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3 关系: 南大阪線,古墳,古市古墳群,古市郡,堺市,堺縣,大坂之役,大和國,大阪市,大阪府,大阪府立大學,太子町 (大阪府),奥地利,奈良县,安闲天皇,富田林市,席津,丹北郡,丹比郡,世界遗产,市町村合併,三好氏,三重县,应神天皇,御所市,四天王寺,竹內街道,維也納,織田信長,美原區,羽曳野交流道,羽曳野東交流道,町村制,畠山氏,狹山藩,百舌鳥古墳群,鎌倉幕府,達比修有,館林藩,西名阪自動車道,香芝市,高屋城之戰,辻本良三,龜山市,近畿,近畿日本鐵道,藤井寺市,葡萄,重要文化財,長野線 (近畿日本鐵道),...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南大阪線
| 南大阪線()是自日本大阪府大阪市阿倍野區的大阪阿部野橋車站至奈良縣橿原市的橿原神宮前車站的近畿日本鐵道(近鐵)的鐵道路線。.
查看 羽曳野市和南大阪線
古墳
古墳指的是日本在公元3世紀初期到公元7世紀初期建成的巨石墓或墳丘墓。日本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名叫古墳時代,就是以該時代的代表性建築古墳而命名的。古墳是日本獨特的建築。現存的古墳時代不少古墳從空中鳥瞰都是鎖孔型的墳丘建築,這種古墳建築被稱為前方後圓墳。.
查看 羽曳野市和古墳
古市古墳群
古市古墳群(ふるいちこふんぐん)是位在大阪府羽曳野市・藤井寺市的古墳群,4世紀末至6世紀前半約150年之間築造。 2008年9月26日,在世界遺產的國內暫定名單內追加包含仁德天皇陵的百舌鳥古墳群・古市古墳群。.
查看 羽曳野市和古市古墳群
古市郡
古市郡為過去日本大阪府轄下的郡,已於1896年4月1日與周邊的郡合併為南河內郡。 在1880年實施時的轄區相當於現在的羽曳野市東半部地區。.
查看 羽曳野市和古市郡
堺市
堺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中部的都市,現為政令指定都市,為大阪府轄下人口及面積都排在第二的行政區劃,次於大阪市。轄區位於近畿平原南部,大和川下游左岸區域,西臨大阪灣,北部為大阪市,也因為緊鄰大阪市,其白天人口低於居住人口,因此也被視為大阪市的衛星城市。 轄區西部為平原,沿著海岸線自古即有多條道路及鐵路通過,包括、熊野街道、南海本線等多條重要路線,也因此是較早形成市區的地方;沿海區域則為。中部及東部為丘陵地形,現主要為住宅區。.
查看 羽曳野市和堺市
堺縣
堺縣是日本於1868年設立的縣,最初的轄區位於現在的大阪府西南部部分地區,而後經過數次整併後,轄區最大時包括了現在的大阪府南部、東部及奈良縣全境;但最終在1881年被併入大阪府後廢除。.
查看 羽曳野市和堺縣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查看 羽曳野市和大坂之役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查看 羽曳野市和大和國
大阪市
大阪市()是日本大阪府的府治,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亦是大阪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乃至於近畿地方的中心城市。全市面積223平方公里,夜間人口(居住人口)約有269.5萬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日間人口則超過353萬人,位居日本第二。 大阪自奈良時代開始,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並曾在此建立「難波京」。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做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旺盛的都市,被譽為「天下的廚房」。明治時代之後,大阪仍是日本最重要的產業都市,人口數曾一度超過東京,有「」之稱。在戰後由於東京一極集中的進展,大阪雖然在人口數和經濟發展上被東京拉開距離,但仍然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除了經濟之外,大阪也以其獨特的文化而著稱。今日的大阪和東京並列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也是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國際性都市。2014年,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大阪市位居世界第55位。.
查看 羽曳野市和大阪市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查看 羽曳野市和大阪府
大阪府立大學
大阪府立大學(),簡稱府大,是主校區位於日本大阪府堺市的一所大型公立大學。除去堺市以外,還在大阪府羽曳野市、泉佐野市擁有兩個校區。 該大學在2005年由旧大阪府立大学、、合併成立。現是日本最大的公立大學之一。.
查看 羽曳野市和大阪府立大學
太子町 (大阪府)
太子町()是位於日本大阪府東南部的行政區劃。 名稱「太子」源自6世紀的聖徳太子,聖徳太子的墓所即位於轄內。.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查看 羽曳野市和奥地利
奈良县
奈良县()位处日本近畿地方,紀伊半島內陸,首府为奈良市,為八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县域是旧时令制国中大和国。古代日本国家起源于此地。.
