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清朝亲王列表

指数 清朝亲王列表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为清朝宗室以及回部王公的最高爵位,外藩蒙古王公的第二等爵位(第一等为“汗”)。本条目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亲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的亲王,以及外藩亲王(包括外藩蒙古亲王和回部亲王。西藏王公中清朝始终未封亲王,最高仅封郡王)。有关外藩亲王的内容,可参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等。.

112 关系: 努尔哈赤南朝藩王列表卓哩克图亲王可汗多尔衮多铎外藩蒙古王公外蒙古外札薩克蒙古奕劻奕訢奕譞孝儀純皇后孝献端敬皇后孝烈武皇后孝聖憲皇后孝静成皇后孝賢純皇后孝恭仁皇后孝淑睿皇后孝敬憲皇后定親王宗室 (清朝)安亲王宋朝王爵列表履親王巽亲王世袭罔替三國藩王列表乾隆帝康熙帝五代十国藩王列表代善廉親王弘暉土謝圖汗部北朝藩王列表嘉庆帝喀尔喀右翼扎萨克达尔罕亲王和硕亲王和親王哲里木盟哈密扎萨克和硕亲王唐朝王爵列表儀親王內札薩克蒙古元朝藩王列表克勤郡王回部王公皇太極...理親王睿亲王硕塞福惠禮親王秦楚之際諸侯王列表科尔沁扎萨克达尔罕亲王科布多端重亲王綽羅斯和碩親王纯亲王绵性烏蘭察布盟瑞親王隋朝藩王列表莊順皇貴妃莊親王道光帝顺治帝颖亲王裕親王西套蒙古西漢藩王列表襄親王諴亲王豪格豫亲王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达瓦齐胤祥郑亲王阿拉善旗扎萨克亲王肃亲王锡林郭勒盟醇親王英亲王雍正帝果亲王恭親王恆親王東漢藩王列表榮親王榮親王 (封爵)永琮淳親王清太祖元妃清朝郡王列表惠親王惇亲王成親王明朝藩王列表济尔哈朗敦肅皇貴妃敬谨亲王敬敏皇貴妃慶親王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扎萨克土谢图亲王扎萨克车臣亲王怡亲王晉朝藩王列表 扩展索引 (62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努尔哈赤 · 查看更多 »

南朝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所有的藩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南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卓哩克图亲王

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硕卓哩克图亲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世袭和硕亲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封宰桑长子乌克善为和硕卓哩克图亲王,诏世袭罔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卓哩克图亲王 · 查看更多 »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可汗 · 查看更多 »

多尔衮

#重定向 多爾袞.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多尔衮 · 查看更多 »

多铎

#重定向 多鐸.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多铎 · 查看更多 »

外藩蒙古王公

外藩蒙古王公是清朝外藩蒙古的王公。 清朝入八分公也在外藩蒙古实行。外藩蒙古爵位分为六等,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此六等以下还设有台吉、塔布囊,又分为四等,台吉、塔布囊的爵位相同,土默特左翼旗、喀喇沁三旗称塔布囊,其余旗称台吉。在外蒙古等处还设汗,地位高于和硕亲王,但无塔布囊而只设台吉。汗以下各等爵位有在职和闲散两种,在职者为扎萨克。一般封爵皆可世袭罔替。 本条目收录爵位在多罗郡王(含郡王品级多罗贝勒)以上的王公。标有符号*的为闲散亲王(郡王),其余为扎萨克亲王(郡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外藩蒙古王公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外蒙古 · 查看更多 »

外札薩克蒙古

外札薩克蒙古(v),指清代外藩蒙古中除內蒙古二十四部以外的蒙古各旗,與哈密、吐魯番、西藏等地的郡王同為外札薩克。外札薩克蒙古包括西套蒙古二旗、漠北喀爾喀四部以及科布多、青海、新疆所屬札薩克各旗,由理藩院典屬清吏司與柔遠清吏司管理。清末,外札薩克蒙古有時僅指喀爾喀四部,後演變出外蒙古的概念,即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與札薩克圖汗部。.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外札薩克蒙古 · 查看更多 »

