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宪宗

指数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130 关系: 劉闢卫洙南康公主 (唐朝)吳元濟大不敬大中 (唐朝)大明宫大曆太上皇太和公主 (唐憲宗)外丹术孝明鄭皇后宣城公主宪宗安平公主 (唐憲宗)寿安公主 (李悟)岐阳庄淑公主崇德可汗中国君主列表中風临真公主 (唐宪宗)乾符义宁公主 (唐朝)于季友御座俱文珍刺史刘弘景刘异刘禹锡刑部侍郎咸通储君唐太宗唐宣宗唐代宗唐会要唐德宗唐玄宗唐穆宗唐顺宗唐肅宗唐朝唐朝君主列表唐景陵全唐文元和 (唐朝)元和中興皇帝王叔文...王守澄王遇王承宗睿真皇后祭文禅让制章敬皇后 (唐肅宗)紀美人 (唐憲宗)真宁公主真源公主田弘正監軍白居易韦让韩愈韋執誼莊憲皇后鞭笞鎮海軍節度使衡阳公主 (唐宪宗)裴损魏博节度使讀通鑑論谥号貞元 (唐朝)鳳翔府資治通鑒贵乡公主黃門追贈郡王郑国温仪公主舍利薛翃藩鎮割據释迦牟尼长生不老陈弘志陈留公主柳宗元李㤝李㥽李寬李師道李忻李錡李恊李恪 (建王)李恂 (唐朝)李惲 (澧王)李惴李惕李悟 (绛王)李悦李悰李愬李愔 (茂王)李憬李憺李憻李懌 (婺王)杨惠琳杜中立杜秋娘杜悰梁国惠康公主武则天死刑永安公主 (唐宪宗)永嘉公主 (唐宪宗)永顺公主沈汾淄青節度使潮州府惠昭太子成德節度使昭德皇后 (唐朝)懿安皇后普康公主 (唐宪宗)景陵 扩展索引 (80 更多) »

劉闢

刘闢(),字太初,唐代官员。 贞元进士及第,被韦皋招募,官至御史中丞。永贞元年(805年)八月,韦皋逝世之后,時劉闢為西川節度副史,上书请朝廷封他为西川节度使。唐宪宗封袁滋为节度使,改封刘闢为给事中。刘闢起兵抗旨,阻止袁滋进入西川,宪宗刚刚即位,实力不足,于是改封刘闢为检校工部尚书,领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刘闢要求兼领三川,让同僚卢文若领东川节度使,被拒绝之后发兵进攻梓州。朝廷派御史大夫、左神策行营指揮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讨伐。正月末,刘闢攻陷梓州,擒节度使李康。二月,严砺破剑州,斩剑州刺史文德昭。三月,严砺收复梓州,刘闢送还李康求和,但是高崇文用作战不利的罪名将李康斩首。四月,宪宗封高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六月,高崇文破江州、汉州。九月,阿跌光颜截断刘闢军粮道,锦江栅守将李文悦、鹿头关守将仇良辅先后献城投降。二十一日高崇文攻成都,刘闢、卢文若逃走投奔吐蕃,在羊灌田两人被追上,刘闢投岷江自杀未遂,被高霞寓骑将鸝定捕获,“擒于涌湍之中”。卢文若杀死妻儿后投江身亡。刘闢后来被判处斩,子刘超郎等九人也一并处斩。 唐宪宗评论为“生于士族,敢蓄枭心,驱劫蜀人,拒扞王命。肆其狂逆,诖误一州,俾我黎元,肝脑涂地,咸宜伏辜,以正刑典。”劉闢割據被滅,是元和中興中央攻略的第一步。 全唐诗中录有两首刘闢的登楼望月诗。.

新!!: 唐宪宗和劉闢 · 查看更多 »

卫洙

卫洙,唐朝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宪宗的驸马。卫次公之子。 卫洙登进士第,娶唐宪宗之女临真公主。官至给事中、检校秘书少监。唐文宗说:“卫洙起于名家,以文学进,希望谏官爱护他。”咸通二年(861年)八月,唐懿宗以中书舍人卫洙为工部侍郎。再改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滑州刺史、御史大夫、驸马都尉,充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观察处置等使。卫洙上奏状:“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号内一字与臣家讳音同(刺和次),虽文字有殊,而声韵难别,请改授闲官者。”唐懿宗敕:“嫌名不讳,著在礼文,成命已行,固难依允。”咸通年间卫洙去世。.

新!!: 唐宪宗和卫洙 · 查看更多 »

南康公主 (唐朝)

南康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南康公主、南康公主嫁给了沈汾。她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去世。.

新!!: 唐宪宗和南康公主 (唐朝) · 查看更多 »

吳元濟

吴元濟(),中国唐朝沧州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人,唐朝後期藩鎮首領。.

新!!: 唐宪宗和吳元濟 · 查看更多 »

大不敬

大不敬(又稱作不敬罪、冒犯國王罪或冒犯君主罪)是对侵犯大公、国王、皇帝和君主等君主及王室的名誉、尊严等不尊敬君主行为之犯罪的一种罪名。现在存在「大不敬」罪名的国家,主要有伊斯兰国家、泰国、荷蘭、丹麥、西班牙等。.

新!!: 唐宪宗和大不敬 · 查看更多 »

大中 (唐朝)

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是唐宣宗的年號,共计14年。 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李漼即位沿用。.

新!!: 唐宪宗和大中 (唐朝) · 查看更多 »

大明宫

大明宫又称东内,为唐长安城东北部的宫城。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唐朝末期,整座宫殿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的北郊。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

新!!: 唐宪宗和大明宫 · 查看更多 »

大曆

大曆(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號,共计14年。.

新!!: 唐宪宗和大曆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唐宪宗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太和公主 (唐憲宗)

太和公主,唐宪宗李纯女,生母不详。唐朝和亲公主之一。 生年不详,仅知为唐穆宗第五妹,长庆元年(821年)二月,封为太和公主。同年,与回纥保义可汗的儿子崇德可汗和亲,并成为可敦。 回鹘因内乱灭亡后。黠戛斯得太和公主被送还唐朝途中又被回纥的乌介可汗劫持。843年,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派天德军使石雄击败回鹘,迎回太和公主,乌介可汗北逃。唐武宗改封姑母為定安大长公主。.

