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梁武帝

指数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181 关系: 即位南史南京市南北朝南兰陵南齐南梁南朝南朝梁古诗台城司州吴景晖君子大同 (南梁)大将军大乘佛教大通天子天监太清妙法莲华经孔子定州市宮殿宰相官吏宗室宗庙宗教宇文泰寶誌禪師富陽公主 (梁)小乘佛教小康丞相丁令光丁充华帝王中大同中大通中兴 (南齐)中国历史中国君主列表中興临朝称制常州市丹阳市东魏东晋...世家世族三宝三教五戒张尚柔使持節佛寺佛像佛教余妃 (萧宝卷)侯景侯景之乱修陵 (南梁)北司州國史大綱僧旻刺史周易儒家出家六艺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兰陵萧氏因果王夫之王寶明王珍國王莽琅邪王氏礼法禅宗禅让制竟陵八友素食主義維摩詰所說經经学炀愍皇后牺牲韋放道家菩薩戒菩提达摩萧子良萧伟萧玉姈萧秀萧统萧融萧衍萧恢萧憺表字西魏襄阳市高澄護法神貨幣贪污齐和帝霍州市錢穆范雲茅山郢州都督郗徽般若经阮令嬴阿弥陀佛董淑仪葛修容钟祥市释迦牟尼釋聖嚴蕭寶卷蕭寶融蕭玉姚蕭玉娡蕭玉婉蕭玉嬛蕭秀蕭紀蕭綱蕭綸蕭綜蕭績蕭繹蕭續蕭道成蕭順之蕭衍蕭暢蕭正德蕭淵明蕭懿蕭敷雞蛋老子陶弘景陈后主陈宣帝陈庆之陈郡谢氏柳偃柳敬言李延寿梵網經 (大乘佛教)武士武器武进区歷史學殷芸民歌江南江苏省汉书汉传佛教汉文帝沈约法 (佛教)涅槃涅槃經湖北省春秋断代史文學文化散騎常侍慈悲道場懺法普通 扩展索引 (131 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新!!: 梁武帝和即位 · 查看更多 »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梁武帝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梁武帝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梁武帝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兰陵

#重定向 南兰陵郡.

新!!: 梁武帝和南兰陵 · 查看更多 »

南齐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新!!: 梁武帝和南齐 · 查看更多 »

南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梁武帝和南梁 · 查看更多 »

南朝

南朝在漢字文化圈中一般指一個國家政權併立的南北朝時期代指位於南方的政權,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南朝 · 查看更多 »

南朝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梁武帝和南朝梁 · 查看更多 »

古诗

古诗有两种含义:.

新!!: 梁武帝和古诗 · 查看更多 »

台城

台城是東吳、东晋和南朝等"六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宫的所在地,位于都城建康城内,遗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台”指当时以尚书台为主体的中央政府,因尚书台位于宫城之内,因此宫城又被称作“台城”《舆地纪胜》:“晋宋时谓朝廷禁省为台,故谓宫城为台城。”。台城是晋成帝时在孙吴苑城的基础上营建的,咸和六年(331年)十一月建成。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攻入台城灭亡了陈朝,将建康的宫苑荡平为耕地。五代时的杨吴在建康城故址之上营建了金陵城,台城遗迹从此湮没了金陵文脉.

新!!: 梁武帝和台城 · 查看更多 »

司州

#重定向 司隸.

新!!: 梁武帝和司州 · 查看更多 »

吴景晖

吳景暉()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的妃子,也是梁武帝蕭衍的妃子,兩朝皇子蕭綜的母親。有美色。 吳景暉在南齊宮中時候封為美人,略有寵幸,蕭寶卷被殺時,她已經有身孕,匿而不言,又做了蕭衍的妾,生下蕭綜。蕭衍把蕭綜當成自己的次子撫育,并在正位後封她為淑媛,蕭綜為豫章郡王。萧综长大後经常梦见一个肥壮少年提着自己的脑袋看着他,吳景暉亦因被蕭衍冷落心懷不滿,就說出了蕭綜的身世,但叮囑他絕不可洩漏,以保富貴。蕭衍中年之後潛心修行,吳景暉則隨兒子一起前往封地,時常虐待媳婦袁氏,并干涉兒子不許他和媳婦同宿。 525年,蕭綜借監軍之機丟下了吳景暉,出逃北魏与叔父蕭寶寅會合,改名蕭瓚,恢復了南齊皇子的身份。蕭衍大驚之下,把吳景暉貶為庶人。後來又曾命吳景暉收拾蕭綜小時候的衣服寄去北魏,試圖令蕭綜回心轉意,但未成功。過了一段時候,蕭衍赦免了吳景暉。但不久吳景暉就中毒而死(原因不明)。蕭衍下詔恢復她的位號,追諡為“敬”。 Category:南朝梁妃嫔 J景晖 Category:諡敬.

新!!: 梁武帝和吴景晖 · 查看更多 »

君子

君子在中國周朝之前,為貴族之統稱。後來於春秋之封建社會則變成士大夫之統稱,也就是為官之人稱君子,平民稱小人。儒家認為君子應不單指貴族或士大夫,而是「聖人之下,富有禮義規範的人」,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君子成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导人们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对象,人生的终极目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舍身取义;士不可不弘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是儒家认为君子应有的品格。.

新!!: 梁武帝和君子 · 查看更多 »

大同 (南梁)

大同(535年正月—546年四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五个年号,共计11年餘。.

新!!: 梁武帝和大同 (南梁) · 查看更多 »

大将军

大將軍是一種頭銜:.

新!!: 梁武帝和大将军 · 查看更多 »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新!!: 梁武帝和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大通

大通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大通 · 查看更多 »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新!!: 梁武帝和天子 · 查看更多 »

天监

天监(502年四月—51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南朝梁使用这个年号共17年餘。 中兴二年,齐和帝蕭寶融禅位于萧衍,梁建国,改元。.

新!!: 梁武帝和天监 · 查看更多 »

太清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年号,共计2年餘。 太清三年五月简文帝蕭綱即位沿用。 梁元帝萧绎延用至太清六年十一月。.

新!!: 梁武帝和太清 · 查看更多 »

妙法莲华经

《妙法蓮華經》(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 ),簡稱《法華經》,法華三部經之一,其餘兩部經為《無量義經》與《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译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法的洁白、清净。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全文共二十八品,前十四品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說一乘之果。《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的教法,佛陀弘法《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示所有眾生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天台宗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

新!!: 梁武帝和妙法莲华经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梁武帝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定州市

定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直接管辖的县级市,位于保定市和石家莊市之间,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

新!!: 梁武帝和定州市 · 查看更多 »

宮殿

宮殿通常指君主居住、使用的房屋,可由一座或多座房屋構成。在中文中最初是君主(皇帝、王)所用的建筑物的专称,一般称举行礼仪和办公用的主体建筑物为“殿”,而称生活起居的部分为“宫”。西方国家中,Palace泛指君主、贵族、主教或重要公衆人物所居住的房屋。 在國家首都的主要宮殿是全國的權力中心與象徵,如故宮。宮殿的象徵意義引申為政治或宗教的代號,如克里姆林宮和白宮。宮殿根據各國的環境情況而不同,如歐洲的宮殿不少被設計成城堡、堡壘形式,亞洲的宮殿有些設計成寺廟、塔狀的形式。 中國的宮殿則比較豐富,包括主要行政中心-皇宮,還有、行宮、花園等讓皇帝、皇族、貴族、官員休息或行樂的地方,都是大形的園林建築群。宫殿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就是由诸多宫殿组成的宫城。更一步扩展为皇城。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物依照所有者身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宫殿的级别是最高的。.

