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朱一貴

指数 朱一貴

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台灣清治時期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治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

139 关系: 县令即位南明反滿台灣民間信仰吳觀域吳良大天后宮大元帅太保市孟尝君安平港小南城隍廟岡山區崙背鄉左營區丁曰健中西區 (台灣)平埔族广东省康熙康熙帝後壁區地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嘉義市嘉義縣嘉義縣城傭工凌遲內門區六堆六堆忠義亭光興里 (內門區)剃髮易服国号玉皇大帝王珍王禮福建福建省竹子羅萬倉結拜田寮區牌位銀錢萬丹鄉...衙門衙門差役西港覺羅滿保許雲諸羅縣高屏溪高雄市鳥松區鳳山縣舊城鴨蛋鴨母寮鹿耳門轅門農夫農民阿蓮區閩浙總督藍廷珍藍鼎元還願鄉民自由時報臺南臺南市臺廈兵備道臺廈道臺灣臺灣客家人臺灣中部臺灣府城臺灣府知府臺灣鳳山縣臺灣閩南人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潮州人臺灣文獻叢刊臺灣日治時期长泰县酬神戲雍正雍正帝雲林縣陳弄陳璸林亮林爽文事件林文察林文明林日成揭阳市李勇杜君英梁文煊歐陽凱武官水師提督永和 (朱一貴)汀州府泉州府泉漳片洪门洪欉洪正游崇功清代台灣民變列表漢人漳州市漳州府潮州府潮州话潮阳区澎湖朱夔朱姓朱一貴朱元璋有期徒刑戴潮春明鄭明朝明朝君主列表海啸海陽新化區施世綸施世驃施琅 扩展索引 (89 更多) »

县令

縣令,尊稱縣太爺、縣大老爺,雅稱為百里侯、邑侯、邑宰。是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劃的最高官員名稱,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县令下设县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新!!: 朱一貴和县令 · 查看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新!!: 朱一貴和即位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朱一貴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反滿

#重定向 排满.

新!!: 朱一貴和反滿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間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民間信仰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新!!: 朱一貴和台灣民間信仰 · 查看更多 »

吳觀域

吳觀域(),中國清朝官員,浙江錢塘縣人。 吳觀域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恩賜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已丑科進士。知南安縣,頗有政績。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接替王禮,擔任臺灣府臺灣縣知縣。康熙六十年(1721年),臺灣爆發朱一貴民變,吳觀域畏懼內渡。後因為棄城及治事不力,遭覺羅滿保、施世驃等官員捉拿會審。不久,即發往臺灣正法。.

新!!: 朱一貴和吳觀域 · 查看更多 »

吳良

吳良(),初名國興,赐名良,安徽定远人,明初军事将领。.

新!!: 朱一貴和吳良 · 查看更多 »

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舊稱東寧天妃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爲主祀媽祖的廟宇,此外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廟宇原址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後來在寧靖王捨宅之後轉變成媽祖廟。舊有方--多記載是1684年由施琅入臺後改為媽祖廟,但近來學者指出明鄭時期東寧一地已有天妃宮,寧靖王捨宅的對象即是當時的住持僧聖知。 該廟是全臺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其在臺灣府城也有重要地位,為府城公廟,是以大天后宮舉辦迎媽祖活動時,可以跨越府城內各個廟境募集經費,有「通城虎」之稱。此外府城各廟舉辦慶典時,都會將第一號轎番簽保留給大天后宮媽祖。此外由於大天后宮原為寧靖王府邸而在政治上亦有重要象徵地位,故施琅當時在此接受鄭克塽的投降並立「平臺紀略碑」,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將此作為「總統府」。.

新!!: 朱一貴和大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大元帅

大元帅是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级,一般授予一国武装部隊的最高统帅。 另外中华民国的特级上将、纳粹德国的帝国元帅、法西斯意大利的最高帝国元帅,以及美国在1903年授予乔治·杜威海军特级上将,在1919年授予约翰·潘兴陆军特级上将和在1976年追授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合众国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军衔均可以视为大元帅。.

新!!: 朱一貴和大元帅 · 查看更多 »

太保市

太保市(Thài-pó-chhī),舊稱「溝尾--」 ,前身為「太保鄉」,位於臺灣嘉義縣中部,緊鄰嘉義市,屬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為嘉義縣的縣治所在地,是一個以製造業及農業為主的嘉南平原典型鄉鎮。1946年改設為嘉義市市轄區「太保區」, 1950年恢復設鄉,改隸嘉義縣,1982年隨著嘉義市升格省轄市,縣市分治,縣政府遷設於該地,改制為縣轄市,促使太保由原本以農業為主,少數製造業為輔的鄉鎮,正式成為嘉義縣的縣政中心。近年來中央、地方政府及企業在該市多有建設、交通較為便利,是高鐵嘉義站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所在地。.

新!!: 朱一貴和太保市 · 查看更多 »

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薛公於薛城(今山东滕州东南),故亦稱薛文,號「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新!!: 朱一貴和孟尝君 · 查看更多 »

孤可以指:.

新!!: 朱一貴和孤 · 查看更多 »

安平港

安平港(An-pêng-káng)位於臺灣臺南市,分為商港及漁港。.

新!!: 朱一貴和安平港 · 查看更多 »

小南城隍廟

小南城隍廟,俗稱小城隍廟,是位於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的城隍廟,該廟最特殊的是主祀鴨母王朱一貴。.

新!!: 朱一貴和小南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岡山區

岡山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臨路竹區、阿蓮區,東鄰燕巢區、田寮區,西鄰永安區、彌陀區,南接橋頭區、梓官區,人口約9.8萬人。以蜂蜜與豆瓣醬著名,為高雄市西側平原地區北部傳統的商業金融服務、企業貿易外銷、及交通系統轉運中心,區內有岡山本洲工業區因此工商活動繁榮。臺鐵的岡山車站為臺南、高雄兩大站間僅次於新左營車站外最繁忙之車站。未來捷運系統紅線計畫自本區南端的R24南岡山站往北延伸至路竹區及湖內區,並在區內增設三個高架車站。.