奕劻

慶密親王奕劻(;z;),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历曾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长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封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曾任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奕劻 · 查看更多 »

奕訢

恭忠親王奕訢(z;),号乐道堂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异母弟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亲王」。统称“六王爷”;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发起者,曾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保守派對其鄙稱“鬼子六”。賜爵位世襲罔替,身後谥“忠”。.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奕訢 · 查看更多 »

奕譞

醇賢親王奕譞(a;),字樸菴,別稱竹窗、蘭陽,室名為九思堂、思謙堂、退省齋、退潛別墅。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他為七王爺;母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兄为咸丰帝,谥贤。詔定稱號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 奕譞的嫡福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後來成为光绪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奕譞的長孫溥儀为清朝末代皇帝,即宣統帝。奕譞是清朝皇室任命的名义上的清末海军及北洋水师最高统帅,实际上指挥权属于李鸿章及淮军丁汝昌。.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奕譞 · 查看更多 »

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a;),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乾隆帝妃,嘉庆帝生母。本姓魏,內務府旗鼓佐領(即包衣漢軍或旗鼓漢軍)正黃旗,后抬旗入滿洲鑲黃旗,改姓魏佳氏。.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儀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献端敬皇后

#重定向 孝獻端敬皇后.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献端敬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烈武皇后

#重定向 清太祖大妃.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烈武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聖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钮祜禄氏(原姓:錢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的長女。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的生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聖憲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a;),姓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清朝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其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在今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境内)人,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她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妃子,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她虽然身前未成为皇后,但死后被咸丰帝追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历史上独一无二、既非前朝皇帝嫡福晉、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静成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賢純皇后

孝贤纯皇后(a;),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賢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a;),姓乌雅氏,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女,烏雅額森孫女,烏雅額伯根曾孫女,是康熙帝之妃。雍正帝生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恭仁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a;),原正白旗包衣,后抬正白旗满洲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嘉庆帝第一任皇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生。.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淑睿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敬憲皇后

孝敬宪皇后(a;),烏拉那拉氏。滿洲正黄旗人胤禛的嫡福晋(元配),雍正登基後冊封皇后。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功臣前鋒侍衛费扬古的女儿。康熙曾授予其父:一品步軍統領、一雲騎尉、侍衛內大臣等官職。她的嫡母(或过继養母)為愛新覺羅氏(多羅格格)。.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孝敬憲皇后 · 查看更多 »

定親王

和碩定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第一子永璜被追封為親王,封號定,死後諡號安,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六代七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定親王 · 查看更多 »

宗室 (清朝)

宗室(z),音譯烏克孫,俗名黄带子,是出身清朝皇族愛新覺羅氏嫡系的皇族成員所享有的稱號。沒有爵位的皇族宗室,可以在名字(gebu)之前冠上「宗室」,以表示其身份。.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宗室 (清朝) · 查看更多 »

安亲王

和碩安親王,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元年(1644年),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被封為郡王,封號饒餘(v;死後追封親王),子岳樂袭爵後改封號安,雍正元年(1723年)以岳樂有罪停止世袭,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廷又念在阿巴泰和岳樂有功命而命令岳樂玄孫奇昆由輔國公起復世袭,一共传了十二代十一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安亲王 · 查看更多 »

宋朝王爵列表

宋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宋朝的王爵。 宋朝基本沿襲了唐朝的王爵制度,多數冊封宗室爲王,王爵分爲王、嗣王和郡王三等。王爵及身而止,通常不世襲,只有奉祀宋太祖的安定郡王以及濮、秀、榮、沂四嗣王實行兄終弟及的世襲。異姓功臣封王較少,外戚封賞極濫,通常追封皇后或者皇太后的三代或五代祖先爲王,其父兄子侄往往受其蔭庇。 宋代爵位遷轉、加封情況也很頻繁,一般初封小國,後逐次進封大國。基本上封王者大都歷 封數國。死者的爵位一般會受到追贈加封。.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宋朝王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履親王

和碩履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第十二子胤祹因处理康熙帝丧事兢兢业业,晋履郡王,授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元年(1723年)降貝子,後來在雍正八年(1730年)復封郡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進親王),改封號履,死後諡號懿,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八代八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履親王 · 查看更多 »

