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鐵路管理局

指数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92 关系: 劉銘傳城市群十大建設南港調車場區域鐵路區間車台灣鐵路台灣鐵路工會台灣高鐵台鐵EMU700型電聯車台鐵EMU800型電聯車台鐵蒸汽機車山陽電氣鐵道中山高速公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華民國政府中正區 (臺北市)市區更新交通部觀光局京濱急行電鐵京急2100型電聯車何煖軒信濃鐵道俗字在來線國際鐵路聯盟周永暉公里四國旅客鐵道福建臺灣巡撫私有化窄軌第二次世界大战盈餘鐵道迷鐵路鐵路運輸鐵路軌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西部幹線西武鐵道轨距近畿日本鐵道范植谷郎鍾騋阿里山森林鐵路蘋果日報 (台灣)董萍自由時報臺北市...臺北車站臺灣臺灣糖業鐵路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臺灣鐵路臺灣鐵路 (清朝)臺灣鐵路管理局營運車輛列表臺灣鐵路管理局路線列表臺灣鐵路產業工會臺灣鐵路運輸臺灣鐵路路線列表臺灣鐵路車站列表臺灣西部臺灣高速鐵路臺灣鹽業鐵路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臺鐵臺鐵區間車臺鐵地下化臺鐵立體化臺鐵高架化臺鐵捷運化電氣化鐵路退休金陳德沛陳舜耕SPACIA推拉式自強號捷運東部幹線東臺灣東武鐵道標準鐵軌新臺幣撫卹擺式列車普快車普悠瑪列車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諡號壯肅,是一位出身安徽合肥的淮軍將領和臺湾巡撫。 他是淮軍的領導者之一,並在中法戰爭中於臺灣地區率軍擊退法軍,又在隨後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復積極於當地推行各種現代化建設並為其奠定相關基礎。.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劉銘傳 · 查看更多 »

城市群

城市群(又稱城市帶、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區域。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城市群 · 查看更多 »

十大建設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於1974年至1979年間,由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為了改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總共分為十大項目,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總花費在當時估計達到了台幣2,000至3,000億圓之間,這些計畫帶領台灣走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加速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並對台灣經濟起飛有巨大的貢獻。 臺灣自1965年經濟起飛後,工業建設加速成長,對外貿易開展;但是公共設施及重要原料己無法適應需求,經濟發展遭到限制,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訂定「穩定當前經濟措施方案」,得以妥切解決。許多高等級公共基本建設更是匱乏欠缺,如高速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1973年10月,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物資短缺,導致各國通貨膨脹。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為提升跟深化總體經濟發展,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開始推行10項大型基礎建設計劃。.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十大建設 · 查看更多 »

南港調車場

南港調車場(簡稱「南調」),又稱南港客車場,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已廢止的客車調車場,位於台灣台北市南港區。.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南港調車場 · 查看更多 »

區域鐵路

區域鐵路(Regional Rail),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称为城际轨道交通,指一个区域内中等距离的铁路,包括客运及货运。与城际列车相比,区域铁路具有区域有限、停站多、速度不快等特点;但与通勤铁路相比,区域铁路覆盖的面积往往更大,也不会每站必停,是介于城际列车与通勤铁路之间、中等距离的铁路运输形式。有时也被当作通勤鐵路的同近义词使用。.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區域鐵路 · 查看更多 »

區間車

區間車可能意指下列事物:.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區間車 · 查看更多 »

台灣鐵路

臺灣鐵路(簡稱臺鐵)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直營的鐵路線之總稱,為臺灣主要的鐵路運輸系統。1891年通車營運,採用1067mm(窄軌)軌距。目前由西部幹線、東部幹線、南迴線等3條幹線,以及10條客貨運支線所組成。.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台灣鐵路 · 查看更多 »

台灣鐵路工會

台灣鐵路工會,簡稱鐵路工會、台鐵工會,為台灣鐵路管理局由勞方所組成的工會。勞方包含該局列車長、機車司機員、車站站務員、工機電務檢修員及非主管之內勤員司約13,100人。台灣鐵路工會於1947年成立,1949年3月在台北市鄭州路建造3樓會所,1990年6月1日遷入台北車站6樓。.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台灣鐵路工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全名為台灣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臺灣的高速鐵路系統,全線縱貫臺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地區,路線全長349.5公里。於2007年1月5日通車後逐漸成為臺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臺灣軌道工業指標。目前南北雙向每日共有127至159班次,平均日載客量達130,000人次,週末與連續假期更有每天150,000至160,000人次的水準,目前台灣高鐵正在拓展路線中,現正規劃把高鐵向南延伸至屏東,以及向北延伸至宜蘭,並計劃新增高鐵高雄站。,2014年營收達約380億元。.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台灣高鐵 · 查看更多 »