新!!: 朱一貴和岡山區 · 查看更多 »

崙背鄉

崙背鄉(臺灣客家語詔安腔:lun bue^ hiongˇ;臺語白話字:Lūn-poè-hiong)位於臺灣雲林縣西北部,北隔濁水溪與彰化縣相望。崙背鄉因台19線開闢,早年為雲林縣西部商業中心,腹地有崙背、麥寮、二崙、褒忠等四地。後因台61、台78線通車,交通環境改變、人口外移,商業機能逐漸降低。 該鄉為雲林境內唯一的客家重點發展地區,客家族群約佔4成的人口。地方通行語為台灣閩南語偏泉腔及台灣客家語詔安腔。.

新!!: 朱一貴和崙背鄉 · 查看更多 »

左營區

左營區是台灣高雄市的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部,市中心北方,西濱台灣海峽,與三民區、鼓山區、楠梓區、仁武區相鄰。人口約19.7萬人,是高雄第三大區。左營共可以分為舊部落(蓮池潭周圍)、新社區(縱貫線東側)、與眷村等三大區塊,各個區塊文化特色有一定差異性。舊部落大多數是住著明鄭時期開發後的居民,以閩南族群為主;軍眷區是1949年後來台的外省族群;新社區則是近年來自各國的新移民,已無明顯族群可以劃分。位於本區的左營軍港是中華民國海軍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最大和最重要的基地,海軍下轄重要軍事單位亦位於此。 本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4.7℃,年雨量約1,800公釐。本區近20年來因東側龐大重劃區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北高雄之新興商業核心,住宅大樓及人口密度相當高,各類異國餐廳也相當蓬勃,明誠路和裕誠路一帶已經形成北高雄密集的餐飲商圈。 高雄捷運紅線巨蛋站附近、大型購物中心漢神巨蛋已於2008年7月開幕,並結合附近瑞豐夜市形成「巨蛋商圈」,被視為北高雄近期崛起的重要商圈。本區亦為台鐵、高鐵重要交通站點所在,高鐵左營站位於本區北側,與台鐵新左營站、捷運左營站連通共站;台鐵新左營站內2至4层有環球購物中心新左營車站店,高鐵站區旁則有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分為彩虹市集/本館兩棟,以地下通道/天橋與捷運/高鐵站連通)。台鐵除新左營站外,其南方1.9公里處尚有台鐵左營站。.

新!!: 朱一貴和左營區 · 查看更多 »

丁曰健

丁曰健,字述安,號述菴,中國清朝官員,直隸宛平人,本籍安徽懷寧。 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嘉義縣知縣。咸豐四年(1854年)接替朱材哲,於台灣擔任淡水同知。同治二年(1863年)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鎮壓戴萬生事件,並俘斬戴萬生。 據說其平亂時,血腥屠戮,手段兇殘。.

新!!: 朱一貴和丁曰健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台灣)

中西區是臺灣臺南市轄下37區之一,二次大戰後分設為臺南市「中區」及「西區」,兩區原以西門路為界,2004年1月1日起因為行政精簡需要將其合併,合稱為「中西區」。中西區一帶為漢人在臺灣最早開發的區域,自明鄭時期以來曾作為全臺政治中心近200年,至今仍為臺南市中心,以古蹟眾多、人文歷史豐富、及新舊混雜的景觀為顯著特色。.

新!!: 朱一貴和中西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新!!: 朱一貴和平埔族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朱一貴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朱一貴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朱一貴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後壁區

後壁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北端,北以八掌溪與臺灣省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義竹鄉相鄰,東鄰白河區,西鄰鹽水區,南接新營區、東山區。本區地處嘉南平原中段,係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東北方地勢稍高,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在位置上則緊臨新營區,屬同一生活圈。.

新!!: 朱一貴和後壁區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新!!: 朱一貴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簡稱臺灣文獻館)是中華民國政府維護與保存臺灣相關史政文獻的專責機構,前身為臺灣省政府設置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精省後改為現名並成為國史館唯一的附屬機關。其專責辦理台灣全志之纂修,以及保存臺灣總督府檔案、專賣局檔案、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省級機關檔案、古文書、碑碣拓本、日文古籍、民俗文物等相關臺灣史料。.

新!!: 朱一貴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朱一貴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朱一貴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城

嘉義縣城是清朝臺灣嘉義縣(諸羅縣)的縣治所在,位在今天的嘉義市,為臺灣最早興築的城池,依其建材可先後分為竹木城、土竹城、三合土城與磚石城四個時期。該城在1895年的乙未戰爭中受創嚴重,1906年的地震更使僅存的城垣倒塌,只留下東門樓。然而在1912年的風雨中,東門樓亦毀,雖然地方人士將東門樓的舊建材在東門旁的十九公廟重建,而二次大戰後又重建於嘉義公園(即「太保樓」),但最後該樓還是在1971年改成鋼筋水泥建築,繼而在1998年整建公園時被拆除。.

新!!: 朱一貴和嘉義縣城 · 查看更多 »

傭工

#重定向 家務工.

新!!: 朱一貴和傭工 · 查看更多 »

凌遲

凌遲,或稱寸斬、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殘酷的死刑之一。凌遲是指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傷不正確,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劊子手也可能會受罰。此刑罰主要在中國古代實施,但西方也有類似的記錄。 西方方面,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刑罰,類似凌遲。而史上第一位有名氣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也被暴民以類似手法殺害。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有實施。 中國从五代開始出現凌遲,凌遲與春秋時期的「醢」處決屍體不同,是以活人執行。元代凌迟120刀為限。至明清時達至頂峰,用刑廣範。明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施以此刑,據說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罰主要針對叛國者,明成祖朱棣也將許多幫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處凌遲之刑。清朝末年,有至少三次凌遲的行刑過程被駐北京的西方士兵用相機拍了下來,相片傳到西方。 由於凌遲過於殘酷,歷代以來均有不少人主張廢除。包括南宋時的詩人陸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間的英國駐華支使使館參贊威妥瑪等人。最終,在1905年,凌遲和其他極刑一起廢除,唯1907年仍有執行記錄。.

