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江淹

指数 江淹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出身士族中最低的次門寒素)。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禄大夫之位退休。他的一生,見證了次門寒士靠絢麗文才爬升,最終升至高位的不平凡生涯。.

113 关系: 劉峻劉休祐劉準劉景素县令南史南京市南北朝南齐南齐书南梁南朝梁司徒司馬相如吏部吴均太守姚思廉孔子宣城市宰相宋书宋顺帝尚书尚书左丞崔慧景中书侍郎丹陽东武七國乾隆广陵乌程县京口区廷尉建安任昉張溥徐陵御史中丞刺史刘宋刘知几傅玄唐朝商丘市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光祿大夫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王士禎睢州福建禅让制秘书监秀才給事中隋书鍾嶸荆州萧子显萧宝融萧衍萧鸾西晋馮班駢文言官詩品謝朏魏徵鮑照诗歌齐和帝齐武帝胡道安郭璞蕭繹蕭道成蕭懿陳情陸澄陆机柳世隆李延寿梁书梁鸿梁武帝永元永明永明体民权县江苏省江才君池北偶談河南省沈约沈昭略沈攸之湯斌朝廷昇明济阳郡浦城县新唐書文心雕龙旧唐书 扩展索引 (63 更多) »

劉峻

#重定向 劉孝標.

新!!: 江淹和劉峻 · 查看更多 »

劉休祐

晋平剌王劉休祐(),宋文帝劉义隆第十三子,母為邢美人。.

新!!: 江淹和劉休祐 · 查看更多 »

劉準

#重定向 宋顺帝.

新!!: 江淹和劉準 · 查看更多 »

劉景素

劉景素(),字不詳,南朝宋彭城綏裡(今江蘇徐州)人。建平宣簡王劉宏之兒子。年少起就喜愛文義,有父風。 大明四年(460年),劉景素為寧朔將軍、南濟陰太守,遷徙歷陽、南譙二郡太守,將軍如故。劉景素好文章書籍,招集才義之士,因此朝野莫不屬意。而後廢帝狂凶失道,內外皆謂劉景素宜當帝位,唯有劉昱所生陳氏親戚疾忌劉景素,而楊運長、阮佃夫慮劉景素立,不見容於長主,深相忌憚。 劉景素派遣季豫之、王潭、賀文超等去來京都,多贈與金帛,要結才力之士。因此冠軍將軍黃回、游擊將軍高道慶、輔國將軍曹欣之、前軍韓道清、長水校尉郭蘭之、羽林監垣祗祖並皆響附,其餘武人失職不得志者,莫不歸之。 元徽四年(476年)七月,垣祗祖率數百人投奔劉景素,說京都已潰亂,勸劉景素下令速入京都。劉景素相信他,立即舉兵,背負戈戟至者數千人。楊運長等常疑劉景素有叛離的心意,及聞垣祗祖叛走,便纂嚴備辦。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段佛榮為都統,其餘眾軍相繼進。冠軍將軍齊王世子鎮東府城。齊王蕭道成知道黃回有異圖,故使安民、佛榮俱行以防之。 右衛殿中將軍張倪奴、前軍將軍周盤龍攻陷京城,張倪奴擒獲劉景素斬之。劉景素得年二十五歲,葬於京口。劉景素兒子劉延齡及二少子,三子並誅。.

新!!: 江淹和劉景素 · 查看更多 »

县令

縣令,尊稱縣太爺、縣大老爺,雅稱為百里侯、邑侯、邑宰。是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劃的最高官員名稱,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县令下设县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新!!: 江淹和县令 · 查看更多 »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江淹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江淹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江淹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齐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新!!: 江淹和南齐 · 查看更多 »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新!!: 江淹和南齐书 · 查看更多 »

南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江淹和南梁 · 查看更多 »

南朝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江淹和南朝梁 · 查看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江淹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约),本名犬子,因慕藺相如之人,故更名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一说为四川蓬安县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新!!: 江淹和司馬相如 · 查看更多 »

吏部

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吏部,其首長為吏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吏曹,首長改稱吏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吏部的機構。.

新!!: 江淹和吏部 · 查看更多 »

吴均

吴均(),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史家及文学家,時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請集》。.

新!!: 江淹和吴均 · 查看更多 »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江淹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姚思廉

姚思廉(),字简之,一说原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在南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楊侑侍读。唐朝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徵同修梁陈二史。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佚。 Category:隋朝侍读 Category:唐朝歷史學家 Category:唐朝学士 Category:唐朝太子洗马 Category:唐朝著作郎 Category:唐朝散骑常侍 Category:湖州人 S.

