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9 关系: 努尔哈赤,嚴秋華,嚴惠明,劉墉,劉少君,劉志遠,劉錦玲,劉雲峰,劉永 (演員),區靄玲,台灣,司馬華龍,后金,吳寧 (香港),吳世璠,吳廷燁,吳回 (香港),吳肇銅,吳毅將,吴三桂,吴伟业,同治,同治帝,堂亲,塔克世,多爾袞,多鐸,天聪,女真人,奕劻,奕訢,奕誴,奕譞,姜皓文,婉容,孝康章皇后,孝和睿皇后,孝哲毅皇后,孝儀純皇后,孝全成皇后,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孝誠仁皇后,孝賢純皇后,孝恭仁皇后,孝淑睿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慎成皇后,孫鏡鴻,... 扩展索引 (269 更多) »
- 慈禧太后題材作品
- 溥儀題材作品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努尔哈赤
嚴秋華
嚴秋華(Jeem Yim,),人稱「阿尖」,前香港男藝人。他7歲開始拍電影,於16歲(1976年)並簽約予無綫電視,後於1970年代在兒童節目《跳飛機》中飾演「大怪獸」。 他於1982年憑電影《-忌廉-溝鮮奶》獲提名角逐第19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及後轉戰樂壇,偕杜麗莎之弟Fred Carpio合組Crystal Zone(水晶迷)樂隊,擔任鼓手。他們於1987年嘉士伯流行音樂節獲得「最佳原創歌曲」、「最佳結他手」以及「銀獎」三項獎項。他現時是一間速遞公司「早晨快信」的總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嚴秋華
嚴惠明
雪梨(Sidney Yim,),生于香港,籍貫廣東東莞,原名嚴惠明,香港女藝人。於家中排行第八,大姊為米雪。香港演藝人協會第九屆、第十屆理事會理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嚴惠明
劉墉
刘墉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劉墉
劉少君
劉少君(),原名劉強富,前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演員。早年為電影演員,1980年代起,轉至電視圈發展,先後在亞洲電視及無線電視工作,演出過大量二線配角角色。2000年後淡出香港娛樂圈,赴中國內地發展,並在北京成立少君影視公司,從事拍攝影視作品和培訓演藝人才工作。 劉少君前妻為前女藝人周秀蘭。兩人因宗教信仰問題離婚。劉少君於九龍成長,畢業於九龍塘學校(中學部)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劉少君
劉志遠
劉志遠可能是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劉志遠
劉錦玲
劉錦玲(Jay Lau Kam Ling,),籍貫廣東東莞,前香港女演員,1990年出道於亞洲電視。為前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合約女藝員。她曾是無綫及亞視90年代的當家花旦,曾在多部電視劇如《當女人愛上男人》、《天龍八部》、《林世榮》、《絕世好爸》、《銀狐》、《豪門》等電視劇中以女主角身份出場。2006年約滿離開無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劉錦玲
劉雲峰
刘云峰(),字晓南,又作晓岚,山东蠡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劉雲峰
劉永 (演員)
劉永(Antony Lau,),原名劉添爵,是1970年代邵氏的著名演員。.
區靄玲
區靄玲(Edith Au Hoi Ling ,),原名王小秋,曾改名區凱鈴,香港演員,前亞洲電視藝員,現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女藝員,畢業於亞洲電視第一期藝員訓練班。.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區靄玲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台灣
司馬華龍
司馬華龍(),原名曾順釗,香港粵語片演員和電視劇演員。1950年代起投身粵語片界,在粵語片中飾演配角居多。 司馬華龍於1968年左右加盟麗的電視,此後為麗的及亞洲電視工作至1999年,期間演出大量角色,但絕大部分為綠葉配角。1999年,因亞視吳征上任後,實施裁員政策,司馬華龍被迫離開並淡出影視圈。2012年7月27日早上9時半因心臟衰竭在基督教聯合醫院病逝,享年90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司馬華龍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后金
吳寧 (香港)
吳寧 (Shirley Ng Ling,1963年),1986年亞洲小姐競選季軍得主,香港女演員。.
吳世璠
吳世璠()清初周國皇帝,吳應熊之子,.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吳世璠
吳廷燁
吳廷燁(Berg Ng,),原名吳玉壽,1982年畢業於第十一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同屆同學有周星馳、梁朝偉、吳鎮宇等,隨後亦參加了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並一直效力亞視。當年吳廷燁獲安排於無綫電視綜藝節目《碧波樂悠悠》演出,但他因為與女朋友鬧意見,而且一時沉不住氣而放棄演出。結果不獲無綫電視簽約成為旗下藝員。他擅演反派或性格剛烈的角色。至2006年正式離開亞視,轉向電影和內地電視劇發展。 1990年代中期,《洪熙官》、《精武門》及《千王之王重出江湖》等劇集角色獲得觀眾們及其本人喜愛,而代表作則是1998年攝製的亞視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劇中飾演外剛內柔的殭屍「堂本真悟」(KEN),與飾演女殭屍「山本未來」的張文慈配對,並憑此角入圍翌年舉行的台慶頒獎禮「最佳男配角」五強。 其後所參演的大部份電視劇或電影雖仍為配角,惟更受觀眾注目,計有電視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I》、《電視風雲》、《吉祥任務》、《媽媽我真的愛你》、《法網群英》、《天涯明月刀》、電影《無間道》、《毒戰》、《掃毒》、《一代宗師》等。 在中港影視圈內結交不少好友,最為人認知的是蜚聲國際電影界的演員梁朝偉。亞視停止製作電視連續劇後,鮮有機會跟他一直傳緋聞的張文慈合作。.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吳廷燁
吳回 (香港)
吳回(Ng Wui,),原名吳耀民,香港已故著名粵語片導演及演員。其妻為粵語片演員葉萍。.
吳肇銅
吳肇銅,是香港資深編劇,前香港無綫電視編劇/編審。1980年代在亞洲電視任職編劇及後於1990年加盟無綫電視,在無綫電視期間負責編審的劇集有《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巨輪》、《枭雄》、《烈火雄心》、《致命復活》等。早年畢業於金文泰中學。.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吳肇銅
吳毅將
吳毅將(Ben Ng,),原名吳彩南,香港男演員。他曾於亞洲電視當藝員,又於1990年代參與拍攝電影。現時則淡出香港電視圈而轉往中國大陆發展。.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吳毅將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吴三桂
吴伟业
吴伟业(),字駿公,號梅村,祖籍南直隸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遷居太倉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政治人物,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體”。与錢謙益、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吴伟业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同治
同治帝
清穆宗载淳(a)(),又稱同治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布伦札萨克汗」(Бүрэн заса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同治」。 同治帝乃咸丰帝长子,5歲(虛歲六歲)登基,原設年號為「祺祥」,隨後不及一年發生辛酉政變,最終由其嫡母慈安太后與生母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史稱「兩宮聽政」),並改設年號為「同治」。直至1875年驾崩,時年僅19週歲,死後廟號穆宗(v),諡號毅皇帝(v)。他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於1861年至1875年,也是清兵入关后統治中原以來的第八位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同治帝
堂亲
堂亲是指跟自己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同姓氏男性亲人及其姻亲和后代;粗略地来说,如果不考虑改姓、从母姓等特殊情况,除了父母及两人的直系后代之外,来自父亲一方同姓的血亲(父亲兄弟及其后代,以及父亲的堂亲)及该等血亲带来的姻亲全部是堂亲。与之相近的则是表親一词。在不同文化中,对堂亲和表亲有不同的理解。东亚文化中,尤其是中华文化中,堂亲和表亲有着严格的区分。而在英语中,cousin一词则概括了堂亲和表亲。中华文化中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因此堂亲之间的婚姻、性关系被视为乱伦。宋朝起,同姓堂亲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宗族。民众聚族而居的社会形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堂亲
塔克世
塔克世(z,),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書中又譯為塔失、他矢,努爾哈赤的父亲。萬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姪女婿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塔克世与觉昌安均死难。 1636年5月16日(清崇德元年四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皇太极追尊他为福王。1648年12月18日(清顺治五年十一月辛酉朔五日乙丑),顺治帝追谥他為宣皇帝,庙号顯祖。努爾哈赤生母亦同時尊為宣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塔克世
多爾袞
多爾(a;),满洲爱新觉罗氏,曾一度追尊為皇帝,庙号“成宗”,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烏拉納喇氏),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初稱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碩睿亲王”。 順治朝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對清朝開始在中國的統治起了關鍵作用。今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即原為多尔衮在京城的宅邸。.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多爾袞
多鐸
多鐸(z;),愛新覺羅氏,正蓝旗满洲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乌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和兵部政事。狂放不羈,風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順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順治六年三月十八染天花疾亡,年僅三十五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多鐸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豫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此外,睿親王多爾袞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於是多鐸將其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多爾博的後裔也世襲睿親王。睿親王也是鐵帽子王,於是多鐸的子孫,就在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雄踞兩家。.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多鐸
天聪
天聰(v,元年:1627年—末年:1636年三月)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个年号。后金(清朝的前身)使用这个年号共10年。 有学者认为1636年建元崇德之前,后金只使用汗号纪年,实际并无年号。《清实录》用“建元天聪”,是编者附会汉制所做。.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天聪
女真人
#重定向 女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女真人
奕劻
慶密親王奕劻(;z;),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历曾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长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封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曾任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奕劻
奕訢
恭忠親王奕訢(z;),号乐道堂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异母弟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亲王」。统称“六王爷”;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发起者,曾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保守派對其鄙稱“鬼子六”。賜爵位世襲罔替,身後谥“忠”。.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奕訢
奕誴
奕誴,道光帝五子,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京城民间称为小五爷。同治四年,任宗人府宗令。光緒十五年正月十九卒,諡勤。 奕誴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十五日辰时,仅比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晚出生六天。民间传说,奕詝的母亲全贵妃串通御医,提前六天早产,使奕詝早出生,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因在此之间先生的皇子均夭折)。他赋性粗荒,书读得也不好,不受父亲道光帝的喜欢,遂过继绵恺,但是他对外不摆王爷的架子,为人低调,且最知道民间的疾苦。 有子八人,五人有爵位:载濂、载漪、载澜、载瀛、载津。.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奕誴
奕譞
醇賢親王奕譞(a;),字樸菴,別稱竹窗、蘭陽,室名為九思堂、思謙堂、退省齋、退潛別墅。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他為七王爺;母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兄为咸丰帝,谥贤。詔定稱號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 奕譞的嫡福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後來成为光绪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奕譞的長孫溥儀为清朝末代皇帝,即宣統帝。奕譞是清朝皇室任命的名义上的清末海军及北洋水师最高统帅,实际上指挥权属于李鸿章及淮军丁汝昌。.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奕譞
姜皓文
姜皓文(Philip Keung Ho-Man,),花名「黑仔」,香港男演員。妻子為前亞洲小姐殷寧(原名金慧英)。他在節目《兄弟幫》中透露自己是隔代混血兒,外公外婆具有馬來血統。現今經紀公司為天下一藝人管理有限公司(One Cool Artist Management Co.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姜皓文
婉容
婉容(),郭布罗氏,字慕鸿,号植莲,达斡尔族,籍属满洲正白旗。清朝逊帝溥仪嫡妻,逊清小朝廷和滿洲國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婉容
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a;)是顺治帝的妃子,佟佳氏,清世祖後宮,都统佟图赖之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康章皇后
孝和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a;)姓鈕祜祿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承恩公,禮部尚書恭阿拉的女兒。嘉庆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帝、莊靜固倫公主的繼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和睿皇后
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a;),同治帝--,阿鲁特氏,本名无记载。满洲镶黄旗人,原隶蒙古正蓝旗,清朝同治帝载淳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哲毅皇后
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a;),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乾隆帝妃,嘉庆帝生母。本姓魏,內務府旗鼓佐領(即包衣漢軍或旗鼓漢軍)正黃旗,后抬旗入滿洲鑲黃旗,改姓魏佳氏。.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儀純皇后
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a;),钮祜禄氏,名不详, 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满洲镶黄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丰帝的生母。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从全嫔开始(当时同时入宫之四人中,其他三人为贵人,惟其为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于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众说纷纭,成为清宫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当皇后后铁腕治后宫也说明了道光帝对其非比寻常的爱重支持,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全成皇后
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a;),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a),清太宗皇太極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女。她还是孝莊文皇后的姑姑。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18世孫女。 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皇太极称帝时为正宫皇后,居中宫。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孝莊文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享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莊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端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a;),博尔济吉特氏(,即孛兒只斤氏),名布木布泰(a),亦作本布泰。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姪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和博禮之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莊文皇后
孝聖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钮祜禄氏(原姓:錢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的長女。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的生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聖憲皇后
孝誠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a;),赫舍里氏,名芳儀,是康熙皇帝皇--,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孙女。領待衛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一妹平妃待年宮中。 孝誠仁皇后在位期間共有九年。.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誠仁皇后
孝賢純皇后
孝贤纯皇后(a;),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賢純皇后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a;),姓乌雅氏,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女,烏雅額森孫女,烏雅額伯根曾孫女,是康熙帝之妃。雍正帝生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恭仁皇后
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a;),原正白旗包衣,后抬正白旗满洲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嘉庆帝第一任皇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淑睿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姓(a;),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帝的表妹。.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懿仁皇后
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a;),佟佳氏,名不详, 满洲镶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康熙年间的一等公佟图赖之后,道光帝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孝慎成皇后
孫鏡鴻
孫鏡鴻(DIEGO SWING),澳門賭王何鴻燊外甥,前香港藝員,現時為塔羅牌占卜師。 孫鏡鴻是何婉文的兒子。1970年代,1980年代在香港娛樂圈及亞洲電視主要飾演外國人角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孫鏡鴻
孫貴
孫貴,又名孫春貴,本名趙鎖會,河北天津吳橋縣人,台灣京劇、歌仔戲演員1989年在台北市去世。 1930年到台灣,後參加「登興社」劇團(在今嘉義縣朴子市)表演工作,擔任特技演員和武生演員,後轉往其他戲班,曾到新加坡、菲律賓等國表演。 他的兒子孫榮輝(又名孫榮吉)是京劇、歌仔戲演員,工生行;女兒孫翠鳳是歌仔戲演員,工旦行。.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孫貴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宣統
容妃 (乾隆帝)
容妃()和卓氏,清朝乾隆帝妃,祖居新疆之喀什噶尔(今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被中国学者认为是香妃。.
