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白居易

指数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182 关系: 劉大杰卫子夫史记司馬遷同州大和大曆太原市孝武皇后 (漢武帝)宋朝寶曆小品文山西省岑仲勉临渭区主客郎中七里山塘三袁三游洞摩崖下邽镇九江市平安时代平岡武夫乾隆帝庐山交際花五代十国廣韻建中 (唐朝)会昌張固張戒彭乘後七子忠州北宋北齐刘宋刘禹锡周紫芝唐宣宗唐宪宗唐人唐代宗唐德宗唐玄宗唐穆宗唐顺宗...唐語林唐武宗唐朝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文宗唐敬宗公安派元和 (唐朝)元稹元朝知制誥王士禎王世贞王国维王讜王楙王朝雲班固琵琶行秘書省红楼梦白堤白仁甫白建白行简白起白氏文集白敏中韩城市韩愈菅原道真表字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袁枚西湖香山寺诗人貞元 (唐朝)趙令畤趙翼龚明之龟兹辽朝辛文房龙门龙门石窟进士錢易胡適郑州市興元與元九書阊门開成薛雪葉慶炳钱基博钱钟书蒋一葵重庆市金史金朝長恨歌長慶长安长生殿艺人苏州市苏轼老子虎丘陳子昂陳繼儒陳鴻陶渊明陈寅恪陈独秀陕西省林文月枕草子李商隐李白李正己李戡杨贵妃杨慎杭州市杜佑杜甫杜牧楊汝士欧阳修武元衡歌女永貞 (唐朝)江州江西省江苏省汉书汉武帝河南省沈括洪升洛阳市淮安区渤海国渭南市清少納言清朝源氏物語朝服朝散大夫朱金城惠洪明朝新唐書新罗新郑市新樂府新樂府運動新文學運動日本旧唐书敦誠教坊扬州市拾遺 (官名)曹雪芹曾永義晋朝 扩展索引 (132 更多) »

劉大杰

-- -- 劉大杰(),中國詩人、作家、中國文學研究者,筆名修士、湘君,湖南岳陽人。.

新!!: 白居易和劉大杰 · 查看更多 »

卫子夫

孝武思皇后(),衛氏,名字已失考,字子夫,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霍去病的姨母,汉宣帝的曾祖母。 衛子夫居皇后位達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自他之後,歷代皇后在丈夫的諡號後也開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獨立諡號。.

新!!: 白居易和卫子夫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白居易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字之外,有时亦会为自己取號,又稱别號,别字。號是較正式的别名,以言意托志。受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在內的東亞國家都有這樣的習慣傳統。 在東亞文化中,直呼別人之名是十分无禮的。正常來說,只有長輩能直呼其名,平輩以字相稱,後輩就用號來稱呼前輩。故稱呼別人時,對有字之人多呼其字,對有號之人則多呼其號,而不會直稱其名。如苏轼,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道號東坡道人。人多称之為苏东坡,而不會直呼其名。有些人的號因此比他的本名或字更為人所熟悉,如祝枝山(本名允明),徐霞客(本名弘祖),曹雪芹(本名霑),郑板桥(本名燮),李叔同(本名广侯),邓泽如(本名文恩)。 另外,因應不同的用途也會有不同的號,如詩號、畫號、武號等。士大夫還流行以自己的居處或書齋之號為別號,是為庵號。佛教及道教檀越或出家人為了宗教取的號,稱法號,或道號。.

新!!: 白居易和号 · 查看更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新!!: 白居易和司馬遷 · 查看更多 »

同州

同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华州置同州,治所在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唐朝同州属关内道。辖境约今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市、澄城县、白水县等县市地。曾改为冯翊郡,又复为同州。宋朝时为定国军。金朝时沿袭。元朝时仍为同州,属奉元路。下领五县:朝邑县、白水县、郃阳县、澄城县、韩城县。 明朝时,属西安府,仍领五县:朝邑县、郃阳县、韩城县、澄城县、白水县。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同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升为同州府。.

新!!: 白居易和同州 · 查看更多 »

大和

大和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大和 · 查看更多 »

大曆

大曆(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號,共计14年。.

新!!: 白居易和大曆 · 查看更多 »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白居易和太原市 · 查看更多 »

孝武皇后 (漢武帝)

#重定向 孝武李夫人.

新!!: 白居易和孝武皇后 (漢武帝)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新!!: 白居易和宋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白居易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寶曆

寶曆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寶曆 · 查看更多 »

小品文

小品文是種散文的流派,其內容經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經過深思而傳達給讀者的訊息,內容題材不限,所傳達的道理或想法也沒有限制。其特色是以深入淺出、簡明生動的筆法,描述或議論一些事理。 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新!!: 白居易和小品文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白居易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岑仲勉

岑仲勉(),名铭恕,字仲勉,原名汝懋,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人里村,历史学家。.

新!!: 白居易和岑仲勉 · 查看更多 »

临渭区

临渭区是中国陕西省渭南市所辖市辖区。1995年,由原县级渭南市改称为渭南市临渭区。总面积为1221平方公里,2015年户籍人口为102万人。.