新!!: 梁武帝和宮殿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梁武帝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官吏

官吏指中國歷史上古代的官員,一般由吏部統一掌控其升遷、任免、考核。現代也時稱公務員為官吏。.

新!!: 梁武帝和官吏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梁武帝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宗庙

宗庙是漢字文化圈国家君主、貴族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庙。“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宗庙在中国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明清时期宗庙被称为太庙。位于河南安阳境内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迄今发掘出来的最早的宗庙遗迹。上古至中古時期只有皇室和貴族才可以有宗廟,數目也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當時平民沒有設置宗廟的權利,《荀子·禮論》載:“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在古代,宗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常與「社稷」並稱,毀壞宗廟往往會受到重罰。如《唐律疏議》把毀壞宗廟視為「謀大逆」之罪。.

新!!: 梁武帝和宗庙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梁武帝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漢化鮮卑人,北朝西魏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新!!: 梁武帝和宇文泰 · 查看更多 »

寶誌禪師

寶誌禪師,俗姓朱,又稱保誌,誌公,人稱誌公禪師、誌公祖師。梁武帝時代佛教高僧,與達摩、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新!!: 梁武帝和寶誌禪師 · 查看更多 »

富陽公主 (梁)

#重定向 富陽悼公主.

新!!: 梁武帝和富陽公主 (梁) · 查看更多 »

小乘佛教

小乘(हीनयान,)是大乘佛教所劃分的三乘教法中用來貶低声闻乘、獨覺乘的统称,也被用來貶低所有傳統部派佛教教派包括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認為大乘經典是違背傳統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非法說法」的假佛法,「大乘」「小乘」這些名詞不是佛說。 因為“小乘”包含貶義,在學者及佛教徒間,長期存有爭議。1950年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達成明確共識,無論在西方或東方對南傳佛教的正确稱呼应当一律使用上座部佛教而非“小乘”,1950年成立大會。.

新!!: 梁武帝和小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小康

小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一是儒家的一个哲學概念,最初指大同社会因为人的私欲堕落的结果;二是邓小平所说的“小康”,指温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达到的相对富足的生活狀態,中国共产党认为上世纪末中国已实现“基本小康”,并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最早出现于诗经。.

新!!: 梁武帝和小康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梁武帝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丁令光

丁令光(),梁武帝萧衍妃子。谯国(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萧统、蕭綱、蕭續生母。 丁令光出身平民,健壮质朴勤于劳作。萧衍任雍州刺史时看上这名姿色豔美的村姑,啖以重赂,丁家父母遂取消了原先与村人魏某讲好的婚事,送女为萧衍妾。萧衍嫡妻郗徽为潯陽公主的女兒,御夫至严,待丁令光如粗使婢女,每天令她舂米五斛,丁令光日日认真工作,毫无怨忧,这才得被容纳。 郗徽死后,丁令光得到萧衍宠爱,次年生下三子萧统、蕭綱、蕭續。中兴二年(502)四月,萧衍建立梁国,八月立丁令光为贵嫔,十一月立萧统为皇太子。丁令光以生活简朴、待人踏实得到了拥护,多年实际主持后宫。普通七年(526年),丁令光去世,时年42岁,谥曰穆妃,她的次子简文帝萧纲即位后,又追尊她为穆太后。 Category:南朝梁妃嬪 Category:南北朝追封皇太后 Category:亳州人 L.

新!!: 梁武帝和丁令光 · 查看更多 »

丁充华

#重定向 蕭綸#母.

新!!: 梁武帝和丁充华 · 查看更多 »

帝王

#重定向 君主.

新!!: 梁武帝和帝王 · 查看更多 »

中大同

中大同(546年四月-547年四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六个年号,共计1年。.

新!!: 梁武帝和中大同 · 查看更多 »

中大通

中大通(529年十月-534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四个年号,共计5年餘。.

新!!: 梁武帝和中大通 · 查看更多 »

中兴 (南齐)

中兴(501年三月-502年三月)是南朝齊和帝萧宝融的年号,共1年。.

新!!: 梁武帝和中兴 (南齐)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梁武帝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梁武帝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興

中興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中興 · 查看更多 »

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指古代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称国王,日本称天皇)执掌国政,如果男性代理国政,太子称监国,其他男性称摄政。 临朝称制由中国西汉时的吕后所开创,自有临朝称制以来,基本所有皇朝都有此现象,惟独明朝未有一位皇太后在皇帝年幼時进行临朝称制, 这与自明太祖所制定的《皇明祖训》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 梁武帝和临朝称制 · 查看更多 »

常州市

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经此地。长三角中心地带、衔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良好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及常州奔牛机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梁武帝和常州市 · 查看更多 »

丹阳市

丹阳市为中国江苏省下辖县级市,由镇江地级市代管。丹阳为经济较发达、具备较强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江苏省县(市)的第八位,全国县(市)第十六位。.

新!!: 梁武帝和丹阳市 · 查看更多 »

东魏

東魏(534年-55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新!!: 梁武帝和东魏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梁武帝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世家

世家可指:.

新!!: 梁武帝和世家 · 查看更多 »

世族

#重定向 士族 (中国).

新!!: 梁武帝和世族 · 查看更多 »

三宝

三寶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三宝 · 查看更多 »

三教

三教,在中国乃至东亚的传统文化中指的是儒教(或儒家)、佛教(释教)、道教三家,又称“儒释道”。 三教概念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又是一个阶段。在最初,虽然有三教连称,不过彼此是完全独立的,之后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最后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宗教,並影響朝鮮半島、越南和琉球。三教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包容并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三教体系,道教的道观往往供奉儒教的圣贤和佛、菩萨,佛教也常常吸收道教的神仙和儒教的圣贤為護法神,並於寺院供奉。中国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其实都是以本教为主、三教合流的场所。中国的五岳,也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如在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鼎足而立;其中的少室山安阳宫主殿洞内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门上书:“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新!!: 梁武帝和三教 · 查看更多 »

五戒

五戒(पञ्चशीलानि,),佛教術語,為五種基本尸羅,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印度沙門傳統中,普遍接受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佛陀以此教導弟子,為佛教修行者的最根本戒律,在家居士、女居士應該盡量遵守,出家眾則更應獨身,不能發生性行為。.

新!!: 梁武帝和五戒 · 查看更多 »

张尚柔

文獻皇后張尚柔(),范阳郡方城县人,南梁太祖文皇帝蕭順之妻,祖父濮陽太守張次惠,父交州刺史張穆之。後母蕭氏是蕭順之的從姑。有堂弟张弘策。 她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蕭順之及生長沙宣武王蕭懿、永陽昭王蕭敷、梁武帝蕭衍、衡陽宣王蕭暢。天監元年(502年)五月,蕭衍尊封蕭順之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而張氏就被上諡號獻皇后。.

新!!: 梁武帝和张尚柔 · 查看更多 »

使持節

#重定向 符节.

新!!: 梁武帝和使持節 · 查看更多 »

佛寺

佛寺,又稱寺院、寺,梵文稱為精舍 vihāra, 又稱伽藍,禪宗則多稱為叢林,是佛教的宗教建築物,也是僧伽居住、修行的地方。佛寺中常有佛塔。佛寺的管理者稱為住持 (中國北方多稱為 方丈)。上座部佛教在滇西地区的佛寺又称为奘房,管理者俗称“老佛爷”。.

