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杜牧

指数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发俊爽,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79 关系: 十六卫古文司马光大中大和孙子兵法宰相中书省中書舍人布施万年县书法京兆府京兆杜氏张为张祜伽藍張好好詩律诗唐宪宗唐德宗唐朝唐敬宗全唐诗全唐文绝句甘露之變牛僧孺牛李党争監察御史盧弘正直齋書錄解題白居易韩愈颜真卿西安市西晋高元裕诗人資治通鑒贞元贖罪軍事进士郡齋讀書志阿房宫赋開成藩镇董其昌葉奕苞...釋褐試长安考功郎中陕西省柳宗元柳公權推官掌书记李德裕李商隐李贺李杜 (称呼)杜佑杜甫杜预杜悰校书郎樊川檀越河朔三镇洪亮吉洛阳市湖州市會昌毀佛昭文館新唐书故宫博物院扬州市晁公武 扩展索引 (29 更多) »

十六卫

十六卫,中国古代官制,主要是隋唐到两宋中央禁軍管理機構的統稱。.

新!!: 杜牧和十六卫 · 查看更多 »

古文

#重定向 文言文.

新!!: 杜牧和古文 · 查看更多 »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杜牧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大中

大中有以下含义:.

新!!: 杜牧和大中 · 查看更多 »

大和

大和可以指:.

新!!: 杜牧和大和 · 查看更多 »

孙子兵法

-- 《孫子》,又稱作《武經》、《兵經》、《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期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被奉為中國兵家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 杜牧和孙子兵法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杜牧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中书省

中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唐高宗時曾一度改稱西臺;武則天時稱鳳閣;唐玄宗時一度稱紫微省,民間稱之中堂。.

新!!: 杜牧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是中國古代官职。.

新!!: 杜牧和中書舍人 · 查看更多 »

布施

布施(梵语:Dāna),又稱為檀那、布施波羅蜜,是菩薩六度之一。以福利施与人,以財施、法施、無畏施為主,也就是施与财物、飲食乃至佛法为本义。意即為了幫助一切眾生,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或法給予眾生。 菩薩道的修行,從實踐「布施」開始,「布施」之實踐除了可以去除「慳貪」習性外,還能長養慈悲心,並且累積修道所需的福德資糧。 布施的內涵,佛經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及無畏布施,其中以法布施最殊勝、無畏布施最高上。雖然法布施最為殊勝,但還是應以財布施為基礎,財布施可以量力而為,但若一毛不拔者,表示此人「慳貪」習性仍然深重,雖有能力行法布施,還是得回頭補修財布施,「布施度」方有圓滿之可能。無畏布施代表已捨棄一切、無執著、無我了。 修養自性,布施善德,稱為種福田。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謂佛法僧。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畜牲、惡鬼等。如來世尊兼具「報恩田與功德田」二種田。.

新!!: 杜牧和布施 · 查看更多 »

万年县

万年县是中国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杜牧和万年县 · 查看更多 »

书法

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書法縱向穿透兩個層面:「使用」與「審美」;橫向跨越文字兩個層面:「文字」、「繪畫」。書法也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當代對實踐書法的定義有:.

新!!: 杜牧和书法 · 查看更多 »

京兆府

京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设置的府,这是府作为行政区划的开始。 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把洛阳所在的洛州改为河南府,京兆府的首长为京兆尹。领万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栎阳、高陵二十二县。 唐朝灭亡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朝,都沿称京兆府,虽然此时长安连陪都都不是。宋朝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临潼、醴泉、武功、乾祐。金朝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后又改名安西路、奉元路,明朝改名为西安府。.

新!!: 杜牧和京兆府 · 查看更多 »

京兆杜氏

京兆杜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杜姓士族。 京兆杜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西汉御史大夫杜周。杜周本居南阳(今中国河南省南阳),以豪族迁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子杜延年又迁于杜陵(今陝西西安南)。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南北朝时期,京兆杜氏成为关中郡姓之一。至唐代,与其它姓氏类似,杜姓者多以京兆杜氏标榜。 京兆杜氏历朝多为官,亦名人辈出。东汉時有杜笃;西晋有军事家杜预,杜预之子又分流出襄阳杜氏。唐朝時代更多,其中有宰相杜佑,歷史典藏《通典》之作者;其孫則乃晚唐诗人杜牧。.