巽亲王

#重定向 禮親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巽亲王 · 查看更多 »

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从魏晋时代开始,中国的世袭制度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普通世袭,后者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更出现了不能被继承的终身爵。明代,皇族封爵为世袭罔替。清代,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世袭罔替 · 查看更多 »

三國藩王列表

三國諸侯王大祗承漢制。其中,蜀漢、孫吳雖有封王之制,但似並不立國。《三國志·先主傳》載章武三年(223年)遺紹,有「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云云,按此國相,蓋為虛號,實際並不治民。曹魏承漢制,王國置相如郡太守。《通典》記載,魏制,諸侯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諸侯王國官,有傅、相、常侍、侍郎、郎中令、太尉、大農、文學、友、謁者、大夫、雜署令丞。.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三國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五代十国所有的藩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代善

親王代善(a;),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極之兄。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禮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代善 · 查看更多 »

廉親王

和碩廉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第八子胤禩,雍正登基後封親王,封號廉,後廢,亦未得傳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廉親王 · 查看更多 »

弘暉

弘晖(),清朝雍正帝第一子。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廿六,生母是孝敬宪皇后。他是四爺府的嫡长子。隔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晉胤禛為貝勒。 但是,弘晖只活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弘晖8歲早殤。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同父異母素昧平生的大哥為亲王,谥号端。乾隆帝另闢改建弘暉墓碑園寢土包在河北易县清西陵的崇陵西南的庄西。(敦肅皇貴妃子福惠,與端親王弘暉乾隆改建园寝,二王均未受享堂三间和碑亭)。.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弘暉 · 查看更多 »

土謝圖汗部

土謝圖汗部(Түшээт хан аймаг),一作“圖什業圖汗部”,又稱喀爾喀後路、汗阿林盟,簡稱土盟、圖盟,是清代、民國時蒙古喀爾喀部四部落之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博格多汗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省、布爾干省、达尔汗乌拉省、鄂爾渾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愛省、南戈壁省、東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區。.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土謝圖汗部 · 查看更多 »

北朝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北朝所有的藩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北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嘉庆帝 · 查看更多 »

喀尔喀右翼扎萨克达尔罕亲王

喀尔喀右翼旗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喀尔喀右翼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清顺治十年(1653年),本塔尔(诺诺和曾孙、阿布和之孙,喇瑚里之子)被封为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诏世袭罔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喀尔喀右翼扎萨克达尔罕亲王 · 查看更多 »

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a),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位。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僅次於汗。清太宗仿明建制时于亲王前加号和硕,意思為方城或王國,亲王以下爵仅加号多罗或固山(旗),以示此亲王即旧和硕贝勒,地位尊崇。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和硕亲王 · 查看更多 »

和親王

和碩和親王(a),清朝世袭宗室爵位和碩親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第五子弘晝封和碩親王,封號和,死後諡號恭,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共传襲七代八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和親王 · 查看更多 »

哲里木盟

哲里木盟(Жиримийн чуулган),内蒙古自治区的旧盟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哲里木盟 · 查看更多 »

哈密扎萨克和硕亲王

#重定向 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哈密扎萨克和硕亲王 · 查看更多 »

唐朝王爵列表

唐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唐朝的王爵 唐朝多数是册封宗室为王爵。唐初统一后只有极少数异姓王,但是之后逐渐开始增多。唐中叶,东平郡王安禄山反叛,开始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最终东平王朱全忠控制朝廷,加封梁王,数年后篡唐自立,建立后梁。.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唐朝王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儀親王

和碩儀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第八子永璇封郡王(後進親王),封號儀,死後諡號慎,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儀親王 · 查看更多 »

內札薩克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v)或內札薩克,後簡稱為“內蒙古”,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嘉慶《一统志》外藩蒙古统部:“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蓋奉正朔、隸版圖者,部落二十有五,為旗五十有一,並同內八旗。……是為內札薩克蒙古。”,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於外藩蒙古。乾隆以後,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吏司、王會清吏司管理。內蒙古一詞即源自內札薩克蒙古。清代後期,内蒙古成為內札薩克四十九旗的正式稱呼。.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內札薩克蒙古 · 查看更多 »