台鐵EMU700型電聯車

EMU700 是一款屬於臺灣鐵路管理局的交流電用通勤型電聯車,是台鐵首次採用 RAMS —— 可靠度(Reliability)、可用度(Availability)、維修度(Maintainability)與系統安全(System Safety)—— 等保證規範購買且兼具環保概念的鐵路車輛。該車輛按照區間車票價,以非對號區間車營運模式,擔任鐵路運輸任務。.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台鐵EMU700型電聯車 · 查看更多 »

台鐵EMU800型電聯車

EMU800型是臺灣鐵路管理局(台鐵)的交流電用通勤電聯車型號之一,為台鐵第5款通勤電聯車,也是EMU700型的後繼車型,由台灣車輛與日本車輛共同承造。 EMU800型是台鐵因應六家線、沙崙線通車、臺東線電氣化以及西部幹線捷運化政策,加上近年來中短途旅運量大幅成長、在原有車輛數已不敷使用情況下,繼2007年購置20列40組160輛的EMU700型並獲得好評後,再度購置的新一批電聯車。EMU800型也是台鐵繼1995年344輛EMU500型電聯車採購案之後最大宗的電聯車採購案,此款列車現主要以區間車及區間快車的名義來行駛。。.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台鐵EMU800型電聯車 · 查看更多 »

台鐵蒸汽機車

台鐵蒸汽機車自1887年1號型抵台開始為台鐵服務起,至1984年2月CT270型及DT650型功成身退為止,共有30多型的蒸汽機車出現,共營運97年。.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台鐵蒸汽機車 · 查看更多 »

山陽電氣鐵道

山陽電氣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陽電氣鐵道,是位於日本兵庫縣南部的鐵路公司,同時也經營空中纜車及不動產事業。被分類為。.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山陽電氣鐵道 · 查看更多 »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一號(英語譯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簡稱中山高、國道一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一高速公路(簡稱一高),連接臺灣西部各大都市、城鎮,以及臺灣南北兩大港口高雄港與基隆港,為臺灣西部走廊、乃至臺灣陸上交通最重要的大動脈。全長,是臺灣第二長的高速公路,僅次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但與前者相比,串聯區域以都會區為主,因此交通上也較繁忙。該公路是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名。.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中山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交通部

交通部是中華民國交通相關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涵蓋運輸、郵政、氣象、觀光等交通四大領域。.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中華民國交通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市區更新

市區更新(英文譯名:Urban renewal)是指為到都市內,因為早期欠缺城市規劃或是建築物日久失修,而作出全面或部份性的重新興建或整理及修緝計劃或工程。 在許多發展歷史相當悠久的城市,都需要透過市區更新來解決原有市中心功能萎縮的問題。但是在實行的同時,有時候也會有反對意見。.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市區更新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簡稱觀光局)是中華民國觀光事務的最高執掌機關,附屬於交通部之下。除了負責規劃、執行並管理觀光旅遊事務之外,同時肩負起向外推廣臺灣觀光的工作。觀光局也是各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的主管機關。.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交通部觀光局 · 查看更多 »

京濱急行電鐵

京濱急行電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濱急行電鐵或京急,是一家總部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的大手私鐵,為構成的企業之一,也是東証一部上市企業。通稱「京濱急行」,略稱「京急」,其在 系統中的代號為KQ。 京急經營由東京都港區至神奈川縣川崎市、橫濱市以及三浦半島的鐵道路線,近年也利用為通往羽田機場的聯絡鐵道,自泉岳寺站起與淺草線、京成電鐵各線及北總線間實施直通運行,可以通往千葉縣北部的及成田機場。除了交通事業外,京急也經營物流事業、服務事業、不動產事業等。 於1987年6月1日,為了與同年民營化的JR東日本進行差異化以及做為企業識別(CI)工作的一環,將原先以「京濱」為開頭的10個車站名稱開頭改為「京急」。 目前正推動與近畿日本鐵道、西日本鐵道自羽田開始的聯絡廣告等旅客相互吸引運動。2015年2月26日與台灣鐵路管理局締結友好鐵道協定。 京急空港線與東京單軌電車並列為前往羽田機場的重要交通方式。.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京濱急行電鐵 · 查看更多 »

