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球陽

指数 球陽

《球陽》是琉球國三部官修編年史之一,由漢文寫成。其名稱「球陽」是對琉球的美稱。《球陽》全稱《球陽記事》,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簡稱《記事》,《球陽》是琉球處分之後的通稱。 1743年(乾隆八年),唐通事鄭秉哲(伊佐川親方佑實)等奉尚敬王之命編纂,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初步完成;後由從中國留學而歸的史官繼續編寫,直至1876年才被迫停止。 球陽是琉球三部典籍中記載最為詳盡的一部。原書共本卷22卷、附卷3卷;外卷(被命名為「遺老說傳」)3卷、附卷1卷,今部分已亡佚。其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琉球王家系譜、國事、政治、經濟、宗教、社會、文化、天文星象以及自然災異等方方面面,是沖繩學研究的重要史料。.

目录

  1. 62 关系: 大成 (琉球國王)天孫氏天文學外務省宗教察度尚宣威王尚寧王尚巴志王尚德王尚忠王尚圓王尚元王尚灝王尚穆王尚真王尚益王尚豐王尚貞王尚賢王尚質王尚育王尚金福王尚永王尚泰久王尚泰王尚清王尚溫王尚成王尚文思尚敬王尚思紹王尚思達王中山世譜中山世鑑中國三司官乾隆玉城琉球国琉球漢文文獻社会第二尚氏筑波大学经济義本西威馬兼才舜天舜馬順熙...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2. 琉球國

大成 (琉球國王)

大成(;或,1300年至1308年在位),据《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等琉球國史書記載,為英祖王朝的第二代國王,英祖的長子。 |-style.

查看 球陽和大成 (琉球國王)

天孫氏

天孫氏是传说中最初统治琉球的氏族,记载于《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陽》等史書。据说天帝之子阿摩美久被封到琉球,成为琉球的创世神,建立天孫王朝,他的25代子孙共统治琉球17802年。1186年,天孙氏第25代王为重臣利勇所弒,天孙王朝灭亡。后来浦添按司舜天平定叛乱,建立舜天王朝。有学者认为天孙氏传说酷似《古事記》中记载的传说,所以很多人支持向象賢的日琉同祖論。琉球正史《球陽記事》中記載,天孫氏教育人民耕種,授予人民衣裳,分琉球為三部、隋煬帝多次遣使來招撫而為其拒絕。 Category:琉球君主 Category:琉球傳說.

查看 球陽和天孫氏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查看 球陽和天文學

外務省

#重定向 日本外務省.

查看 球陽和外務省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查看 球陽和宗教

察度

察度(;)是琉球中山王國的國王,1350年至1395年在位。神號大真物()。他出生于现在冲绳县宜野湾市,被後世尊為宜野灣市的偉人。 相传他是浦添謝名的奥间大亲与仙女飛衣(羽衣)所生的儿子,出生时家境极窘,后来娶了胜连按司之女后开始有了家运。察度原为浦添按司,1350年,中山王西威病逝,時年30歲的察度趁機推翻世子,自立为君主,建立察度王朝。隨後,又擊敗了英祖王朝餘黨讀谷山按司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察度在位期間,從海外大量購入鐵,製造武器和農具,使中山王國的國力日漸增強,成為三山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對外關係上,察度于1372年遣其弟泰期向中国明朝称臣;明太祖派杨载为使者前往诏谕,承认察度「中山王」的地位,是为琉球向中国朝贡之始。 1390年,宮古島酋長與那霸勢頭豐見親入貢。不久,八重山酋長也前來朝貢。.

查看 球陽和察度

尚宣威王

尚宣威(;)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2代國王,1477年在位(在位僅六個月)。神號西之世主()。他是尚稷的次子,尚圓的胞弟。 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宣威5歲時父母雙亡,由其兄尚圓養育;9歲時隨兄至首里。1453年(明景泰四年)陞家來赤頭。1463年(天順七年)陞黃冠。1470年(成化六年),因其兄尚圓成為琉球王,尚宣威以王弟的身份得到越來間切的領地,稱越來王子。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丙申,尚圓王薨。由於當時世子尚真還在沖齡,且第一尚氏王朝的支持者勢力仍舊很大,群臣遂奉王弟尚宣威於次年丁酉登位。但先王之妃宇喜也嘉十分不滿,勾結祝女集團,陰謀推翻他的統治。 按照慣例,每當琉球新王登基,太陽神、君手摩神便會出現在首里城,附身於祝女,自殿內出,至奉神門後東面而立,祝賀新王,並授予其神號。成化十三年二月,太陽神、君手摩神如期附身於祝女,不過此次祝女卻面向西面而立,群臣皆大驚失色。祝女託以神命,授予尚宣威王「西之世主」的神號;同時頌揚世子尚真,要求尚宣威禪位給世子。尚宣威的威嚴頓失,不得不遵照神命,禪位於尚真,並退隱於越來,在位僅六個月。尚宣威王與宇喜也嘉達成妥協,將女兒居仁嫁給尚真當王妃。 同年八月初四病逝,壽四十八歲,諡號義忠。退位不久即,有人認為是死於宇喜也嘉的暗殺。 他死後,他的後代世代領有越來間切之地。 相傳尚宣威王的墳墓位於沖繩市八重島,其遺址在今沖繩縣立美來工科高等學校(原沖繩縣立中部工業高校)的西南側,是沖繩市史蹟、文化財之一。.

查看 球陽和尚宣威王

尚寧王

尚寧(;)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七代國王,1589年至1620年在位。神號日賀末按司添()。他是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的曾孫尚懿的长子,同时也是第六代国王尚永王的女婿。 前國王尚永王没有儿子,于是尚宁以女婿身份袭位,尚寧任命弟弟尚宏為攝政。此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欲征朝鮮,令薩摩琉球共出兵一萬五千相助,尚寧婉拒,改為提供軍費和七千人的後勤支援。1598年,琉球赴明朝的進貢船因遇颱風漂至日本境內。初執政權的德川家康將船隻送還琉球,並要求尚寧派遣謝恩使前來致謝。琉球大臣就是否遣使一事發生很大分歧,最終尚寧接受鄭迵的建議,拒絕了這一要求。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明神宗以夏子陽、王士楨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國,冊封尚寧為王。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日本一支為數3000多人的薩摩藩軍隊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並攻佔琉球,而尚寧王等君臣百餘人也被擄到鹿兒島城。尚宁王被薩摩藩帶到江戶城,於1611年8月28日與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德川家康次子)會面後被帶回鹿兒島。尚寧王被迫與薩摩簽訂《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承認琉球是薩摩的藩屬國,君臣發誓永遠忠於島津氏。隨後,尚寧王等人被釋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長老菊隱為攝政。從此,琉球處於「中日(薩摩藩)兩屬」狀態。1613年,尚寧王被迫將奄美諸島割讓給薩摩藩。 尚寧王死後沒有按照慣例葬於第二尚氏的歷代王陵玉陵,而是葬於浦添極樂陵。其原因,一說是尚寧王因戰敗被俘自感愧見列代先王的緣故;另一說是希望歸宗於其出生的小祿御殿的緣故。.

