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注音符號

指数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109 关系: 半音節文字反切台鐵吴语声母大五碼威妥瑪拼音字母客家話小学小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語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華新韻中文拼音對照表三十六字母平舌音介音北京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音標國音電報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切音字運動唇音...四聲倚天中文系統现代汉语词典現代標準漢語空韻章太炎粤语粵語注音符號EUC韵母馬祖列島讀音統一會黎錦暉齿龈音舌面前音舌根音臺灣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臺灣方音符號臺語方音符號金門縣老国音GB 2312IBMMicrosoft WindowsPDFUnicode東亞文字排列方向标音母語教學民报汉字汉语方言汉语拼音注音字母苗文注音輸入法注音文澎湖新华字典旁註標記日語假名 扩展索引 (59 更多) »

半音節文字

半音節文字是一種半字母半音節的書寫系統。該釋義傳統上衍生至母音附標文字,但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前者。.

新!!: 注音符號和半音節文字 · 查看更多 »

反切

反切(又稱反語、音反)是古來的一種漢字注音(廣義的)方法。反切法一般取兩個常用字,前者稱反切上字,取其雙聲之聲母,後者稱反切下字,取其疊韻之韻母和聲調。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之一。 至於反切法之發明有說啟發自西域梵文字,因此狹義上講,規律整齊的反切注音系統是一種拼音字母系統。.

新!!: 注音符號和反切 · 查看更多 »

台鐵

#重定向 台灣鐵路.

新!!: 注音符號和台鐵 · 查看更多 »

吴语

吴语,又称吴越语、江南话、江东话、江浙话,是吴越民系使用的语言。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除南京和镇江的部分地区)、苏北启东、海门、通州和靖江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美国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之间。 截止1997年,全球以吴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7717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10名,在中國境內中僅次於以官话(北方话)为母语的人数。2007年,吴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为7952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2013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102480人。2015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70万人。 吴语在明清时代的通行语是苏白,一种近似于苏州话语音但带有吴语文读特色的综合性共通语。但是,在近代,通行语的地位逐渐被上海话所取代。吴语词汇和语法具有独特性。譬如用吴语写成的小说《海上花列传》非吴语使用者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張愛玲女士翻譯后夾雜的官話,仍然不能完全使官話使用者很好理解其本意。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韩书已易名曰《海上花列传》,而吴语则悉仍其旧,致客省人几难卒读,遂令绝好笔墨竟不获风行于时。”胡适《亚东本〈海上花列传〉序》:“孙先生的解释似乎很近于事实”。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也大量使用了吴语词汇,如“物事”、“醒转”等等。 吳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单数的吴语一词在文本中(如吴语维基百科的条目用语就试图在上海口语与苏州口语中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出现时,其意义为一种吴语,根据情境不同可能指苏州话、上海话甚至杭州话,读者须自行判别。.

新!!: 注音符號和吴语 · 查看更多 »

声母

聲母,中國古代又稱紐、聲紐、音紐等,是韵母前的辅音,跟它構成一個完整音節。韻母響度大、能延長、有音節核心而且是音節中可押韻的部份。而聲母則通常響度低、不能任意延長而且不用於押韻。.

新!!: 注音符號和声母 · 查看更多 »

大五碼

Big5,又稱為大五碼或五大碼,是使用繁体中文(正--體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電腦漢字字符集標準,共收錄13,060個漢字。 中文碼分為內碼及交換碼兩類,Big5屬中文內碼,知名的中文交換碼有CCCII、CNS11643。 Big5雖普及於台灣、香港與澳門等繁體中文通行區,但長期以來並非當地的國家/地區標準或官方標準,而只是業界標準。倚天中文系統、Windows繁體中文版等主要系統的字符集都是以Big5為基準,但廠商又各自增加不同的造字與造字區,衍生成多種不同版本。 2003年,Big5收錄到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的附錄當中,取得了較正式的地位。這個最新版本稱為Big5-2003。.

新!!: 注音符號和大五碼 · 查看更多 »

威妥瑪拼音

威妥瑪拼音(Wei1 Tʻo3-ma3 Pʻin1-yin1,Wade–Giles system),習慣稱作威妥瑪或威式拼音、威氏拼音、韋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在英文中用羅馬拼音於拼寫中文官话(現代標準漢語)讀音的音譯系統。此系統由19世紀中葉時英國人威妥瑪建立,在翟理斯的漢英字典(1892年)完成。 威妥瑪拼音系統為20世紀翻譯中文主要的英文音譯系統。1979年以前,威妥瑪拼音廣泛運用於英文標準參考資料與所有有關中國的書籍當中。至今,絕大多數的威妥瑪拼音應用都已被漢語拼音所取代,但仍有部份區域(尤其是中華民國直轄市、縣市級行政區的地名),以威妥瑪拼音拼寫。.

新!!: 注音符號和威妥瑪拼音 · 查看更多 »

字母

字母是字母系統中的字位,是書寫時最基本的單位。像希腊字母及英文字母等。一個字母系統基本會有二十多至三十多個字母,例如英文字母系統中共有26個字母。 字母組成了音位,而音位表示了口语中的語音。在輔音音素文字(例如阿拉伯文)中也有字母,但其中只有輔音字母,沒有母音字母。 其他不使用字母的文字系統有音節文字(例如日文),每個符號表示一個音节,或是語素文字(例如汉字),每個符號可以表示一個字,或是由多個符號表示一個詞。.

新!!: 注音符號和字母 · 查看更多 »

客家話

#重定向 客家语.

新!!: 注音符號和客家話 · 查看更多 »

小学

小學(Element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歲到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為初等教育機構,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5年或6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新!!: 注音符號和小学 · 查看更多 »

小篆

小篆,又稱秦篆,作為秦始皇制定推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政策的一部分,以秦國本國的篆文為基礎,增損後代替了原先關東六國所使用的版本,由此統一了大篆這一字體的書寫形式。根據考古所得可知,遲至從戰國中後期,社會上流行著大篆和隸書兩種功能和性質不同的字體--大篆主要用於經典書籍及金石銘文;而隸書主要用於官府的政令及日常的書信。因此,小篆是將大篆的各種寫法統一了的結果,它和隸書同時間流行於世。兩漢時的小篆字形趨於方直,筆法稍摻隸意,說明隸和篆兩種書體有相融合的趨勢。隸書後來在更大的範圍內流行與使用,於此或可見一端。而小篆本身,由於其字體本身的優美,被後世傳承下來,並被歷代的書法家所青睞。.

新!!: 注音符號和小篆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注音符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注音符號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注音符號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注音符號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注音符號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新韻

中華新韻為二十世紀以北京官話為主體之現代標準漢語逐漸形成以後,依照現代標準漢語之音韻結構所整理出之韻母分類,可用於詩詞創作。目前流通數種不同時期制定的版本,內容有不少差異。.

