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禽龍屬

指数 禽龍屬

禽龍屬(学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是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10公尺,高3到4公尺,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是協助進食。 禽龍的化石多數發現於歐洲的比利時、英國、德國。牠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到早阿普第階,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禽龍的演化位置大約位於行動敏捷的稜齒龍類首次出現,演化至鳥腳下目中最繁盛的鴨嘴龍類,這段演化過程的中間位置。禽龍與年代更晚的鴨嘴龍類,共同屬於禽龍類演化支。 禽龍的化石在1822年首次發現,並在1825年由英國地理學家吉迪恩·曼特爾進行描述與命名。在過去的研究歷史中,有許多化石被歸類於禽龍,年代橫跨侏儸紀啟莫里階到白堊紀森諾曼階,範圍廣達歐洲、北美洲、亞洲、以及北非。但根據近年研究,這些化石多被歸類於其他屬,或是建立為新屬。目前的唯一有效種是貝尼薩爾禽龍(I.

214 关系: 劍龍加来海峡省动画动物厚皮動物原巴克龍屬卡洛夫龍南达科他州協約國古生物学司瓦爾巴特群島吉迪恩·曼特爾壞骨龍多塞特郡多刺甲龍大盜龍失落的世界始暴龍屬學名小行星小行星帶小指上帝上颌骨与恐龙同行两性异形並系群主龍類希腊语布鲁塞尔布里隆世界大戰三腳架三氧化二砷乙醇亚洲庫姆納龍康納龍屬二趾樹懶伦敦伯尼斯鱷彎龍屬侏罗纪德国德意志帝國德拉帕倫特龍北美洲北非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刃齒龍屬...嵌合體喬治·居維葉哥斯拉哺乳动物凡藍今階啟莫里階創造論動畫電影犹他州皇家学会犀牛短劍环氧树脂獸腳亞目理查·歐文琉球苏铁硫酸铁禽龍屬禽龍科禽龍類種子稜齒龍稜齒龍科突尼西亞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四紀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紋章經濟大蕭條维多利亚时代美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洲鬣蜥屬羅伯特·巴克真核生物猶他盜龍眾神花園龍爬行动物甲龍類电影異名畸形龍屬物种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白垩纪蟲膠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道羅齒龍達科塔齒龍荒漠龍草食性非洲頜鋸齒龍屬被子植物袋鼠裸名裸子植物西北阿根廷龍屬西班牙馳龍科香港科學館角質角足亞目角龍科骨盆高吻龍屬高刺龍鯨龍屬豪勇龍鱷形超目鳥臀目鳥腳下目賴氏龍亞科鳄目鴨嘴龍亞科鴨嘴龍形類鴨嘴龍科鴨嘴龍超科鸸鹋黑尾袋鼠黄铁矿迪士尼蜥形纲蜥腳下目胸帶舌骨阿爾比斯龍阿瑟·柯南·道尔阿普第階蘇聯赫特福德郡開花植物蒙古肯特郡肉食性肋骨脊索动物脊椎脊椎动物脱氧核糖核酸重爪龍屬重骨龍长颈鹿鋁箔紙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英格兰雌性雄性蛋白聚糖蛋白质暴龍柵齒龍屬探索頻道林龍屬恐爪龍屬恐龍文藝復興恐龙捷克提通階東薩塞克斯郡松柏目梅德斯通森諾曼階植物植被極鱷龍模式種橡樹龍欧洲歐文齒龍正模標本比利时氰基丙烯酸酯水果水晶宮法国演化論演化支木他龍木贼属挪威有颔下门惠灵顿明膠新獵龍屬新牙龍新西兰斑龍屬撒哈拉沙漠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扭椎龍屬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拜倫龍屬拇指曼特爾龍怀特岛郡 扩展索引 (164 更多) »

劍龍

#重定向 劍龍屬.

新!!: 禽龍屬和劍龍 · 查看更多 »

加来海峡省

加来海峡省(法文:Pas-de-Calais)是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62。2006年有人口1,453,387人。 y 加来海峡省因濒临加来海峡而得名。.

新!!: 禽龍屬和加来海峡省 · 查看更多 »

动画

动画是指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16张)连续播放时,肉眼因视觉残象产生错觉,而误以为画面活动的作品。为了得到活动的画面,每个画面之间都会有细微的改变。而画面的制作方式,最常见的是手绘在纸张或赛璐珞片上,其它的方式还包含了運用黏土、模型、纸偶、沙画等。 由于电脑科技的进步,现在也有许多利用电脑动画软件,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动画,或者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使用电脑进行加工的方式,这些都已经大量运用在商业动画的制作中。 通常动画是由大量密集和乏味的劳动产生,就算在电脑动画科技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的现在也是如此。.

新!!: 禽龍屬和动画 · 查看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禽龍屬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厚皮動物

厚皮動物是以前用於厚皮目(Pachydermata)哺乳動物的棄用生物分類名稱,也指不反芻的有蹄動物,尤其是大象,有時還指犀牛、河馬、馬、豬、貘及其他奇蹄類動物的生物分類,現在此種命名現在已經沒有在使用,因為本分類被證實為一個並系群。 pachyderm一詞源自於古希臘語,由παχύς pachys(厚)和δερμα derma(皮)兩個字組成,意思即是「有厚皮膚的」,但在嚴格的生物分類以外,這個字有時會用來指大象、河馬、犀牛等物種,尤指大象。.

新!!: 禽龍屬和厚皮動物 · 查看更多 »

原巴克龍屬

原巴克龍屬(Probactrosaurus)是種早期禽龍類鴨嘴龍超科恐龍。原巴克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中國。.

新!!: 禽龍屬和原巴克龍屬 · 查看更多 »

卡洛夫龍

#重定向 卡洛夫龍屬.

新!!: 禽龍屬和卡洛夫龍 · 查看更多 »

南达科他州

南達科他州(State of South Dakota)是美國中西部平原上地勢較高的一州,過去曾是美國印地安人蘇族中拉科他族(Lakota)的聚落所在。南達科他州在1889年11月2日加入美國聯邦,也是在同一天被命名的。 南達科他州的北邊是北達科他州,南邊是內布拉斯加州,東邊則緊鄰愛荷華州與明尼蘇達州,西邊是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它同時也是美國上被稱為邊疆帶六州中的一州。 美國戰艦南達科他號就是以此州命名的。 該州分為66個郡,請參看南達科他州的郡列表(List of South Dakota counties)。.

新!!: 禽龍屬和南达科他州 · 查看更多 »

協約國

協約國(Allied Powers)主要由法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和美國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同盟國對敵。.

新!!: 禽龍屬和協約國 · 查看更多 »

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地质学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生物宏观进化模型、节奏与作用机制等历史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又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化石,用以确定地层的顺序、时代,了解地壳发展的历史,推断地质史上水陆分布、气候变迁和沉积矿产形成与分布的规律。.

新!!: 禽龍屬和古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司瓦爾巴特群島

#重定向 斯瓦尔巴.

新!!: 禽龍屬和司瓦爾巴特群島 · 查看更多 »

吉迪恩·曼特爾

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全名 Gideon Algernon Mantell,),英國產科醫生、古生物學家與地質學家。他是第一個發現恐龍牙齿化石的人,並依照牙齒和后来发现的化石,將此歸類為禽龍。他开启了对恐龙化石的研究,也做了许多英国南部泥盆纪时期的重要工作。 Category: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Category:英國古生物學家 Category:英國地質學家 Category:英國科學家 Category:皇家奖章获得者.

新!!: 禽龍屬和吉迪恩·曼特爾 · 查看更多 »

壞骨龍

#重定向 壞骨龍屬.

新!!: 禽龍屬和壞骨龍 · 查看更多 »

多塞特郡

多塞特郡(Dorset),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郡,在英倫海峽北岸。多切斯特是郡治。以人口計算,伯恩茅斯是第1大鎮(Town),普爾排第2。 多塞特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8個非都市區,佔地2,542平方公里(第21),有403,000人口(第32);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2個單一管理區─伯恩茅斯與普爾,佔地增至2,653平方公里(第20),人口增至701,100(第32)。.

新!!: 禽龍屬和多塞特郡 · 查看更多 »

多刺甲龍

#重定向 多刺甲龍屬.

新!!: 禽龍屬和多刺甲龍 · 查看更多 »

大盜龍

#重定向 大盜龍屬.

新!!: 禽龍屬和大盜龍 · 查看更多 »

失落的世界

《失落的世界》(英語:The Lost World)是英國小說家亞瑟·柯南·道爾於1912年寫下的奇幻小說。故事講述一隊探險隊到南美洲一個高原上探險,而這個高原上依然生存著一些史前生物(恐龍以及其他已絕種生物)。.

新!!: 禽龍屬和失落的世界 · 查看更多 »

始暴龍屬

始暴龍屬(屬名:Eotyrannus,意為「黎明暴君」,即「早期暴龍」)是暴龍超科下的一屬恐龍,化石從英國懷特島郡的韋爾登群的威塞克斯組發現,年代為下白堊紀。牠的化石(編號MIWG1997.550)包括了幼體及亞成體的頭顱骨、脊椎及其他骨骼,都是在植物堆泥床中被發現,並於2001年被描述、命名。 屬名是以牠的特徵來命名。種小名則是以其化石發現者來命名。 根據其正模標本,始暴龍被估計身長約4公尺長。這個標本是個未成年個體,因此成年時的身長會更長。前上頜骨牙齒橫切面呈D形、有鋸齒邊緣,脛骨及蹠骨相對較長,都是暴龍超科的特徵。牠們的暴龍超科原始特徵則是較長的頸椎、完全發展的長前肢手臂、以及頭顱骨頂部沒有冠飾等,這都時後期暴龍超科中沒有的。但是,始暴龍是比例上手掌最長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始暴龍可能會獵食稜齒龍及禽龍等草食性動物。 郎氏始暴龍(E.

新!!: 禽龍屬和始暴龍屬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禽龍屬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禽龍屬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帶

#重定向 主小行星帶.

新!!: 禽龍屬和小行星帶 · 查看更多 »

小指

小指,又稱小拇指、尾指,是五指裏的最後一隻手指,長度與拇指相若,但粗細則是五指中最細的一隻,有三個關節。在很多國家,「勾小指」有二人互相承諾、約定的意思。 Category:手指.

新!!: 禽龍屬和小指 · 查看更多 »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新!!: 禽龍屬和上帝 · 查看更多 »

上颌骨

上頜骨(maxilla),又稱車頷骨,是成對的聯合形成口上部的骨。除了下頜骨外,臉部的所有骨都與它形成關節。上頜骨可以分為體部、齒槽突、腭突、額突和顴突。.

新!!: 禽龍屬和上颌骨 · 查看更多 »

与恐龙同行

《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是一部由BBC制作的6集电视系列片,1999年在英国上映。该片运用电脑合成技术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构建了中生代的场景,改变了以往教育故事片中对恐龙的讲述模式,此系列片也有不少古生物学家参与其中,如Peter Dodson、Peter Larson和James Farlow(詳見影片的制作花絮Walking with Dinosaurs - The Making Of)。 英版由肯尼斯·布莱纳旁白,随后该系列片在美國探索频道上映,与北美观众见面,旁白則改為埃弗里·布鲁克斯(Avery Brooks)。CCTV也曾购买版权,在《人与自然》播出,改由赵忠祥旁白,而香港無線電視購入本片在明珠台播映時,中文名稱改為《與--龍同行》,粵語版本由陳欣及羅偉傑旁白。 根據《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该片為历史上花費最高的電視纪录片, ,每分鐘的平均成本為37654英磅。截至2016年,该记录依旧未被打破。.