新!!: 朱一貴和凌遲 · 查看更多 »

內門區

內門區位於台灣高雄市中部,東北連杉林區,東南連旗山區,西北連臺南市龍崎區、左鎮區、南化區,西南接田寮區。 內門位處山區,全區幾為山坡地,平地極少,溝坪地區有旗山溪支流溝坪溪流貫,主要對外聯通道路為高117區道,溝坪地區金竹、溝坪、永興、永吉、永富等五里全境被劃為高屏溪水質水量保護區,氣候上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居民產業以農畜業為主。內門區每年三月底到四月初舉辦的「高雄內門宋江陣嘉年華會」活動已成為名聞遐邇的民俗慶典,曾經入選交通部觀光局主辦"台灣12大地方節慶活動"之3月份活動。內門建寺300多年的「內門紫竹寺」與建寺滿50周年的「南海紫竹寺」每年慶祝觀音佛祖聖誕舉辦的平安祈福繞境活動,文化部於2014年正式公告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活動,定名為「羅漢門迎佛祖」活動,為內門年度定番活動。「高雄內門宋江陣活動」即是由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誕辰祈福平安繞境,各庄頭自主組成文武藝陣隨行護駕衍生而來。2018年"羅漢門迎佛祖遶境活動"重大變革,主辦寺廟內門紫竹寺管委會擲筊請示觀世音菩薩擇定於3月24、25及3月31、4月1日跨兩周休二日啟駕繞境,方便外地信徒和返鄉遊子跟隨觀音佛祖平安繞境內門各角落。2018年建寺滿50周年的南海紫竹寺於4月1日盛大舉辦建寺50周年慶及新文化誌發表會。 內門有「總鋪師之鄉」的稱呼,原因在於內門區內的總鋪師總數是全國之最。2005年3月,內門國小教務主任林義安表示:「內門鄉內擁有合格廚師執照的鄉民約有150位左右,幾乎是每五戶鄉民就有一戶人家是靠辦桌維生,可說是全台灣總舖師分布最密集的鄉鎮。」內門總鋪師的興起,與該地的經濟發展及地方文化產業活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新!!: 朱一貴和內門區 · 查看更多 »

六堆

六堆(客語南四縣腔:liugˋ duiˊ)始自臺灣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原籍潮州府之鎮平縣(今蕉嶺)、程鄉縣(今梅縣)、平遠縣、大埔縣,和汀州府之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各縣的客家墾民,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流域以東聯合客家十三大庄與六十四小庄組成之自衛組織。.

新!!: 朱一貴和六堆 · 查看更多 »

六堆忠義亭

六堆忠義亭,曾名六堆忠義祠,是位於臺灣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的義民廟。.

新!!: 朱一貴和六堆忠義亭 · 查看更多 »

光興里 (內門區)

#重定向 光興里 (高雄市).

新!!: 朱一貴和光興里 (內門區) · 查看更多 »

剃髮易服

--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髮髮型的“--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剃发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髮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新!!: 朱一貴和剃髮易服 · 查看更多 »

国号

国号是一个國家的相关法定政权的正式官方名称。“国号”与该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通常称谓或名字是不同的概念,例如英国,可以说其现行“国号”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在国际上的俗称与自称还有“聯合王國”、“不列顛”、“英国”等多种。又如,1871年建立的德国,尽管经历了德意志帝国、世界大战的战败、联邦德国等等不同时期,德国对1949年重新建构起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性质在宪法层面有明确的解释,即,1949年所构建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延续,只是政府重构,而非另外建立的国家。也就说,德国依旧是1871年建立的德国,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只是现有政权的正式名称,即中文之“国号”。 在中国古代史上,国号的确立往往被作为一个朝代开始的历史标志,并不因其统治的地理区域的改变而改变;改朝換代即是原政权灭亡後由新政权取得了統治者的合法地位。,故每次朝代更替時會更改國號,類似於古人的別名、別號,做為代表當時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一旦国号改变,则往往不被视为同一个朝代。中国古代同时对于国号的应用有着严格的等级标准,例如封国的国名不能称为“国号”,不同等级的封国有不同的国名,以汉朝为例,有梁国,昌邑国,代国等,都不称作“国号”;藩国则可以拥有国号,并且有时须经由宗主国赐封或予以确认。受古代中国的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都非常重视国号的确立;东亚古代的王朝,多在王朝之初便明确国号,以作为立国的基础,并不轻易改变。 相对而言,西方古代历史上没有特定的国号概念,而更重视王朝的延续。中世纪欧洲的主权国家或附庸国家,多依照该统治区域的历史地理及封建等级命名,如:法兰西王国,费拉拉公国,等。这些领土的“国名”并非其国号,而是仅仅作为一块领土的名称。领土的命名与领主的封建头衔和领土的地理区域绑定,不因领主家族的变更而改变,例如哈布斯堡家族长期控制着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公国等领土;然而一旦该领土地理范围或者领主的封建等级改变,其国名便会作相应变更,如在1471年被教宗保禄二世从费拉拉侯爵擢升为费拉拉公爵,其后该领地便被称为费拉拉公国。欧洲国家所以到了近代才多在宪法或相关法律中明确国号。 現代国际社会,确立国号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也就是说,通常现代国家的國號就是指出该國採用之政體,例如美国的国号为“美利坚合众国”,法国的国号为“法兰西共和国”;又比如,1945年二战战败之后,在完全按照西方模式修正其国家体制后,把国号从“大日本帝国”,改为“日本国”。.

新!!: 朱一貴和国号 · 查看更多 »

玉皇大帝

#重定向 玉皇上帝.

新!!: 朱一貴和玉皇大帝 · 查看更多 »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新!!: 朱一貴和王 · 查看更多 »

王珍

王珍(),字雄樵,中國清朝官員,山西長治人。王珍臺灣知府任內因縱容兒子橫徵暴斂,引爆了朱一貴事件,後卒於任內。.

新!!: 朱一貴和王珍 · 查看更多 »

王禮

王禮可能是指以下不同的人物.

新!!: 朱一貴和王禮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朱一貴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朱一貴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竹子

#重定向 竹.

新!!: 朱一貴和竹子 · 查看更多 »

羅萬倉

羅萬倉()為中國清朝武將官員,本籍陝西。羅萬倉於1719年(康熙58年)奉旨接替張彪,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營參將(營署設於諸羅)。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階段,受台灣鎮總兵制約的台南以北最高軍事將領。 1721年,朱一貴事件爆發,羅萬倉陣亡,為此,特議敘雲騎尉世職於羅萬倉,其子可世襲一次。.

新!!: 朱一貴和羅萬倉 · 查看更多 »

結拜

#重定向 乾親.