查看 羽曳野市和奈良县
安闲天皇
,日本第27代天皇(531年2月7日至535年12月17日)。 本名:或。 在位期间,着力扩大皇室经济实力,不断增设屯仓、名代等。 死後被奉為廣國押武金日命祭祀,因神佛習合,又稱藏王權現。.
查看 羽曳野市和安闲天皇
富田林市
富田林市()是位于日本大阪府東南部沿岸區域的城市。轄內南部為丘陵地,西部與大阪狹山市交界處則有。.
查看 羽曳野市和富田林市
席津
席津 (Hietzing,) 是维也纳的第十三区,位于该市的最西部,东面毗邻迈德灵。南侧为利辛区,北侧隔维也纳河与彭青(Penzing)和鲁道夫斯海姆-芬夫豪斯(Rudolfsheim-Fünfhaus)相望。这是一个住宅区,但也包含维也纳森林的一部分,以及美泉宫 。面积37.7km2,人口51,120。 File:Wiener Blick Panorama.jpg|Lainzer Tiergarten Image:Wien Besatzungszonen.png|1945-1955年,该区分别由英国和苏联占领 Image:Palacio de schönbrunn 01.jpg|美泉宫 Image:Hofpavillon Hietzing Otto Wagner2.JPG| Image:Hietzing (Wien) - Café Dommayer.JPG|Café Dommayer.
查看 羽曳野市和席津
丹北郡
丹北郡为過去日本大阪府轄下的一个郡,已于1896年4月1日与周邊的郡合并为中河內郡。 在1880年實施時的辖区包括现在的大阪市東住吉區南部、平野區南部、松原市大部分區域、八尾市西南部小部分區域、羽曳野市西北部小部分地區、藤井寺市西部小部分地區。.
查看 羽曳野市和丹北郡
丹比郡
丹比郡是過去位於日本河內國的郡,在平安時代後期被分割為丹北郡和丹南郡兩郡。 過去丹比郡的範圍幫括現在的松原市、大阪狹山市全部地區、堺市東區、美原區全部地區、八尾市的大部分地區、大阪市平野區和東住吉區的南部區域、羽曳野市西部地區、藤井寺市西南部地區。.
查看 羽曳野市和丹比郡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查看 羽曳野市和世界遗产
市町村合併
市町村合併(日本の市町村の廃置分合,にほんのしちょうそんのはいちぶんごう)包括了日本市町村的分割、分立、合并、編入等。地方自治法第7條對此的定義是「市町村的廢置分合與市町村邊界的更改」。日本基於強化市町村的效率與能量、擴大其治理規模,並因應財政困難,120年來持續推動市町村合併。自明治以后,市町村的數量就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合并的情況壓倒性的多于分割的情況。而由于多次的政區調整,行政區之間有時也會出現飛地。 先后共有三次大規模的市町村合并,分別是明治大合并、昭和大合并、及平成大合并,各自有其不同的背景因素、政策目標與後續影響。觀其成果,確實使市町村的平均規模擴大,行政服務上也有所變革,並因此節省了部分開支;但自治體合併後必須面對許多內部的不協調,財政上更由於財政紀律的缺乏和中央補助的減少,仍存在相當的困難。.
查看 羽曳野市和市町村合併
三好氏
三好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三好氏為信濃源氏的一族,鐮倉時代阿波守護小笠原氏的支流。 三好氏在室町時代擔任阿波守護代。戰國時代領有阿波等四國東部,以及畿內一帶,成為一大勢力的戰國大名。.
查看 羽曳野市和三好氏
三重县
三重县()位處日本中部的近畿地方,紀伊半島東部位置。縣廳所在地為津市。主要城市有四日市市及鈴鹿市。 伊勢市的伊勢神宮和铃鹿市的铃鹿赛道是本县的知名地標。其他著名旅游地点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熊野古道、伊勢志摩国立公园、忍者发源地伊贺上野、大台个原山、铃鹿国定公园的御在所山、室生赤目青山国定公园等。 三重县还有珍珠、龙虾、松阪牛等特产品。 虽然三重县属近畿地方,但经济上、文化上与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地区的关系更为密切。.
查看 羽曳野市和三重县
应神天皇
應神天皇(),是傳說中日本第15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譽田別尊(),《古事記》裡則名為品陀和氣命()。神道教尊為戰神八幡神。配合考古學發掘與書面資料研究,自應神起天皇在位時間和事跡的可信度大增。.
