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泉州府

指数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130 关系: 厦门厅厦门市南安市南宋南明双鼎吳鏞同安縣向一阳吕大云夏雨金大田县姚光泮姚观姜顺龙孔惟德安汛安溪县富信尹宏屠倬 (嘉靖進士)岳山巴哈布中华民国常光裕万历书成乾隆康熙府 (行政区划)延平府任汝亮伊靖阿张岩 (明朝官员)张应泰张采五彦布徐源德化县德泰俞咨伯包溥刘彦刘侃刘嗣孔嘉定 (南宋)嘉靖周道光兴化府兴泉永道...元克中四明知府王右弼王士俊 (嘉靖進士)王猷 (萬曆丙辰進士)王道成王楚堂礼部尚书福建历史福建布政使司福建省程琯程秀民程朝京窦子偁翔安区熊尚初熊汝达盛安萬慶 (嘉靖進士)顺治行省馬岱解元马巷厅高越高霔高拱乾謝璉 (萬曆進士)魯楷许延邵黄凤翔辛自修錢洙胡器郭正谊赵士许葛恒邱浙蔡锡蔣毓英鄭成功鄔維肅金城 (清朝)金門縣雍正陳玉友陳立李大章 (清朝)李哲李炜李芬李鳳李锐梁允洁樊维城永春县永春直隶州永曆 (南明)汪道亨沈海泉州市泉州府志泉州府文庙泉州路洪武清史稿清朝朱南英朱炳如惠安县成寧房永清明朝方尧方圆时腾蛟思明州景文科技大學 扩展索引 (80 更多) »

厦门厅

厦门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同安县嘉禾屿等地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厦门市。属泉州府。辖今厦门岛。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改为思明县。 Category:福建的厅 Category:厦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68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泉州府和厦门厅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泉州府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新!!: 泉州府和南安市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泉州府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泉州府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双鼎

双鼎,正白旗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双鼎曾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接替李维钰任漳州府知府一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姚棻接任。.

新!!: 泉州府和双鼎 · 查看更多 »

吳鏞

吳鏞,字金川,江西饒州府潘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鄉試第三十九名。洪武四年,會試第四十三名,授刑部主事。 曾接替何赐任松江府知府一职,1399年由甄庸接任。.

新!!: 泉州府和吳鏞 · 查看更多 »

同安縣

同安縣,雅稱銀同。旧县名。辖域包括现在的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金门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厦门市全境及龙海市东北部。有許多名人祖籍為同安縣,如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江南提督陳化成、知名華僑企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如夫人陳粹芬等。.

新!!: 泉州府和同安縣 · 查看更多 »

向一阳

向一陽 ,字汝葵,湖廣巴陵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正德十一年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向一阳 · 查看更多 »

吕大云

吕大云,正红旗汉军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生员出身。 吕大云曾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接替姜朝俊任建宁府知府一职,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姜朝俊接任。.

新!!: 泉州府和吕大云 · 查看更多 »

夏雨金

夏雨金,江南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登進士。曾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夏雨金 · 查看更多 »

大田县

大田县,别称岩城,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泉州府和大田县 · 查看更多 »

姚光泮

姚光泮(),字繼昭,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姚光泮 · 查看更多 »

姚观

姚观,号盥斋,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慶六年,登進士,授福建宁德县知县。署惠安,复回宁德縣知縣。因政績升任永春直隶州知州,署兴化府知府。道光七年,署泉州府知府,十一月卸事。.

新!!: 泉州府和姚观 · 查看更多 »

姜顺龙

姜顺龙(),字見田,號鱗玉,直隸大名(今河北)人,籍貫浙江會稽,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姜顺龙曾于乾隆五年(1740年)接替张镠任福州府知府一职,乾隆六年(1741年)由林兴泗接任。.

新!!: 泉州府和姜顺龙 · 查看更多 »

孔惟德

孔惟德(),字恒夫,河南汝寧府汝陽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孔惟德 · 查看更多 »

安汛

安汛,黄梅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安汛曾于接替杨绍裘任兴化府知府一职,嘉庆二年(1797年)由祥庆接任。.

