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墉 (清朝)

指数 劉墉 (清朝)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屬高密)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政治人物,書法家。 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文清。.

87 关系: 劉喜海劉統勳劉鐶之劉棨南直隶南書房協辦大學士叶衍兰吏部尚書大学士太原府孫士毅學政安徽省山东省山西省巡撫工部尚书上書房丁憂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举人东台市东宫三师三少乾隆乾隆下揚州乾隆下江南 (電影)乾隆皇君臣鬥智京剧庶吉士会典馆弘治 (明朝)彭元瑞体仁阁大学士侍講學士侍郎徐珂徐述夔北京市北朝國泰嘉庆嘉庆帝和珅元朝国子监知府砀山县...礼部尚书紀昀维基文库羅源漢翁方綱翰林院直隸總督鐵保順天府颜真卿駝背高密市诸城市谥号趙孟頫錢灃郎潛紀聞钦定日下旧闻考蔡新金简苏轼陕西省杜甫死亡永瑆江南省江宁府江西省江苏省沈德潜沈初清史稿按察使成親王文华殿大学士 扩展索引 (37 更多) »

劉喜海

劉喜海(),字燕庭,一作燕亭,又字吉甫,山東諸城人,祖籍江南省砀山县(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官員。 劉統勳曾孫,劉墉侄孫,劉鐶之子。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舉人,以蔭生任戶部郎中。道光十七年(1837年)官汀州府知府,擢甘肅鞏秦階道。官至浙江布政使,署浙江巡撫。.

新!!: 劉墉 (清朝)和劉喜海 · 查看更多 »

劉統勳

劉統勳(),字延清,號爾鈍,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縣(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之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内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壽76歲。 劉統勳為人正直,以能諫著稱,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都有顯著政績,為官四十多年,位至宰相,身兼數職,始終清廉,不曾貪污受賄。乾隆帝評價:「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諡號「文正」。 在民间称为刘罗锅的刘墉是劉統勳的儿子。.

新!!: 劉墉 (清朝)和劉統勳 · 查看更多 »

劉鐶之

劉鐶之(),字信芳,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人,祖籍江南省砀山县(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

新!!: 劉墉 (清朝)和劉鐶之 · 查看更多 »

劉棨

劉棨(),字弢子,號青岑,山東諸城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官員。 劉棨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舉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進士。十年後選湖南長沙縣知縣,歷升陝西寧羌州知州、平陽府知府、天津道副使。以清廉知名,與陳鵬年並稱。官至四川布政使。因勞累病卒。 劉棨家族為諸城當地望族。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兄劉果亦為進士。子劉統勳,孫劉墉官至大學士,曾孫劉鐶之官至尚書。.

新!!: 劉墉 (清朝)和劉棨 · 查看更多 »

南直隶

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俗称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

新!!: 劉墉 (清朝)和南直隶 · 查看更多 »

南書房

南書房(v),設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後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應召侍讀之處。.

新!!: 劉墉 (清朝)和南書房 · 查看更多 »

協辦大學士

協辦大學士為中國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為从一品。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大學士與協辦大學士。在協辦大學士方面,滿人與漢人各兩名。 清人雅稱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中堂,而李鴻章於同治七年獲授協辦大學士,故時人多稱之為「李中堂」。.

新!!: 劉墉 (清朝)和協辦大學士 · 查看更多 »

叶衍兰

葉衍蘭(),字南雪,號蘭臺,廣東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清朝官員、文学家、书法家。.

新!!: 劉墉 (清朝)和叶衍兰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劉墉 (清朝)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劉墉 (清朝)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太原府

太原府是唐朝时设置的府。在今山西省境,唐(河东道)、晋(李克用父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金朝,以及明、清均有设置,辖区范围包括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等地级市。.

新!!: 劉墉 (清朝)和太原府 · 查看更多 »

孫士毅

孫士毅(),字智冶,號補山,浙江仁和縣(今屬餘杭區)臨平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劉墉 (清朝)和孫士毅 · 查看更多 »

學政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別稱學使、学台,古代學官名。.

新!!: 劉墉 (清朝)和學政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劉墉 (清朝)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劉墉 (清朝)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劉墉 (清朝)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劉墉 (清朝)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工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內政部長、交通部長,雅称大司空、冬官尚書、冬官卿、冬官常伯。.

