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2 关系: 加拿大,印度,南海区,号,君主立宪制,天津市,天津張園,孝廉,孔子,孔子改制考,宣統退位,导演,上海市,中外纪闻,中國共產黨,中国中央电视台,丹灶镇,举人,东南亚,万木草堂,乡试,广州市,广东省,康同璧,康同薇,康子内外篇,康有溥,廣東電視台,建党伟业,廖啟智,会试,伊藤博文,强学会,張光,張勳,徐立,復辟,德国,保国会,保皇会,保皇黨,修宗迪,北京市,北京電視台,北伐,北美地区,北洋政府,嘉庆,儒家,冯玉祥,... 扩展索引 (72 更多) »
- 中国优生学家
- 中国反资本主义者
- 中国女权主义者
- 中国社会主义者
- 中國改革家
- 佛山政治人物
- 南海人
- 清朝書法家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康有为和加拿大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康有为和印度
南海区
南海,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市辖区,是著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历史上与邻近的番禺、顺德合称为南番顺,是为本土发展的岭南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在官方参与评选的2005年中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五。 原“海县”、“南海市”的覆盖范围更大,惟部分地域已被劃入其它行政区域,不再由南海区管辖。.
查看 康有为和南海区
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字之外,有时亦会为自己取號,又稱别號,别字。號是較正式的别名,以言意托志。受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在內的東亞國家都有這樣的習慣傳統。 在東亞文化中,直呼別人之名是十分无禮的。正常來說,只有長輩能直呼其名,平輩以字相稱,後輩就用號來稱呼前輩。故稱呼別人時,對有字之人多呼其字,對有號之人則多呼其號,而不會直稱其名。如苏轼,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道號東坡道人。人多称之為苏东坡,而不會直呼其名。有些人的號因此比他的本名或字更為人所熟悉,如祝枝山(本名允明),徐霞客(本名弘祖),曹雪芹(本名霑),郑板桥(本名燮),李叔同(本名广侯),邓泽如(本名文恩)。 另外,因應不同的用途也會有不同的號,如詩號、畫號、武號等。士大夫還流行以自己的居處或書齋之號為別號,是為庵號。佛教及道教檀越或出家人為了宗教取的號,稱法號,或道號。.
查看 康有为和号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查看 康有为和君主立宪制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查看 康有为和天津市
天津張園
张园,是清代湖北提督兼驻武昌新建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的旧居,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和孙中山二次护法后北上时期在天津的故居。建于1915年,位于当时的天津日租界的宫岛路(今鞍山道59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查看 康有为和天津張園
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員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查看 康有为和孝廉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查看 康有为和孔子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一部著作,共二十一卷,1897年出版。 康有为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的作品,假托於尧、舜之言论,康有為宣稱:“凡六經,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刪述者,誤也。”康有為因此提出变法要求。廖平認為《孔子改制考》是抄襲他的《知聖篇》。.
查看 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
宣統退位
#重定向 宣統帝退位詔書.
查看 康有为和宣統退位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查看 康有为和导演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查看 康有为和上海市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1895年-1896年),康有为主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于北京。双日刊,由梁启超、麦孟华等编辑。后根据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建议,为了与广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相区别,改名为《中外纪闻》,十一月初一日正式出版,以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该刊以编译西电西报和刊载上谕奏章为主要内容。随《邸报》附着在京官员,每刊约二、三千份。十二月初六日(1896年)与北京强学会同时被清廷查封,前后发行仅月余,共出版18期。.
查看 康有为和中外纪闻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查看 康有为和中國共產黨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查看 康有为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丹灶镇
丹灶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康有为和丹灶镇
举人
舉人,為一種士人的身份,等級在生員之上。雅稱「孝廉」、「發解」、「發達」、「鄉進士」、「鄉先進」、「鄉進」等對入京師參與會試的舉人雅稱為-zh-hant:公車;zh-hans:公车-。明清時俗稱「老爺」。.
查看 康有为和举人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查看 康有为和东南亚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青砖祠堂式建筑,面积663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嘉慶九年(1804年),原是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原名邱氏書室,故附近街坊俗稱其邱家祠。在晚清时期,康有为在此创办了一所私立学堂。.
查看 康有为和万木草堂
乡试
乡试是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又稱為「大比」。参加考試人員,需有庠生、贡生等諸生資格。考三场,每场三日。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前五名稱為「經魁」。.
查看 康有为和乡试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查看 康有为和广州市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康有为和广东省
康同璧
康同璧()字文佩,号华蔓;广东南海人,康有为次女(長女為康同薇),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诗词书画,精研史籍,精通英文。.