新!!: 唐宪宗和太和公主 (唐憲宗) · 查看更多 »

外丹术

外丹术或炼丹术是中国的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是化学的雏形。同时它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外丹术包括了黄白术,也就是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开始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相区别,而称为外丹。相信外丹术的人认为,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们制成的丹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炼制外丹,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 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近代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李道纯云:“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乃内药也。” 《天仙正理》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著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气而已。” 外丹也可指道家法术如符箓、雷法等。.

新!!: 唐宪宗和外丹术 · 查看更多 »

孝明鄭皇后

孝明皇后(),姓鄭氏,一说为尔朱氏,名不详, 中國唐朝時期皇族女性,唐宣宗、安平公主生母。.

新!!: 唐宪宗和孝明鄭皇后 · 查看更多 »

宣城公主

#重定向 宣城公主 (唐宪宗).

新!!: 唐宪宗和宣城公主 · 查看更多 »

宪宗

宪宗作为庙号,可以指:.

新!!: 唐宪宗和宪宗 · 查看更多 »

安平公主 (唐憲宗)

安平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女。生母孝明皇后郑氏。嫁给刘异。唐宣宗在位时,本来宰相欲委任刘异当平卢节度使。唐宣宗舍不得妹妹,刘异改任邠宁节度使。安平公主告别带着刘异的妾,宣宗对安平公主不嫉妒,非常赞赏。安平公主在邠州,宣宗特许她每年乘车入朝觐见。唐僖宗乾符年间,安平公主去世。.

新!!: 唐宪宗和安平公主 (唐憲宗) · 查看更多 »

寿安公主 (李悟)

#重定向 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

新!!: 唐宪宗和寿安公主 (李悟) · 查看更多 »

岐阳庄淑公主

岐阳庄淑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嫡长女。她的生母懿安皇后郭氏。唐穆宗的妹妹。 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封为岐阳公主,唐宪宗命令李吉甫在世族中选驸马。杜佑之孙杜悰表示愿意。元和九年(814年)七月廿三日,唐宪宗拜杜悰为银青光禄大夫、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八月,岐阳公主出嫁,婚礼十分盛大,左右神策军三百人到光范门清道。岐阳公主出嫁后,侍奉公婆以守礼闻名。生有两子两女。 杜悰为澧州刺史,岐阳公主与他一起去赴任。骑驴而来,不吃肉,州县供应,一概不受。當時詩人李宣古人在馆下,多次宴陪杜悰夫妻。宣古性喜謔戲,用粉塗杜悰的臉,或拉他的衣服。杜悰不能忍受,命人把宣古倒掛在爛泥巴中,幸被公主勸止。岐阳公主在婆母病重期间,衣不解带地侍奉。杜悰为忠武军节度使,奉调入京,岐阳公主病重,但一定要随她杜悰朝见兴庆宫。开成二年(837年)十一月,岐阳在进京路上去世,享年若干。葬在长安万年县的杜氏家族墓地。 十二月,杜悰进京,迟迟未去参见皇帝。唐文宗询问原因,户部侍郎李珏告知:“驸马要为公主服斩衰三年,士族所以不愿娶公主,很大程度因为如此。杜悰正在为公主服丧,所以没来谢恩。”文宗于是废除此一规定。开成三年(838年),唐文宗追谥姑母岐阳公主为庄淑大长公主。杜悰官至左仆射。.

新!!: 唐宪宗和岐阳庄淑公主 · 查看更多 »

崇德可汗

崇德可汗(),𨁂跌氏,是回鹘的第十任可汗,保義可汗之子。 821年,保義可汗死,他继立为登里啰羽录没蜜施句主禄毗伽可汗,唐朝册封他为崇德可汗。崇德可汗向唐朝请求和亲,唐穆宗将妹妹太和公主嫁给了崇德可汗。824年,崇德可汗死,其弟昭禮可汗继立。 category:回鹘可汗.

新!!: 唐宪宗和崇德可汗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唐宪宗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風

中風(stroke),又稱作腦血管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簡稱CVE)、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簡稱CVA)、腦血管病變(cerebrovascular incident,CVI)、或腦病突發(brain attack),是指腦部缺血造成的腦細胞死亡 -->。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 -->。 不論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腦中風都會造成腦功能異常。 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無法移動單側的肢體或者是一邊的身體沒有感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暈昡、等等。 --> 中風的症狀通常在發生後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症狀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有時會稱它為「暫時性腦缺血(英語: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或小中風。 If symptoms last less than one or two hours it is known as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or mini-stroke.

新!!: 唐宪宗和中風 · 查看更多 »

临真公主 (唐宪宗)

临真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女。 初封襄城公主。开成初年,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士族,却无人响应。文宗感叹:我家二百年天子,难道还不如崔、卢家吗? 文宗将临真公主嫁给卫次公之子卫洙,卫洙官至给事中、驸马都尉、工部侍郎。临真公主在咸通年间去世。.

新!!: 唐宪宗和临真公主 (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乾符

乾符(874年十一月至879年十二月)是唐僖宗的年號,共计6年。.

新!!: 唐宪宗和乾符 · 查看更多 »

义宁公主 (唐朝)

义宁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义宁公主,义宁公主没到适婚年龄,就已经去世。.

新!!: 唐宪宗和义宁公主 (唐朝) · 查看更多 »

于季友

于季友,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宪宗的驸马。宪宗时宰相于頔次子。 于季友娶唐宪宗之女梁国惠康公主,为驸马都尉。元和八年(813年),任殿中少监,因为他的大哥于敏仗势横行,恣意杀人。于季友被免除两个官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因为为母亲服丧期间夜间饮酒,被削官爵,安置忠州。长庆年间,于季友与唐穆宗于苑中打猎。后历任绛州刺史、宋州刺史。大和六年(830年)至大和八年(832年),为明州刺史。与白居易曾经作诗唱和。张祜有詩《观宋州于使君加乐琵琶》。于季友有子于晦,象州刺史;于係,司農少卿、知太倉給納;于慎思,壁州刺史;于懿孫,河西令;于盾,滎州刺史。.

新!!: 唐宪宗和于季友 · 查看更多 »

御座

御座或宝座,在某些场合可称作王座或皇座,在中国还有龙椅的称呼。是君主在典礼场合所坐的椅子。“御座”还可以象征王国或王冠,一些歐洲國家中,御座在许多場合下直接用作君权或君主的代稱。.