新!!: 白居易和临渭区 · 查看更多 »

主客郎中

#重定向 主客司.

新!!: 白居易和主客郎中 · 查看更多 »

七里山塘

#重定向 山塘街.

新!!: 白居易和七里山塘 · 查看更多 »

三袁

三袁(又稱公安三袁)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們分別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於三袁是湖廣公安縣(今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新!!: 白居易和三袁 · 查看更多 »

三游洞摩崖

三游洞摩崖,简称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7公里的长江边的山崖上,位于西陵峡峡口处。 2006年5月25日,宜昌市三游洞摩崖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白居易和三游洞摩崖 · 查看更多 »

下邽镇

下邽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白居易和下邽镇 · 查看更多 »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新!!: 白居易和九江市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白居易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平岡武夫

平岡武夫,日本漢學家,師從狩野直喜、小島祐馬,曾任教於京都大學、日本大學。 平岡武夫1909年生於日本大阪,1933年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中國學文學科,1939年進入東方文化研究所從事經學及文學研究,1947年任東方文化研究所經學研究室主任。1948年,東方文化研究所併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成為助教。1950年至1956年,成為中國古典校注和編纂班的負責人,從事唐代基礎文獻之整理,其成果為十二冊的《唐代研究指南》(唐代研究のしおり)。1963年,哈佛燕京學社社長埃里綏夫(葉理綏)赴日訪問,並決定資助《唐代研究指南》的出版(1957年由同朋舍出版)。1960年平岡武夫升任教授,1966年至台灣,曾於台灣大學、東吳大學講授經學。1967年參加第27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1973年從京都大學退休,成為名譽教授。1974年任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 平岡武夫一生的學術走向,有從經學轉入史學,再從史學轉入文學的傾向,十分專注於文獻的考證。與吉川幸次郎、花房英樹、斯波六郎、入矢義高、田中謙二等學者常有學術交流。在中國留學時,曾是顧頡剛的學生,且非常心儀中國文化,與台靜農、屈萬里等學者有所來往。.

新!!: 白居易和平岡武夫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白居易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庐山

庐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文明旅游风景区、世界名山大会的发起者。庐山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脉,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游览目的地。 庐山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鄱阳湖西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人物蒋介石、毛泽东等。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非常大,堪称中国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曾在此大兴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形成了今日牯岭镇的雏形。北伐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夏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山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商讨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对日宣战的庐山谈话,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三次在此主持大会,即著名的“庐山会议”。.

新!!: 白居易和庐山 · 查看更多 »

交際花

交際花是一種以提供陪伴及娛樂為主的行業,是以奉客、表演為主。交際花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賣藝」不「賣身」或不輕易「賣身」的高級娼妓,又稱藝妓。另一類則是以賣身為主,但檔次和收費較高,專接待上層社會客人的妓女,也用作指一般女性性工作者的委婉語。现代人是贬词褒用,用来形容有手段且妩媚,也可以说是德才兼营的女子。 雖然藝妓具備文化及藝術素養,但在世界上多數傳統社會被視為低等階層。現代社會中的傳統藝妓,如日本的藝妓、朝鮮半島的妓生等已經式微,被視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社會地位較古代大大提高,被視為傳統技藝、文化的繼承者。.

新!!: 白居易和交際花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白居易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廣韻

《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更早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这使得《廣韻》成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韻書。《廣韻》共5卷,每卷的韻目下面都有一些为某韵字加注“獨用”,或與其它某韻相同字“同用”的字樣。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同韻字典。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韵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于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廣韻》的名稱本來就有增廣隋唐韻書的意思,其韻數、小韻數、字數都較以前的韻書有增加。據《廣韻》的卷首記載,共收字26194個,注解的文字191692個。明代邵光祖《切韻指掌圖檢例》說:“按《廣韻》凡二萬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韻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有小韻3890個)。”而根據最新的校正,應爲3874個小韻,儘管其中有少數幾個聲韻地位重合。.

新!!: 白居易和廣韻 · 查看更多 »

建中 (唐朝)

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4年。.

新!!: 白居易和建中 (唐朝) · 查看更多 »

会昌

会昌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会昌 · 查看更多 »

張固

張固(),字公正,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江西鄉試第二十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參加癸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四十九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四名,正統年間,授刑科給事中。后改為吏科,奉命撫裕州流民。景泰年間,遷為大理寺右少卿,鎮守建昌。有政績。其隨後平定山東盜亂,之後死於任上。 曾祖父張德脩。祖父張永恭。父亲張懷立。.

新!!: 白居易和張固 · 查看更多 »

張戒

张戒,字定复,河东绛州正平(今属山西新绛县)人。 宣和六年(1125)进士。早年擔任县令。绍兴五年被赵鼎荐為國子監丞,後擔任福建提舉官,不久召回,授以尚書兵部員外郎。紹興八年,升遷為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反對議和,改外任;绍兴十二年罗汝辑弹劾张戒与赵鼎、岳飞等破坏和议,被停职。紹興二十七年,以左宣教郎主管台州祟道觀至終。著有《岁寒堂诗话》二卷。.