京急2100型電聯車

京急2100型電動列車()是京濱急行電鐵於1998年3月28日投入服務的優等列車用電車。.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京急2100型電聯車 · 查看更多 »

何煖軒

何煖軒(),台灣新竹縣客家人,警界出身,,張建邦後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提拔何到交通部;何先後任高公局長、高鐵局長、交通部常次,次長任內督導觀光及兩岸航線業務。2014年,何任鄭文燦小內閣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並於2016年轉任華航集團董事長迄今。.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何煖軒 · 查看更多 »

信濃鐵道

信濃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信濃鐵道,是一家日本長野縣的第三部門鐵路經營者,總部現設於長野縣上田市,是因應JR東日本因先後運營長野新幹線及北陸新幹線時接收原位於長野縣內信越本線車站及設備而成立,公司主要由長野縣廳、沿線各地方自治團體、多間金融及交通事業機構、和個人等所集資特別設置的事業體。.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信濃鐵道 · 查看更多 »

俗字

俗字,又稱俗寫,指流行於民間,寫法有別於正字的另一種字體。.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俗字 · 查看更多 »

在來線

在來線是日本鐵路用語,意指新幹線以外的舊國鐵/JR鐵道路線。日文中「在來」解作「向來、一直以來、既有」,指全部使用窄軌(1,067公釐軌距)的國鐵既有路線,以便與較晚興建、使用標準軌(1,435公釐軌距)的新幹線作出區隔。 由於高速鐵路的發展,此詞的使用也擴及台灣等華語地區,主要用於指稱高速鐵路以外的城際鐵路路線(不含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国大陆对此类线路称为“既有线”。在韓國鐵路用語中,與在來線意義相當的用語則為「既存線」(기존선)。 在來線名稱在日本使用的特例,是與新幹線作直通運行的迷你新幹線。名字中雖有「新幹線」,路線也是採用標準軌,但根據日本《全國新幹線鐵道整備法》的定義,仍屬在來線的範圍。另一個例外則是博多南線。.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在來線 · 查看更多 »

國際鐵路聯盟

國際鐵路聯盟(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UIC),1922年12月1日成立於法國巴黎,總部也設在巴黎,歐規的鐵路系統標準主要由此聯盟制定,稱為國際鐵路規則(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Codes)。其使命為“促進世界鐵路運輸并迎合機動性的挑戰及可持續發展”。 as at 12 March 2009.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國際鐵路聯盟 · 查看更多 »

周永暉

周永暉(),台灣交通界人士,歷任交通部觀光局局長等職。.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周永暉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四國旅客鐵道

四国旅客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JR四國、JR-S,是日本7間JR鐵路公司之一。.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四國旅客鐵道 · 查看更多 »

福建臺灣巡撫

福建臺灣巡撫,光緒帝1885年敕設臺灣為行省,1887年正式建省,巡撫為臺灣省的臺灣西部最高地方統治者。.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福建臺灣巡撫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窄軌

軌,是指轨距小於1435mm標準軌距的軌道。大部分的窄軌距軌道的寬度是1067公厘或762公厘等。.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窄軌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盈餘

(Profits)是會計學中,指人們營商時的營業額中扣除成本後,為正數,即總收入減去成本。 (Profit.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盈餘 · 查看更多 »

鐵道迷

鐵道迷,也就是鐵路運輸的愛好者,是指在業餘性質上對鐵路感到興趣,以至迷上它的人。在亞洲地區,「鐵--迷」一詞在台灣和日本較常用。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多稱「鐵--迷」、「火车迷」或純粹以「車迷」、「鐵迷」(香港) 、「鐵絲」(中國大陸)稱之。在英文當中則稱為「railfan」。.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鐵道迷 · 查看更多 »

鐵路

鐵路是鐵路運輸的媒介,由鐵路列車利用鐵輪在兩邊鐵路軌上行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在語境上,有時候會當成鐵路運輸的概念。鐵路的運行還包括鐵路軌道、鐵路站、鐵路道口及鐵道機車車輛。.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鐵路 · 查看更多 »

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rail transport),通稱軌道運輸或轨道交通。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種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陸上運輸方式。而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浮列車、纜車、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在中国大陆,軌道交通一般指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其英文譯名為「urban rail transit」。.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鐵路軌道