新!!: 泉州府和安汛 · 查看更多 »

安溪县

安溪县(An-khoe-koān),古稱小溪、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97.7435万(2010年),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1990年代末,台湾人将电信诈骗技术传入安溪县,在该县下属的魁斗镇和长坑乡迅速传播,这两个乡镇有许多人从事电信诈骗,有「电信诈骗之鄉」之稱。.

新!!: 泉州府和安溪县 · 查看更多 »

富信

富信,满洲正蓝旗,监生,清朝政治人物。 嘉庆十二年,接替朱潮任兴化府知府。嘉慶十九年,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富信 · 查看更多 »

尹宏

尹宏,字克宽,山东历城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统年间,担任泉州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死于任内。.

新!!: 泉州府和尹宏 · 查看更多 »

屠倬 (嘉靖進士)

屠倬(),字文卿,号东厓,浙江鄞县(今寧波)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二年(1523年)登進士。嘉靖十一年(1532年)擔任泉州府知府,有惠政。.

新!!: 泉州府和屠倬 (嘉靖進士) · 查看更多 »

岳山

岳山,正蓝旗满洲人,清朝官员。监生出身。 嘉庆三年(1798年),任福州府知府。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岳山 · 查看更多 »

巴哈布

巴哈布(v;),李氏,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 監生出身,捐江蘇府經歷。乾隆四十三年,授江蘇上海縣縣丞,署上海縣知縣、江蘇上元縣知縣。乾隆四十八年,任震澤縣知縣。乾隆五十二年,任淮北監掣同知。乾隆五十六年,任江蘇常州府知府。乾隆五十九年,任安徽安慶府知府。嘉慶元年,任永州府知府。次年,改任衡州府知府。嘉慶七年,任湖南岳常澧道。嘉慶十年,署湖南按察使。嘉慶十年,署湖南布政使。嘉慶十一年,任湖南按察使。嘉慶十五年,任太僕寺少卿。嘉慶十六年,任雲南按察使,署雲南布政使、江蘇按察使。嘉慶十八年,任湖北布政使。嘉慶二十年,任湖南巡撫。嘉慶二十三年,任古城領隊大臣、烏什辦事大臣。著有《湖南通志》228卷。.

新!!: 泉州府和巴哈布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泉州府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常光裕

常光裕,本籍盛京遼陽州。他為漢軍正黃旗,亦為監生。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泉州府知府。1696年,由泉州知府調任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新!!: 泉州府和常光裕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泉州府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书成

#重定向 書成.

新!!: 泉州府和书成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泉州府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泉州府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府 (行政区划)

府是东亚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中国自唐朝至民国初年,设置的二级行政区划单位称作“府”。同属东亚文化圈中的日本和韩国则使用“府”作为一级行政区单位。另外,府亦是泰國的第一級行政區(จังหวัด,changwat)的译名。.

新!!: 泉州府和府 (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延平府

延平府为中国旧府名,治所在南平县(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延平路置。下领七县:南平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延平府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属福建省。清辖境南部略有缩小,大田县划出,属永春直隶州。考评:冲,难。终清一朝,延平府下领六县:南平县、顺昌县、将乐县、沙县、永安县、尤溪县。明清两代,延平府辖境大致相同,为:东至建宁府建安县界50里,西至汀州府清流县界225里,南至福州府古田县界120里,北至邵武府邵武县界180里;东西距275里,南北距300里。南平地区志,方志出版社,2004.4,ISBN 7-80192-178-X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撤销建宁、延平、邵武3府,设北路道,延平府建置从此取消。.

新!!: 泉州府和延平府 · 查看更多 »

任汝亮

任汝亮,字伯寅,山西省平陽府蒲州猗氏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四十一年,登進士,授戶部主事。隆慶六年,擔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任汝亮 · 查看更多 »

伊靖阿

伊靖阿,正红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監生出身。乾隆十二年(1747年),擔任泉州府知府。乾隆十四年,改任兴化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伊靖阿 · 查看更多 »

张岩 (明朝官员)

张岩,上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景泰年间,担任泉州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后因得罪權貴,被逮捕,之後釋放,擔任荆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张岩 (明朝官员) · 查看更多 »

张应泰

张应泰,字大来,号东山,南直隸泾县(今屬安徽)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泰和县令,二十五年(1597年)移河间丞,再转任南京礼部主事,不久改兵部,升泉州府知府;后改任吉安府知府,未到任而卒。著有《艺葵草》、《百门草》、《晚香亭稿》、《泾献遗音》等。.

