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醍醐天皇

指数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101 关系: 執權南北朝时代 (日本)南朝 (日本)參議名和長年吉野吉野山吉野町吉野郡大和國大覺寺統天皇天龍寺女御奈良县室町幕府室町时代宗良親王中宮中公文庫中先代之亂三神器平凡社乾元幕府京都京都府二條為子五辻忠子延元延曆寺建武 (後醍醐天皇)建武新政伯耆國住吉大社征夷大將軍征西將軍德治後宇多天皇後二條天皇後伏見天皇後鳥羽天皇後村上天皇北畠顯家北陸道北條守時北條氏北朝 (日本)嘉元嘉曆...凑川之战內大臣六波羅探題典侍元亨元弘元弘之亂元德元朝元日战争元應光嚴天皇光明天皇皇后珣子內親王相樂郡隱岐群島花園天皇鎌倉時代西園寺禧子護良親王鳥取縣足利尊氏興福寺阿野廉子赤松則村醍醐寺镰仓市院政陸奧東伯郡東國東慶寺楠木正成正中正中之變正應正慶比叡山河內國持明院統朝敵成良親王文保播磨國攝津國攝政關白列表懷良親王承久之亂曆應時事通信社 扩展索引 (51 更多) »

執權

執權,日本鎌倉幕府官職名。原為政所的輔佐官職,後來轉為征夷大將軍的政務佐理。 初代執權為源賴朝的岳父北條時政。北條時政確立了北條家在鎌倉幕府中的權力地位,執權一職遂由北條家獨佔世襲。2代執權北條義時又兼侍所輔佐,於是執權成為幕府中事實上的最高官職。3代將軍源實朝被暗殺後,北條家所擔任的執權成為幕府政權的實際支配者。 自6代執權北條長時開始,首次為非得宗家系(擁有北條家督繼承權的家系)者擔任,但實際權力為得宗家系掌握,於是執權變成虛位,除非是由得宗家系擔任。14代執權北條高時時,大權又落於北條家執事長崎氏手中。 Category:日本幕府官制 de:Japanischer Regent#Shikken.

新!!: 後醍醐天皇和執權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新!!: 後醍醐天皇和南北朝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南朝 (日本)

南朝()也被称作吉野朝廷(),是日本南北朝時代京都以南的大和国的吉野(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同县五條市西吉野町)、攝津國的(大阪府大阪市住吉区)为根据地的属于後醍醐天皇的大觉寺统的朝廷。从1336年到1392年止共存在56年,拥有并制定元号等职能的政权。.

新!!: 後醍醐天皇和南朝 (日本) · 查看更多 »

參議

參議為政府機關的一種官職。於中國明清等朝代為官制之一,在清朝品等約為正四品,並於通政使司、外務部等機構均有配置;一般而言,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例如通政使參議,就是輔佐通政使或通政副使的官員。 在日本同样设参议一职,无固定位阶,属于令外官。从大宝2年(702年)5月21日开始设立该职位,一直維持到明治时期。 朝鮮王朝施行一府六曹制,在六曹中皆設有參議之職,官階為正三品,位居判書、參判之下,與判書、參判並稱「堂上官」或「三堂上」。 目前在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仍設有參議一職,如總統府、各縣市政府等,主要功能亦為輔佐機關首長推行政務,性質近似於顧問。.

新!!: 後醍醐天皇和參議 · 查看更多 »

名和長年

名和长年(日语:名和 長年 なわ ながとし、? - 延元元年 / 建武3年6月30日(1336年8月7日))日本南北朝时代武将。官位伯耆守。与建武新政下受到重用的楠木正成、结城亲光、千种忠显并称「三木一草」。名和长年署名签发的文书现存很少,流传下来的有关其本人以及名和氏的史料也不多。.

新!!: 後醍醐天皇和名和長年 · 查看更多 »

吉野

吉野(よしの)是大和國南部一帶、現在的奈良縣南部一帶的地名。吉野山到大峰山的山--地帶。吉野分成口吉野和奧吉野。奧吉野是山峰連綿的山--地帶,古代稱作大峰。往大峰的道路是由修驗者從熊野開闢。『記紀』中載有應神、雄略天皇在吉野狩獵的傳承。.