新!!: 江淹和姚思廉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江淹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宣城市

宣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境东临浙江省,北接江苏省,南依黄山市,西连池州市,西北与芜湖市、马鞍山市相邻,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 宣城市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辖区宣州为多朝府治所在地。宣城从唐代享盛誉,到明清不衰,是江南地区的人文文化中心之一,宣纸因在此集散而得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新!!: 江淹和宣城市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江淹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江淹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宋顺帝

宋順帝劉準(),字仲謨,小字智觀,為劉宋的末代皇帝,為宋明帝劉彧的第三子。但《宋書》卻說宋明帝晚年有陽痿,所以劉準其實是刘彧之弟桂陽王劉休範与姬妾的儿子,由陈法容所抚养。不過這項記載被史家呂思勉駁斥,認為是《宋書》的作者沈約(南齊的史官)為了討好南齊皇帝,故意編造這樣的史料,好掩飾蕭道成篡位、弒君的罪惡。 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泰始七年封為安成王。477年,後廢帝劉昱被弒之後,劉準在蕭道成的擁立下,于元徽五年七月壬辰即位,是為宋順帝,並封蕭道成為相國、齊王;雖然劉準名義上是皇帝,但是權力都被蕭道成掌握。昇明三年(479年),蕭道成要求劉準禪位,並且派部將王敬則率兵解送出宮。479年四月,劉準禅位與蕭道成,劉宋到此滅亡。 蕭道成即位之後,封劉準為汝陰王,遷居丹陽並派兵監管。建元元年五月己未(479年6月23日),監視劉準的兵士聽得門外馬蹄聲雜亂,以為發生了變亂,便殺害劉準,得年11歲(虛龄13歲)。.

新!!: 江淹和宋顺帝 · 查看更多 »

尚书

尚書可以指:.

新!!: 江淹和尚书 · 查看更多 »

尚书左丞

尚书左丞,尚书台和后来的尚书省的属官。.

新!!: 江淹和尚书左丞 · 查看更多 »

崔慧景

崔慧景(),字君山,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 崔慧景开始是刘宋国子学生,历任宁朔将军,依附萧道成。南齐建立,封乐安县子,历任梁州、南秦州刺史,平定李乌奴之乱。齐明帝时,北魏攻打襄阳,他都督雍州驻军戍守樊城。萧宝卷即位,担任护军将军。永元二年(500年),率军征寿阳叛亂的裴叔業,到广陵举兵反萧宝卷,擁立京口的萧宝玄。崔慧景还军攻打建康,蕭子良的兒子蕭昭胄投靠他。崔慧景围城十二天,被蕭懿擊败,崔慧景逃跑,被漁夫所杀。漁夫用魚簍裝他的頭顱獻於朝廷。.

新!!: 江淹和崔慧景 · 查看更多 »

州是中国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后又作为部份联邦制国家组成单位的中文譯名。.

新!!: 江淹和州 · 查看更多 »

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称之为中书郎,魏晋时称之为通事郎。南北朝时,正式称为中书侍郎,设置四人。隋朝改名内史侍郎,隋炀帝设置二人。内史令空缺时,内史侍郎开始参与朝政。唐朝改回中书侍郎(7世纪60年代称西台侍郎,武周时期称内史侍郎、凤阁侍郎,开元初期称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南宋复置参知政事,废除中书侍郎。元代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

新!!: 江淹和中书侍郎 · 查看更多 »

丹陽

丹阳,可以指:;行政区.

新!!: 江淹和丹陽 · 查看更多 »

东武

#重定向 東武.

新!!: 江淹和东武 · 查看更多 »

七國

七國可以指:.

新!!: 江淹和七國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江淹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广陵

广陵,可以指:.

新!!: 江淹和广陵 · 查看更多 »

乌程县

烏程縣是中國歷史上湖州地區的一個舊縣名,縣域大致包含今吳興區大部以及南潯區東部地區。.

新!!: 江淹和乌程县 · 查看更多 »

京口区

京口古时为镇江地名。现为中國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区,是镇江市的最早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目前名义上管辖镇江新区的丁卯地区和大港地区。15px京沪铁路穿境而过,15px镇大地方铁路将镇江大港港口与15px京沪铁路直接相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区内交汇。区内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大专)、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大专)。.

新!!: 江淹和京口区 · 查看更多 »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新!!: 江淹和廷尉 · 查看更多 »

建安

建安可以指:.

