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1 关系: 南北朝,后赵,太学,山西省,崔浩,中國,东晋,乌路孤,五胡十六国,庙号,代 (十六国),建国 (代),张祚,北史,北魏,周一良,和林格尔县,内蒙古自治区,光祿勳,前秦,石虎,王建 (北魏),王皇后 (北魏),燕鳳,盛樂,許謙,魏书,谥号,鲜卑,資治通鑒,贺野干,辽西公主,阴山,苻坚,权宜婚姻,朝鲜半岛,朝贡,朔方郡,昭成皇后 (北魏),浑源县,慕容儁,慕容皝,慕容氏 (拓跋什翼犍),拓跋孤,拓跋寔,拓跋寔君,拓跋珪,拓跋窟咄,拓跋翰 (秦王),拓跋翳槐,...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 320年出生
- 376年逝世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南北朝
后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因石勒统治地区为战国时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立国即以此为号。为别于先建国的前赵,故史称“后赵”,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称“石赵”。 在西晋末年反晋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贵族刘渊为部将,屡立战功,势力强盛。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刘曜后改为赵),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年号为永凤。318年,国丈靳准杀死隐帝刘粲夺权,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粲叔父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迁都到长安。与此同时,石勒亦参与讨伐靳准,后来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促其投降的计划失败,导致靳明掌权并倒向刘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阳城。319年,刘曜在长安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单于、赵王,与前赵决裂,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帝。 石勒开拓疆土,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族,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社会呈现丰裕景象。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荆州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335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境内)。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太宁元年(349年)后赵爆发梁犊领导的雍凉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长安,有众40余万。同年石虎卒,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大杀石氏子孙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石虎子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与冉魏对抗。后石祗为得前燕相助,降称赵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刘显所杀,后赵亡。次年,其他幸存的石氏子孙投降东晋,也被杀。.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后赵
太学
太學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太学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山西省
崔浩
崔浩(),字伯淵,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人。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政治家。.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崔浩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中國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东晋
乌路孤
烏路孤(),漢名劉虎,唐代避李虎名諱,改作劉武,十六國時期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為前任首領劉誥升爰之子,夏國建立者劉勃勃之曾祖父。309年(西晉懷帝永嘉三年、漢國劉淵河瑞元年),誥升爰去世,烏路孤繼立,自稱其部落為「鐵弗」,並歸降漢國。 烏路孤繼位時,鐵弗部原居今山西一帶,310年,鐵弗為劉琨所敗後,始向西遷,進入朔方,漢帝劉淵此時封烏路孤為樓煩公,拜安北將軍,丁零中郎將。318年,為東晉所冊封之代王拓跋鬱律所敗,逃往塞外。 341年,烏路孤再攻擊代國,復為代王拓跋什翼犍所敗,不久去世,子劉務桓繼立。後來劉勃勃稱帝後,將烏路孤追諡為景皇帝。 Category:十六國追尊君主 Category:攣鞮氏.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乌路孤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五胡十六国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庙号
代 (十六国)