查看 康有为和康同璧
康同薇
康同薇(),字文双,号薇君,是康有为的长女。从小通读中西典籍,精通日、英两门外语,是父亲最得力的助手和最忠实的追随者。.
查看 康有为和康同薇
康子内外篇
康子内外篇是清朝末年思想家康有为所著的一部学术著作。 据康有为自编年谱《我史》载,“光绪十二年丙戌二十九岁,……是岁作《康子内外篇》,内篇言天地人物之理,外篇言政教艺乐之事。”该岁合西历1886年至1887年初。该书中的九篇曾于1899年刊登在《清议报》上,其余六篇系未刊手稿。 该书反映了康有为早期汇集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是康有为早年重要著作之一。194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将该书书稿和《实理公法全书》书稿制成缩微胶卷,后来美国加州大学刘广京教授将此两书缩微胶卷影印本复制赠予康有为之女康同璧。目前所刊各版皆以此稿为据。.
查看 康有为和康子内外篇
康有溥
康有溥(),字廣仁,號幼博,又號大廣,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參與戊戌變法,慈禧太后重奪權力後,因梁啟超帶病往北京應付官試,與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齊被斬,合稱戊戌六君子。.
查看 康有为和康有溥
廣東電視台
#重定向 广东广播电视台.
查看 康有为和廣東電視台
建党伟业
是一部于2011年上映的中国历史电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沿用《建国大业》导演客串执导的做法,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之弟曾庆淮为本片担任顾问。 该片于2010年8月18日在怀柔影视基地开机,历时五个多月的拍摄后于2011年1月26日关机杀青。2011年6月15日在大陆地區正式公映。 该片的片尾曲《有一天》在旋律上与以色列国歌《希望曲》相似。.
查看 康有为和建党伟业
廖啟智
廖啟智(Dick Liu Kai Chi,),綽號婚前稱智仔,婚後改稱智叔,香港知名实力派演員,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全職講師,其妻是前無綫電視(TVB)女藝員陳敏兒。.
查看 康有为和廖啟智
会试
會試是中国、朝鮮、越南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於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鄉试之次年春季,即--、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举行,又稱為「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報考資格須為舉人,包括已任官之舉人。赴試舉人都享有公家車船駁送待遇,稱為「公--車」。會試錄取者為贡士,第一名為「會元」,前十名稱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稱為「會魁」。會試後贡士再由殿试複試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為進士。.
查看 康有为和会试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安重根击毙。.
查看 康有为和伊藤博文
强学会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安徽会馆创办《萬國公報》,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紀聞》,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或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啟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和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后,康有为立即南下南京,游说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11月上海强学会成立,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张謇、陈三立、黄遵宪、吳德潚等,和张之洞幕僚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梁鼎芬、汪康年等。1896年1月12日刊《强学报》,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倡导维新变法。 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有湖北质学会、广州圣学会、湖南南学会、广东粤学会、苏州苏学会,陕西味经学会、上海有不缠足会、农学会、译书会、蒙学会等。 1896年1月20日,御史杨崇伊以“私人堂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上奏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严禁北京强学会议论时政,将之改为直隶官书局,专欲“译刻各国书籍”。强学会等于被解散。张之洞也随之停发上海强学会经费,令其自动解散。1897年,康有为又在京成立“保国会”。 杨崇伊跟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是儿女亲家。.
查看 康有为和强学会
張光
張光可以指:.
查看 康有为和張光
張勳
張勳(),原名张和,字少軒,號松壽老人,中國江西奉新縣赤田村人。清末民初將領,官至江南提督(署兩江總督)、長江巡閱使、定武上將軍。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發動政變,擁戴宣統皇帝復辟,自任政務總長(即總理、首相)兼首席議政大臣,史稱張勳復辟。失敗後避居天津租界,北洋政府將他特赦,又任其「全國林墾督辦」,張勳不就,1923年病逝,前清宣統帝谥之為忠武。 張勳在民國建立後仍忠於清室,刻意不剪髮辮,故綽號辮帥,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此軍為了表示忠於清朝,都不剪辫子,所以又称为辫子军、辫军。1917年張勳復辟失败后,定武军也解除番號。.
查看 康有为和張勳
徐立
徐立,安庆人,中国女演员、女歌手。.