新!!: 江淹和建安 · 查看更多 »

任昉

任昉(),字彥昇,小字阿堆,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南朝梁文學家。 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歲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誇他“吾家千里駒也。”南朝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為王儉所重,任丹陽尹刘秉的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記室參軍,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梁時歷任義興(今江蘇宜興縣)、新安(今浙江淳安縣)太守。一生仕宋、齊、梁三代,為官清廉,仁愛恤民,离开義興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監七年(508年)卒於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 任昉寫文章時擅長表、奏、書、啟等文體,文格壯麗,“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約以詩著稱,時人稱「任筆沈詩」。沈约称任防“心为学府,辞同锦肆”。王融“自謂無對當時”,可是一見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與沈约、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作《奏彈范鎮》文,他反對范縝的“神滅論”。著有《述異記》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1卷等。.

新!!: 江淹和任昉 · 查看更多 »

張溥

張溥(注音:ㄓㄤ ㄆㄨˇ,拼音:Zhāng pǔ)(),字天如,太倉(屬今江蘇)人。明代文學家,復社領導人。 勤奮好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覆七遍,《明史》記有張溥“七錄七焚”的佳話,抄書焚書反覆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授庶吉士。與同邑張采齊名,時稱“婁東二張”。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稱為復社,成員有張采、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十一人,後來遍及全國,超過三千人,平時以文會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崇禎三年(1630年)張溥和吳偉業、楊廷樞、吳昌時、陳子龍等同時中舉,隔年又與吳偉業中進士。崇禎十年禮部員外郎吳昌時與張溥一起推舉周延儒復出。 陸文聲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吳昌時對張溥下毒,張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年四十。,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著作有《七錄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天启六年(1626年),写《五人墓碑记》收入《古文观止》。另著有《萬寶全書》,記述了當時博奕娛樂(如象棋棋譜、中式骨牌)的概況。.

新!!: 江淹和張溥 · 查看更多 »

徐陵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祖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其仕宦生涯从梁武帝末年直至陈后主即位,历仕九朝。祖父徐超之,南朝齐鬱林太守。 早年以詩文聞名,“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老》、《莊》。及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释宝志摸他的頭說:“天上石麒麟也。”與庾信齊名,號徐庾體,與其父徐摛皆顯貴。梁簡文帝蕭綱為太子時,任東宮學士。歷任尚書度支郎等職。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出使东魏。巧妙地应对了东魏一方前来接待的魏收的言辞挑衅。徐陵尚未归朝,南梁便爆发了侯景之乱,因而滞留东魏。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5年),南朝梁国都江陵被侯景攻破,梁元帝遇弑,北齐于是派遣貞陽侯蕭淵明归国继承帝位,徐陵也得以跟从队伍归朝。徐陵回归后得到太尉王僧辩的赏识,被举为尚書吏部郎,掌管诏命的撰写。随后的政治斗争中,陈武帝诛杀了王僧辩,僧辩旧部任约趁虚偷袭陈国首都建康,徐陵为了报答王僧辩的恩情,参与了任约的计划。失败后,陈武帝释放了徐陵,并不加追责。陈文帝天嘉六年(公元565年),安成王陈頊及其部下鮑僧叡依仗权势,压制言论,徐陵听闻后,威严地在朝堂上对陈顼加以弹劾。并令殿中御史扶着他退下殿上,免去了其侍中、中书监的官职。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徐陵被任免为吏部尚书,主管人事。徐陵针对当时求官、买官严重的情况加以治理,制止了侯景之乱以后出现的冗官现象。陈废帝时期,徐陵参与了顾命大臣陈顼的篡位计划,事成之后,受封建昌縣侯。太建三年(公元571年),拜为尚书左仆射。陈宣帝准备北伐,徐陵力排众议推荐了吴明徹为北伐军司令,致使北伐取得了胜利。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徐陵擅长宫体诗,诗风绮丽,如《乌栖曲》其一: 徐陵編有《玉台新詠》十卷,後人輯有《徐陵集》,今存六卷。.