元朝藩王列表

元朝的封藩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三部分:.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元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克勤郡王

多羅克勤郡王(v),清朝世袭多羅郡王,鑲紅旗旗主。 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长子岳托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成亲王。次年,被降爵。死后,追封克勤郡王。其子罗洛浑改为衍僖郡王、其孙罗科铎改为平郡王。乾隆时改回克勤郡王,得到世袭罔替郡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十三代一位成亲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克勤郡王 · 查看更多 »

回部王公

回部王公是清朝在今新疆的回部所封的王公。 清朝入八分公也在回部实行。清代共設7位王公,1位轻车都尉。.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回部王公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理親王

和碩理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帝第二子胤礽被追封親王,封號理,諡號密,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八代九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理親王 · 查看更多 »

睿亲王

和硕睿亲王(a;“”意为“智者”,音译“莫尔根”),清朝世袭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睿亲王。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剥夺封号。乾隆时多尔衮的后人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十三代八位睿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睿亲王 · 查看更多 »

硕塞

硕塞(a;),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硕塞 · 查看更多 »

福惠

福惠(),清朝雍正帝的儿子(实际上的第八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原名弘晟,改名福慧。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生母是年贵妃。福惠只活了8岁,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初九,福惠去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弟弟为亲王,谥号怀。.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福惠 · 查看更多 »

禮親王

和碩禮親王(a;“礼”音译“多隆乌”,意为“有礼的、端庄的”),清朝世袭宗室爵位和碩親王,十二位世襲罔替和碩親王之首。第一位和碩禮親王為代善,末代为濬銘。爵位世袭共传襲十世,十五人袭爵,三人被夺爵。从崇德元年(1636年)至清朝逊位后三年(1914年)共278年。其承序为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其中二人称巽亲王,四人称康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禮親王 · 查看更多 »

秦楚之際諸侯王列表

楚之際諸侯王列表列出在秦末民變及楚漢戰爭時期的諸侯國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記》、《漢書》各表體例,以各藩王初封、復封、改封之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繼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在前202年以後繼任的藩王不列在內。.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秦楚之際諸侯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科尔沁扎萨克达尔罕亲王

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封满珠习礼为多罗巴图鲁郡王。顺治九年(1652年)赐达尔罕号。顺治十六年(1659年)晋封和硕达尔罕巴图鲁亲王,掌左翼,诏世袭罔替。康熙四年(1665年)满珠习礼逝世,长子和塔袭和硕达尔罕亲王,停巴图鲁号。.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科尔沁扎萨克达尔罕亲王 · 查看更多 »

科布多

科--多(),一作和卜多,原為中國清代城名,後用作地區名。雍正八年(1730年)始築科布多城(今蒙古國科布多省省會)。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統轄杜爾伯特部及阿爾泰山一帶諸部落。此後,科--多參贊大臣管轄的地域也被稱為“科布多”。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乌布苏省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與阿爾泰邊疆區东南部、阿爾泰共和國、及圖瓦共和國唐努山以南地區,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以北,哈薩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東北一隅。同治三年(1864年),科布多西北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被俄國割佔。1907年,分阿爾泰山一帶置阿爾泰。1912年,科布多被外蒙古軍隊佔領。1919年外蒙古撤銷自治,科布多再次由中國設官治理。1922年以後由蒙古人民黨政府統治。.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科布多 · 查看更多 »

端重亲王

端重親王,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三子博洛被封為親王,封號端重,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兩代兩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端重亲王 · 查看更多 »

綽羅斯和碩親王

#重定向 綽羅斯固山貝子.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綽羅斯和碩親王 · 查看更多 »

纯亲王

和碩純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順治帝第七子隆禧被封為親王,封號純,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兩代兩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纯亲王 · 查看更多 »

