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3 关系: 加工出口區楠梓園區,基督教宣道會,半屏山,南台灣客運,南投縣,召會,台17線,台1線,台22線,台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中油,台灣信義會,台灣糖業公司,台灣海峽,台灣日治時期,右昌,右昌元帥廟,名間鄉,士林區,壽山,大字,大社區,大湳,岡山街,岡山郡,工商业,左營區,左營庄,左楠路,中埔代天府,中山高速公路,中和里,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興里,世運站,市道183號,市辖区,万年县,交通部公路總局,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雄市區監理所,仁武區,循道宗,後勁,後勁站,後勁溪,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 扩展索引 (73 更多) »
加工出口區楠梓園區
加工出口區楠梓園區,舊稱楠梓加工出口區,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成立於1969年。加工區內有日月光半導體、楠梓電子、華泰電子、國巨科技、萬寶至馬達、台弟螺絲等公司設廠,通用驗證(SGS)亦在此設廠。 2010年5月,除原有園區外,該加工區也在開設「第二園區」,也稱「榮塑園區」,地點位在舊園區西南側,是舊「榮民塑膠」廠區。 由於加工區之緣故,各類貨品進出頻繁,在各處出口皆設有多重檢查哨,以防不肖人士挾帶走私進出。又此處出區的貨品多屬高單價保稅品(如晶圓、面板、馬達、電漿成品、IC板等),出區之後或前往其他科學園區(雙東工業區、南部科學園區(南科)、中部科學園區(中科)、新竹科學園區(竹科)、頭橋工業區、中壢工業區、泰山工業區和內湖科學園區等),甚至直接前往高雄港、高雄小港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運往國外,故此加工區設有海關辦事處;部分報關業者也以此為主要據點,協助貨物主將貨品安全送抵客戶手中。.
基督教宣道會
基督教宣道會(簡稱宣道會,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简称: C&MA),意思是「基督徒與宣教士同盟」,即将原来强调圣洁生活的一个基督教组织和强调宣教的另一个组织合成一个机构,由宣信博士(Dr.Albert Simpson,1843年-1919年)於1887年成立,在二十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派。宣道會總部設於美國Colorado Springs。於1888年開始,差遣傳教士到中国宣教。現活躍於美國、加拿大、中国大陆、香港、澳洲及台灣等地。信徒分佈於75個國家,會眾人數超過200萬。.
查看 楠梓區和基督教宣道會
半屏山
半屏山,位於台灣高雄市境內,左營、楠梓兩區交界之處,蓮池潭之東北邊,與龜山隔潭對峙,是一座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小山,向東南傾斜約30-35度,西北側坡度較緩,海拔曾經高約二百三十三公尺,最長約兩千五百公尺,最寬約有八百公尺,主要由石灰岩之珊瑚礁石灰岩及上新—更新世青灰色泥岩偶夾薄砂岩層之古亭坑層組成 。 半屏山這個名字的由來,在《鳳山縣采訪冊》裡的記載有提到:....平地突起,形如列幛、如畫屏,故名。為聖廟左翼,蓮花潭直逼山下,又如展旂,故亦名旂山。」,因為半屏山是傾斜的台地狀孤丘單面山,其外形不但很像被斧頭削去一半,遠遠看去,也像展開的屏風旗幟,所以就有了半屏山的稱呼。 半屏山自古即是著名景點,並以「屏山塔影」聞名。由於半屏山的造型奇特,因此從古到今,產生許多關於半屏山的傳說。但由於山上的石灰岩已遭水泥廠開挖多年,目前半屏山不但高度變低,最高處只剩 181 公尺,樣貌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原本具有的特色至今已看不大出來了。 高雄捷運於左營=世運兩站間,設有穿越半屏山之全線唯一山岳隧道。世運站於設計階段時,曾暫名為半屏山站。.
查看 楠梓區和半屏山
南台灣客運
南台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outh Taiwan Bus,簡稱南台灣客運)是一家由屏東客運、南投客運、台灣租車等公司共同籌組而成,第一家設立於高雄市的民營市區客運業者。.
查看 楠梓區和南台灣客運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查看 楠梓區和南投縣
召會
召會、地方召會或主的恢复,在台灣興起的基督教新教教會之一,源自倪柝声在中國創立的地方召会運動。1949年,由李常受傳入台灣,並在此組織起召會組織。召会成員並不视自己为一宗派,主張所有耶穌基督的信徒都是召會的成員。由於台灣的地方召會以「教會聚會所」的名義向政府登記註冊,因此外界也以教會聚會所稱呼。.
查看 楠梓區和召會
台17線
台17線,又稱西部濱海公路,為台灣一條聯絡西南部沿海城鎮的省道,起自臺中市清水區甲南(台1線岔路),終至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接台1線),全長274.129km,另有兩條支線。台17線有部分路段是與西濱快速公路(台61線)共構。.
查看 楠梓區和台17線
台1線
臺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是臺灣西部一條南北向的省道,自清領時期就是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大門前,臺灣公路原點和與臺3線共線起點,臺1甲線、臺5線、臺9線交岔處,該路口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南至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臺26線交接處),全長共計461.081公里。蘇花改竣工後,台9線縮短約20公里長,台1線也成為臺灣公路系統里程最長的省道。沿途經過臺灣西部14個縣市,堪稱臺灣最重要的省道,與東部的臺9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 臺1線另有6條支線,編為臺1甲、乙、丙、丁、戊、己線。 另外,於屏鵝公路佳冬段設有戰備跑道,也是唯一設在省道的戰備跑道(俗稱佳冬戰備道)。.
查看 楠梓區和台1線
台22線
台22線 楠梓-高樹,別稱旗楠公路,是臺灣的一條東西向省道,起於高雄市楠梓區,終至屏東縣高樹鄉,全長為34.500km 。.
