塚古墳(前方後圓墳,全長90米)相同。.
查看 皇居和飯豐青皇女
飛鳥淨御原宮
飛鳥淨御原宮 是672年到694年日本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居所。史學家認為其是日本此類宮殿中最大型的,原址可能在日本奈良縣明日香村。 William R. Carter: 飛鳥淨御原宮, 講談社日本百科全書, Bd.
查看 皇居和飛鳥淨御原宮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查看 皇居和首都
首都高速道路
首都高速道路()是日本首都圈、即東京都會區的都市高速道路系統,由首都高速道路株式會社營運,共有24條路線(含1條延伸中路線)、1條興建中路線,分屬東京線、神奈川線、埼玉線等3大子系統;總長322.5公里(管理301.3公里、新設28.3公里),跨越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等一級行政區。一般簡稱為首都高速、首都高,這兩個簡稱同時也是首都高速道路株式會社的註冊商標。首都高速道路與東京的地鐵、通勤鐵路系統,共同構成的骨幹。 首都高速道路的各路線,是日本道路法所規定的都縣道(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與市道(橫濱、川崎),依據的「都會區快速道路」(都市部自動車專用道路;第2種第1級、第2級)分類。此外,在東京都內的路線不納入都道系統,但是橫跨東京都及相鄰縣份的路線則編有都縣道編號。.
查看 皇居和首都高速道路
香淳皇后
香淳皇后(;),名良子(),是日本昭和天皇的皇后,也是今上天皇明仁之母。為日本最後一位皇族出身的皇后與皇太后。 香淳皇后是皇族久邇宮親王家出身,生父是久邇宮邦彥王,生母是島津家出身的邦彥王妃俔子。昭和天皇即位之前,她的頭銜是良子女王。昭和天皇繼位後被封為皇后。.
查看 皇居和香淳皇后
高市郡
市郡()為奈良縣屬下的郡。人口14,624人、面積49.85 km²。(2003年) 这里是日本第一个信佛教的地区。 高市郡包含以下一個町及一村。.
查看 皇居和高市郡
護城河
護城河,亦作城壕或城濠,是古時由人工挖鑿,環繞整座城、宫城、寺院等主要建築的河,具有防禦作用,可防止敵人或動物入侵。 世界各國在古代已有開鑿護城河。在中國大陆北京的紫禁城、臺灣新竹古城、左營舊城、億載金城、日本的古城如松本城、江戶(今東京)的皇居、以至歐洲各國的城堡及皇宮等等地方都建有護城河。歐洲不少城堡在護城河上建有可升起的木橋,以方便出入,亦可防止敵人進入。.
查看 皇居和護城河
舒明天皇
舒明天皇(,),諱田村,日本第34代天皇(629年1月4日至641年10月9日)。 628年推古天皇死后,朝廷发生皇位继嗣之争。天皇遗言由圣德太子的儿子、苏我马子的外孫山背大兄王继位,但苏我虾夷违背遗言,拥立敏达天皇的孫、押坂彦人大兄皇子的儿子田村皇子为天皇。天皇即位后次年派遣第一次遣唐使。在位12年间,苏我氏实力获得很大发展。他曾经与高表仁爭礼不欢而散。.
查看 皇居和舒明天皇
赤坂離宮
#重定向迎宾馆赤坂离宫.
查看 皇居和赤坂離宮
開化天皇
開化天皇(;孝元天皇7年(前208年?)-開化天皇60年4月9日(前98年5月23日?))為日本第九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若倭根子日子大毘毘。身為欠史八代中第八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開化天皇
藤原京
藤原京,飛鳥京的西北部,位于今奈良县橿原市,是日本史上最初最大的都城。而且还是日本史上最初的按照条坊制(じょうぼうせい)布局的中国式都城,这座都城还体现了《周礼》所传达的思想。.
查看 皇居和藤原京
葛城市
葛城市()是日本奈良縣中西部的市,與大阪府接壤。成立于2004年10月1日,由奈良縣北葛城郡新庄町與當麻町合併而成,面積33.73平方公里。.
查看 皇居和葛城市
钦明天皇
钦明天皇乃日本第29代天皇(539年12月5日至571年4月)。他在位期间適逢朝鲜半岛新罗兴起,兼併半岛南部任那地区。雖然他屡次出兵新罗,但均无成效,日本在半岛南部的实力日衰;此时百济圣明王也向日本传教。.