查看 球陽和尚寧王

尚巴志王

尚巴志(;),他是尚思紹王之子,也是第一尚氏王朝第二代國王和統一後琉球的第一代琉球国王,1421年至1439年在位。神号勢治高真物()。 尚巴志於1372年(明洪武5年)生於南山王國佐敷城,其父為佐敷按司。根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巴志身高不滿五尺,因此被人稱為「佐敷小按司」。 而尚巴志在少年时即有才名。一次,年輕的尚巴志遊於與那原地區,請當地的鐵匠為他鑄造了一把名劍。一艘滿載鐵塊的外國商船來到與那原貿易時,認定此劍是不可多得的寶劍,用整船的鐵同尚巴志做交易。尚巴志得到了這些鐵,將其全部用於父親所轄的佐敷領地百姓農具的鑄造中,從此佐敷逐漸開始有了同沖繩本島其他勢力爭雄的資本。 1392年(洪武25年),父尚思紹退隱,令尚巴志繼承佐敷按司之位。1398年,巴志與島尻大里城按司汪英紫合謀,擊敗南山王承察度,助汪英紫奪得南山國的王位,並與之結為同盟。 1406年,巴志見中山王武寧統治苛暴,起兵击败中山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在首里城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执掌国政。1416年灭北山国,并任命其次子尚忠为北山监守。1422年其父死,继位为王。1424年(永樂22年)春,遣使至明告父喪,次年接受明朝冊封,正式成為中山王。 1429年对南山国发动战争,擒殺南山王他鲁每,灭亡南山国,琉球王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第一尚氏王朝建立。1430年(中国明宣宗宣德五年),明宣宗以柴山為使,正式承认他统一三山,赐姓“尚”(),賜國號「琉球」。從此以後,中山王國更名為琉球國。 尚巴志王在位期间,任命華僑懷機為攝政,從明朝引進先進文化。同時在懷機的主持下建造了首里城,修建那霸港。琉球国对中国、朝鲜、日本、南洋各国的贸易兴盛,为琉球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尚巴志死後,懷機在首里城附近建立天山陵以安葬他的遺體,自己則將住宅建在天山陵前以守其墓。但如今尚巴志與尚忠、尚思達合葬於讀谷村的喜名,稱「尚巴志王三代之墓」。其原因是1469年第一尚氏王朝滅亡,第二尚氏王朝建立後,尚圓王的支持者將天山陵縱火焚毀,將尚巴志、尚忠、尚思達三位國王的遺骨遷往讀谷山間切伊良皆的佐敷森。 另有一種說法是,尚巴志死後,南山王和北山王的後代欲將其挫骨揚灰以洩憤。其侄兒平田子和屋比久子事先得知了此事,將尚巴志的遺骨悄悄運往讀谷山間切伊良皆埋葬。.

查看 球陽和尚巴志王

尚德王

尚德(;)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的第七代国王,1460年至1469年在位。他是第六代國王尚泰久王之子,神號世高按司添(),又稱世高王()。此外根據琉球史料《中山世譜》的記載,尚德王還有一個叫八幡按司()的神號。 尚德是第一尚氏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在他的任內,琉球國相继征服了奇界、马齿山(慶良間島)、古米(久米島)等岛的按司势力。.

查看 球陽和尚德王

尚忠王

尚忠(;)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第三代国王。1439年至1444年在位。 尚忠是尚巴志王的次男。在尚巴志王滅今歸仁城的攀安知,合併北山王的領土後,尚忠被任命為初代北山監守。1439年尚巴志王死後,由尚忠即位。尚忠在位期間,曾派遣使者帶馬、貢物向明朝朝貢;還派遣使者到爪哇,購買胡椒、蘇木,大力發展南方貿易。正统七年(1442年),尚忠遣長史梁求保等人向明朝請求冊封。明英宗派給事中余汴,行人劉逊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忠為王。尚忠王在位僅5年,於54歲時駕崩。.

查看 球陽和尚忠王

尚圓王

尚圓(;)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一代國王,也是琉球國歷史上第七位國王。1469年至1476年在位。即位前原名金丸(),童名思德金(),神號金丸按司添末續之王仁子()。.

查看 球陽和尚圓王

尚元王

尚元(;)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五代國王。他是第四代國王尚清王的第二王子。1556年至1572年在位。神號日始按司添()。童名金千代(),一作鶴千代()。 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元原是尚清王生前指定的繼承人。但1555年尚清王死後,法司葛可昌(城間親方秀信)、和為美(國頭親方景明)卻突然變心,欲擁立尚清王第四子尚鑑心為君。法司毛龍吟(新城親方安基)提薙刀叱責二人。群臣多有支持毛龍吟者,因此和、葛二人畏懼而不敢複言。於是尚元在繼承權爭奪之中勝利,並於次年即位。1559年,將和為美流放久米島,葛可昌流放伊比屋島。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派遣刑科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為冊封正副冊封使封尚元為王。 尚元王體弱多病,常常無法正常管理國事。為了保證朝政的正常運行,琉球王府推舉了三名法司為其代理。從此琉球王府中法司的人數定例為三名,這三名法司被統稱為「三司官」。柯喬治,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Tuttle 出版社朝政基本上掌握在毛龍吟等三司官手裡,因此尚元王被稱人為「啞巴國王」()。 尚元王死後,三司官的制度被保留了下來。 尚元王在位期間,琉球與明朝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多次送還漂流至琉球境內的中國船民。1565年(嘉靖44年),倭寇過境琉球,在北山地區為琉將鄭都所敗。尚元王遣使將被倭寇虜獲的中國人口送還明朝。 尚元王也曾一度與日本薩摩藩保持良好的關係,然而在1570年至1572年,雙方關係出現兩次危機。1570年,薩摩島津貴久的使者雪岑和尚至琉球,要求尚元王向薩摩朝貢,遭琉方拒絕。島津大怒,煽動奄美大島酋長發動叛亂,並向奄美派遣軍隊,給奄美的酋長提供軍事上的支持。1571年,尚元率船五十餘隻御駕親征,在奄美大島兩次與薩摩軍交戰,敗薩軍,俘殺叛變的酋長。歸軍途中,尚元王病危,三司官馬順德(國頭親方正格)對天祈禱愿代王死,不久尚元王竟果然病愈。尚元王大為感動,封馬順德之子為按司,稱國頭御殿,世代襲爵。 1572年4月1日,45歲的尚元王病逝,次子尚永繼位。.