查看 康有为和徐立
復辟
復辟(辟,音「壁」),可以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即重祚。 或指曾經是君主制國家,在改行共和(Republic)政體後,原先有歷史來源的前朝君主制君主(皇帝、國王、親王等)再次成為國家元首的政治現象。 辟,意為君主。如唐代元稹的《遷廟議》:「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查看 康有为和復辟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康有为和德国
保国会
保国会,是中国清朝戊戌变法时期成立的一个政治团体。.
查看 康有为和保国会
保皇会
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是康有为等人在中国清朝末年创建政治团体,以鼓吹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纲领。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光绪25年六月十三(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创设保皇会,又名中国维新会。保皇会计划在北美、东南亚、香港、日本等地设立分会,机关报为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 保皇会初期目的是营救光绪帝,斗争对象是慈禧、荣禄、刚毅等守旧派为宗旨。1900年,义和团兴起引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保皇会遂计划以此为契机,争取各国支持以营救光绪帝,并与国内的唐才常联系,拟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由于保皇会的经费未能及时到位,自立军起义被迫推迟,并于8月21日被破获,唐才常死难。 此后,由于清政府对于立宪的态度逐渐软化,保皇会开始在国内与岑春煊等人互相呼应,推进合法的立宪运动。其斗争对象也逐渐转向针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康有为遂宣告保皇会任务完成。1907年,保皇会改组为帝国宪政会。 category:清朝组织.
查看 康有为和保皇会
保皇黨
保皇黨,原意是指「保護皇帝的政黨」,本意是指在君主制國家裏,支持某個特定的君主或某個王朝作為國家元首。保皇黨與君主主義者並不同,後者擁護、支持保留和延續君主制,但不一定擁護某個特定的君主。.
查看 康有为和保皇黨
修宗迪
修宗迪(),中国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资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1958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99年退休后,仍然从事影视表演。.
查看 康有为和修宗迪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查看 康有为和北京市
北京電視台
#重定向 北京广播电视台.
查看 康有为和北京電視台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查看 康有为和北伐
北美地区
北美地区(英语:Northern America;西语:Norteamérica;法语:L'Amerique septentrionale)为地缘政治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美洲的北部地區,以文化區分法又稱盎格魯美洲,属于北美洲大陆的一部分,與自然地理的北美洲有明顯的不同,不包括同屬於美洲大陸的中美(即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根据联合国按政治地理学标准对世界区域的划分,北美由以下国家和地区组成:.
查看 康有为和北美地区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查看 康有为和北洋政府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查看 康有为和嘉庆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查看 康有为和儒家
冯玉祥
冯玉祥(),譜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長於直隸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本屬直系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改所部為國民軍,後敗退西北,自成勢力。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西北军领袖。1935年,晉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馮玉祥軍旅一生,擅长见风使舵,八次临阵倒戈。故民間有“倒戈將軍”之稱。.
查看 康有为和冯玉祥
公车上书
公車上書,即公車孝廉連署上書,指康有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率同梁启超等公車孝廉联名向北京的光绪皇帝上书,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舉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根据许多文献的證據,如茅海建等不少学者则表示,康有为所谓的组织「公車孝廉連署上書」,事实上是一次自吹自擂的事件,只有八十人參加連署,而非康有為所稱的一千多人。康有為只征集到80名广东人的連署。而仅仅當時,一名廣東舉人陳景華的上書都有兩百八十人的連署,遠勝康有為。真正成功的上書,实由当时的翁同龢、李鸿藻、汪鸣銮等京城高官发动组织,目的是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
查看 康有为和公车上书
共和
#重定向 共和制.
查看 康有为和共和
共和制
共和制(Republic),是一種政體。與神權及君主制政權的正當性、取得方式和政體形式不同,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共和国」(「republika」、「république」、「республика」、「جمهورية」等等」)字樣。 古代及現代的共和制不論在意識形態或是組成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在歐洲古典時代及中古時期,許多國家都想建立羅馬共和國的體制。義大利中古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傳統類似現在的「公民人文主義」,有時也用來表示直接從像撒路斯提烏斯及塔西陀等古羅馬政治家傳下來的制度。不過受希臘影響的羅馬作家,例如波利比烏斯及西塞羅有時也用這個詞來翻譯希臘文中的πολιτεία,這個詞可能是指一般性的政體,但也可能是指不對於羅馬共和制的特定政體,共和制不完全等同於雅典式民主的古典民主,不過有一些民主的概念在內。 共和制在十九世紀初開始在歐洲盛行,最後取代了許多國家的君主專制。在現代的共和國中,政府是依宪法,由公民选举產生的。孟德斯鸠將所有公民共同統治國家的民主,以及只有部份人統治國家的贵族政治及寡頭政治都視為共和國的政體。 大多數的共和國是主权国家,不過也有一些半主权的政體稱為共和國。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提到:「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同様的,蘇聯的苏联宪法也將政體描述由15個苏联加盟共和国組成的聯邦,而且其中的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當時在聯合國中就已有席次。 在政治思想上,共和主義指以共和制來治國的一個意識型態。在現代國家興起後,共和主義在世界各國的實踐及理論發展上各異,但大多數有幾項特徵:人民不是統治者的所有物或附屬品,並且大多有一有效憲法確定人民基本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政府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
查看 康有为和共和制
兵變
#重定向 政變.