查看 皇居和钦明天皇
長岡京
長岡京(ながおかきょう),784年(延历3年)到794年(延历13年)存在于山城国乙訓郡的日本首都。位于現在的京都府向日市、长冈京市、京都市西京区。.
查看 皇居和長岡京
長岡京市
長岡京市()是隸屬日本京都府的行政區劃,位於京都市的西南部;主要市區位於轄內東半部,西部則為山區。名稱源自日本在8世紀曾經設於此地的首都長岡京。.
查看 皇居和長岡京市
長慶天皇
長慶天皇(;興國4年 / 康永2年(1343年) - 應永元年8月1日(1394年8月27日)),是日本第98代,也是南朝第3代天皇。正平23年 / 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 - 弘和3年 / 永德3年(1383年)10月)在位。名寬成()。 長慶天皇的相關史料很少,甚至日本近世歷史學家曾就他是否曾經即位的問題發生過爭議。以至於到了1911年(明治44年)3月明治天皇下詔定南朝一系天皇為正統時沒有認定他天皇的名分。直到大正時代,八代國治和武田祐吉根據實證學研究認定他曾經當過天皇,因此大正天皇才在1926年(大正15年)下詔,正式確認其日本第98代天皇的身份。.
查看 皇居和長慶天皇
雄略天皇
略天皇(;418年—479年9月8日),日本第21代天皇(456年陰曆11月13日至479年陰曆8月7日在位)。本名大泊瀬幼武(おおはつせわかたけ)、大泊瀬幼武尊(おおはつせわかたけるのみこと とも)、大長谷若建命、大長谷王(《古事記》)。有学者认为,他就是《宋书·倭国传》所记载的倭王武。他在位时曾向朝鲜進攻被高句丽撃退,因此462年遣使刘宋,要求支持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刘宋朝承认其为“安东大将军”。在国内强化专制统治,收取豪族私财,广设部民。 他在位时向冮南招募四位女织交与各地秦民予秦酒公管理,奬励養蚕業。.
查看 皇居和雄略天皇
枚方市
枚方市()是位於大阪府東北部的城市,與京都府、奈良縣接鄰,以七夕傳說和用菊花做的偶人展聞名。於2001年4月1日成為特例市。 由於京阪電車的緣故,成為大阪府下主要的住宅區。.
查看 皇居和枚方市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諱號豐御食炊屋姬尊,或稱額田部皇女。為日本第33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父親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天皇,生母是妃蘇我堅鹽媛。576年成為敏达天皇皇后。592年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從而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即位之初,冊立兄長用明天皇次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即聖德太子,並由太子总摄朝政。在位36年间,以聖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制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母舅苏我马子在624年曾要求賜予朝廷直辖地葛城县為其領地,遭断然拒绝。除限制貴族權力之外,她也大力推廣佛教,4次派遣使節團訪問時值隋朝的中國,開啟了日本的飛鳥時代。逝於628年,享壽74歲。.
查看 皇居和推古天皇
恭仁京
恭仁京(日语:恭仁京,くにきょう、くにのみや)是指在日本奈良时代的一段时期里在山背国相乐郡设立的皇宫。现址在 京都府木津川市。也称为大养德恭仁大宫(やまとのくにのおおみや)。 1957年7月1日恭仁京被评选为「山城国分寺遗迹」。之后随着学术调查的进展,在2007年2月6日遗迹范围被扩大,并更名为「恭仁宫遗迹(山城国分寺遗迹)」。.
查看 皇居和恭仁京
東京大轟炸
东京大轰炸(東京大空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美國陸軍航空軍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戰略轟炸。 自1944年11月14日起,东京总共经历过106次空袭,包括5次大规模空袭(1945年3月10日、4月13日、4月15日、5月24日、5月25-26日),其中1945年3月10日的空袭(下町空袭)造成了10万人以上死亡以及100万人受灾,5月25日的空袭造成约7000人死亡。大多数情况下,东京大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這兩次轟炸。.
查看 皇居和東京大轟炸
東京的地下鐵
#重定向 東京的地下鐵系統.