新!!: 劉墉 (清朝)和工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上書房

上书房是清代皇子读书的场所。位于紫禁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清道光三年之前多称“尚书房”,道光三年及以後改称为“上书房”。 清朝规定,皇子年满六岁,便要入学拜师就读。上书房总师傅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总师傅保荐若干翰林官面见皇帝,皇帝挑选其中博学谨慎者,钦点为教授某皇子的师傅,并派一二人协助工作,称为上书房行走。.

新!!: 劉墉 (清朝)和上書房 · 查看更多 »

丁憂

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後多指官員居喪。丁憂源於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古代,遇父母去世,子女須服「三年」喪期,一說三十六個月,所謂「三年」,一說实际為二十七個月,甚至是二十五個月,「三年」內不做官,不嫁娶,不赴宴,不應考。孔子的學生宰我就曾跟孔夫子討論過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一年之喪就可以了,孔子說如果心安就可以不守三年之孝,但同時認為宰我不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官員須丁憂三年,至東漢時,丁憂制業已盛行。此後歷代均有規定,凡官員遇丁憂,必須解職守孝,三年期滿後起復原職,故對仕途升遷略有影響;吳榮光《吾学录·丧礼门二》:“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仕,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入公门,不与吉事《会典》: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但有時朝廷因政務需要,不讓官員服喪期,稱奪情起復,有移孝作忠之意。因各朝均標榜以孝治天下之故,若官員遇丁憂,匿喪不報,將可能遭到御史彈劾(如李賢与张居正),一般都會遭到革職處分。但是有时候为了应付某些局势,需要丁憂的官员可以“夺情”,即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晚清科考條例《欽定科場條例》明訂孝子須守孝12個月方可入科場。 由于皇帝駕崩後繼位者與臣民按禮制服喪對生產力與社會生活影響很大,漢文帝遺命太子與臣民「以日易月」,即改成持服三十六天,明代甚至二十七日即可,後世多沿用此制。.

新!!: 劉墉 (清朝)和丁憂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劉墉 (清朝)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負責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和语言学研究机构,1928年成立於广州。 因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罗常培、李方桂、董作宾、梁思永、勞榦、周法高、严耕望、石璋如、芮逸夫、全汉昇等著名学者先后担任研究员,并取得了殷墟等处考古挖掘、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研究、全国各省方言调查等重大学术成果,而成为世界学术界瞩目的重镇。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史料學”、“动手动脚找东西”理念,对史语所影响至深。出版《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素为世所重。.

新!!: 劉墉 (清朝)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举人

舉人,為一種士人的身份,等級在生員之上。雅稱「孝廉」、「發解」、「發達」、「鄉進士」、「鄉先進」、「鄉進」等對入京師參與會試的舉人雅稱為-zh-hant:公車;zh-hans:公车-。明清時俗稱「老爺」。.

新!!: 劉墉 (清朝)和举人 · 查看更多 »

东台市

东台,古称晏,简称为东,又称西溪、宁海、东亭、建陵等,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拥黄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盐城。地处东经120°07′~120°53′,北纬32°33′~32°57′,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拥有85公里黄金海岸线,东台沿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滨圣地。 东台,距今2100多年历史,是里下河地区最繁华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线最核心的地段。东台人多属江浙民系,多数人使用如泰方言。 东台以产盐出名,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灶撇文化是中国盐文化的发源地,是淮盐文化的摇篮。东台董永七仙女的爱情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秋天响亮惟闻鹤,夜海朦胧每见珠。”诗人范仲淹用这句诗来形容东台海岸风景。.

新!!: 劉墉 (清朝)和东台市 · 查看更多 »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新!!: 劉墉 (清朝)和东宫三师 · 查看更多 »

三少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置,为三公的辅官,后逐渐成为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从一品官。 Category:三师三少三公 Category:從一品.

新!!: 劉墉 (清朝)和三少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劉墉 (清朝)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隆下揚州

,是1978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由李翰祥執導之喜劇片,為李翰祥乾隆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借乾隆下江南之野史加以民間傳奇,深得觀眾好評。此片曾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獎,並得最佳劇情片提名。,台灣電影筆記.

新!!: 劉墉 (清朝)和乾隆下揚州 · 查看更多 »

乾隆下江南 (電影)

《乾隆下江南》(Adventures of Emperor Chien Lung),是1977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由李翰祥執導的喜劇片,為李翰祥乾隆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故事取材于乾隆下江南之野史以及民間傳奇。此片曾獲第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与优等剧情片獎。.