代(338年-376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北魏的前身。 代国全盛时期版图 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年)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年)禄官卒,其侄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紛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 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城(又名石卢城),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亡。 统治地区包括今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以其所据之地为秦朝时代郡故地,故称代王。又王室为拓跋,故又称“拓跋代”。 386年代国被拓跋圭重建,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建国 (代)
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是十六國时期代政權拓跋什翼犍自立的年号,共计39年。这也是代国的唯一一个年号。.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建国 (代)
张祚
涼威王张祚()字太伯,安定烏氏人。十六国时期前凉皇帝,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异母兄。張祚與張重華寵臣勾結,又與太后通姦,得以在張曜靈繼位不久即廢其自立,更曾經稱帝。然而在稱帝翌年就被政變推翻及被殺。.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张祚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北史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北魏
周一良
周一良(),字太初,安徽建德(今東至)人,生于青島,中国历史学家。.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周一良
和林格尔县
和林格爾縣()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下所轄一個縣。西漢時,和林格爾為雲中郡辖地,南北朝時稱為盛樂,至今境內還有盛樂古城遺址。.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和林格尔县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内蒙古自治区
光祿勳
光祿勳,中国古代官名。 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称郎中令。秦朝相沿,为九卿之一,掌管宿卫侍从之官,汉武帝时改为光祿勳,东汉末年一度称郎中令,魏晋再改为光祿勳。據錢穆考證,光祿勳三字本為光麓閽之音借,乃指皇家門房。开始的时候,大夫、仆射、郎中、侍郎、常侍都是郎中令的属官,而汉朝行察举制,诸郡国秀才孝廉俱得先补光禄所辖五官署、左署、右署之中郎、侍郎、郎中,俗谓“三署郎”,经过培养考核后方得任官,此制使得光禄俨然有了后世吏部的职权。九卿职权渐为尚书省六曹侵吞以后,至南北朝光禄已不常设。晋朝时管理皇室膳食的太官署始隶光禄,北齐据此设立光禄寺,光祿勳改称光禄寺卿(南梁称光禄卿),职权仅剩管理皇室的膳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光祿勳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前秦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石虎
王建 (北魏)
王建,鲜卑姓乌丸氏,鲜卑名勑以建,广宁郡(今辽宁省北镇市)人。北魏初年官員。.
王皇后 (北魏)
平文皇后王氏 ,广宁人,十六国代国拓跋鬱律的正妻。 王氏十三岁时进宫,她在318年生下拓跋什翼犍。321年,拓跋鬱律遇难後,王氏把拓跋什翼犍藏在裤中。他没有哭泣,幸免于难。后来拓跋什翼犍夺得王位後,王氏出了很大力。王氏在建国十八年(355年)去世后,葬在云中金陵。北魏建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尊曾祖母谥号平文皇后,配飨太庙。.
燕鳳
燕鳳(),字子章,代人。燕鳳是代國及北魏官員,曾協助勸服苻堅讓後來的魏道武帝留在部中,免於遷入長安。.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燕鳳
盛樂
盛樂或称盛乐古城,是拓跋鮮卑代時的北都。具体地址由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定,经考古证明,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区和林格爾縣之北的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盛乐城遗址。.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盛樂
許謙
許謙(),字元遜,代人。代國及北魏初年官員。.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許謙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魏书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谥号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鲜卑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資治通鑒
贺野干
贺野干,鮮卑人,贺兰部首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外公、姑夫,拓跋寔贺夫人之父。贺野干的母亲是拓跋郁律的女儿,贺野干娶舅舅拓跋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他又把女儿嫁给了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自己的表弟拓跋寔。.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贺野干
