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4年香港

指数 2004年香港

香港2004年繼去年七一遊行後再次經歷了鉅大政治爭議,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行使權力解釋基本法,並否決了0708年雙普選。5月,商業電台多名著名節目主持人指受到壓力相繼暫停節目,發生了「商台名嘴封咪事件」。7月1日,仍有數以十萬計市民參與七一遊行表達爭取民主訴求。9月,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刷新了歷屆投票紀錄,有178萬多人投票(投票率55.64%)。 經濟方面,去年發生沙士事件後情況逐漸改善,失業率下跌至2004年第四季的6.5%,是近三年以來的低位,年內本地生產總值增長8.1%,是自1987年以來的第二快增長,歷時68個月的通縮終於結束,經濟復甦主要受惠於東亞、歐美國等主要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中國內地對外貿易暢旺和內部需求殷切所帶動。然而去年沙士期間,帶來經濟下滑以及增加開支,政府賬目錄得赤字401億。.

505 关系: 功能組別加士居道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劉德華劉嘉兒劉兆佳劉皇發劉炳章城市规划城門谷游泳池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半山區千禧年代 (電台節目)南區區議會南生圍南華早報區家麟區議員司法覆核坟墓填詞壹週刊 (香港)夏正民大公报大紫荊勳章大環山游泳池大隻佬 (電影)大角咀大腸癌天恒邨天水圍天水圍的夜與霧天河体育中心太陽報 (香港)失業姚珏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存款保險家庭暴力容祖兒安乐死安民審計署 (香港)寶珊道寶馬山雙屍案尤曾家麗專欄作家尖沙咀尖沙咀站尖沙咀支線...山貝河居者有其屋計劃岭南画派左右大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央政策組中國國家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国内地中国国家足球队中秋節中環中環政府總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西區 (香港)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常任秘書長东莞市七一大遊行世界卫生组织万圣夜三三四學制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一国两制一號戒備信號九廣鐵路九龍公園游泳池平安夜平等機會委員會广州市广东省义勇军进行曲亞視亞視新聞度假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仁安醫院廣府話廉政公署 (香港)張超雄張栢芝佐敦站何厚鏵何偉途何志平何添佛誕徐子珊復活節俞琤保險箱信報財經新聞心繫家國忘不了圣诞节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地區直選北角包玉剛游泳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喬曉陽周一嶽唐英年冬至啟德機場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公安机关公共小型巴士公共屋邨公務員事務局公民投票六四事件元朗元旦先科國際前綫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国际劳动节王凱駿王倩儀王見秋王振民灣鱷理查德·多尔社會福利署祭司科威特國家足球隊端午节立法會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第三屆香港立法會筲箕灣等候英女皇發落简悦威粵語流行音樂紅蟲維多利亞公園維多利亞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維港巨星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編劇美孚美国参议院羅大佑羅富國教育學院申訴專員公署熱帶風暴圓規 (2004年)盧維思节礼日銅鑼灣選舉委員會荃灣綫鏞記酒家領匯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衞生署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行政長官辦公室行政會議衛生福利及食物局袁志偉 (記者)風波裡的茶杯颱風康森 (2004年)颱風艾利 (2004年)食物環境衞生署製作人補地價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親建制派馬力 (民建聯主席)馬家輝馬鞍山綫馮華健首次公开募股香港香港基本法委員會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大球場香港天文台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香港小姐競選香港島香港工會聯合會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香港年報香港交易所香港五隧一橋香港地鐵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傳媒香港商業電台香港回歸香港禮賓府香港立法會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香港經濟日報香港終審法院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香港高等法院香港警察香港警務處香港賽馬會香港賀歲煙花匯演香港足球代表隊香港興業香港藝術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台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歷史建築香港殯儀館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香港有線電視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星光大道香港新移民香港新春花車巡遊香港施政報告香港時間觀塘許崇德高官問責制高禮澤謬論貝貝資深大律師跨年日麥國風黎姿黃創光黃竹坑黃霑黃毓民黑社會龍應台農曆范徐麗泰胡錦濤蘋果日報 (香港)赤字董建華肺癌邵逸夫獎肖蔚雲蔡子強蔡東豪鄧紹斌鄭經翰鄭海泉鄔維庸醫院管理局重陽節金塔金鐘站金英勇勳章釋法蕭笙英国广播公司英皇道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通識教育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耶穌受難日陳偉業陳婉嫻陳丹蕾陳馮富珍陳英凝陶君行陈省身PTU (電影)SARS事件UTC+8投資推廣署掃墓林保怡林冰林瑞麟林煥光恒生銀行搖蚊科李卓人李少光李靜 (乒乓球運動員)李鵬飛李柱銘杨善深東方日報 (香港)杜琪峯校園霸凌校本條例梁舜燕梁文道梁愛詩梁智鴻梅艷芳楊千嬅楊丹楊永強極左死因裁判官死因裁判法庭民主民主黨 (香港)民建聯民間人權陣線民政事務局汉奸油麻地沼氣沙士沙井沙田 (香港)沙田馬場沙田車公廟法團校董會法治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消防員涂謹申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清华大学清明潘偉源澳門澳門回歸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成绶三星展銀行(香港)星島日報明報海濱南岸斧山道游泳池新华社新創建集團新界喇沙中學新界鄉議局新鴻基地產文化大革命文汇报政府統計處政府新聞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治化意識形態愉景灣愛國主義教育局 (香港)拾骨葬曾蔭權曾憲梓性交易普選普通话0708年雙普選10月18日10月1日10月20日10月22日10月24日10月2日10月4日10月6日10月8日10月9日11月10日11月17日11月22日11月24日11月27日11月29日11月4日11月6日11月9日12月10日12月13日12月14日12月15日12月16日12月17日12月20日12月21日12月5日12月6日12月8日12月9日1月11日1月12日1月18日1月1日1月22日1月23日1月24日1月30日1月5日1月7日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代表团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2004年香港地鐵縱火案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 (亞洲區)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0年2月10日2月17日2月18日2月21日2月25日2月3日2月5日2月8日3月15日3月18日3月26日3月30日3月3日3月7日4月11日4月15日4月19日4月26日4月27日4月6日4月7日5月11日5月13日5月15日5月17日5月19日5月22日5月27日5月31日5月3日6月10日6月1日6月4日6月8日7月10日7月14日7月16日7月1日7月24日7月28日7月29日7月5日7月7日7月8日7月9日8月10日8月16日8月1日8月21日8月23日8月25日8月26日8月2日8月31日8月3日8月4日8月5日8月8日9月12日9月1日9月28日9月2日9月3日9月4日9月5日9月6日9月7日9月8日 扩展索引 (455 更多) »

功能組別

#重定向 功能界別.

新!!: 2004年香港和功能組別 · 查看更多 »

加士居道

加士居道(Gascoigne Road),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九龍京士柏及油麻地以南。以港督卜力爵士任內英軍司令加士居爵士(Major-General Sir William Gascoigne)而命名。道路地底為港鐵觀塘綫的管道。.

新!!: 2004年香港和加士居道 · 查看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新!!: 2004年香港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劉德華

劉德華(Andy Lau Tak-wah;),香港演員、歌手及電影監製,1990年代获封為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电影方面他获得三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和两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至今参演超过140部电影。劉德華是天幕公司和映藝集團的创建者,作為投資人已參與製作了20多部華語電影。 1999年,劉德華获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2000年11月則順利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少數幾位香港藝人。2006年7月7日,香港演藝學院因他“是香港最受尊重和喜愛的演藝名人之一,對香港電影及音樂貢獻良多。其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足以成為年輕人的典範”,为了“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授予刘德华榮譽院士稱號,他也因此成为少数几位獲此榮譽的香港艺人之一。 劉德華篤信佛教,法號“慧果”,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0年4月23日,劉德華獲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並擔任副理事長。2010年5月2日,劉德華獲頒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12月8日,他又当选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副会长。.

新!!: 2004年香港和劉德華 · 查看更多 »

劉嘉兒

劉嘉兒,天主教香港教區前見習神父,1960年代尾出生,曾經在觀塘道57號九龍灣聖若瑟堂擔任神職人員。劉嘉兒也曾任保險經紀。 劉嘉兒也是香港首名因性醜聞而被控入罪的天主教神職人員。.

新!!: 2004年香港和劉嘉兒 · 查看更多 »

劉兆佳

劉兆佳教授(Lau Siu-kai,),廣東東莞人,現任中國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2002年至2012年)。.

新!!: 2004年香港和劉兆佳 · 查看更多 »

劉皇發

劉皇發,OBE(Lau Wong-fat;),人稱發叔、劉皇叔、新界王,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鄉議局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屯門區議會主席及龍鼓灘村村代表,另為仁愛堂創辦人及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成員。劉皇發生於香港新界屯門龍鼓灘村,為新界原居民。 自1980年起他出任新界鄉議局主席,個人擁有至少680幅新界土地,故有「新界土皇帝」或「新界王」之稱,然而,在2010年9月,《明報》揭發他在行政會議上,漏報多項物業買賣,違反申報指引,及後劉皇發公開道歉。 劉皇發在政治上是建制派一員,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2010年亦有支持特區政府之高鐵撥款以及政改方案。他雖為立法會議員,但自1998年擔任以來,從未提出任何動議。他亦甚少出席會議,但會參與重要表決。直至2013年12月4日,立法會大會上討論劉皇發首個動議,內容是反對將西貢大浪西灣村落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最終被否決。在2014至15年的監察報告中,指劉是表現最差的立法會議員。.

新!!: 2004年香港和劉皇發 · 查看更多 »

劉炳章

劉炳章(),出生於中國廣東潮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上海政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成員,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副主席,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大嶼山發展委員會委員。目前,劉先生為伯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建滔積層板控股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劉先生曾任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市區重建局董事會非執行董事,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競逐連任時落選。 2011年至2012年任梁振英競選辦副主任。.

新!!: 2004年香港和劉炳章 · 查看更多 »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經濟、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專門學問或学科。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和分類管制、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及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及管理的依據,位於城市管理之規劃、建設、運作三個階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龍頭。 歷史上除了少部分都市外,大部分的都市發展大多雜亂無章自由發展,到了十九世紀,都市計畫藉著建築與工程學的進步成為了能以理性以及型態分析的方法透過物理設計來解決都市問題。1960年代之後都市設計模型理論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幫助拓展了都市發展的論域,如經濟發展計畫、社群社會計畫以及環境計畫。20世紀,部分都市計畫的課題演變為都市再生,或是透過都市計畫的方法將某些歷史悠久的城市進行都市再生。 由於城市的地價相對較高,所以建築物容积率要妥善利用。但在另一方面,若過份提高容积率,可能會對周遭環境構成影響,也會對附近的交通造成衝擊壓力。而對於都市再生,歷史因素及古蹟的保留亦是一個考慮因素。 城市规划有许多形式,它与城市设计有着许多共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活动。 城市规划控制引导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虽然城市规划主要关注于城乡居民点和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但也涉及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乡村和农业用地,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关注研究与分析、战略思考、建筑与城市设计、公众咨询、政策建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 城市规划师与建筑,景观,土木工程和公共行政等交叉领域合作,实现战略、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早期的城市规划师通常是这些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今天,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划和交通规划等不同子领域的更广泛的范畴。.

新!!: 2004年香港和城市规划 · 查看更多 »

城門谷游泳池

城門谷游泳池(英文:Shing Mun Valley Swimming Pool),前稱城門谷綜合泳館(英文:Shing Mun Valley Swimming Complex),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窩口城門道21號,毗鄰城門谷公園,於1999年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在非泳季期間(11月至3月)室內泳池如常開放。其最大特色是室內主池,採用多用途設計,池內設有平台設備,可以被調較成為一個標準泳池、兩個短池及跳水池。.

新!!: 2004年香港和城門谷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半山區

半山區(英文:Mid-levels)是香港島一個形容住宅區的統稱,當中有廣義及狹義兩個意思。當中狹義半山區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由於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是多個世界最昂貴的高尚住宅所在地。 廣義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西四部分:中環、上環、西環的為「西半山」(當中鄰近中環、上環為狹義的半山區);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近灣仔的為「中半山」;而銅鑼灣一帶(包括渣甸山及畢拉山)稱作「東半山」,而北角的即寶馬山稱之為「北半山」,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西半山居民以較高收入的中產爲主,當中前三者收入相若,後者(中環半山)則只有前三者的60-70%,但仍略高於部份的中產區如太古城西的62,370。.

新!!: 2004年香港和半山區 · 查看更多 »

千禧年代 (電台節目)

《千禧年代》是香港電台的一個時事評論節目,葉冠霖主持,區麗雅監製,林嘉瑜編導,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八點至十點直播。節目自開始時由香港電台第一台及第五台聯合廣播,後來約於2008年當第五台在同時段播放張笑容主持的自家製作節目《笑容從家開始》後,《千禧年代》只在第一台播放。為配合香港電台接手亞洲電視模擬頻道及增加廣播時段,節目於2016年4月4日起與港台電視31、31A同步視像直播(早上八點至九點)。.

新!!: 2004年香港和千禧年代 (電台節目) · 查看更多 »

南區區議會

南區區議會(Southern 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就南區的地區事務,向政府提出意見。此區議會由17名議員組成,香港政府將南區劃為17個選區,並由市民選出17名民選議員。最新一次的南區區議會選舉在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新!!: 2004年香港和南區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南生圍

南生圍 (Nam Sang Wai)位於香港元朗橫洲東面,山貝村北面,天福圍西北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兩河之間的交匯處有一小島,猶如一個雀鳥天堂。因為水退時,小島泥灘旁有很多候鳥會在該處停留,尤其是黑面琵鷺。除鳥類外,南生圍內亦有不同種類的植物及生物,如赤桉樹、蘆葦、紅頭潛鴨、青頭潛鴨及招潮蟹等等。 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不少市民,特別是攝影愛好者,皆會趁假日到來觀鳥和拍照。一大片的山林美景、蜿蜒河流及長木橋(婚紗橋)等等亦成為拍攝婚紗照的理想背景。而南生圍的山貝河還有極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橫水渡,成為當地的旅遊賣點。南生圍路旁一片高聳的大樹,被蘆葦草環繞的大片魚塘,亦是無數電影、電視及音樂短片的取景勝地,如香港電影《導火線》的兩名主角甄子丹及鄒兆龍的打鬥場面,就是穿梭於南生圍拍攝,劇集《搜神傳》、《胭脂水粉》及《洪武三十二》亦曾於該處取景。.

新!!: 2004年香港和南生圍 · 查看更多 »

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CMP,简称南早)和星期日出版的《星期日南華早報》(Sunday Morning Post)是香港銷量最高的英語收費報紙。其主要對手為香港免費英文報章《英文虎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及《HKFP》。現時的總編輯(Editor-in-Chief)為譚衛兒。.

新!!: 2004年香港和南華早報 · 查看更多 »

區家麟

區家麟博士(),新聞工作者,前無綫新聞時事節目監製及曾任《新聞透視》主持,第二屆「中大新聞獎」電子傳媒組得獎者,較早前獲選為史丹福大學奈特學人,往美國進修一年。 區家麟先後於無綫電視新聞部擔任過記者、編輯、監製及節目主持。他主持多年著名的《新聞透視》,亦曾監製系列出色的新聞特備節目,包括「中國人上太空」、「西部大開發」、「六十年忘不了」、「新聞話事·人」、「變革三十年」、「六十年家國」、「新雙城記」及「香港大事回顧」等。 2001年,區家麟監製之《中國入世》獲「皮博迪獎」。2005年,他憑着《壩業》和《數學大師陳省身》等專題報道,獲選為第二屆「中大新聞獎」電子傳媒組的得獎者,該新聞獎則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所設立。 區家麟現為信報專欄作者,亦為《明報》網站李天命網上思考區的嘉賓,不定時發表文章。同時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主持,現主持第一台《自由風自由Phone》(逢星期一及四17:00-20:00)及《星期六問責》(逢星期六08:00-09:00),曾主持《七百萬人的先鋒》(2012-04-07至2013-04-20)及《七百萬人的先鋒II》(26-10-2013至)。.

新!!: 2004年香港和區家麟 · 查看更多 »

區議員

#重定向 香港區議會.

新!!: 2004年香港和區議員 · 查看更多 »

司法覆核

司法覆核(judicial review),又称司法审查,是司法機關对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公共機構行为合法性、合宪性的审查。通常情况下,英美法系国家以普通法院行使司法,而大陆法系国家多设立行政法院进行司法审查。.

新!!: 2004年香港和司法覆核 · 查看更多 »

坟墓

墳墓或墓穴(又稱塚、冢),是指一个人死亡后被埋葬的地方。下葬前多数会有一场葬礼。除了人类坟墓,世上也有动物坟墓。 霍桑的小說《紅字》寫新殖民地的建设者,一開始便是設立第一座監獄以及圈出第一個墳場,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日本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名叫古墳時代,就是以該時代的代表性建築古墳而命名的。西都原古墳群有311座各式各樣的古墳是日本最大的古墳群。中國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新石器时代即有墓地。殷墟发现有妇好墓,周原发现黄堆墓。早期的墓並無坟丘,《易·系辞传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刘向认为“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垅之处。”。商周时有所謂的“族坟墓”制度,反映宗法制度的存在。战国之後,贵族墓与平民墓交错相并,象徵族坟墓制度走向瓦解。 中國有大量的古冢。例如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郊發現擂鼓墩古墓群。亂葬崗是由於戰爭、瘟疫或天災,或屠殺,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當時草草掩埋以致後來白骨磷磷。亂葬崗會不經意被發現。有时候,坟墓下隐含着一些重要线索,以供考古学家研究某时代的生活与文化。在某一些宗教,信徒认为只有把死者埋葬,才可以保存尸体,让灵魂生存。風水認為先祖墳墓對後代子孫的運勢、壽命和健康等都有關聯。華人通常會在每年的清明節等時分掃墓,祭拜、清理祖先墓園,緬懷先人。.

新!!: 2004年香港和坟墓 · 查看更多 »

填詞

填詞是指人們依照音樂或格律,填寫能依聲誦唱的詞。由於「詞」在古今有所不同,因此「填詞」亦可以按所填的「詞」是古或今而分類。但不論是哪種詞,填詞都是依聲填寫字句的文學創作。.

新!!: 2004年香港和填詞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香港)

《壹週刊》(Next Magazine,1990年3月15日-)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辦。.

新!!: 2004年香港和壹週刊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夏正民

夏正民法官(Michael John Hartmann,)前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及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

新!!: 2004年香港和夏正民 · 查看更多 »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新!!: 2004年香港和大公报 · 查看更多 »

大紫荊勳章

大紫荊勳章(Grand Bauhinia Medal,縮寫GBM)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下的最高榮譽,表揚畢生為香港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大紫荊勳章自1997年起每年頒授一次,2003年和2004年因為無人獲頒授而懸空。任何受勳者如因被定罪入獄一年或以上,將會被褫奪大紫荊勳章。另外,所有受勳者皆可以終生在其英文名字前加上「The Honourable」(遭到褫奪者除外),亦可在其名字後加上大紫荊勳賢或「GBM」。.

新!!: 2004年香港和大紫荊勳章 · 查看更多 »

大環山游泳池

大環山游泳池,(Tai Wan Shan Swimming Pool),是香港九龍一個公眾游泳池。位於紅磡大環,於1977年10月建成;是九龍城區三個公眾泳池之一,地址為九龍紅磡環海街7號;大環山游泳池屬香港其中一個室外游泳池,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2004年香港和大環山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大隻佬 (電影)

《大隻佬》(Running on Karma;中國内地片名《大塊頭有大智慧》,内容有嚴重刪改)是一部於2003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杜琪峰和韋家輝擔任導演,以及由劉德華、張栢芝主演,此片亦是繼《老鼠愛上貓》後,劉德華與張栢芝再一次在銀幕合作。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一種哲學亦是一個心理過程,對於因果由抗拒、企圖改變至接受的過程。人們應著力於當下,以宏觀及慈愛的心看待事物。 本片榮獲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三項提名,更奪得最佳電影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及第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女主角獎。香港收获2633万港币,位列香港年度华语片第三位。本片亦代表香港角逐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本片是劉德華在中國星集團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之後便結束與中國星集團的14年賓主關係,加盟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新!!: 2004年香港和大隻佬 (電影) · 查看更多 »

大角咀

大角咀(Tai Kok Tsui),亦作大角嘴,位於香港九龍旺角以西,以塘尾道與旺角分隔。在香港區議會分區中大部份隸屬油尖旺區,少部份隸屬深水埗區,兩區大致以界限街和聚魚道為界,與旺角普遍為貫通連接新界東西和港島的樞紐。.