新!!: 唐宪宗和御座 · 查看更多 »

俱文珍

俱文珍(),唐代後期宦官,從義父姓,名刘贞亮。 《舊唐書》稱其「性忠正,剛而蹈義。」俱文珍個性專悍,监宣武军时,置亲兵千人,开宦官领兵先例。平涼劫盟时为吐蕃所俘。貞元十三年,韓愈曾作〈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對俱文珍歌頌備至:「奋其武毅,张我皇威。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其監統中貴,必材雄德茂,榮耀寵光,能俯達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後為之。」 永貞元年(805年)三月二十四日,同劉光錡、薛盈珍等挾立順宗長子廣陵王李淳為太子,更名為李純。是年七月召翰林學士衛次公、鄭絪、李程、王涯等入金鑾殿,迫起草詔書,由太子即位,即唐憲宗,尊唐順宗為太上皇,史稱「永貞內禪」。 元和元年(806年)王叔文被貶死,至此「永貞革新」以失敗收場。累遷至右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後來韓愈作《順宗實錄》,對俱文珍亦多加褒辭。俱文珍因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又與另一位神策軍護軍中尉不合,激起眾怒,宮中的宦官亦群起攻之,漸失恩寵,元和八年(813年)死去。憲宗感念他的翊戴之功,贈開府儀同三司。.

新!!: 唐宪宗和俱文珍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唐宪宗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弘景

#重定向 永顺公主#夫.

新!!: 唐宪宗和刘弘景 · 查看更多 »

刘异

刘异,唐朝官员,唐宪宗的驸马。 刘异娶唐宪宗之女安平公主,是唐宣宗的同母妹。刘异外任时,宰相本来拟定他担任平卢军节度使,唐宣宗说自己只有一个同母妹,于是大中十二年(858年)四月,唐宣宗任命右街使、驸马都尉刘异为邠宁节度使。安平公主可以岁时入京。咸通五年(864年),刘异由凤翔节度使转任忠武军节度使,咸通八年(867年)入朝。咸通十一年(870年)转任荆南节度使,咸通十三年(872年)获罪而分司东都洛阳。.

新!!: 唐宪宗和刘异 · 查看更多 »

刘禹锡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新!!: 唐宪宗和刘禹锡 · 查看更多 »

刑部侍郎

刑部侍郎,相当於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雅稱小司寇、貳秋官、貳憲部。 「刑部」是六部(吏部即人事部、戶部即财政部加民政部、禮部即教育部加文化部、兵部即國防部、刑部即司法部、工部即建设部、(水利部加国土资源部等)之一,即今之司法部。“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尚書是部長,侍郎是副部長。.

新!!: 唐宪宗和刑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咸通

咸通(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是唐懿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咸通十四年七月唐僖宗李儇即位沿用。.

新!!: 唐宪宗和咸通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唐宪宗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唐宪宗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19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新!!: 唐宪宗和唐宣宗 · 查看更多 »

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李亨的嫡长子。初名俶,小名大收,原封广平郡王,後改封廣平王、楚王、成王,天可汗,唐朝第11代皇帝(不计武则天),在位17年(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

新!!: 唐宪宗和唐代宗 · 查看更多 »

唐会要

《唐会要》,北宋王溥撰,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要。 《唐會要》乃續蘇冕《唐九朝會要》與崔鉉、楊紹復等撰《續會要》而作,专门记录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政制沿革,自「帝號」始,以「四夷」終,共分514事目;细琐史事不能定目者,则錄於杂录,附于各条之后。此書与《通典》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于唐代制度记载更为详备。文中又载苏冕驳议,义例该备,足资考证,“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核”。 《舊唐書》有大量的史料,如〈音樂志〉、〈天文志〉,皆來自《唐九朝會要》與《續會要》;有時《唐會要》記載有誤,《舊唐書》也跟著照搬照抄。而且《唐会要》保存了《新唐书》、《旧唐书》未载的史实,由於《大唐起居注》、《大唐實錄》、《唐九朝會要》與《續會要》均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書保存。 《唐會要》原本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今本根据清代乾隆時期整理本重印,全书100卷、514目,在不少條目下有“雜錄”;由于不分门,查阅不便,另有张忱石《唐会要人名索引》可供查考。.

新!!: 唐宪宗和唐会要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唐宪宗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唐宪宗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穆宗

唐穆宗李恒(),原名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他是唐朝第15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4年。.

新!!: 唐宪宗和唐穆宗 · 查看更多 »

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长子,唐朝第13代皇帝(除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 唐顺宗也是唐朝唯一一位以先帝嫡长子身份成为皇太子并最终继位的皇帝(唐昭宗嫡长子李𥙿的帝位不被广泛承认)。.

新!!: 唐宪宗和唐顺宗 · 查看更多 »

唐肅宗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母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計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間,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新!!: 唐宪宗和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唐宪宗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朝君主列表

本表主要列出唐高祖李渊建立的“唐朝”政权君主,及追尊未实际统治、不被广泛承认的君主。 包含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君主、追尊君主。 包含“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建立的“大燕”政权君主。.

新!!: 唐宪宗和唐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唐景陵

景陵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宪宗李纯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东北15公里金炽山。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驾崩,葬在景陵。因山为陵,陵区周围二十公里。四门各有石狮一对,玄武门外神道两侧有小石狮一对、石马四对、石人五尊,翼马、朱雀各一对,朱雀一只,华表已经破裂。史载陪葬墓4座:郭皇后、郑皇后、王贤妃、惠昭太子李宁。现在仅存一座。.

新!!: 唐宪宗和唐景陵 · 查看更多 »

全唐文

《欽定全唐文》,簡稱《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總集。全書一千卷,並卷首四卷,輯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一說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說3,035人)。.

新!!: 唐宪宗和全唐文 · 查看更多 »

元和 (唐朝)

元和(806年正月—820年十二月)是唐憲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李恒即位沿用。.