新!!: 後醍醐天皇和吉野 · 查看更多 »

吉野山

吉野山(よしのやま)位在奈良縣中部,為從吉野郡吉野町吉野川(紀之川)南岸到大峰山脈北端的山稜之總稱,或是以金峯山寺為中心的山地之廣域地名。 古來以花之名而為人熟知,其中特別以櫻花最為出名,甚至被称赞为千本樱,地域分成下千本(しもせんぼん)、中千本(なかせんぼん)、上千本(かみせんぼん)、奧千本(おくせんぼん)。 大正13年(1924年)12月,指定為國之名勝・史跡,昭和11年(1936年)2月,指定為吉野熊野國立公園。平成16年(2004年)7月,吉野山・高野山到熊野的靈場和參詣道以『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平成2年(1990年),選定為日本櫻名所100選。.

新!!: 後醍醐天皇和吉野山 · 查看更多 »

吉野町

吉野町()是奈良縣中部的一町,在南北朝時代時為南朝政府駐地。.

新!!: 後醍醐天皇和吉野町 · 查看更多 »

吉野郡

吉野郡()為奈良縣轄下的郡。人口59,020人、面積2257.79 km²。(2003年) 吉野郡郡包含以下三個町及八村。.

新!!: 後醍醐天皇和吉野郡 · 查看更多 »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新!!: 後醍醐天皇和大和國 · 查看更多 »

大覺寺統

大覺寺統是鎌倉時代後期、南北朝時代,日本皇室系統的一支、與持明院統形成對立局面。這個系統的皇室包括第88代後嵯峨天皇之子與第90代亀山天皇的子孫。.

新!!: 後醍醐天皇和大覺寺統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新!!: 後醍醐天皇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天龍寺

天龍寺是一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芒之馬場町的寺院,為臨濟宗天龍寺派大本山的寺院。山號「靈龜山」(れいぎざん)。本尊釋迦如來、開基(創立者)為足利尊氏、開山(初代住持)為夢窗疎石,當初是足利尊氏為了撫慰後醍醐天皇的亡靈而設。該寺規模十分宏大,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一位,除了被日本列為特別名勝古蹟外,也在1994年12月時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單之中。 File:Tenryu-Ji Sakura.jpg|由於品種不同,天龍寺的櫻花通常較京都其他地區提早開花,而成為賞早櫻的知名勝地 Image:Tenryu-Ji Front.jpg|天龍寺的本殿入口 File:TenryujiBuilding.jpg|天龍寺的紅楓.

新!!: 後醍醐天皇和天龍寺 · 查看更多 »

女御

女御,是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周禮》中的記載:「女御:掌御敘於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功事。凡祭祀,贊世婦。大喪,掌沐浴。--之喪,持翣一種在典禮儀式中所用的大扇子,用途為遮蔽沙塵和陽光,也有裝飾典禮威儀的功用。從世婦而吊於卿大夫之喪」。 隋代,隋文帝後宮編制設女御,定員三十八人,位在世婦之下,但由於皇后獨孤伽羅不許丈夫納妾,故此並沒有實際設置。隋煬帝置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三者合稱為女御。 日本古代宮廷中,女御為天皇嬪妃位階的一種,地位僅次於皇后和中宮。 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前期,女御原本是嬪的別稱,但在平安時代中期之後,隨著後宮位號的更動,女御和嬪分為兩種不相等的意義,並且取代了嬪的位號,成為一個獨立且僅次於皇后和中宮的位號。之後又有皇后和中宮由眾女御中選出的慣例。.

新!!: 後醍醐天皇和女御 · 查看更多 »

奈良县

奈良县()位处日本近畿地方,紀伊半島內陸,首府为奈良市,為八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县域是旧时令制国中大和国。古代日本国家起源于此地。.

新!!: 後醍醐天皇和奈良县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新!!: 後醍醐天皇和室町幕府 · 查看更多 »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新!!: 後醍醐天皇和室町时代 · 查看更多 »

宗良親王

宗良親王(),又稱為信濃之宮、大草之宮、幸坂之宮,出家後法名尊澄法親王,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及南北朝時代初期的皇族,生父母是後醍醐天皇及二條為子,官至一品中務卿。.

新!!: 後醍醐天皇和宗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中宮

中宮,只見於古代中國及部分東亞地區,指的是紫微垣或天極星,「洛書軌跡」等風水或陰陽學,稱土為中宮,或九宮、洛書九星中間為中宮,秦漢以後王后演變成皇后,則稱皇后居住的宮室,或稱皇后本身。原來王后的宮室「後宮」,反而不在中宮之列。.

新!!: 後醍醐天皇和中宮 · 查看更多 »

中公文庫

#重定向 中央公論新社.