新!!: 2004年香港和大角咀 · 查看更多 »

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為大--腸癌、直--腸癌、--、--、或腸癌,為源自結腸或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的癌症。因為細胞不正常的生長,可能侵犯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症狀可能包括、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 大部份的大腸直腸癌起因為生活習慣及老化,少部分則因為遺傳疾病。風險因子包括飲食、肥胖、抽煙、運動量不足。增加罹癌風險的飲食包含紅肉或加工肉品、以及酒精。其他風險因子包含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某些可能造成大腸直腸癌的遺傳疾病為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和,然而這些遺傳性疾病占大腸直腸癌所有病例中的比例不到5%。大腸直腸癌通常源自良性腫瘤,然而隨時間進展變成惡性腫瘤。 腸癌的診斷可藉由或檢查切片。接著由影像檢查查看是否轉移。進行大腸直腸癌的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建議50歲以上至75歲規則接受篩檢。阿斯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降低罹癌風險,但由於藥物的副作用,目前並不建議常規使用它們來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或是合併使用以上療法。侷限在腸壁的大腸直腸癌可能藉由手術治癒,然而當癌症已擴散或轉移時則不然,此時則以改善生活品質及症狀為治療目標。在美國,五年存活率約65%,然而主要取決於病人健康狀況與癌症分期,而分期又關係到是否能藉由手術移除。整體來說,大腸直腸癌為第三常見癌症,約占10%。在2012年,有140萬例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且造成69.4萬人死亡。大腸直腸癌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占全世界總案例數的65%。而在女性較男性少見。.

新!!: 2004年香港和大腸癌 · 查看更多 »

天恒邨

天恒邨是香港一個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於2001年落成入伙,共有14座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新!!: 2004年香港和天恒邨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

天水圍(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區及上環市區大約25--。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

新!!: 2004年香港和天水圍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的夜與霧

是2009年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其同系華語電影還有《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過電影風格各異。故事内容是以倒敘法講述一宗在香港新界天水圍發生的家庭倫常慘劇。 本片為2009年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參展及開幕電影。.

新!!: 2004年香港和天水圍的夜與霧 · 查看更多 »

天河体育中心

天河体育中心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区,市政府东部、天河路北侧,目前是广州最大的体育场馆,1984年动工,1987年建成。天河体育中心曾获得1988年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天河体育中心地处天河区金融商业中心,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原来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场馆、以及一个田径辅场组成,六运会后,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门球场、室内卡丁车场、露天游泳池、健美乐苑等场馆。1995年后对外开放,并增建了树林舞场、露天羽毛球场、乒乓球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健身小区、篮球场等群体设施。 天河体育中心由废弃的天河机场空地上建起。自1987年8月31日建成至今,在天河体育中心举办的省市级以上的体育比赛和活动超过300场次。天河体育中心是六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会场,也是九运会的主赛场。2010年曾承担广州亚运会的多项赛事。現為中超廣州恒大的主場。.

新!!: 2004年香港和天河体育中心 · 查看更多 »

太陽報 (香港)

《太陽報》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中文報章,由東方報業集團創辦。 《太陽報》於1998年3月開展籌備工作,1999年3月18日創刊,當天頭版新聞為「打擊盜版大遊行」。創刊前已在電視播出廣告,以「太陽一--、黑白分明」大肆宣傳,並於當天開設「太陽網」每天清晨更新新聞網頁。.

新!!: 2004年香港和太陽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失業

意指未獲得任何有薪工作的狀態。在經濟學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且有獲取工作的行動,但卻沒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認爲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 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現代化的历史。在古代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藏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特别是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如今依然普遍存在于类似中国大陆地区这样的城乡二元经济体之中,如果将该国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也计算在内,那么失业总数约为2亿人,真实失业率超过了30%,远远高于17%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失业趋势”报告说,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已接近2亿1千2百万,创下该组织1991年开始统计该项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

新!!: 2004年香港和失業 · 查看更多 »

姚珏

姚珏,英文名:Jue Yao,生于上海。世界著名的中國女小提琴演奏家,中國著名音樂家姚笛的女兒,同時她亦是前港澳辦主任魯平的兒媳婦。2001年成立姚珏天才音樂學院,並於2013年成立香港弦樂團以鼓勵本港音樂人才成為專業演奏家,她更於同年被委任為太平紳士。.

新!!: 2004年香港和姚珏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

孫中山紀念館(Dr.)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紀念館於2006年12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後1個月)正式開幕。.

新!!: 2004年香港和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存款保險

存款保險,或稱存款保障,為各地政府為了穩定金融秩序之安定,保障存款人權益、而成立的一種以針對銀行等金融業為加保人的保險制度。主要是當金融業發生擠兌或破產等危機時,對於存款戶提供一定額度的存款保障。.

新!!: 2004年香港和存款保險 · 查看更多 »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簡稱家暴,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行為,往往由于现实之亲属关系與利益的约束而出現一定程度的隐蔽性,以致於這類傷害行為被掩蓋或要求不得聲張外揚、家人以外之人亦常袖手旁觀,不願介入或協助。 家庭暴力的侵害行為可包括了實際攻擊、傷害、虐待等直接實施暴力或在精神上威脅家庭成員。其涉及的成員可以指:配偶、前配偶、雙親、子女和繼親帶來的孩子、有血緣關係家人、同居伴侶、殘疾者與照顧者、情侶關係。.

新!!: 2004年香港和家庭暴力 · 查看更多 »

容祖兒

容祖兒(英語:Joey Yung,1980年6月16日-),香港女歌手,曾十一次獲得香港叱咤樂壇流行榜「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十二次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及十四次獲得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最優秀流行女歌手」,至今已發行超過40張錄音室專輯,曾八度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演唱會,其世界巡迴演唱會總場次超過150場。 1999年憑出道作〈未知〉勇奪香港四大電子傳媒(下簡稱「四台」)頒獎禮的新人獎,首專《EP Joey》更停留在香港IFPI唱片銷量榜23星期,創下樂壇紀錄。 2003年憑成名作〈我的驕傲〉橫掃四台的歌曲獎及女歌手獎,躋身香港天后級女歌手之列;同年亦以〈我的驕傲〉的國語版〈揮着翅膀的女孩〉於華語樂壇嶄露頭角。 2005年起共七度囊括四台女歌手大獎,加上如〈痛愛〉、〈心淡〉、〈16號愛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正式奠定其天后地位。 2016年以補位歌手身份參加第四季《我是歌手》,進一步開拓其華語樂壇事業。.

新!!: 2004年香港和容祖兒 · 查看更多 »

安乐死

安乐死(Euthanasia,源自於εὐθανασία,「好的死亡」;εὖ為「好的」,θάνατος為「死亡」,此名稱與實際作法不斷地受到爭議)是一种给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无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为或措施,一般用于在个别患者出现了无法医治的长期显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对病人造成极大的负担,不愿再受病痛折磨而采取的了结生命的措施,经过医生和病人双方同意后进行,为减轻痛苦而进行的提前死亡。批評者認為此行為有「殺人」或「協助自殺」的嫌疑,然而这个理由显得颇为牵强,现已存在的「杀人」或「协助自杀」方式中有很多种方式执行难度并不比安乐死更大,却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死者的痛苦感受。但无可否认,安乐死确有可能会增加处于无尽痛苦之中的诸如病人、穷人或者其他生存压力过大人群的自杀倾向,因其主要作用正是为了使自身能够永久性的摆脱这样的痛苦之折磨。被安乐死是指在未经病人自身同意的情况下,由其亲属向医生申请或医生主观判断实行安乐死,违背死者本人意愿的死亡事件也会因之而发生。.

新!!: 2004年香港和安乐死 · 查看更多 »

安民

安民(),生于陕西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2004年香港和安民 · 查看更多 »

審計署 (香港)

審計署(英語:Audit Commission,AC)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的獨立部門,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部門之一,專責為政府的帳目核數,部門享有廣泛權力,可查閱政府部門的紀錄;要求任何公職人員解釋帳目,提供任何署長認為必需的資料;審計署署長是香港公職人員,根據《香港法例》第122章《核數條例》執行職務時,亦毋須聽命於任何人士或機構,署長職位由行政長官提名,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委任(根據《核數條例》第3條 ,主權移交前由香港總督委任)。現任審計署署長為孫德基,於2012年7月1日上任,成為第23任署長。 現時審計署署長每年向立法會主席呈交三份報告書,一份根據《核數條例》第12條的規定,每年要呈交一份政府帳目;以及兩份關乎衡工量值式審計結果。審計署署長報告書會由政府帳目委員會按照《核數條例》第12條和《立法會議事規則》第2501章第72條的規定,進行審議。.

新!!: 2004年香港和審計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寶珊道

寶珊道(Po Shan Road),是香港港島半山區的行車街道,以韋寶珊爵士命名,西端連接旭龢道60號旭龢消防局,近克頓道交界,東端(寶珊道30號)是行車的盡頭,為掘頭路,不過仍有兩條支路,一條通往聯邦花園的後門,另一條下山的行人道,通往聯邦花園正門,及干德道41號聯邦花園另一個住戶出口,近帝豪閣,即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對上。.

新!!: 2004年香港和寶珊道 · 查看更多 »

寶馬山雙屍案

寶馬山雙屍案是香港轟動一時的童黨謀殺事件,涉及一對英国籍情侶被打死及姦殺。.

新!!: 2004年香港和寶馬山雙屍案 · 查看更多 »

尤曾家麗

尤曾家麗(Carrie Yau,),本名曾家麗,現任香港職業訓練局執行幹事,前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前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及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 尤曾家麗夫婿尤迪桓是清末「四大寇」之一尢列曾孫。.

新!!: 2004年香港和尤曾家麗 · 查看更多 »

專欄作家

專欄作家是在報紙、雜誌、期刊中有專欄的作者。在市場主導經營的印刷媒體,若果佔有專欄(地盤)的作家,一般顯示他們受讀者歡迎的指標,名譽尤關。.

新!!: 2004年香港和專欄作家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2004年香港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站

尖沙咀站(Tsim Sha Tsui Station)為港鐵荃灣綫在九龍的車站,也是荃灣綫穿越維多利亞港至香港島前最後一個車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嘴彌敦道地底,於1979年12月16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尖沙咀站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東站,供乘客轉乘西鐵綫;但由於該系統為非收費區,乘客不能以一張單程車票在此站轉乘;若以八達通轉乘需要先出閘、後入閘。位於半島中心和海港城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新!!: 2004年香港和尖沙咀站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支線

| 尖沙咀支綫現在是港鐵西鐵綫一部分,全長1公里,由紅磡站沿梳士巴利道地底至尖東站的新路段組成。.

新!!: 2004年香港和尖沙咀支線 · 查看更多 »

山貝河

山貝河(Shan Pui River),又名山背河、元朗河或元朗瀝,是香港的一條河流,位於新界的元朗區。河流的源頭由大棠的九逕山山頭開始,海拔約380米,向北流往元朗市中心、元朗工業園、米埔、橫洲及甩洲等地,與錦田河匯合流進后海灣。山貝河幹流水平長度約14.3公里,流域面積約為29.2平方公里。在元朗市中心一段的人工河道,也俗稱為元朗大坑渠。.

新!!: 2004年香港和山貝河 · 查看更多 »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簡稱居屋計劃或HOS)是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之一,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房屋,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1982年第三期乙起)售予低收入市民;計劃內興建的房屋通稱居屋。.

新!!: 2004年香港和居者有其屋計劃 · 查看更多 »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广东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建于晚清时期,创始人为“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以及陈树人,也称“岭南三杰”。岭南画派为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以创新为宗旨。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岭南画派主张引进西洋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和创新作品。 第二代岭南画家以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为代表,无论在题材与技法上比起“二高一陈”又有新的突破,被誉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四大画家。岭南画派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岭南画派和京津画派、海上画派三足鼎立,是“现代中国画”的代表。.

新!!: 2004年香港和岭南画派 · 查看更多 »

左右大局

《左右大局》(The Tipping Point),是D100PBS台於星期一至五下午5時正至晚上8時正的時事烽煙節目。現時主持人為李慧玲、傑斯和余若薇。.

新!!: 2004年香港和左右大局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名称,指:.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MOFCO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商業經濟和貿易的组成部門。中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後,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將會融為一體,很難再繼續嚴格地區分內貿和外貿,因此2003年舉行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會議決定,把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內負責貿易的部門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合併成「商務部」,統一負責國內外經貿事務。設於北京市東長安街2號。.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通称国庆节、国庆,为纪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设立的节日,在每年的10月1日庆祝。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该节日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被訂為法定假日或者公眾假期,法定的国庆假日在中国大陆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据当年中秋节的日期调休为7天或8天连假;在香港,法定假日在1997年和1998年时曾为2天,后改为1天;在澳门为1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马叙伦因病委托委员许广平向会议提出“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会议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国庆节期间,全中国都會举行各种紀念活动,纪念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自2008年起,每逢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北面向天安门展示孙中山畫像,以示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纪念。世界各地華僑社區,均會舉辦慶典、巡遊、或升旗儀式等活動盛大慶祝國慶。.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策組

中央政策組(簡稱中策組,英語:Central Policy Unit),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於1989年成立,當時職能為負責審視特定政策議題,輔助當時布政司署的工作。1997年7月起,主要職能為向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 中策組於2018年4月1日改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央政策組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家主席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國國家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中國的政治及地理術語,最早源於清朝的「內地十八省」,現代則主要用來指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統治領土(港澳地区除外),與「中國大陸」的意思近似但不同。.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国内地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足球队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队,简称中国男足、国足,国际足联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称呼。最早代表中国的国家足球队可追溯至于1924年创建的中華足球聯合會,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1949年,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战败,中华民国国家足球队跟随国府迁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在1950年代初组建国家足球队,以中国国家足球队的名义代表中国大陆在国际上进行比赛。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各自拥有國際足球代表队,并且均为国际足联及亚洲足联的成员,分别以香港和澳门的名义参加国际赛事。 从1976年起,中国队参加亚洲杯足球赛,于1984年和2004年两度晉身决赛。2002年,中國队首次晉身世界杯决赛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晉級。.

新!!: 2004年香港和中国国家足球队 · 查看更多 »

中秋節

#重定向 中秋节.

新!!: 2004年香港和中秋節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2004年香港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政府總部

#重定向 律政中心.

新!!: 2004年香港和中環政府總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2004年香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2004年香港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Sino-British Joint Liaison Group)成立於1985年5月27日,是因應中英兩國政府磋商香港主權交接有關的事宜而產生的聯絡機構。該機構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其附件二的規定而成立。 聯合聯絡小組只是聯絡機構而不是權力機構,負責就《聯合聲明》實施進行磋商,討論政權交接事宜,並就有關事項交換情況並進行磋商。聯合聯絡小組的工作到2000年1月1日為止。小組成立後,共舉行了47次全體會議,其中18次在香港舉行,15次在英國倫敦舉行,14次在中國北京舉行。 聯合聯絡小組曾使用金鐘堅尼地道的舊英童學校作為辦公室。.

新!!: 2004年香港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 · 查看更多 »

常任秘書長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常任秘書長.

新!!: 2004年香港和常任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东莞市

东莞,簡稱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西临珠江口,与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名稱。 外省人构成东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约120万人。.

新!!: 2004年香港和东莞市 · 查看更多 »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新!!: 2004年香港和七一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2004年香港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万圣夜

万圣夜(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ning”的缩写,意為“萬聖節(諸聖節)的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晚慶祝。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盎格鲁-萨克森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万圣夜是諸聖節(All Saints' Day)的前夜。其英語名稱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諸聖節仍然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萬聖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西洋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與東亞的中元節與盂蘭節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類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诺卡(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夜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新!!: 2004年香港和万圣夜 · 查看更多 »

三三四學制

三三四學制是指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的教育制度,為全球多數國家所採用。與此相對的是「三二二三學制」,主要由英國、英聯邦國家、英國前殖民地採用。.

新!!: 2004年香港和三三四學制 · 查看更多 »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簡稱高中三改四或三改四,是香港的教育界於2009年9月開始實施的新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推行三三四學制,即:把過去源於英國的三二二三學制的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大學本科課程,改變為美國、加拿大、臺灣及中國大陸等國或地區所採用的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本科課程。另外,因應課程結構的轉變,政府亦推出各個新的科目,並聲稱此舉可以給予學生能夠報讀更多實用的課程,以及能更專注於學習及生活,而並非對考試技巧的操練。.

新!!: 2004年香港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 查看更多 »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search),是香港專門研究公共政策並在香港註冊的非牟利有限公司,於1990年底由一群香港親共人士創辦,並得到香港政府核准為公共性質慈善團體。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過往的理事會主席包括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現任總裁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張志剛。成員包括香港多名富豪,如李兆基、鄭裕彤、李澤鉅及郭炳聯等人。.

新!!: 2004年香港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新!!: 2004年香港和一国两制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2004年香港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新!!: 2004年香港和九廣鐵路 · 查看更多 »

九龍公園游泳池

九龍公園游泳池(英文:Kowloon Park Swimming Pool),是香港的一個公眾游泳池,位於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22號九龍公園之內,為油尖旺區兩個公眾游泳池之一,佔地3公頃,於1989年9月12日開放,是九龍區唯一適合舉辦大型或國際游泳賽事的地點。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為2009年東亞運動會賽場之一。.

新!!: 2004年香港和九龍公園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平安夜

平安夜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平安夜 · 查看更多 »

平等機會委員會

平等機會委員會(簡稱平機會;英文: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縮寫:EOC)是香港的獨立法定機構,於1996年(即:國際婦女年完結後)成立,負責執行《性別歧視條例》、《殘疾歧視條例》、《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及《種族歧視條例》,消除基於性別、婚姻狀況、懷孕、殘疾、情緒病、家庭崗位及種族而產生的歧視,以及性騷擾及基於殘疾與種族的騷擾及中傷行為,促進男女之間、傷健之間、不同種族人士、以及有否家庭崗位人士之間的平等機會。此外,平等機會委員會亦負責調查及調解投訴個案、推行教育及推廣工作、檢討法例和發出實務守則及指引。.

新!!: 2004年香港和平等機會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2004年香港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2004年香港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35年,该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实际上,聂耳仅写作了简单伴奏的主旋律谱,由贺绿汀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俄国犹太裔作曲家配器。该曲不久就成為中国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并被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翻唱,以此来声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目前,各类乐队演奏此曲以及为合唱伴奏时,大多依照李焕之为此曲写作、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經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定为该师军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田漢被批鬥,1968年受迫害致死,1975年被宣布為「叛徒」,被「永远开除党籍」,所以正式演奏改為「有曲無詞」;197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改用新词為「国歌」。1982年12月4日經第五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會議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原词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宪法。根据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名单,排名第一。.

新!!: 2004年香港和义勇军进行曲 · 查看更多 »

亞視

#重定向 亞洲電視.

新!!: 2004年香港和亞視 · 查看更多 »

亞視新聞

亞視新聞(ATV News)是前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新聞及公共事務部(ATV News and Public Affairs Division)製作的新聞類電視節目的統稱。其總部位處亞洲電視大埔廣播大樓,在灣仔電訊大廈設有直播室。另外,在北京及廣州設有新聞中心或記者站,會定期派出記者駐守。其官方口號為「亞視新聞 深入社群」。亞視新聞的主要競爭對手為無綫新聞。 亞洲電視的新聞和財經節目主要以粵語製作,每日於旗下中文頻道本港台及亞洲台播出,而以普通話及英語製作的新聞和財經節目則於旗下頻道國際台及亞洲台播出。 2016年2月6日起,由於員工連續兩個月被拖欠工資,亞視絕大部分員工已離職,所有自製新聞節目停播,此舉更違反牌照要求。同月20日,亞視恢復製作粵語新聞直至4月1日停播。 2016年4月2日起,亞視免費電視牌照屆滿,亞視新聞停播。新聞部資料室3名員工繼續獲臨時清盤人德勤聘用,處理新聞部影片。.

新!!: 2004年香港和亞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度假村

度假村(resort)是指一個用作休閒及娛樂用途的建築群,作為吸引遊客遊覽及停留之旅遊景點。度假村通常由一間獨公司營運,亦有集團合營例子。為了讓遊客充份享受假期,度假村內通常設有多項設施以應付客人的一切需要,包括餐飲、住宿酒店、體育設施、娛樂、購物以及賭場等等。 一些以度假村為主體的城鎮,又被稱為度假村城鎮。基本上,度假村一詞主要是用作區別於一些沒有提供其他度假村應有設備的酒店。但是,用作住宿的酒店亦是度假村的中樞部分。.