新!!: 劉墉 (清朝)和乾隆下江南 (電影) · 查看更多 »

乾隆皇君臣鬥智

#重定向 乾隆皇君臣鬥智_(電影).

新!!: 劉墉 (清朝)和乾隆皇君臣鬥智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劉墉 (清朝)和京剧 · 查看更多 »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新!!: 劉墉 (清朝)和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会典馆

#重定向 會典館.

新!!: 劉墉 (清朝)和会典馆 · 查看更多 »

弘治 (明朝)

#重定向 弘治.

新!!: 劉墉 (清朝)和弘治 (明朝) · 查看更多 »

彭元瑞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禮、兵、工三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每次遇見民间水旱疾苦,一定反复具陈,甚至於痛哭。乾隆常笑他:“汝又来为百姓哭矣!”彭元瑞博學強記,善對楹聯,時有令譽。彭元瑞身居紀曉嵐門下的第一把交椅。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時,彭元瑞是十位副總裁之一。乾隆稱其與蔣士銓為“江右兩名士”。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武英殿校录缺出,彭元瑞替女婿饶文震咨送,引起諸生不滿;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彭元瑞之侄彭良馵為子賄買吏員執照,事發,良馵以家有老母求饒,彭元瑞替其容隐。先后被御史初彭龄、张鹏展参奏,遭革职,日後客居怀庆。嘉慶八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

新!!: 劉墉 (清朝)和彭元瑞 · 查看更多 »

体仁阁大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为清朝内阁大学士之一,正一品衔。掌管处理国家大政、贊詔命,釐憲典,議大禮大政等职责。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调整大学士设置,取消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以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为定--。体仁阁大学士排名最后,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杨廷璋为首位体仁阁大学士。.

新!!: 劉墉 (清朝)和体仁阁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侍講學士

侍講學士,中國在明、清二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轄下有典簿,侍詔等。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新!!: 劉墉 (清朝)和侍講學士 · 查看更多 »

侍郎

侍郎為中國、越南、朝鮮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創建於汉代,並沿用到20世紀初。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新!!: 劉墉 (清朝)和侍郎 · 查看更多 »

徐珂

徐珂(),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縣(今属杭州市)人。光绪举人。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南社。1901年在上海担任了《外交报》、《东方杂志》的编辑,1911年,接管《东方杂志》的“杂纂部”。与潘仕成、王晋卿、王辑塘、冒鹤亭等友好。编有《清稗类钞》、《历代白话诗选》、《古今词选集评》等。.

新!!: 劉墉 (清朝)和徐珂 · 查看更多 »

徐述夔

徐述夔(),字赓雅。清朝文人。江苏省东台县人。 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科举人。科制艺题《行之以忠》文中有:“礼者,君所自尽者也。”被認為是不敬罪,处以罚停会试。晚年得拣选知县。作《一柱楼诗集》,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咏正德杯》等诗句。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病故。其子徐怀祖刊刻其著作。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江苏省东台县监生蔡嘉树与徐述夔之孙徐食田因土地争讼,原來徐怀祖生前向蔡嘉树堂弟蔡耘買田地数顷,價值二千四百两白銀,徐怀祖去世后的第二年,蔡嘉树因地内葬有伊祖坟墓,四十二年冬天,欲用九百六十两赎回。徐怀祖之子徐食田自然不允,雙方進行訴訟。乾隆四十三年,蔡嘉树唆使如臯縣民童志璘向江蘇學政劉墉告发集中多有怀念明朝、藐视清朝的诗句。案发,徐述夔父子都被开棺戮尸,孙子被处斩。徐述夔的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因“列名校对”和“听其命取逆名”被斩首。江宁藩司陶易以“有心袒护,故纵大逆”入狱,患腹泻之症,死于狱中。并牵连蔡显、沈德潜等。.

新!!: 劉墉 (清朝)和徐述夔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劉墉 (清朝)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朝

北朝在漢字文化圈中一般指一個國家政權併立的南北朝時期代指位於北方的政權,可以指:.

新!!: 劉墉 (清朝)和北朝 · 查看更多 »

國泰

國泰可以指:.

新!!: 劉墉 (清朝)和國泰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劉墉 (清朝)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新!!: 劉墉 (清朝)和嘉庆帝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新!!: 劉墉 (清朝)和和珅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劉墉 (清朝)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劉墉 (清朝)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新!!: 劉墉 (清朝)和知府 · 查看更多 »

砀山县

--山县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北端,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2007年初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是长三角地区的西北门户。.