查看 球陽和尚元王

尚灝王

尚灝(;),為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17代國王,嘉慶九年(1804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位。尚哲末子,童名思次良金。 尚灝原為具志頭王子,是尚哲的第四子,稱具志頭王子朝相。《》:嘉慶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尚成王薨。奈因無嗣,共議奉還具志頭王子朝相,以繼大統。奉稱尚灝王也。1800年,因尚容(宜野灣王子朝祥)尚無子嗣,尚溫王命令將尚灝過繼給了尚容當嗣子。次年,尚灝到達尚容的住宅宜野灣御殿,正式行父子之禮。 然而在1803年琉球的尚成王夭死,年僅3歲。因尚溫王只有尚成一子,而尚溫之父尚穆王在世的王子中只有尚灝一人,群臣便商議將尚灝立為國王。尚容無奈,只得將尚灝奉還王室,仍認定為尚穆王之子。群臣遂擁立尚溫王之弟尚灝,並遣使前往清朝請求冊封。1808年(嘉慶十三年),清嘉慶帝派遣修撰齊鯤、給事中費錫章為正副冊封使,冊封尚灝為王。 尚灝王在位期間,琉球災難頻繁。由於長期的過度開發,琉球各地的田地荒廢、山林逐漸萎縮。突如其來的異常氣候、官員的貪污以及薩摩藩的剝削更加劇了百姓生活的困難,琉球多次發生饑荒和瘟疫。 為了穩定局勢,尚灝王派遣下知役、檢者等官前去各個貧困的間切,指導和鼓舞百姓耕作;又多次給予賑災的百姓官位或物件作為獎賞。他還先後於1810年和1814年向宮古、八重山地區增派醫師,向當地人傳授醫治疾病的方法。此外,荷蘭、英國的軍艦也來到了琉球,要求通商貿易,但遭到琉球的拒絕。 雖然尚灝王希望挽回琉球貧困的局面,但仍未見好轉。對此尚灝王十分失望,貪於酒色,不理朝政。他娶了26名女子作為側室,其中大多數出生平民家庭。他的性格變得十分暴躁易怒。 1828年,尚灝王被禁止參與政治,由王世子尚育代行國政。據琉球的官方史書《中山世譜》記載,由於尚灝王「染病」,故而由尚育攝政。琉球與薩摩藩外交文書中聲稱尚灝王得了精神病,故而被三司官廢黜囚禁。 美國學者柯喬治則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尚灝王根本就沒有生病。尚灝王策劃擺脫薩摩藩對琉球的統治,以此來徹底解決琉球在財政上的困難。三司官擔心這樣做會使琉球走向動亂,因此發動政變,將尚灝王囚禁並禁止其參政。對日本江戶幕府,琉球將尚灝稱作「太上王」,江戶幕府也認其太上王稱號;而對於中國清朝,尚灝依舊是琉球國王,直到1834年尚灝病逝,清朝才正式承認尚育琉球國王的身份。 尚灝王被禁止參政後,退隱到了浦添的城間村(在今浦添市字港川),今日當地仍保存有其隱居時候居住的住宅,被稱作「城間御殿」。根據當地的傳說,尚灝王是一位生活簡樸而且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的人。1834年,尚灝王坐船在小灣沖洋面遊玩時墜海而死,相傳是突然精神病發作投水而死的。 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尚灝王死後被葬於玉陵。此外,相傳浦添市字港川的ユーベ墓是尚灝王的墓。.

查看 球陽和尚灝王

尚穆王

尚穆(;)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四代國王。1752年至1794年在位。他為琉球的法制建設作出了一定貢獻。 尚穆原名尚喜,是尚敬王的長子,童名思五郎金,名乘朝康。 1752年尚敬王逝世,由尚穆嗣位。根據《中山世譜·附卷三》的記載,尚穆並未被冊立為中城王子。不過在尚敬王逝世後,尚穆按照慣例,使用「中城王子」的稱謂向薩摩藩報喪。次年,尚穆王命翁鴻業(佐久眞親方忠喜)、向嘉猷(禰霸親雲上朝意)在國殿之後創建寢廟御殿和世添御殿。1754年,因那霸港淤塞導致大船難以通行,為迎接中國冊封使,尚穆王命按司向聰(美里按司朝昌)決開川源,除去爛泥。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乾隆帝派遣翰林院侍讀全魁、編修周煌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冊封尚穆為王。冊封使團因風不順險些遭難,在往程和返程都曾在久米島停泊。周煌安然歸國後,捐資在久米島建立天后宮,以報媽祖保佑之恩。 1771年,琉球下屬的八重山群島發生芮氏8級的大地震,引起超過80公尺的海嘯。這是琉球群島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 尚穆王在位時,雖然琉球當時政治體制完備,但尚未擁有賞罰例律的定製,官場上出現了「事同刑異,輕重不均,難以剖決」的現象。因此在1775年,三司官馬國器(與那原親方良矩)、馬宣化(宮平親方良廷)、向邦鼎(湧川親方朝喬),以及攝政尚和(讀谷山王子朝恆),聯名向尚穆王提議編撰賞罰科律。尚穆王立即批准,命令向天廸(譜久山親方朝紀)、馬克義(幸地親方良篤)為此事的奉行。1786年,琉球歷史上第一部法律《琉球科律》編撰完成。尚穆王下令頒行於全國。 1788年,世子尚哲病死,立尚哲次子尚溫為王世孫。 尚穆王統治的晚年,琉球開始出現資源匱乏、糧食歉收的狀況,財政逐漸困窘。1793年,因中頭和國頭的杣山連年焦枯,尚穆王遣法司向天廸率官僚前往巡視,將焦枯之樹木移除,並依種植之法加以栽培。次年尚穆王病逝,由尚溫嗣位。.

查看 球陽和尚穆王

尚真王

尚真(;)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國王、第九代琉球國王,1477年(成化十三年)至1526年(嘉靖五年)在位。他是第二尚氏王朝第一代國王尚圓王之子。童名真加戶樽金(),神號於義也嘉茂慧()。 尚真未即位時被封為久米中城王子,1477年接受叔父尚宣威的禪位,並派遣長史梁應、使者吳是佳、通事梁德等至明朝,以尚圓王訃告,請求襲封為琉球國王。明憲宗遂在1479年(成化十五年)派兵科給事中董旻、行人司右司副張祥前往琉球,冊封尚真為王。 尚真王在位期間,不斷進行對外擴張。1500年平定了八重山群島的遠彌計赤蜂之亂。1506年相繼征服了久米島按司勢力和具志川按司勢力,在1522年鎮壓「鬼虎之亂」,征服與那國島。此後琉球的統治勢力擴張至宮古、八重山,基本確定了琉球南部的版圖。 尚真王統治的50年被認為是琉球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確立了琉球的官員品秩、朝儀制度、神官制度、賦稅制度、行政劃分,擴建了首里城,廢除了殉葬習俗,並於1526年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擁有兵器,加強了中央集權,此後琉球進入穩定發展的時期。 琉球群島著名的建築圓覺寺(1492年)、玉陵(1501年)、圓鑑池(1502年)、辯財天堂(1502年),都建於尚真王時期。用於國王處理政務、接待冊封使的首里城北殿(1508年),也是在這一時期建造的。.

查看 球陽和尚真王

尚益王

尚益王(;)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二代國王。1710年至1712年在位。他是第十一代國王尚貞王之孫、中城王子尚純之子。 相傳他患有兔唇。祖父尚貞王在位時,從中國渡海歸國的魏士哲(高嶺德明)為他做了兔唇修補手術。.