查看 楠梓區和台22線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oj)是台灣的基督新教長老宗組織,為普世教會協會、台灣教會合作協會成員。成立於1951年,但其歷史可追溯至1865年在高雄旗津建立的臺灣第一間新教教會。其會徽主要由長老宗的共同標誌「」,加上會名的臺語白話字組合而成。如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立場非常鮮明,即堅定地主張台灣獨立,並與台灣的獨派政黨關係緊密。.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灣中油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油、台灣中油,英語譯名:CPC Corporation, Taiwan,縮寫:CPC),是臺灣最大的石化能源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其事業版圖橫跨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煉製、產品行銷等完整供應鏈。成立於1946年,原名中國石油公司(全名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英語譯名:Chinese Petroleum Corporation,簡寫為CPC),2007年改為現名。.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中油
台灣信義會
基督教台灣信義會(Taiwan Lutheran Church),台灣基督教新教教會,屬於新教信義宗的台灣總會之一,主要機構分布在台北、基隆、台中、嘉義、台南和高雄等地區,現約一萬信徒,穩定出席逾五千人。.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信義會
台灣糖業公司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是臺灣農產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於1946年5月1日在中華民國上海市成立,當時名為臺灣糖業有限公司,在接收日本所屬在臺各糖業相關機構後,於1947年1月19日將總部搬遷至臺灣臺北市,等舊會社民股處理完畢,才於1948年9月3日正式召開股東大會並報工商部(今經濟部)核准登記,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而由於台糖各事業部多位於南部,為活化資產及便於調配資源,2005年10月7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將總管理處(總公司)由臺北市遷至臺南市臺糖研究所用地,並於同年12月19日起開始辦公。 該公司成立時的最主要業務是砂糖生產與銷售業務,而台糖的種蔗面積最高達12萬公頃(1948-1949年),產糖量最高達100萬噸(1964-1965年),糖外銷外匯收入最高為1億3500萬美元(1964年),曾佔中華民國總出口外匯79%,繳庫盈餘達到28億元(1976年),後來由於國際糖價波動及下跌等因素,臺灣製糖業從1990年代開始式微,過去可供外銷的砂糖產量減少,而後台糖轉型,約在2004年初完成底下八大事業部的建置,除了原本主要的砂糖事業外還有量販、油品、畜殖、生物科技、商品行銷、精緻農業、休閒遊憩等事業。而在過去台糖還曾經營過鐵路運輸與教育等等事業。.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糖業公司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海峽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楠梓區和台灣日治時期
右昌
右昌也稱右衝或右沖,是台灣高雄市楠梓區境內一個聚落。.
查看 楠梓區和右昌
右昌元帥廟
#重定向 右昌元帥府.
查看 楠梓區和右昌元帥廟
名間鄉
名間鄉位於台灣南投縣西部,濁水溪北岸,與竹山鎮隔溪相望,東鄰集集大山,緊接集集鎮、中寮鄉,北以新街旱溪鄰接南投市,西以八卦山斷崖為界,俯望彰化縣田中鎮、二水鄉、社頭鄉於山腳下。全鄉東西線長13.7公里,南北線長9.11公里,總面積為83.0955平方公里。.
查看 楠梓區和名間鄉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楠梓區和士林區
壽山
壽山可以指:.
查看 楠梓區和壽山
大字
大字(平假名:おおあざ)為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使用的區劃單位,其上層的區劃為市町村,下層的區劃為小字藤岡謙二郎・山崎謹哉・足利健亮《日本歴史地名辞典 新装版》,柏書房,pp.8-9。。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自1920年開始,也使用過大字和小字的區劃,為原街庄社鄉改制而來,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投降。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實施市町村合併時,將許多原本的村級行政區合併為新制的市町村行政區,便出現了許多村合併後,組成一個轄區更大的村,而原本的村名,就改成為大字。例如:○○村與其他村合併共同組成新的△△村時,新的地址變成為「△△村大字○○」。而原本在舊有的村級行政區下的更小的行政區單位,便成為小字。 現在已有許多地方不使用大字,甚至在最近的平成大合併中,有許多市町村合併時,同時廢除了大字的使用,地址的登記由原本的「▽▽市大字○○字□□」改成「▽▽市○○字□□」,沖繩縣則有許多地方直接將大字改為「字□□」。.
查看 楠梓區和大字
大社區
大社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鄰燕巢區,東鄰大樹區,西鄰楠梓區,南接仁武區,開發甚早,大致為昔日觀音山--之核心地區「觀音中里」。行政區與楠梓、鳳山、仁武迭經分合延革,最近一次為1951年自仁武鄉分立至今。現轄三奶、翠屏、觀音、神農、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誠各里。有幾個全臺之最: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廟、最古老之皮影劇團、橫掃全臺的棗子、芭樂。並以觀音山風景區,古鳳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聞名。.
查看 楠梓區和大社區
大湳
大湳,可以指:.
查看 楠梓區和大湳
岡山街
岡山街,為1936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岡山區及橋頭區。.
查看 楠梓區和岡山街
岡山郡
岡山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高雄州。 岡山郡役所設於岡山街。岡山郡1920年設立時管轄岡山街、阿蓮庄、路竹庄、湖內庄、彌陀庄。1924年廢高雄郡,下轄高雄街升格高雄市,左營庄、楠梓庄、燕巢庄劃入岡山郡。田寮庄原屬旗山郡,1932年劃入岡山郡。左營庄又於1940年廢庄,併入高雄市。楠梓庄則於1944年廢庄,分割併入高雄市、岡山街、燕巢庄。 岡山郡於二戰結束前轄域即今高雄市岡山區、橋頭區(原屬岡山街)、燕巢區、田寮區、阿蓮區、路竹區、湖內區、茄萣區(原屬湖內庄)、彌陀區、永安區(原屬彌陀庄)、梓官區(原屬彌陀庄)等地。.
查看 楠梓區和岡山郡
工商业
工商业包括工业和商业两大部分。.