新!!: 注音符號和中華新韻 · 查看更多 »

中文拼音對照表

没有描述。

新!!: 注音符號和中文拼音對照表 · 查看更多 »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三十六字母的系统和《切韵》的声类体系相吻合,但忽略了《切韵》一些重要的声类。清朝的学者陈澧以縝密的研究找出了三十六字母的不足,提出了更完整的声类系统。(详见切韵音).

新!!: 注音符號和三十六字母 · 查看更多 »

平舌音

#重定向 齿龈音 Category:辅音.

新!!: 注音符號和平舌音 · 查看更多 »

介音

介音(prenuclear glide)是汉语語音學的术语,指在汉语音节的构成中位於辅音和主要元音之間的過渡音,都是闭元音。介音又叫介母,与韵腹和韵尾并提时则也称韵头。.

新!!: 注音符號和介音 · 查看更多 »

北京话

北京话、北京方言,属于漢語官話北京官话的京师片(亦稱幽燕片京承小片),流传于北京市区。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說話人帶有明顯的兒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 就語言分類上;“北京話”屬“北京官話”,北京官話則屬官話方言。今北京轄境內絕大多數方言都屬於北京官話,僅有部份郊區縣(平谷的平谷話、延庆属北京官话与晋语过渡的延庆话)以及一些鄉鎮有特殊的方言。.

新!!: 注音符號和北京话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注音符號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新!!: 注音符號和國際音標 · 查看更多 »

國音電報

國音電報是一套臺灣鐵路管理局專用的電報編碼。.

新!!: 注音符號和國音電報 · 查看更多 »

國語推行委員會

國語推行委員會可指:.

新!!: 注音符號和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或称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國音二式,是中華民國在1980、90年代採用的譯音系統。 注音第二式屬於國語羅馬字拼寫方案,中華民國教育部出面邀集學者進行修訂,1986年正式公佈。.

新!!: 注音符號和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 查看更多 »

切音字運動

切音字運動是1892年到1911年,發生於中國清朝末年的漢語拼音運動。此運動模仿並引進當時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的各種文字拼音方式,提出方案,有的主張廢除漢字改為拼音模式,有的提出拼寫漢字的發音符號,與中國東漢以來標註漢字發音的反切方式不同。.

新!!: 注音符號和切音字運動 · 查看更多 »

唇音

唇音通常指嘴唇成阻形成的辅音。单纯的唇音有双唇音和唇齿音,前者(如p、b、m等)的部位是双唇,后者(如f、v等)的部位是上齿和下唇。舌尖和嘴唇成阻的辅音叫做舌唇音,但通常不被认为是唇音,因为主动发音部位是舌头。.

新!!: 注音符號和唇音 · 查看更多 »

ㄊ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突」的古字“𠫓”,發音則取「突」字的聲母。《說文解字》:「𠫓:不順忽出也。從到子。」。ㄊ的發音為送氣清齒齦塞音//,不過單講「ㄊ」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ㄊㄛ」或「ㄊㄜ」。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中為,台羅拼音則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ㄊ · 查看更多 »

ㄚ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丫」字,發音則取「丫」字的韻母。ㄚ的發音為開前不圓唇元音//,但部分漢學家認為是開央不圓唇元音;由於國際音標沒有開央不圓唇元音的專屬符號,只有表示較開前不圓唇元音//發音後面的//,因此漢學家又另自行發明//(縮小的大寫A)作為發音符號,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在方音符號中表示臺灣話的ㄧㄚ接齒齦入聲時(「ㄧㄚㆵ」,),此ㄚ會音變為//甚至//,此與ㄢ前接ㄧ或ㄩ的音變規則相同。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ㄚ都對應為。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ㄚ用作開後不圓唇元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ㄚ · 查看更多 »

ㄟ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乀」,《說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讀與弗同。」,音ㄈㄨˊ;但《康熙字典》除了記錄乀有ㄈㄨˊ的音外,還有ㄌㄧㄝˋ的音;另寫《字彙》一書記「丿右戾譌左,乀左戾譌右,𠀤非。」,表示乀有ㄈㄟ的音;今注音ㄟ應是取唸作ㄈㄟ時的韻母。另有說法為以「-飞-」簡化後,取「--」的韻母。ㄟ為複合韻母,發音「ㄝ」+「ㄧ」,但實際上開頭的音為ㆤ,不過ㆤ、ㄝ在華語中為同音位的自由變異,不具辨義差別;尾音的ㄧ則發為次閉次前不圓唇元音,因此ㄟ發為//。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ㄟ都對應為。在ㄟ前面有ㄨ時,漢語拼音跟威妥瑪拼音都會將ㄟ縮寫為,不過若是不加聲母的ㄨㄟ,威妥瑪拼音則不縮寫;而通用拼音則無論如何都不會縮寫。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ㄟ則被用於複合韻母//。.

新!!: 注音符號和ㄟ · 查看更多 »

ㄞ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亥的異體字「𠀅」字,發音則取「亥」字的韻母。ㄞ為複合韻母,發音「ㄚ」+「ㄧ」,但尾音的ㄧ發為次閉次前不圓唇元音://;由於ㄚ的發音為張到最大口,而//卻是近全閉,在懶音之下,可能收尾的合嘴幅度會有差異,而發為//,開頭的ㄚ也可能在懶音下較不張開而發為//。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ㄞ都對應為。但在注音字母苗文中用法很不同,主要是因為苗語跟華語相差極大所致,ㄞ被用於半開前不圓唇元音//,但拼音仍寫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ㄞ · 查看更多 »

ㄎ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考的古字「丂」,發音則取「考」字的聲母。《說文解字》:「丂,氣欲舒出,勹上礙於一也。」。ㄎ的發音為送氣清軟顎塞音//,不過單講「ㄎ」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ㄎㄛ」或「ㄎㄜ」。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中為,台羅拼音則為。注音字母苗文中,ㄎ同時表示送氣清軟顎塞音(//,)跟送氣清小舌塞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ㄎ · 查看更多 »

ㄍ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澮」的古字「巜」(音ㄍㄨㄟˋ),發音則取「巜」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巜:水流澮澮也。」。ㄍ的發音為不送氣清軟顎塞音//,不過單講「ㄍ」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ㄍㄛ」或「ㄍㄜ」。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台羅拼音等則為。注音字母苗文中,ㄍ同時表示不送氣清軟顎塞音(//,)跟不送氣清小舌塞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ㄍ · 查看更多 »

ㄏ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字(音ㄏㄢˇ,--在簡體字中被併入此字),發音則取「--」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山石之厓巖,人可居。」。ㄏ的華語發音為清軟顎擦音//,不過單講「ㄏ」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ㄏㄛ」或「ㄏ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裡,ㄏ都是被寫為,雖然ㄏ的發音並不是//。閩南語中,聲母十五音的「喜」聲母發音為清喉擦音//,中華民國教育部將之對應「ㄏ」,雖然兩者發音方式不同,但大體上聽起來相同。//跟//對華語或臺灣話可說是自由變異。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ㄏ同時用於表示清喉擦音(//,)跟送氣清軟顎擦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ㄏ · 查看更多 »