查看 康有为和兵變
勤政殿
勤政殿(朝鮮語: 근정전 / 勤政殿)是位于韓國古都漢陽的首尔区域内的一座宮殿,其為朝鮮王朝自朝鮮太祖至朝鮮宣祖的14位君主的登基之處,在封建時代此殿被视為韓國的國家中心,現時韓國政府將其登錄為韓國國寶第223號。.
查看 康有为和勤政殿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查看 康有为和皇帝
知新報
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知新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
查看 康有为和知新報
王偉
王偉可以指:.
查看 康有为和王偉
章京
京(p),清朝武官的一种,另外四品文书官员也称“章京”。.
查看 康有为和章京
紫禁城
#重定向 故宫.
查看 康有为和紫禁城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a),簡稱總理衙門,是清朝後期自強運動中所設立的外交事務衙門機構。在晚清的外交事務以及推動現代化事務上發揮了作用。.
查看 康有为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红卫兵
红卫兵,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對部份特殊人群的一種稱呼,其成員大部份是由高校以上的学生所组成(这里的「高校」是指高等學校,即大專院校以上的學校,並非指高中職與以下各級學校)。红卫兵指的不是国家军队,其組成也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只是一种帶有狂热政治思想的學生组织,其意識形態主要偏向毛澤東思想。在文革期間,紅衛兵對中國社會、政府和經濟構成極嚴重的打擊,一些傳統歷史文物、遺跡、名人墳墓、文獻皆遭毀滅性的破壞。.
查看 康有为和红卫兵
翁同龢
翁同--(),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中国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查看 康有为和翁同龢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查看 康有为和瑞典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查看 康有为和电影
电通
電通(電通),為當今日本第一大也是世界最大單一廣告公司。總部位於東京都港區東新橋汐留,並在多個國家設有據點。日本五大民營電視台之一的TBS電視也與其有密切關係。.
查看 康有为和电通
牧师
牧師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神职人员。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雖然天主教會也有類似的職位,但「牧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特指新教的基層神職人員。.
查看 康有为和牧师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康有为和道光
荣禄
荣禄(),字仲华,满族,乌喇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 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逝。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查看 康有为和荣禄
革命
革命,指權力或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變,這些改變是在相對短暫的時間中發生。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之重大變革。 人們改造自然的重大變革,有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等;人們改造社會之重大變革,即社會革命。一般而言,是指由下而上對當前制度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係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係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 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Clifton B.
查看 康有为和革命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是位于中国青岛市的一所省属重点高等学校,是山东省四所重点高校之一。现在的青岛大学为1993年5月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首批合并院校。.
查看 康有为和青岛大学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查看 康有为和青岛市
青岛市 (中华民国)
青島市,為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2直轄市之一,為華北地區4個直轄市之一,簡稱為「膠」。.
青岛康有为故居
青岛康有为故居(胶澳总督副官官邸旧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建筑具有德式和中式双重风格。始建于1899年,选址在汇泉湾畔、小鱼山麓,原为1899至1902年任德国胶澳总督副官的海军上尉利林克隆男爵(Hauptmann Freiherr von Liliencron)的住宅。1924年康有为购入此房作为寓所,并在此居住直至1927年3月病逝。1949年后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曾在此办公。2000年由青岛市政府投资拆除重建,迁出其中的住户,并作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长期流亡海外,直至辛亥革命后才得以回国。1917年,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来青岛避难,这也是他第一次来青岛,在给友人的信中赞誉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车可舟,中国第一”,并萌生了在此居住的意愿。此处原为1923年他第二次来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的下榻之处,康有为对此居所十分满意,称“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次年出资购入后题名为“天游园”,悬宣统帝所题的“天游堂”于正厅,并对各居室作了精心布置,其中内部的家具陈设多为溥伟移居时所赠。在此居住期间,康有为曾多次会见文化名人,并潜心研究书艺。 建筑为砖木结构,包括地下室共三层,修复后的建筑面积为1128平方米,周边为庭院,南侧设宽大的石阶,由此进入一楼正厅,其中安放有一座康有为塑像,门上悬挂的“康有为故居”匾额为刘海粟题写。陈列展室设于一楼和二楼,其中客厅、书房和卧室为复原陈列,其他房间设“康有为生平史迹展”、“康有为的世界之路” 图片展及墨宝展、藏品展等。 File:青岛市康有为故居.jpg|康有为故居正立面 File:康有为故居匾额.jpg|康有为故居匾额 File:康有为像.jpg|康有为像 File:康有为书房.jpg|康有为书房 File:康有为书法.jpg|康有为墨宝.