新!!: 禽龍屬和与恐龙同行 · 查看更多 »

两性异形

两性异形是指同一物種不同性別之間的差別。最基本的兩性異形是生殖構造(第一性徵),但因為所有有性別的生物都有生殖構造的差異,一般來說兩性異形主要用在指其他與生殖沒有直接關係的特徵(第二性徵),包括體型、顏色、用作求偶或打鬥的身體器官,如:裝飾羽毛、鹿角、犄角和獠牙等。.

新!!: 禽龍屬和两性异形 · 查看更多 »

並系群

並系群(Paraphyletic group--是支序分类中的一种分类单元,此分類群中的成員皆擁有「最近共同祖先」,但該群中並不包含此最近共同祖先之所有後代。 一個類群是否為並系群,需依不同的分類標準,如不同的DNA序列的比對結果而決定。.

新!!: 禽龍屬和並系群 · 查看更多 »

主龍類

主龍類(Archosauria)又名初龍類、祖龍類、古龍類,在希臘文意為「具優勢的蜥蜴」,是雙孔亞綱爬行動物的一個主要演化支,包含鱷魚與鳥類,而已經滅亡的恐龍、翼龍目也屬於此。 關於主龍類何時開始出現,有許多爭論。有一派將二疊紀的俄羅斯主龍(Archosaurus rossicus)與原龍(Protorosaurus speneri)視為真正的主龍類,這讓主龍類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而另外一派,將俄羅斯主龍與原龍分類於主龍形類(並非主龍類但關係最近),使得主龍類在早三疊紀從主龍形類演化而來。 主龍類主要分為兩個組成部分:鳥頸類和鱷形總目,鱷形總目包括現在還活著的鱷魚以及其他例如勞氏鱷、法索拉鱷、海鱷等已經滅絕的物種;鳥頸類包括恐龍、翼龍和鳥類。.

新!!: 禽龍屬和主龍類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禽龍屬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Bruxelles;Brussel)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市位于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在不同的语境中,布鲁塞尔有着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鲁塞尔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中最大的地方自治体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据2008年2月1日统计,常住人口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于表示布鲁塞尔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 在歐洲聯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被布鲁塞尔的穆斯林广泛使用。.

新!!: 禽龍屬和布鲁塞尔 · 查看更多 »

布里隆

布里隆(德语:Brilon)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29.16平方公里,总人口26048人,其中男性12831人,女性13217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14人/平方公里。.

新!!: 禽龍屬和布里隆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指涉及到世界上大多數強大和多人口國家、規模最大的戰爭。世界大戰可橫跨幾個大洲,並持續多年。這個用詞通常應用於20世紀二個規模空前的全球衝突: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但回顧一些之前的衝突亦可被視為「世界大戰」。而「第三次世界大戰」則用來假設、描述任何未來可能發生的全球性衝突。.

新!!: 禽龍屬和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三腳架

三脚架,是由三条杆材组成的支撑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脚架可以使架于其上的物品获得一个稳定的支撑,而不易翻倒。通常三脚架上也有方便设备进行俯仰、旋转的机关。通常用于架设重量不大的中小型设备。 常用到三脚架的设备有:.

新!!: 禽龍屬和三腳架 · 查看更多 »

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學名:Arsenic trioxide,藥品名:Asadin),俗稱砒霜、白砒、鹤顶红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陳治諶、賴建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 楊榮季,《藥學雜誌電子報》99期,2009-12-31 ,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業價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學開始物料,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無臭無味,外觀為白色霜狀粉末,故稱砒霜。這是經某幾種指定的礦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高毒性副產品,例如採金礦、高溫蒸餾砷黃鐵礦(毒砂)並冷凝其白煙等。.

新!!: 禽龍屬和三氧化二砷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新!!: 禽龍屬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禽龍屬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庫姆納龍

#重定向 庫姆納龍屬.

新!!: 禽龍屬和庫姆納龍 · 查看更多 »

康納龍屬

康納龍屬(學名:Kangnasaurus)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下白堊紀的南非。康納龍的化石只有一顆牙齒,可能還有一些身體部分的骨頭,故通常被認為是疑名。康納龍被分類在類似橡樹龍的橡樹龍科。.

新!!: 禽龍屬和康納龍屬 · 查看更多 »

二趾樹懶

二趾樹懶(學名:Choloepus didactylus)是披毛目樹懶亞目二趾樹懶科下的一種,與霍氏樹懶構成整個二趾樹懶屬及二趾樹懶科。生活於南美洲,包括委內瑞拉、圭亞那、巴西北部至亞馬遜河。 二趾樹懶是獨行俠,夜行性及草食性動物,主要棲息於雨林內。能夠游泳,因此可跨越河流及小溪。除了人類會威脅其存活外,大型猛禽也大可不費吹灰之力將其捕捉,如如冕鵰及角雕,貓科的虎貓也會襲擊牠們。.

新!!: 禽龍屬和二趾樹懶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禽龍屬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伯尼斯鱷

#重定向 伯尼斯鱷屬.

新!!: 禽龍屬和伯尼斯鱷 · 查看更多 »

彎龍屬

彎龍屬(學名:Camptosaurus)意為「可彎曲的蜥蜴」,是一屬草食性、有喙狀嘴的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至下白堊紀的北美洲與英國。由於當彎龍以四足站立時,牠的身體形成一個拱形,故取此名。.

新!!: 禽龍屬和彎龍屬 · 查看更多 »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前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联合大陆Pangea,自泥盆纪形成(4亿年前)以来,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开始分裂。中晚侏罗世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Laurasia(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欧亚)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酷似温室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有局部的干旱地区,但绝大多数盘古大陆,均处于郁郁葱葱的绿洲。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新!!: 禽龍屬和侏罗纪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禽龍屬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禽龍屬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拉帕倫特龍

#重定向 德拉帕倫特龍屬.

新!!: 禽龍屬和德拉帕倫特龍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禽龍屬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非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一般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新!!: 禽龍屬和北非 · 查看更多 »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縮寫:ICZN)是一個負責統一、維護動物命名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它成立於1895年,現有來自19個國家的27位成員。.

新!!: 禽龍屬和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刃齒龍屬

刃齒龍屬(學名:Craspedodon)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屬。牠生活於上白堊紀桑托階的比利時,距今約8500萬年前。刃齒龍目前只有發現一些牙齒,這些牙齒與禽龍的牙齒相似。模式種是C.

新!!: 禽龍屬和刃齒龍屬 · 查看更多 »

嵌合體

嵌合體(chimera、genetic chimerism、chimaera),又名喀邁拉现象,是動物學的一種特殊現象,指動物的兩顆受精卵融合在一起身為一個個體並成長。.

新!!: 禽龍屬和嵌合體 · 查看更多 »

喬治·居維葉

喬治·利奧波德·克雷蒂安·弗列德里克·達戈貝爾·居維葉男爵(Baron Georges Léopold Chrétien Frédéric Dagobert Cuvier;),簡稱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法國博物學家、比较解剖学家 與動物學家,也被称为“古生物学之父”。為博物學家弗列德利克·居維葉(Frédéric Cuvier)之兄,为19世紀早期的巴黎科學界名人之一。他在动物和化石方面的研究开启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领域。 居维叶的研究被认为是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的基础,他扩展了卡尔·林奈分类法,将门分入不同的纲,并将化石和动物纳入分类系统。 居维叶是最早确认了生物灭绝的生物学家。在他1813年的《对地球理论的论文》()中,提出新的物种在周期性的灾难性的洪水后产生。他是19世纪初灾变论学说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者。 他与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对巴黎盆地地层的研究确立了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其他成就包括,确认了在美国发现的类似大象的骨头属于一种灭绝的动物,并将其命名为乳齿象;在巴拉圭挖掘的大骨骼是大地懒,一种巨大的史前地面树懒;命名了翼龙;描述了水生爬行动物沧龙。并且他第一个提出史前地球由爬行动物(而非哺乳动物)占据主导地位。 居维叶也因为强烈反对进化理论而闻名。在达尔文的理论提出之前,进化论的主要支持者为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居维叶支持进化的证据不足,当时的证据只能证明周期性的创造和因洪水等自然灾害破坏生命形式的生物集群灭绝。在1830年,居维叶和若弗鲁瓦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体现了当时生物学界的主要分歧——动物结构究竟是由于功能还是(进化)形态学决定的。居维叶支持动物结构由功能决定,因此反对拉马克等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819年,他被授予終身貴族以纪念他的科学贡献。此后,他被称为居维叶男爵。1832年因霍乱在巴黎死亡。 居维叶一些最有影响力的追随者包括美国的路易士·阿格西和英国的理查德·欧文。居维叶的名字被刻在是埃菲尔铁塔上,为埃菲尔铁塔上的72个名字之一。.

新!!: 禽龍屬和喬治·居維葉 · 查看更多 »

哥斯拉

哥斯拉(ゴジラ,Godzilla),為日本東寶株式會社製作的怪兽电影系列。 最早的哥吉拉是一部受到美國《金剛》影響的怪獸電影,描述受到輻射污染的海域中出現一隻身高達50公尺的恐龍型怪獸哥吉拉。哥吉拉後來成為日本類似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對於日本動漫作品的怪獸形象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哥吉拉從1954年推出第一集,到了2004年11月已經足足50年,也在好萊塢舉行了50歲的生日典禮。哥吉拉系列在日本共有28集,但由於在日本觀眾逐漸減少,所以在第28集之後,哥斯拉系列暫停拍攝。 传奇电影公司於2014年製作了第二部美國拍攝的哥吉拉電影《哥斯拉》,導演為加雷斯·愛德華。.

新!!: 禽龍屬和哥斯拉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禽龍屬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凡藍今階

#重定向 凡藍今期.

新!!: 禽龍屬和凡藍今階 · 查看更多 »

啟莫里階

#重定向 啟莫里期.

新!!: 禽龍屬和啟莫里階 · 查看更多 »

創造論

創造論或称創世論、神創論(Creationism),常見於古代人類紀錄與「外來」智慧對話的典籍記載。創造論者普遍相信人類、生物、地球及宇宙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生物創造,通常為神、上帝或造物主,亦有關於外星人的創世論。另有說法認為,只要是時間或空間上的連續實體即具有創造的可能。不同宗教典籍及民族都各有創造論的敘述。.

新!!: 禽龍屬和創造論 · 查看更多 »

動畫電影

動畫電影,泛指以動畫方式呈現的電影,用來與真人電影做出區隔。與其類似的概念是動畫長片,且有著更嚴謹的定義,即使在電影院播出的動畫作品也不見得符合動畫長片的定義。 在日本動畫範疇中,劇場版動畫或電影版動畫則更明確指出主要播放媒介為電影院,用來與電視播映的電視動畫或是錄影帶首映的原創動畫錄影帶做出區隔。.