新!!: 2004年香港和度假村 · 查看更多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新!!: 2004年香港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查看更多 »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新!!: 2004年香港和人民币 · 查看更多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簡稱人大或人代会,现行法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定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现代宪政架构来讲,其应当属于国家核心立法机构(制度),“人大”也有常设“常委会”统领全会,形式上在大会会期以外代理全会的权力。.

新!!: 2004年香港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查看更多 »

仁安醫院

仁安醫院(Union Hospital),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富健街18號,是新界東首間私家醫院及香港第12間全科私家醫院,由恒基兆業集團策劃發展,於1994年6月22日投入服務,於1995年7月1日正式開幕。仁安醫院是香港少數提供急診服務的私家醫院。.

新!!: 2004年香港和仁安醫院 · 查看更多 »

廣府話

#重定向 广州话.

新!!: 2004年香港和廣府話 · 查看更多 »

廉政公署 (香港)

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縮寫:ICAC),簡稱「廉署」,於1974年2月15日根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現改名為《廉政公署條例》)成立,是獨立及直接向香港政府首長(香港主權移交前為香港總督,後為行政長官)負責的紀律部隊及執法機構,以肅貪倡廉為目標。主權移交前名叫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 廉政公署現僱有職員約一千三百多人,差不多全部以合約形式受聘,其中逾半數職員已在廉政公署服務超過十年。.

新!!: 2004年香港和廉政公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張超雄

張超雄博士(Dr.,),香港政治人物,現任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地方選區),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工黨副主席(外務)。張超雄於2004年至2008年出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由功能界別社會福利界代表選出)。.

新!!: 2004年香港和張超雄 · 查看更多 »

張栢芝

張--芝(英文名:Cecilia Cheung Pak-chi,,经常被寫為張柏芝,“--”是“柏”的异体字)。香港著名女演員及女歌手,擁有四分之一英國血統。。.

新!!: 2004年香港和張栢芝 · 查看更多 »

佐敦站

佐敦站(Jordan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的一個車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佐敦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地底,1979年12月16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雖然本站處於佐敦道附近而被命名為佐敦站,但本站所處的地區的正式名稱為官涌。就如香港其他地區一樣,都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很多香港人已經將此站周圍稱為佐敦,而非官涌。位處東角的銅鑼灣站和大角嘴的奧運站也有類似的「站名取代地名」情況。.

新!!: 2004年香港和佐敦站 · 查看更多 »

何厚鏵

何厚鏵(Edmund Ho Hau-wah,),廣州番禺人,生於澳門,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至二届行政長官,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新!!: 2004年香港和何厚鏵 · 查看更多 »

何偉途

何偉途(Ho Wai-to,),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九龍東候選人。已婚,有一个兒子。 何偉途在2016年5月6日在聯合醫院不敵肝癌病逝,終年57歲.

新!!: 2004年香港和何偉途 · 查看更多 »

何志平

何志平(Ho Chi Ping Patrick,)前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特首運轉強 三司一不穩〉。《文匯報》。2004年1月21日。,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現因涉嫌行賄而被美國政府起訴。.

新!!: 2004年香港和何志平 · 查看更多 »

何添

何添,香港銀行家及慈善家,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

新!!: 2004年香港和何添 · 查看更多 »

佛誕

佛誕,通常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等。 紀念的日期,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 而在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一些地區,將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湼槃於同一日紀念,稱卫塞节,日期訂為陽曆5月份的一個月圓之日(望日),常常是農曆的四月十五日。例如2014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衛塞節皆定於在5月13日(農曆四月十五)。北傳佛教則稱四月十五日為「佛吉祥日」或「佛顯日」,認為佛在出生七日時顯示祥瑞,而天龍八部皆奔來供養佛祖,屬於佛誕的餘緒,通常與佛誕合併慶祝,而不獨立慶祝。.

新!!: 2004年香港和佛誕 · 查看更多 »

徐子珊

徐子珊(英語:Kate Tsui,香港女演員、女歌手,前香港無線電視(TVB)合約女藝員。 2015年與TVB約滿後不再續約,並轉到珠寶設計方向發展。 徐子珊在2004年參選香港小姐,奪得2004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卸任後即備受無線力捧,並主力拍攝電視劇,在多套電視劇中擔任女主角,迅速成為TVB當家花旦,後曾被力捧為TVB「2010年代五大當家花旦」之一。 除了在視壇發展外,在2007年她亦向影壇發展,她在杜琪峰監製、游乃海導演的電影《跟蹤》中擔任女主角,並憑這部電影獲得2007年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最佳新人獎」金獎及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2009年簽約恆藝亞洲,在9月推出個人首張EP《Kiss Me Kate》,成為影視歌三棲藝人。.

新!!: 2004年香港和徐子珊 · 查看更多 »

復活節

復活節(Pascha),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最初定在猶太人逾越節當日或之後的星期日,但教會在4世紀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不用猶太曆,於是改定為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該節日乃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33年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蹟,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認為象徵重生與希望;不過現今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起源於基督教。.

新!!: 2004年香港和復活節 · 查看更多 »

俞琤

俞琤(),香港的電台工作者,為香港商業電台前副主席 。是香港的多才媒体创作人,也是香港的『金牌司儀』之一。 俞琤博学多才,与林燕妮、白韵琴、狄娜、施南生等一并被媒体称为香江才女。 俞琤1971年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中五畢業後,進入商業電台任唱片騎師,主持節目早晨老友記和年青人時間。之後與其他DJ組成六啤半,大受歡迎,升任監製。1982年7月離開商台,轉攻電影,曾於無綫電視任歌唱節目《勁歌金曲》司儀及歡樂今宵主持。1988年重返商業電台任董事兼總經理,進行名為「三二一起飛」的改革,包括創立叱咤樂壇流行榜等長壽節目、把電台轉為以本地音樂為主,和策劃多個創新的節目,及後擔任董事兼總裁。2000年起逐漸淡出商台管理,至2003年辭去商台總裁一職,但留任商台董事。 俞琤後曾在電訊盈科旗下盈科天馬動力擔任行政總裁,但無大成績。2004年發生鄭經翰及黃毓民封咪事件後,重新出掌商台,任董事局副主席至2015年底。俞琤重返商台後,揚言要將電台「變得理性」,開始整頓部份被指為「政治敏感」的節目。之後商台節目作風出現轉變,立場變得溫和,並以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代替風波裡的茶杯,但收聽率則出現下跌。她在2008年創立天比高創作伙伴。 2015年12月24日,於電台聖誕聯歡會上宣佈辭去商台副主席及董事之職,翌年元旦假期生效。.

新!!: 2004年香港和俞琤 · 查看更多 »

保險箱

保險箱(英語:safe deposit box,或稱 safety deposit box)--是一種保安設備,一般設於金庫、銀行或郵局的內部。保險箱儲存的不外乎貴重的寶石、貴金屬、貨幣,或重要的文件,如遺囑、物業契據。人們為了防盜、防火、防洪、防攻擊,或基於各種因素,而不選擇把它們置於家中。按照特定的協議,使用保險箱前,租用者須向銀行繳付費用,而保險箱只可用專用鑰匙、銀行的主密鑰、特有的簽署,或者一個夾雜各種性質的密碼開啟。另外,一些銀行使用人體辨識技術加強保安。 在小說作品中,保險箱多用作伏線,尤其是恐怖小說和推理小說。舉例,在《達文西密碼》、《臥底》和《神鬼認證》,有部分故事情節涉及保險箱的操控。 保险箱根据其主要功能可分为防盗保险箱、防火保险箱、防潮保险箱,防磁保险箱等等。依据不同的密码锁工作原理又可分为机械密码锁与电子密码锁等。机械密码锁性能比较稳定,但操作繁琐,适合公司或事业单位使用。电子密码锁操作方便,但使用期限难控制,适合个人使用。.

新!!: 2004年香港和保險箱 · 查看更多 »

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簡稱《信報》,於1973年創刊,是香港首份以財經新聞為主的中文報章,在香港甚具權威性,曾經被業界記者選舉為最有公信力的香港報章。《信報》上多個專欄甚為著名,包括林行止撰寫分析政經形勢的《林行止專欄》及股評人曹仁超撰寫的《投資者日記》等等。.

新!!: 2004年香港和信報財經新聞 · 查看更多 »

心繫家國

《心繫家國》是香港特區政府部門民政事務局轄下的公民教育委員會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共同成立的國民教育專責小組製作,是在主權移交中國後為加強香港人國民意識而製作的電視宣傳短片,以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音樂,在香港各大电视台主新闻时段之前播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當日,在香港各大电视台午間以主新闻时段之前播出兩次。).

新!!: 2004年香港和心繫家國 · 查看更多 »

忘不了

忘不了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忘不了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2004年香港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簡稱:晴朗;On a Clear Day)是香港商業電台於2004年10月4日起推出的晨早節目,用來取代《風波裡的茶杯》和《男上女下》。節目由商業一、二台分別播出不同版本。.

新!!: 2004年香港和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地區直選是指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地區作為選區分界,選出的議員議席部分。相對於功能界別,地區直選的議員由該區的登記選民投票產生,並由比例代表制 / 最大餘額方法選出議員。於2010年政改投票當中,政府提出地區直選增加5席並獲得通過,2012年起,地區直選議席將增至35席。 由1998年至今,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為五大選區: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一般而言,選區的議席數量將按當區人口決定。而2012年之地區直選分區,仍需要經過本地立法解決。 2012年增加的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雖由三百多萬選民投票選出,但提名權及參選權均限制於現任區議員,原功能組別選民亦不能投選超級區議員,選出的議員法律上是功能界別的議員,而非地區直選。.

新!!: 2004年香港和地區直選 · 查看更多 »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新!!: 2004年香港和北角 · 查看更多 »

包玉剛游泳池

包玉剛游泳池(Pao Yue Kong Swimming Pool )是香港一個公共游泳池,位於黃竹坑深灣道2號,為是香港島南區唯一一個公共游泳池。此泳池於1977年7月9日由香港市政局建成啟用,現交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游泳池的名字取自出資興建有「香港船王」之稱的包玉剛。.

新!!: 2004年香港和包玉剛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重定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新!!: 2004年香港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Hong Kong)成立於1950年,乃國際青年商會(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的附屬分會。 Category:香港組織.

新!!: 2004年香港和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 · 查看更多 »

喬曉陽

乔晓阳,前中國全國人大法律委员會主任委员、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西班牙語專業的喬曉陽與日語專業的李飞同為全國人大法律委员會裡少數外語專業出身的正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喬信明之子。.

新!!: 2004年香港和喬曉陽 · 查看更多 »

周一嶽

周一嶽(Dr.,),香港骨科醫生,於1992年出任伊利沙伯醫院行政總監,於2001年出任瑪麗醫院行政總監,於2002年出任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總監,於2004年10月接替辭任的楊永強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至2012年。卸任后,獲政府任命為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新!!: 2004年香港和周一嶽 · 查看更多 »

唐英年

唐英年(Henry Tang Ying-yen,),生於香港,籍貫江蘇無錫,香港商人,政治人物,前政務司司長(2007-2011)、財政司司長(2003-2007)。現時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新!!: 2004年香港和唐英年 · 查看更多 »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新!!: 2004年香港和冬至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2004年香港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重定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

新!!: 2004年香港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2004年香港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No.),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應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2004年香港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或公安部门,简称公安,作为术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其职能和“警察局”相近,但也行使部分非警务的行政许可和危机管理职能,如消防救援、特种行业管理等等。.

新!!: 2004年香港和公安机关 · 查看更多 »

公共小型巴士

公共小型巴士(簡稱公共小巴,又称小公共、小巴、粵語Van仔等)是指一些載客量比較少的大眾交通工具(公共汽車),一般載客量約8至19人不等。在城市中运营的公共小巴多为大巴的辅助,路线与大巴相同或与大巴互补。.

新!!: 2004年香港和公共小型巴士 · 查看更多 »

公共屋邨

#重定向 公營住宅.

新!!: 2004年香港和公共屋邨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事務局

公務員事務局(Civil Service Bureau,CS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公務員事務。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為羅智光。.

新!!: 2004年香港和公務員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公民投票

公民投票(referendum),簡稱公投,又稱複決、全民公決,由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全体人民投票决定某些问题,例如选择一个统治者或政府,是否与他国组成联邦或合成一个国家,决定国家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或废除等等。在公民投票中,主要是通过投票去确定某种政府形式或者某种行动的合法性,而不是去要求投票人在几个供选择的政权或者建议中去任选其一。.

新!!: 2004年香港和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狹義上指六四清場,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國共產黨派遣解放軍至北京天安門廣場对学生集会清场的行动;廣義上指八九民運,即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2個月的全國示威運動。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脏病猝逝,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便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在部分大學生主導下,原本单纯悼念的活動轉向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员貪腐、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结社自由等。期间,最多有一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示威。以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希望與示威群眾展開談判达成和解。 在5月中旬,學生發起激進絕食行動,促使中國各地四百多個城市陸續集結抗議,表態支持。一連串遊行後,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及國務院總理李鵬為首的强硬派決定以武力解決示威,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前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等多位中共元老亦支持出兵。5月20日,李鵬代表國務院宣布北京市實施戒嚴,並調動解放军三十萬兵力前往首都北京。最终解放军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并实施清场。 之後,中國共产党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和支持者,並鎮壓其他地区進行的抗議活動;還嚴格控制國內新聞媒體對事件之報導,並禁止外國記者將相關照片和採訪影像發送至國外。國際社會则譴責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武力驅離示威群眾,許多西方國家亦一度實施經濟制裁,並至今實行武器禁運。 六四事件導致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被免去所有職務,包括政治局常委胡啟立在內,許多同情抗議活动的中共官員也被降級或免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被提拔為新任黨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許多參與八九民運的人士則流亡海外,並被政府禁止返回中國大陸。這次風波後,中共党内强硬派抬头,改革開放政策停滞,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才重新恢復;原先在1980年代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等政治改革也暫止進行。中共中央机关报在运动中期譴責其為「反革命暴亂」,而今日六四事件在中國大陸仍為敏感話題被禁止討論或悼念,不過仍有許多人主張平反六四。由於中共拒絕提供更多事件資料,导致六四事件数据模糊,出现多种版本,單是死亡人數的估計便從百余人至上万人都有。.

新!!: 2004年香港和六四事件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2004年香港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元旦

元旦,也称為新年、公曆新年、陽曆新年、新曆新年或國曆新年,是指公历1月1日,也是世界多數国家的法定假日,放假日數則依各地民情而有所不同。.

新!!: 2004年香港和元旦 · 查看更多 »

先科國際

#重定向 瑞鑫國際.

新!!: 2004年香港和先科國際 · 查看更多 »

前綫 (1996年)

前綫(英文:The Frontier)是一個香港政治組織,成立於1996年8月26日,於2008年11月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和民主黨合併。.

新!!: 2004年香港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新!!: 2004年香港和国内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

新!!: 2004年香港和国际劳动节 · 查看更多 »

王凱駿

王凱駿(Keith Wong),原名王琪,於2004年參加無綫電視與英皇娛樂合辦的「2004英皇新秀歌唱大賽」奪得金咪大獎及2004無綫電視自辦的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季軍等而晉身樂壇。現為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歌手,亦為英皇娛樂台主播。原本於2005年推出專輯,歌曲已錄但專輯推出無限期擱置,終在2009年與另一英皇歌手扈佳榮推出合輯《優秀男聲》,圓其歌手夢。現時選擇放棄其歌唱事業,轉往音樂製作方面發展。.

新!!: 2004年香港和王凱駿 · 查看更多 »

王倩儀

王倩儀(Anissa Wong Sean-yee,),前任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常任秘書長兼環境保護署署長。.

新!!: 2004年香港和王倩儀 · 查看更多 »

王見秋

王見秋法官(),籍贯广东省台山市,前香港高等法院法官,前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新!!: 2004年香港和王見秋 · 查看更多 »

王振民

王振民,河南新密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5年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1993-1995年在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学习并进行研究工作、2000-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做傅爾布萊特計畫高访学者。2006年2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2011年入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新!!: 2004年香港和王振民 · 查看更多 »

灣鱷

湾鳄(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又名河口鱷、鹹水鱷、食人鱷、入江鱷,為23個鱷科物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

新!!: 2004年香港和灣鱷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多尔

威廉·理查·沙博·多爾爵士,CH, OBE, FRS(Sir William Richard Shaboe Doll,),英国科学家及流行病学家,與另一科學家奧斯汀·布拉德福德·希爾爵士一同被称为當代的「禁煙教父」。.

新!!: 2004年香港和理查德·多尔 · 查看更多 »

社會福利署

會福利署(簡稱社署;英文: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縮寫:SW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管理社會福利等事務。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為葉文娟。.

新!!: 2004年香港和社會福利署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新!!: 2004年香港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國家足球隊

#重定向 科威特國家男子足球隊.

新!!: 2004年香港和科威特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別稱端阳节、端日节、午日节、粽子節、天中節、五月节、五日節、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菖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江自盡,后在中国演化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與新年、中秋等节日同屬东亚文化圈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琉球、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新!!: 2004年香港和端午节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

#重定向 香港立法會#事務委員會.

新!!: 2004年香港和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香港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第三屆立法會於2004年9月12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及功能團體各選出30名,任期四年,由2004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於2004年10月6日經議員互選產生。.

新!!: 2004年香港和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

箕灣(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新!!: 2004年香港和筲箕灣 · 查看更多 »

等候英女皇發落

#重定向 等候女皇發落.

新!!: 2004年香港和等候英女皇發落 · 查看更多 »

简悦威

悦威(Yuet-Wai Kan,),香港出生的美籍华裔医学家、血液学家,首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荣休教授,曾担任主席。 简悦威是提出「限制性内切酶片断多态性跟踪人类基因变异」的第一人。.

新!!: 2004年香港和简悦威 · 查看更多 »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乐(Cantonese popular music、簡稱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主要是指產生於香港的本土音樂,同時也被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文化背景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铁塔凌云》(许冠杰曲、许冠文词、许冠杰唱)及《啼笑因緣》一曲(顧嘉煇曲、葉紹德詞、仙杜拉唱)所帶動,因此被视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东南亚國家和地區(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China Briefing Media.

新!!: 2004年香港和粵語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紅蟲

赤蟲是一種搖蚊科昆蟲的幼蟲,俗稱「紅筋蟲」。搖蚊科屬雙翅目,同屬雙翅目的昆蟲包括家蠅及蚊子。這類昆蟲屬完全變態的昆蟲,其生命周期分卵、幼蟲、蛹及成蟲四部分。搖蚊幼蟲大多是水棲的。由於其血液中含有血紅素,所以全身呈紅色。不過,也有些品種呈綠色或黃色。 蟲餌或魚餌,用作釣石九公或者林哥等的小魚,餵魚.

新!!: 2004年香港和紅蟲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公園

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Victoria Park)是香港面積第二大及香港島面積最大的公園,位於灣仔區天后興發街1號;鄰近港鐵天后站,佔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綫。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中秋節晚會和年宵市場和花市等;同時亦為每年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地點、2003年至今每年七一大遊行的起點,以及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的主要場地。.

新!!: 2004年香港和維多利亞公園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新!!: 2004年香港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是香港悼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死難者的年度活動,1990年6月4日起每年由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舉辦,於維多利亞公園的硬地足球場舉行。該晚會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六四事件悼念活動,每年參加人數均在數萬人。.

新!!: 2004年香港和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 查看更多 »

維港巨星匯

維港巨星匯(Harbour Fest)是香港於2003年經歷SARS疫症後,由香港美國商會建議主辦,香港特區政府撥款1億港元舉辦的大型表演活動,包括香港及外地多位歌手及樂隊演出多場演唱會。巨星匯於2003年10月中至11月初,在香港島金鐘添馬艦露天場地舉行,唯因入場人次未如理想及政府經費的使用問題,引來輿論批評。政府其後需成立獨立小組調查事件,香港立法會亦曾為此進行聆訊。.

新!!: 2004年香港和維港巨星匯 · 查看更多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重定向 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新!!: 2004年香港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 查看更多 »

編劇

编劇又稱編劇家、腳本家,是通過文字創作出劇本的作者,其往往是電影、電視劇集的故事源頭。 以舞台演出之編劇可稱為劇作家,乃因舞台劇台詞字句必須精心雕琢,不能像電視電影台詞那般白話,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亞、唐滌生、曹禺等。.