安德海
安德海(),一說名安得海,直隸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人。宦官,清朝咸豐皇帝、慈禧太后的寵臣。 安德海出生年份有多种说法:1837年,1842年,1844年。自幼自閹入宮,成為咸豐帝身邊御前太監,人稱「小安子」,頗知書,可以讀《論語》、《孟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生的辛酉政變中,安德海把遺詔密報慈禧太后那拉氏,深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升為總管太監。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出京辦貨,乘上兩艘太平船從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招搖煽惑,聲勢赫然”,七月二十日,駛入山東境內,抵魯北古城德州。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順治帝祖訓「宦豎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表示:“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為由,命泰安縣知縣何毓福將安德海與其隨從逮捕,派人秘密向慈安太后請示,慈安命軍機處回文,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八月七日,丁寶楨於濟南西門外丁字街(今飲虎池街北段)斬首安德海,暴屍三日,隨行二十餘人,一律處死。 安德海死後,李連英取代其地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安德海
寶鋆
寶鋆(),字佩蘅,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寶鋆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大臣,并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体仁阁大学士。與恭親王、文祥等自同治初年掌管樞務,是洋务运动时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光绪年间,为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文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寶鋆
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都司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隨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順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谥敬。.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尚可喜
尹天照
尹天照(Eric Wan Tin-Chiu,),暱稱阿照,香港男演員。1983年畢業於亞洲電視第二期藝員訓練班,隨即主持兒童節目《500飛虎隊》。曾為1980年代中期曾幾次被戲劇組高層點名力捧,但都未能走紅;進入1990年代,他終憑藉多年來的演戲經驗一步步走向男主角的位置。1998年以《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一劇吐氣揚眉,成為亞洲電視首席當家小生。近年,他開始踏足電影界,除參與演出外,更嘗試擔任電影監製工作。其影迷會為「Eric萌友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尹天照
岳託
岳託(z;,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寅時-崇德四年正月初九日卯時),清太祖之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后金清初时期政治人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岳託
岳钟琪
岳鍾琪(),字東美,號容齋,諡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領,累官拜陝甘總督,屡平边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岳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復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讚为「三朝武臣巨擘」。.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岳钟琪
崔玉贵
崔玉贵(),原名崔治世,字建堂,在家乳名占群,直隶河间县崔张吉村人(今河北大城县境内)。.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崔玉贵
崇德
崇德(v;;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 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崇德
崇禎帝
明思宗朱由檢(),或稱崇禎帝,明朝第十七代、末代皇帝。 思宗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時為太子的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启二年(1622年)年被兄長明熹宗册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登基,时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为明思宗。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崇祯年間,与萬曆、天啟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即位之初就大力铲除阉党,曾六度下诏罪己,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足,无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七年。 南明予其庙号「思宗」,后改「毅宗」、「威宗」,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朝追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庙号「怀宗」;后去庙号,改谥为「庄烈愍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崇禎帝
丰绅殷德
豐紳殷德(v;),自號「天爵道人」,乾隆时期权臣和珅长子,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日(1775年2月18日),生母為和珅嫡妻馮氏冯霁雯(英廉孫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乾隆帝赐名「豐紳殷德」,指其为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90年1月12日)成婚。历官御前大臣、护军统领兼内务府总管大臣,总理行营事务等。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赐死,豐紳殷德被夺职,削夺伯爵爵位,保留散秩大臣头衔。嘉庆七年(1802年),清廷以平白莲教而大赦天下,豐紳殷德得以恢复伯爵。嘉庆八年(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控告豐紳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各款」,谋害公主之事虽然子虚乌有,但是国服期间与侍妾行房以致生女确实,为此削去散秩大臣职务和伯爵爵位。 嘉庆十一年(1806年),出任头等侍卫,满洲副都统,恢复伯爵,离京赴蒙古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嘉庆十五年(1810年)因固伦和孝公主懇求嘉庆帝,得以在二月回京养病,賞給公爵銜。当年五月,豐紳殷德去世,终年三十六岁,諡孝愍。有子早夭,遗二女,以堂兄丰绅宜绵之子福恩(一作富那)为嗣,承袭和珅父常保所遗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其後代和英琦現居哈爾濱向南60公里,黑龍江五常市的拉林滿族鎮雙橋子村。.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丰绅殷德
布占泰
布占泰(z,?-1618年),称汗后作布占泰汗,乌拉那拉氏,末代乌拉国主,第二代国主布干第三子。在其兄满泰任贝勒时他曾跟随九部联军出征古勒山与努尔哈赤作战兵败被俘,在建州生活三年,后满泰被部民刺杀,努尔哈赤护送其回乌拉即贝勒位,并同其两度和亲,七次盟誓,希望就此掌控乌拉,但布占泰仍有野心,更于此后称汗,任内还与叶赫、蒙古修好结盟,期望能够摆脱建州,自成一霸。不过,布占泰在与努尔哈赤的军事较量中屡屡败北,最终于乌拉城之战失国,投奔叶赫寻求庇护,希望能够东山再起,但未能实现,最终客死叶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布占泰
布寨
布寨(z,),又译“卜斋”、“卜寨”。叶赫那拉氏,叶赫西城贝勒。.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布寨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乾隆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乾隆帝
亞洲電視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ATV),前身為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麗的;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RTV)是香港一家免費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頻道,正式結束58年309天的電視廣播歷史。 亞洲電視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布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2018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亞洲電視
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清朝政治人物。江南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坛区)人。狀元及第,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襄。《清史稿》有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于敏中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康熙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康熙帝
康有为
康有为(),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通緝而出逃。1912年宣統退位後,康有为繼續反對共和,1917年曾與張勛合作,發動兵變,擁立宣統帝,是為辮軍復辟,但十二日之內就被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後病逝,被質疑是政敵下毒。.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康有为
代善
親王代善(a;),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極之兄。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禮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代善
伍永森
伍永森(英文名:Winston Ng,),為前麗的電視及亞洲電視男藝員,在電視劇中多飾演奸詐小人,如浣花洗劍錄中的李名生、秦始皇的郭開(陷害廉頗)、萍蹤俠影錄中的康超海等。.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伍永森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张廷玉
张炜
张炜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张炜
弘昼
弘昼(v;),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出生,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而由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成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薨,年五十八歲,諡恭,是為和恭親王,由第二子永璧承袭他的爵位。 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辦假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自污。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见状,文武百官从此无人敢惹弘昼。乾隆年间受命参与议政。 弘昼五世孫溥良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启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弘昼存世作品很少,精品更少。《金樽吟》是其代表作,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诗云: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和亲王府旧址位于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孫女愛新覺羅氏,即永琨之女,嫁烏梁罕丹巴多爾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弘昼
弘晳
弘晳(),愛新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宗室,康熙帝玄烨之孙,理密亲王允礽之第二子(庶子),生母侧福晋李佳氏。於雍正上位後,弘皙與其家人移居紫禁城外藏身於宮外鄭家王府(清廷入關後,皇子死於天花惡性傳染病病毒的不計其數)。.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弘晳
弘時
弘時(《》,中国网。),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哥哥,母親是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的女兒。 相比其弟弘历,弘时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未得封爵;又与叔父也是父皇政敌允禩过往甚密。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帝認為弘時品行有問題,命過繼為允禩之子。弘时被逐出紫禁城,交由叔父允祹监管。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獲罪監禁至死,年方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正妻棟鄂氏,是禮部滿洲尚書席爾達的女兒,康熙五十七年完婚。有兩個妾,一是鐘氏,是鐘達的女兒,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3歲夭。 关于弘時之死,曾任清史館協修的历史学家唐邦治,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譜》一书中,首先提出是被雍正赐死。不过,更可信的说法是,弘时并非为雍正所杀,而是除籍之后郁郁而终。.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弘時
張勳
張勳(),原名张和,字少軒,號松壽老人,中國江西奉新縣赤田村人。清末民初將領,官至江南提督(署兩江總督)、長江巡閱使、定武上將軍。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發動政變,擁戴宣統皇帝復辟,自任政務總長(即總理、首相)兼首席議政大臣,史稱張勳復辟。失敗後避居天津租界,北洋政府將他特赦,又任其「全國林墾督辦」,張勳不就,1923年病逝,前清宣統帝谥之為忠武。 張勳在民國建立後仍忠於清室,刻意不剪髮辮,故綽號辮帥,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此軍為了表示忠於清朝,都不剪辫子,所以又称为辫子军、辫军。1917年張勳復辟失败后,定武军也解除番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張勳
張煒 (演員)
張煒(Sammy Cheung Wai,),原名張澍棠,祖籍福建,香港男演員,父親為著名粵語片華南影帝張瑛,母親為粵語片明星演員楊茜,姐姐為香港小姐張慧雲。.
張鴻昌
張鴻昌(),香港無綫電視、麗的電視(即後來的亞洲電視)、佳藝電視前男藝人。1970年代於佳藝電視出道,開始於劇集中演出配角。1978年佳視倒閉後,成為麗的電視一員,曾演出大量綠葉角色。1990年代初轉至無綫電視,在無綫工作至2002年後淡出,現居住於澳洲堪培拉。其最擅長于演繹反派角色。八字胡是其最顯眼的標誌。.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張鴻昌
張錚
張錚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張錚
張錚 (香港)
張錚(),原名張喬夫,香港演員、導演,生于北京。.