新!!: 禽龍屬和動畫電影 · 查看更多 »

犹他州

犹他州(State of Utah)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於1896年1月4日成為美國第45個州。犹他州是美国13大的州、人口排行33和人口密度倒数第10名的州。猶他州行政區劃一共有29個郡。全州人口共约285.5万(2012年人口估算),約80%人口居住於首府盐湖城。主要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眾的后代和北歐移民的后裔组成,这对犹他州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总部也设立在盐湖城。, 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p 99–100.

新!!: 禽龍屬和犹他州 · 查看更多 »

皇家学会

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的會長、理事会及追隨者們(The President, Council, and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簡稱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并于1662年、1663年、1669年领到皇家的各种特許狀。学会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在英国起着国家科学院的作用。英國君主是学会的保护人。.

新!!: 禽龍屬和皇家学会 · 查看更多 »

犀牛

牛是犀科(学名:Rhinocerotidae)动物的總稱,属哺乳纲奇蹄目,主要分佈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体型仅次于大象的大型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腿短和身体粗壮。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公斤,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至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現存的4属5种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瀕臨絕種,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數目最少,約50頭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约1萬到3萬頭。這些居住於亞洲與非洲的犀牛面臨原生棲地破壞,東亞的犀牛角買家與歐美狩獵觀光者的威脅。.

新!!: 禽龍屬和犀牛 · 查看更多 »

短劍

#重定向 匕首.

新!!: 禽龍屬和短劍 · 查看更多 »

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Epoxy),又稱作人工樹脂、人造樹脂、樹脂膠等。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塑料,广泛用于黏著劑,涂料等用途。人造樹脂(Epoxy resins/Epoxy/Polyepoxide)是熱固性環氧化物聚合物。 大多數人造樹脂由環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C3H5ClO)和双酚A(酚甲烷,bisphenol-A,C15H16O2)產生化學反應而成。.

新!!: 禽龍屬和环氧树脂 · 查看更多 »

獸腳亞目

腳亞目(学名:Theropoda)屬於蜥臀目,是群雙足恐龍。雖然牠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在白堊紀時期,一部份的獸腳類恐龍演變成為草食性、雜食性、甚至食蟲動物。獸腳類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的卡尼階,大約是2億3000萬年前。牠們從侏儸紀早期開始成為獨占廣大陸地的肉食動物,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結束為止。獸腳亞目也是恐龍總目中唯一的肉食族群,其餘的鳥臀目所有恐龍、以及和獸腳亞目同為蜥臀目的蜥腳亞目都已經改為素食,但他們的祖先卻肉食素食都有。 獸腳亞目後來演變出一類特殊的小型恐龍,稱為虛骨龍類,虛骨龍經過幾千萬年的演化可能演變成了9,300個物種的鳥類的共同祖先。而目前已知最早的鳥類在侏儸紀晚期已經出現,例如始祖鳥,並且在恐龍還存活的白堊紀就已經有例如黃昏鳥和孔子鳥之類的現代鳥類生存了。獸腳亞目與鳥類之間的共同點包括:腳掌有三趾(牠們的第一趾其實萎縮在腳部後方)、胸部上的「叉骨」、與充滿空氣的骨頭。此外,某些獸腳類恐龍的手臂擁有羽毛(但不應具備飛行能力,例如恐爪龍和盜伶龍)和孵卵行為。.

新!!: 禽龍屬和獸腳亞目 · 查看更多 »

理查·歐文

查·歐文爵士,KCB(Sir Richard Owen,),英國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與古生物學家,皇家學會成員,曾對許多脊椎動物進行分類與命名。.

新!!: 禽龍屬和理查·歐文 · 查看更多 »

琉球苏铁

苏铁(学名:Cycas revoluta),也称鐵樹、鳳尾蕉、鳳尾松、避火樹,属于苏铁科的一种植物。.

新!!: 禽龍屬和琉球苏铁 · 查看更多 »

硫酸铁

硫酸铁是铁(III)的硫酸盐,化学式为Fe2(SO4)3。通常为黄色可溶于水的晶体,为正交晶系。它被用作媒染剂以及工业废水的凝结剂,也用于颜料中。医药上用硫酸铁作收敛剂和止血剂。 大量的硫酸铁可通过硫酸、硫酸亚铁热溶液与氧化剂如硝酸或过氧化氢反应得到。 国内的硫酸铁试剂通常为含铁量21~23%的“Fe2(SO4)3·xH2O”,即x≈6,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7.73。.

新!!: 禽龍屬和硫酸铁 · 查看更多 »

禽龍屬

禽龍屬(学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是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10公尺,高3到4公尺,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是協助進食。 禽龍的化石多數發現於歐洲的比利時、英國、德國。牠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到早阿普第階,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禽龍的演化位置大約位於行動敏捷的稜齒龍類首次出現,演化至鳥腳下目中最繁盛的鴨嘴龍類,這段演化過程的中間位置。禽龍與年代更晚的鴨嘴龍類,共同屬於禽龍類演化支。 禽龍的化石在1822年首次發現,並在1825年由英國地理學家吉迪恩·曼特爾進行描述與命名。在過去的研究歷史中,有許多化石被歸類於禽龍,年代橫跨侏儸紀啟莫里階到白堊紀森諾曼階,範圍廣達歐洲、北美洲、亞洲、以及北非。但根據近年研究,這些化石多被歸類於其他屬,或是建立為新屬。目前的唯一有效種是貝尼薩爾禽龍(I.

新!!: 禽龍屬和禽龍屬 · 查看更多 »

禽龍科

禽龍科(Iguanodontidae)是鳥腳下目的一科,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到中期,分布於今日的亞洲、歐洲、非洲、以及北美洲等地。最著名的屬是禽龍,是最早被命名的恐龍之一。.

新!!: 禽龍屬和禽龍科 · 查看更多 »

禽龍類

禽龍類(Iguanodontia)是群草食性恐龍,生存於中侏儸紀到晚白堊紀,著名屬包括:彎龍、卡洛夫龍、禽龍、豪勇龍、以及鴨嘴龍科...等。禽龍類是第一批發現的恐龍之一。牠們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在白堊紀晚期成為多樣性、分佈廣泛的恐龍。不同於早期的鳥腳類恐龍,禽龍類的上頜末端沒有牙齒。原始的禽龍類(例如橡樹龍)體型小而輕型,可用高速奔跑來逃離掠食動物。禽龍類是相當大的恐龍,有些(例如山東龍身長可達15公尺,重可達10噸以上)體型上接近最大的獸腳類恐龍。.

新!!: 禽龍屬和禽龍類 · 查看更多 »

種子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种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新!!: 禽龍屬和種子 · 查看更多 »

稜齒龍

#重定向 稜齒龍屬.

新!!: 禽龍屬和稜齒龍 · 查看更多 »

稜齒龍科

齒龍科(Hypsilophodontidae)或稱稜齒龍類(Hypsilophodont),名稱來源是鬣蜥中的Hypsilophus屬,意為“高冠狀的牙齒”。稜齒龍類是群小型鳥腳類恐龍,身長平均1到2公尺,被認為是行動快速的草食性二足恐龍。稜齒龍類發現於亞洲、澳洲、歐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中侏儸紀到晚白堊紀岩層間。稜齒龍類傳統上包括了所有非禽龍類的二足鳥腳下目恐龍,某些早期種系發生學研究認為稜齒龍類是自然演化支,但最近的研究發現稜齒龍類是並系群,並有一支系往禽龍類演化。某些研究更認為部分稜齒龍類並不屬鳥腳下目,目前唯一確定的物種是稜齒龍(Hypsilophodon)。稜齒龍科演化樹因為缺乏研究而顯得複雜。.

新!!: 禽龍屬和稜齒龍科 · 查看更多 »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称突尼斯,位於北非、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斯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国界线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国界线長459公里)。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而得名。.

新!!: 禽龍屬和突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禽龍屬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四紀

四纪(Quaternary Period)是地质时代中的最新的一个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两个世。第四纪前是新近纪。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新!!: 禽龍屬和第四紀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新西兰蒂帕帕国立博物馆 (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 是新西兰的国家博物馆兼艺术展馆。该馆的前身是殖民博物館(Colonial Museum),始建于1865年。1988年,新西兰政府提出了新博物馆的建立计划。1992年,新西兰国立博物馆法案在议会通过。1998年,博物馆正式运营。该馆常被称作Te Papa或Our Place,其中Te Papa来自毛利用语,中文可翻译为“蕴藏在这个地方的宝物”。新西兰国立博物馆坐落于首都惠灵顿。博物馆展览主要以新西兰传统文化为主题,此外馆内还有藏有世界上最大的乌贼标本。。.

新!!: 禽龍屬和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紋章

紋章(coat of arms)又稱盾形紋章、袍徽,是一種特有的紋章設計,通常出现在、外套或战袍上。中世纪的骑士使用它来辨认其身份。盾徽是由一个盾牌、支撑物、饰章及铭言组成。至今,它仍用來作為識別個人、軍隊、教會、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而紋章學則是研究其使用、展示和規則的學術。 有时盾徽也被指称整个纹章,在纹章学的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盾徽是在12世纪,由封建领主和骑士在战场上开始广泛使用的。从13世纪开始,这种盾徽开始不局限于在战场上使用,而是成为一种欧洲上层社会家族所使用的旗帜或标志,一代传一代。尤其是那些有权使用盾徽的人,在法律或社会习惯上,开始逐渐演变为国家权力。在德语区,贵族和平民都会使用盾徽,而在欧洲其他地区,仅有贵族才能使用盾徽。之后教堂的神职人员也开始使用盾徽,接着是小镇用于镇民识别,以及像是大学及商贸公司这类皇家特许的机构。旗帜是由盾徽发展而来的,旗帜学和纹章学的艺术是非常相近的。盾徽是商业公司现代标志的主要资源。 在21世纪,大量机构及个人仍旧在使用盾徽;比如很多欧洲城市和大学都有关于如何使用盾徽的指引,并且将其作为商标保护。很多社团也帮助设计并注册个人盾徽。在某些国家,比如英格兰和苏格兰,持续数个世纪仍旧保持与当时所授予的盾徽相同的纹章格局并持续管理至今。.

新!!: 禽龍屬和紋章 · 查看更多 »

經濟大蕭條

#重定向 大萧条.

新!!: 禽龍屬和經濟大蕭條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英文: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王時代,后启爱德华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後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與愛德華時代一同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此長時期的和平,繁榮得以更加細化英國的理性發展,並鞏固了大英帝國的國家自信.部分学者認為,1832年改革法案的1832年才是該時期理性與政治發展的真正開端。 許多社會歷史學或文學將此時期之風格標定為維多利亞時期或維多利亞風格,尤其是在討論十九世紀中後期當時文化風俗與人民普遍態度時。針對維多利亞時代的研究很多著重於所謂“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包含了高度的道德操守,與細緻的語言和行為規範。.

新!!: 禽龍屬和维多利亚时代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禽龍屬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禽龍屬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美洲鬣蜥屬

美洲鬣蜥屬(學名:Iguana)是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特有的一屬蜥蜴。牠們最初是由奧地利自然學家Josephus Nicolaus Laurenti於1768年描述。其下有兩個物種:綠鬣蜥及小安德烈斯島鬣蜥。 美洲鬣蜥屬的學名是源自牠們的名字。.