新!!: 梁武帝和佛寺 · 查看更多 »

佛像

佛像,是佛塑像的簡稱,通常形相皆以世尊為主體,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仍然各尊佛像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新!!: 梁武帝和佛像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梁武帝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余妃 (萧宝卷)

余妃,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的妃子。 蕭寶卷有宠妃潘氏,余妃在她之下《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时东昏妃潘玉儿有国色,武帝将留之,以问茂。茂曰:"亡齐者此物,留之恐贻外议。"帝乃出之......乃以余妃赐茂,亦潘之亚也......

新!!: 梁武帝和余妃 (萧宝卷) · 查看更多 »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新!!: 梁武帝和侯景 · 查看更多 »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皇侄临贺王萧正德,举兵谋反的事件。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隊投降南梁,驻守寿阳。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纵兵抢掠,危害江南。侯景得势后,先立萧正德为帝,再杀萧正德立武帝太子萧纲为帝,又废萧纲立武帝曾孙萧栋。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中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而这之后陈霸先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最终取而代之建立南陈。.

新!!: 梁武帝和侯景之乱 · 查看更多 »

修陵 (南梁)

修陵中国南北朝时梁武帝陵墓,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镇三城村北。陵墓东向,已平。墓前存石天禄一只,位于神道北侧。长3.1米,高2.8米,颈1.5米,体围2.35米。.

新!!: 梁武帝和修陵 (南梁) · 查看更多 »

北司州

北司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置北司州,治所在湖陂城(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后废。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南梁收复司州,置北司州,治所在北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桐柏县、信阳市等地,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

新!!: 梁武帝和北司州 · 查看更多 »

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乃近代歷史學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主要闡述中國從上古到現代的發展歷程。全書主要是貫徹了錢穆的思想觀點:強調傳統的價值。他反對近代中國學術界以科学或馬克思主義否定中国古代社会的特質。他在書中說:「今求創建新的古史觀,則對近人極端之懷疑論,也應稍加修正。.

新!!: 梁武帝和國史大綱 · 查看更多 »

僧旻

僧旻(),日本飛鳥時代的學問僧。.

新!!: 梁武帝和僧旻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梁武帝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周易

#重定向 易经.

新!!: 梁武帝和周易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梁武帝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梁武帝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六艺

六藝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总称。六藝有两种的含义,分別是《周礼》的古六艺和孔子提出春秋后的六艺。 《周礼》的六艺是西周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分五礼(吉、凶、宾、军、嘉);乐分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數有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盈不足、旁要)。 汉代以来六艺亦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汉武帝兴太学,立五经博士,专以六艺设教。《论语》、《孝经》、《尔雅》则同附六艺略之后。.

新!!: 梁武帝和六艺 · 查看更多 »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建康城,本名建鄴,位于今南京市區中南部,是孙吴和前后相继的东晋、宋、齊、梁、陳共六个朝代的都城。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而更名建康。大興元年(公元318年),晉元帝於建康登基。548年,侯景之乱时,侯景入台城,南梁的前朝宫阙,大都成为灰烬。南陈时,加以修葺。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下诏将建康城“平荡耕垦”。 2000年后,在南京市区地下陆续发现多处建康城垣遗址。2012年3月20日,六朝建康都城遗址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梁武帝和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兰陵郡为郡望的萧姓士族。萧氏在南朝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齊和南梁兩個朝代,发展为侨姓士族主要代表,与琅邪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齐名。在唐朝,兰陵萧氏仍属一流高门,共有十人出任宰相。.

新!!: 梁武帝和兰陵萧氏 · 查看更多 »

因果

因果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因果 · 查看更多 »

王夫之

王夫之(,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新!!: 梁武帝和王夫之 · 查看更多 »

王寶明

王寶明(),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妻。祖父是吳興太守王韶之,父親是太宰祭酒王曄之。她在南朝宋的時期,便已嫁給蕭長懋為妻。兩人之間,生下鬱陵王蕭昭業。.

新!!: 梁武帝和王寶明 · 查看更多 »

王珍國

王珍國(),字德重,沛國相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人。 王珍國开始為冠軍行參軍,官至南譙郡太守、桂陽內史,在郡內賑濟撫恤孤貧,討捕盜賊,被稱為良守。齊明帝時,以平定會稽郡太守王敬則的反亂,轉任青州、冀州二州刺史。蕭衍起兵圍攻建康,蕭寶卷召他護衛京師,他和衛尉張稷斬殺蕭寶卷投靠蕭衍。南梁建立,封滠陽縣侯,轉任左衛將軍。天監五年(506年),率軍討伐北魏任城王元澄,有功,升任通直散騎常侍、丹陽尹,死後諡號威。.

新!!: 梁武帝和王珍國 · 查看更多 »

王莽

王莽( -->),字巨君,魏郡元城貴鄉(今河北邯郸大名縣東)人。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及權臣,之後篡奪皇位並自立新朝。.

新!!: 梁武帝和王莽 · 查看更多 »

琅邪王氏

琅邪王氏(“琅邪”一作“琅琊”),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以琅邪郡为郡望的王姓世族。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东晋时期发展为侨姓士族的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

新!!: 梁武帝和琅邪王氏 · 查看更多 »

礼法

#重定向 礼教.

新!!: 梁武帝和礼法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梁武帝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梁武帝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竟陵八友

竟陵八友是指南北朝時南齊武帝永明年間招集的“文學之士”,其中最著名有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等八人,《梁書·武帝紀》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與沈約、謝脁、王融、蕭琛、--雲、任昉、陸倕等並遊焉,號曰八友。”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 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錄作品最为详备。.

新!!: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 · 查看更多 »

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是一種有關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被稱為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宗教中立的說法為蔬食。 這些人不食用飛禽、走獸、魚蝦等動物的身體,只以穀糧、蔬菜和水果等植物及其製品來維持生命。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中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等动物产品,純素主義者不食用包括蛋類、奶製品在内的任何与动物有关的食品。目前擁有最高素食人口比例的地方是印度。.

新!!: 梁武帝和素食主義 · 查看更多 »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विमलकीर्ति निर्देश सूत्र・・༄༅འཕགས་པ་དྲི་མ་མེད་པར་གྲགས་པས་བསྟན་པ་ཞེས་བྱ་བ་མདོ།།།・維摩経 ゆいまきょう/ヴィマラキールティ・ニルデーシャ・スートラ)。漢文大藏經中曾翻譯七遍,而目前僅剩三種版本:三國時代之支謙譯本/魏晉南北朝時之鳩摩羅什譯本/初唐朝時之三藏法師譯本。目前流通的版本中,由'''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版本為《維摩詰所說經》最為通行,而有玄奘的版本則名為《不可思議解脫經》或《淨名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經典於吐蕃僧諍記於吐蕃王朝的三耶寺中支那的大乘和尚和天竺的寂護論師和其弟子蓮花戒論師的激變過程,共歷時二年。本部經典的發生地點為今日的藏區,也就是吐蕃王朝的第一間中印風格的佛教寺院,更可以追溯到阿含經中的周利槃陀伽在大乘佛法傳至東方藥師琉璃佛國的中華疆域之具體菩薩相。 本经典的梵文转写本於西元2001年於布达拉宫中发现,被判定为12世纪左右的事情,由聖嚴法師的母校大正大學的團隊發現。 在中國的甘肅省的敦煌石窟中,有許多維摩詰的變經圖畫,而以前在吐蕃統治敦煌時期時僧人也以演繹的方式來吸引觀眾,可以說是佛法世俗與大眾化的開端和鼻祖。本經也是少數在法會時不使用,但反而以文學作品流傳於世的佛教文學經典,胡適將它說是「最美的佛典文學」。 『維摩』代表「無垢」,為鳩摩羅什的音譯,而後玄奘所翻譯的『無垢』則為「維摩」意譯。羅什所翻經名中之『詰』字在梵文為 “Nirdésa",意在「解說」和「宣說」,英文應可翻譯為 "EXPOUND",而玄奘則就用『說』字來翻譯。就三種版本中,只有羅什將佛經的主角歸於維摩詰本身,而支謙和玄奘還是將佛經的主角放在佛陀身上。.