新!!: 白居易和張戒 · 查看更多 »

彭乘

彭乘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白居易和彭乘 · 查看更多 »

後七子

後七子指的是1520年-1570年間,也就是明朝嘉靖-隆慶年間,主宰中國文壇的七位知名文學家。與其相提並論的尚有前七子與嘉靖八才子。.

新!!: 白居易和後七子 · 查看更多 »

忠州

忠州,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忠州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白居易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白居易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白居易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禹锡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新!!: 白居易和刘禹锡 · 查看更多 »

周紫芝

周紫芝,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南宋文學家、官員。.

新!!: 白居易和周紫芝 · 查看更多 »

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19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新!!: 白居易和唐宣宗 · 查看更多 »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新!!: 白居易和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唐人

唐人為華人的稱呼之一,常被用來稱呼汉族。「唐人」一詞源自唐朝,原指唐帝國的屬民。明朝之後,得知國外有稱中國為唐人的異稱,於是出現海外移民稱唐人的現象「華人」取代了「唐人」一詞。清代的閩南人與廣東人在移居海外時,常會稱自己為「唐人」,或稱來自「唐山」,因此這些移民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受到了中國民族主義及中華民族思想的影響,「華人」的稱呼被廣泛使用,使得「唐人」一詞有式微的傾向。.

新!!: 白居易和唐人 · 查看更多 »

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李亨的嫡长子。初名俶,小名大收,原封广平郡王,後改封廣平王、楚王、成王,天可汗,唐朝第11代皇帝(不计武则天),在位17年(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

新!!: 白居易和唐代宗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白居易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白居易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穆宗

唐穆宗李恒(),原名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他是唐朝第15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4年。.

新!!: 白居易和唐穆宗 · 查看更多 »

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长子,唐朝第13代皇帝(除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 唐顺宗也是唐朝唯一一位以先帝嫡长子身份成为皇太子并最终继位的皇帝(唐昭宗嫡长子李𥙿的帝位不被广泛承认)。.

新!!: 白居易和唐顺宗 · 查看更多 »

唐語林

唐語林,北宋王讜小说作品,凡八卷。.

新!!: 白居易和唐語林 · 查看更多 »

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临死前12天改名“炎”,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

新!!: 白居易和唐武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白居易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雜劇,簡稱《梧桐雨》,元人白樸作品。取材自唐人白居易《長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新!!: 白居易和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查看更多 »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新!!: 白居易和唐文宗 · 查看更多 »

唐敬宗

唐敬宗李湛(),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16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15歲即位,824年—827年在位,在位3年,得年17岁。.

新!!: 白居易和唐敬宗 · 查看更多 »

公安派

公安派,中國明末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籍贯在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 公安派重要成员尚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該派主張文章不可盡復古,也就是反對前後七子如王世貞、李攀龍等人之擬古、復古說法,主張是「學其意,不必拘泥字句」。 另,該派亦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所作清新清俊、情趣盎然。.

新!!: 白居易和公安派 · 查看更多 »

元和 (唐朝)

元和(806年正月—820年十二月)是唐憲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李恒即位沿用。.

新!!: 白居易和元和 (唐朝) · 查看更多 »

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新!!: 白居易和元稹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白居易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知制誥

知制誥,是指起草诏令,唐初始有知制誥一職。 漢朝時起草詔命是由尚書執筆,刘勰《文心雕龙·诏策》:“两汉詔誥,职在尚书。”。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之名目,唐代发展有知制诰之职称。唐初草拟诏敕本由中书舍人专任,開元年間則由学士院撰詔,翰林學士入院一年後,開始知制诰,有時亦由他官代撰。宋沿唐制,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三月,以司马光为知制诰。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稱:“唐之中书舍人,宋之知制誥,皆就省中起草,故韦承庆下笔立成,郑畋动无凝思,人以为才。”明代由翰林学士兼知制誥。.

新!!: 白居易和知制誥 · 查看更多 »

王士禎

#重定向 王士禛.

新!!: 白居易和王士禎 · 查看更多 »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隸太仓州(今江苏太倉)人,明朝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之一。.

新!!: 白居易和王世贞 · 查看更多 »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 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新!!: 白居易和王国维 · 查看更多 »

王讜

王讜,字正甫,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宋代筆記小說家。 王彭之子,宰相呂大防之婿,宋徽宗崇寧、大觀(1102-1110年)年間人,曾入蘇軾門下,元祐四年(1089年)任国子监丞,官至少府監丞,著有《唐語林》八卷。 W.

新!!: 白居易和王讜 · 查看更多 »

王楙

王楙,福建人,南宋词人、诗人。其作品《望江南》、《临终诗》甚为著名,诗词句中的“桃花春水鳜鱼肥”、“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为中国古代诗词经典名句。.

新!!: 白居易和王楙 · 查看更多 »

王朝雲

王朝雲(),字子霞,北宋錢塘人,文學家蘇軾之妾,《東坡自述》中的《朝雲詩引》和《悼朝雲詩引》均有提到她。王朝雲原本不識字,後來學會寫字,還跟從泗上比丘尼義沖學佛。.