新!!: 唐宪宗和元和 (唐朝) · 查看更多 »

元和中興

元和中興(805~820年),是指唐朝中唐时,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15年,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

新!!: 唐宪宗和元和中興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唐宪宗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叔文

王叔文(),中國唐朝中期政治人物。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自称是王猛后裔。 蘇州司功出身,善圍棋。唐德宗時,擔任太子李誦侍讀,“常為太子言民間疾苦”,獲太子喜愛。永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駕崩,順宗即位後,即授叔文翰林待詔兼度支使、鹽鐵轉運使,聯合王伾、劉禹錫等人,有意推行政治改革。拉攏德宗朝宰相兼度支使鹽鐵使的杜佑,但實際主導政事;再以世族出身、時任監察御史的柳宗元出任禮部員外郎,作為緩和官僚反彈之手段。 在內侍省則以東宮系統的李忠言對抗神策軍系統的俱文珍、劉光琦,但由於以整肅宦官為訴求,無法在內侍省得到支持。王叔文著手減免稅賦,罷諸道速奉,廢止宦官把持的宮市,史稱“市里歡呼”,“人情大悅”。三月,俱文珍聯合裴鈞等人迫使順宗立李淳(李純)為太子,而王叔文隨後與西川節度使韋皋決裂,韋皋投靠太子一方。八月,扶立憲宗,以順宗為太上皇,是為「永貞內禪」,貶王叔文為渝州司戶,元和元年(806年)賜死。王伾被貶為開州司馬,不久病死。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准、程異及韋執誼等八人先後被貶為邊遠八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二王前後掌權一百四十六天,史稱「永貞革新」。.

新!!: 唐宪宗和王叔文 · 查看更多 »

王守澄

王守澄(),唐朝末年宦官,活躍於憲、穆、敬、文四朝,曾三度參與皇帝的廢立,在朝中掌權達十五年之久。與朝廷朋黨勢力結合,賣官行為讓官場風氣為之敗壞。文宗時,以他為首的宦官集團與素來憎惡宦官的皇帝勢力發生多次激烈衝突,後來皇帝成功促成了宦官集團內部的分裂,終因失勢而被酖殺。而日後策動甘露之變的首謀李訓、鄭注便是由他引薦給皇帝,他的死直接或間接地預告了該事變的發生。與詩人王建是同宗,兩人頗有交情。有一弟王守涓。.

新!!: 唐宪宗和王守澄 · 查看更多 »

王遇

王遇可以指:.

新!!: 唐宪宗和王遇 · 查看更多 »

王承宗

王承宗(),契丹人。成德節度使王士真之子,官副太使。 元和四年三月(809年),王士真病死,承宗自稱留後,奉德州(山東陵縣)、棣(山東惠民)二州。不久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出來挑撥,王承宗後悔,囚禁德州刺史薛昌朝。憲宗勸諭承宗放薛昌朝還鎮,承宗不奉詔。元和四年下詔削奪王承宗爵。元和五年(810年),憲宗遣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六镇对其进行讨伐,以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計伐王承宗的唐軍二十萬無功,左神策大將軍酈定進戰死,盧從史暗中和王承宗互通聲氣。 元和十年(815年),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暗中派遣刺客,於六月三日拂曉在靖安坊東門將宰相武元衡殺死於上朝途中,取首,御史中丞裴度也被刺成重傷。但朝野一直认为是王承宗所为。 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承宗勾结吴元济,宪宗发六道兵以十万兵力进行讨伐,两年无功,宪宗被迫罢兵。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奉敕討伐王承宗,命何進滔率精騎千余,奔襲鎮州(今河北省正定地區),大勝成德軍。 元和十二年(817年)田弘正大破王承宗於南宮,承宗勢蹙請降,“自陳為盧從史所離間,乞輸貢賦,請官吏,許其自新。 ”并送二子王知感、王知信到京師为人质。唐廷亦因久戰乏力,以承宗為成德節度使。 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定;王承宗迫于形势献地谢罪;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戰敗,被部將謀殺。史稱元和中興。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死,其弟王承元上表歸順朝廷。 王承宗女王循嫁王承宗甥承务郎行同州白水县尉李景裕;第三女(815年—829年6月2日)后为王承元所养,王承元任凤翔节度使后随行,卒于凤翔,有墓志。还有一女嫁薛昌朝。.

新!!: 唐宪宗和王承宗 · 查看更多 »

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姓,吴兴郡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代宗为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唐德宗生母。.

新!!: 唐宪宗和睿真皇后 · 查看更多 »

祭文

祭文是為祭祀儀式所寫作的文章,內容視乎祭祀的性質有所不同。例如感謝神明、祭奠死者或追懷感念等。 祭文最早可追溯至漢代。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只是助词。其辭性又有散文、韵语、俪语,韵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等。袁枚的《祭妹文》便是駢體文。《文心雕龙·祝盟》稱:“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祭文也可能是多人的創作,例如馮琦去世時,門生、友人多作祭文,為他寫祭文的人就有莊天全、溫純、王錫爵以及于慎行等人。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可是他寫的《先母行述》仍是一篇文言文。.

新!!: 唐宪宗和祭文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唐宪宗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章敬皇后 (唐肅宗)

#重定向 章敬吳太后.

新!!: 唐宪宗和章敬皇后 (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紀美人 (唐憲宗)

纪美人,名失考,為中國古代唐朝皇族女性,唐宪宗李纯的妾室,是憲宗长子惠昭太子李宁之母。 793年,李纯为唐德宗孙子,封广陵王,此时,纪氏生下了他的长子李宁。805年,李纯继位,是为憲宗。纪氏可能在此后,获得了美人的封号。而其子李宁因是庶子,在祖父唐顺宗时只是广陵王、平原王,后封为邓王。在元和四年(809年),唐宪宗在宰相李绛建议下册封李宁为太子。唐憲宗爲了抑制外戚,沒有立嫡妻郭氏為皇后,也沒有立她的兒子李宥為太子,直到元和七年(812年),李宁病逝,才立李宥为太子,史书没有纪美人更多的记载。.

新!!: 唐宪宗和紀美人 (唐憲宗) · 查看更多 »

真宁公主

真宁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次女。.

新!!: 唐宪宗和真宁公主 · 查看更多 »

真源公主

真源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女。初封安陵公主。嫁给杜中立。杜中立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拜著作郎,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后为沧州节度使。真源公主因没有迎接太和公主被唐武宗处罚过。.

新!!: 唐宪宗和真源公主 · 查看更多 »

田弘正

弘正(),本名田興,字安道,唐憲宗賜名弘正。唐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從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唐憲宗時為魏博節度使,唐穆宗時以功高,升中書令。後改任成德節度使,被成德軍兵馬使王廷湊謀殺。赠太尉,谥忠愍。.