新!!: 梁武帝和維摩詰所說經 · 查看更多 »

经学

經學 (Chinese Classics 或 Chinese Classical Studies) 在中文语境里一般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義、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學問。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新!!: 梁武帝和经学 · 查看更多 »

炀愍皇后

萧皇后(又称炀愍皇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隋炀帝皇后。.

新!!: 梁武帝和炀愍皇后 · 查看更多 »

牺牲

本義是指因祭祀而宰殺成為祭品的牲畜,如牛、羊、豬、雞、鴨、魚等,謂之牲醴或犧牲酒醴。近現代也引申指“为了他利、正义或公益,舍弃自己的私利甚至生命。”.

新!!: 梁武帝和牺牲 · 查看更多 »

韋放

韦放,字元直,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韋叡的儿子。 韋放身長七尺七寸,腰周八圍、容貌魁偉。南齊晋安王蕭寧朔迎為主簿,蕭衍任雍州刺史,召為主簿。南梁天監元年(502年),任盱眙郡太守,召還任通直郎,輕車晋安王中兵参軍。轉任鎮右始興王諮議参軍。出任輕車南平王長史、襄陽郡太守,轉任假節、明威将軍、竟陵郡太守。天監六年(507年),梁軍北伐,韋放任貞威将軍,和胡龍牙、曹仲宗合流進軍。天監七年(508年),夏侯亶攻克黎漿,韋放受命由北道至寿春城合流。轉任雲麾南康王長史、尋陽郡太守。他历任襄阳郡、竟陵郡、寻阳郡太守,都做出一定的业绩声望。父韋叡死韦放辞職服喪。服喪結束,嗣封永昌縣侯,普通八年(527年),曹仲宗攻撃渦陽,韋放担任明威将军,率军进攻涡阳(今安徽省蒙城县),与北魏大将费穆大军突然相遇。他身边只有二百余人。双方交战,韋放從弟韋洵單騎突擊北魏軍,韋洵的馬負傷。韦放的铠甲被射穿三个洞。部下劝他突围,他免胄下马,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士兵被他鼓舞,于是殊死作战。北魏军最后撤退。韦放连续追击,一直打到涡阳,韋放率陳度、趙伯超击败北魏常山王元昭、大将軍李獎、乞佛宝、費穆的五万援军,进拔涡阳,渦陽城主王緯以城降梁。韋放入城,4200人降兵解除武装。派遣降兵30人告知李獎、費穆。北魏軍放棄營壘潰走。梁軍乘機捕殺殘卒。費穆之弟費超被俘,和王緯一起送到建康。凱旋後韦放任太子右衛率,轉任通直散騎常侍。出任持節、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信武将軍、梁南秦二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年),任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在北徐州三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諡號宜侯。 他性格笃厚诚实,和弟弟韦正、韦棱、韦黯和睦相处,离久相聚,常常同室卧起,人们以东汉的姜肱、姜仲海、姜季江三兄弟相比,称他们为三姜。他和吴郡张率约为姻亲,后来张家家道衰落,他不忘旧约,还是娶张率的女儿为儿媳,把自己的女儿嫁个了张率的儿子。 長男韋粲嗣爵永昌忠贞侯。五子韦粲、韦助、韦警、韦构、韦岐。.

新!!: 梁武帝和韋放 · 查看更多 »

道家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西汉建立後,漢高祖、漢惠帝、呂后等漢朝領導人,張良、蕭何、曹參、陳平等大臣,都支持以道家思想治国,減少傜役、賦稅,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道家的黃老治術達到極致,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富裕,百姓安樂。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後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興起,道家思想被混入理學,獨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復存在。 道家虽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中國的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老庄的启发。.

新!!: 梁武帝和道家 · 查看更多 »

菩薩戒

菩薩戒,菩薩修菩薩道時遵守的戒律,為尸羅的一種,漢傳佛教總名三聚淨戒。.

新!!: 梁武帝和菩薩戒 · 查看更多 »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又作菩提達摩,簡稱達摩,在中土的印度人,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師,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武神」。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菩提达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为“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Dharma)。 在中國佛教裡,被視作中國禪宗初祖、東土第一代祖師。 南北朝時來到南朝梁,但因與梁武帝話不投機,而轉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閉關。相传达摩是少林武術瑰寶《易筋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佈道者,相傳口述《少室四論》,由弟子曇林筆受。達摩的事蹟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

新!!: 梁武帝和菩提达摩 · 查看更多 »

萧子良

蕭子良(),字雲英,齊武帝蕭賾的次子,封竟陵王,官至司徒。 通經史黃老,尤喜佛典,與兄长文惠太子並精佛理。齊永明年間,有文士集合於竟陵王左右,其中最著名有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等八人,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任司徒時,移居雞籠山邸,常在邸園內操辦各類齋戒,大集朝臣眾僧。一生奉戒極嚴,自名為「淨住子」。何胤的學生鍾岏進議曰「食蚶蠣不為食肉」,遭到子良的怒斥。范縝不信佛,子良也以為不滿。為政體恤百姓疾苦,遇有災荒,則上奏朝廷寬減役稅、開倉賑濟,深受百姓擁護。湯用彤讚嘆說:「竟陵王者,乃一誠懇之宗教徒也。」 齐武帝将崩时,时任中书郎的王融意图立萧子良为帝,取代其兄子皇太孙萧昭业,被武帝堂弟西昌侯萧鸾挫败,萧子良未能登基。 子良亡後,袁彖謂陸慧曉曰「齊氏微弱已數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盡,所餘惟風流名士耳,若不立長君,無以鎮四海。王融欲立子良,實安社稷,恨其不能斷事,以至被殺。今蒼生方塗炭,正當瀝耳聽之。」 子昭冑,改封巴陵王。另有子永新侯萧昭颖。 2 Category:南齊太傅 Category:南北朝司徒 Category:南北朝太宰.

新!!: 梁武帝和萧子良 · 查看更多 »

萧伟

萧伟(),字文達,蕭順之第八子,母陳太妃,南平元襄王。.

新!!: 梁武帝和萧伟 · 查看更多 »

萧玉姈

#重定向 长城公主 (南梁).