新!!: 杜牧和京兆杜氏 · 查看更多 »

张为

張為,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 生卒年不詳。僅知是晚唐江南詩人,曾游福州釣臺山,與周樸齊名。咸通後進士。著有《詩人主客圖》,亦頗受稱許,《唐詩紀事》收有《詩人主客圖序》。.

新!!: 杜牧和张为 · 查看更多 »

张祜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小名冬瓜。邢台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唐代诗人。以宫词得名。 家世显赫,為清河张氏望族,人称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譽。张祜平生傲诞,白居易嘲戏他的“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为“款头诗”时,张祜回答:“‘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非目连变何邪?” 大和三年(829年)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曾表薦張祜,在長安為元稹排擠,曰:“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遂至淮南。晚年定居丹阳,隱居以終。約卒于大中七年至十三年之間。 张祜工於詩,可成一家之言,有《集靈台》詩:“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這是成語【淡掃蛾眉】的出處。陆龟蒙讚嘆其诗:“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钱锺书評其作品:“从现存他的诗看来,并不像白居易那样平坦爽直,比较约敛,带点小巧,毋宁说是王建的‘入室’。也像王建,他作了些宫词。”《全唐诗》收录其诗349首。.

新!!: 杜牧和张祜 · 查看更多 »

伽藍

伽藍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āma (सँघाराम)”,音譯作「僧伽藍摩」,簡稱“僧伽藍”、“伽藍”。「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蘭摩」(ārāma)義為「園」,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寺院。 另應注意,「伽藍」今人多念「茄藍」(ㄑㄧㄝˊㄌㄢˊ,qiélán)」,然「घा」(ghā)之聲母為牙音,音譯之「伽」當為牙音,唯後顎化為「ㄐ(j)」聲,音韻學之角度觀之,讀「加蘭(ㄐㄧㄚ ㄌㄢˊ,jiālán)」,較近於原音。 被誉为“《文学版清明上河图》”的北魏传世之作《洛阳伽蓝记》中描述伽蓝是“花果蔚茂,芳草蔓合”之地。 根據唐朝貞觀年間由西域返唐朝的玄奘法師所注《大唐西域記》記載:.

新!!: 杜牧和伽藍 · 查看更多 »

張好好詩

《张好好诗》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书法作品,此卷書體為行書,紙本,長28.2公分,總寬162公分。 張好好,江西洪州乐籍,是唐朝官伎。色藝双全,十三歲流落風塵,以善歌舞来乐藉中,为官吏所倾倒。大和三年(829年)杜牧在南昌沈传师的江西观察使幕府任职时與張好好相识。杜牧對她的不幸寄以無限同情。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年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宣和书谱》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张好好诗》是杜牧唯一的传世墨迹,卷前有宋徽宗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南宋賈似道、明人項元汴、張孝思、清人梁清標等人均曾收藏。乾隆年间入内府。1924年,逊帝溥仪将此卷携出宫外,靳伯声之弟得到此卷,持往上海,再由马保山尋得。最後由张伯驹以5000多元購得。1956年,张捐赠《张好好诗》予故宫博物院,因年代久遠,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現由故宮博物院館藏,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的列管文物之一。.

新!!: 杜牧和張好好詩 · 查看更多 »

律诗

律诗是唐代及以後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格律嚴格,按每人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一行有五個字,七言律詩一行則有七個字,按篇幅長短,可分為一般的「律詩」和「排律」(或稱「長律」)。 第二,四,六,八句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韻。.

新!!: 杜牧和律诗 · 查看更多 »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新!!: 杜牧和唐宪宗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杜牧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杜牧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敬宗

唐敬宗李湛(),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16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15歲即位,824年—827年在位,在位3年,得年17岁。.

