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土謝圖汗部

指数 土謝圖汗部

土謝圖汗部(Түшээт хан аймаг),一作“圖什業圖汗部”,又稱喀爾喀後路、汗阿林盟,簡稱土盟、圖盟,是清代、民國時蒙古喀爾喀部四部落之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博格多汗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省、布爾干省、达尔汗乌拉省、鄂爾渾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愛省、南戈壁省、東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區。.

65 关系: 南戈壁省參領多罗贝勒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外蒙古独立宣統崇德中央省中華民國中戈壁省东戈壁省三多乌兰巴托庫倫庫倫辦事大臣康熙延丕勒多爾濟張穆 (清朝)徐树铮俄罗斯土謝圖汗部土拉河國民政府唐努乌梁海内蒙古自治区八世哲布尊丹巴四子王旗噶勒丹多尔济皇太極策棱達什尼瑪額依多布多爾濟衮布賽音諾顏部車登多爾濟車臣汗部車林多爾濟 (土謝圖汗)车臣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达尔汗乌拉省辅国公阿巴岱蒙古人民黨蒙古地方蒙古国那遜綽克圖肯特山鄂尔浑省色囊依勒多爾濟色楞格省...雍正雅凌泰杭爱山杭達多爾濟武昌起义民國清史稿清朝札薩克圖汗部成吉思汗戈壁旺札勒多爾濟敏珠爾多爾濟敦多布多爾濟 (旺札勒多爾濟之子)敦丹多爾濟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南戈壁省

南戈壁省(Ömnögovi aimag),是蒙古國南部的一個省,南接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省會达兰扎达嘎德。南戈壁省的總面積有十六萬五千四百平方公里,多沙漠,人口僅有61,314人 (2011年統計),地廣人稀。 該省盛產銅、煤、金、鉛等。 Ömnögovi.

新!!: 土謝圖汗部和南戈壁省 · 查看更多 »

參領

參領(v),清代八旗甲喇額真(甲喇章京)職官的漢譯名,正三品,掌管所属的戰備、兵籍、爭訟、户口、田宅等。 又爲組織名,京旗每旗下分五參領,每參領下轄佐領若干。參領上有副都統(梅勒額真)、都統(固山額真)。 一般情況下,一個參領統轄五個佐領(牛錄額真)。 Category:清朝官制 Category:八旗.

新!!: 土謝圖汗部和參領 · 查看更多 »

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z),簡稱貝勒,为清朝宗室爵位。 贝勒一词原为明代女真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極烈”的异译,汉译为“王”。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贝勒成为其宗室封爵名,在天命年间置四大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其中设多罗贝勒封号,为第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而高于固山贝子,亦可用以册封蒙古贵族。「多羅」满语意為一隅、一角,相當於漢人的一鄉。 無論是皇帝的兒子還是其他皇族的兒子,都有可能被晉封貝勒。不過,任何爵位還是得經過皇帝的冊封,才能得到,也就是說,只有被冊封為『多羅貝勒』這個爵位的人,才能稱為『貝勒』,不是天生就能獲得,也並不侷限於皇子或是宗室。.

新!!: 土謝圖汗部和多罗贝勒 · 查看更多 »

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

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四代土谢图汗。 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是阿巴岱的玄孙,额列克的曾孙,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孙子,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次子。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大哥是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噶勒丹多尔济之子敦多布多尔济为第三代土谢图汗。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敦多布多尔济因为渎职降为郡王;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袭封土谢图汗。康熙五十年(1711年),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去世,其子旺札勒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土謝圖汗部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新!!: 土謝圖汗部和宣統 · 查看更多 »

崇德

崇德(v;;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 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新!!: 土謝圖汗部和崇德 · 查看更多 »

中央省

中央省,中部省可以指:.

新!!: 土謝圖汗部和中央省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土謝圖汗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戈壁省

中戈壁省(Dundgovi aimag)位於蒙古國中南部,面積74,690平方公里,人口38,821(2011年)。首府曼達勒戈壁。.

新!!: 土謝圖汗部和中戈壁省 · 查看更多 »

东戈壁省

东戈壁省(Dornogovi aimag)位於蒙古國東南部,面積109,472平方公里,人口58,612(2000年)。首府賽音山達。.