新!!: 禽龍屬和美洲鬣蜥屬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巴克

羅伯特·托馬斯·巴克(Robert Thomas Bakker,)是一位美國古生物學家,幫助重塑恐龍的現代理論,特别是為部分恐龍是溫血動物的理論提出佐證。羅伯特·巴克與他的導師約翰·奧斯特倫姆,一起發起正在進行的恐龍文藝復興古生物研究,1975年4月開始,羅伯特·巴克於《科學美國人》雜誌中內首度提出恐龍文藝復興。他專攻的領域是生態環境和恐龍的行為。 羅伯特·巴克主張恐龍是有智慧、行動快速、適應能力強的溫血動物。1968年,他出版了第一篇論述恐龍是溫血動物的論文;1986年,他出版了一部開創性作品《恐龍異說》(The Dinosaur Heresies);他是首位將異特龍親龍在巢中照料後代的證據揭示給世人的學者;此外,羅伯特·巴克是曾是電影《侏儸紀公園》,以及1992年PBS製作的電視劇《恐龍!》的顧問。他還從恐龍族群數量的變化中發現證據支持尼爾斯·艾崔奇和史蒂芬·古爾德的間斷平衡理論。羅伯特·巴克目前擔任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館長。.

新!!: 禽龍屬和羅伯特·巴克 · 查看更多 »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粒線體、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新壁總域演化支。 科學家相信,從基因證據來看,真核生物是細菌與古菌的基因融合體,它是某種古菌與細菌共生,異種結合的產物。.

新!!: 禽龍屬和真核生物 · 查看更多 »

猶他盜龍

#重定向 猶他盜龍屬.

新!!: 禽龍屬和猶他盜龍 · 查看更多 »

眾神花園龍

#重定向 眾神花園龍屬.

新!!: 禽龍屬和眾神花園龍 · 查看更多 »

爬行动物

行綱(学名:Reptilia)动物通稱爬行動物、爬行類、爬蟲類,是一類脊椎動物,屬於四足總綱的羊膜動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 本分类过去傳統上包含了史前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却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據親緣分支分類法,鳄鱼与鸟类的关系更亲近,因此,现代爬行動物必须包含鸟类才能组合成单系群,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因此有学者一度提出以蜥形綱取代传统的爬行纲,无论如何,也有分类学者选择重新定义爬行纲,即将鸟类包含进来,而原本归类于此的古合弓类则剔除出去,使本分类成为有效的单系群分类。 除了鸟类归类于鸟纲,其他現存的爬行動物都包含在以下4個目:.

新!!: 禽龍屬和爬行动物 · 查看更多 »

甲龍類

#重定向 甲龙亚目.

新!!: 禽龍屬和甲龍類 · 查看更多 »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新!!: 禽龍屬和电影 · 查看更多 »

異名

名(英語:synonyms)或稱同物異名,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表示用來指稱同一分類單元(taxon)的不同命名,此用詞在動物學與植物學上的用法不甚相同。.

新!!: 禽龍屬和異名 · 查看更多 »

畸形龍屬

形龍屬(屬名:Pelorosaurus)意為「怪異的蜥蜴」,是種巨型草食性恐龍。畸形龍是最早發現的蜥腳下目恐龍之一。畸形龍的身長約24公尺。牠們生存於早白堊紀,約1億3800萬年前到1億1200萬年前。牠們的化石發現於英格蘭與葡萄牙。化石包含一個肱骨、脊椎、一個薦骨、骨盆、四肢碎片、以及皮膚痕跡;牠們覆蓋者六角形鱗片。.

新!!: 禽龍屬和畸形龍屬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禽龍屬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重定向 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

新!!: 禽龍屬和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禽龍屬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蟲膠

蟲膠,香港粵語俗作士叻(英文Shellac的譯音),是一種從雌性的Kerria lacca介殼蟲(或者其他同為膠介殼蟲科的物種)分泌出來的樹脂。這些蟲一般生活於印度或泰國的森林。 五金店一般販賣時會以乾燥的「士叻片」形式販賣。使用時只要再加上酒精溶開,就可將蟲膠開成蟲膠漆。蟲膠漆一般用於為木板髹油時用,令木紋更明顯。 另外,蟲膠本身亦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編號E904。.

新!!: 禽龍屬和蟲膠 · 查看更多 »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PEG),也稱為聚环氧乙烷(PEO)或聚氧乙烯(POE),是指环氧乙烷的寡聚物或聚合物。這三個名稱现今一般为同义词,但歷史上聚乙二醇往往是指分子質量低於20,000 g/mol的低聚物和聚合物,PEO是指分子量超过20,000的聚合物,POE则可指任何分子質量的聚合物。 PEO以及POE根據分子量的不同,可為液體或低熔點固體。由於鏈長的影響,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往往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如黏度)及不同的應用,但大部分的聚乙二醇化學性質是相似的。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通常指較純的寡聚體,較具單分散性;高純度的聚乙二醇具有結晶性,因此可用X-光決定其晶體結構。由於純化和分離寡聚體聚乙二醇較為困難,因此價格通常是多分散聚乙二醇的10-1000倍。相对分子质量在700-900之间者为半固体。相对分子质量1000及以上者为浅白色蜡状固体或絮片状石蜡或流动性粉末。混溶于水,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醇、酮、氯仿、甘油酯和芳香烃等,不溶於乙醚和正己烷。它与疏水性分子结合后的产物可用作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其水溶性、蒸汽压、吸水性和有机溶剂的溶解度等相应下降,而凝固点、相对密度、闪點和黏度则相应提高。对热稳定,与许多化学品不起作用,不水解。.

新!!: 禽龍屬和聚乙二醇 · 查看更多 »

聚醋酸乙烯酯

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 acetate,也称作聚乙酸乙烯酯,简称PVA、PVAc)是一种有弹性的合成聚合物。 聚醋酸乙烯酯是通过醋酸乙烯酯(VAM)的聚合而制备的。聚合物的部分或全部水解用于制备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產品的水解率一般在87%至99%之間。聚醋酸乙烯酯是弗里茨·克拉特1912年在德国发现的。 聚醋酸乙烯酯以在水中的乳剂的形式,作为多孔材料,特别是木材的胶粘剂出售。它是最常用的木材用胶,被称作白胶水(白膠漿)。白胶水也用广泛地用于粘合其他材料,如纸和衣料以及将香烟粘合在一起。聚醋酸乙烯酯被广泛地应用于印刷装订和书籍艺术,这是由于它的弹性和酸性比其他聚合物的更小。埃尔默胶是在美国销售的白胶水的知名品牌。 聚醋酸乙烯酯还被广泛地推荐用于制造混凝纸。 File:General glue.jpg|白膠漿 File:School glue.JPG|Ross白膠漿 150毫升.

新!!: 禽龍屬和聚醋酸乙烯酯 · 查看更多 »

道羅齒龍

#重定向 道羅齒龍屬.

新!!: 禽龍屬和道羅齒龍 · 查看更多 »

達科塔齒龍

#重定向 達科塔齒龍屬.

新!!: 禽龍屬和達科塔齒龍 · 查看更多 »

荒漠龍

#重定向 荒漠龍屬.

新!!: 禽龍屬和荒漠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草本植物.

新!!: 禽龍屬和草 · 查看更多 »

草食性

#重定向 食草动物.

新!!: 禽龍屬和草食性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禽龍屬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頜鋸齒龍屬

鋸齒龍屬(學名:Priodontognathus)意為「有鋸齒的頜」,是甲龍下目的一屬恐龍,化石可能是來自英格蘭約克郡的下鈣質粗砂岩,年代為上侏羅紀牛津階。化石只有一個上頜骨,曾被誤會是屬於禽龍類及劍龍下目,目前的狀態是疑名。.

新!!: 禽龍屬和頜鋸齒龍屬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新!!: 禽龍屬和被子植物 · 查看更多 »

袋鼠

袋鼠(kangaroo,)是一類有袋類動物,屬於袋鼠科(Macropodidae),「袋鼠」一詞通常用來指袋鼠科中體型最大的幾個物種。 一般而言,大型袋鼠面對人類在澳洲的開發有較高的適應力;相較之下,他們的許多小型親戚則面臨了較大的生存威脅,數量也較少。 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的袋鼠養殖業,不過野生的袋鼠會被獵殺並製成食用肉品,而此種產業也具有爭議性。 袋鼠的英文名「Kangaroo」的由來,傳說源自於澳洲原住民辜古依密舍族(Guugu Yimidhirr)所言:「gangurru」,意思是「不知道」,這是源自一場誤會。英國詹姆士·庫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時,於1770年6月11日在澳大利亞東北大堡礁觸礁,最後在努力河(即現時庫克鎮港口)岸邊修理船艦。在七個禮拜其間,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意外地發現到一種古靈精怪的動物,便去詢問當地澳洲原住民辜古依密舍族,由於原住民聽不懂英文,所以回覆不知道(gangurru)。班克斯就誤將「gangurru」當做「袋鼠」的英文名稱。這個傳說在20世紀70年代,經語言學家John B. Haviland 在辜古依密舍族地研究中確認,當地稱呼袋鼠即為「ganguro」,其意義並非「不知道」。 袋鼠是澳洲的象徵物,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誌。澳大利亚军队的车辆,舰船在海外执行任务时很多时候都会涂上袋鼠標誌。 据袋鼠动物性特征: 动物学家考证,袋鼠是袋类动物的典型代表。袋类动物是发育不完全的动物,属早产胎儿,所以需要在育儿袋中发育。母袋鼠有四个乳头,两个高脂肪,两个低脂肪,母袋鼠一般每胎产3至4个仔,袋鼠出生后即要入袋,食用低脂肪乳水,这就决定了每胎袋鼠仔只能存活2个。袋鼠出生时非常小,大约只有1粒花生米那大,成年袋鼠的身高大約為1.6米,体重可以达到50公斤。袋鼠用下肢跳动,奔跑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50公里以上。袋鼠有一条“多功能”的尾巴,其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时它可以支撑于地,与双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跑动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另外袋鼠尾巴还是重要的进攻与防卫的武器。还有人说袋鼠是一种勇敢的动物,它只往前进而不往后退。.

新!!: 禽龍屬和袋鼠 · 查看更多 »

裸名

裸名(nomen nudum)为拉丁词汇,意为“赤裸的名称”,用于分类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的命名。 该词是用于表示一个长得像学名,或是本来打算将其用作学名但没有使用的名称。因为该名称未与充分的描述一起被发表,所以是一个“裸体”的名称。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裸名没有正式学名的资格,所以之后的学者可以发表一个与其拼写相同的学名。如果同一个作者发表了一个名称,前一个被作为裸名,而后一个因含有符合标准的描述而被作为学名,那么后者发表的日期将成名该名称的命名日期。 根据动物学命名法,裸名即是无效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有如下定义: 同时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含有这样的规则: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中有如下定义: 這樣的學名稱為裸名,且必須於此名稱加註nomen nudum 或nom.