辽西公主
辽西公主,是中国南北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姑姑、外祖母,拓跋什翼犍之女。 辽西公主嫁给姑姑的儿子贺兰部的贺野干,女儿贺夫人嫁给了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自己的表弟拓跋寔。拓跋什翼犍死后,诸部大乱,贺夫人与儿子拓跋珪等归附辽西公主的儿子贺染干、贺讷。后来刘显要加害拓跋珪,拓跋珪轻骑北归贺讷。贺染干粗暴,不服拓跋珪,想杀他,都被辽西公主保护,故染干不得下手。诸部大人请贺讷兄弟举拓跋珪为主。染干不同意,贺讷同意了,拓跋珪在牛川登代王位,建立北魏政权。.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辽西公主
阴山
山山脈,蒙古語名即「達蘭喀喇」(),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东起河北省西北部的桦山,西止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中部的狼山,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50至100公里,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黃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線,亦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是古代漢族地區的北緣。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呼和浩特以西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高峻,脈絡分明。南坡山势陡峭,北坡较为平缓。.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阴山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苻坚
权宜婚姻
权宜婚姻是指一种并非基于爱情的婚约,是家族或个人为了得到某种重要的权益而屈从的婚姻。又稱政治婚姻。 权宜婚约的大多是有与家族或国家之间为了保护财产、商業利益及政治地位而订立,例如和親。有不少是包辦婚姻。.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权宜婚姻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朝鲜半岛
朝贡
#重定向 朝貢.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朝贡
朔方郡
朔方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為新秦中,屬九原郡。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破匈奴,以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朔方刺史部。東漢時移治臨戎縣,屬并州,後僑置于五原郡內。建安二十年(215年)廢。北魏、隋于夏州(今陝西境內)復置朔方郡。唐廢。.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朔方郡
昭成皇后 (北魏)
昭成皇后慕容氏,十六国代国拓跋什翼犍的正妻,前燕慕容皝的女儿。 其先嫁给什翼犍的姑母慕容氏在建国四年(341年)去世后,父亲慕容皝即遣使朝贡,将亲族之女嫁给什翼犍。建国六年(343年)秋,慕容皝遣使请求嫁女。建国七年(344年)春,什翼犍派长孙秩迎接慕容氏。夏六月,慕容氏至自和龙。父亲慕容皝亦迎娶什翼犍的侄女(拓跋翳槐之女)为妻。 慕容氏嫁给什翼犍后,颇受宠爱。生下儿子拓跋寔、秦明王拓跋翰、拓跋阏婆等。她聪敏多智,出了很多主意。什翼犍让刘悉勿祈回到他弟弟刘卫辰的部落。慕容氏让刘悉勿祈要提防刘卫辰。最后悉勿祈死後,其子果然被卫辰所杀。360年,慕容氏去世,葬在云中金陵。 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后,追尊祖父拓跋什翼犍为昭成皇帝,祖母慕容氏则从拓跋什翼犍之谥号,称昭成皇后,并配飨太庙。.
浑源县
浑源县在中国山西省东北部,是大同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积1965平方公里,2010年共有常住人口343486人。.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浑源县
慕容儁
燕景昭帝慕容儁(),字宣英,鮮卑名賀賴跋,昌黎棘城鲜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次子。慕容儁即位時仍名義上為東晉的燕王,然而於永和八年(352年)正式稱帝獨立。慕容儁在位期間消滅了冉魏,入據原本由後趙所佔領的中原地區,勢力大增,並移都鄴城,終與南方的東晉和關中的前秦政權三足鼎立。.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慕容儁
慕容皝
燕文明帝慕容皝(),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鲜卑族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開國君主,不過當時仍名義上臣屬於東晉,直至其子慕容儁正式稱帝後,才追尊廟號太祖,諡號為文明皇帝。其父為慕容部落的首領、遼東公慕容廆,其母段夫人。其庶長兄為建威将军慕容翰。.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慕容皝
慕容氏 (拓跋什翼犍)
慕容氏(),昌黎徒河棘城(今辽宁义县)人,慕容鲜卑人,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孙女,慕容廆之女,慕容皝的妹妹。 339年,鲜卑拓跋部的代王拓跋什翼犍向前燕求婚,前燕王慕容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拓跋什翼犍立慕容氏为正妃。341年,代王妃慕容氏去世。同年,哥哥慕容皝将亲族之女再嫁给拓跋什翼犍。344年,慕容皝又将慕容氏的侄女、自己的女儿再嫁给拓跋什翼犍。.