新!!: 土謝圖汗部和东戈壁省 · 查看更多 »

三多

三多(Сандо;),钟木依氏,汉姓张,字六桥,蒙古族,蒙古正白旗人,浙江杭州驻防旗人。清末民初文人、书画家、政治人物。.

新!!: 土謝圖汗部和三多 · 查看更多 »

乌兰巴托

烏蘭巴托(Ulaanbaatar,意思為「紅色英雄」),原名库伦(хүрээ),是蒙古国首都。 烏蘭巴托位於蒙古高原中部,面積4704平方公里,人口约131万(2014年4月),占蒙古国人口将近一半,是蒙古國最大的城市,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区南面有蒙古的聖山,山顶有宰桑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国家宫和成吉思汗广场。连接中俄的蒙古纵贯铁路贯穿烏蘭巴托,北至色楞格省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內蒙古自治區二连浩特市。.

新!!: 土謝圖汗部和乌兰巴托 · 查看更多 »

庫倫

库伦可以指:.

新!!: 土謝圖汗部和庫倫 · 查看更多 »

庫倫辦事大臣

欽差庫倫辦事大臣是清代於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設置的駐劄大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駐大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一般由滿人出任,首任大臣為諾木琿。設副職幫辦大臣一人,通稱蒙古辦事大臣,由蒙古王公、台吉擔任。宣統三年(1911年),外蒙古獨立,末任辦事大臣三多被哲布尊丹巴政權驅逐返京。.

新!!: 土謝圖汗部和庫倫辦事大臣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土謝圖汗部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延丕勒多爾濟

延丕勒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八代土谢图汗。 延丕勒多爾濟是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玄孙,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曾孙,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孙子,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长子。乾隆十一年(1746年),延丕勒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乾隆十三年(1748年),授盟长及所部副将军,选五百只骆驼运送归化城的米,赴塔密尔军营,命土谢图汗延丕勒多尔济偕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延丕勒多爾濟同曾祖父的兄弟)督理俄罗斯边境事。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因病罢副将军及盟长职,冬,理藩院追论他纵子旺沁多尔济弃汛私归之罪,被削汗爵。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延丕勒多尔济卒。他的侄子車登多爾濟袭爵。.

新!!: 土謝圖汗部和延丕勒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張穆 (清朝)

張穆(),名瀛暹,字誦風,一字碩州,號石舟,山西平定人。 祖父张佩芳,官寿州、泗州知州,曾纂修《歙县志》、《黄山志》。父張敦頤官殿試收掌官。生于嘉慶十年(1805年),十一歲丧母,由继母李氏抚养。次年,张父暴病逝于浙江建德县海面舟中。師從浙江萧山师爷吴实,道光十二年(1832年),以優貢考入正黃旗教習。道光十九年順天鄉試時,因喝酒被監考官誣稱作弊,從此棄絕舉業,與龚自珍、魏源、何绍基、徐继畲等友好,是個理學家。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主编《连筠簃丛书》,由杨墨林资助出版。程春海在《送張石州歸里》詩稱:“逸是凌參塘,清眄微水鏡。朱邸筵不赴,書窟臥以啄。”一生致力于西北边疆地理和蒙古史研究。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年四十五岁。著有《蒙古遊牧記》十六卷、《潛丘年譜》、《叢書集成》、《張佩芳年譜》、《張泗州事輯》、《會稽莫公事略》、《顧亭林閻若璩年譜》、《歷代沿革地圖》、《唐兩京城坊考》、《連筠移叢書》、《小方壺輿地叢》、《崑崙異同考》、《俄羅斯事補輯》等。.

新!!: 土謝圖汗部和張穆 (清朝) · 查看更多 »

徐树铮

徐樹錚(),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江蘇省徐州府萧縣(今屬安徽省)官桥镇醴泉村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

新!!: 土謝圖汗部和徐树铮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土謝圖汗部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謝圖汗部

土謝圖汗部(Түшээт хан аймаг),一作“圖什業圖汗部”,又稱喀爾喀後路、汗阿林盟,簡稱土盟、圖盟,是清代、民國時蒙古喀爾喀部四部落之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博格多汗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省、布爾干省、达尔汗乌拉省、鄂爾渾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愛省、南戈壁省、東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區。.