新!!: 2004年香港和編劇 · 查看更多 »

美孚

美孚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美孚 · 查看更多 »

美国参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國的立法机构──美國國會的兩院之一,另一院為眾議院。 參議院的組成和權力建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美國每一州於聯邦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所以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為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议长,但無參議員資格;且除非是為了在表決平手時打破僵局,否則不得投票。 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而任期較长,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置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憲法明列總統在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採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 兩院制的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狄克協議所得的結果。依該協議,各州在眾議院中的代表權以人口為基礎,但在參議院中具均等代表權。憲法規定法律之制定須經兩院通過。參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較眾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更為重要,使得參議院(上議院)所負的責任較眾議院(下議院)更廣泛,亦更具政治影響力。 參議院承襲古羅馬元老院之名,其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北部。眾議院的建築物則分佈在國會山莊南部,詳見。.

新!!: 2004年香港和美国参议院 · 查看更多 »

羅大佑

羅大佑(,Lo Da-Yu),出生于臺灣台北市,台灣客家人,祖籍廣東梅縣,台灣知名男歌手、填詞人、作曲人、編曲、作家,有「华语流行樂教父」之稱。曾創作並演唱《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的孤兒》、《野百合也有春天》、《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明天會更好》等國語、台語、粵語膾炙人口的歌曲,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

新!!: 2004年香港和羅大佑 · 查看更多 »

羅富國教育學院

羅富國教育學院(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1939年創立,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現已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該學院為香港第一間專門培訓教師的院校,原定名為香港師資學院,之後才以提倡設立該院的當時的香港總督羅富國命名,並以羅富國的家族徽章作為校徽。.

新!!: 2004年香港和羅富國教育學院 · 查看更多 »

申訴專員公署

申訴專員公署(Office of the Ombudsman),前稱行政事務申訴專員公署,於1989年成立,是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負責的獨立法定機構,監察香港政府運作,處理及解決因為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行政失當引起的不滿和問題,申訴專員由行政長官委任。 預防投訴是申訴專員公署職責,關乎政府執行公權力時的尊嚴,這個職責對政府執行政策尤其重要。為防止市民濫用投訴機制,在特別情況下,申訴專員公署更會在拒絕受理市民投訴的同時,警告投訴人切勿作出無理投訴。.

新!!: 2004年香港和申訴專員公署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圓規 (2004年)

熱帶風暴圓規(Tropical Storm Kompasu,國際編號:04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ulian)為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圓規」一名由日本提供(コンパス),意指-圓規-星座。.

新!!: 2004年香港和熱帶風暴圓規 (2004年) · 查看更多 »

盧維思

盧維思(Michael Rowse,),英國裔香港人,退休香港公務員,前投資推廣署署長。.

新!!: 2004年香港和盧維思 · 查看更多 »

节礼日

节礼日(英語:Boxing Day)是英國與大多英聯邦國家在12月26日(聖誕節翌日)慶祝的公眾假期。.

新!!: 2004年香港和节礼日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2004年香港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選舉委員會

选举委员会是负责本国(地區)选举事务的政府機構。.

新!!: 2004年香港和選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新!!: 2004年香港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鏞記酒家

鏞記(全名:鏞記酒家,英文:)是香港知名食肆,以炭燒燒鵝馳名,店址位於中環威靈頓街,其分店位於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新!!: 2004年香港和鏞記酒家 · 查看更多 »

領匯

#重定向 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新!!: 2004年香港和領匯 · 查看更多 »

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重定向 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新!!: 2004年香港和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 查看更多 »

衞生署 (香港)

衞生署(Department of Health;縮寫:DH)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專責執行政府的健康護理政策。.

新!!: 2004年香港和衞生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衞生防護中心

衞生防護中心(英文: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縮寫:CHP)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衞生署屬下的流行病防護中心,於2004年6月1日正式成立,負責加強香港市民對香港預防及控制各種流行疾病,包括傳染病的認識,並會調查各種流行疾病感染個案,監察疾病通報情況,以及與其他國家交換有關疾病感染個案情況。現任衞生防護中心總監為黃加慶醫生,顧問醫生為張竹君醫生。.

新!!: 2004年香港和衞生防護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長官辦公室

行政長官辦公室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行政長官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行政會議

#重定向 行政局.

新!!: 2004年香港和行政會議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簡稱衞福局;英文:Health, Welfare and Food Bureau,縮寫:HWF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的環境衛生、醫療、社會福利及食物安全。該部門成立於2002年7月1日,首長為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英語:Secretary for Health, Welfare and Food)。2007年7月1日決策局改組後,食物衛生及社會福利事務分別改由食物及衞生局與勞工及福利局負責。.

新!!: 2004年香港和衛生福利及食物局 · 查看更多 »

袁志偉 (記者)

袁志偉(Keith Yuen Chi Wai,),綽號花仔、袁花,香港出生,曾經擔任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主播及記者,現時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新聞及資訊部),立場親中。.

新!!: 2004年香港和袁志偉 (記者) · 查看更多 »

風波裡的茶杯

《風波裏的茶杯》是香港一個電台政治評論烽煙節目,於1994年至2004年10月1日在香港商業電台廣播,於2012年5月15日在香港數碼電台恢復廣播;及至2012年年底發生香港數碼廣播停播風波,節目再改於網上電台D100播出。 在商台廣播期間,一直是十大全港收聽率最高的節目之一,兩個時期的主持人均為鄭經翰及林旭華,節目監製為勞浩榮。在商台時期的節目口號是「聽市民心聲,講公道說話,挖事件真相,以全面行動揭示社會不平現象」;在數碼廣播復播後到現在於D100廣播,則使用「風波再現,還聲於民」口號。早年報幕為名主持顏聯武,顏聯武離開商台後由節目監製勞浩榮擔任報幕,而節目復播後的報幕仍為勞浩榮。 由於能迎合當時市民普遍對香港特區政府不滿的訴求,節目受到各階層的支持。如1990年代末期,曾揭發市政總署多宗醜聞,最終使署長鍾麗幗下台;2003年SARS事件期間,節目主動揭發醫療危機,並聯同富商巨賈「一人一個橙」運動,又鼓勵公眾參與七一遊行,使鄭經翰獲「十點前特首」之稱號。 節目另一個特別之處是鄭經翰不時會與林旭華頂嘴。.

新!!: 2004年香港和風波裡的茶杯 · 查看更多 »

颱風康森 (2004年)

颱風康森(Typhoon Conson,國際編號:04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rank)為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康森」一名由越南提供,意思為古蹟。.

新!!: 2004年香港和颱風康森 (200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艾利 (2004年)

颱風艾利(Typhoon Aere,國際編號:04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arce)為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艾利」一名由美國提供,是馬紹爾語風暴之意。.

新!!: 2004年香港和颱風艾利 (2004年) · 查看更多 »

食物環境衞生署

食物環境衞生署(簡稱食環署,英文: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縮寫:FEH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確保香港的食物安全,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及衛生的環境。現任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為劉利群。.

新!!: 2004年香港和食物環境衞生署 · 查看更多 »

製作人

製作人或監製(producer)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製作人 · 查看更多 »

補地價

補地價是地產發展項目常見的名詞,是一塊土地原先價值與現在價值之差額,土地使用者付給土地最終業主的補償金額。.

新!!: 2004年香港和補地價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英文: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為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布的大型發展計劃,在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西九龍最南端,由填海所形成的約40公頃土地,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廣東道伸延至西區海底隧道入口一帶,北至柯士甸道)為集結了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主要場地,核心設施包括劇院、博物館、演藝場館、劇場及廣場等,旨意提高香港文化的水平及世界地位。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2005年,計劃被修改,計劃中的地產及文化設施項目分開。2006年2月,在香港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香港政府宣佈放棄原有發展的框架,不再堅持興建天篷,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新!!: 2004年香港和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 查看更多 »

親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新!!: 2004年香港和親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馬力 (民建聯主席)

力(),祖籍福建廈門,生於广东廣州,生前擔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建聯主席。 馬力畢業於培僑中學、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聯合書院),曾任培僑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教師、《香港商報》副社長。.

新!!: 2004年香港和馬力 (民建聯主席) · 查看更多 »

馬家輝

家輝(),生於香港,长于灣仔,父為資深報人馬松柏,曾任广告方案、杂志记者、报社编辑、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亦為台灣問題研究員;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亦為台灣及香港報刊專欄作家,並有多本著作結集出版。其偶像為李敖、與梁文道、繆雨、胡菊人等。.

新!!: 2004年香港和馬家輝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綫

鞍山綫(Ma On Shan Line,前稱馬鞍山鐵路,Ma On Shan Rail),簡稱馬鐵,是港鐵營運的香港鐵路綫之一,連接新界沙田區的大圍站和烏溪沙站,主要服務沙田城門河東和馬鞍山。其中大圍站是與東鐵綫交匯的轉車站;在港鐵路綫圖中以啡色代表。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

新!!: 2004年香港和馬鞍山綫 · 查看更多 »

馮華健

馮華健,香港資深大律師,1994年至1998年出任律政司法律政策專員,1997年首任律政專員。2002年至2008年任廣播事務管理局主席。 馮華健多次在重大訴訟中代表香港政府,包括1998年指立法會議事規則違反《基本法》;2004年在領匯事件中代表房屋委員會。 2009年他參與在電盈私有化一案中代表小股東,成功阻止電盈私有化。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2004年香港和馮華健 · 查看更多 »

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縮寫:IPO),又名股票市场启动,是公开上市集資的一种类型。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司首次将它的股票卖给一般公众(可分為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公司从机构投资人那里接收的价格即为首次公开募股的价格)。私人公司通过这个过程会转化为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通常被公司用来募集资金,尽可能地将早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货币化,資本化,同时让公司的股份(股票)在交易所公开、自由地買賣。出售股份的公司没有义务向公众投资者偿还资本。首次公开募股之后,公司的股份会在公开市场上自由交易,资金也仅仅在公众投资者之间流通。尽管首次公开募股可以提供很多有利条件,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代价就是公募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公开某些公司內部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可能对竞争对手有利,或者给购买者们造成困难。 需要向潜在购买者公开的具体信息会列在一份名为招股書的冗长的文件上。大多数公司在着手开展首次公开募股时,会需要投资银行以担保人的资格进行协助。担保人需提供包括帮助准确评估公司股票的价值(股价)和帮助建立股票公众市场(首次售卖)等相关服务。类似荷兰式拍卖等的替代公募方式也已被探索开发出来。就市场大小和公众参与度而言,运用此方式最著名的案例数谷歌的首次公开募股。.

新!!: 2004年香港和首次公开募股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

#重定向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基本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Ten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Selection)由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Hong Kong)於1970年創辦。其主要目的是表揚在工作上有卓越表現,及對社會作出貢獻,年齡介乎21至40之間的香港青年,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及激勵青年於個人事業及公眾服務方面銳意進取。.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球場

香港大球場(Hong Kong Stadium;香港人俗稱為「埔頭」或者簡稱為「大球場」)前身為政府大球場(Government Stadium),是香港最高質素的球場,位於香港香港島掃桿埔東院道55號,於1955年啟用,行政上屬灣仔區,於1994年3月重建完成及啟用,可以容納40,000名觀眾,是香港現時最大的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1956年亞洲盃足球賽、1995年皇朝盃、賀歲盃、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決賽及巴克萊英超亞洲盃等大型足球賽事都在此處舉行,2009年東亞運動會七人欖球比賽及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亦在此處舉行,現為港超聯球隊香港飛馬主場。而香港代表隊而會於此球場作賽。.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大球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簡稱存保會)(英文 Hong Kong Deposit Protection Board)香港的法定機構,專門管理香港存款保障計劃,於2004年7月根據《存款保障計劃條例》(第581章)第3條成立。該會的現任主席是陳黃穗女士,而總裁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李令翔。 存款保障計劃已於2006年9月25日正式實施。.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姐競選

香港小姐競選(Miss Hong Kong Pageant,簡稱港姐)是香港大型的選美活動,於1946年6月23日首次舉行,由「香港中華業餘泳團」和「英國空軍俱樂部」主辦,但實際上的主辦者則是後來成立的香港麗池花園夜總會的老闆李裁法,在北角麗池游泳場(之後改建成麗池花園夜總會)舉辦。首三屆的「香港小姐」分別由李蘭、吳丹鳳及司馬音勝出,並於勝出後成為粵語片的明星;而1952年「香港小姐」的冠軍但茱迪,更代表香港參選「環球小姐」,成為首個參與「環球小姐」的華人,更獲得殿軍。直至1973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選舉。而在1973年的過渡期更出現兩位香港小姐,分別是「香港東方之珠選美會」選出的狄波拉和無綫電視選出的孫泳恩。.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小姐競選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工會聯合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缩写为HKFTU),簡稱工聯會,成立於1948年,前稱「港九工會聯合會」,是香港的傳統亲共工會,也是一個政治組織,在香港立法會佔有席位。.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工會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滙豐)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滙豐集團的創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銀行,也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银行,以及港幣的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另外兩家是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總部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滙豐總行大厦,現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設立約700間分行及辦事處。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營業收益總額2552.33億港元,稅前利潤增加13%至1,156.19億港元(2016年為1,027.07億港元)股東應佔利潤增加13%至885.3億港元(2016年為786.46億港元)資產總值上升5%至79,430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75,490億港元)負債71903.60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68698.16億港元)股東權益總額6964.8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6280.06億港元).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 查看更多 »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Hong Kong Alliance in Support of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f China),簡稱支聯會或港支聯, 是香港的泛民主派政治組織,於1989年5月21日在香港支持當時中國民主運動的「百萬人愛國民主大遊行」中成立。.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年報

《香港年報》(英文:Hong Kong Yearbook),是香港政府的年度出版物,由政府新聞處發行,回顧香港在過去一年在各方面的發展。自1946年發行至今,每年第三季發行。 《香港年報》總括了每年的香港大事宜,包括政制及行政、法律制度、經濟、金融財務、工商業、就業、教育、衛生、社會福利、房屋、運輸、環境、公共秩序、宗教和風俗及歷史等。每年均有中文及英文版本。2005年版本開始可以於香港政府書店發售。 由於香港年報是官方刊物,內容大部分反映官方的立場與觀點,因此坊間亦有發行非官方年鑑,比較重要的有《華僑年鑑》及《香港大趨勢》。.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年報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查史美倫,行政总裁为李小加。.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香港五隧一橋

香港五隧一橋有限公司(Hong Kong Link 2004 Limited)是一間由香港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是「五隧一橋」債券及票據的發行人。 2004年,香港五隧一橋發行60億港元的債券,其中零售債券分為三年期、五年期及七年期(目前已過期)。香港五隧一橋的債券是由隧橋費收入債券支持。隧橋費收入債券代表著收取相當於香港五隧一橋隧橋費收入淨額的權利。有關債券亦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三年期、五年期及七年期零售債券上市編號分別是2586、2587及2588。 五隧一橋指五條香港隧道及一條香港跨海大橋,包括有.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五隧一橋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現稱港鐵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7條路線,全長91.0公里香港年報2006 - ,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地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縮寫:--HKIFF--),或稱香港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7年起開始舉辦,於2016年踏入40週年。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一項競賽性影展,每年多數在復活節期間舉行。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的舞台。香港國際電影節除了讓市民大眾能親身觀賞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作品,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一個亞洲的電影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中國及亞洲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每年均有來自50多個國家、數百部電影參展,表彰亞洲電影業的精英,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者、電影製作人及觀眾聚首一堂,推廣最新作品,欣賞出色電影;同時也有助於振興香港電影業,增進各地電影文化的交流融匯。另一方面,每年電影節亦會吸引全球大量媒體到場採訪,為大中華以至亞洲區重要的電影發表平台。.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國際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傳媒

香港傳媒根據《香港基本法》享有充分言論自由。隨着資訊發達和良好的新聞自由環境,加上傳統印刷及電子傳媒均對外開放,香港中、英文及其他語言傳媒事業均發展蓬勃。截至2010年7月31日,香港傳播媒介除有47份日報和652份期刊(當中包括多份電子報章),還有兩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三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17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家政府電台以及兩家商營電台。 香港電訊業科技發達,加上國際社會對香港事務十分關注,因此吸引了不少國際通訊社、行銷全球的報章和海外廣播公司,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辦事處;多份區域刊物亦在香港印刷和發行。.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傳媒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49章《》規定的每年17日(本條目所有公眾假期日數,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規定的每年12日。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日數不同外,適用對象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的規定放假,其僱員可享每年17日公眾假期。如非上述機構,則只須根據《僱傭條例》規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僅得每年12日法定假日,但亦有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17日假期,下文將有詳盡介紹。另有部份機構是全年運作,不論是根據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亦未必會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當日放假,或會以個別僱員輪流另日補假的方式放假。.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是香港的財經報章,由主席馮紹波、董事總經理麥華章及執行董事石鏡泉等於1988年創刊,以「知識為本、與時並進」為方針,為全港第一的財經報章。《香港經濟日報》致力為工商界、行政人員、投資者及專業人士提供及時貼身的新聞及市場資訊與分析。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8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香港經濟日報》為香港主要的財經報章,編採角度及報道手法專業,是一份以財經為主的綜合性報章,主要報道要聞、財經及社評、社會、政治、中國及商業新聞、投資理財及地產、行政人員及生活副刊。為報道中國政經消息,《香港經濟日報》在北京設有記者站。《香港經濟日報》內容以中產及專業人士為對象,亦是香港部分中學指定予學生訂閱的報章之一。.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經濟日報 · 查看更多 »

香港終審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終審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律政司司長(Secretary of Justice,缩写作 S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三位司長級官員之一,主管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專門負責香港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所有刑事檢控,並負有對香港所有罪案進行檢控的最終責任、草擬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等;亦負責擔任法律改革委員會主席。 香港律政司之職能,如外國之檢察機關,司長亦等同檢察總長一樣。 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律政司司長是三位能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任的政府官員之一,在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之後。.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簡稱香港特區籌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成立,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香港特區籌委會組成人員名單。1996年1月26日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1997年7月11日結束工作,其間共召開了10次全體會議。籌委會的職責是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主要包括組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籌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及統籌、協調、推動慶祝香港主權移交的有關活動等。.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英文:Chief Executive's Office,CE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直屬的辦公部門。行政長官取其「特區首長」之意簡稱「特首」,辦公室又簡稱特首辦。行政長官辦公室的地點是由行政長官選定,現位於香港中環添馬添華道1號,即行政長官辦公室大樓內。.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財政司司長(Financial Secretary,簡稱FS;香港人俗稱「財神爺 / 財爺」)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專責總覽財金政策的官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負責;其支援部門為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任命。 財政司司長的職責主要是與有關的決策局局長合作,督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及科技局和發展局的政策範疇的政策制定和實施。財政司司長是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同監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財政司司長也是三位可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理其職務的官員之一,位列政務司司長之後;至於財政司司長休假時,通常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署任。.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Establishment Day)又被稱為香港回歸紀念日,為每年7月1日,為紀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設立的紀念日。.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簡稱港区人大代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参与全国人大会议,港区人大佔全国人大代表的百分之1.2。 根據《香港基本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均須為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他們的另一職責是參與選舉行政長官(見選舉委員會)。目前每屆港區人大代表成員由上屆港區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及選舉委員會成員中的中國公民,根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訂立的當屆選舉辦法選出。 第一至八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由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直接委任香港人成員出任(見歷史)。.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等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

#重定向 香港警務處.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警察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英語: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簡稱:賽馬會、馬會或HKJC,於1960年至1996年年間稱為: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英語:The Royal Hong Kong Jockey Club),於1884年成立,是香港一家非牟利保證有限公司,負責提供賽馬運動、體育運動及博彩娛樂,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香港賽馬會由香港政府批准,獨家經營香港賽馬、六合彩及海外體育運動賽事(現今祇有賽馬及足球兩項)博彩。 香港賽馬會是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於2015/16年度盈餘合共2,027億港元,繳交260.9億港元稅款,約佔稅務局總稅收的6.6%。賽馬會也是香港最大的僱主之一,聘用約4,400名全職及20,000名兼職員工。此外,賽馬會為香港最大的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於2014/15年度,其慈善捐款為38.7億港元。.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賽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賀歲煙花匯演