新!!: 劉墉 (清朝)和砀山县 · 查看更多 »

礼部尚书

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宗伯、大宗伯、春官卿、宗卿。.

新!!: 劉墉 (清朝)和礼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紀昀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字晓岚,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晓岚。清代直隸獻縣(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纪昀文采超群,與同時代江南的袁枚齊名,時稱「北紀南袁」。.

新!!: 劉墉 (清朝)和紀昀 · 查看更多 »

维基文库

维基文库(Wikisource)是维基媒体基金会下的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目的是创建一个自由的、基于Wiki的文献仓库,包括每一个语言版本的完整原始文献,并且把這些文献翻译成多种語言。刚开始叫做「Sourceberg」,在2003年12月6日经过投票确定为现在的名称。 现在维基文库上主要存放各种遵循GNU自由文档协议证书的文档以及兼容这个协议的原始文档,还有公有领域、无版权或者版权已经过期的原始文献,例如古代的诗歌、文章、法律文本等等。 这个项目在2003年11月4日开始启动。它的图标是一座寫實的冰山。但由於圖像版權問題,後又經投票,決定今日的圖像。 由于,部分内容无法放入维基文库。此时Wikilivres可作为一个替代站点。详见Wikilivres。.

新!!: 劉墉 (清朝)和维基文库 · 查看更多 »

羅源漢

罗源汉(),字南川,号方城,湖南长沙人。清朝政治人物、书法家。.

新!!: 劉墉 (清朝)和羅源漢 · 查看更多 »

翁方綱

翁方綱(),字忠敘,一字正三,號覃谿,晚号苏斋,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新!!: 劉墉 (清朝)和翁方綱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劉墉 (清朝)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直隸總督

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9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的軍民政務,总督署驻直隶省保定府城(今保定市莲池区)。而由於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直隸總督例兼兵部右尚書右都御史,可直接上奏皇帝。.

新!!: 劉墉 (清朝)和直隸總督 · 查看更多 »

鐵保

铁保(v,),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冶亭,号梅庵,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

新!!: 劉墉 (清朝)和鐵保 · 查看更多 »

順天府

順天府,中国明清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市区,但管辖面积不同。“順天府”也指该地区地方政府衙門,相当于现今北京市政府。.

新!!: 劉墉 (清朝)和順天府 · 查看更多 »

颜真卿

真卿(),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新!!: 劉墉 (清朝)和颜真卿 · 查看更多 »

駝背

#重定向 脊柱後凸.

新!!: 劉墉 (清朝)和駝背 · 查看更多 »

高密市

密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是潍坊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东临山东省最大城市青岛。高密市西北与安丘市,西南与诸城市,东部与胶州市,北部与平度市接壤。 高密市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也是山东省肉类生产第四大、中国第13大县市。.

新!!: 劉墉 (清朝)和高密市 · 查看更多 »

魏可以是指:.

新!!: 劉墉 (清朝)和魏 · 查看更多 »

诸城市

诸城市,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潍坊市,1987年由前身诸城县撤县设市改制而来,开皇十八年始称诸城,因县西三十里汉朝县城诸县而得名,古称「东武」、「密州」,因有大量恐龙化石出土,又名「中国龙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潍坊市最南端,东邻青岛市,西临日照市。全市面积2182.7平方千米,下辖13 处镇街、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 个社区,常住人口 108 万。.

新!!: 劉墉 (清朝)和诸城市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劉墉 (清朝)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趙孟頫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元代官員,书画家。其妻為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元朝畫家王蒙之外祖父。.

新!!: 劉墉 (清朝)和趙孟頫 · 查看更多 »

錢灃

錢灃(),字東注,號南園,雲南昆明人,清乾隆年間政治人物,曾任監察御史,以清廉敢言著稱。.