新!!: 江淹和徐陵 · 查看更多 »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為一種御史。秦始置。類似於近代:督察處、政風廉潔處、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新!!: 江淹和御史中丞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江淹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江淹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知几

劉知幾(),字子玄,唐代史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朝永隆年間(680年)以弱冠舉進士,官至左散騎常侍。他歷任著作佐郎、中書舍人、著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餘年。期間深感宰相大臣監修,多所干預,不能秉筆直書其言。 景龍二年(708年)辭去史職,從事私人修史工作。劉知幾一生從事史書編輯工作,著有《刘氏家乘》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史通》二十卷、《睿宗实录》十卷、《刘子玄集》三十卷;合著有《三教珠英》一千三百一十三卷、《姓族系录》二百卷、《唐书》八十卷、《高宗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三十卷。仅有《史通》传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家須有三長:史才、史学、史识;对著史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属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的态度。 開元九年(721年),六十歲的他時因營救長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貶為安州都督府別駕,不久便去世,享年六十一歲。有六子:劉貺、劉餗、劉匯、劉秩、劉迅、劉迥。有一女劉氏(714年—771年三月)嫁李神通玄孙洺州清漳县尉李衡。.

新!!: 江淹和刘知几 · 查看更多 »

傅玄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耀縣東南)人,晉初文學家。.

新!!: 江淹和傅玄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江淹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新!!: 江淹和商丘市 · 查看更多 »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建康城,本名建鄴,位于今南京市區中南部,是孙吴和前后相继的东晋、宋、齊、梁、陳共六个朝代的都城。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而更名建康。大興元年(公元318年),晉元帝於建康登基。548年,侯景之乱时,侯景入台城,南梁的前朝宫阙,大都成为灰烬。南陈时,加以修葺。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下诏将建康城“平荡耕垦”。 2000年后,在南京市区地下陆续发现多处建康城垣遗址。2012年3月20日,六朝建康都城遗址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江淹和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新!!: 江淹和光祿大夫 · 查看更多 »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萬頁,约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为禁书,称之四库禁书,另一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説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歐洲人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新!!: 江淹和四庫全書 · 查看更多 »

四部叢刊

《四部丛刊》,由近人张元济主编,主要收集了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所谓“四部”,即将书籍按照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分成经、史、子、集四大类别,而丛刊是指丛书。清政府灭亡之后,《四部丛刊》作为一个小型的《四库全书》,在当时的目录学界起主导作用。 从1922年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共502种书,分装成3,100多册。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新出版规模最大的丛书。.

新!!: 江淹和四部叢刊 · 查看更多 »

王士禎

#重定向 王士禛.

新!!: 江淹和王士禎 · 查看更多 »

睢州

州,可以指:.

新!!: 江淹和睢州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江淹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江淹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秘书监

書監是中國古代官制,用於掌管皇家经籍图书,是秘書省的長官。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始置祕書監,掌管皇家经籍图书,属太常寺,不久廢置。魏文帝又置,属少府。南北朝以後有秘书省,為秘書省首長。唐代近三百年間,秘書省屢易其名。龍朔二年(662年)至咸亨元年一度改稱蘭台,秘書監改稱蘭台太史。咸亨中(670年),復為秘書監。天授初(685年)至神龍元年改為麟台,秘書監改麟台監。神龍年間(712年)復改秘書監。宋朝沿置。杜祐《通典‧職官八》。元朝以後不置,遂永久废除。 唐初,秘書省曾有「著作」、「太史」兩個局,掌理著作國史等事;後來這些事務改由其他單位負責,秘書監僅負責校對勘誤而已。秘書監不是掌握重大政務的繁重職務,然而以嗜書者,也常尋求機會擔任這一職務。白居易有《秘省後廳》詩,描述詩人擔任秘書監時工作的情形:“槐花雨潤新秋地,桐葉風翻欲夜天。盡日後廳無一事,白頭老監枕書眠。”.

新!!: 江淹和秘书监 · 查看更多 »

秀才

才,又稱茂才。為古代東亞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隨著時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變,但所指都屬士大夫中的基層。.

新!!: 江淹和秀才 · 查看更多 »

給事中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新!!: 江淹和給事中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江淹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鍾嶸

鍾嶸(?-518年),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西)人。出身世族,“好學,有思理”,精《周易》,有辭章修養,在南朝齊梁時代曾作過參軍、記室等小官。 曾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撰寫《詩品》(原名《詩評》,北宋後改稱為《詩品》),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以後,品評自漢至梁122位五言詩作家,齊梁之際,文學思潮浮靡訛濫,故書中提倡風力,反對玄言,是中國第一部專論五言詩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詩品》有評曹操父子,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新!!: 江淹和鍾嶸 · 查看更多 »

荆州

荆州,地理上可以指:.