新!!: 梁武帝和萧玉姈 · 查看更多 »

萧秀

蕭秀(),字彦达,梁武帝萧衍七弟,母吴太妃,安成康王。 十二岁时,生母吴太妃去世,萧秀母弟萧憺时年九岁,二人以孝著称,居丧,累日不进浆饮,父亲萧顺之亲自取粥给他们吃,命侧室陈氏抚养二子。陈氏无子,有母德,视二子如亲生。萧秀长大了,美风仪,性方静,即使是左右近侍,不是正衣冠也不相见,于是亲友及家人都敬重他。南齐时,蕭秀弱冠为著作佐郎,历任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年间,大哥萧懿入平崔慧景,为尚书令,居端右;弟萧畅为卫尉,掌管籥。皇帝萧宝卷昏暴,杀死萧懿,萧宏、蕭秀等人奔避隐藏,惟萧融被害。 萧衍军至新林,萧秀等人投奔,萧衍以萧秀为辅国将军。是时萧宝卷弟晋熙王萧宝嵩为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镇京口,长史范岫行府州事,遣使降萧衍,并且请兵。以萧秀为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京口。攻克建康,萧秀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兗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辅国将军如故。天监元年(502年),南梁建立,萧秀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邑二千户。京口自崔慧景作乱后,民户流散,萧秀京口在招怀抚纳,以私财赈济百姓,所济活甚多。二年(503年),入朝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三年(504年),进号右将军。五年(506年),加领军、中书令,给鼓吹一部。 六年(507年)四月二十,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行前,主者求坚船来做斋舫(装载库中财物的船)。萧秀说:“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坚固的船给参佐,次等的船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江州,听说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萧秀叹道:“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征辟他为西曹。当时盛夏江水泛长,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法,收屈价直。秀下教:“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七年(508年),养母陈太妃去世,丁忧,萧衍下诏复官视事。六月廿一,转任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梁、南、北秦州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迁号安西将军。立学校,招隐逸。 北魏悬瓠城民杀豫州刺史司马悦,求救于司州刺史马仙琕,马仙琕再请求荆州。萧秀以为事情紧急,没有听从下属禀报朝廷的建议,直接派兵救援。沮水暴长,危害民田,萧秀以二万斛谷赈济,派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非常高兴。巴陵郡马营蛮在长江沿岸劫掠,萧秀派遣防阁文炽率众烧掉江边林木,马营蛮失去天险,不敢再出来抢劫。 十一年(512年),征为侍中、中卫将军,领宗正卿、石头戍事。十三年(514年),出任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郢州当涂百姓贫苦,以妇人服役,其弊如此。萧秀至郢州,说:“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境内晏然。司州叛蛮田鲁生,弟田鲁贤、田超秀,据蒙笼来降。萧衍以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北豫州刺史,田超秀定州刺史,作为北境屏障。田鲁生、田超秀互相谗毁,萧秀安抚他们,使他们各得其用。 十六年(517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十七年(518年)春二月初七,走到竟陵郡石梵,去世,时年四十四。萧衍遣皇子南康王萧绩缘道迎候灵柩。萧秀去雍州之前,郢州不行相送出境,听说他病了,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去世后,四州民裂裳为白帽,哀哭迎送。雍州蛮迎萧秀,听说去世的消息,祭哭而去。丧至京师,萧衍册赠侍中、司空,谥号康。.

新!!: 梁武帝和萧秀 · 查看更多 »

萧统

蕭統(),字德施,中國南朝梁代太子、文學家,梁武帝長子,其母為貴嬪丁氏。.

新!!: 梁武帝和萧统 · 查看更多 »

萧融

桂阳简王萧融(),字幼达,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人,梁文帝萧顺之第五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母为李太妃。.

新!!: 梁武帝和萧融 · 查看更多 »

萧衍

#重定向 梁武帝.

新!!: 梁武帝和萧衍 · 查看更多 »

萧恢

蕭恢(),字弘達,南齐、南梁政治人物,蕭順之第九子,母費太妃,鄱陽忠烈王。.

新!!: 梁武帝和萧恢 · 查看更多 »

萧憺

萧憺(约478年—522年),字僧达,是萧顺之的第十一个子女,是梁武帝的异母兄弟。从武帝起兵就开始跟随他,梁朝建立后历任地方大员,尤以荆州附近为多,政绩颇佳。也多次被征召入朝,官至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等。封始兴郡王,谥忠武。《梁书》将他和西汉的河间献王等并称。梁书·卷22·太祖五王合传.

新!!: 梁武帝和萧憺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梁武帝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新!!: 梁武帝和西魏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新!!: 梁武帝和襄阳市 · 查看更多 »

高澄

澄(),字子惠,北魏、东魏权臣高欢之子,父亲死后,任大丞相。北齐追尊为文襄帝。.

新!!: 梁武帝和高澄 · 查看更多 »

護法神

護法神,是護衛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神明,也是為數最多的神明。佛教、道教認為,護法神不但守護宗教與神佛、經典,也守護寺廟、僧道,也會守護信徒的平安,對於一心修道的信徒更會護持供養,不讓衣食產生因難。 佛、道教的護法神常常是著名的武將,如道教吸收秦叔寶、尉遲恭為鎮護廟門的門神等。 吸收其他信仰、宗教與民間信仰的神靈進入自己的宗教,成為護法神也是重要來源之一。如佛教常常以婆羅門教的梵天、大自在天、那羅延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神為護法神。道教則時常吸收各地的民間神祇進入護法神體系:如王靈官、馬靈官、溫元帥、康元帥等。在日本神道教的牛頭天王、八幡神、三寶荒神成为佛教护法菩萨,上座部佛教國家中國王是護法。 在佛教,還有一種特殊的護法神:明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魔的忿怒化身,以鎮護佛門為己任,並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以不動明王最負盛名,密宗傳說不動明王曾經折服大自在天。.

新!!: 梁武帝和護法神 · 查看更多 »

貨幣

貨幣,稱錢財,是人们为提高交易效益,对一种媒介达成的共识。货币形式有贝壳粮食等自然物、金属纸张等加工品、银行卡信用卡等磁条卡、以及移动支付加密货币等APP。货币属性因某种经济体系兴衰而演变,礼物经济的兴起衍生出实物货币;商品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货币;金权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共享经济的兴起衍生出超主权货币。货币价值决定于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效率,目前,全球还处于金权经济为主的市场体系,信用货币效率最高。Campbell-Kelly, page 21 由于人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中,能用不同的媒介能达成各种共识,例如,战国时期楚国的泥质金饼,现在美国监狱里的香烟货币,令学术界对货币的定义争论不休。有人提出两种定义方法,归纳法:根据货币的显著特征下定义;实证法: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规定不同层次的货币。商品经济中,货币是主权国家或者同一经济体内衡量物资与服务价值(物价)的指标,也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 貨幣还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T.H. Greco.

新!!: 梁武帝和貨幣 · 查看更多 »

贪污

貪污是指身在某特定職位的人員利用职务便利不正當地取得财产的一種行為。.

新!!: 梁武帝和贪污 · 查看更多 »

齐和帝

齊和帝蕭寶融(),字智昭,南齊的末代皇帝,齊明帝蕭鸞第八子,母萧鸾原配追赠皇后刘惠端。494年被封為隨郡王,499年改封為南康王並任荊州刺史,駐守江陵。 501年三月,蕭衍發兵攻打蕭寶卷,並且立蕭寶融為皇帝;蕭衍進入建康後,便將蕭寶融於502年接入建康。同年,蕭寶融封蕭衍為梁王,不久蕭衍以蕭寶融名義殺害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其他的兒子。不久蕭寶融便被迫禪位予蕭衍,南齊到此滅亡。 蕭衍即位後封蕭寶融為巴陵王,在姑孰建立宮室供其居住;而不久蕭寶融也被蕭衍所殺。.

新!!: 梁武帝和齐和帝 · 查看更多 »

霍州市

霍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临汾市代管。总面积为765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28.29万人。.

新!!: 梁武帝和霍州市 · 查看更多 »

錢穆

錢穆(),原名恩鑅,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中學創校人。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梁武帝和錢穆 · 查看更多 »

范雲

范雲可以是:.

新!!: 梁武帝和范雲 · 查看更多 »

茅山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常州市金坛区交界处,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主峰名大茅峰,海拔372.5米。.