新!!: 朱一貴和結拜 · 查看更多 »

田寮區

寮區位於台灣高雄市西北部,北臨臺南市龍崎區、關廟區,東鄰旗山區,西鄰岡山區、阿蓮區,東北連內門區,南接燕巢區。 本區四面環山,區境內丘陵起伏,大部分為林班地,境內二層行溪支流蛛網密佈,惡地地形極為發達。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農業、林業、畜牧業為主,但近年來觀光業亦有相當發展。.

新!!: 朱一貴和田寮區 · 查看更多 »

牌位

位在東亞傳統禮儀和習俗中,是用以祭奠列代神明、聖賢、祖先及亡者的木牌, 上面書寫及雕刻神靈、先人或亡者的名諱,以及寫上一些吉祥話,象徵祂的神靈附着於此受人崇拜。可是,現代的牌位已經不侷限採用傳統的檀木、檜木、沉香木等木材製作,亦有以仿玉、玻璃鋼、壓克力等合成材料製作的產品。 牌位在日、韓語中稱爲「位牌」,在中國一般亦稱爲「神座」、「神牌」、「神主」、「神位」、「祿位」、「香位」、「靈位」、「蓮位」或「木主」 、福州民系稱為「牌套」(pe2-tʰɔ5);神位裝置於小闈閣內時稱爲「神龕」,供奉祖宗牌位的闈閣通常也稱為「祖龕」。.

新!!: 朱一貴和牌位 · 查看更多 »

銀錢

銀錢可以指:.

新!!: 朱一貴和銀錢 · 查看更多 »

萬丹鄉

萬丹鄉(下淡水、Tampsuy)位於臺灣屏東縣西南方,西臨高屏溪(下淡水溪)與高雄市為界,北鄰屏東市,東以隘寮溪和竹田鄉分界,南接新園鄉和崁頂鄉,東北方接麟洛鄉,地處屏東平原,全鄉地勢平坦。 清朝時期的幾大渡船口皆在萬丹轄區內,進出的人口眾多因而逐漸繁榮,即有一說法萬丹地名來自於「萬舟雲集」,成為屏東平原上第一個「街市」,故有句臺語古諺「屏東古早係阿猴,萬丹係街仔頭」說明了萬丹的起源特色。 萬丹鄉地理位置優越,鄰近屏東市、潮州、東港及高雄市,亦是屏東縣的交通重鎮之一。 居民以閩南人為大多數,客家人約佔兩成左右,散居鄉內。 本鄉為全縣人口第四多之鄉鎮,約五萬一千人,僅次於縣治屏東市、內埔鄉及潮州鎮,人口則主要分布於市中心及西側的社皮、崙頂、及後--等地。.

新!!: 朱一貴和萬丹鄉 · 查看更多 »

衙門

衙門,本作牙門,又稱官衙,為中國乃至東亞古代對官署的稱呼,內有地方官員負責審理案件,衙門中的衙門差役就是協助地方官員搜查証據及逮捕犯人。.

新!!: 朱一貴和衙門 · 查看更多 »

衙門差役

衙門差役(簡稱衙差、衙役),指古代中國,衙門內實際處理管轄地區行政及司法事務的職位或人員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地方官治組織及其運用〉,聯經出版社,1979年。衙門差役於位階上,與衙門胥吏相同的,都屬於沒有官品的行政人員張建鵬,《圈子》,當代世界出版社,ISBN:7509000718,甚至亦可能被視為賤民。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以清朝官方組織為例,地方縣治約配置有百名,縣丞,巡檢則有十數名至廿餘名台大圖書館:《淡新檔案》;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清末重臣袁世凱創建新式警制,衙門差役於1902年後逐漸裁汰,惟至今仍影響華人社會甚鉅,例如衙役成員中的捕快,常是警察代名詞。在台灣,神化的什家將、八家將民間信仰中,就有衙門差役一員。.

新!!: 朱一貴和衙門差役 · 查看更多 »

西港

西港可以指:.

新!!: 朱一貴和西港 · 查看更多 »

覺羅滿保

覺羅滿保(v;),爱新覺羅氏,字鳧山,號九如,滿洲正黄旗人,清景祖觉昌安三兄索长阿之后裔,中國清朝官員。 满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福建巡撫。五十四年(1715年),擢閩浙總督。雍正三年(1725年),卒於官。.

新!!: 朱一貴和覺羅滿保 · 查看更多 »

許雲

許雲,字復旦,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許雲於1717年(康熙56年)前往台灣澎湖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翌年奉旨接替潘承家,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中的這階段,全台灣的海防軍事層級最高武將,其統帥三營兵力,約數千名水師兵勇。1721年,朱一貴事件爆發,他於戰鬥中陣亡,議敘騎都衛世職,准襲二次。.

新!!: 朱一貴和許雲 · 查看更多 »

諸羅縣

諸羅縣(閩南語:Tsu-lô-Kuān)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1683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1684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三縣。而諸羅縣承繼了原天興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開化里等四里。 諸羅縣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rosen),諸羅知縣署設於開化里之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轄區與明鄭時期的天興縣(州)相同,東至大龜佛山,西至大海,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北至雞籠城。 1704年(康熙43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 1721年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地方遼闊,鞭長莫及,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嘉義。.

新!!: 朱一貴和諸羅縣 · 查看更多 »