拓跋孤
涼神武王拓跋孤(),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平文帝拓跋鬱律第四子,烈帝拓跋翳槐、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及拓跋屈之弟。.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孤
拓跋寔
拓跋寔(),鲜卑拓跋部首领、代王拓跋什翼犍的次子,封為世子,娶東部大人賀野干之女為妻。371年三月,長孫斤谋反,拔刀向御座謀弒代王什翼犍,拓跋寔擋格此攻擊時腋下肋骨附近受傷,亦因此逮捕了長孫斤,並殺死他。當年五月,拓跋寔因当时所受的伤而去世。同年七月,贺夫人為拓跋寔誕下遗腹子拓跋珪。當拓跋珪建立魏國即位后,追尊拓跋寔為獻明皇帝。.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寔
拓跋寔君
拓跋寔君(),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庶長子、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寔君
拓跋珪
#重定向 魏道武帝.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珪
拓跋窟咄
拓跋窟咄(),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子、道武帝拓跋珪的叔父。 拓跋什翼犍死後,苻洛認為其年長,逼他遷徙至長安,苻堅禮待他,教他書學。後因叛亂便隨慕容永東遷,慕容永以他為新興太守。 劉顯被打敗後,遣弟亢泥等迎拓跋窟咄,遂逼南界,於是諸部騷動。拓跋珪左右於桓等陰謀策應,同謀人單烏干以告。拓跋珪慮駭人心,沉吟未發。三日後,於桓以其謀告知其舅穆崇,穆崇又告知拓跋珪。拓跋珪所以誅桓等五人,其餘莫題等七姓,得悉因由而不問。拓跋珪憂慮內難,乃向北走到陰山,駕幸賀蘭部,派遣安同及長孫賀到慕容垂處徵兵。長孫賀亡命投奔窟咄,安同間行遂達中山。慕容垂遣子慕容麟步騎六千隨安同回去。安同與慕容垂使者蘭紇一同回去,到達牛川,拓跋窟咄兄子拓跋意烈擋住他們。安同乃隱藏於商賈囊中,至暮乃入空井,得以身免,仍奔到慕容麟那裡。軍既不至,而稍前逼。賀染干陰懷異端,以為窟咄來侵北部。人皆驚駭,莫有固志。於是北部大人叔孫普洛節及諸烏丸亡奔劉衛辰。慕容麟聽聞後,遽遣安同、朱譚等來。既知慕容麟軍近,眾人才定下來。 拓跋珪自弩山駕幸回牛川。拓跋窟咄進屯高柳。拓跋珪復使安同詣慕容麟,因克會期。安同回來後,拓跋珪到達參合,出代北與慕容麟會於高柳。拓跋窟咄困迫,望旗奔走,投奔劉衛辰,卻為劉衛辰殺死,拓跋珪悉收其眾。慕容麟拜別拓跋珪,歸回中山。.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窟咄
拓跋翰 (秦王)
拓跋翰(),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母昭成皇后慕容氏,封秦王,谥号明。子拓跋仪、拓跋烈。 拓跋翰十五岁时就敢请缨带兵征战,为拓跋什翼犍所壮,得领二千骑,统兵号令严明有信,多有胜仗。《魏书》本传载拓跋翰卒于代建国十年(公元347年),《北史》本传载其卒于十五年(352年),然而拓跋什翼犍于建国七年(344年)才娶慕容氏,皆与其至少活到十五岁矛盾,故拓跋翰生卒年尚待考,仅知建国三十八年(375年)已不在世。《魏书》又载其娶兄拓跋寔遗孀贺兰氏(拓跋珪母),生拓跋觚,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书札记》指拓跋寔卒于建国三十四年(372年),比拓跋翰晚去世很久,认为娶贺兰氏生拓跋觚者实为拓跋什翼犍,而非拓跋翰,崔浩因如实记载拓跋什翼犍纳媳生子等事而获罪。.