查看 楠梓區和工商业
左營區
左營區是台灣高雄市的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部,市中心北方,西濱台灣海峽,與三民區、鼓山區、楠梓區、仁武區相鄰。人口約19.7萬人,是高雄第三大區。左營共可以分為舊部落(蓮池潭周圍)、新社區(縱貫線東側)、與眷村等三大區塊,各個區塊文化特色有一定差異性。舊部落大多數是住著明鄭時期開發後的居民,以閩南族群為主;軍眷區是1949年後來台的外省族群;新社區則是近年來自各國的新移民,已無明顯族群可以劃分。位於本區的左營軍港是中華民國海軍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最大和最重要的基地,海軍下轄重要軍事單位亦位於此。 本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4.7℃,年雨量約1,800公釐。本區近20年來因東側龐大重劃區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北高雄之新興商業核心,住宅大樓及人口密度相當高,各類異國餐廳也相當蓬勃,明誠路和裕誠路一帶已經形成北高雄密集的餐飲商圈。 高雄捷運紅線巨蛋站附近、大型購物中心漢神巨蛋已於2008年7月開幕,並結合附近瑞豐夜市形成「巨蛋商圈」,被視為北高雄近期崛起的重要商圈。本區亦為台鐵、高鐵重要交通站點所在,高鐵左營站位於本區北側,與台鐵新左營站、捷運左營站連通共站;台鐵新左營站內2至4层有環球購物中心新左營車站店,高鐵站區旁則有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分為彩虹市集/本館兩棟,以地下通道/天橋與捷運/高鐵站連通)。台鐵除新左營站外,其南方1.9公里處尚有台鐵左營站。.
查看 楠梓區和左營區
左營庄
左營庄,為1920年~1940年間存在之行政區,1920年~1924年轄屬於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以後改轄屬於岡山郡。今高雄市左營區、三民區北側及楠梓區西側,曾包含鼓山區北側。.
查看 楠梓區和左營庄
左楠路
左楠路(Zuonan Rd.)為北高雄市楠梓區的南北向主要道路,北起加昌路口,南至翠華路與左營大路口(為Y字路口)。其中後昌路口至翠華路編號台17線,也是楠梓區右昌、後勁地區及楠梓加工出口區往來左營區的重要幹道。.
查看 楠梓區和左楠路
中埔代天府
中埔代天府,是位於臺灣高雄市楠梓區的王爺廟。.
查看 楠梓區和中埔代天府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一號(英語譯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簡稱中山高、國道一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一高速公路(簡稱一高),連接臺灣西部各大都市、城鎮,以及臺灣南北兩大港口高雄港與基隆港,為臺灣西部走廊、乃至臺灣陸上交通最重要的大動脈。全長,是臺灣第二長的高速公路,僅次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但與前者相比,串聯區域以都會區為主,因此交通上也較繁忙。該公路是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名。.
查看 楠梓區和中山高速公路
中和里
中和里可以是指:.
查看 楠梓區和中和里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查看 楠梓區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中興里
中興里可能是指:.
查看 楠梓區和中興里
世運站
世運/國家體育園區站是高雄捷運紅線的一座捷運車站,位於臺灣高雄市楠梓區左楠路及世運大道口,因是離2009世運會主場館最近的捷運車站而得名。捷運紅線在此站以南的半屏山潛入地下。 車站構造為地上四層側式月台車站,共有4個出口。車站代碼為R17。.
查看 楠梓區和世運站
市道183號
市道183號 楠梓-五甲,是目前唯一全線均位於高雄市境內的南北向市道。北起高雄市楠梓區楠梓交流道,沿途經高雄市鳳山區與台25線共線,南至高雄市前鎮區,全長共計16.303公里(公路總局資料)。有二條支線。.
查看 楠梓區和市道183號
市辖区
市轄區(常簡稱為區)为現代社會中對城市中所設行政區劃单位類型的泛稱。本條目以講述華語圈的市轄區為主。.
查看 楠梓區和市辖区
万年县
万年县是中国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楠梓區和万年县
交通部公路總局
交通部公路總局(簡稱公路總局、公路局、公總)為中華民國交通部直屬機關,名義上管理中華民國全國之公路,目前主要業務為掌管臺灣省及部分直轄市境內省道之規劃、測量、新建、施工與養護美化,並代為養護部分縣道;除此之外,還負責全國公路監理業務,包含車輛牌照與駕駛執照之核發、以及車輛規格檢驗。.
查看 楠梓區和交通部公路總局
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雄市區監理所
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雄市區監理所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所屬機關,掌理高雄市楠梓區、左營區、鼓山區、三民區、苓雅區、前金區、新興區、鹽埕區、前鎮區、旗津區、小港區等11個行政區之公路監理業務,包括車輛檢驗、駕駛人考驗、牌照管理、駕照管理、汽車運輸業督導、交通安全稽查、代徵汽車燃料使用費及辦理道路交通安全講習等事項。.
仁武區
仁武區位於台灣高雄市,北臨大社區,西鄰三民區、左營區、楠梓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鳥松區。 本區西部地勢平坦,為主要農耕地帶,東部地勢較高,多丘陵地,耕作較為困難,氣候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25℃。近年來因仁武工業區的設置,各種工廠林立,使本區的產業型態逐漸轉型為工商業,且交通十分便利,為高雄市人口快速成長區之一。.
查看 楠梓區和仁武區
循道宗
循道宗(Methodism),又稱卫斯理宗(Wesleyans)、監理宗,現代亦以衛理宗、衛理公會之名而著稱。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現傳佈於英國、美國、中國,和世界各地。世界最大的循道宗教會是聯合循道宗。.
查看 楠梓區和循道宗
後勁
--勁(閩南話:Āu-ngē;亦作同音的--勁、--硬或--硬等)是位在台灣高雄市楠梓區境內的一個聚落。.
查看 楠梓區和後勁
後勁站
後勁站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加昌路與海專路交叉口,為高雄捷運紅線的捷運車站。此站位於楠梓區內的後勁地區,由於鄰近當地國中小學以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此站之設計主題訂定為「學院風華」,以表現該地區之人文學風特色。.
查看 楠梓區和後勁站
後勁溪
後勁溪是位在台灣高雄市的河川,長13公里,流經楠梓區、仁武區、大社區等地,為高雄地區1,600多公頃的農田的灌溉水源。因後勁(今屬楠梓區)聚落得名。.
查看 楠梓區和後勁溪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縮寫:KKSH),簡稱:中山附中,前身為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私立國光中學,故此亦可簡稱為國光、國光中學。.