新!!: 禽龍屬和裸名 · 查看更多 »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指種子植物中,胚珠在一開放的孢子葉上邊緣或葉面的植物,孢子葉通常會排列成圓椎的形狀。裸子植物共有6個門約14科88屬超過一千種 ,種子植物的另一主要類群為被子植物,而胚珠則是在心皮(一個邊緣相接的胞子葉)內。裸子植物这个名称源自希臘語「gymnospermos」,意指「裸露的種子」,因為裸子植物的胚珠外圍沒有子房壁保護,故稱做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會產生孢子,有發展成花粉的「小孢子」和留在胚珠裡的「大孢子」兩種。當受精(大孢子和小孢子結合)之後,形成的胚芽便會和其他細胞組成胚珠,並發展成種子。 在早期的分類裡,裸子植物被認為是一個「自然」的群體。但是,一些化石的發現猜測被子植物可能演化自一裸子植物的祖先,這將使得裸子植物形成一個併系群,若將所有滅絕的物種都考慮進來的話。現代的親緣分支分類法只接受單系群的分類,可追溯至一共同的祖先,且包含著此一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因此,雖然「裸子植物」一詞依然廣泛地被使用來指非被子植物的其他種子植物,但之前一度被視為裸子植物的植物物種一般都被分至五個類群中,以讓植物界內的門都有著相同的階層。 考慮其他已滅絕的裸子植物,現存物種的分子種系發生學已和其對於開花植物是組成一單系群或併系群的形態類別相衝突。而還在爭議上的還有,買麻藤門會是被子植物的旁支,亦或是其他已滅絕的裸子植物之旁支,或同源。.

新!!: 禽龍屬和裸子植物 · 查看更多 »

西北阿根廷龍屬

西北阿根廷龍屬(屬名:Noasaurus),又名諾亞龍,意為「西北部阿根廷蜥蜴」,是種肉食性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晚坎潘階到馬斯垂克階。西北阿根廷龍是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角鼻龍下目,是由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與傑米·鮑威爾(Jaime Powell)發現於阿根廷西北部。西北阿根廷龍起初被認為有類似馳龍科的趾爪,而且為獨立演化出來的;但這個論點現在是不足採信的,這些趾爪可能實際上位在牠們的前掌。 與鳥獸腳類相比,西北阿根廷龍的結構較為古老。牠們可能是較大型阿貝力龍科的近親,並且擁有相同的棲息地區;阿貝力龍科與西北阿根廷龍都從相同的基礎角鼻龍下目恐龍演化而來。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惡龍,是西北阿根廷龍的近親,成為這個理論的證據;惡龍並沒有類似馳龍科的趾爪Agnolin, F.L. and Chiarelli, P. (2010).

新!!: 禽龍屬和西北阿根廷龍屬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禽龍屬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馳龍科

馳龍科(学名:Dromaeosauridae)又名奔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牠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在非正式的用法裡,牠們通常被稱為「盜龍」(Raptor),這個名稱因為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出現的伶盜龍而開始盛行。馳龍科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奔跑的蜥蜴」,dromeus / δρομευς 意為「奔跑」,而sauros / σαυρος 意為「蜥蜴」。 馳龍科的恐龍分布範圍可能極廣,化石在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以及南極洲等地Case, J.A., Martin, J.E., and Reguero, M. (2007).

新!!: 禽龍屬和馳龍科 · 查看更多 »

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是香港一所以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毗鄰香港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漆咸軍營,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2005年全年,香港科學館參觀人數達92.7萬人次,是康文署轄下十多間博物館中,每年平均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 〈科學館15歲辦大型展覽慶祝 參觀人次逾千萬 擬擴建卻未獲撥款〉,《大公報》,2006年4月15日。 到2015/16財務年度則接待多達1,124,887人次。 香港科學館樓高3層,共16個展區,樓面總面積為13500平方米,擁有約500件展品,覆蓋各不同種類之科學,其中約10%展品 可供參觀者親自操作。而整個科學館大樓,是一個靈活的網絡結構。在館外,灰色的柱梁便是這個網絡中的結構性建築,粉红色的磚牆部分可以按需要而改建,使科學館在日後擴建或修改展覽場地時,毋須大幅更改結構。.

新!!: 禽龍屬和香港科學館 · 查看更多 »

角質

角質,是蜡聚合物中的一種,是植物表皮兩種主要成分中的一種,覆蓋了植物與空氣接觸的表面。另一種聚合物是膠膜,較容易被保存在化石紀錄中。角質主要由ω-羥基酸及其衍生物組成,其中單體之間是透過酯鍵連結,形成大小不一的聚酯聚合物。角質有兩種主要的單體家族:C16和C18家族。C16家族主要包含16-羥基棕櫚酸、9,16-或10,16-二羥基棕櫚酸。C18家族主要包含18-羥基油酸、9,10-環氧-18-羥基硬脂酸和9,10,18-三羥基硬脂酸。.

新!!: 禽龍屬和角質 · 查看更多 »

角足亞目

#重定向 角足龙类.

新!!: 禽龍屬和角足亞目 · 查看更多 »

角龍科

角龍科(Ceratopsidae)屬於頭飾龍類,是一群多樣性的演化支,例如:三角龍、戟龍。所有已知物種都為四足草食性恐龍,都擁有喙狀嘴、頜部後方有多排切割用牙齒、以及延長的頭盾與頸盾緣骨突。角龍科可分為兩亞科。角龍亞科,或稱開角龍亞科,共通特徵為長、三角形的頭盾,以及發展良好的額部角狀物。尖角龍亞科有發展良好的鼻角或鼻部突起物,頭盾較短、較呈直角,以及頭飾後方的延長針狀物。大部分角龍科化石都發現於北美洲西部的上白堊紀地層,只有圖蘭角龍與中國角龍的化石發現於亞洲Sues, H.-D., and Averianov, A.(2009).

新!!: 禽龍屬和角龍科 · 查看更多 »

骨盆

髖(pelvis),又稱腰帶、骨盆、盤骨,是一個骨骼構造,位於脊椎末端,連接脊柱和股骨,與四足動物的後肢、雙足動物的下肢相連。股骨與腰帶在臀部連接處形成髖關節,它是球窩關節。.

新!!: 禽龍屬和骨盆 · 查看更多 »

高吻龍屬

吻龍屬(學名:Altirhinus)是鴨嘴龍超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的蒙古。高吻龍是雙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龍,但在攝食時則可以四足站立的。整個身長由鼻端至尾巴可能約8公尺。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估計其身長約6.5公尺,體重約1.1公噸。單是頭顱骨就有760公分長,高吻龍有寬廣的口鼻部,鼻端上有一個明顯的高拱,高吻龍亦因此得名。 高吻龍是於1998年被命名,名字是由拉丁文的「altus」(意即「高」)及古希臘文的「rhinos」(即「鼻子」的意思)。當中只有一個種,學名為「A.

新!!: 禽龍屬和高吻龍屬 · 查看更多 »

高刺龍

#重定向 高刺龍屬.

新!!: 禽龍屬和高刺龍 · 查看更多 »

鯨龍屬

龍屬(學名:Ceti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中至晚期的歐洲英國及非洲摩洛哥,距今約1億8100萬-1億6900萬年前。牠們的身長估計約16米長,體重約24.8公噸。牠的學名的意思是由古希臘文的「κητος」(意即「海怪」,衍生出鯨魚一詞)與「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來,是因其發現者理察·奧雲(Richard Owen)原先認為牠是海中的巨大鱷魚。 鯨龍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頸長、頭小,較其他蜥腳下目原始、尾巴較短。.

新!!: 禽龍屬和鯨龍屬 · 查看更多 »

象通称大象,是象科(学名:Elephantidae)动物的通称,为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屬於长鼻目,现仅存两属三种,即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亞洲象屬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它的陰莖有120公分。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新!!: 禽龍屬和象 · 查看更多 »

豪勇龍

#重定向 豪勇龍屬.

新!!: 禽龍屬和豪勇龍 · 查看更多 »

鱷形超目

鱷形超目(Crocodylomorpha)是群重要的主龍類演化支,包括鱷魚與牠們的已滅絕近親。 在中生代與早第三紀期間,鱷形超目遠比現代鱷魚還要多樣化。三疊紀時期的物種是小型、輕型、活躍的陸生動物。牠們在早侏儸紀演變成多樣性的水生與海生爬行動物。在晚侏儸紀、白堊紀、第三紀,鱷形超目演化成更多樣性的陸生與半水生支系。現代鱷魚出現於晚白堊紀。.

新!!: 禽龍屬和鱷形超目 · 查看更多 »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魚」本身並非一個正式用作生物分類的名稱,但他們共通的特徵是有鰓的水生動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当时已知魚類約有28000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约在32100種。 魚類包括盲鰻、七鰓鰻、軟骨魚及硬骨魚等,也包括許多已經絕種的物種。魚絕大部份屬於冷血動物,其體溫會隨外在環境溫度而變化,極少數像大白鲨、及鮪魚及月魚等可以將體溫維持在較高的溫度 。在大部份的水體中都有魚。幾乎所有的水生環境中都有魚,從高山的溪流(如鱒魚)到深海帶甚至超深海渊带(像囊鰓鰻目及鮟鱇魚)。魚比其他的脊椎动物有更多的物種變異性。 人類也可能因為娛樂、想要進行水族饲养或是在水族館展示而捕魚或釣魚。魚在一些文化中曾經是神或是宗教的符號,同時也是許多藝術、書籍或電影的主題。 鱼這個詞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定義,排除了四足類(如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有相同祖先的物種。魚是並系群,是由脊索動物門的許多綱所組成,在系統分類學上沒有對應魚的分類類群。 最早可以歸類於為魚類的生物是软躯体的脊索动物,在寒武纪首次出現,雖然沒有真脊柱,但是有脊索,因此其動作較其他脊索动物更加靈活。魚在古生代繼續演化,產生很多不同的物種,其中許多都是盾皮魚綱,有骨甲防止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第一個有下顎的魚出現在志留紀,而許多的魚已經變成強大的肉食動物,而不再成為节肢动物的食物。.

新!!: 禽龍屬和鱼 · 查看更多 »

鳥臀目

鳥臀目(目名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也稱為鳥盤目。是一類有喙(外觀類似鳥喙)的植食性恐龍。ornithischia之名源自希臘文中表示「鳥的」的ορνιθειος(ornitheos)與表示「髖關節」的ισχιον(ischion),意思是「如鳥類般的臀部」。之所以有這種名字,是因為牠們擁有與鳥類相似的骨盆結構。然而,一般認為鳥類實際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的後代。.

新!!: 禽龍屬和鳥臀目 · 查看更多 »

鳥腳下目

#重定向 鳥腳亞目.

新!!: 禽龍屬和鳥腳下目 · 查看更多 »

賴氏龍亞科

賴氏龍亞科(Lambeosaurinae)是鴨嘴龍科的一個亞科,頭頂有大型冠飾或管狀物,體型較為輕型。.

新!!: 禽龍屬和賴氏龍亞科 · 查看更多 »

鳄目

鱷目(学名:Crocodilia)通称为鳄鱼,屬於脊索动物门蜥形綱。分佈於熱帶到亞熱帶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現存24種。亚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新!!: 禽龍屬和鳄目 · 查看更多 »

鴨嘴龍亞科

#重定向 鸭嘴龙.

新!!: 禽龍屬和鴨嘴龍亞科 · 查看更多 »

鴨嘴龍形類

嘴龍形類(Hadrosauriformes)是鳥臀目禽龍類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到晚期,分佈於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地。.