香港新春賀歲煙花匯演是香港每年農曆新年的賀歲節目之一,由1982年1月26日起,於每年的農曆年初二晚上於維多利亞港上空舉行。但在2018年,由於大埔公路雙層巴士翻側事故致多人死傷,為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及顧及社會大眾情緒,該年度賀歲煙花匯演停辦及2019年年初二復辦。.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賀歲煙花匯演 · 查看更多 »

香港足球代表隊

香港足球代表隊(香港足球代表隊)是香港的官方男子足球代表隊,通常簡稱為「香港隊」、「港隊」,由香港足球總會負責管轄,並代表香港參加大型國際性足球賽事,包括世界盃足球賽,亞洲盃足球賽及東亞盃。 香港至今仍未參加過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週,由1974年世界盃外圍賽首次參加,直至2018年世界盃,連續十二次參加世界盃外圍賽都無法取得決賽週席位。香港曾經參與過四次亞洲盃足球賽決賽週,其中1956年首屆賽事是以東道主身份出席,並取得季軍的成績;1964年第三屆亞洲盃香港取得殿軍成績。香港在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決賽,擊敗日本贏得首項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男子足球賽事的冠軍。.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足球代表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興業

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英文:HKR International Limited)()是一家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上市公司,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公司最早可溯源至1973年成立的香港興業有限公司。1977年,查濟民購入擁有香港大嶼山愉景灣的香港興業有限公司,開始發展地產業務。經過重組後,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於1989年成立,並於1989年5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香港興業國際亦是恆生環球綜合指數、恆生綜合指數及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份股之一。除香港外,於中國內地、亞洲多個國家亦有業務,涵蓋房地產、物業管理、建築、酒店營運、服務式住宅、醫療保健等。.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興業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創辦於1973年,是每年一度薈萃世界各地藝術團體之盛事。藝術節於每年2、3月期間舉行,並成為了香港文化生活及表演藝術的焦點及推動者。每年8月會先預告來屆的精彩節目,並會於10月至12月公佈並進行所有節目的門票預售。 藝術節節目涵蓋包括古典音樂、中國音樂、世界音樂、歌劇、戲曲、戲劇及舞蹈。國際演藝名家,包括芭托莉、卡里拉斯、馬友友、格拉斯、馬素爾、沙爾、巴里殊尼哥夫、紀蓮、史柏西、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樂團及合唱團、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紐約市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雲門舞集、星躍馬術奇藝坊、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莫斯科藝術劇院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都曾經參與藝術節的演出。 香港藝術節積極推介本地演藝人才和新晉藝術家,並委約及製作多套全新戲劇、室內歌劇和當代舞蹈作品,甚或出版新作劇本,不少作品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 香港藝術節大力投資下一代的藝術教育。「青少年之友」外展計劃成立23年來,已為約700,000位本地中學生及大專生提供藝術體驗活動。藝術節每年亦通過 「學生票捐助計劃」提供近9,000張半價學生票。 香港藝術節每年主辦逾百項深入社區的「加料節目」,例如示範講座、大師班、工作坊、座談會、後台參觀、展覽、藝人談、導賞團等,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接觸。 藝術節是一所非牟利機構,約三成經費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的撥款,約四成來自票房收入,而餘下約三成則來自各大企業、熱心人士和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受捐款。.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藝術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簡稱金管局;英文: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縮寫:HKMA)是獨立於香港政府運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於1993年4月1日成立,由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負責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銀行、貨幣管理,直接向財政司司長負責。其關連機構包括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研究中心、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及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現任金融管理專員(通稱總裁))陳德霖。.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金融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電影界一個重要獎項,為亚洲地区重要电影獎項之一。秉承「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產片』(香港電影)」的信念,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香港文化代表風靡全球,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成爲華語電影指標之一。.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建築

香港歷史建築,可泛指香港具有一定歷史的建築物,多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興建,除了富悠久歷史的寺廟、教堂及祠堂外,還有一些政府建築,如:水塘建築、軍營、官員官邸等。這些建築保留了不少早年香港居民的生活情況及信仰等,而由於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不少建築亦因而保留了殖民地時代的西方建築風格,一些更是中西合璧,成為香港獨有的特色建築。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亦有一套香港歷史建築的評級標準,以方便對最具價值的古蹟、建築物及文物進行保護。歷史建築一般先由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然後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早期的香港歷史建築名單並不向外公開,一直只供政府內部參考,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稱是由於內容敏感,當中涉及私人物業,評級會對物業造成影響。至2007年1月9日,名單已開始逐步公開。 政府又考慮不斷開放一些香港歷史建築讓市民參觀,如有意將一級歷史建築西環濾水廠宿舍改作環境保護中心及將鰂魚涌林邊屋改作郊野公園中心,日後將對外開放。.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歷史建築 · 查看更多 »

香港殯儀館

香港殯儀館(英語:Hong Kong Funeral Home),俗稱香港大酒店,是香港首間兼香港島目前唯一的殯儀館,座落於鰂魚涌英皇道與渣華道交界。香港殯儀館於1930年代初在灣仔道216號創立,初時屬簡陋竹棚搭建,及後改建為水泥建築物。1950年被有「殯儀大王」之稱的蕭明收購,因政府需要發展灣仔,1950至60年代殯儀館陸續結業或遷出灣仔,1963年8月蕭明以200萬港元投得鰂魚涌新館地皮,並於1964年正式動工,至1966年9月5日遷往新建成的鰂魚涌現址,灣仔原址則經營多一年至1967年才拆卸,其後改建為籃球場及休憩處。香港殯儀館收費較高,但交通方便,且不少名人富豪均居於港島區,所以成為城中名人富豪之喪禮首選。.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殯儀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

本表列出於1945年8月31日或者以後存有紀錄中的殉職香港警隊警務人員,名單依照各人逝世日期排序。 截至2018年,有紀錄的殉職人員共299位,最近一位殉職的警務人員為交通警員林海雲,於2018年3月22日在東九龍走廊完成調查一宗交通意外,收拾裝備並準備離開期間,被一輛貨車撞斃,然後再撞到一輛警察客貨車。 每年在香港警察總部舉行的警隊紀念日以悼念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及歷年殉職的警務人員。.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有線電視

香港有線電視(前稱九倉有線電視,Wharf Cable Television),是一間香港的收費電視。於1993年10月31日啟播,是由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Hong Kong Cable Television Limited)營運,獲得香港政府批准約達12年的專營權(其後獲批延續12年)。 有線電視播放的電視頻道現達134條,曾為全港電視台之冠,然而這個紀錄於2006年5月10日在now寬頻電視和無綫網絡電視的合作下打破。現在有線電視擁有多條自製24小時播放的頻道,提供新聞、娛樂和體育節目。 現時有線電視的主打頻道均以香港粵語播放,包括有線第1台、有線新聞台、有線重點新聞台、有線財經資訊台、有線兒童台、有線娛樂台、有線劇集台、有線18台、有線電影一台、有線經典電影台、有線HMC、有線Cine P.、有線體育台、有線體育2台、有線Sports Plus、有線球彩台、有線賠率台。另有多條外購的娛樂、紀實、體育、國際新聞頻道等等,使用國語及英語等語言播放。 有線電視最高峰時曾有100萬用戶,現時客戶人數達90多萬用戶(2017年),按年再跌5.08%,相對now寬頻電視,有缐電視用戶人數明顯下降。.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有線電視 · 查看更多 »

香港房屋委員會

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英文: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根據《房屋條例》成立獨立的法定組織,負責執行其決策的則為屬於政府部門的房屋署。香港房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策劃、興建及管理香港的出租公共房屋,亦負責興建出售房屋(居者有其屋計劃)。房屋署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並為運輸及房屋局提供支援,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 房委會現任主席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兼任,其餘決策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房委會單位現時容納超過200萬人,目前有 179 個公共屋邨、逾 76 萬個租住單位。 截止2011年3月底,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初步現金和投資結餘達逾696.87億港元,而截至2011年底則擁有330.13億港元存款。.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星光大道

#重定向 星光大道 (香港).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星光大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新移民

香港新移民,又稱新來港人士,現泛指在1980年代抵壘政策結束,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後,或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到香港定居的新移民,當中大部份途徑包括單程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值得注意的是,新移民多指從中國內地來港的新移民,而移居香港、在香港居住的港人第二代(外國出生及成長)、居港白人、非華裔少數族裔及家傭不會被稱作新移民。.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新移民 · 查看更多 »

香港新春花車巡遊

香港新春花車巡遊,為由香港旅遊發展局於1996年起每年農曆大年初一所舉辦的一個賀歲花車巡遊節目,為香港市民及海內外遊客送上新春的歡樂。.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新春花車巡遊 · 查看更多 »

香港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Policy address),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所發表的報告,每年發表一次。 在英治時代,香港總督定期向香港立法局宣讀施政報告。由於立法局的年度會期在每年10月開始,所以港督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會在10月立法局復會的第一日。 最初的港督施政報告源自英女王的「」。六七暴動後,港督麥理浩首次於1972年10月18日在立法局解釋施政,直至1976年定名為「Address by the Governor」。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64條要求香港政府「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所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香港行政長官依照舊例,在每年10月立法會復會時宣讀施政報告。但在2002年董建華連任後,以高官問責制需要試行期為由,把原於200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03年1月宣讀,這種做法直至他辭職為止,使200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當曾蔭權當選行政長官後,回復以往慣例,在每年的10月宣讀施政報告,並以立法年度作為施政報告的有效期(例: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施政報告)。,使2005年出現兩份施政報告。當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後,以讓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有充足時間發表意見為由,把原於201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13年1月宣讀,使201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2017年7月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又把施政報告的宣讀時間提前至10月,使2017年再度出現兩份施政報告。.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香港時間

香港時間或稱為香港標準時間(縮寫HKT)是香港所採用的時間標準,由--負責管理。香港標準時間全年比國際協調時快8小時,所以香港的標準時間與同樣位於UTC+8時區的國家及地區相同,當中包括北京(CST)、澳門(MOT)、台北(NST)、吉隆坡(MYT)及新加坡(SGT)。香港在1904年使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972年採用國際協調時。當國際協調時間為凌晨0時0分時,香港是上午8時整。香港時間比曼谷的(UTC+7)快1小時,較東京、平壤及首爾的(UTC+9)慢1小時。.

新!!: 2004年香港和香港時間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新!!: 2004年香港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許崇德

許崇德(),生于江苏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家。.

新!!: 2004年香港和許崇德 · 查看更多 »

高官問責制

#重定向 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新!!: 2004年香港和高官問責制 · 查看更多 »

高禮澤

澤(英文名:Ko Lai Chak,),廣東省南海市南莊鎮(今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人,香港男子退役--選手。高禮澤使用左手直拍反膠打法,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曾與李靜拍檔雙打,被譽為「乒乓孖寶」。現為香港青年隊男隊教練。.

新!!: 2004年香港和高禮澤 · 查看更多 »

謬論

#重定向 謬誤.

新!!: 2004年香港和謬論 · 查看更多 »

貝貝

貝貝是香港的一條灣鱷。2003年11月2日發現在新界元朗山貝河有鱷魚出沒,傳媒日夜守候現場拍攝其神出鬼沒的蹤影,引起市民爭相拍攝而聲名大噪。沒有人知道小灣鱷來自哪裡,但由於香港並非灣鱷的分佈地, 有人估計牠是離家出走的非法進口寵物,也有人認為牠是因為體形日漸長大而被主人拋棄。貝貝是一條稀有的品種。 其後漁農自然護理署邀請澳洲生態學家約翰·利弗和中國番禺捕鱷專家何展釗等人展開捕鱷行動,周旋了幾個月,仍未能將牠擒獲。小灣鱷在被追捕其間,不但在眾目睽睽下於山貝河覓食,並大搖大擺地在漁農自然護理署所設置的捕獸籠進出,並吃掉籠裡的誘餌後安然離開捕獸籠。最後於2004年6月10日被漁農自然護理署所設置的捕獸籠捕獲,證實為雌性小灣鱷,當時其身長為1.75米(5.74尺),重量為19.5kg(約43磅),年齡估計為4歲。灣鱷完全成長估計約3米長。 小灣鱷的發現,曾引起市民關心濕地生物的保護。2004年7月12日,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香港電台合辦鱷魚命名比賽,反應熱烈。8月12日,漁農自然護理署宣佈元朗小灣鱷命名為「貝貝」、英文名為Pui Pui the crocodile,是因為該名稱有趣活潑而容易記憶,象徵是在山貝河發現的小灣鱷,而且是香港人的「寶貝」。在此之前,首先發現該條鱷魚的南生圍陳姓女村民,半開玩笑的給牠改了個名字叫做「陳鱷鱷」。 小灣鱷貝貝於捕獲後曾經暫居於嘉道理農場兩年,2006年8月15日住入香港濕地公園的「貝貝之家」,首先安置在內室接受觀察,現在貝貝可以在戶外水池暢泳,並與參觀濕地公園的市民見面。其新居的戶外活動範圍達七十二平方米,設有園景秀麗的水池,並有紅外線暖爐、電熱板和電子磅。.

新!!: 2004年香港和貝貝 · 查看更多 »

資深大律師

資深大律師(英語:Senior Counsel)是一些英聯邦國家及前英聯邦國家和香港對經確認後的資深訟務律師稱號。該稱號一般是這些司法轄區取消過去使用的“御用大律師”頭銜後啓用的代替頭銜,因此實際待遇與之前的御用大律師類似。新加坡將同一英語頭銜在漢語中稱為高級律師。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啓用“資深大律師”頭銜。除香港外,愛爾蘭、南非、圭亞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印度以及澳大利亞的大多數州都使用了“資深大律師”的稱號。澳大利亞的聯邦司法轄區及兩個州、加拿大的聯邦司法轄區以及新西蘭也曾使用“資深大律師”,但在近年恢復了“御用大律師”。其他國家使用的類似稱號包括斯里蘭卡的總統專用大律師。這些國家和地區一般都在脫離英國主權或取消君主制的時候取消了帶有王權色彩的“御用大律師”頭銜。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則是由於共和派勢力擡頭而決定取消“御用大律師”頭銜;但近年來由於對君主制的支持回漲,因此又恢復使用“御用大律師”頭銜。英國本身也曾暫停冊封“御用大律師”,但後來決定在改革選拔機制後恢復使用“御用大律師”頭銜。 資深大律師與御用大律師在性質上的不同,是前者為政府冊封或律師行業内自封的,而後者是名義上由皇家冊封的。.

新!!: 2004年香港和資深大律師 · 查看更多 »

跨年日

元旦前夕是元旦前一天的夜晚,不少國家均有於跨年日舉行迎接新年的活動,而由跨年日橫跨至元旦的慶祝活動稱為--或--。元旦前夕是在陽曆或新曆的12月31日,農曆除夕則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近年來流行於元旦前夕進行跨年節日倒數,以慶祝新的一年的來臨。很多西方國家也稱元旦前一天為聖西爾維斯特日。 元旦前夕活動在很多國家會被視為與元旦不同的節慶。於21世紀的西方文化,最流行的慶祝活動是橫跨午夜的派對,多數亦會開香檳作為慶祝。 此外,很多大城市於元旦前夕的午夜設有大型煙花匯演作為慶祝。元旦前夕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希臘、新西蘭、菲律賓及委內瑞拉被列為公眾假期。.

新!!: 2004年香港和跨年日 · 查看更多 »

麥國風

麥國風(Michael Mak Kwok-fung,)是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及前任香港灣仔區議會樂活區區議員。現為社會民主連線常務委員及保釣行動委員會義務司庫。 麥國風自1976年起投身護理界,曾任職於青山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2015年9月已經由葵涌醫院的部門運作經理退休,離開醫院管理局。他熱心參與社會事務,並擔任多項護理界的公職,亦經常為護理界同業提供義務輔導服務,並為專業團體舉辦免費壓力管理講座。多年來,獲得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發給傑出義工獎,嘉許其傑出貢獻。 另外,他積極參與控煙的工作,曾在多次國際會議上介紹葵涌醫院,在他帶領下成功由2005年開始全面禁煙。 於2000年循衛生服務界功能組別選舉加入立法會,當選香港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2006年10月與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曾健成等人創立社會民主連線。其後曾擔任社會民主連線第一屆行政委員會內務副主席、第二屆行政委員會內務副主席 (行政)兼財政。 麥國風曾於2003年就有關《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會議上,直斥當時為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偷天換日、蒙蔽市民,揶揄葉太是裁縫師及騙子,並拒絕收回有關言論,足見其敢言作風。 2004年,麥國風與何秀蘭、-涂-謹申、馮檢基及黃成智等民主派人士嘗試通過深港邊境,希望向正於深圳與親北京的香港各界人士會面的港澳辦官員傳達港人對2007及2008雙普選及加快香港民主步伐的訴求。身為社民連副主席的麥國風又於2007年3月18日民間人權陣線舉辦的「爭取普選、改善民生」大遊行上發動「搶咪行動」,在台下拉扯咪線,意圖「搶咪」,馮檢基本能反應「保咪」結果拉傷腰部,多名民主派成員直言此事令他們跟社民連將來很難合作,包括何俊仁、單仲偕、馮檢基、司徒華等,司徒華直指行動是「粗暴行為」。麥國風則批評泛民「沒有資格做民主派」 。 2014年9月18日,獲香港電台邀請,主持節目「左右紅藍綠」,主題為「毋忘國恥九一八」。 另外,麥國風亦大力推廣同檯食飯時,使用「鴛鴦」顏色的公筷,以分辨公筷及個人筷子,減低傳播病菌。.

新!!: 2004年香港和麥國風 · 查看更多 »

黎姿

黎姿(英語:Gigi Lai,),現名為黎珈而,卓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及行政總裁,曾為香港女演員及女歌手,外號「愛美神」,為無綫電視旗下經理人合約女藝員。黎姿於14歲進入娛樂圈,90年代成為歌影視三棲藝人。曾主演《倚天屠龍記》、《金枝慾孽》、《火舞黃沙》、《通天幹探》及《珠光寶氣》等多套人氣劇集,奠定其視壇地位。2008年宣布全面退出娛樂圈,同年嫁予商人馬廷強,現育有三女。.

新!!: 2004年香港和黎姿 · 查看更多 »

黃創光

黃創光(),香港企業家,出生於香港,原籍中國潮州普寧,為泰國華僑富豪黃子明的姪兒,是先科國際之前主席,他因為涉嫌行賄、造市等犯罪行為,及棄保潛逃而被通緝。 2008年10月, 先科國際行賄案其餘兩名被告上訴得直。 上訴庭頒下判詞, 指原審法官錯誤引用法律原則, 裁定兩人上訴得直,撤銷定罪當庭獲釋, 案件毋須重審。 至於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件,於2010年6月28日,終審法院作出終極裁決,所有上訴被告上訴得直,脫罪當庭獲釋。 終審法院的判詞明言是案的證據薄弱,指控欠理據支持。 黃創光曾就读美國波士頓大學,获製造工程理學士。黃創光也是上海華博控股(),及中國衛生控股() 的前董事。自2009年起,据相关人士透露,傳聞他与梁志华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南证大厦21楼一起经营生意,收购金科数码(0922)并将公司名改为中福控股(China Boon)后将公司卖给杭州一私营墓园企业。 由于杭州公司未有履行合約支付壳價,以至在2012-2013期間出現資金週轉問題。後轉租至上海南京路附近办公楼内办公。 曾长期在南京西路沿线的四季酒店长包客房居住。香港名人黃創保及足球班主黃創山是黃創光的堂兄。.

新!!: 2004年香港和黃創光 · 查看更多 »

黃竹坑

黃竹坑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黃竹坑 · 查看更多 »

黃霑

黃霑(James Wong Jum-sum;),原名黃湛森,表字亦芹,另有筆名劉杰、陸郎、不文霑、詹嘯、久流、鐵樹等。华人资深作曲家和填詞人,投身樂壇數十載,筆下作品逾千首,於兩岸三地獲獎甚豐;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並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獲傳媒冠以「香港四大才子」之譽。 2004年11月24日,黃霑因肺癌逝世,終年63歲。.