查看 球陽和尚益王

尚豐王

尚豐(;)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八代國王。1621年至1640年在位。神號天喜也末按司添()。他是大金武王子尚久的第四子(尚久是第五代國王尚元王的第三子),是尚賢王和尚質王的父親。 1616年,尚豐作為人質前往薩摩藩,同年冬被釋歸國,任尚寧王朝廷的攝政;同時因尚寧王無子,且尚寧王原先指定的王位繼承人尚熙(島添大里王子朝長)在薩摩入侵琉球之後失勢,尚豐的長子尚恭(浦添王子朝良)遂被過繼給尚寧王,並立為世子。1619年領中城間切封地,稱中城王子朝昌。1621年尚寧王逝世,因尚恭年幼,群臣遂在三司官毛鳳朝(讀谷山親方盛韶)的提議下擁立尚豐繼位。 1632年(崇禎五年),琉球在被薩摩藩佔領的島嶼建立館舍,從此以後琉球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 1636年(崇禎九年),琉球王的稱號被薩摩藩剝奪,改稱琉球國司。.

查看 球陽和尚豐王

尚貞王

尚貞(;)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一代國王,1669年至1709年在位。他是第十代國王尚質王之子。 童名思五郎金,名乘朝周。1650年(順治七年),被封為中城王子。1669年(康熙八年),尚質王逝世,尚貞繼位。尚貞王嗣位之後,重用攝政尚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對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尚象賢廢止了包括國王親至久高島祭禮在內的許多宗教活動,改革官制、服制、風俗習慣,對行政區劃進行重新劃分;又裁減了各典禮的費用,大量開採琉球的資源以發展經濟,使得琉球得以復興,但也為未來琉球資源枯竭埋下了伏筆。 1671年,尚貞王重修了首里城,並從大美御殿搬回首里城。翌年,下令在久米村創立至聖廟。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個孔廟,此後每年春秋都會進行祭祀,並成為慣例。《中山世譜·卷八·尚貞王》 尚貞王在位時,與先王一樣,維持著對清朝的朝貢關係;而在另一方面,與據守臺灣的明鄭勢力關係惡劣。為了獲取硫磺,明鄭將領蕭啓派遣海盜船,於1670年在福州五虎門外劫掠了琉球貢船。這個事件的幕後主謀是鄭經。琉球王府將此事通過薩摩藩告知江戶幕府,江戶幕府向進入長崎的台灣商人收取了三百兩白銀,並將其給予了琉球。《漂流事件與清代中日關係》,67~69頁《華夷變態·卷二》《中國的海賊》,101~104頁。 1672年,尚貞王遣耳目官向美德(名嘉真親雲上朝眾)、正議大夫蔡彬(喜友名親雲上)前往清朝朝貢,途中在定海縣(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再度遭遇蕭啓部下十三艘海賊船襲擊,奮力殺退海賊後滯留蘇州。翌年,因進貢使團聽說據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發動叛亂,便決定不再上京,迅速返回琉球報告此事。《球陽·卷之七》 三藩之亂期間,琉球不再向清朝朝貢。1676年,耿精忠派遣遊擊陳應昌來到琉球,要求購買硫磺。琉球遵照薩摩藩的指示,將硫磺送往福建。不過與薩摩藩的積極相對地是,琉球在三藩之亂中持觀望態度,尚貞王於翌年派遣正議大夫蔡國器(高良親方)出使清朝,探問清朝安否以及貢使消息。此次出使使康熙帝大為感動,深嘉琉球忠順之誠;從此之後,清廷給予琉球貢使種種優惠待遇。 清朝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亂;同年,尚貞王派遣耳目官向嗣孝(前川親方朝年)、正議大夫王明佐(國場親雲上懷楚)出使清朝求封;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遣翰林院檢討汪楫、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冊封尚貞為王。蔡肇功(湖城親方)隨向嗣孝的使團同至福州學習曆法;歸國之後,印刷《大清時憲曆》頒行國中。 1689年,尚貞王設立管理士族家譜的御系圖座。他命令所有士族都必須編寫家譜。每家的家譜謄寫兩份,一份留在御系圖座存檔,一份由王府押御朱印後有各家族自己保存。翌年,頒賜群臣姓氏、名諱。1691年,下令將所有王族旁系子孫全部改姓「向」,名乘頭則統一改為「朝」字。《球陽·卷之八·尚貞王》 1692年,鄂羕宗(宮城--登之親雲上元易)在薩摩藩學習了裱褙技術。1694年,泉崎村人廖澂(塩濱親雲上芝香)跟隨薩摩人弓次良學習了曬鹽技術,在長虹堤大量曬製食鹽,被封為親雲上,並賜「塩濱」名號;翌年琉球人關忠勇(大見武--登之親雲上憑武)在金城郡大樋川邊的自宅裡開設造紙作坊,根據其在蘇州學習的製紙法,成功製造了第一批球紙。此後,經過一系列改進,球紙成為琉球重要貢品。 1697年,尚貞王命唐榮總理官蔡鐸(志多伯親方天將)將《中山世鑑》譯為漢語,取名《中山世譜》。翌年,薩摩藩藩主島津綱貴要看《中山世鑑》,尚貞王令人謄寫後送往薩摩藩。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尚貞王追尊先祖尚稷、尚懿、尚久為王,祀於圓覺寺。同年,在那霸創立足輕館以安置薩摩藩派來的武士;翌年,在那霸創建大和橫目館。同年禁止京錢(中國錢幣)流通,改用琉球鑄造的鳩目錢。《球陽·附卷之二·尚貞王》 1709年,將上江戶使者的御使者(由王子擔任)改稱正使、附役者(由親方擔任)改稱副使。同年,首里城發生大火災,正殿、南殿、北殿全被燒毀;不久之後,琉球風暴屢起,旱災肆虐,最終導致了大饑荒,餓死了三千多人。饑荒使得琉球盜賊蜂起,社會動盪不安。《球陽·卷之九·尚貞王》也就是在這年,尚貞逝世。因世子尚純早卒,由世孫尚益繼位。.