新!!: 後醍醐天皇和中公文庫 · 查看更多 »

中先代之亂

中先代之乱(日语:なかせんだいのらん)发生于1335年(建武2年)7月,是镰仓幕府第14代执权北条高时的遗孤北条时行在御内人诹访赖重的拥立下,为了再兴镰仓幕府而发动的叛乱。因为当时镰仓被视为武家政权的正统根据地而叛军曾一度占领镰仓,因此也被视为一个政权。从时间上,处于先代北条氏政权和后代足利氏政权之间,所以被称为“中先代”。叛军对镰仓的占领仅20余日,所以又被称为“廿日先代”。.

新!!: 後醍醐天皇和中先代之亂 · 查看更多 »

三神器

三神器是指日本创世神话故事中,源自天照大神,並在其後代日本天皇手中代代流傳的三件神器。目前仍然有一些日本人認為三神器是代表天皇的正统象征,类似中国的传国玺與朝鲜半岛的。.

新!!: 後醍醐天皇和三神器 · 查看更多 »

平凡社

平凡社,一本日本的出版社。日本的全稱為株式会社平凡社(へいぼんしゃ)。是一間以出版百科全書著名的日本出版社。1923年由教育家創建。.

新!!: 後醍醐天皇和平凡社 · 查看更多 »

乾元

乾元可以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乾元 · 查看更多 »

幕府

幕府是東亞古代的政治機構,隨著時代、地域,幕府的職能有很大變化。.

新!!: 後醍醐天皇和幕府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新!!: 後醍醐天皇和京都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後醍醐天皇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二條為子

二條為子(生卒年不詳),又稱藤原為子、從三位為子,日本鎌倉時代後期女性和歌歌人、女官。父親二條為世,有弟弟二條為道、二條為藤、二條為冬。 她先出仕於後宇多天皇的皇后遊義門院(即姈子內親王)為權大納言,嘉元二年(1304年)後成為後二條天皇的典侍。德治三年(1308年)後二條天皇崩御,之後她成為尊治親王(後來的後醍醐天皇)的側室,生子女尊良親王、宗良親王、瓊子內親王、欣子内親王。文保二年(1318年)後醍醐天皇即位後,被贈從三位。 她是二條派的代表歌人之一,曾多次參加後二條天皇的歌合,包括正安四年(1302年)六月和乾元二年(1303年)七月。嘉元元年(1303年)左右應後宇多上皇之召為「嘉元百首」進呈作品,收入敕撰和歌集的作品共計有70首。.

新!!: 後醍醐天皇和二條為子 · 查看更多 »

五辻忠子

五辻忠子(いつつじ ちゅうし、藤原忠子,),鎌倉時代女性貴族。後宇多天皇的後宮、女院。後醍醐天皇之母。参議五辻忠继之女,母亲是皇后宮亮平高輔之女。花山院師继的養女。院号談天門院。.

新!!: 後醍醐天皇和五辻忠子 · 查看更多 »

延元

延元(1336年二月二十九日至1340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後村上天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延元 · 查看更多 »

延曆寺

延曆寺是位于滋賀縣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個寺院。位于比叡山內。不少名僧出身該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由於在戰國時代曾因庇護淺井長政跟朝倉義景的軍隊而遭織田信長焚燬,所以也常在宗教、歷史文學作品中出現。該寺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2010年5月21日,延暦寺初代座主義真的彩色肖像畫在京都仁和寺被確認尋獲,由於比叡山在遭大名織田信長焚毀,損失許多史料與文物,這回發現義真肖像畫很具歷史意義。.

新!!: 後醍醐天皇和延曆寺 · 查看更多 »

建武 (後醍醐天皇)

建武(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至1338年八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光明天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建武 (後醍醐天皇) · 查看更多 »

建武新政

鎌倉幕府滅亡後,1333年(南朝元弘3年、北朝正慶2年)6月後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權力也進一步得到集中,設置中央最高機關記錄所、雜訴決斷所,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史称建武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武一直是中興的象徵。近年來的歷史學家都記成「建武政權」。 後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引起武士階層的普遍不滿、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京都、建武政權終告瓦解。.

新!!: 後醍醐天皇和建武新政 · 查看更多 »

伯耆國

伯耆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陰道,又稱伯州。伯耆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鳥取縣的中部和西部。.