新!!: 2004年香港和黃霑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

黃毓民(Raymond Wong Yuk-man,),字誼道,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陸豐,其支持者稱他為教主,又有癲狗、芒果佬等綽號,香港政治人物、資深傳媒人及時事評論員,前立法會議員,前珠海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專科教授兼系主任;亦曾在亞洲電視和商業電台擔任時事評論節目主持,現為普羅政治學苑主席及網上電台MyRadio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 黄曾為激進民主派要員,先後於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創立社會民主連線、普羅政治學苑及人民力量。2008年,時為社民連主席的黃毓民當選為九龍西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後於2010年與公民黨聯合發動「五區總辭」並在補選當中成功重返立法會。2011年1月,黃毓民與社民連決裂,並與陳偉業等另組人民力量;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黃連任立法會議員。 2013年,黃退出人民力量,與泛民主派決裂,轉而支持本土派政團。黃在2014年雨傘革命中支持示威者一方,又曾在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為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助選。黃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作為熱普城聯盟一員參選,最終敗選,結束八年立法會議員生涯。 黃強烈反對中国共产党及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統治,因此主張「全民制憲,重新立約,實現真正『港人治港』」。黃在議員任期內對官僚權貴多有批評,並曾多次於議會與建制派議員、政府官員針鋒相對。他又引入多種議會抗爭模式,例如藉辭職補選發動「變相公投」,以「拉布」阻止「五司十四局」議案通過。 2018年,黃毓民將停刊多年的《癲狗日報》復刊,正式重回傳媒人崗位。.

新!!: 2004年香港和黃毓民 · 查看更多 »

黑社會

黑社會又稱幫派、黑暗聯盟、黑暗組織,在意大利稱為黑手黨,中國又稱為有組織犯罪集團,是自外於規範社會的組織,卻存在著內部獨有的社會規範,組織上通過秘密結社凝聚力量以為基本組成,以傳統人際關係和結誼為中堅,以社團利益相關者為核心的組織,這些組織集團更可以構建龐大的地下社會與政治力量。 黑社會不從事傳統生產營生方法,收入來源一般涉及暴力、色情和毒品等犯罪行為,行政當局對這些商業行為大多定為非法,不過組織通常可以透過法律漏洞的形式存續下去。黑社會各社團之間也經常為利益而展開暴力冲突,影響社會安寧。由於黑社會生存於規範社會之外,卻以規範社會為利基,這種影子政府的存於使各地政府均致力打擊以避免失去威信。有些黑社會勢力已經超過規範社會的政府,如果前者較有效率,後者會逐漸成為擺設。同時政府又會以種種方法與黑社會合作,兩者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而黑社會是其陰暗面。其它组织,包括国家、军队、警察和公司——可能会使用有组织犯罪的方式来经营,但是他们的权利与前者正规的社会体制不同。一种倾向是将有组织犯罪与其它形式的犯罪分别开来,如白领犯罪、金融犯罪、政治犯罪、战争罪和叛国罪。这些分析目前还不清楚,在学术上依然存在争论。例如,在失敗国家中,由于暴力冲突或极度贫困,政府无法提供基本功能,如教育、安全、统御,黑社会、统御和战争此起彼伏。词汇黑手党议会(parliamentary mafiocracy)常被指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被少数家族和经济寡头所控制。.

新!!: 2004年香港和黑社會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

龍應台“台”的本字作“臺”,二者通用。詳見條目台。多作龍應台;但也有作龍應臺的情況,如其簽名。(筆名胡美麗龍應台:《美麗的權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家、文學學者,臺灣高雄人龍應台:《傾聽》,刻印文學,祖籍湖南衡山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誌。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是臺灣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和中華民國文化部首任部長,亦曾在美國、德國、臺灣、香港的多所大學任職。 1984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以及德國龍應台:《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等地,產生一定影響。龍應台:《野火集:二十週年紀念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新!!: 2004年香港和龍應台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新!!: 2004年香港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范徐麗泰

范徐麗泰(Rita Fan Hsu Lai-tai,),本名徐麗泰,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早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工作,1983年起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得悉英國將撤離香港後低頭落淚,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議員,任內曾關注香港教育和越南船民問題等事務。范徐麗泰在1992年與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在當年10月辭任所有公職,到1993年,范徐麗泰轉投親共陣營,先後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職,由親「英」變成親「中」。 范徐麗泰於1997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自2005年至2008年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連續為支持度最高的立法會議員。.

新!!: 2004年香港和范徐麗泰 · 查看更多 »

胡錦濤

#重定向 胡锦涛.

新!!: 2004年香港和胡錦濤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2004年香港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赤字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即政府的支出額度比收入的部分多,多花的这一部分預算,就会随着國庫的支出流入國內社会当中;贸易赤字,即进口總額比出口總額多,又稱入超,多花的这一部分錢,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当中。該字於日本大正年間到昭和初期開始流行,後來流傳至中國。.

新!!: 2004年香港和赤字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2004年香港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肺癌

肺癌(Lung cancer)是惡性的肺部肿瘤,肇因於肺部組織细胞不受控制地。如不治疗,肿瘤细胞會转移至鄰近組織或身體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屬於上皮癌,可粗分為小细胞癌(SCLC)和(NSCLC)。肺癌最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包括咳血)、体重减轻、气短和胸痛。 大多数(85%)肺癌患者患病的原因为长期吸菸,然而亦有大约10-15%的患者从不吸菸。这部分人患上肺癌常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吸入氡氣、石棉、二手煙,或其他空气污染物共同导致 。肺癌在或斷層掃描(CT)中可见,并可通过或CT引导下进行活检确诊。 避開汙染物等風險因子為最主要的預防方式。肺癌的治疗和长期疗效取决于类型、阶段(转移的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大多數的肺癌無法治癒,常見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化疗和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时采用手术治疗,而小细胞肺癌(SCLC)通常对化疗和放疗的效果佳。 在2012年,全球約有18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60萬人死亡。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致死病因,在女性則僅次於乳癌,列名第二。肺癌最常於70歲上下診斷。在美国,总体而言患者在确诊为肺癌之後,有17.4%的人存活时间超过5年,而这个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则较低。.

新!!: 2004年香港和肺癌 · 查看更多 »

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The Shaw Prize)由香港已故著名的影視製作人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11月創立,以表彰在科學學術研究上取得「對人類生活产生深遠影響」的成果的科學家。邵逸夫獎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學獎項,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

新!!: 2004年香港和邵逸夫獎 · 查看更多 »

肖蔚雲

肖蔚云()湖南省祁陽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家。.

新!!: 2004年香港和肖蔚雲 · 查看更多 »

蔡子強

蔡子強(CHOY, Chi-keung Ivan,),香港時事評論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前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他專門研究香港選舉制度、政黨及議會發展,並有於香港各大報章發表文章。.

新!!: 2004年香港和蔡子強 · 查看更多 »

蔡東豪

蔡東豪(英文名:Tony Tsoi,),企管人, 傳媒人,曾就讀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和香港華仁書院,中四赴加拿大留學,1986年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畢業,獲頒工商管理榮譽學位。曾在長江基建、中建電訊、商業電台、精電國際等企業任職高層,母親是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台播音皇后張雪麗。.

新!!: 2004年香港和蔡東豪 · 查看更多 »

鄧紹斌

鄧紹斌(人稱斌仔,),香港人,2003年、2004年曾先後去信當時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立法會表示希望「有尊嚴地結束生命」,要求安樂死,事件在香港社會引來廣泛關注。.

新!!: 2004年香港和鄧紹斌 · 查看更多 »

鄭經翰

鄭經翰,FHKIE(原名:鄭永福,),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潮州,人稱「鄭大班」,曾擔任電台政論節目主持,被稱為“十點前特首”,因為在特首上班前,鄭經翰透過他的政論節目《風波裏的茶杯》,討論非典型肺炎的局勢。亦曾任出版公司創辦人。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創辦人。當過香港立法會議員,擔任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於2004年阻撓領匯上市。在2010年,他獲頒金紫荊星章。他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曾擔任航空分部主席。鄭經翰畢業於福榮街官立小學以及九龍工業學校。.

新!!: 2004年香港和鄭經翰 · 查看更多 »

鄭海泉

鄭海泉(Vincent Cheng Hoi-Chuen,),香港銀行家,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亞太區主席。他是滙豐控股有限公司首位華人執行董事。.

新!!: 2004年香港和鄭海泉 · 查看更多 »

鄔維庸

鄔維庸,OBE(Wu wai-yung, Raymond,),中國浙江奉化 ,明報新聞網2006年10月3日。人,心臟科醫生,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逝世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新!!: 2004年香港和鄔維庸 · 查看更多 »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截至2018年4月1日,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3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6,000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新!!: 2004年香港和醫院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或踏秋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重九亦叫「重陽」,相信是依據《易經》六陰九陽之說。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菊の節句)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新!!: 2004年香港和重陽節 · 查看更多 »

金塔

金塔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金塔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新!!: 2004年香港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金英勇勳章

金英勇勳章(Medal for Bravery (Gold),縮寫MBG)是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的其中一種勳章,自1998年起開始頒授。獲頒授金英勇勳章的人士見義勇為,無懼高度危險,奮不顧身,堪稱英勇行為的最高典範。 金英勇勳章自1998年開始頒授以來,多以追授形式頒授。至於頒授時依然在世的被嘉許者,多年來只有5位。.

新!!: 2004年香港和金英勇勳章 · 查看更多 »

釋法

釋法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釋法 · 查看更多 »

蕭笙

蕭笙(),香港已故著名電視劇監製,一代武俠劇宗师,原名蕭凌,曾在三家免費電視台製作過多套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尤擅長長編武俠劇。代表作包括麗的電視的《天蠶變》、《天龍訣》,以及無線電視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神鵰俠侶》及《天龍八部》等,而《神雕俠侶》更曾有六十幾點的收視。2004年11月27日,因肝癌惡化病逝。.

新!!: 2004年香港和蕭笙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2004年香港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 2004年香港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2004年香港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兩層意義;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識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一門學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近代高等學校中的通識教育思想源於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於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創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自20世紀後,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一項必修科.

新!!: 2004年香港和通識教育 · 查看更多 »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或大部分的人較熟悉的摩门教会(Latter Day Saint movement或Mormon Church 是一个信奉耶穌基督的教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分支遍及世界。教会成員相信该教会复原了耶稣最初建立的教会。据该教会统计,该教会拥有70000所修道院, Mormon Newsroom, April 1, 2017.

新!!: 2004年香港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 查看更多 »

耶穌受難日

#重定向 聖週五.

新!!: 2004年香港和耶穌受難日 · 查看更多 »

陳偉業

陳偉業(Albert Chan Wai-yip,)綽號「大舊」(在粵語是體型魁梧之意),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曾經留學加拿大。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地方選區),所屬政黨為人民力量。 曾任荃灣區議會(麗興選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同盟及社會民主連線前成員。2012年,他代表人民力量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新界西地區直選,成功當選。.

新!!: 2004年香港和陳偉業 · 查看更多 »

陳婉嫻

陳婉嫻(Chan Yuen-han,)生於廣東寶安,港区政协委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區議會(第二)功能組別(俗稱「超級區議會」),從事勞工社會工作數十年,為香港工會聯合會榮譽會長,同時擔任香港百貨及商業僱員總會監事長。.

新!!: 2004年香港和陳婉嫻 · 查看更多 »

陳丹蕾

陳丹蕾(),前香港女子乒乓球選手,她與齊寶華被譽為香港90年代的「乒乓孖寶」。現已退役從商。 陳丹蕾8歲開始打乒乓球。1988年從北京來到香港。1990年北京亞運會,陳丹蕾、齊寶華、陳淑媛為香港女子乒乓隊獲得女團銅牌。1994年廣島亞運會,獲得女團銀牌。1998年初曾宣佈退休,不過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時復出,陳丹蕾與桑亞嬋獲得女子雙打銀牌。另外在女子團體賽中,陳丹蕾、桑亞嬋、唐韵、王晶獲得銅牌。1999年正式退休。.

新!!: 2004年香港和陳丹蕾 · 查看更多 »

陳馮富珍

陳馮富珍,O.B.E.,M.Sc.

新!!: 2004年香港和陳馮富珍 · 查看更多 »

陳英凝

英凝 (Emily Chan) 为公共卫生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及助理院长(发展)、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外务及协作副院长、CCOUC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长、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总监 ,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医学访问教授,美国哈佛大学FXB中心研究学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荣誉教授。.

新!!: 2004年香港和陳英凝 · 查看更多 »

陶君行

陶君行(To Kwan Hang Andrew,, 前社民連主席;前香港黃大仙區區議員,曾任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的前身)中央委員及「前綫」秘書長,1989年始擔任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常委,2005年籌組領匯監察,並獲選為主席,有美國會計師資格。曾為網絡電台香港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風波裡的龍門陣及波政不分、網絡電台MyRadio譚志強頻道及足球頻道節目主持。 現為花生台大君伐、黨國笑談及怒抄花生節目主持。其妻子為民間人權陣線前任召集人、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

新!!: 2004年香港和陶君行 · 查看更多 »

陈省身

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號辛生,中國旅美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 陈省身于1982在伯克利主持创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该研究所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为了纪念陈省身,国际数学联盟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新!!: 2004年香港和陈省身 · 查看更多 »

PTU (電影)

《PTU》是一部於2003年上映的香港電影,導演為杜琪峰,由任達華、邵美琪、林雪和黃卓玲主要參與演出。.

新!!: 2004年香港和PTU (電影) · 查看更多 »

SARS事件

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於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率先爆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7月16日疫情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至同年9月2日完全消灭。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对该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等等。.

新!!: 2004年香港和SARS事件 · 查看更多 »

UTC+8

#重定向 UTC+08:00.

新!!: 2004年香港和UTC+8 · 查看更多 »

投資推廣署

投資推廣署(英文:Invest Hong Kong)於2000年7月成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隸屬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專門負責為香港促進外來直接投資,協助中國大陸、臺灣及海外企業在香港開業和發展業務,與客戶建立長遠的夥伴關係,在客戶來到香港發展的各個階段,免費提供量身訂造的支援服務,而且過程一概保密。.

新!!: 2004年香港和投資推廣署 · 查看更多 »

掃墓

掃墓,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閩南人稱掃墓(sàu-bōng)、--紙(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有攜帶三牲等供品,才稱作「培墓」(puē-bōng)。客家人則呼為掛紙(koa-chṳ́)、福州民系云為硩紙或軋紙(dák-cāi,dák為壓之意)、廣東人言為拜山(baai3-saan1)、行青(hong4-cing1)。掃墓是維護、修整祖先墳墓及其環境的祭祖活動,用意在慎終追遠、思念祖先,同時亦能聯絡族人,有子孫團聚的意味。中國最早的春祭在寒食節,後來改為在清明節,現在北方部分地區仍然在寒食節祭祖,部份地區亦有在春分、上巳和秋分、重陽掃墓者。.

新!!: 2004年香港和掃墓 · 查看更多 »

林保怡

林保怡(Bowie Lam Po-yee,),原名林展平,籍貫廣東海豐縣,生於香港半山區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已搬往大埔),香港實力派男演員及男歌手。2004年無綫電視劇《金枝慾孽》是他的首部古裝劇,最終憑此劇成為香港視帝。2010年憑《掌上明珠》获封「亚洲视帝」。.

新!!: 2004年香港和林保怡 · 查看更多 »

林冰

林冰是一只雌性大熊猫,2009年5月27日在泰国清迈动物园出生,父母分别为旅居泰国6年的大熊猫创创与林惠。 林冰出生后在泰国引发了熊猫热潮,泰国总理阿披实称其为“泰中关系的一位‘大使’”。2009年7月时它正式与公众见面。8月10日,在百万泰铢有奖征名活动中“林冰”以69%的支持率胜出,大幅领先其他备选名字“宽泰”、“泰华”、“盈盈”等,成为这一幼崽的正式名称。11月1日,泰园True有线电视网络推出了“熊猫频道”,24小时实时播出林冰的生活起居。2010年10月,林冰开始断奶。.

新!!: 2004年香港和林冰 · 查看更多 »

林瑞麟

林瑞麟(Stephen Lam Sui-lung,),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於1978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政務主任,之後曾任職於多個政府部門。2002年起擔任政制事務局局長期間,代表政府推行過不少棘手政策,如政改方案、遞補機制等,由於在政制議題上,林瑞麟跟隨中央政府意志,又常以官腔風格應對,泛民主派指他唯命是從、陳腔濫調,凡事聽命於中央意旨,部分人稱其為「人肉錄音機」、「林公公」。2011年9月,民望處於低位的林瑞麟,在一片爭議聲中代替唐英年出任政務司司長。.

新!!: 2004年香港和林瑞麟 · 查看更多 »

林煥光

林煥光(Lam Woon-kwong,),前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曾出任奧運馬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新!!: 2004年香港和林煥光 · 查看更多 »

恒生銀行

恒生銀行(,)是一間香港商業銀行,於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創立,曾為香港主要華資銀行之一,1965年後成為匯豐集團成員,目前以香港及中國大陸業務為重點。其亦負責算出香港股市的參考指數:恒生指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恒生銀行總資產高达14,780億港元,股東權益1,520亿港元,總客戶貸款8,070億港元,客戶存款11,150億港元,總營業收入500.76億港元,盈利200.18億元.

新!!: 2004年香港和恒生銀行 · 查看更多 »

搖蚊科

搖蚊科(學名:Chironomidae),常被泛稱為搖蚊,是雙翅目搖蚊總科之下的其中223個屬,超過5000種的統稱。搖蚊的幼蟲被俗稱為紅筋蟲。 Category:雙翅目 Category:水生昆蟲 Category:搖蚊科.

新!!: 2004年香港和搖蚊科 · 查看更多 »

李卓人

李卓人(Lee Cheuk-yan,),上海出生,香港立法會議員(1995年-2016年)、香港第二大工會職工盟秘書長、工黨主席,曾任支聯會主席。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新!!: 2004年香港和李卓人 · 查看更多 »

李少光

李少光,GBS,IDSM(The Hon.

新!!: 2004年香港和李少光 · 查看更多 »

李靜 (乒乓球運動員)

李靜(Li Ching,),廣東斗門人,香港退役男子乒乓球選手,現任香港女子乒乓球代表隊主教練。 李靜1990年進入中國國家--隊,1992年全國錦標賽取得男單亞軍,因而獲選入國家一隊。後來教練曾根據李靜的身高着其改打横拍,令他成為全中國唯一一名從直拍轉打横拍選手。轉打横拍後,李靜的成績轉差,1994年改回直拍。1997年,李靜以體能為理由退出國家隊,於1999年轉到香港成為香港乒乓球選手,夥拍另一香港選手高禮澤組成雙打組合,並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為香港取得歷來第二面奧運會獎牌-男雙銀牌。他與高禮澤被傳媒合稱為「乒乓孖寶」。 2006年多哈亞運會,李靜及高禮澤,在男子乒乓球球雙打賽,先後擊敗中國的王皓及馬龍,以及在決賽擊敗馬琳及陳玘,為香港取得金牌。同时,李靜在男單項目闖入四強,然而敗於中國隊的頂尖球手馬琳下,無緣進入決賽下取得銅牌。根據中國國家體育科研所的統計,李靜的脚步移動速度,在全世界頂級乒乓球運動員中排第三。 2007年12月21日,李靜及高禮澤獲無綫電視任命為2008年北京奧運大使。 2009年5月,李靜與高禮澤拆夥,夥拍新人出戰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雙打賽事,原因是他們已合作多年,對手已透徹地了解他倆的球路,優勢逐漸減少。2011年以後,李靜淡出香港乒乓球隊主力陣容,開始逐步向教練角色轉型 2013年,李靜接替退休的李惠芬,成為港乒男隊主教練。.

新!!: 2004年香港和李靜 (乒乓球運動員) · 查看更多 »

李鵬飛

李鵬飛(Allen Lee Peng-fei,),人稱「飛哥」,祖籍山東,在抗日战争時期沦陷的煙台出生,現在是香港商界及政界的知名人士,前立法會及行政局議員,自由黨首屆主席,第九、十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目前主持香港有線電視財經資訊台節目《飛常政經》及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議事論事》,曾经主持now財經台之時事節目《大鳴大放》。.

新!!: 2004年香港和李鵬飛 · 查看更多 »

李柱銘

李柱銘,QC(Martin Lee Chu-mi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李柱銘是香港首位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也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港同盟及民主黨主席。 由於他過去長期積極關注及領導香港民主運動,所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他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激進民主派冒起前,他是被針對的目標之一。 李柱銘自1985年已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7年前稱立法局)職務,直至2008年李柱銘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結束其23年議會生涯。.