新!!: 禽龍屬和鴨嘴龍形類 · 查看更多 »

鴨嘴龍科

嘴龍科(Hadrosauridae)是鳥腳下目恐龍的一科,是一群繁盛的草食性恐龍,包括著名的埃德蒙頓龍、副櫛龍,化石發現於亞洲、歐洲、以及北美洲的下白堊紀地層。牠們是上侏儸紀/下白堊紀禽龍類的後代,並擁有類似的體型。 鴨嘴龍科可分為兩個亞科。賴氏龍亞科(Lambeosaurinae)頭頂有大型冠飾或管狀物,體型較為輕型。鴨嘴龍亞科(Hadrosaurinae)頭頂缺乏冠飾或管狀物,少數物種有堅硬頭冠,身體較大。.

新!!: 禽龍屬和鴨嘴龍科 · 查看更多 »

鴨嘴龍超科

嘴龍超科(Hadrosauroidea)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個超科或演化支,包含了鴨嘴龍科與牠們的近親。許多原始鴨嘴龍超科動物,例如有帆狀物的豪勇龍,傳統上被列為並系群的禽龍科。隨者親緣分支分類法的研究,傳統的禽龍科已經被解散,可能只剩下禽龍與最接近禽龍的近親。.

新!!: 禽龍屬和鴨嘴龍超科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禽龍屬和鸟 · 查看更多 »

鸸鹋

鹋(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鸸鹋属唯一的物种。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新!!: 禽龍屬和鸸鹋 · 查看更多 »

蹄 马蹄断面 蹄是某些哺乳动物四肢前端的角质器官。.

新!!: 禽龍屬和蹄 · 查看更多 »

黑尾袋鼠

黑尾袋鼠(学名:Wallabia bicolor)是袋鼠科黑尾袋鼠属中唯一的一个种。与其它小袋鼠相比它在身体结构和繁殖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自成一属,而没有被列入大袋鼠属。.

新!!: 禽龍屬和黑尾袋鼠 · 查看更多 »

黄铁矿

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FeS2,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其特殊的形态色泽,有观赏价值。一些黄铁矿磨制成宝石也很受欢迎。 黃鐵礦可經由岩漿分結作用、熱水溶液或昇華作用中生成,也可於火成岩、沉積岩中生成。在工業上,黃鐵礦用作硫和二氧化硫生成的原料。.

新!!: 禽龍屬和黄铁矿 · 查看更多 »

迪士尼

#重定向 华特迪士尼公司.

新!!: 禽龍屬和迪士尼 · 查看更多 »

蜥形纲

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现在多用“蜥形纲”来替代“爬行纲”(Reptilia)。另一种表达是,蜥形类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而且還包括了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魚龍超目。 与蜥形类最亲近的类群就是合弓纲;合弓纲包括了部分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纲(Mammalia)的共同祖先。蜥形纲、合弓纲和鸟纲一起组成羊膜动物。.

新!!: 禽龍屬和蜥形纲 · 查看更多 »

蜥腳下目

蜥腳下目(学名:Sauropoda)又稱蜥腳亞目、龍腳下目、真蜥腳亞目,在希臘文裡意為「有蜥蜴般的腳」,是蜥臀目的一個下目,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8年建立Marsh, O.C. (1878).

新!!: 禽龍屬和蜥腳下目 · 查看更多 »

胸帶

胸带(拉丁语学名:Cingulum membri superiores(人)或者Cingulum membri thoracici(动物))也称肩带,是脊椎动物前肢与躯干相连的骨骼的称呼。 胸带主要由三块骨头组成,不过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这些骨头:.

新!!: 禽龍屬和胸帶 · 查看更多 »

舌(舌頭)是口腔底的肌肉,帮助咀嚼、吞咽、发声和感受味觉。舌能辨别酸、甜、苦、鹹、鮮味,舌表面的大部分粘膜上皮中含味蕾。.

新!!: 禽龍屬和舌 · 查看更多 »

舌骨

舌骨(hyoid bone)是舌中的骨頭。是中軸骨中較獨特的部份, 它不與其他任何骨形成關節。而以韌帶及肌肉懸掛在顳骨的莖突。舌骨位於頸部, 在下頷骨與喉之間支持舌頭, 並當作某些舌頭肌肉的附著處。舌骨亦稱「語言骨」(lingual bone)。.

新!!: 禽龍屬和舌骨 · 查看更多 »

阿爾比斯龍

#重定向 阿爾比斯龍屬.

新!!: 禽龍屬和阿爾比斯龍 · 查看更多 »

阿瑟·柯南·道尔

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 - 1930年7月7日),英国作家、醫生。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福爾摩斯,而成爲偵探小说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说,如科幻、歷史小说、爱情小说、戲劇、詩歌等。.

新!!: 禽龍屬和阿瑟·柯南·道尔 · 查看更多 »

阿普第階

#重定向 阿普第期.

新!!: 禽龍屬和阿普第階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禽龍屬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赫特福德郡

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英文簡稱:Herts),英國英格蘭東部的郡。赫特福德是郡治。以人口計算,代科勒姆是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聖奧爾本斯市和區是第2大自治市鎮,第1大(亦是唯一一個)城市;赫默爾亨普斯特德是第1大鎮(Town),沃特福德是第2大鎮,斯蒂芬尼奇是第3大鎮,聖奧爾本斯是第4大鎮。 赫特福德郡實際管轄10個非都市區,因為沒有包含單一管理區,無論把它看待為名譽郡還是非都市郡,其人口和面積都分別是1,058,600和1,643平方公里。.

新!!: 禽龍屬和赫特福德郡 · 查看更多 »

開花植物

#重定向 被子植物.

新!!: 禽龍屬和開花植物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禽龍屬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肯特郡

肯特郡(Kent,英國英格蘭東南部的郡。以人口計算,坎特伯雷市是第1大(亦是唯一一個)城市、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梅德斯通是第2大自治市鎮;達特福德是第1大鎮(Town),梅德斯通是第2大鎮(亦是郡治)。坎特伯雷有2個世界文化遺產─聖奧古斯丁修道院、坎特伯雷座堂,又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起源地,是郡內最著名的歷史名城。 肯特南與東薩塞克斯郡相鄰,西南(下小半部分)與西薩塞克斯郡相鄰,西南(上大半部分)與薩里郡相鄰,西北(下半部)與大倫敦相鄰,西北(上半部)與埃塞克斯郡相鄰。肯特北部的達特福福德、格雷夫森德、胡半島北臨泰晤士河河口。英法海底隧道在肯特東部的貫穿多佛爾區、多佛尔海峡、法国加來海峽省。 肯特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12個非都市區,佔地3,544平方公里(第10),有1,382,800人口(第1);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梅德韋,佔地增至3,736平方公里(第10),人口增至1,634,500(第7)。 肯特被称为“英格兰的花园”,但是在过去当地的田园风景已被农庄工业取代了。此外在过去数世纪中其它工业也在肯特立足。棉纺、造铁、造纸、水泥和工程都曾在此兴旺。渔业和旅游业今天依然在海岸地区非常重要。20世纪东肯特煤田被开采,今天在邓杰内斯有一座核电站。不过泰乃特被看作是英格兰东南发展最少的地区。海港、海底隧道和两条英国机动车路是英国通向欧洲大陆的连接。漫斯顿和罗彻斯特各有一座机场。著名的肯特人有查尔斯·狄更斯和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温斯顿·丘吉尔等。.

新!!: 禽龍屬和肯特郡 · 查看更多 »

肉食性

#重定向 肉食動物.

新!!: 禽龍屬和肉食性 · 查看更多 »

肋骨

肋骨(拉丁语Costa,复数Costae,形容词costalis)是胸腔中枝状的骨,背起于脊柱胸部。是肋的组成部分,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一种正常的畸变为叉状肋骨。.

新!!: 禽龍屬和肋骨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禽龍屬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脊椎

脊柱(拉丁语:Columna vertebralis、vertebral column、backbone、spine)是人和脊椎动物位于背侧的支撑性中轴骨骼。 人类的脊柱由33-34块脊椎骨(拉丁语:Vertebrae)和中间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组成;这个结构通过韧带和小的脊柱关节固定;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为划分为7頸椎(cervical vertebrae)、1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5腰椎(lumbar vertebra)、骶骨和尾骨(这种分类对所有哺乳类动物有效,从老鼠到长颈鹿)。人类的5块骶骨和4块尾骨相互融合,它们被称之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动物有数目不等的尾骨。 椎骨有一个突向背侧的棘突,在背部的正中线上可以在皮下摸到,是经穴定位的重要标志之一;脊柱内部有纵行的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脊髓膜。 成人的脊柱在矢状面成双s形弯曲,脊柱侧面观,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它为直立行走的人类提供了强大支持,而且具有弹性。颈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弯曲被称之为脊柱前凸,相对的胸部和尾部向后突出则被称之为脊柱后凸。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向前、后方四个弯曲,这种弯曲往往因长期姿势不正或疾病影响而过度后凸,引起畸形,成为驼背。 脊髓由于重伤造成损害,会导致横贯性损害。 常见的会损伤脊柱的疾病: 椎间盘的损伤,影响到上下两块脊椎骨。脊椎脱位,风湿病和所属的非感染疾病(如关节强硬性脊椎柱炎)以及结核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新!!: 禽龍屬和脊椎 · 查看更多 »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拉丁文学名是Vertebrata,词根是“vertebra”,意为脊椎骨。目前所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中國雲南省昆明發現的豐嬌昆明魚,距今約五億三千萬年前。 和節肢動物殼長在體外或軟體動物無骨骼不同,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骨头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在脊梁骨中间。循环系统较完善,有心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椎是体内骨,有软骨也有硬骨。在动物成长时,这个骨架支持体型。因此脊椎动物可以比无脊动物长得大,而且平均体量也比较大。.

新!!: 禽龍屬和脊椎动物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新!!: 禽龍屬和脱氧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重爪龍屬

重爪龍屬(屬名:Baryonyx)又名堅爪龍,意為「沉重的爪」,是棘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英格蘭多爾金南部的一個黏土坑、西班牙北部。在英格蘭發現的是一個幼年個體的大部份骨骼,而在西班牙發現的只有部份頭顱骨及一些足跡化石。在葡萄牙發現的鱷龍,也可能與重爪龍是同種動物。重爪龍被認為是生存於距今1億3000萬到1億2500萬年前,相當於下白堊紀的貝里亞階與歐特里夫階。 重爪龍似乎是以魚類為食的恐龍,因為在其胸膛發現了大型鱗齒魚(Lepidotes)的鱗片化石,牠們的口鼻部長而低矮、狹窄頜部、鋸齒狀牙齒、以及像鉤子般的指爪,適合捕食魚類。.

新!!: 禽龍屬和重爪龍屬 · 查看更多 »

重骨龍

#重定向 重骨龍屬.