查看 球陽和尚貞王

尚賢王

尚賢(;)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九代國王,1641年至1647年在位。 尚賢是尚豐王的第三子,童名思松金。1625年出生於日本薩摩藩。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即位。這一年,有南蠻船來到西表島傳教,驚動了琉球王府和在番奉行所。琉球王府派遣尚成勳(讀谷山王子朝孝)、章邦彥(宜野湾親方正成),在番奉行所派遣澀谷氏、喜入氏,率領數百人前去擒拿,但南蠻船早已離去。琉球官員便與在番奉行所的官員一起搜查西表島的吉利支丹,隨後歸國覆命。此事件即為八重山吉利支丹事件。《球陽·附卷之一·尚賢王》 1642年,遣正議大夫蔡錦、使者翁鎮等,奉表貢方物。同年,遣三司官之一的章邦彥(宜野灣親方正成)赴薩摩藩為三年人質,是為三司官留質薩摩藩之始。《中山世譜·附卷一·尚賢王》 1643年,設置申口重人眾、御物奉行相付,創立了琉球的表十五人評議機構。《球陽·卷之五·尚賢王》 1644年,尚賢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等赴明,奉表貢方物,並以尚豐王訃告,請求襲封為琉球國王。然而當時中國發生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而海上又有海盜阻隔道路,琉球國使臣滯留於福州,既無法去京師又無法歸國覆命。《中山世譜·卷八·尚賢王》為了防止海盜和南蠻船的入侵,琉球在各地設置「遠見番」(烽火臺);若有一艘船來,則燃一炬;兩艘船來,則燃兩炬;以此類推。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帝即位於金陵,領有福建之地,派福州左衛指揮花煾往琉球。尚賢遣使毛大用、都通事阮士元等入賀,並再次請封。弘光帝派禮科給事中陳燕翼為冊封正使、行人司行人韓元勳為冊封副使。不過未出航的時候弘光政權就被清朝攻滅,這次冊封沒有成功。同年,尚賢王下令,除三司官和久米村官員以外,官員上朝的服飾由中華衣冠改為琉球式衣冠;而由於琉球逐年貧困,尚賢王與平啓祥(當間親雲上重陳)、薛禮興(古波倉--登之親雲上賀親)商議,命令全國百姓栽植欝金、燒熬黑糖賣到薩摩藩,使琉球逐漸走出財政困境。 1646年(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三年),隆武帝在福州繼位,又派遣指揮閩邦基至琉球。尚賢派王舅毛泰允、長史金思義等前往福建朝貢。這時候大將軍貝勒博洛率清軍攻入福建,滅南明隆武政權。滯留福州的琉球使者與安南、呂宋的使者一起,被博洛擄至京師。清朝順治帝依禮部奏請,厚賞他們,要求他們回去後招誘本國國王歸附;同時遣通事謝必振前往琉球詔諭。謝必振遭風漂往長崎,被送到琉球後,尚賢王遣周國盛將之送回福州;但另一方面,琉球仍舊向南明的監國魯王朱以海朝貢,並與建國公鄭彩關係密切,還將硫磺賣給南明以抗擊清軍。《華夷變態·卷一》「《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 1647年,尚賢王薨,享年23歲,葬於玉陵。無子女,由其弟尚質嗣位。就在同一年,薩摩藩停止三司官為質於鹿兒島三年之慣例、停止薩摩藩剋扣琉球在八重山徵收的稅收,並規定貢米船若擱淺損壞,維修費用出自薩摩藩。次年,清朝使者謝必振與琉球使者周國盛同至琉球,要求琉球繳納明朝頒發的印綬;但此時尚賢王已逝世。.

查看 球陽和尚賢王

尚質王

尚質(;)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10代國王。1648年至1668年在位。童名思德金,是第8代國王尚豐的第四子,也是第9代國王尚賢的弟弟。 1637年,尚質接受佐敷間切的封地,稱佐敷王子;1645年改封中城間切之地。因護得久御殿尚亨(具志川王子朝盈)無嗣,尚質曾被過繼給尚亨當嗣子。1648年,兄尚賢王逝世。尚質被尚亨奉還王室,並繼承了王位。 1650年,尚質王令按司向象賢(羽地王子朝秀)開始編纂《中山世鑑》。《球陽·卷之六》同年,清朝遣梁庭漢出使琉球詔諭,但未能到達琉球。1651年,清朝使者謝必振攜琉球使者周國盛至琉球,詔諭尚質歸附。謝必振的船隻於翌年才到達琉球。此時反清復明勢力逐漸衰落,使得尚質開始考慮同清朝正式建立關係。「《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尚質王下令久米村的人不准穿中華衣冠,全部改穿琉球衣冠,並從琉球國俗。 1653年(順治十年),尚質遣王舅馬宗毅、正議大夫蔡祚隆赴京師朝貢,慶祝順治帝登基,並繳納明朝頒發的印綬。翌年順治帝以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為冊封正使、行人司行人王垓為冊封副使,前往福建造船,準備前去冊封。但鄭成功勢力擁有制海權,故而無法出航。二位冊封使也受到了清廷的處罰。此後琉球以「海氣未靖」為由,不再向清廷朝貢。《中山世譜·卷八·尚質王》 1656年,尚質令平啓祥(當間親雲上重陳)利用薩摩藩的廢錢「加治木錢」,鑄造了「鳩目錢」(俗稱「當間錢」),取代京錢(中國錢幣),作為琉球的通用貨幣。不過由於鳩目錢質量極差容易磨損,使得鑄造費用龐大;後來尚質於1662年下令鳩目錢與京錢同為通用貨幣。《球陽·附卷之一》 1660年,首里城因火災而被焚毀,尚質王遷居於大美御殿。 1662年(康熙元年),鄭成功逝世,清朝逐漸擁有制海權。此時琉球與清朝的關係開始出現轉機。康熙帝令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王垓戴罪,再度啟用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冊封尚質為王。由於首里城尚未修復,這次冊封大典在大美御殿舉行。 為了向清廷謝恩,尚質遣王舅向國用(北谷親方朝暢)、紫金大夫金正春出使清朝;翌年,又派王舅英常春(惠祖親方重孝)、正議大夫林有才慶賀康熙帝的登基。行至梅花津(在今福建長樂市梅花鎮沿海一帶),遭到假扮中國海盜的琉球人的襲擊。英常春等人畏懼而逃;只有蔣思忠(喜屋武筑登之元持)奮力抵抗,被殺。金壺等貢品被劫。向國用、英常春歸國後,薩摩藩將犯罪者處決;又以向國用、英常春失職為由,將他們罷官處死。這就是北谷惠祖事件。 在這次事件之後,向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在薩摩藩的扶持下成為攝政,並對琉球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1668年,尚質逝世,其子尚貞繼位。.

查看 球陽和尚質王

尚育王

尚育(;)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八代國王。1835年至1847年在位。尚灝王之子、琉球最後一位國王尚泰之父。童名思德金(又稱思真蒲戶金)。 1828年,尚育代替父親尚灝王行國政。1831年,尚育組織魏學源、鄭良弼等官員編纂《新集科律》,補充了《琉球科律》的不足。 其父尚灝王亡故後,時年二十二歳的尚育於1835年(道光十五年)即位。1838年(道光十八年),清朝派遣翰林院修撰林鴻年、編纂高人鑑為正副冊封使,捧詔敕御書臨國,襲封王世子尚育。 尚育王在位期間,致力於振興琉球的經濟。他派遣下知役、檢者等官前去各個貧困的間切,指導和鼓舞百姓耕作;派遣橫目,檢束違法行為;1837年,尚育王增加假山奉行一人,整治荒廢的山林。在尚育王的努力下,琉球的農業和經濟逐漸有恢復的跡象。 尚育王也非常推崇儒學,他下令在首里三平等所屬各村建立學校,並派官員監督和鼓勵學生學習。他繼承了尚溫王的遺志,在國學旁邊建立了文廟。1845年,又在久米村添設漢文師一人暨漢文組立寄役一人,以教授文學。 1844年(道光24年),法國海軍來到那霸港,要求開港貿易。法國傳教士西奧多·奧古斯丁·福爾卡德神父(Théodore Augustin Forcade)滯留琉球,要求自由傳教。1846年,尚育王被迫同意法國方面的要求,神父乘法國軍艦離開琉球。同年4月30日英國海軍入港,匈牙利傳教士伯德令至琉球。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在琉球經濟尚未恢復的時候尚育王就病逝了。他在位共計十三年,時年三十五歲,死後葬於玉陵。.

查看 球陽和尚育王

尚金福王

尚金福(;)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第五代國王,第四代琉球國王,1449年至1453年在位,神號君志()。他是尚巴志王之子、尚忠王之弟。 1451年,尚金福接見明朝冊封使,受明冊封為王。他在位期間,以中國人懷機為攝政,並在那霸港與沖繩本島的安里川側之間建築了長為1000米的堤道(即「長虹堤」)。 1453年,尚金福王死去。其子志魯與其弟布里爭奪王位(史稱「志魯布里之亂」),雙方損失慘重,首里城幾乎全被燒毀。後來經金丸推薦,由布里之弟尚泰久繼承王位。.