新!!: 土謝圖汗部和土謝圖汗部 · 查看更多 »

土拉河

土拉河(Туул гол),是蒙古中北部的一條河流。全長704公里,流域面積49,840平方公里。 發源於肯特山,並在首都烏蘭巴托南面流過。它是鄂爾渾河的支流,並經色楞格河流入貝加爾湖。是流入北冰洋的葉尼塞河系統的一部份。另外這條河也經過哈斯台國家公園。 沿岸以柳樹為主,河中還有稀有的鱘魚。 由於烏蘭巴托的生活廢水和的金礦礦渣的流入,以及沿岸人口增加的原因,本河正受到污染的威脅。.

新!!: 土謝圖汗部和土拉河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土謝圖汗部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如今通常只指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部分,首府为克孜勒。唐努乌梁海是清代烏梁海的三部分之一,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东南,东到外蒙古库苏古尔泊以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 清朝时的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今天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國及外蒙古的库苏古尔省的大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蒙古被編為五旗,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直接管轄。唐努乌梁海不属于外蒙古(喀爾喀四部),而是不設札薩克的內屬蒙古。 唐努乌梁海地区,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活动痕迹。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清末,大批俄羅斯移民進入唐努烏梁海。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唐努烏梁海被俄羅斯帝國控制。1913年中俄聲明將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一併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一度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布爾什維克黨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蘇聯承認其為獨立國家。1944年改稱“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併入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现在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個共和國,隸屬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華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華民国领土,但蘇聯方面並未理會。 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统计)。图瓦人係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烏梁海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族而非蒙古语族。唐代屬鐵勒中的都波,受突厥與回紇統治,元代稱禿巴,是林木中百姓。 1992年,苏联解体后,“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苏联的国家主体俄罗斯联邦没有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新!!: 土謝圖汗部和唐努乌梁海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土謝圖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八世哲布尊丹巴

#重定向 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新!!: 土謝圖汗部和八世哲布尊丹巴 · 查看更多 »

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内蒙古自治區中部乌兰察布市的西北部。其西北與蒙古国接壤,其东北是锡林郭勒盟,东南是乌兰察布市的察右后旗、察右后旗、卓资县,正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呼和浩特市,西南属包头市。 蒙语名字为杜尔伯特旗,得名于诺颜泰奥特根的四个儿子。.

新!!: 土謝圖汗部和四子王旗 · 查看更多 »

噶勒丹多尔济

噶勒丹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土谢图汗部中旗札萨克多罗郡王,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之长子。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噶勒丹多尔济随父前往库伦伯勒齐尔盟,授札萨克。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率宰桑额尔德尼额尔克等向清廷进贡。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同台吉额尔齐穆岱青在特穆尔御噶尔丹,兵败后自齐奇尔台归附清廷。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其同族昆都伦伯博硕克图衮布遭噶尔丹所掠,命选兵随尚书阿喇尼一同赴土拉河相援。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京朝贡,至多伦诺尔会阅,封为多罗郡王,仍兼札萨克。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 噶勒丹多尔济之子敦多布多尔济袭其爵,在其父察珲多尔济去世后又袭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噶勒丹多尔济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新!!: 土謝圖汗部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策棱

棱(;v;),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世孙,曾祖父图蒙肯。.

新!!: 土謝圖汗部和策棱 · 查看更多 »

達什尼瑪

達什尼瑪(Дашням,)蒙古族,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達什尼瑪 · 查看更多 »

額依多布多爾濟

額依多布多爾濟,又作卫多布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十一代土谢图汗。 額依多布多爾濟是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玄孙,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曾孙,第六代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的孙子,第九代土谢图汗車登多爾濟的儿子。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一月戊子,嘉庆帝以故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车登多尔济子额依多布多尔济,袭爵土谢图汗。道光九年(1829年)額依多布多爾濟去世,六月辛卯,道光帝谕内阁,命額依多布多爾濟长子雅凌泰承袭汗爵,所有汗爵,著加恩准其承袭。道光十二年(1832年)雅凌泰去世,額依多布多爾濟次子車林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額依多布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衮布