ㄐ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糾的古字「丩」,發音則取「糾」字的聲母。《說文解字》:「丩:相糾繚也。」。ㄐ的發音為不送氣清齦顎塞擦音//,不過單講「ㄐ」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ㄐㄧ」。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由於ㄐ與ㄗ或ㄓ為互補分布,威妥瑪拼音將ㄐ與ㄓ共用,台羅拼音則與將ㄐ與ㄗ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

新!!: 注音符號和ㄐ · 查看更多 »

ㄝ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也」字,發音則取「也」字的韻母。ㄝ的發音為半開前不圓唇元音//,但部分漢學家則認為是中前不圓唇元音;由於國際音標沒有中前不圓唇元音的專屬符號,只有表示較半閉前不圓唇元音//張口的//,因此漢學家又另自行發明「」(縮小的大寫E),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ㄝ在前面接了ㄧ時,部分學者認為會音變為半閉前不圓唇元音//。由於華語中無其他發為//的韻母,所以發為//、//或//實際上沒有辨義差別,為同音位的自由變異。而ㄢ前面接了ㄧ時,會音變為//,前半段與ㄝ的發音相同。 在漢語拼音中ㄝ與ㄜ共用符號,因為ㄝ跟ㄜ前面能接的聲母是幾乎不同的,只有「誒」此字可發為「ㄝˋ」,會與「惡」「ㄜˋ」混淆,此時ㄝ會寫為;通用拼音與漢語拼音的規則相同,但沒有處理「誒」「惡」相同符號的問題。在威妥瑪拼音中,ㄝ被寫為。在台羅拼音裡,ㄝ則寫為。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ㄝ用於半閉前不圓唇元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ㄝ · 查看更多 »

ㄠ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的正體字「-幺-」,發音則取「--」字的韻母。《說文解字》:「--,小也。」。ㄠ為複合韻母,發音「ㄚ」+「ㄨ」,尾音發法不同學者不同看法,可能是ㄨ的閉後圓唇元音//,可能是ㄛ的半閉後圓唇元音//,也可能是介於兩者間的次閉次後圓唇元音//。由於ㄚ的發音為張到最大口,而尾音卻是近全閉,在懶音之下,可能收尾的合嘴幅度會有差異,才會有以上的三種差異。 在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和通用拼音中都對應為,在台羅拼音中則為。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ㄠ被用於複合韻母//。.

新!!: 注音符號和ㄠ · 查看更多 »

ㄡ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又」字,發音則取「又」字的韻母。ㄡ為複合韻母,發音有些學者認為是「ㄜ」+「ㄨ」,有些則認為是「ㄛ」+「ㄨ」,兩者差異僅是圓唇時機該在發音前還是發音中,尾音的ㄨ則發為次閉次後圓唇元音//,因此ㄡ發為//或//。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ㄡ都是對應為。在ㄡ前面有ㄧ時,漢語拼音跟威妥瑪拼音都會將ㄡ縮寫為,而通用拼音則不會。在注音字母苗文,ㄡ被拿來對應,發音//,與華語極為不同(類似華語ㄜ);但聲母為齒齦音或小舌音,或無聲母時,讀作//,則與華語的ㄡ有些相像。.

新!!: 注音符號和ㄡ · 查看更多 »

ㄢ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𢎘」字(音ㄏㄢˊ),發音則取「𢎘」字的韻母。ㄢ為複合韻母,發音「ㄚ」+「ㄋ」,即//。ㄢ在前面加上ㄧ或ㄩ時,由於ㄧ跟ㄩ為近全閉口音,而ㄢ的前段音ㄚ卻是全開音,而發完全開音ㄚ後又要馬上收到近全閉的ㄋ,在懶音之下會音變為//,即ㄚ張口幅度變小為ㄝ;在不同懶音下,可能張口幅度仍大而發為//,甚至不音變;而也有可能張口幅度小變為//,因而人異。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ㄢ都對應為。而前接ㄧ或ㄩ的ㄢ,在威妥瑪拼音中寫為來表示音變;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和台羅拼音中,則仍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ㄢ · 查看更多 »

ㄣ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隱的古字「𠃑」,發音則取「隱」字的韻母。ㄣ為複合韻母,發音「ㄜ」+「ㄋ」,但實際上開頭的音不是ㄜ的本音半閉後不圓唇元音//,而是ㄜ在感嘆詞或輕聲等用法時發的中央元音//;因此ㄣ的發音為//。ㄣ在前面加上ㄧ或ㄩ時,ㄜ的音會消失,也就是發成「ㄧ+ㄋ」(//)及「ㄩ+ㄋ」(//)。而ㄣ在前面加上ㄨ時,ㄜ的音則不省略,發為「ㄨ+ㄜ+ㄋ」(//);但也有腔調是會省略而發為「ㄨ+ㄋ」(//)。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ㄣ都對應為。而前加上ㄧㄨㄩ的ㄣ,在多數拼音方案中,都簡化為。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ㄣ被用於//。.

新!!: 注音符號和ㄣ · 查看更多 »

ㄤ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尪的古字「𡯁」,發音則取「尪」字的韻母。《說文解字》:「𡯁,跛、曲脛也。」。ㄤ為複合韻母,發音「ㄚ」+「ㄫ」,因為ㄫ是舌根音,ㄚ的發音也跟著後移為開後不圓唇元音//,因此ㄤ發為//。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ㄤ都對應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ㄤ · 查看更多 »

ㄥ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肱字的古字「𠃋」,發音則取「肱」字的韻母。《說文解字》:「𠃋,古文厷,象形。臂上也。」。ㄥ為複合韻母,發音「ㄜ」+「ㄫ」,開頭的音為何,不同學者不同看法,有些認為跟ㄣ相同是ㄜ在感嘆詞或輕聲等用法時發的中央元音//;有些則認為ㄫ是舌根音,前方的音應會跟著後移,所以是發ㄜ的本音半閉後不圓唇元音//;因此ㄥ的發音為//或//。 ㄥ在華語中前面加上ㄧ時,ㄜ的音會消失,也就是發成「ㄧ+ㄫ」(//);但在像是臺灣話中,ㄧㄥ的ㄜ音不會消失,發為//。ㄥ在前面加上ㄨ,卻沒有加其他聲母時,單純的發為「ㄨ+ㄥ」(//)。若前方還有聲母,則會發為「ㄨ+ㄫ」(//);但今日主流的華語腔調,不論兩岸,均都已改發為「ㄛ+ㄫ」(//)。ㄥ在前面加上ㄩ時,會變為「ㄧ+ㄨ+ㄫ」」的組合(//),但今日主流華語腔調,已改發為「ㄧ+ㄛ+ㄫ」(//)。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ㄥ都對應為;而前加上ㄧ時,則為。ㄥ前面加上ㄨ且無其他聲母時,威妥瑪拼音與漢語拼音拼為,通用拼音則用台灣的主流發音拼為。而在ㄥ前面加上ㄨ且有其他聲母時,威妥瑪拼音以舊式發音拼為;漢語拼音、通用拼音則都拼為。ㄥ前面加上ㄩ時,威妥瑪拼音以舊式發音拼為(無其他聲母時拼為);漢語拼音則拼為(無其他聲母時拼為),通用拼音則不論前方是否有聲母,全拼為。 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ㄥ不單獨使用,只用於「ㄨㄥ」//跟「ㄧㄨㄥ」//。.