查看 羽曳野市和应神天皇
御所市
御所市()是近畿奈良縣中部的市,市名的由来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其面積60.65平方公里,總人口32,187人。是縣內人口最少的城市。.
查看 羽曳野市和御所市
四天王寺
四天王寺(してんのうじ)是位在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的寺院,和宗總本山。山號「荒陵山」(あらはかさん)。本尊救世觀音菩薩、配祀四大天王,開基(創立者)為聖德太子。別稱「金光明四天王大護國寺」。聖德太子建立七大寺之一。.
查看 羽曳野市和四天王寺
竹內街道
竹內街道(たけのうちかいどう)是大阪府堺市往東,越過二上山南麓・竹內峠,至奈良縣葛城市的長尾神社付近的街道。全長約26km。羽曳野市白鳥交差點至葛城市竹內付近的區間被指定為國道166號。.
查看 羽曳野市和竹內街道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查看 羽曳野市和維也納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查看 羽曳野市和織田信長
美原區
美原區()是堺市的7區之一,位於堺市的東部,為該市人口最少及人口密度最小的區。.
查看 羽曳野市和美原區
羽曳野交流道
羽曳野IC(平假名:はびきのインターチェンジ)是位於大阪府羽曳野市的南阪奈道路之交流道。.
查看 羽曳野市和羽曳野交流道
羽曳野東交流道
羽曳野東IC(平假名:はびきのひがしインターチェンジ)是位於大阪府羽曳野市的南阪奈道路之交流道。此交流道只設奈良方向出口與美原JCT方向入口。.
查看 羽曳野市和羽曳野東交流道
町村制
村制(、明治44年4月7日法律第69号)是大日本帝國憲法下地方自治中市制的一項基本法律,已廢止。.
查看 羽曳野市和町村制
畠山氏
山氏(はたけやまし/はたけやまうじ),亦作田山氏,日本的一個武家氏族,桓武平氏的支流,發源於武藏国男衾郡畠山鄉而得名。室町時代三大管領之一。(畠,為和製漢字,中文可唸作ㄗ、ㄗㄞ、ㄊㄧㄢˊ).
查看 羽曳野市和畠山氏
狹山藩
狹山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位於河內國丹南郡,藩廳在狹山陣屋(今大阪府狹山市),藩主是後北條氏,家格屬於外樣大名,於江戶城詰席時份在柳之間。 後北條氏乃制霸關東平原五代的戰國大名,勢力範圍曾拓及伊豆國、相模國、武藏國、下總國、上野國全境及上總國、下野國、駿河國、甲斐國和常陸國的一部份,同時降服了安房國的里見氏,版圖高達兩百四十萬石。直到1590年(天正18年)於小田原之役敗給豐臣秀吉後,家督北條氏直被流放高野山,但因其岳父德川家康奔走說情,隔年復被起用,獲得下野國四千石、河內國七千石,合計一萬一千石的領地。但北條氏直於同年病故,遂由叔父北條氏規之子北條氏盛繼承,是為狹山藩祖。 7代藩主北條氏彥時,因財政惡化而推動藩政改革,起用田中仙右衛門大刀闊斧變革,但被後北條氏譜代舊臣小田原眾大力反對,下級武士山上郷助與村上庄多夫支持變革,與家老對立,演變成流血事件,史稱狹山騷動。到8代藩主氏昉時,因藩內財政持續惡化,加上天明年間的大飢荒,領內爆發多起百姓起義,所幸氏昉啟登用藩士林弘著手税制改革,方穩定財政。可是在9代藩主氏喬時,又因發行藩禮失敗,未能成功銷售上米,使負擔日重的家臣團不滿,在1842年(天保13年)家老林永右衛門為首的多名家臣辭職,藩政重陷混亂。 後來10代藩主氏久重設農兵,降低軍事支出,並以贈予苗字、允許帶刀等無形權利換得商家貸款,後於軍事支出日增後,提倡節約政策,終令財政再告穩定。後來11代藩主北條氏燕在1848年(嘉永元年)開設藩校簡修館,並持開放態度,容許他藩子弟入學,並在1858年(安政5年)為彌補大坂警備所耗財貲,確保財政穩定,把上米和高野豆腐列為専賣品。 末代藩主北條氏恭,由於就任初年屢次順從幕府命令鎮壓天誅組和近畿的起義導致財政敗壞,在大政奉還後完全倒向新政府,並參加戊辰戰爭,在1869年(明治2年)北條氏恭先於他藩進行版籍奉還結束後北條氏於當地十二代的統治,並在就任藩知事後自動乞辭,後於1884年(明治17年)被列為子爵。.