拓跋翳槐
拓跋翳槐(),中國东晋十六國時期鲜卑索頭部首領、代王,329年至335年、337年至338年在位,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拓跋鬱律之子,拓跋紇那之堂侄。 紇那即代王位時,翳槐居住在其舅父贺兰蔼头之賀蘭部中。327年,紇那命藹頭交出翳槐,藹頭不從,紇那遂聯合宇文部攻賀蘭部,不能取勝。329年,藹頭及其他各部酋長共立翳槐為代王,紇那無法抵抗,只好投奔宇文部。翳槐並派其弟拓跋什翼犍出質於后赵請和。 335年,翳槐因藹頭對其不敬乃欲殺之,不料各部因此叛變,此時紇那自宇文部返回,再被擁立為代王,翳槐遂逃奔后赵,為後趙所厚待。337年,翳槐在後趙將領李穆保護下至代國首府大寧(今河北張家口),翳槐的舊部紛紛歸附,紇那因此再出奔前燕,而翳槐重新修築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尔县)做為首府。 338年,翳槐去世,遺命立遠在後趙的什翼犍繼代王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將翳槐追諡為烈皇帝。 建国七年(344年),其弟什翼犍将他的女儿拓跋氏嫁给了自己的岳父、燕王——慕容皝。.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翳槐
拓跋猗迤
拓跋猗㐌(),中國西晉時期鮮卑索頭部人,295年至305年統治索頭部中部國土,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其父為拓跋沙漠汗,拓跋猗盧、拓跋弗皆為其兄弟。 295年,當時的鮮卑索頭部首領,也是猗㐌之叔拓跋祿官將國土分為三部,由猗㐌統治中部。猗㐌並將部落之事,委諸漢人,漢人因此紛紛歸附。297年以後的數年間,猗㐌穿過漠北,向西侵略各國,前後五年,征服三十餘國。 304年,與猗盧擊敗劉淵軍,和晉軍會師。305年再敗劉淵軍,因此被晉帝封為代理大單-于-。不久去世,子拓跋普根繼其索頭部中部首領之位。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將猗㐌追諡為桓皇帝。 Category:拓跋部領袖 Category:北魏追尊皇帝 帝.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猗迤
拓跋遵
拓跋遵(),鮮卑名勃兜《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太尉府參軍元君之墓誌銘」君諱侔,字伯宗,洛陽都鄉安武里人也。昭成皇帝」之後,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之孫,光州史」君之元子。君有溫柔之貞氣,栖素質於靈府,常脩」言以自約,與仁者之為偶。以永平四年歲次辛卯」五月丙申朔十五日庚戌篤疾終於第。傷瀾源之」絕浦,哀桂渚之斷漵,既思賢以戀德,且立石以表」墓。其辭曰:」芳茂玄圃,蘭長梯柯,泉流清,水潔生波。其人雅」智,體義尚和,名垂州里,美稱鄉阿。寬柔恩厚,審待」如靜,人高絕倫,超與俊並。蘭音頌壤,芬揚岳嶺,既」□洛英,𣲫州標挺。氣陵雲光,身滅無逞,如君生志,」□□□□,思人不見,頌君在銘。 「誌陰」君六世祖昭成皇帝。」五世祖第八皇子諱受久,獻明皇帝之母弟。」妃王氏昭成之舅女。高祖右丞相常山王諱」遵字勃兜。妃劉氏大宗明元皇帝之姨。」曾祖侍中使持節征西大將軍都督河以西諸軍」事常山康王諱素連。妃赫連氏夏主昌之妹。」祖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諱於德。」夫人南陽張氏,龍驤將軍阜城侯提之孫女。」父鎮遠將軍光州刺史諱悝字純陀。」夫人叱羅氏儀曹尚書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都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帶方靜公興之長」女也。」君以永平四年十一月五日窆於長陵之北崗。,又作伏六兜,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壽鳩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遵
拓跋顺
拓跋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地干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顺
拓跋顗
拓跋顗(),一名突,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清河桓王拓跋纥根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顗
拓跋觚