新!!: 注音符號和ㄥ · 查看更多 »

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儿-」字,發音則取「--」字的韻母。ㄦ的發音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認為是//,有些認為是//,有些則認為是單純的//。另外ㄦ也能用於表達前一個字兒化,而不單成音節,用法類似。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為,若是用於表示前字兒化,則直接在前一個字拼音最後加上。威妥瑪拼音則寫為或省略為,表示兒化則是前一字拼音最後加上。例如「花兒」(/˦˦/)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中拼為而非,在威妥瑪拼音中拼為而非。.

新!!: 注音符號和ㄦ · 查看更多 »

是注音符號中仅有的三個可兼作聲母和韻母使用的符號之一,也有劃歸韻母者。这三个符号因此又称“介音”。字形取自「一」字,發音亦同「一」。ㄧ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做韻母時發為閉前不圓唇元音//,有時也可能發為次閉次前不圓唇元音//;作為聲母時,除了上述發音外,還可能弱化為子音,發為硬顎近音//。 在汉语拼音、威妥瑪拼音和通用拼音中,作韵母的时候写作;作声母时,若ㄧ為該字唯一母音,写作,如「音」;反之則寫作,如「有」。而在台羅拼音中,則全部寫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ㄧ · 查看更多 »

是注音符號中仅有的三個可兼作聲母和韻母使用的符號之一,也有劃歸韻母者。字形取自「五」的古字「㐅」,發音同「五」。ㄨ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做韻母時發為閉後圓唇元音//;作為聲母時,除了上述發音外,還可能弱化為子音,發為濁圓唇軟顎近音//。 在汉语拼音、威妥瑪拼音和通用拼音中,作韵母的时候写作;作声母时,若ㄨ為該字唯一母音,写作,如「溫」;反之則寫作,如「我」。而在台羅拼音中,則全部寫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ㄨ · 查看更多 »

是注音符號中仅有的三個介母之一,可兼作聲母和韻母使用。ㄩ的字形取自「𠙴」字(注音:ㄑㄩ,拼音:qū,柳製的飯器),發音則取「𠙴」的韻母。ㄩ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做韻母時發為閉前圓唇元音//,亦即ㄧ的圓唇音;作為聲母時,則可能弱化為子音,發為濁圓唇硬顎近音//,並影響後方母音變圓唇;例如「ㄩㄝ」,後方的ㄝ原本發半開前不圓唇元音//,接在ㄩ後面就會變成圓唇的半開前元音//。 在汉语拼音中,作声母时则写作;作韵母的时候,若聲母可接ㄨ也可接ㄩ時(如ㄌ)写作,其餘寫作(例如ㄐ不可能接ㄨ,所以ㄐㄩ寫作而非),鍵盤無法輸入時,以代替;若譯作外語而外語字母不支援時(如英語無此符號),則寫為,例如「呂」寫為。在通用拼音中,不管位置如何,全寫為,並不使用。在威妥瑪拼音中,作聲母全寫作,作韻母全寫作;但如同威妥瑪拼音的送氣符號在外語中會省略,在外語中常會省略兩點。 此外還有例外是「ㄩㄥ」,該音並非發為「ㄩ+ㄥ」(),而是發為「ㄧ+ㄨ+ㄫ」,詳見ㄥ;對應的拼音,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前不接聲母時寫為,若接聲母則寫為;而威妥瑪拼音則是前者寫為,後者寫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ㄩ · 查看更多 »

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兀」,發音則取「兀」字的聲母(今「兀」的聲母為「ㄨ」,但在老國音中則為//)。《說文解字》:「兀:高而上平也。」。ㄫ為1918年公布的第一批--音字母,對應發音為軟顎鼻音//,多數拼音方案寫為,單講「ㄫ」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ㄫㄛ」。但是1932年5月7日,國民政府以北京官話為基礎的新國音取代了老國音。「ㄫ」變成僅在各地漢語使用,如臺灣話便有此聲母,而不在國語中正式使用,但可作為解釋用注音符號。如「ㄤ」會被解釋為「ㄚ」+「ㄫ」,「ㄥ」被解釋為「ㄜ」+「ㄫ」,「ㄧㄥ」實際發音應為「ㄧㄫ」等。.

新!!: 注音符號和ㄫ · 查看更多 »

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師」的右側,發音則取「師」字的韻母。ㄭ為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為了解釋空韻而創造的注音符號,僅用於解釋而平常不寫出。ㄭ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作為ㄓㄔㄕㄖ時的韻母時發為閉央不圓唇元音//;作為ㄗㄘㄙ的韻母時則發為閉後不圓唇元音//。由於後來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方音符號中,另增加了「ㆨ」來表示閉央不圓唇元音//,因此部分書籍將「ㄭ」專門用於//,而「ㆨ」專門用於//,達到分工效果。但漢語學家則不認同空韻「ㄭ」發為//或//,而另自行發明了「舌尖後不圓脣母音」//跟「舌尖前不圓脣母音」//作為上述兩者的對應,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中對應為,通用拼音則寫為,台羅拼音則將//寫為、//寫為。威妥瑪拼音將ㄓㄔㄕㄖ的空韻寫為,而ㄗㄘㄙ在舊式拼法中寫為;新式拼法則是,並將前頭的ㄗㄘㄙ改寫為、、,來與「ㄗㄨ」、「ㄘㄨ」、「ㄙㄨ」區別。.

新!!: 注音符號和ㄭ · 查看更多 »

ㄌ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力的古字「𠠲」,發音則取「力」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ㄌ的華語發音為齒齦邊音//,不過單講「ㄌ」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ㄌㄛ」或「ㄌ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裡,ㄌ都是被寫為。閩南語中,聲母十五音的「柳」聲母去鼻化後,在多數拼音方案中被寫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將之對應「ㄌ」;但部分學者認為該聲母不是單純的//,而是介於//之間,或是介在//之間,是為一種自由變異;因此臺灣話標為「ㄌ」聲母的音不一定發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ㄌ · 查看更多 »

ㄜ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ㄛ在最初1915年公布的--音字母時,發音同今日的「ㄜ」,當時無「ㄜ」這個符號。1920年,另外增加了新的符號,為ㄛ上面多一點(「ㄮ」),後這一點與ㄛ下半部連成一劃,成為ㄜ,並沿用至今。ㄜ的發音會根據位置不同,學者對此符號的發音為何也有多種看法,主流看法為發為半閉後不圓唇元音//,亦即ㄛ但不圓唇,部分學者則認為是嘴巴張較開的半開後不圓唇元音(//),由於華語中並無其他發為//的韻母,因此ㄜ發為何者均可,可視為同音位的自由變異。在感嘆詞或輕聲等用法時,可能會發為中央元音//。在ㄜ前面有接聲母時,可能會有個過渡母音閉後不圓唇元音//插在ㄜ之前,該過渡母音也可能弱化為子音軟顎近音//,因人而異。 在漢語拼音中,對應為,與ㄝ共用符號,因為ㄝ跟ㄜ前面能接的聲母是幾乎不同的,只有「誒」此字可發為「ㄝˋ」,會與「惡」「ㄜˋ」混淆,此時ㄝ會寫為。在威妥瑪拼音中,ㄜ與ㄛ共用的符號,當一個聲母兩者都可接時,則ㄜ改寫為;如同威妥瑪拼音的送氣符號在外語中常常省略,ê上面的轉折符在外文(如英文)中也常常省略。在通用拼音中,ㄜ與ㄝ共用,但並沒有處理「誒」、「惡」相同符號的問題。在方音符號中,ㄜ用於地方漢語音的中央元音//,如表示臺灣話泉腔「科」韻母(部分學者認為發音是半閉央不圓唇元音//),對應的台羅拼音為;也可表示臺灣話南部腔的ㄛ變音,對應台羅拼音的。.