鐵路軌道是一種,簡稱路軌、鐵軌、軌道等,也称钢轨、股道。用於鐵路上,並與轉轍器及道岔合作,令火車無需轉向便能行走。軌道通常由兩條平衡的鋼軌組成。鋼軌固定放在枕木上,枕木之下為道碴。 以鋼鐵製成的路軌,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枕木亦稱軌枕或路枕,功用是把鋼軌的重量分開散佈,和保持路軌固定,維持路軌的軌距。 一般而言,軌道的底部為石礫鋪成的道碴或道砟。道碴亦稱路碴、碎石或道床,是為軌道提供彈性及排水功能。鐵軌也可以鋪在混凝土築成的基座上(在橋上就相當常見),甚至嵌在混凝土裏。.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鐵路軌道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是中華民國林業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附屬機關,主管全國森林、保安林的經營管理及自然生態保育等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其前身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精省後改隸中央。林務局也是多數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主管機關,並規劃推動國家步道系統。.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查看更多 »

西部幹線

西部幹線是指在台灣西部的傳統鐵路,由台鐵經營,包含以下路線:.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西部幹線 · 查看更多 »

西武鐵道

西武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武鐵道、西武鐵路,是日本一家大型民營鐵路公司,為旗下主要企業之一,總部位於埼玉縣所澤市,經營路線橫跨東京都西部與埼玉縣西南部。西武鐵道同時也是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西武獅的母企業。.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西武鐵道 · 查看更多 »

轨距

-- 軌距(track gauge)亦即軌道距離,是鐵路軌道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以鋼軌的內距為準。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吋半)為標準軌距,又稱國際軌距。通常,比標準軌寬的軌距稱為寬軌,比標準軌窄的稱為窄軌。一般窄轨铁路适用于山路,而宽轨铁路则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 雙軌距或多軌距鐵路舖有三或四條鋼軌,讓使用不同軌距的列車都可行駛。.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轨距 · 查看更多 »

近畿日本鐵道

近畿日本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近畿日本鐵道或近鐵,是橫跨日本大阪府、奈良縣、京都府、三重縣、岐阜縣、愛知縣2府4縣,除了JR集團以外,在日本的鐵路公司(民營鐵道)中擁有最長路線網的大手私鐵。一般略稱近鐵(きんてつ、Kintetsu),亦有稱為近日(きんにち)。近鐵集團擁有許多企業,從事各項事業。本社所在地在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上本町六丁目1番55号。 私鐵中唯一連結大阪、奈良、京都等關西圏(近畿地方)與名古屋,以及津、伊勢志摩等的中京圏(東海與中部地方)。營業里程達到582.3km(為日本私鐵第1名,第2名是東武的463.3km,第3為名鐵的445.4km),是日本三大私有鐵道之一。 近鐵曾經擁有職棒球隊大阪近鐵野牛,不過因為合併問題在2005年解散。.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近畿日本鐵道 · 查看更多 »

范植谷

范植谷(),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政務次長,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學士、亞洲理工學院地質技術與交通工程碩士、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博士。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基層人員出身,經歷實習生、站務員、列車長、股長等,後轉任臺灣省政府交通處科長、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副處長、交通部中部辦公室主任、臺灣汽車客運公司董事長。在臺汽任內推動民營化,後升任台鐵副局長,之後接任台鐵局長。 范植谷任台鐵局長後,針對臺灣運輸市場激烈變化,他規劃出以「環島鐵路網」及「車站區位」優勢為根基的臺鐵營運及行銷策略,並發展出本業及副業並重之雙核心模式。以此為策略,他積極推出多項台鐵創新革新業務,如郵輪式列車、微風廣場臺北車站BOT案等。 2007年7月范植谷接任台鐵局長,至2013年7月共擔任該職6年,為台鐵除第三任莫衡局長(局長任內:1949年-1961年)之外最久者。2013年7月,范植谷接任交通部常務次長,並兼任台鐵局長至新任局長派任為止。 2014年3月18日,行政院核定,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局長周永暉調任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於2014年4月7日交接,范植谷卸下台鐵局局長、專任交通部次長。 2017年7月20日,交通部宣布,配合《交通部組織法》第20條修正案,副首長人數由政務次長1人、常務次長2人修正為政務次長2人、常務次長1人;增設之政務次長1人經總統蔡英文核定由常務次長范植谷轉任,自本月14日生效。.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范植谷 · 查看更多 »

郎鍾騋

郎鍾騋(),字稚襄,中國河北省大興縣(今北京市大興區)人,鐵路工程學者,曾擔任中華民國湘黔鐵路湘鄉機廠廠長、湘桂鐵路工程局蘇橋機廠廠長、黔桂鐵路工程局正工程司等職,亦曾擔任過上海交通大學特約教授。1948年擔任首位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1949年返回上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繼續在鐵路相關部門工作。.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郎鍾騋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森林鐵路