張振華
张振华(),四川隆昌人,逝世时111岁。 张振华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张冕堂是同盟会员吴玉章的好友。1910年,年仅16岁的她成为隆昌县立女子学校校长。1921年秋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于1930年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博士学位。 Z張 張 Z振 Z張.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張振華
何和礼
何和礼(z;),又称何和里、何和哩,明朝文献记载为好好里,董鄂氏人,是清太祖的开国五大臣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何和礼
徐二牛
徐二牛(Simon Chui Yee-Ang),綽號火牛,祖籍廣東,是導演徐小明的哥哥。其父母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粵劇演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頗有名氣。此後,對武術有著濃厚興趣的徐二牛到武行當過武師、做過武術導演,並且在亞洲電視拍攝多個電視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徐二牛
徐日勤
徐日勤( Alan TSUI Yat-Kan; 1955年 -),生于香港的實力派音樂家,從八十年代便開始从事音樂創作。 此外,他曾与知名女藝人袁潔瑩及已故藝人余綺霞交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徐日勤
德妃
德妃,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妃嬪的位號之一。中国唐朝、宋朝、明朝等,都有德妃這個封號。高麗王朝亦有這個位號,品秩正一品。越南阮朝亦有這個位號,品秩正一品。.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德妃
德格類
德格類(z;),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類生於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日,生母是繼妃富察氏。 最初授職為台吉。天命六年(1621年),領軍侵略奉集堡,即將退兵之時,有一士卒指出明兵所在,德格類偕同岳託、碩託進擊明兵,擊敗明將李秉誠。再偕同台吉寨桑古檢閱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民張樂舁輿迎接德格類等,命令軍士不准擾民,不准掠奪財物,不准住宿城上,不准進入民居。翌日,遣視三岔河者還報橋毀及無舟楫渡河而退兵。天命八年(1623年),偕同阿巴泰討伐喀爾喀扎嚕特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再跟從代善討伐扎嚕特部。 天聰三年(1629年),偕同濟爾哈朗侵略錦州,焚其積聚。論功行賞進爵位為和碩貝勒。天聰五年(1631年),清朝初設六部,命德格類掌管戶部事務。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德格類率兵策應,擊破明監軍道張春。同年十月,祖大壽投降,偕同阿巴泰等偽裝為明軍襲擊錦州,擊斬明兵甚眾。天聰六年(1632年),偕同濟爾哈朗等侵略歸化城。再偕同岳託侵城略地,自耀州至蓋州迤南。天聰七年(1633年),攻克旅順口。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大軍伐明,撫定蒙古來歸人戶。攻克獨石口。又攻打赤城,城並未攻拔而退兵。入保安州,會師於應州後退兵。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德格類逝世。皇太極到臨其喪禮,痛哭哀悼,漏盡三鼓才回去。又於中門設幄以祭奠,撤消庭饌三日。 同年十二月,莽古爾泰雖然已死,仍為親妹莽古濟格格屬下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盟誓怨望,即將危及皇太極,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爾泰宗籍,德格類以同謀之罪,被追削貝勒之爵位。其子鄧什庫受牽連而被削去宗籍;德克西克,以侍衛跟從豪格征討張獻忠時戰死,世祖下詔其子輝爾食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聖祖下命恢復德格類一系宗籍,賜紅帶子為「覺羅」。.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德格類
圖爾格
圖爾格(),鈕祜祿氏,滿洲鑲白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首額亦都第八子。順治帝遺命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兄。.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圖爾格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嘉庆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嘉庆帝
周秀蘭
周秀蘭(英文名:Chow Sau Laan,),前香港影視女演員,1979年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其後在1980年代前期的《鹿鼎記》、《雪山飛狐》、《魔域桃源》等多部古裝劇中飾演要角,為重要二線花旦之一。1982年凭《 柠檬可乐》獲得第二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1987年元旦,周秀蘭轉投亞洲電視,為亞視演出至1991年,又于1997年出演《天地情緣》。此後,周秀蘭退出香港娛樂圈并移民至加拿大迄今,在當地中文電臺及電視臺主持節目,後潛心學佛及經營素菜館,成為佛教徒。 周秀蘭的前夫為藝人劉少君。.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周秀蘭
周美玲
周美玲(英文名:Zero Chou,),生於台灣基隆市。1992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曾於金馬日報、民主電視台擔任記者,之後開始拍攝紀錄片,並轉作獨立製片電影,近年也拍攝電視偶像劇;整體來說以擅長拍攝紀錄片以及同志題材電影聞名。她是台灣「少見身兼製作人身份的女性編導」。。 她與攝影師劉芸后是一對公開的同志情侶,其電影作品總以兩人暱稱《a Zero+Hoho Film》標誌之。她們的最新創作計畫是《六城彩虹》,將橫跨亞洲六個華人城市(台北、北京、成都、香港、新加坡、檳城)拍攝六部同志影片,以反映當代亞洲華人LGBT生命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周美玲
周華宇
周華宇(),前香港亞洲電視監製,前香港無綫電視監製。.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周華宇
周日清
周日清是中國民間傳說人物,相傳為清朝乾隆帝在民間的乾兒子,但亦有說他其實是乾隆帝的私生子,又或是宮內太監。 有關「周日清」的故事,最早出自清末小說《萬年青》。其後不少電視劇均有這個角色出現,例如:.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周日清
呂葆中
吕葆中(),名公忠,字无党,号冰葭。浙江桐鄉人。 吕留良的长子,早年師從黄宗羲、张履祥。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参加乡试中举,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因一念和尚案受牽連入獄,被赦免,憂惧死。雍正十年爆發曾静、呂留良“文评案”案:吕留良、吕葆中父子戮尸枭示,吕毅中被斩。著《吕葆中文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呂葆中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咸丰
咸丰帝
清文宗奕(a)(),又稱咸豐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Түгээмэл Элбэг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咸豐」。 咸豐帝乃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誕於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20岁登基,於1850年至1861年在位(合共1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享年30岁,庙号文宗(v),谥号簡稱显皇帝(v),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七位皇帝。此外,他亦為清朝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與最後一位儲位密建的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咸丰帝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和珅
傑書
傑書 (a;),禮親王代善孫,祜塞第三子,康熙帝堂兄。順治六年(1649年),次兄精濟逝世,傑書襲爵封為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加封號為康郡王。 順治十六年(1659年),因其伯父巽親王滿達海被追論前罪,最終被追奪諡法及碑文,降爵為貝勒。滿達海之子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的爵位由傑書承襲為康親王。康熙初、中期將領,正白旗督統,奉命大將軍,平定耿精忠叛亂,逐鄭經回台灣。康熙三十六年卒,諡號「良」。.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傑書
冯玉祥
冯玉祥(),譜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長於直隸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本屬直系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改所部為國民軍,後敗退西北,自成勢力。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西北军领袖。1935年,晉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馮玉祥軍旅一生,擅长见风使舵,八次临阵倒戈。故民間有“倒戈將軍”之稱。.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冯玉祥
冒襄
冒襄(),字辟疆,號巢民。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四公子之一。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冒襄
凌文海
凌文海(英文名:Ling Man-Hoi),為前麗的電視及亞洲電視男演員。自1994年起擔任西貢區議會(將軍澳德富選區及厚德選區)議員,亦是現時任職區議員最久的前藝人。 凌文海的父親凌宏仁,曾擔任西貢公立學校校長,六七暴動期間因參與西貢鬥委會,而被政治部拘捕,關押於摩星嶺集中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凌文海
允䄉
允䄉(v;),原名胤䄉,清朝康熙帝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胤䄉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十一,生母钮祜禄氏是遏必隆女,大姨是康熙皇帝孝昭仁皇后。他是康熙帝成年皇子中除太子胤礽外,出身最高贵者,但是功课不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同时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而胤禩、胤禟还是贝勒贝子。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革爵圈禁。后被乾隆帝释放,被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享年59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女3人。 敦郡王府位于西城什刹海南官房胡同西口路北,亦称“十王府”,自门牌45号往西一直到西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䄉
允礽
允礽(a;),幼名保成,清朝宗室,康熙帝時的废太子。原名胤礽(a),后避其弟雍正帝之諱,改名允礽。允礽是康熙皇帝唯一公布天下中外親自册封禮的皇太子。爾後康熙帝不再公開立太子,恢復舊有祖制以遺詔的形式立太子。.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礽
允祿
允禄(v,),原名胤禄,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六子,號愛月主人。 允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十八,生母是王密嫔,雍正元年(1723年)允禄奉旨被过继给博果铎(顺治帝之兄硕塞的儿子),封为莊亲王。雍正帝末年,与皇十七子胤礼深受宠信。乾隆四年,因与弘皙交往,被解除公职。乾隆七年,命管理樂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廿一,允禄病死,活了73岁。谥号恪,子10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祿
允祉
允祉(v;),原名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康熙四十八年晋為诚亲王。其弟雍正帝即位后,改名为允祉。.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祉
允禟
允禟(a;),原名胤禟(v),康熙帝第九子,宜妃郭络罗氏之子。胤禟自幼好學,讀書甚多,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首先用拉丁字母轉寫滿文,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胤禟貪污成性是一名人人憎恨的大貪官。.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禟
允禩
允--(a;),原名胤--(a),雍正命令改名為「阿其那」,康熙帝第八子,母良妃卫氏。.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禩
允禵
允禵(a;),满洲爱新觉罗氏,原名胤禎,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a;和胞兄雍正帝胤禛的名字相似),避帝諱改原名為允禵,康熙皇帝第十四子,母亲乌雅氏,雍正帝胞弟,受爵恂勤郡王。 康熙晚年奪嫡時期勢力較大,任大將軍,曾與胤禛競爭儲君之位。雍正帝胤禛即位后夺其兵权,令其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諱改名為允禵。.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禵
允禔
允禔(a;),本名胤禔(a)。康熙帝子,母為惠妃那拉氏,其弟雍正帝登基後,因避諱而奉命改「胤」字為「允」,因而官書均書「允禔」。 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1672年3月12日)《中國考古集成》第2篇,第1卷,第20期,第928頁「為聖祖仁皇帝玄燁與惠妃納喇氏所生,按照封建禮法稱為庶出。在成年諸子中他年齡最大,生於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十四日午時,死於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一日卯刻。依固山貝子品級治喪。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為直郡王。允提深受康熙寵愛。」,排行第五,因康熙帝前四子皆夭殤,依規定不序齒,故允禔為康熙實際上的長子。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命允禔為裕親王福全(康熙之兄長)的副將共同抵禦蒙古噶爾丹,因二人不協調,允禔被召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從康熙帝征討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允禔被封為直郡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太子允礽被廢,允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允禔,讓他負責監視允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允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此舉引起康熙的反感。後來皇三子允祉告發允禔用蒙古喇嘛魘術廢太子之事,康熙對允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直斥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允禔直郡王爵位,幽禁高牆,嚴加看守。 允禔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35年1月7日)逝世,然時間與《中國考古集成》所述出入,享年62歲。雍正帝以固山貝子之禮殯葬。次子弘昉襲爵為鎮國公。 直郡王府旧址,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前半壁街。.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允禔
关天培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人。鸦片战争中的清軍名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关天培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光绪
光绪帝
清德宗載湉(a)(),又稱光緒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巴达古尔特托尔汗」(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光緒」。 光緒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死后庙号德宗(v),谥号景皇帝(v),葬于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光绪帝
勝保
勝保(),字克齋,蘇完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末重要将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勝保
固倫公主
固倫公主(p)是清朝皇帝嫡女的正式封號。「固倫」是滿語「天下」的意思。 清初皇女及宗室女均統稱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1636年),始倣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封“固倫公主”,妃嬪所生之女封「和碩公主」,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郡主),郡王之女稱多羅格格(縣主)。 康熙帝第十女和硕纯悫公主在逝世多年后,因丈夫策棱的军功在雍正朝晋封为固伦公主,但更多的情况是庶女因自己或母親得寵而破格封為固倫公主,例如乾隆帝之十女固倫和孝公主,母親為惇妃,她卻因為得到父親寵愛而破格封為固倫公主。咸豐帝庶長女荣安固伦公主,亦是其唯一的女兒,生母麗妃他他拉氏,在同治年间破格封為固倫公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固倫公主
固倫淑慧長公主
固倫淑慧長公主(),名阿图,清太宗皇太极的五女儿。她的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姐姐。 阿图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索尔哈是恩格德尔和和硕公主孙岱之子。1648年,阿图再嫁给巴林郡王色布腾。1657年,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封和順长公主。又改封淑慧长公主。 康熙帝曾允诺,待公主年迈之时,迎回北京,以养天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公主病重逝世之前,康熙帝曾亲临府邸视疾。初十日,固倫淑慧長公主以六十九岁的寿命在北京去世,后归葬于巴林部。.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皇后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皇太極
王偉 (香港)
王偉 Wong Wai(),本名王永偉,香港演員。.