新!!: 注音符號和ㄜ · 查看更多 »

ㄈ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匚」字(音ㄈㄤ),發音則取「匚」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匚,受物之器。」。ㄈ的發音為清唇齒擦音//,不過單講「ㄈ」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ㄈㄛ」或「ㄈㄜ」。 在絕大多數拼音方案中都是對應。在注音字母苗文中,同時表示清唇齒擦音的送氣(//,)與不送氣(//,)。.

新!!: 注音符號和ㄈ · 查看更多 »

ㄘ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七的古字「𠀁」,發音則取「七」字的聲母(注音符號發明之時的老國音尚分尖團音,七的聲母尚為ㄘ而非今之ㄑ)。ㄘ的發音為送氣清齒齦塞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ㄘ」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ㄘ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以省略。「ㄘㄭ」的國際音標為//,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前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ㄘ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為;由於ㄘ與ㄑ為互補分布,通用拼音中與ㄑ共用,台羅拼音中與ㄑ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

新!!: 注音符號和ㄘ · 查看更多 »

ㄖ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日」的象形字,發音則取「日」字的聲母。ㄖ的發音為捲舌近音//,也有學者認為是ㄕ的濁音浊卷舌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ㄖ」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ㄖ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以省略。「ㄖㄭ」的國際音標為//,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後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ㄖ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中對應的為。此外在方音符號中,ㄖ也被用於客家話,發音為濁顎齦擦音//,作為客家話ㄕ(//)的濁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ㄖ · 查看更多 »

ㄗ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傳統文字學以爲的「節」古字「卩」,發音則取「節」字的聲母(注音符號發明之時的老國音尚分尖團音,節的聲母尚為ㄗ而非今之ㄐ)。《說文解字》:「卪:瑞信也。」。ㄗ的發音為不送氣清齒齦塞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ㄗ」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ㄗ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省略。「ㄗㄭ」的國際音標為//,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前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ㄗ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為;由於ㄗ與ㄐ為互補分布,台羅拼音中ㄗ與ㄐ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

新!!: 注音符號和ㄗ · 查看更多 »

ㄑ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畎」的古字“𡿨”(音ㄑㄩㄢˇ),發音則取「畎」字的聲母。《說文解字》:「𡿨:水小流也。」。ㄑ的發音為送氣清齦顎塞擦音//,不過單講「ㄑ」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ㄑㄧ」。 在漢語拼音中對應的為;由於ㄑ與ㄘ或ㄔ為互補分布,通用拼音中將ㄑ與ㄘ共用,威妥瑪拼音中則與ㄔ共用,台羅拼音則與ㄘ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

新!!: 注音符號和ㄑ · 查看更多 »

ㄒ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下的古字「丅」,發音則取「下」字的聲母。《說文解字》:「丅:底也。指事。」。ㄒ的發音為清齦顎擦音//,不過單講「ㄒ」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ㄒㄧ」。 在漢語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中為;由於ㄒ與ㄙ或ㄕ為互補分布,通用拼音和台羅拼音則都與ㄙ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注音字母苗文中,ㄒ同時表示不送氣清齦顎擦音(//,)跟送氣清齦顎擦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ㄒ · 查看更多 »

ㄓ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之」的古字「㞢」,發音則取「之」字的聲母。《說文解字》:「𡳿: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ㄓ的發音為不送氣清捲舌塞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ㄓ」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ㄓ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以省略。「ㄓㄭ」的國際音標為//,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後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ㄓ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中對應的為,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由於ㄓ與ㄐ為互補分布,威妥瑪拼音將之與ㄐ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此外在方音符號中,ㄓ也被用於客家話、廣東話,發音為不送氣清顎齦塞擦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ㄓ · 查看更多 »

ㄔ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彳」字(音ㄔˋ),發音則取「彳」字的聲母。《正字通》:「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彳亍為行。」。ㄔ的發音為送氣清捲舌塞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ㄔ」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ㄔ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以省略。「ㄔㄭ」的國際音標為//,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後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ㄔ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由於ㄔ與ㄑ為互補分布,威妥瑪拼音將之與ㄑ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此外在方音符號中,ㄔ也被用於客家話、廣東話,發音為送氣清顎齦塞擦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ㄔ · 查看更多 »

ㄆ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的古字「攵」字,發音則取「--」字的聲母。《說文解字》:「攵,小擊也,即手執竿輕敲。」。ㄆ的發音為送氣清雙唇塞音//,不過單講「ㄆ」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ㄆㄛ」或「ㄆㄜ」。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中對應的為,台羅拼音則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ㄆ · 查看更多 »

ㄇ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冪」的古字「冖」,發音則取「冪」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冖:覆也。从一下垂也。」。ㄇ的發音為雙唇鼻音//,不過單講「ㄇ」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ㄇㄛ」或「ㄇ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裡,ㄇ都是被寫為。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ㄇ同時用於表示//()跟送氣清雙唇鼻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ㄇ · 查看更多 »

ㄕ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的象形字「-𡰣-」,發音則取「--」字的聲母。《說文解字》:「𡰣:陳也。象臥之形。」。ㄕ的發音為清捲舌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ㄕ」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ㄕ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以省略。「ㄕㄭ」的國際音標為//,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後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ㄕ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和威妥瑪拼音中對應的均為。此外在方音符號中,ㄕ也被用於客家話,發音為清顎齦擦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ㄕ · 查看更多 »

ㄅ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包」的古字「勹」字,發音則取「包」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ㄅ的發音為不送氣清雙唇塞音//,不過單講「ㄅ」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ㄅㄛ」或「ㄅㄜ」。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台羅拼音等則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ㄅ · 查看更多 »

ㄉ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刀」的象形字,發音則取「刀」字的聲母。ㄉ的發音為不送氣清齒齦塞音//,不過單講「ㄉ」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ㄉㄛ」或「ㄉㄜ」。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的為,威妥瑪拼音、台羅拼音等則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ㄉ · 查看更多 »