新!!: 杜牧和唐敬宗 · 查看更多 »

全唐诗

#重定向 全唐詩.

新!!: 杜牧和全唐诗 · 查看更多 »

全唐文

《欽定全唐文》,簡稱《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總集。全書一千卷,並卷首四卷,輯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一說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說3,035人)。.

新!!: 杜牧和全唐文 · 查看更多 »

绝句

绝句,又稱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诗歌体裁,属于近體詩的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絕句根據字數主要分成以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

新!!: 杜牧和绝句 · 查看更多 »

甘露之變

露之變指發生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勢力得勝,造成朝廷數以百計的官员遭到殺害。.

新!!: 杜牧和甘露之變 · 查看更多 »

牛僧孺

牛僧孺(),字思黯,隴西人。是唐朝著名大臣,牛李黨爭的牛派領袖,領導科舉新秀進士對抗士族李派。 一般認為牛僧孺是古典小說《玄怪錄》的作者。.

新!!: 杜牧和牛僧孺 · 查看更多 »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808年 - 846年) ,是唐末時,兩派士大夫結黨互相爭鬥排擠的事件。 唐朝末年宦官爭權,朝廷的士大夫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倾軋,争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结束,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的黨爭命名為“牛李黨爭”。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士大夫争权的现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新!!: 杜牧和牛李党争 · 查看更多 »

監察御史

监察御史,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御史的一種,隋朝开始设置。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督察處、政風室、ICAC、查貪局、清廉會、廉政署、監察院等等。.

新!!: 杜牧和監察御史 · 查看更多 »

盧弘正

盧弘正(),一作盧弘止,字子强,唐朝人。 卢纶之子,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后迁蒲州(今山西永济)。元和末年進士,累迁监察御史。太和初年,沈傳師表為江西團練副使。入京擔任侍御史。曾奉詔偵訊華州刺史宇文鼎與戶部員外盧允中案。大中初年,轉戶部侍郎,充鹽鐵轉運使。歷官檢校户部尚书,出京为徐州刺史,官至武寧軍節度使。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接下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判官。大中五年春天病故。.

新!!: 杜牧和盧弘正 · 查看更多 »

直齋書錄解題

《直齋書錄解題》,私人藏書目錄,南宋陳振孫撰,56卷。.

新!!: 杜牧和直齋書錄解題 · 查看更多 »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新!!: 杜牧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新!!: 杜牧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颜真卿

真卿(),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新!!: 杜牧和颜真卿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杜牧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杜牧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高元裕

元裕(),字景圭,河北景县人,中国唐朝官员,进士。七世祖高士廉,六世祖高真行。唐大和初年任侍御史,九年出任阆州刺史;开成四年任御史中丞;大中初年任刑部尚书,次年官至检校吏部尚书、襄州刺史。高元裕为官清廉,生活俭约,通儒术,性格耿直不惧权贵。 其子高璩在唐懿宗年间曾任宰相。.

新!!: 杜牧和高元裕 · 查看更多 »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新!!: 杜牧和诗人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杜牧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贞元

贞元可指:.

新!!: 杜牧和贞元 · 查看更多 »

贖罪

救贖指的是個人或社會从痛苦和己所不欲的状况下解脱,是所有宗教以及部分哲学都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般來說,在眾多宗教中,只有猶太教和基督教盼望來自神的救贖,佛教和印度教則認為要藉著自己才能得到救贖。.

新!!: 杜牧和贖罪 · 查看更多 »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新!!: 杜牧和軍事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杜牧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郡齋讀書志

《郡齋讀書志》,宋代晁公武撰,凡20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書書目。.

新!!: 杜牧和郡齋讀書志 · 查看更多 »

阿房宫赋

《阿房宮賦》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所處的年代時局紛亂,藩鎮跋扈,吐蕃(西藏)、南詔(雲南)、回鶻(河西)軍等外軍入侵。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新!!: 杜牧和阿房宫赋 · 查看更多 »

開成

開成(836年正月—840年十二月)是唐文宗的年號,共计5年。 開成五年正月唐武宗李瀍即位沿用。.