新!!: 江淹和荆州 · 查看更多 »

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齐宗室,齐高帝萧道成孙,豫章文献王蕭嶷第八子。南朝史学家及文学家。 萧子显幼时聪慧,深受蕭嶷的宠爱。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封宁都县侯。天监元年(502年),梁朝建立,降封宁都县子。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后迁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即卒,时年五十一岁。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己,谥曰“骄”。 撰有《後漢書》、《晉史草》、《齊書》、《普通北伐記》、《貴儉傳》等歷史著作。但除《南齊書》外,均佚。.

新!!: 江淹和萧子显 · 查看更多 »

萧宝融

#重定向 齐和帝.

新!!: 江淹和萧宝融 · 查看更多 »

萧衍

#重定向 梁武帝.

新!!: 江淹和萧衍 · 查看更多 »

萧鸾

#重定向 齐明帝.

新!!: 江淹和萧鸾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江淹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馮班

馮班(),字定遠,號鈍吟老人,江蘇常熟人。 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早年為諸生。從錢謙益學詩,與兄馮舒齊名,稱為“海虞二馮”。明亡後不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 馮班是虞山詩派的重要人物,钱谦益称冯班之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論詩講究“無字無來歷氣”,反對嚴羽《滄浪詩話》的妙悟說,其《钝吟杂录》卷五《严氏纠谬》专驳严说。錢陸燦對馮班提出“以妖冶為溫柔,堆砌為敦厚”的批評。吴乔推崇贺裳、冯班,称《载酒园诗话》、《钝吟杂录》与自己的《围炉诗话》为“谈诗三绝”,书中多引贺、冯之语。康熙十年(1671)卒。趙執信嘗謁其墓,寫“私淑門人”刺焚冢前。有《鈍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有子馮行賢。康熙十八年,冯行贤被荐博学宏词科,携冯班著作入京。.

新!!: 江淹和馮班 · 查看更多 »

駢文

駢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式多為四六句及對仗,故又稱四六文、駢儷或駢體。具駢文特點而押韻者稱駢賦。駢文在文学界上長期為廣泛研究,然其因为文章受限於追求藝術技巧之故,适于写景而不适于敘事。.

新!!: 江淹和駢文 · 查看更多 »

言官

言官是明清两代对监察御史和给事中的通称。以其均有建言之责,故称。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甚至一些时期可以参议军国大事,拾遗补阙,接近于皇帝的高级谋士或智囊团。 言官在中国各朝代的称谓有别,秦朝设“谏大夫”,属中郎令;两汉时改称“谏议大夫”,属光禄勋;隋朝时仍称为“谏议大夫”,属门下省;唐朝称谓顺延隋朝,又增设“左拾遗”和“右拾遗”;宋朝时专门设立谏院,首长称“左谏议大夫”和“右谏议大夫”。 Category:官职.

新!!: 江淹和言官 · 查看更多 »

詩可以指:.

新!!: 江淹和詩 · 查看更多 »

詩品

《詩品》,原名《詩評》,唐代改題作《詩品》,南朝梁遠征記室鍾嶸撰,共三卷。《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後人稱之為“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對中國的詩歌理論和詩話著作、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影響。.

新!!: 江淹和詩品 · 查看更多 »