拓跋觚(),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三子秦明王拓跋翰娶拓跋什翼犍第二子拓跋寔遗孀献明皇后贺氏所生子,拓跋儀及拓跋烈之弟,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弟兼同母弟。 拓跋觚勇略有膽氣,年少時與兄拓跋儀追隨拓跋珪,侍衛左右。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拓跋觚出使後燕見慕容垂,慕容垂衰老,子弟用事,留拓跋觚以求良馬。拓跋珪不與,遂與後燕絕交,使長史張袞求好於西燕。拓跋觚率左右數十騎,殺其衛將逃歸,燕太子慕容寶追及捕獲他,返歸中山,慕容垂待之如同最初時一樣。 拓跋觚因留心學業,誦讀經書數十萬言,後燕國人稱讃重視他。拓跋珪後來征討中山,慕容詳既自立後,遂殺害拓跋觚以固眾人之心,拓跋珪聽聞後哀慟。直至平定中山,開慕容詳之靈柩,斬其屍首,收議害拓跋觚者高霸、程同等,皆夷五族,以大刃剉殺他們。跟着改葬拓跋觚,追諡秦愍王,封子拓跋夔為豫章王以昭拓跋觚之功。.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觚
拓跋鬱律
拓跋鬱律(),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索頭部首領、代王,316年至321年在位,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其父為拓跋弗,拓跋翳槐、拓跋什翼犍皆為其子。 310年,鬱律於代王拓跋猗盧在位時,曾受命支援晉將劉琨擊敗鮮卑白部及匈奴鐵弗部劉虎。316年尚在襁褓中的代王(拓跋普根之子,鬱律的堂侄)去世後繼位。 318年,再度擊破劉虎之侵略,其後西取古烏孫國的故土(中亞),東併勿吉(今中國吉林省)以西之地,史籍載此時索頭部「士馬精強,雄於北方」、「控弦上馬將有百萬」。 321年,故索頭部首領拓跋猗㐌之妻惟氏(即普根之母),對於鬱律之強大及人心歸附,頗為忌憚,恐怕對自己的兒子不利,於是殺鬱律,而扶立惟氏之子拓跋賀傉繼位。索頭部各酋長在這次政變中死亡者有數十人之多。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將鬱律追諡為平文皇帝,後又加其廟號為太祖。 拓跋鬱律有一女,嫁贺兰部首领贺纥。另一女为刘库仁母。 Category:代國君主 Category:北魏追尊皇帝 帝 Category:太祖.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鬱律
拓跋部
拓跋部,古代又稱索頭部、索虜,中國古代鮮卑的部族之一,又称中部鲜卑,以拓跋氏為中心氏族,祖庭位于大兴安岭嘎仙洞。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史称“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五胡十六国及北朝時,在中國北方建立代国,南凉,北魏等一系列政权。.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部
拓跋虔
拓跋虔(),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拓拔紇根之子。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弟。.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虔
拓跋斤
拓跋斤(),代国宗室,代王拓跋郁律之孙,高涼神武王拓跋孤之子。.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斤
拓跋意烈
拓跋意烈(),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力真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拓跋意烈的堂兄拓跋珪复代国,建立北魏,而其叔父拓跋窟咄与其争位。拓跋意烈最初效力叔父拓跋窟咄。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向北走到阴山,驾幸贺兰部,派安同、长孙贺到后燕慕容垂处请求援兵,长孙贺逃奔窟咄,安同到中山,慕容垂遣子慕容麟率步骑六千随安同回去。安同与慕容垂使者兰纥一同回去,到达牛川,被拓跋意烈挡住,安同藏在商人的口袋中,晚上进入空井,得以回到慕容麟处。拓跋窟咄败亡,拓跋意烈流落后燕。北魏攻后燕于中山,拓跋意烈丢下妻儿,在井陉相迎。北魏平定中原,拓跋意烈以战功赐爵辽西公,除广平太守。当时和跋为邺城行台,拓跋意烈性格刚强耿直,自以为皇亲,耻居和跋之下,天兴元年(398年)四月,秘密结连徒党谋反,想袭击邺城,图谋被察觉,赐死。《魏书》卷二 虽然拓跋意烈获罪,但他的妻儿被赦免,儿子拓跋拔干因是宗亲,仍然被拓跋珪委为心腹。.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拓跋意烈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查看 拓跋什翼犍和晋书