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秘書省

指数 秘書省

書省,又名蘭臺、麟臺,秘書監源設於東漢桓帝,屬太常寺,三國曹魏時曾屬少府,西晉初裁撤,西晉末復置秘书寺,南朝梁後改为省,置监、丞等官;唐代秘书省领太史、著作二局,曾改称兰台、麟台;北宋經籍圖書歸秘閣,秘書僅掌祭祀祝版。宋神宗元豐改制後,秘書省職事恢復。元代并入翰林國史院,明代因之歸屬翰林院。 為六省(實際上有六省,三省只是權力核心)之一,工作性質是管理皇家圖書館,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 秘書省內設秘書監(皇家圖書館館長,從三品)一人,秘書少監(副長官,又名蘭臺侍郎,從四品)二人,秘書丞一人,秘書郎四人、校書郎八人、正字四人,主事一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熟紙匠十人、裝潢匠十人、筆匠六人等共八十八人。.

16 关系: 太常寺宋神宗少府主事东汉三省國家圖書館唐朝元丰改制元朝图书馆秘閣秘書少監翰林院梁 (南朝)曹魏

太常寺

太常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

新!!: 秘書省和太常寺 · 查看更多 »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新!!: 秘書省和宋神宗 · 查看更多 »

少府

少府,中國古代中央官名,历代职掌不一,唐朝以后多称少府监,元朝始废。在漢代,少府也是地方官吏職位,亦作「小府」。.

新!!: 秘書省和少府 · 查看更多 »

主事

主事,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六部各司、盛京五部、理藩院、太僕寺、宗人府。.

新!!: 秘書省和主事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秘書省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三省

三省,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權體系,是尚書省、門下省與中書省三個單位的合稱。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和越南也曾設置三省。.

新!!: 秘書省和三省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

国家图书馆是指由国家建立的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不同,国家图书馆一般不允许公民借阅书籍。通常,国家图书馆收藏大量本国稀有的、贵重的、或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與出版品。有些國家圖書館具有更廣泛的定義,較少強調存儲庫特徵。 與同一國家的其他圖書館相比,國家圖書館的規模通常是顯著的。一些希望維護特定文化的未獨立地區,也會建立這種圖書館以達成其特有機制,例如出版品的法定送存。 許多國家圖書館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的國家圖書館部門合作,討論他們的共通任務、制訂和推動共通標準、開展有助於達成任務的計畫。歐洲的國家圖書館會參加歐洲圖書館,這是歐洲國家圖書館員大會(CENL)的一項服務。.

新!!: 秘書省和國家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秘書省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中国北宋神宗元丰年間进行的大規模官制改革。 唐朝律令体制下,形成了以三省六部为首的精密官制体系,唐玄宗以降的社会变化,现实和理念偏离越来越大。唐朝大量设置臨時官——使職。使職包括观察使、节度使和转运使等。使職让律令之外的官员掌握实权。唐朝滅亡,五代十国傾向更加严重。宋朝成立統一中国,并没有大规模改变混乱官制。北宋中期,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充实財政、軍事。王安石退任後,元丰三年(1080年)着手官制改革,1年8个月完成。宋朝官制根据《唐六典》,使唐風三省六部体制在形式上復活。又按照当时時代特征进行修正,对其後南宋、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官制影响巨大。宰相制度延续到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六部等制度沿用到清朝末年。.

新!!: 秘書省和元丰改制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秘書省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圖書館在人類文明發展及歷史存留具顯著作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資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們漸漸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資源,作為館藏提供大眾使用或查閱。.

新!!: 秘書省和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秘閣

閣,是中國宮廷藏書之處,自晉、南朝宋至隋、唐,皆設有秘閣藏書,宋沿唐制設三館,改弘文館為昭文館。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新建昭文館、集賢院、史館等三館收藏圖籍,總名為崇文院,通稱閣職。端拱元年(988年)又於崇文院中堂設秘閣,選三館善本圖書及書畫等入藏,藏書最為完備。淳化元年(990年)擴建秘閣,於淳化三年(992年)建成,宋太宗御題匾額“秘閣”,設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管理秘閣事務。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下诏向全国征集三馆所少图书,献一卷,给千钱,献三百卷以上给出身。又令三馆抄写二套,一套放置禁中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后宮中失火,延燒到崇文院與秘閣,其中藏書多有焚燬。于是出禁中本,重新校勘、校理,恢復秘閣藏书,至仁宗時,秘閣归属秘书省管理,藏書已達15785卷。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命翰林學士張觀、李淑、宋祁等校定整理三館與秘閣藏書,去蕪存菁、刊其訛舛,編成書目,賜名「崇文總目」,歷七年至慶曆元年七月成書,慶曆元年(1041年)十二月,翰林學士王堯臣、王洙、歐陽脩等上「新崇文總目」六十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家書目(已殘缺)。宋朝崇文三館和秘閣曾多次失火,補缺端靠「崇文總目」。據江辟疆「目錄學研究」統計,宋代官修藏書目錄達15種左右,遠勝於其他朝代。徽宗時因三館書多遺缺,募員繕寫一式三份,一份藏於宣和殿,一份藏於太清樓,一份藏於秘閣。靖康之變時,金兵攻陷汴梁(今開封),宣和館閣藏書與二帝皆被劫送北都。康王赵构南渡在临安即位后,下诏搜求各地藏书,重建秘阁。.

新!!: 秘書省和秘閣 · 查看更多 »

秘書少監

书少监又名蘭臺侍郎、麟台侍郎,唐朝秘书省官员。 唐代秘书省设首長秘书监一人,从三品。另設有秘书少监二人,為副首長, 从四品上。唐代近三百年間,秘书省多次易其名。龙朔二年(662年)至咸亨元年一度改称兰台,秘书少监改稱兰台侍郎。咸亨中(670年),復为秘书少监。天授初(685年)至神龙元年改为麟台,秘书少监改麟台侍郎。神龙间(712年)復改秘书少监。宋朝沿置。元朝以後不置,遂永久废除。.

新!!: 秘書省和秘書少監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秘書省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梁 (南朝)

梁(502年-557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蕭衍称帝,改國號為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国号为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

新!!: 秘書省和梁 (南朝)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秘書省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