ㄋ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乃的古字「𠄎」,發音則取「乃」字的聲母。ㄋ的發音為齒齦鼻音//,不過單講「ㄋ」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ㄋㄛ」或「ㄋ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裡,ㄋ都是被寫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ㄋ · 查看更多 »

ㄛ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𠀀」字,為「呵」的古字,發音則取「呵」字的韻母。《說文解字》:「𠀀,反丂也。讀若呵。」。ㄛ在最初1915年公布的--音字母時,發音同今日的「ㄜ」,當時無「ㄜ」這個符號。1920年,另外增加了新的符號,為ㄛ上面多一點(「ㄮ」),後這一點與ㄛ下半部連成一劃,成為ㄜ;而原本的ㄛ則用新的發音,並沿用至今。ㄛ的華語發音為半閉後圓唇元音//,但部分學者認為是半開後圓唇元音(//),由於華語中並無其他發為//的韻母,因此ㄛ發為何者均可,可視為同音位的自由變異。然而在其他有//韻母的漢語裡(如臺灣話),ㄛ只能用作//,//會另用符號(見下)。在ㄛ在前面接ㄅㄆㄇㄈ等唇音聲母時,會有一個過渡母音//插在ㄛ之前,如ㄆㄛ發為「ㄆㄨㄛ」,但該ㄨ音不會寫出。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中,ㄛ都對應為。.

新!!: 注音符號和ㄛ · 查看更多 »

ㄙ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私的古字「厶」,發音則取「私」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厶:姦衺也。」。ㄙ上原有短斜豎,以便與日文片假名中的「ム」分別,今省去。ㄙ的發音為清齒齦擦音//,原本聲母不可單獨發音,需搭配介音或韻母,單講「ㄙ」這個符號時實際上是搭配空韻韻母ㄭ,發為「ㄙㄭ」,但該空韻韻母平常寫時可以省略。「ㄙㄭ」的國際音標為//,漢學家則不認可這樣拼法,而另自行發明「舌尖前不圓脣母音」//作為空韻符號,將「ㄙㄭ」拼為//,但未被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 「ㄙ」字的最初寫法 在漢語拼音和威妥瑪拼音中對應為;由於ㄙ與ㄒ為互補分布,通用拼音與台羅拼音中與ㄒ共用,取決於韻母來發聲。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ㄙ同時用於不送氣清齒齦擦音(//,)跟送氣清齒齦擦音(//,)。.

新!!: 注音符號和ㄙ · 查看更多 »

四聲

tone classes of Chinese |- | ꜂上 shǎng | 去꜄ qù |- | ꜀平 píng | 入꜆ ru(p) | --> 四声是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一开始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四个声调。四聲在各種漢語方言以及其他借用了漢語詞彙的語言(如壯語、越南語)有着不同的演變,而現今各种漢語方言仍然沿用四声的名称或其变体来指称各自的声调。.

新!!: 注音符號和四聲 · 查看更多 »

倚天中文系統

倚天中文系統,係臺灣倚天資訊於1980~90年代針對IBM PC XT/AT相容個人電腦之DOS平臺,所開發可讀取、輸入、顯示與列印中文之軟體或帶有硬體。在微軟推出Windows 95之前,倚天中文系統在臺灣PC領域有壓倒性的市場佔有率。至今部分廠商開發的POS(收銀機)、工業電腦及嵌入式系統等仍有使用倚天中文系統。.

新!!: 注音符號和倚天中文系統 · 查看更多 »

现代汉语词典

《現代漢語詞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普通話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寫,其編輯主任為呂叔湘與丁聲樹,商務印書館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亦出版了第4版的汉英双语版),在中國大陸語言界具有權威地位。 詞典的重點放在現代常用的漢語詞語,也會為字作解釋。編寫過程中會加入新的詞彙並且把不常用的詞彙淘汰。 《新華字典》是該編輯室參與修訂的另一部著名辭書,在中國大陸語言界分屬「字」與「詞」的權威。.

新!!: 注音符號和现代汉语词典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注音符號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空韻

韻(亦稱零韵母)和零聲母相對,汉语中有些音节只有声母,没有韵母,称为零韻母音节。而這韻母自然就是空韵。如“哼”(hm、hng)。相应地,这些声母也可称为“零韵母声母”:有h、m、n、ng四个。书面上,零韵母声母均能独立对字注音,前面一般无其他附带部分,故“零韵母”常是“无形”的。 一般人认为zi, ci, si, zhi, chi, shi, ri後面的i是零韵母,但事实上汉语言学界认为zi, ci, si的韵母是平舌音ɿ(舌尖前音),而zhi, chi shi ri的韵母是翘舌音ʅ(卷舌音或舌尖后音),不过这一理论已不再被国际语音学协会接受,已失效与非标准国际音标符号,由此语音学界提出了多种说法。 以sī、shī和rī为例。传统的语言学者描述它们有buzzing声。很多现代的语言学者描述它们是音节化的辅音,即使有很弱的摩擦。相应地写作。 而对于多数人来说,擦音仅持续在元音之前,舌头和牙齿的位置不变,但是舌头的接触略微降低以从一开始排除高度近似的元音。UCLA的John Wells使用了更详细的转写,即将si写作,shi写作,用一个上标表示元音化的特征,并在下面加上低降符号表示发音时舌头足够放松以除阻。另有学者建议将si写作、shi写作以表示擦音的发音机制会衍生为元音。 有的读者还会有更宽松的发音方式,牙齿放松并明显压低舌头,使 sī shī rī 读作,带有相同的元音且没有儿化。.

新!!: 注音符號和空韻 · 查看更多 »

章太炎

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顧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新!!: 注音符號和章太炎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注音符號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粵語注音符號

粵語注音符號,是1930年代至1950年代在中國東南爲當地的廣東話標音的拼音方案,運用當時由中華民國所制定的注音符號來直接拼寫廣東話的發音。由於中國政府開始推行漢語拼音,以及後來出現的各種粵語拉丁化方案,直至21世紀,已經幾乎沒有人使用了。.

新!!: 注音符號和粵語注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EUC

EUC全名为Extended Unix Code,是一个使用8位编码来表示字符的方法。 EUC最初是针对Unix系统,由一些Unix公司所开发,于1991年标准化。EUC基于ISO/IEC 2022的7位编码标准,因此单字节的编码空间为94,双字节的编码空间(区位码)为94x94。把每个区位加上0xA0来表示,以便符合ISO 2022。它主要用于表示及储存汉语文字、日语文字及朝鲜文字。 EUC定义了4个单独的码集(code set)。码集0总是对应于7位的ASCII(或其它的各国定义的ISO 646),包括了ISO 2022定义的C0与G0空间的值。码集1, 2, 3表示G1空间的值。其中,码集1表示一些未经修饰(unadorned)的字符。码集2的字符编码以0x8E(属于C1控制字符,或称SS2)为第一字节。码集3的字符编码以0x8F(另一个属于C1的控制字符,或称SS3)为第一字节。码集0总是编码为单字节;码集2、3总是编码为至少2个字节;码集1编码为1-3个字节。.