查看 康有为和青岛康有为故居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查看 康有为和表字
顺天
顺天可以指:.
查看 康有为和顺天
颐和园
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0公顷(合4400亩)。颐和园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重建于光绪年间,曾属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1998年,颐和园被评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康有为和颐和园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康有为和香港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国於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称《中日講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下关条约》或《日清講和條約》。清廷代表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鸿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國政府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陆奥宗光。該條約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並導致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予大日本帝國,造成往後50年的台灣日治時期,遼東半島割讓後因三國干涉還遼未成。條約中文原本現典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文原本則藏於東京國立公文書館。.
查看 康有为和马关条约
趙爾巽
趙爾巽(),字次珊,号無補。中国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省鐵嶺。清末政治、軍事人物,曾任四川總督、湖广总督、東三省總督、清史馆馆长。《清史稿》的主修者,奉天講武堂的創辦人。遺著有《刑案新編》、《趙留守攻略》等。现有赵尔巽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神山村北。.
查看 康有为和趙爾巽
黄建新
建新(),陕西省西安人,中國电影导演,西北大学毕业。现任中影集团第四制片公司经理。.
查看 康有为和黄建新
辮軍復辟
#重定向 張勳復辟.
查看 康有为和辮軍復辟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康有为和辛亥革命
茅海建
茅海建出生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先生。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查看 康有为和茅海建
胶州湾租借地
德国胶州保护领(Kiautschou, Deutsches Schutzgebiet,通称德国胶澳租借地),德国于1898年在中国设立的租借地,包含胶东半岛胶州湾周边地区,总面积552平方公里。行政中心(首府总督府)位于青岛。1914年由日本军政府接管,称作“膠州湾租借地”。 租借地设立时,德国当局基于“膠州”一词进行该处地名的翻译,德文写作“Kiautschou”,英文写作“Kiaochow”、“Kiauchau”或“Kiao-Chau”。中国人为避免与清政府的“胶州”相混淆,一律译作“胶澳”。.
查看 康有为和胶州湾租借地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中國大陸一部近代史電視連續劇,共六十集(内容等同于海外68集版《满清末代王朝》),但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只能看到五十九集。由張黎執導。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开机拍摄,2003年出品。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廿年間的中國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丁未政潮、孫中山革命起義、宋教仁案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等史事。敘事主要圍繞以下六位主角發展: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次後即被停止重播,其影碟仍被允许发行。該劇第59集中,孫文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说,在第一次播出時被刪剪。2003年,該劇在臺灣由緯來綜合台及中視以《滿清末代王朝》之名先後播出。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購得該劇集之播映權。 《走向共和》是中國歷史劇突破舊思維的一種嘗試,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與迴響。传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孙文在上海大礼堂的讲演),雖然事實上央视在播出的时候确实播放了最后孙文的演讲,但是只播放了部分内容而刪減了許多孫文痛批專制的部分,甚至被許多文章認為是在諷諭目前中共當權者;而整部戲裡在中國被删减了许多民主憲政發展的镜头,完整版在台灣的「滿清末代王朝」始可見全貌。除此之外海外未刪減正體中文版的「走向共和」亦也可見全貌。.
查看 康有为和走向共和
邓超
邓超(),中國著名電影演員,中央戏剧学院畢業,憑《烈日灼心》獲金鸡奖和金爵奖。大陸電影票房榜首席演員,從2010年起只演第一主角電影,9部主演華語片進年度十大票房,12部第一主演電影票房過億,曾獲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華語片票房冠軍。現為國內中生代男演員之首位。新作是張藝謀執導的《影》。鄧超與黃渤、徐崢并稱為「票房三巨頭」。.
查看 康有为和邓超
重慶號
#重定向 重慶號巡洋艦.