國立高雄大學
國立高雄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縮寫:NUK),簡稱高大,位在中華民國高雄市楠梓區,是一所2000年成立的國立大學。為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發展,推動亞太營運中心(含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與國際倉儲加工轉運中心等),協助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培育技術和管理人才,於2000年2月1日成立國立高雄大學。於2006、2007、2015~2016年榮獲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8年榮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查看 楠梓區和國立高雄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NKUST、高雄科大、高科大、高科 ,為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重點學校,每年經費總補助近四億,為全國頂尖科大排名第一。亦為臺灣規模第二大的國立大學,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且校友眾多高達十六萬人。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三校合併新設而成。三校資源整合以「創新創業」、「親產優質」、「海洋科技」為主要發展特色。.
查看 楠梓區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英語: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yi Campus),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橫跨高雄市燕巢區、楠梓區與橋頭區的校區,設有工學院、電機資訊學院、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外語學院。原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址,是教育部在大高雄地區所設立的第一所技術學院及第一所科技大學,2018年2月1日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三校新設合併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時,改稱為「高科大第一校區」,是五校區中仍延用原校飾名「第一」之大學校區。.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高雄科大、第一科大、高第一),於1998年7月1日教育部同意設立大高雄地區第一所科技大學,共設有工學、電資、管理、財金、外語等五個學院。專任教師96%具有國內外博士學位,師資博士比率全國科大排名第一。2006年至2017年連續12年榮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蟬聯5年獲補助金額最高技職學校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總累計補助金額高達9億0,105萬元整。全國科大排名第一擁有兩項計畫之重任的頂尖科大。2014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更高居全國科大第二名僅次台灣科大。2016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排行榜,全國科大第三名僅次台灣科大與台北科大。2017年辦學績優再獲教育部肯定「延續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補助經費7,762萬5千元整 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金額5,500萬元整。2018年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定經費2億0,100萬元整。進入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挺進世界前2%。 第一科大在1999年2月及5月取得高科大與高雄科大的商標權,但因近年來學校為促使本身特色更加鮮明,且為避免校名爭議,職是之故,特於2010年12月經校內行政會議正式通過以飾名「第一」為簡稱,並於隔年7月取得第一科大註冊商標,對外宣傳亦使用該簡稱,希望能提高外界對於學校的印象,而原有的高科大、高雄科大,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仍繼續擁有其商標專用權。本校已於2018年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NKMU),簡稱高海、海科大、高海科大,前身為臺灣省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以海洋專業發展為主力特色的科技大學,曾於2008年更獲選為教育部技職院校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大學之一。本校已於2018年合併並變更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與旗津校區。.
內政部
內政部是部分國家政府管理國內重要政務的政府機關所使用的名稱,一般包括警察和內部保安、災害管理、管理地方自治事務、選舉、公共行政、入境及移民歸化事務等。但部分國家並沒有內政部的設置,包括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將國家的內部政務,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警察通常歸内政部指挥。.
查看 楠梓區和內政部
八德區
八德區為中華民國桃園市的市轄區,面積33.7111平方公里,是桃園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位於桃園市的東北部,北鄰桃園區,東鄰新北市鶯歌區,西鄰中壢區,西南連平鎮區,南接大溪區,地勢南高北低,有茄苳溪貫穿南北。人口約20萬人,人口密度約5,927人/平方公里,為桃園市第二高人口密度行政區,僅次於桃園區。本區2017年人口成長數在全台170個市轄區中排名第三高,成為全台發展最快速的區域之一。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升格為直轄市,原縣轄八德市改制為八德區。.
查看 楠梓區和八德區
典寶溪
典寶溪是台灣高雄市的一條河流,發源於食頭山,流經大社、燕巢、梓官、橋頭四區,經中崙里的北面、典寶里、蚵寮南面出海,全長25公里,流域面積有107.1平方公里。.
查看 楠梓區和典寶溪
縱貫線 (南段)
縱貫線(南段)是指縱貫線從彰化車站至高雄車站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沿途大多為平原及少部分丘陵地形。.
查看 楠梓區和縱貫線 (南段)
義大客運
義大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E-DA BUS),簡稱:義大客運,是高雄市一家客運公司,成立於2010年,目前為義聯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之一。.
查看 楠梓區和義大客運
真耶稣教会
真耶穌教會(True Jesus Church),基督教教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北京,創始於1917年,早期的聖工人員領受了聖靈和全備福音的啟示,在中國的各省份傳播基督教。由於其福音工作的積極投入,該教會迅速地到擴張到亞洲及太平洋的其他區域。在1960年代初期,教會先後成立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羅斯。信徒人數大約一百五十萬人分佈於六十個國家。.
查看 楠梓區和真耶稣教会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具体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以南、南中国海、臺灣島嘉義以南、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一年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查看 楠梓區和热带季风气候
燕巢區
燕巢區位於臺灣高雄市西部中央地帶,北臨田寮區、岡山區,東鄰旗山區,西鄰橋頭區,西南連接楠梓區,東南連接大樹區,南則接大社區。 本區位處平原地帶,但惡地地形極為發達,分布著泥火山、裸岩、瀑布等景觀。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25℃,年雨量約1800毫米。.
查看 楠梓區和燕巢區
白話字
白話字(、POJ,台羅拼音:,閩南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廈門話或臺灣話正寫法。白話字原本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所創造並推行的,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但是白話字經過發展,包括了廈門地區和台灣都有教會以外的人使用,也有人用之來書寫客家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因此,白話字已經不限於教會。由於是歷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臺灣話拼音書寫系統。2001年成立的台灣羅馬字協會是以推動白話字為正式文字的重要民間團體之一。台灣羅馬字協會及台文筆會等諸多本土社團亦將白話字稱為台灣字。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國民黨查禁白話字之前,白話字在台灣使用年代久遠,並用白話字出版數種刊物,由於台語是聲調語言(現今台語共有七個本調),音調提供區分字義的重要資訊,用白話字作為書面語應用是可行的也不會引起混淆,台灣羅馬字協會規定當漢字與羅馬字出現爭議時以羅馬字為準。 在中國大陸,這套方案主要在學界用於與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對照。此時,白話字常被稱作「甘為霖方案」或「廈門音新字典方案」。 在台灣,1970年代國民政府全面禁止使用白話字,並沒收教會的白話字聖經,而同時代,閩南民間的白話字也因為國語運動而漸漸式微。,蔣為文著,發表於2013《台語研究》期刊,5(1),pp.74-97。但在此之前,白話字就已經有百年以上的實際使用歷史,亦曾經在閩南和台灣的教會中相當普遍地被使用過。例如台灣第一份大眾媒體——創刊於1885年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正是使用白話字當作文字媒介的。 白話字本身不僅是標音系統,經過發展,更應被視為一套文字系統,在拼寫上不宜妥協於各地腔調及語音的變動。如欲反映語音,應以IPA國際音標為記音符號。如「蚵」台北腔、台南腔,但在白話字都以「o」表記。又例如「電」寫作「tiān」,但現代許多人都受懶音影響而讀近似「tēn」。 作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拼音文字,白話字被廣泛的閩南語使用者作為書寫表記的工具之一。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協作的閩南語維基百科便是以白話字做為知識傳遞的文字媒介,為閩南語的語彙保存、正寫表記以及知識推廣都做出了些許貢獻。.