謝朏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 祖谢弘微,南朝宋時任太常卿,父谢庄,官至右光禄大夫。谢朏幼年聪慧,谢庄很喜歡,常置於左右。十岁能寫文章。谢庄撫谢朏背說:“真吾家千金。”早年擔任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升為太子舍人,以父歿去职。再起用為舍人,历官中书郎,成為卫将军袁粲的长史;477年袁粲起兵反蕭道成,失敗被殺後,谢朏被蕭道成引為自己驃騎府的長史。年幼的宋順帝敕令谢朏與河南褚炫、济阳江斅、彭城刘俣一同入侍,號為「天子四友」,之後谢朏又受拜侍中之位,掌管中書、散骑二省的詔書文冊。 蕭道成計畫篡位時,希望德高名重的谢朏輔佐禪讓,故意對谢朏談論魏晉交替的禪讓舊事,說:「司馬昭生前已創建足以禪讓的大功業,他的輔佐大臣石苞不早點勸他禪讓登基,卻在司馬昭死後痛哭喪葬禮儀保持人臣規格,對比漢光武帝的大臣馮異,石苞實在是不夠機敏」,谢朏回答說:「當年魏武帝的臣下勸他禪讓登基,曹操卻說,我當周文王就很滿足了;這說明既然司馬昭世代侍奉曹魏,自然會終身當一個大臣,假使魏帝實行唐虞的禪讓故事,要把帝位傳給司馬昭,相信司馬昭也會堅決辭讓,終身不受」。蕭道成聽了很不高興,改用王儉為長史。479年宋順帝禪讓給蕭道成的當天,谢朏身為掌管玉璽文書的侍中,拒絕把宋帝的玉璽轉交出去,穿著朝服就離開了皇宮,蕭道成只好讓王儉兼任侍中,取得玉璽並完成禪讓儀式。之後蕭齊的太子蕭賾據此要求誅殺谢朏,蕭道成回答說:「殺了他剛好成全他忠義的大名,最好的方法是用法規之外的標準包容他」。 南朝齊時,谢朏在太子蕭賾登基為帝後,重新做官,累迁侍中,领国子博士。谢朏因為不欲參與權臣蕭鸞廢立皇帝的計畫,常懷避事之心,努力申請外調為太守,終於成功轉任吳興太守。他上任後寄了幾石的好酒給任職吏部尚書的弟弟謝瀹說:「可以盡力喝酒,切勿參與人事波動的計畫」;蕭鸞篡位稱帝後四年(建武四年,497年),徵召谢朏為侍中兼中書令,谢朏立刻上表辭官,並把兒子們送到京師作人質,自己與老母留在吳興,歸隱於郡城的西邊,之後屢次拒絕中央的辟召。 南朝梁時,谢朏在梁武帝多次懇請下出山做官,官至尚书令、司徒。506年冬天病逝於司徒府,赠侍中、司徒。谥曰靖孝。 南朝陳的姚察評論說:「谢朏之于宋代,盖忠义者欤?当齐建武之世,拂衣止足,永元多难,确然独善,其疏、蒋之流乎。洎高祖龙兴,旁求物色,角巾来仕,首陟台司,极出处之致矣!览终能善政,君子韪之。.

新!!: 江淹和謝朏 · 查看更多 »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新!!: 江淹和魏徵 · 查看更多 »

鮑照

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江蘇漣水縣北),南朝宋詩人。宋元嘉(424年—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為國侍郎。其後成為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為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465年底弒殺兇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為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為劉子勛之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鮑照的詩主要學習張協和張華,善於摹寫形狀。宋顏延之問己與謝靈運優劣于鮑照,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胡應麟《詩藪》稱其“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著有《鮑參軍集》。與謝靈運、顏延之並稱“元嘉三大家”。鮑照有個妹妹叫鮑令暉,是著名女詩人。.

新!!: 江淹和鮑照 · 查看更多 »

诗歌

詩(廣義),一般認為是一種內容與形式高度結合統一,并體現出“美感”、適宜吟詠的文學形式。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這種文學類型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 詩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早期企圖界定詩歌的有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主要聚焦於修辭以及戲劇、歌曲與喜劇中措辭的運用。後來人們認為詩的特點在於可以吟誦,以及如字句段落的格式與韻律的要求,並強調詩的美感,稱為韻文,以此與散文相區別。至二十世紀中期,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

新!!: 江淹和诗歌 · 查看更多 »

可以指:.

新!!: 江淹和齐 · 查看更多 »

齐和帝

齊和帝蕭寶融(),字智昭,南齊的末代皇帝,齊明帝蕭鸞第八子,母萧鸾原配追赠皇后刘惠端。494年被封為隨郡王,499年改封為南康王並任荊州刺史,駐守江陵。 501年三月,蕭衍發兵攻打蕭寶卷,並且立蕭寶融為皇帝;蕭衍進入建康後,便將蕭寶融於502年接入建康。同年,蕭寶融封蕭衍為梁王,不久蕭衍以蕭寶融名義殺害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其他的兒子。不久蕭寶融便被迫禪位予蕭衍,南齊到此滅亡。 蕭衍即位後封蕭寶融為巴陵王,在姑孰建立宮室供其居住;而不久蕭寶融也被蕭衍所殺。.

新!!: 江淹和齐和帝 · 查看更多 »

齐武帝

齊武帝蕭賾(),字宣遠,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刘智容。南朝齊第二任皇帝,病死時54歲,葬景安陵。年号永明。.

新!!: 江淹和齐武帝 · 查看更多 »

郡,是中国、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汉语中,也常常将某些外国的二、三级行政区划翻譯為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为第一或第二级行政区划,唐朝之后已经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

新!!: 江淹和郡 · 查看更多 »

胡道安

胡道安(),淮南郡人,刘宋宋武帝刘裕登基前的妾室,被刘裕所杀。.