新!!: 泉州府和张应泰 · 查看更多 »

张采五

张采五,浙江萧山人,清朝政治人物。 監生出身。嘉庆六年,任兴化府知府。乾隆五十八年,擔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张采五 · 查看更多 »

彦布

彦布,镶白旗满洲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荫生出身。 彦布曾于嘉庆九年接替岳山任福州府知府一职,嘉庆十一年由多托礼接任。.

新!!: 泉州府和彦布 · 查看更多 »

徐源

徐源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徐源 · 查看更多 »

德化县

德化县(tl)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国当代瓷器的著名产地,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有些媒体将德化县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面积2220平方千米,人口30万。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新!!: 泉州府和德化县 · 查看更多 »

德泰

德泰,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德泰曾于乾隆五十六年接替成宁任福州府知府一职,乾隆五十七年由邓廷辑接任。嘉庆十五年正月二十一(1810年2月24日),由候补员外郎、中仓监督调任廣西按察使。嘉庆十八年(1813日),罢。.

新!!: 泉州府和德泰 · 查看更多 »

俞咨伯

俞咨伯(),字礼卿,号蒲山,浙江平湖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靖十一年(1532年)登壬辰科进士。初任工部郎中,因忤逆皇親國戚,遭逮捕入狱,事情澄清后复官。嘉靖十九年(1540年),擔任泉州府知府,任内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治旱,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大旱,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就完全治好了。任职五年,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拔擢为河南副使。.

新!!: 泉州府和俞咨伯 · 查看更多 »

包溥

包溥,字民敬,鄞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弘治三年,登進士;正德元年,担任泉州府知府,为官清廉。.

新!!: 泉州府和包溥 · 查看更多 »

刘彦

刘彦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刘彦 · 查看更多 »

刘侃

#重定向 劉侃.

新!!: 泉州府和刘侃 · 查看更多 »

刘嗣孔

刘嗣孔,陝西绥德州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刘嗣孔曾于乾隆元年(1736年)署湖北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乾隆十八年(1753年)接替周克昌任邵武府知府一职,乾隆年间由愈大受接任。.

新!!: 泉州府和刘嗣孔 · 查看更多 »

嘉定 (南宋)

#重定向 嘉定 (年号).

新!!: 泉州府和嘉定 (南宋) · 查看更多 »

嘉靖

嘉靖(公元1522年 - 1566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嘉靖,出自《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之语。明世宗即位时内阁备选年号第一为“明良”、其次为“绍治”(寓意繼承弘治中興)、第三为“嘉靖”。.

新!!: 泉州府和嘉靖 · 查看更多 »

周道光

周道光(),字子孚,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周道光 · 查看更多 »

兴化府

興化府為明清時期中國福建省下設的一个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为興化府,屬福建布政使司。興化府轄莆田縣、仙遊縣和興化县。正统十三年(1448年),廢興化縣,析武化鄉的崇仁里、安仁里和長樂鄉的清元東里、清元西里、清元中里併入莆田廣業里,將永貴鄉的潯陽里、興建里、福興里、來蘇里併入仙遊縣興泰里。 清朝時,興化府仍領莆田及仙遊兩縣。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九日,清軍管帶萬國發接管興化府,轄莆田、仙遊兩縣。民國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民国2年(1913年)7月,撤消興化府,莆仙兩縣屬福建省南路觀察使。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莆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泉州府和兴化府 · 查看更多 »

兴泉永道

兴泉永道是明代福建省的一个道,駐劄泉州,設興泉兵備一員,分巡興泉道兼分理軍務。清代因之,管辖泉州府、兴化府。康熙九年(永曆廿四年 1670年)置兴泉道,管辖兴化府、泉州府,道治驻泉州府,與思明州的明軍對峙。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同安县嘉禾里(今厦门市岛内),1734年(雍正十二年),增领永春州,更名兴泉永道。 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英军攻陷厦门,霸占道署,1845年将其拆毁,改建为英国驻厦门领事馆。1863年(同治二年),清朝收回道署旧址。次年,道尹曾宪德又拆除英国领事馆洋楼,重建道署,并立《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记述此事。今道署原建筑早已无迹可寻,仅有残存的碑记于1991年修复。.