新!!: 唐宪宗和田弘正 · 查看更多 »

監軍

监军也称监军事、督軍,是中國歷史上,替中央政府監督在外之軍隊的官職,常持節。.

新!!: 唐宪宗和監軍 · 查看更多 »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新!!: 唐宪宗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韦让

韦让,唐朝官员,唐宪宗的驸马。 韦让为驸马都尉,尚唐宪宗女郑国温仪公主。开成四年(839年)十二月,光禄卿、驸马都尉韦让为澧州长史,公主随行。驸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周墀说京兆尹非才望不可为, 韦让之议最后搁置。韦让居宅在长安怀贞坊。大中三年(849年),韦让侵街造舍,被有司举劾,诏令毁拆。唐宣宗时韦让为义成军节度使。《全唐诗》有韦让之诗一首《八月十四日月夜》:“中秋垂一宿,延颈望金波。素魂虽微缺,清光已觉多。”.

新!!: 唐宪宗和韦让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新!!: 唐宪宗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韋執誼

韋執誼,字宗仁,唐代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韋執誼出自京兆韦氏龙门公房,少有才名,及进士第,先後任右拾遺、翰林學士。娶杜黄裳次女為妻。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執政。永贞元年(805年)二月辛亥,下诏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守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任命王叔文為翰林學士。王叔文開始進行改革。王叔文主張廢除宦官軍權,受到宦官俱文珍等人的抵制。韋執誼企圖市恩于岳父,被罵“以一官見賣”。同年八月,唐順宗因病退位,唐宪宗李純即位,史稱“永貞內禪”。十一月,下詔貶韋執誼為崖州(廣東瓊山)司馬,再贬司户。元和三年(808年)以前病死于崖州,杜夫人歸其喪。有四子:韦曙;韦曈,字賓之,鄭州刺史;韦昶,又名韦绚,字文明,有文采;子韦布震,字熙化;韦旭,字就之。.

新!!: 唐宪宗和韋執誼 · 查看更多 »

莊憲皇后

莊憲皇后王氏(),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唐顺宗李诵的皇后,唐宪宗李纯生母。祖父王难得,父亲是金紫光禄大夫王子颜。.

新!!: 唐宪宗和莊憲皇后 · 查看更多 »

鞭笞

鞭笞、打藤或笞刑,簡稱鞭刑,歷史悠久,是刑罰的一種執行方式。執行者會以竹片或藤製成的鞭,鞭打犯人的臀部,受者的臀部常會皮開肉裂。鞭笞不但見於國家刑罰,也常見於家庭和學校,施行地方主要是手掌或臀部,但其殘酷程度通常不及國家刑罰。 由於這種刑罰普遍被國際組織認為是對受刑人不人道及侵犯其人權,此刑罰在世界上多數地區已經廢除。如今,今日世界上約有16個國家實施類似笞刑,大部份在亞洲及非洲(多数也實行沙里亞法),例如: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阿富汗、伊朗、坦桑尼亞、波札那、尼日利亞等。.

新!!: 唐宪宗和鞭笞 · 查看更多 »

鎮海軍節度使

鎮海軍節度使,即浙江西道觀察使,唐朝在今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南部设立的节度使。 乾元元年(758年)设置浙江西道觀察使,兼江宁军使,下辖润州、杭州、常州、苏州、湖州、昇州、宣州、歙州、饶州、江州,治所在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宣州、歙州、饶州另设观察使。759年,改为观察使,领丹阳军使,治所在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增加宣州、歙州、饶州。761年,罢昇州。改治宣州。766年,罢宣州、歙州。777年,罢丹阳军使。779年,与浙西观察使两浙合并,780年,两浙分割。建中二年(781年)两浙合并为节度使,建号镇海军,贞元三年(787年),两浙分割,浙西治所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下辖润州、杭州、常州、苏州、湖州、睦州、江州,788年,江州归江西观察使。开始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各一部分,贞元后为润州、杭州、常州、苏州、湖州、睦州,相当于今天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新安江以北。802年—809年、858年—859年,862年—867年为鎮海軍節度使。870年为鎮海軍節度使。888年湖州归忠国军,889年为杭州防御使。892年,治所迁到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润州、常州属于杨吴。唐末钱镠以此为根据地建立吴越国。.

新!!: 唐宪宗和鎮海軍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衡阳公主 (唐宪宗)

衡阳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衡阳公主,衡阳公主没到适婚年龄,就已经去世。.

新!!: 唐宪宗和衡阳公主 (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裴损

裴损,原籍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定居吴地,号称南来吴裴。唐朝驸马。 裴损的高祖父是裴守真,赠户部尚书。裴守真第三子即裴耀卿。裴耀卿的弟弟太子中允裴春卿是裴损的曾祖父。裴损的祖父裴挺官至內直丞。裴损的父亲裴棠棣官至杭州刺史、大理卿。白居易的《冷泉亭记》提到“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元和九年(814年)三月十九丁卯,唐宪宗于麟德殿前召见大理卿裴棠棣之子裴损、前昭应令杜式方之子杜悰,各赐绯服,许尚公主。裴损后来娶了唐宪宗之女陈留公主,官至太子谕德。.

新!!: 唐宪宗和裴损 · 查看更多 »

魏博节度使

#重定向 天雄军节度使.

新!!: 唐宪宗和魏博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閱讀《資治通鑑》及历史的議論。书成于王夫之晚年,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全書30卷,包括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四篇为“卷末”,約六十餘萬字。 《读通鉴论》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夫之從69歲開始執筆,“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直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逝世前完成,用意在於“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史評類。 目前中华书局所刊印的《读通鉴论》采用曾国藩金陵刻本为底本。.

新!!: 唐宪宗和讀通鑑論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唐宪宗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貞元 (唐朝)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21年。貞元這年號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和唐玄宗年號開元合二為一,成為新年號貞元。.

新!!: 唐宪宗和貞元 (唐朝) · 查看更多 »

鳳翔府

鳳翔府,唐朝时设置的府。 本为岐州,唐玄宗时天下州改郡,是为扶风郡。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置凤翔府,号西京。上元二年(761年),罢京,元年曰西都,未几复罢都。士贡:榛实、龙须席、蜡烛。户五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三十八万四百六十三。下领九县:天兴县、岐山县、扶风县、麟游县、普润县、宝鸡县、虢县、郿县、盩厔县。 元朝,属于陕西行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设立,领州一,县七。隶属陝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凤翔府的评价:衝,繁。为鳳邠道治所。領縣七,州一:鳳翔縣、岐山縣、寶雞縣、扶風縣、郿縣、麟遊縣、汧阳縣、隴州。.