衮布(),清初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首领,第一任土谢图汗。 他的祖父是阿巴岱,父亲是额列克。1638年,土谢图汗衮布和札萨克图汗素巴第、车臣汗硕垒喀尔喀三汗,向清朝皇太极进“九白之贡”。1640年,喀尔喀三部与卫拉特四部会盟,制定《喀尔喀卫拉特法典》。清朝入关后,漠南蒙古苏尼特部的滕机思(博迪的玄孙)叛清,逃亡漠北。衮布和硕垒援助,被豫亲王多铎击败。之后,衮布又掠夺巴林部的人畜。1655年,衮布去世,喀尔喀三汗与清朝会盟,恢复关系。 衮布三子:长子察珲多尔济,袭爵土谢图汗;次子哲布尊丹巴一世,三子西第什哩,土谢图汗中右旗始祖。.

新!!: 土謝圖汗部和衮布 · 查看更多 »

賽音諾顏部

賽音諾顏部(Сайн ноён хан аймаг),亦作三音諾顏部、賽因諾顏部、賽盟,即喀爾喀中路,是清代、民國時的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雍正九年(173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齊齊爾里克曼達爾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後杭愛省、巴彥洪戈爾省,以及前杭愛省、扎布汗省、南戈壁省的部分地區。 賽音諾顏部首領全稱為喀爾喀賽音諾顏旗札薩克和碩親王,為賽音諾顏部一旗之札薩克(旗長),沒有“汗”封號,因此並不存在所謂的“賽音諾顏汗”。因喀爾喀其他三部首領皆有汗號(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後世文獻常將賽音諾顏旗和碩親王誤稱為“賽音諾顏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賽音諾顏部 · 查看更多 »

車登多爾濟

車登多爾濟,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九代土谢图汗。 車登多爾濟是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玄孙,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曾孙,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孙子,第六代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的次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車登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和硕亲王多罗额驸桑斋多尔济卒,乾隆帝命土谢图汗车登多尔济往库伦协同博清额办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帝命車登多爾濟世袭罔替土谢图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車登多爾濟因罪削爵,乾隆帝以故敏珠爾多爾濟袭爵土谢图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敏珠爾多爾濟去世,車登多爾濟恢复汗爵,重新担任土谢图汗。嘉庆七年(1802年)三月,车登多尔济等备行围进哨马匹,嘉庆帝嘉赏他。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一月戊子,车登多尔济子額依多布多爾濟,袭爵土谢图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车登多尔济去世。.

新!!: 土謝圖汗部和車登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車臣汗部

車臣汗部(蒙古語:Сэцэн хан, Secen han),一作格根車臣汗部,又稱喀爾喀東路、克魯倫巴爾和屯盟,簡稱車盟,是清代、民國時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肯特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東方省、肯特省、戈壁蘇木貝爾省,蘇赫巴托爾省北部和東部,以及東戈壁省的大部分地區。.

新!!: 土謝圖汗部和車臣汗部 · 查看更多 »

車林多爾濟 (土謝圖汗)

車林多爾濟,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十三代土谢图汗。 車林多爾濟是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玄孙,第六代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的曾孙,第九代土谢图汗車登多爾濟的孙子,第十一代土谢图汗額依多布多爾濟的儿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的哥哥雅凌泰去世,車林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北伐,土谢图汗車林多爾濟、车臣汗阿爾塔什達和两部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咸丰帝温旨推卻。同治二年(1863年)車林多爾濟去世,儿子那遜綽克圖袭封。.

新!!: 土謝圖汗部和車林多爾濟 (土謝圖汗) · 查看更多 »