新!!: 梁武帝和茅山 · 查看更多 »

郢州

郢州,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郢州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梁武帝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郗徽

德皇后郗徽(),高平郡金乡县人,中國南北朝之梁朝开国皇帝萧衍的结发妻子。祖父郗绍,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亲郗烨,太子舍人,早卒,母亲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女儿潯阳公主。 郗徽幼年明慧,姿色秀麗,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闲习。宋后废帝想纳郗徽为后;南齐初年,安陆王萧缅又欲求婚:郗徽以疾病推辞。建元末年(480年代初),萧衍始娉为妻。生下三女永兴公主萧玉姚,永世公主萧玉婉,永康公主萧玉嬛。 建武五年(498年),高祖为雍州刺史,到雍州不久,永元元年(499年)八月郗徽在襄阳官舍去世,时年三十二岁。其年归葬在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中兴二年(502年),齐朝进萧衍位相国,封十郡,梁公,诏赠郗徽为梁公妃。萧衍即位为梁武帝,追崇郗徽为德皇后,陵为修陵。郗徽御夫很严,史载死后化为龙,监守后宫,且託夢于梁武帝,因此梁武帝至死没有再立皇后。.

新!!: 梁武帝和郗徽 · 查看更多 »

般若经

般若经(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為大乘空宗主要依靠的一系列经典,其中部分经典位于大乘佛教最早出现的经书之列。般若在梵语是“智慧”的意思,与世俗的智慧不同,它专指佛陀开始的,指引人超越世俗,来到彼岸的智慧。 般若经核心思想,是空性与慈悲。空性在于体验到一切存在皆空不可得,慈悲在于强调救度众生的利他精神和种种方便。这二者是般若经乃至大乘佛教体系的两根支柱,缺少对空性的体悟,或者缺少慈济众生的心願与实行,都是不能成佛的。.

新!!: 梁武帝和般若经 · 查看更多 »

阮令嬴

阮令嬴(),為中國南齊、南梁時代人物。出身會稽余姚人。先後曾嫁給南齊始王蕭遙光、南齊廢帝蕭寶卷、南梁武帝蕭衍等等。 阮令嬴原姓石氏,父親石靈寶,母親陳氏。石令嬴初嫁南齐始王蕭遙光為姬妾。蕭遙光之後以謀逆之罪被處死後,石氏作為罪犯女眷以美貌被南齊廢帝蕭寶卷納入宫中。蕭衍起兵征討昏庸的南齊廢帝蕭寶卷,並放出宮中美人兩千,石氏以美貌仍被蕭衍留在宮中,並封為采女。天監七年八月,石氏產下皇子蕭繹。蕭衍大喜,封石氏为修容,並賜姓阮氏。封其父石靈寶為奉朝請。 大同九年七月,阮氏於江洲内寢逝世,享年67歲。蕭衍追諡“宣”。之後阮令嬴之子蕭繹即位,是為南梁元帝,並追封生母阮令嬴為文宣太后。時石靈寶已死,追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武康縣侯等等,又賜食邑五百戶;阮令嬴生母陳氏封為武康縣侯夫人。 Category:南朝梁妃嬪 Category:南齊妃嬪 Category:南北朝赐姓氏者 R L L.

新!!: 梁武帝和阮令嬴 · 查看更多 »

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अमिताभ,),意為無量光佛,另名無量壽佛(अमितायूस्,),又稱為甘露王如来,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彌陀等簡稱;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在唐朝,善導大師楷定淨土宗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新!!: 梁武帝和阿弥陀佛 · 查看更多 »

董淑仪

#重定向 蕭績#母.

新!!: 梁武帝和董淑仪 · 查看更多 »

葛修容

葛修容,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族女性,为梁武帝萧衍的修容,武陵王萧纪的母亲。 萧纪奉命镇守成都,侯景之乱後,萧纪在儿子萧圆照的鼓动下,自立为帝,553年,萧纪被哥哥、修容阮令嬴所生梁元帝萧绎,派兵杀害。.

新!!: 梁武帝和葛修容 · 查看更多 »

钟祥市

钟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由荆门市代管辖。是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钟祥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之一。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曰:“惟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 古兰台位于钟祥郢中,是楚王的行宫。楚国著名的辞赋家宋玉、屈原均在此有着众多佳作传世,著名的楚辞《风赋》、《答楚王问》是宋玉在钟祥兰台宫所作,著名楚国歌舞家莫愁女出自钟祥。 明世宗嘉靖帝曾是这里的藩王,称为兴王。他因堂兄正德帝駕崩且无子嗣,而得以承继大统。嘉靖即位后,按皇陵规制为其父亲兴献王修建了显陵。这是明代规模最大的单体帝陵,2000年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钟祥城区内还有元佑宫、兴王府等多处与嘉靖有关的古迹,于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钟祥位于汉水中游,江汉平原北部。跨东经112 07-113 00,北纬30 42-31 36。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平原、丘陵兼有,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961毫米。主要的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棉花、芝麻等。钟祥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磷矿石、累托石、硫铁矿、铝、硅、重晶石等6类27种,尤其磷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

新!!: 梁武帝和钟祥市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梁武帝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釋聖嚴

法師(Sheng-Yan,),俗名張保康,出生於江蘇南通,臺灣佛教出家人,佛學弘法師兼教育家,為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 聖嚴法師於少年出家為沙彌,法名常進。1949年,因戰亂還俗,加入中華民國陸軍,隨軍抵達台灣,以張採薇為名。在退伍後,於1960年皈依於東初法師門下,剃度出家,法名聖嚴,法號慧空,承繼臨濟宗與曹洞宗法脈。此外,又接受靈源法師禪悟印可,承繼臨濟宗法脈,法名知剛,法號惟柔。 後來,他前往日本留學並自立正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完成所有學分的出家比丘。 1998年5月1日至3日和藏傳佛教精神領袖與紐約進行三日的文殊菩薩法會,堪稱是吐蕃僧諍記後的第二次漢藏討論。 在東初老人圓寂後,他承繼為農禪寺住持,並創立法鼓山。.

新!!: 梁武帝和釋聖嚴 · 查看更多 »

蕭寶卷

蕭寶卷(),字智藏,原名蕭明賢,南齊的第六代皇帝,後封東昏侯;為齊明帝蕭鸞第二子。蕭寶卷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昏庸荒淫的皇帝之一。.

新!!: 梁武帝和蕭寶卷 · 查看更多 »

蕭寶融

#重定向 齐和帝.

新!!: 梁武帝和蕭寶融 · 查看更多 »

蕭玉姚

萧玉姚(又称萧玉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女,母亲为郗徽,外祖母为宋文帝刘义隆之女寻阳公主,萧玉婉和萧玉嬛的姐姐。.

新!!: 梁武帝和蕭玉姚 · 查看更多 »

蕭玉娡

蕭玉娡,中国南朝梁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女。 蕭玉娡在萧衍称帝后,封安吉公主,其夫琅琊王氏王实拜驸马都尉。王实袭爵建城县公,为新安郡太守。王实出任南康嗣王萧会理湘州长史。王实称公主之名对南康王说:「萧玉志念实,殿下何见憎?」南康王惊赧即起。后密启皇帝,因此废锢王实。.