新!!: 泉州府和兴泉永道 · 查看更多 »

元克中

元克中,直隶静海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元克中曾于1778年接替巴通阿任松江府知府一职,1782年由梁群英接任。.

新!!: 泉州府和元克中 · 查看更多 »

四明

四明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四明 · 查看更多 »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新!!: 泉州府和知府 · 查看更多 »

王右弼

王右弼,字萬長,號亮齋。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山東。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九月,任福建泉州府知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擔任台灣府知府。1785年(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再任泉州府知府。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旨擔任福建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

新!!: 泉州府和王右弼 · 查看更多 »

王士俊 (嘉靖進士)

王士俊,号方南,江西安福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升任刑部郎中。嘉靖十三年,担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王士俊 (嘉靖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猷 (萬曆丙辰進士)

王猷,字壮其,广东东莞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天啟七年,調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王猷 (萬曆丙辰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道成

王道成,字原恭,四川省重慶府巴縣人,民籍,治《易經》,年三十一歲中式隆慶五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一百零七名進士。三月初八日生,行一,曾祖王武才;祖王輅;父王廷宣,知州;母鄧氏。具慶下,妻李氏,弟道遠;道榮;道顯;道亨;道溥。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三十六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三百七十四名。.

新!!: 泉州府和王道成 · 查看更多 »

王楚堂

王楚堂,仁和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王楚堂曾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接替周宗泰任邵武府知府一职,道光二年(1822年)由刘炳接任。.

新!!: 泉州府和王楚堂 · 查看更多 »

礼部尚书

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宗伯、大宗伯、春官卿、宗卿。.

新!!: 泉州府和礼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福建历史

福建历史為福建省的歷史:汉地的一部份。福建在上古时代原為百越人聚居地,屬揚州;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是第一個在福建設立行政機構的中國政權,但秦王朝并未能对福建实施直接管辖,福建地方政權作為秦的實際藩屬國而存在。 漢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仍為藩屬國,都城設於东冶。三國時期,孫吳於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

新!!: 泉州府和福建历史 · 查看更多 »

福建布政使司

#重定向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泉州府和福建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泉州府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程琯

程琯(),字德和,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程琯 · 查看更多 »

程秀民

程秀民,字天毓,号习斋,浙江衢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嘉靖十一年,登進士,嘉靖二十四年,擔任泉州府知府。后調任建宁府知府,捍卫倭寇进犯有功,官至云南参政。.

新!!: 泉州府和程秀民 · 查看更多 »

程朝京

程朝京(),字康侯,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人,浙江衢州府西安縣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程朝京 · 查看更多 »

窦子偁

#重定向 竇子偁.

新!!: 泉州府和窦子偁 · 查看更多 »

翔安区

翔安区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原屬於同安區,2003年析出。.

新!!: 泉州府和翔安区 · 查看更多 »

熊尚初

尚初,明朝江西南昌人,明朝政治人物。 初為輔吏,以任職清正,授都察院都事,又改经历。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7年),都御史陈镒舉薦,升泉州府知府。正统十四年(1448年)汀州邓茂七作亂,由安溪攻晉江。熊尚初等待援兵不至,於是感慨地說:「我身為太守,守衛本郡是我的責任,怎麼可以讓匪徒殘害郡中的百姓呢?」於是與晋江县主簿史孟常、陰陽學術正楊仕洪等親率團練,于晋江三都古陵坡(今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镇)接戰,兵败被俘,不降,大罵而被殺,與史孟常、楊仕洪同遇害。後鄉民在古陵橋西建廟祭祀,並立碑紀念之。.

新!!: 泉州府和熊尚初 · 查看更多 »

熊汝达

汝达(),字德明,号北潭,江西进贤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甲辰科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后升任刑部郎中。嘉靖三十五年擔任泉州府知府。後歷任廣東巡撫、署浙江巡撫、南京刑部右侍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新!!: 泉州府和熊汝达 · 查看更多 »

盛安

盛安(v,),哈达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盛安祖父聂克色为为哈达国主孟格布禄之子,封襲爵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盛安早年襲爵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歷任內務府員外郎、主事、郎中、太僕寺卿等職。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任刑部左侍郎。乾隆十年(1745年)升刑部尚書,次年改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十三年(1748年)再任刑部尚書。同年因延遲審理金文淳剃頭案觸怒高宗,險遭問斬。.