车臣汗

车臣汗(ᠴᠡᠴᠡᠨ ᠬᠠᠨ Сэцэн хан,车臣的意思是“智慧”,后来写作ᠰᠡᠴᠡᠨ),喀尔喀蒙古一部,后归降于中国清朝,现为蒙古国一部分。 中国明朝末年,成吉思汗十九世孙硕垒在克鲁伦河一带自立为汗,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衮布、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并称为喀尔喀蒙古三大汗。其辖地东至额尔奇斯河,南界察哈尔汗,西界土谢图汗,北界布里亚特,与俄罗斯素有交往。 立国之初,车臣汗臣服于察哈尔林丹汗。皇太极天聪9年,后金军队击败林丹汗,车臣汗硕垒转而向后金纳贡。崇德元年,后金指责车臣汗与中国明朝进行贸易,车臣汗被迫与明朝断绝关系。顺治3年,硕垒诱使科尔沁苏尼特部蒙古騰機思背叛清朝,遣军三万帮助其抵抗清军,但是被清军打败,不得不恢复向清朝纳贡。顺治12年,硕垒死,其子巴布继汗位。同年,清朝将喀尔喀蒙古分为左右共八个扎萨克,任命车臣汗领左翼扎萨克之一。 康熙27年,噶尔丹攻略喀尔喀诸部,车臣汗不能抵御,乌默客汗被迫举族南迁,依附清朝。康熙30年,清朝取消车臣汗的独立地位,改称其为“车臣汗部”,次年划其原所辖地为喀尔喀东路。康熙36年,噶尔丹被清军击溃,车臣汗部奉命回到克鲁伦河一带放牧。此后,车臣汗部协助清朝政府对准噶尔汗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屡立战功。乾隆中期,车臣汗部共编有23个旗,于巴尔屯成立一个盟。 1911年,哲布尊丹巴在俄国支持下宣布独立,车臣汗首领阿尔塔什达、车林多尔济等人均加入,所属地成为蒙古国一部分。.

新!!: 土謝圖汗部和车臣汗 · 查看更多 »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 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2月中共派乌兰夫等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发动受日本人控制的德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保安团兵变,即“百灵庙暴动”。同年11月国民革命军傅作義部在此和伪蒙军队展开战斗,即綏遠抗戰,著名的“百靈廟大捷”就是在這裡發生。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属于晋语大包片。.

新!!: 土謝圖汗部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 查看更多 »

达尔汗乌拉省

达尔汗乌拉省(Darkhan-Uul aimag),位於蒙古國中北部,四周為色楞格省包圍。面積3,275平方公里,人口94,625 (2011年)。首府达尔汗。 原為蒙古兩個直轄市之一(另一個是首都烏蘭巴托)。.

新!!: 土謝圖汗部和达尔汗乌拉省 · 查看更多 »

辅国公

辅国公可以指:.

新!!: 土謝圖汗部和辅国公 · 查看更多 »

阿巴岱

阿巴岱(),16世纪蒙古大汗达延汗的曾孙,格哷森札札赉尔之孙,诺诺和长子。土谢图汗部的祖先。 格哷森扎扎赉尔被分封在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格哷森札札赉尔的七子,分掌喀尔喀左、右翼。左翼牧图拉河界,右翼仍留居杭爱山。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第四子德勒登昆都伦、第七子鄂特欢诺颜同掌右翼。诺诺和及第五子阿敏都喇勒(车臣汗部的祖先)掌左翼。 诺诺和有五子:长子阿巴岱、四子图蒙肯(赛音诺颜部的祖先)。阿巴岱年轻时征服西迁的卫拉特,其子锡部古泰监制卫拉特,以“珲台吉”(本为“皇太子”音译,此后为“副王”之意)为称号。阿巴岱入藏学习佛经,回到蒙古后号称“斡齐赖赛因汗”。1587年,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封他为“大威仪瓦齐尔汗”,为喀尔喀蒙古中第一个拥有汗号的首领。1588年,阿巴岱死后,其子额列克号曰“墨尔根汗”。锡部古泰败于卫拉特,阿巴岱大伯父阿什海的孙子硕垒乌巴什重新建立珲台吉政权,即和托辉特部(阿拉坦汗王朝)。.

新!!: 土謝圖汗部和阿巴岱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黨

蒙古人民黨(Монгол Ардын Нам),成立于1921年3月1日,曾用名蒙古人民革命黨(1925年至2010年),是蒙古人民共和國时期的唯一合法政黨。目前,该党是执政党和蒙古国兩大主要政党之一。.