王賓
王賓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王賓
珍妃
珍妃(),谥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帝的嬪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太后而被投井杀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珍妃
琦善
善(a;魏秀梅:《琦善在豫魯的政績,1814-1829》,载《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期(上)),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满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琦善
碩託
碩託(a;),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二子。 碩託初授台吉之職。天命六年(1621年),跟從大軍伐明,攻打奉集堡。天命十年(1625年),偕三貝勒莽古爾泰救援科爾沁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跟從代善討伐喀爾喀巴林部,又再討伐扎嚕特部,兩戰皆有軍功,授為貝勒。天聰元年(1627年),從二貝勒阿敏等討伐朝鮮。又從皇太極戰明軍於大凌河,圍攻錦州。天聰四年(1630年),大軍攻克永平後,偕同阿敏駐守當地。阿敏引還,碩託連坐被削去爵位。天聰五年(1631年),跟從大軍進攻錦州,明兵攻入阿濟格營中,碩託力戰傷股,皇太極親酌金卮慰勞他。明兵趨至大凌河,碩託擊敗張春,再傷其手。論功行賞其功勞,賞賜采緞十匹、布百匹。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代善自喀喇鄂博攻克得勝堡,又擊敗朔州騎兵。偕同其三弟薩哈璘侵略代州,攻拔崞縣,分兵攻克原平驛。再被封為貝子。 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太軍討伐朝鮮,圍攻南漢山城,擊敗援兵二萬餘人。崇德二年(1637年),偕同阿濟格攻克皮島。崇德三年(1638年),偕同濟爾哈朗攻打寧遠。崇德四年(1639年),因僭越皇太極,被降為輔國公。偕同阿爾格伐明,俘獲無算,論功行賞時,賞賜駝、馬各一匹。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跟從多爾袞圍攻錦州。又因離城長久駐扎,又派遣士卒私自回歸兩罪,朝廷評議削爵。皇太極責備他後,改為罰銀一千。再復封貝子。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碩託與侄兒(薩哈璘之長子)阿達禮謀立睿親王多爾袞,被譴謫而死,以罪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碩託
祥妃
祥妃( -1861年正月初六),钮祜禄氏,郎中久福女。 初赐号祥贵人,道光三年十一月册封祥嫔。 五年正月十三生皇二女。四月晋祥妃。 九年十月十九生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十一年六月十五生皇五子惇勤亲王奕誴。 她雖然生了三名子女,但似乎並不得道光帝喜愛,後更因故一下子由妃降为贵人。 三十年正月文宗进尊为皇考祥妃。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六卒,二月二十二奉移西陵。十一月穆宗追晋为皇祖祥妃。 根据清宫医案显示,祥妃的身体还算健康,无甚大病。只不过因为其生育皇二女的时候年纪太小,导致皇二女体禀不足,所以因抽搐病而夭折。.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祥妃
祖大壽
大壽(),字复宇,遼東(遼東寧遠今辽宁興城人)。明末將領,是吳襄的妻舅,不知是否為吳三桂的親舅。自稱祖逖之後。.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祖大壽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福康安
福长安
福長安(a;),字誠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傅恆之子,孝賢純皇后之姪。福長安在清高宗時期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因平定臺灣、廓爾喀戰役有功圖形紫光閣,封一等侯,嘉慶四年,高宗崩,被指責與和珅同黨,逮下獄,奪爵,籍其家,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屢坐事譴謫。二十一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二十二年,卒。 福長安同他的哥哥福康安一樣,自幼被乾隆養育宮中,後自藍翎侍衛累遷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武備院卿,領內務府。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以工部右侍郎福長安、為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十月,署理工部右侍郎事務。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命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五月,賞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馳驛前往奉天一帶,查辦工程事件。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補戶部左侍郎。 乾隆四十九年五月,為鑾儀衛掌衛事大臣。六月,加恩補授內大臣。七月,甘肅石峰堡逆回平,軍機大臣梁國治、董誥、福長安、並軍機章京之勤勞出力者,一併交部議敘,俱加軍功三級。 乾隆五十一年閏七月,戶部尚書員缺。著福長安補授。兵部尚書慶桂出差之缺。著綽克托署理。行在兵部事務。仍著福長安帶管。十二月,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福長安、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喀甯阿、對調。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臺灣平。以福長安夙興夜寐、一體宣勤,交部議敘。三月,調鑲紅旗蒙古都統福長安、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崇文門稅務由福長安接管。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大學士王傑、尚書彭元瑞、董誥、胡季堂、福長安、將軍保甯或簡任綸扉。綜理部務。或出膺閫帥。宣力邊疆。宜錫宮銜。用昭優眷王傑、著加太子太保。彭元瑞、董誥、胡季堂、福長安、保寧、俱著加太子少保。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爾喀平。諸功臣畫像紫光閣,福長安皆與焉。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調正紅旗滿洲都統福長安、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蕩安樂坪賊巢、生擒首逆王三槐,福長安日直樞禁。勞績倍著。自辦理軍務以來。一體始終其事。加恩賞封一等侯爵,照例承襲。 嘉慶四年(1799年),高宗崩,他以阿附大學士和珅,下獄奪爵,籍其家。諸大臣議用朋黨律坐立斬,上命改斬監候,而賜和珅死,使監福長安詣和珅死所跪視。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就遷員外郎。 嘉慶六年(1801年),以請還京,奪職,發盛京披甲。旋自驍騎校屢遷:再為圍場總管,一為馬蘭鎮總兵,再署古北口提督。屢坐事譴謫。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嘉慶二十二年(1817),卒。.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福长安
福清市
福清市(闽东语:Hók-chiăng-chê)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简称“融”,因城南玉融山而得名。 福清市为中国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为首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福建省各县(市)的第二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列第廿八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福清市
穆彰阿
彰阿(p;),字子樸,號鶴舫,別號雲漿山人,郭佳氏,滿洲鑲藍旗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穆彰阿
穆里瑪
里瑪(),滿洲鑲黃旗,瓜尔佳氏,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工部尚書。 穆里瑪是鳌拜的弟弟,曾任一等侍衛。順治十七年六月癸巳,接替蘇納海,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都統。由郭科接任。 后因鳌拜倒台,获罪被处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穆里瑪
端華
#重定向 端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端華
米雪
米雪(英文名:Michelle Yim,),原名嚴惠玲(米雪擁有之馬匹的相關資料)馬主:尹志強與嚴惠玲,「米雪」是藝名,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東莞,資深實力派影視女艺人,現為英皇電影旗下藝員及香港無綫電視(TVB)女藝員。英文名「Michelle」取自其藝名米雪。她是曹達華的乾女兒,有三位妹妹,其中雪梨亦為香港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米雪
納蘭明珠
明珠(z;),纳兰氏,字端範,清朝康熙时期重臣。满洲正黄旗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納蘭明珠
索額圖
索額圖(z,),赫舍-里-氏,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索額圖
紫禁城
#重定向 故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紫禁城
紀昀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字晓岚,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晓岚。清代直隸獻縣(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纪昀文采超群,與同時代江南的袁枚齊名,時稱「北紀南袁」。.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紀昀
綿忻
绵忻(v;),清朝嘉庆帝第四子。绵忻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初九,生母是孝和睿皇后,是绵恺的亲弟弟,被册封为瑞亲王。绵忻活了23岁,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十九,绵忻病死,谥号怀,子奕志。.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綿忻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喇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學者。.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纳兰性德
纳林布禄
納林布祿(z,),又译“那林孛罗”。叶赫那拉氏,叶赫东城贝勒。.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纳林布禄
继皇后
#重定向 清高宗继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继皇后
羅國輝
羅國輝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羅國輝
羅石青
羅石青(英文:Danny Law Sek-Ching,),香港已故資深藝人,生前女友為藝人斑斑。.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羅石青
羅頌華
羅頌華,Law, Chung Wa,前香港演員,已婚,育有一子。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在亞洲電視參演電視劇,早期以演出閑角為主,之後被調至兒童節目《飛虎隊》中擔任主持。其醒目而具個性的表現,受到家庭觀衆關注。 直至1990年出演劇集《藍月亮》,羅頌華才正式上位,成為當年亞視力捧的“十二星道”之一。其後在《中華英雄》、《九王奪位》等劇集中,皆有出色表現。 九十年代後期,亞視自製劇集減産,羅頌華亦淡出劇集拍攝,緻力于主持工作,最為人稱道的是主持亞視金牌綜藝節目《今日睇真D》。 2002年,羅頌華離開亞視,并退出娛樂圈,2009年曾任無線電視生活台《登陸紐西蘭》節目主持。 近年,羅頌華致力於幕後製作工作。.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羅頌華
羅樂林
羅樂林(Law Lok Lam;),知名殿堂級實力派甘草演員,曾于1970年代先后加入佳藝電視及亞洲電視,無綫電視(TVB)資深藝員(現為基本藝人合約)。.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羅樂林
翁同龢
翁同--(),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中国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翁同龢
瑾妃
妃(滿文:gincihiyangga fei)(),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清朝末年光緒帝妃。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之妃,即珍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瑾妃
田疇
疇()字子泰,東漢末期人物,右北平無終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田疇
甘山
山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甘山
熊廷弼
廷弼(),字飛百,號芝岡,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江夏縣(今屬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熊廷弼
熊德誠
德誠(Hung Tak Shing,),香港資深影視演員及播音員。 熊德誠曾是廣告公司繪圖員,他在工餘時參加話劇演出,繼而在1970年加入香港電台,演出及編寫多部廣播劇。1973年,參演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獅子山下》,及無綫電視電視劇《七十三》,演出陳有福一角。1974年9月24日,與同為香港電台播音員的楊麗仙,在九龍婚姻註冊處註冊結婚。1975年演出電影《廉政風暴》,該片成為香港全年華語電影票房第二位。1978年,簽約麗的電視,陸續演出《鱷魚淚》、《變色龍》等電視劇。1980年3月19日,兒子熊偉衡於浸會醫院出生,演員鮑起靜是其子誼母。1990年代中,淡出娛樂圈。.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熊德誠
煒烈
(Willie Lau,),香港演員,原名劉永偉。曾是第一屆香港演藝人協會委員。1970年代至1990年代活躍於電視劇及電影中。出道時就讀於第三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中途受蕭芳芳、陳欣健相中,參演警匪片《跳灰》,拍畢後受邀加入亞洲電視,後來成為一名資深甘草演員,也曾參與幕後工作,主要擔任武術指導。2015年以特約演員身份為無綫電視拍電視劇,因在其有份參演劇集的演員表中不被留名,曾引發外界關注。2016年正式成為無線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兼邵氏兄弟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煒烈
盧國沾
盧國沾(英文名:Jimmy Lo;),香港資深填詞人,活躍於1960至80年代,其后于1990年代初因健康問題淡出詞壇。他曾為逾三千首香港粵語流行曲填過詞,風格多樣,文學造詣高,在樂壇備受推崇,有「詞聖」美譽,也對後輩詞人如林夕、向雪懷和黃偉文影響甚深。.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盧國沾
白彪
白彪(),原名劉國榮,暱稱彪叔,香港電視藝員,於1976年在佳藝電視劇集《射鵰英雄傳》及《神鵰俠侶》飾演郭靖而為人所認識。.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白彪
隆科多
隆科多(z;),清朝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重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隆科多
隆裕太后
孝定景皇后(a;),姓叶赫那拉氏《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癸未。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为皇后。”,一说为苏完那拉氏刘庆华:《慈禧太后家世新证——〈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研究》 《满族研究》 2009年02期薛柏成:《慈禧家世史料——〈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再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正史未载其名,有说名靜芬,或稱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緒皇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是清朝与中国歷史中的「末代太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隆裕太后
莊士敦
莊士敦爵士,KCMG,CBE(Sir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別號「志道」,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人,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及牛津大學,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之外籍帝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莊士敦
莊靜皇貴妃
莊静皇贵妃(),满洲他他拉氏,主事庆海女,咸豐皇帝寵妃,榮安固倫公主生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莊靜皇貴妃
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a;),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四大貝勒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莽古爾泰
莽古濟
莽古济(),后金格格,努尔哈赤之女,母为继妃富察氏衮代。 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二十九年(1601年)年下嫁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逝世。天聪元年(1627年),莽古济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 天聪九年(1635年)九月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降为庶人,并被禁止与亲属往来。十二月被家奴冷僧机告发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盟誓谋逆夺权,琐诺木杜凌并出证,被处死。异父同母的哥哥昂阿喇亦因知情被处死。 与吴尔古代生两女,次女嫁豪格,后被豪格杀死;长女嫁岳托,岳托亦要杀死,为皇太极所阻。 Category:清朝公主格格 Category:清太祖皇女 Category:后金被处决者.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莽古濟
遏必隆
遏必隆(z;),或作鄂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清太祖之女,和硕四公主穆库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遏必隆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道光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道光帝
荣妃 (康熙帝)
荣妃(),姓马佳氏,员外郎盖山女,康熙帝的妃嫔之一。.