绵性

绵性,愛新覺羅氏,不入八分辅国公,清朝乾隆帝皇十七子庆僖親王永璘第六子。永璘死后,三子庆良郡王绵愍袭封。绵愍死后,奕綵(乾隆帝皇八子仪慎亲王永璇之孙、仪顺郡王綿志之子)袭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奕綵以服中纳妾,绵性行贿觊觎袭王爵,事发,奕綵夺爵,绵性戍盛京。有四子,奕劻、奕勳、奕功及奕勵。.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绵性 · 查看更多 »

烏蘭察布盟

烏蘭察布盟(Улаанцав)是清代內蒙古六盟之一,因其會盟之地而得名,隸屬於綏遠將軍。清代烏蘭察布盟統四部六旗,會盟於四子部落旗(今四子王旗)境內之烏蘭察布山(五藍叉拍山)。置盟長、副盟長各一名,於所屬各旗札薩克內簡選。后成为其管辖牧地的行政区名,沿用至2003年,今为乌兰察布市。.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烏蘭察布盟 · 查看更多 »

瑞親王

和碩瑞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嘉慶帝第四子綿忻被封親王,封號瑞,死後諡號懷,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三代四位。 瑞親王曾經在光緒年間一度改封號為端,後恢復為瑞親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瑞親王 · 查看更多 »

隋朝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隋朝的藩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隋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莊順皇貴妃

莊顺皇贵妃(),乌雅氏,笔帖式灵寿(1788年2月4日—1824年)和妾翁氏女,道光帝妃嫔,光绪帝祖母。莊顺皇贵妃的同母弟弟禧霖过继给了伯祖父三多一支,但是夭折。莊顺皇贵妃为灵寿活至成年子女,莊顺皇贵妃的嫡母为鄂济特氏,无子女。.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莊順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莊親王

和碩莊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顺治八年(1651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硕塞被其弟顺治帝封为承泽亲王(a)。顺治十年(1653年),舒爾哈齊追封为和硕莊亲王。硕塞的子博果铎改为莊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六子胤禄奉旨被过继给博果铎。乾隆时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九代十二位莊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莊親王 · 查看更多 »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道光帝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颖亲王

颖亲王,清朝宗室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追封二哥和硕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璘为和硕颖亲王,谥毅。其长子阿達禮袭爵为颖郡王。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驾崩,阿达礼等谋立睿亲王多尔衮,被谴谪而处死。顺治五年(1648年),阿达礼二弟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颖亲王 · 查看更多 »

裕親王

和碩裕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六年(1667年),順治帝次子福全被封為親王,封號裕,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十代十二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裕親王 · 查看更多 »

西套蒙古

西套蒙古,又稱套西二旗,是中國清代駐牧於巴里坤以東、賀蘭山以西、河西走廊以北、戈壁以南的蒙古部落。因其駐牧於河套以西故名。有二旗:阿拉善厄魯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分別源於厄魯特蒙古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各旗自為一部,不設盟長,設佐領一人,受陝甘總督節制。 和碩特部原居新疆,後為準噶爾部所迫,東遷至青海、西套一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賜顧實汗後裔和囉哩駐牧於寧夏邊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封和囉哩為札薩克多羅貝勒,置阿拉善厄魯特旗。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帶。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土爾扈特部阿玉奇之侄阿喇布珠爾借道準噶爾赴西藏禮佛,因策妄阿拉布坦阻撓,無法從原路返回。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封阿喇布珠爾為札薩克固山貝子,遊牧於嘉峪關外色爾騰。雍正九年(1731年),遷至額濟納河。乾隆十八年(1753年)授札薩克,置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西北一帶。.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西套蒙古 · 查看更多 »

西漢藩王列表

《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載,“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愽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禄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本表列出西漢所有的諸侯王。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諡號僅列王號、侯號者,為因謀反、犯罪等原因而無諡號。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西漢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襄親王

和碩襄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太宗皇太極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被封為親王,封號襄,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一代一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襄親王 · 查看更多 »

諴亲王

和碩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雍正十三年(1733年),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被封親王,封號,死後諡號恪,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六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諴亲王 · 查看更多 »

豪格

豪格(a;),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谥肃武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豪格 · 查看更多 »