新!!: 後醍醐天皇和伯耆國 · 查看更多 »

住吉大社

住吉大社(すみよしたいしゃ)是位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住吉區住吉的一座神社。為式内社(名神大社)、二十二社、攝津國一宮,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 當地人也稱其為「すみよしさん」或「すみよっさん」,也以每年初詣參拜者多而聞名。住吉大社與下關的住吉神社、博多的住吉神社并稱為日本三大住吉。.

新!!: 後醍醐天皇和住吉大社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征西將軍

#重定向 四征將軍.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征西將軍 · 查看更多 »

德治

德治可以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德治 · 查看更多 »

後宇多天皇

後宇多天皇(;),第91代日本天皇,1274年3月6日 - 1287年11月27日在位。諱世仁()。 龜山天皇的第二皇子,母親是京極院藤原佶子。文永十一年(1274年),龜山天皇讓位給8歲的世仁親王,是為後宇多天皇。在位期間,蒙古(元朝)軍侵略日本,是為文永·弘安之役。   後深草上皇認為應由其子嗣繼承皇位,由鐮倉幕府調停斡旋下,弘安十年(1287年)後宇多天皇讓位給後深草上皇之第二皇子熙仁親王,是為伏見天皇,建立持明院統。及後正安三年(1301年),後宇多天皇之第一皇子邦治親王繼承後伏見天皇即位,是為後二條天皇、建立龜山天皇子嗣的大覺寺統。兩統其後對立,分裂成為南北朝並立時代。後二條天皇在位期間,後宇多上皇執行院政達八年之久。其後在文保二年(1318年)持明院統的花園天皇讓位給後宇多上皇之第二皇子尊治親王,是為後醍醐天皇,後宇多上皇再次執行院政。元亨元年(1321年)院政停止,後宇多上皇從此隱居,而後醍醐天皇親政。元亨四年(1324年),後宇多上皇駕崩,終年56歲。.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後宇多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二條天皇

後二条天皇(;弘安8年二月初二(1285年3月9日) - 德治3年八月二十五日(1308年9月10日)),為日本鎌倉時代的第94代天皇(在位:正安3年一月二十二日(1301年3月3日) - 德治3年八月二十五日(1308年9月10日))。諱邦治()。.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後二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伏見天皇

後伏見天皇(;1288年4月5日- 1336年5月17日(弘安11年三月初三 - 延元元年/建武3年四月初六)為日本鎌倉時代的第93代天皇(在位:永仁6年七月二十二日(1298年8月30日)- 正安3年一月二十一日(1301年3月2日))。諱胤仁()。.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後伏見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鳥羽天皇

後鳥羽天皇(;),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後鳥羽天皇 · 查看更多 »

後村上天皇

後村上天皇(;嘉曆3年(1328年)-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為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1368年3月29日在位),也是南朝第2任天皇(在位: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 - 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初名義良(のりよし / のりなが),後改憲良。 他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為阿野廉子所生。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政府確認南朝朝廷這一系的天皇為正統,後村上天皇被當作日本歷史上的第97代天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後村上天皇 · 查看更多 »

北畠顯家

北畠顯家()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公家兼武將。准大臣北畠親房長子。官位從二位權中納言,死後追贈從一位左大臣。.

新!!: 後醍醐天皇和北畠顯家 · 查看更多 »

北陸道

北陸道()可以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北陸道 · 查看更多 »

北條守時

北條守時(,又名赤橋守時,永仁3年-正慶2 年/元弘3年5月18日)是日本鎌倉時代鎌倉幕府末(第十六)代執權(1326年-1333年),出身於北條家赤橋流。曾祖父為赤橋流始祖、第六代執權北條長時,祖父為駿河守、第六代北方六波羅探題北條義宗,父親為武藏守、第九代北方六波羅探題北條久時,母為北條宗賴之女、妹為赤橋登子,室町幕府第一代將軍足利尊氏正妻。.

新!!: 後醍醐天皇和北條守時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新!!: 後醍醐天皇和北條氏 · 查看更多 »

北朝 (日本)

北朝()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一个以足利氏为頂点,获得全国多数武士及大多数公家的支持的持明院統的朝廷。对比同時期在奈良吉野所成立的大觉寺统的政权被称作南朝(吉野朝廷)。 随着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政权灭亡,南北朝分裂。建武3年/延元元年(1336年)以後,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

新!!: 後醍醐天皇和北朝 (日本) · 查看更多 »

嘉元

嘉元(1303年八月五日至1306年十二月十四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二條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久明親王、執權為北條師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嘉元 · 查看更多 »

嘉曆

嘉曆(1326年四月二十六日至1329年八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高時、北條貞顯與北條守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嘉曆 · 查看更多 »

凑川之战

凑川之战(湊川の戦い),是日本历史上重要战役之一。為後醍醐天皇與足利尊氏的決戰,以足利氏的勝利告終。湊川為日本古地名,即今兵庫縣神戶市。著名將領楠木正成在此戰中陣亡。.