查看 羽曳野市和狹山藩
百舌鳥古墳群
舌鳥古墳群(もずこふんぐん)是位在大阪府堺市的古墳群。和古市古墳群同樣是擁有巨大的前方後圓墳之古墳群。4世紀末、5世紀初至6世紀後半築造。 2008年9月26日,在世界遺產的國內暫定名單內追加包含仁德天皇陵的百舌鳥古墳群・古市古墳群。.
查看 羽曳野市和百舌鳥古墳群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查看 羽曳野市和鎌倉幕府
達比修有
達比修 有(日文:ダルビッシュ 有,英語:Yu Darvish,)為日本的棒球選手,生於日本大阪羽曳野市,名字命名為有(Yu)。母親是日本人。達比修為了代表日本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在獲得父親的同意後,放棄原本雙重國籍中的伊朗國籍,現今只持有日本國籍。 2011年球季後以入札制度轉投大聯盟,12月19日由德州遊騎兵隊以5170萬美金的入札金取得交涉權,為日本職棒實施以來入札金最高的球員。2017年7月31日,為了衝擊世界大賽的道奇與遊騎兵完成交易協議,達比修轉入道奇。2018年2月,達比修有成為小熊投手。.
查看 羽曳野市和達比修有
館林藩
林藩()是位於日本上野国邑樂郡的一個藩。藩廳位於館林城。.
查看 羽曳野市和館林藩
西名阪自動車道
西名阪自動車道()是從大阪府松原市道奈良縣天理市的高速公路(高速自動車國道)。略稱為西名阪道(にしめいはんどう、NISHI-MEIHAN EXPWY)、西名阪(にしめいはん)。 高速公路編號與名阪國道被共同編為 。.
查看 羽曳野市和西名阪自動車道
香芝市
香芝市()是位于奈良縣中西部的市。.
查看 羽曳野市和香芝市
高屋城之戰
屋城之戰是織田信長平定三好家近畿勢力的最後一場戰役,由於位處石山本願寺附近,常被算入石山合戰的一部份,最終由織田軍獲勝,三好康長投降,此戰又稱高屋、新堀城之戰。.
查看 羽曳野市和高屋城之戰
辻本良三
辻本良三(,)是一位日本著名游戏公司卡普空的電子遊戲製作人,目前是卡普空CS第三開発統括兼第三开发部部长,并负责卡普空旗下的著名共斗类鼻祖游戏系列《怪物猎人》系列。.
查看 羽曳野市和辻本良三
龜山市
山市()是三重縣北部的都市。舊為鈴鹿郡。夏普(Sharp)在此設有TFT-LCD面板工廠。.
查看 羽曳野市和龜山市
近畿
#重定向 近畿地方.
查看 羽曳野市和近畿
近畿日本鐵道
近畿日本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近畿日本鐵道或近鐵,是橫跨日本大阪府、奈良縣、京都府、三重縣、岐阜縣、愛知縣2府4縣,除了JR集團以外,在日本的鐵路公司(民營鐵道)中擁有最長路線網的大手私鐵。一般略稱近鐵(きんてつ、Kintetsu),亦有稱為近日(きんにち)。近鐵集團擁有許多企業,從事各項事業。本社所在地在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上本町六丁目1番55号。 私鐵中唯一連結大阪、奈良、京都等關西圏(近畿地方)與名古屋,以及津、伊勢志摩等的中京圏(東海與中部地方)。營業里程達到582.3km(為日本私鐵第1名,第2名是東武的463.3km,第3為名鐵的445.4km),是日本三大私有鐵道之一。 近鐵曾經擁有職棒球隊大阪近鐵野牛,不過因為合併問題在2005年解散。.
查看 羽曳野市和近畿日本鐵道
藤井寺市
藤井寺市()是日本大阪府東部的城市,位於近畿平原東南部,大和川和的匯流處;面積在全日本的城市中是第五小,僅大於琦玉縣蕨市、東京都狛江市、京都府向日市、東京都國立市。 城市名稱源自市內建於8世紀的(「葛」與「藤」的日文讀音相同,葛井寺也被稱為藤井寺)。.
查看 羽曳野市和藤井寺市
葡萄
葡萄是葡萄屬(学名:Vitis)植物的通称,是一类常见的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是浆果类水果。葡萄可以生吃,其色美、气香、味可口,西方主要用來酿造葡萄酒,東方則是習慣直接食用並培育出口感較佳的品種。葡萄还可以用以生产果醬、果汁、果冻、葡萄籽精华素、葡萄干、醋、等等。葡萄的生长没有(非更年性),其果实成簇聚集在一起。.