新!!: 2004年香港和李柱銘 · 查看更多 »

杨善深

杨善深(),字柳斋,香港畫家,被譽為「嶺南畫派最後一位大師」。另外三位分別為趙少昂(1905年-1998年)、關山月(1912年-2000年)、黎雄才(1910年-2001年)。 楊善深生於廣東省台山赤溪。1930年移居香港,1933年開始從事繪畫,與「嶺南三傑」之一的高劍父結識,開展悠長的師友關係。1935年留學日本,入京都堂本美術專科學校,隨堂本印象學畫。1941年香港淪陷,避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成立「協社畫會」。1945年回港定居。1970年在港成立「春風畫會」,並獲台灣中華學術研究所頒贈哲士銜。1988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嗣後常往來溫哥華、香港兩地。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視藝終身成就獎」。晚年曾將巨作《千年松樹》送贈予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2000年,他以其精湛藝術成就和貢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04年5月15日於香港半山寶珊道十至十六號寶城大廈家居逝世,享年91歲。 弟楊君澤,別名紫微楊,為香港著名玄學研究者。 Category:台山人 Category:中国画家 Category:香港画家 Category:嶺南畫派人物 S.

新!!: 2004年香港和杨善深 · 查看更多 »

東方日報 (香港)

《東方日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章之一,由東方報業集團發行,屬該集團旗艦報章,創刊於1969年1月22日,自稱連續38年「全港銷量第一」。集團另一主要報章曾是《太陽報》(已停止發行)。東方日報主要競爭对手是政治立場親泛民主派的《蘋果日报》。 東方日報的相關網上版為東網和東網電視。.

新!!: 2004年香港和東方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杜琪峯

杜琪峯(Johnnie To,),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和監製。王天林得意門生。曾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

新!!: 2004年香港和杜琪峯 · 查看更多 »

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又稱學校霸凌、欺负或欺凌,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造成恐懼、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且因為受害者與欺凌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有效的反抗。校園霸凌的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攻击,造成受害人感到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而校園霸凌所帶來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校園霸凌不只發生在校園,因同儕而起的校園霸凌也可能發生在校外,甚至在網際網路上。隨著科技進步,即時通訊軟體、網路論壇、BBS、部落格等交流平臺也成為霸凌事件的發生場所,欺凌者藉網路或電信設備以文字和多媒體長期、反覆攻击受害人,稱為網路霸凌,有部分名人也曾遭以前亦受校園欺凌影響,如中島美嘉。 霸凌是一種反社會行為,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受害人轉而霸凌他人;對加害人也有一定影響,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具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歲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則只有23%。霸凌的種類包含肢體霸凌、言語霸凌、傷害跟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為關係霸凌也就是非直接霸凌3種。在受害者分析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霸凌對受害人造成的後遺症相當多,包括逃家、逃學、出現慢性疾病、自殺和飲食不正常等,並且會造成自尊降低、時常焦慮不安、悲觀思維與高度渴求關懷心理。其中有些受害人長大後會轉變成加害人,這些同時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學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單純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

新!!: 2004年香港和校園霸凌 · 查看更多 »

校本條例

校本條例是香港立法會於2004年7月通過的《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內的一項教育統籌局政策。政策規定全港中學及小學,必須在2010年前成立向政府註冊的法團校董會,並加入由選舉產生的家長、教師及校友代表。辦學團體代表,將減至佔校董會總人數的6成,學校亦必須列明法團校董會的權力和責任。 - 香港教育局.

新!!: 2004年香港和校本條例 · 查看更多 »

梁舜燕

梁舜燕(Lily Leung Shun Yin;),香港实力派甘草演员,现任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女藝員。是香港電視史上首位女演員,曾任職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新聞部。1957年4月加入麗的映聲擔任報幕員,1960年便成為為高級報幕員及話劇演員。更被譽為香港最早的電視明星。 1968年轉投無綫,1976年重返麗的電視,其後一直效力亞視至1989年。1991年重返無線電視至今,演活不少角色,代表作包括《真情》的“上等人”,於多套劇集扮演太--形象深入民心。.

新!!: 2004年香港和梁舜燕 · 查看更多 »

梁文道

梁文道()。祖籍廣東順德,香港文化人、传媒人。有部分粉丝称其为“道长”,但因梁文道本人信仰南传佛教,使用该敬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梁文道也是《零八宪章》签署者。.

新!!: 2004年香港和梁文道 · 查看更多 »

梁愛詩

梁愛詩(Elsie Leung Oi-sie,),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及香港行政會議成員。.

新!!: 2004年香港和梁愛詩 · 查看更多 »

梁智鴻

梁智鴻(Edward Leong Che-hung,),香港出生,外科醫生,曾經出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局議員和醫院管理局主席。.

新!!: 2004年香港和梁智鴻 · 查看更多 »

梅艷芳

梅艷芳(Anita Mui Yim-fong,),香港出生,香港殿堂級歌影壇巨星,人稱「百變梅艷芳」、「樂壇大姐大」和「舞台女王」。她的形象百變,更是華語樂壇首位在同一場演唱會換多套歌衫以及在每張專輯的封面和音樂影片都有不同造型的歌手,因此亦有「百變女王」和「東方麥當娜」之稱。梅艷芳的影響力不只在演藝界,她更代表了整個香港及華人社會,她去世後被傳媒廣泛稱為「香港女兒」。 梅艷芳自小四歲開始了她的演唱生涯,與家人在荔園、啟德遊樂場賣唱。1982年,在無綫電視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以一曲〈風的季節〉勝出,星途由此展開。梅艷芳跟徐小鳳和蔡琴一樣,是華人樂壇少有的女低音。在事業早期,歌曲路線已是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 梅艷芳在1985年-1989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當中連續五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並於1989年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而於1985年推出的專輯《壞女孩》銷量更達14白金(72萬張),奠定了她在歌壇的地位。她在電影界也獲得多項大獎,1987年更以電影《胭脂扣》一舉拿下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后冠,演技備受肯定。她同時也是全球華人女歌手中演唱會場次的最高紀錄保持者,共計292場(含香港紅磡體育館個人演唱會147場)。 2003年,梅艷芳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終年40歲。離世前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同年香港演藝巨星張國榮和名填詞人林振強也遺憾辭世,無數人哀痛「一個時代的終結」。梅艷芳一生敢作敢為,努力拼搏,常有為善不甘人後的義舉,香港人都懷緬地稱她為「香港的女兒」,去世十多年來紀念活動不斷。她的銅像於2014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樹立,香港藝人中只有她跟李小龍有個人銅像。 梅艷芳在這21年的舞台生涯裡,創造了無數奇蹟,無數經典。她喜歡在舞台上製造些別出心裁的東西,從形象的大膽到舞台設計的精湛,每次都會讓人有新鮮的感受,梅艷芳就是這麼一個人,別人做不到的,她一定要做到。梅艷芳一生推出過30多張唱片以及演出約40部電影,獲獎無數,香港人暱稱她阿梅(「梅」粵音:)或梅姐(粵音: ),與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合稱為“三王一--”,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超級巨星之一,也是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輝煌極盛期的標誌性人物。梅艷芳是第一位在音樂界和電影界都取得矚目成就的香港女藝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榮譽的香港歌手,第一位出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職位的女性。音樂上,她突破傳統、大膽創新、風格多變、引領潮流。她二十九歲獲得唯一十大中文金曲-鑽石偶像大獎和勁歌金曲榮譽大獎,三十一歲獲得十大金彩虹演藝紅人獎,三十五歲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三十八歲獲得香港勁歌金曲致敬大獎,四十歲獲得中國金唱片獎(國家級音樂獎)的藝術成就榮譽,是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電影上,她先後獲得大中華兩岸三地的影后榮譽,在二十年香港電影累計票房中位列女演員第三。去世後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追授“演繹光輝永恆大獎”,被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評入“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新!!: 2004年香港和梅艷芳 · 查看更多 »

楊千嬅

楊千嬅(Miriam Yeung Chin-wah,),原名楊澤嬅,香港女歌手、女演員,為香港集「歌--」及「影--」於一身的巨星天后,首位囊括《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女歌手金獎」、《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為千禧年香港樂壇及影壇標誌性人物。2000年起推出《少女的祈禱》、《小城大事》年度金曲,也領衍主演《五個小孩的校長》和《春嬌救志明》香港票房冠軍電影。.

新!!: 2004年香港和楊千嬅 · 查看更多 »

楊丹

楊丹,香港科學家及香港大學化學學系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学士学位,於中山大學修讀英語後再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修讀研究學位。於2012年獲得頒授年度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成為港澳地區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女性學者。 楊丹專注於化學生物學活性分子的研究,其成果能夠使用於藥物開發。此外,楊丹針對雷公藤堅持了17年的研究,最終透過化學合成將當中的毒性與具備抗癌能力的活性分開,為研發新抗癌藥物開拓了一條新出路。 港大化学系前助理研究教授王凯峰于2014年12月向大学投诉,指控前上司杨丹及下属团队在2014年7月一篇刊登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ACS)》上有关过氧亚硝酸盐(Peroxynitrite)萤光探针“HKGreen-4”的论文涉及造假,被投诉人包括杨丹及两名当时负责实验的博士研究生。 港大随后成立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审查,称無充分證據顯示楊丹在論文發表前對实验數據知情。两个月后港大发言人表示,對楊丹研究失德的投訴不成立,并会遵循调查委員會提出的觀察和建議。對於調查委員會裁定楊丹教授專業失德不成立的结论,投訴人王凱峰则表示非常遺憾。 杨丹研究小组随后成功重复了该研究的结果,并把相关原始资料提交给《美国化学学会期刊》。该期刊主编认为使用实验结果截图是常见的结果报告方法,并且不同意投诉人王凯峰的所有其他指控, 并于2016年4月17日接受了她有关论文的补充修改资料,即完整的原始实验结果图像。杨丹指出,该项萤火探针研究成果已被国外其他实验室运用于他们的研究,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专注论文诚信的专业网站《撤稿观察》引述與楊丹通訊電郵, 指楊丹認為事件可能与她终止投訴人的工作合同有关。- 详情可见: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05803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期刊文库》, http://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506/s00002/1462470622087#sthash.brtsgAl4.yvTa22Kh.dpuf 《明报》 和 http://retractionwatch.com/2016/04/20/jacs-imaging-paper-under-editorial-review-has-been-replicated-says-author/ 《撤稿观察》.

新!!: 2004年香港和楊丹 · 查看更多 »

楊永強

楊永強,OBE(Yeoh Eng-kiong,),前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

新!!: 2004年香港和楊永強 · 查看更多 »

極左

#重定向 極左派.

新!!: 2004年香港和極左 · 查看更多 »

死因裁判官

,是普通法執行地區內的一個特別的死因裁判法庭的首長。他的主要工作,是當有死者在不尋常的情況下離世时,确定死者的死因。不過,一般的刑事案件未必需要召開庭聆訊。不同的司法區對這個職位的稱呼亦可能有所不同,而擔任的條件亦會不一樣。不過,他們同樣都會由死因裁判官負責主持死因的裁決。該等研訊一般被稱為死因研訊。 驗屍官與法醫的工作性質大致相同,差異在於驗屍官不一定需具備醫師資格,但法醫則必須具有醫師資格。.

新!!: 2004年香港和死因裁判官 · 查看更多 »

死因裁判法庭

死因裁判法庭(Coroner's Court,簡稱死因庭)是香港的一個特別法庭,源於英國倫敦的同等機構,由死因裁判官主持,在一般情況下,與5人所組成的陪審團商議對案件的裁決。.

新!!: 2004年香港和死因裁判法庭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2004年香港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2004年香港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新!!: 2004年香港和民建聯 · 查看更多 »

民間人權陣線

民間人權陣線簡稱民陣,是香港一個關注政治及民生議題的聯合平台,幾乎所有香港泛民主派都參與其中。截止2006年1月,參與民間人權陣線的民間團體及政治團體數目達51個。民間人權陣線最為人熟悉的是於2003年起每年主辦香港七一遊行。.

新!!: 2004年香港和民間人權陣線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局

民政事務局(簡稱民政局;Home Affairs Bureau,縮寫:HA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門負責康樂、文化、博彩、公民教育、青年政策以及地區行政等事務。該部門於1997年7月1日繼承主權移交前的布政司署政務科(政務司為該科的首長),現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為劉江華,副局長為陳積志。.

新!!: 2004年香港和民政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汉奸

漢奸是一個負面意義的語彙,泛指出卖中國國家民族利益的人,相當於“卖国贼”、“內奸”,也即通敌或叛國的中國人。 「漢奸」在《辞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祖國利益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後泛指投靠侵略者、出賣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敗類」。.

新!!: 2004年香港和汉奸 · 查看更多 »

油麻地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是位於香港九龍西部的地區,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而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新!!: 2004年香港和油麻地 · 查看更多 »

沼氣

沼氣(Marsh gas、swamp gas或bog gas)是在湿地形成之生物氣體,通常自然發生於河流濕地、沼泽或泥炭,其主要成分為甲烷,亦含硫化氫與二氧化碳。 由於沼地表面由多孔性的植生腐敗後所形成之,使得這層土殼之下呈現厭氧狀態,進而使土殼下的有機物質發生厭氧分解與发酵,最終形成沼氣。.

新!!: 2004年香港和沼氣 · 查看更多 »

沙士

--可以指:.

新!!: 2004年香港和沙士 · 查看更多 »

沙井

#重定向 窨井.

新!!: 2004年香港和沙井 · 查看更多 »

沙田 (香港)

沙田(Sha Tin,非正式亦作Shatin)是香港沙田區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界的東部,涵蓋火炭以南、大圍以北的城門河兩岸土地,原稱瀝源(Lek Yuen)。沙田在197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來的沙田海南部如今僅剩一條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現時,城門河以西前沙田墟一帶已建成「沙田市中心」。 2011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然而在沙田新市鎮數十年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大量以「沙田」爲名的建築物、屋苑和組織,如沙田第一城、沙田廣場、沙田體育會等都選擇使用“Shatin”作爲對應中文名稱中「沙田」二字的英文名詞。不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使用英文說出「沙田」之名時都不會區分“Sha Tin”和“Shatin”之發音差異。.

新!!: 2004年香港和沙田 (香港) · 查看更多 »

沙田馬場

沙田馬場(Sha Tin Racecourse)是香港的第二個賽馬場地,位於新界東部的沙田區火炭東部,是由香港賽馬會興建及管理,於1978年10月7日落成啟用。沙田馬場設有草地、泥地跑道共有兩個,草地跑道全闊30.5米,周長約1900米,容量為85,000人。場地水準世界一流,也是亞洲頂級的賽馬場地。現時每年均舉行多項國際大賽,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人馬在此互相角逐。沙田馬場是現時主要的日馬賽事場地,但每年亦有5個賽馬日會在此舉行全泥地夜馬賽事。 沙田馬場設有兩座看台,分為會員席及公眾席。會員席招待會員及來賓,公眾席則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費10港元。看台設有投注大堂,飲食設施等,會員席亦設有會員,馬主廂房等設施。場內設有全世界最闊的彩色大屏幕,長70.4米,面積相等於4,500部架疊起來的52厘米電視機,詳盡顯示每一場賽事的資料及賽果。於看台側的沙田會所,則為會員提供飲食及康樂設施。馬場其他設施包括馬房,騎師、練馬師及馬伕宿舍等,另有一座綜合大樓供馬會使用。 馬場交通方便,港鐵東鐵綫馬場站設有蓋行人天橋直達沙田馬場看台,賽馬日亦有各線巴士直達,馬場內亦有地方供給紅色小巴及市區的士停放或載客。 沙田馬場參考世界先進的馬場的設計,跑道屬古典英式的順時針方向,佈局與美國貝蒙園(Belmont Park)及聖雅尼塔(Santa Anita)馬場接近,為看台觀眾提供更廣闊的視野。馬場中央是景色秀麗的彭福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

新!!: 2004年香港和沙田馬場 · 查看更多 »

沙田車公廟

沙田車公廟又稱大圍車公廟,通常簡稱為車公廟,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其中在現有廟宇建築物後舊廟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現時向公眾開放的車公廟建築,在1991年開始重建,1994年完成,全部費用達5,000多萬港元。新廟總面積達5,350平方米,比原來的大得多。原有的車公廟則位於新建築之後,建於17世紀,曾於19世紀重建,並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 每年農曆年初三,車公廟就會人頭湧湧、香火鼎盛,各男女善信上香朝拜後多會轉動壇前的銅風車,祈求新一年轉出好運新機。車公誕原為農曆年初二,蓋因年初三是「赤口」,不宜拜年,男女善信於是改於年初三拜車公了,有部分還會於每年農曆3月27日、6月6日和8月16日等到廟祭祀。據華人廟宇委員會指,車公廟每年參拜人數達50萬人次。.

新!!: 2004年香港和沙田車公廟 · 查看更多 »

法團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是指香港所有根據《香港法例》第279章《教育條例》的第IIIB部而成立的校董會。根據上述條例成立的校董會,是法人代表,並且會得到香港教育局根據本章第40BN條而發出的法團證明書。 教統局希望透過強制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使學校校董會變成學校的不同持分者所掌管。法團校董會的出現,使辦學團體原來的資助及管理的角色分開:辦學團體變成只負責提供資助,而學校的管理則由學校的不同持分者組成的法團校董會負責。一方面避免學校行政被少數人士操控,減少利益輸送的機會星島日報4-2-2010 港聞版另外亦有助提高學校行政的透明度。 不過,教會學校普遍擔心容許教會以外人士參與校政,會使學校的教會背景聊備一格,失去與其他非教會學校的優勢。.

新!!: 2004年香港和法團校董會 · 查看更多 »

法治

法治(rule of law)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法治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管治国家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意味着每个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员和法官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as defined "rule of law" this way: The authority and influence of law in society, esp.

新!!: 2004年香港和法治 · 查看更多 »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

#重定向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新!!: 2004年香港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 · 查看更多 »

消防員

消防員為政府或民間團體所成立的滅火及救援團體的成員,通常是一個國家所成立專門司職於滅火及救援等事項的專門部門最底層的分枝,為站在第一線的政府機關;消防員即為其中成員。一些熱心的民間人士也會在政府的許可下成立民間的消防隊,簡稱「義消」,一般皆為服務性質,熱心服務大眾,屬志工類型。消防是高危险的工作,存在比較高的殉職機率。.

新!!: 2004年香港和消防員 · 查看更多 »

涂謹申

涂謹申(James To Kun-sun,),生於香港,香港執業律師,現任立法會議員及油尖旺區議會(奧運選區)區議員,民主黨及其前身香港民主同盟的創黨成員。.

新!!: 2004年香港和涂謹申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2004年香港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深港西部通道

深港西部通道(Hong Kong-Shenzhen Western Corridor;拼音:Shēngǎng Xībù Tōngdào),或稱深圳灣公路大橋(Shenzhen Bay Bridge),是來往香港與廣東深圳的第4條跨境行車通道,亦是香港10號幹線、及亞洲公路374號線的一部份,該通道已於2007年7月1日中午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啟用儀式,並於傍晚6時正式通車,以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 深港西部通道和深圳灣公路大橋兩詞同義,但報章常以深港西部通道作總稱,而深圳灣公路大橋一詞則通常在介紹該橋建築時使用,更有人誤以為深港西部通道包括深圳灣口岸在內。.

新!!: 2004年香港和深港西部通道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2004年香港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新!!: 2004年香港和清明 · 查看更多 »

潘偉源

潘偉源(Poon Wai Yuen),香港著名填詞人。.

新!!: 2004年香港和潘偉源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2004年香港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回歸

澳門回歸,也稱为澳門政權移交(Transferência de Poderes de Macau)、九九回歸、澳門主權移交中國,是指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對澳門行使主權,同時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葡萄牙结束统治澳门的一系列事件。在20世紀結束前葡萄牙结束统治澳门,象徵西方國家統治亞洲480年的漫長日子和香港及澳門過渡時期完全終結,絕大部份澳門人和香港人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非华裔居民亦能继续享有澳门居民身份。 澳門是繼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後中國政府設立的第二個特別行政區,特區內實行一國兩制,中國政府稱為「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並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葡萄牙人自明朝已開始在澳門進行貿易和修建洋房居住,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於1583年在未經明朝政府同意下成立澳門議事會為葡萄牙社區進行自治管理。雖然明、清政府有加強對澳門的管治,但葡萄牙人的勢力逐漸擴大。1623年,葡萄牙開始任命澳門總督(簡稱澳督)負責澳門防務及一切有關事務,其後澳門總督的權力不斷擴充膨脹。及至1845年,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佈澳門為自由港,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銀。自1846年來,亞馬留將軍就任澳督後,在澳門推行一系列統治政策以擴張勢力,並關閉關閘。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政府先後簽訂《中葡里斯本草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後者為正式條約,條約中列明中國允許葡國“永居管理澳門”,亦同時規定未經中國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

新!!: 2004年香港和澳門回歸 · 查看更多 »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Chefe do Executivo,又稱特區首長、俗稱特首,其是“特區首長”意思;政府內部稱為“長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首長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最高政治代表及行政首長,此職位創建於1999年12月20日,大致上代替澳門回歸前澳門總督的職務。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可以連任一次。現任行政長官是崔世安,於2009年12月20日就任,2014年12月20日順利連任。.