查看 球陽和尚金福王

尚永王

尚永(;)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六代國王。他是尚元王的第二王子。1573年至1588年在位。神號英祖仁耶添按司添(),又作日豐操王()。 原為阿應理屋惠王子。1572年,其父尚元王薨。因為尚元的長子尚康伯(久米具志川王子朝通)不是正妃所生,群臣遂擁立次子尚永繼位。1579年(萬曆七年),明朝遣使封尚永為王。 1588年11月25日,30歲的尚永王逝世。由於他沒有兒子,群臣擁立他的長女婿、小祿御殿的尚寧(第三代國王尚真王長子:尚維衡(浦添王子朝滿)的曾孫、尚懿(与那城王子朝賢)之子。母為尚永之妹)為王。.

查看 球陽和尚永王

尚泰久王

尚泰久(;)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第六代國王、第五代琉球國王。1453年至1460年在位。神號那之志與茂伊(),又稱大世主()。他是第一尚氏王朝第五代國王尚金福王之弟。 尚金福王死後,首里城爆發志魯布里之亂,王世子志魯被殺。經金丸(後來的尚圓王)的推薦,尚泰久以王弟身份即位。1456年(景泰7年),明代宗以李秉彝、劉儉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冊封尚泰久為王。 尚泰久王於景泰四年(1453年),仿造永樂通寶,鑄造銅錢大世通寶。 1456年,日本僧人芥隱承琥至琉球傳教,深受尚泰久王寵信。建廣嚴寺、普門寺、天龍寺。從此,琉球國開始大量修建佛寺,佛教在琉球國開始興盛起來。 1458年,鑄造萬國津梁之鐘,懸掛於首里城正殿。同年鎮壓了護佐丸阿麻和利之亂。 尚泰久王的陵墓位於今日南城市的富里(該地原屬玉城村)。.

查看 球陽和尚泰久王

尚泰王

尚泰(;)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九代國王,也是最後一位琉球國中山王。1848年至1879年在位。.

查看 球陽和尚泰王

尚清王

尚清王(;)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四代國王,為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的第五王子。1527年至1555年在位。神號天續之按司添()。 尚清童名真仁堯樽金(),原為中城王子,是尚真王的庶子,華后所生。華后為使尚清成為王世子,不斷向尚真王進讒言,誣稱世子尚維衡對她欲行非禮。尚真王大怒,廢尚維衡,立尚清為世子。 1526年12月11日,父王尚真薨,他於翌年即位,同時派正議大夫鄭繩往明朝,請求襲封。但鄭繩在途中遭遇颱風溺死。尚清重新派出長史蔡瀚、馬吾喇等人赴明。1534年(嘉靖十三年),明嘉靖帝派吏科左給事中陳侃、行人司行人高澄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清為王。 1537年,第四代尚清王率軍北伐,攻取奄美群島。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島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同年奄美大島酋長向尚清王報告,誣稱與灣大親欲發動叛亂。尚清王發兵前往鎮壓。與灣大親自縊身亡,尚清王擄其子糠中城而歸。1542年,琉球商船與中國海船發生爭執並發生鬥毆,明廷命令琉球勿輕易中國商船貿易。1547年,修建大美御殿。1553年,尚清王在那霸港附近修建屋良座森城,以加強了對倭寇的防備。 1555年6月29日,尚清王薨去,享年59歲。臨終前遺命法司毛龍吟、和為美、葛可昌三人輔佐尚元。但他死後,和為美、葛可昌突然變心,欲擁立尚鑑心為新王。最後,在毛龍吟的幫助下,尚清王生前指定的繼承人尚元在鬥爭中勝利,並在翌年繼位。.

查看 球陽和尚清王

尚溫王

尚溫(;)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五代國王。1795年至1802年在位。童名思五郎金。他是尚穆王世子尚哲的次子。尚穆王死後由他繼位。 尚溫王對儒學在琉球民間的普及做出了貢獻。1798年,尚溫王接受了國師蔡世昌(高島親方)的建議,下令在王宮以北開辦國學(現首里高等學校),又開辦了三個鄉學(平等學校);同時廢止了久米村對四個官生名額的壟斷行為,規定官生中的二名應為首里人。這引起了不少久米村人的不滿,引起了官生騷動。尚溫王逮捕了首謀者金文和(松永親雲上)等人,鎮壓了這次騷亂。 1800年(嘉慶五年),清嘉慶帝派修撰趙文楷、編修李鼎元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溫為王,並賜「海表恭藩」的御筆匾額。1801年,在鄉民的請求下,尚溫王又下令開辦了一個鄉學。1802年,琉球第一次向中國派遣首里城出身的官生。.

查看 球陽和尚溫王

尚成王

尚成(;)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六代國王,1803年在位。他是尚溫王之子,童名思德金。 他2歲即位,1年後死去,由其叔父尚灝繼位。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嘉慶帝派遣修撰齊鯤、給事中費錫章為正副冊封使,冊封尚成的叔父尚灝為王,同時追封尚成為琉球中山王。 |-style.

查看 球陽和尚成王

尚文思

尚文思(本部王子朝隆),本部御殿按司家的第三代當主,唐名本稱向文思,1715年,在琉球尚貞王的薨逝七周年祭上擔任御茶御殿奉行,負責茶道,節目表演的部份。他的大亲职(家宰)是琉球舞蹈创始人向受祐之子向廷瑛,本部御殿也与琉球舞蹈的诞生有很深的关系。1723年,因慶賀日本薩摩藩第五任藩主島津繼豐的婚禮,出使日本,1738年再度出使日本對時任江戶幕府征夷大將軍德川吉宗的孫子德川家治的誕生致國書。另外,尚文思同蔡温、郑秉哲等參與編輯了琉球最詳細完整的史書《球陽》,因為其功高,琉球王賜予他“王子”的稱號,因此改姓尚,而非按司等旁支的向氏。其孫向國珍,為琉球有名的歌人。.

查看 球陽和尚文思

尚敬王

尚敬(;)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三代國王。1713年至1752年在位。他是第十二代尚益王之子。 他在位期間,支持三司官蔡溫進行改革。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日本薩摩藩同意琉球國司尚敬恢復琉球國王的稱號。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清康熙帝派遣翰林院檢討海寶、編修徐葆光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敬為王。.

查看 球陽和尚敬王

尚思紹王

尚思紹(;)為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初代國王,1406年至1421年在位。神号君志真物()。 本名思紹,尚姓為後來所賜。父親鮫川大主,本為葉壁住人,後來遷居至佐敷間切新里村場天之地,與大城按司之女生尚思紹。尚思紹成年之後,遷居苗代村,人稱「苗代大親」()。因他「爲人資質純厚」,被百姓推戴為山南國(南山國)佐敷按司。後來尚思紹見嫡子尚巴志「有治世安民之能」,於是讓位給巴志,自己則退居養老。 1406年,尚巴志擊敗中山王武寧,奉思紹為中山王。尚思紹以巴志為世子,令其執掌政權,中山國逐漸強大起來。1407年,尚思紹派三五良亹向明朝朝貢,明永樂帝封尚思紹為中山王。1416年,尚思紹遣世子尚巴志攻滅北山國。 尚思紹在位期間,也與暹羅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1420年,尚思紹遣使者佳期巴那、通事梁復等人到暹羅國,以行通交之禮。 尚思紹死後,葬於第一尚氏家族的祖墳佐敷極樂陵(佐敷ようどれ,位於今南城市字佐敷仲上原)裡。如今該地區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知念分屯地管轄。.