#重定向 阿里山林業鐵路.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阿里山森林鐵路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董萍

董萍(),又名绍城,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生於浙江鄞县,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國防部參謀本部後勤參謀次長室次長、陸軍總司令部兵工署署長。.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董萍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臺鐵、台灣高鐵、臺北捷運的地下化鐵路車站,同時是與桃園機場捷運共站的車站;周邊則有臺北轉運站、國光客運臺北車站等公共汽車站點。不但是臺北都會區與北臺灣首要的公共運輸樞紐,也是全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每日進出人次約50萬以上,長期穩坐台鐵各車站總運量首位,總使用人次則居於全球第25名。 臺北車站於1891年(清光緒17年)7月5日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啟用於1989年9月2日,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也設於此;隨著臺北捷運、台灣高鐵進駐之後,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車站周邊有商辦、補習班聚集的臺北站前商圈,若再連結臺北轉運站、捷運北門站、華山特區等周圍之「臺北車站特定區」設施,面積可達46.31公頃。另外臺北車站常被稱為「臺北火車站」,臺語則稱為「臺北火車頭」或「臺北車頭」,外縣市族群則常簡稱為「北車」。.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北車站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糖業鐵路

臺灣糖業鐵路,簡謂糖鐵,地方或稱五分車、五分仔車,是為配合臺灣糖業需要而興建的專用鐵路。通常以運送原料為主,但亦能載運旅客,曾為臺灣交通主力之一。路線普遍採用762公釐軌距,但也有少數路段為762公釐與1067公釐通用的三軌設計。 臺灣的糖業鐵道通常因為主要用來搬運甘蔗和糖包而以糖廠為中心成放射狀分佈,為便利運輸,亦與官營鐵路在車站接軌以便轉運。而隨著新式糖廠在臺灣日漸增加,糖業鐵路的涵蓋面積也逐漸增加,而由於糖廠主要集中在臺灣中南部,所以糖業鐵路也集中在彰化平原及嘉南平原等地。日治時於今由於糖廠為分屬各個會社,彼此鐵路並不相連。直至戰後接收日人財產,將所有糖廠整併為國營的台灣糖業公司,並修築南北平行預備線後,才讓全島糖廠的鐵路連成一氣。 糖業鐵路以其運輸目的,可分為「營業線」與「原料線」兩種。「營業線」對外開放客貨運輸,全盛期有超過500公里。服務範圍深入大小鄉鎮,彌補官鐵未到之處。而原料線以運蔗為主,不對外開放。.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糖業鐵路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官營鐵路專責機構,隸屬於臺灣總督府轄下,為現今臺灣鐵路管理局的前身。其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北門旁,目前列為國定古蹟保護。.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簡稱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公署、省署)是臺灣交由中華民國治理初期的最高行政機關,1945年9月1日成立、1947年4月22日解散。最高首長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僅有陳儀一人擔任過此職。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被民眾詬病為新總督。影響臺灣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即發生於該機關設置之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管與統治臺灣、並設為省份,但並非與其他省份相同設置省政府,而是設置「行政長官公署」此一特別行政組織,並同時負責南海諸島的接收工作, 海洋國家公園, 2010年03月;但由於長官公署統治政策錯誤與種種倒行逆施,政治腐敗、貪污橫行,以及民不聊生之下,導致臺灣在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各地民眾群起反抗政府。有鑑於多數臺灣住民對以陳儀為首的行政長官公署強烈不滿,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平息後廢除此機關,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即臺灣省虛級化,通常簡稱凍省或精省,是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民國86年(1997年)第四次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三項的規定,於民國87年(1998年)將省移除「地方自治團體」地位,並將臺灣省政府縮編改組為行政院之派出機關的政策及過程。.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

#重定向 台灣鐵路.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 (清朝)

臺灣鐵路,亦稱為劉銘傳鐵路,是臺灣清治時期在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籌建的鐵路,分為基隆至臺北、臺北至新竹兩線,為今日縱貫線北段之前身。構想是終點為臺南,但新竹以南僅築路堤至崎頂,餘段皆未動工,屬未成線。 由於此條鐵路路線標準較差、加以橋樑屢遭大水沖毀,在日治時期後改由一系列改良線取代。原本的部分路線(臺北至桃園間)改為公路運輸使用,名為「台北台南道路」,也是後來的省道台1線舊線(台一甲線)。.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 (清朝)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管理局營運車輛列表