新!!: 江淹和胡道安 · 查看更多 »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今属山西省)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方术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新!!: 江淹和郭璞 · 查看更多 »

赋,古代文体名。賦這種體制是較為特殊的。由外表看去,是非詩非文,而其內含,卻又有詩有文,可以說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本意指诵说,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把“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代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汉初,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多長篇鉅製,又稱「古賦」、「大賦」,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又稱「小賦」,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則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又稱「散賦」。明代八股文盛行,賦又發展出了「股賦」。 古人寫賦大都是虛構。漢朝的賦更是充滿神話色彩,桓谭的《仙赋》对神仙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夫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天矫经引,积气关元。精神周洽,鬲塞流通。乘凌虚无,洞达幽明。诸物皆见,玉女在旁。仙道既成,神灵攸迎。乃骖驾青龙……”。刘歆的《甘泉宫赋》描写:“回天门而凤举,蹑黄帝之明庭。冠高山而为居,乘昆仑而为宫。按轩辕之旧处,居北辰之闳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张衡的《西京赋》稱“清渊洋洋,神山峨峨。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司马相如曾言:“合纂组以成文,列绵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姚鼐稱《大人赋》说:“此赋多取于《远游》。《远游》先访中国仙人之居,乃至天帝之宫,又下周览天地之间,自于微闾以下,分东西南北四段。此赋自横厉飞泉以正东以下,分东西南北四段,而求仙人之居,意即载其间。末六句与《远游》语同,然屈子意,在远去世之沈浊。”。汉赋的构篇方式還有一個特點是一問一答,所謂“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 杜牧的《阿房宫赋》即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展现阿房宫,甚至說“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鲍照的《鹤舞赋》中认为鹤是胎生。《日知录》卷十九云:“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钱鍾書亦表示“词章凭空,异乎文献征信,未宜刻舟求剑”。.

新!!: 江淹和赋 · 查看更多 »

蕭繹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江淹和蕭繹 · 查看更多 »

蕭道成

帝萧道成(),字绍伯,南北朝時代南齊开国皇帝。.

新!!: 江淹和蕭道成 · 查看更多 »

蕭懿

蕭懿(),字元達,萧顺之之长子,梁武帝蕭衍的長兄。.

新!!: 江淹和蕭懿 · 查看更多 »

陳情

陳情為中華民國現今特有之行政程序,為中華民國法律所採用、做為「向政府陳述意見」的一種方法。 陳情在法律上之規定主要在《行政程序法》的第七章和《行政院暨所屬各機關處理人民陳情案件要點》之中,規定了陳情的條件、方式、保密要求和主要處理方式。 網際網路發達後,所以陳情書亦有很大的部份是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傳遞,中華民國的各級政府也多有為此專設的電子信箱與1999專線。.

新!!: 江淹和陳情 · 查看更多 »

陸澄

澄,字彦渊,吴郡吴人。 祖父陸劭曾任临海太守。陸澄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少年好學,手不释卷,早年為太学博士。博學多聞,想寫宋書又寫不成,王俭称之“书厨”。後來擔任尚书殿中郎。歷官给事中,秘书监。卒于齐郁林王隆昌元年。.

新!!: 江淹和陸澄 · 查看更多 »

陆机

陆机(),字士衡,吴郡(含江苏省苏州市及上海市松江区等地,故居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新!!: 江淹和陆机 · 查看更多 »

柳世隆

柳世隆(),字彥緒,河東解(今山西永濟縣)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及齊將領。柳世隆是南朝宋尚書令柳元景的侄兒,世隆在宋官至侍中、尚書右僕射,曾為後來的齊高帝討平起兵的沈攸之,入齊後亦得高帝重用,官至尚書令。.

新!!: 江淹和柳世隆 · 查看更多 »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新!!: 江淹和李延寿 · 查看更多 »

梁可指:.

新!!: 江淹和梁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江淹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梁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诗人。 东汉初入太学。后回乡娶孟氏,有德无容,取名孟光,字德曜。入霸陵山隐居,以耕织为业。汉章帝时,出函谷关过京城,作《五噫歌》讽世,章帝闻知不悦,下诏搜捕,遂改姓运期,名耀。南逃至吴,为人佣耕。东家见孟光进食举案齐眉,认为妻对夫如此敬重,绝非平常佣工,乃以礼相待。从而鸿得以闭门著书。 梁诗仅存3首,载于《后汉书》,即《五噫歌》、《适吴诗》、《思友诗》。从形式看仍以骚体为主,略有变化。 L梁 L梁 Category:梁姓.

新!!: 江淹和梁鸿 · 查看更多 »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新!!: 江淹和梁武帝 · 查看更多 »

永元

永元是几个年号的名称:.