查看 球陽和尚思紹王

尚思達王

尚思達(;)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的第四代國王。1444年至1449年在位。神號君日()。為尚忠王之子,死後由叔父尚金福王繼位。.

查看 球陽和尚思達王

中山世譜

《中山世譜》是琉球國的漢文官修史書。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攝政尚弘才等人奉尚貞王之命,以蔡鐸為中心,對《中山世鑒》進行漢譯和改訂,於1701年完成初版《中山世譜》(被稱為蔡鐸本《中山世譜》),獻給清朝康熙帝。蔡鐸本《中山世譜》記載了琉球國自天孫王朝至尚益王代發生的事情。共正卷5卷、附卷1卷。 雍正二年(1724年),由攝政尚徹主持,以蔡溫為中心,對蔡鐸本《中山世譜》進行加筆、修正,於翌年完成第二個版本的《中山世譜》,後世稱之為蔡溫本《中山世譜》。 現存的《中山世譜》共有本卷14卷(主要是收錄有關中國的事項)、附卷7卷(主要是收錄有關薩摩藩的事項),蔡溫本《中山世譜》的改訂只到本卷九卷,其後是由史官繼續修訂,直到1876年才被迫停止。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溫所編修,後來又經唐榮都通事鄭秉哲之手改訂,成為現在的7卷。.

查看 球陽和中山世譜

中山世鑑

《中山世鑑》是琉球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史,為琉球立國的三部典籍之一,記錄了琉球開國的神話以及琉球王國從舜天王朝至第二尚氏王朝尚清王代歷史,並且對琉球所屬36島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該書由琉球攝政尚盛主持,大臣向象賢執筆,於慶安三年(1650年)開始編撰。其中,卷首部分是用漢文書寫;正卷部分共5卷,則是用日本語寫成。.

查看 球陽和中山世鑑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球陽和中國

三司官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查看 球陽和三司官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查看 球陽和乾隆

玉城

玉城(;)據琉球國史書《中山世鑑》、《中山世譜》記載,是琉球國英祖王朝的第四位國王,1314年至1336年在位。 玉城是先代國王英慈的第三子。英慈死後,長子、次子殉死,遂由第三子玉城繼位。 玉城在位期間,政治苛暴,荒於酒色,加重對百姓的剝削。百姓不堪重負,諸按司紛紛起兵反叛,外島酋長停止朝貢,三山時代開始。 1336年,玉城王病逝,由長子西威嗣位。 |-style.

查看 球陽和玉城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球陽和琉球国

琉球漢文文獻

琉球漢文文獻是琉球古代以漢文書寫的文獻,因此大部分書籍多以漢字寫成。甚至後來與歐美各國簽訂條約都以漢字文本為主。.

查看 球陽和琉球漢文文獻

社会

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鄉、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亞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查看 球陽和社会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查看 球陽和第二尚氏

筑波大学

筑波大学(;英語譯名:University of Tsukuba),是一所本部位於茨城县筑波市天王台1-1-1号的日本國立大學,也是結合筑波研究學園都市的新型大學,簡稱筑大()。前身為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教育大学」。 筑大曾有3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筑波校區佔地258公頃,是日本面積第二大的單一大學校園。.

查看 球陽和筑波大学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查看 球陽和经济

義本

義本(;)據《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第三代王,也是該王朝的末代國王。1249年至1259年在位。先代國王舜馬順熙之子。 義本王在位期間,琉球天災、疫病頻繁發生。義本王認為自己作為國王應該為此負責。於是對攝政英祖說:「予為天所棄,民半失。令汝秉政,年豐民添,乃天之所眷也,宜承大統,為民父母。」英祖固辭,群臣皆勸之。義本遂讓位於英祖而隱。 義本王此後的事跡不詳。.

查看 球陽和義本

西威

西威(;)根據琉球國《中山世鑑》、《中山世譜》記載,是琉球國英祖王朝第五代王,也是該王朝的末代國王。1337年至1349年在位。先代國王玉城長子。 西威王初繼位之時年約十歲,由母后執掌朝政。《中山世譜》對此時期的記載是「王母專權,牝雞亂政,賢者退隱,小人爭進。」西威王母后的昏庸導致了英祖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得人心。與此同時,浦添按司察度因「才德大著」而在各按司中逐漸有了威信。1349年,西威王病逝後,諸按司合力廢黜西威王的世子,將察度擁上了王位。英祖王朝滅亡。 |-style.

查看 球陽和西威

馬兼才

兼才(;)和名與那原親方良傑(),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政治家、外交官。 馬兼才出生在馬氏與那原殿內家族,其父為三司官馬朝棟(與那原親方良恭)。1850年曾作為上江戶使團的樂童子出使日本。1871年,為請禁西洋人搭駕風帆船來到琉球之事,馬兼才作為使者出使薩摩藩。 1872年,日本宣佈在琉球設置琉球藩。翌年,應日本的要求,琉球派遣使者慶賀年頭和天長節(天皇的生日)。尚泰王本來指定派遣東國興(津波古親方政正)出任年頭使,但由於馬兼才多次出使日本,而且精通日語、擅長於外交,遂改命馬兼才為使者。1875年,因日本禁止琉球向中國朝貢,馬兼才與度支官向德宏(幸地親雲上朝常)、御鎖官向維新(喜屋武親雲上朝扶)、日帳主取向嘉勳(内間親雲上朝直)、度支官吟味役翁逢源(親泊親雲上盛英),隨三司官毛有斐(池城親方安規)出使日本。 1877年,毛有斐(池城親方安規)在東京逝世,馬兼才續其三司官之職。他積極同西方國家駐日本公使交涉。黃遵憲任中國駐日本參贊時,途經神戶,馬兼才曾秘密潛入其所乘船中,要求他與日本交涉。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設置沖繩縣。尚泰王被遷往東京居住,馬兼才則擔任尚家的家令,掌管尚家的一切事務。他在也積極與向居謙(浦添親方朝昭)、毛鳳來(富川親方盛奎)、向德宏(幸地親雲上朝常)聯繫,為恢復琉球藩而努力。 1884年,尚泰的次子尚寅元服,馬兼才成為尚寅的烏帽子親。兩年後,又成為尚泰第四子尚順的烏帽子親。後來因病辭去尚家家令之職,並回到沖繩。.