查看 康有为和重慶號
自立軍起義
自立軍起義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時期,由唐才常所發起之起事,又稱唐才常起義,目標是推翻慈禧,建立光緒君主立憲政府,普選國會議員;結果事敗。此事件激發了維新黨人同情革命,是革命歷史轉捩點之一。 1900年,华北發生义和拳之乱,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在1900年初,於東亞同文會的支持下秘密組織了「正氣會」,對外則託名「東文譯社」,1900年3月改名自立會,因他的激進派立場遂能同時號召維新派、清軍士兵、革命黨、以及興漢會裡的各會黨人員。 這支力量中軍人方面由秦力山、吳祿貞等人領導,會黨方面則由身為哥老會龍頭的畢永年來聯繫,康有為與梁啟超負責向海外華僑募集餉糈,用以接濟義師。1900年7月26日,在上海愚園召開了中國議會,投票選出容閎為議長,嚴復為副議長,唐才常、汪康年、鄭觀應等十人為幹事,決定以自立會為基礎成立自立軍,訂在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時起事,北上營救光緒皇帝,建立滿人天子,漢族執政的君主立憲國家。 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收攬了孫文的部份人手如畢永年、林圭、秦力山、吳祿貞、與「哥老會」等,最後卻没有得到康有为原先許諾的金錢資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袖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自立軍起義還未全面展開,便被張之洞徹底消滅,更使得興中會來不及在廣東發難響應。隨後孫文等人於惠州起義,亦失敗。.
查看 康有为和自立軍起義
英屬哥倫比亞省
#重定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查看 康有为和英屬哥倫比亞省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查看 康有为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通緝
通緝令是由法庭或者官方發出,急欲尋找某人有關某案件,例如艾曼·扎瓦希里及奧薩瑪·賓拉登,刑事或民事,該人可能稱通緝犯或者重要目擊證人。通緝令內可能會提及案情、被通緝人士個人資料及賞金。 在中國古代,有江湖人物以尋找通緝犯,交官府為事業。在美國牛仔電影和日本動漫航海王中,也有以捉通緝犯為業的人物角色,常稱為「賞金獵人」。.
查看 康有为和通緝
造反派
造反派是文革时期以“造反”自称、标榜的一种群众组织,及其与他们的政治实践相关连的一整套思想方法、行为特征、价值取向。.
查看 康有为和造反派
連署
連署可以指:.
查看 康有为和連署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字菩岳 ,英国傳教士。属于大英浸信會。這一教会在中國先後開辟了三個傳教區:山東、山西、陕西。.
查看 康有为和李提摩太
松筠庵
松筠庵,又称杨椒山祠,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达智桥胡同12号、校场口三条2号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寺内祀奉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臣杨继盛。.
查看 康有为和松筠庵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查看 康有为和梁启超
楊深秀
楊深秀(),初名毓秀,同治十三年甲戌改名深秀,字漪邨(會試硃卷作衣純),又用里名自號儀村,號孴孴子,山西絳州聞喜縣人。生於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849年4月24日)戌時,行一,大行二,民籍,以廩生中式同治九年庚午科本省鄉試舉人第三名,以員外郎分刑部學習,會試中式第266名貢士,著有《晉中國都考》、《山西星度譜》、《聞喜縣志疑存文鈔》、《雪虛聲堂詩鈔》 他是“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查看 康有为和楊深秀
横滨市
橫濱市()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東部的港口都市,為神奈川縣縣治及最大都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轄有18個區。全市人口達373萬,是日本人口最多的市,若以人口集中地區評比則次於東京23區。横濱市位於東京都心西南約30公里至40公里處,東臨東京灣。市政中心位於關內地區(中區關內車站附近),而中心商業區則位於橫濱車站周邊,兩者相距約3公里。橫濱市政府現在正開發位於兩地之間的橫濱港未來21地區,使橫濱市中心連為一體,並且進行橫濱市中心的沿海地區、東神奈川沿海地區等地的長期都市再生計劃。2012年,橫濱車站附近地區等地被定為。 橫濱市一帶自鎌倉幕府時代開始得到開發。六浦湊(現金澤區六浦)是缺乏大型港口的鎌倉幕府的海上門戶。在江戶時代,由於橫濱臨近江戶幕府所在地江戶,因此大多數土地都是幕府直轄領地和旗本領地。藩的領地只有小規模的(現金澤區)。江戶時代時,神奈川湊(現神奈川區神奈川)則是江戶灣(東京灣)內海交通的要衝。江戶時代末期,神奈川在美日修好通商條約中被定為開港地。但實際上大多數港灣設施修建在神奈川湊對岸的橫濱村。橫濱港於1859年(安政6年)7月1日開港後,迅速做為生絲貿易港、商業港、客運港、工業港得到發展,在短時間內就具有了國際港的規模,有「金港」之稱。1889年4月1日,橫濱正式建市,1956年成為政令指定都市,1988年被指定為業務核都市,2011年被指定為環境未來都市和國際戰略綜合特區。.