新!!: 杜牧和開成 · 查看更多 »

藩镇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代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唐玄宗為防止邊地胡人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 天寶十節度中,安祿山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後發動叛亂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國勢中衰,“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在今陝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鎮大多依舊服從中央政府,向中央繳納賦稅。而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一帶的藩鎮,即時稱「河朔三鎮」的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則割據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亦不賦稅,形同獨立政權,“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買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變易主帥,有同兒戲,如史憲誠、何進滔、韓君雄、樂彥禎,皆為其所立,優獎小不如意,則舉族被害”。後代史家把這種局面統稱為“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藩镇成為唐政府對抗邊犯的重要屏障,“大者連州十馀,小者猶兼三四”,藩鎮和皇室、宦官之間構成錯綜復雜的關係,藩鎮“喜則連衡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唐朝后期財賦重心轉移到江淮地區,東南豐沛的資源,使朝廷得以延續其統治。宋人尹源評說:“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強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新!!: 杜牧和藩镇 · 查看更多 »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隶華亭县(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新!!: 杜牧和董其昌 · 查看更多 »

葉奕苞

葉奕苞(1629年-1686年),一名弈包,字九來,江蘇崑山人。生卒年不詳。 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葉方藹之從弟。早年為諸生。少負異才,“博雅,擅詩歌,能畫”。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試“博学鸿儒”科,為忌者所匿不報,未就。後隱居不仕,建有“半繭園”,室名鋤經堂。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卒。著有《金石錄補》27 卷、《金石小箋》1卷。.

新!!: 杜牧和葉奕苞 · 查看更多 »

釋褐試

釋褐試又稱關試,是中國隋代與唐代科舉考試制度的一種。「釋褐」的「褐」是指平民穿的粗布衣服,「釋褐」即褪去平民衣服換上官服,「釋褐」又稱「解褐」;因常在春季舉行,由禮部關吏部,又稱「春關」。唐代士子通過禮部明經、進士等科舉舉拔,僅取得任官的資格,還需經過吏部所舉辦的銓選試,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得者為留,不得者為放。順利通過後由尚書旨授,給予「告書」,有些人未能通過吏部銓選試釋褐授官,甚至有出身廿年而未獲錄用者。 如韓愈則三次銓選試均未通過,又三次上書宰相求官未成,最終離開長安至河南宣武軍節度使董晉麾下擔任幕僚,後經董晉推薦,方以祕書省校書郎出仕。.

新!!: 杜牧和釋褐試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杜牧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考功郎中

#重定向 考功司.

新!!: 杜牧和考功郎中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杜牧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特別因首創“寓言”體,留下“黔之驢”“臨江之麋”“捕蛇者說”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復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韓文古,柳文秀。.

新!!: 杜牧和柳宗元 · 查看更多 »

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河東郡公。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新!!: 杜牧和柳公權 · 查看更多 »

推官

推官,唐代設置,最早是節度使、觀察使等官的屬官,多掌理司法,不繫京職,後期成為對法官的雅稱。清末,改稱推官為「推事」,民國初年仍稱法官為「推事」。在英國司法體系,「推事」則是一種職權低于「法官」的司法官員。.

新!!: 杜牧和推官 · 查看更多 »

掌书记

掌書記,全名節度掌書記,唐代官制,景龍元年(707年)設置,七品官,類似漢代至南北朝時期的記室參軍,為掌管一路軍政、民政機關之機要秘書。《新唐書》卷四十九下《百官志四下》“外官”條:“掌書記,掌朝覲、聘問、慰荐、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 Category:职事辅官.

新!!: 杜牧和掌书记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杜牧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商隐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新!!: 杜牧和李商隐 · 查看更多 »

李贺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稱為“詩鬼”。.