荣禄
荣禄(),字仲华,满族,乌喇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 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逝。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荣禄
靳輔
靳輔(),字紫垣。盛京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以戮力治河而知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靳輔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顺治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顺治帝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袁崇焕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袁世凯
额亦都
额亦都(v;)世居长白山英锷峪,钮祜禄氏,父都陵阿,隶属于满洲镶黄旗。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康熙朝重臣遏必隆的父亲,孝昭仁皇后的祖父,孝和睿皇后為八世孙(一作六世);孝穆成皇后為第六代後人;據杜家骥慈安太后亦為其後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额亦都為好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额亦都
褚英
褚英(a;),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母哈哈纳扎清(元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褚英
馬齊
齊(a;),富察氏,满洲鑲黄旗人,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子,廕生出身,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八年初任工部員外郎,歷任山西巡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加太子太保銜,歷三朝元老。康熙二十八年,時任左都御史,隨同索額圖與佟國綱代表清朝與俄國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收回雅克薩。四十七年,與佟國維等聯名保奏皇八子胤禩為儲,被罷官困禁,後復起用,转而支持胤禛。雍正即位後,馬齊被任命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乾隆四年以87歲高齡去世,加太傅,諡文穆。 马齊的侄女(馬齊弟弟李榮保的女兒)是乾隆元配孝賢純皇后;有侄兒傅恆,乾隆年間的首席軍機大臣;乾隆晉妃為其曾孫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馬齊
馮素波
馮素波(Alice Fung So Bo,),香港資深女演員,曾經為香港電視網絡(HKTV)電視劇演員,現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女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馮素波
覺昌安
觉昌安(a,),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明朝史料中譯為教場、叫場。 觉昌安曾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撫順等地劫掠;三十八年(1559年)向明朝地方官悔過入貢。萬曆初年為建州左衛督指揮,萬曆十一年(1583年),同其子塔克世赴古埒城试图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觉昌安与塔克世均死难。1636年5月16日(清崇德元年四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皇太极追尊他為昌王,1648年12月18日(清顺治五年十一月辛酉朔五日乙丑),顺治帝追谥他为翼皇帝,廟號景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覺昌安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香港
駱達華
駱達華(Ken Lok Dat Wah ,),出道於1984年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合約藝人,在亞視期間也參演過主角,後來與張家輝一同轉投無綫電視,漸漸成為劇中不可或缺的綠葉角色。 駱達華也參與過不少電影,在多部無綫戲劇中表現亮眼,讓不少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難兄難弟》《陀槍師姐II》《陀槍師姐III》《倚天屠龍記》《天子尋龍》《談判專家》《鳳凰四重奏》等等。 其中陀槍師姐系列中飾演的雙重人格角色鮑國平/翁文成,其入木三分神情與演技更令觀眾拍案叫絕。 駱達華近年居于上海,主力向中國大陆發展。.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駱達華
魯芬
魯芬(Lo Fun,),原名張偉芬,香港已故知名綠葉演員,藝名由來是因為朋輩中都以「老」字相稱,綽號稱為「老芬」,而改為諧音的「魯芬」。其乾爹是香港已故著名男演員兼馬評人董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魯芬
魯振順
魯振順(Henry Lo Chun Shun,),籍貫天津,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演員。他其後畢業於第8期無綫電視藝人訓練班。他於1983年演出北斗雙雄後,1984年轉投亞洲電視,演出《毋忘我》、《武則天》、《四大名捕重出江湖》、《群芳頌》、《哪吒》、《清末四大奇案》、《決戰江湖》、《滿清十三皇朝2》等片。90年代初曾改用藝名魯冠亨,但不久改回原名。 1995年,他重回無綫電視演出《真情》中唐明一角。他亦曾在1983年推出黑膠唱片《天皇巨星》,但銷量並不理想。另外,魯振順是一名信奉佛教的人士。 魯振順擁有一顆善心,於每年《歡樂滿東華》參與「卡拉之星」環節,以歌聲換取朋友贊助方式籌款。2005年他主唱羅文的《全為愛》,表現最為大眾讚賞肯定。每年都名列本環節善款榜三甲,唯2008年開始沒有參與本環節。 魯振順擅長演出很娘的角色,最著名的就是1996年《笑傲江湖》的東方不敗。 此外,他也演出不少經典角色,包括:《碧血劍》的程青竹,《封神榜》的比干、《楚漢驕雄》的蕭何、《鐵咀銀牙》的和珅、《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的英律師、《巴不得爸爸...》的鄭坤棉、《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的蔡大鳳(大鳳哥)等。目前是監製潘嘉德常用的綠葉演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魯振順
鮑漢琳
鮑漢琳(Baau Hon Lam,),人稱「鮑叔」,香港電視、電影演員,戲劇節目製作人,早期身分為話劇演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鮑漢琳
谭嗣同
譚嗣同(),字復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出身世家,與陳三立、譚延闓並稱「湖湘三公子」。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維新四公子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谭嗣同
豪格
豪格(a;),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谥肃武亲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豪格
鳌拜
拜(a;),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显赫,因后半生亂操握权柄、生性残酷、结党营私,結果被囚禁起來,后死于禁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鳌拜
费英东
费英东(v;),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满族,瓜尔佳氏。苏完部落首領索尔果子。.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费英东
鹿钟麟
鹿钟麟(),字瑞伯,河北定州北鹿庄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他是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其他四位是張之江、宋哲元、鄭金聲、刘郁芬).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鹿钟麟
麥翠嫻
麥翠嫻(),前香港女藝人,1983年亞洲電視第一屆藝員訓練班畢業,同屆學員有黃秋生、吳剛等。她在加盟電視台前,曾在葵涌石蔭邨「一朵小白花幼稚園」擔任教師。加入亞視後曾參演不少亞視劇集,為1980年代亞洲電視花旦之一。1988年轉投無線電視,其後在劇集中多以配角身份亮相。1990年代中期淡出娛樂圈,後嫁給商人龔汝華,婚後主要從事商業活動。.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麥翠嫻
麥景婷
麥景婷(),原名麥麗紅,香港前女演員、主持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麥景婷
黎燕珊
黎燕珊(英文名:Lai Yin Shan Eva,),香港影視演員,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人。首屆香港亞洲小姐競選冠軍,曾是邵氏電影公司演員和亞洲電視合約女藝員。由歷屆亞洲小姐組成之慈善機構仁美清敘前主席,2009年該會重組後當選為首屆會長 。.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黎燕珊
黃元申
黃元申(,农历11月20日),香港電影、電視劇演員。籍貫重庆,生於上海。 1948年,黄元申出生上海一個書香門第,次年隨父母遷至香港。年輕時家境清貧,12歲時湾仔鹅颈桥底遇高人并拜師學習武藝,練就了一身武功底子,尤其擅长跳跃,能原地跳高到6英尺。曾做侍應及售貨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在功夫片《餓虎狂龍》的試鏡中,表現出色,,之後片約不斷。而且性情开朗随和,乐于助人,遇人求助义不容辞凡事说“OK”,所以绰号“OK仔”。 1971年,考入藝員訓練班,開始演藝生涯。1972年,初次試鏡功夫片《餓虎狂龍》,。 1976年,他加入香港無綫電視,在《CID》中飾演李輝豪。同年,在《陸小鳳》中飾演西門吹雪。 1979年,在《貼錯門神》飾演招積仔。同年,在《絕代雙驕》中,演活了古龍筆下亦正亦邪的小魚兒 (江小魚)角色,使他在香港聲名大噪,《絕代雙驕》當時在香港的收視率最高,更,他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小生。 1981年,他由香港無綫電視跳槽至麗的電視。同年9月,20集的《大俠霍元甲》首播,黃元申飾演主角霍元甲。這是第一部以霍元甲為主角的電視作品,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部引進中国內地的電視連續劇。1983年改名為《霍元甲》首次在廣東電視台播出,繼而在中國各地電視台輪流播放,掀起一陣收視熱潮,黃元申名字蜚聲全中國,成了家喻戶曉的當紅藝人。 1989年,他突然離開妻子及2名子女,在香港大嶼山寶林禪寺出家,削髮為僧,取法號「衍申」。出家後,其妻多次到寺廟找他,他終未相見。之後許多導演仍找他拍片,朋友們亦勸他回歸演藝界,均被拒絕。 2005年,黃元申離開寶蓮禪寺,蓄髮還俗,移居美國過著退隱生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黃元申
黃曼凝
黃曼凝(),香港前女演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黃曼凝
黄郛
黃郛(),原名紹麟,字膺白,號昭甫,浙江省紹興府上虞县百官镇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黄郛
載垣
載垣(a;),爱新觉罗氏,怡賢親王胤祥五世孫,怡亲王奕勋次子,铁帽子王。咸丰帝顧命八大臣之一,在「祺祥之變」中被賜自盡。无子只有6女儿。.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載垣
載灃
#重定向 载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載灃
载漪
載漪 (a;),愛新覺羅氏,隸滿洲鑲白旗,嘉慶帝四子惇親王綿愷嗣孫,道光皇五子惇親王奕誴子,生母侧福晋赫舍里氏。後過繼瑞敏郡王奕誌(嘉慶帝四子瑞親王綿忻子)為嗣,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義和團事變禍首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载漪
龍紹基
龍紹基是曾任香港亞洲電視電視劇監製兼製作主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龍紹基
龍炳基
龍炳基,1980年代香港電視兒童節目《--》主持, 在節目內扮演的角色包括名為《黑白殭屍》的白殭屍。後移民美國十多年。 在美國成家立室,2008年長女已經7歲,兒子則年幼1年。2005年返回香港, 從兒童節目主持人變身成烹飪節目主持。為亞洲電視節目慧珊時尚坊主持烹飪環節,另外亦曾於路訊通主持烹飪節目。.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龍炳基
霍集占
霍集占(维吾尔语:خوجا جاھان ;滿語:Hojijan;),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之弟,又称「小和卓」。因其自称“巴图尔汗”,被称为“汗和卓”。 霍集占年幼时与其父、兄被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关押在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朝派兵滅准噶尔汗国,释放了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命波羅尼都前往叶尔羌招抚旧部,霍集占留在伊犁。不久,阿睦尔撒纳在原准噶尔地区发动叛乱,霍集占乘机逃回喀什噶尔,组织军队,和清军展开斗争爭取獨立。 1758年秋天,定边将军兆惠統兵3000進攻葉爾羌,久攻不下,屯兵黑水河边,稱為黑水營。堅守三月。1759年1月,清朝援軍到達,大破大小和卓軍。大小和卓分別撤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清軍分兵直取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大小和卓又逃往巴達克山。巴達克山國王素勒坦沙在清朝的反复军事威胁下將二人杀害。波羅尼都之子薩木薩克逃居浩罕汗国,後來薩木薩克及其子張格爾又數度策劃復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霍集占
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斗,为清朝开国重臣。其先世于明初自江西贬往沈阳(清史稿,卷232,列傳十九),“居抚顺所”。他曾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范文程
胤祥
怡賢親王胤祥(a;,號青山,室名安樂堂、與善堂、文輝園,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圣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同胞妹為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胤祥
舒爾哈齊
舒尔哈齐(a,又译舒爾哈赤或速尔哈齐,),号“达尔汉巴图鲁”,清显祖塔克世第三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舒爾哈齊
阿巴亥
#重定向 清太祖大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阿巴亥
阿巴泰
阿巴泰(z;),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1589年六月十六出生,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阿巴泰
阿靈阿
阿靈阿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阿靈阿
阿濟根
阿濟根或译阿吉根(),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庶妃。 阿濟根的生平家系不详,《清史稿》称她为庶妃,当是努尔哈赤的婢妾。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逝世,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主政,“诸王”以努尔哈赤遗言的名言令大福晋阿巴亥《满洲实录·卷八》○七月二十三日帝不豫......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時崩......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亂階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於是后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殮巳時出宮安厝於瀋陽城內西北角又有二妃阿吉根代因扎亦殉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阿濟根
阿濟格
阿濟格(p;),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麻臉,粗暴,私下呼顺治帝為“孺子”,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入獄後性情更加狂暴,諸王上奏稱阿濟格悖亂已極,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賜死於獄中。.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阿濟格
阿敏 (清)
#重定向 阿敏 (清朝).