查看 皇居和東京的地下鐵
東京站
東京站()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丸之內一丁目,為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東京地下鐵的鐵路車站。開業於1914年,不但是日本多條鐵路幹線的端點站,也是東京主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以下需要合稱JR東日本與JR東海時以「JR」表記。.
查看 皇居和東京站
東京都
東京都()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地方行政區,與道、府、縣同屬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劃(),為事實上的日本首都。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幾個地理極點。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口總數居於日本各都道府縣首位。全境劃分為23區、26市、5町、8村,其中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 截至2017年止,東京都是GDP產值世界第1的都市,超過世界第二名的紐約。東京都2010年的人均總生産額達到6,955,171日元(依當年國際匯率兑换成79,261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一。以東京都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聚集人口逾3千6百萬,為世界第一大都會區。.
查看 皇居和東京都
松原市 (日本)
松原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中部大阪市和堺市之間,大和川南側的城市。由於緊鄰兩個大城市,也發展成這兩個城市的卧城.
查看 皇居和松原市 (日本)
桃
桃(学名:Prunus persica)是蔷薇科李属一种,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作为水果,可以生食或製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 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一般在亚洲最受欢迎的品种多为白色果肉,香甜多汁;欧洲、澳洲和北美洲的人则在历史上喜欢黄色果肉较酸的品种。.
查看 皇居和桃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在位:781年4月3日-806年4月9日)。.
查看 皇居和桓武天皇
橿原市
橿原市()是奈良縣中部的市。面積39.56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27人,為奈良縣內人口第二大的市。市名來自于「神武天皇橿原之宮」。.
查看 皇居和橿原市
櫻田門
櫻田門為江戶城(現在之皇居)內,護城河中的一門。位於櫻田堀與凱旋堀之間。為日本國家指定之重要文化財產。江戶城中有内櫻田門跟外櫻田門、前者又名桔梗門、單說「櫻田門」的話就是指後者。 由於為小田原街道之起點,當初稱為小田原口。1636年(寛永13年)改築為現在的桝形門建築、就開始稱為櫻田門。外側為高麗門(こうらいもん)、内側為渡櫓門(わたりやぐらもん)之雙重構造。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受到一些破壞而經過整修。 1860年3月24日在門之附近發生暗殺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事件、稱之為「櫻田門外之變」。井伊之邸位於現在憲政記念館之地(櫻田門之西500m)。 櫻田門之正對面(豊後杵築藩松平家屋敷跡)為警視廳,所以警視廳又通稱為「櫻田門」。與法務省舊廈以國道1號(晴海通)相隔。.
查看 皇居和櫻田門
正平 (後村上天皇)
正平(1347年十二月八日至1370年七月二十四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村上天皇與長慶天皇。.
武烈天皇
武烈天皇(;仁賢天皇2年〔489年12月〕 - 武烈天皇8年12月8日〔507年1月7日〕),得年18歲。根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記載,他是日本第25代天皇。 《日本書紀》指出暴虐的武烈天皇可以和中國的桀、紂相比:他為了要知道未出生胎兒的樣貌,曾下令剖開孕婦的肚子。以及強迫女子坐在木板上使其與馬性交,然後在旁觀賞。然而其暴虐行徑之敘述在《古事記》並未記載,且多半引自《呂氏春秋》、《烈女傳》之等中國典籍之文。 武烈天皇是仁德天皇一系子孫在自相殘殺之後的唯一餘孤,且武烈天皇沒有子嗣,因此在他死後方由皇室旁支之繼體天皇繼承皇位。學界認為,因武烈天皇為斷絕仁德天皇血脈之罪人,且為了顯示繼體天皇即位的正當性,所以依中國文化庸君亡國理念之影響,而刻意將之塑造為一代暴君。.
查看 皇居和武烈天皇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查看 皇居和江戶
江戶城
江戶城()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古武藏國豐島郡江戶)的城堡,別名為江城()、千代田城(),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周長含外郭約4日-里-(15.6公里)。江戶時代的統治者德川將軍家在此居住歷經十五代,统治天下二百六十五年,至1868年遷出為止。其城址即現今的皇居,但使用區域與江戶時代有所不同。.