查看 楠梓區和白話字
鐵路列車
鐵路列車,简称列車,或稱火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可以載運乘客或是貨物。 火車的動力來源可以來自個別的鐵路機車或是將動力分散到每個車廂的動力分散式列車。19世紀早期的火車的鐵路機車以蒸汽機車為主,1910年代起開始更換為柴油機車,較不耗人力,也比較乾淨,但較複雜及昂貴,後來也逐漸換成電力機車(電力由高架電纜或第三軌提供),客車也開始採用動力分散式列車。其他的動力來源包括馬、纜線、重力、氣動、電池或是燃氣渦輪發動機。火車軌道一般會由二條、三條或是四條鐵軌組成,不過也有單軌鐵路及不需要軌道的磁懸浮列車。火車一詞英文 train 的字根是來自古法語的 trahiner ,此詞是來自拉丁文的 trahere ,意思是「拉」。 火車包括一個或多個鐵路機車及載人或載貨的鐵路車輛,也有可能是每個車廂都有動力的動力分散式列車。有許多種針對不同用途設計的火車,除一般火車外,還有、單軌鐵路、高速鐵路、磁懸浮列車、膠輪路軌系統、纜索鐵路、齒軌鐵路等。 客車是指載運乘客的火車,一般長度較長,速度也較快。其中高速鐵路是以速度快及長距離著名,為了讓時速超過,近年來已在研究磁懸浮列車,到2015年時,中國的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和日本的東部丘陵線是仍在商業運營的兩條磁懸浮列車。 在英國等國家,有軌電車和火車的差異很明確,而且在法律中有明確規定。有些現代的有軌電車會用「輕軌運輸」這個名稱,不過輕軌運輸也可能是指介於有軌電車和火車之間的運輸方式,類似捷運,可是有捷運中沒有的平交道。.
查看 楠梓區和鐵路列車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辖境进行的行政分区。各国的行政区划,由于国情不同,名称和分级各不相同。.
查看 楠梓區和行政区划
高雄客運
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Kaohsiung Transportation Co., Ltd),簡稱高雄客運。前身為創設於日治時期的高旗自動車株式會社,初期經營高雄鳳山線,有悠久的歷史;目前是台灣南部地區最具規模的客運業者。營運範圍包含高雄市、台南市及屏東縣等地,並成立府城客運及普悠瑪客運2家子公司,分別經營台南市區公車、臺東縣市區公車。2016年下半年引進雙層觀光巴士。.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客運
高雄州
州,是1920年至1945年期間設置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1920年至1926年期間轄域為今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1926年所屬之澎湖郡脫離高雄州,獨立設置澎湖廳(今澎湖縣)。.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州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市
高雄市 (州轄市)
市(たかおし),存在於1924年至1945年的臺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隸屬高雄州,由高雄郡高雄街升格而來,二次大戰後改為臺灣省高雄市。.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市立中山高級中學(,縮寫:CSHS),簡稱中山高中。是一所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的市立高級中學,創立於民國79年7月1日,位於高雄市北疆,鄰近高雄大學及左營軍港,四周有大小崗山、觀音山、半屏山、壽山。 目前為男女合校。因校地周遭早期為甘蔗田,經常會有青蛙的叫聲;且早期運動服長褲搭配外套的全身螢光綠裝扮酷似青蛙,故青蛙在中山高中已經變成一種具代表性與象徵性的動物,學生名為「蛙族」。因「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遭認為可能會被改名,行政院表示若要更名,教育部須與各級學校、地方政府討論。.
高雄市立後勁國民中學
市立後勁國民中學(),簡稱為後勁國中,位於高雄市楠梓區的一所國中。.