豫亲王

和硕豫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豫亲王。其子多尼改为信亲王、信郡王。乾隆时改回豫亲王,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十代九位豫亲王、五位信郡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豫亲王 · 查看更多 »

賽音諾顏部

賽音諾顏部(Сайн ноён хан аймаг),亦作三音諾顏部、賽因諾顏部、賽盟,即喀爾喀中路,是清代、民國時的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雍正九年(173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齊齊爾里克曼達爾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後杭愛省、巴彥洪戈爾省,以及前杭愛省、扎布汗省、南戈壁省的部分地區。 賽音諾顏部首領全稱為喀爾喀賽音諾顏旗札薩克和碩親王,為賽音諾顏部一旗之札薩克(旗長),沒有“汗”封號,因此並不存在所謂的“賽音諾顏汗”。因喀爾喀其他三部首領皆有汗號(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後世文獻常將賽音諾顏旗和碩親王誤稱為“賽音諾顏汗”。.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賽音諾顏部 · 查看更多 »

車臣汗部

車臣汗部(蒙古語:Сэцэн хан, Secen han),一作格根車臣汗部,又稱喀爾喀東路、克魯倫巴爾和屯盟,簡稱車盟,是清代、民國時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肯特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東方省、肯特省、戈壁蘇木貝爾省,蘇赫巴托爾省北部和東部,以及東戈壁省的大部分地區。.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車臣汗部 · 查看更多 »

达瓦齐

綽羅斯和碩親王達瓦齊(;),準噶爾汗国琿臺吉(首領),大策零敦多布之孫。174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染病去世之后,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继位。长子喇嘛达尔扎与弟弟争位,杀死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达瓦齐和輝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密谋拥立噶尔丹策零第三子策妄達什为琿臺吉,被喇嘛達爾扎察覺,二人出奔哈萨克汗国。1750年,趁喇嘛达尔扎不备,達瓦齊偷袭伊犁,杀死达尔扎,达瓦齐继为琿臺吉。不久,達瓦齊与阿睦尔撒纳因互相猜忌而反目成仇。阿睦爾撒納被達瓦齊軍隊打敗,不得已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率部降清。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在阿睦爾撒納的帶領下,清廷派出兩路大軍直搗伊犁,平定準噶爾之戰開始。以班第為定北將軍,阿睦尔撒纳为定邊左副將軍出北路;以定西将军永常出西路,鄂容安、萨赖尔为副,征讨达瓦齐。達瓦齊逃離伊犁,屯兵格登山(在今昭苏縣),準噶爾降將阿玉锡率兵夜袭格登山大营,準噶爾軍崩溃。达瓦齐南逃乌什,被乌什伯克霍集斯擒獲,將他與藏匿在準噶爾的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一併縛獻清軍大營。達瓦齊被送至北京向乾隆皇帝献俘。不久達瓦齊遇赦,被清廷封为綽羅斯和碩親王,留居北京,隨侍乾隆皇帝左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達瓦齊病逝,乾隆皇帝賞給治喪銀一千兩,以其子羅布扎降襲为郡王。 至中華民國初年,達瓦齊五世孫唐古色仍襲封綽羅斯固山貝子,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員。.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达瓦齐 · 查看更多 »

胤祥

怡賢親王胤祥(a;,號青山,室名安樂堂、與善堂、文輝園,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圣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同胞妹為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胤祥 · 查看更多 »

郑亲王

和硕郑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郑亲王。其子济度改为简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乾隆时改回郑亲王,一共传了十代八位郑亲王、九位简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郑亲王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旗扎萨克亲王

阿拉善厄鲁特部扎萨克和硕亲王为清朝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魯特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囉哩被封为扎萨克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已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的和囉哩之第三子阿宝晋封多罗郡王,后于雍正七年(1729年)以罪降为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复多罗郡王爵位。同年清朝政府将定远营赏给王爷阿宝为其驻居之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阿宝的次子罗卜藏多尔济于乾隆四年(1739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晋封多罗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封和硕亲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诏世袭罔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阿拉善旗扎萨克亲王 · 查看更多 »