新!!: 注音符號和EUC · 查看更多 »

韵母

韵母是一個音節中除声母外的部分。它必须包含響音,一般是元音。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称为单元音韵母,由多个元音构成的称为複元音韵母。.

新!!: 注音符號和韵母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注音符號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讀音統一會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13年2月15日至5月22日召開「讀音統一會」,通過「國音標準」以及拼注國音的「注音字母」。.

新!!: 注音符號和讀音統一會 · 查看更多 »

黎錦暉

黎錦暉(),字均荃,湖南湘潭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學家,流行音樂奠基人,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新!!: 注音符號和黎錦暉 · 查看更多 »

齿龈音

齿龈音(舌尖中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牙齦。如现代标准汉语的 d、t、n、l。 英语的/t/,/d/塞音是齿龈塞音,但法语、俄语等语言的舌尖塞音会是齿音。.

新!!: 注音符號和齿龈音 · 查看更多 »

舌面前音

#重定向 舌冠音.

新!!: 注音符號和舌面前音 · 查看更多 »

舌根音

舌根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汉语中,“舌根音”往往指“舌面后音”(软腭音)。但在一般语音学家的术语里,“舌根”位于“舌面后部”的后下方,与“咽壁”等被动发音部位相对。.

新!!: 注音符號和舌根音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注音符號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是台灣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文化、教育機關,專責推廣國語和「我手寫我口」的官話白話文這些語言文字工作。.

新!!: 注音符號和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方音符號

方音符號(ㄏㆲ ㄧㆬ ㄏㄨˊㄏㄜ˫,臺語白話字╱臺羅拼音:,客語白話字╱通拼:、Taiwanese Phonetic Symbols(TPS)),中華民國教育部官方稱謂為「方音符號系統」,民間又稱為臺語注音符號,是一套用來標注臺灣話和客家話的標音符號。主要以注音符號為基礎,並增加一些國語中所沒有的發音符號,且有發音唯一的特性,易懂易學接收程度相較羅馬字高。 方音符號系統最早於1946年由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方言組的閩南人朱兆祥教授設計,後由於強推國語運動、嚴禁方言,使得臺語遭打壓,方言符號也跟著被打入冷宮很長一段時間,而朱教授則遠走新加坡。 前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守禮所著的《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及鄉土文學作家楊青矗所著的《台華雙語辭典》採用此符號。199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告使用。台(87)語字第八七〇〇〇五七七號公告,《》,中華民國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2006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官方轉向推行羅馬拼音台語字第0950151609號公告,《》,中華民國教育部,2006年10月14日,推出官方辭典《》,並成為教育界的主流;而方音則因少人用少有字型支援,有注音體系在中文電腦輸入標準設計上的共同缺憾,因字元編碼沒有加入子音母音上下排列的形式,而無法展現其閱讀優勢。使用率尚因歷史因素文獻短少而相對羅馬字低,但近年來已逐漸增加。.

新!!: 注音符號和臺灣方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臺語方音符號

#重定向 臺灣方音符號.

新!!: 注音符號和臺語方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注音符號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老国音

老國音,中國國語運動中,1913年“讀音統一會”議定的漢語標準音。后被新國音取代。.

新!!: 注音符號和老国音 · 查看更多 »

GB 2312

GB 2312 或 GB 2312–80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体中文字符集,全称《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通常簡稱GB,又稱GB0,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发布,1981年5月1日实施。GB 2312编码通行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也采用此编码。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

新!!: 注音符號和GB 2312 · 查看更多 »

IBM

国际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首字母縮略字:IBM,曾译万国商用机器公司)是美國一家跨國科技公司及諮詢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州阿蒙克市。IBM主要客户是政府和企业。IBM生产并销售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并且为系统架构和网络托管提供咨询服务。截止2013年,IBM已在全球拥有12个研究实验室和大量的软件开发基地。IBM雖然是一家商業公司,但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卻也有很高的成就,利用這些學術研究為基礎,发明很多产品。比较有名的IBM发明的产品包括硬盘、自動櫃員機、通用产品代码、SQL、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RAM及沃森。.

新!!: 注音符號和IBM · 查看更多 »

Microsoft 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中文有时譯作微軟--,通常不做翻译)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操作系统。它問世於1985年,起初是MS-DOS之下的桌面環境,其後續版本逐漸發展成為主要为個人電腦和服务器用户設計的操作系統,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統的垄断地位。此操作系統可以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平台上运行,如个人电脑(PC)、移动裝置、服务器(Server)和嵌入式系統等等,其中在个人电脑的领域应用内最为普遍。在2004年國際數據資訊公司一次有关未来发展趋势的会议上,副董事长Avneesh Saxena宣布Windows拥有终端操作系统大约70%的市场份额 www.linuxworld.com.au。 Windows操作系統目前最新的穩定版是於2015年7月29日發佈的 Windows 10。Windows Server目前最新的穩定版是2016年9月26日發佈的Windows Server 2016。.

新!!: 注音符號和Microsoft Windows · 查看更多 »

PDF

#重定向 可移植文档格式.

新!!: 注音符號和PDF · 查看更多 »

Unicode

Unicode(萬國-)是電腦科學領域裡的一項業界標準。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統進行了整理、編碼,使得電腦可以用更為簡單的方式來呈現和處理文字。 Unicode伴隨著通用字符集的標準而發展,同時也以書本的形式對外發表。Unicode至今仍在不斷增修,每個新版本都加入更多新的字符。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8年6月5日公布的11.0.0,已經收錄超過13萬個字符(第十萬個字符在2005年獲採納)。Unicode涵蓋的資料除了視覺上的字形、編碼方法、標準的字符編碼外,還包含了字符特性,如大小寫字母。 Unicode發展由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負責,該機構致力於讓Unicode方案取代既有的字符編碼方案。因為既有的方案往往空間非常有限,亦不適用於多語環境。 Unicode備受认可,並廣泛地應用於電腦軟體的國際化與本地化過程。有很多新科技,如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簡稱:XML)、Java程式語言以及現代的作業系統,都採用Unicode編碼。.

新!!: 注音符號和Unicode · 查看更多 »

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東亞的漢字圈語文使用的方塊字可以橫書或者縱書。橫排文字左右並排;縱排則指由上而下排列。一種語文沒有限定書寫方向,而橫排、縱排、甚至混用均可,是現代語言文字比較少見的現象,是方塊字語文的一種特色。 傳統的漢文、以及受其影響的日文和朝鮮文都是縱排的,亦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一行寫完再向左方發展。因此,縱排的書籍都是開左邊、往右邊翻的。漢字以及日語假名的筆劃結構也適合這種書寫原理。 傳統上漢字只能直寫,匾額、招牌這些右至左橫排書寫的特殊情形,其實是一字一行的直寫。在歐洲語文的影響下,漢字圈於近代開始出現由左至右橫排書寫,寫完一行向下發展。時至今日,中國大陸的普通印刷品和朝鮮文甚至幾乎完全不用縱排。 同属东亚的蒙古的拼音文字蒙古语则有两种书写方式:在中國内蒙古使用的傳統蒙古语字母是縱排的,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但與中、日、韩文不同的是,写完一列後向右发展,而不是向左;在蒙古国则使用从俄国引入的西里尔字母,由左至右横排。此外滿文、錫伯文亦是由上而下書寫。而越南文在早期使用模仿自漢字的喃字,也可直書(如春聯),而拉丁化的越南文由於採用西式的橫書方式,無法像喃字一樣以直書表示。.