臺灣鐵路管理局車輛形式(包含臺灣鐵路管理局及其清治時代、日治時代前身之各型車輛)。.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管理局營運車輛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管理局路線列表

#重定向 臺灣鐵路路線列表.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管理局路線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產業工會

臺灣鐵路產業工會,簡稱鐵產會,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員工依《工會法》第6條第2項成立之工會,2016年8月13日由台鐵運務處員工發起成立,主要訴求為改善臺灣鐵路產業基層勞工的勞動條件,並以關注勞動環境、有別於臺灣鐵路工會(臺鐵企業工會)、宣導勞動條件及徹底從國營事業做起翻轉台灣勞動環境。其先期成員以臺鐵運務人員為主(包含車站人員與車班人員),人數約2,300人,首任理事長為台北車站員工王傑。.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產業工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運輸

臺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治時代,在日治時代達到全盛時期,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000公里,包括國有鐵路及各種產業鐵路等皆深入大小鄉鎮。二戰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以臺鐵為主的公共鐵路網絡雖有擴張,但因公路建設興盛、以及林業與礦業的沒落,許多產業鐵路、以及運量偏低的公共鐵路路線相繼廢止,使得鐵路總長度在2003年時僅有1,496公里;不過,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需求,自1990年代起陸續增建新的軌道系統,如南北高速鐵路、以及都會區的捷運系統。在人口稠密的西部走廊,鐵路運輸始終是極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隨著東部的聯外交通需求日漸增加,鐵路更已成為臺灣東、西部間主要的交通方式。.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路線列表

台灣鐵路路線列表收錄了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台灣鐵路各計畫中、營運中,或已廢止路線。.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路線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車站列表

以下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及其前身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所管理的台灣鐵路車站列表。.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鐵路車站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西部

臺灣西部,或稱西臺灣、臺灣西部走廊,是指臺灣西半邊的地理區域,包括北臺灣(不含宜蘭縣)、中臺灣與南臺灣的非山地地帶,瀕臨臺灣海峽,佔臺灣本島總面積約二分之一,為臺灣經濟發展重心。此地帶包含臺灣五個都會區與二個次都會區,分別為臺北都會區、桃園中壢都會區、臺中彰化都會區、臺南都會區、高雄都會區、新竹次都會區與嘉義次都會區。.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西部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速鐵路

#重定向 台灣高鐵.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高速鐵路 · 查看更多 »

臺灣鹽業鐵路

臺灣鹽業鐵路是過去臺灣鹽業用來運送鹽的鐵路。過去戰後的布袋、七股、臺南與高雄鹽場內均有鹽業鐵路的鋪設,但除了高雄鹽場內有自成系統外,其他鹽場的鹽鐵多是與糖鐵相連。然而在公路運輸取代鐵路運輸,臺鹽在1995年拆除完布袋鹽場鹽鐵後,只留下了一些遺蹟。 臺灣鹽鐵主要用來搬運、集中鹽場裡的鹽,過去曾與糖鐵相連經轉運後走臺鐵運送到高雄港出口。而除了運送鹽之外,在戰後初期鹽場缺乏自來水管線以及公路運輸尚不普及時,鹽鐵也擔任運送水與鹽工的交通工具,直到1950年代為止。.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鹽業鐵路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鐵

#重定向 台灣鐵路.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鐵 · 查看更多 »

臺鐵區間車

區間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於2006年11月改點時產生的車種,也是目前臺鐵營運班次最多的車種。其包含各站皆停的「區間車」、以及少數車站不停的「區間快車」,列車票價依復興號的每公里1.46元新臺幣計收。.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鐵區間車 · 查看更多 »

臺鐵地下化

台鐵地下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營運路線對於臺灣西部各都市的阻隔及對地面交通的影響提出的改善方案中的地下鐵路(簡稱地鐵,或稱鐵路地下化)方案。 此方案的實施範圍為縱貫線各段,以「專案」作為各工程的計算單位。專案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以下簡稱鐵工局)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工務處臺北工務段(僅辦理桃園鐵路地下化)專責辦理,部分工程已經列入新十大建設的臺鐵捷運化計畫當中。.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鐵地下化 · 查看更多 »

臺鐵立體化

臺鐵立體化,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鐵)對於其營運路線對於台灣各地聚落發展的阻隔、對於道路交通的影響,而以立體交叉工程為型式的改善方案,以台灣西部各都市為主要實行區域,並交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執行,方法包含:.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鐵立體化 · 查看更多 »