高屏溪

屏溪,舊名下淡水溪,位於臺灣南部為中央管河川,長度僅次於濁水溪。主流河長171.00公里,為全台第二長河;流域面積廣達3,256.85平方公里,分佈於南投縣南端、嘉義縣東端、台東縣西端,及高雄市、屏東縣的23個鄉鎮市區 上有關高屏溪水系流經的行政區包括高雄市林園、大寮、大樹、六龜、內門、甲仙、茂林、桃源、三民、杉林、旗山、美濃等12個區,及屏東縣新園、萬丹、九如、里港、鹽埔、高樹、三地門、瑪家、霧台、屏東市等10個鄉鎮市,合計22個鄉鎮市的資料是錯誤的,因為實際上還包括南投縣信義鄉(南端)、嘉義縣阿里山鄉(東半部)、台東縣卑南鄉(西北端)與屏東縣長治鄉(西半部)。另外有 上所謂流經高屏24個鄉鎮市區,係將屏東縣麟洛鄉也計入。然而麟洛鄉西北角與長治鄉、屏東市交界的廣安圳原本雖屬於高屏溪水系,經整治後已於省道台1線橋南方偏西約300公尺處改道,轉而注入東港溪水系,故目前麟洛鄉全境皆不屬於高屏溪水系。,流域面積為全台第一大河。 高屏溪主流荖濃溪,源流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南端,發源於玉山東峰,先向東北流,至八通關轉東南,匯集分別源自秀姑巒山西南坡及大水窟山西坡的支流後,轉向南南西進入高雄市境,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轉向南流至大津,納東側流入之濁口溪後,轉向西南流至里港,納東南方流入之隘寮溪,名為二重溪,續流至嶺口與來自北方之旗山溪(楠梓仙溪)合流後,始稱高屏溪。本流轉向南經大樹、九曲堂、上寮、鯉魚山,於東汕注入台灣海峽,此河段長約38公里楊萬全,高屏溪流域和屏東平原的水資源,台灣水文論文集,2000年5月,第559至562頁。 旗山溪為高屏溪水系主流(含荖濃溪)之外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玉山主峰西南坡標高約2,700公尺處,主流河長118公里,流域面積842平方公里。 隘寮溪、濁口溪為荖濃溪的前兩大支流,其河長、流域面積雖均小於旗山溪,但因上游集水區屬多雨區,水量反較旗山溪豐富,均為高屏溪農業、民生用水之重要來源之一。 高屏溪流域內平均雨量每年達3046公厘,平均年逕流量高達84億5500萬立方公尺。平均年輸砂量是3561萬噸,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積輸送10934噸,居全世界第11位。.

新!!: 朱一貴和高屏溪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朱一貴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鳥松區

鳥松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鄰仁武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鳳山區、大寮區,西鄰三民區。著名的觀光景點澄清湖即位於本區,也帶動高雄長庚醫院,以及正修科技大學、鳥松濕地公園、澄清湖棒球場、圓山大飯店、高雄高爾夫球場及眾多傢俱行的設立。.

新!!: 朱一貴和鳥松區 · 查看更多 »

鳳山縣舊城

鳳山縣舊城,又稱左營舊城,位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由於清代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城,原先為土城。現今看到的舊城(石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由土城改建,道光6年(1826年)完工。由於後來林爽文事件時,於南部呼應起事的莊大田勢力攻破鳳山縣城(土城),之後官署等遂移往埤頭街(今鳳山區)又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因此相對於「新城」,左營舊城就被稱為「舊城」。左營舊城在臺灣的築城歷史中,具有許多特殊之處。 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現為國定古蹟。民國100年,位於左營中正路及左營大路中之三角公園內的城牆遺跡與西自助新村內的西門段城牆遺構被當時的行政院文建會(後改為文化部)指定,納入國定古蹟範圍。 民國103年3月,西自助新村拆除過程中發現西門城門座以及城牆遺跡,並於103年5月提報至文化部,請其審議指定為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範圍。.

新!!: 朱一貴和鳳山縣舊城 · 查看更多 »

鴨蛋

鸭蛋(Duck Egg)是鸭子生的卵,比鸡蛋个大,皮厚,但因为鸭子是以水生动物和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鸭蛋有腥味,一般常用作制作松花蛋(皮蛋)和咸鸭蛋。.

新!!: 朱一貴和鴨蛋 · 查看更多 »

鴨母寮

母寮可以指:.

新!!: 朱一貴和鴨母寮 · 查看更多 »

鸭,俗称鸭子,是對鸭科部分属鸟类的通用名称,其餘同屬鴨科但不稱作鴨的有天鵝、鵝、雁及鴛鴦等。鴨均为游禽,通常体形比天鹅和鹅小,人们在淡水和咸水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

新!!: 朱一貴和鸭 · 查看更多 »

鹿耳門

鹿耳門(Lo̍k-ní-mn̂g)是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的一個地名,最初用來指臺江內海與外海連通的水道及其周圍地區。鹿耳門水道南北兩邊為濱外沙洲,分別是南線(南汕)與北線(北汕),而在姚瑩《東槎紀略》〈籌建鹿耳門砲臺〉一文中提到南線又名北線尾,北線又名海翁隙。1643年於《熱蘭遮城日記》上出現的「Lacquymoye」一詞可視為「鹿耳門」一名在荷蘭文獻上的首次出現。另外在清初文獻上記載鹿耳門之名是因「形如鹿耳,分列兩旁,中有港門,鎮鎖水口」而來。而自1960年代左右開始安南區的顯宮與土城地區便開始爭論鹿耳門港的位置與清代鹿耳門媽祖廟的正統相關性。.

新!!: 朱一貴和鹿耳門 · 查看更多 »

轅門

轅門,即軍營大門。在將領辦公地點的前方,常用馬車之轅木对立而成進出口,以便於士兵駐守,遂稱「轅門」。本乎軍事用途。設立行轅和轅門的地址多於重地或野外。 有些地方上與軍事有關的高級官衙,尤其是明清時的總督衙門,其門外之兩旁多用木柵圍護,以武士戍衛。故亦俗稱轅門或者幕府。.

新!!: 朱一貴和轅門 · 查看更多 »

農夫

#重定向 農民.

新!!: 朱一貴和農夫 · 查看更多 »

農民

農民指以农业为职业的人,其中包括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自然经济产业为职业的人,又有称牧民、渔民等。 農民则是指世代定居於鄉村地區的居民。農民未必以農業為職業,不過大都以家庭(戶)為單位,具有生產糧食與滿足自我食用需求的能力,但在其他生活方面卻須仰賴外在的大環境,特別是在安全保障的需要上。由於如此,農民們的生活圈往往自成一體,但屬於外在大社會的一個部份,一般稱此獨立卻又依賴的生活群體為農民社會。 在12000年前农业开始发展,而漫长的古代社会史,民众大都从事农业。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近代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的人口从土地上脱离出来。.

新!!: 朱一貴和農民 · 查看更多 »

阿蓮區

阿蓮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部,東鄰田寮區,西鄰路竹區,南接岡山區,北隔二仁溪與臺南市歸仁區、關廟區為界。 本區除東面的大崗山外,地勢大致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適宜農耕。原屬高雄縣,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改為高雄市阿蓮區。.

新!!: 朱一貴和阿蓮區 · 查看更多 »

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總督疆臣之一,總管閩浙(浙江省、福建省與福建臺灣省,臺灣於1895年被割讓給日本)的軍政、民務。.