新!!: 注音符號和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 查看更多 »

标音

標音(phonetic transcription),是採用符號或記號來標注語素文字的发音方式及語調,亦可稱為音標或標音符號。標音符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標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通用拼音,叫為拼音;另一類是根據原有語言特點創造的符號,如漢字注音符號,叫為注音符號。.

新!!: 注音符號和标音 · 查看更多 »

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是指使用學生的母語進行的教學活動(除非是學習外國語文相關學科),普遍為世界各國教育制度所採用。然而,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或历史原因,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育。.

新!!: 注音符號和母語教學 · 查看更多 »

民报

《民报》,1905年由同盟会所创的大型政论实事机关刊物,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六、七万字,150页左右,内有铜板照片数张,还有少量广告,原为月刊,但由于经常脱期和中途停刊,至1910年2月终刊,共出26期。.

新!!: 注音符號和民报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注音符號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语方言

在汉语/汉语族中,各地方存在著口語性差距極大的語言變體,稱為漢語變體(varieties of Chinese)。中国出于政治因素,把這些變體都統稱為所谓的漢語方言。 汉语的差异化程度随地域而别。在官话区内,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溝通;而在华南地区,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些地方的差異程度就連同城居民也无法溝通的程度。不过在書寫上除了部分用詞之外,汉语的书面语却十分统一:在古代有产生于汉语分化前的文言文,现代則有以官话为基础产生并制定的白话文。 「漢語方言」被认为是一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因為雖稱為“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比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更大,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比一些歐洲語言间的差异要大(如閩語內部的差異)。因此一部分西方學者比照歐洲語言的劃分,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升格為語言,即汉语族下的诸语言。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個次方言之間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語法邏輯、特定常用詞彙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若依「方言」的字面意義「地方的語言」依地域划分,則福建省(閩)内居民并非都使用闽语,亦有客、吴两语的使用者;同时,闽语不只通行於福建,也通行於海南、臺灣、浙江南部,並隨著移民擴展到新加坡與马来西亚。 另外,由於与漢語語系的嚴格對應,有些漢學家(如美國漢學家白保羅)甚至將白語(中國白族的民族語言)也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由於學術界一般肯定白語与漢語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更因為白族不是漢族,不適用於如此“具有鮮明漢民族特色”的語謂體系,因此這種將白語納入漢語方言的說法无法獲普遍认同。.

新!!: 注音符號和汉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注音符號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注音字母苗文

胡托苗文,又稱注音字母苗文,黔東南老苗文,是澳大利亞內地會傳教士胡致中20世紀20年代在爐山縣旁海爲當地的黑苗(Hmu)創製的文字,運用當時由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的注音字母添加了三個輔助子音字母,來直接拼寫旁海苗語的發音,但由於漢語官話與黔東苗語的音系差異,故存在許多音近替代的做法,加上1928年出版的初稿裡並沒有標記聲調,因此胡托苗文讀來容易產生歧義。並且由於胡托等人並未如同柏格理一樣得到當地苗人的認同,而是始終被黔東南苗人(Hmu)被為是外人,胡托苗文被接受的程度遠遠低於柏格理苗文在滇東北方言區的苗人(A-Hmao)裡的接受程度,但直至21世紀,仍然有凱里市(原:爐山縣)、雷山縣交界的清水江、巴拉河一帶的部分信仰新教的苗族在使用王貴生,《黔東南老苗文的歷史及現狀的調查和研究》.《凱里學院學報》,2010年10月,28卷,第53頁.

新!!: 注音符號和注音字母苗文 · 查看更多 »

注音輸入法

注音輸入法,是一種以注音符號來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由於中華民國(台灣)小學基礎教育教授注音符號作為中文拼字方法,所以此輸入法只要能發音就能輸入。 相對應之英語QWERTY鍵盤輸入方式有時會便被作為暗號使用。.

新!!: 注音符號和注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注音文

注音文,指的是將句子中的字用單一的注音符號代替。如:「ㄋ看ㄉ懂這句話ㄇ?」(「你看得懂這句話嗎?」)一個漢字的標音可能由一到四個注音符號組成(含聲調),在使用注音輸入法打字時若只打其中一個注音,較為省時,但對於非注音文習慣者而言,閱讀起來可能不流暢。部分使用者使用注音文的原因為節省時間,卻亦令非使用者認為文章內容難以理解。另外,是否節省時間也未必是使用者所考慮的絕對因素,因此也有不少使用者是出於文化認同,為了成就自我風格,或彰顯自由塑造自我的人權與言論自由,而利用這種方式溝通。.

新!!: 注音符號和注音文 · 查看更多 »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新!!: 注音符號和澎湖 · 查看更多 »

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是中国的一部權威性的小型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有繁簡對照(第11版《新华字典》新增了1500多个繁体字,大部分是与偏旁类推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主要是《简化字总表》第三表里的繁体字,之前的版本没有全部附列上)和拼音注音。目前已出版至第11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新!!: 注音符號和新华字典 · 查看更多 »

旁註標記

旁註標記(ruby character),或稱注音標示、加--注音、Ruby字元、ruby或rubi,是一種表意文字的音標印刷方式,廣泛地運用於日文及中文。一般這些字是放於表意文字的上方或右邊,作為文字的拼音或註解。 「Ruby」或「rubi」是日本印刷業的用語,非術語的稱呼則是振假名()。在台灣,由於標註的多為注音符號,故多稱為「注音標示」、「加--注音」或「加--註注--音」。如Microsoft Word繁體中文版的Ruby功能就譯為「注音標示」。在中国大陆,用于标注的多为汉语拼音,多见于儿童刊物,一般称做“给汉字注音”或简称“注音”。 在中文裡,通常使用漢語拼音或注音符號做旁註標記,但一般不在報章等一般--或圖書使用標音旁註標記,通常只用於小學的教科書或辭典,或兒童圖書等。由於中國大陆通常中文只用橫寫,所以一般只見上方的旁註標記。台灣橫直寫均用,一般兒童讀物多直寫,注音也標示在右方為主。例如台灣每日發行的《國語日報》,所有的報導文章都使用注音旁註標記。.

新!!: 注音符號和旁註標記 · 查看更多 »

日語假名

假名()為日本獨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萬葉假名等不同的表記法。 「假名」的名稱由來,是因為相對於「真名」(即漢字)。現時「假名」的日語讀音是「かな」,但其實古時「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後簡化成為「かんな」,再簡化成今日的讀音。.

新!!: 注音符號和日語假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opomofoㄅㄆㄇㄈ國語注音國語注音符號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注音注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符號第一式注音第一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