新!!: 後醍醐天皇和凑川之战 · 查看更多 »

內大臣

內大臣可以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內大臣 · 查看更多 »

六波羅探題

六波羅探題是日本歷史上鎌倉幕府的一個官職。.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六波羅探題 · 查看更多 »

典侍

典侍,是宮中尚侍所的次官,在尚侍所中地位僅次於尚侍而已。其長官為尚侍,次官為掌侍。 在尚侍侍妾化號之後,典侍的地位往上升,成為尚侍所實際上的最高女官,並同時接替尚侍其所負責的奏請、傳宣一職,但由於其職務之故,和尚侍一樣需常隨侍於天皇面前,故也和尚侍一樣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現,而之後便尤其次官掌侍升等成為尚侍所內的最高女官。雖然如此,典侍仍不算正式的嬪妃位號,但育有皇子女的典侍已有天皇側室()的地位。.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典侍 · 查看更多 »

元亨

元亨可以时:.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亨 · 查看更多 »

元弘

元弘(1331年八月九日至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弘 · 查看更多 »

元弘之亂

元弘之亂(日語:元弘の乱,げんこうのらん)是一場發生於元弘元年(1331年),以後醍醐天皇為中心的,企圖推翻鎌倉幕府的倒幕運動。最終由足利尊氏、新田義貞、楠木正成、赤松則村等人響廳天皇起兵,進而滅亡鐮倉幕府。也稱作元弘之變。 廣義來講,元弘之變包括1331年至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之間一系列的戰爭。 Category:鎌倉時代戰役 Category:北條氏 Category:足利氏 Category:新田氏 Category:楠木氏.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弘之亂 · 查看更多 »

元德

元德可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德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战争;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襲来」,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呼称(蒙古襲来、異賊襲来、蒙古合戰、異國合戰)亦有用凶徒稱呼之,江戶時代大日本史稱為元寇。這兩次入侵也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当时元朝舰队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 1259年(正元元年・元宪宗9年)、高麗抵抗蒙古勢力武人政权倒台,1260年(文应元年、中統元年)忽必烈上台,对高麗方針由武力征服变更为怀柔政策。高麗成为后来元朝侵略日本的協力者。 蒙古帝國滅金朝以後,负责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高麗成为其东藩,而且蒙古帝國又與高麗結盟。1271年忽必烈以易經「大哉--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并于两年之后要求高麗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元應

元應(1319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21年二月二十三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花園天皇與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高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元應 · 查看更多 »

光嚴天皇

光嚴天皇(,1313年8月1日—1364年8月5日,舊曆:正和2年七月初九—正平19年 / 貞治3年七月初七)是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在位:元弘元年9月20日(1331年10月22日) - 元弘3年 / 正慶2年5月25日(1333年7月7日))。讳量仁()。.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光嚴天皇 · 查看更多 »

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元亨元年12月23日(1322年1月11日) - 天授6年/康曆2年6月24日(1380年7月26日)),在位:延元元年/建武3年8月15日(1336年9月20日)- 正平3年/貞和4年10月27日(1348年11月18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第2代天皇。諱豐仁()。 光明天皇是後伏見天皇的第二子。其生母廣義門院西園寺寧子,是西園寺公衡的女兒。1335年,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後醍醐天皇,次年在湊川之戰中打敗朝廷軍,攻佔京都,後醍醐天皇攜三神器逃往比叡山的延曆寺對抗足利尊氏。8月15日,足利尊氏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宣佈廢黜後醍醐天皇並遙尊其為上皇,擁立豐仁即位,是為光明天皇,建立北朝朝廷。後醍醐天皇則於12月21日逃往吉野,建立南朝朝廷。日本歷史進入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南北朝時代。 光明天皇登基時並沒有持有三神器,僅僅只是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而即位。北朝朝廷根據平安時代末期後鳥羽天皇也在沒有三神器情況下依據後白河法皇院宣登基的先例而作出了如此決定。光明天皇即位後,由兄長光嚴上皇開設院政。同時,足利尊氏在京都設立室町幕府,室町時代開始。 1348年陰曆10月27日,光明天皇讓位給了光嚴上皇的第一皇子,是為崇光天皇。崇光天皇尊之為上皇。 1351年室町幕府發生觀應擾亂,足利直義投奔南朝並大敗北朝軍。在此壓力下,足利尊氏決定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並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光明上皇也同其他一些北朝系皇族成員一起被幽禁。次年後村上天皇派楠木正儀擊敗足利義詮,佔領京都,被囚禁的光明上皇連同光嚴上皇、崇光天皇、皇太子直仁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裡,押解到了後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 此次事件後,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並以光明上皇的母親西園寺寧子(廣義門院)的名義發佈院宣,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彌仁親王即位,是為後光嚴天皇。西園寺寧子則被尊為治天之君,管理朝政。 1355年,光明上皇回到京都,此後落髮出家。1380年陰曆6月24日駕崩。.