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z;),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或稱蘇克沙哈。康熙帝親政之前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後為鳌拜所害,絞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蘇克薩哈
赫舍里·索尼
#重定向 索尼 (清朝).
關偉倫
偉倫(Kwan Wai Lun,),香港資深男演員,曾為亞洲電視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關偉倫
董鄂妃
#重定向 孝獻端敬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董鄂妃
葉玉萍
葉玉萍,前香港電視藝人, 1981年麗的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她在1982年-1990年期間為亞視演出很多電視劇,較為人熟悉的是《醉拳王无忌》的醉娃一角及《滿清十三皇朝》等,多演出武打劇。 1983年她曾在亞視台慶贏得最佳新人獎。後來她於1990年代轉投無線電視,1993年結婚息影,此後任職保險界。2012年於《亞視百人》節目亮相, 與甘國亮分享當年拍劇感受及擔任武打女星的趣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葉玉萍
葉赫那拉·孟古
#重定向 孝慈高皇后 (清朝).
葛哈善
#重定向 噶哈善哈思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葛哈善
肅順
#重定向 肃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肅順
蔡國慶 (香港)
蔡國慶(),香港資深綠葉藝員,女兒為歌手蔡立兒(曾用藝名蔡立)。80年代入行、於2013年回巢後再次加入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參與劇集大藥坊拍攝。.
鄧廷楨
鄧廷楨(),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朝官員。善诗文,是著名的书法家,著有《双砚斋诗钞》。邓廷桢本人表面上附和林则徐虎门销烟,邓廷桢的儿子却是广州最大的鸦片商人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鄧廷楨
鄭孝胥
鄭孝胥(),字蘇龕,號海藏,中國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後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鄭孝胥
鄭恕峰
鄭恕峰(),香港無綫電視男藝人,2015年以基本藝人身份加入無綫。曾為亞洲電視藝員兼節目主持人,也曾於2012年加入香港電視網絡。他於港視之前在2010-2012年期間以特約演員身份參與無線劇集。他角色以兇惡為主,如黑社會老大,所以他在綜藝節目《Sunday好戲王》曾得到「黑幫王」跟「另類好戲王」獎項。.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鄭恕峰
鄺業生
鄺業生,前香港亞洲電視編導及前香港無綫電視監製。.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鄺業生
鄂尔泰
鄂爾泰(v;),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太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鄂尔泰
野史
野史又稱稗史,是指正史上無紀錄,或者正史上紀錄為「傳聞」的史事,多是民間的街谈巷说及遗闻佚事。惟野史不一定虛假,《汉书·艺文志》引如淳之言,“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余嘉錫《小說家出於稗官說》認爲“稗官者天子之士也”。周楞伽《稗官考》反對稗官是“天子之士”說。 相對於中國歷朝正史數千年皆儒家士大夫集團把持編修,勝者為王,須符合儒學意識形態單一標準取捨,多有曲筆或偏袒隱瞞,造成紂王“天下之惡皆歸焉 ”,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野史
金台吉
#重定向 金台石.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金台吉
良妃 (康熙帝)
良妃(),卫氏((本姓覺爾察氏),内管领包衣人內領管阿布鼐女,本辛者庫(包衣,滿文「sin jeku」的音譯,管領食口糧)罪籍,入侍宮中,清康熙帝妃。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封为良妃。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奉安于景陵妃园寝。封号“良”字满语释义:忠厚,忠良。为一美誉封号。 良妃只生一子胤禩,且成为康熙中期五妃之一。卫氏是康熙朝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位妃子中资历最浅、生子最晚的一人。 杨珍《康熙皇帝一家》指出,.
良鳴
良鳴 (),活躍于1940年代至1980年代的資深電影及電視演員,也曾經當導演及電影編劇,鄭少秋的啟蒙老師,鄭說良鳴是他的好朋友兼要尊敬的人。前電視藝員張沅薇是他的孫女。1990年12月11日午夜3時30分因血癌病逝於港安醫院,終年68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良鳴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英语
苗可秀
苗可秀,出生于香港,香港著名女演员、主持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苗可秀
苑瓊丹
苑瓊丹(Kingdom Yuen,),原名苑麗瓊,是一位出道於香港亞洲電視的女演員,參演過數十部影視演出,以在周星馳電影扮演配角而出名。現為無線電視部頭合約女藝員。她和前亞視女藝人伍詠薇在亞視娘家及無綫電視有不少對手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苑瓊丹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雍正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雍正帝
陳孚恩
陳孚恩(),字子鶴,號紫藿,江西新城(今江西黎川)人,晚清大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陳孚恩
陳寶燕
陳寶燕,現為無綫電視資深編劇。曾為劇集《四個女仔三個Bar》、《殭》及《味想天開》擔任編審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陳寶燕
陳世倌
世倌(),字秉之,号莲宇,浙江海宁县(今海宁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陳世倌
陳復生
陳復生(),前香港女藝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陳復生
陳圓圓
陳圓圓(),字畹芬,名沅。中國江苏常州(今江苏境內)人。曾是姑蘇名妓,後為明末山海關名將吳三桂妾,李自成进北京后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劉宗敏擄走,后来下落成谜。.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陳圓圓
陳迪華
#重定向 陳靖允.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陳迪華
陈亮
亮(),南宋兩浙東路婺州永康縣(今浙江金华永康市)人,字同甫,号龙川先生,南宋政治家、哲學家、詞人。反对以朱熹爲代表的理学。著有《龙川先生集》。中又以上孝宗皇帝四书、《酌古论》最知名。日本西乡隆盛亦对龙川先生敬佩有加。.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陈亮
柏葰
柏葰(v,),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斬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柏葰
查嗣庭
查嗣庭(),字潤木,號橫浦,浙江海寧袁花人。 查嗣庭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由隆科多荐举,授内阁学士,又受蔡珽薦舉,兼礼部侍郎衔。 雍正四年(1726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试题中先有“正”,后有“止”字,如同汪景祺《历代年号论》“一止之象”的說法。民間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此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卻被舉發“维止”二字,意在取“雍正”二字去其首。查嗣庭被捕入狱,又在家中被抄出《維止錄》,所載“狂妄悖逆”之語,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戊午死於獄中,仍被戮尸枭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查嗣庭
林司聰
林司聰(英文名:Agnes Lam,),香港資深女配音員,1990年代開始從事配音工作。2003年離開亞視新聞部,成為全職配音員。1991年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威華影視製作。於1999年成立,現任配音室的負責人與領班。.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林司聰
林夕
林夕(Albert Leung,),本名梁偉文,祖籍廣東東莞,生於香港,是香港著名文字工作者,尤以填詞人及多媒體創作人為人熟悉。1980年代中期成為填詞人的林夕是香港樂壇創作最多作品的填詞人之一(按下方作品列表紀錄-截至2017年已創作3470首),作品包括粵語、國語歌詞,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林夕曾於1995年至2003年連續九年獲得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是最長連續奪得該獎項的填詞人,又於2006年至2009年再度連續四年獲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他曾在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獲得台灣金曲獎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於2009年獲頒《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金針獎」。2012年,獲「CASH音樂成就大獎」以及「作詞家」個人最多新作品演出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林夕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林则徐
恭親王
和碩恭親王(a),是清朝亲王,前后共有两个互无关系的系统。 一是清朝降等承袭親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寧被封親王,封號恭。降等承袭,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十代十位。 二是清朝世袭親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訢被封親王,封號恭,死後諡號忠,允許世袭罔替,每次襲封不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四代三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恭親王
恭阿拉
恭阿拉(v),滿洲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工部尚書。 曾任禮部尚書。嘉慶十五年九月壬戌,接替馬慧裕,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兵部尚書。由吉綸接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恭阿拉
李壽祺
李壽祺,廣西省北流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三十年,會試第164名;殿試登進士三甲第125名,后分發為知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壽祺
李如柏
李如柏(),遼東鐵嶺衛人,是明朝將領李成梁次子,明遼東總兵,習知遼中情事。薩爾滸之戰,兵敗,逃回後自裁。.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如柏
李子奇
李子奇(Ricky Lee Chi Kay,),香港男甘草演員,前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子奇
李岡
李岡(Eddie Li,)(由盧國沾給他改的),原名李全厚,前藝名李岡龍,现為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演員。1975年于已倒閉的佳藝電視訓練班畢業出道。李岡與李岡龍兩個名稱皆不是他的原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岡
李石曾
李石曾(),又名李煜瀛,笔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石曾
李菁
李菁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菁
李青山
李青山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青山
李顯明
李顯明(?-1994年),已故香港影視演員,早在七、八十年代便開始在電視連續劇參演角色,一般都是飾演一些吸毒者之類的角色。1994年因癌病去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顯明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鴻章
李連英
李連英(),直隶省河间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大城县)李家村人,晚清著名宦官。本名李英泰,进宫后改为李進喜。由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連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統領全宮所有宦官。.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連英
李森
李森可能指下列人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森
李洪
李洪可能指下列人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洪
李成梁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铁岭(今辽宁铁岭)人, 明朝后期将领,朝鮮人李英後裔。 李颇有将才。镇守辽东30年期间組織遼東鐵騎,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李成梁前後兩次任遼東總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一共三十年時間。《明史》說李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才……”“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李成梁
杨吉砮
杨吉砮(z,),太杵次子,叶赫东城贝勒。.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杨吉砮
杨春
杨春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杨春
杜受田
杜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今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清朝重臣。咸丰帝帝师。.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杜受田
杜度