新!!: 土謝圖汗部和蒙古人民黨 · 查看更多 »

蒙古地方

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過去的行政區劃之一,成立於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後,蒙古地方與西藏地方同為中華民國同以「地方」為名的特別行政區劃,該行政區為直屬中央的一級行政區,相當於省級,另比照省政府的蒙古地方行政機關則為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除此,行政院也於院內設置蒙藏委員會的直接對口部會。 蒙古地方區劃約有173萬平方公里。以面積言,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第二大,僅次於新疆省,其轄下有4部2地區及116旗4牧場36佐領等次區劃。不過蒙古地方因地形關係與《中俄聲明》內禁止漢人移民等因素,其行政區域內人口並不多,劃分初期未及200萬。 徐树铮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19年10月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 蒙古地方的制訂與北洋政府的外蒙古區劃相當,而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地區仍未及該地區。另外,於中華民國蒙古地方行政區劃制定同時,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突然逝世。於蘇聯、第三國際與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高度自治的外蒙古政府於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2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苏联红军駐軍。但中華民國及英、美、日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目前與中華民國蒙古地方面積幾乎相同的蒙古國已成為聯合國会员国之一,也獲得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内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新!!: 土謝圖汗部和蒙古地方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土謝圖汗部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那遜綽克圖

那遜綽克圖(),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土谢图汗。見祁韻士《皇朝藩部要略》、光緒《會典事例》卷九百六十九理藩院封爵、《清史稿》藩部世表曾任库伦幫辦大臣(即蒙古办事大臣)。.

新!!: 土謝圖汗部和那遜綽克圖 · 查看更多 »

肯特山

肯特山(),汉朝時稱為狼居胥山,成吉思汗時稱為不兒罕山,位于蒙古国北部中央省和肯特省,蒙古聖山。 黑龙江上游的两大支流克鲁伦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源头)以及叶尼塞河的支流土拉河均发源于肯特山地区。.

新!!: 土謝圖汗部和肯特山 · 查看更多 »

鄂尔浑省

鄂尔浑省(Orkhon aimag)位於蒙古國北部,面積844平方公里,人口90700(2010年)。首府額尔登特。 得名於流經該省的鄂爾渾河。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一部份在该省。.

新!!: 土謝圖汗部和鄂尔浑省 · 查看更多 »

色囊依勒多爾濟

色囊依勒多爾濟(),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十五代土谢图汗。 色囊依勒多爾濟是第九代土谢图汗車登多爾濟的玄孙,第十一代土谢图汗額依多布多爾濟的曾孙,第十三代土谢图汗車林多爾濟的孙子,第十四代土谢图汗那遜綽克圖的儿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那遜綽克圖去世,色囊依勒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色囊依勒多爾濟去世,没有儿子,嗣子達什尼瑪即位。.

新!!: 土謝圖汗部和色囊依勒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色楞格省

色楞格省(Selenge aimag)位於蒙古國北部,面積41,152平方公里,人口97,585 (2011年)。首府苏赫-巴托尔。 得名於流經該省的色楞格河。 省内有城市阿勒坦布拉格(即买卖城)。.

新!!: 土謝圖汗部和色楞格省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土謝圖汗部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雅凌泰

雅凌泰,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十二代土谢图汗。 雅凌泰是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玄孙,第六代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的曾孙,第九代土谢图汗車登多爾濟的孙子,第十一代土谢图汗額依多布多爾濟的长子。道光九年(1829年)六月辛卯,道光帝谕内阁,喀尔喀土谢图汗額依多布多爾濟次子车林多尔济,虽然于額依多布多尔济活着的时候曾经保荐。但是现在身有疾病,兼之年幼。恐将来不能当差。雅淩泰是額依多布多尔济之长子,时年二十七岁。该旗官员情愿保举雅凌泰承袭汗爵,所有汗爵,著加恩准其承袭。道光十二年(1832年)雅凌泰去世,車林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雅凌泰 · 查看更多 »

杭爱山

杭愛山(),是一道位於外蒙古(今蒙古国)中部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跨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和后杭爱省,全长约700公里,主峰海拔4031米。 杭爱山脉是蒙古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其北麓,向北经过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北冰洋。 杭爱山在古代被称为燕然山(又稱燕山,但并非北京附近的燕山)。《後漢書·竇憲傳》記載:“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燕然山因中国东汉年间“车骑将军窦宪破北匈奴,追及此,与耿秉登山,令班固作铭,刻石颂功,记汉威德”一事而著名,后世中国文人在希望本国能够抗御外侮时,往往以勒石燕然为鼓励。 南北朝末期,新崛起的突厥建都在于都斤山,不少中国学者认为就是今日的杭爱山。.