新!!: 2004年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成绶三

成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及學者。.

新!!: 2004年香港和成绶三 · 查看更多 »

星展銀行(香港)

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為新加坡星展銀行的附屬公司,屬於香港第七大註冊銀行,是由廣安銀行,以及道亨銀行集團旗下的道亨銀行及海外信託銀行合併而成,其香港總部位於中環中心,曾獲得人民幣業務傑出大奬。.

新!!: 2004年香港和星展銀行(香港) · 查看更多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是由華僑富商胡文虎於1938年在香港創辦的中文報章,同年還出版《星島晚報》及《星島晨報》,於日治時期期間《星島日報》改為《香島日報》,1945年8月底,日方投降後再度變回《星島日報》,另外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地均設有分部。1999年,胡文虎女兒胡仙把《星島日報》及星島集團股權賣給私募基金Lazard Asia。有「煙草大王」之稱的何英傑長孫何柱國於2001年透過泛華集團控股,向該基金購入星島集團。 星島日報母公司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Sing Tao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港交所:1105),行業分類為服務業-傳媒印刷。前身是泛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間以出版與傳媒為業務的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媒體出版與服務,出版多份報章及雜誌,,主席及大股東是何柱國。.

新!!: 2004年香港和星島日報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2004年香港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海濱南岸

海濱南岸(Harbour Place),是香港一個私人屋苑,位於九龍紅磡灣愛景街8號,於2008年5月入--。屋苑原本是私人參建的政府居者有其屋項目紅灣半島(Hunghom Peninsula)。唯政府宣佈停售居屋後,將紅灣半島業權賣回參與發展項目的地產發展商新鴻基地產及新創建集團,屋苑共有7幢樓高約35層的住宅樓宇,提供2,470個單位。物業管理為康業服務有限公司。.

新!!: 2004年香港和海濱南岸 · 查看更多 »

斧山道游泳池

斧山道游泳池,或稱斧山道嬉水池(Hammer Hill Road Leisure Pool),是香港的一個公眾游泳池,位於九龍牛池灣龍翔道30號,為黃大仙區兩個公眾游泳池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冬天還有暖水供應。斧山道游泳池於1996年啟用,面積1.88公頃。由於室內及室外設有嬉水設施,因此一直深受孩子歡迎。.

新!!: 2004年香港和斧山道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2004年香港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新創建集團

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NWS Holdings Limited,)是一間香港綜合基建企業,主要股東是新世界發展。公司在2002年成立,由新創建前身太平洋港口有限公司、新世界創建及新世界基建的基建業務重組而成。現任董事會主席是商人鄭裕彤的長子鄭家純,前行政長官曾蔭權的弟弟曾蔭培是公司的行政總裁。集團主要業務包括投資及管理中國收費高速公路、橋樑及隧道,經營發電廠、食水及廢物處理廠,亦從事貨櫃裝卸、物流及倉儲等業務。集團其他業務有金融、保險、物業管理,建築、環境及機電工程等業務。 新創建旗下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而新創建交通服務有限公司則擁有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及新世界第一渡輪等運輸業務。新創建集團於2010年6月11日宣佈與豐盛創建企業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向其出售部分從事服務業務的附屬公司-新創機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代價為8.885億港元。.

新!!: 2004年香港和新創建集團 · 查看更多 »

新界喇沙中學

新界喇沙中學(De La Salle Secondary School, N.T.)為香港一間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斐利士(Brother Felix Sheehan)於1965年創立,位於新界上水金錢村,毗鄰東英學圃。.

新!!: 2004年香港和新界喇沙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界鄉議局

新界鄉議局(官方稱為鄉議局,英文:Heung Yee Kuk)是香港新界700條原居民鄉村的諮詢及協商的法定組織,成立於1926年。現時分為三約及二十七鄉鄉事委員會。 該局的職能,受到《香港法例》第1097章《鄉議局條例》及香港基本法第40條所確立。.

新!!: 2004年香港和新界鄉議局 · 查看更多 »

新鴻基地產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新地;,),香港註冊地產公司,於1972年8月23日以市值4億港元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經過多年發展,新鴻基地產已經成為香港最大型的地產發展公司之一,其主要核心業務為物業發展,此外亦經營其他地產相關業務,包括酒店、商場、物業管理,並且投資其他行業,包括電訊、資訊科技及基礎設施等。現任董事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為郭炳聯。.

新!!: 2004年香港和新鴻基地產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2004年香港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新!!: 2004年香港和文汇报 · 查看更多 »

政府統計處

政府統計處(簡稱統計處;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根據《普查及統計條例》收集香港重要的統計數據,以協助香港政府執行決策,亦使社會各界更了解香港的情況。現任政府統計處處長為鄧偉江。.

新!!: 2004年香港和政府統計處 · 查看更多 »

政府新聞處

政府新聞處(英文: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ISD)是香港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處理公共關係。.

新!!: 2004年香港和政府新聞處 · 查看更多 »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Constitutional and Mainland Affairs Bureau,缩写:CMAB),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於2007年7月1日成立,負責統籌及促進香港與中國內地更密切的聯繫和合作、不同的地區性合作項目。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香港駐廣東、駐上海和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的運作,及負責確保香港特區的對外事務是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處理,並符合特區的利益;統籌台港事務。政制事務方面,負責推動社會就有關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均由這個部門負責統籌。現任局長為聶德權。.

新!!: 2004年香港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政治化

政治化,是一個人類社會中的多元問題,任何參與者基於人權,能以社會熱門話題及社會問題等作切入點,向管治權力施壓,以取得政府關注及回應。例如政客、政黨等,會利用很多社會、經濟、環境、文化等問題引出相關的政治議題在公開的政治場合討論,並向政府施壓或抗爭,作為爭取選民支持的有效政治本錢。 Category:政治 Category:戰略.

新!!: 2004年香港和政治化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2004年香港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愉景灣

愉景灣(Discovery Bay)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東北部的一個海岸地區,是一個由私人發展的現代化市鎮,現時由21個私人屋苑、2個商場、4個會所及1座酒店所組成 ,地方行政區域屬離島區。愉景灣佔地約649公頃(取代香港中文大學成為全港面積第二大單一地段,第一大為香港國際機場),相等於港島面積百份之八,地盤與建屋總面積之比率為0.1,整個愉景灣現時共建有623座住宅大廈(包括別墅),其中49座為高座大廈、4座為中座大廈,256座低座洋房及314座花園洋房,共提供8326個住宅單位,總樓面面積達約974,200平方米,愉景灣範圍包括幾個海灣,分別是稔樹灣、蟹地灣、菜園灣、大白灣、二白灣、三白灣及四白灣。愉景灣由1982年開始入伙,至今還繼續興建及擴展當中,已經成為了香港建設期最長及佔地最廣的私人屋苑。 香港興業有限公司在愉景灣策劃發展一個度假式高尚住宅項目,其中第1,2,6至18期乃獨資發展;第3期則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而第4及5期的發展權更出售了給新世界發展,但香港興業保留有關發展計劃的整體控制權;而在1994年初起至今,查氏家族的香港興業國際集團與中信泰富(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各自持有50%香港興業有限公司的股權。 愉景灣所有住宅單位一旦落成後,就會推出市場發售,發展商只保留商業用地及會所的擁有權。按政府的租地條款及大廈公契規定,香港興業有限公司須管理整個愉景灣發展計劃及提供來往港島至愉景灣的渡輪服務。 愉景灣單位款式非常多樣化,區內建有各類不同的獨立/半獨立式花園別墅、低座洋房、低座、中座及高座大廈,單位面積由432-5168平方呎不等,單位間隔由開放式單位至4房2廳的獨立屋均有提供,以切合不同類型住戶的需求。愉景灣座落於距離香港島大約12公里,與2005年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相距約2公里,毗鄰聖母神樂院。截至2011年年中,愉景灣的居住人口約為1萬8千人,分別來自30多個國家,外籍居民的人囗比例比起本港其他地方為多。.

新!!: 2004年香港和愉景灣 · 查看更多 »

愛國主義

爱国主义指以激發愛國情緒來進行 或的意識型態,和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及世界主義(globalism)對立。 它常和國族主義意識型態一起討論,19世紀後國族主義的歷史發展使18世紀啟蒙思想的古典爱国主义意義產生轉變,爱国主义也與以單一民族為基礎的民族主义相似。.

新!!: 2004年香港和愛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新!!: 2004年香港和教育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拾骨葬

拾骨葬,俗稱「撿骨」,在香港稱為「執骨」。是一種二次葬的埋葬方式,在遠古的百越族已採用,見於中國南方、琉球、東南亞部份地區、馬達加斯加等地,現時闽海人(闽南人、闽东人)、廣府人、客家人、琉球人仍使用這種特殊的葬禮方式。 這種葬儀被認為是移民文化有關,遷徙者可將先人遺骨帶回故鄉籍貫地或新的居住地。 在漢族有拾骨葬習俗的文化中,未滿十六歲且未結婚的死者,視為兒童,不必撿骨。.

新!!: 2004年香港和拾骨葬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2004年香港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曾憲梓

曾憲梓(英文:Tsang Hin-chi,),香港企业家,金利來集團創辦人兼董事會主席,1994年至2008年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回歸前亦曾任香港事務顧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新!!: 2004年香港和曾憲梓 · 查看更多 »

性交易

性交易是一種以金錢換取性交、口交或者手交、足交等與性器官接觸或者具備性意涵的服務,其歷史悠久,在《創世紀》中便有對性交易者的記載。提供性服務的行業稱為賣淫,性工作者/賣性者依其性別,稱為妓女或者男妓;以金錢換取性服務的行為俗稱買春或嫖妓,進行者俗稱為嫖客、性消費者,性消費者以男性居多。此外,也存在著援助交際等非組織性的性交易型態,目前賣性者高達90%為女性。.

新!!: 2004年香港和性交易 · 查看更多 »

普選

#重定向 普遍選舉.

新!!: 2004年香港和普選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新!!: 2004年香港和普通话 · 查看更多 »

0708年雙普選

0708年雙普選,是指香港人要求香港政府在2007年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以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同時於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這個建議是由於《基本法》沒有列明2007及2008年選舉模式,故1990年代香港三大政黨成立時,民主黨、自由黨和民建聯均支持2007、2008年雙普選。.

新!!: 2004年香港和0708年雙普選 · 查看更多 »

10月18日

10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1天(闰年第29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1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0日

10月2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3天(闰年第29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2日

10月2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5天(闰年第29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4日

10月2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7天(闰年第29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8天,離10月結束還有6日。.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日

10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75天(闰年是27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2日 · 查看更多 »

10月4日

10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77天(闰年是27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4日 · 查看更多 »

10月6日

10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9天(闰年第28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6日 · 查看更多 »

10月8日

10月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1天(闰年第28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8日 · 查看更多 »

10月9日

10月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2天(闰年第28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0月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0日

11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4天(闰年第3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7日

11月1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1天(闰年第32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17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4日

11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8天(闰年第32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7日

11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1天(闰年第33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27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9日

11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3天(闰年第33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2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4日

11月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8天(闰年第30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4日 · 查看更多 »

11月6日

11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0天(闰年第31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6日 · 查看更多 »

11月9日

11月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3天(闰年第31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1月9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0日

12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4天(闰年第34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3日

12月1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7天(闰年第34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13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4日

12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8天(闰年第34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14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5日

12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9天(闰年第35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6日

12月1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0天(闰年第3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7日

12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1天(闰年第35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17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0日

12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4天(闰年第35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1日

12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5天(闰年第3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21日 · 查看更多 »

12月5日

12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9天(闰年第3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5日 · 查看更多 »

12月6日

12月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0天(闰年第3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6日 · 查看更多 »

12月8日

12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2天(闰年第34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8日 · 查看更多 »

12月9日

12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3天(闰年第34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2月9日 · 查看更多 »

1月11日

1月11日是公历年的第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4天(闰年是35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月12日

1月12日是公历年的第1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3天(闰年是35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月18日

1月18日是公历年的第1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7天(闰年是34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月1日

1月1日是公历年的第一天,距离全年结束还有364天(闰年则还有365天)。因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月22日

没有描述。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月23日

1月23日是阳历年的第2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2天(闰年是34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23日 · 查看更多 »

1月24日

1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1天(闰年是34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月30日

1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3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5天(闰年是33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月5日

1月5日是公历年的第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60天(闰年是36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5日 · 查看更多 »

1月7日

1月7日是公历年的第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8天(闰年是359天)。.

新!!: 2004年香港和1月7日 · 查看更多 »

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

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之一,在2003年7月1日舉行,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籌辦,目的主要是為反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大會呼籲參加者穿黑衣出席。當日遊行的規模超出原先各界預料,主單位公佈共500,000人參加這次遊行,警方統計從維園正門出發的人數則是350,000。而司徒華回憶錄《大江東去》指出香港政府當天用了直升機點算遊行人數,數字為675,000人。.

新!!: 2004年香港和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4年8月13日至8月29日在希腊雅典举行。是21世紀所舉行的首屆夏季奧運會。 这屆奧運會主題曲為「Oceania」。.

新!!: 2004年香港和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代表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2004年希腊雅典第二十八届夏季奥运会,以32金,17银,14铜,共计63面奖牌占据奖牌榜第二名。 中国代表团由633名团员组成,其中包括407名运动员,226名工作人员,共计参加了此届奥运会中全部26个大型项目。代表团共有男性运动员138名,女性运动员269名,当中84名运动员参与过此前举办的奥运会。代表团只包括来至于中国大陆的运动员,香港以中国香港的身份参与本届奥运会。.

新!!: 2004年香港和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代表团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从8月14日-23日在加拉特斯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共有172位运动员角逐4个项目的金牌。此次比賽,張怡寧在女子單打比賽中奪冠,為中國代表團獲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00枚金牌。韓國選手柳承敏在男子單打決賽中爆冷擊敗中國選手王皓,打破了中國選手連續兩屆對乒乓球金牌的壟斷。高禮澤/李靜組合為香港獲得參與奧運以來的第二枚獎牌。.

新!!: 2004年香港和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地鐵縱火案

2004年香港地鐵縱火案發生於2004年1月5日,是香港地鐵自1979年啟用以來首宗列車縱火案,事件造成14人受輕傷。.

新!!: 2004年香港和2004年香港地鐵縱火案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2004年香港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重定向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新!!: 2004年香港和200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 (亞洲區)

#重定向 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 (亞洲區).

新!!: 2004年香港和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 (亞洲區)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新!!: 2004年香港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0年

没有描述。

新!!: 2004年香港和2010年 · 查看更多 »

2月10日

2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4天(闰年则还有32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10日 · 查看更多 »

2月17日

2月1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7天(闰年则还有31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17日 · 查看更多 »

2月18日

2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6天(闰年则还有317天)。中国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诞辰纪念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纪念日。.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18日 · 查看更多 »

2月21日

2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3天(闰年则还有31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21日 · 查看更多 »

2月25日

2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9天(闰年则还有31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25日 · 查看更多 »

2月3日

2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3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1天(闰年是33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3日 · 查看更多 »

2月5日

2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3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9天(闰年是33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5日 · 查看更多 »

2月8日

2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6天(闰年则还有32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2月8日 · 查看更多 »

3月15日

3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4天(闰年第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3月15日 · 查看更多 »

3月18日

3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7天(闰年第7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3月18日 · 查看更多 »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3月26日 · 查看更多 »

3月30日

3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9天(闰年第9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3月30日 · 查看更多 »

3月3日

3月3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62天(閏年第6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3月3日 · 查看更多 »

3月7日

3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6天(闰年第6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9天。.

新!!: 2004年香港和3月7日 · 查看更多 »

4月11日

4月1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1天(闰年的第10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11日 · 查看更多 »

4月15日

4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05天(闰年是1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15日 · 查看更多 »

4月19日

4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09天(闰年第11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19日 · 查看更多 »

4月26日

4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6天(闰年第1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9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26日 · 查看更多 »

4月27日

4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7天(闰年第11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27日 · 查看更多 »

4月6日

4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96天(闰年第9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9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6日 · 查看更多 »

4月7日

4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7天(闰年第9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4月7日 · 查看更多 »

5月11日

5月11日是阳历年的第131天(闰年是1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11日 · 查看更多 »

5月13日

5月1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3天(闰年第13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3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13日 · 查看更多 »

5月15日

5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5天(闰年第13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3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15日 · 查看更多 »

5月17日

5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7天(闰年第13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17日 · 查看更多 »

5月19日

5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9天(闰年第1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19日 · 查看更多 »

5月22日

5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2天(闰年第14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22日 · 查看更多 »

5月27日

5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7天(闰年第1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1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27日 · 查看更多 »

5月31日

5月31日是5月的最后一天,也是阳历年的第151天(闰年是15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1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31日 · 查看更多 »

5月3日

5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3天(闰年第1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5月3日 · 查看更多 »

6月10日

6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1天(闰年第16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6月10日 · 查看更多 »

6月1日

6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2天(闰年第1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6月1日 · 查看更多 »

6月4日

6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5天(闰年第1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6月4日 · 查看更多 »

6月8日

6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9天(闰年第1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6月8日 · 查看更多 »

7月10日

7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191天(闰年是19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10日 · 查看更多 »

7月14日

7月14日是阳历年的第195天(闰年是19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14日 · 查看更多 »

7月16日

7月16日是阳历年的第197天(闰年是19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16日 · 查看更多 »

7月1日

7月1日是7月的第一天,也是阳历年的第182天(闰年是18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3天。是下半年和第三季的開始。.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1日 · 查看更多 »

7月24日

7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05天(闰年是2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24日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7月29日

7月29日是阳历年的第210天(闰年是2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29日 · 查看更多 »

7月5日

7月5日是公曆年的第186天(閏年的第18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9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5日 · 查看更多 »

7月7日

7月7日是公曆年的第188天(閏年的第189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7日 · 查看更多 »

7月8日

7月8日是公曆年的第189天(閏年的第190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6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8日 · 查看更多 »

7月9日

7月9日是公曆年的第190天(閏年的第191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7月9日 · 查看更多 »

8月10日

8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222天(闰年是22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3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10日 · 查看更多 »

8月16日

8月16日是阳历年的第228天(闰年是22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16日 · 查看更多 »

8月1日

8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13天(闰年是2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1日 · 查看更多 »

8月21日

8月21日是阳历年的第233天(闰年是23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21日 · 查看更多 »

8月23日

8月23日是阳历年的第235天(闰年是23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23日 · 查看更多 »

8月25日

8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37天(闰年是23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25日 · 查看更多 »

8月26日

8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38天(闰年是23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7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26日 · 查看更多 »

8月2日

8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14天(闰年是21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1天。是獅子座。.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2日 · 查看更多 »

8月31日

8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243天(闰年是24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2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31日 · 查看更多 »

8月3日

8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15天(闰年是21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0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3日 · 查看更多 »

8月4日

8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16天(闰年是21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9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4日 · 查看更多 »

8月5日

8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217天(闰年是21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8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5日 · 查看更多 »

8月8日

8月8日是阳历年的第220天(闰年是22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5天。.

新!!: 2004年香港和8月8日 · 查看更多 »

9月12日

9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255天(闰年是25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0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2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12日 · 查看更多 »

9月1日

9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44天(闰年是24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1天。.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1日 · 查看更多 »

9月28日

9月2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1天(闰年第27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4天。.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28日 · 查看更多 »

9月2日

9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45天(闰年是24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0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2日的下一天為9月14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2日 · 查看更多 »

9月3日

9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46天(闰年是24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9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3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3日 · 查看更多 »

9月4日

9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47天(闰年是2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8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4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4日 · 查看更多 »

9月5日

9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248天(闰年是24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7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等英國屬地,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5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5日 · 查看更多 »

9月6日

9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249天(闰年是25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6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6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6日 · 查看更多 »

9月7日

9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250天(闰年是25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5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7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7日 · 查看更多 »

9月8日

9月8日是阳历年的第251天(闰年是25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4天。 在英国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8日。.

新!!: 2004年香港和9月8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