查看 康有为和横滨市
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國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為中華民國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和領導人。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查看 康有为和段祺瑞
毓鋆
毓鋆(),愛新覺羅氏,名金成,號安仁居士,來台後曾化名劉柱林(救命恩人之姓名),生於中國北京,清朝宗室後裔,正紅旗人,台灣著名儒家學者,創辦奉元書院,以私人講學,外界都敬稱其為「毓老」而不名,在台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及門弟子有數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和生機。 毓鋆自称是禮親王代善后裔,但其所用字辈与礼亲王家同代之人相异。.
查看 康有为和毓鋆
永華影業公司
永華影業公司是一家已結業的香港影片制作公司,1947年由南下香港的上海商人李祖永在其同鄉張善琨協助下成立,從國外引進當時先進的攝影設備,自設片廠主力制作國語影片,創業作《國魂》於1948年上映,並制作一系列有水準的電影作品,如《清宮秘史》(1948年)、《山河淚》(1949年)、《翠翠》和《巫山盟》(1953年)、《春天不是讀書天》(1954年)等。1954年永華片廠倉庫失火,多部影片拷貝及設備付諸一炬,損失達港幣3百萬元,國外放映而留下拷貝的《國魂》和《清宮秘史》得以倖存。公司業務隨即漸走下坡而面臨結業,據1955年3月的公告,公司委托聯合清盤人公開出售物業及其他財產,及後片廠資產由新加坡制片人陸運濤旗下的國泰機構在1955年收購並在翌年改組為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成為進軍香港影片制作市場的「踏腳石」。.
查看 康有为和永華影業公司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查看 康有为和江西省
汪鸣銮
汪鸣銮(),字柳门,号郋亭,一號郇亭,安徽休寧人,寄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清末大臣,“翁门六子”之首。晚清著名的藏書家,碑帖名家。他是近代著名小说家曾朴的岳父,是曾樸著名小說《孽海花》中唐卿的原型。.
查看 康有为和汪鸣銮
清议报
《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啟超等维新人士于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旬刊。后来被认为是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所创的第一个舆论机关。旅日侨商冯镜如为出资人和发行人,梁啟超为实际主持者,麦孟华和欧榘甲辅助。 《清议报》出满一百册后,梁啟超撰文概括该报特色:一曰“倡民权”,二曰“衍公理”,三曰“明朝局”,四曰“厉国耻”。并指出:“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神髓;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 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發行第100期,梁啟超发表《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为表示纪念,这一期改为特大号。结果特大号刚刚出版,报馆遇到火灾而被迫停刊。 category:清朝报纸.
查看 康有为和清议报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康有为和清朝
清朝君主列表
本表主要列出满洲爱新觉罗氏建立的「後金」及「大清」政权君主,及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查看 康有为和清朝君主列表
溥仪
清宣統帝溥儀(a,),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語名「亨利」(Henry);汗號「哈瓦圖猷斯汗」(Хэвт ёс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宣統」,後世通稱「宣統皇帝」。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辟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儀是清朝第十一任君主、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查看 康有为和溥仪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查看 康有为和演員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查看 康有为和澳門
朱石麟
朱石麟(),中國電影導演,藝術家,編劇,苏州太仓人。.
查看 康有为和朱石麟
机关报
机关刊物是指由某政党、政府机关或社会团体出版的报纸、杂志等,用以发布消息,宣传自己的主张、政策,影响社会舆论。其中由政党出版的机关报又称党报。政治团体出版的机关报通常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立场鲜明。而学术机构等非政治团体的机关报则往往以消息发布为主。.
查看 康有为和机关报
按察使
按察使,是中國、日本、朝鮮官职,明清時為正三品。“按察使”一名始見於唐朝。原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近於御史,後逐漸偏向司法官。.
查看 康有为和按察使
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量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畫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查看 康有为和戊戌变法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变時所逮捕並斬首的六名變法派人士,分別為谭嗣同、林旭、楊銳、杨深秀、刘光第與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與直隸總督榮祿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譚嗣同六人等,刑部尚书赵舒翘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9月28日,六君子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問斬。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查看 康有为和戊戌六君子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撰写的一部討論古文經學經典之真僞的著作。.