新!!: 白居易和王朝雲 · 查看更多 »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新!!: 白居易和班固 · 查看更多 »

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新樂府之一。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

新!!: 白居易和琵琶行 · 查看更多 »

秘書省

書省,又名蘭臺、麟臺,秘書監源設於東漢桓帝,屬太常寺,三國曹魏時曾屬少府,西晉初裁撤,西晉末復置秘书寺,南朝梁後改为省,置监、丞等官;唐代秘书省领太史、著作二局,曾改称兰台、麟台;北宋經籍圖書歸秘閣,秘書僅掌祭祀祝版。宋神宗元豐改制後,秘書省職事恢復。元代并入翰林國史院,明代因之歸屬翰林院。 為六省(實際上有六省,三省只是權力核心)之一,工作性質是管理皇家圖書館,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 秘書省內設秘書監(皇家圖書館館長,從三品)一人,秘書少監(副長官,又名蘭臺侍郎,從四品)二人,秘書丞一人,秘書郎四人、校書郎八人、正字四人,主事一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熟紙匠十人、裝潢匠十人、筆匠六人等共八十八人。.

新!!: 白居易和秘書省 · 查看更多 »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新!!: 白居易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白堤

白堤是“西湖三堤”之一(另两座是“苏堤”与“杨公堤”),旧日以白沙铺地,故而得名。.

新!!: 白居易和白堤 · 查看更多 »

白仁甫

#重定向 白樸.

新!!: 白居易和白仁甫 · 查看更多 »

白建

白建(),字彥舉,太原陽邑人,南北朝東魏及北齊官員。 白建最初是高歡的大丞相府騎兵曹,負責處理公文案卷,熟悉書計,獲同僚推薦。北齊天保十年(559年),他兼任中書舍人,之後高演輔政,除授白建為大丞相騎兵參軍。河清三年(564年),突厥入侵北齊,代忻二牧都是小馬,數萬匹都在五臺山北栢谷中躲避突厥軍隊。突厥兵退後後,齊武成帝高湛敕令白建就任檢校,並使人到白建處領馬,送到定州交付人民養飼。白建以馬兒長期未進食而瘦弱,恐怕送到遠處會釀成多匹馬死亡,就違反敕令斟酌处理,交付隨行軍人。朝廷得知後,下詔允許;沒有損失馬匹是他的功勞。到武平末年時,白建歷任特進、侍中、中書令。 白建雖然無其他才幹,但勤於公事。他與唐邕都以典執兵馬位至卿相,兒子都獲任命為州郡主簿,婚嫁也能嫁娶貴族。到武平七年(576年),白建去世。.

新!!: 白居易和白建 · 查看更多 »

白行简

白行简(),字知退,太原人,唐代文学家。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白行简以写作传奇著称,有《李娃传》等名篇。着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

新!!: 白居易和白行简 · 查看更多 »

白起

白起(),《战国策》作公孙起,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餘座,歼灭近百萬敵軍,未嘗一敗,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战、華陽之戰、陉城之战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千字文》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

新!!: 白居易和白起 · 查看更多 »

白氏文集

《白氏文集》,是唐代詩人元稹為了好友白居易而編輯的作品集,又稱《白氏長慶集》。原先共有七十五卷,現存七十一卷,每卷的編排大致上保留了白居易自編的原貌,在唐代文人自編文集中,是保存較完整的一部。.

新!!: 白居易和白氏文集 · 查看更多 »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詩人白居易從弟。 少孤,與賀拔甚友好,唐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初中進士,義成節度使李聽聘為幕僚。入朝為右拾遺,高元裕引薦為侍御史、左司員外郎。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往來密切,被視為李(德裕)黨。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貶,出為荊南節度使,白敏中詆毀李德裕,將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後任尚書右仆射,封太原郡公,“自員外,凡五年十三遷”。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推薦鄭顥,當時鄭顥已定親於盧氏,硬是被迫娶公主,婚後不幸福,鄭顥恨之,多次彈劾白敏中。大中五年(851年),被崔鉉、鄭顥排擠,出任邠寧行營都統。咸通二年,出爲鳳翔節度使,以年老再三辭任,除東都留守,以太傅致仕。谥丑(白敏中致仕的那一年病逝,但是唐懿宗同意白敏中退休的正式詔書卻遲遲未到。太常博士曹鄴稱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所以給白敏中定了一個諡號為“丑”,這是個惡諡。)。 三子:白順求,字幾聖;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規,字慶餘。.

新!!: 白居易和白敏中 · 查看更多 »

韩城市

韩城市,位於中国陕西省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现在是陕西省省直辖县级市。.

新!!: 白居易和韩城市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新!!: 白居易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出生於承和12年陰曆6月25日(845年8月1日),卒於延喜3年陰曆2月25日(903年3月26日)。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詩人、政治家。長於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相對地,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神則是坂上田村麻呂)。33歳時被任為文章博士。醍醐天皇時晉升為右大臣、但受到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到九州太宰府擔任權帥(太宰府副統帥),後抑鬱以終,被後人尊稱為「火雷天神」。.