肃亲王

和碩肅親王(a),清朝世袭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封为肃亲王。其子富绶改为显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乾隆时改回肃亲王,一共传了十代八位肃亲王、四位显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肃亲王 · 查看更多 »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辖境东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南邻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西界乌兰察布市,北与蒙古国接壤。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盟境东缘为大兴安岭西麓,中部为乌拉盖盆地,西部为乌兰察布高原东段。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主要河流有乌拉盖河和锡林河。全盟总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人口104.26万,蒙古族人口比例约三成,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盟是全区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草原辽阔,牧马产业发达,有“中国马都”之称,位于辖境西北部边境的二连浩特是中蒙边境的重要口岸。.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锡林郭勒盟 · 查看更多 »

醇親王

和碩醇親王(a)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支皇室近支和硕亲王,共传两代:奕譞及其第五子載灃。.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醇親王 · 查看更多 »

英亲王

和碩英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元年(1664年),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被封為親王,封號英,後處死,子孫降為庶人,雍正元年(1723年)以阿濟格有功,命阿濟格曾孫普照由輔國公起復世袭,一共传了十二代十七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英亲王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果亲王

#重定向 果親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果亲王 · 查看更多 »

恭親王

和碩恭親王(a),是清朝亲王,前后共有两个互无关系的系统。 一是清朝降等承袭親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寧被封親王,封號恭。降等承袭,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十代十位。 二是清朝世袭親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訢被封親王,封號恭,死後諡號忠,允許世袭罔替,每次襲封不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四代三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恭親王 · 查看更多 »

恆親王

和碩恆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第五子胤祺被封親王,封號恆,死後諡號溫,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九代十二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恆親王 · 查看更多 »

東漢藩王列表

東漢藩王列表列出在玄漢、東漢時期冊封的諸侯國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記》、《漢書》各表體例,以各藩王初封、復封、改封之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繼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諡號僅列王號者,為因謀反、犯罪、貶位等原因而無諡號。在位年數一年以上者計入,不足一年者不計入。.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東漢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榮親王

榮親王(),清朝顺治帝第四子。出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董鄂妃所生。由于母親董鄂妃為顺治帝愛妃,備受宠幸,皇四子被顺治看作是“朕第一子”,皇位继承人。他活了三个月,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廿四,皇四子病薨,顺治帝十分悲痛,追封他为「榮亲王」。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也病薨。.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榮親王 · 查看更多 »

榮親王 (封爵)

和碩榮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第五子永琪封為親王,封號榮,死後諡號純,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九位。 另外順治十五年(1658年)時,順治帝第四子夭折死,亦追封榮親王,但榮為諡號,亦附於下表。.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榮親王 (封爵) · 查看更多 »

永琮

永琮(),清朝乾隆帝第七子。永琮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子时,生母是孝贤纯皇后。 乾隆十一年正月,因皇后富察氏怀孕,乾隆并未按惯例去圆明园山高水长处度上元节、观看烟火,而是破例留在故宫紫禁城陪伴她们母子。 当年的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日),皇后生下皇七子,当天正逢久旱之后大沛甘霖,笃信佛教的乾隆十分欣喜,倍感天恩眷顾。皇七子生而颖悟出众,甚得乾隆帝钟爱,乾隆命名永琮,内定为皇位继承人。未想永琮只活了20个月,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廿九,永琮因出痘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谕曰:“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乾隆帝赠给永琮的谥号为悼敏,并命皇七子丧仪视皇子从优。大祭时乾隆亲临祭酒。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其弟嘉庆帝追封他为哲亲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永琮 · 查看更多 »

淳親王

和碩淳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第七子胤祐被封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進親王),封號淳,死後諡號度,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淳親王 · 查看更多 »

清太祖元妃

清太祖元妃(),佟佳氏, 名,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元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清太祖元妃 · 查看更多 »

清朝郡王列表

多羅郡王是清朝宗室的第二等爵位,僅次於和碩親王。本條目列出清朝歷史上所有的宗室郡王,包含被奪爵和追封郡王,但是不包含曾是郡王但後來晉升親王的人,換句話說,此表只包含死時或死後為郡王,或者曾經是郡王且沒有更高封號的郡王。本條目不含外藩郡王。有关外藩郡王的内容,请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西藏王公等。 表中人物按生年排序。.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清朝郡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惠親王

