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 关系: 報紙,專業,中文傳媒,北京市,北角,石鏡泉,經濟通,經濟日報集團,羅富昌,E-zone,馮紹波,香港,香港交易所,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財經,U Lifestyle,渣華道,港元,日报,晴報。
- 1988年创办的报纸
報紙
報紙,或稱报章、新聞紙,是一種以重量較輕,價值較低的紙張印刷而成,閱讀後即可任意處置的出版品。報紙上通常刊載不同主題的新聞、消息、評論、專欄等,並且常附帶有商業廣告。這些不同的主題包括政治事件、犯罪、體育、意見、天氣、星座運勢等等,報紙通常也包括卡通或其他娛樂,如數獨、填字遊戲。報紙的收入來源是來自讀者訂閱或購買,以及廣告的收入。 在2007年時,世界上有6,580種日報,每天銷售將近四億份。不過在2008金融危機時,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加上網路媒體的快速發展,造成銷售及廣告的巨幅下滑,因此許多報紙停刊或縮小規模。但也有許多報社將報紙的內容放在網站中,即為電子報。 報紙是传播媒体的一種。绝大多数國家的人民都可以自由創辦報刊,屬於言論自由中的一部份,但也有例外:像中華民國在戒嚴時期曾有报禁,停止新報紙登記,一直到1988年才解除报禁。.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報紙
專業
專業(Profession,Beruf),一種需要特殊教育訓練之後才能從事的職業,他們的主要工作通常是為其他人提供特別的技術顧問與服務。從事這種工作的人,稱為專業人士或專業人員,通常會以它為一種志業。此外,专业还可以指大学学习中的学习方向。.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專業
中文傳媒
中文傳媒,又名華文傳媒,是指中文使用圈(或華文使用圈)範圍內,以中文為主要語言文字的媒體,包括香港、澳門、台灣、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地方的報紙、雜誌和電視台等大眾傳媒。 中文傳媒的讀者、觀眾對象是華人,或者只懂中文的人。此外,中文媒體的特色主要是針對華人而設,並不少媒體在政治立場上親中,支持並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立場。.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中文傳媒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北京市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北角
石鏡泉
石鏡泉(Arthur Shek Kang Chuen,),為《香港經濟日報》創辦人之一,現為該集團的執行董事、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石鏡泉
經濟通
經濟通有限公司,簡稱經濟通,於1994年開展業務,為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成員,以專線系統及互聯網提供財經新聞及包括實時報價等資訊。旗下經濟通通訊社於2001年成立,主力拓展中國內地業務,並於同年獲新華社批發許可證,能合法在中國內地發放涉外經濟資訊。 經濟通於2000年推出財經網站(即現時的「經濟通香港站」),為用戶提供股票與衍生工具之實時及非實時報價及財經新聞等資訊。除新聞及專家評論外,網站亦增設了窩輪資訊、券商盈利預測、上市公司資料庫及相關財經資訊等。 為切合國內市場需要,經濟通於2008年推出「經濟通中國站」。.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經濟通
經濟日報集團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以及經濟日報集團(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Holdings Limited,),於1988年由馮紹波(主席)、麥華章,以及石鏡泉創立《香港經濟日報》。 而旗下主要承印及銷售刊物,包括《香港經濟日報》、《投資理財周刊》、《置業家居》、《晴報》、《e-zone》,《U周刊》以及《iMoney 智富雜誌》。而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業務也是集團經營範圍,包括經濟通、交易通、環富通及經濟地產庫。其他業務包括招聘廣告及培訓業務,包括及CTgoodjobs;另外 優質生活網站包括樂本.健及U Lifestyle及其成員包括 U Travel、港生活、U Beauty、U Food、U Blog 等。 招股價1.7港元,發行新股為1.07億股,集資額為約2億港元,股份則在2005年8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另外,集團於2011年10月斥資2.15億元收購印刷公司泰業(香港),強化印刷部門。 總部位於香港北角渣華道321號柯達大廈二期6樓。.