新!!: 朱一貴和閩浙總督 · 查看更多 »

藍廷珍

藍廷珍(),字荊璞,諡襄毅,清代福建漳州漳浦人。 清朝政治人物,少年從軍。康熙六十年率兵來台,弭平朱一貴事件,累功晉升從一品福建水師提督。.

新!!: 朱一貴和藍廷珍 · 查看更多 »

藍鼎元

藍鼎元(),字玉霖,別字任菴,號鹿洲,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生於康熙十九年,卒於雍正十一年。藍鼎元出身書香世家,其父祖皆是當地有名望的儒士。父親藍斌精通理學,但屢科不第;藍鼎元十歲喪父,家境艱苦,靠母以女紅度日。自幼聰穎好學,清康熙末年,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定朱一貴之亂,事後,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墾荒開發。雍正間特授廣東普寧知縣,再兼署潮陽知縣,寫下了斷案過程,即《鹿洲公案》(藍公案)。潮州府知府胡恂邀其編纂府志。後受兩廣總督鄂彌達懇邀入幕,並再受鄂的舉薦,特授為署廣州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到任月餘,即卒於官,年僅54歲。今日里港藍家為其後人。較著名的有藍世璁。.

新!!: 朱一貴和藍鼎元 · 查看更多 »

還願

還願,是一種向神祇許下心願,應驗後對神祇、廟宇或者是社會進行回饋的行為。 拉丁文ex voto是指还愿时捐赠的物品,而非还愿行为。.

新!!: 朱一貴和還願 · 查看更多 »

鄉民

#重定向 農民.

新!!: 朱一貴和鄉民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朱一貴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

#重定向 臺南市.

新!!: 朱一貴和臺南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朱一貴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廈兵備道

#重定向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新!!: 朱一貴和臺廈兵備道 · 查看更多 »

臺廈道

台廈道為1684年至1727年清朝管辖台灣的行政區名稱、最高地方政府官署、或實際地方統治者官職簡稱,1727年之後台廈道分出台灣道,最大差別是台灣與福建廈門地區分治而管轄,道署衙門也從廈門移至臺南。 在行政區劃或官署名稱方面,台廈道所屬區劃之道,為清朝特殊行政區劃,行政區域地位介於省與府之間,而台灣清治時期這段時間,台廈道正屬福建省所管轄,地位位階為略低於福建省,但高於府,如泉州府或漳州府的建制。 台廈道亦為這階段台灣統治者的官職簡稱,而全名為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新!!: 朱一貴和臺廈道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朱一貴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裔臺灣人.

新!!: 朱一貴和臺灣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中部

#重定向 中臺灣.

新!!: 朱一貴和臺灣中部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新!!: 朱一貴和臺灣府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知府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清領區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徵。.

新!!: 朱一貴和臺灣府知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鳳山縣

#重定向 鳳山縣 (清治時期).

新!!: 朱一貴和臺灣鳳山縣 · 查看更多 »

臺灣閩南人

#重定向 閩南裔臺灣人.

新!!: 朱一貴和臺灣閩南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朱一貴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潮州人

#重定向 潮州裔臺灣人.

新!!: 朱一貴和臺灣潮州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文獻叢刊

《臺灣文獻叢刊》,年代上自唐、宋、元、明、清,下至日治時期的臺灣方志、明鄭史料、清代檔案、私家著述、私人文集、南明史籍、詩文輯錄,以及臺灣之歷史、地理、風俗、民情、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制等文獻資料。.

新!!: 朱一貴和臺灣文獻叢刊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朱一貴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长泰县

长泰县(Tiông-thòa-koāiⁿ)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縣。土地面积912.6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7万亩,山地90.3万亩。.

新!!: 朱一貴和长泰县 · 查看更多 »

酬神戲

酬神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是迎接神赛会所表演的戏,是百姓為了酬謝神恩、酬神祈福,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之一,一般都在庙会或是戏台上演出。廣東多稱神功戲,中國北方多稱社戏(社戏一词中的“社”字指的是旧事奉社神之所在,另有一说“社”字为古代地区的一个小单位,社中演戏,即称社戏)。.

新!!: 朱一貴和酬神戲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朱一貴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新!!: 朱一貴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朱一貴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陳弄

陳弄(),台灣彰化小埔心人(今彰化縣埤頭鄉)。 1862年,彰化富商戴潮春反清起事。陈弄見機響應,被戴潮春封為「西王」。陈弄率军攻打鹿港,鹿港的泉州人在士绅领导下极力抵抗,三天大战陳弄被击退。1863年七月,救援斗六城的台湾镇总兵林向荣与台湾水师副将林国忠被严办、陈弄等人率领的数万戴军围困。1864年3月19日,台湾水师提督吴鸿源在嘉义城外,与嘉义守将汤得升里应外合,击退围攻嘉义的陈弄军。1865年1月,清军收复斗六,斩杀戴潮春。5月,福宁镇总兵林文察和乡勇罗冠英围攻小埔心,与陈弄进行炮战,罗冠英阵亡,其弟罗坑猛攻下,陈弄开--投降,被清军当场斩杀。.

新!!: 朱一貴和陳弄 · 查看更多 »

陳璸

陳璸(),字文煥,號眉川,中國廣東海康(今属雷州)人,清朝官員,官至福建巡撫,兼攝閩浙總督,為知名的清官,曾被康熙帝親口讚賞,言曰:「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亦見有清官,如伊者朕實未見;既從古清官,亦未見有如伊者」。.

新!!: 朱一貴和陳璸 · 查看更多 »

林亮

林亮(),字漢臣、漢侯、滌侯,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今福建省漳浦縣)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 行伍出身。康熙四十五年,任福建臺灣水師右營把總。康熙五十一年,任福建福寧鎮左營千總。康熙五十五年,任福建福寧鎮桐山營守備。康熙五十六年,任福建臺灣澎湖水師協標右營守備。康熙六十年,任福建臺灣水師協標中營遊擊,随督施世驃為前隊先鋒,出征台湾。雍正元年,任閩粵南澳鎮左營遊擊、福建臺灣南路營參將、福建臺灣水師協副將、福建臺灣鎮總兵官。雍正四年,任浙江定海鎮總兵官。有子林朝翼。.