新!!: 後醍醐天皇和光明天皇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新!!: 後醍醐天皇和皇后 · 查看更多 »

珣子內親王

珣子内親王(延慶4年二月二十三日(1311年3月13日) - 延元2年/建武4年五月十二日(1337年6月11日))為後醍醐天皇中宮。後伏見天皇第一皇女。生母廣義門院。女院號新室町院。 1333年進入後醍醐天皇後宮,之後成為中宮。1335年生下了第十五皇女幸子内親王。1337年崩御。得年27歲。 Category:室町和安土桃山時代後宮 Category:鎌倉時代內親王 Category:1311年出生 Category:1337年逝世 Category:女院 Category:南朝女性皇族.

新!!: 後醍醐天皇和珣子內親王 · 查看更多 »

相樂郡

樂郡()是位於京都府南部的郡,現轄有以下3町1村:.

新!!: 後醍醐天皇和相樂郡 · 查看更多 »

隱岐群島

隱岐群島,亦稱隱岐島,是位於日本島根半島北方約50公里的群島,總面積345.73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分屬於島根縣隱岐郡下的3町1村。.

新!!: 後醍醐天皇和隱岐群島 · 查看更多 »

花園天皇

花園天皇(;)是生於鎌倉時代的第95代天皇(在位期間:1308年12月28日-1318年3月29日)。諱富仁()。.

新!!: 後醍醐天皇和花園天皇 · 查看更多 »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新!!: 後醍醐天皇和鎌倉時代 · 查看更多 »

西園寺禧子

西園寺禧子(さいおんじ きし、藤原禧子(ふじわら の きし)、 嘉元元年(1303年) - 元弘3年十月十二(1333年11月19日)),鎌倉時代後期日本皇族。第96代後醍醐天皇中宮。北朝的女院号為礼成門院(れいせいもんいん),死後,南朝追贈後京極院(ごきょうごくいん)。 太政大臣西園寺實兼三女。長兄左大臣西園寺公衡、四兄今出川家初代·太政大臣今出川兼季、長姐伏見天皇中宮西園寺鏱子(永福門院)次姐龜山上皇之妃西園寺瑛子(昭訓門院)。 正和2年(1313年),與皇太子尊治親王(後醍醐天皇)結婚。文保2年(1318年)2月、尊治親王即位,4月女御宣下,元應元年(1319年)8月冊立為中宮。 元弘元年(1331年),元弘之變,後醍醐天皇被捕,元弘2年(正慶元年、1332年)3月天皇被流放隱岐,禧子在六波羅訣別。5月,北朝光嚴天皇女院号宣下称礼成門院,8月出家。 元弘3年(1333年)6月,後醍醐天皇回京,禧子的礼成門院稱号被廢,復位中宮,皇太后,十月十二日(11月19日)駕崩。享年31歲。同日,追贈後京極院。禧子死後,後醍醐天皇以後伏見天皇第一皇女珣子内親王為中宮。.

新!!: 後醍醐天皇和西園寺禧子 · 查看更多 »

護良親王

護良親王(,延慶元年-建武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是鎌倉時代後期至建武新政時期的人物,建武新政府的征夷大將軍。父親是後醍醐天皇,母親是源師親之女親子,妻是北畠親房之女。被稱為大塔宮。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天台座主,身兼皇子、軍事家,政治家,僧人多重身份,日本以南朝為正統的重要代表人物。.