羅富昌
羅富昌(),於1978年創立美特容器(香港)有限公司(波爾亞太有限公司前身)以及永富容器集團有限公司,還是公司董事長。 公職委員包括: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香港貿易發展局理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理事、黑龍江省及江門市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及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除此之外,還是香港經濟日報獨立非執行董事、持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於1988年獲頒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羅富昌
E-zone
《e-zone》是香港一來以電腦及數碼產品為主要內容雜誌,由《香港經濟日報》出版,早期隨報附送,獨立發售,逢星期四--,售價為15港元。每期發行量約90,000本,現時為香港銷量最高的電腦雜誌之一。它採取一書三冊的出版布局(PC、digi、DIY、Phone),以大內容作主打,分別為電腦軟硬體、數碼玩意、DIY 硬件以及高清影音和數碼廣播。於2006年,增刊《e-zone@school》,隨《e-zone》校園訂閱版附送,內容主要針對中小學的IT課程。近年出版布局有少許變動,現為一書三冊(Tab PC、digi、DIY、Phone)四大內容。 e-zone 現時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星島新聞集團出版的PCM電腦廣場。.
馮紹波
馮紹波(Fung Siu Por Lawrence,),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主席兼創辦人,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集思會主席。 馮氏畢業於東院道官立小學,後在中學時期就讀於英皇書院,並於1968年至1972年期間就讀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期間曾於1971年當選為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其後負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深造,於1977年獲經濟學碩士銜。1988年創辦《香港經濟日報》。.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馮紹波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香港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查史美倫,行政总裁为李小加。.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香港交易所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49章《》規定的每年17日(本條目所有公眾假期日數,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規定的每年12日。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日數不同外,適用對象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的規定放假,其僱員可享每年17日公眾假期。如非上述機構,則只須根據《僱傭條例》規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僅得每年12日法定假日,但亦有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17日假期,下文將有詳盡介紹。另有部份機構是全年運作,不論是根據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亦未必會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當日放假,或會以個別僱員輪流另日補假的方式放假。.
財經
財經可以指:.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財經
U Lifestyle
U Lifestyle生活網站 是香港一個網上綜合資訊平台,為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網站成員之一。 網絡使用者可於U Lifestyle及旗下網上平台免費閱讀各種資訊。 該網站之主要內容包括旅遊、美容、飲食及其他生活相關資訊。旗下共有6個不同性質及類型的網路平台,包括:港生活、U Travel、U Food、U Beauty、U Blog及Mall王,希望提供更方便的生活模式及促進生活資訊交流。.
渣華道
渣華道是香港東區的一條著名道路,位於北角英皇道之北,由西至東連接炮台山及鰂魚涌,於西端與電氣道連接,並連接東區走廊直達九龍東、筲箕灣、柴灣和小西灣,長約1,700米。.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渣華道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港元
日报
日報,又稱早報,指每日凌晨至上午之間印刷、發行的報紙,有別於中午至下午間出刊的晚報,或其他發行頻率的周報等等。 日報報導的範圍通常為出刊日前一日所發生的所有新聞。截稿、編輯時間大多為出刊日前一天的晚間至夜間,而印刷則從前一日夜間開始至出刊日當天凌晨,並於出刊日當天早上派送至訂戶及零售點。 依照報紙作業屬性不同,日報通常在晚上之前會召開第一次編輯會議,決定當日新聞走向,並調度人員,有些報紙甚至從早上就開始展開編輯會議。第一線記者通常在第一次編輯會議之前需要「報稿」,也就是告知報社當日有何新聞,會如何處理。依照版面不同,預發版面的稿子截稿時間可能設定在三天之前,而新聞版面的文稿則陸續在下午至晚間截稿,依照發行網路的大小,最後的截稿時間也有不同的彈性變化。一般而言,一般大型日報最遲的截稿時間在午夜左右,許多發行地區遼闊的日報,甚至會有多次截稿時間,日本有些日報甚至依照地區不同,可以發行三次報紙,以東京地區的截稿時間最晚。 日報一般為每日出報,但受到國情影響,歐美許多地區的日報以週一至週五的上班日為主,週末有些報紙照常出報,但也有些在星期五或星期六製作週末版,週日不出報。也有日報將週末的報紙獨立成“周末報”,形式、內容、價格都與上班日的日報不同。 Category:报纸 Category:出版物按頻率.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日报
晴報
晴報(Sky Post)是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旗下的一份免費報紙,內容針對中產具消費力上班族,網羅港聞、國際、中國、財經、娛樂消閒、親子、健康及旅遊等範疇,提供貼身實用的資訊及智慧。逢星期一至五(法定假期除外)於全港各區派發,於2011年7月27日創刊,為全港第二大報章,以「中產˙生活˙智慧」為定位。其前身為集團旗下的地區周報Take me Home。.
查看 香港經濟日報和晴報
另见
1988年创办的报纸
亦称为 U周刊,校園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