新!!: 梁武帝和蕭玉娡 · 查看更多 »

蕭玉婉

蕭玉婉,被封为永世公主,中国南北朝梁朝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女,母亲為郗徽。 母親郗徽在梁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郗徽没生儿子,所以梁武帝没有嫡子。只生三个女儿:萧玉姚封「永兴公主」,萧玉婉封「永世公主」,蕭玉嬛封「永康公主」。蕭玉婉嫁給謝朓的兒子謝謨,蕭衍當雍州刺史時,萧玉姚、萧玉婉隨母親一起到雍州,蕭衍當了皇帝,兩人再回到京城。蕭衍不喜歡謝謨,想把蕭玉婉改嫁張弘策的兒子,張弘策死了,蕭玉婉於是改嫁王志的兒子王諲。謝謨非常惆悵,寫了一封詩一般的信給蕭玉婉,蕭玉婉拿給父親看,蕭衍也很慨歎,但是公主始終沒有回謝家。.

新!!: 梁武帝和蕭玉婉 · 查看更多 »

蕭玉嬛

蕭玉嬛,被封为永康公主,中国南北朝梁朝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女。母亲為郗徽.

新!!: 梁武帝和蕭玉嬛 · 查看更多 »

蕭秀

#重定向 萧秀.

新!!: 梁武帝和蕭秀 · 查看更多 »

蕭紀

蕭紀(),字世詢,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母葛修容,梁簡文帝蕭綱、梁孝元帝蕭繹之弟。.

新!!: 梁武帝和蕭紀 · 查看更多 »

蕭綱

#重定向 梁简文帝.

新!!: 梁武帝和蕭綱 · 查看更多 »

蕭綸

蕭綸(),字世調,梁武帝萧衍第六子,母丁充華。谥号邵陵攜王。.

新!!: 梁武帝和蕭綸 · 查看更多 »

蕭綜

萧综(),字世谦,梁武帝蕭衍第二子〔繼子〕,母为吴淑媛。为萧宝卷遗腹子。.

新!!: 梁武帝和蕭綜 · 查看更多 »

蕭績

南康简王蕭绩(),字世谨,小字四果,梁武帝蕭衍第四子,母为董淑仪。.

新!!: 梁武帝和蕭績 · 查看更多 »

蕭繹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武帝和蕭繹 · 查看更多 »

蕭續

廬陵威王蕭續(),字世訢,梁武帝蕭衍第五子,母为贵嫔丁令光。 天监八年十一月壬寅(509年12月25日),封廬陵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十年(511年),出任轻车将军、南彭城太守、琅邪太守。天监十三年(514年),改任会稽太守。天监十六年六月戊申(517年7月22日),改任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普通元年(520年),征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蕭續膂力過人,有很高的驰射之術,曾讓梁武帝大悅。 普通三年正月己未(522年3月9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雍州刺史。普通七年(526年),加號宣毅将军。中大通二年正月戊寅(530年2月14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宁蛮校尉、平北将军、雍州刺史。中大通四年九月乙巳(532年10月28日),改任安北将军。大同元年四月壬戌(535年5月3日),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大同三年二月庚寅(537年3月21日),改任中卫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2月4日),改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月己卯(8月27日),改任使持节、都督荆、郢、司、雍、南秦、北秦、梁、巴、华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蕭續貪財好色,极意收敛,仓库盈滿,臨死時產生悔意,派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向皇帝送交金银器千馀件,梁武帝才知道他的富有。太清元年正月壬寅(547年2月9日),蕭續去世,追贈司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給鼓吹一部,谥曰威王。.

新!!: 梁武帝和蕭續 · 查看更多 »

蕭道成

帝萧道成(),字绍伯,南北朝時代南齊开国皇帝。.

新!!: 梁武帝和蕭道成 · 查看更多 »

蕭順之

萧顺之,字文纬,兰陵中都里人。南台治书侍御史萧道赐之子、齊高帝蕭道成之族弟。其子萧衍建梁,是為梁武帝。.

新!!: 梁武帝和蕭順之 · 查看更多 »

蕭衍

#重定向 梁武帝.

新!!: 梁武帝和蕭衍 · 查看更多 »

蕭暢

衡阳宣王萧畅(),字季达,梁文帝萧顺之第四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母为文獻皇后張尚柔。 萧畅仕齐,有美名,歷官太常、衛尉,封江陵县侯。永元二年(500年)十月,萧畅與長兄尚書令蕭懿一同被東昏侯殺害。天监元年四月八日(502年4月30日),萧衍建立梁朝,追赠萧畅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衡阳郡王,谥宣王。.

新!!: 梁武帝和蕭暢 · 查看更多 »

蕭正德

蕭正德(),字公和,南梁臨賀王,為梁武帝蕭衍之姪,臨川王蕭宏的第三個兒子。.

新!!: 梁武帝和蕭正德 · 查看更多 »

蕭淵明

梁閔帝蕭淵明(),字靖通,蕭懿之子,梁武帝蕭衍之姪。.

新!!: 梁武帝和蕭淵明 · 查看更多 »

蕭懿

蕭懿(),字元達,萧顺之之长子,梁武帝蕭衍的長兄。.

新!!: 梁武帝和蕭懿 · 查看更多 »

蕭敷

永阳昭王萧敷(),字仲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二子,梁武帝萧衍之兄,母为文獻皇后張尚柔。 萧敷仕齐,历任后军长沙王行参军、太子舍人、太子洗马、南海王友、丹杨尹丞、太子中舍人、建威将军隋郡内史、寧朔將軍隋郡内史、後軍庐陵王谘议参军。建武四年八月六日(497年9月18日),萧敷去世,享年三十七岁。 天监元年四月八日(502年4月30日),萧衍建立梁朝,追赠萧敷侍中、司空,追封永阳郡王,食邑二千户,谥曰昭王。.

新!!: 梁武帝和蕭敷 · 查看更多 »

雞蛋

雞蛋,又稱雞卵,是雞所生、帶有硬殼的卵,受精之後可孵出小雞。雞蛋由蛋殼保護,而當中的蛋白和蛋黃被各種薄膜包裹,并且是人类重要食物。.

新!!: 梁武帝和雞蛋 · 查看更多 »

老子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华夏族,生于中夏东周末的某诸侯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李聃的學説後被庄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記载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人物,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李聃被尊为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追认李聃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新!!: 梁武帝和老子 · 查看更多 »

陶弘景

陶弘景(;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 (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博學多才,善於描寫自然風景,精通醫藥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特別尊崇東晉時出世的上清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齊時,他擔任親王的侍讀多年,有感官職低微,索性辭官隱居不仕,率弟子棲隱茅山,專心修道,卻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諮詢國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譽。陶弘景長期煉製丹藥,鑄煉寶刀,撰有《真誥》、《登真隱訣》、《本草經集注》等道教與醫學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其淵博知識廣受現代史家所推崇。.

新!!: 梁武帝和陶弘景 · 查看更多 »

陈后主

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第五代,582年—589年在位),史稱「後主」,在位7年,年号至德、祯明。.

新!!: 梁武帝和陈后主 · 查看更多 »

陈宣帝

宣帝陈顼(),又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正式諡號為「孝宣皇帝」,後世比照漢朝和西晉皇帝省略「孝」字,稱「陳宣帝」,在位14年,年号太建。.

新!!: 梁武帝和陈宣帝 · 查看更多 »

陈庆之

陳慶之(),字子雲,義興郡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梁武將。.

新!!: 梁武帝和陈庆之 · 查看更多 »

陈郡谢氏

郡谢氏,是中古时代一个以陈郡为郡望的谢氏士族,与琅邪王氏、潁川庾氏及太原王氏同为鼎盛于东晋的士族领袖。自东晋至于陈朝,子孙蕃盛,名士辈出,百年不绝,常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 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新!!: 梁武帝和陈郡谢氏 · 查看更多 »

柳偃

柳偃,字彦游,南朝梁大臣,南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柳世隆的孙子,柳恽少子。 柳偃十二岁时被梁武帝召见,问他读什么书,他回答《尚书》。又问有何美句?他回答:“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甚为当时的人物所叹异。柳偃选娶梁武帝之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庐陵内史、鄱阳内史。大宝元年柳偃卒。其女陈宣帝陈顼的皇后柳敬言,其子柳盼。.