新!!: 後醍醐天皇和護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鳥取縣

鳥取縣()是日本本州西部山陰地方的一個縣。鳥取縣北臨日本海,東側和兵庫縣相鄰,南側和岡山縣、廣島縣接壤,西側是島根縣。鳥取縣屬於日本海側氣候,是西日本屈指的之一。鳥取縣的面積在47個都道府縣中排名第41位,人口密度也非常低,因此總人口位居日本所有都道府縣末位。但另一方面,鳥取縣也有自己獨自的特色。鳥取縣擁有日本最大的觀光沙丘之一鳥取沙丘,並且是日本重要的梨產地。2015年度,鳥取縣西部的境漁港是日本捕魚量第三多的漁港。鳥取縣是日本市數最少的縣,一共只有四個市(鳥取、米子、倉吉、境港),縣廳位於東部的鳥取市。鳥取縣一般可按歷史和文化分為東部的因幡地方和西部的伯耆地方,前者和北近畿及京阪神之間的交流較多,後者則和島根縣東部的出雲地方關係密切。 「鳥取」這一地名來自於古代的鳥取鄉。古代的鳥取平原多沼澤,容易捕捉聚集在水邊的鳥類。當時這裡居住有捕捉鳥類並以此繳稅的鳥取部。.

新!!: 後醍醐天皇和鳥取縣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新!!: 後醍醐天皇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興福寺

兴福寺可以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興福寺 · 查看更多 »

阿野廉子

阿野廉子(あの やすこ/かどこ,),鎌倉時代後期、南北朝時代後宮、女院,後醍醐天皇寵妃,後村上天皇(義良親王)、恒良親王、成良親王、祥子内親王、惟子内親王的生母。受院号宣下,号新待賢門院,称三位局。 父右近衛中将阿野公廉,母不詳,後为洞院公賢養女。阿野家是出自藤原北家閑院流的公家,阿野全成外孫阿野实直为始祖。.

新!!: 後醍醐天皇和阿野廉子 · 查看更多 »

赤松則村

赤松則村(),南北朝時代武將,播磨守護。赤松家世居播磨。赤松家第三代當主赤松茂則之子。初名次郎,又名円心。.

新!!: 後醍醐天皇和赤松則村 · 查看更多 »

醍醐寺

醍醐寺(醍醐寺)為一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區醍醐東大路町的真言宗醍醐派總本山寺院。山号醍醐山。本尊藥師如来,開基(創立者)理源大師聖寶(しょうぼう)。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中。豐臣秀吉舉行「醍醐花見」之地而廣為人知。.

新!!: 後醍醐天皇和醍醐寺 · 查看更多 »

镰仓市

鎌倉市()位於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半島西面,是人口約為18萬人的小型城市。.

新!!: 後醍醐天皇和镰仓市 · 查看更多 »

院政

院政指日本政权由摄关政治转移到幕府的过渡时期的政治体制。天皇讓位而自稱上皇,在「院」中執政的政治形態。是皇權為了抵抗攝關政治而發展出來的政治制度。.

新!!: 後醍醐天皇和院政 · 查看更多 »

陸奧

奧可以指:.

新!!: 後醍醐天皇和陸奧 · 查看更多 »

東伯郡

東伯郡()是位於日本鳥取縣中央部的一郡。由於位於過去伯耆國的東部,故以「東伯」為郡名。 現轄有以下4町:.

新!!: 後醍醐天皇和東伯郡 · 查看更多 »

東國

東國,是日本在近代以前的一個地理概念,為大和朝廷對東海道鈴鹿關、不破關以東地方稱呼。東國的地域包括了關東地方、東海地方。此外,東北地方被稱為蝦夷或陸奧。.

新!!: 後醍醐天皇和東國 · 查看更多 »

東慶寺

東慶寺(とうけいじ)是位在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臨濟宗圓覺寺派寺院。山號「松岡山」(しょうこうざん)。本尊釋迦如來、開基(創立者)為北條貞時、開山(初代住持)為覺山尼。明治36年(1903年)為止,代々均是尼寺,也是鎌倉尼五山第二位之寺。在近世,和群馬縣的滿德寺同為有名的「緣切寺(驅込寺)」,為很多婚姻生活不美滿的妻子為逃避丈夫而進寺出家,出家兩年後才為夫妻辦離婚手續。墓地有許多文化人的墓,有鈴木大拙、西田幾多郎、岩波茂雄、和辻哲郎、小林秀雄、高見順等人之墓。.