查看 皇居和江戶城
江戶幕府將軍列表
江戶幕府將軍列表中列出日本江戶幕府時期,德川氏十五任征夷大將軍的列表。德川家的將軍除了秀忠以外,在就任同時都會一併得到源氏長者的稱號,死後也會追贈正一位的地位。15位将军中只有,家康,家光,慶喜三人是正室所生。.
查看 皇居和江戶幕府將軍列表
江戶改稱為東京詔書
江戶改稱為東京詔書,又称车驾东幸诏、东京迁都之诏、东京奠都之诏,是日本明治天皇於1868年9月3日(明治元年7月17日)颁布的宣布江户改称为东京的诏书。.
查看 皇居和江戶改稱為東京詔書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查看 皇居和江户幕府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查看 皇居和治承
淳仁天皇
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在位。諱大炊()。 758年孝謙天皇退位,淳仁天皇即位。他重用藤原仲麻吕,该官名为中国式,称太政官为乾政官,称太政大臣为大师。當時做天帝而保持的神態,炊奉太后孝谦天皇执行国家大事。时中国发生安史之乱,欲送去牛角作为武器原料,支援唐皇室。孝謙上皇和道镜擅权,藤原仲麻吕起兵,反遭杀身之祸。由于与仲麻吕的关系,淳仁天皇退位,被流放于淡路國而死,世称淡路废帝()。 後一直到明治維新時代,才被追封為正統天皇。.
查看 皇居和淳仁天皇
清寧天皇
清寧天皇(;444年?—484年2月27日),日本第22代天皇,480年2月11日 - 484年2月27日在位。他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白髮武廣國押稚日本根子,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白髮大倭根子命。.
查看 皇居和清寧天皇
滋贺县
滋賀縣()是日本近畿地方的一個縣份,為日本8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首府大津市。 滋賀縣是日本面積第10小的縣份。在內陸縣份中,面積僅大於埼玉縣。日本面積最大的湖泊琵琶湖位居該縣中部、佔全縣面積約1/6。 古為近江國一部分,名稱沿用自。日本名城安土城和彥根城、世界文化遺產延曆寺位於該縣境內。.
查看 皇居和滋贺县
持统天皇
持統天皇(;),日本第41代天皇,女天皇,原名鸕野讚良(),又稱菟野皇女。.
查看 皇居和持统天皇
朝倉市
朝倉市()是位于日本福岡縣中南部的一個城市,於于2006年3月20日由甘木市、朝倉郡朝倉町、杷木町合併而成。 主要是區位於轄區的西端,而位於市中心東北方約八公里處的秋月地區是過去的城下町,擁有「筑前的小京都」之稱,是主要的觀光景點。.
查看 皇居和朝倉市
木津川市
木津川市()是位於日本京都府南部的行政區劃,為京都府轄下位置最南端的市,南接奈良縣奈良市。在西元740年至744年期間,日本的首都恭仁京曾位於此地。 轄內東半部為山區,自東向西穿過市區中心,其市名正來此條河川。 木津川市距離京都市與大阪市的市中心皆約在30至40公里之間,距離奈良市中心更僅有8公里,也都有鐵路路線可以直接進入這個城市,也因此同時成為這三個城市的衛星城市。但由於緊鄰奈良市,生活圈較依賴奈良,為了配合大阪、京都、奈良共同合作的都市開發計畫「」,在西南側與奈良市交界處則有一兩市共同開發的,吸引了大量居民移居,使得木津川市成為日本全國數一數二的高人口成長率行政區。在由民間政策研究組織所公佈的人口成長估算中,預估2040年時木津川市將是京都府內唯一年輕女性人口成長率為正數的自治體。 在「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的12據點之中,精華-西木津區、平城-相樂區、木津區共計三個據點坐落於木津川市,因此木津川市也以文化與學術發展為其目標之一;目前有樂敦製藥、歐姆龍、積水房屋等多家企業在木津川市設有產品研究據點。.
查看 皇居和木津川市
本丸
本丸(ほんまる)係指日本城堡的核心曲輪。亦被稱做一之曲輪、本曲輪、一之丸(『日葡辭書』)。在中世城郭則有本城、實城、詰丸等依各城而名稱有異。日本的中世考古學中稱作主郭。 此外,常被用做比喻事物的本質、組織的核心。.