新!!: 泉州府和盛安 · 查看更多 »

萬慶 (嘉靖進士)

萬慶(),字子餘,直隸和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萬慶 (嘉靖進士)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泉州府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行省

行省为中国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民间简称“省”。.

新!!: 泉州府和行省 · 查看更多 »

馬岱

岱(),司隸右扶風茂陵人,中國三国蜀漢將領,馬騰的侄輩,馬超的堂弟,官至蜀漢平北将军,封陈仓侯。.

新!!: 泉州府和馬岱 · 查看更多 »

解元

中國唐代,科举中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代以前稱解頭。 明朝、清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同得解元、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者即称为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

新!!: 泉州府和解元 · 查看更多 »

马巷厅

#重定向马巷镇.

新!!: 泉州府和马巷厅 · 查看更多 »

高越

越,凤阳人,明朝政治人物。 舉人出身,授監察御史。嘉靖二年,擔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高越 · 查看更多 »

高霔

,祥符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监生出身。 高霔曾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接替郝霔任邵武府知府一职,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周克昌接任。.

新!!: 泉州府和高霔 · 查看更多 »

高拱乾

拱乾(),字九臨,中國陝西人,清朝官員。 身為蔭生的高拱乾,於1682年(康熙21年)任戶部郎中,1690年任泉州府知府。翌年,再升任台廈道,掌管台灣全境。1695年任滿後,任浙江按察使。高拱乾所修編的《臺灣府志》(後世通稱「高志」)為台灣史重要文獻之一。.

新!!: 泉州府和高拱乾 · 查看更多 »

謝璉 (萬曆進士)

謝璉(),字君實,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監利縣(湖北省監利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萬曆四十四年,登進士。天啟年間,擔任泉州府知府,后改任河南汝寧府知府。天啟六年,擔任江西副使、分守湖東。天啟七年,任廣東按察使。崇禎三年,任江西右布政使。崇禎四年,任山東右布政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廵撫遼東山海關。崇禎五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廵撫登萊,在調度萊州部隊平定孔有德,后被逮捕遇害。.

新!!: 泉州府和謝璉 (萬曆進士) · 查看更多 »

魯楷

魯楷,號柏齋。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浙江。 1765年(乾隆三十年)10月,任泉州府知府。1766年(乾隆31年)接替徐德峻,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 同年,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改制更名為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所轄事務增加了南台灣之台灣原住民行政。.

新!!: 泉州府和魯楷 · 查看更多 »

许延邵

#重定向 許延邵.

新!!: 泉州府和许延邵 · 查看更多 »

黄凤翔

凤翔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黄凤翔 · 查看更多 »

辛自修

辛自修(),字子吉,又字子言,號慎軒,河南襄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三国魏侍中辛毗之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河南乡试中舉,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授海宁知县。擢拔为吏科给事中。巡視京營時,發現典營務鎮遠侯顧寰沉缅声色,協理僉都御史李燧怠職,彈劾两人。擢拔為礼科都给事中。隆庆元年,担任太仆寺少卿。万历六年,担任光禄寺卿。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時任保定巡抚,奏参祁州知州李际观謊報税粮一千八百余石。万历十年,担任大理寺卿。万历十一年,担任兵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官左都御史,當時海瑞為右都御史。不久辭官。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新!!: 泉州府和辛自修 · 查看更多 »

錢洙

錢洙(),號恪齋,中國浙江人,清朝官員,1740年任台灣知府。.

新!!: 泉州府和錢洙 · 查看更多 »

胡器

胡器,字仕琏,新喻人,明朝政治人物。 早年因贡生,担任普安军民府通判。洪武三十一年,练子宁举荐,担任泉州府知府,为官有政绩,曾经举荐刘孔宗。后召修《永乐大典》,升贵州按察使,历官国子监祭酒。.