臺鐵高架化

臺鐵高架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營運路線對於台灣西部各都市的阻隔及對於交通的影響提出的改善方案之中的高架鐵路及高架車站方案,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辦理,部分工程已經入新十大建設的臺鐵捷運化計畫當中。.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鐵高架化 · 查看更多 »

臺鐵捷運化

臺鐵捷運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改善其西部幹線路段中短途運輸之計畫總稱,乃中華民國政府於2005年起推動的新十大建設之一環。目前計有12案施工或規劃中。.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臺鐵捷運化 · 查看更多 »

電氣化鐵路

电气化铁路,亦稱電化鐵路,是由电力机车或電聯車這兩種鐵路列車(即通稱的火車)為主,所行走的铁路。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对电气化铁路进行分类:.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電氣化鐵路 · 查看更多 »

退休金

退休金(Pension)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從職場退出時,公司或雇主必須給予退休僱員的一筆較大額酬勞。這筆金額,僱員可以選擇要一次提領全額,或是分期以年金方式領取。 退休在不同的國家及職業有不同的法定年齡或工作年資,滿此年齡或年資的職員,被視為應該退出職場,將位置讓給年輕人。此時雇主必須給予一筆大額金錢作為勞工勞苦一生的獎勵,並以此作為不工作後的養老生活費和醫療費來源。 各國退休金一般可分為三種型式:一為國家出資給付的年金,二為以受雇者在職時繳納退休基金及企業為受雇者提撥金為財源的年金,三為個人為自己退休準備的儲蓄投資(例如商業保險、基金投資等)。.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退休金 · 查看更多 »

陳德沛

陳德沛(1935年-),臺灣鐵路管理局前局長,2000年10月退休。.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陳德沛 · 查看更多 »

陳舜耕

#重定向 陳舜畊.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陳舜耕 · 查看更多 »

SPACIA

SPACIA()為日本東武鐵道所經營,行駛於淺草車站與東武日光車站或新藤原車站間,伊勢崎線(淺草 ~ 東武動物公園路段)、日光線(東武動物公園 ~ 東武日光路段)與鬼怒川線(下今市 ~ 新藤原路段)上之特急列車。.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SPACIA · 查看更多 »

推拉式自強號

臺鐵推拉式電車組,俗稱PP自強號列車(Push-Pull, PP),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營運列車中自強號列車等級的車種,由南韓現代精工(現在的現代Rotem之一部分)以85億元得標生產,但現代精工只負責拖車部分;最重要的動力機車則是經現代精工再次轉標,由南非聯邦鐵路客貨車公司(Union Carriage and Wagon,簡稱UCW)得標生產。 動力機車加上專用客車廂一共445輛的龐大採購案,也是台鐵有史以來最大宗的一批列車購入計畫。2014年開始,臺鐵陸續針對推拉式列車服務設備及E1000型牽引動力設備進行期中更新升級。而預計採購之新型電力機車因要求具備推拉式運轉功能,未來推拉式電車組將不再由E1000型動力機車獨挑大樑。.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推拉式自強號 · 查看更多 »

捷運

捷運,全名為大眾捷運系統,該詞源於臺灣對於英語「Mass Rapid Transit」(簡稱MRT)的中文直譯,含有「快速」之意。捷運在多數場合可同義於地鐵或城市軌道交通,為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而隨著各城市的發展與需求不同,該詞也擴大使用在一些同樣具有高密度運輸特性、但並非運行於軌道上的交通工具,例如「公車捷運系統」。 主要使用「捷運」之名的是服務臺灣各都會區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美國舊金山及新加坡等地的地鐵系統及其管理單位亦稱作「Rapid Transit」,而港鐵則採用相近的「MTR」(Mass Transit Railway,譯作「集體運輸鐵路」)做為英文名稱。在中国大陆,部分轨道交通系统亦采用捷运一词,指代胶轮路轨系统或机场内部的运输系统(上海轨道交通浦江线、浦东机场捷运)。.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捷運 · 查看更多 »

東部幹線

東部幹線是指在台灣東部的傳統鐵路,由台鐵經營,包含以下路線:.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東部幹線 · 查看更多 »

東臺灣

東臺灣是一個常用的地區簡稱,又有「後山」之稱。因東臺灣多指臺灣中央山脈以東的花蓮縣和臺東縣,故亦稱「花東地區」。本地區東面朝太平洋,是全臺灣海岸線最長的地區。 地形多山,相較於西部地區而言經濟較不發達,人口密度也較低,是臺灣最晚開發的地區。原住民佔人口比例較高,尤其是阿美族。為改善東臺灣建設發展落後於西部的情況,於2011年6月29日制定花東地區發展條例規定政府將設特種基金支援花東地區建設。.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東臺灣 · 查看更多 »