新!!: 唐宪宗和鳳翔府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唐宪宗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贵乡公主

贵乡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贵乡公主,贵乡公主没到适婚年龄,就已经去世。.

新!!: 唐宪宗和贵乡公主 · 查看更多 »

黃門

黃門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唐宪宗和黃門 · 查看更多 »

追贈

追贈,或作追封、追晉,即加封死者的官職、勳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職或者陣亡的軍人、警員、公務員等,或特別表揚對政府有貢獻的死者。《後漢書》公孫述傳:「初,常少、張隆勸述降,不從,並以憂死。帝下詔追贈少為太常,隆為光祿勳,以禮改葬之。」 另一種情況是,後代成為高級官吏或貴族,朝廷為表示優賞,對其祖先加封。或者子孫追尊先人,始於周武王。宋高承《事物紀原》追贈:「自武王克商,追王太王、王季,故後代有追諡追尊之典,兩漢逮今,人臣亦有追贈之制。.

新!!: 唐宪宗和追贈 · 查看更多 »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新!!: 唐宪宗和郡王 · 查看更多 »

郑国温仪公主

#重定向 汾阳公主.

新!!: 唐宪宗和郑国温仪公主 · 查看更多 »

舍利

舍利(शरीर ,漢語拼音:Shèlì),又作堅固子、舍利子、設利羅,意为尸体或身骨,常指骨灰。其中有的结晶体形色各异。最早指佛陀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遺留的固体物,后来也指高僧圓寂火化剩下的骨烬,通常埋葬于塔中。.

新!!: 唐宪宗和舍利 · 查看更多 »

薛翃

#重定向 真宁公主#夫.

新!!: 唐宪宗和薛翃 · 查看更多 »

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餘年直至唐朝滅亡。 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鎮割據基本上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唐亡以後出現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鎮割據的問題對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產生重大影響。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之亂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國,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實際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p.17-29, 77-1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只是事實上,李唐皇室大权旁落,無法完全控制節度使,但節度使也不像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般,完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新!!: 唐宪宗和藩鎮割據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唐宪宗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长生不老

長生不老,指壽命長而不會衰老。相近的辭彙還有長生不死(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擁有無限的壽命,但依舊會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不會衰老與死亡)、不朽(Immortality)與永生(在安全無外力狀況下永遠生存而不會死亡)。水螅、燈塔水母是目前已知不會衰老的生物。.

新!!: 唐宪宗和长生不老 · 查看更多 »

陈弘志

弘志()唐宪宗時期宦官,曾為前襄州监军。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服丹药,脾气暴躁,经常殴打宫女、宦官。宦官吐突承璀想立澧王李恽为太子,太子李宥、郭贵妃随后知晓。正月廿七晚,傳聞陈弘志与王守澄于中和殿暗杀唐宪宗,对外宣称皇帝暴崩。联络梁守谦、韦元素等拥立定太子李宥继位,是为唐穆宗。陈弘志随后杀死吐突承璀及澧王。 太和九年(835年)九月廿一癸亥,唐文宗令内养齐抱真在青泥驿杀死陈弘志。.

新!!: 唐宪宗和陈弘志 · 查看更多 »

陈留公主

#重定向 陈留公主 (唐朝).

新!!: 唐宪宗和陈留公主 · 查看更多 »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特別因首創“寓言”體,留下“黔之驢”“臨江之麋”“捕蛇者說”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復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韓文古,柳文秀。.

新!!: 唐宪宗和柳宗元 · 查看更多 »

李㤝

李㤝(),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六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长庆元年(821年),李㤝(忄充)被兄长唐穆宗封为澶王,李㤝去世之年不详。李㤝长子李泞,雁门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㤝 · 查看更多 »

李㥽

李㥽(),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二十子,生母不详。 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后,直到咸通三年(862年),李㥽才被侄子唐懿宗封为荣王。广明元年(880年)八月十九日,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十月初九日,李㥽去世。其子李令平嗣王。.

新!!: 唐宪宗和李㥽 · 查看更多 »

李寬

李宽可以指:.

新!!: 唐宪宗和李寬 · 查看更多 »

李師道

李師道(),高丽人,李氏割据的末任淄青節度使。 後被部將劉悟發動兵變,斬殺。.

新!!: 唐宪宗和李師道 · 查看更多 »

李忻

李忻(),唐朝皇子,本名李寰,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五子,生母不详。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寰被祖父唐顺宗封为高密郡王。元和元年(806年),李寰被父亲唐宪宗封为洋王,元和七年(812年),改名李忻。太和二年(828年)十月十五丁卯,李忻去世。李忻长子李沛,太和八年(834年),封颍川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忻 · 查看更多 »

李錡

李錡(),陇西成纪人,出自唐朝宗室大郑王房,郑孝王李亮的后裔,淄川王李孝同五世孫,唐朝叛臣。 憑父親李國貞的權勢,成為鳳翔府參軍。貞元初,當上了宗正少卿。後來藉賄賂勾結等手段,成為了潤州刺史、浙西觀察、鹽鐵轉運使。他增加私路小堰之稅(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他收藏了不少奇寶,奉獻給德宗,使德宗信任他。李錡恃寵而驕,天下攉酒漕運都被他控制。 貞元十七年(801年),浙西平民崔善貞上書揭露其罪行,反被李錡殺了。 李錡得志,於是募兵,揀選精於箭術的人為一屯,稱為「挽硬隨身」,又以外族為一將,稱為「蕃落健兒」。這些人都成了李錡的心腹,甚至喚李錡作「假父」。 永貞元年(805年)三月,升為鎮海節度使,但解除鹽鐵轉運使一職,實是明升暗降,削減他從中賺錢的機會。不料李錡變本加厲,殺了不少屬吏,逼污良家。寮佐力諫無效,辭了職。.