新!!: 朱一貴和林亮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新!!: 朱一貴和林爽文事件 · 查看更多 »

林文察

林文察(閩南語:林文察 / Lîm Bûn-Tshat;),字密卿,臺灣清治時期彰化縣阿罩霧莊(今臺中市霧峰區)人,霧峰林家第五代的族長,清代著名臺灣籍將領,曾協助平定小刀會、戴潮春事件,並於福建、浙江與江西等地領軍對抗太平軍,最後於福建漳州萬松關陣亡,贈太子少保振威將軍,諡剛愍。.

新!!: 朱一貴和林文察 · 查看更多 »

林文明

林文明,字利卿,台灣清治時期彰化縣阿罩霧庄(今臺中市霧峰區)人,霧峰林家第五代,清代台籍將領,與兄長林文察參與平定太平天國與戴潮春事件的戰事,並於林文察死後擔任霧峰林家的宗長,大力擴充家業。但因得罪公家與民家,屢遭訴訟,最後被專員凌定國當庭斬殺。.

新!!: 朱一貴和林文明 · 查看更多 »

林日成

林日成(),又叫林日晟,清代台灣民變戴潮春事件,領導人之一。 1862年4月3日,台湾兵备道道員孔昭慈在彰化命原任彰化知县的淡水厅同知秋曰觐协助扫荡八卦会,秋曰靓另募林奠国与四块厝林日成各率400人支援。4月15日,清军扫荡部队在大墩与天地会党人作战时,林日成临阵倒戈,击杀秋曰靓。4月18日,八卦会首戴潮春克彰化,封林日成為「南王」。 4月28日,林日成为族人林妈盛报仇,率军三万截断阿罩雾的水源,计划消灭前厝林家(雾峰林家)。林文凤指挥林家人以大炮还击,攻防激烈。林家人死守三天,翁仔社〔今台中市丰原区翁子〕罗冠英与东势角客家人派人支援,林日成军被击退。6月,林日成驻彰化城。 1863年12月20日,林日成发军围攻大甲,清军败退回城。戴军截断城中水源,但是天降甘霖,林日成退回四块厝庄。1865年1月19日,福宁镇总兵林文察率军攻打四块厝庄,最后搭炮台、连夜炮轰,2月6日,清军斩杀林日成。.

新!!: 朱一貴和林日成 · 查看更多 »

揭阳市

揭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东接汕头市、潮州市,北连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南临南海。地处韩江三角洲西部,粤东沿海丘陵与榕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谷地与平原相间,分布不均,西北、西南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为榕江和滨海平原区。西北部为莲花山脉,中南部为大南山、小北山。榕江横贯市境中北部并流经市区,中部为练江,南部为龙江,均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全市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人口605.89万。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320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180万人,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

新!!: 朱一貴和揭阳市 · 查看更多 »

李勇

李勇可以指:.

新!!: 朱一貴和李勇 · 查看更多 »

杜君英

杜君英(),廣東省潮州府海陽縣人,臺灣潮州人,臺灣清治時期民變領導人。.

新!!: 朱一貴和杜君英 · 查看更多 »

梁文煊

梁文煊,字幾汀,號闇齋,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安徽壽州。他為漢軍正白旗,於1718年前往台灣就任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1721年因為任內爆發朱一貴事件,於是於台灣就地正法。.

新!!: 朱一貴和梁文煊 · 查看更多 »

歐陽凱

歐陽凱,字虞臣,本籍中國福建漳浦人,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1718年(康熙57年)從江南蘇松鎮總兵奉旨調任前往台灣,接任姚堂擔任台灣鎮總兵,功銜累計至左都督。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1722年,台灣爆發朱一貴事件,戰事前後燃至台灣府南部的赤山及鳳山縣,歐陽凱先後調遣千總陳元、百總林富與朱一貴率兵交戰,均於對戰中戰死。之後,歐陽凱親率兵力駐軍於台灣府城城門外的牛埔。戰事激烈連續進行數日,歐陽凱轄下百總楊恭(另名號:達家勇)投效朱一貴且隱藏歐陽軍為內應。不久,歐陽凱遭楊恭刺殺,其後墜馬斬首。 歐陽凱陣亡後,康熙帝念其功,親自下詔褒獎歐陽凱,並追贈其太子少保官銜,另外,其子嗣世廕守備武官官銜。.

新!!: 朱一貴和歐陽凱 · 查看更多 »

武官

武官是指負責軍事事務的官員,與文官相對。武官包括各級將領,古代的武官除了需要精通武術外,還要求對兵法、謀略等有一定認識。 於現代,「武官」一詞常用來代指軍官等有一定軍階或警階且仍於軍職或警職等職位服務的公職。.

新!!: 朱一貴和武官 · 查看更多 »

水師提督

水師提督從清代使置,是指揮一區域水師(海軍)的指揮官,在地方兵制下小於總督、巡撫,大於總兵, 現代兵制上相當於舰队司令。 清代設有數名水師提督,北洋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南洋水師提督)。.

新!!: 朱一貴和水師提督 · 查看更多 »

永和 (朱一貴)

永和(閩南語:Éng-hô;1721年5月-6月)为中国清朝时期台湾起事者朱一贵的年号,前后共2个月。.

新!!: 朱一貴和永和 (朱一貴) · 查看更多 »

汀州府

汀州府是明清两代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府名,乃明洪武元年(1368年)自元朝汀州路更名而来,府治在长汀县。 明清兩代,汀州府一直属于福建,下辖八个县,分别是长汀、宁化縣、清流縣、归化縣(今明溪縣)、连城縣、上杭縣、武平縣、永定縣。汀州府全境八縣,講的方言可能不盡完全相同,但都屬於客家方言的閩西客家話,也是海內外客家人的客家原鄉之一。 1913年(民国二年),废汀州府,各县并入汀漳道,最后一任知府为王德相。今日,原先汀州府舊地8縣,北邊的宁化縣、清流縣、归化縣三縣改歸三明市管轄;南邊的长汀县、连城縣、上杭縣、武平縣、永定縣5縣,改歸龍岩市管轄。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政府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汀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新!!: 朱一貴和汀州府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新!!: 朱一貴和泉州府 · 查看更多 »

泉漳片

泉漳片 ,也稱為泉漳閩南語、泉漳話、漳泉話、闽台片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地区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廣東海陸豐、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新!!: 朱一貴和泉漳片 · 查看更多 »

洪门

洪門,又稱天地會,与袍哥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主要活动于華南,以福建、广东、湖廣等地區更盛。有時史學家所謂的洪门一詞,代表了一切反清的祕密會社,如青幫、理教等。後來演變成名称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原本就是互不統屬、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團,因為同一理由互相合作,對外宣傳,吸引新會眾,實屬发动民变的社團組織,如像歷史上白蓮教所发动民間組織的社團民变一樣。洪门也協助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途中的护军就是广东洪门。 清末時,革命黨亦為了推翻滿清需要,而參與其中,及至1911年中華民國肇建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成員均有國軍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新!!: 朱一貴和洪门 · 查看更多 »

洪欉

洪欉(),台灣彰化北投埔人(今南投縣草屯鎮)。.