新!!: 江淹和永元 · 查看更多 »

永明

永明(483年正月—493年十二月)是南朝齊武帝萧赜的年號,共10年餘。 永明十一年七月鬱陵王萧昭业即位沿用。.

新!!: 江淹和永明 · 查看更多 »

永明体

永明體,亦名新體詩,為中國南朝齊齐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一種詩體。诗体要求實行周顒所提出的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以及去除沈約等所提出的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正紐、旁紐﹞,合稱「四声八病」,强调声韵格律。该诗体的出现纠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新!!: 江淹和永明体 · 查看更多 »

民权县

民权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22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85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江淹和民权县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江淹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江才君

江才君(),名不详,字才君,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东)人,江淹的女儿。 江才君嫁给了南齐宗室安復侯萧诞的儿子萧稜,齐明帝继位后派萧衍杀死了萧诞,江才君听说公公被杀后说:“萧氏全部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江才君不久就因痛哭而死。.

新!!: 江淹和江才君 · 查看更多 »

池北偶談

《池北偶談》又名《石帆亭紀談》,是清代筆記小說,凡二十六卷,王士禎著作。.

新!!: 江淹和池北偶談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江淹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沈约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新!!: 江淹和沈约 · 查看更多 »

沈昭略

沈昭略(),字茂隆,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中国南北朝南齐大臣。沈庆之的孙子,沈文季兄沈文叔的儿子。 沈昭略性格狂俊,好酒任气。一次沈昭略醉酒至芜湖苑,遇见王景文的儿子王约,瞪着他说:“你是瑯琊王约吗?为何又胖又傻?”王约说:“你是沈昭略吗?为何又瘦又狂?”沈昭略抚掌大笑,说:“瘦已胜胖,狂又胜傻,我对你王约有什么办法,我对你的痴傻有什么办法。”刘宋末年为相国西曹掾。南齐时,历任中书郎、黄门郎、临海郡太守、御史中丞。齐明帝猜疑嗜杀,沈昭略饮酒自晦,不问世事,官至侍中、抚军长史。萧宝卷时,沈昭略与叔父沈文季一起被萧宝卷派茹法珍毒杀,死前大骂徐孝嗣。齐和帝即位,追赠太常。.

新!!: 江淹和沈昭略 · 查看更多 »

沈攸之

沈攸之(),字仲達,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沈攸之是宋太尉沈慶之的堂侄,然卻曾遭到慶之所抑,更在宋前廢帝指令下親手殺死他。攸之在宋屢立功勳,終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卻在宋末起兵反對權臣蕭道成失敗,被逼自殺。.

新!!: 江淹和沈攸之 · 查看更多 »

湯斌

湯斌(),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清朝政治人物、理學家暨書法家,官至工部尚書,卒諡文正。.

新!!: 江淹和湯斌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江淹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昇明

昇明(477年七月-479年四月)是南朝宋顺帝刘准的年號,共2年餘。是南朝宋的最后一个年号。.

新!!: 江淹和昇明 · 查看更多 »

济阳郡

济阳郡,可以指:.

新!!: 江淹和济阳郡 · 查看更多 »

浦城县

浦城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最北端,隶属于南平市。踞八闽上游,仙霞岭山脉与武夷山脉交接处,为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处。面积3383.02平方千米。浦城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闽北交通要地。.

新!!: 江淹和浦城县 · 查看更多 »

新唐書

#重定向 新唐书.

新!!: 江淹和新唐書 · 查看更多 »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又稱作《文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齊时期,作者为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批評的書,“體大而慮周”,全書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攡文必在緯軍國”之落實文風。刘勰把全部的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所以本書的立論極為廣泛。 《文心雕龙》是劉勰在入定林寺的後期所寫,是“齒在踰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幫助僧祐整理佛經,有學者認為《文心雕龍》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響。饒宗頤〈《文心雕龍》與佛教〉說:“他的文學理論之安排,卻建築於佛學根基之上。”僧祐所使用的“原始要終”一詞,在《文心雕龍》之中合計使用四次。日本學者興膳宏例舉《文心雕龙》與《出三藏記集》的相似處。其實《文心雕龍》全書受《周易》二元哲學的影響很大。不過,徐復觀教授對時潮下之日人所論支那文心解釋不表同意,而中國文學論集,莫不病之文類淆混文體。另外,有著名學者亦稱,其之謂周易二元哲學,也莫不亂套西方思潮一通,難以採信。.

新!!: 江淹和文心雕龙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江淹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江文通江郎才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