新!!: 禽龍屬和重骨龍 · 查看更多 »

长颈鹿

长颈鹿属(学名:Giraffa)是一屬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共有四個物種,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一般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公斤。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 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与鹿和牛有亲缘关系,但属于不同的科,即长颈鹿科。长颈鹿科包括长颈鹿和霍加狓两种动物。 中国典籍关于长颈鹿的记载,最早出自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出产的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中称非洲长颈鹿为徂蜡:“状如驼驰,而大如牛,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时值郑和第四次出海,榜葛次国(今孟加拉)使臣将一只长颈鹿进贡给明成祖,以“麒麟”为名,据说乃东非土语中的长颈鹿名称giri之音译;在中国传说中,麒麟为祥瑞之兽,明成祖便将其视为祥瑞之兆,命人撰文并绘图记录,以此标榜自己施政的伟大。存世的图像记录仅有传沈度所绘的《麒麟图》。该典故流传甚广。长颈鹿在日語及韓語中的名称皆源于麒麟(日语:キリン),在閩南話中也称为「麒麟鹿」。.

新!!: 禽龍屬和长颈鹿 · 查看更多 »

鋁箔紙

鋁箔紙(Aluminium foil),亦作鋁箔,俗稱錫箔紙、錫紙等,是一種用壓平了的金屬鋁(製造的工具,主要用於廚房煮食、盛載食物,或用來製作一些可以簡單清潔的物料。成千上萬噸鋁箔紙在世界各地用作保護和包裝食物、化妝用品和化學製品。大部分的鋁箔紙一面光亮,另外一--啞。食品用之鋁箔紙雙面皆可包裹食物,通常建議以光亮面包裹,提升熱傳導效果。.

新!!: 禽龍屬和鋁箔紙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禽龍屬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禽龍屬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禽龍屬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雌性

性,有時又稱母,在雙性繁殖的生物中,是指負責製造卵子的個體(或個體的其中一部份)的性別,而負責製造精子的則稱為雄性,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大部份雌性的個體並不能自我繁殖,但有少數生物雌性的個體能自我繁殖(更準確地說是自我複製,但是還是一種生殖行為),這種做法,相對的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需要準備給子代的多套基因組等等。在比較複雜的生物當中,雌性還具有初步孵育後代的功能。 表示雌性的性别符号為「♀」(Unicode號碼:U+2640。亦是金星的天文符號),它的形狀為一個圓圈,並有一個向下的十字架,代表羅馬神話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手中的镜子,亦有說法是因為卵子是不會主動移動的,所以用十字架表示。.

新!!: 禽龍屬和雌性 · 查看更多 »

雄性

在雙性繁殖的生物中,雄性是指其中負責製造精子的個體(或個體的其中一部份)的性別,而負責製造卵子的則稱為雌性。在缺乏雌性的情況下,雄性的個體並不能自我繁殖。 雖然是依賴雌性而存在,良好的雄性个体在受精过程中对增加、改變族群遗传多样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對於有育幼行為的物種而言,兩性別的合作對於族群的繁衍也是很關鍵的。 表示雄性的性别符号為“♂”(Unicode號碼:U+2642。亦是火星的天文符號)。它的形狀為一個圓圈,並有一個向北或東北指--的箭頭。這代表羅馬神話战神玛尔斯的盾牌和长矛。.

新!!: 禽龍屬和雄性 · 查看更多 »

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是被大量糖基化了的糖蛋白。基本的蛋白聚糖单位由一个“核心蛋白质”与一个或多个共价结合着的糖胺聚糖链所组成。附着点是一个丝氨酸残基,糖胺聚糖通过四糖桥被连接到其上(例如:硫酸软骨素-葡萄糖酸-半乳糖-半乳糖-木糖-蛋白质)。丝氨酸残基通常在于这种序列中:-丝氨酸-甘氨酸-X-甘氨酸-(X指可以是任何氨基酸残基),尽管并不是所有具有此序列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个附着着的糖胺聚糖。.

新!!: 禽龍屬和蛋白聚糖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地球上生物体中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尤其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至关重要。除了酶之外,还有许多结构性或机械性蛋白质,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参与形成细胞内的支撑网络以维持细胞外形)。另外一些蛋白质则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同时,蛋白质也是动物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是因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所有氨基酸,动物需要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自由氨基酸,动物就可以将它们用于自身的代谢。.

新!!: 禽龍屬和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and Clark, D. (2002).

新!!: 禽龍屬和暴龍 · 查看更多 »

柵齒龍屬

柵齒龍屬(屬名:Mochlodon)是禽龍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柵齒龍起初被認為是禽龍的一屬,後來被歸類於凹齒龍。最近,根據對於查摩西斯龍的敘述研究,柵齒龍被暫時列為獨立的屬。 柵齒龍的化石發現於奧地利,模式標本是一個齒骨與兩個脊椎骨(首次於1871年敘述)。模式種是蘇氏柵齒龍(Mochlodon suessi)。.

新!!: 禽龍屬和柵齒龍屬 · 查看更多 »

探索頻道

探索頻道(英文:Discovery Channel)是由探索傳播於1985年在美國創立的。探索頻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學、科技、歷史、考古及自然紀錄片。探索頻道在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均有落地,但探索頻道會因應不同地區設立不同版本,加上字幕或配音。美國版本主要播放寫實電視節目,如著名的流言終結者系列。亞洲探索頻道除著重播放寫實節目之外,也播放文化節目,如介紹中國、日本文化的一系列節目。部份系統業者已啟用高畫質。.

新!!: 禽龍屬和探索頻道 · 查看更多 »

林龍屬

林龍屬(學名:Hylaeosaurus)又名森林龍、叢林龍或海拉爾龍,是種原始甲龍下目恐龍,是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恐龍總目的第一次定義時,所參考的三類動物之一,而且是當中最不清楚的。在1832年,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在英格蘭南部的蒂爾蓋特森林發現林龍的標本。因此林龍的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υλη」(即森林)加上「σαυρος」(蜥蜴)而來。標本目前存放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並保存在被發現時的石灰岩內。這個標本是這個林龍的最完整標本。.

新!!: 禽龍屬和林龍屬 · 查看更多 »

恐爪龍屬

恐爪龍屬(屬名:Deinonychus)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身長約2.5-4公尺,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階早期,距今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牠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δεινος」(意為「恐怖」)及「ονυξ/ονυχος」(意為「爪」),因為牠的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鐮刀狀的趾爪,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伶盜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 恐爪龍的正模標本(編號YPM 5205)有個大幅彎曲的第二趾爪,奧斯特倫姆研究鱷魚、鳥類的趾爪,發現主龍類的趾爪具有角質鞘,所以趾爪的實際體積較大。奧斯特倫姆估計這個第二趾爪有13公分長Ostrom, J. H. (1970)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the Cloverly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Bighorn Basin area, Wyoming and Montana",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35:1–234.

新!!: 禽龍屬和恐爪龍屬 · 查看更多 »

恐龍文藝復興

恐龍文藝復興(英文:Dinosaur renaissance)是一次小規模的科學革命,改變了恐龍的生理學理論,以及在大眾文化中的形象。恐龍文藝復興開始於1960年代晚期,當時有新發現與研究指出恐龍可能不是慵懶的冷血動物,而其實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這假說挑戰了20世紀前半段被普遍接受的恐龍看法。 這些新理論中,最著名的是所提出的鳥類演化自虛骨龍類理論Ostrom, J. 1974.

新!!: 禽龍屬和恐龍文藝復興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禽龍屬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禽龍屬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提通階

#重定向 提通期.

新!!: 禽龍屬和提通階 · 查看更多 »

東薩塞克斯郡

東薩塞克斯(郡)(East Sussex),英國英格蘭東南部的郡,南臨英倫海峽。劉易斯是郡治。以人口計算,布萊頓-霍夫是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威爾登區是第2大自治市鎮;布萊頓是第1大鎮(Town),霍夫是第2大鎮,伊斯特本是第3大鎮、第3大自治市鎮,黑斯廷斯是第4大鎮、第5大自治市鎮。 東薩塞克斯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5個非都市區,佔地1,709平方公里(第30),有506,200人口(第26);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布萊頓-霍夫,佔地增至1,792平方公里(第33),人口增至757,600(第28)。.

新!!: 禽龍屬和東薩塞克斯郡 · 查看更多 »

松柏目

松柏目(学名:Pinales,旧称Conifer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松柏纲中的一个目,傳統分类上的裸子植物门包括五個纲(松柏纲、蘇鐵纲、銀杏纲、買麻藤纲、红豆杉纲)。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爲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红豆杉目和松柏目合并到一个纲中。.

新!!: 禽龍屬和松柏目 · 查看更多 »

梅德斯通

梅德斯通市(Maidstone),是英国肯特郡的自治市镇,也是该郡的郡治。它位于伦敦东南方约50公里处,2002年时统计的人口约为13万9千人。该市的旅游景点包括列斯城堡(Leeds Castle)和数个博物馆。.

新!!: 禽龍屬和梅德斯通 · 查看更多 »

森諾曼階

#重定向 森諾曼期.

新!!: 禽龍屬和森諾曼階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禽龍屬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植被

植被是地球表面所覆盖的植物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和地球科学的名词。 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 環境因素如光照、溫度和雨量等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新!!: 禽龍屬和植被 · 查看更多 »

極鱷龍

#重定向 極鱷龍屬.

新!!: 禽龍屬和極鱷龍 · 查看更多 »

模式種

模式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又称典型种。模式種可以指示出該生物分類單元下的生物學特徵,它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生物分類法上實際存在的系統。.

新!!: 禽龍屬和模式種 · 查看更多 »

橡樹龍

#重定向 橡树龙属.

新!!: 禽龍屬和橡樹龍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禽龍屬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歐文齒龍

#重定向 歐文齒龍屬.

新!!: 禽龍屬和歐文齒龍 · 查看更多 »

正模標本

正模標本是多个可能的生物型中的一个。一个生物型是把一个名称归为一个分類單元。正模標本是一个种被第一次描述的时候所使用的单一物种个体。它可以是一个单一的标本,也可以是多个标本中的一个,但是这个被专门列为正模標本。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正模標本是多个中的一个。 比如蝴蝶Plebejus idas的正模標本位于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 正模標本不一定是该分类单元的典型个体,但是在理想状态下它应该是。有时一个仅一个个体的部分是一正模標本,比如一副少见的化石。比如侏儸紀早期的草食性恐龙畸形龙的正模標本是一块在伦敦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储藏的肱骨。虽然此后发现了更好的化石,但是正模標本已经被占据了。 假如正模標本丢失了的话,另一个个体可以被选为正模標本,至于哪个被选则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在定义生物型的时候类似,但是虽然它们的用词是一样的,但是其概念却是不同的。 比如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和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均定义没有原始正模標本且后来定义的型为新型。但是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假如原来的正模標本缺乏能够用来把这个物种与相似物种区分开来的辨别特征的话委员会可以使用一新型来取代正模標本。比如类似鳄的主龍類爬行动物Parasuchus hislopi是使用一块前上颚骨来描写的,但是这块正模標本不足以用来区分这个种与其近亲。这样一来这个种的名称就不清晰了。因此古生物学家建议使用一个整个的化石作为新的正模標本。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考虑了这个情况并同意使用新的正模標本。 近年来有过数次因为原来的正模標本还活着因此没有被捕捉而消失,因此需要确定新的正模標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真正能够用来作为比较的标本,假如在辨别物种的时候发现有不清晰的地方作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确定一个新的正模標本。法规规定要确定一个新物种的话需要基于“一个被认可的科学或者教育研究所所拥有”的物理原型,但是对正模標本却没有这个要求。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可以确定额外和解释用的标本。在这里法规的定义非常明确和非常严格。.