查看 羽曳野市和葡萄
重要文化財
重要文化财(),是指根据,由日本政府的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美术工艺品、考古资料、历史资料等等物质文化遗产,也简称为重文(じゅうぶん)。日本文化厅对其的官方英译为Important Cultural Properties。 日本各地的地方公共团体(都道府县、市町村)也会根据各自的文化财产保护条例,指定相应的有形文化财,因此称之为“县指定重要文化财”、“市指定重要文化财”等。但《文化财保护法》所规定的“重要文化财”特指国家(日本国文部大臣)所指定的有形文化财。本条目中如无特别说明,“重要文化财”专指根据《文化财保护法》第27条规定而由日本国(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重要文化财(又称“国家重要文化财”)。.
查看 羽曳野市和重要文化財
長野線 (近畿日本鐵道)
長野線()是近畿日本鐵道的鐵路線、由大阪府羽曳野市古市站至大阪府河內長野市河內長野站。 |.
柏原市
柏原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東部的城市,主要市區位於轄區西部大和川和匯流處附近的平原區域,東部約三分之二區域為包括和的山區。由於主要市區距離大阪市市區約20公里,因此也發展成大阪市的臥城。 由於本市和鄰近的奈良縣橿原市的日文發音為非常相近的「Kashiwara」和「Kashihara」,而奈良縣御所市也有個名為「柏原」且日文發音相同的地區,這些區域因此經常造成混淆。 主要農產為葡萄,也因此本地有釀葡萄酒產業,通常以「河內葡萄酒」或「柏原葡萄酒」的名義在銷售。.
查看 羽曳野市和柏原市
松原市
松原市可以指:.
查看 羽曳野市和松原市
松原市 (日本)
松原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中部大阪市和堺市之間,大和川南側的城市。由於緊鄰兩個大城市,也發展成這兩個城市的卧城.
栃木縣
栃木縣()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北部的一個內陸縣。東面連接茨城縣、西面為群馬縣、南面為埼玉縣、北面則接鄰福島縣。縣政府所在地為宇都宮市。「栃」在日語的意思即是日本七葉樹。 栃木縣的地域在古代為群馬縣「毛野國」的一部份,以地理上的上下分為「下毛野國(しもつけぬのくに)」、「下野國(しもつけのくに)」。現在以「下野(しもつけ)」的稱呼較廣為使用。.
查看 羽曳野市和栃木縣
橿原市
橿原市()是奈良縣中部的市。面積39.56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27人,為奈良縣內人口第二大的市。市名來自于「神武天皇橿原之宮」。.
查看 羽曳野市和橿原市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查看 羽曳野市和江户时代
河內國
河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河州。河內國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大阪府的東部。.
查看 羽曳野市和河內國
河內縣 (日本)
河內縣是日本於1869年為管轄過去幕府在河內國的直屬領地及旗本領地所設立的縣,分布在現今的大阪府東部;但僅存在半年就被廢除併入堺縣。.
河內長野市
河内長野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東南部的城市。轄區南部為,與奈良縣和和歌山縣相鄰,此區域也被稱為,擁有多個具有歷史的觀光景點,此區域也已被劃入金剛生駒紀泉國定公園。 由於轄內約七成區域為山林地,主要市區位於北部的平原,屬於近畿平原的一部分,及自南部山區向北流入平原區域,由於大部分为砂岩地带,土壤肥沃且和温暖湿润的内陆性气候适合种植稻米、蔬菜和果树。 也由於豐富的山林資源,自19世紀末以來牙签產業非常發達,極盛時全日本的牙签中約有95%是產自本市。.
查看 羽曳野市和河內長野市
河內源氏
河内源氏是平安时代清和源氏的一支,当时以河內國(今大阪府一部分)作为根据地。被武士称作“源氏”的一般指的就是河内源氏。此外,与伊勢平氏被称作“平家”相对应,古时河内源氏也会被称作“源家”。.
查看 羽曳野市和河內源氏
源賴信
源赖信(968年12月21日-1048年6月1日)是平安时代中期武將。父親是在攝津國多田(現今兵庫縣川西市多田)形成源氏武士團的源滿仲。以河內國石川郡壺井(現今大阪府羽曳野市壺井)為本據地的河內源氏的家祖。.
查看 羽曳野市和源賴信
源氏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活躍於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分支為清和源氏。平安時代末期,與另外一支氏族平氏爆發了源平合戰,最終勝利,而開啟了幕府時代。.
查看 羽曳野市和源氏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查看 羽曳野市和明治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