新!!: 唐宪宗和李錡 · 查看更多 »

李恊

李协(),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四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长庆元年(821年),李协被兄长唐穆宗封为淄王,开成元年(836年)四月廿二,李协去世。李协长子李浣,太和八年八月封许昌郡王。第三子李涣,冯翊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恊 · 查看更多 »

李恪 (建王)

李恪(),唐宪宗第八子,元和元年(806年)始封建王。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死后,唐宪宗诏李恪为郓州大都督、平卢军淄青等州节度大使,以李师古之弟李师道为留后,但李恪不出阁。长庆元年(821年)五月廿一薨,无嗣。南唐皇室自称为其后代,追封其为“定宗孝静皇帝”。虽然《旧五代史》认为南唐皇室自称为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后代,《资治通鉴》认为南唐皇室自称为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后代。南唐后主李煜胞弟李从溥的墓志铭则认为自己是建王李恪的后裔。.

新!!: 唐宪宗和李恪 (建王) · 查看更多 »

李恂 (唐朝)

李恂(),唐朝皇子,是唐宪宗的第十子,母杜氏。 长庆元年(821年),李恂被他三哥唐穆宗封为沔王,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他的长子李瀛被封为晋陵郡王。   .

新!!: 唐宪宗和李恂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惲 (澧王)

李恽(),唐朝皇子,本名李宽,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二子,生母不详。 从其异母兄长李宁和异母弟李宥的生年推断,当在793年至795年之间。生母应是父亲唐宪宗某位不知名的妾室。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宽被祖父唐顺宗封为同安郡王。父亲李纯登基后,于元和元年(806年),封李宽为澧王。同时李宥的生母、嫡母郭氏则未获得皇后的册封,而庶兄李宁成为太子。元和七年(812年),改名李恽,同年太子李宁逝世。李宁死后,吐突承璀欲立他为太子,但因生母身份卑微而不得立,最终立李宥为太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廿七,唐宪宗去世,吐突承璀和李恽被梁守谦所杀。 李恽长子李汉,东阳郡王。次子李源,安陆郡王。第三子李演,临安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惲 (澧王) · 查看更多 »

李惴

李惴(),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七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后,大中六年(852年),李惴被兄长唐宣宗封为棣王,咸通三年(862年)二月,李惴去世。.

新!!: 唐宪宗和李惴 · 查看更多 »

李惕

李惕(),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八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后,大中三年(849年),李惕被兄唐宣宗封为彭王,乾宁四年(897年)八月,李惕被韩建杀于石堤谷,没有留下子嗣。.

新!!: 唐宪宗和李惕 · 查看更多 »

李悟 (绛王)

絳王李悟(),原名寮,唐宪宗第六子,生母不详。 生年不详,从其兄唐穆宗生年推测,当生于795年之后。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封文安郡王。父亲唐宪宗继位后,于元和元年(806年)進封為絳王(親王),七年(812年)改名悟〔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175,列傳第125。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所殺,劉克明矯詔擁立絳王李悟為帝,但旋被擁立唐文宗的宦官王守澄等率神策军滅,十二月初九,絳王也被王守澄誅殺。〔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8,本紀第8唐敬宗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死。劉克明等人假冒敬宗遺詔,擁立唐憲宗之子,穆宗之弟絳王李悟為帝,李悟大喜。在此同時,百官猜疑,眾人不服。然後,宰相裴度聯合有真正神策兵權的宦官王守澄殺入大明宫內,即滅劉克明和絳王李悟(文宗避涵—水沿唐,土拱唐)。 長子李洙在太和八年(834年)封新安郡王,次子李滂封高平郡王。女儿中,仅知姬妾崔氏(793年—865年)生一女封寿安公主,下嫁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崔氏逝世后因此追赠魏国夫人。.

新!!: 唐宪宗和李悟 (绛王) · 查看更多 »

李悦

李悦(),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九子,生母不详。 长庆元年(821年),李悦被兄长唐穆宗封为琼王。开成五年(840年),李悦去世。李悦第二子李津,河间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悦 · 查看更多 »

李悰

李悰,唐朝皇子,本名李察,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四子,生母不详。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察被祖父唐顺宗封为彭城郡王。元和元年(806年),李察被父亲唐宪宗封为深王,元和七年(812年),改名李悰。李悰长子李潭,河内郡王。次子李淑,吴兴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悰 · 查看更多 »

李愬

李--()。唐臨潭人。字元直。鳳翔節度使李晟之子,有謀略,善騎射,曾經平定淮西留後吳元濟之亂,史稱「雪夜下蔡州」。封涼國公、鳳翔節度使。.

新!!: 唐宪宗和李愬 · 查看更多 »

李愔 (茂王)

李愔(),唐朝皇子,是唐宪宗的第十二子,生母不详。 长庆元年(821年),李愔被他三哥唐穆宗封为茂王。大中七年(853年),李愔去世,享年四十五岁。长子李潓,武功郡王。   .

新!!: 唐宪宗和李愔 (茂王) · 查看更多 »

李憬

李憬(),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之子,生母不详。 长庆元年(821年),李憬被兄长唐穆宗封为鄜王,开成四年(839年)八月初二,李忻去世。李忻长子李溥,平阳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憬 · 查看更多 »

李憺

李憺,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五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长庆元年(821年),李憺被兄长唐穆宗封为衡王,李憺去世之年不详。李憺长子李涉,晋平郡王。.

新!!: 唐宪宗和李憺 · 查看更多 »

李憻

李憻(),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九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后,大中十四年(860年),李憻被侄子唐懿宗封为信王,咸通八年(867年)十二月,李憻去世。.

新!!: 唐宪宗和李憻 · 查看更多 »

李懌 (婺王)

李懌,唐朝皇子,是唐宪宗的十一子,生母不详。 长庆元年(821年),李懌被他三哥唐穆宗封为婺王,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薨年也不详。他的长子李清被封为新平郡王。   .

新!!: 唐宪宗和李懌 (婺王) · 查看更多 »

杨惠琳

杨惠琳()是唐代藩镇。 夏绥(夏州‧陝西靖邊北)节度使韩全义之甥。憲宗時,开始对割据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永贞元年(805年),韩全义入朝,以杨惠琳为留后。宰相杜黄裳以全义骄横,将其解职,以右驍衛將軍李演為夏綏節度使。元和元年(806年)三月,惠琳發兵拒絕中央派遣的新任節度使,自命為新夏绥节度使。宪宗下令河东节度使嚴綬征讨,與河東、天德軍合擊之,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殺惠琳,传首京师。.