杜度可以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杜度
桂良
桂良(v,),姓瓜爾佳氏,字燕山,滿洲正紅旗人,清朝重臣。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华殿大学士、軍機大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桂良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梁启超
梁雁翎
梁雁翎(;Annie Leung)生於北京,香港及中國歌手,以演唱國語歌曲為主。1983年舉家移居香港。1985年參加新秀歌唱大賽落選,同年參與第一屆亞洲小姐競選後加入亞洲電視,參與劇集演出同時,曾為電視劇《賽金花》唱主題曲,并主持《亞洲早晨》節目。約滿亞視後,正式轉至歌壇發展。1991年憑著歌曲《像霧像雨又像風》走紅,四年間共推出八張唱片,於1995年經歷人事變動之後,從高峰期退出,並於同年結婚,婚後與丈夫移居國外,退出歌壇後曾經當過美容師,現定居北京,任職保險經紀。此外,她也有國際潛水師的執照。 1985年與黎燕珊,朱慧珊,葉玉卿及潘先儀參選第一屆亞洲小姐而入行 2000年代,她偶爾參與音樂活動,首先推出國語專輯《藏心》,之後曾擔任陳浩德演唱會嘉賓;2010年代,她曾擔任黃凱芹演唱會嘉賓,亦在香港舉行過個人演唱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梁雁翎
梁淑莊
梁淑莊,已故藝人劉志榮的妻子,籍貫廣東省,曾是香港亞洲電視著名演員,演出多部電視劇,也担任过婦女節目《下午茶》主持人。麗的映聲藝訓班第四期(1970年)畢業。早期以新聞報導員兼藝員身份入職麗的電視, 其後轉職為全職藝員。1986年與劉志榮結婚,育有一子劉健樂。1990年代以後,退出娱樂圈,以做生意為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梁淑莊
梁漢威
梁漢威MH(),香港粵劇演員及曲藝導師。他曾任職八和會館第一副主席、前市政局傳統戲曲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傳統演藝委員、漢風粵劇研究院院長、漢風粵劇團團長及粵曲導師。 梁漢威十五歲開始學藝,曾經先後與陳好逑、尹飛燕、吳美英等組班演出。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經常與梁醒波、新馬師曾、陳錦棠、麥炳榮、鄧碧雲、鳳凰女、羅艷卿、吳君麗等大老倌同台演出。他精通粵劇鑼鼓及音樂,除演出外,更致力研究粵曲唱腔及音樂發展。在《熙寧變法》、《楚漢爭》、《烽火楊州》等劇目全都應用了劇場手法以豐富演出。近年經常參與舞台劇演出,如《南海十三郎》、《始皇最後的日子》、《新啼笑姻緣》、《尋春問柳》、《四大發明》及《劍雪浮生》等。梁氏更憑《始皇最後的日子》獲得舞台劇最佳原創音樂獎,《劍雪浮生》獲最佳男配角獎,2000年則榮獲藝術發展局頒授「戲曲藝術成就獎」。 除此以外,梁漢威曾于1970年代末至2000年后,在麗的電視及后來的亞洲電視劇集中參與演出。代表作有《八仙過海》、《天龍訣》、《伴我同行》 於2011年8月22日因胰臟癌逝世,享年六十七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梁漢威
梁思浩
梁思浩(Spencer Leung Sze Ho,),D100電台節目主持人,前香港數碼電台節目主持人,前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主持,香港藝人兼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商人。他近年較為人熟知的是主持有線電視節目《怪談》及《怪談‧靈異直播》。 現時,他是甜品舖「聰嫂私房甜品」的其中一位老闆。該店是他與創辦人之一的聰嫂合資開設。2016年,梁思浩以一億元出售個人自2004年投資的「聰嫂私房甜品」經營權,並獲曹眾協助,與內地飲食界巨頭王慧敏合作拓展業務。2018年,梁思浩夥拍苑瓊丹合資,打算於中國開設麵包店,主要以出售香港舊式麵包,如菠蘿包、雞尾包等等為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梁思浩
森森
森森(Sylvia Lai,1951年6月23日-),原名黎小斌,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梅縣,香港著名歌影視明星。1967年以藝名「森森」參加歌唱比賽獲得「香港歌后」榮譽,隨即加入無線電視,成為TVB第一批簽約的藝人,也成為「歡樂今宵」的開國功臣之一。1985年轉投亞洲電視。1992年再婚後移居到澳門,此後暫停娛樂圈的固定工作,但每年均獲邀請前往美加星馬等地登台演唱。.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森森
楊仲恩
楊仲恩(,),香港男演員和主持。現時定居台北市。.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楊仲恩
楊嘉諾
楊嘉諾,已故香港男演員,無綫電視第9屆藝員訓練班學員,同屆學員包括黃日華、譚玉瑛等。畢業後開始拍劇,曾於多部劇集中飾演多個不同角色。於1983年跳槽亞洲電視,2000年代起後回巢無綫電視演出。參演之電視劇包括《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海瑞鬥嚴嵩》、《我的野蠻奶奶》、《人生馬戲團》等。多年前罹患癌症,至2005年12月30日最終因併發肺部大量出血因病逝世,享年43歲;在他逝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是《上海傳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楊嘉諾
楊遇春
楊遇春(),字时斋,清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楊遇春
楊錦泉
楊錦泉,前香港亞洲電視監製,前香港無綫電視監製。.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楊錦泉
楊澤霖
楊澤霖(英語:Yeung Chak-Lam)香港男演員,曾是麗的、亞視與無綫電視藝員。楊澤霖是邵氏兄弟動作片演員出身,早期以演出電影演員為主,1974年中期轉投電視圈,曾首先先後效力麗的電視(前身的亞洲電視)、佳藝電視(1978年倒閉)和無綫電視。在電視劇中古裝多飾演反派,時裝則演正派居多。其中比較突出的乃1983年無綫電視《射雕英雄傳》飾演歐陽鋒。2000年開始淡出演藝圈。2014年10月23日,有人目睹他在澳門新馬路經過。曾经常在澳门假日娱乐场赌场现身。.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楊澤霖
歐陽珮珊
歐陽珮珊(Susanna Au-yeung Pui-shan,),本名陳潔英,出生於香港,資深香港電視女演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歐陽珮珊
正史
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对历史的詳实记录,有別於古代私家编撰史书,即所謂野史。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 「正史」一词最早见於阮孝绪《正史削繁》,有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因紀傳體《史記》、《漢書》之書,以帝王(本紀)為綱,故稱正史。至清乾隆四年修《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统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而其間的「三史」、「四史」、「七史」、「十一史」、「十三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都可稱作正史,《二十五史》之中,字数最少的史书是《陈书》,大约20万字;字数最多的是《清史稿》,约500万字。《明史·藝文志》又分為紀傳、編年二體,所謂正史,為各朝政府為前朝所編修史書,二十五史皆為紀傳體,無編年體。.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正史
永瑆
成哲親王永瑆(z;),號少厂 (ān),一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滿洲愛新覺羅氏,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永瑆
江圖
江圖(Kong To,),香港資深甘草演員,本名江濤。1980年代中期,他在相士朱兆基指點下改名。1960年代初曾于佛山粵劇團演出。1964年加入香港新聯影業公司入行,后轉戰電視圈。曾演出多部電視劇及電影。早期為麗的電視藝員,1970年代中期轉至無綫電視。1977年,在梁淑怡勸說下,轉投佳藝電視,但未有參演劇集。1978年佳視倒閉後重返麗的。其后一直為麗的電視及亞洲電視效力接近35年。他是少有的亞洲電視忠誠藝人之一。離開亞洲電視後,江圖加入香港當地的藝術團,繼續從事表演工作,另常參與義工活動。.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江圖
江漢
江漢(),原名姜永明,香港演員,在遼寧遼陽出生,父親是長城製片公司性格演員姜明,母親是童毅。江漢在香港成長,童星出身,10歲時開始拍國語片,演出包括《血海仇》和《彩虹曲》等。之後在長城、鳳凰電影公司演出電影,是公司的當家小生。江漢從影50多年,演出作品逾200部。1979年加入麗的電視演出《怒劍鳴》,隨後演出《人在江湖》等電視劇,麗的電視易名亞洲電視後,演出《武則天》、《八仙過海》、《萍蹤俠影錄》、《大鬧粉粧樓》、《劍神》等劇。1992年轉投無線電視。20年來參演劇集無數,包括《烈火雄心》、《溏心風暴》,主要演父親和成功人士角色,成為實力派演員。配偶為長城製片公司演員王小燕,育有一子一女,其子姜向暉是前香港職業足球員,曾效力快譯通球隊。.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江漢
汤若望
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漢名汤若望,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属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传教士,明神宗時來華傳教47年,任職中国明末清初官员,一生沒有再回到歐洲的家鄉。.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汤若望
汪禹
汪禹(Wong Yu或Wong Yue,),原名汪志權,祖籍江蘇,香港功夫片演員,是導演李翰祥的契仔(義子),導演劉家良的弟子(1975年拜師),藝名汪禹是契爺(義父)李導演給他改的。.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汪禹
波羅尼都
波羅尼都(维吾尔语:برهان الدين ;滿語:Buranidun;),一译布拉呢敦,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之子,霍集占之兄,又稱「大和卓」。波羅尼都为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玛哈图木·阿杂木出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称其先祖是麦地那人,故波羅尼都、霍集占兄弟为中亚河中地区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波羅尼都
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政治上,洪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满清统治汉人的統治基礎。清兵入關以後,洪承疇的功勞極大,可以說除了多爾袞及范文程以外,再無他人。.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洪承疇
淑妃
淑妃,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妃嫔的等级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淑妃
淑慎皇贵妃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滿洲镶黄旗人,员外郎凤秀女,即康熙朝戶部尚書米思翰子馬齊(乾隆帝孝賢皇后伯父)七世孫女。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1859年12月24日)生,到同治十一年虚岁刚十四,在选入宫时还不足十三岁。 两宫皇太后在皇后人選上意見分歧。西太后慈禧喜愛的富察氏,姿色俏丽,风流多情,善体人意,但心胸狭窄。東太后慈安喜愛的阿鲁特氏是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比同治帝大两岁,是一位名门闺秀(同時也是慈安的表甥女)。 慈禧太后認為富察氏像自己年輕的時候,而十分喜愛,所以主张选富察氏,慈安却认为富察氏美貌豔麗,轻佻好动,不足以母仪天下;而阿鲁特氏端庄文静,知书达理,可以正位中宫。两太后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听从皇帝的意见。 同治帝虽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却对慈禧的日常做法十分厌恶,因此母子之情不深。慈安忠厚慈祥,对同治皇帝视为己出,关怀备至,因此深受同治帝爱戴和尊重。所以在选--时,同治帝按慈安的意愿,选了阿鲁特氏。慈禧十分恼火,她一方面横加干预同治帝--的生活,另一方面处处优待富察氏,本来四人 是同时进宫的,慈禧却把富察氏封为慧妃,享受贵妃待遇,另外那三个人,两个封为嫔,一个封为贵人。 依照清宮慣例,皇妃、宮嬪的冊封禮應與皇后的冊立禮同日舉行。可是同治帝的大婚礼,只安排慧妃的册封礼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日举行,将瑜嫔、珣嫔的册封礼安排在一个月后举行。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十五日,將慧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連升了兩級,而其他三位都只升一级。同治帝刚死半个月,慈禧又封富察氏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寿之前,又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的封号,在有清一代仅此一例。 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904年4月13日),富察氏過世,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淑慎皇贵妃。她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入葬惠陵妃园寝第一行正中(其他都葬第二行),成为惠陵妃园寝内第一个墓主人,同時她也是同治帝的所有妃子中享年最短的人。遵照慈禧的安排,其宝顶居前排居中位置(前排唯一一座墓),地宫是石券规格,以显示居其他同治帝妃嫔之上的尊贵地位。民国十七年3月29日,淑慎皇贵妃墓被盗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淑慎皇贵妃
清太祖元妃
清太祖元妃(),佟佳氏, 名,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元配。.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清太祖元妃
清佳砮
清佳砮(v,),太杵长子,叶赫西城贝勒。.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清佳砮
湯鎮業
湯鎮業 (Kent Tong Chun Yip,),在香港出生,香港男演員,與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和苗僑偉同被稱爲1980年代「無綫五虎將」之一。現時為廣東省政協委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湯鎮業
溥仪
清宣統帝溥儀(a,),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語名「亨利」(Henry);汗號「哈瓦圖猷斯汗」(Хэвт ёс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宣統」,後世通稱「宣統皇帝」。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辟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儀是清朝第十一任君主、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溥仪
溥傑