新!!: 泉州府和胡器 · 查看更多 »

郭正谊

郭正谊,字哲求,江西南昌人,清朝政治人物。 郭正谊原名世誼,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授直隶临城县知县,历束鹿县,有政声。举卓异,升吏部主事。嘉庆十二年(1807年),出官福建龍巖直隸州知州。嘉慶十五年八月,署泉州府知府。嘉庆十七年(1812年)任興化府知府。改福州府,护理兴泉永道。.

新!!: 泉州府和郭正谊 · 查看更多 »

赵士许

赵士许,号靖庵,直隶吴江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任延平府知府。萬曆四十六年,調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赵士许 · 查看更多 »

葛恒

葛恒,字志貞,江蘇无锡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正德十二年(1517年)担任泉州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

新!!: 泉州府和葛恒 · 查看更多 »

邱浙

邱浙,号厚山,廣東南海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嘉靖四十四(1565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后升任刑部郎中。萬曆三年(1575年)擔任泉州府知府。后升任山東按察使司副使。.

新!!: 泉州府和邱浙 · 查看更多 »

蔡锡

蔡锡,字廷予,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永乐年间,乡试中举;洪熙初年,担任给事中;宣德年间,升任泉州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官至大理寺卿、湖广巡抚。.

新!!: 泉州府和蔡锡 · 查看更多 »

蔣毓英

蔣毓英,字集公,奉天錦州人,清朝官員,以蔭生知泉州府。康熙二十二年,清人得台灣,督撫會疏交薦,遂調任台灣府第一任知府。經理三縣疆域,集流亡,勤撫字,相土定賦,以興稼穡。台灣固有學宮,制度未宏。康熙二十四年,與巡道周昌拓而大之。又設義學,教育子弟,勗以孝悌力田之道,一時稱為良吏。 康熙二十八年,升調任湖南鹽驛道。士民希望他能留下,不得,所以建祠以祀。 蔣毓英著有《臺灣府志》(又稱蔣志)。.

新!!: 泉州府和蔣毓英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泉州府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鄔維肅

鄔維肅,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貴州。鄔維肅於1775年接替成城,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泉州府和鄔維肅 · 查看更多 »

金城 (清朝)

金城,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1789年,接替汪廷昉任松江府知府。嘉慶十二年,擔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金城 (清朝)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泉州府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泉州府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陳玉友

陳玉友(),字瓊度,號蓫園,直隸文安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陳玉友 · 查看更多 »

陳立

歷史上名為陳立的人.

新!!: 泉州府和陳立 · 查看更多 »

李大章 (清朝)

李大章,丹徒人。清朝政治人物、荫生出身。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任泉州府知府,后捐俸百五十金,重造郡南三陡门。.

新!!: 泉州府和李大章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哲

李哲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李哲 · 查看更多 »

李炜

李炜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李炜 · 查看更多 »

李芬

李芬,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李芬 · 查看更多 »

李鳳

李鳳,可以是指:.

新!!: 泉州府和李鳳 · 查看更多 »

李锐

李锐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李锐 · 查看更多 »

梁允洁

梁允洁,真定人。清朝政治人物、监生出身。 康熙四十一年,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梁允洁 · 查看更多 »

樊维城

樊维城(),号紫盖,湖廣黃岡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父樊玉衡,官全椒縣知縣。以太常寺少卿致仕。 樊维城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除浙江海鹽縣知縣,遷禮部主事。天啟七年(1627年),坐事謫上林苑典簿。毅宗即位,樊维城抗疏誅殺魏忠賢,並請褒恤楊漣、萬璟等一十四人,召還賀逢聖、文震孟、孫必顯等三十二人,亟正張體乾、許顯純、楊寰等罪。同月,又請將崔呈秀開棺戮屍。均得到採納。 崇禎元年(1628年),遷戶部主事,進員外郎。調任福建泉州府知府。升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崇禎八年(1635年)罷歸。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二十四日,張獻忠破黃岡,知縣孫自一、縣丞吳文燮身死。維城破口大罵,被利刃穿胸而死。《明史》有傳。.

新!!: 泉州府和樊维城 · 查看更多 »

永春县

永春县(bp),古稱桃源,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是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泉州府和永春县 · 查看更多 »

永春直隶州

永春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割泉州府之德化、延平府之大田属之,治所在永春县(今属福建省)。属福建省。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永春、德化、大田等县地。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改为永春县。.