新!!: 土謝圖汗部和杭爱山 · 查看更多 »

杭達多爾濟

杭達多爾濟(Мижиддоржийн Ханддорж;),一译剛達多爾濟,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蒙古人。清代末年、民國初年外蒙古土謝圖汗部右翼左旗札薩克和碩親王。杭達多爾濟是清末外蒙古獨立的首倡者,外蒙古独立后出任哲布尊丹巴政權的首任外务大臣。.

新!!: 土謝圖汗部和杭達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清朝新军等力量在中國武汉武昌发生的兵变:旨在推翻清朝统治,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進會和文學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再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在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定保路運動之際,留守湖北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畫在1911年10月16日發動革命。但10月9日事跡敗露,導致革命黨人遭搜捕殺害,於是10月10日晚間黨人先發制人,齊集猛攻湖廣督署,湖廣總督出逃後督署陷落,至12日攻陷武漢三鎮,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武昌起义的成功发动,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个共和國,就是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 土謝圖汗部和武昌起义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土謝圖汗部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土謝圖汗部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土謝圖汗部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札薩克圖汗部

札薩克圖汗部(蒙古語:Засагт хан),一作扎薩克圖汗部,是清代、民國時的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特希爾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以及庫蘇古爾省、扎布汗省、烏布蘇省的部分地區。.

新!!: 土謝圖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土謝圖汗部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戈壁

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在中文裡又称瀚海沙漠(瀚海又指贝加尔湖)、戈壁滩、戈壁沙漠。.

新!!: 土謝圖汗部和戈壁 · 查看更多 »

旺札勒多爾濟

旺札勒多爾濟,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五代土谢图汗。 旺札勒多爾濟是额列克的玄孙,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曾孙,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孙子,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去世,旺札勒多尔济袭封土谢图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煽众喀尔喀,康熙帝下诏询问旺札勒多尔济勘奏所部可耕地,旺札勒多尔济回答附近鄂尔坤、图拉之苏呼图喀喇乌苏、明爱察罕格尔、库尔奇呼、扎布堪河、察罕廋尔、布拉罕口、乌兰固木及额尔德尼昭十馀处都可以耕种,康熙帝命傅尔丹选善於耕种的人前去屯种。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命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督理俄罗斯边境事,赐号“斡齐赖巴图土谢图汗”。雍正十年(1732年),旺札勒多爾濟卒。次子敦丹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乾隆九年(1744年),旺札勒多尔济的第四子敦多布多爾濟袭土谢图汗。乾隆十一年(1746年),旺札勒多尔济的长子延丕勒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旺札勒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敏珠爾多爾濟

敏珠爾多爾濟,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十代土谢图汗。 敏珠爾多爾濟是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玄孙,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曾孙,第六代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的孙子,第九代土谢图汗車登多爾濟的长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車登多爾濟因罪削爵,乾隆帝以故敏珠爾多爾濟袭爵土谢图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敏珠爾多爾濟去世,車登多爾濟恢复汗爵,重新担任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敏珠爾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敦多布多爾濟 (旺札勒多爾濟之子)

敦多布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七代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与第三任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同名。 敦多布多尔济是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玄孙,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曾孙,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孙子,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第四子。乾隆八年(1743年),敦多布多尔济的二哥敦丹多爾濟去世。乾隆九年(1744年),敦多布多尔济袭土谢图汗。乾隆十年(1745年),敦多布多尔济卒。乾隆十一年(1746年),敦多布多尔济的大哥延丕勒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敦多布多爾濟 (旺札勒多爾濟之子) · 查看更多 »

敦丹多爾濟

敦丹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六代土谢图汗。 敦多布多尔济是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玄孙,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曾孙,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孙子,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次子。雍正十年(1732年),旺札勒多爾濟卒。敦丹多尔济袭封土谢图汗。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以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敦丹多尔济同曾祖父的兄弟)移居库伦,命土谢图汗敦丹多尔济驻守其地护视。乾隆八年(1743年),敦丹多爾濟去世。乾隆九年(1744年),敦丹多爾濟的四弟敦多布多爾濟袭土谢图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敦丹多尔济次子車登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土謝圖汗部和敦丹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土谢图汗圖什業圖汗部汗山盟汗阿林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