新!!: 白居易和菅原道真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白居易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縣長安里人,知名文學家。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人稱“三袁”,世以為宏道是三袁中,文學成就最傑出者。三袁發揚李卓吾「童心」思想,反對「前、後七子」等人之擬古、復古,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所作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新!!: 白居易和袁宏道 · 查看更多 »

袁宗道

袁宗道(),字伯修,號玉蟠,一號石浦,湖北公安長安里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進士出身。.

新!!: 白居易和袁宗道 · 查看更多 »

袁中道

袁中道(),字小修。明代文學家,湖北省公安縣人,長兄袁宗道,次兄袁宏道,中道行三,史稱“公安三袁”。.

新!!: 白居易和袁中道 · 查看更多 »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不到卅八歲即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時期為诗坛盟主,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故被當時的許多文人嚴厲批判,袁枚依然悠哉度日,在文壇享有盛名。.

新!!: 白居易和袁枚 · 查看更多 »

西湖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南北长约3.2--,东西宽约2.8--,绕湖一周近15--。 西湖平均水深2.27--,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白居易和西湖 · 查看更多 »

香山寺

香山寺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香山寺 · 查看更多 »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新!!: 白居易和诗人 · 查看更多 »

貞元 (唐朝)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21年。貞元這年號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和唐玄宗年號開元合二為一,成為新年號貞元。.

新!!: 白居易和貞元 (唐朝) · 查看更多 »

趙令畤

赵令畴()又作赵令畤,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宋太祖次子燕王趙德昭的玄孙。历官右监门卫大将军、营州防御使、洪州观察使,元祐六年(1091年)以承议郎签书颍州(今安徽渦陽)公事,時蘇軾为颍州太守,兩人有交遊。苏轼爱其才,特上书推荐令畴。後因元祐黨爭,被废十年。绍兴初年,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工於詩,以柔婉清丽见长,推崇苏轼、黄庭坚、晁无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侯鲭录》8卷。.

新!!: 白居易和趙令畤 · 查看更多 »

趙翼

趙翼(),字雲崧,號甌北,江蘇常州府陽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文學家、史學家。.

新!!: 白居易和趙翼 · 查看更多 »

龚明之

明之(約1091年—1182年),字希仲(一作熙仲),號五休居士,中國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 約生於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出身蘇州士族,以孝行聞名,受宣教郎。宣和二年(1120年)入國子監。绍兴二十年乡贡,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士,授高州文學,时已八十二岁。官至宣教郎。“生平不摘人短,不作貌言,每自谓平日受用,唯一“诚”字”。淳熙五年(1178年)致仕,晚年在太倉南郊黃姑村築“黃姑別墅”,啜饮歌吟于其间。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卒。著有《中吳紀聞》。有子龚昱。.

新!!: 白居易和龚明之 · 查看更多 »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新!!: 白居易和龟兹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白居易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辛文房

辛文房,字良史,元朝西域人,泰定元年(1324年)官居省郎之職,清人陸友仁的《研北雜誌》稱其能詩,自稱酷好唐青。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年)撰成《唐才子傳》十卷,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278篇,傳中又附120人小傳,合計398人。 S Category:辛姓.

新!!: 白居易和辛文房 · 查看更多 »

龙门

龙门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龙门 · 查看更多 »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石窟。.

新!!: 白居易和龙门石窟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白居易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錢易

錢易(),字希白、寶月,號慧照大師,臨安(今屬浙江)人。吳越王錢鏐之后,吳越王錢倧之子,錢昆之弟,錢惟渲之從弟。 生於开宝元年(968年),淳化三年(992年)舉進士,因繳卷過早,被主考官以為輕率,不被承認。卻因此名躁一時,蘇易簡認為他有李白之才。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以榜眼及第,历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授濠州團練推官、光祿寺丞、左司郎中,天圣三年(1025年)官至翰林學士,天圣四年(1026年)正月,“儤直未满而卒”。 錢易字畫均佳,“自畫十六羅漢,極古怪。 ”尤其擅長書寫丈余大型行草條幅。著有《金閨瀛洲西垣制集》60卷、《瀛洲集》50卷、《西垣集》20卷、《内制集》20卷、《寿云总录》100卷、《洞微志》3卷等,今僅存《南部新書》、《洞微志》1卷。.

新!!: 白居易和錢易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白居易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新!!: 白居易和郑州市 · 查看更多 »

興元

興元(784年正月—十二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1年。.

新!!: 白居易和興元 · 查看更多 »

與元九書

《與元九書》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於815年寫給好友元稹討論文學的長信。信中闡述「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創作理念,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胡適《讀白居易與元九書》:「白香山與元微之論文書……文學大率可分為二派:一為理想主義(Idealism),一為實際主義(Realism)。……香山之言曰:『自登朝以來,年齒漸長,閲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治道,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此實際的文學家之言也。……故吾曰:『上所錄之文,乃文學史上極有關係之文字也,』可作實際派文學家宣告主義之檄文讀也。」載於《胡適留學日記》,商務印書館,臺北,1959年。721-728頁。.