新!!: 泉州府和永春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永曆 (南明)

永曆是中國南明永曆帝(桂王)的年號,共使用三十七年。 南明在中國大陸使用十六年,連同控制台灣的延平王鄭氏持續使用「永曆」年號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為止。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永曆帝於昆明被吳三桂縊死,南明正式亡國,連同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結束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明史》记载永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錄》、《明紀》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 1647年起事者王光代用此年号。.

新!!: 泉州府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汪道亨

汪道亨(),字汝立,徽州府婺源縣人,直隸安慶府懷寧縣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汪道亨 · 查看更多 »

沈海

沈海,常熟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成化二年,登進士,后担任泉州府知府,任內懲治貪污,后因丁憂歸鄉。.

新!!: 泉州府和沈海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泉州府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志

《泉州府志》始由南宋嘉定(1208年-1224年)年間所起筆編撰的,起筆編撰者一說為知州程卓主持,李芳子所修編。另一說為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嘉泰元年(1201年),知州劉穎及戴溪一起編撰的。 內容主要記載泉州並及閩南一帶的歷史沿革及政軍民情風俗,以官方角度筆撰。從南宋嘉定淳祐年間起至清同治年間止至今已有九個版本。2003年點校乾隆版,共77卷,160多萬字。.

新!!: 泉州府和泉州府志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坐落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前身为唐代开元末年在泉州衙城右修建的“鲁司寇庙”,北宋太平兴国初期,迁址修建到现今地址,并建学府。该庙主要祭祀的为孔子,大成殿内陈列有古代祭祀孔子的礼器,并收藏有许多泉州古代文化名人的遗物。是研究古代泉州文化的重要遗迹。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府文庙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由泮宫、大埕、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庄际昌状元祠、蔡清祠、李文节祠等组成。.

新!!: 泉州府和泉州府文庙 · 查看更多 »

泉州路

泉州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路,属福建行省,并曾于路置福建行省。二十二年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晋江流域、及厦门、同安、德化等市县,以及台灣實際統治的澎湖縣、金門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泉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福建的路 Category:泉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厦门行政区划史.

新!!: 泉州府和泉州路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泉州府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泉州府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泉州府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朱南英

朱南英(),字子醇,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朱南英 · 查看更多 »

朱炳如

朱炳如(),字仲南,桂陽縣人,湖廣衡州衛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泉州府和朱炳如 · 查看更多 »

惠安县

惠安县(Hūi-uann-kuāinn),雅稱螺城、螺陽,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地理坐标为北纬24°49′-25°15′,东经118°38′-119°05′。辖境东北连泉州湾,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总面积646.7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953,805人(2009年),常住人口94.60万人(2009年)。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畲、蒙古等民族。 惠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三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廿九位。2009年,惠安县GDP总量344.52亿元(折合50.43亿美元),人均GDP为36,573元(合5,354美元)。 全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百崎回族乡),县政府驻螺城镇。惠安县以惠安女独特民俗及而闻名。县境内北宋洛阳桥、明代崇武城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泉州府和惠安县 · 查看更多 »

成寧

成寧,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尚書。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福州府知府一职。升按察使。嘉慶七年(1802年)調湖北。曾任吏部左侍郎。嘉慶十八年九月己卯,接替吉綸,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禮部尚書。由英和接任。.

新!!: 泉州府和成寧 · 查看更多 »

房永清

房永清,直隸欒城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嘉庆十年署龙岩知州。嘉慶十二年三月署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房永清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泉州府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方尧

#重定向 方克.

新!!: 泉州府和方尧 · 查看更多 »

方圆

方圆可以指:.

新!!: 泉州府和方圆 · 查看更多 »

时腾蛟

时腾蛟,宛平人。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四十五年,任泉州府知府。.

新!!: 泉州府和时腾蛟 · 查看更多 »

思明州

思明州可能指下列地名:.

新!!: 泉州府和思明州 · 查看更多 »

景文科技大學

景文科技大學,簡稱景文科大(JUST),創立於1986年,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為北部十五所科技大學之一。現任校長為洪久賢,校地11.54公頃。設置四個學院,分別為觀光餐旅、電資、商管及人文暨設計等四學院。.

新!!: 泉州府和景文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