查看 皇居和本丸
朱鸟
朱鳥可為以下意含:.
查看 皇居和朱鸟
成務天皇
成務天皇(;84年 - 190年6月11日)是日本第13代天皇(在位:131年8月4日 - 190年6月11日)。名稚足彦尊()。雖然《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記載了他的事跡,但其真實性仍有疑問。.
查看 皇居和成務天皇
明仁
明仁(;)是日本第125任天皇,為現任之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為平成。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榮」是桐的別稱)。.
查看 皇居和明仁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皇居和明治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查看 皇居和明治天皇
明日香村
明日香村()是奈良縣中部的村,該村內發現了大量飛鳥時代的宮殿與史跡。.
查看 皇居和明日香村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查看 皇居和昭和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查看 皇居和昭和天皇
新年
新年是指曆法新循環開始。不同地方都會按照各自曆法慶祝新年。在西曆,新年元旦日是指1月1日,在格里曆及其前身儒略曆皆同。不少國家都會定新年為全國假期,美國、英國等列1月1日為法定假期。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韓國、北韓和越南,西曆元旦日和農曆新年同樣都列為假期。.
查看 皇居和新年
文中
文中(1372年四月至1375年五月二十七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長慶天皇。.
查看 皇居和文中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皇居和日本
日本天皇
#重定向 天皇.
查看 皇居和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列表
一般相信,日本自古以來未曾改朝換代,始終為皇室一系(號稱「萬世一系」),但開始幾位天皇的事蹟來自傳說、神話,從第十代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確認實際存在,自第十五代應神天皇開始歷史可信度才大為提高。.
查看 皇居和日本天皇列表
日本国政府
日本国政府()是日本的治權機構,日語口語常直接以「政府」稱之,通常指行政部門,但廣義上也包括立法部門與司法部門。法律上則多以「國家」(国)代稱。目前日本的政府架構奠基於《日本國憲法》,施行內閣制,行政權屬於內閣,立法權屬於國會,司法權則屬於各級裁判所。.
查看 皇居和日本国政府
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具體的構成包括天皇與組成的「內廷」、與其他男性皇族及其家庭組成的數個宮家。皇室成員没有姓氏,無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有专门的《皇室典範》規範皇室的運作。.
查看 皇居和日本皇室
日本首都
日本的首都主要隨著天皇的居住地而定,現今事實上為东京或東京都,因其是天皇居所、皇室與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但由於東京的首都地位沒有法律依据,日本各界定義首都的標準也不一致(例如皇室居所位置、天皇御座位置、政府駐地等),加上昔日朝廷所在的京都仍留有舊皇宮、天皇御座等皇室設施,因而存在着首都是京都还是东京之争。 現行的日本法律雖然沒有直接指定首都位置,但近代部分的詔書與廢止法律提及東京或東京都為首都。而日本的《》在1956年便被废止,取代其的《》則將東京都與周圍地區定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中心的「首都圈」。.
查看 皇居和日本首都
懿德天皇
懿德天皇(;綏靖天皇二十九年(前553年?)-懿德三十四年9月8日(前477年?))傳說為日本第四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大日本彦耜友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大倭日子鉏友。身為欠史八代中第三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皇居和懿德天皇
敏达天皇
敏达天皇(;538年?—585年9月14日?)是日本的第30位天皇,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72年到585年。钦明天皇的次子,母亲石姬皇女(宣化天皇之女)。 569年敏达天皇被钦明天皇立为太子。572年钦明天皇薨,敏达天皇登基。 敏达天皇试图加强日本在朝鲜的影响,但没有成功。在宗教上他偏向神道教。585年在日本瘟疫蔓延,他因此禁止佛教,但同年天皇死于瘟疫。 敏达天皇的第一位皇后在他登基四年後便逝世,他的第二位皇后是后来的推古天皇。他们的儿女中包括皇极天皇。.
查看 皇居和敏达天皇
景行天皇
景行天皇(;垂仁天皇17年(前13年)- 景行天皇60年11月7日(130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代天皇(在位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雖然《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記載了他的事跡,但其真實性仍有疑問。日本書紀記載他曾率軍遠征九州的筑紫國。.
查看 皇居和景行天皇
另见
日本重建建筑物
亦称为 东京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