查看 球陽和馬兼才

舜天

舜天(;)據《中山世鑑》和《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建立者,神號尊敦。1187年至1237年在位。 根據《中山世鑑》記載,他是日本武將源為朝的兒子。保元之亂後,源為朝被流放伊豆國,因遇大風漂流至沖繩本島,並與當地豪族大里按司的妹妹結婚,生子尊敦(即後來的舜天)。尊敦15歲時即成為浦添按司。 1186年,天孫王朝第25代(末代)國王為重臣利勇所弒,琉球國大亂。舜天出兵平叛,誅滅利勇。因天孫王朝末代王無子,22歲的舜天遂於次年被群臣擁立為王。 舜天王事跡無從考證,又據有神話色彩,因此有些沖繩學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保元物語》中並沒有關於源為朝渡琉的記載,有些學者據此認為源為朝根本就沒有漂泊至琉球的經歷,因此舜天王為源為朝之子係後世附會。甚至有學者認為舜天王本人就是一個杜撰的人物,琉球第一個國王「不是舜天,而是英祖。.

查看 球陽和舜天

舜馬順熙

舜馬順熙()據《中山世鑑》和《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第二代國王,1238年至1248年在位。神號其益美。 舜馬順熙王是舜天王長子。據《中山世譜》記載,舜馬順熙王在位時期,政治開明,國家安泰。死後,由其子義本王繼位。 因舜天王朝事跡無從考證,而且初代舜天王的身世又據有神話色彩,有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懷疑舜馬順熙王其人係後世杜撰。 |-style.

查看 球陽和舜馬順熙

蔡溫

蔡溫(;),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儒者。和名具志頭親方文若(),童名真蒲戶,號魯齊。蔡溫於1728年至1752年曾出任琉球的三司官,在職期間,曾對琉球的山川進行疏導,並制定了保護山林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鼓勵發展農業、手工業的方針,使琉球王府的財政收入大為提高。他還制定了《位階定》,對琉球的政治制度和位階制度進行改革。他被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列為琉球五偉人之一,至今仍受琉球人尊崇。.

查看 球陽和蔡溫

鄭秉哲

鄭秉哲(),和名伊佐川親方佑實,琉球國官僚、歷史學家。他也是《球陽》編纂者之一,負責編纂過《琉球國舊記》和《中山世譜》的附卷。 鄭秉哲出生在久米村的鄭氏湖城殿內家族裡,是福建長樂移民鄭肇祚的後裔。他是鄭弘良(大嶺親方)的第四子。1720年,前往清朝的福州留學,三年後歸國。歸國翌年6月擔任講解師。1721年,敘-里-之子親雲上。同年作為官生,再度前往清朝,進入北京國子監學習。1729年3月歸國,4月再次擔任講解師。1730年,為尚敬王侍講《近思錄輯要》。此外,對琉球的地理志《琉球國由來記》進行改定和漢譯,編纂成《琉球國舊記》。 1731年,開始編纂《中山世譜》附卷。1734年10月任長史司。12月,授渡慶次地頭。1738年,因病辭去長史司職務,1739年,授伊佐川地頭,稱伊佐川親雲上。 1742年,琉球第一次設立漢文組立役,負責起草表箋文、泰文、咨文等漢字公文,鄭秉哲擔任此職。 1743年,先前開始編纂的《中山世譜》附卷的編輯移往首里,同年9月完成。翌年10月,與蔡宏謨(久高--之子親雲上克定)、梁煌(當間親雲上子明)、毛如苞(和今慶--之子親雲上)共同負責編纂《球陽》,兩年後在1745年10月完成。 鄭秉哲還扮演外交官的角色,1732年擔任都通事,1748年,擔任進貢副使正議大夫,1756年,擔任冊封謝恩副使紫金大夫,前往清朝。此外,他還出使過日本,1752年作為謝恩使團的儀衛正上江戶。1755年,尚穆王任命他為總理唐榮司,成為久米村首領。1758年,升三司官座敷(有資格參選三司官的人)。 Category:第二尚氏王朝人物 Category:琉球儒學學者 Category:鄭姓 Category:外交官 Category:閩人三十六姓.

查看 球陽和鄭秉哲

英祖 (琉球國王)

英祖(;)据《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等琉球國史書記載,為琉球國英祖王朝的建立者,神號英祖日子()。 據琉球國史書記載,英祖是伊祖城按司惠祖之子,惠祖則是傳說中的琉球最早王朝天孫王朝的后裔。1253年至1259年,英祖曾擔任舜天王朝義本王的攝政。義本「自稱不德」,禪位於英祖,英祖遂於1260年繼位,建立英祖王朝。 13世紀中葉,僧人禪鑑來到沖繩本島,英祖派人在浦添城之西建立極樂寺,以禪鑑為住持。佛教開始傳入琉球。 1264年(南宋景定五年),久米、慶良間、伊比屋等島第一次前來入貢。英祖王在泊村建立公館,以收貯諸島貢物。 1291年,元世祖遣副萬戶楊祥討伐琉球,未能到國。隨後,在元元貞二年(1296年),元成宗再次派遣福建省都鎭撫張浩,率水軍進攻琉球,國人合力拒戰,元兵搶一百二十餘人而返。 1299年,英祖逝世,葬於浦添極樂陵。其子大成繼位。 |-style.

查看 球陽和英祖 (琉球國王)

英慈

英慈(;,1308年或1309年至1313年在位),据《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等琉球國史書記載,為英祖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大成的次子。英慈在位期間,將自己的弟弟封為勝連按司。 英慈死後,第三子玉城繼位。 |-style.

查看 球陽和英慈

武寧 (琉球國王)

武寧(;)是琉球國三山時代中山王國的第二代王,也是最後一代王。1396年至1405年在位。神號中之真物()。 1404年,明冊封使時中奉永樂帝之命至琉球,封武寧為中山王。據《中山世譜》記載,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位受中國冊封的琉球君主(《明史·琉球傳》則稱第一位受封的是武寧之父察度)。 武寧在位約十年,「荒淫無度,壞覆先君之典刑,國人敢怨而不敢言」(《中山世譜》)。1405年,佐敷按司巴志率軍來襲。武寧戰敗,居城浦添被攻佔,謝罪退隱,次年病死。他的墳墓所在之地已不可考。.

查看 球陽和武寧 (琉球國王)

沖繩學

琉球學是一門專門研究與琉球(冲绳)相關的學問。其研究範圍廣泛,涉及歷史學、語言學、人種學、人類學、考古學、宗教學、神話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文學,後來發展到也研究沖繩政治、經濟、法律、自然環境等學問。 琉球民俗學家伊波普猷研究古代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並於1911年出版了一部名為《古琉球》的著作(ISBN 400381021X)。這被後世認為是琉球學研究的開始,因此伊波普猷被稱為「琉球學之父」。.

查看 球陽和沖繩學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球陽和清朝

漢文

漢文可以指:.

查看 球陽和漢文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球陽和明治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查看 球陽和文化

日本吞併琉球

日本吞併琉球指的是1872年至1879年期間大日本帝國廢除並吞併琉球國、設置沖繩縣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明治時代日本政府將此事稱為「琉球處分」(),其中設置琉球藩為「第一次琉球處分」,設置沖繩縣為「第二次琉球處分」。.

查看 球陽和日本吞併琉球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查看 球陽和政治

另见

琉球國

亦称为 球陽記事。

蔡溫鄭秉哲英祖 (琉球國王)英慈武寧 (琉球國王)沖繩學清朝漢文明治文化日本吞併琉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