新!!: 梁武帝和柳偃 · 查看更多 »

柳敬言

柳敬言(),字敬言,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南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柳世隆的曾孙女,南梁秘书监柳恽的孙女,鄱阳太守、驸马都尉柳偃与长城公主的女儿。 梁大同七年(541年),柳偃任鄱阳太守,死于官任上。九岁的柳敬言料理家事与成年人相仿。柳敬言姿色嬌豔,身高七尺二寸,手垂过膝。侯景之乱时,柳敬言和弟弟柳盼赴江陵(今湖北荆州)投奔梁元帝。梁元帝因为长城公主的缘故,待他们十分优厚。梁元帝征召大将陈霸先的子侄入京护卫自己的安全,陈霸先就命侄子陈顼去江陵保护梁元帝。后来,梁元帝亲自做媒,将柳敬言许配给了陈顼。陈顼的原配妻子钱氏则降为妾室。 承圣二年(553年),柳敬言在江陵生下陈叔宝。次年,江陵被西魏攻陷,陈顼随魏军迁到长安,柳敬言与陈叔宝留在穰城(今河南邓县)。南陈天嘉元年(560年),陈顼的哥哥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陈顼被封为安成王。天嘉二年,柳敬言与陈叔宝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天嘉三年,陈顼回到建康。这时柳敬言就成为了安成王妃。569年,陈顼即位,是为陈宣帝,柳敬言被立为皇后。 582年,陈顼驾崩,后主陈叔宝即位,尊柳敬言为皇太后,居住的宫殿称弘范宫。就在这时,陈朝失去了淮南地区,隋朝的军队逼近长江,始兴王陈叔陵作乱,陈后主依赖母后柳敬言和保姆乐安君吴氏相救才幸免于难。后主受伤不能料理政事,这其间诛杀陈叔陵,料理陈顼的丧事,主管边境防务以及各司杂务,虽然都是借后主的名义发布政令,实际上全部由柳敬言决断。后主疮愈,柳敬言乃归政。 588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命杨广率51万大军攻陈。589年正月一日,隋军突袭长江,随后节节胜利,攻破建康,俘陈后主,陈亡。三月,柳敬言与后主等王公贵族百人被送到长安,后迁至洛阳。604年,陈后主死,时年五十二。大业十一年(615年)柳敬言在洛阳去世,年八十三,葬洛阳之邙山。.

新!!: 梁武帝和柳敬言 · 查看更多 »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新!!: 梁武帝和李延寿 · 查看更多 »

梵網經 (大乘佛教)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大乘佛教傳出的《梵網經》,收於大正藏律部,從古漢語轉譯至西藏而有藏譯本。其下卷又稱之為《梵網菩薩戒經》(梵語:Brahmajāla Bodhisattva śīla Sūtra)、《菩薩波羅提木叉經》、《菩薩心地戒本》,為漢傳佛教菩薩戒所據法本之一。本經雖與《巴利三藏·長部·梵網經》同名,但為不同經本,內容亦不相近。 經序說《梵網經》為鳩摩羅什所譯,然《梵網經》流傳史實不詳。許多佛教學者認為此經可能為為5世紀中於漢地所造。.

新!!: 梁武帝和梵網經 (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武士

武士在不同歷史或語言背景中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武士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梁武帝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武进区

武进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武进区原为武进县,1995年撤县设武进市,2002年再撤市设武进区。2015年5月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批准,原戚墅堰区并入武进区。.

新!!: 梁武帝和武进区 · 查看更多 »

歷史學

歷史學,簡稱史學,是以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雖然在廣義上歷史可以包含人類以外的事物,但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和人文學,歷史學主要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

新!!: 梁武帝和歷史學 · 查看更多 »

殷芸

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七年,個性瀟灑,不拘细行,“勵精勤學,博洽群書”。南朝齐永明中,曾擔任宜都王行参军。南朝梁天监初年,担任西中郎主簿。卒于梁武帝大通三年。著有《小说》十卷。《殷芸小說》久佚,1910年魯迅最早將它輯錄成書。.

新!!: 梁武帝和殷芸 · 查看更多 »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民歌 · 查看更多 »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新!!: 梁武帝和江南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梁武帝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梁武帝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梁武帝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汉文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80年11月14日—前157年7月6日在位),在位23年,享年47歲,其正式諡號為「孝文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文帝」。葬於霸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新!!: 梁武帝和汉文帝 · 查看更多 »

沈约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新!!: 梁武帝和沈约 · 查看更多 »

法 (佛教)

法(धर्म,,धम्म,),直译为世间法、万法,音譯為達磨、達摩、馱摩、曇無、曇,佛教術語,指佛教義理與修證的開示。 源自古印度哲學,即是在佛典上用例極多且語意不一。主要有.

新!!: 梁武帝和法 (佛教) · 查看更多 »

涅槃

涅槃(Nibbāna;Nirvāṇa),佛教術语,合文作,又譯為泥洹、般泥洹、般涅槃、涅槃那、涅盤那、泥盤那、波利暱縛男,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這個術語最早源自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當時眾說紛紜。佛教認為外道無法實證何謂涅槃,在無佛教的時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親證涅槃。釋迦牟尼菩薩降生後,出家成佛轉法輪,教導弟子佛法,才開始有聲聞聖弟子實證涅槃,聲聞四果阿羅漢捨壽後,會取證無餘涅槃,進入不生不死狀態。時至今日,當有佛教上師、沙門、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過世時,許多人會尊稱他們涅槃了。.

新!!: 梁武帝和涅槃 · 查看更多 »

涅槃經

佛教的涅槃經 可指:.

新!!: 梁武帝和涅槃經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梁武帝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春秋

春秋可以指:.

新!!: 梁武帝和春秋 · 查看更多 »

断代史

断代史是史書的一種體例,与通史相对,指只记载某一段時代历史的史书。 在中国古代大部分的史书都是断代史,斷代史史書被認為從班固的《漢書》開始,因漢書只記述西漢一朝約二百三十年的歷史,自漢太祖立國(漢高帝元年)起,至王莽篡漢統治中國(王莽地皇四年)為止。 斷代史是古時中國史家最常採用的體例,由於自秦漢以來,均為君主本位政體,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評本朝政治,忌諱甚多。而斷代史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評述前朝政治,危疑較少,較易發揮。唐朝史家劉知幾最為推崇斷代史,認為斷代史「言皆精練,語甚該密,學者尋討,易為其功」。.

新!!: 梁武帝和断代史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梁武帝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梁武帝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中國、朝鮮古代官名。.

新!!: 梁武帝和散騎常侍 · 查看更多 »

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據說是寶誌禪師等九位高僧,應梁武帝要求為超渡其髮妻郗皇后所作,故俗稱《梁皇寶懺》、《梁皇懺》,有「懺王」的美稱。其中根據《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楞伽經》等佛經中抄錄的1275佛號而編成,共計兩千多次禮佛,能與冤親債主解怨釋結,祈求陽世檀越除病消災。懺文說《慈悲道場》四字,乃彌勒菩薩托夢而得。.

新!!: 梁武帝和慈悲道場懺法 · 查看更多 »

普通

普通(520年正月-527年三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年号,共6年餘。.

新!!: 梁武帝和普通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