查看 康有为和新学伪经考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查看 康有为和文化大革命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康有为和日本
政治宣传
政治宣傳(Propaganda)是一種宣傳的方式,其目的是在影響社會大眾對某一政府的立場或態度,使得特定人士或團體在其中獲益。 政治宣傳提供資訊的主要目的是在影響受眾的態度,因此一般不會公正的提供相關的資訊。政治宣傳往往有失偏頗,會選擇性的提供資訊,或者利用資訊,設法使受眾產生情緒性的反應。其預期效果是使目標受眾更可以接受某一特定的政治議題。政治宣傳可以是政治作戰中的一環。 利用偏見及情感的影響會加強人們對某一訊息的接受程度。例如政治宣傳中若讓人產生恐懼的感受,很容易使受眾接受宣傳的內容,達到宣傳者的目的。另一個政治宣傳的重要特徵是錯誤的信念往往是在無意識中產生或維持的,當人們對自身對訊息接受程度的了解越少,越容易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
查看 康有为和政治宣传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查看 康有为和慈禧太后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总理
总理(英語對應詞:Premier / Prime Minister /Chief Chancellor等)是指一个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首長,负责統領政府的行政工作,可通用于君主制或共和制國體。现代多数实行议会制、雙首長制、君主制以及其他虚位元首制度的国家都有总理或类似的政府首脑职位,但在一些總統制國家(例如美国),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賦有總理的職責,因此無須另設政府首脑官職。在漢語中會分為「首相」與「總理」,但其他语言中較少严格区分的对应,汉语中的首相一詞,意即位居第一的大臣,因此一般只用在君主制國家的政府首腦之稱,例如英国首相,但根据习惯用法有很多例外。各国政府首脑在中文裡的称呼更多是根据传统译法而定,有时更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君主立憲制下的泰国首相在漢語裡经常被称为「泰國總理」;同样君主立憲制下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日语中可以直接從全稱擷取為「总理」,或根據其義-總大臣-稱為「首相」,而在漢語圈較常使用後者(君主立憲制下的政府首腦)。总理与首相两者均可用閣揆一詞泛指,此用法來自中國古代將宰相別稱為「首揆」,明代也將內閣首輔稱為首揆,《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英联邦国家,在英语中这些西敏制国家的政府首长,头衔和英国一样,稱為“第一大臣”(Prime Minister),並且共戴同一個君主,但事實上會由英王委派總督代表君王行使國家元首職務,因此實際政府首腦稱「總理」而非「首相」,是相對總督而來,而不是相對君主。 另外實施議會內閣制的區域政府首腦也可以译为“總理”(例如魁北克總理、昆士蘭總理等),但一般“州總理”、“州长”、“省长”或“首席部长”的用法更普遍,实际译法依照习惯而定。.
查看 康有为和总理
另见
中国优生学家
- 康有为
- 潘光旦
中国反资本主义者
中国女权主义者
中国社会主义者
中國改革家
- 主父偃
- 劉光第
- 吴起
- 商鞅
- 奕訢
- 宋哲宗
- 宋理宗
- 宋神宗
- 康有为
- 張居正
- 戊戌六君子
- 明穆宗
- 晁错
- 朱元璋
- 李悝
- 李鴻章
- 桑弘羊
- 武则天
- 汉武帝
- 沈家本
- 温家宝
- 王伾
- 王叔文
- 王安石
- 王莽
- 申不害
- 秦孝公
- 管仲
- 胡耀邦
- 脱脱
- 范仲淹
- 董仲舒
- 袁世凯
- 赵武灵王
- 赵紫阳
- 邓小平
- 鄭觀應
- 隋文帝
- 雍正帝
- 韩非
- 魏孝文帝
佛山政治人物
南海人
清朝書法家
- 允禮
- 八大山人
- 劉墉 (清朝)
- 即非如一
- 吳昌碩
- 周亮工
- 周煌
- 康有为
- 張照
- 惲壽平
- 方維儀
- 木庵性瑫
- 李叔同
- 李寶嘉
- 李瑞清
- 林鸿年
- 梅清
- 楊伯潤
- 楊守敬
- 永琪
- 永瑢
- 汪士慎
- 王鐸 (天啟進士)
- 祁寯藻
- 翁同龢
- 莊蘊寬
- 蒋廷锡
- 蕭雲從
- 赵之谦
- 郑燮
- 鄭孝胥
- 陶澍
- 隱元隆琦
- 马荃
- 骆秉章
- 高燮
-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