溥傑(a;),乳名「譽格」,字「俊之」,號「秉藩」,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溥傑
溥儁
溥儁(),愛新覺羅氏,端郡王载漪次子,母亲为阿拉善亲王贡桑珠尔默特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己亥立儲中,溥儁曾一度被慈禧太后過繼給光緒帝,八國聯軍後發配新疆。.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溥儁
潘志文
潘志文(Pat Poon,),籍贯廣東新會,人稱「潘翁」, 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的男演員。現時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潘志文
潘冰嫦
潘冰嫦(),香港演員,1971年畢業於麗的映聲藝員訓練班,曾是麗的電視轉型為免費電視初期的主要花旦及節目主持人。1973年,潘冰嫦參演電影處女作《春滿丹麥》,同年在電影《亡命浪子》中首次飾演女主角,与電影紅星鄧光榮演對手戲。此後,潘冰嫦約滿離開麗的電視,并於1977年簽約邵氏電影公司,主力在電影圈發展,一度成為邵氏的當紅女星。1981年,潘冰嫦約滿離開邵氏,之後輾轉於香港和台灣之間,繼續發展演藝事業。1980年代後期起,潘冰嫦先後在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演出電視劇及主持節目。淡出娛樂圈後,潘冰嫦活躍於參與義工工作,以及客串演出電視短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潘冰嫦
潘銑儀
#重定向 潘先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潘銑儀
潘有聲
潘有聲(Poon Yau Sing,),香港粵劇文武生,也是活躍於194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期的香港電影演員。潘有聲的銀幕處男作是《馬騮精大鬧天宮》(1949年,擔任男主角,飾演孫悟空),息影作為《天皇巨星》(1983年,飾演大衞的父親),迄今共參演約13齣電影。 1956年,潘有聲與小生許君漢、花旦芙蓉麗領導金龍劇團到新加坡及馬來亞演出粵劇兩年,搭乘渣華輪船公司的「芝萬宜號」在1958年7月22日下午返抵香港。 1964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初四、譚公誕)開始,潘有聲以文武生身份參與由譚南主理的雙聲劇團,與小生歐家聲、花旦艷桃紅、二幫花旦李艷筠、丑生少新權、武生賽麒麟在澳門首先演出《六國大封相》,再續演《名枝玉葉》,共演五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潘有聲
濟世
濟世,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大将军阿尔津之子,其父死后袭爵。 济世曾任正藍旗滿洲都統。康熙七年六月丁亥,接替額赫里,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因依附鼇拜而被康熙帝处死。由恩額德接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濟世
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p;),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努爾哈赤之姪。濟爾哈朗受封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濟爾哈朗
朱珪
朱珪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朱珪
朱慧珊
朱慧珊(Chu Wai Shan,Jaclyn,1966年3月7日-),香港主持人,前亞洲電視及無綫電視女藝員。曾在1985年與黎燕珊,梁雁翎,葉玉卿及潘先儀參選由亞洲電視舉辦的第一屆亞洲小姐競選。.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朱慧珊
惠妃 (康熙帝)
惠妃(),姓那拉氏,郎中(正五品)索尔和女,康熙帝的妃嬪。 那拉氏初為庶妃。康熙九年(1670年)生皇子承庆(早殇),康熙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因其母為庶妃,故不得立為皇太子。胤禔一心想奪嫡,被康熙帝識破,將他囚禁在高牆之內,至雍正十二年被幽死。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册立妃鈕祜祿氏为皇后,而那拉氏与李氏、王佳氏等六人一同册封为嫔,是为惠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佟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惠嫔则与宜嫔、德嫔、荣嫔三人晋封为妃,是为惠妃。那拉氏一生只晉升到妃而已,死後也未有任何晉封。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初七日卒,九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戚美珍
戚美珍(Jaime Chik Mei Chun,),籍貫廣東開平,出生於香港,香港女演員,其丈夫是苗僑偉。她息影一段時間後,於2008年復出,開拍與呂良偉、羅嘉良、馬德鐘、袁詠儀、郭可盈、薛家燕的無綫電視劇《富貴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戚美珍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明朝
海兰珠
#重定向 敏惠恭和元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海兰珠
方保羅
方保羅(Paul Fonoroff,),原籍美國,高中開始學習漢語,取得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碩士後赴北京研究中國電影。1983年移居香港,為亞洲電視國際台主持影評節目《Movie World》,亦經常在電影中客串。.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方保羅
施念慈
施念慈(Celia Sze Lim-Tse,),前無綫電視女藝員,曾就讀於九龍工業學校KST,毕业于港大中文系,曾当选港大校花,然后毕业在电台当主持人,写过专栏,演过一些電視劇的配角。 施念慈近年淡出影視圈,其後成立:JACSO經理人公司,旗下有多位靚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施念慈
斑斑
斑斑(),原名黎小雯,早期藝名為彬彬。香港女演員及歌手,出道於1970年代。1973年,斑斑與胞姐森森組成森森斑斑合唱團,參與《歡樂今宵》的演出。1979年,森森斑斑合唱團推出大碟《星星.月亮.冇太陽》。1983年,斑斑在演出《射雕英雄傳》期間轉投亞洲電視。此後,斑斑多以演員及主持人身份亮相,更于1985年應邀客串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一職。2000年後,斑斑淡出娛樂圈。.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斑斑
文祥
文祥(z;),瓜爾佳氏,字博川,號子山,盛京正紅旗人,清代晚期的政治人物,自強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文祥
文綉
#重定向 文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文綉
懿靖大貴妃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清太宗皇太极妃。阿霸垓部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 原为末代可汗林丹汗的大福晋,称囊囊福晋或囊囊太后(即娘娘太后),。天聪八年(1635年),林丹汗去世。天聪九年(1635年)七月二十日,郭勒图色臣携囊囊太后至,皇太极谕大贝勒代善曰:“此福晋乃察哈尔汗有名之大福晋,当娶之。”代善则回答到:“此福晋虽为大福晋,然无财帛牲畜,我焉能养之?俟察哈尔另一大福晋苏泰太后至,我欲娶之。”皇太极以众人已商议将苏泰太后赐给济尔哈朗为由,拒绝了代善,并数次遣人谕令代善娶囊囊福晋,代善始终未同意,最终囊囊太后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他的福晋之一。天聪十年(1636年),她生下皇太极第十一女,即固倫端順長公主。后有一子博穆博果尔(崇德六年,1642年生)。另有抚养一蒙古女的记载,嫁济旺之子噶尔玛德参。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登基,并册封五宫福晋,她被册封为麟趾宫贵妃、大福晋。顺治九年(1652年)十月丁卯,顺治帝加封大贵妃和淑妃尊号,称为懿靖大贵妃。康熙十三年(1674年),懿靖大贵妃逝世。.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懿靖大貴妃
敦肅皇貴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籍贯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省),一等公、湖廣巡抚年遐龄之女,年羹尧之妹。雍正帝之妃妾。.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敦肅皇貴妃
敖龍
敖龍,香港粵劇老倌,原海南省海口市粵劇文武生,到香港後改演武生行當,在香港各大粵劇團演出。除粵劇演出外,還參與電視演出。1980年代曾在亞洲電視劇集中演出劇集,如《 成吉思汗》、《滿清十三皇朝》、《賽金花》等劇。.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敖龍
慶恭皇貴妃
庆恭皇贵妃(),陆氏,陆士隆之女,清朝乾隆帝妃嬪。 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何时入宫不详。乾隆五年,陆氏为贵人,是否有徽号不详。乾隆十六年,晋封庆嫔,二十四年为庆妃,三十三年为庆贵妃。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庆贵妃逝世,时年五十一岁,無子,葬于裕陵妃园寝第二行正中。 嘉庆帝念其养育之恩,關懷備至,於嘉慶四年正月初四亦即太上皇乾隆崩後翌日,追謚陸氏為慶恭皇贵妃。.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慶恭皇貴妃
慶桂
慶桂(),字樹齋,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尹繼善子。清朝官员。 乾隆二年(1737年)生。以廕生授戶部員外郎,充軍機章京,超擢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充庫倫辦事大臣,遷理藩院侍郎。三十六年,授軍機大臣。歷任伊犁參贊大臣、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四十二年,授吏部侍郎。調烏里雅蘇臺將軍,授正黃旗漢軍都統,因病回京。四十七年,授盛京將軍,歷任吉林將軍、福州將軍。四十九年,入覲,授工部尚書,仍直軍機,調兵部尚書。五十年,署黑龍江將軍。時陝甘總督福康安赴阿克蘇,上命慶桂帶欽差關防,暫署陝甘總督。尋授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五十一年,召授兵部尚書。五十七年,廓爾喀平定,慶桂為功臣之一,圖形紫光閣。 嘉慶四年(1799年),授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復直軍機。授內大臣,監修《高宗實錄》,加太子太保。拜文淵閣大學士,總理刑部。十七年,晉太保。因年老,罷直軍機處,仍授內大臣。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卒,諡文恪。.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慶桂
慈安太后
孝貞顯皇后(a;),又称慈安太后或東太后,中國清朝咸豐帝的皇后。姓鈕祜祿氏。滿洲鑲黄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為同治、光緒初年(1861年至1881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同治帝即位後,稱為「母后皇太后」,與西太后(慈禧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過世為止。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慈禧太后
曹振鏞
曹振鏞(),字儷笙,又字懌嘉,安徽歙縣人。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重臣。 曹振镛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嘉庆年间,担任少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年间,历任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晋封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曹振鏞
曾偉權
曾偉權(Savio Tsang Wai Kuen,),香港男演員,前香港電視網絡藝人,現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曾偉權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婁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國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曾国藩
曾静
曾靜(),號蒲潭,化名夏靚,清代湖南省郴州永興縣人,為一秀才。雍正年間,曾與其弟子張熙,勸川陝總督岳鍾琪造反而被捕,引發呂留良案,雍正帝並不將曾靜處死,還把曾靜的口供《大義覺迷錄》以澄清事件,並要曾靜在全國巡迴演講雍正的功德。乾隆帝即位後,認為這是愈描愈黑,把曾静凌遲处死。.
查看 滿清十三皇朝和曾静
另见
慈禧太后題材作品
溥儀題材作品
亦称为 滿清十三皇朝2,皇城爭霸,血染紫禁城。
,孫貴,宣統,容妃 (乾隆帝),安德海,寶鋆,尚可喜,尹天照,岳託,岳钟琪,崔玉贵,崇德,崇禎帝,丰绅殷德,布占泰,布寨,乾隆,乾隆帝,亞洲電視,于敏中,康熙,康熙帝,康有为,代善,伍永森,张廷玉,张炜,弘昼,弘晳,弘時,張勳,張煒 (演員),張鴻昌,張錚,張錚 (香港),張振華,何和礼,徐二牛,徐日勤,德妃,德格類,圖爾格,嘉庆,嘉庆帝,周秀蘭,周美玲,周華宇,周日清,呂葆中,咸丰,咸丰帝,和珅,傑書,冯玉祥,冒襄,凌文海,允䄉,允礽,允祿,允祉,允禟,允禩,允禵,允禔,关天培,光绪,光绪帝,勝保,固倫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皇后,皇太極,王偉 (香港),王賓,珍妃,琦善,碩託,祥妃,祖大壽,福康安,福长安,福清市,穆彰阿,穆里瑪,端華,米雪,納蘭明珠,索額圖,紫禁城,紀昀,綿忻,纳兰性德,纳林布禄,继皇后,羅國輝,羅石青,羅頌華,羅樂林,翁同龢,瑾妃,田疇,甘山,熊廷弼,熊德誠,煒烈,盧國沾,白彪,隆科多,隆裕太后,莊士敦,莊靜皇貴妃,莽古爾泰,莽古濟,遏必隆,道光,道光帝,荣妃 (康熙帝),荣禄,靳輔,顺治,顺治帝,袁崇焕,袁世凯,额亦都,褚英,馬齊,馮素波,覺昌安,香港,駱達華,魯芬,魯振順,鮑漢琳,谭嗣同,豪格,鳌拜,费英东,鹿钟麟,麥翠嫻,麥景婷,黎燕珊,黃元申,黃曼凝,黄郛,載垣,載灃,载漪,龍紹基,龍炳基,霍集占,范文程,胤祥,舒爾哈齊,阿巴亥,阿巴泰,阿靈阿,阿濟根,阿濟格,阿敏 (清),蘇克薩哈,赫舍里·索尼,關偉倫,董鄂妃,葉玉萍,葉赫那拉·孟古,葛哈善,肅順,蔡國慶 (香港),鄧廷楨,鄭孝胥,鄭恕峰,鄺業生,鄂尔泰,野史,金台吉,良妃 (康熙帝),良鳴,英语,苗可秀,苑瓊丹,雍正,雍正帝,陳孚恩,陳寶燕,陳世倌,陳復生,陳圓圓,陳迪華,陈亮,柏葰,查嗣庭,林司聰,林夕,林则徐,恭親王,恭阿拉,李壽祺,李如柏,李子奇,李岡,李石曾,李菁,李青山,李顯明,李鴻章,李連英,李森,李洪,李成梁,杨吉砮,杨春,杜受田,杜度,桂良,梁启超,梁雁翎,梁淑莊,梁漢威,梁思浩,森森,楊仲恩,楊嘉諾,楊遇春,楊錦泉,楊澤霖,歐陽珮珊,正史,永瑆,江圖,江漢,汤若望,汪禹,波羅尼都,洪承疇,淑妃,淑慎皇贵妃,清太祖元妃,清佳砮,湯鎮業,溥仪,溥傑,溥儁,潘志文,潘冰嫦,潘銑儀,潘有聲,濟世,濟爾哈朗,朱珪,朱慧珊,惠妃 (康熙帝),戚美珍,明朝,海兰珠,方保羅,施念慈,斑斑,文祥,文綉,懿靖大貴妃,敦肅皇貴妃,敖龍,慶恭皇貴妃,慶桂,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曹振鏞,曾偉權,曾国藩,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