新!!: 後醍醐天皇和東慶寺 · 查看更多 »

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幼名多闻丸,明治時代起尊称大楠公,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後醍醐天皇,在湊川之戰陣歿。后世以其為忠臣與軍人之典範,被視為武神。原官位正五位,1880年追贈正一位。此外楠木正成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戰的源義經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新!!: 後醍醐天皇和楠木正成 · 查看更多 »

正中

正中(1324年十二月九日至1326年四月二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高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正中 · 查看更多 »

正中之變

正中之变(日语:しょうちゅうの へん)是镰仓时代后期元亨4年9月(西历1333年9月)发生的一次未遂政变。后醍醐天皇策划的讨幕计划被事先发现,首谋者遭到了幕府的处理。虽然当年12月9日才改元为正中元年,但按照习惯史称正中之变。.

新!!: 後醍醐天皇和正中之變 · 查看更多 »

正應

正應(1288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293年八月五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伏見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惟康親王與久明親王、執權為北條貞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正應 · 查看更多 »

正慶

正慶(1332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33年五月二十五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光嚴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正慶 · 查看更多 »

比叡山

比叡山,別称叡山、北嶺、天台山等,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北隅的山--,由大比叡岳(標高848公尺)和四明岳(標高839公尺)所組成,最高點位於鄰縣滋賀縣大津市境內。.

新!!: 後醍醐天皇和比叡山 · 查看更多 »

河內國

河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河州。河內國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大阪府的東部。.

新!!: 後醍醐天皇和河內國 · 查看更多 »

持明院統

持明院統(北朝)是指鎌倉時代後期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後深草天皇系統,主要是第89代後深草天皇的子孫一系。今日本皇室來自於此系統。.

新!!: 後醍醐天皇和持明院統 · 查看更多 »

朝敵

朝敵,是指在日本,與天皇和朝廷敵對的勢力的稱呼。.

新!!: 後醍醐天皇和朝敵 · 查看更多 »

成良親王

成良親王(),是日本鎌倉時代後期及南北朝時代的皇族,生父母是後醍醐天皇及阿野廉子,同母兄弟有恒良親王、義良親王(後村上天皇)。.

新!!: 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文保

文保(1317年二月三日至1319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花園天皇與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高時。.

新!!: 後醍醐天皇和文保 · 查看更多 »

播磨國

播磨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播州。主城有上月城,置鹽城、姬路城、三木城。.

新!!: 後醍醐天皇和播磨國 · 查看更多 »

攝津國

攝津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攝州。攝津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大阪市(鶴見區、生野區、平野區、東住吉區各區的一部份除外)、堺市的北部、北攝地域、神戶市的須磨區以東(北區淡河町除外)。 在現今的日本,大阪府、兵庫縣等地仍存在以攝津為地名或車站名,如大阪高速鐵道的攝津站(摂津駅)、南攝津站(南摂津駅),JR京都線的攝津富田站(摂津富田駅)與JR神戶線的攝津本山站(摂津本山駅)。.

新!!: 後醍醐天皇和攝津國 · 查看更多 »

攝政關白列表

以下為日本1926年之前攝政、關白列表。月日為農曆。.

新!!: 後醍醐天皇和攝政關白列表 · 查看更多 »

懷良親王

懷良親王()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一位皇族,也是南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是後醍醐天皇之子,其母親權大納言三位局則是北條為道的女兒。因擔任征西將軍,亦被尊稱為征西將軍宮。.

新!!: 後醍醐天皇和懷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承久之亂

承久之亂(承久の乱),也稱作承久之變、承久合戰。是日本鎌倉時代承久3年(1221年)後鳥羽上皇為打倒鎌倉幕府,舉兵討幕的一場戰爭。天皇失敗,遭到鎮壓。結果確立幕府的優勢,朝廷權力受到制限,幕府甚至擁有決定皇位繼承等的影響力。.

新!!: 後醍醐天皇和承久之亂 · 查看更多 »

曆應

曆應(1338年8月28日至1342年4月28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光明天皇。.

新!!: 後醍醐天皇和曆應 · 查看更多 »

時事通信社

時事通信社是日本的通訊社之一,總部位於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前身為同盟通信社(已在1945年解散)經濟報道部門。在日本國內有82個分部,在海外則有29個分部。在過去簡稱為JP(JijiPress),現在則改用Jiji。其與共同通信社并列為日本兩大通訊社。.

新!!: 後醍醐天皇和時事通信社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后醍醐天皇後醍醐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