新!!: 朱一貴和洪欉 · 查看更多 »

洪正

洪正()是出生及成長於台灣高雄市的政治工作者。為基進黨提名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高雄市第六選舉區(鼓山區、鹽埕區、旗津區)候選人。曾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因體認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不佳,遂以同等學力報考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輪機工程學系(旗津校區),原先想成為商船船員。.

新!!: 朱一貴和洪正 · 查看更多 »

游崇功

游崇功(),字仲嘉,福建漳浦人。中國清朝武將官員。 累迁福建长福营守备,分防长乐县。游崇功於1716年(康熙55年)奉旨接替阮蔡文,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營參將(營署設於諸羅)。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起事,率兵赴安平,战死。.

新!!: 朱一貴和游崇功 · 查看更多 »

清代台灣民變列表

這是發生於台灣清治時期的民變列表,大小民變涵蓋期間為1684年至1888年。通常民變名稱以起事人物為名。.

新!!: 朱一貴和清代台灣民變列表 · 查看更多 »

漢人

#重定向 汉族.

新!!: 朱一貴和漢人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朱一貴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漳州府

漳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府,属福建省。治所在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清辖境缩小,只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中、下游流域及其西南地区。1913年废。 清朝时,漳州府府治仍为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辖: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今福建省漳浦县)、南靖县(县治在今福建省南靖县靖城镇)、长泰县(今福建省长泰县)、平和县(今福建省平和县)、诏安县(今福建省诏安县)、海澄县(县治在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东北岛屿上)共7县;云霄厅(今福建省云霄县)1散厅。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朱一貴和漳州府 · 查看更多 »

潮州府

潮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清朝沿用。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故废。 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置。治所在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兴宁、五华、陆丰等市县以东地区。明、清有盐场。府城东有广济桥(今湘子桥)。.

新!!: 朱一貴和潮州府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新!!: 朱一貴和潮州话 · 查看更多 »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新!!: 朱一貴和潮阳区 · 查看更多 »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新!!: 朱一貴和澎湖 · 查看更多 »

朱夔

朱夔(),中國清朝官員,漢軍鑲白旗人。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監生出身的朱夔接替周鍾瑄擔任台灣府諸羅縣知縣。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爆發,朱夔失守諸羅,逃往澎湖。後被清廷抓拿,同年十二月以“失封疆”之罪被處決。.

新!!: 朱一貴和朱夔 · 查看更多 »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新!!: 朱一貴和朱姓 · 查看更多 »

朱一貴

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台灣清治時期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治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

新!!: 朱一貴和朱一貴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朱一貴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內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稱為有期徒刑,在香港和一些西方国家或地區称为有期监禁,在日本國及大韓民國稱為有期懲役。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很大,不同国家或地區对于这种刑罚的执行有所不同。澳門禁止無期徒刑,所以別處的有期徒刑在當地就是徒刑。.

新!!: 朱一貴和有期徒刑 · 查看更多 »

戴潮春

戴潮春()表字萬生,臺灣府彰化四張犁莊人(今台中市北屯區四張犁),祖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台灣清治時期戴潮春反清事件領袖。.

新!!: 朱一貴和戴潮春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新!!: 朱一貴和明鄭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朱一貴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明朝时期各政权君主:包含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及不被广泛承认的君主;亦包括明朝灭亡后,其皇族与官员南迁后所建立的,统称“南明”的各政权君主。.

新!!: 朱一貴和明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自然現象,称之为海啸。.

新!!: 朱一貴和海啸 · 查看更多 »

海陽

海陽,可以指:.

新!!: 朱一貴和海陽 · 查看更多 »

新化區

新化區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南,北鄰新市區、山上區,東為左鎮區,西鄰永康區,南接關廟區、龍崎區,西南則鄰歸仁區。地勢東邊較高,為「新化丘陵」的一部分;西邊較低,為平原。並有鹽水溪支流流貫。臺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即位於本區境內。另外,本區每年還會舉辦一個特有的民俗活動─「鬥蟋蟀」。.

新!!: 朱一貴和新化區 · 查看更多 »

施世綸

施世綸(),中國清朝官員,字文賢,號潯江,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衙口鄉(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遠祖祖籍河南固始,後被編入八旗漢軍鑲黃旗,是施琅之子。.

新!!: 朱一貴和施世綸 · 查看更多 »

施世驃

施世驃(),字文秉,一字文南。晋江县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清朝海軍名將施琅六子。 1668年隨父隸屬漢軍鑲黃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委署守備,與其父攻臺,事平敘功加左都督銜。1691年授山東濟南城守營參將。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征噶尔丹。1698年遷山東臨清副將。1701年擢陞浙江定海鎮總兵。1708年陞廣東陸路提督。1712年,調福建水師提督。1716年奏准臺閩水師個別洋巡,否決福建巡撫陳璸所提臺閩二地交旗洋巡。此例遂沿為定--到清末。 1721年5月12日,朱一貴舉事,世驃聞訊自廈門抵澎湖,等候南澳鎮總兵藍廷珍的援軍。7月9日入安平籌畫收復府治事宜,並決定以合圍的方式進勦。7月15日與藍廷珍會師臺灣府。事平,從優敘功。10月3日臺郡突遭暴雨襲擊,世驃終夜露立,遂病。卒於軍中,得年54歲。贈太子少保,諡勇果,追一等阿达哈哈番(輕車都尉)。.

新!!: 朱一貴和施世驃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朱一貴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興王朱一貴事件朱一贵鴨母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