新!!: 白居易和與元九書 · 查看更多 »

阊门

阊门,俗稱吳門,原是吳中(苏州)西北面的一个城门,特别以附近一带曾经繁华盖世的商业区著称。.

新!!: 白居易和阊门 · 查看更多 »

開成

開成(836年正月—840年十二月)是唐文宗的年號,共计5年。 開成五年正月唐武宗李瀍即位沿用。.

新!!: 白居易和開成 · 查看更多 »

薛雪

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掃葉山人。江蘇吳縣人。清代溫病學家。 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家居苏州南园俞家桥,先習儒,乾隆初年举鸿博,不就,因母多病,遂習醫,治療多奇效,與葉天士齊名,能詩,诗学叶燮,“所著诗文甚富”,又善画兰竹,博學多通,著作甚多,有《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吾以吾集》。醫學著作有《濕熱病篇》、《醫經原旨》,於靈素奧旨,多所發揮。孟澍江,《溫病學》,台北:知音出版社,2002 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

新!!: 白居易和薛雪 · 查看更多 »

葉慶炳

葉慶炳(),原籍浙江餘姚,台灣學者、散文作家,曾用筆名「青木」。曾任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長,專精於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散文作品則以「晚鳴軒」散文聞名。.

新!!: 白居易和葉慶炳 · 查看更多 »

钱基博

钱基博(),原名基來,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國江苏无锡人,经学家、教育家,与无锡士紳、巨賈钱基厚是孪生兄弟。.

新!!: 白居易和钱基博 · 查看更多 »

钱钟书

#重定向 錢鍾書.

新!!: 白居易和钱钟书 · 查看更多 »

蒋一葵

蔣一葵,字仲舒,號石原,直隸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明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新!!: 白居易和蒋一葵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白居易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金史

《金史》為元朝脱脱等撰之纪传体金代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後附〈金國語解〉一卷。清朝施国祁有《金史詳校》10卷。.

新!!: 白居易和金史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白居易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長恨歌

《長恨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的長篇敘事詩,伟大的唐诗杰作,是白居易最為人傳頌的代表作。白居易把《長恨歌》歸為「感傷類」的詩歌,一般認為是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是一個將歷史典故融於感性藝術中,以富層次韻味的抒寫筆法,所描繪出的淒美的愛情故事。由於白居易並未明確揭示全詩的主題,因此歷代學者對《長恨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直到現代仍被廣泛研究探討。《長恨歌》也對許多後代的文學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長恨歌傳》、《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長生殿》等,甚至影響了日本的文壇,如《源氏物語》、《枕草子》等。.

新!!: 白居易和長恨歌 · 查看更多 »

長慶

長慶(821年正月—824年十二月)是唐穆宗的年號,共计4年。 長慶四年正月唐敬宗李湛即位沿用。.

新!!: 白居易和長慶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白居易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1645年—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陳鴻的傳奇《長恨歌傳》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述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長生殿》全本共有五十折,體制宏大,演出壯觀,涉及人物眾多,有以李、楊為代表的皇室貴族人物,有雷海青、樂師李龜年等不畏強權的忠君愛國之人,更有安祿山、楊國忠等反面人物,以及作品後半部廣泛涉及的仙界人物。成書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尤侗作《長生殿》序。.

新!!: 白居易和长生殿 · 查看更多 »

艺人

藝人是對從事演藝表演工作者的稱呼,是利用自己本身的技藝與才能來娛樂他人,以賺取報酬之職業的總稱,與幕後的演藝工作者(導演、編劇、音樂創作人、製作人等)相對。現代多用來指稱流行文化領域的演藝表演者,包括歌手、演員、模特兒、節目主持人、舞者、音樂人、播音員、配音員等。.

新!!: 白居易和艺人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白居易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新!!: 白居易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老子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华夏族,生于中夏东周末的某诸侯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李聃的學説後被庄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記载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人物,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李聃被尊为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追认李聃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新!!: 白居易和老子 · 查看更多 »

虎丘

虎丘是中國江苏苏州的山丘,山丘上及附近有多処古跡,其中最古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虎丘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景點,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宋代苏东坡曾有“到苏州不--虎丘乃憾事也”的赞誉。 虎丘古跡中最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云岩寺塔建于后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被稱爲“中国第一斜塔”。剑池则可能存有吴王阖闾墓葬,也是传说中王羲之“神鹅易字”的地方。 虎丘及其附近區域現辟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行政上隸屬苏州姑苏区,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新!!: 白居易和虎丘 · 查看更多 »

陳子昂

子昂(),字伯玉,梓州遂宁市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是唐诗革新、古文運動的先驱者。方回在瀛奎律髓說道:「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故有「唐詩詩祖」之稱。 Category:陳姓.

新!!: 白居易和陳子昂 · 查看更多 »

陳繼儒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也作麋公,又号白石山樵。松江府華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及畫家。.

新!!: 白居易和陳繼儒 · 查看更多 »

陳鴻

陳鴻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白居易和陳鴻 · 查看更多 »

陶渊明

陶淵明(),(),一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潯陽郡柴桑县(今江西省庐山市)人。東晉、劉宋的文學家,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孫,父、祖皆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東晉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曾任彭澤令,但因厭惡當時的政治,做了80餘日就辭職歸故里。.