新!!: 劉墉 (清朝)和錢灃 · 查看更多 »

郎潛紀聞

郎潛紀聞,清陳康祺著作四筆。成書于光緒十二年,共十一卷;是一部內容豐富,材料廣泛的史料筆記,書中內容多輯錄清代掌故瑣事、風土民情,可補正史不足;中華書局已將前三筆合為一冊。內容包括:浙中五君子、萬經毅然出保方侍郎、天酬孤忠、屠粹忠異遇、阮元言二通、江南大營殉國群臣錄。 Category:清朝史书 Category: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

新!!: 劉墉 (清朝)和郎潛紀聞 · 查看更多 »

钦定日下旧闻考

《日下舊聞考》,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是清乾隆年间刊印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名胜等方面的古籍,是-于-敏中、英廉、竇光鼐、朱筠等人奉敕编纂,並於康熙年间朱彝尊的《日下旧闻》的基础上考证和补充而成的。古人称京师为“日下”或長安,故名“日下旧闻”。 朱彝尊之《日下旧闻》一书“详于考古,而略于核实”,而且此書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刻以來,近百年間,京城又有極大变化,乾隆三十六年朝廷決定将此书重新考证。《日下旧闻考》仍然沿用《日下舊聞》的体例和目录,原书分星土、世紀、形勝、宮室、城市、郊、京畿、僑治、邊障、戶版、風俗、物產、雜綴十三門外,还增设国朝宫室、京城总记、皇城、官署(自城市門切割出來)、苑囿等门,並删去僑治門,總計十八門,再收錄康熙、雍正及乾隆帝的詩文,篇幅从四十二卷增加到一百六十卷,是《日下旧闻》的三倍。《日下旧闻考》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修订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成书,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刊刻出书。《钦定日下旧闻考》大量收入清朝初年之史料,“履堪遗迹,订妄以存真”,如圆明园和长春园毀於咸豐十年的英法聯軍,端賴此書完整描寫当时林園的宏偉状貌,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

新!!: 劉墉 (清朝)和钦定日下旧闻考 · 查看更多 »

蔡新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清朝政治人物。福建漳浦人。曾任吏部、工部、刑部、禮部、兵部等五部尚書。.

新!!: 劉墉 (清朝)和蔡新 · 查看更多 »

金简

金简《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金鉴”(v,),金佳氏,字可亭 ,满洲正黄旗人,淑嘉皇贵妃的三兄徐凯:《满洲八旗中的高丽士大夫家族》,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有来源链接,见参考文献),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乾隆年间重臣。.

新!!: 劉墉 (清朝)和金简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新!!: 劉墉 (清朝)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劉墉 (清朝)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新!!: 劉墉 (清朝)和杜甫 · 查看更多 »

死亡

死亡是相對於生命體存在(存活)的生命現象,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能够导致死亡的现象一般有:衰老、被捕食、营养不良、疾病、窒息、自杀、他杀、餓死、脱水以及意外事故還有死刑(如槍斃),或者受伤。绝大部分已知的生物都会不可避免的经历死亡。 在人类社会中,死亡這自然现象被宗教传统和哲学疑问关注了几千年。其中可能包含一种信念,即某种复活(相关于亚伯拉罕诸教)、转世(相关于印度诸教),或者意识永久消失,被称为「」(Oblivion,通常相关于无神论)。 人类死亡之后的纪念仪式可能包括各种丧礼或葬礼。人的遗体通常被称为尸体,一般会土葬或火化,但亦有多种其他的方法处理人的尸体。.

新!!: 劉墉 (清朝)和死亡 · 查看更多 »

永瑆

成哲親王永瑆(z;),號少厂 (ān),一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滿洲愛新覺羅氏,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

新!!: 劉墉 (清朝)和永瑆 · 查看更多 »

江南省

江南省,清朝初期设置的省。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始设于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府(今南京市),其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康熙年间,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新!!: 劉墉 (清朝)和江南省 · 查看更多 »

江宁府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

新!!: 劉墉 (清朝)和江宁府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劉墉 (清朝)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劉墉 (清朝)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沈德潜

沈德潜(),字碻士(碻讀音què),号归愚,江苏苏州人,清代政治人物、诗人。.

新!!: 劉墉 (清朝)和沈德潜 · 查看更多 »

沈初

沈初(),字景初,號雲椒,浙江平湖(今屬嘉興市)人。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 癸未.

新!!: 劉墉 (清朝)和沈初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劉墉 (清朝)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按察使

按察使,是中國、日本、朝鮮官职,明清時為正三品。“按察使”一名始見於唐朝。原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近於御史,後逐漸偏向司法官。.

新!!: 劉墉 (清朝)和按察使 · 查看更多 »

成親王

成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封親王,封號成,死後諡號哲,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新!!: 劉墉 (清朝)和成親王 · 查看更多 »

文华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为明清两代所设官职。.

新!!: 劉墉 (清朝)和文华殿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晋可以有以下解释:.

新!!: 劉墉 (清朝)和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劉羅鍋刘石庵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