惠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第五子綿愉被封郡王(後來成為親王),封號惠,死後諡號端,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三代三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惠親王 · 查看更多 »

惇亲王

和碩惇親王(a),清朝世袭親王。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嘉慶帝第三子綿愷被封親王,封號惇,死後諡號恪,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四代五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惇亲王 · 查看更多 »

成親王

成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封親王,封號成,死後諡號哲,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成親王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明制,亲王之嫡长子封世子,长孙封世孙,其余各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其余各子封镇国将军。以下依次封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明神宗时,因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将军爵位。此外,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被取消。 以下按照帝系及藩王世袭列舉明朝诸王,也可以見各藩王世系--链接。.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明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济尔哈朗

#重定向 濟爾哈朗.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济尔哈朗 · 查看更多 »

敦肅皇貴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籍贯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省),一等公、湖廣巡抚年遐龄之女,年羹尧之妹。雍正帝之妃妾。.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敦肅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敬谨亲王

和碩敬谨亲王(v),清朝宗室亲王。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进封大伯父廣略太子褚英的第三子尼堪为敬谨郡王。顺治六年(1649年)进封为敬谨亲王。康熙八年(1669年),尼堪长子敬谨亲王兰布因娶鳌拜的女儿,被朝廷降为镇国公。.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敬谨亲王 · 查看更多 »

敬敏皇貴妃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原称张雅氏),本鑲黃旗包衣人,参领海宽的女儿,康熙帝嫔妃。 出生年份不详,何时入宫亦不详。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章佳氏生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妃章佳氏逝世。七月戊戌,康熙帝谕礼部“妃张雅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九月,皇子允祉因未给敏妃守丧,而降为贝勒。《陵寝易知》记载敏妃于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也就是说敏妃死后三个月就已入葬。 据章佳氏族谱记载,敏妃本为硕色之女。硕色,由披甲挑入护军,后升授骁骑校(六品官)。海宽为硕色兄长,只是章佳氏的恩父,并非生父。章佳氏家谱所记,海宽的第二子哈大“雍正元年因系怡亲王,奉特旨拨出包衣,在镶黄旗满洲固山中将其族中近枝人等设一佐领”,由此可见敏妃出身包衣无疑。雍正帝除因为允祥的缘故将敏妃拨出包衣,又将敏妃连升两级,追封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将早已下葬的敏妃金棺从妃园寝起出,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敬敏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慶親王

和硕庆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被十五哥嘉庆帝顒琰封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封庆亲王,其子依例降为郡王。后来其孙奕劻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懿旨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前后一共传了四代三位庆亲王、二位庆郡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慶親王 · 查看更多 »

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

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和硕博多勒噶台亲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封栋果尔为镇国公。顺治七年(1650年),晋封扎萨克多罗郡王。咸丰四年(1854年),僧格林沁因军功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诏世袭罔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 · 查看更多 »

扎萨克土谢图亲王

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萨克和硕土谢图亲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封奥巴为土谢图汗。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授其子巴达礼为济农。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土谢图亲王,掌右翼,允许世袭罔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扎萨克土谢图亲王 · 查看更多 »

扎萨克车臣亲王

乌珠穆沁右翼旗扎萨克和硕车臣亲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乌珠穆沁右翼旗的世袭扎萨克和硕亲王。清崇德六年(1641年)翁衮都喇尔幼子多尔济被封为扎萨克和硕车臣亲王,诏世袭罔替。.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扎萨克车臣亲王 · 查看更多 »

怡亲王

和硕怡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被四哥雍正帝胤禛封为怡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一共传了八代九位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怡亲王載垣与郑亲王端华、肃顺被慈禧太后赐死,怡亲王被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直到1864年才恢复为怡亲王,改由宁良郡王弘晈的玄孙載敦承袭。.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怡亲王 · 查看更多 »

晉朝藩王列表

晉朝藩王列表列出兩晉時期晉朝冊封的諸侯國所有的藩王。.

新!!: 清朝亲王列表和晉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