新!!: 禽龍屬和正模標本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禽龍屬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氰基丙烯酸酯

万能胶,又稱快乾膠、三秒膠、瞬間膠、502胶,所含作為組合劑的成分為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氰基丙烯酸酯是一系列物質的合称,譬如 2-氰基丙烯酸甲酯(Methyl-2-cyanoacrylate,CH2.

新!!: 禽龍屬和氰基丙烯酸酯 · 查看更多 »

水果

水果是指可以生食的植物果實。生產水果的植物稱為果樹。 水果含较多的可溶性糖分,很多还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 香蕉虽然汁液不多,但其果肉富含可溶性糖分和以乙酸异戊酯(俗名香蕉水)为主的挥发性芳香物质,通常生食。 番茄虽然富含汁液,而且含有可溶性糖分,但在传统上不常生食,因此有人认为它不是水果;但番茄的小果型品种車厘茄专供生食。 大多數水果的核仁是不能吃的,例如杏、桃子、李子、枇杷的核仁中就含有毒素。蘋果、櫻桃、梅、李、梨薔薇科植物的種仁、花芽或樹皮等也含有毒性。一些热带水果容易引起过敏,例如芒果、菠萝、荔枝,其他还有香蕉、草莓、杨桃、猕猴桃、西红柿等。杨桃對於慢性肾病患者有中毒的病例。.

新!!: 禽龍屬和水果 · 查看更多 »

水晶宮

水晶宮(英语:The Crystal Palace)是一個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的建築,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建築奇觀之一,也是工業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徵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覽會首次於1851年在倫敦舉行時的展示館,這場世界博覽會的正式名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一直到1936年以前曾經吸引過無數的社會各種階級的遊客前來參觀,「水晶宮」是來自一家以諷刺文章著名的《笨拙》雜誌因其建築通體透明寬敞明亮而給予的名稱(這個雜誌過去也曾經對一些歷史事件評論,例如霍亂傳染病和骯髒的倫敦街道)。後來這個名稱又被一個足球會引用,及後成為水晶宫足球會,「水晶宮」也常用來指示倫敦南區的一塊範圍。.

新!!: 禽龍屬和水晶宮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禽龍屬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演化論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Evolution字義有演變和進化兩種概念,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使用演化概念,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發展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论,從原始簡單生物進化成爲複杂有智慧的物種。從古希臘時期直到19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思想為主軸,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新!!: 禽龍屬和演化論 · 查看更多 »

演化支

演化支是一個分類學的類別,包含著單一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裔。任何一個演化支都可以說是一個單系群,並以種系發生學的樹狀圖或支序分類學的演化樹來表示。.

新!!: 禽龍屬和演化支 · 查看更多 »

木他龍

#重定向 木他龍屬.

新!!: 禽龍屬和木他龍 · 查看更多 »

木贼属

木賊屬是蕨類植物的一屬,共有15個物種。此屬植物幾乎分佈在全世界上,除了澳洲和南極洲之外。它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會在冬天死去的(大部份的溫帶物種)或為常綠植物的(某些熱帶物種和溫帶物種「木賊、藺木賊、斑紋木賊」和「節節草」)。大多有0.2至1.5公尺高,但沼生問荊可達2.5公尺高,且熱帶美洲物種的巨木賊可達5公尺高,墨西哥木賊則可達8公尺高。 在此類植物中,葉子大幅地退化於輪生體中,部份則和節鞘相結合。莖部是綠色的且可行光合作用,並有中空、有節與有脊線等特徵。在每一節點上可能有或沒有分枝的輪生體;但若出現了的話,其分枝除了較小外,和主幹沒有差別。 孢子生成於位於某些莖部頂端之孢子囊穗(類似松毬的結構)裡的孢囊梗內。在許多物種裡,有孢子囊穗的莖部不會有分枝;而有些(如問荊)則不會行光合作用,且在春天很早地便和可行光合作用的莖部分離生長出去。在另外的一些物種(如犬問荊)裡,它們和一般不生育的莖部非常相像,都會行光合作用,且具有分枝的輪生體。 木賊屬的孢子大多是無性孢子,但問荊較小的孢子則可以產生出雄性的原葉體。孢子含有四個彈絲,有如濕度感應彈簧般地作用著,讓孢子只會在孢子體已縱向地裂開後才開始傳播。 許多此屬的植物喜歡潮濕的沙土,而有一些則是水生的,且亦有部份是適應潮濕的黏土。其中一個物種-問荊可以是一種很煩人的雜草,因為它很容易在拔掉後又再長出來。其莖部是由地下莖長出來的,而其地下莖長在很深的地底,且幾乎不可能被挖出。它也不受許多被用來殺死種子植物的除草劑影響。某些物種的葉子是有毒的,若放牧的動物誤食了很大量的話。木賊屬在日本是可以拿來料理且食用的。 可以當作一種利尿劑,減輕發炎及減少肌肉的抽筋和痙攣。有助於鈣質的吸收,可促進皮膚的健康和強化骨骼、頭髮、指甲和牙齒。幫助骨折和結締組織恢復健康。加強心臟和肺臟。對於治療關節炎、骨骼疾病,如骨質疏鬆、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水腫、膽囊疾病、痛風、肌肉痙攣、和前列腺疾病有效。可減少出血和加速燒燙傷的痊癒。 木賊在種子植物稱霸地球之前曾經是更巨大且更多樣的類群。某些物種可以達到30公尺的高度。.

新!!: 禽龍屬和木贼属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禽龍屬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有颔下门

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頷總綱(Gnatha),是脊椎動物亞門中擁有頷的一群,與無頷總綱相對應,屬於較高等的一類。此總綱下分成數個綱:.

新!!: 禽龍屬和有颔下门 · 查看更多 »

惠灵顿

惠灵顿(Wellington、毛利語:Te Whanganui-a-Tara 或 Poneke)是新西兰的首都,位於新西兰北岛南端,人口约四十万。它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与悉尼和墨尔本一起成为大洋洲的文化中心。许多艺术家在此定居或活动,它还有许多艺术咖啡馆和生动的夜生活。.

新!!: 禽龍屬和惠灵顿 · 查看更多 »

明膠

明膠又稱魚膠或吉利丁(從英文名「Gelatine」譯音而來,音譯基準為粵語),是以動物皮、骨內的蛋白質即膠原製成,帶淺黃色透明,無味的膠質,主要成分為蛋白質。 明膠通常用於食物、藥物或化妝品的膠凝劑。明膠是膠原蛋白的一種不可逆的水解形式,且被歸類為食品。它常用於軟糖以及其他產品,如棉花糖、冰淇淋和優格。明膠一般用於食品的形式是片狀,顆粒劑或粉末,有時使用時需在水中預溶。明膠其用於食品添加劑的E編碼為E441。.

新!!: 禽龍屬和明膠 · 查看更多 »

新獵龍屬

新獵龍屬(屬名:Neovenator,意為「新獵人」)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巴列姆階,約1億2500萬年前。自從化石發現於英國威特島之後,牠們成為最著名的歐洲肉食性恐龍之一。新獵龍起初被認為是斑龍的一個新種,目前屬於異特龍超科的新獵龍科。 新獵龍身長接近7.5公尺,並擁有修長的體型。某些化石顯示牠們身長可能達約10公尺,但這些化石非常零碎、不完整。.

新!!: 禽龍屬和新獵龍屬 · 查看更多 »

新牙龍

#重定向 新牙龍屬.

新!!: 禽龍屬和新牙龍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禽龍屬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斑龍屬

斑龍屬(屬名:Megalosaurus)又名巨龍、巨齒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蜥蜴」,斑龍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於中侏儸紀巴通階的歐洲(英格蘭南部、法國、葡萄牙),約1億6600萬年前。斑龍是最早以科學方式敘述、命名的恐龍。.

新!!: 禽龍屬和斑龍屬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总面积超过,与加拿大或美国国土面积相当。撒哈拉沙漠东至红海(包括地中海海岸的一部分),西至大西洋,南部边界则为萨赫勒,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北端地区。 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沙丘高度可达。“撒哈拉”为阿拉伯语中“沙漠”( )一词的复数形式。.

新!!: 禽龍屬和撒哈拉沙漠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是一位美國古生物學家及比較解剖學家,同時也是爬蟲類學家與魚類學家。科普出生於費城,1859年時將一份關於蠑螈的研究論文送交費城的自然科學學會(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1889年時成為賓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及地質學教授。 科普專注於美國的脊椎動物化石研究,他在一生當中發掘了超過1000個新物種,其中包括已滅絕動物。共有56種恐龍是由科普所發現。他曾經與另一位恐龍研究者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進行一場「骨頭大戰」(Bone Wars),對新化石的發現展開競爭。.

新!!: 禽龍屬和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 查看更多 »

扭椎龍屬

扭椎龍屬(屬名:Streptospondylus)意為「反轉的脊椎骨」,是獸腳亞目斑龍超科的一個屬,狀態為疑名,生存於侏儸紀中期的英格蘭,約1億5000萬年前。扭椎龍起初被敘述成鱷類,曾經有5個已命名種,但其中3個(S.

新!!: 禽龍屬和扭椎龍屬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湯瑪斯·亨利·赫胥黎,FRS(Thomas Henry Huxley,),英国生物学家,因捍衛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而有“達爾文的斗牛犬”(Darwin's Bulldog)之稱。 他為了對抗理查·欧文的理論而提出的科学論證顯示出人类和大猩猩的脑部解剖具有十分的相似性。有趣的是赫胥黎并不完全接受查爾斯·達爾文的許多看法(例如漸進主義),而且,相对于捍衛天擇理論,他对於提倡唯物主義科学精神更感興趣。 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他还因创造了生源论(biogenesis,認為一切细胞皆起源于其他細胞)以及無生源論(abiogenesis,認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概念而廣為人知。.

新!!: 禽龍屬和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 查看更多 »

拜倫龍屬

拜倫龍屬(學名:Byronosaurus)是傷齒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牠的屬名是紀念拜倫先生(Byron Jaffe),以感謝他及其家人對蒙古科學院、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挖掘團隊的支持與援助。拜倫龍的第一個標本於1993年在蒙古戈壁沙漠的烏哈托喀被發現,第二個則於1996年在大約8公里以外的地方被發現。.

新!!: 禽龍屬和拜倫龍屬 · 查看更多 »

拇指

拇指,又稱大拇指,是第一隻手指,也是五个指头中最强壮的一个,長度與小指相若。.

新!!: 禽龍屬和拇指 · 查看更多 »

曼特爾龍

#重定向 曼特爾龍屬.

新!!: 禽龍屬和曼特爾龍 · 查看更多 »

怀特岛郡

懷特島(郡)(Isle of Wight,又譯威特島),大不列顛島南岸島嶼,南臨英倫海峽,北臨索倫特海峽,英國英格蘭的名譽郡、非都市郡、單一管理區,郡治是紐波特,人口140,000(2005年),面積380平方公里。懷特島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歐洲內化石資源最豐富的地方之一。.

新!!: 禽龍屬和怀特岛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威特島龍原禽龍東方禽龍楔椎龍禽龍貝尼薩爾禽龍貝爾尼沙禽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