東武鐵道

東武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武鐵道,是日本的鐵路公司,為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大手私鐵,也是橫跨交通、流通、住宅、休閒等產業的「東武集團」之核心企業,一般多略稱為「東武」,同時為舊的核心企業、以及舊(舊富士銀行系)的組成企業之一。其名稱意為武藏國之東部。總部位於東京押上,總營業里程達到463.3公里,在日本私鐵業者中僅次於近畿日本鐵道位居第二,是關東地方最大的私鐵公司。.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東武鐵道 · 查看更多 »

標準鐵軌

標準鐵軌、標準軌、準軌是指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½吋)的標準軌距,軌距比標準軌更寬的稱為寬軌,更窄的则稱為窄軌。世界上大約60%的鐵路的軌距是標準軌。.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標準鐵軌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撫卹

撫--,也作撫--,是公司、機構對於因公受傷或殘廢的人員,或因公殉職以及病故人員的家屬進行安慰並給予物質幫助。《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將謖家小加意撫卹,按月給與祿米。」發放的金錢又稱撫卹金 。.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撫卹 · 查看更多 »

擺式列車

擺式列車(或稱傾斜式列車、擺錘式列車、搖擺式列車、振子式列車;英文譯名:Tilting Train)是一種車體轉彎時可以側向擺動的列車。相較於普通列車,傾斜式列車通過一般彎道時會以较快速度行駛,可以節省行駛時間。.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擺式列車 · 查看更多 »

普快車

普快車(2006年10月1日前為普通車與平快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的車種之一。 戰後,臺灣鐵路原只有每站皆停的普通車與某些站不停的快車兩種車種,而各列車編成中有等級不同之車廂,收費亦有所不同。 後於1953年起實施「平等號」列車制度,各列車由單一等級客車廂編成,是故有謂「平快車」即為「平等號快車」的簡稱。自此,狹義來說,普通車是指以三等客車編成,每站皆停的列車,而平快車是指以無空調二等客車編成,某些車站不停靠的列車。 而後時代變遷,1988年9月1日對號特快列車等級取消以後,普通車與平快車乃用以泛指無空調列車,所使用車廂包含通勤客車(三等客車)、用於對號特快與平快車的車廂(二等客車),及多種柴油客車(包括曾為光華號的DR2700型柴油客車;詳見「使用車廂」之段)。普通車與平快車票價後雖相同,惟於列車停靠站與待避之層級上仍有差別(普通車級別低於平快車)。 近年來客車全面空調化,無空調客車僅運用在非電化路線上使用,目前僅剩南迴線存在一天一班往返,南迴線上的普通車客車常為三等與二等客車混合編成;另外曾有一批平快車被加裝冷氣改為冷氣平快,雖有空調,但票價、排點、牽引種別、停靠車站等等,皆與一般平快車無太大差異。.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普快車 · 查看更多 »

普悠瑪列車

| 普悠瑪列車(全稱:普悠瑪自強號列車,通稱普悠瑪號,英文:Puyuma Express)為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於2012年引進之傾斜式電聯車TEMU2000型開行的特急列車。2013年2月6日起投入營運,初期行駛宜蘭線與北迴線,2014年7月擴展至電氣化後的臺東線,2015年3月擴展至電氣化後的部分南迴線至知本,後來到知本的車次被太魯閣號取代,因而目前開到臺東為止,由臺北車站至高雄車站只需3小時36分,比高鐵慢2小時,亦比自強號快1小時,其實在2016年4月21日改點前,各縣政府要求北高線增停桃園、苗栗車站、彰化及新竹,但最終只有改定增停桃園,後來台鐵答應每日會有一班往返的列車會停靠新竹車站,分別是133次及110次,這兩列次會在2016年4月21日大改點後逢五、六、日行駛。而111次及136次則停靠桃園車站,這兩列次則在2016年4月21日大改點之後每天各開一班列車,而彰化車站則由282次及288次停靠,兩列次都是由彰化車站開往花蓮車站,而苗栗車站是由280次及288次停靠,280次是由斗六車站開往花蓮車站,而台北車站前往花蓮車站亦只需2小時,但往台東車站需要4小時19分鐘,比太魯閣號慢1小時。.

新!!: 臺灣鐵路管理局和普悠瑪列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TRA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