高雄市立圖書館
市立圖書館(Kaohsiung Public Library)為高雄市地區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其最早可追溯自西元1916年成立的「文庫協贊會」,高雄市立圖書館除位於前鎮區的總館外,還有58所分館,另外還有7輛行動圖書館(物流車隊/服務專車)。2017年9月1日改制為行政法人,藉由人事、組織、財務及採購等制度鬆綁,以提高圖書資訊的專業度及服務效能。 各分館除一般藏書外,其中高雄文學館以文學為特藏,是最能體現文學特色與人文素養的圖書館;大東藝術圖書館以藝術為其館藏特色,並擁有樂譜、海報、手稿等相關特藏。其他分館則各依地方特性分別建立不同的特色館藏,民眾可以借到所需要的館藏資料與利用檢索服務;另各分館共有5,500席自修席位,提供民眾就近利用自修 ;總館閱覽席位及空間,以館內藏書閱覽服務為主,未提供自修服務。.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市立圖書館
高雄市立楠梓高級中學
市立楠梓高級中學(,英文簡稱:NTHS),位於高雄市楠梓區。一般稱楠梓高中或楠高,是高雄市政府第一所籌設的綜合高中。.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市政府警察局(簡稱高雄市警察局、高雄市警局、高市警局),為高雄市最高警察行政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警政署及高雄市政府,民國99年12月底高雄縣市合併直轄市成立,負責高雄市內治安之維護及市內所有警察行政、人事、教育及訓練等事務,警察局局本部設於前金區中正四路。 下轄三民第一、三民第二、新興、苓雅、左營、楠梓、鼓山、鹽埕、前鎮、小港、鳳山、林園、仁武、旗山、六龜、岡山、湖內 等17個分局。.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
#重定向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
高雄煉油廠
煉油廠是一間位於高雄市楠梓區半屏山麓、已停產的石油煉製廠,面積廣達262公頃,曾有逾3,000名員工,乙烯年產量達40萬公噸,為台灣中油公司過去最主要的石油煉製廠之一,主要供應仁大工業區及下游工廠的需要,另有面積約209公頃的觀音山油庫、烏材林油庫等輸儲部門。 其前身是在二次大戰中毀壞的大日本帝國海軍第六燃料廠高雄廠區,1947年2月完成修復並再次投入生產,後因擴建計畫引發長達28年的反五輕運動,最終於2015年11月1日停工。.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煉油廠
高雄街
街,為1920年-1924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高雄郡,範圍包括今高雄市旗津區、鹽埕區、前金區、新興區之全部,以及鼓山區大部分、苓雅區中西部、三民區西部、前鎮區西北部。.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街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等行政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行政法院,以最高行政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高雄郡
郡為臺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隸屬高雄州。該郡之設立是依據臺灣總督府於1920年8月10日公布的府令第47號,於同年9月1日正式實施,直到1924年12月25日因行政區調整,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而廢止。.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郡
高雄都會公園
都會公園位於高雄市楠梓區,總面積共95公頃,橫跨至橋頭區境內,是臺灣首座都會公園,也為台灣面積最大的都市公園。 高雄都會公園的興建分為二期,目的是因應居民遊憩休閒設施需求而設立,因此在《台灣地區都會區域休閒設施發展方案》及《高雄都會公園開發計畫》規劃下成立。園區係包含原高雄市西青埔垃圾衛生掩埋場基地封場後綠化而成,具有改善環境品質功能,同時兼顧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防災、緩衝等多元化的角色,是一座多用途的大型都會生態公園。 高雄都會公園為2009年世界運動會23個比賽場館之一,進行飛行運動比賽。.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都會公園
高雄捷運紅線
捷運紅線(簡稱紅線)是高雄市高雄捷運首期兩條路線中的南北向路線,亦是臺灣首條連絡機場的捷運系統,另一條是東西向的高雄捷運橘線,兩線於市中心中山、中正路交叉處地下的美麗島站交會,乘客可在此於兩線間轉乘。 在目前營運的高雄捷運初期路線裡,紅線北起毗鄰北機廠的南岡山站,是一地面車站。南岡山站以南至世運站皆為高架站,沿途經過橋頭火車站、橋頭糖廠、高雄新市鎮、楠梓火車站、高雄都會公園、楠梓加工區、世運主場館。穿過半屏山後轉為地下車站,至小港站沿途經過台灣高鐵(左營站)、高雄巨蛋商圈(巨蛋站)、愛河之心、台鐵高雄車站、大港埔圓環(美麗島站)、五福商圈(中央公園站)、三多商圈(三多商圈站)、夢時代商圈、前鎮河、南機廠(草衙站)、小港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站),最後至位於小港區商業中心的南端終點小港站。橋頭火車站至小港站的路線於2008年3月9日通車,南岡山站則因在紅線動工後才確定增設而於四年後的2012年12月23日開始營運。 除了營運中的路線外,高雄捷運亦有規劃由北端南岡山站往北延伸至湖內區的岡山路竹延伸線及延伸至台南的沙崙延伸線,和由南端延伸至林園區和屏東縣東港鎮的小港林園線及林園東港線。岡山路竹延伸線沿途將經過路竹中心區域、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路竹科學園區),及岡山市區、阿公店溪。此延伸線計畫以高架方式興建,並採用與本線相同的高運量系統。2013年5月行政院核定優先推動南岡山站至台鐵岡山站的第一階段延伸線,之後將視財政、運量逐步推動。小港林園線及林園東港線因運量和成本問題而屬遠期計畫,初步決定分別採用與主線不同、成本較低的輕軌和公車捷運系統。 在可行性研究報行政院核定時,原先核定至R2中鋼東門站,R1大坪頂站則因大坪頂新市鎮計畫的延滯和成效不彰,故取消設站。R2站則是為了預留後續興建形式之彈性而在捷運局最後呈報交通部時取消,不過中鋼東門站在後來的延伸線計畫中恢復設置。 除高雄車站外,所有紅線高運量車站皆以可容二組六節車廂停靠來設計,以容納未來的運量需求。隨著2008年通車啟用的捷運高雄車站因台鐵鐵路地下化工程需要,只興建臨時站體,因此只可容許一組三節車廂停靠。可停六節車廂的永久站體月台和設施要等到台鐵工程完成後才會繼續施工,目前南向要進臨時站前可由車窗玻璃外看到有鐵皮圍住施工中的永久月台地點。 紅線全線皆是以高運量建設,但考慮營運初期運量不高,目前暫時以中運量1組3節營運,待紅橘線日運量達45萬人次之標準,才會提升至高運量2組6節的模式營運。.
查看 楠梓區和高雄捷運紅線
高楠公路
楠公路(Gaonan Highway)是台灣南部一條南北向道路,全線位於高雄市楠梓區、仁武區境內,是北高雄的南北向重要幹道。高楠公路屬於省道系統,編號台1線,北起接橋頭區成功南路,南至仁武區、左營區交界續行民族一路往高雄市區。是楠梓區、仁武區往來橋頭、岡山與高雄市區的重要道路。.
查看 楠梓區和高楠公路
鳥松區
鳥松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鄰仁武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鳳山區、大寮區,西鄰三民區。著名的觀光景點澄清湖即位於本區,也帶動高雄長庚醫院,以及正修科技大學、鳥松濕地公園、澄清湖棒球場、圓山大飯店、高雄高爾夫球場及眾多傢俱行的設立。.
查看 楠梓區和鳥松區
鳳楠路
鳳楠路(Fongnan Rd.)是高雄市楠梓區的南北向重要市區道路,本道路舊屬縣道183號,因連結鳳山、楠梓兩地而得名。起端銜接建楠路(為Y字路口),前方左轉可到楠梓車站,末端抵興西路口接國道一號楠梓交流道,往南續行仁武區鳳仁路。是楠梓市區往來國道一號的主要道路、及鳳山區與楠梓區兩地之間的長途重要路段之一。.
查看 楠梓區和鳳楠路
都會公園站
都會公園站可能意指下列車站:.