新!!: 杜牧和李贺 · 查看更多 »

李杜 (称呼)

李杜是李姓和杜姓人物的合称,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时最著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又称“大李杜”。另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隱、杜牧称为“小李杜”。 《新唐书·杜甫传》:“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新唐書》謂杜甫“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韩愈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長”;在《石鼓歌》又嘆“少陵無人謫仙死”。贞元十四年(798)韩愈作《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元稹认为“模写物象”是李杜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乾隆御纂《唐宋詩醇》錄唐宋兩朝六位詩人,首列李白、杜甫二人,序言說“二代風華此六家為最。”.

新!!: 杜牧和李杜 (称呼) · 查看更多 »

杜佑

杜佑(),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學家,京兆万年县(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官至宰相,著有通典。.

新!!: 杜牧和杜佑 · 查看更多 »

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新!!: 杜牧和杜甫 · 查看更多 »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新!!: 杜牧和杜预 · 查看更多 »

杜悰

杜悰(),杜佑之孫,封爵邠国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父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年間第二度入相。游走在李宗闵、李德裕之间,《资治通鉴》称他为“宗闵党也”,宋代孫光憲又言:“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

新!!: 杜牧和杜悰 · 查看更多 »

校书郎

校书郎,中国古代官职。 後魏時,秘書省始置校書郎,在唐朝,屬秘書省,官阶为从九品上,主要做文章的校对和專門典校藏書的工作。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的唐代詩人有白居易(803年)、王昌齡、李商隱、錢起、元稹、李德裕、薛隆、李端、朱慶餘等人。 另一種校書郎属於屬門下省弘文馆,乃撰著文史、鳩聚學徒之所。《新唐書·志第三十七·門下省·弘文館》:「校書郎二人,從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擔任過弘文館校書郎的唐代詩人有杜牧(828年)等人。.

新!!: 杜牧和校书郎 · 查看更多 »

樊川

#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南郊。发源于秦岭的潏河在杜曲、韦曲一带的几十公里区段,因为是汉朝名将樊哙的食邑,被称为樊川。樊川风景美丽,唐朝是许多豪门府第所在,例如杜、韦二族。另外也是唐朝佛教中心,有兴教寺等名刹。诗人杜牧以家乡为号,故称为杜樊川。.

新!!: 杜牧和樊川 · 查看更多 »

檀越

檀越,佛家術語,梵文為Dana-pati,又稱檀越主、旦那主、檀那主,義為施主,即布施寺院、僧侶衣食,或捐獻香火錢舉辦祭典、法會等的善信。《中华佛教百科》:“檀”字為梵文,意为“布施”;“越”字是漢文,指的是「越」過苦海。 《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寧以熱鐵周匝纏身,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衣服。」 「檀越」一詞不分男女,雖然通常指男性,但是女性亦可稱之,如清代臺灣臺北富商黃阿祿嫂被稱為「艋舺大檀越」。.

新!!: 杜牧和檀越 · 查看更多 »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

新!!: 杜牧和河朔三镇 · 查看更多 »

洪亮吉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安徽歙县(今屬黃山市)人,生于江蘇陽湖(今常州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文学家,并因人口学说而著称。.

新!!: 杜牧和洪亮吉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杜牧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杜牧和湖州市 · 查看更多 »

會昌毀佛

會昌毀佛,即唐武宗李炎在位的會昌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的“毀佛”(灭佛)政策,以會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将它与之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和后来的后周世宗毀佛并称为“三武一宗”。.

新!!: 杜牧和會昌毀佛 · 查看更多 »

昭文館

昭文館或弘文館,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新!!: 杜牧和昭文館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杜牧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羅浮宮、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

新!!: 杜牧和故宫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杜牧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晁公武

晁公武,字子止,號昭德先生。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宋朝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靖康末年入蜀避乱,宋高宗绍兴二年举进士第,绍兴十一年至十七年(1141~1147)任四川转运使井度的从官。自幼喜读群书,初为四川总领财赋司,办事有才干。.

新!!: 杜牧和晁公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杜樊川杜牧之樊川文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