新!!: 唐宪宗和杨惠琳 · 查看更多 »

杜中立

杜中立,字无为,唐朝相州洹水(治今河北省魏县西南旧魏县)人。唐宪宗的驸马,刑部郎中杜羔之子。 杜中立门荫拜太子通事舍人。娶唐宪宗女真源公主,拜著作郎。转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历任太仆少卿、卫尉少卿、左右金吾大将军。曾令属下拘捕京师恶少,将他们箠杀。担任司农卿,改革六宫飧钱的出付之法,让属吏不得为奸,加检校右散骑常侍。由司农卿出任义武军节度使、横海军节度使,设置“飞雪将”数百人来拉纤盐舟,从此不劳民力、军食充足。大中十二年(858年),大水在徐州、兖州、青州、郓州泛滥,引御水入毛河,东注大海,州无水灾之患。四十八岁卒,赠工部尚书。.

新!!: 唐宪宗和杜中立 · 查看更多 »

杜秋娘

杜秋(生卒年不詳),資治通鑑稱杜仲陽,活躍於8世紀-9世紀間,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 15歲時成了李錡的妾侍。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詩中附了一段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常唱此辭。」並沒有說這首七絕是誰所作,但後世多歸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詩三百首》。.

新!!: 唐宪宗和杜秋娘 · 查看更多 »

杜悰

杜悰(),杜佑之孫,封爵邠国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父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年間第二度入相。游走在李宗闵、李德裕之间,《资治通鉴》称他为“宗闵党也”,宋代孫光憲又言:“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

新!!: 唐宪宗和杜悰 · 查看更多 »

梁国惠康公主

梁国惠康公主,唐宪宗李纯长女,初封普宁公主。宪宗元和年间,封为永昌公主。元和二年(807年)十二月廿六日,嫁于頔第四子于季友。翰林学士李绛反对,认为于頔是代北虏姓,于季友又是庶出,不得配公主,唐宪宗不听。于頔之后入京觐见,被扣留。元和四年(809年),公主把于頔宠爱歌舞伎献给宪宗,被白居易劝止。于季友的兄弟于敏杀人,于季友被削官。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辛丑,于季友居嫡母丧时,和人饮宴,杖责四十,流放忠州。公主去世后,追封梁国公主,谥号惠康。《全唐诗》有权德舆、羊士谔、韩愈所作的《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各二首。.

新!!: 唐宪宗和梁国惠康公主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新!!: 唐宪宗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唐宪宗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永安公主 (唐宪宗)

永安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女。 生母不详,仅知她为唐穆宗第九妹。长庆元年(821年)三月,唐穆宗封她为永安长公主,许嫁回鹘保义可汗。同月,保义可汗去世,四月,回鹘崇德可汗即位,再派使者来迎亲,要已许嫁的永安公主。穆宗另以太和公主嫁给崇德可汗。后来,永安公主出家为女道士。.

新!!: 唐宪宗和永安公主 (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永嘉公主 (唐宪宗)

永嘉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永嘉公主,永嘉公主没有出嫁,出家为女道士。.

新!!: 唐宪宗和永嘉公主 (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永顺公主

永顺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永顺公主、永顺公主嫁给了刘弘景。去世时间不详。.

新!!: 唐宪宗和永顺公主 · 查看更多 »

沈汾

沈汾,一作沈玢,唐朝末年至五代南唐楊吳人。 南唐溧水縣令兼监察御史。娶南康公主成為駙馬,有感于神仙之事国史不书,于是搜集唐五代神仙故事,著有《續仙傳》(或称《续神仙传》)三卷。续葛洪的《神仙传》。上卷载飞升者十六人,以张志和为首;中卷载隐化者十二人,以孙思邈为首;下卷载隐化者八人。吳淑的《江淮異人錄》載有他的故事。.

新!!: 唐宪宗和沈汾 · 查看更多 »

淄青節度使

淄青節度使,全稱淄青平盧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山東地區設置的節度使,762年—819年和882年—903年割據山東。.

新!!: 唐宪宗和淄青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潮州府

潮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清朝沿用。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故废。 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置。治所在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兴宁、五华、陆丰等市县以东地区。明、清有盐场。府城东有广济桥(今湘子桥)。.

新!!: 唐宪宗和潮州府 · 查看更多 »

惠昭太子

李宁,唐宪宗李纯的庶长子,纪美人所生。.

新!!: 唐宪宗和惠昭太子 · 查看更多 »

成德節度使

成德節度使,又称恒冀節度使、镇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成德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最稳定的一个藩镇,160年來的統治者,只有三個家族更迭。.

新!!: 唐宪宗和成德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昭德皇后 (唐朝)

王皇后(),唐德宗李--的皇后,唐顺宗的母亲。在生前只做了三天的皇后,谥号昭德皇后。 王氏的生年没有记载。她的父亲是秘書監王遇,母郕国夫人郑氏。有一个兄弟叫王果。大约在德宗的曾祖父唐玄宗或祖父唐肃宗的时代,未来的王皇后成为了时为奉节王的李--之嫔(并非正妻)。761年,她生下了李--的长子李诵,因此十分得宠。762年,又生下李--的长女,即唐安公主。779年,李--即位为皇帝,她被册封为淑妃,--妃中次于皇后的第二级。儿子李诵则被立为太子。唐德宗追赠王遇为扬州大都督,王果为眉州司马,甥侄拜官者二十余人。783年,涇原兵变(涇原今甘肃平凉),王淑妃把传国玉玺系在衣带上,随唐德宗逃离长安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784年,女儿唐安公主死于避难的途中,同年,王淑妃回到长安。 786年,王淑妃得了重病,12月3日,唐德宗立她为皇后。3天后,即12月6日,王皇后在两仪殿去世。787年五月,葬于靖陵,谥号昭德皇后。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王皇后徙出靖陵,祔葬于崇陵。其后一百年,唐朝皇帝没有立过皇后,直到唐朝灭亡的前夕,唐昭宗册立了何皇后。.

新!!: 唐宪宗和昭德皇后 (唐朝) · 查看更多 »

懿安皇后

懿安皇后(),郭姓,為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歷經唐朝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極盡尊貴,是所謂七朝五尊。.

新!!: 唐宪宗和懿安皇后 · 查看更多 »

普康公主 (唐宪宗)

普康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普康公主,普康公主没到适婚年龄,就已经去世。.

新!!: 唐宪宗和普康公主 (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景陵

景陵,可以指:.

新!!: 唐宪宗和景陵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唐宪宗李纯唐憲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