新!!: 白居易和陶渊明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白居易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陈独秀

(),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字仲甫,家谱名庆同,科举名--生,留学日本时名由己,办《安徽俗话报》时名三爱,辛亥革命后始名陈独秀,办《每周评论》时名只眼,号实庵。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中国托派的精神领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1921年作为总书记的他,反对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大量金钱和鸦片(代替货币以方便在中国南方变现)援助,但反对无效。他于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1929年因中东路事件中苏正在中国东北开战,他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主义靠拢,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主持建立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新!!: 白居易和陈独秀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白居易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林文月

林文月(),台灣彰化縣人,享譽亞太地區的文學家、翻譯家與作家。她精通日文和中文,曾翻譯過多部日本文學名着,如《源氏物語》,《枕草子》等, 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六朝文學)有深入研究。她的散文和詩風格淡雅素麗,在文壇上有很高評價。.

新!!: 白居易和林文月 · 查看更多 »

枕草子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清少納言的隨筆散文集。《枕草子》的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取材範圍極廣。包含四季、自然景象、草木和一些身邊瑣事,也記述了她在宮中所見的節會、所見到的男女之情,以及生活的感觸、個人的品味好惡等。.

新!!: 白居易和枕草子 · 查看更多 »

李商隐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新!!: 白居易和李商隐 · 查看更多 »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躍于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义詩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詩歌的巅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新!!: 白居易和李白 · 查看更多 »

李正己

李正己,原名李懷玉,唐代高句麗人。唐朝第一任淄青平盧節度使。 早年是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的副將,駐軍於營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力抗安祿山有功。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使其无法在营州地区立足,从而渡海南迁入青州(今山东益都)。进入山东后,李正己与侯希逸重视农业,法制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被李懷玉驅逐,朝廷不能阻止,遂以懷玉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受赐名正己。大历中期,李灵曜叛變,李正己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實力最堅強。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並聯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燕薊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馬會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九月,李寶臣和李正己在棗強會兵,進圍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見勢不妙,暗中勾結李正己,於是李正己按兵不動。河南诸道兵亦不敢进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稱罪,事遂不了了之。大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又蠢蠢欲動,出兵援救李灵曜,最後李灵曜失敗被殺,田承嗣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又替他说话,事遂平。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自领军政。.

新!!: 白居易和李正己 · 查看更多 »

李戡

李戡(),臺灣作家,生於台灣台北市。為李敖和其第二任夫人王小屯所生的長子。.

新!!: 白居易和李戡 · 查看更多 »

杨贵妃

楊貴妃(719年-756年),号太真,籍贯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旧唐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一 后妃上》,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相傳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杨氏最初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后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後還俗。天宝四年(745年),杨氏封为贵妃,正式成为唐玄宗的妃嫔。756年被唐玄宗賜死。.

新!!: 白居易和杨贵妃 · 查看更多 »

杨慎

杨慎(),字用修,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博南戍史,諡文憲,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区馬家鎮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正德年間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禮議事件中,因率領百官在左順門求世宗改變皇考,而遭貶雲南,終老於戍地。现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楊慎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

新!!: 白居易和杨慎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白居易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杜佑

杜佑(),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學家,京兆万年县(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官至宰相,著有通典。.

新!!: 白居易和杜佑 · 查看更多 »

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新!!: 白居易和杜甫 · 查看更多 »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发俊爽,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新!!: 白居易和杜牧 · 查看更多 »

楊汝士

楊汝士,字慕巢,虢州弘農人。 堂哥楊虞卿,妹婿白居易。元和四年(809年)進士,又登博學鴻儒科。大和三年(829年)七月,以本官知制誥。牛僧孺、李宗閔相繼拉攏他,引為中書舍人。長慶元年為右補闕。開成元年(836年)七月,官兵部侍郎,出鎮東川,改為吏部侍郎,官至刑部尚書。有诗名。.

新!!: 白居易和楊汝士 · 查看更多 »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新!!: 白居易和欧阳修 · 查看更多 »

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唐朝名相與詩人。.

新!!: 白居易和武元衡 · 查看更多 »

歌女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但不一定都)會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新!!: 白居易和歌女 · 查看更多 »

永貞 (唐朝)

永貞(805年八月-十二月)是唐順宗的年號。.

新!!: 白居易和永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江州

江州,可以指:.

新!!: 白居易和江州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白居易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白居易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白居易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白居易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白居易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沈括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是中国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随母寿昌县太君许氏入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白居易和沈括 · 查看更多 »

洪升

#重定向 洪昇.