查看 楠梓區和都會公園站
都會公園站 (臺灣)
都會公園站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為高雄捷運紅線的捷運車站。.
興昌里
興昌里,為基層的行政單位之一:.
查看 楠梓區和興昌里
閩南
閩南(Bân-lâm),指福建(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3個地級市(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金門,,部份定義亦包含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
查看 楠梓區和閩南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查看 楠梓區和闽南语
鄰
#重定向 村里#鄰.
查看 楠梓區和鄰
臺南廳
臺南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臺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廳」下設「支廳」,臺南廳下轄下轄安平、車路乾、大目降、灣裡、關帝廟、噍吧哖等六支廳,後廢止車路墘支廳。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台南廳合併鳳山廳及鹽水港廳的一部分(麻豆、六甲、蕭壟、北門嶼等地)為台南廳。範圍包括廳直轄(今臺南市東、中西、北、南與仁德區)以及灣裡、麻豆、蕭壠、北門嶼、六甲、噍吧哖、大目降、關帝廟、阿公店、楠梓坑、打狗、鳳山等12支廳。 File:1901 Taiwan.svg|1901年臺南廳位置,南側黃色地區 File:1909 Taiwan.svg|1909年臺南廳位置,亮藍色地區.
查看 楠梓區和臺南廳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楠梓區和臺北市
臺北靈糧堂
台北靈糧堂(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Taipei)是一間位於臺灣的大型教會。1943年由趙世光牧師於中華民國上海直轄市創辦之基督教獨立教會。而靈糧堂的真正發展當於1954年在臺北市成立靈糧堂之後。是故,現今在很多資料上,靈糧堂亦稱為臺北靈糧堂。時至今日,台北靈糧堂在全世界設立分堂共429處。 惟1990年後,有不少靈糧堂分堂與臺北靈糧體--無本堂與分堂的關係,例如香港靈糧堂。.
查看 楠梓區和臺北靈糧堂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查看 楠梓區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查看 楠梓區和臺灣話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簡稱高雄少家法院),是中華民國的第三級法院之一,位於台灣高雄市,屬於少年及家事法院(若採司法二元制度的看法,也可認為是廣義的普通法院),與其他地方法院平行,互無隸屬關係,但仍以普通法院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為上級審法院。.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查看 楠梓區和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查看 楠梓區和臺灣戰後時期
里
里是東亞傳統的长度单位,起源於中國周代,當時一里為1800尺,後世實際長度歷代不同,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後也有變化;至近代於華語圈也稱作華里以和英里和公里區別。 现在一般1里等于500米,2里等于1公里。 日本大寶律令規定「里=5町=300歩」1里.
查看 楠梓區和里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查看 楠梓區和英語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查看 楠梓區和雲林縣
虎尾鎮
虎尾鎮為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下轄的一個鎮,位在該縣中央,是雲林縣第二大城,又因產業活動而有「糖都」和「巾都」的稱呼。 漢人在虎尾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而在日治時期始快速發展。今天的虎尾鎮由於高鐵設站,成為雲林發展重點地帶。.
查看 楠梓區和虎尾鎮
板橋區
板橋區可以指:.
查看 楠梓區和板橋區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查看 楠梓區和桃園市
梓官區
梓官區(閩南語:Tsú-kuann-khu)是臺灣高雄市的市轄區,位於臺灣高雄市西部沿海,北臨彌陀區,西濱臺灣海峽,東鄰橋頭區,東北連岡山區,南接楠梓區。 本區位於沿海平原地帶,地勢平坦,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25℃,年雨量約1500公釐。產業方面以農業及漁業為主,設有蔬菜專業區,是南台灣重要的蔬菜生產中心。.
查看 楠梓區和梓官區
楠梓 (楠梓區)
楠梓,舊名湳仔坑,是楠梓區三大部落之一,亦是區名由來。包括五常里、中陽里、享平里、東寧里、惠民里、惠豐里、惠楠里,廣義包括清豐里(塗庫、芎焦腳)。.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 (楠梓區)
楠梓加工區站
楠梓加工區站位於臺灣高雄市楠梓區,為高雄捷運紅線的捷運車站。本站閩南語廣播使用楠梓舊地名楠仔坑加工區(Lâm-A-Kenn Ka-kang-khu),因跑馬燈加入車站代碼而英文站名也較長,所以列車LED跑馬燈僅能顯示「R19_Nanzih Export Processing Z」。.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加工區站
楠梓區
楠梓區(注音:ㄋㄢˊ ㄗˇ ㄑㄩ,英語:Nanzih/Nanzi/Nantz/Nantzu District,閩南語:楠梓區 Lâm-tsú-khu),是台灣高雄市的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部、市中心北端,北臨梓官區、橋頭區及燕巢區,東臨仁武區、大社區,西濱台灣海峽,南接左營區。自然位置處於壽山、半屏山北麓,有楠梓溪、典寶溪、後勁溪流經,地勢大致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 楠梓區產業以工商業為主,過去因中油設立高雄煉油總廠以及經濟部設立楠梓加工出口區,而快速帶動本區經濟發展及人口流入。後來因加工業衰退造成園內廠商大幅遷出,區域及人口發展進入停滯。但近年得高雄市政府輔助重新打造及園內產業轉型,使加工區產業轉型為科技發展且規劃楠梓第二園區,重新帶回廠商進駐、就業機會及人口移入,目前為高雄市人口快速成長區之一。 楠梓區也為高雄市境內大學設立最多的區域,區內西北側為國立高雄大學、東側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中間則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龐大的大學人口成為楠梓商圈發展及消費來源。過去後勁地區因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及楠梓加工出口區提供大量消費人口得以發展成商圈。但在楠梓加工出口區衰退同時,使後勁商圈陷入發展低迷。商圈逐漸轉移至人口較為密集的德賢路,加上國立高雄大學的設立帶來的消費人口,使具有地緣鄰近的惠民路沿連德賢路形成龐大的新興商圈。此外,國立高雄大學更促成藍田--一帶大量興起住宅建案及大賣場(家樂福楠梓店)進駐。清豐里一帶本因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原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台糖量販楠梓店的設立得以發展,但近年又因德民新橋的建造,使楠梓東西兩側可流通,進而加速此區建設及大片住宅地重劃。 至今楠梓區已成為高雄市的人口快速成長區之一,也是北高雄重要工商核心之一。區內並形成以楠仔坑(車站一帶)、右昌、後勁、翠屏(德賢路至惠民路一帶)四區為主的商業活動聚集區。雖然本區受大學人口及加工區勞動人口而得以發展,但本區受地形阻隔,區位與市區斷裂且邊緣,致使無大型資源或市轄建設於此。不過因中油煉油廠遷廠,遺留下的龐大腹地是否能再造且驅動楠梓區發展,仍可期待。.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區