新!!: 白居易和洪升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白居易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淮安区

淮安区,原名山阳县,淮安县,县级淮安市,淮安市楚州区,位于中國江苏省中北部,隶属于淮安市。为中国古代的漕运和盐业中心,曾一度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是周恩来、韩信、吴承恩等的故乡,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新!!: 白居易和淮安区 · 查看更多 »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新!!: 白居易和渤海国 · 查看更多 »

渭南市

渭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部,因地处渭河南岸而得名。渭南市现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最东端,东望中原大地,西通古都长安,南依巍峨秦岭,北接古邑重泉,是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带,也是中原地区通往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被誉为“陕西东大门”,渭南交通发达,历来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新!!: 白居易和渭南市 · 查看更多 »

清少納言

清少納言(),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姓清原,名不可考(有諾子的說法)。一条天皇时入宫侍奉中宫藤原定子。主要作品是隨筆集《枕草子》。此外尚有《》,皆为研究其生平之重要史料。.

新!!: 白居易和清少納言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白居易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源氏物語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代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成書在长保三年至宽弘五年(1001年至1008年)間。 “物语”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学体裁,较著名的有《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平家物语》等。《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眾所皆知。.

新!!: 白居易和源氏物語 · 查看更多 »

朝服

朝服或稱朝衣、具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服,後來傳至朝鮮、越南、日本、琉球。其制度形成于漢末,通常由皇帝与大臣在朝会之时穿著,即皇帝「視朝之服」及百官「朝饗之服」,有時也包括后妃、命婦、女官朝參之特定服裝。按朝会的大小、及時間不同,對朝服著裝的要求也不一樣。如唐代元日、冬至等重大朝会時,朝服必須整潔而饰物俱全。退朝之後在一般的場合則不應穿著朝服。此外,朝服也可在重大典禮之時穿著。。.

新!!: 白居易和朝服 · 查看更多 »

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是一中國古代文階官制度。 隋朝始置朝散大夫。唐朝因之,為從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階。白居易當過朝散大夫,其詩《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为避讳奠基人杨行密父杨怤,改称朝散大卿。宋朝時為從五品上,文官第十二階。歷代沿用,品級略有不同,至明朝時廢除。.

新!!: 白居易和朝散大夫 · 查看更多 »

朱金城

朱金城(),字蘭客。祖籍江蘇南京,出生於山東。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朱金城《白居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初版。ISBN:9575471385。因為長期研究李白與白居易,因此自號雙白簃主。 朱金城編著有《李白集校注》(與瞿蛻園合著)、《白居易集箋校》等書。謝思煒稱朱金城在《白居易集箋校》裏:「取得了遠超於清人的研究成果。」謝思煒的《白居易詩集校注》,在編年、行蹤、郊遊、時事方面也大量參考了朱金城的研究成果。.

新!!: 白居易和朱金城 · 查看更多 »

惠洪

惠洪,名德洪,號覺範,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

新!!: 白居易和惠洪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白居易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新唐書

#重定向 新唐书.

新!!: 白居易和新唐書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白居易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新郑市

新郑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郑州地级市代管。新郑位于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南部,为河南省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 1994年5月16日撤“新郑县”建市。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3个乡。总人口60万人。新郑为中国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的第四位,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六十四位,2016年居第58位,2014至2016年连续3年位居河南县(市)经济第一位。2009年,新郑市GDP总量3,276,264万元(折合479,617万美元),人均GDP为52,434元(合7,676美元),市政府驻新华路街道。.

新!!: 白居易和新郑市 · 查看更多 »

新樂府

#重定向 樂府#新樂府.

新!!: 白居易和新樂府 · 查看更多 »

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運動是由元稹與白居易共同提倡的文學改革運動,與韓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運動相互呼應。「新樂府」是唐人自立新題的樂府詩,與漢樂府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新樂府不入樂。至於運動宗旨則是在於「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大大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諭作用。.

新!!: 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 · 查看更多 »

新文學運動

新文學運動,又稱文學革命、白話文運動,是中國的一場文學與語文的改革運動,由作家及學者在1910年代後期發起。.

新!!: 白居易和新文學運動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白居易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白居易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敦誠

敦誠(1734年-1791年)姓愛新覺羅氏,字敬亭,號松堂,別號傭閒子,滿洲人。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五世孫。 乾隆二十年,以宗學考試優等,為宗人府筆帖式記名。一度從父命管喜峰口松亭關稅務,三十一年補入宗人府筆帖式。 擅長詩文,與曹雪芹交情甚佳時有往來,著有《四松堂詩文集》、《鷦鷯庵雜詩》,輯《聞笛集》。.

新!!: 白居易和敦誠 · 查看更多 »

教坊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為舞優,也被稱作宮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女樂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新!!: 白居易和教坊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白居易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拾遺 (官名)

拾遺,唐代言官,職掌規諫朝政缺失。 武則天垂拱元年(685年)設置拾遺,置左拾遺於門下省、右拾遺於中書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位從八品上。北宋改為左右正言。明初建文帝又設拾遺,至成祖時廢除。唐朝詩人陳子昂、杜甫均曾擔任拾遺的官職,後人稱之陳拾遺、杜拾遺。.

新!!: 白居易和拾遺 (官名) · 查看更多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

新!!: 白居易和曹雪芹 · 查看更多 »

曾永義

曾永義(),臺灣臺南人,知名戲曲、俗文學、詩歌、民俗藝術學者,致力推廣崑曲。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博士。.

新!!: 白居易和曾永義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白居易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廣大教化主白乐天白樂天白香山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