楠梓坑溪
楠梓坑溪是台灣高雄市境內一條小型溪流,為後勁溪的最大支流。該溪流經楠梓市區的部分有加蓋,上游則靠近大社石化工業區。並且還有林仔邊溝、幫陷溝、大陂溝等分支,同時與總督陂等水埤相連。.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坑溪
楠梓天后宮
楠梓天后宮位於臺灣高雄市楠梓區,舊稱楠和宮,是「楠仔坑街」的重要廟宇,主祀媽祖。該廟也是高雄歷史相當久遠的媽祖廟之一,其歷史據說可追溯至康熙年間,於2007年5月31日公告為高雄市的直轄市定古蹟。而根據信徒代表名冊,可知楠梓天后宮的信徒主要分布在楠梓區的享平里、五常里、惠楠里與東寧里,其中又以享平里最多。.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天后宮
楠梓交流道
楠梓交流道為國道一號聯外楠梓、大社、仁武地區及工業區之重要交流道,指標為356k。北起高雄市楠梓區近大社區交界、南至楠梓區與仁武區交界,於1977年10月31日啟用。匝道兩旁設有平面便道,以連結旗楠路(台22線)、興楠路及鳳楠路(市道183號)等多條主要幹道。另外,南北雙向出口預告地名及公路編號牌面依匝道下去後第一條平面道路通往方向地區顯示。.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交流道
楠梓庄
楠梓--,為1920年-1944年間存在之行政區,1920年成立時隸屬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廢止,改隸岡山郡。 楠梓--轄區相當為今楠梓區東側(後勁、楠梓、土庫)、橋頭區以及燕巢區的鳳山厝、中路林等地.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庄
楠梓路
楠梓路(Nanzih Rd.)為北高雄市的南北向重要道路,連結橋頭區與楠梓區。北起橋頭區縱貫鐵路平交道口接橋南路、經武路。途中於土庫一路口進入楠梓區,右轉接楠梓新路可往楠梓車站、楠梓市區及高楠公路,左轉旗楠路可通往國道一號楠梓交流道北端、燕巢、旗山及屏東縣里港鄉,南止於建楠路、興楠路口。其中旗楠路至接建楠路之路段舊屬縣道183號,右轉建楠路接續鳳楠路往南經國道一號楠梓交流道南端可通至仁武、鳥松及鳳山區。.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路
楠梓車站
楠梓車站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
查看 楠梓區和楠梓車站
楠木
楠木,又名楠树、桢楠,是樟科楠属和润楠属各树种的统称,有香楠、金丝楠、水楠等种类。属大乔木,成熟时可达30米,其木材坚硬,价格昂贵,多用于造船和宫殿。现存最大的楠木殿是明十三陵中长陵棱恩殿,殿内共有巨柱60根,均由整根金丝楠木制成。北京故宮也僅南薰殿楠木使用較多,已經沒有完整的楠木殿了。 楠木极其珍贵,已经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之中。 Category:樟科 Category:木材.
查看 楠梓區和楠木
橋頭區
橋頭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抵岡山區,西鄰梓官區,東連燕巢區,南接楠梓區。本區地勢平坦,水系計有後勁溪、典寶溪、中崎溪(實為典寶溪的其中一段)流經,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高雄新市鎮計畫位於本區,並因鄰近的楠梓快速發展而間接帶動本區的發展。全區總面積有二十五點九三七九平方公里,人口約有3.75萬人,也是高雄與台南間的中途站,南北縱貫公路、縱貫鐵路、高雄捷運紅線穿越其中,交通便利,遠在日治時代,已在此設置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橋頭製糖株式會社」,特殊的糖業文化是本區社區文化的最佳代表。於1947年6月1日正式成立為鄉。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改為高雄市橋頭區。.
查看 楠梓區和橋頭區
油廠國小站
油廠國小站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為高雄捷運紅線的捷運車站。因本站英文站名較長,所以列車上LED跑馬燈顯示縮寫成「R18_Oil Refinery Elem.
查看 楠梓區和油廠國小站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查看 楠梓區和注音符號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查看 楠梓區和泉州市
港都客運
港都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港都客運,為高雄市公共汽車管理處2014年民營化後成立的公司。 港都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1月1日成立,主要係延續經營前高雄市公車處既有公車路線,主要經營範圍位於大高雄地區。港都客運成立時資本額為新台幣1億2000萬元,首任董事長為前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局長賴文泰,高雄市政府在董事會中取得4董1監席次,股東包括高雄市政府(約佔42%)及前高雄市公車處員工(約佔58%)。營運車輛由高雄市公車處轉賣給港都客運,另外市府同意出租四個車站做為港都客運的轉運站,方便車輛調度。高雄市公車目前有60條公車路線,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核准港都客運經營31條路線,其餘29條路線將再釋出給其它民營業者經營,完善串連起高雄市的客運網路。.
查看 楠梓區和港都客運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楠梓區和漳州市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查看 楠梓區和明鄭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查看 楠梓區和明鄭時期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查看 楠梓區和新北市
旗楠路
旗楠路(Cinan Rd.)是高雄市楠梓區連結市郊往屏東縣的東西向主要幹道。因連結旗山、楠梓兩地而得名,又俗稱旗楠公路,屬省道系統,編號台22線。起端銜接楠梓新路,沿途跨越楠梓區與大社區,末端至由中正路轉入的市道186號共線近燕巢區界續直行接鳳旗路。本道路連結燕巢區、旗山區、國道一號楠梓交流道、國道十號燕巢交流道及里嶺大橋,為北高雄市、屏東縣兩地之間往來長途重要路段之一。.
查看 楠梓區和旗楠路
亦称为 楠梓,高雄市楠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